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一種對某一事件、情況或問題進行詳細描述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希望這些報告范文能夠對大家寫作報告有所啟發和幫助,提升寫作水平。
從x月x號到x月x號,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別在xx巖,xx區xx公園,xx樹木林及教三附近進行了地質地貌學的實習。
石灰巖山峰。
通過查閱有關資料,xx巖由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就像北斗xx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xx公頃湖面上。
從表面觀察,七座山峰為灰色與少量白色相夾雜,可以初步判斷為石灰質巖石;由于此地區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灰巖山表面有許多較大的裂痕。通過這些裂痕,可觀察到其解理完整。
實習指南上對xx巖的形成過程的圖解,可知為先由于地質運動,在xx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xx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巖山峰。
xx巖地區另一個特色之處就是其巖洞。實習過程中,老師指出溶洞形成之處是位于地表水層的水平流動帶,由于流水侵蝕而形成的洞穴,這些洞穴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質運動,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現在了人們視線。我們在一溶洞入口處觀察時,老師還指出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溶洞經歷過4次發育,可是我們觀察到洞內頂部都比較平滑相連,是因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長時間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內每個發育的連接處發生巖石的掉落,使得頂較為平滑,而在地上,還可以見到坍塌下來的大石塊。
我們進入溶洞,里面到處都有石鐘乳。而石鐘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頂部滲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對石灰巖具有較強的溶蝕力,呈飽和碳酸鈣水溶液。溶液下滲時失去部分co2而處于過飽和狀態,于是碳酸鈣在水滴表面結晶成為極薄的鈣膜,水滴落下時鈣膜破裂,殘留下來的碳酸鈣與頂板連接成為鈣環。下滲水滴不斷提供碳酸鈣,鈣環不斷外下延伸形成細長中空的石鐘乳。xx巖溶洞內喀斯特地貌極其發育,石鐘乳隨處可見,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為千姿百態的景觀。
在往返xx的路上,我們并沒有發現高樓大廈,而且聽身邊的同學說,xx沒有高過20層的大樓。一開始我們覺得很奇怪,后來仔細想了想,還是有原因的。xx位于西江附近,其陸地為沖積平原。地面可見河漫灘相紅黃、紅黃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xx沖積平原大部分面積。這樣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層的樓宇。
進入xx公園后,我們對這里的巖石和地質進行了觀察。xx從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巖石主要為紅褐色。我們對這里的巖石進行了分析。
這里的巖石主要是砂巖、粉砂巖,此外還有泥巖和頁巖。在一處多巖石碎塊的地方進行了觀察,發現這里的巖石碎塊硬度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顆粒非常細,應屬粉砂巖。老師講解的時候告訴我們,這里的物理風化相當強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細小。通過對某一大石塊觀察見到,石塊明顯分為好幾層,每層之間有一條約5厘米后的、由鵝卵石排成的一個面。由此可以知道,這個地區為河流沖擊成的平原,經過多次沉積下來的泥土經過物理變化又形成了沉積巖。老師后來還說到,這里的巖石固結時,氣候非常穩定,為類似揚沙的天氣。而這里的巖石為紅色,是因為巖石形成時,主要膠結物含有3價鐵離子。
老師帶我們去了樹木園看已經風化完全了的花崗巖。我們發現,這里的花崗巖風化之后的層黃色為主,夾雜了紅色及白色。用手對風化了的花崗巖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許多細小顆粒。經過較完全風化后的花崗巖,只剩下透明細小的石英,因為花崗巖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弾r的風化為化學風化,主要由肉紅色的正長石,白色的斜長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無色的石英組成。在xx教三附近的花崗巖化學風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從石頭上弄下寫石塊。而xx教三附近的花崗巖有呈橢圓的,也有呈片狀的。老師解釋,這是因為由于某些花崗巖本身有裂縫,而有的卻沒有,通過流水侵蝕,有裂縫的花崗巖裂縫越來越大,使花崗巖不斷侵蝕形成片狀;沒有裂縫的,由流水侵蝕使形狀越來越趨向球狀。
我們這次的實習盡管只有短短三天,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
1.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使我們鞏固,充實《資源環境地學基礎》或《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測量學》、《水文地質學》等基礎地質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對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學會典型地質現象的觀察、描述、綜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以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
(1)通過巢北xx山地區自然露頭和人工揭露的地質點進行系統的觀測,收集各種地表地質信息等有關資料,研究地表地質規律,包括地層劃分和層序、巖性組合及巖相特征、地質構造及構造變動、巖漿活動以及有用礦產的賦存規律等。
(2)繪制相應的地質圖件,如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地形地質圖、構造綱要圖等。
(3)編寫文字報告。對測區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境的變遷、古生物的演化、構造形態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研究。
1.掌握實習區內地層層序、巖性巖相、厚度、標志層、接觸關系以及地質體的變化規律,對測區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境變遷、古生物演化、構造形態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實習區內各類巖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觀察、鑒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種野外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實測地質剖面和野外地質填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
5.掌握編制地形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等主要地質圖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學會在地質觀察、編圖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地質報告編寫的要求和方法。
每個階段進行之前,都要上課對本階段的要求以及方法進行介紹。
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隊進行踏勘,分別到xx山東南以及xx山和xx山交匯處、x工廠等地,共計x天。
第二階段:分組進行實測地層剖面(包括繪制地層剖面圖、編寫地層剖面說明書),共計x天。
第三階段:地質測量填圖,共計x天。
(2)、實測地層剖面圖3張;
(4)、1:10000地形地質圖1張;
(5)、1:10000構造綱要圖1張;
(6)、1/2千綜合地層柱狀圖1張;
(7)、1:10000圖切剖面圖2張。
8月16號傍晚,我們整班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登上了前往松滋劉家場的客車。車子一路顛簸著跨過長江大橋,駛入松滋境內,望著窗外的山景,大家在車內唱起山歌、玩起了撲克牌,好不暢快。
大約晚上九點鐘我們抵達劉家場目的地——劉家場飯店,進入飯店,住宿環境讓我們有點失望,但總體還算湊活,聽學姐講這里的伙食有點讓人失望,見識之后覺得一般。
雖然不如在學校,但我覺得野外地質實習本來就是鍛煉我們,不僅是知識上的,也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學會吃苦耐勞、學會合作等等。同時也讓我們體會無論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號上午我們就去野外了,實習路線從實習基地到水巖屋,老師教我們使用地質羅盤、識別地形圖以及觀察中寒武統覃家廟群。
地質羅盤是野外地質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確定觀察點的位置。另外,它還可以測出各種巖層的產狀。
它的基本結構為:磁針,分別指南和北,其中繞銅絲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盤(上圈),從0°開始反時針方向刻劃1°計數至360°,在0°和180°分別記為北(n)和南(s),90°和270°為東(e)和西(w)。既南北線與東北線把360°分為四個象限;底盤水準器,水準器泡居中時,底盤是水平的;瞄準器,包括瞄準版、反光鏡等,作瞄準之用;測斜儀,包括垂直水準器(長水準器泡),垂直刻度盤、刻度指示器和活動扳手,用以測傾斜角,垂直刻度盤計數是從0°向兩側分別記至90°。在野外,我們測過樹的方位及傾角,也測過斷層的產狀。
地形圖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錯綜復雜的形狀測量出來,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縮繪成一張與實地相似的圖。所以,地形圖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狀、高低起伏、傾斜緩急和地物位置等情況的平面圖。地形圖是野外地質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為地形圖可以幫助我們工作前對工作區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認識,幫助我們初步選擇工作路線。在工作中我們把礦體、各種巖層和其他地質現象描繪在地形圖上制成地質圖。因此,地形圖的精確性是影響地質圖質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圖主要內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線。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圖用目測法或者是交會法可以確定自己所在的地點。目測法:在精確度不高時,利用目估在野外觀測點與周圍地形、地物的距離和方位,進而在地形圖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固定下來,標在圖上;交會法,首先在觀察點上利用羅盤使地形圖定向。
將羅盤指南北的長邊與圖的縱坐標相重合,連同羅盤地形圖一起轉動是羅盤指北針指向正北,使指北針對準刻度的零度,此時地形圖的南北向就與實際的南北向一致,圖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與實際地北方相符,若目標在身后,則人可以轉過身來,倒著看地形圖;其次,在觀察點附近找到三個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圖已標出的明顯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點、山頂、建筑物等),分別用羅盤進行瞄準,讀出指南針所指的度數,然后在圖上找出相應點并畫出該測線的方向,所作三條測線的方向線,理應交于一點,該點即為觀察點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誤差,三條側線往往并不交于一點,而構成一個小三角形,稱為誤差三角形。測點位置取誤差三角形中點即可。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n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矫嫔?、剖面上的表現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一、實訓目的:
這次生產實習是為畢業前的頂崗生產實習的一個鋪墊,也無疑是對我們課程上理論知識的一次實際訓練。這次親臨礦井的機會來之不易啊,因此倍感珍惜這次校園的實習!
我們機電班已學完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實訓,本次實習為礦井安全生產實習。
通過實習應達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3、參加采煤工作面勞動,掌握各工種的進行方式和配合方式,熟悉操作基本技能;。
4、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調查研究,提高自己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實訓內容:。
我深知煤礦是一個高危行業,但從未置身面對過它。心里有一絲的喜悅也有幾分擔憂?,F在國家的礦難事故層出不窮,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煤礦都是這樣的嗎?難道真的沒有好的煤礦嗎?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我們班全體同學來到安全與環境工程系實訓基地實習,希望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東西,找到更多的答案,希望從中學到我們祖國煤礦將來的出路問題。我們先后去主樓和基地實習,礦上參觀由礦方組織的各項活動很多,包括聽理論、地面生產系統設施參觀、安全報告、地面運輸系統參觀、地面變電所、絞車房和主要通風機的參觀等。
在理論課上老師重點講了瓦斯,瓦斯是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但有時可以聞到類似蘋果的香味,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氫氣體同瓦斯同時涌出的緣故。瓦斯對空氣的相對密度是0.554,在標準狀態下瓦斯的密度為0.716kg,所以,它常積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頂處。瓦斯的燃燒、爆炸性是礦井主要災害之一。他是我們初步認識了礦井地面設施及其各設備之間的關系.
參觀和聽專業老師講完理論課后,我們來到更衣室,換完衣服后,閆老師帶領我們來到專業基地。我們嚴格遵守礦井有關規章制度及安全作業規程,尊重一切指導老師,虛心學習,認真提問,不怕臟,不怕累,常動腦,大家一切行動聽指揮,團結互助,密切協作,保障了實踐鍛煉的安全順利進行。
在這所有的活動中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我們最擔憂而又是最渴望的井下參觀實習,經過煤礦領導下井前的精心部署,我們班將近30名同學下井體驗生活。在巷道里,通風氣流從耳邊呼嘯而過,腳下不時有濕滑的水坑,加上靴子并不合腳,行走時就更顯吃力了,剛下井那陌生和新奇的感覺不到半小時就發生180度大轉彎。不論走多遠,兩旁的墻壁和腳邊的鐵軌不知伸到何處,好像看不到盡頭。也不知在指導老師的身后走了多久,又繞過了幾個風門,我們來到了皮帶大巷,整個運輸巷道都是用鋼筋網扎的結結實實,煤炭隨著皮帶的旋轉不斷地運輸到煤倉。隨后我又到了想、井下的中央變電所和水泵房,那里好像是深山老林似的神秘,兩道防護門并有專人看管,真讓人猜想不透啊!由于煤礦正在處于建設期間,設備還不太完善,我們到采煤工作面和掘進工作面參觀,在那里才是煤礦井下最艱苦的場所。我留下了遺憾,懷著憧憬,我們離開了。我又看到了那久違的陽光,此時心中的愉快之情溢于言表?;叵肫饎倓偠冗^的1個多小時,下井的整體過程雖談不上驚天動地,但在井下的艱難情景已經在我腦海中銘記終生。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實踐,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利用空余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專業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后學習工作打下基礎。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對煤礦井下生產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實訓心得與體會:
剛開始同學們在建元煤礦實習第一個體會到的就是一個字——“累”,但后來慢慢的習慣下來,因為同學長期身處校園,沒有經歷過很大風吹雨打,更沒有經歷過什么艱苦磨難??梢哉f大部分同學一直以來在保護傘下走過,這次學校組織的實習生活可以給這些同學真正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做為煤礦企業承擔著為國家生產建設提供能源和化工材料的重任,作為工作在生產一線的煤礦工人他們的工作強度是十分大的。老師告訴我們有38制和46制兩種工作方式,勞動強度挺大,每間工作房子都有床可供休息。
在實習的這段日子里,總的說來,很有收獲。我學習到了從課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見到了一些不曾遇到的場面,也感觸良多,豐富了自己的視野。這次實習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經驗,更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傊?,本次實習,使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同時,實踐中有給了我們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在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通過學習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我們的專業技能,從而為將來做一名合格的煤礦工人做扎實的準備!
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不能在紛繁的社會生活中磨掉我們彌足珍貴的品質,包括我們的善良、正直、虛心和刻苦耐勞等等,這些品質將是我們未來立足社會和在群體中脫穎而出的基石和籌碼!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實習就結束了?;仡檶嵙暽?,感觸很深,收獲頗多。這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經歷,也給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憶。在此感謝閆老師和各指導老師對我們的培養與教導。在這段時間里您們給予了我足夠的寬容、支持和幫助,讓我充分感受到了領導們“海納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豪氣,也體會到了煤礦工人的艱難和堅定。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見習個人實習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今年我有幸來到了核工業工程勘探處勘探一隊二號機進行了為期45天的實踐工作。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自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鉆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鉆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鉆孔的布置原則等等,自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鉆探隊領導的人文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匯報如下。
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沒有怎么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里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安全生產的法規。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這次我們打的是水文觀測孔,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結合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巖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巖做了一些細致調查研究: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巖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巖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巖可以抵御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巖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巖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巖由于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們這里鉆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巖,平頂山砂巖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鉆進過程中不容易鉆進又容易掉塊卡鉆,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自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鉆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該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處,更被隊里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后從事鉆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里的任務。
。
1.性質:。
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時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
1)讓學生了解有關煤礦地質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和特點。2)觀察和認識常見的一些巖石。3)建立一套完整的底層層序。4)認識常見的地質構造現象。
實習2周(1月15至一月25),共10天,其中井下工作2-3天,編寫實習報告1-2天。
由地當煤礦技術部門技術員殷明光老師指導,12屆煤礦工程高本班聶濤對孫家灣煤礦地區的地質情況進行了實地勘察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分類的講解,沒有缺勤人員。
在兩天的井下工作中,分別對1#.2#井,運輸巷,回風巷進行了實地勘察,通過實地體驗.感悟加深了對煤礦地質學習興趣,將課本與實際結合,更好.更真切的獲得知識。
通過本次的礦井地質實習,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也加深了課堂所學的重要內容。野外實習是理論教學的有力補充和繼續,通過自己的實地觀察與課本的聯系,加深了對某些巖石的認識,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學有所用。而對地質構造的觀察,不僅更好的了解地層的形成,也將當時課堂上的立體想象給實際化,不再對某些地層感到模糊,大腦里已經有了地層的畫面,這樣也更好的去和課本枯燥的知識和圖片相聯系。
為期兩天的'礦井地質實習結束了,自己從中學習到的知識卻是很多的。單從這兩天野外實習就發現,地質工作者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作為采礦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將來在煤礦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現在我們必須做好吃苦受累的準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在這里,我要感謝殷明光老師,感謝他在實習過程中的耐心講解與辛勤付出。希望今后的還能有這種形式的實習,這對我們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是非常有利和必須的。
在這次實習中我們在快樂中學習,既參觀瀏覽了美麗的山河風景元又增長了專業知識。所以我希望學校能多組織幾次這樣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實習活動。今后,我將充分利用這次實習所得,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爭取做到學有所成!
實習的主要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實習情況。
(一)時間。
20__年x月x日至20__年x月x日。
(二)小組成員。
王__王__王__吳__武__薛__。
(三)實習路線。
(1)20__年__月__日星期四晴。
河南省__市輝縣市上八里鄉薄壁鎮鴨口村。
(2)20__年__月__日星期五晴。
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__村后溝。
(3)20__年x月__日星期六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向南100米左右。
三、實習內容。
1、認識實習區常見的礦物和巖石,學會區分三大類巖石。
2、認識實習區地層剖面,了解地層劃分,對比方法,熟悉地層時代。
3、認識實習區地質構造(褶皺、節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
4、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斷層)產狀。
5、學會做標準的野外地質記錄。
自奧陶紀后,海水退出整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長期遭受風化剝蝕,直到晚石炭世時,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這一地區,形成一般不超過500米的海陸交替相的含煤沉積,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東北北部區下石炭統以海相碎屑巖為主夾灰巖,時夾陸相碎屑沉積,厚度較大;上石炭統以海相灰巖為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西北區的石炭系比較復雜,厚度大,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石炭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時期。在華北有本溪組和太原組,太原組是中國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層,其他沉積礦產有鐵、錳、黃鐵礦、鋁土礦及石膏。
本溪組的巖性組成,主要是粘土巖、鐵質巖、鋁質巖、砂質巖。下部為紫紅色的、褐紅色的鐵礦層,稱為山西式鐵礦,中部或中上部為灰色或青灰色的鋁土質泥巖或鋁土礦。當鋁的含量大于40%,鋁硅比大于2:1時為鋁土礦,否則為鋁土質粘土;上部為灰白色薄層狀的粘土巖,高嶺石含量高時可以作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組的厚度為0~20m左右,一般為8~10m,沉積時基底不平行成雞窩狀或串珠狀的賦存狀。
腕足類化石等),太原組中含有煤層,薄煤層,焦作僅有兩層可采煤層一2和一5煤,石灰巖常構成煤層頂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層狀泥巖組成。
二疊系是指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海相;另一種是以陸相為主為主。二疊系以淺海相灰巖為主,底部常有煤系。
石灰石分布廣、儲量大,工業儲量33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厚度穩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52~54%,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區,面積500平方公里,是生產純堿、乙炔、水泥等產品的優質原料。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產資源。
四、結束語。
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境比較的惡劣,但是指導老師們耐心細致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老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鉆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鉆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鉆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鉆孔的布置原則等等,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鉆探隊領導的人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匯報如下。
安全生產的法規。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這次我們打的是水觀測孔,通過己的實際操作,結合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巖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己的業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巖做了一些細致調查研究: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巖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巖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巖可以抵御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巖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巖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巖由于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們這里鉆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巖,平頂山砂巖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鉆進過程中不容易鉆進又容易掉塊卡鉆,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鉆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更被隊里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后從事鉆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里的實習生活。報告節如下:
第一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本站發布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精選范文,更多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精選范文相關信息請訪問本站實習報告頻道。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偟膩碚f,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群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于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附:交通位置圖
北京的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迭系及上白堊統外,其它地層都有發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云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云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發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 q 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巖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云質灰巖;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巖或白云質泥灰巖夾灰色灰巖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巖、白云質泥灰巖,致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 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定淺海沉積。本區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而上奧陶統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鮞狀灰巖和純厚石灰巖等,總厚約1600余米。
(1)寒武系
下分三個統;
(1.1)下寒武統
[ 1 ]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巖、白云質灰巖及白云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 2 ]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巖,含角礫泥灰巖;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云巖與白灰質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巖。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1.2)中寒武統
[ 1 ]徐莊組
本組以鮞狀灰巖為主,可劃分為五個沉積韻律。每個韻律起始于細砂巖,經鮞狀灰巖與細砂巖或泥質條帶灰巖互層,到大量的巨厚層鮞狀灰巖出現結束。厚約60-100米,與下浮地層整合接觸。
[ 2 ]張夏祖
本組下部以泥質條帶泥灰巖夾頁巖為主,有部分鮞狀灰巖,上部則以巨厚層鮞狀灰巖為主,組成一個沉積旋回,其中下部又可細分為四個韻律,每個韻律起始于頁巖,隨之鈣質增高,出現泥質條帶泥灰巖與頁巖互層,韻律之末,出現了鮞狀灰巖與泥質條帶灰巖互層。厚約33-267米。
(1.3)、上寒武統
[1]崮山組
本組下部為灰色泥質條帶灰巖,鮞狀灰巖,條帶狀結晶灰巖夾竹葉狀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粉砂紙條帶灰巖、鮞狀灰巖、結晶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夾竹葉狀灰巖及少許鈣質粘土巖。厚約59米。
[2]長山組
以綠灰色泥灰巖、淺灰色泥質條帶灰巖及竹葉狀灰巖為主,下部有時夾少許灰綠色鈣質粘土巖;底部為淺玫瑰色細晶白云巖夾竹葉狀灰巖、竹葉狀礫石,具有紫紅色氧化圈。厚約29米。
[3]鳳山組
本組上部為灰色中層含白云質灰巖、厚層泥質條帶灰巖夾竹葉狀灰巖及黑灰色薄板狀灰巖;下部為灰色巨厚層泥質條帶灰巖,局部含白云質,夾大量竹葉狀灰巖,底部見紫紅色含云母鐵質條帶。厚約79-97米。
(2)奧陶系
北京只有下奧陶統和中奧陶統,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缺少上奧陶統。
(2.1)下奧陶統
下奧陶統與鳳山組呈整體接觸關系。
[1]冶里組
本組下部以淺灰、灰白色巨厚層細晶灰巖為主,其底部為花斑狀白云石化微晶灰巖,上部為深灰、灰黑色中——厚層灰巖,夾淺黃色含白云質條紋灰巖、竹葉狀灰巖及鈣質灰巖。厚約46-93米。
[2]亮甲山組
本組下部為灰黑色厚層——巨厚層含燧石條帶或團塊灰巖夾中層泥質條紋灰巖、竹葉狀灰巖及少量白云質灰巖、頁巖;上部以灰黑色中層白云巖、含灰質白云巖、粘土質白云巖為主,普遍含燧石團塊或燧石條帶,其上多為玫瑰色燧石,其下多為黑色燧石,頂部白云巖局部為角礫狀。厚約168-252米。
(2.2)中奧陶統
3、上古生界
北京的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統(本溪組)、上石炭統(太原組)、下二迭統(山西組、紅廟嶺組)、上二迭統(雙泉組)組成。沒有泥盆系和下石炭統。
(1)石炭系
(1.1)上石炭統
下楊家屯組(太原組)
(2)二迭系
(2.1)下二迭統
山西組(中楊家屯組)
本組為陸相碎屑巖發育,下部主要為深灰色粉砂巖,灰色細砂巖夾灰黑色粘土巖、灰色硬砂巖及1-4層礫巖,礫巖中常含鈣質結核。含薄煤層。厚約79-321米。
(2.2)上二迭統
雙泉組
本組主要為灰綠、紫色凝灰質板巖和粉砂巖,中間常夾一層厚5-8米的灰白、綠灰色礫巖和砂巖。
4、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沒有三迭系,只有侏羅系和下白堊統。
(1)侏羅系
侏羅系中統
髫髻山組
附:各層的信手剖面圖及素描圖
北京的巖漿巖分布很廣,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發生許多巖漿活動,包括各種形式的噴出活動和侵入活動。不同時期的巖漿巖成分不同,加上產狀各異,使其巖漿巖不論從化學成分到礦物組成上,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巖漿巖。
1、侵入巖
根據巖體的接觸關系、地質構造對巖漿巖的控制因素、巖體的變質程度等可將北京地區的巖漿侵入活動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早元古代
本期的侵入巖主要為超基性巖類和變質基性巖類。
超基性巖類中包括橄欖巖和輝石巖,多呈北東向小型巖體沿斷裂帶活片麻理侵入太古代的片麻巖中。
(2)中、晚元古代
本期的巖漿活動有侵入和噴出兩類。侵入巖體只發現有斜長環斑花崗巖體、四合村輝巖和紅石灣輝石巖等。
斜長石斑花崗巖體沿東西向基底斷裂侵入密云群沙廠組的片麻巖中,與片麻理斜切。巖體東西向延長,為一北陡南緩,向南傾斜的不對陳巖脊。巖石的特點是具似斑狀結構,鉀長石斑晶為卵形,外面包圍一圈更長石或中長石。巖體內有棱角狀片巖捕虜體。巖體被三次侵入。第一次是斜長環斑角閃黑云母花崗巖,分布于巖體的西部,巖石呈灰色或暗灰色。第二次是斜長環斑黑云母花崗巖,為巖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巖石呈紅色。第三次是中粒黑云母花崗巖,呈紅色;中粒二云母花崗巖,呈米黃色;細?;◢弾r,呈淺色。
四合村輝石巖體:呈脈狀侵入太古代密云群大漕組花崗片麻巖中。巖體主要由二輝巖和橄欖巖兩個巖相帶組成,但分異不好。巖石蝕變類型主要有蛇紋石化、滑石、蛭石化和綠泥石化等。
紅石灣輝巖體侵入于太古代角閃斜長片麻巖及花崗質片麻巖中的超基性巖體。巖體可分為角閃單斜輝石巖、角閃二輝巖、角閃斜方輝石巖及橄欖輝石巖四個巖相。
2、噴出巖
(1)元古代的噴發巖體
屬中、酸性火山熔巖及火山碎屑巖,呈古火山頸相及海底噴發組產出,以火山角礫巖、安山巖及凝灰巖為主。
(2)早侏羅世南大嶺組玄武巖
是一套經多次噴溢活動形成的玄武質熔巖流。每一噴發層厚度5米至15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構造帶、中部致密塊狀帶和頂部大杏仁構造帶等,杏仁體主要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綠簾石等。柱狀節理發育,球狀風化明顯。
(3)中侏羅世髫髻山組火山巖
由一系列中性火山物質構成的礫巖、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互層組成?;鹕綆r系得巖性和厚度變化都很大,巖石組成也較復雜,主要的有輝石安山巖、角閃安山巖及火山角礫巖等。
(4)晚侏羅世東嶺臺組火山巖
本組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酸性巖類組成,主要以流紋巖、英安巖及粗面巖為主,并形成相應成分的火山角礫巖和凝灰巖。
主要介紹太古代及早元古代的變質作用。
1、太古屆變質巖系
(1)密云群
北京出露最早、變質最深的巖層,屬于中深及深區域變質程度,巖性為各類片麻巖及麻粒巖,普遍受較強的混合巖化作用。
[1]沙廠組
巖性以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斜長片麻巖為主?;旌蠋r化發育,主要為陰影狀、條帶狀,其次為星占狀。
[2]大漕組
巖性以黑云斜長片麻巖為主,夾大量花崗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角山巖和斜長角閃巖等,且縱向和橫向變化較穩定。
[3]陽坡地組
巖性以黑云斜長片麻巖、角斜片麻巖為主??v向變化較大,橫向變化較小。
密云群的三組從下到上,變質程度由深變淺、混合巖化由強到弱。各組段之間均為連續過渡的接觸關系。
(2)張家墳群
[1]石城組
巖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花崗片麻巖夾石英巖為主。
[2]椴樹梁組
巖性以石英巖、大理巖為主,還夾有板巖和片巖,最底部的局部地點可見厚3至4米的底礫巖。
[3]山神廟組
巖性主要有為黑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母斜長石片麻巖及角閃斜長片麻巖。
[4]宋營子組
巖性以黑云母斜長片麻巖、黑云母角閃斜長片麻巖為主。
張家墳群變質程度淺,原巖成分由泥砂質——硅質——鈣質——泥砂質——泥質,構成一大沉積旋回。反映當時地殼運動頻繁,海水逐漸加深又逐漸變淺的沉積環境。
2、元古界變質巖系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云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云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長城系
下部以碎屑沉積巖為主,由石英巖、雜色頁巖過渡到灰巖;中部為石英巖、硅質白云質灰巖夾安山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上部為碳酸鹽巖。
[1]常州溝組
主要由礫巖、長石石英砂巖及石英巖組成,
北京大地構造處于華北地臺中部——燕山沉降帶的西段。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過大幅下降接受巨厚沉積又產生劇烈的造山運動。伴隨著地殼運動的發展,褶皺變動與斷裂變動廣泛發育。
1、灰峪向斜
2、龍山斷層
3、昌平一號隧道兩組剪節理
1、永定河上游河曲
2、石化洞
3、龍山風化
1、太古代和早元古代
這是地殼最古老的一段歷史。也是地殼活動最強烈的階段,地球表面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已經形成。從巖相和地質構造可知,前期以巨大,急劇的沉降為主,整個地區被海水侵漫,接受了大量的沉積物,可能還有大量火山噴發物的堆積。而后期以顯著的隆起占優勢,伴隨著沉積物受強烈的褶皺和斷裂,大規模的巖漿侵入以及由于強烈的構造變動和巖漿活動而引起的顯著變質作用和混合巖化、花崗巖化作用。結果形成褶皺的變質基地巖系。太古代末的一次運動之后,海底抬升為陸地,經受長期的風化剝蝕和夷平作用,因而北京缺失下元古界。到了早元古代末又發生過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地殼主要由各種片麻巖、混合巖、片巖和大理巖組成,形成了很多礦產。沒有發現古生物化石遺跡。
2、中——晚元古代
這個時期以巨大的下降運動及早期局部地區伴隨有海底火山噴發活動為特征,并形成很厚的海相沉積巖和局部的火山巖層。地質作用很少,巖漿活動微弱且范圍不廣。到萬元古代末期沒,北京和華北廣大地區一起變為相對穩定的古陸。
生物界主要由微古植物和迭層石組成?;蔀殍b定地層的重要依據。
3、早古生代
寒武紀的生物大爆炸,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各種化石得到大量保存。寒武紀至中奧陶世,大部分地區沉沒于海底,形成了廣闊而穩定的淺海,動物界飛速發展。地殼活動相對微弱,巖相比較穩定。早寒武世海侵開始,形成以泥質和碳酸鹽為主的沉積。中奧陶世,海侵達最大規模,形成代表淺海相的由淺水至深水的碳酸鹽巖相沉積??傊?,海水由淺到深,沉積環境由動蕩到比較寧靜,依次形成紫紅色頁巖,鮞狀、竹葉狀及塊狀石灰巖、白云質石灰巖等沉積。
由于中奧陶世后,華北隆起,長期遭受剝蝕,因而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
4、晚古生代
北京經過近一億年的隆起和剝蝕,形成凹凸不平的地面,隨后是中石炭世頻繁的地殼升降運動,殘積了鋁鐵及粗粒碎屑的沉積,繼之海水侵浸大陸,形成粉砂質,泥質以至石灰質的沉積。一直到晚石炭世,均為海水時進時退的海陸交互相沉積。
石炭紀海中各種無脊椎動物發育。陸生植物大發展,森林密布。植物死后遺體被泥沙掩埋形成了煤。一直到早二迭世前期。到后期,氣候變干,植物衰退,形成內陸盆地的碎屑沉積。
晚二迭世有微弱火山噴發,形成含火山碎屑以砂質為主的沉積。
石炭二迭紀是地質歷史上第一個重要的造煤期。
5、中生代
三迭紀北京沒有沉積。進入侏羅紀后,早侏羅世又是一個重要的造煤期。
侏羅世裸子植物達到繁盛,真蕨類仍十分繁榮。爬行動物發生。
北京經歷了二迭紀末的構造變動后又經過三迭紀長期的剝蝕,進入早侏羅世,在低洼地區沉積了厚度不等的砂頁巖相。地殼活動增強,有間斷性的火山噴發。之后,形成了許多短陷盆地,盆地中接受了周圍高地帶來的泥沙、礫石,在潮濕而溫暖的氣候下又是一個利于植物大量繁殖的時期。這就是地質歷史上第二次重要的造煤期。
進入晚侏羅世,在早期巖漿活動以酸性噴發為主,形成一套流紋巖、英安巖、流紋質火山碎屑巖夾安山巖等沉積物。
早白堊世,一方面斷裂升降,一方面是酸性巖漿的大規模侵入活動。這是北京重要的內生成礦時期。
從zhong侏羅世到早白堊世期間曾發生不止一次構造變動,因為中上侏羅統之間,上侏羅統與下白堊統之間及下白堊統與上覆第三系之間的一系列角度不整合。這次構造形成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大規模巖漿侵入巖體以及伴隨構造變動而使北京大部分地區抬升,構成了今日山脈的雛形。
6、新生代
這個時期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大發展,構造變動很強烈。
我國現代的地貌輪廓在中生代末就基本定型。
第三紀末,北京地區普遍上升,在廣大地區形成了侵蝕基準面。
第四紀地殼運動相對穩定,出現了人類。出現了著名的北京猿人,以及之后的山頂洞人。開始進入人類歷史時期。
第四紀發生了地史上最近的一次大規模冰川活動。
本站發布地質實習報告范文,更多地質實習報告范文相關信息請訪問本站實習報告頻道。
地質實習報告是對實習中見到的各種地質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和概括,用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出來。寫實習報告是對實習內容的系統化、鞏固和提高的過程,是寫地質報告的入門嘗試,是進行地質思維的訓練。報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質素材為依據,報告要有鮮明的主題,確切的依據,嚴密的邏輯性,報告要簡明扼要,圖文并茂。報告必須是通過自己的組織加工寫出來的,切勿照抄書本。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并進行裝訂。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偟膩碚f,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本站發布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模板,更多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模板相關信息請訪問本站實習報告頻道。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偟膩碚f,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7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