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報告成為了各個領域中交流和決策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信息供人們參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經典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寫作時有所啟發。
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9522總課時數不變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茖W、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
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范,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基于核心素養發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系,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征,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之際,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認真、行而不輟,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課程性質1。
二、課程理念2。
三、課程目標4。
(一)核心素養內涵4。
(二)總目標6。
(三)學段要求7。
四、課程內容18。
(一)主題與載體形式18。
(二)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19。
五、學業質量37。
(一)學業質量內涵37。
(二)學業質量描述37。
(一)教學建議44。
(二)評價建議46。
(三)教材編寫建議52。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53。
(五)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55。
附錄58。
附錄1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58。
附錄2關于課內外讀物的建議64。
附錄3關于語法修辭知識的說明65。
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66。
附錄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70。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為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F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
總結。
如下: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于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數學、物理那些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并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于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我們教師要有這個意識,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使這個意識得到充分落實。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個人“停止了創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材為憑借,但決不能局限于教材,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體驗性能力寓于語文教學中。
(1)首創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獨創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激勵學生發表獨特首創的見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源泉。
(2)求異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不僅要培養復合性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為了達到目標而尋找出新的具有獨特性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就表現為求異性的特點。
(3)發散性原則。
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讓學生依據信息,廣開思路,充分想象。為達到某一目標尋找出盡可能多的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堅持以上原則,否則研究的同學會出現偏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難以培養。
三、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勇氣》是一種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山Y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現美,提高美的創造力。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笨梢娨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語文教師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叢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20xx年4月21日,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教育部發布會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通過學習,我感到豁然開朗。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學到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缎抡n標》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樣才能體現“新”字。
“20xx版課標”相較于“20xx版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提出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要點,在此,我只想就整本書閱讀淺談自己的感受。
在新課標頒布之前,就有專家一直在強調“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而閱讀又是語文的基礎”?!?0xx版課標”相較于“20xx版課標”創新地指出教材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且要系統規整和整體安排,教材選文要體現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要把整本書閱讀作為教材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梢?,20xx版新課標特別重視整本閱讀,而且關于整本書閱讀也有一定的指導和變化,比如:一二年級的與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的書目,沒有圖畫書。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要讀哪些圖畫書,這又是新的內容了;《愛的教育》,原來是六年級上學期快樂讀書吧的內容,現在是第二學段的`整本書閱讀任務了;《十萬個為什么》原來是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內容,現在變成了第三學段;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閱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相對降低了一些難度。五年級下冊的《西游記》閱讀,課程標準說得非常清楚,這是第四學段的,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小學乃至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并沒有要求學生閱讀,相信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的“我國四大名著”的閱讀,看來也要有所改變。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學生的課余時間明顯增多,我們學校積極營造書香氛圍,引導孩子們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在閱讀方面十分重視,不論是高年級的共讀一本書,還是低年級的特色閱讀記錄,每個年級都能根據學生不同特點,不同層次引導學生讀書,并將閱讀收獲及時記錄下來。我想經過小學幾年的積累和沉淀,無形中一定會讓孩子們有質的蛻變的。
拿剛磨過的一堂《我變成了一棵樹》其中一個環節為例。文章寫的是英英想象自己變成樹后發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兩課時的教學我們以課堂作業本中的思維導圖來架構,第一課時為字詞和總結英英變成樹后有趣的事情;第二課時為感受有趣的想象,掌握方法,進行小練筆。從一開始的凌亂、細碎到最后完整、有序,我認為孩子語言完整表達的背后就是思維有意練習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多在課堂中使用類似思維導圖這樣的有效手段,這是孩子練習有序嚴密思維的很好的方法。
語文的深處是思維。我們要多引導孩子去關注表象后的那個為什么。再說“審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核心素養中再次提到“審美鑒賞與創造陶冶高尚情操”。我近期一直在關注語文課的板書,發現一堂優質語文課的板書真是“思維”與“審美”的完美結合?,F在有一—些老師,把“黑板”變做“舞臺”,展示自己的課堂亮點,這些“優質板書”,無一不是思維和審美的結合,這樣的美,是內外兼具的,不僅只是漂亮而已?!拔膶W鑒賞”也是審美的活動。六下第二單元是閱讀外國名著,語文園地中有一—題是:下面是不同譯者筆下《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我發現,上課時很多老師都把最終結果指向第一種也就是課文中的版本。確實,課文中的版本語言夸張、幽默,是非常符合孩子的閱讀口味的。但其實,這是一—道開放題,譯者語言風格不同,看你欣賞哪一一種。張友松的文字讀來文縐縐的,可能成年讀者會比較欣賞。成時的版本語言簡約,質樸,是另一種味道。讓孩子在這樣多元的品評中學會文字的鑒賞,文學的鑒賞,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思維、審美,均涉及語文的方方面面。意識決定行動。我們心中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滲透到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點滴中。
教師不應是學生思維的保姆,而要讓知識成為學生勤于思考的果實,授人以漁,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教師轉變角色應以學生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更好地適應全新的語文教學。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此作過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但卻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會滾落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師備加呵護?!?/p>
在課堂上,老師以其睿智的眼光敏銳地發現了一些教學資源,并及時拓展延伸,鼓勵學生多角度援疑質理,如果學生回答問題時回答錯了,要善于保護學生自尊心,巧妙而善意的點評既讓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培養了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使原本可能尷尬的課堂重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對于具有人文性特點的語文學科尤其如此,作為這個學科的教師更應該有個全面的語文學科認識。
語文教師要有一個“全面語文”的概念,就是“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叭嬲Z文教育”的立足點很高,它不局限于某一節課、某一方面的教學、某一冊語文書的教學,而是對語文教學進行總體的考察、總體的設計、總體的改革,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和未來,對學生的影響應該是深遠的。要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符合新課標對語文性質的概定。
我們對語文素養要有一定認識,語文素養是根據素質教育思想和學生的發展需要而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廣大一線教師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不斷追求的目標。語文綜合素養重在綜合與實踐。
學語文,必須承認語文課堂是主要場所,學校的課外活動是第二場所。如征文、演講、故事會、朗誦等比賽活動以及寫作興趣小組、課外閱讀等,都是學習語文的有效活動。但是,如果把圈子再劃大一點,家庭也是學語文的相當重要的場所。每個孩子降生下來,過一段時間就開始學說話,開始接受語文教育了。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時時、處處將創新手段融入課堂,課堂才會更加充滿創新活力。創新的語文課堂,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創新的情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與課堂結構;另一方面要注意激發起學生求異創新的欲望,善于引導學生排除障礙,標新立異,尋求開發創造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會創新的規律和方法。
此外,我還想談一點語文的課后作業問題。在各種學習訓練中,語文作業恐怕是最不受師生歡迎的,究其原因,可能因為無論是教師布置、批改作業,還是學生做作業,都特別耗時費力。
作業完全由教師提出,限制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內容沒有差異,不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完成方式強調獨立性,限制了合作素質的培養;大量單調的、盲目的、機械的低效作業,使學生成了作業的傀儡,在行為和思維方式上完全服從教師的指揮,使學生對作業失去了原有的興趣。作業要有趣味性,作業要有實踐性,作業要有人文性。
教學實踐表明,陳舊的語文教學不但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得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抑揚有道;一味苛責、強制,并非良策,惟有對癥下藥;學習中,與學生亦師、亦友,剛柔并舉,寬嚴相濟,導之疏之,教學方能行之有效。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生,他們渴望著有著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沖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習慣。
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著重組。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也為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創新,我們都可成為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為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了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于鉆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于其字里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于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
我認為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靶抡n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自己xx年畢業至今已有,應該說自己參加工作的年頭也不短了,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現在應該出些成果的時候了;而且我還聽很多人說這個年齡段應該是工作和生活黃金年齡,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開放的花,有著生命,有著活力。但自己現在卻不知怎么了,對于曾經熱愛的語文越來越不會教了,天天早來晚走的,你在看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敢表達、會表達的越來越少了,這種學習狀態,成績能高嗎?挫敗感越來越強。內心有時還有這樣一種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語文了,改教數學吧。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個問題問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間,學校布置我們學習了20xx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及,昨天又聽了張靜教研員關于《20xx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分析,在學習與傾聽中讓我心中那個為什么的問號慢慢變成了半個句號。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認識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重書本,實踐不夠。
二、想法有,堅持不夠。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一直努力把指引學生寫一手整潔、漂亮的字作為自己教學中任務之一,為了讓學生寫一手好字方法用了不少,打字頭,搞評比,實在不好打手板,可效果還是不理想,這就是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心得體會范文。
三、朗讀有,自然不夠。
四、引導學生讀書有,展示方式的靈活多樣性不夠。
五、引導學生表達有,個性表達,創新思想不夠。
六、指導學生作文有,修改不夠。
新課標的出臺標志著語文教學又將進入一個深沉探究的新時代,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思考著,改變著,收獲著……在和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研究讓自己的那個句號越畫越園吧。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2]?[3]?[4]?[5]。
寒假期間,我和同事認真閱讀了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部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司和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共同編寫的《全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感觸頗深。
解讀的序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部副部長王湛親自撰寫,題目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體系》,它從五個方面詳盡地闡述體系如何建立的問題。我認真地讀了幾遍序言,感受到了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部對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的重視程度,我認為,領導的重視是課程改革成功的前提。
一、領導重視。
正如王湛副部長所說,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部正是想通過語文課程的改革,來建立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課程體系”。瞧,領導的決心有多大。那么我們這些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就更加要有決心,搞好小學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讓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課程改革在當代昭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二、目標明確,標準詳盡。
對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改革的目標的制訂解說,《解讀》用詞準確無誤,同時,不難看出,它具有超前意識,時代感強的特點,我把它的六個方面的實質簡單的概括為:改革就是在有針對性和講究實效性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教師應注重評價的功能,學校應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
在制訂各項目標的過程中,標準力求站在高處,把握大局,建立一個總的目標性綱領。在具體實施目標的過程中,《解讀》又制訂的非常具體。例如:對語文學科各個階段的實施目標及實施建議方面,標準就制訂得非常全面,不光有“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練習”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而且各部分制訂相當完善。例如關于“閱讀”,“標準”分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1.確立現代閱讀理念。2.閱讀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3.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閱讀能力。4.關于知識和能力的關系。這四個方面全面、系統、詳細。為我們這些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指明了方向,同時又明確了目標,一舉兩得。
三、有縱比和橫比。
&。
[1][2]。
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同時更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找準了導航,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淺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彰顯新課程課標特色。
新修訂課標全面吸收十年課改基本經驗,堅持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體現為四個變化:(1)落實德育為先;(2)突出能力為重;(3)反映時代精神;(4)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三個特色:(1)強化了中國特色,如:有機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由傳統的“雙基”發展為“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2)突出了時代特征;(3)體現了國際視野。
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突出體現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二、閱讀教學實現向語言運用的重心轉移。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白x”得好會讓人受益匪淺。竇桂梅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華麗的造作,沒有表象的熱鬧。是用她那深厚“讀”的功力感染著大家??梢娎首x的魅力是多大啊u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弊x、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綜合性學習的改變。
“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建議中做了多方面的補充:
(1)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
綜合性學習應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增強抵御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
(2)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綜合性學習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要加強教師在各環節的指導作用。
(3)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
綜合性學習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鐚W科。
學習,也應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
(4)積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的平臺。
應拓展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空間,支持和豐富語文綜合性學習。
1.為什么要進行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新中國成立53年來,我國先后進行了8次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為當前的課程改革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課程是必須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現行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存在的問題。弊端明顯地凸現出來: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理念滯后、課程結構單一、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普遍,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制約和不良影響,證明了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2.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分哪幾個實施階段?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大體分為三個階段:200年6月是研制階段,200年到2004年是實驗階段,2004年到2005年是推廣階段。2001年,全國有27個省、市、自治區的38個實驗區進行實驗,貫徹新的課程標準,使用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到20,各個地級市都要有一個實驗區,占人學學生人數的10%-15%。到20,將有30%的學生進入實驗區,到2005年,全國所有的一、三、七年級(指初一)的學生都將進入實驗,使用新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對新的一輪的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改革,廣大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工作者一定要有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次改革不是哪個人要改,哪個專家要改,而是不改不行了?;A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改革要適度超前才行。3.在新一輪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中,為什么要將《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在新一輪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中,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將悄然隱退,取而代之的是國家課程標準。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學大綱已不足以完整地體現課程的變化,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完整體現課程改革理念的表現形式。國家課程標準無論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例都是全新的,蘊含著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觀念,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一部內容十分豐富的全新意義上的“教學大綱”。4.《語文課程標準》是在什么情況下制訂的?它體現了哪些新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觀念?中小學語文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歷來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新一輪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改革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研制是在系統總結了我國語文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歷史經驗,吸收了國外母語課程標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語文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現狀及時代發展對語文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新要求的基礎上,重新構建的語文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目標新體系。據專家介紹,《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了四個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挖掘語文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人文內涵,三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些基本觀念貫穿于整個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教師只有深入學習領會其內涵,才能在教學中自覺貫徹落實。5.“課程標準”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哪些區別?“課程標準”與現行的“教學大綱”的區別:(1)“課程標準”著眼于未來國民素質,規定了國家對未來國民各方面素質的基礎要求,而不是過多地規定通過怎樣的過程達到這一要求。(2)“教學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罢n標”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3)“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部分,按照學習領域或主題組織學習內容,突破了學科中心,精選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4)“教學大綱”更多地強調教師的教,“課程標準”著眼于學生的學,對每一個階段。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2][3][4][5]。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功能、地位重新作了科學的概括,強調“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為我們語文教師指明了語文。
教學。
發展的方向,也就是在語文教學中應努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是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
那么,如何才能還語文教學本來的面目,讓學生輕松、有效地學習語文,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呢?通過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我從中感悟到,要落實這一核心任務,就必須樹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四個性”。
一、人文性。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就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稑藴省分赋觯骸罢Z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边@段話明確告訴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蘊育點”,在課堂上營造文化氛圍,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歷史的多元文化,去實現語文教學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這一目標,從而去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實踐性。
語文課程不是主要獲得知識的課程,而是獲得運用能力的課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睂W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必須是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通過不斷嘗試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在課上要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將感悟語言和發展思維緊密結合起來。教師要在組織協調學生對文體積累感悟運用的同時,又促使文中那鮮活的生命形象推動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外在的愉悅表現,而且有內在的成功體驗。
三、
自主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始終是教育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是對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闭Z文教師要盡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教師愛護、尊重和期特中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信任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學生才能敢于大膽發言,才敢于自由爭辯。而當學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激發出來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發出來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師意料的。
四、開放性。
語文是社會交際工具,人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社會交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币簿褪钦f,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必須把語文課堂建設得開放而有活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容,開闊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而且要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充分運用課程標準所列出的20多種課外學習資源,使學生感到自己既是在學習語文,也是在參與生活,既能夠在語言文字方面得到提高,又能獲得跨學科,多角度的知識。
通過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讓我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獲。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今年暑假我認真解讀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新出臺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比原課標,其改動比較明顯。學習了今年新課標,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于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标P于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于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于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于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教師通過這個主陣地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發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個性發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全面地實現教育教學目的。然而課堂駕馭能力不同的教師教育教學的成效大不一樣。駕馭能力強的教師一進課堂就有大將風度,成竹在胸,充滿信心,面對復雜、多變的課堂,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揮調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而駕馭能力差的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自信心不強、情緒低落、教學環節紊亂、缺乏系統性、應變能力差、不能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等缺點。尤其是在新課改環境下,隨著教學方式的變化,對教師解決突發事件和課堂問題的能力要求增強,可以說,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高低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作為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潛心備課工作,運籌教學方略,講究提問設計,發揮教育機智,推敲教學語言,增強心理素質,才能不斷提高課堂駕馭能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崩险n標重在學生發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愿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于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于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許多。
新課標所強調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正是為了適應學生發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更加的尊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在嚴英俊老師的報告中,他例舉了不少的事例來闡述這一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目標是明確的。這是一個目的地,但每一個人到達目的地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我們不要在乎學生從哪條路走,最后達到了所預定的教學目標就夠了。因為學生自主創新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獲得知識的過程。做為一個語文教師,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應該有見得地去為學生的自主創新而預設方向。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這次解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我收獲頗多,也讓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以便能更好的把這些教育教學理念運用到實際中去,更好的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教學效果。
勞動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學以致用”。而且,勞動教育也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緊密相關,密不可分。
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就是“德育”;讓孩子們思考勞動的原理與奧秘,改進與提升勞動效率時,勞動教育就成為智育;勞動教育可達到強健體魄、增強體能的作用時,勞動教育就是體育;當我們引導孩子們發揮聰明才智去設計關于勞動的美的成果時,勞動教育就是美育。這意味著,勞動教育不是獨立、孤立的,而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勞動教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高度重視,那在具體的操作中,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應該有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勞動教育既有“勞動”又有“教育”,而這,才應該是勞動教育的最終落腳點。
小學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標。
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正確使用常見勞動工具,增強體力、智力和創造力,具備完成一定勞動任務所需要的設計、操作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領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內涵與意義,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弘揚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時代精神。
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能夠自覺自愿、認真負責、安全規范、堅持不懈地參與勞動,形成誠實守信、吃苦耐勞的品質。珍惜勞動成果,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杜絕浪費。
各國勞動課都重教烹飪。
“勞育”在各國都是重要的人生必修課之一。英國是較早將勞動課納入中小學課堂的國家之一。早在19世紀40年代,隨著英國對下層民眾健康關注度的提高,家政課程就被納入初等教育系統,但初衷只是“為來自較低社會階層的女孩提供烹飪技能培訓,以便為她們將來從事家政工作或成為家庭主婦做準備”。
1870年英國教育法出臺,烹飪、縫紉、木工和金屬加工等實踐活動被納入學校課程,此后,包括烹飪、縫紉、洗衣服在內的家政課成為女孩必須修習的課程。1892年,烹飪課程在《公立小學管理條例》中正式確立,一直持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1990年,英國國家課程開始實施,將之前作為獨立課程的木工、金屬加工、家政、紡織等統一歸入“設計與技術”科目。在這一階段,由于對是否開展實用教學沒有明確規定,所以很多課程偏向于設計與工藝,實用性減弱。
為了解決肥胖問題,英國發起了“烹飪執照”項目,使烹飪教學實踐再度受到重視?!芭腼儓陶铡表椖繃@基本的烹飪技巧、飲食與營養、食品安全與衛生、消費意識四項關鍵能力展開,旨在讓青少年在烹飪營養餐的實踐中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該項目從209月開始,內容是向11歲至14歲的學生提供至少16小時的烹飪體驗,3小時關于飲食與營養的學習,以及5小時的在線差異化互動教學。盡管這一項目的本意并非取代食物技術教學,但事實上“烹飪執照”項目已成為中學實用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政策變化導致資金短缺、合格教師缺乏等問題,這一項目只維持了3年。
英國開始實施的《國家課程綱要》將烹飪實操與營養、設計等理論結合起來正式納入國家課程體系。其中要求:“作為食物工作的一部分學生應該學習如何烹飪并掌握營養和健康飲食的原則。激發學生對烹飪的熱愛將為學生打開人類偉大創造力的表現之門。烹飪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它能使學生在現在和以后的生活中以經濟的方式養活自己和他人?!边@是英國政府首次以國家課程文件的形式明確烹飪課程的地位與作用次年9月“烹飪與營養”課程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11歲至14歲的學生每周有1小時的烹飪課程旨在提高烹飪教育和學校食品質量并促進學生在14歲時至少能夠獨立完成20種菜肴的烹飪同時鼓勵孩子在家里參與或獨立做飯。此外烹飪技能還與升學掛鉤考試不及格的需補考通過后才能畢業。
德國也是歐洲勞動教育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20世紀初期,著名教育改革家凱興斯泰納正式提出“勞作學?!钡母拍?,核心思想是促進學生“精神的發展,道德的適應力和工作本領”,他強調“應把勞動職業技能培訓和公民精神的道德教化合二為一”。20世紀60年代,德國首次正式將勞動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引入學校,這也標志著該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正式誕生。隨后,教育部門明確提出,7至級必須開設勞動課程。課時安排通常為每周2至3節必修課,感興趣的學生每周還可以再增加選修課,勞動課程包括家政、技術、經濟、職業規劃四個領域。小學階段的勞動課一般被稱為“常識課”,除了培養學生對于自然環境、日常生活、科學技術領域的興趣外,還幫助他們初步了解自然、社會生活,掌握獨立生活的基本常識與生活技能,比如編織、木工、手工制造陶器等。
為了使學生獲得勞動經驗和職業體驗,德國中小學還與一些工廠、商店、餐廳等建立聯系,建設了一大批勞動教育實訓基地。學生一方面需要去基地進行考察活動,另一方面還要跟隨專業人士完成一段時間的實習,以便了解不同職業、工種的具體內容、生產流程,掌握操縱設備的基本技能等。除了面向未來職業選擇的企業實踐活動,家政勞動也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比如學生參觀面包店時,要跟隨專業師傅學習選擇面粉、制作面包的一些基本技能。
日本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開始體驗勞動,進行手工制作等,到了小學后,還會學習生活和家庭相關的課程,生活是207課時,家庭是115課時,統稱為“家政課”。日本《學校教育法》設定了8個目標,基本每條都與家政課程有關系。例如“對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等,培養基本的理解和技能”“培養健康、安全、幸福生活所需的習慣,促進身心的協調發展”等。家政類課程會講解如何切菜、烹飪,如何購買食材,進行垃圾分類、縫補修改衣服、整理家務、蔬菜栽培等。大部分小學還有專門飼養動物的場所,在獸醫的指導下,學生和教職員進行動物的喂食、換水等飼養工作,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勞動技能,還萌生出責任感、愛護生命等健康價值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3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