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一種重要的決策參考,能夠為相關部門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建議。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優秀的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在高校創新黨建中,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及其想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幸福感的提升。本篇高校黨建論文,以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切入點,筆者認為只有讓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一)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現狀。幸福感是個體對生活的評價和體驗,是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對人生價值的自我肯定。當代大學生有更多的條件和機遇追求幸福,但他們的幸福感因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生存壓力的變化而發生了明顯改變。在回答“你對大學生活的感受”調查問卷時,35.2%的學生認為“豐富多彩,充滿希望”。24.8%的學生認為“生活平淡,內心空虛”或“生活迷茫,前景暗淡”。40.0%的學生認為“時好時壞,說不清楚”??梢娖涓淖冎饕w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的幸福感趨于多樣化和現實化,更加重視自我感受。二是大學生的幸福感偏低,因人生價值和社會問題而產生的心理困擾較多。
(二)提升大學生幸福感的意義。高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幸福教育,提升學生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喜愛,同時能堅定學生對理想的追求,提升學習能力,達到學生和學校雙贏的目的。因此,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理解幸福的含義,樹立正確的幸福感,積極地追求幸福,并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逐漸培養感知幸福、獲得幸福的能力,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高校在創新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黨建工作認知的'欠缺。部分高校在黨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思想認識不足,未能對創新予以相應的重視,依然墨守舊的黨建工作思路方法。高校黨組織必須始終不渝的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順應新時代新形勢,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高校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對過去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重新進行審視,并勇于對以往有效,而現在已經不適應高校發展的那部分思想觀念、組織形態、運行機制做出改變和優化。
(二)對創新黨建管理機制的欠缺。黨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在保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方面有重大的意義。在高校創新黨建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創新型黨建工作運行機制。要結合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認真研究和運用先進的理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適合高校黨建工作的先進管理理論。
(一)幸福教育進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學生成才塑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學生黨建,深化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滲透幸福教育,以德育促學生,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的生活目標,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生活態度。
同時,幸福感教育和黨的基礎理論知識普及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黨的理論思想教育學生從膚淺、狹隘的個人需求中解放出來,追求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滿足多層次的社會需求,從而獲得更持久、更崇高的幸福感。如我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學生在為他人服務過程中能體現自我的力量,體驗到生命力的升華,使自我充滿歡樂和幸福的感覺。
(二)豐富黨組織活動,鍛煉幸福感知能力。就今天的多數大學生而言,物質生活極大的豐富。然而,許多學生不僅不能感知自己所處的幸福環境,反而產生空虛感,無聊感。在創新高校黨建工作中,應豐富黨組織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培養當代青年正確的幸福觀,在生活中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同時通過實踐來教育學生通過對外在生活世界的認識、把握和改造,為自己贏得幸福,提升幸福感知的能力。
通過黨組織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陶冶情操,使大學生了解社會、服務群眾、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學生在黨組織活動中承當和完成自己的角色責任,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認可,從而獲得成就、感恩和愉悅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生幸福感。
(三)以學生為本開展活動,促進幸福感的提升。學生是高校黨建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對象。在創新高校黨建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提高對學生的重視程度。根據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于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xxx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進步,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感受和生活狀況,想要準確及時的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由此我們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幸福感進行了調查并做了詳細的報告。本次調查報告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采取樣本抽樣調查方法并進行數據分析,探討了大學生現在的生活幸福感,了解到大學生現在對大學生活比較滿意,覺得自己還比較幸福。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存在著一些其它的問題困擾著大學生的生活,希望在這次調查后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個人能有所改正,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使他們真正得到幸福!
本小組的調查對象是福建師范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制定了一套問卷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發放抽樣調查的方法。
問卷中共22道小題,選擇了32份問卷作為有效問卷,問卷中針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家庭,未來就業對幸福感的影響力等設置了問題。
針對問卷調查,我們小組進行了數據分析,對數據進行了頻數分析、數據的百分比、以及合計等數據,從而說明了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以及我們大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另一方面,我們對數據進行了交叉性分析,并通過交叉表得出了一些數據及詳盡的問題闡述。試卷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說明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的,包括:1、家庭地位、社會地位2、家庭經濟狀況3、在校情況4、人際關系、愛情、親情。從而來判斷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圍繞這四個方面我們設計了二十二道題,從每一道題的頻率,應用了交叉表來具體的分析每一道題的情況,得出的數據都是依托真實來源,所以得出的一些結論也是有很強的真實性。
家庭居住地選擇家庭居住地主要是為了從物質和精神上分析:當代大學生是沉溺于物質上的滿足還是繼承傳統精神文明?從數據上表明:福建師范大學大學生大部分是農村人占到65%,所以數據可能有一定的傾向性。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感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生活有一定的差距,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以后生活都抱有美好的想法,說明我們都希望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還有20%的人在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這可以看出這類學生有著自己的追求,更加為自己的追求努力著,所以在他們內心中應該也是比較幸福的,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動力,自己的信心。對于那些整天感覺無事可做的人,可能上課就會感覺煩惱,因此,幸福感可能就會差一點。但從整體上來說,大學生在大學里都會感覺到幸福的,因為在大學里,大學生沒有高中時的煩悶,更多的是自由,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所以,在大學里,大學生很多都是很幸福的,只是幸福的來源不同罷了。
表中說明有37.5%的感覺學習是一件很充實的事情。也有15.6%認為學習是種快樂的事情,業存在著一部分人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事情。
有81.3%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夠增加幸福感,有18.8%的人認為不能增加幸福感,說明幸福感大部分會在談戀愛時增加的。
從交叉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戀愛能增加幸福感。
在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有46.9%大學生有較多的朋友,同時有34.4%的大學生交往的。朋友一般不是很多,很多朋友的大學生也有18.8%,而很少有同學沒有朋友的,這說明,朋友是我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是影響我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了朋友我們可以在傷心時痛哭流涕,高興時可以彼此分享著垮了,默默的幫助,有位哲人說過:朋友是世界上珍貴的一筆財富。同時,我們人生中有大約四分之三的時間與朋友共同度過,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朋友,嗎四分之三的生活是何等的空虛與寂寞,所以朋友也是影響我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朋友的多少也決定著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辦事能力的強弱、與身邊的人相處的如何。
從交叉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你的當你的朋友多時,你會感到幸福,但是當你的朋友不是很多時,你可能不會感到很幸福,所以朋友是你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一個在偉大的人也要學會與別人和諧共處”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教導我們的。這說明與身邊的人相處融洽是非常重要的。表中數據有59.4%的大學生感覺自己與其他人相處的比較融洽,而21.9%的人認為自己與別人相處的很融洽,僅有18.8%的人認為自己與別人相處一般,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很好的處事能力,因為生活中難以避免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摩擦,有了摩擦肯定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們都可以懷著一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心態,那肯定這件不愉快的事情很可能不會發生。所以如果你想幸??鞓?,就要學會如何的與身邊周圍的人和平共處。
結論: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1、家庭地位、社會地位2、家庭經濟狀況3、在校情況4、人際關系、愛情、親情;而這些當中主要與家庭經濟狀況、人際關系、愛情、親情有關。
建議:
針對我們學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本質,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從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切實加強與父母間的溝通和交流,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宜人、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調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漢市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時間:
20xx年暑期。
調查地點:
武漢市居民區。
調查內容:
調查方式:
問卷。
調查對象:
武漢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影響這種感受的主觀因素有很多種,例如:收入,職業,健康狀況,居住環境,政治環境,醫療環境,家庭環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標和持久追求。因此,進行幸福感的調查是符合人類生存目標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本人利用暑假時間,對武漢市的居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作為暑期社會實踐。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及采訪人數共200人。
本次調查采用的問卷如下(選項后的數據為該選項的選擇情況):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這次問卷調查。我是武漢工程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需要對我市居民幸福感進行一項調查,希望您能夠抽出一點點時間,協助我完成這份問卷。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條件怎么樣?
a、我家住房條件非常好2%。
b、我家住房條件比較好14%。
c、我家住房條件一般63%。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幸福感調查,是從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居民健康、社會文明、生活環境入手,圍繞居民在經濟狀況、家庭狀況、就業狀況、健康狀況、社會狀況、環境狀況等方面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開展調查。
調查報告顯示,70%的被訪市民感覺幸福。在被調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钡谋壤秊?6.13%,回答“幸?!钡谋壤罡?,為53.87%;傾向于感覺不幸福的比例為30%,其中,8.53%的被訪市民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
從調查結果來看,市民對幸福感構成因素的價值取向中,認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環境(65.5%)、社會保障(64%)以及經濟收入(61.5%)、人際關系(57.1%)、理想職業(50.1%)等。
調查報告顯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覺幸福,而未婚居民僅有59.83%感到幸福,離異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獨居居民中僅有47.22%感覺幸福。這說明,完整的家庭對市民來說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體幸福感反倒最低。
從收入層次看,幸福感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間,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層次是2000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01元~5000元間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別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見,幸福感高低與收入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有較為豐厚且穩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而超高收入群體,或許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擾,在本次調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從文化程度看,學歷越高幸福感越低。調查顯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專學歷人群的幸福感最高,分別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幸福感只有57.14%。這說明低學歷人群比較安于現狀,高學歷人群有較強的危機感。
就職業看,離退休人員和學生的幸福感最強,分別為86.32%和85.71%;而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及商業服務人員幸福感較弱;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管理人員的幸福感居中,分別為64.71%、65.69%。
翔安區居民幸福感最高。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48.4%,女性51.6%。調查結果顯示,兩性的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很幸?!焙汀靶腋!钡谋壤哂谀行?,而回答“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陀谀行?。
數據顯示,幸福感與年齡大小成正比,70歲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最高,占94.6%;77.8%的46歲至69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感到幸福。
從區域看,島內外市民的幸福感介于70%~80%之間,翔安區最高,為80.0%??傮w而言,島內外居民的幸福感差別不顯著,一方面反映出近幾年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使得島外發展迅速提升,島內外居民的幸福感正在趨同,島外居民的幸福感甚至略超過島內居民;另一方面也說明,城市的擁擠及生活成本,影響了島內市民幸福感的進一步提升。
政協提案為“幸福廈門”支招。
本報訊連日來,在廈門兩會中,“幸福廈門”建設備受委員們關注。民進廈門市委對“幸福廈門”建設的整體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提升“幸福廈門”建設水平的對策建議,并提出《“幸福廈門”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提案認為,廈門在打造“幸福城市”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優勢,不過在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廈門民生事業發展與百姓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有較大差距,在社區調查中發現,當前物業公司、業委會、開發商之間的居民公共空間利用及利益分配矛盾糾紛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物業、社區居民甚至其他部門之間引發矛盾的焦點。隨著廈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出現了一些環境問題。近幾年,雖然廈門私家車的逐漸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個體的幸福指數,但他們也對越來越凸顯的停車難、交通擁堵以及由此帶來的交通事故不斷上升等問題表示出強烈的擔憂,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私家車普及而帶來的幸福感提升。
提案建議,經濟發展是“幸福廈門”建設的經濟基礎,在推進廈門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中,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必須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為指導原則,樹立和諧發展的理念。為此,廈門應以島內外一體化和廈漳泉同城化為契機,合理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在推進“幸福廈門”建設過程中,廈門應當以打造公共財政體系,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增加對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公共交通、生態環保、公共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讓廈門發展的成果為全市人民所共享。
提案提出建議,“幸福廈門”建設需要營造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氛圍,培育良性的“社會心態”,這點離不開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政府信用體系,打造“誠信政府”,包括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加大人大、政協、民主黨派、媒體輿論和公眾對政府誠信的監督。同時,政府要組織有關機構建立非營利性的公共社會征信機構,強制工商行政管理、銀行、保險、電力、電信、自來水、煤氣等單位提供各自掌握的信息,建立社會基本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和發布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體系,包括進行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文化教育及企業信用管理培訓,以此來提高社會主體的守信意識和維權意識。
摘要: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當前經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物質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感和幸福觀的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幸福感和幸福觀,使高等學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是目前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幸福需要及他們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尋大學生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務;調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
二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在對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濟體系使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調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漢市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時間:
20xx年暑期。
調查地點:
武漢市居民區。
調查內容:
問卷。
調查對象:
武漢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影響這種感受的主觀因素有很多種,例如:收入,職業,健康狀況,居住環境,政治環境,醫療環境,家庭環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標和持久追求。因此,進行幸福感的調查是符合人類生存目標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本人利用暑假時間,對武漢市的居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作為暑期社會實踐。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及采訪人數共200人。
本次調查采用的問卷如下(選項后的數據為該選項的選擇情況):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這次問卷調查。我是武漢工程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需要對我市居民幸福感進行一項調查,希望您能夠抽出一點點時間,協助我完成這份問卷。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條件怎么樣?
a、我家住房條件非常好2%。
b、我家住房條件比較好14%。
c、我家住房條件一般63%。
“你幸福嗎?”近日,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發布了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調查報告,報告顯示,xx年,成都市民的幸福感已連續兩年持續提升,總體評價達82.15分,較之xx年提高了1.58分,較xx年提高了5.48分。
報告顯示,16-19歲的青少年幸福感評價最高,為83.63分,其次為50歲-59歲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滿意度為82.95分,再次為20歲-29歲和40-49歲年齡段人群,幸福感滿意度分別為82.60分和82.00分。而幸福感最低的,則是處于30歲-39歲的“75后-85前”的青壯年,僅為81.23分。針對青壯年幸福感的低滿意度,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高級統計師喻志強表示,對于邁向中年的“75后-85前”群體在七個方面評價分都最低,特別是在工作環境和幸福感知項目滿意度較低,分別為71.19分和77.47分,分別比最高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而幸福感較低的人群中,還有離異人士。報告顯示,離異人士的幸福感得分僅有78.94分。未婚人士得分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得分為82.29分。
針對此次調查,喻志強說,調查發現,“收入與幸福感成一定正比?!彼硎?,從調查結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分組低收入群體幸福感較低,而收入在4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幸福感最高,其中4500元以上收入的幸福感得分為86.54分。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市的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xx-xx年,成都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4%、35.1%、34.8%,xx年該系數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多重因素影響幸福感。
記者注意到,此次調查中,影響成都市民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收入水平、生活壓力、物價、個人意愿是否得到滿足等多方面。多達32.9%的市民對自己的工作工資收入不滿意,41.3%的市民認為與其他行業相比,自己的工資水平不高。同時,生活壓力大也成為影響人們幸福感知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市民感覺當前的生活壓力較大。
對幸福影響比較大的因素。
報告中,在被問及對幸福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方面的問題時,68.88%的市民認為“家人健康”、47.70%認為是“子女教育”。
此外,調查顯示,家庭環境10項評價中的“親朋來往”和“家庭收入”得分較低,分別為69.33和71.74。對此,喻志強表示,只有切實解決居民在健康醫療、教育、住房、食品、社保、養老、社會治安等民生方面涉及的具體問題,才能改善市民生存、社會環境,減輕市民生活壓力,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諧,提升市民幸福感。
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谡{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引導語: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關于幸福感調查報告范文,歡迎閱讀與對參考!
武漢市居民幸福感現狀的調查
調查目的:了解目前武漢市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時間: 2016年暑期
調查地點:武漢市居民區
調查內容: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方式:問卷
調查對象:武漢市居民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影響這種感受的主觀因素有很多種,例如:收入,職業,健康狀況,居住環境,政治環境,醫療環境,家庭環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標和持久追求。因此,進行幸福感的調查是符合人類生存目標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本人利用暑假時間,對武漢市的居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作為暑期社會實踐。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及采訪人數共200人。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這次問卷調查。我是武漢工程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需要對我市居民幸福感進行一項調查,希望您能夠抽出一點點時間,協助我完成這份問卷。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條件怎么樣?
a. 我家住房條件非常好 2 %
b. 我家住房條件比較好 14 %
c. 我家住房條件一般 63 %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帖,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于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了解我校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谡{查,提出提升我校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內容:
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
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家的主要目的,家在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學生的總體感覺。
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
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
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秘注。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影響我校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
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壓力對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針對我校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助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圈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學生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簡單的教書,育人有時候更占據了主導地位,尤其是在職業學校中,這種育人的作用更突出。這樣的高要求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通過本調查發現教師的總體幸福感比較低。
面對學生,尤其是不服從管教的學生時,經常會有老師發出各種各樣的感慨,總體感覺就是對學生不滿意,但學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因此對于這樣一份教書育人的工作產生著害怕上課,厭煩學生的情緒,在工作中難以找到成就感。
教師的心理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他們面對的是個性發展和成熟過程中的學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但眾多的調查結果和發生在教師身上的一些事故顯示,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為了了解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我們進行了調查問卷。通過對老師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現在的教師職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們在崗位上有時會感到幸福,有時會感到沮喪。特別是高中的老師,面對學校領導的加壓、同事之間的評比及升學率的多少,讓他們感到壓力非常大。
從調查結果來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總體上來說,女教師的總體幸福感要比男教師的總體幸福感高,但是并沒有顯著性差異;從學校這個角度上分析,教師的總體幸福感也沒有顯著性差異;從職稱這個角度上分析,教師的總體幸福感雖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因子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上差異性顯著。
教師幸福感是教師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的評價,它直接影響教師對待工作的態度。性別壓力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到社會、學校、課堂教學、人際關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社會在性別觀念上仍然缺乏寬容度。一般來講,男性會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更大的熱情。所以在同樣的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壓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緩解壓力的環節上,女性的特質決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強,因此在幸福感的體驗上男教師與女教師就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教師的職稱不僅僅決定著教師的工資水平,而且也是對教師師德、教育教學水平的一種認定。在一個調查研究(高校教師職稱、月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發現教師的主觀幸福感隨職稱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強。通過數據分析也表明了雖然教師的總體幸福感在職稱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這個因子上,卻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職稱對教師在生活的滿足和興趣這個方面還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由于職稱的高低影響教師對自我價值的評價,而當自我價值高低的認識與所處環境的認知和價值期望發生矛盾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情緒,遭受更多的自我壓力,這樣對幸福感的體驗就會下降。
如何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幸福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社會和學校重視的問題。只有心理健康能體驗到工作和生活快樂幸福的教師才能真正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健康人才。我認為提高教師的幸福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培養和提高教師幸福感的關鍵就是改變觀念,要讓教師學會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確合理的認知,改變不合理信念,這樣可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要讓教師學會各種應對這些不確定因素發生的技能,當事件發生時教師才能將壓力水平降低;影響幸福感體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和學校對教師的關愛。
教師所從事的工作是非物質性生產,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學校要圍繞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以促進教師全面發展為宗旨,給教師一個寬松的環境。
為此,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沿陣地廣東做了關于幸福感的調查。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廣東省“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核心。如何在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如何使社會經濟發展的考量從“血汗gdp”的數字標簽到宜居“幸福指數”的人文標簽的轉型?如何將“幸?!钡母拍钷D化為民眾切實感受的幸福生活?這些都將是未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钡谋壤秊?4.9%,回答“比較幸?!钡谋壤罡?,約占六成,為59.2%,兩項相加為74.2%,也就是回答傾向于認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間的選擇,9.8%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2.5%的人選擇了“不幸?!?,傾向于不幸?;卮鸬谋壤秊?2.3%。
調查中從“不幸?!?、“不太幸?!?、“說不清”、“比較幸?!焙汀胺浅P腋!狈謩e計分為1—5,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為3.74,標準差為0.912,也就是說整體平均分接近“比較幸?!彼?。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52.9%,女性47.1%。調查結果顯示,兩性被調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钡谋壤哂谀行?,而回答“說不清”、“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陀谀行?,經卡方檢驗,男性和女性之間幸福感的差異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為3.71低于總體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領導群體的幸福感最高。
統計分析發現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钡谋壤罡?,其次是服務人員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回答“非常幸?!北壤畹偷氖巧a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組,專業技術人員組,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組,商業服務人員組,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組,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組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1、離異居民幸福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居民選擇“非常幸?!钡谋壤罡?,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為14.9%,和喪偶居民,這一比例為11.7%,離異居民的比例最低,僅為5.4%。把“非常幸?!焙汀氨容^幸?!焙喜砜?,未婚居民傾向于幸福評價的比例為65.30%,已婚居民為77.40%,離異居民為53.10%,喪偶居民為61.70%。做負向評價的趨勢與此相同,離異居民傾向于不幸福評價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離異和喪偶各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別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為幸福感正向影響。從有無子女受教育一項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钡谋壤哂跊]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反向評價上結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組選擇“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陀跓o受教育子女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值為3.78,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這一數值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鄙系谋壤哂谧夥烤用窠M,比例分別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組選擇“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驳陀诤笠唤M。有自有住房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數為3.8,租房居民組為3.5。
4、家庭收入差別。把被調查居民分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組、1001—2000元組、2001—5000元組、5001—10000元組和10000元以上組,結果發現幸福感評價與家庭收入高低有線性關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組幸福感平均值分別為3.40、3.62、3.78、3.89和3.95。各組在幸福感各選項上的選擇比例與這一結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選擇“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钡谋壤礁?,選擇“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降?。
考慮到家庭人口的不同,進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發現,家庭人均收入與幸福感的評價呈低度相關,相關系數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評價波動較大,隨著收入增加表現為從低向高震蕩變化,特別是人均2000元以下變化復雜,之后的變化幅度減小逐漸平緩,達到一定高點后不再變化,甚至略微下降。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
本次調查發現廣東省東、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認為,幸福感的高低與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有關。
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很復雜。美國人總體上要比新西蘭人富裕,但并未覺得更幸福。更富的奧地利、法國、日本和德國人并不比巴西、哥倫比亞和菲律賓人更幸福。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增加。
這并非說經濟發展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關系,研究發現,富足國家的人們明顯比那些貧窮國家的人們幸福。對那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國家來說尤其明顯。沒有任何富足國家的人們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國家中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對幸福值又太明顯的影響。而在低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過渡階段國家的人們對生活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
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經濟的發展并不能不斷升高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社會的發展應該以社會均衡發展為目標,致力于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經濟、生活狀況,提高全民整體幸福感。
(二)民生與幸福感。
在較低經濟收入階段,經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是有正相關的,在經濟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這種相關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對幸福很少甚至沒有影響。
布倫諾·s·弗雷等人的多國對比研究發現,幸福感與收入的相關為0.20;在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達到1.5萬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相對較小。
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為0.106,幸福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還處于經濟收入較低階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收入雖然是一個可以用貨幣單位衡量的量化指標,但是,收入的高低卻是一個需要對比才能獲得的,而和誰去比卻是因人而異的,由于每個人的這種個體差異性,同樣的貨幣量化的收入卻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說,個人或家庭收入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心理指標,而不應該看作是一個經濟指標,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為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處于合理范圍,避免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是提高社會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這些都說明,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總結: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社會的不公平問題等等,如何正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點。
員工幸福感是指員工在職業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對舒適、安全、職業尊嚴和個人成就等的滿意成度,以及由此產生的心情愉悅感,具體包括安全感、舒適感、成就感和歸宿感等方面。
一、本次項目員工幸福感測評的時間及地點。
20xx年6月10日晚上7點在馬巢高速總監辦會議室。
二、本次項目員工幸福感測評的方式及幸福參數。
1、自由發揮。
2、薪酬福利、工作環境、身心健康、職業發展、人際關系、民主管理。
三、本次項目員工幸福感測評的參加人員情況。
本項目12人參與。
四、提高員工幸福感的意見建議。
1、保持工作環境、人際關系、身心健康建設方面的先進性;加強企業民主管理;搭建員工職業發展橋梁和完善職業發展制度;重視和改善薪酬福利體系,在薪酬、福利、績效考核與激勵等制度設計方面公平、合理化,同時可以考慮公司經營業績大幅提升或cpi高位運行時相應比例地提高員工薪酬福利待遇。
2、對員工要做好職業培訓,為員工創建深造的機會,特別是女性員工,給予更多的照顧和人文關懷,做好每一位員工的個人職業規劃,提供更多、更好的崗位設計,爭取通過公司和員工的共同努力,有更多地員工獲得用工保障,開展更多文化娛樂活動,發揮工會更大的作用,開設心理健康輔導醫療室,加強公司領導和員工的溝通等。
五、總結。
員工幸福感測評是一項重大而又有意義的工作。做好員工幸福感測評,通過測評,我們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員工的社會競爭力,加強公司員工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提高員工的公司歸屬感,降低員工流失率等來增強員工幸福感,使得提高員工幸福感和公司經營業績增長形成良性循環,共創雙贏。
在20xx年的中國,大多數女性將成功定義為健康、家庭和幸福,尤其是期望事業和家庭雙成功,這也是多數女性在職場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事業與家庭的平衡。不過,年齡、婚姻和生育改變了女性追求事業的方式——女性結婚生子后,開始重視工作的時間靈活性和穩定性,這恰恰和鼓勵承擔更多責任和挑戰的就業市場需求背道而馳。對于女性來說、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在職場中“向前一步”,需要伴侶在承擔家務和撫養孩子方面給予支持。
七成女性認為事業和家庭都是同樣重要的。根據不同的年齡、婚姻狀況、收入水平和居住地統計結果發現,每個類別中的大多數女性仍然認為事業和家庭都是同樣重要的。認為婚姻/家庭比事業更重要的70后女性比例(10.56%)比90后女性比例(5.99%)高出近一倍。
認為家庭/婚姻比她們的事業更重要的已婚無子女的女性的比例高于單身女性。然而,“孩子”對這一問題的影響更為明顯:相比那些已婚無子女的女性(8.44%),認為家庭/婚姻比事業更重要的女性中,已婚有子女的女性比例(16.04%)是已婚無子女的女性的近兩倍。
相比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女性(9.83%)和在二線城市工作的女性(9.66%),更多在三線城市工作的女性認為婚姻/家庭比事業(14.62%)更重要。這意味著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更傾向于視職業和家庭同等重要。
調查發現女性定義成功的前三個要素是——健康(68.28%),婚姻/家庭(45.82%)和幸福/滿足(40.73%),這些是不直接與事業成功相關的要素。而人們通常認為的和事業成功相關的要素——金錢、權力和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聲譽的比例卻最低。
一個女性的婚姻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是否把“家庭”作為定義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大一部分單身女性以“自我實現“作為定義成功的重要要素(40.09%),而有同樣想法的已婚無子女的女性和已婚有子女的女性僅占28.69%和26.01%。與之相反,61.27%的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以“家庭”來定義成功,而單身女性僅占33.45%。一旦女性結婚并有了孩子,金錢、權力和社會影響作為成功因素的重要性就會降低,而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性會顯著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女性認為她們在職場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背景下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矛盾,而不僅是職場本身的挑戰。我們認為,解決這個挑戰有兩種方式:
讓更多男性參與進來
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男性一同參與到改變社會觀念的努力中來,促進男性和女性承擔同等的家庭責任,如通過邀請男性榜樣來支持女性,同時倡導和鼓勵更多男性在家庭中支持女性。
企業社會責任
第二種方式是鼓勵企業為所有員工提供一個更好地促進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環境??赡艿姆绞桨槟行院团詥T工提供更靈活的工作選擇(特別是剛剛有孩子的那幾年),提供更長的男性陪產假或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育兒支持制度(有些制度已經受到了員工們的熱烈歡迎,如允許在家工作、公司內提供母嬰設施、建設企業托兒所并以補貼方式對員工開放等。)
為此,我在中國特色主義的前沿陣地廣東做了關于幸福感的調查。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是廣東省“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核心。如何在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前提下,實現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如何使社會經濟發展的考量從“血汗gdp”的數字標簽到宜居“幸福指數”的人文標簽的轉型?如何將“幸?!钡母拍钷D化為民眾切實感受的幸福生活?這些都將是未來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體幸福感接近“比較幸福水平”。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钡谋壤秊?4.9%,回答“比較幸?!钡谋壤罡?,約占六成,為59.2%,兩項相加為74.2%,也就是回答傾向于認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間的選擇,9.8%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2.5%的人選擇了“不幸?!?,傾向于不幸?;卮鸬谋壤秊?2.3%。
調查中從“不幸?!?、“不太幸?!?、“說不清”、“比較幸?!焙汀胺浅P腋!狈謩e計分為1—5,結果顯示被調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為3.74,標準差為0.912,也就是說整體平均分接近“比較幸?!彼?。
二、從不同群體的幸福感來看。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為男性52.9%,女性47.1%。調查結果顯示,兩性被調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異,女性回答“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钡谋壤哂谀行?,而回答“說不清”、“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陀谀行?,經卡方檢驗,男性和女性之間幸福感的差異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為3.71低于總體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領導群體的幸福感最高。
統計分析發現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钡谋壤罡?,其次是服務人員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回答“非常幸?!北壤畹偷氖巧a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組,專業技術人員組,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組,商業服務人員組,農林牧漁水產生產人員組,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組和不便分類的其它從業人員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響幸福感的因素。
1、離異居民幸福感最低。從婚姻狀況來看,已婚居民選擇“非常幸?!钡谋壤罡?,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為14.9%,和喪偶居民,這一比例為11.7%,離異居民的比例最低,僅為5.4%。把“非常幸?!焙汀氨容^幸?!焙喜砜?,未婚居民傾向于幸福評價的比例為65.30%,已婚居民為77.40%,離異居民為53.10%,喪偶居民為61.70%。做負向評價的趨勢與此相同,離異居民傾向于不幸福評價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離異和喪偶各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別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為幸福感正向影響。從有無子女受教育一項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钡谋壤哂跊]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反向評價上結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組選擇“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陀跓o受教育子女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值為3.78,沒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組的這一數值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組在選擇“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鄙系谋壤哂谧夥烤用窠M,比例分別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組選擇“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驳陀诤笠唤M。有自有住房居民組的幸福感平均數為3.8,租房居民組為3.5。
4、家庭收入差別。把被調查居民分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組、1001—元組、—5000元組、5001—10000元組和10000元以上組,結果發現幸福感評價與家庭收入高低有線性關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組幸福感平均值分別為3.40、3.62、3.78、3.89和3.95。各組在幸福感各選項上的選擇比例與這一結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選擇“非常幸?!焙汀氨容^幸?!钡谋壤礁?,選擇“不太幸?!焙汀安恍腋!钡谋壤降?。
考慮到家庭人口的不同,進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發現,家庭人均收入與幸福感的評價呈低度相關,相關系數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評價波動較大,隨著收入增加表現為從低向高震蕩變化,特別是人均2000元以下變化復雜,之后的變化幅度減小逐漸平緩,達到一定高點后不再變化,甚至略微下降。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
本次調查發現廣東省東、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認為,幸福感的高低與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有關。
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很復雜。美國人總體上要比新西蘭人富裕,但并未覺得更幸福。更富的奧地利、法國、日本和德國人并不比巴西、哥倫比亞和菲律賓人更幸福。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增加。
這并非說經濟發展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關系,研究發現,富足國家的人們明顯比那些貧窮國家的人們幸福。對那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國家來說尤其明顯。沒有任何富足國家的人們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國家中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對幸福值又太明顯的影響。而在低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過渡階段國家的人們對生活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
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經濟的發展并不能不斷升高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社會的發展應該以社會均衡發展為目標,致力于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經濟、生活狀況,提高全民整體幸福感。
(二)民生與幸福感。
在較低經濟收入階段,經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是有正相關的,在經濟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這種相關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對幸福很少甚至沒有影響。
布倫諾·s·弗雷等人的多國對比研究發現,幸福感與收入的相關為0.20;在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達到1.5萬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相對較小。
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為0.106,幸福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還處于經濟收入較低階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收入雖然是一個可以用貨幣單位衡量的量化指標,但是,收入的高低卻是一個需要對比才能獲得的,而和誰去比卻是因人而異的,由于每個人的這種個體差異性,同樣的貨幣量化的收入卻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說,個人或家庭收入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心理指標,而不應該看作是一個經濟指標,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為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處于合理范圍,避免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是提高社會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這些都說明,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總結:從這次調查可以看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社會的不公平問題等等,如何正確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點。
1、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大學生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研究影響他們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使大學生對幸福有更深遠的解讀,從而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幸福。這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2、調查對象:本校大學學生,其中低(一、二)年級20人,高(三、四)年級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總體感覺等自我評定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對目前狀態是否滿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匯總并獲取了所有有效被調查的學生基本資料,如性別、年級等。
由于時間匆忙和實踐經驗不足,我組成員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前進。經過討論,確定了問卷試題。并對四十名大學生(其中每年級10人)進行問卷調查,因為人數較少,對于所得數據也許會有所偏差。預先估計,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來源于就業壓力和學習中的困難。調查后,又經小組成員共同統計,得出結論。
本次調查一共發放調查問卷40份。對調查的學生統計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后有如下結果:、總體分析:
(1)大學生幸福指數總體狀況
根據上表的調查結果顯示:
對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滿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滿意的占15%、上述數據表明有7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狀態總體上持滿意或肯定的態度,而有3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的滿意程度處于中等偏下的態度。
對大學所選專業及以后就業預想32.5%的人表示對自己專業滿意,而17.5%的大學生則處于茫然狀態,40%的人則認為專業不滿意對未來就業表示堪憂。這說明為數眾多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并且對未來的發展抱有悲觀色彩。
對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關系、生活成就、人際關系、經濟狀態、精神空虛、現實理想差距、沒有戀愛、沒有參加團體活動(可多選)分別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從中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因素中,就業壓力首當其沖,其次是學習壓力,再者生活品質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對于追求幸福做過的努力(可多選),80%的學生表示樂于關心他人,75%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努力學習,45%的學生勤于交友,獲得幸福。只有12.5%的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志愿者讓自己獲得幸福。
對現在大學生活狀態的滿意程度,27.5%的人認為忙碌而充實,60%的人認為普通平淡,7.5%的人覺得不滿意,與理想之間有一定差距。這間接證明了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并不很滿意。因此加強大學的教育體系以及改善大學活動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開心時解決不幸福能力,40%擅長解決,15%不擅長解決,而45%的大學生不知道是否具備此能力。這些數據很鮮明地反映了我們廣大的學生群體中大部分人缺乏處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問題的能力。
對于覺得幸福的人該具備的特點(可多選),97.5%的人選擇了樂觀開朗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系,87.5%的人認為幸福的人應該努力奮斗,72.5%的人則選擇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學生都認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數的人也都認為只有樂觀的心態是不夠的,需要后天的努力來實現幸福。
對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學生打100分,12.5%的大學生打80~99分,67.5%的大學生打60~80分,17.5%的大學生打30~60分,0%的大學生低于30分。
注:此結果真實有效,且從整體來看,與預測狀況基本符合。
(2)總結:
綜上所述,大部分大學生都感覺自己的生活還算幸福。而讓大學生對自己感受的不幸福進行歸因時,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歸因風格: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主要歸因于外部因素,如就業壓力大,學習壓力大,運氣不好,社會競爭激烈,課余生活單調等;另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歸因于內部因素,如人際關系太差,主觀努力不夠,缺乏明確的追求目標,精神空虛等等。在內因與外因之間,大多數大學生都把導致自己不幸福的內因排列在最前面,這反映了大學生對于幸福認知的一致性,同時也說明個人努力、明確的生活目的感,對精神世界的明確的理解、預測和內部的控制對于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樂感對生活質量高低的影響是不容質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樂,生活充滿樂趣。然而,面對同樣狀況,不同的大學生的快樂感程度卻有所不同。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態以及自己追求決定的。比如有的大學生覺得畢業后前程似錦,有的大學生覺得可以養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極心態。由此可見,一個天性樂觀豁達、凡事易于滿足、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未來的人相較于具有悲觀的心態的人的幸福感要強。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個人所特有的內在心理特征,是影響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內在原因,也是影響一個人主觀幸福感的直接原因。從問卷調查他們對幸福進行的主觀定義中,我們進行總結認為人格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業壓力對幸福的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越來越強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們似乎顯得無可奈何。寒窗十幾載,好不容易擠進大學的校門,如今就要走向社會,面對父母的期望,面對自己的`理想,卻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偏差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的就業。不幸福感的產生也因此而生。
就業壓力一方面來自社會,一方面也來自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高校教育者應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轉變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認清形勢,認識自我,平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和諧的心理狀態,從心理上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進而減少就業壓力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3、重要的生活事件會引起幸福感的變化。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是大學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響了他們對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當大學生遭遇掛科,失戀等負性生活事件時,可能會產生抑郁、悲觀、無助等消極情緒,導致幸福感降低。但個體的幸福感一般不會長期下降。同時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認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會使幸福感提高,最終其幸福感會穩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標。調查表明,無論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都把生活目標作為影響自己幸福觀的因素。并且在對自身的不幸福歸因時,認為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是導致他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目標,大學生會整天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而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影響對自身的判斷,使自己對生活更加迷茫,從而帶來循環效應,加劇了大學生的煩惱和負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5、金錢、享受對幸福的影響。不可否認,金錢和物質財富是個人幸福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培養正確幸福觀的物質前提。一個生活在物質匱乏社會中的人,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他不可能會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對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覺,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質財富應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別比較發現,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錢在幸福中的作用,這與男女生未來的社會角色有一定關系。調查中,只有17、5%的人為自己的經濟狀況煩惱。應該說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生在此方面的關注度應該會增加。
如今的大學生現在所持幸福觀點中容易把吃喝玩樂、揮霍金錢與幸?;鞛橐徽?,幸福價值觀偏頗。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是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沖擊和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對正處于人生觀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無不憂慮地看到,大學生群體在幸福價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似有抬頭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幸福就是吃喝玩樂,幸福就是為所欲為、揮霍金錢,甚至有人癡迷那種"不修今生求來世"的錯誤觀點,對身體和物欲的滿足成為學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這些觀點否認了幸福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和創造來獲取、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努力拼搏的過程。學生體驗幸福的過程、態度和情感不正確,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幸福的理解。
1、 要重視人格的培養和塑造。與其他因素相比,主觀幸福感更多的依賴于人格。例如個人的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標。外傾性的人能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幸福,培養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讓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喜歡并相信自己,恰當的認同和接納別人,能夠理性的面對和接受現實。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不斷地汲取知識,知識可以讓人聰慧、充實更能體現自身素養。
2、 積極的改善社會關系,尤其是舍友關系和朋友關系。要能正確處理得到社會支持與付出社會支持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這也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的一個集中反映。它關系到大學生是否能夠有個愉快的心境度過整個大學生活。因此通過擴大人際交往,結識朋友,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觸人群,改善人際交往關系。
3、 職業生涯規劃。嚴峻的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幸福指數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大學生希望在畢業時能夠有一個好的選擇,就應該盡早的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并據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不斷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讓自己充實、自信,提高幸福指數。
4、 休閑。要學會在忙碌的學習中分出想當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上的休閑。例如參加體育鍛煉,看電影,參加社團活動,聽音樂,參加志愿服務等。這些工作都能增加個人的身心健康。
5、 培養積極情緒。情緒是人們看待和處理事物的一個放大鏡,好的情緒總是作為一面積極的暖色鏡來加工所面對的事物。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更大的寬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經常去聽、看、經歷一些能夠激起積極情緒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漸漸的處于一種良好情緒的循環圈中,會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中國大學生的幸福感不僅影響其個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和取向,所以社會各方要給予共同的關注,并做好其協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視增強其自我效能,讓同學在價值展現時,體現快樂,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估計和期望,提高學業成就,而學校應轉變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從積極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中的積極因素。去感受生活,體驗幸福。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扭轉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此外,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和幸福。大學生作為沒有經濟獨立的群體,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親子關系密切,更能體驗幸福。
我認為。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對人生發展方向、對社會實踐認知的啟蒙期,此時可塑性極強,如果從現在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幸福的獲取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這種積極的、科學的、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從人的本性出發、重視人的個性發揮與中國大力提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讓同學們去積極地奮斗,而把艱苦的過程轉化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3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