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對特定問題或現象進行系統調查、研究和分析得出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為決策提供依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種植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省農委《關于開展種植業結構調整調研的通知》(蘇農傳〔〕22號)文件要求,我市開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種植業基本情況。
我市地處長江之南、xx之濱,是“江南魚米之鄉”,位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現轄溧陽縣級市和金壇、武進、新北、天寧、鐘樓五個行政區,21個街道辦事處、37個鎮、807個行政村、323個居委會,總面積4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5萬畝,20xx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71.8億元,增加值xx5.9億元。
20xx年,我市糧食播種面積214.1萬畝,畝產505.8千克,總產量108.3萬噸,全市小麥單產356.3公斤,創歷史第二高,水稻單產643.5公斤,創歷史新高,蟬聯全省“十三連冠”。園藝業總面積108.5萬畝,總產值69.89億元,其中花卉苗木面積40萬畝,產值30億元,新增設施花卉面積5000畝、盆栽花卉產能3400萬盆;果樹面積18.4萬畝,產量12.96萬噸,產值11.91億元;蔬菜播種面積39.7萬畝,產量88.75萬噸,產值27.12億元;茶葉面積11.64萬畝,產量2819噸,產值5.97億元。
近年來,我市圍繞“三心農業”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政策引導,及時調整農業發展策略,以經濟作物和果蔬為重點,引導農民發展高效產業,種植名、特、優、新品種,做大、做強我市優勢產業,優化作物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努力實現種植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是糧食種植面積穩定下降。我市水稻和小麥種植面積分別為122.49萬畝和87.39萬畝,分別同期下降1.85萬畝和4.91萬畝;為119.685萬畝和86.63萬畝,分別同期下降2.8萬畝和0.76萬畝;20xx年為114.4萬畝和85.3萬畝,分別同期下降5.1萬畝和1.3萬畝。二是園藝種植面積逐年上升。20我市花卉苗木和蔬菜種植面積分別為39萬畝和36.1萬畝,分別同期上升2.6萬畝和0.9萬畝;20為39.5萬畝和38.8萬畝,分別同期上升0.5萬畝和2.7萬畝;20xx年為40萬畝和39.7萬畝,分別同期上升0.5萬畝和0.9萬畝。三是培育稻米產業品牌化。我市以保證糧食生產為宗旨,從國家“口糧基本自給”的戰略出發,整合品牌資源,推廣生態種養模式,提升稻米質量,提高稻米附加值。如金壇通過打造“長蕩湖大米”、“金壇軟米”、“指前標糯米”等具有地域特點的區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整合各類資源,合力提升了金壇大米的知名度。溧陽通過推進稻田種養模式,既減少了農藥化肥使用,又保證了大米品質,涌現出了“天目南豐”、“翠谷牌”、“溧湖有機軟米”、“滿喔香生態米”等眾多有機大米品牌。
(二)特色產業不斷強化。
一是推進花木產業市場化。近年來,我市花木產業發展形成了以花木基地為依托、公司為龍頭、交易市場為窗口、園林綠化工程為配套、經紀人為紐帶的花木產業鏈,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20xx年,我市花木實現產值28億元,夏溪花木市場交易額達164.36億元。國際家庭花卉園藝展暨中國花卉零售業交流會已連續兩年在我市夏溪花木市場舉辦,江蘇省精品花卉陽臺花藝大賽也在夏溪花木市場成功舉辦。同時,近年來,我市以市場為導向,及時調整產品種植結構,鞏固觀賞苗木優勢地位,加大中、大規格苗木和高檔花卉、盆景的發展,加大設施花卉、觀賞花卉(盆花、鮮切花及草花等)的發展。20xx年,觀賞苗木3.66億株、鮮切花萬支、盆栽植物1.84億盆。另外,大力推進苗木培育朝容器化、藝術化、標準化方向發展。適當發展一些觀賞竹類、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宿根花卉等,滿足生態建設對植物多樣性的需求。二是推動茶葉產業高端化。我市是著名的“茶葉之府”,金壇還是“中國綠茶之鄉”。近幾年來我市以穩定種植面積,提升茶葉產值為目標,重點發展高檔茶葉,提高茶葉“身價”,“天目湖白茶”和“金壇雀舌茶”已申請到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xx年我市雖然種植面積與上年持平,但產值仍略有增加。三是提升蔬菜產業規?;?。近年來,xx市地方特色蔬菜品種經市場化運作,產業化開發,品牌化建設,煥發了新的活力。形成了以溧陽白芹、建昌紅香芋、金壇無節水芹等為主的一批特色品種和產業,溧陽白芹、建昌紅香芋、金壇無節水芹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xx年溧陽白芹、建昌紅香芋、金壇無節水芹播種面積分別為4500、5000、8300畝。xx市在種好蔬菜的同時,注重市場化建設,20xx年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年成交量400萬噸,成交額300億元。20xx年,我市繼續推進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設,其中以江蘇省鐘樓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中心的蔬菜生產基地,依托江蘇凌家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引進了7家投資上千萬元的蔬菜種植企業,通過引進自動生產設備和技術,實現自動化和規?;a。四是引導水果產業多元化。我市優勢水果為葡萄、桃、梨三大類,20xx年種植面積分別為4.96萬畝、3.74萬畝、1.82萬畝。近年來,我市不斷引進推廣獼猴桃、無花果、藍莓、美國大櫻桃等水果新品種,20xx年新品種種植面積約2500畝,從而推動水果種植業多元發展、錯位發展,發揮長尾效應。
(三)多元經營模式不斷熟化。
一是推進稻田種養模式攻關。經過十多年的集成創新,我市已熟練掌握稻鴨共作技術,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利用村民流轉土地,規?;M行稻鴨共作有機稻米種植,目前種植面積達500畝,年成功注冊了“夏墅”牌東南有機稻米商標,被譽為“江蘇最好吃大米”。年,在稻鴨共作的基礎上,又開始嘗試“稻鴨蛙共作”有機水稻種植新模式,利用青蛙對水稻除蟲,產生更好的生態效果和效益。二是大力推廣林下養殖模式。我市依托葡萄、桃等特色優勢產業,利用立體生態種養殖技術發展好、易復制、可推廣的特點,引導果民開展林下養雞、養鴨,提高單位面積產出,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循環農業發展。如xx??缔r業有限公司利用35畝葡萄田,散養“xx”草雞1200余只,一年可增加利潤20余萬元。
(四)產業融合不斷深化。
一是農產品加工業穩步壯大。我市以改革創新增動能、轉型升級提質效、落實政策促融合為目標,發揮農產品加工業“接一連三”的橋梁作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1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37家,市級51家;其中72家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20xx年共實現銷售額125億元,同比增長5.04%。有57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五個一”示范標準,其中躋身全省示范創建先進企業8家。二是休閑觀光農業蓬勃興起。休閑農業以特色規模農業生產為基礎,提供特色農產品和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等服務,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新型產業業態,也是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20xx年,我市共建成各類休閑農業場所100多家,全市農業旅游景點接待游客655萬人次,實現農業旅游收入20.5億元。20,代市政府草擬《xx市關于加快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意見》,制定出臺《xx市休閑觀光農業星級企業評比標準》并組織實施,與市文明辦、教育局聯合認定13家休閑農業教育培訓基地,組織實施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閑農業節慶活動10個,開展休閑農業體驗惠民卡活動,實現休閑農業提檔升級?;菝窨ɑ顒咏刂?月28日,共發放惠民卡四批次27期共計11920張,發放金額166.408萬元,消費金額124.493萬元,使用率達74.8%;實現了讓惠民卡變成了一張農業普惠的“民生卡”、一張引人入勝的“生態卡”、一張以小博大的“增收卡”、一張傳承農耕文化的“傳承卡”、一張充滿溫馨的“親情卡”。
三、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的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思路明晰,種植業結構逐步優化,特色產業不斷培育壯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規模,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其它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問題有:
(一)環境資源約束大。近年來,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農產品需求不斷增長,但是耕地和水資源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耕地質量退化、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明顯加劇,成為制約種植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二)氣候災害威脅大。受季風氣候影響,我市降水年際年內變化大,加上近年來溫室效應,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性天氣事件增多,種植業時常面臨大旱、大澇、大冷、大暖等氣候災害,旱澇災害發生概率增加,病蟲害影響加大,不利于種植業穩定發展。
(三)科技增效不充分。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從事種植業生產的大都是五六十歲的農戶,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相對偏弱,勞動技能提高難度大。另外基層農業科技服務投入仍顯不足,農業服務中心人員知識老化、技術能力不強,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四)品牌優勢不明顯。我市種植業大部分為小規模分散種植,在品牌建設和營銷方式上存在很大不足;合作社在銷售和宣傳中也各自為戰,不利于提高知名度,也起不到品牌效應的作用。
(五)產業融合有難度。農民與企業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牢固,農戶作為產品提供者沒有議價權,龍頭企業與農藝基地對接不夠,帶動本地農民增收的'作用不明顯。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2016年,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委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決策部署,以“邁上新臺階,率先現代化”為戰略定位,以發展“三心”農業(讓居民拎上放心的“米袋子”、“菜籃子”;讓市民走進“賞心”的“綠園子”、讓農民鼓起“開心”的“錢袋子”)為根本導向,以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主要抓手,以推進農業“1185”工程有效實施為歷史使命,加大規劃引領、政策支撐、改革創新、法治保障、隊伍建設力度,確保全市農業現代化進程走在全省前列、xx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一)物質裝備提升工程。加強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鞏固提升耕地產出能力,實現藏糧于地。加快發展設施農(漁)業,大力發展鋼架大棚、連棟大棚、智能溫室等高標準設施,配套完善“兩網一灌”、病蟲害防控等生產設施。突出農機裝備建設,加快高性能復式農業機械和自動化、智能化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推進水稻集中育供秧、糧食烘干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攻堅突破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重點圍繞育苗、耕翻、起壟、覆膜、栽植、植保、采收、田間運輸、清洗、保鮮、初加工等環節,積極開展試驗示范,探索多種形式的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和模式,加快先進適用裝備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二)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有導向性地發展一批帶動產業發展、帶動農產品加工、帶動農民增收的“三帶型”龍頭企業。深化農業龍頭企業“五個一”示范創建,開展“聯農惠農”10佳龍頭企業、“一村一品”10佳示范點創建活動。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著力提升一批對農業有經驗、有勞動力的“老農”,吸引一批有鄉愁、想創業的“新農”,引進一批有學歷、能創新的“知農”,2016年全市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8000名以上。加強出口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步伐。
(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工程。啟動編制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導向、推進重點和保障措施。積極探索推廣種養結合、生態平衡的循環農業模式,培育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典型,加快構建農業內部物質、能量循環體系,促進農業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技術措施,全市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耕地面積180萬畝,綠色防控比重達到75%。
(四)農業品牌打造工程。研究制定促進品牌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適時出臺農業品牌建設獎勵辦法,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農業經營主體樹立名牌意識、提升品牌創名牌。加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保護、管理、整合和提升,重點加大對天目湖白茶、金壇雀舌、陽湖水蜜桃等區域性公用品牌的培育建設,依托知名品牌統一農產品標識、標準、包裝、銷售,抱團打品牌、闖市場。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以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為抓手,拓展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面,推進“三品”基地建設,發展認定一批品牌“三品”農產品。
(五)休閑農業升級工程。立足xx規模特色農業,依托大都市、依靠大景區,順應新需求、培育新特色,做深農業觀光、做靚農家體驗、做精鄉村旅游,提升農業綜合效益。研究出臺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快制定休閑農業地方標準,重點打造溧陽南山、北山、金壇茅山,天目湖、長蕩湖、滆湖、xx,以及新北區長江沿線,天寧鄭陸片區、鐘樓鄒區片區等十大休閑觀光農業集聚區。積極開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省級休閑觀光農業示范村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等創建工作,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著力放大江南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文明的融合輝映,打造一批具有較強視覺沖擊力、藝術觀賞性和體驗參與性的農業休閑園區。
(六)有關建議。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圍繞結構調整,高質量高起點科學制定種植業產業規劃,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制定激勵和獎勵措施;同時還要從資金和技術上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強化推廣應用。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試驗與推廣應用力度,擴大生產經營領域,全面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效益。三是強化基礎配套。加大對種植業結構調整重點產業區域的水、電、路、生產設施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重點產業區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瀘州市及縣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情況及變化,總結出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化的特點,并提出提高消費水平和改善消費結構的對策建議。
1文獻綜述。
郭媛媛,仇煥廣,嚴健標()等都認為研究消費結構,對于了解居民的社會消費趨勢及經濟發展趨勢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郭新華和夏瑞潔(),王杜方玫()采用模型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進行研究,表明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時序變化性和地區差距性。張旺月(2013),余岫,白輝,孫欣(2015)等對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做了一系列的研究。雖然學者們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進行了大量研究,其數據來源大多依靠《年鑒》數據。今后的研究,將會采用多元化的數據來源,對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進行多方位研究。
2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當前,研究瀘州市及縣區農民消費情況已經關系到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為了進一步擴大瀘州市及縣區內需,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有必要對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化進行深入分析。
3.1物價水平上漲,農村可支配收入增加。
政府公報顯示,瀘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3%。
3.2各地區支出差異化嚴重,居住消費成為第二大支出項目。
以來,從表1可以看出,各地區支出差異化嚴重,在衣著支出中,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低于瀘州市平均水平;在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支出占第一位,居住居于第二位;整體上來說,敘永縣和古藺縣消費水平和質量低于其它地區。
4.1恩格爾系數仍偏高瀘州市及縣區于農村居民依舊是將收人主要用于食品支出,限制了其他消費和服務的支出,也限制了對生產的投人。4.2消費質量低,盲目、畸形消費問題凸顯在社會生活和網絡智能時代的快速發展的今天,瀘州市及縣區農村居民搶購、癖好消費、排斥消費等盲目、畸形消費行為時有發生。
5對策建議。
5.1提高農民收入。
要提高農民收人一方面要運用新技術降成本,提高質量。另一方面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調結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5.2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保障農民的消費權益。
對于農村市場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市場管理體系,保障農民的合法消費權益。
5.3引導農民建立科學的消費觀。
當前,各級政府嚴控奢靡之風,一方面黨員干部帶頭為廣大人民做一個良好飲食習慣的表率。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善于利用新聞媒體、電視、網絡、橫幅標語,鼓勵農民均衡消費,適度消費。
近期,按照市委黨校的要求,本人對××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走馬觀花式的調研,掌握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
近年來,由于××市委、市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社會氛圍,加大了對私營企業的扶持、引導、和服務力度,私營企業發展較快,已成為該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私營企業已占該市經濟主導地位。目前,全市私營企業已發展到5844戶,資產總額6.2億元,從業人員1.84萬人。20__年,私營工業總產值13.3億元,占全市總產值的32;私營企業出口產品交貨值4.7億元;私營企業上繳稅金1.4億元,占全市工商稅收的78.7。
(二)私營企業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該市的私營企業來源于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個方面。改制為私營企業的,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經營,艱苦運作,一些企業實現了新的跳躍式發展。表現最突出的是××化工有限公司,投產還不到兩年,僅20__年上繳財政的稅金就1111萬元;××啤酒有限公司發展迅猛,20__年上繳稅金930萬元;××冶金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年納稅額由改制前的38萬元,增加到20__年的131萬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進的私營企業普遍良好,象××*制衣有限公司、××××管材有限公司、××應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都顯示出了勃勃的發展生機。隨著私營企業的發展,產業規模在該市已初步形成。金屬冶煉制造業、釀酒業、服裝加工業、塑料制造業已成為該市的四大支柱產業。
(三)私營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已有較大提高。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國內與國際兩大市場的競爭能力,××*、××*等企業,紛紛從全國各地引進技術和管理型人才,據初步統計,全市引進各類人才2200多人,這些人才的引進,提高了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了企業檔次,增加了企業活力?!痢?、××*等企業引用了“目標成本考核制”、“成本包干制”、“千分考核制”以及其他一些先進的管理辦法,主動尋求與國際市場接軌,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令人振奮,迄今為止,該市先后有42家私營企業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這是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重要標志。
二
××市私營企業發展形勢總體上是良好的,特別是有些企業呈現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問題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為私營企業發展的桎梏。
(一)流動資金短缺,融資貸款難。在企業的諸多困難與問題中,貸款難、流動資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難、關鍵性的問題。19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來,原企業欠貸問題解決得不夠妥善。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互補性。該市工業重工業與工業的比重為1:1.1。從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實則不然。首先,重工業與輕工產品不配套,沒有形成產業鏈。重工產品以軸承、汽車輪轂、冶金機件、鉬鐵為主,輕工產品以針織服裝、塑料制品、釀造業、制藥業為主。其次產業內部也不能相互銜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裝業大量面料全部從廣州等地購進;針織廠織出棉布、化纖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銷往西柳市場或轉口國外。
(三)規模經濟發展不足,運行質量不高。表現在企業過于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產值合計僅7.7億元。全市總產值42.3億元,僅相當于外地大型私營企業一家的產值。大部分企業處于略虧損或微利狀態,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普遍偏低。使企業的信譽度下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緩慢,市場競爭能力較弱。
(四)出品產品少、檔次低。該市工業出口產品主要有針織品、泳裝、軸承、汽車輪轂、鉬鐵、皮裝五類。其中泳裝、皮裝、針織品主要出口俄羅斯,軸承、鉬鐵出口美國,年出口交貨值4.7億元,僅占總產值的11.1,其中自營出口3.2億元,占出口總額的68,占總產值的7.5,其余大都轉口。有出口自營權的企業僅為30戶,占企業總數的0.5。出口產品檔次偏低,在國外進入的也只是中低檔市場。
(五)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在企業改制時轉為私營企業的大都組建了有限公司,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并未真正組建公司的法人治理機構,組建了法人治理機構的也未真正運行,自然成長起來或后引進的私營企業更是如此。這種管理,增加了主觀臆斷,制約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企業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貯備,出現了人才斷層,特別是實用技術型人才十分缺乏。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崗位找不到適用的人才的局面,造成了人才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六)發展環境不寬松,影響投資者信心。一些執法執紀部門仍然存在著吃、拿、卡要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作風,存在著厚此薄彼、以罰代管、亂收費、亂罰款等執法不嚴、不公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痢劣蛲獾纳霞壷鞴懿块T,直接到企業檢查和處罰的現象有增無減,造成了本級與上級重復檢查,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耗費了企業領導大量寶貴時間,破壞了××的發展環境。
三
發展也需要政府的扶持。我們應以更多的精力、更高的認識、更新的觀念、更大的熱情為私營企業創造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中國入世為私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由于該市的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為主,所以入世后的形勢是利大于弊。在四大支柱產業調整上要趨利避害。第一,金屬冶煉制造業,更加快新產品的開發,增加高科技產品比重。開發產品以高精度軸承和精鍛粉末冶金連桿為主。第二,酒水加工業,要擴大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占有率,白酒有以營養型白酒開發為主,啤酒要壯大企業規模,降低生產成本,飲料要利用當地水果資源做深加工文章。第三,塑料制造業,要大歷程開發生產國家推廣的大口徑塑料波紋管材。第四,針織服裝業要上規模,上檔次,爭占國際、國內市場。要努力打造興城泳裝品牌;要抓好針織、印染加工區建設,形成紡織、印染、加工一條龍生產,增加產品附加值,要鼓勵、扶持一批重點私營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二)加快與國際接軌步伐。私營企業也要在世貿組織游戲規劃下參與公正的國際市場競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所謂的優惠政策將不復存在,政府的扶持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企業的好與壞,關鍵還在于自身,沒有好的企業素質將難于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要煉好內功,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塑造誠信的企業形象。
(三)加強技術創新。把技術開發作為企業進步與發展的切入點。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加速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產、學、研聯合。堅持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相結合,加快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加大管理創新力度。要加大以科學管理和管理方式現代化為重點的企業管理經驗的推廣力度,加強企業的成本、資本、質量、生產和營銷管理,推進以建立基本秩序、基本管理制度和基本信譽為重點的企業基礎管理工作,從企業的內部到外部建立起適合企業自身體制特點的科學、規范、有效的管理機構。在銷售收入超500萬元以上企業中推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條件的企業要開發自己的管理軟件。爭取到三年內所有企業全部通過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工作。
(五)營造一個更加寬松的私營企業發展環境。能否使廣大私營業主心情舒暢、信心十足的創業,發展環境至關重要。政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企業服務的力度。要完善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在私營企業發展上,該市制定了一些政策,但與部門之間、企業之間還不配套,影響了政策的落實,對此,還需進一步完善。第一,應建立企業貸款擔保中心,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有必要從財政拿出500—1000萬元資金作為資本金,成立貸款擔保中心,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解決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引導銀行增加對企業的貸款額,逐漸形成一個順暢的融資渠道。第二,應建立企業咨詢中心和服務中心,增加為企業服務的方式、方法。咨詢中心應以外聘為主,針對問題,請有關專家、專業公司為企業提供經營策略。市場營銷、投資決策、技術開發、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咨詢。服務中心主要通過互聯網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盡快推進各種新興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服務體系。三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確保依法行政。有必要加強執法情況檢查,發展問題嚴肅處理。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中飽私囊現象。為企業提供一個寬松而又公平的發展環境。
東城鎮位于望城區北端,南鄰銅官窯,北抵湘陰,西臨湘水,全鎮呈半丘陵區半垸區(蘇蓼垸)分布,是八百里洞庭的邊緣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距市區只有22公里,現轄7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5593戶,總人口1962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1360元,有水田1490公頃,旱土260公頃,林地1551公頃,水面面積1733.33公頃。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東城鎮發展的長遠目標,努力提升東城農業整體水平,致力于建設“高效、生態、服務性”的現代農業。20__年,全鎮完成水稻種植面積近42000畝,優質稻34000畝,實現水產養殖4800畝。
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農業規?;洜I形勢喜人。我鎮農業規?;洜I緊緊圍繞政府工作思路中的“四基地”(精品糧油基地、名特水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突出高檔優質稻、名特水產、休閑農業、蔬菜四大主導產業,著力推進百里水產走廊建設,致力于打造農業休閑品牌,通過大力實施辦企業、建基地、樹品牌、帶農戶的戰略,引進了東城生態農業、高家莊特種水產養殖、綠辰科技及澤偉農家樂為典型的規?;洜I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紛紛涌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__年底,共有家庭農場總數55個,其中50畝以下的只有一個,家庭農場經營耕地總面積1.3萬畝,占全鎮耕地總面積31%,全年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1952萬元,共吸納勞動力總數206人。截止目前,我鎮已有農業專業合作社24家,農業公司4家,帶動農戶20__余戶。
2.生態農業品牌不斷彰顯。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我鎮注重農業品牌化經營,重點打造東城“花園式村莊、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了以“生態稻、生態油、生態椒”為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培育出了享譽三湘的東城生態椒等省內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產品質量與品牌包裝相結合的成功之路。做活“稻”字文章,著力建立蘇蓼垸的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與金霞米業等糧食企業結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燈文大米進入省農博會。做活“山”字文章,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基地共建萬畝油茶基地,并成功引進雪峰山油茶,雪峰山油茶嫁接新技術獲林業部科技司認證。做活“水”字文章,突出特種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重點培育了黃龍河、夾河、鐵爐湖等幾個特色鮮明、品種多樣、競爭力強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提高產品的質量。如今,東成生態、金豐科技、湘立農業、群英蔬菜、隆平糧社等一批代表性的生態休閑農業品牌成了東城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3.科技支農成效顯著。我鎮通過積極開展科普示范創建工作,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臺功能,配合區農業局、科技局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支農活動,讓農民在助農專家和企業的指導下,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東城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鎮農技站的幫助下,利用科技助農直通車專家講座和“科技下鄉、服務企業”活動,引進了“無公害早熟辣椒”栽培技術,并采用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有了較大提高。20__年,我鎮早熟辣椒栽培達1000多畝,僅通過農戶掌握早熟辣椒栽培一項技術,全年解決相關勞動力就業1000余人,栽培示范戶每畝增收達4000元,戶增收達2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我鎮農業的投入總量雖然有所增加,但由于鎮域經濟尚不發達、財力有限,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與農民對政府的期望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的還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水利設施方面,東城糧漁主產區為湘江環繞,常年面臨洪澇災害,水利基礎設施和物資技術儲備的不完善,增大了擴大投入增加生產的風險,制約了現代規模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全鎮路網建設還也欠完善,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拉大了與主流消費人群的距離感,不利于現代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的推廣與發展。
2.農業產業化進程比較緩慢。從產業規模上看,全鎮家庭農莊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統計情況顯示,1000畝以上規模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分別只有1家,500畝以下占絕大多數,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利益連接關系不夠緊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從產業結構上看,農業規?;詮氖路N、養殖業等初級原料生產為主,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不具規模,全鎮農業產業化整體規模不大、層次不高。在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各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收入大多在10—50萬元之間,整體效益不高。
3.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一是組織程度高、生產規模大、產品質量好的骨干企業還為數不多,全鎮1000畝以上的產業基地只有1個,除“雪峰山油茶”“東城生態椒”等少部分規?;r業企業(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絕大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停留在本村本組的小打小鬧階段,知名度不高,輻射力不夠;二是生產技術先進、轉化力強、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全鎮的隆平高科種糧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戶僅200戶左右,還沒有真正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4.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存在思維誤區。東城屬長沙市區近郊,全鎮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在長沙市區經商打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對于發展規?;r業存在著勞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約,全鎮農業生產者尤其是農業技術人才嚴重欠缺。加上受傳統思維誤區的影響,群眾普遍存在重進場務工、輕在鄉農耕的思想,個別農戶甚至直接將土地拋荒,發展現代農業的社會氛圍和思想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主要措施及建議意見。
1.建立現代農業管理服務機制。突出農業的基礎地位和首要地位,對各規?;洜I家庭農莊和合作社在政策扶持、財政支持上予以傾斜,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服務機制。一是改善行政管理職能,增強服務功能,加強行政公共服務,積極倡導“一線工作法”,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二是強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與服務,著力推動農產品的市場推廣,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系統。三是推動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建設與服務,著力建成上下貫通、左右相連、渠道廣泛的信息網絡體系,規范信息傳遞制度,確保有質量的信息能準確、快速傳遞,盡快在農業生產及流通中發揮作用。
2.優化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加強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重點建設好四個基地,即油茶基地、蔬菜基地、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重點推進“三品”的開發,一類是以魚、蟹、蝦等為主的特色產品,重點抓好蘇蓼垸中各村發展此項產業,使高家莊等水產養殖基地的輻射作用不斷加強,爭取健康養殖達到5000畝以上。二類是以有機無公害蔬菜為主的綠色產品,把東城生態椒、東城紅薯粉、淺池蓮藕等品牌打出去,爭創特色產品注冊品牌3個以上,1個以上省級品牌。三是以優質稻米、良種油茶、有機蔬菜為主的高附加值產品,力爭成為全省一個知名度較高的優質稻生產基地,創建一個規模較大的良種油茶種苗基地,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4000畝。
3.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利用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平臺,積極與湖南農大、中南林科大等高等院校開展對口技術合作,建立建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例如對東城生態椒除進行鮮椒出售、整椒包裝外,同時制作辣椒紅素、辣味素、辣子油、以及辣椒營養粉等深層次產品。重點扶持雪峰山油茶基地,加大油茶種苗研究、開發及生產力度,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建成一個500畝左右的油茶種苗基地,一個10000畝的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好一個油茶加工廠,形成毛油提煉、茶殼、茶粕綜合利用的油茶深加工體系。
4.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我鎮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和社會資金投入,提升農業規?;洜I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技術上重點扶持、政策上重點傾斜、人才上重點照顧”等優惠措施,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民農業生產風險,增加農業收入,提高農業規?;?、產業化、集約化水平。
5.加快發展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充分利用我鎮“山”、“水”資源優勢,建設好蘇蓼垸的“五縱十二橫”水利景觀建設,加大對黃龍河、鐵爐湖、夾河的開發力度,逐步實施以“廣種樹、多栽花、不露黃”為主要內容的“百千萬綠色愿景工程”(綠化百條鄉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萬戶農家庭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精心打造省會長沙旅游度假的新亮點,將東城打造為“人在林中、房在綠中”的河東綠色明珠。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__”,讓這一概念走入公眾視野。20__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__》正式公布,對于中國來說,這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述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經過近5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世界規格、規模的臥式車床制造企業,中國大型數控車床、精密軋輥磨床的主導生產企業。目前在全國機床工具行業的5000余家企業中,被中國機床工具協會評為綜合效益第15強,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船舶、風電、石化、鐵路、軍工、冶金等眾多領域,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擁有企業技術中心1所、境外研發中心3所,先后承擔了多項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共申請專利212項,其中發明專利72項,實用新型專利140項,授權專利共172項。此外,星火機床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多家公司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開發出了數十種新產品,特別是數控大型臥式車床技術在國際上屬于水平。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星火機床就制定了《計算機應用系統初步設計》方案,建立了企業內部局域網,相續又實施了cad甩圖板工程和辦公自動化oa項目,基本實現了電子化工作流程;從20__年開始,企業又陸續實施了3d設計工程和plm項目,為兩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礎。20__年法國研發中心開始研制“spark++”簡易數控系統,部分功能在普及型數控機床中已經得到應用,為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20__年,星火機床率先在機床工具行業“客戶個體化定制”方面,通過互聯網+機床,開始建設“星火樂高”項目。
一、“星火樂高”項目定義及實施背景。
1、“星火樂高”項目的定義。
(1)樂高起源于丹麥,是英文“lego”的譯音,是一種利用不同顏色的塑膠積木,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拼插出變化無窮造型的玩具,也被稱為“魔術積木”。
(2)“星火樂高”是星火機床依據“魔術積木”原理,結合機床結構特點,深度挖掘客戶對機床要求的模糊語言及顯性語言,對其進行數據化轉換,通過對原有模塊的進一步數據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定制的系統平臺,開啟中國機床行業互聯網+時代。
2、“星火樂高”項目的實施背景。
在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傳統的銷售和制造模式已無法適應客戶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和同業企業間的市場競爭。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制造業薄利時代的到來,星火機床依據企業自身特點,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互聯網思維,研究具有時代和行業特色的“基于機床企業個性化產品定制系統”,利用大數據云平臺將冷冰冰的機床與沸沸揚揚的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使銷售與設計兩端同時觸網,形成開放式的客戶參與“設計+分享”的個性化定制與批量生產,按產品系列和零部件類型實現線上線下雙向交易,打造一個引領時代的全球工業服務數字平臺,以此達到大營銷、大服務的目的。
二、“星火樂高”項目實施基礎及內容。
1、“星火樂高”項目的實施基礎。
產品數字化、模塊化是企業實現個性化產品定制的重要途徑,星火機床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實施了以圖文檔管理為手段的“按方抓藥、缺藥補藥”的藥匣子工程,經過數十年的數據積累和專利轉化,梳理出了數十個產品系列和上百個產品模塊,具備滿足客戶網絡化個性定制的基礎。
2、“星火樂高”項目的實施內容。
“星火樂高”項目以客戶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車床“一圓一直”的結構特點,從加工范圍、長度、重量、精度等顯性數據入手,充分挖掘機床的隱形數據、相對數據和絕對數據,利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和產品配置理論,將產品模塊按規則劃分為共享型、替換型、量體裁衣型、組合型、拼接型等五大系列,以此梳理出以“圓”為基礎的樹狀拼湊魔方架構,形成盡可能多的柔性化變型產品。根據產品零部件清單和產品結構樹,建立既有迅速查詢、存取瀏覽功能,又能確保數據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個性化定制平臺。
“星火樂高”項目通過三層b/s結構、動態網頁、三維可視化插件、數據庫連接等技術組合集成,使其具備以下功能特點:
(1)能夠使非機床專業人士的選擇,達到專業化設計水準的結果;。
(2)能夠滿足客戶選擇自己希望實現功能的結構模塊;。
(4)能夠使客戶選擇的產品進行一系列的性能評估,測試產品是否能夠達到客戶的需求;。
(5)能夠使客戶確認產品后,迅速形成產品零部件清單和產品結構樹圖。
三、“星火樂高”項目實施作用。
1、應用作用。
(1)經營模式的轉變。為企業注入客戶驅動制造、敏捷制造等新的生產經營理念,將傳統的“調查—設計—制造—渠道—服務”鏈條跨越到“訂單+客戶參與的產品定制+電商平臺”的新鏈條,實現企業向“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龍頭”的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
(2)增加市場份額。打破了產品的“訂、產、供、展、銷”的時間、地域限制,采用主動式客戶服務,使企業爭取到了更大的市場和客戶,增加了銷售收入。
(3)降低運營成本。以定單為核心的生產模式將大幅度壓縮供應鏈和庫存,降低采購、銷售及相關業務流程的成本,并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4)快速響應市場。在“需、產、供”一條龍服務中,減少信息反饋環節,極大地方便了企業對市場和客戶需求信息的了解,迅速提高了企業響應市場的敏捷能力。
(5)增強客戶滿意度。產品按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同時客戶直接參與設計方案的確定,并能跟蹤定單的執行情況,提高了客戶的產品服務滿意程度。
2、示范作用。
(1)引領帶動?!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⒙氏却蚱莆覈鴻C床制造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引領我國機床行業進入互聯網時代,通過系列配套措施和兩化深度融合,帶領中國機床企業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智造”。
(2)承接國家戰略?!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厝粫偈挂浴瓣P天經濟區”為中心的中西部企業加快兩化深度融合進程,借助甘肅在陸上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優勢,承接國家“一路一帶”發展戰略,組團向西延伸發展,為西部崛起做出新貢獻。
(3)聯動效應?!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厝粫绊懙絺鹘y的供應鏈模式和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協調機制,為使社會化鏈條和資源有機統一的協同發展,通過渠道整合和項目延伸,“星火樂高”項目將以打造“全球工業服務數字平臺”為契機,推動機床相關配套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化發展。
四、“星火樂高”項目預期效益。
項目完成后,可新增銷售收入3億元,新增稅金1800萬元,新增利潤45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1、直接效益分析。
(1)刺激消費——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通過引導需求想象力,吸引潛在的消費群體,刺激連帶性消費的產生。由于個性化的產品滿足了客戶特定的需求,即使企業不進行市場的細分,也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因此能夠提高產品的銷量。
(2)擴大市場——利用打破了產品銷售的時間和地域限制,實現了產品全球24小時銷售服務一體化,從而增加市場占有率和銷售收入。
(3)降低成本——據中國制造協助網調查,從具體的歷史經驗數據來看,個性化產品定制系統的好處表現為:減少庫存50%以上;降低訂貨成本50%以上;縮短產品生產周期50%;增加銷售收入15%—20%;降低產品成本15%—20%;縮短業務周期50%—70%。
2、間接效益分析。
(1)一方面以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包括產品數據管理、生產計劃管理以及對外協作管理等方面,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地位,增強了品牌效應。
(2)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五、“星火樂高”項目未來展望。
“星火樂高”項目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具有產品展示、訂購交易功能的選型平臺,更是一個與客戶聯系交流的口碑橋梁?!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將會進一步促進網上產品三維動畫展示、自主推介咨詢、在線視頻培訓、遠程診斷等功能的拓展,從而構建以客戶為中心集市場發展、產品發展、銷售服務、客戶供應、客戶培訓為一體的工業服務體系,打造“全球工業服務數字平臺”,提供包括機床回收、再制造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由傳統機床制造商向現代工業服務商的業務模式拓展。最終,構建一個“自由設計、中國智造、全球服務”的新型經營模式。
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__年上半年,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影響,星火機床生產經營環境嚴峻,工業生產、產品銷售、企業效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導致新產品開發和信息化項目資金投入不足,“星火樂高”項目受制于資金困難,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希望能在項目研發經費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不斷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打造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清城區大力實施市委、市政府三化一園的發展戰略,鞏固樹立工業立區、工業強區、工業富區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大辦工業園區。在抓好招商引資的同時,大力優化工業結構布局,促進了工業產業化進程。據統計,xx年以來,我區先后建設了29個工業園區,共引進項目277個,合同投資金額247.7億元,已落實項目199個,落實率達72%,已動工項目45個,已投產項目154個。
一、成效與做法我區在重點抓好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注重工業結構的優化布局,按照產業化、規?;?、集群化、效益化、特色化的要求,優化工業結構布局,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在做法上有如下特點: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為加快區工業化的建設步伐,發展特色產業,各街、鎮切實加強領導,相繼成立領導小組,設立招商辦,源潭鎮還專門成立了工業園區管理辦公室,主要幫助投資者協調各有關部門,解決相關問題,做好項目的跟蹤服務等系列工作。
2、合理規劃,明確定位。我區根據各街、鎮的工業基礎、區位優勢和發展趨勢,合理規劃,明確工業發展定位,將源潭、龍塘和石角三鎮定位為工業重鎮,在工業發展定位上明確我區重點發展建材陶瓷、紡織制衣、汽車配件、電子電器、電線電纜、冶金制品、玩具飾物等7大支柱產業。
3、科學布局,明確發展重點。在工業布局方面,我區能夠做到各有側重、各有特點。根據各街、鎮的資源和發展基礎的實際情況,我區科學合理優化工業布局。其中,龍塘鎮以發展電子電器、鋁形鋼材加工、汽車配件為主;石角鎮重點以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和再生資源深加工為主;源潭鎮以發展建材陶瓷為主;東城街辦以紡織制衣為主;鳳城街辦以重點發展電線、電纜等支柱產業為主。如源潭鎮,該鎮以清佛公路和銀英公路為中心軸。規劃建設清佛路兩旁連片開發,形成工業走廊,把新馬至大連、秀溪段約xx畝建成為建材、五金、皮革等綜合性產業為主的金沙灘工業小區;秀溪至大撻段約15000多畝建成為建陶工業小區、高橋工業小區。
4、發揮優勢,打造產業集群。我區充分發揮各街、鎮的區位優勢,積極推動特色產業的發展,打造產業集群。源潭鎮充分利用瓷土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優勢,積極招商引資,通過以陶瓷產業為主導,推動其它工業項目的發展,該鎮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陶瓷工業基地已初具規模,目前已吸納11家大型建材陶瓷企業落戶,簽訂合同投資金額30多億元,計劃150多條生產線?,F建成投產有50多條,在建的有22條,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陸續建成投產,初步形成了以建材陶瓷為主的產業集群。石角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我省最大的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和深加工基地。目前該鎮從事廢舊五金、塑料拆解的企業有1000多間,開展五金深加工企業15家,其中銅材10家、鋁材1家、鋼材4家,企業總產值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2%。最近該鎮又引入國家供銷總社投資建立了占地1萬多畝的循環經濟工業園,計劃在23年內把全鎮五金加工回收行業納入統一經營和管理,加快五金深加工業發展,形成以廢舊五金、塑料拆解加工等再生資源產業集群。
5、突出重點,注重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的大項目。在優化工業布局中,區委、區政府十分強調引進規模大、技術高的大項目,尤其注重是引進全國500強甚至世界500強的大企業落戶城區。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我區成功引進了以生產鋼材、不銹鋼制品為主的香港圣力實業有限公司;以生產精密電子、數碼相機、電子玩具為主的香港和記黃鋪集團有限公司;以生產汽車配件的馬來西亞杰雅帝有限公司;以生產陶瓷系列產品為主的廣東匯德邦陶瓷有限公司,以生產國際體育運動器材為主的香港嘉士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等多間在國內、國際上的'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合同投資額都超億元以上,而且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創稅利大。通過對知名大企業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形成羊群效應。
二、困難與問題我區在優化工業結構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但從總體上來看也存在一些困難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引進項目規模不夠大,科技含量不夠高。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共引進的項目有277個,但10億元以上規模的較少只有5個。在引進的項目中大多數都是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而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項目不多,缺少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的企業。其主要原因是當前在珠三角產業轉移過程中由于產業成本增加,大部分效益底、高耗能、科技含量不高的企業紛紛實施產業轉移,相比之下含金量較高的企業在當地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并不急于轉移。此外我區的個別街、鎮與這些企業欠缺聯系、溝通,致使引進工作進展緩慢。
2、產業集群層次低,大多數產業集群尚未發育成熟。除了陶瓷工業城和再生資源基地外,其它的工業項目尚未能真正形成產業集群。主要表現在:首先,集群的競爭優勢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價格、特別是勞動成本低廉基礎上;其次,個體、私營企業小生產管理方式占有相當的比重,不僅工藝設備普遍落后,而且技術熟練工人匱乏,技術水平不高,低質產品比重大。再次,企業外包意識差,分工及產業鏈不完善。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外包意識普遍薄弱,大量小而全企業在同一集群內,盡管行業特點明顯,但行業內部卻缺少細致分工。四是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易大卻難強。由于高素質人才缺乏,分工配套不完善,公司產品供給不足等原因,現有的產業集群大多數沒有形成集群應有的創新機制,企業缺乏自主技術創新的人才、資金、體制和環境基礎。五是地方網絡不健全,企業沒有扎根的土壤。有的產業集群順應了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利用當地區位優勢和低成本的優勢形成了競爭力,集群企業間的聯系是跨國公司間聯系的復制,而非建立在當地社會網絡的基礎上。以上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有潛力的大企業成長,也削弱了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危及集群的自我發展和集群競爭力的提升。
3、個別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土地使用證辦理滯后。一是因為國家嚴格用地審批,使大部分客商的土地使用證至今仍未能辦好手續,阻礙了客商在本地的投資力度。二是個別職能部門服務意識不夠強、服務不到位未能真正為客商解決問題,部分地區客商對此反映較大。
當今社會城市化發展成為主旋律,城市規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城市的運轉在很大程度是完全依賴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煤炭、天然氣、水等能源的日益減少支持著我們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大多以生活辦公中的能源消耗為主而辦公能源消耗占主要部分,辦公室節能成為節約能源的一大戰場。
一、現在的辦公室場所不但建筑面積宏大而且中央空調、裝飾燈具成為必備設備。一到晚上或是重大節假日,燈火通明煞是好看,殊不知需要耗費多少電能?我認為要在辦公樓或著說辦公室中做到節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各級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文件或政策支持,對辦公場所的內裝外裝飾用燈具和空調及耗電設備的大小作出明確規定,并對超標配備的給予罰款或其他處罰。對于執行相關標準的辦公場所給予獎勵。
2、提倡辦公場所的建筑材料必須用節能環保材料,對于用節能環保材料的給予資金獎勵或稅收方面的減免。
3、可以探索對整個辦公樓或商場等大型樓群實行用電總量控制,以月或季度為單位計算總量。
4、延伸到其他行業也是這樣例如企業也要在政策和法。
律層面作出明確規定,對采用新技術環保技術和節能技術的企業給予法律政策上的支持?,F在環保系統執行的以獎代補等政策就非常好,建議將這一政策擴大行業支持。使之成為覆蓋全行業的鼓勵使用情節能源和節能技術的好辦法。
二、水資源缺乏正成為困擾人們的一大難題,現在辦公場所或大型商貿水資源浪費現象也很嚴重?,F在對這一現象的治理從各方面都缺乏相應的措施。
1、我認為對這種公共場所應該實行水量的總量控制,每月或每季度不能超過多少立方。
2、對公共場所實行差額水價,征收比居民要高的水價。
4月12日,匯川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趙薇到匯川區第六小學、第十二小學和第十七小學,就學校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研。
調研中趙薇實地查看了學校教室、食堂、運動場等使用情況,并重點就學校環境衛生、依法治校、安全管理、宣傳工作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標達標情況進行詳細了解。
趙薇要求:要充分認識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分工責任,全力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確保高標準、高質量通過國家評估認定。要積極幫助學校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嚴格依據義務標準化學校建設標準,配齊配足教學設施設備,優化完善教師調配機制,合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區住建局、規劃分局相關負責人隨同調研。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國家和社會為保障收入難以維持最基本生活的農村貧困人口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左右,建立農村困難群眾的低保制度,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對川中某市低保的調查分析。
該市是四川西部成都平原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中等城市,從開始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6個縣市區先后建立和實施了該制度。到9月,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戶數達2.66萬戶,人數達5.48萬人。從該市實施情況來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1)城鄉“低?!睒藴什罹噍^大。農村居民“低?!睒藴蕛H為城市的40%,月均補差為城市的20%,城市居民低保標準最高線為年均1992元/人,低線標準為1560元/人,月均補差為59.25元/人。農村居民低保標準一類為年人均800元,二類為年人均720元,三類為年人均600元,人平補差月最高為20.33元/人,月最低僅10.10元/人,全市農村“低?!比司卵a差僅有10.98元。這點錢只能買少量生活必須品,解決群眾困難的作用十分有限,現行低保政策與實行農村低保的初衷距離存在不小差距。(2)農村居民低保標準低。,該市314.3萬農業人口中,實際收入水平低于國家扶貧辦核定的年人均純收入627元特困戶標準的農戶1135戶,農村居民68136人。按目前該市農村低保標準,全市70.58%的低保戶,人口享受的低保標準低于年人均純收入627元的絕對貧困標準,僅按627元標準,已保戶數僅占應保數的83.38%,而應保數僅占該保人數的79.41%.(3)農村低保資金投入不足。農村低保尚處于地方試點階段,中央和省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很小,根據對該市的調查報告得知,該市、縣(市、區)財政安排的農村低保資金投入僅700余萬元,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較低。近年來稅收體制調整后,縣市區級財政收入增長慢于支出增長,嚴重制約了對農村低保資金投入的增長,使農村低保仍然處于低標準的水平。一些丘陵縣債務沉重、工商稅收不足,農業稅免征后,財政更加困難,對低保投入就更難確保長期落實到位。(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確定難。雖然該市制定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暫行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低收入家庭的房產、儲蓄、有價證券、隱性收入等難以合理核定;二是有勞動能力的保障對象的隱性收入核算難;三是農戶外出務工收入或臨時性收入計算難;四是確定農戶具有法定贍養、撫養關系且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全體人員收入難;五是因危房基本改建導致生活困難的人員是否列入保障對象不明確。
上述的個案,也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從目前全國大多數實施的來看,還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1)農村低保覆蓋的面太小。據統計,截至20我國有2610萬農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還有4977萬農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屬于相對貧困。[1]目前已有581.3萬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約占農業人口0.6%,與全國實際特貧人口3000萬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2)農村基層負擔重。中央財政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上投入少,各地實際采取的都是地方財政和鄉村集體共同負擔的辦法,具體分擔比例視當地經濟情況而定,鄉村經濟條件好則分擔比例大一些,鄉村經濟比較差的則由縣級財政負擔大頭,基層的負擔重。因此,需要在深入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更加系統科學地構建我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體系。
二、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消除城鄉差別、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貫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思想的根本體現,是實現農民國民待遇和社會公平的基本要求。讓人高興的是年農村家庭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多達228.7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39.4%;[3]截止月,全國有15個省,多個縣市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但是,還需要不斷對這一制度進行補充和完善。
1、合理界定低保對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只能是那些生活水平低于或等于國家公布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人群,一般是以家庭人均年收入指標為標準來界定低保對象。具體來講:(1)家庭成員均無勞動能力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無勞戶,如沒有依靠、沒有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2)因災、因病及殘疾致貧的家庭;(3)由突發性自然災害造成生活一時困難或因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生產經營不善而面臨困境的農村居民;(4)有一定的收入來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或等于國家規定的最低生活水平標準的農村居民。農村低保對象界定標準上確有一定困難,如收入難以貨幣化、收入的不穩定性等因素,因此在界定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要以通過最大努力,仍達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線為衡量標準,在較為全面調查了解掌握貧困家庭的成員結構、收入狀況、生活費列出、致貧原因等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的確定,分類別、分情況制定出屬于保障對象的條件與范圍,防止“搭便車”的行為。2、科學確定低保標準。要發揮最低保障制度應有的功能,重要的在于要科學制定最低生活標準。世界各國大都以恩格爾定律為依據制定各自的最低生活標準。在確定時要考慮以下幾方面:(1)力爭低標準、廣覆蓋,既發揮效益,實現滿足困難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這一低保制度功能,又體現社會公平與公正。(2)根據地域和發展的不平衡,允許存在層次性和差別性。(3)對于一些情況特殊的低保對象,如孤寡老人和孤兒以及單親家庭可以考慮適當提高標準10~20%.(4)優撫對象的生活困難不應該在低保制度中解決,而應該參照低保制度的保障方式重新設計國家補助制度,標準應該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3、建立較為完善的低保資金保障和籌措制度。資金的.保障與籌措是建立低保制度的核心問題。鑒于此,應及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財政撥款制度,將低保資金列入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的預、決算,做到“年度預算、定期撥付、年終決算、結余流轉”。根據實際情況相對明確中央和省、市、縣、鄉各級財政和村集體分擔的比例,并以社會捐贈和社會互助等作補充。一般中央財政應負擔50%,特別困難的地方中央的負擔比例還可以再提高,余下的部分,鄉村經濟條件差的省與地、縣、鄉三級負擔,負擔比例可為2∶4∶4;鄉村經濟條件一般的縣、鄉、村三級負擔比例各為三分之一或3∶3∶4.并且各級政府應建立低保專門帳戶,專賬要按已定好的分攤比例做好收入賬,中央、省、市、區(縣)各多少。同時,建議將個人所得稅作為支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財源。在發達國家,個人所得稅約占整個財政收入的30%左右,而主要用于社會保障的公共支出約占財政支出的20~30%.另外還可適當開展社會捐贈活動,充分發揮民間慈善團體的作用。
4、完善低保管理體制。建立政府統一協調、民政部門歸口管理、相關部門聯動的管理模式。對基層管理機構和服務網絡要加強建設,要將工作重心下移,夯實基層工作基礎,現在基層單位專項負責的人很少或沒有,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在管理上堅持屬地管理原則,以戶口所在地作為低保救助管理的基本單元,不論貧困人員住在何地,都要納人戶口所在地的鄉鎮統一管理。同時加強檢查和督促,確保低保金及時足額發放。
5、實施相應的配套改革。建立低保制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有相應的改革措施與之配套。(1)完善政策法規,實現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制化、規范化管理。(2)制定與之配套的優惠政策。如對已享受低保救濟但生活仍較困難的村民,可對其子女教育費用等實行減免政策;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經營者實行減免稅金等優惠政策。(3)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鄉鎮企業和組織農村勞務輸出,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從根本上消除農村居民的貧困問題。(4)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政府應高度重視,管理部門要加強同財政、勞動保障、工商、稅務、教育、衛生等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探索實行醫療救助和教育救助等辦法與措施,做好低保工作;社會各界要用理解和愛心,積極認同和參與,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為農村低保提供捐贈和資助,真正形成部門齊抓共管、社會互助互濟的良好社會氛圍。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我區婦女也逐步進入決策管理領域,與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經濟和教育的權利提高,這是貫徹男女平生基本國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幾年來,鄞州區婦女工作在區委、區政府大力重視下,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的比例不斷擴大,婦女整體文化素質得到改善。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一定貢獻。但由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陳舊思想的束縛,我區農村婦女的教育培訓方面都有困難,但我們堅信隨著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區農村婦女的教育培訓將會充滿光明和希望。
一、當前我區農村婦女教育與培訓工作基本情況。
1、結合政府相關以及自身組織培訓工程,依托社會教育資源和婦女教育培訓陣地。按照現代農業建設的要求,圍繞承德的農業主導產業,致力于現代農業新知識、新品種、新技術的培訓,增強農村婦女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化經營能力,引導她們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外向型農業。通過培訓使廣大農村婦女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大顯身手要想解放農村婦女的思想,提高農村婦女的素質,就必須不斷的給她們充電,區婦聯積極結合政府相關培訓工程,如在20xx年7月,我們村委社區就舉辦了“村婦女再就業技術培訓”,20xx年3月又舉辦了縫紉技術等培訓班,培訓方式多樣化,從傳統書面講授到今年的多媒體教育培訓,為了滿足于不同層次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的多技能培訓,并開設了一系列適合農村婦女的技能培訓。
2、整合力量,分類培訓,充分挖掘農村婦女培訓新路各級婦聯緊緊抓住培訓這一核心環節,強化培訓基礎服務工作。以被征地婦女為重點發動各級婦聯組織對農村勞動力資源開展大規模的調查,基本掌握了農村婦女勞動力尤其是被征地婦女的個體素質及培訓擇業意向等。其次加大對培訓信息政策的。發布宣傳和服務力度。為把組織管理網絡延伸至村,在村里設立了婦女培訓聯絡員。把培訓服務送到農村婦女家門口。挖掘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分類實施,逐步建立五種培訓模式。與學校聯運的技能型培訓,與企業聯運的定單式培訓,與有關部門聯動的綜合型培訓,與服務實體聯動的實用型培訓,與基地聯動的實地型培訓。
3、積極推薦,為農村婦女勞動力就業搭建平臺就業是培訓工作的最終落腳點,也是檢驗培訓效果的重要依據。為加快農村富余女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區婦聯把就業推薦與培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優勢,千方百計創造、提供就業崗位。通過借助各職業院校加強女性就業技能培訓,與長沙頤而康職業學校、長沙職校、湘西州職校達成協議,為其免費培訓并負責安排就業,使農村女勞動力走出家門、走向市場、走向富裕。
二、我區在農村婦女教育工作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對農村婦女的教育培訓力度不大,影響工作展開。雖然我們對農村婦女培訓都制定了政策、規劃和具體措施,但在實際工作中,對農村婦女培訓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一,宣傳不到位,行動不到位,對培訓經費、培訓師資、培訓管理、培訓宣傳等具體問題不予以解決,挫傷了基層部門和組織開展農村婦女教育培訓工作積極性。
2、各職能部門資源共享整合不夠,農村婦女教育培訓的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從目前的農村教育與培訓情況看,技能教育與培訓相對較多,其他培訓較少。從培訓組織看,現有的農村教育培訓資源總量不足,檔次不高,難以組織開展技術要求較高的專業技術培訓。從培訓形式看,短期培訓多,簡單工種培訓多,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的訂單式培訓相對少,技術含量高的培訓相對少。從培訓操作看,缺乏成熟的辦法,大部分工作尚處于摸索階段,造成具體培訓實施與考核發證、日常管理辦法的制定存在時間誤差與脫節,影響了培訓的.水平和質量。從就業服務看,全國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網絡還不完善,離城鄉一體化統籌培訓就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影響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整體效果。
3、農村婦女對培訓就業態度不一,轉移就業率低。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富裕鄉鎮的農民家庭生活條件普遍較好,一些富裕鄉鎮的農村婦女不愿通過培訓就業;而一些年齡偏大及欠發達地區的婦女思想觀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勢,認為培訓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培訓后得不到就業保證,拿了證書也沒用,不愿意參加培訓,從而影響了就業轉移。同時,一部分農村婦女對培訓就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隨大流,別人學什么也跟著學什么,缺乏自己的目標,造成少數專業熱門而很多專業冷門,影響了就業。另外,部分農村婦女對政府提供的就業崗位挑三撿四,高不成低不就,這也是造成農村婦女轉移就業率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對開展農村婦女教育培訓工作的建議。
1、整合資源,抓好基地建設。
通過“四個一”來發展婦女技能培訓基地:一是呼吁政府及各職能部門建立一批,為廣大的農村婦女參加正規技能培訓提供保障。二是依托各類學校及企業建立一批,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和企業的培訓資源優勢,到鄉鎮建立技能培訓點,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定向培訓、崗前培訓。三是動員各級婦聯自建一批,各級婦聯應在發展、壯大現有婦聯技能培訓基地的基礎上,使其規范化,能夠成為定點培訓基地,增強為婦女培訓的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四是聯系民間力量建立一批,要加強與女農民企業家、女能手和返鄉務工婦女的聯系,建立各類就業技能培訓基地、致富項目示范推廣基地、創業培訓實踐基地等等。
2、圍繞婦女需要,切實抓好培訓。
農村婦女數量的龐大、分布的廣泛和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滿足培育新型農村婦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開展,在實際操作中要堅持三個原則:
(一)堅持實用原則,培訓內容要與婦女需求結合。要開展調研,明確婦女的培訓需求,開展分類培訓、分層培訓,提高婦女培訓的參與度。重點開展六類培訓:
1、開展創業培訓,引導婦女發展壯大,提升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2、開展務工技能培訓,促進婦女轉移就業;
3、開展種養加實用技術培訓,增強婦女發展現代農業的本領;
4、開展營銷知識培訓,幫助婦女掌握現代營銷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增強網上銷售的能力;
5、開展基層婦聯干部培訓,讓她們更好地發揮“雙帶”的作用。
6、開展文明教育培訓,新型農村婦女不僅要有新技能,更要有新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這樣婦女才能全面參與新農村建設,更好地發揮農村婦女的作用。
(二)堅持實際原則,培訓形式要與婦女實際情況相結合。
1、要重心下移、服務婦女。培訓地點應設在鄉村,方便婦女參加培訓,降低培訓成本。
2、要把課堂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指導相結合,把抽象的理論變為具體的技術,使婦女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學了能用,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
3、要培育典型、示范引導,長期以來,農村婦女有很強的從眾心理,更容易相信身邊人、身邊事,用婦女身邊的典型來教育婦女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通過各種形式、各種途徑來向廣大婦女宣傳創業典型、致富典型,通過典型戶的示范帶動,提高婦女參與培訓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堅持實效原則,培訓目的要與創業增收相結合。通過開展定單培訓、定向培訓、致富項目培訓及農業新技術培訓等,使婦女培訓后能直接受益。要確立轉移也是培訓的理念,繼續深化勞動力轉移工作。一方面,進城務工的婦女通過勞務實踐,經歷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更新了觀念,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學會了各種實用技術,具備了在城市創業定居的條件,同時也可帶動更多的人外出務工;另一方面,一部分務工婦女還學到了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掌握了技術,積累了資金,并返鄉創辦經濟實體,帶動了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為新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是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在國民產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經過30年來的改革開放,我縣的農村經濟同全國一樣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歷屆縣委、縣政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確立了蠶桑、畜牧兩項主導產業,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一是全縣桑園面積達7萬畝,常年發種量15萬張,畜牧業生豬飼養量達49.2萬頭;二是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蠶桑、生豬產業目標從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已形成,畜牧業也通過專業市場、中介組織加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也雛形初現。三是在結構調整中,農民來自糧食的收入趨于下降,畜牧業與經濟作物的比重上升,結構調整真正讓農民在“看得見”中受教育,在“摸得著”中學本領,在“學得會中”得實惠,實現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收。20xx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9063萬元,按參考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7.5%,比“十一五”末期達到6.1億元,凈增加1.8億元,年均增長7.6%,比“十一五”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4個百分點。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45929萬元,較上年增長7.2%。比“十一五”末期達到3.9億元,凈增加0.69億元,年均增長7.3%,比“十一五”計劃確定的年均增長7.2%左右高0.1個百分點。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礙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現狀不愿調。一些人小農經濟意識較強,習慣了“吃一點、賣一點、貯一點”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也有些人滿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調整的主動性。二是怕擔風險不敢調。怕種不好,沒有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的經驗,怕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擔心普遍種植造成價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調。面對滾滾而來的結構調整大潮,一些人消極對待,被動應付心思嚴重,一味求穩、求準、不愿接受一丁點風險,滿足于微調、慢調,具體表現在品種選擇上,只選擇自己熟悉,會種、會養的品種,在調整進度上,看左右、隨大流,沒有一個時間表,調到幾時算幾時。產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傳統習慣勢力影響較大,思想不解放,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機遇意識不強,對“結構調整”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傳教育不到位。
一是廣大農民甚至個別鄉、村干部對種植業、養殖業、退耕還林、還草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大調、快調、多調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非調不可,不調不行的大趨勢認識不清,對結構調整的內涵搞不清。結構調整是農、林、牧、副、漁之間的全面調整,是根據當地實際,按照宜農則農,宜牧且牧、宜林則林的原則調整,而不是種多種少的調整。三是市場波動大,在部分農民中產生了負面影響。
3、農業產業化進程遲緩。
雖然我縣農業產業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我縣所處地理位置,引資融資能力較弱,因而現有產業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的有力拉動,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轉化,產業化進程遲緩。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不太明顯。二是產業化經營體制不完善,農戶與龍頭企業利益連結不緊密。三是主導產業只注重規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優勢,主導產業無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識不強,雖有天然無公害綠色產品但都沒有經過專業機構認證,更無叫得響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五是創新意識不強,新興產業挖掘力度不足,市場敏銳性不夠,總是跟著別人跑,搶站不了市場先機。六是主要農產品加工環節薄弱(加蠶桑、黃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級產品多,高附值產品少;大路品種多,優質新品少,產品結構質量遠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難以參于國內市場競爭。
根據我縣的地理環境、傳統習慣、自然資源、國內外市場多種因素分析我縣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路為:一是繼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集中力量力把蠶桑、生豬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扶持壯大主導產為業的龍頭企業,提高其市場競爭力。二是立足資源、面向市場,圍繞綠色農業開展開發特色產品。三是積極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銜接機制,促使一體化經營健康發展。
1、抓調研、宣傳,切實轉變觀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轉變觀念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前提,今年以來我縣狠抓農業工作調研、宣傳。一是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組織縣直涉農部門一把手赴常州、壽光考察農業產業化建設,進一步開拓視野、更新觀念,認識到自身不足增強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二是深入農村調研,縣級每一名領導都有聯系鄉、村,使我們對本縣縣情有了更深刻認識。三是狠抓宣傳,我縣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標語、網絡等形式宣傳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廣大干部群眾意識到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然要求,農業結構調整的共識在全社會逐步形成。
2、優化農業區域布局。
優化區域化布局,必須因地制宜,才能促使農業規?;a,在這方面縣政府已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先后出臺了《蠶桑產業化實施意見》、《畜牧產業化實施意見》,印發了高效農業示范帶《實施規劃》、《實施方案》,使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有序進行,促使我縣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是根據我縣情況在中高山重點發展畜牧業,在淺丘山區重點發展蠶桑,在川道重點發展優質糧、蠶桑。二是請省、市有關農業、氣象、水文等專家對我縣農業生產資源進一步合理規劃,做到宜桑則桑、宜糧宜糧、宜牧則牧、宜蔬則蔬。三是規劃突出主導產業,扶持后續產業,提升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3、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和產品,大力抓好規?;a基地建設。
主導產業產品是為龍頭企業提供充足優質的原料,是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一是根據我縣實際,確立了畜牧、蠶桑三項主導產業。在主導產業建設上我們首選項目應為畜牧業,其次是蠶桑、設施農業等。二是積極培育后續產業,后續產業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同時又要有市場前瞻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我們現已開發出的蠶桑系列產品。三是主導產業的發展要有品牌意識,力爭使我縣的一些產業產品盡快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農產品。
4、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帶,突出輻射帶動功能。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選準項目、重點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帶動”的發展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通過聚集全縣的人力、物力、財力傾斜投入,加快農業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的推廣普及和農業基礎條件的改善,積極開拓大中城市市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全力打造“綠色”品牌,促進農村經濟整體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見成效”的發展步驟,重點在池河、城關、銀龍、饒峰四鄉鎮19個村建設三大基地、兩大園區,即萬畝蠶?;?、5萬頭畜牧基地和設施農業示范園、觀光農業示范園,使該區域內的產業經濟效益在較短時期內有一個較大幅度的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遞增300元,對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5、創新科技推廣體制,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以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項目建設為契機,我們在業已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如首問責任制,否定報備制,責任追究制、干部職工績效考評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我縣農技推廣的實際,進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縣農技推廣責任制,農技推廣管理職責、基層農技人員績效考評制度,聘用制度,培訓制度及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機制等多項制度,通過加強與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評績效激勵人,嚴格監督約束人,樹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縣農業系統技術指導員敬崗愛業,奮發有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勵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建立起基層農技推廣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6、加大農業投入,強化基礎地位。
當前,我縣農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增強農民和龍頭企業的“造血”功能。一是繼續堅持金融扶持、財政傾斜、部門幫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實處。二是對農業生產進行補貼,把農業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提供和農村教育培訓作為支持重點,通過改善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實現農產品的綠色環保、無公害化,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增強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通過對貸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引導其產業化發展,彌補其產業化經營的資金不足。四是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扶持,農業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生產的質量、效率、效益,增加農業部門科技推廣經費,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必然要求。
7、發展生態農業,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我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結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廣無公害種植、標準化種養、沼氣等生態農業技術。一是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結合市政府實施的月河川道萬畝無公害蔬菜計劃,在城關、池河發展無公害蔬菜4000畝,以此為重點,在全縣逐步全面推廣無公害種植,以降低農藥、化肥使用量,擴大生物技術使用和普及。二是推廣以舍飼養殖為重點標準種養技術,狠抓標準化建圈和人工種草以實現農業內部結構良性循環,降低放牧對自然資源的破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三是推廣生態沼氣技術,為徹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目前我縣已建成萬余口沼氣池,結束了建設農戶煙熏火燎、蚊蠅滋生的生活環境,在村民中反響十分強烈,極大地調動了附近農戶對生態家園模式建設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來講又減少了柴薪使用,鞏固了退耕還林、山川秀美工程來之不易的成果。
我這次通過與村支部書記以及兩委干部座談、個別農戶走訪的方式,對常莊村的人口數量、土地面積、主要經濟來源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尤其是對我村的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及發展方向進行了調研。下面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我于今年開始成為大張家鎮常莊村主任助理,我村已多次召開規模不等、范圍不同的座談會,并深入戶農戶進行走訪,了解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全面掌握該村生產、生活狀況。在調研過程中,宣傳黨的“三農”政策和本鎮關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向,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現場接待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協調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類矛盾糾紛,幫助解決或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和問題,將關系到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及時與村干部探討,在自己作為鎮建設辦主任的職責范圍內力求加快該村的基礎設施和新建工程項目的進程。
(一)經濟發展狀況。
常莊村有村干部8人,中國共產黨黨員51人。全村269戶,戶籍人口1044人,其中勞動力832人。全村共有1100畝土地,人均1.1畝。我村近幾年,響應上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號召,除了發展傳統種植業外,還新建溫室大棚100余畝,引進高科技技術,主要種植瓜果蔬菜,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幫助農民盡早致富發家。另外,我村發揮自己自然資源優勢,積極招商引資,有陳龍食品廠、鑫達塑鋼有限公司、服裝廠、編織袋廠、機械加工廠等5家中小型企業,極大地促進了我村經濟發展,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再就業問題,所以我村與其他村相比,外出務工人員較少。
(二)村級組織運轉情況。
村支部和村委員會運轉基本正常,“兩委會”班子成員團結協作,群眾對他們的工作反映良好。黨組織活動基本正常,黨員能按時交納黨費。黨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村設有幼兒園和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98%以上,電話、自來水均已普及。村里建有自己的電視、廣播網,有2個醫務所、3處文體活動場所和1個村委會圖書室。我村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不惜自己投資,大力支持村小學的教育開展,重視教育事業,認識到科技人才的重要,造福村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農村兩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站)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村干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干群關系緊張,矛盾增多。
(二)、招商引資不注重實效。目前,我們的招商引資務虛的成份還是比較多的,具體表現在形勢多于內容,意向多于合同,合同多于審批,審批多于開工。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招商引資,應該在務實上狠下功夫,使內容更扎實、更豐富。要從客戶、項目、前期洽談等基礎工作做起,寧缺勿濫,切忌貪大求多,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機心理,摒棄假、大、空的東西。實實在在地交一個朋友,談一個項目,簽一個協議。每個區縣市每年能夠洽談4-5個項目,審批2-3家三資企業,開工1-2家三資企業,就可以說在實效上下了功夫。
(三)、在農村文化生活上,農民反映文化生活饋乏,在農村看電視是農民的唯一文化娛樂,農民希望有關部門重視和扶持鄉村文化室、圖書室、活動室的建設,讓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四)、科技作用得到廣大農民認知,但農村科教文化事業建設有待加強。
據調查,農民對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認識。相信科學,渴望技術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共同心聲。但農民感到獲取科技知識的渠道少,學而所用和用而所學之間還存在差距和矛盾??措娨暿寝r民獲取科技知識的主要渠道,農業頻道是農民最喜愛的節目。但農民反映“電視播放農業科技知識時間短,記不住,理解不透”。農民希望村里有個固定的學習場所,能有科技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傳授知識和技術。還應該多發放一些科技書籍和科普光盤,增加致富信息來源渠道。農民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村科教文化事業的投入,普及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多舉辦一些類似“科技之冬”活動。農業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農村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
農村產業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產業部門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因此,需要全方位推進,各方面配合,我認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政府的有效啟動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得以順利進行的組織保證。政府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中的職能表現為:
(1)、確定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從宏觀上協調農業內部各層次、各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引導農業的發展方向。政府確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引導農業的正確發展,是政府宏觀管理農業的首要職能。
(2)、制定產業結構調整規劃。是指政府農業職能部門在科學研究基礎上向農業經營者提供的指導性意見,主要是為農業基礎部門和農民進行結構調整給予科學指導。
(3)、提供公共產品的職能。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最重要的公共產品是農業基礎設施。我村基礎設施十分落后,極大地影響了我村經濟發展進步。加快我村基礎設施建設對我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多方面深遠而現實的意義。
(二)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技創新對農村產業結構的影響,則是通過影響生產技術、消費需求以及出口,即借助于需求結構的變動來實現的,屬于間接影響。在現實經濟中,這兩種影響經常交織在一起,共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當前,要徹底排除科技通向農戶的各種障礙和約束,如信息約束、科技轉化能力約束、風險約束等,在加強農業科研的同時,把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教育相結合。
(三)實現龍頭企業和小企業共同發展。
我村招商引資效果顯著,走在我鎮前列,我們應積極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引進外資,促進我村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對我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具有重要意義。龍頭企業和小企業共同發展是鄉鎮企業的方向?,F在,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成為共識,但龍頭企業的發展只是鄉鎮企業的一部分,在鄉鎮企業發展比較成功的浙江等省份也是龍頭企業和小企業全面開花。甚至好多企業就是家庭作坊,對此現象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因為這部分小企業是龍頭企業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依托,是鄉鎮企業活力所在。龍頭企業的作用不用多說,但龍頭企業的數量畢竟有限,能解決的問題也只是一部分。在扶植企業時,重心應該向小企業偏移,發展這些小的行業可以節約資金、解決就業,也更符合農村實際情況。
通過這次調研,我基本掌握了我村的社會經濟情況,摸清了農民的經濟來源,分析了我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尤其是新形勢下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接下來我需要做的就是付諸實踐,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及時總結,為我村今后的經濟發展工作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1、區域介紹。
城市介紹、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行政區域、人口及城市發展的榮譽(配圖)。
2、區域交通及基礎設施狀況(配圖)。
(1)公路、鐵路、水路、港口和機場。
(2)能源、供、排水、郵電通信、環保、防災等設施。
3、區域發展政策、空間布局和發展方向。
(1)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展政策。
(2)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發展方向(配圖)。
二、項目選址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1、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1)區域的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
(2)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查表(大區域內城市之間比較分析)。
(3)國企、外企和民企(數量、發展現狀、經濟實力、發展方向)。
(4)當地消費能力分析。
2、項目有關行業分析。
三、項目概況分析。
1、項目可行性分析。
政府整體規劃、項目整體規劃、開發思路(配圖)。
3、項目選址地塊的現狀和折遷情況。
4、項目選址分析。
選址地塊交通分析、五通一平分析、地理位置分析(配圖)。
5、項目的評估及效益分析。
投資額、投資面積、投資條件、地價問題、經濟效益分析、社會效益分析。
四、投資建議。
1、能否投資及在什么條件下可以投資。
2、投資談判建議---談判應遵循什么原則,如何談判。
3、投資中應注意的問題。
備注:首頁封面、第二頁目錄。
為扎實推進人大機關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按照學習實踐活動領題調研工作方案安排,縣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組成調研組,于4月4日至6日就我縣當前農業生產及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調研組主要圍繞種植業生產及產業結構調整問題先后深入通州鎮、卡羅鄉、甘寨鄉、平湖鎮等鄉鎮開展調研。在聽取有關鄉鎮工作情況匯報的基礎上,先后查看了通州鎮平里河村的大棚蔬菜種植、金橋村的烤煙育苗移栽,通星村的竹笙種植、新星村的有機高梁育苗種植,卡羅鄉卡羅村曾家寨田煙示范點等。調研中還與鄉鎮干部及群眾座談、交流,了解當前我縣農業生產的現狀、困難和問題,認真收集來自基層的意見和建議。
從調研情況看,各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今年的各項農業農村工作,認真貫徹縣委十屆六次全委(擴大)會和全州春耕生產等會議精神,使今年的春耕備耕工作做到“動手早、抓得實、形勢好”,主要體現在:一是目標任務明確。各鄉鎮在穩定常規農業生產的同時,大興產業結構調整,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重點。如通州今年春耕生產重點是抓好烤煙、早熟蔬菜和糧食生產,明確了今年烤煙面積4300畝,試種1000畝有機高梁,4000畝優質水稻,并將目標任務及時分解落實到各村。二是技術培訓到位,群眾生產技術得到提高。各鄉鎮始終把提高農民種植水平作為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開展各種技能培訓,力求科技備耕,農民的生產技能得到提高。三是認真惠農政策,群眾春耕生產的積極性高漲。受惠農補貼政策及糧食價格的影響,使農業生產比較效益提高,群眾生產積極較高。四是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儲備到位、量足,各鄉鎮農用物資貨源充足,農民選擇余地大,完全能夠滿足春耕生產的需要。五是強化現代農業示范點建設,農技推廣力度加大。各鄉鎮主要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新技術示范,生態家園循環農業示范,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產業強村示范和建立培訓基地等,使現代農業示范有新的特色。
在調研中,各鄉鎮反映了不少困難和問題,有共性的也有個性的,需引起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
種植業生產方面:長期以來,我縣的種植業產業化水平始終難以提升,到目前,除烤煙之外就沒有其他產品可以成規模地進入市場,而烤煙的產量質量由于受政策、投入和市場制約,要將其做大做強的空間小和難度大。近年來,全縣各級各部門都在積極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特別是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進行了許多實踐,涌現出了大戶承包、公司帶動、科技示范、引進外資開發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機制,推動了果蔬、苗木、中藥材、蠶桑、茶、仔豬繁殖、土雞生產等產業的發展。但是這些產業由于沒有真正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在發展中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所選項目沒有很好地體現比較優勢,特色不突出,許多項目都是跟著別人的尾巴走;二是規模小,基地建設滯后,由于規模小,產品在市場上根本占不了份額,沒有規模效益,基地建設也就跟不上,由于沒有規模,形不成專業市場,就更談不上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三是市場開拓力度不大、信息不靈,目前發展的項目,大多數都把眼睛盯住縣內市場,大家都在談市場,但就是沒有專人去闖縣外市場,開拓市場,一些項目只要市場出現供大于求或價位走低,項目就更換門庭,而當市場需求量增加,價位回升時,又出現了無基地、無產品;四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運行機制仍然在封閉保守的個體經營中徘徊,在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布局,資金籌措,市場開拓、產品開發、基地建設、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作用都十分脆弱;加之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契約關系不牢固,誠信原則堅持得不好,抵抗風險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的存在,導致產業規模做不大;五是政策和服務不到位,現階段在貧困地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全依靠市場配置各種資源難度是很大的,完全依靠龍頭企業搞好各種服務也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扶持政策不具體,有的政策落實難度大,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行業的服務也不到位;六是產品加工升值滯后,由于我縣交通路況很差、距中心城市較遠,農產品運輸成本較高,而大多數農產品都是原料型產品,由于加工環節薄弱,農產品的效益扣除成本后利潤空間很小,調動不了農民和企業的積極性。七是農用物資價格漲浮過大,大大超過群眾的購買力,給春耕生產的科技推廣造成嚴重影響;八是由于縣內煤礦生產滯后,煙煤調運較困難;九是資金投入不足,致使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力度和技術跟蹤服務力度不夠,科技利用率低;十四是技術力量缺乏,鄉鎮農技中心人員多,但專業人員少。
結構調整上: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缺乏一定的穩定性,經常出現“一年干一樣”的情況;二是產業結構調整缺乏遠景規劃,發展的措施不夠具體有力;三是缺乏項目啟動資金,使規模產業難以組織實施;四是缺乏產業在全縣的統籌發展,鄉鎮各自為戰的狀況未根本改變。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鄉鎮缺乏對水利工程的管護能力,水利設施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能;二是職能部門因受資金、技術的制約,對水利設施的管護力度不夠,對病險水庫、水渠的除險加固工作跟不上,部份損壞的山塘水庫及溝渠短期內不能得到及時修復,群眾意見較大。
畜牧產業方面:一是缺乏技術指導,群眾養殖科技含量不高,產業成效不明顯。二是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各種貼息政策落實難,群眾缺乏擴大規模的啟動資金,規模養殖難以做大。三是缺乏技術人員,防疫工作服務難以到位,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
我縣的農業發展面臨著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農村合作組織作用發揮不夠、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待提升、農村土地流轉瓶頸制約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進一步強化等方面的問題。為加快推進我縣特色農業發展,切實發揮其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調研組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立足科學發展充分發揮我縣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擴張生產基地規模為基礎,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為載體,以龍頭企業帶動完善利益聯接機制為紐帶,以培育品牌開拓市場為手段,盡快做大做強特色農業,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注重“五抓五突出”:
(一)抓規劃布局,明確特色農業發展的任務目標。著眼推進特色農業發展,重點圍繞山養、茶葉、蔬菜、林果、優質專用糧油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在明確全縣特色農業發展的總體思路、規劃布局、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特色農業生產區的規劃布局和發展目標。
(二)抓政策配套,形成特色農業發展的支持體系。一是財政扶持政策。在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政策的基礎上,制定縣級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政策。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積極引導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涉農金融機構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戶發展特色農業的信貸投入。
(三)抓示范引導,培育特色農業發展的先進典型。為引導和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加大示范基地和園區建設力度,并將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特色農業先進典型,通過新聞媒介、現場會議、農業產業化簡報、新農村建設簡報等多種方式不斷進行總結和宣傳推廣。
(四)抓配套服務,構筑特色農業發展的保障體系。圍繞影響和制約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從產前、產中和產后各個環節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一是產前信息服務。加快農村經濟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網絡終端向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村、專業戶延伸,及時向農民和農業龍頭企業傳遞特色農產品市場需求和政策扶持信息。二是產中技術服務。圍繞特色農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指導,特別是圍繞種養業基地項目建設。三是產后營銷服務。充分發揮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市場開拓方面的獨特優勢,從重點產業和產品入手,大力發展合同訂單農業和產業化經營,有效解決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四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五)抓督導考核,完善特色農業發展的推進機制。圍繞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在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季節,加強對各地特色農業發展的督促、指導;實行特色農業發展調度制度,定期調度通報各地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和進度;實行嚴格考核獎懲制度,把特色農業發展納入農村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考核內容,年終按照考核結果兌現獎懲。
在注重“五抓”的基礎上,著力從“五突出”上下功夫:
一是突出生產基地建設,提高特色農業聚集度和規?;潭?。繼續深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圍繞縣六大農業特色產業產品培植,加大政策扶持引導,加快膨脹生產基地規模,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迅速提升特色農業產業聚集度和規?;?,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二是突出科技創新,提高特色農業附加值和檔次水平。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圍繞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經營,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普及,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檔次水平。
三是突出品牌培育,提高特色農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圍繞特色農業發展,積極開展農業“三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認證和地方名優品牌申報認證,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搞好品牌開發培育和宣傳推介,提高特色農業在市場的知名度、占有率。
四是突出龍頭企業建設,提高特色農業發展帶動能力。圍繞特色農業發展,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為載體,實行領導包保責任制,建成一批農業產業化重大項目,著力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五是突出政策扶持,健全特色農業發展激勵機制。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不斷強化對特色農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加大對特色農業規?;?、農業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農業標準化技術推廣普及、農產品品牌培育推介扶持補助和考核獎勵力度,建立健全特色農業發展的推進和激勵機制,落實政府扶優扶強政策,促進特色農業快速健康發展。
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當前我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我委圍繞這一課題開展了調研。
近年來,縣把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整體推進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來抓,認真貫徹落實各級農業農村政策,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培育形成了畜牧養殖、茶葉、蠶桑、食用菌、高山蔬菜、干鮮果、筍竹兩用林、中藥材等八個農業主導產業。
到20xx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產品基地20多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4個,面積2.8萬畝;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17家。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533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農民從第一產業人均現金收入1903元,比上年增收568元,增幅達42.5%。
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了明顯進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主導產業散亂。
第一,八大主導產業規模都比較小。各個產業20xx年的產值基本在1億-2億之間,其中蠶桑產業年產值是0.81億元,食用菌產業年產值是1.62億元,茶葉產業的產值是1.41億元,最大的畜牧產業,20xx年產值也只有2.26億元。
第二,市場影響力不夠。一方面是中藥材等多個產業沒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不高,最有名的是禽業的"均得利",也僅僅是省著名商標。
另一方面像茶葉產業品牌太多,共有十幾個品牌,但沒有一個品牌在全國,甚至在全省有影響力。
第三,主導產業太多,有的起不到主導作用。比如中藥材產業,筍竹兩用林等產業,一直缺少管理和扶持,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
2、農產品深加工滯后。
一方面,本縣農業產業缺乏深加工,向市場出售的都是農民生產的初級產品,產品附加值低,價格波動大,容易挫傷農民種養積極性。
另一方面,農產品深加工規模都比較小,起不到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如全縣12家茶廠絕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最大的企業日產量也只有幾百公斤。
3、產業發展資金缺乏。
一是財政性資金投入不足,20xx年全縣的農業產業化資金僅有300萬元,與產業結構調整所需求的資金投入差距很大。
二是貸款困難,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許多產業發展都存在資金緊張問題,但由于抵押擔保和信貸規模等問題,缺乏金融部門的支持。
4、農業技術力量薄弱。
目前農業部門與鄉鎮在管理技術人員上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存在管人與管事脫節現象;農業部門、鄉鎮政府缺乏技術人員,有的產業根本就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直接影響對產業的技術指導和農民的收益,從而影響產業的提升。
5、產業用地制約多。
第一是缺少規劃,目前農業產業用地管理無序,出現"農民想批,土地部門不敢批;發生亂搭建,土地部門不好管"的現象;第二是土地指標制約,目前整個用地指標對農業企業支持力度不足,很多企業和產業發展的瓶頸項目得不到擴大,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系統工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當務之急,須著力做好幾下幾項工作:
(一)科學規劃主導產業。
農業主導產業,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和一定的區域影響力,要通盤考慮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提倡發展生產成本低,適宜全縣普通農戶種養的產業。繼續擴大蠶桑規模,解決集中連片問題;整合茶葉品牌,打響"仙都筍峰"牌子;培育畜禽龍頭企業,增強帶動力;穩定菌業生產,著力開發多菌種,尤其是草腐菌;挖掘筍竹潛力,增加產業效益;提升蔬果檔次,解決深加工問題;弘揚傳統特色產業,如黃花菜、土索面、蕃蒔片等一些傳統農產品,代表著一種文化和一段歷史,一定要注意保護。
(二)盡快出臺農村土地流轉指導意見。
農業產業只有規模發展,才具有最大的市場效應和效益,必須改變我縣"零星、分散"的現狀。因此,建議縣政府盡快出臺農村土地流轉的指導意見,切實破解農村土地流轉制約農業產業規模發展的問題。
(三)盡快出臺農業產業標準化生產標準。
產業發展要緊緊依靠標準化,提高產業競爭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要盡快出臺農業主導產業標準化生產標準,提高全縣的農業主導產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四)重視扶持農業龍頭企業。
要重視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解決他們的生產要素制約問題,尤其要優先解決他們項目發展用地。比如繭絲綢的中心繭庫用地。
(五)建立農產品加工功能區。
農產品加工對空氣和水等環境因素要求較高,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的集中加工區,以優化農產品加工環境,引導農產品加工業集約集聚發展。同時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導社會資金向農產品加工領域轉移,增強農產品加工能力,延伸農業發展產業鏈。
(六)加大對低收入農戶的政策扶持。
要重視低收入農戶的增收問題,尤其是低收入農戶集中村農戶增收問題,增加農業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要對他們發展效益農業進行政策性扶持,鼓勵農民創業創新,增加收入。
(七)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
除香菇和茶葉產業有規模市場外,其它主導產業沒有專業市場。必須重視農產品銷售問題,加大投入,加快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經營環境。
xx煤礦經過近六年來的技術改造,原煤核定生產能力由建礦時的xx萬噸/年提升到了目前的xx萬噸/年,而且主要生產系統具有xx萬噸/年的生產潛力,市場銷售形勢持續看好,產銷率連年穩定在95%以上的良好水平。在此條件下,如何抓住當前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有限的開采資源,進一步增加商品煤品種,穩定和提高煤質,提高產品平均售價,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是礦井經營和技術工作應當積極思考的一個重點問題。
本次調研從對礦井當前煤炭品種結構和市場需求情況的分析入手,結合原煤洗選廠項目的實施,對礦井商品煤品種結構的調整進行科學的規劃,并初步排定了實施步驟。
xx煤礦目前核定生產能力已達到xxmt/a,工業儲量xx億噸;生產的煤炭具有三高(高發熱量、高化學活性、高揮發)、三低(低灰、低硫、低磷)的優點,是理想的動力、化工和民用煤,近年來產品暢銷不衰,深受用戶歡迎。
近年來制約礦井進一步提質增效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原煤灰分較高,商品煤品種較少,附加值不高,提價能力有限,不能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原煤灰分情況:礦井田內主采煤層僅一層,局部可采2~3層,夾矸層0~10層,一般2~5層,夾矸平均厚0.75m。巖性以炭質泥巖為主,粉砂巖、泥巖次之。在實行機械化傾斜分層綜采放頂煤采煤法條件下,這些夾矸煤在開采過程中無法剔除,并且在采煤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頂底板的混入,從而使原煤質量變差,造成原煤灰分相應較高。xx省煤田地質局綜合試驗室20xx年7月所作的《xx公司xx煤礦6-2層可選性煤樣綜合試驗報告》顯示,xx礦原煤灰分平均為7.96%。礦井20xx年煤質報表顯示,原煤灰份平均達到了xx%。綜合其它方面的煤質指標,加上開采中的煤質波動,僅能滿足電廠等動力用戶對煤質的要求,而難以達到化工用煤的煤質標準。而目前化工煤比動力煤平均售價高出xx元/噸以上,煤炭質量顯然對企業提價增效形成了嚴重的制約。
原煤品種情況:目前我礦的原煤篩選仍采用螺旋篩分工藝,工藝系統不夠靈活,分級精度低,只有大塊、中塊、小塊、混煤四個傳統品種,不但無法解決原煤質量波動,也無法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更為細致的品種分級。致使開采過程的煤質難以控制,礦井資源回收率低,人工揀矸和地面二次篩選投入大。因而商品煤提價空間狹小,只能供應市場一般動力煤用戶,無法開拓更多的新用戶。
為了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更加充分的利用礦井開采資源,不斷提高礦井經濟效益,我們從20xx年就開始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原煤洗選廠的構想。此后三年,我們本著促進礦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建設原煤洗選廠的可行性進行了多方考察和充分論證。我們認為,建設原煤洗選廠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意義。
1、穩定煤質、提高回采率。通過選煤廠洗選,可以使商品煤質量穩定,提高礦井采煤的回采率,最大限度的保護煤炭資源,避免了因在沒有選煤廠的情況下為了穩定煤質使回采率降低,造成煤炭資源的浪費。
2、增加商品煤品種,提高經濟效益。通過煤炭的洗選加工,使商品煤品種由原來的四個等級增加到五個等級以上,可大幅度提高商品煤售價,拓寬市場,爭取到更多的高品質煤用戶,使企業經濟效益更加穩定,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3、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煤炭洗選流程能夠對篩選出的矸石進行最精確的分選排放,大大減少無效運輸,避免原煤混入矸石,改變矸石山自燃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達到節能減排增效的目的。
4、實現清潔環保生產。選煤廠的生產用水為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井下水,實行循環補充供給,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實現洗水閉路循環,煤泥水不外排,達到廢水綜合利用的目的。
5、社會效益顯著。實行原煤洗選,能夠有效改善礦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企地關系的和諧。
綜上所述,建設原煤洗選廠是實行原煤品種結構調整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促進礦井科學發展,實現提質增效目標的必然選擇。
xx煤礦洗選廠初設方案將洗選能力確定為200萬噸/年,初期可以滿足xx礦生產的全部原煤的洗選任務,同時預留一定能力,可以入選xx煤礦或其它礦井的部分原煤產品。這里僅對xx礦自身產煤的洗選效益進行預測。
根據xx省煤田地質局綜合試驗室20xx年7月所做的《xx公司xx煤礦xx層可選性煤樣綜合試驗報告》,xx礦毛煤粒度在50mm以上占45.07%,25—50mm的占15.25%,13—25mm的占10.21%,13mm以下的占32.47%,這一組數據反映出xx礦原煤塊炭率理論上至少可以達到60%以上(25mm以按照目前初設方案形成的意見,根據市場需求,洗選后的最終產品可分為洗大塊(80mm以上)、洗中塊(80~31.5mm)、洗小塊(31.5~20mm),洗子煤(20~10mm)和末煤(10mm以下不入洗)五個等級。
目前市場對精洗煤產品需求極為旺盛,精洗煤產品不僅是一些特殊行業的必須能源,如陶瓷制造業,還是緊俏的化工原料,如化肥制造、煤制氣等,市場售價不斷飆升。20xx年一季度,xx煤中的精洗大塊、中塊、小塊售價分別達到380元/噸、370元/噸和360元/噸,精洗子煤達到340元/噸,分別比目前相應粒度的大、中、小、混四個普通品種高出40~50元/噸,按xx礦年產量150萬噸,其中30萬噸塊煤進行入洗計算,實行原煤五級篩分洗選后,每年至少增加銷售收入1200萬元以上,同時可大大提高礦井資源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由此可見,建設原煤洗選廠,實行科學先進的品種結構調整,是我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科學發展的有效手段。
根據調研掌握的情況,我們先后委托煤炭工業xx設計研究院完成了xx礦選煤廠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方案,并取得了國家有關部門的立項批文,從20xx年起將該項目列入xx公司投資建設計劃,并完成了各項前期工作,今年4月底即將破土動工建設,力爭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面建成投入試運行。屆時,我們將以洗選工藝為平臺,正式實施礦井原煤品種結構的調整。實施步驟如下。
一個完整的調研報告通常由以下幾部分所構成:調研概況、主要結論、樣本概況、報告正文、營銷建議、附件等。
1、調研說明。
它主要對項目情況,包括項目的背景、調研區域與對象、抽樣方法、主要調查內容、分析技術等主要內容;調研過程,主要對調研人員及具體操作過程的一個簡單說明;質量控制,對公司的控制系統進行簡單說明,為調研結果的準確性提供佐證。
2、樣本概況。
主要對調研對象(即樣本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方面進行分析。
3、主要結論。
它是對調研所得結果的一個簡單、精練的綜合性概述。
4、報告正文。
它是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對調研內容的一個詳細、客觀的分析。
5、營銷建議。
是根據調研結論,對客戶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可供采取的辦法。
6、附件。
包含問卷、圖表、技術細節說明、統計輸出結果顯示、其他。
在具體的調研報告撰寫中,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
1、態度必須客觀調研是市場信息的一種客觀、科學的收集與分析工作,其結論是建立在客觀的事實與數字的基礎上的,因此也要求報告撰寫人員以客觀的態度來闡述調研結果。
2、結論必須鮮明由于調研結論是調研科學性的直接反映,因此,含糊、模棱兩可的結果只能說明調研設計的不科學及調研實施的控制不力。
3、論證必須充分結論的論證一般程序是論據論點結論。其中的論據一般為調研所得的客觀事實或數字。
4、語言必須精煉由于調研報告的信息量較大,因此以最簡短、精煉、明晰的語言對調研結果進行表述,將有利于減少客戶進行分析時的工作量。
5、層次必須明晰它是就兩方面而言的,一是論據、論點、結論之間的層次必須是明晰的;一是對調研問題的闡述必須是層次分明的,問題的闡述可以根據方案中調研問題設置的層次來進行寫作。
根據鎮人大主席團工作要點和主席團會議的安排6月1日早,在鎮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帶領下,對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1、辣椒生產。
栽在5月30日結束。
2、萬壽菊生產。
xx鎮在共種植萬壽菊9000余畝。技術人員在各村委會負責好技術指導,按規格移栽,已結束。
3、南瓜生產。
古城村委會根據自身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等有利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找準市場,由村委會租地200畝,發展南瓜新型產業。5月20日移栽結束。
4、淺水藕生產。
淺水藕生產的生產分別在淑足、海晏2個村委會,種植面積為200畝,3月25日種植結束。
5、水稻拋擺秧生產。
分別在大堵、長橋、大同、捏龍4個村委會完成水稻拋擺秧5000余畝,在4月29日日移栽結束。此項技術能使每畝水稻比常規育苗增產30至100公斤。
1、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使部分農民得到一定得實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所增強。糯白村委會的山外村民小組,前幾年在甜椒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農戶種植甜椒的畝產值超過了烤煙,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種植甜椒的積極性。今年群眾自發種植“甜雜一號”品種400余畝,在市場中尋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獲季節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購。
2、村委會干部的思想觀念有了轉變,有的干部對闖市場充滿了自信心。特別是古城村委會干部,根據村委會土地少的現實情況,努力發展高效農業,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畝種植南瓜,自發地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3、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戶xx。這兩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集中力量發展辣椒產業,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張友清在長橋村委會建廠,到我鎮發展辣椒產業;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積極到xx簽訂20xx畝辣椒合同。
1、群眾的整體素質弱,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弱,對市場認識不足,對政府依賴心較強。我鎮經濟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部分群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緩慢,滿足于傳統的小農經濟,缺乏大市場意識,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持懷疑、觀望態度,就是在村組干部的勸導下,種植萬壽菊、青刀豆等產業,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吃虧;還有的農戶,今年種植辣椒得到實惠,如果明年種植辣椒吃虧,就對辣椒產業持否定態度,接受不了市場變化,害怕失敗,沒有闖市場的意念;再者,在哪一個村委會發展新興產業時,農戶最希望的就是種子錢免費,機耕費用由政府部門埋單,對政府的依賴心理較強,種出來的東西希望政府負責收購并付貨款。
2、群眾的短期盲目性種植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煙市場較好,使栽煙戶得到了實惠,今年絕大多數種植戶種植烤煙的面積比往年多了許多,而對于其他種植產品態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視了市場的變化,不遵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生產。這期間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實力的龍頭加工企業,老板和農戶的誠信度不高。這幾年產業結構調整中來xx發展產業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對種出來的產品如果市場行情好時就收購,如果市場行情不好時就難覓行蹤;同時有的群眾如果市場行情好時,產品的價格比老板的合同價高時,就會自發地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出賣。還有的老板,惡意拖欠群眾的貨款,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4、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特別是蔬菜產業,對水的需求很高,在種植的時候缺水,水庫的水又不下來,沒水澆灌,雨水多時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技術落后。土地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藝發展的趨勢,而現在各家各戶在各自的承包田內,各種各的,不能進行產業布局,沒有形成產品競爭力。農戶的觀念依然是傳統農業觀念,生產技術上也還習慣傳統的耕作方法,如拋擺秧推廣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門沒有補助,有的農戶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傳統技術。發生病蟲害了,沒有群防群治的觀念,也沒有綜合防治的觀念,你打你的農藥,我施我的化肥,最終造成土地越來越瘦,病蟲越來越難防治,生產承辦提高了,但產品的品質、產量卻沒有得到提高。
1、圍繞現代農業生產,逐步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尋找產業發展突破點。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約化、操作機械化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積極引導農戶組成生產合作組織來發展產業,推廣新科技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量爭取資金支持,可以發展田間地窖,同時和水庫部門聯系,協調解決生產用水問題。
3、爭取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大力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加強農民對市場的認知。
為了適應學校的教學計劃,本人作周莊鎮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涉及周莊鎮的自然環境、農業產業結構及其調整。
周莊鎮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并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占55%,屬丘陵地區。有凈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余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系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復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后,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說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饑餓中掙扎。
建國后,生產關系發生了巨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20xx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并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并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戶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群眾發展養殖并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群眾的積極性并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戶,并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家具制作、包工建筑、運輸、收購、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于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后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雇用職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占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后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后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20xx年10月建成并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閑置荒廢的需要。
據20xx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余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里,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余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余戶,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于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巨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于一個良好的有戰斗力的干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于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廣大群眾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由于本地區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群眾有某些意識上的局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范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并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為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么這將不成為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沒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范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么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眾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布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布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著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并舉的農村工業化。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要抓好農產品專業市場規劃建設,有條件的鎮街要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和發展重點,著力抓好市場建設,搞活產品流通,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風險。
(一)宏觀運力靜態結構情況。
1、船舶結構。
年我省擁有營運船舶總數為4856艘、430945載重噸,其中遠洋船舶為5艘、28900噸,分別占總數的0.1%、6.71%;沿海船舶為3艘、3700噸,分別占總數的0.06%、0.86%;內河船舶為4848艘、398345噸,分別占總數的99.84%、92.43%。全省內河船舶的船型、機型雜亂,據不完全統計按噸位分大約有100多種,按船舶外形尺寸分幾乎一船一型,使用機型大約30多種,船舶的平均航速約為6-7公里/小時。從船舶材質結構看,我省絕大多數是鋼質船,但還有一定比例的木質船,約有161艘。能耗高、噪音大、污染嚴重的掛槳機船共有428艘,其中宜春市、贛州市最多,占掛槳機船總數的83.8%,這些掛槳船一般在贛江和“五河”的上游從事短途砂石運輸,其噸位為4-48噸不等。
2、船舶類型結構。
2001年我省年審營運船舶共3504艘、367907載重噸、13135客位,貨船載重噸仍然占據絕對主力,為67.5%,油船占27.5%,特種運輸船舶比例較小,化學品船、集裝箱船、散裝水泥船加起來僅為5%。各種船舶按平均載重噸排序分別為集裝箱390.8噸、油船388.4噸、散裝水泥船300噸、化學品船189.9噸。據了解目前我省常規干散貨船富余約20%,油船富余約200%,客船富余約20%,而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散裝水泥船、液化氣船近幾年雖有一定發展,但仍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我省船舶類型結構亟需調整。
3、船齡結構。
我們以九江市為例,經統計測算,目前九江市運輸船舶平均船齡為12.5年,高過長江流域船舶平均船齡1.7年,最大船齡為33年。拖推船、貨船、集裝箱船超過的有一半以上,說明五至十年內將迎來我省運力結構調整的高峰期。
(二)宏觀運力動態結構情況。
1、貨運船的平均載重噸不斷增加。
我省貨運船舶包括雜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散裝水泥船,這幾年我省的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不斷增加,91年全省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為47.6噸,經過十年的努力貨運船平均載重噸增加了57.2噸,平均每年增加5.7噸。船舶數量逐年下降,由91年的8158艘降至2000年的4182艘,平均每年減少398艘,說明我省船舶結構不斷朝大噸位方向發展,但是與長江流域船舶平均載重噸150噸的水平比,還有較大差距,按我省現在船舶平均載重噸發展速度,還要十年才能達到平均150載重噸的水平。我省私營船舶的平均載重噸差距更大,僅為45.7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2、各類船舶發展情況。
(1)貨船。
改革開放以來,貨船的平均載重噸不斷攀升,“八五”、“九五”期間,水路運輸受公路、鐵路的沖擊,許多貨源棄水走陸,與此同時運力放開發展,社會資金首先選擇進入雜貨船,使我省水路件雜貨運輸的運力遠大于運量,造成雜貨船舶經濟效益低下,有部分船舶改造成油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等。98年洪水之后,長江干線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進入贛江采砂,給我省適合裝砂的貨船帶來了短途運輸的貨源。由于大噸位運砂船的效率較高,近兩年我省的造船廠500~1000大噸位裝砂船訂單不斷,促進我省貨船的結構調整。據了解目前仍有約20%的常規貨船過剩。
(2)拖推船。
我省拖推船發展經過三個階段的結構調整。第一階段從60年至70年初,拖帶船的蒸汽機被柴油機代替,第二階段從70年至90年初,分節頂推船代替拖帶船,以推為主、兼顧拖帶,其代表船型有272千瓦、200千瓦、176千瓦推輪,主要航線于上海至南昌、九江等地干支直達頂推散貨船隊及省內航線的頂推油船隊,成為當時國營航運企業的運輸主力,第三階段從90年至現在,市場發生變化,大宗散裝貨源減少,各航運企業調整經營結構,發展集裝箱船隊、散裝水泥船隊、礦石船隊,三次結構調整都很好地適應市場變化要求,給企業創造了效率。
(3)油船。
我省從1972年開始發展供應油駁,1978年發展運輸油船,從長江中下游及其支流運輸油船開始,拓展到沿海石油成品油運輸船和5艘重油船,2000年全省石油成品油船有214艘、88608載重噸,其中49艘是由改造而來,占油船總數的23%。由于油船發展失控,造成運力遠大于運量。如果按每月3個航次,每年運輸10個月計算,全省每年可形成265.8萬噸運油能力,超過2000年全省水上實際完成油運量75.7萬噸的3.5倍。運力嚴重過剩,出現許多油船曬太陽現象,最近又有不少內河油船改為貨船,從事砂石運輸。
(4)集裝箱船。
集裝箱船由93年開始發展到現在共有24艘、538teu、9380載重噸,平均每年增加了3艘、67teu、1172載重噸集裝箱船。集裝箱船結構調整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舊船改造而來,共有8280載重噸,占集裝箱總載重噸的88.3%,第二階段新建集裝箱船,共有1100載重噸,最近還將投產一艘1000噸的集裝箱船。
(5)化學品船。
我省共有92艘化學品船,其中從事液堿運輸有32艘、5117載重噸,醇類、苯類、酸類化學品運輸共有60艘、21272m3。液堿運輸是由九家航運公司承擔,從94年開始運輸液堿,前五年平均每年以約1千載重噸的速度增加,以后運力數基本不變,其運輸船舶多數是由舊船改造而來,船齡多在15―,最長船齡27年。醇、苯、酸類化學品運輸主要由豐城市第三航運公司承擔,從93年開始經過幾年努力發展到60艘、12300載重噸,平均每年增加5艘、1118載重噸,有27艘是由貨船改造而來占總數的45%,其船齡10―15年,有30艘是95年以后新建的占總數的50%。目前液堿船已基本飽和,而醇、苯、酸類的化學品船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6)散裝水泥船、液化氣船。
目前我省僅有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一家,從2000年開始從事散裝水泥運輸,因市場發生變化,350噸分節駁的貨源基本沒有了,因此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進行運力結構調整,將其改造成散裝水泥船,現有運力900載重噸,正在江西造船廠改建一艘300載重噸散裝水泥船。2001年我省僅有一艘280m3液化氣船,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目前正在籌集資金再建一艘600m3液化氣船,預計明年投產。這兩種專用船發展潛力巨大。
(7)客船。
第三階段從96年至現在受公路、鐵路的沖擊客運逐步向高速化、旅游化、區域短途化方向發展客貨船繼續下降到2000年有高速船17艘、657座旅游船294艘、7243座客貨船21艘、2710座普通客船351艘、6179座普通客船絕大多數從事短途旅客運輸。
(三)微觀運力結構情況。
“九五”期間,省交通廳每年拿出275萬元,用于我省航運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貼息,有力地扶持了我省航運事業的發展。目前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船舶,如集裝箱船、液化氣船、散裝水泥船、部分高速客船、部分油船等,都是在省交通廳扶持下,進行有效運力結構調整的結果。如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依靠省交通廳的貼息和資助資金443.8萬元,銀行貸款200萬元,自籌資金698萬元,集資16.2萬元,用于新建集裝箱船3艘,改建集裝箱船4艘,改建散裝水泥船4艘,建造2艘礦石船,共完成運力結構調整4190載重噸,其中散裝水泥船900噸、集裝箱船1650噸、礦石船1640噸,目前該公司靠這三種運力支撐著企業運作,使公司逐步擺脫困境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公司打算明年繼續進行技術改造,再新增三種專業運輸運力7150載重噸。
注:20是預測數據。
二、我省水路運輸需求分析。
(一)我省水路運輸需求預測。
經調研組分析:我省內河貨運量將呈平穩增長態勢,干散貨的運量比重繼續呈下降趨勢,礦建材料、石油成品油、商品汽車、散裝水泥、液化氣、集裝箱等貨物運量比重將明顯增長,由于礦建材料快速增長的影響,“十五”期間,我省水運貨運量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12%。全省水上客運量將持續下降。
(二)我省水路各種貨物運輸需求分析。
1、干散貨運輸。
干散貨包括煤炭、化肥農藥、糧食、鋼鐵、木材、輕工醫藥產品、機械設備、農林牧漁產品等,2000年水運完成干散貨156.8萬噸,占我省總貨運量的13.3%。我省的電煤都是通過火車運輸,船舶承運的都是生活用煤,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家庭用煤逐漸被液化氣代替,因而煤炭運量逐年下降。江浙一帶是我省船舶運輸木材的目地的,近年來一方面我國增加木材的進口量,以及家具采用復合板、化纖板數量增加,對木材的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吉安、贛州都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減少了木材的砍伐量,因而使木材運量逐年下降。由于我國的糧食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而加入wto的國家都要執行《反補貼條約》,致使我省的糧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因而糧食出口量減少,加上火車取消運糧的附加費,使通過火車運糧食每噸公里降低成本3分錢,最終導致我省船舶運糧數量大為減少。其它的干散貨物,用汽車運輸可以門到門、戶到戶減少了中轉環節,因而導致不少貨物分流到陸上,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干散貨的運量將持續下降。
2、石油成品油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石油成品油75.7萬噸,占我省總貨運量的6.4%,“九五”期年均增長0.4%,近年來,我省一些航運企業采取向外延伸的經營思路,使我省石油成品油運輸由長江中下游及支流拓寬到沿海,2001年光租沿海油船12艘、47369載重噸,使我省石油成品油運輸大幅上升,2001年石油成品油運量突破百萬噸大關,為125.16萬噸,比2000年增加65%,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我省石油成品油運輸量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3、礦石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金屬礦石12.4萬噸、非金屬礦石運輸19.3萬噸,金屬礦石從九江發往省外周邊城市,非金屬礦石由碼頭鎮運至蛤蟆石,“九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4%、17.9%。非金屬礦石是生產廬山牌水泥的原料,2001年受亞東水泥的競爭,致使廬山牌水泥銷量出現負增長,對非金屬礦石需求減少,預計“十五”、“十一五”金屬礦石運量仍將保持較高地增長速度,而非金屬礦石運量增長趨勢減緩。
4、礦建材料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礦建材料781.1萬噸,占全省總貨運量的66.25%。我省的贛江、濱湖的礦建材料資源豐富,特別是黃砂,贛江內本身是個巨大的天然砂庫。由于世界經濟短期回升無望,國家采取刺激內需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策略來拉動經濟增長,使交通基礎建設和城市建設需求加大,而水運在礦建材料運輸上有著其它運輸方式無法替代的優勢,加上長江禁止采砂,以及贛江的黃砂質量好,樂觀地估計我省礦建材料的運量,近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01年完成礦建材料運輸997.2萬噸,比2000年增長27.7%,預計2005年完成礦建材料運輸1571.1萬噸、完成礦建材料運輸2308.5萬噸。
5、水泥運輸。
“九五”期,我省每年通過水運的水泥運量一直維持在2萬噸左右,自從2000年開展散裝水泥運輸以來,當年的運量就完成了14萬噸,比1995年增加了5.6倍。2000年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廠正式投產,年產水泥140萬噸,大部分將通過水路散裝運往長江沿線各省,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有散裝水泥運力900噸,從事瑞昌至南昌散裝水泥專線運輸,由于運力不足,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散裝水泥船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貨損率小、沒有粉塵污染等特點,是今后水泥運輸發展方向。隨著我省沿江城市的水泥專用碼頭的加快建設,其運量會加速發展,預計2005年完成水泥運輸22.5萬噸、完成水泥運輸33.1萬噸。
6、集裝箱運輸。
“九五”期,南昌港集裝箱吞吐量,由95年的495teu,上升到2000年的12792teu,年平均增長91.6%,加入wto后我省的外貿進出口量將會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01年南昌港集裝箱吞吐量比2000年增長15%。隨著集裝箱內貿運輸網絡的即將形成,內貿集裝箱運輸也將在我省展開,按照交通部胡漢湘司長的報告:“國內水路貨物集裝箱化水平將從目前的4.2%,提高到2005年的30%,20的50%”。集裝箱運輸前景廣闊。按年平均增長15%計算,預計我省2005年完成集裝箱運輸2.6萬teu、2010年完成集裝箱運輸5.2萬teu。
7、化工原料及制品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化工原料及制品29.3萬噸,占全省總貨運量的2.5%,雖然占總貨運量比重不多,但發展態勢較好。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9倍,年均增長24%,近期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完成運輸37.4萬噸,到2010年,完成運輸41.29萬噸。
8、石油液化氣運輸。
我省液化氣的主要供應基地是九江煉油廠,該廠年生產量約為13萬噸,對省內供應量不足10萬噸,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液化石油氣消耗量逐年提高,98年全省液化氣消耗量近30萬噸,約有20萬噸由省外調入。據專家預測“十五”我省液化氣用量仍將保持10%年均增長速度,而水運與陸上的鐵路、公路運液化氣比較,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相對安全的特點,給我省水上液化氣運輸帶來了發展機遇,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通過水路運液化氣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以上。
9、商品汽。
車運輸。
我省的昌河微型汽車水路運輸,由省外的汽車滾裝船承擔,2001年完成運輸3000輛,年上半年完成運輸4000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60%。加入wto后,居民小汽車擁有量將大幅上升,商品汽車運量將保持穩定地增長,給我省水路運輸帶來發展商機,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商品汽車運量年均增長率將保持15%以上的速度。
(三)我省水路客運需求分析。
我省水上客運量連續6年下滑,年均下降5.8%,由于我省水上客運沒有實質性改觀,因而下滑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下滑速度與前幾年比,略有減緩,預計“十五”期間,年均下降3.5%,隨著水上旅游業的發展,2005年以后水上客運量將有增長趨勢,預計“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
(一)航運企業普遍存在困難技術改造資金不足。
我省的貨運船約有一半達到老齡結構,預計五至十年絕大多數貨運船將被淘汰,按現有貨運船的一半,約20萬噸,以靜態每載重噸1650元測算,我省運力結構調整資金,估計至少要三億三千萬,然而我省的航運企業普遍存在經營困難,約有60%虧損面,負債率為67.27%,多數企業的負債總額接近資產總額,而原來技術改造資金主要來源的銀行,已改變經營策略:“越富越易貸款,越窮越難貸款”,我省多數航運企業欠銀行的債都還不清,想貸款真是比登天還難,靠職工集資十分有限,想自籌又拿不出資金,因此,船舶技術改造資金不足,使我省運力結構調整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二)運力盲目發展使航運企業效率下降。
由于信息不靈,對市場需求缺乏正確預測,片面追求最大利潤,而忽視市場隨運力與運量平衡關系而變化,出現某種貨物運輸有利可圖大家蜂擁而上。當油運跑火,經營戶紛紛購造油船,最終使供給大于需求,導致運輸船舶實載率下降,運價下跌,使航運企業的效率降低,又引起了新的一輪的供求調整。
(三)航運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我省航道等級低,通航條件差,難于保證貨主的要求,至使許多貨物棄水走陸,如煤炭、糧食、化肥、機械設備、電器等貨物通過水上運輸量逐年減少,使常規散貨船運力過剩。碼頭泊位的結構不盡合理,一方面一些碼頭處于閑置狀態,另一方面有些特種貨源的專用碼頭能力又顯不足,南昌港集裝箱碼頭,是由散貨碼頭改造而成,效率不高。散裝水泥運輸專用碼頭省內僅南昌港一家。液化氣專用碼頭沒有按沿江的城市布局,目前僅湖口、南昌、吉安有液化氣專用碼頭,這些因素都制約我省特種運輸船舶的發展。
(四)現有運力技術狀況落后,標準化程度低。
前些年,交通部大力推廣雙尾技術的船在我省僅有5艘,新建的船沒有一艘是按交通部標準建造的,新投放的運力絕大多數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由于我省航運企業普遍效益不好,自我發展能力脆弱,大多數營運船舶存在老齡化、技術性能低、油耗高、故障率高、船板銹蝕嚴重,為了生存只好帶“病”堅持生產,對安全生產構成重大隱患。
(五)管理體制不順,宏觀調控不力。
江西航運主管部門與其他省市不一樣,在機構設置上有省航運管理局、省航務管理局,出現職能交叉,管理難以到位,船廠的資質技術等級審批權限在省航務局,因而具有行業管理職能的省航運局,無法對船廠經營資質進行源頭管理。2001年交通部8號令《內河運輸船舶標準化管理規定》沒有哪個單位轉發給船廠,這也是我省新建船舶至今沒一艘符合部標準的主要原因。
四、我省內河運力結構調整的對策與主要目標。
(一)對策。
1、要加大航運基礎設施的投入。
內河航運具有占地少、投資省、成本低、許多國家都很重視水運建設,不惜投巨資發展水運,開發運河使主要河流連成網,歐洲的.萊茵河和多瑙河原來是不相通,通過修建50至60座梯級船閘把兩河連通。贛江與珠江水系僅相差40公里,只要修建13座梯級船閘,就可以把長江與珠江連起來,這是當今國力條件下可實現的,贛粵運河通航后,將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我省的經濟發展帶來明顯的效益。
2、要加快我省內河航運信息建設步伐。
目前我省內河信息網絡工程,落后于長江流域的其他省,因此當務之急要增加硬件設施的投入,兩年內實現全省聯網,同時開發適應性強的各類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電子政務,定期發布內河運力與運量供求信息,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符合水運市場需求的運力結構上來。
運力結構調整成敗的主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解決船舶建設資金的主要途徑有:一是建議“十五”期間,省廳繼續給予內河航運開發資助政策,加大資助金額,由“九五”的每年300萬元增加到600萬元,繼續給予水運貼息貸款,并由“九五”的每年275萬元增加到550萬元。二是盡快開征水電附加費,以電助航,學習湖南省的做法,爭取省政府的支持,制定《江西省電站閘壩礙航補償管理辦法》。三是盡快制定拆船基金補貼管理辦法,政府采用拆船補貼方法,幫助航運企業進行運力結構調整。企業更新運力時,必須報廢舊船,如報廢的舊船與新建船舶的噸位相同,且符合國家標準化的要求,可得到一定的更新運力補貼費。四是鼓勵和支持我省眾多航運經營戶,以產權為紐帶,走股份化、集約化發展的道路,廣泛吸引社會資金用于運力結構調整。五是降低準入門檻,加速民營經濟進入水運市場,鼓勵民營經濟以各種方式參與水路客貨運輸、碼頭建設、興辦航運公司等,并給予與國有企業同等對待。六是選擇幾家效益較好的航運企業,拿出各自的優質資產來組建一個股份公司,爭取上市,為運力結構調整開拓資金渠道。
4、要用經濟與行政手段,促進運力結構向“四化”方向發展。
2001年交通部印發了《關于航運業結構調整的意見》提出了船舶大型化、船隊專業化、企業集約化、內河船型標準化的“四化”目標。給我省運力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我省的運政、船檢、港監要連起手來,利用各自的管理權限,齊抓共管,把好源頭管理,防止新建的船未達到內河貨運船主尺度系列的標準。與此同時要利用經濟杠桿來調節運力發展方向,對符合“四化”要求的運力投放,給予規費征收的優惠,不符合“四化”要求的運力投放,略增加點規費,使經濟與行政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我省運力有效的結構調整。
(二)主要目標。
根據交通部關于運力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及我省市場需求預計,確定我省內河運力結構總體目標是:
1、2005年前淘汰木質船。
2、2005年至2010年逐步淘汰掛槳機船。
3、逐步提高運輸船舶平均載重噸,到2005年上升到150噸、2010年上升到180噸。
4、2005年、2010年運輸船舶平均船齡分別降到、10年。
5、調整營運船舶的結構,到2005年化學品船、液化氣船、集裝箱船、散裝水泥船專用船的載重噸,占營運船舶總載重噸的比例上升到10%,而石油成品油船的載重噸,占營運船舶總載重噸的比例逐步下降至20%。常規貨船的載重噸下降2個百分點,砂石船的載重噸上升6個百分點。
6、推進運輸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7、開發商品。
汽車滾裝運輸船舶,填補省內空白。
8、淘汰船齡達到規定使用年限的老舊運輸船舶。
(一)宏觀運力靜態結構情況。
1、船舶結構。
我省擁有營運船舶總數為4856艘、430945載重噸,其中遠洋船舶為5艘、28900噸,分別占總數的0.1%、6.71%;沿海船舶為3艘、3700噸,分別占總數的0.06%、0.86%;內河船舶為4848艘、398345噸,分別占總數的99.84%、92.43%。全省內河船舶的船型、機型雜亂,據不完全統計按噸位分大約有100多種,按船舶外形尺寸分幾乎一船一型,使用機型大約30多種,船舶的平均航速約為6-7公里/小時。從船舶材質結構看,我省絕大多數是鋼質船,但還有一定比例的木質船,約有161艘。能耗高、噪音大、污染嚴重的掛槳機船共有428艘,其中宜春市、贛州市最多,占掛槳機船總數的83.8%,這些掛槳船一般在贛江和“五河”的上游從事短途砂石運輸,其噸位為4-48噸不等。
2、船舶類型結構。
我省年審營運船舶共3504艘、367907載重噸、13135客位,貨船載重噸仍然占據絕對主力,為67.5%,油船占27.5%,特種運輸船舶比例較小,化學品船、集裝箱船、散裝水泥船加起來僅為5%。各種船舶按平均載重噸排序分別為集裝箱390.8噸、油船388.4噸、散裝水泥船300噸、化學品船189.9噸。據了解目前我省常規干散貨船富余約20%,油船富余約200%,客船富余約20%,而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散裝水泥船、液化氣船近幾年雖有一定發展,但仍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我省船舶類型結構亟需調整。
3、船齡結構。
我們以九江市為例,經統計測算,目前九江市運輸船舶平均船齡為12.5年,高過長江流域船舶平均船齡1.7年,最大船齡為33年。拖推船、貨船、集裝箱船超過的有一半以上,說明五至十年內將迎來我省運力結構調整的高峰期。
(二)宏觀運力動態結構情況。
1、貨運船的平均載重噸不斷增加。
我省貨運船舶包括雜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散裝水泥船,這幾年我省的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不斷增加,91年全省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為47.6噸,經過十年的努力貨運船平均載重噸增加了57.2噸,平均每年增加5.7噸。船舶數量逐年下降,由91年的8158艘降至20的4182艘,平均每年減少398艘,說明我省船舶結構不斷朝大噸位方向發展,但是與長江流域船舶平均載重噸150噸的水平比,還有較大差距,按我省現在船舶平均載重噸發展速度,還要十年才能達到平均150載重噸的水平。我省私營船舶的平均載重噸差距更大,僅為45.7噸,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2、各類船舶發展情況。
(1)貨船。
改革開放以來,貨船的平均載重噸不斷攀升,“八五”、“九五”期間,水路運輸受公路、鐵路的沖擊,許多貨源棄水走陸,與此同時運力放開發展,社會資金首先選擇進入雜貨船,使我省水路件雜貨運輸的運力遠大于運量,造成雜貨船舶經濟效益低下,有部分船舶改造成油船、集裝箱船、化學品船等。98年洪水之后,長江干線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進入贛江采砂,給我省適合裝砂的貨船帶來了短途運輸的貨源。由于大噸位運砂船的效率較高,近兩年我省的造船廠500~1000大噸位裝砂船訂單不斷,促進我省貨船的結構調整。據了解目前仍有約20%的常規貨船過剩。
(2)拖推船。
我省拖推船發展經過三個階段的結構調整。第一階段從60年至70年初,拖帶船的蒸汽機被柴油機代替,第二階段從70年至90年初,分節頂推船代替拖帶船,以推為主、兼顧拖帶,其代表船型有272千瓦、200千瓦、176千瓦推輪,主要航線于上海至南昌、九江等地干支直達頂推散貨船隊及省內航線的頂推油船隊,成為當時國營航運企業的運輸主力,第三階段從90年至現在,市場發生變化,大宗散裝貨源減少,各航運企業調整經營結構,發展集裝箱船隊、散裝水泥船隊、礦石船隊,三次結構調整都很好地適應市場變化要求,給企業創造了效率。
(3)油船。
我省從1972年開始發展供應油駁,1978年發展運輸油船,從長江中下游及其支流運輸油船開始,拓展到沿海石油成品油運輸船和5艘重油船,年全省石油成品油船有214艘、88608載重噸,其中49艘是由改造而來,占油船總數的23%。由于油船發展失控,造成運力遠大于運量。如果按每月3個航次,每年運輸10個月計算,全省每年可形成265.8萬噸運油能力,超過2000年全省水上實際完成油運量75.7萬噸的3.5倍。運力嚴重過剩,出現許多油船曬太陽現象,最近又有不少內河油船改為貨船,從事砂石運輸。
(4)集裝箱船。
集裝箱船由93年開始發展到現在共有24艘、538teu、9380載重噸,平均每年增加了3艘、67teu、1172載重噸集裝箱船。集裝箱船結構調整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舊船改造而來,共有8280載重噸,占集裝箱總載重噸的88.3%,第二階段新建集裝箱船,共有1100載重噸,最近還將投產一艘1000噸的集裝箱船。
(5)化學品船。
我省共有92艘化學品船,其中從事液堿運輸有32艘、5117載重噸,醇類、苯類、酸類化學品運輸共有60艘、21272m3。液堿運輸是由九家航運公司承擔,從94年開始運輸液堿,前五年平均每年以約1千載重噸的速度增加,以后運力數基本不變,其運輸船舶多數是由舊船改造而來,船齡多在15―,最長船齡27年。醇、苯、酸類化學品運輸主要由豐城市第三航運公司承擔,從93年開始經過幾年努力發展到60艘、12300載重噸,平均每年增加5艘、1118載重噸,有27艘是由貨船改造而來占總數的45%,其船齡10―15年,有30艘是95年以后新建的占總數的50%。目前液堿船已基本飽和,而醇、苯、酸類的化學品船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6)散裝水泥船、液化氣船。
目前我省僅有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一家,從2000年開始從事散裝水泥運輸,因市場發生變化,350噸分節駁的貨源基本沒有了,因此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進行運力結構調整,將其改造成散裝水泥船,現有運力900載重噸,正在江西造船廠改建一艘300載重噸散裝水泥船。20我省僅有一艘280m3液化氣船,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目前正在籌集資金再建一艘600m3液化氣船,預計明年投產。這兩種專用船發展潛力巨大。
(7)客船。
第三階段從96年至現在受公路、鐵路的沖擊客運逐步向高速化、旅游化、區域短途化方向發展客貨船繼續下降到2000年有高速船17艘、657座旅游船294艘、7243座客貨船21艘、2710座普通客船351艘、6179座普通客船絕大多數從事短途旅客運輸。
(三)微觀運力結構情況。
“九五”期間,省交通廳每年拿出275萬元,用于我省航運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貼息,有力地扶持了我省航運事業的發展。目前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船舶,如集裝箱船、液化氣船、散裝水泥船、部分高速客船、部分油船等,都是在省交通廳扶持下,進行有效運力結構調整的結果。如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依靠省交通廳的貼息和資助資金443.8萬元,銀行貸款200萬元,自籌資金698萬元,集資16.2萬元,用于新建集裝箱船3艘,改建集裝箱船4艘,改建散裝水泥船4艘,建造2艘礦石船,共完成運力結構調整4190載重噸,其中散裝水泥船900噸、集裝箱船1650噸、礦石船1640噸,目前該公司靠這三種運力支撐著企業運作,使公司逐步擺脫困境步入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公司打算明年繼續進行技術改造,再新增三種專業運輸運力7150載重噸。
注:是預測數據。
二、我省水路運輸需求分析。
(一)我省水路運輸需求預測。
經調研組分析:我省內河貨運量將呈平穩增長態勢,干散貨的運量比重繼續呈下降趨勢,礦建材料、石油成品油、商品汽車、散裝水泥、液化氣、集裝箱等貨物運量比重將明顯增長,由于礦建材料快速增長的影響,“十五”期間,我省水運貨運量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12%。全省水上客運量將持續下降。
(二)我省水路各種貨物運輸需求分析。
1、干散貨運輸。
干散貨包括煤炭、化肥農藥、糧食、鋼鐵、木材、輕工醫藥產品、機械設備、農林牧漁產品等,2000年水運完成干散貨156.8萬噸,占我省總貨運量的13.3%。我省的電煤都是通過火車運輸,船舶承運的都是生活用煤,隨著生活質量提高,家庭用煤逐漸被液化氣代替,因而煤炭運量逐年下降。江浙一帶是我省船舶運輸木材的目地的,近年來一方面我國增加木材的進口量,以及家具采用復合板、化纖板數量增加,對木材的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吉安、贛州都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減少了木材的砍伐量,因而使木材運量逐年下降。由于我國的糧食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而加入wto的國家都要執行《反補貼條約》,致使我省的糧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因而糧食出口量減少,加上火車取消運糧的附加費,使通過火車運糧食每噸公里降低成本3分錢,最終導致我省船舶運糧數量大為減少。其它的干散貨物,用汽車運輸可以門到門、戶到戶減少了中轉環節,因而導致不少貨物分流到陸上,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干散貨的運量將持續下降。
2、石油成品油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石油成品油75.7萬噸,占我省總貨運量的6.4%,“九五”期年均增長0.4%,近年來,我省一些航運企業采取向外延伸的經營思路,使我省石油成品油運輸由長江中下游及支流拓寬到沿海,年光租沿海油船12艘、47369載重噸,使我省石油成品油運輸大幅上升,2001年石油成品油運量突破百萬噸大關,為125.16萬噸,比2000年增加65%,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我省石油成品油運輸量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3、礦石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金屬礦石12.4萬噸、非金屬礦石運輸19.3萬噸,金屬礦石從九江發往省外周邊城市,非金屬礦石由碼頭鎮運至蛤蟆石,“九五”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4%、17.9%。非金屬礦石是生產廬山牌水泥的原料,2001年受亞東水泥的競爭,致使廬山牌水泥銷量出現負增長,對非金屬礦石需求減少,預計“十五”、“十一五”金屬礦石運量仍將保持較高地增長速度,而非金屬礦石運量增長趨勢減緩。
4、礦建材料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礦建材料781.1萬噸,占全省總貨運量的66.25%。我省的贛江、濱湖的礦建材料資源豐富,特別是黃砂,贛江內本身是個巨大的天然砂庫。由于世界經濟短期回升無望,國家采取刺激內需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策略來拉動經濟增長,使交通基礎建設和城市建設需求加大,而水運在礦建材料運輸上有著其它運輸方式無法替代的優勢,加上長江禁止采砂,以及贛江的黃砂質量好,樂觀地估計我省礦建材料的運量,近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2001年完成礦建材料運輸997.2萬噸,比2000年增長27.7%,預計完成礦建材料運輸1571.1萬噸、完成礦建材料運輸2308.5萬噸。
5、水泥運輸。
“九五”期,我省每年通過水運的水泥運量一直維持在2萬噸左右,自從2000年開展散裝水泥運輸以來,當年的運量就完成了14萬噸,比1995年增加了5.6倍。2000年江西亞東水泥有限公司瑞昌制造廠正式投產,年產水泥140萬噸,大部分將通過水路散裝運往長江沿線各省,九江江海運輸總公司有散裝水泥運力900噸,從事瑞昌至南昌散裝水泥專線運輸,由于運力不足,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散裝水泥船具有運量大、成本低、貨損率小、沒有粉塵污染等特點,是今后水泥運輸發展方向。隨著我省沿江城市的水泥專用碼頭的加快建設,其運量會加速發展,預計20完成水泥運輸22.5萬噸、完成水泥運輸33.1萬噸。
6、集裝箱運輸。
“九五”期,南昌港集裝箱吞吐量,由95年的495teu,上升到2000年的12792teu,年平均增長91.6%,加入wto后我省的外貿進出口量將會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01年南昌港集裝箱吞吐量比2000年增長15%。隨著集裝箱內貿運輸網絡的即將形成,內貿集裝箱運輸也將在我省展開,按照交通部胡漢湘司長的報告:“國內水路貨物集裝箱化水平將從目前的4.2%,提高到年的30%,20的50%”。集裝箱運輸前景廣闊。按年平均增長15%計算,預計我省2005年完成集裝箱運輸2.6萬teu、2010年完成集裝箱運輸5.2萬teu。
7、化工原料及制品運輸。
2000年水運完成化工原料及制品29.3萬噸,占全省總貨運量的2.5%,雖然占總貨運量比重不多,但發展態勢較好。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9倍,年均增長24%,近期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完成運輸37.4萬噸,到2010年,完成運輸41.29萬噸。
8、石油液化氣運輸。
我省液化氣的主要供應基地是九江煉油廠,該廠年生產量約為13萬噸,對省內供應量不足10萬噸,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液化石油氣消耗量逐年提高,全省液化氣消耗量近30萬噸,約有20萬噸由省外調入。據專家預測“十五”我省液化氣用量仍將保持10%年均增長速度,而水運與陸上的鐵路、公路運液化氣比較,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相對安全的特點,給我省水上液化氣運輸帶來了發展機遇,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通過水路運液化氣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以上。
9、商品汽。
車運輸。
我省的昌河微型汽車水路運輸,由省外的汽車滾裝船承擔,2001年完成運輸3000輛,20上半年完成運輸4000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60%。加入wto后,居民小汽車擁有量將大幅上升,商品汽車運量將保持穩定地增長,給我省水路運輸帶來發展商機,預計“十五”、“十一五”期間,商品汽車運量年均增長率將保持15%以上的速度。
(三)我省水路客運需求分析。
我省水上客運量連續6年下滑,年均下降5.8%,由于我省水上客運沒有實質性改觀,因而下滑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下滑速度與前幾年比,略有減緩,預計“十五”期間,年均下降3.5%,隨著水上旅游業的發展,2005年以后水上客運量將有增長趨勢,預計“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5%。
三、我省運力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一)航運企業普遍存在困難技術改造資金不足。
我省的貨運船約有一半達到老齡結構,預計五至十年絕大多數貨運船將被淘汰,按現有貨運船的一半,約20萬噸,以靜態每載重噸1650元測算,我省運力結構調整資金,估計至少要三億三千萬,然而我省的航運企業普遍存在經營困難,約有60%虧損面,負債率為67.27%,多數企業的負債總額接近資產總額,而原來技術改造資金主要來源的銀行,已改變經營策略:“越富越易貸款,越窮越難貸款”,我省多數航運企業欠銀行的債都還不清,想貸款真是比登天還難,靠職工集資十分有限,想自籌又拿不出資金,因此,船舶技術改造資金不足,使我省運力結構調整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二)運力盲目發展使航運企業效率下降。
由于信息不靈,對市場需求缺乏正確預測,片面追求最大利潤,而忽視市場隨運力與運量平衡關系而變化,出現某種貨物運輸有利可圖大家蜂擁而上。當油運跑火,經營戶紛紛購造油船,最終使供給大于需求,導致運輸船舶實載率下降,運價下跌,使航運企業的效率降低,又引起了新的一輪的供求調整。
(三)航運基礎設施落后。
由于我省航道等級低,通航條件差,難于保證貨主的要求,至使許多貨物棄水走陸,如煤炭、糧食、化肥、機械設備、電器等貨物通過水上運輸量逐年減少,使常規散貨船運力過剩。碼頭泊位的結構不盡合理,一方面一些碼頭處于閑置狀態,另一方面有些特種貨源的專用碼頭能力又顯不足,南昌港集裝箱碼頭,是由散貨碼頭改造而成,效率不高。散裝水泥運輸專用碼頭省內僅南昌港一家。液化氣專用碼頭沒有按沿江的城市布局,目前僅湖口、南昌、吉安有液化氣專用碼頭,這些因素都制約我省特種運輸船舶的發展。
(四)現有運力技術狀況落后,標準化程度低。
前些年,交通部大力推廣雙尾技術的船在我省僅有5艘,新建的船沒有一艘是按交通部標準建造的,新投放的運力絕大多數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由于我省航運企業普遍效益不好,自我發展能力脆弱,大多數營運船舶存在老齡化、技術性能低、油耗高、故障率高、船板銹蝕嚴重,為了生存只好帶“病”堅持生產,對安全生產構成重大隱患。
(五)管理體制不順,宏觀調控不力。
江西航運主管部門與其他省市不一樣,在機構設置上有省航運管理局、省航務管理局,出現職能交叉,管理難以到位,船廠的資質技術等級審批權限在省航務局,因而具有行業管理職能的省航運局,無法對船廠經營資質進行源頭管理。2001年交通部8號令《內河運輸船舶標準化管理規定》沒有哪個單位轉發給船廠,這也是我省新建船舶至今沒一艘符合部標準的主要原因。
四、我省內河運力結構調整的對策與主要目標。
(一)對策。
1、要加大航運基礎設施的投入。
內河航運具有占地少、投資省、成本低、許多國家都很重視水運建設,不惜投巨資發展水運,開發運河使主要河流連成網,歐洲的.萊茵河和多瑙河原來是不相通,通過修建50至60座梯級船閘把兩河連通。贛江與珠江水系僅相差40公里,只要修建13座梯級船閘,就可以把長江與珠江連起來,這是當今國力條件下可實現的,贛粵運河通航后,將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我省的經濟發展帶來明顯的效益。
2、要加快我省內河航運信息建設步伐。
目前我省內河信息網絡工程,落后于長江流域的其他省,因此當務之急要增加硬件設施的投入,兩年內實現全省聯網,同時開發適應性強的各類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電子政務,定期發布內河運力與運量供求信息,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符合水運市場需求的運力結構上來。
運力結構調整成敗的主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解決船舶建設資金的主要途徑有:一是建議“十五”期間,省廳繼續給予內河航運開發資助政策,加大資助金額,由“九五”的每年300萬元增加到600萬元,繼續給予水運貼息貸款,并由“九五”的每年275萬元增加到550萬元。二是盡快開征水電附加費,以電助航,學習湖南省的做法,爭取省政府的支持,制定《江西省電站閘壩礙航補償管理辦法》。三是盡快制定拆船基金補貼管理辦法,政府采用拆船補貼方法,幫助航運企業進行運力結構調整。企業更新運力時,必須報廢舊船,如報廢的舊船與新建船舶的噸位相同,且符合國家標準化的要求,可得到一定的更新運力補貼費。四是鼓勵和支持我省眾多航運經營戶,以產權為紐帶,走股份化、集約化發展的道路,廣泛吸引社會資金用于運力結構調整。五是降低準入門檻,加速民營經濟進入水運市場,鼓勵民營經濟以各種方式參與水路客貨運輸、碼頭建設、興辦航運公司等,并給予與國有企業同等對待。六是選擇幾家效益較好的航運企業,拿出各自的優質資產來組建一個股份公司,爭取上市,為運力結構調整開拓資金渠道。
4、要用經濟與行政手段,促進運力結構向“四化”方向發展。
2001年交通部印發了《關于航運業結構調整的意見》提出了船舶大型化、船隊專業化、企業集約化、內河船型標準化的“四化”目標。給我省運力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我省的運政、船檢、港監要連起手來,利用各自的管理權限,齊抓共管,把好源頭管理,防止新建的船未達到內河貨運船主尺度系列的標準。與此同時要利用經濟杠桿來調節運力發展方向,對符合“四化”要求的運力投放,給予規費征收的優惠,不符合“四化”要求的運力投放,略增加點規費,使經濟與行政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我省運力有效的結構調整。
(二)主要目標。
根據交通部關于運力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及我省市場需求預計,確定我省內河運力結構總體目標是:
1、2005年前淘汰木質船。
2、2005年至2010年逐步淘汰掛槳機船。
3、逐步提高運輸船舶平均載重噸,到2005年上升到150噸、2010年上升到180噸。
4、2005年、2010年運輸船舶平均船齡分別降到、10年。
5、調整營運船舶的結構,到2005年化學品船、液化氣船、集裝箱船、散裝水泥船專用船的載重噸,占營運船舶總載重噸的比例上升到10%,而石油成品油船的載重噸,占營運船舶總載重噸的比例逐步下降至20%。常規貨船的載重噸下降2個百分點,砂石船的載重噸上升6個百分點。
6、推進運輸船舶向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7、開發商品。
汽車滾裝運輸船舶,填補省內空白。
8、淘汰船齡達到規定使用年限的老舊運輸船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4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