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對特定問題或主題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和總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提供實證依據和數據支持,促使我們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和內在規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研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稅務新聞信息是指導和推動稅收工作科學發展的“催化劑”,是稅務機關對內對外交流宣傳的平臺。近年來,稅務系統高度重視新聞信息工作,各級稅務機關努力在強硬件、嚴關口、高質量、優成果等方面狠下功夫,促進了稅務新聞信息工作上臺階、大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新聞信息傳媒呈現出多元化,特別是網絡媒體優勢凸顯,使新聞信息傳播渠道越來越寬,節奏感越來越強,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如何適應形勢發展,進一步加強稅務新聞信息工作?筆者立足基層國稅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觀點。
稅務新聞信息工作作為稅收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宣傳稅法、傳達稅情、反映稅事、展示稅貌、指導工作等方方面面,發揮著重要的職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一是做好稅務新聞信息工作有利于爭取工作主動。稅收工作需要黨委政府的關心,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需要納稅對象的積極參與,需要上下左右的協調溝通。如果不利用新聞媒介,加強稅收法律法規、稅收政策和稅收工作的宣傳,就很難讓社會了解到黨和國家的稅收工作方針和惠民政策,很難了解到一個地區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廣大公民也就不了解社會主義稅收的本質、稅收的地位和作用、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等。如果不通過信息刊物載體傳達稅情、反映稅事,上下級之間、單位內部就不能及時了解稅收工作進展、工作動態,上級決策和領導意圖難以在第一時間顯現出來,我們的工作就容易產生被動。
二是做好稅務新聞信息工作有利于加強社會監督。在推進依法治稅、依法行政過程中,稅務新聞信息可以讓群眾通曉稅收法律法規、政策,了解稅務機關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擁有對稅收工作更多的知情權。稅收工作透明度的增強,有利于促進稅收行政執法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
三是做好稅務新聞信息工作有利于強化溝通交流。隨著稅收事業的發展,稅收工作出現了不少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稅務機關創新思維,創新工作,采取了很多積極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推進了稅收工作創新發展,在本系統、本地區、本單位形成了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如果不通過新聞信息渠道去宣傳、推廣這些經驗成果,這不僅不利于經驗成果的交流,還會影響到經驗成果的快速轉化。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稅收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對稅務新聞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國稅機關新聞信息工作,特別是基層單位的新聞信息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四多四少”:
一是人員老面孔多新面孔少。近年來,從省國稅局到市、縣(區)國稅局,對新聞宣傳和信息調研工作給予了足夠重視,除在人、財、物力等方面盡可能傾斜外,還在為新聞信息工作人員減壓減負、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條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各單位,尤其是縣(區)國稅局,新聞信息工作人員的配置、后備力量的培養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與實際工作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基層國稅機關新聞信息工作人員,除了擔任全局文秘工作之職之外,還承擔著其他繁重的行政工作事務,他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二是作品數量多含金量少。由于基層國稅機關新聞信息人員少、事務多,難以抽身到基層一線、到新聞現場實地調查采訪,加之他們對一線和外勤業務部門的實際工作知之不詳,無法以一名新聞信息工作人員特有身份和視覺感官去找亮點、抓重點,難以瞄準熱點、關注焦點、主攻難點。進而在采寫編輯新聞信息過程中往往憑直觀、憑感覺,使作品浮于層面,缺乏有意識、有系統、有力度、深層次的報道,這樣不僅對工作的推動作用不大,也難以輔助領導決策。
三是粗制濫造的多精工細作的少?,F實中,基層稅務新聞信息人員大多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其素質、能力和寫作水平參差不齊,以致于出的“精品”少。一方面,采寫編輯稿件的火候不夠。在稅務新聞信息稿件處理過程中,跑題偏題,文字不精煉,語言表述不準確,內容冗余繁瑣等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角度把握不到位。有的同志新聞信息的敏銳性不強,缺乏對新聞信息的直觀認識,錯失了好的點子、好的素材,白白浪費了宣傳報道資源;有的對新聞信息的定位不準,把不屬于新聞的東西大寫而特寫,有意無意制造“新聞”。筆者認為,新聞就是要講究“新”,除了要求新聞事件本身要“新”之外,新聞信息人員還要以其獨特的新聞視覺,去洞察事物,判斷是非,并在寫作立意、寫作手法、寫作技巧和時效性上體現出“新”;信息就是要力求“準”,以第一時間直觀為受眾傳達傳遞出有價值的信息或信號,寫作上要強調一語道破主題、直擊要害。
四是按部就班的多開拓創新的少。實踐中,有的同志缺乏工作的預見性,忽視了身邊即將、正在和已經發生的事件,其作品的宣傳作用、參考作用、指導意義不大。有的同志缺乏工作的主見性,作品體現不出自己的思想、智慧和個性,沒有特色。還有的同志缺乏工作的能動性,習慣于被動接受信息,其作品大多停留在會議報道、領導講話、反饋信息和就事說事上。
上述這些問題,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新聞信息工作人員要堅持“三克服三樹立”,著力提高個人素質能力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
第一,新聞信息人員要克服無所作為思想,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要學會在滿負荷、快節奏的環境中,以一種任人難任之勞、承人難承之重、挑人難挑之擔的思想境界,去積極應對繁重的政務和事務。
第二,新聞信息人員要克服經驗主義,樹立名牌精品意識。
三要有創新意識,敢于突破常規和經驗的束縛,能夠沉入底層,按照需要、實用、有效的原則,增強調查采訪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寫出有深度、有精度的“精品”文章。
第三,新聞信息人員要克服飄浮主義,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
三要加強學習,以求知若渴的精神學習稅收工作領域各方面的知識,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氧”。
新聞信息工作需要政治可靠、立場堅定、熱衷本職、責任感強和功底扎實的人員去擔綱此職。稅務新聞信息工作專業性強,更需要既懂新聞信息工作,又懂經濟稅收工作的人員,去從事這項事業。實踐證明,稅務新聞信息工作需要“內行”,稅務干部充當了這方面的“主力軍”。
四要突出專才作用,適度提高稅務新聞信息工作人員待遇,在晉職、晉級和獎勵方面予以傾斜,使之能安心本職、超脫自我,多在特長優勢上下功夫,少在物欲是非中費心神。
四要完善獎勵制度。近年來,為支持稅務新聞信息工作發展,各級稅務機關都建立了相應的新聞信息工作獎勵制度,激發了新聞信息人員工作熱情。實踐中,因地區不同、工作環境差異,還有單位之間工作不平衡,以致于目前各單位對新聞信息工作的獎勵尺度不統一,差異性較大,需要?。ㄗ灾螀^、直轄市)和市(州)國稅局出臺相應的制度或指導性意見,從而讓基層有章可循,確保獎勵政策兌現、落實,以此推進稅務新聞信息工作創新發展。
調研內容:***。
調研目的:***。
調研時間:20**年7月18日到20日。
調研地點:**縣地方稅務局。
調研方式:實地查看資料、詢問。
甘肅省地方稅務局新稅收征管軟件在全省范圍內成功上線后,實現了全省征管數據的大集中,如何依托這一平臺,提高基層稅務機關的信息管稅水平,是早日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稅收征管目的重要途徑。
通過調研,筆者認為數據作為稅收信息化應用的主體,它具有多重屬性,其基本質量特性主要包括適用性、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等四個方面,要對數據質量進行較好地控制,就必須對數據的四個基本質量特性進行很好了解,從而在各個方面采取措施,杜絕數據質量問題的出現,使數據監控工作能夠真正達到控制數據質量的目的。
1、數據的適用性。在日常稅收工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各類稅收數據,這些數據有反映不斷數量變化的稅收動態信息,也有反映相對穩定屬性的稅收靜態信息。這些數據有的是為基層稅收管理員服務的,有的則是滿足管理部門和領導決策服務的,這就從客觀上造成數據的多樣化。不同的數據具有不同的使用范圍,每個數據的正確性都要求它是進入正確的專業應用,換句話說:無論多么準確、及時的數據,如果不具有適用性,它就不能產生任何作用,甚至使用之后會造成損失。
2、數據的準確性。在數據監控和質量控制的過程中,準確性越好的數據,其誤差應該越小。影響數據準確性的因素很多,數據誤差在數據采集、審核、錄入、傳輸和處理等的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如:在數據采集環節,存在著對納稅人輔導培圳不到位、納稅人填表票差錯率高、稅務人員因業務水平審核數據差錯率高的問題。所以,需要稅務人員在工作中從各個方面分析影響數據準確性的因素,同時有效控制不同類型數據的合理變化范圍,將數據誤差控制在盡可能理想的范圍內,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3、數據的及時性。在稅務部門日常數據的管理中,往往要求能夠更快、更準地收集到所需的數據。如:對于地稅部門某個基層征收管理分局,如果有一條線的稅款征收發生滯后,導致稅收統計數據不實了,那么拿在手里的征收數據就沒有任何及時性,也是毫無意義的。一個好的應用系統在使用數據時不僅要求數據的適用性還必須考慮數據的及時性,應用系統引入稅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把大量復雜、繁重的重復計算、統計、分類工作交由計算機處理并迅速得出準確結果。如果數據不及時,那么應用系統的處理結果就可能違背了程序設計和使用者的初衷,不僅無法提高工作效率,還可能由于數據滯后而影響稅款征收的正?;?。因此根據數據應用需求及時采集數據,按照操作人員要求及時發布數據,是保證數據及時性的重要一環。
結論:稅收數據是否可信、可用,這是稅務部門關心數據的兩個層面。是否可信是指數據在適用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方面,是否滿足應用要求;是否可用是指數據的格式、內容等能否被cao作人員讀取和使用,能不能很方便地進行深入處理和分析。以上兩個層面中,可信就是數據的基本質量問題,需要通過采取管理手段、技術手段等各方面的努力來解決;可用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主要通過技術手段使數據規范化、格式化。
隨著新稅收征管系統的成功運行,全省地稅系統稅收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又一歷史性跨越,稅收業務流程的處理愈加便捷,涉稅數據的管理更加規范,數據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也對數據的準確性、操作的熟練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自新系統運行以來,各基層稅收管理部門總體感覺運行流暢、業務全面、滿足需求,較舊系統而言更合理化,但個別方面還存在個別矛盾有待化解。而數據質量作為影響整個流程的起始環節,其問題尤其使基層稅收管理員所關注。
目前,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采集手段相對單一,不能全面采集納稅人數據。目前,基層稅務部門大多依靠納稅人自行申報來實施管理行為,信息來源面窄,獲取信息的手段落后,致使數據質量受到影響。數據采集不全的問題比較突出,多側重于對納稅人靜態信息的收集,而對動態數據的采集不夠全面,不能真實掌握納稅人的實際經營狀況。
2、數據信息共享程度差。一方面表現為系統內部各軟件間數據定義沒有統一標準,數據關聯性差,信息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國稅、地稅、工商、銀行等部門之間信息化建設程度各不相同,不能有效利用社會信息資源。
3、人員操作水平制約數據質量的提升。一方面,**縣地方稅務局,在職職工平均年齡達42歲,人員老齡化現象嚴重,并且計算機操作水平較低,盡管地稅系統每年定期開展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訓,但效果不明顯。也有極個別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待一些簡單重復性的工作缺少工作耐心,致使錯誤數據屢屢出現。另一方面,辦稅人員對網上申報等系統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誠信納稅的意識不同,也影響到了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結合目前工作實際,提出以下解決思路。
1、完善數據質量管理機制。為了保證業務數據準確、及時、完整一致,必須要有專門的崗位負責業務數據質量的監督管理。當前,各級要在建立健全稅源管理中心的機制、職能的過程中,專門設置數據質量管理崗,或將數據管理的職能詳細明確到相關崗位,牽頭負責稅收業務數據的質量管理,使得業務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規化。如征管部門負責統籌稅收業務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制定有關制度和辦法,業務數據加工處理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按照規定進行技術崗位數據變更,并對系統稅收業務數據質量情況進行考核;計算機中心負責系統數據資源的安全傳輸和存儲;各業務部門根據各自業務管理權限,負責對應范圍內的稅收業務數據質量管理,參與相關制度辦法、數據審計規則和問題數據處理方案的制定;各基層單位所負責本部門業務范圍內稅收業務數據質量管理;各崗位人員對自身采集錄入的業務數據質量負責;對其他崗位采集錄入的,且屬于本崗位管轄范圍的數據質量負責。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應相應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確保落實過程中的可操作性。
2、提供數據質量管理工具。數據質量管理工具針對數據流中的特點,主要體現三個特點:前堵、中控、后審。
前堵――阻攔錯誤數據于進系統之前。在數據錄入環節、納稅人涉稅數據導入環節、部門間信息交換環節,設置相應的邏輯規則,自動排查錯誤數據,提高原始數據的準確度。建立征收信息交流平臺,通過征收人員的相互交流,及時交流、解決征收大廳錄入、開票、操作等問題,將可能的錯誤錄入解決在數據進入系統之前。
中控――通過數據審計及時校驗、修正數據。開發檢測軟件、預警軟件進行數據采集后的自動審核,及時發現各類異常數據,分層面推送至相關人員進行糾正。數據審計是組織開展數據質量評估,保障業務數據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的重要手段??梢赃\用人工審計和軟件審計兩種方式。人工審計即運用隨機抽樣方法,從總體中選擇一定容量的樣本數據進行審計,重點審查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主要方式是通過實地檢查,調閱資料,手工對各類錄入信息系統的電子數據與紙質資料內容進行對比核實。軟件審計即利用專門開發的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審核校驗,重點審查數據的時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及相容性。
后審――檢測錯誤數據于日常維護之后。實施日常檢查和稽查的核查、抽查。檢查核查的范圍是綜合股到戶日常檢查的納稅人,稽查抽查的范圍是稽查局到戶檢查的納稅人和縣局確定的專項抽查對象,核查、抽查的內容為登記類、稅源類、管理類三類信息。建立質量通報制度,定期發布數據質量通報,將檢測的異常數據下發基層核實維護,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3、完善大集中系統自身功能。一是加強系統間對接,減少重復勞動。大集中系統本身具備一定的處理功能,但是卻使用單獨系統處理個別業務或機外流轉的現象依然存在,帶來了一些重復勞動,最典型的是企業所得稅的年度匯繳申報與貨物運輸業的管理。二是拓寬回流數據分析途徑,實時反饋重點指標。在強調基礎信息、數據的登記上報的同時,要關注上傳數據的回流、統計、分析,以便更好地實施稅源監控。如在查詢分析上,需要更強大的組合查詢功能,便于根據各種需要批量或單一實時分析,特別是按不同對象對收入進度進行的查詢。三是完善系統內在設計不足。再好的系統與實際情況脫節的現象是必然的,百密難免一疏。后大集中時代,應對各種特殊情況已成為當務之急,對于諸如市內工程項目開票需更改賬戶劃繳,項目開票退稅需返回施工方管理員審核等問題應及時解決。四是結合系統整合流程文書,同步統一管理要求。根據大集中設定的相關流程、相關文書,對原有的所有管理辦法、涉稅文書都需要進行重新審視,對不符合新系統流轉的管理辦法需要進一步修改、制定。譬如對雙定戶的管理等,如此類推,不一而足。
5.提升操作人員數據應用水平。在培訓模式上,建議根據崗位需要,分批分崗位培訓,集中整理特殊環節、特殊業務處理的注意事項,盡快下發系統操作的幫助文檔。實際應用中其實并不需要太多懂得全流程的通才,更需要熟悉自己崗位所涉及模塊的專才,只要每個崗位都能熟練操作,那整個系統才能發揮應有作用。
結論:數據質量問題不外乎兩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和技術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從組織、制度、技術等層面保障對數據的有效監控,是破解如何保證數據質量難題的關鍵。
信息化在人的意識中往往意味著速度、效率,當信息化在稅收征管中全面應用、快速推進后,手工作業已基本被電子化所取代,由此帶來的工作提速是毋庸置疑的。這理應會帶來工作量的減輕與征納的便捷,而易于被征納雙方所接納。但事實往往會與理論產生偏差,在推進信息管稅的過程中,特別是初期,數據質量的提高必然要付出效率的犧牲,也必然會有來自納稅人的阻力,但提高數據質量或者說推進信息管稅的根本目的決定了這種沖突是可以化解的。
首先,數據質量的提升在短期內是以工作量的增加為代價的。數據是信息管稅的關鍵。從實際情況看,涉稅數據信息的采集與利用一直是我國稅收工作的“軟肋”,信息數量少、質量低、利用差,最為重要的是與納稅人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對納稅人所知曉、掌握的情況嚴重缺乏,這也是我們信息化運用多年而利用層次一直受限的主要屏障?,F實背景下,信息是稅收征管的核心,但數據采集、整理、利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必須以短期為基礎,大量涉稅信息的采集,不可避免的將集中在某一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增加征納稅雙方負擔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其次,數據質量的提升一定程序上也取決于納稅人對稅收征管的認識。從長遠看,數據管理水平的提高將為納稅人提供公平、公開、公正的稅收征管環境。但按照理性經濟人假設的原則,作為具體的納稅人而言,依法納稅與維護個體利益本身是個兩難取舍,征管實踐中,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就是要解決納稅不實問題,促使納稅人依照法律規定及時足額的繳納稅款。從納稅人角度衡量,信息管稅的制度安排本身就是對其利益的一種更深度“侵害”和“侵犯”,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對提供真實的數據信息往往會產生一種不自覺的抵觸,必然會影響原始數據質量。
結論:提高數據信息的質量,加強數據管理,不僅需要在稅收工作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稅收業務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還要依靠納稅人的配合參與,稅務部門設定的理想化程序未必是最符合當前納稅人的訴求,必須循序漸進,穩步推進。但一切工作的成敗終究取決于人,提高征納雙方的思想認識,更新理念觀念,不失為提高數據質量的治本之道。
信息宣傳工作是基層稅務部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信息宣傳工作,對于推動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深化地稅干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稅收法制宣傳、促進征納溝通了解,提升地稅部門社會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干部認為信息宣傳工作只是“錦上添花”的可有可無的工作,覺得只要把稅收工作做好了,就算大功告成了,認為信息宣傳是部門領導和辦公室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沒有正確認識和理解稅收工作與信息宣傳工作之間的關系,缺乏信息宣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寫作能力有欠缺。擔任宣傳工作的干部大多不是從事語言文字專業,基礎理論和文字功底相對薄弱,真正能寫宣傳信息、新聞報道的干部比較缺乏。對發生在身邊的好新聞不敏感、不上心,對發生在本單位的典型事例、先進事跡、項目成果不跟蹤、不深入了解,沒有及時將一些有價值的經驗進行總結,很難寫出有創意、有深度的稿件。部分信息宣傳任務落實都是“被動”寫出來的,干部存在畏難情緒,稿件質量參差不齊。
培訓方式待改進?;鶎佣悇崭刹吭诠ぷ髦卸际且远愂諡楹诵?,在業余學習過程中也是以稅收方面的業務知識為主,每年組織學習信息、新聞宣傳報道寫作方面的專題培訓較少。上級組織開展的專題培訓因參加培訓人員范圍廣、名額有限、很難涉及到廣大干部,且日常培訓注重理論方面的知識講解,缺少分類信息“點評式”的深度培訓,干部很難在培訓課上學習和掌握到比較實用的寫作知識,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
獎懲機制要完善?;鶎佣悇詹块T由于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干部撰寫信息宣傳報道基本上是“擠時間”。近年來根據有規定取消了獎勵經費,改為以精神鼓勵為主,雖然基層稅務部門不斷強化信息宣傳的考核,不斷強調“多講奉獻、少談利益”的擔當精神,但“寫不寫,寫好寫壞一樣”的問題仍然存在,信息宣傳工作難以完全落實到與政績考核、獎勵懲處、提拔晉升掛鉤,難以全面調動起干部撰寫信息宣傳文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宣傳效果需提升。當前,基層稅務部門信息宣傳只是將稿件投遞到上級部門和對應網站以及當地政府宣傳部門,很少擴展到公眾經常涉及的領域,宣傳渠道較少。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宣傳還不夠,缺乏與新聞媒體聯系與溝通的主動性,大眾化、影響力較大的新聞媒體上宣傳基層稅務部門工作動態還是“鳳毛麟角”。要做到“報刊上有名,電視上有影,網絡上有議”的良好宣傳效果,還有很大差距。
要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信息宣傳工作不僅是溝通情況、反映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宣傳基層稅務部門工作、提升社會形象的重要途徑。要引導干部職工充分認識開展信息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只有信息宣傳工作能力提高了,才能提煉出日常業務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才能提高日常工作中各類總結、計劃、匯報的寫作水平,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鶎佣悇詹块T要不斷加強對稅收信息宣傳工作的領導和指導,落實信息宣傳約稿制度,努力形成辦公室負責、全局抓落實“人人動筆,個個寫稿”的信息宣傳工作格局。
要強化培訓,提升寫作能力。要在信息宣傳培訓上狠下功夫,以“請進來,走出去”、以老帶新、舉辦培訓班、組織興趣小組交流等方式,定期交流寫作經驗,培養寫作方面的骨干力量,以點帶面,促進整體寫作水平的提高。要培養干部養成多讀書、多看報的良好習慣,注重政治理論、經濟、稅收、法律以及信息科技等知識的積累。同時,要積極轉變信息宣傳培訓的方式方法,開展信息稿件“點評式”的培訓,重點突出不同種類信息的寫作技巧,使基層干部學會和掌握信息宣傳寫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干部的寫作能力。
要完善制度,健全獎懲機制。每年初,要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全年稅收信息宣傳任務和培訓計劃,把信息宣傳工作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制度上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嚴格的信息約稿和審核制度,嚴把稿件質量關,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到各基層分局進行信息調研和宣傳督導,全面掌握信息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共同探討提高宣傳成果的新路子。同時,要調整獎懲激勵機制,以考核為抓手,注重精神上的激勵,在選拔干部方面逐步傾斜,更新用人機制,引導干部職工保持平和的心態,兢兢業業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績。
要突出重心,深化宣傳效果。圍繞稅收中心任務,“把脈”稅收發展形勢,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宣傳質量,對領導思考的要點、當前工作的重點、決策落實的難點、納稅人關注的焦點、值得推廣的亮點等題材加以宣傳,增強報道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切實組織好重點宣傳和日常性的信息宣傳報道工作,通過文字、圖片、影視等多種形式,使社會了解、理解、支持基層稅務部門的工作。同時,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和溝通,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思想,積極邀請新聞媒體采訪,大張旗鼓地將干出一流的業績、創出一流的成績宣傳出去,努力擴大社會影響力。
多年來,我縣國稅部門一直在征管、機構、人事的改革和變化中,尋求一種基層稅務管理的最佳模式和最有效的手段,稅收管理模式也由過去的專管員發展到目前的征收、管理、稽查相互分離的精細化運行格局。在充分看到這種模式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它的不足,現與大家探討一下目前基層的稅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基層稅務管理是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建立的“集中征收,重點稽查”模式,基本確立了征收、管理、稽查相互分離的精細化運行格局。我縣縣局由征管、稅政、辦公室、人教股、計統、監察、服務大廳、管理等內設股室和信息中心、稽查局二個直屬單位組成,基層稅務所和稅務分局全部撤消,全部人員集中在一起辦公。機構大幅收縮,在提高納稅人辦事效率的同時基層稅務人員也深切的感受到“疏于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日漸突出。主要表現在:征收、管理、稽查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信息的溝通嚴重脫節,像是人人有責任又是人人無責任的局面;對稅源、稅基的監控不力,基層管理人員對納稅人的缺少全面了解,漏征漏管現象嚴重;管理人員感到力不從心,怎樣管,管什么心中沒數;工作缺乏主動性,大廳人員等上門,管理人員等派工,稽查人員搞游擊。綜合上述原因主要是“部門信息銜接不暢,責任追究難以劃分,稅源監控不力”是當前稅收管理面臨的基本難題。
一是體制的原因。稅務內部管理體制的問題,在干部中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壞一個樣,吃大鍋飯的問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獎罰機制、激勵機制不明顯。二是認識的原因。對“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理解認識上存在誤區,以為只要設立辦稅服務廳,納稅人能按期到辦稅服務廳申報,征收人員能按時受理企業申報,及時審核申報資料,完成資料錄入,檔案整理就完事大吉了,稅收管理形成遠離企業,坐看報表的靜態管理狀態。三是銜接的原因。隨“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新模式的運行,盡管對征管查三環節的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均作了明顯規定,但由于征管查部門間相互分離,三者間產生的銜接空檔沒有綜合部門協調,致使部門間出現工作相互推諉、扯皮、脫節現象。四是工作量的原因。從目前推行的工作職責看,其工作內容和任務涉及征管查各個環節,其工作內容多,任務重,從現已配備的人員力量來講,遠遠不能滿足管理工作的需要,大多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的交辦的幾件事項,如:新辦企業調查、正式認定、發票增量增版調查等等。五是考核體系的原因。隨新征管模式的運行,部門工作職能、干部工作崗位的職責都發生了變化,而隨之保證日常征管工作正常運行、促進工作質量提高的考核依據、標準未隨之改變,原來制訂并實施的“千分制考核辦法”已不適應新征管模式下的考核要求。六是人員素質的原因。目前現有干部年齡從20多到50多,學歷從高中到本科,業務水平有高有低,工作責任心有強有弱,個別干部思想精力沒有集中到稅收管理上。
(一)內部管理方面。
1、稅務機關內部體制的改革,打破“吃大鍋飯”的體制,真正做到“多勞多得”,獎勤罰懶??梢岳矛F有的ctais中的考核系統,按難易程度設計出每筆業務的分值,對應換算成獎勵金額發放給工作人員,體現“多勞多得”。
2、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干部素質。為提高干部的綜合素質,應加強對干部的政治思想和業務培訓,從實際工作需要出發,不斷更新干部的知識,以適應“加強稅收基礎管理”新形勢的需要。
3、更新理念,強化責任意識。應加強對干部管理理念的更新,不能停留在過去吃老本的思想上,以為做好上級指派的幾項調查工作就行了,必須樹立對國稅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強化責任區管理。
4、完善征管質量考核體系。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結合干部的業務素質、崗位工作量、工作難易程度等因素,修改原有的考核辦法,引進“績效管理系統”,建立起以即時性、系統性、準確性和成果性考核指標為主的征管質量考核體系,促進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對納稅人管理方面。
1、加快信息建設。盡快實現國稅、地稅以及稅務部門與工商之間信息聯網、相互交流、最大限度的減少漏征漏管戶。
2、提倡與納稅零距離聯系。稅收管理員通過稅務登記、各種稅收結算、清算、減免稅核實、各類實地調查,稅收宣傳、稅源調查以及稅款催報催繳等,與納稅人全方位接觸,了解納稅人的靜態和動態的情況,同時將稅法宣傳、解答,優質服務、依法治稅貫穿于與納稅人的聯系中,從而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和對稅法的遵從度。
3、落實精細化管理。稅收管理員下企業不能太簡單,交辦什么,就做什么。目前我們主要缺乏對納稅的動態管理,可以由縣局具體擬定需掌握的動態指標,如納稅人原材料及包裝物的進、銷、存、工資、動力消耗,庫存商品的產、銷、存等等,由稅收管理員每下一戶企業,就掌握一戶??紤]開發專門的數據庫和應用系統來采集、利用、分析這些指標,并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利用增值。
4、實施分類管理。目前稅收管理人員少、職責多、任務重,要每一戶都達到“精細化”管理要求,是有困難的,應該對我縣的所管轄業戶根據企業規模大小和納稅情況進行分類管理,重點突出稅源大戶,抓住中戶,管住小戶。對不同的稅源戶采取不同的管理和監控方式,對規模大的納稅大戶實施戶籍管理,分戶監控,重點管理,隨時掌握信息。
5、對納稅人由單一監控向聯合監控轉變。稅務機關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約,不可能將所有的稅源都納入控制范圍內,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齊心協力,我們應加強與工商、財政、公安、審計、海關、銀行等方方面面的合作,追求信息共享性,實現聯動管理。出現異常情況,可以謀求各部門的配合,采取強力措施增強聯合監控的威懾力。
6、建立完善的納稅評估體系?,F有的納稅評估工作不能適應現代化征管的新要求,還不能為稅源的全能監控提供強大支撐,應建立完善的稅收評估體系,采取智能化分析手段提高對納稅人納稅行為的數據化測算、分析和有效利用能力,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通過評估工作輔助和完善對稅源的監控。
近年來,隨著納稅人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普及以及稅務機關執法規范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的發展,電算化稅務稽查已成當務之急,依賴傳統的手工查賬稽查檢查方式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勢。我們xx市地稅稽查局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就如何改變現有的稅務稽查思路和方法,盡快提升稽查質效,適應企業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變化,充分發揮稅務稽查的“尖刀”作用,做了初步探索和嘗試,取得了明顯成效。20xx年共對46戶實行電算化企業實施稽查,入庫稅款、滯納金、罰款計400余萬元。
xx市現有年納稅50萬元以上重點稅源企業136戶,企業整體管理水平較高,應用電算化對會計信息進行核算和管理的占82%,其中使用用友、金蝶、浪潮軟件68戶,約占電算化總戶數的61%。去年重點稅源企業入庫稅款6.3億元,占總收入的81.5%,因此,抓好對重點稅源企業的稽查,也就抓住了組織收入和稅源管理工作的“牛鼻子”。
會計電算化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推進了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管理,另一方面給稅務稽查工作帶來了很多挑戰。
一是稽查線索更為隱蔽。在手工會計記賬中,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都以書面形式反映,稽查人員可以通過這些可見的線索檢查證、賬、表之間所反映的數據真實性、合法性和準確性。但是,在會計電算化中,會計和財務的業務處理方法和處理程序發生了很大變化,難以直觀地看到其處理過程、修改和刪除等痕跡。
二是稽查內容更為廣泛。會計電算化系統特點決定了稽查內容的變化,增加了對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和控制能力的審查。會計事項由計算機按程序自動進行處理,手工記賬的計算錯誤機會大大減少,但系統應用程序出錯或非法篡改也同樣出現錯誤的會計信息。
三是稽查技術要求更高。手工會計條件下,稽查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順查、逆查或抽查;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如仍采取常規的稽查方式,就不可能達到稽查目的。
強化對電算化企業的稽查成為外查偷逃、內促征管的必然選擇,其中科學管理方式的應用、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打造、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撐成為重要基礎。
一是先進管理方式的充分應用。幾年來,我們積極探索應用現代管理方式,先后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目標管理以及學習型組織,實現了過程監督與結果控制、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等的有機統一,各項管理步入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網絡化軌道,干部職工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持續提升,對應用新型管理手段具有很高的認同感。
二是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鍛造。整支隊伍知識層次高、知識結構合理,大專以上學歷人員達100%,本科以上學歷人員達85%,取得會計師、稅務師或注冊稅務師資格的人員占30%,10名同志進入了國家、省級人才庫,有些同志集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多師”于一身,他們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三是信息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全局人均微機達到24臺,內部網絡連接達到100m光纖傳輸,100%干部達到計算機中級操作水平;建成了覆蓋內部、聯通外部的網絡系統,全局95%以上的工作均通過計算機操作、網絡運行,網絡成為辦公、學習、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工作手段已經得到了根本性改造,工作運行的規范化程度達到了較高水平。
為滿足對電算化企業稽查工作要求,形成管理合力,對內部稽查機構、崗位及職能進行適當調整。抽調00名精通企業稅收管理、計算機操作水平較高、溝通能力強的業務骨干,成立電算化企業稽查組,制定統一的工作流程、稽查方式和標準,對全市實行電算化企業稽查權限上收,直接進行專業化稽查。
完善相關制度。
一是規范企業的會計電算化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21條規定,要求凡是采用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一律將正在使用或將要使用的會計核算軟件及有關說明報送備案。同時,對于升級的與原會計軟件發生版本變化的會計軟件,要求納稅人在使用前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提前報送備案。為制定稽查方案、實施稽查,做好查前準備創造條件。
二是制定《xx市地稅局對會計電算化企業實施稅務稽查的意見》,明確規定了稽查內容、方式、方法,加強對電算化企業稽查的管理。
細化工作流程。
一是調取賬目。在調取企業的電算化資料前,告知其征管法規定所應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相應責任,送達相應的法律文書,保證調取賬簿資料能夠真實、完整、準確、符合法定程序。
二是數據提取。利用查賬助手中的數據采集模塊,全面掃描計算機中財務數據,對檢索到的財務數據,按照要求,全面、完整的進行提取,便于發現被查單位設置賬外賬、小金庫等情況。三是數據比對。對取得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匯總和查詢,并與核心征管數據庫數據、財務報表數據等進行比對,將企業使用的科目與軟件的標準科目進行調整和對應,確保統計、分析數據的準確性。
四是細查疑點。通過提取的財務數據自動進行智能的分析,對發現的異常自動進行歸集匯總。如在對某房地企業成本項目的檢查中發現成本變化有異常,利用穿透式查詢功能用鼠標直接點擊相應成本項目,直接查看到該月成本的具體內容與記賬憑證,高效完成查看總賬、明細賬、電子憑證等財務資料工作,大大減少了稽查人員翻閱、查找、計算等繁雜勞動,可迅速查找出案件的突破口。
五是歸集問題,生成稽查底稿。利用提取的數據資料建立稅務檢查資料庫,資料庫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歷年的銷售、成本、費用、利潤、主要產品的單位價格、單位成本、單位利潤以及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等詳細資料?;槿藛T運用按行業、主要收入項目或主要產品分類計算比較,建立各行業歷年各主要收入項目或各主要產品的銷售利潤、銷售成本率、銷售費用率、投資利潤率等指標體系,作為各行業、各收入項目或主要產品的盈利水平的對照參數標準,便于今后檢查人員將檢查結果與企業原申報數據進行比較,判斷其差異的合理性,從而確定其納稅的正確性。如對某機械制造企業的檢查中,稽查人員通過“大集中”軟件查詢系統發現該企業,20xx年銷售收入13000萬元,企業所得稅在地稅申報繳納,20xx年度繳納稅費830余萬元。盡管從稅款繳納和稅負方面看不出存在明顯問題,但利用軟件趨勢對比及穿透式查詢等功能進一步分析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發現在存貨賬面存貨與分析推斷相差100余萬元。檢查人員經過進行實地檢查,該企業雖然應用了會計電算化進行核算管理,但賬務設置混亂,庫存商品賬不核算,設置的所謂存貨賬戶核算的實際是原材料,并存在隱藏銷售數量等問題,最終該企業共計應補繳稅款39萬元,滯納金4.04萬元,并處以罰款19萬元。
注重雙查結合。針對電算化企業稽查不太完善的基礎上,注重以手工稽查和計算機查賬相結合的方式獲取稽查線索和證據,既便于發現問題,又有利于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具體工作中,要求被查單位打印標準式財務報表,同時結合原始憑證,運用傳統的稽查技術,分析和核對報表之間的數據邏輯關系,參照同類行業的利潤率、成本率、費用率等綜合指標進行分析,尋找出稽查方向和突破口。同時,將有關電子數據按傳統會計賬冊形式編織成三欄式簡易賬戶,建立模擬人工會計表格體系,并運用傳統順查、逆差、全查等方法去稽核,尋找疑點,然后運用調查方法和分析方法獲取稽查證據。這樣雖然工作比較繁瑣,但仍不失為是當前條件下開展稅務稽查最有效的手段。同時,針對會計電算化企業特點,我們還對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了檢查:
一是數據完整性的檢驗。注重了數據歸集輸入錯誤、故意不按規定數據作出調整等問題。
二是憑證順序號的檢驗。在財會電算化系統中,業務收入應按其發生的時間自動編號記錄,如發現缺號則應查明缺號原因。
三是大筆整數業務檢驗。避免關聯企業不實的業務往來,甚至直接虛列費用的辦法。
重塑知識結構。會計電算化軟件品目繁多,軟件形式各異,造成稅務稽查人員難以應付各類電算化軟件。為此,我們通過多種培訓方式,大力提高稽查人員計算機操作技能,利用現有綜合征管軟件和辦公軟件提高稅務稽查工作效率。在開展電算化稅務稽查前能夠進入綜合征管軟件查詢被查企業的稅務登記信息,一般納稅人認定信息等申報信息、發票信息、稅負率信息、會計電算化信息等,掌握被查企業的第一手信息資料,做好查前分析,制定相應的檢查方案;檢查過程中,可以利用稅務系統的金稅信息和銀行對賬單信息通過資金流和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報稅、滯留發票信息所反映的物流信息進行比對,判斷被查業務的真實性和有無賬外經營嫌疑,同時能夠直接面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熟練進入系統查驗程序設置,會熟練使用查賬軟件,在納稅人授權并設置查詢用戶的前提下能夠進入系統熟練查詢;檢查后,能夠利用綜合征管軟件直接監控稽查執行入庫信息,對予逾期拒不執行入庫的納稅人,除采取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措施外,能夠在綜合征管軟件系統內開展網上協察工作,并向基層分局發出提示信息,協助執行。同時,還可以運用綜合征管軟件對被查企業進行查后跟蹤,掌握檢查前與檢查后稅負率的增減變化情況,將以查促管和整頓稅收秩序的工作落到實處。
工作質效大幅提升。傳統手工操作,既要翻閱企業賬簿、記賬憑證,又要賬賬核對、賬表核對,費時費力。如分析性復核工作,以前手工操作時,需要人工收集大量數據資料,數據的整理、填列和計算也需要大量時間。而在會計電算化稽查環境中,利用原始電子數據,借助工具軟件,原來需要5-7天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2-4天。
稽查廣度有效拓展。手工查賬對一些業務量大的業務,一般采取隨機抽樣檢查的檢查方法,檢查、核實比例較低,而通過數字化查賬助手軟件,只需制作一個模型,幾秒鐘時間,即可把所有的符合條件的憑證篩選出來,從而得到一個詳細、具體的結果。例如:要對賬簿中的人員工資進行匯總以檢查與報表數是否相符,用工資對應的標識進行篩選,所有科目中的工資自動都被篩選出來,準確率達到100%。
工作深度進一步加大。做到手工查賬、電子查賬并用,對采用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全部采用調賬檢查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借助軟件發現疑點,對所有的財務、會計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找出疑點。利用手工查賬及時通過企業賬簿、憑證來查證,保證能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
整體業務水平顯著提高。對會計電算化企業的檢查,對稽查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槿藛T做到四個掌握:掌握會計、財務、稅務稽查知識和技能;掌握熟悉財務、稅收法律、法規;掌握計算機知識及其應用技術,掌握數據處理和管理技術;掌握財務會計軟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點?;槿藛T不斷加強業務學習,通過對電算化企業稽查的實施,在深入探討研究新領域稽查方式方法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了稽查人員的業務水平。
稅務約談是稅務機關在日常征管、日常檢查、所得稅匯算、納稅評估、稅源監控、稅務稽查等過程中,發現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一般涉稅違章違法行為或疑點后,根據自行收集的資料以及案頭分析所發現的問題和線索,主動約請納稅人溝通相關信息,宣傳和輔導稅收政策,要求其解釋和說明涉稅問題,促使納稅人主動自查自糾,并對涉稅違法違章行為進行處理和處罰的行政管理活動。
在眾多的稅收服務方式中,稅務約談能夠使征納雙方相互溝通,滿足納稅人和稅務機關的共同需求。
(一)它是一種內容和形式統一的服務方式,為依法治稅、引導誠信納稅、營造良好的稅收氛圍奠定了基礎。
(二)納稅人總是希望在并非故意的情況下,在涉稅操作中少犯錯或不犯錯,希望稅務機關給予輔導和提示,以達自查自糾,避免被罰,免于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降低或節約納稅成本。
(三)稅務機關作為職能部門,也希望納稅人在涉稅上不犯或少犯錯誤,減少征收管理成本,便于稽查部門集中力量查辦大案要案。
(四)稅務約談具有明顯的人性化特征,可有效融洽征。
納雙方關系,提升稅務形象。
(一)約談制度不規范。對經約談補繳的稅款是否應加收滯納金和罰款,實踐中較難把握。若自查補稅加收滯納金和罰款,有悖于情;如不加收滯納金和罰款,則有悖于法,因為《稅收征管法》明確規定了滯納金制度。稅務約談一般不使用調賬的方法,如果某些納稅人提供了虛假資料,稅務部門往往無從辨別真偽,從而影響約談結果的確定。
(二)征納信息不對稱。有些納稅人提供的納稅申報信息不完整、不準確、不連續,稅務部門單通過信息進行案頭審核,會影響約談評估的準確性,而實地檢查又無疑會增加納稅人負擔;稅務部門從其他方面獲取的信息源較少,如未與海關、工商、地稅等部門聯網;稅務機關內部信息不共享,征收、管理、稽查信息分塊割據,傳遞不及時、完整、準確,造成約談資源浪費。
(四)稅務內容單一,方法簡單。目前,稅務約談內容較為單一,有的地方規定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特別是商貿企業資格認定、廢舊物資經營單位資格認定、納稅評估疑點分析進行約談,而其他日常征管、匯算清繳、涉稅審批等方面很少涉及;約談方式簡單,基本就問題問問題。而且納稅人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納稅人稅收法治觀念淡薄,以種種借口拖延約談或提供虛假納稅資料,使約談很難正常進行。稅務部門約談人員自身素質與有效約談也有一定差距。
(一)完善約談工作機制。應把稅務約談上升到法規或規章的范疇,目前至少應在全國范圍內對稅務約談制度進行規范,統一規程。稅務機關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探索一條適合稅務工作特點的約談工作方法。在約談前,細致分析問題和疑點,做好充分準備,談什么,怎么談,怎樣圍繞疑點步步深入,怎樣引導納稅人如實回答,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舉證環節,要突出主題,因勢利導,有的放矢,注意發問方式和約談效果;約談完成后,要舉一反三,善于總結,經約談仍不能排除疑點的,要實地調查核實,為約談工作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加快信息化建設。稅務機關應完善、充實內部的信息質量,把好信息采集關,確保采集數據的真實、全面、準確。不僅要采集納稅信息、財務信息、發票信息,還要盡可能地采集生產經營信息,盡快實現稅源信息、征收信息、稽查信息等納稅資料的全面共享,并結合納稅評估機制,積極開發稅務約談數據信息系統,同時進一步加快與海關、工商等政府部門的數據網絡交換系統和內部數據交換平臺的建設,使約談信息獲取渠道暢通。
(三)加強隊伍素質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精通財務知識和稅收理論,熟練掌握法律法規、信息技術與應用技術,以及了解與約談相關學科知識的復合型檢查人才??梢园迅鞯亻_展納稅評估以來的成功案例匯編成冊進行經驗交流和范例指導。
企業當期所發生的經濟事項往往會影響到后期的稅收問題,從經濟事項發生到涉稅事項產生的這段時期即稱之為“稅收存續期”。一般而言,“稅收存續期”隨經濟事項發生而開始,隨涉稅事項產生而逐步結束?,F階段,對“稅收存續期”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不管是稅務機關,還是納稅人,對“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管理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雖然,目前從“后續管理”的角度對企業所得稅“稅收存續期”的管理有所強化,但如何從“稅收存續期”的角度統籌各稅的“后續管理”,還缺乏統一的認識與研究,更沒有系統的規劃、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措施等。
(二)風險意識不強?!岸愂沾胬m期”具有三個特點:
1、存在的普遍性。
2、時間的不確定性。
有的存續時間較為明確,有的存續時間卻無法預知;。
3、相關人員的變動性。
存續期內,既可能是企業財會人員變動,也可能是稅收管理人員變動。導致稅企雙方均可能產生一定的稅務風險,而這些風險往往容易被稅企雙方所忽視。
(三)政策水平不高。
稅收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稅務人員對涉及“稅收存續期”的稅收政策不熟悉,對稅收政策與財會制度的差異不了解,導致不能對“稅收存續期”相關稅收事宜進行系統規范的管理。
(四)管理范圍不廣。
目前對“稅收存續期”的管理,較多的是從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的角度進行強化,而對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等稅種的“稅收存續期”管理較薄弱,有的甚至還是盲區。
(五)管理手段滯后。
目前對“稅收存續期”的涉稅事項管理方法較為落后、手段比較單一,既沒有推行專業化管理,也沒有實行信息化管理。
(一)因稅收政策原因產生的“稅收存續期”。按照稅收政策相關規定,企業當期所發生的經濟事項影響后期的稅收繳納,特別是明確規定企業經濟事項發生時暫不征稅的稅收政策。例如,國家稅務總局國稅發〔xx〕年60號文規定“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待個人將股權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后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該政策中,從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擁有所有權的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到個人將股權轉讓時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相隔一段時期即“稅收存續期”,而且存續期的長短因股權轉讓的時間而定。又如,《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該規定中,企業當期所發生的經濟事項(虧損),影響到后5年的企業所得稅,其“存續期”最短可能一年,最長可能5年。
(二)因稅收政策與會計差異原因產生的“稅收存續期”。由于稅收政策與財務會計的目的和前提,以及遵循的原則不同,稅收政策對某些經濟事項的確認與財務會計存在差異,而不可避免地產生的“稅收存續期”。例如,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預收賬款,會計上不確認收入;營業稅上確認為計稅收入;企業所得稅上不確認收入,但要按毛利率預征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上不確認為清算收入,但要按規定比例預征土地增值稅。由此,《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專門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如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按會計制度能夠全額計入當期損益,但稅法規定,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其“以后納稅年度”即屬于“稅收存續期”。
(一)個人所得稅案例:某有限責任公司由原集體企業于xx年改組改制成立。改制時,注冊資本(實收資本)1000萬元,其中,企業職工以股份形式取得量化資產250萬元。xx年10月,股東轉讓65.78%股權計657.8萬股,在計算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時,企業按賬面實收資本乘以轉讓比例扣除轉讓成本657.8萬元。
“稅收存續期”分析與處理:企業職工以股份形式取得量化資產的涉稅經濟事項于xx年7月發生,但根據國稅發〔xx〕年60號文規定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而“存續”于企業,xx年股權轉讓時所轉讓的65.78%部分164.45萬元(250×65.78%)不能作為成本扣除,因而稅務機關審核時調減了成本扣除額而補征了個人所得稅32.89萬元。尚未轉讓的34.22%的股權所包含的量化資產則仍然“存續”于該企業。
(二)營業稅案例:xx年,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共開發了abcgf共5棟商住樓,其中a號樓為產權式酒店,共有332間產權房,xx年底止已售出257家。購房合同約定,業主在簽訂合同時首付50%,剩余款項由租用業主產權式酒店房的某酒店用租金(年租金為購房總價的8.5%)代業主支付,至付完為止。合同總價款4977.7萬元,首付2488.85萬元,剩余款項由酒店分6年付清,每年支付423.1萬。
“稅收存續期”分析與處理:房地產開發公司xx年銷售不動產業務已經發生,按營業稅條例規定,首付50%應于xx年申報繳納營業稅,剩余款項在未來6年內于每年收到酒店租金時申報繳納營業稅,其“稅收存續期”長達6年。xx年3月稅務稽查部門對該公司xx年和xx年度納稅情況進行稽查時,xx年首付及xx年合同款項均申報了營業稅,但xx年3月進行稽查時,因主管會計變動,xx年和xx年合同款項均未申報營業稅,稅務稽查部門不僅追繳了該公司營業稅42萬多元,還給與了一定的處罰。
(三)企業所得稅案例:某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xx年6月委托某資產評估機構對其15宗土地進行了評估,賬面價值2500萬元,評估值3500萬元,評估增值1000萬元,企業進行了借記“無形資產”、貸記“資本公積”1000萬元的賬務處理。xx年10月,該公司以15宗土地作價3500萬元和現金500萬元投資于某公司,取得某公司80%計4000萬股股權。
“稅收存續期”分析與處理:企業資產評估增值,會計上允許增加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但稅法規定不得改變計稅基礎,不得計提折舊或者攤銷費用,也不確認收益。如果企業轉讓該資產,原評估增值部分應確認收益的實現并繳納企業所得稅。該案例中,從資產評估經濟事項發生,到該資產用于股權投資,其存續期為4個月。地稅稽查部門于xx年對該企業xx年至xx年度的納稅情況進行稽查時,該企業xx年賬面虧損712萬元,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0萬元后,實際應納稅所得額為288多萬元,不僅減少了xx年以后需要彌補的虧損,而且當年查補企業所得稅72多萬元。
(一)加強相關稅收政策及財會制度的學習。特別是要熟悉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存在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對企業發生各項稅收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才能準確地對企業“稅收存續期”影響到本期的稅收進行計算,從而規避因政策不熟而可能導致的稅務風險。
(二)及時建立“稅收存續期”檔案?!岸愂沾胬m期”經濟事項發生后,及時采集相關信息,既要分門別類建立專門臺賬記錄,又要將企業的稅收征管資料記錄于信息庫之中。同時,對存續期內涉稅事項的變動及時進行登記并跟蹤管理,做到“稅收存續期”管理系統化、信息化。
(三)強化“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的檢查?;槿藛T對企業進行稅收檢查時,應對企業“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逐一進行檢查。其中,以營業稅收入的`確認、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的調整、個人所得稅有關計稅成本和費用的扣除為檢查重點,對企業“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進行檢查。
近期,xx地稅xx稅務分局積極響應區委開展“學習先進、找準差距、加快發展、創業爭先”主題競賽活動的號召,采取“全面動員、全員發動、全體參與、全程跟近”等措施,分局上下廣泛掀起了“創業爭先”的熱潮,有力地推動了“學習型、法制型、服務型”的“三型稅務”建設,稅務干部精神狀態有了新的改觀,納稅環境有了新的改善,組織收入呈現出穩步攀升的良好態勢。
一是根據實際在同行中找差距。自94年國地稅分設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市局的正確領導下,某某地稅全面建設水平年年進步,稅收收入歲歲攀升。入庫地方稅收5210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入庫稅款增加1524元,增幅達到;今年上半年又組織入庫地稅收入3350元,同比增長達到22。始終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但與鼓樓、建鄴等區相比,我局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差距,從經濟和稅收總量上與鼓樓、白下、玄武等區拉開較大距離;而從增速方面相比,又與建鄴、棲霞等區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積極組織參觀學習。我局在全局范圍內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學先進、找差距”活動,分局領導不僅跟隨區里到先進發達地區進行參觀見學,還根據稅務的實際,組織分局領導、全體科所長和部分業務骨干,分批到鼓樓、白下、玄武、建鄴等區學習取經,全方位考察外區加快經濟發展好做法、好經驗。三是針對差距訂措施。努力查找自身問題與不足,著力從強化稅收宣傳提高稅法遵從度、強化執法力度提高稅法執行力、強化職責履行提高服務效能等方面入手,按照應收盡收的原則和不斷促進稅源增長的目標要求,從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加快發展、爭先進位的措施。確保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
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認真做好稅收法律的貫徹執行。一是嚴格執行稅收政策規定,注重工作程序與權限,堅持審批合議制度;二是以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檢查和過錯責任追究制落實為主要內容,重點抓好對稅收執法過程的全面監督;三是以履行“兩個維護”、做好“兩個服務”為宗旨,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富民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要求,運用績效考評機制,將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貫徹到位、執行到位。
以納稅人的需求為第一考慮,按照“服務五個零”的標準,創新服務方式,突出服務的主動性、針對性、便捷性、及時性、準確性,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及時的納稅服務。
(一)堅持提醒服務,注重服務的主動性。堅持上門服務,對重點稅源戶實行每月至少上門服務一次制度,其他納稅戶采取不定期上門服務方式;遇有新政策出臺或開展稅收專項工作,及時匯總編印宣傳手冊,廣泛贈送,積極宣傳;運用電話提醒、郵寄提醒、上門提醒等多種提醒服務方式,提醒納稅人有關注意事項和需把握的時間節點。提高服務的主動性。
(三)堅持值班制度,注重服務的便捷性。堅持科所長大廳輪流值班制度,暢通稅收服務“快速通道”,實行首問負責制,開展“一站式”服務,落實相關部門責任,為納稅人提供“一條龍”服務。提高服務的便捷性。
科學監督稽查執法過程,在認真貫徹落實稽查工作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加大案件復查力度,強化對執法權力的制衡,防止不廉行為的發生。
1、完善案件復查,加大檢查制約。按照“內外監督、逐級監控”的目標,完善案件復查復審制度,分時間段實施由州級稽查局對縣局上年稽查案件復查復審,由州、縣局法規、監察等部門牽頭對州、縣局稽查局當年檢查案件復查復審,由州局抽調稽查骨干力量對各地稽查案件進行交叉復查。通過全面深入案件復查,查出稽查案件中的存在問題,糾正檢查中的不足,區分不同情況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2、增強執法檢查,突出過程監控。成立執法檢查領導小組,明確專人,參加每年一度的執法檢查。專門負責稽查系統異常數據信息的監控和考核,形成以異常數據分析-核查-復核-整改-追究為核心的執法檢查機制。充分研究稽查考核指標體系,分析執法過錯信息,及時核查整改,定期通報,突出對程序合法性、實體規范性和適當性、執法效率性的監控。
3、統一執法尺度,規范處理處罰。統一案件處理尺度是公平執法的基本要求,也是確保公平執法的有效途徑。為此,稅務稽查部門應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消除分歧,正確把握好執法與服務、合法性與合理性關系,盡快依法建立操作性較強的稅務行政處理自由裁量規則,明確稅務行政處理自由裁量原則、適用情形和自由裁量尺度,以規范稅務行政處理自由裁量權的使用,避免涉稅處理差異化、處罰畸重畸輕等不規范現象的發生,消除責任與風險顧慮。
4、拓寬監督渠道,實施外部監督?;楣ぷ髦苯用嫦蛏鐣?、面向納稅人,每位稽查人員的工作作風與言行舉止,直接關系到整體地稅形象,為此,實施稽查執法外部監督,已成為稽查部門和地稅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推行稽查政務公開,以公開促公正,實行全方位的“陽光作業”,杜絕“暗箱操作”,通過互聯網、涉稅公告欄、報紙、電臺等多種渠道,全面推行稽查職責公開、紀律制度公開、權利義務公開、救濟方式公開、查處結果公開為主要內容的稽查政務“五公開”,將稽查執法辦案置于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之下,讓社會監督稽查辦案是否客觀、公正、公平。推行實地回訪制,充分了解納稅人對地稅稽查機關在執法過程中的意見和呼聲,進一步加強對稽查人員執法行為和廉潔自律等方面的外部監管,稽查部門領導要邀請紀檢監察人員積極走訪重點被查單位,了解檢查人員在檢查過程中的表現,對當事人提出的問題,耐心解釋,對群眾反映稽查人員違法違紀問題,認真落實,堅決查處。
(三)強化稽查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
繼續堅持分類分級檢查、重大案件督辦、稅源聯動管理,積極推行和諧稽查建設,依法稽查,嚴格執法,維護公平稅負,充分發揮稽查打擊職能作用。
1、完善和規范分類分級辦法。全面推行分類分級稽查,要合理安排,周密計劃,抽調人員,集中力量加大對重點稅源企業的稽查力度,確保對重點稅源戶三年輪查一遍,進一步遏制重大偷、逃、騙稅案件的發生,防范重大涉稅違法活動和稽查干部執法風險。
2、加強重大案件的督辦。針對督辦案件檢查難度大、定案阻力大、執行難度大的特點,切實抓好對督辦案件的組織、協調工作。對部分案情重大和當地查處不利的案件,將直接請州局派員進駐檢查督辦,減輕基層辦案阻力,增加基層辦案信心,對各縣督辦案件查處情況將列入年度目標考核,并與辦案經費分配直接掛鉤,真正起到“打擊一個,震懾一片”的作用。
3、發揮稽查在稅源聯動中作用。稅源管理四聯動工作是縣局的一項重點工作。作為稽查部門,要找準定位,使稽查工作在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的聯動機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運用稅源管理聯動互動機制互通共享的信息資源,提高稽查選案準確率;另一方面,要強化案例分析和稽查建議工作,緊密圍繞“以查促管”的目標,以預見性強、推廣價值高、改進措施有效明顯的稽查建議和作案手法、特點及成因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分析報告,使征管部門及時掌握違法動向,進一步強化稅源管理。通過涉稅案件的查處和案例分析,發現當前稅收制度、政策及征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提出加強征管的意見和建議,促進稅收管理水平的提高。
4、深化和諧地稅稽查建設。提升稽查部門的服務水平、深化和諧地稅建設,是切實解決稽查執法與納稅服務矛盾的有效辦法。一是服務納稅人。切實轉變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在確?;榘讣姓妥h無過錯、行政訴訟無敗訴、納稅人投訴無責任的同時,積極尋找稽查與服務的結合點,通過采取對納稅信譽良好的單位實施免檢制度、實行日?;榈摹安榍案嬷?、查中規范、查后輔導”的“陽光”稽查行動、稽查案件限時辦結管理辦法、遵循“無異常不打擾、無依據不檢查”的檢查等多項措施,努力營造檢查與被查的和諧氛圍,提高稽查社會滿意度。二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依法稽查、規范執法是對納稅人最好的服務,是對地方經濟發展最好的支持。要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嚴格執法、規范執法,杜絕畸輕畸重的現象,確保執法的公平、公正。做到違法事實相同,處理處罰相同。切實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和稅收秩序,為江蘇實現“兩個率先”創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
(四)強化稽查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加強稅務稽查工作,提高稽查干部隊伍的素質至關重要。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隊,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稽查專業干部隊伍。
1、全面培養稽查干部隊伍。一是始終加強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全面實施“精兵稽查”戰略,積極開展分專業分層次的稽查業務培訓,切實加大對稅收法制知識、業務知識和稽查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力度,積極營造熱愛學習、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氛圍。重視在稽查實踐中的“幫、傳、帶”作用,鼓勵稽查老兵對稽查新兵的“傾囊相受”,培養其榮譽感和使命感。二是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采取鼓勵干部自學成才、給予重獎重用待遇、獎勵大案有功人員等,進一步激發稽查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稽查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三是進一步調整結構、充實力量、保持穩定。針對稽查人員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學歷水平參差不齊、隊伍素質整體不高的現狀,完善稽查人才庫建設,選拔人才時不再拘泥于其取得各種證書、稱號,而是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特別注重考察其在歷次檢查實戰中的表現,將那些政治過硬,業務精湛,成績突出,特別是有查處重大專案經歷的人員選拔擴充到稽查人才庫中,增強稽查工作的后備力量。對不適應稽查工作的人員及時進行調整,滿足稽查工作形勢發展的需要。
2、積極推行稽查績效管理。建立科學的稽查績效考核體系,正確引導稽查工作方向。結合稽查相關工作制度的要求,出臺績效管理的具體辦法,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科學、規范、高效的要求,對稽查各項工作指標進行分析,制定科學、標準化的稽查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進一步增強其可操作性。深化稽查績效考核,充分挖掘稽查人員的潛在能力,引導稽查部門通過高質量查處稽查案件來促進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質量與效率。
3、強化稽查人員的廉政建設。深入落實“一崗兩責”的要求,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筑牢反腐防線,強化對稽查執法重點環節、重點人物、重點時期的監督制約,努力提高稽查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確?;殛犖椴怀鍪?、稽查干部不掉隊。做好稽查人員勤廉雙述雙評工作。在案件查結后,定期邀請已查結的被查對象參與稽查人員述勤述廉、評勤評廉活動。由班子成員、檢查人員和執行人員進行勤政廉政雙述、納稅人代表對勤廉雙述人員進行現場質詢、相關人員作出解答、參評人員對勤廉雙述人員進行測評,目前這種監督的形式已經在稽查部門推廣了兩年,也受到了納稅人和被查對象的一致肯定。實行雙查雙究。探索與監察部門建立查辦涉稅違法案件的聯系制度,探索建立“一案雙查雙報告”制度,規定對涉稅案件實施稽查中,發現的直接舉報稅務人員有廉潔問題的、檢查中發現有稅務人員廉潔問題的和重特大案件和區域專項整治中發現的不廉行為的,實施“一案雙查”,對有關線索和事項及時報告紀檢監察部門,擴大案件檢查的監督效力,強化稽查人員的內控制約。
一是根據實際在同行中找差距。自94年國地稅分設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市局的正確領導下,某某地稅全面建設水平年年進步,稅收收入歲歲攀升。入庫地方稅收5210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入庫稅款增加1524元,增幅達到41.3;今年上半年又組織入庫地稅收入3350元,同比增長達到22。始終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但與鼓樓、建鄴等區相比,我局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差距,從經濟和稅收總量上與鼓樓、白下、玄武等區拉開較大距離;而從增速方面相比,又與建鄴、棲霞等區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積極組織參觀學習。我局在全局范圍內廣泛深入地開展了“學先進、找差距”活動,分局領導不僅跟隨區里到先進發達地區進行參觀見學,還根據稅務的實際,組織分局領導、全體科所長和部分業務骨干,分批到鼓樓、白下、玄武、建鄴等區學習取經,全方位考察外區加快經濟發展好做法、好經驗。三是針對差距訂措施。努力查找自身問題與不足,著力從強化稅收宣傳提高稅法遵從度、強化執法力度提高稅法執行力、強化職責履行提高服務效能等方面入手,按照應收盡收的原則和不斷促進稅源增長的目標要求,從實際出發,制訂切實可行的加快發展、爭先進位的措施。確保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
二、積極打造透明稅政,強化稅收法律的宣傳。
積極舉辦專題政策培訓。在各項專項工作開展前,認真梳理相關政策,匯編整理成冊,舉辦專題政策宣傳培訓班,提高納稅人對專項政策的理解掌握,提升納稅人的辦稅能力,確保納稅人對稅收政策掌握的準確性。
三、狠抓制度落實,提高稅法執行力。
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認真做好稅收法律的貫徹執行。一是嚴格執行稅收政策規定,注重工作程序與權限,堅持審批合議制度;二是以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檢查和過錯責任追究制落實為主要內容,重點抓好對稅收執法過程的全面監督;三是以履行“兩個維護”、做好“兩個服務”為宗旨,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富民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要求,運用績效考評機制,將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貫徹到位、執行到位。
四、立足納稅人需求,強化稅收服務效果。
以納稅人的需求為第一考慮,按照“服務五個零”的.標準,創新服務方式,突出服務的主動性、針對性、便捷性、及時性、準確性,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及時的納稅服務。
(一)、堅持提醒服務,注重服務的主動性。堅持上門服務,對重點稅源戶實行每月至少上門服務一次制度,其他納稅戶采取不定期上門服務方式;遇有新政策出臺或開展稅收專項工作,及時匯總編印宣傳手冊,廣泛贈送,積極宣傳;運用電話提醒、郵寄提醒、上門提醒等多種提醒服務方式,提醒納稅人有關注意事項和需把握的時間節點。提高服務的主動性。
(二)、堅持預約服務,注重服務的針對性。堅持在受理窗口設立《納稅人需求預約登記簿》,《稅法政策培訓需求登記簿》的做法,按納稅人的需求提供預約服務;對重點稅源戶,利用互聯網絡,通過電子郵箱給企業法人、財務負責人及辦稅人員郵寄“政策文件包”,為其提供網上速遞服務;對其他納稅人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印寄發一些宣傳材料,推行個性化郵寄宣傳,為納稅人提供“到家”的服務。提高政策服務的針對性。
(三)、堅持值班制度,注重服務的便捷性。堅持科所長大廳輪流值班制度,暢通稅收服務“快速通道”,實行首問負責制,開展“一站式”服務,落實相關部門責任,為納稅人提供“一條龍”服務。提高服務的便捷性。
根據x地稅直查(20xx)20xx號文件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視x省地稅局直屬分局對企業所得稅的此次稽查,成立專門的自查工作小組,組織相關財務人員學習,采取了自查與聘請稅務師事務所稅務專業人員協助相結合的方式,于20xx年x月xx日—xx日針對企業所得稅進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現將自查結果匯報如下:
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為20xx至20xx年度的企業所得稅的繳納情況。
1、高度重視,認真負責,嚴格按照國家財經稅收相關法規,對本公司20xx至20xx年度在經營過程中涉及的各類稅種進行徹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遺漏。
2、把握契機,認真做好自查自糾工作,提前化解稅務風險。我公司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認真全面的自查,徹底清理違法及不規范涉稅事項,并以此為契機,加強我公司稅務基礎管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稅務管理工作的盲點弱點,提高我公司的稅務工作管理水平。
經過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xx年—20xx年稅務工作基本遵守國家相關稅收及會計法律法規,依法申報繳納各項稅費。但工作當中難免存在疏漏,問題主要反映在未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按年分攤所屬費用、購買無形資產直接費用化、無須支付的應付款項未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等。通過此次自查,我公司20xx年—20xx年應補繳企業所得稅元;其中:20xx年應補繳企業所得稅元;20xx年應補繳企業所得稅元。具體情況如下:
1、20xx年度。
我公司所得稅自查問題主要反映在沒有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按年分攤所屬費用上面,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少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元,應補繳企業所得稅額元,具體調增事項明細如下:
(1)未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分攤所屬費用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我公司20xx年未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分攤所屬費用元,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xx】084號文)第四條的規定,我公司應將未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分攤所屬費用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元。
2、20xx年度。
我公司所得稅自查問題主要反映在購買無形資產直接費用化、無須支付的應付款項未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面,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合計少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元,應補繳企業所得稅額元,具體調增事項明細如下:
(1)購買無形資產直接費用化:我公司20xx年11月購入財務軟件元直接計入了當期費用,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xx】084號文)的規定,應將該無形資產分期攤銷,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元。
(2)無需支付的應付款項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我公司無需支付的20xx年應付萊思軟件公司元,軟件公司現己合并,并且該公司一直未催收該筆款項,根據x地稅直函【20xx】89號文中“對于農電提成余額、無需支付的應付款項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的規定,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元。
現代社會,世界經濟格局面臨著巨大的變化,企業的經濟業務和政府政策的變動等日益復雜的內部環境,要求企業必須不斷提高企業全面規避風險的水平,其中稅收的風險管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過去的企業認為稅收風險的管理只是企業綜合經濟管理的負擔,只要做到合理納稅就不存在大的風險,其實,稅收的風險管理已經漸漸地滲透進入企業的各個方面,大到企業的整體經營決策、戰略規劃,小到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到處都有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但是,現階段,我國企業在內部控制的稅收風險管理上還處于低級階段,許多企業沒有意識到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著稅收風險意識薄弱、內部控制管理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合理的現象。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對于內部控制中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現階段,對于企業內部控制有助于防范企業的稅務風險,極大地有必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這個認識得到了高度重視,所以目前的多數企業管理層已經意識到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中稅收的風險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企業的稅收風險,同時避免企業大量資金的流失,使得企業的經營效率得到了提升。盡管現在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已經漸漸意識到了內部控制中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認識程度還是不夠,為了進一步量化風險和評測風險,還需要不斷加強內部控制中一系列具體工作,使得企業在規避稅收風險上更加有保障。
(二)企業對于內部控制中稅收風險的專業人才的儲備不足。
一直以來,對于許多公司內部控制的專業人才一直緊缺,這已經是企業內部控制中稅務風險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近年來,隨著許多基本規范以及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的相繼出臺,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儲備內部控制以及稅收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性,以滿足大多數企業對于建立一支擁有豐富經驗的專業稅務人才的需求,以便企業在遇到涉稅風險中及時的制定相關緊急措施來解決問題。
(三)企業中稅務風險管理的約束機制缺乏,風險管理過程漏洞百出。
根據目前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各大會計師事務所相繼做出了對于企業全面稅收風險管理的統計調查,設計個相關產業,對象大都是各個企業的管理層人員以及稅收風險管理的管理者,據統計,這些調查都出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雖然都建立一定的風險管理流程,但是風險流程的過程漏洞百出,而且都缺少相互制約的約束機制,調查中沒有出現將風險進行合理量化分析和預測的情況,大多都是管理流程只在于形式,不能與企業的相關戰略計劃相適應,企業內部控制只是滿足了形式要求,并沒有在實質上滲透進入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和企業的各個層面中,稅收風險管理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根據《稅收征管法》規定,稅務機關有權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進行稅務檢查。稅務稽查是專業化的稅務檢查,其作為稅收征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征管模式的改革中,隨著由傳統的稅務檢查向一級稽查轉變,稽查工作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可,充分認識稅務稽查的職能和現狀,對構建一個科學、規范、高效能的稽查體系,保障征管運行、維護稅收秩序、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由于稽查法制建設的不規范,納稅人的整體納稅意識不高,素質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稅務稽查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敬業精神離工作職責的要求還尚有一定的距離,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稅務稽查與稅務檢查的區別。
稅務檢查相對稅務稽查范疇較大。首先,從字面來理解,“稅務稽查是稅務機關依法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情況所進行的稅務檢查和處理工作的總稱?!彪m說稅務稽查是稅務檢查和處理工作,但是對這種稅務檢查加了限定性的定語:是稅務機關依法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情況所進行的稅務檢查??梢?,稅務稽查的目的性很明確,是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履行納稅義務、扣繳義務情況所進行的檢查,而且它的案源是經過選案分析系統和人工隨機產生的,它必須經過四個環節,這種具有特定目的、經過特定程序所進行的稅務檢查才是稅務稽查。其次,從目前稅務機關的實際操作來看,有些稅務檢查也不是稅務稽查。比如:管理分局對稅務登記證所進行的檢查、對停歇業戶所進行的檢查、對注銷稅務登記所進行的結算檢查。因為這些檢查都不是通過選案產生的,而是根據稅務機關正常管理需要所必須進行的管理性檢查工作。
稅務稽查與稅務檢查的主要區別有4個方面:
(1)主體不同。稅務稽查的主體是稅務專業稽查機構,稅收檢查的主體可以是各類稅務機關,只不過征收、管理機構所從事的稅收檢查活動實際上是其管理活動的組成部分,是管理的一種手段。那種認為管理機構不能進行稅收檢查的認識是片面的。
(2)對象不同。稅收檢查的對象可以是所有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只要稅務機關認為有必要即可對其納稅和扣繳情況進行核查;而稅務稽查的對象是依據舉報或科學選案而確定的有涉嫌違法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
(3)程序不同。稅收檢查的程序相對簡單,而稅務稽查必須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經過選案、實施、審理、執行4個環節。
(4)目的不同。稅收檢查往往是由于某種管理上的需要對納稅人的某一稅種、某一納稅事項或某一時點的情況進行檢查和審核,而稅務稽查一般是為打擊偷逃稅違法犯罪行為,對涉嫌違法的納稅人進行全面、徹底的檢查,以震懾犯罪,維護稅收秩序??梢钥闯?,過去我們講的管理性檢查實際上屬于稅收檢查的范疇,而執法性檢查才是真正的稅務稽查。
傳統意義上的稅務稽查的職能是指稅務稽查作為稅務機關的執法行為之一在其發生、發展及終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固有功能。只要開展稅務稽查,這些固有功能都會或多或少的發揮,其發揮的好壞,直接影響稅務稽查基本任務的實現,這些功能為監督、懲處、教育、收入等。結合當前征、管、查分工協作的職責要求,根據對稅務稽查內涵新的界定,稅務稽查一些職能得以強化,筆者認為它應重新表述為具有4個主要職能:
(1)打擊職能。開展稅務稽查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嚴肅查處各種稅收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偷逃稅分子,維護稅法尊嚴,保障正常的稅收秩序。
(2)震懾職能。通過對稅收違法行為的查處打擊,可以對那些心存僥幸、有潛在違法動機的納稅人起到震懾、警示和教育作用。
(3)促管職能。通過稅務稽查可以發現稅收征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提出加強和改進征管的措施建議,促進稅收征管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4)增收職能。稅務稽查可以作為堵塞稅收漏洞的最后一道防線,把偷逃的稅收追補回來,增加稅收收入,減少稅收流失。
而稅務稽查的這4項主要職能,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打擊和震懾職能是稅務稽查的主要職能和基本職能;而促管和增收職能只是稅務稽查的輔助職能和派生職能。因為促管和增收并不是稅務稽查的主要目的,而是稅務稽查在履行了打擊和震懾職能的基礎上,客觀上起到了“以查促管(監督、教育)”和“增加稅收(收入)”的職能。那種把“促管”和“增收”作為稽查主要(基本)職能的觀點,容易導致稽查在功能上的錯位,直接影響稅務稽查職能作用的發揮。
稅務稽查的固有職能,決定了稽查在稅收征管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隨著新征管模式的實施,納稅人自主申報納稅和征、管、查專業化格局的形成,稽查的這種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一般性的稅收漏洞隨著納稅人素質的提高和稅收征管手段的提高會自動修復,稅收征管中的主要矛盾將是如何懲處極少數納稅人故意的、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以來,特別是通過近年來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稅收信息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各級稅務機關在探索建立以專業化稽查和各環節分工制約為標志的新型稽查體系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稽查在查處偷逃稅行為、打擊涉稅犯罪、提高征管質量、促進依法治稅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客觀上講,由于受到認識、體制、手段、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在突出打擊性稅務稽查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1、稅務稽查的“重中之重”的地位還未得到認可。雖然也講“重點稽查”,但由于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觀念還未能完全從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轉變過來,過分強調征收單位的作用,忽視了稅務稽查的威懾力,安于現狀,不敢大膽對稅務稽查進行改革,瞻前顧后,仍沿用舊的征管模式,稽查部門承擔了與其職能不相符的大量管理性工作,不少地區的稽查部門將主要精力用于日?;楹凸芾硇詸z查,甚至漏征漏管戶、滯納欠稅戶、匯算清繳戶的檢查,至今還有對稅務稽查下稽查任務的傳統做法。據有關人士估計,目前稽查部門真正用于對重大偷逃稅案件查處的精力還不到全部精力的20%,稽查職能資源被大大浪費。
2、稽查選案不規范,還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辦法。目前稅務稽查案件的來源除了舉報案件外,一是靠以往的稽查經驗來確定稽查對象,二是在進行專項稽查時,出于對某個行業或某項政策的稅收清理的需要,在該行業或涉及該政策的納稅人中普遍確定稽查對象,三是稅務稽查工作圍繞收入任務,只注重納稅大戶,而忽視繳稅小戶,。具有科學性的計算機選案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基礎,基本沒有做到。選案環節的準確性低,針對性差,效率不高,影響了稽查對稅收違法犯罪行為的針對性,嚴重浪費了稽查力量。
3、一些案件的查處未予查深查透,稽查效果不明顯,打擊的力度還不夠深。由于稅務稽查部門本身執法權限和稅收政策的局限性,以及經費、設備等客觀原因的限制,目前大多數的稽查部門雖然查處了大量的涉稅案件,但有些案件未能查深查透,致使查處時間較長,但取得的效果不大,有些即使查出問題卻處罰難、執行難,難以形成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大案要案。某國稅稽查局在3月份查處了所轄一企業,當初步查明該企業涉嫌偷稅100多萬元時,金融部門害怕企業破產收不回貸款,當即對企業進行了查封扣押,稅務稽查從查處到結案需要一段時間,當稅務稽查結案時,企業只剩下一個“空殼”企業,造成國家稅款難以執行。
4、稅務稽查與稅務管理性檢查銜接不強,執法缺乏公正性和嚴肅性。突出表現在多頭稽查、重復稽查的現象較為普遍,往往出現一項檢查剛完,專項檢查又來了,管理性檢查剛完,專案稽查又來了的現象,納稅人不堪其擾;稽查對象的選擇上缺乏標準,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往往稽查較多,對經濟效益差的企業稽查較少,使檢查失去了公正性,加上個別稽查人員執法隨意、以言代法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稅務稽查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同時,由于稅務稽查對證據資料的收集缺乏統一的標準,造成了對同一個納稅人的檢查,稽查人員收集的證據不盡相同,由于證據的詳細程度不同,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稽查結果。比如:對某企業納稅人進行檢查,該企業賬面處理符合稅收制度的要求,a檢查組認為需要檢查賬外資料,注重對賬外資料的收集,從而查出一系列偷稅證據;而b檢查組認為對企業“查賬查賬,就賬查賬”,從而未發現偷稅問題(拋開其它因素的影響)。作為稅務機關來講,雖然得出兩種結論,但b檢查組也無過錯,該企業賬面處理正常,也沒有哪條哪款規定對每個納稅人都要檢查賬外資料,況且還有查到查不到的問題,這些都使稅務稽查的嚴肅性受到考驗。
5、稅務稽查處罰力度小,威懾作用還不夠大。在西方一些稅務稽查效能較高的國家,納稅人一聽說稅務稽查人員要找上門來,往往會十分緊張,這說明這些國家的稅務稽查具有很強的震懾力。而在我國,稅收違法行為比較普遍,由于處罰力度的限制,納稅人對稅務稽查人員上門檢查不以為然,偷稅甚至在少數納稅人眼中是“精明能干”行為。據一線稅務稽查人員稱,一些涉稅違法犯罪份子,對一些已經確鑿的證據,在稅務人員對其進行詢問時,他能“舌生蓮花”,亂說一通,怎么好怎么說;但當公安人員對其進行詢問時,他則如實反映,經常造成稅務與公安檢查結果的不一致。對于那些屢查屢犯的納稅人,稽查也未對他們的違法行為起到強有力的威懾作用。特別是一些典型的案件,曝光遇到阻力,這些都嚴重削弱了稅務稽查的威懾力量。
6、稅務稽查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暢通還沒有真正實現。一是受企業財會軟件開發應用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許多企業成本核算全是手工記賬或自制軟件,稅務稽查軟件變成了“高射機槍打蚊子”。二是稅務機關本身對計算機協查運用不到位?,F行的協查只能是增值稅專用票的網上協查,而對所謂“四小票”,即廢舊物資銷售發票、海關完稅證、運輸發票、農副產品收購憑證的協查,只能通過手工發函的形式,造成回函時間長或干脆沒有回函的現象,影響稽查質量。三是國、地稅兩套機構的設置,造成信息不流暢。有的企業增值稅在國稅管轄,而企業所得稅在地稅管轄,增值稅被國稅查處后,有的甚至已被移送公安處理,但對不符合規定的發票,由于分屬兩個部門,信息未及時傳遞,地稅機關未作所得稅方面的處理。而對于相同企業,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都在國稅機關管轄,國稅機關對兩方面都可進行處理,從而造成對相同企業的處理不相同。
1、準確把握稽查職能,改變稽查考核機制。確立稅務稽查職能定位,盡快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打擊型稅務稽查指導思想。一是由收入型稽查向執法型稽查轉變。由考核收入型向考核單個案件質量型轉化;二是由普查型稽查向重點打擊型稽查轉變。弱化稽查的收入職能,以科學選案、規范查案、嚴格執法、依法稽查為工作導向,推動稅務稽查執法水平的提高。三是切實抓好管理稅務管理性檢查與稅務稽查的銜接,向專業職能型稽查轉變,重點突出稽查的打擊懲處功能,維護稅法尊嚴。
2、完善一級稽查模式,實現稽查機構的專業化。一級稽查的模式是稅務征管改革進程中的一種體制改革,重點突出大要案的檢查。專業化是指由稅務稽查機構負責專案稽查工作,日?;?、專項稽查劃歸管理部門負責,這樣有利于實現稅務稽查的專業化、規范化,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從體制上改變目前多頭稽查、重復稽查的現象,減少地方政府的干預,保證稅務稽查工作執法的嚴肅性。
3、提高選案科學性,建立選案積分制??梢越梃b國外比較成熟的選案方法,綜合納稅人的收入、利潤、稅收變動情況、納稅人異常行為、未被稽查時間長短等各方面因素,按一定的計分標準,常年滾動給納稅人計分,當納稅人的積分超過既定的界限時,列入案源庫。通過這種方法進行選案,可以更加客觀、動態地反映納稅人遵守稅法的狀況,避免多重標準選案造成的多頭稽查、重復稽查問題。
4、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稽查工作方法,強化案件證據的規范性。建立一整套的稽查工作方法和思路,利用案例式的方法,對一種稅務違法行為的查處,建立證據規范的體制,強化稅務稽查人員的取證意識,使取得的證據能直接為處理結果服務。
5、建立信息傳遞機制,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稅務稽查的信息化,就是要在稽查工作中貫徹“科技加管理”的方針,目的是實現稽查工作的科學、規范、高效。一是加快建立規范統一、功能完善信息系統。由國家稅務總局結合稅收征管軟件的建設抓緊開發統一的、具有良好兼容性和功能齊全的稽查軟件,可以為稽查人員提供政策法規查詢、稽查案例剖析、稽查技能培訓等多方面的資訊服務。二是大力開發現有的計算機資源,建立國、地稅合用稅務稽查協查系統,使“四小票”的協查工作能上機操作,確?;橘|量;建立國、地稅稽查處理信息網上傳遞制度,確?;榻Y果。
6、建立案件公示制,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公示制度一方面可以使稽查行政透明化,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強化稽查案件有關人員的責任,強化公眾的監督,促進規范稽查行為,另一方面也是對違法納稅人的懲戒,有利于提高稽查的威懾作用,稅務稽查機關應當對每一個大要案都進行公示。
7、建立稽查人員培訓制度,最終實現稽查人員的等級制。任何工作都要靠人來完成,現有的稽查干部都是從過去征管一線上來的,雖然熟悉稅收情況,但稅務稽查是一個復雜的涉及面比較廣的工作,它涉及到財會、管理、法律、工商、計算機軟件等方方面面,而這此人才也是目前各級稅務機關比較緊缺的人才,所以,從目前來看,要引進專業人才,并加強現有稽查人員的培訓,實行自愿式的等級考試,提高稽查人員的綜合素質,練出一支支稽查“精兵”。對達到一定等級的稽查人員,以省為單位,以稽查個案為標準進行配備使用。
總之,只要我們始終按照“依法治稅,從嚴治隊,科技加管理”的治稅方針,各個環節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銜接、相互制約,一方面建立規范化的操作方法,強化稽查打擊職能,另一方面強化法制意識,推進稅收法制化進程,就能真正體現稅務稽查工作在現代稅收征管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保障稅收收入,維護稅收秩序,促進全民依法納稅,保證稅法的全面實施。
國務院第252號令發布以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已開展十二年,筆者一直從事這項工作,最近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結合登記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對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作了一些思考,供同行們商榷。
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認識不足。
從目前來看對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認識不足帶有普遍性,主要表現四個方面,一是事業單位主管領導和法人代表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不熟悉,他們對事業單位為什么要搞登記不清楚,所以缺乏接受登記管理的自覺性。二是事業單位法人發生變更事項沒有及時辦理變更手續,登記機關多次催辦效果不理想,他們認為登不登記無所謂,反正工資財政一分不少。三是一些差額預算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他們認為登記手續辦不辦理沒關系,反正財政也不會給單位多少錢,所以對接受登記管理缺乏熱情。四是一些事業單位受主管部門牽制,不能獨立對外開展活動因而對辦理法人登記手續缺乏積極性,法律意識淡薄,不能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沒有用足用活法人單位應有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二)事業單位機構設置不規范。
事業單位設置上不規范從目前來看不止一個縣,就是全州、全省都存在同樣情況,由于機構設置不規范影響了事業單位自身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少部分事業單位履行行政職能、造成政事不分。本來事業單位職能就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為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但是因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核定嚴格限制,政府只能委托一些事業單位履行部分監督管理和執法職能。如:水政監督、魚政管理、國土管理、勞動監察、城市監察、文化稽查等。二是機構名稱不規范,事業單位名稱應體現其特點,不能使用行政單位和企業單位名稱,目前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名稱使用××局、××公司。三是少數事業單位規模過小,按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事業單位設置必須要具備法人條件,由于歷史原因有些事業單位一個人一個法人單位,登記機關在給這些單位辦理法人登記手續時不好辦理,雖然通過一些渠道進行變通,但按要求是不規范的。
(三)法人登記手續不齊全。
(四)登記管理機關監管不到位。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不是單項工作,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的線長面廣,面對各類不同性質、不同規格、情況復雜的所有事業單位,要按照登記法規把這些單位規范起來的確需要一段很長的過程。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目前對事業單位的監管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登記管理部門普遍存在重登記輕管理現象,首次登記已全面完成,加之新設事業單位較少,登記管理機關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對法人事業單位的管理。由于登記管理部門人員少,平日忙于處理日常登記、變更業務,很難經常下單位檢查監督,造成監督管理難到位。二是登記管理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由于人員變動頻繁、新進工作人員又沒有及時進行業務培訓導致業務不熟悉,影響了登記業務的正常開展。三是監管手段疲軟?!妒聵I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明確了登記管理機關的職能就是對事業單位進行登記和管理,對違反《暫行條例》的單位要進行處罰:但是這些處罰都是政策性的,具體操作起來都很困難。如:對沒有參加年審的事業單位,可以停辦一切機構編制有關事項、吊銷法人證書、沒收印蓋、撤消機構、凍結銀行帳戶,同時對法定代表人進行相應處罰。但實際上很難操作,因為大部分事業單位都承擔著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的職能,是社會生活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我們沒有權力讓學校工作停止運轉、讓醫院關門。對法人代表進行處罰也難做到,因為登記管理機關沒有對干部進行處罰的權力和職能。四是登記管理機關缺少規范的法律文本,對違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事項如何處罰,沒有具體規范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處理條款。以上存在的問題是登記機關監管疲軟、監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二、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提高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的地位。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是一個即具有行政管理又具有行政執法的職能部門,它是改革后新成立的機構,在設置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一是登記管理機關設立時因沒有行政編制,以致于一些縣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是以事業單位存在,建議將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改為行政機構。二是登記機關級別太低,縣級登記管理機關大部分是股級或二級機構,對外開展工作難度大,也沒有引起各部門各單位的重視,為了加大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力度,建議提高登記機關的行政級別。三是統一規范事業單位登記機關的名稱。
(二)加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法規的宣傳力度。
一是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進行宣傳,使社會各界、各部門都知道事業法人登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登記機關要多向領導特別是分管機構編制的領導匯報。三是分期分批的對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和分管領導進行培訓,使法人代表和分管領導對事業登記管理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使領導對這項工作引起重視。
(三)合理設置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機構的設置要適應市場和自身發展需要,事業單位作為一級法人要按照《條例》規定進行設置。要打破計劃經濟體制那種上下對應設置做法,根據工作需要進行科學的設置。對于那些職能相近、機構過小的一人一站或一所的事業單位法人要進行整合和規范。對于那些結構不合理、布局不恰當、服務意識差的少數事業單位應及時予以撤銷。
(四)嚴格按登記管理法規規范登記業務。
一是加強登記管理人員對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法規的學習。二是要嚴格按條例操作、不搶時間、不搞任務指標,合格一個辦理一個,手續不全決不發證。三是對證書不按規定懸掛、亂擺、亂放或遺失證書的事業單位法人要進行相應處罰。
如何將事業單位各項工作監督到位,主要應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一要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制度,使監督過程有章可依。二是各級領導特別是登記管理機關的主要領導,要重視登記管理工作,要把這項工作同抓機構編制工作一樣及時進行監督和檢查,使其落到實處。三要加強登記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和法律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四是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應用非常廣,它是事業單位的通行證,如何發揮其作用和功能,僅靠登記管理部門是難做到的,我們要嚴格執行國家十五部委《關于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使用有關問題的通知》精神,主動和相關部門聯系,爭取支持。五是加強監督和處罰力度。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確立事業單位法人地位、規范事業單位行為、保護事業單位合法權益、強化對事業單位的監督。事業單位如果違反《暫行條例》有關規定,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接受登記管理機關的行政處罰。登記管理機關應和紀檢、組織等相關部門采取經濟或行政等手段對違反《暫行條例》的事業單位法人進行處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企業當期所發生的經濟事項往往會影響到后期的稅收問題,從經濟事項發生到涉稅事項產生的這段時期即稱之為“稅收存續期”。一般而言,“稅收存續期”隨經濟事項發生而開始,隨涉稅事項產生而逐步結束?,F階段,對“稅收存續期”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不管是稅務機關,還是納稅人,對“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管理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雖然,目前從“后續管理”的角度對企業所得稅“稅收存續期”的管理有所強化,但如何從“稅收存續期”的角度統籌各稅的“后續管理”,還缺乏統一的認識與研究,更沒有系統的規劃、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措施等。
(三)政策水平不高。稅收管理工作中,由于部分稅務人員對涉及“稅收存續期”的稅收政策不熟悉,對稅收政策與財會制度的差異不了解,導致不能對“稅收存續期”相關稅收事宜進行系統規范的管理。
(四)管理范圍不廣。目前對“稅收存續期”的管理,較多的是從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的角度進行強化,而對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等稅種的“稅收存續期”管理較薄弱,有的甚至還是盲區。
(五)管理手段滯后。目前對“稅收存續期”的涉稅事項管理方法較為落后、手段比較單一,既沒有推行專業化管理,也沒有實行信息化管理。
二、“稅收存續期”產生的原因。
(一)因稅收政策原因產生的“稅收存續期”。按照稅收政策相關規定,企業當期所發生的經濟事項影響后期的稅收繳納,特別是明確規定企業經濟事項發生時暫不征稅的稅收政策。例如,國家稅務總局國稅發〔20**〕年60號文規定“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待個人將股權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后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該政策中,從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擁有所有權的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到個人將股權轉讓時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相隔一段時期即“稅收存續期”,而且存續期的長短因股權轉讓的時間而定。又如,《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該規定中,企業當期所發生的經濟事項(虧損),影響到后5年的企業所得稅,其“存續期”最短可能一年,最長可能5年。
(二)因稅收政策與會計差異原因產生的“稅收存續期”。由于稅收政策與財務會計的.目的和前提,以及遵循的原則不同,稅收政策對某些經濟事項的確認與財務會計存在差異,而不可避免地產生的“稅收存續期”。例如,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預收賬款,會計上不確認收入;營業稅上確認為計稅收入;企業所得稅上不確認收入,但要按毛利率預征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上不確認為清算收入,但要按規定比例預征土地增值稅。由此,《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專門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如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按會計制度能夠全額計入當期損益,但稅法規定,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其“以后納稅年度”即屬于“稅收存續期”。
三、“稅收存續期”稅收管理相關案例。
(二)營業稅案例:20**年,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共開發了abcgf共5棟商住樓,其中a號樓為產權式酒店,共有332間產權房,20**年底止已售出257家。購房合同約定,業主在簽訂合同時首付50%,剩余款項由租用業主產權式酒店房的某酒店用租金(年租金為購房總價的8.5%)代業主支付,至付完為止。合同總價款4977.7萬元,首付2488.85萬元,剩余款項由酒店分6年付清,每年支付423.1萬。
四、加強“稅收存續期”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相關稅收政策及財會制度的學習。特別是要熟悉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政策存在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對企業發生各項稅收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才能準確地對企業“稅收存續期”影響到本期的稅收進行計算,從而規避因政策不熟而可能導致的稅務風險。
(二)及時建立“稅收存續期”檔案?!岸愂沾胬m期”經濟事項發生后,及時采集相關信息,既要分門別類建立專門臺賬記錄,又要將企業的稅收征管資料記錄于信息庫之中。同時,對存續期內涉稅事項的變動及時進行登記并跟蹤管理,做到“稅收存續期”管理系統化、信息化。
(三)強化“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的檢查?;槿藛T對企業進行稅收檢查時,應對企業“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逐一進行檢查。其中,以營業稅收入的確認、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的調整、個人所得稅有關計稅成本和費用的扣除為檢查重點,對企業“稅收存續期”涉稅事項進行檢查。
五、結語。
總之,提高數據信息的質量,加強數據管理,強化稅收業務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還要依靠納稅人的配合參與,稅務部門必須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同時,提高征納雙方的思想認識,更新理念觀念,才不失為提高數據質量的治本之道。
近段時間以來,在市、區局的正確領導和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股緊緊圍繞市局的總體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各項納稅服務工作內容,始終以“始于納稅人需求、基于納稅人滿意、終于納稅人遵從”為服務目標,不斷提高和創新服務手段,積極宣傳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建設,提高辦稅服務質量,認真履行工作流程,做到真正服務于納稅人的合理需求,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為確保發票稅控系統順利上線,我股開展多項延續性工作。系統上線前我股根據管理區內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通知區內納稅人在系統停機前領取發票,更改開票系統離線開票時間以確保不影響正常開票業務。系統維護期間,我股聯合辦稅服務廳工作人員積極開展業務測試,系統壓力運行測試等工作,為下一階段系統上線運行打下堅實基礎。于此同時為確保增值稅發票稅控系統上線后平穩、有序、高效運行,我局開展了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版納稅人培訓,向納稅人講解新系統操作規范,注意事項。系統上線后,針對出現問題,我股積極與第三方服務機構溝通,解決實際問題,為系統的順利運行保駕護航。
為構建“自主遵從、優質便捷”的納稅服務體系,適應稅收征管體制改革的新機構、新職責、新變化,回應納稅人和繳費人的新需求、新期盼,我局結合納服規范的新要求,新做法開展以下工作,提高服務質效。一是積極參加培訓。選派業務精湛、政治素養高,服務態度好的干部參加省市局《規范(版)》師資培訓,組成管理區局專業師資團隊。二是組織針對性培訓。由師資團隊對管理區局納稅服務部門、分局業務骨干進行培訓。采取視頻教學、實地示范教學、新舊版納稅服務規范對比教學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辦稅服務廳人員《規范(版)》培訓,確保辦稅人員嚴格按照新規范要求辦理各項稅收業務。三是規范辦稅服務。納稅服務部門及時更新辦稅指南在辦稅廳張貼,按照《規范(版)》要求,強化辦稅服務。辦稅廳導稅員做好對納稅人的辦稅引導,要求辦稅廳人員認真落實《規范(版)》各項規定要求,堅決杜絕在辦理材料、辦理時間、辦理流程和基本規范等方面超出《規范(版)》要求的行為發生,從而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稅收服務。
我股下一階段工作重點為繼續全面開展優化納稅服務工作,持續推廣減稅降費紅利賬單等關工作措施落實。開展全面總結工作,檢查漏洞,進一步提高工作成效,降低企業納稅成本,助力管理區經濟進一步發展。
自稅制改革以來,特別是新的征管模式實施以來,以辦稅服務廳為中心的納稅服務體系,一度使納稅人耳目一新,并切身體驗到了征管改革所帶來的由稅務部門所提供的全新的納稅服務。但是,隨著征管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級稅務機關提供的納稅服務已被納稅人所熟悉并視為平常,笑臉式、熱茶式的服務已遠遠不能滿足納稅人期望的規范、全面、便捷、經濟的辦稅要求,稅務機關如何提高納稅服務水平就成了納稅人關注的一大焦點。下面就如何為納稅人提供深層次納稅服務作一初步探討,以拋磚引玉。
長期以來,我國的稅收征管模式一直以監督打擊型為主。在這種模式下,稅務部門雖然倡導納稅服務,但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以稅務機關如何提高依法治稅為前提的,也即是稅務機關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執法因素,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某些局限性,主要的問題有:
(一)重管理,輕服務。
當前的納稅服務體系,大多是從稅務機關便于管理的角度去設立的,稅務機關是納稅服務的主體及主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僅是一種管理體系,而不是一種服務體系。這種體系的弊端顯而易見:一是稅務機關工作缺乏主動性,只能坐等納稅人上門,形成納稅人“供什么菜”,稅務人員“做什么餐”的被動局面;二是辦稅手續過于繁瑣,稅務部門往往為提高管理力度而對涉稅事項設置層層審批手續,造成納稅人為一個涉稅事項就要經過幾個科室、多道環節的“階梯式”辦理,無形中給納稅人造成時間及精力的耗損;三是缺乏信息反饋機制,納稅人無法對稅務機關的服務質量進行有效地監督與評價。為此,稅務機關往往費盡心機地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抓納稅服務,但仍收效甚微,不能使納稅人有較高的滿意度。
(二)重結果,輕過程。
由于當前稅務機關還是監督管理型的征管體制,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偏向于注重結果,即過多地關注納稅人的完稅情況,對辦稅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尚比較淡漠。其實,現在的納稅人已不比過去,納稅意識逐漸提高,對稅收法律法規的知悉度越來越廣,納稅人已不滿足于繳繳稅、履行一下義務了,他(她)們在繳“放心稅”、“明白稅”的同時,又多了一層享受稅收服務的愿望,不只關心繳什么稅?繳多少稅?而開始關心在繳稅過程中能享受到什么樣的服務,想擁有納稅人應有的地位和榮譽。說實在,我國當前的稅收征管過程還不盡很合理,具體表現為:一是納稅人對納稅程序(如登記程序、申報程序、繳款程序、減免緩退審批程序等)不甚了解,造成該報的納稅資料不全、手續填寫不完整、納稅人多跑冤枉路等現象,納稅人往往把這一切歸咎于稅務機關;二是為了防范少數納稅人的個別問題,稅務部門往往采取一刀切的辦法,把眾多納稅人設想為防范對象,在設置工作程序上繁冗復雜,這樣不但增加了征納雙方的工作量,也容易造成征納雙方的矛盾多樣化。
(三)重形象,輕實效。
服務的深度體現于服務的質量與工作效率,高水平服務的實質在于高效率。由于當前納稅服務體系的設置,多側重于對納稅人的管理,側重于對納稅人的表面態度,而忽視了納稅人在納稅過程的簡便與高效,這不可避免地導致各級稅務機關將一些硬件設施(如辦稅場所的建設)、辦稅過程中稅務人員的態度(包括文明用語、熱情程度等),作為提高納稅服務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最終目標,致使納稅服務仍處于“一杯清茶,一個微笑”的淺表層,與高效率的服務內涵存在著較大差距。這種追求表象化的服務,從根本上背離了納稅人的期望和高效率的服務目標,難以讓納稅人滿意。難怪一些納稅人對寬敞舒適、設施齊全的辦稅服務廳大發慷慨:“我們到辦稅大廳的目的是為了辦稅,而不是來享受什么樣的服務,與其坐在窗明幾凈、稅務人員態度和藹的辦稅大廳等候辦稅,還不如給我們簡化一些繁瑣的手續,減少電腦故障,加快辦稅速度,讓我們節省辦稅時間更有實際意義?!?/p>
正確理解深層次納稅服務,首先要了解其豐富的內涵,深層次納稅服務是一個服務領域的廣義概念。辦稅服務廳里的笑臉相迎是服務,深入企業進行稅收知識輔導是服務,以稅企座談會、稅收形勢報告會等形式加強信息交流也是服務,依法征稅、依法行政更是一種服務。深層次納稅服務不僅僅是給納稅人以親切、溫馨的感覺,還應該深入到執法與管理之中,給納稅人以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支持。深層次納稅服務是依法治稅的必要基礎,是杜絕偷逃稅現象、提高納稅人納稅意識的有效措施。對稅務機關來說,提供深層次的納稅服務還能夠起到緩解征納矛盾、建立新型征納關系的作用。對納稅人而言,享受到深層次納稅服務能夠進一步增強對稅收政策信息的了解,方便依法納稅,從而能更好地參與到公平競爭之中去。
為納稅人提供深層次納稅服務,關鍵是如何進一步拓展納稅服務領域,在服務方式、服務內容上實現新的轉變和突破,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轉變:
(一)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
稅務部門應該摒棄坐等納稅人上門辦稅才予以服務的陳舊觀念,主動為納稅人服務,尤其是在宣傳有關稅收政策以及辦稅程序等方面,應采取深入到企業的方式,及時、準確、全面地將稅收政策向納稅人解釋透徹,使企業與稅務機關的信息交流始終暢通,減少由于了解政策不及時或不全面出現的問題,真正維護好納稅人的合法利益。
如針對一些企業規模大、財務營銷人員多、財會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有的稅收政策、動態信息經財務人員傳達不能及時到位的特點,我們要組織稅收業務骨干深入企業,對企業財務人員、營銷人員及企業負責人進行稅收知識輔導,并以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解難釋疑,以提高納稅人的辦稅素質。
要充分發揮聯絡員作用,聯絡員的主要職責是了解企業情況和提供優質服務兩個方面,負責全面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財務預算收支結構情況、稅款繳納情況,對企業的申報納稅過程進行全方位指導,對稅收政策、稅收動態及時傳達,對涉稅疑難問題給予解釋。聯絡員必須經常深入企業,采取實地調查和查賬等方式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產銷結構、產品市場占有份額、經濟效益、稅款實現、資金收支等情況,并及時反饋到有關科室,為企業提供深層次服務打好基礎。
(二)由一刀切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
稅務機關應針對納稅人的個性差異,實施個性化的服務。如生產企業免抵退稅的政策輔導,采購國產設備抵免稅政策的宣傳等等,充分遵循納稅人情況不盡相同這一客觀實際,對大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應采取不同的服務和管理方式,在公平執法的前提下,做到區別對待,變一刀切服務為個性化服務,以滿足不同納稅人的需求。
(三)由形象服務向實效服務轉變。
現在的納稅服務,稅務機關多注重于稅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提倡微笑服務,但微笑服務并不是納稅人的最高需求。納稅人的最高需求,是稅務機關能充分考慮納稅人的負擔及其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減少納稅人的繳稅成本,提高納稅人的辦稅效率。這就要求稅務部門本著簡捷、科學,高效的原則,合理地設置辦稅程序。只有簡潔、高效的程序分工,才能提高稅務機關的工作效率,才能切實體現高水平的納稅服務。納稅服務體系中的程序分工,首先是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尋找合法化和效率化的結合點,建立務實的行政管理機制;其次是完善稅務機關各部門的各項工作流程,依托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促進各項工作的有機結合。
(四)由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轉變。
服務的目的是使納稅人依照法律更好地納稅。由于對服務認識的偏差,一些稅務人員把服務與稅收管理進行分離,認為服務即是幫助納稅人解決某一問題,這是很不正常的。作為稅務機關,應把辦稅服務與日常稅收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服務,全面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財務預算收支結構情況、產品市場占有份額情況、每月貨款回收情況等綜合信息,為更好地組織稅收收入提供決策依據。綜合服務是深層次納稅服務的一個主要方面,是進一步深化辦稅服務的具體體現,它要求在日常稅收管理中處處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對納稅人更好地管理,使用權其更好地納稅,真正做到“以服務促管理,以管理促服務”。
(五)咨詢服務向執法服務轉變。
當前,在稅務部門提供的服務中,主要的是辦稅服務,即是接受納稅咨詢、為納稅人提供納稅便利服務。如辦稅服務廳,既為納稅人提供快捷、高效的辦稅通道服務,又為納稅人提供信息反饋的咨詢服務,成為征納雙方交流的平臺,使辦稅服務過程成為征納雙方即時溝通的過程。深層次的服務并不只局限于辦稅服務,還要把服務根植于行政執法當中。其實,堅持依法行政也是一種深層次服務的具體體現。稅務機關應把深層次服務作為推行依法行政、完善稅收管理的有效補充。如堅持公開執法,通過下達稅務稽查告知書、舉行聽證會、向納稅人公開處罰標準、處罰依據等方式,使納稅人在公開執法的環境中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待遇,使深層次服務體現在稅收執法的規范、公平之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8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