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了解市場和競爭對手,并為業務發展提供指導。在這些調研報告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應用和比較,對我們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班級:通信0803。
姓名:朱回。
學號:
20年7月5日。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并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發化;新職位的涌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復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湖南科技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湖南科技學。
院校園內隨機選擇學生當場發卷填寫,并當場收回的形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調查時間: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見附一)。
五、調查結果。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系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論。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并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7您擇業前考慮的首要因素是。
10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a企業需要具備較高職業能力或者專業技術人才,對應屆畢業生需求總量減少。
11您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學前教育是專門培養幼兒教師的一個專業,一般認為,幼師畢業生非常好就業,社會需求量很大。那么,我們學校的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情況如何,很值得進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對xx區及市區部分幼兒園近幾年我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展開調研分析之后,了解了畢業生就業后情況以及社會上用人需求形勢,同時也可以對我們學校幼師的專業素質結構進行再認識,并以此為依據,建議要盡快提高生源質量和辦學水平,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特色辦學、校本課程研發、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
一、調研目的與意義學前教育專業是師范類學科里特有的一門專門培養幼兒教師及幼兒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學科,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幼兒教育專業,或者叫幼師,他們主要學習的專業課程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管理學、家庭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幼兒園環境美化與布置、鋼琴、美術、舞蹈、視唱、樂理、書法等。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數對口就業單位是各類幼兒園及一些新興的早期教育機構如幼兒早教中心、幼兒智力開發中心、幼兒家庭教育機構等。其專業特點在于:較早地確定了從事學前教育的專業發展方向,學校所設置的課程、安排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學生將來的發展方向除幼兒教育外,還可向藝術類方向遷移。當前大學生普遍面臨著擇業難、就業難的現象。而一般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優勢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兒教育遠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幼師畢業生需求量將會很大。但是現實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到底是多少,現在都在何處就業,就業情況如何,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是什么等等,我們都知之甚少。因此,對近幾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及前景值得去做調查研究。x年xx月—xx月,學校分管領導、招生就業辦以及教務處等部門人員于對xx區及市區部分幼兒園進行了關于畢業生本人就業情況及各幼兒園、及早期教育機構用人需求和滿意度進行了調研,使我們初步了解了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了解了社會上的用人需求形勢;使我們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素養進行了再認識,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進一步完善與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建議;本次調研也試圖從幼師畢業生跟蹤調查中所獲得的情況,對幼師的現行培養模式以及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為探索學校建設和幼師生成長成才的規律提供依據。
調研單位:xx小學幼兒園、實驗學校幼兒園、xx幼兒園、花園幼兒園、實小幼兒園、二附小幼兒園、xx幼兒園、外國語實驗學校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xx中學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九年制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xx小學幼兒園、九年制幼兒園等。調研對象:主要為xx區教師進修學校x年以來的部分職高幼師畢業生。
三、調研內容和方法調研內容:幼師畢業生就業情況。
調研方法:深入用人單位,采用訪談法、登記法等。
四、分析與討論。
(一)畢業生就業情況1、畢業生市場占有率及目前就業率通過對近二十個幼兒園的調研發現,這些單位的%以上員工是我校的幼師畢業生。但是,這些員工很多都是x年以前的畢業生,近幾年的畢業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1)用人需求接近飽和;(2)待遇低下,學生期望值過高;(3)心理不穩定,耐挫能力差,這山望著那山高;(4)不愿踏實做事,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這就說明畢業生還應該從自身入手,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調整自己以盡快適應市場需求。還有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沒有理想的單位就不急于就業,寧愿做啃老族;一些經濟境況不太好的畢業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太好的農村幼兒園,她們也樂意去就業。
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帶領調查組,從3月28日至4月16日,就我縣的就業再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我們通過深入用人單位座談用工情況、走訪返鄉農民工、與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對話等形式,掌握了我縣目前就業再就業的一些情況和問題,現提出幾點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供領導決策時參考。
我縣是100多萬的人口大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xx%,農村勞力有46萬人,其中常年在外務工人員24萬余人。目前,全縣有城鎮下崗失業人員1.3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近6萬人,回流返鄉農民工6xxx人,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0.5萬人,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二、問題及原因。
1、金融危機的沖擊。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包括、在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一些企業舉步維艱,一些企業破產倒閉,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影響到了就業市場。
2、大學畢業生供大于求。由于前幾年高校不斷的擴大招生,致使今年的畢業生規模擴大,增加了就業壓力。同時,年還有一些大學畢業生未能如期就業,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年畢業生形成空間擠壓,因而今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也就越來越困難。我們通過開展畢業生座談會等活動了解到,我縣近幾年大專院校畢業生約有5xxx人尚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出現這一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其中教育模式的局限是重要原因。各大高校在教育方式上都較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了科學實踐,以分數而不是個人實際能力來評定一個人,高校畢業生就業時同樣以學位證書、資格證書等來判斷他們的能力。然而,大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資格模型”。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取決于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還有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與向用人單位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由于大學生是作為一個“產品”在一個高等教育系統中被制造出來的,因此就業能力不足主要是與大學聯系在一起的。這既與傳統上相對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關,也與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有關。
長期以來,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此外,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能力,但是缺乏“市場能力”——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等等。
3、大量農民工返鄉。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相當一部分外向型企業關閉或停產,導致我縣相當數量的在外務工人員失去就業崗位返鄉,不僅給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對農村的和諧穩定帶來很大壓力。統計顯示,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縣返鄉農民工達6xxx人,占全縣外出務工總數的x.x%。截至3月27日,全縣尚有5xxx名返鄉農民工尚未重新就業,占全縣外出務工總人數的x.x%。
同時,調查組在調查中也注意到當前在返鄉農民工這個群體和鄉鎮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傾向性問題:
(1)缺乏對國際金融危機長期困難的應對準備。相當一部分返鄉農民工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快就會過去,缺乏長期戰勝困難的心理負荷。
(2)依賴、等、靠思想嚴重。相當一部分返鄉農民工回到家鄉不愿務農,等待政府安置,坐吃山空。
(3)對再就業薪酬的心理預期值過高。特別是原來在礦山企業打工的返鄉農民工,現在大錢沒處掙,小錢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xxx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鄉鎮對返鄉農民工的底子不清,擔心如實統計上報會自找麻煩,影響當年工作考核。因此造成有關返鄉農民工的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影響縣委縣政府的宏觀決策。
(5)村級組織對返鄉農民工的教育引導亟待加強。
三、
對策及措施。
針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落實政策穩就業。全面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加大對促進就業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增加就業崗位;認真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及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和各項補貼,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加強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及時幫助“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
2.拓寬渠道增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倡導和激勵全民創業,把發展經濟與創造就業崗位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加快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總量;通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大上項目,開發就業崗位;通過調整企業結構,發展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崗位;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拓展就業崗位;通過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自謀就業崗位;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專合組織、協會和專業大戶,擴充就業崗位。
3.加強服務固就業。盡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體系,完善就業服務機構,增強服務功能,強化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落實求職登記、就業指導、職業介紹、檔案托管、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勞動者維權等服務措施。加快我縣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開發我縣勞動力資源和就業信息網站,使我縣勞動力資源開發、就業指導與信息時代接軌。廣泛開展多種形勢的招聘活動,為求職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當好“紅娘”。
4.開展培訓興就業。根據勞動力市場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全面推進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和返鄉農民工技能培訓、高校畢業生能力培訓,大力培養高素質、實用型、復合型技能人才。以高技能人才培訓為重點,加大培訓基地建設,積極探索“訂單式培訓”、“個性化培訓”等培訓新模式。建立健全勞動預備制度,推進城鄉“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讓更多的技能人才適應當前的人力資源市場,盡早盡快尋求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崗位。
5.爭創品牌擴就業。我縣是勞動力資源大縣,沒有過硬的技術品牌就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力競爭機制。因而我們要依托市場,選準項目,著力打造一至兩個勞動力技能品牌,提升我縣勞動力資源的社會地位,促進我縣勞動力合理流動和轉移就業。世界窯爐在中國,中國窯爐在。工業窯爐在國民經濟中應用非常廣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華夏窯爐公司的“華窯”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窯爐”技工、老板、機械日漸名聞大江南北。我們應針對這一勞務品牌,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成立“窯爐工培訓基地”,爭創勞務品牌,積極開發我縣窯爐資源,塑造更多的“窯爐人”。
6.狠抓招商充就業。招商引資是發展縣域經濟的有效途徑,也是擴展就業崗位的主要渠道。面對新的就業形勢,必須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和項目投資經費保障機制,積極倡導全縣招商、全民引資。
作者:楊宇閣。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第二部分: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范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后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后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盡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盡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2.4問卷調查的結果。
2.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多選)。
3.您將來想要到什么樣的單位就業?(多選)。
4.您對就業地區的選擇是什么?
5.您對上述地區的選擇原因是什么?
6.如果求職較為困難,您對去基層工作是否愿意?
7.你進入畢業時期的去向?
8.如果你現在去求職,你覺得你自己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是?
9.如果是自主創業,認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您所欲就業的類型是否與您的專業相符?
11.您認為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途徑是什么?
12.請問你的擇業觀念是什么?
13.你期望你畢業后的工作薪資是多少?
2.5調查結論。
1.大學生對就業前景關注度不夠。
2.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就業形勢不夠了解。
3.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夠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學生的就業觀仍需改善,
5.學校、社會指導與輔助力度不夠。
第三部分:調查分析。
3.1大學生就業現狀認知與分析。
據了解,相對于“史上最難就業季”20__年來說,220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名,相對去年增加28萬,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預計“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220年高校就業人數高達810萬;同時220年上半年全國民營企業有6.7萬家倒閉,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
220年,中國經濟已悄然進入新“拐點階段”,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這使得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更趨復雜,同時也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F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20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220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3.1.213、14年的就業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0__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就業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粕?,為79.7%;本科生的就業率最低,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20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理科類就業率較高,就業率較高的前50個專業,就業率均超過了全國本科平均91.8%的就業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學、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護理學專業,都是理科專業。
3.2影響大學生未來就業因素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64.7%的同學認為“應屆畢業生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為企業需要較高職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對專業面太窄的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總量減少,30.5%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為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還有21.2%的同學認為靠關系才能找到好工作。從這些資料里可以看出來,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大學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經驗得到重視,但仍有方面存在著不少的矛盾。
當前各大學校組織的各類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是為了鍛煉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同時大學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收獲經驗。
我們同學們處于一種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來的要求,只能勉強適應其中的一、兩條,有些同學基本上很難找到自己覺得能被看重的崗位,更談不上熟練、精通這樣的要求。
3.3大學生就業的選擇。
3.3.1工作崗位的選擇。
根據調查結果,55.2%的畢業生選擇了到工作穩定,福利相對較好的國有企業,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50.5%的畢業生選擇先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關于工作崗位的選擇上,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是畢業生選擇的熱門企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選擇哪種企業,都要對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學生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省會城市或發達地區這樣的一二線城市在求職者的選擇工作地點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鄉縣級城市,另有相對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對發達地區,個別人選擇其他地方如海外。
選擇工作地的主要標準:過半數的人將個人發展機會作為首選標準??梢妼τ诿媪志蜆I的學生而言,發展前景是首要考慮因素,然后是生活條件,宜居程度等。
這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愿意去偏遠的地方。
3.3.3去基層工作意愿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明確愿意不愿意去基層工作的求職者比例都有下降趨勢,而表示可以考慮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表明求職者對于去基層工作的態度總體上視乎更模糊。
3.4大學生畢業時的去向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52.2%的同學認為直接找工作就業,有創業想法的人數占16.4%超過想考研的人數14.4%,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10.2%求職考研兩手準備,極少數人認為3.9%出國深造,也有人認為可以緩幾年。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開始憂心自己畢業后該何去何從了。擺在大家面前最為清晰的,是兩條路:繼續深造(考研/留學)和找工作?,F在研究生擴招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么要考研。千萬不要只是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
過很多好的就業機會,所以也應該花點精力關注一下就業信息。
3.5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和就業途徑。
調查結果表明,有56.7%的學生認為“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9.3%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網上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說明大學生正習慣于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12.5%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系”獲得就業,占25.3%的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傊?,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系。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占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
在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網絡中介成為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職業信息資料庫,通過網絡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梢园l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會作為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3.6大學生就業觀念分析。
3.7大學生期望月薪。
調研數據表明:近一半的求職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間,22.1%的求職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間,少數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盡管物價在上漲,但求職者期望的月薪并沒有隨之水漲船高,依舊保持與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與建議。
4.1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4.1.1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4.1.2就業容量小,就業人數多。
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狀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高校的擴招、企業的改革、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1.25億人但有中小企業660萬個,而中國13億人只有中小企業1100萬個),就業容量不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現等眾多的因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4.1.3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著缺陷。
社會實踐能力缺乏,大學生自身素質不夠完善且有下降的趨勢,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范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
4.1.4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著誤區。
1.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導致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2.不當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
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愿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于個人的自我設計過于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4.1.5就業制度上存在障礙。
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
4.1.6學校對于大學生就業關注意識不強。
許多學校熱衷于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學校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力度不夠,同時現今中國的大學仍以學習為主,對于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實踐的鼓勵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夠。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4.2大學生就業建議。
4.2.1學生層面。
1.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1)正確就業定位。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
2)做到靈活就業。轉變到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
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
3)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尋找與自身條件。
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2.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大學生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處理人魚資源的能力等。
2)加強社會實踐。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
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充分利用招聘會、網絡資源等途。
徑,主動把自己的真才實學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自不易的就業機會。
4.2.2學校方面。
1.改革教學過程與教育方法。
教育過程與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合各門各類知識,成為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2.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
3.召開就業講座,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學校應多開展類似就業指導的講座,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創業,進。
行教育改革。加大對社會市場狀況的了解并將之用于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4.2.3企業方面。
1.招聘標準與程序的變動。
1)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為經驗論、為學理論,摒棄用人歧視。
2)選人標準要合理。企業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
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制定合理選人標準。
3)確定合理招聘程序。確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再按考。
核程序進行后,擇優錄用。
2.與學校的合作。
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踐機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業措施變動與關注。
1)政府則應該完善就業渠道與途徑,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2)應該增加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度,積極跟進報道大學生的就業情。
況,從而讓大學生時時刻刻了解有關就業的相關情況,更好的做好就業規劃。
2.加強政策實施。
無論是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崗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相關的政策出臺,關鍵是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學生真正受益。
大學生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成才和成長。在屆大學生喊出“零工資就業”之后,屆大學生就業引起各方關注。據相關部門統計公布,畢業生人數達到495萬人,比增加82萬人。我們雖然是大三的學生,還沒有直接面臨就業的壓力,但是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讓我們也不得不密切關注當今的就業形勢。那么在日趨明顯的就業壓力下,我們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呢?我們可以多去些招聘會現場看看,切身地參與進去,多與招聘官溝通,了解現在社會都有哪些崗位的需求,各個行業都要求哪些技能。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明確努力奮斗的方向,也能鍛煉與人溝通的能力。
為了初步了解就業市場,我和一名組員于2月10日來到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參加了備受廣大畢業生關注的“蘇州市20春季人才交流大會”。據說這次招聘會一共有519家單位,544個攤位,12239個崗位,吸引了不少應屆及往屆畢業生。博覽中心分為3個區:3a區主要分布新區、市區、醫藥衛生、保險、金融系統以及建筑類單位,4a區主要分布園區、縣級市(區)、外貿、外地單位以及創元集團下屬單位,5a區主要分布事業單位(據我們當天觀察基本上就是學校和醫院)。因為我們是師范專業的,在了解了各單位分布的位置之后,我們主要去了5a區的學校。我們看見在像蘇州九中、十中、三中這樣的重點高中前都排著長龍,而有些不知名的學校面前甚至連一個人都沒有。兩種對比實在令人吃驚。通過傾聽旁人與招聘單位的談話,我們發現不少初中招聘的教師都是合同制,即不編入教師編制,這也就意味著即使上崗也將隨時面臨解聘的危機。而一些有名的小學要求也相當高,像蘇州市實驗小學,雖然招聘條件上寫的是大專及大專以上,但事實上大專生連簡歷都不收,當然有一點對我們很有利的就是,它只收應屆畢業生,我就親眼見到一位前來應聘的男士因為有工作經驗而悻悻離去。我們還去了3、4區的幾家翻譯公司,發現有的公司倒并不介意我們沒有經驗,說可以邊培訓邊工作,翻譯的內容有口譯也有筆譯,但是內容比較專業化,有的是機械工業方面的,也有法律文書方面的,這就最好要有相關的學習經驗了。我們就這次體驗總結出了一些參加招聘會的注意事項:
一單位選擇。從經驗中我們知道,內企和外企在招聘會上的表現差異較大,從展臺設置、招聘者著裝及其伙伴間談話內容、接待姿勢與態度、展板和宣傳品制作、招聘職位精確程度、用餐方式、撤離時間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該單位對用人的基本思路。在沒有與對方接觸之前,其通過形象展示所流露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是決定取舍的關鍵因素之一,可據此省略不必要或無意義的接觸。
二瀏覽順序。有的人一進會場就一頭扎在某一展臺前寒喧短長,卻不知道整個招聘會到會單位整體情況,后來才發現時間不夠了。最好是在進場后先把整個會場瀏覽一遍,大致知道自己要與什么樣的單位接洽,然后做個簡單的計劃,將在有關展臺的所用時間作適當的分配,并使自己的狀態保持于最佳,再去進行分別接洽。這樣有利于有限時間的充分而合理的運用,并使自己的心態維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三喧鬧的會場,熙熙攘攘的應聘者,對此場面要有心理準備,切忌手足無措。查看會場平面圖,選擇你的目標企業,圈出你要應聘的公司。但在去理想公司前,先試一下其他稍差的公司,這可以幫助你獲得自信,也可以排練一下“自我推銷術”。
四準備好在亂糟糟的環境下向別人推銷自己。不要長篇累牘,做到直截了當,引人注目,這樣招聘人員才會記住你的姓名和特點。學會如何最有效地表達自己,因為別人也在等著與招聘人員談話,理想情況是三分鐘搞定。要滿懷信心地面對招聘人員。
五第一印象很重要,因此參加招聘會的衣著和談吐也尤為重要,如果不注重這些細節,它也可能成為你就業的攔路虎。
經過與招聘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我們覺得除了應聘經驗外,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也是相當重要的。于是,趁著假期的機會,我們還采訪了畢業于我校外語系已經在蘇州市十中任教一年的一位學長,請他為我們談談對學業和工作的一些心得。以下是我們的采訪稿:
問:大四會做些什么?
答:大四上半學期主要還是上好課,學好專業知識。到12月份左右會去學校實習。實習階段挺重要的,可以學到許多學校學不到的東西,而且對以后工作有很大幫助。大四下半學期要寫論文,做簡歷,找工作,會很忙。
問:畢業論文一般會選什么論題?
答:畢業論文一般會選自己感興趣的題目,而且要與將來有關。如果將來要考研,就應選與將來考研有關的題目;如果將來準備工作,應該選與將來工作有關的題目。像師范類學生如果以后準備當老師的,就選教育方面的比較好。
問:招聘前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答:我個人認為,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才是制勝的法寶。招聘前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招聘的單位有一定的了解。連自己想要招聘的單位都不了解很難在招聘中被錄取。所以招聘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有就是簡歷要做的準確,有自己的個性,但切記花里胡哨。最后要注意自己的著裝和禮儀。
問:那招聘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答:招聘時我們要聽清招聘單位提的問題,不要答非所問。如果真的沒聽清楚,應請求提問者再敘述一遍。在招聘時要表現得自己很有自信,有自己的見解,千萬不要說要和父母商量之類的話,那會讓他們覺得你很沒有主見,這么大了還要依賴父母,不會有什么大成就。當問及敏感問題,如想要多少工資時,要根據自己對市場上的調查提出適當的價格,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招聘單位。
問:招聘后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答:招聘后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信箱和手機,看看招聘的單位是否叫你去復試。如果沒有也可以去招聘單位詢問情況。即使不被錄取也要知道自己輸在哪里,以后可以改正。若是因為招聘單位覺得你學校不夠好,我們應盡量爭取機會向招聘單位證明你比別的好的學校的學生更有實力。真的不行的話,也不要灰心喪氣,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情為下一個崗位做準備。
問:工作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
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仍然復雜而嚴峻,749萬的畢業生,將會再次造就“史上更難就業年”。4月27日xxxx聯合央視新聞中心主辦及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就業有位來”xx大學生就業公益行動再次啟航。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就業,搭建企業與高校間的供需橋梁,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為此,xxxx為了幫助社會、企業與高校更深入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求職意愿與求職行為,持續關注大學生的求職意愿和行為的變化,特進行此次“xx年應屆畢業生求職力”調研。
xxxx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xx屆應屆畢業生中,畢業后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1.2%,16.9%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6%的人選擇出國繼續學習,選擇創業的比例為6.3%。
值得注意的是,與xx年、xx年相比,xx年選擇就業的學生比例有所降低,比例由xx年的76.3%降低至xx年的71.2%,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整體變化不大。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由xx年的3.2%上升為xx年的6.3%。在社會整體的創業熱潮影響下,大學生也受到這股洪流的影響,xx年畢業生的創業熱潮開始興起。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不僅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來自政府層面為創業者提供包括政策支持和幫扶、投資環境的繁榮和社會整體對創業的積極態度,都對創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開始成為畢業生們的熱門話題。
新一代畢業生自我意識強烈,為理想創業而在選擇創業的原因中,xxxx調查顯示,27.4%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20.8%表示創業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此外,19.3%的畢業生選擇創業是為了掙錢,自由也是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的一個重要理由。理想、興趣、財富、自由都凸顯出新一代大學畢業生強烈的自我意識。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仍有5.4%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而社會整體的創業氛圍濃厚,政府對創業者們的支持,包括開辟創業園、提供初創辦公地點、提供類似天使投資的創業幫扶基金,都對大學生選擇畢業后創業有更強的吸引力,讓聰明、有想法、有激情的大學生投身到創業大潮中去。
許多醫院過度關注畢業生的學歷,入門級的學歷就是研究生,低于碩士研究生的不予考慮,根本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這就導致了,很多基層醫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級人才的單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該到基層醫院就職的本科、??漆t學生沒有單位接收。這是引起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原因。
還有部分醫院過度的追求工作經驗。招聘條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經驗、5年以上工作經驗,我們不否認,醫生這個崗位工作經驗是相當重要的,但是醫院忽視了一點,任何一位醫生的工作經驗都是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當然有很多小醫院不具備培養人才的條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經驗的醫生,這就導致了醫學生的就業路越來越窄,這是引起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另一個來自用人單位的原因。
1.就業人數上升,就業率日趨下降。
由于高等醫學院校連年擴大招生規模,醫學畢業生的總量明顯增加,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人才供需之間的天平也越來越失衡,醫學畢業生也不例外。
各層次醫學畢業生由供不應求變為“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粕┻^于求”。重點院校比普通院校就業率要高;同一所學校內各專業就業率也有差異,預防、影像學、麻醉學和檢驗需求旺盛但畢業生少,臨床等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業率略高于后者。但總的看來,醫學生一次就業情況正呈逐年下降趨勢,中心城市更是難以插足。
2.新增崗位不足,且層次逐漸拉高。
經過多年的不斷培養和補充,城市的醫療人才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還出現了飽和或超編,很多醫療機構正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調整,用人指標有限,難以大量接受畢業生。而醫學生都渴望進入中心城市的大醫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醫院現有醫療人員數量飽和,要想進入比較困難。大醫院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比較高,除了個別崗位和特別優秀的人才,大醫院的臨床科室人員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碩士或博士以上學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李系仁介紹,大醫院要碩士、博士,目前這種用人取向全國都如此,本科生多為麻醉、影像、檢驗等專業部門接收。其他學歷的除非是特別優秀的,否則不予考慮。因為現有醫療人員數量已經飽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質量。一家醫院的人事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該院博士將享受人才引進待遇,碩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計劃內指標”,而本科生實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業現實,轉而走考研之路。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畢業生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找工作,一邊準備考研,這或許就是在逃避就業現實。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在這種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考研也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既能在校園里繼續享受單純的生活,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暫時有效地規避現實的就業壓力。根據了解,目前,考研已經成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最多的選擇,考研人多,落選的自然也多,因此連續考幾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許多醫學院校里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不就業族”?!安痪蜆I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請出國留學或自主創業。在沈陽醫學院,有一個班級90%的學生選擇了考研,尤其是醫療專業的女生。他們說,現在醫療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很難留在大醫院,他們要通過考研擺脫現有就業困境。許多同學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繼續考??佳?、出國留學已經被醫學院校大本學生們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1.就業傾向及薪資預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惡,畢業生的就業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選擇迎頭而上面對困難,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然,這些人中大部分還是希望去省、市當中的大醫院,哪怕只是能去見習,積累經驗,對于自己事業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還有的人則會選擇考研,不斷學習,掌握知識,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堅固的基礎;當然也會有人想要出國留學,增長見識,繼續深造……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異的。而至于醫學生的薪資預期問題,他們所期望的薪酬,與現實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41%的人選擇xx~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掙到5000元以上。
有調查表明,畢業生畢業去向首選是東部沿海地區,達36.5%,最主要的原因是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達,收入水平較高;次選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選為小城鎮;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愿意選擇去農村醫療機構工作,待遇明顯偏低和業務發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畢業生認識到去農村醫療機構就業的必要性,卻只有32.7%的畢業生選擇會去農村醫療機構就業。
每個人對于就業,都是會有各個方面不同思考的,這因人而異。但是,大多數人的考慮,也存在著許多的共通之處:首先會考慮與自己的專業相關聯的工作,來確定所挑選工作的范圍;其次是考慮哪種工作更加地適合自己;再來是工作的性質,工資,與家里的遠近等等這些也都是在考慮之列的?!虼?,在就業的過程中,有學多的學問,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個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誠信問題:當我們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書成為難題之后,醫學生們就想到通過其他的各方面的證書來提升自己的身價,所以大學期間就努力考取各種各樣的技能證書,但是忽視了專業技術的學習,導致近幾年的醫學生的專業技術掌握程度越來越差,到醫院工作后不能都達到一個畢業生應有的職業技能。這個自身的原因也導致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第二,近幾年的大規模擴招也波及到了醫學院,原來醫學院的招生分數線一直是遙遙領先,而近幾年,醫學院校的招生分數線也是日益降低,這就導致醫學院校的生源質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終的畢業生的質量受到影響,最終也造成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個高收入的工作,醫學生也不例外,在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一味的考慮高薪工作,這就導致了與許多就業機會擦肩而過,這個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
師資力量雄厚的重點院校的教師都重視科研,對于本科生的教育不夠重視,這就導致了畢業生質量下降,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而民辦學校,對于本科甚至??齐A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視,但是自身的師資力量不夠雄厚,許多私利學校都在其他學校請老師講課,這樣勢必也會影響到畢業生的質量,對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變化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目前,我國醫療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基層醫療保健單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很多醫療機構正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調整,用人指標有限,難以大量接受畢業生;除此之外,大醫院對應聘者的學歷也設置了較高的門檻。而在醫療改革新時期的當下,與大城市大醫院門庭若市人滿為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小醫院、偏遠地區醫院對醫學本科生有很強烈的需求。但是由于條件相對較差,很多醫學生不愿意去,因此出現了一邊抱怨工作難找一邊抱怨人才難求的狀況。不過在近兩年,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提倡下,社區醫院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與政策的不斷加深,所催生出的社區醫院消費市場為各類的醫學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其中,護理專業、外科、內科、中醫學人才,都是在社區醫院非常緊俏的。福瑞醫生人才網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近期醫藥行業銷售領域每天發布近2千個職位,占每天所發布職位的20%左右,醫藥銷售代表和經理職位更出現了一“將”難求的現象。對于醫藥行業求職者而言,大多數銷售從事的是醫療器械和一些醫藥產品的銷售,醫藥行業的銷售人員不同于其它行業,它對專業性有著很高的要求,而且如果是醫療器械銷售,大多還要求和大型醫院有著良好的關系。因此,醫學生應當隨時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隨之調整自己的就業策略。
醫學生如何應對就業?
1.降低自身期望,從實際出發。
現在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時代,醫學畢業生要適時調整就業觀和期望值,與社會協調同步發展。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醫學生理當從自己的自身環境、能力出發,適當地降低對就業的期望值,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降低就業層次,搶先到那些目前經濟雖然欠發達,但發展后勁足、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城市去施展才華。
如果大醫院找不下工作,那么就去中小醫院找;假若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那就應該擴寬自己的視野,適當地走向山區,走向農村,走向基層,去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一方面,可以比較有效地減緩農村地區嚴重缺乏醫務工作者、人才的局面;兩一方面,也可以使剛畢業的本科生先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同時積累經驗,為以后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牢牢的基礎。
2.提高就業能力,多參加培訓。
為了增強競爭力,提高醫學生學生自身素質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醫學生要明確社會對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會的需要去充實、完善及提高自己,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包括參加學校,社會舉辦的各項實踐、輔導活動,以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正確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及時進行心理咨詢,改變自己的消極認知,疏導不良情緒,調整就業的心態,做好心理準備,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斷改進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態培養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來促進就業。
3.拓寬就業思路,增強自信心。
醫學畢業生應當拓展就業領域,不必拘泥于專業對口,敢于到那些與醫學專業相近或相鄰的新興行業工作,如保健、康復、美容、醫藥、家庭護理、計劃生育、臨終關懷、養老院等:要敢于從事相關職業,一些交叉學科的專業人才如保險公司的醫藥核賠師、醫藥公司的醫藥代表、專門處理醫療事故的律師;要敢于到那些新辦的外資或私營的醫院去,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業空間,方便自己能個更快地尋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時,醫學生要加強自己的自信心建設,給予自己充分的肯定,以更好的心態去對待現今緊張激烈的就業環境。那么,就要求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機會是非常多的,比如可以面向農村、中小衛生醫療機構和非公有制衛生醫療機構就業、面向小城鎮衛生醫療機構就業、面向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業、面向醫療保障部門和衛生執法監督部門就業、面向基礎醫學研究和相關醫學領域就業、面向世界就業、就學延緩就業、創業代替就業等等,這些都是可供選擇的方向。
當前就業形勢情況調研報告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需要全面分析當前所面臨的形勢,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又要把握促進就業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一)建立就業協調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并把促進就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強力推進。為了加強我市就業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24個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組成的市促進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出臺了“消除零就業家庭”等若干項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也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從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進就業工作的協調機制,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了促進就業的目標責任制,進行年度考核。
減免增值稅4412人次減免稅額594.28萬元;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減免稅收262.8萬元。
1579個(其中社區220個,村1359個),在村民組設立信息員43681名。與此同時,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各級勞動部門主辦的區域性中心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已達13家,市、縣勞動部門舉辦的公共培訓機構14家,在鄉鎮共建立公共及民辦職業介紹機構100多家,建立縣、鄉就業培訓機構60余家,為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推進統籌城鄉就業。我市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兼顧的原則,在穩定城鎮就業工作的同時,把就業工作重點快速向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方面轉移。大力實施農民工素質就業計劃。開展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緊緊圍繞勞動力需求和本地企業用工緊缺工種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同時還積極為參加培訓的農村勞動力提供技能水平鑒定評價服務,不斷提高農民工素質。全市農民工技能培訓人數達39103人,共有近3萬人通過培訓成功實現就業,就業人數占培訓總人數的84%。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市針對返鄉農民工的特點,積極開展調查摸底,了解返鄉農民工的技能情況、求職愿望和技能培訓需求,對有創業愿望的積極組織創業培訓,有一般技能培訓需求的及時安排培訓。大力實施“1511”工程。即培養1000名創業者、解決500戶“零轉移農戶”轉移就業、創建100個充分就業鄉村、建設100個培訓基地,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渠道。
8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和有創業愿望人員參加了培訓,已有3087人實現成功創業或自謀職業,累計帶動再就業人數達萬余人。
(六)推進就業援助。我市將零就業家庭就業幫扶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城區先后開展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消除零就業家庭”、“再就業百日幫扶”等專項援助活動,在農村開展了“春風行動”、“消除零轉移就業農戶”、“創建轉移就業鄉村”等活動,從而建立了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援助體系。全市(含縣區)共走訪下崗失業人員困難家庭3200多戶,確定援助對象2812位,簽訂服務協議2812分。截至目前,幫助272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業崗位;為71戶“零就業家庭”開展了就業援助,并有129位“零就業家庭”成員成功就業;援助“零轉移就業農戶”524戶,有703人實現就業。全市共舉辦專場招聘會126場,發放政策宣傳材料14.5萬份,2萬余人實現就地就業。
(一)就業局面復雜、壓力大?!靶略鼍蜆I壓力大、轉移就業壓力大、再就業壓力大、總量規模壓力大”是我國就業的特點,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就業壓力將繼續增大。人口基數大、新增就業人口不斷增長,加之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等,是現階段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權威部門統計,“xxx”時期,我國進入新的人口勞動力增長高峰,5年新增勞動力總供給將達5000多萬,特別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會持續增長。但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將達1000萬個左右。
(二)經濟結構調整影響就業。國內經濟周期進入減速通道,經濟調整將影響就業。相關數據顯示,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已由“九五”時期的94萬人,減少到“十五”時期的80萬人,并且呈持續下滑狀態。自xx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保持了8年的擴張勢頭,從xx年3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已經由持續的擴張轉為收縮,gdp增速逐季回落,盡管xx年下半年中央已連續出臺了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經濟下行的趨勢并未改變。xx年,面對空前嚴重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央已經和將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但宏觀調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調整的力度和時間,而不可能消除經濟調整,經濟增長放緩勢必要影響就業。
(三)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沖擊。全球金融危機已對我國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一是國外需求下降,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導致企業停產或裁員。從去年下半年,我市對返鄉農民工的監測可以看出,提前返鄉的農民工大多是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依賴出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二是影響投資信心,導致就業崗位增長減緩。有的企業雖然未受大的影響但本來打算擴大投資,增加就業崗位,卻選擇了觀望。三是影響消費信心進而影響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沒有消費,就業能促進消費、拉動內需,這也是中央將“保增長”與“保就業”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以及我市市情特點,當前,我市勞動力就業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四個矛盾”:
二是結構性的矛盾。從我市當前產業轉型看,一方面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機械制造等項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勞動者選擇就業的機會減少,體力型勞動者就業空間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數量龐大但整體素質偏低,一般勞動力數量嚴重過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時存在。而且隨著我市經濟結構性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逐步加快,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尤其“4050”下崗職工因年齡和技能原因,再就業更為困難。同時,福利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殘疾人下崗失業增多。
三是勞動者就業觀念與市場機制不相適應的矛盾。多數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寧可去競爭技能要求不高,工資待遇低的崗位,也不愿意花時間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當前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蔓延,我市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用工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四是就業多元化與管理培訓落后的矛盾。當前就業工作呈現用工單位多元化,就業渠道、就業方式多元化的特點,各級政府在管理與服務中存在諸多困難。目前我市就業服務機構尚不健全,服務條件、手段落后,勞動力網上市場即無形市場尚未形成,就業培訓體系不完善。特別是就業培訓種類繁雜,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尤為突出,加之一些企業用工行為不規范,合同簽約率不高,社會保險的參保率低,勞動監察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切實推動《就業促進法》的貫徹落實。促進就業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政府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各級政府要全面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貫徹《就業促進法》,把促進就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任務,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遵循市場對就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主體責任,要把就業作為政府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也要堅持將就業形勢作為制定改革發展措施的主要評估指標,擴大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以保證就業年度計劃的落實,努力實現全市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二要進一步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要緊緊抓住中央擴大內需帶來的就業拉動效應,大力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快寧宜城際鐵路等各類投資項目推進,堅持在發展中擴大就業。全面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石油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林漿造紙、機械制造等主導產業結構升級,不斷培育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發展,加快發展旅游業、商貿流通業、餐飲業、社區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勞務經濟,大力發展公益事業,千方百計挖掘就業崗位資源,帶動各類勞動人員就業。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建設和應征入伍,切實引導好高校畢業生就業。
三要進一步抓好創業載體建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要實施積極的創業政策,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繼續加大政策引導、創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繼續開展全民創業行動,采取積極措施,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著力在提高創業意識、增強創業能力和優化創業環境方面下功夫。加強創業載體建設,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項目推介、專家指導、法律援助等創業服務。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進一步研究、落實減輕企業用工負擔的政策措施,鼓勵用人單位吸納“4050”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加強創業典型宣傳和創業教育,引導和激勵有志者投身創業。
四要進一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培訓效果。要鼓勵和支持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積極整合勞動、婦聯、團委、職業教育等社會培訓資源,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實行工學結合,拓展培訓專業。要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實現培訓專業與經濟發展、培訓方式與就業意愿、培訓內容與就業崗位的相互對接。充分發揮就業服務中心在技能培訓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研究和探索就業技能培訓高效機制,著力提高培訓合格率和就業率。
五要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要著力構建城鄉就業服務平臺,制定和完善相關工作標準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進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建設的基礎上,要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推進村級平臺建設。結合勞動力動態管理要求,利用就業服務網絡和信息,對城鎮勞動力、農村勞動力、被征地農民、新成長勞動力實施動態管理,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建立公共就業服務資金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為公益性就業服務提供捐贈、資助。加強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管理,促進依法開展就業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形成開展促進就業工作的合力。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工作會議精神和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兩個“著力”,建設“幸福資陽”,及時分析研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市農民工就業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思路,確保全市農民工就業穩定,我們于20xx年8—9月在全市開展了農民工就業形勢分析的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20xx年1—9月,全市共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58.11萬人,同比增長2.73%,其中男94.83萬人,占59.98%;女63.28萬人,占40.02%。按年齡劃分:16—20歲16.14萬人,占10.21%;21—30歲28.29萬人,占17.89%;31—40歲86.25萬人,占54.55%;41—50歲23.74萬人,占15.02%;50歲以上3.69萬人,占2.33%。按文化程度劃分:不識字或僅識字的12.99萬人,占8.22%;小學38.83萬人,占24.56%;初中58.23萬人,占36.83%;高中及中專文化44.66萬人,占28.25%;大專及以上3.4萬人,占2.14%。按區域劃分:省內89.14萬人,占56.38%;省外68.73萬人,占43.47%;外派勞務0.24萬人,占0.15%。省內除就地就近轉移在資陽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陽、綿陽等省內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按工種劃分:加工制造業51.31萬人,占32.45%;建筑行業55.56萬人,占35.14%;服務行業25.58萬人,占16.18%;其他行業25.66萬人,占16.23%。
從農民工就業現狀和形勢分析看,我市農民工就業呈現出五個特點、四個轉變。
1.五個特點。
(1)就業從事行業多樣化。農民工就業相對集中,省內是就業重點。從事行業多樣化,幾乎涵蓋所有行業,但主要以建筑業、服務業、商業、農業為主。從總體上看,體力勞動型輸出仍占大部分,靠腦力勞動實現就業的相對較少。
(2)就業形式以血緣、地緣和業緣為主。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農民工就業以血緣、地緣和業緣關系聚集,有組織輸出的不到勞務輸出總數的一半,大多數農民工就業方式仍然是自找門路、投親靠友或者通過勞務市場中介。在陌生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為了生存與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緣、地緣及業緣為紐帶的聚集現象。
(3)勞動報酬差距大。據調查統計,我市外出農民工收入高的達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距主要來自于青壯年勞動技能型和老年體力型之間。勞動技能型務工人員,其工作相對穩定且收入較高,而老年體力型務工人員,其工作不穩定且收入低。
(4)年齡及性別結構差異明顯。從年齡上看,外出農民工中,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青壯年約占70%,是勞務輸出的主要對象。從性別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達到6∶4。男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主要有技術工人、生產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女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依次為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一般職員及辦事員。年齡差異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文化素質整體較低。調查顯示,約69%的農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質的差異,決定了這些農民工只能從事靠出賣體力的簡單而繁重的臟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質不高,行業歧視、地域歧視甚至人格歧視時有發生。
2.四個轉變。
(1)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轉變。勞務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經過逐年技能提升培訓和多年在外務工積累的實踐經驗,找工作相對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這部分農民工年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個別專業技術過硬的農民工月薪上萬,安岳籍農民工高級服裝設計制作師謝宗體年薪百萬。我們在xx縣八廟鄉龍井村和吉慶村走訪了20位務工人員,通過調查了解,20xx年1—6月份,日均收入為70—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人,日均收入約為88元;20xx年同期,這20位務工人員日均收入為60—70元有6人,70—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3人,日均收入約為80元。20xx年年初以來,農民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
(2)由季節型向常年型轉變。由于新農村建設、工業開發、城市建設、退耕還林等項目的實施,加上招商引資和回引創業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落實,大批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村剩余勞動力由過去多是農閑外出務工,農忙回家種田,到現在轉變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團聚。
(3)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村青年特別重視實用技能的學習培訓,以前依靠體力勞動干粗活的農民工,通過培訓和多年的實踐操作,逐步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磚工、焊工、裝飾裝修工、電工、縫紉工、家政服務員和廚師等新型農民工,技能型農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種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型農民工越來越多。
(4)由無序型向有序型轉變。過去招工要去宣傳甚至做思想工作?,F在外出務工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理想和追求,是新興職業。而且隨著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工作,政府引導、部門組織、中介參與、職業培訓、安全護送、維權服務等多措并舉的勞動保障體制不斷完善,農民工上規模、成建制的轉移輸出增多,全市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民工就業工作更加規范有序。
20xx年,我國經濟增幅放緩到6—7%之間,對我市勞務經濟的影響不大。由于我省特別是我市的經濟發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預計,到12月底,全市轉移輸出的總規模將達到160萬人以上,比20xx年同期增長1.6%以上。但,春節回鄉過節的農民工中,估計將有3萬人不再外出務工,其中2萬人將就地就近就業,0.5萬人將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之后重新就業,約0.5萬人暫時失業在家。預計,20xx年,全市轉移輸出總規模將與今年基本持平,但勞務收入將穩中有增。
因此,今、明兩年,我市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農民工返鄉潮,勞務經濟將持續平穩發展。但,由于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也將給我市帶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是增加了市內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二是農村矛盾、問題、不和諧因素增多,社會管理成本增高,難度加大。三是部分農民收入減少,特別是農民現金收入減少,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商品購買力。四是給農村社會治安帶來新的壓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量加大。
(一)進一步穩定輸轉規模,拓寬就業渠道。
一是鞏固和拓展輸出規模。以鞏固現有規模為基礎,堅持“立足西部、鞏固南部、拓展東部、擴大海外”的思路,進一步暢通渠道,多管齊下,培育勞務輸出新的增長點,擴大技能型農民工輸出比重,實現輸出勞動力由數量型向技能型轉化。
二是抓好勞務市場組織建設。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勞務公司、勞務中介、勞務經紀人等市場組織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水平,從而提高勞務經濟效益。
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轉移力度。以“1+4+2”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連片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等為載體,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繼續實施“農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好工業開發和發展服務業的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就業潛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拓展農業功能,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
(二)進一步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
一是培訓項目為載體,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大力實施勞務精品培訓戰略,積極抓好勞務“品牌培訓”、“企業在崗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新型農民培訓”、“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勞務扶貧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培訓項目的實施,提高農民工就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工從“就業——穩定就業——選擇性就業——充分就業——體面就業——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循環。
二是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勞務培訓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市通過聯合擴張辦職教、吸引社會力量辦職教等多種方式,不斷擴大職教規模。進一步加強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教育,進一步擴大農村未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或勞動預備制培訓的覆蓋面。
三是進一步加強勞務培訓基地建設。重點改善6個省級勞務培訓基地的硬件及軟件設施,打造高素質培訓師資隊伍,增加培訓數量,提高培訓質量。
(三)進一步鼓勵和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
堅持“以創業促進就業”的思路,積極鼓勵和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搭建創業平臺。
一是提供創業培訓。各縣(市、區)依托勞務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創業培訓”和“農村青年技能培訓”等項目,對有創業意愿和創業條件的回鄉農民工實施創業培訓。
二是搭建融資平臺。大力發展會員制擔保機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會員制擔保公司。進一步整合就業系統小額擔保貸款、工會創業小額貸款、團市委小額信用貸款、婦聯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等項目,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工創業的融資需求,讓他們成功創業,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三是搭建創業平臺。積極為回鄉農民工建立創業園區,為回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創業條件和平臺。在目前已有的50個農民工創業基地基礎上,再興建一批農民工創業基地,進一步拓寬創業基地覆蓋領域。
四是搭建政策平臺。繼續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引導和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意見》(資府辦發〔20xx〕14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回鄉創業政策扶持體系、服務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大力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
(四)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進一步抓好農民工權益維護,堅決杜絕和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傷害農民工利益的事件。
一是大力推進農民工參保。推進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
二是建立和實施居住證制度。農民工持居住證和在居住地已就業相關證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購、醫療衛生等多種服務,從制度上逐步讓尚未落戶的農民工享有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
三是進一步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將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確保農民工隨遷子女能夠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四是不斷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
五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繼續開展“留守學生關愛行動”,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現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在農村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村推進建立兒童活動場所、托管機構等關愛服務陣地。加大農村文化設施投入,豐富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六是保障農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權利。進一步規范職工代表大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作,落實農民工的民主權利。加強農民工基層黨、團組織建設,注重在優秀農民工中發展黨、團員,積極引導農民工參加工會,提高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
(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農民工工作的組織協調。進一步加強市、縣(市、區)農民工工作協調機制建設,增加編制,落實人員,保障經費。進一步建立健全鎮(鄉)政府農民工工作常設機構和專兼職崗位,充實工作力量。加強縣(市、區)與鎮(鄉)兩級之間的溝通與配合,提高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能力。進一步建立健全考評機制,落實相關責任。
二是加強農民工統計監測和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統計調查抽樣方法、調查手段,充分利用聯網數據,全面、系統、準確地采集農民工統計信息,掌握農民工隊伍的發展變化趨勢,為市、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基礎信息依據。
三是引導農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農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國情省情市情的宣傳教育,使農民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法紀教育,提高農民工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倡導農民工勤于學習,不斷提升文化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養成愛護公共環境、講究文明禮貌、崇尚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提高農民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能力。
四是努力營造尊重關愛農民工的社會氛圍。廣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于做好農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宣傳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典型事跡。引導和鼓勵農民工進行文藝創作,開展農民工文藝創作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的作用,及時總結推廣各級各部門創造的鮮活經驗,在全社會營造尊重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根據近年來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多方面調查分析,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學生的工作越來越難找,許多人才市場經常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機更使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本文加從多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以求讓大學生們認清當前社會形勢,從而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1.20__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__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余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跋佔濉?,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蕩;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并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圖1高校畢業生折線圖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__年85萬人,到20__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調查時間: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于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蛉瞬耪衅笗玫骄蜆I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沖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沖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自身原因。
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為了讓我們大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情況,與社會相融,眼界不局限于校園,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了解社會情況的活動。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核。
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
論,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
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正確認識社。
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
質、明確方向。江澤民同志指出: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這個精神支。
柱,就會導致思想混亂、社會**,那將是黨、國家和民族的災難。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一位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
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總是隨著。
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是堅持。
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
育人民,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
器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這就要求我們。
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自覺地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
一點也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二.大學生現狀及建議: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策略“民以生為本,以業為基,有業為樂,無。
業為禍”。大學生就業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
己在社會上能有一個合適的位臵,為社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進。
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大學生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大學生就業成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當前就業面臨的形勢。
(一)是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富余勞。
動力轉移“三碰頭”,使本來就存在的就業困難更加突出。(二)是企。
業改制減少用工、采用高新技術等原因,對勞動力的需求呈下降趨勢。
(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農民進城的門檻不斷降低,進城農民工日益。
增多,從而給城鎮就業進一步增加了壓力。(四)是近年以來,美國次貸。
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全球。
金融危機正加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我省經濟不可避免地受。
會發展需求很好的結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
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
個直接原因,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需求速度趕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增加。
速度。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就業人數的遞增速度已遠遠超過工。
作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和經驗,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
(二)就業信息獲取不及時。
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布缺乏時效性、大學生沒能及時獲取相應的信息及大學生發布了應聘信息但由于種種原因用人單位沒有獲取。這兩種情況造成了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單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長了大學生和用人單位相互搜尋的過程。
(三)自我能力認識不足,所學知識與現實要求不匹配。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臵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
(四)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五)期望和實際現狀不符。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后穩定性差、離職率高此類問題。多數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不愿從基層做起,寧愿等待,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愿意去偏遠地區工作;人際溝通能力差,缺乏團隊合作能力,“有業不就”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六)就業時一味追求穩定和高收入。
三、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可采取的措施。
(一)對當前就業政策的了解。
大學生初入社會,一方面不應過分強調個人的職業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職業理想提高到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擇業時應充分考慮個人的工作潛能和個性特點,揚其長、避其短,充分發揮個人的獨特作用。
(三)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大學生踏上工作崗位,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新學習的開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勞動力流動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需要接受持續的教育和培訓,以提高自身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大學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1.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
2.提高職業操作技能。
3.掌握職業生活技巧。
(四)以低姿態進入就業市場。
大學生的初次就業,首先應從社會需求出發,設計自己的擇業目標。大學畢業生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的需要是個人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條件和基礎,科學地分析就業形勢與自我特征,冷靜妥善地處理擇業過程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個人與他人的關系。
擺正自己的位臵,是大學生積極主動就業的基本要求。大學生的實踐經驗較少,需要在工作崗位上先學習后工作。大學生對自身的起點要求不應過高,應該在基礎的工作崗位上摸索發掘自身潛能??傊?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選擇,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就業時絕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為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大學畢業生早日就業都是硬道理,在工作中也有提升自我實踐能力,才能為家庭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做一個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計劃和主任會議的安排,前段時間,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查組,對我市全民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聽取了市政府工作情況匯報,實地察看了姜莊鎮人社所、夏莊鎮官莊社區人社工作站、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大學生創業園等現場,召開了由相關單位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和企業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了解了有關情況,征求了建議意見?,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奎年來,我市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認真落實有關優惠政策,不斷夯實就業基礎,創新創業服務載體,拓展就業服務范圍,全民創業就業工作在省、濰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實落實優惠政策,促進了全民創業就業。市政府和各相關單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濰坊市關于推動創業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一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去年財政部門安排各項就業補貼、創業扶持資金等共1800萬元,涵蓋了就業培訓補貼、社保補貼、職業介紹補貼、大學生就業見習補貼、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等各個方面。二是依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月營業額不到2萬元的個體工商業戶免征營業稅、個人所得稅,惠及我市納稅業戶1310余戶;依法貫徹落實小微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減免政策,年享受稅收減免約190萬元,有效減輕了創業者創業初期的稅收負擔。三是建立創業資金扶持平臺。以小額擔保貸款作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抓手,20xx年初成立了創業貸款擔保中心,在省內率先開發并安裝了小額擔保貸款操作軟件,去年共完成小額擔保貸款發放2.25億元,幫助570名下崗失業職工、高校畢業生和返鄉農民工實現了自主創業。
(二)注重基層平臺建設,優化了就業服務環境。一是確立了以城區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心,在鎮街區、基層社區和村居設立人社工作服務站的整體規劃。利用上級專項資金,支持14處鎮街區人社所建設辦公場所,每個人社所配備5名工作人員,在社區、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聯絡員,建立了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業困難人員等實名制臺賬。二是規范窗口服務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崗位職責、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制度,明確各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用語和操作流程,實現了戶外標示、微機設備、信息專欄、工作標牌、培訓制度、考核辦法等“十個統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職能。向鎮街區、社區基層平臺下放了《就業失業登記證》審核發放、就業困難人員初審、企業參保立戶、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檢查等16項職能,進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廣大辦事群眾。
(三)構建創業支撐載體,強化了創業扶持力度。一是建設創業孵化支持平臺。按照“一園三基地”的`建設布局,建設了大學生創業園和電子科技、高新技術及農業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人員提供廣告創意、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投資理財、科技研發與應用等50多項業務服務,并對符合政策的創業者給予了房屋租賃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及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F已入駐創業實體158家,帶動613名大學生實現就業,大學生創業園被認定為濰坊市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園。二是建立創業交流平臺。為搭建青年創業發展平臺,成立了高密市創業促進會,為青年創業者提供風險評估、開業指導、企業策劃、市場分析、項目論證等多種形式的指導服務。今年人社局、財政局、廣電中心等部門聯合舉辦了高密市首屆創業大賽,廣泛宣傳創業政策,展示創業成果,交流創業經驗。三是打造創業服務平臺。成立了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組建由相關部門單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中小企業家組成的專家志愿團,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導師幫扶、專家咨詢、小額信貸等服務,同時依托創業服務平臺,完善項目評估推介制度,近年來共籌集360多個創業項目免費提供給各類創業人員。
(四)創新培訓教育形式,提高了創業就業能力。結合我市實際,啟動了“鳳城大講堂”公益性培訓項目,采取多種形式,每年舉辦3至5次專家講座,舉辦30個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班,到30家企業或鎮街區開展下鄉入企培訓活動,年培訓各類勞動者1.2萬人。針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再就業人員,突出創業培訓、家庭服務業培訓兩個重點。其中,根據社會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需求增大的實際,大力開展月嫂、護理、保潔等家庭服務業培訓。目前,已培訓各類家政服務人員760多人。
一是創業就業的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強化。全民創業就業的宣傳聲勢不夠大,宣傳面不夠廣,全民創業就業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創業激情不夠高;不少群眾對創業就業的法律法規以及上級和我市創業就業的激勵措施、扶持政策不夠了解,仍然存在擇業觀念落后、就業過分挑剔、創業有畏難情緒等問題。
二是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從總體上看,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合力推進創業就業的工作格局還未真正形成,相關部門對創業就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統一,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經信、教育、民政、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等部門的資源要素整合還不夠到位,各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創業的工作空間還比較大,服務體系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實現創業就業信息適時采集、傳遞和共享。
三是創業就業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化。創業培訓面較窄,還不能覆蓋到所有需要創業的人員,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就業培訓層次較低,規模和數量不大,質量不高,培訓內容與就業崗位對接不夠,勞動力的技能素質與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還比較突出。
四是職業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市職業教育力量比較分散,社會認同度不高,整體規模偏小,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設備設施滯后,不適應我市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與基礎刻育相比,職業教育還是一塊“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發展之基。為進一步促進就業、推動創業,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積極營造創業就業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地宣傳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創業成功典型,增強創業就業的新思維、新理念,切實讓廣大群眾了解、熟悉、用好創業就業政策,引導帶動創業就業,營造政府鼓勵創業就業,社會支持創業就業,政策扶持創業就業的社會氛圍。加快推進創業就業服務的信息化建設,及時采集和發布人力資源供求信息,促進信息資源共享,切實解決創業就業信息不對稱問題,為城鄉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時、高效的創業就業服務。
(二)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完善創業就業協調機制。認真落實上級促進全民創業就業的要求,整合現有公共資源,加強主管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掌握創業就業工作動態,分析解決創業就業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形成以市政府為主導、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協力推進全民創業就業的工作局面。要明確各級各部門推進創業、促進就業的工作目標任務,把創業就業指標列入考核內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時檢查調度創業就業工作開展情況。
(三)加強培訓孵化,積極培育創業就業人才。要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構建孵化條件好、承載能力強、融就業指導創業服務于一體,涵蓋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等各類創業群體的多功能、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業就業服務平臺,大力培育創業主體。要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與以創業促進就業結合起來,認真抓好人才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器建設,完善各類人才創業基地的運行機制,加大創業扶持,著力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園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形成以創業促就業的良性發展格局。
(四)加快資源整合,注重發展職業教育。要從促進經濟轉型、擴大就業和個人發展的高度,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要把整合資源、調整結構、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作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重點,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中心建設,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職教運轉模式,根據我市轉調創的發展要求,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努力構建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以中等職業學校為主體、以社會辦學為補充的職業教育大框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著力培養滿足不同層面、不同企業、不同群體需求的職業人才。
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對婦女創業的扶持,培養起一批婦女創業優秀典型,如白手起家,成功后返鄉投資的林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永霞;河北康熙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霞;以廠為家、誠信經營的景勃石油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玲;年輕有為,不遠千里從河南到景縣投資的鳳珂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紅;工作嚴謹、治廠有方的河北西伯力特種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敢于創新,不斷開創農業發展新天地的王千寺鎮王高堡村養豬廠廠長肖桂蘭;克服一切困難,將養雞事業做大做強的留智廟鎮朱莊村養雞廠廠長張愛敏等。她們都是行業里的先鋒,創業事跡非常有代表性。在促進婦女就業方面,我們多措并舉,著力提高婦女就業技能,積極拓寬婦女就業渠道,通過舉辦創業培訓班、開發就業崗位、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強力推動婦女就業。
另外我縣外出務工、自主創業婦女和留守婦女因選擇的不同而分別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在年齡結構上,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婦女年齡相對較輕,90%以上在18-45歲之間;留守婦女年齡大多在45歲以上,另有少部分22-35歲之間的年輕婦女因生育、照顧年幼子女暫時沒有外出務工。
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絕大多數外出務工婦女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而留守婦女除上述因生育原因暫時沒有外出的年輕一族外,其他人與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婦女相比文化程度明顯偏低。
三是在職業特長上,外出務工婦女大都擁有一至兩種技術特長,而留守婦女基本沒有參加過職業技術培訓,沒有一技之長。
四是思想觀念上,務工婦女特別是離鄉外出務工婦女及自主創業婦女追求經濟上獨立和接受新鮮事物的愿望強,敢闖敢冒的精神足,成功的信念意志堅定;留守婦女中則普遍存在“以農為本守家園”的傳統觀念和“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保守思想,進取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嚴重。
五是農村婦女自主創業比例偏低,每個村只有2—3名婦女創業,且創業只局限于種養業、制衣、個體戶等對技術要求不高的產業。
農村婦女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女性承受心理壓力大。
首先,女性扮演多重角色,角色沖突導致心理壓力加重。女性要扮演母親,妻子,老板等不同的角色,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時常感覺到沖突,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其次,女性創業者面臨更多的困難。具體表現在:(1)心理壓力更重。女性從創業到守業,很大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男人,忘記性別身份”,有時候“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這導致她們的心理壓力比就業女性的壓力更大;(2)政策宣傳不到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不明。市場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政府必然出臺大量政策,但是政策和相應的實施細則宣傳不到位,使企業家在大量新政策面前顯得手足無措;企業融資困難。與男性企業家相比,女性企業家在融資方面遭遇了更大的困難。主要是女性企業家經營的公司狀況,女性企業家自身特征以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等方面的原因造成;(3)女性創業渠道狹窄。經了解,女性創業主要集中在餐飲,加工,批發,零售以及美發店等行業上。這類企業能發揮女性的特質,也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女性的解放。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一些行業并不能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婦女運動的發展。
(二)大齡女性就業創業出現瓶頸。
這里所說的大齡女性主要集中在35-50歲之間。她們就業創業難的主要原因在于:(1)自身能力與崗位需求存在偏差?,F在許多企業的產業結構需求大量的熟練工人,而這個年齡段婦女在計件工資為主的企業中逐步不受到青睞。(2)大齡女性不想,不敢創業。調查中了解到,很多30多歲的女性對創業都不敢想,更不用提那些40、50歲的人員了。
(三)其他群體女性就業創業呈現新問題。
首先,靈活就業人員需求得不到滿足?,F在存在大量需要從事靈活就業崗位的人員,他們大部分是50左右的大齡女性。但是大部分崗位都是非固定勞動期限或者是要求按時上下班的崗位,這樣很多女性就寧肯選擇不就業。因為她們要接送孩子上學,還要買菜做飯等。
其次,特殊家庭女性就業存在困難。這里所講特殊家庭主要是由于突發事件(生病,喪偶等)而導致的各類家庭。此類特殊家庭的女性在就業創業方面存在特殊的困難,有她們特殊的需求。
存在上述幾種問題的原因主要基于如下幾點:思想觀念落后阻礙了婦女就業創業;文化素質偏低束縛了婦女就業創業;資金不足限制了婦女就業創業;家務方面的沉重負擔拖累了婦女就業創業。
對策和建議。
1、宣傳引導,轉變觀念。
縣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向農村婦女宣傳黨的政策和有關促進婦女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方面的政策規定,宣傳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用正確的理論影響并促進農村婦女思想觀念轉變,激發農村婦女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喚起她們的主體意識,幫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于拼搏,敢于創業的新觀念,鼓勵農村婦女走出家庭,認識世界,發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廣泛宣傳婦女營銷大戶和“雙學雙比”活動等的先進事跡,用身邊活生中的事例去激勵廣大農村婦女,使她們學有榜樣,干有目標,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2、強化培訓,提升素質。
一是開展技能培訓工作。聯合勞動就業服務局等相關部門大力開展好婦女技能培訓工作,制訂出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項目,不定期舉辦婦女就業培訓班,幫助廣大的失業待業婦女盡快撐握一技之長,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新機制。二是大力開辦女性創業培訓班。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科學、學管理、學營銷、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使培訓內容日益豐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層次逐步提高。通過培訓,激勵女性自強自立,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要創造條件,啟動培訓與提供小額貸款相配套的激勵措施,探索“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模式。
3、優化服務,拓寬渠道。
一是強化服務。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信息咨詢和指導,并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為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搭建平臺。要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思路,從當地婦女實際需求出發,搭建適合農村婦女就業工作平臺,拓展就業渠道和就業領域,積極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4、解決難題,扶持創業。
一是幫扶貧困。解決特殊困難婦女群體就業和實際生活問題,是推進婦女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著重幫助低保護、困難戶、單親特困母親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為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二是政策傾斜。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并在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中優先照顧她們。同時為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二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在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時密切相關的。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的選擇方位較之其他地區多,這也成為就業者選擇的原因。
三價值取向: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各單位的薪資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單位存在降薪的現象。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求職者應對人力資源市場和薪酬采取主動迎合態度,針對現階段形式自身作出相應調整。
我們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變的冷靜理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__年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100萬家,占全部企業的99%,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學生的主力軍,其企業具有更多的創新和更新能力,我國加入wto后對大學生求職擇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四大學生應加強就業工作的對策。
(一)堅持理想教育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在掌握的所學專業要求的各項準予技能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心環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
(二)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大學生就業觀念,目前的社會強調的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勇于挑戰,不怕失敗,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只要我們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適應社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會盡可能的為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合適的環境,大學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大學生本身應對就業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業中有立足之地。
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人口大縣,共有人口97.6萬人。全縣共有農業人口82.3萬人,農村勞動力46.3萬人。xx年,全縣外出農民工達19.8萬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去年年底以來,我縣大量農民工陸續返鄉。xx年4月,xx縣婦聯全體干部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近年返鄉女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走訪了5個相關單位和8個典型鄉鎮的20個村,召開座談會10次,調查對象達540人,了解了我縣返鄉女農民工的就業創業的基本情況,現將情況綜合如下:
(一)、返鄉農民的基本情況:
截至xx年3月底,xx縣累計返鄉農民工8.9萬人(其中女性占40%),占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總數(19.8萬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區就返鄉6.6萬人,長三角返鄉0.8萬人,其他地區返鄉1.5萬人。從地域分布來看,返鄉農民工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為主,達7.4萬人,占返鄉總數的83%;從年齡結構來看,16—30歲以下民工返鄉5.86萬人,占總數的65.8%,30一50歲以上民工返鄉3.04萬人占34.2%,產業熟練工人、企業老員工返鄉比例比較低。
(二)、女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在我們調查的返鄉女性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企業受到嚴重沖擊,有的企業甚至倒閉。有的農民工無法找到工作,有的農民工工資普遍降低,勉強能夠維持個人生活,不如回家發展產業計劃。二是解決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前夫妻雙方在外務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年邁的老人照看,造成了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陰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學習上的欠缺,在社會、家庭和子女的強烈要求之下,很多返鄉的女性留了下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三)、返鄉后的就業情況:
我縣各級各單位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返鄉人員再就業,通過加強信息服務“找崗”、加強區域合作“保崗”、推進新型工業化“增崗”等形式不斷強化職業培訓、鼓勵返鄉創業,解決了大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我縣將多家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整合,構建了一個中心(縣就業培訓中心)、一所職校(縣職業中專)、一支團隊(全縣7家定點社會培訓學校)的“1+1+1”縣級職業培訓網絡,形成了集電腦操作、基礎英語、車鉗電焊、電子應用、駕駛汽修等多項職業技能于一體的就業培訓體系。今年來,通過職業培訓網絡,已累計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513人,開展陽光工程培訓400多人,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能力。截至xx年4月底,全縣返鄉的8.9萬農民工中,已有7.4萬人再次外出務工(其中實現省外務工5.1萬人,省內務工2.3萬人),部分留鄉創業、和就地4轉移就業,部分仍在觀望。
(四)、返鄉女農民工的創業現狀:
返鄉女性積極自主創業:在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返鄉女性在家留守責任田和責任山務農的只占到10%,90%的女性回家后用自己在外打工積攢的儲蓄作為原始基金發展自己的創業計劃。xx年,車湖垸鄉高湖村1組的覃曉芳前幾年和丈夫在外開餐館積攢的19萬元,作為創業基金,在娘家青林鄉開辦了大型養雞場,年出產3300羽蛋雞,現在已基本實現盈利;該鄉長堰村的41歲的覃清香xx年前隨丈夫在一家電池廠打工,為照顧臨近高考的孩子學習,回鄉投資12萬元辦起了生豬養殖場,年出欄100頭生豬,9頭母豬。鐘家鋪鄉林場村36歲的徐紅群,xx年冰災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薦下利用本地林木資源豐富的優勢,投資近50萬元辦起了環保木炭加工廠,銷路好,利潤豐厚。創業的基本要求帶動了她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近年來返鄉的多數女農民工已經接受了勞動部門、“陽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術。在我們調查的540名對象中,40歲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補貼的電腦、家政、烹飪等技能培訓項目;40歲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農業等部門組織的送科技下鄉的養殖等專業技能培訓;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組織的收費偏低的技能培訓。今年42歲的太平橋鄉九樁堉村的張一萍,養殖了80頭波爾山羊,一直以來她跟著飼料店的技術員學些技術,在實踐中摸索,縣畜牧局的技術員到他加上了一堂課后,她深有感觸地說:“真正掌握一門技術對養殖業是大有幫助啊!”
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創業:年初縣委下發了《關于鼓勵全民創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將返鄉農民工創業納入全民創業扶持范圍,制定出臺了《xx縣創業引導資金管理實行辦法》、《xx縣創業實體聘用本縣從業人員補貼試行辦法》、《xx縣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試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構建起了以小額貸款擔保為主,稅費減免為輔,社會保障為補充的農民工創業配套扶持政策體系。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各部門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別是對有資金技術和創業意愿的返鄉農民工,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免費提供創業服務。沙坪鎮返鄉女農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該鎮創辦牲豬養殖合作社,順利獲得了4萬元的小額貸款擔保;漳江鎮返鄉女性伍惠英在本鎮創辦惠源制衣廠,相關部門齊上陣,僅用時5天就將證照辦理、貸款申請、用地劃撥、稅務登記等手續全部辦理完畢,勞動部門還主動為其招滿了103名員工,這些激勵舉措極大的激發了返鄉農民工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熱情。目前,我縣返鄉農民工創業潮正在逐步升溫,現已相繼有819位返鄉民工創辦了經濟實體,實現了從“打工者”到“創業者”的轉變。
(五)、返鄉女農民工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惑與需求:
通過調查走訪,發放問卷,被調查的540名女性在創業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擇業上希望得到指點:部分返鄉女性帶著“落葉歸根”的思想和積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鄉,她們已經不習慣被限制在幾畝良田上,她們更想做點能夠有較大收入的創業,但是限于對市場了解程度,在選擇項目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她們極想得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選擇一門前景可觀、效益不錯、投入不是太大的項目。
2、技術上希望得到指導:調查中,已經在進行自己創業計劃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是在摸索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希望得到有關部門一對一的技術服務和指導。太平橋鄉的孵化大戶李志華、鐘家鋪鄉駱松枝,在選擇了土雞孵化和生豬養殖項目后,自己買了相關資料學習,然后遇到困難在飼料供應商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防疫知識,基本能夠應對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們仍然想得到最優質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希望有關單位能夠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
3、資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鄉創業女性在創業過程中,初期可能會遇到市場了解不夠、技術跟不上等問題而出現虧損情況,這種時候她們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資金周轉上的扶助,幫助她們度過難關,緩解因經濟上的壓力帶來的創業積極性的挫敗導致最終放棄創業計劃。
4、組織上希望得到關愛:創業過程中,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戰,她們希望有協會或者專業合作社這樣的組織給予技術、資金、流通上的各項幫助,希望得到組織的關愛和溫暖,希望周邊產業能形成一個極大的產業鏈。
1、加強服務協調,促進婦女就業創業:
1、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繼續積極推進“政府買單、部門領辦、婦女受益”的培訓模式,依托培訓基地,結合當前形勢變化,開展具有市場導向性的就業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層次開展培訓,大力提高婦女的創業就業能力,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機制。適時舉辦巾幗創業培訓班,幫助有創業需求的婦女學習新知識、引進新技術,改進管理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有效發揮婦女在促進發展、拉動內需、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中的作用。
1、著力培育項目,拓寬婦女創業就業渠道。
一是大力發展本地工農產業,增加本地就業的吸附能力。要積極探索“離土不離鄉”的就業模式,留住返鄉農民的智慧和經濟實力。太平橋鄉中心村1518人,xx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數為110人左右,xx年下半年以來,中心村周圍的中小企業從以前的3個增加到今年的5個,且新增的文源油茶開發公司需要大量勞動力,據統計,今年該村外出人數減至50人(均為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進靈活就業。繼續發展特色女性就業品牌,通過聯系外包加工業務等形式為農村失地女性、返鄉婦女創造就業崗位。形成培訓-實踐-就業模式。
3、搭建服務平臺,促進婦女創業就業。
一是積極引導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相關協會的建立,縣農業協會組織要繼續加大對農村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形成協會幫助會員實現多贏的服務渠道,讓協會成為農村產業大戶的娘家和“貼心人”。二是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和農村產業大戶的金融扶持力度。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相當突出,授信門檻高、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發展。金融部門要積極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降低信貸門檻,放寬評級標準,并適當擴大縣級貸款審批權限。對生產項目具有發展前景的創業婦女進行信貸扶持,幫助她們爭取貸款、減免稅費、簡化手續,扶持婦女創業就業。三是聯合勞動保障等部門,舉辦就業專場招聘會,開展春風送崗位就業援助活動;聯合女企業家,為更多女性提供咨詢、項目、實習和見習等服務;建立婦女創業項目庫,推介創業項目。
4、加強宣傳,營造婦女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
一是組織政策宣講團深入農村、社區、企業為婦女分析形勢、講解政策,開展法律咨詢、政策援助、法制宣傳等活動,幫助協調解決婦女勞資糾紛問題。借助女企業家協會平臺,開展專題講座,引導鼓勵女企業家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勇擔社會責任。二是繼續培植和宣傳一批優秀婦女創業典型,通過宣傳活動,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實施以點帶面計劃,帶動更多女性積極就業與創業。三是大力宣傳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與勞動部門聯合進行督促檢查,努力消除用人單位招聘招工中的性別歧視現象,努力推動實現女性與男性擁有同樣平等的就業機會;積極關注女農民工的土地權益,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熱情關心家庭困難的失業婦女,努力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洋洋精密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和銷售自產的各種化妝品配件,如化妝用鏡,盒及各種用途毛刷產品的臺資公司。公司憑借自身雄厚的資本實力與管理優勢,加強創新及優化企業核心能力,勇攀行業高峰。公司產品90%外銷,10%內銷。產品有:artistry(雅姿)、nyx(尼克斯)、babylisspro(法國依韻)、chlitina(克麗緹娜)、marykay(玫琳凱)等名牌的化妝配件均由洋洋精密有限公司負責生產,公司對產品的研發及設計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洋洋精密有限公司堅持經優質的服務,完美的品質,最低的價格為目標,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為廣大客戶服務。
二、洋洋精密有限公司基本財務狀況。
洋洋精密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300萬元人民幣。因企業規模不大,該公司的總員工不足200人,公司財務管理結構的組織形式為外聘財務事務所為該公司報稅,公司內部只設一位出納及內賬會計,負責現金管理支出及內部財務所有統籌工作。其主要會計政策是執行我國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會計年度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采用速達財務軟件。公司20xx年度報表的主營業務收入為7096981萬元,銷售成本為2344851萬元,毛利為562萬元,毛利率為13.78%。
三、該公司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
應收賬款是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爭取競爭主動性的強有力的措施。幾年來,洋洋精密有限公司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斷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并制定新的營銷策略。隨著業務發展不斷擴大,公司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日趨規范,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度也更加完善。其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成功經驗:
第2/5頁。
惠時,必須考慮具體的信用條件。在制定信用標準時應考慮同行業竟爭對手的情況、公司承擔違約風險的能力以及客戶的資信程度,在成本與效益比較原則的基礎上,確定適宜的信用標準,對客戶信用等級做出合理的判斷并決定是不是給予客戶優惠。
(二)進行風險排隊,確定信用等級。該公司通過對客戶信用資料的調查分析,確定評價信用優劣標準。對反映客戶短期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率以及長期償還負債能力的指標資產負債、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和帶息負債比率進行分析。結合公司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競爭的需要,劃分客戶的信用等級,對于不同等級的客戶給于不同的信用優惠或附加限制條款。
(三)定期編制《應收賬款催收報表》。該公司按照客戶賬期情況設立《應收賬款催收報表》,詳細反映內部各業務部門以及各個客戶應收賬款的發生、增減變動、余額及其每筆賬齡等財務信息,每周由財務部門主管信用控制管理人員發送給相關業務部門人員跟進。同時加強合同管理,對客戶執行合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防止壞賬風險的發生。通過《應收賬款催收報表》的編制,公司管理決策層和相關部門就能夠準確、及時、全面地掌握應收賬款的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四)建立催收責任制。該公司嚴格執行應收賬款催收責任制度。即將應收賬款催收工作責任化到個人,將應收賬款回收與個人績效考核掛鉤,對造成未收回賬款的項目負責人予以警示,而對完成收款任務的個人予以獎勵。
四、該公司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洋洋精密有限公司司的整個應收賬款管理體系還是比較全面、規范的。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經濟迅速發展,公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實踐中本人也了解到該公司在應收賬款方面尚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占用流動資金,降低資金使用效率。賒銷商品時,發出存貨,貨款卻不能同時收回,大量的流動資金被應收賬款占用,造成現金流入短缺,影響該公司資金周轉,從而影響其正常經營。
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都加速了公司的現金流出,也削弱了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
(三)應收賬款的賬齡越來越長,增加壞賬風險。應收賬款如得不到及時清理,該公司不能按時收回貨幣資金,則意味著潛在的壞賬風險,賬齡越長,壞賬的風險越大,會增加收賬成本。該公司還發生了長期賒銷客戶(個體戶經營的小化妝供應客戶)在協議結賬時竟然人去樓空的情況。
在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峻,伴隨著政府政策的領導與社會觀念的轉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業方向也開始悄然發生轉變。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情況的調查研究,我們逐漸了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在創業前準備的真實狀況。關鍵詞:嚴峻,就業壓力,創業,就業,意識。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現狀,即大學生就業現狀: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上關注的焦點問題,但作為吸收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企業,則較受冷落,很少有把關注的焦點聚焦到企業,征詢企業對畢業生的看法或總結企業的聘人之道。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方面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主體,并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高校在指導大學生就業上遠遠滯后于大學生及企業的對其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畢業生順利就業?,F在就業難變成了我們這一代大學生不得不面臨問題,年復一年、褒貶不一、喋喋不休的爭論和唏噓概嘆。當然,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依舊有那么一隊大學生不怕艱辛,應該說不怕就業難,或者說就業困難,就自己創業,這樣也依舊可以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現狀分析與調查結果:
注的大學生只占10%,所占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占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占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占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占0%。從這里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么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占47.5%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占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關于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余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于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于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范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么現實的。因此,出于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于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于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煉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并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
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著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能力的綜合培養。
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并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皩W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皩W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復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皩W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皩W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調查時間。
20__年1月23日——20__年2月20日。
三、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并結合網上資料。
四、調查論文。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爱厴I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首先,對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業人士看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調整就業心態",而"學生提高職業素質"、"提高學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學生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反而并不主要。企業和大學生在這方面的認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現在人才市場是供大于求,而這這種情況不會在短時間內有所緩解,所以大學生就業時還是應該參考一下企業人士的看法,更多的來調整一下自己的就業心態。如今,"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是困擾大學生求職的最主要因素,在這個因素上,企業人士和大學生有一定相同點。另外,企業人士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擾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這與大學生的選擇有一定區別。大學生更傾向于"求職方法技巧欠缺"及"對企業的用人標準不太了解"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學生個人心態及能力方面也進行了調查,由此得知以下幾點:
一、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偨Y照成這方面的原因:1.因為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了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了解和認識。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了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系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后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于以后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并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二、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3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