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一種通過實地調研和分析數據來揭示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書面材料。在以下調查報告范文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寫作調查報告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調查目標:通過調查提高社會關注度,關注農村建設調查時間:暑假。
調查對象:在校生、村民、家人。
調查方式:走訪調查、問卷調查、抽查。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在2001年11月中國加入wto后。在此基礎上,中國沿海經濟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感到城鄉差距的空缺無法滿足家庭的發展,開始自發的涌向沿海,那時侯出現了一股“民工流”。而在此世紀轉型時,在中國農村出現了一批新的特殊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此時,農村教育問題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步伐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在此時,據中國婦聯、中國家庭研究會不久舉行的中國人口問題研究會透露,中國農村中1.2億農村常在城市經商。而由此產生的200萬少年留守兒童中,14周歲及以下占86.5%。按照全國3.6億兒童來算,每18個孩子就有一人不能與父母生活。而據報告,留守兒童還在呈不斷上升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里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中占18%—22%在中國農村人口多的現狀下,兒童教育問題更是重中之重,而留守兒童在長期無父母陪同生活的狀況下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他們在思想品德、行為特征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不得讓人們深思,祖國的太陽能否拖起明天的太陽。
(一)問題。
(1)教育問題,他們的成績欠佳,逃學遲到已是不在稀有的問題。
加的難以過上舒適的生活。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對他們來說,父母親已成了一個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這就直接讓孩子產生了許多厭學原因,導致他們逃學、輟學。
在我的調查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和我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在他讀初一的時候,媽媽外出打工,爸爸就在家養鴨子掙錢,可是他爸爸脾氣不是很好,他也就一直和他爸爸和不來。在他媽媽走后的兩年里,他整個人都變了,染上了許多惡習,經常在網吧通宵,也變的虛榮了,結果初三他就輟學了,現在就只能在外面打工,我是看者這樣的事在我身邊發生的。我不得不惋惜??!以前他是一個多么聽話的孩子啊,就這樣毀掉了。
(2)監護管理不夠,他們就放任自流。
在中國農村中,主要有3種監護方式:a、隔代監護,大多數的父母外出打工就把孩子托付給外婆外公或是爺爺奶奶,就這樣形成了最主要的監護方式,他們容易溺愛孩子,讓他們無所事事,由此產生許多不可估量的問題。b、監護責任向親戚同輩轉移,形成了委托監護。這種監護方式下產生的問題也是許多的。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有時候說話也不能太重,怕傷害孩子,讓他們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帶來的麻煩回更大。c、單親監護,這也是當前最普遍的現象,孩子父母的一方出去做事,而另一方留在家照顧孩子,這樣就會直接導致對出去做事父母一方的“情感空巢”。
(3)心理方面出現嚴重問題,他們會形成許多難以想象的性格特征。
性產生某種好感。在此基礎上,兒童中出現談戀愛的現象已經不足為奇。
(4)道德行為出現道德危機,他們經常說謊,打架斗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由于沒有得到父母的良好照顧,他們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出現了許多行為偏差。他們自身素質不高,對法律也不是很了解,出現違法犯案的行為也呈上升趨勢。在我的道德指標調查中,我對我鎮中學初二某班進行了調查,他們班共有64人,談戀愛的占了20.3%,違紀的占23.4%,吸煙的占46.9%,說謊的更是占到了100%。
在我的調查中還有一個鮮活的例子,李易和孫田他們兩是我鎮中學初二的學生,他們父母在外打工好多年,一直是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由于缺乏父母的約束,他們就經常出入網吧,不可救藥的迷上了網絡。這對于人們來說可能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后來由于他們經常待在網吧沒有錢上網,他們兩就想出了一“高招”,他們決定盜竊鐵路上的鐵塊去賣錢。他們不知道這是屬于國家財產,更不知道是違法,這在當時是轟動一時的大新聞。他們把盜竊的東西倒掛在井里面,所以當時報案后,我鎮派出所并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后來把這個案子報到了省里面,湖南省公安局調查了一個星期也沒有查出什么東西,后來還是孩子的叔叔發現了,把這個案子給結了。誰也不曾想過會是這樣的結果。誰會想到竟是兩個中學生犯下的錯誤。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5)安全問題,他們在沒有父母照顧的情況下,安危令人擔憂。
在從網上了解到,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調查,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遭受同學鄰居的欺負。當然還有更嚴重的就是,男孩子也容易引起人販子的注意,拐賣女孩子的現象也經常出現。
(6)生活問題,由于缺乏營養,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等癥狀,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充足的營養是最重要的。
(二)原因。
(1)社會關注不夠。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誰也不曾會想到會出現這樣一個群體,國家也沒有投入太大的精力,社會也不是很關注。直到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事件的發生,向人們敲起的警鐘,人們才慢慢把目光投向他們。
(2)父母經常不在身邊,缺乏感情基礎。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中國的城市迅速崛起,雖然國家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民的措施,可是城鄉差距還是越來越大。為了滿足自身家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不得不放棄家庭而選擇外出打工。在經濟發展中,城市就象一條騰飛的龍,成為中國發展閃耀的星星。而農村人守著幾畝地來維持生計,城鄉差距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建設。這樣就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行業,這就滿足了人們的職業傾向。
(3)學校教育措施不利。在以前,農村的教育設施很差。雖然現在是樓房已經建起來,可是越來越缺乏人情味。在許多封閉的山區里面,幾乎沒有什么先進的教學設備,連圖書館都沒有,更不用說開什么心理課。
(4)家庭教育意識淡漠,特別是隔代溺愛。在許多農村家庭中,留守兒童一般是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對下一代的溺愛導致孩子無法接受正確的家庭教育。在家庭里面,更不會過多的要求孩子做什么,怎么培養良好的習慣,道德準則,特別是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感,認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樣就形成一種不良的心理。
(5)城鄉教育差距,讓“太陽”面臨鴻溝。
a.在硬件設施方面,農村教育事業雖然有所發展,但是沒有象城市那樣普及,更談不上什么實驗樓,語音室,及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
b.師資力量方面,不象城市里面。農村里面很難找到一個學士學位的人,更不用說研究生。
小。
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徐永興先生提出:農民子女教育不只是中國農民的家事,它實實在在是國家和全民族的國事。如果農民子女的目前的教育環境不能得到好的改變,出現近城的“流動兒童”被社會“邊緣化”,在農村的留守兒童被家庭“邊緣化”,那他們離“毀滅的一代”就不遠了。所以我們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拯救這個局面。
(一)完善學校教育,發揮學校主導地位。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孩子心理成長。
(2)學校加強學生自我教育,培養孩子能力。
(3)學校應定期開家長會,勸導家長做家長工作,讓他們更多的關注孩子。
(二)發揮村支部,鄉,居委會的作用,建立教育監護體系。他們要做好調劑學校教育的橋梁角色,多關愛孩子。如成都建立兒童托管機構;河南推廣全日制寄宿學校;安徽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三)社會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社會應該做好港灣角色,對社會付出愛心,多關注留守兒童,讓社會成為一個愛心遍撒的海洋。
(四)加強輿論媒體作用,加強社會的關注力度,引起人們的注意,促進問題的解決,現在將在九月份cctv2經濟頻道《關注留守兒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后來,我在我村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全村共有139人,小孩60人,大人79人。大人中在家務農的有36人,占了45.6%,而在外打工的占到了54.4%。小孩中讀書的只有18人,只占到30%,而在讀書中讀了小學的只有22.2%,初中的只有27.8%,高中的只有38.9%,而讀大學的只占到了11.1%,而在沒讀書的人中,小學沒讀完的就有4個,初中沒讀完的有7個。這是一個多么顯然的問題。
太陽日升日落,每天普照天下,可是那拖起祖國明天的太陽,是否也會普照中華大地呢?在那片廣闊的草原上,花朵是不是會永久生長呢?讓我們來一起面對那個問題,一起撐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摘要: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即為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于0—14周歲。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通過調查顯示:
很少與父母聯系的23.9%。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斗毆的12.3%。
在學校里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縣婦聯最新調查顯示,全縣有農村留守兒童6005人,全縣學齡兒童34675人,占17.3%??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2019年頒發了《岐山縣兒童發展規劃(2019—2020年)》。近年來,全縣各級婦聯組織發揮優勢,深化調查研究,組織關愛活動,健全關愛網絡,強化家教指導,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19年以來,共組織“六一”慰問、“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金”、“維權救助”等項目活動共計58.8萬元,縣婦聯把留守兒童相對突出的京當鎮和故郡鎮作為試點鎮。目前,我縣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正在逐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環境逐步優化。
在總結幾年來有效做法的基礎上,縣婦聯對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從工作和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健全關愛服務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決策依據。近期,縣婦聯開展了“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制專題調研”活動,初步提出關愛服務機制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及組織保障等,推進關愛服務機制建設的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實效化,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是指針對留守兒童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圍繞關愛服務,在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責任主體和社會參與,所提供的補償性措施和全方位的社會支持?;驹瓌t是:以黨的xx屆三中全會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先的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堅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的工作模式,堅持多措并舉、關愛服務的相應措施。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責任主體是: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一是關愛機制:包括領導小組、責任分工、政策支持、考核評估等。
二是關愛網絡:構建政府保障、學校教育、家庭監護、社會幫扶、親情關護相結合的關愛網絡。
三是關愛陣地:學校、家庭和鎮村組(社區)是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重要陣地。學校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主陣地,建在鎮村組(社區)的婦女兒童之家、校外輔導站、青少年活動中心、托管機構等是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依托。家庭是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重要基礎。
四是關愛隊伍:主要由精通、作風扎實的專業工作隊伍;教師、心理、法律組成的專業隊伍;富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志愿者隊伍組成。
五是關愛活動:針對留守兒童實際需求,設計和開展專職親情撫慰、結對幫扶、扶貧助困、心理疏導、家教指導、技能培訓、安全保護等多種形式、富有實效的活動。
一是注重以政府為主導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政府作為社會公共權利主體,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承擔著主要責任和義務。政府應牽頭整合各方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政策、教育服務、衛生服務、社會福利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注重以學校為重點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親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弱化,對留守兒童負有義務教育的學校必須通過建立補償機制來彌補和完善。鼓勵教師擔任“代理家長”,在寄宿制學校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室、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配備專職人員,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以鎮村組(社區)為依托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要以村級農家書屋、活動中心為基礎,通過“代理家長”和“鄰里幫扶”,采取托管的形式,就近解決留守兒童家庭課外的作業難題。以鄉規民約形式推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監督制度,建立安全保護預警和應急機制,配合學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和安全管護。
四是注重以家庭為核心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推行監護人監控制度,強化留守兒童家長責任意識;明確約束規定,建立有效的留守兒童家長自律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倡導、鼓勵留守兒童家長外出務工時盡量留一人在家撫養和教育子女,或返鄉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促進留守兒童減量化。
五是以社會參與為支持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通過全社會的文化建設、媒體宣傳引導等,構建留守兒童的精神支柱;發動社會各界和志愿者提供實質性的關愛和幫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兒童關愛資源的不足,解決留守兒童的實際困難。
一是動態信息。以準確、全面、共享為原則,定期監測、層層建檔、及時匯總、深入分析、準確評估和共同使用留守兒童信息庫,為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提供詳實可靠依據。
二是法律政策。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深入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根據實際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義務教育等有關制度,強化和支持家長履行對子女的監護教養責任。進一步完善委托監護制度。
三是監督考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進行專項考核,將其納入縣、鎮、村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納入基層考核,納入義務教育檢測指標體系和教師考評考核,切實保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的各項措施發揮實效。
四是統籌機制。設立留守兒童關愛專項經費、建立關愛基金,多渠道開展社會籌資等方式,重點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中專職人員隊伍、陣地建設、專項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經費的落實。形成教育牽頭,婦聯、綜治、團委和關工委、公檢法司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查,推廣典型經驗,解決突出問題,合力做好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工作。
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了改變生存狀況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又因經濟和戶籍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去上學,由此引發了“留守兒童”問題。農村留守兒童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本文就茶陵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由于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農村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這些兒童大多數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姑姑、舅舅甚至是哥哥、姐姐來監護。本文就茶陵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分析,并進行了一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探究,供大家參考。
茶陵縣,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和2個辦事處,現有總人口59.4萬。潛在富余勞動力達到11萬多人,未滿14歲的留守兒童有2.3萬人左右,占全縣總人口的3.87%。在調查中發現,近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2%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性格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容易偏離正常軌道,這給學校教育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使得學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感到非常棘手。
(一)親情缺乏。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性格特點、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精神,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根據調查顯示,這些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等這些大人,他們認為沒有多少話講,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們講話。他們很羨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講笑話的小孩,而他們只是人群中的一個觀眾。長期的這種生活形成了他們性格上的孤僻,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有的甚至是由于在無奈的情況下接受監管任務的,以致只是幫助管理孩子的吃住和孩子的零用錢,對于孩子的學習、身心健康、性格培養都沒有盡到監護人的責任。
(三)心理障礙。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情來安撫、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變化和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特別是進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更加的突出,在學習上的困難、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無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在調查中,我們詢問了一些留守的孩子,“對你在學校、家里和老師及大人吵過架嗎”的回答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過,有些甚至經常和大人及老師吵架、還有的孩子表示很厭倦現在的生活,不想讀書。
(四)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自律能力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不出大事,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就會紀律散漫,我行我素、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
規章制度。
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游戲廳、桌球室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如:某校七年級有七位男生(都是留守兒童)半夜翻出學校圍墻跑到縣城的賓館去開房過夜上網打電游、逃課。
(五)安全隱患。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自制力不強的留守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問題的出現。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3.5%的孩子曾經發生過觸電、打斗、被人敲詐等意外事件。
(六)成績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有不少的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未來事業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以致孩子的成績好壞,父母根本不去過問,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天天到學校就行,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可。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業,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平平安安,他們的責任就盡到了。而父母也不好責怪孩子和孩子的監護人。這樣以來,這些留守兒童的紀律越來越散漫,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了。
1、要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作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必須妥善安排好留守兒童的生活;應當選擇合格的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予以關注。
(1)要多跟孩子交流,盡可能地保證每周都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談心,多跟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的關注。
(2)要主動跟老師聯系,要經常跟老師聯系、交談,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同時可以跟老師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
(3)要盡量抽出時間,?;丶铱纯?,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生活、心理上的變化,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2、要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作用。
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應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聘請專業的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通過心理咨詢與輔導、悄悄話信箱等形式,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使之能敞開心扉。班主任老師應該多一點愛心、責任心和事業心,關注這一特殊的群體。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清楚孩子的性格特點、生日、父母的聯系地址和聯系電話、喜好以及監護人情況等。二是在平時要多加強與這些孩子的溝通和交流,使他們感到學校的溫馨和老師的溫暖。三是為留守兒童搭建親子交流平臺,讓留守兒童能更多地與家長聯系。從調查情況了解到:茶陵縣腰陂中心小學和舲舫中心小學為留守兒童建立了親子視頻qq和留守兒童qq群,為留守兒童間的相互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并且利用雙休日定期組織留守兒童與家長進行視頻會話,這給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3、要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作為政府,應該把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務來完成。一是可以給這些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由學校和政府聯合開展的一些親子活動等有意義的專項活動。二是政府要對校園周邊的教育環境加大治理的力度,維護好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別是對學校周邊的網吧、電游室、桌球室、娛樂性歌舞廳、酒吧進行定期和不不定期督查,對危害學校和學生安全的事件加強管理。三是對學校周邊不良少年要加強監管,以免給這些心理脆弱的留守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恐慌。
4、要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在本地就業機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家長表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鄉有適合自己務工的崗位,都不愿漂泊他鄉忍受分離之苦,外出務工實屬無奈。作為政府部門要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做到“掙錢養家、教育子女”兩不誤,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創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我覺得這是最終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措施。
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刻不容緩,這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如何教育培養好這些留守兒童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給他們一縷心靈的陽光,給他們一絲溫暖的呵護,讓遠離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這些留守兒童一定會與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群體。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p>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為了生計進入城市打工,因為他們受一系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將自己的子女帶到城市就學。所以在我國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我與一些同學一道,在7月上中旬來到了湖南省吉首市鳳凰縣臘爾山鎮的部分行政村以及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正大鄉塘邊村等地進行實地調查,對這些地方的整體面貌進行了一些了解。我個人重點關注了當地留守兒童的一些情況,主要是教育與生活方面。
一、教育方面。
(一)學校教育情況。
湖南鳳凰縣臘爾山鎮屬于丘陵低山地帶,西與貴州省接壤,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于自然原因,當地與外界相對閉塞,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據了解,這些地方的大量外出務工人員的主要輸入地為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在地理上與本地相距較遠,留下老人孩子在家,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另一方面由于當地大多數家庭都有3~5個孩子,故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及生活問題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地學校數量不多,且許多是由外面援建的,校舍、物資等方面的很陳舊落后。
(1)學費負擔:根據我國的法律、政策,小學教育階段是免收學雜費的。我在一條公路上看到一張“板拉學?!钡摹按召M”收取公示,其中一、二年級一學期85元,三年級105元,四年級100元,五年級114元,六年級103元。按照當地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這種費用負擔應該還是可以承受的,但考慮到每個家庭孩子的數量,很多家長仍會感覺到極大的經濟壓力。
(2)上課情況:在鳳凰縣臘爾山鎮流滾村民建學校設有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開設一個班,每個班的人數為20到50不等。據校長介紹,這在當地小學的規模算是比較大的了。另外,有些學生因為上學路途遙遠,往往要翻山越嶺,所以碰上惡劣的天氣,很多學生就無法或者不愿去學校上課,甚至有些頑皮的學生經常無故曠課,這就導致實際上課人數的相對不確定性,給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難度,無法面面俱到。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設置了語文、數學、品德、音樂、體育等課程。在山都村山斗小學,一共才幾十名學生,就有兩間教室。
(3)師資力量:民建學校只有幾個老師,主要靠校長負責日常事務,同時還要負責幾個年級的課程。在每年暑期,在湘西大部分地區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支教團,給這些小學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但這畢竟不是長久的'解決之道。民建學校由社會捐建了一間圖書室,叫“遠方圖書室”,但據我的實地查看可以發現,這間圖書室基本成了擺設,因為里面布滿灰塵。我認為這首先是因為里面的圖書并不豐富,對孩子不夠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再者這里的許多孩子都沒有培養閱讀的愛好與習慣,課外時間極少用于閱讀。師資薄弱是困擾教育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各方都應予以足夠的關注與幫助。
(4)安全教育:民建學校的教室墻壁上雖然貼著“不準下河游泳”、“不準下課竄馬路”之類的“六不準”行為守則,但我在調查期間經??吹綄W生坐在教學樓二樓的走廊欄桿上,甚至還有學生從二樓爬到旁邊一樓的屋頂上,其間身體直接懸在半空中,看得我出一身冷汗。學生中午下河游泳也是常有的事。根據上述情況,我認為學校的安全教育雖然表面上有,但落實起來難度相當大,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沒有上升到足夠的高度。
(二)家庭教育情況。
從教育科學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亞于學校教育,尤其在孩子的幼年階段,家庭教育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學校教育,因為它屬于孩子培養的基礎階段,直接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與成長。遺憾的是,在我的走訪與調查中,我發現這些貧困落后地區的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狀態。我總結了幾點原因:第一,由于大多數孩子屬于留守兒童,父母都出門打工,他們對子女的教育也就基本無從談起;第二,農村勞動力外流,留守的老人由于繁忙的勞作,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第三,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不到位,很多家庭有多名孩子,導致一些家庭對孩子“不在意”;第四,人們對于孩子的教育,要改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妥當”的想法,觀念比較落后。
二、生活方面。
(一)衣食住行。
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狀況直接體現和影響了他們的身體發育與長遠發展。山區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是怎樣的現實情況呢?我主要在貴州銅仁松桃縣個別地區對此做了一些訪問與了解。
在服飾穿著方面,雖然當地有很多少數民族,隨處可見一座座苗寨坐落在山腳,但很難見到身著民族服飾的人。我問一個小學高年級的苗寨同學她們是否經常穿著苗服,她的回答是:“家里有苗服,但我們幾乎從來不穿?!卑殡S著經濟與文化的交流,這里的服飾風格與其他地方并無二致。但孩子們所著服飾大都比較陳舊而且數量有限,并且社會捐助的衣物也不在少數。日常飲食方面,這里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首先由于風俗習慣,這里是一日雙餐,第一餐上午九點,第二餐下午六點。留守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對食物的需求應當是比較大的,所以我看到很多小學生中午會帶一點干糧到學校吃。另外還得考慮營養搭配的問題。我在貴州松桃縣正大鄉塘邊村的一戶馬姓苗家進行了一天的生活體驗,發現他們在這方面做的是不夠的。當地人熱情好客,所以在接待我們的時候會做一些雞蛋、肉食,但是據我了解,平時餐桌上是見不到這些的。在吃飯的時候,家里的小孩也從不揀葷的吃,以示對于客人的尊敬?,F全國都在下力氣解決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餐桌問題”,這的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待深入和廣泛。除了吃飯之外,飲水也存在許多弊病。那邊的山區飲用水都是直接從井里打出引用,雖然當地環境保護比較好,水質也不錯,但飲用水沒有經過任何消毒措施,有害物質、微生物都沒有被消滅,這對健康無疑是一大隱患。第三就是家庭住所的條件。我所走訪的苗寨大都年久失修顯得相當陳舊,家庭衛生狀況也不好。當地的廁所普遍由兩塊長木板搭建,旁邊為牛欄、豬舍,蚊蟲叮咬厲害,衛生狀況極差。最后是出行問題。當地幾乎見不到硬化路面,大多為崎嶇的小山路,尤其在我所調研的這一塊,連摩托都走不了,故沒有交通工具一說。孩子上學都要經過一兩個小時的山路行走,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家長應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強化家長對子女成長的監護責任和教育責任,引導家長正確處理打工致富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種無法代替的教育資源,父母可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多與子女進行交流,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另一方面,家長要多與學校教師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成長情況,并及時引導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極的思想傾向。
關注“留守兒童”身心成長是一個繁雜的社會問題,縣委、政府、相關部門及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要加強輿論宣傳,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要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各級婦聯要充分發揮聯系各界婦女的特殊作用。開展“代理媽媽”活動,給予“留守兒童”更具體的愛。組織“留守母親”接受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她們的素質,更好地承擔起“留守子女”的撫養教育責任。共青團可組織“留守兒童”參加團(隊)活動,和城市兒童開展手拉手活動,各級關工委要積極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與特困和問題的“留守孩子”結對幫扶,讓他們能得到更多的親情和關愛。
學校和教師應更多地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變化,增加感情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還要與家長及代養人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發揮家庭和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時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造條件開設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課,使“留守兒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要把解決“留守”問題作為當前“三農”問題的另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來抓,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制定和出臺保證農民工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和義務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改善農民工子女就學條件,使“留守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與城市兒童共享城市文明。
我市很多農村鄉鎮中小學留守兒童占學生總數的40%以上,最多的鄉鎮甚至高達70%。面對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各學校紛紛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難面前,廣大教育工作者選擇了給自己加壓,對留守兒童不歧視、不冷落、不放棄,努力讓每位留守兒童學會自主學習、獨立生活,創造條件使得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生活上享受到溫暖、學習上得到關愛。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時與家長溝通。農村中小學普遍對留守兒童進行了登記,建立了聯系卡,昌江區麗陽鄉余家希望小學還擠出資金,按生均每學期1元的電話費補助教師,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魚山鎮中心學校還提出要求,讓教師經常家訪,改變教育方式方法,上門送關愛,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二是教師無償輔導。不少學校采取放學以后對留守兒童開小灶的措施,延長教師工作時間,無償輔導學生作業,通過托管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是指導家庭教育。魚山中學抓住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高峰,召開家長會對監護人進行指導,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家長以前的那種只關心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生心理;只知道訓斥責備,不懂得理解關愛;只關心物質生活,不重視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態。
四是鼓勵學生交流。樂平市塔前中學還專門安排了,鼓勵留守兒童與家長溝通。魚山鎮中心學校開展紅領巾幫扶,鼓勵學生結伴同進,組織留守兒童才藝展示和競賽活動,為留守兒童打開心扉,增進與外界交流創造條件。多項活動的開展,也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五是教師結對幫扶。浮梁縣福港學校,中層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級蹲點,與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結隊幫扶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對特殊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還動員學校教師捐款捐物,為留守兒童買雨傘、雨鞋,給留守兒童送溫暖,留守學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學讓一部分留守兒童,將生活費委托班主任代為管理,幫助他們科學理財,使家長消除了后顧之憂。
各校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許多留守兒童得到多方面的關心和幫助,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數量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牽涉面又廣,僅靠教育一家很難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師負擔過重,教育經費緊張,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困難。
在調研中發現,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由于數量龐大,近期看來似乎只是家庭問題,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存在的教育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與孩子每年才聯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內都不與孩子聯系。盡管有相當部分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幾乎成為空白,由于他們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很多問題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無法滿足,致使大多數留守兒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虛、難以溝通、攻擊性強等等。有些在外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學習條件,經常給家里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存在亂花錢的狀況,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調查顯示,平均約有65%(有的縣區高達70%)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孫年齡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歲左右,老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無從談起。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教育的重任。
由于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齡的代溝無法在思想上溝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有不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明顯處于劣勢;大多數教師也反映留守兒童中“學困生”、“問題學生”較多,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多有厭學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關愛,而祖輩的文化水平較弱,學習上缺乏監督;另一方面,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踐性內容增加,需要家長適當輔導,爺爺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從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留守兒童的作業態度和質量都有明顯不足,留守兒童年齡都不大,沒有父母的監督和指導,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然不夠,學習狀況很不理想。
很大部分留守兒童思想健康出現偏差,更談不上遠大理想、熱愛祖國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兒童還沒有形成一種價值取向。出現不遵守規章制度、不誠實、拉幫結派、欺負同學、頂撞祖輩、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習氣。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質享受,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習氣,并有可能形成“讀書無用淪”、“拜金主義”等。
1.因為缺少關懷導致情感發育不良。情感發育不良的表現,就是情感缺乏。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出現自卑、自閉、孤僻等現象,并且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往往會表現出自私的狀態。這樣的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對他人的信任感也逐漸偏低,和同齡城市兒童相比,往往會出現較多的心理問題。
2.安全隱患普遍存在。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權,大多由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履行??墒怯捎诟鞣N原因,很多時候,他們并無法像父母一樣關愛自己的孩子,這就會導致孩子自身安全保護意識較差,同時出現任何意外事故,都無人監管。
3.日常行為缺乏約束與管理。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啟蒙階段,如果這一階段無人對其行為進行看管,便會使兒童自身的行為出現隨意性。小到平時課堂上的不守規矩,大到打架斗毆乃至逃學偷盜,這些行為在農村留守兒童的身上屢見不鮮,這就足以說明,留守兒童自身行為缺乏約束與管理,是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體現。
1.親情與家庭教育缺失。農村留守兒童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心理成長方面,都長期處于一種無人問津的狀態。許多家長一個學期才會打一次電話給老師,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而孩子平時的教育,則由祖父母代勞。長期下去,必然導致留守兒童放任自我,甚至出現厭學心理,最后不得不面臨輟學的選擇。
2.留守兒童的教育者缺乏管理教育能力。針對目前我國農村現狀來看,大多數農村剩余勞動力來到城市打工,而農村中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家庭兒童大多都是由老人和兒童組成,而老人并沒有相應的能力對孩子進行看管。即便是履行了監護人的權利,可是大多數農村老人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狀態,老人與孩子之間形成的代溝完全無法滿足對兒童的教育要求,更不要提對孩子進行學習輔導或者思想教育。
3.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價值觀念對孩子的影響。由于農村外出打工的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對有限,因此其往往會憑借自己的價值觀影響孩子。許多父母認為即便是未來走到了城市,也依然是給別人打工,所以這就會影響一些家長產生讀書無用的想法,進而對子女的教育也會有所影響。
4.不良社會習氣的影響。這一階段的兒童,處于身心發展時期,對于社會中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但同時也因為缺乏明辨是非的心,從而導致自身很容易受到社會中一些不良習氣的影響。
1.針對留守兒童建立相應保護體系。針對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看,要想改變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建立起對留守兒童相應的保護體系。如可以實行農村學校寄宿制,這樣將可以將所有留守兒童集合起來,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既保障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由老師統一管理,進而幫助留守兒童提高學習成績,感悟生活溫暖。
2.注重農村地區化對兒童的教育。農村地區可以依據本地區的實際特點,制定出符合該地區自身的教育體系。如可以由村委會、學校、婦聯等機構共同聯手,建立起保護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體系。
3.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與幫扶力度。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幫扶政策宣傳力度,同時還應該規定父母對孩子的義務教育行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其監護人都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對未成年人的行為進行監督,并且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狀態,使得未成年人適齡的時候必須接受相應的教育。
4.保障農民工子女享受同等城市受教育權利。農民工進城打工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逆轉的趨勢。針對這一現象,應該加大對農民工的公平待遇力度,甚至可以加大幫扶,使得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兒童一樣,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因此政府應該給予最大程度的幫助,盡可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更為和諧良好的成長環境與條件,同時也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可以與城市兒童一樣,享受相應的權利,感受同樣快樂的童年,獲得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1.留守兒童數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調查中,我村的留守兒童中女童大約占75%,男童多隨父母外出讀書。其中,有35%的留守兒童為雙親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占65%.隨著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愈來愈多。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
在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80%是父親外出打工,由母親撫養孩子兼務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只顧工作,不顧孩子的學習情況,放其自生自滅。有20%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由奶奶爺爺或外公外婆撫養。還有少數是托付給親戚撫養,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最嚴重,因為監護人對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兒童不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有些行為習慣欠佳。
農村的留守兒童多為隔代看護,長輩對其教育不重視加上孩子從小沒接受嚴格教育,不按時完成作業,家里長輩只顧養家糊口沒顧及孩子的讀書情況,造就孩子的懶性甚至有些孩子還有打架、吸煙等不良行為。這些問題都是從小父母忽視教育沒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從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對學習缺少熱情和對待學習態度不端正,有些孩子會逃課、打架、謾罵老師。留守兒童沒人管教,自覺性較差,造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留守兒童從少缺少家庭教育這一重要的環節,不僅對其學習而且在行為習慣上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只有從教育上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教導,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導。
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特別是教育這一方面。有些孩子是由奶奶爺爺撫養,老一輩文化水平總體較低導致他們不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是關注吃喝其他方面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關懷,但很多父母外出工作只顧撰錢沒時間了解孩子的教育情況,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很多孩子在教育這方面跟父母的交集幾乎為零,跟自己的父母沒有交流的機會。這種長期的缺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3.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介入很少,孩子跟家長存在代交。
父母外出務工,一方面本身就很少機會跟孩子交流,寄托爺爺奶奶撫養孩子,他們在孩子的學習教育方面不能給予幫助,只能靠孩子自己的自覺性,老一輩一般比較疼愛孫子,在孩子的學習上管教不夠嚴格。另一方面,孩子正處于成長發育期,需要多與父母交流和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少交流,久之會缺少感情,造成孩子不會主動跟父母說自己的想法和傾訴一些煩惱。父母因為忙碌沒有抽時間多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關懷。日積月累,孩子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長期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結:從以上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看,第一從家庭角度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不平衡,很多父母為了賺錢養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提供吃喝上的滿足遠遠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沒意識應該為孩子提供教育心理其他方面的關愛。家長希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但卻常常在經濟收入跟教育方面取舍不當。第二從家長方面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跟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農村的家長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較低,在這方面上不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幫助,但由于經濟能力有限跟觀念問題,幾乎很少家長會在教育上為孩子提供家教或輔導班方面的投資。另外,家長整天忙碌于工作,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一無所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心理上的困惑等方面的關注更是少的可憐。即使有關注也只是停留在有沒有完場作業這項最基本的觀念上,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處于空白狀態。對于處于身心發育的時期父母缺乏提供充分的精神上的了解跟知識的全面解答,這些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第三從農村學校教育角度看,由于農村經濟比較落后,教育跟不上國家平均水平。不僅師資嚴重缺乏,教育設備、教育資源都比較落后單一,教育力量很薄弱。而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導,學校應該通過教師、集體關愛活動為留守兒童帶來心靈上的溫暖,以彌補孩子因缺乏親情關愛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由于農村教育理念、辦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制約,致使孩子不能接受到優質的教育。所以,學校應該進行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師資力量為當地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讓孩子都能全面健康成長。
目前,隨著各界人士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政府、基金會、慈善機構的大力幫助,使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近年來逐漸有所減少。只有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幫助,才能讓留守兒童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給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完整健康的成長環境。
1.借助政府力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
國家應該更加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揮自身職能,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國家教育體制,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政府要貫徹實施“三農”惠民政策,重視農村存在的問題,為早日建設美好農村和城鄉一體化采取積極措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讓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其次,國家要加強經濟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收入,制定惠農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村的家長可以盡量不用外出務工養家,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關愛孩子,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最后,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建設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設備,投入更多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水平。及時彌補農村教育的不足,達到國家總體平均教育水平。
2.完善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主導作用。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的缺乏只有通過學校的幫助來彌補,學校應該義不容辭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孩子提供教育幫助。老師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開展集體關懷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必要的關愛,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定時到兒童家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跟身心情況,還要定期跟孩子的監護人交流,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墊下基礎,給孩子實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環境。
3.引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職能。
農村基層組織應該建立農村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兒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學校、家長,也離不開基層的大力支持。兒童教育是社會各階層共同的責任,村政府應該建立教育咨詢點,少年兒童教育服務中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暑期期間,村委會可以通過邀請當地各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三下鄉支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村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指導和各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工作,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模涌入城市務工開始,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盡快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大力幫助,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更關系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所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國家政府的職責,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盡一份力量和一份職責,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擔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希望社會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爭取為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學好文化知識,實現全面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xx年x月xx日—x月x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戶人家中有200多戶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于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于非留守兒童?,F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由于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后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于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小學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初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護人說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當地村支書透露,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占第一位,留守兒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的女童被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說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系了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著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系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為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并另卷調查了全?!傲羰貎和钡惹闆r。
1、數據的匯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于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占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么缺乏父愛,要么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占56%;無人監護占26%;其他親戚監護占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于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系;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占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占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于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系。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于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里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于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后的生活著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后,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后的生活著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說,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于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于是覺得,在家里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煉。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伙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于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占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咨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并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咨詢機構,一是便于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于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為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F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說,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后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
近幾年來,我鎮外出務工的農民日漸增多,xxxx年全鎮外出務工的農民達到一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出省打工。在打工族中就出現了很多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情況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大現象、各界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讓各中小學通過采取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全鎮農村“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家庭進了調查?,F將情況作簡要分析。
一是留守兒童比例大。全鎮現有在校學生8968人,其中留守兒童5540人,占在校學生的60%左右。
二是留守兒童不少是隔代監護甚至親戚(朋友)監護。經各學校對留守兒童調查顯示,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占32%,托付給親戚朋友的占9%,由父親母親一方在家撫養的僅占33%。
三是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由車站小學調查的留守兒童學生中有70%能自己約束自己,按時完成作業,有40%能刻苦學習,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自理能力比雙親在家的孩子有所增強。
一是委托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難于勝任監護職責,代理監護人對留守學生的管教力不從心。目前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長,在街道買房或是租房,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著小孩讀書,但大多數“留守兒童”都是在當地鄉村中、小學念書,同樣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這些代理監護人年齡都在55-75歲左右,年齡偏大,知識水平不高,只能從衣食方面對小孩進行照顧,缺乏文化知識方面的輔導。有的爺爺奶奶在農忙季節甚至要孫女帶弟弟到學校去,影響其它的學生上課。有些老人對孫輩溺愛遷就,任其自流。
二是家庭和學校溝通不夠,不能有效對接,影響了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學習的進步。在學校中,留守兒童尤其是隔代監護型和親友代管型的留守兒童,有時會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產生自卑孤僻心理,加上父母與學校、老師缺乏溝通,老師也忽視了引導、教育和關愛,感受不到集體、家庭的溫暖,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一般問題。關系到承上啟下,持續發展的社會問題。外出打工掙錢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政府應當對留守兒童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加大對農村學校在師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學校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應重視素質教育。
二是建議外出打工的家長,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這樣可以減輕老人的沉重負擔和留守兒童的精神壓力,為孩子上學讀書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三是多鼓勵外出務工的家長把學生帶在身邊就近上學。
四是建立關愛組織。動員和組織離退休教師干部和職工,按照自愿參加,就近活動,量力而行的原則關愛下一代,關注留守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道德建設,必要時起到代理家長的作用。
五是在教師和家長或監護人之間通過手機建立短信平臺。學校對留守學生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家長聯系卡,將留守學生的家庭住址,家長姓名、工作處所、聯系電話以及委托監護人的姓名、電話登記造冊。這樣便于教師通過手機及時反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問題,促進雙方面的交流。
近幾年以來,在我們經濟貧困的農村山區,農民外出打工人員越來越多,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民致富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于是農村中“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群體也應運而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的學習、生活,特別是思想道德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其狀況令人擔憂。因此,對山區留守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也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推進全民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留守孩子”的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及自我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是其心理素質和思想行為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因素,它有利于個體角色的內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其實,留守孩子并不是一個不分化的群體,在他們中間有適應不良的個體,但也有適應良好的個體。作為“留守孩子”,應該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煉和考驗,為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把學習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與老師、同學接觸,主動與父母溝通,勇敢面對和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父母要明白每個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適度原則父母就必須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擴展。古代孔子就是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認個體的差異,了解不同的特點。在智力開發上應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發展能力,做到不強迫、不限制、不搞過度教育,讓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出才能和天賦。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育子觀念,要消除“只要有錢,讀不讀書沒關系”的錯誤想法,應該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家長還必須認識孩子讀書不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也是家長自己的事。家長不僅要提供物質上的保障,還要多與孩子溝通,讓他們能時刻感受到你們的關愛。另外,父母還要經常與監護人聯系,督促監護人行使監督責任;經常與學校溝通聯絡,切實關注孩子的成長。如行為有失偏頗,家長也要及時處理,正面引導,根據情況適當教育。
不經磨難不成才,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逆境造就人才,順境往往使人變得平庸,這是值得父母和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在物質生活不斷改善的今天,我們要想方設法的創造一個小小的逆境,讓孩子們體驗到逆境的磨難,鍛煉良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對留守孩子應當多給他們一些磨練的機會。培養堅強的意志,最好的老師就是經歷各種艱難困苦。
在學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孩子”家長會,與家長交流;建立“留守孩子”心理發展檔案,及時發現和診治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立心理咨詢機構,開設針對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心理課程,對“留守孩子”的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為“留守孩子”提供傾訴的渠道;經常組織“留守孩子”參加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余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建立“留守孩子”家長或監護人與學校的定期聯系制度,幫助、督促、檢查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等,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孩子”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引導“留守孩子”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幫助“留守孩子”健康、和諧發展。
出門打工的農民工已無法將關愛直接施于孩子,此時學校的老師理所當然要擔負起這一使命。
為適應“留守孩子”的需要:首先,教育理念要更新。顯然,傳統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更新教育理念,采取適合留守孩子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一要堅持以“留守孩子”為本的人本思想,處處為“留守孩子”的成才著想。二要有服務型教育理念,用熱情周到的服務感染他們,在服務中收到教育的效果。三要對“留守孩子”進行賞識教育。不僅要對“留守孩子”進行表揚,激勵,更應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展他們的特長,甚至批評中也應有賞識。四要有和諧的教育理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關系要和諧,平等,才能造出和諧的教育環境。五要執行愉快教育法。校園要為“留守孩子”創造愉快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使學校成為他們愉快,溫馨的家。
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教師除了應承擔教育、教學工作之外,特別要加強對留守孩子的監護、撫養職責,使教師成為教書育人、監護育人、撫養育人的復合型教師和父母型教師。教師要把“留守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呵護,在思想道德、生活、行為習慣上對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監護撫養。為“留守孩子”建立成長檔案、舉辦生日班會等。
除此之外,教師對“留守孩子”還要給予情感撫慰。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其父母長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關愛,教師和同學要適時地多關心他們,以師生之愛和同學之情彌補其母愛和友愛的不足,填補其情感空白。因此教師應對留守孩子進行結對幫扶,讓其感受親情關愛。讓老師與一個或多個“留守孩子”結對子,要用心關愛“留守孩子”,做到多與“留守孩子”交心談心、多組織集體活動、多到“留守孩子”家中進行家訪。在精神上,多給他們一些鼓舞、一絲微笑、一句贊揚、一份關注,用寬廣的胸懷去接納他們,去善待他們,成功時給他們鼓掌,失敗時給他們打氣,苦悶時與他們談心,傷心時給他們安慰。在生活上,多給他們一點關愛。用父母的心去疼愛“留守孩子”,用家長的責任去關注“留守孩子”。還有可以讓學校的中隊干部、班隊干部與“留守孩子”結對子,讓這些中隊干部、班隊干部平時多與自己的結對對象一起玩,一起參加活動,節假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通過師生、生生的結對幫扶,讓這些“留守孩子”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親情關愛。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有六種力量對學生施加影響。這六種力量是:教師,家庭,學生集體,學生本人,書籍,人際關系。安全、健康的社會環境對留守孩子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退休人員中選聘義務監護人、義務輔導員,實行一對一的義務幫教,通過各種社會團體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協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引導“留守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發揮他們的個人興趣和專長。首先我們要培養孩子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處,符合社會規范。要教育孩子敢于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敢于承擔責任;對他人誠信,以誠相待;對自己嚴格要求,不驕不躁,謙虛謹慎。凡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有缺點要積極改正;學會愛人,愛父母,愛他人。只有學會愛的人才會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和諧美滿;只有學會愛的人才會去愛社會,愛祖國;才會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家庭要配合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別人的幫助來共同引導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穩固的思想情操,做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對“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融合,齊抓共管才能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竭盡全力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祖國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p>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在所查的鄉鎮衛生院中,有22.0%的醫院沒有x光機,許多醫療機構仍然靠血壓計、聽診器和體溫表老三樣看病。此外,農民重治不重防的觀念也相當濃厚。
農村社會風氣差,舊習俗有所抬頭。
經過幾年的整治,海南的社會風氣,尤其是海南城區的社會風氣有了明顯的改觀。但在農村,社會風氣的轉變程度還不是很大。從前面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4.0%人認為海南農村的社會風氣很好,而認為海南農村的社會風氣比較差和很差的人卻多達31.7%。綜合而言,海南農村的社會風氣問題主要存在于下述幾個方面。
的人有過算命的經歷。更有甚者,有些農民整日沉迷與燒香拜佛,連種莊稼之類的事都要先請示神靈后再去做,其愚昧程度難以言喻。我們在調查中還看到了另外一些丑惡現象。在熱鬧的農村集市上,一些江湖騙子沿街擺攤設點,算命相面,裝神弄鬼,肆意吆喝,推銷非法出版物。一些人搭起草臺班子,打著三下鄉的招牌欺騙農民:送文化下鄉竟成了色情表演,送科技下鄉竟干起了販賣假種子的勾當。有些村鎮來的所謂現代劇團,也是先是唱了一通流行歌曲,接著是色情表演。
稅費改革困難重重,減負增收空間狹小。
費改革會陷入此種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二,海南農業稅收結構特殊,稅費改革難度大。在我們對12個村的24名村民委員會成員進行重點訪談時,就有7名村委會成員表示海南農村稅費改革的困難之處在于海南的農業稅結構特殊。的確,海南農業稅收的特點與全國不大一樣,全國農業稅比重大,農業特產稅比重??;而海南的農業特產稅比重大,農業稅比重較小。海南農業特產稅達3.06億,農業稅僅為0.56億,農業特產稅是農業稅的5倍左右。3.06億元的農業特產稅對于海南的財政收入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單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在海南取消農業稅,尤其是取消農業特產稅的難度確實不小。
村民自治工作尚需進一步加強、黨政關系尚待進一步理清。
從第二部分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有28.3%的村民對村民自治組織的依法辦事工作表示不很滿意和很不滿意。有32.3%的村民對村民自治組織的村務公開工作表示不很滿意和很不滿意。有41.7%的村民對村務村民自治組織的服務態度表示不很滿意和很不滿意,有33.7%的村民對村民自治組織的兩委選舉工作表示不很滿意和很不滿意。的確,村民們的態度清楚地反映了村民自治組織運作中的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第一,選舉工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不良選舉現象時有發生。調查顯示,有24.7%的村民對村兩委選舉工作不很滿意,有9.0%的村民對兩委選舉工作很不滿意。根據我們的觀察和村民向我們反饋的意見,海南農村選舉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幾方面。一是選舉運作不規范。我們在調查中就了解到,有些地方選舉時就沒有嚴格按照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候選人要通過各村小組召開村民大會直接提名產生,經過兩上兩下,兩次公榜,審查資格,反復醞釀,確定正式候選人的程序進行。二是選舉存在違法操作行為。有一些選民為了能在選舉中獲勝,不僅采取了收購選票、用錢拉票等違法手段,而且還對其他侯選人進行恐嚇威脅和人身攻擊。三是選民選舉意識不高,不當選舉普遍。有些地方選民不能正確行使權力,選舉中投人情票、感情票、金錢票,致使老好人和圈內人當選,而敢干事、會干事的人反而選不上。
第二,對黨政關系的認識存在誤區,村委會和村黨支部的關系尚未理順。農村的黨政關系問題,也就是村委會和村黨支部之間的關系問題。這是農村最基本的,但也最難解決的問題。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關系上,主要存在兩種傾向,一種傾向就是認為村委會是廣大人民群眾選出來的,不應受黨支部的領導。另一種傾向就是黨管一切,應主動干預行政方面的事務和辦村委會的工作。而在這其中,第二種情況明顯占了優勢。我們在寧市長豐鎮黃加坡村調查時,村民陳堅告訴我們,他們村現在黨政關系很混亂,大事小事都是村支部書記說了算。當我們問他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時,他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動作,笑笑說:時間久了,這一切都成了習慣了。
第三,鄉主控和村自治并存,村民自治組織與鄉鎮府的關系比較復雜。在調查中,當我們問及如果在某一問題上村民的意見和鄉、鎮政府的意見不一致時,你們究竟聽誰的的問題時,在受訪的12名村級干部中,有7名回答說聽鄉、鎮政府的,有3名表示聽村民的,另外兩名表示難以抉擇??梢?,在鄉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下,要正確合理地處理村民自治組織與鄉政府關系難度的確很大。鄉主控和村自治并存的局面主要緣于村民自治組織與鄉鎮府存在著較大的利益差別,有時甚至表現為矛盾和沖突。比如,在費改稅的問題上,鄉與村的態度就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村對費改稅非常贊成并十分關心。而鄉政府則感覺到有巨大的壓力。因為鄉財政主要依靠農民收入支撐,費多于稅是一個普遍事實。而費改稅推行的直接目的就是減輕農民負擔,直接后果就是收費減少,從而使鄉財政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缺口。目前,盡管村民自治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鄉政府在鄉村社會中仍起著主控性的作用。
第四,村民村官意識淡薄,村務公開工作問題多多。調查顯示,有22.3%的村民對村務公開工作不很滿意,有10.0%的村民對村務公開工作很不滿意。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部分地區村務公開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在海南農村,尤其是在一些邊遠的農村地區,由于宣傳條件、手段限制,加之干部群眾生活水平不高,致使他們對村務公開工作漠不關心。有些村干部把村務公開當成了一種工作負擔,窮于應付工作檢查。而部分村公布收入開支時只公布總數,不公布明細數,致使村民看不懂,無法起到公開的作用。其次是部分村務公開欄存在選址不當、無防雨設施、管理不善等問題。有的村為了展示形象,把村務公開欄建設在遠離村民居住區的路旁,村民很少去,因而難以起到村務公開應有的效果。有的村務公開欄沒有防雨及防曬設施,加之采用粉筆書寫,公開內容遇雨就被立即沖洗掉了,村民難以了解公開的內容。有的公開欄由于管理不善,被砸壞或被人帖上廣告,以致于村務公開工作難以繼續開展。
農民文化科技素質較差,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現代農業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市場化、集約化、社會化、科學化,是一種發達的科技型產業。這其中,科學技術是其核心和生命線,失去了科學技術的支撐,現代農業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和基礎。而具備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的農民又是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直接運用者。因此從長遠發展看,只有加速培養和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才能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使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盡快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才能使農民走上可持續的致富道路,使農業走上可持續的發展坦途。9.3%的農民能利用電腦搜尋一些科技信息,而只有3.7%的農民能利用電腦進行網上貿易。從上述兩項數據中可以看出,海南農民除了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外,其對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水平也相當低。這也表明,海南農村中相當一部分農民會難以適應海南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農民收入相對較低,生產積極性不高。
首先,農業生產的基本特點是農民收入低、提高慢的產業性根源。這是整個中國農村都存在的問題,海南農村自然也逃不過它的影響。在農業中,經濟再生產與自然再生產是相交織著的,這使得農業生產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然因素。海南是一個海島,受海洋氣候的影響比較大,自然災害頻繁,海南的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也較大陸其他省份大。在調查中,不少農民向我們反映:近些年來,由于受臺風和干旱的交替影響,像香蕉、芒果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收入很難有更大的提高。
其次,人地比例失調,是海南農民收入低、提高慢的資源性根源。相比較而言,海南農民人均土地面積比內陸許多省份都大,那么為什么還說人地比例失調呢?到過海南農村的人都知道,海南的土地比較貧瘠、沙化嚴重,可耕作的土地不是很多。因此造成海南農村人地(可耕土地)比、勞地比嚴重過高(即單位面積土地承載的人口和勞動力數量過大),從而人均、勞均的土地產品和農業收入難以提高。
最后,農村勞動力素質低,勞務經濟發展緩慢也是農民收入低、提高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前面對海南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南農村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整體上是比較低的。沒有較高科技文化知識的農民往往難以在城市承受住激烈的勞務競爭。而即使有幸能找到工作的,大部分也只是干一些收入低,比較繁雜的體力活。近幾年,海南省外出打工的農村勞動力有回流返鄉之勢,這直接導致農民外出勞務收入的減少。
農民民主意識不強,參政議政的程度較低。
的村民沒有缺席過村民大會,33.7%的村民缺席過一次,21.0%的村民缺席過兩次,17.3%的村民缺席過兩次以上。綜上可見,海南農村農民的民主意識還比較薄弱,參政議政程度也很不夠。
第一,民主意識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上,民主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在農村,民主主體包含兩個層次,一是作為個體的農民,一是作為整體的農民群體。從個體上看,海南農村農民民主意識和民主素質主要表現為一些樸素的民主觀念,距離成熟的現代民主意志、素質尚有很大差距。我們在選舉中發現:許多農民心目中的民主,就是遇到糾紛時,上級領導能公平地為自己做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們往往把自己放在被動的地位上,很少主動地去爭取。另一方面,從海南農村整個農民群體來看,問題主要表現在民主文化環境上。相當多的農民對封建思想津津樂道,認為一切皆為命中注定,不用去爭取什么。同時,舊習俗(如家庭制和家長制)的存在,束縛和壓抑著民主作為一種政治意識的發育、強化。
第二,農民民主意識和民主素質區域差異和階層差別十分明顯??傮w說來,海南農民民主意識和民主素質的區域差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大城市郊區農民的民主意識和民主素質高于邊遠地區的農民。城市郊區由于經濟發展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較高,國際和地區交流較為頻繁,因而,這些地區的農民不封閉、不保守,對民主的要求也較強。相反,受經濟發展水平和傳統觀念的制約,邊遠鄉村的農民對于參與民主活動的觀念比較淡漠,對民主的需求也處于較低的層次上。我們在調查中就明顯感受到??谑薪嫁r民的民主意識就遠高于白沙縣鄉村的農民。其次,知識水平較高、與外界交流多的農民比知識層次低、與外界聯系較少的農民的民主觀念更濃厚。我們在重點訪談中發現,鄉鎮企業中的工人、退伍軍人、回鄉知識青年、個體私營業主、打工仔等由于其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經濟狀況較好,他們頭腦中封建主義思想較少,因而,知政、參政、議政的需求也比較高。而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民則由于其文化水平所限,與外界交流少,容易受到封建主義思想的左右和侵蝕,其民主觀念比較淡薄,民主意志易于動搖。
第三,農民對民主的認識不清,對自己的民主權利不夠重視。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相當部分農民民主意識淡薄,缺乏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平等意識和自主意識,依附觀念濃厚。有的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主權利,更不清楚如何正確行使民主權利。作為四個民主之一的民主選舉,既是農民民主權力的核心,也是實現農民利益的根本保障。然而相當多的農民對于體現他們基本民主權力的民主選舉極為漠視。一些農民甚至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而放棄自己的選舉權,以至于賄選現象屢屢發生。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勝利村是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一個傳統的農業村,現有人口1927人,外嫁未遷戶口56人,常住人口1437人,未滿14歲的留守兒童74人,占全村人口的3.84%,有52人和奶奶、爺爺在一起生活,22人在家獨立生活。在調查中發現,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情況比較突出。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一)、性格比較內向。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他們表示一般他們放學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很少出去,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主要的活動就是在家看電視,這主要是10歲左右的孩子,更大點喜歡到網吧去打發時間。和爺爺奶奶這些大人,他們認為沒有多少話講,或者根本就不想和他們講。這些孩子在群體活動中通常比較靜,調查顯示,他們很羨慕那些能唱能跳能講笑話的小孩,而他們只是人群中的一個觀眾。長期的這種生活形成了他們性格上的孤僻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二)精神抑郁,很難找到快樂。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14歲以下,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比較快的一個時期,而穩定的心理特征還未形成,特別是進入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就更加的突出,在學習上困難、交友的迷茫、青春期的困惑,這些問題使得他們無法找到心理排解的窗口。這讓這些人群無法獲得快樂,內心的痛苦、郁悶糾結使得這些孩子沒有自信,不敢大膽的表現自己,缺乏生氣。
(三)情緒暴躁,容易失控。
在調查中,我們詢問了幾名留守的孩子,“對你在學校和家里和老師及大人吵過架嗎”的回答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吵過,有些甚至經常和大人及老師吵架、甚至有兩個孩子因為經常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換了三個學校。有2個孩子表示很厭倦現在的生活,不想讀書,也想早點出去打工。
(四)認知偏差:
內心迷茫少數留守兒童認為家里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里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迅速膨脹,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內疚感,于是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在調查中發現,現在13-16的兒童有16名,其中沒有讀書6人。這些孩子的心理感覺有一種被拋棄的傷害。父母溝通的不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各村民工離家別子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帶走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留下的是故土家園和一家老小?!傲羰貎和钡默F象比較突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8.6%。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文盲半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實在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一般相隔近40歲,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快。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的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在戴莊鎮初級中學的調研顯示,隨著父母探親頻率降低,聯系次數減少,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有事情需要交流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對象是同伴,第二為教師,第三才是監護人。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德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六)價值扭曲。由于外出打工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家庭的經濟和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態迅速膨脹,平時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關注較少,特別是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法照顧孩子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孩子擁有零花的數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他們產生“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
(七)安全隱患。于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安全銜接上存在“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1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