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總結和概括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重要工具。范文中的教學思路和實施過程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
1.知道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知道生活、生產中常見的電壓值。
2.知道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的儀表和電壓表在電路中的符號3.通過練習會將電壓表接到被測電路的兩端測電壓,會讀電壓表的讀數。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電壓的單位,學會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兩端的電壓,會讀電壓表的讀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看。
過渡語:了解了學習目標,請根據自學指導認真自學課本,時間約7分鐘。
二、先學環節。
(一)出示自學指導。
1.閱讀課本p55—56,了解電源的作用,電壓的單位、符號,電壓常用單位及其換算,知道生活、生產中常見的電壓值。
2.看課本p57—58,知道電壓表的作用及在電路中的符號,記住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會使用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
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完成檢測題。
(二)學生自學教材,師巡視。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7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讓5個小組的的同學到黑板前展示,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范,下面同學交換學案,小組長組織成員用紅筆將錯誤畫出,準備更正。
1.要在一段電路中產生電流,電路兩端就要有________,在電路中提供電壓的裝置是________。
2.電壓用字母________表示,國際單位是________,簡稱________,符號是________。電壓的單位還有________、________,它們的換算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
5.怎樣在電壓表上讀數(與電流表讀數類比)。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環節。
(一)展示交流,統一答案。
先交換學案,然后更正。選取4個小組同學分別展1個題目,下面同學提出修改和補充建議,老師要做出及時評價,2分鐘時間讓學生用紅筆更正,提出先學中未解決的疑惑,小組或全班討論解決。
(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小組合作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并用電壓表測出小燈泡和干電池兩端的電壓,進一步總結電壓表的使用和讀數方法。
2、知道電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系;。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電壓.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1、電壓:是的原因;電源就是的裝置。
2、電壓的符號:電壓的單位有、、換算關系1v=kv1mv=v1mv=kv。
3、1.5kv=v3.6v=mv10kv=v。
4、干電池兩極間的電壓為;家庭電路的電壓為;對人體的安全電壓為。
拿出實驗室用的電壓表,回顧以前學過的電流表,學生說出看到了哪些內容?
1、實驗室電壓表有個接線柱,標有“+”的接線柱與電源的極相連;標有“—”的接線柱與電源的相連。
2、電壓表是測量的儀表,電壓表有個量程,大量程為v,分度值是v;小量程為v,分度值是。
3、電壓表必須跟被測用電器聯;如右圖所示。
4、在不知道被測電壓的情況下,先用量程試觸,若示數,則改用量程.
5、完成課后練習3題。
三.閱讀課本57頁小資料,對照電流表總結電壓表的使用規則四.練習使用電壓表。
1.用電壓表測量兩節干電池電壓2.用電壓表測小燈泡兩端電壓。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電壓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某電路中有電流,它的兩端不一定有電壓b.某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一定有電流。
c.自然界中,有的動物本身就可以產生電壓,用來自衛。
d.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不同的電源提供的電壓一定是不相同的。
2.在圖6-2所示的電路中,當開關s斷開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源兩端電壓為零b.電燈兩端電壓為零c.開關兩端電壓為零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3.小紅在有關資料中查找出了幾種電壓值,你認為其中最大的是()。
4.圖6-3是裝有兩節干電池的手電筒的結構示意圖,要使手電筒正常工作,兩節干電池正確的是()。
a
b
c
課后練習。
1.下列關于電壓的敘述正確的是()。
d.電壓是使自由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2.在“用電壓表測電壓”的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以下的步驟。
a.根據電路圖正確連接電路;。
b.正確讀出所測量的電壓數據,并記錄;。
以上步驟按合理的順序排列是_______.
一、復習
1. 光的直線傳播
2. 光的反射現象及反射定律
3. 光路可逆
二、導入
學生 觀察課本p54照片
設問 湖中的倒影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與湖面上的景物對稱?
展示 表面平的鏡子、玻璃板、表面拋光的金屬板、平靜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產生與物體對稱的影子。
這類反射面是平面的鏡子稱為平面鏡。
三、新課
(一)、平面鏡所成的像有什么特點?
實驗1 內容 活動卡p35實驗1
記錄 將蠟燭和蠟燭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連起來,
量出蠟燭到鏡面的距離和蠟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
結論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
實驗2 內容 活動卡p35實驗2
觀察 比較描畫與原畫的大小、左右和朝向關系
結論 虛像、對稱、大小相等
練習 課本p56思考與練習1.2.5.
(二)、平面鏡中的像是如何產生的?
閱讀 課本p54-p55
發光點s發出的光束經平面鏡反射,進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都交于鏡面后的s。因為光的直線傳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線是從鏡面后的s發出的,好像s在發光,s實際沒有光線射出,它是發光點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虛像。物體上的每一點都會在平面鏡中形成一個相應的虛像點,在平面鏡中就形成了物體的像。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
演示 平面鏡成像作圖法
利用物像對稱性先決定像點位置,任取兩根發散光線并畫出反射光線。(用虛線表示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提問 如果入射光線沿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情況會怎樣?
練習 活動卡p36思考和討論1.2.
課本p56思考與練習3.4.6.
(三)、平面鏡的應用
閱讀 課本p55
平面鏡作用:1.成像2.改變光路
練習 活動卡p37探究1.2. 3.
小結 1. 平面鏡所成的像特點
2. 平面鏡中的虛像的產生
3. 平面鏡的應用
作業
活動卡p38家庭實驗1.2.
一、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
二、平面鏡成像原因
1.光的反射
2.光路可逆
三、平面鏡成像應用
課后記錄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3、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講授:質量守恒定律
引入:展示圖片:鐵絲、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請你用文字表達式表示以上的化學反應。
講述: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注重化學實驗中物質之間量的關系的化學史料。
提出可能的假設。
傾聽學生的見解。對每一種意見都要表現出一種理解。
提問:你的觀點動搖了嗎?
設問:如果你們按學案(見附件)上的實驗設計方案再進行實驗,情況又會怎樣呢?
教師可以參與幾組的實驗與討論。
每組獲得的結論相同嗎?哪種結論是正確的?
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教師在課上畫龍點睛。
例如:提示它們塞子崩開后,天平還平衡嗎?是什么原因?等等。
你認為值得注意的問題還有哪些?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一、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類比說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三、電壓的單位。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演示實驗:先用一只小燈泡組成一個簡單電路,同學們觀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聯進去一個相同的燈泡,觀察第一只小燈泡的亮度是否變化。
問題:為什么兩只燈泡串聯在一起亮度會變暗呢?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回憶關于電壓的知識。
回答1:電壓符號“u”,單位是伏特,簡稱伏(v),還有千伏、毫伏等單位。
問題2:還記得電壓表怎樣使用?
回答2:(1)電壓表要與被測電阻并聯。(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入,從負接線柱流出。(3)注意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量程。
教師引導:為什么串聯之后小燈泡變暗了呢?這其實和串聯電路電壓特點有關,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串聯電路電壓有什么特點。
1.猜想:串聯電路中,每個燈泡電壓小于總電壓。
上述實驗。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通過多次實驗的數據分析,發現uac=uab+ubc。
5.交流討論:實驗中哪些數據不符合結論,為什么?操作是否正確?小組分工是否明確?
6.總結: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電壓之和。
問題3:我們已經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誰能解釋一下課前老師演示的小實驗呢?
回答3:當電路中只有一只小燈泡時,它的電壓等于總電壓。而兩只小燈泡的電壓之和才等于總電壓,所以此時沒個小燈泡電壓減小,亮度變暗。
環節三:鞏固提高。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獲。
作業:填寫實驗報告,整理實驗流程。
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變的過程,但我們的同學們,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1) 布置同學們課前復習歸納。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三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固體和液體之間的轉化、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轉化都已學過,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同學們自覺體會和產生固態與氣態之間是否會轉變的疑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布置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收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過對課外知識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在學習了前面關于固態和液態、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物態變化之后,觀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固態與氣態之間直接轉化的過程,并做好記錄、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同學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課堂上引導同學通過小組活動完成課本中設計的實驗,并通過實驗歸納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同時,再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前面討論的現象和問題。然后,對學生收集的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并給予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1、 知道什么叫升華,什么叫凝華。
2、 知道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 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
4、 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F象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欲望。
5、通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學具: 收集的文字資料、實物、圖片。
2、教具: 實物投影儀、照片、鐵架臺、燒瓶、酒精燈、細線、碘
1、 知道升華、凝華現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 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
3、 了解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 歸納前面所學的物態變化并了解其吸放熱的情況。
2、 查閱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態變化情況。
3、 觀察生活中的物態變化,了解那些發生在固體和氣體之間的。
4、 與同學交流觀察學習的情況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并做適當的記錄整理。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 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 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屬熔化?哪些屬于凝固?
4、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變過程分別叫什么?吸熱還是放熱?
5、 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么?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么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轉變呢?舉例說明。
學生1答:固態、液態、氣態。
學生2答: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3答:如冰化成水、鐵變成鐵水等是熔化;水結成冰、油變成固態油脂、蠟燭油變硬等是凝固。
學生4答: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5答:蒸發和沸騰 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同點:溫度條件不同; 發生地點不同; 劇烈程度不同。
學生6答:能; 如:衣柜中的衛生球變小冰凍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變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復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整理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答案。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1、 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后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2)什么是升華?
(3)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說明這是一個什么過程?
(4)什么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6、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變化中,哪些是升華?哪些是凝華?
學生活動:在錐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學生觀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沒有看到液態的碘。學生觀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細線上出現針狀碘固體,非常漂亮。
學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學生2答: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學生3答: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
學生4答:吸熱學生答: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說明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知識的能力。)
1、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有關人工降雨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分別交流。
(1)在這種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現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1、 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2、歸納出物態變化的網絡圖或循環圖。
(1)食物保鮮(2)舞臺制造白霧(3)利用衛生球除蟲
(說明活動鼓勵同學們質疑、提問、補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多向思維。老師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或有的同學不太清楚的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使學生體會成功和幫助人的喜悅。培養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對日?,F象的觀察和比較,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物理、社會的關系,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服務的欲)
升華和凝華
一 、活動:
1、過程
2、觀察、記錄現象
3、結論
二 、升華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凝華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
三 、升華吸熱 凝華放熱
四 、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及應用。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力的測量原理。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一、彈力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跳水,蹦床,蹦極,射箭……學生觀察實驗,對彈力有了初步認識。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1)鋼尺壓彎反彈;
(2)拉伸或壓縮彈簧。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彈力進一步了解。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彈力概念。
回憶力的作用效果,悟出發生形變的物體會對施力物體產生作用力,即彈力。
二、測力計及其使用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學生實驗:拉伸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說明彈簧測力計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學生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
投影儀展示彈簧測力計,請學生觀察,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
(1)最大刻度的意義;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調整。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結構。
投影儀展示各種彈簧測力計。
老師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其注意事項:
(1)如何調零;
(2)測量范圍;
(3)測量方法(伸長方向與測量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并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學生實驗:
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重量;
用彈簧測力計測自己的一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與同學進行比較。
三、實驗探究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拔河,牛拉車……等圖片;
提問:以上兩邊的力相等嗎?學生觀察錄像,思考。
引導學生做教材25頁圖8-3-8實驗并填空。
學生做書上實驗,補全結論。
引導學生對拔河、牛拉車進行分析。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四、課堂小結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師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動手試驗,使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彈力,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用法;通過實驗探究對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有一定了解。
五、課堂作業課后發展空間中的練習。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本節教學活動應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觀察中思考、學習。
(1)知識與技能:知道串聯電路電壓的計算規律,掌握實驗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得出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鍛煉和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1)重點: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2)難點:實驗探究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環節一:新課導入。
演示實驗:先用一只小燈泡組成一個簡單電路,同學們觀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聯進去一個相同的燈泡,觀察第一只小燈泡的亮度是否變化。
問題:為什么兩只燈泡串聯在一起亮度會變暗呢?
導出課題: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回憶關于電壓的知識。
回答1:電壓符號“u”,單位是伏特,簡稱伏(v),還有千伏、毫伏等單位。
問題2:還記得電壓表怎樣使用?
回答2:(1)電壓表要與被測電阻并聯。(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入,從負接線柱流出。(3)注意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量程。
教師引導:為什么串聯之后小燈泡變暗了呢?這其實和串聯電路電壓特點有關,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串聯電路電壓有什么特點。
實驗探究: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猜想:串聯電路中,每個燈泡電壓小于總電壓。
5.交流討論:實驗中哪些數據不符合結論,為什么?操作是否正確?小組分工是否明確?
6.總結: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電壓之和。
問題3:我們已經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誰能解釋一下課前老師演示的小實驗呢?
回答3:當電路中只有一只小燈泡時,它的電壓等于總電壓。而兩只小燈泡的電壓之和才等于總電壓,所以此時沒個小燈泡電壓減小,亮度變暗。
環節三:鞏固提高。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獲。
作業:填寫實驗報告,整理實驗流程。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能力目標:
1,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能力: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據要如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并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教學設計示例。
1.練習正確使用電壓表。
2.研究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
(四)[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
(五)[教具]。
電壓表一只,不同規格的小燈泡兩個,干電池二個,電池夾二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由學生復述電壓表的使用規則。
(二)新課教學。
實驗前仍需強調接線柱的正確使用,量程的選擇、指針調零以及連接電路的要求等注意事項。
1.測電源電壓。
(1)分別測出每一節干電池的電壓值,并記下數值(教科書第79頁圖6-11)。
(2)把兩節干電池串聯起來測總電壓,并記下電壓值(教科書第79頁圖6-12)。
(3)把兩節干電池并聯起來測總電壓,并記下電壓值(教科書第79頁圖6-13)。
(4)對測量值進行比較小結。
表1
2.測串聯電路的電壓。
(1)按圖1所示連好燈l1和l2的串聯電路,并在圖中標出電流方向。
(2)把電壓表的兩個接線柱分別接在a、b兩點,閉合開關,測出l1兩端電壓u1并把它記錄下來。
(3)斷開開關,拆下電壓表,再把兩個接線柱先后分別接在c、d兩點和a、d兩點,分別測出燈l2兩端電壓u2,l1和l2兩燈串聯后的總電壓uad,把測量值分別填入表2中。
表2。
(4)分析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跟各段電路兩端電壓之間的關系。
(5)結論: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段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3.測并聯電路的電壓。
(1)按圖2所示連好燈l1和l2的并聯電路,并在圖中標明電流方向。
(2)把電壓表的兩個接線柱分別與l1、l2和ab兩端相接,分別測出l1、l2及ab間的電壓,把測量值填入表3中。
表3。
(3)分析電壓值u1、u2、uab,并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4)結論:并聯電路兩端的電壓與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實驗完畢,整理儀器。
(三)鞏固新課。
引導學生解答教科書第81頁習題第6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教科書第80頁習題1~5題。
(七)[板書設計]。
1.測電池的電壓。
畫出表1。
2.測串聯電路的電壓。
畫出圖6-3-1和表2。
3.測并聯電路的電壓。
畫出圖6-3-2和表3。
1.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學會用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電學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伏安法測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鍵,繞線電阻(5ω、10ω各一個),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l)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分別是什么?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測定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這種方法叫什么?
本節課將通過分組實驗,學習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講授新課。
2、知道電壓的單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關系;。
3、記住干電池和家庭電路的電壓.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想象、類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標。
1、體會類比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養學生學科知識聯系實際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光、電動機磚動”現象提出問題:燈泡發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教法建議。
演示一個顯示電路通電的實驗(小燈泡發光),啟發指出電路中有電流提問電流是怎樣產生的?若學生回答是因為電路中接有電源,則可進一步提問:有電源為什么就會有電流呢?學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們的正確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課.
1.用類比法講解電流形成電流原因。
對初中學生可以采用類比方法,說明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首先作好課本圖6-1演示實驗,讓學生看到a、b兩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沖動渦輪轉動的原因,當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動.要讓水持續流動,就需要用抽水機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兩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來演示課本圖6-2實驗并用掛圖與圖6-1進行類比說明:
由以上類比,啟發學生歸納出:水的流動是因為有水壓,電荷作定向移動是因為有電壓.因此可知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電源使提供電壓的裝置.
注意:講授電壓時,還需著重指明是那段電路兩段的電壓.常說的“電路上的電壓”,指的是“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
2.電壓的高低和單位。
先從水壓有大小引出電壓也應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實驗:
(1)用1節、2節、3節干電池分別給同一個小燈泡通電(選用額定電壓為3.8v的燈泡),小燈泡的亮度不一樣.
(2)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3)介紹電壓的單位:伏特(v).一接干電池電壓1.5v,家庭電路電壓220v.比伏大的單位有千伏(kv),高壓輸電線間的電壓達幾千伏甚至到幾萬伏.比伏小的單位友毫伏(mv).
(4)在講完電壓的單位之后,認真地介紹課本圖6-4的幾種電壓值,還可以多介紹一些生產、生活中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值,可以布置查找記錄電源、用電器額定電壓值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討論“想象議議”中的問題,可以起到鞏固、歸納本節知識的作用:用電器工作需要通過電流,產生電流需要在用電器兩端加上電壓,提供電壓需要電源.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應當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的新理念,為避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一系列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提出,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方法、片楊能力.
一、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電燈發光、電冰箱制冷等用電器工作時都有電流通過,電荷是怎樣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呢?在學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時候,教師進行下面的活動.
二、類比說明,講解電壓。
1.演示水流沖動渦輪機轉動實驗,提出問題:水為什么會流動?怎樣才能使水持續流動?兩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會流動;抽水機不斷地把低處的水抽到高處,使兩容器內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燈泡發光實驗,用類比方法講解“電壓使電路形成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類比的方法要具體,可以參考下面的方式:
3.對電壓高低的認識,要從具體現象入手,使學生對電壓的高低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演示“利用不同節數干電池給同一小燈泡供電,觀察其亮度的變化.”由此說明,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表現出燈泡發光越亮.在此基礎上,再演示用手搖發電機給一個小燈泡通電,改變手搖的快慢,小燈泡的亮度不同.從小燈泡的亮度不同,說明不同電源產生的電壓不同.
1.電壓的單位教學可以直接給出定義,但對伏特、千伏、毫伏間的換算要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落實.
2.對電壓單位的初步認識,可以從生產、生活中的一些電源、用電器的電壓標值中確認識、去了解.
以上教學要求和方法,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對一般的學校和學生都應該能做到.如果有的學校沒有小抽水機和渦輪,可以用下面的實驗加以說明:
如圖2,兩個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軟膠管相連,中間用卡子卡住,兩邊的水面不相平,當把卡子打開后,看到水從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動.由此說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動的原因.
接下來可以提問:要讓水持續不斷地流動,應當采取什么方法?
不斷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穩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來說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機來完成,給出掛圖說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討論電壓和電流的關系.典型例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例題.關于電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就一定有電流。
b.電路中無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無電壓。
c.電路兩端必須有電壓,才可能有電流。
d.電路中有電流,電路兩端就一定有電壓。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練習電壓單位換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
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側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
(板書)2.實驗電路。
2.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比較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次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么裝置?怎樣將它連入電路?(此問題機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便于實驗操作,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的碼放位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取4伏,電壓表的量程取3伏,電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為5歐的繞線電阻做被測電阻進行實驗,調節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2伏和3伏,觀察每次的電流值,以求出各次電阻值和電阻的平均值,然后換用阻值為10歐的電阻重做上述實驗。
(4)其它注意事項同往常一樣。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檢查。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請幾個實驗組的同學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討論:
(三)鞏固知識。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習題。
3.預習:串聯電路電流的關系和電壓的關系分別是什么?
【評析】。
這個實驗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講課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伏安法測電阻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驗,以后的應用也比較多,因此要進一步強調這個實驗的重要性和用這個方法測電阻的實用性。
2.要通過這個實驗進一步說明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3.實驗中要向學生說明自己聯好電路后一定要經過教師檢查方可按下電鍵實驗。
4.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電阻值不隨u,i變的物理實質,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強調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不要犯電阻的大小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的錯誤。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4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