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它可以幫助企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優化管理。在探索調研報告寫作技巧的過程中,小編為您精選了一些優秀的調研報告范文。
辦事處位于市南部,華北油田腹地,北鄰市區,東與麻家塢鎮交界,南與北漢鄉相鄰,西臨石門橋鎮,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10620人,耕地面積13056畝,20xx年糧食播種面積1067公頃夏秋兩季,糧食總產量6243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127元。
(一)耕地分布:辦事處地處市區邊緣及油田腹地,季家鋪林莊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華北油田會戰之初,柿莊4個村、白鵝墳等幾個村都不同程度被征用土地,現在全處境內油田農場分布很多。
(二)農業基礎設施:由于全處地勢較低。共有機井90眼,均為淺井,由于地表淺層水多為堿性,難以利用,各村均不同程度利用地上水澆地。近幾年來,地上水被污染,全處農業基礎設施尤顯滯后。
(三)專業合作社分布:全處有專業合作社兩個,一是鑫農蔬菜專業合作社,一是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鑫農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冊資金40萬元,法人王建國,成員有8人,主要負責引進新技術、新產品,開展與蔬菜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信息咨詢服務,產地范圍包括永豐村、柿莊北村、蔣莊、郝家鋪等村,生產面積約為400公頃,設施蔬菜達3500畝,總產量達12000噸,實現產值1800萬元。
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注冊資金518萬元,法人劉鐵槐,位于柿莊東村,產地范圍包括柿莊東村柿漢路兩側86畝冬棗,年產值110萬元。
(四)龍頭企業的培育:多年來,辦事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優化環境,培育了具較強生命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示范園區兩個:一個是新源淀粉有限公司,另一個是市豐麗特色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園區。新源淀粉有限公司是農產品深加工重點企業,位于辦事處東北方向,占地10000平米,現有員工50人,主要產品為優質小麥淀粉、活性谷朊粉,深受用戶信賴。商標為“紅?!迸?,年產值20xx萬元以上,其每年所需原料高筋質小麥來源于我處境內,對我處小麥種植起到了巨大輻射帶動作用。
特色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園區位于市五官淀原種場,核心區占地面積2300畝,以5700畝為示范區,帶動輻射周邊群眾,核心區建設主要包括高新科技展示區、生態產業化示范區、農耕文化大觀園、服務中心、景觀綠化區等,園區總投資3.5億元,建設年限為5年。目前,園區路面硬化、行政管理區、高務會館、會議中心及餐廳已竣工,52個溫室大棚及80余個春棚已建成,地下管道完成工程總量的70%,溫泉井項目已報到省里正等待批復,該園區建成后將成為北方最大的高效農業創業基地,可輻射帶動20000余人就業。
1、農業基礎設施滯后,群眾對農業工作理解不全面,傳統思想較為嚴重是影響農業工作的`重要因素。2、農產品附加值低,類別單一,產業化經營還不到位等。這些都需要工我們在工作中繼續改善提高。
1、鞏固原有的專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并繼續擴大規模提高檔次和標準,打造品牌優勢,為更進一步占有市場做準備。
2、謀劃好永豐三聯牧業有限公司項目,此項目計劃占地36畝,投資2600萬元,建成大耳羊良種繁殖基地,現已完成選址,項目正在報批當中。
3、優化發展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積極謀劃油地共建項目。與油田單位協商,充分利用油田農場建成高標準產業化項目或園區,更好的服務油地居民生活需要。
4、充分利用辦事處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采摘園等項目,打造休閑、文明生態渡假村,為市區農業增添新亮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如何打造優質名牌,實現我縣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我縣品牌農業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縣以三品一標為抓手,主要為提升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和培育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生產主體,效益逐步顯現,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主體有30家,三品一標產品總數93個,有效認證面積40。79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22家,產品80個,面積22。1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主體5家,產品10個,面積1。54萬畝,地標產品3個,認證面積17。43萬畝。上述獲證產品中,蔬菜類47個、糧食類19個、果品類21個、玫瑰產品3個、魚類2個、禽蛋1個。
目前,我縣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產品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民樂享大白菜、天源玫瑰干花蕾、九州玫瑰干花蕾3個產品被評為山東省名牌農(林)產品,民樂享馬鈴薯、大白菜先后榮獲濟南市十大農產品品牌,騰龍山雞腿菇被評為濟南市市民最喜愛的十大品牌農產品。我縣玫瑰制品、食用菌、綠色蔬菜等品牌農產品的影響正逐步擴大。
二、我縣品牌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品牌農業覆蓋面小。我縣三品一標新認證數量每年穩步增長,但認證產品大部分都是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少,而精深加工產品則更少。
(二)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由于目前實施市場準入制度進展緩慢,很多市場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無論認證與否產品都可以進入市場,導致企業參與三品認證的積極性不高,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獲證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產品階段,加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品牌產品包裝設計檔次不高。
(三)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品牌農業實施主體需要大量生產資金進行基地建設、配套相關設施,品牌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使我縣現有三品一標品牌較為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四)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標生產仍以農民分散種養為主,組織化程度低,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還不緊密、不完善,農業標準化技術、質量安全可追溯化記錄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戶、到產品。部分農產品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違規、違法、超范圍用標現象仍然存在。
三、發展我縣品牌農業的建議。
(一)強化行政推動,加強品牌認證宣傳。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年度認證計劃,把三品一標認證為重點的品牌農業創建任務分解到鎮街,嚴格考核,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和科技下鄉、咨詢、發放明白紙、示范培訓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農業三品一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生產主體的申報積極性。
(二)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品牌主體。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是打造農業品牌的主體,培育品牌必須抓住主體中的龍頭。大力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擴大品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依托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信息、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制定實施企業品牌發展規劃,建立品牌農業基地,開發品牌產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鼓勵開展以品牌為紐帶的資產重組,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做強做大。
(三)嚴格認證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在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中,嚴把認證環節各個關口,落實各項監管制度并實行全程監控,嚴格執行審查標準,規范工作程序,嚴格審查申請主體質量監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認定一個產地,帶動一片標準化生產,發展一個產品,保障一方產品安全。按照全程質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對全縣有品牌的生產單位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生產操作規程落實、基地標牌、檔案管理、產品抽檢等,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認真清理、打擊獲證三品一標企業不用標、不規范用標以及沒有認證的企業亂用標的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獲證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
(四)完善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提升品牌農業競爭能力。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監管要求,以現有農產品質檢機構為基礎,結合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以特色主導產業為重點,建設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優化整合檢測資源,配備現代化檢測儀器設備,加強檢測機構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檢測設備,加強生產環節質量監控,為品牌農業創建提供保障。
(五)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針對農產品標準質量不統一,造成市場混亂,降低市場競爭力的問題,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創建一種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一個能夠展現xxxx農業特色,為市場和消費者廣泛認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內名優特農產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區域內就打造了百脈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農產品的美譽度。
今年以來,全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農民增收致富,狠抓各項政策落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拓寬農業生產空間,確保農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一)農業生產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億元,比上年增長。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
(二)夏糧豐收,秋糧略減。據統計,今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萬畝,增加萬畝,總產量預計達到萬噸,比去年增加萬噸,增長;畝產預計公斤,比去年增加公斤,增長。其中小麥播種面積萬畝,總產達萬噸,比去年增產萬噸,增長;平均畝產公斤,比去年增產公斤,增長;全縣秋糧播種面積萬畝,比去年減少萬畝;預計總產萬噸,比去年減萬噸,減;平均畝產公斤,比去年略減。
(三)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到三季度末,全縣存養奶牛萬頭,同比增長;生豬存欄萬頭,同比增長;羊存欄萬只,同比增長;家禽存欄萬只,同比增長。出欄生豬萬頭、羊萬只、家禽5596萬只,同比分別增長、、―1%。實現肉類總產量達萬噸,同比增長3%;禽蛋產量萬噸,同比增長1%;奶類產量萬噸,同比增長。
(四)農民現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叭r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的增長。前三季度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元,同比增加元,增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家庭經營收入大幅度回升,這是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人均4725元,同比增加827元,增長。二是工資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這是農民增收的最大來源。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元,增加647元,增長。其中:農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務收入人均2436元,比上年增加594元,增長。三是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人均1002元,比上年增加502元,增長。
(一)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較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還較薄弱。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有限,“靠天吃飯”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善,糧食生產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受今年8月3日的10號“達維”臺風的影響,縣山區遭受特大鳳災和水災,致使山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損失,生產、生活受到了影響。部分糧食作物倒伏、受淹,影響了糧食的豐收。
(二)畜牧業規模戶所占比重偏低。一是全縣畜牧業生產方式仍然落后,散養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全市生豬存出欄中規模戶(生豬存欄40頭以上的戶)占的比例在80%左右,而全縣僅在40%。二是由于受到冶源水庫水資源保護地限養、禁養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畜牧業發展。
(三)農村市場價格不穩定。雖然農產品整體價格平穩,但是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將會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不確定因素。例如,今年的山楂生產,雖然山楂豐收了,但是價格的不穩定,造成了農民豐收不增收。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農業技術。
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為促進轉型跨越發展,全面落實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提升我市農業科技發展的層次和水平,按照xx市農業局要求,我于2月1日對我市農業科技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堅持以“抓產業,建基地、上龍頭、求高效、重生態、保安全”的發展理念,實施區域化布局,規?;l展,產業化經營,全力推進科技興農戰略,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活用國家惠農政策,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強化機械作業等關鍵技術措施,使全市糧食總產穩步增長。同時,加快推進了農業種植業優勢區域發展,現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東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雜糧混合種植的糧食生產優勢板塊,連續三年實施了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和糧油高產創建示范田建設,提升了全市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
特色農業也呈現出規?;l展態勢,“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營、新安等為主的食用菌種植;以平安鎮為主的綠色水稻種植;以溪河、白旗為主的肉雞養殖;以法特、亮甲山為主的生豬養殖;以朝陽、舒郊、二道等為主的綠色蔬菜種植等等一批特色農業專業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截至現在,我市本著早認識、早部署、早準備、早安排、早行動、早落實、早出成果七個方面,在行動上堅持認識到位、組織到位、宣傳到位、培訓到位、服務到位、督導到位、落實到位,堅持農業科技攻關不動搖、堅持農業技術推廣能力不動搖、堅持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不動搖、堅持扎實農民科技培訓不動搖、堅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不動搖、堅持千方百計推動農民增收不動搖、堅持惠農政策農民致富不動搖。在工作上重點完成七項工作: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工程、“雙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環境整治工程、農村文化建設工程、農村科技創新工程。
近年來,我市農業新技術推廣步伐不斷加快,立體間作套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先玉“335”玉米良種推廣,優質玉米地膜覆蓋,玉米新品種種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農業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新品種得到重點應用,農業產出效益明顯增加,特別是我市今年取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績: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產糧大縣。
我市農業科技發展已經邁開了可喜一步,部分資源優勢、人文優勢、政策優勢得到了發揮,但仍蘊藏的巨大可挖掘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市幅員遼闊,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適宜于水稻、玉米、小雜糧、藥材等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發展特色農業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市委政府“”期間提出實施“五大戰略”的宏偉構想,其中在農業富民戰略中對今后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特色農業提升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和目標,為加快農業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了良好契機。
在科技為先導引領,政策為主導推動,利益為根本驅動的前提下,全市17個鄉鎮都具有產業基礎,且初具“一村一品”雛形的特色產業顯露端倪,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到目前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已從體制上、規劃上有了較好基礎,開局良好,廣大農民群眾已經認知,產業發展中科技貢獻份額逐年加大,為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我市農業科技發展總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現代農業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近年來,政府對“三農”十分重視,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科技、興農方面沒有制定出完整的現代農業發展統一規劃,投入只偏重基礎建設開發,各鄉鎮對本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目標不夠清晰,涉農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和配合,資金難以整合,各自為戰突出,因此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沒有統一規劃目標,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我老秘網縣農業項目長期以來重基礎建設,輕產業發展,重傳統產業生產,輕科技提升,使農業產業化規模層次不高,規模不大,基礎薄弱,加之各類服務組織和服務體系不夠健全。難以增收增效。全縣10萬畝溝壩地,可謂旱澇保收,但種植單一,傳統耕作方式占主導地位,產業發展滯后,難以產生經濟效益,龍頭企業只能維持現狀,擴大再生產能力較弱,小型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技術設備落后,生存困難。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層次較低,目前我老秘網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以生產資料的采購服務和組織農產品統一銷售等初級合作為主,而入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農民企盼的,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開展的較少。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運作還很不規范,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力度不夠,各級財政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資金較少,有關部門對合作社的扶持沒有完全形成合力。
在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農技推廣部門,被“轉、并、撤”,鄉級農技推廣“網破線斷”狀態,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沒有形成新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不能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的貢獻作用,縣直涉農部門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短缺乏、老化、青黃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勵機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一是小額貸款公司少,農民創業缺乏啟動資金,商業貸款程序繁,利息高,擔保困難,不能適應農業季節性所需的企業資金需求。二是門檻高,貸款數額少,由于農業企業多數為民營企業,土地使用權證、房產證等不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生產規?;?、集約化、機械化、要求土地集中連片開發,現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戶,土地經營權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進行流轉。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農民小農經濟意識淡薄,存在戀土情結和“紅眼病”現象,加之土地流轉費相對較低,農民擔心今后的保障問題,而不愿進行土地流轉,從而使土地難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規模經營,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農產品加工領域,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完整產業鏈系統沒有建立,產品流通領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統。
各級領導應該充分重視全縣現代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的現代化科技化擺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城鄉統籌發展,統籌協調全縣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應該抓緊組織農業各相關部門充分調研全市的農業發展的現狀,借鑒現代農業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期規劃,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合理、有序、可持續健康發展。
圍繞糧食、蔬菜、藥材、食用菌、特色養殖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大推進基地建設,提高基地標準、打牢產業基礎,在此基礎上,強力推進農業招商,以招商為載體,緊盯大型龍頭企業,主動對接,力爭在引進龍頭企業上實現新突破。準確把握國家新的投資重點,完善項目儲備,進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爭取更多對農業發展具有支撐性的項目落戶我市,適時舉行和參加名優產品展示展銷會,做大做強產品品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主打品牌效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場帶動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促其擴規模、提檔次、升水平,提高其輻射帶動力。
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能力,出臺并落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完善網絡服務平臺,創建農產品產加銷和信息化服務新機制,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能力,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
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鄉鎮站、區域站建設,建立激勵引導機制,大力推行農技人員聯合作經濟組織,聯企業、聯基地、聯專業大戶制度。健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和植保專業化防治體系,提高社會化水平。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進一步擴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不斷增強農民科學生產和就業創業能力。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是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當前,農業正逐步進入“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新時期,這將對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進一步了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客觀分析建設現代農業所面臨的問題,以“現代農業發展”為調研課題,在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帶領下,組織農口部門領導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企業開展了詳細調研,同時考察學習了xx市xx區現代農業示范區?,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xx區白鹿原現代農業區位于xx區東南部和東北部,包括席王、紅旗、灞橋、洪慶、新筑、狄寨、新合7個街道辦,128個行政村,農業總人口24萬人,耕地總面積80000畝。規劃區遵循以人為本、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按照“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適當集中,接二連三,關聯互動”的規劃思路和培育新型農民、建設新型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深度挖掘農耕文化與白鹿原文化,集示范性、效益性、生態性與休閑性于一體的“三區、兩帶”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區形成“一心、三帶、六園、九點”格局。
xx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于“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和農業部關于“主導產業強村、工商企業富村、科技人才興村、生態家園建村、支部組織帶村”的新農村建設思路,結合該區植被茂盛、特產豐富、自然風景秀麗、又靠近城市的特點,大力發展現代種植業,加快發展養殖業,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和各項社會事業。
2019年全區耕地面積18.7萬畝,農業總產值21.75億元。其中以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基地10萬畝,年產糧食5.2萬噸;以櫻桃、葡萄、獼猴桃及小雜果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萬畝,年產各類水果12萬噸;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基地1.6萬畝,年產蔬菜15萬噸;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5.5%,形成21.5萬畝林地;奶牛存欄量達1.3萬頭左右,年產奶類6萬噸;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8個,認證無公害產品23個,“灞橋櫻桃”、“灞橋葡萄”獲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榮獲“2019年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榮譽稱號,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態”的基本格局。
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291元,是2019年的2.7倍,年均增長21.6%,增長在xx市排名第一。全區已培育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和龍頭企業9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化組織121個,創建省級“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55個,白鹿原現代農業示范區已成為“xx市統籌發展示范區”和“陜西省現代農業園區”。
全區重點發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園、廣茂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兆龍有限公司、西安東方乳業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態農業觀光園、洪塬鑫養雞場等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初具產業園區化、生產規范化、組織合作化、環境生態化的加工龍頭企業和公司龍頭帶動型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小區。目前,全區注冊的農產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東李牌櫻桃、新合牌蔬菜、東方牌乳品、兆龍牌牛肉、洪塬鑫牌雞蛋等10余種,有力地促進了示范村果蔬業和養殖業的發展。
xx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近年來,在農村道路、水利設施、給(排)水工程、電力電訊和熱力工程等方面,區政府先后投入數十億資金,對其進行了整修和修建,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20xx年10月,我市被省農業廳列為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之后,我市為實施好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項目,充分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等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商貿流通、科研實訓”于一身,融“低碳示范、客家風情、民俗文化、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為一體的一流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聘請了西南大學和中柑所的農業規劃專家精心編制xx市芙蓉現代農業示范區總體規劃,財政撥付規劃編制費80萬元。力爭把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家三星級休閑農業旅游區。
我市立足本地實際,按照“三園五化”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循環農業示范園、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農民創業園,生態化種植、清潔化養殖、合作化推進、品牌化經營、標準化建設),創建了面積超過19.69萬畝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循環農業,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開發建設,推行“豬—沼—果”立體開發模式,做到“山頂帶帽、山腰種果、山腳穿裙、山底養殖”,果園之間種植生物隔離帶,水保措施同步跟進,力求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范園區打造成集生態、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目前,根據農業資源條件及產業特色,結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打造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效益顯著的產業新格局,形成“一帶、四區”的布局結構。即一帶:章江濱水景觀-休閑農業帶四區:(一)高科技農業示范區(二)低碳循環農業示范區(三)現代農業科教園區(農三所)(四)綠色甜柚產業示范區)。
雖然我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提升園區建設檔次、增強科技研發水平、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整體效益有待提高。從我市園區來看,都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靠“廣種薄收”和政策扶持來維持的,從中反映出我市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整體不強,尚未真正成為農業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園區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的發揮,經濟、社會、生態“三合一”的綜合效益還沒有完全顯現。
2、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為園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園區技術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園區建設周期長、投入大、周轉慢、回報低,受到業主資金有限,信貸額度不高,國家扶持不足等影響,資金缺口較大。部分鄉鎮土地流轉工作推進緩慢,大面積連片土地供給不足。
1、統一認識,強化領導。要充分認識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深層意義,應以建設工業園區那樣的熱情來建設農業園區,要對農業園區工作高度重視。專門制訂扶持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優惠政策,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引進業主。成立園區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為園區建設提供服務。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要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充分考慮農業生產要素的區域差異性,進行合理區域布局。要運用現代化的建設和管理手段,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使園區成為農民、市場、企業三者相連的橋梁。要轉變觀念,創新體制和機制,要把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引導、業主主導。政府主要是增強服務職能,加強調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廣,在制訂政策、招商引資、引進業主、引導發展上多下功夫。有選擇的引進新品種,讓園區在新品種的引進、研發、試驗、推廣上起到農業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并重,要在致力發展農業園區的同時,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3、多方籌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資金和扶持政策,同時要管好和用活財政對農業的投入資金,整合涉農部門的力量、資金、項目資源,向園區建設重點傾斜。另一方面要制訂一些優惠政策,多渠道籌集各類社會資金。在搞好園區規劃前提下,加大宣傳力度,千方百計引進業主,廣泛吸引龍頭企業進區開發建設,積極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帶技術入股或進入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承包開發。同時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
4、激活機制,農民參與。要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積極性,造就農民參與園區建設的氛圍,使農民成為園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完善耕地流轉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消除農民后顧之憂的鼓勵政策,使農民變消極為積極,支持和參與農業園區建設。探索土地折價入股,通過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土地利潤分配的辦法,一方面使農民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轉換成對農民生活的長期保障,既保證了農民切身利益,又促進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發展。
5、探索建立觀光農業。觀光農業改變了傳統農業僅專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單一經營思想,拓展為旅游業與農業園區結合的新型產業模式。觀光農業注重經營養殖、種植園,種養品種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過觀賞、采摘、燒烤、垂釣、消費農產品,其利潤是普通種養業的5至10倍。
。
為了適應學校的教學計劃,本人作周莊鎮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涉及周莊鎮的自然環境、農業產業結構及其調整。
周莊鎮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并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占55%,屬丘陵地區。有凈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萬余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系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復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后,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說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饑餓中掙扎。
建國后,生產關系發生了巨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20xx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并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并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戶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群眾發展養殖并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群眾的積極性并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戶,并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家具制作、包工建筑、運輸、收購、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于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后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雇用職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占地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后年產煤萬噸,產值660000元。后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20xx年10月建成并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閑置荒廢的需要。
據20xx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元,綜合直補元,直補資金元,農機具補貼13萬余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我縣地處尾閭,之濱,屬半丘陵半地區,全縣國土面積2337。8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77。7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67。06萬畝,旱地面積10。66萬畝),全縣轄19個鄉鎮,總人口67。5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4萬人,農業人口52。41萬人)全縣現有外洪圩堤31條,堤線長280。81公里,其中10萬畝以上圩堤二條,5—10萬畝圩2條,保護農田54。44萬畝,保護人口28。18萬人。有機電泵站937座,裝機45279千瓦。中小型水庫125座(其中中型水庫5座),山塘1313座,蓄水1。8億立方,有效灌溉面積72。89萬畝,排澇面積28。2萬畝。這些水利工程為我縣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我縣水庫大多興建于五、六十年代,受當時社會經濟條件的限制,水庫興建時就存在安全隱患,加上運行四、五十年,工程老化失修,險情不斷加重增多,多數水庫一直采取限制蓄水運行,難以發揮水庫工程應有的效益并成為嚴重威脅水庫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隱患。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壩壩身斷面不足標準;
2、大壩壩基或壩身滲漏;
3、輸水涵管漏水。
4、啟閉設施老化;
5、溢洪道標準不足,不能滿足泄洪要求;
6、大壩下游防滲排水和上游護坡標準低,損壞嚴重,大部分小型水庫無此設施:
7、部分水庫存在白蟻危害。因此必須對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二)除險加固規劃情況。
我縣列入《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的病險有9座,其中水庫4座,分別為:、、和水庫:重點?。ㄒ唬┬退畮?座,分別為:xx和換路水庫。、等10座水庫批復總投資23227。4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1307萬元。我縣19座一般?。ㄒ唬┬退畮煲蚜腥搿犊h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三期規劃》。42座?。ǘ┬退畮煲蚜腥搿妒〔‰U水庫除險加固三期規劃》。
(三)病險水庫陵廟情況。
目前,我縣列入《縣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專項規劃》的病險水庫有9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分別為:、、和水庫:重點?。ㄒ唬┬退畮?座,公別為:xx和水庫,正在進行除險回固。19座一般?。ㄒ唬┬退畮煺谶M行的.前期工作。95座?。ǘ┬退畮煳闯U加固。
由于我縣水利工程大多數始于上世經六、七十年代,有的還是五十年代建成,當時設計和施工不規范,加之工程老化,管理和新出險等情況,還存在許多工程隱患,由于建設投入資金有限,還有能徹底解決,成為制約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再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洪方面。
在現有的防洪工程中,除已列入國家除險的圩堤、水庫基本達到防洪標準事正按設計防洪標準分期分批實施外,大多標準偏低。病險水庫多,堤防險工隱患多,堤防防洪標準大多在3—10年一遇之間,加之圩堤新出險工險段較多,防洪形勢依然嚴峻。
1、有的國家列項還沒有實施完成的圩堤和萬畝及萬畝以下外圩堤防洪標準偏低,加之近年來每年所加土石方很少,水土流失嚴重,逐年加劇,造成河岸陡峭,堤坡不足,險工險段多。
2、內澇時普遍堤矮小,單薄,抗洪標準低。
3、聯圩新出險地段較多,“98”大水過后,經過鄱時湖二期工程建設,抗洪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基本上達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但由于近年來水位長時間比往年相對偏低,長時間在14米(吳淞高程,下同)以下,河岸及堤腳沖刷厲害,河勢發生變化,一些當浪的堤腳及河岸塌嚴重。
(二)抗旱方面。
我縣水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由于降水時空分布的不勻,加之抗旱工程建設投入的不足,水資源開發利用還不充分,抗旱減災能力還相對偏低,全縣有效面積雖有72、89萬畝,但灌溉保證率不高,抗旱能力不強。
1、病險水庫多,可蓄水量達不到要求,灌區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工程老化,渠道淤嚴重,致使灌溉面積逐年縮減,尤其嚴重的是中型水庫。
2、一些地區仍然缺少抗旱骨干工程。
3、一些機電泵站老化嚴重,抗旱時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4、臨江地區,由于近年來水位低,外河閘有時放不到水,造成新的旱情。
(三)治澇方面。
全縣低洼易澇耕地面積42。24萬畝,雖經多年處理,由于治澇工程偏少,標準偏低,全縣內澇仍較嚴重。
有的導洪工程標準低,工程不配套,陰洪建筑物較多,影響行洪,如流湖導托,河,聯圩內河一遇大暴雨,行洪不暢,很容易造成內澇積水,甚至淹沒村莊。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經濟區,水利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檢驗性的世大作用。為支撐生態經濟區建設,發展現代水利,實現我縣的科學發展,應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規劃和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抓緊做好《縣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積極對接生態經濟區規劃,制定重大水利建設細化規劃和方案,做好相關項目前期工作,職按照樞紐工程的初步規劃,是“調枯不調洪”枯水期間水位維持在16米左右,這有利于我縣地區水利工程供水及人畜飲水,發送了我縣農田灌溉條件;同時,對我縣、聯圩泄水自排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要針對該情況相應制定新的抗旱和排澇等規劃,在規劃的基礎上,地方政府要按照規劃逐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水利投入,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立項,盡早治理一些大的項目。
2、加快水利建設步伐。近期內,按照上級要求,積極完成國家已經批準立項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機電泵站改造,、第六個單項,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利血防工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改造,小農水等工作,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增強我縣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
3、加強對水工程的管理,更好地發揮工程效益,尤其是要加強對河道的管理,加大河道采砂執法力度,進一眇整治河道秩序,確保大堤安全。
4、進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加強水土保持的執法工作,采取措施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使我縣區域內達到生態經濟圈內“一湖清水”的要求。
5、要求上級解決我縣xx四座中型水庫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等問題,同時加強對這些基層水利服務待業的扶持,使基層單位走出經濟困境,以穩定服務隊伍,更好地為全縣農業生產服務。
為積極對接生態經濟區規劃,做好相關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國家對水利的投入,我局擬定以下包裝水利項目:
(一)、重點中型灌區改造項目。
(二)、一般中型灌區改造項目。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舉措。為從總體上把握和摸清我鎮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為領導完善決策部署提供服務,我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對我鎮農業產業化情況進行調研?,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迅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橋村委會種植食用菌50畝,正常種植36畝,品種有大球蓋菇、平菇、香菇。近年來,隨著四川、昆明、浙江等主產地的種植品種更新,食用菌的價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別是20xx年上半年,種植戶畝均可達9000元左右。產值達40余萬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證玉米地種植的原料、資金及技術條件,種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時據調查發現,花喬地區的大球蓋菇在窩堵地區種植產量高于花喬,現在大量的種植戶也向窩堵地區轉移,當地特殊的水文氣候和農戶多年的種植經驗,相信食用菌種植將成為當地增產增收的新亮點。
二是20xx年元謀閩中公司在高橋村委會承包220畝土地,種植香蔥,品種為中國蔥、火蔥,雖然種植前期歷經波折,今年產量產值還未知,但前期有鎮黨委政府、縣農業局及當地農戶的熱情參予,公司還是將高橋當作種植基地來投入開發,在20xx年,還將引進德國米蔥進行種植,同時,進一步推廣、擴大出口西蘭花種植面積,預計發展帶動20xx畝。公司高層也經過實地考查,現正在籌備資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業建設階段。
三是馬鞍村委會段麗在下以壩承包80余畝土地,種植大莢豌豆50畝,市場前景可觀,12月份上市可達9-11元/公斤。由于受氣候的影響,20xx年秋冬季損失達30萬元左右,但其本人還將在20xx年1月份種植西蘭花,主要品種黃選、玉秀。由于受資金投入、運距條件和技術成本的限制,該種植戶所種植的產品只能供給昆明部分市場用作散貨,但來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產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場的鮮貨,甚至出口,產值將翻數倍。同時,高速公路的開通,也將意味著武定、高橋成為昆明“菜籃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灘頭。
四是早青豌豆種植面積逐步趨于穩定。主要種植地區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莊良等村委會,年種植面積約為8000畝,產量達320萬公斤,產值6000余萬元,下片大村、花橋、老滔等山區村委會面積也在逐年擴大。在來年只要依托品種改良和進一步合理調整種植茬口和節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復種指數,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產出。
(二)優勢主導產業趨于明顯。以上片為主的早青豌豆種植;花橋村委會的食用菌種植;閩中公司高橋基地種植的香蔥;種植大戶段麗種植的西蘭花等產業,這些產業都體現了企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的特征,初步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模式。
(三)農業生產標準化逐年提高。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特色、無公害和綠色為主的農產品生產要求,正認真組織上報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兩塊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在來年將可使高橋地區近2.6萬畝土地認證為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同時,將進一步爭取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農產品論證步伐。讓高橋適應新的農產品生產制度。
(四)常規農業發展走上正軌。
一是受上級部門及鎮黨委政府的重視,體系逐步理順,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正在形成。我鎮農業科技單位以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服務農業產業化發展。推動了我鎮農業科技創新,加快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通過新品種試驗示范、良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高橋屬于冷涼壩區,單一典型形小區域氣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種發展受到極大限制,適應性、高產性品種較少,經過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項試驗示范項目的完成,良種推廣面積逐年擴大,各項科技措施得以常規化實施。
兩級都建立農業相關網站,及時搜集發布農業信息,初步形成了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生產、技術、市場、供求、價格、進出口等信息服務的體系。
(一)“瓶頸”問題。
高橋鎮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當中,老的單一農戶零散種植方式已然不合時宜,每一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種植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土地,而標準化、規?;?、集約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當其沖的土地流轉問題也成為阻礙高橋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對此問題,特別表現在三點:
1、群眾意識淡薄,對土地流轉的目的、意義認識不到位,認為自己是農民,沒有土地我們還能做什么,更有少數人拿著是草,放開是寶,寧愿長草也不放開經營。
2、農田水利及道路條件等基礎設施較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什么是自然災害,我個人認為,要你下雨時你不下是災,要你干旱時你不干也是災,而放眼高橋的土地,不下雨時就旱,下雨時就澇,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數領導干部認識不到位,單方面認為土地流轉是企業和農戶的事,與我何干?沒有充分認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會主動的提前預見性的看待和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二)農民誠信意識缺失。誠信缺失的現實原因是農戶的短期利益與企業的長期利益相矛盾,產業發展長期性與市場競爭短期性相矛盾的結果。其實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認同的一些長效保障機制,該問題自能迎刃而解。
(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火車頭,它的帶動能力的強弱決定了農業產業化的規模進程和效益,但現階段我鎮的龍頭企業處于發展初期,規模小,產權及產品結構單一,吸引的外來資本和社會投入不多,規模效益低,帶動能力不強,帶動面窄,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當有限。
(四)土壤、氣候等條件惡劣,部分土地貧瘠干旱或者澇災嚴重,年頭旱澇冰雹災害頻發,年尾霜凍冰凍頻繁。
(五)輕商、輕種植戶現象存在,引進辦法不多,而引進后扶持及管理脫節。
(一)相應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必須扎實做好以下幾點。
1、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工作的組織領導,不僅僅是成立組織,開協調會議,而是要突出圍繞發展農村生產力,整合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解決好產業化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土地流轉問題,應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積極提供流轉服務。據一份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統計顯示,調查縣中已有85.5%的鄉鎮依托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建立了流轉服務組織,為農民流轉土地提供流轉信息、法律政策咨詢、價格評估、指導合同簽訂、協調利益關系和調處流轉糾紛等服務。在50%的調查縣中,由鄉村組織提供服務的流轉面積已占流轉總面積的50%以上。同時,我鎮應采取措施支持鼓勵流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拿出專項經費支持鼓勵流轉。目前已有11.3%的縣(市)拿出專項資金加強土地整理和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為通過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有5%的縣拿出專項資金對流轉雙方給予適當補貼。
2、切實加大投入力度。
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科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重點保證科技創新方面的資金需求,解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技術含量不高的瓶頸制約。
3、采取切實措施,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原動力。用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發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動能力大,輻射范圍廣、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因此,要著眼于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本著“高水平、大規模、專業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龍頭企業為主,以中小型龍頭企業為輔,多元啟動,群體發展”的原則,加快龍頭企業建設步伐。
4、是大力發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資金的民營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為農業產業化增添新活力。通過興辦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轉化率。壯大龍頭企業的規模與實力,做強產業化經營的“火車頭”
5、切實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工作。
從提升科學意識和基本技能著眼,從營造科普環境,培養科普隊伍,強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大力提高農村勞動者生產技能。
(二)20xx年發展規劃。
1、依托各級各部門力量,引進及幫扶現有種植企業及種植戶,其中,發展小蔥xx00畝,西蘭花xx00畝,食用菌50萬平方米,早青豌豆擴大下片種植面積,提高品質,力爭種植面積達到xx000畝,產值達850萬元。
2、引進1-2家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發展新品種種植200畝。
3、爭取元謀閩中公司及種植大戶到高橋注冊公司,投資辦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穩定種植農戶信心。
4、繼續做好常規農產品的試驗示范,良種推廣,優質農資供給。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及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5、完成20xx年武定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建設。
政府為了實現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等目的,通過法定方法和方式將政府的財政收入轉移支付給特定的農業生產對象進行補貼,簡稱農業補貼。多年來,我國采取了多種農業補貼措施,促進和改善了農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農業補貼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改進完善我國的農業補貼制度并適應wt0《農業協定》規則十分重要,必須正確面對,妥善解決。
(一)我國農業補貼制度的主要內容:農業補貼內容主要包括:
1、直接補貼。一是糧食直補。如20xx年起,國家按照實際種植面積,直接給農戶發放補貼;二是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xx年起,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給予直接補貼;三是農機具購置補貼。20xx年開始,國家針對有對農業生產者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部分補貼;四是畜牧良種補貼。該政策的目的在于通過品種改良加快畜牧業發展;五是農業保險補貼。國家為支持農業保險業務的開展,而對相關業務的保費給予一定的補貼。
2、間接補貼。即運用價格政策措施和市場干預等手段,向農民提供間接補貼。一是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從20xx年開始,當市場上的糧食價格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時,政府部門委托符合條件的農糧企業按照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手中賣不出去的糧食,從而實現穩定市場和保護農民利益的目的。二是20xx年開始,執行糧油臨時收儲政策等收儲措施。
(二)我國現行農業補貼的特點。
1、農業補貼具有特殊性。我國對農業進行補貼的根本原因在于農業生產是不可替代。農業生產對自然氣候的依賴性很強,市場風險非常大,同時農業也是食品供應的唯一來源,也是諸多工業生產領域重要的原料來源。所以國家對農業的補貼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和發展。
2、農業補貼具有政策導向性。農業生產不穩定性決定了農業風險大,利潤低。假如完全靠市場規則,資本和勞動力不愿意流入農業產業。資本的短缺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國農業面臨著發展危機。為了促進農業的協調、穩定發展,國家有必要采取補貼政策。
3、農業補貼的規模具有局限性。過度補貼不僅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對工業和其他產業造成影響,同時也容易違反wt0相關的農業規定,造成國際貿易摩擦。
4、農業補貼的對象具有特定性。因受財政承擔能力和wt0規則的限制,我們應集中財力,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重點農產品進行補貼,來提高類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衣食需要。
近年來,我國農業補貼政策制度對穩定我國農業生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農民人均純收入以每年超過5%的速度增加。但就目前農業補貼制度還存在以下問題。
1、農業補貼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專項農業補貼法規,《農業法》、《植物檢疫條例》等法律法規中有關農業補貼的政策與規定很少提及,且規定不明確,操作難度大,而且內容已落后,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利于實現農業補貼最初的目的;二是不滿足wt0規則的要求。
2、農業補貼實施效果不明顯。一是實施農業補貼之后,農業的產出效益仍然偏低,無法保證農業穩定發展;二是糧食直補等農業補貼只根據承包或種植面積發放,但也存在不合理現象,如直接種植農戶沒有享受到補貼款,而有土地未種地得到補貼款,挫傷了種糧戶的種田積極性。
3、農業補貼結構不合理。我國農業補貼結構主要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以糧食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直接補貼為主的綜合性補貼;第二類是以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良種補貼為主要內容的專項生產性補貼;第三類是以糧食最低收購價直接補貼政策體系。而這些補貼大多數屬于wt0《農業協定》中的黃箱補貼,黃箱補貼在短期內對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及增加農民的收入和促進農業發展有明顯效果,但對促進農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效果不明顯。
目前我國農業補貼制度還存在諸多不完善的方面,通過對十幾年農業補貼制度執行情況分析,對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補貼制度建議如下:
1、加強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從法律上保障農業補貼實施。一是我們應借鑒國外對農業補貼立法好的經驗,完善我國農業補貼制度,最重要的是完善《農業法》,保障加大對農業補貼的投入力度,保持農業投入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同時兼顧工業、第三產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盡快出臺《農業補貼相關法》,明確農業補貼的相關原則、對象、程序、資金來源、法律責任等諸多方面法律規定。三是結合我國農業實際,出臺修訂具體的農業補貼條例,保證農業補貼政策落實到位,有利于農業發展和保障農民利益。四是遵守wto《農業協定》有關規則,完善我國農業補貼方式。wt0《農業協定》將農業補貼分為三類,即黃箱補貼、綠箱補貼及藍箱補貼。我國目前的農業補貼大多以“黃箱補貼”為主,而“綠箱補貼”功能措施手段缺泛。所以,我國應加強對自然災害救濟補貼、糧食援助補貼、土地生態環境保護(如秸稈還田,有效解決秸稈禁燒拋問題)等“綠箱補貼”措施。
2、加大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補貼。目前我國農業生產還處于粗放型經營階段,科技含量相對比較低,產出效益低。我國應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注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使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真正能夠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不斷增強農業發展后勁,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3、加快農業人才資源的培養推進。我國農民老齡化問題已經十分突出。農民進城務工或從事非農人員不斷增加,因為地少人多,加之每年午秋兩季收種時間短,種田產生經濟收入有低,50歲以下農村人員大多數不愿意在農村種地,長期下去有可能出現農村土地拋荒現象,所以培養農業后備人才的意義非常重要,任務非常緊迫,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十分關鍵。多年來,有關部門雖然實施了一系列農民技能培訓工程,但因沒有一個穩定的制度提供保障,導致無長期規劃和目標、加之資金投入不足、培訓內容與現實需求脫節等問題,影響了培訓的效果。我國應立足于現代農業長遠發展與近期現狀相結合的需要,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后備人才培養規劃,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健全相關法律制度,真正把“三農”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促進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依靠科技進步,發展高新技術,實現農業現代化,已成為今后農業發展的主要出路。黨和政府從跨世紀的戰略高度將科技進步提高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和“關鍵地位”,力求在20~30年內,使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科技進步起著基礎的和關鍵的作用,直接關系到這一宏偉目標能否實現。
然而,我國農業也面臨嚴峻的形勢和巨大的挑戰,最大的問題是自然資源的制約。要打破這一制約,就必須依靠科技,增強科技實力,提高科技貢獻率。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農業貢獻所占的份額已達到60%~80%,而據統計我國才達到30%~40%,由此可知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加之我市地處冷涼干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而耕地有機質含量低,土壤板結,少雨,缺水,資源漸呈枯竭。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單位面積的資源產出率,又降低成本,同時提高產品質量與商品性,保護資源環境,滿足人們對生活越來越高的需要,依靠傳統方法是難以解決的,只有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才能有效地加以解決.因此,科學技術的進步已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技術進步的程度已成為判斷農業發達與否的根本標志。
為了實現跨世紀科技進步戰略,把握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技術產業化主攻方向,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將大大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實力。
為了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有利于職能部門的科學決策,提高區域農業高新技術發展潛力,探索我市農業技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途徑和對策,這將有利于加速我市農業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形成優勢、創出特色。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通過農業技術的推廣,大力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的農業經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們正在進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把優質、高效作為農業新階段發展農產品的目標。農業發展的新階段不僅對農業產業戰略、發展目標、組織制度、技術體系等提出了變革要求,而且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清醒地認識當前我國農業推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是調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思路與對策的必要前提。
1.經濟體制改革,加速了市場經濟發展。
1992年,中國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10多年的深化改革,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正在市場經濟的軌道上穩步發展。農業生產的目標也將隨著中國加入wto后的形勢變化和要求從數量增長型轉變為質量效益型,順應國內和國際市場變化大宗農產品供求與流通已轉移到靠市場調節的軌道上來已經顯現。
2.科技體制改革,加劇了科技意識。
1985年以來,中國不斷進行科技體制的改革。改革的主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科研方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發展科技產業,要促進科研與經濟的結合。改革使科研單位不斷面向市場,研究開發適于農業法嶄新要求的科技產品并推廣應用??蒲袉挝?、高等院校、農業企業紛紛躋身農業科技服務行列,農業推廣領域競爭加劇。
3.農村經濟發展,引發產業格局變化。
隨著市場經濟對農業的不斷引導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的農村經濟已經走出了傳統農業的圈子,轉而向開放性、市場型、外向型發展。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使農業生產目標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農業產業化經營使農業產業鏈條和經濟鏈條延長,提高了農業總體效益;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走出國門,成為創匯的重要來源;這些變化促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不僅要關注技術水平,更要關注知識、信息、觀念、技能等。
4.中國加入世貿,使我們的農業完全開放。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加入wto,使中國農村面臨著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和更加激烈的競爭。國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方式必將對我們的傳統技術、固有理念形成巨大的沖擊。而要應對這種變化,并使中國的農業與國際接軌,中國的農業推廣工作必須著眼于農業技術、經濟、信息、管理、法規、理念等知識和技能的高效整合與快速擴散。這是新階段、新世紀、新形勢賦予農業推廣的新任務。
隨著農業、科技形勢的變化、農業推廣環境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推廣服務范圍不再是單純的技術,而是整個農村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入wto農民對技術的選擇余地更大,技術競爭更加劇烈。所有這些都要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1.農業推廣體制要有變化。
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必須注意到推廣渠道的多元化帶來的新機遇,進行多種推廣力量的整合,加大推廣力度,這在農業技術知識更新加快、使用周期縮短的今天,對于提高推廣效益尤為重要。新的形勢要求中國建立新型推廣體制。新型的推廣模式應該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部分是精干的國家推廣機構;第二部分是由科技型企業為代表的推廣機構以幾大學和科研單位的推廣機構組成;第三部分由民間組織和農民技術員組成。
2.農業推廣機制要有變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廣工作要由政府指令向著市場引導的咨詢服務發展。推廣機構要按照市場和農民的需求開展工作,要按照市場機制探索推廣新途徑,促進技術由無償活動轉向有償服務,科技成果實行有償轉讓。同時對于一時難以取得效益又必不可缺的公益性技術,如病蟲害預測預報、農業經濟信息等,要繼續加強政府推廣的力度。要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規則給推廣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注重維護知識產權和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促進行政推廣轉向法制推廣,指令性推廣轉向市場需求性推廣。
3.農業推廣觀念要有變化。
今天的農業技術推廣與過去傳統的推廣在內涵上已有很大不同,新經濟、新科技形勢下的農業推廣正由過去單純的技術普及轉向對農民的全面知識教育和素質提高。這是因為今天農民需要的正是與經濟有關的所有知識技能的整合。這就要求推廣人員也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不僅如此,由于技術知識等來源的多元化,現代經濟社會中的農民在許多方面逐步超越專業推廣人員的能力,推廣人員在向農民輸送技術、知識、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向農民學習,并了解農民的新需求,由單純技術人員的推廣變成有農民參與的推廣。
4.農業推廣方式要有變化。
國家推廣機構應通過政府渠道獲得推廣經費和工作經費;科技型企業、大學、科研單位和民間組織、農民技術員,則要按照市場機制實行有償服務,科技成果實行有償轉讓。農業技術推廣要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規則給它帶來的新挑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依法推廣。
由于農業生產的目標已經有單純的要求產量轉向追求質量效益等多重目標,因此,農業推廣工作目標也要做出調整,要由過去追求數量轉向增加"三農"收入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以及滿足更多層面的生活需要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發展市場經濟的農業推廣觀念。
要在推廣工作中引入市場行為,培植農戶參與觀念,發展并為農民傳輸市場經濟有關的新觀念,如競爭觀念、效益觀念、信息觀念、質量觀念、誠信觀念、法制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技術創新觀念和素質創新觀念等。
2.調整農業推廣工作的目標內容。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目標要定位到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和環境發展需要更廣泛的各個方面,這也是現代農業對推廣工作提出的戰略要求。要確立推廣法律化的觀念,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公益性技術推廣也要根據wto等國際通行規則納入法制保護規范。
3.建立市場技術推廣的培養訓練制度。
建立市場機制條件下高素質推廣人才隊伍培養訓練制度。要培養不同技術層次需要的推廣專家和人才,適應加入wto競爭需要,適應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適應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使推廣人員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滿足技術競爭、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需要。
4.調整農業推廣工作的方式方法。
充分運用現代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媒體手段等)武裝技術推廣部門的條件和手段,要使推廣人員不斷發展和運用雙向溝通和農戶參與的推廣方法,提高推廣工作效率,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經濟行為職能,使之始終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服務。
5.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工作要針對區域生態特點和經濟需要。
不同類型區域有不同區域經濟特點和不同的經濟產業帶,因此,有不同的技術需求和不同的推廣目標,項目選擇和技術組合必須有針對性。設計技術推廣方案就要考慮推廣示范區域的特點。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和代表性選擇農業技術推廣示范課題。做到兩個結合。即:。
推廣目標與區域性結合——強調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示范內容與區域性結合——強調結構調整和持續發展。
6.突出農戶在推廣體系中的核心作用。
農戶是中國當前農業經濟體系的最基本生產單元,也是技術推廣工作的主要對象和實踐者。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圍繞農戶為中心,把農戶參與當作重要的推廣內容,如組織若干骨干農戶參加技術示范,并為他們建立示范戶檔案。系統、動態地了解農戶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成分變化。根據農戶的需要遴選技術組合、安排技術示范內容和方案、設計技術項目。依靠農戶的配合開展技術示范和觀摩活動。
7.農民培訓是推廣成功的關鍵,在培訓中強調推廣人員與農民雙向溝通。
采取培訓觀摩和技術指導相結合的交流方式,增加推廣人員與農戶的接觸機會,按照農戶的需要搞培訓,借助農戶方便形式搞觀摩,深化培訓交流的效果。
8.通過技術觀摩強化農戶參與能力。
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是推廣中最活躍的因素。技術示范活動始終要求農民的參與和實施。示范樣板放到農戶的田間地頭。這樣提高了示范交流的效果,通過農民的參與反饋即提高了示范方案的適用性、合理性又為推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9.利用大眾媒體推動技術傳播。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在更大范圍規模上,擴大項目和技術的社會影響達到增加農業、農村、發展的收入。
按照縣委關于在全縣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近期,縣委農工部就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我縣“三農”工作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不斷向前推進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研,目的是摸清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為縣委、縣政府制定推動農業產業化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決策依據?,F將調研情況和建議報告如下:
近年來,我縣各級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立足資源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抓基地、強龍頭、拓市場,選準著力點,從加大扶持上入手,結合各地實際,創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1、總體規模增長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縣各地把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抓手,不斷創新農村經營組織形式,注重培育市場競爭主體,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全面發展。20xx年底,全縣擁有各類產業化組織總數達到500余個;擁有生產性固定資產總值達到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達10萬余戶;約占全縣總農戶數的30%,其中直接帶動農戶萬戶;全縣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全縣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年增加收入達億元。
2、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通過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縣涌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20xx年,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家,省級龍頭企業發展到5家;在這6家龍頭企業中,其中產值、銷售收入達億元以上4家,達5000萬元以上2家;市級龍頭企業發展到16家;其中產值、銷售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的5家,達1000萬元以上的11家;縣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7家,其中產值、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的9家,達500萬元以上的12家,300萬元以上的達6家;全縣“一村一品”專業村個數發展到78個。這些龍頭企業輻射面廣,帶動力強,是我縣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力量。龍頭企業在帶動優勢農產品區域發展、推動技術進步、產品質量安全和培植農產品知名品牌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中堅力量和帶動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日趨明顯。全縣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的主導產業。如46萬畝軍山湖清水大閘蟹養殖、80萬平方米菌菇,33萬畝雙低油菜,46萬畝水稻、20萬畝芝麻、10萬畝花生、10萬畝大豆、12萬畝果業、5萬畝油茶、3萬畝茶葉、年產20xx0噸禽蛋、300萬羽水禽、100萬頭瘦肉型商品豬,6萬頭肉牛、12萬畝瓜果、10萬畝濕地松、3萬畝花卉苗木、2萬畝藥材共18個生產基地,形成了一批產業特色,并呈現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20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億元,其中養殖業總產值億元,糧食總產量456875噸,油料總產量40800噸,生豬飼養量超過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5527元,比上年凈增500元。
4、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全縣出現了合作社、協會、聯合體等多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的勢頭。到20xx年底,全縣擁有比較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15家,其中,農業部示范點5家,省級示范點7家。按行業劃分,種植業27家;畜牧業73家;漁業9家;其他6家。擁有社員和會員1250戶,帶動農戶萬戶,農民社(會)員人均純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注重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更趨牢固和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趨于多樣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訂單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還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紅形式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日趨活躍,在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維護農民利益、實行行業自律和行業保護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組織+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辦企業的方向發展。
1、龍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競爭力和帶動力較弱。一是我縣省級龍頭企業尤其是國家級龍頭企業數量偏少,實力偏弱。二是企業加工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我縣2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業,而且這些加工型企業中又是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企業少。規模小、競爭力弱,限制了農業產業化向深層次發展,對農戶的帶動能力也較弱。
2、企業融資困難,銀企關系有待進一步改善。我縣龍頭企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融資困難。一是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大多數產值在億元以下,抗風險能力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銀行信用等級不高,較難獲得銀行貸款。二是由于農業投入大,見效慢,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銀行放貸的風險相對較大,致使銀行對龍頭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不高。三是擔保機構實力較弱,擔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獲取貸款的機會。
3、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場運營機制。目前我縣農業龍頭企業仍是生產什么就賣什么,不是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這種方式在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過程中必將因市場的波動而出現較大的變化。另外,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由于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通常比較關注短期收益,農戶利益很容易受到損害,很多與龍頭企業簽訂的種養借貸合同難于兌現,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今后幾年是全面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重要時期,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特色產業的任務十分繁重,我縣將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提升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點放在培植龍頭、引資發展、優化服務、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縣的農業產業化工作有一個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地瓜要長好,必須育苗早。
2、魚吃多種草,看你找不找。
3、夏至棉花根頭草,賽過毒蛇咬。
4、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5、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6、立夏到夏至,熱必有暴雨。
7、青貯原料很廣泛,玉米秸稈地瓜蔓。
8、地頭巖頭壩窩頭,春種芝麻秋打油。
9、適當密植不誤地,一季收成頂兩季。
10、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
11、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12、夏至兩邊豆,重陽兩邊麥。
13、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
14、白露遍地金,處處要留心。
15、陰土換陽土,一畝頂二畝。
16、三年收兩頭,鍋巴蓋墻頭。
17、天上起了老鱗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18、豬瘟病毒傳染快,眼赤無神愛昏呆。
19、秸稈還田,壯地松土又治堿。
20、小表開花蟲長大,消滅幼蟲于立夏。
21、小麥點在寒露口,點一碗,收三斗。
22、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
23、深耕施肥再細耙,不收麥子是瞎話。
24、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25、先栽淺,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26、麥耙緊,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風。
27、別說白露種麥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28、秋后棉花鋤三遍,絮厚絨白粒飽滿。
29、若要莊稼壯,一年一換炕。
30、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農業諺語集錦2。
1、耕地深又早,收成才得好。
2、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3、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
4、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5、種地要從上谷種,收割要從下谷收。
6、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后種麻。
7、太陽倒照,曬得貓叫。
8、耕后耢下,減少蒸發。
9、秸稈青貯營養高,適口性強消化好。
10、耕得深,耙得爛,一碗汗水一碗面。
11、人熱了跳,稻熱了笑。
12、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齊。
13、人怕老來苦,麥怕胎里旱。
14、一場冬雪一場財,一場春雪一場災。
15、秸稈還田,壯地松土又治堿。
16、角冷鼻無汗,趕快把藥灌。
17、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18、麥到芒種秫到秋,黃豆白露往家收。
19、春鰱夏鯉,秋鱖冬鳊。
20、立夏前后,種瓜點豆。
21、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獨身。
22、后期修好棉,還能增成產。
23、八月八,不歸家。
24、犁要深細,耙要透平。
25、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26、芒種不開鐮,不過三五天。
27、要想莊稼好,田間鋤草要趁早。
28、豬有蛔蟲害不小,瀉頻眼白不添膘。
29、立夏麥齜牙,一月就要拔。
30、土雜肥,有力氣,能增產,還養地。
農業諺語集錦3。
1、傍晚西北風,半夜天就晴。
2、隨熟隨收隨運糞,抓緊耕翻莫停頓。
3、大苗欺小苗,小苗少長桃。
4、水荒頭,旱荒尾。
5、夏至無雨三伏熱。
6、白露到,摘花椒。
7、芒種有雨,夏至晴天。
8、花開九不盡,果子沒人問。
9、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
10、晚稻全靠伏天長。秋熱收晚田。
11、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12、追肥澆水跟松耪,三舉配套麥苗壯。
13、立夏東風麥面多。
14、一陣太陽一陣雨,栽下黃秧吃白米。
15、白地里看苗,黑地里吃飯。
16、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立夏正相宜。
17、買種省了錢,減產后悔晚。
18、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19、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20、寒潮過后多晴天,夜里無云地盡霜。
21、白露,不可攪土。
22、角冷鼻無汗,趕快把藥灌。
23、松耪要輕,減少撞碰。
24、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25、讀書不離案頭,種田不離田頭。
26、要想沙出金,還得肥水跟。
27、晚霜傷棉苗,早霜傷棉桃。
28、春季雨豐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29、化雪地結冰,上路要慢行。
30、今冬大雪飄,來年收成好。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對于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富民強市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F結合縣域實際,對如何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進行了專題調研與思考,進一步摸清了農業科技發展現狀及創新成果,找出了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農業科技創新的相關對策?,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提升中國食品名城品位的奮斗目標,深入實施科技興市戰略,加大科教興農工作力度,積極引進、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現已基本形成多種科研主體共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格局。從事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主要力量:
一是農業技術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總站、畜牧中心站、種子管理站、農機總站、鄉鎮(街)農站、農機站、畜牧站等。自去年至今,農業技術事業單位實施農業科技創新項目20多個,其創新項目的內容主要有:新品種引進、試種試養、繁育選優及示范、推廣;優質高效種養殖技術;農業生產機械化、設施化研究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推廣;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應用開展知識性、技術性培訓等。
二是涉農民營科研機構、專業合作組織。我市現有涉農民營科研機構20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74個、專業合作社1110個。這些民營科研服務機構和專業合作組織涉及瓜菜、畜禽、農機、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銷售等方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地開展行業性、專業性的農業科技創新,其科技投入在逐步加大,創新能力在逐漸增強,已成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新生力量。
三是農業科技項目合作機構。通過實施科技項目合作,建立國家級星火科技專家大院1個、省級星火科技專家大院2個、市級星火科技專家大院3個。
四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同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建立完善了“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科技研發與推廣可持續發展模式,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市擁有各類科技人員2。3萬人,農業科技人員5747人,其中一線科技人員20xx人。
(二)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工作扎實推進。
積極開展各種科技服務活動,幫助企業和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組織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引進農業新技術、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并有選擇地加以推廣。兩年來,先后組織申報、實施各級各類農業科技創新項目4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個、省級項目4個、市級項目13個,引進資金600萬元,累計實現新增產值1000萬元,新增利稅100萬元。加大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的力度,重點培育了7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推廣適用技術近100項,推廣優良品種90多個,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覆蓋率達99%,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重點引進了玉米、水稻、瓜菜、果樹、禽畜等方面16個優良新品種,推廣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大棚瓜菜保護地栽培、玉米精量半精量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蟲、水稻拋秧、種子包衣、化學除草、農作物高光效栽培、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10項技術。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和舉辦科普大集活動,展示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品種。充分發揮農民技術協會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協會和科技示范戶為骨干,開展“傳、幫、帶”,進行技術指導、技術服務、產銷服務,帶動群眾學習生產技能。通過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力度,積極普及先進適用新品種和新技術,促進了現代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順利通過全國知識產權試點縣驗收工作,并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城市。
近幾年來,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農業科技創新力量不強。受體制和機制的影響,縣級城市基礎科研條件差,專業技術人才橫向調動很難實現,畢業生到基層農業科技部門就業的極少,致使基層科技隊伍建設失衡,沒有形成梯隊人才結構。特別是鄉鎮和街道農站等農業科技服務部門普遍存在科技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等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工作。
(二)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不高。盡管農業科技創新工作逐年得到加強,也申報了一批科技試驗、示范和推廣項目,引進了一些實用新品種和新技術,但是與中央和省市關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是:各類科技創新活動還不夠實,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還不夠好,自主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還不夠多,實用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步伐還不夠快。
(三)農業科技創新投入不多。雖然我市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逐年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但是由于上級撥款不足、本級財力有限等方面原因,對于農業科技創新投入資金增幅較小,致使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項目列入全市科技計劃的不多、扶持資金不足。
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步伐,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重點加強對農業技術事業單位的管理,加大對民營科研機構、專業合作組織、星火專家大院建設的扶持力度。建議省、市人事部門要按照有關農業科技人員人事管理規定,根據各縣(市)區農業科技單位因人員轉崗、退休、辭職等所產生的缺編名額,面向全社會招考高等院校對口專業畢業生予以補充,配足配強農業科技人員。加強農業科技人員教育培訓,采取專家授課、橫向交流、外出考察、實踐鍛煉等有效方式,不斷提升農業科技人員的自身素質。層層落實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工作責任制,強化農業科技人員績效考評,明確各類科技人員的`工作職責,制定并落實相關的管理、考核及督察制度。
(二)要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水平。積極引導企業和個人根據市場需求和科研條件,制訂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目標,組織開展好各類農業科技創新活動。搭建多種多樣的科技合作平臺,增加交流合作的機會,積極借助外地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來提升本地科技創新水平。以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載體,著力拓展農業科技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的步伐。重點在創新推廣動植物新優品種、實用生產技術、先進保鮮技術和加工技術上狠下功夫,積極創造條件開展農業科技的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進而創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激勵力度,每年組織評選市級“科技進步獎”、“科技創新成就獎”,進一步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要加大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省市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基層農業科技科研儀器設備購置專項經費,使縣(市、區)尤其是鄉鎮的農業科技單位能夠根據需要逐年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逐步改善農業科技人員開展科技創新的設備條件。要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農業龍頭企業、涉農專業合作組織、涉農民營科研機構和農業科技事業單位積極申報農業科技創新項目,支持其開展科技創新與推廣活動,在全社會努力營造重視農業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
為全面掌握河南省xx市農業信息服務工作情況,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研究對策,更好地做好農業信息化工作,加快我市農業信息化進程,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農業局、市移動公司組織聯合調查組,于20xx年3月14日—17日,對我市兩縣三區10個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6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20家種植、養殖大戶進行了實地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業信息化對發展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種植、養殖大戶及農民經紀人的信息化意識不斷增強,信息運用取得明顯成效。20xx年市農業信息中心通過互連網絡發布信息18000多條,通過手機短信發送農業信息100多萬條戶,及時準確地為農民提供了政策、技術、市場等信息,使農民獲得信息后,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召陵區老窩鎮下堤于村辣椒經紀人于樹理20xx年購買電腦,接通互聯網,經常上網查詢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市場信息等,對同行和群眾無償提供信息服務,帶動致富人數達400人。20xx年于樹理從網上了解到辣椒價格將有很大上升空間,及時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收購5萬公斤,在較短時間內全部以每公斤20元的價格出售,獲得經濟效益數十萬元。臨潁縣王崗鎮梁崗村的辣椒經紀人黃根民20xx年8月在xx農業信息網、湖南辣椒網上發布了辣椒供應信息,當月湖南省就有一家經銷商與其聯系,一次交易就出售辣椒70多噸。
(二)全市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初步形成。20xx年我市建成了市級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平臺,20xx年成立了市農業信息中心,配備了專業信息技術人員。舞陽縣、臨潁縣、源匯區、郾城區建成了4個縣級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平臺。20xx年建成了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44個;培訓骨干農民信息員106名,分布在各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農業服務中心。農業信息化示范村建設扎實推進,規模逐步擴大。市農業局還組織20多名專家及技術人成立了涵蓋農業政策、農業技術、畜牧養殖、林果種植等10多個專業的專家組,開通了專家手機熱線,及時解答農民群眾咨詢。市縣鄉村四級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三)農民信息化意識不斷增強,信息需求不斷拓寬。這次調查的8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化意識普遍增強,配有上網設備、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臨潁縣聯泰食品有限公司、召陵區康達實業有限公司已建有自己的網站,宣傳企業形象,展示產品,提高知名度。郾城區新店鎮周莊草莓種植大戶權國強經常到鎮農業信息服務站上網查詢信息,帶動了周邊農戶草莓品種、種植技術的更新,提高了經濟效益。在調查中還發現,農民對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斷拓寬,農民關心的不僅是種植、養殖技術信息,農村政策、農村文化等信息同樣受到農民關注。種植、養殖大戶及農民經紀人對信息需求方面更加廣闊,不是僅局限于掌握當地信息,還要了解全國的市場行情、產品信息和供求情況等。
(四)采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為加快農業信息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我市采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市農業局與市移動公司20xx年合作共同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移動短信平臺為農民免費提供信息服務,目前,接收到農業信息的農民手機用戶已發展到近20萬戶;20xx開展開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文化”三下鄉活動6次,舉辦專家現場咨詢活動20場次,接受農民咨詢達2萬多人次;印發農村政策、市場信息、技術信息等宣傳資料20xx0多份,發放農業科技書籍500多冊,編發《農業信息》53期。
(五)農業信息帶動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隨著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民經紀人及種植、養殖大戶信息化意識的提高,對信息的需求日趨增加,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信息傳遞模式。召陵區老窩鎮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工會聯合會配備了上網設備和專職信息員,免費為農民提供信息查詢和發布服務;設立了農業科技書籍專柜,免費供農民借閱。源匯區空冢郭鄉金色農莊種(養)殖協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發布市場信息,引導農民運用新技術、新成果,掌握市場動態。信息傳播、交流促進了農民增收,增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帶動了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我市農業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
(一)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個別單位有關干部和工作人員對農業信息化認識不到位,沒有認識到農業信息化對加速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意義,對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把農業信息化建設簡單地看作是電腦網絡建設。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農業信息化的快速推進。
(二)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市農業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大部分縣(區)、鄉(鎮)的農業信息化工作已經有了明顯成效,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個別縣(區)、鄉(鎮)農業信息化建設推進緩慢,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和農民信息員作用沒有很好發揮,縣(區)之間、鄉(鎮)之間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影響了我市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整體進程。
(三)信息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市僅源匯區、召陵區經編委批準成立了專門的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其他縣(區)均沒有專門的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和專職工作人員。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輻射面小,距離較遠的農民到農業信息服務站查詢信息很不方便,信息傳遞相對較慢,對于時效性強的信息就失去了意義;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工作人員少,掌握知識不夠系統,信息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村級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比較薄弱,全市村級信息服務點數量少,覆蓋面小,不能完全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信息需求。
(四)資金投入不足,網絡基礎設施薄弱。我市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雖已具備了一定基礎,但市、縣(區)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缺乏后續資金投入,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無財政資金投入,網絡完善及維護和農村信息員培訓經費不足。網絡設備、信息采集設備老化,市、縣、鄉三級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的信息采集、整理和發布手段都比較落后,信息處理、傳播過程緩慢,影響了信息發布的時效性。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全市農村上網用戶6000多戶,占全市農戶51.97萬戶的不足1.5%,部分農戶雖已購置電腦,但無法上網。
(五)信息資源缺乏有效整合。目前農業信息資源主要以農業部門和涉農部門擁有為主,信息分布比較分散,缺乏有效的統籌協調管理機制,各涉農部門之間以及各部門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不暢、共享程度低。同時,在信息分類、分級、收集渠道和信息應用環境等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體系,信息結構不盡合理。
(六)農村信息員隊伍不健全,農民信息化意識不強。目前我市農民信息員隊伍規模小,服務能力不夠強,信息互動性差,農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反饋不及時,導致部分信息不準確或失去時效性。農民信息化意識不夠強,接收信息、利用信息能力弱,成為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農業信息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因此,必須從我市實際情況出發,以服務“三農”、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中心,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扎實地開展工作,快速推進我市農業信息化進程。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推動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對促進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城鄉之間溝通,培育新型農民,助推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明確農業信息化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把信息化工作作為服務農業、農村、農民,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手段,切實加強領導,縣(區)、鄉(鎮)政府要有領導兼管此項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做好我市農業信息化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我市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落后,要實現農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提高我市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級政府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農業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發展農業信息化創造有利條件和提供有力保障。
(三)完善信息服務體系。一是加強市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工作效率,使市級農業信息化工作步入更加規范、穩定的發展道路,為加快全市農業信息化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強縣級信息網絡建設。加快農業信息網絡下延步伐,促進全市農業信息化的.穩步發展。加強郾城區、源匯區、臨潁縣、舞陽縣農業信息中心已有網絡平臺的升級、維護、完善、更新工作,重點抓好召陵區、高新區農業信息網站的開發與建設工作。三是完善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建設。完善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的基礎設施,加強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服務手段和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其上傳下達作用。四是加強信息示范村建設。不斷擴大信息示范村規模,抓典型,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信息化在農村的快速發展。五是加強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加大農民信息員的培訓力度,不斷壯大農民信息員隊伍,提高農民信息員整體素質,增強農村基層科技信息服務的實力和活力。
(四)加強協調,通力合作,進一步拓寬信息渠道。在開發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廣播電視網絡、電話網絡、報刊雜志等傳播媒體,搭建多種信息服務平臺,以滿足不同層次信息用戶的需求。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種植養殖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等信息重點用戶上網,并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技術支持。盡快開通“12316”農業系統公益服務統一專用號碼,以滿足農民千家萬戶、千差萬別的信息需求。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信息質量。要不斷加強農業信息專家隊伍和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提高我市農業信息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完善市、縣、鄉、村信息互通機制,提高信息服務質量。擴大農業信息的覆蓋面,完善農業信息數據庫,改變宏觀信息多、微觀信息少,外地信息多、本地信息少,生產信息多、市場信息少的狀況。
(六)增強農民信息化意識,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農民作為農業信息化的應用主體,培養其較強的信息意識,使農民真正認識到發展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尤為關鍵。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增強農民信息化意識,提高農民獲取運用信息的能力,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狀以及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現狀;建議。
1發展現狀。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日益被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力由落后的`傳統農業日益轉化為當代世界先進水平的農業。
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的手工勞動,大面積采用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目前,大安市農機總動力63.1萬千瓦,擁有各種農機26257臺。大安市農作物機播率85%左右,機收率不到20%,秸稈直接還田率20%左右。
要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實踐當中,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目前,大安市抗旱坐水一條龍作業模式的糧食高產模式化種植技術日益成熟,高光效、生物防治等技術全面推廣,科技貢獻率接近70%。20xx年,大安市推廣生物防治等五項重點技術205萬畝,開展糧食高產創建13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還開展了科技110、開通技術服務熱線、建立莊稼醫院等科技服務平臺,利用各種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
1.3農業經營方式產業化。
要轉變農業產業增長,主要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提高農業的經營效益,增強農業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大安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3家,綠色、有機、無公害品牌發展到40個。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帶動3.6農萬戶增收。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其他項目有機整合有利于項目資金優勢互補,有利于減少多頭申報、重復建設和解決多頭管理、分散使用的問題,有利于實現“一步規劃、分步實施、集中連片、持續開發、擴大規?!钡哪繕?,有利于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從而進一步提高區域范圍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奠定堅實的農業農村基礎。但在實踐整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主要問題。
(一)資金申報階段。
其他項目資金大多需要對上爭取,地方為了爭取上級項目專項資金,需要根據不同的項目管理部門和項目資金性質,對每個項目都要編撰實施方案等申報材料。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其他項目申報時間又不一致,這就在申報時可能存在不知道其他項目資金有多少,能夠做些什么。這就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無法與其他項目資金形成很好的優勢互補作用,致使項目實施中可能就存在項目調整或變更。
(二)規劃設計階段。
由于整合的資金性質不同,在規劃設計階段可能存在使用的標準就不同。如:公路建設,交通資金的規劃設計使用的是交通部門的標準,其他資金的規劃設計使用的可能就是農機部門機耕道的標準。在概算方面,各項目主管部門使用的概算標準可能不一樣。另外,有的項目需要農戶投工投勞,屬財政補助項目;有的項目又是財政全額預算。這就會造成在今后工程整合發包時,一樣的工程不同的單價,不同的要求。
(三)組織實施階段。
1、整合項目實施監督管理要求不一樣。有的項目需要聘請監理(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有的項目是要求村組、群眾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對項目實施進行監督管理。由于監理單位與監督小組的專業、素質不同,在項目監督管理中無法一致。
2、整合項目建設方式可能不一樣。有的項目由工程隊施工,有的項目由農戶自建或村委會委托建設,這就需要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鄉鎮增加更多的現場技術人員和指導人員。這樣整合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困難加大。
3、整合項目實施對農戶的要求不一樣。如:國土整理項目不用農戶自籌,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必須農戶自籌,項目區農戶存在攀比心理,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4、整合項目實施招投標規定不一樣。有的項目要求農戶投工投勞參與建設,實施“民辦公助”,有的項目要求嚴格按招投標管理規定進行全包建設,這些都會給項目實施和管理帶來較大難度。
(四)驗收報賬階段。
1、整合項目驗收確認有一定難度。有的在整合項目實施時,并沒有明確哪種資金實施哪一部分,可能是把兩種或多種資金合起來做一個工程,但項目驗收又是各個項目驗收各個項目。驗收時就會無法確認各種資金完成的具體工程量。
2、整合項目報賬難度大。由于是整合資金實施,可能存在一個工程的建設由兩種或多種資金構成,如何實施報賬,在哪種資金中報賬多少,存在一定困難和問題。比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其他項目資金整合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基建工程需要進行竣工審計,但絕大部分其他項目資金不需要竣工審計,只是通過財政投資竣工結算評審就可以與施工單位進行結算。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基建工程竣工審計需要縣級農發機構承擔一定的審計費用,并作為工程成本間接費用列支報賬;而對于整合項目在進行聘請中介機構或審計局進行工程竣工審計時,不可能只審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而不審計其他項目資金投入部分(實際上有的項目也無法分開),這樣就會多產生審計費用。
二、對策建議。
要真正改變財政資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的狀況,就必須加大農業綜合開發與其他項目資金整合的力度,集中財力辦大事,形成規模出效益,實現“開發一片、見效一片”的目標。
(一)高度重視,形成整合機制。
1、提高到項目整合的認識。深入推進項目資金整合,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是加強財政管理、推進財政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做好新形勢下財政工作的迫切需要。特別是縣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深入推進項目資金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面。
總結。
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努力克服對財政資金整合的認識還不到位、一些部門和單位對項目資金整合仍有畏難情緒等困難和問題,積極創新,深入推進項目資金整合工作,形成機制,以保長效。
2、建立健全整合機制。在整合機制上要做到:一是成立整合機構,落實責任和人員??h級政府應當成立財政資金整合辦事機構,負責對全縣項目整合工作進行統一協調和組織實施。同時,要明確縣級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按統一要求進行項目整合,確保整合項目實施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明確整合范圍。要根據中央、省、市關于整合項目資金的要求,積極探索農業綜合開發與土地整理、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推廣等其它項目資金相互配合、統籌安排的投入機制。三是堅持整合原則。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的原則,圍繞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將各類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充分發揮各類項目資金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的聚合效應,提高項目建設標準和資金使用效益,避免重復投資,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科學規劃是整合項目資金、實行規模開發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一個統一的中長期規劃,就很難對財政資金進行統籌安排,就仍然會“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整合資金、規模開發就會是一句空話。因此,縣級政府應當對某個區域或哪些鄉鎮發展什么主導產業,建設哪些基礎設施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在農業綜合開發的統一規劃中要堅持“因地制宜、集中連片、科學合理布局”的原則。一是注重項目區選擇的科學性。在深入調研、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堅持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整合項目集約建設的原則,根據基礎條件好、開發潛力大的標準,選定農業綜合開發與其他項目資金有機結合起來的項目區。二是注重項目建設內容的完整性。整合項目區的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編制,要按照“圍繞產業搞開發、搞好開發促產業、做大產業促增收”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業綜合生產效益兩大目標,做到既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又有高效農業發展社會公共服務項目。三是注重項目工程的互補性。針對國土、交通與農發辦之間項目建設內容交叉、標準不一的實際,對同類工程采取規劃時地點結合、建設時工程互補的辦法進行處理,確保工程標準一致、質量可靠。四是注重項目建設時間的連續性。為真正發揮規模開發效益,規劃時始終堅持大手筆、高起點的原則,實行“滾動開發”、分步實施,而不是“遍地開發”,既有總體規劃,又有年度實施計劃,確保項目區建設時間的連續性。
(三)有序管理,統一實施。
1、整合項目要做到有序管理。對農業綜合開發與其他項目資金整合實施的項目,要落實牽頭部門,避免多頭管理,最終造成無人管理的問題;要形成整合項目實施方案,對整合的各個項目的實施地點、實施內容、資金投入、資金報賬等進一步明確,對項目實施的管理責任進行明確,做到整合項目只有一個牽頭部門,根據實施的內容明確責任人和技術指導人員,確保項目實施有人管理、有序管理。
2、強化項目實施管理。實行“四個統一”。一是統一質量標準。根據有關行業標準,結合總體規劃,統一規范路、渠等基礎建設項目的工程質量標準,使工程質量管理有章可循。二是統一管理程序。要對每個項目制訂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要對整合項目實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杜絕一個項目多人領導、多人管理。嚴格執行合同管理制、質量監理制,對凡不執行上述規章制度的,或未按規劃設計施工且工程質量不合要求的一律實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驗收、不報賬、不劃款。同時,采取現場查看、臨時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技術指導、質量監督和矛盾協調。三是統一竣工驗收。明確了復驗內容,規定復驗程序??h級復查驗收時,要請紀檢監察、審計、財政、發改以及有關職能部門人員為成員組成的縣級驗收工作小組,對項目工程嚴格統一驗收,凡經復核驗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辦理資金結算手續。四是統一建后管護。工程竣工驗收后,統一移交所在鄉鎮、村管理和維護,要求項目所在鄉鎮成立工程管護領導小組、村成立管護委員會,制訂管護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籌措管護資金,進行經常性管護,并鼓勵發展農民用水協會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項目工程發揮長久效益。
(四)強化資金管理,規范資金報賬。
目前,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資金實行了縣級財政報賬制,其他大部分項目資金實行鄉鎮財政報賬。要進一步完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規范運行操作,加強了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管,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1、規范管理制度。要進一步完善項目資金的管理辦法,對報賬核算的范圍、程序、手續等方面進行統一和規范;明確項目資金管理實行專人專賬核算管理制度,??顚S?,專賬核算,嚴禁違規列支財政資金。同時,在形成的整合項目實施方案中,要明確各個項目報賬金額的比例。如:一項目整合了兩類資金進行實施,在整合實施方案中就要明確:整合項目要分類報賬。要根據中標金額乘以各類資金預算時所占的比例,為各類資金報賬時的金額。從而使報賬時有依可循,避免項目資金之間相互擠占。
2、規范報賬程序。對項目資金,原則上由財政部門按規定程序直接將資金結算給施工單位或供應商。對報賬手續不規范、支出內容不合規、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意見不明確的報賬項目,財政不予報賬。對農民的補助支出按涉農補貼“一折通”要求直接發放到戶。特別是工程竣工后,要由施工單位提出驗收申請,項目實施鄉鎮進行初步驗收,再申請縣級部門進行復查驗收??h級驗收要由紀檢監察、審計、財政、發改以及有關職能部門人員為成員組成縣級驗收工作小組,并邀請監理單位參與竣工驗收,填制工程驗收單,施工單位報帳時必須做到五有:有申請表、有驗收單、有正式施工發票、有工程預算、工程決算、施工合同,做到程序規范,資料齊全,手續到位,報帳及時。
各位領導:。
當前農業現代化的特出問題之一是農業和農村的快速發展與人才隊伍的相對滯后?;鶎雍娃r業部門反應很大,進一步強化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根據這次主任會議議題,我局進行了專題調研,召集部分鄉鎮分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分管領導和基層農業服務單位同志進行座談,并赴x學習先進經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我市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經過多年摸索、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經營性和幫扶性三種推廣模式,較好地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了農技推廣的針對性,也兼顧了新技術應用的導向作用。通過積極開展宣傳發動、技術培訓、試驗示范等活動,推廣了適用于我市的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在水稻新品種及其機插高產載培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蔬菜新品種及其無公害優質栽培技術、穴盤育苗技術、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綜合防治技術,在畜禽、水產新品種及其集約化飼養技術、健康生態養殖技術等方面收到良好成效,奠定了我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這其中,農業部門和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付出了辛勤勞動,通過包村聯戶、“一村一品”,技術培訓等扎實工作,有效推進了農業技術進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結構老化,約xx%農技人員超過45歲。四是農技推廣經費得不到保障,基層農技單位要兼顧經營創收,人心不穩,精力不夠集中。五是農技推廣機制也不夠完善和靈活,難以適應實際需要。
1.定編。
定崗,定責,職責到位,貫徹執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從人員落實開始,人員不落實,一切都是空談。一是人員落實,定編定崗。疏理一下各鎮(街道)農技人員編制情況,盡快恢復和落實到位,做到定編定崗、在編在崗,落實到位后,人員崗位上墻公示。做到這一點,首先市里要有明確意見,明確要求,其次各鎮(街道)要有明確態度,明確觀念。人員落實是檢驗各級政府是否真正重視農業的一桿標尺。
二是明確職責,職責到位。農技人員崗位職責一定要明確,崗位的技能要求一定要明確,做到人員精干,服務優質,運行規范,有效履行職能。
三是明確服務內容,強化績效考核。明確崗位農技員的服務責任區域、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時間,并量化考核指標,將考核結果與獎金分配、職務晉升、職稱評聘、崗位續聘等掛鉤,有效激發農技人員積極性。
2.特點、特色、特出,統籌服務。
由于農業的多樣性,基層農技服務機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以實行各鎮(街道)特出重點,彰顯特色,統籌服務。一是各鎮(街道)根據自有農技人才專業特長和本地農業產業特點,特出一至兩個農業技術重點,強化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形成農技服務特色。二是統籌農技服務資源,實現跨區域農技服務。市級統籌協調,各鎮(街道)農技服務面向全市,提高服務能力,綜合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能。三是形成政府主導的農技推廣體系。按照“提高市一級、強化鎮一級、發展村一級、延伸戶一級”的總體思路,通過理順管理體制、優化服務條件、完善運行機制、暢通技術渠道、強化隊伍建設等措施,建立起市級主導、鎮級主體,村級配合,戶級參與的“四級聯動”農技推廣體系。
3.政府主導與市場化相結合,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
堅持以政府構建為主體,以強化公益職能為主導,以開展多元化服務為宗旨的新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一是不斷提高和完善上述“四級聯動”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能力與水平,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二是充分發揮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生產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的農業技術優勢,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專業生產組織進行農業技術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倡導成立合作聯社、產業聯盟、公司+農戶等聯合聯營的生產組織方式,實現專業生產組織的社會化技術服務,可以極大完善、覆蓋和提高農業技術服務水平,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第三是推進示范園區和標準化建設。通過科技示范園區以點帶面,推進農業技術進步,通過農業標準化,推進農業創新和實現高品質、高效益、生態循環和可持續農業發展。
4.強化人才政策保障,為農業科技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拓寬思路,完善政策,營造良好氛圍,讓農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一是鎮(街道)農技推廣部門運行經費全部納入當地財政預算,保證農技人員工資、福利和辦公設施,實現基層農技人貝留得住。用得上,穩得住,做到愛崗敬業,經費落實是檢驗各統政府是否真心重視農業的塊試金石。
二是實行農業科技學培養農技人才,人才定向養策略。通過高考體制規范操作,邦優錄取,吸引一本優秀人才進入農技推廣領城,收到極好效果。三是強化農業技術和技能培訓工作。即加強農技推廣人員的再教育培訓,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加強農業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推廣,關健是因地制宜,務求實效。
5.務實創新,以信息化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核心競爭能力都十分重要。要善于開發新技術、應用新技術,實現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機結合,形成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理想格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根據中央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鄧--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概論》課。
教學。
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下著眼于復州灣鎮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情況作此報告,報告涉及:復州灣鎮自然地理概況;工農業發展歷史概況;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思路,;引進先進農業技術,攻破農業建設資金難題;農業產業化典型實例;農業產業化造福xx鎮等六個主要議題。
一、復州灣鎮自然地理,以及工農業發展概況。
1自然地理概況。
(3)礦產資源xx鎮礦藏資源豐富,礦種繁多,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余種。特別是非金屬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有著巨大的開發價值,其中花崗巖、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質頁巖、海卵石等儲量約有6.5億立方米。另外,境內石灰石資源分布廣,縱跨3個地質時代,質優、儲量大,cao含量多為50%—53%,大都裸露地表,分布10余個鄉鎮,面積達327.1平方公里,占全開發潛力巨大。
(4)全鎮總面積和海洋全鎮總面積211平方公里,其中工地面積2100公頃,灘涂及淺海面積4284公頃。海岸線長28.3公里,貪圖面積廣,海灣島嶼多,淺海面積867公頃,灘涂面積3427公頃,其中貝類養殖1130公頃,對蝦養殖330多公頃,鹽田860多公頃。灘涂及近海資源十分豐富,有雜色蛤、毛蛤、文蛤、牡蠣、牛眼哈、海螺、梭子蟹、對蝦、章魚、梭魚等幾十種。鎮內還有一座7000立方米的高科技立體水產品育苗室一座,可培育蝦夷扇貝,海灣扇貝、中國對蝦、日本車蝦、海參、太平洋牡蠣、三伏梭子蟹等各種海珍苗。
1【特色農業】。
xx鎮是農業大鎮,農業人口占全鎮總人口50%。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適合多品種水果、蔬菜生長,是聞名中外的“蘋果之鄉”和國家重點果品生產基地,主要品種有蘋果、櫻桃、葡萄、桃子,杏等等。全鎮畜牧業資源得到全面開發,引進利木贊、皮爾蒙特、夏洛來等優良品種,對全國地方良種黃牛--復州牛進行改良換代,年產黃牛1.3萬頭,是全鎮著名的黃牛生產基地;多絨山羊單體羊絨產量居國內同類種群首位,養殖量達到3萬只;肉雞生產、加工、出口一條龍產業化體系已經形成,肉雞年飼養量達到1200萬只、屠宰肉雞0.3億只,產值近0.7億元。復州灣鎮擁有遼闊的海域和灘涂,淺海面積867公頃,灘涂面積3427公頃,盛產海鹽和魚蝦,年產海鹽130多萬噸,復州灣鹽場是全國四大鹽場之一;海參和貝類等海珍品養殖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國家海參、對蝦重點養殖基地。xx年全鎮完成水產品總產量4.8萬噸溫室大棚生產是東北發展和推廣最早的地區,目前總面積已發展到2.3萬畝,種植結構也由過去單一的蔬菜,發展到現在的溫室密桃、葡萄、哈密瓜、蘑菇、花卉等各類品種。
3工業基礎。
二、復州灣鎮在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
根據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鎮農業產業化按照“重點抓龍頭、抓重點龍頭”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工程,以完善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關系為核心,以培植一批骨干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繼續強化政策扶持,著力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檔次和水平,爭取在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一)加快培植優勢特色產業,打牢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規劃建設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效益好的種養基地,力爭每一個種植品種都能形成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每一個主導產業都能形成較大規模,推進農業產業不斷優化和升級。突出抓好水產養殖、優質果品、肉蛋雞鴨飼養、奶肉牛飼養、精細瓜菜種植六大特色農業發展。
(二)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調整優化農業投入結構,整合農業投入資源,集中更多的財政、金融和社會資金用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二是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監測、管理和指導。四是加快農民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家隊伍的建設和人才培養。采取培訓考察、專題講座、舉辦論壇等多種有效形式,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
(三)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檔次水平。突出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管用足用好鎮里對農業標準化建設的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規模,提升農產品質量、檔次和衛生安全水平;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
(四)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強化農業產業化組織載體功能。把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措施。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好標準化原料基地“農業第一車間”,發展訂單生產、合同收購、股份合作。
(五)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規范農業產業化運行秩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企業與農戶簽訂規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產銷合同,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利益聯接機制、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和行為約束機制。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扶持力度,擴大扶持對象、調整扶持內容、增加扶持規模。對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認證獎勵、規模種養基地建設補貼等扶持項目,及早謀劃安排。
(七)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搭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平臺,營造農業產業化發展創新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形成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強大合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和升級。
三、近年來,復州灣鎮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思路。
1、市場化: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購銷等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2、區域化:即農業產業化的農副產品生產,要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相對集中連片,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的生產基地,以防生產布局過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3、專業化:即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農產品商品率等等,把小而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戶外部規模,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的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4、規?;荷a經營規?;寝r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增強輻射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5、是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形成“龍”型產業鏈,使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處益均沾、同興衰、共命運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所在。
6、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活動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企業化: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適應龍頭企業的工商業運行的計劃性、規范性和標準化的要求,應由傳統農業向規?;脑O施農業、工廠化農業發展,要求加強企業化經營與管理。
四、關于xx鎮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突破農業建設資金。
科學技術的引進。
幾年來,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體,在做好常規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的基礎上,主要推廣了以下幾項新技術和新品種,并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是黃瓜、甜瓜嫁接生產技術。通過嫁接可有效解決黃瓜特別是甜瓜不能重茬的問題,防治各類土傳病害的發生?,F全市推廣面積已達2萬畝,畝增產達10%以上。
二是推廣使用壟鑫、氯化苦等土壤消毒技術。為解決保護地連作重茬障礙,該項技術可有效解決保護地因連作重茬而導致的各類土傳病害的發生與蔓延?,F全市推廣面積xx畝,畝增效達15%以上。
三是推廣種植森列爾黑花生。森列爾黑花生具有品質好、高產等優點,比常規品種畝增產達35%以上,深受廣大農民喜愛。
四是引進優質糯玉米新品種,示范推廣。xx年共引進優質糯玉米、甜糯玉米新品種共14個,為農民帶來較高收益。
五是保護地綜合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20多項新技術,六是推廣使用新型殺蟲、殺菌劑。隨著無公害生產技術的不斷推進,在生產中需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各類新型殺蟲、殺菌劑,以滿足無公害生產的要求。
七是各類復合肥推廣使用。復合肥的使用推廣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強。由于其n、p、k配比全面,使用簡便,且增產效果顯著。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是黨和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復州灣鎮是以建筑材料制造、地下采礦、海上養殖和鹽化生產為主導產業而聞名東北三省的老建制工業重鎮。業基礎雄厚,包括鹽化、軸承、水泥、陶瓷等12大門類的各類工商企業150多家。近年來,復州灣鎮已成功踏上經濟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除振興本鎮企業外,還成功引進大化堿廠、大連水泥廠、韓國服裝廠、大連環魯包裝制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自xx年起這些大項目陸續建設投產,經濟發展前景十分可觀。至此,工農業完全可以達到互利互助,農業的快速高效發展為工業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時,工業也為農業創造了大批量的發展資金和技術支持。
五、復州灣鎮農業產業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典型實力分析。
xx市xx鎮提出用工業化的成果反哺農村和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讓更多的農民加入現代農業生產,讓重點鄉鎮成為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
xx市xx鎮郭屯村農民劉斌前幾年在南方打工,看到很多村里人養牛比自己一年在外地打工賺錢還要多,他去年也回到家鄉,與建在家門口的省級龍頭企業雪龍集團簽訂了小牛養殖合同,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為雪龍公司養兩頭牛。經過培訓,他學會了一套現代養牛技術,成為雪龍公司工廠化養殖的一名“編外產業工人”,一年下來賺了4萬多元。目前,已有1000多農戶與雪龍公司簽訂了養殖合同。
5年來,復州灣鎮投入10多億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化,用財稅、土地征用等多項優惠政策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36家,以“公司+農戶”形式帶動農民增收,使當地農民的平均收入達到9200多元,列東北之首。xxx期間,xx鎮計劃在各個現代農業園區,再引進20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六、農業產業化造福復州灣鎮的表現。
農業產業化給村鎮人民帶來巨大效益,經濟的發展給全村各方面的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后盾。曾經落后的鄉村如今已經踏上了繁榮的開闊之路?;厥走^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復州灣鎮郭屯村的前途充滿了光明?,F代農業的建設農村經濟繁榮,農村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農民收入得到提高,農民的消費結構得到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步入了新的新層次。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在我村形成,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人居環境得到優化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道路、飲水、垃圾、污水、糞便處理等五個方面的建設任務,以及實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農村防災體系建設等惠農工程。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增強,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當家作主,不斷推進我村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
七、啟示和總結。
以上便是這次事件調查活動獲得的一些具體調查情況。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一下此次在xx鎮新農村的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達到實踐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產業化的建設。
當前來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成功的典范在全國已有很多,但從整體著眼不難發現,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農村仍處在貧困落后狀態,那么這些率先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的典型示范村是如何做的呢?以xx鎮下屬各村為例,簡要概括為以下幾點:首先,依托本地資源,開發特色產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尋找一條適合本村發展的道路。如夏屯村就是海域寬泛,灘涂面積廣,質量高,就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業。郭屯村,養殖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方便,于是全力加大生豬養殖,雞鴨等禽類養殖。同時政府幫助打開對外貿易市場,讓全村經濟走出去,招商引資,將本村特色推向國內各大市場,甚至國外市場。其次,由于大多數農村都處于山區,那么就要走出山門,大興商貿業。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勇于創新。農民一樣可以搞公司、搞企業,比如xx鎮統一經營農貿市場,開發生產鏈條一條龍產業,效益越來越好。第三,大力興辦工業。為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應狠抓村辦企業,就地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爭取成為白天上班早晚務農的業余農民。郭屯村現已有十幾家企業,解決剩余勞動力800多人,其中有外村打工人員100余人,全村95%的勞動力做到了有業可就。第四,大搞山區綜合開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可興建果園、經濟林等項目。產業結構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爭取低投入高產出。最后,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要培養專業人才。只有懂科學會技術,才能真正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方針,才能走上新農村道路。
總體看來,我村鎮的經濟文化發展都在沿著正確的軌道在慢慢尋找為人民謀求幸福之路,由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深入,全村經濟急速上升,農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越來越多的涉及到了精神層次的追求,逐步發展成小康村。
為便于對農業三場目標管理考核,特成立縣農委農業三場目標考核領導小組,由考核領導小組負責對農業三場各項工作的考核。
二、考核內容和方法。
3、農業三場所有工作人員根據考核細則,每年的年底由縣農委農業三場考核領導小組對每個人員進行綜合打分,所得分值所占的百分比乘以其本人的全額獎金就是該工作人員全年所得的目標管理考核獎金。
三、農業三場目標管理考核細則。
(一)信訪穩定(40分)。
1、農業三場職工直接到縣農委通過書面或口頭投訴本單位的,三場管理人員應及時趕到縣農委進行現場處理,能妥善協調處理投訴的,不扣分;不能妥善處理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員各2分;(10分)。
2、農業三場職工通過市長熱線、縣長熱線、政民互動、12345政府直通車或直接到縣信訪局及其他縣級相關部門投訴的,三場管理人員能妥善協調處理并積極即時回復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員各1分;不能妥善處理造成二次上訪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員各5分;(15分)。
3、農業三場職工通過電話、信件、電子郵件或直接到市級以上信訪部門及其市級以上相關部門投訴的,農業三場管理人員能妥善協調處理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員各5分;不能妥善處理的,一次扣所有管理人員各10分。(15分)。
(二)安全生產(20分)。
1、農業三場各單位必須切實做好本單位防火、防盜、用電安全工作,清查排除危房、機動車和水塘等安全隱患。建立安全生產預案,成立應急工作處理領導組,遇重大突發事件,要及時向農委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匯報,并按預案處理程序向縣應急辦、機要局匯報;(5分)。
2、設立險情警示標牌,做好安全生產宣傳工作(5分);
3、如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每發生一次事故扣所有管理人員5分。(10分)。
(三)日常管理(20分)。
1、制定嚴格的上下班制度和請假制度,單位主要負責人出縣一天需向農委分管領導請假,出縣兩天以上需向農委主要領導請假,違規一次扣1分;單位其他管理人員,出縣需向本單位負責人請假,違規一次扣1分;(5分)。
2、所有工作人員正常工作日需在單位正常上班,農委考核領導組不定期對農業三場的在崗出勤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在崗工作人員,一次扣2分。(10分)。
3、切實搞好本單位的環境衛生,積極配合所在地鄉鎮做好三線三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此項工作不力者,扣所有管理人員5分。(5分)。
(四)財務管理(20分)。
1、嚴格財務審批手續,如發現有不規范審批手續的票據,每發現一筆,扣當事人1分;(5分)。
2、嚴格執行農委出臺的預算管理辦法,單位支出超出上級主管部門對該單位的預算,扣所有管理人員5分;(5分)。
3、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及時報賬,每季度報一次帳,報賬時間必須在每年的1、4、7、10月份內完成,超過時間報賬,一次扣財務人員4分,扣主要負責人2分。(10分)。
(五)以上各分項分值以所設分項總分值為限,扣完為止。
四、本方案自20**年7月1日起實施。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決策,更需要全民的參與。xx年6月30日至7月6日,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社會實踐調研團隊在張馨藝的帶領下一行9人,來到xx縣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本次實踐以“農業機械化調研”為主題,通過對xx各鎮的探尋,深入xx縣各鎮農業機構調查,走訪當地資深農民,向上一級政府反饋意見,我們相繼參觀了碧云花園,魏塘甜瓜之鄉,丁柵漁民村,西塘古鎮,“小蜜蜂”葡萄生產基地,與此同時我們在各鎮進行農業機械化方面知識的宣傳,進一步倡導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機械化的應用,讓大眾了解到機械在農業中的重要性。這次實踐活動增加了我們對xx農業化程度的深層了解,既看到了近年來xx縣相繼出臺了農機化扶持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取得的成果,也深深的被xx人民的吃苦耐勞、勤勞樸實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堅定了我們刻苦學習、奉獻祖國的決心,因此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令我們受益匪淺。
近年來xx縣相繼出臺了農機化扶持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xx縣農機部門圍繞促進效益農業發展,全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一是糧食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全縣擁有拖拉機5397臺、聯合收割機203臺,植保機械721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3.76萬千瓦,機械原值15760萬元,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新機具、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圍繞瓜菜、蘑菇、畜禽、花卉、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配套裝備先進適用農業機械,促進了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全縣擁有冷藏保鮮4745m3,多功能田園管理機15臺,噴滴灌設施1935畝,大棚溫控設施3套,果蔬分級機5臺。三是公司投資農機成為新亮點。在農機項目的引導扶持下,先進適用農業裝備成為農業企業的投資熱點。xx碧云花園有限公司先后投資395.3萬元,購置引進農產品冷藏保鮮庫1230m3、噴滴灌設施350畝、大棚溫控設施3套、田園管理機3臺、集雨設施2套、割草機3臺、農用運輸機4臺,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較好地提升了產業層次和效益。xx縣的專業鄉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魏塘的“中國甜瓜之鄉”、姚莊的“黃桃之鄉”、西塘的“沼蝦之鄉”、丁柵的“甲魚之鄉”、惠民的“蜜梨之鄉”相繼涌現。農業區域特色經濟加快了xx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農業現代化步伐,全縣初步形成了南部設施農業栽培、北部名特優水產養殖、中部食用菌生產的區域布局,設施瓜菜種植面積4.9萬畝,淡水養殖8.3萬畝,糧經比例已調整為45∶55,前幾年xx又啟動了3萬畝無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全縣上下以穩定糧食生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主線,探索了一條具有xx特色的結構優化增收之路,提高了農業競爭力,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據農經統計分析,今年糧食收入2.7億元,比去年增17.4%,經濟作物7.08億元,增長10.5%,畜牧業7.3億元,增長27.5%,林業0.9億元,增長25%,食用菌0.58億元,增長5%,預計全年農業總收入18.5億元,增長24.9%。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特色主導產業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29.5萬畝,大米、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及農產品加工等幾大特色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優勢進一步顯現?;卮冽堫^,龍頭帶基地,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龍頭企業健康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單一糧食加工,走出作坊式加工模式,由低檔次向中高檔次,由內銷為主向外銷推進,涌現出具有一定帶動力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26個。今年新增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各4家,全縣已擁有2家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9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縣級龍頭企業15家,4家農業行業協會、43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其帶動輻射力進一步增強。生態綠色農業與循環經濟相結合,推廣了一批生態農業模式,建設了一批生態農業示范區,生態綠色農業優勢進一步凸現。今年新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3個,國家綠色食品1個,組織申報的省綠色農產品4個正在認證當中。目前全縣通過省級認證的無公害基地16個,國家綠色食品1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13個。
碧云生態農業機械化。
7月1日上午,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社會實踐隊伍的同學來到了此次的第一站——xx碧云花園。
這次社會實踐緊緊圍繞著農業機械化生產這一課題,通過對碧云花園生態農業結構的調查、了解、學習現有一些生態植物的一些栽培技術和機械化設置。與碧云花園的創建人潘菊明先生進行交流,逐漸對碧云花園總體的結構、潘先生創建理念和對農業機械化前景的一些評價。
作為xx優勢產業農機化示范基地農業大棚是種植過程中的重點設施農業。在作物培養過程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便是大棚的機械化集中管理。大棚采用自動溫控,濕控對作物的生長條件進行精確控制,還利用自動遮陽棚保證陽光的適當供給。
在作物的灌溉方面,園區全面采用雨水灌溉,并配有專業的水凈化裝置,使用噴滴灌設備,使植物得能夠得到充足的無污染水分。
現在園區正處于建設當中,在未來的兩三年時間里將會有巨大的變化,相信在兩三年后,作為農機化的示范基地的“碧云花園”,不管是在園區整體管理及進一步建設方面,還是在園內作物的培養方面,機械化程度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甚至作為典范,使周圍鄰近縣市,乃至全國各地的`農業生產者們更加重視農業機械化,并使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作物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
魏塘甜瓜之鄉之行。
7月2日上午,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社會實踐小分隊到達了目的地魏塘益農合作社(曾被xx省農業廳評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在輔導員、當地瓜農和隊長的帶領下,小分隊參觀了種植大棚,學習了甜瓜種植的有關知識和相應的機械化程度并動手嘗試了摘瓜。
當中我們了解到魏塘益農合作社由于引進外資,機械設備和改進生產技術,從而使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還了解到種植過程中不同時期應用到的相應農具和小型機械。而后,我們還品嘗了名為皇后翠綠的甜瓜。在滿足和充實中結束了上午的調研。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由于人力、資金、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魏塘益農合作社的機械化程度相對不高,種植技術較為傳統?;旧隙疾捎萌斯げ烧绞?,國外先進的瓜果采摘機應用不足。據問卷調查發現,95%以上的瓜農農忙時會選擇雇傭農民采瓜,而很少有瓜農會想到使用機械,而且國內暫時還沒有普及效率高,價格低廉的瓜果采摘機。但是“甜瓜之鄉”機械化發展前景看好。希望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扶持幫助下魏塘的明天會更好。
漁村印象。
很多人以為美是一種奢侈品,只有藝術家、文人才有,漁民村的美告訴你,美完全可能體現在生活底層,滲透在自然而然的舉手投足,辛勤勞作的汗水和特色創業的智慧之中。
這便是丁柵漁民村,也是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小組次此行的第三站。
漁民村,遠近聞名的六塔鱉產地。魚鱉混養是村里的一大特色產業。7月3日,在丁柵黨委吳書記的陪同下,調研小組參觀了養鱉池,學習了養鱉過程中建池、引種、喂養和捕撈等有關知識。有幸欣賞到了的打甲魚的場景,還見識了打魚槍和其他一些新農具。
鑒于漁民村是由傳統家庭式漁民經集合而設,養殖捕撈手法承襲了傳統方式,生產方式還趨于人工和半機械化。但從蒸蒸日上的水產養殖事業,集垂釣、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正確發展模式不難看出,只有采用合適的操作方式,才能提高產品競爭力,提升產業層次和效益,實現和諧發展。
姚莊特色。
近年來,在xx縣農機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姚莊全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歷史上的姚莊一直以種糧食為主,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供應基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傳承,才有發展農業機械化。xx農業機械化實踐小分隊通過調研了解到姚莊主要擁有各式拖拉機近五千臺,聯合收割機187臺,植保機械總動力約兩千千瓦,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0萬千瓦,在全縣占有很大比重。新機具.新機械得到廣泛應用,包括播種機、還田機、耕作機、插秧機、脫粒機等。以錦繡黃桃和蘑菇為突出產業,配套裝備新近適用農業機械,擁有冷藏保鮮51353立方米,多功能田園管理機,噴滴灌設施,大棚控溫設施,果蔬分級機,還配有農用割草機和農用運輸機以及一些再加工工機械。
姚莊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農業機械化發展不是盲目的,機械設備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依托區域性優勢產品,尋找農機化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才能充分發揮機械的作用,提高作業效率。
“小蜜蜂”葡萄生產基地。
7月5日,xx大學xx農業機械化調研小分隊來到第五站,魏塘鎮小蜜蜂葡萄生產基地。
關鍵詞:
頻振式殺蟲燈。
該燈是農業部推廣的物理誘殺蟲害裝置。葡萄上的各類害蟲,通過該等夜間的燈光、波、色、味等四種功能可誘殺1287種害蟲,基地果穗生長至采收期間可不實施殺蟲劑農藥。
灌溉。
葡萄基地還引進了以色列滴管灌溉技術,在葡萄生育期間,控制漫灌,同時控制土壤地面水分,以株定水滴灌,降低葡萄果實的含水量,提高品質。除了了解到正在使用的一些裝置,我們還學習了很多新技術。例如葡萄套瓶,生物農藥防病,生態施肥等。
走訪。
調研小組到達葡萄基地時,正值農民們下地勞作,小分隊于是分散在田間對農民進行問卷調查。95.3%的農民都表示更愿意用機械代替人力,95%的農民意識到機械化對xx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就小蜜蜂葡萄基地來說,43%的村民認為政府的投入力度相對不夠,機械化程度相對不高。除此之外,小分隊還走訪了一些農民家庭,了解他們曾經使用和想要使用的機械化設施,并發放宣傳單。
思考。
由于是精品葡萄,種植過程中使用大型機械的可能性較小,但這并不妨礙發展機械化的生產模式。這就需要我們扎實文化課的基礎,充分運用創造力,能夠設計出合適的機械。
本次社會實踐我們走訪了5站,歷時7天,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為農機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xx縣緊緊抓住農業發展的新機遇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目標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在近幾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將“xx獨特的農業發展模式”,推向xx,乃至全國,對新農村的發展,農產量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標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為農機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xx縣緊緊抓住農業發展的新機遇,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目標,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近年來,xx縣相繼出臺了農機化扶持政策,加快了農機化發展。同時其發展也存在著農機科技含量低、農機化投入相對不足、農機化程度相對不高等問題。
1、基本現狀。
xx縣地處xx省東北部杭嘉湖平原,位于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轄區耕地面積458072畝,總人口38萬,其中29萬是農業人口,占75%,人均耕地面積1.5畝。;第一產業實際從業人員18.69萬人,農業人均純收入已經上升到10121元。傳統農作物以水稻、大小麥等為主,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瓜果等經濟作物發展迅速,大棚蔬菜是xx農業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全縣大棚蔬菜面積超過5萬畝,機械耕地面積32.64萬畝,植保機械作業面積136.35萬畝,機械收獲面積31.13萬畝,播種面積1.27萬畝,農業產業結構漸趨合理,農業產業特色明顯,瓜果蔬菜、畜禽養殖、淡水養殖等已具規模。
(1)農機化裝備增強,發展空間很大。至xx年底,xx縣農機總動力253182kw。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糧食作物生產中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機耕率90%,機脫率100%,機電排灌92%,機收率32%,機植保率66%。而農業結構的調整以后,新興經濟作物生產中農業機械化的利用程度低,尚處于起步階段,瓜果蔬菜、畜禽養殖、淡水養殖等生產過程中,機械化水平還很低,只有少數環節使用機械,大量還需依靠人工作業,農機化發展的空間很大。
(2)農機化投入多元化,服務社會化。農機化投入機制有了新的突破,改變了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戶單一投入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和專業大戶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新模式。農村經濟組織、專業大戶購置了農業機械,以農機服務隊等形式,進行社會化服務,把農機作為一項產業來經營。
(3)農機化管理法制化,管理力度大大加強。隨著農業部《農用拖拉機及駕駛員安全監理規定》、《聯合收割機及其駕駛員安全監理規定》、《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暫行管理辦法》、《xx省農業機械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以及《xx市拖拉機駕駛員管理辦法》和《xx市拖拉機牌證管理辦法》的實行,農機生產、銷售、使用行為得到規范,農機化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軌道,管理力度大大加強。
(4)農機經營效益化,農民收入增加。xx年,xx縣農機經營單位數11817,收入18416.66萬元,純收入7127.42萬元,為農民人均收入貢獻245.7元。在市場的引導下,農機經營效益明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2、存在的問題。
xx縣的農機化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是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水稻、大小麥及油菜等大宗農作物農機化水平有待提高。雖然全縣機耕率水平已經比較高,但是水稻、大小麥、油菜等種植、收獲等許多環節還是大量依靠人工作業,農民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放出來。
(2)設施農業的農機化水平很低。近年來,xx縣設施農業發展很快,但是與設施農業配套的農業機械引進、示范、推廣力度不夠。雖然在碧云花園大棚澆灌設備水平比較高,但是像“甜瓜之鄉”等地的大棚仍然使用人工澆灌。目前推廣的僅有大棚多功能管理機等為數很少的農業機械,推廣范圍和規模也僅限于農業園區和少數大戶,與大棚配套的噴滴灌設施應用范圍也不廣。
(3)農產品加工儲運機械發展緩慢。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xx縣的瓜菜水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瓜菜水果等農產品年產量已達到100萬t。目前以鮮銷為主,只有少量農產品經加工后投放市場或者采用冷庫保鮮,雖然較xx年已經有相當大的提高,但是總的來說農產品加工儲運機械發展緩慢,農產品附加值低,適應市場能力較弱。
(4)畜禽水產養殖機械化水平不高。生豬、家禽、淡水養殖等雖然已達到一定規模,但機械化水平低,目前只有漁業生產上增氧設備在使用,大量依靠人工作業,我們參觀了丁柵“甲魚之鄉”,仍然采用打甲魚的方式獲得成品甲魚,效率不高。養殖戶急需相應的機械設備來提高生產率,增加產品附加值。
3、農機化發展對策。
農業機械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因此,xx縣農機化發展的思路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緊抓住農業結構調整機遇,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傳統農業產業機械化水平,拓展新興農業產業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放農村勞動力,實現農機化發展的目的。為實現這一目標,應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1)重視農機化作用,切實做好建設農業機械化的工作。加大對xx縣農業機械化的財政投入,定制好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將其作為xx縣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2)加強基層農機化推廣隊伍建設,健全農機化推廣體系。農機化發展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機化推廣隊伍,要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機化推廣服務隊伍建設,保證編制、人員、經費的落實,通過技術培訓等形式加強其業務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農機化服務能力。
(3)政府投入資金,戰略性調整農業機械化結構,以適應農業結構的調整。一是要提高水稻、大小麥、油菜等大宗農產品的機械化水平,從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提高機械化水平面;二是加快設施農業配套農業機械的引進、推廣,重點支持高效益設施農業實現機械化;三是加快引進畜禽、淡水養殖機械,提高規?;B殖的機械化水平。
(4)加強組織,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管理部門要按照市場規律,合理布局農機化區域,做好農機供求、服務等信息工作,進一步擴大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
(5)加強引導,形成多層次、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和集體資金投入為導向、以農村經濟組織和農民投入為主體的農機化投入機制,逐步加大對農機化的投入,促進農機化的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