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編寫需要遵循一定的結構和格式,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結果、分析等部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從一個“鄉土氣息”濃重的中國邁向充滿“時代氣息”的現代中國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霸谥袊?,禮治秩序與制度的解構過程同時也是現代化法治秩序與制度的建構過程,而制度變遷最為關鍵的當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權利觀念與文化因子”。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培養和造就什么樣的人才是我們需要予以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我們培養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為“蘊含法治秩序與制度變遷因子和觀念”的俊才則更為重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依法治國再一次被提了出來,作為一名大學生,堅持貫徹黨的基本方針,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偉大事業。此時,我們要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
優秀作文推薦:法律是維護我們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具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如何?我們小組帶著這些疑問對我校機電工程分院的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我們隊機電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對性主要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調查方式是無記名調查,人工對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了解,情況如下:
(1)、你的生長地方()。
a、農村74%b、城市19%c、農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經歷中,曾經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有21%b、沒有79%。
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沒有通過法律的途徑的進行解決,這一問題更明顯地體現在農村大學生這一群體。
(3)大學生能否區分違法和犯罪?()。
a能23%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d大部分情況能51%。
(4)你認為目前法律學習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識但聯系實際就不會用31%。
b、法律知識不足42%。
c、能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現實問題27%。
(5)會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a、會、經常11%b、偶爾63%。
c、一不小心會聽說些22%d、不會,沒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學生經常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3%的大學生根本不會去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法律離自己很遠,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關部門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夠。
(6)你知道勞動法里面規定試用期最長多久嗎?()。
a、三個月22%b、六個月48%c、一年30%。
這一選項的結果讓我們知道還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勞動法里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時間??梢娝麄儗Ψ芍R的了解并不多。
(7)你認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22%。
b、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48%。
c、我基本不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除非迫不得已;30%。
d、沒覺得有作用0。
從中我們發現只有22%的大學生認為法律很重要,并主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還有48%的大學生認為法律比較重要,但只是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而30%的大學生不會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反映了雖然我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只是水平卻較低,法律意識淡薄。
(8)超市的人員要求你被搜身,你會怎么做?()。
a、拒絕77%b、果對方態度強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親人欠基金會的錢沒能力還償,基金會連同民政局來把你親人抓去關起來,說要拿錢來還才放人,你會怎么做?()。
a、吞聲忍氣,湊錢去把人領回來7%。
b、倒民政局去理論,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會的人0。
d、通過法律手段維護你親人的人身自由權78%。
(10)當你參加勤工組學活動或者是工作時,你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a、有67%b、沒有33%。
從(8)、(9)、(10)的結果可以發現:還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
根據調查了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會把更多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
他們認為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去學習法律知識。而且,法律知識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是議要求考試過關就行了。逐漸形成不良的風氣,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大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
(2)缺乏遠見性。
“人無遠慮,必有后憂?!睕]有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么,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根據調查,很多大學生沒有這種意識,只是覺得大學時間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樣過,直到畢業后,要簽合同,要買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識是那么重要。
(3)缺乏實踐性。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好像離我們很遠,我們在課堂學習的知識長時間不用,缺少實踐,很快也就忘記了。而在我們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卻沒有經實踐考驗。他們知識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知識流于形式。
(二)教師方面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
在學校,為大一學生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但老師都不會很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要保持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學大綱講述書本上的知識。老是不夠重視,學生也會跟著懶惰,這樣的情況,大學生學到的法律知識就更少了。
(2)課堂氣氛不活躍。
法律知識相對其他學文科而言,比較枯燥,大多情況下,老師只是按教學要求講課,很少結合,以至課堂氣氛不活躍。
(三)建議。
(1)提高認識。
學習法律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信仰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中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打破課堂教學局限,組織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發學習欲望。
(2)加強學習。
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讓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如法律知識競賽、法律主題活動等,這樣效果會比課堂教學好很多。
(3)重視實踐。
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要用時間來檢驗其是否正確,只有經得起檢驗,才有意義,盡量給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知。
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于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是未來社會的支撐主體,其法律意識如何,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整個社會法治文明的程度。
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客觀、準確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的基礎。
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群體,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遠方針,是國家法制建設的百年大計,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調查形式和結果。
經過對某醫科大學汾陽分校三個年級多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收回率100%。其結果顯示:
1.法律知識的來源及對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34.23%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于學校的教育,44.34%的學生法律知識來源于電視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來源的占21.43%。自己認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識且能靈活運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生占22.5%,77.5%的學生認為自己法律知識不足或不能靈活運用。77.6%的學生認為需要學習或深入學習法律知識,13.8%的人認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學生認為完全不需要。約1/3的學生認為造成法律意識薄弱的原因為法律教育活動的局限性,1/2的學生認為社會的不良風氣及貧富懸殊是主要原因。這表明大部分學生法律知識缺乏,學校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不足,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
2.主動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主動運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參加勤工儉學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占61%,無意向的人占39%;被騙或被盜、被搶時選擇向公安機關或學校保衛處報案的占87%,不報告的占13%;認為報案沒用或司法機關不能提供有效保護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為時,男生選擇漠不關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對法律的信任度和對當前法治的整體現狀的滿意度對法律保持信任的學生占35%,認為法律會越來越完善的學生占31.2%,而認為法律不如權利有用及法律越來越成為有錢人和有權人的工具的占33.8%。對“法院做出公正判決有信心”者占26.4%,對“當前整體法治環境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達69.8%。這一方面說明作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還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敗現象仍然暢通無阻;另一方面這種消極的法律意識也會嚴重地影響到公民法律信仰確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終建立,表現出大學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法治環境和氛圍。
調查結果分析。
由于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復雜系統,要精確全面地概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結合調查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粗淺的概括:
1.大學生缺乏從總體上準確理解和把握現代法治的基本精神現代法治是以民主為基礎,以保障人權為核心,與傳統的法制有著本質的區別,它視法為工具與目的的統一,并更加強調法的目的價值,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法的民主基礎尚未有明確的意識,仍然存在著一種傳統意義上將法作為統治工具的`法律觀。譬如,他們也認可“法治”反對“人治”,但受到傳統人治觀念和現實中一些“權大于法”現象的影響,往往認為法律只具有工具價值而非目的價值;他們也認可民主反對專制,但受到中國現實國情的制約,往往認為法制只存在于民主制度而專制制度下就沒有法制,沒有認識到法制既可以與專制相結合,也可以與民主相結合,而只有以民主為社會基礎的法制模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法治。
2.有感性法律意識,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識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大多數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還只處于初級的感性階段,正是因為缺乏系統的法學理論學習,使得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處于對法律本質認知的啟蒙狀態。比如,多數學生都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但對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卻知之甚少,現代法治國家普遍都是實行憲政的國家,若不能將憲法提到憲政的高度加以認識,在論及憲法內容時不能立即想到公民的權利以及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的關系等諸如此類的關鍵問題,則是缺乏現代法治意識和憲政意識的表現。
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與分析,現提出如下幾點對策建議: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當代大學生地法制意識進行了分析,了解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及特點,并對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貫徹,中國正逐步向一個法治國家邁進,在一個國家的法制建設進程中,公民法制觀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決定性的因素。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法制觀念更需加強。為了進一步了解當代大學生法制意識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問卷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狀況,我們在浙江農林大學的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為95%。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后,我們得出如下結果:
在調查中,對“你對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識程度的評價”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識程度表示滿意,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認識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識水平也相對較低。在“你知道我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調查中,仍有15.8%的學生認為我國的根本法不是憲法而是其他法,可見對這一基礎的法律知識還有學生不太了解,雖然大學里我們學過一些法律基礎知識,但大多數學生都只顧及自己專業的學習而缺少對法律知識的關注,我們說知識是觀念的基礎,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的積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觀念,已受到較高水平教育的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卻不容樂觀。
(二)法律信仰不高,沒有形成法律習慣。
在調查中,被問到“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只有31.6%的少數有過維權經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缺少踐行法律行為,沒有形成法律習慣?;卮稹爱斈鷻嗬艿角趾r,你首先想到的是”時,只有26.5%的學生會想到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大部分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通過關系來解決,但也有10.5%的學生會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氣吞聲??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更加傾向于通過人際關系來解決問題,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體現,這種靠人際關系的觀念在大學生中普遍盛行,這種扭曲的觀念不利于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的建設,這值得我們反思。有些學生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對法律有所關注,關心中國法制,但對法制現狀缺乏信心。
會是大學生的追求,對國家的法制建設還是很關心的。被問到“你認為我國法律不能有效執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學生認為是由于執法機關執法不嚴,以及一些領導與干部不守法??梢姶髮W生現在的法制現狀表示不樂觀,官員不守法的風氣影響到了法律的威嚴和人們對法律的敬畏,官員沒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眾失去了對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徑能夠真正幫你解決問題嗎”的調查中,有57.9%的學生認為只能解決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學生認為走法律途徑只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可以看出我們學生對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學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法制的現狀,他們對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訴諸于法律,可見,大多數人選擇依靠人際關系解決問題和執法機關自身執法不嚴以及官員不守法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法制現狀缺乏信心。(四)對公檢法等執法機關的印象較負面在“對于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執法機關,你的態度是”的調查中,有10.5%的學生不信任,36.8%的學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們打交道,對公檢法等執法機關的信任度只有52.6%,沒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這些執法機關不太了解,對這些部門抱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在“你認為對法律的執行,哪些監督是有效的”的調查中,認為應該群眾監督有效的多達89.5%,而媒體監督與黨委,政府等領導監督的分別為78.9%和57.9%,只有少數人認為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是有效的,可見大學生對執法機關內部機關監督表示不滿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眾和媒體來監督這些機關對法律的執行。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并不樂觀,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更傾向于用人際關系來解決問題同時對法律的關注程度還不夠,同時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創造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齊抓共管,著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而復雜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學校教育,并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系,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為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采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學校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范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組織大學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錄像,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庭審,親身體驗法院審理各類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國的審判制度;組織學生到監獄考察參觀,通過服刑人員現身說法,使學生受到生動且深刻的法制教育;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大學生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訴訟程序,震撼心靈,提高守法意識;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競賽,加大普法的力度,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四)司法機關應該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度。
不斷暴露的司法不公問題,司法腐敗現象,領導與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對法律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因而要加強公、檢、法機關的規范化整治,執法機關自身做好表率,加強對腐敗的打擊力度,維護法律的尊嚴,確保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堅決杜絕“走后門”、“拉關系”等不良風氣,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從而讓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世界觀,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為的依賴人際關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進程的關鍵一環,有利于普法在大學生中的深入。
結語: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深遠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如何,關系到我國法治建設能否順利推進。針對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識,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成為了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而且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黨和國家的支持,還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通力合作,有效調節社會資源,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的良好環境,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實現良性發展,使青年學子成為一個有理想、負有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綜合素質較高、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跨世紀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的宏偉目標。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們對于法律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和情感、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對國家的法制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直接關系到未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了解,調查情況如下:
8、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15、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并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注: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2)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并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占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3)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采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捎嗅槍π缘貜娜矫嫒胧?。
(一)進行普法教育
1、教學內容的選擇: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于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采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4、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 ,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 ,所以 ,樹立法制觀念 ,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 ,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這次調查對象是鄭州航院各年級在校大學生。調查的方式是發放和填答電子調查問卷。為了使調查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應調查者的思想,我們通過互聯網,借鑒相關研究,設計了調查問卷。本次調查不記名。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閉式的回答方式,即預先設計好四種可能答案,將這些答案全部列于問題下面,由被調查者從中選擇一種答案作為自己的答案。調查問卷工發放160份,回饋的有效資料為112份。這些資料是比較完整可靠的,占應調查對象的70%。
題1:你會主動要求學校確定你的權利嗎:
a只有有事情發生,和個人利益沖突,就會要求確認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會,就算是問了,別人也不會理會你啊
d想什么呢,這可是在天朝
題2:“依法治國”的“法”是指
題3:“法律至上”的含義
a:任何人都要守法;
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會行為規范;
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規則辦,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權;
d:法律作為最后的決策依據,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題4:現在很多公交車都沒有按時到站甚至是延遲15分鐘才到車站,你怎么看?
題5: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題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靈丹妙藥;b:有局限性,要嚴格限制法律適用的范圍;c:法治在任何情況下都勝過人治;d:應堅持“德主刑(法律)輔”的原則。
題7:目前我國的法治狀況
題8:法治的關鍵在于
題9:如果你發現你的個人資料被其他人轉售,你會怎么辦‘
題10:如果在商場買回來的東西有質量問題,你會:
在大學學習中,我們已經先后學習了《思修(全名)》、《馬克思主義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概論》,對我國社會主義想想道德建設也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需要說明的是,這次問卷調查不是對每個同學的法律意識做一個是非評判,每個問題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絕對對錯關系,選擇其中的每一個答案都代表著一個人對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時,也不是說同學選擇某個答案最正確時就代表著他的法律意識最高。
我們的調查題目都是生活經??匆娀蛘哒f到的法律、權利概念,這些概念每個人都應該見識過,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過我們的調查表明,除了對“依法治國”這一概念比較滿意外,其他幾個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學們主觀臆斷的理解。同學們往往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層面,也就是說,沒有上升到一種以法律的觀念來思考問題。選擇不理想的狀況說明我們還要加強法律意識的教育,雖然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礎教育的時間很少,都是從各種報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時得到,這些東西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與誘導性。建議對每個專業設置法律基礎課程,以強化法律意識。
從總體來看,同學對法治社會認識還是處于一個偏低的水平,做到深入認識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較少。問卷答案之間沒有遞進關系,但我們實際地去分析,這里面存在著一個對法律認識的高低問題。不管是各種情況的同學,對法制社會認識的整體情況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條化的灌輸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識沒有主動性,不符合議和具有朝氣與思想的大學生形象。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我們認為,在開設法律基礎課程的基礎上,應該從方法上誘導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理性的社會意識,特別是權利意識。
從統計結果來看,同學們對熱點法律制度的理解處于中等的水平,權利意識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沒有達到較好的狀態,完全有提升的空間。因為對這些制度的了解,不僅僅是對同學們生活的處理糾紛等法律問題的幫助,這些更代表著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在交際交往中,如果能對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認識,別人會對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時候更加具有優勢。建議學校多提供這方面的高水平的法律講座,拓展同學們的視野,豐富法律知識。各個類型的區別不是特別明顯。
關于當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可以得出結論:首先,當代大學生心理上的獨立性并不強,權利認知水平不高。其次,當代大學生的權利行為解釋系統去權威化,在處理學校和自身矛盾時,解決途徑具有自發性。第三,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公民權利、受教育權利的總體評價是積極的,但對自身在大學發展中地位的評價不高。第四,當代大學生對未來大學的發展參與意識強,同時對于規則意識的培養認同度較高。第五,權利意識培養和教育使得大學生獲得了法律常識,但與媒體、家庭和中小學公民教育相比,大學的公民教育特別是權利觀念教育不占優勢。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中國市場經濟發揮巨大效能的歷史階段,他們崇尚自由,重視個體發展, 但是他們也正處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背負著幾代人的大學夢,客觀上受教育的時間延長,沒有生產勞動的經歷,缺乏經濟獨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獨立要求。加之傳統的義務教育,注重灌輸,講究行為規導,缺少思辨解釋系統,因此不能引發他們真誠的思考。
同時,我們看到,和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并沒有以正面的形式與學生接觸,將兩者聯系起來的往往是各所大學根據上位法所制定的《學生守則》。學校在對新生進行的校紀校規的教育中,對《學生守則》也僅做大概的介紹,施以形式化的檢驗,并沒有將其當作必不可少的權利教育,納入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嘗試提出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將合理的契約精神貫徹到產生校生關系的整個過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確履行告知義務,特別是在形成校生關系之初。高校進行招生宣傳時,有義務公開其針對校生關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學生守則規定,以顯契約精神,學生可以在不同大學之中,針對大學品牌、大學服務管理水平,尤其是大學對學生實施管理的規章制度進行綜合選擇,這樣可以促使社會各界監督大學的規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實現完整、系統的權利教育。首先,要強化新生入校期間的“成人權利意識教育”。目前,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入校初對本校學生守則進行集中學習。這種方式集中、高效地讓學生在最短時間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但這種方式難免顯得太過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學生守則讀本,呆板枯燥,沒有適時地編入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理解的法律知識和法律背景解讀。其次,對于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培養,需要既博又精。當代大學生不缺少法律常識,他們缺少的是對于法律知識和淵源的正確理解和反思習慣。同時,權利意識教育還需要配套開設哲學、倫理、邏輯、歷史等通識選修課程,增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
第三,著力培養一批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法律、權利教育的教師,他們既要有良好的課程教學知識,還要有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戰經驗。這一批教師就是學生思政輔導員。輔導員需要掌握統一的法律知識,具備對學生權利意識教育中進行準確法律解釋的工作能力。第四,加強高校與學生關系的行政法學研究,加快填補高等教育系統內的立法缺漏,對《學生法》的提議進行進一步調研。與此同時,根據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暢通大學生權利救濟途徑,針對目前學生申訴委員會在程序上完備,但學生權益維護不足的情況,加緊探討學生申訴委員會進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研究。
調查對象:各高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人:電大北校區秋法學??茖W員周峰。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然而,根據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歸類分析,對當前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一定的計策。我還通過直訪大學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學生的心里話,從而更加深入了解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情況。
對新疆各大院校學生進行了法律意識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董輿教授通過他的法律意識調查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贝髮W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于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里的總和。法制觀點是高層次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于現存的法律規范、法律活動和法律關系等現象的概括和總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決定著大學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會依法辦事的自覺性。當前,非法律專業大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就容易產生錯誤的法律判斷意識、淡薄的法制觀念。在這種錯誤意識和觀念支配下的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無法預料。
(三)法律權利意識弱于法律實用意識。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法律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主體的權利觀念的強弱,權利意識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既包括對自我權利的認識、要求,也包括對他人權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沒有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權利觀念。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進行,大學生越來越關注一些法律現象,在事關社會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身邊的涉法問題時,他們能首先想到應該運用法律。但是,當他們自身遇到問題時,卻因缺乏權利意識而極力回避,既缺乏對自己權利的維護,又缺乏對他人權利的尊重。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采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關自己的利益時,比如說在評優評獎、入黨、就業、擔任干部等具體切身利益面前,卻一馬當先,采取盡可能的手段,逃規避法為自己謀利,有時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在一方面,當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時,比如晚上熄燈后大聲喧嘩,影響他人休息,不經允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考試作弊等,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權利,甚至極力逃避,推卸責任,企望能法外開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擔法律責任的意識的勇氣。
(四)法律意識層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掌握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與法律意識成正比,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內容的不斷豐富,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也應隨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并不理想。高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視基礎課,因而多數學生對基礎課只有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大學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礎課上好,就不會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同時,除了法學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礎課課時過少,教師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識,大學生也只不過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識。由于當前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法律知識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們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錯誤的法律觀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權與法不分、有不少學生認為在當今中國,權大于法;二是違法與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來;三是道德與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規范作為法律規范,把道德情感當作法律準則,認為不符合道德規范的就是違法,淡薄的法制觀念主要表現在:當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用法律手段類似保護自己?;蛘卟幌嘈欧?,放棄法律武器。
在我國任何一所高校都開設法律基礎課作為非法律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在法律基礎課上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沖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是頭腦一熱,就采取一些過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終造成嚴重的后果;有的同學則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因此,提高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犯罪率高的客觀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現問題后采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甚至趕出家門。另外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占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雖然學校有教給學生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卻只局限與課本或書面上,未能真正教會學生運用法律,導致學生只會口頭上的法律知識。
(三)、社會誘因的侵蝕。
近幾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有很大的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另外,當前社會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在這種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造成大學生對法律的不重視,導致有些大學生由于存在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大學生犯罪率高的主觀原因有以下三個。
(一)有的大學生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游戲、書刊雜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加上他們有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后果。
(二)有的大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對象,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沖動,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后果。
(三)有的大學生雖然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現實生活中,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影響,往往會因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視了法律做出違法的事情。
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因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有的大學生認為家庭對他們法律意識的影響較大。他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F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然而,目前我國一部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還比較低,未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大學生雖然認識法律知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未能將其合理運用,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在法律層面上的一大弊病。
摘要:本次調查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為主題,通過調查、分析等方法的運用,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情況。
法律是維護我們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具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如何?我們小組帶著這些疑問對我校機電工程分院的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我們隊機電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對性主要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調查方式是無記名調查,人工對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了解,情況如下:
(1)、你的生長地方()。
a、農村74%b、城市19%c、農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經歷中,曾經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有21%b、沒有79%。
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沒有通過法律的途徑的進行解決,這一問題更明顯地體現在農村大學生這一群體。
(3)大學生能否區分違法和犯罪?()。
a能23%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d大部分情況能51%。
(4)你認為目前法律學習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識但聯系實際就不會用31%。
b、法律知識不足42%。
c、能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現實問題27%。
(5)會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a、會、經常11%b、偶爾63%。
c、一不小心會聽說些22%d、不會,沒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學生經常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3%的大學生根本不會去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法律離自己很遠,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關部門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夠。
(6)你知道勞動法里面規定試用期最長多久嗎?()。
a、三個月22%b、六個月48%c、一年30%。
這一選項的結果讓我們知道還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勞動法里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時間??梢娝麄儗Ψ芍R的了解并不多。
(7)你認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22%。
b、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48%。
c、我基本不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除非迫不得已;30%。
d、沒覺得有作用0。
從中我們發現只有22%的大學生認為法律很重要,并主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還有48%的大學生認為法律比較重要,但只是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而30%的大學生不會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反映了雖然我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只是水平卻較低,法律意識淡薄。
(8)超市的人員要求你被搜身,你會怎么做?()。
a、拒絕77%b、果對方態度強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親人欠基金會的錢沒能力還償,基金會連同民政局來把你親人抓去關起來,說要拿錢來還才放人,你會怎么做?()。
a、吞聲忍氣,湊錢去把人領回來7%。
b、倒民政局去理論,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會的人0。
d、通過法律手段維護你親人的人身自由權78%。
(10)當你參加勤工組學活動或者是工作時,你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a、有67%b、沒有33%。
從(8)、(9)、(10)的結果可以發現:還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
根據調查了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會把更多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
他們認為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去學習法律知識。而且,法律知識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是議要求考試過關就行了。逐漸形成不良的風氣,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大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
(2)缺乏遠見性。
“人無遠慮,必有后憂?!睕]有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么,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根據調查,很多大學生沒有這種意識,只是覺得大學時間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樣過,直到畢業后,要簽合同,要買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識是那么重要。
(3)缺乏實踐性。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好像離我們很遠,我們在課堂學習的知識長時間不用,缺少實踐,很快也就忘記了。而在我們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卻沒有經實踐考驗。他們知識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知識流于形式。
(二)教師方面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
在學校,為大一學生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但老師都不會很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要保持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學大綱講述書本上的知識。老是不夠重視,學生也會跟著懶惰,這樣的情況,大學生學到的法律知識就更少了。
(2)課堂氣氛不活躍。
法律知識相對其他學文科而言,比較枯燥,大多情況下,老師只是按教學要求講課,很少結合,以至課堂氣氛不活躍。
(三)建議。
(1)提高認識。
學習法律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信仰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中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打破課堂教學局限,組織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發學習欲望。
(2)加強學習。
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讓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如法律知識競賽、法律主題活動等,這樣效果會比課堂教學好很多。
(3)重視實踐。
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要用時間來檢驗其是否正確,只有經得起檢驗,才有意義,盡量給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知。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貫徹,中國正逐步向一個法治國家邁進,在一個國家的法制建設進程中,公民法制觀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決定性的因素。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法制觀念更需加強。為了進一步了解當代大學生法制意識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問卷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狀況,我們在浙江農林大學的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為95%。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后,我們得出如下結果: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法律知識知曉程度不高。
在調查中,對“你對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識程度的評價”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識程度表示滿意,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認識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識水平也相對較低。在“你知道我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調查中,仍有15.8%的學生認為我國的根本法不是憲法而是其他法,可見對這一基礎的法律知識還有學生不太了解,雖然大學里我們學過一些法律基礎知識,但大多數學生都只顧及自己專業的學習而缺少對法律知識的關注,我們說知識是觀念的基礎,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的積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觀念,已受到較高水平教育的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卻不容樂觀。
法律信仰不高,沒有形成法律習慣
會是大學生的追求,對國家的法制建設還是很關心的。被問到“你認為我國法律不能有效執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學生認為是由于執法機關執法不嚴,以及一些領導與干部不守法??梢姶髮W生現在的法制現狀表示不樂觀,官員不守法的風氣影響到了法律的威嚴和人們對法律的敬畏,官員沒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眾失去了對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徑能夠真正幫你解決問題嗎”的調查中,有57.9%的學生認為只能解決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學生認為走法律途徑只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可以看出我們學生對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學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法制的現狀,他們對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訴諸于法律,可見,大多數人選擇依靠人際關系解決問題和執法機關自身執法不嚴以及官員不守法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法制現狀缺乏信心。
對公檢法等執法機關的印象較負面在“對于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執法機關,你的態度是”的調查中,有10.5%的學生不信任,36.8%的學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們打交道,對公檢法等執法機關的信任度只有52.6%,沒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這些執法機關不太了解,對這些部門抱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在“你認為對法律的執行,哪些監督是有效的”的調查中,認為應該群眾監督有效的多達89.5%,而媒體監督與黨委,政府等領導監督的分別為78.9%和57.9%,只有少數人認為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是有效的,可見大學生對執法機關內部機關監督表示不滿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眾和媒體來監督這些機關對法律的執行。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并不樂觀,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更傾向于用人際關系來解決問題同時對法律的關注程度還不夠,同時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創造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齊抓共管,著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而復雜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學校教育,并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系,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為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采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加大普法力度,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學校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范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組織大學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錄像,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庭審,親身體驗法院審理各類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國的審判制度;組織學生到監獄考察參觀,通過服刑人員現身說法,使學生受到生動且深刻的法制教育;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大學生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訴訟程序,震撼心靈,提高守法意識;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競賽,加大普法的力度,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司法機關應該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度
不斷暴露的司法不公問題,司法腐敗現象,領導與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對法律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因而要加強公、檢、法機關的規范化整治,執法機關自身做好表率,加強對腐敗的打擊力度,維護法律的尊嚴,確保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堅決杜絕“走后門”、“拉關系”等不良風氣,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從而讓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世界觀,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為的依賴人際關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進程的關鍵一環,有利于普法在大學生中的深入。
結語: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深遠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如何,關系到我國法治建設能否順利推進。針對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識,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成為了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而且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黨和國家的支持,還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通力合作,有效調節社會資源,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的良好環境,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實現良性發展,使青年學子成為一個有理想、負有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綜合素質較高、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跨世紀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的宏偉目標。
法律是維護我們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具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那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如何?我們小組帶著這些疑問對我校機電工程分院的大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5月,我們隊機電工程分院的的大一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對性主要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調查方式是無記名調查,人工對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我們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了解,情況如下:
(1)、你的生長地方()
a 、農村74% b、城市19% c、農村、城市兼有7%
(2)、在你所有經歷中,曾經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a 、有21% b、沒有79%
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沒有通過法律的途徑的進行解決,這一問題更明顯地體現在農村大學生這一群體。
(3)大學生能否區分違法和犯罪?()
a能23% b不一定能37%
c分不清5% d大部分情況能51%
(4)你認為目前法律學習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a、有了法律知識但聯系實際就不會用31%
b、法律知識不足42%
c、能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現實問題27%
(5)會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a、會、經常11% b、偶爾63%
c、一不小心會聽說些22% d、不會,沒那精力3%
只有11%的大學生經常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3%的大學生根本不會去了解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法律離自己很遠,可懂可不懂;另一方面也反映相關部門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程度不夠。
(6)你知道勞動法里面規定試用期最長多久嗎?()
a、三個月22% b、六個月48% c、一年30%
這一選項的結果讓我們知道還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勞動法里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時間??梢娝麄儗Ψ芍R的了解并不多。
(7)你認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22%
b、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48%
c、我基本不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除非迫不得已;30%
d、沒覺得有作用0
從中我們發現只有22%的大學生認為法律很重要,并主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還有48%的大學生認為法律比較重要,但只是有時會嘗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而30%的大學生不會主動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反映了雖然我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只是水平卻較低,法律意識淡薄。
(8)超市的人員要求你被搜身,你會怎么做?()
a、拒絕77% b、果對方態度強硬只好接受3%
c、完全接受20%
(9)假如你的親人欠基金會的錢沒能力還償,基金會連同民政局來把你親人抓去關起來,說要拿錢來還才放人,你會怎么做?()
a、吞聲忍氣,湊錢去把人領回來7%
b、倒民政局去理論,要求放人15%
c、去求基金會的人0
d、通過法律手段維護你親人的人身自由權78%
(10)當你參加勤工組學活動或者是工作時,你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a、有67% b、沒有33%
從(8)、(9)、(10)的結果可以發現:還有少部分大學生不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一)學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主動性
根據調查了解,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會把更多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
他們認為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去學習法律知識。而且,法律知識又是那么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學生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是議要求考試過關就行了。逐漸形成不良的風氣,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大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
(2)缺乏遠見性
“人無遠慮,必有后憂?!睕]有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么,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根據調查,很多大學生沒有這種意識,只是覺得大學時間很自由,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行再像高中那樣過,直到畢業后,要簽合同,要買房子等,才知道懂得一些法律知識是那么重要。
(3)缺乏實踐性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好像離我們很遠,我們在課堂學習的知識長時間不用,缺少實踐,很快也就忘記了。而在我們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詳細地講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理論卻沒有經實踐考驗。他們知識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卻不懂得如何運用,知識流于形式。
(二)教師方面因素
(1)重視程度不夠
在學校,為大一學生都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但老師都不會很嚴格要求學生,學生可以自由地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只要保持安靜就可以了,也沒有向學生講明白到底法律有多重要,基本按照教學大綱講述書本上的知識。老是不夠重視,學生也會跟著懶惰,這樣的情況,大學生學到的法律知識就更少了。
(2)課堂氣氛不活躍
法律知識相對其他學文科而言,比較枯燥,大多情況下,老師只是按教學要求講課,很少結合,以至課堂氣氛不活躍。
(三)建議
(1)提高認識
學習法律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信仰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中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打破課堂教學局限,組織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發學習欲望。
(2)加強學習
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讓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如法律知識競賽、法律主題活動等,這樣效果會比課堂教學好很多。
(3)重視實踐
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要用時間來檢驗其是否正確,只有經得起檢驗,才有意義,盡量給學生提供實踐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知。
中文摘要:
在當前法制社會下,法律無處不在,為一個有秩序和諧的世界提供了保障。但究竟什么是“法律”?這個問題估計大部分人難以給出一個正確的定義。而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最富有青春活力的人群,大學生對法律又抱有怎樣的意識?本次的調查旨在關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以便深入了解現狀,發現問題,修補法律意識的漏洞。
前言:
大學生作為當代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是祖國未來的棟梁,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模糊,那么,當大學生擔起祖國的大梁時,法律存在的意義是否會被削弱?不能善用法律維權,甚至無視法律的底線,傷害他人??這些都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對每一個大學生素質修養的必備要求,是能夠懂法運用法律的前提;對實際案例的解決是法律意識高低的具體表現,具有直觀性。
所以,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以便發現并解決問題。
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在很多法律概念都存在主觀臆斷的理解。大學生往往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層面,也就是說,沒有上升到一種以法律的觀念來思考問題。
大學生大部分都能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但對法律多持“模糊”觀念,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員表示可以清晰闡述出日常所需要的法律知識。大部分人表示對法律的理解來自于電視節目諸如“法治天下”或者來自新聞以及新聞評論等,很少有人能夠主動去查詢某方面的法律知識。當被問及如果遇到糾紛等需要法律解決的事件時,你會如何做,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講道理”,很少有人會為此專門請教法律方面的專家或者自己查詢相關法律,而是如辯論一般,甚至爭吵。從統計中發現,對于法律相關術語的認識,各個類型的的選擇差別不太大,但其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差別。比如年級較高的學生法律術語的正確率明顯高于年級較低的學生的正確率,這也是法律意識隨年齡增長得到提升的表現,這是一個可喜的發現。
此次的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比較薄弱,沒有太過在意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況且,在目前功利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寧可多花時間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以便為考研或者就業減輕阻力,也不愿將時間花費在法律知識的學習上。更何況法律知識枯燥乏味,很難提起大學生的興趣,所以大學生都很“自覺”地放棄了法律知識的學習,很自然的,法律意識也不會有所增強。
(一)學校相關教育匱乏:
大學前,因為法律不列入考綱,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自然會減輕法律知識的教授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使大學生自小不識法律,缺乏對法律基本的認識。進入大學后,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后,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法律知識的課程并詳細講述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學校并未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而最終流于形式。
(二)大學生本身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
進入大學,在功利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寧可將時間分配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除了法律專業的同學,大學生基本不會自覺去學法律,一是因為法律課程本身難免的枯燥乏味,二是因為學習法律對大學生的考研或者工作并沒有很大助力,所以大學生自覺將其排除在學習范圍之外。
(三)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競爭的愈發激烈,社會需要的人才水平越來越高,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她們關注的也是就業,所以,大學生學習努力的方向是和市場需要相結合的。但,社會對于大學生的法律知識并沒有特別的要求,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忽視和法律意識的淡薄。
(一)政府加強法制宣傳。
大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為網絡和電視上諸如“法治天下”一類的節目。政府應以此為突破口,增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比如建立專門的大學生普法網站,舉辦面向大學生的有關法律的活動等,讓大學生多途徑多方面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
(二)學校加強法律知識的教授力度。
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陣地是學校,最容易給大學生影響的也是學校。想要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極其有效的。學校在開設相關課程的同時,同時也應該重視法律教育,并組織相關活動,比如,學??梢远酱賹W生組織進行“模擬法庭”一類的活動,以此彌補法律學習枯燥的缺點,讓大學生懂法用法,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大學生進行法律相關的志愿活動。最重要的是,將法律運用于實踐之中。
(三)大學生自己改變觀念。
外界的影響是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自身。大學生自己要糾正對法律學習的錯誤意識,不要認為學習法律是無用的。大學生應自覺加強自身的法律素質,努力掌握法律知識,適當地參加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模擬法庭、辯論會等活動,自覺地做到遵紀守法。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善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自己。大學生在自己學習、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向其他人宣傳法律知識,促使人們多一點了解、熟悉我國的法律法規,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發展。
結語:
本次調查讓我感觸頗深,在科教興國的今天,大學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色更加突顯,其法律素質是衡量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公民素質的硬指標,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在新時代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質無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優缺點,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決辦法,希望能夠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升有幫助,也希望我國法治能在無數個具有高法律素質的公民的努力下獲得更大發展!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力軍,他們有著敏捷的思維,善于獨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個人的現實利益,對自己的素質要求較高。但由于某些社會風氣、社會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對法律沒有足夠的信任,因此沒有確立對法律的權威。其次,大學生法律意識不成熟。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群體,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不成熟性。社會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等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另外,當今大學生法律意識淺薄,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權益。當前大學生在違法犯罪面前,沒有足夠的膽識和法律意識,缺乏正義感。與此同時,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大多僅限于課堂上老師的教導,而不主動學習法律法規。
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占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曾主持過一項調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占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占1%;“文革”期間,青少年犯罪開始增多,占到了整個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學生犯罪占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會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為17%,而且犯罪類型向智能化、多樣化發展,同社會犯罪比,其涉罪范圍、性質及危害沒有質的區別。數據顯示:“象牙塔”并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包括法律意識狀況令人憂慮。
總之,當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在大學生的頭腦中法律的權威還沒有完全徹底的建立起來。但是,眾所都知,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也是維護正當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法律、運用法律,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因此,我們進行了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為主題的問卷調查,希望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法律意識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增強我們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1、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客觀、準確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的基礎。
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群體,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
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了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遠方針,
是國家法制建設的百年大計,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的目標,而社會主義法制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識,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決定法律本身的命運。大學生群體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后備軍。這個群體的法律意識強弱,直接影響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了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及存在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本次調查以“大學生法制意識”為主題,通過調查、分析等方法的運用,對當代大學生地法制意識進行了分析,了解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及特點,并對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貫徹,中國正逐步向一個法治國家邁進,在一個國家的法制建設進程中,公民法制觀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決定性的因素。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法制觀念更需加強。為了進一步了解當代大學生法制意識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問卷調查”。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狀況,我們在浙江農林大學的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為95%。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后,我們得出如下結果:
(一)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法律知識知曉程度不高。
在調查中,對“你對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識程度的評價”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識程度表示滿意,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認識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識水平也相對較低。在“你知道我國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調查中,仍有15.8%的學生認為我國的根本法不是憲法而是其他法,可見對這一基礎的法律知識還有學生不太了解,雖然大學里我們學過一些法律基礎知識,但大多數學生都只顧及自己專業的學習而缺少對法律知識的關注,我們說知識是觀念的基礎,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的積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觀念,已受到較高水平教育的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卻不容樂觀。
(二)法律信仰不高,沒有形成法律習慣。
在調查中,被問到“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只有31.6%的少數有過維權經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缺少踐行法律行為,沒有形成法律習慣?;卮稹爱斈鷻嗬艿角趾r,你首先想到的是”時,只有26.5%的學生會想到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大部分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通過關系來解決,但也有10.5%的學生會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氣吞聲??梢?,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更加傾向于通過人際關系來解決問題,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體現,這種靠人際關系的觀念在大學生中普遍盛行,這種扭曲的觀念不利于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的建設,這值得我們反思。有些學生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對法律有所關注,關心中國法制,但對法制現狀缺乏信心。
對“在你的印象中,法律與你的生活的關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學生認為關注時事新聞能感覺到法律與生活的關系和21、1%的學生認為時刻關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處處與發現法相關,可見大學生對法律還是有所關注,但很少的同學從法律事件中關注法律,只是從一些時事新聞中感受法律。被問到“你認為現在我們國家的普法力度夠不夠?”,有68.4%的學生認為我們國家當前普法的力度還不夠,很少有同學認為普法力度這件事表示無所謂,可以看出,法治社會是大學生的追求,對國家的法制建設還是很關心的。被問到“你認為我國法律不能有效執行的原因是”,居然有78.9%的學生認為是由于執法機關執法不嚴,以及一些領導與干部不守法??梢姶髮W生現在的法制現狀表示不樂觀,官員不守法的風氣影響到了法律的威嚴和人們對法律的敬畏,官員沒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眾失去了對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徑能夠真正幫你解決問題嗎”的調查中,有57.9%的學生認為只能解決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學生認為走法律途徑只會使問題進一步惡化,可以看出我們學生對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學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法制的現狀,他們對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訴諸于法律,可見,大多數人選擇依靠人際關系解決問題和執法機關自身執法不嚴以及官員不守法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形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法制現狀缺乏信心。(四)對公檢法等執法機關的印象較負面在“對于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執法機關,你的態度是”的調查中,有10.5%的學生不信任,36.8%的學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們打交道,對公檢法等執法機關的信任度只有52.6%,沒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這些執法機關不太了解,對這些部門抱有一種畏懼的心理。在“你認為對法律的執行,哪些監督是有效的”的調查中,認為應該群眾監督有效的多達89.5%,而媒體監督與黨委,政府等領導監督的分別為78.9%和57.9%,只有少數人認為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是有效的,可見大學生對執法機關內部機關監督表示不滿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眾和媒體來監督這些機關對法律的執行。針對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并不樂觀,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更傾向于用人際關系來解決問題同時對法律的關注程度還不夠,同時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創造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齊抓共管,著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而復雜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學校教育,并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系,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政府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為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采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三)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加大普法力度,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
學校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范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組織大學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錄像,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庭審,親身體驗法院審理各類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國的審判制度;組織學生到監獄考察參觀,通過服刑人員現身說法,使學生受到生動且深刻的法制教育;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大學生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訴訟程序,震撼心靈,提高守法意識;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競賽,加大普法的力度,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四)司法機關應該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度。
不斷暴露的司法不公問題,司法腐敗現象,領導與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對法律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因而要加強公、檢、法機關的規范化整治,執法機關自身做好表率,加強對腐敗的打擊力度,維護法律的尊嚴,確保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堅決杜絕“走后門”、“拉關系”等不良風氣,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從而讓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世界觀,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為的依賴人際關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進程的關鍵一環,有利于普法在大學生中的深入。
結語: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其個人的成長,中國的法制化進程具有深遠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如何,關系到我國法治建設能否順利推進。針對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識,對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成為了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而且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黨和國家的支持,還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通力合作,有效調節社會資源,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的良好環境,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實現良性發展,使青年學子成為一個有理想、負有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綜合素質較高、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跨世紀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才能實現國富民強的宏偉目標。
根據《平昌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經主任會議決定組成調查組,全面調查掌握全縣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老年法》)的情況,調查組在人大副主任張松民的帶領下,先后聽取了縣老齡辦關于老齡工作的匯報,分別召開了縣老齡委10個成員單位負責人、基層干部和老年人代表參加的多個座談會,廣泛聽取了意見,到南風鄉了解基層農村老年權益維護情況,實地查看了部分鄉鎮敬老院,現將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平昌縣人口老齡化概況。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齡人口(60或65歲以上)比重不斷攀升,并達到一定水平時的人口結構狀態。平昌縣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一是平昌已提早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xx年底,我縣60歲以上老人近16萬人,約占全縣常住總人口862620的18.54%,按國際通用標準,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便稱為老齡化社會。按此標準,我縣超出國際標準8.5個百分點,我縣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二是老年人口逐漸高齡化。我縣7180歲老人約有24853人;8190歲老人約有15996人;999歲以上老人有1247人;100歲以上老人123人。三是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嚴重,老人獨居率上升。由于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和城鎮流出,是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產生的主要因素。并顯現出一些新的特征:空巢老人逐增;空巢期相應延長;農村呈現出比城市更快更為嚴重的老齡化趨勢;低齡、高齡兩代老人同守空巢;老人村現象突出且普遍,如南風鄉陽家村空巢老人約占村老年人口的81%,鹿鳴鄉石龍村空巢老人約占村老年人口的73%。四是四二一的家庭成員結構已經顯現。從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婚育年齡。一對夫婦在供養四位老人的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孩子,造成家庭養老負擔過重。
貫徹實施《老年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幾年來,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老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圍繞《老年法》五個老有(即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切實履行職責,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明顯成效。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老齡工作氛圍。
落實惠老法律、政策,推進老人事業發展。
老有所養逐步推進。一是健全城鄉養老保障制度??h人社局在城鎮著力規范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和發放渠道,在農村建立完善以村社干部和失地無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20xx年底我縣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9389人,企業參保職工38382人,其中退休老人17982人;農村居民參加養老保險20743人,領取養老保險金待遇164人。全縣累計發放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費2.8279億元。二是縣民政局認真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對符合條件的5996名孤老和孤兒全部納入農村五保供養。在集中供養上,已建成江口鎮、坦溪鎮等農村敬老院9所,在建駟馬鎮、龍崗鄉2所,集中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月441元。在分散供養上,除按國家規定標準每人每月發放供養金150元外,縣民政局還探索建立了愛心責任代養機制,有效促進了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化進程,新華社、中國社會報等專題進行了采訪報道,并依托農村敬老院、光榮院等福利設施,目前代養社會老人150人。三是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縣3312名特困老人納入低保救助;建立完善了老優撫對象撫恤優待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建立高齡老人長壽補貼和生活補貼制度。從2024年1月起,先后對全縣123名百歲老人落實兌現了每人每月100元的長壽補貼金;從2024年1月起,對1247名999歲高齡老人按每人每月50元標準兌現落實了高齡老人生活補貼金。四是縣人口計生局20xx年按每人每月60元標準發放全縣獨生子女老人補貼5748人413.9萬余元。五是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模式。從2024年起,先后投入5萬余元,在江口鎮政法街社區推行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先后有1246名老人得到惠及。
老有所醫逐步確保。一是全縣努力提高社區(村居)醫療覆蓋面。每個居委會建立了醫療服務站,村村設立了衛生室,基本保障了老年人就近就醫??h衛生系統盡力為80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20xx年筆山鎮衛生院對全鎮老人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二是健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縣80.5萬農村居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2%。民政部門為五保、優撫對象繳納新農合和居民醫保資金,參合、參保率均達100%。據調查,20xx年全縣支出基本醫療保險費0.6億,其中老年人住院支出1800萬元,新農合支出9222萬元,其中老年人支出占30%,達2700萬元。三是完善醫療補助制度。近三年來,全縣對150余名身患重大疾病的特困老人實施醫療救助,累計救助金額達到45萬余元。
老有所樂,老有所學逐步形成。近年來,全縣積極支持老年活動開展??h財政局、民政局、縣住建局、縣廣電局、縣關工委、縣人社局和縣科文局等部門積極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創造條件,縣財政局、縣民政局和老齡辦分別對每個新成立的12個老年協會給予8萬多元補助,全縣各類健身娛樂老年協會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縣老年大學邀請縣領導、專家到校為老年人講課。
老有所為逐步展開。許多退休的老同志老當益壯,積極為平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了許多大事好事,既達到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更實現了老有所為??h老領導周尚聰主動擔任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規范了全縣關心下一代工作機構,帶領全縣1800名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共同關愛青少年成長。
完善保障措施,維護老年合法權益。
一是加大涉老法律援助。全縣設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1個、鄉鎮老年維權工作聯絡站43個、村居糾紛調解小組497個,據調查,2024年至20xx年5月全縣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的涉老糾紛案件3019件,2024年至20xx年5月,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免費辦理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訴訟案件80件。
二是加大司法維權力度??h人民法院設立了老年法庭,按照及時立案、公正審理、限時結案、優先執行的原則,2024年至20xx年5月縣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老訴訟案件97件,其中采取電話立案或上門立案的方式為老年人辦理立案手續達14件(次)。暢通司法救助綠色通道,2024年至20xx年5月,法院為109名老齡當事人辦理了訴訟費減免緩繳手續,有效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三是設立敬老維權服務崗位??h委老干部局、縣老齡辦、縣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縣法院老年法庭、縣公安局江陽派出所等單位先后被市老齡委授予巴中市維權示范崗稱號。
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縣在貫徹《老年法》,維護和保證老年人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難。
敬老氛圍不夠濃厚。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各類學校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尚未形成常態,沒有廣泛地向敬老養老的主體中青年人進行宣傳,現在社會上對下一代關愛多,對上一代關愛少,全社會敬老氛圍不夠濃厚,對老齡化的危機和挑戰認識不足。
侵犯老年人權益的現象時有存在。一是一些贍養人缺乏贍養意識,有些贍養人對老年人生活上不照料,精神上不慰籍,甚至不予經濟上供養。2024年,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辦理了一件江口鎮82歲原告王某訴六子女的贍養糾紛案,當縣人民法院即將維權的民事調解書送達到老人手中時,遺憾的是該老人抱怨離世。二是老年人的再婚權利受到干涉?,F實生活中,一些子女們不尊重法律,不尊重父母的選擇,存在子女或者其他親屬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后生活的現象。三是老年人受虐待、遺棄現象時有發生。2024年涵水鎮老人李某訴其長子贍養糾紛一案,其長子不僅不承擔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更為惡劣是在老人過生日的時候,還打傷了老父親。四是老年人自主處分財產權受到子女干涉。一些子女自己不勞作,與父母住在一起,當啃老族,使得一些老年人尚健在時,已落得兩手空空。五是《老年法》、《四川優待老年人規定》中規定的老年優待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如一些車站沒設立方便老人買票的窗口,實際生活中,曾出現老年人乘車為減免費用而產生糾紛。
老年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后。隨著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城鄉老人所占比例增大,高齡老人增多的狀況已較為普遍,老人們對就近或集中享受老年護理、生活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一是養老設施規劃滯后??h政府雖然將養老服務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但在城市總體規劃、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未能充分考慮托老所、老年活動場所、老年學校等配套設施。二是機構養老設施供需矛盾突出,遠遠滯后我縣老齡化程度。據了解,全縣43個鄉鎮,僅有農村敬老院9個,已建的養老機構數量少,規模小,服務范圍窄,不能適應需求。三是居家養老配套設施嚴重缺乏。按照現有的養老體系,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則是居家養老的依托,目前街道、鄉鎮大都沒有建立老年服務機構。在農村基層,老年人活動場所更加匱乏。
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我縣養老保險形式單水平低、覆蓋面小,特別是農村養老保險水平更低,據統計,我縣農業人口約為86萬人,而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20743人,約占農業人口的0.02%。雖然我縣普遍建立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但老年人治病難看病貴問題仍存在,對農村老人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急性心梗,鄉村醫生往往無能為力。
城鎮三無老人、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成為社會最困難的群體。城鎮三無老人,是指城市的無勞動能力、無生活、無贍養人和扶養人的,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能力或者扶養能力的老人。他們有的撿拾垃圾、露宿街頭,他們處于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政府救助。盡管一些城鎮三無老人享受城市低保,但數量少,隨物價的上漲,生活非常困難。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長期(通常半年以上)離開戶籍地進入城鎮務工或經商或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而在家留守的父母。調查得知,這些老人活得累、活得苦、活得孤單。一是活得累,由于成年子女的外流,年老體衰的留守老人往往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活、家務勞動,隔代教育的重擔也壓在他們的肩上。一些參加勞動的老人在遭遇水、旱等自然災害導致收入劇減,除去購買農作物種子化肥后更是所剩無幾,同時很多留守老人由于子女自己的收入也很低、子女要供孩子上學讀書等多種原因而獲得子女給與的生活費很少,導致他們仍然生活貧困。為了生存,多數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只有生命不息,勞作不止。二是活得痛苦,留守老人的健康及生活照料情況堪憂。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逐漸衰弱,近幾年農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種如高血壓、慢心衰、急性心梗發病率逐漸上升,農村個別老人在家患病去世后,鄰居及其子女還不知道何時在家去世。三是活得孤單。隨著年齡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他們與外界的接觸也就相應地越來越少,而外出務工的子女相當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終而歸,他們與留守老人相處的時間一般只有1個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導致老人孤獨感增強,這些空巢老人大多數過的是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此外,由于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難找到精神寄托,更會產生孤苦、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許多農村老人患了心理疾病,有的甚至成為精神病老人。
幾點建議。
提高對老齡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前瞻性的認識。當前我縣正處在老齡問題全面凸顯前的重要時期,要充分認識到我縣老齡化趨勢的嚴峻性、長期性、復雜性,以及老齡化給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提高對發展老齡事業重要性、緊迫性、前瞻性的認識,及早關注、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趨勢。
加強老年事業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全縣要高起點制定詳細的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養老福利機構布局規劃。多辦、辦好公辦福利養老機構,認真解決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和老年活動中心的建設問題,提高社區居家養老依托功能;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推進多元化養老機構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經營運作方式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機構,以滿足不同層次家庭的養老需求,及時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養老福利機構優惠政策,在土地、稅收和規費、水、電、網絡等方面給予優惠。
認真落實好涉老法律及惠老政策,切實提高全縣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水平。家庭的養老功能正在日益弱化的趨勢不可逆轉,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全縣要認真宣傳好、落實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完善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健、社會救助等保障制度,建設涵蓋面廣、服務多元化的綜合養老保障體系。對我縣農村、城鎮老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狀況,要研究推廣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衛生適宜技術。政府及其相關涉老職能部門應主動結合部門職責和行業特點,執行好《老年法》、《四川優待老年人規定》,制定具體的落實優待老人的各種措施。
法德兼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實現。一方面,要倡導道德保障,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基礎是運用道德手段來進行。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核心是采取法律措施來進行,要強化《老年法》等涉老法律的宣傳教育和法律的懲戒作用,依法維護老年人應得到的合法權益,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司法行政系統各個方面的力量,整合法律服務資源,發揮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防止侵犯老年人的應有權益,傾心傾力做好老年人維權工作。
全社會要對城鎮三無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特困老人給予更多的關愛救助。這部分老人是社會中最為脆弱的困難群體,是全社會最缺乏生存能力的困難群體,也是最易陷入絕望的困難群體,他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因此他們是最需要政府關注、關愛、救助的群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及時出臺系列救助措施,為他們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貫徹《老年法》,我們的政府要行動起來,我們的全社會要行動以來,每一個承惠老人們艱辛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人們要行動起來,加大弘揚傳統道德的力度,加大自覺執行法律的力度,更多地為老人們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辦真事、真辦事,這是歷史責任、社會責任,更是法律責任,這體現一代人對上一代人的良心和感恩。
調查對象:各高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人: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志。然而,根據有關數據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歸類分析,對當前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一定的計策。我還通過直訪大學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學生的心里話,從而更加深入了解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情況。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董輿教授通過他的法律意識調查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贝髮W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于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里的總和。法制觀點是高層次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于現存的法律規范、法律活動和法律關系等現象的概括和總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決定著大學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會依法辦事的自覺性。當前,非法律專業大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就容易產生錯誤的法律判斷意識、淡薄的法制觀念。在這種錯誤意識和觀念支配下的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無法預料。
(三)法律權利意識弱于法律實用意識。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法律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主體的權利觀念的強弱,權利意識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既包括對自我權利的認識、要求,也包括對他人權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沒有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權利觀念。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進行,大學生越來越關注一些法律現象,在事關社會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身邊的涉法問題時,他們能首先想到應該運用法律。但是,當他們自身遇到問題時,卻因缺乏權利意識而極力回避,既缺乏對自己權利的維護,又缺乏對他人權利的尊重。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采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關自己的利益時,比如說在評優評獎、入黨、就業、擔任干部等具體切身利益面前,卻一馬當先,采取盡可能的手段,逃規避法為自己謀利,有時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在一方面,當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時,比如晚上熄燈后大聲喧嘩,影響他人休息,不經允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考試作弊等,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權利,甚至極力逃避,推卸責任,企望能法外開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擔法律責任的意識的勇氣。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掌握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與法律意識成正比,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內容的不斷豐富,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也應隨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并不理想。高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視基礎課,因而多數學生對基礎課只有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大學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礎課上好,就不會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同時,除了法學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礎課課時過少,教師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識,大學生也只不過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識。由于當前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法律知識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們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錯誤的法律觀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權與法不分、有不少學生認為在當今中國,權大于法;二是違法與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來;三是道德與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規范作為法律規范,把道德情感當作法律準則,認為不符合道德規范的就是違法,淡薄的法制觀念主要表現在:當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用法律手段類似保護自己?;蛘卟幌嘈欧?,放棄法律武器。
在我國任何一所高校都開設法律基礎課作為非法律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在法律基礎課上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沖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是頭腦一熱,就采取一些過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終造成嚴重的后果;有的同學則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因此,提高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一)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現問題后采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甚至趕出家門。另外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占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雖然學校有教給學生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卻只局限與課本或書面上,未能真正教會學生運用法律,導致學生只會口頭上的法律知識。
(三)、社會誘因的侵蝕。
近幾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有很大的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另外,當前社會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在這種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造成大學生對法律的不重視,導致有些大學生由于存在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一)有的大學生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游戲、書刊雜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加上他們有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后果。
(二)有的大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對象,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沖動,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后果。
(三)有的大學生雖然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現實生活中,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影響,往往會因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視了法律做出違法的事情。
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因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有的大學生認為家庭對他們法律意識的影響較大。他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F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然而,目前我國一部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還比較低,未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大學生雖然認識法律知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未能將其合理運用,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在法律層面上的一大弊病。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與否,就取決于對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識水平?!扒嗄甑乃刭|,關系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毕旅嬗锌嶝垖懽餍【幷淼拇髮W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報告,閱讀!
公民的法律素養衡量一個民族的文明。頂著高層知識分子頭銜的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更是彰顯民族文明與文化水平的關鍵。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高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具有絕對作用----幫助其拓寬法律知識,加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素養,完善法律人格。
俗話說,謀定而后動,解決問題前應先有策劃,而策劃往往應對癥下藥,才能因勢利導,通權達變。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做一番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根本,由此制定應對措施,為和諧大學和諧社會做貢獻。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于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采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
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
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
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所以,樹立法制觀念,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一)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創造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齊抓共管,著力構建高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法制教育網絡。
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區以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的系統而復雜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因此,需要全體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首先,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必須實施依法治校,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其次,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學校教育,并且注重給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定期聯系,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職能部門則應力所能及地為大學排憂解難,要切實采取可行的措施,優化社會大環境以及校園環境。
學校應當積極拓展法學選修課的開設門類和開設范圍,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使學生從理性的層面對整個法治、法律及各部門法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個宏觀把握,組織大學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錄像,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組織學生旁聽法院庭審,親身體驗法院審理各類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國的審判制度;組織學生到監獄考察參觀,通過服刑人員現身說法,使學生受到生動且深刻的法制教育;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大學生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訴訟程序,震撼心靈,提高守法意識;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競賽,加大普法的力度,從而逐步培養出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較高的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四)司法機關應該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度。
不斷暴露的司法不公問題,司法腐敗現象,領導與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對法律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因而要加強公、檢、法機關的規范化整治,執法機關自身做好表率,加強對腐敗的打擊力度,維護法律的尊嚴,確保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堅決杜絕“走后門”、“拉關系”等不良風氣,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從而讓大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世界觀,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為的依賴人際關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進程的關鍵一環,有利于普法在大學生中的深入。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為我的實踐內容。眾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為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調查結果。
1、
85.13%的大學生認為法律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還有少數14.87%認為無關;。
2、
54.87%的大學生秉信法律能為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糾紛,維護切身的利益,8.21%卻認為不能,還有36.92%認為目前不能,但相信以后會逐漸完善;。
3、
23.59%的大學生對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了解不是很清楚,73.33%大學生了解一般,只有3.08%了解很透徹;。
4、
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渠道獲得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居多,占76.41%,12.82%是自己通過看有關法律方面的書籍了解,通過國家普通法宣傳這一途徑的占最少數,為10.77%;。
5、
問如果你在網上買到一件偽劣的電子產品,70.77%的人采取要求退貨的措施,13.85%大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好自認倒霉,15.38%表示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6、
問:某人經過一棟樓,剛好被樓上掉下的花盆砸中,大腦受了傷,導致下半身癱瘓。他的家人去了那棟樓挨家挨戶地問是誰家掉下來的花盆,但大家都不承認。那他該怎么辦?。
7、
12.31%學生認同違法行為一定是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的說法,其余87.69%則反對;。
8、
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
9、
83.08%大學生認為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自己的照片被他人用于商業宣傳屬侵權行為,8.21%大學生持相反觀點,另有8.72%表示不清楚侵權與否;。
10、
如果被侵權,5.13%大學生認為無所謂,反正對自己也沒多大的影響,26.15%表示要私下和平解決,甚至有1.03%堅持私了不行,要用武力解決,67.69%大學生則希望通過老師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11、
對于大學生闖紅燈或騎自行車載人的行為,15.38%以為不必大驚小怪,10.77%認為要嚴格禁止,甚至8.72%的大學生主張應加以處罰,65.13%認為應加強宣傳教育;。
12、
50.26%大學生認為法律的執行在新聞、報刊、電視、廣播等輿論的監督下最有效,18.97%認為在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領導機關的監督下行之有效,23.08%認為群眾監督更有力,4.62%認為這取決于執行機關的自我監督,最后有3.08%表示說不清;。
13、
79.49%大學生同意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說法,14.36%則不認同,6.15%覺得得看錢數目大小,如數額較大則同意,數額小就無所謂;。
14、
80%大學生認為任意毀壞公共垃圾桶的行為屬違法行為,13.33%則認為不違法,還有6.67%表示不清楚此種行為是否違法;。
15、
2.05%大學生表示從來不會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并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90.77%承認很少有這種自覺性,只有7.18%大學生經常關注這種法律案件且有汲取法律知識的熱情。。
備注:本次調查問卷共200份,有效填寫人次為195。
原因分析。
(一)。
學生方面的因素。。
(1)。
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主動性。根據調查了解到,仍有14.87%大學生認為法律知識與他們的生活無關。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普遍認為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應該努力與花放精力的方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把時間浪費在學法律知識上并不能獲得什么實質性利益,是極愚蠢的行為。據我切實了解,多數大學生認為法律枯燥乏味,法律課上基本臥倒一大片,更談不上會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只求考試過關,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之一;。
(2)。
傳統的妥協性與劣根性。調查表明,占很大比例的大學生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妥協觀點,得過且過,不采取任何法律措施;(這將助長了違法分子的氣焰)。
(3)。
缺乏實踐性。關注日常生活中社會發生的法律案件及從中汲取法律知識并嘗試從法律角度來分析這一案件的學生僅占調差人數的7.18%,微乎其微。且只有少數14.36%大學生有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經歷。大學生極少參加法律實踐,是對現實法制缺乏感性認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教師學校方面的因素。
(1)。
重視程度不夠。除了法律專業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關法律的課程,老師都不會嚴格要求學生,對于學生在課堂看其他與課程無關的讀物或睡覺或聽音樂等一切做與法律無關的事的現象,也司空見慣,這似乎也是近年各高校的教學傳統了,這師生默契潛滋暗長,發展得順乎自然。由此,學生得到的法律知識更加貧乏了;。
(2)。
課堂氣氛沉悶。法律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確實比較枯燥,老師授課方式又缺乏生動性,導致課堂氣氛呆板,學生昏昏欲睡,鮮有積極性;。
(3)。
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學生不能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性。。
調查總結及應對措施。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維權及守法自覺性不高。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采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為此,我建議學??捎嗅槍π缘貜娜矫嫒胧?。
(一)。
進行普法教育。
1、
教學內容的選擇:。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原本枯燥的法律課加上教師死板的教學方式更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社會著名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
實踐性的增強:。
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普法教育畢竟過于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采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
2、
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
3、
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達到開拓視野,深入社會,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的效果;。
4、
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使學生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
目前,公民法制觀念還是比較淡薄,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障礙,所以,樹立法制觀念,增強全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是實現我國法治化的前提,更是我們大學生的義務。
范文。
求圍觀:
我們是海南大學13級電子信息工程的一個調查小組,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及法律知識現狀,我們設計了以下問題,大約會耽誤您1~2分鐘的時間。此調查不涉及個人隱私,對您在百忙之中抽時間參與調查,深表感謝!
親的情況:
(1)您所在的年級: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性別:
()。
a.女。
b.男。
(3)您生活中的法律意識是從哪里來的()。
a.電視上。
b.關于法律的網站上。
c.報紙上。
d.學校的課本上。
(4)您認為法律與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關系是。
()。
a.關系密切。
b.關系不大。
c.說不清。
d.沒關系。
(5)在您所有的生活經歷中您是否運用過法律來解決糾紛?
()。
a.經常。
b.偶爾。
c.從沒有。
(6)法是否在您腦海中形成一種深刻的認識?
()。
a.沒有形成。
b.形成了一點。
c.完全形成。
(7)當您參加兼職或者家教的時候,您是否有意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或者是說明?()。
a.必須簽訂。
b.如果數額很大,才決定簽訂。
c.無所謂。
(8)您對“憲法”的理解:
(多選)。
()a.憲法規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內容。
b.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任何法律更嚴格c.憲法是普通法律制定基礎和依據。
d.普通法律的規定與憲法相抵觸的無效。
(9)您認為目前學習法律中的主要問題是:
d.對法律知識一點都不懂。(10)如果他人侵犯了你的權益,您會怎樣做?
b.聯系淘寶客服,商討退貨c.找物流,快遞要個說法。
d.擱置一邊,就當吃個啞巴虧。
(12)您認為目前我國的法治狀況。
()a.已經是法治社會。
b.有局限性,要嚴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圍c.各方面都差得很遠。
d.整體上看人治的影響大于法治。
a.送她去醫院,讓自己的父母賠錢。
b.中途不停電單車,不管她,就開溜c.打電話報警,通過法律維護自己權益。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個問題是我們小組成員親身經歷過的事,當時的他太小,出事故的地點也是法律意識淡薄的區域。他沒有走開,只是無助的辯解幾句,然后被后到大媽的兒子扇了一巴掌。結局是他的父母也賠了很多錢。我們小組做這個問卷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大學生認識到自己對法律的認識的多少,然后能有心去了解更多關于法律的知識。
十分感謝您的參與!
王:好的,可以。
王:我認為很有必要開設,而且這是一門拉基點的課,需要我們用心學習。我:請問你對基本的法律了解多少呢?比如一些民法刑法之類的。王:我比較了解交通法方面的。
我:你認為法律和生活聯系緊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王:我認為很緊密,當今社會法律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你認為法律能夠切實保護你的合法權益嗎?
王:我想有的時候恐怕不能,因為現在咱們國家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加上咱們中國人幾千年的人治思想的不良影響,而且國人法律意識方面沒有強化,有時法律難以切實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我:當你的權益受傷害時,你會第一時間用法律維權嗎?
王:一般不會,在沒有嚴重侵害我的切身利益時,我更傾向于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因為有時法律效果不夠及時,而且程序繁瑣。
我:學校開設的一些法律講座等活動有必要嗎?為什么?你會去參加嗎?王:挺有必要的,畢竟目前教育資源不夠平均,有些落后地區學生對法律的了解十分有限。學校作為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很有必要開展一些法律講座、普法宣傳活動,不能讓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在法治社會落伍。對于這些活動,我都會積極去參加。由于最近兩個月沒有正式上課,我有時間去圖書館看看法律方面的書尤其是交通法方面的,我比較感興趣。當然在信息化時代,電腦是我了解很多事的平臺,我經常上網瀏覽新聞,了解法律。
我:好的,下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買到了質量有問題的商品,你會如何處理呢?
王:按照咱們國家的相關法律的規定,商家賣假貨時,顧客可以按照相關發票等證據向商家索要商品價格兩倍的賠償。但是當買到了質量有問題的商品時,就像黃海這位“打假英雄”這樣靠向商家索要賠償而發家有點不妥當。當不是大件商品時,我一般不會太計較,因為索賠過程太麻煩。
我:你覺得現在有哪些監督方式有利于監督法律的執行呢?
王:監督方式???對于監督方式咱們應該向國外學習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認為媒體曝光力度和效果比較大。
我:那你對我們國家未來的法律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抱有希望嗎?
王:那是當然,回顧發達國家的歷史,他們也是從發展中國家過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法律制度越來越健全是件必然的事。不過我想說的是,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我們應該又快又好地將法律制度越來越健全這件事辦好!
我:完美的調查過程,很感謝你的配合!
王:沒事,大家互幫互助是應該的。再見!
我:再見!
調查對象二:東北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一學生吳××。
吳同學:好的,可以開始了。
吳:我覺得挺好的,可以了解很多國家大事,還有一些法律知識。
我:你認為法律和生活聯系緊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吳:我覺得法律和生活(聯系)還是有點緊密,因為我們都要被法律束縛,我們也要遵守法律,(法律)同時可以保護我們的權益。
我:請問你對基本的法律了解多少呢?比如一些民法刑法之類的。
吳:不怎么了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
我:現在你們沒有系統地學習法律知識,皮毛也是精華,有個了解很不錯。
那你覺得法律能切實保護你的合法權益嗎?你會第一時間用法律維權嗎?
吳:一定程度上可以,要看情況的嚴重與否吧。
吳:我通過一些法律講堂電視節目了解法律。
我:好的,下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買到了質量有問題的商品,你會如何處理呢?
吳:我也許會自認倒霉。
我:你覺得現在有哪些監督方式有利于監督法律的執行呢?
吳:這個沒有考慮過誒。
我:就是說群眾去舉報,媒體曝光,上級政府機關監督等措施。
吳:大家應該一般不會這樣,因為比較麻煩。
我:那你對我們國家未來的法律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抱有希望嗎?
吳:那是肯定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法律了,而且一個國家發展必然要有不斷健全的法律。我相信未來是美好的!
我:我的問題問完了,再一次感謝你的積極配合,謝謝!
吳:不客氣。
我:祝你學業有成,生活開心。再見!
吳:再見!
調查對象三:煙臺大學文經學院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陳×。
陳:好的,你問吧。
陳:有必要。能夠學到很多知識,啟發我們的心智。
我:請問你對基本的法律了解多少呢?比如一些民法刑法之類的。
陳:知道一些簡單的刑法經濟法。
我:你認為法律和生活聯系緊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陳:聯系緊,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與法律有關,比如說消費糾紛、勞務糾紛、家庭糾紛??這些都需要法律的幫助。
我:你認為法律能夠切實保護你的合法權益嗎?
陳:能夠提供一些幫助,但中國目前法律不健全,不能保證能保護我的一切合法權益。
我:當你的權益受傷害時,你會第一時間用法律維權嗎?
陳:不會,最好私下協商解決,中國人講究和氣生財,用法律上法庭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我:學校開設的一些法律講座等活動有必要嗎?為什么?你會去參加嗎?陳:有必要,能為非法學專業的同學普及一定的法律知識。
我:你通常通過什么途徑了解法律呢?
陳:看相關書籍報刊,影視新聞也可以了解法律。我很喜歡cctv12的節目,都是和法有關的節目。
我:好的,下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買到了質量有問題的商品,你會如何處理呢?
陳:民眾舉報,媒體爆料都挺有力度的。
我:那你對我們國家未來的法律制度會越來越健全抱有希望嗎?
陳:社會肯定是向前發展啊,所以我抱了很大的希望,法律空缺和漏洞會不斷減少,民眾法律意識越來越強。
我:謝謝您的配合,陳:不客氣。
調查對象四: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學生。
周××。
周:還好,我覺得應該要開??梢云占耙恍┗镜姆芍R。
我:請問你對基本的法律了解多少呢?比如一些民法刑法之類的。周:不大了解,上課也沒怎么聽,日常也不怎么接觸。
我:你認為法律和生活聯系緊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周:嗯嗯,我覺得還是比較緊密的,多了解法律知識對自己的行為也有個較好的評判標準,增強了維權意識,使我們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權利和維護他人的權利。
我:當你的權益受傷害時,你會第一時間用法律維權嗎?
周:一般不會,可以通過協商,協商不成的話,有必要的話就會找法律幫忙。當然也得看情況。
我:學校開設的一些法律講座等活動有必要嗎?為什么?你會去參加嗎?周:如果是比較有意思的話,時間又允許的話可能會去,大多數時候是不愿意去的,因為感覺法律這個東西很枯燥乏味。
我:你通常通過什么途徑了解法律呢?
周:大多數是看與法律有關的電視新聞,比如《法治在線》,極少是從書上了解到的。
我:好的,下一個問題是,如果你買到了質量有問題的商品,你會如何處理呢?
周:我會看是什么價位的,價格貴點的東西就會去退貨。
我:你認為法律能夠切實保護你的合法權益嗎?
周:額,只要不有失公平就能夠維護我的合法權益。
我:你覺得現在有哪些監督方式有利于監督法律的執行呢?
周:媒體監督吧,還有哪些方式呢?
我:還有很多途徑,群眾上訪啊,上層政府機關等等。
周:上層官員政府機構監督這個也挺好的。
我:我的問題完了,謝謝你的配合!
周:嗯嗯,不客氣。沒事。
周:再見。
調查總結。
在法治的社會,人們的法律意識直接關系到社會法制的成效,而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則能映射出法制貫徹的效果。對于大學生來說,法律意識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是對每個大學生素質養成的具體要求。對此,為了客觀地了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了解大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觀點和態度,開展此次調查訪談。
這次調查對象是在校的學生。我選取了四個不同大學的大一學生,50%的文科,50%的理科。關于訪談,我得到了以下幾點總結:
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習慣性地用‘‘私了’’來解決問題。這體現了大學生某些法律意識的欠缺,但是很多同學提到了‘‘以和為貴’’,這種傳統思想。我認為這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大因素。
訪談人:沈宏彬被訪談人:某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張總經理。
問:我們即將面臨畢業去實習了,在實習之前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準備?答:首先梳理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能力,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盡可能做到揚長補短。其次有目的地提前鎖定一些目標實習媒體或單位,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關注和調研,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可以閱讀一些人際交往或社交禮儀的知識,力求在細節方面也做到位,也可以向往屆師兄師姐討教實習的一些鮮活的經驗,以利于較快地適應角色和心態的轉變。
問: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工作?您是否滿意這樣的工作狀態?答:很多時間要花在看書,除此之外,關注期刊動態,審稿也是我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有時候感覺在兩種相關的職業之間穿梭比較有趣,也很有收獲。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我覺得它目前可以承載我對職業的那些想像,也符合我當前的期望。
答:這份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是一種視野和心態,通過這份工作,我與這個世界有了某種微妙的關聯,可以開闊地觀察這個世界的變化,使自己與它保持同步。最喜歡的是雜志能通過文字的力量來影響一些人的思想,這種影響是向上的積極的。最不喜歡的是雜志為市場所迫,一味迎合市場。這份工作培養了我對文字和思想的鑒賞力,也鍛煉了我統觀全局的能力,這也許是我比較滿意的地方,說成功,覺得遠遠不及。目前對我而言,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市場,如何做一份有市場有品位有受眾的雜志是我一直思量的。
問:您認為如何才能做好這份工作?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或者經驗之類的?答: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個人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應該滿懷熱情,喜歡是做好的前提。我覺得很多知識技能或經驗也許并不是先前都已經積累了,而更多地是在進入工作之內,抱著一種開放、包容、謙虛、好奇的態度慢慢習得的。當然現在你們可以提前閱讀觀察一些期刊或者編輯學刊之類的內容,還要鍛煉自己的文字能力。
不會隨波逐流,一種熱情,可以讓雜志生氣盎然;一手過硬的文筆,可以讓雜志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聲音。
問:行業內,單位對剛進入該領域工作的員工一般是否進行培訓?如果有,是。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1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