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開題報告時,我們要注意邏輯嚴謹,論述清晰,重點突出。以下是一些精彩的開題報告案例,供大家進行參考和學習。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關心學習。
1、建構主義理論。
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知識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由學生自己通過主動探索得出結論。
2、“思維”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梢?,人的手腦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要讓兒童多動手操作、多觀察。
3、課堂教學論。
《新課標》指出: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體驗。
。
我長期帶小學數學,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老教材就是單一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可能導致優生認為太簡單滿不在乎,中等生認為剛合適容易滿足,差生認為太難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學生思維受到局限,課堂氣氛冷清,無法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自從去年秋季學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開朗,原來新教材中創設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值得認真研究、探討。
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有以下幾大功能。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現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解答,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發現信息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合作的機會,也讓學生聆聽他人的想法,啟發自己的思維。
(三)建立模型。
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后運用這一模型去解釋一些現象,或解決一些問題。
(四)培養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與他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從而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反饋教學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向過程,都是可通過學生發現信息,解答問題的情況,了解他們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六)促進課堂教學。
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是輕松而快樂的。
。
《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錢理群十分關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他曾說“引導孩子讀詩,寫詩,用詩來陶冶心靈,營造詩的家園,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是帶有根本性的?!?/p>
但是,現實中的中學語文教育卻因多種原因過多地奉行著實用主義價值觀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學生在應試制度擠壓下、快餐文化沖擊中,泯滅了尊貴的思想,鈍化了豐富的心靈,喪失了審美和創新的多種語文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經過調查了解,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確立了“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研究”課題。
中學現代詩歌教學是現代詩歌作為特殊文學作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化。但跟古典詩詞教學比,現代詩歌教學不但艱難,甚至已經到了整個語文教學的最邊緣。因此,在高中學段,研究現代詩歌教學意義重大。
恢復現代詩歌作品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以及中學現代詩歌教學所應具有的神圣地位;補充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內容,豐富高中語文優秀現代詩歌作品思想內涵,細化選修課程系列1“詩歌與散文”的操作實踐;引導廣大青少年在閱讀大量優秀現代詩歌作品過程中,學習掌握高效鑒賞現代詩歌作品的'方法,最終能詩意地把握語言、感受生命、徹悟生活。
一、課題名稱。
二、界定解讀。
1、現代詩歌:主要指中外詩歌寶庫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傳廣影響大的名作。故所選詩歌,在地域上涵蓋中外,時間上側重現當代。
2、教學研究:在充分考慮現代詩歌文體特點基礎上,側重兩方面研究:一是現代詩歌在語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導學習掌握讀詩、品詩、悟詩乃至嘗試創作詩歌的技巧和方法。
一、研究設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所選的《沁園春·長沙》《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為例,指導學生學習掌握最基本的鑒賞現代詩歌的方式方法。
2、延伸拓展:
篩選部分中外現代優秀詩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了解現代詩歌的特點,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及鑒賞能力。
3、實踐活動:
結合現代詩歌單元內容,組織詩歌欣賞、個人創作、詩歌朗誦等活動。欣賞詩歌可由老師選擇,創作詩歌可據不同情況自定,朗誦詩歌可在語文教材、擴展讀本、課外或自己創作中選擇,也可把中國古典詩歌改寫成現代詩歌進行朗誦等。
二、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交流討論等。
三、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4——20xx.8)。
2、實施階段(20xx.9——20xx.4)。
(1)訪問調查。
了解現代詩歌教學現狀,查找存在問題及其原因,摸索可行方法等。
(2)具體實施。
走進課堂,具體實施現代詩歌教學;利用課余,開展多項研究活動;等等。
3、總結階段(20xx.4——20xx.5)。
(2)搜集整理其他研究成果;。
(3)上傳上級課題負責部門。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制作多媒體現代詩歌教學視頻;。
3、組織學生將自己創作、翻譯或改寫的現代詩歌結集。(鼓勵學生編寫個人專集,也可多人,建議為詩集起一個有詩意的名字,寫出序跋,自己設計封面、插圖和板式等)。
(一)背景:
1、當前社會發展狀況。
隨著社會變革,新的教育觀念的出現,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解決后進生的方法,這些后進生不管在學校里還是家庭當中都表現為進步比較緩慢、水平比較低、性格比較孤僻,精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差等等。造成他們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言行、社會不良“細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軟弱單一以及學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們成為學校頭痛、家長憐惜、社會憎惡的“另類”人。
2、傳統教學狀況。
傳統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味的追求成績,分數說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長及學生有了“分數萬歲,其它白費”的心理,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而現在素質教育提倡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必將給教育的改革帶來革命性的沖擊。
3、教育思想背景。
進步教育運動強調教育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并且必須提供學生自然成熟與發展的學習環境。這就為本課題的研究建立了活動的舞臺。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校教育只要存在,后進生問題就必然存在。后進生的人數雖不多,但其不論對學生群體還是個體來說,就學生的身心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和危害,所以后進生的轉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實踐意義。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學生成績好,但其實際生活溝通的能力差,成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現出較好的品質,但卻不擅長體育,成為“品優體弱生”;有的在音樂、美術等方面表現出特殊的才能,但學習成績差,成為“低分特長生”;有的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卻管不住自己,導致成績很差,我們稱為“自律能力差群體”……因此,后進生具有相對性,只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衡量和考察學生,我們才能科學地做出判斷與評價。
該課題不僅有上述實踐意義,還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因為它傾注了所有研究成員的大量心血,我們都明白,怎樣轉化后進生是一個難題,轉化后進生的效果怎樣更是一個難題,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準確把握后進生工作的重點,尋找突破口,提高轉化的效率;期待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本地區的教學能產生指導意義,對相鄰地區的教學有借鑒意義。
(一)課題界定。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把“后進生”定義為: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不僅僅指在學習方面。包括:對學業的焦慮;自信心問題;人際溝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別人的理解看法等等問題。
(二)實驗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遠大的目標。
(2)情感目標:有計劃的做好學生系統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3)發展目標:特別加強基礎德育建設,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自覺性,使絕大部分同學成為勤奮學習、熱愛勞動、愛護公物、勤儉樸素、尊老愛幼、待人誠懇、講究禮貌具有一定素質的文明人。
(一)實驗的假說:
我們的這一課題重在探索后進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后進生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探討深層的施教藝術。爭取轉化他們,使這些后進生在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對后進生轉化的理論研究上,缺乏與實踐的聯系。面對形形色色的后進生,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品行等方面還呈現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勢必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并引起一系列行為心理變化。面對教育和教學的困難,仍沿用常規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變這一現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實驗新的方法,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充滿信心。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得到進步。
本課題通過個案跟蹤分析,著重摸清學生的心理、學習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尋找和嘗試指導幫助他們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以促進他們品行、能力等方面的進步。預計將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限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處事態度、價值取向和人際關系,將會使他們學會自主解決困難、消除困擾、走出困境,為學生的今后進一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我們將能夠創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應,在探索指導和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困難方法、途徑和模式的同時,會激勵部分對“后進生”失去信心的教師,改變觀念,重振士氣,引導教師強化教育教學研究的興趣。
3、我們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教學力量群效應。因為學校不僅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場所,同時也是鍛造、高師之地。這種教研活動輻射出的群體效應是學校所期望的。
(二)實驗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面向全體與關注個性差異相結合;。
3、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4、預防、矯治與發展相結合;。
5、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6、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一)主要內容。
a如何緩解學生焦慮、
b正確看待自信問題。
c如何改善人際溝通。
d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二)目標及呈現形式。
(1)理論目標:本課題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廣價值,發展已有的理論,開辟“后進生”心理問題探究的新路徑,力爭對本地區的“后進生”轉化研究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對其它地區“后進生”問題的研究與轉化起到借鑒功效。主要呈現形式是論文和實驗報告。
(2)實踐目標:幫助實驗對象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探根溯源,找出癥結所在,給予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社會的不良誘惑,分清良莠,擇善而從;引導他們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和諧上進、全面發展的“人”。主要呈現形式是調查報告、論文以及學生的轉變數據分析。
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發展的潛能,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羅杰斯在《患者中心療法:它的實踐、含義和理論》中指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所有其他的動機都是這種自我實現的不同表現形式,自我實現指的是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向。這種潛能只有在真誠、共情、無條件關注的環境和條件下得以充分的發展和實現。
羅杰斯認為:人類給予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實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種傾向性,傾向于朝著完美,朝著事項各種潛能的方向發展。因此他所倡導的以人為心的治療就是使來訪者自我調整、自我成長并逐步擺脫外力的控制前進。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有著實現的傾向,若能有一個適宜的環境的話,一個人將有能力指導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行動,從而達到良好的主觀選擇與適應。
鑒于以上思想,我們認為應該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潛能,他們“是能思考、能感覺、能體驗的一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說到底是學生內心的自我調節。作為學校,要緊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自我實現的環境,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比如交給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的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能積極參與的活動課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主動進行調節。
2、素質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边@里指出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即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能力、培養勞動觀念、發展個性、辦學形式和教學多樣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即教學要適應兒童每個年齡階段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經驗中學習;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個性差異;教學要多樣化。
3、新課程標準理論。
(一)基本操作。
根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實驗研究,將實驗法與行動研究法相結合。
(二)無關變量的控制。
1、均衡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性別和能力差異,使之符合等組實驗要求。
2、對各組學生(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不作宣傳和暗示。
3、嚴格控制學習時間,杜絕加班加點。
4、實驗教師嚴格控制年齡差別,學歷差別,能力差別及工作態度差別等。
(一)實驗方法。
本課題借鑒已有的理論經驗,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對后進生的心理問題的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心理測量法、實驗調查法、個案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實驗過程及時間安排。
本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確研究目標,進行課題分工、人員職責和計劃安排情況、確定實驗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走訪談話,建立后進生個人檔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體對實驗對象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其心理問題的表現,尋找成因,歸納特點,找出共性的規律以及個性差異,從而尋根追源,因材施教,寫出實驗論文及階段總結。
三、鞏固實驗階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統計實驗數據、匯總資料,完成實驗研究報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作文是學生語文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反映。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對中學生的個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關注中學生的個性心理,激發他們充沛的寫作內驅力?如果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是當前初中作文教學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學中最適合發展學生個性的活動形式。但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作文教學的內容和操作很難形成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序列、體系,教師和學生都感到不知從何提高,一直處于“游擊”或應付的狀態之中;學生“急于求成”;教師作文教學“有量無序”、“臨時報佛腳”或放任自流,學生升學需要與作文實際需要產生矛盾;小學與初中之間、初中各年級之間,作文教學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聯系性、連續性和深入性。
所有這些問題都說明,初中作文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廣大語文教師有待進一步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意義。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強調“寫作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世界進行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學的方向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標準”關于寫作教學的要求,體現了淡化文體意識,注重語言運用能力,淡化理論講解、注重實際操作,淡化名詞術語、注重實例比較啟發的精神。
語文教師只有恰當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也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2、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需要。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從而“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從我校的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用科學手段,堅持實踐第一,加強綜合研究,為推進我縣“有效教學”展開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二)主要依據。
1、《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為初中作文教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要求學生說真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2、作文教學法。
作文教學法理論認為:作文教學“首先是教師的問題”,主張“教無定法、文無定法……”,我們的教師應“結合時代精神,在作文教學中尋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學盡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p>
3、認知結構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學習使新的內容和舊的內容結為一體,形成一個內部的知識結構。這一理論可概括為:(1)認知結構具有建構的性質。(2)良好的認知結構在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習的核心。(3)認知結構理論突出了學生中心的思想。認知結構理論明顯表現出由對教師教的研究轉向對學生學得研究。
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學生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兩個基本過程:“同化”與“順應”?;谶@一理論,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過程就是學生在老師關照下自己“生長”的過程,是不斷“同化”和“順應”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體是學生,老師不可能替代學生“生長”。讓學生在作文中大膽展示自我,不斷豐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長。
5、多元智能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傾向,興趣各有不同,特點千差萬別??蓚鹘y作文教學耗時,費力,低效;教育觀念的“師本觀”而非“生本觀”,作文內容非生活化現象、作文訓練方法的“形式主義”等弊端日趨明顯?!耙磺袨榱藢W生‘的生本教育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生本教育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行為觀正是現行作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6、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發展有效教學。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如何培養學生作文興趣?
2、怎樣有效組織、指導學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學水平?
3、怎樣批閱作文更科學、更有效?
4、如何科學合理地實施作文教學評價機制?
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將積極主動地研究作文教學策略,實現角色轉換;讓學生明確認識到作文不是單純地考察語言表達與運用的能力,而是記錄生活、感受生活、創造生活的一種形式;是他們表達思想,抒發感情,綻放才情的一種途徑;激發他們的寫作內驅力,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作文教學改革,提高學生作文質量。形成適合于本校、本地區的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研究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成因。
2、調查研究初中生作文個性心理特征,并就此進行激發學生寫做內驅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作文習慣的策略研究。
3、通過初中語文作文完善、科學的訓練體系及專題訓練體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語文教師更好地依據學生發展規律與作文訓練體系進行作文教學,從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進一步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4、針對作文訓練的一般規律,研究初中各學段(七、八、九三個年級三個學段)不同的作文教學策略,有的放矢,促進作文教學序列化,使作文教學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5、通過初中作文教學評價的策略研究,改變以往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師一言堂”的評價或“教師精批細改,學生霧里看花”的局面,積極引導學生、家長、教師等多種因素的參與評價,使作文教學評價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學由重結果評價走向過程評價。
本課題擬于20xx年9月——20xx年1月期間完成。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試驗準備階段。
1、收集材料,加強理論學習,審定方案,落實任務。
2、試驗班級的確定。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我校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十二個班學生及相關語文教師)。
第二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試驗實施階段:
1、調查訪談初中生語文作文的個性心理,內容習作興趣、學生對習作的自信心、作文質量、語言積累運用情況、學習習慣、學生對作文的認識等;調查教師作文教學的個性心理;調查教師作文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行為;調查學生已有語文學習策略及教師語文教學的一般策略,分析學生作文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及作文教學現狀、成因,形成調查報告。
2、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理論,借鑒先進作風,結合教學實際,研討適合我校作文教學的整體訓練體系。
3、從興趣入手,使學生愿學、樂學。
4、定期不定期地召開課題組會議,交流研討實驗經驗,反思實驗情況,相互借鑒成功經驗。
5、及時填寫學生成長記錄,撰寫上述過程中各方面的經驗總結或論文、階段性報告等。
第三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月):試驗總結階段。
利用橫向和縱向比較分析法,探討研究的階段成果,明確不足,在彌補缺漏。
(一)保障措施。
1、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姜延魁同志任組長,語文組全體成員參與研究。
2、上報學校,申請研究經費初步確定三千元,基本滿足研究需要。
3、創辦作文期刊《新月》。有語文組主辦,吸納學生編排。
(二)基本要求。
1、課題組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意見,統一思想,修正研究思路,調整研究方案,確定近期研究重點。
2、立足課堂,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課堂細節,捕捉課堂信息,加強理論學習,大膽實踐操作。
3、及時總結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和有價值的經驗,并及時記錄。同時還要將教學中的疑惑點、可研究點記錄下來,在集體備課中進行研究和探討。
4、各參研人員一定要踏實的進行研究,及時進行記錄、統計數據、做好總結,并寫好階段總結報告。
組織參研人員認真學習相關的教學理論,如:《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認知結構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有效教學理論等,并探討作文教學方法(借鑒的先進教法,探討適合我校校情師情、學情的方法)。采取集中學習和分別探討相結合,個人探究和集體交流相結合。
(一)組織分工。
姜延魁副校長任組長,馬耀武、劉伯梟、王秉泰、王艷梅、李占輝、張莉莉為主研人員的《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小組。課題研究中,馬耀武老師全面負責和管理課題研究工作,姜校長負責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課題組所有成員都將團結協作,積極開展本課題研究工作。
(二)經費管理。
本項課題預計需經費三千元,采取經費使用報批制,高效使用經費。
(一)背景:
1、當前社會發展狀況。
隨著社會變革,新的教育觀念的出現,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解決后進生的方法,這些后進生不管在學校里還是家庭當中都表現為進步比較緩慢、水平比較低、性格比較孤僻,精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差等等。造成他們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言行、社會不良“細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軟弱單一以及學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們成為學校頭痛、家長憐惜、社會憎惡的“另類”人。
2、傳統教學狀況。
傳統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味的追求成績,分數說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長及學生有了“分數萬歲,其它白費”的心理,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而現在素質教育提倡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必將給教育的改革帶來革命性的沖擊。
3、教育思想背景。
進步教育運動強調教育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并且必須提供學生自然成熟與發展的學習環境。這就為本課題的研究建立了活動的舞臺。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校教育只要存在,后進生問題就必然存在。后進生的人數雖不多,但其不論對學生群體還是個體來說,就學生的身心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和危害,所以后進生的轉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實踐意義。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學生成績好,但其實際生活溝通的能力差,成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現出較好的品質,但卻不擅長體育,成為“品優體弱生”;有的在音樂、美術等方面表現出特殊的才能,但學習成績差,成為“低分特長生”;有的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卻管不住自己,導致成績很差,我們稱為“自律能力差群體”……因此,后進生具有相對性,只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衡量和考察學生,我們才能科學地做出判斷與評價。
該課題不僅有上述實踐意義,還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因為它傾注了所有研究成員的大量心血,我們都明白,怎樣轉化后進生是一個難題,轉化后進生的效果怎樣更是一個難題,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準確把握后進生工作的重點,尋找突破口,提高轉化的效率;期待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本地區的教學能產生指導意義,對相鄰地區的教學有借鑒意義。
(一)課題界定。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把“后進生”定義為: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不僅僅指在學習方面。包括:對學業的焦慮;自信心問題;人際溝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別人的理解看法等等問題。
(二)實驗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遠大的目標。
(2)情感目標:有計劃的做好學生系統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3)發展目標:特別加強基礎德育建設,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自覺性,使絕大部分同學成為勤奮學習、熱愛勞動、愛護公物、勤儉樸素、尊老愛幼、待人誠懇、講究禮貌具有一定素質的文明人。
(一)實驗的假說:
我們的這一課題重在探索后進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后進生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探討深層的施教藝術。爭取轉化他們,使這些后進生在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對后進生轉化的理論研究上,缺乏與實踐的聯系。面對形形色色的后進生,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品行等方面還呈現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勢必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并引起一系列行為心理變化。面對教育和教學的困難,仍沿用常規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變這一現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實驗新的方法,消除后進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充滿信心。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得到進步。
本課題通過個案跟蹤分析,著重摸清學生的心理、學習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尋找和嘗試指導幫助他們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以促進他們品行、能力等方面的進步。預計將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限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處事態度、價值取向和人際關系,將會使他們學會自主解決困難、消除困擾、走出困境,為學生的今后進一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我們將能夠創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應,在探索指導和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困難方法、途徑和模式的同時,會激勵部分對“后進生”失去信心的教師,改變觀念,重振士氣,引導教師強化教育教學研究的興趣。
3、我們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教學力量群效應。因為學校不僅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場所,同時也是鍛造、高師之地。這種教研活動輻射出的群體效應是學校所期望的。
(二)實驗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面向全體與關注個性差異相結合;。
3、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4、預防、矯治與發展相結合;。
5、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6、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一)主要內容。
a如何緩解學生焦慮、
b正確看待自信問題。
c如何改善人際溝通。
d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二)目標及呈現形式。
(1)理論目標:本課題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廣價值,發展已有的理論,開辟“后進生”心理問題探究的新路徑,力爭對本地區的“后進生”轉化研究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對其它地區“后進生”問題的研究與轉化起到借鑒功效。主要呈現形式是論文和實驗報告。
(2)實踐目標:幫助實驗對象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探根溯源,找出癥結所在,給予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社會的不良誘惑,分清良莠,擇善而從;引導他們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和諧上進、全面發展的“人”。主要呈現形式是調查報告、論文以及學生的轉變數據分析。
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發展的潛能,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過自我教育不斷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羅杰斯在《患者中心療法:它的實踐、含義和理論》中指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所有其他的動機都是這種自我實現的'不同表現形式,自我實現指的是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向。這種潛能只有在真誠、共情、無條件關注的環境和條件下得以充分的發展和實現。
羅杰斯認為:人類給予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實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種傾向性,傾向于朝著完美,朝著事項各種潛能的方向發展。因此他所倡導的以人為心的治療就是使來訪者自我調整、自我成長并逐步擺脫外力的控制前進。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有著實現的傾向,若能有一個適宜的環境的話,一個人將有能力指導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行動,從而達到良好的主觀選擇與適應。
鑒于以上思想,我們認為應該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潛能,他們“是能思考、能感覺、能體驗的一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說到底是學生內心的自我調節。作為學校,要緊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自我實現的環境,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比如交給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的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能積極參與的活動課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主動進行調節。
2、素質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边@里指出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即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能力、培養勞動觀念、發展個性、辦學形式和教學多樣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即教學要適應兒童每個年齡階段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經驗中學習;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個性差異;教學要多樣化。
3、新課程標準理論。
(一)基本操作。
根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實驗研究,將實驗法與行動研究法相結合。
(二)無關變量的控制。
1、均衡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性別和能力差異,使之符合等組實驗要求。
2、對各組學生(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不作宣傳和暗示。
3、嚴格控制學習時間,杜絕加班加點。
4、實驗教師嚴格控制年齡差別,學歷差別,能力差別及工作態度差別等。
(一)實驗方法。
本課題借鑒已有的理論經驗,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對后進生的心理問題的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心理測量法、實驗調查法、個案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實驗過程及時間安排。
本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明確研究目標,進行課題分工、人員職責和計劃安排情況、確定實驗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走訪談話,建立后進生個人檔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具體對實驗對象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其心理問題的表現,尋找成因,歸納特點,找出共性的規律以及個性差異,從而尋根追源,因材施教,寫出實驗論文及階段總結。
三、鞏固實驗階段(20xx年7月20xx年一月)。
統計實驗數據、匯總資料,完成實驗研究報告。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界的熱點問題,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最優化應用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就明確了基礎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呢?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采用哪些輔助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如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以此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本課題研究的目的。
現代教學媒體和傳統的教育相比,有明顯的特色:
(1)設備先進。包括幻燈機、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微機、液晶投影。
(2)表現形式多樣?,F代媒體可用圖像、聲音、色彩、空間等有形有聲地表現教學內容。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直觀、形象地反映客觀事物,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學生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地逐步掌握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傊?,現代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教師可以在課堂這一有限的'時空內,巧妙、合理地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多種感官充分運用,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量,既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將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運用到素質教育之中,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去探索現代媒體和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優化運用的途徑和方法,這是本課題實驗研究要探討的問題。
一、課題的提出。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我校提出了目標導學教學新模式教學改革,該模式尊重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顯現。教師通過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控制教學目標、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環節,利用課堂內的資源及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拓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把學習目標、內容在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1.課題研究的目的: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1)通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總結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1、學生成才。學生協作互助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質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信自強、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通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后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業務,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展。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沙掷m發展。
研究內容:
1、通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范、現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通過示范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并進行實踐、創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秀教學案例。
3、通過不同的目標導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用什么樣的目標導入方式才能激發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導入的優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學習,借鑒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采取什么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獲。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了解各學科、各章節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通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惑。
三、完成課題的條件及人員分工。
(一)人員分工:
課題組組長:梁曉英負責整個課題的組織工作,申報課題并對課題進行論證、總結等工作。
課題組成員:曾憲書負責主抓課題實施研究;劉秉義具體負責材料的積累,實施科研課題的過程管理:其他成員參與編寫教案,聽課、評課,撰寫論文等工作。
(二)進行該項目研究具備的基本條件: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2017年我校提出了目標導學教學新模式教學改革,該模式尊重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顯現。教師通過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控制教學目標、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環節,利用課堂內的資源及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拓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把學習目標、內容在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1)通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總結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1、學生成才。學生協作互助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質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信自強、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通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后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業務,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展。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沙掷m發展。
研究內容:
1、通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范、現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通過示范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并進行實踐、創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秀教學案例。
3、通過不同的目標導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用什么樣的目標導入方式才能激發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導入的優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學習,借鑒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采取什么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獲。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了解各學科、各章節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通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惑。
三、完成課題的條件及人員分工。
(一)人員分工:
課題組組長:梁曉英負責整個課題的組織工作,申報課題并對課題進行論證、總結等工作。
課題組成員:曾憲書負責主抓課題實施研究;劉秉義具體負責材料的積累,實施科研課題的過程管理:其他成員參與編寫。
教案。
聽課、評課撰寫論文等工作。
(二)進行該項目研究具備的基本條件:
1、學校的研究環境。
在校領導的重視下,我校的教育科學研究氣氛濃厚,科研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績。
2、資料準備。
學校有多年教育科研管理和理論培訓的基礎材料和教育科研方法理論等方面的書籍,圖書室還有近百種教育期刊,有優越的條件開展課題研究。
3、經費保證。
學校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并在人員、時間、經費上提供保證,按課題計劃確保經費投入,進一步改善課題設施和課題條件,創造有利的條件保證該課題的順利進行。
本課題是屬于實踐研究的范疇,兼有理論研究??梢圆捎梦墨I調查、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研究文獻資料,全面、正確地了解研究的內容。
2、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座談、測試、訪談等多種形式,對實驗要素進行科學分析與系統整理,形成一般性結論。
3、行動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對隨時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修改和補充。
五、課題的實施。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2017年11月--2017年10月,共分為三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7年11月-2017年2月)。
1、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組織學習“目標導學”模式的教學基本環節,收集有關“目標導學”的資料。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確定個人研究內容,制定研究計劃。舉行。
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第一步:(2017年3月-2017年11月)。
1、進行集體備課,積極開展“目標導學”模式公開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反思、學習、探討、改進、再實踐。
2、邀請本組及其他教研人員一起聽課、評課、提出意見和建議,完善“目標導學”模式。
第二步:(2017年12月-2017年2月)。
1、實驗教師依據研究方案,對研究過程進行整理、設計編寫“目標導學”教案。
2、制定能指導本學科“目標導學”模式的教學評價表,對實施過程進行可操作性的評價。
3、撰寫階段性論文。
第三步:(2017年3月-7月)。
1、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
2、定期開展“目標導學”模式驗收課活動、比賽課活動。
3、對“達成目標”進行研究和總結。進一步完善“目標導學”模式的教學評價表,追求“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7年8月-2017年10月)。
1、完成本方案“研究內容”中規定的各項研究項目,編寫“目標導學”模式的教案匯編,撰寫論文和。
結題報告。
2、進一步深化完善、推廣本學科的“目標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六、最終完成時間與最終成果形式。
(一)完成時間:2017年10月。
(二)成果形式:
1、探索出了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教學成績得到提高,本課題的研究,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明顯增強,積極性、主動性顯著提高。表現為:課上積極討論,大膽質疑,課下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師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1)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明顯的改變,在不斷的更新中,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角色的轉換,視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促使學生合作互助學習,增強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2)通過課題的研究,教師將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匯集成文,撰寫了教學設計、論文等,理論水平提高。
(3)教師的授課水平明顯提高,課堂40分鐘有質量,教師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4)本課題研究實驗帶動了我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在這個課題研究帶動下,我校的教學成績大面積提高成為可能。
3、“目標導學”模式的教案匯編,“目標導學”模式論文。
。
以xxx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為窗口,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偨Y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研究過程:
1、參與對象:陜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2、研究步驟(.4-2011.12)。
(1)準備階段:(2011.4-2011.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布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實施階段:(2011.5-2011.6)。
a、(2011.5-2011.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通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為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了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2011.9-2011.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并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11.11-2011.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并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索整理。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農村學生,研究者又是農村中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們學校作為我縣農村中學的領頭軍,擔負著把農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們自身的行動研究尤為重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具體過程中結合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2、文獻資料法。
對國內外有關語文教學的材料加以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為發展。
農村教育提供依據。
4、個案研究法。
圍繞典型個體案例開展研究,全面調查和剖析,尋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方法。
5、經驗總結法。
重視積累,及時總結,形成規律和方法。
各位領導、老師:
我校于5月,向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申報了“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互助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經學科專家評議,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領導小組審批,已于206月被確立為市級立項課題,今天,我們召開開題會,我向各位領導、老師報告如下幾個問題:
一、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1、研究的理論意義。
“小學高年級”在這里指小學的五、六年級?!白灾鲗W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盎ブ鷮W習”是指通過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積極主動的幫助和支援來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活動?!澳J健奔茨撤N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參照著做的標準樣式?!罢n堂教學模式”是指課堂教學中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基礎之上,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而將教學的諸要素以特定的、簡約的方式組合成比較科學、相對穩定、具有較強操作性的結構(包含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情景設計、師生關系等諸要素)。據此,“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可界定為具有明確學習目標、自覺學習意識的學習主體,借助同伴之間的相互指導、示范、與評價,以互惠的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并根據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來組織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
1994年11月,在羅馬的“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上提出了“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這意味著學習將成為一種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學習將成為社會一切成員整個生命期的活動。因此,“自主-互助型”學習課堂所培養的獨立學習能力無疑是每個學生通向21世紀的必不可少的個人護照。
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了“自主-互助型”學習課堂模式,力圖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和新課改出現的課堂教學“自由”狀況,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
2.研究的應用價值。
(1)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也是知識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面對潮水般涌來的新知識,教學內容再廣泛、再更新,也只是新知識一小部分。何況,知識陳舊率不斷加快,今日的新知識,或許若干年后就不再新了,甚至過時了。因而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習得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由此,我們提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它能極大地發展學生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擁有終身學習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開題表態發言尊敬的各位專家、各級領導,老師們:
學校要發展,科研必先行。剛才朱教授對我校這個課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科學的意見和寶貴的建議,這不但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承擔起并完成好這項任務,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不斷提升科研意識。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我們所有老師,應當有探究精神和教育科研熱情,不斷加強個人科研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增加科研知識儲備,為開展科研奠定思想和知識基礎。提升科研意識就應當具備“問題意識”,要善于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捕獲各種信息,學會用審視的眼光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學現象。提升科研意識要善于質疑和和設疑,我們要善疑敢疑,才能求實求真,從而獲得科研的突破。提升科研意識要經常反思與總結,從而增強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要緊密結合教學實踐。課題研究必須以教學實踐做基礎和前提,沒有教學實踐無所謂教學研究。從在深入的研究中,我們也必須將研究實踐與課堂教學、常規教研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科研一體化。在研究實踐階段,必須堅持以課堂為主陣地、以常規教研為載體,把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中,通過日常的教學、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推進科研的深入開展,使課題研究得到良性發展。教師要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立足課堂,解決課堂中發現的小問題,有針對性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根據課題組要求及時上交研究心得或反思材料,完成科研任務。
三、
是要積極發揚團隊精神。我校教師是一個優秀的團隊,一直以來為學校不斷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要繼續發揚團隊精神,營造一個充滿友愛互助精神的科研團隊,使團隊成員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能提高研究水平,為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加強合作與交流,各個子課題組要統籌規劃以項目研究為紐、科組長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的研究團隊。
四、是要大力強化科研管理。良好的科研管理是本課題研究順利開展的保證。在本課題的科研管理中,首要的是對課題研究建章立制。在此我們要完善科研組織機構和科研檔案,要統籌安排好課題組成員任務分配,做好人員和資源協調,保證課題研究在良性軌道進行。第二是課題常規管理要到位。結合校本課程切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保證課題研究落到實處。每個月召開一次座談會,每個月組織課題組教師上一節課題實施探索課、上交一份課題研究報告。第三是課題的重點問題要突破。抽調有較強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師擔任重點問題的研究任務,確保課題研究能按時推進。
最后,希望所有課題組成員按照課題實施方案,實實在在地做研究,創新課題研究工作機制,增長教學智慧,提升自我價值,促進專業發展,促進學校教學教研工作深入開展。預祝課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謝謝大家!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由于參加教育活動有諸多復雜的因素,因此教育發展有多種可能性存在,教育過程的推進,就是在多種可能性作出選擇使新的狀態下不斷生成,影響下一步發展的過程?!边@一結論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認同,因此大家竭力在課堂中追求開放性和生成性。然而,縱觀當前語文課堂,尤其是閱讀教學課堂,又有多少是有效的?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以下諸多現象:如教師課前備課無預設性,在課堂隨意發揮的隨意性生成;趕時髦,形式化的盲從性生成;上課時照本宣科的閉塞性生成;一味迎合學生,游離主題的無效性生成;為讀書而讀書的低效生成;因提問不當導致的低效生成;甚至還有的教師為“生成”而“生成”,放棄了正常的教學內容而產生的亂生成,等等。像這些沒有經過學生認真思考、缺乏對智慧挑戰的泡沫生成,不僅使教學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甚至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不良的影響與消極的作用。
“發現問題就是發現了發展的空間”(葉瀾語),針對這種種問題,本學期我們低語組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體現有效生成”作為研討課題,希望通過對閱讀教學課的大量觀察分析,尋求導致課堂生成無效或低效的“致命因子”,探求有效生成的教學策略、方法及評價標準;希望通過“有效生成閱讀教學”的研究,推動教師回到“研究”狀態,提高教師的反思意識,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希望通過課題的研究,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擁有充分的從事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種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價值觀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效生成”。
二、課題的界定。
1、“有效性”主要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關鍵指標。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蘊:一是“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二是“有效率”,即單位時間內教學效果大;三是“有效益,”指三維目標有效達成。這里的有效性,不僅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還應體現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否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體現師生個體生命的價值,以生命成長和發展為終極目標。
2、“有生成的閱讀教學”一方面是指師生在學習互動中形成的過程與結論有效地實現了預設目標;另一方面是指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是師生智慧火花的體現,它不但給人以始料未及的體驗,而且超越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有生成的閱讀教學更強調生成的意義與價值,強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是否獲得了發展。
三、研究內容。
子課題。
研究人員。
研究班級。
姍姍來遲。
一(3)。
《有效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
心平氣和。
一(5)。
有鳳來儀。
一(1)。
一(9)。
小金子。
三(3)。
小溪里的魚。
三(1)。
木絲。
二(5)。
二(6)。
四、研究過程設計。
1、前期研究階段(3月12日dd3月31日)。
調查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動態生成、無效、有效或高效的特征,完成調查報告;文獻探討,確立課題并加以論證,完成課題研究方案。
2、組建課題組階段(4月1日dd4月15日)(報告范文)。
以指定和自愿相結合的辦法,成立課題小組;組織課題成員培訓會,提出科研的具體任務,完成各子課題研究方案。
3、具體研究階段(4月16日dd7月1日)。
1)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理清工作思路,落實每一階段課題的研究目標和重點,以便有效地指導開展研究工作。
2)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
3)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評課活動,落實研究過程。
4)選一本與課題有關的書籍,組織課題組成員一起學習、探討。
5)建立課題博客,構建交流平臺。
在低語組教育博客上開辟課題研究專欄,目的是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為課題研究搭建一個較好的交流平臺,同時也為后期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平時研究的過程中要不斷將研究的內容充實到課題博客中,做到信息上傳的常態化,要把一些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響資料及時上傳,使得博客內容豐富,能反映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6)完成整個研究任務,反思實驗過程,形成實驗報告、論文、小品文。
小班:。
(1)利用計算機有趣的畫面.直觀的形象,培育幼兒意愿參加數學活動,喜歡擺弄操作數學活動材料的興趣。
(2)利用游戲性課件,啟發幼兒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物體的數量,感知多、少和一樣多,教幼兒手口一致地從左到右點數5以內的實物,能說出總數,并按實物范例指定的數目取出相應數量的物體。
(3)結合有關的教育內容,給幼兒提供適量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講出操作過程的結果。
中班:
(1)了解計算機簡單構造,對計算機的啟動器、軟盤、鍵盤和顯示器的作用有初步的認識。
(2)探討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對幼兒計算機興趣培養的促進作用和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結合有關游戲型課件和演示課件,引導幼兒認識1―10的數字,理解有關數字的含義,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及引導幼兒目測數群,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
大班:
(1)繼續探討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優化數學教育過程,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操作練習型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序數、單、雙數、相鄰數及學習10以內數的分合,了解數的運用。
(3)通過游戲型課件和操作與練習型課件,認識加號、減號、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掌握10以內數加減運算的技能。
美術研究目標為:
小班:
(1)引導幼兒參加電腦繪畫活動,體驗電腦繪畫活動的樂趣,培養他們對電腦繪畫的興趣。
(2)探討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在游戲過程中輕輕松松學會指向,單擊、拖動三種操作法。
(3)引導幼兒認識紅、藍、橙、綠、黑等6―8種顏色,培養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中班:
(1)探討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運用演示模式,優化電腦作畫的過程。
(2)通過練習操作型課件,引導幼兒幼兒學習用點,線和簡單的圓形,表現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的大概形象和明顯特點。
(3)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12種顏色,辨別同種色的深淺。
大班:
(1)引導幼兒較熟悉地使用和選擇菜單中的畫圖工具,恰當運用各種顏色。
(2)初步學習布置畫面,并根據畫面需要,恰當運用各種顏色。
九、研究的內容。
(1)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2)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3)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十、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方法,我們將有關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科學理論知識,先進經驗和科學方法及時地運用到實踐的研究中去,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2)、觀察法。
運用自然觀察及觀察評定的方法、定期召開研究人員會議,分析,匯總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交流信息,并經常觀察幼兒、老師、家長的反應,把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記錄備案,分析其性質,從中找出規律性東西,獲得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3)、文獻資料法。
計算機輔助教學雖然是個新課題,歷史不長,但由于該課題的獨特性,新穎性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因此,我們從網上收羅詳實的資料和信息,使我們的研究更具科學性和規范性。
(4)、經驗總結法。
對每一階段的研究結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尋找不足,為下一步研究提供資料,以便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務。
(5)分析法:
通過小中大班多媒體教學的開展,結合觀察與實驗,分析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對單元教育課程發展的作用以及與傳統教學的相互關系等。
十一、課題研究步驟。
(一)第一階段:年2月――2006年8月(準備階段)。
1、明確課題名稱、制定實施方案,做好課題申報工作。
2、確定研究班,安排和布置課題研究的分工和制定具體內容。
3、培訓一批教師掌握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添置必要的設備,購買所需的軟件。
(二)第二階段:2006年9月――208月。
根據研究目標,在我園小、中、大各年級全面展開實驗。探索幼兒多媒體教學法、教學設計范式和操作法的規律,探索如何通過多媒體教學活動組織的實例。
(三)第三階段:2009年9月――12月。
1、召開課題組會議,對實施階段收集的數據,資料加以分析、總結。
2、認真寫好課題研究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開題時間:20xx年xx月26日。
地點:會寧中學科研處。
評議專家:張愛梅,邢臺縣規劃辦主席,中學高級教師。
劉詩信,邢臺縣會寧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畢立敏,邢臺縣會寧中學科研處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參與人員:王貴平、王振全、張華。
(二)課題內容。
1、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分析研究各類文體文章的賞評教學具體內容和學生閱讀、評價操作方法,指導學生分類開展賞評學習;關注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培養,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總結、積累。指導學生積累各種各樣文體閱讀的具體方法,總結有利于教學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學組織形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進,促進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學習。
3、解決賞評教學中的評價和考評辦法,采取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有針對性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把學生真正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救出來。
4、總結一種教學模式:自學預設——問題創新(提出預習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小組交流解決突出問題)——閱讀賞評(口頭表達評析——書面賞析表達)——展示評價。抓住課堂教學中每個環節的核心內容,力爭讓學生在自學預設中掌握知識,在問題創新和閱讀賞評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評價中找到自信。促進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中都有收獲,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以學促學。
(三)課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運用詩意課堂教學的教育理論來解釋和解決教材教法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積累從實踐中探索出的具體材料經驗。重視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重視教學反思,重視學習過程的和諧。
2、案例分析法。
以全國知名語文教師詩意課堂的個別案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對象形成、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影響個案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主研教師所任教的實驗班和對比班的課堂教學案例,探索詩意課堂的教學規律。
3、經驗總結法。
教師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實踐者。要求實驗教師積累課堂教學案例及時進行分析反思,及時進行經驗總結,促進教師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動的詩意語文課堂,使得教師的教學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課題組織。
課題主持人:王貴平課題研究成員:王振全、張華。
(五)課題分工。
王貴平,負責課題全面工作,撰寫階段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王振全,負責課題統籌規劃,理論構建。張華,負責開題報告和課堂實錄。
(六)研究進度。
實驗時間為1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第一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課題研究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內容:
學習教育理論,選定申報,制定實驗方案和實施計劃。
調查分析目前學校各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確定課題組人員分工,進行培訓。
第二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10月)課題研究實驗階段。
1、討論研究課題實驗方案。
2、以學習、討論、課例研究、反思、小結、論文為主要形式,開展課題的實施和研究。
3、以學期為單位,制定研究計劃,開展實驗,材料整理、小結。
4、及時反思調整,再研究。
第三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xx月)課題研究提高總結階段。
1、根據第二階段研究過程,整理材料并匯編。
2、總結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3、完成實驗結題報告。
4、經驗推廣。
(七)經費分配。
科研經費有自籌經費和學校提供資助的方式。請專家指導和參加課題研討會的費用實報實銷。
專家一致認為,課題提出的“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的主旨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課題有扎實的實踐基礎,作了不少先期調研,對課題研究有了充分認識,方向明確,步驟清晰,針對性強。
專家也對課題提了不少建設性的建議。
2、理論意義方面,申請書沒有明確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的終極目的,即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研究內容要具體,如在主課題下分設若干子課題。
4、把科研成果的推廣做為課題研究的組成部分。
總結的“教學模式”是一般閱讀課的教學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課型,應當結合具體情況適當變通,在開題報告要明確指出。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的聯系與區別。
對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而言,開題報告是研究者申報的課題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批準立項后,在課題研究正式實施之前,由課題負責人(主持人)向課題組人員、課題研究指導人員(專家組)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的關于課題研究的書面論證材料。
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一樣,都是對一項課題所作的論證及研究工作設想,其內容結構大體相同,但其區別也較為明顯。
一方面,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前,是對所選擇課題的價值、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論述,主要是闡明課題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為了能夠通過“立項”;而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后(如果沒有被批準立項,就不存在課題開題),是在選題論證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依據、價值、內容、方法等進行的更加具體和系統的思考與論述,是對研究過程、研究人員、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學規劃和全面安排,是為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和文本表述??梢哉f,開題報告是對課題研究方案的再設計、再修改,其內容相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實,其論證和構想更加科學、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診斷,對教育經驗的梳理,對學習所得的思考,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等等。而在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開展相關調研,對課題組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結構優化,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細化、優化和充實、完善,開展相關培訓,等等。
應該說,從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到課題開題報告論證,是一個從模糊到具體的過程,是對研究什么、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關問題更加明確的過程,是由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轉化為具體的研究操作的關鍵步驟。
因此,課題開題報告絕不是課題研究方案甚至是“課題立項申報評審書”相關內容的簡單復制。作為課題研究者,既要明確二者之間的聯系,又要弄清其在設計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思路和目標更加清楚,內容和方法更為適當,研究人員結構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預期研究任務,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
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開題報告題目、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課題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開題報告題目常常采用“課題名稱+開題報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課題名稱必須與課題管理部門審批的名稱(專家評審時會對個別申報的課題名稱作必要改動)即《課題立項通知書》列明的名稱完全一致,否則會被不予認可。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課題開題報告題目下面須署課題研究單位課題組名稱,如“××學校課題組”,一般不署撰寫者個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論證設計的負責。
在開題報告正文之前一般還應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說明課題選題、立項、批準的`過程,以及開題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盡快入題,切忌面面俱到、不著邊際。
接下來的正文部分不僅標志著課題組對所研究課題的理解、論證水平,細節處往往也顯示出課題組成員的學術素養,因此,一定要觀點鮮明、語言準確、語意清晰、邏輯性強、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歷史背景、現實背景),課題研究的依據(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課題研究的現狀(國內國外、省內省外的研究現狀及問題述評),課題研究的目的(解決哪些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達到什么目的),課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應用價值),課題研究的意義(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長遠意義等)。語言表述要針對問題,適度、準確,既不能空喊口號,也不能漫無邊際。
一、課題名稱: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學生語文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反映。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對中學生的個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關注中學生的個性心理,激發他們充沛的寫作內驅力?如果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是當前初中作文教學急待解決的問題。
三、課題的提出和重要意義: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學中最適合發展學生個性的活動形式。但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作文教學的內容和操作很難形成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序列、體系,教師和學生都感到不知從何提高,一直處于“游擊”或應付的狀態之中;學生“急于求成”;教師作文教學“有量無序”、“臨時報佛腳”或放任自流,學生升學需要與作文實際需要產生矛盾;小學與初中之間、初中各年級之間,作文教學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聯系性、連續性和深入性。
所有這些問題都說明,初中作文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廣大語文教師有待進一步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意義。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強調“寫作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世界進行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學的方向是“要求學生說真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標準”關于寫作教學的要求,體現了淡化文體意識,注重語言運用能力,淡化理論講解、注重實際操作,淡化名詞術語、注重實例比較啟發的精神。
語文教師只有恰當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也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2.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需要。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從而“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四、指導思想和主要依據。
(一)、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從我校的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采用科學手段,堅持實踐第一,加強綜合研究,為推進我縣“有效教學”展開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二)主要依據。
1、《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為初中作文教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要求學生說真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2、作文教學法。
作文教學法理論認為:作文教學“首先是教師的問題”,主張“教無定法、文無定法……”,我們的教師應“結合時代精神,在作文教學中尋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學盡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p>
3、認知結構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學習使新的內容和舊的內容結為一體,形成一個內部的知識結構。這一理論可概括為:(1)認知結構具有建構的性質。(2)良好的認知結構在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習的核心。(3)認知結構理論突出了學生中心的思想。認知結構理論明顯表現出由對教師教的`研究轉向對學生學得研究。
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學生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兩個基本過程:“同化”與“順應”?;谶@一理論,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過程就是學生在老師關照下自己“生長”的過程,是不斷“同化”和“順應”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體是學生,老師不可能替代學生“生長”。讓學生在作文中大膽展示自我,不斷豐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長。
5、多元智能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傾向,興趣各有不同,特點千差萬別??蓚鹘y作文教學耗時,費力,低效;教育觀念的“師本觀”而非“生本觀”,作文內容非生活化現象、作文訓練方法的“形式主義”等弊端日趨明顯?!耙磺袨榱藢W生‘的生本教育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生本教育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行為觀正是現行作文教學的正確導向。
6、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發展有效教學。
哲學思維的啟蒙,將影響兒童的一生。它好比給兒童的大腦安裝了一套不斷自我升級的軟件,該軟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展現其對于該名兒童的思維認知和創造的引導功能,使其終身受益?,F代社會,知識體系不斷更新,認知和駕馭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需要終身學習和思考,而哲學恰恰是把握學習和思維的靈魂。
生活一再表明,人們通過辯證思維才能夠正確認識客觀現實,選擇正確的生活道路。因為客觀現實充滿著矛盾,各種矛盾又處于復雜的普遍聯系之中,并不斷運動、發展、變化著。只有辯證地思考對象,才能認識其本質和發展規律,把握客觀真理,從而正確指導自己的行動。只有以辯證思維去認識人生與社會的辯證關系,指導自己的行動,才能確定正確的生活道路,才不致在茫茫的生活大海中迷失方向。
而哲學中的辯證思維的培養是重點,引導他們與非辯證的思維方式或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作斗爭,有著特殊的重要性,是一個應認真研究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1、兒童大腦的發育已為哲學思維的啟蒙創造了條件,具備了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基礎。
2、從兒童思維發展的研究看,兒童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
3、從兒童的興趣來看,兒童對于一些古老的哲學問題有無窮的興趣。
4、但在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兒童受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局限,他們在這一時期進行抽象思維相應的也出現了看問題的片面性、孤立性和靜止性??磫栴}的片面性和絕對性(非辯證性)正是兒童這一時期思維表現的一個特點。無論是從人類的種系發展角度還是從兒童、青少年的個體發展角度來看,看問題的片面性、孤立性、靜止性,是其思維在從具體形象思維走向形式邏輯思維發展進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個重要階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從小學到中高年級出現這種用“形而上”的方法去看問題并不奇怪,更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正好為兒童辯證思維的萌芽生長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我們應該因勢利導,以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兒童辯證思維萌芽期的到來。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借助語文課本,收集和整理富有哲理的故事,為學生的哲學思維啟蒙教育提供好的課程資源。
2、制定培養計劃。包括以下幾項:
(1)啟蒙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小學中高年級的兒童。
(2)啟蒙教育的目標:主要是糾正和克服思維認識的片面性、孤立性和靜止性,初步樹立全面地看問題、聯系地看問題、發展地看問題的意識,初步懂得事物之間存在的一些辯證關系,并能懂得一些簡單的辯證思考問題的方法。
(3)啟蒙教育的內容和安排:圍繞啟蒙目標選取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典故、寓言、成語等作為啟蒙材料,并按其辯證關系的性質由易到難形成啟蒙內容的序列,合理地安排在中高年級的各個學期。
3、教學實施。一般可以采用下面的模式:
(1)講故事??刹捎美首x法、復述法或講述法讓學生把故事講出來,熟悉故事的內容和情節。
(2)找原因。因為這些故事多數都是反面的,甚至是些笑話,所以在學生感到可笑的同時要因勢利導去尋找原因,說說為什么會鬧出這樣可笑的事。
(3)說道理。即由反面到正面,看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在這一環節中要引導學生盡量從個別到特殊再到一般,對具體的故事作辯證的分析,說出所隱含的辯證道理。歸納這些案例故事,就是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分析其辯證關系的性質(即哲學上所說的“范疇”)及其教育價值,使之能夠運用于教學。
(4)作類比。即由此及彼,由抽象再到具體,將所學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可通過類比的方法,看自己,看他人,看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犯過類似的毛病,并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學習的體會。
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12年11月―2013年1月,理論學習,收集和整理語文課本中富有哲理的故事。
2、實施階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在中高年級語文課堂實踐,培養兒童的辯證思維。
3、總結階段:2013年7月,總結反思,展示預期成果,并提出下階段研究的側重點。
五、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主持人發表論文一篇,并上一節研討匯報課。
2、學生把體會到的辯證思維融入生活實際而寫的習作片段,集結成一本冊子。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9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