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是一篇詳細介紹研究課題背景、目的、方法和計劃的文稿,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必要步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開題報告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美術教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美術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結合實際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同時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旨在探索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改革思路,為培養高素質幼師人才隊伍貢獻一份薄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
學前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關注,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幼教師資力量就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之一[1],同時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美術教學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師,面對新形勢下幼教專業學生就業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應該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不斷思考總結的問題。因此,本人在從事高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也對教學改革提出幾點認識。
(一)教學模式傳統。
高職教育一直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和服務型人才為首要目標,而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教學而言,重視美術繪畫、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養一直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主導思想。但在日常教學中,傳統而落后的單一式灌輸和教師單一講解等方法依然被廣泛的運用,這就大大影響了美術課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將這種老師單向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多欣賞觀察、多互動思考的教學模式,就成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問題。
(二)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學課程的合理設置是保證教學內容順利實施,學生接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徑。而許多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的教學重視不夠,開設的美術課程課時有限,根本不能保證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較好的掌握美術技能,學習質量無法提高。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現在:(1)美術課程總體數量偏少,理論課和實踐課無法統籌安排,常有重視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的現象發生;(2)與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類課程相比,美術類選修課的數量太少,且不夠細化,有些高職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課單獨開設,對素描、水彩、簡筆畫、線描畫等均不細分。此外,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育教學體系還不具有系統性[3],這導致在美術教學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備,教材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夠。很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材不是美術知識與技能要求太過專業,難以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就是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就業需求脫節,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學資源運用單一。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主要包括繪畫和手工制作兩個部分,它們彼此獨立而又緊密相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教學資源的運用僅僅局限于美術領域里,單一的從美術角度考慮問題,無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學生基礎薄弱,對美術技能的掌握較差。
高職院校學生入學成績偏低,文化基礎普遍很差,學習能力不強,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沒有美術基礎,在美術專業知識方面幾近空白。再加上入學后學習時間短,學生難以理解消化老師所傳授的美術知識,從而制約了學生對美術技能的掌握。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的幾點淺見。
(一)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設置。
高職院校對其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圍繞著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時和授課時間。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職院校所認同[4],并也付諸于行動。筆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應該緊密圍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設置,同一門課程,其理論課與實踐課要放在同一學期或者同一個時間段內進行。比如,就簡筆畫課程來說,可以將簡筆畫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融合滲透,在講完理論的同時立馬進入實踐的繪畫中,這樣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夯實美術繪畫基礎。此外,對于難度較大的課程內容還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就業需要來安排課時。在教學資源的運用中,美術教學完全能夠與其他學科實現教學資源的互動。比如在簡筆畫的創作教學中就可以將繪畫與音樂、故事相結合,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學中也可以結合建筑學、戲劇學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們勤思考了,其美術表現力就會增強,學習時會更加積極主動,作品也就更加豐富奇妙,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二)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授課內容。
唯物論認為,世界是在不斷變化中前進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遲早會被淘汰。教育教學中也要有“思變”的思想[5]。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美術學的發展以及美術教學中所運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內容,充分了解國內目前幼教機構的需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做合理化調整[6]。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將所教授的美術理論與身邊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們懂得美術不只是幼兒教育中的必需品,也與我們的生產實際息息相關,從而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啟發他們的靈感。在授課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外,也可以參考法律教學中模擬法庭授課的方法,將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職場化,模擬教授幼兒美術的現場,讓學生們了解職場。還可以定期舉辦美術比賽,讓學生們自己構思創作,以個人或者團隊均可,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同時,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樣化,比如讓學生們自己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學會欣賞和品鑒,這有益于美術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合學生實際,實現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校時不僅基礎普遍偏低,而且在學生之間還存在著高低起點不一致明顯差異。有的學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識,而有的學生則相對較慢;有的學生在入校前接觸過美術,有一點基礎,而有的學生則需要從零基礎教起。這就使得在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對零基礎的學生傳授基礎,還要有基礎的學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從而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困難。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實現因材施教。對學生們進行集體授課的同時,可以對個別基礎好的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讓有基礎的去幫助零基礎的,盡量縮小學生們的差距。
三結語。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平滩拍芘d國,而教育教學改革更關乎國情民生。美術教學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對高素質幼兒教師的培養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社會對具備美術技能的幼師人才的需求不僅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美術技能的動力,也是“民生”任務之一。這就需要我們以培養高素質幼師人才為目標,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改革,求新,這樣才能為幼兒教育事業注入更多新鮮的血液。
作者:。
單位:外語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5]劉燕.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探索研究[j].大家,20xx,20:89+91.
研究生姓名。
學號。
導師姓名、職稱。
20xx年11月填寫。
說明。
一、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開展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開題報告一般于第三學期進行,完成時間最遲不能超過第四學期。
二、開題報告評議小組由3-5名副高職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評議小組設秘書一人,協助組織和處理評議事宜,并做好詳細記錄,記錄由學院作為原始材料保存備查。
三、本開題報告一式二份,學院、研究生處各留一份。
一、論文開題報告(申請時間:20xx年11月22日)。
11/17。
13/17。
14/17。
15/17。
二、論文工作實施計劃。
16/17。
17/17。
【內容摘要】幼兒期是幼兒規則意識萌發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階段。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把握教育契機,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建立和良好規則行為的養成,為幼兒的自主的探索建構活動提供有利保障。
一、問題提出: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俗語是從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經驗之談,也是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里首先所必須遵守的。大到國家的法律,小到集體的規章制度,都約束了一些人的不規范行為。在當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兒園規則意識培養的尺碼更為重要。當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一個小小驛站,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進入到陌生、又有約束的集體環境之中,又要接受集體教育,難免給幼兒帶來一些不適。幼兒不能像在家里那樣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體規則的制約,要讓幼兒慢慢理解生活在集體中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規則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體現,所謂的規則,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形成一定的衛生、生活和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的能力提高的作用。
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范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組織集體活動時,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嘩,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行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并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依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因此引導幼兒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知道一定的規則是游戲愉快進行的前提。
二、研究目標:
1、引導幼兒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知道一定的規則是游戲愉快進行的前提。
2、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研究方法:
觀察法:為班級幼兒建立個案并進行長期追蹤觀察,并對幼兒的神態、活動、語言等進行觀察分析。
行動研究法:創設情境,設計一些促進幼兒規則意識培養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等緊密結合起來。
經驗總結法:定期總結課題研究中的心得、體會與經驗,并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為支撐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四、研究時間:
20xx年x月20xx年x月。
五、研究對象:
小班25名幼兒。
六、實施方案:
(一)、規則是幼兒自主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幼兒的自主參與是十分重要的。實踐證明,要想讓幼兒真正的開展自主活動,規則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遵守規則和自主活動是辯證統一的,如果教師過于強調規則,勢必會把幼兒管的太死,使他們失去自主活動的機會。反過來,如果過分強調自主活動,沒有任何規則的約束,教育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幼兒園的生活中,為了讓幼兒能夠真正開展自主活動,我們既要為幼兒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放松的活動,同時也不能太放縱幼兒,要為幼兒提供必要的規則。
案例1、無規則的區角活動。
在區角活動開心城堡的搭建活動中,涌入大量的小朋友。大家每人拿起幾個盒子開始自由的搭建??墒且驗閰⒓拥挠變罕容^多,分到手里的材料明顯不夠用,小朋友發現材料不夠用了,于是吵吵鬧鬧、互相搶奪起來,為自己的搭建活動尋找材料。不一會兒功夫幾個小朋友哭了起來開心城堡搭建活動只好取消。
案例2、有規則的區角活動。
同樣是區角活動開心城堡的搭建活動。小朋友拿到自己的進區標志卡,插到卡槽中。因為限人數6名,第七個小朋友沒能進入該區角只好耐心等待。在搭建開始階段,每人領到一張任務卡,于是小朋友按照自己任務卡中的內容尋找材料,再按照指示搭建城堡的一個部分,小朋友完成各自的任務之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合力拼成一個大城堡。
在案例1中教師為幼兒的自主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環境。但事實表明,
在對幼兒沒有提出任何規則性要求的時侯,幼兒之間就有可能產生相互的影響和干擾,因此幼兒的自主活動就無法順利開展。在案例2中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區角游戲規則,這樣既可以規范幼兒的操作行為,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索,建構,又能有效的避免幼兒之間因為材料或是合作之間的糾紛和沖突。由此可見,幼兒的自主活動需要一定的規則為保障,只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覺遵守,才能讓幼兒提高學習效率,真正得到自主的發展。
(二)、多途徑和多方法,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促進規則行為養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表現出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安靜靜的圖書區或是玩具區大聲的講話,爭搶玩具,不能將使用完的物品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薄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1、正面強化,利用榜樣示范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
榜樣示范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后由榜樣向學習者示范,學習者再從模仿中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明,通過榜樣示范,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提高。在幼兒的生活中,教師通過榜樣示范法,為幼兒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標準,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有關的行為規范,也有效的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并且教師在活動中抓住教育契機,創設類似的情境,將有助于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2、規則自定,讓幼兒自覺的養成規則行為。
幼兒園《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應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因此,在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和養成規則行為時,教師應該強調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放手,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要求的合理性,從而自主建構規則,進而發展到遵守規則。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提出把班級還給孩子秉承這樣的管理理念,將班級的一些事務性工作如:整理圖書、玩具分類等,和區角游戲規則制定和監督等工作全部交給幼兒來完成,真正實現規則自己定崗位輪換的自主管理模式。于是我們在班級設立了小小值日生崗位,從早晨入園接待小朋友到分發餐具再到歡送幼兒離園幼兒的一日生活都會有小小值日生進行服務,而且每日輪換,讓每名幼兒都有機會去管理班集體。讓幼兒在管與被管中規范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習慣,理解并遵守規則是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
3、標志暗示,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對于一些必須遵守的輕質規則缺乏足夠認識,因此在行為上出行偏差,這是教師就可以借助符號、圖標進行行為上的提示和約束。
所謂圖標就是把規則花城有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途徑去刺激幼兒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操作中形成自律。在幼兒園的區角活動中,如果讓幼兒自主、自由的選擇,往往會出現爭搶等矛盾。因此教師需要和幼兒商量游戲規則,并將這些規則繪畫成大家都能看懂的圖標張貼在各個區域內。如:盥洗室內貼上老師和幼兒共同制作的洗手流程圖和節約用水的標志:圖書區畫上一個閉緊的小嘴巴,告訴幼兒看書時要安靜:廁所貼上男孩和女孩的小頭像,提示小朋友文明入廁等等。這些畫面雖然不夠美觀,但確是小朋友和老師共同制作并且愿意去遵守的,這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或是貼一些買來的十分精美的掛圖效果要好得多。
七、結論: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之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教育和引導,制定適宜的規則要求,使幼兒在不超越底線的狀態下生活、游戲。在和諧的秩序中,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形成和社會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三元【規則的意義與兒童教育新思維】。
2、王小明【榜樣示范法的心理學研究】。
3、陳央兒【用隱性規則引導幼兒有序活動】。
文檔為doc格式。
。
摘要:聲樂課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大部分中職學校音樂教師仍然沿用較簡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同藝術實踐脫節嚴重,且忽視了學生自身特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水平。針對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構建新型教學體系,融合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聲樂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生;多樣化教學;聲樂。
目前,中職學校聲樂專業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這些弊端日益凸顯。新形勢下,我們亟需探尋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方案、開拓多樣化教學途徑,讓中職生在學會歌唱的同時,還能掌握藝術技巧,培養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工作者,真正達到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的,滿足于社會需求。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性特點分析。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年齡處在15至18歲之間,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強。然而,多數學生來自于各個縣或農村地區,缺乏專業學習經歷,綜合素質難免參差不齊,且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較薄弱,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僅僅通過重復“老師示范,學生跟唱”這樣簡單的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無法掌握學習的要點和難點。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聲樂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特點,尋找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多樣化聲樂教學模式。
1.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簡單化、凝固化的教學模式,要多以親切鼓勵的語言加以引導,讓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他們學習聲樂的興趣。(1)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逐步遞進式開展教學。中職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教師依賴性強,一開始目標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漸加深教學難度,由淺入深、由簡而難輔導授課。(2)善于運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學生現階段處于聲樂啟蒙教育階段,需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媒體剛好具有集視、聽、唱于一體的.優勢。教師應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視頻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從而主動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感”,與學生一同分享,還要有“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式的超強語言表達能力。在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發現學習歌唱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論知識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養,會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聲樂是通過歌唱表達思想的一種藝術行為,沒有蘊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稱之為藝術。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實踐之前,學生需了解歌唱中發聲器官的構造、原理等,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發聲的全過程,構建起聲樂學習的基本認識。然后輔之創作背景、情感基調等多層次且系統的理論知識,結合形式多樣的歌唱表演實踐,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聲樂學習體系。
3.提升教學資源利用率,采取大課形式進行講授。
大課主要以聲樂理論知識、發聲訓練技巧等為基礎內容。以聲樂理論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傳授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發音器官結構、正確歌唱姿勢、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歌唱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專業基本能力。應用大課授課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在集體時間內以點帶面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效地提升教學利用率。
4.小組課的教學優勢。
小組課是聲樂教學中較普遍的教學方法,優勢在于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能力、水平差異等,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通常教師綜合考慮聲樂基礎、歌唱水平、個人特點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為單位進行分組,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又兼顧到小組的共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小組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觀摩、互相傾聽,讓他們能較清晰地辨別歌唱發聲狀態的正確性。而對于個別發聲存在問題的對象,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通過講解與范唱,及時糾正學生的歌唱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師在解決歌唱問題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在交流經驗和技巧中了解小組其他學生對同一首聲樂作品不同的領悟層次與演繹風格,并與之做比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們完全掌握作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重唱、齊唱、合唱、對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藝術魅力。
三、聲樂教學融合藝術實踐活動。
聲樂是一種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表演的藝術形式,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演來促進聲樂理論知識的運用,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備的理論體系指導實踐。因此,中職聲樂教學必須結合藝術實踐才能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藝術實踐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定期舉辦學生聲樂觀摩會,文藝匯報演出,讓他們在實踐中錘煉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中職音樂教師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尋找更有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現代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黎丹單位: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玢.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探析[j].商情,(15).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專業班級:
學生姓名:
學號:
指導教師: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1、選題目的:
2、選題意義:
本論文著眼于礦井持續快速發展與安全生產的現狀要求,運用水文地質學、、礦井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巖石學等課程的理論和方法,從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礦井涌水量及其變化、水化學特征等方面對煤層底板灰巖承壓水突水危險性進行分析研究。其研究成果,不僅可查明煤層底板水患影響程度,并對礦井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水措施,確保安全生產、提升礦井經濟與社會效益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提綱)。
(1)研究礦井主要地層、地質構造及其構造演化規律,查明影響礦井生產的各種水害地質因素。
(2)只有建立和形成規范的防治水技術管理秩序,才能有效地開展一系列防治水工作。
三、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二:以礦壓為主要因素,試圖通過研究頂底板隔水層和采動作用下的變形、破壞等特征來認識突水規律。
近年來,對于礦井突水通道,專家、學者從損傷力學、斷裂力學、礦山壓力學、巖體力學及構造地質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結果表明危害最大和難以準確把握的是斷裂構造突水通道;對于突水機理,從“下三帶”理論、礦壓、大中型斷層、小斷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出突水以承壓水通過斷裂構造進入礦井為主;對于突水預測,專家建立了遺傳神經網絡模型、gis模型、尖點突變模型等煤礦突水預測模型但由于不同地區、不同礦區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研究方法能對礦井突水進行有效的預測和防治。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結合歷史水文資料,對水文變化、防治水措施存在的不足進行全面總結、根據歷史水文資料和實際情況進行對比,進一步優化泉上煤礦防治水措施方案通過專業技術刊物及相關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和書籍依據國家現行的有關規范,包括:《煤、泥炭地質規范》、《煤礦安全規程》、《煤礦井地質工作手冊》、《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等,確立相應的標準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本課題主要在充分整理研究泉上煤礦區域資料的基礎上,采用地質與水文地質調查、水質分析等當今水文地質研究中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泉上煤礦的水文地質條件及其影響分析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并根據分析的成果和結論提出相應的防治水措施。
五、本課題的進度安排。
1、第1~4周現場實習調查階段(泉上煤礦實習)。
2、第5周確定畢業論文題目及提綱。
3、第6周進行相關資料查閱與檢索。
3、第7~8周完成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4、第9~12周完成畢業論文初稿撰寫。
5、第13~14周交付指導教師審查,修改完善畢業論文。
1.繼亞洲金融危機、對沖基金危機、俄羅斯債務危機后,20xx年美國爆發次級債危機。美國金融機構把房屋抵押貸款大量證券化,發行到債券市場;眾多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基金公司通過為證券提供擔?;蛘咧苯淤徺I的形式參與到這些證券的發行和交易中。美國房地產市場由高漲進入低迷,導致證券價格大幅下跌,提供擔保和購買了上述證券的金融機構大幅虧損,各大金融機構紛紛收縮資金,造成市場流動性不足,加劇了美國金融市場的動蕩,并進一步延伸到世界各0主要經濟體,帶動全球股市連鎖暴跌。美國次級債危機通過金融渠道影響股市、房地產業和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健康??梢?,金融工具對資本市場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之重大、意義之深遠,金融工具再次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焦點。
2.20xx年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并于20xx年1月1日起開始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了“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進行計量,并且須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其公允價值變化額,分別計入損益或權益。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中形成的限售流通股。在股權分置格局下,股本規模小,股票定價中包含對近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定價機制不完善;流通股股東關注點是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非流通股股東的關注點卻是資產凈值的增減,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導致二級市場的股價與企業的業績不相稱的現象時有發生。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原國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轉為限售流通股,并在限售解禁后可以上市交易,股本規模擴大,原非流通股東也因此將關注股價。
二、研究的意義。
1.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國資本市場也不斷完善并逐步對外開放,我國金融工具也呈現品種多樣化、交易頻繁化、計量復雜化的特點。會計準則制定者抱著“審慎”的態度,堅持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我國會計計量中的主導地位同時,對金融工具引入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邁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關鍵性的一步。因此,公允價值運用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我國會計準則變革的結果及以后的走勢。包括準則制定者在內的各方人士也都希望知道公允價值的披露是否具有信息含量,運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能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增進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能否達到準則制定者期望達到的目的。
2.本文的研究結果有助于財務報表使用者及其相關人員了解不同準則下的會計信息的各自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為不同準則之間的比較甄選提供可量化的證據,為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提供參考。
3.本文通過價值相關性研究方法,檢驗我國上市公司對金融資產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后,金融資產整體公允價值變化額是否有積極的市場反應,與股票價值是否具有價值相關性,與舊會計準則相比,會計數據的解釋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否更好反映股票的市場價值;將金融資產細分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化額是否分別具有價值相關性,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是能否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三、研究的內容和結構。
1.本文第1章為引言。該章介紹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及創新之處。
2.本文第2章為理論基礎和文獻綜述。該章主要介紹了剩余收益估價理論,其中重點介紹了faltham和ohlson對估價理論的貢獻與發展;介紹和比較了信息觀和計量觀,并在此基礎上綜述了與本文研究范圍相同、研究方法類似的有關價值相關性方面的國內外文獻。
3.本文第3章為制度背景。該章主要比較了會計準則變化前后金融資產的帳務處理差異;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司凈資產的影響;介紹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情況,股改完成后原非流通股轉為限售流通股。
4.本文第4章為研究設計。該章主要介紹了如何對20xx年年報和20xx年中報數據進行篩選,提出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具有增量價值相關性等假設,分別從信息觀的角度建立盈余反應模型以及從計量觀的角度建立價格模型和報酬模型,對本文假設進行實證檢驗。
5.本文第5章為實證分析及評述。該章通過盈余反應模型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具有信息含量,通過價格模型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具有增量價值相關性等假設。
6.本文第6章為研究結論、不足之處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四、論文提綱。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引言。
1.1問題的提出。
1.2研究意義、內容和結構。
1.3研究創新。
第2章理論基礎和文獻綜述。
2.1概念界定。
2.2估價理論。
2.3基于信息觀的盈余有用性文獻綜述。
2.4基于計量觀的價值相關性文獻綜述。
2.5小結。
第3章制度背景。
3.1會計準則變化及比較。
3.2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分析。
3.3股權分置改革。
第4章研究設計。
4.1研究假設。
4.2變量說明。
4.3模型選擇。
4.4樣本篩選。
第5章實證分析和評述。
5.1描述性統計。
5.2實證結果分析。
第6章研究結論、局限和展望。
6.1研究結論。
6.2制度建議。
6.3研究局限。
6.4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致謝。
五、創新點。
結合本文的研究方法、范圍和內容,本文有以下幾點創新之處:
1.對ohlson(1995)模型的改造以適用于本文研究。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估價模型除盈余和凈資產之外,還為“其它信息”在公司估價中的作用預留了位置。但ohlson并未明確“其它信息”的內容和性質??紤]到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計價的影響及其變動額作為對原賬面價值的補充,對盈余和凈資產也會產生影響,本文將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化額加入到模型中,作為一個重要的“其它信息”,考察其與股價的價值相關性。
2.對凈剩余關系(csr)的補充。
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估價模型假設之一是會計數據遵守凈剩余關系(cleansurplusrelation-csr)。這一假設認為權益賬面值的變化等于盈余減去股利,這意味著除與股東的交易外,所有資產與負債的變化都將通過損益表反映出來,換言之,會計盈余包括了除股利和繳入資本(可視為負股利)之外的普通股權益的所有變化。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資本公積,導致股東權益變化,從而繞開了會計盈余。
ohlson(1995)指出在充分披露的條件下,盈余也可以將與凈剩余關系沖突的項目考慮進來重新構造。所以本文單獨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作為一個變量,研究其與股價的價值相關性。
3.對國內公允價值相關性研究范圍的拓展。
國內學者之前只是對投資整體的公允價值的增量價值相關性和交易類投資持有利得(損失)的增量價值相關性進行檢驗,而沒有對可供出售投資的價值相關性進行檢驗。由于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投資的重新定義,本文對兩種類型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增量價值相關性進行了研究。
六、研究進度安排。
20xx-3-01~20xx-3-19:確定論文方向,寫出開題報告。
20xx-3-22~20xx-3-26:實習準備工作,搜集相關資料。
20xx-3-29~20xx-4-04:完成論文第一章。
20xx-4-05~20xx-4-18:完成論文第二章。
20xx-4-19~20xx-5-02:完成論文第三章。
20xx-5-02~20xx-5-09:完成論文第四、五章。
20xx-5-10~20xx-5-16:檢查修改完成一次論文初稿。
七、參考文獻。
[4]黃世忠。公允價值會計:面向21世紀的計量模式。會計研究,,12:1-4。
摘要:聲樂課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大部分中職學校音樂教師仍然沿用較簡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同藝術實踐脫節嚴重,且忽視了學生自身特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水平。針對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構建新型教學體系,融合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聲樂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生;多樣化教學;聲樂。
目前,中職學校聲樂專業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這些弊端日益凸顯。新形勢下,我們亟需探尋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方案、開拓多樣化教學途徑,讓中職生在學會歌唱的同時,還能掌握藝術技巧,培養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工作者,真正達到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的,滿足于社會需求。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年齡處在15至18歲之間,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強。然而,多數學生來自于各個縣或農村地區,缺乏專業學習經歷,綜合素質難免參差不齊,且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較薄弱,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僅僅通過重復“老師示范,學生跟唱”這樣簡單的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無法掌握學習的要點和難點。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聲樂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特點,尋找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1.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簡單化、凝固化的教學模式,要多以親切鼓勵的語言加以引導,讓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他們學習聲樂的興趣。(1)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逐步遞進式開展教學。中職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教師依賴性強,一開始目標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漸加深教學難度,由淺入深、由簡而難輔導授課。(2)善于運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學生現階段處于聲樂啟蒙教育階段,需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媒體剛好具有集視、聽、唱于一體的優勢。教師應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視頻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從而主動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感”,與學生一同分享,還要有“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式的超強語言表達能力。在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發現學習歌唱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論知識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養,會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聲樂是通過歌唱表達思想的一種藝術行為,沒有蘊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稱之為藝術。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實踐之前,學生需了解歌唱中發聲器官的構造、原理等,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發聲的全過程,構建起聲樂學習的基本認識。然后輔之創作背景、情感基調等多層次且系統的理論知識,結合形式多樣的歌唱表演實踐,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聲樂學習體系。
3.提升教學資源利用率,采取大課形式進行講授。
大課主要以聲樂理論知識、發聲訓練技巧等為基礎內容。以聲樂理論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傳授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發音器官結構、正確歌唱姿勢、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歌唱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專業基本能力。應用大課授課模式的優勢就是能在集體時間內以點帶面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效地提升教學利用率。
4.小組課的教學優勢。
小組課是聲樂教學中較普遍的教學方法,優勢在于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能力、水平差異等,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通常教師綜合考慮聲樂基礎、歌唱水平、個人特點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為單位進行分組,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又兼顧到小組的共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小組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觀摩、互相傾聽,讓他們能較清晰地辨別歌唱發聲狀態的正確性。而對于個別發聲存在問題的對象,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通過講解與范唱,及時糾正學生的歌唱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師在解決歌唱問題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在交流經驗和技巧中了解小組其他學生對同一首聲樂作品不同的領悟層次與演繹風格,并與之做比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們完全掌握作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重唱、齊唱、合唱、對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藝術魅力。
聲樂是一種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表演的藝術形式,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演來促進聲樂理論知識的運用,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備的理論體系指導實踐。因此,中職聲樂教學必須結合藝術實踐才能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藝術實踐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定期舉辦學生聲樂觀摩會,文藝匯報演出,讓他們在實踐中錘煉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中職音樂教師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尋找更有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現代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為闡述、審核、確定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的報告會,旨在監督和保證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的內容包括審核和確定論文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學科性質、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等內容。
三、開題報告的時間和步驟。
脫產研究生在第2學期末,在職研究生在第3學期末進入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階段??上扔山萄胁刻峁┻x題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選題意向后,由教研部批準。為確保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開題報告會應在脫產研究生的第2學期結束前、在職研究生的第3學期結束前舉行。
四、評審小組的組成。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1)評審小組由本學科研究生導師和秘書組成。評審小組的組長由教授或副教授擔任。
【內容摘要】幼兒期是幼兒規則意識萌發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階段。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把握教育契機,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建立和良好規則行為的養成,為幼兒的自主的探索建構活動提供有利保障。
一、問題提出: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俗語是從古至今人人皆知的經驗之談,也是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里首先所必須遵守的。大到國家的法律,小到集體的規章制度,都約束了一些人的不規范行為。在當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兒園規則意識培養的尺碼更為重要。當前,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一個小小驛站,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環境進入到陌生、又有約束的集體環境之中,又要接受集體教育,難免給幼兒帶來一些不適。幼兒不能像在家里那樣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體規則的制約,要讓幼兒慢慢理解生活在集體中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規則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體現,所謂的規則,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形成一定的衛生、生活和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的能力提高的作用。
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范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組織集體活動時,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嘩,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行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并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依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因此引導幼兒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知道一定的規則是游戲愉快進行的前提。
二、研究目標:
1、引導幼兒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知道一定的規則是游戲愉快進行的前提。
2、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研究方法:
觀察法:為班級幼兒建立個案并進行長期追蹤觀察,并對幼兒的神態、活動、語言等進行觀察分析。
行動研究法:創設情境,設計一些促進幼兒規則意識培養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等緊密結合起來。
經驗總結法:定期總結課題研究中的心得、體會與經驗,并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為支撐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四、研究時間:
20xx年x月——20xx年x月。
五、研究對象:
小班25名幼兒。
六、實施方案:
(一)、規則是幼兒自主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幼兒的自主參與是十分重要的。實踐證明,要想讓幼兒真正的開展自主活動,規則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遵守規則和自主活動是辯證統一的,如果教師過于強調規則,勢必會把幼兒管的太死,使他們失去自主活動的機會。反過來,如果過分強調自主活動,沒有任何規則的約束,教育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幼兒園的生活中,為了讓幼兒能夠真正開展自主活動,我們既要為幼兒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放松的活動,同時也不能太放縱幼兒,要為幼兒提供必要的規則。
案例1、無規則的區角活動。
在區角活動“開心城堡”的搭建活動中,涌入大量的小朋友。大家每人拿起幾個盒子開始自由的搭建??墒且驗閰⒓拥挠變罕容^多,分到手里的材料明顯不夠用,小朋友發現材料不夠用了,于是吵吵鬧鬧、互相搶奪起來,為自己的搭建活動尋找材料。不一會兒功夫幾個小朋友哭了起來“開心城堡”搭建活動只好取消。
案例2、有規則的區角活動。
同樣是區角活動“開心城堡”的搭建活動。小朋友拿到自己的進區標志卡,插到卡槽中。因為限人數6名,第七個小朋友沒能進入該區角只好耐心等待。在搭建開始階段,每人領到一張任務卡,于是小朋友按照自己任務卡中的內容尋找材料,再按照指示搭建城堡的一個部分,小朋友完成各自的任務之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合力拼成一個大城堡。
在案例1中教師為幼兒的自主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環境。但事實表明,
在對幼兒沒有提出任何規則性要求的時侯,幼兒之間就有可能產生相互的影響和干擾,因此幼兒的自主活動就無法順利開展。在案例2中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區角游戲規則,這樣既可以規范幼兒的操作行為,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索,建構,又能有效的避免幼兒之間因為材料或是合作之間的糾紛和沖突。由此可見,幼兒的自主活動需要一定的規則為保障,只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覺遵守,才能讓幼兒提高學習效率,真正得到自主的發展。
(二)、多途徑和多方法,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促進規則行為養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表現出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安靜靜的圖書區或是玩具區大聲的講話,爭搶玩具,不能將使用完的物品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薄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1、正面強化,利用榜樣示范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
榜樣示范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后由榜樣向學習者示范,學習者再從模仿中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明,通過榜樣示范,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或提高。在幼兒的生活中,教師通過榜樣示范法,為幼兒提供了具體的行為標準,不但讓幼兒掌握了有關的行為規范,也有效的提高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并且教師在活動中抓住教育契機,創設類似的情境,將有助于幼兒提高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2、規則自定,讓幼兒自覺的養成規則行為。
幼兒園《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應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因此,在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和養成規則行為時,教師應該強調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放手,以尊重為原則,以引導為手段,允許幼兒自己去思考規則要求的合理性,從而自主建構規則,進而發展到遵守規則。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提出“把班級還給孩子”秉承這樣的管理理念,將班級的一些事務性工作如:整理圖書、玩具分類等,和區角游戲規則制定和監督等工作全部交給幼兒來完成,真正實現規則自己定崗位輪換的自主管理模式。于是我們在班級設立了小小值日生崗位,從早晨入園接待小朋友到分發餐具再到歡送幼兒離園幼兒的一日生活都會有小小值日生進行服務,而且每日輪換,讓每名幼兒都有機會去管理班集體。讓幼兒在管與被管中規范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習慣,理解并遵守規則是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
3、標志暗示,幫助幼兒理解和遵守規則。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要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會尊重理解他人。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對于一些必須遵守的輕質規則缺乏足夠認識,因此在行為上出行偏差,這是教師就可以借助符號、圖標進行行為上的提示和約束。
所謂“圖標”就是把規則花城有趣的畫面,通過觀察、模仿、暗示等途徑去刺激幼兒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抑制其不良行為的萌發,促使幼兒在不斷操作中形成自律。在幼兒園的區角活動中,如果讓幼兒自主、自由的選擇,往往會出現爭搶等矛盾。因此教師需要和幼兒商量游戲規則,并將這些規則繪畫成大家都能看懂的圖標張貼在各個區域內。如:盥洗室內貼上老師和幼兒共同制作的洗手流程圖和節約用水的標志:圖書區畫上一個閉緊的小嘴巴,告訴幼兒看書時要安靜:廁所貼上男孩和女孩的小頭像,提示小朋友文明入廁等等。這些畫面雖然不夠美觀,但確是小朋友和老師共同制作并且愿意去遵守的,這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或是貼一些買來的十分精美的掛圖效果要好得多。
七、結論: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之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教育和引導,制定適宜的規則要求,使幼兒在不超越底線的狀態下生活、游戲。在和諧的秩序中,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形成和社會化的發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長,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認為至少應包括下面這五條: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于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這五條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養,如何培養呢?我們不要忘記孩子的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生教育的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我們一定能把孩子培養成適應新世紀社會生活的棟梁之材。
而在現今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出現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備狀態”,將心理與社會適應這兩個重要內容作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當多的幼兒園中,目前對健康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的水平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的轉變,因此,明顯存在著重生理保健輕心理保健的現象。這種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夠,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普遍存在對幼兒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在于對幼兒身心關系的認識模糊,在于沒有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許多人將幼兒心理的一些異常表現看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缺乏嚴密的系統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迄今為止,全國除了少量的幼兒心理衛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等方面的書籍之外,尚未見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著;二是在全國為數不多的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校中,開設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的極少;三是無論高校,還是幼兒師范,都沒有一本全國通用的幼兒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盡管《幼兒園工作規程》提出了應做好幼兒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內容分散、零亂,大多體現在其他內容之中,如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這些內容之間沒有一個內在的聯系系統和統一的觀念,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內容沒有納入到教育之中或沒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視。這導致我們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大多只能借鑒其他相鄰學科或中小學、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經驗,而且整合不夠。
三、理論與實踐的脫離。
近年來,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園日益增多,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而高校中不少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多。但是,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一方面,高校中從事幼兒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較少深入到幼兒園中去進行指導,更少去建立幾個點長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幼兒園在開展此項工作時,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種對表面現象的認識,不能由現象認識其實質,因此,在很多時候,其工作的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種經驗的總結,而難以使之得到更深的發展,主題難以深化,妨礙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進行。
四、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整合,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時下,在不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此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五、具體操作中的非科學性。
1.違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則的問題。例如: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本屬于品行障礙,對于這一類行為的矯正與教育應當堅持正面教育,樹立榜樣作用,或采用暫時隔離、減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兒教師在對待這一類孩子時,采用宣泄的方法來加以矯正,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泄憤怒的情緒。而研究表明,幼兒在宣泄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可產生更強的攻擊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有些教師甚至在對待這類孩子時采取體罰的方法,這更加強化了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為,體罰本身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園教育不同步的問題。在幼兒園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兒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實施中如未注意與家長的密切配合,則可以使幼兒園的努力付之東流。某幼兒園幾年來一直堅持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的交往、分享與合作、提高其社會適應力。但在具體操作中,他們忽略了與家庭的聯系與合作,而有些家庭對其子女一向采用溺愛、放任的教育方式,結果導致幼兒園中所教與家庭所教的沖突,教育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不能區分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在部分幼兒身上,說謊這一現象是較為常見的。造成幼兒說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符時造成的說謊;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兒做錯了事,怕受到處罰,或由于老師、家長對幼兒的過分嚴厲所致。因此,我們對幼兒的說謊問題應全面分析,區別對待。如因認知水平低所致,則為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如因過于嚴厲的要求所致,則為教育方面的問題,但這些都與成人時期的說謊有本質的區別,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兒園中,防止一旦出現諸如偷竊、說謊等行為時,斥責幼兒品德不好,將心理問題與道德問題混為一談的現象并不少見。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問題。由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一些幼兒園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鑒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如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采用后,對幼兒會有什么樣的消極影響,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其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在這里,我們僅僅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方面有賴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而是關乎我們民族未來的大事。在這個方面,我們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氣魄和胸懷來投入其中,讓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沐浴著全社會呵護關愛的陽光下健康而快樂的成長,將來成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兒。
結束語。
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幼兒時期是人生發展的最初階段,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健康的飲食行為能夠為幼兒期良好的營養狀態提供很好的保證,而良好的營養狀態又是幼兒健康成長的根本。然而一些調查結果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根據結果可知我國幼兒在飲食行為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隨著家庭經濟收入的逐步提高,食品加工工業發展迅速,諸多種類的垃圾食品充斥著幼兒的日常生活,家長放任兒童過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正餐攝入量不足,導致幼兒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這會讓幼兒越來越遠離健康。同時,醫學工作者們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幼兒期的飲食問題會影響到幼兒身體的生長發育。因此,若想要幼兒健康成長,應當關注幼兒的不良飲食行為。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研究目的。
根據對現有研究結果的分析,基于對幼兒可能存在多種不良飲食行為的情況,研究者決定通過進一步調查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因素并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從而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本研究中主要對以下問題進行探討:4—6歲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現狀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因素;針對幼兒不良飲食行為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策略。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研究通過對4—6歲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現狀調查,分析影響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原因,可以豐富幼兒飲食行為理論。
2。
實踐。
意義。
在實踐過程中,研究者發現幼兒存在不良飲食行為,而教師及幼兒家長卻無法改變這種現狀,這將會影響幼兒的身體發展。所以,本研究旨在為幼兒教師及幼兒家長提供改善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策略,讓幼兒家長及教師以正確的方式培養幼兒的健康飲食行為。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在幼兒吃零食方面,1994年,cathro和hilliam對法國、意大利、英國、德國以及西班牙等5個國家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各國兒童食用零食頻率普遍很高。[1]ezell,mccoy,wolfe等人也對美國兒童食用零食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兒童食用零食行為較頻繁,每日最常吃的零食是碳酸飲料、甜食、水果和薯片。[2]斯金納等人的調查也表明,幼兒零食行為占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總和比例較高,而且幼兒吃零食這一行為的比例與幼兒年齡增長呈正比關系。
kendra她認為在幼兒階段向幼兒介紹一些飲食營養的知識是非常必要必需的,而且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這是有關幼兒飲食營養認知的教育。essa指出如果兒童出現在吃飯時吃的很少,飯后卻說他餓了的情況時,不要斥責他為什么吃飯時不吃飽,也不可以給他吃的,而是告訴他下次吃飯時吃飽就可以了,這是有關飲食行為的教育。branenfletcher等人指出,在幼兒園中,幼兒進餐的時間可以固定,但幼想吃的食物是可以被選擇的,這是有關飲食健康態度的教育。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研究需要對部分幼兒進行訪談,而通過查閱3—6歲幼兒發展指南,研究者發現幼兒在4歲以上才具有能聽懂和理解成人所想表達的問題的傾聽能力,以及能夠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經歷的表達能力,因此,研究者將調查范圍確定在4—6歲的幼兒。所以,研究者隨機抽取中班和大班中4—6歲的200名幼兒進行飲食行為調查。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摘要4—5。
abstract5—6。
一、引言9—18。
(一)研究緣起9。
(二)研究目的9—10。
(三)研究意義10。
1。理論意義10。
2。實踐意義10。
(四)文獻綜述10—16。
1。國外有關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研究10—11。
2。國內有關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研究11—16。
(五)相關概念界定與說明16—18。
二、研究設計18—22。
(一)研究對象18。
(二)研究方法18—22。
1。觀察法18—19。
2。問卷調查法19—21。
3。訪談法21—22。
三、4—6歲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現狀調查結果22—29。
(一)部分幼兒進餐不夠獨立22—23。
(二)幼兒挑食、偏食行為明顯23—25。
(三)幼兒進餐的專注度不高25—26。
(四)幼兒的進餐速度過快或過慢26—28。
(五)幼兒離園后吃零食行為普遍28—29。
四、影響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的原因分析29—38。
(一)幼兒園的進餐環境對幼兒飲食行為的影響29—31。
1。幼兒飲食健康教育缺乏29—30。
2。有些教師指導用語不合適30。
3。部分教師對幼兒要求過高30—31。
(二)家長喂養方式、生活習慣對幼兒飲食行為的影響31—33。
1。家庭喂養方式不當31—32。
2。家庭內部觀念不一致32—33。
3。家長不良榜樣作用33。
(三)幼兒自身發展特點對幼兒飲食行為的影響33—35。
1。幼兒自身食欲不佳33—34。
2。幼兒自身注意力不集中34—35。
3。幼兒自身為難養型幼兒35。
(四)社會環境對幼兒飲食行為的影響35—38。
1。電視廣告失范,家長防范意識不強35—36。
2。幼兒食品質量堪憂36。
3。幼兒園附近的垃圾食品攤販36—38。
五、幼兒不良飲食行為改善策略38—43。
(一)創造適宜的幼兒園飲食氛圍38。
1。開展多形式的飲食健康教育活動38。
2。規范教師幼兒進餐時的指導語38。
(二)樹立正確的家庭喂養觀念38—40。
1。堅持正確的喂養方式38—39。
2。家庭內部對孩子統一要求39—40。
3。家長做好榜樣示范40。
(三)幫助幼兒依照其自身特點健康飲食40—41。
1。幫助幼兒從自身發展特點改善飲食行為40—41。
2。規范不同年齡幼兒不良飲食行為41。
3。幫助不同氣質幼兒改善不良飲食行為41。
(四)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41—43。
1。完善幼兒食品廣告立法41—42。
2。選擇適合幼兒的電視節目42。
3。嚴重處罰未按照要求生產兒童食品的廠商42。
4。嚴格監管幼兒園周圍的食品攤販42—43。
結論43—44。
參考文獻44—47。
六、本文研究進展(略)。
七、參考文獻。
[1]黃土云。297例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現狀分析[j]。中川兒童保健雜志,2001(06)。
[2]孫吉。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醫藥世界,2006(09)。
[3]魏梅,袁麗娟。2—6歲兒童生活習慣、飲食行為問卷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
[4]萬鈁。家庭幼兒飲食行為教育的調杏與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1995(4):30—31。
[5]梅節。廣州市幼兒家長營養知識和育兒行為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l997(03)。
[6]徐浙寧,顧秀娟等。學前兒童飲食狀況與家庭喂養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08(03)。
[7]敖春美。3—6歲幼兒飲食習慣調查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8)。
[8]周立清。352名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07("3)。
[9]孫衛民。幼兒不良飲食行為與教育[j]。家庭醫學,1994(03)。
[10]劉湘云。兒童飲食行為[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7(06)。
[11]金星明。兒童飲食行為問題[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03)。
[12]盧慧蘭。蘭州市城區3—6歲兒童零食行為現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9(05)。
[13]張紅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j]。山東教育,2005(27)。
[14]林弘等。759例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j]。河北醫學,1999(12)。
5.課題開題報告格式與開題報告的寫法。
7.解讀開題報告格式與開題報告寫作技巧。
8.開題報告的格式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全文。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于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悅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幼兒有著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小學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并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問題對后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于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并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1.1研究背景與目的
1.2研究內容與意義
1.3文獻綜述
2.1幼兒心理特征分析
2.2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3.1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3.4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成就感與學習興趣的作用
4.1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4.4老師-家長互動模式
4.5注意事項
略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指在兒童都幼兒園就對其運用小學的教學方式進行管理,學習小學的課本知識。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兒的生長規律以及發展需求,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應該主要通過交朋友來獲得與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學會與人相處,同過幼兒園的教學學會禮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提前進入小學的教學方式不僅影響了學前教育的效果,還造成孩子在進入小學時對教學內容反感的現象,不利于兒童的健康生長。
近幾年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其成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點:
(一)家長急于開發孩子智力。由于現階段人口的增多,就業壓力以及生存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防止進入小學后孩子跟不上老師教學節奏,許多家長選擇了提前對孩子進項小學教育。部分家長在孩子剛學會講話時就強迫孩子學習阿拉伯數字以及簡單的漢字,教孩子念順口溜一般背誦古詩詞,以為孩子越早學習這些知識基礎就會越扎實,智力水平就會越高,進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會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二)幼兒園的跟風攀比。由于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以孩子能學到的東西多少為標準,幼兒園為了招生,就會在幼兒教育階段加強對孩子的文化知識的教育,逐漸演變成“小學化”的管理模式。以讓孩子更早接受小學教育,學到更多知識當做吸引家長報名的籌碼。攀比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就導致了幼兒教育階段的管理越來越嚴格,基本趨向小學的教育方式,導致學前教育嚴重“小學化”。
孩子接受學前教育階段大概為3-5歲,這時候幼兒的智力發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國現在小孩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沒有同齡人可以接觸,學前教育將孩子集中到幼兒園進行統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讓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與別的小朋友相處。并且在幼兒園中由教師統一帶領,孩子之間遇到問題能夠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處理,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幫助。學前教育“小學化”就導致孩子在一離開家庭之后就面臨很重的'學習壓力,從而沒有時間和耐心與其他小孩溝通交流,會在長大之后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相對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齡的限制,這個階段學習的內容不容易想成系統的積極,學習效果并不好,還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反感,在進入小學階段之后對學習失去興趣,導致不愿意學習的現象。
(一)擴大正規幼兒園的辦學規模。我國的幼兒教育資源并不豐富,許多家庭的小孩都面臨上學難的問題,因此私立幼兒園到處開辦。學前教育是對于孩子來說十分關鍵,私立幼兒園并不具備規范的教學管理,一味的以招生為目的,迎合家長的需求,而不顧及孩子生長發展的規律。正規的幼兒園有著專業的教師團隊,對于教學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學性。因此擴大正規幼兒園的辦學規模,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學化”的教育,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幼兒園教師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中至關重要,但是許多幼兒園卻并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招聘的教師并非專業的幼兒教師,這些教師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在學前教育中很難進行科學性的教學。要想學前教育走出“小學化”的困境,就要從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入手。培養專業的、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對于孩子的學期教育大有幫助。首先,幼兒園應該聘用專業的幼兒師范學院畢業的學生或是有著相關教師經驗的人上崗,這些人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在對孩子的學前教育中能夠把握教學方向,幫助孩子良好的成長。其次,幼兒園應該定期安排教師的培訓,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現在的教學要求,理解現在的孩子們都在想什么,應該如何進行教育。并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第三,幼兒園應該經常進行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讓教師們互相溝通教學經驗,提出比較有建設性的建議,幫助幼兒園制定新的教學方案,提升學前教育的效果。
(三)強化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的監督。學前教育“小學化”與教育部門的忽視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部門的監管一般是從小學開始,對于學前教育卻不夠重視。因此,各級教育部門應該強化對幼兒園的教育監管,從幼兒園的師資力量入手,嚴格制定入園教師的資格標準,禁止非專業教師在幼兒園從教。然后是對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進行監管,制定相關的教學標準,禁止幼兒園將小學的管理方案和課本知識引入學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門要不定期檢查,監管幼兒園對于規定的執行力度,將不符合規定的幼兒園進行整改或是取締,保證孩子在幼兒園接受適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學前教育。
四、總結。
學前教育“小學化”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采取相應的措施,讓學前教育盡快走出“小學化”至關重要。家長們的教育觀念需要改變,相關部門也需要對幼兒園的管理進行重視,盡快制定相關標準,讓學前教育正?;?。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們的學前教育真正發揮作用。
作者:李會萍單位: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
參考文獻:
[2]吳玉梅,郝躍.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成因分析[j].學理論,2014(9).
[3]郭天晟.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成因及對策分析[j].江西教育,(4).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于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悅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幼兒有著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小學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并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問題對后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于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并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1.1 研究背景與目的
1.2 研究內容與意義
1.3 文獻綜述
2.1 幼兒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3.1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3.4 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成就感與學習興趣的作用
4.1 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 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 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4.4 老師-家長互動模式
4.5 注意事項
略
摘要:聲樂課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大部分中職學校音樂教師仍然沿用較簡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同藝術實踐脫節嚴重,且忽視了學生自身特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水平。針對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構建新型教學體系,融合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聲樂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生;多樣化教學;聲樂。
目前,中職學校聲樂專業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這些弊端日益凸顯。新形勢下,我們亟需探尋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方案、開拓多樣化教學途徑,讓中職生在學會歌唱的同時,還能掌握藝術技巧,培養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工作者,真正達到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的,滿足于社會需求。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性特點分析。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年齡處在15至18歲之間,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強。然而,多數學生來自于各個縣或農村地區,缺乏專業學習經歷,綜合素質難免參差不齊,且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較薄弱,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僅僅通過重復“老師示范,學生跟唱”這樣簡單的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無法掌握學習的要點和難點。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聲樂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特點,尋找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多樣化聲樂教學模式。
1.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簡單化、凝固化的教學模式,要多以親切鼓勵的語言加以引導,讓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他們學習聲樂的興趣。(1)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逐步遞進式開展教學。中職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教師依賴性強,一開始目標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漸加深教學難度,由淺入深、由簡而難輔導授課。(2)善于運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學生現階段處于聲樂啟蒙教育階段,需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媒體剛好具有集視、聽、唱于一體的優勢。教師應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視頻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從而主動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感”,與學生一同分享,還要有“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式的超強語言表達能力。在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發現學習歌唱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論知識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養,會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聲樂是通過歌唱表達思想的一種藝術行為,沒有蘊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稱之為藝術。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實踐之前,學生需了解歌唱中發聲器官的構造、原理等,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發聲的全過程,構建起聲樂學習的基本認識。然后輔之創作背景、情感基調等多層次且系統的理論知識,結合形式多樣的歌唱表演實踐,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聲樂學習體系。
3.提升教學資源利用率,采取大課形式進行講授。
大課主要以聲樂理論知識、發聲訓練技巧等為基礎內容。以聲樂理論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傳授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發音器官結構、正確歌唱姿勢、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歌唱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專業基本能力。應用大課授課模式的優勢就是能在集體時間內以點帶面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效地提升教學利用率。
4.小組課的教學優勢。
小組課是聲樂教學中較普遍的.教學方法,優勢在于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能力、水平差異等,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通常教師綜合考慮聲樂基礎、歌唱水平、個人特點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為單位進行分組,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又兼顧到小組的共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小組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觀摩、互相傾聽,讓他們能較清晰地辨別歌唱發聲狀態的正確性。而對于個別發聲存在問題的對象,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通過講解與范唱,及時糾正學生的歌唱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師在解決歌唱問題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在交流經驗和技巧中了解小組其他學生對同一首聲樂作品不同的領悟層次與演繹風格,并與之做比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們完全掌握作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重唱、齊唱、合唱、對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藝術魅力。
三、聲樂教學融合藝術實踐活動。
聲樂是一種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表演的藝術形式,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演來促進聲樂理論知識的運用,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備的理論體系指導實踐。因此,中職聲樂教學必須結合藝術實踐才能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藝術實踐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定期舉辦學生聲樂觀摩會,文藝匯報演出,讓他們在實踐中錘煉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中職音樂教師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尋找更有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現代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
單位: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劉玢.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探析[j].商情,(15).
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08.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一)選題依據。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于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悅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二)研究綜述。
幼兒有著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2.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小學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并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問題對后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于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并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4.論文提綱。
本文研究提綱如下:
摘要:
關鍵詞: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與目的。
1.2研究內容與意義1.3文獻綜述。
二、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2.1幼兒心理特征分析。
2.2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三、兒歌創作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3.1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四、兒歌創作教學法構建及其注意事項。
4.1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五、總結。
參考文獻。
6.參考文獻。
[6]王巍.小學兒歌教育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立題意義:幼兒時期是情感培養的重要時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思維具體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較強。進行健康有益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不失時機地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關愛情感的培養,就會使幼兒形成比較穩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質。
主要研究內容:通過閱覽有幼兒園主題活動方面的文獻資料,明確當前存在的各種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誤區,深入分析它們的成因及危害性。
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希望本次研究能夠提供一些解決當前我國幼兒園主題活動誤區的啟示。
立論根據及研究創新之處。
立論根據:當前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和經濟生產力飛速發展,人類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面對種種現象,教育觀念、教育技術等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正如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會走不少彎路,在幼兒園主題活動教育內部,許多教育方向也陷入了誤區。
研究創新之處:本論文是以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為研究背景,圍繞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這一主題,通過對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所存在的誤區、誤區成因及危害性的分析論述,大體上遵循了從論點提出,到理論歸納、條件分析,再到對策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基本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有關當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誤區的研究方向,如果再加上文中關于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誤區成因的辨析、當前幼兒園主題活動向誤區的危害性的分析、及如何避免當前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的誤區的啟示等,就構成了本論文主要的理論貢獻和創新之處。
參考文獻目錄。
1、作者:錢愛萍,《幼兒個性和諧發展課程》,教育科學出版社,.12。
3、作者:李萍,《淺談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誤區》,《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4期。
4、作者:李生蘭,《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
5、作者:李云淑,《幼兒教育心理》,《上海教育科研》,第二期。
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驟、技術路線及可行性論證。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多個理論角度對此展開討論。
步驟:先根據平時鉆研及觀察提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即當前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存在的誤區問題,然后收集資料,對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分析了問題產生的成因以及種種誤區對當前的幼兒園主題活動產生危害的現狀,最后就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對策思考。
技術路線:本次研究擬采用計算機檢索查閱文獻資料。
可行性論證:本次研究以邏輯分析為主,注重理論研究,通過邏輯分析、理論概括的方法,研究當前我幼兒園主題活動方向的誤區,揭示誤區形成的成因,論證誤區存在的危害性,從而在在其中探索避免誤區的啟示,本次研究是批判性與創新性的統一,是積極的可行的。
研究工作總體安排及具體進度。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1日,確定題目,查找相關資料,確定研究的具體問題和角度,提出假設,擬定研究方法和步驟,進行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28日,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論據進行總結歸納,完成研究報告及分析,形成研究的理論成果。修改定稿。
目前,國內外有不少圍繞學前鋼琴教育的文獻和成果,但對于特定低齡兒童教授方法和理論探討的研究卻不多。從當前現狀來看,國際上對于學前兒童教學方法的研究眾說紛陳,異同交錯。大多從幼兒興趣出發,以游戲式教學為主。
鋼琴是一件外來樂器,傳入中國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已成為中國人民喜聞樂見,深入家庭的最普及的樂器之一。中國的鋼琴教育水平在近半個世紀中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這與中國兒童鋼琴教育的迅速發展是分不開的。建國后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鋼琴教育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一大批優秀的鋼琴家為鋼琴教育事業奉獻終身、許多中國題材的鋼琴作品面世。而這個時期,兒童鋼琴教育的發展尚屬薄弱,僅在少數專業院校和個別有條件的家庭中開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很多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學習鋼琴來提高藝術修養。
(一)專業教師的匱乏
由于全國有數以百萬的兒童開始學習鋼琴,合格教師的匱乏就成了客觀存在又難以解決的問題。很多不具備教琴能力的“老師”紛紛走上了兒童鋼琴教育的講臺。這樣,一些琴童由于得不到科學、系統的指導而使他們的學琴之路越走越艱辛,有的琴童很早開始學琴又很快地放棄了學琴。
(二)家長觀念的誤區
眾所周知,在學前兒童鋼琴教育過程中,家長的作用非常重要。許多家長擁有樂觀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的決心陪伴孩子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也有求學心切又不懂音樂的家長,也許是虛榮心作祟,他們要求孩子不停地參加考級來檢驗孩子的學習程度。孰不知,學前鋼琴教育應該屬于素質審美教育的范疇,學習鋼琴應該是怡情悅性的,應該是享受美的過程,但這樣急功近利的家長使鋼琴教育似乎和文化教育一樣,逐步走向了應試教育,這并不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考級的初衷。
(三)適齡教育的問題
有研究表明,手指的精密運動,有助于兒童智力的早期開發,且認為學習鋼琴的孩子更聰明。有了這樣的導向,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們都積極行動。于是,年齡幼小的孩子開始了嚴格且枯燥的鋼琴學習生活,這樣就給兒童鋼琴教育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課題—適齡教育。根據兒童特定年齡心理和生理狀況的特點來選擇適合他們使用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有助于兒童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適齡教育就成為大家所關注、并且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學前兒童鋼琴教育三位一體模式研究教育者(包括家長和老師)在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時候,必須遵守兩個基本原則:第一,遵守兒童動作技能發展的順序和能力,避免揠苗助長;第二,重視兒童興趣,只設置適于兒童發展程度的活動場所,不刻意規定動作技能應遵守的程序和達到的標準同樣,鋼琴教育也要遵循兒童本身身心發育的特點以兒童興趣為重要引導,對兒童實施符合其身心發展的鋼琴教育。因此,本文就根據前文分析的學前兒童的發育特點,結合鋼琴教育的特性,提出學前兒童鋼琴教育三位一體模式。此模式將家長教師和兒童三者統一到鋼琴教育中來,以兒童為中心,家長和教師各司其位,使鋼琴教育與學前兒童自身的發展相適應,并能有益于兒童各方面能力發展。
兒童進行鋼琴教育的過程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輸入到輸出的過程。輸入是指對兒童進行的識譜、指法、踏板、節奏、力度、聲部、音高、觸鍵方式乃至情感等方面的教育,而通過鋼琴教育,兒童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上都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在智力發展方面,主要表現在兒童的視覺、聽覺感受的發展、記憶力的提高、想象力更加豐富、注意力更加持久細致、思維能力更加立體化、反應能力更加敏銳、觀察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等;在非智力因素發展上,兒童通過鋼琴的學習能提高修養,使他們感情豐富情緒開朗,同時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
鋼琴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事情,它需要長期的、系統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兒童、家長和教師的協調合作?!颁撉贌帷钡默F象出現,一方面表現了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和渴望,但另一方面是是因為人們的偏位認識和功利心,而這對鋼琴教育是有害無利的。兒童的學習需要與其身心發育匹配,因此,只有以兒童為中心,教師與家長各司其位,通力合作,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幫助孩子走向藝術的殿堂。
張玉萍,蘇彥捷.混齡編班對四歲兒童心理理論發展的影響[j].心理科學.20xx(06).
摘要:聲樂課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大部分中職學校音樂教師仍然沿用較簡單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同藝術實踐脫節嚴重,且忽視了學生自身特點,很大程度上制約中職聲樂教育的發展水平。針對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構建新型教學體系,融合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聲樂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生;多樣化教學;聲樂。
目前,中職學校聲樂專業教學目標模糊、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這些弊端日益凸顯。新形勢下,我們亟需探尋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改革,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計劃方案、開拓多樣化教學途徑,讓中職生在學會歌唱的同時,還能掌握藝術技巧,培養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工作者,真正達到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目的,滿足于社會需求。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個性特點分析。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年齡處在15至18歲之間,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較強。然而,多數學生來自于各個縣或農村地區,缺乏專業學習經歷,綜合素質難免參差不齊,且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也較薄弱,心理發育不夠成熟,僅僅通過重復“老師示范,學生跟唱”這樣簡單的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更無法掌握學習的要點和難點。針對上述情況,中職學校聲樂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特點,尋找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中職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多樣化聲樂教學模式。
1.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審美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其中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簡單化、凝固化的教學模式,要多以親切鼓勵的語言加以引導,讓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他們學習聲樂的興趣。(1)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逐步遞進式開展教學。中職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對教師依賴性強,一開始目標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漸加深教學難度,由淺入深、由簡而難輔導授課。(2)善于運用多媒體結合教學,學生現階段處于聲樂啟蒙教育階段,需多聽、多看、多感受,多媒體剛好具有集視、聽、唱于一體的優勢。教師應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視頻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共鳴,從而主動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師不但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感”,與學生一同分享,還要有“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式的超強語言表達能力。在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發現學習歌唱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更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論知識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養,會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聲樂是通過歌唱表達思想的一種藝術行為,沒有蘊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稱之為藝術。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實踐之前,學生需了解歌唱中發聲器官的構造、原理等,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發聲的全過程,構建起聲樂學習的基本認識。然后輔之創作背景、情感基調等多層次且系統的理論知識,結合形式多樣的歌唱表演實踐,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聲樂學習體系。
3.提升教學資源利用率,采取大課形式進行講授。
大課主要以聲樂理論知識、發聲訓練技巧等為基礎內容。以聲樂理論知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傳授基礎理論,讓學生了解發音器官結構、正確歌唱姿勢、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認識歌唱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專業基本能力。應用大課授課模式的優勢就是能在集體時間內以點帶面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效地提升教學利用率。
4.小組課的教學優勢。
小組課是聲樂教學中較普遍的教學方法,優勢在于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學習能力、水平差異等,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通常教師綜合考慮聲樂基礎、歌唱水平、個人特點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為單位進行分組,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又兼顧到小組的共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在小組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互相觀摩、互相傾聽,讓他們能較清晰地辨別歌唱發聲狀態的正確性。而對于個別發聲存在問題的對象,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通過講解與范唱,及時糾正學生的歌唱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教師在解決歌唱問題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在交流經驗和技巧中了解小組其他學生對同一首聲樂作品不同的領悟層次與演繹風格,并與之做比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學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們完全掌握作品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進行重唱、齊唱、合唱、對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藝術魅力。
三、聲樂教學融合藝術實踐活動。
聲樂是一種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表演的藝術形式,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演來促進聲樂理論知識的運用,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備的理論體系指導實踐。因此,中職聲樂教學必須結合藝術實踐才能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藝術實踐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定期舉辦學生聲樂觀摩會,文藝匯報演出,讓他們在實踐中錘煉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中職音樂教師需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尋找更有科學性、有效性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為現代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促進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黎丹單位: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玢.中職幼師專業聲樂教學探析[j].商情,20xx(15).
[2]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08.
1.選題依據及研究綜述。
(一)選題依據。
幼兒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對教學過程的娛樂性與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兒歌由于其結構簡單、語言愉悅等特點更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從前人的研究經驗來看,兒歌教學主要可以分為兒歌學習與兒歌創作等兩種形式。其中兒歌的學習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而兒歌的創作則是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語言組織等能力進行綜合訓練。此外,此種形式更能夠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就感,對其后續的學習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從幼兒兒歌創作的意義以及其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對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后續的學習與工作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二)研究綜述。
幼兒有著自身的學習心理特征與學習特點,因此幼兒教學與傳統教學有很大的區別。近年來針對幼兒教學的文獻相對較多,主要集中在幼兒教學方式研究、兒歌創作與教學模式等。
2.課題的基本內容。
本文所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對兒歌創作小學應用進行理論分析。從理論的角度研究幼兒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并對兒歌創作教學的優勢進行分析。
第二,對目前兒歌創作教學的實踐現狀以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問題對后續的兒歌創作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課題的重點、難點及創新點。
本文研究重點為對兒歌創作教學法的系統梳理以及此種方法在幼兒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本文的難點在于相關的研究較少,此種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提出兒歌創新教學法,并系統研究其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對其教學設置以及注意事項進行研究,能夠直接指導相關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4.論文提綱。
本文研究提綱如下:
摘要:
關鍵詞: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與目的。
1.2研究內容與意義1.3文獻綜述。
二、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2.1幼兒心理特征分析。
2.2幼兒教學特征分析。
三、兒歌創作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3.1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識字能力的作用。
3.2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作用。
3.3兒歌創作對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作用。
四、兒歌創作教學法構建及其注意事項。
4.1老師-學生互動模式。
4.2學生-學生互動模式。
4.3家長-學生互動模式。
五、總結。
參考文獻。
6.參考文獻。
[6]王巍.小學兒歌教育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5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