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有助于了解市場行情、競爭對手、消費者需求等重要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在閱讀這些調研報告范文時,我們可以注意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表達技巧,以及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思路。
體育是充滿激情的大學生們的摯愛。為了豐富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滿足其運動的欲望,各大高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大的活動主要由校會體育部負責。而院系也有自己組織的內部的比賽。有時校會體育部也會和校內體育團體合作開展活動。
(一)校際間。
cuba是高校間一個傳統的籃球比賽項目。原來是由人大發起的。今年cuba人大再次成為cuba主賽場。各個高校都積極的組隊參加。
北航,北理等高校今年也組隊參加了由清華主辦的“清華杯”籃球邀請賽。
中財在20xx年參加了幾所高校共同舉辦的中日友好登山比賽。
其它校際間的比賽還有高校馬拉松比賽。其中中青在首屆高校馬拉松比賽中打出“中國青年的奧運”標語而被媒體報道。
通過調研發現校際間的體育比賽內容主要是足球,籃球以及長跑。登山等,且主要是校體育部負責。
1.校內。
各高校內部的體育活動十分豐富。有各種球賽,拔河,跳繩等傳統活動,踢花鍵等趣味性比賽以及馬拉松,運動會,體育文化節,新生杯等體育比賽。校會體育部主要負責全校性的比賽,與體育社團不屬領導與被領導關系而是合作關系。各高校體育社團也會舉辦各種比賽。如北理有個專門的社團叫做大學生體育協會,平時會組織各種體育活動,但社團組織的比賽影響力一般不及校會。
a.各類球賽各高校每年會舉辦各種球賽,涉及到的主要有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網球,排球,棒球,臺球等。一般這些比賽都在“新生杯”,“體育文化節”是舉行。
其中籃球賽,足球賽,排球賽,羽毛球賽在高校中開展的較多,較為典型的有北交的“新生杯”,“院系杯”足球賽,籃球賽;北科每年傳統項目“挑戰杯”籃球賽以及今年舉辦的首屆北科羽毛球比賽;中財的“中財杯”籃球賽;中國農業大學的秋季籃球賽以及其學生會內部的足球友誼賽;北大的“北大杯”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三小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賽以及“澳貝漆”杯新生足球賽;北廣的“萌芽杯”新生男子足球賽;中青每年舉辦的寢室體育文化節中以寢室為單位組隊參加的籃球,足球比賽(這種以寢室組隊參賽的形式使集體小了,覆蓋面廣了,更促進了寢室成員間的感情,有借鑒之處)北航每年的排球比賽等。
這里具體介紹其中幾項活動:
1.比賽宗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公平競爭??谔枮椤翱鞓分闱颉?/p>
2.參賽資格及報名條件:
報名參賽運動員必須是本科新生(不包括成教,專生本,雙學位和研究生)且運動員只能代表一支隊伍上場,參賽隊員必須在比賽前在體育部注冊。
1.注意事項。
a,簽署公平競爭保證書,參賽隊負責人簽字,并加上所在院系公章。
b.每個參賽隊須上報不多于16人的隊員名單及隊員號碼,以及助理裁判員名單(每隊兩人)。
c.每隊繳納報名費40元。
d.決賽三場兩勝制,地點是網球場。e.積分方法:小組賽勝一場2分,負一場1分,棄權0分,按積分排名先后決定出線。如積分相同,則按相互之間勝負關系,凈勝球,進球數,抽簽順序進行排名。
f.比賽服裝統一,清晰,不外借。執行國聯最新《籃球競賽規則》。具體為比賽時以鼓勵進攻為準則。3秒,10秒,30秒違例,5秒出手(發球,運球)必須嚴格把握。小組賽無個人5次犯規退場,全隊7次犯規罰球的規則。
g.比賽裁判(每場2名,決賽3名)由體育部協同兩隊裁判本人決定,所定的裁判務必到場,如臨時有事須自找一名代替。
h.比賽中記分,犯規以個人為單位。2.獎懲方式。
罰則:
a.如違反參賽資格條例中的各項,則取消該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及參賽隊的比賽成績。
b.如參賽隊罷賽將取消第二年的參賽資格。
c.比賽過程中如有打架者取消該人的比賽資格,如一個人隊中打架人數2人以上,取消該隊參賽資格。情況嚴重者取消第二年參賽資格。
d.比賽遲到15分鐘按棄權計,比分為0:20,積分0:2。
e.參賽各隊的隊員有責任和義務維護本方觀眾觀看的秩序。如有出現觀眾鬧事而隊員沒有制止的現象,情況嚴重的,也將取消該隊參賽資格。
獎勵:
a.冠軍隊授予獎杯一座及獎品,亞軍,季軍也分別授予獎品。
b.按個人的得分及場上表現評選最有價值球員。
c.本次比賽還將設立最佳精神文明獎(團體),并予公布。
20xx—20xx年度上半學期,北科校會體育部舉辦了首屆北科大羽毛球大獎賽。這次比賽得到了羽協的支持。同時比賽又在校園里掀起了羽毛球熱。適當地開展這類活動有利于打破學校里籃球,足球一統天下的局面,豐富同學們的體育生活。
北航每年都有各種形式的排球比賽,比賽一般分為專業組和業余組兩種規格。而每個組中又分成甲級隊和乙級隊,其分類類似于足球聯賽中的分級甲a,甲b等,較為正規。
該聯賽從9月底開始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每周開賽,有各院組隊參加。聯賽第一輪采取循環賽制,四強產生后采用淘汰制決出前四名。本次比賽的裁判工作均由農大校體育教學部老師及籃協主要負責人擔任,賽制及基本規則均依據國際比賽標準制定。最后的總決賽采用“全場靜時”。其宣傳工作也由體育部負責。而宣傳工作中最亮眼的是觀眾抽獎活動,次活動在比賽現場開展,貫穿整個聯賽,使同學們不僅能觀看到精彩的比賽而且也有意外的驚喜。
b.運動會。
各高校一般每年都有新生運動會,其比賽項目都是較為傳統。如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其它運動會還有系里的運動會,校慶運動會以及女子趣味運動會等。運動會一般由學校統一組織,主要由體育組及老師掌管各事項。
c.其它體育活動。
北方交通大學選擇每年12月9日舉行“一二九”火炬接力賽。參賽者自愿報名,在逐級篩選,各院固定名額。參賽時隊員單手舉著火炬長跑。此項活動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北京大學組織新生前往北京滾軸滑冰大世界溜冰,使新生盡快互相熟悉起來。
人民大學校會體育部每年都會組織健美操大賽,由各院系派隊參加,并且請專業人士做比賽評委。在紀念“一二九”時,體育部也曾開展了長跑比賽和騎自行車比賽。除此以外,人大在每年的“五四游園”活動中都會請職業運動員表演象極限自行車一樣的高技術體育表演,同時也會有參與性很強的趣味體育活動。
中青在每年的寢室文化節中也會搞趣味體育活動。如將兩人的一只手和一只腳綁在一起拍籃球接力等。因其以娛樂為主,所以該項活動非常受同學歡迎。中青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意志力,促進身心發展,培養團隊精神,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在每年的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開展“冬季鍛煉月”活動?;顒右浴皭垠w育,愛鍛煉”為主題?;顒觾热莅ㄌK,越野接力賽,早操考評,班級間足球賽,籃球賽等。而且中青在每年6月都會在校游泳池舉行“短池游泳賽”。
除以上運動型體育比賽以外,某些高校還舉行了象棋,橋牌等比賽,也非常受同學歡迎。
二體育文化。
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同時也蓄含著許多文化。但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高校都忽略了這一點。只有少數高校較多的開展了有關體育文化方面的活動。其活動形式主要有:
a.問卷調查:例如中財發放有關體育文化的問卷調查。
b.圖片展。如中財體育文化圖片展中,其內容涵蓋校運動會,校園吉尼斯,申奧盛況,奧運風采,足壇風云,籃壇雄風等幾個方面。畫面非常精彩。
c.知識競賽。北京體育大學利用專業優勢每年開展如乒乓球知識競賽,足球知識競賽等包含專業知識競賽活動。
d.征文。中青在每年舉辦的“冬煅月”活動其間會向同學們征集關于比賽的感想和對體育老師的感情等方面的文章,并將優秀文章匯編成冊,取名為《冬煅月????;顒映掷m一個月,結算時開展文藝匯演,表演街舞和一些體育舞蹈。
北體設立“北體大學生”欄目,以櫥窗作為宣傳陣地,包括:“體大焦點”,“文藝沙龍”。并設立“心情小站”投稿箱收集同學們的隨筆。
e.講座。中青在“冬煅月”其間請奧運冠軍做講座而且其在20xx年6月曾邀請央視體育部的著名主持人劉建宏做了一場關于足球的現場講座,受到同學們極大的歡迎。
f.信息。如在世界杯其間由高校組織觀看,并為同學及時提供最新信息等。
g.培訓。北京大學醫學部組建了小規模的啦啦隊,并對其進行定期培訓。啦啦隊將在籃球決賽中登場演出,為比賽增色不少。
北理校內的許多體育社團如自行車,跆拳道,滾軸等團體,平時都有培訓,滿足了廣大體育愛好者的要求。起球迷協會代理售票(如國安隊)主要是服務同學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
中青每年都開舉辦有關體育知識的講座。如足球知識等。并且每年都辦足球裁判的等級考試。
隨著現在大學生的逐漸增多,社會形式嚴重,就業壓力加大,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意識到畢業后就業的重要性了,并且已經有很多大學生除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還在校外兼職打工,俗稱”打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除了賺點小錢,減輕家庭負擔;而且學會接觸各類社會人士,豐富社會經驗;不浪費空余時間,理論結合實際,也是為今后工作打基礎。為了解大學生做兼職的理由、找兼職的方式、主要從事的兼職及其工作狀況、做兼職的利弊、不正當兼職的影響和做兼職者的內心世界,本人對此做了較為具體的調查。
大學天生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題目。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進行調查。
針對大學生做兼職的理由、找兼職的方式、主要從事的兼職及其工作狀況、影響兼職的因素、如何兼顧學習與兼職等做了較為具體的調查。
主要是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再輔之以一定的訪談,還有摘集資料。
通過調查,大學生做兼職的理由如下顯示:
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掙錢"。"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一觀念可以說是深得大學生們追求實際的心理,夸大自主自立的,尤其是來自貧困家庭的學子們不愿把學習用度和日常消費這筆巨大的開支讓父母全部承擔,于是,選擇兼職就成為大學生們解決龐大開支的一個重要途徑。
有20%的大學生是為"鍛煉自我"。當前,大學生面臨的一個突出題目便是就業。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選擇。為此,大學生們將鍛煉自己的空間不僅僅局限在校園內,而日益投身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往。ビ36%的大學生是想"實現自我價值"。在大學,并不是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擁有中學尖子生時代的"榮耀"與"輝煌",自我價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中的一種彷徨而苦悶的心理。為此,一部分大學生另辟門路,選擇了兼職道路,企圖在這一領域中重新尋回那份"自我感覺"。
還有9%的大學生只是很好奇,見別的同學做兼職做得很"紅火",自己也要試一下。我們不妨把這一類人回為"追波逐流"者。
所有往找兼職的同學不過乎以上四個理由。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把握著更多的先進技術,懷有更豐富的知識,所以他們找兼職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方式。根據調查顯示:
大學生尋找兼職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一:通過一些媒介機構。如:報紙、中介、各式傳單、海報等。這是大學生很喜歡的一種形式,它既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又能保證求職率。但又存在著一定的宣傳性,現實與宣傳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落差。
二:通過兼職網站。這也是大學生通常使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非常方便。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到各種符合自己意愿的信息,而且大學生們也可以將自己的具體情況及擇業要求寫清楚。更有利的是,大學生們可以和"老板"直接對話,增加彼此之間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三:學生自己到公共場合求職。大學生之所以選擇此方法原因有二:
(1)這樣可以節省一些錢。由于通過媒介都要花費一些手續費。就拿找家教來說,找一份家教(一條信息)一般的信息費是20元,即使在假期也要花上10元,可見并不很經濟。
(2)自己尋找可以鍛煉一下膽量又可以進步一下交際能力,把自己傾銷出往,讓對方接受自己。
了解了求職渠道,再讓我們看看當代大學生所選擇和所從事的兼職。由于大學生的知識面不盡相同,知識把握深度不盡相同,性格、個人修養不盡相同等諸多因素,大學生在社會上做起了各色兼職。調查結果告訴我們:
35%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家教是大學生選擇兼職的首選。為什么大學生這么青睞家教呢?據調查知,家教是一份很安穩和安全的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地點和時間,學生不會很奔波,所打交道的人也只是學生和學生家長,所以不必擔心因閱歷少而上當受騙。
2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鐘點工;這是一份時間很靈活的工作。工作時間和是否要工作都由自己來決定。大學生往往選擇西餐廳做鐘點工??赡苣抢锔邥r代信息,更符合大學生的品位。
15%的大學生選擇傾銷、市場調查職業;大學生都以為這是一份很具挑戰性的職業。他們或兼職市場調研員,或兼職營銷策劃員等等,他們傾銷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學生使用的東西。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電話卡等。
13%的大學生選擇網絡公司;網管、網頁設計者。這些都是網絡精通者或想在這方面有所發展者的首選對象。這一職業需要知識很強,但是工作環境很舒適。多是自己的家或是公司的個人工作間。
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
眾所周知,大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兼職是很辛勞的,要在不耽誤學習的條件下從事兼職,同學們在做兼職便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學生兼職所從事的工作,不少具有相當的工作強度,包括體力及智力。比如,做家教,事先要做好充分的預備工作,還要應付有些家長的苛刻要求和學生的不配合等,做家教表面上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實際上往往需要超出好幾倍的時間往預備。由于兼職對于體力精力的消耗比較大,有些學生又往往投進相當多的時間,而本末顛倒,經常上課打瞌睡,無精打采。還有的同學甚至逃課往做兼職,這樣的做法對于學習來講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嚴重影響學業。兼職的不利還表現在用人單位的過于苛刻,使兼職業學生辛勞的付出與收進不成正比,有些甚至是"廉價勞工"。因此要做到同時兼顧學習與兼職,這盡對不是件輕松的事。
那么,應該如何處理好兼職與學習的關系呢?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就“假如兼職與部分學習時間發生沖突,你將如何選擇?”這一題目,58%的大學生選擇學習,在他們看來,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始終把學習放在首要地位,不能由于工作等事務需要影響學習;而其余42%的大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他們不否認“作為學生要以‘學’為主”,但同時也支持另一種觀點——兼職也是一種學習,一種鍛煉,一種實踐.另外,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既要有文憑,也要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潮流??傊?,學習與兼職的同一,需要我們綜合考慮找到二者的平衡點。
現代社會急需綜合型的人才,它不僅需要你具備專業知識,更需要你有良好的實踐動手的能力。究竟,給我們一本書我們可以記很多知識,可過不了多久我們便會忘記;然而給我們一份工作,我們做好它,留下便是不可磨滅的經驗。而且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往往要求有工作經歷,大學畢業生固然沒有工作經歷,但若有“豐富”的打工兼職經歷,在畢業求職時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而兼職打工可為我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更能豐富我們的人生經歷!我們需要在打工中磨練自己,鍛煉自己!為明天步進社會做好預備!
在這一次的調查中,結果顯示,家長們基本同意子女在大學期間從事兼職工作并予以支持。
引用商報網調查資料:71%的家長支持孩子打工在對家長能接受的兼職工種進行的調查顯示:家教占58%,服務生占19%,銷售占6%社會調查占1%。另外23%的學生接受過老師的幫助來找兼職??梢钥闯?,大多數人還是支持學生打工行為的。
但是,在兼職過程中,有部分的同學們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由于缺乏經驗和社會閱歷,不知如何應對,甚至還被欺騙和敲詐,這說明了學生的維權意識比較差,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要留意安全,不要給人家騙了,最好是正規的中介公司或熟人先容的;
4、謹記兼職打工,賺錢是其次,主要還是為了積累社會經驗,特別是鍛煉交際能力。
5、應該主動保護自己的權利,大學生應該增強法律意識,利用法律武器,假使在短期的兼職工作,也應該對自己的權益進行維護。
作為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陣地和載體, 職業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 成為職教信息化的發展基點和重點。就學校信息化內涵來看, 具體包括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和應用、學校信息化資源建設與使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教育部于20xx 年啟動了“校校通”工程, 從其發展目標和內容可以看出, 工程主要是從構建學校信息化環境方面來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在此基礎上, 通過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推動了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這也成為在構建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后繼續推進信息化教學的必要的階段性工作和基礎。
本報告在教育部職成司20xx年一項有關20xx 年5 月- 20xx年5 月期間對全國1937 所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情況調查工作的結果和20xx、20xx 全國重點中職學校評估工作的有關數據的基礎上, 試對目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概況進行初步的總結和分析, 并指出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次調研的對象是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概況, 主要涉及四個方面:
主要指計算機房、多媒體課室、網絡教室、校園網等硬件建設。一種設施環境, 其本身并無優劣可言, 判斷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的成敗, 歸根結底還是看應用, 看使用者應用的程度以及應用背后所支撐的教育理念。
主要指校內網絡應用項目, 如教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 以及利用網絡發布信息、電子郵件系統等校務管理和學習支持服務方面。在辦公自動化、網絡化方面的應用, 以及所帶來的快捷的雙向交互溝通方式, 無疑是電子校務發展的重要內容。
軟件資源建設指各種應用軟件平臺建設, 如多媒體素材(包括文字、圖片、圖形、動畫、音頻、視頻)、多媒體課件及優秀教學案例、電子教案、題庫、電子文獻(包括圖書、期刊、報紙)的積累和建設。教育信息化軟件資源的建設, 不應該過分追求資源的數量和多媒體的形式,而應盡可能積累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整合的資源, 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應用中達到最恰當和最優化。另外,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及教學評估等各教學環節, 也是信息化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
對教師開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觀念、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等培訓, 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 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理念的傳承者和實施者, 所以教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決定了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成效。
此次調研的1 937 所中職校, 大約占中職校1/ 3( 20xx 年的中職學校0.64 萬所, 20xx年為0.58 萬所[1]) , 并且東、中、西部的學校比例分別是45.89%、22.15%、31.96%, 與全國所有中職校的地區分布比例基本一致,并且從全國來看這1 937 所學校分屬省級、地區級、縣級其以下三類學校的比例, 基本是1∶1∶1。因此, 這些學?;旧夏艽?0xx 年5 月- 20xx年5 月全國中職學校信息化建設情況的一個概貌。
調研結果表明, 從20xx 年啟動“校校通”工程到20xx年, 職業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
職業學校的計算機裝備屬于中等水平, 生機比達到了10∶1, 師機比達到了6∶1, 配置也基本上是主流配置(就當時而言cpu 為奔3); 多媒體教室配置校均1.81 個; 42.14%的學校已經建有校園網, 并且其中19.8%的學校為千兆干線; 另外, 在其他信息化硬件系統配置上, 1/ 5 的學校擁有衛星數字廣播接收系統, 1/ 2 的學校擁有閉路電視系統。不過與20xx年1 073所國重中職校和20xx 年新增國重中職428 所學校來比較, 國重學校的計算機配置在數量上校均能達到1 937所中職校平均值的3 倍, 多媒體教室配置校均能達到5 個。整體來看, 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硬件設備, 處于中等偏上; 從地區差異來看, 東中西部的數量上呈遞減, 但差距并不大, 并且國重職業學校水平明顯要好于普通職業學校水平。
大約1/ 3 以上的學校, 擁有互聯網域名并通過網站對外發布信息; 在15%左右的學校里, 部門或個人可以在學校網站上發布自己的主頁; 并且30%的學校擁有了教務、財務、人事管理系統, 實現了辦公自動化; 東部和中部地區有1/ 4 的學校使用圖書管理系統, 西部大約是1/ 5; 還有15%左右的學校擁有1 000 冊以上電子圖書或刊物, 整體來看, 職業學校電子化校務的程度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東、中、西部的地區差異也不明顯。
其一, 資源建設方面, 大約1/ 3 以上的學校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或者培訓, 沒有地區差異;在教師課件制作方面, 數量上有地區差異, 東部多于中部, 中部多于西部;網絡課程開發數量方面, 都差不多。其二, 在信息化教學領域, 東、中、西部地區學校中非計算機類專業開設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學校比例不低, 分別為87%、85%、79%, 不過差距不大。其三, 從畢業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來看, 大約80%的畢業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字錄入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技能,70%的畢業生掌握了操作系統windows的使用, 大約有50%的畢業生會使用常用的辦公軟件, 大約40%的畢業生會上網瀏覽信息和使用電子郵件。而在一些要求相對高的技能, 比如計算機系統維護、網絡系統維護等方面, 掌握的人相對少些, 大約在20%左右。
其一, 在數量上, 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教師, 東、中部校均有13 個, 西部有9 個, 都尚缺2個; 而計算機專業教師校均5 個左右, 尚缺2 個; 網絡建設與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校均2 個左右, 缺1 個。整體來看, 西部地區信息化師資弱一些。其二, 在教師的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情況方面, 教師制作數字教學資源的能力以及教師開發課件、課程的主要技術路線, 有較大的地區差異,東、中、西部教師信息技術教學能力依次遞減, 東部最好, 西部最弱; 另外, 從整體來看, 會使用powerpoint編寫多媒體電子教案的教師, 也少于會利用文字處理軟件編寫教案的教師, 可見教師的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還有待于加強。其三, 在針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上, 東部學校的培訓次數遠多于中、西部地區; 從培訓途徑來看, 形式最多的是學校自組織的培訓, 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沒有明顯的地區差異。
其一, 從投入看, 東部地區在硬件校均投入上的資金遠遠大于在軟件上的投入, 分別為230 萬和9 萬, 這與目前軟硬件不配套、計算機和網絡在學校中應用效果不明顯、使用率低的現實一致、西部雖然在硬件投入上的絕對值小于東部地區, 但是硬軟投入的差距也比較大, 分別是66 萬和6 萬; 相對來說,中部地區硬件和軟件投入的差距不是很大, 分別為30 萬和37 萬??v向比較可以發現, 東西部地區的硬件校均投入高于中部, 軟件投入卻低于中部。其二, 從學校未來2~3 年的建設規劃來看, 在硬件投入上, 東部地區的校均投入規劃明顯低于往年的投入總額, 不足往年的1/ 5, 而軟件投入, 則比往年投入高1/ 3; 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類似, 硬件未來校均投入比往年的1/ 2 略低, 但軟件投入卻約為往年投入的3 倍; 相對來講, 中部地區的未來校均投入比往年增加了1/ 3,而軟件投入上卻減少, 約為往年的1/ 2。這一減少的原因主要為應用軟件購買或開發上的費用和通用軟件購買的費用有所減少, 大約共20 萬, 這與這些軟件已經配備后期不需要再投入資金有關, 同時也與未來用于師資信息技術培訓上的費用由往年的1.6 萬增加到4 萬有關。
可以看出, 目前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已有一半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 在管理、教學、服務等方面的應用上, 也取得了許多進步和成就, 但還沒有達到充分利用的比例。因此,從發展階段來看, 學校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是實現從無到有、注重硬件產品配備的信息化投入期, 且重點放在學校信息化環境構建上, 當然也包括前期的信息資源建設和師資的信息技術培訓。
在學校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中, 有如下三條原則要遵守: 第一, 硬件環境建設應最終落實到實際應用; 第二, 軟件資源建設應最終落實到數字化教學; 第三, 教師培訓建設應最終落實到推進素質教育, 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三條實際上也是對學校信息化建設進行評價和判斷的標準。這次調研, 雖然數據不是很全面,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以上三個方面的發展狀況和問題。
首先, 從硬件環境建設及其應用對比來看, 學校校園網應用比例小于校園網建設比例, 說明許多學校對校園網的應用還不是很充分, 尤其是在電子校務方面, 比如還沒有實現教務、財務、人事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應用比例較低。所以說, 已備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學校, 在應用上還不是很充分。
其次, 在資源建設和教學支持上,學校自己開發的基于信息技術的資源數量和質量都或多或少受到學校人力、財力的限制, 所以也不是很豐富,并且在教學支持中, 其利用率也受到了學校配套的教學環境和師資的影響, 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效益。
最后, 師資方面, 教師是實現學校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實施者, 所以校長、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這個學校的信息化進程的快慢、發展是否合理順暢、效果效益是否明顯和突出的關鍵因素。此次調研可以看出,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整體偏低, 并且數量不多, 影響了學校的信息化教學和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制約了學校信息化發展進程的推進。
目前, 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未來信息化的發展動向。
目前, 教育信息化已進入應用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說, 前20 年的信息化是實現從無到有、注重信息化對教育行業的覆蓋、注重硬件產品、配備的信息化投入期; 那么, 未來三年將是實現質量(應用水平)的提升, 逐步達到“用信息技術整合、開發、共享利用信息、學習資源, 從而實現對外部信息(市場)快速反應”目的的信息化整合見效期。如果說在信息化的投入期,硬件產品大行其道的話, 那么在信息化的整合見效期, 軟件和服務將以提升軟硬件應用效果的強大功能而使信息化真正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發動機, 所以進入這一階段才標志著信息化正實現由初級向中級乃至向高級應用水平的跨越, 從而進入我國各行業信息化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具體投資比例來看, 盡管20xx 年教育行業硬件采購市場異?;钴S, 但是軟件市場總體增長已經超過硬件總體的增長, 達到9.7%的增長速度。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研究資料,20xx 年中國教育行業信息化投資為272.6 億元, 增長8.7%, 主要集中在軟件方面。20xx 年, 教育行業的軟件投資市場占總體市場23.1%。所以, 軟件與服務投資比例的上升也標志著教育信息化發展進入了注重應用的整合期, 并將持續一段時間。
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 是以信息技術的觀點對教育行業進行系統分析, 從而達到全新與超前認識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指導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 才是我們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而如果將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停留在用媒體設備代替教師講課, 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教師寫板書, 用電子文檔代替印刷教材的初級階段, 這必將使教育信息化建設走向歧途, 也不可能培養跨世紀的創新人才, 這也決不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因此, 要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 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將有利于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改革, 所以只有進一步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的整合, 從傳統的課件制作轉移到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和學習信息技術; 探索應用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的推動作用,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學校信息化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硬件設備與軟件資源的引入過程。學校信息化是硬件與軟件的結合后在教學、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學校信息化應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指導信息技術在學校各個部門的廣泛應用, 應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利用信息技術,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學校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中最普遍的三大應用平臺是教學平臺、管理平臺和信息平臺, 其中多媒體網絡教學、教務管理系統、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一卡通系統是整個校園網建設的重點系統。據調查, 20xx 年教學資源整合系統和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投資比例較大。值得一提的是, 多媒體網絡教學已成為具備現代化教學的中小學、高校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整合最普遍的應用環境。計世資訊(ccw research) 分析數據顯示,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教學的學校占36.7%, 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進行教學的占32.8%, 使用數字投影教學的占27.1%。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成功應用將會帶動和影響其他業務系統的建設和投資熱情。該媒體還預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應用將更多地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 從而能更加充分地發揮校園網資源作用。最后值得提的一點是, 從整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來講, 應該改變以學校為單位孤立地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局面, 提升決策、管理的層次, 推動區域教育信息化整體、協同發展, 實現優勢資源共建共享。這已成為目前全國學校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和關鍵環節。
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河南衛生職工學院教務教輔和基礎部黨總支于20xx年3月開展了教師黨員組織發展工作專項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教務教輔和基礎部黨總支教師黨員隊伍現狀
教務教輔和基礎醫學部黨總支分為4個黨支部,目前,黨總支共有黨員85人,其中(專、兼職)教師黨員60人,占黨員總數的70.6%。
教師黨員中,高級職稱14人、占23.3 %,中級職稱27人、占45 %,初級職稱19人、占31.7 %;??茖W歷4名、占6.6%,本科學歷16人、占26.7%,碩士學歷39人、 占65%,博士學歷1人、占1.7%;年齡構成為,20 - 30歲28人、占46.7%,30 - 40歲19人、占31.7%,40 - 50歲8人、占13.3%,50 - 60歲5人、占8.3%。從5年來黨員發展情況來看,全總支教師黨員隊伍的數量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二、發展教師黨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堅持標準,嚴格程序,做好基礎工作
在教師黨員發展中,黨總支堅持黨員標準,嚴格工作程序,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嚴格履行發展程序,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做到“四個不發展”,既不成熟不發展;不符合條件、標準不發展;黨校培訓成績不合格不發展;群眾不滿意不發展。堅持做好基礎工作,狠抓薄弱環節,突出工作重點。黨總支把發展黨員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上,及時堵塞可能出現的漏洞,保證黨員的質量。每學期都對教師進行全面摸底,詳細了解各支部教師黨員分布、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隊伍結構情況,科學制定發展黨員的工作計劃,合理安排發展教師黨員名額,既保數量,又保質量。近五年來,黨總支共發展了16名黨員。
(二)堅持改善結構,注意均衡發展
過去,由于種種原因,黨總支黨員隊伍結構不夠合理。由于發展黨員工作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黨總支從改善發展教師新黨員的結構著手,逐步改善黨員隊伍的結構。改善教師黨員隊伍結構包括年齡結構、文化結構和分布結構等。堅持有領導、有計劃地發展教師黨員,避免出現數量上大起大落以及結構上出現混亂。在均衡發展方面,實行“三傾斜”,即把發展黨員工作向教學工作一線的重要崗位傾斜、向職稱層次較高的教師傾斜、向學歷層次較高的教師傾斜,重點解決某些教研室、某些關鍵崗位沒有黨員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及時把青年、骨干教師吸收為積極分子,進行重點培養,從而使黨員隊伍的年齡、文化、性別、分布和職業構成更科學合理。
(三)拓寬思路,創新機制,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活力。組織開展活動注重實效,堅持經常性、針對性、靈活性,做到和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相結合。比如,黨總支每年都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優秀黨員評比、慶“七一”系列活動、書法比賽、學黨史比賽以及革命傳統及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動,這些活動把黨員和黨外積極分子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也較好地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積極探索建立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 “幫助扶持”制度,積極幫助處于不同階段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新黨員渡過各種考驗關。確保黨內關懷、幫助工作經?;椭贫然?,做到了寓管理于幫助扶持中,在幫助扶持中加強管理,實現了對不同階段的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新黨員的全程性教育管理。立足實際、改革創新,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三、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調研中發現,發展教師黨員工作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部分問題還比較突出。
(一)組織發展程序不熟悉,材料整理不規范
個別支部對組織發展工作的基本程序不熟悉,接收預備黨員與預備黨員轉正的支部大會流程不清晰,培養考察方法簡單,甚至還存在輕平時的現象。從調研的結果可以看出,組織發展程序不熟悉是對組織發展程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有嚴格的程序才能保證對發展對象進行全面考察和培養,保證入黨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新黨員的質量。但是,在黨員發展工作中出現了組織發展程序不熟悉的現象,不利于逐步提高新發展黨員質量,也不利于黨員之間思想交流和認識提高。
(二)討論預備黨員轉正,黨員發表意見不充分
個別支部在支部大會上討論預備黨員轉正問題時,尤其是討論高級職稱教師預備黨員轉正時,存在多數黨員只行使舉手表決權,而較少發表批評意見的現象。即使有的黨員發表對預備黨員的批評意見,也只是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只談表面現象,不觸及實際問題,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有的還評功擺好,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
四、加強發展教師黨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領導,實務培訓,促進工作
要切實加強對組織發展工作的領導,黨總支要定期研究討論組織發展工作,建議定期舉辦黨支部書記培訓班,輪訓基層黨支部書記和總支工作人員,學習《黨支部工作手冊》、《發展細則》等文件和規定,加強工作實務方面培訓和引導,幫助他們理清工作思路。舉辦黨支部書記培訓班要形成制度化、經?;?,爭取2-3年全部輪訓一遍。
(二)增強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意識和能力
加大黨員發展工作中黨員享有民主權利的宣傳,加強對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教育,使黨員認識到在討論預備黨員轉正問題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既是對新黨員同志的愛護,也是保證黨員發展質量的重要方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黨性不純的表現,與共產黨員先進性要求相悖。無原則的一團和氣不僅會喪失了共產黨員應有的政治立場和政治責任感,而且如果任其蔓延滋長,必將腐蝕黨的肌體,削弱黨的戰斗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審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審計在經濟監督,維護國家的經濟穩定,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審計人才的培養起步晚,高校在承擔審計人才培養與發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軌、師資不強等一序列問題。筆者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對策進行探討。
(一)審計人才培養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單一化。
目前我國高校盲目擴招,高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以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追求下,教學目標不明確,界限不明晰,內容不豐富,僅限于傳授財務會計知識,學生缺乏應該具備的會計、審計、管理、金融、法律、風險控制、經濟、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同時缺少擁有工作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發展所需要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很多高校對于教學人才的陪養定位不準確,導致專業特色不突出,缺乏競爭優勢。
(二)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足,對審計實務、政策把握不準。
當前,我國高校師資人才的培養模式僅限于從學校到學校的一貫式的培養方式,缺乏社會閱歷以及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甚至有部分審計專業教師在大學或研究生階段并非審計專業畢業,未全面系統學習過審計專業,對審計實務和審計政策缺乏實踐經驗,使審計實踐性教學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上崗時對審計實踐,從新開始。
(三)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忽視社會需求。
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僅停留于課堂上的教學,僅限學習書本上有限制知識,沒有大膽地走出教室,到實踐當中去教學,審計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專業,職業性要求高,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當中,感受審計實務,才能更好地促進理論教學的發展。關注社會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專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學方法授課方式枯燥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只是老師的照本宣科,學生只是一味的傾聽,老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使得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失去興趣,專業不精,甚至不通。
(一) 明確教學目標,豐富審計教學內容
有目標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養也是如此。我國財經高校對于審計人才培養上應當制定中期人才培養計劃,把人才培養劃分為應用型、研究性分階段,有計劃的培養具有特色的高素質審計人才。同時學校還應當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審計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審計實務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在教師引進方面要打破傳統模式,具要有學歷又要有豐富的雙人才教師隊伍。聘請具有豐富審計實踐的人才作為學校教學顧問,鼓勵教師開展審計實踐交流活動,培養教學的創新思維。鼓勵支持教師繼續深造,支持教師參加社會審計實踐,適當給予教師資金支持。
(三)重視社會需求,促進審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其生命力。審計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強。高校要做好社會調研工作,深入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認真了解情況。在有條件的地方為學生設立審計實習基地,鼓勵學生到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進行實習。同時聘請審計機構、事務所、企業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開展審計講座,加深學生對審計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審計的興趣,嚴謹的工作態度。
(四)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精品審計課程
高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就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加強對學生的互動,擯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在審計課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課程,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的人才隊伍,積極開拓適應社會發展的多領域審計課程,努力走在審計發展前沿。
自從我國高等院校實現收費制并軌后,學生學費、住宿費等收費資金(以下簡稱“收費資金”)占高校財力的比重越來越大,成為一項重要財源。但因為種種原因,收費資金的欠繳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只是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程度不同而已。本文在調查的基礎上,就目前高等院校學費等費用收繳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作初步探討。
(一)羊群行為。人們都有一種從眾心理,由從眾心理而產生的盲從就是羊群行為。在高校收費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極強的羊群行為,看周圍的同學繳費就繳費,看周圍的同學不繳費就不繳費。這部分欠費學生不了解國家、學校有關的收費資金管理規定,而是受極少數惡意欠費者的影響,把家長給的學費私留起來不交學校。由此,欠費現象愈演愈烈,迅速傳染,許多學生盲目跟風,做出非理性的選擇,無故拖欠學費,只注重自己受教育的權利,無視學校的收費制度。
(二)博弈行為。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和預期的不確定性,一個策略組合,給定對手的策略,每個參與的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一部分學生在交費過程中有與學校、與銀行、與其他同學非合作博弈的行為特征。一是不如實填寫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自稱是家庭貧困的學生,想憑此獲得助學貸款或其他資助來交學費,這部分學生的說法是“白撿的便宜,能占就占,先貸到款,等還的時候看情形再說”;二是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懷疑自己有可能無法獲得畢業證、學位證,想等畢業前看情況而定。這些學生都有拖欠國家教育費用的僥幸心理,根據自己的效用函數權衡按時交費與拖欠學費所產生的效用大小,依據自身行為效用最大化原則來選擇自己的策略。在貧困生不易甄別、社會信用制度不健全、學校收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惡意拖欠學費的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戒,選擇拖欠學費就成為學生博弈的效用最大化行為,而按規定交納學費的學生損失最大化。其結果引發信用崩潰,學校、銀行處于兩難境地,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影響了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力度,造成欠費嚴重的惡性循環。
(三)享樂行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部分家庭確實貧困的學生由于過分的自尊,缺乏健康、積極的心態,在學費的資助上有“等、靠、要”思想,對待學校安排的勤工助學崗位要么怕苦嫌臟,怕丟面子;要么缺乏崗位責任,這種行為蔓延會在校園里養懶漢。二是有些欠費學生把家長給的學費挪作他用。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和物質享受,不顧父母的經濟負擔,把學費都用在了超前消費上,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缺乏艱苦奮斗意識。
(一)少數學生或家長誠信度不高,不自覺繳費。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欠費學生中確實存在不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但是,有相當多的學生卻是有錢不交費,把家長給的學費用于高消費而惡意拖欠,甚至逃廢學費。當然,在當今整個社會誠信意識不是很強的大環境下,很難企望“象牙塔”里的誠信意識會很高。
大學生這個朝氣蓬勃的群體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而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又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內各所高校積極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诖?,為了準確把握大學生創業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鼓勵大學生創業工作, 大學積極響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和儲備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和 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號召,將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一次關于探究“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查。 學子對于創業持怎樣的態度?又有多少人已經先人一步進行了創業?創業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他們需要學校提供何種支持?帶著這些疑問,調查人員展開了此次調研工作。
1、概念: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
2、現狀:從xx年起,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許多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社會熱點話題。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自主創業者也不斷增加。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各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人數占到在校生的近5%,而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數量所占的比重則更大。大學生創業意向與社會環境、學校氛圍息息相關,也與自身的創業意識密不可分。
此次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的大學生創業意向及需求的調研及訪談,旨在了解我校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及需求狀況,根據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進而響應我國科學技術部《關于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相關文件要求,并由學校相關部門依此來制定支持我校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及制度,以積極引導山大科技園威海分區所屬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工作。
一次調查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研究方法的制定。為了確保資料的真實性與全面性,調查人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調查的對象為我校12個學院和馬克思主義教學部 級— 級在校本科生 級、 級研究生。
調研采取系統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分配問卷。在每個學院隨機選取專業,在選定的專業中隨機選擇班級,并且使男女人數比例為1:1,保證了調研的科學性。
按照我校十二個學院的人數比例情況,共打印650份問卷,實際發放634份,實際收回614。其中,商學院發放 189 份問卷,實際收回187份問卷,缺失2份,廢掉6份;法學院發放49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5份;新聞傳播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48份問卷,缺失3份;翻譯學院發放33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3份;韓國學院發放31份問卷,實際收回30份問卷,缺失1份;藝術學院發放26份問卷,實際收回26份問卷,缺失0份;數學與統計學院發放44份問卷,實際收回44份問卷,缺失0份,廢掉9份;空間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發放45份問卷,實際收回43份問卷,缺失2份;海洋學院發放52份問卷,實際收回50份問卷,缺失2份;信息工程學院發放41份問卷,實際收回41份問卷,缺失0份;機電工程學院發放51份問卷,實際收回51份問卷,缺失0份;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放19份問卷,實際收回19份問卷,缺失0份;馬克思主義教學部發放1份,實際收回1份,缺失0份;其中,因不明原因缺失兩份。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了解,他們的創業意向,以及現在所處的狀態。即“是已經開始創業,還是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
2、性別與創業意向之間的聯系。
3、不同學院、不同專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
1、我校學生對創業的態度。
2、調研對象所認可和傾向的創業模式。
3、影響我校學生創業實踐的緣由。
4、調研對象在創業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為提高創業水平和質量,學校應做哪些工作。比如,宣傳推廣創業賽事等。
2、學校應該給有意向創業的同學提供哪些幫助,給與什么政策扶持。
3、如何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突出創新,提高創新水平。
本次調研對象選擇涉及全校商學院和法學院等12個學院以及馬克思主義教學部,包含了工商管理類、朝鮮語、新聞學等26個專業,年級跨越xx級—xx級在校本科生和xx級、 級研究生。 其中,男同學人數為327人,占總人數的54.6%;女同學的為271人,占總數的47.2%(有一人未選擇性別),男女比例接近1:1,基本與前期調研計劃相符。
在不同年級的選擇上, 級— 級的選中人數比例基本為2:3:3:2,研究生一共選擇50人,約占總數的7%,符合調研前期的計劃安排。
1、調研對象的創業意向
(1)有超過半數的調研對象“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
在調查中,總共599人回答了“您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狀況如何?”這一問題,其中,有191人表示“從來沒有過創業打算”,占總人數的31.9%;表示“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創業”的人數為379,占總人數的63.3%;正在進行創業或者已經成功創業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4.6%,有超過半數的調研對象“考慮過創業但是有疑慮而未進行”。
(2)調研數據顯示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創業
在全體調研對象中,回答這一問題的男生總數為327人,女生總數為271人。其中,有創業意向或者已開始創業的男生有241人,女生有165人;已成功創業的男生有5人,女生為0人;而“從來沒有過創業打算”的女生有106人,男生只有85人,可見在調研對象中,男生比女生有更明確的創業意向和更強烈的創業激情。
(3)創業意向與專業及學科有一定的關系
在調查中,商學院與其他學院相比,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在人數上明顯多于其他學院,在比例上也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由此可見,創業意向與專業及學科是有一定關系的,無論在何種層面上說,商學院的同學都更加容易接受有關創業的相關信息,因為與學科關聯性較強,創業對于商學院的學生來說不是那么遙遠。
2、對創業教育的了解
以下是調研的相關數據
(1)對 “教育部門試點創業教育”的了解程度
(2)對“團中央和學聯組織承辦的kab項目”的了解程度
(3)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辦的syb項目”的了解程度
(4)對“多個組織聯合舉辦的‘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 的了解程度
(5)對“高等學校自主設計創業教育項目”的了解程度
由以上數據資料可知,調研對象對諸如“教育部門試點創業教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辦的syb項目”、 “團中央和學聯組織承辦的kab項目” “高等學校自主設計創業教育項目”等項目了解較少,表示不了解這些項目的同學比例均在70%以上;然而,對于“多個組織聯合舉辦的“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在被調研的599人中,有近437人是了解的,占到總數的73.0%。這是因為,“挑戰杯“賽事是我校長久以來大力宣傳的重大賽事,而對其他的項目宣傳推廣較少,甚至還未啟動。由此可見,學校對相關創業賽事的推廣和宣傳是提高學生認知和參與這類競賽的前提,也是普及創業教育、推進創業的保障。
1、 創業資金、創業團隊、創業項目、人脈資源和良好的心態是大學生認為創業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
由數據顯示,被訪者認為創業成功最需要把握的因素是創業資金、創業團隊、創業項目、人脈資源和良好的心態的比例分別為71.8%、62.8%、58.4%、60.8%、52.3%;而認為是商業模式(即盈利模式)創業經驗、腳踏實地的實務能力的比例分別為45.4%、40.6%、50.1%。
2、調研對象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以及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或專利。
從上述圖表可以看出,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個人強烈的價值觀志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各種場合的應變能力以及個人或團隊研究成果或專利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6.3%、24.2%和20.4%;認為是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學校提供的各類創業培育和服務、的到社會化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的則分別為14.2%、4.8%、8.7%。其中,被訪者對于學校提供的各類創業培育和服務并不看重,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獨立創業意識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學校之前對于學生創業扶持力度不夠,扶持方式簡單而老化,缺少創新,因而不被學生看重。鑒于此,學校在提供相關幫助時,就要做到相關措施切實有效、落到實處,真正的能對扶持大學生創業起到幫助作用。
前言
第一部分 調研方案設計
1.調研背景
2.調研目的
3.調研對象
4.調研方式
5.調查程序及時間安排
6.調研負責人及其分工安排
第二部分 調研分析
樣本統計與分析
第三部分 調研結果
1.調研結論
分析
3.營銷策略(4p)
關于北京高校大學生校園寬帶使用情況的調研報告 前言
1.調研背景 互聯網的普及帶來的信息資源的洶涌澎湃,寬帶網接入學生宿舍更使大學生這個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網絡。為發現學生在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使校園網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發展,所以進行了此次調研。
2.調研目的
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對校園寬帶消費的需求和大學生在校園寬帶的使用過程中又出現過哪些問題,以及校園寬帶目前還存在哪些弊端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都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同時從消費群體的感知中,對三大校園寬帶運營商的營銷決策提供一些建議,從而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特撰寫此市場調研報告,展開此次調查活動。
3.調研對象
主要為北京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4.調研方式
采用問卷調查,抽取一定的樣本。
形式:網調(郵件,微信)和發放紙質問卷
樣本容量:20xx(網調電子檔1000份,紙質檔1000份)
樣本回收量:20xx
有效樣本:1720
因為校園寬帶在高校的普遍性,全體使用校園寬帶的大學生都是調查對象,但因為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校園寬帶的使用情況不同,會導致調查結果出現差異,因此為準確、快速的得出調查結果,需要對各個群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
具體情況如下:
大一學生:200人
大二學生:230人
大三學生:1080人
大四學生:180人
研究生:30人
5.調查程序及時間安排
市場調研大致來說可分為準備、實施和結果處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它一般分為界定調研問題、設計調研方案、設計調研問卷或調研提綱三個部分。
時間: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5日
(2)實施階段:根據調研要求,采用多種形式,由調研人員廣泛地收集與調查活動有關的信息。
時間:20xx年5月23日-----20xx年5月26日
(3)結果處理階段:將收集的信息進行匯總、歸納、整理和分析,并將調研結果以書面的形式——調研報告表述出來。
時間:20xx年5月26日-----20xx年6月1日
有計劃的安排調研工作的各項日程,用以規范和保證調研工作的順利實施。
第二部分 調研分析
樣本統計與分析
1.現有的市場情況
(1)調查對象的比例
抽樣調查發出問卷總共
20xx
份,回收有效問卷1720份,其中女生填寫990份,男生填寫730份,可以保證調查對象男女比例基本為1:1。以保證問卷的有效性.
(2)每天平均上網時長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每天的平均上網時長在2-3小時的居多,其次是4小時以上,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能正確的利用好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生活。
2.對于校園網的滿意程度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疲┊厴I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梢妼I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茖W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匯報內容概覽:
一、調研背景。
二、調研內容與分析。
三、調研總結。
一、調研背景:
本課題調研以北京地區高校公共設施為中心,調研領域成輻射狀分布。以北京為城市目標樣本,在全國范圍內,自南向北選擇廣州、上海、蘇州、天津、哈爾濱等樣本城市的公共設施進行調研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疲┊厴I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梢妼I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茖W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九是出臺涉殘就業的法律政策要有剛性。上級政府出臺涉及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政策,要具體細化有操作性,并能落實到位,且具有剛性的條文規定,確保促進殘疾人就業再就業及創業工作得以實現。
(一)崗位意向。
據統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喜歡的崗位基本上為教師,個別人喜歡去企業做文員;不喜歡的崗位大多是銷售、服務員類的崗位。公管事業管理專業學生主要是想考國編或是事業編制,產權和法學專業的學生喜歡的崗位是律師、法務、檢察員等與法學相關的崗位。
通過對崗位意向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我院20xx屆畢業生各專業的崗位選擇基本都是遵循專業對口的原則,少部分會選擇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其他崗位。
(二)薪資意向。
在薪資方面,我院思想政治專業的理想薪資大多為3500元左右;相比而言,法學與產權班學生的理想薪資要普遍高于思想政治教育班的學生,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公管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理想薪資基本上是在3500至6000元間。
通過對薪資意向統計數據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對于整個學院而言,20xx屆畢業生的理想薪資普遍是在3000至5000元之間,其中3000至4000最多,只有少數人的理想薪資位于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這表明我院20xx屆畢業生對自身畢業后的薪資期望相對合理,處于中等水平。
(三)就業方向。
通過統計20xx屆畢業生就業后的方向數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意向存在明顯差別,對于我院法學專業和知識產權專業的學生來說,選擇法務類工作和教師編制是占據主要地位,有73.50%;其次是選擇考事業單位和考研的,考事業單位約占7.6%,考研約占18.9%;還有極少部分學生傾向于國家基層項目、參軍、出國。
通過數據統計,我院20xx屆思政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更傾向與本專業一致的教師崗位就業,而法律類學生傾向于法務類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專業類別對未來就業方向有一定的`影響。
(四)地域意向。
在就業地域意向方面,我院20xx屆畢業生普遍傾向去東南沿海城市,從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浙江、廣州分別占比為25.11%、32.9%、26.84%、27.71%;而選擇在江西、北京、江蘇和廣東(除廣州、深圳外)的畢業生占比分別為46.75%、10.39%、19.91%、12.12%,剩下的其他省市則占比相對較小??赡苁怯捎跂|南沿海城市的經濟更發達、資源更優質、就業機會更多、發展平臺更大等原因,我院20xx屆畢業生普遍都不太想回生源地所在省市工作,而東南沿海城市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地域。
(五)就業指導服務意向。
(一)調查結論。
1、就業方向不夠明確。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xx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其就業方向不夠明確,選擇性較多,盲目從重現象較為嚴重,需要及時調整,明確目標和方向,精準發力,這樣才能更好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2、薪資期望趨于理性。
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對于薪資的期望,我院20xx屆畢業生能結合自身專業性質對自身未來的就業薪資進行了預估,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整體上趨于理性。但有少部分畢業生薪資期望不切合實際,這需要畢業生自身及時認清自身價值,了解市場需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3、就業地域偏好發達地區。
由于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發達地區一直是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區域,這也導致該地區容易出現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壓力較大等問題。我院20xx屆畢業生主要傾向于去東南沿海地區就業,而選擇去偏遠地區從事國家基層項目、參軍等則相對較少,這說明讓他們存在一定的從眾心態,缺乏奉獻、服務精神。
(二)對策建議。
1、幫助學生明確就業方向,轉變擇業就業觀。
為讓我院學生明確自身未來就業方向,轉變擇業、就業中不正確的觀念如眼高手低、盲目從眾等,我院成立了以書記、院長、科長、輔導員等為組員的就業領導工作小組,具體負責開展我院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同時,結合實際情況,要繼續完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定期舉辦職業輔導講座、培訓等活動,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建議,培養其良好的職業技能和道德修養,讓其更能明確就業目標,實現精準就業。
2、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一方面,我院要繼續要強化學生的價值理念,積極響應服務國家人才戰略,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自身潛力和優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服務意識。同時,積極關注畢業生動態,包括心理狀態、擇業就業方向等,及時給予相應指導和幫助。
3、做好就業宣傳服務工作。
通過此次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意向的調查研究,讓我院更加了解到這屆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意向,為今后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和幫助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有效參考。
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教育廳編撰的《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自治區高校本科、??飘厴I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出爐,對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共有高校畢業生109474人,其中,博士畢業生115人,占畢業生數的0.11%;碩士畢業生5095人,占畢業生數的4.65%;本科畢業生54104人,占畢業生數的49.42%;??飘厴I生50160人,占畢業生數的45.82%。
從就業情況看,截至20xx年9月1日,博士畢業生就業率63.48%,碩士畢業生就業率54.05%,本科畢業生就業率86.54%,??飘厴I生就業率89.75%。
在20xx年的畢業生中,女生占畢業生總人數的55.17%,男生占44.83%。
從就業情況看,男生的總體就業率85.41%,女生的總體就業率87.34%,女生總就業率高于男生。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畢業生就業分布全國31個?。ㄊ?、自治區),從畢業生就業地選擇上看,多選擇北方省市,并主要以區內就業為主,區內就業畢業生數72085人,占就業數的76.15%。區內就業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區,占區內就業數的58.27%,呼包鄂經濟帶對畢業生的吸納作用巨大。區外就業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魯地區,占區外就業數的51.16%,北京市是畢業生出區就業的首選,而選擇到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省市就業的畢業生數較少。
在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20xx年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方式就業的研究生比例為零,本科生、??粕灾鲃摌I比例分別是0.17%、0.09%。與20xx年畢業生創業比例相比有所增加。說明內蒙古自治區畢業生自主創業意識在增強,但整體創業意識仍偏低,應繼續鼓勵畢業生創業,完善優惠政策和社會創業環境,同時繼續加強高校的創業教育。
20xx年,內蒙古自治區本、??颇男I的畢業生最搶手?本科就業率最高的是小學教育,??凭蜆I率最高的是工商企業管理(企業財務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就業率均超過了92%。
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最好就業呢?根據報告,本科的教育技術學、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音樂表演(空中乘務)、環境科學、動畫5個專業,??频臅嬇c統計核算、酒店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軟件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廣告設計與制作、數控技術等12個專業最好就業,就業率均超過95%。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
3、與是否專業對口。
4、地域意愿。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和收費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據教育局公布數據顯示現在已達到了在校生的20—30,由于經濟上的拮據,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僅受到了影響,而且面臨的心理壓力比其他學生要大得多,有些極易轉化為心理上的問題。就此,我以重慶工商大學02經濟學班為調查對象,采用訪談的方式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時間為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12日,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奮斗目標,壓力狀況,自我認識等方面。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更深入的了解現在高校貧困學生的生活現狀,進而給予他們提供更切實有效的幫助。
在被調查的該班級中,總人數為40人,貧困生(向學生處遞交特困生申請的學生)人數為7人,占了班級總人數的17。5,其中來自農村的占了6名,所占比例高達86,另外來自西部地區的有兩名,占了貧困生的30,由此可見,地區性的差異和城鄉貧富差異在這里尤為突顯。例如,其中劉某同學來自山東的一個農村,其父母均為農民,家庭經濟來源主要依靠不足5畝地的產出,年收入不足3600元,另外還有一個弟弟也在讀高中,哥哥被迫輟學在外打工,經濟壓力十分沉重,象該同學的這種情況在從農村來的貧困生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這也是農村問題的一個延伸。
在調查中發現,其中四名貧困生的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再除去生活中必需的一些開支,(如電話費約5元/月,水電費約10元/月,上網費5元/月,日用品費15元/月,偶爾添加衣物平均費用約30元/月,應對突發性事情的準備費用約20元/月),剩下的用于每天的伙食費不足四元錢,所以大部分貧困學生平時都很少吃葷菜,與普通學生的伙食費(早餐面包牛奶約3元,午餐一葷一素約3元,晚餐兩素約2元,共約8元/天),對比之下相差近一倍,如果遇到生病之類的意外事情,則很難保證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其中一名同學講到她平時在寢室收集空的礦泉水瓶子,攢下的一點錢有時還能應付一下這樣的突發事情,這在其他同學看來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正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這也充分體現了貧困學生艱苦的生活狀況,在被問到"您的消費主要用于哪些方面"這一問題時5名(高達71)同學回答是解決基本生活需要。在被問到"您寒暑假是否回家"這個問題時,7名同學均表示暑假沒有回過家(除非有特殊情況必須回去),3名同學寒假會回家過年,其余4名同學表示有時會回家但不是每次都回。在回答"學費來源"這一問題時,有7名同學是通過貸款或是父母借債籌集,另外其中4名同學由于之前的學費沒有爭取到助學貸款而到至今拖欠未交,由此可見,貧困學生背負著相當重的經濟債務負擔。在問到"您購物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的同學回答是價格,其次有2名同學回答是質量,而回答品牌和款式的卻很少。另外在調查中發現,在貧困生當中使用手機的人數很少,尤其是低年級的。所調查的對象是屬于即將畢業的班級,本班的貧困生也大都面臨著找工作,但是在被調查的7名同學中只有兩名在本學期才剛開始使用手機,而且還都是買的二手的,另外5名同學則表示到月底正式開始找工作時再考慮買手機的問題。
絕大部分的貧困學生都具有很強的積極進取精神,但有少部分的貧困學生由于過為沉重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而導致無心學習,荒廢了學業。另外貧困學生對成功具有較高的期望。調查數據顯示,班內評比獎學金是按照班級人數的17。5的比例來計算的,也就是有7名同學可以獲得獎學金的名額,就在這7名同學里有5名都是貧困生,這大大高于學校獎學金的發放比例。同時在獲獎層次中,一,二等獎學金獲得者中只有一名是非貧困生,另外在被調查的7名同學中有四名同學正在緊張的準備考研,一名同學也在努力備考注冊會計師,其余兩名表示由于家庭經濟原因選擇先工作,等經濟狀況有所緩解的時候再準備進一步深造??梢姶蟛糠重毨W生的成績在各自班級都是較優秀的而且都很有進取心。在調查中問到"您在業余時間主要干什么"這一問題時,5名同學回答是自習,兩名同學回答是在圖書館看書,可見,絕大部分貧困學生都是比較勤奮刻苦的。正是因為他們的貧困現狀使他們對成功產生了強烈的渴望,急切希望擺脫現在的貧困的生活局面,進而回報父母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而唯一可行途徑就是努力學習,因此他們的學習日標非常明確,也就更加勤奮刻苦。其中來自河北的一名貧困生講道,她在其他的方面沒有辦法跟別人比,唯一一點就是要讓自己在學習方面很出色,讓其他同學在這方面認可她。但是也有的少數貧困生由于生活精神等各方面的壓力,使他們產生了很嚴重的自卑心理,對現實表現出逃避的態度,如,班內張某同學來自重慶一個偏遠的郊縣,家庭經濟情況很不好,故無法交納高額的學費,在那時貸款名額很緊張,最終他還是未能爭取上,由于害怕被別人看不起而越來越自我封閉,并且經常逃課導致在期末考試中有四門沒有通過,在上到大二時便退學到外地打工去了。由此可見,貧困生在心理上反映出來的"貧困"更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
在被調查的7名貧困生中有5名同學在回答"您認為貧困是什么"這一問題時,認為是種自強自立的財富。在問及"家庭經濟狀況對自身發展的影響"時,有6名同學表示有一定影響,可見大多數貧困學生對于貧困,經濟狀況均有一種較為理性的態度,常言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困生相對一般的學生心理都更加成熟些。但在調查中,也仍有同學認為貧困是一種災難,為自己的貧困出身而自卑,痛苦。在被調查者中的趙某講述由于她家里很窮,所以被她的親戚朋友們看不起,她心里一直很壓抑,覺得社會對自己太不公平,對有錢人產生仇恨,甚至怨恨自己父母,怨恨自己的家庭。她一直很努力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她想以此讓那些曾經看不起她們家的人對她刮目相看,當她聽說她的其中一個親戚出了車禍后心里感覺很高興,有種報復的快感。由此折射出的一個問題就是貧困大學生中存在較嚴重的極端偏激,認為"為富必不仁",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
在回答"您是否正在或曾經從事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這一問題時,6名同學回答是。他們表示從事勤工助學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補貼學習和生活的費用,并且認為也是一種自我鍛煉的機會。在回答"您的生活費來源"這一問題時,有6名同學表示部分是由勤工儉學獲得,這均體現貧困生較強的自立,自主意識。調查發現有4名同學表示現在主要交往的朋友以高中的好朋友為主,這體現了交際能力的不足和缺陷。壓力大和自卑心理是造成貧困生人際交往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這恰恰又是貧困所帶來的直接負面效應。
在被調查的貧困生中,大都表示在大一剛進大學校門時,對"貧困"一詞非常敏感,自卑心理很強。被調查的七名同學均表示在上大學之前自己所有的經濟條件,生活方式都與其他同學很相似,所面臨的任務也很單一,只要刻苦讀書久可以了,但是面對現在多元化的大學校園,之間產生的反差讓他們一時無所適從,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讓他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物質上的貧乏讓他們產生了羞恥感。不過隨著年級的增長,心態漸漸趨于穩定和成熟,不再象以前那么敏感。即將畢業的貧困生當中都表示現在心態比大一的時候好的多,沒有太大的由于貧困帶來的壓力。
由于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方面的原因,在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中,可能會使自己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其中有4名貧困生選擇了考研,以此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因為他們都表示說"我們沒有任何可依靠的,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言語中透漏出了他們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和無奈。不過他們的心態大都還是比較樂觀的,都表示只要努力付出了對自己的今后發展還是充滿信心的。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校期間的經濟窘迫,以及激烈的就業形勢,使得貧困生對前途沒有把握,感到迷惘。
貧困生對于學校的貧困資助體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現實卻與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同學對此很有意見,認為資助應該注重落實,而不應停留在形式上,另外資助力度也應該加大。根據被調查者的反映,在上學年,學校便公布了每個貧困大學生都有每人每天4元錢的伙食補助費的通知,但是到至今卻仍未見實施,對次他們表示了不滿。另外反映學校所提供的勤工儉學機會較少,且在發放報酬方面也是存在問題,為了得到學校規定的每小時2元,每個月最高是150元的勤工儉學報酬,他們每天必須的要有至少4個小時用來從事勤工儉學。他們在既要照顧自己的學業又要解決生活問題的雙重壓力下,使他們感到很壓抑很疲憊??梢妼W校的貧困資助體系并未很好地解決貧困學生的問題。
1,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貧困學生的現實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因此學校應當對此引起重視,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更加健康的環境下順利完成學業,在獎學金等具體獎勵措施實施過程中,應優先考慮貧困生,尤其是農民子女。加大貧困生專項獎學金的發放力度,適當擴大貧困生受益面,減輕他們的精神壓力。
2,營造校園健康消費環境。
在當前大學校園里,高消費被視為一種時尚,貧富學生之間的消費有著巨大的差異,這不僅僅體現在吃穿好壞的區別上。學校的風氣也受到了這"時尚"風的負面影響,這給貧困學生造成了無形的精神壓力,這也是造成他們自卑心理的一個誘發因素。因此學校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重學術學識,輕奢華時尚的健康學術氛圍。
3,校方在實施扶助過程中,應當加強應有的隱私保密措施。
學校應當注意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將人文關懷融人到扶助工作之中。根據貧困生的反映,在他們到學院或輔導員那里去詢問關于貸款或者勤工儉學的有關問題時,都曾遭受過冷遇,這讓他們心理有中被人看不起的感覺,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雖然他們反映的情況可能帶有他們個人的猜測,但是還是應當引起學校的重視,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懷,因為本身他們已經在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了。另外學校在發放貧困補助,辦理助學貸款時,最好不要大張旗鼓的進行公示。學??赡苁墙璐似鸬阶尨蟊娺M行監督的作用,但是應當考慮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張貼在貧困生一欄中,被人指指點點時的感受,相比之下貧困學生的精神壓力就已經很大了,如果還要將他們處于眾目睽睽下,可能這些環節給很多貧困生帶來的別人無法體會的苦惱和尷尬。有的貧困生甚至由羞恥進而生怨,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因此,在必要的監督審查環節中,要重視保密工作,減少貧困生的心理壓力。
該部致力于網站的建設與維護,并負責校學生會網頁的。
制作和更新。豐富同學們的電腦知識,提高網絡技術,是學生會順應高科技信息化潮流而設立的一個部門。
2、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學生服務中心。
該中心建立的初衷是在高校里嘗試有償的服務。成立這樣一個中心,以良好的信譽為保證,系統的辦理學生與代理公司,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業務,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在日常工作中,收取一定數量的中介費(限于票務和代理),勤工儉學的同學只收取電話聯系費),以維持本部們的日常開支。
該中心下設勤工儉學中心、票務中心、校園代理中心三個部門。給同學們提供各種勤工助學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另外,該中心還有校學生會服務熱線,收集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然后及時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并督促解決。
票務中心是專門代銷校內外各種大型演出、電影院、旅游景點、展覽、體育賽事、優惠卡等票務,其中收取一定的提成。
校園代理中心是在方便同學的原則下成立的,他們的工作是代理各類考試和輔導班報名以及各類娛樂休閑活動的報名,此外還代理部分學生有實惠的商品的訂購。代理中心的操作模式是向公司收取一定的宣傳費和代理費,如果有代理報名及類似業務,還會收取一定的業務提成。他們曾做過北京太奇、宇航等學校的考研報名代理;“康跋”鞋校園推廣,聯通cdma手機入網手續辦理代理等。同時為了方便同學出售和購買二手物品,該中心還開辟了“校園二手市場”,系統地為同學們登記以及發散信息?,F在該中心提供的是免費的服務,該負責人指出,等到機制健全以后,將試著向同學們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為了擴大中心的影響力,還計劃把二手市場逐步推廣到教職工及其家屬,進而其他高校。
3、中央財經大學紀檢部。
該部屬于職能部門,不搞具體活動。其主要職能是紀檢和項目化管理。其中紀檢部分是對全校會的學習紀律的檢查以及學生會干部的期末考核,其考核成績與綜合測評掛鉤而與學分無關。項目化管理部分是對校會活動大方向上的一種管理,管理機構由三級構成(一級組織:校會主席團;二級組織:校會紀檢部;三級組織:校會其他職能部門)。管理過程:前期“項目化管理指南”的制定和中期的投標(分為初期標和隨機標,其中隨機標又分為主題性招標和非主題性招標)后期為項目后評價,是活動的大總結。
入圍項目的資金管理,先審批,后預算。但最終只能撥給其所需款額的五分之三。
項目化管理是對校內資源、人、物、資金的整合,使活動有秩序,有意義,有效果,其很大的特色是做項目后評價的歷史性回顧、總結。
4、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部。
人力資源部是作為學生會對內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學生會人事制度與思想監督方面的工作。宗旨是“來自同學,服務同學”,“以人為本”,著重對人的知識資源、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開發、整合、積累和利用,完善學生會的人事制度和監督機制。
負責擬定學生會人事管理的規章制度;負責學生會各類人員的編制管理,年度聘任和考核的指導、管理工作;負責人事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管理人事信息系統;上報人事統計報表;負責人事文書材料的收集、立卷和歸檔工作;開展學生會人事管理的研究工作,為學生會的有關決策提供服務;對各部進行素質、技能、知識考核。另外還起到思想監督的作用,對學生會違紀學生提出書面或口頭批評及輿論譴責。了解各部門工作的進展,對各部門工作進行監督。
1、中央財經大學。
有具體的評分標準,分為a基準分,歲平時工作的積極性、工作質量、考勤方面的打分。b加分項即隊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嘉獎c減分項急即針對校會成員違紀行為的處理d平衡分即由主席團、團委老師打分和各部長間的互評(主要以校會內部評分為準)。
具體的評比結構圖如下:
除了對校會成員的打分外,中財還對其校會的部門也采取月季專評的辦法。其考核標準主要以部長、副部長的工作表現以及該部所承辦的活動的效果為準。
這兩種評分的結果都會在公布欄公布。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本科生規模擴大,學業困難生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學業困難生除了自身存在的原因外,在包括家庭、周邊學生人群、學校支持系統在內的外部系統中也存在著溝通不良、信息不暢、易受影響、支持力度不足等深層次問題。這些使學生在學業、畢業、就業等發展前景受限的同時,也給高校教育管理和學生培養工作帶來極大挑戰。結合基礎數據分析,通過個體抽樣深入訪談調查,從內外部系統兩大方面探尋高校學業困難生的癥結成因,并給予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本科生學業困難內外部系統調研分析癥結對策建議。
本文基于配額抽樣的方法,首先針對廣東省某地方高校存在較嚴重掛科問題的學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然后從中抽選12名不同類型學生作為典型樣本對象,從個人內部系統和外部環境系統兩方面對樣本學生進行深入的無結構個別訪談調查,進而結合調研訪談結果探究學業困難生所面臨的系統問題和原因癥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按照先統計分析,再配額抽樣訪談調查的方法,針對配額抽樣后的典型樣本學生,主要采取一對一深度訪談的方式。訪談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內部系統問題,主要包含學習認知、學習心理、學習方法、學習經歷、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個人興趣愛好等多重維度;第二部分為外部系統影響問題,主要涉及父母家庭影響、周圍學習氛圍、學校制約系統、學校支持系統、學生對學校的期望等幾個方面。
(二)調研對象。
截至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末,該地方性高校在校本科生總計約2.6萬人,其中,累計未通過必修課學分超過15學分以上,即得到學業黃牌預警或黃牌的本科生共計1089名,約占在校本科生總數的4.2%,具體的分布情況如圖1、圖2所示。
根據該1089名學生樣本在掛科總學分數、年級、專業等分布情況進行配額抽樣,總計抽取典型樣本學生12人作為訪談對象。其中,按掛科學分范圍,抽取掛科15-19學分的5人,20-39學分的6人,40學分及以上的1人;按年級分布比例,抽取20xx級學生1人、20xx級1人、20xx級2人、20xx級3人、20xx級4人及20xx級1人;按照專業分布比例,抽取工科專業8人,理科專業3人,文科專業1人;另外,訪談對象中還包第三,認知與態度的轉變很難轉化為有效的學習動力。在談到“第一次掛科的心情描述”時,大多數受訪學生都表示“有壓力”、“很沮喪”、“很失望”,能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努力。但每學期繼續掛科的學生仍占大多數,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認知與行動脫節。
2.學習興趣與需求。
一是學習需求偏低致使學業困難生長期缺乏學習動力。很多受訪學生在談到自身的學習時,都提到“沒有學習興趣”或是“對專業不太感興趣”。80%的受訪學生在談到“你覺得大學的課程用處有多大”這個問題時,都提到“實用性不大”、“沒有什么用處”。學業困難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缺乏基本的興趣。
二是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差致使學業困難生缺乏學習需求。盡管很多受訪學生在談到“對大學學習的感受”時,認為大學的學習更自由、更自覺、更自主,但是他們在對自己學業的規劃和管理上卻表現得不盡如人意。許多學業困難生在大一的松懈中忽略了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發展目標的審視與確立。
三是過分功利化的學習動機致使學習成為獲取文憑或就業的工具。在很多學業困難生真正意識到學業和學習的重要性時,已是大三、大四的學生了。他們對學習的需求更多是“取得一紙文憑”,因此在學習中折射著功利化的學習動機,學習往往是為了通過考試。許多掛科生不認真對待平時的聽課和作業,而選擇突擊復習,考試只求一過。一些延期畢業生在校重修學分的過程中,對學習的需求更多與將要從事的工作相關,學習成為附帶就業價值的工具。
3.學習習慣與方法。
首先,進入大學前未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業困難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學習基礎沒有打好,這與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密切相關。有訪談學生表示,初高中階段自己數學基礎不好,經常在數學科目上補課。還有學生表示,高中階段都是家長和教師在身邊督促自己學習,學習能抓得比較緊,到了大學完全靠自覺,學習一下子就松懈了。在談到“是否有借鑒他人好的學習方法”時,90%的訪談學生表示不會去留意,也不會去總結。
其次,學業上自我要求過低使壞習慣加速固化。有60%-70%的受訪學生表示,掛科科目里有相當一部分科目是因為平時出勤率低,或是考試當天睡過頭忘記參加考試而掛科的。學業上過低的自我要求加速了曠課、缺勤、缺考、不自習、不交作業等學習壞習慣的養成和固化。
第三,自我解決學業問題的途徑十分有限。碰到學業難題不主動向教師和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求助。當問到如何解決學習困難時,絕大多數受訪學生表示“自己解決”,過半數學生表示會向身邊同學請教,極少學生表示會向教師請教。而自己解決問題的學生大多選擇自己看書、上網、找資料、認真聽講等途徑,問題都在自身內部消化,學習效率較低,收效甚微。
4.心理問題。
一是由認知偏差而引起的畏難情緒和懈怠心理。首先,學業困難生經歷了高考的洗禮,在高中階段形成的學習壓力使他們對學習有了一定的畏難情緒,來到大學后,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的壓力得到釋放,懈怠心理逐漸讓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慢半拍”,在行動上有了“拖延癥”的習慣。其次,對待挫折失敗沒有積極正面的回應和努力發奮的斗志,多數掛科生選擇不良發泄和消極逃避,例如通宵上網、玩游戲、在宿舍睡覺逃課等。
二是學業困難生的自控能力和意志障礙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訪談學生表示,在意識到學業問題后,雖然調整了自己的精力和專注力,卻很難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自控能力差,做事情沒有堅持和意志力造成的。另外,諸如逆反、自卑、壓抑、孤僻、焦慮等個性心理問題,在訪談學生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
二、外部系統方面。
1.家庭系統溝通不良。
70%-80%的受訪學生反映,所報考的專業和學校是家長選擇的,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填報志愿大多由家長一手操辦。進入大學以后,學業方面與家長的溝通,多屬于“事前無商量,事后再告知”的情況,家長對學生的在校情況多由電話了解,學生主動與家長溝通學業的`占少數。
2.易受身邊學生人群影響。
80%的受訪學生認為身邊的學習氛圍“不濃厚”,同學之間“很少談學習”、“彼此影響,大家都宅在宿舍打游戲”。對于人群關系依賴型的學生,在做決定時自身判斷往往讓位于從眾,更容易受到身邊人群的負面帶動及影響;自控力較差者會沉迷網絡、不思進取,學業上一旦出現困難就選擇消極逃避。
3.學校支持系統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第一,學校和學業困難生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很多學業困難生不了解學校的學業幫扶制度。盡管全部訪談學生都表示接到了學院教師或輔導員給予自己的學業黃牌預警或黃牌,但70%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學校學業黃牌歸口管理部門,也沒有求助過學校相關機構。
第二,新生入學教育的學業教育部分有待加強。新生入學教育對學生的大學定位、學習態度建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旨在引導學生融入更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了解校情校紀,鼓勵學生發展興趣特長,鍛煉社交能力,而對學業的宣傳教育部分不夠重視。
第三,缺乏針對性的重修輔導制度。調研結果顯示,12名抽樣學生共掛科88門,平均每人掛科7.33門,平均單科學分3.29分。掛科科目中基礎課28門,占總掛科科目的32%,專業課60門,占68%。在基礎課程中,思修課程占11%,計算機基礎課程占18%,大學英語課程占18%,體育課程占18%,高等數學占35%。通過調研訪談我們了解到,開設必修課重修班的僅僅為極少數學院,多數學院對于重修科目,特別是專業必修課并未開展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只能依賴第二年重新選課補齊學分。
第四,學業退出機制不完善導致學風不正。在訪談的學生中,多數學生表示他們較少受到學院和學校方面的壓力,“學院從來沒有因為學習成績差而清退過任何學生”,“同學們都很懈怠,沒通過就再重修好了,大不了就延期畢業,反正總會拿到畢業證的”。而學習態度特別消極的學生帶壞了周圍的學習風氣。
第五,延期畢業學生缺乏統一管理。抽樣的12名學生中有2名是延期畢業學生,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延期畢業生在校屬于“散兵游勇”的狀態。延期畢業生在學業上存在較多困難,因身份問題不歸屬某個年級某個班級而與集體組織脫離,有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難以與學校進行有效溝通,經年累月成為“老大難”。
(一)多管齊下,加強新生學業教育。
高校應在迎新期間舉辦學業優秀新生宣講會,邀請優秀畢業生、杰出校友與新生面對面,舉辦資深教授、院士座談會和茶話會;抽調導師帶領新生參觀學??蒲谢?、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展等多種形式;通過張貼海報、發放新生學業指南手冊等方式對學業獎學金、轉專業考試、雙學位申請、出國交換生等信息進行大力宣傳;教務、學生、團委等部門開通熱線或專門設點為新生提供信息咨詢,搭建信息平臺,讓信息渠道暢通。
(二)社區走訪與師生幫扶相結合,關注關心學業困難生。
學生社區輔導員與學生助理應關注并掌握社區內的學生學業狀況,開展定期走訪,結合學生的實際成績,制訂學業困難生跟進手冊,了解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對學生較大的生活變化和學習起伏應給予重點關注并做好記錄備案;教師適當增加每周的坐班次數,延長每次輔導時間;班主任應在班會中多強調學風學業問題,在班級活動中對學業困難生給予更多的機會和鼓勵;鼓勵學業優秀生主動幫助學業困難生解決實際的學業困惑和作業難題。
(三)成立學業輔導機構,提高學業困難生重修通過率。
教務部門牽頭,抽調大學英語、計算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數學等基礎課的任課教師組建基礎課輔導班,各院系專業課掛科率較高的學科教師組建專業課輔導班,每周定期開展學業輔導和答疑,定期布置作業、安排考試;開通校級和院級網絡答疑渠道,在學生遇到學業問題時,可以隨時在網絡上留言提問。
(四)完善學業預警與學分分級處理制度,增強外部督促機制可考慮在黃牌預警(15分)、黃牌(20分)之后設立紅牌預警(25分)、紅牌(30分)等相應更為嚴格的督促制度,讓掛科嚴重的學生在掛科的不同階段收到來自校方的預警信號。當學生掛科學分累計達到不同階段時,逐步采取班主任、社區輔導員當面口頭告知、約談,警示通知單遞交學生并寄送家長,直至勸退處理等方式,增強外部督促機制,給學生以壓力和鞭策。
(五)班主任定期與學業困難生談心交流,認真傾聽學業困難生的問題,開解心結,疏導情緒。在自愿的前提下,推薦一些學業困難生參加由學校心理輔導機構組織的心理輔導工作坊或是團隊拓展活動,讓學業困難生在活動中獲得啟發、稀釋焦慮、減輕壓力、增強自尊、提高自信。
(六)對延期畢業生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延期畢生學業教育。
將延期畢業的“大五生”“大六生”編入大四畢業班,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進行統一管理,班主任應定期了解延期畢業生的學業狀況和困難,社區輔導員應定期走訪摸底,學業優秀生和學生黨員干部應發揚風格,主動提供學業及生活上的幫助。
[參考文獻]。
[3]王自華,張保敬,施媛,等.大學生學業困難預警機制初探[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0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