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情況報告時,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避免信息的重復和冗余。請大家仔細閱讀以下范文,并思考如何運用到實際情況中,以改進自己的寫作技巧。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對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解決農村發展重要之本在于改善農村的基礎教育。據我所知,現在的農村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的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是,農村的基礎教育面臨的挑戰依然十分嚴峻。
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我在假期、對我所在鄉鎮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蛟S有些以點帶面,但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我還上網了解了一下全國的總體形勢。本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造成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原因,并探討解決方法。
客觀地講,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村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尤其在基礎教育方面,根據教育部門提供的數,近十多年來,全國90%以上人口所在地區基本上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了青壯年文盲,農村教育的結構調整和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顯增加和政府把農村教育擺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努力縮小城鄉、區域教育差距。
但是在當地,農村小學普遍資金投入不足,教舍簡陋、設施缺乏。學校周轉的資金少。農村小學與城鎮小學存在明顯的差距。
由于地區相對偏遠和農村小學教師工資較低,使得當地學校的師資力量十分薄弱。農村學校老、中、青教師比例嚴重失調;教師隊伍后繼乏人的顯現相當嚴重。
三、農村信息相對閉塞,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比較嚴重。
這些落后思想都制約了農村的發展。重男輕女等封建、迷信觀念讓農村小學教育“讀書無用”、“性別歧視”等怪現象盛行。在農村小學教育中,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瓦解那些不良習慣、不良風氣、讓農民從思想上重視教育,消除重男輕女思想等任務相當繁重,改變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觀念任重而道遠。
在我所走訪的幾所農村小學里,沒有一所學校有一節信息課(這里的原因多多),使得學生無法曉知外界的事情。而有的學校只有一臺電腦,但是還是空閑地放在那里,不能有效得利用。這樣以來就嚴重地制約了我國現代化信息建設的步伐。從而加大了城鄉教育水平的差距,也就抑制了農村的發展,使得新農村的建設更加艱巨。
1、對農村教育資金的大筆投入。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衛生和生活條件,建設和諧、生態校園,教育部、財政部、農業部決定在部分省份“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工程”試點。這是一件好事。
2、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是發展農村教育的頭等大事。我建議采取措施:一是開展“送教下鄉”“支邊”等活動,達到城鄉教師間的互相交流。二是多培養農村骨干教師,開展農村教師“名師工程”,調動農村教師工作熱情,用先進典型帶動一大片。三是加強農村教師培訓工作?!靶陆滩呐嘤枴?、“專家講座”、“名師講座”等。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特點積極參與一些教師團體,如“青年教師協會”、“作家協會”、“書法協會”等。四是辭退一些不合格的民辦教師,引進一批大學生到鄉村小學支教。五是學校內部把教改科研活動真正搞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有自己的課題”。六是督促農村學校認真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杜絕那些應付檢查的作假手段和形式主義。
農村是整個社會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低下是導致人口整體素質低下的重要原因。影響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我們全社會要積極地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教育做一點自己的貢獻只要我們肯付出一點點愛心,我想我們的國家將會發展強大。社會主義的建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也只有加強我國的基礎教育的'投入和建設,才能更好地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關心和重視。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大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卓尼縣木耳鎮中心小學實行農村集中辦學、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該在校寄宿學生學習生活的情況進行調查,采寫了這篇調查報告。
木耳鎮位于卓尼縣東南部,全鎮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8941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鎮有中心小學1所,六年制完全小學3所,村級教學點2所,中心小學現有在校學生586人。
一、發揮師資作用,走集中辦學之路。
在上世紀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時期,我縣按照分級辦學原則,各鄉鎮和村組普遍興辦了鄉、村學校以及教學點,形成了村村辦學的格局。進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學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數量銳減,一些學校不得不實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學生需走十幾里山路,致使許多孩子到八九歲甚至十歲才上學。這也造成一些學生到初中階段就因年齡偏大而輟學,前些年該鎮初中輟學率高達14%,小學也達到8%以上,“普九”目標難以實現。由于生源減少,有些教師不安于在偏遠農村教學,積極性難以發揮,辦學效益低下,如該鎮寺古多村村級小學共有學生28人,配有教師4名,師生比為1:7,大大高于1:23的國家標準。同時,由于有的村還存在一校一師,一師多用現象,教師既要負責各年級各科目的教學,還要管理行政、財務等全部事務,難以集中精力教學,師資資源浪費,難以正常發揮作用。學校無法按課程計劃開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當地群眾反響十分強烈。
為改變不利局面,木耳鎮經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嚴密論證和精心準備,于xx年下學期施行了集中辦學,將部分村級小學撤并,全鄉只辦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學,在校生達389人,服務半徑20公里。開始走上創辦鄉鎮中心學校的集中辦學路子。
二、加大資金投入,實行農村學童寄宿制。
農村尤其是小學年級集中辦學,面臨著學生居住地與學校距離過遠的難題,家長和校方均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問題存在較大顧慮。如離中心校較近的拉路村學生上學需走6華里村道。最遠的冰古村則為20公里,創辦中小學生寄宿,學校,家長、學生和老師都認為是較好的辦法。為此,中心校在當地鎮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辦學的當年即開始籌辦并實施了農村學生寄宿制度。積極爭取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鄉政府出資2萬元,縣教育局出資3萬無,學校自籌2.5萬元突擊整修和改建了學生住宿房20間,面積1260平方米,訂制上下學生床鋪320位,可收住學生320人,當時入住學生184人。設學生和教工食堂一處,面積250平方米。購置了彩電、vcd和適合兒童觀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機、蒸汽柜、微型鍋爐、餐桌等等。新建了學生食堂、餐廳,配備了衛生、健康、負責的炊事員,學生每月伙食費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實施寄宿制后,全校師生的學習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軌道,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認同。從當年在全鄉進行民意調查中,召開2次座談會,發出征求意見表300份,對集中辦學,學生寄宿制的實施效果感到滿意的達262人。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話題之一,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為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為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著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視野中,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來重新審視農村教育,認識農村教育,發展農村教育,以充分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對農村進行社會實踐,了解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調查時間:20**年8月23日至25日。
地點: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村。
二、調研經過及內容。
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小學位于六堡鎮西北部,距離鎮中心15公里,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創建于1934年,建國后該為現名。學校建筑面積908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遠教室等,各室配備均達三級標準。學?,F有學生169名,開設了7個教學班,全校教師9人。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所集花園、學園于一體的村級小學。雖然不倚小學現在各種的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調查中還是發現存在著幾個問題:
(1)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不倚小學在教學樓和設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現在小學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師,有的一臺電腦還是人捐獻的,基本都是老師有時候用一下,學生基本沒有接觸到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學校的籃球場很是泥地,下過雨之后要天晴幾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設施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是由于缺乏資金維修或者是去買新的。
(2)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突出。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從這次的調查中得知,現在不倚小學的教師隊伍存在著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學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偏低,一般說來,農村高級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6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社會經濟地位不高。
第二、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F在不倚小學的很多教師的學歷都是中專的水平,但是現在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師已不多,師專正在減少,演變為師院,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加入教師教育的行列,一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形成。由于現在小學的學歷水平比較低,很難跟得上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繼續教育的質量。
第三、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在不倚小學中,年齡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的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很多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個階段形式。這種原始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村里的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后。
(4)讀書無用論回潮導致輟學率反彈。
雖然我國宣布在20**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通過這次的調查,我知道了學生失學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少部分是家長不重視教育,特別在打工浪潮涌動的今天學生輟學打工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就業,相對而言對于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和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么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論”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學都沒有畢業。在調查中,當提到孩子應該多讀書考大學學文化時,有的村民說:“讀書有什么用,花錢又多,將來也不分配工作,還不如在家種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點賺錢呢?!边@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現,村民之所以有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同時他們對現代的就業制度也不了解,認為大學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學沒有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即使幾年大學后仍舊找不到工作。懷有這種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時,就會灌輸這種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頭腦之中,使那些孩子對讀書失去興趣,讀完小學或者中學之后就輟學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粗刈x書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頭地。他們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捎捎谵r村經濟條件有限,他們的收入低,讓很多村民深感供養一個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難,并且現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造成了許多的村民無力供養,導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輟學。供一個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況供一個大學生呢!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許多孩子無法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改變農村的經濟現狀尚有一定困難,但讀書費用是否能降低到農民的平均經濟水平所能承擔的范圍之內,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與經濟師密不可分的,貧困地區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想方設法突破教育經費極度短缺這個教育瓶頸,改善農村教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農村學校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實施的當務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是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關鍵。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學師資隊伍穩定和擴沖。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目標,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進修學校和培訓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訓引導功能,完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于所處生活環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梢允箤W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獲和感悟。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教育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了解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小學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奥仿湫捱h兮”,農村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這次實踐也讓我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社會實踐中,也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報告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
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p>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今后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于城鎮小學,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小學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里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后。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后。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于教師培訓工作??墒?,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于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并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后。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墒?,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于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于沒有資料可查,搜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于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后。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后。特別是新課改后,農村教師由于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質和群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為教學實踐,很難成為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干和帶頭人。另外,由于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一些村級小學,但由于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后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補貼,并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墒且⌒?,學校又無宿舍。
按照《關于開展xxxxx活動的通知》,我采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著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周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占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小學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群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小學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農村各小學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于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著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后代。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于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小學教育階段是個體習慣養成、品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不僅關系到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的繁榮昌盛。河南作為農村人口大省,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農村小學教育占有重要的分量。
為了解我省農村小學教育狀況,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于近期對全省17個省轄市40個縣(市、區)的120所農村小學教育狀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河南農村小學教育取得了顯著成績,實現了由基本普及到均衡提高的轉變,農村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尤其是近年來,我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持續深化改革,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農村小學教育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隨著外出務工農民人數的增加,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逐漸凸顯,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需引起重視。
本次調查的120所農村小學,完全小學66所,非完全小學54所,分別占55.0%和45.0%;平原地區小學85所,丘陵、山區小學35所,分別占70.8%和29.2%。120所小學招生轄區覆蓋353個行政村,共計人口573436人。從具體分組情況看,呈現以下特點:
(一)學生情況。
1、在校學生人數隨年級升高逐漸減少。120所被調查小學班級數共827個,學生人數30260人,班級數從一年級的156個下降到六年級的92個,學生人數從一年級的5712人下降到六年級的3466人(具體變化詳見圖表1),說明農村小學就學人數隨著年級升高、學生年齡的增長,流向城鎮就學的人數愈來愈多。
2、生源不足。據調查,被調查小學一年級學生人數為5712人,即秋季入學人數為5712人左右。根據近7年來河南人口自然增長率平均5‰、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99.6%和人口出生率11.4‰進行匡算,120所小學20秋季入學適齡兒童大致為6299人左右,生源缺口587人左右。如xx縣高陽鎮一小學,招生轄區人口4000多人,正常招生生源是30人左右,生源好的時候能招40多人,近幾年生源銳減,年秋季僅招到7名學生。據了解,造成農村小學生源萎縮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和農民對教育的重視。
3、寄宿學生占到一定比例。從調查結果看,20被調查小學寄宿生人數為3177人,占學生總數的10.5%,其中,完全小學寄宿生人數為2328人,占完全小學學生人數的11.0%,非完全小學寄宿生人數為849人,占非完全小學學生人數9.4%(詳見圖表2)。
(二)教師情況。
1、年輕人偏少。從年齡分組看,30歲及以下的有240人,占14%;31—40歲的有727人,占42.5%;41—50歲有341人,占20.0%;51—60歲有396人,占23.2%;61歲以上的有5人,占0.3%。
2、女教師占多數。從性別來看,男性教師683人,占40.0%,女性教師1026人,占60.0%。
3、大專學歷居多。從文化程度分組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45人,占37.7%,大專文化程度771人,占45.1%;中師文化程度270人,占15.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人,占1.4%。
4、中級職稱近半。從職稱情況看,還沒有考取職稱的有37人,占2.2%;有初級職稱的有646人,占37.8%;有中級職稱的有833人,占48.7%;有高級職稱的有193人,占11.3%;沒有人擁有特級職稱。
5、近四成老師同時帶三門課或更多。從任課情況看,不帶課的教師有4人,占0.2%;帶一門課的教師有237人,占13.9%;同時帶兩門課的老師有794人,占46.5%;同時帶三門課及以上的老師有674人,占39.4%。
(三)基礎設施情況。
1、學?,F有房舍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和教職工住宿需求。在“您所在的學校,現有教室是否能滿足教學需求”的`調查中,認為不能滿足需求的有69所學校,占57.5%,在“您所在的學校,現有教職工宿舍是否能滿足教職工住宿需求”的調查中,回答不能滿足需求的學校有94所,占78.3%。
2、約三成學校仍有危房。在“您所在的學校是否有危房”的調查中,回答存在危房的學校有37所,占30.8%。
3、一半學校沒有運動場地。在對運動場地的調查中,有運動場地和沒有運動場地的學校各有60所,分別占50%。在對有運動場地學校的深入調查中,按照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督導評估指標體系(試行),運動場地達到小學評估標準的有12所,占10%,沒有達到標準的有48所,占40%。
從1986年國家頒布義務教育法至今,我省已全面普及了義務教育,解決了所有農村學齡兒童“有學上”的問題,為提高國民素質,縮小城鄉差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從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現狀看,我省農村小學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當問到“您認為當前小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時,120位被調查農村小學的負責人回答結果是:
(一)83.3%的人認為“師資力量薄弱”,居各問題之首。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在編在崗教師人數不足。調查結果顯示,120所小學中僅有8所小學目前的在編在崗教師人數能夠滿足教學需求,112所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占比高達93.3%,缺口人數達468人,占現有在編在崗教師人數的27.4%。二是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緊缺。據調查,120所小學中,有專業體育教師的學校18所、專業體育教師21人,分別占15%和1.2%;有專業音樂教師的學校15所、專業音樂教師16人,分別占12.5%和0.9%;有專業美術教師的學校5所、專業美術教師6人,分別占4.2%和0.4%。三是缺乏專職的生活老師。20所有住宿生的學校,缺專職生活老師的有8所,占比達四成。四是年輕教師缺乏,后繼乏人。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比為14%,低于51歲以上教師達23.5%的占比,120所被調查小學中沒有30歲以下年輕教師的學校有22所,占比達18.3%。
(二)有56.7%的人認為“基礎設施差”,在小學教育面臨的問題中位居次席。雖然近年來我省采取了多種舉措,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尤其是實施了“五大工程”,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條件也有了很大改觀。但是,從發展現狀可以看出,教師、教職工宿舍、運動場地不足,危房仍然存在,辦學基本條件不能滿足。同時,在走訪中發現,農村小學體育、音樂教學器材配備不全,設備損壞或者丟失不能及時更新,而一些配備了專業設備的學校,由于教師不能完全熟練的運用設備,使得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器材成了擺設。教學基礎設施陳舊落后,一方面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45.0%的人認為“發展資金少”,排第三位。目前農村小學資金主要來源于按學生人數撥付的“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逐步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財政撥款,對于沒有寄宿生的小學,只有“兩免”財政撥款,除此之外,學?;緵]有其他收入來源,而大部分農村小學學生人數較少,學校收入有限。學生雖少,但是學?!拔迮K俱全”,維持正常運轉所需的開支很多,如業務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屬于公用性質的費用方面。學校進行環境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安全設施投入等需要大量配套資金,往往捉襟見肘;因為經費不足,教師急需的設備、圖書等無法配置齊全,一些教研活動無法開展。xx市邵原鎮一小學負責人就說,學校線路老化好幾年了沒錢更新,現在是一個安全隱患。
(四)43.3%的人認為“留守兒童多,不好管理”,列第四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但由于多種原因,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大多不能一同前往,這就形成了留守兒童。據20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河南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居全國第二,占比達10.73%,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是目前小學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留守兒童大部分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由于自身文化的限制,根本無力勝任孩子的思想、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任務,這給留守兒童帶來一系列的心理、行為能力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應由家庭、學校共同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學校,要求學校在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這大大增加了農村小學教育和管理的壓力。
(五)34.2%的人認為“生源減少”。目前生源減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計劃生育和農村人口遷移,適齡兒童越來越少。二是由于地域條件和師資力量薄弱的限制,在城鎮優質教育資源的誘惑下,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送到城鎮讀書,造成已有生源的流失。生源減少已經成為我省農村小學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匡算得到的2014年秋季入學適齡兒童人數與實際入學人數相差587人也說明了這一問題。生源減少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挫傷了農村學校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無法保證,而且,學校收入減少,尤其是生源嚴重不足的學校,財政撥款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
義務教育雖然普及開來,但城鄉之間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之間還存在著明顯差異,如何使得農村適齡兒童“上好學”,推進農村小學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一項宏偉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治標,更需要治本。
(一)加強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師資配置的標準化。要按照我省教師編制標準配備教師,配全到位,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需求。二是構建穩定的師資隊伍。要繼續實施“特崗計劃”、交流輪崗等政策措施,拓寬農村教師補充渠道,同時在補貼、工資待遇和職稱評定上給予更加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吸引年輕教師留在農村學校任教。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在招收農村小學教師時適當提高體音美教師的招錄(名額)比例,對成建制的小學逐步配齊專業的體音美等學科教師。對于有寄宿生的學校,要配置專職的生活老師,保證學生安全。四是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為主要內容,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促使農村教師不斷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樹立教育創新意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完善現代教育行為。
(二)強化農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保障基本教學條件。摸底清查,加快危房整治,把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建得堅固、適用、通風,達到抗震、消防等安全標準。教學設施、儀器設備、圖書器材要按標準配備到位,運動場地逐步按標準建設到位。教研校舍不足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列入預算。二是改善學校生活設施,農村寄宿制學校要建好食堂(伙房)、學生宿舍、廁所、教職工宿舍等生活設施,保障寄宿學生每人有床位,消除大通鋪現象。三是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按照我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要求,確保到年,全省所有小學校實現寬帶接入,網絡“班班通”占比達到較大規模。四是設置必要的安全設施,保障師生安全。
(三)加大各級教育投入力度。一是不斷加大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投入。足額征收和使用好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認真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金計提10%的教育資金,全部用于教育,制定政策,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因地制宜,科學測算各地農村小學義務教育的經費需求,建立從中央到縣、鄉各級政府義務教育經費政府分擔機制,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的投入比例,建立起穩定和規范的農村義務教育資金轉移支付制度,使小學義務教育經費得到切實保障。三是針對鄉(鎮)一級財政收入困難的實際,要積極挖掘各地的教學特色,廣開渠道,吸引社會上的團體、組織、企業甚至個人進行教育投資,加大力度吸引社會資金;當地政府協調村委會通過采取義務工等多種辦法解決好小學圍墻、校門等建設工作。四是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應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做好新建、改建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
(四)妥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要積極整合政府、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妥善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一是積極發揮政府導向作用。當地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就業政策支持,盡可能多的將投資引向農村地區,為回鄉創業者制定優惠政策,增加就業崗位;適當放寬父母在城市務工學齡兒童的入學條件,縮小城鄉間差距。二是強化學校的教管作用。河南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省,也是留守兒童大省。學校作為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場所,要強化學校的教管作用,各個班主任要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要給予特別關注,對其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并與家長保持必要的聯系。三是繼續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要廣泛宣傳,讓父母從根本上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與監護人、留守兒童和學校聯系,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困惑給予正確引導。四是凈化社會風氣,對于網吧、游戲廳等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場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止未成年人受其荼毒。
(五)優化小學資源的合理配置。農村小學生源萎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需要政府統一制定好農村學校布局規劃,對于一些規模小、設施差、學生少的學校,進行拆并、整合和資源重組,使有限的教學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形成師資雄厚、資金充足和良好教學環境的結合,并在整合之后,加大力度進行配套設施建設,使小學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同時,要在農村進行資源整合工作的宣傳,讓廣大村民了解拆點合并的意義,保證規劃建設的順利實施。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100份,得到一些相關數據,希望能對以后的農村小學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
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農村的經濟也在迅速的騰飛,但是在農村對小學教育的投資并不象城市一樣。在調查的學校中發現,在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并不是很完備,尤其是在體音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上,教育設施不完備,甚至根本沒有。調查結果調查問題結果百分比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滿意嗎?滿意40.5%較滿意45.5%不滿意14%學校的基礎設施是否夠用?夠用48%基本夠用50%不夠用2%學校是否有多媒體教學設施?有30%沒有70%------體音美教學設備是否夠用?充足22.5%不充足70.5%無7%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設施的落后歸納分析以下幾點原因。
1.當地經濟的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農村經濟也在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由于歷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環境的因素,也導致農村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總會慢于城市的發展。所以當地政府的收入始終處于平均水平狀態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會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況下,政府在對教育的分配和投資上顯然低于城市,所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2.政府的教育投資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大部分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因此,必須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教育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縣級、尤其是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3.學學校的收入來源少。
國家對中小學進行改革后,“一費制”的實施,避免了學校的亂收費情況,減輕了家庭的負擔,但是學校的收入也相對減少。在學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額教學設施的建設就會減少,或者是根本不會用于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造成學校發展的滯后,從而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1.工資待遇不高,難留人才。
在實踐過程中,經過走訪我們發現,在農村小學中,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有合同編制的教師在農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對教師待遇的不公平,造成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農村落腳或者人才外流。
2.環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農村地理位置偏僻,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對一些知識層次相對比較高的人來說不是理想的生存環境。在教師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畢業或者是在外地上過學,在以前的生存環境的影響下,地理位置、交通、衛生等社會環境是自己選擇生活的一個重要參考和標準。在他們的思想中在農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個過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腳點。所以,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農村工作,也有一些優秀的教師外流或轉業。
3.發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趨向性。
很多人畢業后邊愿意到農村工作,不僅因為農村的各方面環境的問題,還有以后的發展問題。農村的社會活動和空間比較狹隘,相對城市來說發展空間狹隘發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師這個行業不僅工資和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較好,并且有更多的擇業空間和機會。所以,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后愿意選擇城市,造成農村教師缺乏,師資力量薄弱。
綜上所述,農村的環境和教師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給教師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住優秀的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形成經濟和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大部分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調查如下表。
在農村中,父母是大學畢業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長是中學畢業,在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學生表示,家長不能夠幫助輔導功課。還有一些學生表示,家長從來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
2.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無人教育。
近年來農村打工族數量日益增加,農村家庭中很多是母親成了留守家長,一個人操持家務已經不易,更談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留給老人,雙雙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F在農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待國家對政策進行調整,讓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欠缺。
農村家長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很多家長稱孩子上學后至今沒有接待過一次老師家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了解不多,再加上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與孩子平等交流與溝通認識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訓斥、打罵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誤區。
4.長和學生缺乏溝通。
調查還發現,與父母缺乏溝通直接影響到農村孩子的心理,他們在學校中多數表現為性格內向、沉悶、不善與人交往。而農村中小學還很少有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這一空白亟待填補。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不僅是生活基本單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學校。堅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家庭教育的發展。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查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磥?,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疤嵝牡跄憽薄叭缏谋”?。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梢钥闯?,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余時間。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小學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小學教育占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A教育部扎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于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么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改善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小學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痹谔岣咿r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小學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小學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于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xx年xx月xx日。
城鄉中小學。
網上調查法。
xxx。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x這樣一個發展x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網上調查與農村教育有關的情況,發現有許多問題將是農村教育危機。
自幾年前我國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并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并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盎酒占啊钡暮x相對于一些所居住的區域遠沒有普及,也就意味著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為共和國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于學齡兒童的基數過于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的人群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為未來的新文盲。
各地x在這種“普及”的壓力型體制下“沖刺”的結果,一些縣鄉x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后遺癥,比和許多鄉鎮所背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大學率的反彈,在中西部初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經過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大學率高于城市,農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后到xx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xx年間,還是有很多兒童未上小學,小學階段失學,小學畢業后未能升學及初中階段失學的人,這么多人的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為處在低文化層,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鏡子。
(一)教師分布不合理。
鄉鎮中小學教師調整權力在鄉鎮,造成鄉鎮之間教師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嚴重,村小學條件差的.學校教師緊缺,在職教師千方百計要求調出,城鎮鄉鎮x所在地中小學又人滿為患。全區還有上百計劃外教師即無法保證質量,又加重鄉、村及村民負擔。另一種現象是城鎮中小學教師嚴重超編。
教師減損嚴重,補充困難。
因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師都往其他方面去發展,因而教師從而減少而現在教師工資縣區統一發放,縣區財力有限,?,F在教師工資尚有很大困難,更無力負擔新增教師工資,這兩年正值初中、高中學齡入學高峰,教師嚴重缺,而區域財政力支付缺口教師工資?,F在情況是一方面初中教師緊缺,另一方面師范大中專畢業生無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學設施落后。
很多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很多課程都因為設施而減少上課,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于現狀,工作無法創新。
農村教師在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教書育人,享受的卻是比城市教師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學校好于鄉鎮教師及不公平,教師的工資、醫療、保險、養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城市教育資源總是被x滿足而農村教育資源是那么的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農村的活動設備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則是多種多樣,資源分配的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一)加大x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社會多方籌措經費,保證農村教育投入是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根源保證,這項工作做不好,農村教育將很難有重大進展。(二)加大x的統籌力度,成立專門的農村教育管理的部門,對農村教育的各項問題進行通盤考慮,有利于農村教育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三)使開設部分農村職業教育的課程。
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結構單一,缺乏農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結束來反,回鄉從事農業的年輕農民沒一技之長難以為農村的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做貢獻。
(四)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高等職業教育,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開展農村人力培訓,開發相關課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增加資金投入任重而道遠。(五)積極推進農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平和學院要統一招生標準,嚴格以能力與考分作為選擇高校新生的依據,完善獎貸體系,提高補助標準,確保農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貧困無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學,此外,黨和x要創造條件積極發展農村高等教育。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之后,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激發自己的學習激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樣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工作做準備,參加假期的鄉村支教活動,把我們學習書本的知識投身于實踐中。
通過參與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而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它萌發了我們責任意識,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實踐中去,才能迸發出熾熱的社會責任感來,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100份,得到一些相關數據,希望能對以后的農村小學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有所欠缺。
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農村的經濟也在迅速的騰飛,但是在農村對小學教育的投資并不象城市一樣。在調查的學校中發現,在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并不是很完備,尤其是在體音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上,教育設施不完備,甚至根本沒有。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滿意嗎?
滿意40.5%。
較滿意45.5%。
不滿意14%。
學校的基礎設施是否夠用?
夠用48%。
基本夠用50%。
不夠用2%。
學校是否有多媒體教學設施?
有30%。
沒有70%。
------。
體音美教學設備是否夠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無7%。
1.當地經濟的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農村經濟也在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由于歷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環境的因素,也導致農村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總會慢于城市的發展。所以當地政府的收入始終處于平均水平狀態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會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況下,政府在對教育的分配和投資上顯然低于城市,所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2.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大部分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因此,必須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教育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縣級、尤其是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國家對中小學進行改革后,“一費制”的實施,避免了學校的亂收費情況,減輕了家庭的負擔,但是學校的收入也相對減少。在學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額教學設施的建設就會減少,或者是根本不會用于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造成學校發展的滯后,從而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有的教師甚至一人帶幾門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調查情況如下表: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的認課教師是否大學畢業?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歡老師的課嗎?
很喜歡49.5%。
一般48.5%。
不喜歡1%。
你的老師負責任嗎?
負責任45.5%。
一般38%。
不負責任16.5%。
你們老師是一個人帶多門課嗎?
基本上是15%。
個別70%。
一人一門課25%。
1.工資待遇不高,難留人才。
在實踐過程中,經過走訪我們發現,在農村小學中,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有合同編制的教師在農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對教師待遇的不公平,造成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農村落腳或者人才外流。
2.環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20xx-20xx學年院暑假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報告。
3.發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趨向性。
很多人畢業后邊愿意到農村工作,不僅因為農村的各方面環境的問題,還有以后的發展問題。農村的社會活動和空間比較狹隘,相對城市來說發展空間狹隘發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師這個行業不僅工資和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較好,并且有更多的擇業空間和機會。所以,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后愿意選擇城市,造成農村教師缺乏,師資力量薄弱。
綜上所述,農村的環境和教師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給教師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住優秀的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形成經濟和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大部分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調查如下表: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父母誰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親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學歷?
大學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談心嗎?
經常談10%。
偶爾45%。
不談,有隔閡45%。
犯錯時,你父母怎么樣教育你?
說服65。
不管不問5%。
打罵30%。
1.父母學歷不高,不能處理好孩子的學習問題。
在農村中,父母是大學畢業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長是中學畢業,在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學生表示,家長不能夠幫助輔導功課。還有一些學生表示,家長從來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無人教育。
近年來農村打工族數量日益增加,農村家庭中很多是母親成了留守家長,一個人操持家務已經不易,更談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留給老人,雙雙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F在農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待國家對政策進行調整,讓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農村家長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很多家長稱孩子上學后至今沒有接待過一次老師家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了解不多,再加上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與孩子平等交流與溝通認識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訓斥、打罵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誤區。
4.家長和學生缺乏溝通。
調查還發現,與父母缺乏溝通直接影響到農村孩子的心理,他們在學校中多數表現為性格內向、沉悶、不善與人交往。而農村中小學還很少有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這一空白亟待填補。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不僅是生活基本單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學校。堅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家庭教育的發展。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感覺壓力來自哪方面?
學校75%。
家庭10%。
作業15%。
你的作業多嗎?
調查報告是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然后再進行統計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100份,得到一些相關數據,希望能對以后的農村小學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農村小學基礎設施有所欠缺。
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農村的經濟也在迅速的騰飛,但是在農村對小學教育的投資并不象城市一樣。在調查的學校中發現,在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并不是很完備,尤其是在體音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上,教育設施不完備,甚至根本沒有。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滿意嗎?
滿意40.5%。
較滿意45.5%。
不滿意14%。
學校的基礎設施是否夠用?
夠用48%。
基本夠用50%。
不夠用2%。
學校是否有多媒體教學設施?
有30%。
沒有70%。
------。
體音美教學設備是否夠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無7%。
1.當地經濟的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農村經濟也在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由于歷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環境的因素,也導致農村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總會慢于城市的發展。所以當地政府的收入始終處于平均水平狀態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會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況下,政府在對教育的分配和投資上顯然低于城市,所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2.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大部分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因此,必須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教育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縣級、尤其是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國家對中小學進行改革后,“一費制”的實施,避免了學校的亂收費情況,減輕了家庭的負擔,但是學校的收入也相對減少。在學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額教學設施的建設就會減少,或者是根本不會用于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造成學校發展的滯后,從而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有的教師甚至一人帶幾門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調查情況如下表: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的認課教師是否大學畢業?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歡老師的課嗎?
很喜歡49.5%。
一般48.5%。
不喜歡1%。
你的老師負責任嗎?
負責任45.5%。
一般38%。
不負責任16.5%。
你們老師是一個人帶多門課嗎?
基本上是15%。
個別70%。
一人一門課25%。
1.工資待遇不高,難留人才。
在實踐過程中,經過走訪我們發現,在農村小學中,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有合同編制的教師在農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對教師待遇的不公平,造成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農村落腳或者人才外流。
2.環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農村地理位置偏僻,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對一些知識層次相對比較高的人來說不是理想的生存環境。在教師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畢業或者是在外地上過學,在以前的生存環境的影響下,地理位置、交通、衛生等社會環境是自己選擇生活的一個重要參考和標準。在他們的思想中在農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個過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腳點。所以,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不愿意到農村工作,也有一些優秀的教師外流或轉業。
3.發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趨向性。
很多人畢業后邊愿意到農村工作,不僅因為農村的各方面環境的問題,還有以后的發展問題。農村的社會活動和空間比較狹隘,相對城市來說發展空間狹隘發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師這個行業不僅工資和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較好,并且有更多的擇業空間和機會。所以,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后愿意選擇城市,造成農村教師缺乏,師資力量薄弱。
綜上所述,農村的環境和教師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給教師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住優秀的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形成經濟和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大部分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調查如下表:
調查結果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父母誰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親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學歷?
大學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談心嗎?
經常談10%。
偶爾45%。
不談,有隔閡45%。
犯錯時,你父母怎么樣教育你?
說服65。
不管不問5%。
打罵30%。
1.父母學歷不高,不能處理好孩子的學習問題。
在農村中,父母是大學畢業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長是中學畢業,在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學生表示,家長不能夠幫助輔導功課。還有一些學生表示,家長從來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無人教育。
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后。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小學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里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后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后。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后、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后。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于教師培訓工作??墒?,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于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并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后。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墒?,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于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于沒有資料可查,搜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于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里。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后。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后。特別是新課改后,農村教師由于習慣于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質和群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為教學實踐,很難成為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干和帶頭人。另外,由于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一些村級小學,但由于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后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后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補貼,并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墒且⌒?,學校又無宿舍。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小學是無法與城鎮小學相提并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愿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著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為“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戶”,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小學教育占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A教育不扎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于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么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霸俑F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我系于20xx年組織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主題之一為“改革開放30周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我選擇了“改革開放30周年農村發展變化及現狀調查”這一主題,對自己的家鄉—**市陵縣喬家村進行了調查。通過為期40多天的調查訪問,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農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下是我的調查報告:
從20xx年x月號到x月xx日這三天我做了調查活動的準備,包括擬定計劃、羅列提綱、設計和打印調查問卷,確定采訪人及時間等。從x月x日開始正式在我村開展采訪調查,采訪因天氣、人為因素等是斷斷續續進行的,一直持續到x月x日。從x月x號起我開始整理并撰寫調查報告,并于x月x日完成。
我家鄉所在地為山東省**市**鎮喬家村,原政府駐地為堿店鄉,后因鄉鎮合并,現政府駐地為鄭家寨鎮。村中擁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畝,是一個地多人少、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村中有100多戶人家,人口為四百八十九口(20xx年統計結果),后因人口死亡,計劃生育政策,農村富余勞動力對外輸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約現生活人口為400口。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分別以發放調查問卷、錄音、攝像、調查訪問等形式走訪了村中67戶人家,采訪了282人,約占全村總人口的63%。在調查采訪過程中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70份;拍攝照片67張,錄音26份,錄像13份。這次調查活動主要是為了了解家鄉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發展變化,國家對農村實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實行情況,村中建設,村容村貌,村中經濟發展總體態勢等;了解家鄉村民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巨大變化;了解當前村民的現實生活狀態,生產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將來家庭發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調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對反映問題可能有所影響,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實質問題?,F將統計結果列表如下:
1、改革開放30年來,村中變化的表現:
2、改革開放30年來,村民家中的表現:
3、對國家政策的了解情況:
4、對國家政策的改進情況:
5、對現狀的滿意程度如何:
6、制約本村發展的因素:
7、對自己家庭的發展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
8、認為本村落實不好的方面:
9、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國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訪本村父老鄉親后做出的的統計。從統計結果且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總結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讓人不自覺的感嘆家鄉三十年來發生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
1、新房一排排,寬敞又明亮。當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門已不復存在,如今的磚瓦房寬敞明亮。往前幾十年數,家家戶戶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有些村民戲言:“刮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說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戶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
2、摩托車、電動車來去自由,面包車、小轎車也來“趕會”。早些年的腳走肩扛的運輸方式早已不復存在?,F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村里人出門摩托車、電動車,不到一會功夫就到達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購置了面包車、小轎車,出門更是舒適、方便。
3、摒棄大魚大肉傳統吃法,講求吃得健康綠色。改革開放30年來,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45%的被采訪村民認為30年來家中變化表現在生活質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內容不斷升級換代,往前幾年,年年過節吃上雞鴨魚肉,那叫富裕。這幾年村民的大魚大肉已經吃膩,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漸多,村民們也開始講求吃得健康綠色了。
4、大姑娘、小媳婦花枝招展,年會上個個時髦、時尚。以前,家中婦女緊衣縮食,省出錢來給孩子購買過年的新衣,小孩子也為要過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說天天穿新衣,什么時髦穿什么。各個花枝招展,告別黑白年代,迎來精彩生活。就連那發型,也是年年新變化,年年新內容。
5、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生活輕松自在?,F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電,很多農戶家中安裝有電冰箱、洗衣機、電鍋、音響等?;叵肭皫资昵?,冬天洗衣服婦女手凍得通紅,洗的衣服好幾天曬不干;夏天的肉、菜總因溫度高不便儲存;婦女整天圍著鍋臺轉,沒有空閑,這些家用電器的安裝,減輕了婦女的勞動強度,空閑出很多時間休閑、娛樂。
6、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現病癥,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zui近幾年國家出臺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腦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醫療費中,有20xx多由農村醫保負擔,這種農村醫保的政策的確減輕了村民的病顧之憂。
改革開放30年,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這是否表明當前的農村就十全十美,沒有任何問題了呢?也不盡然,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傮w說來,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們村座落在魯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業的村莊。就土地總數與人口總數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幾十年來,本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創新。種植作物單一,無怪乎小麥、玉米、棉花。村中沒有什么農特產品,更談不上農特產品的加工。在蔬菜種植上、林果業發展、畜牧業等方面的發展落后,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實現。
2、水源問題亟待解決,村中至今為安上自來水。水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像我們村這種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莊,水源問題更是處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村莊所處地理位置遠離河流,農田灌溉要通過好幾級調水,村民吃夠了澆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因素是水源,但對此卻無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難,所引用的水要到很遠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氣緣故吃水更是難上加難,絕大多數村民強烈要求村中安上自來水,解決吃水不便。
3、村名腦中“墨水”還是少,種田缺乏科學知識。在村中廣泛存在著村民種田不懂科學、不用科學、不信科學的現象,有的人想科學種田還受到周圍人的嘲笑,認為那是瞎折騰??茖W知識的缺乏嚴重制約著村莊的發展,制約著村民的“錢袋子”。zui近幾年,有科學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聽者不是很多,聽了的人大部分也沒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讀書人漸變少。村中這幾年的住房修建規模發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但卻出現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讀書上大學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將家庭絕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對減少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掙錢,這種看輕知識、缺乏知識的現象,其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5、文化生活很單調,賭博之風日盛。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于此。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了解國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過報刊、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有很多村民為了解悶,農閑時節就聚在一起打麻將,“頂?!钡?,這些具有賭博色彩的活動日益受到村民的“歡迎”。
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于改變本村發展現狀,盡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zui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于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政策。
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發展農特產品的生產,只是因為生產規模較少,這種單戶單干的規模易造成農特產品的出售困難。村民們說:“種植太少了,成不了規模,人家不愿來收,還往下壓價?!贝逯蓄I導干部應號召發展農特產品的種植、生產,形成生產規模,將本村打造成一個以某種農特產品為主的生產基地,吸引購買商前來收購,并在此基礎上號召有能力的村民進行農特產品深加工,過大生產鏈,取得經濟效益。
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像我們臨近村鹽廠村就是一個農村發展的典型。村中帶頭人本著“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資蓋起樓房,建起工廠、學校。為取得經濟效益,開展了“九月九農貿會”“元宵大型農貿會”,這些或大或小的農貿集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其村的經濟發展。像這種發展農村經濟的模式很值得借鑒,開展本村的農貿招商活動,促進村民多方面、多途徑收入。另外若趕上好機遇,還可以吸收外商投資。
完善水里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河流的范圍。我村遠離河流、湖泊,水源缺乏,這是客觀原因所致。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發揮人力資源,不斷完善水里灌溉系統,擴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圍。隨著村莊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為了增收、創收,開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組織兩次開鑿人工河流的活動,讓村民受益頗多。我們村領導干部還應繼續發揮作用,解決擺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難的問題。
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在調查訪問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認為制約本村發展的因素是科學知識。這個數據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的。像現在科技員下鄉講述科學種田的活動就應繼續下去。要在村中進行實打實的實驗,讓村民嘗到科學種田的甜頭,從而達到運用科學知識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地。
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自從電視普及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單調了。有些村民表示:現在生活很乏味,電視節目也不好看,閑來逛去也無趣。我想在村中農閑時節,大家滿可以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鬧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組織,還可以聯合鄰近幾個村莊一起,到時還可以比賽,自娛自樂,增添村民生活樂趣。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于我來說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這短短40天的調查訪談中,我發現了很多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不足,存在較多欠缺:
1、準備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調查形式中有發放調查問卷,要照相、錄音、錄像、訪談等,我沒有準備一套相應的設備,從而會或多或少影響到調查結果。
2、調查問卷設計不足。在我個人看來,在此次自己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像是一張試題,從第一問到第十四個問項,整張就像14道選擇題,形式太單板了。
3、調查問卷題目問答模糊。像問村民了解的國家政策多少時,選項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問題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調查結果的統計,有些題目問答時所用的措詞也是不當的。
4、沒有如數完成調查任務。在村中100多戶人家中,只走訪了72戶,占全村總人口的65%,在反映村中問題上有其狹窄性、差異性。
在這次調查訪問過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這次的這個學習任務讓我成長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莊可以很好的發展,村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能夠解決困擾鄉親們的水源問題,家家戶戶安上自來水;希望村莊可以形成某種農特產品的生產,蔬菜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等都得到長足發展,改變當前農業生產單一情況,實現多種經營;村民科學種田的知識不斷增長,實現穩產、高產;豐富鄉村生活,村民過上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
農村的發展是任重道遠的。我們必須認識到農村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實現。像上面我所發表的關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發展僅了了幾句,但真要實施,實現起來就會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了。
我發現農民階層是一個易于知足常樂的階層,在采訪的324個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39%多的村民表示對現狀滿意,他(她)們對我說:“現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重視農民、發展農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他們的笑容讓我看到了那顆知足常樂、感恩的心。
農民現如今的日子仍不好過。莊稼稍有不好,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萬元,就會使農民的生活很難維持。村中有個姓趙的人家,大女兒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萬元錢,母親覺得沒發過,跟丈夫鬧離婚。另外像自家飼養的牲口無論是病死還是價格漲浮變化也會影響家庭發展。隨著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銷的增大,農民過日子也很困難。
在zui后,我要感謝我們村的父老鄉親,謝謝他們的支持,當我問及他們很多問題時,他們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不隱不瞞。我請他們幫助我填寫調查問卷時,他們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幫我認真作答。當我向他們要取一些照片時,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貴,他們也不吝嗇。他們對我說,只要有利于你學習,你用就可以了。這些話著實讓我感動,謝謝您們了,我的鄉親們!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1、報銷范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占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劃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愿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并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范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么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劃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為了提高我縣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農民解決基本衛生保健和醫療需求,近日,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查組,對全縣農村醫療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在聽取了縣政府關于全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情況匯報后,集中時間分別深入到北大湖鎮、西陽鎮、春登鄉等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農戶等形式,重點針對全縣農民享受初級衛生保健水平、農民基本醫療需求狀況和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向縣人大主任會議作以匯報:
我縣共有15個鄉鎮(區),139個行政村,總人口40.44萬,其中農業人口31.14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503元,人均衛生消費支出數約為165元。目前,我縣有政府成立的非營利性質的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鄉鎮衛生院11個。共有社會醫療機構58個,城鎮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244個。全縣在職在崗衛生技術人員1830人,衛生技術人員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22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建筑面積30869平方米,實際開放病床708張,病床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571。幾年來,我縣致力于提高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素質并把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建立了適應衛生事業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形成了強有力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絡,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完善了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設。幾年來,縣衛生行政部門投資1500余萬元,對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醫院、縣二院、縣醫院分院,北大湖鎮、萬昌鎮、雙河鎮等中心衛生院,大崗子鄉、官廳鄉、一拉溪鎮、三家子鄉等一般衛生院的業務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總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二是增設和更新了醫療設備。幾年來,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共購置大型醫療設備170臺件,總投資1250余萬元。其中,縣醫院四年內投資900萬元,購置了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微波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34臺件。鄉鎮衛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機、b超、心電機及生化檢驗設備,為臨床提供了科學的檢測診斷依據。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為滿足農村醫療衛生保健需求,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20xx年,縣政府下發了《永吉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導下,按照“二級網一級辦”的模式,我縣改革鄉、村二級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各鄉鎮衛生院增設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管理本轄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將原有的村級衛生機構改革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經過四年的建設,目前,全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已達244個(包括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8個),覆蓋率達100%,建設合格率達80%。多年來,我縣農村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把有償服務與義務服務結合起來,在社區內,以家庭為單位,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衛生宣傳、健康教育、計劃免疫等融為一體,為農民提供主動、方便、快捷、優質、低價的綜合性服務。
4、通過微機程序化管理,詳實的掌握了全縣轄區內育齡婦女總數,影響婦女健康狀況的疾病及順位。掌握了新婚對數、孕產婦數、高危妊娠數、孕產婦死亡數等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婦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開展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臺上,以篩查高危妊娠為重點,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孕產婦保健覆蓋面95%。住院分娩率達75%,達到了初保規劃確定的指標。為進一步提高婦保工作服務功能,從20xx年開始,我縣通過選派婦產科技術人員進修,增設必要的設備,加強了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婦產科建設,進一步提高了衛生院婦產科服務水平,使一般衛生院能承擔生理產科和一般婦科手術工作,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單位具備了病理產科和難度較大的婦科手術水平。目前,我縣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單位開展了愛嬰醫院建設,各項工作指標達到了初保要求的標準,20xx年底將通過市級驗收。全縣兒童保健覆蓋率已經達到100%。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零。明顯降低了新生兒窒息和新生兒顱內出血事件的發生。新生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前5年降低20%,嬰幼兒的科學喂養及保健知識普及率達到65%以上,減少了兒童營養不良性疾病的發生。
5、加大了衛生行業執法力度。為適應衛生全行業管理新形勢的需要,我縣建立了衛生監督與疾病防控新體制,撤消了原永吉縣公共衛生監督所和永吉縣衛生防疫站,重新組建了永吉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永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衛生監督方面,全年堅持開展了社會衛生打假活動,并做到與日常衛生監督工作相結合。對食品衛生、學校衛生行業定期進行專項整頓,規范了食品衛生“三證”發放與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證”的發放程序和管理辦法,制定了責任追究制度,對違法業戶依法嚴肅處理,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了廣大群眾的健康。在醫療行業執法方面,衛生局醫政科常年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美容院、藥店、早市場進行執法大檢查,兩年來打擊非法行醫36例,取締非法醫療機構28家,清理非法醫療美容2家,藥店座堂醫6家,罰沒藥械10臺件,處罰人民幣3.8萬元,規范了醫療市場,保證了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6、強化了政府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管理職能。堅持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環境衛生,不斷改善居民生存環境。通過設立常設機構,代表縣政府負責環境衛生的管理和監督。每年我縣都把環境衛生工作作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之一一并考核。從去年開始,加大了管理力度,縣政府制定了愛國衛生目標責任考評方案,并與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簽訂了目標。
責任書。
落實了獎罰措施。通過開展文明村屯活動現有1個鄉鎮達到了市級衛生鄉鎮標準。通過農村改水改廁建設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個鄉鎮進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來水受益人口16.27萬人累計改水受益人口26.55萬人8個鄉鎮進行了改廁3.5萬戶居民修建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34%。
雖然我縣醫療衛生事業隨著全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按照初級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農民群眾的需要,但是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集中反映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設備、設施陳舊老化。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看到,農村有些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房屋破舊、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春登鄉衛生院和北大湖鎮三家子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房屋簡陋、年久失修,還仍在使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調查中我們還看到部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衛生基礎設施薄弱,相當一部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只有“老三樣”,一個聽診器,一個血壓器,一個體溫計。醫療衛生改革步伐緩慢,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與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不相適應。
2、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由于農村物質條件落后,因此,我縣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城鎮,導致農村醫務人員所占的比例比較低,看病難的問題比較突出。西陽鎮搜登溝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僅有一名鄉醫,卻服務著全村近千人的預防保健。在北大湖鎮衛生院和縣疾控中心調查中了解到,人才的缺失導致醫護人員青黃不接,“出不去,進不來”的現象正嚴重的制約著事業的發展。對現有在編醫護人員培訓提高措施不到位,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的局面沒有得到改善。
3、村級衛生醫療機構和鄉醫負擔重。在北大湖鎮三家子村和西陽鎮紅石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了解到,目前,我縣村級醫療機構負擔較重。三家子村衛生服務站一年累計要向上級上交7000多元費用,這里有物價部門每年的年檢,每個月向鎮衛生院繳納的事業發展基金,每年向藥監、衛生等部門以及質量技術監督局交納的各種規費,還不算相關部門每年不定期舉辦的各類培訓班,頒發的各類資格證所收取的費用。村級衛生機構沒有村集體經濟的投入,房屋、藥品、設施都是鄉醫個人投資,還要支付工作人員工資,而各級政府對鄉醫從事的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沒有任何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醫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積極性。
4、非法行醫現象時有發生。從調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醫在農村一些地方屢禁不止,嚴重威脅著農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這些人打著某醫療機構或醫療院校的牌子,以義診為幌子,目的是推銷藥品,騙取錢財。非法行醫機構還與當地村委會建立了較密切的聯系,據春登鄉一位鄉醫講,今年4月份,縣結核病防治所到該鄉一個村義務為農民檢查身體,而這個村村委會卻只召集五、六十人來。相反,某一非法行醫機構來村里“義診”,直接駐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這位村干部卻不遺余力的為其提供方便。
5、農民因病致貧返貧情況嚴重。經調查,在農村,有一部分農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農民是沒錢看病,望病興嘆;還有一部分是借債看病,但由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未看好,人財兩空。在春登鄉召開的鄉醫座談會上了解到,農民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相當部分是賒帳,到年底后算總帳,而每年鄉醫到年底一算賬,總有萬八千的賬兌現不了。一位農民對調查組這樣說,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燒了,苦上幾年或許還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傾家蕩產。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在我國要建立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結合調查,就抓好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干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衛生”工作“活沒人干,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群眾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衛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衛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衛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松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并重新確定標準,為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凈化農村醫療衛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為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群眾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群眾當做扶貧重點,要采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群眾就醫難的問題。
。
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市委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工作部署,縣委縣政府立即行動,多舉措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和陳年垃圾清理工作。鄉鎮也加大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視,按要求落實,迅速行動、真抓實干,花了許多精力、財力來做好這項工作,經過廣大干群的齊抓共管,初步改變了“臟、亂、差”現象,垃圾清理了,道路干凈了,群眾滿意度提高了。橋頭集鎮人大近日組織代表開展調研,了解到,盡管目前農村環境衛生面貌較前有了較大改善,但還存在種種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群眾主動參與、積極配合熱情不高。目前群眾公共環保意識不強,對環境衛生常態化支持不夠,一些村民隨地亂扔垃圾的習慣還未徹底改變,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
(二)財政保障力度還不夠。目前鄉鎮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力度與當前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農村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暫時難以滿足農村的發展要求。
(三)垃圾分類任務任重道遠。一是由于受到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許多村民覺得垃圾分類“離自己很遠”,不理解、不明白、不支持。二是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還不夠到位,造成群眾不能及時有效分揀垃圾。
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中必須高度重視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村級組織、黨員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組織落實和示范帶動作用。同時要加大宣傳發動力度,利用宣傳車、社區宣傳欄、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動員,引導廣大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增強環境衛生意識,形成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二)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整聚項目資金。一是建議按照常駐人口每人按一定的比例標準,用于招聘保潔人員、完善基礎設施和日常突擊性工作經費保障。二是充分發揮項目資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實現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與基本農田改造、與農村新能源開發、與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整合項目資金、集中成片、整體推進,充分發揮資金的集聚效應。
(三)建立健全機制,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更大實效。一是要健全完善全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協調機制,實行統一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對部門職能交叉、責任不明的問題要進一步理清權責,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二是要進一步加大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和長效管理機制建設,逐步形成環境衛生常態化工作機制,要建立宣傳垃圾分類處理知識長效機制,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投放習慣,從源頭上避免出現“治了亂、亂了治”現象。三是要建立健全責任考核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管理體系。
引言: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可以嘗試加強硬管式的傳統教育方法,著重要給學生樹立起積極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改善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為之,且要堅持下去。
一、三角小學情況。
(一)學?;粳F狀。
三角小學于由東溝小學,小堡小學合并在一起,學??傉嫉孛娣e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積800多平米。中心校為學校將木窗換為鋁合金窗,辦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統一購置。學校共設有1個微機室,沒有實驗室和圖書室,學校操場設有籃球架和乒乓球臺。20學校購置了電腦,共22臺,3~6年級可以上微機課,課上2人使用一臺電腦。全校共6個班級,6個年級,分別為學前班、1、3、4、5、6年級,由于沒有招來一年級學生,導致沒有二年級。因為現在學生人少,所以學校每兩年招一次生。學生共105人(具體見表格1),以前學生有200多人,每個班級至少30人,但后來越來越少,到鎮里去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表格1:學生人數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師情況。
學校有老師12人,2個領導,6個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全校只有一名英語老師,負責3、4、5、6年級的教學,是特意給三角小學派來的,來到三角小學已經有4、5年了。學校無專業音體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師,都是一個老師教多個科目。在缺少老師時,學校會在村里尋求高中學生作為代課老師。老師大部分住在牌樓鎮中,每天上下班有專門的車接送。教師年齡在36~50多歲之間,最長教齡長達30年,最短教齡為。工資2600~2700元∕月,過節時沒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溫補貼100元。學校會逐年評選優秀教師,但評出的優秀教師都會被調走,老師的安排是輪流調換,調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據個人原因。老師在同一所小學最多呆6年,很少有機會參加外出培訓。三角小學里有一位劉老師,是6年前調來的,教學認真負責,經常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反映情況,劉老師實行一幫一原則,一好帶一壞。(見圖表1、2、3)。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學期開一次家長會,但家長來的人數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為老師家住在牌樓鎮上,來回不方便,平常教師不常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學期考一次試,試卷由鎮上統一印發。每學期評選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學生,百分之十五的優秀少先隊員。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進行家訪,針對對象是學困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次5~10個學生。學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試之后不排榜。
(四)老師分析學生情況。
1、老師們認為,孩子好壞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為孩子成績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試成績與這次考試成績相差太遠。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長,有可能英語不好,數學卻很好,這些都不能用來比較孩子的好壞。
2、現在上學書本都不要錢,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紙錢,所以因為家里貧困而退學的原因極低,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學習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氛圍差,害怕問老師題。
3、還有一種是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F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
4、老師們普遍認為,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管不問。一位老師說,農村家長與鎮里家長重視程度相差太多,鎮里家長重視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視程度不到10%(老師自己認為數據,不一定準確)。
(五)三角村孩子學歷情況。
因為由六年級升初中不需要考試,所以村里學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進行考試選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較少了。村里每年都會出大學生3~5個,村里也曾出現過碩士和博士。
(一)現狀1:父母重視教育程度低。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據我們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小學或者初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于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愿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家長白天都忙工作或忙著干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于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么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么辦,也沒太放在心上。
2、家長采取放羊式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長因為工作或農活而無暇顧及孩子,老師只是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下一般很少管學生是否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散漫、不認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學生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演變為一個個具體到惡性事件時學校才出面干預。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弊端。
3、留守兒童現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沖突,更多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問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4、家長態度微妙。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現實的。在了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念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只是,想起來的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終究還是存在于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
(二)現狀2:教育教學資源嚴重短缺。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缺乏或不完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科目沒有專門的老師,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現狀3: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中國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師,身上擔負著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年齡結構不合理。
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化,后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據調查,超過40歲的老教師多達一半以上。
教師學歷水平較低。
一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的教師不愿意來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師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一般都是???、本科畢業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專業教師不足。
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小學,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音樂、美術、勞動、自然教學大多是兼職的。
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農村小學中專生、初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占了絕大多數,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信息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
教師身體不適應。
由于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小學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教師教育待遇不等。
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了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么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想盡一切辦法調到城區成為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奮斗目標。長此下去,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三、改變教育現狀的建議。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針對目前農村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經費挪用重點抓,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改善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小學的微機室,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2、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小學教師能夠參加。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小學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于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梢允箤W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從精神上關心孩子,幫助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平時家長應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時與老師交流,常常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幫助的。孩子教育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鼓勵孩子向遠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細心的開導他,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錯誤。培養孩子的特長,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豐富課余生活,更要加強體育鍛煉,保證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多了,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長與性格,能夠更好的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上。
四、結束語。
以上幾點建議所能解決問題的范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并不是窮經濟,而在于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只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后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范圍的大學生就業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積極考慮去到農村就業的。其中責任并不在于大學生,而是在于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并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生不愿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于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著城市就業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生活,而城鄉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為了提高我縣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農民解決基本衛生保健和醫療需求,近日,縣人大常委會成立調查組,對全縣農村醫療衛生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在聽取了縣政府關于全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情況匯報后,集中時間分別深入到北大湖鎮、西陽鎮、春登鄉等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農戶等形式,重點針對全縣農民享受初級衛生保健水平、農民基本醫療需求狀況和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向縣人大主任會議作以匯報:
我縣共有15個鄉鎮(區),139個行政村,總人口40.44萬,其中農業人口31.14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503元,人均衛生消費支出數約為165元。目前,我縣有政府成立的非營利性質的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鄉鎮衛生院11個。共有社會醫療機構58個,城鎮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244個。全縣在職在崗衛生技術人員1830人,衛生技術人員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22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建筑面積30869平方米,實際開放病床708張,病床與服務人口比例為1:571。幾年來,我縣致力于提高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素質并把它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建立了適應衛生事業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和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形成了強有力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絡,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完善了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設。幾年來,縣衛生行政部門投資1500余萬元,對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醫院、縣二院、縣醫院分院,北大湖鎮、萬昌鎮、雙河鎮等中心衛生院,大崗子鄉、官廳鄉、一拉溪鎮、三家子鄉等一般衛生院的業務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總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二是增設和更新了醫療設備。幾年來,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共購置大型醫療設備170臺件,總投資1250余萬元。其中,縣醫院四年內投資900萬元,購置了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微波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34臺件。鄉鎮衛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的x光機、b超、心電機及生化檢驗設備,為臨床提供了科學的檢測診斷依據。
2、建立了功能完善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為滿足農村醫療衛生保健需求,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20xx年,縣政府下發了《永吉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導下,按照“二級網一級辦”的模式,我縣改革鄉、村二級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各鄉鎮衛生院增設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管理本轄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將原有的村級衛生機構改革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經過四年的建設,目前,全縣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已達244個(包括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8個),覆蓋率達100%,建設合格率達80%。多年來,我縣農村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把有償服務與義務服務結合起來,在社區內,以家庭為單位,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衛生宣傳、健康教育、計劃免疫等融為一體,為農民提供主動、方便、快捷、優質、低價的綜合性服務。
4、通過微機程序化管理,詳實的掌握了全縣轄區內育齡婦女總數,影響婦女健康狀況的疾病及順位。掌握了新婚對數、孕產婦數、高危妊娠數、孕產婦死亡數等情況,為更好地實施婦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開展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臺上,以篩查高危妊娠為重點,完善了管理措施,使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0%,孕產婦保健覆蓋面95%。住院分娩率達75%,達到了初保規劃確定的指標。為進一步提高婦保工作服務功能,從20xx年開始,我縣通過選派婦產科技術人員進修,增設必要的設備,加強了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婦產科建設,進一步提高了衛生院婦產科服務水平,使一般衛生院能承擔生理產科和一般婦科手術工作,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單位具備了病理產科和難度較大的婦科手術水平。目前,我縣中心衛生院以上醫療單位開展了愛嬰醫院建設,各項工作指標達到了初保要求的標準,20xx年底將通過市級驗收。全縣兒童保健覆蓋率已經達到100%。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為零。明顯降低了新生兒窒息和新生兒顱內出血事件的發生。新生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較前5年降低20%,嬰幼兒的科學喂養及保健知識普及率達到65%以上,減少了兒童營養不良性疾病的發生。
5、加大了衛生行業執法力度。為適應衛生全行業管理新形勢的需要,我縣建立了衛生監督與疾病防控新體制,撤消了原永吉縣公共衛生監督所和永吉縣衛生防疫站,重新組建了永吉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和永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衛生監督方面,全年堅持開展了社會衛生打假活動,并做到與日常衛生監督工作相結合。對食品衛生、學校衛生行業定期進行專項整頓,規范了食品衛生“三證”發放與管理工作,完善了“三證”的發放程序和管理辦法,制定了責任追究制度,對違法業戶依法嚴肅處理,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保護了廣大群眾的健康。在醫療行業執法方面,衛生局醫政科常年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美容院、藥店、早市場進行執法大檢查,兩年來打擊非法行醫36例,取締非法醫療機構28家,清理非法醫療美容2家,藥店座堂醫6家,罰沒藥械10臺件,處罰人民幣3.8萬元,規范了醫療市場,保證了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6、強化了政府對農村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管理職能。堅持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環境衛生,不斷改善居民生存環境。通過設立常設機構,代表縣政府負責環境衛生的管理和監督。每年我縣都把環境衛生工作作為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之一一并考核。從去年開始,加大了管理力度,縣政府制定了愛國衛生目標責任考評方案,并與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落實了獎罰措施。通過開展文明村屯活動,現有1個鄉鎮達到了市級衛生鄉鎮標準。通過農村改水改廁建設,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個鄉鎮進行了部分村屯改水,自來水受益人口16.27萬人,累計改水受益人口26.55萬人,8個鄉鎮進行了改廁,3.5萬戶居民修建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34%。
雖然我縣醫療衛生事業隨著全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按照初級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農民群眾的需要,但是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集中反映以下幾個方面:
1、醫療設備、設施陳舊老化。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看到,農村有些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房屋破舊、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春登鄉衛生院和北大湖鎮三家子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房屋簡陋、年久失修,還仍在使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調查中我們還看到部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療衛生基礎設施薄弱,相當一部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只有“老三樣”,一個聽診器,一個血壓器,一個體溫計。醫療衛生改革步伐緩慢,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與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不相適應。
2、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由于農村物質條件落后,因此,我縣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城鎮,導致農村醫務人員所占的比例比較低,看病難的問題比較突出。西陽鎮搜登溝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僅有一名鄉醫,卻服務著全村近千人的預防保健。在北大湖鎮衛生院和縣疾控中心調查中了解到,人才的缺失導致醫護人員青黃不接,“出不去,進不來”的現象正嚴重的制約著事業的發展。對現有在編醫護人員培訓提高措施不到位,醫療衛生人才匱乏的局面沒有得到改善。
3、村級衛生醫療機構和鄉醫負擔重。在北大湖鎮三家子村和西陽鎮紅石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了解到,目前,我縣村級醫療機構負擔較重。三家子村衛生服務站一年累計要向上級上交7000多元費用,這里有物價部門每年的年檢,每個月向鎮衛生院繳納的事業發展基金,每年向藥監、衛生等部門以及質量技術監督局交納的各種規費,還不算相關部門每年不定期舉辦的各類培訓班,頒發的各類資格證所收取的費用。村級衛生機構沒有村集體經濟的投入,房屋、藥品、設施都是鄉醫個人投資,還要支付工作人員工資,而各級政府對鄉醫從事的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沒有任何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醫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積極性。
4、非法行醫現象時有發生。從調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醫在農村一些地方屢禁不止,嚴重威脅著農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這些人打著某醫療機構或醫療院校的牌子,以義診為幌子,目的是推銷藥品,騙取錢財。非法行醫機構還與當地村委會建立了較密切的聯系,據春登鄉一位鄉醫講,今年4月份,縣結核病防治所到該鄉一個村義務為農民檢查身體,而這個村村委會卻只召集五、六十人來。相反,某一非法行醫機構來村里“義診”,直接駐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這位村干部卻不遺余力的為其提供方便。
5、農民因病致貧返貧情況嚴重。經調查,在農村,有一部分農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農民是沒錢看病,望病興嘆;還有一部分是借債看病,但由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未看好,人財兩空。在春登鄉召開的鄉醫座談會上了解到,農民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相當部分是賒帳,到年底后算總帳,而每年鄉醫到年底一算賬,總有萬八千的賬兌現不了。一位農民對調查組這樣說,被大水淹了、或者房子被燒了,苦上幾年或許還能翻身,但真要得了大病,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傾家蕩產。
在我國要建立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體系,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提高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水平。結合調查,就抓好我縣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干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衛生”工作“活沒人干,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群眾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衛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衛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衛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松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并重新確定標準,為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凈化農村醫療衛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為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群眾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群眾當做扶貧重點,要采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群眾就醫難的問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5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