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情況報告時,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讀者的需求來確定報告的結構和內容,以便更好地傳達信息。情況報告范文中的案例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
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工作總結我局近期開展的全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工作,是按照縣政協彝政協辦【xx】13號文件(《關于開展××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認真組織開展的。本次調研工作我局采取以發文件收集情況、電話采集信息、并結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況等方式進行的?,F就調研后的工作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積極行動、收集數據、掌握情況。
在接縣政協《關于開展××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組織人員開會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調研工作的精神及時擬發了《關于填報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相關數據的通知》至各鄉(鎮)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如實填報《××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統計表》,在各文化站填報的統計報表收訖后,我局就統計報表的數據又作了逐一認真的反饋落實,并對數據顯示的情況結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況作了綜合分析研究,經分析研究后,大體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統計數據顯示的情況和我局掌握的情況來看,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總體情況不太樂觀,屬文化站產權站舍2個,共600㎡,且建設不合要求,均建于鄉政府院壩內;在建5個站舍,面積1500㎡;其余8個鄉(鎮)均無站舍。各站共有藏書1xx余冊;工作人員共38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名(中級職稱人員4名);村文化室全縣共17個,房舍面積257㎡,兼職人員13名,藏書20580冊;近三年全縣鄉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共約197.88萬元(縣級以上部門投入170.48萬元,鄉村自籌27.4萬元,大部分資金用于站舍建設);近三年各鄉(鎮)開展文體活動約130場次,參加活動人數約25118人次(其中鄉鎮65場次,參加活動13809人次;村61場次,參加活動11309人次);各鄉(鎮)共有籃球場199塊(學校186塊),乒乓桌208張(學校200張);電視已覆蓋2898個村民小組(覆蓋率達98%以上),覆蓋農戶86565戶(覆蓋率為68%以上);鄉村文化站(室)共有電腦15臺、音響9套、攝像機3臺、照相機2臺、電視機46臺。
在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工作中,我局除發文收集調研情況外,還以電話調研的形式逐一地對各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通過電話的進一步調研,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問題。
目前有站舍的鄉(鎮)文化站為龍安鄉和奎香鄉文化站,站舍面積均為300㎡;兩河鄉、海子鄉、樹林鄉、鐘鳴鄉、小草壩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在建中,預計年底竣工,面積均為300㎡;尚無工作用房的鄉(鎮)文化站為角奎鎮、牛街鎮、洛澤河鎮、蕎山鄉、龍街鄉、洛旺鄉、柳溪鄉、龍海鄉。戶外活動場地各文化站均無。
二是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問題。
從我局本次調研收集的經費數據顯示來看,近三年我縣鄉村文化建設經費的投入,除工作人員工資外,只有8個鄉投入有文化建設經費,投入資金為197.88萬元,其中站舍建設150萬元為國家擴大內需而投入的,20.48萬元為上級各主管部門投入用于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27.4萬元為鄉(鎮)自籌用于文體活動的開展、站舍建設等支出的.。其余7各鄉(鎮)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為零。由于經費的投入較少,客觀上就制約了鄉村文化的建設、正常業務工作的開展和文體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以及文化站多數人員綜合素質的偏低。
三是隊伍建設及人員素質問題。
四是業務工作及活動的開展問題。
通過調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設情況來看,由于受經費、站舍、場地等條件的制約,各文化站業務工作的開展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除少數幾個站開通有線電視網絡服務工作有一定業務工作要做以外,多數站人員主要是服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從農村文化建設統計表顯示的有關業務工作統計數據來看,現有圖書的文化站7個,總藏書量僅1xx余冊,而且能流通閱讀的圖書不多;村級有17個文化室,藏書20580余冊,但是由于管理人員是兼職,加之村一級各項工作也繁雜,所以造成文化室的開放不正常。各鄉(鎮)文化站(室)共有電腦15臺、音響9套、攝像機3臺、照相機2臺、電視機46臺,這些少得可憐的工作設備怎能達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需求。
從近三年各鄉(鎮)開展文體活動統計數據來看也不容樂觀,具體情況是鄉級開展了各類文體活動65次,參加活動人數13800余人次,村級開展各類文體活動61次,參加活動人數11300多人次。從統計數據得出各鄉(鎮)級每年每鄉(鎮)平均開展文體活動1.44次,村級每年每村開展文體活動僅0.15次。這些數據折射出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十分薄弱,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匱乏。
在送戲送電影下鄉方面,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也顯得蒼白無力,近三年來,除縣上組織了8次送戲下鄉、5次送電影下鄉和今年市上開展的送戲下鄉到我縣15個鄉(鎮)各進行一場文藝演出外,各鄉(鎮)組織開展的演出活動不足30場次。三年來,有9個鄉(鎮)組織開展送科技知識下鄉206次。據調查統計,各鄉(鎮)共有娛樂室11個、籃球場199塊(屬學校所有186塊)、乒乓球桌208張(屬學校所有200張),這些統計數據顯示了我縣農村文體活動的主要場地在學校。公益性文體活動場所的嚴重不足,也是影響和制約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我縣民族民間節日傳統文體活動開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節龍燈活動,龍安三樂、奎香松林、蕎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趕花山活動,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澤河銅廠溝、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眾在春節期間已形成了開展群眾文體活動的習俗。據調研統計,各鄉(鎮)有民間文藝隊32支,隊員500余人,這些隊伍就是豐富和活躍我縣農村群眾文體活動的主力軍。
我縣文化站的現狀可概括為:一人一站一間房,開展活動靠借場;工作經費無保障,全憑個人想辦法;人員全是“萬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隊伍建設不穩定,歸口部門也無法。
三、解決問題及努力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全縣性的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的調研工作,我局也進一步地摸清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狀況和存在的問題與癥結所在,我局將這次調研情況作總結,提供縣政協作參考進行參政議政,為今后如何加強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文化事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和水平、推動全縣經濟建設又快又好發展,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我局近期開展的全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工作,是按照縣政協彝政協辦【20xx】13號文件(《關于開展××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認真組織開展的。本次調研工作我局采取以發文件收集情況、電話采集信息、并結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況等方式進行的?,F就調研后的工作情況作如下報告:
掌握情況。
在接縣政協《關于開展××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組織人員開會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調研工作的精神及時擬發了《關于填報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相關數據的通知》至各鄉(鎮)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如實填報《××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統計表》,在各文化站填報的統計報表收訖后,我局就統計報表的數據又作了逐一認真的反饋落實,并對數據顯示的情況結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況作了綜合分析研究,經分析研究后,大體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統計數據顯示的情況和我局掌握的.情況來看,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總體情況不太樂觀,屬文化站產權站舍2個,共600㎡,且建設不合要求,均建于鄉政府院壩內;在建5個站舍,面積1500㎡;其余8個鄉(鎮)均無站舍。各站共有藏書12000余冊;工作人員共38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名(中級職稱人員4名);村文化室全縣共17個,房舍面積257㎡,兼職人員13名,藏書20580冊;近三年全縣鄉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共約197.88萬元(縣級以上部門投入170.48萬元,鄉村自籌27.4萬元,大部分資金用于站舍建設);近三年各鄉(鎮)開展文體活動約130場次,參加活動人數約25118人次(其中鄉鎮65場次,參加活動13809人次;村61場次,參加活動11309人次);各鄉(鎮)共有籃球場199塊(學校186塊),乒乓桌208張(學校200張);電視已覆蓋2898個村民小組(覆蓋率達98%以上),覆蓋農戶86565戶(覆蓋率為68%以上);鄉村文化站(室)共有電腦15臺、音響9套、攝像機3臺、照相機2臺、電視機46臺。
在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工作中,我局除發文收集調研情況外,還以電話調研的形式逐一地對各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通過電話的進一步調研,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問題。
目前有站舍的鄉(鎮)文化站為龍安鄉和奎香鄉文化站,站舍面積均為300㎡;兩河鄉、海子鄉、樹林鄉、鐘鳴鄉、小草壩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在建中,預計年底竣工,面積均為300㎡;尚無工作用房的鄉(鎮)文化站為角奎鎮、牛街鎮、洛澤河鎮、蕎山鄉、龍街鄉、洛旺鄉、柳溪鄉、龍海鄉。戶外活動場地各文化站均無。
二是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問題。
從我局本次調研收集的經費數據顯示來看,近三年我縣鄉村文化建設經費的投入,除工作人員工資外,只有8個鄉投入有文化建設經費,投入資金為197.88萬元,其中站舍建設150萬元為國家擴大內需而投入的,20.48萬元為上級各主管部門投入用于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27.4萬元為鄉(鎮)自籌用于文體活動的開展、站舍建設等支出的。其余7各鄉(鎮)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為零。由于經費的投入較少,客觀上就制約了鄉村文化的建設、正常業務工作的開展和文體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以及文化站多數人員綜合素質的偏低。
三是隊伍建設及人員素質問題。
建設一支穩定而有綜合素質的文化站隊伍是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從我局掌握的情況及本次調研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的28名,40歲以下的30名,專業技術人員23名(其中群眾系列15名含中級職稱人員4名,非群文系列人員8名),工勤人員15名。從文化層次、專業技術職稱及年齡結構上來看文化站隊伍建設還過得去,但是據我局了解能獨立承擔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員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員是長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員的進出與業務主管部門是脫節的,客觀上就造成了各鄉(鎮)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隨意性,從而造成了文化站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由于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從而影響了人員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核心就影響了鄉村文化的建設工作。
四是業務工作及活動的開展問題。
通過調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設情況來看,由于受經費、站舍、場地等條件的制約,各文化站業務工作的開展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除少數幾個站開通有線電視網絡服務工作有一定業務工作要做以外,多數站人員主要是服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從農村文化建設統計表顯示的有關業務工作統計數據來看,現有圖書的文化站7個,總藏書量僅12000余冊,而且能流通閱讀的圖書不多;村級有17個文化室,藏書20580余冊,但是由于管理人員是兼職,加之村一級各項工作也繁雜,所以造成文化室的開放不正常。各鄉(鎮)文化站(室)共有電腦15臺、音響9套。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兩三年,也就是溫總理上臺后,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我對現在農村發生的變化感到非常高興,當然農村的發展仍然存在嚴重的不足。
我從我寒假在家里的調查以及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所看所見全面的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農村。
自從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實施以來,農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農業并沒有擺脫為別的行業服務的地位,農業創造的財富無情的轉移到別的行業,這和別的國家爭相補貼農業形成了鮮明對比。二十年來農村的變化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我就農村的經濟,教育,衛生保健,治安,信息化的調查大概談一下我的看法。
農村變化最大的應該是房子,從小的時候的土坯房到平房,到現在二層的樓房,但是人們的收入并沒有實質上的增加,我大概調查了一下,在我們那里,現在一般的家里都是三口人,每家有四五畝的地,每年種地的收入只有兩三千元錢,這里面有農民買種子(大約要一兩百元)和買化肥(也要一兩百元)的錢,還有自己親自勞作,節省了耕地和豐收的花費,所以如果一普通農家只種地的話,除去日常的生活花費將所剩無幾,所以我們那里的農民一般都要去干零時工。在20xx年后,突然流行了外出打工,這是中國的大勢所趨,沿海的發展給大量的農民工提供了打工的機會?,F在我們村子只要有一定勞動力的人都在外打工了,雖然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和中國經濟總體水平相比,我覺得還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有的家里只有丈夫在外打工,每年能夠帶回五六千的收入,多點的七八千元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就是自給自足,也就是現在每個家庭平均每年有兩三千元的收入,但是每個家庭都有孩子,每個父母都要賺錢為孩子蓋房子,現在農村一般都蓋的是兩層的樓房,如果不蓋的話,自己的孩子將很難找到老婆,而且會被人恥笑,而蓋一個二層的樓房一般都在兩三萬,所以丈夫辛辛苦苦儲存的錢也就是為給孩子上學的費用,以及將來孩子長大了,給孩子蓋房子。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也就陷入了這樣一個循環,父母儲存的錢給孩子蓋了房子,孩子又要養活自己的父母,又要儲存錢為了自己的孩子,這里面不能發生任何的以外,包括家人得了什么重病。再看一下我們那里的村的集體經濟,沒有一個村辦的企業,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只能到沿海打工,農民沒錢,村的辦公機關沒有收入,舉債運行,到達破產的邊緣,農村的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問題,農村問題不解決中國不可能富裕,中國不可能實現現代化,不過中國在發展,農民問題也慢慢的解決。
農村的教育問題也非常的嚴峻,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農村的人口占我國人口的決大部分,可能農村的孩子不能決定祖國的未來,但是也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鄉原來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小學,而現在好幾個鄉才有一個小學,而我們市的高中也只有兩所高中,而只有一所每年有兩三百個考上大學,另外一所只有幾十個,這樣的狀況怎么可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還有孩子不是不想上學,一是考不上,二是考上了也可能沒有錢上?,F在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但是我問過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卻是用處不大。政府要加強對學校的投入以及扶持一些社會急需的行業培訓結構。還有就是現在經濟的發展使很多的孩子輟學去打工,我們村現在一個村只有兩三個上高中的,其余十五六歲的孩子都去打工了,如何讓這些孩子重返學校,也是社會要關注的問題。
農村的衛生保健就更差了。農民以前沒有醫療保險,而現在突出的問題都是看病貴,所以農民只能是小病抗著,大病等死。還有就是農村沒有自來水,隨著環境的污染,自己井里的水到了不能食用的地步,就那我們村和附近幾個村為例,普遍存在井水過咸的狀況,而且雜質過多,越喝越渴,沒有人去關注,農民選擇了沉默。
農民看病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構成的:
一是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抵御疾病能力太弱。由于經濟條件差,很多農民大病往往錯過了治療時機,一旦發現已經成了絕癥,而且治療費用高,造成許多家庭因病致窮、因病返貧,債臺高筑。
二是農村“三級衛生網”功能萎縮,農民健康無制度保障。隨著農村實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集體經濟實力下降,依賴集體經濟運轉的農村合作醫療名存實亡,農村“三級衛生網”功能逐步萎縮,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
三是國家衛生投入不足,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多年來,國家對衛生的投入不足,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衛生資源的配置明顯存在著傾向城市而忽略農村的趨勢。
四是醫療市場競爭無序,醫院運轉成本增高。由于財政投入少,醫院的正常運轉主要靠提供醫療服務收取的費用,添置大型先進設備主要靠自籌資金。這種機制實際上把醫院完全推向了市場,其后果是形成醫療市場的無序競爭。
五是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醫德醫風與日俱下。由于醫療制度的弊端,我市大多醫院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公益性質和群眾利益,醫療行風出現滑波,醫療服務質量下降。
六是醫藥進貨渠道不暢,中間環節多費用高。有的醫院的藥品進貨渠道不正規,偽劣藥品魚目混珠,藥品入庫價與出廠價的差價懸殊。
七是地方疾病防治不力,血防工作形勢嚴峻。我市地方疾病中要數血吸蟲病對群眾健康危害最大。一旦患上血吸蟲病,將伴藥終身,若延誤治療到晚血后期將會丟掉生家性命。
解決群眾看病貴問題非小事,直接關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社會進步,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委員們建議:
第一、堅持辦醫的公益性和服務宗旨,加快醫療體制改革發展。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市衛生工作,圍繞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加快醫療制度改革。
第二、加強衛生宏觀調控管理,合理節約優化醫療資源。市、縣(市、區)兩級衛生主管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綜合監管工作,合理調配優化醫療資源,認真實施衛生區域規劃,引導醫療市場健康發展。
第三、加大衛生事業投入,重點傾斜農村衛生。政府對衛生投入應逐年增加,增長幅度應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且應傾斜農村和城市社區衛生,真正落實“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衛生方針。
第四、辦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牢固構筑農民健康屏障。切實抓好鐘祥、京山、沙洋縣(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試行工作,關鍵是政府的補貼要及時到位,提高農民的參合率,擴大覆蓋面,防止出現“三起三落”。
第五、切實辦好惠民醫院,真正服務好弱勢群體。要使惠民醫院真正“惠民”,拿出醫療惠民的硬措施,以解決低收入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第六、大力加強醫德行風建設,切實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要重點抓好醫療機構醫德行風建設,使醫院為社會服務,醫生為病人著想,醫療為病人滿意,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徹底扭轉過去偏重經濟創收的傾向,重塑健康衛士的良好形象。
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了關于農村文化建設。
供大家參考借鑒。
隨著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xx鄉大力發展新型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遍布全鄉的農村鄉土文化彰顯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機,為xx鄉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在鄉政府在財政赤緊的情況下,盡力保證文化必要的投入,據統計,近幾年來,鄉里共投入14萬元,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文化活動得到豐富,為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政府以文化站為主體,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鄉文化站在圩鎮辦起了“閱報長廊”和“時事政策博覽墻”。鄉政府以培育新農民入手,創辦了農民知識化培訓學校,舉辦種養、加工培訓班24期,培訓人數達5000多人次,免費贈送科技書刊和資料近萬份。鄉里還辦起了圖書室、歌舞廳。同時,采取政府埋單,農民看戲看電影的形式,鄉政府請縣劇團來鄉下村巡回演出,鄉電影隊下村放電影,為農民送上豐盛的精神食糧。每逢重大節日,鄉政府還組織開展“愛羅江、美羅江”系列文藝活動,從2019年至今,共放映電影210場,為農民送戲40場,舉辦文藝活動12場,既滿足了全鄉農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導作用。
3、弘揚鄉土文化,織牢“鄉、村、組”文化網。在抓好新農村建設的同時,xx鄉通過“以獎代扶”的方式,著力構建鄉、村、戶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鄉已創建了5個特色文化村,15個文化活動室,200個文化示范戶,并村經濟貧困村的創建工作給予適當扶持。為了讓當地農民成為本土文化活動的主角,鄉政府以嗩吶,鯉魚燈為依托,經常組織文藝演出、競技比賽等活動,開展民間藝術匯演,桂竹村鯉魚燈獲得2019年全縣民間藝術匯演二等獎。
4、政府搭臺、農民看戲。xx鄉從加強鄉文化站和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入手,依托縣文化局,縣采茶劇團,開辦了歌舞、樂器、書畫等培訓班。同時,按照“政府出資,鄉鎮搭臺、農民看戲”的形式,定期送電影、送戲下鄉,免費贈送圖書和科技讀物,為農民群眾送上文化大餐。鄉政府還采取企業冠名,社會捐助等方式,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開展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的農村文化活動。
1、農民的文化意識相對薄弱。由于受“經濟利益”思想的沖突,一些農民往往忽略了對文化活動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識。
2、經費投入不大,導致文化事業發展滯緩。由于上級對農村文化事業資金扶持力度不大,鄉鎮對培育本土文化、民間藝術、添制設備卻無從下手。因此,上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農村文化事業。
3、鄉鎮文化站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應加強鄉鎮文化站專職干部的培訓,配齊配強鄉鎮文化干部隊伍,解決辦公場所,下撥資金建好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增強鄉鎮文化服務功能。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視,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個1個,鄉鎮文化站7個,村組文化室35個,文化專業戶120個。20xx年爭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投資263萬元,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服務點10個,村級服務點123個,工程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
二是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較好。一是民間節慶文化得到較大發展。各鄉鎮能結合地方民俗,組織鑼鼓秧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文化活動。二是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各類文藝團隊249個,常年活躍在農村,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三是農村文化大院初見生機。青化鄉農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鑼鼓秧歌,自樂班、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組織“老荔文化大院”,為農村文化建設創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鄉”活動扎實有效。20xx年我縣爭取國家文化發展項目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國家投資110萬元配發了10臺數字電影放映機??h財政每年列支7萬元用于放映補貼,保證了放映工作的正常開展。20xx年共放映數字電影2019多場,吸引觀眾70萬人次。
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文化陣地薄弱,發展不均衡。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尤顯缺乏,很多村級文化活動室難以達到標準,除幾個基礎建設搞得較好的亮點村和成立比較早的縣城社區之外,仍有不少邊遠村的活動場地設施簡陋,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正常開放。加上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為老年兒童,因而看書讀報的少,造成文化活動匱乏,鄉村之間文化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機制不活,專業人才缺乏??h鄉文化服務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著力較少。鄉鎮文化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職,專不起來,難以發揮服務作用?;鶎游乃嚾瞬艆T乏,已成為制約我縣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是文化載體不豐富,鄉村之間缺乏交流。有組織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少,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基層鄉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鄉村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各種節慶日、民俗日,上級組織開展的“文化、科普、電影文藝演出”下鄉活動也僅到個別鄉村,邊遠鄉村文化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發展勢頭較弱??h鄉財政可用財力有限,文化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與鄉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民自辦文化力量薄弱,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于未開發狀態。只有以少量的小規模出現,其組織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的一項當務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力”的作用,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積極構筑“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以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為農村提供滿足群眾所需的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要充分發揮文化站(室)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學校組織的聯系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范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群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群眾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議政府及文化部門,在抓好“送文化”活動同時,更加注重“種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社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多為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群眾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群眾就近讀書,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發掘培養與教育。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藝骨干。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村文化干部隊伍中,穩定鄉村兩級文化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下鄉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群眾。
要加強對鄉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著力發展我縣鄉村特色文化。積極扶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力爭每個鄉村社區都有自己的文體隊伍。要大力鼓勵促進以青化、橫渠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鑼鼓秧歌、社火、戲曲等民間藝術活動開展;要依托馬家鎮刺繡工藝品基地的發展,全面打造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藝術和民間文藝展演活動。通過發揮示范引導,以點帶面,互相交流,進一步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積極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正確引導農村文化的價值走向,鞏固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加快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我鎮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xx大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我鎮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一、農業農村工作發展現狀。
我鎮現有涉農辦事處x個,共x個行政村,農戶數x戶,農業人口x人,耕地面積x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xx個。近年來,我鎮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業。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獅山茶場客家風情園為代表,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多人的就業問題。xx年引進茶葉新品種黃金芽等優良品種在分場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x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場試點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鎮”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鎮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二、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結構因素。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F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同時,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
5、客觀因素。近兩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給農業和農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表現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沿襲著傳統的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鄉村組織原有職能在逐漸弱化,對農民的約束力較差,組織難度較大。
三、建議和對策。
1、突出產業規模效益,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圍繞農家樂特色產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領、利益驅動、政府扶持、項目支撐、部門服務、龍頭帶動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廣以農家樂、農家客棧為主導產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
2、強化科技示范引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從人、財、物方面逐步加大對茶葉基地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高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拓寬信息流通渠道,逐步開展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資源共享、產品交易等工作,推動農業萌生新的亮點、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強勢品牌。
3、持續推進扶貧開發,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按照項目做支撐、政策做保障、產業做龍頭、基礎做鋪墊的要求,采取適當集中、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扶貧攻堅,把覆蓋移民鄉村、增加移民收入的產業開發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帶動,推進移民鄉村土地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著力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4、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全速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創新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統籌投入、集中建設的新農村模式,加大農業和農村資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的居民點改造精品亮點。實現農村人口向集鎮、城鎮的逐步轉移。
5、加快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轉型。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改革作為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一是進一步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節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簽證等管理制度,積極動員農民采取轉讓、轉包、租賃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進經營能力強、資金實力厚的種養大戶根據當地發展要求進行產業開發,實行規?;?、標準化、工廠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由大場大戶、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三是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就近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變農民為工人,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縣人大會安排7月份聽取和審議縣政府關于全縣文化建設情況的報告。本月上旬,由教科文衛工委和部分會組成人員組成專題調查組,在縣人大會分管領導帶領下,先后到縣文廣新局、豐利鎮、長沙鎮等單位,對我縣文化建設的情況進行視察調研?,F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幾年來,縣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應對文化工作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切實加強文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全縣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顯。全縣所有行政村都建有農家書屋,完成省下達的農家書屋建設任務。開展星級農家書屋評比工作,積極探索和創新農家書屋管理模式,使農家書屋發揮了作用。三是縣圖書館建設獲得新的進展。今年上半年,我縣圖書館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一級圖書館;縣圖書館實行全年365天開放制度;大豫、曹埠、岔河三個圖書館分管籌備建設按時推進,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輻射帶動作用。
代表的幾十個民間文藝團體堅持排練演出,有的還在江蘇電視臺“社區樂翻天”節目中獲獎,在世博會群眾演出中獲得好評。我縣選送的《紅紅火火過日子》、《海婆娘》舞蹈節目雙雙獲南通市金獎,一并赴省參賽。經過努力,如東民舞《跳馬夫》通過了文化部的評審,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國家農業部、文化部、中國文聯選調晉京,參加了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開幕式廣場演出,并獲得組委會授予的最高榮譽獎——“精粹獎”。全縣群眾文化活動突出主題,為、縣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圍繞和諧如東建設、環境革命、沿海開發等中心工作,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增強了文化宣傳的時代氣息和針對性。
切實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全縣共普查出非物質文化遺產139個項目??h文化部門投入50萬元,對豐利文園實施了系列性維修工程,豐利文園博物館于6月12日中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正式對外開放??h文廣新局完成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建立了全縣不可移動文物電子資料庫??h城三號街區保護開發和栟茶一柱樓恢復性重建工作正在籌劃中。
提出了我縣近期文化市場培植的重點,進一步打造黃海旅游勝地的金色名片、城鄉一體化的數字電視電影服務體系和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有影響力的品牌。
二、存在問題
從總體看,我縣文化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與時代的要求、群眾的期盼以及周邊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程度不同地存在;文化藝術人才后備力量不足,導致了一些地方和單位群眾文化活動難以開展;文化部門開展各類培訓輔導的力度還需加大,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幾點建議
1.深化思想認識,加強統籌協調。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h政府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強對全縣文化發展的規劃和指導。高起點編制“十二五”如東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文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為我縣文化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要高度重視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同步發展,將文化產業與全縣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經濟轉型升級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要不斷創造有利于文化發展的法制環境,建立文化發展考核獎懲制度,對文化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要充分體現激勵導向。構建如東特色的文化發展體系,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建立文化統計標準,將文化建設納入年度考評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實施、一起抓落實,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加大社區和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投入力度,重點建設好全縣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和升級轉型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工程、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切實解決推進中的各類問題。要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的應有作用。建立穩定的農村文化投入保障機制,盡快形成完備的社區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豐富城鄉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在當前的形勢下創造條件,確保已定的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及時上馬,已定的文化用地盡快研究確立建設方案。規劃中的文化中心基礎設施項目,要確保土地劃撥預留,提前做好資金預算,落實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方案,為我縣創建全國文化先進縣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撐。
經常傾聽他們的意見,不斷改進文化市場管理工作,促進我縣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4.不斷探索創新,打造文化產業特色。要從我縣實際出發,切實制定和完善全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兩翼齊飛的思路。充分考慮我縣的經濟文化特點,深入挖掘利用我縣特有的文化資源,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為重點,大力發展經營性文化產業。要按照打造黃海旅游勝地名片、電視電影服務體系和民間繪畫特色品牌的思路,深入探索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適合我縣實際的文化藝術生產、流通機制和方式,增強文化市場的發展活力,努力改變我縣文化產業滯后的狀況,為提升我縣文化軟實力夯實經濟基礎。
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要加大文化創意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經營人才以及部分領域的文化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發揮文化領軍人物的作用,構建吸引文化人才來如東創業的高地,真正做到“人才興文”、“文化興縣”,為不斷提升如東文化軟實力提供更加堅強的人才保障。
根據縣人大會2015年工作要點安排及主任會議要求,10月13至21日,縣人大會副主任周學彪副主任率會部分委員、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教工委相關同志組建調研組,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通過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和思唐、許家壩、塘頭、板橋、孫家壩、大河壩6個鄉鎮進行了重點調研,其他鄉鎮委托鄉鎮人大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成績
近些年來,縣人民政府及其文化主管部門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三貼近”為目標,下大力氣抓農村文化工作,農村文化工作有了較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共文化設施逐步健全
5.2萬冊。
二是文化市場日益繁榮。目前我縣有歌舞娛樂場所4家,音像制品經營單位19家,網絡、游戲經營單位44家,基本形成了發展速度快,檔次品位高,場所分布廣,門類品種全,集欣賞娛樂、健身休閑為一體的文化娛樂產業。
三是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雖然我縣特殊的地理環境,給廣播電視覆蓋帶來不少困難。近年來隨著風帽巖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投入使用和“村村通”的實施,把農村廣播電視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目前,農村衛星地面接收設施近7萬余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為85%,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0%;全縣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惠及農戶3.8萬余戶。完成了城區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與省網聯網、數字化整體平移,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城鄉聯網工作可望近期實施。
(二)群眾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近幾年來,我縣群眾文化活動在縣人民政府及文化部門的努力下,按照“二為”方向,堅持 “雙百”方針、“三貼近”原則,突出廣場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重點,積極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文化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一是民間文化開辟新天地。思南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長期以來,花燈、儺戲、高臺戲、金錢桿等民間文化活動活躍在我縣的村村寨寨。雖然受電影、電視等新型文化傳播媒體的影響,花燈始終是思南父老鄉親喜聞樂見的劇種,特別是農民群眾朋友對花燈的喜愛無法言說。思唐鎮、塘頭、天橋等鄉鎮根據農民朋友的需求與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和“感恩教育”等活動有機結合,編排了許多貼近生活、貼近政策的節目,使一些民間文化在農村開辟新天地。據統計, 2015年以來,各團隊每年為農民朋友送戲,巡回演出80場以上。此外,每年還利用紅白喜事在農村進行的經營性演出300場以上。與此同時,各團隊還注重挖掘、整理、移植、創新劇目,培養花燈新人。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民間文化團隊35支,業余演員420余人,成型演出劇目300多個。
二是電影工作呈現新景象。隨著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優惠政策的出臺,我縣及時充實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使一度被“擱淺”的電影事業漸漸走出困境,呈現一片新的景象。一方面,為推進農村電影“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初、全國農村一村一月保證看一場電影”)的實施,我縣組建20支放映隊,每年進村入戶放映故事片、科教片5200場以上。放映隊在抓好公益電影放映的`同時,還承擔黨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和縣鄉中心工作的部署,服務農村的效果較為明顯。另一方面,縣電影放映隊充分利用電影院、人民會場的場地和設備優勢,積極引進外地劇團演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生活。
三是文藝創作取得新成就??h文化館在文藝創作方面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涌現出一批文藝精品和優秀人才。據統計,近年來,該館在國、省、地書報雜志發表、出版、展覽、演播的各類文藝作品130余件,獲獎45件,任志平、張潤寬等同志的美術、攝影、書法和音樂作品等在思南文藝界聲名鵲起?!都t包藏情》、《農家情話》、《思南姑娘大腳板》、《花燈姑娘》、《土家情歌對唱》、《荊竹蒿干三丈三》等文藝作品,提升了思南文化的影響力。
四是鄉鎮文化活動煥發新生機。近年來,各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在縣人民政府和文化部門的指導下,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民間藝術表演等。思唐鎮除認真完成黨委、政府安排巡回演出外,還結合“六進村”、新農村建設的實施,適時開展了“農家書屋閱讀演講賽”、“新農村籃球友誼賽”。有 “花燈之鄉”之稱的許家壩鎮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異常踴躍,該鎮有老年花燈隊2支60多人,獅子表演隊1支,龍燈隊8支,從藝人員250多人。該鎮黨委、政府對文化工作比較重視,文化服務中心每年都要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板橋鄉積極創造條件讓“花燈進校園、進村寨”,排練成型的節目有10多個。大河壩的“鵝溪花燈隊”還走到了湄潭、印江??傊?,活躍在我縣村村寨寨的龍燈、花燈表演、群眾文體活動、文藝晚會,極大地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鄉鎮文化活動煥發了新生機。
(三)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重視和加強
思南的文化遺產比較豐富,已經發掘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56個(其中國家級1個)??h財政每年都安排有一定的文物保護經費,縣文物所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文物的保護。我縣也是省內民族民間文化最豐富、最活躍的縣之一,花燈、儺戲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為弘揚地方文化,搶救文化遺產,我縣制定了文化遺產保護方案,建立了文物安全預警機制和隱患排除制度。針對我縣許多民間藝人逐漸老去,地方文化青黃不接,甚至瀕臨絕種的危險,2015年以來縣文化館組織專門隊伍,走訪60多位民間老藝人,積累30萬字的珍貴文獻資料。2015年,我縣“上元沙洲”、“花燭”等3件物品被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劉勝揚等3人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劉芳、秦治鳳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二、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我縣的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但調研中我們也發現,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公共文化設施陳舊落后。我縣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反差較大。目前縣城沒有一個像樣的文化活動場所?,F有的文化設施建設年代早且面積狹窄,平時群眾文化活動的聚集點大多在“三場”,即:人民會場、燈光球場和中和廣場??h人民會場歷經了半世紀的風雨,場內座椅破爛,屋頂滲水,墻體開裂,舞臺燈光、音響配置不全,效果不佳。燈光球場面積狹窄,開展活動時往往“人滿為患”,治安維穩壓力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區修建體育活動中心,成為廣大市民的一大期待。
(二)文化人才隊伍結構有待優化。調研中我們發現,我縣文化人才隊伍結構不盡合理,人才結構斷層,優秀人才斷檔現象比較嚴重。目前縣文藝創作人才缺乏,縣里編劇、導演處于“上臺老了,退休早了”的尷尬境地。鄉鎮文化工作“有人抓”和“有能人抓”的問題形勢嚴峻。如板橋、大河壩鄉文化服務中心成為“一人站”,絕大部分鄉鎮文化服務中心有限的人員均要承擔“包村掛片”等中心工作,專職不“鉆”、兼職不“精”的現象客觀存在。個別鄉鎮雖然“編滿人足”,但專業文藝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匱乏,大多只能“爬爬桿子”、“釘釘釘子”,抓文化工作力不從心。因此,加強我縣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排練的節目往往因為觀賞水平不夠,導致生存空間窄,發展或深入發展的壓力大。另一方面他們必要的經費大多來自贊助或“以演養隊”,由于缺乏必要的扶持,隊員的熱情和現實出現反差,導致人心浮動,隊伍穩定難。
(四)文化市場管理乏力。我縣文化市場發展迅速,門類齊全,分布廣泛??梢钥隙ㄎ铱h文化部門在履行文化市場監管職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是剛性不足,特別是對網吧的整治、農村文化市場管理乏力。未成年人上網、閱讀不健康書刊現象還比較嚴重。原因之一:我縣文化市場發展迅速,種類繁多,僅網吧就有34家,其中縣城19家,鄉鎮15家,我縣文化市場稽查隊僅有8人,真正管好,分身乏術。原因之二:辦案經費不足。據了解,我縣文化稽查隊辦案經費主要來源于執收執罰收入上交財政之后的返回比例部分,這樣勢必造成對違規網吧的處理無法到位,容易形成惡性循環,讓網吧業主誤認為違規經營罰款就可了事,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現象“治標不治本”。原因之三:鄉鎮文化隊伍人員少,且無執法權。導致一些不健康的光碟、書刊在農村泛濫成為可能。
(五)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任重道遠??h文物所是古文物發掘和保護單位,縣文化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保護單位,但是由于經費原因,無力全面開展工作。就文物保護工作而言,一般群眾對其重要性認識不夠,不僅不會主動參與保護,甚至還會隨意損毀,就非物質性文化遺產保護而言,如花燈、儺戲這些民間藝術,對已接受現代文明的年輕一代來說,缺乏吸引力,學習傳承發展的人會越來越少,失傳的危險性很大。
三、對我縣農村文化工作的幾點建議
針對我縣公共文化設施陳舊落后的現狀以及文化工作人員面臨的處境,我們建議:
(一)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工作。文化是綜合實力的展示,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工作對推動經濟發展,提高民眾素質,促進社會穩定,建設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必須重視農村文化建設,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要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必須切實做好“四個納入”: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目標管理考核,納入財政預算。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文化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要將文化工作所需經費要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根據本地財政增長比例逐年增加文化經費??h、鄉兩級要拿出配套資金加強和完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確?;鶎游幕顒诱i_展。要加大公益文化設施建設,特別是要盡快落實縣城文化場館的建設問題,使我縣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我縣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要盡快實施“村村響”工程,在農村強勢推進宣傳文化工作,讓先進文化和黨的聲音家喻戶曉。
(三)要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鶎游幕ぷ髡呤巧鐣髁x先進文化的直接創造者,是黨和政府與廣大人民血肉關系的重要紐帶,是傳播先進文化的最強的力量。要及時充實鄉鎮文化隊伍,用好的待遇吸納優秀人才進入農村文化工作隊伍。要關心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成長,對基層文化工作所需要的人才要給予特殊政策。要為文化人才的流通打開“綠燈”,開通人才流動“綠色通道”。用新的人才理念和用人機制激勵農村文化工作者安心工作,盡力工作。
(四)要建立文化指導員制度。要形成專職人員為主導、文藝骨干為主體的文化隊伍架構。從我縣熱心公益事業的藝術家和各界人士當中,選聘文化指導員,對農村民間業余團隊進行必要的扶持和引導,千方百計解決各團隊的困難問題,竭盡全力提高民間藝人的社會地位,讓各鄉鎮、村組形成一批業務嫻熟、隊伍穩定的基層文化隊伍,為豐富全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穩定奠定基礎。
(五)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當今社會,現代文化已滲透到各行各業。政府應鼓勵文化事業單位在做好自身本職工作的同時,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地發展以純文化產業為主體的兼容各行業的產業,以彌補資金的不足,達到“以文養文”、“以文補文”的效果。要發動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文明的文化產業或是捐資興建公共文化設施,以彌補縣級財政不足,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
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五大工程”。抓好基層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做到設施配套、功能完善、便利于民。
(七)要部門聯動,下大力氣整頓治理網吧。網吧的出現滿足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多樣化的文化生活需求,但網吧違法經營,接納未成年人上網,嚴重地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群眾反應相當強烈??h鄉人大代表在歷次人代會上,曾多次聯名提出了“整治網吧”的議案。但網吧的整治僅靠文化部門一家是無濟于事的,文化、工商、公安、電信、教育等部門應嚴格按照省地相關文件精神,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加大力度,落實責任,把網吧的管理和文化市場的整治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和保護未成年人成長的希望工程,切實抓緊抓好。
(八)要珍視文化遺產,加強文物保護。要加強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工作,在城市規劃與拆遷改造中要注重文化保留,并搞好挖掘和合理利用。要加強對古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培養群眾的文物意識,壯大文物保護的群眾基礎。要加強對民間手工藝,地方小戲,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特別是做好代表傳承人的保護工作,鼓勵有興趣、有愛好的年輕人學習傳承,大力弘揚地方文化。
根據市人大會2015年監督工作計劃,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農村文化建設專項工作報告被列入市二屆人大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議程。為此,市人大會組成專項工作調研組,先后在會主任焦光華、副主任劉國安等的帶領下,分別赴遂昌、景寧、慶元、縉云和蓮都等五縣(區)組織開展了農村文化建設專題調研,召集了市文廣出版局等市直相關單位進行座談,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掌握了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F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日益重視農村文化建設,并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共浙江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和《中共麗水關于加快綠谷文化建設的決定》部署,關注農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務,農村文化建設氛圍逐漸濃厚,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文明風尚有所提升,農村文化建設總體成效明顯。
(一)公共文化資源逐步增加,農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我市各級政府努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各縣(市、區)用于文化建設的經費從2015年的99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5799萬元,增長率為486%,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保障有了較大突破。政府及有關部門連續十多年組織開展送戲、送圖書、送電影下鄉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全市送戲下鄉1312場,送圖書下鄉20萬冊次,送電影下鄉11437場次。市本級于2015年啟動了“綠谷風——文化大篷車”送戲下鄉行動,每年赴全市農村演出100場;各縣(市、區)每年也都至少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文化下鄉活動,還組織開展鄉鎮文藝匯演。這些“送文化”活動初步緩解了農民看戲難、看圖書難、看電影難的問題。我市自1998年以來先后組織實施了三輪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到2015年5月底,鄉鎮廣播電視聯網率達到 100 %、行政村達到87.8%,2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廣播電視率達到86.5%,從而基本解決了大部分農民看電視難的問題??措娨曇殉蔀檗r村群眾最主要最經常性的文化生活。此外,文體部門連續三年實施體育下鄉,為農村送體育器材,對農民進行健身指導,推動了農村文體活動的開展。
1
源,將村黨支部活動室、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老年協會、閑置的校舍及舊祠堂等資源進行整合用于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提高了農村公共資源共享率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集聚力。
(二)品牌文化建設步伐加快,綠谷特色文化得到弘揚
品牌和特色文化建設是近年來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亮點。各縣(市、區)政府充分發揮區域傳統文化優勢,進一步挖掘、整理、保護和提升特色文化,建設文化品牌,樹立文化形象,提高文化效益,形成文化引力和氛圍。一是文化與節慶相結合,打造品牌。各地十分重視以節慶打造品牌文化,如遂昌湯顯祖文化節、縉云黃帝祭典、景寧畬族文化節、慶元香菇文化節、龍泉劍瓷文化節、云和木制玩具節、松陽開茶節等。二是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展現特色。各地在旅游項目開發中,注重文化內涵建設,以山水吸引人,以人文留住人,如縉云仙都黃帝文化游、青田“三鄉”文化游、遂昌金礦和攝影文化游、蓮都古堰畫鄉文化游等,都充分體現了文化特色。三是文化活動與品牌創建相結合,體現優勢。各縣(市、區)重視農民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建設,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構建載體,如蓮都的“鄉村文化藝術節”、景寧的“文藝演出直通車”、松陽的“文化輕騎”等,影響越來越大。至今全市已創建省級“東海明珠”文化鄉鎮23個,市級 “山花文化鄉鎮”77個。
(三)文化遺產保護進程加快,良好文化生態逐漸形成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藝術,是加快農村文化建設重要而獨特的寶貴資源。我市自2004年以來,在全市開展了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共收集整理民間藝術558件,其中造型藝術類190件、表演藝術類317件、民俗類51件。傳統手工技藝類的龍泉青瓷燒制技藝、龍泉寶劍鍛造技藝和民間美術類的青田雕刻以及傳統戲劇類的松陽高腔等4項被列入2015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今我市共有11個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27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近30人被確定為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傳承人。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去年底開始,全市組織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現在各地正在認真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的申報工作。根據統一部署,我市從去年起,用三年時間開展文物普查,以進一步挖掘、整理、保護、開發文化遺產,建設文化生態。
(四)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得到發揮,農村文化活動有效開展
在“送文化”的同時我市各級政府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及集市、廟會等,開展花燈、龍舟、舞龍、舞獅、腰鼓等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據統計,全市有村業余文化團隊2408支,活躍在廣大農村偏遠地區,如縉云縣16支農民婺劇演出團,不僅經常為當地農民群眾演出,還到周邊50多個縣(市)表演。全市有3000多名文藝工作者下農村,幫助創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戶,開展了文化名村評選,有效地帶動了農村文化活動。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一些健身活動在農村開始興起。
二、 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2
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夠豐富,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政策體系不夠完善
一是一些地方在文化建設上經濟與文化、城市與農村、工程項目建設與文化活動的關系擺得不正,沒有把農村文化建設放到應有的位置;一些地方未能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對“文化低?!?、“文化民生”關注不夠;有的則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比較模糊,沒有把滿足需求、“以文化人”列入主要發展目標,文化浮躁、文化失偏、文化失衡、文化失范問題還有存在,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進程。
二是缺乏較為完善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指導,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戰略、步驟、重點、項目、保障尚無系統和具體的指導意見和目標要求,其發展有一定的隨意性、無序性。部分縣的文化發展規劃沒有真正將農村文化發展進行細化、量化,缺乏規劃的指導性、嚴肅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市及大部分縣(市、區)對農村文化缺乏考核機制,或在綜合考核中農村文化建設所占分值極低,“軟任務”現象比較普遍,責任落實不夠到位。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公共文化產品相對匱乏
一是經費投入不足。作為公益事業,農村文化建設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近年來,各地文化事業經費雖然有所增加,但數額十分有限。全市用于縣級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經費2015年是580萬元,2015年是1320萬元,2015年是3694萬元;用于鄉鎮、村文化設施及活動的經費2015年為360多萬元,2015年為518萬元,2015年也僅1581萬元。以2015年經費投入計算,我市農民年人均文化經費僅7.6元。上述經費近一半是源于省專項補助。有的縣級財政在文化建設上只能采取“保工資,保重點”,未能將文化活動、文化下鄉等經費列入年初預算,有的即使有預算,但經費也難以到位。據了解,全市縣級文化館每年經費一般在2萬元左右。至今市本級及4個縣(市)未設立農村文化專項基金,農村文化事業 “貧血”嚴重。部分縣(市、區)強烈要求市財政建立經費補助或扶持制度。蓮都區建議市政府對“古堰畫鄉”文化區塊及其產業發展予以土地政策和資金支持。
二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按省十一五規劃要求,欠發達地區到2015年必須實現縣縣有1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館、圖書館,鄉鄉有50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文化站,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目前全市仍有4個縣級文化館不達標,其中2個縣館有館無舍;全市還有4個縣級圖書館未達標,1個縣沒有圖書館。全市183個鄉鎮(街道)中建有文化站的163個,其中站舍達標為52個,占28%;111個站舍未達標,占60%;20個無站無舍,占12%。全市3480個行政村,有1925個未建文化活動室,占55.3%;已建成的1555個文化室有72%未達標?!盁o文化陣地,有陣地無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陳舊”的狀況還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同時有不少地方設施缺乏與資源浪費現象并存。如縣館的輻射作用尚未很好地發揮,“東海明珠”、“山花鄉鎮”工程的創建,存在為創建而創建、創建后資源閑置的情況。
3
簡單、形式陳舊、內容缺乏創新,不能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群眾參與率低。每年各地有關部門組織的送戲、送圖書、送電影下鄉等活動覆蓋率低,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村群眾的需求。鄉鎮文化站藏書達3000冊以上的不足30%,一些鄉鎮文化場所的活動顯得十分冷清,農村廣播電視入戶率只有40%左右,尤其是偏遠山區農民很難享受到政府的“送文化”服務,這些地方多數村民極少有積極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一些人還參與到賭博、封建迷信或不健康活動當中。農民看電影、看圖書、看戲難的現象普遍存在,少數偏僻自然村的農民收看不到電視,還處在“早上聽雞叫,中午聽鳥叫,晚上聽狗叫,聽到鞭炮鑼鼓聲,就是紅白喜事到”的文化生活零狀態之中。另外,一些地方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對“留守”的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如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值得研究。
(三)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嚴重滯后,管理機制亟待改進
據了解,自2015年開始實行鄉鎮綜合改革之后,大部分鄉鎮把文化員納入了鄉鎮社會事業服務中心管理。鄉鎮文化員由所在鄉鎮政府考核聘用,并享受相應待遇,因而大部分文化員主要精力是用于鄉鎮布置的各項“中心工作”,文化員隊伍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干不?!钡默F象較為普遍。農村文化工作成了鄉鎮文化員的副業。有的地方文化員只出不進,人數逐年減少,部分縣每個鄉鎮平均不到一個文化員。文化員隊伍年齡結構偏大,全市283名鄉鎮文化員35周歲以下人數只占19.1%,縣級502名文化管理及從業人員35周歲以下僅占12%。
農村文化隊伍業務培訓工作急需加強。鄉鎮文化員培訓工作比較薄弱。一些文化示范戶因為缺少培訓指導,示范作用發揮不夠好。對農村民間文化團隊的組織、指導、扶持需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的骨干、藝人、傳承人的管理、保護、傳承和發揮作用還沒有完善的措施。另外,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村文藝骨干流失嚴重,農村文化隊伍素質下降,專業人才青黃不接,民間文化傳承后繼乏人的問題已經非常突出,農村文化的管理服務處于邊緣化。
(四)生態文化建設較為薄弱,思路不夠明晰
生態文化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是自然生態、民族民間文化、鄉土環境、人文歷史、民風民俗的統一體。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必要的學習、教育和培訓,未能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自覺,思想認識比較模糊,生態文化的理念沒有充分確立;生態文化建設重點不明確,思路不夠清晰,生態文化建設布局安排、相關措施還未到位,尤其是對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風民俗的統一保護、開發、利用、傳承還剛剛起步。
三、加強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建議
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艱巨的而又常抓常新的任務,既要有重點地階段性推進,更要有計劃地進行遠期性建設,既要加強基礎性工作,又要堅持日常性管理服務。根據中央、省的有關要求,針對我市農村文化基礎差、建設難、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的實際,當前需努力做好幾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明確目標,加強引導
4
在我市新的經濟發展階段,要切實將文化建設擺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同等地位,實現全面發展,共同進步,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要突破口來認識,作為解決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來落實,認真解決農民文化低保、關注農民文化民生,真正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視,行動上更加自覺。從麗水實際出發,進一步明確現階段農村文化建設目標: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不斷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以文化人,努力提高農民群眾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建設文化陣地,引導農民群眾文化需求;發掘、保護、開發優秀的文化遺產;不斷壯大農村文化產業,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
切實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指導。市本級要抓緊制定和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進一步明確我市農村文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同時,要指導縣(市、區)運用“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實施中期評價的契機,對鄉鎮、村的文化發展進行分析總結,根據新的要求和經濟社會集聚發展的趨勢,對規劃布局、重點文化建設、文化活動項目及其實施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細化、量化。根據中央、國務院、、省政府文件及綠谷文化、生態文化建設的部署,結合農村文化建設規劃,制定相應的政策或實施意見,確保管理服務、建設項目、保障措施等落到實處。文化主管部門要在規劃和政策措施的指導下,細化具體指標,明確階段性主要任務,加強組織、管理、督查,加快工作進程。
(二)增加投入,強化基礎
農村文化建設政府是主導,投入是關鍵。切實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力度,財政部門要統籌安排,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保障機制,努力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不斷提高文化經費用于鄉鎮、村的比例。市、縣(市、區)政府應設立農村文化發展基金,用于發展農村文化。市財政要采取以獎代補或專項補助的方式,對縣(市、區)重點文化項目和活動進行適當支持。要創新投融資機制,多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農村文化事業發展。要認真梳理國家、省、市有關文化扶持和優惠政策,使其落實到位。
文化設施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是農村活動的陣地,各級政府應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經費投入主要方向,在爭取省專項補助的同時落實好配套資金,力爭在2015年完成達標的縣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及村文化室建設,徹底轉變我市文化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的局面。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人民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三) 理順機制,建設隊伍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提高農村文化工作水平,迫切需要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素質。要深入總結研究鄉鎮綜合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政府職權范圍內,深化改革,創新農村文化隊伍管理制度。理順鄉鎮文化站及其人員的崗位職責、日常管理、機構編制、工資福利等方面關系和機制,合理解決文化員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基本待遇問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從根本上解決無人干事的局面,確保農村文化工作的正常開展。
5
供學習機會,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要積極培養農民文化骨干,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團體、民間藝人、文化能人以及文化示范村、示范戶的作用,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他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組織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對作出貢獻的農村文化單位和優秀農村文化工作者,各級政府要予以表彰和鼓勵,不斷夯實農村文化工作的基礎。
(四)嚴格考核,改進管理
文化設施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是農村活動的陣地,各級政府應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經費投入主要方向,在爭取省專項補助的同時落實好配套資金,力爭在2015年完成達標的縣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及村文化室建設,徹底轉變我市文化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的局面。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人民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轉變管理方式,改變文化建設軟性指標、柔性管理、疏于問責的現狀。按照中央、國務院、、省政府的要求,市政府要建立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考核評價機制,將文化投入、設施建設、活動開展、農民受惠及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考核問責內容,加大力度,嚴明獎罰,定期督查,以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緊迫感、責任感。同時要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化先進縣(市、區)、鄉鎮和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評價體系,增加考核分值,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自覺??h(市、區)政府應建立基層文化單位的評價考核機制,把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情況作為文化單位的主要考核內容,充分調動基層文化服務人員的積極性。
(五)加快農村生態文化建設步伐
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生態價值觀為重點,加強生態文化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生態文化意識和建設農村生態文化的責任感、緊迫感,樹立尊重自然、關愛環境的文化理念,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思想精神支撐。
保護與繼承傳統文化藝術精髓,加大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力度,特別是保護、弘揚、扶植具有生態道德特色的民間文化。加強自然遺跡、人文遺跡、風景名勝包括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
大力開發文化旅游,努力提升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旅游業發展的關聯度。同時,要結合綠谷文化建設的特點和人文特色,精心組織,系統謀劃生態文化藝術活動,編制生態文化發展項目,開發生態文化產業,使我市的生態文化建設在價值理念、文化傳統、文化建設開發與自然生態環境融為一體,健康發展。
6
本文目錄。
縣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文化立縣”的戰略思想,這對于推進我縣經濟和社會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縣是一個農業縣份,加強文化建設,重點在農村。
隨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的物質條件也隨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走進農村,一幢幢整齊漂亮的新居,一條條寬敞通達的水泥馬路,昭示著各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走進農家,功能齊全的家用電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雞鴨魚肉也是司空見慣的家常食品。這一切都反映了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廣大農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
與此同時,農村文化生活單一,農民思想素質不高的問題也顯現出來。表現最為突出的現象是賭博的風氣越來越盛,不但形式多樣、品種復雜,而且賭資也越來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風也頗為流行。這些現象的產生,不但嚴重污染了農村的精神空氣和淳厚的鄉土民風,甚至還容易滋生違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農村文化設施,把農村的文化建設納入健康正常的軌道,有效開展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設,確立建設“大文化”的觀念。包括社會倫理思想、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風尚、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都屬于“大文化”范疇。其次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關系,文化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政治民主的推進器,要堅持發展經濟先行的原則,將農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動提高到文化與科技、教育、經濟、政治建設相結合的新水平,以文化建設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第三要正確理解農村文化建設的內涵。文化建設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改造和豐富人的主觀世界;先進的文化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加強人們的道德修養,營造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利于建設新農村的順利實施;沒有農村文化建設,也就沒有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首先應從最基礎的文化設施開始興建。我縣雖然普遍建立了農家書屋和閱報欄,但有的還是流于形式,書刊、報紙種類少,針對性和時效性差,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要多為農民訂閱一些喜聞樂見,通俗易懂,并能夠幫助農民勤勞致富的書報、雜志,讓它們充分發揮為農民朋友服務的作用。另外,還可以鼓勵農民創辦鄉村劇團,豐富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引導農民步入正規的文化傳播途徑,吸收多種文化的營養,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對于民間文化團體,要在政策上給予方便優惠,還應在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真正在農村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使農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知識技能,引導農民群眾移風易俗,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通過農村基礎教育的普及、職業教育的推廣以及各種職業技能的培訓,根據農業生產技術的不同要求和市場需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推廣農業科技知識、農村致富信息,廣泛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宣傳、培訓,使絕大多數農民能夠讀書看報,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并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成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術、有一定思想覺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識的建設新農村的新型農民。要大力開展如“文明家庭”、“好鄰居”、“好婆媳”等評選活動,在農村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還可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敬老愛幼、扶貧幫困活動,樹立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價值觀念。在濃厚的道德氛圍中,歪風邪氣將會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會自動銷聲匿跡。農村的精神空氣就會得到凈化,文明程度也會相應地提高。只有通過休閑娛樂的方式教育農民,才能真正吸引農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導農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從而占領農村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發展農村文化事業,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強文化隊伍建設,為文化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要重點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等三支隊伍的建設;采取有力措施培養、引進實用人才,為其提供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和舞臺,使之各盡其能,為農村文化建設獻技出力。同時,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文化工作者扎根鄉村工作;引導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鄉村,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要以激發活力、改善服務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逐步完善鄉鎮文化站人員編制配備;以創造更多更好的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精神文化產品為目標,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促進農村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項必須時時抓、層層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領導齊努力,各級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農村文化建設落到實處,有效開辟農村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返回目錄。
在調研中,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和現場視察等形式對新農村文化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和剖析,并通過到姜堰市俞垛鎮考察和征詢市相關部門意見,現歸納整理,形成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下,我市農村文化事業有了較快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傮w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初見端睨,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調研鄉鎮的走訪了解,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從我們調研的鄉鎮來看,除戴南鎮外,其他四鎮都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辟有文化活動陣地。如大鄒鎮文化站分別辟有展覽、圖書、閱覽、健身、棋牌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并正常開放;茅山鎮除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外,還新開辟兩處文化廣場,廣場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周奮鄉利用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為整合文化資源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戴南鎮目前也已積極規劃投資xx萬元籌建將會成為“蘇中第一”的鎮文化活動中心。
2、鄉鎮、村領導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走訪調查中,我們感受到鄉鎮、村的領導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已逐漸增強。戴南鎮分管負責人對我們說:“當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農民的文化需求就更為迫切,文化建設也就顯得更為重要,經濟發展亟需先進文化來支撐?!睘榇?,他們已開始將新農村文化建設擺上鄉鎮工作的議事日程。周奮是經濟薄弱鄉鎮,鄉負責人對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首期投資了45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閱覽、健身、活動、展覽和培訓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樓,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每個鄉鎮廟會文化都較為發達,茅山鎮每年都搞一次頗具特色的會船節。部分鄉鎮能利用民俗和傳統文化開展民間文化活動。如茅山鎮利用曾唱響中南海的“茅山號子”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周奮鄉通過挖掘、整理出民間文化瑰寶“西江月”曲牌,并編排了《又唱西江月》節目參加市里演出,獲得全市文藝調演一等獎。茅山鎮還通過搜集整理,編寫了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古鎮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號子》等3本圖書。
4、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市里組織的送戲、送電影、送體育和送圖書下鄉活動,普遍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合陳鎮重新改組恢復了電影放映隊,創造條件,積極實施“送電影”下鄉活動,僅xx年就完成“送電影”下鄉495場次,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民的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調研鄉鎮都能利用重大節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組織文娛演出、棋賽、球賽和聯歡會等。鄉鎮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如組成腰鼓隊、舞龍、舞劍、打蓮槍、扭秧歌和小型民間樂隊等。近年來由鄉鎮文化站或當地學校牽頭組織的一些文藝節目參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評,還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茅山鎮每個行政村常年活躍著一支宣傳隊,逢年過節均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照國家、省市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乃至令人堪憂。經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經濟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對當地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應高于當地經濟增長的幅度,但不少鄉鎮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實相關的文化經濟政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文化建設不能與經濟建設同步,嚴重錯位。
2、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鄉鎮、村干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新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他們甚至不知道新農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看得見,摸得著,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同時亦存在畏難情緒,認為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不討好,而勉為其難、虛于應付。
3、鎮村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調查發現,大都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一些鄉鎮可謂“文權”旁落,鎮村領導干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而將引領、導向作用讓位與民間“會頭”,使得他們在農村“神氣活現”、“一呼百應”,建廟迎會請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還出現不少假僧假道,擺“水陸道場”;偽裝“半仙”算命看病,騙取群眾錢財。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占領農村陣地?不少干群對此十分憂心。如此現象,固然與大量青壯年且素質相對高些的農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認識不到先進文化的重要性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鎮村干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群眾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后,村級文化設施奇缺。調查顯示:經努力,xx年全市有11個鄉鎮文化站建成達標,但目前尚有12個未建成鎮級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級的文化活動場地就更為奇缺,據統計,目前我市614個行政村無正規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的就占%,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文化設施也不齊全,圖書藏量很小,難以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5、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缺失、老化,青黃不接且后繼乏力。我市農村因大量勞動力轉移,留在農村有文體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鎮中小學亦幾乎沒有專業學校畢業的音、體、美教師。所有這些,對繁榮新農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礙。鄉鎮文化站干部隊伍也令人堪憂:一是年齡偏大。因近幾年進入農村文化干部隊伍的年輕人極少,多數人員是在“文革”期間由于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人才,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已在50歲左右。二是水平偏低。這些人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自學形成的,沒有與文化對口的專業學習基礎,其專長往往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還談不上“精”、“?!?、“博”。三是不夠平衡。全市鄉鎮的專業文化干部布局不合理,多的鄉鎮達5-6人,而少的鄉鎮沒有1名專職干部。加之這些人員隸屬當地鄉鎮管理,不便于流動調劑,因各鄉鎮財力和重視程度差異,其人員工資待遇保障不夠,亦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和這支文化干部隊伍的穩定。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迫切而長期的艱巨任務。針對當前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結合這次調查,我們特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近年來,中央和省市政府頒發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經濟政策,我們應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兌現。我們應制定新農村文化扶持政策,認真履行“文化事業資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率”這一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場,扶植文化產業。市、鄉鎮、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資金用于發展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各級財政部門應確保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新農村文化服務項目和內容而需要增補經費的問題,保證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布,并為鄉鎮文化站、村文體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設施建設、運作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市與文化工作相關的各部門如文化、教育、體育等主管局和新華書店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設施、器材及書刊,用于扶持新農村文化事業,以確保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各類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2、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干部應強化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自覺性,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事業向前向深層次發展。要摒棄文化建設是“軟任務”,搞得好不好,與鎮、村工作業績考評關系不大的錯誤思想和做法。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經濟建設的總體布局調整,真正做到合理、適度、同步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認識,把新農村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制定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規劃、年度工作目標和分類指導、實施意見,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互促互動、共同發展。各鄉鎮、村要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文化機構,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工作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進人才,不斷強化新農村文化隊伍的建設。要搞好新農村文化建設,有一支較高素質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是關鍵。我們應盡快配齊鄉鎮文化站專業人員,理順體制,落實編制,妥善解決其歸屬、工資待遇等問題,以充分調動他們服務農村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市文化局、體委和文化館等文體主管部門要面向新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干部、文體骨干和文化專業戶的培訓輔導,充分引領、指導農村文化能人開展文化活動并使其發揮輻射作用。我們從現在起要有意識地解決農村文化隊伍老齡化、人才斷層和青黃不接的問題。一是要善于發現人才,大膽使用新農村文體能人,不斷發展專兼職結合的新農村文化隊伍,并通過精心培育、加強業務輔導,逐步提高新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積極扶持鎮村建立各類文體協會,并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文藝、棋類、球類等文體活動,激勵農民積極參與,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從源頭抓起,加強新農村藝術師資力量,農村各中小學要辟建好文體第二課堂,設全上滿教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四是著意引進人才,建議用足并增加農村文化事業編制,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可優先招收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和藝術體育類教師安排到鄉鎮文化站和農村學校。
4、加快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運用省文化廳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行動,按達標要求迅速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擴建和興建工作。我們應充分調動和發揮鄉鎮、行政村、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富裕農民的積極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文化體育事業,盡快構建出各個鄉鎮有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各個行政村有文化(體育)活動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動戶、農家書屋等多層次文體活動網絡。調查發現,由于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小學撤并后不少行政村的小學校舍閑置,可通過整修開發成為當地村文化活動室。同時,應充分發揮這些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擠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設施,并加強管理,真正讓其用于文化,發展文化事業,開展文化活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各類文化需求。
5、發展文化產業,著力打造我市新農村特色文化。我市農村有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繼承并弘揚我市農村的傳統文化,打造新農村的特色文化。如茅山鎮的“茅山號子”、“會船”民俗,周奮鄉的“西江月”曲牌等,屬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積極挖掘、整理,并加以繼承、弘揚。我們還應加以創新,讓其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新內容,變舊文化為新文化;結合具有鄉鎮地域特色的農民藝術、食品和農產品,以打造新農村的特色文化,并通過有效開發,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力爭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鎮、名村和名品。同時,我們也要引入市場機制,借鑒并推廣周莊文化站產業化辦文化的模式,以逐步實現“以文養文”,為新農村文化建設增添后勁。
6、整合文化資源,積極開創農村文化活動新路。當前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文化資源和文藝載體日趨豐富,電視、廣播、通信網絡等資源我們應予以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廟會、會船節和農民自娛自樂的演出等我們要充分加以引領和疏導。我們應加強鄉鎮、村級組織的文化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要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創造條件、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有線電視的入戶率;有效恢復農村廣播網,利用好“大喇叭”;健康引領農民寬帶上網;并通過“農家書庫”、“農家書香”工程和“萬村體育工程”的實施和推進,學校文化資源與鎮村文化資源互補共享,使廣大農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進農業生產、豐富農民生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市文化、體育和教育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和體育運動會。讓新農村文藝調演和體育比賽等活動成為檢驗和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平臺,成為新農村廣大文體愛好者展示才能的舞臺。各鄉鎮也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文藝會演和農民體育比賽等活動,行政村還可結合文明創建工作搞些成才榜、功德榜和能人榜等文化宣傳,讓先進文化占領、覆蓋廣大農村,有效抵制農村封建迷信、黃、賭等活動的蔓延,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和推動農民營造自演自賞、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崇尚科學、文明的文化氛圍。我們要積極組織送文化下鄉活動。要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回演出。要建立“常下鄉”規劃,不拘泥于形式,改進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要繼續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新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質量。
目前,我市農村幅員廣闊,各鄉鎮之間經濟發展和文化基礎差異很大,為此,對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進度,應該結合各鄉鎮實際,制定不同的規劃,分類推進和實施;加之,繁榮和發展新農村文化事業,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建議,可本著先點后面、先試點實驗后普及推廣的原則,在全市率先選擇2到3個鄉鎮、10到20個不同類型的行政村作為試點,花6個月到1年的時間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推進試驗工作。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改進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鎮、村進行推廣,從而使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更快推進,取得實效。
返回目錄。
農村文化建設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之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為推動我縣新農村建設,促進和諧村社發展,我們對縣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對存在困難和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提出加強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1.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啊逼陂g,我縣財政加大了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一是建設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體系。圍繞加快推進縣、鄉(鎮)、村三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籌集資金,先后投入資金1420多萬元,完成了榆山社區和錦水社區及安城鄉、洪范池鎮、孔村鎮等6個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工程,初步形成了“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文化陣地建設格局,為全縣特別是農村文化工作順利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鄉鎮綜合文化站起步良好。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的要求,推動鄉鎮綜合文化站高標準邁進。全縣2個辦事處和6個鄉鎮全部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建設率達100%,為豐富和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三是村文化大院建設漸成規模。我縣共有365個行政村,截至xx年底我縣文化大院建有率達到70%,為促進全縣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2.農村重點文化工程日益深化。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級宣傳文化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著力推進重點基層文化建設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按照省、市統一要求,我縣建設完善了縣級分中心站點、鄉鎮基本型站點、村級基本型和擴展型站點??h級分中心站點由市里統一購置設備,將原來圖書館的普通閱覽室改為擁有20臺微機的電子閱覽室,并配有圖書館業務自動化管理系統,使其具有加工、存儲、整合、傳輸信息資源的功能,使我縣圖書閱覽實現真正的網上閱覽。鄉鎮、村基層站點與鎮、村的黨員遠程教育相結合,實行一個場所,兩個牌子,實現資源的共享共用。二是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稗r家書屋”工程是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的新農村文化建設基礎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為了滿足農民文化需要,能為農民提供實用的圖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配套工程。截止到xx年底,我縣共建成農家書屋260個,根據省新聞出版局要求,xx年我縣將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三是文化下鄉工程。該工程是我們為廣大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一個重要抓手,縣鄉兩級宣傳文化部門組織的送戲、送電影和送圖書下鄉活動,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xx年至今,縣鄉兩級財政安排大量資金作為送戲、送書、送電影下鄉的專項經費,每年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電影下鄉,較好地滿足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東阿鎮福牌阿膠制作工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王皮戲、東阿鎮福牌阿膠制作工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加鼓通、于派山東竹板快書、平陰漁鼓、和圣柳下惠傳說故事、閣老于慎行傳說故事、管仲三歸臺傳說、黃石公祭祀活動、少岱山廟會、王皮戲、平陰木偶戲、東阿鎮福牌阿膠制作工藝),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項(太平大刀、花棍秧歌、南天觀道教音樂、天主教民族音樂、柳子戲、丁蘭孝母傳說故事、玫瑰花的傳說、和圣柳下惠傳說故事、閣老于慎行傳說故事、管仲三歸臺傳說等)。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格局基本形成。五是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我縣有6個鄉鎮2個辦事處共346個行政村,電影放映公司共有13支電影放映隊,其中國有隊6支,占放映隊46%,集體隊7支占放映隊54%。xx年,全縣共放映電影4200場,完成公益電影放映任務,實現農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豐富了農村群眾文化。
3.群眾文化日益紅火。在政府扶持和社會各界支持的創新服務和典型示范引領下,我縣農村文化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了新時期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一是節日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特別是春節、元宵節、元旦、國慶等重大節慶日,我縣各鄉鎮都要舉辦各種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基本上做到了縣城有活動,鄉鎮鬧“紅火”,且內容日漸豐富,形式日漸多樣,規模日漸宏大;消夏廣場文藝晚會好戲連臺。xx年的消夏廣場文藝晚會歷時兩個月,不僅為各行各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普及國家法律法規、文化科技衛生知識,展示在三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先進英模事跡,樹立行業形象等方面搭建了平臺,也極大地豐富活躍了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積級培訓,強化農村文化隊伍體系。針對農村文化生活貧乏,文化隊伍弱化和農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強烈的現狀,建立農村文化骨干培訓網絡,經常開展文藝輔導和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文化干部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基層文化機構工作;組建了10幾支多支民間藝術表演隊伍,為繁榮農村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三是農民文化異彩紛呈。隨著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的重視和扶持,各地涌現出了多個讀書、音樂、攝影、剪紙、花卉種植等特色文化戶,這些農村特色文化戶為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樹立了新典型,注入了新活力。
(一)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
近年來,雖然我縣的文化事業經費總量有所增加,但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并沒有隨著財力的增長而增長。各級政府文化財政支出增長速度明顯低于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文化事業投入橫向比遠低于衛生和教育事業投入、農村文化事業投入又遠低于城市文化事業投入是長期以來的普遍現象。國家要求市、縣建立的各項專項經費基本上因財力問題或其他原因而落實不了;由于國家缺少剛性政策支持,加之地方經濟發展滯后,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較少,縣財政直接投入鄉鎮的文化事業經費微乎其微。由于經費緊缺,農村文化單位的活動經費也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部分貧困地區,文化活動經費幾乎為零,甚至連文化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法開支,致使許多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室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xx]21號)精神,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要對文化設施建設用地無償劃撥。從調研情況來看,各鄉鎮普遍存在文化設施建設土地批復、劃撥困難的情況,致使部分鄉鎮的文化設施建設處于有錢無地、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二)工作隊伍素質不高,管理體制不順。
一是文化專干整體素質偏低,業務技能不適應崗位要求。這些文化專干有些是上世紀80年代初從事文化工作的,學歷偏低、文化專業素質偏低,對各項現代技術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掌握尤其欠缺。二是農村文化隊伍不穩定。從事農村文化工作位虛薪低無法解決編制問題,無法評專業職稱,也沒有提拔晉升的機會,導致廣大文化專干工作積極性不高,干勁不足,人才流失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員的工資長期得不到保障,養老保險等待遇保障更是無從談起,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三是文化隊伍缺乏指導,疏于培訓。因為缺少培訓和業務學習,部分人員雖然從事文化工作多年,但業務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缺乏,很多鄉鎮文化站活動中涉及戲劇、曲藝、舞蹈、音樂、書畫技能輔導領域漸成弱項。四是農村文化隊伍建設缺乏有效激勵。特別是正在發展的農民業余文藝團體,隊伍建設和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缺乏經費支持,音響、樂器等基本設備嚴重缺乏,演出收入難以彌補活動開支,且相當一部分文藝隊伍年齡老化嚴重,人員青黃不接;缺乏激勵機制和政府扶持,發展后勁不足,一些文藝隊伍面臨消亡的危險。
(三)發展不平衡,群眾文化生活差距大。
文化底蘊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領導認識程度不一,導致了文化建設存在差距。文化底蘊厚,經濟條件好,領導認識到位的地方,文化建設就相對搞得好,相對比較豐富。文化底蘊薄,經濟條件差,特別是有的地方,領導存在“經濟發展是硬指標,文化建設是軟任務”的模糊觀念,工作中,對文化建設“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忽視了文化工作,群眾文化生活就較為貧乏。據調查,一些經濟落后、地處偏遠的農戶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的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民間文藝隊伍不穩定,開展活動難度大。
民間文藝隊伍是農村開展文化活動的有生力量,近些年,農村多數有文化知識和文藝才能的人員外出務工,組織民間文藝隊伍缺乏人才保障。目前,全縣有6個鎮組建民間文藝隊伍60支,近1000人。民間文藝隊伍組成人員無待遇,不從屬于有關部門管理,人員隨意流動,隊伍不穩定,給農村開展文化宣傳、文藝活動帶來一定困難。
(五)農村文化消費意識不強,群眾文化生活貧乏。
受傳統消費觀念影響,多數群眾在經濟支出中存在“量入為出”和“無債一身輕”的消費觀念,在文化娛樂方面消費比例低,有錢寧愿儲蓄,一生的花費主要集中在建房、婚喪嫁娶、子女上學和看病就醫等幾件大事上,不愿花錢購買報刊書籍、電視設備和用于其他文化娛樂上,認為能夠吃飽穿暖就行了,不追求文化生活。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導致了文化生活貧乏,給農村文化建設帶來一定難度。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領導。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加強領導,加大管理和指導力度。按照黨的xx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求,明確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服務建設和活動載體建設的長遠目標和任務,將發展經濟和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將鄉村文化事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格局,促進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我縣新農村建設。
(二)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關鍵,是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其建設水平決定著群眾的參與程度,同時也影響農村文化的效果發揮。要采取“向上爭、本縣投、民間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國家、集體和個體共辦文化的新格局,實行文化建設社會化,文化服務有償化。在向上級爭取投入的基礎上,縣、鄉財政要將文化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和文體活動補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文化事業,形成產業,實行有償服務。
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要堅持以鄉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村民小組為基礎,以戶為對象,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一鄉鎮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綜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農家文化大院)。鄉鎮文化中心應包括影劇院、圖書室、書畫室、多媒體室、乒乓室、臺球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籃球場、網球場和門球場等室外活動場地。村綜合文化室應包括圖書室、娛樂室和球場。鄉村文化中心(室)應相應配備電腦、電視、音響、攝像機、照像機等文體器材和一定數量的圖書。農家文化大院應有圖書、電視、電腦、娛樂器具、體育器材和室外活動場地。同時,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揮農村中小學在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方面的作用,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提倡將學校的圖書室、體育器材和活動場地等設施設備定時向廣大農民群眾開放。
(三)強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農村文化隊伍管理體制。
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是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根本,是農村文化軟件建設的主體,其素質高低決定著群眾文化生活的繁榮程度,同時也影響著農民群眾的文化取向。我縣農村文化隊伍的現狀是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管理體制不順,工作效果不佳。在逐步加強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必須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理順關系,加強管理,才能搞好農村文化工作。一是要按編職數配齊配強鄉鎮文化站人員,明確村文化室兼職人員,并考慮適當工作報酬。二是努力提高鄉村文化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在要求其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業務培訓,提升素質,提高履職能力。三是進行管理體制改革,鄉鎮文化站人財物上劃縣主管部門直接管理,鄉鎮黨委政府協助管理,人員調配流動和工作安排須經主管部門同意,以保證隊伍穩定、素質提高和工作專一。四是對農村文化工作機構制定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縣鄉村一級對一級負責,工作效率與待遇掛鉤,實行考核,嚴格獎懲。五是對農村民間文化團體加強引導,加強管理,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文化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六是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大經費投入,增加人員編制,以利于送戲下鄉質量提高,數量增加,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七是加強我縣文化執法隊伍建設,文化執法大隊應對農村文化經營活動加強監管,使其健康有序發展。
(四)開拓創新,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載體。
文化生活是農民群眾精神寄托的有效載體,其豐富與否,決定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思想陣地在農村的鞏固程度,影響著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是縣、鄉要繼續搞好送戲、送電影、送科技知識下鄉活動,提高群眾的文化科技知識。二是要進一步發揮傳統文化載體作用,適時組織開展球類、棋類、牌類等比賽活動和龍燈舞、戲曲歌舞等表演活動,讓群眾多參與,多受益。三是積極培育自發性的群眾文化團體,加強對農村文藝積極分子、骨干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利用文化團體和文藝骨干較好的文化藝術基礎和社會影響,豐富當地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四是鼓勵支持開展民間文化活動,使農民群眾廣泛參與,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節目表演自娛自樂。五是挖掘特色,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六是加強對民間傳說、民間歌舞、民風民俗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使其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七是創建文明村組、文明示范戶和“農家文化大院”,現暫無條件建設“農家文化大院”的村,應首先建好“農家書室”,切實解決農民讀書難、看報難的問題。引導廣大農民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掃黃打非,禁賭禁毒,限煙限酒,節儉辦事,移風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使農村文化建設在促進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五)加強引導,改變農民群眾文化消費觀念。
精神生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生活寓于精神生活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應隨之提高。但農村部分群眾知識淺薄,觀念落后,對文化生活沒有認識,沒有追求,沒有參與,沒有投入??h鄉村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宣傳活動和娛樂活動,加強引導,使廣大農民群眾從中得樂,從中受益,認識到怎樣生活才是美好、豐富、幸福的人生。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他們逐步改變傳統消費觀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書刊電視和其它文化用品,參與文體活動。以構建一個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會,促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
返回目錄。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xx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解當前我區廣大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今年統戰系統調研計劃安排,由中國共產黨蕉城區委統戰部牽頭,民盟蕉城區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組成調研組,聯合開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xx年6月至8月在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長王麗云、區政協副主席民盟蕉城區委主委鄭貽雄帶領下,調研組與區文化部門負責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區沿海山區鄉鎮及20多個村居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訪問、視察等形式了解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還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和莆田市荔城區等地考察取經,在認真分析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xx年10月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決定》頒布以來,我區農村文化建設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區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民間文化多元化發展尤引人注目。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廣大農村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從而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比較普遍,具體情況是:
1、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據了解,“十五”期間上級省、市廳、局對我區文化事業的投入累計達55萬元(其中扶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4萬元,維修、設備添置經費23萬元,文物經費8萬元),我區年文化體育事業經費財政預算9.4萬元,其中文體局文化事業費1.1萬元,圖書館經費(包括圖書購置費)4.3萬元,體育事業經費4萬元,但這些大多為人頭經費,用于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于開展業務工作的已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于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征集文物。我區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只有在xx年開始的天后宮(媽祖廟)修復工程中,募集到民間資本100多萬元。全區鄉鎮現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數外,絕大多數是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貧乏。
2、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中產權明晰、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區少數民族文化站三個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來就沒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單位的場所,面積狹小,設備簡陋,功能不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區有76個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7.3%,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而已,形同虛設。而且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據調查,現有的部分鄉村影劇院多建于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現多數已成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鄉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拔河賽,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也只到2-3個鄉村,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義務題寫。
春聯。
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著農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農村都有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燈會”和畬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畬歌對唱”。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電視網絡廣泛普及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國家將衛星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接收后,我區廣大農村原電視“村村通”設備未及時更新,絕大多數鄉村群眾只能收看1-3套外地節目,許多偏遠山區基本無法接收電視節目。群眾長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區)的電視節目,也得不到發展生產的信息技術的指導和服務。鄉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聊天打牌外,農民沒有其它文化活動,導致一部分群眾沉迷賭博和廟會活動,致使一些地方賭博及“六合彩”等歪風盛行。
4、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為一站一編制,由于基層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范,素質參差不齊,目前在編的有12人,但僅有9人在崗,被鄉鎮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崗的也往往兼有鄉鎮(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干專用?,F有鄉鎮文化專干平均年齡偏大,由于缺乏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
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滯后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各地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約制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步伐,但從各級政府自身來說,存在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活動經費嚴重短缺。目前由于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區、鄉用于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后。鄉鎮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生存困難。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滯后。由于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
口號。
下,相當多的人認為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錢投入,致使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后,從事文化事業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積極性,大多放棄主業改做鄉鎮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體制不暢。一方面,鄉鎮文化站專干以塊管(鄉鎮管)為主,人員大多被鄉鎮抽去從事中心工作,專干沒有專用。區文化主管部門無法對他們進行調配和交流使用,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于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相當多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農村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廣電與文化分屬兩個職能部門,對農村的傳媒文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而且農村地域廣、人口分散、廣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收益小,僅靠廣電部門是無能力承當農村廣電網絡建設。雖然國家規定到xx年農村地區20戶以上的村全部實現網絡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戶并未列入新的網絡“村村通”工程計劃,得不到上級補助資金,導致我區目前許多鄉村原有接收設備無力更新。在衛星傳播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接收后,廣大農村地區只收1-3臺外地的電視,無法收看省、市、區電視節目。
我們建議:
1、創新機制,培育新型文化隊伍。通過擇優招聘,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鎮文化干部隊伍中。配齊配好鄉鎮專職文化站長和村級文化協管員。加強對鄉村文化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鼓勵鄉村文化工作人員自學、進修,有目的選送部分人員到相關院校深造。同時進行業余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業余文化隊伍,對文藝骨干免費進行培訓。
2、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建設強大的基層文化陣地。一要認真貫徹中央《意見》和省政府的《決定》精神。規劃好新農村建設中基層文化陣地布局和建設問題。結合鄉鎮建設規劃,通過改建、擴建、調劑改造、新建等途徑,加快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步伐。二要加強文化宣傳工作。文化宣傳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強有力的宣傳文化,就沒有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所以黨政領導及宣傳部門要時時關心和宣傳新農村文化建設。三要加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一方面認真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設的政策,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對鄉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補助資金,對實施文化站達標建設的鄉鎮給予資金扶持和獎勵;另一方面學習借鑒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鄉鎮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民間融資活動,通過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廟共建以及城鄉共建等方式,引進資金和文化活動器具及資料,滿足鄉村群眾平時讀書看報和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之需。
43、創新理念,借助各種載體,活躍農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間藝術表演活動。各地農村都有不少民間藝術人才、民間絕活藝人,由于多種原因,大多面臨斷層后繼無人的狀況。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發掘、整理優秀傳統民間藝術,解決傳人問題,并積極鼓勵和幫助他們自編自演,參與到弘揚時代主旋律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藝活動中去。
二是節俗文化活動。傳統節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其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間大眾,應充分認識其文化底蘊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巨大現實意義。當然,其中也可能夾雜某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但我們要遵循“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積極加以扶持和引導,使頻臨消亡的民間節俗文化活動成為廣大農村社區民間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節假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如春節各地民間文藝踩街活動,二月二霍童文化藝術節活動、三月三畬族歌舞文化活動、媽祖文化活動、關帝文化活動等。
4、創新手段,積極構建農村文化活動的網絡。
一是成立鄉鎮電影放映隊或文化傳媒中心,推動農村電影“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初、全國農村1村1月保證看1場電影”)在我區農村得到落實,解決農村看電影難的問題。
二是依托鄉村文化站點,積極挖掘本地文化藝術資源,扶持民辦文藝團體,發展農民業余文藝演出隊,鼓勵農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三是建立“農家書屋”,滿足農民對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國家鼓勵和資助各地農村建設“農家書屋”,要求場所不小于20平方米,書籍不少于1000冊,含有30多種各類期刊及100多電影光碟,以滿足農村群眾閱讀需求。
四是結合民間文化和文物保護活動,促進鄉村民間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通過組織申報各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活動,提高農村保護和傳承傳統優良民間文化的意識,讓我區民間的鐵枝、紙扎、火把拖石、肩頭戲、線獅、儺面舞等得到發揚光大。
五是結合“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借助體育活動的場所——健身路徑、籃球場、乒乓球臺等,推廣體育文化,讓農民在健身的同時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動。我區是畬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又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以及綠茶的主要產區之一。畬族文化、大黃魚文化、茶文化等應成為我區獨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園文化、燈謎文化、企業文化等也應加以重視和引導,使之融合到新農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學習外地經驗,借助農村“三堂”和閑置校舍拓展農村文化活動的空間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間廟堂、廢舊禮堂”(三堂)作為民間文化活動的場所,依靠離退休黨員干部、鄉村老人協會、廟堂管委會等承擔農村文化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讓老協會會長或廟堂管委會會長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間廟堂的“香火錢”為農村文化活動“買單”,將“三堂”變成政策法規的“宣傳站”、社情民意的“中轉站”、先進文化的“傳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學習和借鑒。借助“三堂”場地既可解決活動場所不足和經費不足的困難,又有利于推動文明新風進“三堂”,還有利于調動當地群眾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我區鄉村目前有許多地方學校的樓房閑置,可以借用作為當地文化活動的場所和開辦圖書室、閱覽室、棋牌室之用。
五是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每年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是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和催化劑,應很好進行策劃和包裝,尤其是科技、文化下鄉和電影下鄉巡映活動,應多播放適合農民群眾口味和需求的娛樂影片和科教片來贏得農村市場。
5、明確職能,實施有效管理。鄉村文化站點在履行服務和經營性職能的同時應積極協助主管部門管好基層文化市場。對進入農村文化市場的民間藝術團體,市(區)文化部門要審核把關。有條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賃的形式,將鎮區網吧、電子游藝室、音像出租戶、圖書銷售點、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統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經營,遏制地下黃、賭、毒現象。
一是抓好農村電影“2131”工程的落實工作?!?131”工程帶有公益性,建議區政府要解決電影器械設備及購買拷貝的資金;文化部門要負責各鄉村“2131”工程計劃的制定和業務指導;鄉鎮要負責計劃的實施,保證鄉村農民一個月看一場電影。
二是建議區委區政府要專題研究解決農村地區更新廣電接收設備的資金問題,滿足農村群眾對廣電聯網的需求,讓山區農民與平原地區群眾一樣能收聽收看中央、省、市、區廣播電視節目,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三是建議開展一年一度的民間文化藝術節活動,由有關職能部門牽頭,在國慶中秋期間組織民間文藝匯演活動,讓各鄉鎮、社區的民間藝術團隊集中進行比賽和交流,以促進農村民間文藝的繁榮和發展。
。
省委x屆xx次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戰略,城區委、區政府以推進文化強區建設為新起點,著重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以基層文化發展繁榮,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科學又好又快發展。在接到《關于開展省委委員、修補委員20xx年度重大課題調研活動的通知》后,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并多次召開座談會,對基層文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細致的走訪和摸底調查,對城區近年來基層文化建設有了全面的了解,對存在的問題、存在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思考。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文化活動陣地覆蓋廣。高度重視基層文化站的建設,全區13個鎮(辦)文化站,特級站有3個,二級站5個,三級站3個,市認定達標站2個,達標率達到100%。全區有文化廣場58個,包括社區和行政村的小廣場,建成農家書屋49家。
二是公共文化活動次數多。以今年為例,共開展各種各樣的群體活動53場次,參與群眾近萬人/次;開展送電影下鄉活動504場,觀眾約13萬人次;舉辦文化藝術培訓班15場,展出書畫作品200余幅,3000余人參觀了展覽;組織歷史民俗歌舞劇《東坡與朝云》參加第九屆國藝術節展演,組織小金口麒麟隊參加上海世博會演出,受國了國內外友人的好評。
三是文藝作品創作質量高。對基層的文藝愛好者、“民間歌手”、“流浪藝術家”及“土專家”進行登記造冊,建立文藝人才庫。各鎮(辦)共有藝術團體31個,各種藝術門類創作演出人員1200多人,其,國家級會員11人,省級會員51人,市、區級會員357人。今年全區會員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共發表文藝作品300多篇(幅),參加各類比賽20余專場(次),獲省級以上獎項40余項,排名為全市第一。
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好。我區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致有11類上百項,不可移動文物198處,消失文物2處,文物保護單位50處,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其最為著名的山公園、華全國總工會辦事處、東湖旅店舊址、鄧演達故居等已被開發成為紅色旅游區。
在已經積累了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勢能上,如何趁勢前行,把基層文化建設由大變強,為調結構、促轉變,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增添綿延后勁?關鍵是要找準基層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只有找準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才能在文化建設上闖出一條新路來。根據調研,目前城區基層文化建設存在以下幾方面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城區現有行政村142個,年集體收入不足3萬元的經濟薄弱村有55個,這些村大部沒有規范的文化場所,農村文化設施建設仍然存在許多空白點。其他行政村文化設施面積不足,文化配套設施過于簡單陳舊單一。文化室里一般只是“一塊牌子、幾張桌子、幾把椅子”,圖書少,娛樂、健身設施少,根本無法滿足當地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娛樂形式比較單調。有組織的文化娛樂活動少,一般都集在節日期間,村里才會邀請一些演出團體進行表演。大部分農民從外界獲取文化信息的途徑都是通過電視、廣播等。據調查,一個行政村平均每年大型文體活動沒有超過三次,這與農民的文化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另外,由于農民自身對文化學習的覺悟性不高,對于購買書籍、訂閱報刊雜志、投資自身教育等行為意愿不強,從而使自身獲取文化信息渠道十分狹窄,以致于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較匱乏。
三是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城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很豐富,比如一些古城墻、古戰場、名人故居、風景名勝、傳奇軼聞、古村落、自然風光等,如同散落在民間的珍珠,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財力和地理環境的影響,沒得到很好的開發與利用,這既不利于保護,也是文化資源的一種浪費。
四是文化消費在農村越來越萎縮。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目前留守農村的人員,大都是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年人、年齡較小的兒童以及文化層次較低的婦女,青壯年農民的占的比例很少。在這樣一個農村人群年齡結構層次出現三極化的背景下,農村文化建設的和文化產品的供給和需求就顯得比較特殊。
五是農村文藝人才缺失。由于受待遇差、發展前景受限、工作內容單調等影響,一些文化專長、素質高的人才隊伍不愿意到農村來。尤其在偏遠的農村地區,人才流失已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目前大多數農村都面臨著缺乏一支專業的文藝人才宣傳隊伍,沒有專職的人員組織農民進行各種文化活動,農村基層文化宣傳站沒有得到發揮。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如何做到有的放矢、加以改進,以收到切實的效果,這就需要從根源上進行剖析,找到真正的癥結。經過認真分析,我認為問題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最大的阻力。經濟建設是社會關系與社會活動的基礎,離開了經濟這個物質基礎,一切社會活動將如空樓閣。城鄉之間以及農村與農村之間基層文化建設之所以會出現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則在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要發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根本之處在于優先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好了,才能進一步縮短城鄉之間與村與村之間的發展差距,從而不斷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只有農村的經濟狀況和農民的物質生活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后,農村和農民才有條件和精力來發展文化,整個農村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才能得到改觀。
第二,經費投入不足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最大的硬傷。當前,各級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缺少對農村文化工作投入比例的明確要求,農村文化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鎮(辦)的決策意圖,往往是在一個時期為完成上級交辦的某項特定任務,而重視農村文化投入,一陣風過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甚至出現原有的文化宣傳陣地荒置成為擺設,經費斷源等情況。
第三,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最大的困惑。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服務的對象和最大受益者是農民,農民是農村文化建設最重要的主體。然而在開展文化民,出現了很多農民不愿意參與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群眾文化素質較低,思想保守,對文化建設抱有觀望心態;再者,文化民所開展的活動與群眾所想、所盼有差距。比如村里建設的農家書屋,沒能切合農民的實際,找不到對生產生活有幫助的書,引不起農民的興趣,以致出現了“見物不見人”的現象。文化民脫離了農民的實踐,農村文化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就不能對群眾產生感召力。
第四,相關部門引導不力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最大的缺失。從城區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現狀來看,僅靠農村農民自發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和強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在文化建設需要的活動用地、文化建設發展的方向、文化服務的內容、文化技術指導等等,這些條件是許多農村農民所不具備的。一旦脫離的正確的規范和指導,農村文化建設很容易出現偏差。所以,政府應主動承擔起責任,當好帶頭人和領頭雁,認真履行科學規范引導的職責,引導農民群眾自覺抵制“三俗”文化,倡導發揚先進、積極、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
找出了問題,分析了原因,就需要進行科學謀劃,以推動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在今后一個時期,要著力在以下幾個面下功夫:
一是以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重點,著力實施文化民工程。著重是以鎮(辦)為依托,以村為重點,把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文化建設和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做到全區基本實現行政村文化網絡陣地全面覆蓋,村村都有一個可供開展文體演出的文化廣場、一個圖書閱覽室(藏書1000冊以上)、一個宣傳櫥窗、一個廣播站、一個多功能的文化活動場地。大力推進公共文化進村入戶工作,深入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積極打造農村文化活動品牌,充分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二是以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為重點,著力推行文化旅游項目。著重是深入挖掘城區農村傳統文化資源,大力扶持麒麟舞、龍形拳、李家拳、舞草龍等優秀農村傳統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打造城區農村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以鄧演達紀念園、橫瀝將軍樓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游為載體,積極發展農村歷史文化尋根游、美食(節慶)文化游、農家樂游等活動,形成產品類型豐富多樣、結構較為完備的文化旅游產品體系。大力推進植物園等“生態文化工程”建設,在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同時幫扶帶動周邊的農村地區發展旅游產業。
三是以投資主體多元化為重點,著力發展農村文化產業。著重是加大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投入,動員和組織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設。鼓勵和積極引進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引導民間力量服務于農村公益文化事業,發展農村文化產業,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村文化產業傾斜,支持面向農村文化市場的企業做大做強。規范集體資產有償使用標準,建立村級財富積累機制,確保村集體文化資產保值增值,在實現的高效運營的同時不斷增加村集體收入。
四是以培育優秀人才隊伍為重點,著力筑建農村文化人才高地。著重是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不斷提升農村基層人員的文化素質;以招聘大學生村官、干部下鄉掛職鍛煉等方式,鼓勵和吸引高素質、高學歷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基層文化機構工作,不斷壯大村級文化隊伍的實力。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激勵機制,設立城區農村文化發展獎勵基金,每年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文化成果獎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解當前我區廣大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今年統戰系統調研計劃安排,由中國共產黨蕉城區委統戰部牽頭,民盟蕉城區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組成調研組,聯合開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
20xx年6月至8月在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長王麗云、區政協副主席民盟蕉城區委主委鄭貽雄帶領下,調研組與區文化部門負責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區沿海山區鄉鎮及20多個村居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訪問、視察等形式了解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還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和莆田市荔城區等地考察取經,在認真分析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20xx年10月省的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決定》頒布以來,我區農村文化建設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區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民間文化多元化發展尤引人注目。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廣大農村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從而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比較普遍,具體情況是:
1、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
目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中產權明晰、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區少數民族文化站三個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來就沒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單位的場所,面積狹小,設備簡陋,功能不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區有76個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7.3,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而已,形同虛設。而且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據調查,現有的部分鄉村影劇院多建于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現多數已成為危房不能使用。
2、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
據了解,“十五”期間上級省、市廳、局對我區文化事業的投入累計達55萬元(其中扶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4萬元,維修、設備添置經費23萬元,文物經費8萬元),我區年文化體育事業經費財政預算9.4萬元,其中文體局文化事業費1.1萬元,圖書館經費(包括圖書購置費)4.3萬元,體育事業經費4萬元,但這些大多為人頭經費,用于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于開展業務工作的已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于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征集文物。我區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只有在20xx年開始的天后宮(媽祖廟)修復工程中,募集到民間資本100多萬元。全區鄉鎮現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數外,絕大多數是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貧乏。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
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為一站一編制,由于基層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范,素質參差不齊,目前在編的有12人,但僅有9人在崗,被鄉鎮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崗的也往往兼有鄉鎮(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干專用?,F有鄉鎮文化專干平均年齡偏大,由于缺乏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
4、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
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鄉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拔河賽,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也只到2-3個鄉村,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義務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著農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農村都有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燈會”和畬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畬歌對唱”。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電視網絡廣泛普及、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國家將衛星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后,我區廣大農村原電視“村村通”設備未及時更新,絕大多數鄉村群眾只能收看1-3套外地節目,許多偏遠山區基本無法接收電視節目。群眾長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區)的電視節目,也得不到發展生產的信息技術的指導和服務。鄉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聊天、打牌外,農民沒有其它文化活動,導致一部分群眾沉迷賭博和廟會活動,致使一些地方賭博及“民間私彩”等歪風盛行。
推進全辦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全辦人民創造一個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農村文化建設。
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借鑒。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下,我市農村文化事業有了較快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傮w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初見端睨,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調研鄉鎮的走訪了解,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從我們調研的鄉鎮來看,除戴南鎮外,其他四鎮都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辟有文化活動陣地。如大鄒鎮文化站分別辟有展覽、圖書、閱覽、健身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并正常開放;茅山鎮除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外,還新開辟兩處文化廣場,廣場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周奮鄉利用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為整合文化資源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戴南鎮目前也已積極規劃投資20xx萬元籌建將會成為“蘇中第一”的鎮文化活動中心。
2、鄉鎮、村領導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走訪調查中,我們感受到鄉鎮、村的領導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已逐漸增強。戴南鎮分管負責人對我們說:“當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農民的文化需求就更為迫切,文化建設也就顯得更為重要,經濟發展亟需先進文化來支撐?!睘榇?,他們已開始將新農村文化建設擺上鄉鎮工作的議事日程。周奮是經濟薄弱鄉鎮,鄉負責人對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首期投資了45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閱覽、健身、活動、展覽和培訓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樓,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每個鄉鎮廟會文化都較為發達,茅山鎮每年都搞一次頗具特色的會船節。部分鄉鎮能利用民俗和傳統文化開展民間文化活動。如茅山鎮利用曾唱響中南海的“茅山號子”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周奮鄉通過挖掘、整理出民間文化瑰寶“西江月”曲牌,并編排了《又唱西江月》節目參加市里演出,獲得全市文藝調演一等獎。茅山鎮還通過搜集整理,編寫了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古鎮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號子》等3本圖書。
4、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市里組織的送戲、送電影、送體育和送圖書下鄉活動,普遍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合陳鎮重新改組恢復了電影放映隊,創造條件,積極實施“送電影”下鄉活動,僅20xx年就完成“送電影”下鄉495場次,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民的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調研鄉鎮都能利用重大節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組織文娛演出、棋賽、球賽和聯歡會等。鄉鎮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如組成腰鼓隊、舞龍、舞劍、打蓮槍、扭秧歌和小型民間樂隊等。近年來由鄉鎮文化站或當地學校牽頭組織的一些文藝節目參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評,還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茅山鎮每個行政村常年活躍著一支宣傳隊,逢年過節均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照國家、省市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乃至令人堪憂。經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文化事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中央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經濟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對當地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應高于當地經濟增長的幅度,但不少鄉鎮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實相關的文化經濟政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文化建設不能與經濟建設同步,嚴重錯位。
2、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鄉鎮、村干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新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他們甚至不知道新農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看得見,摸得著,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同時亦存在畏難情緒,認為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不討好,而勉為其難、虛于應付。
3、鎮村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調查發現,大都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一些鄉鎮可謂“文權”旁落,鎮村領導干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而將引領、導向作用讓位與民間“會頭”,使得他們在農村“神氣活現”、“一呼百應”,建廟迎會請神,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還出現不少假僧假道,擺“水陸道場”;偽裝“半仙”算命看病,騙取群眾錢財。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占領農村陣地?不少干群對此十分憂心。如此現象,固然與大量青壯年且素質相對高些的農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認識不到先進文化的重要性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鎮村干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群眾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后,村級文化設施奇缺。調查顯示:經努力,20xx年全市有11個鄉鎮文化站建成達標,但目前尚有12個未建成鎮級文化站。而行政村一級的文化活動場地就更為奇缺,據統計,目前我市614個行政村無正規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的就占%,即使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文化設施也不齊全,圖書藏量很小,難以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5、農村文化人才隊伍缺失、老化,青黃不接且后繼乏力。我市農村因大量勞動力轉移,留在農村有文體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鎮中小學亦幾乎沒有專業學校畢業的音、體、美教師。所有這些,對繁榮新農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礙。鄉鎮文化站干部隊伍也令人堪憂:一是年齡偏大。因近幾年進入農村文化干部隊伍的年輕人極少,多數人員是在“文革”期間由于宣傳需要而培養出的文藝人才,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已在50歲左右。二是水平偏低。這些人的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自學形成的,沒有與文化對口的專業學習基礎,其專長往往僅停留在“會”的層面上,還談不上“精”、“?!?、“博”。三是不夠平衡。全市鄉鎮的專業文化干部布局不合理,多的鄉鎮達5-6人,而少的鄉鎮沒有1名專職干部。加之這些人員隸屬當地鄉鎮管理,不便于流動調劑,因各鄉鎮財力和重視程度差異,其人員工資待遇保障不夠,亦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和這支文化干部隊伍的穩定。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迫切而長期的艱巨任務。針對當前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結合這次調查,我們特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近年來,中央和省市政府頒發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經濟政策,我們應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兌現。我們應制定新農村文化扶持政策,認真履行“文化事業資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率”這一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場,扶植文化產業。市、鄉鎮、村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資金用于發展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各級財政部門應確保文化事業單位的辦公經費;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新農村文化服務項目和內容而需要增補經費的問題,保證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布,并為鄉鎮文化站、村文體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設施建設、運作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市與文化工作相關的各部門如文化、教育、體育等主管局和新華書店應積極向上爭取文化政策性資金、設施、器材及書刊,用于扶持新農村文化事業,以確保新農村文化建設和各類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2、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干部應強化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進一步增強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自覺性,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事業向前向深層次發展。要摒棄文化建設是“軟任務”,搞得好不好,與鎮、村工作業績考評關系不大的錯誤思想和做法。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的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與農村經濟建設的總體布局調整,真正做到合理、適度、同步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認識,把新農村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制定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規劃、年度工作目標和分類指導、實施意見,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推進、互促互動、共同發展。各鄉鎮、村要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健全文化機構,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工作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進人才,不斷強化新農村文化隊伍的建設。要搞好新農村文化建設,有一支較高素質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是關鍵。我們應盡快配齊鄉鎮文化站專業人員,理順體制,落實編制,妥善解決其歸屬、工資待遇等問題,以充分調動他們服務農村文化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市文化局、體委和文化館等文體主管部門要面向新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干部、文體骨干和文化專業戶的培訓輔導,充分引領、指導農村文化能人開展文化活動并使其發揮輻射作用。我們從現在起要有意識地解決農村文化隊伍老齡化、人才斷層和青黃不接的問題。一是要善于發現人才,大膽使用新農村文體能人,不斷發展專兼職結合的新農村文化隊伍,并通過精心培育、加強業務輔導,逐步提高新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二是積極扶持鎮村建立各類文體協會,并指導各類協會組織開展好文藝、棋類、球類等文體活動,激勵農民積極參與,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從源頭抓起,加強新農村藝術師資力量,農村各中小學要辟建好文體第二課堂,設全上滿教好音、體、美等藝術課。四是著意引進人才,建議用足并增加農村文化事業編制,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可優先招收文化藝術專業人才和藝術體育類教師安排到鄉鎮文化站和農村學校。
4、加快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運用省文化廳的相關扶持政策,積極行動,按達標要求迅速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擴建和興建工作。我們應充分調動和發揮鄉鎮、行政村、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富裕農民的積極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文化體育事業,盡快構建出各個鄉鎮有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各個行政村有文化(體育)活動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動戶、農家書屋等多層次文體活動網絡。調查發現,由于農村教育布局調整,小學撤并后不少行政村的小學校舍閑置,可通過整修開發成為當地村文化活動室。同時,應充分發揮這些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擠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設施,并加強管理,真正讓其用于文化,發展文化事業,開展文化活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各類文化需求。
目前,我市農村幅員廣闊,各鄉鎮之間經濟發展和文化基礎差異很大,為此,對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進度,應該結合各鄉鎮實際,制定不同的規劃,分類推進和實施;加之,繁榮和發展新農村文化事業,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我們建議,可本著先點后面、先試點實驗后普及推廣的原則,在全市率先選擇2到3個鄉鎮、10到20個不同類型的行政村作為試點,花6個月到1年的時間做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推進試驗工作。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改進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鎮、村進行推廣,從而使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更快推進,取得實效。
為了推進全辦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為全辦人民創造一個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街道黨工委組織有關人員,經過近半個月時間,分九個片對全辦×個村信訪、宗教、基層組織、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大調研,通過調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眾上訪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二是進一步摸清了全辦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對級組織工作的領導。下面主要對**辦事處農村文化建設談幾點意見:
**辦事處是**區的東大門,位于城鄉結合部,經濟文化比較繁榮,轄區內有×個行政村,×口人,×畝耕地。
總體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鄉村優秀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有所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村文化活動的范圍較大,文化設施較齊全。各村都配備體育健身器材、投影儀、卡拉ok、圖書室,有黑板專欄進行文化宣傳,定期開展文化教育活動,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
2、“兩委”干部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各村“兩委”干部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有所增強,擺在農村工作議事日程,比較重視,財力物力有所投資。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了傳承弘揚。村里在重大節目時常舉辦文藝表演,村民都積極參與。保持當地習俗,定期開辦廟會、開放集市,在熱鬧非凡的活動中繼承發揚當地文化傳統。
4、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區文化局、電影公司送圖書下鄉、一月免費演一場電影,普通收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條件較好的村,自籌資金唱大戲,較好地滿足了農村群眾這一文化需求。
5、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各村自發組織各類中老年藝術團、演唱團隊,文藝表演隊伍×個,都能利用重大節日、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農閑時大家聚在文化活動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龍、跑馬、唱戲、唱歌等,或自發組織學習練書法、繪畫。各村都常年活躍著一只宣傳隊,逢年過節都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實效,但對群眾文化的需求,差距較大,問題不少,現狀確實不容樂觀。
1、農村文化經濟政策落實不夠,農村文化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對經濟文化貫徹不夠,與村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不強,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對農村文化建設極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農村文化建設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為其難、虛于應付。
3、村級文化建設引領作用不強,農民文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少村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兩委”干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但主要原因還是“兩委”干部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4、文化陣地建設滯后,村級文化設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動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設施不夠齊全,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實各項農村文化經濟政策。
近年來,有關農村文化經濟政策也頒發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2019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折不扣地執行和兌現,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扶持村級文化的發展,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2、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干部要增強農村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建立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村文化事業向深層次發展,并納入議事日程,制定發展目標,形成文化建設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3、加強陣地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作用。要充分運用國家相關的文化扶持政策,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體育事業,發揮好文化陣地和文化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強管理,真正讓其用于文化,發展文化事業,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各類需求。
4、發展文化產業,著力打造農村特色文化。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必須繼承并弘揚傳統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對部分村一些頗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積極挖掘、整理,并加以繼承、弘揚,并加以創新,讓其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新內容,推陳出新。利用特色的農民藝術、食品和農產品,實施特色文化品牌戰略,為農村文化建設增添后勁。
5、整合文化資源,積極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新路。隨著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文化資源和文藝載體日趨豐富,我們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加以引領和疏導。加強村級組織的文化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整合電視、廣播、通信網絡等文化資源,使廣大農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進農業生產、豐富農民生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事組織好農民書畫展、文藝匯演和農村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讓先進文化占領、覆蓋廣大農村,以科學發展觀引導和推動農民營造自演自賞、自娛自樂和強身健體,崇尚科學文明文化的氛圍。
。
xx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轄四鄉四鎮,104個村委(社區),767個自然村,總人口38.54萬人,農業人口36.49萬人,現有農業勞力力21.81萬人,農村剩余勞動力7.83萬人。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勞促會關于做好勞務產業工作的統一安排、部署及市勞促會《關于召開促進會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會的通知》要求,我縣下發了《關于對全縣勞務產業工作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縣勞促會、縣產業辦對高良鄉、葵山鎮進行調研,各鄉鎮對轄區2~3個村委會進行調研,通過半個多月深入調查了解,據實填寫“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表”、到鄉鎮和村委會座談、與個別在家務農的村民交流和電話調查個別外出務工農民的基本情況等形式,針對農村勞動力就業類型、方式、區域、收入等展開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根據《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要求,結合實際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做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如何增強就業能力、提高農民工素質等方面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意見。
縣和省大多數縣市一樣,遭遇了罕見的特大旱災,全縣50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49萬畝,絕收面積達46萬畝。全縣8個鄉鎮90個村委會287個自然村8.987萬人、4.8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旱災直接經濟損失2.685億元。為了力保人畜飲水、抓好大春生產,縣委政府一方面采取多種措施抗大旱保民生,一方面組織動員培訓農村勞動力使其轉移就業,將此作為特旱年份的“特別行動”。
針對嚴重的旱災實際,我縣將“特別行動計劃”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迅速開展調研活動,在掌握基本情況的前提下,提出“旱災損失勞務補”的思想,采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務工技能,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渠道,將此作為組織實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突破口。
(一)工作目標。
在貫徹落實“特別行動計劃”工作中,提出勞務產業在年初任務的基礎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確保綜合收入比上年增長13%,達4.7億元以上,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150元。
(二)調研基本情況。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特別行動”工作,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縣勞促會、產業辦按照省、市、縣要求,通過調研,基本掌握了勞務產業及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6.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80萬人,其中:縣內轉移1.93萬人,縣外轉移輸出1.87萬人;三年間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4.35萬人,其中:實用技術培訓2.93萬人,綠色證書培訓0.45萬人,其它培訓0.9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86億元。勞務產業工作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
如高良鄉,全鄉有農業人口25511人,農村勞動力15230人,幾年來平均每年有6000~7000勞動力到縣內外、省內外打工。據統計,今年春節以來,已外出打工的勞動力6000余人(包括往年外出打工未返鄉的3000余人)。春節后外出打工2738人,其中,有序輸出轉移154人,自發轉移2584人,年齡結構為:16~40歲的2304人,40~50歲的372人,50歲以上的62人。文化結構為:小學文化以下1915人,初中文化618人,高中中專113人,大專以下文化28人,參加系統培訓的131人,縣內209人,省內437人,省外209人。從事一產業215人,二產業1429人,三產業951人。
又如村委會,全村委會有10個自然村795戶,3362人,農村勞動力1600人,春節后已外出打工700人,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占全村委勞動力的43%。蚌別村小組壯族青年熊玉興外出打工幾年后,學到了一技之長,走上了公司的管理層,不僅回家新建了20萬元的小洋房,還帶走該村40多名青壯年到該公司打工。新安村是村委會的一個純瑤族自然村,也是一個貧困村,全村150戶,該村幾年來平均每戶都有一個勞動力到外地打工,幾年的外出打工。該村打工回家新建了10~20萬元的新磚瓦房70所?,幾迩嗄赅囃シ际窃摯宓奶乩?,鄧庭芳攜帶妻子到上海、江蘇打工三年,帶回10萬元資金回家自己動手新建了一幢20萬元洋房,擺脫了貧困。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強領導,轉變作風。
縣、鄉、村三級勞務產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為“特別行動計劃”實施主體,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堅持做到責任到人,任務到人,認識到位。勞動保障、農業、扶貧、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了統分結合、各盡其責的良好的局面。
2、加大宣傳、工作力度,確?!疤貏e行動計劃”圓滿完成。
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全縣勞務產業各職能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轉移就業活動??h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利用節假日,在全縣個鄉(鎮)舉辦了12場農村勞動力輸出現場招聘會,送崗到鄉村??h勞務產業辦、縣總工會、婦聯、共青團利用節假日到各鄉(鎮)發放招工信息、培訓信息和舉辦招聘活動13場,動員農村勞動力在大旱之年走出家門,外出務工,增加收入??h勞務產業辦、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總工會、婦聯聯合開展“萬人春風行”活動,共開展專項招聘活動9場,共招聘企業工人283人,主要輸送到福建、廣東等地。截止4月15日,全縣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945人,其中縣外輸出1958人,縣內轉移3987人,完成全年計劃數的84.4%。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實現“轉得出、穩得住”的目標,縣農廣校、縣職業中學、縣農機校等培訓機構積極組織各類培訓,努力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到4月15日,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6698人,共中,職業學歷培訓1792人,職業技能掊訓1546人,實用技術培訓11534人。
4、加大投資力度,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創造良好的條件。
我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資,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和輸出及宣傳支持,為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在縣委政府各項有力措施的推動下,得到有序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特點和問題。
(一)投入不足。
由于我縣財政及其困難,難以配套轉移、培訓經費,導致工作開展困難較大。
(二)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統一。
部分干部群眾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認識不到位,對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開展能拖就拖,有放任自流的態度,整體配合協調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國家對技能培訓標準還比較低,培訓數量還比較少,體力型輸出還占較大比例,勞動力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四)勞動力市場及信息網絡建設亟待加強。
勞動力市場及信息網絡建設投資少、進展慢,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的收集與發布,主要依靠接傳真、打電話、看消息、發通知等方式,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更不能達到與用工單位、企業快速連接的目的。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提高對做好勞務產業工作的認識。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全力以赴實施好扶貧、勞動、農業部門的各類勞動力培訓項目,積極配合做好組織動員工作,讓每戶勞力都參加培訓,掌握一點技能,力爭實現“剩余勞動力有一個轉移一個”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條件。
面對新情況,要做好“特別行動計劃”,讓農民走出家門,實現穩定增長,不加大財力投入是無法實現的。應持續較大幅度地增加對“特別行動計劃”的投入,為抗大旱保穩定提供基礎條件。
(三)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教育制度。
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整體素質不高,難以形成人力資本。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勢必阻礙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進程。結合正在開展的各類勞動力培訓項目,整合各方面有關農村勞動力職業教育資源,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強就業競爭能力。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在普及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積極推廣實用技術教育。同時應根據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及農業現代化要求,有效地對農村勞動力分層次、分專業、分類型的一體化培訓,綜合提高他們的素質技術,給更多的人創造就業條件。
xx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掌握我市當前農村文化事業現狀,摸清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市政協于四月上旬組成專題調研組,分別赴戴南、合陳、茅山、大鄒和周奮等5個鄉鎮對新農村文化工作進行了詳細調研。在調研中,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和現場視察等形式對新農村文化現狀進行了認真調查和剖析,并通過到姜堰市俞垛鎮考察和征詢市相關部門意見,現歸納整理,形成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一、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下,我市農村文化事業有了較快發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傮w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人才隊伍相對穩定,文化產業初見端睨,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調研鄉鎮的走訪了解,具體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從我們調研的鄉鎮來看,除戴南鎮外,其他四鎮都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辟有文化活動陣地。如大鄒鎮文化站分別辟有展覽、圖書、閱覽、健身、棋類牌類等文化活動廳室,配備有相應的活動器材,并正常開放;茅山鎮除興建了文化活動中心外,還新開辟兩處文化廣場,廣場上配備體育健身器材;周奮鄉利用文化活動中心舉辦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為整合文化資源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戴南鎮目前也已積極規劃投資2000萬元籌建將會成為“蘇中第一” 的鎮文化活動中心。
2、鄉鎮、村領導文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走訪調查中,我們感受到鄉鎮、村的領導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識已逐漸增強。戴南鎮分管負責人對我們說:“當經濟建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農民的文化需求就更為迫切,文化建設也就顯得更為重要,經濟發展亟需先進文化來支撐?!睘榇?,他們已開始將新農村文化建設擺上鄉鎮工作的議事日程。周奮是經濟薄弱鄉鎮,鄉負責人對文化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首期投資了45萬元,建成了集圖書閱覽、健身、活動、展覽和培訓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大樓,并于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3、部分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弘揚。每個鄉鎮廟會文化都較為發達,茅山鎮每年都搞一次頗具特色的會船節。部分鄉鎮能利用民俗和傳統文化開展民間文化活動。如茅山鎮利用曾唱響中南海的“茅山號子”填上新詞進行演唱,周奮鄉通過挖掘、整理出民間文化瑰寶“西江月”曲牌,并編排了《又唱西江月》節目參加市里演出,獲得全市文藝調演一等獎。茅山鎮還通過搜集整理,編寫了反映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古鎮茅山》、《茅山烽火》和《茅山號子》等3本圖書。
4、送文化下鄉活動深受歡迎。市里組織的送戲、送電影、送體育和送圖書下鄉活動,普遍受到廣大村民的歡迎。合陳鎮重新改組恢復了電影放映隊,創造條件,積極實施“送電影”下鄉活動,僅2006年就完成“送電影”下鄉495場次,較好地滿足了當地農民的這一文化需求。
5、村民自發性文化活動較為豐富。調研鄉鎮都能利用重大節日和配合中心工作,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組織文娛演出、棋賽、球賽和聯歡會等。鄉鎮農民自娛自樂、自發性的文化活動較活躍,如組成腰鼓隊、舞龍、舞劍、打蓮槍、扭秧歌和小型民間樂隊等。近年來由鄉鎮文化站或當地學校牽頭組織的一些文藝節目參加本市和赴泰州大市演出,普遍受到好評,還獲得了不同的獎項。茅山鎮每個行政村常年活躍著一支宣傳隊,逢年過節均自發舉辦文藝演出活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同步實施農村法治文化建設工程。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或行為方式,包括人們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思想、法律價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靈魂和源泉,是法治社會的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要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法治文化的支撐。只有在農村基層加強法治文化的建設,才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局近期開展的全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工作,是按照縣政協彝政協辦【200x】13號文件(《關于開展××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認真組織開展的。本次調研工作我局采取以發文件收集情況、電話采集信息、并結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況等方式進行的?,F就調研后的工作情況作如下報告:
一、積極行動、收集數據。
掌握情況。
在接縣政協《關于開展××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組織人員開會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調研工作的精神及時擬發了《關于填報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相關數據的通知》至各鄉(鎮)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如實填報《××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統計表》,在各文化站填報的統計報表收訖后,我局就統計報表的數據又作了逐一認真的反饋落實,并對數據顯示的情況結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況作了綜合分析研究,經分析研究后,大體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統計數據顯示的情況和我局掌握的情況來看,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總體情況不太樂觀,屬文化站產權站舍2個,共600㎡,且建設不合要求,均建于鄉政府院壩內;在建5個站舍,面積1500㎡;其余8個鄉(鎮)均無站舍。各站共有藏書12000余冊;工作人員共38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9名(中級職稱人員4名);村文化室全縣共17個,房舍面積257㎡,兼職人員13名,藏書20580冊;近三年全縣鄉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共約197.88萬元(縣級以上部門投入170.48萬元,鄉村自籌27.4萬元,大部分資金用于站舍建設);近三年各鄉(鎮)開展文體活動約130場次,參加活動人數約25118人次(其中鄉鎮65場次,參加活動13809人次;村61場次,參加活動11309人次);各鄉(鎮)共有籃球場199塊(學校186塊),乒乓桌208張(學校200張);電視已覆蓋2898個村民小組(覆蓋率達98%以上),覆蓋農戶86565戶(覆蓋率為68%以上);鄉村文化站(室)共有電腦15臺、音響9套、攝像機3臺、照相機2臺、電視機46臺,調查報告《開展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工作報告》。
在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工作中,我局除發文收集調研情況外,還以電話調研的形式逐一地對各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通過電話的進一步調研,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問題。
目前有站舍的鄉(鎮)文化站為龍安鄉和奎香鄉文化站,站舍面積均為300㎡;兩河鄉、海子鄉、樹林鄉、鐘鳴鄉、小草壩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在建中,預計年底竣工,面積均為300㎡;尚無工作用房的鄉(鎮)文化站為角奎鎮、牛街鎮、洛澤河鎮、蕎山鄉、龍街鄉、洛旺鄉、柳溪鄉、龍海鄉。戶外活動場地各文化站均無。
二是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問題。
從我局本次調研收集的經費數據顯示來看,近三年我縣鄉村文化建設經費的投入,除工作人員工資外,只有8個鄉投入有文化建設經費,投入資金為197.88萬元,其中站舍建設150萬元為國家擴大內需而投入的,20.48萬元為上級各主管部門投入用于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27.4萬元為鄉(鎮)自籌用于文體活動的開展、站舍建設等支出的。其余7各鄉(鎮)文化建設經費投入為零。由于經費的投入較少,客觀上就制約了鄉村文化的建設、正常業務工作的開展和文體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匱乏以及文化站多數人員綜合素質的偏低。
三是隊伍建設及人員素質問題。
建設一支穩定而有綜合素質的文化站隊伍是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從我局掌握的情況及本次調研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的28名,40歲以下的30名,專業技術人員23名(其中群眾系列15名含中級職稱人員4名,非群文系列人員8名),工勤人員15名。從文化層次、專業技術職稱及年齡結構上來看文化站隊伍建設還過得去,但是據我局了解能獨立承擔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員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員是長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員的進出與業務主管部門是脫節的,客觀上就造成了各鄉(鎮)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隨意性,從而造成了文化站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由于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從而影響了人員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核心就影響了鄉村文化的建設工作。
四是業務工作及活動的開展問題。
通過調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設情況來看,由于受經費、站舍、場地等條件的制約,各文化站業務工作的開展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除少數幾個站開通有線電視網絡服務工作有一定業務工作要做以外,多數站人員主要是服務于鄉(鎮)的中心工作。從農村文化建設統計表顯示的有關業務工作統計數據來看,現有圖書的文化站7個,總藏書量僅12000余冊,而且能流通閱讀的圖書不多;村級有17個文化室,藏書20580余冊,但是由于管理人員是兼職,加之村一級各項工作也繁雜,所以造成文化室的開放不正常。各鄉(鎮)文化站(室)共有電腦15臺、音響9套。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0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