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包含調研目的、方法、數據分析和結論等內容,呈現出全面、客觀的結果。如果你想了解不同領域的調研報告,以下是一些范文可以在學習和參考中使用。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越來越小;同時,很多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擴大經營規模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土地流轉應運而生。特別是2011年,縣委、縣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農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和生態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的總體部署,依托龍頭企業、產業化合作社及種糧大戶,采取公司租賃、合作社承包、農戶自發流轉等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強化引導,示范帶動,促進了土地流轉規?;洜I。為進一步推進我縣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民增收,根據縣領導指示,農業局組織人員對全縣農村流轉情況做了專項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土地流轉相關政策。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指農村土地承包期內,承包方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方式將承包土地的使用權轉移給第三方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簡稱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或土地流轉。2003年3月1日實施的《xxx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節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流轉應遵循的原則: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轉、流轉的對象和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其承包土地;土地流轉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繳;承包方自愿委托發包方或中介組織流轉其承包土地的,應當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轉委托書。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的事項、權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簽名或蓋章。沒有承包方的書面委托,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權以任何方式決定流轉農戶的承包土地。
二、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
畝,占7%。流轉入企業面積15974畝,流轉入合作社面積3449畝,流轉入農戶面積38195畝,流轉入其它組織面積129畝;500畝以上的地塊24宗合計29271畝。2011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0105畝,其中500畝以上的地塊19宗合計19190畝。
分析我縣土地流轉現狀,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流轉方式看,主要以出租、轉包為主,占流轉土地總量的81%,以轉讓、入股、互換及其它形式為輔,占流轉土地總量的19%。二是從流轉地域看,土地流轉主要集中在車村、田湖等二三產業發展較好的鄉鎮,或者像黃莊、九店及大坪等地處偏遠、土地貧瘠、土地資源豐富的鄉鎮。三是從承包對象看,除跨村跨鄉流轉土地的情況外,出現了河南綠色陽光林業有限公司、嵩縣金鴻牡丹種植有限公司、洛陽春艷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縣外企業來我縣承租土地的現象;四是從流轉主體看,土地正由農戶間流轉向農戶與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流轉,目前全縣流入專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的土地面積19423畝,占流轉面積的34%。五是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我縣及16個鄉鎮均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加強對土地流轉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土地流轉正從農民自發流轉向有組織規?;鬓D轉變。
三、土地流轉工作主要做法。
根據市^v^會年初工作計劃安排,我委在^v^會分管領導帶領下,于月日至日深入部分鎮街和部門,對xx年以來我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查?,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三年來,根據國家有關宏觀調控精神,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規范土地市場秩序,為實施我市“一路三化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度重視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堅決徹^v^、^v^關于加強土地管理、規范土地市場的重大決策,各級成立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制發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系列文件,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安排工作人員,保證工作經費,國土、財政、建設、農業、監察、審計等部門緊密配合,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保持高壓態勢,通過加大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使各級干部的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意識得到增強,依法管理土地步入有序軌道。如xx街道辦事處成立以來重視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秩序,相繼制發了《關于xx場控規控建情況的緊急報告》、《關于嚴格控制建設及建設用地的通知》、《關于禁止土地非法轉讓的通知》,20xx年來無新的違規建筑和違法占地。
(二)加大各種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針對目前我市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城鎮建設相關手續、違法收取土地出讓金和建設配套費的較為普遍現象,近年來市政府多次部署、組織相關部門深入鎮街調查摸底,出臺了《xx市人民政府關于對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建設相關手續調查處理的通報》(xx府函【xx】號),深入查找存在問題,分析存在原因,提出了解決辦法及今后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對于迅速遏止和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規范、執行土地管理各項制度。通過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土地管理機構。建立了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用地貯備收購制度,統一了建設用地審批、房地產權證的發放、征地補償安置實施主體及相關政策,不斷規范完善各項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規范土地供應管理對所有建設用地實行集體會審和用地公示制度,符合招標拍賣條件的一律公開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并規定底價,xx年共收取土地出讓金萬元xx年達億元今年月入庫數萬元有效地抑制了國有土地資產的流失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益。
(四)加強拆遷工作管理。堅持依法拆遷,堅持政策標準,堅持以人為本,情理法拆遷,堅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完善政策,加大宣傳,齊抓共管,公開陽光作業,確保了東部新城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的順利推進,既保證了建設發展,又維護了社會穩定,取得了較好成效。
(五)狠抓遺留問題的解決。結合深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狠抓了“兩證”遺留問題辦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加大了對歷年拖欠農民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清理兌現力度,為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作出了積極努力。
(一)工業園區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率不高。新增建設用地難和存量建設用地閑置的矛盾并存,據最新統計,個工業園區閑置一年的土地占供地總量的閑置一年以上未動工的占。xx開發區個別單位用地閑置長達十年以上。
(二)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依法辦事的關系各地實際運用中依然有差距,對貫徹法律法規嚴格土地管理防止新的遺留問題發生的政治敏銳性、警覺性在認識上依然有差距。個別地方認為按規定辦手續,占用時間長,發展受到了影響。
(三)土地監管執法力度不夠。發現土地違法行為、立案查處土地違法行為的手段薄弱,對如何預防構建防范體系研究不夠。今年市政府通報xx年以來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建設相關手續項目是個。
(四)對群眾反映東部新城征地拆遷補償后期工作的一些跡象應引起足夠重視,防止新的不穩定因素的出現。對遺留的城鎮、場鎮國有公房“兩證”的辦理同樣應引起重視,防止象xx辦事處、xx場辦公樓未完善手續的類似情況的發生。
(一)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上來,切實增強對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落實好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為對政府執政能力的檢驗。必須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土地資源的關系,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各項改革,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檔案建設和基層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土地法制,建立嚴格、科學、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建設,規范土地市場運作。強化政府對土地的集中統一管理,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活土地二級市場,土地征用、劃撥、出讓、轉讓等工作,必須由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實行用地集中統一計劃供應,經營性用地必須按“招拍掛”方式進行出讓,嚴禁違規出讓經營性土地使用權。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地價管理,及時調整更新和公布基準地價,健全地價體系;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金征收管理,嚴格實行土地出讓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做到應收盡收。
(三)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加大土地管理執法力度。一是嚴格按出讓合同約定加強建設用地跟蹤管理。嚴禁閑置、囤積、炒賣土地。對用地單位閑置的土地,嚴格按照《^v^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二是加大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建立公開的土地違法立案標準,以利社會各界監督,建立國土資源與監察、審計等部門聯合辦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又查處違法責任人。典型案件要公開處理。防止有案不查、違法不糾、執法不嚴的現象發生。對歷史遺留問題要妥善處理,總結經驗教訓。
(四)加強征地實施過程的監管,維護公開、公平、公正法制秩序。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補償辦法,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使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凡涉及改變土地利用方向、規模、重大布局等原則性修改,必須報原批準機關批準。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也不得擅自修改。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及村鎮建設用地管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土地存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五)牢固樹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規的意識。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活動,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本著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嚴格依法管理土地,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道路。進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識,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用地。對違反法律法規批地、占地的,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農村土地確權調研報告,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內容的重點任務,對順利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讓群眾放大土地的經營效益,如何把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立下來,是當前農村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新課題。中央和省、市對土地確權工作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和方案,非常及時,非常必要。我縣按照中央和省、市出臺的政策,制定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力求三年內完成全縣農村土地的確權頒證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局對土地確權工作有以下幾點感觸:
1、農村土地確權是當前加快農業發展的需要。當前,農業產量已達到最高值,傳統模式下增產增收的空間越來越小,投入與產出越來越不成正比,如何減少投入、增加產出是今后農業發展的一大問題?,F階段,國家倡導通過農村土地確權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為農業的快速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有效突破了制約農業增產增收的瓶頸,滿足了農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2、農村土地確權是實現農民期盼的需要。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對流轉土地的前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流轉土地的熱情有了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確權對實現農民土地流轉的愿望提供了嚴格的法律程序上的保障。同時,農民也希望通過確權來明確自己承包土地的權屬。
3、農村土地確權是實現農業規?;洜I的需要。農業要發展,成方連片的規?;洜I是重要舉措。要實現規?;洜I,就必須要將農民手中現有的土地征集到一起,發展農場式耕作。而實現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的確權頒證,才能進一步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更好的發展規模經營。
4、農村土地確權是實現兩區同建的需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和新型農業產區,需要土地流轉的支持;而土地流轉更離不開土地確權的強力支撐。
5、農村土地確權是整合農業資源的需要。整合農業資源,擴大種植規模,有利于減少水、肥、土地的浪費,降低種植成本,有利于農業的規?;?、機械化發展。而整合農業資源,其前提就必須要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對農民的土地權益進一步明確,讓農民積極支持土地流轉,給農民吃一顆定心丸。
一、主要工作措施。
我局作為農口職能部門,擔負著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的重要任務。全局上下高度重視,不斷強化措施、細化責任,下大力度確保確權工作的落實:
1、加強領導,印發方案。印發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田理明同志擔任,農牧局、財政局、審計局、農委、國土資源局、政府法制辦、檔案局、信訪局、司法局等單位主管負責同志和各鄉鎮鎮長為成員。辦公室設在農牧局,負責日常工作。
2、開展培訓,廣泛宣傳。一是召開動員會,**年11月4日在加會鎮與王均鄉分別召開了動員會;2015年4月9日—10日在王常、馬屯、唐林、恩察4個鄉鎮召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動員。二是組織鄉村干部進行集中培訓,舉辦培訓班15次,培訓人數600余人次。三是通過廣播、發放明白紙、墻壁大字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村家庭承包地確權的重大意義,爭取做到家曉戶喻,發放土地確權宣傳資料5萬余份。
3、做好土地確權前期工作。農業局購買10臺復印機,抽調20名精干力量,分成兩個小組,由兩位副局長帶隊對加會鎮、王均鄉各村原二輪承包檔案資料進行清理并對戶主身份證和家庭成員戶口頁進行復印。
4、確保規范操作。嚴格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規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素編碼規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及國家和省關于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要求規范進行。認真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政策,法律、法規、政策有明確規定的,堅持按照法律、法規、政策辦。法律、法規、政策尚未明確規定的,按照民主決策程序,由村組農民集體組織成員討論決定。
5、加強督導。農業局成立了兩個督導小組,分別負責對加會鎮與王均鄉土地確權工作的指導與督查。
總的來說,這項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支持,進展順利。
二、工作進展。
通過不斷努力,我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工作進展位居全市第二:
**年土地確權:加會鎮與王均鄉土地確權已完成了前兩階段工作,進入了第三階段即清查階段工作。已將兩鄉鎮53個村二輪土地承包臺賬、承包合同、經營權證書、土地承包方案等相關原始資料檔案進行整理,填制了發包方調查表、承包方調查表、承包地塊調查表。已制作基礎工作底圖村數53個,已開展外業村數53個,已繪制地塊分布圖村數48個,第一次公示42個村,公示確認簽字完成42個村。
20**年土地確權:王常、馬屯、唐林、恩察4個鄉鎮現已完成前期準備階段工作,進入了地塊清查階段。王常鄉已實測16個村小地塊。
三、
存在的問題。
通過。
總結。
歸納,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局也發現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村干部對確權登記工作重要性認識程度不高,工作缺乏積極性。
2、二輪土地承包原始資料缺失。部分村二輪土地承包原始資料全部丟失,還原二輪土地延包實施情況比較困難,需耗費較多人力。
3、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部分農戶舉家外出,難以聯系,給調查摸底、指界確認簽字等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4、人、地因素變化大,積累了大量人地關系矛盾。
四、下一步措施。
為及時補正上述問題,更好的推進確權頒證工作的開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將采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增強鄉鎮干部和村兩委干部工作責任感,利用各種形式,加強政策宣傳,發動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土地確權頒證工作。
2、嚴把質量關,做到發包方調查表、承包方調查表、地塊調查表、地籍圖、公示表相統一。
3、加大糾紛調處力度,落實鄉鎮、村組責任,及時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4、加大協調督導力度。強化督導檢查,穩步推進實施,縣鄉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我縣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時完成。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對維護農民土地合法權益,順利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按照泰州市、興化市統一部署要求,大垛鎮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全鎮范圍內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全鎮共有23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225個小組,總農戶11112戶,承包耕地面積46664.5畝。今年以來,大垛鎮全面啟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23個行政村組織召開會議45次,推選村級調查員、審核員共343人,收集土地承包原始資料164份,土地承包經營權證1294份,以組繪制農戶承包地示意圖204組,全鎮在3月底全面完成準備階段工作,并轉入第二階段入戶權屬調查階段。截止目前,全鎮23個行政村,有21個行政村已完成入戶權屬調查,涉及到36個自然村,204個小組,調查總農戶9929戶,農戶簽字確認的戶數8042戶,農戶簽字確認率達81%,所有入戶調查表格已全部上報鎮經管站進行集體審核。還有安民、吳楊等兩個村,自大包干分田之后,一直未調整過土地,分田的原始資料已丟失,目前正在完善第二輪承包資料,制定工作方案,待夏收結束后,開展入戶權屬調查。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鎮成立了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和分管副鎮長為副組長,農經、財政、國土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
2、廣泛宣傳發動。鎮黨委、政府召開了全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動員會議,并組織村工作人員學習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搞好業務培訓,掌握具體操作規程,確保工作熟練開展。各村也分別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讓群眾明白,這次確權發證,不是重新調整土地,更不是打亂重分,而是在二輪延包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土地承包關系,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
3、規范工作程序。按照整體工作五大目標任務、六個階段部署的安排,穩步推進,規范操作,分步實施。堅持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地塊、地塊不漏項。對登記過程中在土地面積、地塊、四至、家庭成員信息等方面有異議的,由村干部、群眾代表進行實地調查核實。
三、工作中存在問題。
1、原始資料保管不善。安民村、吳楊村自大包干分田之后,一直未調整過土地,部分農戶將田退回村,村落實給有關戶承包,現在有的家庭沒有田,有的農戶幾十畝田。目前,一輪承包分田清冊已丟失,二輪承包清冊當時是按農戶土地承包現狀填寫的,不夠準確,登記工作難開展。
2、土地征用與租用界定不準。鎮工業園區用地,以租代征農戶承包地,每年發放補償費,這些地是否確權。
3、土地權屬不清。有些農戶在二輪承包調查土地時,將自己應分土地委托給他人代分,并由他一直代種;有些農戶,在當時調田時,不想要田,然后由村調到需田的農戶,且一直在該農戶種植;還有東劉村在分田時,要求農戶必須將原欠集體經濟上繳,繳上來才可分田,當時有的農戶不想要田,所欠的上繳也沒有繳納,其他農戶就替欠款戶繳了上繳,原農戶的田就分給了其他農戶,且一直在該農戶種植。上面三種情況,近幾年,由于土地流轉,加之種糧食補貼的增加,部分農戶也與分田戶要過,分田戶以各種理由不給,在這次土地確權中有爭議。
四、幾點建議。
1、思想認真要統一。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做好宣傳工作,特別是做好村干部、黨員和重點戶的思想工作,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要讓農民群眾認識到,開展這項工作的核心是把農民的權利還給農民,維護農民自身的土地合法權益,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2、矛盾化解要穩妥。對工作中遇到的土地權屬糾紛問題,要在依照相關法律精神的基礎上,采取村內民主協商、村民議決的辦法,讓絕大多數群眾說了算,依靠群眾的智慧積極穩妥地加以處理。
3、方式方法要細化。對個性問題采取先易后難的辦法,不搞“大躍進”,加以認真落實處置。對共性矛盾則采取分步實施的方式過細解決。
農村土地流轉是指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過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權,堅持農戶自愿的原則將經營權(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其他經濟組織,并經過鄉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簽訂流轉合同的行為,土地流轉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發展,是農村土地規?;洜I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對解決農村土地閑置、耕地拋荒、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有積極貢獻。
(一)流轉速度加快,漸具規模。自19xx年農村土地二輪承包以來,我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速度呈逐年遞增之勢,流轉的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參與農戶不斷增多。至20xx年,家庭承包流轉總面積12.88萬畝,比上年增加2.61萬畝、增長25.4%,比20xx年增加6.40萬畝,增長98.8%;流轉總面積占承包耕地總面積的比重為18.5%,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9.2個百分點;參與流轉的農戶1.51萬戶,比年年增長24.8%,比20xx年增長91.3%;參與流轉的農戶占家庭承包經營總農戶的比重為14.8%,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10個百分點。
(二)流轉類型多樣,比例不均。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為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型。1、以流轉主體為標準,可分為農戶與村委會之間的流轉和農戶與農戶之間的流轉。其中以農戶與農戶之間的流轉為主,農戶之間的流轉面積為10.81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83.9%;流入合作社的面積0.96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7.5%,流入企業、大戶或其他的面積1.11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8.6%;2、以流轉對象為標準,可分為責任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動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三荒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其中以責任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主,約占總流轉面積的90.0%;3、以流轉方式為標準,可分為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及其他形式流轉。20xx年我縣轉包流轉面積5.37萬畝,比上年增加1.47萬畝,增長38.0%;轉讓流轉面積1.19萬畝,比上年減少0.04萬畝,下降3.6%;互換流轉面積1.69萬畝,比上年減少0.41萬畝,下降19.4%;出租流轉面積4.21萬畝,比上年增加2.07萬畝,增長96.7%;股份合作及其他形式流轉面積0.42萬畝,比上年減少0.25萬畝,下降37.3%。其中以轉包為主,約占總流轉面積的41.7%。轉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經商農戶,將土地轉包給親友或本村其他農戶居多。此外,還有農戶將土地轉包給種植、養殖大戶以及集體向農戶反租轉包等形式;4、以流轉規模為標準:一是流轉規模過千畝的,現有3個,分別是三岔河**領辦的湘北蔬菜合作社流轉面積0.24萬畝,主要種植各類蔬菜;安障鄉**領辦的裕民糧食種植合作社流轉面積0.17萬畝,主要種植水稻;安宏鄉劉少華領辦的華泰水稻種植合作社流轉面積0.10萬畝,主要種植水稻。二是流轉規模在200-1000畝之間的,現有14戶,流轉面積0.80萬畝,主要集中在安豐、安康、安昌、安垱、安凝、焦圻等鄉鎮,以水稻、蔬菜、葡萄種植為主。三是流轉規模在100-200畝之間的,現有41戶,流轉面積0.76萬畝,全縣每個鄉鎮都有,其中較多的有官垱、安豐、安昌和安宏等鄉鎮。四是其他流轉屬于小規模流轉,戶數多,基數大,達10萬畝。
(三)大戶發展良好,具有一定引領作用。流轉大戶具有市場信息靈、銷售渠道穩的優勢,生產產品質高量、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從而提高產品銷售價格,收入增加、效益增長,對土地流轉注入正能量。如三岔河鎮羅洲村湘北蔬菜合作社,于20xx年12月成立,注冊資金162.32萬元,注冊社員160名,流轉面積2350畝,其中20xx年合作社租賃三岔河鎮的羅洲、三多、春美、長明、合家垸、天保6個村的土地1239.5畝,涉及農戶135戶。土地租賃期限1-3年,租賃價格為每年每畝200-300元。135個出租戶簽訂合同的有75戶,60個出租戶屬于口頭約定,時間一年一定。合作社主要生產無公害蔬菜,另外種植少量的水稻和高粱。20xx年-20xx年,合作社年經營收入1088萬元,凈利潤55萬元左右,由于收入高、效益好,輻射帶動三岔河鎮20xx戶農戶種植蔬菜1.08萬畝,每畝產值達0.45萬元。
二、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目前土地流轉大多是農戶間自發進行的,比如無力或不愿經營承包地的農戶,經自行協商臨時把承包地交由別人(大多是親友、鄰居或同村村民)代耕代種,原承包合同關系不變,時間、條件一般由雙方口頭約定。20xx年,我縣簽訂流轉合同的耕地流轉面積為5.10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39.6%,沒有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的占60.4%,其中,既無書面協議又無口頭約定的約占10%;而經過鄉鎮農業承包合同管理機關登記、備案或簽證及公證機關公證后流轉的土地更少。有的即便雙方簽訂了書面協議,但也存在手續不規范條款不完備等問題,對雙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沒有明確的規定,一旦出現糾紛無法追究責任,而且缺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機構,對于農村流轉地價的評定缺乏科學合理的標準,導致農地轉讓的隨意性和無序性。
(二)土地流轉期限過短。目前我縣土地流轉的期限90%以上是一至兩年,三年以上的少,五年以上的更少,有些即便是簽訂幾年以上的流轉協議,協議上規定了流轉期限,但由于土地流轉金大多是一年一付,有的農戶看到流轉大戶效益好,就隨時終止流轉協議,有的大戶由于管理或技術或市場原因當年出現虧損付不出土地流轉金,農戶隨即就終止了流轉協議,因此土地流轉不穩定,期限短,不利于土地流轉后農業的長遠規模發展。
(三)土地流轉中農民的利益缺乏保障。一是土地流轉缺乏對農民利益的保護機制。在土地流轉前,缺乏對種植大戶和企業業主農業經營能力的資格審查與評估的市場。無論是政府推動還是自發進行的土地流轉,對承租方農業經營能力的資格都沒有進行嚴格審查,更沒有讓承租方交納經營風險保證金。在土地流轉后,流轉業主一旦經營上出現失誤,無法履約,常常給參與流轉的農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沒有有效的補償辦法,風險由農民和政府承擔。二是農民的流轉收益缺乏增長機制。在流轉合同的約定上,農民土地流轉收益一般是一定不變,流轉期間不再調整租金,流轉收益沒有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得到相應增長。
(四)土地流轉市場機制及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一方面,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化運作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土地流轉市場,流轉中介組織較少,流轉信息傳播渠道不暢,土地供需失衡,影響了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限制了土地流轉區域范圍,制約了農村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目前針對土地流轉尚未建立完善的資產評估機構、委托代理機構、法律咨詢機構、土地投資機構、土地保險機構等,制約了土地交易市場的發育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健康、有序進行。
(五)土地流轉管理不健全。目前對土地流轉的管理,從上到下的農業行政部門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在流轉程序、流轉手段、流轉檔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統一規定,土地流轉主管部門雖然制定有規范的操作規程和土地流轉合同文書格式,但缺乏完整的政策體系,缺乏現代化的工作手段,糾紛隱患較多。鄉鎮農經機構管理體制不順,職責不明,流轉行為無人監管,流轉糾紛無人受理,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晰。政府的指導是幫助集體土地健康、有序流轉的保障。目前部分基層政府和部門角色定位不準,認識錯位,普遍把經營權流轉當成流轉主體的經濟行為,對不利的流轉模式不能做到限制和終止,同時沒有科學制定流轉后農民出路的規劃,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做好應急處理預案,提供服務,化解矛盾。因此政府應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搞好規劃、提高服務,在集體土地流轉中做好服務員、裁判員的角色。
(二)農民流轉意愿不強烈。分析當前的土地流轉現狀,存在農民流轉意愿不強烈的現象。究其原因如下:首先,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失地農民缺乏生存保障。對于絕大多數農民來講,主要還是依靠土地收入解決看病、上學、養老等問題,普遍把土地作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些農民即使轉移到了二、三產業,由于失業的風險和收入的不確定性,他們仍把土地作為最后的退路,寧肯粗放經營,甚至不惜拋荒棄耕,也不愿意轉移出讓”。其次,農民轉移就業空間小?!巴恋亓鬓D的速度應該與工業、第三產業就業崗位增加的速度與城市基礎設施容納的程度相適應”,當前,城鎮化速度慢與城鎮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能力不足導致農民轉移就業不暢,不愿放棄土地。第三,部分土地轉出收益吸引力不大,尤其是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和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提高了農民對土地價值的預期,致使流轉意愿不強烈。
(三)土地流轉后資金與技術支持不足。土地流轉后,要實現規?;a、集約化經營,必須進行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經營者開發資金匱乏,是制約土地流轉的重要原因。一些經營者大面積承包土地后從事高效農業開發,后續發展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
(四)土地分戶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存在矛盾。土地流轉的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土地規?;?、集約化效益,而第二輪土地延包實行的是“耕者皆有田”政策,不僅土地分戶經營,而且農戶在這種嚴重分散的土地上還要種植從糧食到飼料、蔬菜等幾乎家庭所需的全部作物,這就進一步加重了土地的分散程度,形成了分散、細碎、小規模的土地經營方式,難以實現土地成片集中流轉。而且業主在實施土地規模流轉時,往往因為一戶或幾戶承包戶沒有談妥,而使土地規?;鬓D難產,制約了規模經濟的發展,阻礙了土地的規?;洜I。
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健康進行的對策思考。
(一)建立土地流轉機構,加強服務機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因地制宜,切實把握“適度”兩個字。首先,必須始終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流轉原則,不能盲目跟風推進,以行政手段推行農村土地流轉。對于政府和村級組織來說,只能是進行政策導向,創造發展環境,加強服務管理。其次,要把握規模的“適度”。因此鄉鎮要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配備人員,明確職責,切實制定有效的措施,搞好政策宣傳,積極引導村、社及農民群眾在自愿、有償的前提下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工作,認真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二)積極培育規范化的土地流轉市場。推進土地流轉,就要積極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建立嚴格、規范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一是健全農地流轉服務平臺,建立農地流轉信息庫,開展信息咨詢、評估、協辦手續等服務;二是建立農地流轉信息網絡,使廣大農戶和有意投資農業的經營者能及時、準確獲取可靠信息,溝通市場供需雙方的相互聯系,切實解決農地流轉信息不暢、配置不佳的問題;三是建立科學的土地流轉價格形成和指導機制?!案鶕袌龉┣?、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土地受讓方的投資變化,在研究受讓方承受能力的情況下,適時進行流轉價格的調整,以便更好地反映土地的動態價值變化”,從而建立健全農民流轉收益增長機制,保障農民收益能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得到相應增長。
(三)深入強化土地流轉的規范化管理。一是要處理好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綜合開發與保護基本農田的關系,處理好土地開發與保護群眾權益的關系。把各種流轉方式納入規范化管理,確保交易雙方權利和義務明晰;二是要切實做好農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確農戶在農地轉讓中的主體地位,禁止村級組織代替農戶或超越農戶對外簽訂流轉合同,依法保障農戶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三是要制定規范的土地流轉程序,提供規范格式的土地流轉合同文本,實行流轉合同登記備案制度,確保土地流轉規范有序;四是要加強宣傳和監督,杜絕土地流轉過程中隨意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現象。
(四)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主體。要有效地加快土地流轉,關鍵是要創新能促進農村生產力解放和提高的規模經營主體。首先,大力培育以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的規模經營主體,努力形成“規?;彝ソ洜I+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其次,加快構建服務“三農”的金融平臺,積極探索信貸支農的重點,適度降低支農信貸利率。
(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配套保障機制。土地流轉的健康進行有賴于農村配套保障機制的完善。農業是高風險低收益的產業,不僅要受自然生物因素的影響,還要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在國家部委及地方政策合力的推動下,各地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自然資源稟賦特點,探索推動土地整治與多種要素的綜合跨界融合,進行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用綜合性手段進行整治。經總結提煉,全域土地綜合治理項目運作思路和關鍵點如下:
項目策劃是通過調研收集基礎信息,分析土地資源及利用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區域內土地綜合整治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編制相關規劃、制定整治實施方案。一般由政府主導,擬參與企業可為政府提供調研、規劃及方案編制等技術服務。
全面調查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宜耕土地后備資源開發、耕地質量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土地后備資源潛力,同步調查農房建設、產業發展、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各項用地需求,以及鄉鎮(街道)、村班子執行能力和群眾意愿,聽取群眾意見。
備選項目的選擇以統籌解決農村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土地資源利用低效化、生態系統質量退化等問題為出發點,以打造試點區域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為落腳點。從落地的角度,應當具備一定財政資金保障能力、工作基礎好的項目。
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是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依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規劃實施的平臺和手段。
在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時,就應明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整治區域、主要內容、空間布局等。鄉鎮的定位,避免雷同;對于詳細規劃要注意明確發展的空間邊界,并基于此確定各項指標;對于專項規劃要注意邊界清晰、項目明確。
涉及的村莊必須科學編制村莊規劃,要按照宜農則農、宜建則建、宜留則留、宜整則整的原則,將整治任務、指標和布局要求落實到具體地塊,明確組織管理、實施時序、項目安排、資金估算和投資來源等。
在規劃完成后,應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各類子項目安排、資金概算、進度計劃、保障措施等,將整治任務、指標和布局落地上圖、具體到地塊。
工作目標任務:。
(一)工程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人口、產業、村莊建設、基礎設施、環境地質條件和地質災害等情況(工程項目區涉及多個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現狀與人口分村進行統計)。
(二)工程項目區內土地利用、村莊建設、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點從發展基礎、群眾意愿、整治潛力、生態修復能力等方面闡述)。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村莊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標,各項目標設定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可量化、可統計、可考核。
(一)劃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區(根據村土地利用規劃、當地自然條件差異、土地利用現狀、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特色,對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進行優化,合理劃分農業生產、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等功能分區,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明確各功能分區重點整治內容(明確各土地利用功能區重點整治內容,合理劃分整治分區,明確整治任務和目標)。
資金概算:
(一)土地整治項目安排(統籌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宜耕后備資源開發等項目,明確各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二)各類建設項目安排(對新農村建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現代農業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拆違治違、村莊環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體項目進行安排,明確各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三)生態修復項目安排(對損毀土地復墾、土壤污染防治、廢棄礦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態修復工程等具體任務進行安排,明確各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一)對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可能形成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進行分析,例如耕地的面積增加和質量提升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騰退建設用地對鄉村建設的影響等等。
(二)對項目實施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組織保障措施:闡述項目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領導、協調、工作落實等舉措。
(二)資金保障措施:項目投資總額、資金來源以及資金平衡情況等。
(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闡述工程實施生態保護防治措施以及后續管護措施等。
(四)項目監管措施:闡述工程質量、工程進度、資金使用等方面的監管措施及驗收標準和程序等。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通常涉及的整治范圍較大、項目類型較多、投資規模較大,政府應多元化的渠道開展資金籌劃和投融資規劃,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財政資金、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社會資金、村民資金。
財政資金是我國土地整治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一般包括國家或地方政府每年預算安排的土地整理復墾、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田水利、危舊房改造、電力通信燃氣等相關涉農資金和涉農項目。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和項目,發揮聚合效應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在資金籌措的重要渠道。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成立于1994年,是國家出資設立、直屬xxx領導、支持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國有政策性銀行。其主要任務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為依托,籌集支農資金,支持“三農”事業發展,發揮國家戰略支撐作用。經營宗旨是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建設定位明確、功能突出、業務清晰、資本充足、治理規范、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良好、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業政策性銀行。
目前,農發行有現代農業園區貸款、農村土地整治貸款、整體城鎮化建設貸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貸款等多個貸款產品可用于土地綜合整治相關項目。
國開行主要通過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為國民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服務。開發銀行現代農業貸款是指以“四化同步”、糧食安全、農業對外合作、“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為導向,與符合開發銀行準入標準的各類型主體合作開展的中長期或短期貸款。貸款范圍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牧、漁服務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造業,農產品批發、零售、倉儲。
企業是最活躍的投資主體,對土地綜合整治進行系統性梳理,可篩選適于采取ppp/特許經營模式的項目,引進社會資本投資。鼓勵社會資本采用“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方式,與農民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形成穩定利益共同體,做大做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和組織化程度,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讓社會資本和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村民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受益人,可通過政府來進行組織和協調,策劃一些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參與建設、參與效益分紅的一些項目,例如可引導農戶在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下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由該村集體組織負責對項目資金的投入與運轉。
由于土地資源的特殊性,在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時通常需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堅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主體地位,讓農民共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成果。根據項目建設內容、財政實力、業主需求與意見,企業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模式主要包括epc模式、bot模式(ppp/特許經營)、tcs模式等。
epc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即工程總承包模式,指受委托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項目整體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全過程工作,最后將項目整體移交給業主的模式。此模式下政府負責解決建設資金,企業對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負責。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運營-移交模式,指簽訂特許經營權協議,企業承擔全域土壤整治項目的投資、建設、經營與維護。在協議規定的運營期限內,企業獲得運營收益,以此收回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并獲得合理回報。約定期限結束后,企業將項目整體無償移交給業主。此模式下,項目資金由社會投資人承擔,政府負責項目規劃、協調、監督等工作。
tcs模式(technicalconsultationservices)即技術咨詢服務模式,指企業為業主提供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前端的技術咨詢服務,主要包括場地調查和風險評估、修復過程咨詢、規劃咨詢、制定技術方案、實施方案編制服務、投融資咨詢等。
項目實施主要工作內容包括編制工程建設方案、工程施工、項目驗收。
土地整治類子項目依據批復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圖,制定建設方案,統籌推進各子項目實施。工程建設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各子項目建設內容、建設目標、實施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工程進度和質量保證措施、資金來源與籌措、實施管理和制度保障措施、土地權屬管理、檔案管理制度等。
土地整治類子項目嚴格按規劃設計、施工圖和工程管理有關要求組織實施。其他子項目按相關行業規定或程序落實本部門子項目施工,加強子項目實施過程管理,保證項目按時按質完成批復的建設目標。
全域土地整治工程建設完工后,相關子項目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技術標準、規程的要求實行工程驗收。驗收內容主要通常包括:項目規劃設計、預算執行情況、項目完成情況、工程建設質量情況、完成工程數量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項目竣工結算、工程管護措施、土地權屬管理、檔案資料管理等。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收益與土地整治后的增值收益密切相關,主要包括三種,一是在政策對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指標等等的流轉收入;二是利用整治后土地發展高效的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等產業,通過農用地生產能力提高帶來增值收益;三是土地整治后發展相關產業的收益,如通過旅游休閑、康養護理、教育科研等發展,增強鄉鎮的自我造血能力,獲取經營收益。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鄉村振興中一個重要的領域,處于由浙江先行向全國推廣的階段,預計未來市場空間較大,從實施上看有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前期準備工作較長,需要詳細調研實際需求和群眾意見,科學的制定村莊規劃和實施方案,并通過政府組織的論證;二是在資金層面需要統籌來自各個條線的政策資金、優惠信貸資金、社會資金及村民資金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分散項目風險;三是在回報機制設計上需要結合當地財力來制定合作模式,從政策上落實土地指標交易收益、從市場上層面論證和落實產業發展收益。
1、村集體所有的林地、經濟場統一發包。此類情況大多為種植大戶或公司種植蔬菜、苗木及中藥材等。如棉花園村、南沖村分別轉讓林地577畝、608畝給武漢凱迪生物質能公司,占總林地面積的1.69%。
2、零星土田流轉。許多不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將土地委托親屬、朋友耕種,或承包給種糧大戶統一經營。但集中成片的只有種菜大戶羅湘虎在棉花園村租賃100畝耕地種植茄子、甜玉米,農科所轉讓期限為20年、面積500畝的耕地作為葡萄酒原料生產基地,僅占全鄉總耕地面積的2.01%。
(一)、農民對土地流轉的心態比較復雜、多變。1、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主權意識、自主支配意識太強,誤認為承包到戶就是土地私有。阻礙了土地經營權正常流轉。主要體現在:一是舊習慣根深蒂固,對土地的眷戀還很深,寧愿“死守陣地”也舍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阻礙了連片成塊的大面積開發;二是為今后可以“名正言順”的在自家承包地上建房;三是“紅眼病”作祟,不愿意拿地讓別人發財,故意從中作梗。2、流轉價格偏低。我鄉目前租給種糧大戶的田地年均價為150元/畝。
3、流轉土地面積有限、利用率不高。大部分的經營能手,種糧大戶,他們的行為都是個體的,離現代高效農業有很大的差距。
管理的目的,離現代農業的“綠色標準”還有差距,不能提高品質和效益。
(二)土地流轉機制不夠規范。
1、土地流轉不規范,對土地流轉的管理,在流轉程序、流轉手段、流轉檔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統一規定,這是當前農村土地流轉不規范的一個重要原因。操作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大多數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只有口頭約定,沒有書面合同,即使有書面合同,其內容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經村集體組織審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轉有的.不按規范簽訂合同,合同條款、標的不明確,甚至與現行法規相沖突,如租用土地的時間超過了二輪承包期規定的時間等。三是農村土地流轉資料檔案缺乏管理。
2、缺乏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和流轉平臺。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時有效溝通,轉出方找不到轉入方,土地流轉供給需求脫節。有不少農民不知道應該怎樣進行流轉;其次是土地流轉的形式簡單,反租倒包、入股、抵押等新的流轉形式沒有出現;再次是土地流轉的程序簡單,由于多數流轉為自發形成,流轉雙方沒有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續,土地流轉處于缺乏規范的無序狀態,土地流轉糾紛多。
從出讓方看,主要是務工經商收入不穩定,也擔心政策變。
化,怕土地轉出后失去土地,怕務工經商虧本后吃飯難以解決,所以大多采取短期轉包的方式。
從承包方看,由于農業收益比較低,高收益項目農業難以。
選擇,農業開發又面臨市場和自然雙重風險。因此,業主對投資農業開發極為慎重,致使不愿在土地上投入過多的成本,承包戶無意長期承包,兩方面互相制約。
地塊仍然零碎分散。由于目前農戶承包的土地普遍。
22.2%,100畝以上經營規模的為200畝,占流轉土地總流轉面積的22.2%。
(一)、明確管理機構和職能,加強土地流轉管理監督。首先是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具體范圍、原則,規范流轉的形式,明確流轉的操作程序,規定對違規失范行為的處理辦法;第二是規范流轉合同,建立流轉合同的指導、簽證、仲裁制度;第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檔案,重點對擬出讓方的土地情況基本條件和擬受讓方的土地需求情況進行登記造冊,促進土地的順利流轉。
(二)、組建村級土地流轉合作組織,確保群眾利益。
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農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農戶小規模經營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經營的矛盾、平均承包土地與市場自由配臵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分散的一家一戶小農生產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等等,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將表現得更為明顯。所以,迫切組建村級土地流轉合作組織,負責統一組織、統一協調本村土地流轉事務以及代理農民參與轉出土地的新項目建設。讓轉出方維權有后盾、利益有保障,讓轉入方從繁雜的土地矛盾中解脫出來。
總之,如何有效的把每戶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有效引導農民加快土地流轉,克服小農經濟意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經濟效益,是進一步加強土地流轉需要解決的問題。
土地流轉有“一個允許,三個不得”原則,充分肯定保證了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是土地的真正主人,是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主體。
土地流轉政策雖不等于承認土地私有化,但切實保障了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如果我們基層干部按教條辦事,對上面政策理解不夠透徹,用以前強行征地的方式開展土地流轉工作,是違背《決定》精神的。我們基層干部要把握好在土地流轉中的定位,是引導者,不是主導者;是服務者,不是領導者。以前政府組織的征地經常與農民發生沖突,我覺得地方政府要負大部分責任。沒有尊重土地的主人農民,往往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在土地賠償價格不規范,一塊地經過政府一轉手,就能賺好幾倍的差價。
基層政府如果以為xx屆三中全會《決定》支持鼓勵農民土地流轉,就可以干預農民土地流轉行為,是不恰當的。應該因勢利導,適當引導,要是時機不成熟,或者沒有更好的項目,也不該刻意勉強?;鶎诱畱撟龊玫氖?,項目引進、市場信息的及時反饋、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等工作。
xx年,xxx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告的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面積不少于18億畝這條紅線的政策。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現在農村建設中的難點。在“一個允許,三個不得”原則下,如何發展農村,如何有效利用流轉土地,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小芝鎮發展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農業科技園都是可行的探索。同時,也要克服現代高效農業建設過程中浪費土地的現象。在一些成立的農業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很完善,但里面確是一個空殼。如何有效的把每戶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讓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社,增加經濟效益,這在我鎮也是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如何有效引導農民加快土地流轉,克服小農經濟意識,加快新農村建設是個任重道遠的工作。
為更好地促進土地整治工作,冷水江市xxx會城建環資工委與財政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對近幾年來我市土地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實地調查了巖口鎮6個村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鐸山鎮咸宜村土地開發項目、中連鄉聳山村災毀耕地復墾項目等9個土地整治項目,并在xxx門了解了有關土地整治的情況,查閱了相關資料,形成了如下的調研報告。
我市是一座典型的丘陵山區工礦城市,但因長時期、高強度、低效能對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無疑對土地資源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耗,我市萬畝耕地就有萬畝受采空區和地質災害影響,耕地資源人均不足畝,采空區土地的復墾和宜農荒地的開發整理問題日益凸現。近幾年,我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整治工作,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政策,國土資源、財政部門積極主動與上級銜接,嚴格規范資金管理,成功實施多個中央、省、婁底市和市本級項目,完成建設規模面積公頃,新增耕地公頃,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各項建設用地的需求及其耕地占補動態平衡。目前,我市土地整治主要是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方式對田、水、路、林進行綜合整治。
(一)高度重視土地整治工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為從根本上改善我市采空區域內生態環境,增加土地區復耕復種數量,緩解我市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實現耕地占補動態平衡,我市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千方百計爭取工程立項,多次向婁底市、省政府相關部門匯報我市采空區土地資源的損毀情況,多次邀請上級有關領導和專家來我市實地考察論證,贏得了上級的理解和支持,先后爭取土地整治項目近百余項。
(二)土地整理復墾工作有序推進,土地開發工作長足發展。我市土地整理工作始于2000年金竹山煤礦采空區土地整理復墾項目,每年都有新的項目施建。至今我市已竣工驗收16個土地整理復墾項目,累計投資萬元,整治土地公頃,新增耕地公頃,當前在施建的土地綜合整治復墾項目有3個。近幾年,土地開發工作發展較快,在山多地少、土地后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xxx門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至今我市已竣工驗收52個土地開發項目,總計開發土地公頃,新增耕地公頃,2013年度土地開發項目申報工作形勢喜人,當前有38個土地開發項目正在立項申報中。
(三)項目建設程序得到規范,工程質量逐步提高。在土地整治項目實施過程中,xxx門較好地遵循了“三公開”制度,做到項目立項公開、項目實施方案公開、工程竣工驗收公開;主動接受檢察、xxx門對項目建設各腐敗風險點的督察,確保了項目建設各環節的公開、透明,進一步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和資金安全;在土地整治項目實施中,國土部門精心組織項目工程實施,始終做到領導到位、力量到位、措施到位、目標到位。做到統一規劃,分區(項目小區)施工,按進度付款,對工作人員實行目標責任考核,保證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頂嚴寒冒酷暑,始終堅持在項目工地檢查指導,受到群眾交口稱贊。
(四)社會效益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初步顯現。我市對農村土地整治后“小田變大田”、田、水、路、林綜合配套,較好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巖口鎮金連村通過土地整治后實施農業綜合種植,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農作物長勢喜人。鐸山鎮咸宜村的土地開發項目實施后,發展水果種植業,葡萄種植實現了一年掛果。土地整治項目的建設實施,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充分顯現。對于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按照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為全市經濟建設提供了公頃用地指標,有利地支持了建設用地需要。
(一)耕地保護意識淡薄,土地拋荒現象嚴重。
四是干群認識不到位,工作阻力較大。土地整治工程實施打破原有土地使用界限,需要占用村民土地或土地調整,但又不屬于征地,沒有補償費用,許多群眾擔心土地收益減少,只顧眼前利益,在項目實施中阻工鬧事,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
(二)配套資金短缺,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我市土地整治項目的資金均來自上級項目資金,地方配套資金往往難以到位,農業、水利、林業等部門的涉農資金又比較分散,未能整合利用。由于資金的短缺,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配套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抗災能力弱。
(三)項目選址難,礦區和“空心村”的土地整治難度大。
四是部分土地可以實施整治項目,但土地沒有實施集中流轉,項目實施難度大;五是部分荒地xxx門想開發,但大多屬于林業部門確定的宜林地,項目選址難。
(四)土地整治后期管護不到位,土地經濟效益發揮不佳。
土地整治項目完成后,后期的管護按照有關規定,項目承包單位與項目所在地的鄉鎮辦、村簽訂了管護協議,明確了責任要求,但鄉鎮辦和村無專人、無管護資金,溝、渠、路實際上沒有管護,又缺乏長效管理機制,土地重新拋荒或改變用途現象多有出現,土地的經濟效益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如:巖口鎮金星村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后承包經營,因缺乏管理,菜地雜草叢生、鮮紅的辣椒爛在地頭、瓜果蔬菜熟透了無人采摘,項目后期管護有待加強。
(五)工程招投標門檻低,工程監管難。據調查了解,我市目前實施的土地整治項目均由招投標代理公司代理,部分項目標的數額小、門檻低,報名參加投標的公司達三四十家之多,且存在圍標、串標現象,部分中標者花費在招投標上的費用上萬元,這些費用又轉嫁到工程上,增加工程成本。部分施工單位存在偷工減料的現象,使用便宜的石灰粉代替河沙,減少工程成本牟取利潤,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工程監管難。
(六)部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過低。
三是定額人工工資過低,人工單價預算定額與實際差距大,預算定額標準人工工資在40—50元/天,而實際我市人工工資在100—160元/天。
近年來,我們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xxx門的支持,深入開展土地整治,切實把每一項工程作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來抓,先后申報并組織實施地方占補項目124個,建設規模公頃;省級聯合項目1個,建設規模公頃;市級聯合項目4個,建設規模公頃;省級投資項目9個,建設規模公頃;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達到了實施一項工程、改變一片生態、培育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1、高度重視,強力推進。為把土地整治這一好事辦好,我們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國土、財政、水利、農業等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對每個項目相應成立工程建設指揮部??h政府還與項目鎮、鎮與項目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實行目標責任制考核。特別是在項目動工前和實施過程中,我們始終尊重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將項目區面積、工程概況以及拆遷補償標準等內容向群眾公開,對土地權屬調整依法、公正、公開操作,充分利用各類會議、簡報、標語、宣傳手冊、新聞媒體和上門走訪等形式,向群眾宣傳有關政策,凝聚群眾共識,在全縣上下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聯動配合、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格局。
2、科學規劃,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我們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紅安實際,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土地整理區域規劃。對荒地開發整理,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確保合理布局;對低丘崗地改造項目整理,以實現“三個集中”為重點,即農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鎮集中、鄉鎮村辦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農田向規模經營集中,重新界定村莊、居民點和鄉村界限權屬,科學修訂鎮村規劃;對高產農田土地整理,通過移土回填、剝離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層,使“瘦田”變“肥田”,“低產田”變“高產田”;集中整理“荒、廢、閑”項目,重點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潛力。
4、落實資金,加強監管。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我們嚴格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顚S?,單獨核算,建立專帳;堅持按照規定范圍開支,絕不突破相應概定總額;堅持法人“一支筆”審批,嚴把資金管理關;堅持科目資金決算,嚴格資金審計。對項目建設資金,嚴格做到“五個到位”,即工程預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簽字核實到位、正規發票到位、驗收報賬到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請審計部門到現場“查、對、核、審”,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同時,我們還經常組織開展土地整治集體廉政談話,打好預防針,念好緊箍咒,有力地保護了項目建設資金的安全,全縣沒有出現因資金問題停工事件及違紀違規的案件。
5、強化管理,保障質量。對每個建設項目,我們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強質量監管?!耙坏健奔幢O理人員、技術人員、協管人員在每一個單元單項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必須有專人到現場監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圖、地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查進場原材料是否符合國家行業標準;“三督”即管理人員、聘請人員、當地群眾交叉監督,對不符合規劃的施工堅決停工,對各標段建設工程嚴格實行末位淘汰,對工程建設質量實行終身負責制,確保每一個項目都建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工程。
1、增加了耕地面積,保障了用地需求。紅安版圖面積較小,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經濟發展較快,用地需求較大。工業用地、城市建設用地、交通、水利、電力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農民建房用地逐年增加,外加國家實行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政策等,使用地矛盾十分突出。通過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積。彌補了紅安建設用地指標的不足,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有余,有效保障了紅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用地需要。
3、農民得到了實惠。一是提高了耕地產出率。經過整理后的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提高。據測算,項目區土地整理后,耕地生產能力普遍提高了10%-20%,生產成本降低了5%-15%,增加了農民的種植收入。二是農民得到了用工收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除專業技術人員外,所需的勞動力全部就地招工,農民通過參與施工,可以直接獲得勞務收入。三是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通過鄉村道路建設,使項目區的每個自然灣都通了水泥路,解決了村民出門難、行路難;通過防護林建設,村莊得到了綠化;通過清淤排漬,改善了村民的衛生環境。
1、缺乏專項規劃。土地整理是一項長期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搞好此項工作,必須有一個長期、全面、科學的規劃作指導。
2、土地整理資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導向效應發揮不夠。當前,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和“三農”問題,對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不斷加大,財政、農業、水利、交通、建設、林業、文化等部門涉農資金很多,但這些涉農資金整合得還不夠,使土地整理的資金導向效應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3、村莊整理尚待破題。長期以來,紅安農村建設缺少規劃,各種功能區沒有區分,農民建房無序、零星、散亂,鄉鎮企業廠房用地布局不合理,廢棄房隨處可見,普遍存在“有建設、無規劃;有新房、無新村”的現象。許多農舍總體占地面積相對較大,實際利用率低下,而且多是占用最好的耕地,造成農村耕地浪費。隨著計劃生育國策的推行和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動,許多農戶的房子“房間多、住人少;占地多、用處小”,村莊“空心化”現象比較普遍,因此,必須開展村莊整理。這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減少建設占用耕地、實現耕地保護目標的根本出路,也是土地整理開拓新領域、實現新突破的必然選擇。
1、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要在全面掌握紅安建設用地、農用地、未利用地的數量和分布狀況的基礎上,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一體化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和村鎮規劃,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土地開發整理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做到一次規劃,分期實施,逐步到位,以指導和規范紅安的土地整理工作。
2、充分發揮土地整理資金的導向效應。依托土地整理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多部門、多領域的系統工程,而決不僅僅是國土部門一家的事。要按照“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思路,整合力量,齊抓共建。要采取“渠道不變、管理不亂、集中投入、各記其功”的辦法,以土地整理項目為平臺,國土、財政、農業、水利、林業、交通、建設、文化等部門密切配合,整合各類支農資金,按照規劃集中投向項目區,發揮資金的集聚效應和放大效應,提高各類支農資金的綜合經濟社會效益。
3、切實把村莊整理作為土地整理的重要內容。在做好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護林工程四大板塊的同時,要把村莊整理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土地整理之中,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用地減少掛鉤試點項目,把遷村騰地、零散居民點歸并、廢棄宅基地和工礦地整理、“一建三改”(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及村莊環境治理結合起來,以科學化、現代化、實用化的標準統一規劃、集中蓋建,配套建設水、電、氣、路、通訊、文化、休閑、娛樂等基礎設施,引導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這樣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積,又可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鄉村文明程度,還可以直接推動中心村和中心鎮建設。但在開展村莊整理時要防止不切實際地大拆大建,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給工程實施帶來阻力。
4、把土地整理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第一,與農業板塊基地建設相結合。要使土地整理實現增效增收,必須與農業板塊基地建設結合。在土地整理中,要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確定整理后土地的用途,圍繞優質稻、雙低油菜、無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從規劃論證、項目施工到竣工后的使用都注意科學布局、精心組織,建成一批設施配套、旱澇保收,環境優美的農業板塊基地,使整理出的農用地能夠適應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使土地整理成為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第二,與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巴恋厥秦敻恢浮?,是不可替代的資源,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要素。要通過土地整理充分挖掘這一生產要素的市場屬性,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是把通過整理增加的耕地置換為建設用地,作為村集體財產,組建市場主體,發展非農產業。二是條件適宜的地方,在確定農民土地承包產權的基礎上,引導農民淡化地權,強化股權,組建股份合作社,使農民成為土地股東,得到分紅。三是大力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把整理后的耕地由現代農業企業承包經營,農民收取地租,還可以成為企業聘用的農業工人,獲得工資收入。
5、把土地整理與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機結合。整理前后土地的質量、數量發生變化,利益格局也隨之變化,土地整理不僅要完成各項工程措施,還要進行地籍調查、現狀確認、權屬變更、土地登記等工作。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紅安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五項改革之一。要充分利用土地整理之后土地權屬調整的機會,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和原有產權的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允許盤活土地使用權,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要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農場和農業園區流轉,保證土地相對集中使用,實現農業機械化耕作、規?;洜I、現代化生產,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從小村落向中心村、從鄉村向城鎮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近幾年來,我縣的省市重點工程項目眾多,如京珠高速、安南高速、安林高速、安楚公路拓寬、安林公路兩側綜合治理、馬氏莊園景區規劃建設等,均涉及到集體土地的征用和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拆遷,據不完全統計,共涉及到17個鄉鎮,124個村莊,6133戶家庭,近2萬人,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由此引起的民間糾紛、群體復議、集團訴訟和群體上訪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我縣社會穩定,成為當前我縣經濟發展不容忽視的障礙。由于因集體土地征用而產生的拆遷問題涉及多方主體,交織著多種法律關系,背后又摻雜著多種利益沖突,所以,政府在處理征用土地和房屋拆遷安置補償事項中,特別是政府法制機構在受理此類行政復議案件中,在依法保護房屋被拆遷人、土地被征用人的合法權益,監督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并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契合統一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目前,對于城市房屋拆遷有《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進行規范,對征用拆遷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這種事關農民安身立命之本的重大事項上,國家層面上的法律缺失,使得許多地方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侵犯,激化了社會矛盾,形成了影響社會安定的不穩定因素。
1、適用依據不完善、不健全、不確定,形成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行為不規范。
現實中的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適用法律依據不一,大致上有兩種情況,一是依據《土地管理法》進行,將房屋視為征用集體土地上的附著物對待,按照征地程序進行,但土地法對土地上的附著物拆遷程序和補償標準均無具體規定,可操作性差。二是參照《城市房屋拆遷條例》進行,理由是集體土地已經被征用,土地性質已改變為國有土地。這樣出現的問題就多種多樣,比如:被征用農村集體土地尚未轉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未補償,用地單位卻已經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被征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因達不成補償安置協議,用地單位申請《房屋拆遷許可證》,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實施房屋拆遷,房屋所有者卻以農村集體土地征用中的房屋拆遷不是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不適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為由抵制拆遷。以上問題突出反映了被征用農村集體土地交付和房屋拆遷適用法律問題。在現實中許多地方均將被征用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當成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都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的程序來調整拆遷項目,一旦遇到交地與房屋拆遷混合時,出現的許多問題束手無策。于是,有的地方政府派出了防暴警察,強行將土地鏟平,將房屋拆除,其效果顯然無法取信于民。
2、法定補償標準的缺失造成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隨意性極大。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第二、第三款對耕地征用的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進行了規定并有具體的計算標準,但對因土地征用而引起的農民在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拆遷卻沒有補償標準?,F實中,一般是由政府參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及《細則》進行補償,由于城市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和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在土地所有權性質、所有權主體、土地管理方式以及拆遷安置對象等方面均有差異,所以,《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并不具有直接的參照性,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各級政府制定的補償標準隨意性很大,拆遷程序和補償標準十分混亂。如我縣先后制定了《大白線公路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安林公路兩側綜合治理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安楚公路拓寬房屋拆遷補償標準》、《馬氏莊園規劃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標準》。這種隨意性不但造成了補償標準不統一,也造成了補償標準的不合理性,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糾紛,不僅極大地影響了黨和政府的聲譽,也直接影響了拆遷的進程和效率。
3、集體土地房屋拆遷主體不規范,拆遷中農民的陳述權、申辯權、知情權受到影響。
房屋拆遷補償協議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系,應當由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協商一致達成。但是由于我國《土地管理法》將集體土地上的房屋納入到了土地征用補償之中,房屋所有權主體作為被拆遷人不直接參與協商,對被拆遷人的房屋進行價格評估亦不通知被拆遷人到場,而是由拆遷人單方指定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有關拆遷補償和安置通常是由用地單位一方說了算,加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優化"當地投資環境,加大了行政權力的介人,被拆遷人無論是否同意都得拆,剝奪了農民作為被拆遷人在整個拆遷過程中表達自己意愿、維護自己權益的機會,嚴重侵害了被拆遷人的權益,更不能體現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作為法律意義上的平等主體關系。
4、對拆遷中農民的私有財產權保護不夠。
農民通過宅基地依法取得集體土地的使用權,農民在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屋屬農民私有財產是無可非議的。但在征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現實中,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對農村集體土地征用補償法律關系進行明確的界定,地方政府與村組簽訂《土地征用協議書》,協議中卻將屬于農民私有財產的房屋一同處分。這種協議將私產與公產混為一談,其違法性顯而易見。從法理而論,房屋作為農民的私有財產,農民是房屋所有權的主體,只能由農民自己進行處分,所以關于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補償應從土地征用補償中分離出來。
5、房屋所有權人和第三人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和城市房屋拆遷一樣,涉及很多法律關系。如拆遷居住房屋涉及的搬遷補助費、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費;拆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的企業所有的非居住房屋,涉及的補償費問題及因拆遷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及預期收益的補償問題;對利用宅基地內自建房屋從事生產經營并持工商營業執照房屋的拆遷安置問題;拆遷正在租賃的農房時涉及的租賃法律關系等等。其中既涉及房屋所有權人的權益,同時又涉及房屋所有人以外第三人的權益。由于我國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對上述問題進行規范,相當一部分地區對上述問題比較忽視,在實際拆遷時,只將房屋作為集體土地上的附著物進行補償,并不細化區分農村房屋的用途、性質及相關的權利,嚴重損害了房屋所有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1、加快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立法進程,建立健全房屋拆遷的法律法規。
由于至今沒有一部獨立且具可操作性的關于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的國家級"大法",導致實踐中無法可依,或回避了涉及被拆遷人權益的關鍵問題,或違法強制拆遷后將矛盾上交,其結果是引發了大量的矛盾和糾紛,甚至在有的地方出現了惡*事件。目前,集體土地上農民房屋拆遷主要是土地征用和城鎮改造中涉及的房屋拆遷,其中更多的是征用土地時引起的房屋拆遷。目前就我省而言,所見的有關行政法規、規章的適用范圍均是關于國有土地上的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之規定,而對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拆遷補償尚無規定,現實中一直是參照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辦理。但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在所有權主體、性質及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房屋建造成本也不同,安置的方式還不同,再加上城鄉居民生活條件的差別,所以說參照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是不妥當的,也不是合理的,致使農村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在現實申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為加快城鄉各項建設的發展,規范征用土地補償行為,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盡快制定一部關于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法十分必要。
2、明確公權干預之法律限制,保護集體土地上私有房屋財產權。
在法治社會,公權限制干預私權是必要的,但必須依法進行。在當前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中,由于法律缺位,導致政府行為缺乏法律制約,行政權力在千預私權中過大且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各級政府集規則制定者、參與者與處罰機關等多種身份于一身,農民作為被拆遷人時應有的民事權利被限制,甚至被剝奪,所以,必須從立法上對拆遷行為加以限制。對涉及房屋拆遷的行政管理行為作出明確界定,以防止公權干預過大損害私權。政府在這種法律關系中的職責就是作好土地利用的發展規劃、作好土地利用的管理者并處于中立地位,而不能成為民事主體介入其間。
3、完善集體土地征用中房屋拆遷的補償原則、標準和程序。
在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立法中,首先應當明確規定征地補償和房屋拆遷補償的基本原則。對集體土地的征用應嚴格區分為基于公共利益的土地征用和出于商業開發目的的土地征用,那么因此而引起的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補償標準、原則和程序也就不同。第二,細化補償項目,制定統一的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對土地的征用補償規定比較明確,相應的有具體的計算標準。同理,對房屋等私產的征用補償也應細化補償項目并確定補償計算標準。在此基礎上,由各地按照規定的計算方法確定具體的補償金額。通過制定法定的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既能防止征用方克扣、壓低征用補償費用,損害農民利益;也能防止被拆遷方漫天要價、謊報和擴大面積,非法獲利,加重國家用地負擔的事件發生。第三,規定嚴格的法律程序。政府對農民房屋拆遷必須依照嚴格的法定程序完成,如可以參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財產評估程序、補償標準公示程序、聽證程序、強制拆遷程序等。第四,賦予農民作為被拆遷人時的救濟主體資格,使農民能夠通過復議或訴訟獲得救濟。第五,明確因拆遷行為損害第三人利益時,第三人獲得救濟的程序。
4、明確拆遷中各主體的權利、義務、責任,制定切實可行的拆遷安置辦法。
集體土地上房屋的拆遷,涉及到行政機關、用地單位、被征地集體(村委會或村民小組)、被拆遷人等,其中行政機關又包括各級政府及其土地、建設、拆遷、規劃及相關部門,如交通、水利、文化、教育等。那么各主體在拆遷活動中扮演的角色需要確定、行為需要規范,特別是各主體的權利、義務、責任需要明確。對于被拆遷人的安置更為重要,不解決農民的安置問題,老百姓就無家可歸。由于農村居民的安置首要問題是解決宅基地,而宅基地的審批涉及到很多問題,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等,需要使用耕地的,再加上與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所以基層組織解決這些問題相當困難,而不解決又不行,現行中只有靠不規范甚至不符合規定的操作來進行,這就急需上級機關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使下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辦事。
據了解,自國家稅務總局20__年初下發《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后,兩年多來,絕大多數省市能夠嚴格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要求進行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極個別地區清算工作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在這個地區幾乎所有的房地產企業均采取“核定征收”的方法來征收土地增值稅。
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稅做法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核定征收率偏低,造成稅款流失。目前采取核定征收率征收土地增值稅的地區,大多數把征收率確定為銷售收入的1%~3%之間。按照《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土地增值稅采取按增值額的超率累進稅率征收,最低一檔稅率為30%,計稅依據為增值額。如果按照上述征收率倒推得出土地增值稅的增值額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大致為3.33%~10%之間,這樣一來,增值率高的納稅人就會因為核定征收而少繳稅款,造成大量稅款流失。
二是改變了計稅依據和稅率,土地增值稅的特殊調節功能喪失。我國開征土地增值稅的主要目的是:規范土地、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合理調節土地增值收益,維護國家權益。
它設置的主要原則是對轉讓房地產的增值收益征稅,在房地產轉讓環節計征,增值多的多征,增值少的少征,無增值的不征。著重于調節轉讓房地產的過高收益,抑制房地產投機、牟取暴利的行為,保護從事正常房地產開發的房地產商的合法權益。因此,我國規定土地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房地產轉讓的增值額,稅率是超率累進稅率,以實現土地增值稅的特殊調節功能。但是,在整個地區“一刀切”地對房地產企業采取核定征收率的方法征收土地增值稅,房地產企業都按“銷售收入”乘以“征收率”繳納土地增值稅,形成了事實上的把計稅依據由增值額變為銷售額,把超率累進稅率變為了固定比例稅率,把不易轉嫁稅負對收益環節征收的調節稅轉變為易于轉嫁稅負的流轉稅,土地增值稅對土地增值收益的特殊調節功能喪失,它不但不能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反而會助推房價上漲。
針對土地增值稅核定征收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筆者建議: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減少核定征收范圍。建議相關部門對土地增值稅核定征收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明確要求各地主管稅務機關嚴格按照《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和《條例》第九條及其《細則》第十三條、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和辦法掌握核定征收土地增值稅的標準,不得違規擴大核定征收范圍。對確實難以準確核算收入、成本、費用的納稅人,要嚴格審查,并督促這些企業盡快建賬建制,積極引導企業向查賬征收過渡。對已實行核定征收的納稅人,全面檢查,發現其一旦具備查賬征收條件,要及時改為查賬征收。
二是采取科學的核定征收方法,保持土地增值稅的特殊調節功能。對于確實無法查賬征收的納稅人,采取核定征收的方法征收土地增值稅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核定是建立在一定合理因素基礎上的對應征稅款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這種核定只是相對的合理。因而核定的稅款準確程度只能是相對的,但是核定稅額不是簡單的隨意確定,而應有合理、合法的依據。盡管其核定的應納稅額不能保證與實際完全相符,但也要求盡力減少征稅誤差,保持其相對的合理性。而目前這種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按查賬方法難以合理準確地計算土地增值稅稅額時,按統一的征收率征收土地增值稅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對于無法查賬征收土地增值稅的企業,應該首先采取一定的科學合理的方法來確定計稅依據,土地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增值額,而增值額是根據轉讓收入和扣除項目金額計算出來的。因此,只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核定出轉讓收入和扣除項目金額,然后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土地增值稅即可。
對此,《條例》第九條及其《細則》第十四條已作明確規定,即在納稅人提供的轉讓價格和扣除項目不實的情況下,應由法定的房地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稅務機關根據評估價格確定房地產轉讓收入和扣除項目金額。雖然按評估價格計算土地增值稅,評估出來的數據和實際數據會有些差異,但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使核定的稅收接近實際應納稅款,是符合稅收合理性要求的。同時由于通過評估得出來的是收入和扣除項目,由此計算出增值額,仍可按超率累進稅率計算征收,土地增值稅的調節功能仍然起作用。
三是完善對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的管理制度。稅務機關應嚴格執行土地增值稅的預征和清算的規定,并要求房地產企業必須按期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與房地產開發項目有關的財務會計報表及有關憑證等資料。主管稅務機關要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跟蹤管理和過程控制,如應分戶設立房地產企業管理臺賬,建立地區房地產行業相關指標數據庫,以便于對土地增值稅納稅情況進行評估。同時,主管稅務機關要加強與房地產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對于預征土地增值稅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匯算清繳。
為全面了解和掌握xxxx縣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情況,及時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村婦女在土地承包中的合法權益,xxxx縣婦聯依據日常律師代理案件積累的經驗,又采取進村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對全縣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政策落實到位,措施得力,保證了農村婦女依法取得土地承包權。
自99年實行土地延包政策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保護農村婦女合法權益的土地承包政策,確保廣大農村婦女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對于因婚嫁等原因出現的婦女土地承包問題,基本上都采取以下四種辦法加以解決:一是“動帳不動地”,即在“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大政策下,采取微調的方式,由減人戶將承包田轉為機動地,向集體交納承包費,由集體對婦女給予一定的補償;二是由集體先從機動地中劃出一部分地分給這類婦女,等到村里調地時再把地割給她們;三是對暫時沒有分割土地的婦女由村辦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償;四是按結婚先后排隊,抽多補少加以解決。近年來,隨著婚喪嫁娶,全縣有部分婦女暫時沒有土地。鎮村兩級及時實行了這種大穩定小調整的政策,既解決了人地矛盾,又保證了農村婦女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了社會安定。
(二)法律意識增強,保證了農村婦女能夠依法維護自己的土地承包權。
從調查的情況看,近年來,隨著《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婦女發展綱要》的貫徹實施,以及各類培訓班的舉辦,農村婦女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高,法律意識明顯增強。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護。同時,農村婦女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在土地承包中因性別歧視受到不平等待遇時,能夠及時到政府、婦聯、信訪、法院、法律服務部門反映,要求公正解決。
近年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機械化大面積推廣,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大批勞動力脫離土地,外出務工,土地承包與經營產生了矛盾。為適應這一新形勢,部分鄉鎮黨委政府在保證土地承包政策穩定性的前提下,建立了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機制,通過轉包、轉讓、租賃、等形式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使廣大農村婦女既沒有喪失土地承包權,又能夠擺脫土地的束縛,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和知識,從事經商、運輸、農產品加工、餐飲和服務業等產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我國土地總面積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二點二,居使勁兒第三位,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面積只有11.65畝,僅占世界品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國人均耕地面積1.39畝,占世界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因此,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是“一多三少”,即總量多,人均土地面積少,高質量的耕地面積少,可以開發的后背資源少。
我國農村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我村人口大概800余人,在我縣屬于人口較少的村。由于地理條件的差異,我們與其他的大村相比,就經濟,農業等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人以外出務工為主,年收入不會超過五萬,因為長年在外,家中的農田基本處于荒廢狀態,原本肥沃的土地現在變得異常的貧瘠,從生的雜草替換了作物,土壤也因年久未翻變得異常的堅固,雜樹根緊緊的抓住土壤使有人結塊,良土基本上不具備再肥沃的可能。
以上是土地利用不好的第一個原因。
其二,20__年國家實行退耕還林,廣大農村響應了國家的政策,紛紛開展了這項活動,然而有些見利忘本的人,歪曲了這一政策,吧自家大量的更多都拿出來變成林地,其目的就是為了那少量的錢,這樣,又一批良土被占據,本來不多的耕地已經接近了“滅絕”的邊緣。
其四,我村地處海拔較高的山谷中,容易發生像泥石流,山體滑坡的事故,每到雨季,大量的土地將面臨著被掩埋的處境,大雨一過,大塊的石頭覆蓋了更耕地,使得可利用土地減少。
存在農村的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糾紛問題:
其二:農民自身的土地法律意識不夠農民盲目的認為自己暫時承包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并沒有形成土地是國家的這一意識,造成了土地糾紛問題中難以調節的問題,一次,我們在著力促進農民的收入提高的同時,也有必要提高一下農民的法律意識,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教育農民1.強法制宣傳教育,特別是對村兩委成員的法制宣傳教育。
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旨在提高村兩委成員及村民的守法意識和合同意識,規范村兩委的發包行為。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9條規定,按5個程序簽訂承包合同:村民會議選舉產生承包工作小組;承包小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擬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開村民會議討論通過承包方案;公開實施承包方案;簽訂承包合同。2.加強村民委員會的成員的教育,他們被民選,就得為民用,他們需要在村里宣傳相關的土地法規,加強村民的守法思想,這樣能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問題。
其三祖輩留下的老問題我在村中暗暗的調查了兩家因為土地糾紛而又矛盾的村民,他們各自說得的有理由,一個是這樣說的,:“我們祖輩的地本來是平均分的,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他擁有的地卻比我家多得多,我覺得肯定不公平”,另外一個卻這樣說,:“在我祖輩的時候,我家的人口比他家多,得到的土地自然比他們家多,那是我們家6口人,他家才3口,按人口分配,這樣有什么不對嗎?”他們的話都很精辟,我翻譯成普通話就這么個意思,用我家鄉的方言內涵更深。
當然,問題的產生,我們不能讓它一直。
妨礙我們耕地的開墾,我們急需一些解決的辦法,讓現有的耕地不再減少。
1、減少不必要的用地,比如:公路的美觀化造成的大面積的土地浪費的現象,
2、加強對建房用地的督查,對那些隨便擴大建房面積的農戶采取一定的懲罰,
4、解決糾紛問題,這也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的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a、改變農業補貼方式。
目前國家對農業補貼的依據是農地,有地的農民有補貼,沒地的農民沒補貼。這種補貼方式與國家補貼農業的初衷并不相符,也激發了由農地產生的矛盾。因此,可以將基于農地的補貼改為對農業經營者的補貼。
b、增加補償的力度。
這樣可加大對懶惰農民的刺激,是他們重新拿起鋤頭,去開墾屬于自己的土地,當然,國家在這個方面做得很好,國家早取消了對土地的交稅,在一定程度上補助農民每畝地15塊左右,對土地的重新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發揮鄉鎮和村委會的作用。
當然,我作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有必要了解一些相關的信息,我市為既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的大量要求,又守住耕地紅線的目標,我市國土資源部局女里爭取省重點項目耕地占補平衡,同時加大對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增加耕地儲備,據去年的統計,我市增加耕地963.8公頃,這對當前農村耕地少的問題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再者,國家兩免一補的政策落實下來,極大程度上鼓勵了農民中的的積極性。
這樣下去,農村的耕地面積的大幅度增加指日可待。
行政村位于鄉北4公里處,轄、積善村2個自然村。全村共有291戶,822人,其中五保戶6人,低保戶104人,特困家庭5戶。全村勞力483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285人。村領導班子3人,村dang小組5個,共有黨員53人。
全村有耕地2507畝、林地2450畝、草地2571畝。水澆地966畝,機井13眼,全部為管灌,以蔬菜、甜菜種植為主。20xx年人均收入2200元,是20xx年省級重點貧困村。
目前,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形式為轉包和出租,均為外出務工農戶與村留守種植農戶之間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到20xx年底,全村土地經營權流轉1880畝,占全村耕地總面積的75%,流轉土地農戶183戶,占全村總農戶數的63%:其中較大宗土地經營權流轉3起,流轉土地農戶32戶,占流轉土地農戶17.5%,流轉土地面積320畝,占流轉耕地17%;其余為農戶之間零星的土地經營權流轉。
20xx年初,村支部書記組織村里種植大戶、回鄉創業能手等人,在三家種植合作社的基礎上組建了“建鑫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社”。
合作聯社通過積極爭取縣土地綜合治理資金支持,建60平米育苗大棚10個,鋪設膜下滴管。目前共接收入社農戶35戶,入社農戶基本為村留守種植農戶,共流轉土地1247畝。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每畝交納股金500元,合作聯社統籌建設育苗棚,購買化肥、農藥等。
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集中連片種植,統一管理、銷售,收益分紅,風險共擔,調動了部分有想法,想致富的農民積極性,給全村種植戶做了表率,能夠有效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并增加農民收入。合作社形式的土地的流轉,對土地進行平整和水、電、路、溝的綜合整治,以及高效農業設施的引入,對土地的投入不斷加大。同時打破了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促進該村傳統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邁進。
少數村干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理解不徹底,在流轉過程中引導不力,方法不當。農戶對土地流轉政策不夠熟悉,思想認識不足,心存顧慮,怕土地流轉會失去承包經營權,影響自己的利益,加上農民的戀土情結,寧愿粗放經營,也不愿轉出去。
農村土地流轉還處在自發階段,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缺乏調整的法律依據。政府部門要制定、完善和出臺指導土地流轉的政策性文件和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使基層在實際操作中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資金短缺是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一大因素,金融部門要本著支持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為出發點加大信貸支持,行政“建鑫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社”現有7眼機井配套資金不足,需相關單位給予一定支持。
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也是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推進全縣土地流轉工作,近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先后到長山、魏橋、明集、西董等鎮街進行了調研,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匯報、座談討論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轉相關情況?,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積極建立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土地規模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20xx年底,全縣162318個農戶中,15943個農戶進行了流轉,占9.8%,流轉土地面積84894畝,占家庭承包經營總面積的9.3%,畝均流轉收入800元以上。按照流轉模式,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一是大戶承包型。種植大戶將農民閑散土地流轉過來集中耕種,占流轉土地的47%。如焦橋鎮西營村李保銀流轉土地420余畝,實現了規模經營,提高了土地收益。
二是家庭農場型。以家庭生產經營為主,通過較高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對土地實行規?;?、專業化的經營。截止20xx年末,全縣共培育申報家庭農場27家。
三是企業帶動型。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發展規模高效農業,占流轉土地的32.7%。如明集鎮王少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流轉土地1000余畝,開發建設高效生態園,集種植、加工于一體,促進了農業發展的產業化。
四是合作經營型。以農民家庭經營為基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組織優勢,實現規?;N植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占流轉土地的20.3%。如明集鎮綠寶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830余畝種植西蘭花、洋蔥等蔬菜,與濟南、濱州等多家食品公司建立穩定合作關系,不僅規避了市場風險,更促進了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孫鎮全泉農機合作社通過農機租賃、土地托管、土地流轉形式,實現流轉土地2360畝,同時與西王集團、玉璽集團、恩貝集團等簽訂托管協議,成功托管7600余畝土地從事農作物、經濟作物種植,進一步提高了機械化水平,實現了合作社、企業、農民的三方共贏。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機構、強化領導。一是建立組織領導機構。我縣專題成立了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土地流轉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各鎮街也相應建立工作小組,并明確責任領導,負責做好本鎮街的土地流轉工作。二是健全服務工作網絡。目前我縣已初步建立縣、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各鎮街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6處,為土地流轉提高政策咨詢、價格指導、合同簽訂、糾紛協調等服務。三是強化工作考核指導。為切實調動鎮街土地流轉積極性,各街鎮土地流轉信息實行月上報、月統計、月通報的工作制度,進一步促進土地流轉工作的落實。
(二)政策扶持、加強引導。一方面,為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積極性,我縣制定出臺了《“一村一品”工程扶持獎勵辦法》,對全年各類新上項目進行調查驗收,合格的項目給予獎勵。這一優惠政策的出臺,為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縣政府加大了對土地流轉的引導和服務力度。通過“農廣?!?、“陽光工程”、農業培訓周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流轉大戶的技術培訓,并全程跟蹤服務。截止目前,培訓農業科技示范戶1000戶,培訓農技人員100名,發放農技材料35.9萬份。
(三)宣傳引導、典型帶動??h政府及職能部門充分利用農民信箱、鄒平農業信息網、鄒平電視臺農業信息欄目、《今日鄒平》等宣傳載體,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依法流轉的政策宣傳;進一步加大對不同層面的土地流轉事例和成功經驗的宣傳力度,用群眾身邊的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群眾,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和信心。同時,制定出臺了《鄒平縣關于推進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土地流轉的具體程序和步驟,進一步規范了土地流轉工作。
三、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一是自發流轉的隨意性較強,農戶因流轉的對象多是比較了解的鄰里或親戚朋友基本上是口頭協議,多數無書面合同,不僅容易導致流轉糾紛,而且也不利于相關部門的數據統計。二是責任機構的職能不完善,雖然我縣成立了縣、鎮、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辦事機構,但并沒有真正全面投入運行,土地流轉信息統計、價格指導、合同簽訂等職能沒有真正落實,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運行機制尚未建立。
(二)土地流轉存在“非糧化”現象。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戶對農戶的流轉基本還是用來種糧食的,但農戶對合作社、對企業、對種植大戶的流轉,出現了“非糧化”現象。當前,農資費用在不斷上漲,而糧價上漲幅度有限,且農資漲幅大于糧價漲幅,受經濟利益驅使,流轉土地大多用于種植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從我縣流轉情況看,有28111畝流轉土地用于經營蔬菜、林果、花卉等“非糧”農業,占流轉土地的33.1%;有6536畝的流轉土地用于發展苗木、建廠或辦企業等“非農”行業,占流轉土地的7.7%。
(三)土地流轉走樣變形。近年來,在我縣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下,大量的企業資本進入農村,流轉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企業一次就流轉土地上千畝。但通過調查發現,企業資本進入農村進行“務農”各有打算。有的“拿地”是為了申報政府項目資金;有的“拿地”是為了儲備自身企業發展用地;有的即使進行生態園區建設,也不追求經濟效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開發。這與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初衷嚴重相背離。
(四)土地流轉主體錯位。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定,土地流轉沒有承包方的書面委托,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權以任何方式決定農戶的承包地流轉。但從調研情況來看,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通過村委統一組織實現的占了60%以上,農戶的主體地位有所弱化,容易發生強行流轉農民土地的情況。
(五)風險防控措施不到位。因農產品利潤率低、市場價格波動大,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導致企業虧損、甚至破產,有些土地已進行非農建設,改變了地形地貌,無法恢復為耕地或重新恢復為耕地需要巨額整理費用,農民無法承受。一方面,一般農民將面臨失去土地流轉收益,以土地入股的農民甚至面臨失地風險。另一方面,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了經濟來源,便會向政府施壓,加大了社會基層不穩定因素的同時,也對政府在處理土地流轉風險問題提出了新的考驗。
四、幾點建議。
(一)健全服務體系,促進土地流轉規范化。一方面,要健全縣、鎮、村三級管理服務網絡建設,改變當前部分機構虛設、效率低下的現狀,確保職能到位、人員到位、保障到位。另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機制,切實抓好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價格指導、合同簽訂、糾紛協調等服務職能的落實,確保土地流轉合理合法、規范有序的進行。
(二)加大監控力度,確保土地流轉實效性。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轉監控體系,在企業資本進入農村前,突出對其農業經營背景和能力的考察,避免一些短期逐利的資本盲目進入,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和農民利益受損;在企業資本進入農村后,要強化流轉后土地的用途管制,對資本在農村經營不善,公然“圈地”造成浪費的,強令其退出,切實保障土地流轉的實效性;制定配套政策加強監控,在土地在大規模流轉后,要建立切實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有效規避土地流轉風險,確保農民的基本利益不受損失。
(三)尊重農民意愿,突出土地流轉自愿性。一方面,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必須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主體權利、選擇權利和談判權利,改變村委過度干預土地流轉的狀況。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問責機制,對違法強制流轉農民承包地、強占土地的行為,進行嚴厲問責,確保農民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四)完善政策扶持,提高土地流轉積極性。一方面,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適當增加對土地流入的規模經營大戶的扶持資金,鼓勵他們多種地、種好地。同時,結合我縣流轉工作實際,對土地流出的農戶也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或獎勵,提高廣大農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加強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有效途徑和形勢,努力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解決土地流轉的資金瓶頸問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內容的重點任務,對順利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讓群眾放大土地的經營效益,如何把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立下來,是當前農村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新課題。中央和省、市對土地確權工作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和方案,非常及時,非常必要。我縣按照中央和省、市出臺的政策,制定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力求三年內完成全縣農村土地的確權頒證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局對土地確權工作有以下幾點感觸:
1、農村土地確權是當前加快農業發展的需要。當前,農業產量已達到最高值,傳統模式下增產增收的空間越來越小,投入與產出越來越不成正比,如何減少投入、增加產出是今后農業發展的一大問題?,F階段,國家倡導通過農村土地確權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規模經營,為農業的快速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有效突破了制約農業增產增收的瓶頸,滿足了農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2、農村土地確權是實現農民期盼的需要。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對流轉土地的前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流轉土地的熱情有了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確權對實現農民土地流轉的愿望提供了嚴格的法律程序上的保障。同時,農民也希望通過確權來明確自己承包土地的權屬。
3、農村土地確權是實現農業規?;洜I的需要。農業要發展,成方連片的規?;洜I是重要舉措。要實現規?;洜I,就必須要將農民手中現有的土地征集到一起,發展農場式耕作。而實現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的確權頒證,才能進一步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更好的發展規模經營。
4、農村土地確權是實現兩區同建的需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和新型農業產區,需要土地流轉的支持;而土地流轉更離不開土地確權的強力支撐。
5、農村土地確權是整合農業資源的需要。整合農業資源,擴大種植規模,有利于減少水、肥、土地的浪費,降低種植成本,有利于農業的規?;?、機械化發展。而整合農業資源,其前提就必須要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對農民的土地權益進一步明確,讓農民積極支持土地流轉,給農民吃一顆定心丸。
一、主要工作措施。
我局作為農口職能部門,擔負著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的重要任務。全局上下高度重視,不斷強化措施、細化責任,下大力度確保確權工作的落實:
1、加強領導,印發方案。印發了《**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組長由縣長田理明同志擔任,農牧局、財政局、審計局、農委、國土資源局、政府法制辦、檔案局、信訪局、司法局等單位主管負責同志和各鄉鎮鎮長為成員。辦公室設在農牧局,負責日常工作。
2、開展培訓,廣泛宣傳。一是召開動員會,**年11月4日在加會鎮與王均鄉分別召開了動員會;20xx年4月9日—10日在王常、馬屯、唐林、恩察4個鄉鎮召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動員。二是組織鄉村干部進行集中培訓,舉辦培訓班xx次,培訓人數600余人次。三是通過廣播、發放明白紙、墻壁大字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農村家庭承包地確權的重大意義,爭取做到家曉戶喻,發放土地確權宣傳資料5萬余份。
3、做好土地確權前期工作。農業局購買10臺復印機,抽調20名精干力量,分成兩個小組,由兩位副局長帶隊對加會鎮、王均鄉各村原二輪承包檔案資料進行清理并對戶主身份證和家庭成員戶口頁進行復印。
4、確保規范操作。嚴格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規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素編碼規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及國家和省關于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要求規范進行。認真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政策,法律、法規、政策有明確規定的,堅持按照法律、法規、政策辦。法律、法規、政策尚未明確規定的,按照民主決策程序,由村組農民集體組織成員討論決定。
5、加強督導。農業局成立了兩個督導小組,分別負責對加會鎮與王均鄉土地確權工作的指導與督查。
總的來說,這項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支持,進展順利。
二、工作進展。
通過不斷努力,我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工作進展位居全市第二:
**年土地確權:加會鎮與王均鄉土地確權已完成了前兩階段工作,進入了第三階段即清查階段工作。已將兩鄉鎮53個村二輪土地承包臺賬、承包合同、經營權證書、土地承包方案等相關原始資料檔案進行整理,填制了發包方調查表、承包方調查表、承包地塊調查表。已制作基礎工作底圖村數53個,已開展外業村數53個,已繪制地塊分布圖村數48個,第一次公示42個村,公示確認簽字完成42個村。
20xx年土地確權:王常、馬屯、唐林、恩察4個鄉鎮現已完成前期準備階段工作,進入了地塊清查階段。王常鄉已實測16個村小地塊。
三、存在的問題。
通過總結歸納,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局也發現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村干部對確權登記工作重要性認識程度不高,工作缺乏積極性。
2、二輪土地承包原始資料缺失。部分村二輪土地承包原始資料全部丟失,還原二輪土地延包實施情況比較困難,需耗費較多人力。
3、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部分農戶舉家外出,難以聯系,給調查摸底、指界確認簽字等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4、人、地因素變化大,積累了大量人地關系矛盾。
四、下一步措施。
為及時補正上述問題,更好的推進確權頒證工作的開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將采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增強鄉鎮干部和村兩委干部工作責任感,利用各種形式,加強政策宣傳,發動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土地確權頒證工作。
2、嚴把質量關,做到發包方調查表、承包方調查表、地塊調查表、地籍圖、公示表相統一。
3、加大糾紛調處力度,落實鄉鎮、村組責任,及時調處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
4、加大協調督導力度。強化督導檢查,穩步推進實施,縣鄉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我縣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時完成。
土地問題是農民最大的民生問題,是農村發展的第一要務。依法推進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保持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既能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也能充分實現土地的資產要素價值,有利于推動農村改革,更好地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土地承包經營現狀
****作為全縣的農業大鎮,轄13個行政村137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3026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73人。1998年,****在一輪承包期限到期后全面開展了二輪土地承包經營工作,各村實行“動帳不動地,大穩定,小調整”的政策,簽訂了承包期限為30年的土地二輪承包合同,發放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穩定了土地承包關系。1998年實行二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時,涉及7063戶、27935人,耕地面積111509畝,其中:承包耕地104437畝、農戶自留地69畝、機動地283畝、四荒地6720畝,發放土地承包權證7063本,簽訂承包合同7063份。二輪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工作完成后,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給農民吃下了“定心丸”,消除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情況看,農村土地承包總體形勢是好的,農民群眾是滿意的,但由于歷史原因及各村實際情況的差異,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一、二輪農村土地承包時,承包期限相對較短,基礎工?
作不扎實,導致后期管理問題突出。從****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的前期調研情況看,部分村社承包合同管理不規范,承包地塊面積不實,土地四至不清,空間位臵不明,登記表述不準,導致農村承包土地糾紛突出,調解難度增大。
二是部分農民擔心承包期滿后,會重新調整土地,在提高承包地地力方面不愿下太大功夫,投工投勞投資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僅剩的13年承包期限,也讓投資者顧慮,直接影響到全鎮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目前,****家庭農場主主要通過承包村農林場這樣的集體土地進行經營,鮮有租賃大戶戶承包土地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
三是實施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后,國家長期堅持“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土地承包關系30年不變的政策,部分農戶由于家庭人口增加,“人多地少”矛盾比較突出。同時,部分農戶因為缺乏從業技能,外出務工和從事二、三產業的機會少,增加家庭收入的難度大。
三、對策及建議
新形勢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政策,使農村有了穩定的基石,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有利于農業增收、農民增效。
時,通過確權登記頒證,利用現代科技,將農戶承包數據和資料實現信息化管理,既能打消農民將承包土地流轉后產生歸屬糾紛的擔憂,又為解決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提供最清晰、最原始的重要數據,為化解農村的這些矛盾提供最有效、最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著力提高農村土地規?;洜I水平。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為契機,在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前提下,探索解決農戶承包地“細碎化”問題,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使分散經營的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穩定規模經營主體的經營預期,既有利于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推動高效節水農業的發展,又可以有效促進農業規?;a和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生產效益。
三是要積極發展勞務經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賦予了農民更多的權利,也使部分農戶通過流轉等形式擺脫土地,外出務工。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要加強勞務輸出信息的推介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服務,拓寬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渠道,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戶的家庭收入。
一、調查背景:
經歷了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之后,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農村、農業和農民開始慢慢地被拋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后面,與此相關的征地補償問題、農地流轉問題、農地轉非農用地問題、人地關系矛盾問題、農地兼具生產要素和社會保障作用的雙重功能問題、農地拋荒問題等一一擺在經濟社會發展面前。
《農村土地調研報告范文》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8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