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對于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以及學術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在整理以下調研報告范例時,我們著重關注了報告的有關數據和案例,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8月25日至9月2日,市_會副主任楊東平帶領專題調研組,先后深入洛川、寶塔、延川、安塞等縣區,采取實地察看、現場交流、調查問卷、座談匯報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市人民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場硬仗來打,堅持以創建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合力推進。落實五級書記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求,堅持高位推動,部門聯動,上下互動,形成全市一盤棋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機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多次召開市縣鄉三級動員會和現場觀摩推進會。二是在市農業農村局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在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設立基礎設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規劃五個專項推進辦公室,建立了月督查、季排名、年度考核,以及部門包縣指導、行業垂直指導、信息調度、明察暗訪等多項工作制度。三是克服財政困難,強化資金保障。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億元(其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億元,“廁所革命”資金億元),中央、省級和市級投入分別達到億元、億元、億元。各縣(市、區)也通過項目整合和預算安排,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鄉鎮、村組通過“一事一議”方式,廣泛動員企業參與、農民出資和投工投勞,洛川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民出資投勞占比達60%以上。
(二)規劃統領分類施策,集中整治打造樣板。一是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體系,編制《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導則》《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總體綱要》《延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示范村規劃》,為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遵循。二是完成1784個行政村村莊分類,確定集聚提升類村925個、城郊融合類村252個、特色保護類村212個、搬遷撤并類村47個。三是以“八清一改”為重點,接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90%以上村莊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以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村莊為重點,統籌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巷道硬化工程,剛性治標,系統治本,建設重點達標村1000個,示范樣板村150個。全市涌現出寶塔區趙家岸村、洛川縣黃連河村、黃龍縣苜渠村、吳起縣南溝村、安塞區西營村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型、產業帶動型、自然山水型示范村,累計建設綠色家園村莊236個村,其中24個村莊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稱號,45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
(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全市1784個建制村硬化路通暢率達到100%,寶塔區被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_扶貧辦聯合命名為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范縣。累計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3060處,受益人口萬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消毒設備安裝率達到90%以上,分散工程消毒措施100%,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95%自然村通動力電,用戶供電可靠率達。村莊林木綠化率36%。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二是以資源化利用促回收,以回收促收集,以收集促分類,累計建成縣級垃圾處理設施13個,鎮級垃圾處理站57個、中轉站27個,配備村莊保潔員5843人,設立村級垃圾兌換點601處,1686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占行政村總數的95%。富縣牛武、洛川京兆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理站建成投產,寶塔區被列入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三是對全市農村萬常住戶廁所現狀、改廁意愿、改廁計劃分類造冊登記,逐戶建立檔案。累計改建衛生廁所232523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6%。寶塔區、黃龍縣、富縣和子長市分別被確定為省級“廁所革命”示范縣和重點縣。四是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58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84個,污水治理村和有效管控村莊分別達到859個和824個,占比分別達到48%和。寶塔區被確定為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五是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能量化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洛川縣琦泉生物質發電廠和金億來廢棄地膜、反光膜加工廠建成投產,年加工處理果樹廢棄枝條、廢棄地膜、反光膜萬噸以上。
(一)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規劃滯后。還有866個行政村未制定村莊規劃,一些村規劃前瞻性不夠,未能將環境整治與傳統村落保護、農耕文化傳承、主導產業配置有機結合,少數地方存在大拆大建現象。尤其是村莊綠化美化方面,沒有完全做到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有的地方簡單照搬城市模式,鄉村特色不明顯。
(二)整治工作進展不夠平衡。一些縣(市、區)對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樣板”上,城鄉結合部、三產集聚村、偏遠拐溝村問題依然突出。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整治統籌聯動不緊密,部分村莊街道、巷道公共環境較好,但農戶院落、公路邊溝、果園及設施大棚周邊生產環境整治措施還不到位。
(三)村莊持續發展能力不足。許多農村外出進城人員較多,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薄弱,導致垃圾、污水、廁所等基礎設施民用民管的制度難以落實,存在利用率低、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現象。一些縣區簡單推行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機制,對一些相對偏遠、人口少的村組來講,存在不切合實際、勞民傷財、不可持續的問題。
(四)整治資金投入短缺。財政投資仍然是主要資金來源,但受財力制約,市、縣兩級財政投入難以保證,獎補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垃圾污水處理、農村公路養護、環境衛生保潔等長期性剛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中省專項資金爭取力度不夠,且主要分布在各行業部門,整合難度較大,不能充分發揮聚集效應,資金管理使用的精細化、科學化、績效化水平還需提高。
(五)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突擊性、運動性特點比較明顯,鞏固提升的長效管理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尤其是環境衛生反彈現象時有發生。樣板村、重點村示范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面上總結推廣不夠。群眾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等靠要思想嚴重,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
(一)堅持規劃引領。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進一步完善《延安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按照村莊發展有目標、建設項目有安排、生態環境有管控、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有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和完善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農村“多規合一”,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點對村莊人口總量、設施布局、產業結構、發展趨勢、生態保護、村集體經濟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確保通過整治達到空間布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便利、田園風光優美、生活富裕和諧的目標。
(二)堅持加大投入。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市、縣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大中省資金、項目爭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級財政配套資金支持措施。繼續堅持涉農資金整合捆綁、統籌使用,用足用活現有強農惠農政策,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優化財政供給結構,進一步加大獎補力度。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探索建立市縣財政+社會資金+群眾自籌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模式,拓寬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制約瓶頸。
(三)堅持標本兼治。要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凈化人居環境。堅持整治與保護、開發與利用相結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復建設。村莊綠化美化要以當地樹種、鄉土特色、自然風貌為主,不求園林化,但求生態化。要深入分析農村人口流動變化趨勢,充分兼顧脫貧攻堅、產業開發、移民搬遷、生態建設等因素,合理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統籌開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廁所改造,堅決防止造成資金投入偏差和浪費。要把產業開發作為重要依托,持續做大特色產業、做強集體經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經濟保障和人力支撐,實現人居環境靠農民整治、優美人居環境讓農民享受。
王清玉城市是展示一個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集中體現一個地方經濟、文化等綜合實力的重要平臺。因此,加強城市管理,創建衛生縣城和文明縣城,不僅僅是事關城市發展的大事,也事關全縣人民群眾自身的切實利益。今年,我縣創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縣城,我在學習了縣政府趙飚縣長關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暨創建衛生文明縣城的講話后,對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不僅僅只是打掃清潔衛生,把大家的生活環境變的好一些,更重要的是它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全新的變化,開展環境整治活動,使城鄉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房屋道路干干凈凈,人們的心情也會變得愉悅,人民群眾也會感到很滿意,并積極支持政府工作。城鄉環境治理工作是一件好事,通過開展治理活動,使大家對于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不再有膚淺的認識,治理工作既不攤派老百姓,又不增加縣上經濟負擔,還能達到美化環境,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改變群眾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而這對進一步提升我縣對外形象和招商引資形象具有積極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意義。
工作,開展城鄉環境治理工作,是改善群眾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工作。衛生、健康、整潔、文明的生活環境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指標已成為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基本標志,擁有健康和高質量生活環境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創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縣城既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抓手,更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成果,兩者緊密相連,必須有機結合。通過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可以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環境更加優美、交通出行更加方便,為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創造一個舒適的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不斷提升生活滿意指數和幸福指數,充分享受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的成果。
重點,更加堅定不移地深入開展治理和創建活動。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的開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創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縣城,內容豐富、覆蓋面廣、輻射力強、影響力大,各項量化指標和測評標準,涵蓋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了建設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和內在要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創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縣城,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決不能有“一勞永逸、畢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否則就會陷入形式主義,走“突擊一陣子、迎檢花架子、走了老樣子”的老路。必須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既要打好集中整治的“殲滅戰”,也要打好防止反彈的“持久戰”。實踐證明,創衛創文能提升人氣,增長財氣,孕育商機;能深化招商引資,搞活商貿流通,激活市場經濟;能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綜合治理和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這一順應民心、合乎民意的德政工程扎實有效開展。
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又要專項整治、重點突破。對于長期影響城市管理、破壞公共環境的一些老大難問題,要重拳出擊,嚴厲整治。但在執行中,還要注意文明執法的問題,要樹立和落實“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杜絕不文明甚至粗暴野蠻的執法。
同時還要做好宣傳工作,把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創建省級衛生文明縣城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驟,向廣大群眾講充分、講透徹,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讓廣大群眾積極主動投身到這些工作中來。要加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良好的社會文明衛生新風尚。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教育陣地,創造更多群眾易于接受和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使上述活動更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做好動員部署,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形成人人關心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
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創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縣城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一鼓作氣,一干到底,確保如期實現工作目標,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奮斗!
農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費了國家有限的土地資源,惡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等,為此,特以近年來建設的新村聚居點空心化問題為例進行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并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民新村聚居點30個,涉及農戶1328戶,其中:新建點16個714戶,改建點14個614戶。正在建設有的23個1227戶,其中新建點16個974戶,改建點7個253戶。建成鎮吊腳樓村、鎮立山村新村綜合體2個123戶。據調查,建成的新村聚居點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點3個,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點2個,占;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點2個,占;沒有空置住房的聚居點23個,占。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舉家外出戶增多。當前,農民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得收入。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進城打工、經商或謀生的人數不斷攀升,導致農村人口密度逐年遞減,直接導致了“人去房空”現象的出現。全縣大多數村外出務工人員人數高達80%以上,其中舉家外出戶達30以上??h20xx年建成的鎮村聚居點共25戶85人,其中:村10戶38人,吊腳樓村15戶47人。該聚居點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節性外出27人,占總人口的,常年外出39人,占總人口的,該聚居點新建農房常年無人居住9戶,占總戶數的,季節性無人居住10戶,占總戶數的40%。
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部分外出務工經商先富起來的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城市站穩腳跟后,舉家遷往城鎮生活。國家大力推進“一主三化”發展,城鎮吸引力增加,各項就業、就醫、就學、文化等環境條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紛紛遷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現象日趨加重。目前,縣鎮、鎮、鎮、鎮、鎮、鄉等6個鄉鎮都在進行場鎮開發,鄰近場鎮或有能力的農戶都在集鎮購房。如,鎮騎龍寨村農民新村聚居點共30農戶,就有7戶在城鎮購買房屋,占總戶數的。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部分群眾對老宅一直戀戀不舍,總認為老宅基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歷史原因,農村一戶多基、超標準占地,占用耕地建房,農房遷建后舊宅基地普遍閑置,致使農村長期以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房不拆舊房”,致使一戶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沒能很好落實,許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舊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戶多宅。所調查的縣鎮村、鎮騎寨村、吳家橋村三個新村聚居點,建了新房未拆除舊房將宅基地還耕的建房戶達到15戶,占新建農房戶數的。
四是早期規劃不合理。一些新村建設規劃比較簡單,對村莊功能分區布局、基礎設施配套、群眾生產生活習慣考慮不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再加上執行規劃的法律約束力不強,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隨意性。如縣已建成的鎮村農民新村聚居點,村組織就沒考慮到農戶的耕作半徑,將150戶農戶集中到一起,造成農戶生產不方便。
為確保新村建設“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設中堅持“四個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科學規劃布局,強化產業支撐,突出鄉村特色,統籌推進全縣新村建設。
一是群眾申建與政府指導相結合??h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新村建設“申建制”,統一制定出臺新村建設獎補政策,發動群眾自愿申建,對30戶以上群眾提出申建要求,經村組申請、鄉鎮審查、部門評審、縣級審批等流程審核通過的,納入全縣新村建設計劃。在實施過程中,由建房戶成立業主建設管理委員會,自主選擇施工單位、負責材料采購、監督資金使用和建設質量,既賦予群眾新村建設的監管權和話語權,又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實現了政府意圖與群眾意愿的有機統一。目前,全縣在建的23個新村聚居點的1227戶農戶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設的。
二是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堅持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產村相融互動,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著力發展優質柑橘、綠色蔬菜、現代畜禽、道地中藥材和高效經濟林等特色優勢農業,以及鄉村生態旅游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全縣新發展優質甜橙、油桃等優質水果3萬畝,綠色蔬菜3萬畝,薄殼核桃、九葉青花椒等高效經濟林2萬畝,道地中藥材1萬畝,建成工廠化生豬繁育基地18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88個,發展生豬適度規模養殖戶5516戶,發展特色家禽規模養殖戶254戶。初步形成了郪涪兩江流域優質蔬菜產業示范區、蓬樂路優質甜橙(檸檬)產業示范區、射大路優質干果產業示范區、羅桂路優質生豬產業示范區等“四大”產業區和隆盛現代農業園區。
三是規劃引領與尊重民意相結合。堅持“綠色、人文、智慧、集約”的規劃理念,統籌謀劃新村的產業布局、生態保護及基礎設施,做到新村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旅游規劃等多規融合。同時,充分尊重群眾喜好,多次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征求群眾對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并根據民意調整規劃,著力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群眾滿意”的新農村,水村幸福美麗新村規劃2013年獲得了國家住建部“美麗鄉村”稱號。
四是新村建設與新村開發相結合在新村建設中,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新村建設,建設農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時,打造開發新村旅游商貿等產業,著力培植新村產業,繁榮鄉村經濟。如在建設藥香小鎮新村綜合體中,通過公開招標吸引永逸集團投資5億元參與新村安置房建設、場鎮開發建設,著力打造集養生、養老、旅游為一體的“全國知名藥香小鎮”。
治理農村“空心化”,是推進城鄉統籌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的重大舉措,是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破解建設用地難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強化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今年上半年,我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認真負責的做好醫療工作。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所在,為此,我抱著為患者負責的精神,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熱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堅持把工作獻給社會,把愛心捧給患者,受到了村民的好評。重點強化以人為本的職業責任,職業美德,職業紀律教育,以一切為病人,一切方便病人,現對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進行以下總結。
積極改善就醫環境,樹立衛生室良好形象。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技校規范,操作規程,工作質量標準,使醫療活動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嚴防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嚴格執行xxx關于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隔離技術規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檢驗核對制度,加強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管理,按要求消毒,毀形,焚燒處理。
認真寫門診日志,按時統計上報,處方各種表冊按規定填寫。身兼數職,由于條件所限,在護理與藥事方面的工作也由我一人擔任,在這兩方面我仍需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到規范護理的合理安全用藥。在日常診療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做為一名中醫師的特長,用中醫四診辯癥的理論和針灸理療特色為廣大農村醫患服務。
除了正常的上下班外,按時參加值班制度。配合本院下鄉送健康服務活動,積極參與,并做好基本的服務工作。堅持為村民進行健康咨詢及宣傳工作,努力慣徹預防醫學在基層的優勢。按時參加本院的例會及業務學習培訓,并記錄完整。于今年取得了中醫全科醫師主治資格。
在上半年里,我所有的工作與生活都與各位領導及同事的幫助這密不可分,我懷著真誠的心情感謝大家,在下半年,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勤奮好學,態度端正,目標明確,掌握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學習習慣,擁有自己良好的處事原則,本著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真理過好每一天。
2、推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積極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重點電商企業召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推進會,深入研究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xxx扶貧辦綜合司《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及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扶貧辦《關于做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并結合我市實際和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積極對上申報。
3、推動涉農信息服務資源整合與共享。積極與農業農村局、民政局、郵政局、供銷聯社及金融部門溝通協調,建立涉農信息服務資源整合與共享體系,推動集約化建設和應用。
1、加快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從物流基礎、交通情況、產品保存、運輸成本等方面,進一步提升農村電商物流建設水平,全面完善農村電商物流體系。
2、進一步推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創建工作。積極跟蹤推進,對上爭取,力爭早日獲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按照鎮黨委的總體部署,我村被確定為xx年環境整治工作達標村。年初以來,我村支委加強領導、突出重點、強化措施,使鄉村衛生環境有了新起色,鄉容村貌有了新改觀,為鄉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xx社區作為xx鎮宅俊村亮點工程,自xx年xx月納入xx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建設規劃實施以來,總投資xx萬元,其中中央投資xx萬元,省配套xx萬元,地方配套xx萬元,整合其他部門涉農資金xx萬元,村民集資xx萬元。
隨著環境整治工作不斷深入,我村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個別干部群眾思想認識還存在不到位問題,活動開展得不平衡。部分干部群眾還存在認識不清、辦法不多、措施不夠有力的問題,群眾主動參與意識不強。
入力度,實行資金報批制,扶持村級興建環境整治基礎設施。
20xx年、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
精神為指針,以《城鎮建設管理條例》為依據,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認真汲取20xx年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完善責任落實機制、工作推進機制和資金補助機制,確保我村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環境整治任務。
資源發包、小額信貸信用戶評比結合起來,并組織干部群眾外出參觀學習,真正調動起群眾積極性。
二是在推進機制上下功夫,確保環境整治活動不反彈。全面實行實名播報制,并實行隨機抽查、考評制,推動環境整治工作的縱深開展。
三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盡快掀起活動高潮。以村級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評選“黨員清潔衛生戶”,擴大典型示范覆蓋面,提高典型示范水平。
四是在街道道整治上下功夫,柴糞全面出村,并得到有效利用。
五是在資金補助上下功夫,協調各項目資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六是將大力宣傳環保意識,深入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軟件設施建設。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將人居環境改善同精準扶貧、全域無垃圾、鄉村振興等工作結合,互促互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資金1791.4萬元,硬化貧困戶入戶路15.43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396.5萬元,硬化3661戶貧困戶院落27.89萬平方米;投入資金240萬元,硬化巷道1.92萬平方米;投入資金697萬元,在13個村開展村容村貌整潔工程;創建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4個、縣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個、“萬村整潔”村30個。通過對農村人居環境基礎建設的大量資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機構改革以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責任得到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主管單位積極推進工作,清理亂搭亂建,依法拆除爛房爛墻爛圈、廢棄廠房棚舍等74處,清理積存垃圾263噸,整齊堆放秸稈、柴草、農機具等生產生活資料159處,通道綠化140.5公里6.46萬株,村莊綠化7.9萬株、種花22畝。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村民生活品質。
(一)環境治理效果明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統籌協調的原則對全域無垃圾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各鄉鎮均安排環衛、保潔人員10到20名,各村護林員協助共同負責日常環衛保潔工作的開展,定期確保對轄區生產生活垃圾和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進行清理。全縣購置垃圾清運車輛340輛,修建垃圾房(垃圾臺)196處,購置垃圾箱、垃圾斗1004個,先后清理陳年垃圾4000多噸垃圾,清理整治亂堆亂放垃圾地420多處。20xx年計劃投資3267.45萬元,對全縣11個鄉鎮50個村進行垃圾收運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的治理。
(二)旱廁改造持續開展。各鄉鎮政府所在地、農村社區、行政村結合鄉村規劃,合理布局建設無害化公共廁所,或對原有旱廁進行無害化改造,全縣13個鄉鎮135個行政村,累計改建新建衛生廁所721座,完成率14.42%,衛生廁所覆蓋率2.01%。舉辦全縣廁改技術培訓班一期35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0余份,舉辦宣傳活動120場次7000余人,投入縣級專項資金97.8萬元。20xx年,通過各鄉鎮摸底,計劃投資104.4萬元組織實施旱廁改造任務348戶。
(三)面源治理穩步推進。今年以來,為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主管單位層層靠實工作責任,實地落實廢舊地膜回收和尾菜處理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縣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63噸、村內水塘1口、村內溝渠124公里、村內淤泥160噸、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55噸,新建廢舊地膜回收點7個,回收地膜784噸,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43.6%。農業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對蔬菜主產區尾菜的處理利用,截至目前總體尾菜產生量17028噸,處理利用量6469噸,處理利用率38%,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224頭(只)。20xx年計劃確定1-2個建制村開展生活污水治理試點。
雖然近年來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的涉及面廣、參與部門眾多、持續性強,且農村的基礎條件較差,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所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環境治理不夠徹底。近年來,隨著環境整治工作的持續開展,對各鄉村陳年垃圾的集中清理,全縣環境衛生得到了明顯好轉。但仍有一部分村社內的垃圾清理得還不夠徹底,尤其是偏遠村社的偏僻角落,隨處可見垃圾堆放。由于資源配置的不足和各村環境整治工作開展的不平衡,農村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峻。一是部分基層干部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農村環境就這個樣”的思想根深蒂固,對環境治理態度消極,工作敷衍塞責,走過場,形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二是農村保潔員人員配備較少,工資較低,隊伍參差不齊,有的村挑選保潔員是出于對老弱病殘人員的照顧,而不考慮此類人員能不能擔負起職責,有的村雖然配備了專職保潔員,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監督考核,干好干壞一個樣,工作積極性不高。三是相對于需求資金的不足,資金投入的統籌整合成效不明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仍任重道遠。
(二)面源污水治理滯后。一部分村社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化肥農藥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農業廢棄物隨意丟棄,逐年積累危害土壤生態環境;一部分村鎮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養戶,畜禽養殖排出的糞便及農家廁所的隨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揮發、滲透,直至形成沉積,加之衣物洗滌廢水等污染水質的隨意排放,對周邊水源、土壤、空氣和作物等造成嚴重污染。由于此類面源污染分布較為分散,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強,且農村污水收集渠道管網系統不健全,基本沒有污水處理設施,面源污水治理推廣滯后。
(三)旱廁改造進展緩慢?!靶?,大民生”,廁所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的衛生設施,同時它也關系著農村人居環境的品質提升,近年來,我縣持續加強農村旱廁改造工作,但實際改造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前,我縣農村旱廁改造主要有兩類,化糞池廁所和簡易式水沖廁所,在調研中了解到,一部分村民在政府提供補貼改造廁所的情況下仍不愿改造,主要原因是覺得改造后并不方便?;S池廁所相對造價高,池滿后抽糞困難,加上化糞池水向地下滲透,容易對地下水和土壤的造成污染;而簡易式水沖廁所水桶在冬天容易結凍,不方便使用。
(四)整村建設缺乏規劃。近年來,我縣通過災后重建、危房改造、異地搬遷、集中安置等項目,大力改造農村居住條件,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同時,也存在農村建設無序,管理不足的問題。一是一些農村村容村貌布局欠佳,違建難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農村土地用地規劃缺少科學引領和嚴格規范。很多村社土地沒有任何建設的規劃管理,村民任意建房,違規用地養殖問題突出。大部分違建只通過一定的罰款予以解決,村民不以為然,使罰款失去了約束效力,相關管理部門由于人員少,距離遠,執法程序復雜導致實際管理困難,而村級組織又對違建亂建等情況無權約束管理,造成村民各搞一套,無法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二是一些新建了房的農戶沒有將危房拆掉,這些危房由于無人居住,有的遇雨坍塌,有的長滿荒草,有的堆積雜物垃圾,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提升。
(五)農村內生動力不足。農村環境治理的最大問題,就是村級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政府干、百姓看”等現象時有發生;近些年來,由于國家投入農村的資金越來越多,使群眾在感受到了黨的關懷的同時,又產生了理所當然的心理,將垃圾治理、環境美化等公益性質的工作全部推向政府,養成了事事依賴政府,自己袖手旁觀的習慣。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村民沒有真正參與到人居環境改善的行動中來,村民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加上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亂丟、亂倒、亂扔、亂堆等現象不絕,造成人居環境治理困難。二是大量有識青年都到外地工作,村內缺乏文明風尚的引領,鄉村文化得不到良性發展。
(六)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一是環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廣,直接經濟效益不高,難以形成穩固的長效管理體系。環境治理項目吸引力低,社會資本投入有限;農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資金投入能力不足,垃圾分類、堆放、轉運、處理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二是雖然一些地方通過集中整治較大地改善了基礎設施,但不久便出現了設施閑置破損、雜物亂堆亂放、垃圾污水依舊等問題,原因是沒有建立起管護長效機制。
(一)加大宣傳,提高環保意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必須依靠群眾自身的動力,才能長足有效的開展。一要大力宣傳,通過編寫宣傳材料、書寫固定標語等方式,教育和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環保意識,遵守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自覺做好房前屋后的環境清潔和綠化美化建設,在各學校廣泛開展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意識,帶動家庭改善環境。二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群眾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三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二)創新模式,加強環境治理??傮w來看,我縣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還處在較低水平。在投入總量不足的同時,也存在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因而必須創新投入方式。要建立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不能靠政府全包全攬,要探索建立村級垃圾自收自營的管理模式。政府先期投資一部分設備資金,通過村民或企業承包經營,合理收取垃圾處理費用,在村內進行市場化運營,形成農村垃圾處理的長效鏈條。在自然村劃分片區,組織鄰近農戶,建立環境衛生責任農戶小組,互相監督,形成片點垃圾點的自覺保持。
(三)立足實際,合理改造旱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不同地區農村改廁工作目標;根據地形地貌、農業生產方式、農戶用肥習慣、村社基礎條件等不同,采用適合本地實際的改廁模式,確保達到農村廁所無害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層遞式改廁方案,避免改廁實行一刀切。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企業或個人出資進行廁改后設施維護、糞渣收運等后續工作。
引導集體經濟、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有機肥廠,解決糞便處理問題,打造綠色產業鏈,形成管收用并重、責權利一致的長效管護服務機制。
(四)開展“三拆”,提升村容村貌。通過宣傳發動群眾,政府設資獎補,鄉鎮村集中整治,在農村開展“三拆”行動,一是拆除危舊房、廢棄豬羊圈、廢廁所工棚茅房;二是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三是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在進行“三拆”的同時,要注重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民居、古村落等。通過“三拆”行動,全面提升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面貌,營造整潔的居住環境。
(五)完善機制,加強規劃管理。農村人居環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針對農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設施運行管護,要做到有制度、有資金、有人員,要積極探索建立縣鄉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住戶適量付費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建立專業管護隊伍,確保人居環境建設的成果能持續發揮作用。同時,要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放在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全局視野下統籌規劃,統籌推進,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以鄉和村為單位,立足長遠,尊重科學,順應規律,契合實際,進一步完善村鎮規劃。綜合考慮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亮化等實際問題,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力爭村鎮建設逐步達到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臟亂差問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為進一步探索研究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我縣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構建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根據《*縣委員會*年工作要點》安排,由縣*分管領導牽頭組織*以及相關部門,以集中座談、查閱資料、實地走訪和縣外考察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對*縣鄉村社會治理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了解我縣鄉村治理現狀,存在的問題,收集相關建議意見,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進一步總結經驗、檢視問題、研究對策,形成調研報告?,F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村社會治理基本情況。
選舉產生村級黨組織書記、主任*人(100%實現一肩挑),副主任*人(截至*年*月*日數據)。全縣*個村、*個社區均建立了《民主評議干部制度》《村(社)述職述廉制度》《村(社)民情懇談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責制度》等制度,做到了公開透明、規范上墻。在公共場所設置了固定的村務、黨務、財務公開欄,選舉了村民議事委員會,實行“一定兩議三監督”工作法和“一事一議”制度。
(二)鄉村社會治理情況??傮w來看,“兩項改革”后,各鎮充分發揮黨組織強大的領導力、組織力和號召力,確保鄉村社會治理的正確方向。各鎮通過建立機構、制定方案、落實措施、劃分責任等方式,有效整合各類資源,確立權責明晰、分工負責、內在驅動、激勵有效的鄉村社會治理責任鏈條,進一步健全了各鎮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各鎮基層治理領導小組組長均由鎮黨委書記擔任。鎮黨委書記、各村級黨組織書記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治理實踐、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各鎮面對繁重的任務和復雜的事務,積極統籌布局,做到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并駕齊驅”。同時,大部份鎮村干部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第一時間傾聽訴求、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化解矛盾,忠誠履行職責,竭誠為民服務,堅決扛起了新時代鄉村社會治理的重任。
(三)鄉村社會治理亮點。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結合*實際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工作機制方面,積極探索“三大創新”,即創新建立“*”工作機制、創新構建“1+3+*”治理格局、創新提出“兩雙”治理方法。工作思路方面,樹立“三個導向”,即樹立“正能量”導向、樹立“好結果”導向、樹立“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并重導向,實現了“多點開花”,確保鄉村治理工作有思路、有方向。在探索改革上成功打造全國首個*區“無證明城市”。在試點上組織治理試點建立“五個臺賬”、開展“三步整頓”,社會治理試點“黨建三帶”“以德換得”,基層疾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試點落實“*個*”、實現“五有五重”。在應急管理上堅定履行全州疫情防控的“第一圈層”責任,連續*年無重特大火災,榮獲第五屆*省文明城市。
二、鄉村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和分析,發現目前*縣鄉村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黨的基層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一是經歷換屆人員調整,部分村組干部、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存在求穩心理,遇到矛盾和問題習慣“繞道走”,不能放開手腳帶領群眾干事創業。二是全縣絕大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兩委戰斗力、凝聚力和在群眾中的號召力較弱。三是村基層自治主要以“村兩委”研究制定、落實,村監委負責監督,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村監委對本村事務監督弱化,群眾的公信度不高。
(二)基層干部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鎮村兩級換屆后,兩級黨組織領導配備雖比上屆有所優化,但是還是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專業結構不合理等現狀,領導班子對于鄉村治理思路還不夠清晰,帶頭作用不明顯。二是在鄉村治理的實際過程中,部分鎮村干部知識儲備不足、群眾工作方法單一,對鄉村社會治理仍然陷于過去的舊思維舊模式,缺乏服務意識和創新理念,“重管控、輕服務”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基層工作人員工作量大而繁雜,工作疲于應付,加之流動性大,難以積累群眾基礎和治理經驗,鄉村治理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加之村級事務處理程序越來越規范,剛性支出節節攀升,公用經費不足、長期入不敷出。三是部分村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村干部變動較大,新任村干部“新官不理舊賬”現象依然存在,難以激發化解矛盾主觀動力。
(四)基層群眾內生動力發揮不足。一是村民自治缺乏活力,受傳統的政府主導鄉村治理模式的影響,部分群眾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和“信訪不信法”的認識,主動謀劃發展、尋求發展的動力和能力發揮不夠,自治活力不足。二是鄉風民俗弱化,隨著市場經濟的興盛,村莊道德規范被物化,優良傳統的鄉風民俗在鄉村治理的約束性不斷減弱,新完善的村規民約要在鄉村治理發揮作用,成為群眾共識,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三是自治理念理解不深入,群眾老村觀念根深蒂固,依然以原建制村為中心,抵觸“外村”干部的管理,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監督等方面的主體作用未完全調動和發揮。
(五)部分現有體制機制不健全。一是權責配置不盡合理,對于涉及多個行業領域的綜合性工作,存在布局不合理、政出多門、多頭安排、重復安排、“交叉打架”的情況。二是制度機制不盡完善,如雪亮工程的運維考核機制、網格員準入退出和考核機制、工作協調機制、公共權力行使監督機制等制度機制的不完善,造成治理目標難以實現。三是執行落實不盡堅決,一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但是在具體執行中卻存在“制度虛設”“制度空轉”“制度失靈”等制度執行不力的現象。
(一)完善黨的全面領導。一是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辦事公道、能力強、威望高、群眾認可的人才充實到村組干部隊伍中,參與村級事務決策、管理、監督等工作,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社會治理的強大效能。吸引返鄉優秀大學生和青年致富能手入黨,引入新鮮血液,激發黨組織活力,不斷提升黨建引領鄉村社會治理水平。二是加強村(社)規范化建設,逐步規范村級建制調整后村干部分工、財務管理、議事規則、村務公開等村級基本管理制度,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增強服務群眾功能,改變群眾各自為陣,融入不夠的問題。三是完善便民服務中心工作責任和管理權限,把必要的審批服務權限放到服務中心,健全綜合性便民服務平臺并向村組延伸,實現“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降低群眾辦事成本。
(二)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一是增強行政執行能力,通過對村(社)干部全覆蓋式的理論培訓,分層分類的專項培訓,不斷增強執行能力,確保他們對不斷出現新的風險和挑戰作出準確判斷和正確應對。二是增強為民服務能力,目前各村要求配備網格員、衛生防疫員、森林防火員、地災報警員、糾紛調解員、治安輔警等,實際上很難做到,也會造成極大的人力和財力浪費。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各自為陣的網格員、護林員、地災監測員等資源進行整合,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一網多用”新機制,允許“一員多用”“兼職兼薪”,以此激發活力、發揮整體效益。三是依靠科技支撐,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積極優化拓展“雪亮工程+鄉村智慧平臺”建設,培養一批懂電腦、懂信息、懂數據的村組干部,為社會治安防控、震懾犯罪、治安災害監測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深入推進智能零發案村落(社區)創建,提高科技在基層治理的運用深度。
積極發動黨員干部參與到構建“和諧家庭、和諧院落、和諧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新景象。三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根據各村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區位交通、發展基礎等特點,在脫貧攻堅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導向、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要求,主推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幫、店戶聯結的“五聯”模式,鼓勵村集體以資源生財、企業以智力和市場生財,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提高集體資產經營效益,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四是培育發展大同社工、啟創等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引導群眾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發揮其在創新社會治理、服務保障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四)推進基層法治和德治建設。一是常態化開展“兩聯一進”群眾全覆蓋工作,以“八五”普法和“法律七進”為載體,培養法律明白人,健全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安置幫教體系,對社會丑惡現象、道德滑坡、公然對抗法律等行為進行規制,形成群眾親法、信法、學法、用法的行為自覺。嚴厲打擊“兩搶一盜”、電信詐騙、吸毒販毒、破壞重點工程建設、濫砍濫伐、私拉盜運等各類違法行為,營造良好的鄉村治安環境。二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組織群眾開展法治宣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現有宣講團資源,深化文明感恩、選樹創建先進典型、完善志愿服務體系、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等多種方式,大力培養鄉村禮信、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引領人和傳承人,不斷提升社會道德文明水平,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三是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發揮鎮村“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引領帶動、協調監督等作用,依托農民夜校等組織“兩代表一委員”、鄉賢鄉紳、威望老人、返鄉能人等話黨恩、講政策、傳技術,不斷引領帶動本村的建設和治理,實現組織融合、人心融合、治理融合、發展融合。
(五)完善制度建設,為基層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理順縣級部門與各鎮之間的關系,推動縣級審批管理權限向各鎮進一步下放或委托鎮政府直接管理,推動機構高效運行,實現各鎮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二是建立有效的考核監督激勵機制,可將村級干部納入年度目標績效差異化考核范疇,不斷提高村級干部養老保險待遇,購買人身意外保險,解決后顧之憂,激勵干事創業激情。三是健全社會評價體系,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泛參與者、治理績效的最大受益者、治理制度的最終評判者。通過深度參與,社會評價,不斷完善各項機制,切實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實現基層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融合。抓好抓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鞏固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成效,讓新老村民一起賦予鄉村振興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核,努力實現鄉村和諧美到生活美的蛻變。
為深入貫徹落實區委《關于印發〈×區開展“學黨史、解民困、辦實事”活動實施方案〉等三個方案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按照“大調研、大培訓、大整治”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行動的要求,我深入×鎮×村開展調研,先后走訪農戶和合作社,并通過與農戶、合作社負責人和村干部座談交流,進一步掌握了情況,梳理了脈絡,對如何提升×村治理能力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一、基本情況。
×村位于×省×市×區×鎮,地處×區東北部,距城區約15公里,之前是×鎮唯一的貧困村。全村現轄3個村民小組×戶×人,有耕地×畝,其中水澆地×畝、旱砂地×畝。經濟作物主要以菊芋、小麥、玉米和胡麻為主。該村通過大力發展“五小”產業,落實扶貧專項貸款×戶×萬元、實施易地搬遷×戶、危房改造×戶。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全村×戶×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
二、農村治理現狀。
(一)產業興旺方面。
堅持黨建引領發展,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思路,通過實施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行動和黨員創業帶富工程,大力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上、品牌樹在產業鏈上”的“四鏈富民”抱團發展模式,著力打造“×菊芋”“×珍”醬菜、“黑膜馬鈴薯”等特色品牌,全村×名黨員成功創辦專業合作社,×名黨員成為種養殖大戶,累計培養黨員致富典型×名,帶動全村×戶×名低收入家庭人口實現穩定增收,戶均年增收×萬余元。堅持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由×名黨員帶頭,動員農戶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轉土地×畝種植菊芋,年產量達到×多噸,畝均收益達×元以上,帶動×戶農戶戶均增收×萬元,×戶農戶穩步增收。同時,堅持擴大農作物播種面積與整治撂荒地相結合,將×多畝長期撂荒地流轉給×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流轉費×萬元,進一步推動了土地復耕復產,實現了村民多渠道增收,有效解決了該村的撂荒地問題。
(二)生態宜居方面。
(三)鄉風文明方面。
(四)治理有效方面。
×村全面落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借助村民代表會議這一議事平臺,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和重大村務,都必須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方能實施,有力促進了村務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充分體現了村民當家作主的權力,進一步推進了村級治理規范化和法制化進程。依法依規辦事,×村黨支部高度重視依法治村工作,建立健全“一把手”負責制,統一部署,細化任務,抓好落實。抓好集中學習,結合村務實際需求安排做好法律法規方面的學習內容,不斷強化村“兩委”干部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運用法治思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機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三議五會”工作法,做到依法依規運用權力,營造了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氛圍環境。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村在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過這次調研,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和短板。
(一)產業帶動能力不強?!链逑啾扔凇伶偟钠渌?,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單一,主要以種養殖為主,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低,農業抗風險能力低;村集體經濟收入相對單一,具有不穩定性,持續增收渠道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土地大面積撂荒。
(二)“三農”帶頭人缺乏。新一代農民更多的是選擇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務農,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和人才的匱乏。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婦女,以及來回奔波的農民工,多數缺乏文化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能,靠體力和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粗放經營。
(三)群眾文化生活依然匱乏。相比以前,農村文化生活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農村文化生活依然匱乏。當前,一些農村封建迷信、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屢見不鮮,優秀道德規范、公序良俗失效,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受婚則、不睦鄰里的現象日漸增多。
(四)生態環境需要改善?!扒鍧嵿l村·×庭院”五年專項行動推進緩慢,“積分超市”作用發揮不充分;部分公共區域仍然“臟亂差”,農戶院內亂堆亂放,部分廢舊農膜、田間尾菜和畜禽廢棄物清理不及時等,道路兩側綠化帶存在死株、缺株、半截苗、老頭苗現象。
(五)村黨支部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貫徹上級決策部署還不夠堅決徹底,創新發展的主動性不強,被動等待上級安排的多;主動謀劃工作、推動工作辦法不多,尤其是謀劃爭取項目積極性不夠。對“積分超市”平臺的認識不夠,未調動起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垃圾清理等工作的積極性;評選評比制度不規范,沒有固定參與評選評比的人員,結果的公平、公正性難以把控。
四、意見及建議。
堅持以xx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個振興,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推動鄉村全面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一)堅持產業引領。
xxxxxx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是積極謀劃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借助×開發供水工程,依托×投資有限公司食葵種植加工基地建設項目,在長期流轉撂荒地×多畝基礎上,流轉土地×畝種植食葵,謀劃建設萬畝智慧農業產業園,吸引更多的群眾就業,提高收入。同時,加大對園區道路、水電的建設力度,健全園區基礎設施,不斷提高園區承載能力。
二是全力提升特色品牌效益。依托×生物有限公司菊芋種植、×農業有限公司醬菜加工,帶動群眾加大菊芋、洋姜、“黑膜馬鈴薯”種植面積,建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品牌管理,以過硬品質提高競爭力、擴大占有率,不斷提升“×菊芋”“×珍”醬菜的品牌效益,真正讓群眾享受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帶來的收益。
三是著力發展“五小”產業。積極落實產業扶持政策,深入挖掘小產業離家近、成本低、見效快、易操作的優勢,扶持一批有發展意愿、有帶動能力、有示范效應的“五小”產業戶,引導更多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發展、多點發力打造特色“五小產業”,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
(二)強化人才支撐。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村人口回流,通過人才流入促進農村發展,并創造條件鼓勵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斷的人才為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注入活力。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等,鼓勵他們到農村來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
二是大力扶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優秀創業能手,農村職業經紀人、經理人、種植養殖加工能手、農業科技帶頭人、文化能人,培育一支有一技之長、能夠帶頭致富、帶動鄉村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的實用人才隊伍。
三是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加強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三)加強文化建設。
通過鄉村文化建設,能夠有效滿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村民精神風貌,推動形成良好民風民俗,在引導村民形成心理認同與達成價值共識中構建良好社會秩序,從而使鄉村治理達到新高度。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見》(x黨發〔20xx〕x號)精神,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按照《關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次全會精神開展專題調研的通知》要求,x月xx日-xx日,我帶領xx區鄉村治理調研組到兩鄉兩鎮開展鄉村治理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實現農業增加值xx億元,同比增長xx%;
預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xx%。
(一)鄉村黨組織建設方面。一是全面落實從嚴治黨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得到強化。持續推進“三大三強”行動、“兩個帶頭人”工程,強化基層基礎保障,加大發展青年農民黨員力度,加強后備力量培養,增強村“兩委”致富帶富能力,通過跟蹤動態管理、提升能力素質,實現兩個帶頭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縣級領導及部門包村工作制,明確xx名縣級領導和xx個部門包抓xx區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黨建引領、抓產業興旺、抓生態宜居、抓鄉風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焙痛俎r民增收的原則開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隊伍建設,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新動能。形成村(社區)“兩委”成員任職資格條件常態化審查機制,全面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主任“一肩挑”,對不勝任、不盡職的村黨組織書記堅決調整,補齊配強村“兩委”成員xx名,并對所有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從嚴落實縣級備案制度。注重在一線調研督查考察識別干部,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調研、督查、收集資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領導干部履職擔當、經受疫情防控考驗等情況,作為干部評先評優、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據,對在疫情期間大局意識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的進行調整撤換。三是深入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整治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深入摸排確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x個、薄弱村黨組織x個。制定軟弱渙散村和薄弱村黨組織整頓方案,嚴格落實“四個一”整頓措施,明確包抓縣級領導、聯村機關單位和鄉鎮包村干部、第一書記工作職責,力爭年底前將現有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高效整頓轉化出列。四是推行農村黨員包戶責任制管理模式,黨員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農村黨員“1+n”包戶責任制及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在黨員戶院落門口統一掛置“共產黨員戶”標牌,亮明黨員身份,將包戶及崗位履職情況作為黨員“先鋒指數考評”重要指標,增強黨員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責任感榮譽感,發揮黨員在鄉村治理上的先鋒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xxx名農村黨員共包戶xxx戶。疫情防控期間,成立“黨員先鋒隊、志愿幫扶隊、義務宣傳隊”,黨員亮明身份,帶頭落實防控措施,沖鋒一線開展排查、消殺、服務群眾、宣傳等工作。五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建立工作臺賬,明確目標任務,分門別類指導發展,加強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和使用,確保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20xx年,實施通貴鄉河灘村、司家橋村“多村一品”日光溫室建設及掌政鎮強家廟村、堿富橋村、五渡橋村、永南村日光溫室建設等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
優化民生服務保障,打造留守兒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飯桌等。做好應急生產生活物資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xx區協調上級應急管理部門向鄉鎮下撥棉帳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資便于救災時統一調度。做好xx區應急物資儲備庫及應急指揮中心項目申報工作,為扎實做好應對突發事件調配物資奠定堅實基礎。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緊緊圍繞“55124”模式,全面做實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推進村級治理規范化和法制化進程。通過村民代表會議這一議事平臺,使村內的大事不再由少數干部說了算,做到了還權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重大村務都必須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方能實施,促進了村務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充分體現了村民當家作主的權力,使村民真正實現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目的。深入開展民主協商工作。進一步健全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程、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規則,把協商的價值取向和規則制度融入村規民約,為村民開展協商實踐提供指導。規范協商程序,明確《行政村民主協商指導目錄》和《城市社區民主協商指導目錄》,規范了城鄉社區協商工作流程,提出協商議題和內容、確定協商人員、組織開展協商活動、形成協商決策、協商成果的反饋和運用等,進一步增強基層協商的可操作性和規范性。堅持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堅持“兩代表一委員”和法律顧問列席鄉鎮、村居兩級重大事項管理決策制度,重大問題堅持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集體決定后實行分工負責、落實責任,并嚴格執行黨委的決議。繼續進行村務公開工作。將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的總體規劃,全面部署,整體推進。一是按照《xx區村務公開指導目錄》將公開內容劃為黨務、村務、財務、服務四大類xx項全部公開。二是規范公開程序。村務公開按照村委會提出公開方案、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查、村“兩委”討論確定、村委會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進行公開。公開時間上分為長期公開、即時公開、定期公開,確保公開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使農民對村級事務享有更廣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權。三是明確鄉鎮“一把手”和分管領導作為本鄉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制定了考核辦法,實地、明查,暗訪、走訪農戶等方式,對各鄉鎮、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行督查。
每季度由鄉鎮、街道上報轄區黨員信教排查情況,并及時對發現的信教黨員進行教育轉化。
新建月牙湖鄉濱河家園五村等x個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濱河家園四村、通南村x個農民文化大院。深入實施文化扶貧惠民工程,圍繞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化惠民“四送六進”“我們的節日”等主題,廣泛開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愛親、鄰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題實踐活動,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文明鄉風。
(六)鄉村信息化建設方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目前,興慶區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正在逐步推進,系統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統上辦理民政、社保、衛計、開證明等業務,相關數據信息會推送到政務云,由相關業務人員完成任務清單。該平臺充分做到了各類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眾辦事效率,有利于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推進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建設,今年x月開始建設xx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指揮中心鄉鎮、街道及村(社區)三、四級平臺,已建成x個鄉鎮、xx個街道辦事處三級平臺,各社區(村)四級平臺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目前,三級平臺與中心的工作銜接率達到了100%,運行暢通,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部分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發揮不足,貫徹上級決策部署不夠堅決徹底,思想政治建設及中心任務與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結合不緊,積極謀創新促發展的主動性不強,被動等待上級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結合工作實際,創新性開展工作的少,積極謀劃工作、推動工作辦法不多。村黨群活動服務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夠規范,作用發揮還不充分。
個別黨員長期游離于黨組織監管之外,不履行黨員義務,不參加組織生活。雖然下發了不合格黨員的處置管理辦法,但在實際落實處置不合格黨員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基層黨組織斗爭意識不強、老好人思想作祟、嚴肅教育管理黨員的態度不堅決的問題,管理教育黨員的實招落空,沒有起到處置一個、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備干部儲備不足問題仍然存在。個別村出現后備力量匱乏、培養缺失、選人用人難的情況。有的后備干部綜合素質不高,難以符合現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備干部培養停留在紙上,能夠得到組織信賴、群眾認可的后備干部較少。
(四)村民民主素質不高,主人翁意識不強。傳統思想導致村民在村級、鄉級社會事務中的主人意識、平等意識、自主意識缺乏,依附觀念濃厚。對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反應冷淡,既不愿意參與競選,也不愿意參與監督、管理和決策,對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倡導提出的公共事務漠不關心。
用“減法”警示后進,讓落后者有壓力,督促其改進。經過實地走訪,一是xx區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當前主抓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緊密結合環境衛生整治作為重點納入積分管理,而村規民約中道德風尚、優秀傳統、純樸民風等約定只是書面納入了積分制管理細則,并沒有實際進行積分獎罰。二是大多數村只是對積極遵守村規民約而積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積分兌換獎勵的辦法措施,忽視了對不積極履行村規民約甚至做出違背村規民約的不文明行為導致積分為負分的村民的懲罰措施,從而影響村規民約積分管理警示作用的發揮。
(六)法治政府建設不足,法治意識不強。一是基層普法宣傳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識,而執法實踐結合較少,群眾參與熱情不高,導致普法走過場,收效低。二是領導干部學法意識不夠,缺乏對本部門或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主動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七)鄉風文明建設仍需進一步提高。由于各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重視程度不同、村民文化素養存在差異,導致各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不均衡、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依然存在。
(八)脫貧攻堅任務依然繁重。一是群眾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有待提高,在產業結構調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訓、外出穩定務工、自主創業等方面均有畏難情緒。二是新創家園存在戶口遷移問題、房屋產權證辦理問題急需解決。
(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夠徹底,群眾參與度不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轉,院內亂堆亂放問題容易反彈,對“小散亂污”排查不徹底,還存在“燈下黑”現象。部分村群眾發動不夠、群眾參與度不高,只是依靠鄉村兩級干部和環衛進行整治。
(十)產業發展不均衡,產業結構還需優化。一是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規?;洜I水平低,農產品產業鏈單一。二是農業資源整合效果不明顯,農產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農業基礎設施配備不齊,農業技術人才引進不夠。
四、意見及建議。
(一)堅持黨建引領,提升組織力。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促基層治理、促鄉風文明,實施農村基層黨建“抓鄉促村、整鄉推進”示范鄉村創建行動,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對農村各類組織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實施有效領導,切實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優化農村黨組織“評星定級”考評細則,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工作納入其中,促進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續教育管理好現有“金牌書記”隊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進帶后進考核辦法,真正發揮“金牌效應”。
(三)細化積分細則,落實獎懲并行。全面系統將村規民約約定內容全部納入積分制管理,細化積分細則,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獎勵和懲罰措施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予以實施。村規民約積分要與“紅黃藍榜”密切結合,不斷更新,隨時張榜,及時“晾曬”出村里隨時出現的善惡美丑。
要開展民主參與的權利意識教育,使村民樹立民主參與、當家作主的權利意識和民主意識;
要通過開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觀念教育,使村民強烈認識到自己利益、權利的主體性和不可侵犯性,樹立較強的民主責任感。
(五)督促干部學法,創新普法方式。一是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層黨政領導處在矛盾問題的最前沿,領導干部述法、學法、考法作為一項硬規定,硬執行查看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對普法骨干、工作人員理念及運行能力的培訓和指導,轉變普法工作認識,落實普法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提高對普法責任部門的督察督導力度,真正讓普法責任制度得到實施。二是普法改變方式,由突出對法律知識和新頒布的法律的宣傳,轉變為法治信仰的培育。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一種生活習慣,生活方式,讓群眾信法,樹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維,考慮違法后果,懂得事事處處具有法律意識,遇到問題麻煩懂得拿起法律武器進行保護,而不是動輒信訪不信法。
(六)探索產業扶貧,實現脫貧致富。一是加強產業和建檔戶的利益聯動機制。積極探索建檔立卡戶以土地、實物、資金、勞動力等入股企業的利益聯動機制,提高產業的帶動作用。同時,優先發展貧困群眾能直接參與的設施農業和村頭工廠,持續擴大就業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繼續強化各鄉鎮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加快各項任務落實。統籌規劃政策、資金、人員等要素,加快扶貧資金的使用落實,向基礎設施改造、扶貧產業發展、建檔立卡戶就業、村頭扶貧產業工作傾斜。
(七)推進環境整治,創建美麗村居。一是高效推進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充分發動村(居)民參與,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激勵機制,助力創建文明城市和農村美麗村居。二是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實質上的違章、危房、斷壁殘垣拆出來,又要把群眾思想的頑疾根除,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讓廣大群眾樹立新思想、新意識、新習慣。
(八)繪制發展藍圖,推動鄉村振興。一是科學謀劃布局。各鄉鎮根據本鄉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準確定位、科學謀劃發展思路,制定鄉鎮總體規劃、村莊布局規劃、鄉村振興規劃等。二是提升農產品品質及附加值。繼續優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農業產業種類,打造農業公園、采摘園、農家小院燒烤、農事體驗園等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動全域旅游。各鄉鎮以xx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根據鄉鎮總體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農業、旅游、生態、文化、藝術等資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發展質量。
?
近年來,彭陽縣嚴格執行中央及區、市黨委和政府有關安排部署,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以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以“五土”共改(土窯、土房、土墻、土棚、土路)為抓手,以“三個結合”(結合彭陽縣山花旅游節集中治理“臟亂差”,結合春耕生產全面清理畜禽糞污和農用殘膜,結合“四個一”林草產業發展庭院經濟)為切入點,全力整治農村“臟亂差”現象,村容村貌明顯提升。
(一)強化領導、保障資金,環境整治全面鋪開。
縣委和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來打,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建立了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制和部門分工協作機制,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形成了縣級主抓、部門聯動、鄉村主體、群眾參與,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為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20xx年以來,累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費2億多元,有力地保障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源頭管控、常態治理,垃圾整治成效顯著。
12個鄉鎮農村環衛保潔全部實行市場化運行,建成鄉級生活垃圾壓縮轉運站9個,鄉鎮垃圾填埋場和村莊垃圾收集點覆蓋率達到100%,農村垃圾整治率達90%,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率達到100%。因地制宜推廣微生物發酵、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等技術,畜禽糞污資源利用率達90%;全面推廣運用“163”殘膜回收利用模式,農用殘膜回收率達95%以上;積極推廣秸稈青貯、秸稈還田等技術,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以上。
(三)建管并舉、分類實施,農村改廁安全有序。
堅持宜分戶則分戶、宜集中則集中,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累計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8165戶,建成公廁30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由20xx年的18.9%提高到41.1%。按照“誰使用、誰負責,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與廁所改造農戶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與改廁代建企業簽訂建設后續維修服務合同,確保安全建設、安全使用、長期運行。
(四)完善設施、強化監管,污水治理梯次推進。
借助美麗小城鎮建設等項目,在茹河、紅河、蒲河等三河流域沿線鄉鎮、街道(中心村)、居民點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32座,配套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所有生活污水全部接管納網集中處理。結合現有生態環境執法力量和農村環境質量試點監測工作,加強對日處理能力20立方米及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確保生活污水達標排放。認真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加大對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辦力度和執法頻次,有效遏制農村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五)點面結合、系統治理,鄉村環境更加宜居。
全力實施全域“五土”共改工程,集中力量對縣內四條主干道沿線環境進行了整治,主干道沿線環境明顯優化農村“五土”基本清零。扎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全面清理村莊、河道、道路兩側建筑垃圾和堆積的柴草雜物、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村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成功創建全區第二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韓柴公路被自治區文明辦、交通運輸廳命名為寧夏最美農村路,城陽鄉劉河村(第四批)和古城鎮任河村(第五屆)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雖然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離上級黨委和政府的要求以及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制度落實執行上還有差距。部門、鄉鎮對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認識還不夠高,抓深入、抓長效不夠;群眾落后的生產生活習慣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環境衛生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還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
二是精細化管理上還有差距。對社會化環衛公司管理主要以鄉鎮考核打分為主,全方位、全天候的監督管理不夠;對農戶的管理多以村組為單位,缺乏具體的管理教育方式和有效的督促引導,農戶莊前屋后亂堆亂倒現象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和難點。
三是常態化機制上還有差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還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標準,建立嚴格的考核考評制度,形成長效管護機制。
四是群眾廣泛參與上還有差距。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參與程度不高,認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當旁觀者,不當參與者,亂堆亂倒現象時有發生,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情況依然存在。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要結合縣域資源稟賦、自然條件和區位特點,找到自己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良方”,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一)科學規劃統籌實施是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前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土墻土棚拆除等多個方面,涉及點多,覆蓋面廣,必須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科學謀劃,統籌推進。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原則,發揮規劃的先導性作用和基礎性地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縣域村莊布局規劃、村莊整治規劃,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有效銜接,科學確定整治目標任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二是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村情,區別對待,一村一策,合理確定每個區域整治的重點,并提出明確的路線圖、時間表,壓差推進。三是突出示范引領,統籌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等,集中打造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和“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村,通過以點帶面,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促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整體提升。
(二)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是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基礎。農民群眾是鄉村的主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離不開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一是加大宣傳教育,通過廣播、網絡、微信群、宣傳資料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和普及環保知識,選樹表揚一批正面典型,通報懲治一批反面案例,激發廣大村民內生動力,促進群眾觀念由“要我環?!毕颉拔乙h?!鞭D變。二是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和“黑紅榜”制度,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以“小實惠”換“大文明”,變“要我干”為“我要干”。三是充分發揮鄉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組織領導作用以及黨員示范帶動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加強農民教育管理,在主動搞好村部、自家環境整治工作的同時,約束不衛生、不文明、不健康行為,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動員農民自覺動手改造美化家園,變“一頭冷一頭熱”為“兩頭熱”。四是通過工青婦、志愿者、協會等群團組織組織開展一些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主題的活動,形成全民參與、攜手共建的社會氛圍。
(三)實施精細化管理是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關鍵。一是堅持“合理區劃、網格管理、定人定責、層層督查”的工作原則,實行網格化管理模式,以156個行政村為單元劃分大網格,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小網格,網格長、網格員實行專兼結合的辦法運行,大網格長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小網格長由村民小組長或村監會主任擔任,公共區域網格員由公益性崗位、生態護林員組成,負責村組道路、村內溝渠、河道等公共區域衛生管護;農戶以20-30戶劃為一小網格,網格員由村兩委成員(含村支書)、村監會成員、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員兼任,負責督促農戶做好房前屋后及院內外衛生清理、并實行門前三包。二是各鄉鎮成立環衛管理站,分管領導擔任負責人,并將往年已簽訂的第三方保潔服務納入管理,承擔合同簽訂區域的保潔工作,由鄉鎮管理考核。三是廣泛動員群眾參與監督,公開舉報二維碼,暢通舉報方式,發現問題隨時舉報,行業部門督促鄉鎮環衛管理站、保潔公司整改落實,并計入平時考核。
今年以來,標里鎮鄉村治理工作堅持以__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__在安徽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一、基本情況。
標里鎮隸屬安徽省毫州市渦陽縣,在渦陽縣城西部,距縣城20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135個自然莊,標里、新德兩個集市,總人口萬人,耕地萬畝,總面積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西與譙城區的立德鎮相鄰,北與譙城區的城父鎮、東北與陳大鎮交界,東與花溝鎮毗連,南同臨湖鎮、店集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配套齊全。2020年標里鎮全面貫徹落實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省司法廳《關于貫徹_中央辦公廳_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皖農工辦【2019】30號)、《安徽省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工作方案》(皖農工辦【2020】11號)和《渦陽縣鄉村治理示范工作方案》(渦農工辦【2020】5號)要求,以“補齊短板、拉長長板、加強底板”為總抓手,不斷夯實基層組織、深化村民自治、強化鄉村法治、提高鄉村德治水平,逐步建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鄉風文明、民風淳樸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大力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全鎮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建立,標里鎮柏華行政村被確定為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三)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激發群眾參與活力。一是健全“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兩委聯席會議”、村民會議、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議事會等制度,規范了村務民主決策程序。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等村民自我約柬制度,提升村民自我教育、服務和管理能力。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對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由村民協商決定。結合參與主體的情況和具體事項,健全完善村(居)民理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評議等制度,探索建立“百姓說事廳”協商形式,暢通了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二是堅持村務公開。進一步完善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梳理村級事務公開清單,實行定期公開與即時公開相結合。推廣村級事務“陽光公開”監管平臺,引導建立“村民微信群”、“鄉村公眾號”等,加強群眾對村級權力有效監督,健全村務檔案管理制度。及時開展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三是全面推進農村公共空間治理。農村公共空間治理與基層黨建、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造林綠化、“一塊田”建設、改廁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等有機結合,與“三資清理”“三長制”相結合,厘清公私界限,優化公共空間,壯大村集體經濟,解決涉農涉地矛盾糾紛,有效推進鄉村振興。
(五)強化鄉村德治建設,涵育傳播文明鄉風。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依托道德講堂引領核心價值觀,將農村文化長廊、文化墻、文化廣場路燈作為核心價值觀宣傳的主陣地,讓群眾抬頭即見、耳熟能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開展鄉風文明專項治理。培育好家風,傳承傳播優良家訓;推行移風易俗,選樹移風易俗典型案例。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和獎懲機制,發揮“一約五會”等組織作用,建立婚喪事宜報備制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紀律約束,教育引導群眾反對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天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形成了治理高價彩禮、反對大操大辦的濃厚氛圍。三是扎實培育鄉風文明。全面落實農村“愛心超市”建設,提高群眾參與以德治村的積極性。大力評選表彰各級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五文明戶、最美庭院、孝老之星、退役軍人光榮戶等先進典型,引導農村群眾向上向善。四是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心建設。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全鎮16個村建立文明實踐站,形成縣、鄉、村三級貫通和中心所站密切聯動的工作格局。五是發揮道德模范引領作用。吸取老子“德治之道”精華,傳承向上向善、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重義守信等中華倫理美德。開展“四級好人”評選,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活動,持續開展好人宣講,弘揚正能量。
三、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鎮鄉村治理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個別村級黨組織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能力還比較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還不到位,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婦女和小孩,導致協商議事、民主監督、民主管理效果不佳,影響了村民自治作用的發揮,多方參與鄉村治理的機制還需加強。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雖然積極探索,借力村規民約等各種手段凈化農村社會風氣,但是倡導性內容多、約束性內容少,依靠群眾自治組織管理村民、教育村民的效果還不明顯。
下一步,我鎮將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關于鄉村治理的決策部署,以鄉村振興為總目標,整合全鎮資源和力量,合力打造一批或省級綜合性示范點樣板村,不斷提升鄉村治理工作質量和水平。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自治組織,提高服務群眾意識,逐步提高鄉村治理的能力水平,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楊市村位于樅陽縣白蕩湖東北稍,境內省級、縣級四條公路貫通,交通便捷,是金社鎮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55個脫貧幫扶村之一。全村區域面積6.3平方公里,轄53個村民小組,33個自然村莊,1個街道,人口5700余人(含城鎮居民),耕地面積3367畝(其中水田2597畝,旱地770畝)人均耕地0.6畝,山林面積801畝,有三個圩口。今年以來,該村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睘槟繕?,力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1、人口、勞動力、在外務工人員等情況。
目前全村現有農村總戶數1548戶,農村總人口5350人,全村勞動力約3870人,在外務工人員有3120人,其中脫貧戶外出507人。
2、脫貧攻堅及鞏固脫貧成果情況。
該村20xx年有建檔立卡279戶,人口10xx人,貧困發生率19.80%。20xx年脫貧48戶215人,20xx年脫貧19戶78人,20xx年脫貧25戶109人,20xx年脫貧61戶244人,20xx年脫貧65戶250人,20xx年脫貧63戶12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7%,貧困村順利出列。20xx年脫貧1戶4人,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零。目前該村易致貧邊緣戶5戶,人口數xx人,脫貧監測戶xx戶,人口數42人。
3、村集體經濟情況。
該村利用集體資源,盤活存量土地資產,想方設法擴展增收渠道,村集體收入由20xx年3.4萬元到20xx年24.0997萬元,主要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是圩田、和水面流轉、光伏收益和扶貧專項資金入股分紅收益,集體經濟狀況薄弱。
村兩委干部職數有10人,,其中黨委5人,村委會委員5人,村務監督委員會3人,后備干部1人,扶貧專干1人女性4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人,村民代表81人,村民組長36人,組織機構健全。
該村通過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落實了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使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保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后規范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0xx年黨建引領扶貧資金10萬元入股富源制香廠,20xx年新型農民經營主體扶貧資金10萬元入股樅陽縣富民糧食加工有限公司、產業發展扶貧資金10萬元入股樅金羊業養殖合作社;2019年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實施了5條鄉村公路硬化、水利興修12萬元用于4個塘口清淤,村級發展專項20萬元入股樅陽縣富民糧食加工有限公司、中央財政發展資金10萬元入股樅金羊業養殖合作社,20萬元行業資金實施“萬千工程”入股烏金白茶生態有限公司,銅陵市總工會、樅陽縣總工會提供幫扶資金37萬元新建村為民服務大廳,20xx年扶貧19.5萬元進行樓莊小套泵站建設,扶貧專項資金72萬元實施老茶園改造和新建鋼構廠房。
1、堅持黨建統領發展,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2、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一是加強產業發展利用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合理優化布局,整合自然資源,利用縣文化旅游集團平臺搭建、休閑采摘、農家餐飲、農事體驗活動,與附近的白云巖風景區、狂獅河漂流等觀光旅游、戶外運動對接起來,增加部分幫扶戶的收入。二是大力培養農業產業發展的實用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農村專業技術、熟練技術和種養殖技術的能手隊伍,使之成為新型職業農民、電商服務人員,利用遠程教育和現場教育相結合,開展科技培訓入戶、技術服務入戶、農業信息入戶,提高科技帶頭人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帶動輻射能力。三是主動聯系縣農業農村投資發展公司流轉部分村民自留山山林和村集體山林對接國家儲備林項目,這樣可以增加村民和集體收入,村集體可作為縣農投公司委托方對山林進行有效管理,協助公司砍伐經濟價值低的雜狀樹木,種植經濟價值高苗木替代這樣可以獲得一定管理收益。四、空心村現象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主要原因村里中青年大量外流導致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成為生活的主體;使之社會活力弱化。表現為村莊內生組織乏力和公共生活退化;房屋閑置老化。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阻礙了鄉村振興建設的步伐。呈現”斷壁殘垣、破敗無序、人畜混雜”等臟亂差現象,既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又影響了村容村貌及環境衛生,與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格格不入。村兩委要緊緊抓住當前的國家政策,主動對接縣政府鄉村振興局、交通、規劃等相關職能部門,力爭把改造“空心村”落到實處。將農村危房改造、清潔工程、通村公路、美麗鄉村創建、農村環境整治結合在一起,可以用補償金彌補或規劃興建安置房,這樣一來,農戶得到了應有的補償,村集體實際掌握了土地使用權,農地的整治可以增加土地的增減指標掛鉤,村集體可以增加較多的收入。
3、鋪筑返鄉人才創業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鄉村振興,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民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親的人更有信心,讓愿意返鄉創業的能人更有決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20xx年度,縣政府安排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2萬元。根據規劃,村集體新建800平方米(造價成本:900元/每平米)鋼構廠房一幢,根據預算,附屬工程圍墻、水泥地坪、排水溝、簡易綠化、公廁等尚有資金缺口45萬元。目前幫扶單位中:銅陵市總工會承諾支持20萬元,樅陽縣總工會承諾支持15萬元,缺口資金大約10萬元。
因村集體經濟困難,迫切需要有關單位給予幫扶支持,目前鋼構產房項目已在線上掛網拍租,浙江義烏市老板已經有意向合作,主要生產玩具。為了吸引外商投資,村集體研究決定對廠區水、電、路、通訊、土地平整及附屬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截止目前,水、電、路土地平整、通訊設施已基本完成,尚有公廁和簡易綠化等尚未完成。此外,該項目的實施,可使脫貧群體28戶收益,解決就業崗位78人,人均每年可以獲得3萬多元穩定收入。
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是根本。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筑好巢,引好鳳,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還實現了農民“離土不離鄉”,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從而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幫扶單位、幫扶干部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更是首要的政治任務,(我是農發行干部,縣鄉村振興局同志說農發行不是幫扶單位,另有藕山鎮萬橋村是幫扶單位,縣農發行領導表示不能支持兩個單位),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隊成員,我建議村兩委一方面向鎮幫扶聯系人-人大主席匯報,再主動向縣人大負責同志匯報,取得支持;建議對接獲得我行項目貸款支持的縣投發、縣建投、縣農投等相關企業,共同解決楊市村鋼構廠房的10萬元資金缺口,力爭村辦企業早日開工投產發揮效益。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突飛猛進。近年來,政府部門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出臺多項政策以便保障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20xx年4月,阿里研究院發布了《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xx)》。結果表明,20xx年阿里平臺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超過90萬個,其中零售平臺占比97.73%,1688平臺占比約為2.27%,20xx年,阿里平臺上完成農產品銷售695.50億元,保持繼續增長趨勢,比20xx年增長30.52%。20xx年,河北省成為我國第一個實施農村電子商務溯源全覆蓋的省份。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xx年年底,河北省有淘寶村91個,位居全國第六。全面發展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是實現河北省農業發展使命的需要,是提升農村經濟迅速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河北省如何應對傳統經濟的轉變,如何優化農村傳統產業結構的變動,如何抓住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全面提升河北省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河北省農村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河北省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得出,客觀地研究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并且找出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為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具體性對策建議,探索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路徑,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還可以為我國其他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參考。
1.河北省電子支付方式的應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普及應用,互聯網電子商務得到迅猛的發展,支付由傳統的現金交易模式轉變為多數靠電子進行支付。此類的轉變極大地便捷了人民的購物方式以及轉變了傳統的消費習慣。20xx年,河北省的支付寶網上支出金額同比增長117%,其中人均網上購物消費4258元,繳費支出269元。20xx年年底,我省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達56.0%,較20xx年年底提升7.1個百分點,首次超過50%;團購使用率達22.1%,較20xx年年底提升5.8個百分點;網絡購物、團購、旅行預訂網民使用率較20xx年分別增長7.1、5.8、4.9個百分點。雖然如今在農村仍有一部分的農民沒有接觸網絡,尤其是中老年人,仍使用傳統的交易方式,但是大部分的青年人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了解與掌握,可以便捷地通過新型的支付方式在電子平臺進行產品的交易,這些新型支付方式(如網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已經被廣大青年接受并且習慣,無形中推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2.農產品市場的發展需求?!笆濉睍r期河北省對于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快速發展狀態,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毒豆芽、假奶粉等,讓城市居民不再滿足于吃飽,而是要吃好、吃健康。這些城市居民對特色優質的農產品有著強烈需求,部分消費者更愿意花錢購買具有保健功能和能體現文化品位的特色高端農產品。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特別是具有地理標志的特色農產品成為了城市居民的消費熱點。3.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到20xx年年底,我省目前使用互聯網的人數達到了3731萬,20xx年新增加網民數量為129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50.5%,相對于20xx年年末增長了1.6個百分點。截至20xx年年底,我省手機用戶規模達到6367.2萬,比20xx年增長138.1萬。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到20xx年年底為1226.5萬戶,同比增長98.9萬戶。
1.農村物流建設體系不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以方便快捷的物流為基礎,而我國農村的物流配送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如今多數物流公司的物流網絡只是覆蓋到了縣一級地區,縣以下的鄉鎮無法送達。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客觀原因是河北省農村地域山脈較多并且交通相對落后。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北省農村物流體系雖然初具規模,但是農村物流體系仍然薄弱,設施裝備的科技含量仍然較低,河北省農村流通產業發展仍然滯后。2.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失。由于目前河北省的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與城市的環境相比,農村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公共服務設施匱乏,“虹吸效應”使得農村的電子商務人才流失于發展較好的城市,導致現如今河北省農村特別缺乏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又懂得經營農產品,更愿意到農村進行服務的有為青年。目前電子商務人才的匱乏突出表現在兩個層面上:一是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直接參與者層面,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二是在推動與規范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地方政府層面,缺乏懂電子商務的管理人員。3.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亟待解決。根據《20xx年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河北省當前約具有3614.71萬農村人口,這個數字接近河北省總人口數量的1/3。從總體上看,河北省的農村網絡設施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從市縣到鄉鎮的網絡基礎設施依然很薄弱。農村網絡信息服務還沒有完全深入基層,村級信息服務點不夠健全,農業信息傳遞在最后一千米上遇到了阻礙??h鎮二級到最終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鼓勵第三方物流在農村中發展。對于農村農業個體戶以及網商,通過園區進行物流配送并不合理,所以需要鏈接商戶與消費者的紐帶,這個紐帶就是第三方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任重而道遠,它的參與主體涉及了供需兩方以及物流企業自身,通過合同簽訂確認三方權責,受到法律保護的合同保護著三方的利益。而且第三方物流企業有著更明顯的優勢,配送速度以及物流服務都較為成熟。2.加快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綜合考慮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普及率以及信息傳輸等方面因素,農村電子商務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建設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1)正式差異化培訓。由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每個階段所需要解決的難題都不一樣,所以針對農村網商的培訓應該體現出差異,可以請專業網商老師為村內網商進行培訓,以及請在各大電商平臺經營高級店鋪以及銷量靠前的成功網商進行成功演講,傳授經驗。(2)非正式交流。安排農村中從事電商相關創業人員周期性參加政府、行業相關組織、企業的線下線上交流活動,針對其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如政策、運營等。同時促進創業者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提升。(3)走出去交流。通過對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縣市的考察和調研以及與其交流互動,可以高效率解決自身所遇難題與瓶頸。不定期組織電商相關人員參加電子商務研討會,參加相應培訓課程以及與其他地區共享資源,互助互利,達到雙贏。3.提高農村電商信息基礎設施。完善河北省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和寬帶普及率,建設面向三農的移動互聯網綜合信息平臺,如網絡普及的資金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道路、網絡信息平臺、冷庫、物流配送等的建設;積極配合建設和完善適合農產品特點的物流配送體系,打造農產品信息發布、數據交換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商服務平臺,發揮“互聯網+”倒逼機制,鼓勵河北省傳統農村商貿企業加快建設鄉鎮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
類型豐富、層出不窮的鄉村旅游逐漸成為北京人旅游的主體,傳統意義上“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的鄉村旅游已不能滿足游客對鄉村旅游品牌多樣性、內容豐富性和體驗差異性的要求。北京鄉村旅游已形成了新產品體系,包括景觀類旅游產品、民俗旅游村、休閑度假村、觀光農業示范園以及節慶類旅游產品。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3個區縣的344個村開展鄉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級民俗旅游村167個,占現有民俗村的49%;民俗旅游戶已發展到2萬余戶,從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務的人員約6萬余人。擁有各類觀光農業示范園354個,其中絕大部分是以采摘、垂釣、養殖為主。有的民俗旅游村依托大型旅游景區,形成了“觀在景區,吃住在民俗村”的發展模式;也有的民俗村依靠內在的旅游要素,讓游客與當地人或表演者共同游戲、生活或勞作,諸如歌舞看戲、種花養魚、采摘果實、種植蔬菜、學做菜肴及其他家庭工藝等,讓游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了解各種實用科技知識;有的還利用歷史事件遺跡發展“紅色旅游”,組織游客觀覽具有地方特色的舊民居與古建筑等。
在北京的昌平、平谷、懷柔、密云和延慶等山區及西北六環外側的平原區和淺山區分布著一批度假村,它們充分發揮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綠地廣闊、交通方便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產品。有的采用前村后園,以園養村,以村促園的經營模式;有的以溫泉為依托,建成溫泉療養地、戲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過溫泉浴達到醫療、保健效果;也有的以景點為依托,游客白天觀景,晚上在度假村休息、娛樂;還有的以高爾夫球場、滑雪場、足球場、羽網球館等體育設施及森林為依托,吸引市民前往度假觀光。
鄉村游出現8種新業態。
北京市旅游局根據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總結推出了鄉村酒店、國際驛站、采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閑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8種全新鄉村旅游業態。北京市旅游局安金明副局長指出:“這8種產品的推出,必將改變京郊鄉村旅游產品單一、特色不突出的狀況,有利于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升級換代?!睘橐幏哆@8種新業態的發展,北京市旅游局還牽頭制定了《鄉村旅游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鄉村酒店,是將農業、生態、田園等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結合,為游客提供鄉村休閑體驗。昌平區鄉村酒店分為溫泉康復療養型、特色餐飲型、體驗農事型、餐飲會議型、采摘休閑型、田園風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風格建筑型等。朝陽區重點打造的國際驛站,以家庭(戶)為基本旅游接待單位,并形成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它所接待的群體以國際游客為主,外國游客居住國際驛站,可親身體驗當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過程,參與中國傳統或當地傳統節日及其它特色活動,參與人們日常休閑及娛樂活動,也能觀賞獨具中國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據介紹,大興區新型的采摘籬園、密云天然的生態漁村都值得一游。此外,北京發展較好的休閑農莊有通州區禾陽休閑農莊、通州區天地和莊園、昌平區中科捷奧休閑農莊、延慶縣怡情園休閑農莊等。而房山區重點打造的養生山吧,依托山地資源,以綠色健康、修身養生為經營理念,將綠色、養生理念融入鄉村旅游之中,也引起了許多市民的興趣。
建立有效機制推動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是任何市場永恒的主題。旅游者的需求是不斷更新的,北京市旅游局因此倡導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鄉村旅游產品創新機制。積極收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信息和旅游市場變化動態,主動地革新現有鄉村旅游產品體系的內容、檔次、類型,并且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的升級換代。這也是北京市鄉村旅游產業一直在全國保持先進水平的成功秘訣。
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與差異化不斷推動產品創新;市旅游局還以科學的規劃引導旅游產品創新的方向;市農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政府部門則以投資為鄉村旅游產品創新提供基礎設施配套;國際投資、市民投資與居民互助合作社為產品創新提供了資金保障。北京市旅游局與標準局不斷對新產品業態建立標準,也保障了創新產品的健康成長。
近年鄉村旅游不斷升溫,悠久的農耕文明,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反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旅游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游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并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游資源堪稱我國旅游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游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福泉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隨著旅游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盎貧w自然、體驗鄉村”的旅游觀念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游”也成為更多旅游者選擇的一個旅游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果園休閑、務農旅游、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游項目在為旅游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為福泉旅游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市旅游資源。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游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農村風光,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跡,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于民間。福泉的鄉村旅游這幾年正穩步發展。
2、發展鄉村旅游可以疏散游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布不擁擠,旅游活動空間大,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游客,在目前旅游意識比較滯后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游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周”。景點“人滿為患”,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游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游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游環境,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游客,減緩旅游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
3、為振興農村經濟開辟了新途徑。旅游業號稱“無煙工業”。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游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游業,將對當地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游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游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游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發展鄉村旅游可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游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游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游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游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游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涌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煉和培育起一批旅游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我市鄉村旅游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于鄉村所處地理位臵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市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如黃絲江邊布依寨、雙谷全國農業觀光示范點等。
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為各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斗雞、斗牛比賽、6.24民族活動、殺魚節等。
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于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游者產生新奇感,并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群、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我市發展鄉村旅游已有一定基礎,但目前我市的鄉村游產品規模并不大,而且尚處于補充地位,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政府還需要在規劃、產品組織、市場營銷、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規范、引導和支持。同時,發展旅游的鄉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與城市生活區別開,從而保持其吸引力。
1、鄉村旅游缺乏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鄉村旅游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大部分縣市還缺乏一個整體的科學規劃。
3、鄉村旅游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系,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游業必需同時發展旅游交通,旅游賓館、旅游餐廳、旅游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
4、鄉村旅游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策等。
5、目前鄉村旅游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游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鄉村旅游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游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在全盤籌劃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游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游基礎設施。目前,我市鄉村旅游仍處于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游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游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游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游。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游項目。旅游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游活動能否吸引游客的保證,也是旅游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游線路及組織旅游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游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游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
持衛生、舒適,并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莊園式的旅舍,為游客提供比較干凈、衛生的住宿。
5、加強旅游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游資源的保護。旅游產品的開發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旅游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游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游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同時由于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為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游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游業是改革開放以后全面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鄉村旅游業則是廣大農民群眾以旅游業為依托,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一個好辦法。對我市扶貧工作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我市鄉村旅游,潛力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
為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于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游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于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游、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戶、住在農戶,參與打麻糍、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游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戶,了解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了解并實地勘察旅游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游的發展?,F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匯報:
板固村位于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偯娣e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余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戶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F從事農家樂經營戶13戶,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余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余人,20xx年接待23600余人,實現經營收入120余萬元。
下呈村坐落于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戶農戶761人。境內有年接待游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游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游景區。依托旅游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余人,日平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20xx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1、各地鄉村旅游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戶農戶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xx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并向規?;?、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于農戶預期,并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于依托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戶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游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游,旅游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游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為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為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于農家樂更適于短途旅游,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游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游,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為衢州市民提供休閑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為中短途旅游者游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1、旅游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于有些農戶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衛生間窗戶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戶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凈后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柜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為此,農家住宿設施設備要從方便游客出發,以人為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游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肴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衛生,適當引進消毒柜等現代化衛生設備,讓游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游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戶已經注意只身周邊的環境衛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凈的生活,但一些農戶新建筑過于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游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布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鄉村旅游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占道設攤;板固村后的火山濕地雖然很美,但囿于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游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稅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戶5000元經營額的稅收后,不再提供發票,農戶經營額超過后要去衢州城里的區地稅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后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為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游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游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
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
二要突出“家”字,讓旅游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溫馨;
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游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
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著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
四要齊抓共建,旅游、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游。
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資料,研究鄉村旅游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系,我們成立了有分管的副鄉長為組長的旅游調研工作小組,為調研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研組建后,分頭查閱有關旅游的文獻資料,爭取在實地調研之前對我鄉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調研的行程。
20xx年9月17日我們調研組3人一行來在石泉等村進行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四天我們的行走線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寶塘坡田------上流飛檐臺、節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個村一天。
在調研時我們充分運用各種調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資料之間相得益彰,保證我們可以點面結合的獲得一手資料,從而保證相關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具體運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資料法:每到一村,我們都與該村的村干部進行座談,了解該村的概況,并從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業基本情況,及該村旅游發展情況介紹等相關的二手資料。
2、問卷調查法:在對旅游工作進行探索性調查后,根據此次調查的目的,利用鄉政協旅游工作調查問卷,組織部分公司、社會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開座談會,完成調查問卷。
四、調研范圍。
此次調研范圍為馬橋鄉的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調研的初步結論。
經過一天的實地調研,我們共完成問卷30余份。通過所收集的信息,可以獲得如下結論:
(1)通過調查我們得知發展鄉村旅游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1、有利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的問題。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盡快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是解決農村問題,建設農村地區全面小康社會最為重要的舉措。從此次調查來看,鄉村旅游景區的從業人員來自于景區周邊村鎮??梢姲l展鄉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由于鄉村旅游業就業崗位層多面廣,所需技術相對難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訓就可上崗工作,利于農村勞動力的轉化;再者,一旦鄉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后,可以實行當地勞動力的長期甚至永久轉化,進而加大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2、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馬橋鄉主要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鄉鎮,農業結構正在調整當中,第三產業比例較小,農業經濟效益低下。而經過這幾年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引起區域農業產品的特色化,如我鄉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來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馬橋鄉發展鄉村旅游已經初見成效,特別是它將農業與旅游業很好結合起來,實現雙業增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我鄉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來自于將自己的農產品拿到景區銷售所得的收入??梢姲l展鄉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
4、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在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在調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發展鄉村旅游時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鄉村旅游不僅以農業生產方式、多種參與活動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優美的環境給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樹種草,美化環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據馬橋鄉鄉村旅游景區村民反映發展鄉村旅游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好處是路變好了,村鎮整潔了,水干凈了,綠化好了??梢姲l展鄉村旅游,切實能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環境面貌。同時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F代化的發展是以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為標志的經濟。環境發展是手段,社會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發展鄉村旅游,雖然涉及多方利益關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齊下的方法,不僅不會觸及既得群體的利益,反而會增加各方利益,從而推動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1、鄉村旅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改革開放以來,盡管鄉村旅游業伴隨著整個旅游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強有力的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景區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馬橋鄉旅游資源豐富,有些質量等級也比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要待進一步完善。從調查看,特別是一些自駕車的游客對入景區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務設施還是不很滿意的。
4、鄉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從調查來看,半數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資旅游業的欲望,但很多因為缺少資金而放棄??梢娫谌珔^未形成鼓勵發展鄉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等。
5、鄉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個長清從事旅游業的人才知識結構層次比較低,人員從業素質也不高。從導游來看,僅僅幾人獲得國家導游資格,同時缺乏有序的管理。
6、鄉村旅游的商品開發不夠。缺乏商品意識。全鄉旅游景點除花豆、生姜外幾乎沒有開發自己的旅游紀念品,在各旅游景區所銷售的產品大多為農戶自發組織買賣,而且大多為初加工農產品,產品附值不高。
(3)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
1、科學編制規劃。在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游資源特點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用規劃指導鄉村旅游建設。要求結合當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張揚個性,確保鄉村旅游原有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規劃的編制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和當地群眾的意見。強化規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維護規劃的法律地位和權威性,使規劃的指導作用和規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設施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證。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夯實發展基礎。以滿足游客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結合發展需要,高、中、低檔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協調,加快建設餐飲、住宿、停車場等旅游服務設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優質的服務,提升鄉村旅游景區(點)服務質量和水平。
3、重視保護利用。鄉村旅游特有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繼承和保護好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內容。要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思路,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避免過度開發對歷史文化資源及其環境造成破壞,杜絕以破壞性開發謀求經濟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規劃,依法管理,建立保護與開發的良好機制。
4、積極籌集資金。發展馬橋鄉村旅游,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農戶要想投資旅游業也需要資金,因此要積極探索和創新發展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引入市場機制,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改變由政府包攬的做法,樹立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理念,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消除發展鄉村旅游的體制障礙,構建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旅游小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在這方面馬橋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馬橋鄉在開發金寶塘坡田生態旅游風景區當中,引入民間資本投入整合水庫水庫出險加固工程資金,利用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為景區打造良好的景區外圍環境,從而激勵投資開發商對景區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要放寬市場準人,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吸引省內外投資者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以緩解鄉村旅游開發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進經濟實力強、發展前景廣的企業到旅游村鎮興辦產業,實現產業聚集,增強鄉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強包裝宣傳。馬橋鄉景區很多是有高質量的,但很多卻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裝宣傳。因此,加強包裝宣傳十分重要。精心策劃能反映和提升鄉村旅游景區(點)知名度的主題形象。創新旅游宣傳促銷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積極舉辦或參加各種形式的旅游推薦會、說明會、展覽會等活動,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整體形象宣傳和聯合促銷,營造健康濃郁的特色旅游氛圍,拓展省內外旅游客源市場,吸引和招攬海內外的游客。加強新聞媒體對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的宣傳報道。鼓勵新聞媒體配合鄉村旅游的建設進行系列宣傳,開設專題宣傳節目和欄目。
結語。
經過我們系統調查掌握的資料顯示,馬橋鄉的鄉村旅游有其成功的可借鑒之處。鄉村旅游是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帶動農民致富,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積極探索。
馬橋鄉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發展鄉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隨著都市生活的快節奏給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廣大農村則山清,水秀,天藍,空氣清新對廣大的城市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他們即可以釋放壓力,盡情放松,有能來到天然氧吧,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們合理引導、積極支持、規范管理,鄉村旅游必將呈現燎原之勢,蓬勃地發展起來。
鄉村醫生是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的網底,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是提升鄉村醫生服務水平、搞好基層衛生服務的關鍵所在,近幾年,__縣以醫改為契機,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費保障、強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現將鄉村醫生管理模式探討如下:
__縣位于江西省西部,__市北部。東臨本省宜春市,南與__經濟開發區、湘東區山水相連,西與湖南省醴陵接界,北與瀏陽市相依;全縣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25千米,總面積721.11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全縣轄10個鄉鎮,154個行政村;全縣設有縣直醫療衛生單位6個,鄉鎮衛生院9個,鄉鎮防疫保健站9個,民營醫療機構1個,村衛生室(所)380所,注冊鄉村醫生723人,其中具備執業助理醫生及執業醫生資格的有109人,年滿60歲已享受鄉村醫生養老保障的對象185人,未注冊為鄉村醫生的村級保健員212人,本縣自籌解決村級保健員養老保障112人,全縣每千人擁有鄉村醫生1.48人。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校驗管理辦法》和《診所基本標準》,對村衛生所及個體診所開展全面復核清理工作,將相關信息統一錄入“江西省衛生監督信息管理系統”,從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執業行為,嚴抓消毒隔離、杜絕感染事故,打擊非法行醫行為、凈化醫療市場,加強衛生監督協管、完善監管體系,舉辦鄉村醫生協會、強化行業自律等方面規范了鄉村醫生的執業行為,并開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管理建工作,及鄉村醫生績效考核工作,為創造優質服務提供了平臺。
1.合理提高鄉村醫生收入。建議省、市加大對鄉村醫生隊伍的投入,提高鄉村醫生工作待遇。一是要提高鄉村醫生各項補助標準,尤其是鄉村醫生補助及基藥零差率銷售補助,保證鄉村醫生收入不低于鄉鎮衛生院同等工作人員收入水平,以穩定鄉村醫生隊伍,充分調動鄉村醫生的積極性。二是制定優秀鄉村醫生獎勵辦法,對扎根農村并在農村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優秀鄉醫可加大獎勵力度。三是積極落實農村邊遠地區鄉醫津貼補助制度。向邊遠、偏遠的山區和艱苦地區傾斜,距城區和鄉鎮中心越遠、交通越不便利的地方,津貼補助額度應越高,對于村級保健員予以政策傾斜。
2.提升鄉村醫生業務水平。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水平是搞好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基礎。一是有針對性地對鄉村醫生進行適宜技術推廣,增強基層服務的實用性。二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鄉村醫生參加學歷教育,對獲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在免費短期培訓的基礎上多提供脫產進修培訓的機會,并適當給予誤工、交通、食宿等補助,提高鄉村醫生參訓率和培訓質量。四是根據雙向自愿選擇,返聘農村退休醫生,充分發揮其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職業技能,鼓勵老醫師以老帶新,提高鄉村醫生綜合服務水平。
3.提振鄉村醫生隊伍活力。理順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機制,逐步解決所積累的遺留問題和現實問題。一是全面推行鄉村一體化管理。將村衛生室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由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的人員、業務、藥品、財務等實行一體化管理,在具備執業資質的前提下實施人員互動、同工同酬。二是合理設置鄉村醫生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單獨開設針對鄉村醫生的.考試和認證體系。三是把村衛生室納入新農合門診機構,降低報銷門坎,其報銷比例應不低于鄉鎮衛生院,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要注重解決藥物配送不全、價格偏高和原下架非基本藥物的處置問題。四是適當拓寬進入鄉村醫生隊伍渠道,比如出臺允許確有一技之長人員、符合2004年注冊條件人員補注冊及中專以上醫學相關專業畢業人員可以進入鄉村醫生隊伍等政策,以提振鄉村醫生隊伍的活力。
4.增強村衛生所的承載能力。我縣目前95%以上的村衛生所均是以家庭式方式舉辦的,場所在鄉村醫生家里,人員均是自家人,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議國家出臺政策、加大投入,由村委會無償提供土地,國家投資建設公立的村衛生所,整合全村鄉村醫生資源,集體辦公,提高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
5.引入鄉村醫生激勵機制。建議根據鄉村醫生的從業年限、是否取得執業醫師、助理執業醫師及當地群眾滿意度等指標拉開鄉村醫生補助檔次,激勵鄉村醫生更好地搞好服務。
6.關愛村級婦幼保健員。村級婦幼保健員的前身是接生員,在未全面實施住院分娩的年代,她們承擔了農村婦女分娩的全部職責,實施住院分娩后她們轉型為村級保健員,承擔了育齡婦女保健、孕產婦篩查、產后訪視等工作,但由于她們沒有固定的執業場所,沒有一定數量的藥品和器械,2004年實施鄉村醫生網上注冊時絕大部分沒有注冊成鄉村醫生,不能享受現行的各項鄉村醫生補助,而我縣鄉村醫生大部分為男性,不方便開展村級婦幼保健工作,因而基層級婦幼保健工作又離不開她們,建議國家出臺政策關心這一特殊群體,使她們能享受鄉村醫生的同等待遇。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比嗣袢罕姷母叨任幕孕?,是要通過組織、宣傳、啟發才能將其凝聚和激發起來,只有廣大農民群眾對自身文化有了堅定的信心,才能在困難面前自力自重,鼓起奮發進取的信心與勇氣,煥發出創新的活力,才能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因此文化館(站)要以館(站)場所為基地,積極開展各類文化科技、文化藝術等培訓和輔導,引領群眾文化骨干到鄉村群眾中開展文化活動。同時,要緊緊依靠鄉鎮政府,村級(社區)組織,充分利用農村的農家書屋、村中閱報欄、文化長廊、文化墻、文化廣場等陣地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在群眾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群眾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群眾的精神風貌得到提升,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鄉村社會文明得到提高。
當今社會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價值取向日益多元,生活方式日益多樣,道德滑坡帶來了精神中價值觀的危機,賭博、玩麻將成風,紅白喜事攀比盛行,使鄉村文化受到影響,不利于良好的民風民俗的弘揚。因此,作為一種精神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文化館(站)利用自身獨特性,依靠鄉鎮政府和村級(社區)組織,帶領群眾開展內容豐富,健康、積極向上,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進而凝聚人心,煥發出熱情,提高了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如文化館(站)在文化振興中利用廣場文化月組織廣大群眾尤其是鄉村群眾登臺表演,用身邊的人和事,十分接地氣,大力宣傳鄉鎮振興戰略。同時,充分利用城市公園、社區、村文化廣場組織群眾開展各式各樣的鄉村主題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這些文化活動不僅極大的豐富了鄉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充實了精神世界。一些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也參與活動當中,一個個鄉村文化夜市、鄉村節慶等活動應運而生。所以說,文化的振興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文化館(站)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領頭羊,功不可沒。
如喜歡書法、攝影、唱歌、跳舞、旅游等文化愛好者,如何在鄉村文化振興中將這些不同文化需求的人組織起來,使之積極參入到鄉村文化振興中來,用自身的文化愛好、技能專長來著力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活動,文化館(站)在這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鄉鎮文化站在進行綠水青山的鄉村生態振興、指導群眾科技振興鄉村等活動中,積極發揮優勢作用,組織、引領不同文化志愿者、文藝愛好者進行實地繪畫、寫生、攝影。并將他們的作品舉辦展覽,如各種書畫展、美術展、攝影展等活動。不僅向廣大群眾普及科學及藝術文化知識,同時也宣傳了鄉村振興中的鄉村成就,不但進一步激發了不同文化群體參入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而且也拓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另外,文化館(站)對村級(社區)的老年人文化生活、少年兒童的文化活動進行指導,并適當舉辦輔導班;同時針對鄉村群眾開展如鄉村廣場舞、秧歌節等鄉村主題特色的群眾性文藝表演活動,組織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直接深入到鄉村活動現場進行業務指導。通過文化館(站)的親力親為深入基層農村,進一步促進和激發鄉村群眾參與文化生活、文化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文化館(站)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廣闊天地里是大有作為的。文化館(站)只有利用好自身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職能平臺,發揮自身的獨特性作用,在鄉鎮文化振興中就能成為鄉村群眾所向往和喜愛的場所,就能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就能在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為組長的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游進展事情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游進展的先進經驗?,F將有關調研事情匯報如下。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工作,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財稅、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游進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進展和農民增收。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游示范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游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游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游進展的定位,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游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游向縱深進展。經過開展漂亮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游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為鄉村旅游業的進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髙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游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范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J?,帶動經濟進展,該村的仙跡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為我市鄉村旅游區的示范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托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閑、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閑娛樂等為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游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xx年北京商戰旅游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游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托碧浪灣建設鄉村旅游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托蒼海旅游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游脫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亮、初具規模、妨礙較大的鄉村旅游點和特色旅游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道家村鄉村旅游區、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萬圣和漁家樂等為廣闊游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游點為吸引物,以都市為依托,以旅游大通道為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游、漁家風情游、長壽養生游、古鎮古村休閑觀光游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游別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為貧困村,20xx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游區,修筑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游體驗項目。經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于20xx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游資源大力進展鄉村旅游,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舞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于20xx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建設運營主體為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治理,獲利分紅。那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進展鄉村旅游,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20xx年春節期間,仙跡桃花島共接待游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游業有了較大進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別力,進展效果還別夠理想,在促進農村進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進展空間。
(一)特色別鮮亮。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游等級評定工作中能夠了解到,不少鄉村旅游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游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游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別腳、生命力別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游資源別腳,旅游開辟乏力的咨詢題。
(二)進展模式滯后。
我市鄉村旅游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戶自發經營為主,沒有長遠的進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游點建設規模小、進展緩慢、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游交通條件差,鄉村旅游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游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游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群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末停車場別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別高。
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為主,大多數文化水平別高,整體素養偏低,經營治理水平和旅游服務質量別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治理素養的鄉村旅游企業治理人才和優秀旅游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游產品開辟、營銷推廣人才嚴峻別腳。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進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游業在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游長遠進展規劃,把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游業進展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推進別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游向產業化進展,確保鄉村旅游業健康穩步進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進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游業健康進展的主導作用,重點挑選一些鄉村旅游、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農民參與的進展格局,促進鄉村旅游業快速進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政府明確古建造、民俗的愛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造、民俗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后,原古建造、民俗的農民作為企業職員,參與經營,使鄉村旅游業成為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進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算是這一進展模式的典范。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妨礙我市鄉村旅游進展的一具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別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峻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進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后向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傾歪,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游道路多為地點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全然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為了促進旅游業進展,設立了旅游進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為推進鄉村旅游進展夯實基礎。
(四)依托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眾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各縣(市、區)能夠挑選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進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游線路,穩步推進,別斷完善,把優質旅游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游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示范縣等,優勢鄉村旅游資源豐富,2013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游品牌,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穩步推進,20xx年接待游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游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游客。加強鄉村旅游治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游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游治理水平,引導游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鄉村旅游的進展,離別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造設計部門依照本地特點,為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為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點特色鮮亮、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降,對游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游進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8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