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一種系統性、科學性的調查研究成果的呈現形式。掌握優秀的調研報告范文可以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以下是一些值得學習的例子。
污染減排是一項約束性指標、剛性任務,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企業環保。
供大家參考借鑒。
黨的xx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執政理念的一次升華。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了解我縣中小企業對國家環保政策方針的理解與貫徹執行、以及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及企業生產對環境影響等情況,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組織相關科室對全縣中、小工業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縣中小工業企業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對國家環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但卻缺乏技術創新,對環保投入偏少,貫徹執行環保政策力度不夠、難度較大。
我縣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上,認識早、起步快,制定了企業環保管理制度、成立預防污染工作小組、加強企業員工學習環保的法律法規;下大力度關停并轉了一些污染嚴重的小企業,避免了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關停了一些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和實心粘土磚瓦廠等企業,同時引導這些企業轉而開發生產環保型產品,如環??招拇u等。從而保護了資源,減少了這類企業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偟目?,近年來我縣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企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我縣自xx年提出建設生態區以來,全縣上下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中小企業也在這樣一個生態文化環境下逐步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與責任感。在被調查的企業中,有95%家企業認為現有的環保政策是合理的??梢?,我縣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對于落實執行環保政策則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難,使其在具體落實環保政策時沒能夠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
(二)環保管理活動有序開展。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8%的調查企業已經通過環保部門環評審批,并制定了環境保護管理。
規章制度。
另外有2%家企業處于正在向環保部門報批階段。這表明我縣中小企業自覺地在環保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生產活動。
(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從被調查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處置情況看,有92家企業表示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后排放,占總數的48%;有10%的企業表示其生產所產生的廢物交由有關污染物企業集中處置;有20%的企業表示企業對廢物進行簡單處理后才排放(詳見下圖)。這表明,多數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之后才排放,而不會直接排放。
(四)環保教育培訓工作順利展開。被調查企業中,有47.4%的企業已經參加過政府環保相關部門組織的環境保護培訓,另外有33.6%的企業打算參加這類的培訓,僅有19%的企業表示其沒有參加過環保培訓,且也不打算參加培訓。再是企業內部也積極組織員工參加環保培訓,有107家企業表示已組織過員工參加環境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4.6%,有23.5%的企業表示計劃將要開展這類的活動。
(一)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偏少。調查顯示,有112家企業表示對環保有所投入,占總數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雖然目前尚未對環保有所投入,但已經有了投入計劃。不過,企業對環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環保有所投入的企業中,對環保的投入不足企業營業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業的68.8%;對環保的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業的23.2%;對環保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高于3%僅9家,占有投入企業的8%。這表明,企業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也對環保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但企業對于環保的投入很有限,這必然影響企業保護環境的實際效果,使企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有所加大。
(二)企業資金短缺是導致對環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導致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調查企業中,有129家企業認為,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時遇到的主要難題是資金不足,占被調查企業的65.8%,企業在發展中遇到資金短缺時,必然會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企業經營上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經濟效益的環保方面。
(三)環保器材、設施配置及使用情況不容樂觀。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18.4%的企業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即36家企業),有81.6%的企業沒有購買環境監測器材且近期內并不打算購置,對于那些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或環保相關設施的企業,能讓這些器材、設施真正發揮作用、良好運轉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四)相關環保專業單位指導力度不夠。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196家企業中,有92家企業認為其在執行現有環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專業環保單位指導、環保技術匱乏等方面的困難,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9%。相關環保專業單位的指導力度不夠,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嚴格按照環保政策執行,企業在遇到環保專業技術困難時沒有相關單位指導,必然會打擊企業執行相關環保政策的積極性。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生態環境是我縣的一個比較優勢、后發優勢。作為我縣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應認真落實xx大精神,積極參加生態文明建設,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的社會責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少地消耗資源,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發展“雙贏”。
(一)加強對現有企業排污監管。嚴格執行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監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彈,實現全縣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新建項目污染。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分類名錄》和環境功能分區要求,加強新建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和審批后的監督,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
(二)環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環保工作指導。環境保護是一項科技含量高,可以產生高的環境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的行為。環保專業部門應多對企業加以指導,使其從中受益,企業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中來,同時,由于企業的配合,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將更加順利地展開。
(三)“分區分類”布局發展產業。。按照**縣機械加工與車輛制造、鋼鐵、食品為龍頭“三大產業”布局,新建項目必須符合發展規劃,凡布局不合理的堅決“卡死”。對待不同類型的產業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加快發展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產業;大力發展具有環境、經濟雙重效益的產業;科學發展帶動性強、有資源優勢的產業,這類產業能通過合理布局、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手段實現達標排放;發展壯大對環境影響小的產業和環保產業。目標是使環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利用,雙重效益的環保型經濟得到充分發展,實現經濟實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業自身要加強環保工作。企業不僅要注重硬件設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續管理中技術和人員的支持,要努力培養企業自己的創新人才,開發自己的環保技術,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循環經濟。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改造現有工業生產,提高產能,達到規模經濟要求,增強企業環保設施能力,同時堅決淘汰落后技術及環保無法達標企業。
(六)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環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慮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勵企業對環保投入,引導企業產業結構升級,對于環保做得好的企業予以表彰和重獎,號召其他企業學習,可以設立環保獎金或優惠貸款等吸引企業對環保投入。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從1997年開始,中央每年都要召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研究部署環境保護工作。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加強法制、增加投入,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國家采取了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企業和城市環境達標活動和重點地區污染物治理三大污染防治措施,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自然保護區建設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和保護工程。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的情況下,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涌現出一批生態示范區、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環境優美鄉鎮和環境友好企業等。生態建設成績突出,人工造林保持率居世界第一,荒漠化治理成效居世界前列,水土流失治理、草原建設等成效顯著。
雖然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匱乏,環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以及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長期累積效應,我國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有些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還十分突出,生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基層環保工作也面臨著不少問題,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進行適當修改也很有必要。筆者作為基層環保工作者中的一員,從事環保工作已經十余年,先后從事過環境監測、環境監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據我的實踐,下面將就基層環保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提出一些看法。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要求新建項目均應該編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通過環保局“三同時”驗收。但現在的情況是,區縣一級的小企業,保守估計也有50%以上沒有任何環保審批手續,當然也沒有通過“三同時”驗收,但工商和稅務登記卻是齊備的,在“合法”地進行生產。對于這樣一些企業的處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要求,應該責令其停止生產,限期補辦環保手續,并給予相應的處罰。但對于這樣大量的企業進行查處,一方面環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處大量的企業也會給當地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社會影響,查處難度相當大。
大批企業沒有辦理“環評”審批手續的原因,企業人士講不知道要辦理環保手續,以為只要辦了工商稅務手續就可以了。他們在工商稅務辦理手續時也未被告知要辦理環保手續,更不用說要把環保手續作為工商稅務登記的前置條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業是因為認為做“環評”收費太高,小企業創業之初,經費困難,難以承擔這筆費用,故不愿辦理環保手續。還有一部分企業可能是由于種種原因辦不了“環評”手續的,當然也沒有辦理環保手續。
對于新建項目的環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嚴格把環保審批作為前置條件,那么大批的企業將邁過“環評”這一關而直接進行工商稅務登記審批,不配套建設任何污染防治設施,直接投入生產,環保局對這批企業的管理將失控,新污染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各個審批單位都應該要求企業把“環評”作為前置條件,如果沒有通過“環評”則不予審批,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源頭問題。當然,“環評”收費也應該讓企業能夠接受。
事實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2條、第6條規定,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國家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該條例第9條進一步規定,建設項目“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的,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p>
因此,根據前述環境保護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為企業登記注冊和申領《營業執照》程序的前置審批內容的環境影響審批事項,其主要適用范圍應為“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
如果環保部門和工商部門相互配合,并將環境影響審批程序作為工商部門辦理企業登記注冊的前置性審批事項,可從源頭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從而有利于保護和改善我國的城鄉環境質量。
對于已經通過環??⒐を炇?,投入生產的企業,我們把他稱之為老污染企業。在環境監察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污染排放超標的企業,這些企業除了應該按照規定繳納超標排污費外,還應該由環保部門責令其限期治理,達標排放。限期治理期限內不能達到要求的,給予相應的處罰,同時責令停產治理,停產治理還不能達到要求的,由當地政府責令其關閉?,F在基層的做法大都是發現企業有違法行為,立案進行查處,給予相應的罰款,至于罰款以后違法行為是否還在繼續,一般無暇過問。一旦再有投訴,又對其進行查處,如此循環,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限期治理制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當然,這除了執法部門的原因以外,客觀因素還是主要的,因為基層一般面對的是個體私營經濟,其經營規模一般較小,利潤相對不高,大多處于創業起步階段,經營粗放,管理混亂,以家族企業為主。要想其花費大量的資金來投入污染治理,企業大多沒有這個實力。即使有資金,他也不愿意投入,因為這對他的利潤造成直接影響?,F在基層小企業的環保問題相當普遍和嚴重,必須下大力氣整治才行。
《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1982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同時廢止?!杜盼圪M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比以前的《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更合理、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充分體現了環境經濟學的資源價值理論、環境問題的外部不經濟性理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污染者付費原則等。對于廢水、廢氣的核定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嚴格按照當量來征收。但對于噪聲超標排污費的核定,筆者在工作當中遇到一些問題?!墩魇张盼圪M暫行辦法》中規定噪聲超標就收費,這是非常明確的。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對環境噪聲污染超過國家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且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按照噪聲的超標分貝數計征噪聲超標排污費”。怎么樣認定“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什么樣的噪聲才叫“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噪聲,立法者沒有明確的行政解釋。一個單位噪聲超標,是否擾民,依據是什么,執法人員認為是擾民的,企業可能認為不擾民,雙方各持己見,容易讓執法人員和企業造成誤解,爭議在所難免,給噪聲排污費征收工作帶來難度,增加噪聲排污費征收的不確定性。
對于部分行業和散排的單位,其排污當量的確定有一定難度,如果按照監測數據來計算的話,基本上核定下來的費用相當低,而目前對這部分單位的物料衡算辦法(!)又沒有出臺,對這部分單位排污費基本無法準確確定。比如噴漆行業、油漆配制行業等,其污染經常有群眾投訴,但根據監測其污染物排放濃度又不高,核定的排污費就很低。對于這樣一些不便通過監測認定其排污當量值的單位,急需出臺相應的物料衡算辦法,才能準確認定其排污當量。
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章以及我國締結或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等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打大法,是環境法的立法依據,憲法中有關保護環境與資源的規定有四條,分別是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六條。
環境保護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包括環境保護基本法律和單行法律,截至2019年底,我國先后頒布實施的環境保護及其相關法律有25部,其中基本法律一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單行法律5部,保護自然資源的單行法12部,相關法律14部。
環境保護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依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有關環境保護行政管理活動的規范性文件。截至2019年底,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有關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行政法規40多部,有關自然資源保護的行政法規有90多部。
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由地方立法機關依據憲法、法律制定,在本轄區內有效使用。
環境保護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局制定,其中包括國家環境標準。政府規章又叫地方性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地方性環境標準。
從法律效力方面看,國家環境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環境法的效力,上一層次的效力高于下一層次的效力;我國參加和締結的國際環境法的效力高于國內環境法的效力;特別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效力;新法的效力高于舊法的效力。其例外是,嚴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效力高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效力。在環境現場執法中具體適用環保法時,應當遵循層次由高到低,效力由大到小的原則,首先適用層次較高效力較大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明確規定,環境保護行政處罰實行調查取證與決定處罰分開,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法制工作機構,統一管理本部門的環境保護行政處罰工作?;鶎迎h保部門由于人員限制,多數沒有法制工作部門,對于這種情況,至少應該成立一個環境違法行為調查處理委員會,由該委員會來集體討論決定處罰結果,這樣的處罰結果會更公正、合理。
污染減排是一項約束性指標、剛性任務。我們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鞏固減排成果,著力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和政策減排,著力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污染減排力度,以此帶動全社會污染減排工作深入開展,確保如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同時,不斷完善減排體制機制制度,形成全社會都來抓減排的格局,打破環保局孤軍作戰的局面。積極推進循環經濟全面發展,積極推動用“綠色gdp”考核地方政府,推動地方政府和企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發展觀。
以上都是談的具體業務工作,是筆者工作中具體的體會。其實基層環保工作還面臨許多問題,比如整個環保系統在政府部門中的角色定位問題、環保局機構編制問題、環保局內部機構設置問題、全面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探討,鑒于筆者水平有限,就不一一談了。
。
為幫扶企業做大做強,服務企業更好的安心生產,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切實服務好企業強鏈延鏈補鏈建鏈,工業園區管委會各掛點干部深入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如何服務企業強鏈延鏈補鏈建鏈的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進一步提升園區服務機制。
開展園區企業服務機制改革,參照精準扶貧工作模式落實園區企業服務工作,同時抓好干部掛點服務考核,確實做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手續辦理、招工用工、事務協調等跟蹤服務工作,通過“一對一”掛點服務企業機制,切實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密切關注企業的各項情況,再對企業進行“一廠一策”的政策服務,對于企業提出的需求進行逐一分析,制定適于企業發展的強鏈延鏈補鏈建鏈服務政策,及時處理企業提出的合理訴求,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上報分管縣領導和掛點縣領導,通過“四個一”的服務機制,做到每個企業都有一個掛點單位、一個掛點干部、一個掛點單位領導、一個掛點縣領導,通過層層責任制,對癥下藥,及時解決企業在建設或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二、靈活運行園區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
著力搭建園區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成了園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可為企業提供工業電商、用工、物流等服務,大大地提升了園區綜合管理和服務潛能,著力打造手機研發中心產業服務平臺,并已向上級申報手機研發中心產業服務平臺,該平臺的建成,便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更能推進企業之間的產業配套,切實為企業強鏈延鏈補鏈建鏈,幫扶企業進行上下游的互聯互通。
三、繼續開展“降成本、優環境”行動。
以“降成本、優環境”為宗旨開展園區各項服務工作,落實政策降成本,優化環境促發展,助推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特別是企業可以享受的政策,一定要告知企業,做到企業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同時也能鼓勵企業更加信賴園區的服務,更加放心的增加投資成本,提高企業畝均產出率,比如財園信貸通政策,可切實為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解決當前的流動資金問題,幫助企業渡過資金回籠的真空期,解決企業在強鏈延鏈補鏈建鏈過程中的資金回籠問題。
四、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職業技能。
工業園區定期組織相關職業培訓,如安全生產職業培訓、消防演練、職業培訓等,切實增強企業的安全意識、防風險意識,不斷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員工的綜合素質提上去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自然就會提高,更好的服務企業強鏈延鏈補鏈建鏈。
為了加快我區園城建設,推進重慶(綦江)食品工業園區(以下簡稱食品園區)的更好、更快發展,區政協提案文史委在食品園區管委會的支持配合下,對園區未來發展進行了認真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食品園區發展概況。
二、食品園區存在的問題。
食品園區建設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1、因未征地拆遷,目前已簽約企業30多家,供地的僅18家,尚有近20多家已簽約企業無地可供,特別是已簽約的安徽真心瓜子、老四川牛肉干等一些名優企業也無法落地,有意向入駐的企業如重糧集團、重xxx九九、安徽燕之坊,重慶餐飲集團、重慶糕點行業協會、重慶食品工業協會分別抱團入駐的30多家企業無法進一步對接。
3、已經投產的企業還不足10家,“金立方”、“酒民郎”等已投產的企業產品需進一步打開銷路。
4、園區拓展的中長期規劃尚未確定。
三、食品園區發展前景分析。
食品工業始終是世界制造業中的第一大產業,是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是集農業、制造業、現代物流服務業于一體的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需求進一步加大,食品工業將全面進入擴張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食品園區未來的發展一方面將共享食品工業擴張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還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豐富的原料優勢是園區發展的重要基礎。
綦江區最低海拔188米,最高海拔1973米,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且收獲季節較長。擁有耕地面積162萬畝,林地133萬畝。規劃面積300平方公里的山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已形成雛形。蔬菜和木瓜均已成為全區農業骨干產業。其中,蔬菜種植規模50萬畝(花椒10萬畝、蘿卜10萬畝、辣椒20萬畝、生姜大蒜各5萬畝)。種植木瓜10萬畝,梨子1萬畝和獼猴桃1萬畝均開始投產??梢哉f,這種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為園區各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同時,隨著園區各企業的發展,必將帶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雙盈。
(二)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使園區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目前,渝黔鐵路、210國道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穿越綦江,綦河水道與長江相連,水陸交通較為便捷。隨著綦江到重慶主城的便捷通道惠品大道、三環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鐵路和“三—萬—南”鐵路的建成通車,綦江的交通將更加便捷。食品園區又處在三環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鐵路和渝黔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上,并在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三)重慶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對食品企業具有強大吸引力。
20xx年重慶輕工業總產值為1738億元,食品工業為985億元,占據了輕工業的一半多。食品工業是重慶名副其實的輕工第一大產業。食品園區是重慶市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必將吸引更多的重慶食品工業企業乃至全國一流食品工業企業前來考察入住。
(四)重慶市功能區的劃分將引領食品園區大發展。
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將重慶劃分五大功能區,綦江區劃為城市發展新區,是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是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全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和渝黔區域合作共贏先行區,是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的有效輻射區域。這一劃分使綦江的經濟地理得到升級,城市功能定位更加精準,城市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將迎來最新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綦江區作為全市未來工業化的主戰場之一,必將引領重慶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的大發展。
(五)園區過去的工作為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食品園區從成立到現在,已有6年時間了。管委會在這期間,在目標定位、規劃編制、征地撤遷、人員安置、設施建設、招商引資、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引進了“真心”瓜子、“橋頭”火鍋,“冠生園”,“小洞天”、渝派、多味多等較為知名的外地企業入住。本區入住企業生產的“飯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鄭胖子”等產品已投入市場銷售。企業的入住,產品相繼進入市場標志著園區發展已初見成效。實踐證明,決策成立食品園區是正確的,園區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
四、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
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應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的新特點、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規劃和食品園區獨特的職能作用進行科學定位。二十一世紀我國食品工業將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及國際化方向發展,這“五化”將成為我國未來食品工業發展的大趨勢?!笆濉睍r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仍處于戰略機遇期。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3萬億元,年均增長15%;食品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1。5:1。銷售收入達到百億元以上的食品工業企業達到50家以上;中小食品企業發揮專、精、特、新的優勢,逐步實現良性發展,形成各類企業分工協作、東中西部食品工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鼓勵和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國家“十二五”規劃,對糧食加工、植物油加工、肉類加工、乳制品加工、水產品加工、果蔬加工、飲料工業、制糖、方便食品制造、發酵、釀酒、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營養與保健食品缺制造等十三類食品工業發展的方向、重點、產業布局和目標都作了具體規劃。我區食品園區有四個方面的職能作用:一是培植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二是發揮工業經濟自身作用,推動工業化發展;三是與東部新城產城融合,實現產城互動發展;四是發展工業旅游,提供旅游商品。
根據以上情況,我區食品園區未來發展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堅持“三融合、一集中、一為主”的發展方向。即堅持食品園區的產品布局與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區域布局相融合,使東部地區技術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的融合在食品園區得到展現;堅持東部新城建設與食品園區發展相互融合,把食品園區建成生態、綠色、環保的新型現代化工業園區,建成產城融合的典范;堅持食品園區建設、食品工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相融合,發展工業旅游,提供旅游商品,增強園區的美譽度,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好重慶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這塊金子招牌,強力推進重慶市食品加工企業向食品園區集中;堅持以引進培植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龍頭企業為主體,以調味食品、休閑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為主導和特色產業,挖掘專、精、特、新的優勢,培植品牌,拓展市場,實現良性發展。
(二)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目標。
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目標分近期和遠期兩個階段。
根據省_《關于開展年及年上半年主食產業化和年上半年玉米深加工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省局專題會議的安排,我局及時召集縣_有關領導召開專門會議,傳達了文件和會議精神,安排部署了專項調查任務,并對此項調查進行了具體分工。6月13日—15日市、縣_主管領導親自帶隊深入企業調查,通過采集質檢、工商、稅務部門信息和實地調查,我市沒有符合調查條件的主食產業和玉米深加工企業?,F將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根據此次調查統計對象的要求,我們提取了全市在工商局注冊、在技術監督局取得許可證的各類食品企業名錄,與稅務、農牧局、工信委等部門的相關信息核對后,逐一進行篩選,確定調查對象并逐個實地調查。市重點調查了4家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市豐達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蘭州愛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好來喜食品店??h調查了46戶主食加工店。
二、主食產業化的調查情況。
1、市白玉豆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市放心食品示范企業。主要產品是以大豆為原料的豆腐、豆漿及其他豆制品,年生產能力1000噸(日產能3噸/日),規模較小。經請示省局,該企業屬副食產業而非主食產業,不在此次調查范圍內,故不上報。
2、蘭州愛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是蘭州愛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連鎖店市區內共有有3家分店,以加工面包、蛋糕為主,年生產能力10噸(日產能噸/日),規模較小,面粉原料由蘭州總店統一配送。
3、好來喜食品店,以加工面包、蛋糕為主,年生產能力20噸(日產能噸/日),產量小,屬家庭作坊式。
4、縣調查的46戶主食加工店,主要以饅頭、面條、餅子、花卷生產為主,其中:生產饅頭、餅子、花卷的25戶,鮮濕面條生產的21戶,這些均系家庭手工作坊,以個體生產為主,都不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按要求不屬于調查對象。
5、我市至今還沒有米制主食品和速凍主食品生產企業。
根據調查統計對象的要求,市調查了市豐達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縣調查了三家白酒生產企業。
1、市豐達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市酒類流通領域五大放心示范企業,主要原料為玉米、高粱,玉米年消耗能力1000噸(日產能3噸/日),經請示省局,不屬于玉米深加工企業。
2、縣調查了三家白酒生產企業,但經實地了解,這三家企業年生產經營量較小,其產品主要以山丹軍馬廠、武威酒廠的白酒為原料,用自己的技術進行勾兌生產,年生產白酒數量較小,經營量均在3000-4000斤之間,亦非玉米深加工企業。
四、調查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此次調查我市雖然沒有符合上報條件的企業,但經過對全市各類涉糧企業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摸底調查,做到了案上有資料,手中有數據,心中明底細,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調查中突出的印象一是我市主食生產中普遍存在規模小,大多屬家庭式作坊。二是管理粗放,每月進入的面、油等原料和每月售出的加工品記載不清楚。三是業主不愿如實提供生產總值、銷售收入等經濟指標。我局將以此調查為契機,加強我市糧油產業運行情況統計調查監測,服務于糧油加工業轉型升級,延伸工作觸角,力所能及地為企業提供行業指導及服務。
xx年4月4日至20xx年5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山東鋁業公司(中國鋁業分公司)承辦的20xx年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培訓班的學習。下面是本人在山東鋁業公司實踐培訓的心得體會:
本次教師企業實踐實行師帶徒模式,時間為六個月(脫產連續進行),采取生產現場考察觀摩、專題講座、小組研討、技能培訓、頂崗操作和演練、參與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等形式進行。山鋁公司培訓部把我們(機械制造專業五人)安排在恒成機械制造廠參加實踐學習,該廠辦公室又把我們安排在九個生產崗位(共24周完成),分別是綜合辦公室、安全保衛科、質量管理科、生產運動中心、工藝技術開發科、機加工事業部、熱加工事業部、鉚焊事業部和機運中心進行實踐學習,實踐學習的重點是了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等具體內容,學習與所教專業相關生產領域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掌握主要崗位的操作技能,并結合企業實踐探索改進實踐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為期六個月的培訓,是近距離接受企業生產實踐,感受機械制造技術魅力所在的六個月,是迅速成長,脫胎換骨的六個月,是完成角色轉化的的六個月,是理論聯系實際,將專業知識付諸實踐,尋求到自我發展的六個月,是珍惜機遇努力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制造教師的六個月。在這六個月的培訓中,感觸良多,收獲頗豐。六個月的企業實踐,從無知到認知,再到深入的了解,我收獲了很多課堂和書本上無法了解的知識。我有成功的喜悅,但也有感受知識不全面的深思,總結所學所得概括為以下幾點:
1、思想方面通過這次培訓,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變得成熟了,教師責任感更強了。我懂得了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給社會創造財富,給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擔得起責任二字,每個人都要認真努力,對自己工作負責,一絲不茍做事。我也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一份職業一份堅持。萬事開頭難,任何工作和學習都要熬過起步,就像在企業的實踐學習,由于一直習慣了學校的步驟和生活,來到企業以后,一下不習慣這種累和苦,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但由于自己是工作多年的人,以鍛煉出一種毅力和堅持,所以沒被困難打倒。這是一種精神和財富,我回去要把這些精神和財富傳授給我的學生們。有了堅持還不行,還必須要愛崗敬業。任何一個職業、崗位,都必須全身心地投入,要有一種擔當才能學好做好示范好。團體協助精神也是每一個企業的精神,任何一個產品的完成,在企業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它凝聚了各個工種技術員的血汗。就像我們實踐的機械制造車間,它有技術員、編程師傅、加工操作師傅等,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但不能離開團結協助。
2、勞動紀律方面在企業里工作,一個崗位缺人不行,沒人代替你。所以我們必須遵守企業里的勞動紀律。嚴格按照公司的管理規定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我一直保持自己按時上下班的良好習慣,按時出勤,不請假、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員工守則。工作時盡心盡力,維護公司的利益和形象,遵守職業規范。聽從領導安排,遵守道德和法律規范。通過履行這些勞動紀律,我自己最大的勞動收獲就是自律,養成良好的勞動紀律同樣是一名教師理應具備的基本的素質。
3、安全意識方面安全第一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對于我們個人來說,生命,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只有做到了安全生產,才會健康發展,和諧發展。面對每天早上的的安全培訓學習,我深知安全的重要性。緊繃安全這條弦,可以讓我們減少很多損失,帶來很多幸福。謹記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思想上多一道防線,工作上多一份認真,安全上才能多一份保障。
從國內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應用現狀出發,指出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是集成現有的衛生信息系統、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并提出了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數據采集類型和業務支持部門。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基于數據倉庫、以gis為應急響應支持平臺、能統一管理信息、可與其他電子政務系統互連互通的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框架結構,并詳細闡述了各業務模塊的基本功能和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方法。
1引言。
公共衛生事件是一種極具破壞力的自然或人為災害。近年來,由于人口持續增長、城市盲目擴張、工業高度密集,資源環境破壞,人與人的安全衛生距離不斷縮小,使預防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日趨嚴峻。因其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成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關注。如熊光魁等研究了救災防病應急反應專家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潘海東等提出了構建國家級公共衛生應急系統的思路;王平、杜江等設計了基于webgis的公共衛生安全監督與控制系統方案;杜鵬等基于模型分析規劃了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建設;李琦等在北京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決策支持系統的基礎上,提出了城市突發公共衛生疫情分析與決策系統的構建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案從不同角度對系統功能模塊、體系結構、業務模型等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對豐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促進地區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有積極作用。但有關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應用范圍、系統需要的數據類型,以及系統支持部門等問題尚未明確提出,特別是如何處理公共衛生領域各部門現有的信息系統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這些信息系統建于不同時期,采用不同軟件平臺和數據格式,系統之間的衛生數據無法共享和交換,形成大量的衛生信息孤島。另外,這些信息系統存有大量有價值的歷史和現實數據,如果放棄它們,則需很大的重復投資,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與建立節約型社會的主題相違背。因此,集成先進技術,整合城市現有衛生信息資源,消除衛生信息孤島,實現公共衛生數據的共享與交換,成為當前城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系統建設的核心要務。
基于上述情況,在“十.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延續項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系統技術集成”的支持下,通過調查和分析廣州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本研究從新的視角提出了建設基于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技術方案。
2系統總體設計。
系統建設目標。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的建設是在城市現有公共衛生安全體系下,圍繞城市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綜合運用計算機工程、衛生統計、人工智能、數據倉庫、中間件、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建立一個能快速、及時、準確收集、存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并以超媒體(文字、聲音、影像等)方式顯示各類信息和分析結果,為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構提供全過程、多層次信息服務和多種支持手段的應急指揮和輔助決策系統。系統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現有公共衛生領域各業務部門相對獨立的操作型系統集成在一起,以基礎空間地理數據及各類專題圖形數據為基礎,建立集中統一的公共衛生數據倉庫和相應的預警指標、應急預案等知識庫和模型庫;以數據上報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決策一展示為主線,建立具有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仿真預測、虛擬現實、指揮調度、信息發布等專業應用功能的各子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服務平臺,以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指揮調度能力,為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決策指揮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系統所需數據類型與支撐單位。
傳統的公共衛生領域以傳染病防治為主要內容,數據類型單一;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也主要由xxx門唱獨角戲。隨著社會進步,公共衛生安全的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因不合理飲食結構、不良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因空氣、水源、噪聲、化學污染等環境危害引發的健康問題,也正上升為公共衛生問題。因此設計系統建設方案時,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的需求,除衛生監測數據、疫情監測數據、衛生資源數據等基本數據類型外,環境衛生數據、食品藥品衛生數據、公共衛生危險因素數據,以及社會經濟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一并列為系統采集的數據類型(見表1)。
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系統支持單位除醫療衛生行業各部門外,把與數據供給和應急管理有關的如環境監測、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門也列入系統支持單位(見表2)。
系統業務結構模型。
我局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長任組長,監察、監測、污防、生態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執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檢查主要任務:重點查看各飲用水源保護區是否設立保護標牌、是否有排污口、是否建有影響飲水安全項目、是否編制突發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是否建立保護區和風險污染源名錄,并對自來水廠各類設施的運行情況開展現場檢查,對飲用水源的取水水質進行取樣分析。
全市各級環保部門結合日常監管情況,充分利用環統、飲用水水源地數據信息開展排查,摸清了我市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現狀,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并督促整改。
(一)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本情況。
我市涉及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3個,分別為區的桂花飲用水源地、龍灘村水源地、安居白安河紅巖子水源地。目前,3個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服務人口約萬人,年取水總量約萬噸,均已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設置了保護區標識標牌。
寸塘口水源地、赤城湖水源地屬于水庫型水源地,不在此次排查范圍內。
(二)河流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執行環境法律法規情況。
(三)周邊面源污染防治情況。
(一)加大監察執法力度。進一步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隱患排查,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并督促整改,確保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
(二)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加快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
(三)加強生態治理及修復工作。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小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在建和籌備的16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推進具備條件的鄉鎮跟進建設。
(四)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公眾環境意識和參與保護飲用水源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為切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應對經濟危機的嚴峻挑戰,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根據《關于調整市級領導聯系幫扶企業的通知》文件相關要求,我和綜投公司主要負責人一行于2月25日對區內幫扶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目前屬我組幫扶企業共有7家,分別為安徽鑫國儀表有限公司、安徽藍潤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天長市萬佳包裝有限公司、安徽禾田電氣有限公司、天長市中天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天長市晉源塑鋼型材有限公司、安徽上纜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晉源電纜屬2011年度市三十強企業;榮生包裝、上纜儀表、鑫國儀表、禾田電氣屬20xx年度市三十佳企業。
據了解,7家企業在過去一年中生產經營情況普遍較好,保持了平穩增長,其中鑫國儀表、萬佳包裝、上纜儀表增速較快。2011年生產經營及用工情況如下表:
7家企業今年開工基本上在正月初八左右。
漸擴大,用工荒問題逐步凸顯。經了解,出現用工荒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企業數量的增加及規模的擴大,使得企業用工需求急驟增長,而社會勞動力數量卻沒有增加反而有減少趨勢,客觀上造成了勞動力供給與需求關系的不平衡;其次是部分企業用工環境欠佳,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能提供求職者預期的待遇,不能為工人創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環境,使得城鄉求職者望而卻步;再次是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大增,而社會上技術工人短缺已成共識,造成了企業用工難和求職者就業難并存的尷尬局面。
其生存發展關系就是等民生大計,但長期以來金融資源向大型企業集聚的現象始終存在,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仍十分突出,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銀行貸款看似是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最有效的途徑,但從目前來看,卻不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調研中很多企業主反映,銀行貸款手續繁瑣、審批周期長,且貸款額度也很難滿足企業需求,而且很多銀行貸款發放向大企業傾斜,這種放貸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諸多有前景的小企業和項目的發展。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建議:一是政府部門做前期協調工作,把有前景、有市場的企業和項目推薦給金融機構,密切企業同金融機構的溝通與聯系;二是搭建開發區行業融資平臺,實現企業之間資金急需的一種互補。
據了解,7家企業在新的一年里都有一些新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規劃。其中,禾田電器準備在原有生產設備和技術的基礎上投資200萬元左右新上一個鋁合金橋架項目;晉源集團準備在2017年開始從事煤炭經營,拓寬企業的經營范圍。其他企業紛紛表示在2017年將繼續做大做強自己的老項目,在資金允許及有好項目的前提下,會考慮做新的投資,擴大自己的生產經營規模。
員工滿意度是指員工對所在公司中扮演角色的感受或情感體驗,是員工對其工作或工作經歷評估的一種態度反映。通過員工滿意度調查,有助于分析員工滿意度(es)、客戶滿意度(cs)和公司業績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品牌公司的經濟效益;有助于了解員工如何看待公司、評價公司,診斷品牌公司潛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增強管理者的責任意識,使品牌員工對公司戰略目標有明確認識,強化公司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
xx日,人力資源部前往某公司開展了員工滿意度調查工作,經后期調查數據的錄入、整理、統計與分析?,F將本次某公司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作如下分析匯報:
xxx日。
某公司車間二樓培訓室。
xxxx。
公司各部門員工。
抽樣匿名調查。
本次員工滿意度抽取42個樣本進行調查,其中,有效問卷為41份。
本次員工滿意度問卷從總體滿意度、管理環境、工作環境、績效考核、職業發展、薪酬福利和協作溝通等七個維度進行設計,問卷較為全面地包含了員工滿意度的各項內容,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員工在現階段對品牌公司的滿意度。
1、整體滿意度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非常滿意的員工占抽樣調查員工的56%;滿意的員工占抽樣調查員工的34%;員工感覺“還可以,有部分地方不滿意”的占調查員工的10%。從中可以看出,某公司員工滿意度整體較高,滿意以上為90%。其中還需要進一步了解被調查員工提到的部分不滿意的具體方面。
2、管理環境維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員工對“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看法時,有2%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公司的制度常與實際脫離,管理還是得靠自己的經驗,22%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公司制度基本能為管理提供幫助,76%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公司制度很完善,我們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建議管理者在管理中精益求精,積極聽取員工的建議。同時,了解少部分員工對管理制度不滿的原因。
在了解員工對“公司的激勵獎勵制度”的滿意度時,有76%(即圖中1、2之和)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公司的激勵制度基本公平,能滿足管理需要;有17%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公司制度懲罰多于獎勵,需要激勵員工還是得靠自己掏錢包;有5%的員工認為公司激勵制度形同虛設,員工得過且過。(說明:本題實際做作答員工為40人。)。
建議管理者在達成公司經營目標的基礎上,思考調整現有的激勵獎勵制度,或了解個別部門的激勵獎勵措施,找出部分員工的不滿之處,增加團隊的凝聚力,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具體比例請見下表:
在了解員工對“上司的承諾兌現情況”的滿意度時,總體滿意度較高,78%的被調查員工認為上司的承諾總是可以實現,只有2%的被調查員工認為上司的承諾從不實現。
說明品牌的大部分管理者言行一致,得到員工的信賴。建議管理者掌握豐富的管理知識和技巧。
3、工作環境維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員工“哪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熱情”時,具體比例如下:
有41%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公平、及時、恰當的激勵”有助于提高工作熱情,有44%的被調查員工認為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有10%的被調查員工認為不斷參加培訓,獲得與崗位相關的知識。被調查員工沒有員工選擇“加強內部競爭,實行員工的優勝劣汰”。
從中可以看出,被調查員工更加注重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其次是注重公平、及時、恰當的激勵。相比其他品牌,某公司員工整體凝聚力較強,注重團隊協作。建議品牌管理者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
4、績效考核維度分析。
在了解員工對“考核是否公正、客觀、有說服力”的滿意度時,有56%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完全符合,39%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基本符合,2%的被調查員工認為不相符。
建議管理者通過員工訪談的方式,了解該部分員工對考核方法不滿意的深層次原因,識別該部分員工在團隊中的作用。詳細比例請見下圖:在了解員工對“考核過后上司的反應與關注”的滿意度時,有63%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對于做得好的表示贊揚,并與你分析考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協助你改善。有24%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告訴你考核結果,對做得不足的給予指出。有10%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只告訴考核結果,不做出任何行動。同樣,也有2%的被調查員工認為考核只是為了應付,上司無任何作為。
建議各層級管理者對下屬的績效考核給予合理的關注,以了解下屬的想法,并做出績效輔導和工作幫助。
5、職業發展維度分析。
在了解員工對“對自己的晉升渠道是否清晰”的滿意度時,有37%的被調查員工認為自己非常清晰并清楚方法;有37%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基本知道,但具體方法不清楚;有17%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只知道做得好就有機會,上司沒有給到明確指導”;也有7%的員工認為“不知道也沒有想過要升職?!?/p>
從此項調查內容發現,只有一部分被調查員工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明晰明確,有54%的被調查員工認為知道,但不知道具體方法,也得不到上司的明確指導。建議管理者對下屬更加明確的工作指導,重視人才培養;同時,建議各級管理者深入了解員工的職業發展興趣,鑒別員工的能力優勢,規劃員工的技術,或管理職業發展路徑。
6、薪酬福利維度分析。
在調查員工“對自己工資待遇的滿意程度”時,17%的被調查員工認為現在公司的工資在同行業來說是稍高的,56%的被調查員工認為現在公司的工資在同行業來說是差不多,22%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偏低,5%的員工認為差遠了。
綜合分析,認為73%的被調查員工認為現在公司的工資水平在同行業內中等偏上,內部員工認為較為合適;但也不能否認,27%的被調查員工認為偏低。建議管理者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行業內薪酬水平,同時了解不滿意員工所代表的崗位,具體了解不滿意薪酬水平的深層次原因。
在調查員工“對哪種文體活動最感興趣”時,5%的被調查者選擇卡拉ok;37%的被調查者選擇戶外運動;54%的被調查者選擇旅游。
本項調查內容可以為綜合部組織員工活動提供依據,建議綜合部首先考慮戶外運動和旅游這兩種形式,進而增加員工的滿意度,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
7、協作與溝通維度分析。
在調查員工“遇到困難時,所選擇的傾訴對象”時,39%的被調查員工選擇直接主管作為傾訴對象;7%的被調查員工選擇人力資源部,24%的被調查員工選擇同事;24%的被調查員工選擇家人、朋友。
從本次調查內容可以得出,39%的員工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直接主管,說明品牌部分管理者值得員工信賴和肯定,有利于團隊目標的實現。當然,被調查員工中僅有7%的員工選擇人力資源部,說明人力資源部和綜合部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黨的xx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這是我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執政理念的一次升華。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為了了解我縣中小企業對國家環保政策方針的理解與貫徹執行、以及中小企業環境保護工作及企業生產對環境影響等情況,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組織相關科室對全縣中、小工業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縣中小工業企業環保意識明顯增強,對國家環保政策理解并支持,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但卻缺乏技術創新,對環保投入偏少,貫徹執行環保政策力度不夠、難度較大。
我縣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在中小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上,認識早、起步快,制定了企業環保管理制度、成立預防污染工作小組、加強企業員工學習環保的法律法規;下大力度關停并轉了一些污染嚴重的小企業,避免了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近年就關停了一些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和實心粘土磚瓦廠等企業,同時引導這些企業轉而開發生產環保型產品,如環??招拇u等。從而保護了資源,減少了這類企業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偟目?,近年來我縣中小企業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企業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我縣自xx年提出建設生態區以來,全縣上下積極推進生態區建設,中小企業也在這樣一個生態文化環境下逐步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與責任感。在被調查的企業中,有95%家企業認為現有的環保政策是合理的??梢?,我縣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能夠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對于落實執行環保政策則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難,使其在具體落實環保政策時沒能夠做到不折不扣地遵照執行。
(二)環保管理活動有序開展。從調查結果來看,有98%的調查企業已經通過環保部門環評審批,并制定了環境保護管理規章制度,另外有2%家企業處于正在向環保部門報批階段。這表明,我縣中小企業自覺地在環保有關部門的監管下進行生產活動。
(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從被調查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處置情況看,有92家企業表示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廢物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后排放,占總數的48%;有10%的企業表示其生產所產生的廢物交由有關污染物企業集中處置;有20%的企業表示企業對廢物進行簡單處理后才排放(詳見下圖)。這表明,多數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對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理之后才排放,而不會直接排放。
(四)環保教育培訓工作順利展開。被調查企業中,有47.4%的企業已經參加過政府環保相關部門組織的環境保護培訓,另外有33.6%的企業打算參加這類的培訓,僅有19%的企業表示其沒有參加過環保培訓,且也不打算參加培訓。再是企業內部也積極組織員工參加環保培訓,有107家企業表示已組織過員工參加環境法律、法規的學習活動,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4.6%,有23.5%的企業表示計劃將要開展這類的活動。
(一)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偏少。調查顯示,有112家企業表示對環保有所投入,占總數的57.1%,另外有33表示其雖然目前尚未對環保有所投入,但已經有了投入計劃。不過,企業對環保的投入都很少,在112家環保有所投入的企業中,對環保的投入不足企業營業收入1%的有77家,占有投入企業的68.8%;對環保的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的1%-3%的有26家,占有投入企業的23.2%;對環保投入占企業營業收入高于3%僅9家,占有投入企業的8%。這表明,企業目前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也對環保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但企業對于環保的投入很有限,這必然影響企業保護環境的實際效果,使企業生產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有所加大。
(二)企業資金短缺是導致對環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企業發展中資金不足,導致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大打折扣。被調查企業中,有129家企業認為,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時遇到的主要難題是資金不足,占被調查企業的65.8%,企業在發展中遇到資金短缺時,必然會把有限的資金用于企業經營上的發展壯大,而不是投入到不容易看到經濟效益的環保方面。
(三)環保器材、設施配置及使用情況不容樂觀。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18.4%的企業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即36家企業),有81.6%的企業沒有購買環境監測器材且近期內并不打算購置,對于那些已經購買了環境監測器材或環保相關設施的企業,能讓這些器材、設施真正發揮作用、良好運轉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四)相關環保專業單位指導力度不夠。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196家企業中,有92家企業認為其在執行現有環保政策中遇到了缺少專業環保單位指導、環保技術匱乏等方面的困難,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9%。相關環保專業單位的指導力度不夠,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嚴格按照環保政策執行,企業在遇到環保專業技術困難時沒有相關單位指導,必然會打擊企業執行相關環保政策的積極性。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生態環境是我縣的一個比較優勢、后發優勢。作為我縣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應認真落實xx大精神,積極參加生態文明建設,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的社會責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少地消耗資源,更好地保護環境,更多地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發展“雙贏”。
(一)加強對現有企業排污監管。嚴格執行環境管理制度,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監督管理,防止污染反彈,實現全縣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新建項目污染。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分類名錄》和環境功能分區要求,加強新建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管理和審批后的監督,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執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確保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
(二)環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環保工作指導。環境保護是一項科技含量高,可以產生高的環境效益和長遠經濟效益的行為。環保專業部門應多對企業加以指導,使其從中受益,企業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中來,同時,由于企業的配合,環保部門的工作也將更加順利地展開。
(三)“分區分類”布局發展產業。。按照**縣機械加工與車輛制造、鋼鐵、食品為龍頭“三大產業”布局,新建項目必須符合發展規劃,凡布局不合理的堅決“卡死”。對待不同類型的產業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加快發展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產業;大力發展具有環境、經濟雙重效益的產業;科學發展帶動性強、有資源優勢的產業,這類產業能通過合理布局、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手段實現達標排放;發展壯大對環境影響小的產業和環保產業。目標是使環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利用,雙重效益的環保型經濟得到充分發展,實現經濟實力的迅速提高。
(五)企業自身要加強環保工作。企業不僅要注重硬件設施上的投入,更要注意后續管理中技術和人員的支持,要努力培養企業自己的創新人才,開發自己的環保技術,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循環經濟。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改造現有工業生產,提高產能,達到規模經濟要求,增強企業環保設施能力,同時堅決淘汰落后技術及環保無法達標企業。
(六)政府要加大對企業環保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慮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勵企業對環保投入,引導企業產業結構升級,對于環保做得好的企業予以表彰和重獎,號召其他企業學習,可以設立環保獎金或優惠貸款等吸引企業對環保投入。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發展潛力的一個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競爭力的一個標尺。*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開展,我國的金融領域也正逐步對外開放,作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謀求發展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樹形象,在形象上抓內控,在內控下建和諧是目前發展的方向,而怎樣創建和諧發展的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是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根植于全體員工思想中相對穩定的價值觀、理念、宗旨、規范等。它決定著農村信用社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特征和企業特色。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來說,企業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信用社持久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金融企業,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把握住發展機遇,把自己做大、做強,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建立自己相應的企業文化體系。
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大致由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是企業信譽。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其信用和聲譽是極為重要的。二是服務質量。農村信用社工作的出發點是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氣搞好“優質文明服務建設”。三是企業道德。農村信用社企業道德必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在員工不斷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夠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才能保證企業行為的端正。四是企業精神。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存在,雖然是無形的,卻在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和員工意識中得到具體的、有形的體現。五是企業目標。農村信用社的目標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追求的動力源。六是企業規范。如果說前五項內容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中的“軟件”,那么,企業規范就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硬件”部份。農村信用社規范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標準等用文字表達的內容,它是農村信用社在一定時間內的“定格”,并為維護相應的企業文化軟件服務。七是企業環境。在當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在外部為農村信用社創造一個寬松的經營環境,在內部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工作環境及人際關系,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這種企業環境的創造也體現出農村信用社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和成效。
(一)文化理念不夠明確。文化理念是員工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動規范,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標語、座右銘、員工手冊、社歌、宣傳冊等內容,可以用凝煉的語言、生動的形象進行準確表達。由于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體制不清、產權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統一的規劃,導致在文化理念的表達上含糊不清,不能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問到文化理念,信合員工也一時難以回答。
(二)缺乏現代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源于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同時又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的領導、員工對這種辯證關系認識不深,造成只重視信用社的業務經營,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當前農村信用社的一些干部缺乏現代金融管理知識,缺乏管理現代企業理念,求于安穩,滿足現狀,缺乏把農村信用社做大做強做優的意識。
(三)缺乏共同參與意識。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在實踐*同創造的,因此,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的每一個員工。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農村信用社最大的內在資源。但由于長期以來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影響,員工隊伍管理松散,工作主動性不強,集體意識淡化,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加上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意識。
農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各方面進行認真的統一和規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必須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以戰略的眼光,時代的意識,認真抓好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首先企業精神的建設要納入農村信用社發展規劃目標之中,列為企業經營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時要借助各種宣傳媒體,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宣傳,使管理者和員工明白什么是企業文化,明確企業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強化自己的企業精神。其次制訂創建企業文化規劃,引起廣大職工對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關注。
(二)各級農村信用社領導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領導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農村信用社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總結提煉,指導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和管理制度,救援裝備、應急物資儲備與管理工作進行調研。調研采取座談交流和實地考察兩種方式,分別與兩省政府應急辦及其相關部門進行了座談交流,實地考察了廣東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專家會商室、應急指揮車、東莞市松山湖應急產業園和陜西省應急指揮中心、省級應急平臺中心基站、移動應急指揮車等。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開闊了眼界,取得了收獲,找到了差距,明確了我省應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廣東、陜西兩省應急管理工作現狀。
(一)廣東省應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
手打造一支著裝統。
一、訓練有素、服務專業、經驗豐富、反應迅速、覆蓋全省的應急志愿者隊伍。明確了應急志愿者隊伍的組織形式、招募注冊程序、工作職責、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臺條例。2010年6月,廣東省第十一屆xxx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規定“縣級以上xxx應當建立應急志愿者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應急志愿者隊伍的招募、培訓、演練、參與應急救援等活動。具體辦法由省xxx自本條例實施之日起一年內制定?!钡谌?,出臺管理辦法。2010年12月,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廣東省應急志愿者管理辦法(施行)》(粵府辦〔2010〕18號)。明確規定各級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組織對應急志愿申請人進行審核。同時,對應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條件、來源、分類、申請與審批程序,應急志愿者的權利與義務,應急志愿服務內容,管理與調用機制,獎懲辦法以及經費保障等進行了進一步規范。
2、應急物資儲備職責分工明確,保障有力。2008年9月,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工作的意見》,確定省政府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常務副省長任第一召集人,分管應急管理、經貿工作的副省長為召集人,明確了聯席會議職責,指定省經信委作為全省應急物資儲備的日常工作機構。
3、高度重視應急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廣東省及各設區的市均成立應急產業協會,統籌規劃應急產業發展?,F正在籌建泛珠三角應急物流中心,在東莞設立應急產業園,并擬于今年11月份,承辦全國應急產業產品博覽會。
三是資金投入大,救援指揮裝備先進。自2008年開始,利用一年半的時間,省財政投入億元,建成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值班室、專家會商室;投入2100萬元,購置裝配應急指揮車3輛,具備了遠程指揮、數據傳輸、現場會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
(二)陜西省應急管理工作亮點突出、富有特色。
一是機構設置早,人員配備精。省應急辦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為省政府辦公廳內設副廳級機構和省應急委的常設辦事機構,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設值守處、指導處和處置處,現有24名工作人員。
二是創造性開展工作,多項舉措具有示范意義。
制,完善了軍地聯合保障體系?,F正與駐軍籌建核生化應急救援隊伍。
2、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2011年7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目標,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政府秘書長、省發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應急辦主任任副組長的省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明確了領導小組職責。
3、重視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評估和公共安全形勢分析。省應急辦每年召開“全省突發事件趨勢研判會”,組織省民政、安監、衛生、公安、信訪等有關部門,對全省當年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訪等突發事件發生的特點和規律進行總結,對下年全省各類突發事件發生發展趨勢作綜合分析和科學研判。
4、預案演練有序開展。幾年來,組織了兩輪省級專項預案演練,申請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予以補貼。與省地震局、教育廳提出了全省《中小學生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指導意見》。
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大力發展金融業是促進榆林市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資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的重大制約因素。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已經迫在眉睫。最近,根據省政協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協財農委組織人員,對全市金融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先后聽取了有關方面的情況通報,召開了金融界人士座談會,并走訪了有關金融機構,企業界人士和農村,了解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榆林金融業的現狀。
(一)榆林金融業機構建設概況。
根據陜政辦發[xx]108號和陜金融發[xx]1號文件精神,我市積極支持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共16家,已開業經營的有10家,其余6家正計劃于年底全部開業。目前正在申報的小額貸款公司有34家,其中已經報省金融辦待批的有18家。
xx年三季度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24家,152個機構。其中財產險公司15家,壽險公司9家。全市縣級支公司40個縣級營銷服務部81個,中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在鄉鎮設立了79個保險機構。全市保險從業人員6597人,較年初增加702人。
(二)貨幣信貸運行情況。
xx年三季度,全市各銀行金融機構執行國家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榆林經濟的沖擊,促進地方經濟穩定快速發展,榆林市存款保持良好增長勢頭,信貸投放呈現擴張趨勢。
1、存款增長再創新高。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增長。儲蓄存款余額為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全市企業存款余額為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從總量看,全市活期存款(包括企業活期和活期儲蓄)呈上升的趨勢,定期存款(包括企業定期和定期儲蓄)呈下降的趨勢,存款活期化趨勢有所加強。9月末,全市活期存款余額為億元,占全部企業存款和儲蓄存款的,定期存款余額為億元。受經濟面逐漸好轉影響,居民投資意愿增強,儲蓄存款增速出現下降,企業加大生產投入,企業存款持續快速增長。
2、各項貸款增勢明顯。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增長,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個百分點,同比多增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增幅,同比增長個百分點;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增幅,同比增長個百分點。短期貸款與中長期貸款同步增長,9月末,全市短期貸款余額為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同比多增億元,主要是農業貸款增加較多(較年初增加億元,同比多增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為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同比多增億元。在總量增長的同時,信貸結構得到優化。各類金融機構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有保有壓、區別對待、不斷提高信貸投入效率,支持農業生產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使全市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從貸款投向分布看,9月末,工業貸款余額億元,較年初上升億元,同比多增億元,繼續加大對煤、電、油、氣、化工等重點行業的支持力度;農業貸款余額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同比多增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基本建設貸款余額億元,較年初增加億元,同比多增億元,金融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也在加大。
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后,檔案工作如何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這是當前檔案界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帶著這個課題我們xx區xxx對企業檔案工作開展了一次深層次的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目前多數企業的檔案工作遠遠落后于現代化發展水平。有建檔意識的企業老總,檔案工作的好壞僅以文件材料收集得是否齊全完整為準,歸檔的案卷不進行整理、編目和排架管理,不進行企業檔案分類或分類不科學、不適用,整個檔案業務就必將發生管理混亂,直接影響到檔案信息的開發利用。
(二)長期以來,企業檔案工作一直是薄弱環節,從管理體制來看,很不適應檔案工作的發展,具體表現在:體制陳舊、機構重疊、關系交叉,致使檔案沒有一個好的歸宿,甚至認為無檔可建,有檔也無用,好壞都是老總說了算。形成了“一人一只箱、一年一包帳、各自為政”的分散、混亂管理現象。
(三)少數企業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被動的圈子里,缺少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不接受新信息、新知識的條件與機會。檔案材料任其亂堆亂放、蟲蛀鼠咬、霉爛變質,造成檔案材料的嚴重損失。在工作中需要查找檔案時,翻箱倒柜,到處尋找,找不到檔案就靠回憶、想當然處理了事,失去了真實性和可靠性。
(一)建檔無用論。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有的經營者認為自己的買賣自己做,建了檔案給自己看,是無效勞動;也有的經營者認為,納完稅,交夠費,一不違紀,二不違法,建檔案有什么用;還有的經營者覺得,帳目、技術與客戶都在心中裝著,何必勞神費勁建什么檔案呢,所以,他們對檔案人員和政府主管人員持冷漠態度,即便同意建檔,對一些至關重要的資料也不拿出來。
(二)怕泄密。這也是一些經營者不愿建檔的原因。一怕技術泄密,同行頂同行,對自己經營不利;二怕市場信息泄密,同行爭了利,效益下降;三怕帳目泄了密,露了富,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三)舍不得投入。有的經營者對建檔很熱心,認為是好事,但一聽說要花錢買用具、用品,而且要有專門的地方保管,就推托。
(四)資料不全,難以建檔。在建檔工作中一些經營者雖然同意建檔,但一接觸實際問題,一些原始單據、說明書、圖紙、文件證書、資料、協議、計帳單等不注意保存,隨手就扔掉了,使建檔工作難以做到齊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五)有的鄉鎮主管人員有畏難情緒。一是身兼多職時間搭不起;二是私營業主不配合,工作難作;三是經營不穩,怕今年建明年垮,建檔白費勁,因此遲遲打不開局面,工作一直上不去。
(六)檔案主管部門對建立個體私營經濟檔案的宣傳不夠。個別經營者對建檔沒有明確的認識,如有的提出“建立檔案對我們有什么好處?”“能使我們產品賣出去嗎?”有些建檔早的業主甚至還說“我們建檔好幾年了,我們的產品也沒打出去”等問題。
(七)存有小農經濟思想。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存在。在生產經營上缺乏現代工業管理意識。在技術創新上、管理方法上仍處于手工作坊的形式上,起點低、速度慢,束縛了生產的發展,經不起風浪,因此對建檔不感興趣。
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障礙了企業建檔工作的開展。為了開創企業檔案工作的新局面,我們應積極探索建檔新路子,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企業的轉軌變形和深化改革、開放搞活,促使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的內容、范圍和其復雜程度都在不斷地深化、擴展。從一個企業來看,其收藏管理的檔案信息數量日趨龐大,內容不斷豐富,利用查詢頻繁,要想做到科學有序管理,就必須首先依據企業檔案的自然形成規律,以及檔案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遵循一個統一的準則,將企業檔案分門別類,形成一個具有一定從屬關系或相關平行關系的有機系統,這就是企業檔案分類。這就要求我們檔案部門要適應時代的要求,進行自身的改革、創新與完善,牢固樹立服務意識,找準為企業服務的切入點,使檔案部門成為企業的信息管理中心,使檔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發展,應做到:
1、在“爭”字上下功夫。檔案工作是個服務性的工作,而且效益是隱形的,價值是潛在的,不容易引起領導的重視、支持、關注和理解。所以我們要主動樹立為私營企業建檔服務的思想,這就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建檔為用檔”在堅持《標準》的同時,保證私營企業建檔的質量。要視私營企業檔案資料的多少及私營企業規模的大小來確定企業檔案的類目設置,這里局指導人員可幫助企業建初期《企業檔案分類與實用參考》例如:一本原始檔案也許不能說明什么,但多份檔案,多年的檔案組合在一起,可能就會說明一個問題和一種發展趨勢。如果對這些檔案資料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比,從中找出一些經驗教訓,或是一些規律性東西,那么,這些檔案的潛在價值也就被充分地發揮出來。所以《業務規范》一定要在立卷前制定出來,做到胸有成竹,切記急于求成,先立卷后制定規范,結果欲速則不達。
2、在“用”字上加大力度。重新審視“檔案”的概念和功能。例如:有的私營企業業主比較看中自己的發家史,善于積累資料,甚至一份往來信函都會保存起來,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不但懂經營、會管理,而且有建立檔案的愿望,具有檔案意識。針對有檔案利用要求的,可按事先選定的檔案類目,制定出更詳實的企業檔案歸檔范圍、保管期限、分類編號方案,以便統一立卷歸檔標準,使檔案對號入座,這樣才能保證檔私營檔案企業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保證了私營企業建檔質量的同時不要注重裝訂美觀整齊與否,要注重檔案的分類準確與否,這樣才能做到一份檔案追回無形資產,將對企業今后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法院文化如同無聲的細雨,對法院干警的道德修養、職業操守、辦案質效和辦案能力等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如何抓好法院文化建設,**法院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政治業務素質提升,突出文化建設的實用性,使法院干警在思想覺悟、文化素質、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等方面取得質的突破。
近十年來,**法院先后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法院”、“全國法院調研工作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衛生單位”等榮譽稱號,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文化建設這一“助推器”。
一、該院文化建設的具體做法。
一是充分發揮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努力提升班子隊伍的綜合素質。著力構建頗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文化、職業道德文化、廉潔勤政文化、團隊協作文化。通過多種形式增加法院干警的精神糧食,該院緊緊圍繞“人民法官為人民”、“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主題活動,舉辦“學習身邊典型,弘揚法治精神”的演講比賽,開展zd干警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從思想上提升干警素質。開展書記員打字速錄競賽、裁判文書評比、庭審觀摩、聽評庭審等活動。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通過層層簽訂廉潔責任狀、發放廉政卡、觀看反腐倡廉錄像片、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加強干警正反兩方面的教育,以防患于未然。通過舉辦文藝晚會、籃球賽、拔河比賽等文娛活動,豐富了干警的文化生活,磨煉了干警的意志,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
二是充分發揮法院行為文化的引導功能,努力提高規范化執法水平。將《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法官行為規范》《人民法院文明用語規范》納入干警政治業務學習范圍,模范遵守司法禮儀,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圍繞法院“人民性”不斷深化便民訴訟舉措,開展假日法庭、山野法庭、巡回辦案,為人民群眾提供訴訟方便,減少當事人的訴訟成本,緩解畏訴心理,真正做到法官是人民的法官。
三是充分發揮法院制度文化的約束功能,努力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為規范權力運行,該院將諸多管理制度匯編成《法院管理規范匯編》,涵蓋綜合管理、審判管理、人事管理、廉政管理等法院管理的方方面面,每一項具體制度都細化到各個重點部位和具體環節,使干警時時可對照,處處有標桿。并且,狠抓制度落實,加強制度執行的“平等化”和“效果化”,所有干警不論職務高低,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政工、紀檢部門不定時地對工作紀律、廉政紀律的貫徹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努力提高制度的剛性力,增強干警的規則意識。
二、文化建設的瓶頸。
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少數干警在思想上對文化建設不夠重視。認為搞文化建設只不過是走走形式,進而簡單地認為組織幾次書畫展、開展幾次文娛活動、或者投點資金改善一下硬件設施、懸掛幾幅文化匾牌或標語就是“文化建院”了;或者認為搞好這項工作是領導的事、是多數人的事,少一兩個無關大局。二是少數干警對推進文件建設態度消極。對開展的各項文化建設活動消極對待,能推就推,能省就省,應付了事,缺乏主觀能動性。三是文化活動載體有待進一步豐富。文化建設還停留在學習宣傳行政化、會議化和單一化狀態,不少庭室局隊的宣傳學習仍然停留在讀讀文件、開開例行會議等傳統的學習教育方面,很難充分調動廣大干警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四是文化建設的行政化現象嚴重。一些所謂學習教育活動,無視文化建設的規律,盲目下達文化建設的任務和指標,隨意規定文化建設的期限,結果非但沒有促使文化建設得到理性培育,反而使文化建設迷失了方向。
三、文化建設的對策。
加強文化建設,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既要防止庸俗化,搞形式主義;又要避免抽象化,避免文化建設與工作實際相脫節。要找準切入點,堅持實用有效的原則,服務于法院工作大局。
一是要立足法院自身,同時大力爭取外部支持。首先,法院文化建設應當立足法院自身,做好法院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法院文化建設初期的各項準備,營造法院內部的學習氛圍。其次,要積極優化外部環境,進一步爭取黨委領導和人大支持,使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法院基層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支持。
二是要重視司法禮儀。司法禮儀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觀和感覺形象,是法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司法禮儀不僅樹立了法官及法院平等、公正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捍衛了國家法律的神圣權威和尊嚴。它不僅作用于法官自身,而且對于社會公眾有著無以替代的感知、影響和接納作用。因此法官要充分認識到司法禮儀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要嚴格依照法院司法禮儀來要求自己。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進入了文化消費快速增長期。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化事業、產業全面繁榮發展,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全市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調研。
一、發展現狀及主要特點。
**是古**王朝屬地、現代民間畫之鄉、**山下黃金國,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堅實的文化基礎。近年來,**市不斷加大投入、拓展陣地、豐富活動,挖掘整理各種文化資源,在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基礎上,努力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全市現有演藝娛樂、文化藝術培訓、音像制品、廣告傳媒等文化經營單位287家,初步形成了文藝演出業、藝術品經營業、廣播影視業、文化旅游業、印刷發行業、藝術培訓業、文化創意服務業等多門類并存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為**調結構、擴內需、促就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斷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全市共發現并確認不可移動文物410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2處、省級12處、地級7處、縣級22處。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338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上,搜集和挖掘出了《**》《**》《***》等11個項目。其中,《**》為省級項目,其它為地級項目。
二、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
二是文化發展投入相對不足。目前,文化事業經費投入有限,文化產業投入相對較少。文化基礎設施建成后的跟近管理維護費用不足,加之設備設施更新換代比較快,導致先建的面臨淘汰,后建的配套設施不完善,投入使用率不高。全市的農民畫(剪紙)產業雖然發展很快,但由于投入不足,與域外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創作規模不大、市場化程度不高?!?*”也受演出市場萎縮、電影市場低迷、人才流失嚴重等因素影響,經營狀況不是很好。
三、加快發展的對策。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8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