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需要注意保護被調查對象的隱私和權益,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性。為了滿足讀者對調研報告的需求,我們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游方”:黔東南苗族青年戀愛方式。農閑或趕集或節慶時,男青年結伴來到特定的地點,用吹木葉、打口哨等信號邀請女青年,女青年結伴應邀前去對唱情歌。游方的地點稱游方坡,必須是公開的地點。男女青年在游方中相識,之后經過對唱情歌和單獨接觸增進彼此的了解,直到確定戀愛關系。
“牽羊”:貴陽、平壩等地苗族青年的戀愛方式。在“跳花場”上,小伙子們圍成圓圈,邊吹蘆笙邊跳舞。姑娘們現場圍觀后,掏出一條長帶拴在某男的腰帶上,表示愛慕之情。小伙子若看上就收下繡球,離開舞場互表情意。
“踩月亮”:威寧一帶苗族戀愛習俗。夜晚,小伙子們走出家門拿著蘆笙或木葉,來到山坡或高地上,邊吹邊唱,逗引姑娘。姑娘們聽見,便出門與小伙子對歌“踩月亮”。
“搶發髻”:黔西北苗族聚居區的戀愛風俗,每逢趕場或花場,姑娘身著盛裝,頭戴發髻,到歌場游玩。小伙則追趕姑娘,邊跑邊追。追上姑娘就假裝搶發髻,姑娘愿意讓小伙搶走,表明有愛慕之情,反之則沒有中意。
“背背帶織錦”:織金一帶苗族男女青年的傳情形式。每年花坡場上,苗族女青年背著背帶織錦到花場。背帶上繡著的美麗圖案,表明自己未選定對象。小伙子從背帶上刺繡出的圖案、顏色、式樣等工藝來衡量姑娘是否手巧。男女青年在花坡場上互相對歌、談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往來,彼此都中意對方,雙方可選定吉日締結婚姻。
“湊柴米,吃年飯”:威寧一帶苗族青年的戀愛形式。每年初,鄰寨的姑娘們湊油、鹽、柴、米、肉等忙著辦盛宴,未婚小伙則吹起蘆笙串寨吃年飯。小伙子若遇上意中人,可留下多玩幾日。如沒有被姑娘相中,則繼續串寨吃年飯,選求意中人。
“掐手傳情”:松桃的苗族青年男女的戀愛形式。每逢“四月八”、“龍舟節”等傳統節日及其他對歌場合中,通過多次的對歌等方式,某男對某女產生愛慕之情,便伸手輕掐女方小指,試探女方態度。女方回應,表示接受男方情意,如果不愿意,以不理會為拒絕。
婚嫁習俗。
苗族婚姻都有回門的習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后都要回娘家。黔東南地區送新娘回門是苗族婚禮最隆重的禮儀。當訂婚后的第三天,女方家就派數名姑娘給新娘送衣服來,新郎家就積極送新娘回門用的兩壇米酒、兩只豬腿、一挑糯米飯、一挑糯米粑和兩個有篩子那么大的大喜粑,還有雞鴨等等。有的還要送一挑稻谷。屆時,男方就按女方家長的要求邀請家族中的男女青年陪送新娘回門,新郎留在家中,不能參加陪送。
回新娘家的當晚,新娘的家長大擺宴席招待客人,并邀請本家族的青年男女來作陪,男子分桌就宴。席間,賓主的歌手們便開始對唱苗族古歌,互相盤問民族歷史知識,邊唱邊向對方敬酒,這是互相學習和傳授苗族歷史文化知識的極好機會。次日早飯后,陪客者們便紛紛前來邀請客人到自己家中作客,使全村酒歌連綿,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之中。待客人們走遍每家每戶,最后回到新娘家吃告別飯,準備回新郎家。這時,男子都要給新娘家送財禮,多少隨意,主人則送上一塊白布手絹和禮物。當客人離開時,全村男女都出出來送客。走出寨子時,新娘村上的姑娘們便圍著小伙子們討彩色花線,在參加婚禮的人臉上抹上鍋煙和彩色燃料以示祝福。頓時,又響起賓主送別的陣陣飛歌,回門禮儀到此結束,新娘就留在娘家長住。
傳統習俗。
五彩絲線繡成的民俗服裝,配上純銀打造的首飾,把苗家女人打扮得分外美麗,造型頗似中國清代古典宮廷風格。一般每個成年的苗族女人都有一套純銀飾品,重量約十斤左右,價值三萬多元人民幣。因其分量沉重,戴著銀飾的女子無法隨意奔跑跳躍,走路只得穩重小心。隨著女子身形的移動,銀飾吊鏈互相碰撞發出清脆的叮當聲。在以土磚、青瓦、薄霧、綠樹為背景的田間路上,苗家女子的這身裝扮讓人剎那間有時空錯位的感覺。
苗家婚禮上始終貫穿著悠揚動聽的歌聲,整場婚禮共有5次對歌和1次講歌場景,累計20余小時。男女兩方的親戚、媒人、歌師用苗語對歌,用歌聲對話,訴說衷腸。歌詞每首3段,每段3句,每句7字。對歌雙方每方一首輪著唱。歌詞沒有書本可參照,全靠歌者的平時積累和臨場發揮。歌詞內容一般多為歌頌對方美德,自謙己方不足,說些客套話。遇上歌師厲害的,常常會有故意刁難、逗趣的情節,把旁觀者聽得哈哈大笑。整個對歌儀式里,歌詞清新,內涵豐富,多用借喻手法,浪漫、含蓄而幽默,令人回味無窮。充分體現了苗家人的智慧與文化。
生完孩子再結婚,也是苗家婚俗的一大特色。孩子的滿月酒與結婚酒一起辦,喜結良緣,喜添貴子,俗稱“雙喜”?!半p喜”并不是苗家傳統,而是近些年隨著農民打工潮出現的新風俗——在外務工的青年男女相戀后居住在一起,春節趁假期回老家舉行婚禮,所以當地春節期間婚事也特別多。
文檔為doc格式。
。
安吉縣城市管理局環衛處。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一)現狀情況。
(二)主要做法。
在推進我縣垃圾集中收集工作中,我們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統一思想,提高各級組織的認識。農村環境衛生是關系老百姓生產、生活環境,身體健康的切身問題,也是當前黨委、政府能夠解決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們切實做好宣傳發動,經過開展群眾運動、義務勞動、新聞媒體報道等形式,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衛生素質,整合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全縣上下樹立一盤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強大合力,掀起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高潮,引起了縣、鄉鎮、村各級高度重視。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2、完善設施,推進以四改為重點的村莊整治。農村垃圾收集需要各種基礎設施配合,我們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基礎,以改水、改廁、改路、改線“四改”為重點,高標準深入推進村莊環境整治,解決農民群眾急需解決的村級道路、河道清淤等難點問題,完善農村村莊基礎設施,為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夯實了基礎。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風?!泵恳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風俗。我和媽媽便去了張家界,走進了苗族人的村落。
踏進一個村落,看見他們身戴銀飾,但可不是像以前那么多銀飾,雖戴的少,但不失美麗。苗族人民喜愛窄袖、大領、對襟短衣,下身百褶裙。飄逸多姿,讓人心愛。
苗族人民淳樸,樸實。不管認不認識,都熱情的和我打招呼。很快,我就成為苗族人民的朋友。
打過招呼,走進苗族人民特有的建筑——吊腳樓,令我嘆為觀止。第一層堆放雜物,第二層為正方,第三層為“美人靠”。吊腳樓大多是由木頭做的,正房上有橫梁穿過,長柱的前廳上面,又用穿枋與臺上的主樓相連,構成主房的一部分。臺上主房分為兩層:一層住人,一層堆放雜物。屋頂是由木板或石頭裝修。
參觀完樓,熱情的苗族人民又給我們準備晚餐。晚餐以酸辣為主,而且十分咸。小小的不可口的味道根本影響不了他們的食欲,只用了半小時,餐桌上的所剩無幾。
走進苗族,我知道苗族人民的風俗與飲食。離開時,我戀戀不舍。有機會還來張家界,與苗族人民一起嬉戲!
苗族是怎樣的?他的民風民俗是什么。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時,主人會穿上節日盛裝。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臨。有時甚至還擺下酒席??腿说郊议T口時,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門,告知女主人貴客已經臨門,女主人唱著歌開門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來了客人要殺雞宰鴨,由家長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將雞心或鴨心敬給客人。按苗家風俗,客人不能馬上一個人吃完,須與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無私。
幼輩見長輩。凡是幼輩見了長輩,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識還是初次相見,都必須說話誠懇,行為恭敬,笑臉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詞語相稱。若是幼輩正在行走,見了老人或長輩,必須立定;若是幼輩正在坐著,長輩來了,應該立即起立讓坐。眼睛要平視,雙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識的長輩,對方年齡比自己大一二十歲的,男的稱呼為“得訥”,女的稱呼為“得目”。如年齡再大一點的,男的稱呼為“阿打”(外公)或“阿內能共”“阿內能果”(老人家),女的稱呼為“阿達”(外婆)或“阿內能共”。稱呼完畢后,幼輩才能坐下或相辭而去。平輩見平輩。凡是平輩相見,必須點頭招呼。若是相識的,要用固定稱謂相呼;如果不相識,男的可稱之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稱之為“阿婭”(大姐)。長輩見幼輩。凡是長輩見幼輩,一般都要行點頭禮。相識的按固定稱謂相呼;不相識的,如果是壯年,男的可稱呼為“得那”,女的可稱呼為“阿婭”。如果對方是幼年.無論男女,都可稱呼為“得茍”(小弟弟、小妹妹)。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咔嚓,咔嚓……”快門聲突然多了起來。
咦,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我的身邊出現了許多的苗家男女?他們身著奇裝異服,穿金戴銀,銀冠銀鏈銀腰帶,走起路來叮叮當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又似金屬相扣,隔著人群敲敲打打,仿佛幾里外都能聽見。我先是驚訝,仔細端詳后,終于發現端倪:這些銀飾做工略顯粗糙,用力按便有些凹下,顯然“用料不足”。
“大概是租的吧,雖然經不起細瞧,卻也無傷大雅?!蔽以娇丛较矚g,不由得眼紅起來,“不如我也去……”
沒等我說完,媽媽便拽著我的胳膊,邊走邊喃喃:“這么好看的服裝,我也要弄一套,穿上去多拉風??!兒子你要不要也來……”
當然要。哈哈,英雄所見略同也。
走進店鋪,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迎了上來:“你們想要什么呀?”我笑笑,抬頭看了看掛在墻上的各種服飾,心中無比向往。
“哇,那件龍袍真好看!”我大聲嚷道??刹皇菃??那耀眼的金黃是那么高貴,黑紅相間的花紋更是錦上添花,惟妙惟肖地織出了兩條飛舞著的龍,就連帽子上的牛角造型也顯得愈發的高大上……我一看傾心,二看傾肺,真是傾心傾肺了。
可萬萬沒想到,這件衣服早就被捷足先登,預訂了無數人。萬般無奈,我只得退其次而求之,換上了“一身紅”套裝,用媽媽的話說,“像個新郎官?!?/p>
但是瑕不掩瑜,我仍然痛痛快快地來了個t臺秀,各種造型任我擺,好好地爽了一把。悶熱的夏天,我穿著厚厚的長袖長褲,不一會兒就大汗淋漓。汗水粘住了我雙眼,我干脆閉著眼狂蹦亂跳,好像不這樣都對不起這身打扮。
“這時候在來把蘆笙就更棒了!”我興奮地叫道,并做陶醉狀。
“瞧,一個苗族漢子橫空出世了!”遠處,媽媽調侃道。
20xx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和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七次黨代會和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縣爬坡過坎、追趕超越的關鍵之年。按照文件要求,創新工作理念,為更好地發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水平再上新臺階,以服務于全縣發展大局,通過查、聽、評、議等多種形式,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認真落實調研工作匯報如下:
一、做好思想宣傳工作的重要意義。
20xx年4--6月份,西咸劃轉后,**縣鄉鎮從原來的13個縮減到8個,從數量上減少,經濟發展能力上減弱,對剩余的8個鄉鎮來講存在一定的經濟壓力,也給全縣的經濟帶來了一定的危機。近期,**縣縣委、政府的工作重點明顯向農村鄉鎮地區傾斜,然而發展農村經濟,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走在前面。因為加強和改進農村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入宣傳貫徹新時期黨在農村的路線、政策、方針和奮斗目標的需要。是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振奮群眾精神、統一思想的客觀要求。是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對待各種復雜問題和利益關系的調整,范文內容地圖及時化解各種矛盾,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民主、和諧局面的途徑;是進一步增強凝聚力,推動經濟全年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關系到黨在執政地位的鞏固,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局。
二、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帶來了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民思想觀念遭受沖擊,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帶來了集體觀念淡化、個人利益至上、享樂主義滋長、善惡標準迷失等一系列問題,對基層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的沖擊;二是農村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農民進城和外出務工人員增多,造成農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部分農村流動人口甚至長期脫離組織管理,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區;三是信息傳播手段不斷更新,報刊、電視、手機、網絡、熱門思想匯報微信、微博等新舊媒體廣泛使用,導致傳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傳播的負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四是群眾精神需求日益提高,農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聽廣播、看電視等傳統娛樂方式,轉而追求節奏更快的城市現代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形式、層次要求更高。
三、宣傳思想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重視不夠。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一個軟指標,在基層各項工作中,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雖然在年初的計劃安排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被列入計劃,但在實際落實中,卻往往在經費、人員以及制度的落實上等都得不到保障。二是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形式單一,宣傳資料與基層群眾需求差距大。當前,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形式自上而下幾乎都是發文件、開報告會、座談會、專家講課、宣講等。這種強制灌輸,簡單給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壓抑了其自我學習、自我選擇、自我創造的積極性,雖灌入了人耳,卻難入人心。同時,各項政策、精神的學習讀本雖然眾多,但真正符合基層群眾需求的卻少之又少,其理論之高深,用詞之晦澀,讓基層群眾望塵莫及,不知所云。三是基層文化陣地使用率不高。個人簡歷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使文化陣地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卻不容樂觀。有些科技文化活動室長期無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級通知說有檢查時才會臨時開門,打掃衛生,組織人員,待檢查團一走,又恢復鐵將軍把門。尤其是在冬天,隨著燃煤價格的不斷上漲,有些集體經濟薄弱的村隊根本無錢買煤,更不用說組織群眾在文化室開展活動了,文化室的“陣地”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四是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匱乏,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五是基層宣傳文化干部隊伍不穩定。一方面鄉(鎮)宣傳干事大多為兼職,據調查,當前鄉(鎮)宣傳干事70%以上均為兼職。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使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傳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傳文化工作人員不穩定,搞宣傳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較高,這也為上級部門選拔人才提供了條件,使得基層宣傳干事更換頻繁,不利于工作的連續性。
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練提升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凈化社會風氣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階段、新形勢下,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積極推進地方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1、高度重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鶎有麄魉枷胛幕ぷ鞯某尚е苯雨P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是否得到貫徹落實,最全面的范文參考寫作網站關系到一個地方的改革發展穩定。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每一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都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切實增強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調研基層群眾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基層宣傳工作的形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關注社會大眾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選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話語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人們。一方面在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措施的宣傳上,探索改進單一的灌輸式宣講的方式,應努力將宣講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劇等形式,寓教育于娛樂之中。另一方面在宣傳資料的編印上,應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編印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且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宣傳品,如掛歷、口袋書、折頁等,還可將需要宣傳的內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種語言解說,滿足不同民族群眾的需求。同時還應考慮建立一支基層宣講員隊伍,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體現發展的變化。
4、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一是創新體制,保證基層干部數量。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的整體素質。三是動員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發揮好基層黨團員隊伍、群眾中的先進分子等的作用。
5、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一方面應加大對文化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如: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圖書閱覽室等。另一方面,范文寫作在外宣品的制作、電視節目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的譯制方面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同時還應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
6、抓教育載體,多渠道、多形式地對群眾進行思想教育。繼續做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媒體傳播對輿論引導工作帶來的挑戰,提升新型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有效舉措,發揮宣傳平臺。
1.文化館(站)在提高廣大群眾文化自信過程中充當組織者、參入者。
__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比嗣袢罕姷母叨任幕孕?,是要通過組織、宣傳、啟發才能將其凝聚和激發起來,只有廣大農民群眾對自身文化有了堅定的信心,才能在困難面前自力自重,鼓起奮發進取的信心與勇氣,煥發出創新的活力,才能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因此文化館(站)要以館(站)場所為基地,積極開展各類文化科技、文化藝術等培訓和輔導,引領群眾文化骨干到鄉村群眾中開展文化活動。同時,要緊緊依靠鄉鎮政府,村級(社區)組織,充分利用農村的農家書屋、村中閱報欄、文化長廊、文化墻、文化廣場等陣地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在群眾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群眾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群眾的精神風貌得到提升,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鄉村社會文明得到提高。
2.在鄉村振興中為滿足群眾對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化館(站)帶領群眾開展“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努力提高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任務之一。
當今社會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價值取向日益多元,生活方式日益多樣,道德滑坡帶來了精神中價值觀的危機,賭博、玩麻將成風,紅白喜事攀比盛行,使鄉村文化受到影響,不利于良好的民風民俗的弘揚。因此,作為一種精神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文化館(站)利用自身獨特性,依靠鄉鎮政府和村級(社區)組織,帶領群眾開展內容豐富,健康、積極向上,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進而凝聚人心,煥發出熱情,提高了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如文化館(站)在文化振興中利用廣場文化月組織廣大群眾尤其是鄉村群眾登臺表演,用身邊的人和事,十分接地氣,大力宣傳鄉鎮振興戰略。同時,充分利用城市公園、社區、村文化廣場組織群眾開展各式各樣的鄉村主題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不僅極大的豐富了鄉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充實了精神世界。一些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也參與活動當中,一個個鄉村文化夜市、鄉村節慶等活動應運而生。所以說,文化的振興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文化館(站)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領頭羊,功不可沒。
3.鄉村振興,文化館要從多視角、多渠道來努力提高鄉村群眾的文化水平,提高其文化素養,激活不同文化需求的社會群眾、文化志愿者參與鄉村振興中。
如喜歡書法、攝影、唱歌、跳舞、旅游等文化愛好者,如何在鄉村文化振興中將這些不同文化需求的人組織起來,使之積極參入到鄉村文化振興中來,用自身的文化愛好、技能專長來著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活動,文化館(站)在這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鄉鎮文化站在進行綠水青山的鄉村生態振興、指導群眾科技振興鄉村等活動中,積極發揮優勢作用,組織、引領不同文化志愿者、文藝愛好者進行實地繪畫、寫生、攝影。并將他們的作品舉辦展覽,如各種書畫展、美術展、攝影展等活動。不僅向廣大群眾普及科學及藝術文化知識,同時也宣傳了鄉村振興中的鄉村成就,不但進一步激發了不同文化群體參入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而且也拓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另外,文化館(站)對村級(社區)的老年人文化生活、少年兒童的文化活動進行指導,并適當舉辦輔導班;同時針對鄉村群眾開展如鄉村廣場舞、秧歌節等鄉村主題特色的群眾性文藝表演活動,組織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直接深入到鄉村活動現場進行業務指導。通過文化館(站)的親力親為深入基層農村,進一步促進和激發鄉村群眾參與文化生活、文化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文化館(站)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廣闊天地里是大有作為的。文化館(站)只有利用好自身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職能平臺,發揮自身的獨特性作用,在鄉鎮文化振興中就能成為鄉村群眾所向往和喜愛的場所,就能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就能在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聽扭仁小學龍校長、麻老師及麻志官老人說起:苗歌對上一輩的人來說就像我們現在的必修課,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賀喜歌,慶典歌,其中用到了許多隱喻和暗喻等修辭手法,且這些喻體大都來自自然的花草樹木和蟲魚鳥獸。
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較高的觀察、鑒別、領悟和創作能力;可稱得上是心靈的造化,自然的靈現。苗歌一般沒有音樂伴奏。
居村民介紹,鳳凰苗族鼓舞,大體上可分為猴兒鼓和花鼓兩大類。猴兒鼓是娛樂者模擬猴子的動作翩翩起舞,其動作詼諧,難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異常柔美,異常抒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鳳凰臘爾山、山江、麻沖、落潮井一帶苗區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兩個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還有一個站在鼓旁敲擊鼓梆,控制舞蹈節奏的,謂之敲邊鼓?;ü牡幕竟τ腥阂皇鞘止?,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兩種,步法是否踩到點子上,直接關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關重要。
盛傳在湘西鳳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這兩種舞蹈簡單易學。例如竹竿舞據說是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平行擺開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最好能跳出瀟灑自然的動作(我們的兩位隊員嘗試了一下,跳了幾下下就被嚇得跳了出來)。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個人同穿一雙“鞋”(兩根長板),苗家姑娘們很厲害,還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節奏感很強,游客觀眾們驚嘆不已。
苗族服飾主要表現在:服裝、頭飾、銀飾、銀梳、銀鐲、銀項幾個方面,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F在他們只有在傳統節日、喜慶的日子才穿上本族傳統服飾。
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開年節、四月八、龍船節、六月六。節日那天,村民都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
當游客們進入苗寨時,苗家人們會進行苗家攔門“三道卡”風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謂“卡歌”,即當遠方的客人到苗寨來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熱情歡迎;“卡鼓”,即在進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們會用擊鼓攔門的方式,同客人比試鼓藝,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
“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門口端著自家釀造的包谷燒或米酒攔門,苗家人將農事或家事編成苗歌后向客人提問,客人答對并喝下攔門酒,則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試為最尊貴的客人。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苗族人們的能歌善舞以及對歌舞的熱愛在這里表露無遺。記得我們到達的那天已經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蕩的苗歌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一直延續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來!
調研中還得知扭仁村是周圍人口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達旦的歌聲在這也是常有的事。
調查中發現這里的小孩幾乎都不懂不會這些傳統的東西,一方面是他們的父母很少有時間也沒有這份心去教他們,另一方面是他們自己不喜歡難得靜下心來學習。當然這其中更大的是沒有被重視起來,社會風氣和現狀的驅使,大家都在忙于為生計奔波跟本就難以顧及這些。平時的對唱更多注重于各自的一種休閑和愛好,而沒有想過如何繼承和發展。
這些事實的反映不得不讓我們為祖國文化遺產的繼承感到擔憂,即使在這種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蓋那些所謂的保護政策起到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當然這也不是一個政策那么簡單的事情,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整體形式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們樂于奉獻,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來維護和繼承祖輩的傳統。
聽扭仁小學龍校長、麻老師及麻志官老人說起:苗歌對上一輩的人來說就像我們現在的必修課,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賀喜歌,慶典歌,其中用到了許多隱喻和暗喻等修辭手法,且這些喻體大都來自自然的花草樹木和蟲魚鳥獸;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較高的觀察、鑒別、領悟和創作能力;可稱得上是心靈的造化,自然的靈現。苗歌一般沒有音樂伴奏。
2、苗鼓。
居村民介紹,鳳凰苗族鼓舞,大體上可分為猴兒鼓和花鼓兩大類。猴兒鼓是娛樂者模擬猴子的動作翩翩起舞,其動作詼諧,難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異常柔美,異常抒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鳳凰臘爾山、山江、麻沖、落潮井一帶苗區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兩個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還有一個站在鼓旁敲擊鼓梆,控制舞蹈節奏的,謂之敲邊鼓?;ü牡幕竟τ腥阂皇鞘止?,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兩種,步法是否踩到點子上,直接關系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關重要。
3、苗舞。
盛傳在湘西鳳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這兩種舞蹈簡單易學。例如竹竿舞據說是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平行擺開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最好能跳出瀟灑自然的.動作(我們的兩位隊員嘗試了一下,跳了幾下下就被嚇得跳了出來)。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個人同穿一雙“鞋”(兩根長板),苗家姑娘們很厲害,還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節奏感很強,游客觀眾們驚嘆不已。
4、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主要表現在:服裝、頭飾、銀飾、銀梳、銀鐲、銀項幾個方面,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F在他們只有在傳統節日、喜慶的日子才穿上本族傳統服飾。
5、苗族傳統節日。
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開年節、四月八、龍船節、六月六。節日那天,村民都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
6、苗族待客禮儀。
當游客們進入苗寨時,苗家人們會進行苗家攔門“三道卡”風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謂“卡歌”,即當遠方的客人到苗寨來做客,苗寨里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熱情歡迎;“卡鼓”,即在進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們會用擊鼓攔門的方式,同客人比試鼓藝,并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門口端著自家釀造的包谷燒或米酒攔門,苗家人將農事或家事編成苗歌后向客人提問,客人答對并喝下攔門酒,則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并被試為最尊貴的客人。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苗族人們的能歌善舞以及對歌舞的熱愛在這里表露無遺。記得我們到達的那天已經晚上十一多了,可村里面那回蕩的苗歌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一直延續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來!調研中還得知扭仁村是周圍人口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達旦的歌聲在這也是常有的事。
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的節日。
蘆笙節一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xxx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原因是有的來源于古理古規的吉日,有的來源于慶豐收,有的來源于神話傳說。
一般在節日之前要舉行儀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隨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著盛裝,佩戴銀花銀飾,小伙子和蘆笙手們都各自帶著蘆笙,從四方八面向蘆笙場地涌來,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圍成圓圈,吹笙跳舞,持續四五天,氣氛十分熱烈,是一種融歌、舞、樂于一體的群眾性的文藝活動。
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黃平的蘆笙節非常隆重。
凱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縣交界地區舟溪蘆笙節于每年陰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舉行,蘆笙堂設在河沙壩。
十六日開始“起堂”,十七日集會,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蘆笙,十九日增加賽馬活動,二十日還舉行斗牛,二十一日,蘆笙會結束時,苗族男女青年進行“游方”活動。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赴會,一時間人山人海,笙聲如潮。
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跳蘆笙,小伙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歌的節奏翩翩起舞。黃平縣谷隴蘆笙會,每年陰歷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舉行,蘆笙場設在一塊平緩寬闊的山坡上。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人數最多時可達數萬人。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相差不遠,那千把蘆笙齊奏的場面非常壯觀。
近年來,村先后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廣東省五四紅旗團支部”、“肇慶市生態文明村”、“肇慶市依法治市工作先進單位”、“端州平安和諧社區”、“端州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支部等多項光榮稱號。
2.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
進入二十一世紀,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而且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五計劃綱要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出頭村處于城市郊區,近年來由于城市發展的需要,土地已基本被征用,農民主要從事二、三產業。在端州區結合實際,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之期,出頭村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收入顯著提高,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出頭村農村面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村巷村道全部實現硬底化,農民住宅面積不斷增加,不少人還擁有豪華別墅和私家轎車。村民的福利一年比一年好,年終分紅、醫療補助、保健費、養老金等許多城里人也享受不到的待遇也走進了農民家中。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之際,出頭村的發展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結合睦崗鎮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思考,出頭村的成功可以概括為: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
(1)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一是要發展租賃型經濟,促進農民收入穩步提高。按照端州區區委、區政府“圍繞一個主題,全力推進兩項重點工作,抓好三個提升”的工作思路,出頭村堅持發展工業與城市經濟并重不動搖,堅持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盤活資產,建設工業園區和建造適租對路的廠房、樓房、店鋪、專業市場等物業,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實施有效的資產運營。通過建設物業、招商引資、加強服務發展租賃型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提高。二是推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拓寬農民收入的渠道。把農民的專業技能培訓列入勞動部門的職業培訓范圍,按照培訓農民、服務農民、轉移農民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培訓工作。加強市場經濟教育,培訓創業技能,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和水平,推進農民走向非農產業。三是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加農民自有財產性收入。端州區、睦崗鎮黨委和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吸納外來務工人員,為農民的物業出租引來客戶。區鎮村大力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工作,為外來客戶不斷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以良好的服務和環境留住客戶。
(2)以城市化帶動農村統籌城鄉建設與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村組自導,結合市場運行的方式,以城市化帶動農村,推動新一輪的經濟發展和農村社區建設。規范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資產和財務管理,完善社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管理的監督機制,依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并進行公示,還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專題和專項審計,建立黨風廉政建設信息公開平臺,落實股東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二、車城娛樂城。
1.車城娛樂城基本情況。
肇慶車城飲食娛樂城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風華路23號,總占地面積370畝,總建筑面積約98708㎡,已建成集飲食、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粵西地區規模最大的食、住、玩一條龍服務的品牌飲食娛樂城?,F有十多家夜(ye)總會,還有多家各具地方特色美食的餐館以及五星級的商務休閑酒店。車城西區空地約80畝,已規劃興建二手車集市,及構車上牌大樓;余下75畝土地面向各行業火熱招商中。建成后的肇慶車城,將成為肇慶乃至粵北地區一個集旅游、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亮點。
2.抓住機遇,健全體系。
文化市場中的娛樂業,是文化產業的一種重要行業,是廣大群眾必需的文化需求,也是活躍廣大群眾的健康有益的場所,也能解決就業人員,增加地方稅收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xx年,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政法工作,積極組織、迅速動員,并結合我鄉實際,進一步完善工作舉措,做好三項落實:
一、抓好龍頭,強化制度責任落實。
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穩定,抓好穩定促發展”的`思路,抓好落實政法工作責任制這個龍頭,進一步完善上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層層有落實的工作格局。做好政法工作“四個納入”:
一是納入鄉包村領導和各村支部書記(主任)年度目標責任制及政績考核的重要項目。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鄉黨政班子成員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組,各負其責,形成了鄉、村、組三級都有人負責政法工作的責任體系。二是納入黨委考核使用干部的必備條件,記入干部業績臺帳,激發干部工作動力。三是納入評先評優的必備條件。四是納入“一票否決”。嚴格實行分級管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對因管理不善、制度不嚴、防范不實、工作不力致使本村、本單位發生重大問題的,堅決按照有關規定追究一把手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造成嚴重后果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
二、加強管理,突出政法工作宣傳落實。
始終堅持學習為上,在鄉黨委民主生活會、黨委擴大會、全體鄉村干部大會上,經常性組織全體鄉村干部帶頭學法、守法、依法行政,做維護法治的楷模。并積極向群眾宣傳黨的利民政策、民族政策,自覺維護社會穩定。我鄉在懸掛政法工作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的基礎上,組建了6支由鄉班子成員、村兩委干部和村民小組長以及中小學校教師組成的政法工作宣傳隊伍,結合各階段政法工作重點,開展法制、綜治、社會管理宣傳教育。
三、突出實效,做好政法三大工作落實。
一是落實鄉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鄉黨委每月將召開一次社會治安、維穩工作分析會,加大重點部位治安防范和人防、技防、物防,加強24小時值班,落實好門衛值班制度,進一步增強大家自我防范意識。同時,加強對干部職工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邪、禁毒活動的教育,牢固樹立全局人員防邪、拒毒的責任意識。
二是落實鄉村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今年,要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積極發揮牽頭部門協調作用,落實好上訪接待、信訪回復、人員監控、包案責任制。相關包干領導、村干部要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做深做細,注重研究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新情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應急穩控措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是加大平安救助力度,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全鄉要以鞏固和深化平安創建成果為載體,大力開展平安救助,努力構建和諧救助體系,加大五保供養、鄉村低保、流浪乞討和司法、衛生、教育救助等工作力度,進一步落實好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重大決策,力爭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200x年,xxx宣傳系統結合實際,開展了較大規模的調研活動,掌握新情況,了解新問題,發現新典型,總結一些新鮮經驗,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并把這些成果運用到宣傳文化工作中?,F將調研情況匯總報告如下:
近兩年,xx宣傳文化工作根據中央和xx宣傳思想工作的總目標、總任務和總要求,緊緊圍繞xx黨委的中心工作。近年來,xx文化工作以邊境文化為特色,以x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為依托,開展的豐富多彩,推動了全xx文化工作的不斷發展。根據國家和xx開展三項文化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xxx的實際,堅持抓三項文化工程建設,抓好節假日的文化活動,形成了節日文化的濃厚氛圍,特別是依托x文化廣場,形成“x之夏”品牌,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同時,始終把塑造邊境文化作為文化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邊境文化建設中,以邊境職工為重點,以屯墾戍邊為主題,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增強職工群眾屯墾戍邊的.意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為加強兵地團結、民族團結,多年來,經常通過文藝形式與地方增進交流和合作。去年春節期間,我xx進行了跨區域、跨縣市、大范圍的文化活動表演與交流,受到了地方黨政領導和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營造了兵地團結、民族團結、軍民團結、融合相處、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部門工作要強起來,首先是領導干部要強起來,班子要強起來?!眻詮姷念I導班子、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條件,近年來猇亭區積極挖掘、培養人才,不斷壯大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猇亭區是宜昌市的工業區、開發區、新城區,全區國土面積120平方公里,現轄3個街道、23個居村,總人口近8萬人。全區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具體情況如下:
:現有部長1名,副部長2名,內設辦公室、新聞宣傳科、理論調研科3個職能科室,科室負責人配備齊全。區文明辦與區委宣傳部合署辦公,由1名副部長兼任文明辦主任。宣傳部現有工作人員15人,除2名司機、1名派遣制工作人員、1名三峽日報記者站掛職記者外,正式工作人員11人,其中行政編制6人,全額事業編5人。正式工作人員中,35歲以下6人,研究生以上學歷2人,本科學歷7人,從事宣傳工作5年以上的5人,10年以上的2人。
:內設辦公室、文化科、體育科和旅游科,機關行政編制為4名,全額事業編制4名,目前實有在編在職人員4人,計劃內用工司機1人。局屬二級事業單位古老背綜合文化站(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6名,實有在編在職人員7人(其中1人長期借調在區政府辦)。局屬二級單位猇亭影劇院為自收自支的事業機構,核定自收自支事業編制5名,實有在編在職人員3人。局屬二級事業單位區文體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3名,目前無在編在崗人員。全局14名正式工作人員中,35歲以下8人,本科學歷9人,研究生學歷2人。
:全區3個街道,23個社區(居村),均配有宣傳文化干部,街辦一般由副書記分管宣傳思想工作,由一名副主任負責文化工作,由街辦黨政辦負責日常具體事務,共有14人。各居村有副書記分管宣傳文化思想工作,另外配有1-2名宣傳干事,共有53人。但是他們都是身兼數職,而且年齡偏大,80%超過36歲,學歷偏低,大多數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大部分干部沒有經過系統的宣傳文化專業學習。
猇亭區文聯成立于2013年,機構加掛在區委宣傳部,由一名副部長兼任文聯主席。下設6個協會,吸納各類文藝人才183人,其中含攝影家協會會員21人,音樂舞蹈家協會會員38人,奇石家協會會員15人,作家協會會員31人,書畫家協會會員50人,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8人。
:為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區各居村在文體局、文聯指導下成了了25個藝術團隊,共吸納文藝人才和愛好者742人。
:全區共有基層通訊員160人,成員遍布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和居村。
:為適應網絡宣傳的需要,猇亭區先后成立了網絡宣傳員、網絡評論員、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隊伍,隊伍主要由35歲以下的黨員干部組成,目前共有成員389人。
二、做法和成效。
2012年以來,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游局從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音樂學院、三峽大學等學校公開招聘體育、音樂、播音主持、新聞、傳媒等高學歷、專業對口型人才11名。
采取送出去的辦法,選派宣傳文體人才外出培訓先后安排參加湖北日報社培訓實習,參加省委講師團組織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及市新聞出版部門組織的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業務培訓班、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班等,共計20余人次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
每年組織開展基層通訊員隊伍培訓班、基層宣講員隊伍培訓班同時組織市、區級文藝骨干進社區常年開展書畫、音樂、舞蹈和體育培訓,不斷壯大民間文藝人才隊伍同時不斷壯大網絡宣傳員隊伍,先后建立了網絡宣傳員、網絡評論員、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臺賬,實行動態管理,不斷壯大隊伍,并建立相關工作群,及時開展業務指導。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專職宣傳文化干部少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游局編制緊缺、人員不足,一人需兼顧多個科室工作,疲于應付各街辦和社區(居村)都是由一位黨工委副書記同時分管組、紀、宣、統多項工作,宣傳委員也都是身兼多職,工作任務分散,工作量大,很難有時間和精力來一心一意抓好宣傳思想工作二是隊伍不穩定基層搞宣傳工作的人,往往因為工作出色而被上級部門借調選拔,導致基層宣傳干事更換頻繁,不利于工作的連續性居村因條件艱苦待遇較低留不住人才,而且部分居村宣傳干部青黃不接,一些同志年齡偏大不能適應新時期宣傳文化工作的需要三是高端人才匱乏由于猇亭是新城區,居民文化水平素養普遍還有待提高,區內缺乏高素質的文化文藝人才和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
一是專業培訓較少雖然宣傳文化系統干部大多學歷是大專、本科,甚至研究生,但所學專業基本不對口,進入系統工作后得到的培訓計劃較少,工作主要靠自己摸索除了區委宣傳部和文體局專職宣傳文化工作人員有機會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理論、業務等常規培訓外,居村從事宣傳文化的干部均未接受過正式培訓,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導致宣傳文化工作效率不高,成效不明顯二是現有人才知識更新較慢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各種新興的工作手段層出不窮,基層一些工作人員對此接受和利用較為遲緩,導致有的宣傳文化干部眼界不寬,創新意識不濃,在知識和能力儲備上缺乏底氣,造成基層宣傳工作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
一是宣傳文化系統合力不強宣傳和文化工作屬不同部門分管,各部門各自為陣,“孤立化”、“隨意化”、“形式化”等現象突出,未能形成大宣傳、大文化的格局二是對民間文藝人才挖掘培養不夠近年來,猇亭區民間文藝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在人數上遠遠超過專業文藝隊伍,成為繁榮社區文化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長期以來對民間藝人的作用認識不夠,缺乏對他們的統一管理、培訓,特別是大部分民間藝人都是體制外的,自身素質、演出技能、演藝水平不高,很難得到國家政策措施的扶持,不利于發揮應有作用和提高專業水平。
四、對策建議。
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必須整合各種資源,建立起一支多觸角、多成份、多功能、多視覺的隊伍,使新聞宣傳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片領域,構建大宣傳的格局。
建立健全選人用人機制堅持學歷、專業對口等基本原則,優選能夠適應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加大對在職干部的培養力度,要配齊街辦專職宣傳文化干部。
充分發揮好各單位“筆桿子”、全區大學生村官、網格員的作用,在每年舉辦至少2場新聞通訊員培訓基礎上,定期抽調基層通訊員到宣傳部新聞科進行跟班培訓,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具有現代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新聞宣傳隊伍。
組織愛學習、愛思考、有宣講才能的黨員、干部、群眾組成區委宣講團和市民(農民)宣講團,投入一定專項經費保證培訓、宣講活動開展建立一定的考評體系,實行嚴格的準入退出機制,并將考評結果與經費補助掛鉤。
一方面加大對民間優秀文藝人才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民間文藝團體、文藝人才注冊登記和管理制度,不斷培養和挖掘基層優秀文藝人才另一方面把群眾中那些熱愛文藝、有文藝特長的人選拔出來,給以必要的輔導、培訓,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散落民間的文化使者、宣傳骨干,在重大節日及平時入村、入校、入企,用唱民歌、講故事、辦匯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進行宣傳。
甄選一批區內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較強敏感性和較好辨別能力,熟悉網絡技術、善用網絡語言的黨員干部,繼續壯大區級網絡宣傳隊伍,唱響猇亭好聲音、引導網上輿論、傳播網絡正能量。
一方面要積極研究制定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規劃,遵循文化產業人才工作規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選人、用人、育人、留人機制,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文化產業專才和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工作環境,加大人才培訓、獎扶力度,把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全縣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明健康新風尚正在形成。**縣通過大力實施文化強省“八大工程”,不斷挖掘、整合現有資源,初步形成了以**“農耕文化、驛站文化、民俗文化、舞臺文化、旅游文化”為發展主線,涵蓋廣播電視、出版發行、廣告裝潢、印刷包裝、文化旅游、文化娛樂、文化藝術培訓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的**文化產業。2013年全年完成文化產業總產值3837.2千元,比去年凈增1106.1千元,年增長率40.5%,高出考核指標(27%)13.5個百分點。
同時,**文學、文藝創作也取得了較大發展。近20年共出版各類文學書籍27冊,在市以上發表各類文學、文藝作品1550多篇,在市以上獲獎130多篇次。民歌的整理與傳承取得重大進展,比較系統地收集整理成書5冊;文化三下鄉活動開展300多場次,以旅游為中心的文化活動開展270場次;為基層配備樂器、鑼鼓、服裝、體育器材1622件;建設縣城群眾文化活動場所7處,鄉村文化活動場所30處,群眾文化生活活躍,廣場文化豐富多彩,文化市場繁榮穩定。
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促進縣域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呢?筆者對縣域文化資源進行了深入廣泛的調研,了解到**可以利用開發、發展文化事業的資源很多,只有廣泛深入開發、高效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形成一定規模,才能使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形成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因此,筆者針對縣域歷史文化資源、生態文化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的調查形成了幾點看法,現報告如下。
(一)**,歷久彌新,人文薈萃,歷史文化資源積淀深厚。
建縣于北魏景明元年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唐代詩人李白、白居易、韓愈、元稹等曾在此借景抒懷,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漢劉邦富水屯兵、宋太祖趙匡胤揮戈躍馬、明闖王于生龍寨屯兵操練奠基帝業;紅軍在白魯礎建立商洛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李先念、徐海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奮戰,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在碾子坪成立,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在這片土地上創建。
**還有諸多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有文物點151處。其中,古遺址49處、古墓葬44處、古建筑46處、石刻9處、近現代史跡3處。其中,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包含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商、東周、戰國村落遺址、先民遺址及秦楚分界墻遺址等,有王家莊地主莊園、富水漢墓群、李蠻人兄弟墓、塞翁亭碑及富水古石佛等極具考古與傳承價值,也是研究仰韶文化、秦漢文化、驛站文化的理想之地。烈士陵園、蘇維埃政府舊址、商洛游擊隊司令部舊址等是發揚愛國精神、紅色文化的重要陣地。此外,**主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花燈、民歌、鑼鼓流水調、秧歌、花鼓、茶葉、香包、針繡、草鞋、草帽、火紙、包谷酒、中醫推拿、根雕、涼粉、熬糖、甪里先生隱居處傳說、三馬地、闖王寨傳說、酒令、抓周、葬俗等。截止2013年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市以上獲批傳承16項,其中“**草鞋制作工藝”、“**花燈”、“**民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二)關于**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一是積極創建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富水鎮、清油河鎮人文厚重、民風淳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明顯,建議依托李自成在王家樓厲兵秣馬、娶妻生子的歷史佳話,把王家樓建成歷史文化村;保護開發戰國時期秦楚分界墻、烽火臺遺址及明代大型廟址四圣宮,挖掘富水古漢墓群文化內涵,建立文物保護示范村;依托秦風楚韻遺址遺跡,陽城驛站驛寨,建成秦楚文化村。一旦建成,這些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將因其豐富的人文資源、深遠的文化影響、廣泛的.知名度而吸引國內外眾多旅游者紛至沓來,為發展旅游提供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二是積極創建考古文化基地。建議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化遺址、古墓群等為媒介建立考古文化基地,關注、保護文化遺產,邀請省內外注明史學家、史學研究機構來商調研,進一步發展歷史人文旅游??梢猿闪iT的**文物保護協會,以此為陣地集合縣域相關專業人才,發掘、整理、研究、保護、宣傳和弘揚**歷史文化和傳統文化,籌集資金,維修文物,組織舉辦文化藝術展覽、研討及聯誼活動,加強對相關文物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三是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學習延安模式,宣傳前坡嶺戰斗遺址、蘇維埃政府舊址、商洛游擊隊司令部舊址等革命紀念建筑、遺址,充分利用革命紀念建筑、革命歌謠筑牢紅色文化發展陣地,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生態文化資源得天獨厚。
**,依秦嶺東南而居,緣丹江潤澤而興,位于鄂豫陜三省八縣結合部,素有“入陜第一門”之美稱。物豐民淳,山水旖旎,彰顯了“天人合一”的生態文化理念。滬陜高速公路、西南鐵路和312國道與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縱橫交錯,已進入西安、南陽、襄樊、十堰等周邊城市兩小時經濟圈,交通優勢日益顯現。通訊、電視、網電遍布城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山清水秀,生態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境內森林覆蓋率達62.5%,有藥用植物1192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是中國西部最北端優質茶葉產區,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全國名茶百強縣”;水能蘊藏豐富,水利工程星羅棋布,水質清冽無污染,野生魚類品種繁多,極具開發潛力;金絲峽、丹江漂流、闖王寨、玉皇山、上蒼坊、冷水河、泉茗度假區、任家溝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旅游景點各臻其妙。榮獲國家4a景區殊榮后,按照5a景區創建標準打造提升的金絲大峽谷,名列中國陜西最佳旅游景區20強,又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是“中國最美的大峽谷”。2013年,**全年待游客421.1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64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4.28%和35.77%;其中金絲峽景區接待游客60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3400萬元。
(二)關于**生態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一是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森林文化、峽谷文化、棧道文化、驛站文化、蘭文化、奇石文化、山泉瀑布文化內涵,打造“負碳景區”、“生態中國第一景區”,繁榮生態文化,發展旅游、健康養生文化產業。二是增設健康運動項目設施。因地制宜建設攀巖、跳傘、蹦極、汽車飛渡、山地摩托等特色運動項目基地,讓游客在游山玩水之余增加生命體驗。三是開設環保講堂養生講座。建議依托生態資源開設環保講堂,建立健康、生物科技知識研究陣地,引進無污染的生物科技公司駐商發展。
(一)**,融秦匯楚,集南納北,民俗文化豐富多樣。
**地處山地,受秦文化、楚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以秦風楚韻為特色的民歌、民風、民俗等民間文化。民間藝術形式多樣,風俗、曲藝、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雜技、茶藝風格獨特。戲劇匯集了二簧、豫劇、越調、花鼓、眉戶、**花燈等多個劇種;工藝品含陶瓷器、金屬制品、丹江奇石、紙烙畫、盆景、刺繡、織染、針織、編織、根藝、木漆、推光漆、面花、燈彩、紙扎、剪紙等多種類別,特別是刺繡和木漆家居工藝技法細膩精湛、精美絕倫;**花燈陣容龐大、表演形式多樣,各地傳說情節離奇、妙趣橫生;民間歌謠題材豐富、頗具特色。
(二)關于**民俗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一是建設民俗街、民俗博物館。以**古老的民風、民情、民俗吸引外地游客,組織演出**花燈、民歌、社火、龍獅舞等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項目,讓游客感受生活,豐富情感。讓游客在民俗美食文化街品嘗具有**特色的綠色食品。在民俗博物館展現**茶制作、木漆工藝、刺繡、竹編藤編、面花、剪紙等民間工藝項目的獨特之美。二是發展鄉村旅游、農家生活體驗。建議迎合城市游客的好奇與返璞歸真心理,繼續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培育休閑度假、農耕采摘等鄉村旅游和體驗項目,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拓展和提升鄉村旅游品位和吸引力。三是宣傳土特產、發展旅游產品銷售。大力宣傳茶葉、香菇、木耳、核桃、蘭花、手工粉條、手工掛面、面花、繡品、奇石、根藝、水晶等,形成土特產文化品牌,鼓勵支持農村留守婦女、城鎮無業人員從事旅游產品生產與銷售,建立種類齊全、創意新穎的旅游產品銷售網店,提升產品銷售服務水平。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外面的人了解**的民風、**的風光、**的文化、**的發展,吸引國內外的游客到**來觀光旅游。
。
近年來,在省、州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鶎拥男麄魉枷胛幕ㄔO有了較快發展??傮w來看,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體現,民間文化有所弘揚,文化市場漸趨繁榮。通過對我縣所轄的七鄉一鎮一場,四十個行政村,經過實地調研了解?,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在縣委宣傳部行政編制人員中(包括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外宣辦3人、文明辦1人、縣文聯1人,在職干部,共5人年齡在25歲至46歲之間,26歲至36歲的占40%,36-46歲的占60%;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20%,大專學歷占70%,中專學歷占10%事業編制人數占10%業務經費相當短缺,沒有專門的辦公用房,外宣辦、文明辦、縣文聯和宣傳部合用二間辦公室。
瑪曲縣廣播電影電視局,全局行政編制為8人,事業編制為20人現有職工29人,年齡在23-47歲之間,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專文化程度5人初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2人現有辦公用戶和機房建筑面積477平方米,其中磚木結構平房187平方米,磚混結構二層樓房290平方米,固。
定資產174萬元。下屬機構包括縣有線電視臺、調頻廣播電視轉播臺和無線電視轉播臺。事業發展經費嚴重不足?,F有辦公和業務用房477平方米,無演播室、材料庫房,廣播電視播出機房和值班室混用,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隱患。
1、機構設置:縣文化體育局內設辦公室、文化股、體育股、財務項目股。下設縣文化館、藏族歌舞團。文化館內設辦公室、民間文化工作室、群眾文化工作室、圖書室、文博工作室、財務室;歌舞團內設辦公室、舞蹈隊、聲樂隊、創作室、民間藝術團、財務室。
2、編制:文化體育局5人,文化館16人,歌舞團33人。
3、人員構成:總人數54人。25歲以下的16人,26至35歲的20人,36至45歲的11人,46歲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專13人,高中及中專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職稱1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24人。圖書管理人員7人,聲樂管理人員5人,作曲1人,編劇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體育方面,除了縣文化體育局和歌舞團經費基本上能保證其日常業務的正常運轉外,縣文化館的經費顯得十分緊張,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無法開展。
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通過深入扎實地開展“三講”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條列、兩個務必、先進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學發展觀等學習教育活動,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隊伍建設在廣大黨員干部中,不斷建立健全學習制度,通過中心組學習會、單位支部學習會議、中青年干部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等多種有效形式,使廣大黨員干部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增強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論水平在新聞系統中,重點開展了“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加強了對新聞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近年來,我們以提高隊伍操作到位、破解難題的能力為重點,堅持培訓與實踐并重的原則,不斷提高廣大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工作水平制定專業人才培訓計劃,有步驟、多層次、多渠道地對宣傳思想文化人才進行了培訓近幾年來,我縣組織新聞理論與實踐講座3期,參培人員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訓班2期,參培人員80余人次通過多種渠道,鼓勵干部和專業人員通過參加業務技能培訓、攻讀中央或省委黨校函授學院的大專、本科學歷等渠道,提高了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在瑪曲縣舉辦了1期瑪曲文學創作“雪光”筆會,邀請了全省范圍內頗有影響力的50余名作家,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創作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學作品,進一步提高了瑪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近年來,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根據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完善用人機制,大膽探索,創新方法,不斷拓寬選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優秀人才到宣傳文化隊伍中來一是面向全社會招聘人才縣廣電局面向社會公開選拔節目播音等專門人才等這些人員到崗后,經過實踐磨練,已成為單位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二是跨部門選調人才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從相關部門單位選調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實、理論水平較高、且有專業知識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質人才,進一步優化結構,充實力量為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部門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按照德才兼備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了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建設在圍繞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培養了一批堅持原則、敢抓敢管、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隊伍,繼續深化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教育”活動,在全社會樹立了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確把握改革方向,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為優秀人才發揮才智、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
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尼瑪鎮、阿萬倉鄉宣傳文化站已啟動使用曼日瑪的宣傳文化站正在修建當中宣傳文化站配備有圖書、電視、光盤、閱覽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動廳(室),縣城中心興建了格薩爾文化廣場,縣總工會開設了1處文化活動室縣老齡委開設了1處文化娛樂活動室,為整合文化資源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體育局、工青婦等部門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節(慶)日、配合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組織了一定規模的文體活動,如組織文藝演出、書畫攝影展、籃球比賽、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圍內實施的“千臺大戲送農村”戰役活動開展以來,活動規模大,品味檔次高,文藝節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縣委、縣政府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響了“天下黃河第一彎”、“格薩爾發祥地”、“亞洲第一天然草場”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過政府投資,市場引導,將瑪曲賽馬大會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樹立了產業品牌瑪曲賽馬大會已成為全甘肅十大旅游文化賽事活動之一,使民間傳統文化體育事業得到傳承發揚。
我縣宣傳思想文化及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家、省、州對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問題不少,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不少鄉鎮、牧村干部對宣傳思想文化建設意識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對牧村宣傳思想文化建設豐富內涵的整體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設應該抓什么,如何抓,導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們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認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是“軟任務”,不如搞經濟建設,能夠看得見,摸得著,體現政績明顯長期存在著“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認為宣傳思想文化建設不好搞,費錢費力抓不到點上,出不了成績。
雖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關于加快基層文化建設的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業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與經濟增長的幅度相比,嚴重失衡。
截止目前,全縣七鄉一鎮一場,已建成2處宣傳文化站還有1處正在修建當中基層鄉鎮宣傳文化站的覆蓋面占全縣鄉鎮、場總數的33.3%40個行政村文化設施建設基本處于空白遠遠滿足不了牧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首先基層領導干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過于單調、匱乏,導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不止在這種情況下,先進文化如何能夠占領基層鄉村陣地?不少干部群眾對此十分憂心這種現象,固然與大多數群眾知識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觀念落后等因素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基層干部對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調動不了牧民群眾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絕大部分鄉鎮、村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各鄉鎮文化站沒有專門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處文化站的管理人員都是由鄉政府一般干部兼職,沒有專業的文化知識和管理經驗總體素質偏低,業務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數職,工作處于應付狀態文化部門缺乏對文化工作者系統的業務培訓,基層文化工作者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出外開闊眼界的機會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上很難有所作為人員編制、經費支持、活動場地等得不到落實,文化活動開展沒有發展后勁,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一是“先天不足”全縣宣傳文化人才隊伍來源比較雜,科班出身少,第一學歷大專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進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專業人才少”尤其是宣傳文化部門調進來的干部中,絕大多數沒有學過宣傳報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專業,只能是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好多干部剛調進來,一時無法適應,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費時費力抓不到點子上,工作上很難打開局面三是屬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傳文化領域能夠擔當起懂專業、能帶頭的人才少,特別是有影響力、知名度的“大家”類的人才更少。
從年齡結構看,一些學科和專業人才斷層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高中級專業人才年齡構成偏高40歲左右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比重較小從專業結構看,就文化系統而言,有些專業如:戲劇人才、舞臺藝術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學術性研究人才、網絡技術人才、圖書情報信息人才等相當緊缺從知識結構看,有的學科和專業人才學歷結構偏低,知識結構老化,不少人僅停留在“技術性”層面,缺乏發展后勁這種人才結構,很難適應和滿足目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幾年來,民間文化藝術人才在我縣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成為繁榮發展全縣文化事業的重要力量由于長期以來對民間藝人的作用、地位認識不清、重視不夠,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時也沒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對民間藝人的管理處于無序、松散狀態,影響了其作用發揮和水平的提高。
充分認識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和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儲備是第一儲備、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實加強對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設工作列入宣傳文化單位領導班子,特別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內容,宣傳文化系統各單位每年要對系統內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現、職業道德、工作業績、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及崗位職能履行情況進行考核加強對宣傳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宏觀調控、中長期規劃和督促協調等工作。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的基礎上,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重點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以培養拔尖人才、復合型人才為重點,以培養中青年人才的創新能力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宣傳文化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要加強教育培訓。
整合培訓力量,創新教育形式,組織人才參加各類專業培訓,促使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建立基層文化骨干培訓制度,每年至少舉辦1次館、站文化專職干部學習交流活動,縣、鄉(鎮)、場文化專職干部每年至少參加2次集中培訓每年至少組織宣傳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學習1次,進一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轉變觀念,有助于在工作實踐中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改進方法逐步將繼續教育與專業技術職務考證進行掛鉤,調動各類人才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各類專業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時間不少于15天。
二是要注重實踐培養。
大力發展區域文化產業,舉辦好賽馬大會等特色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在實踐中培養人才;重視在宣傳文化重點工作、重大課題項目中培養人才;采取上掛下派鍛煉、橫向交流、下基層采訪、演出、體驗生活等有效形式,選派宣傳文化干部到艱苦環境和重要崗位接受鍛煉、增長才干;充分發揮有專業知識、懂行業管理人員的帶動作用,通過對中青年宣傳文化人才骨干進行傳、幫、帶,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
三是要抓好個性化培養。
充分發揮用人單位、高等院校、各類協會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促進人才的個性化培養重視用人單位的作用,促使崗位成才;重視高等院校的優勢,抓好專業化教學;重視各類行業組織、學術團體的作用,整合資源,促進人才建設;重視培養民間文化人才,突出以師帶徒的方式,延續傳統文化項目的傳承與發展。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競爭機制。
深化宣傳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完善目標責任制考核,積極推進干部交流,建立動態管理的長效用人機制推行專業技術人才聘用制,按崗選人,競聘上崗,獎優罰劣,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建立評價體系,對宣傳文化人才實行“業績文化”評價,真正形成“重業績、重能力”的用人氛圍,并作為提拔任用的依據鼓勵企事業單位對關鍵崗位的專業技術骨干和承擔重點文化項目的帶頭人實行協議工資制、年薪制對特殊專業崗位上的優秀拔尖人才,經批準可以實行高薪聘用。
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機制。
省、州、縣、鄉鎮宣傳文化干部實行上掛下派,增強機關干部的實踐能力,拓寬基層干部的視野范圍;加大宣傳文化系統人才交流力度,理順各級宣傳部與“宣傳口”單位的干部使用渠道,為激發宣傳文化干部的干事創業奠定創造有利條件。
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對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創作上有重大成果、經營管理上實現較高經濟社會效益的拔尖人才給予獎勵繼續開展“三優兩品牌”(優秀記者、優秀編輯、優秀人才,品牌欄目、品牌活動)評選活動,對高學歷、高職稱、有專長和優秀工作者給予表彰獎勵要重視對民間文化藝人的有效管理,對優秀民間文化人才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特別是對一些瀕臨滅絕的民間文藝項目和藝人進行重點扶持,推動民間文化藝術有序健康發展建議中央、省上進一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宣傳文化人才建設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資金、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傾斜。
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機制。
根據宣傳文化系統的職業性質、職業風險、對社會的累積貢獻度等特點,實行具有宣傳文化人才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住房、津貼制度和補充養老保險等制度,使編制內外的宣傳文化人才在享受養老保險、經濟適用房等待遇及社會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對學有所長、貢獻卓著的專業人才要優先繳費,在住房、職稱等方面給予傾斜要保證宣傳文化專業人才的工資福利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做到“用適當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勵機制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加大對宣傳文化人才建設的投入,從實際出發,多渠道籌資設立宣傳文化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培養、培訓、引進、扶持、激勵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宣傳文化單位的內在活力,為宣傳文化專業人才施展才華創造良好平臺和發展環境加大對優秀宣傳文化人才的宣傳力度,深入報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進經驗,樹立典型,擴大影響,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強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近期,筆者就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形成原因及思考對策為課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現就有關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宣傳不夠到位。目前,農村宣傳思想工作仍滯留在定規劃、下文件、開會議的低層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簡單,針對性不強。主要體現在:理論學習不深入,形勢教育不及時,政策宣傳不到位,很多地方長期以來忽視先進的政治思想和科學的實用技術的宣傳教育,理論武裝指導不了實踐工作,以致不少農民朋友思想觀念落后、政策水平低下、法律意識淡薄、文明程度偏低,對錯誤的思想和落后的行為缺乏辨別力和抵制力。
(二)輿論引導不夠。在貧困邊遠山區,宣傳媒體網絡不健全,宣傳方式手段陳舊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輿論引導優勢的充分發揮,很難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積極營造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
(三)文化活動匱乏。隨著廣大農村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基層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受資金、文藝人才等各方面的條件制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能力相對薄弱,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文化生產力矛盾更加突出,人們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滿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一些盲區。
(四)陣地使用率低。近年來,中央、省、市都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使文化陣地的硬件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卻不容樂觀。有些文化室長期無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級通知說有檢查時才會臨時開門,打掃衛生,組織人員,待檢查團一走,又恢復鐵將軍把門,文化室的“陣地”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
(五)干部隊伍不穩定。當前鄉鎮宣傳干事大多為兼職,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使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傳文化工作中。
一是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宣傳思想工作不夠重視,積極性不高,認為宣傳思想工作純粹是務虛,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不能很好處理經濟建設與宣傳思想工作的關系,認為做不做無關緊要。
二是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夠,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不夠深刻全面,一些人認為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加大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投入不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往往是虧本生意,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產生政績效應。
三是文化人才相對匱乏,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不夠濃郁,人才培養工作不力,宣傳文化人才青黃不接,隊伍發展不穩定。
(一)高度重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鶎有麄魉枷胛幕ぷ鞯某尚е苯雨P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是否得到貫徹落實,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作為各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入調研基層群眾實際需求,不斷創新基層宣傳工作的形式。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關注社會大眾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選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話語表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吸引人們。一方面在黨的方針政策、惠民措施的宣傳上,探索改進單一的灌輸式宣講的方式,應努力將宣講內容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劇等形式,寓教育于娛樂之中。另一方面在宣傳資料的編印上,應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編印通俗易懂、圖文并茂且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宣傳品,如掛歷、口袋書、折頁,還可將需要宣傳的內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種語言解說,滿足不同民族群眾的需求。同時還應考慮建立一支基層宣講員隊伍,用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體現發展的變化。
(三)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一直以來,在基層文化活動中,宣傳文化干部始終承擔著組織者、領導者、參與者的職責,而基層群眾卻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者。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熱愛以及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也逐漸高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應積極引導他們,將自己領導者的角色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發揮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層總有一些文化能人,他們或會彈會唱,或會舞會講,應對其中有熱情、有影響力的骨干給予經濟上、政策上的扶持,將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周圍群眾積極參與,從而活躍群眾文化。二是結合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開展能夠吸引大多數群眾廣泛參與的民間活動,如民間游戲、歌舞表演、體育競賽、節慶活動等,讓群眾在廣泛參與中感受民間文化的魅力,激發對民族、對集體的熱愛。
(四)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隊伍建設。新形式新任務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建設一支具有堅定政治立場、廣博文化知識、崇高職業精神、過硬工作本領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隊伍。一是創新體制,保證基層干部數量,專向培養基層宣傳文化干部?;蛘咭部山o長期在基層從事宣傳文化工作、對基層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想、又有豐富工作經驗但始終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干部明確身份,保障待遇,使他們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干部的整體素質,要通過舉辦不同層次多種形式培訓,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尤其要通過學習教育,使基層干部隊伍能真正熱愛基層、扎根基層,把基層當作施展才華、展示能力的舞臺,這同時也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基層、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的無限熱情。三是動員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發揮好基層黨團員隊伍、群眾中的先進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觸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隊伍,使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片領域。
(五)加大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當前,各級財政對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與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應加大對文化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文化活動中心、健身廣場、圖書閱覽室等能夠提升人們精神素質和身體素質的設施在基層還為數很少,而人們對此的需求卻很大。另一方面,在外宣品的制作、電視節目尤其是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的譯制方面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同時還應保障基層宣傳部門的工作經費。
回顧我省林業站建設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緩慢發展階段。為適應林業建設需要,我省于1961年開始在重點林區設置區、鄉(鎮)林業站,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到1987年底,林業站只有551個,職工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原國家林業部將林業站建設作為林業改革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利用3~5年時間把區、鄉(鎮)林業站建設好。我省即把建站設員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林業站建設步伐加快,發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業站1095個(占鄉鎮總數的61.9%),站員4006人,其中正式職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來的標準化建設階段。1993年6月,全省林業站工作會議在東至縣召開,研究和部署林業站開展標準化建設,標志著我省開始了以核定林業站機構編制,提高隊伍素質,加強站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制度、圖表及檔案管理建設為中心;以強化林業社會化服務職能,加快林業站自身經濟建設及廉政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階段。在這一階段,我省緊緊圍繞林業站標準化建設這根主線,鞏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發揮林業站的多項職能作用,為實現“五八”造林綠化規劃、林業第二次創業和綠色長廊工程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之中。
據調查統計,目前全省保留單獨設立的基層林業站有806個,在農林水綜合站加掛林業站牌子的掛牌林業站301個,另有綜合站284個。全省各類站共定林業人員編制4001人,實有林業正式職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經有76個縣(市、區)獲得了國家林業部(局)確認的林業站標準化建設“合格縣”稱號。
二、林業站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分析。
(一)林業站機構不穩定。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縣(市、區)均為設立綜合站;巢湖、安慶、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縣(市、區)多為在綜合站的基礎上加掛林業站牌。全省單獨設立806個林業站,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個林業站縮減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開展撤區并鄉及鄉鎮機構改革以來,我省林業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響。xx年9月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后,各地又開始撤并林業站機構,下放林業站管理權限,大幅度裁減林業站人員。據統計,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嚴重時的xx年底,全省實有基層林業站723個(較xx年縮減45%),落實核定林業站編制3035人(較xx年縮減43%,占省編委核定全省林業站編制數的52%),實有職工3221人(較xx年縮減39%)。與國家加快林業發展的形勢,與多項林業重點工程實施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林業站機構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穩定難以保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人員編制少,事業經費難落實。
本次調查,各地均反映林業站人員編制少,且多數山區縣林業站人員事業經費不能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實行全額撥款,加重了林業部門的經費壓力。如靈璧縣有21個鄉鎮,設立6個中心站,核定編制才18人;寧國市是我省重點山區縣,全市19個鄉鎮辦均單獨設置了林業站,核實編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該市有林業用地面積275萬畝,站人均2.5萬畝。金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430多萬畝,全縣29個鄉鎮林業站,只核實編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積近5萬畝。都與《安徽省鄉鎮林業工作站人員編制標準(試行)》中山區鄉鎮站編制基數為3人,每1.5萬畝林業用地增編1人的規定要求有較大出入。又如重點山區縣休寧縣,全縣39個林業站,定編128人,站均編制只有3.28人。而且,該縣林業站事業經費得不到保證??h財政每年總體上劃撥給縣林業局的事業經費只有42萬元。導致該縣32名農民技術員(包括從社會上招收的“林政員”、“林管員”和“林業基金代征員”),1997年參加了黃山市人事、林業部門聯合組織的考試、考核,被擇優聘用;xx年又參加機構改革中的考試、考核競爭上崗,身份雖已解決,但其工資等待遇卻一直不能兌現。近幾年來,不時有上訪發生。類似的情況在績溪、岳西、潛山、霍山、金寨等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下達編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個縣(市、區)設立301個掛牌林業站,下達編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個編制多屬綜合站中落實林業人員。全省各類站實有林業正式職工中還有23%的人員事業費未列入縣級財政預算。
(三)管理體制不順,林業站職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層林業站管理體制多種多樣。據調查,全省有35個縣(市、區)483個林業站“三權”在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實行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主要分布在山區縣和設立林業中心站的縣;有23個縣(市、區)157個林業站和89個掛牌林業站實行雙重領導;還有20個縣(市、區)148個林業站和212個掛牌林業站,18個縣(市、區)18個林業站和284個綜合站實行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
金寨、青陽、桐城、埇橋、蕭縣、濉溪等縣(市、區)普遍反映,由于林業站現屬鄉鎮以塊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業站職工成了鄉(鎮)干部,要參加鄉鎮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隊,計生收稅,無力投身林業工作;二是林業站職工待遇低,工資福利難保證;三是森林資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質量難保證;五是林業主管部門落實任務不暢等等。同時,多年來一些地方將林業站“三權”下放與收回幾經反復,動搖了基層林業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在工資兌現上,林業站“三權”下放的青陽縣,廟前鄉財政只撥給林業站基本工資(占70%)的80%,而浮動工資(占30%)、123元津貼工資等一概不發,林業站職工在家扎大掃把賣,每月只能勉強兌現基本工資。
與此同時,省林業廳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市級和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內也沒有統一的專門的林業站管理機構。林業站管理的職能分散在辦公室(人秘股)、林業站(造林科)、資源科(股)、技術推廣中心等部門。盛市、縣三級林業站主管部門的管理體系也有待理順與加強。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xxx轄區現有人口32萬余人,轄9個街道辦事處。目前,我區已在各個街道配備了副科級宣傳委員各1名,各宣傳委員在區委宣傳部、街道黨工委領導和指導下,以轄區市民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大院為陣地,發揮文體志愿者、夕陽紅、老干部、老黨員等各類隊伍、團體的宣傳教育作用,利用多種載體和方式,充分調動各類民間文體、宣傳教育團體積極性,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加油鼓勁。
二、近年來我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做法及經驗。
xxx各級黨組織對宣傳思想工作非常重視,積極加強對這一工作的組織領導,并在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上下功夫,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熟悉宣傳思想工作業務、適應艱苦環境、政治強、作風正、水平高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為解放區的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度重視,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實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全民思想政治素質,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緊迫任務。我區堅持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式,不斷教育和幫助群眾解決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逐步轉變和更新群眾自身的思想觀念。一是堅持不懈地開展“三德”教育。開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的“三德”教育,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一個重要的內容和長期的活動,我們以創新的方式宣傳永恒的優良傳統美德觀念。細雨潤無聲,滋潤著人們的思想,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觀念。二是堅持不懈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用創新的理論體系統一和武裝全體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使廣大干部群眾為實現黨的各項奮斗目標而不懈奮斗。三是堅持不懈地用正反兩個方面典型教育,用正面典型鼓勵群眾,用反面典型警醒群眾。四是堅持不懈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解決各個時期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群眾性思想問題和社會性問題,及時壓倒邪氣。五是堅持不懈地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組織開展各種學習和實踐活動,實踐《公民道德格言》,使全體群眾共同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并齊心協力抓好社會道德規范建設,達到以德治區的目的。六是堅持不懈地抓好重點人群的思想教育。經常在學校、農村及社區中搞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加強思想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我們不僅進行先進的思想觀念和文明的道德觀念的宣傳教育,還堅持貫徹“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不斷加大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強精神文明硬件建設,在抓中心區建設的同時,逐步把投入重點放在基層農村,著力改變農村“亂、臟、差”的面貌,以提高整個社會文明程度。通過文明創建活動,呈現出一大批省、市、區級文明鎮村、文明單位、文明戶。我們通過長期不懈的工作,改善群眾生活的條件,創造輕松的生活、工作環境,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三)開展便民利民活動,促進科教文衛體事業的發展。
對全區科教文衛體工作,深入指導,協助科技文教衛生等有關方面搞好工作;重點抓好先進文化進村入戶活動,如送科技下鄉活動、“三農”科普培訓活動,送戲下鄉活動,送書下鄉活動,慶祝節日晚會活動,文藝創作活動,競賽活動,送醫下鄉活動,清理凈化文化市場活動,等等。由于一浪接一浪地深入開展服務民眾的活動,從而把科教文衛體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經調查,我們發現,當前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還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存在著與新世紀新階段新要求不相適應的東西,綜合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宣傳工作不被重視,存在著應付了事、得過且過的現象。由于宣傳思想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某些單位和基層看不到宣傳思想工作的潛移默化作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缺乏了解和耐性,對宣傳思想工作在經濟工作和其他工作中的作用存在認識偏差,而一味把心思和時間放在發展經濟和完成年度中心工作任務上,從而忽視了宣傳思想工作。
(二)宣傳思想工作在。
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查看貫徹過程中存在脫節現象。宣傳思想工作的貫徹落實,除了新聞媒體外,一條關鍵的途徑是宣傳思想工作部門和干部層層貫徹,把***、省、市、區精神落實到基層。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基層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尤其是街道與村(居)委一級,宣傳隊伍不健全是一個原因,領導不重視是另一原因。有些鎮村只抓一個點,而沒有以點帶面,造成覆蓋面不廣。有時只在其他會議中略帶布置一下,有時則根本不當一回事。這樣,明顯地的把上級的精神擱置在鎮和村一級,廣大群眾缺乏了解,加大了統一群眾思想和組織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難度,長期的脫節還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三)文化供需矛盾突出,文化生產能力有待發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存在一些盲區。一是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二是新經濟組織,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三是城市社區居民,特別是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四是流動人口,特別是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這些領域是中國社會的最基層,覆蓋這四大盲區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當務之急。
(四)宣傳資源分散,隊伍不穩,大宣傳格局有待完善。當前,宣傳資源分散,陣地和隊伍缺乏有機的統一和統籌發展;宣傳文化隊伍不穩定,各地各部門各自為陣,宣傳工作“孤立化”、“隨意化”、“形式化”等現象突出,未能形成大宣傳、大教育、大服務的格局,宣傳合力不強。文化資源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文化陣地未能正常運轉。許多宣傳思想文化隊伍多為群眾性自發組織,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和穩定的經費來源。
五、加強和改進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一)建立、完善檢查、考核機制,從制度上明確領導和宣傳工作者的責任。最根本的是要建立一整套檢查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檢查考核不只停留在看記錄、聽領導匯報上和對部分干部群眾的問答上,還要廣泛聽取群眾的反映,只有建立起檢查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才能使全體領導干部認清自己的責任,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自覺把宣傳思想工作這個無形的東西長期抓實抓好,永不放松,從制度上得到重視,得到保證。
(二)要堅決貫徹“三貼近”要求。宣傳思想工作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的具體體現。理論工作“三貼近”,以緊貼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回答人們關心的問題。新聞工作“三貼近”,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多報道基層的,群眾身邊的,實在有價值的內容。文藝工作“三貼近”,要多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工作。思想工作“三貼近”,要多做細致的思想工作,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在服務中引導群眾。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三貼近”,要緊密結合黨和政府中心工作,以文明創建為載體,以解決日常生活中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為著力點,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9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