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需要包括項目的研究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在此,我們為大家推薦一些值得一讀的開題報告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撰寫開題報告。
經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領導小組審批,教師進修學校確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項目,被確立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下面僅就開題的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而語文拓展閱讀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對學生自我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對學校教育及語文學科的拓寬、延伸和補充。
基于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并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向吉林省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提出了“拓展性閱讀教學”立項的申請。經過課題規劃領導小組的論證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準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
拓展性閱讀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而對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拓展性閱讀的預期效果,我們初步設計了這樣一個流程:
(1)明確拓展性閱讀的內容、方向,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學生通過網絡、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3)在教師指導下將各自搜集的資料加以歸類、整理。
(4)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加深對拓展性閱讀主題的理解。
(1)資料的收集。
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搜集相關資料,以填寫“拓展閱讀卡”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是信息的初步篩選、收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資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導學生進行歸類、交流。
(2)資料整理歸類。
在學生收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整理歸類信息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的進行指導。
給學生制訂讀書計劃,設計“拓展閱讀卡”,里面要填寫的內容: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獲與感想等。并且在閱讀量、質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閱讀。篇幅:低年級300字左右,中年級800字左右,高年級在1000字左右。文體安排:低中年級以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逐步擴大范圍。
低中年級學生課外讀物可由老師指點或推薦,高年級可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通過定期檢查“閱讀卡”,了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并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煉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
讓學生定期匯報階段性的課外閱讀成果,使其相互借鑒,表揚先進,鞭策學困生??梢酝ㄟ^生動形象的固定園地,讓學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詩擂臺、美文點評,中外名人,知識集裝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說等。這樣,既激發學生開展拓展閱讀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其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1、琿春市一小作為本課題的實驗學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學領導小組確定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學校幾年來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承擔了吉林省教育科學“九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學校具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較高的管理水平,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學校擁有一個藏書十幾萬冊的圖書館,并且全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查閱書面資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提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同時開設了微機課,為學生拓展性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學習,四、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網查閱資料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學生家里也配有電腦,為學生的拓展性閱讀提供了便利。
3、本課題負責人承擔全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市實施以來,多次組織全市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培訓及研討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課程改革的進程。20xx年,曾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研員。
參研人員中,張桂艷老師是教師進修學校教務處副主任,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董麗紅、劉春霞兩位教師不但是學校的教學研究管理人員,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師。張世花老師是州級名師,郝麗媛和寧玉參兩位老師是州級骨干教師。她們都是我市小學語文教學骨干,是善于潛心鉆研的科研型教師。
4、課題組一定會緊緊依靠顧問組,形成合力,協作研究,攻關結題。
1.建立健全實驗組織機構。
2.定期召開例會,研討,聽取實驗教師匯報。
3.按時培訓實驗教師。創造條件為實驗教師提供各種外出學習的機會,開闊視野,增強信心,提高素質。
4.實驗教師按時寫教學反思,積累資料,及時獲得信息及反饋。
各位領導,老師們,基于上述各種情況,我們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正確領導下,在教師進修學??蒲惺业闹苯又笇?,在琿春市一小李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在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及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1、農村語文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村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語文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如何使語文教育適應當地經濟條件,促進學校教育與生產過程結合,增強學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指出要“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但是,這些實踐與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農村經濟不發達的,貧窮落后這一層面上進行的。作為21世紀逐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農村,它的教育又將怎樣更好地培養適應新農村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們的教育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的建設,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
2、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農村教育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
3、從20xx年5月份起,我們學校著手進行課堂改革,從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起步,發展到現在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打算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的各個中小學,進行農村學校高效課堂改革,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時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怎樣走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高效課堂改革的路子,是農村學校教研的重要課題。
4、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6、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優化師生關系,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課題界定。
“語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語言和文字”。我們這里談的“語文”主要是指語文這門學科,“高中語文”即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它包括課文的教與學、試題研究、寫作實踐、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現有課堂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稗r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是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結合農村發展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對語文課堂和課外教學進行的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其核心就是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對話式、交流式的教學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論依據。
(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p>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p>
(4)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張。
(5)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構建”過程,即主體借助自己的認識結構去主動構建知識;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是具有社會性,強調生生互動,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6)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羅姆·s·布魯納認為:發現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元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周至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為窗口,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偨Y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1、參與對象:陜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研究步驟(20xx.4-20xx.12)。
(1)準備階段:(20xx.4-20xx.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布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實施階段:(20xx.5-20xx.6)。
a、(20xx.5-20xx.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通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為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了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20xx.9-20xx.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并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xx.11-20xx.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并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索整理。
(3)總結階段:(20xx.11-20xx.12)匯總研究資料,統計相關數據,分析綜合,撰寫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專家進行結題評鑒。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農村學生,研究者又是農村中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們學校作為我縣農村中學的領頭軍,擔負著把農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們自身的行動研究尤為重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具體過程中結合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調查研究。
研究方案教學設計文獻資料交流學習。
教學反思。
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學生的反饋意見研究論證。
實踐理論。
反復分析、評價。
概括、調整。
2、文獻資料法。
對國內外有關語文教學的材料加以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為發展。
農村教育提供依據。
4、個案研究法。
圍繞典型個體案例開展研究,全面調查和剖析,尋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方法。
5、經驗總結法。
重視積累,及時總結,形成規律和方法。
1、刻制課堂教學實錄光碟。
2、撰寫課題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論文。
3、整理編排研究期間的教學課件、調查訪談錄音及問卷調查等相關資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預習,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習慣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xxxkt—xxyw418。
課題名稱。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
負責人。
所在單位。
西安市新城區東方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說明。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采用綜合性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p>
由于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在教育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使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倍W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熬C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庇纱丝梢婇_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因此提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學習方式研究”這一課題教學研究。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學習方式:這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多數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指學生在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學習方式不僅僅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目標:
2、摸索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模式。
3、教師在研究中得到培訓和提高。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對我校開展綜合性學習現狀及學生實際做調查。通過問卷、采訪、座談、情景觀察,召開研討會等方法,了解不同學段、不同形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做法和成效。
行動研究法:結合綜合性學習主題,開展研究。
教育實驗法:根據課題的內容,確定的主題開展活動。
案例研究法:對主題開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經驗總結法:主要是完成各階段的報告、論文搜集與課題相關的研究。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課題方案,確定研究具體工作。
2、資料收集、學習。
3、啟動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xx年9月—12月。
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語文教學中學生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要做有心人,不僅要有計劃有總結,還要善于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學生綜合性學習的進展情況。xx年12月舉行中期匯報,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并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成果。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第三階段(中期總結匯報階段):xx年1月。
通過中期匯報,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第四階段(研究實施階段):xx年2月—4月。
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匯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寫出課題論文。觀摩活動。
第五階段(結題階段):xx年5月。
1、匯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結題報告并上傳博客。
2、申請結題,上交成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預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結題報告。
成果附件: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研究課例、研究論文、學生學習成果展示。
1、主要觀點:
(1)部分教師理念異化為目標,在隱藏目標的泛化、擴大化與多維目標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熱鬧的“多言堂”、頻繁的合作與討論,使得不少課堂“形”聚“神”卻散。
(3)部分課堂過分地拉長學生親歷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率下降。
(4)過度地依賴學具操作、數學知識泛生活化的現象,造成學生數學化思考缺乏,阻礙著課堂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5)不少課堂過分地強調了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畏首畏腳的現象和被弱化的趨勢。
2、創新之處:
我們作為農村的一線教師,與新課程密切接觸幾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題目變活了,錯誤變多了,分數變低了”。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我們從農村小學的視角出發思考著。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數學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沒有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學起來是很困難的。新課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和實踐體驗性,很多家庭作業形式也由原來的書面作業轉變成操作實踐性作業,有的則需要在家長的幫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
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由于種種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難實施見效。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及硬件設施相對較差,數學學習中的動手操作或實踐活動往往由于學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師或個別學生的演示驗證一下,大多數學生無法親歷實踐的過程,無法在操作中觀察、分析和體驗。動手能力弱在農村小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某些老師仍然迷信于題海戰術,高耗低效,讓學生練技巧出成績,把學生當作盛載知識的容器,當作彰顯自己教學業績的籌碼。
一、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一)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綜述。
積累,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內外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學校紛紛把“小學語文積累”作為研究課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這些學校在小學語文積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積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閱讀,自我積累,”的教學模式,將語言文字內化;有的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積累實踐活動,通過“班級讀書會”、“師生共讀一本書”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有的學校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分類積累等。
(二)本選題的理論意義、研究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還包括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一個小學生語文素養好與壞,主要是以各種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種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積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還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后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還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六年不少于145萬字。并著重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因此,我們認為開展“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實踐探索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于:
1.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積累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廣讀書、豐富語言積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和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2.是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語文教育觀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教師要胸懷遠大目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對語文課程資源作了說明,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師的眼光只盯在課內、校內,遠遠適應不了學生發展的需求??梢?,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積累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素養的環境,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語言積累”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積累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淀濃厚的文化底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廣大教師的神圣職責。
(三)本選題的創新程度。
積累有助于表達,好的詞句、精彩片斷有助于學生說話和習作。更為重要的是,積累是一種“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學習,一旦燃燒起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理解詞義除了用到字典、詞典外,還需要生活積累的參與。推想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除了聯系上下文,離不開自己各方面的積累。材料積累多了,知識面廣了,能力增強了,基礎平臺高了,看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濃了,學習效果就好,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出適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研究內容: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研究分析省內外兄弟學校的研究的經驗成果出發;從農村鄉鎮學?,F有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出發;從我中心校師資現狀和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小學生語文積累運用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與途徑:
1.(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語文積累的看法及對語文積累運用的建議。(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省內外相關小學關于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的信息,結合本校實際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3).實踐行動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采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較為完善、有效的實施辦法。(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路線。組織廣大教師學習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用心的教育學理念做指導,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素質,并把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經驗。
育理念,新的教法、學法在全鎮開花結果。從學校規模來說,以3所完全小學帶動11所非完全小學。邊實踐邊總結把成功的做法推廣到各小學。
4.寓課題與常規活動之中,把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與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二)重要觀點:
1.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成人一樣,賦予他們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鼓勵,啟發和誘導。盡可能為學生語文積累提供更多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個性潛能得到做大限度的發揮。
2.遵循整體性原則。樹立大的教學觀念。注意各種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構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與學法的緊密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3.把握課堂教學是積累的主渠道。閱讀是表達的基礎,從閱讀到寫作,必須要跨越積累這座橋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學語文新教材選文具有典范性,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因此,“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必須立足課堂教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使學生在潛心學文中讀中積累。
4..注重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進行積累。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將課內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結合,通過課外閱讀書報刊、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上網,參加各種活動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5.探索實踐積累與運用間的關系。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為更好地表達服務,為再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條件。反過來,運用亦是提高積累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可加深理解,喚起學生的記憶。
6.引導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促進人文素養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7.提高教師指導課內與課外積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去思索;還有很多學生依賴于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
一是課程改革的需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節,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當前《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首次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并用具體條款要求“注意積累語言材料?!泵鞔_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適合兒童閱讀的各類讀物是現實生活中最重要的語文教育資源?!胺e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則是極為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和拓展,是閱讀能力訓練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課外閱讀不是游離于語文教學過程之外的“點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縣教研室提出了語文閱讀計劃,學校要積極創建書香校園,要求學生以書為友,和書為伴。鑒于這些,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是勢在必行。
二是當前閱讀現狀的需要。綜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形勢不容樂觀,突出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選擇較盲目。由于小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較強暴力色彩的書籍進入了學生選擇的領域。而一些較為高雅嚴肅的作品少人問津。另外,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極端功利色彩,誤以為課外閱讀會影響成績,只重視與文化考試有關的參考書,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強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則,個別學生憑潮流看書,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夠。2、方法較陳舊。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里學習?怎樣學習?從問卷調查中發現,較多學生讀書時未能根據需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選擇地看。一味從頭至尾讀的大有人在,而現實生活中,這顯然滯后于社會高速發展的潮流。指導學生怎樣閱讀,為學生創造閱讀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卻很少去關注和嘗試。由此可見,方法陳舊、呆板是阻礙學生閱讀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3、研讀不夠深。從調查中還發現,大多數學生閱讀時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而只是走馬觀花的消遣式看書,主動探究、鉆研欲望不強,遇到困難就避而趨之,違背了讀書的本意。4、沒有統一的標準。雖然在課外閱讀的開展上進行了安排,但是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教師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指導。還有就是閱讀興趣比較單一;閱讀習慣和閱讀量發展不平衡;課外閱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閱讀消費較少;學生的閱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正在退化。對于如何提高引導學生閱讀的效果有時還是感覺無從下手,沒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強收效大的引導模式。這是我縣課外閱讀如何深入開展所面臨的一個困難。它需要教師擁有有效引導的理念,掌握有效引導的方法和策略,否則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在閱讀價值日益顯現的今天,探索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引領的有效性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三是學校教師發展的需要。開展課改實驗以來,我校教師更多地學習了現代教學思想,教學觀念不斷更新,越來越覺得只注重一本教科書是封閉的教學,犧牲的是個性、是創造、是自學的能力,是對學習語文興趣的扼殺,所以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在認真審視學校師生閱讀現狀的基礎上,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將“發展”作為總的價值追求,構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的研究。通過研究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思維,使之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寫作和閱讀能力得以明顯的突破;激發教師的研究熱情,探究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師全面提高。
為此我們確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本課題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借簽國內相關學校的指導經驗,結合我縣的閱讀開展實際而確定的。它的主要意義是探索新形勢、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外閱讀有效引領方式,對今后的課外閱讀開展具有指導意義,從而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精神底子”。
所謂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內,相對于教材、課文而言,就是學生利用上課以外的時間,去閱讀書報等,并領會其內容。它是學生自主地、有選擇地獲取大量信息的學習活動,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閱讀。它是為需要而閱讀,為獲取信息而閱讀,為實用而閱讀,為興趣而閱讀,它關注的是文字、文學、文化,是對生命個體精神生命的提升,并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的熏陶。它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特點:1、靈活性和開放性;2、自主性和合作性;3、趣味性和專題性。
所謂課外閱讀指導,和一般的語文課不一樣,學生有更強的自主性,老師們把閱讀課的著眼點放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分享閱讀的快樂,培養閱讀習慣,指導閱讀方法等目標上,力求使他們走出校門后仍能和好書交朋友,并源源不斷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健全人格的發展?!安呗浴笔且婚T藝術或技巧,是指為得到某種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教學理論,又包含解決這一實際問題的帶有規律性的教學方法。
“小學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是指教師從學校學情出發,給予學生必要的讀書指導,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保持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愉悅的情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享受學習的快樂,體現閱讀的個性化?!罢n外閱讀指導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綜合性。選擇或制訂指導策略必須對教學內容、媒體、組織形式、方法、步驟和技術等要素加以綜合考慮。第二,可操作性。指導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學原則,也不是在某種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教學模式,而是可供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參照執行或操作的方案,有關明確具體的內容。第三,靈活性。指導策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并參照學生的初始狀態,選擇最適宜的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并將其組合起來,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效進行,以便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
1、閱讀心理學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言語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也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
美國著名學者諾波特指出:“談到讀書,首先應該明確目的。對讀書的目的認識得越清楚,讀書的信心就越堅定持久?!泵鞔_目的實在是閱讀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確了,不僅給閱讀增強了動力,也給計劃的制定、讀物的選擇、方法的選定等一系列問題找到了根據,找到了出發點。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必將大大有利于閱讀效率的提高。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內發性的學習動機,是一種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內發性的學習動機,是一種最積極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在學習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有人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边@一名言已充分證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注意認識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它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動力。小學生好奇,求知欲強,只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就不會滿足于課堂所得。他們很想了解新事物。但他們的閱讀興趣卻有著潛在的、自發的和自覺的區別。潛在的閱讀興趣是指具有誘發的可能,但還沒有成為現實的閱讀興趣。自發的閱讀興趣是指按學生的意愿隨時閱讀,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自覺的閱讀興趣則是以明確閱讀目的為基礎,認真地進行閱讀。教師應做好教育引導工作,適度拓展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生潛在的、自發的閱讀興趣轉變為自覺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認識課外閱讀對他們本身具有開闊知識面,培養和提高讀寫能力的重要作用。
2、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理論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之間的文本對話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課堂不應該是一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這樣,我們就可以將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課外閱讀指導強調的正是: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4、馬斯洛的需要層級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級理論指出,需要是調動人的主體積極性的內在動力,突出了滿足需要在人的發展方面的重要性。他把人的需要看成一個多層次、多水平的系統,認為只有高層次的需要的追求和滿足才使人更充實、更幸福,并首次提出了超個人的動機或超越性動機的概念,認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種沒有任何基礎就能自發出現的心態,而是人性一種合乎規律的高度發展和執著追求。
應當指出,超個人心理學非常重視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內在價值,而生命個體的精神成長是需要高品位閱讀的滋養的。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對于人的精神成長而言,學校教育就相當于母乳,它把人類的一些知識,通過科學的方式整合成適合你接受的形式和內容,但是,它不能代替你的精神成長,精神的成長依賴于那些偉大的著作。閱讀是改善和豐富精神營養結構的最佳手段。
1、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通過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從而拓寬視野,增加知識信息量,親近母語,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豐厚語文積累,打造一個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校園,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通過研究,使教師形成正確的閱讀教學觀,養成閱讀習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親歷閱讀的過程中實現多重對話,初步構建集字詞句積累、閱讀理解、情感體驗、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等多維一體的語文發展體系。指導閱讀必須做到質和量相統一:既要讓他們完成量的規定,更要讓他們在閱讀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閱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閱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給予學生展示課外閱讀的舞臺,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3、通過校本研究和專家引領等途徑,構建學習化教師團隊,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教師主動成為行動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從而形成學校教科研特色,使“課外閱讀”成為學校的課改亮點,促進實驗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和專業成長。
(一)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
學生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社會,學會選擇,是學習與生活的必備能力。教會學生選擇,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點”,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選擇,首先是選擇閱讀的內容,給學習定向——價值取向與個性發展方向。1、辨別閱讀內容的是非,培養學生自覺抵制虛偽丑惡的能力;2、辨別閱讀內容的優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3、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讀物,培養學生把握自己發展方向的能力;4、選擇閱讀的重點,培養學生果斷篩選,提煉重點的能力。
(二)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教師應正確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把通向語文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打開這扇知識的大門,走進書籍的海洋,體驗自學成功的樂趣。所以教師應該思考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1、根據閱讀不同的讀物,指導學生靈活掌握“三讀法”
(1)瀏覽性的泛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焖匍喿x的奧秘在于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速讀能求得新知識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長,趕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2、根據閱讀的需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不動筆墨不讀書”。
(1)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或愛,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號分別標示重點詞句、疑難困惑、偏差錯誤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梢云吩u遣詞造句的精妙,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
(3)寫讀書筆記??勺髡?、編提綱、寫體會。
(4)制作卡片。為了便于記憶和積累,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3、根據閱讀的目的,促使學生形成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意識。
(三)研究如何組織閱讀的交流討論
閱讀的交流討論,讓閱讀成果得以共享,提高了閱讀效率,但由于是在動態中進行的,不利于教師調控和操作,因此也成為需要研究的內容。
(1)組織學生開展課前展示活動。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自由表達,把課外閱讀的成果向同學展示。如文本的背景、作者介紹、相關知識等等,也可以講一個故事,出一則謎語,背誦一首詩,介紹一條標題性新聞等。
(2)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讀書討論活動,在閱讀后互相啟發、補充、修正,完善自讀的體會和認識。交流閱讀中的收獲,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疑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開展競賽、表演活動。鼓勵學生讀古詩,開展比一比誰背的古詩多;讀優美的文段,進行誦讀比賽;讀寓言、童話,進行表演等,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4)開辟宣傳園地。充分利用教室墻報、黑板報,開辟“讀書角”、“閱讀之星”、“向您介紹一本好書”、“讀書筆記”等園地,讓學生有展示閱讀成果的場所。學生可以摘錄并張貼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或出手抄畫報,或寫名人警句條幅,形式不拘一格。
(四)研究如何拓寬學生閱讀的渠道
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各門課程,獲得終身發展的最基本的學習能力。但據統計,中國孩子的閱讀量僅為歐美孩子的1/8,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急需拓寬閱讀渠道,豐富閱讀方式,提高閱讀量。
1、擴大課外閱讀的陣地。
(1)立足課堂向課外拓展。語文閱讀課上,在不增加師生負擔的前提下,補充與教材主題相一致的課外閱讀材料。
(2)充分利用圖書館(室)、教學網絡等資源,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廣闊天地。
(3)增設班級圖書角,定期舉辦“換書節”,引導學生交換自己的課外讀物,在交流互動中進行閱讀分享,利用學生的圖書資源提高閱讀量。
2、豐富課外閱讀的`方式
(1)學生自讀
通過創設民主、平等、對話的閱讀氛圍,引領學生自悟、體驗,相互交流,指導并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良好的語感,以糾正知識灌輸和理性分析式的語言閱讀教學的缺損。注重學習效果,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預習,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習慣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是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1、背景:在課堂研討活動中,我校語文教師多關注學習目標及內容所運用的方法策略,對于語文課堂的開講導入思考較少。針對語文教師開講隨意或單刀直入不講究科學性、藝術性等問題(如呆板生硬,缺乏知識的有效銜接;晦澀難懂,消解了課堂的有效生成;簡單隨意,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起點等),我們開展這一課題研究,帶動本校語文教師學習和借鑒語文課堂導入的成功經驗,結合教學實踐,加強對課堂導入原則、功能、方法、類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積極探索課堂導入的有效策略,不斷豐富自身經驗,靈活運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駕馭課堂,從容施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開展這一課題研究,想進一步提升我校語文教研層次,提高教師教研能力,帶動并促進教師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引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新課程基本理念下,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沙浞謱⒋死砟钊趨R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當然也包括導入環節。
2、意義: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節。課堂導入、新課講授和課堂等是密不可分的,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導入得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順利地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因此,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對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打造高效課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2、關鍵詞:語文課堂導入。
3、課題解讀:
語文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以及其他學科教學活動的起始環節,是在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狀態進行學習的行為方式,課堂導入方法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本課題研究中,教師可根據單元體系,不同文體;作文課,閱讀課等不同內容或課型的導入方法,尋找把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并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使其產生強烈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一種策略,同時為教師有效的開講提供方便與指導,提升語文教師的導入技能,為校本教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和模式。
1、研究內容:
(1)根據單元體系主題的特點,制定不同開講方法。(2)依據不同文體制定相應導入教案。(3)閱讀課和作文課導入方法的摸索與制定。(4)將語文開講的多種方法,操作可效性進行整理,建立課堂導入模式庫。(5)能對本人或他人的導入技能進行評價。
2、主要研究階段:
(一)準備階段(.6-8):成立課題小組,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召開課堂開題會,之后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和學習期。
(二)實施階段(2013.9-11中旬):實施課題研究,開展實踐活動。具體步驟如下:
(1)9月中上旬,通過教師座談會等形式,了解語文課堂導入的有效性及存在的問題。
(2)10月下旬至11月,參加研究課題的小組成員共同實施、驗證、不斷修改總結導入的特點及各種方法的可操作性。并歸納特色導入方案,寫出隨筆、案例、設計、論文等,上傳中期報告。
(3)月中上旬至于2月跟蹤分析,前后對比,取長補短,確定科學有效的導入方案。
(4)203至4月,課題負責人歸類各種資料。
(三)總結階段(.5月下旬):對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分析,準備結題申請和撰寫結題報告。
3、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進行。
(1)文獻法:搜集利用有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
(2)行動研究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結合個案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學生訪談、調查問卷等手段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記錄。
(3)經驗總結法:廣泛總結實驗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深入而全面的認識語文課堂導入的特點;。
(2)探究出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
(4)關于語文課堂導入方法的課堂教學案例展示;。
(5)課題負責人所寫的相關論文、教學反思、研究體會、隨筆雜感等;。
(6)語文課堂導入多樣方法的教學設計;。
(7)語文課堂導入多樣方法的優質課件。
(一)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綜述。
積累,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內外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學校紛紛把“小學語文積累”作為研究課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這些學校在小學語文積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積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閱讀,自我積累,”的教學模式,將語言文字內化;有的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積累實踐活動,通過“班級讀書會”、“師生共讀一本書”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有的學校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分類積累等。
(二)本選題的理論意義、研究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還包括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一個小學生語文素養好與壞,主要是以各種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種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積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還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后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還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六年不少于145萬字。并著重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因此,我們認為開展“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實踐探索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于:
1.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積累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廣讀書、豐富語言積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和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2.是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語文教育觀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教師要胸懷遠大目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對語文課程資源作了說明,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師的眼光只盯在課內、校內,遠遠適應不了學生發展的需求??梢?,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積累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素養的環境,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語言積累”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積累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淀濃厚的文化底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廣大教師的神圣職責。
(三)本選題的創新程度。
積累有助于表達,好的詞句、精彩片斷有助于學生說話和習作。更為重要的是,積累是一種“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學習,一旦燃燒起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理解詞義除了用到字典、詞典外,還需要生活積累的參與。推想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除了聯系上下文,離不開自己各方面的積累。材料積累多了,知識面廣了,能力增強了,基礎平臺高了,看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濃了,學習效果就好,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總結出適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研究分析省內外兄弟學校的研究的經驗成果出發;從農村鄉鎮學?,F有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出發;從我中心校師資現狀和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小學生語文積累運用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與途徑:
1.(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語文積累的看法及對語文積累運用的建議。(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省內外相關小學關于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的信息,結合本校實際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3).實踐行動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采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較為完善、有效的實施辦法。(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路線。組織廣大教師學習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用心的教育學理念做指導,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素質,并把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經驗。
育理念,新的教法、學法在全鎮開花結果。從學校規模來說,以3所完全小學帶動11所非完全小學。邊實踐邊總結把成功的做法推廣到各小學。
4.寓課題與常規活動之中,把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與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二)重要觀點:
1.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成人一樣,賦予他們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鼓勵,啟發和誘導。盡可能為學生語文積累提供更多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個性潛能得到做大限度的發揮。
2.遵循整體性原則。樹立大的教學觀念。注意各種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構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與學法的緊密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3.把握課堂教學是積累的主渠道。閱讀是表達的基礎,從閱讀到寫作,必須要跨越積累這座橋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學語文新教材選文具有典范性,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因此,“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必須立足課堂教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使學生在潛心學文中讀中積累。
4.注重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進行積累。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將課內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結合,通過課外閱讀書報刊、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上網,參加各種活動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5.探索實踐積累與運用間的關系。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為更好地表達服務,為再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條件。反過來,運用亦是提高積累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可加深理解,喚起學生的記憶。
6.引導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促進人文素養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7.提高教師指導課內與課外積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一)已有相關成果: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認真貫徹“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積累”的教育理念,本著以“教材為根本,適度拓展”的原則,積極開展了“分類積累”活動,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二):主要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小學教育論文撰寫與例舉:葉昂龍,寧波出版社,xx年。
3.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xx.5第一版。
(一)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了“十五”市級課題“小學生樂學、善學、會學、活學”研究課題。
(二)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可能和時間保證:
中心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骨干教師、后勤人員為成員的課題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組織、處理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為本課題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1.從學校和學生情況來看,xx年以來,我校一直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低年級從“我的采蜜集”入手,中高年級開展了“分類積累”,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積累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大部分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主動積累的習慣,并在閱讀中有意識地進行積累和運用,這為本課題的實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從課題研究的人員來看,課題組成員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師,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工作中頗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并且多次在縣和大學區級教學活動中做課,有多篇論文獲獎、發表。
3.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二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具體實施(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xx.4—xx.5)準備階段。
(1)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收集文獻及實踐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制定研究方案,準備開題報告,培訓課題組人員,做好實驗準備。
第二階段(xx.6—xx.6)實驗階段。
(1)組織課題成員學習新課標等基礎理論,并深入實踐研究。
(2)各課題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分工開展具體研究,重視個案積累。根據各個階段的研究側重點,及時總結反思,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并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
(3)完成階段研究報告,及時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第三階段(xx.7—xx.8)總結階段。
(1)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2)推廣研究成果。
(三)資料設備:電腦、多媒體、網絡、圖書、科研場所等。中心校責成一名教導主任專門負責課題所需的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在保存書面文檔的同時,保存電子文檔。
(四)科研手段:我們將把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修工作緊密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以3所完全小學為龍頭,以骨干教師為引領,聘請教研室同志做課題顧問。通過組織開展理論講座、聽課評課、主題研討、小小展示臺、學習小標兵評比等活動,積極組織廣大教師自我反思,總結經驗,撰寫教學論文,積累成果。走出去,請進來,組織課題組成員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把課題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為了做好我個人小課題的實施工作,讓課題切實的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服務,今天正式開題,我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分三部分向各位專家、領導和老師匯報:
從我校歷年來的質量分析和龍勝縣2013年數學小考質量分析來看,學生丟分的原因主要是是不認真審題。其實在日常教學中,每次數學作業或測試題,都可聽到老師們埋怨學生“太粗心了”,“不認真審題”等等,學生也為自己的不認真審題表現很后悔。在期中與期末質量分析上,任課教師總結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學生太粗心太馬虎,不認真審題?!笨梢妼W生的審題能力困惑著我們每位教師,也困惑著每位學生。特別是農村的小學生,由于養成了粗心大意、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沒有責任心等不良習慣,多數學生都不能做到認真審題再做題。通過問卷調查,審題這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數學生忽略或者輕視,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間接導致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和恐慌。小學生由于審題不清,導致解錯題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的審題能力薄弱,審題習慣令人擔憂。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我想通過對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培養的研究,促使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
對于課題的界定,我主要抓住幾個關鍵詞來理解:
(1)關鍵詞之一:“農村小學生”。是指在農村小學就讀的小學年段的學生。這些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在爺爺或奶奶溺愛與呵護下成長,呈現出粗心大意、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沒有責任心等特點。
(2)關鍵詞之二:“數學學習審題”。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審題是一個非常重要、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環節。所謂審題,即了解、熟悉、把握問題,弄清楚已知條件和未知的關系,從而獲得有效解題信息,為圓滿解題做好基礎鋪墊。審題時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審題是合理、有效解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所以“審題”是解題的前提和依據,是正確答題的根本保證。
(3)關鍵詞之三:“能力培養”。能力是指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順利的完成某種活動的必要條件。培養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使成長。
(4)關鍵詞之四:“研究”。本課題主要采用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與實踐訓練進行研究。
理論依據:
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睂忣}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的培養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研究農村小學生審題能力弱的原因。
2、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培養方案。
3、針對學習內容,研究學生審題的方法。
4、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習慣的培養。
1、研究農村小學生審題能力弱的原因。通過問卷、談話調查任課教師對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態度、方法、能力和學生解題審題習慣。對班級個別審題能力特別弱的學生進行深入了解與分析,找到審題能力弱的原因。
2、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培養方案。教師首先查找有關審題方法的各種資料,綜合選擇并制定好符合農村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方案,并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
3、針對學習內容,研究學生審題的方法?;趯W習內容不同,審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根據內容的不同探索出相應的有效的審題方法。
4、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習慣的培養審題習慣主要包括讀題習慣、解題習慣、檢查習慣。加強讀題訓練,研究讀題方法。讀題是審題的第一步。讀題時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題目讀順,養成指讀兩三遍的習慣。讀題時要求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指導方法,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如首先認真讀題,弄清題目說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數量是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復述題意;然后可以劃出題中的關鍵字、詞,并正確理解其含義;分析并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知道要解決問題還需哪些條件,怎樣求出這些條件等,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研究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培養。農村小學生做題往往沒有檢查的好習慣,這就特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檢查的好處,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獎勵,形成一種氛圍。檢查是一種對于審題的最后補救。
濟南市歷下區第二實驗幼兒園在接到《山東省教育廳 關于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輔材料專項整治的通知》后,全面重視本次通知精神, 按照上級要求認真、仔細的全面進行了 本次的自查、自糾、自改活動。
為進一步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防止和整治違規推薦教 輔材料的現象,切實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我園嚴格執行 省教育廳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輔材料專項整治的要求,堅決杜絕“違規教輔材料進幼兒園的現象。歷下區第二實驗幼教集團成立了教輔材料自查小組, 由李穎園長任組長,各園業務主任為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園長負總責,業務主任具體負責,層層建立責任制的辦法。嚴格對照通知要求進行了自檢自查,把違規教輔材料自查作為幼兒園一項經常性、長期性和人重要行的幼兒園工作來開展。
幼兒園業務主任組織全體教師對《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輔材料專項整治的通知》學習活動,讓大家充分的認識的違規教輔材料的利害性,不利于幼兒園的素質教育的進行,嚴重影響了幼兒園的教學秩序。
歷下區第二實驗幼教集團盛奧幼兒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對教輔資料征訂情況進行認真清査,組織教研組長、教師對全園的班級就行了拉網式的清查糾查工作,未發現教 師擅自統一征訂,暗示、強迫幼兒購買教學輔助材料等違規現象。
對幼兒園的圖書區和全園的教師用書和幼兒園圖書進行了自查,是否存在盜版教輔材料進入校園的情況,確保幼兒不受侵權盜版和非法出版教材教輔產品的侵害。幼兒園使用的是山東大學出版社以及明天出版社的教師用書,都是經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沒有幼兒教輔材料。
通過本次違規教材的自查活動,讓我園上下重視了本項工作的重要性,我園將繼續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幼兒園管理, 通過自查,我們幼兒園使用的是山東大學出版社以及明天出版社的教師用書,都是經山東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沒有幼兒教輔材料。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園將繼續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 把此項工作做穩、做實,讓幼兒將會在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揚州“親近母語”課題的廣泛開展,人們越來越覺得只注重一本教科書是封閉的教學,犧牲的是個性、是創造、是自學的能力,是對學習語文興趣的扼殺,于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余時間的閱讀。所謂的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綜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形勢不容樂觀,突出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閱讀興趣比較單一:休閑性閱讀占據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與文學經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維火花,少了許多描述人性的閃光。
(2)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大相徑庭:家長受過比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通常會比所受教育比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閱讀習慣、更長久的閱讀時間、更大的閱讀量;家長的興趣指向及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們的習慣養成。
(3)課外閱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電視、電影、上網等多種活動方式的包圍之下,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孩子們有了更多活動選擇;同時,在這些活動方式的沖擊下,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時間被無聊的電視節目占據著,學生變得不愿獨立思考,特別依賴其他人。
(4)閱讀消費較少:經調查,小學生的諸多消費中,用于娛樂的消費遠遠高于購買書刊的費用。
(5)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閱讀能力正在退化:學生缺乏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的退化不僅會使人的思維遲鈍,智力功能萎縮,導致學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會危及民族基礎素質,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強調了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并且積極倡導“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毙抡n程標準的頒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標志著我國語文教育進入一個新紀元。閱讀是語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閱讀教學體系,成為目前中小學語文教育界日益關注的焦點。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當前一個亟待研究的重大課題。
本課題雖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決小學生愛讀、想讀這兩個基本而關鍵的問題。
因此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以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動性為總的出發點和歸宿,創設“小學生主動閱讀”的系列活動,建構課外閱讀教學的網絡化溝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學生潛在的語言表達因素,使學生愛讀、想讀,探索有利于小學生課外閱讀積累主動發展的有效途徑。結合開展“讓好書引領學生成長”活動,給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寫學生,播下最好的種子,撒下最好的養料,讓小學學生閱讀經典,閱讀思想,閱讀精神,讓學生一步步浸潤在書籍的海洋里,豐厚文化底蘊,培養健全人格。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真情閱讀,在基礎上,努力培養“書香少年”。
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無疑是使孩子終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樣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是我們選擇本課題研究的初衷。我們認為,開展對本課題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
1.“終身學習”型社會發展的需要。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發現和學習新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的學生,往往文化修養較為深厚,生活視野開闊,個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將自己束縛在題海里,連報紙也不翻一翻的學生,其性格上孤僻憂郁,急躁畏難的情緒日益嚴重。孩子是未來社會的希望,孩子們健康的成長才能使我們的社會健康的發展。
3.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博覽群書的.人,比孤陋寡聞的人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和工作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能力,為將來自學更多知識和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4.學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們認為學校不應只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更是一個育人的搖籃。許多經典名著,雖然時間已久遠,但是著作中閃爍著的人性的溫暖,卻依然能夠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人文化的校園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環境,人文化的教育環境需要培育思想修養較高、文化底蘊濃厚的學生。這正是我們為實現辦學目標而開展的一項重要的教改實踐。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研究
1、營造書香文化,徹底改變農村小學課外閱讀觀。
很多有識之士在提到如何改變學生課外閱讀現狀時都提高了“書香校園”這個詞,但我們認為,“校園”在這里只是環境的一個別稱,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很多學校都高舉“營造書香校園”的旗幟,但只是在標語、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圖書室里課外書籍的數量上下功夫,在學生讀書的量上下功夫,這些當然都是需要的。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意義沒有真正的理解,他們還是將課外閱讀的目的“鎖定”在考試和作文上,這樣的“書香校園”對學生是很不利的。我們認為,要營造書香校園,首先要營造一種書香文化,讓農村小學生知道為什么要讀書,如何去讀書,讓他們知道書在他們人生歷程中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課外閱讀的內驅力,真正自覺自愿地去讀書,讓讀書就像吃飯一樣變成一種習慣,一種需要,以徹底改變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觀。
2、打造書香學生,積極探索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途徑
綜觀諸多有關課外閱讀的論文,其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有:推薦閱讀書目、擴大閱讀范圍、開展閱讀活動、寫好閱讀筆記等等,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細研究這些論文,我們便可發現,這些都是初步的表層的做法,那么,推薦閱讀書目以后怎么做的?擴大閱讀范圍之后怎么跟蹤學生的?開展閱讀活動效果的持續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對待學生的閱讀筆記的?對于農村小學生,我們還可以提出如下問題: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如何保證?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如何消除留守狀態帶來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如何實現家校結合?如何利用農村的大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在農村,打造書香學生的難度雖然大,但我們想,只要我們,只要我們攻克了以上難關,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藍天必定是必定會更加明澈!
3、構建書香人生,著力研究課外閱讀效果的可持續性
“是的,讀書是為了人生,而不是為了在這物欲橫流的塵世贏得一席耀武揚威之地;更不是為了在這世態炎涼的社會爭得多少功名利祿。讀書,這種質樸的過程只不過是想把自己簡陋卻不失尊嚴的人生變得五彩斑斕,變的充實,變的天真淳樸,讓屬于一個靈魂的本質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麗……”這段話真正道出了讀書的真諦之所在!我們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為了作文,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將來能考上重點大學,為了使自己將來能夠飛黃騰達。我們能不能通過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實效性的研究達到一種考試、“書中自有黃金屋”以外的東西?我們能不能通過對小學生課外閱讀實效性的研究,對農村孩子的人生觀產生影響?我們能不能讓農村學生懂得:“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伴隨著讀書而發展”(朱永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們認為,這就是通過我們的指導而達成的課外閱讀效果的可持續性的問題了!
(1)構建學生課外閱讀的網絡,創造條件,主動閱讀
(2)改革評價方法,將課外閱讀的評定納入學期語文學習評價中去,為學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賞習作的時空。建立讀者意識,為學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賞的時空,提供發表見解的機會。將學生課外閱讀的主體愿望變為一種習慣。
(4)每個教學班級設立圖書角,在每個年級建立學生個人圖書交流中心;定期舉行學生好書推薦活動。每個班每學期出兩期有關“課外閱讀”的墻報或者黑板報,同時由語文教研組牽頭,每學期出一到兩期櫥窗墻報,并設計一些小的欄目:如“好書大家讀”“讀書感悟”“讀書心語”等。
(5)背誦《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小學生必背古詩;同時與我校承擔的《親近母語的研究》這一課題相結合,閱讀《親近母語》教材中所要求的學生必讀文章,及時寫好讀書筆記,提高讀書的效果;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評比競賽等活動;定期評選“讀書大王”、“誦讀大王”、“讀書小明星”、“小小藏書家”等。
(6)課內外及時銜接,教師輔導學生鏈接課內延伸至課外的相關書籍文章,拓寬視野;教師撰寫教育日志,建立學生的閱讀檔案,積累好一系列過程性資料。
(7)與名著對話是我校的課外閱讀的傳統,在研究過程中,將把這一活動進一步落實、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學生在畢業只前實現與中國的四大名著對話。同時,結合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實現有關其他國內外有關名著的對話。
(1)文獻法:通過查閱文獻,學習教育理論,了解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通過廣泛吸收和借鑒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為課題研究尋找一條捷徑。
(2)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與觀察法相結合,對實驗班學生采取實驗前問卷調查,閱讀情感測試;實驗中閱讀表現觀察;實驗后再次調查、測試,前后對比。
(3)群體研究與個案研究結合法:在群體主動性研究的同時,進行個案跟蹤研究。
1、負責人撰寫《研究方案》、《開題報告》,《結題報告》。
2、其他的研究人員完成《論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學生作品
讓學生有每日讀書的好習慣,有充滿智慧的大腦,有優雅的舉止和談吐;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著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書香門第。為學生辟出個體自主活動的時空,發揮閱讀課堂教學的輻射作用,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真情閱讀,在基礎上,努力培養“書香少年”。
顧問:潘湘云何治平
組長:尤興勝
成員:王艷朱彩萍潘文琴謝小花
沈紅梅王軍戴萍嚴肅
于海霞王茂萍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么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準立項。
(八)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么管理等。
一、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或課題組主研人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研究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是對課題的再論證和再設計。
二、開題報告的作用。進一步明確研究思路,完善實施方案,明晰研究技術線路,再次論證研究課題重要一步。
三、開題報告論證的主要內容。
1、審定課題名稱。一是看名稱表述是否準確、規范。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稱是否簡潔,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
2、尋找研究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充分、貼切、準確,不要貼標簽,拉大旗,喊口號。
3、分析研究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實際。
4、查新研究現狀——單位的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國內的研究現狀;國外的研究現狀。用書檢和網檢的方法。
5、論證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
6、闡述研究的意義——有現實意義;有歷史意義;有實踐意義;有方法論意義。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對關鍵詞、關聯詞的概念、意義、本質、聯系進行闡述。
8、完善研究設計。確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設;確定研究目標;提出研究措施;落實研究內容;提供研究方法;劃分研究階段;落實研究人員;預測研究成果效應;建立研究組織;規劃研究管理;分析規劃研究的保障。
四、開題論證的方法。
以綜合評價為主:一是課題單位的自我論證評價;二是同行的論證評價;三是科研管理部門的論證評價。由預審、初審、學術評審、綜合評審四個階段組成。預審與初審可在開題前后的時間里進行。重點側重在課題選擇和課題計劃的制訂上。學術評審與綜合評審要貫穿于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重點放在計劃實施與成果的預期鑒定上。
五、開題報告的寫作。
(一)開題報告的組成。三個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結語;三個次要部分:標題、署名、引文注釋和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1、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2、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3、開題報告可以不寫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負責人:劉銳成員:劉懿所在單位:西安高新第二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在日益科技化、國際化的當今社會,要求人們對大量的信息能獨立判斷、有效篩選、整合使用,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高效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并成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全面發展的人。當前我們的學生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人文素質教育亟待提高。表現在不少學生行為不文明,社會公德意識淡薄,不善處理人際關系,對民族歷史優秀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遇事處理也不夠高效。簡而言之就是“對人不感激,對事不關心,對物不愛惜”。
相應的較科學的、完整的、穩定的人文素養、信息素養就成為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一種指導思想,能加速人對問題的處理速度,推進信息的高效傳播與創新使用。培養人文素養是教育的根本目標之一,在實際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任何一種專業訓練能夠完成的,它是各學科綜合教育的結果。信息技術雖然屬于科學技術性學科,但它與其它學科一樣對人文素養的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課堂上適時滲透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就成了小學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為此,我們確定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人文素養滲透研究”這一課題,在實際的教學環境創設情境與問題,整合多學科信息,讓教育更多地成為一種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即讓學生體會為人之意義與態度,實踐做人之道,培養出完整、和諧的人。我們相信,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多樣性、直觀性、交互性、超時空性等特點,必將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產生深遠的影響。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2、人文素養:所謂人文素養,就是社會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關愛等有機統一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指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方法。
課題采用實驗法,案例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比較與評價等方法開展研究。
(二)研究時間與步驟。
1、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對象,搜集相關學習資料。
2)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
3)撰寫課題具體實施方案。
4)進行實驗前檢測,做好實驗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完成試驗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
2、研究階段:——。
1)按時上傳小課題研究資料,交流、討論、分享研究心得體會。
2)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課題研究,做好記錄,設計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反思。
3)按時參加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及時獲得專家引領、研究方法和理論支持。
4)隨時發現和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適時調整研究方案。
5)收集過程性研究資料并歸類整理,如教育敘事、學生學習感受、教師教學反思集、課例、課件、課題學習資料集等。
3、結題總結階段:——。
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展示實驗教師個人博客,交流、推廣實驗研究成果,邀請課題組專家顧問進行課題論證、驗收。進行現狀問卷調查與分析。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展示運用信息技術培養人文素養的成功案例。
2、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照片資料。
3、撰寫教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
選題目的:
近年來,舞成為普通人群最喜愛的健身運動方式之一大受歡迎。廣場舞作為一種十分經濟的健康行為不僅對大眾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效應,也是特別重要的提高普通人群健康狀態和生存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廣場舞對于普通人群健身活動具有哪些積極的影響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研究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健身、休閑、娛樂等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需要,廣場舞以其動感的音樂、豐富的內容、簡單易學的動作得到民眾的喜愛。廣場舞作為民眾強身健體、預防眾多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推廣廣場舞能夠促進參與民眾的身體健康,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對民眾的健身活動產生了眾多的積極影響。
1.主要研究內容。
城區廣場舞參與者基本情況調查。
成都市城區居民參與廣場舞帶來的有利影響。
成都市城區居民廣場舞參與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
成都市城區居民廣場舞長遠發展提供合理的發展規劃、建議。
2.研究思路、方案。
年9月20日-9月28日選好導師、確定研究課。
年9月29日-11月25日查閱文獻資料。
年11月26日資料。
年11月27日-11月30日確定選題依據、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年12月1日設計問卷調查。
年12月2日書寫文獻綜述___。
年12月22日-xx年2月22日走訪了相關廣場進行問卷調查。
年3月1日-3月15日資料,撰寫并提交中期報告。
年3月16日-3月29日完成論文。
年4月1日-4月15日論文定稿。
年4月16日-4月30日完成準備畢業論文答辯。
我個人就對影響全民健身廣場舞推廣的因素進行響應的分析和論述,通過調查問卷建設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通過相關的數據研究將問題的原因進行充分的論述過程,在此之中將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有關的專家以及學者朋友們進行分享,是本文的創作更加具有邏輯性。本文的研究和論述我個人的觀點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大家能夠多提自身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對我們全民健身廣場舞的推廣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進行推廣全民健身廣場舞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社會,組織,領導等自身的認識過程進行不斷地優化才是我們推廣過程的關鍵所在,對于這一點我們還應該進行充分的認識。并且人力投入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加大,使群眾之間能夠形成一種相互帶動的良性循環過程,這樣推廣范圍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擴大。
1.譚白英.體育旅游在中國的發展[j].體育學刊,xx。
3.彭xxx.廣場舞蹈的現狀、特征、價值與推廣對策探析[j].體育人文社會學,xx,(02):2.
4.王美存.衡陽市區廣場健身舞對女性中老年人健身實效研究[j].科技信息,xx,(21).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5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