調研報告的撰寫需要注重文風的規范,使用準確的詞語和語法結構,保證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如果你需要參考一些實際的調研報告,以下是一些值得閱讀的案例。
根據市政協今年工作安排,市政協組織提案委、研究室、市農業局及部分委員組成調研組,于5月份深入我市部分鄉鎮(街道)、村莊進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調研組先后聽取了店下鎮、硤門鄉、點頭鎮、管陽鎮的有關情況介紹,召開了12家合作社理事長座談會,并實地走訪了三友鹿業、前岐福昌蘑菇、天和茶葉、黃金雞、柏柳白茶專業合作社等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并赴浙江洞頭、文成等地進行考察?,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20xx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9月15日,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305家,其中:茶葉類農民專業合作社48家,食用菌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蔬菜瓜果種植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家禽養殖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7家,農業綜合類農民專業合作社97家,漁業養殖類28家,以及花卉、經濟林類21家,農機7家,累計注冊資金達10.58萬元,發起人2386人,涉及農民社員1.75萬戶,帶動農戶5.06萬戶。在27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2個,注冊商標42個,確定為xx市的龍頭企業1家。2015年12月22日我市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為促進我市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v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狀況,主要有以下特點:
1、龍頭企業依托型。如溪大洋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興辦的益民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農戶入股,牛、羊由合作社農戶飼養,公司提供種苗、防疫、養殖技術指導、銷售等全程服務,合作社成員經公司銷售產品后獲利。
2、農民合作創辦型。如由6名農機大戶自發組織成立的xx市綠野機耕專業合作社,每年有計劃地開展跨區作業,與店下、秦嶼周邊農戶及種植大戶簽訂機耕作業訂單,明確了服務項目與機耕時間,確保了農戶及種植大戶不誤農時,因此,極大地調動了服務對象的積極性,達到了合作社與農戶及種植大戶雙贏的目的。
3、兩委牽頭引領型。如2015年10月15日成立的xx市柏柳白茶專業合作社,由柏柳村兩委牽頭,213位農戶自發入股,村委會成員兼任理事長,合作社注冊資金8萬元,其中:農戶入股7萬元,村集體入股1萬元。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打造品牌。
4、技術人員領辦型。如xx市藝農花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依靠自身技術優勢并通過聘請農業技術人員,向社員提供服務,為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發揮了很好作用。
通過幾年的發展,我市合作社引領農民闖市場、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關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1、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如秦川果蔬專業合作社為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在生產園區內建立了20畝的示范園;投入10多萬元建立新品種引進風險基金,采取種苗無償提供、試驗適當補助、減產酌情補償等辦法減輕農戶的生產風險;合作社注冊“一線天”等商標,申請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標志使用權,進一步增強了我市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2、促進了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普及。如前岐福昌蘑菇專業合作社編發《福鼎食用菌》會刊、印發宣傳資料、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菇農的科技水平。柏柳白茶專業合作社等茶葉類合作社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對茶葉加工企業規范整頓,推廣無公害茶園專用肥和綠色植物殺蟲劑,使全市茶葉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2015年茶葉抽檢合格率達100%。目前,全市在有條件的合作社中建立各種“五新”技術示范片、生產基地、展示田等,示范效果顯著,較好發揮農業“五新”技術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3、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經營與發展。如秦川果蔬專業合作社借助市、鎮、村三級農村社會服務聯動網,將各類蔬菜品種、價格、數量在網上發布,拓寬客戶聯系渠道,落實訂單,開辟市場。店下天和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加強與北京、上海、廣西等大中城市銷區市場的橫向聯合,組織福鼎茶商在北京、天津等建立茶葉批發市場,開創了我市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名特優產品專業市場的先河。前岐蘑菇專業合作社,組織蘑菇營銷隊伍近1000人,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設立“福鼎蘑菇”營銷窗口近100個,每年銷售福鼎雙孢蘑菇1萬多噸。
4、促進了農產品質量的安全與提高。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品牌,制定了一系列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如:梅氏茶業專業合作社實行“五統一”,即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對外宣傳、統一建立無公害基地、統一價格,打造福鼎白茶品牌;前岐蘑菇、秦川蔬菜等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基地和主導產品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和基地雙認證。
從調查中發現,我市在引導和扶持合作社發展中面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由于宣傳普及不夠到位,一些干部和多數群眾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缺乏了解,不清楚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何物,更不清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性質與作用。多數農民群眾也不清楚組建和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給自己能帶來什么利益,即便知道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怎么一回事,也因受傳統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影響,認同度不夠高,參加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是內部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由于合作社的會員大多是農民,他們的專業知識、政策水平、市場競爭能力、管理經驗都還比較缺乏,導致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水平偏低。部分合作社雖然登記成立,但還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理事會、監事會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二次分配”大部分沒有實行;合作社與會員的聯結松散,利益關系不緊密,多數合作社都是由公司在操作,服務停留在生產或銷售的個別環節上,沒有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甚至“政社不分,村社不分,企社不分”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三是發展水平和服務層次不高。目前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體上還是處于起步的階段,合作社規模小、檔次低,總體經濟實力不強,服務能力較弱。創辦合作社的發起人少,參加合作社的農民社員數不到全市農民總數的15%。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限于產前的農資服務統一采購,產后農產品銷售這些環節。多數專業合作社還沒有做到統購統銷,農戶基本上是各自為戰,一些新的服務領域還未拓展。雖然我市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數量不斷增加,達279家,注冊商標只有42家和無公害認證2家,有數量,沒質量,重發展,輕規范的現象存在。有的純粹打政策擦邊球,或由少數人操作,缺乏帶動性,甚至名存實亡,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發展水平和層次較低。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融資困難是調研中合作社反映最多的問題。2015年初,中國銀監會和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省銀監局和農業廳聯合下發了《轉發銀監會農業部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從調查情況看,雖然農業部門積極與銀監局和農村信用社聯系,并多次組織合作社貸款,但由于缺乏扶持合作社融資的具體措施,而商業性貸款利息偏高,多數合作社望而卻步。
為推動我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健康快速發展,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一個新生事物,目前在干部和群眾中還普遍存在模糊認識。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各種宣傳媒體,集中宣傳造勢,通過組織宣講隊伍、開展農村干部專題培訓、與群眾座談面商等方式,做到干部重視,群眾歡迎。重點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的作用、意義及典型經驗,用事實教育群眾,激發他們的入社熱情。有計劃地對市、鄉鎮駐村干部和各鄉鎮主管農業領導進行嚴格培訓,賦予他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任務,組織精干有力的發展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員隊伍,不斷提高其服務指導能力,拓寬服務領域。同時做好辦社帶頭人和農民骨干的培訓工作,充分調動農業生產經營大戶、農村能人、涉農企業、村干部辦社的積極性。
2、健全領導體系,制定發展規劃。充分發揮xx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規范管理領導小組作用,領導小組每年召開2次以上的專題會議,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各鄉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把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鄉、村合作社領導體系和長效協作服務機制。建議市政府每年圍繞優勢產業或特色產業,培育10家市級示范社,作為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示范和推廣工作。對農業、林業、海洋與漁業、供銷、經貿、財政、質監、金融、國土、工商、稅務等部門統一調度,建議涉農部門每位副科級以上的干部與示范合作社結成幫扶對子,明確責任,形成合力,協調和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規范內部運作,夯實發展基礎。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合作社的權力機構和日常管理機構。確立社員(代表)大會制度,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社員代表、理事會和監事會。二要規范內部管理制度。合作社組織不同于公司和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有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運行特點。應當盡快建立和健全符合合作社要求的內部管理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項目責任制度、獎勵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運行的規范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為了兼顧生產者與投資者雙方的利益,可分配盈余應當實行按交易量(額)和按資分紅相結合的方式分配,并以按照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額)比例為主。通過這些措施,進一步規范內部運作,更好地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4、加強引導扶持,規范管理服務。作為新的經濟組織在起始發展階段,不可避免地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方面,市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示范社的指導、培訓、服務和扶持工作,同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進行適當干預非常有必要,對合作社在經營管理中,是否損害社員和農戶利益進行了解監管,對政府補助給合作社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解,如發現違規經營的合作社,將列入“黑名單”,確保合作社建設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作用,成立服務中心,幫助合作社拓展服務領域,特別是要幫助合作社抓緊完善管理方式、財務制度、“二次返利”等制度。
5、明確思路目標,制定實施意見。最近,省政府制定了《關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的若干意見》。建議市委、市政府按照省政府《若干意見》,結合福鼎的實際,盡快制定出臺《關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市級示范社評定的具體規定,積極開展示范社的創建活動,進一步明確包括稅收優惠、信貸支持、土地流轉、用地、電力供應、技術人才、農業保險、績效評價等方面政策措施。同時,財稅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市財政預算中每年應安排不少于30萬元的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項資金,各鄉鎮也要安排相應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等建設補貼和獎勵基金等,形成一整套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為加快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科學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農民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農民合作社促農增收脫貧調研報告,請參閱。
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xx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合作社發展的新要求,根據上級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圍繞農民合作社在促農增收脫貧攻堅中的功能作用等當前合作社發展的重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
截止目前,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67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5家,自治區級示范社12家,市級示范社3家),其中,種植業112家、養殖業45家及農業服務10家,入社社員2564人,帶動農戶7520多戶,20xx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產值約1.5億元。合作社主要經營發展三特水果產業、特色農業、特色養殖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其中威觀三特水果專業合作社注冊xxxxx商標、xxxxx烏雞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xxxxx烏雞商標、無公害水果專業合作社注冊孝敬心商標、xxxx生態金花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xx金花茶商標及xxx高原果蔬合作社注冊xxx高原商標等。幾年來,為合作社爭取到上級扶持資金532萬元。
(一)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按照以小農戶形成大規模、建設產業鏈、擴大扶持覆蓋面的發展思路,推行合作社七規范、五統一的標準化建設,從而實現農戶的小生產和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帶動我縣貧困戶發展三特水果產業、特色農業、特色養殖業等優勢特色產業。
(二)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收益。合作社通過流轉貧困戶的土地,可讓貧困戶獲得流轉土地收入,既增加了收入,又降低了經營土地的風險,充分利用了閑置土地,實現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在扶貧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脫困、戶脫貧,把合作社純收入的60%作為合作社成員分紅,確保合作社成員收入增長。合作社的這一扶貧方式既為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又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搭建了平臺。
三、地方政府發揮合作社作用開展脫貧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20xx年我縣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百日攻堅大行動,堅持把黨組織建在合作社、黨員聚在合作社、農民富在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帶動、示范、輻射作用,引導合作社黨員圍繞中心任務,立足崗位創先爭優,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氣象。
(二)開展合作社評選表彰工作。近年來,我縣農民合作社迅猛發展,主動適應三特農業發展新形式,開拓創新,轉變方式,對促進和推動三特農業提質增效、上檔進位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表彰獎勵先進,進一步發揮輻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三特農業提檔升級,我縣開展了農民合作社評選表彰活動。
(一)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強。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值小,經營不成規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續了過去農民打伙求財、合股經營的特點,普遍存在規模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的現象。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平均社員為15人,入股會員100人以上的合作社僅7家,有的合作社成員掛名,不參與入股。
(二)管理水平不夠高,帶動能力不強。農民發起人的工作熱情雖然很高,但普遍缺乏經營管理能力、獲取信息的平臺及資金,基地硬件設施不齊全,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加快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同時,目前絕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重生產、輕加工、輕銷售,農產品附加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產品銷路不暢,帶動農民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促進增收的能力不強。
(三)制度不夠健全,運作不規范。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他們對專業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認識不足、理解不深,往往習慣于聽從政府指揮,缺乏必備的管理知識,缺乏決策能力。很多組織內部也制定了規章制度,但執行不力,往往形同虛設;部分專業合作社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和規范,宗旨模糊,責任不清,特別是在利益分配機制上還沒有真正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同時,組織開展活動較少,導致會員聯系不緊密,合作社改組、解體頻繁,甚至一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有其名。目前我縣167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管理規范、能有序開展工作的只占1/3左右;勉強維持的占1/3;其余1/3基本上有名無實,既無辦公室場所,也沒有制定相關的章程和制度,更沒有沒有組織會員開展過任何活動。
(一)將試點農民合作社作為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著力點。因地制宜出臺一系列支持精準扶貧試點合作社發展的措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產品。同時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設立程序、運行機制、民主管理、財務核算、利益分配五個規范,完善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功能,使其成為引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經營模式。
(二)賦予農民合作帶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新的職責,建議選擇產業特色明顯、市場開拓前景較好、內部管理較規范的農民合作社進行試點,實實在在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實現小康。
(三)精準扶貧注入的資金主要用于解決合作社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基地建設等環節資金短缺的問題。在合作形式上,根據投入的資金規模和合作社的實際需求,可以形式多樣、類型各異。既可以是單個項目或某個環節、某個板塊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體項目上的合作。具體操作可以借鑒紅色股份運作模式。
(四)為進一步帶領、幫助精準扶貧貧困戶脫貧致富,要統一思想改變以前送錢送物的做法,由輸血變為造血,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以產業幫扶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合作社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將貧困戶可以以享受扶貧政策的資金入股當地農民合作社,做大做強合作社產業。這樣,既可以幫助貧困戶找到找準脫貧致富的產業,又可以使適合當地發展的合作社產業做大做強,實現雙贏的目標。
(五)按照實現脫貧定導向、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要注重銜接,把精準扶貧工作與其他惠農政策有機結合起來;要認真完善,把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跟上級政策準確銜接,全力推進精準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帶動精準扶貧開發新模式工作順利推進。
xx年參保的人員共有64784人(其中包含五保戶、特困戶等),參合率為95%以上。xxxxx衛生院從業人員有57人,村級(含社區)從業人員有78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設在xxxxx衛生院,有4個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業務的開展。在制定藥品目錄中的相關藥品,門診減免35%,全年每人累計過150元。減免監督工作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簡稱合管辦)負責,把減免名單定期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1、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難看病的難題。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以來,農民在家門口看病就能得到減免,到醫院看病也能得到減免,病人從中得到了實惠。
2、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服務態度有了改善??床〉娜硕嗔?,醫務工作者對患者的服務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比以前好了一點。
3、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很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是黨和國家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支持。
2、籌資機制不健全?,F行的籌資主要以國家財政補助和私人交納為主,每人每年繳納20元。
3、監督管理不到位,配套設施有一定得困難。由于合管辦沒有編制,專職人員只有4人,而面對26個村(社)的監督管理工作力不從心,電腦等配套設施沒有隨工作同步進行,現有衛生院勉強維持。
4、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所的服務能力差。特別是村級衛生所的部分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低,工作責任心弱。
5、班子搭配不合理,管理困難?,Fxxxxx衛生院共有醫療地點2處(縣城和大同),卻只有一個院長和一個副院長,對于大同點的管理粗放,存在著人浮于事的現象。
6、技術力量弱,業務能手少。由于經費困難等原因,醫療設施不齊全,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不夠,加之有的從業人員工作責任心弱,對業務的鉆研不夠。
1、積極與職能部門協調,配全領導班子。
2、加強對衛生院和村級衛生所從業人員工作的監督,杜絕營私舞弊的行為,把工作落到實處,讓群眾得到實惠。
3、加大培訓力度,特別是村級衛生所從業人員的培訓,引導和鼓勵從業人員自發地深造,參加醫學類的函大或電大學習。
4、加強對微機的管理,認真地錄入參保人員的資料,為參保人員的服務能更加完善。
5、爭取職能部門的支持,使新型農作合作醫療工作機構的人員能進一步加強。
2011年7月。
為進一步掌握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總結成功經驗和做法,查找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我縣成立以農業副縣長為組長的專題調研組,組織縣政府辦、縣農經總站、各鄉鎮通過采取發放調查問卷、深入村屯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深化農村經營體制創新、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進程的根本途徑,經過幾年來的扎實推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截止2011年6月末,全縣已注冊登記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個,其中:種植業專業合作社**個,養殖業專業合作社**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個。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人,其中:種植業社員**人,養殖業社員**人,農機社員**人。合作社注冊資金達**萬元。據統計,截止**年末,全縣合作社經營實現盈利**萬元,二次返利**萬元,平均每位社員返利**元。
1由村集體組織發起,利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組織優勢,圍繞本村的傳統主導產業,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如****。三是企業帶動型。合作社由企業(公司)牽頭發起,充分利用企業(公司)的技術、資金及市場優勢,在連接社員和市場的服務環節上,發揮合作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結成緊密的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體系。我縣**專業合作社就是由**牽頭創辦,**,安置就業100余人,有力拉動了我縣**產業的快速發展。四是部門牽頭引辦型。由農、林等涉農部門牽頭發起,在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統一服務等方面作用較為明顯。我縣**合作社是在原甘南縣葵花協會的基礎上,于2007年11月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幾年來,合作社始終致力于**。
我縣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當地已形成的傳統產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產業局域分布較為明顯。我縣**合作社結合本村農民種植紅谷的傳統,聯合本村農戶通過統一種植品種、規范種植流程、興建精深加工企業、注冊品牌商標等措施,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促進了社員增收,帶動了本村農民從事**種植的熱情,社員已有創建之初的8戶發展到119戶,占全村總戶數的23%。另外,我縣**等合作社都依托本地種養傳統、優勢產業以及地域優勢帶動了本村及鄰近村屯的農戶從事本合作社經營項目,使社員隊伍不斷壯大,呈現出“整村推進”的趨勢,有力的促進了我縣“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趨勢,加速了我縣農業區域布局優化調整。
外地成員主要分布在**等地。各地社員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根據各種植物的花期、品質,分類生產各種蜂蜜,集中到我縣**統一加工、包裝和銷售,使社員間合作空間更加寬廣,合作社產品的競爭力明顯得到提升。
我縣部分成立較早、發展較為規范的合作社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初步形成了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的經營體系。如***。
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對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產標準,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做大、做強本地傳統、優勢和特色產業,實現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我縣農村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和優化。同時,合作社通過為農民進行購銷、信息服務,指導農民調整種養品種,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
我縣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運營中,采用統一品種引進、統一購入生產資料、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包裝銷售的模式。既促進了農產品生產的規?;?、標準化,又降低了農戶的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另外,對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場前景,單個農戶無法做大做強的產業,在農戶組成合作社后,通過合作社的示范引導,逐步形成了名、特、優農產品優勢產業的區域化布局。
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格、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強大的組織支撐作用。
員配置不足、業務指導不夠,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規范運作。
全面提高合作社從業人員素質是加快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建立合作社從業人員的培訓機制,設立專項培訓資金,有針對性的為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培養出一批管理人才、理財能手、種養能人以及中介經紀人等實用人才。
制定并落實符合我縣實際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是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加速器。設立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將各種支農資金優先向典型示范社、特色產業社及優勢產業社集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扶強壯大全縣特色、優勢產業;對示范社實行信貸優惠政策,降低貸款利率,簡化信貸手續,解決合作社發展資金不足的難題;積極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切實降低農業生產、經營風險。認真制定并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幫助合作社解決實際運營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其發展壯大。
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性,增強市場競爭的能力。
樹立典型,發揮示范作用是加快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催化劑。結合我縣產業特點及優勢,注重在實踐中培育典型,樹立榜樣,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推進。經常召開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經驗,通過表彰獎勵,擴大社會影響力,帶動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規范發展的良性軌道,做到數量與質量并重,發展與規范同步。
健全完善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做到緊密配合,互通信息,特別是注重各部門優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建立并推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意見。建立健全各項扶持、指導、考核及獎懲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國內農業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為適應農產品經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要求,xx縣出現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了信息共享、能力互補、作業同步、技術傳播和產業開發等功能,成為千家萬戶農民和千變萬化市場對接的紐帶和橋梁。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連成片,把分散的農民抱成團,把分散的資金捆在一起,通過積聚效應實現規模效益。通過對我老秘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實地考察和調查,調研組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和數據,深入地分析了目前我老秘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基本狀況、特點和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并對今后如何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健康發展提出建議。
xx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轄20個鄉(鎮)、2個辦事處、558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14萬畝,農業人口109萬人,外出務工人員32萬人。200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我老秘網縣圍繞農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創新實踐,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進一步激活農村生產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截止目前,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82家,其中種植業63家、畜牧養殖業72家、技術信息服務類41家,其他類型5家,注冊資金20112萬元,入股資本20112萬元,入社農民2328戶,輻射帶動70000余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注冊商標3個,獲無公害產地認證5個。
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我們始終堅持市場引導、政府支持、典型帶動和部門參與的發展模式,形成了農民自愿參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負盈虧的運行機制。就總體來說,目前我老秘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呈現出發展勢頭強勁、區域分布廣泛、產業優勢明顯、組織形式多樣、融產供銷于一體等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主要以裕祥槐山藥專業合作社為代表。我老秘網縣是山藥種植大縣,形成了以北城、東城、白集為中心,輻射石槽、蓮池、趙德營等九個鄉鎮的15000多畝槐山藥生產基地。但是由于藥農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信息閉塞,生產經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嚴重影響了山藥生產的發展。
為了構建信息交流的平臺,提高藥農抗風險能力,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特成立了裕祥槐山藥專業合作社,為廣大入社藥農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指導,并根據市場行情統收統銷山藥,一方面提高了槐山藥的生產質量,另一方面增加了廣大種植戶的收入,畝產能達到2萬元的效益。當地藥農間流傳著這樣兩句話:“十畝地一座樓,全家吃喝不用愁,外面打工也艱難,不如回家去耕田,幾畝山藥打得好,一年也掙幾萬元?!崩习傩照嬲龂L到了合作社帶給他們的實惠。二是企業帶動型。以裕華奶牛專業合作社和金源訂單小麥專業合作社為代表。
付井鎮68戶奶牛養殖戶,依托金絲猴集團的奶制品生產,發起設立了xx縣裕華奶牛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與金絲猴集團簽訂了長期供奶合同,并為入社農戶提供良種繁育、奶牛防疫和鮮奶收購一條龍服務。目前入社養殖戶已發展到230余戶,存欄奶牛由初始的1100多頭發展到6000多頭,鮮奶收購價由每公斤1.90元上升到2.35元,僅此一項每頭奶牛年可增收3000多元,可為養殖戶增加收入1400余萬元。
紙店鎮部分農民依托中儲糧xx直屬庫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立了xx縣金源訂單小麥專業合作社。該社在2005年被評為無公害優質小麥示范基地。該社為廣大種植戶提供良種供應、肥料供給、技術服務、統一收購等服務。種植小麥規模2667公頃,并取得優質小麥產地認證證書。該社先后引進了鄭育麥9987、花培8號、新麥208、西農979、眾麥1號等優良品種。其中鄭育麥9987畝產達到了1200-1300斤/畝,優質鄭育麥9987的收購價格達到了1.17元/斤。優質西農979更是達到了1.21元/斤的收購價格,讓入社農民每畝地平均增收200多元。該社積極在周邊村鎮推廣良種種植,吸納更多農戶入社,并且由縣內帶動,更輻射到安徽臨泉。該合作社讓廣大農民真正獲得了實惠,加快了廣大農民致富的步伐。
4000元左右,示范片內75戶農民產值達60萬元以上,戶平均增加收入4000元。
以北城富盈生態養豬合作社為代表。我老秘網縣是現代畜牧業發展先進縣,特別是生態養殖、種豬繁殖銷售最具代表性。北城養殖戶在多年的生產經營實踐中,不斷。
總結。
經驗、科技創新,自發組織成立了富盈生態養豬合作社,該合作社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引進先進的生態養豬發酵床技術。以麥糠、玉米芯、農業生產下腳料配以專門的微生態制劑益生菌來墊圈養豬。豬在墊料上養殖,豬的糞便在發酵床上一般只需要三天就會被有益微生物分解,極大地提高了飼料利用率同時減少了豬糞尿臭味,達到了生豬腸胃道微生物平衡,增強了抗病能力,減少了90%的用藥量。豬的生長環境舒適,生長速度加快,一般可以提前10天出欄。所以生產的豬肉安全、優質、環保、沒有抗生素,經過國家權威檢測達到了綠色產品標準,銷售價格平均每斤提高0.2元。由于不需要每天沖洗豬舍,可以節約用水90%,并大大節省了人工。生態養豬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病死豬的風險,加快了生豬出欄速度。該合作社的生態養殖技術、深受廣大養殖戶的歡迎,入社農戶達到500多家,并輻射到周邊鄉鎮,有力的推進了我老秘網縣生豬產業科學快速發展。
幾年來,通過不同形式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強化了農民自我服務能力和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解決了一家一戶在信息、良種培育、技術推廣和對外銷售等方面無法解決的困難,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推進了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同時也為黨委政府抓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橋梁、紐帶和載體。綜合來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農民專業合作社長期活躍于市場與生產者之間,能及時捕捉市場信息,掌握市場動態,并通過為農民提供種苗、技術和營銷服務,傳遞市場信息,指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生產,其服務內容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無形“指揮棒”。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把農戶組織起來,統一進行產前、產中和產后一條龍服務,使分散的生產與市場有機聯結起來,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最具活力的組織載體,農民與市場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有利于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對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和規?;?,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規模、沒有品牌的農產品是很難打開市場銷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其經營的農產品數量較大,質量較高,容易形成規模效應,通過溝通與合作,在價格形成、質量保證等方面達成一致,且其誠信水平相對較高,能夠形成比較穩定的客戶群體、價格和貨源,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避免惡意競爭,使農民減少損失,從而保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穩定了優勢產業的發展。
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一種產品要想贏得市場,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就必須進行品牌的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為創建品牌提供了有利條件,合作社產業化、規?;?、標準化的種植、養殖和加工,能充分提高農產品的檔次,提升產品附加值,為農副產品闖入市場提供一個較好的平臺。
盡管,我老秘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快發展,但由于基礎差、起步晚,目前尚處于發展完善階段,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為:
廣大人民群眾在認識上還不很到位,部分群眾存在誤解,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官辦機構,主動參與意識不強;二是部分基層干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任務、方式和目的理解不深、不透,工作上雖然積極,但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形式主義嚴重。
不少合作社組織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規模偏小,發展不均衡。具體表現為申報審批不嚴格,注冊資金沒有要求銀行驗資,多是隨意填寫,有的甚至存在名義社員及家庭合作社,而真正上規模、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合作社在總數中占的比例很低。在全縣182家農民合作社中,銷售收入超過千萬元的沒有幾家,各個合作社的發展未能形成鏈條,而且缺乏配套的收購場地、倉儲、冷庫及加工設備等硬件設施,只能caiyes初級產品,無任何產品附加值,產銷銜接不緊密,一般停留在產前的優良種子提供、產中技術服務,對于產后的銷售服務、市場開拓、產品深加工、營銷策略等方面涉足太少。
目前,我老秘網縣的合作社的參與者基本上都是農民,普遍水平不高。合作社的經營管理者也主要是合作社的內部人員擔任,其文化知識、經營管理能力、技術水平等相對較低,難以實現規?;慕洜I管理工作。而日益加劇的競爭對合作社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管理運作和經營決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章程內容和執行都不規范,只寫不做,流于形式。組織結構不健全,理事會、監督機構等形同虛設,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監督。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資金積累制度和風險保障制度,財務、社務不夠透明。
(1)多形式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及各種會議,大力宣傳普及合作社經濟的基本知識、政策措施、工作經驗和優秀帶頭人的先進事跡,營造關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
(2)多層次搞好培訓??h農業局要重點做好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及合作社理事會成員、財會人員的培訓。合作社負責全體入會會員的培訓,使廣大干部群眾切實認識到發展合作社好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和創辦合作社的熱情。同時,針對合作社市場營銷短板問題,多渠道邀請專業市場客座教授,開展專項培訓。切實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在市場營銷、經濟管理及法律知識方面的知識儲備,培養造就一批骨干隊伍,打造高素質、專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
(1)我們繼續把那些具有一定規模,尤其是具有特色優勢的農產品,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進行調查摸底,分類指導。對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縣農業局在制度、管理上要積極加以指導規范。要求合作社獨立建帳,規范會計核算,定期向縣農業局農經站報送財務和會計報表,定期向成員公布財務狀況,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審計和監督,充分調動理事會成員和一般成員兩方面的積極性。
(2)要做好省級市級示范合作社創辦工作,以示范帶動合作社規范。繼續加強合作社的內在質量管理,爭取辦一個成一個,辦一個規范一個,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要求,高標準運作、規范。
搞好服務,統籌兼顧。
(1)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為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詢,搜尋發布農資、農產品的價格信息、市場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務。積極參與和舉辦各種合作社產品展銷會、洽談會、產品發布會和知名品牌評選活動,為合作社開拓廣闊的市場。要建立必要的服務設施,努力實現各級、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聯網,搭建公共服務信息和網絡營銷平臺。
(2)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探索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將農業產業化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廣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全面落實稅費減免政策。要求有關職能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加強軟環境建設。把加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擔問題納入農民負擔監管范疇,嚴禁任何單位和部門向農民專業合作社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切實維護合作社和農民合法權益,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
根據年初工作安排,9月份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相關人員對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調查采取縣鄉人大聯動的方式進行,縣人大常委會分四個調研組重點對紅椿鎮、高橋鎮、洄水鎮、蒿坪鎮、部分醫療機構、縣合療辦進行了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到村、組座談,到相關單位聽匯報、查資料,全面了解我縣新農合運行的現狀。瓦廟、繞溪、界嶺、燎原、雙安、向陽、高灘8個鄉鎮人大分別就本鄉鎮新農合運行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從視察調研情況看,絕大部分農戶認為新農合是一項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緩解了農民就醫難的問題,農民就醫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宣傳不夠深入細致,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人口數據不實,政策惠及面窄,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等因素,致使這一政策在落實中打了折扣,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具體表現在:群眾滿意度較低,參合積極性不高,干部墊錢較多,鄉鎮合療辦機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傳方面,被調查的農戶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乎沒有,但對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參合、報銷等一些運行程序和細節。在參合方面,被調查的農戶中,占一半的農戶認為是自愿參合的,30%的農戶認為是上級政府規定要參加才參加的,還有20%農戶認為是鄉村干部硬壓才參加的。在看病就醫選擇上,一半以上農戶想在鄉衛生院及村衛生室看病,一部分農戶反映身體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錢看,認為合療報銷手續繁瑣、醫藥費高、少數人反映報銷的錢不夠車費。還有一部分農戶不看病,能拖則拖,能扛則扛。在合療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實際受益的農戶不多,受惠程度不高。如紅椿鎮xx年參合14340人,基金配套總額573600元,xx年實際報銷205人,報銷186243元,占基金總額32.4%,全鎮總受益率為1.43%;高橋xx年參合17326人,基金配套總額693040元,xx年實際報銷302人,報銷277835元,占40%,全鎮受益率為1.74%。由于本次調查農戶的樣本量較少,實際各鄉(鎮)參合農戶的受益面更小。
(一)、政策宣傳不夠深入細致。
一是宣傳的主體不明確。在調研過程中鄉(鎮)合療辦工作人員反映,鎮、村兩級主要任務是按縣上下達的收繳任務籌資,一些具體的合療政策如報銷的病種,報銷比例,報銷程序他們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們在農戶收錢時也給群眾說不清楚。然而實施合療的主要“窗口”——醫院,對合療政策的宣傳更少,只是按照上級有關文件執行有關政策,因此導致了看似都在宣傳,可效果并不理想,使老百姓對合療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給合療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傳口徑不統一。在合療證和參合發票上,明確寫著群眾有參合自愿的權利,但在執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參合率,這種參合自愿和高參合率之間的矛盾使鄉村兩級在工作中處于兩難境地,甚至村干部在收錢時挨罵,說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樣,給基金的收繳帶來了阻力。在宣傳口徑上,收錢時說的農民交10元錢看病可以報銷,但鄉村干部講的又根本兌現不了,比如高橋龍潭村任支書反映去年講的報銷人均6元的門診費,村衛生室墊了600多元,至今未核報,最后村衛生室不得不終止執行這一政策。
三是宣傳的形式單一,力度不夠。走訪時農戶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錢時才給他們宣講合療政策,其次就是王縣長致廣大農戶的一封信,再沒有其他宣傳途徑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對合療政策抱過高的期望值,這種高期望值與以農村大病統籌為主的合療制度之間的矛盾、加之基層干部政策宣講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
(二)配套政策不夠到位。鄉鎮合療辦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全是其他工作崗位的同志兼職,無辦公場所,無辦公經費,無信息化設備,但合療涉及千家萬戶,工作量大面廣,在如此情況下,很難完成縣合療辦按政策下達的各項任務。我們從合療辦了解到止9月底還有10個鄉鎮(城關、洄水、紅椿、蒿坪、高橋、班桃、東木、繞溪、界嶺、苗河)參合人員登記表、10個鄉鎮(煥古、雙安、金川、燎原、城關、蒿坪、洄水、班桃、界嶺、苗河)合療基金票據都沒有報上來,給合療辦在審核報銷時增添了工作難度,也不利于今后全縣合療工作開展。
(三)報銷范圍窄,農民受益面小。農民交10元錢,他們希望每一分錢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實施的農合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合療制度。調研中,群眾反映,一是住院補償比例總體偏低,補償的范圍過窄,而由住院產生的次生費用很大,加上路費、餐宿費、誤工費等,一些人認為花了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劃算。農民受惠程度不高。例如紅椿盤龍村李文波在西安唐都醫院住院,共花了2萬多元,跑了無數次實際只報了7030元;二是缺乏對合療醫院有效的監督機制,高收費、超范圍檢查、超范圍用藥的行為無法監督和控制,降低了農民的實際受惠程度的量和面;三是貧困人員雖由民政代交了合療基金,但是由于無子女照顧,或者是因為交不起醫院起付線以下的費用和補償后的自付費用,導致難以享受到合療優惠政策;四是普遍反映農村患胃病、風濕關節炎、結核、婦科等慢性病的人多,而這些病又沒有納入合療范圍,交了錢也享受不到合療優惠政策。
(四)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弱,不能滿足農民的就醫需求。
一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如燎原鄉群眾就醫不方便,而鄉衛生院只有三張病床,住院租旅社,而且陰暗潮濕(有人說這樣的條件好人都要住成病人)。二是醫療設備落后,各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根本無法滿足群眾的醫療需求,個別衛生院內、外、婦、兒科室不健全,缺乏基本的急救設施設備,病人不放心在這樣的醫院就醫。25個鄉鎮衛生院只有11個鄉鎮中心醫院有一般的急救設備,其它鄉鎮衛生院均還是以老“三大件”(血壓計、體溫計、聽診器)和醫生工作經驗看病。三是人才缺乏,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各科室普遍缺少專業骨干,群眾對基層醫院不信任,只能舍近求遠。如紅椿外科、婦產科都沒有技術人員,有b超但沒有人會操作;界嶺鄉人大在聯動視察合療工作時反映,界嶺鄉衛生院幾乎沒有開展合療工作。苗河鄉衛生院只有2個人,合療工作量大面廣,滿足不了群眾就醫需要。而全縣212個村衛生室基本都是私人個體,更無醫療設備,難以滿足群眾醫療需求。四是醫德醫風建設要加強。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在鄉村醫生那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部分定點醫院的醫生服務意識差,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了解太少,給患者開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藥品,增加了醫藥費用,有的醫院存在空掛床現象,有套取合療資金的嫌疑。如高橋龍潭村任支書反映他們村在公布的報銷名單中有xx的名字。
(五)人口統計存在誤差,基層墊資較多。
我們在調研的幾個鄉鎮都存在人口空掛現象,鄉村干部墊資數額較大,如紅椿盤龍村,兩年墊7640元,高橋龍潭村村干部每人墊資約800元。我們經過走訪調查,人口不實有幾個因素。一是人已在外多年,但戶口在老家,有的已出嫁多年,但又未辦戶口遷移;二是統計年報有誤,因為村人口基數決定著村干部待遇的高低,部分村有虛報人口的現象,這樣逐年累計起來的有名無人,有名無戶的情況較多,有的甚至是已死亡多年的人口而沒有注銷。農戶參合上面要求按年報人口測算,所以下面墊資較多,這無疑給本已運轉艱難的鄉鎮財政增添負擔,嚴重影響基層政府工作積極性和干群關系。如洄水鎮茶稻村共8個組,xx年底公安派出所統計是1843人,但農業普查只有1383人,合療按1843人的90%算應是1658人,人口空掛275人,最后村上虛擬了一個九組人員名單,合療款由鎮上及村組墊付。
(一)加強宣傳,正確引導,提高農民互助共濟意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是一項新政策,讓農民真正擁護和認可,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和落實的基礎。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辦法、參加人的權力和義務以及報銷程序、報銷標準、管理辦法等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和體會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和好處,樹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自覺自愿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推行的基礎和保證。為此,在工作中要深入細致地做好農民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尤其鄉鎮要扎實做好宣傳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形式,擴大宣傳途徑,正確引導農民積極參合,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給農戶宣講政策上,公開、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參合患者,讓他們相信合療制度,從而提高他們參合的積極性。
(二)核實人口,消除疑慮,據實征收。政府要責令公安部門對人口進行一次清理,該登記的要登記、該注銷的要注銷。要對各鄉鎮人口空掛墊資情況進行一次摸底,弄清事實,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以免使鄉鎮產生新的債務,同時為下一步合療基金征收奠定基礎。
(三)明確職責,完善制度,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h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完善制度措施,保證這一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一是要明確鄉鎮合療辦人員崗位職責,落實一定的經費,并積極探索創新合療基金征收新路子。二是擴大報銷范圍,調動農民參合積極性。農民的風險意識相對較差,更加關注眼前的利益,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僅實行住院醫療費用補償,難以調動他們參合熱情。因此可以考慮將報銷范圍擴大,提高核銷比例,并督促醫院落實好門診報銷政策,征對農村常見病較多的實際將一些病種納入合療補償范圍,增大農戶的受惠面。三是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使基金既不沉淀過多,也不出現透支。從調查情況分析,一方面報銷比例低是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確實也出現了基金過多結余現象。去年我縣結余基金1300多萬元,今年大概要結余800萬左右,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資料的基礎上,根據縣情實際,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以提高農民的受益程度。四是要簡化辦事程序,讓農戶少跑路,增加農戶對合療政策的信任度。
(四)整合資源,加強管理,不斷改善農村醫療機構基礎條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農民是主體、政府是關鍵、醫院是平臺。要準確定位,理順關系,明確責任。一是要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改革,完善服務功能,提供優質服務。二是要增加農村衛生投入。政府要在政策、資金、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逐步解決醫療設備簡陋、技術能力低下的問題。三是解決專業人員短缺的問題。一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二要充實隊伍,適時招錄衛技人員;三要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衛生院工作;四要經常開展衛生下鄉活動,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更多村民能在鄉、村就診醫治。四是進一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要嚴格執行報銷直通車,規范用藥,減少次生費用,做到熱情周到服務。
(五)創新工作,用活政策,確保合療工作健康運行??h合療辦要大膽創新工作方法,用足用活惠民政策,積極向上級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擴大單病種范圍,力爭將較為普遍的慢性病納入合療補償范圍,降低起付線,落實好門診報銷政策,提高住院報銷比例,逐步使我縣的合療政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更加符合縣情實際。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經營基礎上,以農民為主體,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為謀求共同利益開展專業合作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伴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產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發展,對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有著重要意義。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從20xx年起,國家先后出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農民專業合作社稅收減免政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扶持政策。為全面了解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推動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辦法和措施,根據鎮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8月8日—11日,我鎮經管站、財所、農業辦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采取實地走訪、會議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發展現狀和類型。
自20xx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鎮按照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思路,加快推進合作社發展和規范化建設,截至目前,已創辦各類合作社75家。從行業分布來看,從事種植業的42家,從事養殖業的15家,從事林業的9家,從事農機服務業的4家,其它5家。從合作類型來看,從事綜合服務型的9家,生產銷售型的5家,生產合作型的59家,銷售合作型的2家。從創辦形式來看,基層組織主導型家,龍頭企業帶動型2家,能人大戶帶動型家,農戶自發聯合型家。從20xx年開始,我鎮從組織體系、運行機制、合作關系、服務功能、經營規模、增收效果等六大方面,大力開展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涌現出一批服務能力強、營運效益好的典型。通過規范引導,已創建省級示范社1家,市級示范社2家。
(二)顯著特點和作用。
一是發展速度較快。我鎮20xx年新發展8家,20xx年新發展12家,20xx年新發展22家,到目前已達到75家。
二是覆蓋范圍較廣。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種植、養殖、農機、林業、水利等多個行業。其中,種植業占56%,養殖業占20%,其他行業占24%。
三是服務功能較強。合作社以組織農民、服務農民為宗旨,有效解決了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對接難題,促進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20xx年,全鎮合作社累計為社員和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300人次,組織社員和農戶改良品種750畝,統一配送農資0.8萬噸,統一病蟲害防治3700畝,統一銷售(加工)產品1.45萬噸,解決了一些單家獨戶"辦不了"、村級組織"管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的難題。
四是帶動作用較大。近年來,合作社在促進農業規?;洜I、產業化發展上發揮的作用日益顯現。如水波村順豐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轉包、租賃等方式從村內農戶流轉土地700畝種植優質蔬菜,金冠良種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00余畝從事小麥良種繁育.有力促進了農業規?;洜I。合作社通過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有效帶動了社員及周邊農戶產品銷售和增收致富。
雖然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態勢較好,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不大,質量不高,吸引力不強,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合作社做大做強的瓶頸:
(一)發展規模"小"。一是社員人數少。截止目前,我鎮在市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合作社社員為380戶,僅占全市農民總戶數的4%(絕大多數合作社注冊成立后,新發展的社員沒有到工商部門進行變更登記,據最新統計,全鎮合作社現實有社員1250戶,也僅占全鎮農民總戶數的15.6%),其中社員在10戶以下的合作社有45家,社員在10-20戶的13家,社員在30-100戶的只有16家,社員在100戶以上的僅有1家,大多數合作社是幾個農戶、十幾個農戶的松散式聯合,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非常有限,二是資產規模小。盡管全鎮合作社注冊資金達到萬元,但由于相當一部分社員是采取以土地經營權等實物作價入股,以現金方式入股的并不多,從而形成合作社賬面資產數額龐大,而實際可營運的資金很少。據統計,目前全鎮合作社以現金方式入股的資金不到注冊資金總額的5%。三是基地規模小。絕大多數合作社在基地建設方面意識不強,力度不夠,加之自身條件所限,其數量、規模與規范化建設還有很大差距。據調查,全鎮種植類合作社擁有過100畝生產基地的僅有2家,擁有過200畝以上生產基地的只有1家,很多合作社的生產基地小而散,規模效應、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二)合作層次"低"。一是服務范圍窄。絕大多數合作社服務的范圍僅限于本鄉鎮,相當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組的幾個戶、幾十個戶,跨鄉鎮發展的合作社還非常少。二是合作環節少。多數合作社合作項目少、合作內容單一,基本停留在農資供應、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等環節上,在產品加工、倉儲、運輸、品牌創建、營銷網點等環節上還比較欠缺,不能為社員及周邊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三是產業鏈條短。就合作社而言,其主要經營模式還是生產、銷售初級農產品,產品結構比較單一,從事系列產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經營的少之又少。
(三)內部管理"缺"。一是財務核算急需規范。合作社作為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所有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財務核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鎮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要求規范建賬的合作社很少,有的沒有專門的財會人員,有的沒有建立內控系統,還有少數合作社根本沒有開展財務核算工作。已建賬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據使用、資金監管、物資收發、產品銷售、項目建設、成員賬戶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二是各類人才相當緊缺。合作社要發展壯大,無疑需要有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人才。但從我縣實際情況來看,合作社人才隊伍數量不足、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等問題相當普遍。以合作社牽頭人為例,全縣合作社理事長大專以上學歷的沒有,高中(中專)學歷的占10%,初中以下學歷的達70%。因知識面比較窄,視野不夠開闊等因素制約,很多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僅在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其中的一個方面有專長,同時具有組織協調、技術指導,經管管理、市場營銷等復合型才能的并不多。三是民主管理有待加強。雖然我縣合作社普遍建立了以"三會"(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架構,但實際運行情況并不理想。有的合作社"一股獨大",少數人說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財務收支、社務公開、經營決策等方面遮遮掩掩,從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廣大社員參與管理、加強合作的積極性。四是檔案管理比較弱化。檔案管理作為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絕大多數合作社在檔案管理上沒有抓落實。據統計,目前已經購置必要的檔案管理設施并收集整理檔案的合作社僅有8家,很多合作社的財務、合同檔案處于凌亂無序狀態。
(四)外部環境"差"。一是融資渠道極為不暢。作為一種新型市場主體,各金融機構在對合作社的融資問題上趨于慎重和保守。合作社基本無緣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一些經營業績較好的合作社反映,在產品銷售旺季,苦于無法籌措足夠的流動資金,只能減少收購量。二是配套政策難以落實?!妒形姓P于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法規和文件中,都明確了一系列扶持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但就整體情況而言還相當不夠,尤其是在合作社項目扶持、用電用地、稅收優惠等配套政策落實上還有很大難度。
(五)造血功能"弱"。一是"空殼社"現象較為普遍,利益聯結散。由于合作社創辦時間不長,其經營狀況具有不可預計性,很多社員有利則合,無利則散,沒有與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有的合作社"兩眼向上",僅僅盯著政府扶持的一點項目和資金,沒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設與發展上,成為只有一塊牌子、一個章子、一張桌子的"空殼社"。二是合作社創辦的經營實體少,創收能力弱。據調查,全鎮已注冊登記的合作社中,很多合作社基本不具備創收能力。三是市場運作化程度不高,營運效率低。一些農村基層組織主導創辦的合作社,把生產、服務作為工作重點,沒有很好地與市場接軌,缺乏明確的辦社思路和科學的發展規劃,主要靠上級委托實施部分農業建設項目來維持運轉。
出現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在法規貫徹方面,宣傳引導不夠。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領導對合作社發展是相當重視的,業務主管部門在合作社政策法規宣傳培訓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但還很不夠。一些干部群眾對發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必須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合作社的內涵還很模糊,全社會關注合作社發展的良好氛圍尚未形成,從而導致"上熱下冷"現象,少數村干部認為合作社發展了就會與村組織爭陣地,一些農民群眾因長期以來形成的小農思想濃厚,缺乏市場意識、科技意識、合作意識,對發展專業合作有疑慮、不主動,制約了合作社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在政策扶持方面,落實措施不夠。盡管《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經施行了,但在國家和省、市層面上,對合作社用地、用水、用電、融資、項目扶持等方面優惠政策仍然缺乏具體的、有效的落實措施。近幾年,我市每年都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發展方面投入了一些扶持資金,但這些投入,僅僅是用于支持很少部分合作社開展上,對合作社整體發展而言沒有多大幫助。在事關合作社發展壯大的一些扶持政策方面,諸如怎樣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實施農業項目、如何化解合作社的融資難題等方面均還沒有破題。
(三)在指導服務方面,落實責任不夠。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服務、指導和扶持合作社發展的相關部門、鄉鎮、村的職責分工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相互之間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協調,無法形成整體合力,加之缺乏必要的考核督辦,導致一些部門、單位對合作社的指導、服務和扶持難以落實到位,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兩項工作制度。形成"領導統籌協調、部門分工負責、上下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合作社發展和規范化建設,建議建立合作社發展部門聯系會議制度和部門幫扶合作社制度,由鎮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召集聯系會議成員單位,及時研究解決合作社在發展、運行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對部分產業基礎牢、運行質量高、民主管理好、帶動作用大、發展后勁強的合作社實行結對幫扶,從項目上給予傾斜,從資金上給予扶持,從技術上給予支持,從業務上加強指導。二是強化職責分工,制定并實施扶持、指導、服務合作社發展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鎮、村要根據各自農業產業布局和發展現狀,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編制本區域內合作社發展規劃,著力解決合作社發展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三是加強檢查督辦,建立健全合作社動態監測考核機制,對各級命名表彰的示范社、規范社進行跟蹤復查,凡復查不符合條件的,要取消其示范社、規范社稱號。對于一般性合作社實行動態監測,凡無實際運作、無發展潛力、無創收能力、無帶動作用的"空殼社",要依法取締、注銷。
(二)提標擴面,規范發展。一是"提標",著力強化合作社內部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部、發改委等11部委《關于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標準,重點加強三個方面的指導和監管。在財務管理上,根據《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要求,指導合作社規范建賬、加強核算,提倡社員以貨幣方式入股,增加營運資本,緩解資金難題,適時組織開展合作社財務審計和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在民主管理上,要大力推動社務公開、財務公開和民主決策,健全內控體系,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堅決杜絕"少數人說了算",防止把合作社辦成純營利性企業或少數人受益的經濟實體;在經營管理上,要大力倡導"三化",即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經營品牌化,指導、協助合作社制定科學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開發、創建一批名頭叫得響、市場潛力大的農產品品牌。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引導合作社大力開展"農超對接"和產品展示展銷活動,進一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二是"擴面",擴大合作社的覆蓋面和帶動面。通過強化合作社服務功能,增強對農戶的吸引力,引導廣大農民加入各類合作社,不斷壯大合作社規模。力爭到20xx年,全鎮合作社社員達到農民總戶數的30%以上,輻射帶動農戶數達到農民總戶數的60%以上。
(三)加強扶持,優化服務。一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合作社開展宣傳培訓、信息交流、市場營銷、品牌創建、示范獎勵等工作。同時,要加快改進各類農業項目申報實施方式,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支農項目的主要實施主體,將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建設項目和資金向具備條件的專業合作社傾斜,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安排,支持合作社加強基地建設、倉儲運輸、加工包裝、銷售網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后勁。二是加強金融支持服務。加大與農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協調力度,組織開展銀社對接活動,對合作社降低貸款門檻,采取貸款額度授信、產品和銷售合同抵押等多種形式,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資金支持。盡快建立合作社財政擔保貸款基金,加大合作社貸款財政擔保力度,在貼息貸款項目上向合作社傾斜。積極支持有條件的合作社創辦農村資金互助社。為合作社開展農業保險服務。三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凡是已明確規定合作社應當享受的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稅收優惠政策,都要堅決落實。同時,還要結合我鎮實際,研究制定支持合作社發展的其它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合作社工作的相關政策,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到合作社擔任技術指導。每個社區要為轄區內合作社配備1-2名專職輔導員,具體指導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和產業化經營。
截止目前,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67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5家,自治區級示范社12家,市級示范社3家),其中,種植業112家、養殖業45家及農業服務10家,入社社員2564人,帶動農戶7520多戶,20xx年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產值約1.5億元。合作社主要經營發展“三特”水果產業、特色農業、特色養殖業等優勢特色產業。其中威觀三特水果專業合作社注冊“xx”商標、xx烏雞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注冊“xx烏雞”商標、無公害水果專業合作社注冊“孝敬心”商標、xx生態金花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xx”金花茶商標及xx高原果蔬合作社注冊“xx高原”商標等。幾年來,為合作社爭取到上級扶持資金532萬元。
(一)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按照“以小農戶形成大規模、建設產業鏈、擴大扶持覆蓋面”的發展思路,推行合作社“七規范、五統一”的標準化建設,從而實現農戶的小生產和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有效帶動我縣貧困戶發展“三特”水果產業、特色農業、特色養殖業等優勢特色產業。
(二)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收益。合作社通過流轉貧困戶的土地,可讓貧困戶獲得流轉土地收入,既增加了收入,又降低了經營土地的風險,充分利用了閑置土地,實現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在扶貧方式上,合作社致力于村脫困、戶脫貧,把合作社純收入的60%作為合作社成員分紅,確保合作社成員收入增長。合作社的這一扶貧方式既為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又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搭建了平臺。
三、地方政府發揮合作社作用開展脫貧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20xx年我縣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百日攻堅大行動,堅持把黨組織建在合作社、黨員聚在合作社、農民富在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帶動、示范、輻射作用,引導合作社黨員圍繞中心任務,立足崗位創先爭優,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氣象。
(二)開展合作社評選表彰工作。近年來,我縣農民合作社迅猛發展,主動適應“三特”農業發展新形式,開拓創新,轉變方式,對促進和推動“三特”農業提質增效、上檔進位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表彰獎勵先進,進一步發揮輻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三特”農業提檔升級,我縣開展了農民合作社評選表彰活動。
(一)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強。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值小,經營不成規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續了過去農民“打伙求財”、“合股經營”的特點,普遍存在規模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的現象。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平均社員為15人,入股會員100人以上的合作社僅7家,有的合作社成員掛名,不參與入股。
(二)管理水平不夠高,帶動能力不強。農民發起人的工作熱情雖然很高,但普遍缺乏經營管理能力、獲取信息的平臺及資金,基地硬件設施不齊全,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加快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同時,目前絕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重生產、輕加工、輕銷售,農產品附加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產品銷路不暢,帶動農民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促進增收的能力不強。
(三)制度不夠健全,運作不規范。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他們對專業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認識不足、理解不深,往往習慣于聽從政府指揮,缺乏必備的管理知識,缺乏決策能力。很多組織內部也制定了規章制度,但執行不力,往往形同虛設;部分專業合作社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和規范,宗旨模糊,責任不清,特別是在利益分配機制上還沒有真正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同時,組織開展活動較少,導致會員聯系不緊密,合作社改組、解體頻繁,甚至一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空有其名。目前我縣167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管理規范、能有序開展工作的只占1/3左右;勉強維持的占1/3;其余1/3基本上有名無實,既無辦公室場所,也沒有制定相關的章程和制度,更沒有沒有組織會員開展過任何活動。
四、發揮農民合作社優勢帶動精準扶貧的建議。
(一)將試點農民合作社作為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著力點。因地制宜出臺一系列支持精準扶貧試點合作社發展的措施,培育“一村一品”特色產品。同時健全內部機制,強化設立程序、運行機制、民主管理、財務核算、利益分配“五個規范”,完善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功能,使其成為引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經營模式。
(二)賦予農民合作帶領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新的職責,建議選擇產業特色明顯、市場開拓前景較好、內部管理較規范的農民合作社進行試點,實實在在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實現小康。
(三)“精準扶貧”注入的資金主要用于解決合作社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基地建設等環節資金短缺的問題。在合作形式上,根據投入的資金規模和合作社的實際需求,可以形式多樣、類型各異。既可以是單個項目或某個環節、某個板塊上的合作,也可以是整體項目上的合作。具體操作可以借鑒“紅色股份”運作模式。
(四)為進一步帶領、幫助精準扶貧貧困戶脫貧致富,要統一思想改變以前送錢送物的做法,由輸血變為造血,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以產業幫扶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合作社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將貧困戶可以以享受扶貧政策的資金入股當地農民合作社,做大做強合作社產業。這樣,既可以幫助貧困戶找到找準脫貧致富的產業,又可以使適合當地發展的合作社產業做大做強,實現雙贏的目標。
(五)按照實現脫貧定導向、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要注重銜接,把精準扶貧工作與其他惠農政策有機結合起來;要認真完善,把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跟上級政策準確銜接,全力推進精準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帶動精準扶貧開發新模式工作順利推進。
目前養老服務問題倍受社會各界關注,國家、省、市日前也相繼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可見黨和政府對于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視。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醫療戰線的醫務工作者,我想就傳統服務業轉型方面的課題談一下以醫養老、醫養結合的問題,不當之處,請予以指正。
一、養老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醫、養脫節問題突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市養老機構建設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機構養老服務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部分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功能單一,服務項目、服務水平跟不上,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醫療機構存在吃不飽的困境,患者量少,醫療器械、設備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
(二)養老缺乏醫療常識,健康無從保證。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保障,特別是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去醫院體檢、看病困難已是嚴重社會問題。據調查了解,許多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多數患有常見的老年疾病,因為不能夠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和診療,耽誤病情,導致病情加急加重,甚至會危及生命的現象時有發生。當前,越來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希望住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三)養老機構缺乏醫療支持,老人門診就醫難。一方面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大多數行動遲緩,一些老人生病后不能夠及時去醫院診治,只能外請醫護人員上門靜點,這樣會導致用藥上的錯誤以及承擔高額的醫藥靜點等費用,從而增加了老人們的經濟壓力,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會受到影響。
(四)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缺乏專業人士的參與和服務。目前社會化居家養老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匱乏,且整體素質不高。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這方面人才的相關專業不多。專業人才的不足直接影響了服務項目和內容的擴展以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二、幾點建議。
(一)整合資源,為老人老有所依奠定良好基礎。養老工作是一項投入多,回報少的事業。鼓勵養老和醫療機構結合,走集團化發展道路,有利于融合資源,充分發揮整體優勢。一方面鼓勵大型和綜合型醫療機構依托現有的醫療資源,充實養老服務機構;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聯姻醫療機構,提供專業化醫療服務,建立醫療型護理院。以東風區為例,將小型民營養老院集中依托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即可改善原有的基礎設施,又能夠在醫療上使老人們的健康得以保障,這種方式如果可以得以實現,老人將得到專業人員二十四小時的營養配餐,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并可提供專業護工為難以自理的老人施行專業護理,這樣可以使老人們無后顧之憂,安養晚年。
(二)以養老院為依托,建立家庭病房。針對老人們行動難、就醫難的實際問題,建議有關部門在民營養老院中實行家庭病房制度,一來可緩解各大醫院床位緊張的壓力,二來可使老人們足不出戶即可得到如同在醫院一般的治療。與養老院聯姻的醫療機構可派出專職人員為家庭病房中的患者定時、定期查房,觀察病情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定時為老人體檢,達到早觀察,早診治的效果,為老人健康護航。
(三)加快出臺、落實優惠政策措施。養老政策方面,明確規定“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可以享受國家和省關于養老服務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床位和運營補貼等;醫保政策方面,建議相關部門完善醫保有關政策措施,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納入醫保范圍,并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和擴大醫保報銷范圍。允許醫院設置養老病房,讓老人一邊養老一邊醫療。一方面緩解當前“養老難”問題,另一方面老年人既能養老,又能共享醫療資源,緩解了“看病難”問題。制定醫院同養老院聯合制度,在符合醫療要求的前提下,養老院可作為診療基地,緩解各大醫院高峰期床位緊張的壓力。參保老人無論在醫院還是在養老院診療基地,診療過程中,均可享受醫保待遇。此外,“醫養結合”是一種新的養老模式,要從制度上加以規范,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制定建設標準和合理收費標準,對設備配置、醫療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確要求。
相信有政府的扶持,有政策的傾斜,以醫養老、醫養結合能從老年人居住、健康、居家上得到有力保障,也是醫療機構服務轉型的一種嘗試,醫養結合之路將為推進我市的養老事業發展開辟一片新天地。
為全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鄉黨委《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學習調研段的調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針”,為了解xx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確??茖W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我們村兩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個自然村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村地處銅川市東區與東坡礦相鄰,銅罕線穿村而過,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農戶369戶,人口1489人,占地面積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畝,其中蘋果780畝,蔬菜350畝,黨員42人,兩委會成員5人,組干部5人,黨小組5個,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復雜,村道長,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礎較差,屬村礦結合部。近年來,由于黨的政策好,落實到位,加之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我村在基礎設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兩室、村衛生室,實施了移民搬遷,使我村向新農村建設邁進了一步。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xx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xx村現有耕地2680畝,人均耕地面積1.8畝,全村主要是以蘋果、蔬菜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后。2015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
產業結構情況:xx一、二組以蘋果、糧食種植為主;xx三、四組以蔬菜種植為主;xx五組以林木、干雜果,煙草和糧食種植為主。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Fxx村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120人,65周歲以上老黨員生活補貼6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11人,參合率90%。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2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4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機械化耕作,增加了勞動成本,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制約和影響,使農業增效、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著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產品市場化程度低,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15年,xx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3100元,在高樓河乃至全區村中處于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蘋果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蔬菜土地面積太小,無法建溫室大棚,形成蔬菜產業化,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煙草、干雜果種植才剛剛起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根據縣政協xxxx年工作要點的安排,縣政協組織了部分縣政協委員及涉農部門相關人員對區內(縣外)、縣域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西林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相對較晚,最初是xxxx年庫區移民在天生橋庫區水域成立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之后沙糖桔種植大面積發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隨之快速發展起來。此外,精準扶貧大政策的推動,也是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截至xxxx年末,西林縣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409個,注冊登記409個。在全縣所有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以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主,占專業合作社個數90%以上;養殖專業合作社個數占比相對明顯偏少,且正常運作的養殖專業合作社更少。
(二)本次調研對象情況。
本次調研所選擇的調研對象,都是從全縣專業合作社名單中按種植、養殖類隨機選樣的專業合作社,共25家。這25家中:正常運行11家;創社模式:支部帶領型1家;能人帶動型9家;自愿聯合型15家;行業類型:養殖型6家;服務型2家;種植型15家;種養型2家;投資方式:貸款2家;成員資金入股9家,其他的14家;營銷模式:已有產品的14家全部是自產自銷;管理建設:年召開社員大會9家;有會計核算9家;有固定辦公地點12家;對社員進行過培訓的11家;制定相應制度11家。
除了對我縣進行調研外,我們調研組還到武鳴區嘉沃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調研,嘉沃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一家以沃柑火龍果為主,集種植金融及技術服務果品增值包裝及冷鏈于一體,配套農業觀光旅游致力于打造“三產融合”、“沃柑全產業鏈”為主的大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嘉沃農業專業合作社依托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沃柑、火龍果的種植,主動探索金融與農業的融合模式,通過匯集金融企業、渠道商、農資廠家、科研機構、加工廠、冷鏈運輸、社員種植戶等各方資源,構建完整的產業鏈。主要做法:
一是出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方案,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做好合作社培育和發展工作。
二是簡化工商登記手續。
三是農業農村局定期開展負責人(法人)培訓,掌握合作的運作規律。
四是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確保銷售額準,財務精。
從本次的調研對象看,我縣當前已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合作社的產權安排不合理。
合作社財產支配權包括財產占有、支配和收益權。這次的調研對象中,成員資金入股只有9家,大部分“成員”并沒有按照合作社章程出資,他們只是通過合作社采購農藥、化肥,或者銷售農產品給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這些“成員”并不能真正成為合作社的成員,他們與合作社實質上就是買賣關系。如果沒有出資就不是合作社成員,也就不存在盈余返還。合作社社員有的以林地入股后,仍按照分散經營的方式單家獨戶作業管理,林地產權不歸屬于合作社,導致合作社無法統一生產作業,也不能以林地來抵押融資。
(二)合作社結構不規范。
這25家合作社有16家一年甚至幾年都不召開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9家召開也是走形式,只有核心成員參加,重大事情如理事長的選舉、財務報告公開、盈余分配方案等普通成員均不能參與,民主管理成為一句空話。另外,本次調查的專業合作社,大部分沒有制定合作社章程,或者已制定合作章程但未能按照合作章程進行管理和運作,除理事長(發起人)以外,沒有設立理事會、監事會,組織架構不符合標準,社員各自為戰。25家只有6家有正式固定的辦公地點,因此,合作社與成員的聯結松散,利益關系不緊密。
(三)資產核算建賬不健全。
25家有9家聘請人員做賬,但都沒有嚴格按照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設置會計科目、配備專業會計人員和進行賬務處理,財務監督審計根本談不上。在收益分配的處理上,25家合作社均沒有提取盈余公積,也沒有為普通成員設置明細賬戶登記股金和交易量(額),進而也沒有按交易量(額)給成員按股份返還盈余。由于合作社內外部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每年享受國家扶持資金的合作社并沒有把國家補助計入專項基金,更沒有量化到普通成員的份額。合作社成立之初,大都未收取入社費,合作社也未能從經營收益中提取活動經費,負責人的經營管理服務活動都是義務勞動,甚至倒貼差旅、代辦和交通費用,導致合作社各項工作難以開展。由于合作社成立未收取入社費,多數為實物資產(林地)入股,合作社缺少活動經費,難以聘請專業的會計人員代為做賬,無法規范生產活動資金的收付管理。合作社社員購買農資、出售產品收入均未通過合作社賬戶管理,各自收支,合作社賬戶無法真實反映合作社的現金流量。
(四)產銷鏈脫接。我縣當前已成立的各專業合作社,事實上并不能有效地履行生產規劃、技術標準、操作監督和產品檢驗方面的管理職責,也不能做到要求每一個成員都要執行標準化生產流程,維護合作社對外簽訂的合同和承諾的產品質量標準。調研過程中,多數合作社反映,合作社負責人與廠家訂購肥料、農藥后,一些社員認為社長從中撈好處,非要自己另行采購不達標的低價肥和農藥。施肥、噴藥時令,也不服從要求,存在拖延時間的現象,結果導致合作社成員之間果品不一。另外,在銷售季節,合作社聯系了銷售渠道,社員又不服從安排,為了早些多些出售,降低要求進行了采摘,以次充好,導致客商取消后續合同的履行,影響到合作社的聲譽。個別社員還參與散戶違反合作社規定競相降價出售,致使產品價格難以統一。養殖合作社產品主要銷售還是以零售為主。25家中,有產品的14家的銷售渠道全部是自產自銷,沒有形成真正的產銷鏈接。
(五)金融貸款扶持有難度。
所調查的合作社帶頭人和合作社社員均未得到銀行貸款支持的專業合作社共有7個。未能得到銀行信貸支持既有銀行方面的原因,也有合作社方面的原因。銀行方面的原因,一是銀行受理借款申請后不調查、不答復、不作為,服務態度差導致未能借款;二是大型國有銀行貸款門檻高,貸款條件嚴苛,多數合作社難以符合貸款條件;三是銀行現有貸款產品不夠靈活,不能較好地適應合作社發展的需要。合作社方面的原因,一是合作社的性質決定合作社不需要貸款,例如八達鎮壩林村吉裝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其業務主要是為造林公司或個人造林大戶提供勞務合作,無需周轉資金,無貸款需求;二是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有一定的資金,不需要貸款,例如那佐鄉弄合村益友種養專業合作社;三是合作社自身沒有資產,缺少抵押物,也找不到合適的擔保人,無法申請貸款。加之我縣當前的農業保險服務發展困難,由于自然災害的不可預測以及災害評估難、保費貴等原因,保險公司不愿受理,果農也不愿意投保,合作社投保額為零,金融貸款扶持風險高,導致銀行惜貸怕貸。
除了少數成立比較早、發展比較快的果品類合作社能夠獲得政府支持,大部分合作社都依靠自己力量在發展,但由于資金籌集難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國家金融支持措施沒有落實到位,這些合作社面臨的困難重重。
(二)合作社理事長的自身素質。
由于理事長在自身素質方面差異很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縣合作社規范化程度的不一致。一是對合作社缺少認識,對合作社的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二是民主管理意識缺乏,成員只是徒有虛名,并沒有起到作用,理事長主導合作社,唱獨角戲;三是信心不足,責任心不強,成立合作社之后才發現組織經營管理困難重重,缺少管理經費,于是對合作社的發展前景失去了信心,沒有了責任心。
(三)對合作社規范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縣對于合作社的發展都持積極支持態度,從宏觀方面給合作社的誕生及發展創造了條件,但一些部門在追求合作社數量增長的同時,忽視了對合作社的規范化進行引導和管理,數量較多,但總體運行質量不高。
(四)以經濟實體抵押登記存在困難。
比如當前我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沙糖桔林權確權工作未完全推進,很多果農未進行確權,未辦理林權證。與此同時,我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剛成立不久,林權、經營權抵押登記系統上線不及時,特別是沙糖桔抵押登記相關系統未上線,導致無法進行抵押登記,銀行發放以沙糖桔林權、經營權抵押的貸款尚存在困難。
(一)重視專業合作社的規范管理和建設。我縣當前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正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缺乏有效的指導和模范社可參照,因而在組織建設、章程制定、財務管理、操作流程、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有針對性選擇一定數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細分水果種植類、養殖類、勞務輸出類等)進行專門指導,明確“三會”即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職責和權力,保證合作社組織內部運作的公開、公平。同時,可以整合或撤銷“空殼社”,由要數量向要質量發展。
(二)健全合作社財政扶持資金的評估和監督機制。
應該逐步建立合作社資信評估制度,財政扶持要預先進行科學評估,對經過評估后被認為具備發展潛力的合作社,政府可以提供財政支持,同時投入后要定期進行調研,避免有些合作社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幌子,套取國家的優惠政策與財政資金扶持在鼓勵扶持合作社發展的同時也要完善監督機制,對財政扶持的資金進行必要的審計與稽查,增強財政支農資金安排、使用過程的透明度,自覺接受專業審計和群眾監督,使財政扶持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規范合作社財務管理。
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則,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財務管理體制。應依據原行業財務制度,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本社的財務制度。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門報送財務和會計報表,定期向社員公布財務狀況。
(四)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化意識。
有效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通過品牌優化達到產品優化,通過品牌競爭實現產品質量提升。相關服務窗口可以通過產品低農殘、生態綠色認證指導合作社規范化生產,以產品的綠色食品產地認證打響合作社聲譽,提高合作社的收益。
(五)積極推進和擴寬銷售渠道。
售渠道。積極與電商平臺對接,在互聯網+、網絡直銷等方面下功夫,積極拓展市場,政府應推廣“黨建+合作社+農戶””“超市+合作社+農戶”“合作社+電商+農戶”的模式,借助合作社樹立的品牌,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實現穩定的產銷渠道合作。
通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資產進行折股量化、對合作社經濟組織成員配置股份、對資產股權加強管理,有效落實合作社經濟組織成員對經濟的收益權和分配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活動實行民主管理,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實現資產保值、增值,讓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成員最大限度分享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紅利。
(七)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建立示范專業合作社,使之在組織架構、制度建設、生產標準化管理、銷售與財務管理、效益分配等方面走向合規、健康、有效益、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帶動其他合作社的發展。只有規范管理、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才能夠有效化解和防范金融風險,得到金融部門的支持。一是為合作社提供貸款貼息政策。為合作社貸款提供財政貼息,貼息可以根據本縣財力提供全額貼息或者部分貼息,減輕合作社發展的還息壓力,與此同時,金融機構為合作社貸款出臺優惠政策,適當降低貸款利率。在政府與金融機構共同支持下,合作社融資成本得以降低,從而促進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二是由經紀人、選果廠提供擔保。開創合作社與水果經紀人、選果廠簽訂訂單合同,銀行向合作社發放貸款,經紀人、選果廠提供保證擔保的“合作社+銀行+公司”模式,實現降低銀行貸款風險。三是為沙糖桔林權、經營權抵押登記提供條件。推進不動產登記中心的林權抵押,特別是沙糖桔林權(或者是經營權)抵押登記上線運行,給合作社融資提供方便,使林權、經營權轉化為資金用于生產經營,實現收益。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通過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扶持和各有關部門具體幫助指導,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無發展到目前的77家,如何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對全鄉所有合作社進行了實地了解,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目前,全鄉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7家。按行業劃分:種植業58家,畜牧業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類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有7993戶。經營形式主要有以下2種:一是“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戶”。主要通過作為骨干成員的專業大戶開展生產示范和流通經營,為農戶提供間接服務。二是“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通過組織、協調和規范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合作社的運作模式,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經濟組織也不斷狀大。按照利益聯結機制,緊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一是認真學習,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和培訓。鄉里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以宣傳發動、培訓人員、學習法律法規為突破口,解除農民的種種顧慮,使之充分認識入社的好處,辦社的意義。分類指導,制定規劃,建立各類合作社培訓班,指導農民辦社、入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加強內部管理,構建科學的運行機制。為了解決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內部運作管理不規范的問題,我鄉堅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重點做到四個方面:即有一個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有一個嚴格的管理制度,有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民主辦社;堅持入社自愿;堅持以農民為主體。
三是完善規范?!鞍凑障劝l展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的要求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按照標準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財務制度,議事規則,發展規化,落實合作社的基地,明確合作社的責權利。建好一批規范的合作社。如修學花生購銷合作社、新科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沙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等。
(一)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聚合分散的農村生產力,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和優化;同時,合作社通過為農民進行購銷服務、傳遞市場信息、指導農民種養品種的調整,有力地促進了專業生產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加快了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步伐。農民加入到專業合作社后,從品種的引進、生產、管理、包裝和銷售所有環節都要求統一進行,既促進農產品生產的規?;?、標準化,又極大地降低了單個農戶所承擔的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其中,花生種植合作社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小戶生產無法起到做大做強的效果,但農戶組成合作社或協會后,通過示范引導,統一加工程序,極大的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形成鄉特色優質產業。
(三)推動了農民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是否順利進入市場,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入。作為一家一戶的家庭經營,農產品很難打通市場銷路,而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組織農戶,能發揮組織協調作用,能在帶領單家獨戶進入市場方面發揮著獨特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收入。
(四)吸納勞動力就業,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大減少了由無業人員引發的偷盜、搶劫、打架、斗毆等社會問題,維護了農村社會的穩定。
近年來,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但還存在著許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需要認真加以分析和解決。
1、組織規模偏小,帶動作用有限。農村專業合作社絕大多數規模較小,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會員與合作社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出現合作社建設急在鄉上、冷在戶里的被動局面。大部分合作社是發起人為獲得政府扶植資金或地方政府為合作社建設任務而成立的,它們沒有起到任何實質意義。作為專業合作社,應該圍繞產前、產中、產后切實為會員提供市場信息。但是我鄉的一些專業合作社,受信息閉塞、管理不規范等因素的影響,給會員提供的支持少,增產增收效果不太明顯。合作社本身由于沒有帶來較好的作用,其影響力、號召力越來越小,會員也相應減少,這樣就導致不良循環,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2、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不夠規范。有的合作社沒有制定章程和具體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員合作意識不強,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風險共擔,社員之間誠信度不高,還有一部份合作社只是掛名成立了實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3、發展資金不足。合作社唯一的資金來源便是入股農民自籌,但受農民保守思想的佐使,大都是見利后方愿出資,一個合作社全靠農民自發籌集實屬很難。
4、成員意識有待提高。大多數農戶的市場意識、合作意識、經營意識不強,科技文化管理素質低,觀望心理較強。
1、抓樣板。要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首先必須建立樣板,抓好典型示范,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要堅持典型引路的方針,及時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大創新力度,認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傳和推廣工作。
2、抓規范。在按照先發展后規范、邊發展邊規范的要求,抓好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管理。合作社一旦建立起來,要使其逐步走向規范。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訂單農業等合同方式保證農民利益,在發展壯大以后,應逐步使合作社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以增強農村專業合作社實力,提高抗御各種風險的能力。
3、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強發展動力。農業是弱勢產業,需要政府及全社會給予扶持,從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我們更有理由切實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建議積極推動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充分發揮合作社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作用。
4、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建議縣政府有關部門把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切實加強領導,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列入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促使相關部門、鄉鎮引起高度重視,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黨的xx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入黨代表大會報告,這是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執政理念的一次升華。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了解我縣中小企業對國家環保政策方針的理解與貫徹執行、以及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及企業生產對環境影響等情況,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組織相關科室對全縣中、小工業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縣中小工業企業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對國家環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但卻缺乏技術創新,對環保投入偏少,貫徹執行環保政策力度不夠、難度較大。
一、中小企業環保工作現狀。
我縣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上,認識早、起步快,制定了企業環保管理制度、成立預防污染工作小組、加強企業員工學習環保的法律法規;下大力度關停并轉了一些污染嚴重的小企業,避免了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關停了一些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和實心粘土磚瓦廠等企業,同時引導這些企業轉而開發生產環保型產品,如環??招拇u等。從而保護了資源,減少了這類企業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偟目?,近年來我縣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企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我縣自xx年提出建設生態區以來,全縣上下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中小企業也在這樣一個生態文化環境下逐步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與責任感。在被調查的企業中,有95%家企業認為現有的環保政策是合理的??梢?,我縣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對于落實執行環保政策則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難,使其在具體落實環保政策時沒能夠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
(二)環保管理活動有序開展。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8%的調查企業已經通過環保部門環評審批,并制定了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業處于正在向環保部門報批階段。這表明,我縣中小企業自覺地在環保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生產活動。
(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從被調查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處置情況看,有92家企業表示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后排放,占總數的48%;有10%的企業表示其生產所產生的廢物交由有關污染物企業集中處置;有20%的企業表示企業對廢物進行簡單處理后才排放(詳見下圖)。這表明,多數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之后才排放,而不會直接排放。
(四)環保教育培訓工作順利展開。被調查企業中,有47.4%的企業已經參加過政府環保相關部門組織的環境保護培訓,另外有33.6%的企業打算參加這類的培訓,僅有19%的企業表示其沒有參加過環保培訓,且也不打算參加培訓。再是企業內部也積極組織員工參加環保培訓,有107家企業表示已組織過員工參加環境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4.6%,有23.5%的企業表示計劃將要開展這類的.活動。
二、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偏少。調查顯示,有112家企業表示對環保有所投入,占總數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雖然目前尚未對環保有所投入,但已經有了投入計劃。不過,企業對環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環保有所投入的企業中,對環保的投入不足企業營業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業的68.8%;對環保的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業的23.2%;對環保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高于3%僅9家,占有投入企業的8%。這表明,企業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也對環保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但企業對于環保的投入很有限,這必然影響企業保護環境的實際效果,使企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有所加大。
(二)企業資金短缺是導致對環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導致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調查企業中,有129家企業認為,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時遇到的主要難題是資金不足,占被調查企業的65.8%,企業在發展中遇到資金短缺時,必然會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企業經營上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經濟效益的環保方面。
(三)環保器材、設施配置及使用情況不容樂觀。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18.4%的企業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即36家企業),有81.6%的企業沒有購買環境監測器材且近期內并不打算購置,對于那些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或環保相關設施的企業,能讓這些器材、設施真正發揮作用、良好運轉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四)相關環保專業單位指導力度不夠。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196家企業中,有92家企業認為其在執行現有環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專業環保單位指導、環保技術匱乏等方面的困難,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9%。相關環保專業單位的指導力度不夠,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嚴格按照環保政策執行,企業在遇到環保專業技術困難時沒有相關單位指導,必然會打擊企業執行相關環保政策的積極性。
三、建議和對策。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生態環境是我縣的一個比較優勢、后發優勢。作為我縣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應認真落實xx大精神,積極參加生態文明建設,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的社會責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少地消耗資源,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發展“雙贏”。
(一)加強對現有企業排污監管。嚴格執行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監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彈,實現全縣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新建項目污染。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分類名錄》和環境功能分區要求,加強新建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和審批后的監督,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
(二)環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環保工作指導。環境保護是一項科技含量高,可以產生高的環境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的行為。環保專業部門應多對企業加以指導,使其從中受益,企業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中來,同時,由于企業的配合,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將更加順利地展開。
(三)“分區分類”布局發展產業。。按照**縣機械加工與車輛制造、鋼鐵、食品為龍頭“三大產業”布局,新建項目必須符合發展規劃,凡布局不合理的堅決“卡死”。對待不同類型的產業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加快發展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產業;大力發展具有環境、經濟雙重效益的產業;科學發展帶動性強、有資源優勢的產業,這類產業能通過合理布局、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手段實現達標排放;發展壯大對環境影響小的產業和環保產業。目標是使環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利用,雙重效益的環保型經濟得到充分發展,實現經濟實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業自身要加強環保工作。企業不僅要注重硬件設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續管理中技術和人員的支持,要努力培養企業自己的創新人才,開發自己的環保技術,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循環經濟。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改造現有工業生產,提高產能,達到規模經濟要求,增強企業環保設施能力,同時堅決淘汰落后技術及環保無法達標企業。
(六)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環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慮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勵企業對環保投入,引導企業產業結構升級,對于環保做得好的企業予以表彰和重獎,號召其他企業學習,可以設立環保獎金或優惠貸款等吸引企業對環保投入。
2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醫養融合的概念,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今年10月,嘉興煙雨社區一對老人死亡十天后被人發現,原因在于獨居老年夫妻中,健康的一方死于意外,而失能者死于無人照顧,再次給我們警示,社區醫養融合模式的推廣迫在眉睫。近年來,張家港市老有頤養工程列為810工程,目前全市老年人口有22萬人,與總人口占比23.98%。在養老體系建設過程中,提出了9064的養老格局,即除了4%的老年人能在機構養老外,96%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家庭和社區來養老,這就對我們社區養老公共服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在養老服務眾多項目中,健康服務的需求是首位的。根據張家港市老年協會的調研,全市有空巢老人32053人、失能失智老人10686人,老年人患病群體比例為97%以上,由于老年人行動的不便,能在社區解決部分的保健、醫療、護理、康復等問題,是當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迫切需要。
一、基本情況。
(一)社區養老服務有關情況。一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張家港市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政府實事工程,建設了104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一般設有日間照料中心、書畫室、閱覽室、活動室、就餐點等,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二是工作網絡基本完善。20**年依托12345便民服務中心成立了虛擬養老院,負責全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拓展及監管。目前開展的服務項目有三大類44小項,服務涵蓋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目前入院服務對象已達11000人。三是服務模式積極探索。20**年為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調動社會力量投入養老行業。張家港市一方面充分發揮家庭服務行業協會作用,在虛擬養老服務中引入42家社會企業開展各類社會化養老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改革,鳳凰、塘橋、金港等鎮委托常州枝秀家政服務公司運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金港、錦豐、塘橋等鎮引入上海南鑫愷爾公司在社區推廣養老健康指導管理模式。
(二)養老保障及醫療服務情況。一是保障制度基本完善。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退休職工14.76萬人,占參保人數的22.20%;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60周歲以上居民13.08萬人,占參保居民人數的34.83%。衛生、人社等部門每年組織對城鎮居民老年人免費進行健康體檢,83%的60周歲以上老人享受每年一次免費體檢,農村受益老人達10萬之多。二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近年來,衛生部門圍繞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大力抓好基本醫療服務,全市現有8家區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8家分中心,基本覆蓋城鄉。同時在拆遷過渡房、老年安置房等重點區域設立了46個全科醫生工作室。三是服務機制積極創新。探索建立以家庭醫生為基礎、全科團隊為支撐、網格化管理為形態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重點人群開展巡回診療、家庭病床、健康保健咨詢等綜合健康服務,積極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從“坐堂行醫”向“送醫上門”轉變。目前全市已組建全科團隊83個,累計進社區服務1674次,建立家庭病床580張。在拆遷安置過渡房等重點場所,實施“市級醫療專家公益巡診百千萬活動”;在社區推進健康宣教計劃,提供健康沙龍免費服務;推進中醫進社區,將27項中醫藥技術服務納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保報銷項目。
二是社區衛生及養老信息互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進行篩查,建立慢性病管理檔案,定期隨訪,指導康復,為老年人身體健康服務。同時居家養老服務中有基本的血壓血糖測試項目,工作人員通過上門服務動態了解老年人身體狀況,將信息反饋給社區醫生,便于用藥及健康指導,同時針對老年人需求開設了經絡按摩等項目。三是社會力量參與醫養融合探索。張家港市與上海南鑫愷爾養老事業發展中心合作聯合推廣“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導管理模式”,在部分鎮試點建設4個老伙伴健康生活館。政府以購買健康生活指導管理服務券形式為轄區內6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檔案建立、檢測評估、營養膳食指導服務、健康心理指導服務、休閑養生指導服務、體感運動指導服務、居家環境指導服務等體驗項目,其他項目市場化運作。
二、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盡完善,資源較缺乏。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站有衛技人員758名,站均3.4人,存在著隊伍力量不足、素質整體不高、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只能坐診、無法實現上門診療。同時全科醫生相對較少,較難滿足社區衛生服務公共性、個性化、特殊性等特點。二是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拓展有限,品質較一般。服務人員能力水平有限,服務項目及內容單一,由于缺乏專業的護工,服務方式上較為傳統,日間照料中心根本無能力承接有個性需求的老年人。三是醫養融合工作機制尚未建立,推進較困難。資源整合困難,目前,衛生的社區醫療衛生、民政的居家養老服務、殘聯的社區康復、人社的養老保障等資源均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也沒有實現部門共享,造成各部門重復調查。由于社區醫養融合領域尚未受到社會關注,缺乏引導和規范。
三、對策建議。
對于社區醫養融合模式,張家港市雖然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政策,但在完善養老體系和社區衛生體系的文件中普遍涉及。20**年《張家港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議案辦理實施方案》提出要進一步整合社區公共服務資源,搭建完善的社區養老服務平臺。20《張家港市居家養老服務實施細則》提出15類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組織,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意見》提出推行全科團隊和家庭醫生制度,以及中醫藥服務進社區等舉措,十分契合醫養融合主題。為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目標,更好地服務全社會的老年人及家庭,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出臺醫養融合政策,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在市級層面,建議由衛生部門牽頭,民政、人社、殘聯等部門配合,盡快出臺張家港市推進醫養融合的`政策,界定政府職能,明確部門職責。除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外,注重結合社區規劃布局,合理分布社區養老及醫療衛生資源。打破部門壁壘,建立突發急病老人進醫院診療、出院老人回歸社區康復、健康老人在社區接受預防保健、失能老人在社區得到專業護理、獨居老人在社區有人定期巡視等各類機制,鼓勵現有醫療機構進駐社區及老年人家庭開展醫養融合服務。同時依托社區服務業發展政策,加大社會力量投入社區醫養融合服務行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社會舉辦集疾病預防、慢病調養、康復護理等一條龍服務的家庭養老護理服務機構,加快完善監管及質量評估制度,規范醫養融合市場行為。
(二)整合社區養老衛生資源,夯實基層公共服務。鼓勵社區養老與醫療服務機構近距離規劃,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要積極拓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變原來“坐診等上門”的服務方式,主動走進老年人家庭,開展巡回診療和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務。同時,整合區域內衛生醫療資源,推進全科團隊組建和家庭醫生服務,面向社區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探索簽訂服務合約的服務模式,提供上門訪視、家庭病床、電話咨詢、轉診預約、保健指導等個性化服務。積極發展循環養老志愿服務,將社區內社區醫生、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康復指導員、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資源鏈接起來,重點針對空巢、獨居、失能、殘疾等特殊老年人家庭,開展養老志愿服務項目,共同編織老年人安全網。
(三)探索實踐醫養融合模式,推動服務改革創新。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人社、衛生、民政、財政等部門在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調研的基礎上,發揮醫?;鹦б?,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逐步形成個人、政府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的合力,緩解失能老人護理費用支出壓力。深入推進中醫藥服務進社區,市老年協會關于老有所醫的抽樣調查顯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占80%以上。針對老年人病癥的特殊性,依托市中醫醫院,一方面引導中醫醫療機構延伸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另一方面組織社區醫生學習掌握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理療等中醫適宜技術,加快建設“市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加快醫養融合人才培養,發展醫務社工,通過設計開展社工項目化推進融合。探索醫養融合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設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包括定期巡診、上門服務、健康管理、心理疏導等,對核定的政府居家養老援助對象采用政府買單的方式提供服務。
市建筑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年,基本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符合xx市情的建筑產業體系、市場體系、行業管理體系和企業運行機制,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素質。
為實現xx市建筑業發展的宏偉目標,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爭取政策支持,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
多年來,建筑業一直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的粗放經營的產業,只是為實現固定資產投資才到建設項目施工,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不夠。在建筑市場競爭較激烈的今天,仍然沒有完全糾正對建筑業的各種偏見和誤解。要實現xx市建筑業的發展,就務必爭取政府確立將建筑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戰略,把建筑業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真正把建筑業作為一個必不可少、前途無量、發展潛力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回報豐厚的支柱產業來發展。
要加強市場管理和行業管理力度。雖然政府轉變職能和退出市場已經逐步形成共識,但這一目標尚需要一個過程。在政府轉變職能和總體退出市場的同時,必須加強和加緊以新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從新的層次和角度實施對市場的干預、管理、引導,對促進和加速產業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政府作為建筑業發展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者,有責任為企業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建筑業有序發展。加強政府服務功能,切實為建筑企業發展排憂解難。政府職能部門要在體制改革、結構優化、市場凈化、施工保障等方面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使企業能夠順利開展生產和經營活動。并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保駕護航,為xx市建筑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建筑業過度競爭成為行業和社會的普遍反映,要求政府提高行業準入,減少企業數量,限制過度競爭的呼聲較高,要求提高行業集中度或行業適度壟斷程度的呼聲較高。目前的過度競爭本質上是一種無序競爭、不規范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并存的反映。政府必須深刻剖析產業經濟諸問題的內在本質,進一步放松規制,進一步促進建筑業競爭,只有充分的競爭,才能實現建筑業的優勝劣汰,只有通過充分競爭實現的產業集中度才是資源的最佳配置方式。政府不僅要放開建筑業準入,促進充分競爭,還應考率通過加強對不正當競爭的.管理,進一步強化市場的淘汰機制,提高競爭水平。
全社會共同努力,切實解決建設領域的拖欠工程款問題,并建立長效保障機制。要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結算制度,促進施工企業積極主動搞好竣工結算工作;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對建設單位故意拖欠不還的要訴諸法律;強化監控,杜絕資金不到位工程進入建筑市場,從根本上遏制“拖欠、墊支”等現象的蔓延。
二、進一步完善行業制度、加快職能轉變。
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從政府的監管內容和方式來看,也將從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從不分項目投資性質一統化管理轉向政府投資工程和非政府投資工程分開管理,從全面監管轉向重點監管,從人為監管轉向依法行政。為適應建筑業發展的需要,為建筑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完善招投標制度。要區別國有投資和非國有投資不同管理方式,重點強化對國有投資招投標的監督管理,針對容易產生圍標、串標和假招標的環節,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工程招標的公正度;加快政府投資工程組織實施方式的改革,積極推行相對集中的專業化管理,積極推行“代建制”,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完善招投標制度。
完善建設工程監理制度。工程監理單位受業主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的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合同實施監理,同時,監理的獨立性也不應忽視。鼓勵少數有條件大型監理企業要盡快發展成為工程項目管理型企業,為工程建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項目管理咨詢服務。通過建設監理協會,加強行業自律,通過行業協會的力量,將打牌子的公司清除出xx市。監理協會還要制訂相應的培訓教育規劃,系統開展培訓工作。
完善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質量、安全管理實現技術認證要與政府監管主體、責任分開,工程實體質量監督將轉為由有執業資格的技術人員和專業機構把關、認證、負責,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著重進行保證質量的程序和市場各方主體質量行為、責任的監管;盡快發展建設工程擔保、保險機構和業務,通過經濟手段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建立起建設主體相互之間以擔保和保險為紐帶的經濟制約關系。嚴格工程質量檢測管理。明確檢測單位在建設工程中的法律責任,使工程檢測單位作為與工程監理并列的行為責任主體,獨立承擔工程施工中所使用材料的質量風險責任,針對部分檢測機構對工程質量極度不負責任,出具假報告或是直接“賣章子”的行為,加強各檢測機構的動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明確檢查要求,依法開展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建立和完善市質監站的監督檢測設施,加強對檢測機構和人員及其檢測行為的有效監管。
完善資質管理制度。減少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的深度和范圍,嚴格清出制度,使資質制度在維護市場秩序、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組織優化、企業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按照市政協上半年工作部署,黃體勤副主席帶領經濟委調研組就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赴太康、扶溝兩縣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與市農業局和兩縣政府負責同志進行了深入的座談研究?,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展勢頭迅猛。截至目前,全市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共計10101家。從數量上看,目前全市平均每村2。3家合作社,在全省占第一位。從規模實力上看,全市入社社員32萬人,成員出資總額69億元,擁有注冊商標的合作社258家,合作社獲得質量認證的產品數達129個。
(二)服務領域廣泛。從行業上來看,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種植業合作社6134家,占全市合作社總數的60.73%,養殖業合作社2502家,占比24.77%,服務型合作社805家,占比7.97%。超過85%的合作社從事的是種植業、養殖業,而種植業比重高于養殖業。就種植業而言,合作社普遍以當地優勢農業產業為依托,主要集中在糧食、蔬菜、瓜果等種植業。從合作社提供的服務來看,呈現出以技術服務和產品銷售為主要內容的多樣化特點。
(三)農民增收明顯。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統一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減少了農民的生產投入,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充分發揮了合作社帶領農民抱團闖市場、節支增收的作用。如太康縣白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蔬菜面積10000余畝,安排屬地農民就業1500余人,社員人均年收入超過了10000元,比非合作社社員人均年增收35%以上。
(四)先進典型涌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級農民合作示范社1113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41家,省級示范社50家,市級示范社248家,縣級示范社774家。今年初,商水縣天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天華作為全國唯一基層農民代表,參加了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受到了總理的充分肯定。
(五)“互聯網+”初見成效。隨著“互聯網+”創新模式迅猛發展,合作社與網絡銷售平臺廣泛對接,通過網絡購進農資、銷售農產品已經成為我市合作社的新常態。如太康縣與“馱鳥網”合作,扶溝縣與“一畝田”合作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扶溝縣汴崗鎮越秀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一畝田app系統網上銷售胡蘿卜560多萬斤,并遠銷巴基斯坦,以前被丟棄的胡蘿卜櫻、芝麻葉和紅薯葉也通過該平臺找到了買主。另外,還有一些合作社用二維碼標識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增加了消費者信任,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一)金融信貸支持方面存在制約瓶頸。缺少資金、融資困難是農民合作社反映最為強烈、最為普遍的問題。一方面,合作社在上繳數量不菲的承包費后,還需在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器具等方面投入資金,還要雇傭勞力、發放工資等,成本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還沒有開展針對合作社的信用等級評定工作,合作社向銀行和信用社申請貸款只能以社員個人的名義,且需要抵押。以個人名義取得的貸款,合作社在使用時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如在資金使用與還貸責任分配方面會產生爭議,不利于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二)合作社人才匱乏。大多數專業合作社是圍繞當地優勢主導產業組建的,參與者主要是農民。合作社的負責人一般由所在村組負責人或當地的種養殖大戶擔任,靠長久積累的經驗做事,這些農民成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經營管理和帶領闖市場的能力更是不足,難以適應現代農業規?;a的要求。雖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請了技術人員,但也僅限于技術指導,難以保證合作社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合作社自身承擔風險大。一是市場風險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級農產品,比如蔬菜等,保鮮時間短,搶占市場不及時就造成產品積壓。二是自然風險大。農民合作社流轉的區域大多是地形地貌條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的耕地,收成無保障。同時由于未來土地預期收益不確定性大,導致農戶不愿簽訂長期土地流轉合同,農民合作社對修建灌溉設施、培肥地力等事關持續發展的項目不愿也不敢投入,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未得到全面的改善。三是流轉價格風險大。農民合作社與土地流轉轉出的農戶之間簽訂合同時價格低,現在價格走高,部分群眾毀約,生產過程中也易產生糾紛。
(四)制度不完善。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雖然工商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銀行賬號等證照都有,但在制度約束、財務約束、內部管理、利益分配和風險規避等機制方面還不健全,成員權利不明;有的雖然成立時有規范的《章程》,以明確分工和完善機制,但卻流于形式,停留在字面上,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有的只辦理營業執照,基本不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或是雖然有經營活動,但只是本家人在干,沒有和家庭之外的成員進行任何合作。
(一)加大財政金融扶持。一是要加快對扶持合作社發展政策的研究,降低扶持門檻,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在合作社的擴大生產、技術創新、人員培訓方面給予扶持,在稅收、用地、用電等方面創造更優惠的條件。二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對合作社的信用評級工作,建立適合農民合作社的信貸評級制度,加大信貸服務創新,用“互聯網+農村金融”模式拓寬合作社的融資渠道。
(二)提高隊伍素質。一是舉辦農民合作社培訓班,對其進行市場營銷、信息利用、財務核算、經濟合同、計算機等方面的強化培訓,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民合作社隊伍。二是積極引進外部人才資源,鼓勵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到農業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可從農民合作社取得相應報酬。三是支持合作社發展農業經紀人,因地制宜培養經紀人隊伍,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問題,促進本地區生產與市場的融合。四是建議將大學生村官政策推廣到合作社,把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大學生放到合作社去創業,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解決他們的工資和養老醫療待遇,讓他們把合作社作為自己的創業平臺,提升合作社發展后勁。
(三)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一是積極組織開展“農超對接現場會”,組織有條件的合作社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洽談會、博覽會、展銷會和知名品牌評選等活動,引導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新模式,加大對合作社創設自己的營銷網絡或借助其他網站平臺開展網絡營銷的支持力度,加快農產品“走出去”的步伐。三是引導合作社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培育具有地域資源優勢和特色的農產品申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對合作社的產品品牌予以傾斜。四是在適當條件下,以產業或區域為單位,組建合作社聯合社或聯合會,進一步提高市場談判地位。
(四)健全運行機制。一是完善組織體系。健全合作社的登記準入制度,加強合作社的源頭治理;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執行監事)“三會”治理結構。二是規范運行機制。以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為抓手,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理事會制度、監事會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社務公開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管理民主、財務規范。三是健全分配制度。要保證合作社社員的利益,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進行利益分配,保障社員的經濟利益。四是建立和健全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政府有關部門要監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經營,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社員的監督作用,實行社務公開,促使合作社健康發展。五是增強服務功能。強化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服務功能,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改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引導合作社積極與農技部門、農科院所、技術協會和大專院校建立緊密的技術協作關系,增強農業科技水平。
為進一步加強對全縣工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全面摸清**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情況,及時了解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6月8日—10日,縣統計局深入企業就全縣規模以上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結合1—5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實績分析報告如下:
一、**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現狀。
1、工業生產情況。
xx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戶,比去年增加1戶。1—5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1910萬元,同比下降25.3%;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8179萬元,同比下降4.3%,在9戶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中,有2戶重點礦產業今年以來均未開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縣工業生產的發展。目前,虧損企業有7戶,比去年同期增加2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488萬元,同比下降18.6%;利潤總額-3623萬元,同比增長3.2倍。
2、延伸產業鏈和循環經濟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南華糖業勐省公司利用榨糖過程中產生的濾泥、渣灰及酒精廢液作為原材料,將有機廢棄物轉化成環保優質的生物有機肥生產線已投入試生產,拉長了制糖企業的產業鏈條,改變了制糖企業產品單一的結構,提高了抗市場風險能力,創造了循環經濟效益。
3、大部分企業在對平穩度過金融危機、保生產、穩就業上充滿信心。全縣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7戶開工生產,開工生產率77%。在調研所到的7個工業企業,大家對平穩度過金融危機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設法保生產,堅持以銷定產,維持基本生產經營工作正常開展。尤其是**云礦鋅業有限公司自xx年10月份停產以來,一直積極關注市場行情走勢,目前1噸鋅現貨價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價8500上漲近60%,月均漲幅7.5%,公司根據市場走勢分析,預測四季度鋅價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積極的在做恢復生產前的資金籌措、原料儲備等準備工作,以便能及時抓住機遇,適時恢復生產。在做好以上各項準備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場沒有大的變動,10月份可正式恢復生產。
4、節能降耗工作發展勢頭良好。在高耗能礦業生產減產,工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下,一季度**縣單位gdp能耗下降4.3%,為完成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標奠定基礎。
二、**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1、工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難以在短時期內根本恢復,**金臘云礦鋅業有限公司、**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臘鉛2個企業在xx年的同期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28.3%,但目前還處于停產狀態;蓮花塘煤炭有限責任公司也是由于銷售市場不暢的影響,新井生產一直處于半停廠狀態,老井也因生產系統環節不暢而導致產量較低,截止5月底,生產原煤11435噸,同比下降108.8%,產值304萬元,同比下降53.2%;制糖業自今年2月份以來糖價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價3640元/噸,1-5月食糖平均銷售價格3286元/噸,制糖業增速達21.9%,在全縣規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撐作用明顯,但生產已于5月10日結束,后期要實現增長,要靠礦產業的恢復生產與及其它規模較小的企業支撐,因此,全年工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2、市場競爭力弱。企業外欠貸款多、資金短缺、技術設備老化、生產成本高、資金籌措難度大,產品沒有價格優勢,缺乏競爭力。**縣的建材行業由于還沒有形成規模,市場競爭處于弱勢,在調研中了解到,**縣建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以來,由于水泥生產的成本價格高于外來水泥的生產成本,銷售環節受到外來市場的沖擊,1—5月,生產水泥61200噸,同比減少2800噸,下降4.4%,完成產值1775萬元,同比下降13.6%。
3、外來企業與當地農戶之間在土地征用、用工、運輸等方面矛盾沖突多,不能很好的協調解決,影響企業的生產。碧麗源(**)茶業有限公司是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茶葉公司,xx年注冊成立,xx年實現工業產值1194萬元,列入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之一。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項目申請、種植園區的架電、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要在**縣實現茶葉生產的產業化發展,走以循環經濟為基礎的茶葉全程清潔化生產發展之路,還需要當地政府給予必要的項目支持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助和配合。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1、要高度認識工業企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其擺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領導力量到位,領導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項服務到位,在新的形勢下,搶抓發展機遇,克服不利影響,把工業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增加其在全縣經濟中所占份額和比重。
2、在進一步加強對工業企業的培育和撫持。工業企業的發展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其自然屬性是發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市場經濟發展模式運行;其社會屬性是發展如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及時的扶持,就會使發展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業就會發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們要在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認真研究分析符合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特點,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針,既要高度重視規模以上企業和重點項目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一批對全縣工業經濟起支撐作用的支柱企業,又要重視小企業的發展,及時幫助解決企業運營和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困難,引導企業快速發展,做大做強,形成產業集群。如臨滄市佤鄉實業有限公司,雖經營自來水供應、純凈水生產、牛干巴加工等多個產業,但目前仍不上規模。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連接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村組織化建設,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為科學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合作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近日,縣人大常委會農工委、辦公室對我縣專業合作組織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的70%;代銷農產品4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13億元,社員增收3.67億元。合作社運作模式(以林業為例)有:荒山、土地、資金、勞力、技術五種入股形式和合作社+農戶+基地+公司+市場等形式。
一是發展速度快。xx年底,全縣工商注冊合作社不足50家,自xx年至今,在工商注冊合作社每年平均新增約240家。合作社的快速發展,為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是組織能力強。當前我縣合作社組織已涵蓋農業生產經營與服務活動全過程,涉及所有特色優勢農產品,有力地推進了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
三是合作內容多。合作社自身不斷創新,充實豐富合作內容,形成了生產型、流通型、服務型涵蓋多種業務的合作社組織,由簡單的生產合作、銷售合作向信用合作拓展,在強化風險應對能力,特別是在農產品闖市場、樹品牌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四是輻射效應高。合作社組織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具有先進的農業生產力,在信息、技術、投入和市場開拓方面具有傳統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其經營收益是傳統生產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從而極大地帶動了群眾入社的積極性。
范量化考核辦法的通知》等文件,將各鄉鎮農民合作社培育發展建設情況列入鎮域經濟考核重要內容,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二是宣傳培訓。利用各種形式對農民合作社進行宣傳。結合創業培訓,累計組織近400個合作社負責人到青島農大進行免費培訓,提高了農民合作社負責人的理論水平,開闊了視野。同時縣農業、林業等主管部門業務人員也積極到合作社進行實地指導,提供各種信息服務。
三是政策扶持。各職能部門樹立發展合作社就是發展現代農業、服務“三農”,打造亮點的理念,在履行好指導、服務職責的同時,積極幫助合作社向上級申請政策、資金扶持。在加強協調、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幫助解決具體困難、解決貸款等方面提供了便利。通過引導扶持、強化服務,促進了我縣合作社組織的健康快速發展。
在合作社組織的輻射帶動下,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有序,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促進了農民增收,助推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力短缺、新生代農民不愿回鄉務農,“誰來種地”成為現實問題合作社的發展,引導土地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集中,讓更少農民種更多的地,找到了破解發展難題的答案截至目前,通過轉包、租賃、轉讓、入股、互換等方式,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3.27平方。
一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穩步增長。xx年設立xx戶,注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xx年設立xx戶,注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xx年設立xx戶,注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xx年至7月設立xx戶,注冊資本xx萬,從業xx人。
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面廣。全區15個鄉鎮都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農民生產生活有關的農、林、牧、副、漁業等多個領域,其中種植業xx家,占xx%,注冊資本共計xx萬;養殖業xx家,占xx%,注冊資本xx萬;其他類共xx家,約占x%。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導向性增強。據調查,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打造“xx豆腐干”、“xx”、“xx西瓜”、“xx”榨菜等獨具特色的地方農產品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如以xx區佳美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xx區青綠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憑借“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和產品質量優勢與宜賓綠源、xx家園、xx家家樂、xx家樂福等超市簽定了各類蔬菜的種植訂單,xx年,合作社種植蔬菜6.1萬畝,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其中直接進入超市銷售達7000萬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是農村能人帶動型,主要由農村致富帶頭人、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等群體,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管理和銷售渠道等優勢牽頭興辦,然后帶動其他農戶參與。實行“合作社+農戶”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如目前,該社種植面積已達1200余畝,預計年產量8萬斤,能為社員帶來的人均年收入可達x萬元左右。
二是龍頭企業帶動型,主要是由農產品加工或銷售企業、批發市場等起龍頭作用的企業,利用生產技術和市場銷售等優勢帶頭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此類合作社起到了橋梁作用,一方面提高了社員的收入,同時可保證公司有穩定的原材料來源,可實現公司與農戶的雙贏。如宜賓市xx區xx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與社員簽訂書面合同,為社員提供優質品種、技術指導,由宜賓市娥xx食品有限公司按合同規定的統一收購,作為該公司穩定的貨源。因為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且依靠龍頭企業的資金優勢,該社通過低價發放種鵝、高于市場均價收購,同時實行保護價等一系列的讓利措施,極大的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
三是“農民+協會+營銷戶”運作模式。xx縣xx西瓜協會于xx年3月經縣民政局批準正式成立,現有會員486人,協以協會作為xx西瓜外銷的主渠道,有效克服了瓜農自產自銷、各自為政的無序狀況,保證了上市西瓜的品質和售價。
一是社員的不合理經濟預期。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資金發展,一般情況是由牽頭公司或技術能人進行前期資金的投入,鼓勵農戶加入,對于農戶來說如果當年不能看到效益,那么將挫傷其積極性,不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但資金的回收、經濟效益的體現需要較長的周期,因此前期通常是牽頭主體承受較大風險。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的工業技術改造,x縣的經濟發展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技術改造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如技改意識不強、資金短缺、投資環境不夠完善、企業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等問題。技術改造是推進工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促進當地經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x縣的工業產品結構得到一定的`改善,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得到提高。為了對x縣工業技術改造的情況有較為系統和明確的了解,找出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駐x縣工作分隊通過與企業座談和實地調查的方式,對x縣工業技術改造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F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技改項目情況。
(一)企業技改項目總體情況。
20xx年1—6月在統計庫的工業技改項目16個,工業技改投資4.52億元,同比增速40.9%。目前,x縣已完成備案的技改項目共32個,其中,自治區已批復的“千企技改”工程項目有高林整體搬遷技改升級改造項目、(風采印業)年產3500噸塑料包裝品生產線技改項目等6個;20xx年自治區第三批“千企技改”工程項目預備上報裕龍家具廠年產20萬套家具建設搬遷技改升級項目、(創新高)電子線路板專用墊板、家具板材深加工異地搬遷技改項目等11個。
(二)重點技改項目進展情況。
xx有限公司中(高)密度纖維板生產線整體搬遷項目。該項目總計劃投資6.9億元,累計已完成5.6億元的投資,是x縣的“千企技改”、自治區“雙新”項目(20xx年獲批)。項目占地350畝,該項目6月中旬已首板下線,目前辦公樓正在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宿舍樓正在裝修;車間正在安裝調試階段,計劃在10月竣工。
xx生產基地項目。xx智能化生產基地新工廠計劃總投資10億元,是x縣的“千企技改”(20xx年獲批)、“雙新”產業謀劃項目。于20xx年9月開工建設,占地200畝,共計劃建設15棟樓,總建筑面積約156775.95平方米,項目自開工以來已完成約1.83億元的投資,廠房附屬宿舍及用房已完成主體建設,進入裝飾階段。其中,主體車間已完成主體5775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2933平方米);鍋爐房、廢料倉庫已完成基礎施工,鋼結構主體結構材料已進場;化學品庫已完成鋼筋混凝土框架。垃圾車房、倒班宿舍樓早已完成主體結構及內外墻抹灰;消防泵房主體結構已完成單體工程量85%。
二、主要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是重大技改項目較少。x縣已備案的32個技改項目中,5千萬以上的重大技改項目只有6個,重大技改項目相對較少。
二是各類保障要素制約明顯。企業資金緊缺,融資困難仍然存在,造成部分技改項目投資計劃縮水、落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主動參加技改的意愿不強。
三、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措施。
一是精心謀劃項目。落實工業技改任務目標,工業技改任務作為今年工業振興績效考核指標,將任務分解下發各鎮及經開區,團結協力積極策劃包裝工業技改項目。
二是堅持政策推動,狠抓技改氛圍營造。及時把扶持資金、惠企政策傳遞到每一家企業,確保企業能知曉、掌握、運用好政策。充分發揮自治區工業振興資金的作用,積極引導x縣重大優質工業項目和企業技改項目加大有效投入。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對技改項目確定后,要進一步加大部門間職能協作力度,按照項目升級改造計劃,分別在用地、用林、廠房融資、科研、人才保障等方面加強對接扶持,促進項目按計劃推進,早日投產。
20xx年8月9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80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