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注重客觀、準確和科學性,同時也要注意表達清晰、邏輯嚴謹。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讀的調查報告范文,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寫作的技巧和經驗。
近幾年來,就業已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大學生就業難以成為共識。隨著1999年以來的高校持續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時代,據權威網站統計(結合衛生部最新數據),2009年醫學類畢業生(中專以上至研究生)大約108萬人,比起兩年前有所提高。薈萃多家調查研究報告,當前醫學畢業生就業總體狀況如下:
1.就業人數上升,醫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密集期,就業率日趨下降。據了解,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量繼續上升,已達到630萬人,其中醫學畢業生有119萬,是繼2009年后第二個超百萬畢業生的年頭,個層次醫學畢業生也由供不應求變為“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粕┻^于求”,而重點院校比普通院校就業率高;同一所學校內各專業就業率也有差異,預防、影像學、麻醉學和檢驗需求旺盛但畢業生少,臨床等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業率略高于后者。
2.新增崗位不足,且層次逐漸提高,數量趨于飽和。有關資料分析,自2004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對醫學畢業生的需求情況是:研究生以上學歷呈上升趨勢,本科生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粕鷦t下降明顯,只有麻醉、影像、檢驗等醫技方面可以接受本科學歷。此外,大多數醫療單位在招聘時,都希望招到有執業醫師資格,有工作經驗的人才。這給醫學類應屆畢業生就業又增加了難度。
3.逃避就業現實,轉而走考研之路。由于醫療單位招聘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兩年畢業意向的選擇上,突出的一個特點是考研人數大幅度上升,考研熱已成為社會的普通現象。許多大學生期望通過考研提高身價,同時也避過就業高峰。
即便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據麥可思研究發現:求職開始時間越早就業率就越高。
北海市。
大學生。
20xx年7月14日。
今天,手里揣著幾分調查問卷表,踏上了去北海的快班,內心打好了滿腹的草稿。暑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從此拉開序幕??粗巴饬胰昭籽紫聞谧鞯霓r民,就會不自覺地想起背井離鄉的農民工,一群奮斗在城市最邊沿的鐵桿戰士。覺得他們似乎是滄桑的代名詞,卻又同樣是堅強的象征,心都的滋味難以言表。至少他們是值得敬畏的吧。把思緒收攏,轉瞬間想到了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今后又會面臨著怎樣的就業難題,又該如何抉擇呢。希望此次的調查能讓我有點收獲。
四十分鐘的路程,轉眼就過去了,呈現在我眼前的儼然已是一座繁華的城市。沿街問了許多人,才找到了人才市場的去路。我來的大概不是時候,覓職的人不多,在一旁察言觀色許久后,終于鼓起勇氣像一位面善和睦的大概有二十五六歲的姐姐走過去,她正在看公告上的招聘啟事,見有人靠近就不經意的扭轉頭來瞄了一眼,很快,又專注地轉過頭去了。我喊了一聲姐姐,然后說明我的來意,她好像挺有興趣,問她能幫上什么忙。第一次就遇到這樣一位熱心腸的人,我暗暗慶幸,我就馬上拿出了一份調查問卷表,請她幫忙填,并且隨機問了一些問題。
還是很客觀地就問:“你對現在就業現狀有何看法和感想嗎?”她咧嘴就說:“其實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談何容易,像我們這種人口大國,不被競爭壓死才怪呢!”她還說她換了好幾個工作,因為工資太低,加之工作太累。我暗自想,受點苦不算什么,人總要踏實地干好幾件事情,聽著她說到最后。發現她有點心高氣傲,在對待工作上。不過還是很感謝她幫了我一個忙。
目送她遠去,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一直浮現于腦海:為什么在就業壓力如此巨大的時候總有些人還在選擇工作的時候百里挑一呢?并且他們還是處在就業壓力的風口浪尖上的。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嗎?不過還是從她身上獲得了點啟示。她說,要想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人脈是關鍵。許多大學畢業生都是沿著家里為之鋪設的黃金大道直奔的高新階層。剩下的只能捏著一紙文憑為工作四處奔走。對她的論調,我表示的贊同而頻頻點頭。這話說到我心卡上去了,顯示終是有點殘酷的。她,這樣一位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姐姐,算是失業大軍中的一員吧,為生計而奔波,而我何嘗不是正在奔波著呢!以一種自己奔跑的姿勢出現在求學的道路上,事實的本質還是為生存打拼。
摘要: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本文通過文獻法和問卷法分析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和政策,調查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發現當前大學生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始較晚,提供的服務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發布的信息不夠齊全,指導的手段也較為單一。因此急需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切實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促進學生就業。
我國高校從1999年起開始的擴招,如今已達十年之久。雖然到了20xx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大幅超過當年預計的占適齡青年15%的目標,但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卻給每年的就業形勢帶來嚴峻的挑戰。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是115萬,到了20xx年6月這個數據已經超過630萬。然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卻并沒有隨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xx年甚至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就業率從20xx年的77%下降到20xx年的70%。再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xx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漲幅并不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的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就業指導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學校就業指導的發展中經歷了安置就業的擇業指導和生涯輔導兩個階段。1908年創建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之前,英美的少數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已開始嘗試就業指導。20世紀20年代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并入哈佛大學研究院,開始了專業化的師資培養,推進了學校的就業指導運動。20世紀50年代之后,受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影響,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開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開始了專業化、規范化和課程化的發展。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20xx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教學[20xx]18號),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機構。根據教育部要求,20xx年起我國所有普通高校必須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從大學新生入學開始就接受就業指導教育,規劃職業生涯。
可見,就業指導工作在不同國家和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業指導的對象、性質和所指的含義略有不同。本研究定義的就業指導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從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擇業到規劃學生發展的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相關的理論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國波士頓大學弗蘭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教授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在我國應用最多,又稱人-職匹配理論,他指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質)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結果。另外還有霍蘭德的職業個性理論、美國職業指導專家伊萊?金斯伯格(eliginzberg)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美國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等。其中在我國應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
1.調查地點的選擇。本研究是在y大學(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是一所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
2.調查樣本的結構。根據研究的目的,考慮到實際調查的可行性,作者將研究對象界定為在校內的學生,畢業班外出實習和找工作的學生暫時沒有涉及到。
3.調查對象的抽取。從各院系隨機抽取了五個本科班,兩個研究生班,并由這幾個班級的班干部隨機抽取本班在校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由于選取調查對象時所依據的標準只有在校內這一項,如果忽略極端偏差情況的發生,可認為本方式接近于隨機抽樣。
4.問卷的編寫。本調查研究所用問卷采用的是自填問卷,根據前期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和參考,一共設置了28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測者的基本情況,還包括被測者的性格特點、自我認知狀況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關于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涉及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始的時間、指導的內容、工作人員服務情況、產生的效果等方面。提問方式主要是不定項選擇題,被測者只需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勾選答案,若有補充則在空白處填寫。
5.發放問卷。調查問卷不記名,由被測者帶回填寫,寫完后回收。調查時間是20xx年6月下旬,實際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7%。
6.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詳見表1。
1.對就業指導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學生有超過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專業就業指導服務的,并且有絕大部分學生(超過90%)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清晰,有少數學生甚至沒有規劃。因此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或部門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學生們希望能夠盡早開始接受就業的指導,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期望從大學一入學甚至高中起就開始接受指導??磥?,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不僅很強烈而且很迫切。
2.對于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僅有6.9%的同學認為及時和10.3%的同學認為齊全;對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專業素養的評價中大部分同學態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平時接觸這些工作人員的機會很少,也沒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資質如何,因此很難做出過多的判斷。
另外,在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學生中,僅有3.4%的學生認為得到的幫助很大,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只得到了有限的幫助。沒有接受過具體的就業指導的學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視的。
3.大學生擇業的現狀。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為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并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據表3可以得出,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信息的來源和就業技能、觀念、知識的來源大都首選書刊、網絡等大眾媒體,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從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獲取信息這個渠道卻被排在了后面。
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排名靠前的幾項都是可以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來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做到的重要工作內容。
4.對就業指導內容與方式的期望。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也設計成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并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
大學生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期望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還是提供就業信息,其次是應聘技巧。而且大學生對提供就業實踐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也是十分強烈的。
關于指導方式,大學生對目前普遍開展的專題講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興趣,大家對方式的選擇還是十分豐富的,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還需要更加靈活、生動和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問卷中還設計了開放式的問題,讓被測者暢所欲言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被測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求把握不準確,沒有起到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也不到位,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夠。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著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學生對這項工作的期望也是較高的。高校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意義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切實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還可以有效緩解政府和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當然,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針對前文敘述的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僅供參考。
1.就業指導工作應盡早地展開。建議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著手開始基礎的就業輔導,至少讓同學們了解本專業就業的主要去向,介紹一些就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讓學生心中有數,提早做好準備。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就業指導隊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業信息,介紹應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沒有專業的高素質工作人員為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或者對就業信息進行分析和統計。若能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系統開展這項工作,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光靠幾個部門工作人員來展開,也不能停留在單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鑒前文提到的實戰演練、互動溝通、經驗分享、案例分析等學生感興趣方法來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達到的效果。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雖然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切實地展開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傳的不到位,造成許多低年級的同學并不了解這項工作,也不了解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梢詫W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印成小手冊,通過班委、或者以宿舍為單位,主動向大學生傳播這類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調查的時間有限,樣本只選取了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樣本的代表性;調查問卷只是一個學期的數據;數據分析的手段也有限,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的結論。
[1]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9年。
[5]梁業勝,黃翠瑤:《國外高校就業指導隊伍建設的成功經驗及其發展趨勢》,載《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年第4期。
[6]覃干超:《高師院校職業指導模式》,載《高教論壇》,20xx年4月。
摘要: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本文通過文獻法和問卷法分析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論和政策,調查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發現當前大學生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始較晚,提供的服務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發布的信息不夠齊全,指導的手段也較為單一。因此急需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效度、知名度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切實發揮就業指導的作用,促進學生就業。
我國高校從1999年起開始的擴招,如今已達十年之久。雖然到了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大幅超過當年預計的占適齡青年15%的目標,但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卻給每年的就業形勢帶來嚴峻的挑戰。
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是115萬,到了2010年6月這個數據已經超過630萬。然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卻并沒有隨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07年甚至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就業率從2006年的77%下降到2007年的70%。再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漲幅并不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的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就業指導的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學校就業指導的發展中經歷了安置就業的擇業指導和生涯輔導兩個階段。1908年創建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之前,英美的少數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已開始嘗試就業指導。20世紀20年代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并入哈佛大學研究院,開始了專業化的師資培養,推進了學校的就業指導運動。20世紀50年代之后,受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影響,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開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開始了專業化、規范化和課程化的發展。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教學[2002]18號),要求高校建立并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機構。根據教育部要求,2008年起我國所有普通高校必須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從大學新生入學開始就接受就業指導教育,規劃職業生涯。
可見,就業指導工作在不同國家和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業指導的對象、性質和所指的含義略有不同。本研究定義的就業指導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從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擇業到規劃學生發展的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相關的理論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國波士頓大學弗蘭克帕森斯(frankparsons)教授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在我國應用最多,又稱人-職匹配理論,他指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質)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結果。另外還有霍蘭德的職業個性理論、美國職業指導專家伊萊?金斯伯格(eliginzberg)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美國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等。其中在我國應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
1、調查地點的選擇。本研究是在y大學(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是一所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
2、調查樣本的結構。根據研究的目的,考慮到實際調查的可行性,作者將研究對象界定為在校內的學生,畢業班外出實習和找工作的學生暫時沒有涉及到。
3、調查對象的抽取。從各院系隨機抽取了五個本科班,兩個研究生班,并由這幾個班級的班干部隨機抽取本班在校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由于選取調查對象時所依據的標準只有在校內這一項,如果忽略極端偏差情況的發生,可認為本方式接近于隨機抽樣。
4、問卷的編寫。本調查研究所用問卷采用的是自填問卷,根據前期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和參考,一共設置了28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被測者的基本情況,還包括被測者的性格特點、自我認知狀況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關于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涉及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始的時間、指導的內容、工作人員服務情況、產生的效果等方面。提問方式主要是不定項選擇題,被測者只需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勾選答案,若有補充則在空白處填寫。
5、發放問卷。調查問卷不記名,由被測者帶回填寫,寫完后回收。調查時間是2011年6月下旬,實際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7%。
6、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詳見表1。
1、對就業指導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學生有超過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專業就業指導服務的,并且有絕大部分學生(超過90%)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清晰,有少數學生甚至沒有規劃。因此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或部門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學生們希望能夠盡早開始接受就業的指導,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期望從大學一入學甚至高中起就開始接受指導??磥?,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不僅很強烈而且很迫切。
2、對于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僅有6.9%的同學認為及時和10.3%的同學認為齊全;對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專業素養的評價中大部分同學態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平時接觸這些工作人員的機會很少,也沒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資質如何,因此很難做出過多的判斷。
另外,在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學生中,僅有3.4%的學生認為得到的幫助很大,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只得到了有限的幫助。沒有接受過具體的就業指導的學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視的。
3、大學生擇業的現狀。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為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并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據表3可以得出,大學生在找工作時信息的來源和就業技能、觀念、知識的來源大都首選書刊、網絡等大眾媒體,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從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獲取信息這個渠道卻被排在了后面。
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排名靠前的幾項都是可以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來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做到的重要工作內容。
4、對就業指導內容與方式的期望。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也設計成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并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
大學生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期望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還是提供就業信息,其次是應聘技巧。而且大學生對提供就業實踐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也是十分強烈的。
關于指導方式,大學生對目前普遍開展的專題講座的形式并不十分感興趣,大家對方式的選擇還是十分豐富的,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還需要更加靈活、生動和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問卷中還設計了開放式的問題,讓被測者暢所欲言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被測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求把握不準確,沒有起到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也不到位,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夠。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著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學生對這項工作的期望也是較高的。高校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意義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切實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還可以有效緩解政府和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當然,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針對前文敘述的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僅供參考。
1、就業指導工作應盡早地展開。建議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著手開始基礎的就業輔導,至少讓同學們了解本專業就業的主要去向,介紹一些就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讓學生心中有數,提早做好準備。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就業指導隊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業信息,介紹應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沒有專業的高素質工作人員為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或者對就業信息進行分析和統計。若能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系統開展這項工作,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采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光靠幾個部門工作人員來展開,也不能停留在單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鑒前文提到的實戰演練、互動溝通、經驗分享、案例分析等學生感興趣方法來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達到的效果。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雖然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切實地展開自己的工作,但是由于宣傳的不到位,造成許多低年級的同學并不了解這項工作,也不了解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梢詫W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印成小手冊,通過班委、或者以宿舍為單位,主動向大學生傳播這類信息。
最后,由于本次調查的時間有限,樣本只選取了在校生作為調查對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樣本的代表性;調查問卷只是一個學期的數據;數據分析的手段也有限,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的結論。
隨著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暑期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
一是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二是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三是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于20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茖W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制。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于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如下圖),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后不愿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高考填報志愿時對專業的了解與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后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沖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并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后的擇業。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圖),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么,這里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里,舒適、閑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為“前途”比“錢途”更為重要,60.3%的被試愿意充當“雞頭”也不愿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
(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電氣行業人才就業現狀分析。
本文目錄。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于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闭f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樓干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干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干什么?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于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于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2、先就業后擇業漸流行:3、對企業不夠了解: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于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于競爭,善于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后,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著“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愿。
這些事例和數進一步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愿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返回目錄。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于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盡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于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粕g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高學歷人才搶占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了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干。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于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盡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圃盒?、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傮w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返回目錄。
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1.供過于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2.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F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F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認為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自然而然的優勝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后的發展會更加規范。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后,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1.負面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本人,原本以為考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原本以為大學畢業可以養活自己,原本以為找個好工作賺錢可以孝敬父母;沒想到考上大學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運任天擺布),沒想到畢業后還沒上崗就已下崗,沒想到本應自力更生卻還要父母牽腸掛肚,這些對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其次是對大學生家庭的影響,本來大學期間就花了很多錢,大學畢業后還得為孩子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家長真想把這些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既著急又沒有辦法,有些家長甚至希望孩子有點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錢不掙也行。
再次是社會壓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業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而且還有可能變成更多的其他社會問題。
2.正面影響。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政府、高校、企業也都在自己的范圍內進行著自己的思考。
政府從財政上予以支持,雖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問題,政府還應該在教育改革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都在做著虛假的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有些學校的計算機院系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應該說這些學校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
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而一些培訓公司也應運而生,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訓練后的大學生相對會更快地勝任工作。有些民營教育機構更是集合這兩種方式,直接模擬企業的技能環境,請企業的人來授課。這些企業和相關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及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劣勢凸顯出來,這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無疑是一件好事。
很多培訓機構認為09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一個轉機,毫無疑問,對于找不著工作的大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培訓機構的承諾并不能兌現,而很多認證培訓除了一紙證書外,并沒有為參訓者帶來更高的附加值,連參加培訓的人自己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沒有辦法但又不得不試試的辦法。
而一些真正關心培訓內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承諾就業出口,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書,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諾就業但不能兌現,無疑是飲鴆止渴,還是自取滅亡。因為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沒本領沒有什么差別。
問題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保守和收縮策略的大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因為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為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臺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大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業必須接收該員工,而大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后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愿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于這一政策也并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大學生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如果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政府考慮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干可以解決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那么在此階段,大學畢業后可以視為見習期,由企業接收并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儲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大學生無論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而政府的補貼可以一部分用于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成本和場地設備成本,一部分用于補貼大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生活費用,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大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分問題。同時一部分培訓機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對于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究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帶來多大的價值,作為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勢是什么,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考。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大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問題,又要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問題。因此,政府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大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大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全國學擴招后,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
為了促進廣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三支一扶”、“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于我國許多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盡管我國學量擴招,每年生產出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布不均,冷熱兩極差強烈。臨近年底,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F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寧愿“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F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戀愛已成為學普遍的現象,然而學生處在特殊的時期,其戀愛觀和戀愛行為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會影響學生的事業和前途,影響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傳統的學生戀愛觀不斷受到著各種因素的沖擊,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點。
隨著開放和經濟的增長,現代的校園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園。學生戀愛已經是普遍的現象,出入的雙雙對對、親親我我也不會被認為不正常的行為,雖然愛情可以讓人陶醉,讓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心理也會給戀愛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各校園因此每年都會因失戀或別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樓或割脈的現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聯合調研部開展了《關于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希望能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助我院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本次調查針對我院學生,采取分層抽樣等抽樣方法,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1300份,其中有效問卷1173份,有效問卷占90.23%。我們將這1173份問卷全部用于數據分析,運用社會學統計軟件spss10.0進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一些相應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1.10%的同學選擇了非常欣賞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學選擇了欣賞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學選擇了不太欣賞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學選擇了不太欣賞父母的婚姻。
3.7%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很強;20%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強c3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不太強35%的同學覺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氣息不強。
8:對最喜歡的老師是否影響自己的戀愛觀4%的選擇影響很;16%的選擇有影響;有45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35%的認為沒有影響。
9:在你的同學戀愛的多嗎?27%的選擇有很多;38%選擇多;22%選擇不太多;也有13%的選擇沒有。
10:你的同學對你的戀愛觀有影響如何?26%的選擇了非常積極;38%的認為積極的;19%的會選擇有些消極;17%同學會消極的對待戀愛觀。
11:28%的同學認為學生戀愛應該非常真誠;58%認為學生戀愛要真誠;12%的認為應該不太真誠;2%認為不真誠。
12:37%的同學認為男、女朋友親昵非常正常;56%認為正常;5%認為不太正常;只有2%的認為不正常。
13:28%的同學認為看待電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煩怒;32%的同學認為憤怒;25%的同學看影視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憤怒;15%同學不憤怒可以理解的。
25.32%的同學選擇了非常希望戀愛的歸宿是婚姻;35%的同學選擇了希望戀愛的歸宿是婚姻;21%的同學選擇了有點希望戀愛的歸宿是婚姻;12%的同學選擇了不希望戀愛的歸宿是婚姻。
通過對學生戀愛觀問卷調查,并結合實際,我們進行總結分析得出了以下幾點關于學生戀觀的特點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希望能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所助。
1、愛情至上,有些同學把愛情放在認識的第一位,把愛和被愛視為人生的極點,認為“沒有愛情,活著就沒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漠然處之。在戀愛過程中往往產生很多的消極影響,有的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成績下降,有的只有“兩人”世界,脫離集體,有的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一旦失戀以后就悲觀厭世,精神萎靡,認為從此生活沒有了意義,學習沒有了動力。
2、相互攀比,趕潮流而行。有些同學談聯愛不是未來尋覓知音,而純粹是從眾的結果??吹絼e人成雙成對,自己心里難以平衡,于是隨流也追求異性,從此而產生某種心里的滿足感以極地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此類同學在調查中占了4.8%,他們對待愛情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
3、相互炫耀。有些學生在擇偶的時候非常注重對方的外表的。認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內在美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是沒有用處的。相貌好,有一幅美麗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臉上有光彩。這虛榮心的誘使導致對戀愛觀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F代學生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借次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學生為了充實課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這種行為實質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5、主觀事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把愛情放在首位,一旦墜入情網就本能自拔了,強烈的感情沖擊,各方面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成就事業的熱情一天天冷卻,愛情逐漸成為生活的惟一追求,這樣也許就影響到就業,嚴重點則直接影響了好前途。
6、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隨著時代發展,當今學生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傳統道德逐漸淡化。以前的學生,談戀愛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侶,他們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會道德所允許的范圍內,很少有越軌行為的發生,使愛情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而現在的學生對性行為抱不嚴肅的態度,認為這是“個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隨心所欲。在當前社會格調低下的性文化泛濫,尤其是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的世界正處于無柵欄狀態,黃色的信息隨處可看到;另外,學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解放”的思想的影響。影響了部分學生的兩性觀,過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線。不再象以前那樣的注重貞節了,甚至有人把性當作一種娛樂,追求性刺激作為與異性交往的原因與目的,也有學生認為“性”這種生理需要同“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一樣。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對學生的影響較深,但隨著對外開放的范圍的不斷擴,學生的戀愛觀也變得逐漸開放起來了。
7、愛情承受能力較弱,部分學生擺脫不了“感情危機”,有的失去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橫眉冷對秋波,俯首甘為光棍”。因失戀,失志,失德者,雖屬少數,但影響很。
1、要正確對待戀愛。正圈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于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養愛的能力。其愛的能力包括以下幾種:
(1)迎接愛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心中有了愛就要敢于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如果面對別人的示愛時要能夠取舍,并及時做出接受或拒絕的選擇。能夠承受求愛拒絕或拒絕求愛的心理困擾。
(2)拒絕愛的能力。對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認為不值得接受的愛情應有勇氣拒絕。拒絕時應注意兩點:一、如果不希望愛情到來,拒絕的語氣要果斷堅決,容不得半點優柔寡斷。否則對對方造成的將是更的傷害。二、要掌握恰當的方式。要掌握說話的方式和度。雖然每個人都有拒絕愛的權力,但是要做到對別人的起碼的尊重。
3、要正圈理戀愛挫折。
(1)正視現實,失戀之苦在于一個“戀”字,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
(2)換位思考,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于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并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
(3)感情宣泄。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淚緩解法。在悲痛欲絕時哭一場,可以使情緒平靜。專家認為,眼淚能把有機體在應激應過程中產生的某種毒素排出去。2)運動緩解法。劇烈的體育運動有助于釋放激動情緒帶來的能量。3)轉移注意。時常要想起以前和戀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心情不佳時,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4)文飾法。當得不到自己愛的人,失戀時,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實來解釋挫折,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安慰。5)傾訴。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郁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
(4)情境轉移。失戀后之所以難以擺脫戀情的困擾,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昔日的戀人有者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向擺脫失戀的痛苦,就要換一個嶄新的環境,暫時離開曾經熟悉的環境。把自己置身于一個恢的環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這樣有助于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戀后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余的實踐胡思亂想。
(5)升華。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于學習,愛情于人生,愛情于婚姻的關系。
4、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文化、個性等因素,但什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系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1、加強學生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于異性也還只處于一種羨慕和向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不能很好的認識,對于行為產生的后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特點是年輕、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有道是“思想,思想,時時在想,不是想東就是想西?!倍覍W生各方面還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勢在必行的。一是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活躍身心;二是加強學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學的網絡資源,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和性健康咨詢服務,助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系。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每年都有幾百萬,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程度逐步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由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為了有效地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供需見面、創業培訓等就業服務,我們就有了新的概念——“大學生就業市場”。
(一)從總體來看,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處于起步階段。
大學生就業市場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僅使畢業生資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且加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促進了學校的教學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建立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政府部門會定期組織人才市場,高校也會組織校園招聘會。但如何將各種資源更有效地組織起來,使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這就需要高?;驅iT的中介組織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二)大學生就業市場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
國家從1985年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始了我國的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以后也陸續頒布了一些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文件,到,教育部取消畢業生派遣證,改用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結束計劃分配、派遣就業制度的歷史,開始了以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
對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體制,目前國務院明確了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高校管理體制,批準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由教育部歸口管理。但對于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各個組成部分、畢業生交換的各個環節,畢業生、用人單位、市場管理方的相互作用、合理制約機制還不是很完善。
目前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服務體系的主要有政府部門、高校、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機構。政府部門、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機構由政府提供經費為畢業生提供公益性服務,高校就業服務部門由高校提供專項經費為本校畢業生提供免費的.校園招聘組織與服務活動。僅僅是這兩種畢業生就業服務是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畢業生就業需要的。專門的就業市場中介組織應運而生,它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而收益則可通過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
(四)大學生就業市場服務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在高校及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一般是高校老師或公務員,服務意識低,服務態度不令人滿意。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為用人單位提供優質服務,不斷穩定拓展新的就業市場,吸引更多單位來招聘是非常重要的。
市場化的就業工作就要樹立服務意識,增強服務理念。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對用人單位提供的服務要做到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在服務工作中不斷開拓思路,勇于創新,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努力改進工作態度,做到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熱情耐心、細致周到、文明禮貌。
1.統一性原則:大學畢業生資源按照市場經濟本身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沒有條塊分割,沒有地區封鎖和待業壁壘。
2.開放性原則: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就畢業生資源而言,應該允許畢業生自由進出人力資源市場不應設有學校和地區限制。
3.競爭性原則:大學畢業生的資源價格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使社會資源實現動態平衡。
4.有序性原則:市場體系的有序狀態包括市場環境規范化和市場主體遵循統一的市場規范兩個方面的內容。
(二)專門化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建立。
高校畢業生專門化就業市場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或相關領域內建立的有組織的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品牌共創的專業化的就業市場。高校專門化就業市場的類型可分為區域性專門化市場和行業性專門化市場。
商品經濟的發展規律決定畢業生就業市場將從自發、自由、散在走向規范和專門化。從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發展過程來分析,它是符合這一客觀規律的。從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現存的突出問題和矛盾要求我國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必將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三)校園招聘活動的組織。
校園招聘是指合法的用人單位通過就業服務部門舉辦的各種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活動。校園招聘活動參與主體包括招與聘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合法的各類用人單位;另一方面是具備畢業資格的各類層次的畢業生。由于我國的經濟社會尚處于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社會誠信體系及社會法律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在組織校園招聘服務活動中,應該嚴格審查參加校園招聘用人單位的合法性,避免虛假招聘或各種欺詐招聘,切實保護畢業生的利益。
校園招聘按活動載體可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按參與校園招聘活動用人單位的數量多少,可分為大型招聘會、中型招聘會、小型招聘會和由一家用人單位單獨舉辦的專場校園招聘會;按用人單位行業類別分類,可分為綜合類招聘會和行業類招聘會。
(四)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的反饋。
每年將畢業生就業狀況匯編成冊,包括畢業生人數,男女比例、專業;用人單位情況、需求畢業生人數;畢業生就業流向分析;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畢業生簽約起薪調查;畢業生對就業工作的意見等,將畢業生就業情況反饋給學校領導。
這種信息反饋可以給學校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促進學校教學改革,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能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通過了解學生就業的各種需求與期望,改進就業工作,提高服務水平與質量。為就業工作積累數據,方便查閱保存,便于縱向研究分析。
中國是個人才短缺大國,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會造就新的產業大軍和新生的人才隊伍,對于高校,出口引導入口,就業指導招生,加上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市場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學生自主擇業、創業、跳槽、改行,這些就業方式和觀念上的轉變已被大家所接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好現象,標志著大學生就業市場進一步走向成熟。
農民工是有農村戶口,有承包土地,但離開戶籍所在地,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員,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農民工是城市面積的拓展者和社會價值的創造者。同時,農民工問題是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和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性產物,是與農民工現象相伴生并不斷凸顯的社會問題。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和生活環境相對傳統農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對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就業結構下,他們面臨一些基本社會問題。
工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為主、職業技能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相對傳統農民工,他們的文化和職業教育水平已有較大提高。
進城農民工的年齡從20歲到60歲不等,40歲以上的占55%,20—40歲者占到了45%。進城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和初中為主體占95%?;橐鰻顩r已結婚的占調查比例的75%。關于外出就業的目的,選擇“出來掙錢”的,占80%,選擇“剛畢業,出來鍛煉自己”的人占15%。
以下是我在工地上打工時拍的一組照片:
工人們吃飯的地方簡陋:
工人們吃的是典型的大鍋飯,十幾號工人湊在一起吃飯,每天每頓都是兩菜一湯,而且菜的樣式也是非常單一的,幾乎每天都一樣。工人席地而臥:。
午休的時間只有一個多小時,對于勞累了一早上的工人們來說,根本不夠休息,于是他們吃完飯后直接在工地上小憩一會兒。建筑工人連夜趕班的情景:。
工地上臨時加班,已經很晚了,開著燈,工人們要時不時得注意安全,雖然勞累了一整天,晚上還加班,但是,每小時五十元的加班費,還是值得他們高興的。烈日下汗流浹背的工人:。
不管天氣多么的炎熱,他們為了生計,不得不持續的干著。工人仍舊在忙著施工,他們的臉被曬成了黑紅黑紅的顏色。工人們娛樂項目單一:
農民工平時的娛樂休閑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打麻將、湊在一起聊天的占總比例的30%,而女性農民工作則以逛街和讀書看報、看電視為主,這些說明農民工作在娛樂休閑這一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且農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工人們的居住條件差:
民工的居住條件比較艱苦,租房、住在集體宿舍、工作地點或臨時搭建的工棚,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
4、解決方法。
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世界各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普遍趨勢,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經??梢钥吹揭恍╆P于農民工工資拖欠、農民工工傷賠償、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等負面報道,所以,要改變農民工的生存環境,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公平對待農民工。把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和居住的農民工及其家庭對住房、教育、醫療、安全、娛樂等的需求,納入城市整體規劃建設統籌考慮,保證他們享受流入地的基本公共服務。讓農民工與城市人享受一樣的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待遇。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提供及時、準確的務工信息,多提供務工崗位,減少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盲目性,使他們外出時較容易地找到活干,并開辦一些技能輔導班,讓農民工接受培訓,拓寬其就業門路。
在農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嘗試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建立圖書館;可以舉辦一些與農民工相關的活動;也可以舉辦一些心理健康的講座,切實關心農民工的心理健康,給予農民工更多的人文關懷。
農民工是一個群體,加強對農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加強正確輿論導向,營造全社會都關愛農民工(外來勞動者)的良好的社會氛圍。要通過媒體,經常性地正面報道農民工為城市、為社會、為我國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引導社會對農民工的正確認識。
三、總結。
四、感言。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3.調查時間為20xx年**月。
愛情,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話題?!榜厚皇缗?,君子好逑”是人們對愛情的期待與憧憬;“兩情若是久長時,有豈在朝朝暮暮”是人們對愛情的一種態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人們對愛情的承諾。而如今在學的校園中,愛情的種子也正在萌芽。都說戀愛是當今學生的一堂必修課,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不同的人由于性格的不同以及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形成不同的戀愛觀,從而導致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處理戀愛關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積極健康的戀愛觀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業與生活有促進的作用,消極錯誤的戀愛觀而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巨的消極影響。每一段戀情都應該是純潔的,自由的,是不能用物質去衡量的。每一段戀情都代表著一種尊重,一份責任,是需要用真心與真情去維系的。而這種理想的戀愛觀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出現,甚至一些學生出現了錯誤消極的戀愛觀,如過分地看重對方的物質基礎、戀愛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對待愛情的態度不認真等等。這種戀愛關系容易導致雙方戀愛關系的破裂,也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甚至會釀成悲劇。出于這一現狀,我們對佛學生的戀愛觀進行了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一步了解本校學生的戀愛觀特點,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陣對問卷分析的結果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戀愛觀,有助于他們正圈理戀愛與學業、戀愛與事業、戀愛與生活的關系。學生戀愛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關注并正確引導學生戀愛是高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將對他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對于在學生中出現的戀愛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積極引導。尤其要學會理性的處理好因愛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與選擇。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合理戀愛,才能讓自己的學生活因愛情而錦上添花。愛情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學生在剛剛踏入學校園,對未來有許多美好的憧憬,對愛情同時也是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在學生中進行戀愛觀調查能夠為學生的感情生活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也能為戀愛觀教育的一系列其它活動提供一份客觀可靠的數據。
1.對于一學生來說,已經漸漸適應和習慣了學的授課方式,并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和人生目標。但是對于老師來說,還要繼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更好地適應同學們的接受需求。同時,還要適時加強對學生們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制定的正確引導。
2.目前一學生中還存在著人際交往上的困難,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處理好關系,應該增強自我的吸引力,贏得家的肯定,同時,還要多多參加社團活動,鍛煉自己的膽識,拓展自己的能力。
3.學校也要在硬件和軟件上努力加強自身建設,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飲食上,學校要特別注重各民族的飲食習慣,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這樣學生們才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
4.為建設和諧校園,學校應該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為學生多多提供一些投遞意見和建議的專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映學生的心聲,相信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佛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32人,男生20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一學生表示支持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對,對于戀愛動機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松的學生活中,沒有了高考時的納干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32人,男生16人,女生各16人,以下是幾個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欲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說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方。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于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32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范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系。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說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于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并認為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學生活;關于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并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并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總而言之,本校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都能在愛情中面對現實,但現實沒有抹掉他們的純真,他們對愛情仍有美麗的向往。
四學生共有32人參加填表,男生16人,女生16人。四的學生在問卷調查表中表現了一下幾個特點:
1.只有25%的人認為戀人是原來所理想的人,75%的人認為不是。
2.對于是否與戀人走到永遠的問題上,認為可以的只有7人。
4人表示戀愛重要。
5.對于分手后的態度,有6人表示會傷心欲絕,多數人表示可以再找。
6.對同居的態度,不贊成的有7人,其他人則持不對態度。
從以上幾個特點可以看出,四學生的想法更為現實。也許是經歷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務實。多數人的戀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現實的實際接觸后才確立的。絕部分的人不相信網絡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會網戀。對于學的戀愛能否變成婚姻這個問題上,絕部分的人都悲觀的認為是不可能的,可見在學生看來,學戀愛是有花無果的事情。也許是彼此接觸的時間久了,對于相處的時間,四的學生覺得彼此膩在一起太長時間而會暴露出更多的缺點,也許距離真的會產生美。對于戀愛的花費,也許aa制是最好的消費方式,畢竟部分學生還沒有實際穩定的經濟來源,如果只是一個人來承擔戀愛開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選擇aa制是最好的選擇。
1.在我們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1/5,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欲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方。
7,在問及您認為戀愛和學業之間有何關系這個問題時有51.7%選擇b愛情是一種動力,可以促進學習,男女朋友之間可以相互監督,促進學習,而只有2.4%的選擇a學習與戀愛二者不可兼得,談戀愛肯定要影響學習,從這個答案中可以看出我們班還是比較支持戀愛的。
在學里,適當的愛情還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要過度的沉溺在愛情中,不要在熱戀中迷失自己的方向,畢竟學生活是我們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拋棄了。對于愛情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平穩心,正孺對愛情.
我們現在的戀愛觀尚處于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針對這些問題總結幾點建議:
建議一:學??蓪υ谛W生進行戀愛心理的健康教育。
某種程度上講,戀愛觀是人生觀的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戀愛觀,只有加強教育和管理,才能助學生正確看待愛情,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并引導他們正圈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將來成為建設偉事業的接班人。
建議三:擺正愛情的位置。
首先,我們學生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愛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但愛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為愛情而活著是蒼白的。人生的主宰應當是事業,只有偉的事業對人生才具有決定意義。流傳至今的裴多菲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正說明了這一點。
以上都是我根據統計出來的調查結果寫出的報告,相信我們只要把握好戀愛的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我們的幸福才會開花結果。
本文從網絡收集而來,上傳到平臺為了幫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檔,請點擊下載按鈕下載本文檔(有償下載),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低碳生活是當今的熱門詞匯,普及推廣低碳生活刻不容緩。從月日至月日,“環保節能我藥先行”醫科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在進行了為期6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在這次實踐中,隊員們走近社會、了解社會、深入基層、服務人民,從而拓展了視野,同時也懂得學習知識的重要,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生活早已成為歷史,正當青春年少的我們理應趁青春年少走進社會,在社會歷練身心,綻放奇葩。很感謝學校提供這樣好的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大學生良好風貌的機會,讓我們自己去接觸社會,提高自身對社會發展的認識,實現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更好結合,鍛煉自己,檢驗自己,為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了堅實的鋪墊。
年的月日至日連續三天隊員們分別走訪了市崗店辦事處、遠離了戰火紛飛的時空,遠離了災難傷害的年代,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是幸福的一代人,可是在幸福的--------時代我們卻不應該遺忘過去的痛苦,淡漠悲傷的回憶。
年月日,隊員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了烈士陵園,來看望那些戰死沙場,用鮮血捍衛祖國尊嚴的英雄們。這里埋葬的許多都是無名烈士,是抗美援朝時犧牲的烈士。犧牲的先烈們為了我們美好的今天,為了讓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個遮風避雨溫暖的家,永遠地躺在地下,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我想,站在這里的任何人,心都不會平靜。默哀三分鐘,為了這讓人敬仰的先烈,為了我們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輝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鴨綠江南花勝錦,北陵園畔草成茵。英雄氣魄垂千古,國際精神召萬民。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
揮汗如雨的七月,我們把醫科大學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精神帶進社區;激情澎湃的七月,把醫科大學學子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社會。通過這次實踐,我們不僅了解到市民對環保節能的真實看法,也學習到許多領導的先進思想,更感受到了隨著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內心意識的提高。實踐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環保節能路卻還沒有走完。隊員們紛紛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會繼續環保節能的宣傳,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將環保節能進行到底!
--------。
在此次暑期之行中,無論是在街頭巷尾向大家陳說著環保節能,還是身著白衣體味懸壺濟世的醫者之心,抑或是穿越過歷史的煙云、回望戰爭歲月崢嶸時代,一幅幅畫面如五彩繽紛的顏料一般在每位隊員心中調制成一種別樣的感觀,不同的表現卻是相同的實質,每個人都在為他所信仰的付出汗水、青春、甚至是生命,當萬眾的信仰集合,就形成了社會。正如雷鋒所說: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顆螺絲釘。社會需要每個人的盡職盡責,不論我們做的是環保節能還是治病救人,恐怕最終還是會殊途而同歸,這就是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的社會,這也是為何環保節能,我“藥”卻要先行的實質所在,奉獻社會不論形式,只有努力付出才是終極道理。
本文從網絡收集而來,上傳到平臺為了幫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檔,請點擊下載按鈕下載本文檔(有償下載),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在剛剛落幕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编l鎮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力軍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重要的意義,鄉鎮企業的發展情況對新農村建設的成敗有重要的影響。以此為契機,筆者對家鄉鄉鎮企業做了詳細調查。
本次調查以濰坊市臨朐縣蔣峪鎮的鄉鎮企業為樣本。蔣峪鎮地處沂蒙山區,盛產林木、花生、紅薯等經濟作物以及蘋果、桃子、板栗等水果。最近幾年發現鐵礦,開始出現冶煉行業。自1998年以來,該地建立了幾家鄉鎮企業,濰坊市臨朐縣果脯廠、濰坊市臨朐縣屠宰廠(宰鴨場)、濰坊市臨朐縣陶瓷廠鐵礦石提煉廠、蔣峪鎮鐵砂廠是其中比較典型的幾家,筆者對上述三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希望找出發展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為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調查結果。
“鄉鎮企業法所稱鄉鎮企業,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北敬握{查緊扣該定義,對調研地鄉鎮企業隨機抽取并進行調查。調查采取現場訪問在職工人和鄉鎮企業領導的方式,調查所得資料如下:
(一)樣本企業基本概況:
(注:部分企業會根據生產狀況對工人數量進行調整,本次調查對此類的職工數采用各月職工人數的平均數)。
(二)對樣本企業職工的調查。
經過調查可知大部分職工對企業的薪酬待遇較為滿意,但對企業的工作環境及企業的安全措施意見較大,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1)職工對工作環境滿意程度調查結果。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80%以上的職工對工作環境都不滿意,特別是屠宰場和冶煉廠等艱苦危險行業的企業,職工對工作環境不滿意的比例更高,由此可以看出鄉鎮企業的工作環境建設安全生產意識還相對薄弱。
(2)職工對工資待遇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90%以上的職工對企業的工資待遇都較為滿意,由此可見,臨朐縣鄉鎮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對企業周圍居民的調查:
周圍居民在肯定這些鄉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的同時,也對企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表示了擔憂。
三、調查結論。
經過調查,可以得知該地區絕大多數鄉鎮企業均是依靠當地資源優勢,加上農村廉價的勞動力和地域獨特的市場優勢,外加政府的投入支持興建起來的。
這些鄉鎮企業吸收了大量農村潛在勞動力,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了剩余勞動力當地就業,減輕了城市的擴容壓力。并且工資發放多采取計時或計件工資,靈活性強,且它們的用工高峰期多是農閑時期,提高了單位農村勞動力的生產率。這些企業的工資待遇普遍令農民滿意,使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有效的促進了農村消費的發展,而且這些企業的建立帶動了當地資源供給產業的發展,對農村經濟起到了雙向拉動作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題;再次,鄉鎮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生產過程較粗放,對解決就業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對當地的優勢資源的利用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最后,鄉鎮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企業壽命較短,由此衍生出一些其它的社會問題。
四、對鄉鎮企業發展的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和所分析出的問題,為了讓農村鄉鎮企業更好的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當地優勢產業的發展,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和良好的外部環境。例如可以推廣訂單式經濟作物生產,以鄉鎮企業為龍頭,對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收購保證,這樣既為鄉鎮企業的生產造就了供給穩定質量統一的原料來源,解決了鄉鎮企業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有解決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達到雙贏的結果。
(二)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重點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擴大企業規模,打出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產業鏈。帶動上游產業發展,促進農業附加值的提高和和農民收入的提升。
(三)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促進鄉鎮企業發展。針對鄉鎮企業實力弱小,對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投入不足的現狀,政府應該制定政策予以鼓勵,對企業上類似項目給以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通過經濟杠桿解決鄉鎮企業環境污染和安全生產意識薄弱的問題。同時加強對生產經營者的培訓教育,加強安全生產意識,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管理水平,提高鄉鎮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2。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F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F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認為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自然而然的優勝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后的發展會更加規范。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后,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1。負面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本人,原本以為考上大學就是天之驕子,原本以為大學畢業可以養活自己,原本以為找個好工作賺錢可以孝敬父母;沒想到考上大學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運任天擺布),沒想到畢業后還沒上崗就已下崗,沒想到本應自力更生卻還要父母牽腸掛肚,這些對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其次是對大學生家庭的影響,本來大學期間就花了很多錢,大學畢業后還得為孩子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家長真想把這些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既著急又沒有辦法,有些家長甚至希望孩子有點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錢不掙也行。
再次是社會壓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業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而且還有可能變成更多的其他社會問題。
2。正面影響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政府、高校、企業也都在自己的范圍內進行著自己的思考。
政府從財政上予以支持,雖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畢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問題,政府還應該在教育改革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都在做著虛假的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有些學校的計算機院系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應該說這些學校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
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而一些培訓公司也應運而生,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訓練后的大學生相對會更快地勝任工作。有些民營教育機構更是集合這兩種方式,直接模擬企業的技能環境,請企業的人來授課。這些企業和相關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及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劣勢凸顯出來,這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無疑是一件好事。
很多培訓機構認為x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一個轉機,毫無疑問,對于找不著工作的大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就業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培訓機構的承諾并不能兌現,而很多認證培訓除了一紙證書外,并沒有為參訓者帶來更高的附加值,連參加培訓的人自己都知道,這是自欺欺人的沒有辦法但又不得不試試的辦法。
而一些真正關心培訓內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訓機構,如果沒有承諾就業出口,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書,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諾就業但不能兌現,無疑是飲鴆止渴,還是自取滅亡。因為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學到真正的本領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沒本領沒有什么差別。
問題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保守和收縮策略的大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大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因為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存,為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成本,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臺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大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業必須接收該員工,而大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后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愿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于這一政策也并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大學生要解決的是工作的問題,很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如果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政府考慮的是大學生有工作干可以解決一些突出的社會問題。那么在此階段,大學畢業后可以視為見習期,由企業接收并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儲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大學生無論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而政府的補貼可以一部分用于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成本和場地設備成本,一部分用于補貼大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生活費用,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分問題,也解決了大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分問題。同時一部分培訓機構也將發揮一定的作用,對于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究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帶來多大的價值,作為補充教育形式的優勢是什么,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考。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大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的問題,又要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問題。因此,政府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大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大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一直都存在,經濟危機只不過是讓問題體得的更加尖銳,如果能借助這次經濟問題,加快對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職能的探索,加強企業和高校的更深層次銜接,對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未來中國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 僧多粥少 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 漂浮 于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 就業難 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 就業難、易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為x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樓干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干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干什么?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于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于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2、先就業后擇業漸流行:3、對企業不夠了解: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于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于競爭,善于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后,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著 就業難 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 有內涵 。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 雙向選擇 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愿。
這些事例和數進一步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愿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說是當前大學生 就業難 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系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笆濉睍r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信息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
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覆蓋全省2000個鄉鎮、5萬個行政村和40個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信息網整合了12個涉農部門,建立了農經、農情、農價三級共建共享數據庫,設立服務欄目近萬個,數據總量達3760gb,連續五年榮獲“中國農業網站百強”稱號。研制開發了40多個農業專家系統,推廣面積達2000多萬畝,增收節支10多億元?!?2316”三農熱線、“千萬農民短信服務工程”等服務平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詢服務。藁城市“三電一廳”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和**被列為國家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市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村信息化示范單位”。8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和8名信息員被國家五部委評為全國先進。
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據不完全調查,大中型制造企業70%實現了生產過程關鍵環節自動化控制,90%建設了管理信息系統,62%采用了數字化研發設計系統,85%建立了企業門戶網站,48%應用了不同程度的電子商務。**鋼鐵、**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鋼鐵、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業開展了信息化綜合集成應用,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絲網、**管道管件等一批產業集聚區建設了以信息化為支撐的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了中小企業和產業的聚集發展。建立了省市兩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實現了對全省752家企業、1176個排污口的聯網自動監控,建設了覆蓋40多萬家污染源企業的基礎數據庫,有效抑制了企業的偷排和超標排放。唐鋼等13家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被列為國家示范項目。2009年**暨曹妃甸被國家工信部批準為首批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培育了**國大、**晨礱等30家電子商務以及**集團、**港等10家現代物流示范試點企業,網上購物人數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網上訂貨和物流配送為一體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依托商務部新農村商務網,從**年開始,每年舉辦三次“新農村農副產品網上購銷會”,累計成交額達47億元。中華標準件網、中國耐材之窗網、中國棗網、中國辣椒網等一批特色經濟網站迅速崛起,輻射和帶動了縣域特色經濟發展。**被國家確定為首個縣域經濟信息化試點縣,并已通過國家專家驗收,絲網機械設備數字化率達30%,企業網站擁有率達92%,經常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占70%,網上貿易額占比超50%。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全省電子政務框架初步形成。實施了“112工程”,構建了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和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重點推進了12個跨部門應用系統。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為26個部門提供了縱向業務專網服務,支撐網上審批、財政網上支付等多個跨部門應用。人口與人力資源、法人、基礎地理等五大基礎數據庫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統一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實現了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間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共享,促進了財稅增收。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系統提前兩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許可實現網上辦理的目標任務。省級49個部門473項行政許可事項中,除25項因涉密外,其余448項全部實現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走在了全國前列。省直部門核心業務已不同程度地實現信息化,上報省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實現網上傳輸。全省政府門戶網站體系已基本形成,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網民使用政府網站的比例達到25.5%,通過政府網站查詢政務信息的比例達到74.1%。**市和**市政府門戶網站位列全國30強。我省被國家列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資源規劃的信息化應用建設與管理模式”,屬國內首創。
3.社會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會信息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遠程教育網覆蓋了全省所有中小學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
教學。
科學普及服務“三農”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服務平臺,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社保信息系統開通了12333電話咨詢服務熱線,全省企業養老保險監測數據庫入庫率達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統投入運行;**市“五險合一”服務模式實現了基金統一征繳和支付,在全國得以推廣;**承德********被評為“全國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了新農合管理婦幼衛生監測社區衛生服務等功能,提高了衛生系統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務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了重大疫情的網絡直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專業藝術群眾文化文物博物民間藝術等大文化信息資源框架體系,每年可提供萬冊以上電子圖書200小時視頻資源,信息總量達27tb,位居全國前列;建設了全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服務范圍覆蓋全省5萬個行政村。實施了城市和社區信息化試點示范,11個設區市建設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等市探索了社區綜合管理服務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區服務水平。**城鄉一體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城鄉服務等值化。**光彩集團“全國聯網家庭服務信息支撐平臺”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獨家國家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范圍已覆蓋56個城市。****先后啟動建設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并成為“全國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被評為“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
4.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信息網絡實現跨越式發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纜總長度達45.6萬公里,是2005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分別為961.4萬門和8080萬戶;電話用戶數為5604.9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353.5萬戶,是**年末的2.44倍;電話普及率達79.7%,較**年上升29.5%。廣電方面,全面推進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和雙向網改造,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370萬戶,雙向網覆蓋用戶接近300萬戶;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覆蓋11個設區市城區,用戶達50萬戶;完成了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覆蓋25萬戶農村家庭?;ヂ摼W方面,**年底全省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1335g,網民數達到2197萬人,網民普及率達到31.2%;互聯網寬帶用戶達667萬戶,居全國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寬帶比率達95.1%。廣電網、通信網、互聯網融合加快,**電視臺實現了7套節目的低碼流網上直播和部分欄目的網上點播,網站日訪問量超過100萬次。**電臺網站實現了9個頻道的在線直播,陽光熱線實現了網上視頻直播和點播。信息網絡已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5.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信息安全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制定了《**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群機關門戶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安全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信息安全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5、4.0。
2、和6.24倍。產業鏈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陽能光伏、通信與衛星導航、平板顯示、半導體照明、應用電子五大產業鏈,產業聚集效應凸顯,形成了“四基地”、“八園區”和環京津發展的格局。
7.信息化環境日益優化。
信息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和設區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發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信息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省信息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關于加強全省“**”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我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省電子商務“**”規劃》、《**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關于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意見》、《關于加強信息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文件,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信息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文件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信息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傳和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一年一度的**國際信息產業周已成為環渤海地區獨具特色、規模較大的信息產業行業盛會;充分利用新聞發布會、省內外新聞媒體、**“5.18”經貿洽談會,對我省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成果集中進行發布和展覽宣傳;多次舉辦信息化發展形勢、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報告會或高峰論壇,全省信息化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開設或增設了26個計算機相關專業,舉辦了兩屆**省高校網絡技能大賽,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省委黨校建立了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培訓基地,開設了信息化知識培訓課程;與中歐信息社會項目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歐信息社會-政府信息公開實施”培訓會;組織開展了面向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培訓;成功舉辦了信息化與電子政務高級研修班、廳局級干部信息資源規劃培訓、網絡與信息安全知識高級研修班等多次專題培訓,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后,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企業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信息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額度占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件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信息化成為后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將進入中長期結構調整階段,各國都把信息化作為助推經濟發展、建立國家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2009年,歐盟出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英國推出了《數字不列顛計劃》,日本發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計劃,韓國發布“it韓國未來戰略”,新加坡全面實施《智慧國2015計劃》,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了5個方面復蘇經濟計劃(綠色能源中的智能電網和智能建筑、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現代醫療保健體系、21世紀教室試驗室、下一代寬帶網等),世界各國力求通過推動更高層次的信息化應用,帶動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催生以信息化為支撐的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發展。
近年來,寬帶和移動寬帶、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地球、泛在計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層出不窮,信息通信技術及其應用正在醞釀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視化、智能化為特征的高端化邁進。信息網絡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世界各國都把發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戰略性投資的重要領域,不斷加快寬帶化、移動化進程,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研究表明,網絡平均帶寬每增長10%可以拉動gdp增長1.21%,世界各國都將寬帶目標定為100mbps。物聯網與電信網、互聯網交融發展,正在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和對物理世界的實時便捷管理成為現實,極大地改變著生產方式、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類生活。為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命脈,保障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從電網到運輸網,戰略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已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顯著特征。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先進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和應用,正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通過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制造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催生一批新興業態,加速了現代產業體系結構調整和重構。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屆*中全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為支撐“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信息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笆濉逼陂g,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x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 已簽約 和 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 )達62。x%;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 已簽約 和 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 的比例為52。x%,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x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于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x0元 3x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盡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 已簽約 和 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 的比例為49。x%,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x%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x0元 xx元,僅有x。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xx元 3x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于xx元 3x0元,為54。x%。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粕g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高學歷人才搶占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x。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 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 。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了解程度時,分別有x。x%和51。62%的學生表示 不了解 和 不太了解 。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x。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干。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于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x%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x所高校來看,盡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圃盒?、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傮w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有時出于工作或學習的需要,我們要經常寫社會實踐活動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么寫呢?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參閱!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于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闭f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干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干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干什么?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于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于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2、先就業后擇業漸流行:3、對企業不夠了解: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于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于競爭,善于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后,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著“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愿。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愿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將對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極大影響。據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超過600萬,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
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可能給大學生就業造成的影響,很難預測,但這不能成為大學生就業服務機構難以提供更充分、更客觀信息的理由。在危機影響下,眾多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一個關鍵問題,是看教育部門能不能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有了充分的就業信息服務,才能有效緩解學生們的焦慮。
當前就業面臨怎樣的形勢?
“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究竟有多大影響?”這個問題,是時下校園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最關心的,在企業的招聘宣講會上、與座談交流中,他們總會問及。
可是,一遍遍追問,大學生們卻難得到答案。
當前校園招聘形勢京漢滬穗各地不一。
在北京,據報道,雖然主管部門的“校園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慣例,多數大企業都會在“解禁”前進校搞“宣講”活動。記者從部分高校了解到,企業的入校宣傳已提前進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達40場的宣講會。因為經濟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學生們的求職熱點向工作較穩定的國企和科研部門轉移。一位大學生這樣分析就業形勢,“美國經濟不好,很多留學生會選擇回國就業,而國內企業又減少招聘名額,所以今年我們的就業會格外困難?!?/p>
在武漢,據報道,11月9日,20xx年湖北畢業研究生雙向選擇大會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這是武漢市今年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首場大型招聘會。3萬多名應屆生進場“找飯碗”,由于崗位數較去年明顯減少,多數學生主動調低了就業預期。據主辦方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有350多家單位提供了3萬多個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題招聘會,共有450家企業提供崗位5萬多個。今年的招聘單位數與崗位數之所以“縮水”,主要是因為一批企業因經濟前景不明朗而選擇觀望,金融、地產、外貿類企業以及位于珠三角、長三角的加工制造類企業的招聘則明顯減少。
在上海,據報道,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了解到,進入這些高校開宣講會的企業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并未減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開的宣講會將有202場,而去年同期是172場。同濟大學已預約的招聘會也有200多場,在綜合招聘會之外,學校還計劃增開師資專場和衛生行業專場。東華大學畢業生進入機械、計算機、通信等企業的較多,目前看來這些企業都保持著招聘熱情。
就業形勢比預想中要好一點。廣東一所大學的領導說,學校還沒有具體監測到經濟金融危機對今年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
對于大學生就業而言,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結構性的”。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給超量、區域選擇偏好、就業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決就業能力不足問題將是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根本所在。
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大學生需求素質最看重的前5個指標是:專業知識與技藝;敬業精神;學習意愿強、可塑性高;溝通協調能力;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專家表示,工作態度、敬業精神、職業道德、人際關系處理等非認知技能的缺乏是中國大學生就業最大的障礙。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從而促動了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我國從業人口中具有各類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僅占5%,而工業發達國家則為25%-30%,因此,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尋找工作。勞動力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步消化大學畢業生在短期內的超量供給。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不能僅僅以大學生暫時的就業困難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嚴格地說,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改進了個人職業發展潛力,還從整體上促進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提升。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從而對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市場需求是一個不利因素。
雖然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計劃而產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發達地區所能支付的價格(工資收入、發展機會、流動性等)不足以補償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投資,因此,按照勞動力市場機制,無法實現供求結合。在我國,由于人才流動的單向性特點導致的流動成本過高進一步惡化了欠發達地區的有效需求不足。盡管國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計劃”等政策措施,但是無論從需求量擴大還是人力資本補償來說,都難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
結果要么是直接人為地降低了用人單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進”靈活就業,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成本與風險。
在能力結構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并不是基于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與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于“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例如,ibm中國區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有:第一個方面是服務意識,能不能從客戶的角度去出發,去想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溝通的能力;第四個方面是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職業操守和商業道德。
然而,大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資格模型”。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取決于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與向用人單位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個人環境與勞動力市場環境)。由于大學生是作為一個“產品”在一個高等教育系統中被制造出來的,因此就業能力不足主要是與大學聯系在一起的。這既與傳統上相對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關,也與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聯系。
長期以來,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此外,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能力,但是缺乏“市場能力”——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等等。
大學生就業的前景如何?
據介紹,在我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中,35歲以下的青年人比例為70%。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萬至400萬的規模進入就業市場。根據各級學校招生人數的統計預測,20xx年以后,高中以上學歷的勞動力開始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體。到20xx年,大學層次畢業生數量將達到峰值,約758萬人,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會減弱。
學生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是祖國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成才直接關系到祖國和民族的未來。而今,正處我國社會轉型時期,是青年一代重塑價值觀的年代,為了能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的加強教育和引導。文學院實踐隊開展了一次對文學院及文理學院(本部)學生的思想狀況的調查活動。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方式,主要涉及生活、學習、行為習慣、道德、價值觀及心理品質等方面,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學生思想健康狀況總體上情況比較樂觀,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調查發現文學院學生具有一定人文素養,能秉承文人的氣質,在日常行為規范、學習習慣等方面表現較好,而文理學院的學生較文學院表現相對較差,突出表現在日常行為規范及修業文明這兩個方面。同時我們還發現當代學生價值觀的不穩定性,以致原有的道德判斷標準,是粉念出現了動搖的傾向。
1、生活習慣。
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有語言文明、行為文明、網絡文明,調查發現80%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文明用語和禮貌用語,90%以上的同學在食堂,開水房能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這說明絕部分同學的某些生活行為習慣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19%的同學有上網瀏覽不健康內容的經歷,67%的同學為了趕時間而踩踏草坪,65%的同學有丟熱水瓶的經歷,這說明學生在某些方面對自己的行為要求不嚴,存在一定的缺陷。
2、學習品質。
學有著其特的教育特點,相對自由的學習生活空間給當代的學生提供了充裕的自我發展時機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隱患和問題。眾所周知,學的學習靠的是自覺,過多的課余時間使許多從嚴格管制的高中出來的學生們迷失了方向。關于學習品質的問題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有上課出勤情況、課堂紀律、自主學習情況、課外活動等。調查顯示文學院有81%的同學能按時上下課,其中文學院有7%的同學經常遲到早退,文理學院則只有67%的同學能按時作息;在課堂紀律方面,23%同學經常自己做自己的事或者打瞌睡,75%的同學偶爾也會,這說明,學生中存在以消極對待學業的同學。當問及去自習室或圖書館的頻率時有47%的同學一周去3次,45%的同學都少于3次,這說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在“你對什么類型的校園文化活動感興趣”一題中,有69%的同學對文體活動感興趣,37%的同學對學術活動感興趣,有14%的同學對科研活動感興趣.可以看出,文學院學生對文體活動及學術活動也有很高的熱情。從總體上分析,文學院學生的自覺性普遍高于文理學院,而且兩個院的多數同學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
在道德品質方面的調查主要包括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兩個方面。在“如果一件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有85%的人都做過,你會做嗎?”一題中,有13%的同學表示一定不會做,這可以映出一部分學生能堅持自己的做人原則,為人處世有一定的自主性,同時我們也可以總結出部分學生沒有正義感,缺乏社會責任感。在回答“見到認識的老師是你會?”的問題時,33%的同學會主動上前打招呼,更多的同學擇選了“視情況而定”,這可以看出,學生尊師重教的意識很強,能做到尊敬師長。在問到“是否在學校上當受騙時”60%的同學有過這樣的經歷,并且事后多數人也是忍氣吞聲,這說明我院學生法制觀念淡薄,缺少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對價值觀的考察中涉及的問題有助人為樂、對身邊不文明行為的評價,公交車上的讓座問題以及對目前社會道德的認識等。調查發現有46%的同學表示會樂于助人,7%的同學想助人但怕惹麻煩;在對“看到有人打架或者是在路上罵時你的態度”的回答中,60%的同學認為自己會瞧不起這些人,覺得他們沒素質,32%覺得這是學思想道德教育的失敗,“公交車上看見有需要座位的人而身邊的年輕人又不讓座位時,你會?”95%的同學都選了“覺得年輕人應該讓座,但只是在心里想”這可以看出,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已較成熟,但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向。在對個人思想品德的認識中56%的同學認為個人思想品德重要但在現實生活面前顯得很蒼白,這說明有超過半數的人懷疑自己是否有必要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遵循公認的道德準則。
對心理方面的調查主要是從是否有心理問題和學習生活心態入手的。調查顯示在多數時間里,60%的同學的學習生活心態是很平常,20%覺的無聊,生活沒什么意思,18%積極向上,覺得生活充滿希望。從調查數據看,我院學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態還是積極的,立志成材,全面鍛煉,爭取有所作為是他們人生觀的基本點。但是,也存在很一部分同學覺得生活很平常,從側面映出了這些學生被動的學習心態。心理品質對于一個人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問卷中有一道直接映學生心理狀況的問題,其中7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不過部分學生在多數時間里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
在調查中發現,隨意踩踏草坪,拿他人的熱水瓶的行為是比較常見的,生活中的小事不僅能真切映一個人的思想狀況,還能判定這些學生的思想立場不堅定。在涉及比較的利害關系時,這部分同學有可能對自己要求不嚴而做出有損人利己事。在學習的問題上,也存在以游戲化的心態對待的。在學習生活品質方面最的不足之處在于,多數學生沒有從生活的各個方面要求自己,缺乏應有的自律,此外學術意識和科研意識不強。這與學生在行為文明和修業文明上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都為以后在對學生在語言文明、修業文明、等方面的引導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流的價值觀是可以肯定的,但在價值觀被高度濃縮的時代,很多同學出現了信仰危機,道德的判斷標準出現了動搖,映在問卷中則是有8%的同學認為在公共場合罵或斗毆沒有什么不了的。
在心理品質方面,多數學生有很的心理波動,有偶爾的心理困惑,覺得當今社會壓力太。此外,浮躁和很強功利心理是當代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學校的教育不利于自律能力較差的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所說,草坪上的“路”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周圍的環境影響,加之潛意識中的不重視,學校又沒有適當引導,這就導致學生在許多日常行為方面出現了低素質化。在“你對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看法”一題中只有15%的同學滿意,77%的同學認為一般般??梢钥闯?,學校在對學生思想行為健康方面的引導比較欠缺。
社會環境沒能給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提供條件。由于我國開放三十年的時間里壓縮了西方同等時期幾百年才形成的價值觀,社會上主流價值觀的扭曲變形造成了學生對到的力量的不信任。濟的發展必然帶來思想道德觀念的沖擊,在開放過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觀念洶涌而來,一貫提倡的道德風尚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西方文化中積極因素逐步融合,作為吸收外來事物最迅速的學生也經歷了從茫然無措到兼收并蓄的過程.難免會感覺到社會道德的淪喪,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淡漠,似乎每一個人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嚴格意義上的經濟人。學生們發現這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我們不得不承認認,經濟的發展的結果是幾代人的道德淪喪,這也才有了高達56%的同學認為道德重要但在現實生活面前顯得很蒼白的結果。調查中還發現有60%的同學有被騙的經歷。學生涉世未深,在他們作學生時從社會上得到的很可能在走上社會后回報給社會。
學生,國之未來.掃除學生不良行為習慣.關鍵在于讓學生自身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素有小社會之稱,但教育學生的主要職責依是在學校。為了構建和諧校園,提高學生修養,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包括在校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為學生提高個人修養創造有利條件。
學的特殊環境,畢業后的工作問題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存在壓力的,出現矛盾心理時適時的心理引導對學生形成正確穩定的價值觀有很的促進作用。心理輔導的范圍應該擴,不僅要面向自認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還要面向自認為心理健康的學生。講座、召開班會等形式都是行之有效的。
學生對當今社會不公等問題的認識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狀況。在這一點上學校主要應該從給學生提供認識社會的途徑方面著手。學生的視野,看問題的前瞻性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學校在這方面的引導是不能忽視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9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