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調查報告時,需要收集并整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包括實地調研、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方法。下面是一些有關調查報告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家長應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強化家長對子女成長的監護責任和教育責任,引導家長正確處理打工致富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無法代替的教育資源,父母可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多與子女進行交流,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另一方面,家長要多與學校教師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成長情況,并及時引導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極的思想傾向。
關注“留守兒童”身心成長是一個繁雜的社會問題,縣委、政府、相關部門及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要加強輿論宣傳,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要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各級婦聯要充分發揮聯系各界婦女的特殊作用。開展“代理媽媽”活動,給予“留守兒童”更具體的愛。組織“留守母親”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她們的素質,更好地承擔起“留守子女”的撫養教育責任。共青團可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團(隊)活動,和城市兒童開展手拉手活動,各級關工委要積極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與特困和問題的“留守孩子”結對幫扶,讓他們能得到更多的親情和關愛。
學校和教師應更多地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變化,增加感情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還要與家長及代養人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發揮家庭和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時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造條件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使“留守兒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要把解決“留守”問題作為當前“三農”問題的另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來抓,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制定和出臺保證農民工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和義務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改善農民工子女就學條件,使“留守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與城市兒童共享城市文明。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子女們的受教育狀況,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應學校要求,我們進行本次調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夠如實填寫并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一定尊重和保護您的隱秘。謝謝您的合作!
1.您的職業是?
a.教師b.工人c.經商d.農民e.行政官員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學b.初中c.高中d.大專及師范類e.其它。
3.您有沒有孩子在上學或者已經畢業?
a.有b.沒有。
4.您的孩子在畢業后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你會后悔嗎?
a.一定會b.可能會c.不會d.說不清。
5.供孩子上學您最擔心什么問題?
a.費用b.畢業后的工作問題c.費用和工作d.不擔心。
6.您有幾個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幾個孩子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小學b.初中c.高中d.大學e.正在上學f.其它。
9.您的孩子為什么會退學呢?
a.家庭困難不能支付高額費用b.學習成績不好。
c.早點兒找份兒工作掙錢d.其它原因e.沒退學。
10.您的孩子因為成績不好而不愿意上學,你會怎樣做?
a.強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學吧b.逼他(她)繼續上學直到畢業。
c.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激勵他(她)努力學習d.不知道該怎樣做。
11.謝謝您的參與,請問您對本試卷感覺如何?
a.非常滿意b.比較滿意c.不滿意d.很不滿意。
*您對于教育或者本問卷的建議(可選填):。
1.留守兒童數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調查中,我村的留守兒童中女童大約占75%,男童多隨父母外出讀書。其中,有35%的留守兒童為雙親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占65%.隨著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愈來愈多。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
在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80%是父親外出打工,由母親撫養孩子兼務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只顧工作,不顧孩子的學習情況,放其自生自滅。有20%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由奶奶爺爺或外公外婆撫養。還有少數是托付給親戚撫養,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最嚴重,因為監護人對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兒童不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有些行為習慣欠佳。
農村的留守兒童多為隔代看護,長輩對其教育不重視加上孩子從小沒接受嚴格教育,不按時完成作業,家里長輩只顧養家糊口沒顧及孩子的讀書情況,造就孩子的懶性甚至有些孩子還有打架、吸煙等不良行為。這些問題都是從小父母忽視教育沒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從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對學習缺少熱情和對待學習態度不端正,有些孩子會逃課、打架、謾罵老師。留守兒童沒人管教,自覺性較差,造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留守兒童從少缺少家庭教育這一重要的環節,不僅對其學習而且在行為習慣上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只有從教育上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教導,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導。
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特別是教育這一方面。有些孩子是由奶奶爺爺撫養,老一輩文化水平總體較低導致他們不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是關注吃喝其他方面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關懷,但很多父母外出工作只顧撰錢沒時間了解孩子的教育情況,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很多孩子在教育這方面跟父母的交集幾乎為零,跟自己的父母沒有交流的機會。這種長期的缺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3.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介入很少,孩子跟家長存在代交。
父母外出務工,一方面本身就很少機會跟孩子交流,寄托爺爺奶奶撫養孩子,他們在孩子的學習教育方面不能給予幫助,只能靠孩子自己的自覺性,老一輩一般比較疼愛孫子,在孩子的學習上管教不夠嚴格。另一方面,孩子正處于成長發育期,需要多與父母交流和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少交流,久之會缺少感情,造成孩子不會主動跟父母說自己的想法和傾訴一些煩惱。父母因為忙碌沒有抽時間多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關懷。日積月累,孩子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長期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結:從以上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看,第一從家庭角度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不平衡,很多父母為了賺錢養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提供吃喝上的滿足遠遠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沒意識應該為孩子提供教育心理其他方面的關愛。家長希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但卻常常在經濟收入跟教育方面取舍不當。第二從家長方面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跟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農村的家長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較低,在這方面上不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幫助,但由于經濟能力有限跟觀念問題,幾乎很少家長會在教育上為孩子提供家教或輔導班方面的投資。另外,家長整天忙碌于工作,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一無所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心理上的困惑等方面的關注更是少的可憐。即使有關注也只是停留在有沒有完場作業這項最基本的觀念上,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處于空白狀態。對于處于身心發育的時期父母缺乏提供充分的精神上的了解跟知識的全面解答,這些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第三從農村學校教育角度看,由于農村經濟比較落后,教育跟不上國家平均水平。不僅師資嚴重缺乏,教育設備、教育資源都比較落后單一,教育力量很薄弱。而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導,學校應該通過教師、集體關愛活動為留守兒童帶來心靈上的溫暖,以彌補孩子因缺乏親情關愛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由于農村教育理念、辦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制約,致使孩子不能接受到優質的教育。所以,學校應該進行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師資力量為當地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讓孩子都能全面健康成長。
目前,隨著各界人士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政府、基金會、慈善機構的大力幫助,使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近年來逐漸有所減少。只有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幫助,才能讓留守兒童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給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完整健康的成長環境。
1.借助政府力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
國家應該更加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揮自身職能,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國家教育體制,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政府要貫徹實施“三農”惠民政策,重視農村存在的問題,為早日建設美好農村和城鄉一體化采取積極措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讓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其次,國家要加強經濟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收入,制定惠農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村的家長可以盡量不用外出務工養家,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關愛孩子,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最后,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建設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設備,投入更多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水平。及時彌補農村教育的不足,達到國家總體平均教育水平。
2.完善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主導作用。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的缺乏只有通過學校的幫助來彌補,學校應該義不容辭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孩子提供教育幫助。老師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開展集體關懷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必要的關愛,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定時到兒童家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跟身心情況,還要定期跟孩子的監護人交流,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墊下基礎,給孩子實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環境。
3.引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職能。
農村基層組織應該建立農村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兒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學校、家長,也離不開基層的大力支持。兒童教育是社會各階層共同的責任,村政府應該建立教育咨詢點,少年兒童教育服務中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暑期期間,村委會可以通過邀請當地各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三下鄉支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村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指導和各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工作,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模涌入城市務工開始,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盡快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大力幫助,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更關系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所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國家政府的職責,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盡一份力量和一份職責,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擔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希望社會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爭取為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學好文化知識,實現全面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查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磥?,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疤嵝牡跄憽薄叭缏谋”?。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梢钥闯?,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由于地理和歷史環境的原因,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山區人地矛盾更為突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閑置的勞動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務工來改變生活貧苦的狀況,由于沒有技術緊靠出賣勞力,收入微薄,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幾年也不回來看孩子一次。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平頂山魯山、郟縣和洛陽嵩縣是山區的典型代表,總體而言耕地面積不足,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兒童較為普遍和嚴重的地區。
調查內容:xx山區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走訪、訪談。
調查時間: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中國的農村、鄉鎮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背井離鄉涌入城市打工,隨之產生了一個群體――留守兒童。其中0-14歲孩子占據多數,他們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在其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必需的關愛和管教,嚴重影響了孩子們身心健康,其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儼然成為了建設和諧社會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河南是勞務工輸出大省,也是留守兒童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這些勞務工對中原經濟的崛起做出了貢獻,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無力將孩子帶在身邊,社會各界對中原地區的這些留守兒童的關注度普遍不夠,以至于我們不忍看到的悲劇接連發生。為了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我們挑選了河南山區的新密尖山、平頂山的魯山、郟縣,洛陽的嵩縣,深入學校對留守兒童做調研活動。
二、調研基本情況說明。
此次調研我們走訪小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新密市尖山鄉發放問卷77份,平頂山魯山、郟縣發放問卷347份,洛陽嵩縣德亭鎮、九店鄉發放問卷164份,共計的588名適齡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厥諉柧頂盗?50份。其中特別針對兒童關于留守原因,監護情況,學習、生活情況及需求,情感關系及需求等問題做了重點調研與訪談。
(1)留守兒童情況。
新密市尖山鄉留守兒童比例。
平頂山留守兒童比例。
嵩縣留守兒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訪兒童中留守兒童比例。
而在對于這部分留守兒童的調研中發現,接近60%的留守兒童屬于父母均不在家的雙留守現象。平頂山山區留守兒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個月回來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來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縣的因不少務工人員在洛陽周邊打工,多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照看孩子,不過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個月回來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來一次的占8.5%。
(2)留守兒童監護家庭教育問題。
在對各地區留守兒童現階段被監護情況的調研中發現,平頂山魯山和郟縣的留守兒童:由祖(外)父母照顧的占48.7%,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親戚照顧的占19.6%,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1.8%,自己照顧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4.3%。在與父母的聯系情況上不經常聯系的占據33%,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占23.2%。
根據這兩項數據顯示,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存在嚴重情感缺失的情況,這部分孩子大多表現得孤僻,語言表達能力差,自卑,學習成績差等。
在與能夠與父母聯系的孩子中,被關心得最多的還是以學習,生活問題居多,占總數的51.9%,洛陽嵩縣的留守兒童比例較為分散其中詢問學習和生活的占27.4%。
仙居縣是山區縣,近十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生產生活模式也隨之改變。原來的大山和土地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要求,大批青壯年農民離開家鄉,遠赴陌生的城市謀生,他們中大部分的人因為工作、生存等壓力,無法將子女帶進城里,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給年邁的父母或親戚或老師托管,產生了大量的留守兒童。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縣留守兒童有1.3萬多人。由于家庭關愛和教育的缺失,這批孩子普遍存在著學習、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為此,我們對下各鎮、安嶺鄉、溪港鄉等地的留守兒童進行了重點調查。
一、現狀。
在調查中,大部分的留守兒童隨祖輩、隨親戚、隨老師生活,自立和其它情況的也有。他們中大部分人獨立自主,有較強的勞動能力,有關照兄弟姐妹的愛心,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抗挫折的能力。習慣留守,有獨特的思維方式,有獨處的習慣,潛意識中形成了習慣,認為生活原本就是這樣,但他們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學習問題。留守兒童在學齡前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們大多數是在爺爺奶奶或其他人的監護下成長,監護人對他們寵愛有加,沒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庭教育和行為引導,換句話說他們受到的只有溺愛或缺乏關愛。留守兒童在小學期間,由于本身自制力較差,父母在家的時候,學習勁頭十足,父母外出打工期間,學習熱情普遍下降。中學期間,很多留守兒童能夠體諒到父母打工的艱難,學習很用功,學習成績優秀,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缺乏家庭的親情引導,學習觀念淡薄,學習目的不明確,成績較差。由于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社會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加之部分家長潛意識里認為,農村未成年人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總體并不優秀,屬中等的偏多。
二、生活問題。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質量較差,能吃飽但不能吃好,營養跟不上。飲食葷素搭配上,葷少素多,很多兒童基本上吃不到新鮮水果。父母給的零花錢,往往花在沒有什么營養又傷胃口的零食上,有些寄宿生把錢花在三餐主食上的很少,吃了沒有,吃了多少,沒人過問沒人督促。有的困難留守兒童家庭還出現“逆向”照顧現象,幼小的留守兒童反而還要照顧年老體弱的`長輩,承擔著超出其能力的繁重勞動。三、心理問題。留守兒童正處在生理快速發育成長,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機會,有了煩惱與問題無法向父母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或者不關注這些孩子的情緒情感變化。學校則受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對他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關注也不夠,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他們與父母主要靠電話交流,且通話時間很短,缺乏深層次的交流。他們缺乏心理的關愛,親情失落,遇到問題,不愿、不善于向老師、同學或其他的家人傾訴,孩子普遍感覺孤獨、郁悶、內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與人交流。因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他們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現象。
四、安全問題。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監護人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時有發生,其受到燒傷、燙傷、交通事故、電力事故、溺水等意外傷害的幾率遠遠比普通家庭兒童大;留守兒童因缺少家庭和學校的有效監護而容易遭受各種人身侵害,特別是留守女童更易被人猥褻、強奸、誘騙。有少數留守兒童沉迷于武俠小說中,模仿成年人抽煙喝酒,有的拉幫結派,被社會上不良青年拉攏、利用,甚至參與一些小偷小摸、校園暴力等,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和人身安全。
二、原因分析。
1、家長因素。農村生活和教育需求不斷提高,農民不得不想辦法改善家庭經濟生活條件,他們只能選擇進城務工,艱難的謀生使他們很少給家里打電話、寫信,這樣就沒有機會與孩子進行親情和思想上的溝通,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大部分家長以為給孩子買幾件新衣服、買些好吃的、交付學費,沒有意識到還需要與老師溝通,只注意孩子的身體,不注重孩子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山區孩子的父母更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交高額的私立學校學費使孩子進入城市,而且孩子父母的文化普遍校低,不會不惜一切的來培養孩子。
2、監護人因素。由于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他們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監護人往往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問題,重吃飯穿衣輕學習教養;重身體健康而忽視心里健康和全面發展;重交通安全不關心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重按時回家按時到校,而忽視其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祖輩為監護人的,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有的體弱多病,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大部分還要干農活,無能力無精力無時間照顧孩子,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親戚為監護人的,親戚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傊?,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來照顧兒童,不知道從法律、安全、衛生知識等方面教育他們,也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
3、戶籍制度制約?,F行的戶籍制度規定,義務教育的責任在戶籍地,流入地沒有這一強制責任,現在的實際情況也是城市無法接納這么多的外來學齡兒童。這些孩子要么成為留守兒童,要么放棄學業成為新文盲進入城市。他們的父母大多也已經意識到不能讓孩子成為新文盲,那么他們只能成為留守兒童。
4、其他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學校課程設置與農村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相適應,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常常見諸報端。
三、對策與建議。
仙居各地針對留守兒童情況也作了一定探索,下各鎮橫梁陳村關工委建立了留守兒童樂園,4名退休教師在周末下午為村里45名留守兒童孩子輔導檢查作業,頌讀弟子規、宣講慈孝、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已經堅持了近2年;下各路北村關工委成員王雪娟前年開始建立了東籬之家,從最初利用周日下午輔導孩子做作業和游戲到現在每天都有孩子到家里來,孩子也從1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70多人,除了本地的10名愛心志愿者,假期中杭州、天津、臺州等第一些高校的大學生也慕名前來愛心幫教;皤灘鄉和受助大學生簽訂了假期回鄉幫助留守兒童協議;溪港鄉建立“代理媽媽”制度,設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基金”,建立“留守學生信息管理庫”;南峰街道、福應街道等大學生村官也開辦過假期班,但隨著大學生村官考錄到其他單位等因素,除了下各鎮,這些假期班都是短期的,沒有形成常態化。
一、要有政策層面的保障。政府應當把加強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一部分,加強對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的調研和研究,進一步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改變不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狀況,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能夠與城市兒童平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和服務。
二、要加強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宣傳普及家教知識,強化家長的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觀念,明確教育子女的職責。引導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正確教育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不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掌握每一時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變化,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把孩子帶在身邊。
三、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中主導作用。學校應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從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心和關愛,開展老師與留守兒童結對關愛活動;二是針對留守學生特點,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訓練,在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三是通過書信電話等形式,加強學校和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為增進孩子與父母的聯系創造條件;四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系方式等要登記造冊,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情況,有針對性實施教育。
四、充分發揮有關群團組織的職能作用。關工委、婦聯、共青團等組織要發揮各自的職能,充分發揮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作用,組織志愿者創建留守兒童樂園、假期度假班等多種形式的關愛活動,讓全社會都來關愛留守兒童。針對目前留守兒童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四老人員”帶養的實際,在無法改變現況的情況下,關工委等部門可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留守兒童監護人學習培訓班或其他形式的專題講座,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努力提高監護人的水平。五、拆除戶籍壁壘。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讓每個孩子都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又能接受優質教育,就得拆除戶籍壁壘。孩子們跟隨父母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到當地學校讀書,讓每個孩子都能和他們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也就不存在留守兒童了。
總之,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規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個人的關愛,是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內的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問題調查選項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親母親雙方外出打工31%父親單方外出打工60%母親單獨外出打工9%父母探親時間一年一次74%兩年一次17%三年一次9%監護人狀況與母親居住51%與父親居住5%與祖父母居住30%與外祖父母居住11%獨居3%感到孤獨煩躁時找朋友傾訴64%看電視14%玩耍16%無法解脫5%學習態度對學習感興趣51%一般37%學不進去9%曠課逃學3%遵守紀律情況遵守紀律85%經常遲到15%課外活動與娛樂做家務56%干農活29%玩3%遇到困難時靠家人45%靠朋友20%靠自己17%靠老師18%生病時母親照顧56%父親照顧29%祖父母照顧5%親戚或其他人10%。
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軟弱無力,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又關心不夠。他們被父母“遺棄”,被學?!斑z棄”,也被社會所“遺棄”。由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教育處于一種“真空”狀態,從而導致許多留守兒童人格發展不健全、學習成績滑坡、人際交往出現障礙、良好思想樹立出現危機,有的行為甚至表現得很極端。具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2、學校教育軟弱無力。
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時,學校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學校教育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農村留守兒童成績較差,二是農村留守兒童失學率居高不下。首先是成績差的問題,這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長期留守的兒童由于見不到父母而產生強烈的思親情緒,導致他們上課思想拋錨,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而在家中,他們要么由祖輩照顧,要么由父母委托的監護人監管。由祖輩照顧的情況下,祖輩由于年紀大,文化程度不高,有很多甚至是文盲,他們即使想對孫輩的學習給予幫助,但難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而由委托人監管的情況下,更多的則體現為對其監管下的留守兒童的學習持漠不關心的態度,他們認為只要讓他們監護的留守兒童吃飽穿暖就已經盡到了監護職責,至于學習方面則事不關己,聽之任之。由此可見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監督和輔導,學習自覺性和興趣感大大降低,學習成績下降也就不足為怪了。在教師方面,雖然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但是“唯分論英雄”的應試教育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觀。以分數評價學生優劣,以分數論教師水平之高低的狀況也沒有得以消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差等生的態度難免顯得粗暴,特別是對差生中那些不服從管教者尤為突出。體罰學生的情況在所難免,且學生不忍處于這種地位,從而產生厭學情緒,這也為留守兒童面臨的學校教育的第二大問題——失學率高埋下了禍根。留守兒童在家受到的監護力度不夠,在學校又受到老師的冷落,于是他們逃學,曠課。有的留守兒童受到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產生“讀書無用論”思想,他們認為不讀書也能掙錢,于是紛紛離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學校對此也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一個個離開校園。這是中途退學方面,另外留守兒童的升學率也不容樂觀,留守兒童上高中的幾乎微乎其微。另外,學校教育還有一個不足就是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往往只關心學生智的提高,卻忽視了對其德、體、美、勞的關注,致使留守兒童思想散漫,體質下降,不服從管理,自以為是。在這種教育局面下,學生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
1.因為缺少關懷導致情感發育不良。情感發育不良的表現,就是情感缺乏。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出現自卑、自閉、孤僻等現象,并且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往往會表現出自私的狀態。這樣的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對他人的信任感也逐漸偏低,和同齡城市兒童相比,往往會出現較多的心理問題。
2.安全隱患普遍存在。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權,大多由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履行??墒怯捎诟鞣N原因,很多時候,他們并無法像父母一樣關愛自己的孩子,這就會導致孩子自身安全保護意識較差,同時出現任何意外事故,都無人監管。
3.日常行為缺乏約束與管理。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啟蒙階段,如果這一階段無人對其行為進行看管,便會使兒童自身的行為出現隨意性。小到平時課堂上的不守規矩,大到打架斗毆乃至逃學偷盜,這些行為在農村留守兒童的身上屢見不鮮,這就足以說明,留守兒童自身行為缺乏約束與管理,是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體現。
1.親情與家庭教育缺失。農村留守兒童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心理成長方面,都長期處于一種無人問津的狀態。許多家長一個學期才會打一次電話給老師,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而孩子平時的教育,則由祖父母代勞。長期下去,必然導致留守兒童放任自我,甚至出現厭學心理,最后不得不面臨輟學的選擇。
2.留守兒童的教育者缺乏管理教育能力。針對目前我國農村現狀來看,大多數農村剩余勞動力來到城市打工,而農村中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家庭兒童大多都是由老人和兒童組成,而老人并沒有相應的能力對孩子進行看管。即便是履行了監護人的權利,可是大多數農村老人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狀態,老人與孩子之間形成的代溝完全無法滿足對兒童的教育要求,更不要提對孩子進行學習輔導或者思想教育。
3.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價值觀念對孩子的影響。由于農村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對有限,因此其往往會憑借自己的價值觀影響孩子。許多父母認為即便是未來走到了城市,也依然是給別人打工,所以這就會影響一些家長產生讀書無用的想法,進而對子女的教育也會有所影響。
4.不良社會習氣的影響。這一階段的兒童,處于身心發展時期,對于社會中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因為缺乏明辨是非的心,從而導致自身很容易受到社會中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
1.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相應保護體系。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看,要想改變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建立起對留守兒童相應的保護體系。如可以實行農村學校寄宿制,這樣將可以將所有留守兒童集合起來,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既保障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由老師統一管理,進而幫助留守兒童提高學習成績,感悟生活溫暖。
2.注重農村地區化對兒童的教育。農村地區可以依據本地區的實際特點,制定出符合該地區自身的教育體系。如可以由村委會、學校、婦聯等機構共同聯手,建立起保護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體系。
3.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與幫扶力度。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幫扶政策宣傳力度,同時還應該規定父母對孩子的義務教育行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其監護人都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對未成年人的行為進行監督,并且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態,使得未成年人適齡的時候必須接受相應的教育。
4.保障農民工子女享受同等城市受教育權利。農民工進城打工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逆轉的趨勢。針對這一現象,應該加大對農民工的公平待遇力度,甚至可以加大幫扶,使得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兒童一樣,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因此政府應該給予最大程度的幫助,盡可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更為和諧良好的成長環境與條件,同時也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可以與城市兒童一樣,享受相應的權利,感受同樣快樂的童年,獲得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溺愛型家庭。
這種家庭生活富裕,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從小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生活上關懷備至,但缺乏科學的教育,導致子女任性、自私、嬌橫無理,依賴心重。
(二)放縱型家庭。
這種家庭除了生活上保障子女的需要外,對子女的缺點錯誤,不管不問,不加以約束,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上學不配合學校的教育,還百般為自己的子女進行袒護,造成孩子野蠻無理,隨意性強,無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專橫型家庭。
這類家庭為對子女時有教育,但教育不得法,不注重與子女的溝通,父子關系淡漠化,方法簡單粗暴,子女一有問題就喝斥、打罵,沒有進行必要的引導,導致子女膽小怕事、性格內向和產生恐懼心理。
(四)期望型家庭。
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不考慮子女的差異和具體條件,只抓子女的成績,不問孩子的品行,加重孩子的課業負擔,逼孩子考高分、上重點,嚴重影響了子女身心健康成長。
(五)特殊家庭。
有單親家庭、組合家庭等,這類家庭子女無人管教,生活上無人關心,子女容易和社會閑雜人員混在一起,沾染上許多的惡習,逃學、打架等現象就出現在這類孩子的身上,使孩子出現心理缺陷和性格差異。
(六)留守兒童家庭。
由于農村條件的制約,許多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子女身邊,有的只有過年回家一趟。其子女一般的由爺爺、奶奶或在親戚朋友家寄住,有的寄宿學校,這類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平時較為自由懶散,手中又常有零花錢,但沒有父母的監管,也常常會染上不良的惡習。
以上幾種類型的家庭由于教育態度、價值觀念、教育方式、家長素質、家庭結構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不能對子女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了家庭教育的缺乏。
(一)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當前學校教育工作還存在許多不相適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輕課外的現象依然存在,忽視青少年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教育方法和要求成人化的傾向還依然存在,致使“問題學生”越來越多。因此,學生要加大力度轉變觀念,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要針對當前獨生子女多、溺愛兒童多,缺乏勞動教育和關愛他人意識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淺薄的實際情況,堅持開展勞動教育、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教育,樹立熱愛生活的信念,培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從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實,并將主要內容堅持下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形成從家庭出發,在學校中拓展強化,在社會實踐中鞏固完善的教育過程,即使矯正青少年學生中產生的不良行為。
(二)教師要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交流學生的信息。
通過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開設的課程、學習的環境等方面的情況,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幫助家長努力與學校教育相適應,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要開通開通家長學校電話,及時與家庭聯系,掌握學生思想變化情況。要有重點地進行特殊家庭學生的聯系,解決“問題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管理。
農村寄宿制學校中留守少年兒童較多,學校應加強寄宿學生的生活、學習、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創設優良的生活環境,解除留守兒童的后顧之憂,使其能安心于學習。
(四)教師通過家長會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系。
家長會是聯系家長的一種有效途徑,向家長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并征求家長意見,也是家長了解學校、了解孩子的最好機會,因此要求家長應積極參加家長會,并主動與老師交流,以達到家長會的目的。
(五)創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水平與能力。
現在許多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學校,其目的是提高家長的素質,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為家長與學校、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之間交流學習提供機會。家長學校主要是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水平與能力,讓家長自己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要求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學?!钡膶W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并從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愛護子女,耐心誘導,不嬌慣,不縱容,用科學方法教育子女,用自身的言行影響子女,使子女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六)建立學校、家庭道德教育聯系制度。
要建立學校、家庭道德教育聯系卡。只有家長和學校雙方都認真填寫“學?!彝サ赖陆逃撓悼ā?,才能夠及時溝通、及時交流信息,掌握學生思想變化情況。
(七)幫助營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
家長是家庭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優化家庭文化環境,建設健康、文明、積極的家庭文化環境,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學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家長提高認識,讓家長努力創造一種與現代社會融合、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平等對待,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不要強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發展,而是去發現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長。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確的,但不要為子女設計未來,而應該鼓勵他們自由的成長,這種和諧民主的家庭氣氛,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識和責任心的養成。生活中,家長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努力創造和豐富家庭生活的內容,如看電視、閱報、家庭書法、繪畫、攝影、旅游、體育鍛煉等等,不僅能增長知識,鍛煉能力,還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發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維學習。
(八)督促家長做好監管工作。
對于自學性不強、自制力低的孩子,學校要督促家長,對子女的動態、心理、行為和表現等進行全方位的掌握,以便發現學生問題,及時矯正,防止因一些不良的社會因素的影響而使子女沾染不良習氣。
(九)關愛特殊家庭的子女。
特殊家庭的子女由于無人關愛,心理較為孤獨,與眾不同,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對這些子女要有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幫助關懷,要在精神方面予以更多的激勵,引導他們樹立信心,勇敢面對生活,克服心理障礙,健康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勝利村是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一個傳統的農業村,現有人口1927人,外嫁未遷戶口56人,常住人口1437人,未滿14歲的留守兒童74人,占全村人口的3.84%,有52人和奶奶、爺爺在一起生活,22人在家獨立生活。在調查中發現,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情況比較突出。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一)、性格比較內向。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他們表示一般他們放學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很少出去,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主要的活動就是在家看電視,這主要是10歲左右的孩子,更大點喜歡到網吧去打發時間。和爺爺奶奶這些大人,他們認為沒有多少話講,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們講。這些孩子在群體活動中通常比較靜,調查顯示,他們很羨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講笑話的小孩,而他們只是人群中的一個觀眾。長期的這種生活形成了他們性格上的孤僻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精神抑郁,很難找到快樂。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14歲以下,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比較快的一個時期,而穩定的心理特征還未形成,特別是進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更加的突出,在學習上困難、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無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這讓這些人群無法獲得快樂,內心的痛苦、郁悶糾結使得這些孩子沒有自信,不敢大膽的表現自己,缺乏生氣。
(三)情緒暴躁,容易失控。
在調查中,我們詢問了幾名留守的孩子,“對你在學校和家里和老師及大人吵過架嗎”的回答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過,有些甚至經常和大人及老師吵架、甚至有兩個孩子因為經常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換了三個學校。有2個孩子表示很厭倦現在的生活,不想讀書,也想早點出去打工。
(四)認知偏差:
內心迷茫少數留守兒童認為家里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里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迅速膨脹,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內疚感,于是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在調查中發現,現在13-16的兒童有16名,其中沒有讀書6人。這些孩子的心理感覺有一種被拋棄的傷害。父母溝通的不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臨武縣當前農村熱點問題調查問卷分析當前,臨武縣上下正在大力宣傳、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簡稱“中央1號”)文件精神,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農村經濟正朝著良好態勢發展。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農村社會實際,給縣委、縣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提供分析參考,針對當前農村一些熱點問題,縣統計局與農調隊專門組織了10個精干人員共分5個組,對全縣10個鄉鎮150戶農戶進行了調查。共發放150份《當前農村熱點問題調查問卷》和《2004年農業生產經營意向及增收途徑調查表》給農戶不記名填寫,共收回125份問卷。通過調查分析發現,臨武縣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利好因素與制約因素并存,總體情況如下:
一、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利好因素。
(一)農民普遍知道“中央1號”文件,但對文件精神了解得不多。125份問卷顯示,95.4%的農民知道“中央1號”文件,只有5.6%的農民不知道,而這部分人大都是些不識字的、上了年紀的人。半數農民都是通過電視知道的,有16.8%的農民是通過政府宣傳知道的,24.8%的人是聽別人說的,3.2%的人是通過報紙、雜志知道的。其中54.4%的農民只是隱約知道一點,而不了解1號文件的具體內容。
(二)大多數農民知道文件規定的農業稅減免內容,并為之感到歡心鼓舞。問卷中94.4%的農民知道農業稅減免的消息,其中有73.6%的農民知道農業稅每年減免3個百分點,有19.2%的人知道農業稅每年減免1個百分點,88.8%的農民知道文件規定從2004年起除煙葉外農業特產稅全免。
7.2%。
(四)糧食面積呈現擴大趨勢。在125戶農戶調查中顯示,2004年計劃種植糧食502畝,比上年增長8.1%,其中稻谷453畝,同比增長16.4%;早稻140.5畝、中稻205.9畝、晚稻106.7畝,分別比上年增長29%、1.2%、39.1%。
(五)糧食種植結構呈現優化趨勢。在市場價格的誘導下,為提高糧食的經濟效益,農民種植優質稻的意識大大增強。據125戶調查,計劃種植優質稻362畝,占稻谷面積的78%,比上年增長17%,預計全縣今年優質稻種植面積可達到13.85萬畝,比去年增加1.5萬畝,增長13%;雜交玉米面積可達到6.33萬畝,比去年增加0.4萬畝,增長6.75%。
(六)農林牧漁業呈全面發展態勢。由于各級黨委、政府都強化了支農意識,尤其日前為了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臨武縣委、政府作出了開展“送政策、促增收,排憂難、促發展”活動的決定,從機關抽調1000名干部組成了聲勢浩大的工作隊奔赴農村促農增收,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廣大農民為此感到信心倍增。從125戶調查來看,由于今年肉價上漲(由去年10元/公斤漲到今年16元/公斤),農民養豬積極性提高,2004年計劃生豬出欄312頭,比去年增長6.3%;計劃水產面積11畝,同比增長13.3%;水產產量1500公斤增長25%;林業收入1.93萬元,增長46.2%。
二、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
(一)目前農戶近半數存在缺糧現象,糧食產不足銷的狀況日益突出。據125戶農戶調查,從調查日起距早稻收割還有3個月左右時間,人平庫存糧必須達到75公斤才能滿足消費,而從調查結果來看,只有69戶農戶達到此標準,其余56戶或多或少都要靠購買糧食來維持生活。這對于純農戶占40%的臨武縣來說,不僅農業生產受到阻礙,農民生活水平將難以提高。據農調隊抽樣調查,200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151元,調查的120戶就有79戶沒有達到平均水平,占調查戶的65.8%。主要原因:一是盡管2003年下半年以來,糧食價格開始回升,但仍未走出低谷,難以有效刺激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農村近四成農民在外務工,且都是些青壯勞力,留在家里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是些老弱病殘、婦女兒童,難以提升農業生產質量。三是由于建設占用耕地較多,農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政策,使得耕地面積逐年減少。
(三)農資假冒偽劣產品多,虛假欺騙性的信息多,坑農現象時有發生。
1、據農民反映,現在種田農藥每年要殺三次,每次要幾種農藥一起套用才管用。而化肥所需份量是以前的2-3倍。
2、目前種植市場信息魚龍混雜,加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完善,產、運、銷環節基本脫節,農民很難得到準確的種植信息、技術信息、購銷信息、價格信息,最后造成農民虧本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農業基礎設施嚴重滯后,自然條件惡化,耕地退化,糧食生產難以長治久安。
1、由于這些年來對農業的投入不足,造成農業機械陳舊落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目前全縣還存在著許多病險水庫,且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修的,渠道年久失修,許多電排荒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下降。
2、多年來礦山開發在帶給人們實惠的同時,也造成部分產礦區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如:甘溪坪、東山河,大面積耕地受到污染而不能耕作。
3、耕地由于長期使用化肥,很少施用農家肥,造成耕地退化,土地貧瘠,糧食生產質量難以保證。
(五)當前農民大部分不打算辦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要貸款也是短期的,信貸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減弱。問卷顯示,69.6%的農民不打算貸款;打算貸款的只有28%;正在辦和已辦的占2.4%。打算貸款的金額不高,其中87%的人只需要貸2000元以下的就行了;貸2000-3000元占5.6%;貸3000-4000元的占4%;貸5000元以上的占3.2%。貸款一般要求短期的多,能周轉半年以下的占73.6%;一年的占20%;一年半的占3.2%;兩年及以下的占0.8%;兩年及以上的占2.4%。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信貸網點集中,撤消了所有行政村信貸員,農民想貸款而不知怎樣貸。二是目前農村信用社實行貸款終身追償制,造成呆賬的要追究領導責任,因此對農村小額貸款的發放非常謹慎,貸款手續繁多,發放貸款一般均要求提供抵押品或擔保人,許多農民只有望“貸”止步。三是大多數農民沒有產業化經營意識,生產規模不大,所需資金不多,即使缺乏資金,到親戚朋友那調劑一下就行,根本就沒考慮要貸款。
43.8%,通過政府組織的有16.7%,而通過職業介紹所就業的只有2%。外出務工農民中有91.2%的人回答沒有拖欠工資的情況,拖欠工資在500元以下的有4.8%,500-1000元的有2.4%,1000-1500元的有1.6%,1500元以上的沒有。
(七)當前農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農業技術難以推廣,這對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在調查的125戶農戶中,53.6%的農戶家里沒有孩子上學,有23.2%正在上小學,17.6%上初中,0.8%上高中,大中專及以上的只占4.8%。
(八)大多數農民只求溫飽,對子女的教育不是很關心,農業生產的后備力量素質堪憂。問卷中只有44%的農戶知道孩子學雜費的基本構成。農村教育搭車收費的現象不多,有89.6%的農戶回答孩子上學沒有其他單位搭車收費,搭車收費在50元以下的有4%,50-100元的有0.8%,說不清具體金額的占5.6%。
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建議。
(一)各級政府、部門應強化支農意識,充分發揮鄉鎮“七站八所”為農民服務的功能,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技術服務網絡,利用多種渠道繼續大力宣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規定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降低直至取消農業稅和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政策,嚴格執行涉農15項稅費減免的規定,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吸引青壯勞力致力于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經濟長足發展。
(二)加強農資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一是物價部門要加強市場物價的監督管理,對農資產品實行限價銷售,出現暴利銷售行為要及時制止,嚴肅處理。二是工商、技術監督、農資、農業等部門要加強對化肥、農藥等農資和種子的出廠和流通環節的監督和管理,嚴格查處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
(三)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自然環境,提高耕地質量。一是政府積極介入,確保財政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興修農田水利工程,加強農村水、電、路、橋、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治理環境污染,抓好退耕還林工作,提高耕地質量。二是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加大金融系統對農村的投入力度,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切實解決農民資金困難的問題。三是完善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放寬農村民間投資準入領域,積極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手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等農村投資。
(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調整產業結構,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一是大力發展產業集群經濟,因地制宜發展“一鄉一品”、“一縣一業”,鞏固并發展以舜華鴨業公司為龍頭的“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經濟,使之真正起到“一品帶動”的輻射作用,加強產、運、銷環節的聯系,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二是合理推進農地流轉,積極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推行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造成了臨武縣糧食生產現在零星的、小規模的自由發展狀態,農民也缺乏做大養殖規模產業的觀念、資金、技術和有利環境,實行農地流轉可較好地解決農地拋荒和粗放經營的問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洜I,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有效實現人和土地的有機結合。
(五)廣開農民進城就業的“綠色通道”,使二、三產業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一是拓寬農民就業的途徑,讓職介所真正成為勞務市場供需雙方滿意的“中介”。二是減少農民就業準入的限制條件,簡化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三是政府要把對進城民工的職業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其他服務和管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切實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四是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使農民工增收落到實處。
(六)要加強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素質。從調查結果看來,當前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業技術發展不快,尤其是流動民工的子女就學問題堪憂。農民普遍素質不高,對子女教育問題或是漠不關心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適應現代生產要求,已在農村造成惡性循環,我們要把提高勞動力素質作為長遠的戰略任務來抓。一要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普九”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二要加強流動民工子女教育管理,嚴格執行今年出臺的涉農稅費減免政策中關于免收農民進城子女義務教育借讀費的規定,讓流動民工子女享受到城鎮子女同等的教育權利。
對垃圾以及廢舊電池等對環境有危害的垃圾進行實踐調查。
1、對各年齡段人群進行詢問。
2、對快餐店進行實地訪問。
3、上網查詢資料。
20xx年07月10日至20xx年07月30日。
南通市崇川區。
就容易導致城市的主要街道的環境狀況直接扔進河里,這不僅污染環境,也污染了水資源,嚴重造成了危害。
2、通過對一家快餐店的訪問,我們了解到,平常日他們每天會用七八十個白色的塑料袋以及三四十個白色的泡沫塑料飯盒,而在繁忙之時,則每天會用完一百二十個左右的塑料袋和八九十個飯盒。而在崇川區,這樣的快餐店不少于十五個,還有很多小的吃飯的場所,可見這些對環境的危害有多么的大,嚴重造成了“白色污染”。
3、我們還通過網絡進行了調查研究。更加深刻了解到白色污染存在的嚴重性?,F在這個時代,“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了很流行的新型代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我想,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吧,“白色污染”主要指的就是白色的泡沫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鞍咨廴尽蔽锏闹饕煞譃椋壕垡蚁╬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這些對環境的危害都是極大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白色污染”呢,通過網絡查詢,我們得知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的沒有回收,反之,不能的卻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正確地科學地處理,而是放任自流。關法規。
(4)雖然硬性規定了要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但是人們的環保意識確實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還是相當的普遍。電池屬于化學物質,它主要含有貢、鎘、鉛、鎳、鋅、銅等重金屬。據有關專家稱,一節干電池里含有50—100mg的貢,一旦電池中的水銀混入到地下水,則可能通過農作物或飲用水進入到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更危險的是,水銀在水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無機水銀轉變成甲基水銀的積累,并通過食物鏈不斷富集,使得受水銀污染的水中魚體內的甲基水銀比水中高上萬倍。一旦人使用這種魚過多,甲基水銀便進入人的體內。又由于甲基水銀容易被吸收,不易降解和排泄,容易在大腦中積累,從而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重者發瘋至死。所以說,電池中的貢的污染不能低估。有關方面的資料表明,一枚指甲大小的廢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的水;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可使一平方米的土地草木不升。不僅如此,廢電池中的鎘和鉛也同樣帶來了不少的危害。其中的鉛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進入到人體,會導致人貧血,患腎炎,嚴重的則會破壞神經系統,影響人的智力。而鎘對于植物的生長發育有害,也是對人有害的元素。它可通過食物、水、空氣經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積累在人的腎臟和骨骼之中,會導致貧血,代謝不正常,患高血壓、腎臟功能失調等疾病,嚴重的會引起一種令人可怕的“疼痛病”,這種疾病會使人的骨頭變得脆弱,最終會斷裂。其他的如鋅、銅、錳等金屬若在體內大量富集,也會使人免疫力下降。
以上這些都是很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它也是在告訴我們,扔廢舊電池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其實它的危害卻是相當的大。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也為了環境的美好,我們要慎重對待,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有時刻保護環境的意識。
經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待于提高。保護環境不僅僅只是人民群眾對環保的意識欠缺,它的另一個關鍵還在于政府在全民中的整體教育。加強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素質,樹立環保的風氣,關鍵是要提高全民素質,對全體人民群眾加強環保教育,大力宣傳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環保的意識政府也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加強垃圾的管理和回收。有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亂丟廢舊電池和亂扔垃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但有的人苦于找不到可回收電池的場所和不能正確認識垃圾的回收與不可回收,還有些人只是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就只將廢舊電池和垃圾都扔進普通的垃圾箱中,這其間當地的`政府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應該積極的去應對,正確處理好這些問題,為人民群眾能保護環境而打好基礎,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真正的對環境改善起到推動的作用。優化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職責,有了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健康!
1、農村自身影響穩定的問題日趨突出。
2、邪教組織屢禁不絕,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潛在因素。
近年來,雖經多方治理,特別是近年來,縣局組織專門力量對邪教習練人員進行監控和幫教,也對張貼、散發邪教宣傳品的違法犯罪人員予以打擊處理,甚至還當場捉獲一名正在散發傳單的縣處級干部,受到市局的好評,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群眾的覺悟普遍提高。但是,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基層政權組織相對薄弱的地方,邪教組織極易死灰復燃,卷土重來。因而,一刻也不能放松對邪教組織的警惕。
3、重大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影響社會治安秩序。
從全縣歷年立破刑事案件看,雖然同比前一年都有所下降,但是,總量較大,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影響了社會治安秩序,成功破獲了“2002安居鎮殺人沉尸案”、“2003石魚鎮入室搶劫殺人案”、“2003??9??5尋釁滋事案”、“2004??11??18爆炸案”等影響惡劣的大要案件,出色地完成了市局提出地“三個絕對”的硬性指標,但是,在刑事案件中,殺人、傷害、搶劫、盜竊等重大案件仍比較突出,這些犯罪數量多、影響壞、危害嚴重,仍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影響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銅梁農村穩定的主要因素。
4、黑惡勢力危害嚴重,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穩定。
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警民-聯防,一舉鏟除橫行一時的巴川鎮黑惡團伙頭目楊××,并通過大量工作,在“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破獲了涉惡案件,加大了打擊的力度,全縣人民增強了安全感。通過模排掌握和打擊處理的情況可以看出,黑惡勢力對農村社會治安影響最壞、危害最烈、后果最嚴重。他們沒有放棄對社會政治秩序和治安秩序的顛覆和破壞的僥幸心理,其主要表現是:有的利用同鄉、同學、親友、獄友或者有前科劣跡的人員,糾集成伙,橫行鄉里,為非作歹;有的欺行霸市、壟斷市場、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有的為人討債,制造事端,釀成民間糾紛,嚴重危害當地穩定。
5、黃賭毒等“六害”活動不斷增多,屢禁不絕。
在“掃黃禁賭”行動和“網吧”的清理整治中,對易于藏污納垢的場所,先后整治警力進行集中整治,規范網吧,收繳各類淫穢物品,查處賣淫案件,捉獲賣淫人員;還配合家長、親友做好吸毒人員的教育、挽救、轉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從賭博看,聚眾賭博普遍,賭資不斷增大,參賭人員不斷增多;從賣淫看,利用公開的場所與隱秘的手段相結合,更加普遍化、組織化、公開化。
(二)發展趨勢
幾個方面:
一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并呈現新老矛盾并發,解決難度增大,內部矛盾走向社會化的特點。特別是在實施城市擴建、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工作中,如果一些具體問題處理不好,尤其是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處理不好,將會產生一些不穩定因素。 二是刑事案件發案雖然有所下降,案件總量較大,侵財案件比較突出。
三是經濟犯罪案件和經濟糾紛將成為困擾農村治安的一個突出問題。少數人鉆政策的空子,由此衍生的偷稅漏稅、經濟詐騙、假冒偽劣和合同、債務糾紛必然增多。
四是青少年犯罪、在校學生犯罪、無業人員犯罪將成為犯罪活動的主體,是值得各級干部重視的問題。
五是隨著農村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六害”案件打擊力度的加大,毒品犯罪、賭博、賣淫等社會丑惡現象將向農村轉移。特別是交通要道、城鄉接合部、旅游度假村以及商貿比較發達的農村集鎮尤為突出。
二、出現農村治安問題的原因
(一)在經濟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貧困與擺脫貧困的矛盾比較突出。銅梁縣雖然地處丘陵地區,交通方便,地理環境比較優越,但是,經濟市場疲軟,大多數農民仍然處于貧困之中。為了擺脫貧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難靠當地條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義之財作為致富之道。因而,在銅梁縣農村的犯罪中,盜竊、搶劫、詐騙等侵財案件占相當大的比例。
一是政府的職能轉變與作風轉變與進展迅速的經濟改革相比,顯得相對滯后。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場經濟大潮地沖擊下,顯得運轉不靈活,機制不協調。特別是引導農民實施再就業無力、無序,有限的安置補償費不能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
二是有的基層政權組織弱化,客觀上助長了農村不安定因素。一些農村基層政權組織職能處于半癱瘓狀態,對一些民間糾紛置若罔聞,制止不力,估計不足,任其發展,釀成事態;一些農民的矛盾糾紛無法排解,致使農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線失去作用,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訪、聚眾鬧-事、阻塞交通等群體性的事件時有發生。
三是個別地方干群關系不協調,激化矛盾。相當部分的農村基層干部工作方法簡單,作風粗暴,在處理農民群眾的問題上不講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徹底,留有后遺癥。特別是計劃生育、土地征用、繳納稅費等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干群之間的感情和關系,致使人民群眾的逆反抵觸情緒增強。
(三) 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法制宣傳教育滯后。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但在有的地方仍然流于形式,有的農民的法制意識仍相當淡薄,既不懂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也不善于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遇到糾紛要么付諸武力,野蠻解決,要么投訴報端,制造輿論,制造混亂,以此發泄私憤,擾亂社會治安秩序。
較薄弱,有的群眾法制觀念淡薄,防范意識差;一些單位和部門存在麻痹思想,治安防范無措施,守樓護院形同虛設,齊抓共管的措施落實不夠;城鄉結合部散居居民結構復雜,防范意識淡薄,出現管理“死角”,極易引發刑事案件。
三是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農村警力嚴重不足,與日趨繁重的社會治安形勢任務不相適應,基層執法人員顧此失彼,疲于奔命,無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裝備落后,人為造成處理不及時,打擊不力,不能有效震懾犯罪。
四是社會矛盾和社會熱點引發的群體性上訪案件成倍增加,影響穩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由于企業改制、人事勞動、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遷、“三農”問題、移民安置、以及各類糾紛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發了諸多社會矛盾,造成集訪上訪人員增多,處置難度增大。
三、農村治安工作應完成的目標任務及治理措施
(一)目標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治安工作將繼續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實現“兩降一升三無”、“創建平安銅梁”的奮斗目標,轉變作風,扎實工作,與時俱進,拼搏創新,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時人民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治安案件查處率不低于98%,刑事重、特達案件偵破率不低于 83%。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水平有新的提高,隊伍的形象和作風有明顯的改進。
(二)治理措施
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農村治安問題對全社會治安的總體狀況的影響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不能忽視農村治安問題的整頓和治理,必須采取經濟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手段對農村治安問題實行綜合治理。
1、要把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作為首要任務
一是要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建設、民主建設和法制建設。加強和鞏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村治保干部,提高-干部素質,改善干群關系,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建立健全農村治保會工作制度,加強對治保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使其真正發揮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作用。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在農村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只有這樣,農村治安穩定工作才有組織保證。
二是積極預防、妥善處置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的事件。公安機關要堅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配合有關部門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堅持“可善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原則和“區分性質、講究策略、把握時機、嚴格執法、冷靜穩妥”的要求妥善處置,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強制措施,真正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對沖擊黨政機關、阻塞交通、乘機暴力的群體性的事件,公安機關要采取斷然措施,不能久拖不決,要依法嚴懲。
三是嚴厲打擊邪教、非法宗教活動,遏制其在農村發展蔓延的勢頭。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抵制滲透”的原則,在邪教、非法宗教活動猖獗的地區,適時組織力量開展專項斗爭,實行露頭就打,同時還要教育人民群眾自覺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動,決不讓邪教、非法宗教有藏身的場所。
2、嚴厲打擊侵害農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農村社會治安秩序。
一是嚴厲打擊、及時鏟除危害一方的農村惡勢力犯罪。在一些農村地區,由流氓、惡棍、“兩勞”人員為主組成的犯罪團伙,依仗人多勢眾,強取豪奪,敲詐勒索,無惡不作,稱霸一方,群眾既恨又怕,成為治安混亂的禍根。政法部門要及時發現和掌握線索和動態,認真受理群眾的舉報,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予以堅決打擊。適時開展集中整治,除惡務盡,依法從嚴、公開處理,震懾犯罪,為群眾撐腰。
安全感的刑事犯罪活動。定期不定期排查治安混亂的集鎮、路段,組織力量集中整治。對于制販假農藥、假化肥、假種籽,坑農害農、破壞生產、嚴重侵害農民利益的案件,做到快偵速破,堅決予以嚴厲打擊。
三是掃除賣淫、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密切注視吸販毒、賣淫、賭博現象向農村滲透、蔓延的動向,加大對城鄉接合部、公路沿線、路邊店、以及城鎮的賓館旅店、發廊、舞廳等公共復雜場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及時、不停頓地打擊、查禁賣淫、吸販毒、賭博等活動,決不能認其污染社會空氣。
3、加強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響農村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一是加強槍械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堅決收繳散失在民間的槍械和爆炸物品。加大力度經常對全縣礦山、煤窯等常用爆炸物品的地方進行清理和整頓,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對爆炸物品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管理與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涉槍涉爆案件和重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
二是加強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和違法青少年的幫教工作。農村派出所要會同治保人員和治安積極分子切實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幫教工作落到實處。在做好幫教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就業、上學、生活上的困難,防止他們重新犯罪。
三是加強剩余勞動力的管理,促進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動。要為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提供方便,促進有序流動。同時要掌握外出人員的流向和以及活動情況,加強對外出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機關要取得聯系,加強配合,打擊流動人口中的違法犯罪分子。
4、大力加強農村派出所建設。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派出所的規范化建設??h局將按照精簡、規范、效能的原則,合理配置警力,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支持。" 做大做強派出所,保障派出所正常工作所需經費、辦公用房和必要的交通、通訊工具,最大限度地投入維護農村穩定工作之中。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設??h局始終堅持不懈地對民警進行宗旨教育、思想路線教育和法制教育,認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地方針,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民意,體察民情,不斷改善和加強警民關系,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時,還要加強民警的廉政教育,加大力度查處民警貪贓枉法、刑訊逼供、濫用槍械等案件。嚴禁從事非警務活動,嚴禁從事增加農民負擔和侵害農民利益的一切行為。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派出所的業務建設。對派出所工作要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是每一個民警要懂得扎實做好工作重要性;不斷提高民警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加強對民警進行教育和培訓;使民警掌握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方針、路線、政策,學會從農民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掌握農村公安工作的本領,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公安工作的要求。
1、農村自身影響穩定的問題日趨突出。
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問題不盡合理。從近年來民工流動的狀況看,盲流人員所到之處,都給流入地的治安形勢帶來壓力。目前民工的流動形式主要有三種:(1)由農村向城市轉移;(2)由內地向沿海轉移;(3)由貧困地區向富裕地區轉移。很明顯,勞動力流動量的增多,引發的不安定因素也增多,特別是一些地方的流氓滋擾、打架斗毆、盜竊、搶劫等案件與此有關,而且團伙犯罪所占比例較大,社會危害十分嚴重。要使剩余勞動力真正做到有序、合理地流動,做到離鄉不離縣、就地合理消化剩余勞動力,減少不安定因素,應當是決策部門考慮的一件大事。
二是農村宗族勢力有抬頭之勢。農村宗族盡管在組織形式和規模上與舊宗族相比,雖然有一定區別,但已經成為一股影響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不可忽視的破壞性力量。主要表現是:(1)有的與基層政權組織明爭暗斗、討價還價,唯恐天下不亂,嚴重危及基層穩定;(2)有的維護私人、宗族之間以及小團體的不正當利益,阻擾和破壞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落實;(3)有的插手民間糾紛,煽風點火,故意擴大事態,使其惡性化、暴-力化,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秩序。
三是部分農民的法制意識扭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許多人不知法、不懂法,不能運用法律法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由于文化素質低下,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人挑唆和蠱惑,從事非法活動;(3)為政法部門的執法活動設置障礙,增添阻力,刁難政法公安人員,對抗執法活動。
2、邪教組織屢禁不絕,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潛在因素。
近年來,雖經多方治理,特別是近年來,縣局組織專門力量對邪教習練人員進行監控和幫教,也對張貼、散發邪教宣傳品的違法犯罪人員予以打擊處理,甚至還當場捉獲一名正在散發傳單的縣處級干部,受到市局的好評,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群眾的覺悟普遍提高。但是,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基層政權組織相對薄弱的地方,邪教組織極易死灰復燃,卷土重來。因而,一刻也不能放松對邪教組織的警惕。
3、重大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影響社會治安秩序。
從全縣歷年立破刑事案件看,雖然同比前一年都有所下降,但是,總量較大,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時有發生,影響了社會治安秩序,成功破獲了“2002年xx鎮殺人沉尸案”、“2003年xx鎮入室搶劫殺人案”、“2003年9月5日尋釁滋事案”、“2004年11月18日爆炸案”等影響惡劣的大要案件,出色地完成了市局提出地“三個絕對”的硬性指標,但是,在刑事案件中,殺人、傷害、搶劫、盜竊等重大案件仍比較突出,這些犯罪數量多、影響壞、危害嚴重,仍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影響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銅梁農村穩定的主要因素。
4、黑惡勢力危害嚴重,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穩定。
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警民-聯防,一舉鏟除橫行一時的xx鎮黑惡團伙頭目xx-x,并通過大量工作,在“打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破獲了涉惡案件,加大了打擊的力度,全縣人民增強了安全感。通過模排掌握和打擊處理的情況可以看出,黑惡勢力對農村社會治安影響最壞、危害最烈、后果最嚴重。他們沒有放棄對社會政治秩序和治安秩序的顛覆和破壞的僥幸心理,其主要表現是:有的利用同鄉、同學、親友、獄友或者有前科劣跡的人員,糾集成伙,橫行鄉里,為非作歹;有的欺行霸市、壟斷市場、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有的為人討債,制造事端,釀成民間糾紛,嚴重危害當地穩定。
5、黃賭毒等“六害”活動不斷增多,屢禁不絕。
在“掃黃禁賭”行動和“網吧”的清理整治中,對易于藏污納垢的場所,先后整治警力進行集中整治,規范網吧,收繳各類淫穢物品,查處賣淫案件,捉獲賣淫人員;還配合家長、親友做好吸毒人員的教育、挽救、轉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從賭博看,聚眾賭博普遍,賭資不斷增大,參賭人員不斷增多;從賣淫看,利用公開的場所與隱秘的手段相結合,更加普遍化、組織化、公開化。
(二)發展趨勢
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利益的再分配,社會矛盾將進一步暴露,因而,引發治安問題的因素將大量存在,在一定時期內,我縣農村治安狀況仍然趨于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并呈現新老矛盾并發,解決難度增大,內部矛盾走向社會化的特點。特別是在實施城市擴建、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工作中,如果一些具體問題處理不好,尤其是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處理不好,將會產生一些不穩定因素。
二是刑事案件發案雖然有所下降,案件總量較大,侵財案件比較突出。
三是經濟犯罪案件和經濟糾紛將成為困擾農村治安的一個突出問題。少數人鉆政策的空子,由此衍生的偷稅漏稅、經濟詐騙、假冒偽劣和合同、債務糾紛必然增多。
四是青少年犯罪、在校學生犯罪、無業人員犯罪將成為犯罪活動的主體,是值得各級干部重視的問題。
五是隨著農村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六害”案件打擊力度的加大,毒品犯罪、賭博、賣淫等社會丑惡現象將向農村轉移。特別是交通要道、城鄉接合部、旅游度假村以及商貿比較發達的農村集鎮尤為突出。
(一)在經濟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貧困與擺脫貧困的矛盾比較突出。銅梁縣雖然地處丘陵地區,交通方便,地理環境比較優越,但是,經濟市場疲軟,大多數農民仍然處于貧困之中。為了擺脫貧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難靠當地條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義之財作為致富之道。因而,在銅梁縣農村的犯罪中,盜竊、搶劫、詐騙等侵財案件占相當大的比例。
產生強大的反差,引發抵觸心理、發泄心理乃至報復心理,極易導致違法犯罪。
(二)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政府的職能轉變與作風轉變與進展迅速的經濟改革相比,顯得相對滯后。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場經濟大潮地沖擊下,顯得運轉不靈活,機制不協調。特別是引導農民實施再就業無力、無序,有限的安置補償費不能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
二是有的基層政權組織弱化,客觀上助長了農村不安定因素。一些農村基層政權組織職能處于半癱瘓狀態,對一些民間糾紛置若罔聞,制止不力,估計不足,任其發展,釀成事態;一些農民的矛盾糾紛無法排解,致使農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線失去作用,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訪、聚眾鬧-事、阻塞交通等群體性的事件時有發生。
三是個別地方干群關系不協調,激化矛盾。相當部分的農村基層干部工作方法簡單,作風粗暴,在處理農民群眾的問題上不講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徹底,留有后遺癥。特別是計劃生育、土地征用、繳納稅費等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干群之間的感情和關系,致使人民群眾的逆反抵觸情緒增強。
(三) 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法制宣傳教育滯后。雖然進行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但在有的地方仍然流于形式,有的農民的法制意識仍相當淡薄,既不懂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也不善于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遇到糾紛要么付諸武力,野蠻解決,要么投訴報端,制造輿論,制造混亂,以此發泄私憤,擾亂社會治安秩序。
二是基層基礎工作比較薄弱,社會治安防范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一些基層政權組織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識不夠,防范措施落實不夠,防范工作不力,沒有把社會治安擺上應有的位置,各項綜合治理措施沒有落到實處。由于刑偵破案牽扯了大量的警力,導致一些防范控制措施未能得到很好落實。同時,基層基礎工作比較薄弱,有的群眾法制觀念淡薄,防范意識差;一些單位和部門存在麻痹思想,治安防范無措施,守樓護院形同虛設,齊抓共管的措施落實不夠;城鄉結合部散居居民結構復雜,防范意識淡薄,出現管理“死角”,極易引發刑事案件。
三是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農村警力嚴重不足,與日趨繁重的社會治安形勢任務不相適應,基層執法人員顧此失彼,疲于奔命,無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裝備落后,人為造成處理不及時,打擊不力,不能有效震懾犯罪。
四是社會矛盾和社會熱點引發的群體性上訪案件成倍增加,影響穩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由于企業改制、人事勞動、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遷、“三農”問題、移民安置、以及各類糾紛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發了諸多社會矛盾,造成集訪上訪人員增多,處置難度增大。
(一)目標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治安工作將繼續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實現“兩降一升三無”、“創建平安銅梁”的奮斗目標,轉變作風,扎實工作,與時俱進,拼搏創新,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時人民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治安案件查處率不低于98%,刑事重、特達案件偵破率不低于83%。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水平有新的提高,隊伍的形象和作風有明顯的改進。
(二)治理措施
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農村治安問題對全社會治安的總體狀況的影響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不能忽視農村治安問題的整頓和治理,必須采取經濟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手段對農村治安問題實行綜合治理。
1、要把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作為首要任務
一是要加強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建設、民主建設和法制建設。加強和鞏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村治保干部,提高-干部素質,改善干群關系,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建立健全農村治保會工作制度,加強對治保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使其真正發揮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作用。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在農村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只有這樣,農村治安穩定工作才有組織保證。
二是積極預防、妥善處置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的事件。公安機關要堅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配合有關部門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堅持“可善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原則和“區分性質、講究策略、把握時機、嚴格執法、冷靜穩妥”的要求妥善處置,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強制措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對沖擊黨政機關、阻塞交通、乘機使用暴力的群體性的事件,公安機關要采取斷然措施,不能久拖不決,要依法嚴懲。
三是嚴厲打擊邪教、非法宗教活動,遏制其在農村發展蔓延的勢頭。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抵制滲透”的原則,在邪教、非法宗教活動猖獗的地區,適時組織力量開展專項斗爭,實行露頭就打,同時還要教育人民群眾自覺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動,決不讓邪教、非法宗教有藏身的場所。
2、嚴厲打擊侵害農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農村社會治安秩序。
一是嚴厲打擊、及時鏟除危害一方的農村惡勢力犯罪。在一些農村地區,由流氓、惡棍、“兩勞”人員為主組成的犯罪團伙,依仗人多勢眾,強取豪奪,敲詐勒索,無惡不作,稱霸一方,群眾既恨又怕,成為治安混亂的禍根。政法部門要及時發現和掌握線索和動態,認真受理群眾的舉報,充分運用法律武器予以堅決打擊。適時開展集中整治,除惡務盡,依法從嚴、公開處理,震懾犯罪,為群眾撐腰。
二是嚴厲打擊嚴重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和侵害農民利益的犯罪,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持依法從重從快的方針,嚴厲打擊盜竊、搶劫、殺人、傷害、車匪路霸等危害群眾安全感的刑事犯罪活動。定期不定期排查治安混亂的集鎮、路段,組織力量集中整治。對于制販假農藥、假化肥、假種籽,坑農害農、破壞生產、嚴重侵害農民利益的案件,做到快偵速破,堅決予以嚴厲打擊。
三是掃除賣淫、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密切注視吸販毒、賣淫、賭博現象向農村滲透、蔓延的動向,加大對城鄉接合部、公路沿線、路邊店、以及城鎮的賓館旅店、發廊、舞廳等公共復雜場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及時、不停頓地打擊、查禁賣淫、吸販毒、賭博等活動,決不能認其污染社會空氣。
3、加強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響農村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一是加強槍械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堅決收繳散失在民間的槍械和爆炸物品。加大力度經常對全縣礦山、煤窯等常用爆炸物品的地方進行清理和整頓,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對爆炸物品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管理與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涉槍涉爆案件和重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
二是加強對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和違法青少年的幫教工作。農村派出所要會同治保人員和治安積極分子切實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人員的幫教工作落到實處。在做好幫教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就業、上學、生活上的困難,防止他們重新犯罪。
三是加強剩余勞動力的管理,促進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動。要為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提供方便,促進有序流動。同時要掌握外出人員的流向和以及活動情況,加強對外出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機關要取得聯系,加強配合,打擊流動人口中的違法犯罪分子。
4、大力加強農村派出所建設。
做大做強派出所,保障派出所正常工作所需經費、辦公用房和必要的交通、通訊工具,最大限度地投入維護農村穩定工作之中。
其次,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設??h局始終堅持不懈地對民警進行宗旨教育、思想路線教育和法制教育,認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地方針,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民意,體察民情,不斷改善和加強警民關系,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時,還要加強民警的廉政教育,加大力度查處民警貪贓枉法、刑訊逼供、濫用槍械等案件。嚴禁從事非警務活動,嚴禁從事增加農民負擔和侵害農民利益的一切行為。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派出所的業務建設。對派出所工作要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是每一個民警要懂得扎實做好工作重要性;不斷提高民警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加強對民警進行教育和培訓;使民警掌握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方針、路線、政策,學會從農民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掌握農村公安工作的本領,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公安工作的要求。
二00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虛心傾聽農民群眾的聲音,是黨和政府制定農村政策的重要依據。為全面真實地了解黨和政府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為各級黨政領導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近日,遼寧省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在全省51個縣(市、區)抽選了1530戶農民家庭,開展了農村政策執行評價及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快速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對黨在農村的政策執行評價的滿意度較高,但存在的問題仍需引起重視。
一、對農村政策執行情況比較滿意,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黨在農村各項政策貫徹落實的如何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農村政策執行情況從總體上看是比較滿意的。土地承包政策是農村的基本政策之一,農民對土地承包政策的滿意率達87.7%。72.2%的農民對減輕農民負擔政策表示滿意,表明近年來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對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滿意率占70.5%,顯示出大多數農民對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增加農民收入持認可的態度。退耕還林、還草是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72.2%的農民對此表示滿意。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扶貧工作力度越來越大,調查結果顯示,71.4%的農民對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感到滿意。對現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的滿意率為60.2%。農村稅費改革是當前倍受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當問及您對此是否了解時,24.1%的農民認為了解,42.6%的農民回答了解不多,33.3%的農民回答不了解。表明政策的貫徹實行還需向農民做更多的宣傳解釋工作,使廣大農民認識和了解。
仍有部分農民對黨在農村的政策落實情況不甚滿意或不滿意。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民負擔仍然較重。19.7%的農民認為在落實減輕農民負擔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8.2%的農民對減輕農民負擔表示不滿意,認為仍然存在嚴重的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現象,超越了農民的負擔能力。二是扶貧力度尚需加強。24.2%的農民對農村扶貧政策執行情況的評價是一般,回答不滿意的占4%。三是糧食收購政策的落實不盡人意。27.8%的農民面對是否滿意的選擇時回答了一般,12%的農民表示不滿意,主要是認為收購部門壓等壓價、刁難賣糧戶以及出售不方便等。四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難度較大。25.8%的農民對結構調整政策的落實不太滿意,他們普遍認為,在當前形勢下,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落到實處面臨政府指導不力、信息不靈、缺乏資金和技術指導跟不上等一系列難題。
二、對精神文化生活期望較高,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任重道遠。
土地問題顯然是當前農村一個大問題,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農民上訪中,為土地上訪的比例很高,占到農民上訪總數的50%.。因此,有一種意見認為,應該給農民更加明確的土地產權,甚至提出要將土地私有化。不過,農民為土地上訪的案例,大多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城郊農村。廣大的中西部農村,農民為土地上訪的案例較少,且中西部為土地上訪的案例中,上訪農民所針對的對象,往往不是國家,甚至不是鄉村干部,而是村莊大多數村民的意愿。具體地說,在土地問題上,有三種不同的農民對土地抱有三種不同的期待。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城郊農村,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土地的非農開發,土地附加價值大大增加,土地可以帶來極大的利益。為爭奪土地非農開發的利益,地方政府、村社集體和個體農戶等各方有激烈的博弈。從農民的角度來看,農民越多的土地產權,就意味著分享土地附加收益上越強的談判能力。土地非農化的巨大利益,使沿海地區和城郊農村的農民要求更加明確的土地產權。土地私有化當然就更好了。在土地缺少非農使用空間的廣大內地農村,經營農業的土地收益不會太多,農民種地僅可以保持#溫飽有余,小康不足.的生活水平。取消農業稅前,因為農民負擔較重,糧價較低,農民種田不劃算,甚至有農民發出#我不要地還不行嗎.的抗議。取消農業稅后,國家給農民種糧補貼,糧價也一直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種田有了收益,這個時候,內地農村土地的承包權重新變得重要起來。有一些已經放棄承包土地的農戶再次回到村里要回自己的承包地,然后以比如每年每畝200元的租金轉包給真正種田的農戶耕種。也就是說,在當前種田有收益的內地農村,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農民,一種是并不真正種田,但可以將土地轉包給種田農戶以收取租金的農民。明確的土地承包權(一般30年不變)使那些已經脫離土地的農民可以繼續從土地中獲取租金,真正種田的農戶向不再種田的已經進入城市的農戶(務工經商戶)交租,農村為城市提供資源。顯然,越是明確的土地產權,就越使那些已經脫離農業的農民可以從土地中獲益。而在土地產權比較模糊的情況下,真正種田的農戶本來可能借土地集體所有,通過幾年一調整的辦法來免費獲取耕種土地的權利。這樣,真正種田的農戶(當然也是更難非農就業的農戶)就不得不在比較收益較低的情況下,再另外交上一筆租金給那些有機會非農就業的已經進城的農戶。這樣,在內地經營農業土地上的兩類農戶中,那些已經非農就業的農戶,的確可以從更多土地產權中獲益,而那些更難非農就業不得不繼續種田的農戶,就會在更加明確的土地產權中受到損害。如此一來,農村土地更為明確的產權,是沿海和城郊農村農民所歡迎的,也是已經非農就業的農戶所歡迎的,卻不大為那些真正種田的農戶所歡迎。而當前我們講到農村中農民的弱勢群體,或我們一般所指的農民,恰恰就是那些仍在種田的農民,這樣的農民不僅占中國農民的絕大多數,而且是中國農民中處境最差、最需要得到政策好處的農民,也是那些聲稱給農民更多土地產權以道德力量讓人同情的農民(而非珠三角地區已經變成土地食利者階層的農民)。土地產權更加明確的政策所損害的農民利益,恰恰正是這部分農民的利益。更糟糕的是,因為農村大部分公共品是建立在土地基礎上的,有一部分農民已經非農就業,但他們仍然在農村占有土地,這些非農就業的農民,就不大愿意為農村公共品建設出錢出力,他們甚至不大關心自己土地的收成:農業收入只是自己收入中不重要的部分,有無都無所謂。而真正經營農田的農戶,因為在大片的農田中,有幾戶已經非農就業且不太關心自己農業收入農戶的土地穿插其中,這幾戶農戶不愿為公共品(比如水利建設、灌溉費用)繳費,就切割了農村中的利益結構,使農村公共品供給更加困難。此外,越是明確的土地產權,就越是形成不可調整的既得利益,這就使得農村在需要自下而上供給公共品的現實下,使農村內生的公共品供給更加困難。村社較多的土地權利,可以較為有效地通過調整土地,來解決農村公共品供給不足的問題?,F在土地產權是明確了,土地的農業收益卻更少了(因為公共品供給更不足了),且農業收益的分配更不合理了。
2.村民自治與村委會選舉。
村民自治和村委會選舉也是當前農村中的熱點問題之一。村民自治因為與村委會選舉聯系在一起,給人以民主的想像,而引起了普遍的關注。但村民自治在當前的中國農村,發展十分不平衡,且很難對村民自治寄以過高的期望。從村委會選舉的角度來看,有兩類地區,村委會選舉較為激烈,一類是村莊有資源的農村,包括沿海發達地區和城郊農村,因為土地的非農收益,而使村莊占有較多資源。還有就是如山西有大量煤炭資源的農村。正是因為村集體占有資源,村委會選舉的背后涉及巨大利益的分配,村委會選舉因此激烈。在這類農村地區,村委會選舉中的賄選就很容易出現,并且幾乎沒有辦法克服。
烈競爭的工具,村委會選舉不是提高了村莊的民主訴求,而是充當了宗派斗爭的手段。在廣大的中西部農村,人財物資源不斷地流出農村的背景下,村民自治缺少基本的資源基礎。因此,在內地農村,村莊精英往往不愿參加村委會的選舉,村民自治徒有其表,村莊中以#一事一議.為基礎的公共品籌資機制,根本無法發揮作用,農村基層組織在村民自治的表象下,逐步解體。也就是說,因為中國農村地域廣大,情況復雜,不同地區農村的情況相差太大,同樣的農村政策,在不同地區找到的接應力量不同,而導致政策實踐效果的差異很大。那些迷信民主可以解決中國農村問題的人忽視了當前農村大規模人財物流出農村的基本事實,忽視了農村越來越被城市所邊緣化、農民越來越喪失主體性的基本事實。
3.農村的價值失落。
當前中國農村的問題,顯然不只是農民的經濟收入問題。因為現代性因素的進入,農民得以安身立命的傳統價值開始解體,農村出現了嚴重的價值失落問題。在農村調查,最觸目驚心的可能就是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差的處境。我在一個村莊調查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情況,這個村的老年人回答我說,最近幾年,村里就沒有正常死亡的老年人。說沒有正常死亡的老年人雖然有點夸張,卻道出了當前一些農村的實際情況。我們估計,當前中國關于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率(主要是自殺)的公開數據,可能遠低于實際非正常死亡率。農村老年人去世,往往無論什么原因都被作為正常死亡,而只要調查足夠深入,就會發現,#正常死亡.的老年人中,相當部分其實都是#喝農藥.或#上吊.而死。老年人#不得好死.,就給農村中青年人以強烈的暗示和預期,人們不再對未來抱有高的期待,及時行樂就十分合理。正是:生兒育女一大堆,辛苦到頭卻不得好死,不如#只生一個好.。與農村老年人有關的是辦喪事的黑色幽默。2006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曾以#喪事上跳脫衣舞.,報道江蘇農村辦喪事請戲班子表演脫衣舞的事情。我近年在全國農村調查,發現在最近5~10年,農村喪事競爭中,表演歡快歌舞的情況極其普遍,且以很快的速度在傳播。舉例來說,我在蘇北、河南安陽、陜西關中、湖南衡陽和湖北農村的調查中,均發現了喪事請歌舞班子表演類似脫衣舞的歡快歌舞的現象,其中在河南安陽農村調查的10天,親眼見到數場這類表演。喪事上歡快歌舞表演的關鍵不是喪事大操大辦的問題,而是喪事本身的哀傷與神秘,被這些歡快的歌舞搞得不倫不類,從而使人們不再從喪事儀式上獲得意義。在另一些農村,倒是喪事上不表演歡快歌舞,而是將喪事簡化到草草了事的地步。因為子女不孝,不僅老年人被薄養,而且去世后也被薄葬,子女以完成任務的態度對付父母的死亡,這種#唯物主義.態度,使人們不再有對任何神秘力量的敬畏和期待,一旦慎終追遠的傳統儀式變成搞笑游戲,或草草了事,則農村基本的價值準則也就無法存在,其后果會十分嚴重。農村價值失落的原因,既與當前農村社會轉型有關系,又與國家農村政策失誤有關系。比如,計劃生育方面,僅僅考慮降低人口出生率,而對農民傳統的構成安身立命基礎的#傳宗接代.觀念徹底抨擊。喪葬上,為了節約土地,甚至是為了讓民政部門從火葬上得到好處,而不顧農民的感受,不分地區地強制推行火葬,且建議農民將骨灰草作處理,這樣的態度,就進一步加強了農村的價值失落。而如江西萬載縣曾下文強制將宗祠改建為農村文化活動中心,甚至說宗族組織是未經政府登記的非法組織,要禁止宗族&,都說明了當前政府在農村價值失落問題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4.農村公共品供給問題。
支出的增加,是被迫還是主動?是使農村水利建設更合理了,還是既有的大中型水利設施被新投資的小型水利設施所切割和破壞了?是農業生產的風險增加了還是農業生產的風險降低了?更重要的是,鄉村組織因為不再向農民收取稅費,鄉村組織不再有介入農村公共事務的積極性,農村公共品供給成了個體農戶的私事。而個體農戶在公共品建設上得出的經驗是#怕餓死的會餓死,不怕餓死的不會餓死.,意思是說,只有那些最需要公共品或最擔心公共品供給不足的農民,才最愿意出錢出力解決公共品供給之不足,這些農戶因此在每次公共品供給中都出資出力最多,而另一些農戶卻可以搭便車。次數一多,那些每次都出錢出力最多的農戶就成為村莊經濟上最為貧窮、社會地位上最為弱勢、說不起話、辦不成事的真正弱勢群體,他們越怕餓死,就越是要多出錢解決全體農戶所需要的公共品,因此就越是首先要被餓死,而那些不怕餓死每次搭便車的農戶,卻因為有便車可搭而生活得很好。但最終,怕餓死的人都餓死了,這些不怕餓死的人,就不再能得到免費公共品,因此遲早也會餓死。我們面對實驗區如此嚴峻的公共品供給困境,多次與當地縣鄉政府溝通,縣鄉政府不是不明白從大江大河調水灌溉的大中型水利設施對于季風型氣候的當地農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當地政府卻認為這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種田農戶自己的事情。當地政府甚至將幾乎所有大中型水利設施都拍賣、承包給農戶經營,這樣既可以減少地方政府的支出壓力,又可將水利供給失敗的責任推給承包人和農戶??傊痪湓?地方政府越來越認為,農戶經營層面的事情,包括基本的公共品供給,是與地方政府無關的事情。湖北省政府在2003年開始的農村稅費改革后,進行農村配套改革,提出鄉鎮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以錢養事.。理論上#以錢養事.好像很通,實踐中,地方政府卻變成了#我不再向農民收稅,農民也別再找地方政府的麻煩.,地方政府越來越與農村社會成了互不相關的兩張皮。而一旦離開地方政府的強制力,農戶自發合作的可能幾乎沒有。這不僅表現了水利灌溉這類生產所需基本公共品的供給上,也表現在其他各種與農民生產生活秩序維持相關的公共品供給上。這樣一來,除自上而下由國家出資,并作具體項目安排的公共品建設可以有些增長以外,農村內生供給公共品的能力越來越弱,狀況越來越差。而離開農戶對自己生產生活所需公共品偏好的表達能力,自上而下安排的公共品建設資金,將大量被無效地用在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上。在國家事實上不可能包攬所有農村公共品供給的情況下,如何依托包括地方行政力量在內的力量來解決農村公共品供給中合作難的問題,是當前中國農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農村當前公共品供給不足的另外一類表現則是農村社會的灰色化。所謂#灰色化.,是指農村正式組織逐步退出之后,農村社會帶有黑社會性質力量的崛起。其中包括以暴力和暴力威脅為基礎的謀利集團,這些集團強占農村公共資源,欺行霸市,從而破壞了農村的基本秩序,也破壞了農民的基本預期。包括農村以地下六合彩泛濫所代表的無序力量。地下六合彩在全國大部分農村泛濫,其后果極其嚴重。地下六合彩在很短的時間便吸干了農民的積蓄。還包括農村邪教的快速傳播,2004年以來,我先后在全國約10省市的10多個農村地區調查,幾乎每個地區都有地下邪教組織。地下邪教傳播速度之快,其后果之嚴重,用任何詞匯來形容都不為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92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