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認真收集數據、分析問題,同時還需要有一定的撰寫和表達能力。希望通過以下這些調查報告范文的閱讀,大家可以對寫作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太湖縣是一個農業人口大縣,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所以決定了它必然也是一個勞力輸出大縣,這里基本上每都有大量的農民選擇外出務工。為了進一步了解農民工的現狀,于是我們就對此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5.由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念的提出,農民工的處境正在逐步改善。
五、調查分析:
(五)、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關注,隨著經濟的更加蓬勃發展,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加之由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策略的施行,現在農民工的狀況相對已經大有改善了。一方面,有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3)司法審判機關一方面監督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促使行政機關真正貫徹落實人大的原始立法精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同時通過自己的審判權還可以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企事業單位進行懲罰,正確利用法律條文,真正做到“違法必究”。國家三大權利機關各司其職,相互監督;另一方面,廣大的農民工自身的努力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1)農民工自己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加強自身修養;
(2)農民工自己不斷追求進步,他們利用積累的資金學習技能或者進行創業,其中部分農民工最后還走進了社會上層,這更有利于農民工現狀的改善和地位的提高。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我們能力極為有限,調查范圍比較狹小,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該報告中的觀點和看法并不成熟,但是我們仍然期望通過這份調查報告,能夠加強農民工自身的維權意識,能夠加大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度和敬重度,能夠喚起當權者的權利慎用意識,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偶然的機會在當當網看到了黃傳會的這本《中國新生代農民工》,所以沒怎么看這本書的內容介紹就買了全是因為這本書的名字跟作者的名字。在大學的時候看了黃傳會的`報告文學《我的課桌在哪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很受觸動,如今再看這本寫新生你農民工的報告文學,震撼仍然。
新生代農民工帶來的是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不是我能解決的,但是讀這本書總是能感受到他們心中的理想與殘酷的社會現實發生劇烈沖突時的那種無奈。因為每個人都有夢想,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沖突時,我們只能與現實妥協,因為我們太渺小。所以生活,就是夢想與現實一步步妥協的過程。工作后我的夢想也在一步步妥協,妥協的似乎已經忘了自己還是個有夢想之人,自己也開始慢慢淡忘了自己的夢想,現實讓我們不得不先解決溫飽問題,因為我們要生活。
《中國新生代農民工》是本令人心酸的書,但也是看完這本書,讓我更堅定了一點,我一定要讓我的文字發生作用。讓心中的一些想法要慢慢去實現,內心追尋的一些善的東西一定不能被生活、被現實泯滅。不能僅僅成為思想的巨人。
2政府需求。
3企業需求。
4調查計劃及方法。
二調查結果分析陳妍君殷越聰1問卷調查分析。
2采訪匯總(僅農民工的)。
三
總結。
1政府的意見周鑫。
1)目前所出臺的相關政策。
2)未來計劃與期望。
2企業的意見朱稽涵。
1)企業的培訓現狀。
2)企業未來的培訓方向。
四社會實踐心得一起寫黃鑫總。
最后整理,宋霜霜。
四社會實踐心得請大家把你能協助完成的部分恢復我,晚點根據大家的意見統一安排下~。
陳妍君1/2殷越聰所有朱稽涵3。
同志們,根據大家的意見我們分了下工,為了方便后期統計和制作,請大家在本周日(八點)之前完成自己的part,要求是:小四,1.5倍行距,企業政府的分析各自不少于兩頁,問卷分析用excel作圖然后每個問題分析兩三行左右,把所有問題分析完就行了。第一部分概述兩頁左右??偨Y黃鑫先寫一頁。后面是我們各自寫的心得,可以加點圖片啊什么的。
分工:一調查背景1新生代農民工的定義2政府需求3企業需求4調查計劃及方法(范)。
自《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農民工的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別是工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20xx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20xx元,比20xx年增加359元,增幅達21.2%,拖欠問題有效緩解,政府給農民工提供的服務有所加強。但是農民工子女教育、自主創業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比較強烈的自主創業愿望也遠遠沒有實現。所以必須在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大相關投入,逐步消除農民工創業制度障礙和資金困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村人口非農化沒有同步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根據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的估算,20xx年農民工外出務工人數達15863萬人,加上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工,全國農民工總數大約為2.5億多人,成為僅次于農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勞動力群體。農民工群體為城市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幾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規定和方針政策,農民工權益和生存狀況基本得到解決,使農民工逐步擺脫了“弱勢群體”的名稱。但由于農民工數量過于龐大。為進一步提升和改善農民工的生存條件,必須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自主獨立的發展和工作。因此,對于農民工的自主創業問題顯得十分重要。那么,對于農民工而言自主創業意味著什么?他們自己又如何看待?對此,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外語系“三下鄉”第二支隊帶著這些問題在我國農民工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重慶市及周邊區縣通過分發統計表、踩點訪問、網絡查閱、圖書查閱等途徑搜集大量數據,在加以匯總和分析后得出相關結論并撰寫此次報告。
50名調查對象中,平均年齡為27.14歲,其中16~20歲的占15%,21~25歲的占24%,26~30歲的占30%,31~35歲的占20%,36~40歲的占12%。從性別結構看,女性農民工的平均年齡低于男性。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文化程度占8%,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中專文化程度占34%,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6%。與20xx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5%。農民工的文化程度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調查顯示,農民工的就業部門分布于國民經濟的幾乎所有部門,但是農民工的就業部門仍然比較集中。在20個樣本中,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人數最多,占32%,其次依次是社會服務業占20%,批發零售業占14%,住宿餐飲業占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10%,其他行業占8%。與20xx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相比,從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20xx年占22%,20xx年占25.2%,20xx年占30.3%,20xx年初達到42.1%;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20xx年占16.6%,20xx年占16.8%,20xx年占22.9%,20xx年初達到36.7%。
調查顯示,20xx年初農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9049元,人均收入4869元,其中人均務工收入3675元,人均農業純收入1194元,務工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75.4%。20xx年,農民工月均收入達1690元,比20xx年的875元增長近一倍。從數據分析與往年相比,農民工家庭務工收入有了較快的增長,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農民工家庭收入增長的最重要的源泉。雖然,農民工家庭的經濟狀況得到改善,并有68·2%的農民工家庭的經濟情況在當地農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農民工認為其家庭經濟狀況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這種反差表明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
據我們的統計和調查表明,大多數農民工對自主創業的相關常識較為生疏。在50名調查者中對自主創業有意識或對自主創業內容或國家相關政策的農民工只占到總人數的22%(11人),但希望通過自主創業擺脫打工或現狀的占總人數的68%(34人)。
我們對50名農民工就業狀況和創業意愿進行了詳細調查,其中有自主創業意愿的7人,占14%。還有一部分農民工就業期望值過高,因就業素質低,崗位、待遇不合意愿,也在創業與求職就業之間徘徊。
目前,對于農民工求職就業,我們主要是依靠行政促進、信息轉達等手段,開辟渠道行聘求對接之便,其就業成果往往依托于企業及三產服務業等提供的崗位。政府能夠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僅僅是杯水車薪。沒有足夠的崗位,促進措施力度再大,也不會有更大的成效。而自主創業,須經政府有關部門、創業者個人及其所在基層組織合力同步才能實現。通過網絡數據對某縣有創業意愿的9684人調查發現,截止20xx年五月中旬,已實現自主創業、項目在建或啟動開始創業的有20xx人,已建設和在建創業項目1786個,實際創業人數占20.8%??傮w來說,能夠走上創業之路者比例還相對較低。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農民工對待自主創業的心態主要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一是個人、家庭等各方面不具備創業條件,也沒有創業動機;二是有創業意愿而望“?!迸d嘆,隨著創業大潮的涌動,內心也燃起創業激情,想通過自主創業改變現狀,但缺乏信息,無技能,少資金,因而顯得有心無力,難以邁出創業步伐;三是雖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但由于創業意識淡薄,感覺創業路難走,不愿擔冒風險,“怕”字當頭,缺乏自主創業信心;四是創業愿望迫切,掌握技能或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有決心有信心,這類人往往是創業的成功者。
制約農民工創業的問題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資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農民工依靠一般性耕種和在外打工所積累的資金有限,甚至沒有積累。資金的關卡把許多農民工擋在了創業大門之外。政府扶持創業的小額貸款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能夠拿到的是少數,有的創業項目小額貸款額度也難以滿足需求。調查的有創業意愿的9684人中,因為缺少創業資金難以成行的就有7166人,占74%。無錢投入是絕大多數農民工創業的“瓶頸”。
二是創業起步,渴求指導服務。調查發現,由于一些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對項目缺乏生產行業、產品、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投資適度、設計規模、經營核算等方面的知識,迫切需要得到有關方面對項目的“會診”定位及其他各個環節的指導服務。沒有這種指導,他們往往缺乏信心,舉棋難定。一部分創業者因為缺少這種指導,使投資陷入盲目性。
三是缺乏經驗和技能,期盼創業培訓。大面上只注重了就業技能培訓,而對創業者的培訓重視不夠。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識限制,部分創業者思維方式傳統,營銷觀念滯后,市場開拓能力差,家族式管理,機制不合理,生產人員技術水平低,產品缺乏競爭力。因此,經營管理培訓和生產工人的技能培訓是創業者的迫切需求。
四是盼望有關部門熱心支持,便捷服務。農民工創業,有創業的外在條件即產品、市場等,有內在條件即個人創業意愿,但這距掛牌開張、創業成功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需要經過工商、稅務、勞動、衛生、環保、土地等多個部門的多道門檻,他們最盼望一路“綠燈”。這些部門的熱心支持、快捷服務是他們順利創業,成功創業的關鍵。任何一道關都有可能把創業者擋在門外。
以上農民工新情況的分析表明,農民工的狀況得到效的改善,特別是工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拖欠問題所緩解,政府給農民工提供的服務有所加強,農民工的會保障實際參保率有所提高,但是農民工收入低、社會障參保率低、處境困難等基本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大多沒有產生積極自主創業的想法和準備??偟膩碚f,首先是政策效應和制度因素,還包括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特點、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農民工問題解決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等。
農民工的狀況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就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農民工問題引起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意見》的貫徹,顯現出明顯的政策效應。而農民工問題之所以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意識沒有形成,主要原因也在于農民工對社會和個人的認知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以及制度的缺陷和政策效應的不足等,因此加強和普及農民工思想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同時許多政策措施還有待進一步落實,要引導和培養農民工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
《國務院若干意見》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現在的關鍵是要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根據上述對農民工新情況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特別要注意采取以下具體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堅決貫徹落實勞動法,加強對農民工的學歷及社會教育,逐步引導走向自主創業;加大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整頓和完善政府的就業組織和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強化對農民工的就業信息和培訓服務,保證農民工就業的正式渠道的廉潔高效;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下決心建立強制性的、規范的、適合農民工特點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然后再逐步納入全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大相關投入,逐步消除農民工自主創業制度障礙和資金困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自主創業問題。
農民工和“民工潮”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特有現象。農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經濟市場化改革、經濟發展戰略和增長方式轉變及經濟結構調整的產物,也是經濟體制轉軌、發展戰略和增長方式轉變及結構轉換都還沒有完成的結果。農民工和“民工潮”雖然有其產生的必然性和較大的積極作用,但把二、三產業的勞動者區分為城市職工與農民工兩種,畢竟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現象;農民工潮水般在城鄉之間大規模流動,畢竟還是一種非常規的成本過高、問題過多、副作用過大的鄉城人口流動。農民工問題和“民工潮”現象最終必將消失。
那么,農民工問題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工潮”現象怎樣才能最終消失呢?我們認為,其一是將農民工城市化。因為,只有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工“進廠又進城,離土又離鄉”,落后的二元經濟才能真正轉變成一元現代化經濟,“候鳥”式的農民工才能成為永久性的城市職工,農民工才能變成市民,春節一般也不需要回農村過年,也就不存在農民工及各種歧視和損害農民工利益的問題,“民工潮”及其帶來的春運緊張也就自然消失。
其二是引導農民工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隨著我國,尤其是重慶市及周邊區縣農民工城市化的逐步擴大,城市人口量激增。對城市人口就業將產生極大的壓力。同時,城市化的農民工學歷文化水平較低,在社會崗位的競爭上不占優勢。因此若引導農民工自主創業,不僅發揮農民工大量勞動力優勢,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能夠一定條件下能夠避免農民工在以往形式的就業中遭遇不公平待遇。
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扶十分重要。
引導推動農民工創業,不僅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緩解就業壓力,統籌城鄉就業的治本之策,長遠之舉。就業崗位決定著就業成果。因此,政府如果單純在崗位和求職農民工之間為就業而推張舉措,從宏觀、長遠的角度來說是被動的。必須從根本上探索長遠的、可持續增加崗位、擴大就業容量的體制、機制和措施。那就是政府在積極推進招商引資、籌建大企業項目的同時,強化措施引導推動農民工自主創業,增加創業項目數量,擴大就業空間。發揮出農民工創業的潛能,就把包“袱變”成了財富。創業項目對于促進帶動就業的作用是巨大的,門檻低,易于就地就業,雙方對接相對靈活。
政府方面一是要引好路,為農民工創業定好位。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以市場的眼光選項從業。依據個人條件幫助選準項目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一環。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設立由經貿、商業、金融等方面的專家及有關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指導團、智囊團或成立這方面的專門機構,幫助把脈診斷,為農民工創業人員定位選項,出金點子。對自有資金少或可能爭取到的資金少的,從投資少見效快、技術含量低的小項目做起,陸續滾動發展;對缺少技能、市場開拓能力的,可立足當地農產品或產業集群上項目,利于掌握技能和融入市場;對有一技之長的幫其發揮個人優勢,篩選合適項目。通過綜合謀業人員各方面的條件,幫助“量體裁衣”,規避風險,揚長避短,讓他們因人而宜,圓創業夢。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這是促進創業的“瓶頸”。在用足用活小額貸款政策基礎上,政府與金融部門協調,開拓支持創業的信貸渠道。實行農戶聯保,協調加入行業協會實施聯手“抱團”擔保,都是可行的。政府也可探索建立農民工創業專門扶持基金,重點對創業項目實施貼息扶持,或者研究試行農民承包土地抵押貸款,擴大抵押資產范圍。逐步放寬政策,開放融資渠道,允許民營金融機構進入民間融資領域,促進資金信貸的市場競爭,激活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使面向農民工的信貸機制更加靈活。
三是簡化程序,營造寬松創業環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放寬條件,降低門檻,開辟綠色通道。農民工創業報批涉及到的各個部門要一盤棋,也可以實行并聯審批,減少環節。目前,各地都有對于創業的優惠政策,涉及到多個部門,多個方面。但創業者能否享受到、享受多少,則少有過問。這其中缺少一個牽頭或綜合督查落實的機構或部門。立足于在體制、機制上為農民工創業拓寬空間,有專門機構負責或制度規范,以確保搞好“保駕護航”是必要的。
四是搭臺鋪路,筑巢引鳳。政府投入一定資金,統一規劃建設創業園、創業基地或創業一條街,也可依據產業組織農民工居家集體創業,結伴出“?!?。政府強化服務扶持措施,減少創業人員創業過程中的多個環節。昌樂縣自去年以來,建設了下崗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各鎮(街道)建設了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這些園區和基地都實行選址、規劃、建設、設施配套及項目審批手續等統一辦理,極大地方便和促進了農民工創業。同時,創業項目同一種類,同一行業形成集群的,由政府出資聘用權威技術能人,統一指導創業項目生產經營。對于有技能、有實力的在外務工能人,政府可引導、鼓勵、邀請其回鄉創業。
五是搞好創業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創業能力。針對創業人員需求,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定向”、“分級”、“分行”培訓,對創業項目的招用工人實施技能培訓,或者按照創業項目需求進廠(場)培訓,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六是注重給創業者以政治榮譽,提高其社會地位,打造其與政府之間的情感平臺。對于創業的模范、典型,要大張旗鼓給予表彰。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同時,在政治上給與一定的地位。通過發放慰問信、賀年卡、組織召開座談會、茶話會等形式與創業人員溝通感情,體現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農民工城市邊緣人的角色注定了其問題的復雜性,作為具有復雜社會背景的特殊群體,數目龐大的農民工權利的實現程度和生活狀況的改善程度無疑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農民工群體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出現的特殊現象。在目前的學術界,我們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在身份的界定上存在著二元性,即他們既有農民身份又有工人身份,有工人之實卻無工人之名。再加上戶籍制度的限制,農民工很多應有的權利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為了切實調查農民工實際的生存狀況和權利實現情況,20xx年1月、2月、7月和8月,筆者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在山東、河南、甘肅、陜西、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區進行了農民工生活和工作狀況的調研,調研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由于選取的學生都有充分的條件接觸到農民工群體(如家人或親戚是農民工),所以,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問卷所占的比例都很高,共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回收329份,有效回收率為94%。這一調查雖不足以反映我國農民工的整體狀況,但整個調研完全是一種純民間的行為,且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和責任感都很強,因此,通過對這些問卷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關農民工的更接近真實的信息,為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提出思考。在此,也感謝我同事楊洪曉,學生鄭揚、薛澤林、范才營、侯莉媛、李莉、王苗苗等為該調研所做的貢獻。
被調查的群體既有第一代農民工,也即年齡較大的部分,其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上。也有新生代的農民工,也即比較年輕的那部分群體,年齡在20歲到30之間。其文化程度也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特點,初高中比例相對較高,占到了總數的45%,中專以上的有38。8%。分析認為,這些擁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的人應該多屬于第二代農民工,也即農村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后因升學無望而輟學的年輕一代,他們直接告別鄉村,進城進廠打工以掙錢補貼家用或為自己未來積蓄資本。從總體上來說,現代的農民工群體其文化素質是要高于改革開放之初進城的第一代農民工,表現在學歷相對較高,對新事物、新觀念接受能力更強、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更為開放。從收入角度來看,月收入大多集中在1000—3000之間,其比例高達76。1%,收入在3000元以上比例只占到了9。2%。這就反映出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群體收入水平不高、經濟地位較低的現狀。我們認為,這是由于在第一代農民工逐步退潮之際,新一代的農民工大多是剛剛開始在城市的打拼歷程,因技術、人脈等各種原因,致使這一代年輕的群體收入水平不會太高,也拉低了農民工群體的總體收入水平。
對于農民工的工作狀況,我們立足于對農民工進城后的職業性質、工作報酬、工作時間等幾個維度進行分析。在關于農民工職業狀況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18。8%的人選擇了建筑業,有10%的人選擇了文教衛生,12。5%的人選擇了批零貿易和餐飲業,選擇其他選項的占到了總數的30%??梢钥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所從事的行業還是處于低端層次,行業水平不高。由于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工作流動性較大,更換工作的頻率較高,其行業性質呈現出極大的不穩定性特征,也正是由于這種不穩定性導致了很多農民工對自己的行業界定存在模糊,進而使得他們在被問及自己的行業性質時,“其他”這一選項所占比例較高。從勞動時間上來看,每周的工作時間在45小時以下的占到了12。5%,45—55小時與55—65小時的均為28。8%,而65個小時以上的比例則為30%。根據國家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加班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由此可見,農民工的工作時間是遠遠超過法律規定的范圍的,他們是在為城市的發展和低廉的工資而透支著自己的勞動力??紤]到其收入情況,對比之下就不難發現,農民工群體的付出與所得也是遠遠不成比例的。
邊緣人的社會角色決定了農民工群體在城市生活中注定處在一個弱勢的地位,故其權利的保障不僅僅是法律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的道德問題。在調查中,我們從經濟權、健康權、社會保障權等三個角度出發,對農民工的權利的實現狀況進行調查。
首先,從勞動合同的情況來看,63。7%的人是沒有正式的書面合同的,這其中,甚至有17。5的人連跟用人單位基本的口頭約定都沒有。這是因為農民工大多是依靠親戚、朋友、熟人、同村人的關系而“跟隨”進城或進廠,親友之間的信任取代了他們之間的法律承諾。甚至他們會認為提出簽訂勞動合同有傷情面,但是這種非正式的、以人際關系為基礎的非契約性約定是沒有堅實的維權根據的。在隨后的調查中就可以發現,工資曾經被拖欠的農民工達到了總數的63。8%。其中的20%甚至是經常性的被拖欠。而在維權手段上,51。3%的人選擇了協商、調解,忍氣吞聲的占到了總數的25%,為第二大比例。通過法律途徑維權的只有18。8%,甚至有少數人采取了暴力解決的途徑??梢哉J為,農民工群體的經濟權利并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其法制維權意識有待提升,維權手段有待改進,維權途徑有待完善。從健康狀況的角度來看,生病了會去醫院的人只有31。3%,43。8%的人選擇了“只有重病的時候才會去醫院”。甚至有人即使在重病的情況下也只是靠買點藥硬撐過去。由此可見,農民工的生命健康權無疑是處在被忽視的地步,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無法參加城市醫療保障的農民工群體只能在醫院高昂的醫療費用面前望而卻步。從社會保障的角度來看,有35%的人選擇了沒有參加任何形式的社會保險,在剩下的65%的群體中,醫療保險與工傷保險明顯較為突出,前者為總數的53。3%,后者為28。8%。但是在現實中,農民工所參加的醫療保險大多屬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范圍,也就是其參保的地域仍然是其出生的鄉村,這種狀況下的醫療保險并不能減輕其在城市的醫療負擔。至于工傷保險,參與者也多為第二代農民工,因為相對父輩而言,其風險意識相對較高,但是其參加比例卻仍然較低。
作為城市的“外來者”,農民工在城市中對自身地位如何界定,城市生活給他們帶來的總體感受無疑是在探討農民工問題的過程中繞不開的重要環節,根據我們關于農民工與城里人關系的調查。在與城市人的關系上問題上,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不好不壞”這一選項(53。8%),相處融洽的人占到了37。5%的比例,只有少數人選擇了不協調。但是從城市地位的自我感知這一角度來看,大多數人卻依然有較大的失落感(37。5%),認為自己得到不公平待遇的占到了28。8%,為所有選項中的第二大比例。還有少數人認為城市人看不起自己。也就是說,雖然大多數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可以跟城里人在生活上可以比較融洽的相處,但是這種表面的和諧并不能改變他們心中的巨大落差。也反映出進城的農民工在忍受著經濟壓力的同時也要忍受著被歧視的心理壓力,有學者也同時把城里人的歧視以及農民工務工的心理落差視為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心理成本”。
關于這一問題,我們從家庭顧慮、居住條件、子女問題、現實困難等四個角度進行調查。首先,從農民工家庭顧慮這一方面來說,占到首要比例的是“家中老人需要照顧”(65%),外出務工后,家中的父母就成了農民工心中的首要牽掛,如何盡孝成為在異地的農民工群體的首要難題。擔心“家中土地無人耕種”的比例為38。8%,因為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農民始終把土地視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而選擇“在城市受到歧視”這一選項的比例為25%,擔心自己沒有什么技能和身體狀況的分別為22。5%和20%。除此之外,擔心自己子女教育問題的比例僅次于老人問題,其比例高達55%。在隨后的關于子女教育問題的詳細調查中,56。3%的人其子女還是在“在家鄉的學校上學”,這就是農村大量留守兒童產生的原因所在。而在打工本地上學的比例只占到了17。5%,當地的學校不愿接納農民工子女,高昂的借讀費、寄宿費也是農民工所無法承擔的。此外,孩子失學的比例占到了10%,(分析認為,這部分主要是第二代農民工的子女,因年齡原因,可能還沒有上學)。當問及子女教育面臨的主要困難時,“升學難”成為困擾農民工的首要因素,占到了總數的50%,而選擇“學費太貴”這一選項的比例為40%,“公辦學校進不去”的比例則為10%。在關于農民工居住狀況的調查中,住在單位宿舍的占到了總數的28。8%,為所有選項中的最高比例。選擇在外租房的為27。5%,暫住在雇主家的比例為8。8%。這種情況與后面的農民工所面臨的現實困難的調查結果形成呼應,當問到您進城務工時所面臨的實際困難時,沒有住房的占到了53。8%,成為農民工面臨的最大問題。其次是“生活沒有保障”和“遠離家鄉思念親人”,這兩項比例分別占到了38。8%和33。8%。而“工作比較危險”和“工作不穩定”的分別為30%和28。8%??梢钥闯?,農民工所面臨的大多還是很現實的、與自己安身立命相關的問題,他們遠離家鄉,既對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孩子充滿牽掛,又面臨著住房、收入、醫療、工作不穩定等各種難以抗拒的現實壓力,其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在我們隨后的關于農民工遷居城市的原因調查中,“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好的教育水平”成為了首要選擇,這兩項的比例分別為72。5%和57。5%。選擇較高的社會地位的比例則只有13。8%。由此可知,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很是單純、樸素。較多的就業機會可以讓他們獲取高于農村務農的收入,從而滿足家庭的開支并擺脫貧窮的困擾。而較高的教育水平則是為了子女的成長考慮,他們不愿意讓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樣苦苦打拼在城市的邊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悲苦使得他們任勞任怨,他們把上下兩代人的負擔全部扛在肩頭,只為讓自己的子女能夠通過讀書學習改變命運,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夠與城里人生活在同樣的一片藍天之下。但是我們卻看到,快速發展的城市、飛速前進的中國經濟并沒有給他們想要的生活,因為經濟地位的低下、戶籍制度的不合理限制,他們始終享受不到一個真正的“市民”的待遇,更不要奢談公民的尊嚴。我們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正常發展,都不能靠犧牲一個階層來換取另一個階層的福利,改革開放三十年來,2。3億的農民工群體用自己低廉的勞動力支撐起了整個國民經濟大廈,獲取一定的收入誠然是他們的原始初衷,但是他們卻同時也為這個國家的進步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是生命。因此,當社會發展到今天,當這個國家的物質財富已經極大的充裕,當和諧社會成為我們的建設目標,如何才能通過有效的改革,廢除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保障這一龐大群體的切身利益,給他們以國民的真正待遇,讓他們也活的更有地位、更有尊嚴,不僅僅是社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這個以工農階級為基礎的國家對這一群體的一種補償。
農民工問題一直是社會上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也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話題,也多次被政府和一些機關單位提到工作日程上的話題。
由于我國是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故關于農民工的一些話題仍需引起大家的關注。
但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每天沒有機會或心思涉及有關農民工的一些信息。
為了了解現代大學生對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的認識欲對其所持的態度,并在此同時加深大學生對農民工的關注,從而可希望通過此渠道,可使大學生乃至社會把更多的目光與關注投向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從而使其權益得到保障。
本次調查以《大學生眼中的農民工形象》為調查題目,調查主要在大一新生中展開,調查人數為50人,實際收問卷48份,問卷調查真實有效。
四、問卷樣式:略。
據問卷調查22項,每個調查項目所選選項占總體的百分比,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調查人群半數之上為農村的學生,其余為城鎮學生,故對問卷的調查人群較具代表性和普遍性,調查有說服力。
根據調查,在校大學生由于身在學校與外界很少接觸,由于學校條件有限,故對農民工的一些信息來源不是很多,但對農民工的問題還是很關注的。
調查涉及大學生對農民工工作范圍,工作條件,工作報酬,工作原因及在城市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對這些項目做了簡單的統計。
根據調查數據得知大學生對農民工的話題還是較為陌生,對其工作的崗位僅局限于在城市建設工地作為建筑工,餐飲行業。
但對其工作的穩定性可以得出一致意見,認為農民工作的職業不穩定,均為臨時性質,從而導致一系列有關農民工的利益問題出現。
問卷的主題部分對如今農民工參與城市建設的原因,在城市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對城市建設的影響作了詳細的調查。
對于農民工參與城市建設的原因,大學生認為其主要原因應歸結于如今農村家庭因各方面經濟壓力所迫,簡單的農業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代的生活消費,因此需步入城市,參加進城市建設的隊伍中來,同時農民工步入城市滿足了城市建設對勞動力的需要。
從而農民進入城市變成為了一種潮流,更多的人進入農民工的隊伍中。
關于農民工在城市工作與生活上的問題是大學生關注最為密切的,其中包括在城市中的消費,醫療,工資發放,及城市居民對待農民工的態度。
對于城市中高水平的消費和農民工工作的人格尊嚴,廣大大學生對此表示是農民工在城市務工面對的最大的問題。
對于低收入的農民工群體城市的高消費使農民工無暇自顧,省吃儉用從而對其健康狀況帶來不利影響,間接對城市建設帶來不利因素,由于城市中的醫療模式對于農民工來說無法接受,因而加劇了有關消費方面的問題。
關于農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廣大學生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對于商家忽視農民工人身安全,工作場地經常存在安全隱患;2,對于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3,對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從而引出一些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及社會制度具體實施上的問題,認為有必要完善涉及農民工利益的法律法規,加強其實施力度,切實做好對農民工的維權工作。
因為農民工在城市中工作給農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甚至成為了一個家庭脫貧的渠道,從而對于低產階級的農民來說成為了一種潮流。
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在短時間內使城市人口劇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壓力,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
對于此問題,同學表示應理性看待,農民工雖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對城市建設也有消極影響。
城市建設離不開農民工,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可能造成城市勞動力過剩,農村勞動力缺乏的現象,因此需對農民工進入城市務工加以控制,不得盲目。
在提及當代大學生可以為農民工可以做的事情時,半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曾想過,從而表現出大學生的奉獻意識不強,社會集體意識不強。
認為大學生能力有限,無法為農民工作出切切實實的事情,但可以動員社會上更多的人,使大家關注農民工,做到一個積極宣傳的工作。
至此,問卷所有內容總結結束。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做完此課題調查后,關于農民工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農民工作為一個新興的群體,給城市建設帶來了新的力量,在實現我國農業化與城市化的事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數據資料顯示,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占57.6%,在加工制造業從業人員中占68%,在建筑業從業人員中占80%。
農民工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農民工強有力地支撐了國家工業化建設,也推動了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同時農民工步入城市也為農民家庭帶來了除農業之外的收入,從而形成了一種“一人就業,全家增收”模式,在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之下,實現了人力資源合理利用,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
除此之外,農民工進城打工是工業反哺農業的具體表現,城市支持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實現形式,農民工為農村與城市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橋梁,使農村不至于封閉于狹小空間之內,從而加快了我國農村文明建設的進程。
對于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增加城市生活壓力和管理難度這一現實問題,我認為,對于此問題應辯證看待,農民工進入城市,由于與城市居民存在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價值觀上的差異,故在與城市居民相處過程中,存在不一致。
對于部分城市居民與城市制度不公平對待農民工與農民工子女的事宜上因給予嚴肅對待。
人生而平等,不管農民工存在多少“缺點”,社會應該充分認識和尊重其時代性以及鮮明個性,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偏愛。
近年來80后、90后農民工或者叫新生代農民工逐步成為農民工隊伍的主體。
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出來打工,主要不是為生存,而是為發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
他們更加關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事業發展和人生價值。
而無論是從城市化需要,還是從現行政策體制,我們都不應、也不能再把他們拒之城外,送回農村。
對待新生代農民工不能再沿用老辦法,要“以人為本”,要關注他們特殊成長經歷,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加快他們與城市的“融合”。
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對于城市健康發展,對于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從而,農民工對城市建設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是歷史性的、全局性的,是符合我國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要的,其創造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復蘇,從而引領了世界經濟的高速復蘇。
對于農民工這一群體,應加強其規范化與組織化,如今所需要的是提高現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與高效性,并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對于其中存在的不足,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法農民工綜合素質。
對于農民工能力不足問題,需根據需要對其進行一些技能與安全培訓,提高其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法律意識和文明水準,全面提高農民工素質與工作效率,與工程質量。
對于農民工工作不穩定問題,采取多渠道措施,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
完善農民工就業信息服務,加強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多渠道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做到勞動資源合理流動,拓寬就業渠道。
針對農民工權益問題,增強對其的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農民工維權意識,可以自己針對自己身具體情況進行法律申辯。
同時完善有關農民工的社會法律法規,可是農民工有法可依。
針對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共融問題,使人們充分認識到農民工巨大的貢獻,解決好就業、權益、文化觀念等各方面的問題,是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形成共同價值觀,要降低城市門檻接納他們,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們,讓具備條件的農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為新市民和新產業工人。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過此次調查與總結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不應只局限于學校。對于此調查課題,充分認識到如今農民工這一形象真正的內涵,清楚作為大學生今后應在這方面做的事宜,雖能力有限,仍需全力以赴,切實發揮青年生力軍的社會作用。
年以來,世界金融危機蔓延到我國,“”、“”及等地區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號稱“世界加工廠”以外向型經濟為特征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企業相繼停工停產、減薪減員,市外出農民工開始出現回流。根據省、市相關部門關于開展返鄉農民工調研通知要求,我們組織專班人員先后對各鄉鎮辦區及所屬村組開展多次農民工回流情況專項問卷調查,摸清底數,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截至今年6月底,市農業勞動力轉移16.7萬人,其中外出務工15.4萬人。根據等鄉鎮提供的情況來看,截至11月底,市農民工回流5800多人,占外出務工總數3.9%。其中,外出務工人數最多的東升鎮回流1362人,占市回流總數23.5%??偟乜磥?,呈現以下特點:
(一)年齡偏大技能偏低男性偏多。經抽樣調查,返鄉農民工中,初中學歷且技能單一的男性居多。按年齡劃分:35歲及以下2300多人約占39.7%,35歲以上3500多人約占60.4%。按學歷劃分:小學及以下1200多人約占20.7%;初中4100多人,約占70.7%;高中、中專及以上500多人約占8.6%。按性別劃分:男性將近3000人約占51.7%;女性2800人約占48.3%。
(二)從“”、“”及沿海地區回流占主體。經走訪了解到,農民工回流前原務工地多為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從、、等地回流2300多人約占39.7%,從州、、等地回流1400多人約占24.1%,從、、等地回流700多人約占12.1%,從、、等地回流400多人約占6.9%,從回流不足400人約占6.9%,從、等內地回流200人左右約占3.4%,從等省內地區回流100多人約占1.7%,從其他地區回流300人約占5.2%。
(三)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企業停產減員是主因。據等地統計表明,家具制造業接近1000人約占17.2%,電子加工業900多人超過15.5%,服裝加工業近900人約占15.5%,鞋類加工業800多人約占13.8%,建筑施工業600多人約占10.4%,玩具加工業500多人約占8.6%,其他行業近1100約占19%。
分析市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地部分出口創匯企業因產品滯銷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開工不足并逐步裁員。二是外地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并停工停產,減員減薪,高額的城市生活和交通等費用部分農民工在務工地留不下來。三是外地部分企業因更新生產加工的設施設備,以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少數技能偏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轉崗轉業困難,而且用工單位也不愿在外來農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資金。四是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特別是糧食收購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的出臺,吸引了農民工返鄉務農或農產品加工。五是本地創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優惠政策逐步出臺,吸引了部分農民工返鄉準備自主創業。六是本地經濟發展帶動部分職業(工種)的工資水平大幅提高,特別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出臺,吸引了農民工回流就業。
據了解,市農民工回流人數仍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冬明春將迎來回流高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農民工因工資拖欠原因正在等待用工單位年終結算;另一方面是由于春運期間正值農民工返鄉高峰,可能導致農民工返鄉后不再返崗而留在本地。
從目前情況,市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本地用工單位的崗位更加緊缺,特別是出口創匯企業因產品外銷受限而將逐步出現職工富余,市場重現就業難局面。二是由于市內供過于求的矛盾比較突出,城鄉失業率將有所回升,影響社會穩定。三是農村可能出現回流農民工爭地現象,并將影響本地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垸鎮北碾村楊珍元等回流農民工原在從事縫紉,現因已返鄉準備在家務農。
據了解,市農民工回流人數仍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冬明春將迎來回流高峰,農民工回流所產生的就業壓力將延續到年下半年或年上半年。為及時緩解就業壓力,積極促進就業,市現已采取七項措施:
一是發動各基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開展農業人力資源調查,及時登記回流農民工的原務工地、原職業(工種)、現專業技能、培訓就業愿望等情況,建立市、鄉鎮辦區、社區村組三級聯動的信息報送制度,每天一次登記,每周一次上報。
二是引導回流人員參加技能提升培訓。技工學校、訓練中心等培訓機構已面向回流農民工開展了招生活動,現有1874名返鄉農民工已經或正在參加培訓,其中就業訓練中心培訓407人。8月初,高基廟鎮鄧家嶺村農民工楊鑫榮從返鄉后,參加訓練中心計算機平面設計培訓,并享受了培訓補貼。
三是舉辦返鄉農民工招聘會,重點引導第三產業擴大就業容量,擴大以個體工商戶為主體的用工需求。11月28日,市舉辦返鄉農民工勞務交流會,2600多名農民工進場求職,當天1132人與38家進場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四是動員本地用工單位招收技術人才。揚子江泵業、新傳媒等企業招用車工、造型工、廣告設計等長期短缺的熟練技術人員,現已有1900多名返鄉農民工實現轉崗轉業。
五是依托新農村建設就地消化。市各行政村正值換屆選舉,各鄉鎮辦區將新的村級領導班子成員選舉范圍擴大到了回流農民工,并動員回流農民工參與本地農業產業化經營。
六是發揮駐外勞務機構和駐外流動黨組織的作用,一方面引導部分有就業技能并準備回流的農民工在務工地轉崗就業,一方面動員在外創業的籍成功人士帶動農民工創業。
七是發揮創業培訓和小額貸款作用,引導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回流農民工自主創業,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籌備過程中。
按照總隊1—2月份市縣隊調查信息報送要點,我隊就“外出農民工務工情況”,于2014年2月24日—25日對工程村、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陳窯村部分外出農民工進行了電話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以男性較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歲以下的8人,占88.9%,50歲以上的1人,占11.1%。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是依靠老鄉、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介紹為主,通過職業介紹所的較少。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獲取工作全部來自于親朋好友介紹。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年前到唐山市遷安縣某鋼鐵廠打工,就是通過熟人介紹,了解到務工信息后組織和自己交情不錯的老鄉出去打工的。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農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缺乏,就業渠道窄,以從事二、三產業為主,以建筑業、制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在鋼鐵廠務工的就有7人,占77.8%。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的9個農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間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個農民工執行的是日工資,標準是130元/天。陳窯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加提成,這7人是按月發放工資,無拖欠、克扣現象;藺家河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工資無克扣現象,但是延遲一月發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6000元/月,每月只發1000元保底工資,其余工資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辭職不干的時候一次性結清,無克扣現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表示,如果工資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的居住和飲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條件和飲食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體宿舍和工棚,飲食是集體食堂。
飲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雇主每天給20元的生活費,由于工作強度和青壯年飯量較大,有些農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補貼大部分都不夠吃,也有極個別經濟比較困難的、比較節儉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雇主給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體宿舍,每間12㎡的宿舍居住6個,比較擁擠,有時休息不好。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從業的農民工工作強度一般都比較大,特別是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從事的鋼鐵廠維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時,上午7點—11點30分,下午1點—6點30分,并且是日工資,有些農民工為了多掙錢,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個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堅持去上班。
通過調查了解,由于農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絕大多數農民工通常與用工單位或雇主口頭協商工資待遇,與用人單位和雇主簽訂合同的農民工很少,要求繳納五險一金的更少,用工單位或雇主主動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部分人感到孤立無助,少數人不知道該怎么辦。同時他們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較少,大部分農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節假日也無雙倍工資。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沒有簽定用工合同。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只有2人簽訂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單位或雇主給繳納了工傷保險。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劉民工介紹,用人單位在每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這兩個節日給100元過節費。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虛寂寞。他們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閑暇時間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喝酒,年輕人玩手機較多,學習充電的機會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歲的姓劉民工介紹,他是長期在野外作業,閑暇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無所事事,精神上非??仗?。
通過調查了解,由于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勞動技能缺乏,造成就業面窄,就業渠道少,就業消息滯后;部分學歷較高人員對職位、工資、待遇要求較高,造成合適的工作崗位不好找。通過對9個農民工進行調查,了解到他們多數人明確表示仍然想外出務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務工地點和從事工作種類尚不固定。例如陳窯村一女性民工原來在石家莊務工,每月工資是1000元加提成,嫌棄工資低下,通過同學去北京找工作了。
1、繼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
2、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創業條件。
3、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確保用工管理規范化,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繼續暢通就業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發布工作,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支持創業、就業等公共服務。
6、由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負責,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進學習和勞動技能提升的場所和環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我們學?,F有在崗教師128名,學生1051人,下設5所村小,學生居住在三個鄉鎮26個村。其中,農民工子女127名,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占全校學生總數的12%;農村留守兒童12名。最近,我們進行了一次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
我們學校地處近郊農村,6所學校分布于新城子現代副城周邊。事實上,已成為大量接納農民工子女的小學。我們學校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體現,不是簡單的城鄉差異,而是本地學生與外地學生間的差異。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我們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全校所有的農民工子女的問卷和統計資料進行了分析。
農民工子女實際上包括了兩個群體,一個是流動兒童,一個是留守兒童。從這樣一個整體的概念出發,這兩個群體都是我們所要關注的。這兩個群體之間,從整個變化態勢來講,是動態的,今天的流動兒童可能會成為明天的留守兒童,今天的留守兒童也可能成為明天的流動兒童。
(一)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成因。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加之城市勞動力的缺乏,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趨突出。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心理問題突出。文化背景各異、學習方式不同,農民工子女心理發展不平衡。農民工子女大多來自經濟條件比較差、物質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偏遠農村,且農民工子女都是從農村的學校直接進入本地,他們和真正的農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農村這兩個群體之間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的成績較本地孩子差,使農民工子女極易產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強、意志力薄弱、戒備能力強等不良心理。來自本地孩子的歧視,內心世界對社會差別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也讓農民工子女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
2.安全無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穩定,工作變動導致了居住場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動人口出于經濟上的考慮,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這樣一來,學校和家庭無法建立穩定的聯絡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脫離家長監護問題非常突出,而且導致學生的出行安全無法保障。
3.教學內容相異。一般來說,農民工子女大多是從偏遠農村的學校轉入我校。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語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學習環境導致流動兒童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不能適應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學習熱情,缺乏成就感,情緒不穩定,如忍受性低、孤獨感強等;二是缺乏團體歸屬感,易產生不良情緒如反抗傾向、被壓迫感等。同時,農民工子女還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偏低、自卑、自閉、壓抑等心理特征。這些原因導致流動兒童產生厭學態度。
4.家長思想觀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上的幫助對學生適應性有顯著影響。調查表明,大多數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關注的,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家長不能對子女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輔導。流動人口多半來自經濟、文化較為落后的農村,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壓力讓他們沒有能力、時間和精力來科學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家里根本沒有讀書學習的氛圍,以致流動兒童在學習心理上也存在一定問題。
(三)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建議。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解決,不僅是對農民工子女權益的尊重,更關乎國家、社會的長期穩定和長遠發展,因此全社會應一起來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讓所有的農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藍天下一起成長。
1.制度創新問題。我們國家已逐漸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義務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國家已經規定了兩個為主的原則,就是以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以政府為主,這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價值,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的職能和公共服務的能力,以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改變當前以戶籍人口為準的教育管理體制。我們管理模式是以戶籍為主的,要適應流動人口的現實,就要改成以常駐人口為準,把常駐人口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的范圍,納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農民工子女教育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創新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制度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就教育問題來談教育的制度創新,因為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只是技術性的問題,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當務之急,是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經濟制度的改革,要消滅城鄉兩元制度,這個制度不改革,經濟不發展,城鄉的差異造成了農民工子女教育永遠解決不了,為什么農民要進城,就是因為經濟水平的差異,經濟制度的差異,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2.正確認識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農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權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權利。其次要認識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子女正逐步遞增,搞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個克不容緩的問題。這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的客觀需要。農民工子女比較懂事,有良好的自強自立意識,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傾向和與社會對立的不良情緒,他們需要得到健康、積極、向上的教育??傊?,農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們的父母也是國家的建設者,政府義不容辭地有為他們提供教育的責任。
按照總隊1—2月份市縣隊調查信息報送要點,我隊就“外出農民工務工情況”,于20xx年2月24日—25日對工程村、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陳窯村部分外出農民工進行了電話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以男性較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歲以下的8人,占88.9%,50歲以上的1人,占11.1%。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是依靠老鄉、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介紹為主,通過職業介紹所的較少。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獲取工作全部來自于親朋好友介紹。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年前到唐山市遷安縣某鋼鐵廠打工,就是通過熟人介紹,了解到務工信息后組織和自己交情不錯的老鄉出去打工的。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農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缺乏,就業渠道窄,以從事二、三產業為主,以建筑業、制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在鋼鐵廠務工的就有7人,占77.8%。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的9個農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間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個農民工執行的是日工資,標準是130元/天。陳窯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加提成,這7人是按月發放工資,無拖欠、克扣現象;藺家河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工資無克扣現象,但是延遲一月發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6000元/月,每月只發1000元保底工資,其余工資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辭職不干的時候一次性結清,無克扣現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表示,如果工資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的居住和飲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條件和飲食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體宿舍和工棚,飲食是集體食堂。
飲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雇主每天給20元的生活費,由于工作強度和青壯年飯量較大,有些農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補貼大部分都不夠吃,也有極個別經濟比較困難的、比較節儉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雇主給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體宿舍,每間12㎡的宿舍居住6個,比較擁擠,有時休息不好。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從業的農民工工作強度一般都比較大,特別是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從事的鋼鐵廠維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時,上午7點—11點30分,下午1點—6點30分,并且是日工資,有些農民工為了多掙錢,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個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堅持去上班。
通過調查了解,由于農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絕大多數農民工通常與用工單位或雇主口頭協商工資待遇,與用人單位和雇主簽訂合同的農民工很少,要求繳納五險一金的更少,用工單位或雇主主動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部分人感到孤立無助,少數人不知道該怎么辦。同時他們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較少,大部分農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節假日也無雙倍工資。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沒有簽定用工合同。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只有2人簽訂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單位或雇主給繳納了工傷保險。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劉民工介紹,用人單位在每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這兩個節日給100元過節費。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虛寂寞。他們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閑暇時間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喝酒,年輕人玩手機較多,學習充電的機會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歲的姓劉民工介紹,他是長期在野外作業,閑暇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無所事事,精神上非??仗?。
通過調查了解,由于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勞動技能缺乏,造成就業面窄,就業渠道少,就業消息滯后;部分學歷較高人員對職位、工資、待遇要求較高,造成合適的工作崗位不好找。通過對9個農民工進行調查,了解到他們多數人明確表示仍然想外出務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務工地點和從事工作種類尚不固定。例如陳窯村一女性民工原來在石家莊務工,每月工資是1000元加提成,嫌棄工資低下,通過同學去北京找工作了。
1、繼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
2、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創業條件。
3、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確保用工管理規范化,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繼續暢通就業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發布工作,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支持創業、就業等公共服務。
6、由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負責,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進學習和勞動技能提升的場所和環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據統計,截至20xx年12月底止,我鎮市外農民工返鄉人數為823人,其中返鄉創業0人,返鄉就業823人。其中,男534人,女289人;16—35歲返鄉農民工為442人,36—45歲的251人,46歲以上的130人;大專以上的3人,高中及同等學歷的55人,初中及以下的為765人;從事信息產業的3人,從事機械制造業5人,服務業5人,其它行業810人。
(二)就業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我鎮返鄉農民工在家鄉創業的積極性并不高,全部選擇在區內就業。返鄉農民工中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占總數的84%,且文化水平均偏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僅占7%左右;從就業方向上看,從事高端產業的農民工極少,由于文化素質低,缺乏專業技能,高達98.4%的農民工集中在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勞動保障差、收入不穩定的采礦、建筑、餐飲服務行業工作。
(三)返鄉原因。
經過抽樣調查,大部分農民工返鄉,選擇在家鄉就業的原因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因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無人照料,放棄外出打工機會,以方便照顧家庭選擇回鄉就業;一類是因為自身的職業技能和知識文化水平偏低,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用工需要。在調查部分返鄉農民工是否有創業意向時,大部分農民工均表示,創業一是缺乏啟動資金,二是風險太大,三是自身無創業經驗和能力,不敢貿然選擇創業。個別文化層次稍高,經過外出打工鍛煉了專業技能的農民工,表示有創業的想法,但是苦于無創業資金又怕擔風險,難于實現創業的理想。一類是城市租房等生活高,壓力大。
統計數據和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我鎮返鄉農民工就業面狹窄、職業技能低下、文化水平偏低、創業意識淡薄,只求找到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不求自身的長遠發展和從業技能的提高,僅僅把返鄉就業作為無奈之選,靠體力勞動和簡單勞動賺取微薄的工資。而對于目前市內用工需求旺盛的電子信息產業和機械制造、服務業等,由于大部分農民工知識水平低、缺乏從業技能,無法到這些大企業應聘工作獲得高工資高福利待遇。
一方面是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一方面是返鄉農民工從事高風險低工資的體力工作;一方面是勞資雙方的關系緊張,眾多不規范的用工單位侵害農民工權益的事情屢屢發生,一方面卻是勞動保障完善、用工規范的大企業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工人。產生這樣的困境,表明目前的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存在問題:
(一)服務方式方法陳舊,信息渠道不暢通。
市、區出臺了許多促進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如何保證這些政策快速、及時、有效、全面的發揮效益,普惠群眾,這就需要廣泛的宣傳。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返鄉農民工根本不知道市、區出臺的優惠政策,也不知道如何獲知就業創業信息。大部分人找工作依然是經過親友熟人介紹。而對于就業服務信息平臺上的用工信息,很大一部分人無法及時獲取。舉辦招聘會、發布就業信息,發放宣傳資料,這樣單一傳統的就業服務方式,不能及時高效的為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
(二)注重提高就業率,忽視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
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走出去打幾年工,也沒學到什么技術,回到家鄉也只能從事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我們在提供就業服務時,出發點更多的是放在讓農民工找到工作上,而不是促使農民工干一行,擅長一行,在一個行業里長知識長技能取得長遠發展。因此,往往存在這樣的情況:這個農民工今天找到了工作,可是沒多久又失業了,于是又找工作,循環往復。我們統計的就業率短期內看是較高的,可是與實際情況差距很大。幫助農民工找到工作不難,難的是使農民工穩定就業,學到技能以脫貧致富。
(三)忽視對農民工創業潛能的激發。
自去年我市及我區鼓勵扶持微型企業的一系列政策出臺之后,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積極性被大大激發,各種微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創立起來??杉词乖谶@樣的有利條件下,我鎮報名創立微型企業的返鄉農民人數仍然是寥寥無幾,與其他鄉鎮街道龐大的微型企業數量相比,我鎮的微企數量顯得微不足道。這就暴露出來我們對農民工創業工作的關心重視不夠。一方面有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創業信心不足。
隨著重慶市這幾年以來的快速發展,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特別是信息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同時,經開區體制調整以及市政府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也為我區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吸引本地農民工在市內區內就業或創業,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優質的勞動力資源,顯得尤為迫切。人力資本是城市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充分發掘人力資源這一生產力要素,對于城市繁榮、家鄉富裕、農民增收至關重要。
(一)改進政府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與效益。
一是密切關注與監督返鄉農民工的情況?;鶎诱肮ぷ鞑块T要有自己的監測網絡,堅持對農民工返鄉情況的長期跟蹤掌握,了解其動態的所需所想所求,做好農民工思想的引導工作。二是及時跟進服務。對滯留在家鄉的返鄉農民工,要及時跟進,特別是對有資金積累、有市場信息、有管理經驗、有創業需求的務工人員要實行特別的聯系與服務,為他們創業提供方便。三是改進服務方式與手段。要了解農民工樂于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式,通過電視、公共信息電子平臺、手機信息、遠程教育平臺等方式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豐富就業創業宣傳手段和方式,提高宣傳的效果,擴大政策的公開程度、政策知情的范圍,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政策信息空白與不對稱問題,幫助返鄉農民工正確理解掌握政策,用上用足國家政策。堅持活動與平常工作的統一,持之以恒抓好日常的服務工作,切忌運動式工作方法。
(二)改革培訓機制,提高培訓效益。
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的聯系,確定我鎮返鄉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的重點,提高培訓的實際效果,使得農民工能夠學以致用。一是整合培訓資源。整合各部門的培訓資源,統籌培訓的資金、物力等,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資金分配。二是務求培訓實效。培訓要與我市、我區的主導產業、產業集群相結合,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人力;改革短期培訓,短期培訓以實用技術為主,兼顧法律知識,培養農民工適應社會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堅持以長期培訓為主,并將培訓與技能認定相結合,真正提高培訓技能。
(三)鼓勵就業為主,引導創業為輔。
一是對有創業能力的,引導創辦企業。開展多形式、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使返鄉人員掌握創業技能,了解與創業相關的工商、稅務、信貸知識等相關優惠扶持政策。積極開展創業指導、項目推薦、政策扶持,為創業者提供辦理小額貸款“綠色通道”,做好創業的后續服務工作,幫助他們實現成功創業。二是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力發展種養殖為主的農業開發項目,支持、引導與鼓勵返鄉人員回歸農業。三是對符合創辦微型企業條件的返鄉農民工,要積極向其宣傳講解有關微型企業創辦扶持政策及申辦程序,幫助其分析適合在我鎮發展的餐飲、避暑休閑、特色旅游產品及高山特色農產品等項目,協助起草創業策劃書等以及構思產品或服務的包裝宣傳營銷等環節,為創業者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一)希望出臺對農民工進行系統、長期培訓的政策措施,提高職業技能,從普通“勞動力”變為“技術”個人。
(二)希望出臺保障農民工地位的政策措施,實現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
促進返鄉農民工在家鄉就業創業,是一項富民強鎮的民生舉措。激發農民工回鄉創業在促進城鎮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同時,又為當地農民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為解決農民工就業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徑,使農民就地就近進入二三產業,為我鎮及我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要不遺余力地逐步完善和加強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新政策,提高服務水平,講究服務方法,真正使就業服務工作為民解難、為民謀利。
春節過后,返鄉農民工面臨新的就業選擇,是繼續外出打工,還是返鄉就業、創業?為了解節后xx市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意向,國家統計局xx調查隊抓住春節期農民工大量返鄉有利時機,在節日期間深入建安區、禹州市、長葛市、襄城縣等四個縣(市)、區,采取座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15個行政村的400名返鄉農民工進行了走訪調查,及時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基本摸清了xx市返鄉農民工節后就業意向。
(一)大部分農民工選擇回鄉過年。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有三分之二左右的農民工選擇返鄉過節。其他農民工未返鄉過節的原因多種多樣,除去部分已經在外出就業城市安家的以外,主要原因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很多行業在春節反而是生產或銷售旺季,加上節日期間勞動報酬更高,很多農民工選擇節日期間繼續工作;還有部分農民工認為回家過年來回路費、人情往來花費負擔較重,不必年年回家過節。
(二)返鄉農民工基本情況。
以中青年男性為主。在受訪的400位外出農民工中,男性占75%,女性占25%;從年齡階段來看:16-30歲階段的占21%;31-45歲階段的占41%;45歲以上的占38%。綜合來看,45歲以下占比達到62%,由此可見,我市外出務工人員以中青年男性為主。
學歷水平普遍較低。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占9%,初中占68%,高中及以上的占17%,大專及以上僅占6%,外出務工人員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專以上文化學歷中,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29%,30-45歲之間的占59%。
省外是主要就業地,就業方式以打工為主。從調查結果來看,有77%的外出人員選擇省外就業,僅有23%的人員選擇在省內市外其他地市就業。有87%的農民在外以打工為生,僅有13%人員在外自主創業。
務工行業以傳統制造業和建筑業為主。從事傳統制造業和建筑業的人員比例分別占41%和22%;但新興的服務業也逐漸成為出外打工的選擇,有11%的人員從事居民服務業,從事住宿餐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人員分別為6%;另有7%的人員從事批發零售業。
(三)大部分農民工節后外出意愿強烈,收入差距是主因。
大部分務工人員仍選擇繼續外出。從節后就業意愿看,有高達85%的人員選擇繼續外出打工;僅有9%的人員愿意留在市內;有6%的人員還處在猶豫當中,但如果這部分人短期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繼續外出就業的可能性很大。
在外打工收入更高是最主要的因素。在對繼續外出的人員調查其原因時:有57%的人員認為外出打工收入較高;有35%的人員選擇“就業機會多”。從我們對外出務工收入的調查中,外出人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41%;“3500-5000元”的占40%;“201-3500元”的占17%。月收入3500元以上占比達到81%,如果考慮到部分企業提供免費食宿等相關因素和務工人員的怕露富心理,高收入占比會更高。在進一步的詢問中,很多人表示,外出務工特別是遠離故土也并非農民所愿,如能在本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且收入可以,他們也不愿遠離故土。
就業渠道選擇有慣性。除收入原因之外,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農民在外出就業選擇時,往往習慣由先期外出的親戚、朋友、老鄉等社會關系介紹工作,從心理上也更加相信熟人介紹的工作,認為比較有保障,容易形成一村一地“抱團”就業的趨勢。以長葛市南席鎮方于村為例:該村有2人常年在新疆承包工程,吸引帶動了全村100多人前去就業,工作相對穩定并且老鄉之間能夠相互照應,所以該村幾乎所有返鄉的農民工都選擇過年后繼續到新疆打工。
家庭原因是返鄉主因。在對選擇留在市內就業的人員調查原因時:選擇“家庭原因”的比例最高,占31%;僅有14%和10%的人員選擇“自己想返鄉創業”和“國家政策鼓勵返鄉創業”。
(四)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意愿較低。
從返鄉創業的意愿看,僅有25%的人員選擇愿意返鄉創業。在對創業動機的調查中,選擇“創業扶持政策好”、“兼顧家庭”、“自主創業收入高”等原因的占比最高,分別占43%、30%和24%。
(五)高學歷務工人員創業比例高,收入水平高。
在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務工者群體中,有35%的人員在外自主創業,在外創業比例高于全體水平23個百分點。從務工收入看,71%的人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27%的人員收入月收入在3500-5000元之間,在外務工高收入仍是吸引xx返鄉務工者繼續外出務工的重要因素。在問及是否會留在家鄉創業時,僅有6%的人員表示愿意自己返鄉創業。
(一)風險承受能力較低。
創業意味著風險與機遇并存。在調查走訪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農民工家庭負擔較重,往往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狀態,家庭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普遍存在不敢創業的心理,認為創業風險大,一旦失敗,很有可能把大半生積蓄賠光,甚至背上債務。打工相對而言安全性較強,不用承擔經營風險,若就業企業經營狀況不好或者出現拖欠工資情況,可以馬上跳槽,“東家不打打西家”,收入損失也相對小一些。
(二)自身缺乏創業能力。
返鄉創業最大難題是資金不足。在問及何種幫扶措施最受期待時,選擇“小額擔保貸款、創業補助、稅收優惠”的.比例分別占到23%、21%和13%;選擇“創業培訓和指導”占16%;另有11%的選擇“行政審批手續簡化”??梢娰Y金問題是目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最大制約因素。
創業技能不足。農民工雖然在外出務工時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與經驗,但在信息獲取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選擇創業項目、市場定位、發展前景等方面極易出現決策判斷偏差,影響到下一步發展。
(三)客觀環境存在制約。
創業優惠政策力度小,手續多。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政策的扶持力度、發展前景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仍顯不足。另外,一些優惠政策在申請時手續繁多,令一些創業者望而止步。
農民工創業者對政策的主動關注度不夠。據我們了解,農民工群體對政策關注度普遍不高,總覺得扶持政策很難惠及自己,造成許多農民工對各種扶持政策缺乏基本了解。在調查中,有高達68%的受訪者完全不知道當地政府是否有優惠或扶持政策;僅有9%的被訪者表示會主動關注扶持政策。這些都導致了很多幫扶政策落實不到位、不充分。
用地、環保等要求較為嚴格。目前,由于環境生態保護和節約使用土地資源的政策導向,各職能部門對設施用地審批等方面較為嚴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殖和休閑農業創業者的經營發展。
專業技術、管理經驗和創業指導缺乏有效性。目前xx市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農民工創業就業培訓體系,據調查了解,培訓還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抓大放小,精準扶持。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關鍵在于吸引外出就業的“領頭羊”回流。這部分人很多在外面已工作多年,打工者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自主創業者不少已經開了店鋪,甚至辦了企業,這一類人有經驗、有技能、有能力、有眼界,單純的依靠大水漫灌式的普惠政策,很難吸引他們回鄉二次就業。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的相關部門認真了解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為這部分人返鄉就業提供切實有效、量身打造地“政策大禮包”,增強返鄉就業的吸引力,切實提高扶持政策的實際產出價值。從而產生帶動作用,達到“回來一個、帶動一群”的效果。
(二)打鐵還需自身硬,吸引外出人員回流,充足的就業崗位是基礎,提高收入水平是關鍵。農民工外出務工本質上是自由勞動力自發流動的結果,是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進行配置的一種現實反映。要吸引勞動力回流,就必須在承認并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加快區域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一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業轉型速度,從農村解放更多勞動力;二是合理布局工業體系,既要有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足夠的勞動崗位消化就業人口,實現充分就業;同時又要加大轉型升級力度,確保高附加值產業快速發展,以提供足夠的利潤和稅收,為中間收入階層的發育提供收入支撐,進而刺激促進三產快速發展,最終推高本地工資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特別是高素質勞動力回流。
(三)提高培訓指導針對性,擴大培訓指導政策惠及面。一是政府免費為需要較高專業技術的創業者搭建技術學習交流平臺或提供中介服務,讓其可以及時學到全國范圍內的先進技術;二是為需要規范管理經驗的創業者增加學習研討機會,并請行業內典范介紹成功經驗;三是加強培訓前期調研,掌握農民工群體實際需求,開展針對性地培訓指導,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培訓質量和成效。
按照總隊1—2月份市縣隊調查信息報送要點,我隊就“外出農民工務工情況”,于xx年2月24日—25日對工程村、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陳窯村部分外出農民工進行了電話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以男性較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男性8人,占88.9%,女性1人,占11.1%;50歲以下的8人,占88.9%,50歲以上的1人,占11.1%。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88.9%,只有1人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11.1%。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是依靠老鄉、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介紹為主,通過職業介紹所的較少。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獲取工作全部來自于親朋好友介紹。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年前到唐山市遷安縣某鋼鐵廠打工,就是通過熟人介紹,了解到務工信息后組織和自己交情不錯的老鄉出去打工的。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務工農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缺乏,就業渠道窄,以從事二、三產業為主,以建筑業、制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在鋼鐵廠務工的就有7人,占77.8%。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的9個農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間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個農民工執行的是日工資,標準是130元/天。陳窯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加提成,這7人是按月發放工資,無拖欠、克扣現象;藺家河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工資無克扣現象,但是延遲一月發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6000元/月,每月只發1000元保底工資,其余工資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辭職不干的時候一次性結清,無克扣現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表示,如果工資低于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的居住和飲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條件和飲食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體宿舍和工棚,飲食是集體食堂。
飲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雇主每天給20元的生活費,由于工作強度和青壯年飯量較大,有些農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補貼大部分都不夠吃,也有極個別經濟比較困難的、比較節儉的人略有剩余。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雇主給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體宿舍,每間12㎡的宿舍居住6個,比較擁擠,有時休息不好。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從業的'農民工工作強度一般都比較大,特別是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從事的鋼鐵廠維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時,上午7點—11點30分,下午1點—6點30分,并且是日工資,有些農民工為了多掙錢,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個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堅持去上班。
通過調查了解,由于農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絕大多數農民工通常與用工單位或雇主口頭協商工資待遇,與用人單位和雇主簽訂合同的農民工很少,要求繳納五險一金的更少,用工單位或雇主主動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部分人感到孤立無助,少數人不知道該怎么辦。同時他們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較少,大部分農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節假日也無雙倍工資。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沒有簽定用工合同。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只有2人簽訂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單位或雇主給繳納了工傷保險。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劉民工介紹,用人單位在每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這兩個節日給100元過節費。
通過調查了解,外出農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虛寂寞。他們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閑暇時間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喝酒,年輕人玩手機較多,學習充電的機會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歲的姓劉民工介紹,他是長期在野外作業,閑暇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無所事事,精神上非??仗?。
通過調查了解,由于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勞動技能缺乏,造成就業面窄,就業渠道少,就業消息滯后;部分學歷較高人員對職位、工資、待遇要求較高,造成合適的工作崗位不好找。通過對9個農民工進行調查,了解到他們多數人明確表示仍然想外出務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務工地點和從事工作種類尚不固定。例如陳窯村一女性民工原來在石家莊務工,每月工資是1000元加提成,嫌棄工資低下,通過同學去北京找工作了。
1、繼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
2、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創業條件。
3、出臺和完善相關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確保用工管理規范化,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繼續暢通就業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發布工作,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支持創業、就業等公共服務。
6、由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負責,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促進學習和勞動技能提升的場所和環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農民工工傷保險是指農民工在生產、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職業性疾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死亡,在農民工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國家和社會為農民工及其親屬提供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以保證農民工或其遺屬的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從近年我縣工傷事故發生情況看,農民工工傷事故發生人數約占到了工傷事故總人數的65%左右,且農民工在工傷認定、醫療救護、康復及待遇補償方面頗費周折,因而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在我縣發展縣域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成為政府不可忽視的緊要問題,由此可見,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是城市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此,今年5月我對上饒縣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對我縣現在農民工工傷保險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全縣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占了近50%,參保的企業也有58%沒有全員參保,有92%的農民工不知道有關傷亡補償的標準,65%的農民工不清楚是否參加了工傷保險及相關的社保政策制度,很多農民工把工傷保險混同為商業性保險,甚至認為工傷保險是“正式工”的事,與自己這些“臨時工”是不沾邊的,而且這些人當中相當大一部分人有“拿人工資,替人做事”的思想,既然拿了別人的工資就理所應當為老板做事,即使發生了事故,也是自己不小心,活該自己倒霉,賴不上別人,由此可見許多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缺乏必要的了解,對能夠切實保障自身權益的工傷保險也迫切需求。
1、企業認識不到位。
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普遍存在交工傷保險不劃算的錯誤認識,而且他們認為,農民工素質低,人員流動性又大,人員不容易管理,為他們參加工傷保險的話會增大企業成本,不利于企業在競爭中的生存和發展,因而不愿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且在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許多企業不但不積極救治,反而百幫拖延、拒絕支付農民工補償、醫療救治等合理費用,根本不知給農民工買工傷保險本來就是用人單位的應盡義務,而且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不僅是社會的責任也可以穩定職工隊伍,只有做好了工傷保險工作,維護好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和利益,才能提高職工的工作熱情,從而使企業更好更快的平穩發展。
2、非法用工現象嚴重。
在發生工傷事故的單位中,有些單位連營業執照都沒有,根本不具備用人資格。特別是在建筑領域,存在著嚴重的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現象,包工頭大量存在,使得許多農民工發生工傷后不知向誰索賠,而在發生了工傷事故后,大多數用人單位在農民工尚未完全痊愈的情況下就讓農民工出院,致使農民工身體康復期變長,嚴重的甚至可能留下后遺癥,還有少部分用人單位以農民工對工傷的發生有過錯為由要求農民工自己承擔醫療費用或單位承擔少量的醫療費用,這給農民工造成了很重的經濟負擔,所以說非法用工問題政府方面絕對不容忽視,應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
3、農民工發生工傷后,未參保的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向農民工支付工傷待遇。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勞動者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單位不給勞動者上工傷保險,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要向達到傷殘等級的勞動者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相關工傷待遇。然而在調查中發現,發生工傷后,許多用人單位也只是為農民工治療工傷,對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及其他工傷待遇根本不予支付,在工傷私了過程中,用人單位和農民工的地位也往往是不平等的,用人單位憑借著自己的優勢迫使農民工讓步,有的老板公然叫囂:“你私了可以,你要是告我,老子奉陪,非得把你拖死不可!就是法院判你勝,我也不給你錢,看你能拿我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農民工被迫接受和解,而少部分不滿和解條約的農民工通過打官司,千辛萬苦拿到法院的判決時,部分用人單位卻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所確定的給付義務,往往采用拖延、逃避的方法來應付,這更加重了農民工的負擔。
制改革的需要。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對大力發展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落實農民工工傷保險事業迫在眉睫,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努力。1、要加大社會保險政策宣傳力度。
要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開展政策咨詢解答、深入企業和鄉鎮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工傷保險政策,讓廣大農民工都正確認識參加工傷保險是法律的規定,有利于雇傭雙方,形成積極參保的濃厚氛圍。還應利用各種媒體資源加大工傷保險普法宣傳,使廣大職工能夠自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廣大企業能夠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對待工傷保險工作,充分認識到給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到對工傷農民工給予合法補償和積極救治的重要性,為維護工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2、各部門應加大協調配合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
各相關部門如勞動保障、安全監察,財政、稅務、環保、衛生、建設等單位要相互支持,各盡其職,密切配合,分別把好用人單位參保關,互相監督和制約,確保用人單位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對于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有關部門有權向其進行行政處罰,在當前維護工傷農民工合法權益具體工作環節中,比如在工傷認定、待遇補償方面,政府方面應為工傷農民工依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同時,還應組成一個由政府負責組織的、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權威機構,以切實維護好工傷農民工的權益。
3、要加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拓展工傷保險工作。
各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應增強責任感,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與時俱進,把工傷參保、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等工作切實落實到實處,另外,在做好農民工工傷補償工作的同時,還應積極開展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工作,完善制度和機制,加快推進工傷保險事業的全面發展。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篇幅較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家整理的市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糾紛問題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家一起來看看吧。
當前,在城鎮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農民工群體的工資支付、社會保障和城市融入等問題已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市住建局積極完善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工資拖欠和糾紛事件,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已有根本性好轉,但逐步呈現多樣性特點?,F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我市累計施工面積17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新開工面積4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企業資金鏈較為緊張的不利情況下,去年以來我局共受理工地農民工上事件103件,同比下降38%,涉及民工1812人,同比下降7%,工資金額889萬元,同比下降50%;“中秋”、“國慶”等節日實現零上,春節期間也僅有零星上事件,改變了以往重節日堵門、堵路、堵政府的局面;拖欠行為已幅減少。
由于對施工企業采取了有效的制約措施,施工單位也從根本上提高了重視程度,當前單純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形已越來越少,但卻呈現多樣性的特點。經整理分析,去年以來的103件農民工上事件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1.因建設業主工程款不到位等原因引發拖欠的18起,占比17%;
3.以討要農民工工資為借口,實為向建設業主催要工程款的17起,占比17%;
6.其他因素事件24起,占比23%。
由于對政府項目早作打算,并積極和施工企業溝通,去年以來政府投資項目并未發生較規模的集事件。而一些私營投資建設項目由于片面壓低工程造價,共出現5起農民工復上事件:
1.太倉市山海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太倉鴻潤漂染有限公司車間(新區),因承包負責人逃逸引發農民工集。
2.太倉市傅氏機械有限公司車間(港區)因承包負責人逃逸引發農民工工資糾紛。
3.江蘇弘盛建筑公司承建的蘇州鋼領置業有限公司廠房(港區),因甲方資金投入未及時跟上引發農民工集。
4.由太倉世豪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江蘇通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中高檔住宅項目江南水郡(璜涇鎮),因甲方資金未及時跟上引發農民工連續上討薪。
5.太倉恒升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鎮安息堂工程,因企業管理不到位,未及時發放農民工工資引發連續上事件。
目前上述事件已經多次協調處理得以解決,未造成惡劣影響。
去年以來,我局在成立“局矛盾糾紛調解員會”,建立“工資告知牌”、“工資發放計酬手冊”和“工資預留戶管理辦法”三項制度,構建勞資管理員網絡,推進農民工業余學校建設等措施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了預留戶資金使用。共收繳農民工工資預留戶資金8107萬元,動用資金170萬元,有效解決了因建設方資金緊張造成的工資延遲發放問題。
二是加強了部門聯動調處。加強了與區、鎮的聯動配合,共同協調處理轄區內發生的農民工上事件,合力解決矛盾糾紛。
三是加強了節前隱患排查。在元旦、春節等節前提前下發通知,要求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并結合質安監檢查抽查農民工工資發放情況,督促施工單位提前進行支付,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至農民工手中。四是加強了拖欠責任追究。對發生農民工較規模集、纏的企業通過工程建設誠信管理平臺采取了更為嚴格的通報、招投標限制和清退等制約措施。
1、合力加對惡意拖欠行為的處罰力度。
農民工工資糾紛涉及到住建、人社、、、總工會等多個部門,各單位應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形成合力,重點突出國慶、春節等節假日前的清欠檢查,把拖欠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對小包工頭逃逸、向政府部門施壓逼討工程款和惡意欺詐等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利用誠信管理平臺采取嚴厲限制措施,發生惡劣事件的堅決清退出本地建筑市場。
2.全面加強對區鎮“bt”項目的監控把關。
當前區、鎮按“bt”模式操作的建設項目較多,此類項目工程量、資金要求高,有的建設單位因資金不足拖欠工程款并波及農民工工資。因此需對其進行嚴格管控,全面執行項目建設可行性論證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通過政府聯席會議確定按“bt”模式操作方可進行,并從批文立項、二證一書、施工許可證等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在施工企業選擇上,應充分挑選技術水平高、社會信譽好、資金實力強、有較高資質的企業。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跟蹤監督,一旦遇到資金壓力問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3.逐步試點推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
當前,南京、常熟等城市已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試點工作。我市也可逐步試點推廣該項工作,通過實名制管理督促施工企業按時支付工資,并避免分包企業截留農民工工資,同時有效解決發生糾紛后農民工“舉證難”的問題,利用信息化手段從根本上破解農民工工資糾紛難題。
一、調查背景:。
農民工問題一直是社會上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也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話題,也多次被政府和一些機關單位提到工作日程上的話題。
由于我國是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故關于農民工的一些話題仍需引起大家的關注。
但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每天沒有機會或心思涉及有關農民工的一些信息。
二、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現代大學生對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的認識欲對其所持的態度,并在此同時加深大學生對農民工的關注,從而可希望通過此渠道,可使大學生乃至社會把更多的目光與關注投向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從而使其權益得到保障。
三、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以《大學生眼中的農民工形象》為調查題目,調查主要在大一新生中展開,調查人數為50人,實際收問卷48份,問卷調查真實有效。
四、問卷樣式:略。
五、結果分析:
據問卷調查22項,每個調查項目所選選項占總體的百分比,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調查人群半數之上為農村的學生,其余為城鎮學生,故對問卷的調查人群較具代表性和普遍性,調查有說服力。
根據調查,在校大學生由于身在學校與外界很少接觸,由于學校條件有限,故對農民工的一些信息來源不是很多,但對農民工的問題還是很關注的。
調查涉及大學生對農民工工作范圍,工作條件,工作報酬,工作原因及在城市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對這些項目做了簡單的統計。
根據調查數據得知大學生對農民工的話題還是較為陌生,對其工作的崗位僅局限于在城市建設工地作為建筑工,餐飲行業。
但對其工作的穩定性可以得出一致意見,認為農民工作的職業不穩定,均為臨時性質,從而導致一系列有關農民工的利益問題出現。
問卷的主題部分對如今農民工參與城市建設的原因,在城市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對城市建設的影響作了詳細的調查。
對于農民工參與城市建設的原因,大學生認為其主要原因應歸結于如今農村家庭因各方面經濟壓力所迫,簡單的農業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代的生活消費,因此需步入城市,參加進城市建設的隊伍中來,同時農民工步入城市滿足了城市建設對勞動力的需要。
從而農民進入城市變成為了一種潮流,更多的人進入農民工的隊伍中。
關于農民工在城市工作與生活上的問題是大學生關注最為密切的,其中包括在城市中的消費,醫療,工資發放,及城市居民對待農民工的態度。
對于城市中高水平的消費和農民工工作的人格尊嚴,廣大大學生對此表示是農民工在城市務工面對的最大的問題。
對于低收入的農民工群體城市的高消費使農民工無暇自顧,省吃儉用從而對其健康狀況帶來不利影響,間接對城市建設帶來不利因素,由于城市中的醫療模式對于農民工來說無法接受,因而加劇了有關消費方面的問題。
關于農民工在城市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廣大學生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對于商家忽視農民工人身安全,工作場地經常存在安全隱患;2,對于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3,對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從而引出一些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及社會制度具體實施上的問題,認為有必要完善涉及農民工利益的法律法規,加強其實施力度,切實做好對農民工的維權工作。
因為農民工在城市中工作給農民帶來了額外的收入甚至成為了一個家庭脫貧的渠道,從而對于低產階級的農民來說成為了一種潮流。
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在短時間內使城市人口劇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壓力,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
對于此問題,同學表示應理性看待,農民工雖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對城市建設也有消極影響。
城市建設離不開農民工,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可能造成城市勞動力過剩,農村勞動力缺乏的現象,因此需對農民工進入城市務工加以控制,不得盲目。
在提及當代大學生可以為農民工可以做的事情時,半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曾想過,從而表現出大學生的奉獻意識不強,社會集體意識不強。
認為大學生能力有限,無法為農民工作出切切實實的事情,但可以動員社會上更多的人,使大家關注農民工,做到一個積極宣傳的工作。
至此,問卷所有內容總結結束。
六、對課題認識與總結: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做完此課題調查后,關于農民工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農民工作為一個新興的群體,給城市建設帶來了新的力量,在實現我國農業化與城市化的事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數據資料顯示,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占57.6%,在加工制造業從業人員中占68%,在建筑業從業人員中占80%。
農民工已成為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農民工強有力地支撐了國家工業化建設,也推動了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同時農民工步入城市也為農民家庭帶來了除農業之外的收入,從而形成了一種“一人就業,全家增收”模式,在實現農村土地資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之下,實現了人力資源合理利用,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生產率。
除此之外,農民工進城打工是工業反哺農業的具體表現,城市支持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實現形式,農民工為農村與城市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橋梁,使農村不至于封閉于狹小空間之內,從而加快了我國農村文明建設的進程。
對于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增加城市生活壓力和管理難度這一現實問題,我認為,對于此問題應辯證看待,農民工進入城市,由于與城市居民存在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價值觀上的差異,故在與城市居民相處過程中,存在不一致。
對于部分城市居民與城市制度不公平對待農民工與農民工子女的事宜上因給予嚴肅對待。
人生而平等,不管農民工存在多少“缺點”,社會應該充分認識和尊重其時代性以及鮮明個性,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偏愛。
近年來80后、90后農民工或者叫新生代農民工逐步成為農民工隊伍的主體。
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出來打工,主要不是為生存,而是為發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
他們更加關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事業發展和人生價值。
而無論是從城市化需要,還是從現行政策體制,我們都不應、也不能再把他們拒之城外,送回農村。
對待新生代農民工不能再沿用老辦法,要“以人為本”,要關注他們特殊成長經歷,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加快他們與城市的“融合”。
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對于城市健康發展,對于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從而,農民工對城市建設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是歷史性的、全局性的,是符合我國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要的,其創造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復蘇,從而引領了世界經濟的高速復蘇。
對于農民工這一群體,應加強其規范化與組織化,如今所需要的是提高現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與高效性,并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對于其中存在的不足,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提法農民工綜合素質。
對于農民工能力不足問題,需根據需要對其進行一些技能與安全培訓,提高其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法律意識和文明水準,全面提高農民工素質與工作效率,與工程質量。
對于農民工工作不穩定問題,采取多渠道措施,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
完善農民工就業信息服務,加強輸出地與輸入地勞務對接,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多渠道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做到勞動資源合理流動,拓寬就業渠道。
針對農民工權益問題,增強對其的法律知識培訓,提高農民工維權意識,可以自己針對自己身具體情況進行法律申辯。
同時完善有關農民工的社會法律法規,可是農民工有法可依。
針對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共融問題,使人們充分認識到農民工巨大的貢獻,解決好就業、權益、文化觀念等各方面的問題,是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形成共同價值觀,要降低城市門檻接納他們,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們,讓具備條件的農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為新市民和新產業工人。作為當代大學生,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過此次調查與總結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不應只局限于學校。對于此調查課題,充分認識到如今農民工這一形象真正的內涵,清楚作為大學生今后應在這方面做的事宜,雖能力有限,仍需全力以赴,切實發揮青年生力軍的社會作用。
202x年2月。
農村、鄉鎮、就業辦事處等地方。
采用收集材料、電話、網聊、面談等方式進行調查。
了解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及法律援助的途徑,深入剖析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農民工是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成為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農民工法律素質普遍較低,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問題,我在20xx年春節期間,對靈璧縣的農民工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通過調查靈璧縣外出的農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筑業、餐飲服務、批發零售、車輛修理、輕工業等行業。
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電視、廣播、報刊、雜志這些傳統媒體仍然是農民工獲取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占到了被調查人數的54.64%;通過法制宣傳櫥窗獲取法律知識的農民工占到了總數的25.24%;以互聯網為載體獲得法律知識的農民工只占到了總數的1.6%。
在農民工認為在哪里咨詢法律問題比較可靠這一問題上,有48%的人選擇了政府相關部門,44%的人選擇了法律服務所,33%的人選擇了律師事務所,還有13.5%的人選擇了熟人介紹。
在有效解決法律問題途徑這一項目上,有66.51%的人選擇了依法解決,另外還有9.57%的人選擇了上訪,這說明大部分農民工已有了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識,而少部分把上訪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也符合當前社會的實際。
在農民工是否了解法律援助具體條件的問題上,有84.07%的人選擇了了解一些。有85.64%的被調查者認為,當他們需要法律幫助時很方便或比較方便。此外還有89.84%的農民工認為他們能夠或有時能在社區獲得法律幫助。
1、農民工分布較廣、流動性大、居住分散、難以集中,這些特性給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特別是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比較薄弱,存在不少盲點。
2、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還處在初始和嘗試階段,沒有形成制度化和規范化。
3、由于缺乏有效的經費保障,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加之其他主客觀因素,造成宣傳形式單一,特別是對外出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沒有更好的辦法,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將是今后一個時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
4、個別單位和部門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沒有將對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也沒有將其列入年度普法計劃,致使此項工作開展的力度不大。
5、農民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教育對象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效果。
6、雖然建立了目標責任,但各部門的工作力度不盡相同,因此,在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加強各部門密切配合、總結推廣經驗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7、工作發展不平衡,部分用工單位對在農民工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認識不足,熱情不高,目前宣傳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規模較大的工廠等農民工較集中的企業,分散在個體商業、服務業、私營企業的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比較薄弱。
調查中,62.44%的被調查者認為建筑工地農民工最需要接受法律幫助,在外經商人員占23.08%,這說明建筑工地農民工人員較集中,有些共性問題,最需要得到法律幫助。
在農民工最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上,有43.72%的人認為是拖欠工資問題,另有24.02%及21.26%的人認為是勞動時間過長和用工單位待遇過低。
調查建議:
建立健全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機制,實現對轄區內農民工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形成政府指導、法制宣傳教育部門協調、各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各企業保證落實的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格局。建議建立各職能部門組成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例會制度,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定期交流研討,把握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探求開展工作的新機制、新途徑。協調解決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出現的問題,注重開展對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理論研究,以引導農民工的法制教育工作適應形勢的變化和發展。普法主管部門負責領導機構的日常工作,對每一時期的具體工作制定方案,協調、督促和檢查。要加強對本轄內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協調、督促和檢查,共同推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層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工作網絡。
一是普法部門要聯合各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進鄉村”等活動,適時組織普法講師團巡回進行法制演講;二是注重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法律專業人士、法律志愿者的作用,鼓勵法律職業工作者在承接農民工法律服務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倡導律師事務所自主為農民工舉辦各種類型的法制講座;三是充分發揮各級調解組織及法律援助機構的作用,將人民調解與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相結合,及時調處農民工因工傷、勞資、人身傷害等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維護其合法權益;四是及時總結推廣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典型經驗,表彰先進,帶動后進,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民工之中扎實、有成效地開展。
企業自身要發揮內部黨、團、工會組織的作用,加強企業內部普法的組織領導,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普法宣傳,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要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教育培訓制度,制定企業普法五定、一考制度,即定目標、定人員、定形式、定內容、定時間,統一培訓后進一步進行考試的制度。同時制定培訓細則、學法制度、簽到制度、作息制度等,保證企業法制教育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要依靠和發揮企業自身的宣傳資源,利用已有的墻報、專欄、展板、內部刊物、內部網絡開展法制教育,形成人人學法、講法的氛圍。努力探索依托企業內部法律顧問室、調解組織促進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法制部門,以及受聘擔任法律顧問的律師在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企業工會維權制度,通過職代會,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把評選“學法先進”同評選“名牌員工”、“守法員工”“優秀農民工”、“杰出青年”等活動結合起來,激勵廣大農民工自覺學法用法,不斷奮發向上。
管部門具體協調,行業協會和有關職能部門組織實施。各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與政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企業主的法制宣傳工作,積極引導企業主遵紀守法、依法決策、依法經營。
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聘用誰負責”的原則,將農民工的法制宣傳教育融入社會治安、勞動用工、計劃生育、衛生管理于一體的管理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相關的部門和相應的用工單位中。在教育內容上,選擇與其工作生活相關,以及維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訴訟法基本知識;在教育形式和組織方法上,可以因地制宜,靈活多樣。要抓好農民工的法律培訓工作,勞動部門在用工單位招聘人員時要把好就業前的培訓關,在崗前培訓時組織學習《勞動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用工單位也要將法律學習融入各項業務培訓活動中,如經營培訓、管理培訓、市場培訓、策劃培訓,使農民工在接受業務培訓過程中逐步接受法律知識,使農民工掌握與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知曉解決法律問題、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和方法。滿足農民工的學法需求。同時,做好農民工的維權工作,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經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民工群體的法律素質水平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還比較大。在今后的“七五”普法工作中,應定期舉辦“法律進工地”活動,宣傳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使普法教育經?;?、多樣化。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職能,簡化程序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工地民調組織,法律宣傳與法律服務相結合,積極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理性表達利益訴求。針對農民工法律知識需求量大的特點,在對農民工普法的工作中,要加大法律知識覆蓋面,在過去的勞動法、民事法律法規等傳統普法內容上加大與農民工工作、生活更加貼近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由于用工單位勞動時間過長及待遇過低等問題已開始凸現,今后的工作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對農民工合理合法討要拖欠工資的宣傳教育之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用工單位的宣傳教育,提高用工單位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自覺性。
通過對返鄉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宣傳工作的調查,綜合靈璧縣的情況,參看調查數據,我認為整個情況暫不嚴重,但可能會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化而趨向嚴重,不可掉以輕心,必須積極應對。我們要看到這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情況,要努力變不利為有利,化危機為轉機,確保農民工就業與增收不受影響,并借此促進現代農業和打工經濟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
走訪留守兒童——關于農民工留守兒童心理情況的調查。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作為子女的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即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16歲以下(包括16歲)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父母親其中一方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留守兒童群體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頻頻引起社會各界側目,讓人們覺得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呵護!
據資料顯示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獲得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教育,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為此,應學校號召,為了正確認識國情、深入了解社會、提高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借暑假機會進行社會實踐,由于家住農村,外出務工的農民較多,本著學校要求的“就近原則”,他們留守在家的子女自然而然地成為我此次社會實踐的對象。經過幾天時間的構思、收集整理資料、制定調查問卷等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帶著一份好奇和幾許期待踏上了漫長的家訪之路,在有關村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民們的熱情幫助和極力配合下,我走訪了我村共28個組(據村委介紹我村除去統征人口目前總共28個組)的社員,對符合條件的目前未外出的留守兒童(因為有幾位家長已帶著孩子外出,家中空無一人)的心理情況進行了調查,共收集到50份有效調查問卷(附后),并獲得了一系列數據和一些情況。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調查日期,有8位孩子的父親外出務工、4位孩子的母親外出務工、39位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其中包括父母離異者)。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并且大多數都是在嬰幼兒期或者還屬學齡前兒童時都已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跟隨年邁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雖然有部分幸運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親自照顧,但是由于不能同時擁有父母雙重的愛,心中難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長在外打工所持續的時間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時間,最長的已有長達16年之久。家訪過程中,我還了解到部分家長由于心系賺錢,已持續有好幾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兒女。讓原本就渴望他們關愛的孩子們一次次的化希望與盼望為失望,一次次的由興奮與激動變為深感無助,一次次的覺得他們的父母已然不再愛他們、已然將他們深深遺忘。讓那幼小的心靈倍受打擊,留下無言的傷痛,并且傷痛在無形中擴散,擴散得肆無忌憚!再看到同齡伙伴可以無憂無慮地同時擁有父母親雙重的關愛,可以時刻承歡父母膝下,那早就傷痕累累的小小心靈難免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為粗暴蠻橫、臟話連篇、易于發怒、脾氣多而暴躁、易沖動、怒則打人摔東西;有的孩子故意與家長逆反或者經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膽小,敷衍了事、馬馬虎虎;有的孩子由于渴望更多的關愛,喜歡借故向別人撒嬌,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有的孩子由于年齡太小就離開父母或不得不與其中一方分離,誤以為是他們不愛自己,于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對家長撒謊,借故索要更多的物質和金錢、鋪張浪費,或者貪玩厭學、學習成績一度較差以此來報復那離他們而去的父母……孩子們的表現千奇百怪、不勝枚舉,無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會、向父母控訴著自己孤獨無助和對父母雙重呵護的渴望!
也許你會認為他們的表現很令人心寒,辜負了父母殷切的希望,但換個角度試想:他們有這些表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何原因造成了他們的叛逆呢?是缺失了父母的雙重的愛,是社會對他們的關心不夠,是命運對他們不公,導致他們淪為受人“歧視”的農村留守兒童,導致他們從小就遠離父母的教育和憐愛。
留守兒童在生活、學業、人格等方面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問題顯示了他們的基本權利和要求得不到滿足。這不僅涉及到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更嚴重的影響到我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直接制約著我國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進程,尤其不利于社會穩定和公正、和諧社會的實現,亟需社會共同的關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決。
面對“祖國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況,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做點什么呢?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走訪他們的監護人,帶給他們適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走訪他們就讀的學校,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懷,帶給他們一些書本、文具等物品,也帶給他們知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帶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憧憬,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努力奮斗,同時也把他們的堅強與微笑帶回我們的校園;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社會責任感,對那些留守在農村的兒童的成長多一份關心,努力保護好中國的“脈搏”以促進華夏民族的不斷發展!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走訪了這些留守兒童及其“代理家長”,感覺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暗自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讓自己的子代成為留守兒童,同時也為回報社會對我們留守兒童的關愛之情!
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村的相關領導人的支持與指導,感謝全村廣大社員的熱情幫助與積極配合,祝愿您們生活愉悅、合家歡樂!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鎮)和鄉鎮企業就業。在這個過程中,構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這就是被稱為農民工的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主要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的勞動者。他們就業流動性強,有的在農閑季節外出務工;有的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雖然尚未成為城市居民,但與農民也有很大的不一樣,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已受到城市現代禮貌的熏陶。
農民工的很多涌現,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為農村增加了收入,為城鄉發展注入了活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國情的產物,將長期存在于現代化事業的進程中。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課題。
那么當代農民工在中國社會階層中的地位又是怎樣的呢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2014年2月5日至8日走訪了東營市西城金大地建材批發中心。
意時,常常遇到不講理的戶主,就是拖著尾款不給,讓人沒辦法。這幾年生意好做了,朋友介紹的生意也多了,也沒有那么多的麻煩了。此刻自我也看開了,城里人也是人,自我同樣能夠憑著自我的努力過上好日子。說完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能夠看出趙老板對生活對未來是充滿自信的,祝愿他在未來一帆風順。
走出中宇衛浴,我走進了旁邊的小賣鋪,店主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大約二十三、四歲,黑紅的面孔說明了他的風雨奔波。店主很健談,一聽說我是大學生,羨慕不已,說還是上學好,不向自我這樣累,還告訴我自我的同學也有在山大的。我讓他講述一下自我在社會上的經歷,結果讓人吃驚。他才22歲,卻去過七、八個城市,干過各種工作,進過鋼鐵廠,干過裝卸工、安裝工、,修過管道,干過電焊,此刻開著父親小賣鋪他自我送著水,雖然有點累可是利潤還是可觀的。此刻有自我的小貨車,有自我的電腦,怎樣也算現代人啊。最終他告訴我自我明年就要結婚了,打算結婚后把妻子也接來,用這幾年攢下的錢闖蕩一下。
在金大地以及逛了兩天了,也見識了他們的勤勞和艱辛,到了2月8日,也是調查的最終一天,我打算和幾位裝修工人聊聊,感觸一下他們的生活。在金大地一出門頭,我見到了四位正在干活的工人,他們正在打磨墻面,看他們的年紀可是二十一、二歲。等了一會兒他們休息了我和他們聊起來了。他們來自濱州,干的最短的也已經兩年了,長的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了,平常就是睡在工地,舍不得租房子,吃的也是最簡單的,偶爾改善一下伙食也是省了好幾天。他們穿的衣服很臟,頭發也很久沒洗了,他們說僅有在快回家時才會打扮一下,平時也沒有時間。問及平常有拖欠工資的問題嗎,他們搖了搖頭,說沒有。我們的老板是我們那里的人,為人很好,我們跟著他干放心。他們還告訴我也沒有什么合同,僅有老板和戶主才簽訂合同。他們說平常沒活時就是閑逛,也不回家,最高興的事就是每一天都有活干。此刻戶主多我們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不拿正眼看我們,自我也覺得比他們低一等,此刻他們還給我們買酒買菜,說話也挺好的,不那么橫了。
從這幾天的調查看出,農民工對自我的社會地位的定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低人一等到此刻的平等,可謂是一大喜事??墒窃谧屓藲g喜的背后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文化素質與時代脫軌二代農民工大多是初中畢業,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不足以使他從事更好的工作,而他們又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滿意。全國評選101名工人能手,竟找不到一名農民工。
二、法律意識仍顯淡薄大多數農民工是跟隨熟人外出打工,根本不會簽訂用人合同,這也使得他們不能很好的維護自我的合法權益。遇到好老板還好,可一旦遇到黑心老板,他們是百口難辨,恐怕又會上演跳樓討薪的一幕。
三、居住環境差大多數農民工人是住在窩棚里,幾十甚至幾百人住在一齊,裝修工人還好,能住在工地,可一旦沒活干了,他們也要再想辦法。眼下的廁居、蟻居就是明例。他們建造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裝修了千家萬戶,卻只能住在陰暗潮濕的小屋里。
四、流動性大,難與當地相結合大多數農民工都是抱著“吃幾年青春飯”的心理,三兩年換一個打工地方,甚至一至半個月就轉工,賺了錢就走,跟當地人是“兩張皮”關系。海南人在深圳開“的士”者有二萬多人,但他們大都住在郊區的石廈村,很少與當地人交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出現各式各樣民工聚居的城中村,他們各自為政,甚至組織自我的同鄉會,自我管理自我,不受當地管轄,雖然當地人對他們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改變,但矛盾頻生。
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要使幾億農民融入城市社會,以及基本解決三農問題,然而,此路途依然十分遙遠。
調查后感:在金大地實踐的這一段時間里,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農民工的一些困難,如上頭列舉的,我想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還沒有被我們發現,因為我在金大地停留的時間實在是太短暫了,由于時間上的問題,根本沒有深入的去了解農民工的具體狀況,我所了解的也僅僅是皮毛而已。但就我所了解的問題或現象,其中有些我認為是中國農民工在外務工現今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因為我們的農民工還在自身很多方面存在不足,自身素質低下以及體制上的不健全使得他們不能有效維護自我的權益。
雖然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文件,但就目前而言,要想中國大多數農民工在陌生的城市中享受與城里人同樣的待遇,我覺得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1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