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的課程設置有針對性,旨在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和綜合素質。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階段的語言表達活動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感知繩子的不同長度,學習比較繩子長短的方法。
2、學習借助格子圖確定路線的長度。
3、能通過仔細觀察、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學習比較繩子長短的方法。
學習借助格子圖確定路線的長度。
1、繩子兩組(參見:p26附一附二)。
2、操作材料:第19頁《比比誰的長》、第20頁《遠和近》的操作材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比較物體的長短。
1、教師出示第一組的兩根錯開擺放的繩子,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驗證是否正確,并引導幼兒發現:比較繩子的長短時,應將一頭對齊比較。
師:你來試一試。你是怎么比較的?
師總結:比長短的時候要把兩條繩放放平,然后一頭對齊,看看另外一頭哪根長?
3、教師出示第二組的兩根打結的繩子,引導幼兒比較。
師:這里還有兩根繩子,你能分清哪根長,哪根短嗎?為什么?
4、教師將打結的繩子松開進行比較,驗證幼兒的判斷。
師;你有什么方法來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幼兒想辦法)。
師:那我們來把繩子松開看一看,放平、對齊,哪根長?
5、引導幼兒發現:比較繩子長短時,還要關注繩子的彎曲程度。
師:所以繩子是不是看著哪根長就是哪根長?我們還要看一看繩子有沒有彎曲著,彎曲的越是多,就越是長。
二、幼兒操作。
1、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比比誰的長。
師:圖上有誰?比一比,誰的尾巴最長、飄帶最長、鼻子最長?請在相應的長短線旁貼上合適的標記。
2、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誰先吃到餅干。
師:三只老鼠偷吃餅干,哪只老鼠走的路最近,哪只老鼠走的路最遠?請小朋友在正確的標記上畫圓圈。
三、活動評價。
1、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集體驗證。
2、教師表揚在活動中能夠積極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幼兒。
1.數學區可以提供不同粗細的圓柱積木、不同長短的繩子,讓幼兒自己把繩子繞在積木上,比較繞的圈數的多少,從而體驗積木的粗細對繞繩子圈數的影響。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各種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如比較碗的大小、褲子的長短、椅子的高矮等。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1、通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并說說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制品的錄音。
1、激發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今天,我們這里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愿意和它們一起玩嗎?”
幼齊:愿意。
師:“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打開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通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現什么小秘密?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為什么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為里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為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么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評析: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通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現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里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里去吧!”(幼兒根據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為什么?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可以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F在,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制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漿。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評析:通過這一環節,發現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還是可以認出來的。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里。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評析:孩子們自由選擇,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現錯誤,以他們為中心,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制品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可以做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本次活動采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為他們接受。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不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還知道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制品,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規定:“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彼赋隽宋覀冊陂_展各類教育活動時,應該以游戲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得到自我的獎賞,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幼兒年齡越小,游戲對他們成長的作用就越大。在小班語言教學活動中,我認為將適宜的游戲與相應的語言活動相結合,能使幼兒輕松愉快地獲取語言經驗,感受語言活動的快樂,提高運用語言交流的能力。
恰恰童謠本身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幼兒易接受,且隨時隨地、自由結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開心。而童謠教學的真正目的是使孩子們能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好模仿、好表現又是幼兒的一大年齡特點,我覺得童謠正為幼兒的這一特點創設了環境。在學童謠《一排鴨子》時,我就請幼兒用動作來表演這首童謠,孩子們可高興了,一起邊念兒歌,邊學著表演鴨子搖搖擺擺走路的模樣,在愉快的氣氛中“拍拍翅膀、曬曬太陽,伸伸脖子,吃吃青菜”,情趣頗足,在我的表揚鼓勵下一些平時比較不愛說話的孩子也饒有興趣的復述著“一排鴨子,個子矮矮,走起路來搖搖擺擺,拍拍翅膀、曬曬太陽,伸伸脖子,吃吃青菜?!睘榱俗層變焊酶度氲谋硌萃{和更深入理解童謠內容,我播放了一段與童謠內容較貼近的音樂,孩子們在音樂的感染下,又開始歡快的念著“一排鴨子……”。
我發現在學童謠的過程中,孩子們在玩又好似在表演,玩中有演,別有情趣。童謠就如錦上添花渲染了氣氛,好似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道具,并且在游戲的`同時又培養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游戲對孩子們來說也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在表演童謠過程中孩子們也學到了許多有趣的語句,開始變得喜歡表達了。
1、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3、運用數字進行游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兩行五列表格一張,藏有數字的表格一張。
2、數字排列圖若干。
3、數字連線畫、筆人手一份。
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
1、出示空表格,讓幼兒數數有幾個格子。(10個)。
“小朋友你們喜歡捉迷藏嗎?喜歡。今天有幾個數字寶寶要和我們捉迷藏,你們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數字的表格。
“你們看每個格子里都躲著一個不同的數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給找出來,誰來找一找?!?/p>
3、老師引導幼兒逐一尋找藏著的數字。
4、幼兒完整地讀數字兩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給數字排隊。
1、讓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數字。
“小朋友這10個數字中誰最大,誰最???(9最大,0最?。?/p>
2、讓小朋友給數字從小到大排序。
“小朋友我們來給數字排排隊,要求從小到大排,誰來排一排?”
3、讓小朋友給數字從大到小排。
“剛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數字從小到大排隊,現在誰能它倒過來排一排?”
4、讓小朋友想想還有什么不同的排法。
“小朋友你們還想到什么排法嗎?”老師出示幾張排列圖標,問幼兒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數字的用處。
1、讓小朋友找出平時接觸的數字。
“小朋友你們平時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過,用到過這些數字嗎?誰來講一件?!?/p>
2、老師出示相關的數字實物。
“小朋友你們看這些是什么?上面有數字嗎?你知道這些數字有什么用嗎?”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師總結(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時間的,比如說鬧鐘上的數字,日歷上的數字。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位子的,比如說小朋友在幼兒園茶杯擺放的位子,書目錄上的數字。有些數字是告訴我們數量多少的,比如說藥瓶上的數字,飲料上的數字。)。
四、游戲活動。
1、老師出示數字連線畫:小朋友你們看我這張紙上有很多數字,這些數字里都藏著一個小動物,小朋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想)那我教你一個方法,老師演示從小到大連線。
2、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導。
3、問找到小動物了嗎?是什么?請你把找小動物的本領告訴班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讓幼兒回教室找數字。
因剛接班不久對幼兒掌握數學方面知識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設計一節以游戲形式為主的課,以此來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以捉迷藏導入課題,小朋友積極性很高,對數字也很有興趣。在后面的操作過程中,我選了個別幼兒操作,讓其他幼兒的等待的.時間過長,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許小朋友對數字就更感興趣了。在生活中找數字時,準備材料不夠充足,沒能很好的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幼兒連線畫時有些幼兒找不到數字點,假如我把點改成彩色點,就會引起幼兒的注意,連線就更完美,也就會一下找到數字中的小動物了。
本文擴展閱讀:數字:人類最早用來計數的工具是手指和腳趾,但它們只能表示20以內的數字。當數目很多時,大多數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來記數。漸漸地人們不滿足粒為單位的記數,又發明了打繩結、刻畫記數的方法,在獸皮、獸骨、樹木、石頭上刻畫記數。中國古代是用木、竹或骨頭制成的小棍來記數,稱為算籌。這些記數方法和記數符號慢慢轉變成了最早的數字符號(數碼)。如今,世界各國都使用阿拉伯數字為標準數字。
1.初步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按從左到右,從下到上的方向確認物體的排列次序。
2.能大膽地動口、動手用序數詞來正確表示6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二、準備。
1.幼兒課前了解格子鋪”。
2.課件。
3.幼兒操作材料:每人水果、蔬菜、玩具等圖片、畫有'格子鋪'的紙人手一張。
三、活動過程。
1.動物朋友排隊。
2.小動物坐雙層公交車。
”瞧,開了了一輛公交車,這輛公交車和我們平時坐過的公交車有什么地方不一樣?“(課件出現雙層公交車:是的,這種公交車有兩層,叫做雙層公交車。)”6個小動物分別坐上了自己喜歡的.座位,看(課件出現)“”咦,小猴坐在第幾層的第幾個座位?你是怎么數出來的?“(引導幼兒學習從下到上數、從左往右數如:第二層的第二個位置?!薄靶」纷诘趲讓拥牡趲讉€座位?”“小雞呢?”“第二層的第五個座位上坐著誰?”其他動物同上方法。
3.小動物們參觀'格子鋪'。
“格子鋪到了,瞧,就是它。這個'格子鋪'總共有幾層?(箭頭出現,從下往上數:總共有五層,幼兒邊數邊在每層旁邊出現數字)'格子鋪'每一層有幾個格子?(箭頭出現,從左往右數:總共有6個格子,幼兒邊數邊出現數字)'格子鋪'的營業員看到小動物們來了,趕緊把老板們要賣的貨放進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幾層的第幾個格子里?牛奶放在第幾層第幾個格子里?第五層的第六個格子里放的是什么?……”
4.“小動物們幫忙放貨”
“就在小動物們參觀的時候,來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鋪'里面的貨都買光了。生意真好。營業員請小動物們幫忙把貨放進格子里,可是營業員對貨物的擺放有要求,小動物們很聰明都找對格子了,你們能像小動物們那么聰明找到對的格子放貨嗎?”幼兒操作(如:請把蘑菇放在第一層的第三個格子里,把足球放在第五層的第四個格子里……"驗證(幼兒回答,課件展示)。
5.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環節安排層次清晰、過渡自然,幼兒參與積極性較高。從學習從左到右的方向送小動物上火車旅行,再到小動物回家時調轉方向,學習從不同的方向來說出“第幾節車廂”,第三個環節則是送小動物回家,將難度提高,讓幼兒學習從兩個方向同時確認次序。
第三個環節是難點,由于擔心幼兒不明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了較多時間進行講解和示范,導致了幼兒的注意力有一些分散,課后,我進行了反思,教學活動要注意教師語言的簡潔、精煉,讓幼兒多動手進行操作,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
文檔為doc格式。
。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幼兒在記錄單上記錄相應圖形的數量,活動的難點是通過記錄結果比較圖形的數量。
活動一開始,教師以游戲的口氣把幼兒帶到了圖形王國:“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圖形?(教師出示一個大圓形)圓形寶寶帶來了許多的朋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誰呢?”(教師一一出示已經學過的幾何圖形)。幼兒在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圓形和橢圓形時容易混淆。幼兒對于橢圓形比較陌生,教師進行了重點講述。幼兒在區分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后,活動進入了第二個環節--欣賞教師的拼畫,找出圖形。這一個環節并不難,在幼兒找圖形中,教師讓幼兒注意看樹的樹干是用什么形狀的,這為第三個教學環節埋下伏筆(幼兒們也要拼各種各樣的樹,在拼樹時先要把樹干拼好,再拼樹枝和樹葉)。有了第二個環節作鋪墊,孩子們進入了第三個操作活動--選圖拼畫。這個環節,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許多各種形狀的圖形。在幼兒操作前,教師交代了操作時的注意點:第一:提醒幼兒在貼圖形時,不要把圖形疊起來;第二:先貼樹干,再貼樹枝和樹葉;第三:要求幼兒拼一棵樹或者二棵樹就可以了。由于教師交代非常清楚,在這個操作活動環節中,幼兒積極性非常高,操作效果也非常好,一會兒功夫,孩子們就把各種幾何圖形貼成了各種形態、漂亮的樹。第四個教學環節--記錄表達(數一數自己的圖形拼畫里每種圖形各有幾個,然后用相應的標記(短線、圓點)在記錄單上記錄各種圖形的數量)。在教師的預設中這一環節是作為教學的難點,可孩子們對于數圖形再記錄完成地也非常勝利。一會兒工夫,就有很多孩子完成了。由于時間關系,教師在初步檢查幼兒的記錄情況下,讓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kt板上。整個活動在幼兒的歡慶和成功中結束。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感想也很多。第一,計算教學比較枯燥,幼兒學習起來也比較抽象,不容易掌握。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采取游戲法、情境法、操作法來組織教學活動,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的。第二,教師自身的精神狀態和語言也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第三,在這次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同伴資源,讓幼兒互相檢查、交流同伴的記錄結果比較好。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么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周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么,小班教師在當周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著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為例來說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么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并排序。例如:我為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游戲法、尋找法,通過游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為止。然后,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傊?,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于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游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于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并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欲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p>
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毙枰覀儚挠^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幼兒建構游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印象是結構游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布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游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筑游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筑游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游戲環境和建筑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布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筑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游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筑構造,在利用建筑成果進行其它游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游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極大的滿足。
《幼兒園課程》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動物找家是主題《可愛的動物》中的一節科學活動。而中班幼兒對科學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把操作活動與情景活動進行整合,以情景貫穿活動。以客人做客、陪客人游戲、幫客人找家的情境,讓幼兒始終處于操作游戲的環境中。幼兒在相應的環境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得大量的科學經驗。
1.會依據動物的居住地和生活習性為動物找家。2.能夠積極思考,大膽講述,參與給小動物找家的活動。
3.初步感知動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
課件。
2.操作材料:動物找家(4份)。3.游戲胸飾若干、背景圖4副。
一、演示課件,通過動物圖片來引發幼兒興趣。1.出示動物圖片,認識動物。
今天有小動物要來做客,我們看看是誰呀?它們喜歡干什么?它們生活在哪里?我們一起和它們跳舞做游戲吧。
2.引出活動主題,為小動物找家。
師:玩了一會,小動物們累了,想回家了,請小朋友來把它們送回家,好嗎?(出示背景圖)。
二、操作歸類:幫動物找家。
1.介紹操作方法。
(每組三張背景圖,請小朋友把小動物的圖片貼在背景圖上。)。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擺放理由。
問:你怎么知道小魚的家在水里?
小結: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他們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生活的地方。
三、趣味游戲活動:動物找家。
1.教師講述游戲方法。
師:請你拿一張動物圖片,你拿的是什么動物,那你就代表了那只動物。
師:請你們隨音樂在中間活動,可以做你們所代表的動物的動作。音樂停止時,要快速地回到“家里”,看誰的動作快而準確。
2.帶領幼兒進行游戲。
3.游戲第二次,教師扮演“大灰狼”,加大游戲的難度的趣味性。
四、結束活動。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有自己的家,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
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看看、聽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仿編詩歌,嘗試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愿意參與詩歌聽賞活動,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
4、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家的背景圖;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各種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熟悉詩歌內容。
1、利用背景圖導入,學習詩歌的規范詞匯。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有些什么?
(出示背景圖)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天空)。
師:看到了什么樣的(天空)?
幼1:我看到了(藍藍的天空)。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
幼2:我還看到了…………..
2、以師點幼讀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詩歌中的主要詞匯。
師:老師覺得加上了這些好聽的詞語,這幅畫更漂亮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4、給貼絨動物找家師:現在要請小朋友來給這些小客人找家,一邊找一邊要說出誰是誰的家。
(幼兒操作)二、完整傾聽、朗誦詩歌師:小客人都找到了家,它們好開心啊,老師告訴你們把這里所有的“家”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配樂念詩歌)師:這首詩歌非常好聽,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幼兒和老師念詩歌)師:老師發現~~~念的特別好,我知道他也在為小客人們高興呢,我們一起再來一遍,讀的時候要連貫、整齊。
(第二遍念詩歌)師:老師發現叮當貓隊的小朋友讀得最好了,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讀的。
(小組形式念詩歌)師:老師相信我們中四班其他小朋友也能讀得和他們一樣棒,我們一起再來一遍,讀的時候要有感情,是高興的,還要連貫,整齊。
(第4遍念詩歌)師:這首詩歌還可以配上好聽的音樂呢,那我們試著配上音樂再來一遍吧。
(拿掉小鳥,請幼兒回答)師: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呢?
(拿掉小羊,請幼兒回答)師:青青的河水、紅紅的花朵、快樂的幼兒園還是誰的家呢?請小朋友們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討論一下。
(請幼兒回答)…….
師:真棒,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又編出了一首新的詩歌,我們一起看著圖片來學一學。
三、延伸活動師:等一下,小朋友們可以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形式再來仿編新的詩歌。
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詩歌分析:
《家》這首詩歌結構工整而統一,語言優美而不乏生動,它以擬人化的形式,描繪出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的聯系,這首詩歌的模式,也易于孩子們在生活中進行再創編活動。根據本班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水平,我做了一些前期經驗準備,而且本次活動運用到的教具: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和小朋友,都是很貼近幼兒生活的東西,所以我選擇了這個很適合中班幼兒進行欣賞學習和仿編的內容。
教案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都摇愤@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
孩子也紛紛發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
引出詩歌,這個環節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混亂的現象。本活動我把創編環節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節來做可能更合適。
數學游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通過在游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在設計數學游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游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6’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導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后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么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置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著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6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復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游戲-----“摘取愛心”的游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后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著是出拳游戲:如復習6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游戲,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來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游戲。
中班音樂三只猴子。
活動班級。
中三班。
課時。
一個課時。
活動設計背景。
猴子是孩子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動物,也知道猴子是比較調皮的動物,猴子喜歡玩跳來跳去的游戲。幼兒園里孩子們也喜歡玩跳蹦蹦床的游戲,但是在游戲的時候往往會發生一些危險的事情。通過本次音樂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在比較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同時用激發孩子的想象讓他們知道不僅在床上可以玩跳床的游戲,還能用身體的各個部分跟著音樂表演動作。不僅學會了歌曲,還能給孩子帶來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熟悉歌詞,充分感受歌曲的詼諧和幽默。
2.在傾聽和做動作及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傾聽和做動作的過程中初步學唱歌曲。
難點:能夠正確唱準十六分節奏。
活動準備。
電子琴一架、猴子ppt、多媒體設備、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開始(導入)部分。
一.出示三只猴子的ppt導入活動。
1.教師播放三只猴子的ppt猴子圖片,提問:“誰來了?”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相鄰數》是中班教學主題三“我們身邊的科學”活動中的一節數學活動,是讓幼兒能感知相鄰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同時認識數字9。培養幼兒喜歡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戲。
我在設計這堂數學課程時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以游戲為主,運用了三個游戲環節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相鄰數之間的關系。第一個游戲:“數字寶寶找朋友”;第二個游戲:“相鄰朋友在哪里”;第三個游戲:“數星星”,一環套一環,環環緊扣,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感受到、實踐到,使他們自己體會和理解相鄰數間的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場地也不局限于教室,而是運用到孩子們熟悉的各個環境中,如走廊、廁所等等,讓孩子在不同的空間感受相鄰數。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孩子興趣濃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附教案:
活動名稱:《相鄰數》數學。
活動目標:
1、感知相鄰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
2、認識數字9。
3、喜歡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
2、數字卡片1-9大小各一套。
活動重點:
能感知相鄰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根據前一個數或后一個數猜相鄰數。
活動難點:
認識數字9,并喜歡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戲。
活動過程:
1、了解1-9以內相鄰數。
出示數字卡片1-9(亂排數字順序)。
師:數字寶寶排的隊伍出來了,看排的對嗎?
讓幼兒重新排放數字卡片。
(2)幫助幼兒找出數字寶寶2的相鄰朋友。
師:3和4的相鄰朋友是什么?
幼兒探討3的相鄰朋友是2和4,延續7的相鄰朋友是6和8。
2、游戲:相鄰朋友在哪里。
教師把1-9張小數字卡片發個9名孩子,抽取大數字卡片其中一張數卡,“嘿嘿,小朋友,我問你x的相鄰數是……”
相鄰數的幼兒出來(游戲反復多次)。
3、幼兒操作《幼兒畫冊》。
教師出示《幼兒畫冊》。
師:“小天使在天上按數的順序掛星星,有的星星背過身去,你知道背過身去的星星是幾嗎?請小朋友給背過身去的小星星寫上對應的數字?”
(1)教師發放《幼兒畫冊》給幼兒操作。
(2)教師在旁邊指導。
4、教師和幼兒跳數字操來結束活動。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說說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并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二.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貼絨學具。
三.重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仿編詩歌。
四.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初步感知。
1.出示背景圖,嘗試討論:
圖上有哪些景物?想想它們都會是誰的家?
2.看看說說,感知理解。
(1)這些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2)它們的家又在哪里?它們的家漂亮嗎?美在哪里?
3.欣賞兒歌,理解內容。
(1)兒歌中都講了有哪些家?分別是誰的家?
(2)你最喜歡哪個家?為什么?
(二)理解創作,分享快樂。
2.幼兒自由討論,教師指導。
3.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提升組合。
五.各環境滲透:
在教室環境布置中,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美術區)制作的一些關于春天的景象添加到墻面上,增加了幼兒之間交流。
區角活動中(語言區)的,讓小朋友自制春天各種景色變化的圖書,讓小朋友邊看邊交流。
1、圍繞“我愛的季節”為主題進行談話,學會用“我愛夏季(或春季、秋季和冬季),因為…,我不愛夏季(或春季、秋季和冬季),因為…”的因果句式來表達自己愛或不愛的原因,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2、培養幼兒專注地傾聽同伴談話,輪流交談的習慣,并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對四季的認識。
3、使幼兒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樂意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地談話。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調動所以的學生都參與。
2、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表達對自然的'熱愛。
活動準備。
1、事先讓幼兒在家人的幫助下填寫調查表“我愛的季節”。
2、老師準備好春、夏、秋、冬不同景物的圖片和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1、引出談話主題,激發幼兒談話興趣。
(1)老師:現在是什么季節?你覺得是什么季節?(鼓勵幼兒用完整語言回答問題,表達自己對四季的了解、感受)。
(2)帶領幼兒觀看圖片和投影設備,讓幼兒充分認識四季。教師帶幼兒來到布置好圖片和多媒體投影等物品的活動角,通過讓幼兒觀察實物、圖片、投影等方式,讓他們認識四季,并選出自己愛的季節。
2、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講述、交流自己的調查表。
(1)老師引導個別幼兒進行示范性講述:老師:你為什么愛…,為什么不愛…?(引導幼兒用“我愛…,因為s…。我不愛…,因為…”的句式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調查結果,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安靜的傾聽別人的講述)。
(2)幼兒兩兩合作,輪流講述自己的調查表,談談自己愛的季節和愛的原因。老師巡回進行指導,注意發現幼兒問題和講的好的方面,給與針對性指導。
(3)集體交流,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圍繞主題進行講述、交流,講述中運用較完整、連貫的語句。
3、運用交流與提問,拓展談話的范圍,激發幼兒深層次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春夏秋冬各有什么特點?它們的聯系與區別在哪里?啟發幼兒圍繞主題,有興趣地與旁邊的小朋友進行交流與討論(或集體討論),使幼兒進一步加深對主題的認識。
(2)教師進行評價與總結。通過交流自己愛的季節后,讓幼兒充分認識四季的,了解它們的變化和不同之處。
通過對幼兒日?;顒拥挠^察,我發現幼兒對動物有濃厚的興趣。結合《指南》精神、幼兒興趣特點和年齡特點,我將感知數量與動物餐會的情境相結合,整個活動過程以游戲化的情景引導孩子在游戲中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理念和數學的趣味性。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在復習感知6以內數量的基礎上,通過游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7,目測7以內的數量。
1、了解7以內的數量間的關系。
2、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3、體驗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重點:能按數匹配實物。
難點: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1、多媒體課件。
2、食物圖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情境游戲“小猴摘水果”導入。
1、今天是小動物們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帶給小伙伴們嘗一嘗。于是他來到了果園:看一看小猴的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開ppt,如圖一,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設的情景。
梨樹上有幾個梨子?大聲告訴劉老師。它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
小結:我們的數字7可以表示7個蘋果,也可以表示7個桃子。數字7的本領可真大。
通過小動物分食物和裝盤子的游戲感知7以內的數量,嘗試桉數匹配實物。
小貓也來了,它帶來了幾條小魚呢?五條小魚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看看還有什么小動物來參加聚會了?她帶來了幾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最后,小狐貍也來參加聚會了,可是食物已經沒有了。我們一起來幫小狐貍裝食物吧。裝之前,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小狐貍想要幾個食物呢?(7個)。
是的,有的小狐貍需要7個食物,有的需要6個食物。請你按照小狐貍的需要幫它裝好食物。
數一數食物有多少。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盤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幾根?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我們一起把水果帶回教室給小狐貍吃吧。
進餐前通過數碗,進一步鞏固按數取物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內人數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數量間的關系。
本次活動,全程以故事展開,加上故事環節以小動物為主,幼兒比較感興趣。首先通過數一數果園里的水果復習數量6,幼兒通過跟著老師點數來完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次,教師通過快樂餐會這一情景,與幼兒一同感知7以內數量,通過數香蕉、數蘋果、數小魚等,引導幼兒感知數量7,理解數字7可以代表任意7個物品。
在動畫效果設置上,我們選用超鏈接、路徑等技術創設動態場景,以此來調動幼兒興趣。結尾處教師通過幼兒無聲操作為觀看者營造人機互動的場景,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整體來看,我覺得本節活動思路新穎,教學效果顯著。但在微課制作的技術運用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
活動名稱:
田鼠的新家。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畫面,來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2、能體會到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友好情感。
3、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活動重點:通過仔細觀察畫面,來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活動難點: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都有一個溫馨的家,那你知道小動物的家在哪里嗎?那我們一起看看。
二、出示ppt。
1、你們知道小魚的家在哪里嗎?(在大海里)那小鳥、駱駝、馬、等這些動物的家呢?
2、這又是誰的家?田鼠在山腳下也有一個特別溫馨的家,有一天,你聽?突然從山上滾下來一塊打石頭,把田鼠的家砸壞了,田鼠家的房子被砸爛了,它傷心的哭了,它的好朋友小狗看到了,對田鼠說:“你到我們家來住吧,”田鼠來到了小狗家,它在小狗家刨呀刨呀,給小狗家弄得亂七八糟,小狗回家一看傻眼了,田鼠說:“小狗,對不起?!彼謧牡目蘖诉@時,它的好朋友小松鼠過來了,對田鼠說:“田鼠還是來我家吧?!?/p>
3、田鼠來到了松鼠家,松鼠家住在樹洞里,田鼠就在樹洞了刨呀刨呀,怎么也刨不上洞,田鼠又傷心的哭了,小松鼠說:“沒關系”,這時它的好朋友青蛙過來對松鼠說:“你還是來我家住吧?!?/p>
4、田鼠來到了青蛙家,又發生了什么事情?
你瞧,青蛙怎么了,田鼠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活動延伸:你們知道田鼠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嗎?又會發生什么故事?請你把它畫下來。
1、能理解惡作劇對他人情緒上的影響。
2、知道朋友間互相尊重、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3、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4、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1、老虎、豹、猩猩、大象的'毛絨玩具或自制指偶。
2、繪畫材料和工具。
1、愛開玩笑的納納。
——老虎納納愛開玩笑。
一天夜里,它趁豹子熟睡,在豹子身上涂滿了黃顏色,你們猜會發生什么事?
——一天,他邀請猩猩來吃那些用橡膠做的香蕉,你們猜猩猩會怎么想?
——還有一回,他把大象的鼻子系成了一個結,你們猜后來怎么辦?
——你們覺得納納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2、不受歡迎的納納。
——納納開的玩笑雖不傷人,但動物們都覺得不安寧。有一天,大伙兒決定想一個辦法讓納納改正缺點。
——你們能猜出動物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部分,引導幼兒說說納納遇到了什么事。
——大伙兒都不理睬納納,納納心里怎么想?
——后來納納是怎么做的?小動物原諒他了嗎?
3、我也曾開過玩笑。
——完整能聽故事一遍。
——你喜歡納納嗎?為什么?
——你有沒有做過像納納那樣的事情?結果怎么樣?
——你覺得怎樣開玩笑才不會讓朋友生氣?
——引導幼兒畫一張畫送給好朋友,對自己以前的過錯表示歉意。
1、該活動為二課時?;顒又攸c不在語言上,而在于引導幼兒知道交往的基本要求和禮貌待人、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2、中班幼兒往往希望被同伴認可,與朋友友好相處。這時教師應引導幼兒避免惡意戲弄人、嘲笑人,從而使幼兒積累成功交往的經驗。
老虎納納愛開玩笑。他這個脾氣總也改不掉,一天到晚惡作劇。譬如,有一天夜里,他在豹子身上涂滿了黃顏色。第二天,豹子醒來嚇壞了,以為身上的斑點脫落了!另一次,納納邀請猩猩來吃香蕉。猩猩來了,可是,當他發現那些香蕉全是橡膠做的,臉上真是尷尬啊!另外還有一回,納納把大象的鼻子系成一個結。大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開鼻子!納納開的玩笑雖不傷人,但總讓大家感到不舒服。只要他在附近,動物們就覺得不安寧。有一天,大伙兒商量說:“咱們誰都不要同納納說話,也許他會明白,我們實在討厭他的那些惡作劇?!钡诙?,納納像往常一樣,清早出了門。他向大家打招呼:“你好!”可是,大象不理他。納納問候河馬:“你身體怎么樣?”河馬轉過身去。納納心想:“他好像在生氣?!彼^續往前走,又朝猩猩喊了一聲:“睡得好嗎?”可是猩猩掉頭走了,一句話也沒說。納納感到很不自在,他自主自語:他仔細想了一會兒,突然明白了?!耙驗槲铱傞_他們的玩笑,他們生我氣了。我應該去向他們道歉!”納納來到大伙兒面前,對他們說:“我保證以后再不同你們胡鬧了。請你們還是同我做朋友吧!”大象回答道:“有時候你可以開個玩笑,但是不能總那樣!那么大家就會喜歡你!”
本次活動是以故事的形式展開,主要圍繞《愛開玩笑的納納》這一線索來引導幼兒從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根據社會活動的目標,結合故事提出的問題也是圍繞情感方面的。在活動前面部分,我進行了修改,解釋了“惡作劇”的意思,并且舉例說明。面對一個新的詞,孩子們大都還不理解這個意思,教師要進行解釋,然而在本次活動中,“惡作劇”這個詞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不加以解釋的話,達到的效果會不明顯。孩子們的想法也很豐富,能認真聽講故事,回答老師提出來的問題。
最后環節中我問孩子們有沒有像納納一樣開過玩笑,孩子們都說沒有,其實是有的,只是他們對愛開玩笑這件事還沒理解透徹,所以都說沒有,這是老師要進行解釋,向孩子們舉例子,像悄悄地把小朋友的椅子搬掉,把小朋友的東西藏起來,無意間在他背后嚇人家……,其實這些都是開玩笑的表現。從而引導幼兒不能亂開玩笑,要與人友好相處。
在這次活動中發現的這些問題,同樣在其他領域也會折射出此類問題,課與課之間也存在相同的地方,都會相互關聯。只有在活動后進行反思,才會有所進步,從而積累經驗,把活動進行的越來越完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8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