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的撰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調研方法和工具,如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等,以獲取準確的數據和信息。在這些調研報告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應用和比較,對我們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準來確定。扶貧相關的調研有哪些呢?下面是愛匯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扶貧調研報告,供大家閱讀!
一、xx鎮鎮情
xx鎮位于信豐縣東部,國道信安線穿境而過,東臨大橋鎮、新田鎮,南臨安遠縣、安西鎮,西接大塘埠鎮、嘉定鎮,北靠贛縣。xx屬贛南四大名鎮之一,有“頭唐江二xx”之說。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其中金盆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有“贛南小廬山”之稱,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h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坐落太平、天光兩村,鎮內現有溫氏、諸信、正邦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幅員面積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55畝(其中水田面積25194畝、旱地面積3161畝),林地面積227677.5畝,公益林面積25814.5畝(其中國家公益林面積19628.9畝,省級地方公益林面積6185.6畝),果業面積6023.51畝,煙葉面積1050畝。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為省級貧困村,另有石背、中坑、余村、天光、楓樹、圳玄和李田七個市縣級貧困村,截止目前全鎮還有貧困人口966戶、3017人。其中完全喪失勞動力的低保、五保的貧困人口1330,實施精準扶貧的扶貧對象450戶1687人。
二、精準扶貧工作階段性開展情況
一是“三項保障”體現領導高度重視和組織有力。xx年和xx年是全面啟動落實《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xx]25號)和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贛辦字[xx]19號)的重要年,也是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大力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關鍵年,xx鎮作為貧困人口較多的農業重鎮,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不甘人后,做了不少工作。鎮里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抽調扶貧、民政等部門的“老中青”干部,組建全新的扶貧辦公室,專門負責精準扶貧工作,村里以太平畬族村、新屋村為試點,組建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成立扶貧工作站,做到有機構、有專人、有資料。
二是“三個精確”確保貧困戶識別有理有效有別。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戶情況怎么樣,哪些家是貧困戶,原來的貧困戶是否已脫貧,是否有返貧現象存在?這些都是精準扶貧基礎工作亟須弄清楚的問題,對此,xx年下半年,根據上級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xx鎮組織人員力量下村入組,按照“三個精確”的要求對全鎮的貧困戶認真識別。即流程精準。設立村級貧困對象民主評議小組,對遞交申請的農戶進行年人均純收入調查,按照從低到高進行排序后,初步確定扶貧對象名單;并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初選名單進行表決確定;然后由鎮黨委政府審核后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縣扶貧和移民辦復審,審定后在各村進行公告。嚴格按照“申請、調查、初選、表決、審核、公示、復核、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貧困戶對象公開、公正、公平的識別出來。對象精準。通過全面摸排、村級民主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確定出全鎮貧困人口為966戶共3017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對象行列。定位精確。對造成農戶貧困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并分門別類,將識別出的貧困戶劃分為“一般貧困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等四種類型,對全鎮一般貧困戶438戶1641人、扶貧低保戶12戶46人、低保戶442戶1244人、五保戶74戶86人一一登記造冊,并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檔立卡完善貧困戶信息管理。對于精準扶貧工作,資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xx鎮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貧困戶信息檔案。即紙質戶情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戶建檔立卡要求,為每一戶建立了戶情卡(見附件一),使貧困戶家底一目了然。電子檔案。對照紙質戶情卡,將貧困戶的信息錄入到市、縣、鎮、村四級與“三送”工作平臺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各級各部門(單位)與貧困戶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影像資料圖。xx鎮正著手采集收集貧困戶的影像資料,一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承載著兩個主題:農戶的致貧原因和脫貧愿望,為后期的結對幫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在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全面鋪開的元年,xx鎮在這方面雖然在不斷完善基礎工作,并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走訪調研中,就發現了一些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少數村組存在宣傳力度不夠、渠道過窄、甚至內容不對的問題。精準扶貧政策是國家近期的一項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應該廣而告之,做到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而且要正確的解讀,但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一些偏遠地區的村組的一些群眾卻并不知情,或是只是知道個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農戶把這項工作當成了“評先評優”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時,不配合反而藏窮掩貧,生怕別人笑話他的貧困。
(二)農民思想上的貧困成為貧困戶脫貧的致命障礙。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盡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愿望,并不斷努力嘗試,但由于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農民收入難以估算增加了精準能識別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核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眾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三)農村情況錯綜復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一是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后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干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三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群眾心服口服。
四、下一步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推進認知共識。拓寬宣傳渠道,精準扶貧工作宣傳教育的重點是,干部達成精準扶貧共識,群眾增強脫貧致富信,將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中心工作,鎮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圍繞精準扶貧工作的需要來展開,宣傳教育的方式要靈活多樣,大會小會不忘提,主要街道路口樹立專門宣傳欄,深入村組開展與精準扶貧相關的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成精準扶貧大合唱的濃厚氛圍。
(二)統籌把握好外部幫扶和自我奮斗的關系。xx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俗話也常說,人窮最怕志短,扶貧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堅定戰勝貧窮、改變落后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讓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開發規劃制定、扶貧項目建設、扶貧項目管理和監督的全過程,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民主權利,充分調動他們自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組織實施方面,xx鎮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實行點與面相結合的方式,階段式推進工作,先通過抓實有代表性的兩個村,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借鑒的工作模式,再在其他村進行全面推廣。
(三)探索“自助餐式”幫扶思路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
根據上級有關要求,xx鎮秉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工作思路,對貧困戶實行分類定向精準幫扶。按照分類,對因病、因災、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低下、目前尚無致富門路等具有發展能力的扶貧開發戶與扶貧低保戶歸類為一類貧困戶,對殘疾、智障、孤寡、缺勞少力等沒有發展能力無法幫扶的低保戶與五保戶歸類為二類貧困戶。xx鎮精準扶貧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自助餐式”幫扶思路,“政府主廚,農戶點單”,xx鎮黨委政府制定了農戶“菜單”即《xx鎮精準扶貧幫扶措施情況表》(附件二)。表二類貧困戶統一歸為政策保障類,這些貧困戶需要政府堅決落實“保障兜底”輸血政策,通過民政社會救助維持其基本生存,逐年脫貧;而一類貧困戶則進一步劃分成產業項目扶持類、教育扶持類和就業扶持類,這類人員成為精準扶貧的主體,對此,xx鎮結合本鎮實際,形成了自己的幫扶思路。
一是產業項目扶持。xx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在這些以形成的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的基礎上,鼓勵貧困戶積極創業,或養殖業,或種植業,或小食品加工業,政府在相關領域給與支持和幫扶。
二是就業扶持。一是依托縣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溫氏、諸信、正邦等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和農伯樂蔬菜基地,解決貧困戶中有就業意向和勞動能力的人的就業,幫助增長其家庭收入,今早脫貧;二是大力實施“雨露計劃”,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
三是教育扶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生活和精神上脫貧的根本之策。xx鎮貧困人口在校教育人數為682,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員有93人,加大對這些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保障他們的穩定升學及畢業就業是培養貧困戶脫貧力量的重要舉措。
此外,還要進一步摸索建立易操作的剛性識別標準。國家、省因制定出臺科學、合理、易操作的'貧困戶識別評判標準和辦法,目前的識別評判辦法不科學,操作性不強,識別出來的對象難于讓群眾信服,容易引發社會矛盾,而各級應盡量使識別過程和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扶貧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干部作風、匯聚群眾智慧力量的現實需要。按照的部署和要求,我作為班子一把手,帶頭學習,帶頭轉變作風,帶頭查找問題和整改問題,帶頭下基層調研、指導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自我局3月18日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以來,我帶領局相關干部多次深入**鄉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活動?,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基本情況
**鄉地處**西南,距縣城喬莊鎮86公里,幅員面積63.6平方公里,轄4村24個村民小組,445戶,1203人。20xx年未有建卡貧困人口460人,貧困發生率38.8%,目前有建卡貧困人口110戶,286人,其中農村低保人口122人,五保戶25人。xx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4770元,是全縣最偏遠的貧困鄉之一。
**、縣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堅持瞄準貧困區域,以連片扶貧開發和特困村建設為重點,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精準扶貧,20xx年把**鄉的朝陽村、先鋒村,鍋壇村、三臺村4村納入**縣第一輪“10+4”特困村扶貧攻堅,制定了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規劃,著力打造山區綜合治貧示范鄉,落實了1名任幫鄉工作組長,2名副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縣級8個部門幫扶到村,縣級85名干部及鄉村干部幫扶到戶,村村有幫扶部門,戶戶有聯系干部、有發展規劃、有幫扶措施、有增收減貧目標,通過兩年多的建設鄉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主導產業不斷壯大,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貧困人口減少170名,貧困發生率降低15個百分點。
二、工作成效
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重點建設“六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以助農增收為核心,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工程。
1、種植業:新建銀杏示范片1000畝,栽植銀杏20萬株,全鄉人均150株。20xx年規范化種植柴胡1000畝,xx種植柴胡達到20xx畝,銀杏樹下套種中藥材20xx年達到(林藥模式)3000畝。
2、養殖業:建標準化雞舍3000平方米,養殖土雞年出欄6萬只。生豬午養殖達到1000頭,戶平出欄2頭。養羊20xx年達到3000只。
3、勞務產業:加強務工技能培訓,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到每戶有一名 “明白人”,有組織的轉移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200人/年。
4、培育專合經濟組織:新成立柴胡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戶420戶,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戶180戶。
通過實施產業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銀杏、核桃+藥材、魔芋、土雞”的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形成鄉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的,大力實施基礎強農工程
1、路網體系基本形成。新建改建通社道路25公里(覆蓋4個村),硬化社道15公里。
2、安全飲水基本解決。新建蓄水池15處,架設管道19000米,新建河堤2處300米(三臺村、朝陽村各一處)。
3、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內高壓、低壓線路,切實保障了農戶生產生活用電。
4、清潔能源有效推廣。大力推廣沼氣池、太陽能、節能灶等新型能源,農戶推廣面75%。
(三)以改善農戶生活環境為重點,大力實施農居改善工程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政府補助、農戶主體”的原則,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實施農戶庭院“三建五改”建設,對現有貧困戶的房屋、院壩、圈道進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廁4000平方米,舊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壩硬化5000平方米,入戶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設沼氣池350口,庭院綠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衛生廁所4個。全鄉四個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庭院整潔的新農村雛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抓手,大力實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務體系。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農民參合率達到98%以上;提升村級文化活動室,規范管理好村級活動陣地,方便群眾辦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會保障水平。大力宣傳和認真落實“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農村養老保險,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做到應保盡保。
3、建成了平安鄉村。建立“十二戶”聯潔聯防制度,完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社會治安群眾滿意率98%以上。
(五)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目標,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
培養文明型農民,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培養技能型農民,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率達85%以上;培養守法型農民,增強農民依法辦事意識;培養創業型農民,落實農民創業扶持政策,引進、開發適合農民創業增收的項目。
(六)以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為著力點,大力實施組織創新工程
1、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堅持公推公選和公推直選,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尤其選好配強村支部書記,發揮好大學生村官的作用,群眾對“兩委”班子滿意率98%以上。提升黨員致富帶動能力,組織農村黨員開展“一幫一”活動,全鄉78名黨員幫扶特困戶78戶。
2、堅持民主管理。進一步堅持并完善“一事一議”制度,群眾對村務公開滿意率達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一是建強領導機構,縣上成立了、總工會主席強海英為組長,相關縣級部門為成員的**鄉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和指導工作,**鄉及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公選了1名專職扶貧副鄉長,具體負責扶貧攻堅工作。廣元、書記向此德每年到**鄉調研指導達4次,及時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落實部門責任,要求縣級幫扶部門每年到村、到戶開展工作2-3次落實一個幫扶項目;三是建立考核體系,縣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了對**鄉和縣級相關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要求幫扶的縣級部門“全鄉不脫貧,工作不脫釣”。
(二)統一貧困標準,準確識別對象。**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傳統農業方式根深蒂固,特別是20xx年“5.12”地震中**是極重災鄉,全鄉農戶整鄉外遷,半年后回原址重建,加之連年頻發的地質災害、洪災、泥石流影響,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生產環境惡劣,農民增收緩慢,如何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實現脫貧致富目標,鄉黨委政府按照“基礎先行,產業支撐、民生為本、黨建保證”的思路,依據鄉情準確識別貧困對象,科學制定了發展目標,20xx年3月對全鄉貧困戶進行了重新精準識別。按照“五步兩公示”的方法找準貧困對象及困難原因。第一步:民主推薦。由村支部主持召開村社干部、黨員大會,初步提名推薦貧困對象;第二步:群眾評議。以村民小組召開社員大會,按推薦名單逐戶評定;第三步:社會監督。評定后的名單以村匯總公示7天,征求村民意見,接受社會監督;第四步:集體審核。各村公示后的名單報鄉黨委政府集體審核后全鄉公示7天;第五步:縣級審定。以村公示無異議后鄉鎮集體審核報縣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局審定。鄉紀委、村廉勤委全程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最終確定全鄉有貧困對象110戶,286人。
在準確識別對象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針對每一個貧困戶制定了“五個一”建設目標,即每戶建一個生態庭院,發展一個增收項目,轉移輸出一個勞動力,培訓一個致富“明白人”,戶均年增收一萬元以上。
(三)創新工作機制,精準扶貧到戶。
為實現貧困戶“五個一”脫貧目標,戶戶落實“五到戶”措施,把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1、項目規劃到戶。一是鄉成立規劃組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調查了解各戶經濟收入現狀和發展意愿;二是按照各戶的家庭成員年齡結構、勞動力結構、地理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規劃;三是將發展規劃“明白卡”到戶上墻。
2、干部聯系到戶。一是縣級幫扶單位、鄉駐村領導、駐村干部、村社干部、大學生村官實行駐村包戶到人頭、到項目;二是幫扶干部要掌握幫扶對象的經濟狀況、貧困原因、發展項目;三是把各項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措施落實到戶;四是縣級幫扶部門每年上門幫扶不少于三次,鄉村社干部每星期上門幫扶不少于一次。
3、資金補助到戶。一是項目建設資金補助標準經鄉黨委會議研究制定后全鄉統一以村全面公開。二是建設項目經驗收合格后及時直補到戶;三是鄉紀委加強對補助資金的監督,聘請義務監督員各5名,加強社會監督。
4、技術培訓到戶。一是培訓方式采取上門培訓、現場培訓、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二是圍繞銀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種養殖業專題培訓;三是對貧困戶全覆蓋培訓,每戶至少有1—2名產業致富“明白人”。
5、檢查驗收到戶。一是成立驗收組對幫扶農戶發展的產業和建設的項目完成一項驗收一項,每月驗收督查;二是驗收組人員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員參加,確保驗收準確、公正、真實;三是鄉上成立督導組負責督促檢查,對村工作組每季度述職通報;四是縣上半年進行一次檢查評估,年度驗收考核,確保貧困戶當年增收脫貧目標實現。
全鄉共填制上墻“明白卡”445戶,占總戶100%,其中,建卡貧困戶112戶??h級8個部門85名干部共幫扶貧困戶85戶,幫扶一般戶212戶,鄉村干部共幫扶貧困戶27戶,幫扶一般戶121戶。
(四)整合項目資金,保障投入到位。一是縣級財政投入??h財政每村每年投入45萬元,4村計180萬元,連續投入3年共計540萬元;二是加大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xx年先鋒村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投入100萬元/年,對農戶產業發展給予小額貸款貼息,對建卡貧困戶整合資金全覆蓋培訓;三是部門幫扶投入??h級幫扶部門每年每個部門幫扶一個項目,重點解決通村社道路、飲水、貧困戶房屋改造、產業發展和農戶能力提升,羅云3次到該鄉現場辦公落實縣級部門整合項目資金實施硬化通村社道路和解決貧困農戶安全飲水問題;四是整合政策投入。堅持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對特困戶、低保戶、五保戶應保盡保;認真落實縣政府制定的“十大救助制度”,及時救助特困群眾,切實解決困難群眾就醫和子女入學難的問題;五是吸納社會資金投入。根據鄉內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實際,引進2家省級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幫村幫戶,扶持專合社2家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增收;六是對建卡貧困戶差異化扶持。干部重點幫扶,項目資金重點投入,配套政策重點扶持。規劃20xx年整合各類資金及業主、農戶自籌總投入20xx萬元。
(五)堅持群眾路線,突出農戶主體。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工作程度,項目建設以村為單位實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管”(即村支部提議,村支部、村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事項公開;結果公開;村廉委領導監督),規劃到戶的項目建設以農戶為主體,充分調動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設生態新村,幸福家園的熱情。
四、幾點啟示
**縣**鄉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的做法和經驗有五點啟示:一是堅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新一輪扶貧攻堅的堅強保障;二是堅持瞄準貧困區域,真扶貧,扶真貧的認識到位,思路清晰是強力推進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能力扶貧、生態扶貧“五大扶貧工程”的前提;三是堅持踐行群眾路線,務實創新,轉變干部作風是精準扶貧到戶的關鍵;四是堅持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資源,投入到位是扶貧攻堅工作落地見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堅持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是推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一、基本情況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員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2560畝,林地23000畝,其中退耕還林業1600畝;全村共有535戶,共計1729人,其中五保戶5戶、低保戶43戶;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現村里常住人口主要為老年人和兒童,青壯年基本外出打工;醫療、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低下;主要產業以農業為主,果蔬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主要有蘋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問題
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經濟發展及安全生產三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
1.當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設,五六組通村公路建設立項18公里,實際只完成了14公里,因為兩個組的群眾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項目和資金。存在較大的穩定隱患。林區公路和連戶路共需要建設20公里。
2.四組約500人的人畜飲水水源已協調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項目。
3.一、四、五、六組約1000人用電質量不能保證。
4.山坪塘需求量較大,約需100口,堰道初步計劃有10公里需求。
(二)農業產業經濟發展方面
1.缺乏支柱產業,始終被動跟風,效益不好。
2.農業耕種技術和營銷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產方面
1.煤、鐵、高嶺土盜采盜挖一度比較突出,近期明顯好轉,但仍時有發生。
2.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條件差,安全監管難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設不完善、無支柱產業,導致村民生產發展的不便捷、經濟效益不高,青壯年多數選擇外出打工。
四、扶貧對策
(一)積極協調銜接項目
在積極動員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同時,根據聯系村xx村的實際和需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發展資金,爭取幫扶項目,并動員和引導群眾參與規劃制訂、項目實施和工程監管,積極增加農戶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二)實現長久發展
根據xx村土地資源的優勢,建議選擇適合的果木進行栽種,請專家親自示范教授村民生產技術,帶動村民積極性,幫助xx村真正長久地脫貧致富,并協助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讓xx村的農副產品走出山區。
(三)加強安全宣傳
廣泛開展送安全知識、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層活動。積極推進安全法治進鄉村、進企業、進學?;顒?,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產品送到河西鄉,不斷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增強全社會支持參與依法治安的意識,提高安全防護技能。
(四)加強感恩教育宣講
進一步深化“三為漢源·愛家樹風”、“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動員局機關干部進村入戶進行宣講,保證黨組書記全年宣講2次以上、班子成員宣講1次以上、其余鄉干部結合自身工作開展宣講,培養群眾感恩之心。
五、建議
(一)加強對xx村民的農業技術培訓,讓村民學習到生產發展技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問題。
(二)適當開發旅游業、宣傳推廣。
(三)為老年人構建健身、娛樂場所,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為學生爭取一定優惠政策。
(五)注重發揮婦聯、婦女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針對貧困婦女的扶貧項目,提高婦女在扶貧開發中的參與度。
__鎮位于信豐縣東部,國道信安線穿境而過,東臨大橋鎮、新田鎮,南臨安遠縣、安西鎮,西接大塘埠鎮、嘉定鎮,北靠贛縣。__屬贛南四大名鎮之一,有“頭唐江二__”之說。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其中金盆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有“贛南小廬山”之稱,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h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坐落太平、天光兩村,鎮內現有溫氏、諸信、正邦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幅員面積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55畝(其中水田面積25194畝、旱地面積3161畝),林地面積227677.5畝,公益林面積25814.5畝(其中國家公益林面積19628.9畝,省級地方公益林面積6185.6畝),果業面積6023.51畝,煙葉面積1050畝。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為省級貧困村,另有石背、中坑、余村、天光、楓樹、圳玄和李田七個市縣級貧困村,截止目前全鎮還有貧困人口966戶、3017人。其中完全喪失勞動力的低保、五保的貧困人口1330,實施精準扶貧的扶貧對象450戶1687人。
二、精準扶貧工作階段性開展情況。
一是“三項保障”體現領導高度重視和組織有力。__年和__年是全面啟動落實《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__]25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贛辦字[__]19號)的重要年,也是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大力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關鍵年,__鎮作為貧困人口較多的農業重鎮,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不甘人后,做了不少工作。鎮里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抽調扶貧、民政等部門的“老中青”干部,組建全新的扶貧辦公室,專門負責精準扶貧工作,村里以太平畬族村、新屋村為試點,組建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成立扶貧工作站,做到有機構、有專人、有資料。
二是“三個精確”確保貧困戶識別有理有效有別。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戶情況怎么樣,哪些家是貧困戶,原來的貧困戶是否已脫貧,是否有返貧現象存在?這些都是精準扶貧基礎工作亟須弄清楚的問題,對此,__年下半年,根據上級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__鎮組織人員力量下村入組,按照“三個精確”的要求對全鎮的貧困戶認真識別。即流程精準。設立村級貧困對象民主評議小組,對遞交申請的農戶進行年人均純收入調查,按照從低到高進行排序后,初步確定扶貧對象名單;并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初選名單進行表決確定;然后由鎮黨委政府審核后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縣扶貧和移民辦復審,審定后在各村進行公告。嚴格按照“申請、調查、初選、表決、審核、公示、復核、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貧困戶對象公開、公正、公平的識別出來。對象精準。通過全面摸排、村級民主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確定出全鎮貧困人口為966戶共3017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對象行列。定位精確。對造成農戶貧困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并分門別類,將識別出的貧困戶劃分為“一般貧困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等四種類型,對全鎮一般貧困戶438戶1641人、扶貧低保戶12戶46人、低保戶442戶1244人、五保戶74戶86人一一登記造冊,并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檔立卡完善貧困戶信息管理。對于精準扶貧工作,資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__鎮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貧困戶信息檔案。即紙質戶情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戶建檔立卡要求,為每一戶建立了戶情卡(見附件一),使貧困戶家底一目了然。電子檔案。對照紙質戶情卡,將貧困戶的信息錄入到市、縣、鎮、村四級與“三送”工作平臺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各級各部門(單位)與貧困戶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影像資料圖。__鎮正著手采集收集貧困戶的影像資料,一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承載著兩個主題:農戶的致貧原因和脫貧愿望,為后期的結對幫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在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全面鋪開的元年,__鎮在這方面雖然在不斷完善基礎工作,并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走訪調研中,就發現了一些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少數村組存在宣傳力度不夠、渠道過窄、甚至內容不對的問題。精準扶貧政策是國家近期的一項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應該廣而告之,做到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而且要正確的解讀,但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一些偏遠地區的村組的一些群眾卻并不知情,或是只是知道個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農戶把這項工作當成了“評先評優”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時,不配合反而藏窮掩貧,生怕別人笑話他的貧困。
(二)農民思想上的貧困成為貧困戶脫貧的致命障礙。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盡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愿望,并不斷努力嘗試,但由于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農民收入難以估算增加了精準能識別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核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眾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三)農村情況錯綜復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一是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后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干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三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群眾心服口服。
四、下一步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推進認知共識。拓寬宣傳渠道,精準扶貧工作宣傳教育的重點是,干部達成精準扶貧共識,群眾增強脫貧致富信,將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中心工作,鎮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圍繞精準扶貧工作的需要來展開,宣傳教育的方式要靈活多樣,大會小會不忘提,主要街道路口樹立專門宣傳欄,深入村組開展與精準扶貧相關的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形成精準扶貧大合唱的濃厚氛圍。
(二)統籌把握好外部幫扶和自我奮斗的關系。__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俗話也常說,人窮最怕志短,扶貧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堅定戰勝貧窮、改變落后面貌的信心和決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讓貧困群眾參與扶貧開發規劃制定、扶貧項目建設、扶貧項目管理和監督的全過程,充分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民主權利,充分調動他們自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組織實施方面,__鎮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實行點與面相結合的方式,階段式推進工作,先通過抓實有代表性的兩個村,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借鑒的工作模式,再在其他村進行全面推廣。
(三)探索“自助餐式”幫扶思路引導貧困戶主動脫貧。
根據上級有關要求,__鎮秉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工作思路,對貧困戶實行分類定向精準幫扶。按照分類,對因病、因災、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能低下、目前尚無致富門路等具有發展能力的扶貧開發戶與扶貧低保戶歸類為一類貧困戶,對殘疾、智障、孤寡、缺勞少力等沒有發展能力無法幫扶的低保戶與五保戶歸類為二類貧困戶。__鎮精準扶貧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自助餐式”幫扶思路,“政府主廚,農戶點單”,__鎮黨委政府制定了農戶“菜單”即《__鎮精準扶貧幫扶措施情況表》(附件二)。表中將二類貧困戶統一歸為政策保障類,這些貧困戶需要政府堅決落實“保障兜底”輸血政策,通過民政社會救助維持其基本生存,逐年脫貧;而一類貧困戶則進一步劃分成產業項目扶持類、教育扶持類和就業扶持類,這類人員成為精準扶貧的主體,對此,__鎮結合本鎮實際,形成了自己的幫扶思路。
一是產業項目扶持。__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在這些以形成的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的基礎上,鼓勵貧困戶積極創業,或養殖業,或種植業,或小食品加工業,政府在相關領域給與支持和幫扶。
二是就業扶持。一是依托縣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溫氏、諸信、正邦等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和農伯樂蔬菜基地,解決貧困戶中有就業意向和勞動能力的人的就業,幫助增長其家庭收入,今早脫貧;二是大力實施“雨露計劃”,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
三是教育扶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生活和精神上脫貧的根本之策。__鎮貧困人口在校教育人數為682,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上人員有93人,加大對這些貧困生的資助力度,保障他們的穩定升學及畢業就業是培養貧困戶脫貧力量的重要舉措。
此外,還要進一步摸索建立易操作的剛性識別標準。國家、省因制定出臺科學、合理、易操作的貧困戶識別評判標準和辦法,目前的識別評判辦法不科學,操作性不強,識別出來的對象難于讓群眾信服,容易引發社會矛盾,而各級應盡量使識別過程和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公開,確保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婦女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目前,我鎮農村婦女勞動力已占農村勞動力的60%以上,她們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現代新農村的重要力量?;鶎計D聯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承擔著組織、宣傳、教育、服務婦女的工作職責,在長期的農村婦女工作中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一是幫助農村婦女提高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提高婦女素質,不斷深化以“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為主題的“雙學雙比”活動,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注重“巾幗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現場示范、基地培訓、科技接力等形式,為農村婦女的生產發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務。
二是扶持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富余女勞動力的就業。
創建“朝天椒示范基地”帶動產業結構調整。20xx年婦聯在陳村村建立了以婦女為骨干的朝天椒種植示范基地。八年來通過基地培訓30期,培訓婦女5000多人次。通過僅陳村種植朝天椒由開始的50畝發展到共1500多畝。村里80%的婦女參與朝天椒的種植管理工作。同時向周邊村輻射種植,現已有13個村發展到朝天椒示范種植基地,全鎮總面積達15000多畝。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三是深化文明家庭創建工作,推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探索文明和諧家庭創評機制,切實加強農村婦女思想政治工作,組織開展“構建和諧家庭、營造生態庭院”、“美德在農家”、爭當“五好文明家庭”等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系列活動;推廣普及現代教育理念和科學家庭教育知識,讓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走進千家萬戶,提高農村婦家庭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年基層婦女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重視不夠,工作開展難。由于鄉鎮中心工作繁重,婦聯工作大多是黨政領導分管工作中的一項,而婦女工作沒有量化的指標和要求,不納入目標考核管理,相對其它那些層層考核或“一票否決”的中心工作來講,婦聯工作缺少硬任務;因此導致黨政領導工作忙時,“中心工作先行,婦聯工作讓道”,處于“邊緣化”狀態;這種情況在村級婦代會中更加突出?;鶎計D聯組織雖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務是配合中心工作,婦女工作成了“副業”。部分鄉鎮婦聯沒有將工作融入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僅僅是組織婦女群眾搞一些文體活動,或是配合鄉村婦女群眾進行幾次學習和培訓,調解一些家庭鄰里糾紛等,開展活動的規模小,內容也較為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群眾的積極性。
二是兼職過多,職能發揮難。鄉鎮婦聯主席兼兩職以上的幾乎達到80%。這種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婦女工作的開展。一是由于鄉鎮婦聯歸黨政辦公室領導,而黨政辦公室所承擔的中心工作任務相當重,這些工作又有嚴指標、硬任務,因此,無暇顧及婦女工作,導致婦聯機構形同虛設。二是鄉鎮婦聯干部一人兼兩項工作,如兼任計生、民政、統計、辦公室等多項繁瑣的工作,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常常顧此失彼,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使婦聯工作流于形式。三是鄉鎮干部各自包點,工作包羅萬象,婦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能把婦女工作與農村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婦女工作重點不突出。另外,村級婦代會主任主要盡力從事計劃生育工作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是工作經費無保障。鄉鎮婦聯要在提高女性素質及女性維權等方面提供服務,創造條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障;《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也規定各級婦聯的行政經費、業務活動和事業發展經費主要由政府撥款,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但絕大多數鄉鎮沒有將婦女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更沒有必須保障此項開支的硬性措施和規定,只有開展活動時向政府專題申請活動經費,這就對我們基層婦聯工作造成較大的約束和被動,不能自主地開展工作。由于缺少專項工作經費,各種活動和培訓開展的不夠,使婦女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組織無活動無培訓的現象比較普遍。婦聯干部在開展各項工作中,由于經費無保障,因此產生一些畏難、抵觸情緒,阻礙了婦聯工作的發展。
一是要健全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機制。黨建帶婦建,根本在“建”,關鍵在“帶”。要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一起規劃,一起部署,一起推進,要爭取把婦女工作納入黨政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婦女工作的`例會制度。將婦女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其黨政領導自然會主動思考、積極指導、盡力支持婦聯工作,讓婦聯組織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實現“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務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實鄉村婦女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適當提高工資待遇,或適當減少所兼工作項目,穩定基層婦女干部隊伍。
二是要營造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氛圍。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認識,更好地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特別要納入到黨校培訓的重要內容,使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層領導干部通過培訓,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婦聯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當前,鄉鎮婦女工作任務繁重,要求婦女干部知識面要廣,工作能力要強,而且群眾越來越需要服務型、引導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對鄉鎮婦聯干部的培訓力度。積極與黨校、組織部門聯系,爭取把鄉鎮婦聯干部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干部培訓和農業、科技等部門的培訓計劃,協調黨校辦主體班時,規定鄉鎮婦干所占的比例或舉辦專門的鄉鎮婦干培訓班,并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婦干參加婦聯系統業務培訓及外出學習考察。要引導、教育鄉鎮婦干處理好專兼職工作的關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職責,充分發揮兼職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強對婦聯工作的考核驗收??己蓑炇諝v來是落實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實工作的手段。要加強對基層婦聯工作的管理和監督,規范工作考核,適當規定一些硬指標,采取一些嚴措施,實行“軟”工作“硬”考核。
五是要推動婦聯工作的創新發展。要把婦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設新農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發展城鄉經濟,引導城鄉婦女增收致富上來,不斷推動婦女工作的創新與發展。要著眼于加快農村發展,在統籌城鄉發展上想辦法、做文章,將城鄉婦女工作進行對接和有機地融合,構建“城鄉互動、統籌發展、共同進步”的婦女發展工作格局,推動基層婦聯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婦聯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如何適應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執政親民化、人員流動加速化的新形勢,更好地履行聯系群眾、代表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重要職責,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
我縣是個農業大縣,農村婦女占主體,她們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發揮著獨特作用。
一是抓宣傳造勢,為大局工作凝聚人心。各級婦聯組織充分發揮代表廣泛、聯系深入的優勢,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文藝活動和實踐活動,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實做好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
二是抓培養人才,為大局提供智力支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提高婦女素質。我縣不斷深化以“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為主題的“雙學雙比”活動,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致富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的本領,在促進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的同時,鼓勵和扶持婦女返鄉創業,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4年來,共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期5200余場次,受訓婦女8萬余人次。
三是抓引導創業,為大局工作增添力量。近年來,各級婦聯組織積極引導群眾創新創業,大膽作為。積極開展“巾幗示范村”、“巾幗文明崗”等創建活動,組織和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富厚雙峰建設,積極創造新崗位、創造新業績、創造新生活,在雙峰縣第十一次婦女代表大會上,縣委政府隆重表彰了“十大創業女明星”??h婦聯還舉辦了“中華女杰之鄉”時代女性風采展,向社會大力宣傳“人民好公仆”、“行業女精英”和“十大創業女明星”等優秀女性。目前全縣涌現了全國“雙學雙比”致富女能手肖金蓮、全國婦聯“創業女明星”劉躍強、省“巾幗建功標兵”彭海珍、雙峰縣“十大創業女明星”鄧錫華等一大批優秀創業女性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縣婦幼保健院、全國“巾幗文明崗”縣國稅局辦稅大廳等一大批以女性為主體的先進集體。
一是注重把服務對象聯絡好。各級婦聯組織建立了密切聯系服務對象的工作機制,設計了許多有效的工作載體,使婦聯干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服務對象,及時掌握服務對象的需求,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較好地發揮了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如各村居婦女主任基本上是計育專干,利用計劃生育工作平臺,切實加強了服務聯絡。
二是注重把婦女兒童權益維護好。各級婦聯組織堅持把維護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縣婦聯積極爭取縣委政府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改善了婦女生存環境,如進一步健全婦女工作制度,制訂了《雙峰縣婦女發展規劃(20xx-20xx年)》和《20xx—20xx年雙峰縣培養選拔女干部、發展女黨員工作規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婦建工作的意見》等,鼓勵、引導婦女積極參與平等競爭和民主管理。免費為廣大農村婦女、城鎮失業女性和貧困婦女提供技能、技術培訓,加大女性就業創業獎勵和扶持力度,為婦女參政就業提供政策保障。在農村免費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實行由財政統一買單的免費婚檢制度,在婁底市率先籌建了雙峰縣貧困母親兒童援助基金會,和從20xx年起按照全縣婦女兒童人口總數每人每年不低于0.2元的標準劃撥婦女兒童工作經費等,為婦女事業快速發展提供經費保障等。
三是注重把弱勢群體關愛好。近年來,借黨政之臺,舉全社會之力,營造關愛婦女兒童之勢,促兩性和諧發展之局是我縣新時期婦女工作的有效方法。如借“五五普法”計劃制定之機,爭取縣人大及縣普法領導小組的重視,將修改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湖南省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列入了我縣“五五普法”內容,促使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入了黨校的課堂,從而加大了對婦女兒童維權法律及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借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中期監測評估有利契機,建立健全了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社會化維權網絡。從20xx年以來,先后建立了雙峰縣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協調小組,縣、鄉二級婦女兒童法律援助工作機構,逐步構建了縣、鄉、村三級反家庭暴力工作網絡。同時借承辦全國婦聯“送溫暖、三下鄉”示范活動啟動儀式,為留守兒童、烈士遺屬和困難群眾家庭提供了重點關愛,開展了“健康女性與千金同行”的健康普查活動、女性健康知識講座、推廣女性系列安康保險、“關愛母親送健康”活動等,提高女性健康。
一是組織網絡有所拓展。近年來,我縣以村支兩委和縣婦聯換屆為契機,配齊配強了縣、鄉、村三級婦聯領導班子,婦聯基層組織進一步健全,全縣898個行政村和28個居委會的婦代會組建率達到100%,16個鄉鎮和經開區婦聯組織組建率達到100%;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建設全面推進,有6名以上女干部職工的縣直機關單位均建立了婦委會,還在女性比較集中的一些民營企業建立了婦女組織,延伸了婦女工作手臂,實現了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服務覆蓋的目標。
二是隊伍素質有所提升。為打造一支思想可靠、作風過硬、能力較強的婦聯干部和婦女干部隊伍,我們積極爭取縣委重視支持,創新培訓方式,將婦女干部分批選送到全國婦聯、清華大學、上海市、浙江省和各級黨校及各種專業學校學習深造,讓她們在學習中培養優秀品格,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年來,科級女干部受訓率達80%。20xx年,為強化女干部的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意識,提高婦女干部維權工作能力,開闊婦聯干部的眼界,縣婦聯與縣委組織部在省婦干校聯合舉辦了一期以35歲以下科級女干部和婦聯干部為主體的女干部培訓班。三是參政議政比例有所提高。近年來,以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換屆為契機,積極協助黨委有關部門做好培養選拔女干部工作,縣四大家均配備了女干部,16個鄉鎮黨政班子至少配備了1名女干部。在村委換屆選舉中婦女參選率達100%,村(居)婦代會主任進村支兩委率達100%,村(居)委會婦代會主任、計育專干和婦幼保健員“三位一體”率達到80%。本屆縣黨代表中女性占18%;縣人大代表中女性占26.82%;縣政協委員中女性占17.99%,較上屆都有大幅度上升。加強教育引導,在農村積極發展有文化、有技術、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青年婦女入黨,在城鎮積極引導廣大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婦女入黨,不斷壯大婦女入黨積極分子隊伍,黨員中的女性比例有所提高。我縣婦女參政議政水平顯著提高,環境進一步優化。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要求統籌兼顧,創建和諧社會,對婦聯提出了新要求;金融危機背景下,要求更多的女性挺身而出,擔當重任,對婦聯寄托了更大的希望;市場經濟條件下,婦聯工作環境更加開放,要求婦聯不斷解放思想,創新工作,婦聯面臨的挑戰更大、更嚴峻。因此新形勢下婦聯工作還存在“六個不適應”。
1、思想觀念與統籌發展的理念不相適應。當前人們對婦聯工作的認識還存在差距,一方面有的領導認為這是務虛的工作,可有可無,無關緊要,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另一方面一些婦聯干部自身認識也不夠到位,存在應付、畏難情緒,沒有真正把婦聯工作當作事業來干。
2、組織建設與人員加速流動的趨勢不相適應。目前一方面存在有組織無人員或有組織無活力現象;另一方面隨著流動性加大,,婦聯組織建設未及時跟上,一些民營企業、臺資企業、外資企業存在有人員無組織的情況。
3、工作思路與科學定位的要求不相適應。婦聯工作應堅持服務群眾與服務大局相統一,注重從二者的交匯點上科學定位工作,但部分基層婦聯不善于從大局中思考結合點,不善于圍繞黨政工作中心開展工作,或工作缺乏創新和策劃,對廣大婦女群眾缺乏影響力。
4、投入保障與婦女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一些鄉鎮,婦女工作經費沒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更沒有必須保障此項開支的硬性措施和規定,或挪作它用,只有開展活動時向政府專題申請活動經費,這就對我們基層婦聯工作造成較大的約束和被動,不能自主地開展工作。
5、干部素質與新時期婦聯工作要求不相適應。一些婦聯干部服務群眾意識不硬,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強,不愿意扎根基層;少數女干部政治素養不高,進取精神不強,工作能力有限,參政議政比較吃力。
6、所處的地位與所承擔的職能不相適應。如鄉鎮婦聯主席都是身兼數職,婦女工作倒成了副業,僅僅是應付一下檢查。村居一級,村級婦代會主任基本上是計育專干,主要精力也是從事計劃生育工作,這樣常常顧此失彼,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婦聯工作流于形式。
要做好新形勢下的婦聯工作,總的說來,要在服務、轉型、保障三個方面下功夫。
1、在服務上下功夫。一是搞好人才服務。各級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精英聚集的優勢,進一步完美人才工作機制,切實抓好各類協會、學會、行會、基地的建設,為女性人才成條創造良好條件。要加強女性人才管理,為雙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好、舉薦好、輸送好人才。二是搞好創業服務。要凝聚力量,善于造發展之勢,鼓實干之勁,把服務對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要培育典型,運用評選巾幗建功英雄、創業能手等載體,進一步營造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范圍。要優化服務,幫助女性更好地創新創業。三是搞好維權服務。要增強預見性,注重從源頭上、整體上維權。要增強維權合力。不斷探索建立社會化維權機制,向多層面、多角度、多群體推進。要改進維權方式。特別是針對一些難點、熱點問題,善于通過法律、輿論維權。
2、在轉型上下功夫。一是向社會化轉型。婦聯工作是一項社會化工作,僅憑自身難以作為。一方面各級各部門婦聯組織要通力合作,負責做好自身工作,同時要與其它群團組織積極合作,互相支持;另一方面要引導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參與婦聯工作,讓關系千家萬戶的婦聯工作得到千家萬戶的支持與擁護。二是要向人性化轉型。以人為本要作為婦聯工作的出發點,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在工作方式上,要突出服務宗旨,增強工作的人情味;在工作載體上,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讓老百姓喜聞樂見。三是向市場化轉型。在堅持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在某些領域里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增強婦聯工作的生機和活力。
3、在保障上下功夫。一是領導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婦聯工作,堅持黨建帶婦建的原則,為婦聯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要強化規劃。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女性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納入人事工作的總體規劃,將女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作為干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化性別意識,建立在培養上向女性傾斜、在使用上鼓勵男女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堅決落實縣委出臺的有關培養選拔女干部、發展女黨員的文件精神和政策指標。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定期研究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等,及時研究解決問題。要加強指導。經常出題目、交任務、壓擔子,讓婦聯工作更好為大局服務。二是組織保障。要著力做好非公經濟組織、社區的婦聯工作網絡建設,同時不斷探索網絡設置模式,跟上社會發展步伐。要加強基層婦聯組織建設,選準配強婦聯干部。三是隊伍保障。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讓廣大農村婦女掌握好新知識、新技術,積極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大顯身手。讓廣大城鎮婦女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本領,通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促進發展。讓各級女黨代表、人大女代表和政協女委員要更好地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積極反映人民群眾特別是婦女的愿望和要求。讓婦干部堅持執政為民、廉潔奉公,做出好業績,當好女性參政議政的楷模。四是經費保障。要根據女性事業發展需要,加大婦聯工作投入,堅持將婦聯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逐步提高比例;當前應抓住新行政中心建設契機,重點建設好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善婦聯工作條件和提供女性活動場所。
為進一步推進維權工作的開展,深入了解各村婦女維權工作的情況,代市鎮婦聯于3月份在全區開展了維權工作調研活動。通過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查看資料、分析信訪案件等形式,對維權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以及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出現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將調查情況綜述如下:
一、代市鎮維權工作情況現狀。
多年來,各村婦女主任組織充分發揮職能,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增強廣大婦女依法維權的意識,積極協調婦女維權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地維護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1、在女工勞動權利和勞動就業方面。針對國營、集體、私營企業的女工勞動保護問題,婦聯組織積極主動聯合人大、政法、勞動、民政、工會等有關部門,深入各類企業中,對女職工保護工作進行宣傳,有力地維護了婦女勞動權利。在勞動就業方面,鎮政府組織各類培訓,提高婦女勞動技能。
3、在婦女兒童接受教育方面。我鎮婦女兒童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斷提高,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此外,我們積極幫助貧困家庭兒童入學。
4、在婦女兒童健康權利方面,代市鎮積極鼓勵廣大婦女兒童到指定醫院進行健康普查。
5、其它方面。
(1)鎮婦聯積極爭取領導重視:目前在鎮領導的支持下,參加了1次學習參觀交流會;“國際婦女節”開展了一次座談會。
(2)婦女問題社會化:雖然代表和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婦聯的基本職能,但僅靠婦聯解決婦女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近年來,各村婦女主任加強了與有關職能部門的聯合,拓寬了維護渠道,初步形成了社會化維權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擾廣大婦女的主要問題。在各村婦女的來信來訪中的大部分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數婦女當面臨離婚、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問題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一是離婚婦女經濟權利維護難。由于大多數婦女婚后隨丈夫居住,許多夫妻的住房是男方的產權或購買的部分產權,離婚時一旦分割房產,走出家門的多數是婦女,因為她們不擁有產權。所以,在離婚案件中,有部分婦女并不是因為婚姻還能維持而不同意離婚,而是確實顧慮離婚后自己生活無著落。
二是家庭暴力取證難。許多婦女受到傷害時,沒有及時取證,或難以取證,訴訟中當對方不承認時,就無法舉證,往往在離婚判決時得不到法律有力的保護。
2、婦女維權工作機制已不適應時代要求。比如;以往婦聯維權工作都是說服教育式,唱獨角戲,憑著自己的熱情去調解、去呼吁,往往力量不夠,解決不多問題。
三、
建議及對策。
(一)轉變維權工作的機制,形成維權工作的社會化格局。婦聯組織是維護婦女權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說服教育式的婦聯獨家維權向依法維護的社會維權轉變。婦女的權益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要積極爭取、依靠黨委和政府及人大、政協的支持,善于協調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團體的力量,建立各職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解決維權問題,實現維權工作社會化,形成社會化維權大格局。
題。
3、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網絡。婦女權益的實現往往需要訴諸法律,但有一部分婦女因為經濟困難而打不起官司,法律援助解決了這一問題;婦聯建立法律援助機構,也可與司法部門聯合建立法律援助機構。目標是解決因經濟困難打不起官司的問題,讓所有婦女都在法律公正的保護下生活和工作。
4、建立健全維權監督網絡。與人大、政協配合對“兩法”、“兩綱”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視察,對婦女權益的突出問題提出議案、提案,調動社會團體、新聞媒體進行監督。目標是使關于婦女權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傊?,建立婦女維權新體系,切實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從而達到“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并較好的成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保護婦女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這一根本宗旨。
2010年4月8日。
市統計局第十六批下派幫扶工作組,自20xx年4月1日入駐廣饒縣開發區前初村,隨即按照下派工作隊的要求開展了“民情百分百”調研活動,進行了近兩個月的徹底摸查,尤其在5月6日之后,前初村換屆選舉完成、新一屆村委會產生,工作組迅速與其建立工作周例會制度,多次組織全體村委會委員工作會議、黨支部會議、群眾代表座談會等,對前初村基本情況、民情民意進行了深入具體的了解掌握,為進一步制定下派幫扶規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基本情況。
(一)基本經濟資源及經濟發展情況。
前初村的基本經濟資源主要有1100畝耕地,由于本地土質水質情況較好,開發利用活動也比較合理,所以全部耕地均被劃歸基本農田,周邊及腹地分布有耕地附屬的防護林帶和灌溉系統;村莊之內的非住宅土地比例比較小,而且已經幾乎全部用于開發較早的養殖業;從區位角度說,本村處于勝利油田采油三礦和四礦生產生活區近鄰,北側是廣饒縣納稅大戶正和集團,南部是廣饒縣經濟開發區,第二產業成片覆蓋;石(村)大(營)路平行于一干渠緊靠村莊南緣,向西可至博興,向東直達東青高速公路。
(二)基礎設施情況。
前初村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較早,全村內外街巷均進行了較高標準的硬化和綠化。但正是由于規劃較早,所以一方面存在某些規劃模式不夠合理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設施老化的問題。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是:
2、本村尚無夜間照明系統,村民反映需要在主要街道安裝路燈;。
3、本村飲用水供應雖然早已經實現自供自給,飲用水源為地下180米處地下水,泵房年久失修,屋頂已經塌陷,供水的罐體為983年購置,老化嚴重,并開始漏水,部分供水管線由于材質不達標且當時埋于地下較淺,受到擠壓或風化,導致管道老化,不能承受24小時供水系統的正常壓力。
4、農田灌溉取水井由于地下水位逐步下降,最近出現井口周邊陪土塌方下陷的情況;。
5、本村多年沒有垃圾處理手段,村西北角的自然水灣被垃圾填塞,主要街道雜草叢生,存在村民亂放雜物的場所,村容、村貌臟亂問題污染問題都急需處理。
(三)村民經濟收入情況。
前初村20xx年人均純收入120xx余元,其中,從事第一產業收入3500元,外出務工收入8300元,其他財產性收入200余元,村集體收入基本沒有。該村是典型的村民較富集體較窮的空殼村。
(四)產業結構情況。
前初村現有耕地1100畝,全部為基本農田,其中200畝屬于村集體所有,于20xx年對外承包,承包費為270元/畝,由于當時村里修路急需資金,村集體和各承包戶簽訂了一承包20xx年的合同,一次性收足了20xx年的承包費用,出現了涸澤而漁的現象,導致集體經濟沒有了來源。耕地中均勻分布灌溉水井25眼,灌排系統完善,有效灌溉率達到100%,完全可以實現旱能澆澇能排。農業技術更新較快,有省級高科技示范田200畝,全部農田均為畝產超過1噸的高產田。同時前初村有較為悠久的養殖業傳統,村內成立了生豬養殖協會,現有養豬、養雞專業戶共30戶。本村具有一定地理區位優勢,村民中的個體經營大戶帶頭發展物流運輸餐飲等服務業,先后建成3家物流運輸公司、1家加油站、12家餐飲業經營店。
(五)村級財務情況。
前初村較早建立了村民民主理財小組,但是村級財務收入一直不高,收入來源主要是以前縣級各個部門的幫扶,沒有太多財務運作活動,可以說既無大入也無大出,村里的公益事業無法得到有效的資金支持,導致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呈現老化而無力修繕,出現了雖然起步較早,但是發展緩慢,甚至有些地方出現倒退現象。
(六)村民基本情況。
前初村現有110戶,407人,平均年齡42.5歲,傳統農業生產和養殖業勞動力占用較少,年輕勞動力大多就近到廣饒縣開發區內的工業企業務工,另有少數人經商辦企業。
(七)村兩委及黨員情況。
前初村現任村委會委員三人,其中黨員一人。全村黨員一共18名,其中女黨員1名,20歲至50歲黨員10名;黨員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名,致富帶頭人6名;另有入黨積極分子2名。村委會主任范寶周,54周歲,任前創辦個人企業一家,經營多年;為人熱情干練,對村集體有高度的責任感。村委會委員兼文書范文孝,50歲,黨員,大專文化,在村委會已經歷任三屆,深得村民信任。
(八)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前初村民風淳樸,精神文明建設情況良好。本村擁有25人的業余文藝宣傳隊一支,建有圖書閱覽室一處,內有圖書20xx余冊,老年人健身場所一處,健身器材8套。
二、發展優勢、劣勢分析。
基于前初村的各方面基本情況來看,其發展優勢與劣勢都不是很突出。從產業升級化發展思路來看,本村土地利用幾乎已成定局,一方面基本農田的地位不可動搖,另方面村內住宅規劃緊湊,沒有土地置換的余地,沒有發展第二產業的空間;而本村既有的養殖業,無論從市場復雜多變的情況來說,還是從經營戶自身技術能力、經營意識情說,目前仍然不具備進一步整合集約化的條件。目前可見的發展方向局限于第一產業富余勞動力輸出,這是前初村目前的基本狀況,也恰是本村村民比較富裕而村集體比較窮的根本原因。
三、對策思路及工作計劃。
(一)對策思路。
現多樣化,這樣才能夠使本村的養殖業靈活而穩健地發展壯大。從根本上說,我們的下派幫扶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小單元,我們開展幫扶工作當然必不可少要給予幫扶村一定的資金投入,但是任何實體都不是僅僅依靠外力幫扶就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的幫扶還在于對其自主自立能力的培育。所以,我們的幫扶工作仍然要以培養干部為核心,把上級黨組織的關懷以強大的思想力量的形式轉達于基層,讓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基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具體說,就是要以我們統計局下派幫扶干部的全心努力之中,在前初村發揚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精神,建設和諧村集體,讓致富帶頭人能夠直接帶人致富。
(二)幫扶工作計劃。
1、搞好班子建設。前初村委班子是剛剛選舉產生的新班子,只有一人是原村委成員,新一屆村主任和一名女性村委委員是從有過村委工作經歷的人員,村務工作方方面面了解掌握不多,尤其需要盡快適應新崗位。為此,下派幫扶工作組決定首先在村委層面實施幫扶工作,將工作組三名成員與村委成員三名成員進行一對一結對子,一個工作組成員包抓一個村委成員,幫助其學習黨和政府有關農業農村的相關政策。
2、進一步規范制度建設,創建五好黨支部。規范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及有關監督機制,建立健全了村級財務制度和村務公開制度。開展五好黨支部創建活動,村級管理基本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公開化。
3、在村兩委的協助下,進一步廣泛開展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實施“幫扶工作亮民心”工程,對村里路燈進行改造安裝。二是實施“幫扶工作潤心田”工程。村里自來供水設施已經年久失修,這項投資大約15萬左右。三是進一步抓好生豬合作社建設,完善制度,發揮其帶頭作用。四是一是重點培育1-2個生態豬養殖示范戶,輻射帶動本村養殖戶和鄰村養殖戶進行生態豬、放心豬的生產。五是積極開展區域幫扶。參照德州市統計局的辦法,幫助鄉鎮街道,建立社區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建立涵蓋社區“基本情況、人口與計生、合作組織、黨務與組織、民政與社會救助、集體財產、住房與出租、人員分類、企業管理”等全方位的指標體系,實現區域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以破解長期以來困擾黨委政府在發展與服務方面基層“底子不清、資料不全、信息不新、情況不明”四大難題,為黨委領導、政府決策、部門服務、公眾參與搭建了便捷有效地服務平臺,從而實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委領導,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公眾參與”的施政格局,對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駕馭市場經濟和加強執政能力,從而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六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創建前出村鑼鼓隊、秧歌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戶的評選,進一步提高全村精神文明建設。
按照整體安排,20xx年xx月19日至xx月21日,我們赴旬xx底廟鎮、太村鎮、馬欄鎮、職田鎮、湫坡頭鎮、城關街道辦事處等鎮辦,在店子河村、喬村、太村、郭崖溝村、散集村、前益陽村、上墻村、青村等村進行調研,逐村走訪深入了解“三講話一通報”學習貫徹情況及脫貧攻堅落實情況?,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通過了解,我們將貧困戶致貧原因歸結為“自然條件+精神狀態”的小循環,即因自然條件差生產技術不到位,加之思想上缺乏脫貧意識,導致貧困戶難以脫貧、貧困村整體貧困。具體表現如下:
(一)自然條件較差。其中走訪的8個村大多位于河谷溝壑地帶,海拔較高,土地瘠薄,干旱、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比較頻繁,村莊位置偏僻,居住條件較差,多數群眾仍居住在土窯洞中,且年久失修。比如湫坡頭鎮散集村村民趙潤河,其子離異留子且外出打工,現住窯洞三孔,年久失修,冬天不擋風、夏天不擋雨,危漏嚴重。店子河村大多剩下年老體弱的群眾,住房均是多年前的舊房,沒有能力進行修繕,多數群眾等待移民搬遷脫貧,不愿修屋建房,村容村貌變化不大。
(二)行路吃水用電困難依然存在。這些村普遍居住分散,交通、通訊等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通村道路和村內街道坑洼不平,部分村主要街道路面簡單硬化且已破爛不堪,群眾出行不便。太村鎮、馬欄鎮等通村路坑洼嚴重,群眾來往經商,發展產業就顯得更為困難。同時,普遍存在用水困難,部分群眾要在露天泉眼取水,遇到陰雨雪天,生活用水很難保障。部分低壓電網改造還沒有實施,缺電導致群眾家中電器有時無法正常使用。
(三)上學和就醫困難較多。由于村莊規模較小,學齡兒童不斷減少,加之前幾年合校政策,很多學生要到附近完小上學,這些完小沒有寄宿條件,年齡稍大的孩子每天走讀,來回往返5公里以上,小一點的孩子學生家長必須天天接送,個別村教學點還存在一兩個老師教兩三個學生的情況,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村級衛生室僅在形式上存在,缺少必要和常規藥品,多數群眾就近看病不方便,醫療條件極為有限。
(四)群眾受教育程度整體偏低。村民主要以小學和初中學歷居多,還有一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甚至有部分村干部處于文盲或半文盲狀態。村民思想觀念陳舊,大多數村沒有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村民農閑娛樂主要是打麻將、諞閑傳?;趷毫拥淖匀画h境,導致一些群眾好吃懶做、不求上進、惰性十足,缺乏脫貧致富、改變自己命運的信心和決心。
(五)產業發展水平低。多數村以種植果樹為主,群眾果樹作務依靠自身經驗,技術水平很低,村中青壯年勞力大多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絕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年齡多在60歲以上,同時,由于對果業投入的技術不足,加之靠天吃飯的自然條件,致使果樹病害嚴重,降質減產嚴重,去年因整個果品滯銷,多數果農畝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六)殘障人員多,因病因災致貧相對較多。調研的村因病、獨居的人數較多。比如,店子河村劉潤民一家四口,其因腦梗住院,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妻子要常年照顧老伴,支付高額醫藥費;兒子中專畢業后在外打工,收入僅夠自己使用,至今未婚;女兒出嫁長安區,平時無法回家,家庭收入無法得到保障。店子河村民劉積倉,常年獨居共育三子,大兒子另家在村務農、二兒子另家在新民務工、三兒子在西安務工且離異,均無法顧及老人日常生活。
(七)村級班子帶富能力不強。多數村干部是初中、小學文化程度,且年齡大,相當一部分干部由于長期生活在偏遠山村,與外界接觸較少,思想因循守舊,滿足現狀,習慣于等靠要,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市場經濟意識淡漠,經營管理經驗缺乏,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方面,作用發揮十分有限。
通過解剖麻雀,對村情村容進行了客觀了解,我們認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分類施策,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把“三講話一通報”和省市有關領導講話、會議精神納入“兩學做”學習教育內容,以農村黨支部為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學習輔導和心得體會撰寫工作,真正把上級的要求講清楚,把有關政策講到位。加大項目資金捆綁力度,著力解決好節點村的通村路、街道硬化、活動廣場、人畜飲水、灌溉設施和環境整治問題,為周邊村群眾集中居住打好基礎。加快異地脫貧搬遷步伐,縣鎮兩級要協調解決好搬遷資金和莊基用地問題,對于居住在危窯破房的群眾,按照國家移民搬遷政策進行補助,將其搬遷到節點村居??;對于特別困難的群眾,捆綁住建、民政、扶貧等幾項政策,對于短期內無條件搬遷的村子,要從最亟待解決的生產生活難題入手,改善群眾生存現狀和生活條件。
(二)落實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務設施。落實“大走訪、大排查、大清洗”工作要求,確保本輪貧困戶認定工作真正做到識別精準、實事求是、群眾滿意。加大教育脫貧工作力度,整合師資力量,對不能勝任教學崗位的,可以作為生活老師,解決家長陪讀和學生上學難問題。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的服務能力建設,健全分級診療、聯村幫扶等工作力度,合理配置醫技資源,使每個節點村有一名好醫生,每個行政村衛生室能開展最基本的醫療服務,解決貧困村群眾看病難問題。
(三)因地制宜,技術幫扶,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將農技、果業等專業技術人員下沉到鎮村一線,使技術干部能夠經常性、近距離、面對面為農民進行蘋果種植和畜牧養殖等實用技術服務。每個村選定5到10戶產業示范戶,大力開展技能培訓,由他們率先建設標準化果園,通過這些能人來指導帶動群眾科學施肥、用藥、修剪,提升群眾科學作務能力。在有水源條件的村推廣滴灌、滲灌等節水技術,解決靠天吃飯的瓶頸制約。積極鼓勵支持能人或村干部帶頭成立果農協會或農民專業合作社,改變農業的傳統組織形式,為群眾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增強群眾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發揮農家書屋作用,建設群眾文化活動廣場,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四)建強班子,提升堡壘作用,增強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加強對“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的要求和研判。當前,針對部分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替換增派的實際,要做好工作銜接和日常管理,特別是要圍繞如何搞好幫扶工作加強培訓和指導,引導他們借助派出單位的力量,長遠謀劃、精準幫扶。要選好村支部書記,真正把能帶富、會致富的優秀人才選出來當家,發揮好“領頭雁”的作用。提倡村“兩委”干部交叉任職,對于短時間難以選優配強的村班子,通過集中輪訓和集中整風,使他們能夠適應服務群眾的新要求。
(五)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必須高度重視群眾多年來發展并保存的傳統蘋果產業,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加大老化果園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對于不適宜繼續栽植蘋果的區域,因地制宜指導群眾發展榛子、核桃等特色雜果。利用山區牧草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養羊業,推廣果畜沼生態循環農業。對于無力耕作或缺乏作務技術的群眾,可以鼓勵其進行土地流轉,將應用土地流轉至職業農民、種養大戶流轉,每年收取一定土地租金,自己外出打工,多方式增加收入,為外出務工人員排憂解難,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把“三留守”人員納入干部包聯重點對象,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五)以人為本,傾斜政策,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對于貧困村要給予更多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傾斜,充分用足用活各項惠民政策,對符合低保政策的貧困戶應保盡保,用好大病醫療補助政策,防止因病致貧。對殘疾、智障、孤寡老人等,在居家養老難以落實的情況下,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建設幸福院,集中供養,使他們貧有所依、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感受到黨和社會的溫暖和關愛。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先解決生活困難,再幫助他們發展產業,使他們盡快脫貧致富。
(六)創新機制,分步實施,確保扶貧攻堅取得實效。扶貧貴在扶志,構建“貧困戶+村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真幫”的工作模式,讓貧困戶在全程參與中體悟脫貧的不易,總結“不貧”的經驗;讓村支書、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在用心幫扶中掌握工作規律,探索“脫貧”長效機制。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方略,制定計劃,分步實施,使貧困群眾拋棄懶惰惡習和等靠要思想,增強信心,振作精神,學習實用技術,掌握致富本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完成脫貧目標。
為進一步推進維權工作的開展,深入了解各村婦女維權工作的情況,xx鎮婦聯于3月份開展了維權工作調研活動。通過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查看資料、分析信訪案件等形式,對維權工作的創新與發展,以及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出現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將調查情況綜述如下:
一、xx鎮維權工作情況現狀。
多年來,各村婦女主任組織充分發揮職能,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增強廣大婦女依法維權的意識,積極協調婦女維權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地維護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1、在女工勞動權利和勞動就業方面。針對國營、集體、私營企業的女工勞動保護問題,婦聯組織積極主動聯合人大、政法、勞動、民政、工會等有關部門,深入各類企業中,對女職工保護工作進行宣傳,有力地維護了婦女勞動權利。在勞動就業方面,鎮政府組織各類培訓,提高婦女勞動技能。
3、在婦女兒童接受教育方面。我鎮婦女兒童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斷提高,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此外,我們積極幫助貧困家庭兒童入學。
4、在婦女兒童健康權利方面,xx鎮積極鼓勵廣大婦女兒童到指定醫院進行健康普查。
5、其它方面。
(1)鎮婦聯積極爭取領導重視:目前在鎮領導的支持下,參加了1次學習參觀交流會;“國際婦女節”開展了一次座談會。
(2)婦女問題社會化:雖然代表和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婦聯的基本職能,但僅靠婦聯解決婦女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近年來,各村婦女主任加強了與有關職能部門的聯合,拓寬了維護渠道,初步形成了社會化維權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擾廣大婦女的主要問題。在各村婦女的來信來訪中的大部分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數婦女當面臨離婚、家庭暴力、第三者插足等問題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一是離婚婦女經濟權利維護難。由于大多數婦女婚后隨丈夫居住,許多夫妻的住房是男方的產權或購買的部分產權,離婚時一旦分割房產,走出家門的多數是婦女,因為她們不擁有產權。所以,在離婚案件中,有部分婦女并不是因為婚姻還能維持而不同意離婚,而是確實顧慮離婚后自己生活無著落。
二是家庭暴力取證難。許多婦女受到傷害時,沒有及時取證,或難以取證,訴訟中當對方不承認時,就無法舉證,往往在離婚判決時得不到法律有力的保護。
2、婦女維權工作機制已不適應時代要求。比如;以往。
婦聯維權工作都是說服教育式,唱獨角戲,憑著自己的熱情去調解、去呼吁,往往力量不夠,解決不多問題。
三、建議及對策。
(一)轉變維權工作的機制,形成維權工作的社會化格局。婦聯組織是維護婦女權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說服教育式的婦聯獨家維權向依法維護的社會維權轉變。婦女的權益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要積極爭取、依靠黨委和政府及人大、政協的支持,善于協調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團體的力量,建立各職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解決維權問題,實現維權工作社會化,形成社會化維權大格局。
2、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保護網絡。與鎮司法局配合健全婦女維權合議庭,由婦聯維權干部擔任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的審理。避免因司法不公正、判決不當而侵害婦女合法權益,運用法律直接維護婦女權益。與派出所配合,成立家庭暴力報警中心、社區暴力投訴站。使家庭暴力事件有人管;成立婦女救助中心,解決受害婦女無處棲身、流落街頭的問題。
3、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網絡。婦女權益的實現往往需要。
訴諸法律,但有一部分婦女因為經濟困難而打不起官司,法律援助解決了這一問題;婦聯建立法律援助機構,也可與司法部門聯合建立法律援助機構。目標是解決因經濟困難打不起官司的問題,讓所有婦女都在法律公正的保護下生活和工作。
4、建立健全維權監督網絡。與人大、政協配合對“兩法”、“兩綱”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視察,對婦女權益的突出問題提出議案、提案,調動社會團體、新聞媒體進行監督。目標是使關于婦女權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傊?,建立婦女維權新體系,切實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從而達到“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充分發揮婦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并較好的成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保護婦女合法權益不受侵害這一根本宗旨。
什么是失獨婦女?一些家庭,疾病或意外讓她們失去獨生子。在經歷了“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獨自承擔養老壓力和精神空虛。
走訪了塘南社區的失獨婦女,走進她們的生活,傾聽她們的心聲和訴求,在走訪中,大多數人員表示只要身體狀況良好,生活能自理,決不給社區添麻煩。但存在的問題十分令人擔憂:
(一)精神狀態不佳。主要表現在無法接受現實,一是搬家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不善與人交談交往。二是生活態度冷淡,得過且過,無生活質量。三是容易觸景生情,看見人家熱鬧團圓的場景,感到悲傷。(二)對養老問題普遍擔憂恐懼。普遍擔心生活無法自理時無人照顧,其中有人表示曾想要去養老院,但卻因為沒有子女,而導致院方根本不敢收。對方回復,一旦她有個三長兩短,醫院沒有能力和責任去處理。
(三)部分人員生活拮據。這些人收入普遍不高,有人還要贍養年事更高的父母,尤其無經濟來源者生活貧困,患病人員更加貧困。
(四)身體健康狀況受影響。這些人員普遍顯得蒼老,因長期悲傷影響了視力、肢體運動功能、心臟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損。體弱多病,又因病導致生活更加貧困。
目前的失獨婦女問題主要表現:
(一)社會和個人缺乏對失獨婦女的關心。目前人們對失獨者還是沒有什么概念,并不了解她們的需求和痛苦,更別說去關心幫助她們,一些失獨婦女她們選擇了“棄世”,自動脫節疏離于社會,使得很多人都無法走近她們,甚至一部分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她們,非但沒有去關心幫助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還歧視她們遠離她們,這必會在她們的痛苦上雪上加霜。
獨老人拒之門外。另外一部分失獨父母經濟困難,身體健康狀況欠佳,她們的晚年生活在身體上和精神上受著雙重的折磨,養老面臨著窘境。
(三)缺乏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失獨婦女的心理咨詢、精神慰藉缺失等問題非常突出,但中國目前在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和機構很少,極少有失獨父母能夠得到這樣的專業治療。這一塊空白常常是由親戚、朋友等人的安慰填補,這些非專業人士所能提供的心理醫治極為有限。
對緩解失獨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針對失獨群體的專業心理咨詢小組。在失獨者主動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況下,聯系專業人員免費為失獨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哀傷輔導,幫助她們調整認知、分散注意力。盡可能幫其緩解精神抑郁。并將心理輔導、義務巡診、臨終關懷等多元化服務相結合,幫助失獨者早一點走出心牢,重新找到生活的目的和動力。
(二)解決失獨婦女的內心孤寂,豐富其精神生活。定期開展失獨婦女聯誼會,把失獨者組織起來,提供專門的活動室讓失獨者們坐在一起分擔悲痛,互相傾訴、互相幫助,同時,社區的工作人員應該及時掌握她們的生活和心理動態,針對個別問題主動上門溝通,解決實際困難,讓失獨者早日走出陰影。
(三)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建立對失獨婦女關愛的紐帶。失獨婦女在生活中往往會面臨諸多正常家庭無法想象的困難,也這是這一群體心靈脆弱的主要原因。發動社工參與失獨婦女的幫扶活動,“一對一”進行日常關照、了解信息和走訪慰問,特別是經濟困難的失獨婦女,讓失獨父母覺得老有所依.(四)著手構建失獨群體養老社會支持網絡。如建立“失獨婦女qq聊天群”或者建立類似的微博微信平臺,使失獨群體通過這樣的平臺為自己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慢慢從失獨之痛中走出來,開始了人生的另一個篇章,這在現實生活中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結束語。
從本世紀初開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漸次步入老年,而獨生子女作為這些父母唯一的期待,一旦遭遇不測,帶給父母精神上的沖擊,用滅頂之災這個詞來形容,恐怕并不過分。許多婦女因為失去了“孩子的母親”這一角色,在社會交往中,即使地位崇高、生活豐足、榮譽如麻,卻始終無法真正釋懷。完整的家庭,對于中國人而言是一種不容商榷的核心價值,無論你的地位高低、生活貧富,如果喪失了對這一價值的捍衛前提,極度的敏感和脆弱,也將無可避免地依附在每個失獨婦女的心上。正是基于這個龐大群體所面臨的困境,對于致力于解決公共危機的政府,以及流淌著同情與愛的血液的社會網絡,有必要開始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苦衷,并且扶起他們的雙手。
這樣的一個社會問題的出現有著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著現實方面的原因,養老問題已不單是一個道德問題,伴隨家庭規??s小和子女相對減少,必須改變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來修筑一條供失獨婦女得以繼續生活的軌道,幫助他們在關愛中找到心靈的慰藉。
按照上級婦聯組織提出的“婦聯組織要積極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的長效機制”工作要求,香河縣婦聯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黨政所需、婦女所求、婦聯所能的結合點上探索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合適位置,通過創新服務載體和實施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在履行好婦女維權職能,宣傳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中,取得了顯著成效?,F將縣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思考匯報如下:
一、參與社會管理和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懷、感情溝通和心理疏導,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疑釋惑的工作。堅持重心下移,切實為廣大婦女提供維權服務。開通了12338婦女維權熱線,進一步暢通了婦聯信訪渠道。近2年來,全縣婦聯系統共受理維權投訴案件132件,均得到合理解決;每年堅持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三八”婦女維權周大型宣傳活動;扎實推進“和諧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創建活動。
(二)關注婦兒民生、促進婦兒發展。
促進婦女兒童發展是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按照“得實惠、普受惠、長受惠”的工作要求,注重改善民生,以項目為依托,實施扶貧幫困“三項暖心工程”積極解決婦女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關愛弱勢婦兒,保障廣大婦女兒童平等享受社會資源和公共服務。
一是實施貧困婦女救助活動:認真開展留守婦女兒童關愛行動,幫助她們建立了互助機制,使她們在生產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二是實施留守流動和貧困兒童關愛行動:深入實施春蕾計劃、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行動,多管齊下、多方協調幫助解決城鄉困難兒童群體的上學和生活困難問題。開展留守流動兒童示范家長學校爭創活動,加大“春蕾計劃”對城鄉貧困家庭學生的扶助力度。三是實施婦兒健康關愛活動:以開展婦兒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和為城鄉婦女提供免費及優惠體檢兩大活動為主線,實施惠及城鄉婦女的“兩癌”檢查工作。組織各級婦聯層層發動,層層宣傳,多措并舉提高婦兒健康水平。與縣婦幼保健院、縣人民醫院聯合開展孕產期保健知識、兒童保健知識、兒童意外傷害防范等宣傳講座,聯合開展婦女兒童普查體檢活動及婦科病診療診治活動二十余場,兩年來共為城鄉10000名婦女兒童提供優惠診療服務。通過建立起一個全新、系統、全面、長效的扶助貧困孤兒機制,確保全縣孤兒救助工作實現長效化、制度化、公益化。
(三)夯實婦聯組織基礎建設,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方針,著力增強基層婦女組織活力。二是陣地建設務真求實按照建設“堅強陣地”、“溫暖之家”的總要求,將工作重心下移、前移,在村(社區)重點推進“婦女之家”建設,進一步加大二者的覆蓋率,發揮好它們作為基層婦女組織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中的統領作用。目前,全縣共建有鄉鎮、街道婦女聯合會13個,村社婦代會310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50個,非公經濟組織婦女組織30個,婦女組織和婦女工作延伸至黨建工作所有領域。三是隊伍建設求發展。建設高素質的婦聯干部隊伍始終是婦聯組織做好各項婦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別是在社會管理創新這一全新復雜課題中,婦聯干部隊伍建設能否有新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婦聯組織能否發揮好獨特優勢,在這個新領域中取得新成效。結合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認為,必須以與時俱進的眼光和開拓創新的精神來開展婦聯干部隊伍建設。一是更新學習理念和內容,跟隨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要求,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婦聯的全體工作人員都必須系統學習社工知識,掌握更多開展社會工作、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切實提高為黨政分憂、為婦女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本領。二是堅持婦聯干部培訓制度化,特別是鄉鎮、村級婦聯干部,每兩年至少要輪訓一次,確?;鶎計D聯干部能始終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婦女群眾需求。
打拼創業的帶頭人,她們的事跡成為婦女的榜樣,同時幫助她們樹立創業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二、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問題。
一是參與的思路定位舉措還不夠明晰。長期以來,婦聯具有濃厚的行政化傾向,習慣于發號召,搞活動,抓典型。重點“突不出”,遍地開花;效果不明顯,容易浮于表面;影響難以持久,有時抓一個丟一個,乃至于很多工作落不到實處,落不到基層。面對新時期黨提出的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要求,很多人還不能從固有的思維習慣和工作運行模式中解脫出來。目前,各級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還處于探索階段,對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心中無數,思路不開闊,敏感度不夠,還存在等待心理,很可能錯失機遇。
二是婦聯自身組織體系上面臨新挑戰。只有抓基層強基礎,才能把社會管理創新落到實處。目前,我縣婦聯組織建設在縱向上是健全的,從縣、鎮,直至村級,婦聯組織建設實現了全覆蓋。但是,從我們的實際工作和調研情況分析,婦聯組織建設還有很大的突破空間。一是在縱向上,婦聯組織自上而下呈現出“倒梯形”結構,工作力量和成效有逐級弱化的趨勢,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縣以上婦聯,鄉鎮、村、社區基層婦聯組織的功能發揮亟待加強。二是機關、事業單位中的婦女組織雖有但不健全,而且在宣傳婦女、教育婦女、組織婦女方面的作用發揮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三是在企業以及“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的力量較為薄弱,工會女職工委員會雖是婦聯的團體會員,但其工作大部分在實際上已游離于婦聯工作之外。四是各級婦聯與團體會員和自發形成的婦女團體之間的有效銜接程度還不夠。這些都極大制約了婦聯組織對社會管理創新的參與。
三是婦聯干部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需要創新精神、求實態度和專業知識,對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婦聯干部需要系統學習社會工作知識,增強社會工作能力。
三、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面臨的幾點建議。
分調動廣大婦女的創造熱情。
二是圍繞社區抓重點。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區逐漸成為各種社會群體的聚集點,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區管理模式,婦聯組織作為社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社區“婦女之家”陣地優勢,在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方面下功夫,凝心聚力打響社區巾幗志愿者服務行動品牌,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有益的社區文化和服務活動。
三是著眼家庭造亮點。家庭是婦聯工作的傳統陣地和優勢領域,是婦聯組織大顯身手的舞臺,我們婦聯組織要著眼于提高家庭和社區成員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主動參與家庭和社區事務管理,把和諧家庭創建活動同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健全激勵機制,以家庭的文明建設推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家庭和諧帶動社會和諧。
四是參與協調攻難點。參與社會協調,是婦聯組織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組織地位、服務婦女兒童的主要途徑,所以,我們要緊緊抓住協調這個突破點,把能力建設貫穿于婦聯工作的始終,使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措施更加得力,服務婦女的效果更加顯著,服務社會的作用發揮得更加徹底,使我們婦聯組織真正成為“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責任編輯:楊娜)。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縣城周邊土地被大量征用,從土地承包權利衍生的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權、土地征用補償等利益分配糾葛及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利益格局的調整中,歧視、侵害婦女合法的土地權益現象時有發生。這一現象阻礙了農村婦女的生存和發展,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亦成為社會廣泛關注和重視的“三農”問題之一。近三年來,全縣各級婦女組織共接待涉及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問題的信訪案件42件,涉及83人,占信訪總量211件的19.9%。為依法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權益、探索婦女土地權益案件解決、落實婦女土地權益的辦法、促進“和諧通道”的建設,縣婦聯就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問題進行了專題的調研。
一、當前我縣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具體表現。
所在地也不給或無法落實其承包土地;有的村強制將出嫁女戶口遷出。如木腳鄉、隴城鎮前幾年就將農嫁居、農嫁農婦女戶口強制遷出,某村規定“農嫁城”、“農嫁農”的本人及子女一律不得落戶本村,建議盡快遷出。
2、征地補償款分配權得不到保障。隨著通道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對土地的非農建設性需求不斷增大。土地征用補償金用于補償被征地農民。在分配土地補償金時,雖然縣、鎮街道兩級政府都明確要求要實行男女平等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村歧視、剝奪婦女特別是“農嫁居”婦女、離婚婦女的村民待遇,不發或少發土地征用補償金。如城東村五組三十幾名婦女和兒童,沒有分配到土地征用補償款。
3、集體福利享有權打了折扣。部分村在分配集體經濟時采取剝奪或不公平分配的形式,導致糾紛。如“農嫁城”婦女只能享有村分紅的50%,其子女不能享有;農嫁居婦女分文不能享受,其子女戶口在本村的也不能享受;女方離婚后遷回本村再婚的,再婚前后所生子女都不得享受(本村男的再婚的除外)等種種村規,都使婦女的集體福利享有權打了折扣。
4、宅基地分配權基本缺失。在城鄉結合部,宅基地是一項重要的福利,包含很大的經濟利益,部分村在宅基地分配問題上按照男婚女嫁習俗,采取了男女不平等政策。有些村規定男子成年或結婚后可單獨立戶批一間宅基地,而大齡女青年、戶口仍在本村的農嫁居婦女、離婚婦女包括孩子2人也不能單獨立戶批房,只能計入娘家或夫家大戶人口。如某村婦女,離婚時兒子判給她,原房屋判給前夫,現前夫沒有再婚,3個人只能享受1間宅基地,因此,村里就不同意給某村婦女再安排宅基地,導致其無房可住。
二、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糾紛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交融著歷史和現實、法律和傳統、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與發展等諸多方面的矛盾和沖突:
1、相關法律政策缺乏性別視角。一些法律政策表面上看來是中性的,但是由于立法者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現實的社會性別利益關系,法律法規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給女性帶來不利,如我國現有的土地法律法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以戶為單位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但并沒有充分考慮到基于不同性別利益上的差異,忽視了由于婚姻關系而流動的農村婦女的權益,造成對出嫁女、離婚女土地權益以及相關權益的保護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冻邪ā?0條規定如果出嫁女在新住地沒有分得土地的話,其原住地不得收回其承包地,但是法律上并沒有規定承包給家庭的土地是否是可以分割的共有財產,使出嫁女分割娘家或夫家土地沒有一定的法律障礙。
2、村規民約監管存在盲點?!洞迕裎瘑T會組織法》頒布后,農村過分強調“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村規民約很多,什么事情都用村規民約來規范,忽略了“依法”的限制。如《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對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和地位平等都有明確規定,中央和地方對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也專門制定了許多政策,但是部分村仍以貫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由,以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決議、村委會決定或村規民約的形式,侵害甚至剝奪作為少數人的農嫁女、離婚婦女、大齡女的土地權益,出現村規民約與法律法規相抵觸的現象。
3、利益驅動導致矛盾加劇。當前農村特別是城鄉結合部村級集體經濟迅速壯大,當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經濟收益及宅基地。農村戶口利益的優厚使經濟發達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戶口遷到其他村去,而同城鎮男子結婚的“農嫁居”婦女更不愿隨其夫將戶口遷往城鎮。長此以往,導致農村資源和經濟利益增長速度有限性同人口增長速度急劇性的矛盾比較突出,利益分配、人地關系壓力逐年加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們認為自身的利益被搶走了,所以紛紛排斥“出嫁女”、“離婚婦女”等邊緣人群。
4、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仍有殘余。部分村民法律意識淡薄,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澳凶鹋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傳統觀念在農村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認為嫁出去的女兒理應不能與當地的村民爭土地爭飯吃,所生的子女更沒有理由爭分土地和經濟利益。這是諸多損害“出嫁女”權益的村規民約得以通過的思想基礎。最為明顯的表現是在農村幾乎戶主都是男性,男性是頂門立戶之人,女孩往往被看成家庭的暫時成員,早晚是“人家的人”,一旦結婚,就不再享有娘家的權利,包括土地權益,只能依靠丈夫在夫家取得財產和繼承權,使得婦女在夫家事實上處于依附地位。
5、救濟缺乏得力措施。救濟手段的缺乏是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糾紛始終難以得。
到解決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許多土地權益受侵害的農村婦女找村干部,村干部因為村規民約的規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對而無能為力;找鎮政府或街道,總認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通,如強制執行,則勢必造成干群關系對立,影響其它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處理中手段不多,力度不夠,陷入兩難境地;找到縣婦聯,縣婦聯缺乏相應的執法權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能結合受害婦女所在的鎮街道婦聯做一些宣傳教育工作,或是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但解決起來難度很大,收效甚微。協調法院,法院因為村民委員會具有社會管理的職能,由于我國法律中對婦女土地承包權缺乏詳盡的可操作的司法解釋,以致法院在受理、判決此類案件時彈性很大。即使訴訟時婦女勝訴,執行起來也很難。以上種種,使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婦女們往往爭得自己的合法權益很不容易。
三、解決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目前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婦女權益問題,它涉及到農村戶籍制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農民內部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在現有的社會保障程度以及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之下,維護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特別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護,需要各級政府及部門的積極介入和有力的司法救助與監督?,F根據通道縣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大普法工作力度。要進一步開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要在各級各類干部培訓班、黨校中開設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及男女平基本國策等課程,有效提高領導決策層、執法者、基層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識。要采取各種手段,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報紙、廣播、墻報和文藝進村巡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把高層意識逐步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徹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要廣泛深入地搞好《村民組織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村級領導班子應在制定村規民約前向村民講解依法建章建約的重要性和相關法律法規條文。要大力宣傳“維持人口與資源平衡不能以犧牲婦女利益為代價”的觀點。農村基層婦女組織更要發動婦女積極參與學習和宣傳活動,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使她們了解國家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爭取男女平等權利的實現。
2、提高婦女參政議政比例。當前農村,女性參政的比例偏低,婦女進入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等農村權力機構的很少甚至沒有,導致在農村重大事務的決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規則制定過程中,婦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見難以得到充分的表達,往往是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決定,婦女在利益分配中處于不利地位。鑒于這種狀況,有必要出臺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代表大會中婦女應占有一定的比例,保證農村婦女在農村重大事項決策中的參與權,進一步暢通婦女利益訴求的渠道。
3、加強對村規民約的審查和監督。農村問題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各村因歷史傳統、具體情況的差異,就土地權益分配等方面制訂的村規民約也各不相同,五花八門。因此,有必要在尊重村民自治的同時,出臺相關法律條文,規范政府監督、管理村規民約的具體權限和程序,完善對村規民約的審查和監督,確保村民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行使自治權。如在村規民約的制定階段,由政府相關部門對內容進行把關,對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的內容不允許提交村民大會進行表決,從源頭上解決村規民約的違法問題。在村規民約的執行過程中,政府發現其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內容的,人民政府有權責令糾正。此外,建議人大、民政部門以鎮街道為單位對農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制度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整頓,將同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規定相沖突和抵觸的內容徹底予以清理廢止,責成當地按照國家法律保障婦女權益的要求重新修改和制定。對拒不執行的村,由鎮政府代替村制定土地權益分配方案。
配等方面的權益進行明確規定,使農村婦女不論結婚與否或婚姻狀況改變后享有應有的戶籍、居住地選擇權及相應的土地權益。
5、強化行政司法救濟手段。首先應建立一套政府主導、社會相關部門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婦女土地權益得不到落實,歸根結底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問題,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等有關法律、政策上,政府是最關鍵、最主要的力量,相關部門的參與配合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必須倡導、影響政府在維護婦女土地權益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形成一個多機構合作的工作局面。其次,要拓寬婦女維權工作渠道,借助民主參與的渠道,向“兩會”提交議案、提案,爭取支持,推動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及女人大代表、女政協委員共同關注并依法解決農村婦女權益保護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各級人民法院應善于從法律基本原則精神,加強對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糾紛和案件的調查研究,能動執法,積極化解矛盾,保護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權、集體經濟利益分配權和其他財產權利,構筑婦女維權的最后一道防線。
一、鄉鎮婦聯工作普遍現狀。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年鄉鎮婦女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現狀。
一是重視不夠,工作開展難。由于鄉鎮中心工作繁重,婦聯工作大多是黨政領導分管工作中的一項,相對其它那些層層考核或“一票否決”的中心工作來講,婦聯工作缺少硬任務;把婦女工作當成是軟任務和務虛的工作,認為婦聯工作可抓可不抓、做多做少都無關緊要。因此導致黨政領導工作忙時,“中心工作先行,婦聯工作讓道”,將婦聯工作置于“邊緣化”地位。另外鄉鎮婦聯組織雖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務是配合中心工作,婦女工作成了“副業”。部分鄉鎮婦聯沒有將工作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僅僅是組織婦女群眾搞一點文體活動,或是配合鄉村婦女群眾進行學習和培訓,調解一些家庭鄰里糾紛等,開展活動的規模小,內容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群眾的積極性。
政、統計、辦公室等多項繁瑣的工作,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常常顧此失彼,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使婦聯工作流于形式。另外,鄉鎮干部基本上全部駐村,駐村工作包羅萬象,婦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開展,又不能把婦女工作與農村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婦女工作重點不突出。
三是投入不足,工作保障難。鄉鎮婦聯要在提高女性素質及女性維權等方面提供服務,創造條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障;《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也規定各級婦聯的行政經費、業務活動和事業發展經費主要由政府撥款,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但由于財稅體制改革后,鄉鎮財政普遍困難,鄉鎮中心工作經費都難以保證,更談不上保證婦女工作經費。由于缺少基本工作經費,鄉鎮婦聯無法開展提高女性素質、家庭文明建設、女性維權等工作,各種活動和培訓開展得不夠,使婦女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組織無活動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基層婦女組織的職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四是素質不高,工作創新難。我縣的鄉鎮婦女干部整體素質較過去雖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工作與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婦女干部由于資歷淺,沒有工作經驗,接受系統學習培訓少,因而雖有工作熱情,但缺方法,缺點子,不能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打不開局面。二是部分婦女干部對自己所承擔的工作職責認識不到位,認為婦聯工作比較虛,不容易顯政績,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鄉鎮中心工作,不鉆研婦女工作業務,使婦女工作陷于被動狀況。三是部分婦女干部缺乏積極主動爭取黨政重視的意識,對于上級婦聯安排的正常工作,不主動向領導匯報,有好的意見和建議也就得不到領導的支持和采納。四是部分婦女干部工作作風不扎實,深入基層少,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調查、了解農村婦女面臨的困難及其需求,更談不上認真的去思考婦女工作的方法與手段,不能為婦女提供應有的服務,影響了婦聯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對策和建議。
一是要健全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機制。黨建帶婦建,根本在“建”,關鍵在“帶”。要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一起規劃,一起部署,一起推進,要爭取把婦女工作納入黨政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婦女工作的例會制度。將婦女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其黨政領導自然會主動思考、積極指導、盡力支持婦聯工作,讓婦聯組織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實現“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務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實鄉村婦女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適當提高工資待遇,或適當減少所兼工作項目,穩定基層婦女干部隊伍。
二是要營造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氛圍。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認識,更好地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特別要納入到黨校培訓的重要內容,使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層領導干部通過培訓,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婦聯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當前,鄉鎮婦女工作任務繁重,要求婦女干部知識面要廣,工作能力要強,而且群眾越來越需要服務型、引導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必須加大對鄉鎮婦聯干部的培訓力度。積極與黨校、組織部門聯系,爭取把鄉鎮婦聯干部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干部培訓和農業、科技等部門的培訓計劃,協調黨校辦主體班時,規定鄉鎮婦女干部所占的比例或舉辦專門的鄉鎮婦女干部培訓班,并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婦女干部參加婦聯系統業務培訓及外出學習考察。要引導、教育鄉鎮婦女干部處理好專兼職工作的關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職責,充分發揮兼職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
年初,縣委縣政府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制定了《關于密切聯系村民以良好作風抓好新一輪扶貧攻堅的意見》,《意見》中對全縣108個扶貧村安排了掛點縣領導和掛點單位,縣司法局被確定為掛點鄉村。接到掛點任務安排后,司法局立即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深入實地進行調研,走村入戶,對該村當前的貧困現狀進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
鄉村位于縣西南部,距縣城32公里,共有305戶,人口1310人,10個村小組,耕地2400多畝,貧困戶有39戶,貧困人口84人,20xx年度農民純收入2500余元,農村收入仍處于較低水平。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抓緊抓牢,把扶貧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扎實開展好各項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主任科員同志為組長的扶貧工作組,具體負責扶貧村的扶貧事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二是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該村當前的貧困狀況進行了細致摸底;三是積極落實后盾扶貧工作責任,該局主要領導多次帶領相關人員到扶貧村了解情況、開展調研、聽取村委會工作匯報,并與當地黨委、政府開展交流座談,針對該村的情況,及時研究和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扶貧工作組成員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就加強村級基礎設施、生產生活環境、農業產業發展等建設,立足村情,詳細詢問,摸清根源,獻言獻策。
村由10個自然村組成,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全村經濟發展緩慢。為切實做好幫扶,改變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組進駐該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廣泛深入村民,認真傾聽民聲,全面開展扶貧工作。今年來,共召開了座談會議5次、走村入戶訪問村民100多戶、與村黨員干部和村民深入談心,摸清了村的村情、民情和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結合該村實際,駐村工作組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村民辦好事實事。
一是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發放技術資料200余份,贈送科技書籍300冊,幫助村民解決在生豬養殖、玫瑰香柑種植等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積極開展走訪慰問?;I集資金20xx元,大米10袋,食用油10桶,對特困戶、貧困戶進行了走訪慰問。
通過近半年的幫扶,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人居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逐步增加,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結合當前村扶貧工作特點,該村自身存在社會發育程度低、基礎設施薄弱、觀念陳舊、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生產生活條件差、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司法局扶貧工作組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通過實地調研,傾聽貧困戶的呼聲,讓我們看到了村扶貧工作的希望和潛在的動力。
深入村中每戶,宣傳扶貧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和村民一起攜起手來,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印制扶貧工作手冊發放到每戶村民手中,做到扶貧工作入腦、入心。
結合當前的新農村建設,爭取資金對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特別是農田水利、道路修整、村民娛樂場所建設等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因為村一直以來都是發展傳統糧食種植等產業,少部分散戶養殖牲畜,沒有形成規模。再加上全村本來共有勞動力870人,外出務工的勞動力就達425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蕪。因此,結合當前農田水利建設,提升當前傳統種植產業的規模,鼓勵村民種植井岡蜜柚、葡萄等高產產業,提高特色養殖的補助標準,統一形成規模,做強做大,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由于全村大部分的青壯年都是外出打工,大部分村民沒有專業的職業技能,務工的工作都是靠用苦力,沒有職業技能。因此,邀請縣職教中心或專業技能專家到村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村民的職業技能,并鼓勵村民就近就業,協助村民到井開區、縣園區或鎮里的企業工作,也有利于減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數量,進一步促進村里的和諧穩定。
通過向省市縣相關部門走訪,尋求項目向村傾斜,為該村的扶貧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保障。結合新農合、醫保、低保相關政策,鼓勵村民參與新農合、醫保、低保,為村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按照《xx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xx市20xx年扶貧日系列活動的通知》(x脫領辦發〔20xx〕x號)文件精神,對照《xx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xx縣20xx年扶貧日系列活動的通知》(x脫貧辦〔20xx〕x號)要求,我鎮高度重視,庚急組織落實,現將“扶貧日”系列活動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按照市、縣關于20xx年扶貧日系列活動方案安排,我鎮召開“20xx年扶貧日系列活動專題會議”,對扶貧日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強調,要求全鎮干部職工要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通過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扶貧日系列活動,深入宣傳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基本方略、政策舉措和典型經驗,大力弘揚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脫貧攻堅,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堅定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信心決心,確保全鎮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
以“匯聚全民扶貧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為主題,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濟困的積極性,廣泛開展宣傳動員、自愿捐贈、特色扶貧等系列活動,精準幫扶貧困村、貧困戶,對全鎮已脫貧的x戶x人、已退出的3個貧困村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確保全鎮各項脫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一)堅持引導,廣泛動員。充分發揮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四個意識”,牢牢把握主旋律;加強政策引領和輿論宣傳,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著力推進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脫貧攻堅。
(二)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鎮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組織,各村支兩委密切配合,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進一步統一認識;不斷加強公益宣傳,營造社會共同幫扶氛圍,采取多渠道開展捐贈活動等方式,結合本鄉鎮特點,開展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活動,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的工作合力和輿論聲勢?!胺鲐毴铡逼陂g,全鎮共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6次,共計150余人參加;走訪貧困戶、困難群眾、困難黨員、高齡老人x人次,發放慰問金x元。
(三)抓好宣傳,捐款捐物。把10月10日—17日作為扶貧集中宣傳周,各行業相關部門、聯系幫扶單位及鎮村結合自身實際,圍繞脫貧攻堅大政方針、精準扶貧政策、“五個一”駐村幫扶、中國社會扶貧網宣傳推廣等多個主題,通過懸掛標語橫幅、制作墻報、設宣傳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集中宣傳活動。
××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牧業旗。全旗共轄8個蘇木鎮;161個嘎查(村),其中以牧為主的嘎查90個、以農為主的村71個;568個村民組(獨貴龍);總人口17。85萬人,其中農牧業人口12。76萬人。6月末,全旗牲畜總頭數198萬頭(只),但貧困農牧民(未解決溫飽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飼養牲畜僅3個羊單位。
××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經過多年的扶持與發展,全旗的貧困程度雖有所減輕,但受自然災害、地理環境、人口素質、農牧業基礎設施狀況等影響,貧困面還比較大,貧困程度還比較深,到底仍有42個貧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總數的26%,未解決溫飽人口1。68萬人,低收入人口2。11萬人,分別占農牧業總人口的13。2%和16。5%,無灌溉飼料地或人均不足1畝水澆地2。7萬人,占農牧業總人口的21%,特別是牧區無畜少畜戶(人均不足5個羊單位)人口2。2萬人,占農牧業總人口的17。2%。
目前,在牧區貧困戶中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種情況:一是因病致貧,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幾人患了一種需長期醫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費不少醫藥費而貧困,約占貧困戶的50%;二是因災致貧返貧,主要是長期的自然災害使生產生活基礎條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沒有其他收入來源,生產性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而致貧,約占貧困戶的25%;三是因學返貧,主要是學雜費逐年增高,一個學生從小學讀完大學就得需要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不僅大學的學費居高不下,就中小學的雜費也讓一些農牧戶難以承受,特別是近年學校大量合并,多數自然村都沒有小學,許多小學生和學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長陪讀,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開支都很大,一個小學生一年也需要幾千元的費用。約占貧困戶的10%;四是因殘致貧,有些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致殘或是殘疾人,因不能從事正常的勞動,更不能去謀取發家致富的非常復雜的事情而致貧,約占貧困戶的5%;五是懶惰致貧,一家人不好好種地養畜,更不會去勤勞致富,一年到頭等救濟而貧困。約占貧困戶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貧返貧,如孤寡、借貸等原因致貧返貧,約占貧困戶的5%。
右旗自古以來就有“旱巴林”之稱,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積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十分頻繁。1995年秋,全旗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凍,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1。9萬畝,返貧人口達1。02萬人;1998年7月全旗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直接造成經濟損失1。61億元,返貧人口達3。07萬人;8月16日遭受6。3級地震,持續時間30多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250萬元,返貧1。87萬人;春旱十分嚴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更是多災之年,不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連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個蘇木鎮又遭受嚴重的雪災和霜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48。5萬元,11月3日又發生了4。2級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1。4萬元,預計總返貧人口2萬人左右。同時,全旗有近5萬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結核病、高氟水等地區,致病患者多達1。3萬人,因病致貧現象較多。
右旗目前有耕地面積62。25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為15。55萬畝,人均1。21畝,主要集中在東南部西拉沐淪河北岸的沖擊平原,這一地區履蓋1個蘇木、2個鎮1萬多人。近年來,全旗的扶貧開發工作主要以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但應對連年頻發的旱災、洪災、雹災、早霜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仍然不強,這些不僅制約了農牧民增產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貧、返貧。截止底,全旗仍有三分之一的貧困獨貴龍仍是以養牧為主,其他收入基本沒有,生產生活都靠賣畜,至今尚有無畜戶或少畜戶(人均不足5個羊單位)5400多戶。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場調節的比重日益增大,對于一家一戶以分散經營方式為主而文化素質偏低的農牧民來講很難對諸多的市場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同一品種的農畜產品在某一階段的供給大量增加,而國內需求增輻不大,產品不能大量出口時,農牧民收入就會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用于農牧業生產的新品種、新技術大量涌現,要求農牧民加強這方面技術的學習,并將其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來,絕大部分農牧民則無所適從,很難把先進適用且市場需求空間較大的新品種和技術運用到生產經營中來。
另外,一些貧困地區農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信心和干勁。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但多數地區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據統計,全旗18。5%的養畜大戶飼養著全旗70%的牲畜,如崗根蘇木張勇一家4口人,飼養700多只羊,人均175個羊單位。而貧困農牧民(未解決溫飽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飼養牲畜僅3個羊單位,還有一部分無畜戶。
勞務經濟發展緩慢,隨著農牧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原來大量的手工勞作被機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農牧民從以往的生產勞動中擺脫出來,形成大量勞動力資源閑置。目前,全旗有閑置勞動力達3。5萬人之多,但由于受傳統觀念和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勞務輸出量不大,仍有相當一部分勞動力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飼又使大量的剩余勞動力重新返回牧業生產中,勞務輸出難度大。每年組織輸出人數在1萬人左右。
一是牲畜這種生產資料的生命性決定了牧區具有人畜雙重消費的特點,特別是一遇災年,需要購買大量飼草料,出現成本大于銷售的現象。同時,禁牧舍飼也加大了牲畜飼養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醫療、交通、水電、食品等方面消費較高,年人均達1264元,占純收入的52%。三是與農區建設相比,國家對草原建設投入較少,畜牧業基礎建設欠帳較多,需要建設投入較大,牧民自己無力承擔。加強畜牧業基礎建設,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是提高農牧民收入的先決條件,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四是扶持牧戶所需投入較大,如每戶建一處草庫倫(6000元),扶持10個羊單位母畜(3000元),每戶需投入9000元。據統計,全旗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戶有17285戶,約需投入1。5億元。五是右旗屬高寒低溫區,且持續時間長,取暖時間長達6個月,牧民維持基本生存狀態所需開支較大。
全旗每百平方公里有鄉鎮0。078個,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級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醫療機構(含醫療點)0。25個,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學1。04個。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電話。盡管各嘎查村已經通電、通路,但村路質量還有待于提高,電網質量和電價仍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同時,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區,全旗病區人口達4萬多人,占農牧民人口總數的34。6%。
每個“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的嘎查村3年投入資金20萬元,項目只能覆蓋1—2個獨貴龍組,發展灌溉飼料200—400多畝地。如財政扶貧資金項目中直接到村到戶資金額為213萬元。項目覆蓋人口3萬人。人均只有71元,遠遠不能達到解決溫飽問題的要求。這樣只能解決極少一部分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另外,由于牧區農牧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較遠,項目建設成本相對其它農區就高一些,費用大一些。
在扶貧開發工作中,主要堅持開發式扶貧和到村、到戶原則,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實現低收人口穩定增收為目標,主要實施了整村推進扶貧,世行貸款扶貧,產業化扶貧,移民擴鎮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等項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為盡快改變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創造了基本條件。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鑒和繼續應用。
從起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本著“渠道不變、投向不亂、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項扶貧資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對重點嘎查村項目實施的投入力度。
一是通過扶持培育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增強其輻射和帶動作用,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農牧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贏關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貧困農牧民進入市場的風險。二是圍繞主導產業的發展加大了對種養殖基地的建設,重點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貧專業村、專業小區,通過產業化建設,使小區(專業村)的貧困農牧民實現脫貧致富。
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以“定單培訓”方式通過各培訓機構對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難、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壯年勞動力進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真正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從而達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
無論是在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都離不開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持和保證,離不開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是一項社會性工作,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一個項目能完成的任務,必須動員社會各界力量,讓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貧工作中來。在這項工作中,市直、旗直各扶貧聯系單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扶貧開發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工作重點和難點擺在了各級扶貧部門工作者面前,進一步研究探討貧困地區的解困辦法和扶貧的新途徑是一項新的課題,根據多年的扶貧工作經驗,鑒于以上牧區貧困戶存在的不同致貧返貧的因素及存在問題,采取不同類型扶貧方式十分必要。貧困原因不同,貧困程度不同,其脫貧的難度也各不相同。對某種原因暫時致貧返貧的,如因小孩上學,或蓋房娶媳婦而致貧的家庭,當兒女走上工作崗位或兒媳婦娶進門后,此類家庭通過自己艱苦創業,可以在一定時間內脫貧。如果在扶貧工作中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這類家庭脫貧速度會更快。但是,對天災、人禍等原因致貧的貧困戶就不同了。特別是一些家里有長年臥病在床需醫治的病人,因自身無力也無法從事或找到一個什么職業,那么,脫貧的難度就會相當大。
所以,如果不從這些具體方面來研究問題,只是簡單沿襲過去的結對掛扶、給錢給物、扶持致富項目等扶貧工作的思路、辦法,只能是治標而不治本。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根據當前貧困戶結構對癥下藥,重新調整扶貧工作思路。應當全方位、全覆蓋的建立、健全一種新的運行機制和政策。以下幾種方式僅供探討。
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我們也積累了許多好的做法與寶貴經驗,仍然可以在這類貧困戶扶貧中繼續運用。
一是醫保,二是養老保險。由政府出錢,為這些貧困戶建立專門的醫療養老保險,確保他們以后過上基本無憂的生活。
盡管當前已在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蓋到位、標準較低的情況下,并沒有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因此,要根據這個地區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滿足正常生活需要測算適當的比例給予生活保障。至少幫助他們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風漏雨。另外,再輔之實行社會救助、結對幫困等辦法,從而真正讓這少部分人擺脫貧困。
對這種貧困戶,不能像平常那樣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則,越扶越懶。要采取“逼”的辦法,根據不同對象,由鄉、村兩級負責,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并幫助教育他們自食其力,自己找飯吃。對經過幫助仍懶惰不干的貧困戶,不再列入幫扶范圍。
同時,應當發動企業、單位以及富裕起來的農民,像“希望工程”那樣,自愿參加,自找對象,結對幫扶。從而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參與的新型運作機制。
以上幾種方式方法只是對今后扶貧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種思考,但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方法關鍵是效果,關鍵在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旗、鄉(蘇木)兩級政府為主,社會為輔的扶貧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應的運行機制。
我連認真貫徹團關于扶貧幫困工作精神,按照“保障民生,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總體要求,突出“政策保障一戶不漏,專項救助一個不少,社會幫扶一刻不松”三條主線,狠抓“幫扶體系完善,幫扶資源整合,幫扶資金到位,幫扶標準提升”四大關鍵,逐步構建了全方位、廣覆蓋、制度化、常態化的扶貧幫困工作機制,使連隊低保戶、特困職工等所有困難對象都得到有效的幫扶救助,使他們的困難狀況得到一定改觀。
1、政策保障,應保盡保,穩定人心政策保障,應保盡保,我們在全面調查、摸清困難職工底數的基礎上,分門別類,對新致貧的困難職工符合標準的納入低保、專項救助,做到應保盡保,一戶不漏,今年,全連低保對象14人都享受到了相關福利。同時,按照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新增的低保對象開始向低保邊緣戶延伸,逐步擴大了低保受益范圍,同時將全連無固定收入的重殘人員全部列入了救助范圍。優撫對象按照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完善了保障制度,普遍提高了優撫群體的生活水平。
2、專項救助,濟貧救急,凝聚人心專項救助,濟貧救急,我們以低保戶、低保邊緣戶以及重殘人員、患重大疾病無自救能力的困難戶為主要對象,實施臨時生活救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大病困難的職工,設置醫療專項救助金,同時對全連特困家庭危重病情況進行了調查,對貧困患病者根據不同情況,采取1了救助、幫扶、介紹家人就業、做工等方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3、“社會幫扶,雪中送炭”暖人心“社會幫扶,雪中送炭”為進一步擴大參與面和受益面,在繼續實施干部結對幫扶困難職工的基礎上,我們動員干部、社會能人等各方力量參與到幫扶工作中來,對每一個困難職工落實至少一名幫扶人員,使所有困難職工都有人幫、有人助。為使結對幫扶工作扎實有效,深入開展,我連專門成立了扶貧幫困領導小組,落實了幫扶結對,建立了結對幫扶情況臺帳,對全連扶貧幫困工作進行決策部署,指導協調和督察考核。并通過召開會議、專欄宣傳等形式,營造人人參與扶貧濟困、個個爭當愛心使者、定期深入走訪的濃厚氛圍,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在扶貧幫困中,除資金、實物捐助外,還因人而異,分類施保,指導勞動技能,發展高效農業,介紹就業崗位,為困難職工減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款、為貧困農戶子女資助學習費用等,切實減輕困難職工的負擔。
今年的扶貧幫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我們面對的'任務、壓力仍很艱巨。職工因病因殘或因災因禍致貧在所難免,加快困難職工脫貧致富步伐,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普惠于民,尤其是使困難職工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讓他們自立自強,生產自救,提升全面小康的受益面和滿意率,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扶貧幫困工作更要在構建全方位、廣覆蓋、制度化、常2態化的工作體系,拓寬社會援助渠道,廣泛籌措扶貧幫困資金,發展慈善事業,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扶貧幫困,我們還必須作更大的努力!
根據市政協安排,就我市農村扶貧開開發資金投入使用監管等情況進行專題協商。為配合市政協做好此項工作,縣政協主席會議研究決定,在全縣范圍內,對扶貧開發資金投入使用監管的情況進行一次調研活動。我做為一名鄉鎮政協聯絡組組長、縣政協委員也參加了此次調研。在此次調研活動中,深入到扶貧開發區進行了實地考察,走訪了農戶,分別召開了村民座談會和村干部座談會和并進行了分析研究?,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浮山縣地處山西南部,臨汾盆地東緣,既是全省57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還是全省59個“兩區”開發重點縣之一。全縣轄2鎮7鄉,185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8萬人;國土面積為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8.5萬畝,人均耕地2.6畝;20xx年全縣財政收入為4.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020元;全縣共有69個貧困村,貧困戶5886個,貧困人口為23561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22%,20xx年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380元;20xx年、20xx年兩次百人以下自然村調查摸底結果,全縣9個鄉鎮擬移民搬遷人數為17000余人。
近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下,全縣的扶貧開發及“兩區”開發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績。
(一)兩區開發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近年以來,全縣12個兩區項目除年產20萬噸還原鐵建設項目退出兩區產業規劃,鐵爐容積換及120萬噸特種鋼項目進入兩區產業項目儲備庫外,剩余的10個兩區項目手續全部辦結的有8個項目,9個項目完成立項手續,9個項目環評已辦結,7個項目土地手續已辦結。目前,除煤電化綜合開發利用項目手續正在辦理外,其余9個項目均已開工,其中三通一平項目4個,基建項目1個,安裝設備項目1個,竣工投產項目3個。
萬元。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的9戶45口人,完成二期工的42戶,157口人。全部完工的116戶598口人,其中入住的7戶32口人。20xx年扶貧移民項目已完成工程總量的80%以上,完成總投資的70%以上。
(三)群眾參與、整村推進項目運行平穩。20xx年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規劃了張莊鄉葛村1個村,共扶持702人,投資90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主要用于建設千頭豬場1個,豬舍面積20xx,吸收100余戶450余人入股開發,預計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另有70戶250余人利用互助資金采取自建自養的辦法分戶開發,預計年人均增收250元以上。截止目前,該村已到位資金60余萬元,建圈舍20xx,購買仔豬及種豬800余頭,種草100余畝。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三類戶的確定,項目內容的確定,資金分配辦法的確定,項目實施方案的確定都分別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大會討論通過,并進行了張榜公示??h、鄉、村三級都分別成立了項目實施監督小組,切實做到了嚴格政策,規劃操作,跟蹤監督,民主管理?;ブY金試點工作進展也比較順利,到目前試點村已成立了機構,確定了人員,完善了制度,摸清了底子,進行了公示,待支持金融機構市里統一確定后進入正常實施程序。
培訓2個專業572人,完成任務的100%。從省爭取勞動力培訓轉移專項資金20萬元。08年省下達我縣科技培訓任務1328人,截止目前,已實際完成1500余人,完成任務的113%。
(一)移民開發工作存在的問題。我縣的移民式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值得關注和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一是移民式扶貧開發這一新模式的持續性問題。我縣自20xx年開始啟動移民搬遷扶貧工程,到目前為止能夠遷移的貧困戶、貧困人口分別占總數的9%、10%,距達到貧困地區資源合理承載能力需要遷移貧困人口的4050%,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二是貧困戶遷移資金的承擔能力問題。需要搬遷的貧困戶絕大多數經濟困難,盡管政府已經補貼了房價,但是仍有部分貧困戶還是難以支付入遷購房資金,給移民項目的持續實施以及各級政府對移民搬遷的投入增加了壓力。三是實現搬遷貧困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要使已實現移民搬遷的貧困戶真正穩下來,富起來,真正融入城鎮社會環境,實現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效解決他們面臨的就業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社會保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還需要政府做出大量的努力。
20xx年為922.9元,20xx年為824.9元,三年來人均純收入呈絕對負增長,分別下降了4.15%、10.61%,北韓鄉目前返貧人口增加了854人,占當年脫貧人口的54%。造成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緩慢,甚至出現返貧現象,既有各級政府扶貧工作自身的問題,也有這些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的原因,同時也有這些地區的生產方式落后、勞動力轉移滯后的原因。
扶貧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此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建議在今后的扶貧開工作當中,應當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對于已實現移民搬遷的貧困戶,政府要為他們創造條件努力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使他們能有穩定的收入保障,真正能夠穩下來,富起來。
(二)對于愿意移民搬遷,但由于經濟條件差不能實現搬遷的貧困戶,政府能根據每個貧困戶的具體條件,加大對他們的扶持和幫助力度。
(三)移民扶貧開發工作要和其他模式的扶貧開發工作相結合,繼續搞好非移民扶貧地區農民的扶貧開發工作,要解決這些地區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和農民勞動力轉移問題。能和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相結合,真正做到封山育林,再造秀美山川,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把勞務輸出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項目關于“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五)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戶戶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六)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確保社會扶貧工作扎實有效。堅持“聯系到縣,定點到鄉,幫扶到村,受益到戶”的原則,一要加強社會扶貧力量的整合配,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
異地搬遷這一模式要實現精準扶貧的成效,不僅要維持移民的生存條件,還要改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使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這需要各級政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社會治理經驗。
異地搬遷在中國反貧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僅在“十二五”期間,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支持下,就有1171萬人通過異地搬遷改善了生活條件。在“十三五”期間,計劃有近1000萬的農村貧困人口通過異地搬遷實現脫貧。異地搬遷對于實現精準扶貧的目標意義重大,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反貧困中的制度優勢。
異地搬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十三五”期間,每個遷移人口計劃投入6萬元以上,這需要政府具有廣泛動員扶貧資源的能力;異地搬遷涉及遷出地和遷入地的統一行動,特別是許多遷入地都是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扶貧任務不重,但是為了搬遷后的貧困戶可以脫貧,遷入地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承擔了許多搬遷成本;異地搬遷不僅要維持移民的生存條件,而且要改善他們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融入當地社會,這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級政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社會治理經驗。
在30多年的扶貧實踐中,中國異地搬遷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元化,與國家的發展和移民的需求相適應,異地搬遷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笆濉逼陂g是中國實現全面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關鍵時期,異地搬遷扶貧承擔了近20%的扶貧攻堅任務,因此要認識當前異地搬遷扶貧所面臨的新形勢,不斷完善異地搬遷的安置方式,從而更好地完成精準扶貧的任務。
遷出地的變化。遷出地包括兩種,一種是完全不能進行任何生產生活的地區,如水庫淹沒區、地質災害嚴重地區等,需要將人口完全搬遷出去,這些地方需要采取整體搬遷的措施。另一種是經過多年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的地區,這類地區并非是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只是或者因為人口壓力過大,導致資源緊張,生態環境退化,因此需要遷移部分人口以減輕人口壓力;或者因為政策原因,比如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地區;或者因為交通不便,提供公共服務成本過高。在這類地區,并不一定需要將全部人口搬遷出去,更不需要在同一時間將所有人搬遷出去,如果采取整體搬遷方式,不僅會造成搬遷資金的浪費,還可能導致部分搬遷居民在新環境中因缺少就業機會而再次陷入貧困。
移入地的變化。在西部許多省份,移民村的建設仍然是搬遷的主要方式,在早期這種方式比較可行,因為有一些過去沒有被利用的荒地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被用于安置搬遷人口。但發展到現在,可供安置移民搬遷的未開墾土地越來越少,大量安置異地搬遷居民也越來越困難,土地面積、房基地的面積都比較小,農業比較效益低,再加上移民的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差,通過有土安置,也就是提供住房和耕地的方式在新地方復制一個農業村莊來幫助移民脫貧,其難度越來越大。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安置移民的地區也是生態較為脆弱的地區,大量人口定居從事農業生產以后,有可能會導致移民區的生態退化。
吸引移民搬遷的因素也在發生變化。在過去的30多年中,我國經歷了迅速的城市化過程,大量農民以外出打工的形式離開了農村,外出打工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的主要手段。隨著勞動力外流,有些勞動力仍然在城鄉之間流動,另外一些則成為城市居民。與此相伴隨的是,一些村莊已經逐步空心化。非農就業對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的貧困人群有更強的吸引力。許多農民將異地搬遷與外出打工結合起來,他們希望搬遷到距離城市更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更加便捷且便于非農就業的地方。
移民的流動性越來越高。在調研中,移民的流動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很多移民并不是被安置以后就會穩定地定居下來,一些人會選擇新的地方再次搬遷,也有一些人可能回到原籍。被統一安置的移民離開以后,他們的房屋和土地或者出售給沒有規劃的自發移民,或者空置。我們在許多移民村發現,移民村中有的房屋是空置的,有些空置是因為一些規劃的移民搬走了,也有一些根本就沒有來。移民村還有一些住戶是沒有戶籍的,因為他們并不是規劃的移民,而是購買了移民的房屋來這里居住的'自發移民。
異地搬遷的規劃需要適應移民的流動性,在城鄉統籌的基礎上,建立流動的異地搬遷扶貧機制。
增加移民的生態資產補償。在異地搬遷的政策框架下,移民得到了政府在土地、房屋、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就業等多方面的財政支持,這些支持的提供是基于扶貧,而非生態補償。而移民原有的土地、宅基地和山林,這些資源大部分被轉為生態用途,提供生態服務,但是其價值并沒有被計算。對移民發展的支持應從扶貧轉向生態補償,在計算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提供生態補償。生態補償可以增加移民的經濟資產,從而幫助他們在移民后更好地融入城鎮的生產和生活。生態補償可以覆蓋所有移民,而扶貧只應針對移民中的貧困戶。通過生態補償盤活移民原有的資產,這對于他們移民以后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減少移民新村的建設。大量移民新村建設不僅遇到土地的瓶頸,而且耗資巨大,增收作用有限,且在一些生態脆弱地區容易造成生態的退化。應盡可能發揮現有村莊和城鎮的作用,特別是鼓勵移民進入城鎮。在移民的城市化過程中,需要以社會政策為引領,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F在對于移民的扶貧和社會保障是以移民村為基礎的,那些離開移民村或在移民村沒有戶籍的移民很難得到扶貧和社會保障。要解決現有移民政策不適應移民流動性的問題就要統籌考慮移民的社會保障和產業發展支持,建立城鄉統籌和異地整合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考慮移民的就業穩定性差、更換工作比較頻繁的特點,更需要相應的覆蓋流動性較強的移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采取更加靈活的搬遷政策。對于那些難以通過外出就業增加收入的貧困人群,要通過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項目實施,或者通過土地流轉增加農業就業機會,來幫助他們增加收入。比如,很多50歲以上的貧困人群在搬遷以后很難在非農領域就業,但是他們在家鄉可以參與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或者從事農業生產。靈活的搬遷政策可以給不同的農戶提供多種選擇,總的來說,采取異地搬遷的扶貧措施不能僅僅精準到村,更需要精準到戶,基于不同的家庭狀況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十三五”期間,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異地扶貧搬遷模式,從而使異地搬遷模式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扶貧工作大局。
根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作為自治區“十二五”時期整村推進貧困村的xx市xx區xx鎮xx村今年繼續被確定為自治區安監局的幫扶對象。受黨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區安監局領導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鎮xx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為確保各項幫扶目標的實現,一到任以后在xx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兩委”的積極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環境,扎實開展調研工作。通過實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飲水、村屯道路、水利設施、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深入農戶家中,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與xx鎮黨委、政府領導和xx村“兩委”班子座談,具體了解xx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研究今后發展的思路和辦法,對切實幫助xx村“理思路,出點子,供信息,找資金,抓管理”,積極謀劃定點扶貧工作新舉措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xx村位于xx鎮南部,面積xxx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東與集合村相連,南與那銀村接壤,居住著壯、瑤兩個民族。全村轄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戶、百苗、平利、六煙、那華、那馬等11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652戶2745人,其中瑤族6個自然屯,瑤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總人口的51%,均為農業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戶14戶,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總面積2.2萬畝,耕地4031畝,其中水田1201畝,旱地2830畝;有經濟林面積6000畝,其中油茶成林面積3000畝、八角800畝,杉樹成林面積1000余畝,退耕還林面積1000畝。農作物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為主,主要經濟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農資商品服務部3個,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村屬地界內無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去年開始有區直單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指導員駐村。
元以上收入的養殖專業戶15戶;三是運輸業,全村從事運輸業的6戶,大小運輸車6臺(含1臺客運車);四是勞務輸出,富余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農閑時到xx或附近地區臨時務工。
(二)教育事業發展情況。xx村在那戶屯設有一個村中心小學和在六合屯的一個教學點(僅一年級),全村一至五年級在校生199人,六年級學生全部送往xx鎮中心小學完成6年級教育,并在xx鎮第一中學上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全村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兒童共304人,入學率100%,沒有輟學現象,均享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目前在校大學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內各有一民辦幼兒園,入園入托人數分別為30人和18人。
(三)社會保障發展情況。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605人,參合率達到97%;20xx年開始在全村范圍內推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對象1321人,參保率75%。全村60歲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養老金。
(四)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村部綜合樓是集學習文化、教育培訓、辦公接待、醫療衛生于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建于六煙屯,處于xx至xx鎮公路路邊,為一棟兩層建筑面積為160m2的磚混結構建筑,內設辦公室、計劃生育室、培訓室、醫療衛生室、文化室、會議廳等,衛生醫療室配備了基本的醫療救護藥品。
(五)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是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條13.2公里,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現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進一步是屯內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煙、那幸屯的屯內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xx至xx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礎實施以及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盤山公路已開通并鋪上砂石,新建橋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無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為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難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設施還相當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條12公里,灌溉面積1200畝,主要水源來自平祿水庫,只有1條4公里水利渠道達到“三面光”標準;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煙、那馬、六合、那華等屯的水渠還是許多年前依田埂開挖的水溝,日積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訊設施不完善。全村11個自然屯均通電、通電話、有手機信號網絡覆蓋,約三分之二的農戶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但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停電和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六)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政策落實情況。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有待加強。村容村貌、群眾精神面貌、衛生面貌較好,豬、雞到處跑的現象較少,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群眾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有較好的控制。
(七)村級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情況。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情況?,F黨支部班子有成員5人,其中支部書記1人,副支部書記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員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會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員3人。平均年齡40歲,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2人。村“兩委”班子成員是各村民小組的經濟能人,能吃苦耐勞,在群眾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較強的“雙帶”的能力。二是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制度,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班子內部較為團結,關系比較融洽,能夠保證村里工作的正常開展。村干部作風較為務實、正派,多數群眾對村干部比較滿意。三是黨員隊伍情況。全村現有黨員49人,其中有女黨員16人,黨員年齡老化。
近幾年來,xx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全村人民群眾生活都在溫飽線下徘徊,生產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群眾思想認識還有偏差。少數村屯群眾的主體意識不夠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籌資建設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二)新農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后。由于鄉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指導不到位,各村屯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村莊整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仍不夠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統一規劃,房屋布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家戶排水(污)溝獨立不聯通,有的家戶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亂堆亂放,村莊“差、亂、臟、臭”現象較嚴重,村莊整治工作難度大,新農村建設規劃有待進一步加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6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