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開題報告,我們可以梳理研究課題,提出明確定義的研究問題,并規劃好后續的研究步驟。以下是小編根據多年的寫作經驗整理的一些開題報告案例,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二期課改”高中數學新教材已經在全市全面實施,高中數學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耙园l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全面的落實。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在關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同時,關注教師對學生的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布置、批改和輔導,關注數學課外作業對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建構,數學學習過程的體驗,數學能力的形成,學習方式的完善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市教委(基)[20xx]46號文件)指出,要精心設計和選擇作業。要嚴格控制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將提高作業設計能力,加強作業批改與分析作為當前改進作業環節的兩個重要抓手。在基礎性作業的基礎上,可實行分層選擇性作業。作業形式要多樣化,書面作業與口頭作業、操作作業、實踐作業相結合,學生獨立作業與教師指導作業、團隊合作作業相結合。
學生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業的設計與處理的優化與否,對學生的學習效益與學習負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高中學生所面臨的高考升學壓力很大,市面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教輔材料。尤其是數學教學,如果不能對學生的作業從設計布置,到批改輔導進行必要而恰當的優化,就有可能使師生都陷入“題?!敝?,從而加重了教師與學生的雙重負擔,使數學的教與學都變得花時多而效率低。
為此,我們提出《新課程環境下高中數學作業優化策略的實踐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期望對師生都倍感頭疼而又必須每天面對的數學作業進行優化,以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我們認為本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是:數學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平臺。數學教學論認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數學作業都是由數學問題所構成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僅僅是為了復習、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更是為了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運用知識,形成技能和能力,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培養了能力。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如何對數學作業進行優化是困擾著廣大數學教師的一個難題,不少老師在實踐中進行過一些探索和嘗試,如作業的精選,作業的批改處理等,本課題就是在此基礎上,對新課程環境下高中數學作業的優化策略進行系統的研究,課題研究得到的成果對教師的作業處理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隨著“二期課改”的逐漸深化,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視。數學作業作為檢查與評價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理應受到關注。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數學作業對學生數學學習的促進作用,必須在數學作業的優化上做文章,做到既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本課題的研究是在“二期課改”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新嘗試,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以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數學作業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完成時,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形成技能,體驗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教師指定學生在課外完成的習題。本課題所指作業不包括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當場完成的課堂練習。
作業的處理是指教師對學生作業所進行的設計、布置、批改、輔導和講評。
優化從字面上解釋是采取一定措施使之變得優秀。是本課題中,優化的意思是指教師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設計的作業更有針對性,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形成及能力的培養更有效。
國內外對這數學作業的研究,一般是從作業設計、作業布置、作業處理、作業評價等方面進行的,研究論文散見于各種數學教學研究雜志報刊和網絡。新課程實施后,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作業的優化策略。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還不多見,因而我們選擇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我們的研究為了使新課程的新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在學生作業這一教學環節中得到更好的落實,與以往研究的最大不同就是把作業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整合在一起(并不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做作業和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
研究目標。
通過研究對高中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習題精選,作業形成的多樣化,作業的批改與評講,通過實踐研究,形成初步的作業優化策略及作業模式,并在全區加以推廣。
研究內容。
作業是學生學習和建構知識的重要環節,是反饋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因而作業的設計與處理對數學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基本教學技能。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是:
(1)在新課程的環境下,高中數學作業有哪些新的特點,數學作業對完善學生數學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形成和提高有哪些作用。本課題研究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層面上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索,通過調查研究得出初步的結論。
(2)對高中數學作業進行優化處理,是所有數學教師都關心的問題。本課題研究試圖從作業問題的設計與選擇,作業的批改,作業的輔導與講評等方面展開實踐層面上的研究,在實踐研究中形成策略,建構優化作業模式。
研究方法與途徑。
(1)實驗研究法:以“二期課改”高中數學教材為基點,對教材中的習題進行精選。并對情境問題、應用問題、開放問題和研究性學習問題等創新問題加以較多的關注,通過對比實踐,得到研究結論。
(2)調查研究法:通過對教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現行作業處理方式對學生學習的作用;了解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為課題研究提供數據,為課題研究的調整提供依據。
主要研究階段。
(1)起始準備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學習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中學生學習訓練的相關理論,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和整理與課題有關的各類材料,為課題研究做好理論與實踐的準備。
(2)實踐研究階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6月。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進行實驗研究,通過對教師與學生的問卷調查與訪談,積累課題研究的有關數據、資料和案例。
研究中期(20xx年9月)進行課題階段小結,研究組成員交流研究情況和階段成果,對研究實踐進行小結反思,并在此基礎上調整課題研究手段。
(3)總結成果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做好數據處理工作,對課題研究的結果進行總結,撰寫有關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
(4)預計課題完成時間:20xx年9月。為期二年。
(5)預計成果形式:結題報告、論文、案例。
(1)本課題組研究人員結構合理,既有教學研究人員,也有一線教師,對高中數學新教材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研究,為本課題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2)本課題組成員都有著較為豐富的教育科研經歷,多次參與各類級別的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教育科研的能力較強。
(3)素質教育的實施,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全面推廣和我區打造公信教育的行動為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研究人員來自全區不同的高中學校,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實踐基礎。
(4)本課題是在教學理論指導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項行動研究,課題的選題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而且在以往的實踐中,我們都對學生數學作業的優化進行過一些初步的探索與研究,只是由于條件所限,沒有進行系統化的研究。本課題在以往實踐的基礎上,以“二期課改”的理念作為指導,對數學作業的評價功能和教育功能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探索。
[2]管廷祿等.中學數學教育教學論.科學出版社.20xx.7。
[3]鄭君文,張恩華.數學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xx.1。
[4]馬云鵬,張春莉等.數學教育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7。
[5]戴再平.高中數學開放題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2。
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現在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墻。在下午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著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特別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墻,因此,本小組在我市的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關建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閱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群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采訪。
(2)采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內容。
(2)制作網頁。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范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著極端的光亮度對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墻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并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惡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雖然以玻璃幕墻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后卻潛藏著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癥狀,還可以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里,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于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表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5)彩光心理壓力指數。
燈光顏色。
白光黃光綠光藍光紫光紅光黑光。
壓力指數。
100113133152155158187。
(6)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臺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臺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建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多植樹,樹木可以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筑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筑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筑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墻,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著一定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么這棟大樓的反光外墻通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因此這種想法只有在未來實現了。
(提出有待解決和重視的現實問題,論述本研究的價值或重要性)
良好的學習過程應是學生能夠自主地形成學習方向,產生一定的學習動機,具備良好的學習方法的一個過程。物理課堂教學長期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傾向,使教師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傳授,對學生自主形成學習目標的能力培養不足,教學目標逐步演變成教師為學生設定方向,教學活動成為完成教師既定目標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活動缺少了自我需求的驅動,學習動機被動形成,無法良好地支持后續內容的學習,從而導致對學習目標理解不透,重視了知識與能力本身,卻弱化,甚至阻斷了知識與能力與它所要解決的問題的聯系,制約了學生應用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所以,好的課堂教學導入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們自覺地從現象走向發問,從問題走向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同時,也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確立了學習方向,使學生明確研究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確立了清晰的生長點。發揮導入環節的教學功能,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高效,自主,思維活動的脈絡更加清晰,學習效果更加理想。
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導入環節的研究,將課堂導入變成了程式化的過程,缺少了對課堂導入的教育教學功能的思考,使導入環節流于形式,不能在課堂的開端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和心理鋪墊,喪失了激發學習動機的良好機會。而有些教師雖然重視課堂導入環節,但課堂導入環節的效率卻并不高,對導入環節的特點及其作用缺乏明確、合理的認識。所以,如何把握課堂導入的特點,怎樣有效的進行導入,合理發揮導入環節的作用,使它充分發揮在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有必要進行研究的課題。
我們以“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研究”為課題進行探索研究,試圖揭示此環節在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使我們可以充分把握導入環節的教學功能。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范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研究”涉及到三個概念,第一個“中學”;第二個“物理課堂”;第三個“導入”。第一個概念反映了研究的時間范圍,因本課題小組成員是針對初中生進行物理教學,所以,從時間范圍來講,本課題只限于初中階段所涉及的問題。第二個概念明確界定了研究的知識范圍,即針對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活動;第三個概念明確了研究對象。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本課題對這個環節開展研究工作。
本課題主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課堂導入環節應具備哪些基本特征;第二,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方法與實踐活動。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規劃課題”xx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現將本課題研究步驟和舉措安排如下:
第一階段:xx年8月到9月初,課題選題準備階段。
組建課題研究團隊,針對選題提出申請。本次小課題研究的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我們認為,這個環節對學生的課堂學習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其作用不能忽視,但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對這個環節不重視、設計不全面、實施不高效的問題。所以,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商議后,決定選擇了本研究課題,并且由負責人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相關部門申請立項。
第二階段:xx年9月1日到9月20日課題討論及課題開題階段。
課題組成員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實踐經驗,在充分分析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及時開通博客,請求專家指導。九月十日前,撰寫并完成開題報告,進行網上開題。
第三階段;xx年9月20日到xx年1月研究階段。
結合開題報告,制定子任務,確定各子任務研究方法,制定計劃,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明確任務及目標。本課題的研究要突出導入的理論基礎及設計實踐活動,需要有一定的理念支持,所以,加強學習,積極提煉對本課題的研究十分重要。根據實際情況,本次研究階段分為三個時期,現具體安排如下:
前期(xx年9月20日——xx年11月)主要任務是對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的理論及實踐進行調查。
(2)對課堂導入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分析出高效、科學的導入環節應具備哪些特點。分析現有實踐活動有哪些特點及不足。對課堂導入模式進行分類。對恰當的課型進行初步的課堂導入設計,并在博客中分享,對各方案進行分析,進一步完善。
中期(xx年11月——xx年1月)主要任務是對中學物理課堂導入的設計思想進行實踐,分析可能出現的新問題,對實效性進行研究。
(1)收集相關實例,對導入設計思路進行總結,歸納,評價。
(2)對實踐效果進行調查,進一步改進方案,對課堂導入模式進行進步歸納,形成不同課型的一般導入模式進行研究,并以文本形式總結。
后期(xx年1月——xx年5月1日)主要進行課題研究的總結、反思、資料整理,為結題進行準備。
第四階段:xx年5月1日到xx年5月30日結題階段
按要求整理檔案,完成后期工作。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包括:開題報告、調查報告、優秀論文、典型課堂導入設計和結題報告等。
一、課題的提出。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我校提出了目標導學教學新模式教學改革,該模式尊重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顯現。教師通過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控制教學目標、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環節,利用課堂內的資源及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拓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把學習目標、內容在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1.課題研究的目的: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1)通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總結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1、學生成才。學生協作互助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質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信自強、克服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通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后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業務,提升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展。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沙掷m發展。
研究內容:
1、通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范、現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通過示范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并進行實踐、創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秀教學案例。
3、通過不同的目標導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用什么樣的目標導入方式才能激發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導入的優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學習,借鑒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采取什么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獲。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了解各學科、各章節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通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惑。
三、完成課題的條件及人員分工。
(一)人員分工:
課題組組長:梁曉英負責整個課題的組織工作,申報課題并對課題進行論證、總結等工作。
課題組成員:曾憲書負責主抓課題實施研究;劉秉義具體負責材料的積累,實施科研課題的過程管理:其他成員參與編寫教案,聽課、評課,撰寫論文等工作。
(二)進行該項目研究具備的基本條件: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類型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類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2013.9――.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14.2――2014.7)。
(1)匯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采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通過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類型分析完成后,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了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一篇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第一階段):此階段為理論分析階段。明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為接下來的實驗驗證階段確定研究方向。本階段計劃用七周,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課題。
2、查閱文獻資料。
(第二階段):此階段為實驗驗證階段。通過一系列實驗,結合組員間的討論定下論文初稿,再通過指導老師的指導,進行補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報告、論文。本階段計劃用十三周時間,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進行實驗研究,取得實驗數據。
2、整理、總結研究結果。
3、撰寫論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務分工。
1、查閱資料:xx。
2、準備開題報告:xx。
3、撰寫論文:xx、xx。
4、成果展示:全體組員。
中國眾多的名山勝水,不僅自然景觀雄奇秀麗,而且沉積著深厚的文化,閃耀著燦爛的異彩。所謂“中國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蘊涵和引發的文化現象。這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顯著的地位。
中國山水文化具有多層面的價值。當今世界,旅游越來越普遍地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內容,人們以這種活動來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我國風景名勝區遍及全國各地,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旅游業被稱為我國的“朝陽工業”,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的“無煙工廠”,發展旅游業的潛力很大。中國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國風景名勝固有的獨特魅力,幫助人們真正地認識和欣賞她們的美,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游覽我國風景名勝,熱愛我國風景名勝,理解我國風景名勝。這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這是第一層面的價值。中國山水文化保留著歷史的足跡,又是了解中國文化及其發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把游歷與讀書相提并論。許多風景名勝區都保留著豐富的實物資料,生動地體現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發掘中國山水文化的這一層面的價值,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條重要的途徑。發揚中國山水文化中蘊涵的優秀民族傳統,這是它更深的一個層面的價值。
。
由xx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xx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列為xx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準號為?,F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說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赡芏家划敵蓪毩?。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盡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臺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痹O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著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蛇@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說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復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于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盡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占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復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說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系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著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局部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布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全體學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學習經歷。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調查摸底實驗各班學生生物作業情況及學生學力情況,并梳理分類。研究每課時布置作業的數量、質量以及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時間量。
2.研究作業布置與教學三維目標之間的聯系。
3.研究作業的分層設計,豐富作業的形式,重視作業的層次性、差異性、梯度性、可選擇性。
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高中物理一直是學生學習困難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學生到了高二年級尤為嚴重,學困生約占30%——40%,這種現象還呈上升趨勢,這些學生物理學習基礎差,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解決這些現實問題,于是想到了把它作為本次課題來研究,通過研究找到物理“學困生”成因的主要方面及其相應的次要方面,然后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有的放矢的防止物理學困生的產生和物理教學成績的兩極分化。
本課題無論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還是從高考的角度來看,尋找物理學困生的成因,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學困生”的瓶頸,尋找原因及對策,是非常必要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它可為學校優質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徑,實現實踐性突破。還可為老師提供轉化“學困生”的成功經驗,為實現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保障。本課題的創新之處是個案分類研究與共性研究相結合,總結歸納出相應的轉化“后進生”的菜單,提高轉化的有效率。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歸納總結,調查分析,研究出高中物理學困生成因及對策,形成報告材料,交給學校物理互研組,為本學科的老師提供學困生的對策,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能力。
主要研究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學困生”學習現狀和心理現狀的調查研究;
2、物理“學困生”學習特點、學習類型及成因分析;
3、物理“學困生”學習轉化和策略的研究;
(1)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的研究;
(2)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
(3)課題探究式教學的研究;
(4)“學困生”主動學習的策略的研究。 。
4、學校和家長如何形成合力,共同轉化物理學困生。
整個研究過程計劃采用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經過分析研究討論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結論。
本課題計劃用半年多時間,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填寫課題評審書,制定研究計劃,上報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1月至12月:形成結論階段。將形成的初步材料,進一步研究分析,去偽存真,精煉升華,形成一份《高中物理學困生成因及對策研究》的報告交校物理互研組,為學校物理組教師提供參考資料。
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和實施,總結出一份切實可行的轉化物理學困生的科學方法,并以此來轉化物理學困生;預期包括研究過程中的體會及論文;轉化學困生的.有效做法;學困生的學習成果展示等。
一、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在教育目標研究方面比較突出的有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即把教育目標分成三個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正處在發展階段,義務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分別于、頒布,就全國范圍來講,在三維目標的實施途經研究方面是一個難點問題,大家都很關注,有老師在實踐中開展探索,專家和一線的老師對知識與能力的研究比較多,但在如何認識過程、生物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能力目標的具體化、情感價值觀的分類、生物課程中如何有機滲透情感及價值觀教育、特別是三者的有機整合、如何實施三維目標等方面缺少比較系統性的研究,有部分課程專家在有關課程改革的論述中談到過這些問題,如《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基教司組織編寫)、《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新課程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課程與教學論》(鐘啟泉、張華主編)等。
目前國內其它學科如數學、歷史、政治等學科有三維目標實施途徑的研究,關于三維目標方面的理論和論文也較多。但有關生物學科如何實施三維目標方面研究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課題可以填補國內外這方面理論空白,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理論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將進一步豐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元認知理論。同時也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改變推動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基本內容。
(一)研究目標。
1、增強生物教師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意識。
2、使生物教師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
3、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尋找實現生物課堂三維目標的途徑,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通過課題研究培養我校生物青年教師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內容。
1、生物課程“三維目標”的內涵。
2、實現生物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途徑。
3、探索生物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研究重點。
1、生物課程“三維目標”的內涵的研究。
2、實現生物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的途徑。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課程、三維目標、實施路徑。
(二)界定:
1、高中生物課程:“高中生物課程”是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設計的。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3個模塊;選修部分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和“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3個模塊。
2、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爸R與能力”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斑^程與方法”突出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為獲得學習方法和能力發展的過程。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合應該具有的感情體驗;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后應該具有的一種對周圍事物、事件的態度的形成;價值觀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后應該具有的對周圍經濟利益、金錢的看法。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成果。
3、實施路徑:指按照一定的標準,采取一定的方法實現高中生物課程三維目標的途徑。
四、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參考文獻。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通過合理的組織教學過程,既得到教學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
2、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知識的管理者、學習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課程的開發者。強調學習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師生是建構知識過程的合作者,從這些知識出發,開發新的教學方法。
3、弗萊維爾的元認知理論.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是對思維活動的自我體驗、自我觀察、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其實質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
元認知是認知者(如學生)對自己心理狀態、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又是認知主體(如學生)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和調節。它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習能力有重大指導意義。
4、張熊飛的誘思探究教學理論。
“誘思探究教學”提出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的教學思想以及落實這一思想的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即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探索———研究———運用”的因果層次關系去安排教學內容,實現變教為誘、變學為思的目的。
5、華國棟的差異教學理論。
差異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將學生個別差異視為教學的組成要素,教學從學生不同的準備水平、興趣和風格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過程與結果,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主要參考文獻。
《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基教司組織編寫)、《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新課程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課程與教學論》(鐘啟泉、張華主編)、樸雪濤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等。
五、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生物課程三維目標的內涵;實現三維目標的基本途徑;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2、觀察法:對生物教師課堂教學中如何達成教學目標進行觀察,在此基礎上進行研討。
3、個案研究法:本課題擬在我校每學期三個年級分別選取一課開展總課題組教學案例研究,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聽評課活動,探討實現三維目標的途徑以及存在的問題,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或改進教學的方法。
4、調查研究法:課題組核心成員將調查內容設計成調查問卷,調查教師是如何設計三維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途徑等內容,另一方面調查學生對老師課堂教學目標的了解情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課堂氣氛、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及建議等。
5、經驗總結法:就是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總結,揭示實施三維目標的方法、途徑以及教學效果之間的聯系,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內在規律,并撰寫經驗總結,有助于進一步開展課題研究。
1、擬選課題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水平、存在問題,與本人實習、社會實踐、調研的關系,并附主要參考文獻:
國內、外的研究動態:
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已經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今后中國企業不僅要應對國內同行的激烈競爭,還要同世界經濟強家爭奪產品市場。企業對it技術應用的方式與要求,是由其生存環境決定的,在全球經濟1體化、高度競爭、客戶導向、變化迅速、信息化與連通在線化的總體環境下,企業it技術應用,應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體化:與企業及其經營策略、管理體系開發建設1體化。90年代先進企業it應用策略,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作為競爭工具,營造企業的競爭優勢”,這首先就要求企業本身,不是簡單將原有的手工的業務過程“自動化”,而是以it技術來“重規劃”(reengineering)企業的業務過程乃至業務內容與方式,重新規劃客戶及供應鏈上各個合作者的關系,重新規劃企業賴以生存的價值鏈體系或價值星系(valueconstellation),甚至最終改變行業格局。
2、個性化:這不是將舊的運作方式加以保持/翻版的“自動化”,而是前述“創造企業自身獨特競爭優勢”,和適應企業不斷變化要求導致的必然結果?;仡櫄v史,我們可以看到,由“自行開發”到購買大型“通用”商業化系統,再到這種以企業的業務過程規劃為基礎的“量身度做”模式,是1次新的里程碑式的躍進。
3、可變性:不僅是企業規模的變化,還包括業務內容、規則、伙伴、組織架構等隨時隨地迅速變化,這要求it系統本身,必須是“為變化而建造的”。
。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課題題目。
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及推廣建議。
指導教師。
李笑宇。
課題組成員。
盧婧一、閆蒲、石坤、崔暢等。
主導課程。
地理。
相關課程。
化學。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2.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自2017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目的:通過了解“限塑令”的執行狀況及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廣環保購物袋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從而更好地推廣環保購物袋,宣傳環保意識。
意義:1.在研究的過程中,組員們對于環保購物袋會有進一步的了解,提高環保意識。
3.最后,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向同學,家人,以及市民推廣環保購物袋。
任務分工:
組長:閆蒲。
組員及分工:
資料查找:
攝像,拍照:石坤。
。
論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較注意探索的問題的基礎上,寫論文主要是反映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1、課題名稱: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研究。
2、課題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義:
(1)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8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難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擬的。它將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1個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其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1。有感于農村中學在學習方式上依舊停留在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的層面上,不利于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從教育自身需要出發,從學生發展出發,從學校的可持續性出發,提出本課題。
(2)課題提出的目的及意義: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這1課題的研究旨在解決教育實踐和教育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建立已知領域和未知領域的聯結點,反映現有實踐和認識的廣度與深度,反映向未知領域探索和前進的廣度與深度。其義在于: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1?!按龠M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實現學習方式多樣化”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環節,也是各門課程實施的基本理念之1。這種理念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獲取知識,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過去,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由于教學大綱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教學內容和教師,使得教師的教學只能用“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進行。今天,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積極倡導學習方式的變革,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俺浞肿灾?,有效合作,適度探究”等學習方式,將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特色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充分自主引導發現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是教學條件下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充分自主是還學生學習主動權,在學習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本課題的研究,是新課改的需要,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需要,是教師轉變傳統教育觀的需要,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課題研究的內容:
(1)概念的詮釋、界定:
在本課題的名稱中,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學習方式”“變革”“多樣化”。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學習時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變革是指對本質的改變,本課題中所說的變革,是針對學習方式而言。多樣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礎上,出現多元的分化。
(2)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內容:
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大都是以被動接受為主,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老師讓學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很少從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導致出現了課堂單調,氣氛沉悶;學生茫然,漫無目的;教師困惑,苦于導學的現象。這都是學習方式單1所帶來的弊病。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表現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等多個方面。這些方式不是單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諧的、互補的發揮效用。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學習方式將給自身的發展帶來不可限量的潛在收益。
。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采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于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鞭D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队⒄Z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圣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著眼于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后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于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于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withlearningdisabilities”,“studentswithlearningdisorder”等多種。盡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群體也有差別,但關于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床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并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局限于神經學和醫學的范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閱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于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并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后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于學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于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么努力,最終都是失敗,于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羅杰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采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于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并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年**結束后,隨著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銳,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于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鐘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鐘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通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后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于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鑒作用。由于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并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后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即有個性,也有共性??傊?,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各種其他學科的研究也離不開數學。就人類生活來說,我們的衣食住行、經濟生活、休閑娛樂等活動中充滿著數學的味道。就學科研究而言,以經濟學為例,微觀經濟學通過數學的應用為個人和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數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應用涉及到國計民生、政府宏觀管理等方面,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運用數學建立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模型,既可以解釋社會中的很多問題,也可以為人們的決策提供參考。同時,政治經濟學、財政學、經濟史等學科的研究也在很多地方用到數學。因此,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的實施,應社會的需要、個人發展的需要,人們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的數學教學往往局限在數學知識方面,數學的學習通過解決結構良好的、有固定答案的數學題來展開,教學方式也往往以灌輸為主,數學學習結果也以解題的分數作為評判標準。誠然,數學知識是數學學習的基石,但是如果僅僅將數學學習理解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未免對數學的理解狹溢化。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研究性學習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以數學建模、數學探究、數學實驗、數學主題閱讀等為主要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也應運而生。
(一)。
二、課題組組長:王君杰。
成員:王澤琛,王文周,楊帆,白松,閔超。
三、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中國山水千姿百態,可謂得天獨厚;中國又是文明古國,歷代人文薈萃。這自然與人文的兩大特點,孕育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山水文化。中國眾多的名山勝水,不僅自然景觀雄奇秀麗,而且沉積著深厚的文化,閃耀著燦爛的異彩。所謂“中國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蘊涵和引發的文化現象。這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顯著的地位。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山水文化具有多層面的價值。當今世界,旅游越來越普遍地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內容,人們以這種活動來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我國風景名勝區遍及全國各地,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旅游業被稱為我國的“朝陽工業”,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的“無煙工廠”,發展旅游業的潛力很大。中國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國風景名勝固有的獨特魅力,幫助人們真正地認識和欣賞她們的美,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游覽我國風景名勝,熱愛我國風景名勝,理解我國風景名勝。這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這是第一層面的價值。中國山水文化保留著歷史的足跡,又是了解中國文化及其發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把游歷與讀書相提并論。許多風景名勝區都保留著豐富的實物資料,生動地體現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發掘中國山水文化的這一層面的價值,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條重要的途徑。發揚中國山水文化中蘊涵的優秀民族傳統,這是它更深的一個層面的價值。
五、預期成果:
了解山水文化的行成與本質,特點與形態,立足于當下從新時代的高度去理解人與山水的關系。
六、研究方法:
搜集資料,問卷調查。
七、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分為3個小組。
第一組:王君杰,王澤琛負責制定問卷與發放。
第二組:王文周,楊帆整理和搜集資料。
第三組:白松,閔超打印文件及最終整理。
2、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發放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于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二)。
課題題目:我們身邊的水。
組別:高二(**)班。
研究性學習是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吨泄仓醒雵鴦赵航逃母锶嫱七M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研究性學習不僅是國家課程的一部分,還將是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不僅是緊跟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課程,還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與方式,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地名是人們為特定地域所約定的專有名詞,它往往承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歷史內涵。
具有2200多年建城歷史的市區,存在著大量古地名和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老地名。她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人輩出的地理標志和生動寫照。有的.古遺存雖在歷史滄桑中湮沒了,只留下名稱,但后人能憑借這些名稱,勾起對歷史的記憶而尋覓其蹤跡。她是古老的地理座標。大量古老地名的存在,剖視了不同時空的文化層面,是展示歷史的漫漫長卷,也是活生生的時空民生畫卷,理應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
然而,在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地名隨著街道的變遷而消失了,那些與地名息息相關的歷史掌故、人文傳奇也隨之湮沒。但后人可以憑借這些名稱,勾起對歷史的記憶而尋覓其蹤跡。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由于語言和文化是休戚相關的,人們通過研究地名的始源,可以了解關于這個城市的背景。歷史活動,甚至價值觀。
通過地名的研究,有助于在對大量地名進行語詞分析、沿革考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從整體上探索地名的產生、發展及其分布規律,對于實現地名標準化,保護好惠民豐富多彩的地名品牌,并通過地名與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關系的研究,對發展科學、文化、經濟建設可提供重要參考資料;也有助于塑造獨具文化魅力的區域文化形象。
不同地域的地名多是當地民俗文化反映。對地名進行語詞分析,研究地名的民俗語言風格、語源、語音、含義、字形及其演變,有助于地從一個側面了解一個區域的民風民俗。同時,語言的民族性使地名研究為探索民族分布、遷徙、心理、習俗、信仰等提供資料。
通過研究地名可以說明許多歷史問題,對研究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都有幫助。對古地名的位置進行考證,則有助于運用地名推測當地在歷史時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觀,研究區域的開發歷史和地理演變等。
五、調查研究的結果。
街道命名拾零。
地名是活化石,古今街道的命名也不例外,大都反映了當地的歷史、地理、經濟、人文狀況以至風土人情,有些名稱還饒有趣味,現擇要分列如下(有※的是曾用名):
以山河湖州命名。
青山湖大道?東湖路?西湖路?南湖路?北湖路?朱湖路。
章江路?西河路。
朝陽洲中路?揚子洲路?打纜洲路?黃泥洲路?新洲路?里洲路?蓼洲街。
以地名命名。
以姓氏命名。
紐家巷涂家巷夏家巷口解家廠黃家巷盧家巷。
以人名命名。
以美好愿望命名。
以物產命名。
以動物命名。
魚市。
以植物命名。
六、調查研究的心得與體會。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集中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求,適應了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途徑的需求。
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我們發現到我們的教育制度存在著很多漏洞,而這些漏洞可能就是抑制和扼殺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原因。
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以上是我們小組所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歷程中,我們曾煩惱,曾傷心,曾多次遇到荊棘與挫折,但我們并沒有放棄,我們勇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們是這個教育改革的第一個受益者。面對著這份研究報告,我們并不能放下心頭大石,因為我們深知它仍有很多的不足,很多的漏洞。
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學會了真正的思考,以往的學習我們似乎只是死用腦,毫無創新而言,研究的成果是渺小的,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到了學習的更深一層意義:過程才是最重要!
在這次研究中,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組員彼此幫助,互相合作。做好這個課題研究,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做一些事情無論這當中有多么困難,只要我們彼此攜手,共同解決,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雖然這次活動已結束了,但我們對這方面的的研究不會因此擱置,對此呼吁不會結束,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同時對研究性學習有了進一步認識和深刻的體會:開展研究性學習要重視一個“實”字,一要“實際”,二要“實效”,三要“實在”。首先我們經過收集資料,反復思考確定的研究課題比較符合實際。另外,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充分利用我們的課余時間。其次,在實施過程中,作為我們的指導老師也實實在在地指導我們,特別是在起始階段老師對我們的細心指導作用也很重要。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對于我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大有裨益。
總之,高中研究性學習剛剛起步,這是一項與時俱進的教育改革舉措,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的革命,改革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活力,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八街?,可以攻玉”,我們必須不斷地借鑒和吸收課程改革的優秀成果和寶貴經驗,持之以恒地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掌握全新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健康發展。
(三)。
指導教師:***。
課題組成員:***。
目標:希望在本次調查中,樹立節水意識,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內容: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水的用途,水的性質極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與意義:我們通過及時調查分析,發現部分同學沒有形成節水觀念,對于水污染這一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經小組討論確定以我們身邊的水為課題進行學習性研究。
任務分工:論文撰寫:?????????????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調查問卷:?????????????????訪???談:
資料查詢:百度網。
活動計劃:
1月29日-1月3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2月1日-2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員分工。
2月6日-2月11日:開展研究課題。
方???法:
1:對校內學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師詢問采訪,向校外10名家長和學生進行調查,并向受訪者派發問卷(可開展網絡問卷)。
2: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3:將網絡書籍中的相關內容,數據加以分析整理。
4:根據整理內容設立相關報告。
5:修改、整理報告與論文。
可行性:分工明確,組員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關事務,將報告完成。
預期的成果:論文。
(結合實際,附操作點,將調查結果反思等加入其中,運用一些名言,提倡同學們節水)。
總結:同學們實踐能力增強,加強學生節水保護水的意識。
體會:在研究性學習中,同學們鍛煉了實踐組織能力,不僅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也對節水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次調查讓自己有節約的意識行動,從節約每一滴做起,更增強了工作能力,責任感。
教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鍛煉了實踐能力,強化了節水意識。
。
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對學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筆者結合課標、教材的內容以及自身的體會,在對國內外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對髙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進行研宄的問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反思性學習理論、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成為數學課題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范圍日益廣泛。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各種其他學科的研究也離不開數學。就人類生活來說,我們的衣食住行、經濟生活、休閑娛樂等活動中充滿著數學的味道。就學科研究而言,以經濟學為例,微觀經濟學通過數學的應用為個人和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數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應用涉及到國計民生、政府宏觀管理等方面,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運用數學建立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模型,既可以解釋社會中的很多問題,也可以為人們的決策提供參考。同時,政治經濟學、財政學、經濟史等學科的研究也在很多地方用到數學。因此,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的實施,應社會的需要、個人發展的需要,人們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的數學教學往往局限在數學知識方面,數學的學習通過解決結構良好的、有固定答案的數學題來展開,教學方式也往往以灌輸為主,數學學習結果也以解題的分數作為評判標準。誠然,數學知識是數學學習的基石,但是如果僅僅將數學學習理解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未免對數學的理解狹溢化。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研究性學習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以數學建模、數學探究、數學實驗、數學主題閱讀等為主要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也應運而生。
二、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對學生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筆者結合課標、教材的內容以及自身的體會,在對國內外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對髙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進行研宄的問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反思性學習理論、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成為數學課題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
三、參考文獻。
[1]張思明。張思明與數學課題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4-5,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8,98.
[4]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0.
[5]張思明,王尚志。課題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盧萬兵。國內外數學課題學習研究綜述[j].數學教學研究,2007(8):2-4.
[8]馬復。初中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29.
[9]仇金家。中學數學課題學習指導:數學探究、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7-10.
[10]劉來福,李延林。提倡數學實踐激發學生創造[j]數學通報,1998(12):24.
……。
四、論文提綱。
第一章研究的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三、相關概念界定。
1、學習性研究。
2、課題學習與數學課題學習。
3、數學建模。
4、數學實驗。
5、數學探究學習。
6、數學主題閱讀。
第二章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綜述。
二、國內文獻綜述。
1、數學課題學習的意義。
2、數學課題學習的實施。
3、數學課題學習的幾種主要形式。
4、課標中的數學課題學習。
5、教材、刊物中的數學課題學習。
6、數學課題學習的案例。
第三章數學課題學習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
四、反思性學習理論。
五、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
第四章高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及其分析。
一、對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感悟。
1、學生參與熱情高,研究問題緊密聯系實際。
2、家長重視程度高。
3、競賽開放性強。
二、課堂觀察。
1、課堂教學的亮點。
2、課堂教學的缺陷。
三、訪談。
1、針對教師(教研員)的訪談結果及分析。
2、針對學生的訪談結果及分析。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1、數學課題學習對學生發展有促進作用,課題學習與常規教學相得益彰。
2、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3、對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
4、家長支持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但也受考試成績目標的影響。
5、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受時間、師資的影響。
6、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形式較為單一。
7、交流與合作在數學課題學習中尤為重要。
二、建議。
1、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提升自身能力,并盡可能充分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
2、學校要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和師資的優化。
3、教育部門要督促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與教研。
4、積極完善數學課題學習評價體系。
5、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
第六章研究反思。
參考文獻。
五、論文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的基本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一個人自己決定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現實和解釋現實,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自己的頭腦創建的,由于每個人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其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具有差異?!?/p>
學生知識的建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這種建構與學生經驗、信念、問題情境等密切相關。學生不是空著頭腦走進教室的,我們的教學要將學生的學習融入真實情境之中,并使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適應。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利于學生發展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進行指導,為學生的發展一步步地鋪好臺階。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實例,讓學生利用所學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不追求統一的嚴格的標準答案,盡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己有知識水平,通過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從現實中發現問題、解釋現實,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六、研究方法。
觀摩學習、問卷調查、實踐操作。
七、研究內容。
結合自己對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感悟和課堂觀察、師生訪談的情況,筆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七條結論:數學課題學習對學生發展有促進作用,課題學習與常規教學相得益彰;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對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是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家長支持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但也受考試成績目標的影響;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受時間、師資的影響;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形式較為單一;交流與合作在數學課題學習中尤為重要。
八、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作者從觀摩年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論文答辯的情景體會到學生參與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熱情很高,他們很重視這種活動,研究問題與實際聯系緊密,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對教師的訪談、對學生的訪談和課堂觀察來看,學生有著積極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強烈愿望。盡管學生參與數學課題學習的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和參與意識,例如有的同學因喜歡動手操作而喜歡數學實驗,有的同學喜歡通過主題閱讀了解有趣的數學現象。
盡管高中的學習任務較重,學生課余時間不多,但他們愿意拿出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并盡可能地利用相關資源解決問題,這些都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就要求學校、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機會,給予學生必要的輔導和支持,提供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平臺。
九、預期的結果。
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的實施使得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筆者聯系課標、教材的內容以及自身的體會,在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的基礎上,提出了對高中數學課題學習開展現狀進行研究的問題,結合自己對北京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的感悟和課堂觀察、師生訪談的情況,試圖分析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并為數學課題學習的進一步開展提出可行性建議。通過對來自一線的相關資料的研宄得出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并結合實際對教師、學校、教育部門等提出了相關建議。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筆者可就此問題收集更為廣泛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使得該研究所得結論更為可靠、更有參考價值。
通過對研宄結論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觀點: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提升自身能力,并盡可能充分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課題學習;學校要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和師資的優化;教育部門要督促數學課題學習的開展與教研;積極完善數學課題學習評價體系;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最后,筆者對此研究進行了反思,認為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筆者可就此問題收集更為廣泛的資料進行分析,從而使得該研宄所得結論更為可靠、更有參考價值。
十、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第7學期第20周1月8日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指導學生選題,初步查找,收集相關資料。
第7學期結束即1月20日前,由指導教師下達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制定畢業論文(設計)相關計劃。
第8學期第2周結束即2月23日前,學生應完成開題報告,并交給指導教師審閱。指導教師將開題報告電子版統一提交至系里留檔。
第8學期第8周(4月2日-4月6日),我系將組織畢業論文(設計)中間檢查,檢查內容涉及:學生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執行情況;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各環節的跟蹤檢查及改進措施。
學生在第8學期11周結束即4月27日以前完成論文(設計)初稿,并交給指導教師審閱。
學生根據指導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對論文(設計)進行修改,在第8學期14周結束即5月18日以前完成論文的最終定稿,交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評閱,并準備論文(設計)答辯。
初步定在第8學期第15周(5月21日-5月25日)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答辯。
在答辯結束一周內系里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總結并將相關材料和工作總結報教務部備案。
一、研究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四川省對高中階段的課程設置進行大范圍的調整和改革,秋季才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實施。盡管以前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上探討了很多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依然頑強地阻礙著我們的基礎教育,如何對待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正確處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是目前語文新課程深入發展的“瓶頸”之一。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教育。它承擔著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規劃能力的重要任務。這種具有鮮明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須超越傳統的工具化傾向,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已迫在眉睫。
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程改革的關鍵在實施,而實施的關鍵在課堂。新課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預期效果,有兩個關鍵的制約因素,一是教材,二是教師。在教材建設的任務基本完成以后,教師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受傳統知識本位、考試本位的影響,當前語文教學盡管改革不斷深化,課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強,但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性變革,“教什么”和“怎么教”兩個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課堂教學改革的動力機制仍然缺失,語文學科的特色難以凸現。
四川雖然以前沒有進入新課程實驗,但有不少學校和教師對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但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語文課堂仍然滯留于傳統語文教學的框架之內,未能擺脫服務于高考的慣性思維。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面對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沒有形成科學的共識,沒有達成實施課程標準的有效路徑,因此提出“普通高中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的課題研究”并在我校各個年級中開展實驗研究,是為了探討不同類型的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形態,以期達成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課本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學習。所以高效的教學就是使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這也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所倡導的“發展”。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本課題所強調的“有效語文課堂教學”要求課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力求在課堂上構建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品質,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同步協調發展。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指在語文學科基本素養形成的基礎上,使學生漢語言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優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優良閱讀生態的改善,有利于學生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高考。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主要進行“推進有效教學,實施優質教育”的行動研究。
其主要目的有三點:
(一)配合新課改,改變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枯燥無用狀況,給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有效的教學策略。
(二)改變大多數高中教師功利性的課堂教學,還語文教學以本色。許多教師已習慣了根據考點進行教學,可能在思想上無法迅速跟上新課改,本課題的研究可以更為廣泛更為快速地幫助老師們改變舊觀念,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正確的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迅速實現新課改。
(三)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狀態,找回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對語文的無興趣已經是一個極嚴重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總被動地接受考點的機械化重復性的訓練,對處于有個性想創造的年齡段的高中學生,這無疑直接扼殺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讓他們用上口,用上筆,用上心,用上腦,行動起來,實現其主動性,才有興趣,也才能使學生漢語言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使學生適應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高考。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語文有兩個特征,一是其工具性。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是工具,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二是其人文性。文字必然承載著思想內容,這些內容會使學生獲得各方面的知識,受到情感影響或獲得精神力量,這是其人文性特征。學科的特征決定我們學習的方向和內容,所以,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掌握漢語這門工具,同時培養學生獲得較高的人文素養。語文課堂圍繞著實現這一目標去進行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基于此,我們提出“四用”的觀點,在課堂上引導和培養學生“四用”,即“用口、用筆、用心、用腦”?!坝每凇?,指學生能準確流暢地進行口頭表達;“用筆”,指學生能準確流暢地進行書面表達;“用心”,指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感受,達到一定程度的共鳴感;“用腦”,指學生學完課文對內容要進行思考,以此對自己的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進行自我探討。這“四用”,“用口”“用筆”則是實現語文的工具性,“用心”“用腦”則是實現語文的人文性。
本課題研究內容是:將“四用”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四用”的引導和培養,在這些課堂實踐中探索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我們提出的“四用”,在本次課題研究中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結合課本的學習進行實踐,而且我們會因教學內容的不同,如課文的文體特征不同作者的寫作特色不同文章的思想內容不同,我們會選擇側重于某一用或某兩用的引導和培養,以期“四用”的培養落到實處,產生實效,通過我們的探索與實踐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同步協調發展,使學生獲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所倡導的“發展”。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主要側重課題的前期論證,綜合運用各種路徑(文件、會議、報刊、網絡、考察等)關注影響語文教學因素的存在及其變化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及時了解最新語文課堂教改相關成果的內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與本課題相關的教學原理和理論,提升研究的理論層次。
2、調查研究法。在課題初始階段,為了搞清高中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認識及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要展開全面調查。然后歸納梳理,形成問卷調查表。主要通過對高一高二年級的學生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有關內容的詳實的數據資料,使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為課題研究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3、個案研究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取典型課例,同時選取典型實驗對象進行研究,分層次對具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跟蹤研究,包括建立個人檔案、具體學習效果的描述,確立階段性效果,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等等,以供課堂教學設計及效能研究參考。對收集到的各種個案進行細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斷進一步提出建議。
4、行動研究法。教師作為研究者,著重在自然狀態下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現場研究,及時記錄在該課題研究過程中來自教師、學生各種具體問題做出的反映,采取的態度,并針對具體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通過分析確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改進課堂有效教學方法和策略。
5、觀察法。觀察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對課堂有效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從而獲取相關信息,促進和改進教學策略。
6、經驗總結法。主要側重于課題的中后期,教師通過學習、實驗、總結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形成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教學策略和模式,撰寫論文。
六、課題研究進度計劃。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三年,研究分三步進行。
1、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調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課堂教學有效或無效,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調查報告;利用文獻研究和理論學習,確立課題并加以論證,完成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和組織機構。
主要工作:(1)選題。根據相關精神和理念,結合我校語文課堂教學實際,確定研究課題。(2)調查分析,掌握研究前的情況。
(3)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方法,成立研究組織,確定研究人員。(4)理論學習。組織參研教師收集、學習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與經驗。(5)撰寫開題報告,填寫申報書,申請立項。(6)開題。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組織參研教師開展相關的課堂教學經驗總結和初步探索,提出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基本理念、結構及方法。撰寫課題研究方案,提出組織、管理、科研的具體任務并實施研究實驗。在實驗班級中,收集實驗資料,及時發現問題適當改進教學策略,提煉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例。
主要工作:(1)根據實驗方案,展開課堂教學研究。(2)圍繞研究組織學習。(3)制定階段研究計劃。(4)開展研討活動。(5)做好實驗記錄和課題研究記錄。(6)進行階段總結。編輯參研人員的教育日志、教育敘事、教育案例、研究反思、研究論文等成果。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論文或論著;召開課題驗收鑒定會,匯報課題研究成果;根據情況對研究成果進行推廣。
主要工作:(1)對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總結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評、觀察和分析。(2)全面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對整個研究實驗進行總結。(3)形成研究成果。(4)申請結題。(5)成果推廣。
七、可預期研究成果。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范例》。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論文集》。
[1]張思明。張思明與數學課題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4-5,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8,98.
[4]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0.
[5]張思明,王尚志。課題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盧萬兵。國內外數學課題學習研究綜述[j]。數學教學研究,2007(8):2-4.
[8]馬復。初中數學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29.
[9]仇金家。中學數學課題學習指導:數學探究、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7-10.
[10]劉來福,李延林。提倡數學實踐激發學生創造[j]數學通報,1998(12):24.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3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