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范文的寫作需要注意結構清晰、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等方面。這些報告范文的作者都是在各自領域有著豐富經驗和卓越成就的專家學者,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盡量小一些。倒凈飲料后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后,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
巴普洛夫認為:“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是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要大?!睘榕囵B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幫助學生提高素質,我們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培養。探究物理實驗的科學方法有許多種, 常用的有觀察法、比較法、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類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實驗、圖像法。
。觀察法是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的對自然發生條件下所顯現的有關事物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人們收集獲取記載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簡單的講觀察法就是看仔細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觀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腦的指導下進行有意識的組織的感知活動。因此,亦稱科學觀察。
實例:水的沸騰:在使用溫度計前,應該先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刻度值。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的兩種情況,溫度計在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示數變化;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可讓學生觀察小紙片在揚聲器中的運動狀態,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觀察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的運動情況,就會發現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除此之外還有光的反射規律;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滑動摩察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等。
利用比較法不僅加深了對它們的理解和區別,使同學們很快地記住它們,還能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實例:象汽車輪船火車飛機它們的發動機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裝置。而汽油機和柴油機雖然都是內燃機但是從它們的構造、吸入的氣體、點火方式、使用范圍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發與沸騰的比較兩者的相同點都是汽化過程。不同點從發生時液體的溫度、發生所在的部位及現象都不同。還可以用比較法來研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重力與質量的關系;重力與壓力;電功與電功率等。
??刂谱兞糠ㄊ侵赣懻摱鄠€物理量的關系時通過控制其幾個物理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物理量從而轉化為多個單一物理量影響某一個物理量的問題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的反映為某兩次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同,若兩次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之,若要研究的問題是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則應只使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應相同。
實例:在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時,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變量法。即每次須挑選兩根合適的導線,測出它們的電阻,然后比較,最后得出結論。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應選用材料橫截面相同的導線,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系,應選用長度和橫截面相同的導線,為了研究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的關系,應選用材料和長度相同的導線。`研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研究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粗細、松緊、長短的'關系;研究物體吸收的熱量與物質的種類質量溫度的變化的關系;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研究電功或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影響感應電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所謂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變換成熟悉簡單的模型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維方法,它在物理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的等效電阻。在并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并聯電阻都小,把總電阻稱為并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電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復雜電路簡化成為較為簡單的等效電路;在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的關系時引入合力的概念也是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實例: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所謂類比就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從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較復雜的實驗和較難的物理知識。類比是一種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屬性、數學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來用類比推理。類比法是提出科學假說做出科學預言的重要途徑,物理學發展史上的許多假說是運用類比方法創立的,開普勒也曾經說過:“我們珍惜類比推理勝于任何別的東西”。
實例:電壓與水壓;電流與水流;內能與機械能;原子結構與太陽系;水波與電磁波;通信與鴿子傳遞信件;功率概念與速度概念的形成。在物理學中運用類比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獲取知識,有助于提出假說進行推測,有助于提出問題并設想解決問題的方向。類比可激發學生探索的意向,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使學生成為自覺積極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類比是科學家最常運用的一種思維方法,由這種方法得出的結論雖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邏輯中卻富有創造性。
類比的事例很多這就需要平時多留心不斷地總結找到比較恰當的事例做類比。
。建立模型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和形態用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說理論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問題。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不斷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舊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過程。
實例:研究肉眼觀察不到的原子結構時,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研究光現象時用到光線模型;研究磁現象是用到磁感線模型;力的示意圖或力的圖示是實際物體和作用力的模型;電路圖是實物電路的模型;研究發電機的原理和工作過程用掛圖及手搖發電機模型;研究內燃機結構和工作原理用掛圖及汽油機柴油模型。
所謂理想實驗又叫“假想實驗”“抽象的實驗”或“思想上實驗”它是人們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過程,是一種邏輯推理的思維過程和理論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實驗雖然也叫實驗,但它同所說的真實的科學實驗是有原則區別的,真實的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而理想實驗則是一種思維的活動,前者是可以將設計通過物理過程而實現的實驗,后者則是由人們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而實際上無法做到的實驗。
但是,理想實驗并不是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首先,理想實驗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所謂的理想實驗就是在真實的科學實驗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對實際過程做出更深入一層的抽象分析。其次,理想實驗的推廣過程是以一定的邏輯法則為根據的,而這些邏輯法則都是從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為實踐所證實了的。
如,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科學推理得出來的。
圖象是一個數學概念,用來表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關系,很直觀。由于物理學中經常要研究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因此圖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實驗中,運用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探究內在的物理規律,具有獨特之處。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水的沸騰情況的實驗中,就是運用圖象法來處理數據的。它形象直觀地表示了物質溫度的變化情況,學生在親歷實驗自主得出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描點、連線繪出圖象就能準確地把握住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液體的沸騰特點了。
技能準備:
彈簧測力計,長木板,棉布,毛巾,帶鉤長方體木塊,砝碼,刻度尺,秒表。
1.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狀態,運動的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4.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數值可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這樣就測出了木塊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
關閉發動機的列車會停下來,自由擺動的秋千會停下來,踢出去的足球會停下來,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
運動物體產生摩擦力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物體間要相互接觸,且擠壓;2.接觸面要粗糙;3.兩物體間要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點、方向外,還有大小。
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產生摩擦力的兩種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從而測出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砝碼,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鋪在長木板上,從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長木板的接觸面,從而改變接觸面積。
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
1.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2.在木塊上加5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8n。
3.在木塊上加200g的砝碼,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鋪上棉布,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1n。
5.加快勻速拉動木塊的速度,測出此時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摩擦力:0.7n。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面積大小無關。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5.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觀察平面鏡成像的情況,找出成像的特點。
同樣大小的蠟燭一對、平板玻璃一塊、白紙一張、三角板一對、刻度尺一把。
1.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
2.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可能。
3.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
(2)在桌上鋪上白紙,在白紙上豎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紙上記錄玻璃板的位置。
(3)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
(4。
(5)觀察兩根蠟燭的位置并記錄。
(6)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及像的位置跟物體和平面鏡的位置的關系。
(7)整理器材、擺放整齊。
通過演示昆特管,反應來回兩個聲波在煤油介質中交錯從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現象。
電源,昆特管。
一根玻璃長,管里面放一些沒有,在一段時致的封閉端,另一端連接一個接通電源的聲波發生器,打開電源,聲波產生,通過調節聲波的頻率大小,來找到合適的頻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現象放大,從而發現有幾個地方、出現了劇烈的震動,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靜。
看到這個實驗,了解到波的疊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電磁波、聲波、光波的世界當中,了解一些基本的關于博得只是對于我們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在設計物理實驗時,有一些些物理量其實是不容易直接測量或某些物理現象直接顯示有困難,這樣就把難以測量的物理量轉換成容易測量的物理量進行間接測量,或將某些不易顯示的物理現象轉化為容易顯示的物理現象而進行間接觀察,這種實驗設計思維方法稱為轉換思維法。
研究平拋運動實驗中,利用做平拋運動物體的水平位移與豎直位移求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在研究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利用位移求物體的速度與加速度。
二、比較思維法。
設計物理實驗時,利用對比實驗,找出物理現象之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從而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規律,這種實驗設計思維方法稱為比較思維法。
1.條件比較:比較不同研究對象在不同的條件下的變化情況。如研究金屬的電阻率隨溫度變化的情況。
2.過程比較:比較不同物理過程的現象的變化。如比較平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可推知平拋運動豎直方向的運動規律。
3.狀態比較:比較物理現象在實驗時間內初、末狀態的變化。如比較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總體積,可推知物體內分子之間有空隙。
三、替代思維法。
設計物理實驗時,將直接無法測量或不太容易測量的物理量、直接無法觀測的物理現象,通過變通替代的方法間接進行測量或觀測而達到完全相同的效果。這種實驗設計思維方法稱為替代思維方法。
1.物理量之間的替代:如研究單擺的運動圖像時,用紙板的位移替代時間,簡化了實驗測量。
2.物理現象之間的替代:如初中的熱脹冷縮實驗,利用雙金屬片熱脹冷縮的彎曲來接通電路,讓燈的明暗來反映雙金屬片的彎曲。
3.物理過程之間的替代:如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中,用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與豎直方向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兩個分運動過程替代平拋運動過程,將曲線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研究。
4.物理儀器之間的替代:如測電源電動勢內阻實驗中不提供電壓表,而利用電阻箱和電流表完成實驗。
四、近似思維法。
設計物理實驗時,為了簡化實驗測量,突出實驗的物理意義,對一些中學階段精度要求不太高的試驗,在其實驗方案的設計上采取近似的處理,這種實驗設計思維方法稱為近似思維法。
1.對象近似:如在氣體實驗中,將常溫常壓下的實際氣體近似看作理想氣體;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將“細線與小球”近似看作單擺。
2.過程近似:如單擺實驗中,只有在擺角小于5度時,擺球的運動近似地看作簡諧運動。
3.結果近似:如用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將電流表、電壓表近似地看作理想儀表。為了提高精度,要求將實驗條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如電表合適的量程于合適的電路連接方式。
五、累積思維法。
設計實驗時,由于偶然因素的影響,對某些物理量進行一次測量具有不確定性或不可靠性,則采用累積后求平均值的方法,稱為累計思維法。這是為了減小測量的相對誤差而設計的。
1.時間累計法:如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采用測量30~50次全振動的總時間來求單擺的周期。
2.空間累積法:如測量一張薄紙的厚度時,可測多張薄紙的厚度后求平均而得到一張紙的厚度等。
1、善于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與初中物理基礎知識銜接,初中階段的物理為你高中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你可以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思維方式轉變,實現知識上的帶入,在做物理題的過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慮各種解題方法,不要局限于某一種解題思路,分析相關物理知識時,要及時總結規律,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靈活的思辨能力。
2、我們要做好新的物理知識學習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已學過的知識點的鞏固,思考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深化自己對于物理知識上的印象,避免遺忘知識點。
3、做好物理知識上的復習和預習工作,要有一個準確地復習計劃,時刻按照計劃開展復習工作,達到學過的知識不會被遺忘的目的,在學習新的知識點之前要做好預習工作,這樣在上課過程中能夠準確抓住老師所講的物理重點與難點。
如何學好物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總結。
1、提升自己對于物理學習上的興趣,我們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中和課下閑暇時間,把物理知識和一些我們接觸到的其他事物聯系在一起,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樣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
2、課堂筆記也是學好物理的關鍵,我們要在課堂上認真記下物理筆記,以便于我們在課后復習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復習目標,提高我們復習的效率。
物理實驗室建立有完備的工作規范和工作制度,職責明確,賬冊齊全,記錄及時、確保準確。儀器設備管理做到科學合理、取用方便,教學儀器定期保養、及時維修,確保櫥內儀器隨時處于可用的狀態。實驗結束時對用過的儀器進行必要的清點和檢查,保養后入櫥。日常能開展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管理工作的研究,有一定量的自制教具,并不斷開發儀器功能,很好地配合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實驗教學計劃能落實,動作正常,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開出率達100%、90%以上。
與任課教師之間合作默契,實驗室工作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各項任務能完滿地完成。今年剛接手實驗工作,各種實驗器材放置不熟悉,在整理實驗器材的基礎上又添置了許多實驗器材,極大地配合任課老師教學實驗的方便性,做到學生分組實驗、老師的演示實驗和沒有演示實驗的實驗都讓他們做了分組實驗。本學期改進了幾個非常難做的實驗:
(1)、改進了光學實驗。
(2)、改進了力的合成。
(3)、改進了所有電學的演示實驗,
(4)、以往學生在實驗室里上實驗課時雖然也填寫了實驗記錄,但儀器丟失或損壞時不容易找到事主。規定學生在上實驗課固定座位,并填寫好學生姓名、日期、實驗內容、實驗前儀器的清點、實驗后儀器的清點、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等。養成學生自查的習慣,另一方面也使實驗室工作更加規范。
(5)由于新教材的實施,出現了大量的探究性實驗,原有配備的實驗器材已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這有賴于學校經費的投入,每年能增訂一些必要的儀器。另一方面我也盡量想辦法采用自制教具或用代用品,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得到任課老師極大地滿意和好評。
1、實驗員為教學第一線服務。按教學進度,實驗計劃,準確、及時地配合學科教學做好實驗準備工作,完成率達到100%。
2、負責實驗室、儀器室及教學儀器、設備、藥品、標本、模型、掛圖、教具的管理工作。保持實驗室整齊清潔,教育學生保持良好習慣。
3、掌握實驗儀器設備的規格、性能、熟悉材料、藥品的性能,負責做好儀器設備的驗收、保管、使用、維修、更新工作和材料、藥品的使用、回收、處理工作。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4、教學儀器設備(藥品)放置干燥通風處。進柜上架的要放整齊,標簽鮮明。
5、建立儀器使用和借用制度。外借物品一律登記,限期還回。損壞者按要求賠償。貴重物品一律不得外借。
1、實驗器材擺放整齊。
2、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分組實驗后及時檢查,發現有損壞的及時修復。
3、根據本學期物理教材制作校本實驗器材。
1、根據教學進度及時準備所需實驗器材。
3、本學期結束時,完成校本實驗器材數量為八年級五項、九年級五項。
【實驗目的】用托盤天平測質量。
【實驗器材】天平(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墊圈。
2.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游碼的最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
3.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盤較高,平衡螺母向左擰;右盤同理),直至指針指在刻度盤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碼,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
5.讀數時,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m物=m砝+m游)。
2.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目的】用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測量前:
1.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沿測量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測量時:拉力方向沿著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8n。
3.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定量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v1。
3.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和此時液面的示數v2。
4.根據測力計的兩次示數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再通過g水=(v2-v1)g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實驗結論】液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4.測定物質的密度。
(1)測定固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固體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
【實驗原理】=m/v。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量為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體積為20ml。
3.將石塊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測得石塊的體積為cm3。
根據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為2400kg/m3。
多次實驗目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2)測定液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液體密度。
【實驗步驟】。
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m總)。
2.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v。
3.測容器質量(m容)與剩余液體質量(m剩=m總-m容)。
4.算出密度:
5.探究物質質量和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實驗器材】量筒、天平、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鐵塊。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質量,用量筒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體積。
2.要記錄的物理量有質量,體積。
3.設計表格: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探究當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時,這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
【實驗步驟】。
1.如圖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直線,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圖b、c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才能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線(共線)。
4.同一物體(同體)。
7.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u形管壓強計、大量筒、水、鹽水等。
【實驗步驟】。
1.將金屬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2.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這現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
【注意】。
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在調節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眼睛要注意觀察u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
在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
【實驗步驟】。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記錄實驗數據)。
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記錄的數據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據,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物理規律)。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
實驗中先確定杠桿受的作用力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實驗必須尊重實驗數據,不得隨意篡改實驗數據。
電學。
9.(1)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串聯起來,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
2.電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在未知電流大小時,電流表選擇0~3a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流表的示數,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流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流的示數。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流表的示數為0.5a。
(2)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壓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
2.將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在未知電壓大小時,電壓表選擇0~15v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壓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壓的示數。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為2.5v。
10.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實驗目的】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實驗器材】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電流表、開關、電池組、導線若干。
【實驗原理】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11.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伏安法測電阻)。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r=u/i。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
2.移動滑片到三個不同位置,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和電壓表示數。
3.根據公式計算三次的電阻,最后通過求平均值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12.測定小燈泡電功率。
【實驗目的】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電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p=u/i。
【實驗步驟】。
1.記下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
2.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電源電壓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
3.移動滑片,使得電壓表的示數等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記下此時的電流表示數,根據公式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4.改變滑片的位置,使得電壓表的示數分別大于或小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并計算出相應的電功率,并觀察記錄小燈的發光情況。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分擔一部分電壓,從而改變小燈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的電流。
13.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目的】探究導體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器材】若干節干電池、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兩個不同導體、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將導體甲連入m、n兩點,電鍵處于斷開狀態。
2.閉合電鍵,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和電壓表示數。
3.改變電池的節數,再記下兩組不同電壓下對應的電流值。
4.用乙導體換甲導體,重復上述實驗。
5.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多次試驗,得出普遍的物理規律。
1.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2.同一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為定值。
3.不同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同。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中作用: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光學。
14.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目的】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
【實驗步驟】。
1.記錄凸透鏡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從左往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使燭焰位于凸透鏡f、2f之間(f2f)。
5.使燭焰位于凸透鏡f以內(u。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一切現象和規律都源于生活、生產實踐之中,所有新穎有趣的實驗和新奇美妙的現象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方法。物理實驗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有別于直觀的理論教學,又必須以理論教學為指導。課堂上實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優劣,因此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演示實驗一般是指在課堂上配合教學內容由教師操作表演的實驗?!毖菔緦嶒炇窍驅W生提供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所必備的感性材料,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對學生的實驗操作、實驗方法的學習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學生深化和鞏固所學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對演示實驗的教學要符合下列要求:
演示實驗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現象復制一遍,讓學生親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現象的效果,同時把產生這種現象的方法告訴學生。只有確保演示成功,目的才會達到。決定演示成功與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掌握實驗的原理,抓住關鍵。如在大氣壓一節中進行“紙杯托水”的演示,當紙片蓋住杯口后,不能讓空氣進入,這是關鍵。又如在“慣性”一節進行“紙條從杯底抽出而紙杯不動”來說明慣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紙條時速度要快,這是關鍵。如果演示不成功,學生就會感到失望,對老師的講解不信任和失去學習的興趣。
演示實驗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對物理現象有清晰的了解。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讓全班同學都看見,而且要看清楚。因此演示的現象一定要清楚、直觀,可見度大。所用的儀器要足夠大,靈敏度要高。儀器置放的位置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學足以看清。個別實驗無法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讓學生“代表”靠近觀察,然后由“代表”作實況報告,如在做冰的熔解實驗中就可采用這種方法,事實證明效果較好。在教學中可能一節課要做幾個演示實驗,這就要求突出每個實驗的重要性,如暫不用的儀器不要拿出來,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于不明顯的現象可采取背景襯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設法的使學生觀察到明顯、清晰的現象。例如在觀察壓強計里水面升高或下降的實驗中,可以將水染紅,并在u型管后面襯一劃有橫線的白屏作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體的磁場時可采用幻燈投影的方法,使學生對磁感應線產生深刻的認識。
演示實驗簡便易行,操作方便,得出結論的推理簡單易被學生接受。如在講“摩擦起電”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塑料鉛筆與干燥的頭發相摩擦來吸引輕小的紙屑;又如在講“壓力作用的效果跟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鉛筆,讓學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住鉛筆同時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學生很容易的便得出“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越明顯”的結論;再如在做驗證“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中可讓學生把一普通的喝水玻璃杯頂在嘴上,吸氣后杯子不下落的現象即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這樣利用學生身邊的`小事來說明物理上的問題,簡便易行,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學之中,周圍到處存在在著物理知識,增強了親切感,易使他們接受知識和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分析研究周圍的事物。
“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觀察、操作和思考的實踐活動。它是學生獲得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良好素養的重要教學形式?!币虼藶榱烁愫梅纸M實驗教學,首先必須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及習慣。初中的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不強,又沒有實驗基礎。有的甚至認為實驗只是玩玩而已,學生實驗較難組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一開始就應要求學生做到:
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進行正確操作并獲得正確結果的前提。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有了正確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才會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從而提高實驗的質量。
在實驗過程中若出現異?,F象,可要求學生舉手提問,不得出現亂穿他人小組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好的做法要及時肯定表揚,對于典型的實驗錯誤可與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分析,要讓實驗課始終處在探索、討論的氛圍中。
實驗數據的處理是學生實驗操作后的一個重要步驟,學生對所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作出合理的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發現,有的學生由于實驗測得數據誤差太大,得不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因而會出現編造數據,或按規定推算數據的現象。對這些現象的發現則必須加以批評,并要及時幫助他們重新安排實驗,從而發現其出現誤差過大的原因。實驗中應要求學生尊重事實,如實記錄,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1、制訂規章制度,科學規范管理
2、按照學校各類規章制度,并認真執行。
3、制訂學期實驗計劃表、周歷表。
4、開足開齊各類實驗,并積極創造條件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積極服務于教學。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邊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維修和保養工作。
7、做好儀器的借出、歸還驗收工作。
8、有必要時,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儀器、器材的補充計劃。
10、做好各類臺帳的記錄工作。
11、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常清潔。
只用鉛筆即可,將鉛筆扔出,鉛筆離開手之后仍向前運動,說明物體具有慣性。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只用鉛筆,將鉛筆扔出,鉛筆將由靜止運動起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兩手用力折鉛筆,鉛筆可以被折為兩段,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鉛筆,用力捏鉛筆時發現手指的形狀也發生了改變,說明手也受到鉛筆對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將鉛筆從高處自由丟下,鉛筆將豎直向下落,說明鉛筆受到重力的作用,豎直下落說明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壓強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鉛筆,用大拇指和食指頂住鉛筆的兩端時,發現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較疼,這說明壓力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用較大的力時手指更疼,又說明接觸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一鐵塊在水平桌面上勻速直線前進時,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鐵塊所受滑動摩擦力,若將鐵塊放在多只鉛筆上重做上述實驗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說明壓力相同時滾動摩擦力小于滑動摩擦力。
利用積累法測細銅絲的直徑。
所用器材有細銅絲,刻度尺和鉛筆,將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上,用刻度尺測出總長度l,數出銅絲匝數n。然后根據d=l/n算出細銅絲的直徑。
區分導體和絕緣體。
將鉛筆兩端都削好,若將鉛筆芯和燈泡連入電路,燈泡發光,說明鉛筆芯是導體;若將外部木材和燈泡連入電路時,燈泡不亮,說明木材是絕緣體。
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將鉛筆的木材劈開露出鉛筆芯,將鉛筆芯的兩端連入電路,這時燈泡發光,調節其中一端線頭在鉛筆芯上的位置,即減小鉛筆芯接入電路的長度時燈泡變亮;若再增加鉛筆芯接入電路中的長度時,燈泡變暗。說明滑動變阻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大小的。
光的直線傳播。
將鉛筆對著光源后面會出現鉛筆的影子,說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光的折射現象。
用玻璃杯、水和鉛筆做光的折射實驗,在玻璃杯中裝入半杯水,再將鉛筆插入水中,發現鉛筆的水中部分看起來變折了,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現象。
探究聲音的傳播。
將鉛筆一端放在口中,輕輕敲筆桿幾下,再用牙齒咬住筆桿輕敲筆桿幾下。發現后者的聲音比前者大得多。因為前者聲音是經過空氣傳到耳膜的,后者聲音是經過牙齒、骨骼傳到耳膜的。
演示物體的沉浮條件。
把鉛筆的下端繞上幾圈鐵絲,按入水中,使其豎直地浸沒在盛水的燒杯中,放手后,鉛筆上浮,最后豎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鐵絲匝數后,可使其下沉,以此來驗證物體的沉浮條件。
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把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組成的一個簡單電路,將鉛筆木質部分或鉛筆芯串聯在電路中,看燈泡是否發光,從而可演示導體與絕緣體的區別。
1.聲音的.產生和空氣能傳聲在一只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紙屑,敲擊塑料瓶,可以觀察到瓶底的小紙屑跳動起來,而不敲擊時發現瓶底的小紙屑并不跳動。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我們能聽到聲音,說明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2.探究聲音的音調在幾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裝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對著瓶中吹氣,會發出音調高低不同的聲音,從而可以說明音調跟頻率的關系。
1.絕緣體用導線將電源、小燈泡、開關和塑料瓶連成串聯電路,閉合開關后發現燈泡不發光,說明塑料是絕緣體。
2.摩擦起電把一只小塑料瓶在頭皮上反復摩擦幾下,然后將其靠近一些小紙屑,發現小紙屑被吸引,說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體帶電,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
1.光的折射透過盛水塑料瓶,看書本上的字,會字變大了,這是光的折射現象。當然,學生在觀察時還發現了其它一些獨特的現象,收獲很大。
2.光的直線傳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適量的豆奶粉,擰緊瓶蓋,充分搖勻,將激光筆發出的光透過瓶底,對著瓶蓋照射,會看到光沿直線傳播的光柱,效果明顯。(此實驗還可說明光能在液體中傳播)。
探究白色和黑色物體吸熱能力的強弱用白紙和黑紙包住兩個裝滿水的塑料瓶,在太陽光下照射相同的時間后,看看誰的溫度升得高。溫度升得越高,說明其吸收的熱量就越多,其吸熱能力就越強。
1.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雙手擠壓塑料瓶,可以使瓶發生不同程度的凹陷變形,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如果施加的力越大,瓶子的形變程度也就越大,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關。用手推裝滿水的塑料瓶使其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推力方向不同,塑料瓶運動的方向也不同,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將裝滿水的塑料瓶豎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推瓶蓋與瓶身,發現推瓶蓋時瓶子更容易傾倒,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點有關。
2.物體的慣性用手將一塑料瓶扔出,離開手后瓶仍然繼續朝前運動,說明物體具有慣性。將礦泉水瓶放倒在水平桌面上,向它的側面吹氣,它會很容易被吹的滾動起來。當將瓶中裝滿水再用同樣的力吹它時,它卻不容易被吹動。當用同樣的力使它們滾動起來時,裝滿水的瓶子滾動的較遠。這些現象說明:質量大的物體不容易改變運動狀態,即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
3.物體受平衡力和非平衡力將一塑料瓶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此時瓶子受到重力與支持力這一對平衡力的作用。將一塑料瓶拋出后,瓶子最終落回地面,說明它受到重力的作用。瓶子在空中作曲線運動,說明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是改變的。
4.探究摩擦用手抓住一塑料瓶,瓶子沒有落下來,說明它受到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將一塑料瓶放在水平地面上,使其從同一位置分別向前滑動和滾動,比較兩次運動中所用推力的大小。前者是滑動摩擦,后者是滾動摩擦,而且還可得出結論:“用滾動代替滑動可大大減小摩擦”。
5.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將裝有一半水的塑料瓶豎放在一塊軟海綿上,觀察海綿的凹陷情況;再將塑料瓶內裝滿水,重新豎放在這塊軟海綿上,比較這兩種情況中塑料瓶對海綿的作用效果,從而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有關。把一裝滿水的塑料瓶分別豎放、倒放在海綿上,觀察并比較海綿的凹陷情況,表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
6.探究液體壓強在一塑料瓶的瓶口包上一橡皮膜,將其瓶口壓入水中,橡皮膜發生凹陷,說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在塑料瓶的側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扎三個小孔,再往瓶內倒水,比較水從孔中噴出的遠近,最終得出液體壓強跟深度有關,深度越大,壓強越大。
7.體驗大氣壓的存在在一塑料瓶內裝滿水,用一張硬紙片緊壓在瓶口,然后使瓶口朝下,發現硬紙片能托住水,有力地證明大氣壓的存在。也可將熱水灌入塑料瓶搖晃幾下,倒去熱水后迅速擰緊瓶蓋,用自來水沖瓶子,可觀察到塑料瓶被壓癟,并伴有變形時產生的響聲,也能說明大氣壓是存在的。
8.探究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在塑料瓶中裝上適量的水,左手拿著一支吸管豎直插入瓶內水中,右手橫拿著另一支吸管,將嘴對著橫管的一端用力吹氣,觀察管內液面和管口的情況,從而得出“流體流動,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的結論。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敲打塑料瓶,手感到較痛,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將塑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落在瓶頸處,從上面倒水,直到水滿后,乒乓球也不會浮起來,而只有用手從下面堵住瓶口時,乒乓球才會浮起來。從而說明浮力就是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
11.演示物體的浮沉條件將礦泉水瓶裝入適量的沙子,擰緊蓋,放入水中,瓶可豎直下沉;通過調節裝沙量的多少,初中英語,可使瓶在水中豎直地漂浮或懸浮。
12.能量轉化把塑料瓶向高處拋,觀察塑料瓶的高度和速度的變化,可演示動能與重力勢能之間的能量轉化。
隨處可得的塑料瓶能做出如此多的實驗,同學們在學習中興趣一定很濃,其實可用塑料瓶做的實驗還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燒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實驗器材,聲音與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潛水艇模型、土電話、噴泉、閉口浮沉子等的實驗裝置。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只要我們善于發現,細心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實踐,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充分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物品,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長久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并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一般來說,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有課堂導入、激發興趣、知識驗證、情景再現、學習引導等,通過教師的演示、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最后共同得到正確的物理知識,整個過程教師是主體,學生是配角,它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有明顯的不足。探究實驗參與的主體是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有學生的感官、思維的參與,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有極好的培養效果,其效果遠大于演示實驗。因此,在整個物理實驗教學中,應把演示實驗放在配角地位,把學生探究實驗放到主角位置上。
二、盡可能地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
八、九年級學生年齡大都在14-15歲,他們具有好動、好奇且喜歡親身體驗的本性,把課本中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圖片展示和體驗性實驗對學生學習掌握、理解物理概念規律、能力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兩者雖都為感性認識,但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感受也更深,記憶理解也更深刻,因而根據實驗條件和學生情況,將圖片內容改為學生體驗性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加深理解、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三、改造拓展課本內的探究性實驗。
課本中安排的實驗因受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的限制,往往都只限于“就事論事”,沒把隱藏在實驗中豐富的物理知識完全展現出來。如果對這些實驗進行改造、拓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對知識的承啟作用。如在學完滑動變阻器后,將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的改變電池節數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改為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電流和電壓,既復習鞏固了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這部分知識點,又加深了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對后面的測小燈泡功率實驗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2.對知識面的拓展。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增加一個同樣形狀同樣光滑的橡膠塊,就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材料、接觸面積大小是否有關;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在蠟燭這邊能否看到另一個像,這像是怎么產生的?等等,這些知識面的拓展,不僅能克服學生由于錯誤的生活“經驗”造成對物理知識的誤解,還能鞏固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初中生最不喜歡重復老師做過的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日常常見的物理現象。如將這些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改為不常見的類似的實驗,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物理課教學的趣味性。
四、加大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樹立科學的研究態度。
實驗設計是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最綜合、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既有利于他們運用知識,又有利于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實驗設計可分為實驗理論驗證設計和應用產品設計兩大類:1.實驗理論驗證設計,指的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現有的條件(器材)設計一套科學的實驗方案,采用控制變量、等量替代等科學方法對自己的猜想、疑問進行驗證與推翻,實現自我答疑,在不斷的設計、完善、推翻過程中完成知識和能力的螺旋式升華。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準備,完全可以大膽讓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課本中的每個實驗,學生的能力就在設計中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2.應用產品設計,指的是學生通過設計,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活生產的工具,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學完電磁鐵后,可讓他們設計一個自動控制電路。許多學生都完成了任務,設計出自動報警裝置、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防盜報警裝置等等,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
總之,我們物理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把能力培養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邢耀剛.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芻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01)。
[2]周建峰.通過物理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j].物理教師.20xx(04)。
物理實驗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必要途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學期中為了使黎里中學的物理實驗教學有一個更好的效果,本人將與其他年級的物理教師密切配合,協助各年級教師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教研及科技興趣小組活動,促進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此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常規工作。
1.計劃總結。學期初根據教材中的實驗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學期末寫出工作總結。
2.每月底將月工作總結及教師實驗情況統計表填好,交教導處。
3.制度上墻,懸掛整齊、美觀,并要求師生嚴格遵守各種制度。
4.學生上實驗課要排好隊,有秩序地進入實驗室,并對號入座,統計好各班學生對應的桌凳號,留好檢查記錄,要求學生做完實驗后將儀器按規定擺放好。
5.學期末進行了一次清查,并同學校管理員對賬,確保帳物相符。
二.衛生。
1.地面、窗臺、實驗桌面干凈,無塵土,空土無灰網。
2.窗簾潔凈,不打結。
3.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干燥,儀器柜內無灰塵、無斑點。
三.儀器存放及維護。
1.儀器的存放及仲裁委員會的書寫都按照要求做好。
2.強化維護和保養。如有損壞要及時填寫報廢單,經主要領導簽字后到校產管理部門處理賬目。
3.做好各防護措施,做到“十防”。防潮、防火、防鼠、防銹(腐蝕、霉)、防塵、防凍、防光、防毒、防震等。
四、各種記錄。
1.實驗記錄簿(分組、演示)、學生實驗報告單、實驗通知單,按教材要求開足開齊實驗課,使開出率達100%。
2.功能室使用記錄、借還記錄、維護保養記錄、貴重儀器使用等記錄齊全,書寫規范清楚出,借手續嚴格,貴重儀器外借需要學校主要領導人或分管領導簽字。
3、儀器維護保養和實際相符。
五、各種培訓。
1.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
2.按時參加學校召開的管理員會議。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實驗更能展現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也是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手段。為此,必須把握好“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探究實驗”這三個關鍵環節,不斷進行課堂改革,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大力開展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一、演示實驗教學要做到“精、真、顯”
“精”,就是要在選題、儀器、教案、教法等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針對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實驗結合學生實際,把提高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
“真”,就是教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旦實驗出現問題,教師一忌慌亂,二忌簡單,三忌虛假,教師對必須保證過程的真實性和結論的可靠性,并且保證實驗一舉成功。一出現的問題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錯誤,并向學生做出正確的解釋,然后重新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
“顯”,就是顯明易見,演示實驗的目的就是要使全體學生有直觀的印象,增加物理的神秘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構建高效課堂。因此,演示實驗要確保實驗器材足夠大,確保所有學生看的清楚,看的真實,必要時自制教具。
二、用“分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分組實驗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通過親自實踐,驗證物理規律、加深對教材理解的教學方法。學生親自操作、觀察、記錄、分析和總結物理現象,是對知識的再認識、再學習和再提高。
三、用“探究實驗”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探究性實驗就是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并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知識和規律,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技能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和提倡學生敢于想象,勇于提問,大膽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學生的個性特色和合作精神。
(一)改講解物理規律為讓學生探究物理規律。
物理是研究自然規律的一門科學,所以,物理新教材特別重視學生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發現過程。在教材中,許多對我們來說已經有明確結果和結論的定律和原理,對學生來說結果是未知的,這正好為開展探究式教學提供了素材。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入到對某一規律發現的情境中,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索的過程。學生在“像物理學家那樣去思考物理”的同時,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以及科學家們“善于質疑、大膽猜想、勇于探索、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并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二)改講解物理現象為讓學生自己探究物理現象。
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了解、理解某些物理現象的重要特征。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把某一物理現象所具備的特征給學生羅列出來,讓學生一一記住,這樣極不利于學生對這一現象的理解。如果我們讓學生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并自己探索和發現這些物理現象的特征,甚至有些特征還需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才能發現,那么,不僅能夠使學生對這些物理現象的特征理解到位,而且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改講解物理概念為讓學生自己探究物理概念。
教材中為了描述某一現象都會引入一些物理概念,而所引入的物理概念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用這一物理概念來描述所研究的物理現象等問題一直都是我們在課堂上要重點講解的。如果采用讓學生自己尋找或定義一個物理量,該物理量要能夠描述和反映所研究的現象,那么學生就需要通過探究性學習自己分析、自己設計實驗,尋找這一物理量,同時論證自己的觀點。
總之,自從大力開展有效教學之后,我們在物理實驗教學中也進行了與之相適應的改革,使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空前濃厚,物理課堂的參與率明顯變提高,使物理實驗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內容。因此,初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有效的借助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初中物理知識,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然后科學地組織學生參與物理實驗,進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效果。以下是本人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
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明白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學生要想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應當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采用物理實驗進行教學,讓學生愛上物理實驗,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實驗結果并不是讓學生憑空想象出來,而是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領悟出來,進而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過去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它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導致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降低。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物理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白學生的想法,然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學習物理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物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人教版九年級《電動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自主研究小小的電動機,進而促進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動手實驗的機會,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然后進行分析,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只有參與到物理實驗中,才能真正明白物理知識,真正地學會物理知識,并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例如,人教版九年級《現代順風耳——電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兩個一次性杯子,然后讓學生用繩子將兩個杯子連接在一起,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聽到對方的聲音,進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物理實驗中,探究電話的奧秘。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電話線替換繩子,從而引導學生探究聲音是如何傳遞的。有的學生可能經過前面的鋪墊就能知道,話筒可以將聲音轉化成變化的電流,然后電流就會沿著導線傳遞給另一方,另一方的話筒就可以把電流轉化成聲音,這樣聲音就傳遞成功了。教師通過這樣的實驗,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組織學生進行科學的合作研究。
初中物理實驗并不是依靠學生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有時候需要發揮小組的力量,取長補短,進而更好地完成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因此,初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結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從而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九年級《電生磁》的過程中,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探究之前,可以先提出實驗過程中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分組,然后讓每個小組演示電生磁的實驗過程。學生們沿著靜止的小磁針方向,把一導線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銅導線),因為它能夠不受磁場的影響。當導線中通有電流后,我們發現小磁針發生了偏轉,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地探究物理實驗結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還能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實驗過程。
學生在進行大部分初中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動手能力探索物理知識,但是有的物理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為了有效的保證物理實驗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物理實驗的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物理實驗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受傷,同時還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物理實驗的每一個步驟,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分子熱運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接向學生講解分子的熱運動,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講臺上的講解沒有辦法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的想象能力也不夠。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分子熱運動的過程,使得學生對分子熱運動的原理認識得更加清晰,以利于學生理解。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積極發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的作用,進而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改變過去傳統的物理教學實驗,讓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2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