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的撰寫需要準確、詳盡和客觀,同時要注意語言簡明扼要,以便讀者能夠快速理解和獲取信息。通過閱讀情況報告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不同領域和行業的情況報告樣例。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x縣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繁榮、農業增效三大主題,緊扣“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三個環節,不斷加強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工作,在加快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持續快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加強x縣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更好發揮基層人才隊伍在促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我縣基層農業技術隊伍建設狀況進行了調研。
近年來,x縣不斷加強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目前主要有x支技術人才隊伍。
一是政府專業技術人才隊伍。x縣共有農業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x個,分別是x、x等,專業技術人員x人,涉及農業、林業、畜牧等。按行業分,農業x人,林業x人,畜牧x人。按職稱分,高級x人,中級x人,初級x人。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及合作社人才隊伍。x縣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x個,其中農業x個,林業x個,畜牧x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x個,其中農業x個,林業x個,畜牧x個,蔬菜x個,共有專業技術人員x人。
三是高校專家教授隊伍。x縣與x大學等x個高校保持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合作教授x人,其中,農業x個,林業x個,畜牧x個。按職稱分:教授x人,副教授x人,講師x人。
四是農民自身隊伍?,F有懂技術、善經營、精管理、富經驗的本地“土專家”“田秀才”x人,職業農民x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組織領導,精心謀劃部署。領導重視是做好任何工作的關鍵和前提。為加強全縣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x縣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把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為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工作重點,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判人才機構、人才資源、人才利用等重要事項,圍繞工作內容、工作環節、工作重心等方面研究部署工作計劃和工作任務,建立了科學的用人機制,使此項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二是注重自身建設,不斷完善機構隊伍。近年來,x縣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和特色產業,不斷完善機構建設,適應新時代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形勢,先后成立了縣x站、縣農業科研中心等農技推廣機構,為壯大基層農技人員隊伍奠定了基礎?;鶎愚r業技術推廣是一項工作環境較為艱苦,不受畢業生青睞的工作,為破解這個難題,x縣主動出擊,通過到定向招聘、綠色通道、快速補充緊缺人才等方式,不斷充實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近年來共引進專業技術人員x人,其中研究生學歷x人,高級職稱x人。在補充人員力量的同時,突出提高技術人員整體素質,在實施專業技術人員再教育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并重,將專業技術人員送出去“取經”,沉下來鍛煉,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并通過省、市技能大賽舞臺來檢驗水平,讓專業技術人員在一線戰場上得到歷練。
三是注重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不斷吸引技術人才。近年來,x縣持續落實農業優惠政策,加大社會農業組織建設,培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力量,吸引了大量的農業技術人才成為農業現代化推進的建設者,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人才格局。如:位于x鄉的x農資公司在短短x年時間內,延伸服務鏈條,從單一的銷售業務逐步發展為集農資銷售、技術服務、農產品銷售、技能培訓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連鎖企業,與該公司長期合作農業教授x人,高級職稱人才x人,常駐專家x人,為提升科級含量、發展壯大當地農業產業發揮了巨大作用,真正成為了當地的“農民之友”“致富之源”。
四是注重發揮政府職能,不斷增強隊伍建設。x縣以職業農民培育為重要抓手,以將農民就地轉化成技術員為目標,不斷壯大農業技術人才隊伍。近三年,舉辦開展各類培訓班x余期次,培訓農民x人次,其中農業類x次,林業類x次,畜牧類x次。其中,參訓龍頭企業x家,農民專業合作社x家,種養大戶x戶。按照貼近主導產業、貼近農時季節、貼近服務對象的原則,選取x栽植、蔬菜種植、x養殖技術為培訓內容,采取集中培訓與入戶指導相結合、傳統教學與現代媒體教學相結合、農業專家培訓與種田能手示范相結合等培訓模式,認定職業農民x人。通過培訓,傳統農民就地轉化為農技推廣員,大大提高了“職業農民”的造血功能,壯大了技術人員隊伍。
五是注重搭建溝通平臺,不斷加強人才交流。為解決農業專家匱乏問題,x縣積極與高校加強技術合作,采取“合作社(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基地+農戶”模式,利用合作社(龍頭企業)的資金、人員、資源優勢,通過“引進來”的方式,建立農技推廣服務專家庫和科研示范基地,為農戶提供農資、培訓和技術服務。目前,專家庫涵蓋農、林、畜、果、菜五大產業,吸納專家x人,其中教授職稱x人,高級職稱x人。我們還將干部職工、種養殖能手、社會技術人員“送出去”,到高校和其他科研示范基地“取經”,學習引進最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技術水平。
三、取得成效。
經過不懈努力,x縣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近年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廣大農村培養了一批致富帶頭人和技術能手,這些人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一)技術推廣能力顯著增強,農業生產水平大幅提高。x縣充分發揮農業技術人才作用,利用農技隊伍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扎實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如x鎮的x合作社通過引進滴管、測土配肥、病蟲害防治等現代化管理技術,x作物種植規模從x畝發展到現在x畝,實現了規?;N植,效益x年內翻了x番。農業技術人才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該合作社通過邀請x大學教授現地指導、選派技術員到x等地學習,在生產過程中推廣生物物理防治病蟲害、田間土肥水管理等技術,在品種選育上引進了x、x等x個新品種,x品質和產量得到極大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入社種植戶人均種植面積x畝,年人均收入x元,已形成了該村的主導產業和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
(二)人才隊伍逐漸壯大,農業產業化水平極大提高。通過人才隊伍建設,x縣縣、鄉、村三級的農業技術人才隊伍體系不斷擴充,中、高級職稱人才大幅增加,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種植結構不斷調整,科學種養殖和管理技術全面推廣,土地生產效率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x年全縣新發展x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x畝,x畜禽養殖數量達到x頭(只、羽),年增長量達到x。
(三)人才帶動作用明顯發揮,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在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x縣突出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并重的原則,加強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建設,在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同時,增強管理能力,積極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將生產力轉化為經濟效益,以實實在在的收益激發周邊群眾學技術、學管理的欲望,帶動更多的群眾一起生產、一起致富,種養殖大戶、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農業園區不斷發展壯大。例如,x鎮x村養殖戶x通過參加養殖技術培訓,發展x養殖,在專家的指導下,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從最初的x只達到現在的x只,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x元。
四、存在問題。
一動力。x縣還存在農業創新方面經費投入不夠,技術人員研發創新能力不足,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x縣將積極探索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機制,建設高素質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
(一)加強人才隊伍自身建設。一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積極做好專業技術人員的再教育工作,為技術干部創造學習提高的機會,打造施展才華的平臺,不斷增強專業技術人員的服務水平。二是積極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繼續加強培育農村鄉土人才,健全鄉土人才評聘機制,將農村中更多的“種養大戶”、“流通大戶”“土專家”“田秀才”等人才吸納進來。三是加快農民技術人才隊伍的培養。繼續加大職業農民、農民技術員培育力度,扎實開展培訓工作,認真做好資格認定,確保農民技術人才隊伍逐年發展壯大。
(二)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機制。一是建立引人機制。采取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建立農業示范基地等多種形式,積極吸引外來人才參與現代農業建設。二是嚴格考核獎懲機制。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能上能下制度和工作業績與績效工作掛鉤制度,合理優化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有序化、健康化發展。三是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機構,明確各級工作職責,簽訂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管理理念。
(三)持續加大人才投入。一是著力改善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條件,改善農業技術人員的待遇,讓技術人才留得住、展才智。二是營造農業科技工作的積極氛圍。對農業科技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人才的優秀事跡,要善于挖掘,善于推介,并對其中德才兼備的予以優先提拔。三是加大對農業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激勵技術人才創新,讓創新成為引領全縣農業發展的“動力引擎”。
。
為全面掌握20xx年上半年全市農業生產形勢,客觀分析目前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張掖市統計局按照省統計局調研要求,會同省局農村處調研組到高臺、臨澤、甘州、山丹四個縣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一行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農作物長勢,通過與企業負責人、養殖戶戶主進行深入交流座談,對全市上半年農業生產形勢和全年農村經濟運行態勢有了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認識?,F將上半年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作物播種面積繼續增加。今年以來,張掖境內氣候條件較好,特別是進入5月份以來,降雨充沛,夏糧長勢良好,農業生產形勢健康向好,經初步統計,20xx年上半年完成農作物正茬播種面積414.2萬畝,同比增長2.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7.8萬畝,同比增加5.6萬畝,增長1.99%,在糧食作物面積中,夏糧面積106.45萬畝,同比減少0.45萬畝,下降0.42%;秋糧面積181.3萬畝,同比增加6.05萬畝,增長3.5%.制種面積128.46萬畝,同比增加9.97萬畝,增長8.4%.其中玉米制種面積109.68萬畝,同比增加10.62萬畝,增長10.7%。
(二)糧食總產量呈現"夏減秋增"態勢。預計夏糧總產量達到4.14億公斤,同比減少572.4萬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農業生產不再有大的自然災害發生,秋糧單產按530公斤/畝計算,秋糧總產將達到96099萬公斤,同比增加3002萬公斤,增長3%左右。預計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75億公斤,增長2%左右。
(三)經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面積增加的絕對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藥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種分別達到38.21萬畝、32.09萬畝、23.55萬畝和15.56萬畝,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種面積增幅較大,增長13%,四大作物占到經濟作物面積的94.8%。
(四)畜牧業生產穩步健康發展。從青飼料面積達到10.96萬畝,增長42.5%;預計大牲畜存欄90.38萬頭,增長2.1;牛存欄78.22萬頭,增長5.09%;牛出欄10.35萬頭,增長5.5%豬存欄72.13萬頭,增長2.53%;豬出欄48.19萬頭,增長3.1;羊存欄341.67萬頭,增長6.6%;羊出欄77.37萬頭,增長7.81%。
20xx全市上下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對新建日光溫室、鋼架大棚等設施農業建設,發展高原夏菜、綠色有機農產品、草食畜牧產業,建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設施農業發展加快??h區通過整合惠農資金、政府貼息貸款、協調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設施農業的扶持力度,設施農業發展得到長足發展。如甘州區對連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溫室,每座補助5000元;臨澤縣從20xx開始每年整合涉農項目資金5000萬元,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高臺縣對當年采用新型材料連片打建,種植溫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別給予1000元、2000元、3000元獎勵補助;民樂縣對連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標準層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補助資金6000元。由于各級政府扶持力度加大,進一步調動了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從事設施種植的積極性。20xx年新建日光溫室4890座、鋼架大棚9250畝,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16.5萬畝,設施種植業面積呈兩位數增長態勢。
(二)創新經營機制增活力。將創新農業經營機制作為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土地資源大量流轉,催生了一大批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了農作物制種、馬鈴薯、高原夏菜、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了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步伐。20xx年,全市農地流轉面積122.35萬畝,比上年增加5.6萬畝。整村流轉60個,面積20.67萬畝。全市50-100畝規模經營單位3148個,100-500畝規模經營單位2093個,500-1000畝規模經營單位497個,1000畝以上規模經營單位245個。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規?;洜I對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高臺縣綠洲農業有限公司,在高臺縣的南華、宣化兩鎮以畝均800—1000元價格流傳農民土地1.8萬畝,新建活動式鋼架大棚3000座,陸地標準化種植蔬菜1.5萬畝,今年畝均收入可達到5000元以上。
(三)龍頭企業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生力軍。各級政府把扶持龍頭企業作為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農業企業、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為主體的新型經營主體呈快速發展勢頭。20xx年農業龍頭企業國家級1個,省級41個,市級101家。如張掖市綠涵公司積極發展以高原夏菜為主的特色蔬菜產業,先后投資1.3億元在荒灘上修建5萬噸、占地2萬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鮮庫、6000平米集約化全自動育苗中心、618座鋼架拱棚標準化設施蔬菜示范區,采取訂單種植、最低保本價收購、保鮮貯藏、定點運銷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在甘州,高臺,臨澤、民樂等地落實高原夏菜面積4萬多畝,年銷售收入達到2.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加。20xx年2月28日,綠涵公司與俄羅斯ctk貿易公司成功簽訂了50萬噸果蔬出口協議,首批300噸果蔬產品于5月27日正式啟運。今年1-4月份,張掖市農產品外貿出口逆勢上揚,實現自營出口總額6437萬元,同比增長29%。
(四)畜牧業生產健康穩定發展。以建成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試點市建設為主線,狠抓政策扶持、規模養殖、疫病防控、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全市畜牧業生產呈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年初,市、縣區黨委、政府均以1號文件形式出臺扶持草食畜牧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采取引導鼓勵扶持的辦法支持散養戶出院入區,鼓勵養殖大戶以區建場,以區帶戶,以戶促場,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勢頭強勁。今年已新建各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117個,其中:肉牛36個、肉羊65個、奶牛11個、生豬5個。20xx年張掖調查隊畜禽監測大型規模養殖戶,生豬飼養量5000頭以上27戶,比上年增加2戶;牛飼養量1000頭以上的32戶,比上年增加13戶;羊飼養量1000頭只以上的149戶,比上年增加6戶,禽飼養量10萬只以上的3戶,比上年增加2戶。
根據這次調研及農業、畜牧部門提供的資料分析,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波動不大,畜產品價格起伏較大。
(一)糧食價格基本穩定。上半年主要農產品小麥、大麥、馬鈴薯價格維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穩定,略有上漲,玉米價格從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復性上漲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價格波動較大。今年春節前,受冰雪冷凍災害天氣影響,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影響春節期間蔬菜價格大幅度上漲,同比上漲2-3倍。進入5月份以來,以娃娃菜、甘藍、西蘭花、葉菜等為主的大宗蔬菜出現價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達到50%以上,蔬菜批發市場娃娃菜、甘藍、葉菜類批發價格在0.4-0.5元/公斤之間,種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別是規模種植戶出現嚴重虧損狀態。
(三)牛肉價格保持穩定,羊肉價格開始回升。二季度,牛肉價格達到54元/公斤,與一季度環比基本持平;肉羊生產經過一年多的價格低位運行,現已企穩回升,平均價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豬產品價格繼續走高。一季度,生豬及豬肉價格平穩,分別達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走高,分別達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環比分別上漲15.8%和18.5%.受生豬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仔豬價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豬出售價格達到800-900元,20公斤仔豬價格達到1200元,仔豬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豬價格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生豬產能下降,供小于求。經歷了20xx-20xx年近2年的養殖虧損之后,大量中小散戶退出養豬業,淘汰自繁母豬,壓縮存欄量,縮小養殖規模,導致母豬存欄下降,仔豬補欄不足,產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規模養殖戶,囤欄惜售仔豬,導致仔豬價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賈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養豬的養殖戶望而卻步;三是在微利和虧損的情況下,很多散養戶堅持不下來,從事散養的人越來越少。
(五)禽類產品價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雞蛋和活雞價格走低,分別達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雞蛋和活雞價格逐步回暖,分別達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環比分別上漲7.3%和12.5%.麩皮、胡麻餅、育肥豬料、蛋雞飼料、肉雞飼料價格上漲,環比漲幅分別為2.9%、3%、17.2%、20.7%、7.5%。
(一)災害性天氣影響農業生產。進入4月下旬,全市出現大風、揚沙天氣,部分地方發生沙塵暴,使日光溫室、鋼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損。4、5月份氣溫溫差波幅較大,甚至出現極端低溫、霜凍,導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種及沿山地區油菜幼苗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
(二)農畜產品價格波動大。進入5月份以來,以娃娃、甘藍,葉菜等為代表的大宗蔬菜價格創歷年新低,菜農種植效益嚴重受損,種植效益下滑,規模種植戶出現嚴重虧損狀態;羊出欄價格連續兩年持續走低,進入5月份以來價格雖有所回升,但規模養殖戶仍處于虧損狀態,養殖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傷,補欄積極性不高;生豬價格近期居高不下,價格超出了理性上漲預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支出,嚴重影響到城鄉居民生活水平。
一是切實抓好農作物田間管理。抓好"三夏"、"三秋"農業生產,指導農戶加強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的秋收作物田間管理。加強病蟲害的預報和防控,降低病蟲危害損失。加強與氣象、水務部門的協作,及早預防干旱、冰雹、洪澇等災害,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二是強化科技指導和信息服務。加強對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和其他技能的培訓,大力推廣設施農業、循環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實用技術。加強對農產品市場前景、供需狀況、價格趨勢等調查和預測,及時提供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確保農民群眾產得下、銷得出,價格穩、收益高。
三是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確保各項支農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到位,讓農戶在最需要資金的時候拿到直補款,使惠農政策的效果發揮好,最大限度地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對新建的設施農業,實行傾斜性政策資金扶持。引導農村能人、種養大戶、運銷大戶、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辦農產品流通實體。加強綠色有機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特色農產品生產向無公害、綠色化、有機化方向發展,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市場占有率。
四是加快生豬生產供給側改革。生豬行情的變化,是市場規律調節的結果,也是基于2年虧損期的恢復性補償。政府相關部門應未雨綢繆,統籌協調,防止豬肉價格大起大落。一方面促進生豬市場供給總量平衡,防止下一個"豬周期"的到來。另一方面應促進生豬生產適應在產品結構和品質方面上檔升級,扶持生豬規?;?、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飼養,支持養殖戶和龍頭企業引進良種、繁育良種,擴大和提升養殖規模和水平。同時,建立健全生豬預警體系,政府相關部門全面掌握全國及周邊地區生豬產銷形勢,對生豬生產形勢做出準確判斷,準確調控生豬市場,促進生豬生產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xx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轄四鄉四鎮,104個村委(社區),767個自然村,總人口38.54萬人,農業人口36.49萬人,現有農業勞力力21.81萬人,農村剩余勞動力7.83萬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勞促會關于做好勞務產業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及市勞促會《關于召開促進會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會的通知》要求,我縣下發了《關于對全縣勞務產業工作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縣勞促會、縣產業辦對高良鄉、葵山鎮進行調研,各鄉鎮對轄區2~3個村委會進行調研,通過半個多月深入調查了解,據實填寫“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表”、到鄉鎮和村委會座談、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交流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方式、區域、收入等展開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根據《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要求,結合實際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意見。
縣和省大多數縣市一樣,遭遇了罕見的特大旱災,全縣50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49萬畝,絕收面積達46萬畝。全縣8個鄉鎮90個村委會287個自然村8.987萬人、4.8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旱災直接經濟損失2.685億元。為了力保人畜飲水、抓好大春生產,縣委政府一方面采取多種措施抗大旱保民生,一方面組織動員培訓農村勞動力使其轉移就業,將此作為特旱年份的“特別行動”。
針對嚴重的旱災實際,我縣將“特別行動計劃”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迅速開展調研活動,在掌握基本情況的前提下,提出“旱災損失勞務補”的思想,采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務工技能,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渠道,將此作為組織實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突破口。
(一)工作目標。
在貫徹落實“特別行動計劃”工作中,提出勞務產業在年初任務的基礎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確保綜合收入比上年增長13%,達4.7億元以上,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150元。
(二)調研基本情況。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特別行動”工作,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縣勞促會、產業辦按照省、市、縣要求,通過調研,基本掌握了勞務產業及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6.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80萬人,其中:縣內轉移1.93萬人,縣外轉移輸出1.87萬人;三年間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4.35萬人,其中:實用技術培訓2.93萬人,綠色證書培訓0.45萬人,其它培訓0.9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86億元。勞務產業工作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
如高良鄉,全鄉有農業人口25511人,農村勞動力15230人,幾年來平均每年有6000~7000勞動力到縣內外、省內外打工。據統計,今年春節以來,已外出打工的勞動力6000余人(包括往年外出打工未返鄉的3000余人)。春節后外出打工2738人,其中,有序輸出轉移154人,自發轉移2584人,年齡結構為:16~40歲的2304人,40~50歲的372人,50歲以上的62人。文化結構為:小學文化以下1915人,初中文化618人,高中中專113人,大專以下文化28人,參加系統培訓的131人,縣內209人,省內437人,省外209人。從事一產業215人,二產業1429人,三產業951人。
又如村委會,全村委會有10個自然村795戶,3362人,農村勞動力1600人,春節后已外出打工700人,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占全村委勞動力的43%。蚌別村小組壯族青年熊玉興外出打工幾年后,學到了一技之長,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層,不僅回家新建了20萬元的小洋房,還帶走該村40多名青壯年到該公司打工。新安村是村委會的一個純瑤族自然村,也是一個貧困村,全村150戶,該村幾年來平均每戶都有一個勞動力到外地打工,幾年的外出打工。該村打工回家新建了10~20萬元的新磚瓦房70所?,幾迩嗄赅囃シ际窃摯宓奶乩?,鄧庭芳攜帶妻子到上海、江蘇打工三年,帶回10萬元資金回家自己動手新建了一幢20萬元洋房,擺脫了貧困。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強領導,轉變作風。
縣、鄉、村三級勞務產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為“特別行動計劃”實施主體,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堅持做到責任到人,任務到人,認識到位。勞動保障、農業、扶貧、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了統分結合、各盡其責的良好的局面。
2、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確?!疤貏e行動計劃”圓滿完成。
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全縣勞務產業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轉移就業活動??h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利用節假日,在全縣個鄉(鎮)舉辦了12場農村勞動力輸出現場招聘會,送崗到鄉村??h勞務產業辦、縣總工會、婦聯、共青團利用節假日到各鄉(鎮)發放招工信息、培訓信息和舉辦招聘活動13場,動員農村勞動力在大旱之年走出家門,外出務工,增加收入??h勞務產業辦、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總工會、婦聯聯合開展“萬人春風行”活動,共開展專項招聘活動9場,共招聘企業工人283人,主要輸送到福建、廣東等地。截止4月15日,全縣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945人,其中縣外輸出1958人,縣內轉移3987人,完成全年計劃數的84.4%。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實現“轉得出、穩得住”的目標,縣農廣校、縣職業中學、縣農機校等培訓機構積極組織各類培訓,努力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到4月15日,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6698人,共中,職業學歷培訓1792人,職業技能掊訓1546人,實用技術培訓11534人。
4、加大投資力度,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創造良好的條件。
我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資,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和輸出及宣傳支持,為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在縣委政府各項有力措施的推動下,得到有序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特點和問題。
(一)投入不足。
由于我縣財政及其困難,難以配套轉移、培訓經費,導致工作開展困難較大。
(二)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統一。
部分干部群眾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認識不到位,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開展能拖就拖,有放任自流的態度,整體配合協調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國家對技能培訓標準還比較低,培訓數量還比較少,體力型輸出還占較大比例,勞動力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四)勞動力市場及信息網絡建設亟待加強。
勞動力市場及信息網絡建設投資少、進展慢,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的收集與發布,主要依靠接傳真、打電話、看消息、發通知等方式,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更不能達到與用工單位、企業快速連接的目的。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提高對做好勞務產業工作的認識。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全力以赴實施好扶貧、勞動、農業部門的各類勞動力培訓項目,積極配合做好組織動員工作,讓每戶勞力都參加培訓,掌握一點技能,力爭實現“剩余勞動力有一個轉移一個”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條件。
面對新情況,要做好“特別行動計劃”,讓農民走出家門,實現穩定增長,不加大財力投入是無法實現的。應持續較大幅度地增加對“特別行動計劃”的投入,為抗大旱保穩定提供基礎條件。
(三)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教育制度。
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整體素質不高,難以形成人力資本。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勢必阻礙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進程。結合正在開展的各類勞動力培訓項目,整合各方面有關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資源,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在普及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積極推廣實用技術教育。同時應根據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及農業現代化要求,有效地對農村勞動力分層次、分專業、分類型的一體化培訓,綜合提高他們的素質技術,給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條件。
根據中央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鄧--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概論》課。
教學。
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下著眼于復州灣鎮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情況作此報告,報告涉及:復州灣鎮自然地理概況;工農業發展歷史概況;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思路,;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攻破農業建設資金難題;農業產業化典型實例;農業產業化造福xx鎮等六個主要議題。
一、復州灣鎮自然地理,以及工農業發展概況。
1自然地理概況。
(3)礦產資源xx鎮礦藏資源豐富,礦種繁多,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余種。特別是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其中花崗巖、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質頁巖、海卵石等儲量約有6.5億立方米。另外,境內石灰石資源分布廣,縱跨3個地質時代,質優、儲量大,cao含量多為50%—53%,大都裸露地表,分布10余個鄉鎮,面積達327.1平方公里,占全開發潛力巨大。
(4)全鎮總面積和海洋全鎮總面積211平方公里,其中工地面積2100公頃,灘涂及淺海面積4284公頃。海岸線長28.3公里,貪圖面積廣,海灣島嶼多,淺海面積867公頃,灘涂面積3427公頃,其中貝類養殖1130公頃,對蝦養殖330多公頃,鹽田860多公頃。灘涂及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有雜色蛤、毛蛤、文蛤、牡蠣、牛眼哈、海螺、梭子蟹、對蝦、章魚、梭魚等幾十種。鎮內還有一座7000立方米的高科技立體水產品育苗室一座,可培育蝦夷扇貝,海灣扇貝、中國對蝦、日本車蝦、海參、太平洋牡蠣、三伏梭子蟹等各種海珍苗。
1【特色農業】。
xx鎮是農業大鎮,農業人口占全鎮總人口50%。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適合多品種水果、蔬菜生長,是聞名中外的“蘋果之鄉”和國家重點果品生產基地,主要品種有蘋果、櫻桃、葡萄、桃子,杏等等。全鎮畜牧業資源得到全面開發,引進利木贊、皮爾蒙特、夏洛來等優良品種,對全國地方良種黃牛--復州牛進行改良換代,年產黃牛1.3萬頭,是全鎮著名的黃牛生產基地;多絨山羊單體羊絨產量居國內同類種群首位,養殖量達到3萬只;肉雞生產、加工、出口一條龍產業化體系已經形成,肉雞年飼養量達到1200萬只、屠宰肉雞0.3億只,產值近0.7億元。復州灣鎮擁有遼闊的海域和灘涂,淺海面積867公頃,灘涂面積3427公頃,盛產海鹽和魚蝦,年產海鹽130多萬噸,復州灣鹽場是全國四大鹽場之一;海參和貝類等海珍品養殖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國家海參、對蝦重點養殖基地。xx年全鎮完成水產品總產量4.8萬噸溫室大棚生產是東北發展和推廣最早的地區,目前總面積已發展到2.3萬畝,種植結構也由過去單一的蔬菜,發展到現在的溫室密桃、葡萄、哈密瓜、蘑菇、花卉等各類品種。
3工業基礎。
二、復州灣鎮在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
根據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鎮農業產業化按照“重點抓龍頭、抓重點龍頭”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以完善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關系為核心,以培植一批骨干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繼續強化政策扶持,著力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檔次和水平,爭取在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一)加快培植優勢特色產業,打牢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規劃建設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效益好的種養基地,力爭每一個種植品種都能形成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每一個主導產業都能形成較大規模,推進農業產業不斷優化和升級。突出抓好水產養殖、優質果品、肉蛋雞鴨飼養、奶肉牛飼養、精細瓜菜種植六大特色農業發展。
(二)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調整優化農業投入結構,整合農業投入資源,集中更多的財政、金融和社會資金用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二是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監測、管理和指導。四是加快農民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家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采取培訓考察、專題講座、舉辦論壇等多種有效形式,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
(三)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檔次水平。突出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管用足用好鎮里對農業標準化建設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規模,提升農產品質量、檔次和衛生安全水平;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
(四)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強化農業產業化組織載體功能。把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措施。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好標準化原料基地“農業第一車間”,發展訂單生產、合同收購、股份合作。
(五)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規范農業產業化運行秩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企業與農戶簽訂規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利益聯接機制、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和行為約束機制。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力度,擴大扶持對象、調整扶持內容、增加扶持規模。對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認證獎勵、規模種養基地建設補貼等扶持項目,及早謀劃安排。
(七)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搭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平臺,營造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形成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大合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和升級。
三、近年來,復州灣鎮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思路。
1、市場化: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2、區域化: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布局過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3、專業化: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4、規?;荷a經營規?;寝r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5、是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處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6、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企業化: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范性和標準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脑O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四、關于xx鎮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突破農業建設資金。
科學技術的引進。
幾年來,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體,在做好常規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的基礎上,主要推廣了以下幾項新技術和新品種,并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是黃瓜、甜瓜嫁接生產技術。通過嫁接可有效解決黃瓜特別是甜瓜不能重茬的問題,防治各類土傳病害的發生?,F全市推廣面積已達2萬畝,畝增產達10%以上。
二是推廣使用壟鑫、氯化苦等土壤消毒技術。為解決保護地連作重茬障礙,該項技術可有效解決保護地因連作重茬而導致的各類土傳病害的發生與蔓延?,F全市推廣面積xx畝,畝增效達15%以上。
三是推廣種植森列爾黑花生。森列爾黑花生具有品質好、高產等優點,比常規品種畝增產達35%以上,深受廣大農民喜愛。
四是引進優質糯玉米新品種,示范推廣。xx年共引進優質糯玉米、甜糯玉米新品種共14個,為農民帶來較高收益。
五是保護地綜合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20多項新技術,六是推廣使用新型殺蟲、殺菌劑。隨著無公害生產技術的不斷推進,在生產中需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各類新型殺蟲、殺菌劑,以滿足無公害生產的要求。
七是各類復合肥推廣使用。復合肥的使用推廣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由于其n、p、k配比全面,使用簡便,且增產效果顯著。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黨和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復州灣鎮是以建筑材料制造、地下采礦、海上養殖和鹽化生產為主導產業而聞名東北三省的老建制工業重鎮。業基礎雄厚,包括鹽化、軸承、水泥、陶瓷等12大門類的各類工商企業150多家。近年來,復州灣鎮已成功踏上經濟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除振興本鎮企業外,還成功引進大化堿廠、大連水泥廠、韓國服裝廠、大連環魯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自xx年起這些大項目陸續建設投產,經濟發展前景十分可觀。至此,工農業完全可以達到互利互助,農業的快速高效發展為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時,工業也為農業創造了大批量的發展資金和技術支持。
五、復州灣鎮農業產業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典型實力分析。
xx市xx鎮提出用工業化的成果反哺農村和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讓更多的農民加入現代農業生產,讓重點鄉鎮成為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
xx市xx鎮郭屯村農民劉斌前幾年在南方打工,看到很多村里人養牛比自己一年在外地打工賺錢還要多,他去年也回到家鄉,與建在家門口的省級龍頭企業雪龍集團簽訂了小牛養殖合同,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為雪龍公司養兩頭牛。經過培訓,他學會了一套現代養牛技術,成為雪龍公司工廠化養殖的一名“編外產業工人”,一年下來賺了4萬多元。目前,已有1000多農戶與雪龍公司簽訂了養殖合同。
5年來,復州灣鎮投入10多億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化,用財稅、土地征用等多項優惠政策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36家,以“公司+農戶”形式帶動農民增收,使當地農民的平均收入達到9200多元,列東北之首。xxx期間,xx鎮計劃在各個現代農業園區,再引進20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六、農業產業化造福復州灣鎮的表現。
農業產業化給村鎮人民帶來巨大效益,經濟的發展給全村各方面的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曾經落后的鄉村如今已經踏上了繁榮的開闊之路?;厥走^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復州灣鎮郭屯村的前途充滿了光明?,F代農業的建設農村經濟繁榮,農村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民收入得到提高,農民的消費結構得到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步入了新的新層次。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在我村形成,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人居環境得到優化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道路、飲水、垃圾、污水、糞便處理等五個方面的建設任務,以及實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農村防災體系建設等惠農工程。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增強,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當家作主,不斷推進我村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
七、啟示和總結。
以上便是這次事件調查活動獲得的一些具體調查情況。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一下此次在xx鎮新農村的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達到實踐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產業化的建設。
當前來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成功的典范在全國已有很多,但從整體著眼不難發現,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農村仍處在貧困落后狀態,那么這些率先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典型示范村是如何做的呢?以xx鎮下屬各村為例,簡要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依托本地資源,開發特色產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尋找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道路。如夏屯村就是海域寬泛,灘涂面積廣,質量高,就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業。郭屯村,養殖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方便,于是全力加大生豬養殖,雞鴨等禽類養殖。同時政府幫助打開對外貿易市場,讓全村經濟走出去,招商引資,將本村特色推向國內各大市場,甚至國外市場。其次,由于大多數農村都處于山區,那么就要走出山門,大興商貿業。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勇于創新。農民一樣可以搞公司、搞企業,比如xx鎮統一經營農貿市場,開發生產鏈條一條龍產業,效益越來越好。第三,大力興辦工業。為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應狠抓村辦企業,就地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爭取成為白天上班早晚務農的業余農民。郭屯村現已有十幾家企業,解決剩余勞動力800多人,其中有外村打工人員100余人,全村95%的勞動力做到了有業可就。第四,大搞山區綜合開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可興建果園、經濟林等項目。產業結構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爭取低投入高產出。最后,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要培養專業人才。只有懂科學會技術,才能真正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方針,才能走上新農村道路。
總體看來,我村鎮的經濟文化發展都在沿著正確的軌道在慢慢尋找為人民謀求幸福之路,由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深入,全村經濟急速上升,農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越來越多的涉及到了精神層次的追求,逐步發展成小康村。
(一)農牧漁業協調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彰顯政策調整成效。由于去年以來國家支持糧食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相續出臺,加之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連續兩年增加,種植業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據統計:今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2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5萬畝,比20xx年增加8萬畝,增長7.5%。在糧食面積中水稻播種面積為53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增長6%;玉米播種面積為15.9萬畝,比上年減少1.8萬畝,減少10%;大豆播種面積為46.1萬畝,與上年持平。經濟作物種植14萬畝,占旱田面積的21%,其中亞麻播種面積8610畝,萬壽菊播種面積為6000畝,烤煙生產面積1485畝,中藥材栽培面積2萬畝,其它經濟作物10.4萬畝,飼料飼草面積70000畝。全縣農業種植結構由單一的糧經生產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二是畜牧業生產增勢不減、漁業生產穩定發展。截止5月末統計,全縣黃牛飼養量50475頭,生豬飼養量98975頭,山綿羊飼養量36266只,家禽飼養量113.7萬只,同比分別增長%、%、%、%;肉類總產量2500噸,蛋類總產量1562噸。全縣完成養魚放養水面26000畝,馴化養魚水面3500畝,引進名特優品種200萬尾。
(二)搶農時、戰低溫,春耕生產在及其不利的條件下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全縣春耕生產是在氣溫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等自然條件嚴重不利情況下開展的,起步與歷年比較晚,但由于縣鄉領導的高度重視,組織干部和科技人員大下基層,靠前指揮,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通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春耕生產雖然起車晚,但育苗播種、插秧等工作基本都抓住了腰窩。水稻育苗4月8日啟動,中旬進入高潮,4月末結束。水稻插秧5月10日開始,5月末基本結束。萬壽菊、烤煙育苗工作從4月中旬開始,4月25日結束。大田播種5月1日開始,5月23日完成,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目標。
(三)科技興農工作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去冬今春以來,全縣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工作,重點是結合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對以水稻新基質育苗為主的八項實用技術進行培訓。全縣共舉辦科技培訓班200場次,印發資料2.5萬份,培訓人數達7萬人次。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按照農業部提出的《xx年全國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先后成立了農業科技入戶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公開招聘50名技術指導員,在9個鄉鎮、100個水稻主產村,培訓1000個水稻生產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2萬農戶,今年全縣推廣水稻新基質育苗面積達14800畝,涉及農戶378戶。全縣建設現代化農業科技園區4處1157畝,規劃展示222個品種,為農業實施生產標準化起到了示范和推動作用。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縣規模較大、帶動較強的龍頭企業和在冊的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8個,農村經紀人發展到2850人,會員和社員發展到1萬人以上,共帶動種、養、加等行業20多個項目的發展,預計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年創產值可達5500萬元以上,帶動農戶2萬戶,促進農民增收xx萬元。今年,全縣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到32.5萬畝,占水稻總面積的61%,帶動農戶1.2萬戶;優質亞麻生產基地帶動農戶1500戶;中藥材生產基地帶動農戶1800戶;萬壽菊生產基地帶動農戶1500戶;落實農作物生產訂單5萬畝以上;養蜂訂單2.5萬箱;食用菌訂單200萬袋。龍頭企業、新型合作組織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更加趨于合理化,雙方利益得到有效保護,也為各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進展順利,勞務經濟發展強勁。全縣有農村勞動力73750人,現已轉移農村勞動力32450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4%。其中縣內轉移15869人,縣外省內轉移5749人,省外國內轉移4108人,國外轉移6724人(韓國3723人、日本2534人、其他國家和地區467人)。截止5月末,全縣新轉移勞動力達到1590人,僅延壽外派基地向日本輸出勞務人員117人,實現勞務經濟819萬元,預計全年基地輸出人員300以上,實現收入2100萬元。通過組織全縣各鄉鎮領導干部算帳對比等引導工作,勞動力轉移工作正在成為縣、鄉政府和社會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組織化、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而且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農民工培訓、市場信息、對接服務等各項工作基本走上正軌。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加快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推進土地向集約化和規?;较虬l展,發揮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好成效,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一是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建設力度加大。目前,共爭取國家、省、市水利工程建設到位資金255萬元,中和灌區配套工程和先鋒水庫建設工程通過省水利廳論證評審,近期開始啟動;新城灌區配套工程在建項目完成投資590萬元;投資70萬元搶修華爐和火星攔河壩;投資17萬元解決關門山灌區渠道供水問題;投資10萬元打人飲井4眼,清洗人飲井12眼;投資60萬元進行水保工程修復工作;整修螞蟻河堤防,完成土方10萬立方米,堤防護岸林完好率達到90%以上,汛前檢查和準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二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超額完成。共完成造林70570畝,占市下達計劃55000畝的128%。其中完成退耕還林10000畝,兩荒造林13070畝,封山造林40000畝,分別完成計劃的100%、261%、100%;完成薪炭林建設7500畝;完成道路綠化80公里,綠化村屯10個;完成義務植樹60萬株,占計劃的109%;完成育苗2100畝。同時加大了護林防火工作力度,確保國家森林資源的安全。三是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春耕期間全縣完成機械化整地80萬畝,其中大型機械整地34萬畝,小型機械整地46萬畝,機械播種62.5萬畝,農機作業率和標準化作業水平大幅提高。。
(七)扶貧開發工作進展順利,整村推進項目啟動早、進展快。今年是我縣第二批實施整村推進的第二年,確定扶貧開發整村推進18個村、79個自然屯,立項批準97個項目,共爭取扶貧資金942.3萬元。全年完成打人畜飲水井3眼,抗旱補水井6眼,修改河道一項,自來水入戶項目14項33個自然屯;建農機服務隊18個,購買機車54臺(套),建農機車庫18個720平方米;新建村屯4級砂石路2條3.1公里,維修村屯4級砂石路13條39.85公里;新建鋼混蓋板橋5座;有線電視入戶16個村4350戶;維修學校教室2個;已建項目配套工程18個。目前項目前期工作全面結束,6月份全面實施。全省扶貧開發現場推進會將于7月份在我縣召開。通過爭取,今年3月1日國家扶貧辦正式批準我縣繼嘉亞麻紡織有限公司為扶貧龍頭企業,現正在為該企業申請專項扶貧貸款資金1000萬元,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
(八)糧食銷售和企業改革進展有序,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初見成效。截止5月末,全縣庫存銷售陳糧19981噸,占銷售總任務18186噸的104.32%,提前三個月完成省、市下達的陳糧銷售任務,企業實現減虧103萬元。簽訂秋糧收購合同面積為1400畝,優質水稻600噸。目前糧食系統1441人并軌工作全面結束,企業人員縮減到264人,共籌措資金2372.34萬元,保證了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和并軌工作的順利實施。全縣銷售食鹽累計613噸,上繳稅金8萬元,查處無碘私鹽2.6噸,進一步規范鹽業市場管理,確保全縣人民吃上放心鹽。
新形勢:
(一)政策環境優越。中央在保持原有“一免兩補”政策的基礎上,在支持和保護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我縣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糧食、實施農業生產標準化及圍繞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促增收提供最佳機遇期,主題更突出,重點更明確。
(二)農民從事各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投入力度明顯增強。去年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農村各業生產的原始資本積累增加,發展農業的內動力增強,信貸部門的投貸力度也明顯加大。截止5月30日統計,全縣春耕生產共投入資金2.2億元,同比增加5000萬元,其中信用聯社投放農業貸款1.6億元,同比增投4000萬元,增幅33%,農民自籌5000萬元,同比增加1000萬元,增幅25%,這是歷年來所沒有的現象。
(三)農業生產標準明顯提高。全縣農業標準化生產面積達8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1%,新增水稻育苗大棚300棟,本田育苗減少,育苗標準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大,新技術成果轉化率高。
(四)去冬今春雪雨大,土壤墑情好。全縣各大小塘壩和水庫蓄水量充足,全縣23座中小型水庫蓄水量近8000萬立方米,塘壩蓄水量1320萬立方米,有利于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田渴水的問題。
(五)農業生產物資充足。今年農業機械購買力增強,保有量加大,農民投入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向上爭取購置大型農機具補貼資金50萬元,農機更新資金35萬元,全縣農戶購買大型機械積極性空前高漲。
(六)鄉鎮機構改革、鄉村職能轉換、化解鄉村債務、解決中央政策與基層實際工作間的矛盾(一免兩補、土地糾紛)以及鄉鎮公共事業和村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將成為縣、鄉、村所面臨的近一個時期內無法回避、很難解決、必須解決的工作重點。
(七)鄉鎮干部及涉農部門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一方面抽調212名機關干部組成促農工作隊,重點為貧困戶解決了生產資金,保證了貧困戶種上地、種好地。另一方面在鄉村干部及涉農干部中開展爭當“五員”活動(即黨在農村政策的宣傳員、化解農村矛盾的調解員、引領農民致富的信息員、新技術推廣的指導員、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監督員),全面提高了干部服務群眾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本領,確保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一)受“一免兩補”政策和糧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初步形成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受到嚴重沖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如:亞麻、萬壽菊及其它經濟作物耕種面積減少),加上龍頭企業牽動力不強,基地規模小、產品深加工優勢弱,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阻礙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春耕生產氣候條件不利。前期氣溫低、回暖晚、倒春寒、雨水大,近期有連續發生凍害、雹災、水災等自然災害。如果后期再遇早霜,可能要造成全縣糧食減產、農民增收下降。
(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由于我縣農田水利設施一直是超負荷運行,加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配套,跑、冒、漏嚴重,蓄水能力差,今年旱改水又面積大,所以,抗春早、保春灌仍然是當前農業生產的難點問題。
(四)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抵消了“一免兩補”政策使農民增加的收入。根據市場調查,今年二銨每噸同期上漲25%,尿素上漲19%,復合肥上漲35%,農膜上漲50%;柴油每升同期上漲19%。由此造成水稻畝增加成本31.9元,全縣39萬畝水稻增加生產成本1244.1萬元;玉米畝增加成本13.7元,15萬畝玉米增加成本205.5萬元;大豆畝增加成本16.1元,38萬畝大豆增加生產成本611.8萬元。以上三大作物總增加生產成本20xx.4萬元,人均增加農業生產成本130元,加上去年農資上漲人均增加農業生產成本130元,基本上抵消了“一免兩補”政策使農民人均增加的265元收入。
(五)農村土地矛盾仍然突出。目前鄉鎮政府領導最感頭疼的事就是因土地糾紛上訪的人數越來越多。一是17號文件執行難度大,按17號文件規定,戶在人不在農戶給予補地,使地源少的。村屯很難補到土地,有地源的村屯補地也將引起更大范圍的上訪,此規定也與哈市二輪土地承包政策相悖。二是鄉村干部對一些問題底數不清、調查了解不夠、解決問題沒有根本辦法,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矛盾糾紛中,存在權屬不明、合同不清等遺留問題,如解決不好,達不倒自己意愿便采取極端辦法解決,給農村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截止目前,全縣涉及土地糾紛案件916起,涉及2925人次。其中農委接待180起,780人次;信訪辦270起,1269人次;司法局240起,650人次;法院226起,226人次。
(六)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出現新的困難。一方面免征農業稅后,原來由鄉村承擔的一些公益事業失去了財力保障(五保戶、孤兒、傷殘人員撫養每村1萬元)。修路、修橋、植樹造林、村級小學維護等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另一方面農村“一事一議”(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辦)?;I資籌勞制度阻力大、難以施行。如國家不出臺相應政策,鄉鎮公共事業和村集體公益事業近一個時期內將處于癱瘓狀態。
(七)鄉村兩級債務沉重,財力難支撐。多年來,由于受農村興辦農田水利基礎建設、鄉村道路和一些達標工程的公益事業等因素,使鄉村留下了大量的債務。目前,我縣9個鄉鎮負債3291萬元,鄉均負債366萬元。106個村負債7100萬元,村均負債67萬元。鄉村兩級共負債10391萬元,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負債693元。加上實施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和“一免兩補”政策后,鄉村兩級收入減少,許多鄉村負債較重,債務的清償越發艱難,沉重的債務負擔已經成為制約今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展望20xx年,隨著全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扶持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全社會更加關注“三農”問題,20xx年我國農業與農村經濟形勢進一步趨好。因此,20xx年xx縣縣農村經濟仍將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為:通過近幾年來大力調整農業及農村產業結構,結構調整的累計效應更加顯現,農業農村經濟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鄉鎮企業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局面;農村市場繼續保持活躍,農產品價格在20xx年全面回升的基礎上將繼續保持整體平穩的趨勢;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和投資、消費、出口的拉動下,農村經濟總量呈穩定壯大的態勢;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受糧食價格上漲和國家有關扶持糧食生產發展政策的影響,明年全縣糧食面積將繼續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只要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預計20xx年糧食總產量仍能穩定在3億公斤以上,能有效地保證糧食安全。
由于結構調整、產業化龍頭的帶動,20xx年以亞麻、萬壽菊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將比20xx年有大幅度增長。以肉牛為支柱產品的畜牧養殖業,仍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20xx年,農業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將更好于20xx年,在前幾年結構調整積蓄力量的基礎上,20xx年將呈現一、二、三產業聯動良性發展的良好局面。一產業總量的大幅度增加,鄉鎮企業的穩定增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壯大和農村基本建設的增加,農村經濟總量將繼續保持9%以上的增幅。
20xx年,農村市場仍將保持繁榮局面。一是農產品市場,在結構調整優質農產品生產和供應增加、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漸壯大的帶動下,農產品供應市場仍將穩定增加,特別是“菜藍子”市場在綠色環保安全食品增長的有效帶動下呈活躍態勢。二是農村消費品市場,在農民收入增幅加快的有利條件下,農民購買力進一步增強,加之農村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20xx年農村消費品零售額仍將保持8%以上的增幅。
在20xx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慣性作用下,20xx年農產品價格仍將保持整體上揚。
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經過幾年的戰略性結構調整,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推動力越來越強,農業自身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逐步提高;20xx年全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全社會更加關注“三農”問題,這為20xx年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預計20xx年全縣農民收入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幅達到6%以上。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于農村情況。
供大家參考借鑒。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我鎮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xx大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我鎮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我鎮現有涉農辦事處x個,共x個行政村,農戶數xxxx戶,農業人口xxxx人,耕地面積xxxx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xx個。近年來,我鎮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業。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獅山茶場客家風情園為代表,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xx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xxx多人的就業問題。xx年引進茶葉新品種黃金芽等優良品種在xx分場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xxx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場試點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鎮”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鎮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1、結構因素。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F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同時,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
5、客觀因素。近兩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給農業和農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表現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沿襲著傳統的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鄉村組織原有職能在逐漸弱化,對農民的約束力較差,組織難度較大。
1、突出產業規模效益,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圍繞農家樂特色產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領、利益驅動、政府扶持、項目支撐、部門服務、龍頭帶動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廣以農家樂、農家客棧為主導產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
2、強化科技示范引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從人、財、物方面逐步加大對茶葉基地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高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拓寬信息流通渠道,逐步開展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資源共享、產品交易等工作,推動農業萌生新的亮點、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強勢品牌。
3、持續推進扶貧開發,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按照項目做支撐、政策做保障、產業做龍頭、基礎做鋪墊的要求,采取適當集中、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扶貧攻堅,把覆蓋移民鄉村、增加移民收入的產業開發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帶動,推進移民鄉村土地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著力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4、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全速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創新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統籌投入、集中建設的新農村模式,加大農業和農村資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的居民點改造精品亮點。實現農村人口向集鎮、城鎮的逐步轉移。
5、加快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轉型。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改革作為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一是進一步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節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規范。
合同。
文本,完善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簽證等管理制度,積極動員農民采取轉讓、轉包、租賃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進經營能力強、資金實力厚的種養大戶根據當地發展要求進行產業開發,實行規?;?、標準化、工廠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由大場大戶、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三是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就近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變農民為工人,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農村環保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為了解我市農村環保工作的基本情況,推進農村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2019年**月至**月,我們對我市農村環保工作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先后深入等區縣的數十個村、鎮和農戶,對我市農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面源污染、飲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直觀的了解,就進一步防治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整治鄉鎮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從調研情況看,近年來,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為目標,以生態示范創建為載體和抓手,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農村環保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大力推進生態示范創建,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與環境保護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環境安全保障。
(一)生態示范創建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示范創建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工程。我市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的原則,通過大力開展示范區、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創建和綠色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保工作的整體推進。截至2019年底,全市獲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示范區2個,市級生態示范鄉鎮9個、生態示范村43個,綠色文明示范單位800余家,臨潼區、周至縣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縣預驗收。為使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各區、縣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態區、曲江新區強力推進生態創建活動,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生態區驗收。閻良區制定了《閻良生態區建設規劃》及實施方案,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農村生態建設活動。閻良區、灞橋區積極開展治理“三亂”(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糞便堆、垃圾堆)、推廣“三改”(改水、改廁、改廚)、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門口)的活動,優化了農村環境,推動了生態示范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余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2019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戶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戶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藍田縣今年計劃建設飲水工程55處,已建成15處,開工28處,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高陵縣已建成各類集中供水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凈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其中戶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范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灞橋區以益稼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為支撐,開展了三綠生態養殖廠畜禽糞便無寄存化處理試點工作。戶縣惠豐有機肥廠收集蒼游鄉各村散養戶雞糞、采取烘干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穩步推進。市建委、市愛衛會出臺了《關于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市環保局積極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一些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衛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辦法》,并積極組織落實。閻良區7個街鎮的29個村(234個組)共聘請保潔員275人,形成了“組清掃、村收集、鎮(街)清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灞橋區在13個重點村修建了76座垃圾臺,配備垃圾密封清運車14輛,收集車9輛,為垃圾規范化處置打下了良好基礎。臨潼區代王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經建成,并通過驗收。周至縣為20個生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建立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做到了日產日清。戶縣積極開展村組垃圾處理示范活動。長安區上王村每天下午專門將農家樂產生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運送到區上指定的垃圾處理場,并建有村上的污水處理設施。閻良區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仿生實時處理技術,經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化處理快速生產線,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針對我市農村群眾居住地理位置差異較大的實際,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凈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市除城六區外的其他區縣全部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同時結合“百鎮”建設,在藍田、周至等區縣同步規劃建設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工程。閻良區污水處理廠將周邊農村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處理,正在建設關山鎮、武屯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啟動了武屯鎮全市首個污水生物處理項目的建設,農村的乳品行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之中。藍田縣動工建設湯峪鎮、葛牌鎮污水處理廠,玉山鎮污水處理廠正做前期論證,湯峪湖森林公園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樹木澆灌,實現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見成效。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鉀和微量元素嚴重失調,土壤理性化性質惡化,穩定性差,肥力下降。過度使用農藥,不但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污染環境。非降解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后,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農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長,導致減產。我市加強對農業用地的環境監測和評估,通過技術、工程等多種手段,積極防治土壤污染。2019年,灞橋區就開展了土壤測土配方工作。周至縣以科學施肥為指導,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氮、磷流失,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發展綠肥種植。目前已完成61萬畝測土配方工作,為建立一批農藥減量控制示范區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提供了保證。高陵縣加大了對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的檢查打擊力度,堅決取締銷售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劇毒農藥,凈化農藥市場。
(七)農村大氣污染和工業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我市加大了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力度,取締了一些碎石加工企業,搗毀了一些廢舊塑料加工點,建立了聯合整治揚塵污染的工作機制及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強化了對城鎮工地及渣土拉運車輛的監督檢查。特別是秸桿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未出現一起著火點的可喜成績,秋季秸稈焚燒工作也取得好成績,10月份良好空氣質量比去年多2天。涉農區縣積極推廣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秸稈撿拾打捆和秸稈粉碎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禁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藍田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草編等綜合利用措施。閻良區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氣化技術,武屯鎮三合村、紅豐村秸稈青貯率達到90%,完成秸稈氣化技術近2019戶。同時,加大了農村工業企業和造紙企業治理監管力度,使農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氣更清新,居住的環境更舒適。
。
黨的報告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縣(區)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十二五”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縣(區)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一、×××縣(區)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現狀
×××縣(區)現有涉農辦事處×個,共×個村委×個村民小組,農戶數×戶,農業人口×人,耕地面積××畝,林地面積××畝,占土地總面積××%,活立木總蓄積××立方米。轄區內有××座水庫,蔬菜基地××個,超級稻高產示范基地××個,間套種示范基地××個,香蕉防風栽培技術示范基地××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近年來,×××縣(區)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為主的三大特色產業。如×年糧食產量×××噸,種植業總產值××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元。以×××、×××、×××等為主的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畝。其中×××村委現有常年蔬菜基地×個,主要種植葉菜類蔬菜,面積××多畝,年產量××多噸,年產值約××萬元?!痢潦卟朔N植以×××、×××、×××等瓜類為主,面積××畝,年產量××噸,年產值××萬元;現有大棚×××畝,年產量××萬斤,年產值××萬元?!痢链遢爡^有獨立成園的果園,園內種植××畝、××畝,計劃種植××畝,果園特色明顯?!痢链迨恰痢辽鐣髁x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之一,群眾廣泛發展當地特色產業——××菜種植,種植面積××畝,年總產達××噸,年產值××多萬元。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多人的就業問題?!痢聊暌M水稻新品種“超級稻××、××”等優良品種在××村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試點鄉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縣(區)”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縣(區)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近年來,我縣(區)重點抓××示范基地建設與特色花卉培育,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產業成為全縣(區)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全縣(區)名貴××種植面積已達××多畝,其中××近××畝,連片種植的××畝。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上年上級下達給我縣(區)第×批基礎設施財政扶貧資金××萬元,新建××村路硬化屯路×條××公里;中央財政扶貧資金(機動資金) ××萬元,維修××村××路項目××公里,今年,申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萬元,用于新建××村硬化屯路××公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如何打造優質名牌,實現我縣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基本情況。
xxx村位于xxxx,是當地鄉鎮的一個城中村,距縣城只有45公里。該村版圖面積4平方公里,有15個自然塆村,9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1598口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員440名,耕地面積有889.5畝,其水田面積793.2畝,旱地面積96.3畝,山林面積1300畝,其中有林面積500畝。村民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經濟來源靠務工收入,2010年全村經濟收入1600萬元,上年人均純收入2600元。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目前還有負債110萬元。
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1、黨員基本情況:該村設有1個農村黨支部,黨員有43名,流動黨員13名,60歲以上的11名,占26%;高中及以上的16人,占37%;困難黨員8人,占19%;致富無門的5人,占11.6%;致富帶頭人24人,占56%。
2、村黨支部班子情況:村黨支部委員總數為3人,40歲以下的1人,占委員總數的3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人占100%。正在接受培養的入黨積極分子5名,培養兩年以上的2人。
三、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張塝村2010年糧食種植面積795.77畝,其中早稻種植面積8.8畝,中稻種植面積777.28畝,晚稻種植面積9.69畝,油菜種植面積300畝,棉花種植面積46.2畝,小麥種植面積117.6畝,玉米種植面積28.7畝;農民應得糧食直補資金12407.99元,農資綜合直補48025.61元,良種補貼資金17048.55元,自進駐張塝村,我們迅速進村入戶逐一走訪農戶,我們通過聽、問、看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農戶對糧食補貼資金發放程序很滿意,沒有發現截留、挪用、抵扣糧補資金現象,資金發放全部以“一折通”形式直達農戶手中。
1、該村2010年有困難戶118戶,涉及貧困人口383人,已落實農村五保待遇7戶,保障人口7人,落實農村低保待遇戶,保障人口99人,落實優撫待遇9人,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對象7人,落實獨生子女待遇1人。所涉資金全部以“一折通”按時直發農戶。
2、該村現有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124名,其中原遷移民34名,后續移民90名,按照國家政策原遷移民每年每人600元生活補貼均以“一折通”形式如數發放到對象手中。
3、通過調查該村民生保障體系比較健全,村支部村委會始終把關注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牢牢抓在手上,每落實一項民生政策他們都按規定程序不走樣、落實政策不偏差來嚴格要求,村民心氣順、無怨言。
五、農業生產情況。
1、該村屬丘陵地貌,土地貧瘠,耕地資源相對匱乏,人均耕地不足0.5畝,大部分村民沿用的還是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主要是以種植水稻為主,由于現有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老化嚴重,基本農田排灌困難,大面積農田面臨“望天收”,耕地利用率低,大面積農田只種一季稻,基本上是為了糧食自給。盡管國家有這么好的種糧補貼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依然不高,仍有東干渠以上不能排灌的基本農田處于拋荒狀態。該村村民談起種田還是連連搖頭,他們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種植1畝一季稻能收稻谷900斤折款900元,需要投入良種100元,化肥農藥150元,人工500元,水費20元共計770元。到農民手中所剩無幾,因此還是有很多農民棄耕外出打工。座談時他們強烈呼吁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管一管農村水利設施維修這一塊。
2、該村現有山林面積1300畝,大面積是荒山,林木覆蓋率不足30%,主要是松樹,杉樹。有少量樟樹。當地村民對林業創收沒有明確思路,談起山林開發利用思想頑固,既不愿意利用用外資開發,也不愿意承包本村農戶經營,他們害怕山林被承包經營村民燒柴成問題,抱著山林就是為了老百姓用材的思想,村民濫砍濫伐現象比較嚴重也非常難于管理,所以該村山林很難發揮效益。
3、該村現有果園三個,分別坐落在一組、六組、八組、約計面積200畝,因果園果樹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栽植的,品種老化無錢改造升級不能產生效益,目前一組梨子園無人承包處于閑置狀態,已發包出去的兩個果園場收益低微。當地村民對果園場經營頗有微詞熱切盼望村級投入資金改造變成村級支柱產業。村里還有意楊經濟林基地1個約計面積100畝,基地樹木長勢良好,這是該村今后的一筆財富,但后期必須加強管護嚴防人為破壞。
六、農民就業情況。
該村現有勞動力資源837人,勞動年齡內795人,實際從業人員780人,其中在本地從業340人,外出從業人員440人,外出人員中政府組織的40人;中介組織外出的20人;企業招收的80人;農民自發外出的300人;外出人員中主要從事第二產業,年收入均在1.5萬元。該村為增加群眾就業門路還大力進行招商引資,通過村支部、村委會不懈努力現已引進兩家服裝生產企業可安排就業人員300名,其中圣威狼服飾已成為村黨員“雙建雙帶”基地,該基地發揮了技術培訓、安置就業的雙重作用。該村實現了不出家門口就能就業。但是村民自主創業成效不明顯,盡管群眾創業熱情高漲,但缺乏創業可行性項目和創業基金,他們急盼政府引導支持和給予資金扶持。
七、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當地群眾反映該村近幾年各項社會事業有所進步,主要是以下幾方面成績明顯:
1、村民住房條件大面積改善,全村共有395戶,已有84.5%的農戶住上了樓房。2010年以前國家投入危房改造資金35000元幫助村改造危房6戶,使6戶困難戶住進新房。
2、該村有80%農戶吃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其中有40%農戶吃的是鎮水廠統一供應的自來水。
3、2009年數字電視光纖就已拉通,全村98%的村民看上了有線電視或數字電視。目前只是數字電視還沒有實現整體平移,老百姓期望看上數字電視,但他們對收費偏高有異議。
xx鎮是京山縣南部門戶重鎮,處在大洪山與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丘陵地貌,版土面積215.2平方公里,轄25個村(場),6724農業戶,2.8萬多農民,耕地面積6.9萬畝。早稻種植面積3.2萬畝,中稻種植面積3.1萬畝,晚稻種植面積3.4萬畝,全鎮全年水稻種植面積9.7萬畝。獲“全國萬畝水稻機插秧核心示范區”,獲“荊門市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鄉鎮”。
近年來,由于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利好因素,各級黨委、政府“強基礎,重民生,促發展”的重要決策引導,從到是農村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時期,從小型手扶拖拉機、大型聯合收割機到手扶式插秧機,xx鎮的農業機械擁有量有了跨越式發展。截止6月底,全鎮插秧機從的70臺增加到今天的560多臺,xx鎮的插秧機保有量在全省鄉鎮中是位居第一。全鎮現有大型聯合收割機165臺,大型旋耕機135臺,小型手扶拖拉機(配套小旋耕器)多臺,現有排灌臺(點)1200處,全鎮農業機械總動力5.6萬千瓦。全鎮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全鎮小麥機收率達92%,早稻、中稻機耕機整率達93%,早稻機插面積達1.9萬畝,中稻機插面積達1.3萬畝,機插率達51%。全鎮上半年機械作業平均率達78.6%,水稻生產主要環節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
1、農業機械利用率低,農機具維修保養不到位。
“有機戶無田種,無機戶種田難”。這種現象使得農機具的利用率不高,建議鼓勵無機戶把農田“托管”給有機戶,推動土地流轉,讓農機大戶變成種糧大戶,讓有產業的農民不再為自己的幾畝田操心,輕裝上陣,專心自己的產業。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農機具沒有得到很好的維修保養,在農忙正準備作業時“趴窩”,也降低了機械利用率,建議農業機械銷售商增加售后服務,特別是享受國家惠農補貼資金的農機具,不是“一賣了之”就完事了。
2、農機合作社的社會效益不強。
xx鎮現有“親農”、“源發”、“銀華”等多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但合作社社員一般都是單兵作業,個人結算,各自為戰。合作社戰斗力不強,凝聚力不夠,制度不完善,建議本著農機戶自愿,組建有特色、小巧型農機專業合作社,以“托管”、“代管”本組、本村的閑散田為主,實行規范化、規?;r業機械作業,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國家農機購置惠農補貼指標太少。
因國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加上大型收割機4-5年就要淘汰,所以現在農村購買各類農機具的熱情持續高漲。以今年第一批農機具購置補貼為例,全鎮有48位農戶申請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而落實享受國家惠農政策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農戶只有20人。建議向農機大戶、科技示范戶傾斜農機具惠農補貼政策,實行“普補”,以實際購機、實地作業、服務周邊農戶,得到認可后,再“以獎代補”獎勵購機戶,間接提高農機具利用率。
4、鄉鎮農機公益服務中心力量單薄。
在京山縣的綜合機構改革中,鄉鎮農業機械管理站撤銷,成立“農機服務中心”,人員由9人減少到1人,人員身份也轉變成社會聘用人員。鄉鎮農機人員是負責基層農機推廣的最前線,為千家萬戶服務,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機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特別是水稻機插秧新技術,要求農機與農藝的高度結合,這些都對服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議增加農機經費投入,改善辦公條件,定期組織鄉鎮農機服務人員參加各類培訓,系統提升鄉鎮農機服務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
5、農村農業基礎綜合配套設施老化。
鄉鎮農村的機耕道還是上世紀70年代修的,經過這些年使用,已是殘缺不全,有些大型農機具根本到不了農田,只能是“望田興嘆”。農村的水渠也是老化漏水,難以暢通,而機插秧是薄水淺插、栽后回水,這樣就對水源有一定的要求,這些問題都嚴重抑制了農機化的發展。建議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機遇,把農村機耕道、水渠網絡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中,沒有現代農業的機械化,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我鎮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xx大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我鎮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我鎮現有涉農辦事處x個,共x個行政村,農戶數x戶,農業人口x人,耕地面積x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xx個。近年來,我鎮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業。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獅山茶場客家風情園為代表,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多人的就業問題。xx年引進茶葉新品種黃金芽等優良品種在分場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x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場試點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鎮”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鎮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1、結構因素。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F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同時,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
5、客觀因素。近兩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給農業和農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表現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沿襲著傳統的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鄉村組織原有職能在逐漸弱化,對農民的約束力較差,組織難度較大。
1、突出產業規模效益,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圍繞農家樂特色產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領、利益驅動、政府扶持、項目支撐、部門服務、龍頭帶動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廣以農家樂、農家客棧為主導產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
2、強化科技示范引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從人、財、物方面逐步加大對茶葉基地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高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拓寬信息流通渠道,逐步開展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資源共享、產品交易等工作,推動農業萌生新的亮點、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強勢品牌。
3、持續推進扶貧開發,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按照項目做支撐、政策做保障、產業做龍頭、基礎做鋪墊的要求,采取適當集中、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扶貧攻堅,把覆蓋移民鄉村、增加移民收入的產業開發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帶動,推進移民鄉村土地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著力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4、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全速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創新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統籌投入、集中建設的新農村模式,加大農業和農村資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的居民點改造精品亮點。實現農村人口向集鎮、城鎮的逐步轉移。
5、加快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轉型。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改革作為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一是進一步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節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簽證等管理制度,積極動員農民采取轉讓、轉包、租賃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進經營能力強、資金實力厚的種養大戶根據當地發展要求進行產業開發,實行規?;?、標準化、工廠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由大場大戶、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三是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就近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變農民為工人,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隨著現代家庭結構的小型化,核心家庭增多,使得家庭養老負擔沉重、居家養老功能弱化。與此同時,建立在道德倫理基礎上的贍養法律制度約束力較弱,老齡法律法規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老齡工作的一些關鍵領域、重要環節的立法沒有突破,缺乏充足的社會支持,不能很好地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在子女收入、健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引致家庭養老功能弱化、養老主體缺失,農村老人處境尷尬,成為被現代化“拋棄”的群體。
(二)機構養老能力較弱
一是農村養老機構數量少、場地缺乏、分布不均,存在“遠、小、散、弱”等突出問題。與城市相比,農村機構養老還處于起步階段,服務市場尚未形成。截至目前,我市鎮級養老服務中心18家,村級服務站85家,其中包含今年新建的24家村級養老服務站(民政部門提供),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低,且較為分散,規模多數偏小,在調查的11家農村養老機構中,入住老人在100人以上的僅孫疃鎮永安老年公寓一家。
二是養老機構資金薄弱,運營維艱。政府資金支持不夠,老人收入水平與養老院的收費水平之間存在差距,普遍無力支付,造成養老資金短缺、運營狀況不佳,甚至出現虧損倒閉現象。調查顯示,50名受訪者中月收入水平在500元以下的農村老年人占30%,每月收入水平在500-1000元的占48%;有64%的老年人和63.6%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認為收入低生活困難,養老沒有保障是當前農村養老面臨的突出問題。
三是養老服務存在醫療條件不足、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低等問題。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工作量大,待遇不高,服務隊伍不穩定,專業能力不強,專業志愿者在多數農村空缺。機構養老組織建設還不完善,設施短缺落后,存在著管理混亂等現象。調查結果顯示,42%的受訪者反映養老醫療條件不足、養老服務項目不全,34%的受訪者反映養老服務人員專業能力不足,38%的受訪者反映養老服務設施短缺落后。
(三)養老制度不健全
一是農村養老制度建設起步晚,仍處于不斷完善中。農村養老政策性強,與城市相比,制度不夠健全。城鎮退休職工每月2000~6000元退休金,農村老人每月僅一百多元養老金。由于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養老金被賦予了較高的期望。
二是農村養老保障方式單一。當今的農村養老保障方式主要是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居家養老、土地養老,養老保障方式單一。對農民養老保險金也缺乏集體補助運行籌資機制,完全變成了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的一種模式。
6月20日至26日,在市政協副主席李世秀的帶領下,市政協文教衛體委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及委員就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進行調研。調研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調研組在聽取市教育局匯報后,選擇了具有較強代表性的了中線樂園鄉、北線南陽鄉、南線范鎮三個鄉鎮中小學進行調研,廣泛聽取了學校、部分教師代表、及當地鄉村干部意見。這次調研主要是摸清目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我市對農村義務教育決策時提供參考意見。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教師數量:目前我市農村共有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初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小學20所),村小及教學點42個,初小77所。在校學生34515人,教師數2592人,其中小學1693人,初中899人,因病請假22人,借調到其他行業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體弱教師(男55歲、女50歲以上)100多人不能勝任教學工作。
(二)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緊缺學科:
1、年齡結構:小學50歲以上教師占52%,36—49歲占29.5%,35歲以下占18.5;初中50歲以上教師占16.1%,36—49歲占40.5%,35歲以下占43.4%??傮w來說,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初中教師年齡結構則相對合理。
2、學歷結構:總體學歷基本達標,但仍有85名老教師學歷不達標,特別是第一學歷達標的教師達標率不高。3、學科緊缺:小學英語教師48人,初中僅22人,缺口很大;信息技術學科,小學36人,初中僅15人;音體美小學48人,初中僅2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顯,亟待選招新教師充實。
具體情況如下表:
類別。
年齡結構(%)。
學歷結構(人數)。
緊缺學科(人數)。
35歲以下。
36—49歲。
50歲以上。
本科以上。
???。
中專。
高中。
初中。
及以下。
英語。
信技。
音體美。
其他。
小學。
18.5。
29.5。
52。
35。
658。
931。
51。
18。
48。
36。
48。
10。
初中。
43.4。
40.5。
16.1。
239。
590。
54。
14。
2
22。
15。
26。
16。
總計。
274。
1248。
985。
65。
20。
70。
51。
74。
26。
1、師德師風教育。教育系統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師風師德專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動員、對照自查、整改提高三個階段,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擺問題,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參與、個個過關,并結合師風師德宣講活動弘揚正氣、激勵先進。
2、教師業務培訓。確保每年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業務培訓。每年安排約300人次青年教師參加省級、地級、縣級骨干教師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師德培訓、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水平提升培訓。同時建立校本培訓監管機制,強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開展。通過不同層次的培訓有效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水平。
3、打造品牌隊伍。通過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績”考核、教師職稱聘任、優秀教師與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的開展,結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優秀園丁評選工作,打造一批名師。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導師制度,擴大了人才品牌效應。
4、優化班子結構。把思想境界高、群眾反響好、專業發展強的年輕骨干教師吸納到班子中來,從而使班子成員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得到不斷優化。
5、改善辦學條件。以災后重建為契機,農村校舍基體得到了改造,辦學條件大大提高,使邊遠山區青年教師“進得來,留得住”,能夠安心教學。
整體來看,我市農村教師隊伍較為穩定,大部分教師服從組織、扎根農村、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銳意進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圍,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加快,初中教師??埔陨蠈W歷達92.2%,三年內提高了9.1%,小學教師??茖W歷41%,超過了省定標準六個百分點。xx年度教育教學質量躍居九江市前列。正是因為有一支師德好、學歷高、業務精、能力強、講奉獻、愛學生、有鉆勁、能創新的教師隊伍,才使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證。
二、客觀現狀。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依然不穩,總量超編,但教學崗位人員相對不足,教非所學、年齡老化,學歷偏低以及教師精神面貌令人擔憂,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近幾年來生源銳減,大量優生轉入城區學校,造成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質量與城區學校差距在日漸擴大,生源越差,教師教學積極性就越低,教學質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種生源流失與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主要問題如下:
(一)超編缺崗現象嚴重。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整體數量依然缺編。樂園學校定編80人,現有在職在編教師81人,返聘民師2人,工友1人,看起來是超編,但其中服兵役1人、借調外出4人,由于“民轉公”教師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師達26人,這種現象在全市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地方雖然超編,但教學網點多,整體缺編現象更加嚴重。南陽學區有寶山、韭山、紅日、嚴畈4個教學點加起來也只有30個學生。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30個學生卻配備教師7名,其中韭山教學點只有一名學生也配備了一名教師;而中心小學37個教學班卻只有34名在編教師。教學網點的分散,班額小,也是導致教師數量不足的原因之一。為解決教師短缺問題,一些地方只得聘請代課教師。
(二)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教學方式不能與時俱進。教育是青春的事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大至在6-16歲之間,在他們的眼里,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太多的神奇與美麗,所以他們希望看到和接觸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師年輕漂亮帥氣有活力。而在我市農村學校里,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中老年老師所占比例過大,致使農村學校教學氛圍不活、不新、沒有生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正常成長。如范鎮中學教師平均年齡40歲。樂園學校81名教師中,50歲以上的27名,占三分之一,特別是55歲以上的竟然有17名。南陽學區67名教師中,51歲以上的21名,而30歲以下的只有3名。范鎮學區123名教師中,46歲以上80人,其中55歲以上41人,占三分之一,而35歲以下的教師只有14人,師資嚴重老化。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村學校50歲以上的教師共1025名,30歲以下的教師只有162名,平均年齡43.6歲。中年教師偏多,年輕教師太少,三五年后,教師老齡化現象將更為嚴重。
(三)師資配備不齊,專業學科發展不平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然而,我市大多鄉村學校無法和城區學校一樣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主要是英語、物理、化學等科目教師嚴重缺乏,音、體、美、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基本沒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學科教師兼任,因此處于應付狀態,有的科目甚至停開。以情況相對比較好的范鎮中學為例,除了有2名英語、1名物理專業畢業的教師外,其他學科專業課程均由非專業老師教學。教師基本談不上專職,更談不上專業,只是維持教學基本運轉而已,這根本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1.題頁題頁點明報告的主題。包括委托客戶的單位名稱、市場調查的單位名稱和報告日期。調查報告的題目應盡可能貼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調查項目的性質。
2.目錄表。
3.調查結果和有關建議的概要這是整個報告的核心,匝簡短,切中要害。使閱讀者既可以從中大致了解調查的結果,又可從后面的本文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有關建議的概要部分則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發現和結論,有時根據閱讀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4.本文主體部分包括整個市場調查的詳細內容,含調查使用方法,調查程序,調查結果。對調查方法的描述要盡量講清是使用何種方法,并提供選擇此種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應是數字、表格,以及對這些的解釋、分析,要用最準確、恰當的語句對分析作出描述,結構要嚴謹,推理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對自己在調查中出現的不足之處,說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辭。必要的情況下,還需將不足之處對調查報告的準確性有多大程度的影響分析清楚,以提高整個市場調查活動的可信度。
伴隨著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務工的浪潮,農村留守婦女的隊伍逐步擴大,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日益凸顯,她們的生存狀況直接影響著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必須引起注意和切實加以解決的問題。為全面掌握了解我縣留守婦女的現狀,為留守婦女生存發展研究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縣婦聯于2008年9月,對全縣留守婦女相對集中的深渡鎮,小川鄉,上豐鄉,新溪口鄉,璜田鄉,富堨鎮,森村鄉等7個鄉鎮的181名留守婦女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對全縣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具體情況如下:。
1、留守婦女文化程度低。調查中發現,小學以下文化的留守婦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僅占7%。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能力較弱,沒有一技之長,這成為她們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2、留守婦女勞動強度大。調查對象中,近52。5%的留守婦女除了要贍養老人,照顧孩子外,還要擔負起家庭的各項生產,生活重任。面對煩鎖的家務和繁重的農活,她們身心疲憊。有婦女說:"有時上山干活回來,腳都懶得洗,飯也懶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覺。"。
3、留守婦女與丈夫溝通交流少。調查中發現,為了節省開支,長期外的丈夫一年回家次數屈指可數,甚至有的幾年都不回家,電話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家庭只有遇到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修建房屋等重大問題時才會與丈夫電話溝通。長期的缺乏感情的交流,36。7%的留守婦女認為長期的遠離已經影響了夫妻間的感情,其中20%的婦女感覺與丈夫的感情明顯變淡了。
4、留守婦女對小孩培養教育不夠。由于留守婦女的年齡偏大,知識層次較低,家務事繁重等原因,36%的留守婦女對孩子培養教育倍感吃力。
夫妻長期兩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現危機。由于跟丈夫長期分居,聯系較少,造成雙方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差距越來越大,夫妻雙方的情感也隨之發生變化。如璜田鄉一婦女說丈夫在外打工,經不起外面的誘惑,有了第三者卻又不離婚,對家庭,孩子不管不問,不再承擔"養家"義務,把苦難留給她一人承受。
1,提高婦女綜合素質。各有關部門要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技能培訓,讓留守婦女基本都能參加免費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咨詢服務,使之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她們自我發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各部門在制定出臺政策及工作措施時,充分考慮農村留守婦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把對農村留守婦女的教育培訓納入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整體規劃,在培訓指標和經費上向女性傾斜。
3,大力發展女性經濟。許多留守婦女心靈手巧,吃苦耐勞,臟活累活都不怕,針對她們這些特點,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符合女性特點的副業生產,如養殖,瓜果蔬菜種植,手工業等;要積極為留守婦女提供項目信息和致富門路,推廣投資少見效快的增收致富項目;另外,要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大力培養婦女科技致富帶頭人,女經紀人等,引導婦女走聯合致富之路。這樣,她們的非農收入增加了,經濟情況改善了,生活狀況自然就會得到改善。
4,創新開展文娛活動。健康的文化活動是減輕精神壓力的良方,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農村建立文化站,圖書室等文化場所,讓她們通過讀書等活動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增強她們的法律觀念。要培養鄉土文化隊伍,挖掘地方傳統娛樂資源,豐富留守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我鎮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xx”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我鎮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我鎮現有涉農辦事處x個,共x個行政村,農戶數xxxx戶,農業人口xxxx人,耕地面積xxxx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xx個。近年來,我鎮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業。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獅山茶場客家風情園為代表,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xx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xxx多人的就業問題。xx年引進茶葉新品種黃金芽等優良品種在xx分場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xxx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場試點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鎮”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鎮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我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40%,農業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十分匱乏,盡管近幾年全鎮的農業和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農業本身還存在一些障礙性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1、結構因素。
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
現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
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
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同時,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
5、客觀因素。
近兩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給農業和農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表現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沿襲著傳統的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鄉村組織原有職能在逐漸弱化,對農民的約束力較差,組織難度較大。
1、突出產業規模效益,加快現代農業建設。
按照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圍繞農家樂特色產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領、利益驅動、政府扶持、項目支撐、部門服務、龍頭帶動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廣以農家樂、農家客棧為主導產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2、強化科技示范引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從人、財、物方面逐步加大對茶葉基地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高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拓寬信息流通渠道,逐步開展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資源共享、產品交易等工作,推動農業萌生新的亮點、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強勢品牌。
3、持續推進扶貧開發,著力改善發展環境。
按照項目做支撐、政策做保障、產業做龍頭、基礎做鋪墊的要求,采取適當集中、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扶貧攻堅,把覆蓋移民鄉村、增加移民收入的產業開發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帶動,推進移民鄉村土地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著力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4、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全速推進新農村建設。
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創新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統籌投入、集中建設的新農村模式,加大農業和農村資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的居民點改造精品亮點。實現農村人口向集鎮、城鎮的逐步轉移。
5、加快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轉型。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改革作為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
一是進一步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節水水平。
二是依托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簽證等管理制度,積極動員農民采取轉讓、轉包、租賃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進經營能力強、資金實力厚的種養大戶根據當地發展要求進行產業開發,實行規?;?、標準化、工廠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由大場大戶、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
三是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就近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變農民為工人,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近年來,我縣以“三品一標”為抓手,主要為提升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和培育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生產主體,效益逐步顯現,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主體有30家,“三品一標”產品總數93個,有效認證面積40.79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22家,產品80個,面積22.1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主體5家,產品10個,面積1.54萬畝,地標產品3個,認證面積17.43萬畝。上述獲證產品中,蔬菜類47個、糧食類19個、果品類21個、玫瑰產品3個、魚類2個、禽蛋1個。
目前,我縣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產品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民樂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個產品被評為“山東省名牌農(林)產品”,民樂享馬鈴薯、大白菜先后榮獲“濟南市十大農產品品牌”,騰龍山雞腿菇被評為濟南市“市民最喜愛的十大品牌農產品”。我縣玫瑰制品、食用菌、綠色蔬菜等品牌農產品的影響正逐步擴大。
二、我縣品牌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品牌農業覆蓋面小。我縣“三品一標”新認證數量每年穩步增長,但認證產品大部分都是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少,而精深加工產品則更少。
(二)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由于目前實施市場準入制度進展緩慢,很多市場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無論認證與否產品都可以進入市場,導致企業參與三品認證的積極性不高,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獲證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產品階段,加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品牌產品包裝設計檔次不高。
(三)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品牌農業實施主體需要大量生產資金進行基地建設、配套相關設施,品牌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使我縣現有“三品一標”品牌較為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四)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叭芬粯恕鄙a仍以農民分散種養為主,組織化程度低,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還不緊密、不完善,農業標準化技術、質量安全可追溯化記錄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戶、到產品。部分農產品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違規、違法、超范圍用標現象仍然存在。
三、發展我縣品牌農業的建議
(一)強化行政推動,加強品牌認證宣傳。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年度認證計劃,把“三品一標”認證為重點的品牌農業創建任務分解到鎮街,嚴格考核,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和科技下鄉、咨詢、發放明白紙、示范培訓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農業“三品一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生產主體的申報積極性。
(二)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品牌主體。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是打造農業品牌的主體,培育品牌必須抓住主體中的“龍頭”工作報告。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擴大品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依托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制定實施企業品牌發展規劃,建立品牌農業基地,開發品牌產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鼓勵開展以品牌為紐帶的資產重組,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做強做大。
(三)嚴格認證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在“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中,嚴把認證環節各個關口,落實各項監管制度并實行全程監控,嚴格執行審查標準,規范工作程序,嚴格審查申請主體質量監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認定一個產地,帶動一片標準化生產,發展一個產品,保障一方產品安全。按照全程質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對全縣有品牌的生產單位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生產操作規程落實、基地標牌、檔案管理、產品抽檢等,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認真清理、打擊獲證“三品一標”企業不用標、不規范用標以及沒有認證的企業亂用標的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獲證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市人大棠委會的工作安排,前一階段,我委在棠委會副主任**、**的帶領下,赴市有關涉農部門和部分轄區就上半年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供棠委會審議參考。
《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6月20日至26日,在市政協副主席李世秀的帶領下,市政協文教衛體委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及委員就我市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進行調研。調研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調研組在聽取市教育局匯報后,選擇了具有較強代表性的了中線樂園鄉、北線南陽鄉、南線范鎮三個鄉鎮中小學進行調研,廣泛聽取了學校、部分教師代表、及當地鄉村干部意見。這次調研主要是摸清目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現狀,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我市對農村義務教育決策時提供參考意見。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教師數量:目前我市農村共有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初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小學20所),村小及教學點42個,初小77所。在校學生34515人,教師數2592人,其中小學1693人,初中899人,因病請假22人,借調到其他行業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體弱教師(男55歲、女50歲以上)100多人不能勝任教學工作。
(二)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緊缺學科:
1、年齡結構:小學50歲以上教師占52%,36—49歲占29.5%,35歲以下占18.5;初中50歲以上教師占16.1%,36—49歲占40.5%,35歲以下占43.4%??傮w來說,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初中教師年齡結構則相對合理。
2、學歷結構:總體學歷基本達標,但仍有85名老教師學歷不達標,特別是第一學歷達標的教師達標率不高。3、學科緊缺:小學英語教師48人,初中僅22人,缺口很大;信息技術學科,小學36人,初中僅15人;音體美小學48人,初中僅2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顯,亟待選招新教師充實。
具體情況如下表:
類別。
年齡結構(%)。
1、師德師風教育。教育系統每學年至少舉行一次師風師德專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動員、對照自查、整改提高三個階段,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擺問題,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參與、個個過關,并結合師風師德宣講活動弘揚正氣、激勵先進。
2、教師業務培訓。確保每年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業務培訓。每年安排約300人次青年教師參加省級、地級、縣級骨干教師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師德培訓、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教育理論和學科專業水平提升培訓。同時建立校本培訓監管機制,強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開展。通過不同層次的培訓有效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水平。
3、打造品牌隊伍。通過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績”考核、教師職稱聘任、優秀教師與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的開展,結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優秀園丁評選工作,打造一批名師。建立青年教師培養導師制度,擴大了人才品牌效應。
4、優化班子結構。把思想境界高、群眾反響好、專業發展強的年輕骨干教師吸納到班子中來,從而使班子成員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得到不斷優化。
5、改善辦學條件。以災后重建為契機,農村校舍基體得到了改造,辦學條件大大提高,使邊遠山區青年教師“進得來,留得住”,能夠安心教學。
整體來看,我市農村教師隊伍較為穩定,大部分教師服從組織、扎根農村、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銳意進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圍,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加快,初中教師??埔陨蠈W歷達92.2%,三年內提高了9.1%,小學教師??茖W歷41%,超過了省定標準六個百分點。xx年度教育教學質量躍居九江市前列。正是因為有一支師德好、學歷高、業務精、能力強、講奉獻、愛學生、有鉆勁、能創新的教師隊伍,才使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證。
二、客觀現狀。
近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依然不穩,總量超編,但教學崗位人員相對不足,教非所學、年齡老化,學歷偏低以及教師精神面貌令人擔憂,已成為制約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近幾年來生源銳減,大量優生轉入城區學校,造成生源質量下降,教學質量與城區學校差距在日漸擴大,生源越差,教師教學積極性就越低,教學質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種生源流失與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主要問題如下:
(一)超編缺崗現象嚴重。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整體數量依然缺編。樂園學校定編80人,現有在職在編教師81人,返聘民師2人,工友1人,看起來是超編,但其中服兵役1人、借調外出4人,由于“民轉公”教師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師達26人,這種現象在全市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地方雖然超編,但教學網點多,整體缺編現象更加嚴重。南陽學區有寶山、韭山、紅日、嚴畈4個教學點加起來也只有30個學生。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30個學生卻配備教師7名,其中韭山教學點只有一名學生也配備了一名教師;而中心小學37個教學班卻只有34名在編教師。教學網點的分散,班額小,也是導致教師數量不足的原因之一。為解決教師短缺問題,一些地方只得聘請代課教師。(二)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教學方式不能與時俱進。教育是青春的事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大至在6-16歲之間,在他們的眼里,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太多的神奇與美麗,所以他們希望看到和接觸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師年輕漂亮帥氣有活力。而在我市農村學校里,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中老年老師所占比例過大,致使農村學校教學氛圍不活、不新、沒有生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正常成長。如范鎮中學教師平均年齡40歲。樂園學校81名教師中,50歲以上的27名,占三分之一,特別是55歲以上的竟然有17名。南陽學區67名教師中,51歲以上的21名,而30歲以下的只有3名。范鎮學區123名教師中,46歲以上80人,其中55歲以上41人,占三分之一,而35歲以下的教師只有14人,師資嚴重老化。據統計,目前,全市農村學校50歲以上的教師共1025名,30歲以下的教師只有162名,平均年齡43.6歲。中年教師偏多,年輕教師太少,三五年后,教師老齡化現象將更為嚴重。
甲縣位于甲省西部甲區,湘西中部偏東,是國家貧困縣之一,也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庫的少數民族地區,全縣總面積1297平方公里,共轄12個鄉鎮,總人口13.82萬人,婦女占6.9萬人,農村人口11.8萬人,其中農村婦女5.34萬人,占農村人口總數的45.2%,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經濟蓬勃發展,農村出現“留守婦女”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據統計,目前我縣農村“留守婦女”占農村家庭的70%以上。為了進一步了解農村留守婦女的生存狀況,9月下旬,縣婦聯對全縣農村“留守婦女”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對默戎鎮、古陽鎮共5個村的45名“留守婦女”進行抽樣調查。
因為丈夫長期(通常在半年以上)外出打工,由婦女承擔著家庭中的生產勞動、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責任,成為家庭生產中的絕對主力,據調查,85%的男勞力主要集中在廣東、深圳、浙江等沿海地區打工,“留守婦女”平均年齡為42.7歲,留守婦女種地獲得的經濟收入平均占家庭收入的33.6%,平均有1.7個老人需要贍養,每年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培養費3000多元,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婦女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安全感降低,人身及家庭財產受威脅。
一是勞動強度明顯加大,部分農婦力不從心。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務,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默戎鎮、古陽鎮大多數的留守婦女都需要承擔家里的農業生產,45份調查問卷表明,靠留守婦女種地獲得的經濟收入平均占家庭經濟收入的42.5%,其中又有半數以上的婦女表示“一個人難以單獨承擔農活”,而那些身體不好的“留守婦女”,遇到的困難會更大。
二是文化程度低,現代農業進程受到影響。調查中,80%的農村留守婦女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對現在家庭購置的農業機械不能充分利用。男勞力外出后,留守婦女節由于文化水平低,很少懂得機械操作技術,致使家庭農業機械閑置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文化水平的低下也造成她們難以接受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增加了她們的勞動量和勞動時間。
三是精神壓力大,身心易受傷害。由于丈夫外出務工,長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忍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守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擔,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獨守空房,久而久之造成精神空虛。由于農村留守婦女長期承受精神上的壓力,容易產生失眠、焦慮,嚴重影響留守婦女的身心健康。
三是養老、子女養育方面出現新問題。因為丈夫長期外出務工,家庭的養老、子女的養育的重擔全部落在留守婦女的身上。由于在生產方面的勞累,加之對丈夫的思念,婦女們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耐心地對待子女和老人們。,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全依賴學校和老師,致使家庭教育空白,孩子們也容易產生性格及行為上的不良現象,而在養老方面,情況也不佳,冷漠、老人現象呈現上升趨勢。
四是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男性勞動力外出后,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農村治安防范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中針對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下小編為大家提供新農村建設。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根據年初確定的課題要求,我校課題組與市新農村辦公室緊密合作,對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來工作思路,開展了專題調研。
1、農業規?;讲粩嗵嵘?。糧食生產水平提高。夏糧連續八年保持增產,創建省級小麥萬畝高產增效示范區2個、水稻萬畝示范片3個,部級水稻萬畝示范片3個。建成測土配方施肥萬畝示范片1個,千畝示范方4個。主導產業發展強勁。全市新增高效農業28萬畝,高效農業規?;急冗_74%,家禽和生豬規模養殖占比分別達94%和73%。新增設施農業4、5萬畝,千畝設施農業園區11個,鎮和鎮實現村村全覆蓋。休閑農業量質齊升。新增休閑農業1、8萬畝,長江藥用植物園等4個1000萬元以上休閑農業項目加快建設;如城鎮村被評為全省13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之一;涌現出鎮生態園、鎮垂釣和公園、軟件園天恒生態園和休閑農莊、鎮森果生態園等一批生態農業發展典型。
2、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迅速。新增、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1、9:1,農產品出口總額保持第一、全省前列。農業品牌打造持續發力。全市注冊涉農商標807個,認定為省著名商標4件、市知名商標12件?!疤K·皋長壽”集體商標榮膺“首屆品牌紫金獎暨品牌耀25年”最具成長力品牌。農業專業服務全面拓展。全市新增農機服務組織6家,累計達49家,新增省“三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建成市級示范合作社2個,神牛、江恒被評為省首批“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新增植保、育秧等社會化服務組織25家,組建植保專業隊62個,集中供秧面積達28萬畝。
3、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機農業發展勢頭迅猛。有序推進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五大有機生產基地規劃建設,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7個、綠色食品3個、有機食品4個,續報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1個。新發展有機農業生產基地16個、面積1、7萬畝,其中有機稻米0、98萬畝,5家省動物防疫達標示范場和4家蛋、肉雞標準化養殖場順利通過驗收。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加強。2019年度治理高標準農田土地2、5萬畝;實施如海灌區第九、十期、焦港灌區第二期、中央小型重點縣第二、三期、千億斤糧食工程等12個項目,總投資2、29億元。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86%,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25臺,秸稈還田機101臺套,夏秋兩季完成秸稈機械還田面積95、3萬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66、36%。
4、農業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土地流轉規模擴張。全市新增流轉土地面積15、78萬畝,累計突破50萬畝,占承包總面積的40%;鎮村、鎮、鎮村、鎮村、鎮村、經濟開發區橋港村等29個村連片流轉面積達千畝以上,流轉達300畝以上的村(社區)257個,占比77、4%。三資投入實現突破。成功舉辦了兩次農業招商活動,項目簽約99個,協議投資總額47、7億元人民幣和2900萬美元,實現“三資”投入農業18、9億元。涌現出長江藥用植物園、天龍畜產品擴建、乳業和冷凍等一批項目農業新亮點。園區建設進程加快。啟動了四級農業園區聯創工程,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農業園區2個。如城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獲省政府授牌,鎮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示范園列入省級動態監測。長江鎮(港區)、經濟開發區(柴灣鎮)正在進行規劃修編;吳窯鎮、江安鎮、東陳鎮已邀請省級二級資質單位編制省級園區規劃。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日光溫室、噴滴灌、連棟大棚和防蟲網等設施快速發展,標準鋼架大棚占比達50%。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和溫濕控制器、桑樹修剪機、秸稈撿拾打捆機、太陽能滅蟲燈、深松耕整地機械等高效設施農業裝備2644臺。經營形式不斷創新。形成了“返鄉能人+農戶土地、村干部+農戶土地、民營資本+村干部+農戶土地”等多種經營模式,設施農業生命力顯著增強。
1、魅力城鎮打造成效顯著。搬遷改造連片推進。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16個鎮共啟動20戶農戶以上的整建制搬遷地塊33個,累計搬遷農戶1475戶,整理土地1327畝,分別占年計劃的115%和103、6%。房產開發穩步推進。截至10月底,16個鎮累計新增房產開工面積99、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1、3萬平方米,分別占年計劃的87、4%和91、1%。目前在建或擬建的9層以上的標志性或高層建筑達到62棟,高層建筑基本實現“鎮鎮有”。農民集居區建設強勢推進。全市鎮區農民集居區建設今年已開工35972戶,建成24037戶,入住21576戶,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1%、82、77%、85、01%。
2、城鄉功能配套日趨完善?!笆畟€一”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把“十個一”功能建設作為完善鎮區功能配套的基本要求,全市共有鎮區入口、商務賓館、生態公園等“十個一”在建或整改提升項目近50個,通過“十星級”考評項目累計達86個。道路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截至10月底,16個鎮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28億元,占年計劃的85、1%。九華鎮廟前路、下原鎮惠園路、鎮濱河路等13條道路完成整修提升,另有19條道路建設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功能配套同步跟進。注重道路綠化、地下管網、路燈設施、小區功能區等各項配套工程建設與主體功能建設同步跟進,做到路通管通、綠化連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努力形成結構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宜居宜業的新型服務設施體系。
3、城鄉環境整治魅力彰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完成農村危橋改造100余座。河道整治已通過驗收,如海灌區、焦港灌區、中央財政小型重點縣等年度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防滲渠320公里,新建、改建泵站50座。省級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8個試點村已完成實施規劃。農村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1萬畝,建成綠色現代農業園區5個,四旁植樹107、8萬株,超額完成了市年度目標任務數。建成市綠化示范鎮3個、省級綠化示范村2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1、66%。
1、農民增收成效顯著。農民培訓轉移大力實施。成立全國首家縣(市)級就業促進會,培訓農村勞動力6918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3102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967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8、4%。全民創業層次大幅提升。全市村干部創業率、村級黨組織書記創業率和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率分別達72%、86%、90%。在政策、項目、技術、資金等方面對返鄉創業人員進行扶持,全市返鄉能人創業1106人,獨辦、合辦私營企業960個,累計新增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6674個,總數居第二。村級集體經濟再獲增長。通過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經營集體資金,借助土地流轉和“三大合作”平臺,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市村級集體收入達2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有232個。
2、公共服務持續改善。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25所。市社會福利中心被評為全省示范性養老機構,5家鎮級敬老院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敬老院,16家鎮級敬老院被評為市級文明敬老院。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基本藥物管理信息系統全面運行,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費用同比下降29%,住院費用同比下降4%?!皭坌某小睂崿F了鎮村全覆蓋,為農服務社建設管理水平全省領先。
3、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完成新農保繳費人數45、5萬人,覆蓋率100%。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和240元,五保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4220元和3200元。建立了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自然增長機制,慈善助醫、慈善助學活動進一步深入。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參合率連續三年100%。全市共新增5184名失地農民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5684萬元。新增被征地農民實現“即征即?!?,“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新農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重復享受”政策得到省人社廳充分肯定。
。
按照中共永昌縣委永昌縣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下發的《關于開展全縣農業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專題調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們組織黨員干部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目前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探討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癥結,并集聚干部群眾的看法提出今后的發展思路?,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2017年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概況
在永昌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東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東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一增兩化”的工作思路和鎮黨委“抓好八項工作、實現兩個突破、達到六化目標”的工作主線,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草食畜牧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了農業效益逐年提高,農村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有力維護了我鎮農村發展穩定大局,促進了農村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一是土地流轉取得新成效。堅持把土地流轉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北京天葵公司合作,建成土地流轉示范點2個,流轉面積10000畝,其中連片發展油葵制種7000畝。
二是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按照井灌區發展露地蔬菜、河灌區發展食用菌、全鎮發展舍飼養殖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大抓產業結構調整,蔬菜、中藥材及食用菌種植取得新突破,完成蔬菜種植及制種5000畝,種植中藥材1000畝,建成食用菌立體栽培標準棚8座;草食畜牧業發展呈現新亮點,新建萬只羊場1個、養殖小區1個、肉羊改良點3個,引進基礎母羊166只,投放種公羊15只,改良羊1.04萬只、牛550頭,新發展規模養殖戶56戶,羊、牛、豬飼養量分別達到81590只、1541頭、5032口;啤酒大麥產業穩步發展,積極與省農科院、縣農技中心合作,實施良種對比、除草劑對比等科技試驗示范項目8項,完成甘啤4號原種繁育10000畝,示范推廣甘啤6號2000畝,標準化面積達到6.5萬畝,總產量約3萬噸;壟作溝灌節水新技術深入推廣,引進壟作溝播新機具90臺,示范性推廣面積11082畝。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繼續加大通村道路建設力度,硬化新二壩村道路7公里。投資457.29萬元,建成井灌區低壓管灌工程42.3公里,5個村1700多人受益;加大末級渠系建設力度,新建二壩村順池溝末級渠系1.38公里;配合縣水利局完成干渠改造19.85公里。大力實施頭壩、永豐、上三壩、上四壩、下三壩等5個村飲水安全工程,開挖主管道52公里、分支管道130多公里,修建分水井420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村新農村示范點農民住宅樓建設任務,鋪設上水工程1.26公里,鑲嵌主干道路道牙665.8米,鋪裝人行道路面986.04m2。
五是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認真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6個村農家書屋設施配套及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站(點)建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參合率、參保率分別達到94.88%、96.53%。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發放各類救災救助及低保、五保、補助資金共157.483萬元。嚴格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554.3534萬元、良種補貼34.5755萬元、農機具補貼189萬元、家電下鄉補貼27.2萬元。
六是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嚴格執行人代會各項決議,認真辦理代表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監督。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圓滿完成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認真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殘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上三壩村榮獲“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堅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培訓力度,加強村基金會債權債務清理工作,強化政務、村務、財務公開,政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認真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工作,狠抓安全生產管理,平安建設深入推進,社會秩序持續穩定。
二、新形勢下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農業農村經濟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兩三年,也就是溫上臺后,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我對現在農村發生的變化感到非常高興,當然農村的發展仍然存在嚴重的不足。
我從我寒假在家里的調查以及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所看所見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農村。
自從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實施以來,農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農業并沒有擺脫為別的行業服務的地位,農業創造的財富無情的轉移到別的行業,這和別的國家爭相補貼農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二十年來農村的變化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我就農村的經濟,教育,衛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調查大概談一下我的看法。
農村變化最大的應該是房子,從小的時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現在二層的樓房,但是人們的收入并沒有實質上的增加,我大概調查了一下,在我們那里,現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畝的地,每年種地的收入只有兩三千元錢,這里面有農民買種子(大約要一兩百元)和買化肥(也要一兩百元)的錢,還有自己親自勞作,節省了耕地和豐收的花費,所以如果一普通農家只種地的話,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費將所剩無幾,所以我們那里的農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時工。在20**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這是中國的大勢所趨,沿海的發展給大量的農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機會?,F在我們村子只要有一定勞動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雖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國經濟總體水平相比,我覺得還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夠帶回五六千的收入,多點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給自足,也就是現在每個家庭平均每年有兩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個家庭都有孩子,每個父母都要賺錢為孩子蓋房子,現在農村一般都蓋的是兩層的樓房,如果不蓋的話,自己的孩子將很難找到老婆,而且會被人恥笑,而蓋一個二層的樓房一般都在兩三萬,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儲存的錢也就是為給孩子上學的費用,以及將來孩子長大了,給孩子蓋房子。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這樣一個循環,父母儲存的錢給孩子蓋了房子,孩子又要養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儲存錢為了自己的孩子,這里面不能發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們那里的村的集體經濟,沒有一個村辦的企業,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只能到沿海打工,農民沒錢,村的辦公機關沒有收入,舉債運行,到達破產的邊緣,農村的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問題,農村問題不解決中國不可能富裕,中國不可能實現現代化,不過中國在發展,農民問題也慢慢的解決。
農村的教育問題也非常的嚴峻,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農村的人口占我國人口的決大部分,可能農村的孩子不能決定祖國的未來,但是也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鄉原來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小學,而現在好幾個鄉才有一個小學,而我們市的高中也只有兩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兩三百個考上大學,另外一所只有幾十個,這樣的狀況怎么可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還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學,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沒有錢上?,F在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但是我問過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卻是用處不大。政府要加強對學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會急需的行業培訓結構。還有就是現在經濟的發展使很多的孩子輟學去打工,我們村現在一個村只有兩三個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歲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讓這些孩子重返學校,也是社會要關注的問題。
農村的衛生保健就更差了。農民以前沒有醫療保險,而現在突出的問題都是看病貴,所以農民只能是小病抗著,大病等死。還有就是農村沒有自來水,隨著環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們村和附近幾個村為例,普遍存在井水過咸的狀況,而且雜質過多,越喝越渴,沒有人去關注,農民選擇了沉默。
農民看病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構成的:
一是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經濟條件差,很多農民大病往往錯過了治療時機,一旦發現已經成了絕癥,而且治療費用高,造成許多家庭因病致窮、因病返貧,債臺高筑。
二是農村“三級衛生網”功能萎縮,農民健康無制度保障。隨著農村實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集體經濟實力下降,依賴集體經濟運轉的農村合作醫療名存實亡,農村“三級衛生網”功能逐步萎縮,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是國家衛生投入不足,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多年來,國家對衛生的投入不足,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衛生資源的配置明顯存在著傾向城市而忽略農村的趨勢。
四是醫療市場競爭無序,醫院運轉成本增高。由于財政投入少,醫院的正常運轉主要靠提供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添置大型先進設備主要靠自籌資金。這種機制實際上把醫院完全推向了市場,其后果是形成醫療市場的無序競爭。
五是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醫德醫風與日俱下。由于醫療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公益性質和群眾利益,醫療行風出現滑波,醫療服務質量下降。
六是醫藥進貨渠道不暢,中間環節多費用高。有的醫院的藥品進貨渠道不正規,偽劣藥品魚目混珠,藥品入庫價與出廠價的差價懸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勢嚴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數血吸蟲病對群眾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蟲病,將伴藥終身,若延誤治療到晚血后期將會丟掉生家性命。
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非小事,直接關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會進步,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委員們建議:
第一、堅持辦醫的公益性和服務宗旨,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發展。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市衛生工作,圍繞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加快醫療制度改革。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3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