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對某一特定對象或事件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觀察和研究的一種書面形式。想要撰寫一篇優秀的調查報告,不妨看看以下范文,也許能夠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òǐ@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一、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關心的占9%,了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一、縱向比較。
對于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于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并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并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于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于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余同學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后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關于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群,與之相關的就業問題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緊迫性也因近幾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大學生自身素質較低、用人公司的高門檻而變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政府、社會與學界廣泛關注。
(一)性別因素。
據一項調查顯示,男性畢業生畢業后與公司簽約的比例為55.71%,而女性畢業生的簽約比例為41%??梢?,性別因素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但在程度上似乎不及人們想象的嚴重。
在對用人單位進行的訪談中,有四分之一的單位承認在進行人員招聘時有性別傾向,但僅有個別單位偏向于招收男生,四分之三的單位在招聘人員時沒有明確的性別傾向。但是會考慮到工作的性質、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二)地區因素。
東部地區高校的簽約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的簽約比例為41.73%,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布,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三)專業因素。
從調查來看,所屬專業與就業情況有很大關系。不同專業總體就業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農學(78.38%)、管理學(58.02%)和工學(55.44%),而醫學(31.01%)、教育學(33.33%)和法學(37.85%)則相對較低。
大學生就業難是中國近年所面臨的社會整體就業狀況的一部分,其形成原因也是非常復雜的。與大學生自身,以及學校教育、政策支持、家庭及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大學生直接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他們的心理與能力素質等能否適應當前的就業環境和就業需求,將直接影響其能否正常就業。然而,現實中無論是個人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還是個人能力與就業市場之間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層,而且這種斷層已構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
1、個人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的差距。
當代大學生就業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差距的深層根源主要與大學生的人群特征有關。作為一個享有高等教育經歷的特殊群體,大學生所擁有的知識、能力以及教育回報的要求決定了他們都具備較高的人生期待和較完整的職業規劃。而這些就致使他們在擇業時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種較高的職業期待。而作為一個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群體,大學生又大多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其職業期待普遍高于就業環境的實際水平。
在對用人單位進行的訪談中,有四分之三的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過高的情形,主要。
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2、個人能力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市場的重要保證。但有調查顯示,個人能力還不能成為大學生不足的根本。但仍存在以下缺點:
1、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有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20%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如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時,在求職過程中的難題分別出現在專業能力、自我表達能力、外語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一般來說,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對于就業能力的恐懼感可能更高。例如:農村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可能較差一些。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表明,將專業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單位占36%,將自我表達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單位占39%,將人際交往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單位占11%,將環境適應能力放在首位的用人單位占18%。從用人單位對各種能力的要求的普遍性來看,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然后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
(3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有4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通常認為人脈關系的形成往往依托于家庭關系背景,其實它的另外一部分可能要來源于大學生自己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因此,積極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會關系,不斷累積自己的社會資本也是個人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專業課程的設置問題。
專業課程的設置反映了學校教育的發展思路和教學資源的分配格局,直接決定著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并最終影響大學生的競爭力。也用人單位明確提出當前大學教育中的課程設置不合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個制約因素。
2、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
社會適應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是一項基本的就業能力。長期以來,對于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問題,學校教育往往采取一種鼓勵校內活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校外活動的做法。
3、就業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度。
就業服務是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包括就業信息的傳遞、求職技巧的指導以及在就業協議達成過程中橋梁作用的發揮等方面的工作。然而,在現實的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學校就業服務體系的積極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發揮。
4、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
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影響,東西部高校以及名牌高校與一般院校之間就業率的差異,則說明教育資源的配置也在就業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作用。
(三)政策供給與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1、政策需求與政策供給之間存在偏差,政策宣傳與政策執行的力度有待加強。
一些相關促進就業的政策和措施沒有深入下去,仍停留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上。在就業政策的宣傳和執行層面仍須加大力度。
2、學生對政府政策的預期仍比較低。
除政策供給與大學生對于就業的政策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外,學生對政策的有效性也并不。
樂觀。
(四)家庭、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家庭與社會環境是大學生就業重要的外部環境,它從整體和局部兩個層面影響著大學生就業。
1、整體層面:直接影響較小。
2、具體層面:單方面影響較大。
(一)學生:進一步更新觀念,努力提升個人能力并維持大學生身份認同。
更新學生觀念,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首要環節。
1、更新觀念。觀念的更新既包括就業觀念的轉變,也包括對自身身份的認同。
(1)轉變擇業觀念。
(2)維持必要的大學生身份認同。
2、努力提升個人能力。
(1)注重專業學習和專業實習。專業強,基礎厚,理論深,技能精,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專業學習和專業實習共同構成大學生能力素質提升的主要途徑。
(2)重視校內活動和校外社會活動。作為大學生進行能力鍛煉、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社團活動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培養學生的興趣、技能和才能,充當學生與社會交往渠道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在校內活動之外,校外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已被學生視為鍛煉自身能力的一個較為理想的途徑。因此,在不影響專業學習和專業實習的基礎上,大膽地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校外活動是大學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學校:合理定位,就業為本。
1、使專業和課程設置更趨合理。
(1)根據社會需求和國家長期發展目標,適當進行專業設置的調整。、
(2)部分學??煽紤]與職業技術教育接軌。利用高等教育現有的資源和師資,大力培養具有一定技術技能的優秀人才。
2、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
在積極引導、充分發展校內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社會學習,實現教學、實踐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實現能力的提升。
3、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學校也應不斷地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首先,做好就業信息的提供和傳遞工作。其次,完善求職技巧的指導工作。第三,充當好就業協議達成過程中的橋梁作用。
(三)政府:政策引導,合理調控。
1、完善就業市場,建立信息網絡。
首先,放松對就業市場的管制,促進大學生自主流動;其次,加強管制,對于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的不規范的行為予以堅決懲處。第三,著力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信息系統。
2、建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網絡監測、預警系統。
政府應根據自身的優勢做好大學生畢業的就業監管工作。同時,政府可建立相應的信息發布平臺,詳細地公布各專業乃至每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督促學校、社會對學生負責。
3、了解和把握大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適時制定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就業的政策。
(四)社會:打造公平、公正、寬松的就業環境。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應消除對應屆大學生的偏見,消除人際關系等在求職過程中的不利影響。倡導整個社會提高對大學生的認可和尊重。
2、社會輿論。
社會輿論的功能是通過較為廣泛的社會傳播渠道和積極的輿論引導,客觀真實地記錄大學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促進大學生平穩就業。輿論界在就業指導以及就業相關信息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看作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大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評價、對求職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的反應,以及對就業問題解決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求諸己”的傳統心理,從自身尋找問題的原因,不怨天尤人,而將在大學期間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和調整個人心態、降低擇業標準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求職過程中的一些挫折,可以豐富人生經驗并使自己更成熟,找工作的過程還可以使個人生活態度變得比較積極。因此,大學生應該更好地完善自己,去適應社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教育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樹立新型的就業觀念。讓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加強就業觀教育,轉變就業觀念,讓大學生破除到國企、事業單位端“鐵飯碗”的傳統就業觀念。
教育畢業生要客觀的面對現實,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對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職業,進行科學定位。組織召開畢業生就業、創業動員大會,舉辦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給畢業生做就業、創業報告,談經驗、講體會,以及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服務西部”計劃等活動。以轉變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思想,幫助其樹立“先就業、再創業、再發展”的新型就業理念。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作為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xx、xx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五)、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余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愿和社會意愿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鑒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群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后應該具備什么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三)、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于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并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于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于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信息,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之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于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盡管其學校名稱有非常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圃盒?、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傮w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一、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關心的占9%,了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為掌握我省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20xx年5月20至30日,我們組織開展了大學生就業狀況問卷調查。主要是通過專場招聘會現場問卷、進入高校隨機尋訪問卷、勞動保障網站網上問卷等調查形式。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往屆大學畢業生、以及部分招聘單位進行了調查。調查時點為20xx年4月30日。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收回問卷785份?,F將調查問卷的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xxxx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年就業藍皮書指出,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xx、xx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五)、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大局。多年來,xx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突出做好實名登記、就業推介、創業引領、技能培訓、扶貧援助等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積極創業、充分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xx區位于xx市東北部,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9鎮、1街、26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2萬。20xx年,全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回生源地報到實名制登記497人,實現就業457人,就業率91.95%;20xx年,實名制登記613人,推介就業547人,就業率89.2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具體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責任體系。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作為就業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寫入了各鎮(街)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逐級簽訂,層層落實。健全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形勢與對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整體聯動的良好機制。
(二)發揮政策效應。出臺了《xx區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要求人社、財政、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拓寬就業渠道、擴大扶持范圍、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和社保補貼標準等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和堅強支持。20xx年以來,累計支出專項見習經費、就業補貼和扶持資金80余萬元,提供小額擔保貸款100余萬元,減免各類稅費26萬余元,撥款額、覆蓋面越來越大,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三)強化就業服務。將全區高校畢業生納入勞動99ⅲ版系統管理,實現了一點錄入,全網共享,定期更新,動態管理,按照五年培訓規劃,定期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就業推介力度。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安裝了大型電子信息發布屏,各鎮(街)設立了信息公開欄,定期發布求職、招聘信息。20xx年以來,走訪企業50余家,組織座談20余次,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大中專技校招聘周、周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題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區內外用工崗位20xx多個,達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強創業引領。深入開展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的認定工作,結合ybc工作開展,依托經濟開發區和各鎮(街)特色產業園區,選定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20余家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創業理念、創業技能培訓,以自主創業帶動積極就業。目前,已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35人,其中,2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固定資產突破了1000萬元,解決就業200余人,回饋社會提供見習崗位40余個。
(五)開展扶貧援助。把零就業高校畢業生家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級落實援助責任,積極實施結對幫扶,確保動態消零。20xx年,根據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規劃》有關精神,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25名就業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了區、鎮兩級基層平臺。
(六)多方促進就業。近年來,積極開展公務員、事業編招考工作,先后招錄400余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努力響應省、市關于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開展三支一扶活動的相關通知精神,結合區情實際,累計提供三支一扶接納崗位95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
隨著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區目前總人口52萬,其中,近30萬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方式和技術的革新,一部分農民成為富余勞動力,開始向城鎮轉移;由于農業產能比較低、農村環境比較差,新達到勞動年齡的一部分農村青年不愿意從事農業勞動,開始向城鎮集中;受金融危機影響,通過勞務輸出到外地務工的一部分農民又陸續返鄉;受企業破產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增多(近期,僅東風毛巾廠、農機二廠等老企業一次性進入失業程序的人員就達600多人)。加之高校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愈來愈多之勢,我區作為一個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經濟總量較小、基礎薄弱,區內廠礦企業就業崗位挖潛有限,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新增就業難度較大。
(二)能力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從當前產業轉型趨勢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機械制造、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等項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較高,體力型勞動者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空間相對來說大大擴展。但是,部分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實際能力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一些高校畢業生校內所學專業與生產實際根本不對接,純屬花拳繡腿,有些高校畢業生校內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綜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廠礦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時存在。
(三)就業期望與客觀實際沖突嚴重。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門后,自身期望值偏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不愿吃苦受累,追求虛榮面子,一是想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創業意識與能力,不能準確自我定位,不愿放下架子從基層做起,從工人做起,因此喪失了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就業、成長的機會。另外,不排除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存在問題,讓高校畢業生不能接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6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