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展現作者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給讀者帶來啟發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選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對寫作的熱愛和創造力。
春之來臨,是悄悄的。艷陽耐不住寂寞,透過云層,穿過暖風,飄進每個孩子的家中,明媚如水的眼眸,泛起清波漣漪,這笑容是在春天,是快樂的開始。
春之拂地,是輕輕的。沉靜了一個寒冬,孤獨的孩子感受到來自心靈的安慰,干枯的雙目才有了夢想,隨著柳花的曼舞,有了笑容,這是幸福的開始。
春之細雨,是濛濛的。在大地品嘗了春之女神的禮物——美酒佳釀之后,就送給了春之女神許多飾品,把春天裝扮得美麗無比。細雨猶如針一樣細,從銀河墜落,落入池塘,喚醒了小魚;落進深山,敲響了春鐘。
春之彩云,是悠悠的。白云悠悠,人也悠悠,云朵有時白白的,像棉絮一樣;忽而生氣了,大聲發泄心中憤怒,于是太陽出來安慰它,彩虹送它棉花糖,它就又不生氣了。
春之花語,是盈盈的?;▋簜儌€個都姿態萬千,亭亭玉立。喇叭花報時,牡丹花濃妝艷抹,太陽花借沐浴舒適的陽光,映山紅裝跳舞,紛紛的花兒,是天賜圣物。
春之圣歌,是裊裊的。淡淡的花香摻合著絲絲清新,雨水刷洗過的泥土綿綿軟軟好似海綿般。新葉初長,嫩花初錠,尖尖的葉梢立著一滴明亮的露水,可愛的酒杯花盛滿玉釀請人品嘗,一點也不寂寞,一點也不孤獨,一點也不失望,這,就是春天吧!
期望春天永恒,期望花草常艷,期望葉上春露不再孤獨,期望燕兒飛來時不是獨自一只!期望山依舊綠,天依舊藍,水依舊清,花依舊香,人,也依舊好!
假若春天永恒,假若一切不變,該有多好呀!
清晨的迷霧覆蓋了城市的繁華,春綠來到了世間。
春,它來了,帶著所有的喜氣過來了,這似乎是圣誕老人送給萬物最大的禮物。魚兒從水里探出了頭,竹筍從土里鉆了出來,燕子從南方急忙的回到了家,動物們歡快的蘇醒了,人們可藹可親的贊美著春,萬物一片喜洋洋的景象。
春風是頑皮的,一會兒把路人的帽子吹掉了,一會兒又為楊柳梳好了柳條,一會兒吹醒了土里的種子。樹林里‘嗖嗖’的響著,靜下心來,這是春到來的喜訊,動物在樹林里歡快的跑著,春風在后面追著,把自己吹進了動物的心里。
春天的陽光是最溫暖、最陽光的,它為萬物蓋上了層金黃、溫和的毯子。街上、樹林里、田野里,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溫暖迷人的景象,人們在享受春光的溫暖,樹林在享受春光的生機,田野在享受春光的滋潤,萬物向往它。
春天你就如同初升的太陽,給我們帶來期盼已久的陽光,沐浴我們心里以長芽的新苗。春天讓萬物看見了生的希望,春天的氣氛讓尷尬已久的空氣徹底蒸發了。春景是到處充滿勃勃生機的,小草總會最先告訴你春天的到來的時候,潤雨總會最先讓你品嘗春天的甘甜,春風總會最先刮起你心中的火苗。
春天,你是美好的,讓我不禮貌的抓住你的手與你起程,告訴世界你已經來了,帶來了祝福、幸福、美滿。春天,你是甘甜的,讓我把你所有的甘甜由我送到萬物的手里,萬物為此感謝、敬佩你。春天,你是可愛的,讓我與你調皮的走進家家戶戶,人們歡迎、尊敬你。
春娃娃,你把你的天真、可愛帶進了我們的心里,體會到了你的純潔與美麗。黑夜的天空明亮起來了,夏天炎熱的溫度濕潤了,冬天的寒冷溫暖了,不是什么樣的魔力,正是因為你有著不一樣的景色。
春天,你好美!
不想憶起花落的憂傷,不想去想殘留的花香,當昨日那頁日歷已枯黃,就讓他飄落吧,莫讓他留下枷鎖的彷徨。
因為相信有天使存在,所以義無反顧的相信了美麗,相信了愛,每個人走過的足跡像天使劃過的軌跡,淺淺的,暖暖的,留下淡淡的痕跡。
在記憶的春天。
你總是在我記憶的前線,是我回憶的春天。帶著一抹清純留著一份淡雅,像仿佛快要斷線的風箏,你總是掩藏著心底的冬天,你就想開在白云頂端的丁香花留著原始的芳香不沾任何塵埃,不帶一絲粉塵色彩,于是我在心里默默的決定,我要與你成為好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我很幸運,在開滿丁香花的季節里我們一起曾看過那花開,一起拾過那落葉,紫色飛揚......
一起流浪的時光。
我們在一起的日子很快樂也很平淡,我習慣了與你在丁香花下手牽手的沉默,習慣了在悲傷時你給我的快樂,于是我無條件的依賴你,你就像離我最近的星星,給予我最多的光明。有人說"一個人的天空不會永遠只呈現太陽,在這樣美好的日子里,天使為何要離去......
十指相扣。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即使失去春天也不要回到灰色的那天,我清晰的記得那天,你來學校的時候眼睛紅紅的,看見我你就跑過來抱著我說"因為爸爸的工作要求你要去外地,我嚇了一跳,我無法相信,有沒有勇氣相信,但很快消息被證實,我在好長時間內思緒混亂,我沒有理由彷徨,不知所措。
那時離你離開只剩三天了,你說你想留下點什么,于是你帶著你弱小的堅強,單薄的肩膀,扛起了不該承受的的重量,你用你的淚水換來了最后記憶的輝煌。三天一晃而過,今天你就要走了,我再去送你的時候已做好一切思想準備,見到你的時候要微笑,微笑,我本來做到了,可是看著你從校門走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做不到,你微笑著,帶著一絲疲憊,看著你的樣子,我早已淚如雨下,我的心中早已壘好的所謂微笑的墻在一瞬間倒塌,心中的堡壘本來很厚,為何因為你的眼淚而瞬間不在牢固,不是我修筑的不夠,只怪我太在乎了。
我一直以為我心里只有春天,這一刻才明白,我心里冬天的溫度有多低,好冷,你走的時候只對我說了四個字:你要堅強。
我相信你,沒有過程,沒有理由,花又開了,風拂過冬天過去,春天又來,又是丁香花的季節,想起以前,與你的日子里沒有悲傷,沒有負荷,墮落了憂愁,只剩下簡單的快樂,而你現在又走向另一所學校,你不會讓我失望。
你依舊帶著一抹清純,留著一份淡雅,風箏不會斷,因為線在我手中,相信你,終有一天你的未來會更加的輝煌。
因為陽光依舊燦爛,諾言不會變,天使終究逃不開善良的宿命,十指相扣,與你流浪到下一次花開。
突然有一種沖動,想建一個生命薄,把一生的旅程記下。雖語言簡潔、樸實,但那是對往事的追憶、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對生命的珍惜?;赝?,那個梳著羊角辮,穿著一身燈草絨和一雙母親用麻線上的花布鞋的女孩,也許是由于在家里是最小的緣故,經常生活在姐姐哥哥的呵護下,是那樣的無憂無慮。院子里、街心上、每天都會重復著相同的游戲(打死救活、躲貓貓),雖然經常弄得汗流滿面、滑不溜秋,可是,笑容掛滿臉蛋,眼里閃爍天真。這時我在想要是時光能夠倒流!
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關注父母的勞作、懂得父母的艱辛、理解父母的教誨、體諒父母的苦衷。于是田野里,牛、父親、姐姐、我,在吆喝聲和犁鏵的徐徐前行中深一步淺一步的走過一個個春夏秋冬。田間小路上我和母親、一個小背簍、一個大背簍,雖氣喘吁吁可總忘不了纏著母親講述灰姑娘、毛野人的故事。山坡上、森林里,時常穿梭著因不小心把牛兒放丟而焦急尋找的身影。當馬背上一捆捆燒柴馱進寨子時,鄰居總是投來異樣的目光,因為那是男孩們才能做到的事,如今偶爾還會想起那把勾頭帶吧的柴刀。這時我在想要是那時多做一點!
好些人好些事到現在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是,七歲那年,我看見奶奶離開人世的樣子。頭上戴著一塊黑色紗布,身上穿著一件嶄新的藍色面襟衣和黑色褲子,腳上穿著一雙掛滿紅絲線的繡花小腳鞋。盡管我們撕心裂肺,可是她仍然安詳的躺在那里。十八歲的那個夜晚,當我盤算著同鄉同學會幫我帶來可口的土特產而信步走進宿舍時,聽到的卻是外婆沒了的消息。那時我無法追憶外婆的好,無法訴說和外婆的深厚感情,有的只是淚水??捱^后我毅然選擇回家,為的是看外婆最后一眼??墒?,世俗讓我看到的卻是一口黑色棺木,我能做的只有用無聲的傷痛目送外婆慢慢進入山林,留下的是對外婆的祝福和祈禱,祝福外婆在天國依然幸福,祈禱來生我們再做婆孫。然而,真的有天國嗎?真的有來生嗎?面對的四川大地震,目睹一條條生命在瞬間化為烏有的畫面,這時我在想如果生命能再延續!
現在我已作為人妻、身為人母。雖然這是要求最高、最完美的年齡,但是我的起點一直處在中介。工作中,希望辦公條件逐漸改善,效率明顯提高,待遇每年上調,和同事愉快合作,與領導和平相處。生活中,雖沒有豐厚的物質,卻滋潤在精神的樂土里。每當看著兒子歪著頭瞪著眼追根尋底的問各種問題,聽著他用稚嫩的童音唱完奧特曼的主題曲和結結巴巴地講述阿衰的幽默笑話,答完他自編自用的腦筋急轉彎。時,我總在心里說:孩子好好成長吧,前面是廣闊的空間和舞臺。
每逢年過節或隔一月半月的我們姐妹(我家有姐妹六個)總要相聚在父母的身邊或吃或聊或玩或吵,我最喜歡躺在姐姐們或媽媽的懷里看電視或看哥哥姐姐們打三打一、干瞪眼,那樣的氣氛是何等的溫馨、自然,就連媽媽的眉開眼笑與她那滿頭白發也顯得格外協調,總感嘆世界上怎會有這樣的一大家子人呢?和丈夫之間雖也時常有摩擦、有爭吵、甚至有時還動用了武力,但內戰結束后換來的是和平,增進的是彼此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留下的是甜蜜與溫存。對于不開心事,自己會換位思考,也會找朋友(或現實中或網絡里)訴說以尋求解決辦法,總會得到意外的收獲,使自己能從死胡同、牛角尖里得以解脫,即以如此,此生還有何求?面對這一切我在想如果能守住這份簡單、平淡、和諧、真實。。。。。!
該多好!
一年之計在于春。
縷縷花香,飄來淡淡的春意;習習微風,送來悠悠的春韻;聲聲鳥語,傳來甜甜的春聲。美哉!春天!
一覺醒來,便被覺察到的春的氣息所吸引,雙手輕輕推開那扇被嚴峻的冬天塵封已久的窗戶,靜靜地欣賞這個嶄新的春天,生怕弄亂春姑娘的腳步。
(一)春風。
春風,輕輕的,柔柔的。
春風在光禿的樹枝間來回飄蕩,傳遞著春天來到的消息。它吹醒了沉睡一冬的嫩嫩的樹芽,為樹木披上一層鮮綠的紗衣;它吹走了迷漫在馬路上的塵土,為出行的人們掃凈了街道;它吹化了積雪,為春姑娘的到來清除了障礙。
春風,吹走了人們心靈上的塵土。美哉!春風!
(二)春雨。
春雨,清清的,涼涼的。
春雨在春風的幫助下,穿梭在草地與花叢之間。草地剛剛泛綠,新生的小草在大口大口地吮吸著老天爺賞賜的甘露,是呀,“春雨貴如油”。而它,又不知道什么時候早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了。
春雨,洗滌了人們心靈上的污垢。美哉!春雨!
(三)春情。
春情,深深的,沉沉的。
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節;春天,是播種夢想的季節;春天,是春光燦爛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我們灑下希望與夢想的種子,期待著明天的收獲;在這個季節里,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任自己翱翔于藍天之上;在這個季節里,我們懂得了成功=百分之一的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春情,凈化了人們心靈上的瑕疵。美哉!春情!
后記。
萬物復蘇,又一個美麗的季節,又一個嶄新的春天,讓我們也以嶄新的姿態、睜開朦朧的睡眼去擁抱著迷人的春天!
夢醒春天!美哉!春天!
花開花落花開花,你依然不暇;云飄云散云飄云,你依然不華。
——題記。
“奶奶,春姑娘什么時候才到這兒??!”這個天真的話語從一個小女孩的嘴里飄了出來。只見那位慈祥的老奶奶俯下身子,用粗糙的手摸著樹叢的葉子,轉身望著小女孩那雙流露期盼的眼睛,說:“春姑娘啊,她來啦?!贝猴L吹拂著兩人悅心的微笑。
這是我在去買書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象。是啊,春姑娘已經來了!,
你看,小草正在竭力地向上鉆探,想早日離開地下的黑暗。手抬起來,絲絲春風劃過手掌,擦過指尖,從指尖的縫隙里跑了出去,風情風柔風吹風,她似乎變得柔和了,變得輕柔了,從臉頰劃過時,帶了些許泥土的氣息,仿佛蚯蚓在辛勤地松動著泥土,無數生命在這里綻放出了絢麗的`煙火。哎呦,一個樹枝打破了我的思緒,我伸手去撥它,咦,我好像觸摸到了一個含蓄的生命,它迫不及待地想跟春姑娘去約會,鼓足了勁兒往上沖著。多么其妙的生命!
再看人們的裝束,似乎都比平時少了些,不再包的得那樣嚴實,而是穿著較薄的衣服,人們臉上都洋溢著不同的笑臉,或許在為春姑娘的到來而感到開心,又或許是為新年后工作順利會心的笑,到底是為什么,我也不大知道。但正在這時,春姑娘笑了,兩個酒窩剛好,嘴角的弧線……突然,媽媽拍了拍我:“書店到了,下車啦!”
嫩草探頭報春,清風小跑鬧春。我靜坐窗邊,默等那含蓄的生命飽含思緒的萬紫世界,滿花的季節。我會等著你,在萬紫千紅的擁簇下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悄然降臨。
三月三,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海南島的主要少數民族是黎族、苗族和回族。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原住居民,黎族也是海南島上獨有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約124萬。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后裔發展而成。目前海南島上的苗族人口約7萬人。生活在海南中部山區和黎族居住地的周邊。海南島上的回族大多數居住在三亞的羊欄鎮,人口1萬左右。
海南“三月三”節。
海南“三月三”節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向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三月三”節的.由來。
”三月三“歷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與”三月三“相關的記載。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則秋千會,鄰峒男女裝束來游,攜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劇。
說法一。
上古洪水時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后,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簽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歷的傳說。
說法二。
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惡多端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了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悲痛萬分,終于趁烏鴉精熟睡之機殺死了它,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終生未嫁,每年農歷三月三這一天她都會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的情歌。后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她,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昌江)。
說法三。
據說三月三是為了紀念黎族的遠古祖先“黎母”誕生、慶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舉行的節日。
“三月三”節有什么習俗?
“自古以來,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會身著節日盛裝,挑著山蘭米酒,帶上竹筒香飯,從四面八方匯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會、對歌、跳舞、吹奏樂器來歡慶佳節。
白天,小伙子們打魚,姑娘們煮飯烤魚,然后將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巖洞口,祭拜祖先。同時,青年男子背槍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獵物,把獵物獻給心愛的姑娘。當夜晚來臨,山坡上、河岸邊,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姑娘們身著艷麗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鐲頭,小伙子腰扎紅巾、手執花傘,開始歡慶活動,在節奏明快的樂曲聲中,跳起了古老獨特的竹竿舞、銀鈴雙刀舞、檳榔舞、打柴舞、打獵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舞蹈。
黎族三月三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隨著時代的變遷,慶祝內容也日益多樣,但對歌、民間體育競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內容。
”三月三“節要吃什么?
魚茶。
黎人大多嗜酸,擅于采集各種天然食材制成“酸菜”,而且并不局限于野菜、水果,甚至連魚類、肉類也能做成酸菜?!棒~茶”便是黎家人最喜歡用來款待客人的招牌菜肴,同時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味小吃。米飯和魚塊摻在一塊看似普通,然而經過腌制發酵后卻產生了奇妙的味道,初入口時會覺得酸怪難以接受,但就像臭豆腐和怪味豆一樣,魚茶聞時雖臭,卻越吃越甘美鮮香,仿佛上癮一般根本停不下來。
竹筒飯。
竹筒飯是海南黎族傳統美食,通常是黎家人出遠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制作。用山蘭稻打出的“香米”或上等的糯米配以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漸焦,米香、肉香和竹香混雜著飄散開來,令人垂涎欲滴,“一家香飯熟,百戶聞竹香”便是對黎家竹筒飯最貼切的贊譽。
烤全牛。
黎族人以牛和銅鑼作為財富象征,擁有得越多就代表著社會地位越高。所以,“烤全?!币话阒挥性谥卮蠹漓牖顒又胁艜霈F,如果您有幸碰上,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用秘制腌料腌制過后的肥嫩牛肉經過幾個小時的均勻炙烤,再配上一點點蘸料,外酥里嫩,焦香鮮美,絕對能排上最令人難忘的美味top10。
苗家三色飯。
三色飯是海南中部山區苗族人民的特色小吃,一般是在農歷“三月三”期間制作和食用,是苗族人民用來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性食品。苗家三色飯有紅、黃、黑三色,分別取色于新鮮植物紅藍藤、黃姜和三角楓汁液。飯團入口甘香甜滑、形態美觀,是開胃去火的清涼食品,極具苗族風味。
山蘭米酒。
山蘭酒用黎話稱為“biang”,黎族同胞依山傍水而居,酒采用所居山區的山蘭稻谷釀制。制作時,將山蘭米蒸熟揉散成粒,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餅”碾至粉狀摻入其中,裝進壇里釀制。逢重大節日或是迎接賓客,熱情的黎家人便取出來與客人一齊痛飲。山蘭酒根據存放的時間長短味道而不同,剛釀好的酒存放十天左右時是甜的,入口醇香、甜中微辣、辣而不燥,可滋補養身、去濕防病,尤其適合女性飲用。
鷓鴣茶。
鷓鴣茶可能是海南當地最接近自然的茶葉了。早在十五六世紀的明代,瓊島中部五指山腳下黎苗人民世代居住的廣闊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一踏進這塊土地,首先就聽到鷓鴣鳥的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就把這廣闊的地區叫作“鷓鴣啼峒”,把當地黎、苗族人民上山采摘用來制茶的樹葉叫做鷓鴣茶。鷓鴣茶藥香濃郁,沖泡后湯色清亮,飲之口感甘甜、余味無窮,具有清熱解毒、消食利膽等功效,是理想的解油膩、助消化保健飲品。
海南哪些市縣有“三月三”節?
在海南,陵水,白沙,五指山,三亞,瓊中,樂東,保亭,昌江等市縣會歡慶“三月三”節?!叭氯被顒又鲿鲈诎咨?,以“山水黎鄉·綠韻白沙·歡樂三月三”為主題,活動時間從4月9日(農歷三月初三)至4月11日(農歷三月初五),歷時3天。
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案枸坠潯?。
廣西壯族三月三的風俗和由來。
農歷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節(歌舞節)。
“歌圩”,是外族人給壯族定的漢名,壯語叫“歡龍垌”,意思是到田間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歡窩敢”,意為出洞外唱的歌。因為過去壯族人很少建寺廟,神像都放在巖洞里。巖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須保持肅穆,只有到巖洞外才能放聲自由歌唱。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句在廣西流傳的山歌歌詞,說明壯族歌圩節的起源,和歌仙劉三姐有著密切的關系。
據說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里。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后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里傳歌。莫懷仁得知后,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后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后,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案栊妗?。
每到歌圩期間,青年男女便穿上節日的盛裝,云集山頭曠野或竹林草坡即興對唱,相互盤答,歌聲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的民族節日充滿了迷人的音韻。
說到情人節,很多人立馬會想到2月14日,現代人過慣了西方的節日,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中國的情人節呢?有人說中國的情人節是七月七(七夕情人節),至于具體原因就答不上來了。實際上,七夕不過是一個悲催的婚姻故事,農歷三月三才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最古老最正統的情人節噢!
三月三的情人節由來已久,其實早在周朝人們就把三月三當做情人節了?!对娊洝分杏嘘P情愛的“國風”部分,共162篇,很多地方表明了三月三為情人節。三月三這天,周天子率后妃親往祭祀,齋戒沐浴,祭祀人祖。由于天子的倡導和禮法的規定,三月上巳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要停下勞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賞春,結伴游樂,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
杜甫《麗人行》里所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控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遢實要津。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三月天氣,萬象皆新,草木瘋長,陽光明媚,麗人們徜徉河邊,臨水照花,愛慕者們在努力追隨、接近……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環境,正是愛情生長的溫床。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兮”,十四個字好。接下來的“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且樂”亦好?;蛟S大家要揣摩這士與女的關系。他們或許認識,女孩子可能心里老早喜歡這帥哥,今兒個正好找個借口一起玩兒?;蛟S并不認識,只是一見鐘情而已。這女孩兒的內心大約有幾分羞怯,但她決不做作,她大膽地邀請,真誠、執著,略略有點兒纏人,以至于對方不忍拒絕。坦誠、率真,正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特色。健康和溫暖的氣息,真令人神往。這樣的文化心態,在今日幾難夢見。鮮活的場景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讓時隔數千年的我們都還一讀之下如歷歷在目。
很多地方三月三都有廟會,其實是給年輕人提供一個踏春約會的理由。記住哦,我們真正的情人節是農歷的三月三。一元復始,萬物萌動,正是青年男女敞開心扉孕育愛情的時候。杜甫的詩與詩經?鄭風?溱洧正好一起做了一個佐證,說明了我們的情人節真是很早就已經有了。
在廣西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廣西壯族三月三的風俗由來。
農歷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節(歌舞節)。
“歌圩”,是外族人給壯族定的漢名,壯語叫“歡龍垌”,意思是到田間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歡窩敢”,意為出洞外唱的歌。因為過去壯族人很少建寺廟,神像都放在巖洞里。巖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須保持肅穆,只有到巖洞外才能放聲自由歌唱。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句在廣西流傳的山歌歌詞,說明壯族歌圩節的起源,和歌仙劉三姐有著密切的關系。
據說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里。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后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里傳歌。莫懷仁得知后,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后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后,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案栊妗?。
每到歌圩期間,青年男女便穿上節日的盛裝,云集山頭曠野或竹林草坡即興對唱,相互盤答,歌聲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的民族節日充滿了迷人的音韻。
壯族三月三主要活動。
壯族三月三主要有祭祀祖先、對歌擇偶、聚餐、唱戲、搶花炮、拋繡球、斗蛋等活動。
祭祀祖先。
擺祭壇做法事。
在祖神廟里擺祭壇,供豬、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飯,請師公班和道公班來做法事,祭祀祖神“婭浦”,祭壇四周高掛各村寨送來的幡旗。師公在祭祀前,首先設神壇或靈堂,點燃香燭,儀式開始,主持祭祀的師公身穿法袍,頭戴法帽,扎法帶,執法器(牙笏和鎮壇木),在念咒唱經過程中,邊唱邊舞,開壇請神。儀式中間,有兩童子分別戴紅、黑兩種木面具,持二環杖(即趕鬼棍)穿插表演雙人棍舞,雙人綢帶舞,接著童子與其他師公共同表演,以祈五谷豐登。最后,全體師公與童子各持樂器(鼓、鑼、鈸、镲)和法器(杖、牙笏、鎮壇木),由主持師公領頭以排隊一字形(少則8-9人、多則十幾人),邊打樂器邊舞蹈,變化多端,節奏從平緩到急速,從穩步行走到轉身跳躍,壯語稱之為“踩罡”或叫“踩燈”(有踩十二燈、三十六燈、七十二燈等),每次跳踩罡時,都以隊形顯示出“?!暗摗薄皦邸弊謭D樣。
抬祖神“婭浦”巡游。
用彩轎拾出“婭浦”,吹奏八音,師公扮“駱垌”(即戴儺面的鳥神和蛇神)跳舞開路,巡游各村寨,驅邪祈福。駱垌舞是師公舞的一種,以打擊樂為伴奏,表演時常常先歌后舞,舞時不歌,鼓舞相隨,行舞定向則以東、西、南、北、中,再就是半蹲勾腳跨腿轉體、點步、矮步、蹲揣為主要舞姿,表現祭祀、行軍、出征、點兵、打仗、籌糧、存糧、養兵、招魂、驅邪趕鬼、喜慶、安民等內容。表達了駱越后人對駱越古國、對“婭浦”的尊敬和懷念。
放河燈。
晚上在廖江里放河燈,河燈從小陸圩一直擺放到羅波圩。
演大戲。
由還愿的主家出錢請戲班唱戲,一般連唱三晚,如還愿的主家多時可連唱十晚,唱戲時抬祖神“婭浦”的彩轎“唱戲”。
對歌擇偶。
對歌擇偶習俗是壯族三月三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壯族婚姻文化的歷史縮影。
對歌擇偶習俗分為四個階段:相見對唱“初戀歌”,唱到愛慕時轉為“贈禮歌”,之后再唱“別情歌”,分手時唱“約會歌”。
“初戀歌”有六個進程:
1.游歌(又稱沿路歌),為引起對方注意而即興唱的一些與趕歌圩有關的山歌。
2.見面歌(初會歌),一般是互相問候,互通姓名、住地,并互相謙恭贊許。
3.求歌,即請求與對方正式對歌。
4.和歌(又稱接歌),被邀請的一方,與“求歌”者唱答。
5.盤歌,即一般的對歌,雙方互相盤問唱答,考察對方的聰明才智,以增進相互了解和初結情誼。
6.相交歌(又稱甜歌),這是男女之間彼此傾心、相互愛慕,為抒發情懷、披露心聲而唱的甜蜜之歌,是雙方交結情誼的一種標志,有初交歌、深交歌之分。
“贈禮歌“(又稱信歌、定情歌、贈物歌),是男女互贈信物,以表示確定關系、結締姻緣所唱的歌,此時便是定情階段。戀人在定情之后或會情之時,常以各種“思歌”(念情歌、相思歌)抒發思念的情懷,訴說相思衷腸。
“離別歌”(又稱別情歌、相送歌),是對歌將結束時,男女雙方難分難舍而對唱的歌,情人唱“別情歌”更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約會歌”,是戀人叮囑,下次歌圩再見面的歌,雖然別情難舍,但有一番叮囑在心懷,仍是充滿著期待的。
大年初三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憤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老一輩的居民,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
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谷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而在河北邯鄲這一天,要早早的起來,去祖墳燒紙點炮,向離開人世間的長輩,叩頭,拜年。
大年初三各地的習俗。
東北—掃帚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掃院落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要從外往里掃,這表示聚財的意思。
山東—初三初四回娘家。
“過完年,回娘家”是春節的傳統習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時間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煙臺、萊蕪、聊城等地,卻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需要注意的是給父母帶的禮物數量一定要是雙數的,女方父母家里也會準備好豐富的酒菜來招待女兒女婿。
甘肅—送灶神。
在西北農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這天是要送灶神的。從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請回灶神爺貼在灶臺中間,并擺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豐登,來年莊稼有好收成,全家人豐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
江浙—接迎灶神、開井。
在江浙嘉興、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歸。在杭州舊時候,初三需要進行“開井”儀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時候,讓勞累一年的井繩休息,就用紅紙條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這一天要舉行一個很特殊的儀式,把封條揭去。
閩南—竹竿舞。
在福建閩南漳浦,在初三當地的畬族同胞會用喜慶的竹竿舞來迎接八方來客。當地從初三開始,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新年。因為在閩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兒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畬族人非常好客,他們從初三開使用這樣的竹竿舞表達歡樂的心情。
大年初三禁忌。
赤口日:又稱“赤狗日”忌拜年,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
忌點燈: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過去過年要連續三天家里燈火通明,即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二,聯系三天,將家里所有的燈全部打開,寓意人丁興旺。但是,到了大年初三,除了正常照明的燈亮外,其余的燈就不用燈火通明了。
不許摔壞東西: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边@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
要說好話,忌罵孩子: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
禁忌摔破東西: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發財之意)。
忌打掃,忌將垃圾掃出門外: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灶王爺”后,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忌跟還在睡夢中人拜年,須等到對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則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大年初三的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至于?!咐鲜笕⒂H」故事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初三是赤狗日,諸事不宜,為了避兇,所以為提早就寢所找的借口;再者,從過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陣了,若不早些休息,恐會體力不繼,無法辦完其它的行事;至于過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就是說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連幾天的忙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補補前兩天的睡眠,長保健康。
大年初三的民間傳說。
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中國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
黎族三月三節(農歷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向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對于黎族的三月三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稱,相傳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災,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長大成人以后,決定分頭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窩嶺下相會。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回到這里迎接春天。為紀念他們,黎家稱石洞為娘母洞,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
第二種說法稱,相傳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惡多端的烏鴉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樂業。一天烏鴉精抓到了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悲痛萬分,終于趁烏鴉精熟睡之機殺死了它,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終生未嫁,每年農歷三月三這一天她都會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的情歌。后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她,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昌江)。
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返回目錄。
三月三各民族的節日習俗。
漢族。
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边@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臺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游行,后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彩,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于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歷三月初三前后,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雖然現在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著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叭氯?、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為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游等,還有據《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辣螺姑娘拋彩球”在觀眾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黎族。
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吧教m”(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于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只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后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后,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云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為了慶祝三月三,準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腌好封存;婦女在家春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準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里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畬族。
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于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畬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畬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并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里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畬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畬族歌手登臺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里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畬族民間競技?!叭氯惫澣栈顒邮钱屪迦宋臍v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建設新農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于畬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隨著現代化進程和畬族居住環境的改變,畬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于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壯族。
多于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
多于節日舉行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
于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幾逡匀氯秊椤案砂凸潯?,是集體漁獵的節日,并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后云集于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至今,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返回目錄。
三月三柳州哪里好玩。
大龍潭。
位于廣西省柳州市,距市中心僅三公里,大龍潭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為一體的大型風景游覽區。
大龍潭風景區別具匠心地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風物民俗為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代表性自然景觀有“一湖”“二潭”“二十四峰”;代表性民族風情文化景觀為“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松山房”等建筑組成的侗寨等。
都樂巖。
都樂巖風景區位于柳州市南12公里處都樂村旁的山腹里,都樂巖并非一個巖洞,而是這里溶巖群的總稱。景區由12座山峰、46個巖洞、一段3400米長的清溪和4個人工湖組成,方圓10公里。景區內群山環抱,峰巒逶迤,四季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是兼有山、水、林、洞、石之美、大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田園風光濃郁的游覽勝地。
柳侯公園。
柳侯公園位于廣西柳州市柳江北岸,是為紀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園,也是廣西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它始建于清代宣統元年(19)。柳侯公園是廣西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公園。
柳侯公園不僅具有園林休閑功能,還有群眾文休活動、歷史紀念、傳統文化傳播等多方面社會教化功能。以柳宗元文化為主線的傳統文化與優美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園林,深受人們喜愛。
三江鼓樓。
三江鼓樓位于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是侗族村寨的標志和靈魂。三江鼓樓屬木質結構,以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鐵釘,幾層至幾十層不等,以單數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達幾十米。形似寶塔,巍峨壯觀,飛閣重檐,結構嚴謹,做工精巧,裝飾細致,色彩樸質。被譽為“世界第一鼓樓”。
返回目錄。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圣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傳說。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里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眰髡f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后飛上月宮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古代漢族曲水流觴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里頌經祈禱?!罢嫖渖教险嫖浔洝睂φ嫖浯蟮鄣膩須v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笆窃律纤?,官民皆e(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m(病),為大e”(《后漢書?禮儀志上》)。后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里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農歷三月三也是通靈人士,如女巫、神漢等宴請鬼神的日子。在這一天通靈人士常聚在一起歡慶,并擺宴席宴請鬼神,以感謝他們賦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農歷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
“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在廣西,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同時,“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廣西三月三風俗。
1、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或黃吉、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后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2、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3、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于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4、繡球傳情。
歌圩的繡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征著純潔的愛情。
5、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托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愿望。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
6、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后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三月三吃什么。
薺菜煮雞蛋。
春天正是采食薺菜的季節,而薺菜的諧音是“聚財”。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薺菜煮雞蛋不僅可能祛風濕、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因此,民間有著“三月三,薺菜當靈丹?!钡拿裰V。
五色糯米飯。
每年農歷三月三或清明節,壯族人家家戶戶都蒸五色糯米飯過節。五色糯米飯,因呈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壯族人把五色糯米飯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豐登”的象征,是用來招待客人的絕佳美食,也是用來祭掃先祖的供品之一。壯族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但因語言差異,不同地域的壯族人對五色糯米飯有不同的稱。有的叫糇能,還有的叫烏米飯、青精飯、五色飯、花飯等。
蒿子粑粑。
傳統江南——蒿子粑粑又稱蒿子粑。是傳統江南青團衍生出來的另一種做法。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帶漢族民間傳統風俗。每年三月,家人采來粑粑蒿的嫩葉,洗凈,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圓的粑粑,放入鍋內,用旺火蒸熟,吃起來軟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習俗是為的是紀念死者,同時祝愿人人健康長壽,不為邪靈所侵。
艾葉粑粑。
三月三是壯族人的歌節,是家庭祭祖祈福的節日,這一天也會吃艾葉粑粑。艾葉是一種中草藥,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食材,南方人素來就有食用以艾葉為原料制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葉粑粑就是今天我們要吃的傳統美食。
雞屎藤。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將雞屎藤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回答:20小年是2月11日.
小年象征著一年的結尾,是一個傳統節日,小年也叫做祭灶節,
在小年這一天大家祭灶王、掃塵土、剪窗花等。小年是哪一天:
一般來說,小年是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但是各地。
的小年時間確實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
四的祭灶節為小年,江浙滬一帶的很多地區稱正月初五為小年,
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小年夜,漢族傳統節日,即漢族傳統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北方是臘月二十三;。
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夜。
2015年小年夜是幾月幾號?
答:2015年2月11日或12日。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是除夕,南京地區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區是正月十六。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中國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樣的。在歷史上,年前有四個比較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在宋代的時候為了節約時間,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十二月廿四。祭灶之說,先秦有之。
《后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睆拇?,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唐宋時改為臘月二十四祭灶,元明沿襲舊俗,清朝改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后來北方漢族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后,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里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下面總結一下:
北方地區:十二月廿三。
南方地區:十二月廿四。
江浙滬地區:“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夜。
臺灣地區:除夕前一天[1]。
南京:正月十五、即上元節(元宵節)。
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除夕(大年是年初一晚上)云南部分地方:正月十六。
部分地區有臘月二十二送灶神的習俗,這天也成為該地區的小年。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7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