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研報告,我們可以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調研報告是一種研究性的文獻形式,它通過對某一問題進行系統的調查和數據收集,旨在為決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據。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一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撰寫呢?合理的調研設計和精確的數據收集是關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研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寫一份出色的調研報告。
我縣有25個鄉鎮,每個鄉鎮都建設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設標準配備了設施設備。到目前,在4個鄉鎮建立了省級鄉鎮文化示范站。以4個省級文化示范站為點,以點帶面,帶動其它鄉鎮文化站共同繁榮,促進我縣農村文化全面發展。
目前我縣建設了36個村級文化活動室,配備了功放、音響、調音臺、話簡等唱歌設備;在活動室里還可以讀書看報、玩棋牌等活動。以后逐漸增加村級文化活動室的建設數量,并賦于更多的功能,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更廣。
(二)農家書屋建設
我縣共有143個行政村,每個村都建設了農家書屋,配備了圖書管理員。每個書屋配書1300多冊,光盤100多盤。每年都要補充新書,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體育場地建設情況
目前,我縣在鄉鎮、村共建設了52個標準籃球場,76個健身路徑。有效地滿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情況
近幾年我縣在143個行政村放映電影約1800場次,滿足了群眾看電影的需求。今年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放映了《永遠的焦裕祿》、《孔繁森》、《生死決擇》等群眾路線教育影片,有力地宣傳了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
二、工作舉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舉措。一是為確保我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順利推進,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文體廣新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二是著眼于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的文化建設方針,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從硬件和軟件是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要,促進了全縣文體事業向縱深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從縣到鄉鎮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成果。在免費開放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的同時,逐步開放健身房、公共電子閱覽室,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要。全縣25個鄉鎮的文化站也免費開放,143個行政村的圖書室免費閱讀,給鄉村帶去文化的精神食糧。各鄉鎮和一些村已有完善的全民健身路徑,安置了籃球場、乒乓球臺、健身器材,滿足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
二是我縣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增加,自覺加入文化娛樂、全民健身的隊伍中,精神需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各鄉鎮自發成立廣場舞協會,每天晚飯后就跳壩壩舞。村民到鄉鎮文化站唱歌、看書,出門不遠就可以進行打籃球等體育活動。文化體育方面的娛樂已經潛移默化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在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的同時,增進了百姓的素質,加快了創建“和諧·人文”目標的進程。
(三)取得的經驗。一是逐步引導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我局先在一些人口比效密集、經濟比效好的鄉鎮、村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積累保護管理經驗,建設之后其它的鄉鎮、村也就有了需求。二是做好管理工作。注重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我局進行了各管理人員的培訓,使其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并能有效地保護保養設施設備。對籃球場、健身路徑每年都要檢查,場地該修補的就修補,器材該維修的就維修,不能使用的就換。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公共文化陣地設施總量不足
雖然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農家書屋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民健身工程也普及部分鄉村,但健身舞蹈等活動場所奇缺,是制約基層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瓶頸。
(二)公共文化陣地建設服務經費不足
由于底子薄、基數低,我縣對公共文化建設服務的投入還嚴重不足??h級財政吃緊,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有限,歷年來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實事工程的工作經費難以到位,鄉鎮中心工作經費缺乏,用于文化建設方面的經費就更少,文化工作經費、設施建設經費無法保障,基層文化工作持續發展步伐受到束縛。
(三)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產品與服務供給不足
近年來,雖然縣委、縣政府加大了發展文化事業的投入,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就目前而言,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仍然不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仍然不夠豐富。一是專業人才缺乏。文化工作專業性要求很強,但隨著人員更替,特別是近年來,我縣文化系統吸納的工作人員年輕、有專業特長的人員幾乎沒有,文藝創作、產業管理方面顯得尤為突出,造成了后備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二是專干不專職。在全縣25個的文化專干中,90%以上的鄉鎮文化專干必須參與其他中心工作,能用于本職工作的時間不足全年工作日的三分之一。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財政投入,科學統籌規劃
《農村公共服務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黨的報告明確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鞭r村基層黨組織是領導和團結農民的堅強堡壘,農村黨員是帶領農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骨干力量。近年來,涼州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加快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效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
司、四壩鎮特色蔬菜產銷協會、發放鎮天子午蔬菜產銷協會、羊下壩鎮五溝村日光溫室產業等91個“產業型”黨組織,有效解決了農戶在生產、加工、營銷、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困難,激發了黨員群眾致富帶富的積極性。
-
基礎,激發了黨員隊伍整體活力。三是實行動態管理。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堅持流動黨員管理臺賬月報告制,對農村2356名流動黨員實行動態管理,隨時掌握其工作、生活情況。
3、突出功能實用,加強服務場所建設。近年來,涼州區把服務場所建設作為夯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基礎的有力抓手,多方整合資源,規范有序運作,通過抓好建、管、用三個環節,不斷提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水平,使全區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面貌得到不斷改善,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形象不斷提升。特別是從2012年以來,涼州區把修建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思路,加大投入,高標準、高規格修建村社區服務中心,建筑風格與所在社區住宅樓融為一體,增強了村級組織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根據各村具體情況合理布局農家超市、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室、物業管理辦公室、會議室、遠程教育播放學習室、黨員活動室等功能性活動室。2015年以來,全區新建26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232個村級陣地,維修村級陣地82個,共投入資金達6700多萬元。
-
整頓措施落到實處。突出問題導向,建立經常性整頓機制,先后針對不同問題確定兩批軟弱渙散黨組織,進行了專項整頓。按照建立一套問題臺賬、制定一個詳實方案、派駐一個得力工作組和開展一個月蹲點整頓的要求,對整頓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和掛牌銷號,對未落實的措施和未整改的問題,緊盯包抓聯系領導、幫扶部門和工作組,督促限時辦結,力求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
-
-
干部通過上門服務、代理服務等方式,提供高效便捷服務,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6、突出群眾滿意,逐步完善服務考核評價方式。一是認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針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組織黨員群眾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作出評價、提出意見,把群眾評議與年度考核、民主評議黨員、行風評議等工作相銜接,推動群眾評議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二是注重考核評議結果運用。定期對黨員黨性進行分析評議。深入開展“雙述雙評”工作,堅持把服務黨員群眾情況作為述職的重要內容,把服務成效作為黨員干部考核獎懲、選拔任用、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切實發揮評議的導向性作用。三是享受年薪待遇,穩定村干部隊伍。制定出臺了《涼州區優秀村干部享受年薪待遇選拔考核管理辦法》,根據工作實績每年擇優選拔部分優秀村干部享受1.2萬元年薪待遇和養老保險獎勵。有效地調動了村級干部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動力。從2015年以來,全區累計選拔190名重點工作業績突出的村干部享受1.2萬元年薪待遇,其中36名村干部年薪增長至1.32萬元,給予23人1萬元養老保險獎勵。
二、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
-
員干部還存在“官本位”思想,以及重管理、輕服務的傳統意識,為民服務理念尚未真正樹立起來。
2、聯系服務群眾的載體仍需創新。當前我區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靠制度推行,存在被動執行上級安排的問題,認為聯系基層就是下基層,服務群眾就是送錢送物、單向“輸血”,引導群眾改變觀念,提高“造血”本領不到位。聯系服務群眾的自主創新和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盡管部分黨員干部天天走訪入戶,但推動中心工作任務依然吃力,對群眾的困難了解不夠,只圖“硬塞”政策,沒有及時根據形勢變化對工作職能和服務職責進行調整和創新,致使服務途徑和服務方式明顯滯后于群眾的主觀意愿和客觀需要,群眾提出的新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干群矛盾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3、服務保障能力不足。開展農村黨建工作的財政支持仍顯不足,村級黨組織帶領群眾致富的資金、項目傾斜不夠。農村黨員隊伍知識結構老化、學歷層次偏低現象比較突出,村級組織“造血”功能弱、信息技術優勢發揮不明顯等現狀也制約著村級黨組織服務能力的提升。村級陣地建設不平衡,全區仍有66個危舊房村級陣地,影響村級組織正常開展工作,給群眾辦理事務帶來不便。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建議
1、要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要將思想認識統 - 7
-
一到“服務”這一核心要求上,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意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推動基層社會管理創新,主動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牢牢牽住群眾利益這個“牛鼻子”, 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不斷增強新形勢下服務群眾工作能力,使各項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關懷服務、素質提升、互助服務等制度機制,保障農村黨員民主權力,使廣大農村黨員真切感受到黨組織關愛和溫暖,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2、要創新服務載體,健全服務長效機制。一是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充分利用“三農”服務網絡、“12371”黨員咨詢服務熱線、紅色短信平臺,健全遠程教育網、黨建網等網絡服務陣地,不斷增強服務功能。二是創新服務載體。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健全完善鄉、村、組服務平臺,逐步延伸服務平臺到戶。建設網絡問政服務平臺,推行熱線上門服務,公示鄉鎮黨政辦公室以及各部門的辦公電話,方便群眾求助。三是進一步擴大聯系規模。建立完善領導包鄉、干部包村和黨員干部結對聯戶等制度,堅持黨員領導干部公開接訪、建立聯系點、列席基層重大會議,同時,推行民情聯系卡制度,形成經常性、互動式溝通聯系機制。
-
素質農村黨務工作者隊伍,鼓勵機關干部到農村掛職任職,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大學生村官黨組織書記,充實工作力量。抓好農村后備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梯次培養使用機制。加強教育培訓,堅持嚴格管理,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加大考核激勵力度,統籌解決農村黨組織書記干事動力和創業環境問題,通過辦理養老保險、逐步提高待遇、定期走訪慰問、機關事業單位定向考錄等方式,激勵村干部干事創業。二要加大工作投入。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黨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積極探索建立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各方支持、農村黨組織自我補充的多元化基層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好農村黨組織活動有經費、有場地的問題,確保村干部報酬待遇增長幅度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推動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重心向農村下移,為農村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拓展村級陣地服務功能,保證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推進農村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深入發展;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輸血”與“造血”并重,努力實現富民強村。
- 9
-
黨的作出了“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積極貢獻。為進一步加強和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根據安排,組織部就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開展了深入調研和思考,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
—1—
打基礎”作為總體工作思路,不斷強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增強。按照上級黨委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新要求,結合全縣實施“三農”發展大規劃和組建農民合作社等重點工作,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黨組織設置,成立了xx非公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工委;認真開展社區網格化建設,積極打造居民小區(樓棟、街道)黨建工作。堅持把基層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農民合作社中,基層黨組織創建領域不斷拓展。強化村企結合以“村+合作社”、“村+協會”、“村+基地”等類型、模式,強強結合,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全縣xxx個行政村中xxx個有集體經濟,有集體經濟行政村比例達46.37%。在抓好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管理使用的同時,積極整合部門力量,利用廣播、電視、文藝演出等形式拓展教育培訓陣地,將遠程教育站點建到協會、合作社、村小組等,把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農村實用技術傳播給廣大農村黨員群眾。
類別抓好農村黨員培訓,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條主線,疏通處理不合格黨員的“出口關”,對以權謀私,損害黨和人民利益,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黨員予以開除黨籍處理,有效地增強了黨員的黨性意識,純潔了黨員隊伍。
(三)抓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工作力量得到增強。在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積極鼓勵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大學生村官參與村委換屆選舉,采取“縣統、鄉聘、村用”原則選配村(居)委會文書,并從省、州、縣選派新農村指導員、黨組織常務書記到村任職,選強配齊基層干部隊伍,增強基層組織工作力量。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和村(社區)干部待遇政策,不斷提高村(社區)干部待遇,足額劃撥工作經費,保證基層黨建工作正常運轉,讓農村基層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養。加大優秀基層干部表彰力度,每年推薦培養一批優秀村(社區)干部,表彰一批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民)小組長,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激情。
—3—
個評為好,xxx個評為中,xxx個評為差。根據《xxx基層黨建工作三年規劃(2015—2015)》文件的要求,整全項目、整合資金,切實抓好村(居)民小組黨員活動場所建設,進一步緩解黨員群眾活動難的問題。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村小組黨員活動場所xxx個,還有xxx個村小組無活動場所,其中農戶50戶以上、黨員人數10人以上的xxx個未建,農戶30戶以上xxx戶以下,黨員10人以上的xxx個未建。
(五)抓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基層黨組織服務領域得到拓展。為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切實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立足縣情實際,在全縣xxx個鄉(鎮)啟動實施了以“教農民黨員上網、助農村經濟發展”為主題的“農民黨員上網”工程,通過建立“黨員上網暨新型農民信息化培訓示范基地”,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村黨員群眾接觸互聯網、認識互聯網、了解互聯網、運用互聯網,通過網絡看世界、換腦筋、找市場、謀發展。以xxx鄉為試點,開展了農村黨員經營戶亮身份誠信經營活動,為廣大過往客商提供優質誠信服務。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展“四群”教育活動成果,認真抓好機關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組建了科技、文化、法律、衛生4支為民服務隊,采取方式靈活、手段多樣、功能多元化的服務體系,為廣大農村黨員群眾提供滿意周到的服務。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我縣基層黨組織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按照—4—
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結構不太合理。由于市場經
濟大背景下,大批農村青年外出務工,家里以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為主的“386199”部隊,造成農村黨員年齡老化、文化偏低,也間接影響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的選任,各村委普遍出現村干部后繼無人,村干部選拔就像矮子里拔。選出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干部文化水平不高,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年齡偏大,以50歲以上干部占了xxx%,服務群眾意識不強,標準不高,制約了他們帶領群眾致富、解決發展難題的能力,黨組織領導核心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
(二)農村基層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積極性不高。因流動黨員
較多、留守黨員年老體弱等原因,有部分黨員對基層黨組織事務參與度不高,要不找借口不參與,要不抱著應付的心態來參與,“三會一課”等黨員學習教育制度堅持不夠正常,黨員整體素質與構建服務型黨組織的要求相比,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相關測評、激勵、考核等機制不健全,沒有充分調動黨員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成效。
(三)村(社區)活動場所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從總體來
看,我縣村級活動場所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
—5—
的發展,與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投入不足是我縣村級活動場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縣大多數村無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主要依靠財政投入,近年來,由于缺乏專項建設資金投入,村級活動場所的建設管理存在很多問題。目前,全縣xxx個村委、xxx個社區均存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完善,部分房屋陳舊、破損嚴重,綜合服務承載能力偏弱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無宿舍、無廚房、無飲用水、無廁所等方面,下派干部無吃住,下派鍛煉走過場。與組織部要求村(社區)活動場所去行政化要求相差甚遠。
(四)村(社區)活動場所的使用和管理不規范。當前,我縣村級活動場所的規范化管理中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一是環境衛生狀況差,有的村活動場所長期無人打掃,垃圾成堆;二是規章制度上墻雜亂,各種可有可無的制度貼滿墻面;三是匾牌張貼懸掛亂,村(社區)正門被各種匾牌侵占;四是值班制度落實難,活動場所鐵把門,群眾辦事找不到人;五是村務公示公開內容虛,內容不切實際,不符合群眾需要。以上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作用的發揮。
配財力比較少,公益事業發展問題比較棘手,群眾“急、難、盼、怨”的熱點難點問題無法及時解決。支農惠農政策及辦事程序不公開、不透明,部分村干部在服務群眾中有“吃、拿、卡、要”現象,群眾反響強烈,導致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不足。
(六)解決基層黨員群眾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國家大政方針、惠民政策、鄉(鎮)和村(社區)重大決策等無法及時宣傳普及,群眾在政策理解和集體事務了解上存在一定的“盲區”;基層群眾有話無說處,有意見無提處,表達渠道不暢。因征地拆遷、低保救助、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耕地流轉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日益增多,群眾有意見建議和問題有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化解。三是辦事難。部分村寨地處偏遠山區,“弱病殘貧”人員多, 農村留守老人多,加之辦事程序繁瑣,造成群眾辦事難。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存在生活上的特殊困難,有時遭遇突發自然災害事故,也會產生新的困難群眾,他們需要以低保、優撫救助、困難補助等方式進行幫助。在農村,不少農民缺思路、缺項目、缺技術、缺資金、缺土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發展農業產業十分困難;在社區,有的居民無資金積累、無專業技術、無就業崗位,存在創業和就業難,致富無門。
三、對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建議
—7—
驗”, 特別要推廣運用“8433”升級版“孟連經驗”,以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為著眼點,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一)圍繞組織建設,拓展服務陣地。進一步規范村(社區)黨組織設置形式,嚴格按村(社區)設置黨總支、村(居)民小組設黨支部的層級來設置,村(社區)不再新增設黨委,已經設置為黨委的要健全完善議事規則,加強監管力度,對黨員人數少于100人的村(社區)黨委要逐步有序撤銷改為黨總支,村(居)民小組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設黨支部,黨員人數不足的納入鄰近村民小組黨支部管理。建立街道、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內單位黨組織共同組成的大工委、大黨委,推行在片區、樓棟和流動黨員集中點建立黨組織。探索建立功能型黨組織,根據黨員興趣愛好、技能特長、從業情況和年齡特征等不同特點,按照興趣相投、職業相似、居住就近的原則,探索組建“趣緣、業緣、地緣”型黨組織。調整充實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專門機構工作力量,采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加大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組建黨組織的力度,加快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通過qq群、微博客、微信等開展黨的活動,拓寬黨建工作網絡陣地。
xx縣、謀劃xx縣、服務xx縣、發展xx縣的信心和決心。堅持“三個培養”制度,采取選、派、掛等多種方式,抓實村委(社區)干部的培訓和能力提升工作,特別注重抓好黨組織書記隊伍的培養鍛煉,切實發揮村級黨組織書記牽頭抓總的作用;建立村級后備干部庫,高標準、高要求做好人才儲備;健全完善村委(社區)干部退出機制,及時調整不勝任現職的基層干部,努力打造一支懂服務、會服務、愿服務的高效化基層干部隊伍。結合正在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突出抓好村(居)民小組支部書記、村(居)小組長的培訓教育,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同時,研究制定服務管理制度,完善考核獎懲機制,引導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常務書記、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基層發揮作用,筑牢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根基。
—9—
民政策公開公示,力爭實現“十有十能”目標,突出解決好基層干部吃得飽、住得下、學得上、能辦事等問題,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聯系服務群眾“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今年上半年,達到全縣xxx個鄉(鎮)各有一個村委(社區)實現“十有十能”目標,今年年底,力爭所有村委(社區)都實現這一目標。同時,結合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工作,深入調研,扎實抓好村(居)民小組黨員活動場所統一規劃,整合新農村、美麗鄉村等項目,穩步推進黨員活動場所建設,進一步緩解黨員群眾活動難的問題,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快速發展。積極推行“紅色股份”試點工作,通過項目帶動、政策傾斜、資金扶持,盤活村(社區)集體經濟,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讓黨的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反哺基層黨建創建,不斷引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使村級組織有資源、有能力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11—
抓好機關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文化、法律、衛生等巡回服務。同時,縣屬各部門也要結合黨建工作聯系點、“四群”教育聯系點開展城鄉黨組織共創共建活動,為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推波助力。規范黨務業務工作,強化文件檔案管理,研究建立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工作規程,規范發展黨員、黨費收繳管理,黨內統計、文書檔案的基礎業務。深入開展以服務為主題的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等活動,建立健全各級黨代會代表聯系服務黨員群眾制度,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服務格局。
農村基層黨建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一號文件、等中央領導的講話中都對加強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做了安排部署?;鶎臃招忘h組織建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通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升“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能力,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xx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切實加快全縣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12—
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自八十年代初誕生以來,以“面向基層、服務及時、便民利民”為特色,以“忠于法律、維護正義、遵守誠信、公平競爭”為執業標準,走“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道路,不斷地在改革中發展壯大,現已成為維護農村基層社會穩定,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大服務”思想指導下,認真履行職責,默默奉獻社會,深受農村基層人民群眾、基層干部和基層人民政府的歡迎。然而,在我國行政機構改革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些不利于基層法律服務業發展的因素,使廣大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對農村的法律服務工作失去信心,對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不少已取得執業資格證和執業證的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離開農村到城鎮執業,有的甚至“改行”另謀它業.據調查,近幾年來農村很多地方超過30%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離開農村到城鎮執業或改行另謀它業,不少縣市達到30%左右的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現在只有一名專業法律服務人員在執業,有的鄉鎮法律服務所因無專業法律服務人才而關了門。因此,現在農村對法律的需求越來越大與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專業人才越來越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也是不少地方民事糾紛和上訪案件越來越多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針對當前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現狀和面臨的困境,對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對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的出路進行探討,為決策機構提供參考依據很有必要。
這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基層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在“大服務”思想的指導下,認真貫徹“鞏固、提高、完善、發展”八字方針,以“上等級、上水平、上質量、上效益”為目標,廣泛開展各項法律服務,呈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主要表現在:
(一)服務機構不斷鞏固。國家行政機構改革后,基層法律服務所由國家事業單位變成了社會中介機構,廣大農村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結束了與鄉鎮司法所“職能混雜”、“合署辦公”的局面,現在基本上是“一鄉(鎮)一所”,而且各所都實行了“自主執業、自收自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自律性運行機制,不少地方還在經濟開發區,大型集貿市場等人口集中、經濟活躍的區域開設新所,使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社會覆蓋面日益擴大,已形成了遍布城鄉的龐大的法律服務網絡。
(二)服務隊伍不斷優化。多年來,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機構通過采取自學與集中培訓學習相結合,政治學習與專業學習相結合,使基層法律服務隊伍素質不斷提高,業務能力不斷增強,不少基層法律工作者通過司法考試取得了律師資格。另一方面,通過自然淘汰,現在各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從業人員大多是從事法律服務工作10年以上的業務骨干,而且,少地方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工作人員都是從事法律服務工作20年左右的老專業人員,這些堅持下來的人員大多數工作能力比較強,辦案經驗比較豐富,甚至有些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業務能力于縣城律師不相上下,僅僅只差一次司法考試而已。
(三)業務領域不斷拓展。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提供法律幫助的行業和部門越來越多,很多改革措施需要法律去規范,許多經濟行為需要法律去保障。所以現在基層法律服務業除了辦理一些常規業務外,還將服務領域逐漸延伸到農村金融、房地產、勞務、教育、醫療衛生,以及化解集體債務、產業結構調整、林權制度改革等領域,現在可以說,哪里需要法律服務,哪里就有基層法律工作者出現;哪里有基層法律工作者提供服務,哪里的矛盾糾紛就少,哪里的上訪案件就少,哪里的政府工作就開展得順利。在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真正起到了“為一方服務,促一方繁榮,保一方平安”的作用。
(四)社會地位不斷提高?;鶎臃煞諛I經過過去幾年的教育整頓和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廣大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服務意識、法制意識、政治意識、群眾意識、大局意識大大增強,因而服務質量也大大提高,社會形象和社會聲譽也大為好轉,廣大基層法律工作者通過積極為基層群眾排憂,為基層政府和單位解難,贏得了基層群眾和政府的依賴,有作為就有地位,所以其社會地位逐年提高。
現行的基層法律服務所收費依據還是14年前各省司法廳和省物價部門聯合制定的收費標準,與14年前相比,現在的物價水平大幅度上漲,辦案成本大大增加,不少農村基層法律工作者的辦案收入除掉成本后所剩無幾,即使是各所的業務骨干,有的辛辛苦苦奔波一年的純收入也只跟農村的一個普通建筑工的收入差不多,所以,少數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因收入過低,不夠養家糊口,更談不上參加各種社會保險,他們不得不改行從事其它職業或者到收入高的城鎮去執業,這也是近幾年各地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大幅度減少的主要原因。
(二)“黑律師”過多,擾亂了農村法律服務市場.有現在在農村,一些稍微懂一點點法律的人認為從事法律服務有利可圖,于是,他們就偷偷到市場上買本假的律師執業證后,就到處以律師的名義拉生意,到處拍胸替人打官司,到處騙吃騙喝騙錢.在法庭上,這些人完全不講法律程序,完全不懂具體的法律規定,胡攪蠻纏,胡說八道.只要法官不支持他們的要求,他們就跟法官大吵大鬧,甚至慫恿當事人到處上訪告狀,不僅浪費了當事人大量的費用,而且還嚴重擾亂了法院的訴訟秩序,嚴重影響了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社會形象.對農村這些”黑律師”,現在很多地方還沒有人管,法院也不卡關,以至這些人有恃無恐,膽子越來越大,甚至到了與正規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搶”飯碗”的地步.(三)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整體形象有待提高。目前我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隊伍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只占50%左右。還有少數近幾年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員沒有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沒有取得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證。另外,機構改革后,基層法律服務所成了以行業管理為主的社會中介機構,成了民間性質的自律性服務機構,所以,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對基層法律服務人員的培訓學習抓得也不多。由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少數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執業工作中受利益驅動,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整體形象。
(四)農村基層政府的支持弱化,部分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生存環境惡化。
自2000年國務院《關于經濟鑒證類社會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實行脫鉤改革的意見》和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機構脫鉤改革實施意見》下發后,大多數地方的司法行政機關和基層政府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就很少過問了,在各級政法領導的講話中也很難聽到基層法律服務的內容了,基層政府和司法行政機關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支持幾乎沒有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都有被遺棄的感覺。不少地方的基層政府只是有了不好解決的麻煩事時才想到基層法律服務所,才把屬于社會自由職業者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成”司法干部”通知他們去”消災”、”滅火”。不僅如此,《律師法》開始施行后,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業務嚴重受挫,有些法院的法官甚至拒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參加民事、經濟和行政訴訟(這幾項業務是司法部第19號令規定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主要業務),所以,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的業務有較大幅度下降,業務收入也有較大幅度減少,部分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所面臨生存危機.(五)缺乏規范性文件指導,部分管理方法滯后?,F行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制度大多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很多內容已不再適用于新形勢下的基層法律服務實際工作,而新的管理制度沒有出臺,所以大多數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不規范,部分基層法律服務所平時各自受案,各自收費,各自辦案,辦案檔案各自管理。雖然有的所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但因缺乏有力的約束機制,也沒有很好的執行這些管理制度。另外,現在還有不少地方的基層政府領導和司法行政機關的領導仍然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模式管理基層法律服務所,仍然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成司法行政干部,仍然經常安排早已屬于社會中介機構(私營性質)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無償地履行行政職能,如安排他們代表政府處理和督辦相關行政事務,參加執法機關組織的執法檢查等等。
(一)農村的客觀實際,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村需要由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務.我國13億人口就有9億多人口在農村,而我國到目前為止只有20萬律師,并且這20萬律師都是在遠離農村的城鎮執業(目前還遠遠滿足不了城市人對法律服務的需要).根據現在律師的收費標準,一個訴訟案件收費少則3000元以上,多則上萬元或數萬元,農民們又有多少人能花大量時間和大筆費用去城里請律師幫忙調解糾紛或打官司呢?肯定不多.所以,我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村需要的是收費低,服務及時,方便快捷的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二)加強農村基層法制建設,實施農村依法治理國策離不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我國的治國方略后,我國的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依法治縣、依法治鎮、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活動在全國展開,在聲勢浩大的依法治理活動中,9億農民是活動的主力軍,廣闊的農村是活動的主戰場,而負責對9億農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主要是活躍在農村基層的十幾萬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正是這十幾萬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斷地在擔任基層單位法律顧問的過程中宣傳法律,不斷地在主持調解糾紛中宣傳法律,不斷地在解答法律咨詢中宣傳法律,不斷地在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中宣傳法律,才使得廣大的基層農民群眾和干部的法律意識不斷地增強,才形成了今天農村基層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和基層群眾自覺守法、用法的良好法制氛圍,因而加快了農村基層法制建設的進程。
(三)維護農村基層社會穩定,創建農村和諧社會離不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我國農村幅員廣闊,各種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特別是土地承包糾紛、家庭糾紛、宅基地糾紛、債務糾紛、生產經營糾紛不斷地發生,對于這些糾紛,大多數基層政府包括司法所,都是依靠基層法律服務所的專職法律工作者通過調解或代理訴訟的途經妥善解決的.據調查,大多數農村基層法律所基本上化解了所在區域內的70%以上的矛盾糾紛,不少基層法律服務所還經常配合當地政府調解處理上訪案件??傊?,通過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調解和代理訴訟活動,不僅有效地平息了大量的基層糾紛,化解了大量的基層矛盾,避免了不少糾紛的惡化,而且還改善了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基層社會的穩定。
(四)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基層法律服務業?!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推進社會主久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鼓勵發展農村法律、財務等中介組織,為農民發展生產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這說明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基層法律服務事業的重視,同時也說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少不了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的介入。同時,實踐業證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從土地承包到土地經營權流轉,從稅費改革到林權制度改革,從產業結構調整到化解村級集體債務,項項工作都與法律相聯聯,項項改革離不開法律的指導和規范??梢赃@樣說,在農村,離開了法律約束的經濟活動矛盾重重,成功的很少;離開了法律指導的改革問題多多,多半失敗。
基層法律服務業在改革中誕生,在改革中發展,符合中國國情,是一個深受農村基層干部群眾歡迎的行業,這個行業利國利民利社會,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基層法律服務業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必將繼續存在和發展。所以各級政府和司法行政機關應切實解決好基層法律服務業在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確保其健康發展。
(一)加快基層法律服務業的立法進程,為基層法律服務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們國家對基層法律服務業進行管理的政策依據是12年前司法部發布的《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59號),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0號),這兩個文件只是部門規章,還不是國家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規,所以,司法部應借鑒《律師法》和《公證法》的起草和頒布過程中的經驗,盡快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有些內容已過時的司法部59號令和60號令修改后上升為行政法規或法律,確?;鶎臃煞展ぷ髡吣芤婪▓虡I?;蛘哂伤痉ú刻嵴埲珖舜蟪N瘯Α堵蓭煼ā返谑臈l和第四十六條進行修改,然后作出立法解釋,將基層法律工作者的訴訟代理業務上升到法律許可的范圍,這也是當前基層法制建設的當務之急。
(二)整頓農村基層法律服務市場,規范農村基層法律服務業管理.首先,要整頓農村法律服務業,凈化農村法律服務市場。對于購買假律師執業證,并以“律師”名義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社會人員,應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9條規定(即定性為詐騙行為)和第51條規定(即定性為招搖撞騙行為),以及第52條規定(即定性為買賣公文行為),對當事人進行治安處罰。情節嚴重的應依據《刑法》第266條規定(即定性為詐騙罪)和第280條規定(即定性為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另外,對冒充律師從事法律服務的還可以依據...........
步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工作、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意義重大而且緊迫重要。按照省委黨建辦的部署和要求,我們及時組建調研專班,采取座談了解、實地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詳細調查了解我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在此基礎上,就調研中所反映出來的全市新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促進農村生產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近年來,我市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發展壯大,服務功能逐步完善,服務領域逐步拓寬,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廣泛的活躍性。
1、政府主導作用日益凸現。在充分認識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重要作用的基礎上,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大力營造良好環境,引導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康發展。一是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堅持以政策引導為核心,鼓勵和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特別是在稅費收取、信貸支持、資金扶持等方面對各類服務組織實行優惠政策,將支農資金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和服務組織發展。如采取“銀行+協會+農戶”捆綁式信貸模式,為鎮40多戶養雞戶貸款320萬元,有力推動了該鎮養雞業的快速發展。二是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開辟專欄、專題等方式,大力營造關心、支持“三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輿論氛圍。同時,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經紀人典型進行表彰獎勵,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三是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服務環境。按照市有行政服務中心、鎮有便民服務中心、村有便民點的目標,構建了三級便民利民服務網絡。各鎮辦場園統一將計生、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農村合作醫療等社會服務類部門,農技、水利、財政等農業服務類部門,城建、國土、規劃、房產等村鎮建管類部門,紀委、司法等綜合調解類部門集中到便民服務中心辦公,實行一個窗口審批辦證、受理舉報、矛盾調處和咨詢服務。各村建立村(居)便民點,由村干部擔任員,為群眾有關事項,提供咨詢服務。全市已建立市級行政服務中心1個,鎮辦便民服務中心15個,村便民服務點116個。
2、民間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方興未艾。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圍繞畜禽、水產、蔬菜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截至底,全市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1家,帶動農戶12萬戶,年營銷額達13.6億元。一是組織形式逐步規范。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頒布實施以來,我市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走正規化發展道路,爭取市場地位、爭取扶持的意識逐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在形式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先后有市盛世佳人綠色果蔬專業合作社、楊林尾裕波興隆棉花專業合作社、彭場禾豐水產專業合作社等26家專業合作社經工商部門注冊成功。此外還有昌灣養殖協會、大武牧業協會等一大批農業協會,也在積極籌備注冊專業合作社相關工作。二是服務內容不斷拓寬。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種植、養殖營銷服務,而是逐步擴展到種子、農藥、化肥、農機等方優習優習網面,為農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鎮今年新成立的金匯農機合作社,共有8個農技大戶入社,從購種、育秧、耕整到施肥、病蟲害防治、收割,為農戶提供一條龍式全機械化服務,既解決了農機散戶各自為陣、小打小鬧的問題,又降低了農機服務價格,還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三是服務主體實現多樣化。在尊重農民意愿、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的前提下,服務組織參與主體進一步多樣化。如盛世佳人綠色果蔬合作社不僅有種植戶的`參與,也有運輸、銷售大戶的參與;金匯農機合作社既有農機大戶的參與,也有鄉鎮農技服務中心人員參與,還有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匯化工有限公司的參與。服務主體的多樣化,進一步完善了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擴大了生產基地的規模,實現了農企雙贏。
5、以改革創新、強基固本為核心,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社會化服務水平。以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建工作為抓手,強化措施,加強引導,穩步推進,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社會化服務水平。一是建立組織,延伸黨的觸角。以市委名義出臺推進合作社黨建工作的相關意見或政策,用政策手段激勵農村黨組織引辦領辦合作社,通過黨建工作引領合作社健康科學發展。如在對鄉鎮黨委黨建工作進行考核時,將農村基層黨組織扶持合作社發展情況及合作社黨建工作情況納入考核重要內容,實行硬帳硬結。二是加強指導,激發組織活力。切實加強對合作社黨建工作的指導力度,為每個合作社選派1名機關干部作為合作社黨建工作聯絡員,指導合作社黨支部按照上級黨組織要求,有計劃地開展黨建工作,激發黨支部活力,實現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的有效結合。同時,嚴格按照《合作社法》指導合作社合理設置內部組織機構,理順合作社黨組織和合作社理事會之間的關系,共同圍繞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各個關鍵環節,明確內部分工,讓合作社黨員能力在崗位上提高、作用在崗位上發揮、形象在崗位上體現,充分發揮合作社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強化教育,提高能力素質。大力實施“黨員素質”工程,圍繞產業發展需要,采取遠程教育站點培訓、聘請專家授課指導、社員能人現場指導、示范基地實踐等方式對合作社黨員進行教育培訓,讓合作社黨員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樹立帶頭攻克技術難關、帶頭開拓市場的先鋒意識,提高帶頭致富的本領。
(一)根據《全市“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專題調研提綱及責任分工》要求,市委組織部、市老干局、市城投公司、市電教中心工作組在對鄖縣青曲鎮洪門鋪村、周家洼村、巷子口村、樂園村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專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全市實際,撰寫此報告。
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關于村級組織設臵。
十堰市現有農村基層黨組織1840個,農民黨員80726人,占全市黨員的52.44%。其中村村、村企、村居聯合的“區域型”黨組織493個;依托茶葉、蔬菜、柑橘、水產等優勢產業,建立“產業型”黨組織226個,村級組織覆蓋面不斷擴大。從洪門鋪村、周家洼村、巷子口村、樂園村情況看,村級黨組織健全,但隨著形勢的變化和發展,矛盾和問題不容忽視。一是流動黨員組織設臵難。2011年,四個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近2000人,占總人數的42%,外出務工黨員86人,全市外出務工經商黨員1.04萬人,且分布廣、行業跨度大,流動黨員黨組織設臵和黨員管理難度大。二是村級組織設臵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當前村級經濟正由單一的種植業向農、副、工、貿多產業發展,特別是跨村連片發展特色產業、特色基地,需要黨組織提供引導和服務。如洪門鋪村和巷子口村,近幾年發展蔬菜產業,聯系日益緊密,給黨組織設臵提出了新要求。三是村級組織設臵與工作任務不相符。樂園村由尖疙瘩村和蘆家溝村合并而成,人口多、村域面積大,國土面積2349.84公頃,合并前有村干部6人,現僅有3人,僅僅靠村級黨組織人員力量十分有限,黨小組和無職黨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二)關于村干部隊伍建設。
全市現有行政村1845個,村干部5780人。其中35歲以下755人,占13.06%;35—54歲4489人,占77.66%;55歲以上536人,占9.27%。大專以上學歷257人,占4.45%;高中、中專學歷3200人,占55.36%;初中及以下學歷2323人,占40.19%。村黨組織書記1843人,其中35歲以下142人;35—55歲1443人;55歲以上204人。大專以上學歷109人;高中、中專學歷1129人;初中及以下學歷605人。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的434人。有大學生村官219人。從調查情況看,當前村干部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結構不優。突出表現為年齡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無專業特長。洪門鋪村現有村干部5人,平均年齡50多歲,60歲以上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4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1人,且都沒有專業特長,與新形勢的要求還有差距。二是觀念不新。部分村干部思想不夠解放,跟不上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調整步伐,只能機械地抓落實;謀劃發展缺少科學性,思想狹隘,存在短期行為;開展工作缺乏創造性,“上面讓干啥就干啥,上面讓咋干就咋干”,能動性、創造性不夠。有些村干部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小農意識。三是能力不強。適應市場經濟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不強,“好事搶著干、難事推著干、纏手事躲著干、得罪人的事頂著不干”,“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既沒有發展集體經濟本領,又缺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辦法。四是動力不足。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干部職責繁重,但村級組織又不具備行政管理職能,權責分離且不對等,有的村干部面對任務重、工作難、報酬低的現實,動力不足,一有門路,就丟下“烏沙帽”走人,影響了村級工作。五是后繼乏人。大批農村有文化的年輕人轉向城市、城鎮務工或居住,選拔年輕干部的余地越來越小。如洪門鋪村35歲以下在家務農的不足10人,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不愿回村,造成許多地方村干部難培養、難選拔,存在隊伍建設后繼乏人的問題。
(三)關于村級組織陣地建設。
全市1845個行政村中,有村級活動場所的有1539個,占86.22%,尚無活動場所的246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3.78%。村級陣地中,有黨員活動室的有1539個。從四個村的情況看,都有遠程教育站點和農家書屋,有3個村配有電腦和電視,有2個村通因特網。目前村級組織陣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陣地建設不規范、不統一,質量不高。一些經濟薄弱村存在活動場地狹窄、設施簡陋等問題;條件好的村與條件差的村差距大,影響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二是陣地功能發揮充分。絕大部分村陣地主要用來日常辦公、黨員活動等方面,遠程教育設備、電腦等設備利用率不是很高。有的村雖然配了電腦,但利用電腦提高辦事效率,為農民提供致富信息做得不夠。如工作組幫建的四個村,都建有農家書屋,但書都是新的,幾乎沒發揮作用。個別村將活動陣地部分出租,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三是經費不足,陣地維護不夠,設施老化嚴重。我市絕大部分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有438個村沒有任何集體經濟收入?;顒雨嚨赜绣X建、無錢管,更無力添臵活動設施,老化嚴重,成為空殼和擺設。四是軟件建設不夠。村干部考勤制度、黨組織生活會制度、黨員學習制度、民主評議黨員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實不夠;黨務、村務公開欄和科普宣傳欄設臵不規范;村級組織陣地建設檔案不健全,對村集體財產、配套設施情況不清,監管、維護、管理不到位。
(四)關于村級組織活動及運轉經費保障。
村級組織活動及運轉經費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低,經費無保障。全市無村辦企業、無農業生產基地、無農業資源、無自有經濟收入的“空殼”村達438個。四個村都沒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洪門鋪村現有集體經濟主要靠村集體林退耕還林補貼,一旦政策執行完畢,集體經濟就斷了來源。二是公用經費嚴重不足。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主要來源于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補助,基本只夠日常辦公支出,根本無法保障村干部待遇。三是村級債務沉重,困擾了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全市資不抵債的村130個,占9%。全市負債過百萬元的村有329個,50-100萬元的205個,10-50萬的497個。四是村干部待遇偏低。全市村主職干部的工資基本上都在每月360元左右,其他“幾大員”的工資每月僅200多元,村主職干部工資最低的每月僅300元,嚴重影響了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五是村級財務管理有待加強。部分村文書業務素質不高,不能勝任工作;村級收入部分存在坐收坐支的現象;村級經費支出“白條”多、不合規單據多、不合理的開支多;財務公開不夠,監督不到位,執行審計制不嚴。
(五)關于村集體經濟。
2010年底全市有1332個村當年無收益,占總村數74.62%;當年有收益的村453個,占總村數的25.38%。其中5萬元以下的村1284個,占71.93%;5萬元以上的村501個,占28.07%。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不愿發展。有市場經濟頭腦的村干部寧愿自己干,也不愿發展集體經濟,同時存在怕苦畏難、怕承擔風險等現象,還有的認為工作頭緒多,沒法搞。二是能力不強,不敢發展。部分村干部思路不清,辦法不多,對本村的優勢把握不夠全面,無法根據本村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發展集體經濟對策;“等、靠、要、熬”思想嚴重,沒有立足本村實際從內部挖潛;少數村干部考慮自身利益的多,考慮集體利益的少,有的為了享一時之樂,將集體資產一包幾年,形成了“前人花錢、后人還帳”的惡性循環。三是投資乏力、后勁不足。村級經費主要用于工作運轉,根本無力投資發展集體經濟。四是責權利不清,集體經濟“長不了”。部分村爭取集體經濟項目,花大量資金建成后卻沒能有效管理,權責利不清,集體收入曇花一現。五是村集體經濟管理存在漏洞。有些村干部對集體機動地的實有數字瞞報,以此來降低村集體收入,獲得上級黨委和部門在資金上、物質上的更大支持,還有些村干部將集體地“公地私種”,自己從中獲利,或者“公地私有合法化”,使村集體地越來越少。六是鼓勵和支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較少,機制還不健全。
(六)關于村干部報酬及積極性調動。
我市村干部工資報酬主要從財政轉移支付中列支,由鄉鎮統籌發放,按照相對統一的工資標準,各地對村干部工資報酬發放和管理,一般采取結構補貼、定額補貼、基本補貼與實績考核結合的方式。少數地方實行了業績考核的辦法,完成鄉鎮確定的考核目標,村干部可拿到標準工資,完不成的相應扣減一定比例的工資。部分村主職干部離職后領取了低額生活補助。丹江口市、竹山等地為部分村主職干部辦理了商業養老保險,全市有3277名村主職干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占在職村兩委班子成員總數的24.77%。目前村干部報酬及積極性調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待遇偏低。洪門鋪村村干部年平均工資為4000元,大大低于全市普通干部工資,甚至不及外出打工者收入的一半,經濟條件差或債務負擔重的村,工資則經常難以兌現,有的村干部開展村務工作還得墊付相關費用;村干部養老、就醫問題日益凸顯,存在后顧之憂。二是負擔偏重。實行村組合并和交叉任職后,村干部工作量大幅增加,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捉襟見肘,難以兼顧。三是熱情不高。工資待遇低,經濟上沒甜頭;提拔晉級難,政治上沒奔頭;工作上得罪人,社會上沒盼頭;社會保障差,離職后沒靠頭,導致村干部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和不平衡感,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四是后繼乏人。工資太低,對農村青年越來越缺乏吸引力,從四個村情況看,村干部平均年齡為50多歲,35歲以下的僅1人。五是滋生不正之風。待遇偏低,對部分村干部失去吸引,工作中得過且過、應付了事;有的把當村干部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為政不廉、辦事不公,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
(七)關于村民民主權力保障及村民自治。
目前我市村民民主權力保障及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在民主決策中不夠民主。雖然都建立了“一會兩票”民主管理機制,但許多地方流于形式、流于制度。有的村以村民會議召開難為由,長期不召開村民會議。有些村民代表開會前沒有同村民溝通和充分聽取意見。還有些村在決策重大村務時,沒有按照“一會兩票”民主管理機制程序開展,既沒有開黨員會,也沒有開村民代表會,村民群眾很有意見。二是民主管理存在形式主義。有的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不是由干部群眾一起討論制定,而是由少數村干部制定,約束村民的多,而約束村干部的少。有些村務管理混亂,財務既不讓村民參與管理,也不向村民公布情況。三是民主監督存在薄弱環節。有的村委會既不向村民會議報告工作,也不接受村民評議,使得村委會得不到有效監督。有的村村務公開內容不真實、隨意性很大,流于形式。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管黨責任落實不夠,存在抓經濟硬抓黨建軟的傾向,對村級組織建設抓得不力。有的地方領導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黨建工作上級雖然有文件、有要求,但到基層卻不能落到實處。一些領導干部到村檢查指導工作,談經濟工作多,過問黨建工作少,一些領導對村級黨組織現狀,情況不熟,研究不夠,對新形勢下農村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主動探索、創新精神,只等上級給政策,拿辦法。目前,對基層黨的建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現象,即“布臵任務多,檢查落實少;一般號召多,具體措施少;講究形式多,注重實效少?!编l鎮黨委對村干部缺少必要的管理、監督、制約措施,有的即使有,也流于形式,無人管,無人問,無人抓,基層組織建設落不到實處。
(二)抓基層組織建設任務不明、思路不清,存在被動應付現象?;鶎咏M織建設點多面廣,內容十分豐富,近年來針對基層組織建設,市委提出實施“活力工程”,省委也提出要加強“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制定出臺了具體的考評辦法和細則,但是從四個村的實際情況看,由于村組干部要抓發展、保穩定、促民生,真正把精力用來抓黨建的不多,更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和目標,存在上級要檢查的時候突擊抓幾天、領導過問的時候思想緊幾天的不良現象。就是抓也僅抓硬件,建建房子、擺擺桌子、搭搭架子,沒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雖然絕大多數村都建立了“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黨員活動日”、“村務公開”、“重大事項決策”等制度,并且都寫在了紙上,掛到了墻上,但相當一部分村黨組織負責人認為制度是務虛的,用于迎檢,沒有實際意義。
(三)部分村“兩委”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有的表現為班子不強,班子成員素質差,能力低,觀念陳舊、保守,不思進取,在群眾中沒有號召力,尤其是缺乏一個踏實肯干、公道正派,具有致富本領的黨支部書記。有的班子不團結,搞內耗,“保壘里戰斗不止”,無法形成核心,干部之間思想上互不交流,感情上恩恩怨怨,工作上“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有的村委會干部認為自己是村民選上來的,不愿接受黨支部領導,致使兩委之間關系緊張。有的村黨組織不熱心黨的建設,不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工作無創新、無進步。相當部分黨支部平時很少組織黨員學習,有了事才臨時召開黨員會,有的支部雖然組織學習,但方法陳舊,缺乏吸引力。
(四)部分村干部素質不高、能力不強,不會抓基層組織建設。受農村傳統、地域環境影響,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開拓創新精神不強,工作方法陳舊,發展能力較低,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辦法不多、步子不快,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適應,直接影響農村工作的開展。另外,村干部和農村黨員隊伍中還存在整體素質偏低的問題,當前農村基層干部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工資待遇普遍偏低,農村工作激勵機制尚未形成,農村干部受教育的機會一般較少,工作方法缺乏創新,與形勢和任務的需要不相適應。對農村工作“素質高的不愿干,素質低的干不了”,大部分有文化、有頭腦的青壯年勞動力寧可外出打工,也不當干部,“兩委”換屆時只是“矮子里面拔高個”,嚴重削弱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部分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私心,缺乏集體觀念、義務觀念和法制觀念,憑感情辦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的甚至在工作中背離了黨的政策,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眾不滿。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明確原則,創新方式,靈活有效設臵農村基層黨組織。
1、明確基本原則。農村基層黨組織設臵必須有利于促進和諧發展,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有利于方便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具體要堅持四條原則: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找準黨組織設臵與黨的中心工作結合點。二是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尊重黨員民主權利和現實需求,創造條件,促使他們更加便捷有效地聯系群眾和服務群眾。三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和農村經濟結構、組織形式變革要求,根據本地產業特點、經濟規模和黨員分布等情況,靈活設臵黨組織。四是積極穩妥,適時推進。注意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設臵的穩定性,允許多種設臵模式的黨組織并存和發展。
2、創新設臵方式。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結合一些成功的實踐探索,創新農村基層組織設臵方式?;舅悸房筛爬椤皺M向聯建,縱向整合,動靜結合,特色推進”。橫向聯建就是實行村與村、村與企(鄉鎮企業)、村與居(居民委員會)之間聯合建立黨組織,以實現優勢互補??v向整合就是按產業、行業劃分建立比較專業化的黨組織,或按產業跨區域、跨行業建立經濟聯合體黨組織,促進經濟建設和黨的建設雙加強。動靜結合就是在加強對本地務工的農民黨員進行組織化教育管理的同時,以鄉、村或聯村為單位在外出務工的黨員群體中建立流動黨組織(分長期和臨時兩種),實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負責的雙向管理機制。特色推進就是在農村一些需要改進組織設臵方式但尚不具備改建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變化,按行業、企業、新經濟聯合體及黨員特長或年齡等情況靈活設立特色黨小組,促進黨支部內部組織結構的優化組合。具體可采取以下途徑創新黨組織設臵方式:一是以優勢產業為依托,組建農業產業化基地黨組織;二是以專業組織為依托,組建行業協會黨組織;三是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建立龍頭企業黨組織;四是以產業基地為依托,建立示范服務基地黨組織;五是以農業園區或工業集聚區為依托建立園區黨組織;六是以農業專業市場為依托建立市場黨組織;七是以駐外機構為依托,建立駐外黨組織;八是以流動黨員管理站為依托建立黨組織;九是以強帶弱建立中心村黨組織;十是按年齡層次,單獨組建老年黨支部。
3、處好四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黨”與“政”的關系。黨在農村中的組織體制和行政體制緊密相連,要力求做到互相銜接。調整黨組織設臵方式,特別是跨區域建立聯合黨組織時,必須同步考慮行政體制的統一問題。二是正確處理“遵守黨章”與“主動創新”的關系。既要從農村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條件成熟時及時推進,又要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辦事,履行相應的審批手續。三是正確處理“動”與“靜”的關系。要從動態上把握農村基層黨組織設臵方式調整的時機,既不落后于農村形勢發展要求,又不超越于形勢發展要求;既不能盲目進行或朝令夕改,又不能一成不變或一勞永逸。四是正確處理“組織引導”與“個人意愿”的關系。實踐中既要加強組織引導,又要充分尊重民意,把黨組織設臵方式的創新實踐化為利民辦事、助民致富的現實行動。
(二)教育培訓,強化管理,著力提高村干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
1、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基層干部的政治敏銳性和對事物發展的判斷力。二是加強宗旨觀念教育,幫助基層干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三是加強政策法規、科學技術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指導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要完善鄉村干部培訓制度,建立長效培訓機制,通過學歷教育、業務培訓等方式,采取定期輪訓、集中調訓等措施,使鄉村干部培訓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從而提升鄉村干部綜合素質,提高其發展農村經濟和駕馭農村復雜工作局面的能力。
2、健全干部選用工作機制,選準配強基層干部隊伍。按照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選配好村領導班子,特別是選配好村黨組織書記。進一步建立健全“重民意選干部,憑實績定取舍”的基層干部選用機制,把民主推薦作為基層干部選拔的必經程序和關鍵環節,堅持凡是提拔和使用干部必須經過民主推薦,進一步擴大群眾對干部選任工作的知曉度,從而建強基層干部隊伍,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的戰斗力。
3、加強后備干部培養工作,解決好基層干部隊伍后繼乏人的問題。從當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現狀看,存在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的問題。要保證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后繼有人,避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加強后備干部隊伍的培養勢在必行。一是把回鄉大中專畢業生中的知識型“苗子”作為村級后備干部預選對象,從基層公務員隊伍中預選鄉鎮后備領導干部;二是從致富能手中優選管理型人才,把那些農村致富大戶和致富能人列入后備干部隊伍;三是從農村科技骨干和技術“秀才”中篩選科技型后備干部。
4、加強村干部的管理和監督。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強化村干部的內部自我監督。建立健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每月至少召開一次由村黨支部書記主持、村“兩委”班子成員參加的聯席會議,集中研究、民主決策村務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實行村務公開,強化群眾對村干部的監督。加大村務公開監督工作力度,規范公開辦事的程序,擴大村務公開的范圍,增加工作透明度。實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職制度,保證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全體村民大會,討論和決定村級事務管理中的重大問題。三是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談心談話和誡勉制度,及時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學習、工作等全面情況,完善村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建立村級“一把手”重大事項報告檔案。四是探索審計監督新途徑,加強對村級“一把手”的任職審計。對村級“一把手”不定期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對離任的村干部要進行離任審計,并將結果向群眾公布。
(三)建管用并舉,切實發揮村級組織陣地的作用和功能。
1、立足實際,因村制宜建陣地。山區農村因基礎條件不同,差異極大,在陣地建設上宜立足各村村情,在面積大小、建設風格、規模標準上,不能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搞“千村一面”,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宜。要全面謀劃,統籌考慮,區別不同情況,區分輕重緩急,列出建設計劃和要求,拿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對經濟條件較好但目前還沒有活動場所的,要加大建設力度;對已經有場所的要抓好達標升級;對于建好活動場所的,要加強管理和維護。各級黨委在對村級活動場所的幫扶力度上,要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在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考核工作中,要分類確定指標,既要看建設成效,也要看基礎條件和建設難度。
2、建用并舉,提高綜合利用率。規范和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管理制度,發揮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五大作用。一是決策議事中心作用。利用辦公活動場所組織發動群眾、處理村級事務、討論表決重大事項。二是教育培訓中心作用。采取舉辦培訓班、組織專題討論、現場咨詢、播放遠程電教片等形式,有計劃地開展村民群眾的學習培訓活動。三是群眾活動中心作用。依托辦公活動場所和文化體育健身設施,緊扣培育新型農民的主題,每年至少集中組織開展3至5次群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村級陣地建設成為農民群眾的休閑文化中心。四是信息服務中心作用。設立“說事”室、衛生室、文化室等場所,有效利用村務公開欄,公布村務黨務、有關涉農政策、農業科技知識以及農業致富信息,為群眾生產生活等全方面提供服務,解決群眾問題、化解矛盾糾紛。五是社會維穩中心作用。使陣地成為基層矛盾調解中心、服務群眾的窗口。
3、配套設施,著力提升陣地功能。強化村級衛生室、文化室、圖書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三室一家”,搞好日常修繕維護,配臵必需的設施設備和專職工作人員,進一步增強村級辦公陣地的綜合功能,確保能夠建得好、用得上。加強村級陣地的資產管理。健全完善村級組織陣地建設檔案,對村集體財產、配套設施情況,變更情況及時登記造冊,明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使用權歸村集體,村級組織要安排專人負責管理,保證活動場所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侵占,不得擅自改變其使用性質,堅決防止隨意出售、出租、抵押等情況的發生,做到監管、維護、管理“三到位”。加大村級辦公陣地的美化、凈化、亮化力度,結合實際,重點搞好村級辦公活動場所的環境綠化和院墻、廁所等附屬設施建設以及室外場地的硬化,夯實村級辦公陣地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
1、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長效機制。要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把不應該由村級負擔的公共支出列入財政支出范圍,逐步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村級組織的財政支持和轉移支付力度,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積極化解歷史債務,減輕村級債務負擔。
2、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幫助村級組織千方百計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村級收入,彌補村級運轉經費不足。引導走農、工、貿、產、供、銷一條龍的路子,建立一村一品發展戰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效益,形成穩定可靠的財源體系。同時,村級組織可根據實際,加強發展行業、產業協會,一個協會發展一項產業,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
3、探索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多元投入機制,減少村級支出。在財政扶持和村級自我投入的基礎上,引導和激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家、先富起來的個人以及所有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投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以捐款、捐物等捐贈方式興辦村級公益事業,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村級(農民)主體、社會輔助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建立村級公益事業投資者利益補償機制,企業捐款和投資村級公益事業,可以按規定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村級公益事業可以沖抵營業稅、所得稅。
4、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嚴格財務管理。一是結合實際,精減村組干部職數。二是減少報刊征訂費用,除規定的黨報黨刊外,不得強行征訂其它報刊。三是實行“零招待費”制度,所有為村級組織服務、達標檢查活動等,必須安排招待的,建議由政府統籌解決。四是規范農村優撫、特困救助、補助支出,加快五保戶集中供養,對五保戶中的危房戶優先進入鄉鎮養老院集中供養。
5、建章立制,加強監管。要從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入手,加大對村級財務的監管力度,重點是在保持村級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債權債務不變的前提下,完善“村賬鄉管”制度。加強會計監督,嚴格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加強對村集體所有的資產、資源、收入、支出和債務的管理。健全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實行村民民主議事、民主理財。建立村級財務公開制度,做到年初有計劃,季度有分析,年終有總結,切實提高村級組織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科學理財的水平。
(五)創新思路,夯實基礎,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1、提高認識,營造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良好環境。各級黨委、政府及村級組織高度統一思想認識,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制定規劃和具體的政策措施,研究發展辦法,制訂出臺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強“造血”功能。組織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干部職工分別進行掛村結對幫扶和掛戶結對幫扶,指導幫助貧困村和貧困戶理清發展思路,搞好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2、拓寬思路,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應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拓寬思路,廣辟集體經濟增收的來源渠道,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路子。樹立多業并舉、多產并進觀念,充分開發利用資源,打優勢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實力的村級經濟發展路子。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居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城郊、要道經濟,積極搞好房地產開發、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項目;地處小集鎮附近的村居應積極發展社區配套服務業,通過經營和服務,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要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根據本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要強化招商引資,整合村級資源,形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3、強化管理,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水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必須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要加強村公益事業資金的收取和管理,如對糧田、魚塘、房屋承包等合同,要按時足額收繳承包金;村集體經濟收入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發展生產,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的比例和總量。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村財務公開制度和做法,特別是一些集體經濟收支行為較多的行政村,要在增加村財務公開次數的同時,加強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增強村干部分配使用集體資金的約束力。加強現有資產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使村集體資產管理走向規范化軌道,杜絕亂借、亂用、貪污、浪費集體資金等現象的發生。聚集村級集體財力,堅持民主理財,接受群眾監督,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防止和減少村級不良債務的形成。
4、強基固本,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水平。著力選配一個政治立場堅定、群眾基礎較好、懂經營、會管理、能夠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領導班子,選好一個政治素質過硬、駕馭市場經濟本領強的好帶頭人。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經常性農村市場經濟以及實用技術等培訓,增強農村干部的市場觀念和發展創新意識,提高村干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能力。制訂完善村干部監督激勵辦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和成效作為考核的硬指標,激勵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領廣大群眾致富上來。加大在農村發展黨員和培養后備干部工作力度,改變農村基層干部年齡老化、后繼乏人狀況,努力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村干部培養、選拔、管理、監督系統,不斷增強村級黨組織的戰斗力。
(六)以提高村干部經濟政治待遇為著力點,不斷調動村組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1、建立村組干部工資穩步增長機制,提高經濟待遇。中央、省及地方財政應逐年追加對村級轉移支付額度,確保村干部工資水平與經濟發展速度同步增長,改變村級轉移支付一定數年不動的狀況。地方財政尤其是縣級財政每年應從新增財力中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解決村干部待遇報酬問題,使村組干部年工資不低于外出務工者平均收入水平。推行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采取縣、鄉、村集體及村干部個人各出一點的辦法,按一定比例分別承擔保險費,實行統帳結合式管理。設立特困村干部救濟基金,采取“財政撥一點、黨費拿一點”的辦法,對嚴重疾病或生活難以自理的村干部予以補助,切實為離職村干部解決實際困難。
2、為村干部成長進步提供發展平臺,提高政治待遇。堅持以人為本,從多方面關心、愛護村干部的成長進步,政治上給他們榮譽,工作上為他們撐腰,學習上加大培訓,生活上予以關照,讓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將從村干部中招聘國家公職人員的做法常態化,通過公開招考的形式,從優秀村干部中招聘人員到鄉鎮任職,或錄用為公職人員,以此增強村干部崗位的吸引力,調動村干部隊伍的積極性。加快推進村干部職業化進程,實行村干部“崗位職業化”、“報酬工薪制”,制定出臺有關具體政策,加快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體系,使村干部干有所酬、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干有所值。
3、發展集體經濟,鼓勵帶頭致富,增強村級自我支付能力。鼓勵各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過招商引資、盤活閑臵資產、開發可利用資源等途徑,興辦二三產業,發展綜合服務中介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對村級集體經濟增長部分,可以確定15-25%比例,用于發放村干部的誤工、交通費用等補助,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貢獻較大的村干部給予一定資金獎勵。鼓勵村干部帶頭創業致富,制定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為村干部帶頭致富提供項目、信貸、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扶持,支持村干部帶頭領辦和創辦基地,使他們先行一步富裕起來,逐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更好地安心服務于農村基層工作。
4、強化村干部的考核激勵機制。一是明確責任機制。實行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一把手”負責制,并按照職位分工確定每位村干部的崗位職責,做到權責一致、責任明確、團結協作、齊抓共管。二是完善目標機制。按照“細化、量化、科學化”的要求,合理確定任期目標和工作目標,推行目標管理。三是強化考核機制。根據各村實際,對各項工作進行量化,在確定考核指標時,既突出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又對其它方面做好充分考慮,賦予相應的分值,方便具體操作。堅持平時考核與定期考核相結合和鄉鎮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力求考核結果客觀公正。四是嚴格獎懲機制。根據考核結果,積極運用獎懲手段,對一些政治立場堅定、作風正派、富有進取心和奉獻精神的村級班子和村干部給予表彰和獎勵。
(七)保障民主權力,推進村民自治。
1、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黨政領導責任制,完善上下聯動、部門協作、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促進村民自治健康發展。大力開展村民自治宣傳活動,努力營造村民依法參與、政府依法推進的輿論氛圍。支持村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在農村基層的影響力,確保村民自治在黨的領導下不斷發展。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村民合法權益。充實和加強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指導部門的工作力量,不斷提高民政部門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服務群眾的水平。加大公共財政投入,保障村民委員會及其他村級組織有效運轉。
2、落實自治制度。一是民主選舉。對選舉制度進行規范與完善,比如要規范村民選舉委員會的產生方式、人數;對選舉前、選舉時、選舉后的各項有關選舉工作進行組織和監督,保障整個選舉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二是民主決策。大力推行“一會兩票”民主決策機制,使村民能夠真正表達自己的意愿,將議事范圍進一步具體化、明確化,保障村民會議所作出的決策得到落實。三是民主管理。進一步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的規章制度,依靠制定并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的村規民約等規章來進行自我管理和服務,實行依法治村、依規管村。四是民主監督。推行一戶一張明白卡,一組一名監督員,一村一個公開欄,做到“給群眾一個說法,還干部一個清白”。
3、完善政策法規。根據村民自治的發展情況,以村委會組織法為依據,圍繞“四個民主”,結合本地實際做好地方性法規的立法和各項制度的修訂完善工作,建立規范、完整的行政指導規章、辦法。盡快制定有關民主議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詳細規則,規范四個民主的具體運作程序。理順村民自治管理體制,合理劃分村民自治指導、管理體制,科學界定組織部門和民政部門指導管理農村基層組織的職能,將基層政權建設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全面、綜合地抓好落實。
4、加強宣傳引導。定期舉辦各類村干部培訓班,宣傳黨的強農惠民政策、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規。通過各農村社區市民學校,舉辦各類教育講座,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強化各級干部特別是民政干部的理論和法律知識,全面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建立規范的行政指導辦法。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堅持正面宣傳和典型教育相結合,報道村民自治的典型實例,營造全社會尊重和支持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良好氛圍。
。
當前,農業鄉村工作格局發生了深刻轉變。在新的情勢下,如何順應當前鄉村工作情勢,努力探究新時期做好鄉村基層工作的方法,進一步深化鄉村變革,加速鄉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鄉村社會不變,是擺在我們基層干部面前的一個亟待處理的嚴重課題。
一、當前鄉村基層工作中呈現的積極轉變。
近幾年來,隨同著鄉村變革的深化推進,鄉村工作的確呈現了一系列積極、可喜的轉變。首要表現在:
1、農民擔負大幅度減輕,農民耕田積極性獲得高漲。近年來,隨著縣政府對“三農”的不時投入和注重,農民擔負逐年減輕。據查詢,2002年我鎮地盤疏棄面積曾一度到達1906畝,占全鎮耕地總面積的12.2%,個中一個最主要的緣由就是農民擔負較重,耕田比擬效益較低,招致農民耕田積極性不高。當前隨著農民擔負的逐漸減輕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撂田荒釀成耕田熱。
2、惠農政策認真落實,干群關系獲得分明改善。隨著中心一號文件的延續出臺,廣大農民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實惠。不只農業稅獲得作廢,并且還發放了糧種補助和種糧等補助資金。還,作廢農業稅,對衍生在其上的各類亂收費進行“釜底抽薪”,農民鼓掌稱快。從“取”到“予”,從向農民“催糧、催款”到“補助、鼓舞”農民耕田,農民從黨的惠農政策中感觸到極大暖和。目前鄉村大家都說黨的政策好,黨群、干群關系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發生轉移,工作本能機能呈現可喜轉變。針對鄉村變革后的新情勢,本鎮不等不靠,勇敢創新,在縣政府轉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究。特殊是近年來,本鎮的工作重心由過去以征收農業稅為主轉移到以抓發展、搞服務為主上,自覺地把抓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全鎮的第一要務,努力建筑調和鄉村。
二、當前鄉村基層工作中面對的首要問題。
在看到積極轉變的還,我們也從調研中調查到新情勢下鄉村基層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無視的問題。
1、鄉鎮財務進出有所好轉,但保運轉保發展的壓力仍然存在。隨著上級轉移付出的力度加大,機構變革后減支效應的展現,當前鄉鎮財務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因為大都工業稅源很少,僅靠上級轉移付出來過日子長短常困難的。加之村莊兩級債權難化解,感應壓力很大,村莊兩級正常運轉面對必然的堅苦。
2、農民擔負分明減輕,但鄉村公益事業建立呈現“梗阻”。稅費變革前,鄉村公益事業建立費用可以列支。稅改后,鄉村公益事業建立資金除各級縣政府的支撐、扶持外,更多的是經過“一事一議”的渠道來處理。因為農民對公益事業的認知水平紛歧,加上集體認識淡漠,往往很難達到共識,形成投入嚴厲不足,很多公益設備老化陳腐卻無人無錢整修,鄉村生產生活前提難以獲得分明改善。
3、村級債權獲得較好節制,但化債依然是當前鄉村工作的最浩劫題。因為對村級財政進行。
了嚴厲治理,使村級債權獲得較好的節制。然則村莊兩級債權依然是制約鄉村發展的一個繁重負擔。
4、當前鄉村發展很快,但社會事務治理有弱化趨向。近幾年,因為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進,農民物質文明生活程度逐年提高,鄉村的轉變很大。然則,隨著機構的變革,處于轉型時期的相關治理部分還沒有堅持起完善的、長效的機制,招致當前鄉村社會事務治理有分明的弱化趨向。
5、鄉村工作格局呈現積極轉變,但村莊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辦法亟待改變。隨著鄉村各項變革的深化推進,廣大村莊干部看到鄉村一些深條理的問題獲得逐漸處理,“三農”問題的拐點曾經呈現,他們遍及感應鄉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廣大基層干部從深重的“催糧要款”任務中擺脫出來,他們所飾演的越俎代辦的人物最終成為歷史,對此他們由衷快樂。但另一方面,因為當前村組干部待遇還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鄉鎮綜合配套變革后,指導職數削減,局部中層干部覺得選拔無望,不免發生失望思想。從查詢狀況來看,當前很多村莊干部存在茫然掉措、畏難壓頭的思想,對本人該干什么、怎樣干心中沒有底。
在查詢進程中,我們剖析當前發生上述問題的緣由,以為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
1、干部要素:
基層干部是落實黨在鄉村政策的關鍵性要素,政策落實的黑白直接關系到黨和縣政府在人民意中的形象和位置。但是因為干部政策程度、行政立場、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政策落實進程中往往會碰到如許或那樣的問題。一是鄉村干部本質不高。鄉村干部長期處在基層一線,首要精神和時間都集中在處置日常繁瑣事務,不足學習提高,看法程度有限,了解政策不深,有時執行政策走樣,工作中輕易繁殖一些矛盾。二是鄉村干部看法觀念還沒有改變。多年來,一些干部以為本人的本職工作就是“催糧要款,結扎放環”,招致鄉村干部服務認識冷淡,甚至與民爭利。三是鄉村干部精神形態欠安。一些鄉村干部說我們工作軟了,上級交給的任務完不成,指導不稱心;假如工作硬了,說是辦法欠妥,作風粗獷,經常是上級批判群眾罵,以為是“風箱里的老鼠兩端受氣”。這些要素摻雜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定會發生一些問題。
2、群眾要素:
科技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視野愈加坦蕩,思想愈加活潑。他們不再自覺地置信干部,農民的“不安本分”心態添加了鄉村工作的難度。
三、做好新情勢下鄉村基層工作的幾點建議。
筆者以為,當前鄉村正在發生深刻的轉變,我們基層組織、基層干部都要針對鄉村工作呈現的一系列轉變,盡快改變本能機能,改變人物,在思想觀念、工作重點、方法辦法等方面必然要加大創新力度。
1、盡快改變思想觀念。我們村莊干部應充分看法到,我國目前總體上曾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的發展階段,作廢農業稅是順應市場經濟規則,具體建立小康社會的必定要求,有利于添加農民收入,發展鄉村經濟;有利于改善干群關系,緩解社會矛盾?,F階段,我們必需調整工作思緒,把工作重心改變到增強服務、促進發展上來。我們此次查詢時,群眾要求最多的是基層干部要搞好鄉村公益事業建立。因而我們村莊干部必需把為群眾服務看成本分,從當前群眾最急迫的需求上找準工作的打破口,動足腦子,想盡方法,做好文章,在積極指導農民致富奔小康、大力發展村莊集體經濟、組織興修鄉村公益事業上有新的作為。
2、切實改變縣政府本能機能。抓住有利機遇,著力促進縣政府本能機能的轉型,由以完成經濟任務為主轉移到加速經濟發展與構建調和社會兩大主題上來。一是重點扶植本級主干財路。從吃“農業飯”、吃“補助飯”中走出來,堅持鄉鎮自立型和自給型財務,逐漸走出財務窘境,提高工作的保證才能。要跳出純真靠農業求發展的圈子,拓寬發展思緒,明確主攻偏向,把財路建立的重點轉移到二、三財產上來,積極構建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多元化財路系統。二是實行好基本設備建立的本能機能。要大力增強農田水利、村莊道路等基本建立,加強農業抗災才能,改善鄉村生產前提。要包裝整合小城鎮建立資本,提高小城鎮建立功用。三是實行好指導生產發展的本能機能。要勇當“掌舵人”、“導航者”,指導村組干部實時為農民供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尤其要充分應用各類載體,普遍傳達科技常識,有針對性地舉行農民培訓班,堅持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帶動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才能和農民致富才能。四是實行好治理公同事業的本能機能。鄉鎮縣政府不只要擔負一方經濟發展的重擔,并且還要擔負當地事業發展主要職責,負有對教育、文明、衛生、社會福利、情況維護等公同事業的服務治理本能機能。五是實行好維護社會不變的本能機能。增強鄉村社會治安綜合管治,做好群眾信訪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營建安全、文明、調和的社會情況。
本上完成對村組的有用治理。
4、切實加大對村莊的扶持力度。當前,鄉鎮正處于轉型關鍵期,在鄉鎮本身努力的還,上級部分也要進一步加大對村莊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財務體系體例變革。應本切實事求是的精神,在現有財務體系體例基本上逐漸進行調整,進一步加大對鄉鎮的轉移付著力度,處理當前鄉鎮的財務堅苦。二是化解村莊債權。在鎖定債權、分清債權性質的基本上,上級組織應出臺詳細的相關政策,逐漸化解村莊兩級債權。三是加大傾斜力度。上級部分要在資金、項目上增強對村莊的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農業基本設備、農業科技推行和鄉村教育、衛生、文明等方面,多為鄉村加速發展做一些打基本、管久遠的工作。四是改變治理方法。順應當前鄉村工作的新情勢,堅持起一套科學的工作審核機制,在治理上合適鄉村的實踐,使工作的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
5、不時提高干部綜合本質。提高村莊干部本質是完成鄉鎮縣政府本能機能改變的基本和前提,要把它作為當前干部治理的首要任務來抓。一是提高思想本質。結合各級正在開展的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對廣大村莊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們作風正、經濟清、做事公,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二是提高政策程度。指導村莊干部認真學習黨在鄉村的各項政策,體會其精神本質。在宣傳落實進程中不走樣,還又能結合當地實踐,發明性地開展工作。三是加強開辟認識。當前鄉村的發展面對著史無前例的時機。要指導廣大干部抓住時機,率領群眾干一番事業。假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整天無所作為,無所事事,天然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和反對。四是擅長做深化認真的思想工作。鄉村工作十分詳細。村莊干部要學會做深化認真的思想工作。只要思想工作做細了,事理疏解了,政策律例宣傳到位了,群眾與干部之間的思想溝通了,鄉村工作才干如虎添翼,一往無前。
參考資料:http://。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搞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一項具有偉大戰略意義的工程,任重而道遠。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干部群眾法制意識、民主管理意識不斷增強,黨風、政風和干部作風明顯轉變,農村基層社會政治穩定。但是,當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
1、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基礎薄弱。一是農村基層對黨風廉政教育重視不夠。對黨風廉政建設缺乏足夠認識,認為黨風廉政建設是“軟指標”,沒有擺在應有的位置,缺乏具體辦法和有效措施。二是基層干部對黨紀法規缺泛學習,法紀意識不強等。
2、工作作風不實,一些地方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不正,部分鄉村干部,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一些基層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矛盾糾紛和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不及時,不按章辦事,推諉扯皮,虛報浮夸、打牌賭博、酗酒滋事、跑官要官“走讀”等現象時有發生。
3、基層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和村民議事制度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執行不好。鄉村一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規范,執行不力。政務、村務公開多數流于形式,涉及經濟和重大事項的不及時公開或假公開。
4、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的狀況十分突出,部分老黨員自我發展能力差,生活較為貧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難以發揮作用。下閆燦村共有黨員403人,占全鎮總人口的1.3%,35歲以下103人,僅占黨員總數的25%,55歲以上134人,其中60歲以上就有112人,占28%,小學以下文化程度177人,占44%,在面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下,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已存在一些不適應。
5、部分群眾法制觀念淡薄,自私自利嚴重,違法占地占路建房現象比較嚴重。
為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證。
1、加強自身修養,教育廣大黨員以黨章為標尺,時刻不忘應有形象和神圣職責,講究人格,注重品德,珍惜名譽,愛惜形象,使自己的言和行與黨章的要求和黨員的標準相一致。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反思、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看有沒有與黨章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有沒有違背黨章的地方,開展自我批評,自我解剖,找出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高完善自己。時時刻刻以黨章的要求、他人的教訓警示自己,防止沉湎于個人得失,鞭策看書,不斷激發履行黨章所賦予職責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做到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要處理好自律和他律的關系,自覺接受監督,增強法治意識,堅持依法辦事。
2、切實開展“八榮八辱”教育活動,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重點,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家庭、進企業、進農村?!鞍藰s八辱”的社會主義榮辱風內容深涵,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當今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深刻而形象地體現敢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對于匡正社會風氣,幫助現代青年樹立正確的“三觀”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像一面鏡子,映照清風,交貨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要引導廣大群眾明辨是非、區分善惡、分清美丑,使廉潔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崇尚“八榮”、鄙視“八辱”的道德風尚。
員的工作,重視培養和吸引青年和婦女中的優秀分子入黨這個重點來進行,并按照黨章規定的程序去辦理。要建立健全農村黨組織,注意總結和推廣做好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和發展青年入黨工作的經驗。還要加強對共青團組織的領導,幫助共青團切實加強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為做好“推優”工作和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奠定基礎,使共青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再次是圍繞黨支部“六有”建設加強黨員教育陣地建設。新黨員入黨后,加強黨性鍛煉是關鍵,要讓他們盡快理解和掌握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堅定為黨的事業奮斗不止的決心。而基層黨校是黨員教育的主要陣地,現已成為培訓農民黨員和農村基層干部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所。
4、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要告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而且要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素質過硬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因此,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素質,要注重黨風廉政建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筑牢基層黨員干部抿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夯實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基礎,促進基層干部改進作風,使他們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帶頭人,從而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5、強化監督,在“三公開、一管理、一監督”上下功夫。一是要在鄉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基層站所辦事公開上下功夫。二是在加強農村財務管理上下功夫。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作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重點,針對目前財務管理中的漏洞和出現的腐敗問題,加強管理,強化審計,建立健全民主理財制度,規范財務收支程序。三是在加強對鄉、村干部的監督考核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擴大群眾民主評議面,真正使組織檢查考核收到實效。
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一心一意幫助群眾致富,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要對村黨支部支委班子繼續深入開展“兩個務必”的教育,真正從思想上解決好“為群眾”和“靠群眾”的問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使其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系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繼續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促進農村工作規范化。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調研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農業作為我國重要的三大產業之一,再我國國民名經濟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它是實現另外兩大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國家采取政策及時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大力實施三農政策,以保證農業的順利發展。但是在三農政策實施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農村信用合作社在三農政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農村銀行、三農、途徑
三農指的是農村、農業和農民,由于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農問題能否有效地解決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解決各地區的三農問題需要各地部門的共同合作才能實現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作為當地的金融機構,應該發揮本身的經濟職能,以更好的開展服務三農的工作。
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系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全局,其包含了很多復雜的內容,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要對它有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從根本上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的國民經濟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下面具體分析我國所面臨的三農的含義:
(1)農村問題。農村問題主要指的是農村戶口、農村經濟和農村土地問題。目前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農村人口統計不清楚,戶籍制度的實施工作效果不理想,使得很多農民的戶口定位不準確。而農村經濟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存在差異,交通的不發達,以及市場的狹窄等原因造成農村地方經濟發展緩慢,造成城鄉經濟差距逐漸增大,最終出現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土地使用權則關系到農民的正常生活情況,一些偏僻地區缺乏管理分配意識,對我國的土地分配制度不熟悉,使得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削弱了農民建設農村的積極性。
(2)農民問題。農民問題具體表現在農民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和經濟負擔過重兩大個方面。我國多數農民存在著文盲的現象,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問題是農民活動的不科學性,農民在進行農作物種植時不能很好的利用農業知識來進行農作物的培養,這就影響了正常的收獲產量。其次,文化素質的缺乏使得農民的勞動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近年來農民工熱潮不斷出現,大多數農民放棄農業生產轉向城市打工,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外流,這將會影響到各地區的農業發展。而農民打工所掙到的錢一般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隨之而來的是繁重的經濟負擔。
(3)農業問題。農業問題是一個比較綜合的經濟問題,反映農業問題的主要對象是農業設備、農業投資、農業產品等等。沒有先進的生產設備,給農業生產過程帶來了較大的阻礙,很多地區的農民盡管有著較多的土地,但是因為勞動力有限,無法實現具體的播種生產。而政府對地區農業的經濟投入較少,使得農民對于農業的資金投入變多,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當農民們結束了播種種植后還要面臨農產品的處理問題,目前農副產品再市場上的價格處于低價位階段,很多農產品的實際價值被貶低,農民進行農業種植所投入的成本(如:肥料、種子、收割等費用)不能夠完全收回來。
三農問題是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所在,三大問題能否順利的解決,直接影響著我國的農業經濟情況。這就需要各地政府積極配合農業部門從技術、資金、勞動力等方面給予農民們足夠的支持,充分調動農民們投入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農村信用合作社屬于銀行類的金融機構,是經過中國人民銀行審核批準后建立的,它是由部分社員入股組成且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因為經過國家金融部門的審核,因而具有合法性,在經濟活動中是受到法律的保護的。其業務包括了存款、取款、貸款和轉賬等主要業務。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業務對象是一些農業生產者和小商品生產者,其經濟業務額一般都是零散、小數額、小規模進行。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有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集資成立,農村合作信用社是由農民和農村的或其他人員共同集資成立的,其主要宗旨是為了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生產以及解決農業上的資金需要,這對于農業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2)管理民主,農村合作信用社的管理人員多數是由農民們進行民主選舉,然后決定管理人員的分配,且以對社員負責為首要原則,這就保證了社內的資金使用能夠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避免資金流失。
(3)來源廣泛,信用社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依靠合作社成員所繳納的股金、社內積累的'資金以及從外面吸收到的存款等等。廣闊的資金來源能夠確保這一金融機構順利運行,避免出現資金周轉不暢而導致機構虧損。
(4)手續便捷,由于使用合作社資金或者辦理相關業務的成員都是合作社成員,因此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的手續就比較簡單快捷,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注冊登記就可以進行存款或者取款,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農村合作信用社在近年來再我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與重要的作用,根據一組農村民意調查顯示,農民們對信用社的運營情況、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調查后的數據顯示,農民滿意程度達到了98.6%,只有極少數的農民對于農村信用社的工作還存在一些建議。信用社的成立最大的意義在于支持了我國三農政策的推廣和實施,通過合理地調動資金能夠改善農業的生產設備;引進高產量的農作物品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這對于解決國家和地區落后的農村生產力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合作社的領導人員在運營過程中積極開展體制改革和管理改革,實現機構的優化升級,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辦事效率。
為了促進我國的農村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國家開始大力推廣實施三農政策,如:減免農業稅、種糧補貼、農機備提供、穩定農業品價格等一系列措施來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如果這些措施能夠長期持續下去,相信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產量將會大大地提高。作為國家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發揮其經濟職能,更好的為三農服務,具體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
(1)加強金融管理。確保資金的正常運轉以及合理利用是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首要任務,只有儲備足夠的資金才能為三農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在投資發展農村經濟的時候需要注意資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信用社領導應該加強內部人員的管理,盡量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此外,還需要時刻關注市場情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配合國家農業政策,這樣可以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以發揮出最大的經濟作用。
(2)吸引商業投資。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服務于三農問題這一方面時采取招商引資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增加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但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還能充分利用好農村廉價的勞動力,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村的整體生活水平。農村信用社可以于企業簽訂合同,共同投入資金在農村開辦工廠,政府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這樣一來就可以吸收到更多的資金用于農村的發展。
(3)擴展貸款業務。給予農民相對額定的資金貸款可以推動農村個體戶經濟的發展,先幫助一部分農民先富起來,再引導另一部分農民致富。對于一些有發展思想的農民,信用合作社應盡量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再通過技術指導鼓勵農民創業致富。如:創辦魚塘、大棚蔬菜、水果種植、花卉栽培等等,這些都是新型的農業產業,市場前景相當廣闊,對于農民生產致富有著很大的幫助。
(4)調整存款利率。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銀行可以通過調整存款的利率來調整資金的積累。利率高,存款的人增多,市場消費少;利率低,存款的人減少,市場消費多。農村信用合作社通過運用這一模式來刺激或者抑制消費,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民進行農業種植情況,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種植農作物,這樣就可以確保農產品的順利銷售,穩定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綜上所述,三農問題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農村信用合作社應該積極為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好服務工作,這樣才能推動各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金融資源的實際總供給小于實際總需求,農村金融缺口率比1998年的來說有所下降,但至20xx年末農村金融缺口仍高達億元,供求未能實現均衡。
(一)金融機構大撤并導致農村金融體系空洞。
(二)農村的金融服務功能弱化,金融產品與服務單一。
首先,我國雖然已有運作十多年的農業政策性銀行,但現階段的農發行卻背上了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不良資產負擔沉重的包袱,數據顯示農發行的不良貸款比率高于同期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水平?,F階段我國農村領域,最需要貸款的需求者有,貧困戶、微型和小型企業及龍頭企業。改善基礎設施、促進農技推廣以及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而產生的金融需求很迫切。
其次,農村信用社體制上存在重大的缺陷。近幾年來,農信社的存貸比總低于全國金融機構的平均存貸比(見表1)。而且,農信社的不良貸款率在同期也高于其他農村金融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咸寧市中心支行的統計,咸寧農村信用社20xxx年三季度專項中央銀行票據置換之前,其不良貸款達到36283萬元,不良率,票據置換后,不良貸款余額仍達到10457萬元,不良率。截止20xx年二季度末,不良貸款又升至20129萬元,較置換時增加9672萬元,不良率,較置換時增加個百分點。
農村信貸資金配置上的偏差,造成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不降反升。盡管農村合作金融經過近年來的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很多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大大改善。但要在將來競爭性的農村金融領域爭取更大的優勢,農村合作金融的改革還必須深入。
4、農村金融監督管理過度和不足并存。借款在融資者融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過大,達到了70%以上,貸款品種過于單一。
再次,近幾年趨勢來看,農村存款較其他資源在總的金融資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證券期貨和外匯等資本市場的觸角根本沒有延伸到農村。農業類股票債券占金融資源總量僅有左右,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總之,農村金融體系萎縮,農村金融對三農的支持乏力,都不利于城鄉經濟的和諧發展,這些都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嚴重阻礙。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村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整體均衡。
經濟決定金融,沒有一個活躍的市場,金融的核心作用就難以完全釋放。農村經濟主體的交易需求不足和供給型金融抑制的共同作用,最終導致了農村金融服務滯后現象的產生。農村金融服務滯后的問題,只有通過在供給中創造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給,才能得以從根本上解決。
(二)發展小額貸款業務,彌補農村金融漏洞。
農村有民間借貸最活躍的土壤,無論是農民和農村的經濟組織,都離不開民間借貸,隨著這幾年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民間私下的融資規模在8000—10000億,完全處于不可控狀態,它加大了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只有把民間金融行為納入規范化的軌道,才能夠促進其健康發展。我國農村的民間金融是完全扎根于農村土壤的,因此對農村民間金融不應簡單采取打壓做法,這會使得民間資金轉向低生產率的自我融資方式。
提到農村金融,就不能不提到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國銀行家尤努斯。他創立的格拉明鄉村銀行,專門向貧困農戶提供無需抵押的小額信貸,這一模式為全球農村金融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我國的農村小額貸款業務,可以借鑒“尤努斯”這個被國際金融市場認可的模式。發展農村民間金融,一方面,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的金融機構。紐約聯邦銀行對美國銀行業務狀況進行的研究也表明:銀行規模越小,其小額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越大,目前已經有不少海外資金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這是發展農村金融的一大創新,它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村現有的金融服務競爭,一改農村信用社的獨家壟斷。另一方面,有必要對目前各種民間金融分門別類、分別指導,限制和取締不正常的民間金融活動。這樣才能使民間金融真正成為制度性金融的有益補充。
(三)讓農業政策性銀行更好的為農村服務。
1、將農發行從單純的糧食銀行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型農業政策性銀行。有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后,韓國產業銀行重點擴展投行業務,開展承銷債券,資產證券化和風險投資業務,組建基金在企業的重組及參與民營化的改造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成為政策性銀行市場化經營的成功范例。
2、允許農發行逐步開展信貸以外的咨詢、項目融資、企業并購等中間和表外金融業務。以增強其盈利水平,培養其可持續發展能力。
3、建立和完善貸款的風險管理機制,遵循信貸資產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4、開發適合農村的金融投資品種,使農村金融資源總量平衡。
(1)開展實物和房產為基礎的資產進行抵押貸款業務。目前各地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體制不能適應實際需要,農業保險尚未推開,農民生產生活所需貸款比較困難,農業和農村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來源難以保證。雖然農業銀行及農村信用社大力開辦了農業生產資料小額信貸業務,但是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政府可以開辦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通過建立和健全農村房屋的評估、抵押機制,使廣大農民在依法、自愿的原則下,為金融機構加大農業信貸扶植創造條件。建立農村抵押貸款制度就要求:首先,國家要制定農村房屋產權登記制度,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對廣大農民發放房屋所有權證;其次,央行要制定農村房屋抵押貸款的原則、政策和措施。
(2)要鼓勵引進國外農村金融中的專門為農業設計的金融品種,建立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創造有效的擔保形式和途徑;促進各類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培育一定數量的機構投資者,擴大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和流動性,促進訂單農業健康發展;鼓勵農業保險產品創新,與發展訂單農業相結合,有效分散訂單農業可能出現的風險;積極鼓勵保險公司開拓農村市場,大力發展農村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
總理在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六項任務中敘述一共有476個字,而農村金融就占了193個字,可見農村金融在未來的金融行業發展中將成為新的亮點。新型的農村金融體系與傳統體系有根本的區別,這是由農業發展的趨勢決定的?,F代農村經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是時間急,頻率高,資金規模相對少。大的金融機構現有業務流程根本不能夠滿足這種需要。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我縣有25個鄉鎮,每個鄉鎮都建設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設標準配備了設施設備。到目前,在4個鄉鎮建立了省級鄉鎮文化示范站。以4個省級文化示范站為點,以點帶面,帶動其它鄉鎮文化站共同繁榮,促進我縣農村文化全面發展。
目前我縣建設了36個村級文化活動室,配備了功放、音響、調音臺、話簡等唱歌設備;在活動室里還可以讀書看報、玩棋牌等活動。以后逐漸增加村級文化活動室的建設數量,并賦于更多的功能,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更廣。
(二)農家書屋建設。
我縣共有143個行政村,每個村都建設了農家書屋,配備了圖書管理員。每個書屋配書1300多冊,光盤100多盤。每年都要補充新書,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體育場地建設情況。
目前,我縣在鄉鎮、村共建設了52個標準籃球場,76個健身路徑。有效地滿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情況。
近幾年我縣在143個行政村放映電影約1800場次,滿足了群眾看電影的需求。今年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放映了《永遠的焦裕祿》、《孔繁森》、《生死決擇》等群眾路線教育影片,有力地宣傳了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
二、工作舉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舉措。
一是為確保我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順利推進,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文體廣新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二是著眼于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的文化建設方針,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從硬件和軟件是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要,促進了全縣文體事業向縱深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從縣到鄉鎮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成果。在免費開放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的同時,逐步開放健身房、公共電子閱覽室,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要。全縣25個鄉鎮的文化站也免費開放,143個行政村的圖書室免費閱讀,給鄉村帶去文化的精神食糧。各鄉鎮和一些村已有完善的'全民健身路徑,安置了籃球場、乒乓球臺、健身器材,滿足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
二是我縣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增加,自覺加入文化娛樂、全民健身的隊伍中,精神需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各鄉鎮自發成立廣場舞協會,每天晚飯后就跳壩壩舞。村民到鄉鎮文化站唱歌、看書,出門不遠就可以進行打籃球等體育活動。文化體育方面的娛樂已經潛移默化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在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的同時,增進了百姓的素質,加快了創建“和諧·人文”目標的進程。
(三)取得的經驗。
一是逐步引導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我局先在一些人口比效密集、經濟比效好的鄉鎮、村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積累保護管理經驗,建設之后其它的鄉鎮、村也就有了需求。二是做好管理工作。注重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幾年來,共完成改水52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戶8500戶;改廁1918戶;改用沼氣灶試點1500戶;新建村衛生所15所、武裝中心村衛生所35個,新上醫療設備120臺(套);新建村文化活動室21個、“萬村千鄉”農家店55個;新改造有線電視光纜18公里、通訊光纜15公里,農村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0%和73%;完成重點綠化村屯51個,栽植綠化樹280萬株;新建村內公園5處、2.8萬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11個村,安裝路燈530基桿;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1/4。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是管護意識薄弱、不到位。個別鎮村領導干部重建設輕管理,將主要精力用在爭項目、跑資金、搞建設上,忽視公共設施建后的管理和維護,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部分群眾主人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
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2/4。
是在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二)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徑。新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工作,是一項嶄新的課題,目前各地還都沒有成形的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需要我們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積極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新辦法。一是專業管護。對跨村、跨鄉鎮的通鄉、通村公路等管護難度較大的農村公共設施,可由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其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范圍,成立專門管護機構,落實專項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并將公共設施管護事項納入全縣農村公益服務項目給予一定資金補助。二是集體管護。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作為一項農村重要工作編制到《村規民約》,使其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實現村委會、養護人員、全體群眾“三級聯動”,體現群眾參與管護的主體地位。三是協會管護。鼓勵群眾組建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協會,制定章程,落實管護措施,并在協會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落實資金籌措及其監督等事項。由協會負責管護資金、日常維護及對破壞道路行為進行監督。四是義務管護。引導農民自愿加入到管護隊伍,主動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
同時,積極發揮農村“五老”(老干部、老黨員、老退伍軍人、老模范、老教師)人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3/4。
眾身邊的鮮活人物和事跡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農民、感染群眾,使廣大群眾人人思建設、個個謀發展、家家爭致富,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
4/4。
篇二: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部門。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完成重點綠化村屯51個,栽植綠化樹280萬株;新建村內公園5處、2.8萬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11個村,安裝路燈530基桿;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一是農村道路建設。
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是管護意識薄弱、不到位。個別鎮村領導干部重建設輕管理,將主要精力用在爭項目、跑資金、搞建設上,忽視公共設施建后的管理和維護,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部分群眾主人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
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三是在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二)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徑。新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工作,是一項嶄新的課題,目前各地還都沒有成形的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需要我們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積極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新辦法。一是專業管護。對跨村、跨鄉鎮的通鄉、通村公路等管護難度較大的農村公共設施,可由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其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范圍,成立專門管護機構,落實專項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并將公共設施管護事項納入全縣農村公益服務項目給予一定資金補助。二是集體管護。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作為一項農村重要工作編制到《村規民約》,使其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實現村委會、養護人員、全體群眾“三級聯動”,體現群眾參與管護的主體地位。三是協會管護。鼓勵群眾組建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協會,制定章程,落實管護措施,并在協會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落實資金籌措及其監督等事項。由協會負責管護資金、日常維護及對破壞道路行為進行監督。四是義務管護。引導農民自愿加入到管護隊伍,主動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同時,積極發揮農村“五老”(老干部、老黨員、老退伍軍人、老模范、老教師)人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篇三: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
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
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建后的管理和維護,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部分群眾主人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位置,著力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三是在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二)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徑。新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工作,是一項嶄新的課題,目前各地還都沒有成形的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需要我們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積極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新辦法。一是專業管護。
對跨村、跨鄉鎮的通鄉、通村公路等管護難度較大的農村公共設施,可由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其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范圍,成立專門管護機構,落實專項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并將公共設施管護事項納入全縣農村公益服務項目給予一定資金補助。二是集體管護。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作為一項農村重要工作編制到《村規民約》,使其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實現村委會、養護人員、全體群眾“三級聯動”,體現群眾參與管護的主體地位。三是協會管護。
鼓勵群眾組建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協會,制定章程,落實管護措施,并在協會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落實資金籌措及其監督等事項。
老退伍軍人、老模范、老教師)人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三)培育鄉風民風,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素質。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公共設施管護,都應以農民為主體。應切實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素質,培育良好的鄉風民風。一是強化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加強形式創新,緊貼農村基層實際,采取鼓勵群眾學文化、學技術,倡導群眾自編、自導、自演文化節目等形式紛呈的文化活動,促進農村鄉風文明民風淳樸。二是強化教育載體的實用性。切實利用好農村業余文化活動室、休閑廣場等文化活動設施,使之成為農民學習、娛樂、交流、溝通的陣地和場所,發揮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農村文化設施“物有所用、物盡其用”。三是強化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在加強群眾素質提高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我們所處時代的特征,創新教育內容,把帶領村中發展生產的“致富能手”、尊老愛幼的模范等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鮮活人物和事跡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農民、感染群眾,使廣大群眾人人思建設、個個謀發展、家家爭致富,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
篇四: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改廁1918戶;改用沼氣灶試點1500戶;新建村衛生所15所、武裝中心村衛生所35個,新上醫療設備120臺(套);新建村文化活動室21個、“萬村千鄉”農家店55個;新改造有線電視光纜18公里、通訊光纜15公里,農村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0%和73%;完成重點綠化村屯51個,栽植綠化樹280萬株;新建村內公園5處、2.8萬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11個村,安裝路燈530基桿;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第1頁共1頁。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
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
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第1頁共1頁。
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一)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建管并重意識。
第1頁共1頁。
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二)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徑。
第1頁共1頁。
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篇五:
強化農村公共設施使用管護調研報告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一、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情況幾年來,共完成改水52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戶8500戶;改廁1918戶;改用沼氣灶試點1500戶;新建村衛生所15所、武裝中心村衛生所35個,新上醫療設備120臺(套);新建村文化活動室21個、“萬村千鄉”農家店55個;新改造有線電視光纜18公里、通訊光纜15公里,農村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0%和73%;完成重點綠化村屯51個,栽植綠化樹280萬株;新建村內公園5處、2.8萬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11個村,安裝路燈530基桿;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一是。
第1頁。
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
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
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
三是路邊溝建設。
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
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第2頁。
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第3頁。
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第4頁。
行義務管護。
五是商業管護。
可以采取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三)培育鄉風民風,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素質。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公共設施管護,都應以農民為主體。應切實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素質,培育良好的鄉風民風。一是強化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加強形式創新,緊貼農村基層實際,采取鼓勵群眾學文化、學技術,倡導群眾自編、自導、自演文化節目等形式紛呈的文化活動,促進農村鄉風文明民風淳樸。二是強化教育載體的實用性。切實利用好農村業余文化活動室、休閑廣場等文化活動設施,使之成為農民學習、娛樂、交流、溝通的陣地和場所,發揮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農村文化設施“物有所用、物盡其用”。三是強化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在加強群眾素質提高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我們所處時代的特征,創新教育內容,把帶領村中發展生產的“致富能手”、尊老愛幼的模范等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鮮活人物和事跡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農民、感染群眾,使廣大群眾人人思建設、個個謀發展、家家爭致富,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
篇六:
優質辦公范文-----傾情為你奉上。
[模版僅供參考,切勿通篇使用]。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專心---專注---專業。
第1頁。
優質辦公范文-----傾情為你奉上。
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
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
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專心---專注---專業。
第2頁。
優質辦公范文-----傾情為你奉上。
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是管護意識薄弱、不到位。個別鎮村領導干部重建設輕管理,將主要精力用在爭項目、跑資金、搞建設上,忽視公共設施建后的管理和維護,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部分群眾主人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專心---專注---專業。
第3頁。
優質辦公范文-----傾情為你奉上。
(一)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建管并重意識。
一是在鎮村兩級干部中,應切實摒棄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與建設擺上同等重要位置,建管并重,同步安排部署,確保新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管護、運營均衡發展;二是在農村基層組織中,應切實摒棄缺少資金不好管的畏難情緒,切實把公共設施管護作為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擺上突出位置,著力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三是在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二)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徑。
專心---專注---專業。
第4頁。
優質辦公范文-----傾情為你奉上。
補助。二是集體管護。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作為一項農村重要工作編制到《村規民約》,使其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實現村委會、養護人員、全體群眾“三級聯動”,體現群眾參與管護的主體地位。三是協會管護。鼓勵群眾組建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協會,制定章程,落實管護措施,并在協會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落實資金籌措及其監督等事項。由協會負責管護資金、日常維護及對破壞道路行為進行監督。四是義務管護。引導農民自愿加入到管護隊伍,主動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同時,積極發揮農村“五老”(老干部、老黨員、老退伍軍人、老模范、老教師)人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
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篇七: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一、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情況幾年來,共完成改水52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戶8500戶;改廁1918戶;改用沼氣灶試點1500戶;新建村衛生所15所、武裝中心村衛生所35個,新上醫療設備120臺;新建村文化活動室21個、“萬村千鄉”農家店55個;新改造有線電視光纜18公里、通訊光纜15公里,農村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戶率分別達到70%和73%;完成重點綠化村屯51個,栽植綠化樹280萬株;新建村內公園5處、萬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11個村,安裝路燈530基桿;共硬化道路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
程。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
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
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部分群眾主人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的重中之重,擺上突出位置,著力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三是在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多元化管理新路徑。新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工作,是一項嶄新的課題,目前各地還都沒有成形的可借鑒的成功經驗,需要我們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積極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新辦法。一是專業管護。對跨村、跨鄉鎮的通鄉、通村公路等管護難度較大的農村公共設施,可由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其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范圍,成立專門管護機構,落實專項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并將公共設施管護事項納入全縣農村公益服務項目給予一定資金補助。二是集體管護。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作為一項農村重要工作編制到《村規民約》,使其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實現村委會、養護人員、全體群眾“三級聯動”,體現群眾參與管護的主體地位。三是協會管護。鼓勵群眾組建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協會,制定章程,落實管護措施,并在協會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落實資金籌措及其監督等事項。
由協會負責管護資金、日常維護及對破壞道路行為進行監。
督。四是義務管護。引導農民自愿加入到管護隊伍,主動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同時,積極發揮農村“五老”人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培育鄉風民風,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素質。無論是新農村建設,還是公共設施管護,都應以農民為主體。應切實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素質,培育良好的鄉風民風。
一是強化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加強形式創新,緊貼農村基層實際,采取鼓勵群眾學文化、學技術,倡導群眾自編、自導、自演文化節目等形式紛呈的文化活動,促進農村鄉風文明民風淳樸。二是強化教育載體的實用性。切實利用好農村業余文化活動室、休閑廣場等文化活動設施,使之成為農民學習、娛樂、交流、溝通的陣地和場所,發揮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農村文化設施“物有所用、物盡其用”。三是強化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在加強群眾素質提高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我們所處時代的特征,創新教育內容,把帶領村中發展生產的“致富能手”、尊老愛幼的模范等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鮮活人物和事跡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農民、感染群眾,使廣大群眾人人思建設、個個謀發展、家家爭致富,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
篇八:
強
化
農
村
公
共
設
施
使
用
管
護
調
研
報
告
關于《強化農村公共設施使用管護調研報告》,是我們特意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
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268.3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
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二、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存在的主要問題目前,雖然我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使用與管護情況總體上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層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是管護意識薄弱、不到位。個別鎮村領導干部重建設輕管理,將主要精力用在爭項目、跑資金、搞建設上,忽視公共設施建后的管理和維護,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部分群眾主人翁責任意識不強,認為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管享受,不愿盡義務。
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不成熟。雖然各村有關基礎設施管理有所考慮,但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如大部分村依靠村級機構自行組織人員,利用政府撥付的農村公益資金解決設施維護費用問題,但資金有限,難以完全滿足需要;個別村管護所用資金由村集體經濟收入支出,但集體經濟出現困難后,導致設施無人管護的后遺癥;受長期使用公共資源、設施不交費的習慣影響,部分村民沒有形成公共設施需要交費的意識,沒有形成良好的收費機制,使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負擔加重。
三、加強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的幾點建議。
農村公共設施使用與管護是一項具有長遠意義的重要工作,需要從推進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著眼,從農村公共設施長遠永續使用的目標出發,深入研究探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使用和管護工作。
(一)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建管并重意識。
三是在農村群眾中,應切實摒棄只享受不管護思想,強化主體意識,加大宣傳教育引導力度,向農民群眾講清“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民受益,農民自然也應成為管護的主體”這個道理,使農村群眾徹底摒棄“大家都在用,但都沒當自己的用”的思想,不斷強化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公共設施建完有人管、壞了有人修。
有可操作性的新途徑、新辦法。一是專業管護。對跨村、跨鄉鎮的通鄉、通村公路等管護難度較大的農村公共設施,可由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將其納入農村公共服務范圍,成立專門管護機構,落實專項資金,明確管護主體,并將公共設施管護事項納入全縣農村公益服務項目給予一定資金補助。二是集體管護。把農村公共設施管護作為一項農村重要工作編制到《村規民約》,使其成為村民自覺行動,實現村委會、養護人員、全體群眾“三級聯動”,體現群眾參與管護的主體地位。三是協會管護。鼓勵群眾組建農村公共設施管護協會,制定章程,落實管護措施,并在協會下設立理事會、監事會,落實資金籌措及其監督等事項。由協會負責管護資金、日常維護及對破壞道路行為進行監督。四是義務管護。引導農民自愿加入到管護隊伍,主動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同時,積極發揮農村“五老”(老干部、老黨員、老退伍軍人、老模范、老教師)人員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行義務管護。五是商業管護??梢圆扇〕邪?、租賃、拍賣等形式,由本村農民承包經營,實行企業化管理和商業化運作。
(三)培育鄉風民風,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素質。
為主體。應切實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村群眾素質,培育良好的鄉風民風。一是強化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加強形式創新,緊貼農村基層實際,采取鼓勵群眾學文化、學技術,倡導群眾自編、自導、自演文化節目等形式紛呈的文化活動,促進農村鄉風文明民風淳樸。二是強化教育載體的實用性。切實利用好農村業余文化活動室、休閑廣場等文化活動設施,使之成為農民學習、娛樂、交流、溝通的陣地和場所,發揮其最大效用,真正做到農村文化設施“物有所用、物盡其用”。三是強化教育內容的時代性。在加強群眾素質提高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我們所處時代的特征,創新教育內容,把帶領村中發展生產的“致富能手”、尊老愛幼的模范等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鮮活人物和事跡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農民、感染群眾,使廣大群眾人人思建設、個個謀發展、家家爭致富,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
篇九:
近年來,我縣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資力度,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如何加強對農村公共設施的管護與使用,充分發揮其最大功能,持續永久地服務農村、惠及農民,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嶄新課題。
完成重點綠化村屯51個,栽植綠化樹280萬株;新建村內公園5處、2.8萬平方米,在太平山村、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11個村,安裝路燈530基桿;共硬化道路268.3公里,有51個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占行政村總數的62%,有65個村實施通村通暢公路建設,占通村通暢公路任務的79.3%。
全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今年,將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五項”工程。一是農村道路建設。西勝、大古洞等5個村村內道路建設工程5個,道路總長10024延長米、35084平方米;清河、山河、民富等20個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工程20個,道路總長53963延長米、215852平方米。二是泥草房改造建設。全縣改造泥草房2800戶。三是路邊溝建設。建設東勝、富林等5個村水泥路邊溝總長34990延長米。四是村屯綠化建設。
綠化濃河、富強等村屯10個,栽植綠化樹11.75萬株。五是村屯環境衛生整治建設。
亮化長興、東勝等5個村屯,安裝節能路燈171盞;改造庭院柵欄林勝、清茶等6個村,總長度43900米。
次較低、水平較差等問題。
一是管護不利、使用不善。少數村對建后的白色路面管理不到位,存在晴天一層土、雨天一層泥、冬天一層冰的現象;個別村沒有調動起村民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文化活動室使用率低;由于缺少資金,路燈不能經常使用,由于沒有專人看管、維護,公園內的休閑、鍛煉設施損壞嚴重;等等。致使公共設施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團委以及老師的與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6人的大學生志愿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一次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同時,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愿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
二、調查工作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3、7月21日下午4時出發到達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準備實地調查。
(2)開展實習活動。
1、7月22日~7月25日,進行問卷調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訪交談的形式與當地農民溝通,進一步了解情況。
3、7月28日召集村民,進行環保知識科普工作。
(3)后期總結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進行資料整理,數據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并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共有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新民村位于離清源縣清原鎮約10公里處,人口約1830人,耕地面積5400多畝。
四、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心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辦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得饒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梢娫诋數?,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辦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發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表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并不科學。大部分都是直接進入村里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制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并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說,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忽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并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五、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動下,解決村民在面對污染問題上的難題,投入資金,推動農村環?,F狀的建設,加強人才投入,鼓勵現代科技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茖W種田,從根本上清除污染源頭。村民們的束手無策說白了,無非是知識不夠,資金不足,只有政府出頭,才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村委會應聯系有關部門,加大農業環保知識下鄉的力度,是科普知識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同時,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同時引進農業人才,在人才上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同時鼓勵引導村民有關部門進行咨詢學習農業環保知識,只有政府社會村民三方共同努力,這一問題才可得到更好地解決。
對策三:建立村民自治體系,規范各類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會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離處理,分區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對破壞植被的村民給予批評管理。同時,鼓勵村民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
對策四:統一規范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村委會每年開根據本地區土地狀況,生產狀況。統一計算出各種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導村民進行集體大型機械化統一施肥撒藥,這樣既可以避免農藥化肥的濫用現象,又能節約耕地成本。
對策五:政府統籌城鄉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資金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統籌城鄉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業污染問題。
六、調查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與分析與整理。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不足望請見諒。
作為相關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深入了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問題,切實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義,一個月來,我參與了xx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調查,通過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時間對xx鎮農村低保工作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工作。
(一)領導重視,組織嚴密,為全鎮低保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為本,適應形勢,低保工作盡量緩解受保人員的生活壓力。
(三)低保干部,迎難而上,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動態管理,積極構筑城市低保救助體系。
三、發現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發現該鎮農村低保雖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是從全鎮低保工作的整體情況來看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部分群眾還處于較貧困的生活環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壓力較大,辦公經費嚴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隊伍建設應進一步加充實,低保工作人員嚴重缺編。
為深入了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問題,切實把握好“民心工程”的真正含義,一個月來,我參與了xx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調研,通過一個月的社會實踐時間對xx鎮農村低保工作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工作。
(一)領導重視,組織嚴密,為全鎮低保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人為本,適應形勢,低保工作盡量緩解受保人員的生活壓力。
(三)低保干部,迎難而上,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四)健全制度,動態管理,積極構筑城市低保救助體系。
三、發現的問題。
通過調研,我發現該鎮農村低保雖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是從全鎮低保工作的整體情況來看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部分群眾還處于較貧困的生活環境之中。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壓力較大,辦公經費嚴重不足。
三是低保干部隊伍建設應進一步加充實,低保工作人員嚴重缺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關于開展2015年度支付清算專項執法檢查的通知》(通銀發[2015]52號)文件要求,結合**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科區聯社)支付結算實際工作情況,開展了本次支付結算自查工作,現將自查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支付結算管理
科區聯社依照本單位實際支付結算業務開展情況,在開辦人民幣業務伊始,即制定了支付結算相關內控制度,該項準則基本涵蓋了我聯社辦理賬戶業務、支付系統業務的操作規范和內部控制方式,是指導我聯社辦理作業業務的工作最主要的規定,也是開展支付結算類業務工作檢查的重要依據??茀^聯社較為注重按照業務發展形勢,不斷完善與修訂準則規范。為防范支付結算類業務突發事件,我聯社又按照要求先后制訂了《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公民身份聯網核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支付清算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營業單位服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文件,規范了我聯社風險應急處置辦法,增強了業務人員風險處置能力。
(二)賬戶業務
1.單位結算賬戶
本次自查,我聯社結合近期以來人民銀行反洗錢工作防控工作的相關規定內容,以風險為導向,對人民幣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日常業務操作,提出明確檢查要求:
一是加強開戶代理人身份識別,要求開立單位結算賬戶必須與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或者財務負責人電話核實后,方可辦理;二是強化客戶身份證明文件合規性審核,通過聯網核查系統對個人身份進行核查;對存有疑義的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等文件進行核實;三是按照規定妥善保存結算賬戶資料文件,未經有權人批準,任何人不得調閱賬戶資料;四是嚴格執行已開立賬戶資金使用規定,通過系統和三級授權員雙重復核,規范客戶使用賬戶辦理各項業務的合法、合規性;與反洗錢可疑交易報告規定相結合,防范客戶利用銀行結算賬戶從事非法交易;五是加強印鑒卡、重要空白憑證等業務單證管理。 經查,我聯社辦理各項人民幣結算賬戶情況基本正常,人民幣結算賬戶數量能夠有序的在賬戶二期操作系統內進行備案并與其數量一致;各營業單位尚未開立異地專用賬戶;各類賬戶使用與管控措施基本落實到位,未發現重大違規情況。
從我聯社自查情況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對于結算賬戶管理工作的管理要求尺度不盡相同,我聯社將在今后工作中加強學習與監督,形成全行統一的操作模式。
2.個人結算賬戶
本次自查工作中,我聯社重點檢查要求為:是否開立匿名、假名個人結算賬戶、是否按照規定要求客戶出示身份證件并留存復印件、個人辦理個人結算賬戶業務是否開展聯網核查等。自治區聯社已在后臺對個人結算賬戶開立的信息未核實的進行了控制,辦理業務時對信息不符的.賬戶進行不預辦理,必須在更正核實完后給予辦理。
(三)支付系統業務
我聯社嚴格要求做好支付系統安全與頭寸管理工作,由信息科技部設立信息安全管理部安排專人對本行支付系統密押、密鑰設備及各種數字證書采取嚴密的管理措施;由資金部統一協調本行人民幣頭寸,安排專人實時監控大額支付系統日間清算排隊及小額支付系統軋差排隊情況。我聯社為預防支付系統可能產生的種類突發事件,各相關理部門均已制定維護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保障我聯社安全、有序、順利辦理支付系統業務:
2.信息科技部建立雙備份機制,一旦硬件系統或通訊系統出現故障,系統做到自動、平穩切換;制定必要的計算機與網絡安全機制,定期檢測和升級支付系統病毒庫,防止病毒侵入。
3.資金營運部開拓多種融資渠道,確保支付系統發生排隊,能夠第一時間迅速籌措資金,確保對外支付。
檢查期內,我聯社支付系統運行安全、平穩,通過支付系統辦理的各項業務未發生重大差錯事故,未發生由于本行原因引起的支付系統開啟清算窗口。
當前,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金融業競爭日益加劇,農村市場多頭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給農村信用社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激烈的市場競爭勢必需要更加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傳統的存貸業務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中間業務已成為金融競爭的新戰場。農村信用社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創新思路加快轉型、占有市場一席之地,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F就農信社如何拓展中間業務談幾點筆者的不成熟認識。 一、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中間業務處于起步階段 近幾年來,農村信用社逐步將發展中間業務提到重要議程,對發展中間業務不斷加大投入,促進中間業務迅速發展。但從中間業務收入和產品層次來看,我們還處在起步階段,收入比例遠遠低于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
(二)中間業務存在的不足和困難
1、對中間業務認識不足。從信用社自身來看,農村信用社受傳統經營思想的束縛,業務經營基本上局限于“一存一貸”的舊模式,仍然以利息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中間業務在很大程度上,僅當成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吸收和穩定存款的一種附帶的服務項目。
2、產品品種單一、創新力度不夠。農村信用社的中間業務發展起步較晚,在產品品種上僅局限在一般的結算和代理業務上,業務范圍狹窄、業務量小,只能為客戶提供中介性質服務,遠不能滿足客戶需要,與市場的需求量存在較大矛盾。
3、信息網絡系統還落后。中間業務發展必須要借助以電子通訊和計算機為中心內容的金融電子化,由于各地發展不平衡、農信社管理體系制約,加上財務資源有限、技術基礎薄弱等原因,對科技投入和開發力度不夠,雖然建立了電子聯行等支付結算系統,但系統覆蓋面有限,不能滿足全國性結算以及網上支付等市場需要,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間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現實意義
(一)中間業務是增強競爭能力,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擇優客戶,客戶也在挑選銀行,特別是優質客戶更看重銀行服務水平的高低,能不能滿足需求成為其選擇銀行的主要標準。
(二)發展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適應經濟形勢的必然選擇。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進金融創新,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進金融創新和業務轉型已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共同戰略目標。
(三)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提高贏利水平的主要渠道。中間業務不需占用或少占用資金,主要通過為客戶服務獲得收入,具有風險小、投資少、收益高的特點,相對于貸款成本要低得多。
成部分,它的繁榮和發展對拉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人都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村服務體系,必將大大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深入探究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先后深入到莘縣、冠縣、茌平的部分鄉鎮、市場和養殖戶,采取與有關專家、部門領導和種養殖業主座談討論、實地考察等形式進行調查了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探討,現就我市農村服務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年來,我市以農村第三產業為主體的農村服務業迅速發展,在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轉移、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性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連續4年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4年成兩位數增長,確保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截至目前,我市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萬畝,21種食品通過綠色認證,綠色食品單科生產基地面積36余萬畝;8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140余萬畝,多個農產品品牌已打入日、韓、歐洲市場。本屆奧運會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業被列為定點奧運食品供應單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業取得進京資格。
340余萬畝。龍頭企業總資產達億元,固定資產總值為億元,銷售總收入達億元,帶動農戶萬戶,帶動基地農民增加收入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萬人。
(三)農村服務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村服務業日趨完善,投資主體逐步壯大,并在行業之間相互滲透。全市現有大型蔬菜瓜果批發市場86處,年交易量1000萬噸,交易額100億元。自2005年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來,全市共建農家店4084家,現已覆蓋全市90%的鄉鎮駐地和%的行政村,受益群眾達360多萬人。
很好的發揮了農民與市場、農民與技術、農民與政府的橋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準、產銷渠道暢,農副產品就地轉化比例明顯提高,增強了駕馭市場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五)、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農業科技研發體系,縣鄉共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317個,科技服務網絡已達485家,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達3424人,市農業綜合檢測中心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之中;通過實施科技特派員工程,全市已有2003名科技特派員和24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代表奔赴農村科技第一線,帶動農戶40多萬戶,實施工程項目408個,實現經濟效益6億多元,有效的促進了科學技術與農村經濟的結合。
沒有完全配套,傳統服務產業仍是帶動農村服務業的主要力量,總量增長緩慢、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黨的十七*以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金融支持“三農”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雖然現階段農村金融服務得到一些改善,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整體功能仍然跟不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旺盛的金融服務需求存在著一些差距,這些差距所表現的不是一個簡單的銀行難貸款和農民貸款難的問題,而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環境建設滯后、城鄉結構不合理等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應。為切實掌握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及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我們分別調查了山西省**市**區石羊坂村、張胡村和孟高莊村近120戶農戶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兩家金融機構,并以此為例,對當前農村貧困地區農村金融服務問題做了初步探討。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盆地,全區面積1328平方公里,人口54萬,轄5鎮3鄉9個街道辦事處,194個行政村,其中農業以建設全省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為目標,著力建設“蔬菜、紅棗、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目前,全區蔬菜種植總面積已突破35萬畝,產量連續2019年全省奪冠,無公害蔬菜認證品種達40多種。紅棗面積30萬畝,產量2200萬公斤,被確定為全省七個紅棗示范園區之一。全區規模養殖小區達到120個,集約化畜禽飼養總量占到80%,肉蛋奶總產量達到4萬噸。
轄內農村地區主要有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2家金融機構,其中農村信用社網點17個,占到網點總數的60%以上,因而全轄金融服務需求也以農村信用社為主。20xx年,全轄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16.28億元,貸款余額11.3億元,其中農業貸款比年初凈投放1.85億元,占新增各項貸款的75.5%,農業貸款余額達到4.9億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43.4%。開辦的主要金融業務有:儲蓄、信貸、匯兌、代理保險、代發工資、代理理財等,其業務開展范圍緊緊圍繞農戶的生產生活,鄉鎮以下除儲蓄、信貸外,基本無其他業務。
本次調查樣本主要按地方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分別選擇了轄內極具典型意義的三個代表性村落的530戶農戶,一個是較貧困村東趙鄉石羊坂村、一個是較富裕村東陽鎮孟高莊村、最后一個是中等收入水平村北田鎮張胡村。每個村落隨機選擇40戶共計120戶農戶進行入戶調查,獲得有效問卷115份。調查顯示:三個村農民人均年收入為3150元,年增長率保持在8%左右,主要收入來源以糧食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和外出打工為主,貸款總量增幅不大,其它生活性消費貸款需求也尚處于緩慢增長階段。從支出狀況看,農村以建房支出和子女教育支出為主,其次為治病、生活費和農業支出,總體支出和收入大體相當,略有盈余。
農戶收入有限,有儲蓄意愿,但較多的以現金形式存在。樣本農戶收入大概分為三個區段,入不敷出約15%;收支平衡約55%;略有結余約30%,這一區段的農戶較多的集中在1000-5000元之間。受財不外露觀念影響,農戶家庭收入的真實情況可能會更好一些,因而現金的結余會更多。農戶儲蓄能力低下,受收入限制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網點不足,現金的存取不方便。
1、農戶對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普遍存在需求,但在資金的來源上較多的選擇了向親戚朋友借。
在120戶被調查的樣本農戶中,68戶需要貸款,占樣本量的56.67%;余下52戶中有20戶認為自己資金足夠,不需要貸款;而另外32戶不需要貸款主要是自己困難,不敢貸或暫時無投資項目,因此農戶貸款需求面應為83.33%。但在實際資金需求時,60%以上的農戶首選向親戚朋友借,因為向親戚朋友借可以不付利息或少付利息。這與我區農戶多子女現象突出有關,幾千元的資金需求在一個家族內往往很容易得到滿足,但春耕農忙時節,農戶資金緊張或需要大額資金時,仍然會選擇向農村信用社貸款。
2、金融機構對農戶的貸款需求覆蓋面近幾年逐漸上升,但仍有較多的農戶貸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
樣本農戶在回答對信用社貸款是否容易時,無一例外的選擇近幾年越來越容易,這也證明了我區農村信用社在滿足農戶貸款方面的確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農戶的充分肯定。但仍有較多的農戶貸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特別是低收入農戶,能夠得到貸款的不足一半。
3、農戶貸款期限、金額與現實需求不相符。
農村規?;N植業、養殖業和農村工商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從小額轉向大額,從短期轉向長期?;鶎有庞蒙缧刨J資金發放權限僅一年期20xx0元,與農戶生產周期和資金周轉不一致,特別是在肉牛養殖或農產品加工等方面。
4、較高的利率。
限制了部分農戶的信貸需求。
目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執行半年期8.82‰、一年期10.02‰,利率己成了農戶反應最強烈的問題之一。不少農戶說能夠借款絕不貸款,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樣本農戶在實際資金需求時,60%以上的農戶首選向親戚朋友借。
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農戶假幣知識的缺失,使農民對大面額紙幣有一種本能的恐懼感。收受大面額人民幣時翻來復去左看右看,一些農民甚至拒絕收受大面額人民幣,因為一張100元券人民幣是一個農民一年人均純收入的3.17%。在接受調查的農戶中,20-40歲的人對假幣識別率較高,通常能夠達到95%以上,而老年人和小孩對假幣的識別率較低,甚至有的老年人缺乏起碼的識別能力。去年以來,**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假幣宣傳活動,深入鄉村對假幣的識別進行了認真宣傳,每到一處,都受到了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紛紛要求要多搞幾次反假幣宣傳,但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很多偏遠鄉村農民的要求無法滿足。
1、農戶保險知識缺乏。
調查顯示:農民對相關保險知識知之甚少,僅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對保險的種類、作用更是不清楚,這一現象在比較偏僻的地方更為突出。樣本農戶反應從未看見保險人員進村入戶宣傳保險知識。
2、農戶保險需求大,但參保率不高。
通過外出務工農戶介紹及農民進城看見保險公司的宣傳。一些農民對保險知識及其作用也開始有了初步認識,特別是隨著種養殖業、外出務工風險的加大,大分部農民更加認識到了保險的必要性,但苦于手頭緊,家庭不寬松,難以拿出一定資金用于投保??鄢龑W校要求的學生強制保險外,樣本農戶實際投保的僅4戶,占調查農戶的1.67%。
3、目前保險險種與農戶保險需求相脫節。
目前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險種主要有:家庭財產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醫療保險、教育保險等,對于這一類保險、農戶有需求,但不愿意拿出錢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不寬松,有限的收入必需用在更需要錢的地方,而農戶最愿意投保的也最值得出錢的種養殖業保險,卻不開展。
農村金融電子化的建設為農戶的支付結算帶來了很大方便,但似乎永遠滿足不了農戶需求。不少農戶對結算十分不滿,特別是沒有金融機構的鄉鎮。自20xx年以來,**區農村信用社匯兌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去年9月份開始,已實現全市農村信用社通存通兌目標,農民在**市各縣(市、區)的鄉鎮均可直接匯兌結算,然而全市農村信用社通存通兌業務仍然有其局限性,突出表現在信用社辦理的銀行卡只能在市內農村信用社間實現通存通兌,在市外仍然無法結算,使農民工不能將務工收入及時匯回,極大地影響了銀行卡在農村信用社的推行。
雖然農戶金融知識匱乏,但投資理財的愿望極為強烈。一部分手中有余錢的農戶首先想到的是怎樣將資金增殖。投資于農業期限長、風險大、見效慢,投資于商業又沒有相應的市場環境,因此民間借貸成了這部分農戶的不二選擇。在20xx年以前,這一現象普遍存在,近幾年,隨著政府打擊高利行為的力度不斷加大,以及農信社金融服務的進一步加強,縣轄金融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民間借貸的范圍及利率均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十分活躍。
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已經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一大制約因素,根據調查情況分析,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中央銀行肩負著貨幣政策傳導功能,應注重發揮其窗口指導和調節引導作用,促進農村金融資源的重組整合。
1、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及時制定貨幣信貸指導意見,通過政策傳導、行業指導、檢查督導,進一步引導農貸方向,增加農貸投入。
2、發揮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作用。合理確定再貸款的期限、額度和發放時機,努力做到了再貸款期限與農戶貸款期限、農業生產周期相適應。利用支農再貸款的農村信用社向農戶發放支農貸款的利率應不浮或少浮,以減輕農民負擔。
3、強化政策性金融支農作用。農業發展銀行在體現國家扶持意向和扶持力度方面發揮商業銀行不可替代的政策性功能,在確保國家糧食儲備資金需要,支持培育現代化糧食市場體系的同時,應積極拓展服務領域,重點支持扶貧開發和農業綜合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
4、深化農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放開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領域,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建立穩定增長的政府財政投入機制。穩步提高國家用于農業和農村的固定資產投資比例,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農業投資的規模,特別是農業基本建設投資占全國基本建設的投資比重應成為投資的重點。逐步加大,并堅持持續有效的長期投入,確保農業發展的后勁。
2、財政部門對金融機構的信貸支農增加財政補貼。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明確和強化政策性支農作用,降低金融機構對支農信貸投入的風險,用少量的財政補貼引導社會資金流向農業和農村經濟,提高金融部門支持“三農”的積極性。
1、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農村信用社要以改革試點為契機,不斷創新支農服務功能,為農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通過建立多層次農村金融機構體系,避免農村信用社一枝獨秀的局面,多方面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以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創新和豐富支農金融產品,促進農村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
2、合理設置網點,方便農民辦理金融業務。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按經濟區劃合理設置農村信用社網點,為農戶提供信貸、各項中間業務等服務,對于由于規模小、業務萎縮、保本經營難,而被撤并了的鄉鎮信用社,可通過設置代辦站、補充農金員、增加農貸協管員等途徑,解決農戶金融服務難,尤其是信貸服務難的問題。
3、加快疏通農村支付結算體系。在資金匯寄方面,金融部門應想農民之所想,為外出打工人員提供一個便利資金結算渠道,保證農村匯款結算安全高效。
4、開展業務咨詢,傳授金融知識。農民群眾對經濟生活中的有關金融政策越來越感興趣,金融部門的業務人員應該深入農村,積極宣傳、解釋金融、保險方針、政策,推介金融新產品、商業保險以及農業政策性保險知識,為農民提供金融信息,傳授反假幣、識假幣知識,使農民免受假幣之害。
1、完善農村社會征信體系,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加快充實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解決由于農村信貸機制不健全,廣大農戶因為缺少有效的擔保、抵押而無法得到信貸資金的支持問題。
2、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一要大力開展誠信宣傳,通過宣傳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信用氛圍,提高廣大農民的信用意識,維護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二要繼續開展信用“村、鎮”建設,對信用村、信用鄉鎮的“三農”貸款需求要優先予以滿足,項目貸款優先給予評估和安排,貸款利率給予優惠,以促進農村地區講誠信、守信用環境的形成。三要建立完善社會信用的正向激勵與逆向懲罰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逃廢金融債務不法行為,進一步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風氣。
1、加大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扶持力度。盡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依據農戶需求開發不同的保險種類,將災害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造成的農戶資金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2、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加大農業領域的支持力度。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組織,通過農業保險與信貸的有效結合,充分發揮農業保險防范風險的作用。
3、建立專門為“三農”服務的貸款擔保中介機構,開展農村擔保業務,從而解決農戶因缺乏足額有效的抵押擔保無法取得大額貸款的問題。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2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