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范文的寫作需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確保表達清晰、語言簡練。如果你對報告寫作感到困惑和無從下手,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許能夠給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鄉村振興是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的全面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和重要根基。產業興旺,農民收入才能不斷增長。當前農產品品牌化建設滯后、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方面也存在短板,這就迫切需要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建設,推進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青島膠州市通過組織鄉村振興專題班、赴杭州學習借鑒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經驗等方式,查擺鄉村振興的難點、堵點、痛點,堅持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在發起鄉村振興全面攻勢中,a創新農村電子商務“1+3+x”模式,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初步突破。本文以a農村電商發展實踐為例,探索其有益做法,并對深入推進農村電商服務鄉村振興總結幾點。
a立足自身特點,圍繞壯大提升優勢產業,創新農村電子商務“1+3+x”模式:“1”是指突出農村電商之一核心引擎;“3”是指以“木器家具、勞保用品、現代農業”三大特色產業為支柱;“x”是指以產業鏈條拉長延伸集聚眾多上下游企業,從而構建起“全產業裂變”的發展新路徑,實現了產業增能、企業增效、百姓增收。創新“農村電商+木器家具”模式,拉長優勢產業鏈條。a木器家具制造產業發達,擁有等實木、彎曲木家具加工企業87家,木工機械、包裝等配套企業35家,是中國北方家具出口產業基地、b家具名鎮和b省木器家具產業第一鎮。a以做強木器家具優勢產業為切入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運用“互聯網+”思維,引導木器家具企業打開線上市場的發展方向。a組建了電子商務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廣泛調動了企業參加電商運營的積極性,打破了木器家具產業大部分以出口為主的局面,拓展了木器家具產業的國內市場,有力推動了木器家具產業搶占網絡市場先機。經過多方努力,截至目前,a已有60余家木器家具企業建立網上商城或者依托天貓、京東、淘寶等平臺建立電商旗艦店,占家具企業總數的70%。
創新“農村電商+勞保模式”,大力提升特色產業鏈條。勞保產業是a的特色產業,主要形成了以手套加工及掛膠深加工為主導,以魯戈莊為中心輻射周邊等地的產業集聚區,共有手套加工業戶1000余家,自營出口企業22家,全自動電腦手套機10000余臺,浸膠加工戶120余戶,浸膠生產線500多條,日加工手套1200多萬雙。勞保產業以家庭作坊和小型加工廠為主,具有規模較小、抵抗風險能力較低特點,一旦銷售鏈出現波動,會造成大量產品積存,甚至造成資金鏈斷裂。據此,a創新“農村電商+勞保模式”,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具有“六大”功能:產品展示、電商培訓、創客培養、物流集散、技術支持、質量把控,承擔全鎮電商發展的綜合服務保障功能,為農村電商提供免費培訓服務。農村電商服務中心自2016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通過電商知識普及、專題培訓等方式,挖掘和培養電商人才70余名,培育電商經營戶40家,其中23家為勞保加工業戶,有效帶動了勞保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創新“農村電商+現代農業”模式,培育富民產業鏈條。a農業產業基礎深厚,擁有馬鈴薯、婁敬西紅柿、宋家芹菜等優質農業品牌,特別是馬鈴薯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年產量30萬噸,是青島商檢局認可的全市首個馬鈴薯出口免檢基地,榮獲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但是優質農產品主要出售給經銷商,農戶利潤低,優質農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為打響農產品品牌,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a以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為依托,結合“智慧膠西”無線wifi全覆蓋工程,實現全鎮114村莊4g網絡信號和光纖網絡全覆蓋;與順豐、郵政、韻達、申通等8家物流公司合作,在鎮電商服務中心設立集散站點;加快建設農產品溯源體系,新建鎮村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所11處,有效保障了膠西農產品的質量;同時通過與淘寶、益農信息社合作,極大帶動了廣大農民致富增收。
基于以上三種模式,a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實現裂變,以質變實現點的突破,以衍變實現線的延伸,以量變實現面的輻射,讓電商更具創新力、競爭力,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核心推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沒有產業振興,就不可能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a依托自身產業發展,創新“1+3+x”模式,闖出了一條農村電商帶動產業興旺的路子。啟示有三:一是樹立電商思維,拓展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空間。a注重用電商思維改造既有產業,為鄉村振興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前企業重外貿不重內銷、重線下不重線上的思想,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使更多企業實現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
二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電商活力增添新動能。盡管勞保用品產業被普遍認為是傳統低端產業,但a充分利用魯戈莊勞保手套品牌知名度高的優勢,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推動傳統動能向新動能加速轉換,打造防護用品“線上產業帶+線下產業園”發展模式,有效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使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三是堅守創新發展理念,以電商新模式引領新產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各地農村電商各有各的特點,a農村電商也有自己的特色,即重點圍繞“木器家具、勞保用品、現代農業”三大特色產業,初步探索出“1+3+x”農村電商模式,基于三種基本模式,衍生出更多新模式,催生新的產業。比如“農村電商+現代農業”模式,以此為枝干,已經衍生出馬鈴薯的順豐精推模式、宋家芹菜的微商模式、婁敬西紅柿的“互聯網+旅游”銷售模式等,促使農村電商與農產品優質品牌緊密結合、農村電商與鄉村游緊密結合,初步實現了農村電商與農產品品牌建設、鄉村文化旅游建設的共贏發展。
膠州市農村電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處于初級階段,今后還需進一步推進,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政府層面,要全面履行好服務型政府職能。一是政府要明晰自己的定位,主要為電商平臺、電商服務商和當地企業做好公共服務,結合本地鎮村固有的資源、產業、特色農產品制訂好扶持政策,規范電商市場秩序,順勢作為,同時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農產品品牌推廣、物流集散、技術支持、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功能,促使資源優化組合,降低物流成本,助推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提升農產品質量層面,要打造高端品質、國際標準、世界品牌的農產品。一是要大力擴展電商產品的品牌效應。在對接市場的'過程中,一方面支持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建立“二維碼溯源+農戶信用、監管+政府監管”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另一方面實行標準化生產,構建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農產品特色品牌培育,讓品質優良的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體現其真正價值。二是對電商產品要系統開發,推進農產品上行。膠州市擁有羊角椒、馬鈴薯、膠州大白菜、里岔黑豬“紅黃白黑”特色農產品品牌,對這些特色農產品品牌要精深培育,打造好品牌故事,講清楚特色農產品的來龍去脈,提升用特殊的包裝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標識,供電子商務創業者進行網銷,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順應消費升級需要,使農村的供給方和城市的需求方對接起來,滿足消費者綠色、安全、特色等多方面的需求,持續彰顯其品牌價值。
基建層面,要加大投入,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要大力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電商物流成本;全方位構筑起完整而開放的倉、配、客、售全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體系;支持郵政、快遞物流企業等合并成立專門的農村物流服務公司,建立分揀中心,統一登記,集中送遞,實現集約化、規?;洜I,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益。二是多方式建設縣域智慧物流網絡平臺,助推農村電商物流統一配送;多渠道整合縣、鄉、村三級物流供應鏈網絡,擴大農村物流通達范圍;多手段推動農村電商與智慧物流協同發展,提升物流市場競爭力。各級政府牽頭在各鄉鎮建立物流集散倉庫,避免各大快遞公司各自為政耗費資源重復建設,降低企業成本,真正實現物流公司下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全力打造農村“智慧物流”供應鏈體系,從而系統解決農村電商物流“最初一公里”的難題,最終使優質農產品盡快對接大市場。
電商人才隊伍建設層面,要全方位、多層次打造農村電商專業人才隊伍。一是政府要制定出臺有關電商人才隊伍建設的優惠政策。一方面吸引本地外出經商能人、務工農民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另一方面對電商企業外部引進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在稅費減免、子女就學、平臺搭建等多方面提供幫助,對引進的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和創業團隊出臺專項優惠政策。二是要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培訓力度。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統籌規劃人社、商務、教育等各職能部門的需求,健全互聯網、電子商務方面的培訓體系;同時以本地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的培訓基地為依托,匯集第三方培訓機構,融合本地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等資源,搭建電商人才培訓平臺。三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進工作。農村電商迅猛發展,同質化競爭激烈,這迫切需要引進電商高端人才。在品牌打造、高層次培訓、園區和眾創空間運營、大型活動策劃等方面引進高端人才,形成電商發展的良好生態。
根據xx年初主席會議的安排,縣政協周宗榮副主席帶領財經工委與縣商務局相關人員組成的調研組,于10月、11月深入全縣10余個鄉鎮、縣級近10個有關單位和近10個相關企業圍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開展了調查研究,并赴儀隴縣、岳池縣等地學習考察?,F將相關情況報告于后:
目前,全縣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600余個,縣級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設,安岳電商大數據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培育本地電商平臺6個,電商企業超過400戶;據不完全統計,全縣網購人數超過30萬人,培育網店微店4900余個,電商從業人員超過16000人。2016年實現網絡零售額13億元。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扶持。一是組織領導保障。成立以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組織協調、日常管理、督促檢查等工作。各鄉鎮、各相關縣直部門也成立相應工作機構,負責本轄區、本領域電子商務工作。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出臺《安岳縣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安岳縣支持電子商務發展補助資金使用細則(試行)》,明確在縣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60萬元支持電商發展;出臺促進以網絡銷售本地農特產品為主的“六免”、“十補”等相關獎勵扶持政策。三是健全監管機制。加強行業自律,組建成立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改組安岳檸檬商會;強化安全和質量要求,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制定安岳檸檬等農特產品網絡流通質量標準,出臺《安岳縣電子商務行業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規范電商行業交易秩序,推進守法誠信經營,促進全縣電子商務穩定健康發展。
(二)整合優勢資源,提升服務水平。一是抓平臺建設。堅持“招大扶強”,重點打造一個專業性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做強一批區域性、垂直性特色產品交易平臺,努力構建“1+n”電商服務平臺格局。成功培育四川雷蒙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業自建或改建電商平臺,完成檸檬、糧油等6個垂直性交易平臺建設。二是抓物流配送。整合縣內快遞服務企業、社會物流企業等60余戶企業(倉儲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冷庫約6萬平方米),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共用,提升農村物流配送能力。鼓勵物流企業優化鄉村配送通道,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依托郵政470個鄉村電商服務及配送站點和6條郵路,新增開通安岳——成都專線郵路,全面實現69個鄉鎮及沿線重點村“每日達”,偏遠村實現“次日達”。三是抓金融服務。加大對電商創業人授信和貸款支持,協調各類農業信貸擔保機構,簡化農村網商小額短期貸款辦理手續,對信譽良好、符合政策條件的農村網商,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鼓勵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助農取款服務點相互依托建設,開展小額取款等服務。2016年實現助農取款5121.05萬元、貸款1000萬元、代理繳費343.21萬元。
(三)加快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設,農村淘寶辦公培訓中心和倉儲物流中心啟動裝修,50個村淘服務站加快建設。道路建設方面,完成農村通村通暢工程4924.34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網絡建設方面,大力實施“寬帶鄉村”、“數字鄉村”、“自然村通電話、行政村通寬帶”工程,實現鄉鎮網絡全面覆蓋,741個行政村通寬帶,覆蓋率達80%。
(四)堅持外引內育,壯大市場主體。一是強力引進知名電商企業。先后引進京東集團、易田網購、蘇寧云商、阿里巴巴以及我連網、樂村淘等省內外知名電商企業。其中京東集團、蘇寧易購分別在安岳建成服務中心和直營店,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強力推進,樂村淘在130余個便民超市建成服務點。二是著力培養電商人才隊伍。我縣依托安岳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安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及友好合作院?!魅A大學,建成安岳縣網商培訓孵化基地、電商創業實訓基地、電商人才培訓基地,為培養電子商務創業生力軍提供了堅實保障。2014年以來,開展培訓超過400期20000人次,成功培育了黃曉燕、唐文萍等1000余名創業骨干。引導縣內返鄉創業青年聯合組建安岳縣眾創網絡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引導本地廠家、經銷商和農業合作社發展成為公司的供貨商和售后服務商,借助眾創空間平臺拓展銷售渠道,成倍提高產品銷量。
(五)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競爭力。引導生產企業(基地)抓好生產管理,推進標準化種植,重點支持龍泰達、稼潤檸檬等企業建立電商標準化產品加工基地,開展產品強質工程和質量品牌提升行動,培育電商品牌產品,提高商品化率和電子商務交易比例,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目前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安岳檸檬、周禮粉條、通賢柚3個,國家計量免檢產品5個,四川名牌企業4家產品4個;中國馳名商標3件、四川省著名商標8件、資陽市知名商標21件。
(六)參加精準扶貧,承擔社會責任。一是以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契機,在具備基礎條件的貧困村率先建立了60個電商服務及配送網點,為貧困戶提供農資和生活用品代買服務,降低貧困戶生產生活成本。二是組織貧困村第一書記、村干部、村民和殘疾人等參加電子商務培訓,鼓勵以貧困村為單位,統一產品、統一包裝,統一設計,打造貧困村特色產品網銷品牌。三是鼓勵四川雷蒙等電商企業實行定點幫扶,協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促進農民增收。
(一)宣傳發動不夠有力,企業、農民認知程度較低。我縣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不大,企業和農民普遍對發展電子商務的意義、作用了解不深。一些企業看不到發展電子商務帶來的巨大商機,片面認為電子商務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維護難,對發展電子商務重視不夠、投入不足。農村由于青壯勞力普遍外出務工,家中留守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對電子商務的認知能力有限,參與熱情不高,電子商務的利用率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電商發展規模較小,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電商企業數量不多、規模較小,缺少規模較大的領軍型電商企業??h、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初具雛形,但有近200個村無服務點,特別是服務站(點)建設目前僅僅是覆蓋到鄉鎮和沿線重點村,距離實現全縣鄉、村全覆蓋還有較大差距。同時,已建成的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中,能夠正常運營、完全發揮作用的只占少數,一些鄉鎮電商服務站、村電商服務點仍是“空殼”。一些能夠運營的村電商服務點,也僅僅為農民群眾提供了代購商品、代繳電話費等方便,而在促進“農副產品進城”上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與精準扶貧結合不是很緊密。
(三)支撐體系不夠完善,電商發展存在短板。在寬帶網絡支持方面:一是寬帶網絡覆蓋率較低。全縣網絡覆蓋率僅為80%,目前仍有185個村未接通寬帶網絡。二是農村寬帶接入速率較低。已實現寬帶網絡覆蓋的鄉(鎮)、村,寬帶網絡普遍存在端口少、穩定性差和資費高、帶寬少等問題的問題。在物流體系建設方面:一是物流網絡覆蓋不全。全縣物流快遞企業中,只有郵政快遞的物流網絡基本覆蓋到鄉鎮一級,其余快遞企業的物流網絡多數只能覆蓋縣城,鄉鎮無法送達,電子商務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問題非常突出,致使農村外購商品進村與農副產品進城處于“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過高。據統計安岳檸檬售價中,物流費用就占30%。由于電子商務物流成本過高,挫傷了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三是配送服務不夠規范。一些物流企業在商品分揀、配送環節對商品造成毀壞,給銷售企業帶來損失。
(四)網銷產品種類單一,特色品牌開發落后。一是網銷產品種類單一。網銷產品種類基本雷同,品種主要以“安岳檸檬”系列產品為主,糧油、土特產等地域特色產品種類少、沒有形成規模。二是網銷產品品牌開發相對落后。不注重網銷產品的開發、加工、包裝和宣傳,不及時跟進網銷產品的商標注冊和質量認證。三是網銷產品質量監管不夠到位。全縣對網銷產品的質量監管缺乏手段,難以杜絕網絡銷售中的欺詐行為。一些不法電商缺乏誠信經營意識,借助“安岳檸檬”品牌效應,在網上以次充好,用外地檸檬冒充銷售,給“安岳檸檬”品牌保護帶來壓力。
(五)專業人員稀少,電商發展缺乏人才支撐。全縣電子商務發展缺乏專業人才,尤其缺乏數據統計分析、活動策劃、包裝設計等方面高端人才。農村普遍面臨“招不來人、留不住人”的問題,雖然初步培訓培養了一些人員,但多數專業技能偏低,只能完成電子商務的基本電腦操作,缺乏既懂農業農村工作,又懂電子商務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和農村電商帶頭人。
(一)健全服務體系,培育電商企業。一是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加快電商服務體系建設進度,實現鄉(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全覆蓋,努力做到應建全建。二是加強鄉村服務站點運營管理。堅持建、管并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縣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村服務點的日常運營管理,使鄉、村服務站(點)真正在助推精準扶貧、促進農民增收上、鄉村振興上發揮作用。三是培育壯大電商隊伍。積極招商引進國內大型電商企業入駐,引領全縣電子商務業快速發展。在全縣篩選確定一批電商龍頭企業,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做大做強,提升電商企業層次。把扶持發展電子商務與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結合起來,制定優惠政策,鼓勵開辦網店、微店,不斷壯大電商骨干隊伍。
(二)完善支撐體系,彌補電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網絡建設。積極協調移動、電信等運營商,加快農村通信網絡建設,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通信支撐。二是擴大物流網絡覆蓋。積極整合行業資源,鼓勵物流企業加強協作、抱團發展,構建以縣城為中轉、以鄉村服務站(點)為基點、以到戶配送為終端的城鄉一體化綜合配送體系,有效解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結合安岳檸檬這類鮮活農產品特點,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提高冷鏈物流供給能力,解決長途運輸保鮮問題。三是降低電商物流成本。采取物流補貼、稅費減免、項目傾斜等方式,加大對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費標準,減少物流成本,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四是規范物流企業服務。指導、監督物流企業建立商品分發、配送、運輸等方面的作業規范,提高服務質量,減少中間損耗,維護客戶權益。
(三)開發網銷產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開發特色網銷產品。依托全縣主導產業,在鞏固提高現有檸檬、糧油等農副產品品質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提升產品檔次。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整合社會資源,加大研發投入,打造地方品牌。高度重視網銷產品的商標注冊和質量認證工作,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三是全力做好產品質量監管。加強農副產品產地追溯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網上欺詐行為,營造誠信、安全、規范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
(四)培養專業人才,強化人才保障。加強高等院校、專業機構開展合作,加快電商培訓進度,堅持全覆蓋、抓重點、促效果、帶就業,分高、中、低三級9類人員開展培訓,全面壯大本縣電商主體隊伍。在安岳職業技術學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加強對大學生村官、返鄉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壯大電商人才隊伍,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商業模式和發展趨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服務業發展大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特色資源和產品的資源聚集情況。
我縣物產資源豐富,獨具特色,多年來通過示范帶動,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逐步實現規?;?、基地化、品牌化發展:
一是實現生態特色種植業產業化發展。主要包括以龍灘珍珠李、油桃、百香果、大果山楂等“三特”水果產業化種植,種植面積達41萬畝,覆蓋全縣9個鄉鎮86個行政村6900多戶,以油桐、油茶等本地特色經濟作物和金花茶、鐵皮石斛、靈芝等名貴中藥等的種植已達到規?;?。
二是實現以六畫山雞、庫區漁業為主的畜禽水產養殖業產業化發展。全縣六畫山雞飼養量達130萬羽,共建成投飼網箱520個,生態網箱35400多個,圍欄養殖49處,同時規?;B殖的還有本地黑山羊、南丹瑤雞、本地土雞、烏雞等。
三是實現農特產品加工業的產業化發展。我縣逐步形成特色品牌,如山茶油、珍珠李、靈芝、香菇、黑木耳、竹筍、竹蓀、金花茶、鐵皮石斛、大果山楂等,已成為我縣特色產品的品牌和名片。
(二)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城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物流快遞服務業是支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一是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主要是加快光纖寬帶網、移動通信網和廣電有線網絡建設,逐步形成了有線無線相結合、覆蓋城鄉的信息網絡體系,目前我縣60%的行政村已通寬帶網絡,90%的村屯已有無線手機信號,通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二是鄉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按規劃實施,至20xx年底全縣村級道路硬化將全面完成。
三是快遞物流業不斷發展。我縣已有申通、圓通、順豐、中通、韻達等近15家成熟運營的專業快遞物流企業,同時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郵政快遞等業務發展,物流配送能力已基本遍及城鄉。
(三)全縣電子商務業發展現狀。
我縣的電子商務發展目前仍處于起步狀態。
一是我縣已出現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目前,我縣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有6家,其中:趕街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鉦航農超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和錦華商貿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已開展電子商務項目建設,金華商貿有限公司、金桂元食品有限公司和無公害水果專業合作社等3家傳統企業正在籌備電子商務發展工作。
二是我縣部分農特產品已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業務。我縣的珍珠李、油桃、百香果、靈芝、核桃、板栗等6個產品已有電子商務交易。
三是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已達到一定的規模。以我縣的珍珠李產品為例,據初步統計,今年7―8月份,通過物流快遞發出的珍珠李銷量達到600萬斤以上,銷售額達到500多萬元,電商交易額初有成效。
(一)深入開展電子商務調研工作。
一是深入我縣商貿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調研,對全縣的.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和資源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二是組成有關部門人員參加的學習考察組,于7月中旬到我市電子商務示范縣――xx縣進行電子商務工作的學習、考察。
三是認真學習研究武功縣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和先進經驗,并對照我縣情況進行借鑒和轉化,研究提出我縣推進電子商務發展領導小組、實施意見等。
(二)強化電子商務的宣傳工作。
一是深入商貿企業進行電子商務宣傳,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具體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優勢,許多傳統商貿企業了解后都對發展電子商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是組織我縣商貿企業參加市商務局組織的電商培訓和2015xx電子商務創業大賽。
三是團縣委向全縣的廣大有志青年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宣傳活動,增強了青年人的電子商務創業熱情。
(三)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成功舉辦了2015年全縣電子商務培訓班。這次培訓班,是在自治區商務廳的指導下,聯系自治區資深電商專家到我縣授課,團縣委、商務局等7個部門組織了全縣70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工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及有志青年等共230多人參加了培訓班,使電子商務知識普及城鄉。
(四)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圓滿完成了自治區知名電商企業到我縣開展對接合作活動。這次活動,共吸引了全縣70多家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工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138人參會,共有30多家業主與xx淘寶特色中國xx館等5家自治區知名電商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扎實做好我縣發展電子商務各項籌備工作。一是做好我縣電子商務的規劃工作。二是做好我縣電子商務項目計劃,做好xx服務業發展重點項目等的申報工作。
(一)農民和農村企業家應用電子商務的意識還相對薄弱,部分農民和農村企業家沒有真正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
(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薄弱。一是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近1/3的行政村未通寬帶。二是部分農村道路等級差,交通便利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品的開發加工比較滯后。產業鏈還未形成,從事農村電子商務人員的經營理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一)成立領導機構,完善指導協調機制,自上而下形成共識,以全縣推進電子商務的重點工作為抓手,形成發展電子商務的良好氛圍。
(二)制定全縣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提出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制定有力的工作措施,推動全縣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制定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的配套激勵扶持政策,營造寬松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在財政資金、土地、稅收、手續辦理、融資等方面對電子商務企業進行扶持。
(四)強化電子商務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區內知名電子商務企業進駐我縣,通過示范效應,推動我縣農村電子商務經營者遍地開花,集群發展。
(五)致力電子商務特色產品的開發和加工,引招加工企業和特色產品品牌匯集我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打造我縣特色產品品牌。
(七)強化協會的引領作用,組建xx縣特色產品生產經營者協會和電子商務經營者協會,著重培育行業經營的自我管理和服務能力,逐步形成開放、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氛圍。
(八)加大電子商務的培訓,在舉辦全縣范圍的電子商務集中培訓的基礎上,組建小分隊式的電子商務培訓,深入商貿企業,農村基層開展電子商務宣傳和培訓,提高群眾的電子商務認識,使電子商務的知識普及城鄉。
(九)搭建區內知名的縣級電子商務平臺,支持電子商務企業搭建區內知名的第三方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重點圍繞“三特”水果、特色農產品、水產品、名特優水果、農業觀光旅游和農機、農資、家電、日用消費品等開展電子商務業務,規范發展大宗農產品現貨交易、特色農產品銷售和消費品下鄉的電子商務專業化平臺,逐步形成高品質、多層次、寬領域的電商交易平臺服務體系。
(十)培育專業化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和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積極開展網上銷售業務,支持傳統企業進行電子商務轉型發展。同時,充分利用鄉鎮商貿中心、農家店、郵政所、農民活動中心等資源,建立鄉級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健全農村特色產品銷售網絡體系和消費網絡服務體系。
(十一)加強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發展,建設xx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匯集倉儲、物流配送、冷鏈系統、產品展示、電商產品檢測檢驗,電商創業基地,企業孵化器等功能于一體,為傳統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供電商軟件開發、網店建設、倉儲管理、營銷推廣、售后服務和代運營服務等電子商務專業化服務。
(十二)強化農村電子商務產品的質量檢測,成立xx縣農產品檢測中心,對農特電子商務產品進行權威質量認證,加強農村地區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價值和知名度,完善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規范電子商務經營行為。
依托“省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范縣項目”和“017年度部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共建設了75個鄉(鎮)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其中鄉鎮站點17個,村級服務站58個(貧困村站點38個),鄉鎮覆蓋率達到100%,村(社區)覆蓋率達62.5%,建檔立卡貧困村輻射率達100%。截止目前已組織開展電子商務普及培訓93場,累計3657人次;開展六期電子商務增值培訓,累計培訓2397人次,總計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達6054人次。近期,正值紅、青脆李成熟時節,由我局發起并組織的“脆李出山”活動,運用線上線下齊發力,助推九寨鮮果外銷。整合電商企業資源,以鑫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縣匯農公司牽頭與等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進行對接,促進農特產品銷售。截至目前,脆李銷售達13萬余斤,實現經濟收入110余萬元。2019年9月3日積極組織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參加州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并取得農村電子商務優秀獎等獎項。
一是部分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運營情況差。部分鄉村因產業基礎薄弱導致產品資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輕人大多出去務工,剩下的留守人員多為沒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兒童,導致電商人才嚴重匱乏等原因導致部分電商站點運行情況較差,電商運營銷售業績差,站點作用發揮不明顯。二是農產品網銷難。我縣農業產業基礎薄弱,農產品不批量、不標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我縣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路徑比較艱辛,農產品銷售模式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強農村電商站點建設。積極引導和培訓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充分發揮轄區內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物流收發等作用;定期舉辦站點負責人管理培訓會,及時掌握站點運營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電商站點考核制度,對鄉村電商服務站點運行情況進行績效評估考核,對未發揮功效的站點進行動態調整。二是優化營商環境。鼓勵農村人才回鄉創業,為人才回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為農村電商提供工商登記等便利政策,解決農村人才創業需求,積極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鼓勵外出打工者和大學生返鄉參與農村電商創業。
依托“省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范縣項目”和“017年度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共建設了75個鄉(鎮)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其中鄉鎮站點17個,村級服務站58個(貧困村站點38個),鄉鎮覆蓋率達到100%,村(社區)覆蓋率達62.5%,建檔立卡貧困村輻射率達100%。截止目前已組織開展電子商務普及培訓93場,累計3657人次;開展六期電子商務增值培訓,累計培訓2397人次,總計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培訓達6054人次。近期,正值紅、青脆李成熟時節,由我局發起并組織的“脆李出山”活動,運用線上線下齊發力,助推九寨鮮果外銷。整合電商企業資源,以鑫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縣匯農公司牽頭與等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進行對接,促進農特產品銷售。截至目前,脆李銷售達13萬余斤,實現經濟收入110余萬元。2019年9月3日積極組織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參加州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并取得農村電子商務優秀獎等獎項。
一是部分農村電商服務站點運營情況差。部分鄉村因產業基礎薄弱導致產品資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輕人大多出去務工,剩下的留守人員多為沒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兒童,導致電商人才嚴重匱乏等原因導致部分電商站點運行情況較差,電商運營銷售業績差,站點作用發揮不明顯。二是農產品網銷難。我縣農業產業基礎薄弱,農產品不批量、不標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我縣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路徑比較艱辛,農產品銷售模式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強農村電商站點建設。積極引導和培訓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充分發揮轄區內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物流收發等作用;定期舉辦站點負責人管理培訓會,及時掌握站點運營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完善電商站點考核制度,對鄉村電商服務站點運行情況進行績效評估考核,對未發揮功效的站點進行動態調整。二是優化營商環境。鼓勵農村人才回鄉創業,為人才回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為農村電商提供工商登記等便利政策,解決農村人才創業需求,積極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鼓勵外出打工者和大學生返鄉參與農村電商創業。
距離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不足半月,市場普遍預期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將進一步明確農村電商未來的發展路徑。
2013年-2015年,農村電商均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并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等政策建議,同時,農村電商也被認為是扶貧的重要手段,如11月9日國務院即發文指出,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從地方對“十三五”規劃的定調來看,包括四川、云南、新疆等多個西部省份均表示將把發展農村電商寫進未來五年規劃。
因此市場預計發展農村電商有望連續四年寫入文件,而且對其扶持的力度和過去相比或有較大突破。
但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實地調查中,農村電商要在扶貧任務最重的西部地區發揮作用仍有諸多瓶頸亟待突破,物流、農業生產等多個環節將成為西部地區發展農村電商的阻礙。
“西部農村電商像一塊大蛋糕,但至今尚未找到最合適的切法?!彼拇ㄊ∩缈圃焊痹洪L郭曉鳴說。
并非一臺電腦就能完成的轉型。
王璨原以為只要擁有一臺可以接入互聯網電腦,便可輕易完成由傳統的線下水果批發商到農村電商的轉型。這是因為他所在的成都市蒲江縣擁有8.5萬畝的獼猴桃種植規模,即使在線下銷售也常常供不應求。
但在經過三年的網上經營后,王璨發現從農產品最初的生產環節一直到最末端的配送環節,互聯網渠道下所要求的“標準化”模式,倒逼著傳統農業進行推倒一切的改革。
“就生產環節而言,很多農戶在小成本經營的理念下,對于農產品的安全性管理并不高,導致農藥殘留、激素殘留等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而‘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及其比例較低?!蓖蹊舱f,“如果是傳統的線下水果批發,這些問題并不被重視,但在互聯網銷售的模式下,缺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往往無法獲得平臺商的認可”。
進一步講,目前天貓[微博]、淘寶要求食品經營方提供《食品流通許可證》《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衛生許可證》,而京東則要求銷售商提供食品流通許可證、商標注冊證、所申請品牌的質檢報告、全國工業生產許可證及所申請品牌的授權等。
以獼猴桃為例,在京東銷售需要提供每一批次的農藥殘留標準檢驗報告,“每一批次的意思是,每一個對我供貨的農戶,無論其種植面積大小,都需要獲得這個檢驗報告”,王璨說,“但在傳統線下銷售的思維模式下,農戶都無自主送檢的概念”。
蒲江縣的另一個農村電商李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傳統銷售渠道區分農產品價格的幾個關鍵指標:形狀、大小、口感等主要靠經驗判斷,而在互聯網銷售渠道,“標準化”篩選和分級制度卻相對缺乏,導致農產品以次充好銷售的情況時有發生。
而在距離王璨3000公里外的新疆庫爾勒市尉犁縣,農村電商黃昌輝則用“劣幣驅逐良幣”來形容上述問題。
“我們花了很多心思來建立農產品的標準化體系,強調的是銷售綠色和優質的新疆水果,但很多消費者仍把低價作為購物的首選因素,當消費者在買到低劣產品時會說是新疆的產品質量不好,而不會說這是新疆某某廠家的商品不好”,黃昌輝稱,“最終受影響的是整個新疆的水果形象?!?/p>
電商平臺上的銷售“叫好不賺錢”?
而如果說“標準化”影響著農產品的品質,而物流環節的問題則是制約著農村電商盈利與否的關鍵。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個蒲江縣獼猴桃電商稱,網上促銷裝的5斤獼猴桃為例,其價格約40元,其中獼猴桃的生產成本為6元一斤,包裝成本為兩元,在不考慮人工費用和電商平臺分成的情況下,物流和利潤總空間為8元——而這個價格基本將被物流費用完全消耗。
“同時還需要向消費者承諾物流過程中出現損壞包退換”,王璨,“但同時又無法向物流公司追責,最終的損失都是自己承擔,因此盡管我們在電商平臺銷售火爆,但大部分都不賺錢,真正的盈利點依然來自線下的批發”。
而另一家擁有大型冷凍倉庫的蒲江獼猴桃銷售商稱,其銷售策略是,網銷獼猴桃小果走量,而大果則用于線下售賣賺取利潤。
對于遠在南疆的`黃昌輝而言,物流環節的問題更令他擔憂?!氨热绗F在很多新疆的水果都做不到自然熟后采摘,可能七、八成熟就摘下來,因為自然熟最大的瓶頸是物流,等到果子成熟時候再通過物流運輸,在途中壞掉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黃昌輝說,“不僅是時間上無法把控,從新疆寄給內地稍微大一點的包裹,多少有破損,給客戶造成了很大的體驗感失落,有時候物流的費用甚至高于郵寄商品本身的價值”。
成都市農委市場處副處長余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國內農產品在物流輸運環節產生的損耗,是國外的一倍以上,這是因為現代物流體系最初服務于工業產品,但對于農產品而言卻并不適用。
“物流配送幾乎成為阻礙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余荇說,“農產品的對時間和溫度的要求很高,但冷鏈物流或者空運物流的價格昂貴,農產品的銷售利潤往往不及物流費用”。
發展相對滯后的西部農村電商。
根據阿里研究院的數據,全國范圍內農產品銷售排名前二十名的城市中,西部只有三個城市上榜,昆明排名北上廣杭之后列第5位,成都排名第12位,烏魯木齊則是第18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西部農村電商發展的滯后。
以成都為例,成都市商務委農村市場處處長張熙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市農村電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服務體系不健全。包括農村電商物流體系、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后,物流費用高。第二是“千網一面”,農產品電商平臺尚需提升。目前,成都各類農產品電商企業趨同投資、重復建設非常普遍,同質化非常嚴重,導致競爭無序,虧損經營,建站與關站并存的現象。第三是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建設滯后。目前成都農產品的生產者大部分是單個農戶,他們之中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不足10%,許多農產品的安全性不高,農藥殘留、激素殘留等不安全因素還大量存在。
而郭曉鳴認為,上述問題幾乎成為西部農村電商發展道路上的共性。
他建議,首先在未來應該更多地對農業生產領域的轉型升級給予支持,使之與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有所對接,如關注產業基地的發展,保障供給農產品的質量和標準化。第二是要解決現在的物流體系的兩個缺失環節,第一是村級節點上,要給予政策激勵,第二是進入社區的環節要給予激勵,整個產業鏈才能給打通,不能只是給電子平臺激勵。第三,支持發展農產品的物流體系,要對農產品的物流體系給予激勵,包括儲藏和冷鏈給予支持。
“同時當務之急是要有整個多層次的建立農產品的數據系統,要提供信息完善的信息服務,實現電商有序的發展?!惫鶗曾Q說。
不過對于新疆而言,除面對上述問題外,個性因素更加突出。
如與成都相比較,新疆電商的數量和發展水平更處于起步階段,一系列規則更加有待制定。一個可以比較的數據是,2014年在阿里巴巴[微博]零售平臺上,從新疆發出的包裹大約為900萬件,而發往新疆的包裹卻超過6000萬件。顯示了新疆網銷和網購的巨大差距。
黃昌輝說,盡管在南疆發展電商可以解決一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但首要的問題出在人才,“在縣一級,很少看到年輕人,本地年輕人讀書畢業后都不會回來工作,而內地人更不愿意來南疆”。
語言體系亦是一個瓶頸?!半娮由虅罩饕詽h語交流,維語年輕人中使用雙語的還很多,但如何教會目前農村勞務主力的中年人使用漢語還是一個難點,因此我們也做了雙語培訓,并用維語幫助他們建立網站”,黃昌輝說。
此外在南疆不少的縣級層面,盡管有非常多的涉農企業,但普遍存在“小規模,無品牌,無標準,無qs認證”的問題,無法滿足互聯網銷售的要求。
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xx鎮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立足鎮情,精準發力,力打造全省在鄉村振興示范高地。
緊抓xx薰衣草特色小鎮列入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和省級服務業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歷史機遇,立足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引領,全力打造全國、全省一流特色小鎮和全國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應地。
一、高點規劃。特色小鎮規劃占地面積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個建制村、9500口人,計劃總投資12.65億元,20xx年12月完成建設。目前已聘請清華同衡設計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對特色小鎮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和專項策劃,統籌區域發展,科學劃分功能區,打造集觀光旅游和特色種植為一體的農旅結合產業高地。目前,xx鎮已經同中國保利資本、東盛集團等實力企業財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聘請了中青旅等知名團隊對全鎮“五彩”旅游資源綜合開發運營,開展周末游xx常態化活動,實現鄉村旅游實體化運營管理,努力把鄉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
二、精準發力。項目指揮部全部駐地辦公,整合行政片、國土、財政、經管等部門,去年集中利用1個月時間,完成了項目區3000多畝土地的流轉和地面附屬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轉,沒有發生一起信訪案件,創造的“xx速度”被選為全縣作風建設年先進典型。整合政策、資金、項目集中向特色小鎮建設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萬株、新栽植2000畝,種植品種是利用法國和臺灣先進技術研究培育、適合xx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品種——中國藍,該品種精油含量高、花期長、易栽植。(同時,新修景區框架道路7.2公里、木棧道鋪設1300平方米、自行車護欄900米,打造步云臺木棧道景觀,完成南大門綜合服務區130畝土地平整,實現發展空間、區位交通、種植面積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鎮建設,成立土地流轉、勞務輸出兩個合作社,全村流轉土地3000畝,組織輸出勞務近4萬人次,20xx年土崮堆村村民獲得附屬物清理補償400多萬元、土地流轉費用160多萬元,項目建設務工收入近300萬元,村集體增收30萬元,一躍成為小有名氣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廣闊。下一步,xx鎮將堅持一產先導、二產支撐、三產聯動的發展理念,整合資源項目集中向特色小鎮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鎮。20xx年計劃投資5億元,流轉土地3000畝,新發展薰衣草種植2000畝,建設透明加工觀光區、溫泉度假酒店、宋寨傳奇及齊長城恢復工程,打造景觀水系和芳香植物園等景點,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鎮綜合服務區建設,新增餐飲、零售、住宿等服務業崗位300個;充分結合岱崮地貌峰頂平坦如原、峰巔峭壁如削的景觀特色,建設懸崖觀光電梯、垂直攀巖等項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畫,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勝地。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種培育和系列產品研發,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帶動周邊村民自發種植薰衣草,年內發動群眾自發種植3000畝以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鎮,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領航鄉村振興。
立足林果產業優勢,不斷提升林果產業發展水平,拉伸產業鏈條,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一、培強壯大優勢產業。依托xx一方凈土的生態優勢和林果產業優勢,繼續擴大果品種植規模,發展連片連線現代農業基地,打造林果產業優勢的制高點,示范推動高效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全鎮果品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萬畝,其中板栗5萬畝、蘋果3萬畝、葡萄1萬畝、桃1萬畝,是江北最大的干鮮果生產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總面積3萬畝的青楊峪板栗基地20xx年被評為國家有機農業(板栗)示范基地。
二、實施品牌農業創建。村村發展有機果品示范園,通過品種改良、過程管控、生產條件配套等措施,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推廣種植,打造精品有機果品示范園5個以上,叫響xx板栗、蘋果、桃、葡萄等有機名優果品品牌。目前,“xx蘋果”和“xx板栗”已經取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證明商標和xx有機食品認證,去年青楊峪板栗還被評為齊魯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xx1號、xx2號被xx省林業廳會評為林木良種。
三、拉伸林果產業鏈條。繼續擴引蘋果、板栗優勢果品深加工項目,年內新增加工生產線2條,新增就業崗位100個。目前圍繞板栗產業,點抓好青楊峪板栗合作社和沂農現代農業公司建設,發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產線2條,板栗仁深加工生產線1條,年可深加工板栗10萬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價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讓農產品在家門口便可實現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產業”文章。
四、培育地域電商品牌。依托xx電商創業園孵化園,我們積極對接了濰坊新型農民創業團隊,積極推動總投資1000萬元的純凈蔬菜種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廳、小萌驢養殖等7個電商創業合作項目,成立電商創業園和電商服務公司,啟動xx電商ceo培養計劃,年內培養10名左右本地農村電商人才,不斷豐富有機果品、薰衣草特色產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電商產品,提高網上銷量,打造農村電商特色鎮。目前,馬頭店子村與舜耕種業有限公司合作的貝貝小南瓜種植回收項目進展順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畝種植基地和60畝種植大棚建設,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畝產量3000斤以上,預計每畝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
扎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抓點連線向全域覆蓋的縱深發展,高標準打造出牛寨、青楊峪、大花龍潭等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1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2個,參與建設村莊比例達到86%,實現了魯中山鄉的美麗“蝶變”。
一是延伸內涵美。扎實開展環衛一體化、美麗庭院創評、農村旱廁改造和污水一體化處理項目,村村開展最美庭院評比,牛寨村高標準實施廁所及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項目,成為濰坊市首個實現污水一體化處理的山區村莊。今年聘請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對花龍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線各村水系治理進行整體規劃,實施生態廁所、污水一體化處理、節水灌溉等生態工程,著力解決農業農村重點水系治理問題,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全省農村水系治理新樣板。
二是悅享生態美。持續開展清河行動、養殖污染整治行動、散亂污治理行動、啄木鳥行動、礦產資源整治行動五大環保行動,鞏固環境治理成效,堅決保護好青山綠水。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綠滿齊魯”號召,深入開展生態綠化工程,對鎮內交通干道和重要節點進行綠化提升,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新綠化荒山5000畝。
三是鞏固長效美。建立長效機制,強化鎮村治理,加強日常管護;成立督查組,定期對已建成的美麗鄉村日常環衛、設施維護情況檢查評比;制定村民“門前三包”制度,構筑鎮、村、戶三級管理體系;用環境的大改變倒逼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思想觀念的大提升,鞏固建設成果。
深挖xx歷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融入鄉村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面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一、挖掘xx紅色文化。深入提煉響水崖縣政府舊址革命內涵,不斷拓展淌水崖水庫黨性教育基地紅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縣政府舊址陳列布展和節點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庫紀念館新館建設,發揮黨性教育基地陣地作用,提升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思想境界。
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提出以獎代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工作思路,組建淌水崖水庫建設兵藝術團到各村巡演,豐富群文化生活,傳播正能量。繼續開展孝老愛親典型、xx好人典型評選,用身邊榜樣凝聚向善力量,傳遞文明新風。
三、挖掘選樹身邊典型。采取民主推選,自下而上、層層推選的方式,公開評選出孝老愛親十大典型人物,匯聚起向善向美的強大力量,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風氣。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將在電視、報紙、微信集中報道,倡樹起“學模范、比孝行、揚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風氣,在社會上營造崇尚孝道、敬老愛親的濃厚氛圍,為xx鎮鄉風文明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以“基層黨建”為組織保障。
以推動組織振興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基層活力。
一是加強黨員管理。進一步完善黨員積分制、黨員聯戶和民主評議制度,規范組織開展黨員活動日、陽光議事日等黨員活動,深入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和燈塔在線學習,實現黨員全覆蓋。精心策劃組織黨員政治生日、優秀共產黨員表彰等“七個一”慶七一活動,在全鎮范圍內進一步營造黨員進位爭先的濃厚氛圍。
二是提升村級工作規范化水平。持續抓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三務”公開等村級制度落實,進一步理順村級運行管理機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在花龍潭、土崮堆、申家莊率先成立鄉賢參事會,導在外鄉賢為家鄉招項目、引產業。積極試點孝德治村,開展《弟子規》親子課堂,布置親子作業,推動鄉風文明。
三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推行“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發展模式,實行村干部帶頭投資,村集體資產入股,合作社經營發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充分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壯大村集體經濟,年內確保消滅村集體經濟不足3萬元村。馬頭店子村發展貝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產業,流轉土地2250畝,合作社對外銷產品每斤提取管理費0.3,可增加集體收入10多萬元。
a立足自身特點,圍繞壯大提升優勢產業,創新農村電子商務“1+3+x”模式:“1”是指突出農村電商之一核心引擎;“3”是指以“木器家具、勞保用品、現代農業”三大特色產業為支柱;“x”是指以產業鏈條拉長延伸集聚眾多上下游企業,從而構建起“全產業裂變”的發展新路徑,實現了產業增能、企業增效、百姓增收。創新“農村電商+木器家具”模式,拉長優勢產業鏈條。a木器家具制造產業發達,擁有等實木、彎曲木家具加工企業87家,木工機械、包裝等配套企業35家,是中國北方家具出口產業基地、b家具名鎮和b省木器家具產業第一鎮。a以做強木器家具優勢產業為切入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運用“互聯網+”思維,引導木器家具企業打開線上市場的發展方向。a組建了電子商務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廣泛調動了企業參加電商運營的積極性,打破了木器家具產業大部分以出口為主的局面,拓展了木器家具產業的國內市場,有力推動了木器家具產業搶占網絡市場先機。經過多方努力,截至目前,a已有60余家木器家具企業建立網上商城或者依托天貓、京東、淘寶等平臺建立電商旗艦店,占家具企業總數的70%。
創新“農村電商+勞保模式”,大力提升特色產業鏈條。勞保產業是a的特色產業,主要形成了以手套加工及掛膠深加工為主導,以魯戈莊為中心輻射周邊等地的產業集聚區,共有手套加工業戶1000余家,自營出口企業22家,全自動電腦手套機10000余臺,浸膠加工戶120余戶,浸膠生產線500多條,日加工手套1200多萬雙。勞保產業以家庭作坊和小型加工廠為主,具有規模較小、抵抗風險能力較低特點,一旦銷售鏈出現波動,會造成大量產品積存,甚至造成資金鏈斷裂。據此,a創新“農村電商+勞保模式”,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具有“六大”功能:產品展示、電商培訓、創客培養、物流集散、技術支持、質量把控,承擔全鎮電商發展的綜合服務保障功能,為農村電商提供免費培訓服務。農村電商服務中心自20xx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以來,通過電商知識普及、專題培訓等方式,挖掘和培養電商人才70余名,培育電商經營戶40家,其中23家為勞保加工業戶,有效帶動了勞保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創新“農村電商+現代農業”模式,培育富民產業鏈條。a農業產業基礎深厚,擁有馬鈴薯、婁敬西紅柿、宋家芹菜等優質農業品牌,特別是馬鈴薯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年產量30萬噸,是青島商檢局認可的全市首個馬鈴薯出口免檢基地,榮獲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但是優質農產品主要出售給經銷商,農戶利潤低,優質農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為打響農產品品牌,提升農民的收入水平,a以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為依托,結合“智慧膠西”無線wifi全覆蓋工程,實現全鎮114村莊4g網絡信號和光纖網絡全覆蓋;與順豐、郵政、韻達、申通等8家物流公司合作,在鎮電商服務中心設立集散站點;加快建設農產品溯源體系,新建鎮村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所11處,有效保障了膠西農產品的質量;同時通過與淘寶、益農信息社合作,極大帶動了廣大農民致富增收。
基于以上三種模式,a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實現裂變,以質變實現點的突破,以衍變實現線的延伸,以量變實現面的輻射,讓電商更具創新力、競爭力,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核心推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沒有產業振興,就不可能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a依托自身產業發展,創新“1+3+x”模式,闖出了一條農村電商帶動產業興旺的路子。啟示有三:一是樹立電商思維,拓展鄉村產業振興的發展空間。a注重用電商思維改造既有產業,為鄉村振興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前企業重外貿不重內銷、重線下不重線上的思想,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使更多企業實現了線上線下雙輪驅動。
二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電商活力增添新動能。盡管勞保用品產業被普遍認為是傳統低端產業,但a充分利用魯戈莊勞保手套品牌知名度高的優勢,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推動傳統動能向新動能加速轉換,打造防護用品“線上產業帶+線下產業園”發展模式,有效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使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三是堅守創新發展理念,以電商新模式引領新產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各地農村電商各有各的特點,a農村電商也有自己的特色,即重點圍繞“木器家具、勞保用品、現代農業”三大特色產業,初步探索出“1+3+x”農村電商模式,基于三種基本模式,衍生出更多新模式,催生新的產業。比如“農村電商+現代農業”模式,以此為枝干,已經衍生出馬鈴薯的順豐精推模式、宋家芹菜的微商模式、婁敬西紅柿的“互聯網+旅游”銷售模式等,促使農村電商與農產品優質品牌緊密結合、農村電商與鄉村游緊密結合,初步實現了農村電商與農產品品牌建設、鄉村文化旅游建設的共贏發展。
膠州市農村電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處于初級階段,今后還需進一步推進,以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政府層面,要全面履行好服務型政府職能。一是政府要明晰自己的定位,主要為電商平臺、電商服務商和當地企業做好公共服務,結合本地鎮村固有的資源、產業、特色農產品制訂好扶持政策,規范電商市場秩序,順勢作為,同時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農產品品牌推廣、物流集散、技術支持、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功能,促使資源優化組合,降低物流成本,助推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提升農產品質量層面,要打造高端品質、國際標準、世界品牌的農產品。一是要大力擴展電商產品的品牌效應。在對接市場的過程中,一方面支持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建立“二維碼溯源+農戶信用、監管+政府監管”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另一方面實行標準化生產,構建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農產品特色品牌培育,讓品質優良的農產品通過網上銷售體現其真正價值。二是對電商產品要系統開發,推進農產品上行。膠州市擁有羊角椒、馬鈴薯、膠州大白菜、里岔黑豬“紅黃白黑”特色農產品品牌,對這些特色農產品品牌要精深培育,打造好品牌故事,講清楚特色農產品的來龍去脈,提升用特殊的包裝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標識,供電子商務創業者進行網銷,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順應消費升級需要,使農村的供給方和城市的需求方對接起來,滿足消費者綠色、安全、特色等多方面的需求,持續彰顯其品牌價值。
基建層面,要加大投入,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要大力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電商物流成本;全方位構筑起完整而開放的倉、配、客、售全供應鏈一體化服務體系;支持郵政、快遞物流企業等合并成立專門的農村物流服務公司,建立分揀中心,統一登記,集中送遞,實現集約化、規?;洜I,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益。二是多方式建設縣域智慧物流網絡平臺,助推農村電商物流統一配送;多渠道整合縣、鄉、村三級物流供應鏈網絡,擴大農村物流通達范圍;多手段推動農村電商與智慧物流協同發展,提升物流市場競爭力。各級政府牽頭在各鄉鎮建立物流集散倉庫,避免各大快遞公司各自為政耗費資源重復建設,降低企業成本,真正實現物流公司下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全力打造農村“智慧物流”供應鏈體系,從而系統解決農村電商物流“最初一公里”的難題,最終使優質農產品盡快對接大市場。
電商人才隊伍建設層面,要全方位、多層次打造農村電商專業人才隊伍。一是政府要制定出臺有關電商人才隊伍建設的優惠政策。一方面吸引本地外出經商能人、務工農民和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另一方面對電商企業外部引進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在稅費減免、子女就學、平臺搭建等多方面提供幫助,對引進的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和創業團隊出臺專項優惠政策。二是要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培訓力度。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統籌規劃人社、商務、教育等各職能部門的需求,健全互聯網、電子商務方面的培訓體系;同時以本地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的培訓基地為依托,匯集第三方培訓機構,融合本地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等資源,搭建電商人才培訓平臺。三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進工作。農村電商迅猛發展,同質化競爭激烈,這迫切需要引進電商高端人才。在品牌打造、高層次培訓、園區和眾創空間運營、大型活動策劃等方面引進高端人才,形成電商發展的良好生態。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跨境電商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
1、從狹義上看,跨境電商實際上基本等同于跨境零售??缇沉闶壑傅氖欠謱儆诓煌P境的交易主體,借助計算機網絡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采用快件、小包等行郵的方式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交易過程??缇畴娚淘趪H上流行的說法叫cross-bordere-commerce,其實指的都是跨境零售,通??缇畴娚虖暮jP來說等同于在網上進行小包的買賣,基本上針對消費者。從嚴格意義上說,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零售消費者中也會含有一部分碎片化小額買賣的b類商家用戶,但現實中這類小b商家和c類個人消費者很難區分,也很難界定小b商家和c類個人消費者之間的嚴格界限,所以,從總體來講,這部分針對小b的銷售也歸屬于跨境零售部分。
2、從廣義上看,跨境電商基本等同于外貿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的手段將傳統進出口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電子化,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從更廣意義上看,跨境電商指電子商務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應用,是傳統國際貿易商務流程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它涉及許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貨物的電子貿易、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貨運單證等內容。從這個意義上看,在國際貿易環節中只要涉及到電子商務應用都可以納入這個統計范疇內。
(二)跨境電商發展情況。
2013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3.1萬億元,增長率為31.3%,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1.9%。從交易模式看,目前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比達到93.9%,跨境電商b2b交易占據絕對優勢。
(三)對經濟發展以及外貿轉型的意義。
跨境電商作為基于互聯網的運營模式,正在重塑中小企業國際貿易鏈條。其打破了在傳統外貿模式下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分銷商甚至零售商的壟斷,使得企業可以直接面對個體批發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費者,有效減少了貿易中間環節和商品流轉成本,節省的中間環節成本為企業營利能力的提升及消費者獲得更大實惠提供了可能。
(四)跨境電商人才現狀。
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不斷發展,跨境電商企業銷售的產品品類和銷售市場更加多元化,企業對電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企業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時更多傾向于選擇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
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培養:目前不僅財經類和綜合類的院校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理工類院校、師范類院校以及農、林等其他院校也大都設立了國際貿易專業。一些院校的英語專業中也開設了國際貿易及國際商務方向?,F在全國高校中的國際貿易專業點約有700多個。
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培養:自中國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批準學校試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以來,據統計,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準339所本科學校和800多所??茖W校開設了電子商務本科專業。
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學校開設了國際貿易專業很多,學生也很多。很多學校也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也很多。但是跨境電子商務屬于交叉性學科,既有國際貿易的特點,也有電子商務的特點。
現在設立國際貿易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校每年在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也相當可觀。學校每年向企業輸送大量的國際貿易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但是,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特征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的綜合性需求較強。單一的專業可能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業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發出這樣的聲音:招不到合適的跨境電商人才。
我們決定通過調研,來驗證在跨境電子商務行業,是否存在這樣的人才缺口。
我們希望這個研究可以回答如下三方面的問題:
-現有企業跨境電商人才的來源情況、目前存在的問題。
-企業對未來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和期望、應具備的能力情況。
-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教育和培訓的認識、期待的培訓內容。
具體上述三個方面設置的問卷內容。
(一)現有人才的情況和問題。
第一,存在不存在跨境電商人才缺口?
(二)對未來人才的期望、需求。
第一,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類型的需求?
第二,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崗位需求?
第三,跨境電商企業不同崗位對學生學歷的需求?
第四,企業需要是哪個層次的人才?
第五,業希望聘用的人才具備何種知識和能力?
(三)關于教育培訓。
第一,大學本科能否滿足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
第二,企業信任相信的培訓組織方?
第三,現有的培訓內容?以及企業期望的培訓內容?
第五,如何如果存在問題,問題存在哪里?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一)問卷由自變量和控制變量組成。
1、問卷的。
控制變量變量包括:
2、問卷自變量包括以下問題:
(1)企業目前選擇跨境電商人才傾向于哪些專業?
(2)企業希望聘用的理想跨境電商人才是?
(3)企業在哪些崗位需要跨境電商的人才?
(4)企業技術崗位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最低的學歷要求是?
(5)企業管理崗位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最低的學歷要求是?
(6)企業業務崗位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最低的學歷要求是?
(7)從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來看,企業當前更需要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是?
(8)企業認為跨境電商的應屆畢業生不足之處表現為哪些?
(9)企業招聘跨境電商人才注重哪些方面?
(10).企業最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
(12)企業人員目前是否參加過目前跨境電商方面的培訓?
(13)跨境電商方面的培訓是組織方是?
(14)跨境電商培訓的內容是什么?
(15)如果沒有參加過跨境電商方面的培訓,是否愿意參加培訓?
(16)如果可以參加跨境電商培訓,想學什么內容?
(17)如果可以參加跨境電商培訓,期望是誰組織的?
(18)企業認為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存在缺口嗎?
(19)如果存在,企業認為目前跨境電商人才缺口表現為哪些現象?
(二)問卷如何設計的:
根據第二部分提出的問題,我們在問卷中分別設計了至少一個問題,對涉及跨境電商人才的方方面面分別進行提問。
問卷提問的方式采用封閉式提問(單選、多選)與開放式提問,由于開放式式提問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不利于資料統計分析,因此在本調查問卷采用較少。
(三)問卷收集。
問卷利用網絡收集,
(四)樣本構成。
共收集390多個樣本,經過篩選最終剩余304個有效樣本。
(五)統計方法。
統計問卷時,我們首先將各個問卷的問題答案進行。
1、現有企業選擇跨境電商人才最多的傾向還是還是傾向國際貿易專業。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雖然跨境電子商務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的特點,但是跨境電商發展的核心是國際貿易,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結合出現了新特征。所以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更能滿足企業的要求。
定義認為是一個商務問題(企業選擇跨境電商人才最多的傾向還是國際貿易)。
2、企業更多希望跨境電商人才來源于聘用復合性學科人才。
3、跨境電商企業更多缺業務崗位的人才。
4、企業認為??坪捅究迫瞬啪涂梢粤?,最缺本科人才。
5、畢業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專業知識不扎實,知識面窄,視野不夠寬。
6、多數沒有參與過培訓,絕大多數愿意接受培訓。但是傾向于平臺、企業自己或商業機構,不太相信政府和大學的培訓。
其實就說明了大學了是脫離實際的,對現在變化很快的技術,市場,大學基本上沒有什么反應。因為所調查的這些企業人士把大學和政府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訓,對它的信任度放在了最后。
企業期望培訓的內容排第一的是互聯網營銷,其次是電子商務技術類,第三是管理類電子商務人才。
7、企業普遍認為,跨境電商人才存在嚴重缺口.
絕大多數人認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嚴重存在(85.9%),因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82.4%)。大學的培訓卻不能被信任,證明大學的教育存在問題。
絕大多數人認為??缇畴娚倘瞬湃笨趪乐卮嬖冢?5.9%),因為招到的人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82.4%)。大學的培訓卻不能被信任,證明大學的教育存在問題。
調查顯示,小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相對較多。小企業更傾向于招聘??迫瞬?,也希望這些人才具有復合型的知識和技能。中型企業對專業學科人才需求有一定的傾向。
9、不同所有制屬性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
很多的國內私營企業對人才的學歷要求并不高,不像國營企業,調查顯示,國營企業對學歷要求相對比較高。企業更需要的是,能夠從事業務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私營企業對學歷的要求為最低(??疲?,而國企對學歷較高(本科、碩士)。針對現有跨境電商人才的情況,外資企業普遍認為,現有畢業生的視野不夠寬。
10、企業海外業務的拓展程度對人才需求傾向不同。
中型企業:對專業學科人才需求大些。
企業海外業務比例越大,表明企業海外業務拓展程度越高,這些企業越感覺現有畢業生視野不夠寬,知識陳舊。企業海外業務越多,對各種綜合性人才,特別是有外語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就比較強烈。
11、企業在跨境電商領域對大學教育的期望。
小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多。
調查顯示,82%的企業希望大學增設實踐性比較強的課。實際上,調查結果也顯示,企業實際并不缺純技術性的人才,企業也不缺高級的管理人才,大量的缺少卻是真正能夠具備綜合能力從事業務的人才。當然,企業也希望大學能在培養綜合能力人才方面進行改進。
調研背景。
通過對300多家企業的調研,剔除不合格樣本后統計發現:
1、跨境電商人才缺口。
雖然其企業選擇跨境電商人才最多的傾向是國際貿易(70.1%),國際貿易每年也有大量的畢業生。但還是有85.9%的企業認為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存在缺口。這描繪了一個十分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每年畢業季我們的大學都在源源不斷地向市場輸送“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在我們的調查中,17.6%的企業干脆就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剩下82.4%的企業雖然招到了人,但是這些“人才”根本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
2、跨境電商領域畢業生。
3、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
企業需要更多的跨境電商人才,高校僅僅就增加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數量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我們需要分析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到底在哪里。研究發現:企業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實戰訓練的中級人才(68.4%),遠高于具備豐富經驗、作為業界翹楚的高級人才(17.8%)和會基礎操作和入門知識的低級人才(13.8%)。
我們繼續調查了有關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的方方面面。企業(65.1%)急需要復合型人才,企業也急需要能夠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才。很多國內私營企業對人才的學歷要求并不高,相比之下,國營企業對學歷的要求較高。企業更需要的是能夠從事業務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企業希望大學增設實踐性比較強的課。
4、由跨境電商培訓看大學教育。
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是請企業選擇跨境電商培訓的組織方,只有9.0%的企業選擇了政府,7.5%的企業選擇了大學,選擇商業培訓機構的企業(39.8%)都明顯多于兩者,這說明了一個尷尬的現狀:企業不太相信政府和大學的培訓。更多地,企業選擇企業自己(60.2%)和跨境電商平臺(54.9%)作為培訓的組織方。
這結果對于大學教育就是當頭一棒。我們現在的大學是脫離實際的,對于現在變化很快的技術、市場,大學基本上沒有什么反應。再按照老思路去培養大學生,只會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而更多的學生找不到工作。因為所調查的這些企業人士把大學和政府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訓,對他的信任度都放在了最后。
5、其他發現。
企業海外業務越多,對各種綜合性人才,特別是有外語能力和平臺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就比較強烈。海外業務占比10%以下時,看重外語能力的企業占比36.4%,看重平臺知識的企業占比25.5%;海外業務占比60%以上時,看重外語能力的企業占比62.5,看重平臺知識的企業占比42.0%。企業不缺純技術性的人才,企業也不缺高級的管理人才,大量的缺少的是真正能夠具備綜合能力從事業務的人才。
針對目前的人才狀況,企業參加培訓的意愿是十分強烈的。43.8%的企業已經參加過培訓,余下未參加過培訓的企業89.5%都表示愿意參加培訓。能滿足企業要求的培訓大有市場。
農村電子商務是農村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的新亮點,有效促進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在引領城鄉消費內需、重塑產業結構及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h商務局以電商助農為主抓手,全力抓好電商助農的各項政策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一)深耕農村電商。
利用“農糧驛站”平臺,將固鎮縣分散的農產品在縣級運營中心集中后,統一對接市場銷售。通過網絡把分散的一家一戶小生產和全國大市場連接起來,村里最常見的農產品烤鴨蛋、五彩花生、綠豆皮、生態大米等農產品通過網絡變成“網紅”產品?!稗r糧驛站”建立了村戶企聯動的利益聯結,通過對戶內產業整合、產業提升、包裝升級、品牌培育等方式,帶動了一批初具規模的家庭作坊發展,小農戶的家庭生產已經成為“農糧驛站”電商平臺的貨源生產線,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
打造固鎮縣區域公共品牌“皖美固香”,并入駐垓下遺址游客中心,通過“旅游+農產品”,進一步推廣宣傳固鎮特色農產品,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網貨品牌。
(二)創新模式,助力增收。
“電商企業+脫貧邊緣戶”模式。組織引導電商企業深入脫貧邊緣鎮村開展產銷對接,與脫貧戶簽訂購銷協議,量身定制“一對一”精準幫扶計劃,通過產前訂單認購、產中技術指導、產后打包銷售等措施,解決了脫貧戶邊緣戶“買難賣難”問題,實現企業發展、脫貧戶增收“雙贏”。全縣電商企業幫扶代銷貧困戶鴨蛋、土雞蛋、干豆角等農產品。綠鑫生態、志誠工藝品、爭華羊業等多家電商企業通過企業務工、產品銷售等形式,增加脫貧邊緣戶群眾收入。
“電商培訓+脫貧戶”模式。加大電商人才培訓力度,制定年度電商培訓計劃,有計劃的組織鄉鎮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和脫貧戶,系統開展電商基礎、實操技能等課程,大幅提升鎮村干部群眾對電子商務新型產業的認知度,轉變思想觀念。并開展脫貧戶專項電商培訓班,培訓200余人,積極帶動脫貧戶通過電商渠道實現增收。
(三)帶動產業發展。
建設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用此培育、孵化初創電商企業。通過開放共享降低運營成本,向創新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創業場地、設備設施、寬帶網絡、商務服務等基礎條件和服務。
不斷完善電商產業園服務功能,實現軟硬件配套建設,設置公共服務平臺、跨境電商推薦中心、農特產品展示中心、電商培訓中心、咨詢服務中心、攝影服務中心等,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自主研發出“固鎮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極客云谷物流管理”兩個平臺,為企業提供精細化管理網絡系統,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咨詢、實時答疑、政策查詢和物流管理等功能。
一是我縣摸索實踐出具有固鎮特色的《建立“農糧驛站”電商平臺帶動貧困戶自有農副產品銷售——安徽固鎮電商扶貧實踐模式》,成功入選國際減貧110個優秀扶貧案例。初步形成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體系。20xx年上半年利用“農糧驛站”平臺有效幫助84戶脫貧戶銷售蔬菜(大白菜、草莓、粉絲、干豆角等)15000余斤、蛋類(鴨蛋、土雞蛋、鵪鶉蛋等)3860個,畜禽類多3500余斤,金額達8萬余元,解決農村脫貧戶的銷售難題。
二是開展電商助農活動,通過直播帶貨實現農產品上行。幫助連城鎮銷售貝貝南瓜3550斤,石湖鄉皇冠梨4016斤,新馬橋鎮秋月梨2910斤,劉集鎮蜜薯10000斤,濠城鎮金絲皇菊20000余朵,通過微信小程序幫助脫貧村石湖鄉后馬村、仲興鄉棠棣村、城關鎮張橋村銷售農產品紅薯、豆角等實現增收84434元??h域農副產品得益于電商聯通,銷往全國各地。
三是建立縣域三級農村電商網絡,通過規?;a、技能化培訓、品牌化加工、公司化網銷促貧困戶穩定可持續增收,走出了一條可推廣的固鎮縣電商扶貧之路。利用“互聯網+”銷售架設了消費者直接采購貧困戶農產品的“橋梁”,自下而上打通了貧困戶對接市場銷售的瓶頸?!耙再彺琛贝偌彝ギa業的發展,解決了貧困群眾動力不足、致富技能較差和農產品品質落后的難題,通過線下體驗,線上選購,送貨上門的全方位服務,為市民帶來便利,為鄉村產業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根據市供銷社安排布置,我們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推動供銷綜合體制改革、經濟轉型升級的龍頭項目來抓,促進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建成縣級xx電商創業園、鎮級xx別院oto體驗館、xx電商服務站、村級綜合服務社電商平臺等一大批農村電子商務運用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h鄉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逐步建形成,一批電商企業在縣域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F將我縣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及建議匯報如下:。
(一)培育電商主體。一是網店初具規模。今年新增電子商務網店182家,各類網店達943個,同比增71%,是2014年的18倍,其中電子商務企業32家。二是銷售持續增長。預計今年網絡零售突破億元大關,同比增長79,全口徑電子商務交易總額超2.5億元,同比增長7%,是2014年的16倍。三是骨干企業引領。xx電商城、xxxx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網上銷售過千萬元,xx旅游網上銷售3000萬元。兩家企業開展業務,指導培訓提供發展平臺和空間,引領眾多網店發展,xx特產、xx、xx、xx文迪等30多家店鋪年收入均過百萬元,利潤10-20萬元。四是多元發展態勢。我縣的電子商務網店中,以農特產品銷售為主,占35.7%,旅游飯店業為輔,占30.2%,工業品銷售占25%,其它占9.1%,涉及建材、家具、服裝、煙酒、果蔬、林特和旅游200余種產品,門類齊全。集網絡、微信、電話等多種銷售渠道,以對外購銷為主,也有同城配送。
縣供銷社加快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打造新的便民服務中心電商平臺。建設村級綜合服務社83家。開通xx網累計達到50家。已完成申報確認網點83家,占全縣應開通96家的62%。積極推行供銷“建行xx通助農取款(結算)業務”,發行xx卡3048張,累計發放達到5201張,存款余額達到420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實現260萬元,幫助農民完成辦理小額貸款400筆,750萬元。支取各種補貼、養老金等現金業務達到250萬元,協助村級綜合社實現農資、農副土特產、日用工業品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其中通過xx網及其他網絡銷售農副產品實現收入32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萬元。
(二)建立長效機制。成立由主任任組長,分管商務工作人員為副組長,有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整合全縣力量,明確工作職責,分解落實年度重點工作和目標任務。形成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夯實了工作基礎??h委、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多次就電子商務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入開展調研,全面部署工作??h政府發文成立電商發展基金,每年預算安排500萬元,出臺電商發展十三五規劃,研究討論了《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電子商務獎勵扶持辦法。今年5月,鄒主任參加縣組織代表團,專程赴xx、xx、xx高新區學習考察,取得一定成效。10月10日,召開全縣電商發展推進大會,縣供銷社就村級綜合服務社電商發展情況進行了經驗介紹。四大家領導出席,組織參會人員考察各級電商平臺,縣主要領導對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有力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三)廣泛尋求合作。積極引進知名電商企業落戶xx,與知名電商平臺開展廣泛合作。蘇寧易購正式在我縣設立分支機構,線上線下同步運行,蘇寧易購xx趕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xx鎮設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xx鎮、xx鎮鎮級服務站,再改造升級村級服務社20家。力爭2017年開通村級電商平臺達到70家??h政府與蘇寧、京東和xx夷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在搭建蘇寧易購“中華特色·xx館”。與“京東商城·xx館”,一批網店免費上線。去年9月xx夷沃xx別院oto體驗館正式開館。與xx眾創企業孵化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籌建電商創業園,即將開園,供銷社將入股,參與成立供銷哇果電商公司。引進武漢微小智能科技公司搭建微信電商平臺,在xx鎮開辦“儂+e社”,全方位推進農村電商經濟。積極跟蹤阿里集團“千縣萬村”工程,開展多輪合作意向洽談。根據淘寶“xx館”和阿里“千縣萬村”產業帶建設計劃、要求和促進機制,積極研究探索“特色館”創新運營模式,引導企業利用淘寶、天貓平臺拓展市場,xx酒業、智慧果、棒子香菇、xx白茶等已上線運行,一批銷售葡萄、蜂蜜、柑橘、家具、服裝、磨料、腌菜的網店也陸續上線。
(四)發展農村電商。全力整合農村電商資源。加快電商化進程。一是加快網店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群眾,特別是特產豐富,有經營頭腦的農民開設網店,實現農民在家門口創業的夢想。工業生產企業都積極探索網上銷售,規上、限上企業網店基本普及。二是構建農村電子商務體系。根據山區特點,把農村作為電商發展的重點和突破口,確立“拓市場、興農村、惠民生、促生產”的工作思路,扎實實施電子商務進村工程。多形式創建村級綜合服務社,已創辦83家,開通xx網50家,成功開展網上商務活動。郵政公司充分利用完善的物流和支付系統,推出郵樂網和郵掌柜,建成35個線下實體店和29個網絡代購代銷店。xx陽泉村72歲老奶奶xx利用郵掌柜網店,銷售柑桔3萬斤。三是引導電商走出去。依托當地產業特點和優勢,加強店廠合作、店商合作,推進網店企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組織企業參加xx商貿物流展、華中電子商務展及農博會、食博會,xx、xx、xx農超、農電對接活動,與xxxx商會開展合作,使我縣農特產品入駐xx市場,還組織企業赴本來生活網xx總部商洽合作事宜,我縣xx眉豆、棒子蔬菜進入其網店銷售。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組織標準化生產,開展產品質量認證,推進農產品網上銷售。
(五)完善配套設施。加快鄉村公路建設,興修通村水泥路170多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目標。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就瓿?0千伏線路改造,實施13個省定貧困村改造任務,農村供電質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積極推進寬帶接入,實施“兩化融合”、“三網融合”,推動通信網路化、寬帶化、無線化,提高了網絡運行速度,加速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進一步優化、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百兆到戶、千兆進樓、t級出口’,的網絡覆蓋,1000/光纜進樓、100%光纖到戶,所有行政村100%光纜覆蓋、滿足農村光纖到戶的差異化服務,農村光纖到戶率,無線wifi覆蓋率不斷提高,在全市處于領先。中心村建立了物流服務站。企業普遍認為基礎建設好于其他地方。
(六)搭建服務平臺。一是整合物流資源。依托港口、交通和區位條件,利用物流配送資源,構建大物流信息平臺,進一步匯集物流服務企業與倉儲服務企業的服務能力。在社區、學校建立投遞站,建立分撥配送中心和配送站點52個,鄉級設立快遞物流服務站,34個中心村建立了村級郵政快遞便民服務站,物流主體達311家。二是促進資源共享。支持xx鎮、xx鎮、古夫鎮網店業主成立網商協會,培育領軍龍頭企業,打造網店會員與供應商信息共享,資源互補的公共服務平臺。與淘寶“特色中國xx館”、蘇寧易購、xx趕場、京東商城、聚劃算合作,按照標準化模式,統一開展采購、倉儲、配送、物流、包裝、服務,引領電商產業健康發展。三是健全服務體系。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建立了qq群、微信群,及時收集并整理發布信息,暢通交流渠道,加強快遞、網絡建設、經營中的協調,避免出現惡性競爭。xx金樂村2萬斤夏橙滯銷,憨農閡電商找到我們后,與電視臺協調,7月11日,《壟上行》專題推介《買特產的大山姑娘》,并發起眾籌,不到一個星期,500人參與,銷售一萬多斤。整合農村電商服務資源,依托村委會,將村通訊、信息、衛生、購物、繳費等資源整合在一起,為電子商務提供一站式服務。
(七)營造發展氛圍。一是開展電子商務培訓。人才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我們啟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電商培訓。有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50余人專赴xx電商培訓班以及阿里淘寶大學學習。組織xx、xx旅游、xx生態參加義烏國際電商大會、xx電子商務論壇等高層次培訓會議;聯合縣移民局、縣婦聯在縣職業高中開展為期30天庫區百名青年網上創業專題培訓;聯合縣農業局、智慧果公司邀請阿里、百度、xx爵妙公司專家針對蔬菜、果茶等大宗農產品網上銷售進行培訓;舉辦了企業負責人電子商務培訓會,加強電子商務業務單位、企業與培訓機構的交流和信息資源共享。今年全縣開展電商專題培訓6場,培訓510人次。二是加強輿論引導。利用媒體資源,加強輿論宣傳,形成發展氛圍??h電子商務考察組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宣傳,促進思想解放,引起高度重視;縣農業局通過廣電、紙媒等向電商大力推介農特產品,開通xx農業信息網,宣傳電商知識,將我縣農特產品以及供求信息在網絡上進行宣傳發布,提高我縣農產品知名度。三是加強行業監管。加強對電商經營者的教育和管理,把誠實守信、依法經營作為首要內容,開展信用評價,加強行業自律。工商部門加大網絡經濟活動的監管力度,打擊電子商務領域的欺詐行為。藥監部門加強對網銷食品的抽檢力度。嚴密監控網絡信息傳播,及時查處虛假信息。
由于電子商務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也在探索中前進。電子商務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一是互聯網在全縣普及迅速,但對電子商務的接受程度并不一致,思想認識不統一。對互聯網是肯定的,對網絡經濟持懷疑、觀望態度,有的擔心發展不會長久,有的擔心稅收流失,有的擔心沖擊實體經濟,電商經濟的普及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人才極為缺乏,懂電商的人才特別是電商配套發展的技能人才緊缺。農村有文化、有激情的青年都外出打工,留守人員素質偏低,推廣電商困難??h鄉工作力量不足,工作人員全為兼職,多為外行,難以發揮作用。
三是電子商務網店多,電商企業少,還沒有獨立法人電商企業,急需舉旗當帥的龍頭企業。部分網店營運效果不佳,交易額不高,很多沒有實質性交易,主要是處于自發階段,缺乏有效引領,縣內平臺多,發揮作用小。知名電商受利益驅動追隨政策,扎堆電商示范縣市,與我縣合作不深,外來產品下行多,本土產品上行少。電子商務知識特別是基本技能普及不夠,配套服務沒跟上,網店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部分網店銷售業績平平。
四是特產種類豐富品質出眾,但標準化、品牌化、規?;?、優質率不夠。我縣可供開發優質特色產品500余種,商品率低,電商率更低,沒有形成為電商配套生產,加工、包裝、營銷的經營體系。
五是物流倉儲運輸派送能力弱,管理松散、服務質量不高。全縣注冊物流主體311家,以個體為主,從事電子商務物流主要為郵政和快遞公司,屬分支機構,缺乏本土龍頭企業,物流成本高,郵遞速度慢,服務能力弱。農村末端物流沒人愿做。
六是寬帶網絡與支付保障服務能力有所增強,但是服務質量、服務水平需進一步提高,農村無線網絡覆蓋面不寬,邊遠地方手機信號不暢。有的地方供電網急需改造升級。
(一)統一思想認識。電子商務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充分認識電商必將給我們的社會和牛產生活方式帶來的顛覆性變化,我們的思維方一式、工作方式要主動適應,敞開雙臂,接受新生事物,永立時代潮頭。要樹立機遇愈識,早抓早主動,不抓就被動,就會喪失機遇;要樹立大電」商、電商大的理念,營造全國是我市場,我是全國市場的電商大市場,人坐xx,貨賣全國,賣全國的貨;要克服一抓就靈,短期見效的思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堅持循序漸進,打持久戰。
(二)謀劃長遠發展。一是加強人才培訓。組織多層次教育培訓,整合多部門資源,開展電商實用技能培訓,既要培訓從業人員,也要培訓管理人員和領導干部。邀請高校、淘寶大學、蘇寧等電商專家來興講學,組織縣級領導及相關部門赴淘寶大學輪訓。二是重視引進培育高級和適用技術人才,落實優惠待遇。三是加強輿論引導。多層面、多形式宣傳電子商務,普及電商知識。打造一批電商形象店,建好電商廣告招牌、創意設計,全面展示電商形象,讓電商入腦入心,形成全社會支持電商發展的強大合力。四是組建工作機構,選調工作人員,集中辦公,專司電商工作。
(三)強化政策支撐。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充分利用好幕府山政策,千方百計擠進國家、省級電商示范縣,吸引知名電商企業落戶。加快制定出臺《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意見、《電子商務獎勵扶持辦法以及發展規劃,強化目標管理,建立考核機制,加強宏觀指導,充分利用電商發展扶持基金,購買服務,考察培訓,獎勵創業,推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四)培育電商主體。推進全民創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鼓勵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待業青年、農材貧困尸開設網店,從事網上經營,銷售特色產品。積極鼓勵培育配套服務體系。加快網絡技術、網站建設、創意設計、產品包裝、營銷展示的普及運用,營造優良電商生態,引進有影響一力的產品外銷龍頭企業,通過市場的手段,發揮其在人才、資源、技術方面的作用,帶動全縣電商產業發展。
(五)優化服務體系。依托知名電商企業建設引領全縣的電子商務的公共服務中心,在鄉鎮設立電商服務站,在市場、園區等也相應設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組織,逐漸形成全方位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網絡,提高電子商務服務水平。
(六)改善基礎設施。抓好農村交通建設,把通村水泥路延伸到戶,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快農村通訊網絡建設。建成高速暢通寬帶網絡,實現網絡全覆蓋。改善農村電網,保證供電質量。抓好村級末端物流建設,開通中心村物流配送點。
(七)打造電商園區。適時啟動電商園區建設,可利用回租閑置廠房,建設開發區孵化器的形式,為電商企業入駐提供支撐。整合電商資源,實現集約發展。成立引領全縣的電商協會,集中抱團發展。支持企業投資打造物流、倉儲、農產品分銷平臺,建成線上十線下電商展示銷售中心。鼓勵企業打造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電商平臺。建立質量監督、品牌創建、和誠信監督平臺。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青帶領由農業農村工委人員、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先后深入6個鄉鎮(街道),實地視察部分鄉村振興示范帶及其建設項目。召集10個相關部門和東、中、西片12個鄉鎮(街道)及部分村干部、農業產業帶頭人進行座談交流,臺風“利奇馬”過后又走訪了兩家農業企業,廣泛收集我市鄉村振興工作情況以及對該項工作的意見建議,并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分析?,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自去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成立由50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出臺五年實施意見,召開千人大會,保障資金要素,部門鄉鎮聯動推進,以精品示范帶打造和生態休閑產業帶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示范帶建設有序推進。編制完成12條示范帶規劃并分期實施,突出抓好24個產業帶項目建設,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資11.75億元。其中,雁山溪谷·秀麗田園示范帶在去年通過溫州市考核驗收,山水雁楠等5條示范帶建設進展順利。二是特色產業迅速發展。市政府啟動了我市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樂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鐵皮石斛、茶葉、筍竹、花卉苗木、中藥材等主導特色農業在各示范帶得到蓬勃發展,雁蕩山鐵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園會;成功打造了下山頭石斛田園綜合體項目,大荊鎮被列入20xx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三是生態環境顯著改善。300多個村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共創成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1個,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3個、特色精品村14個、達標村161個,溫州美麗鄉村標桿鄉鎮2個、樣板村3個。四是農村改革全面深入。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培育了6家溫州“三位一體”典型合作組織,建立了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并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制度。五是農民收入顯著增長。堅持“項目為王”,依托“黨建聯盟”,多渠道推進村集體增收,去年和今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分別增長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帶吸引游客30萬人次,旅游消費6000萬元。同時,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多措并舉,深入開展扶貧工作。
(一)基層對示范帶建設認識存在偏差。目前鄉村振興示范帶項目覆蓋到的鄉村較少且大部分位于樂清東部,面上其他鄉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較嚴重。示范帶普遍依靠財政資金支持,社會資本占比較低,鄉村主體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示范帶項目重建設輕管護現象比較突出,而且受土地指標限制,租地建設情況較為普遍,后續維護資金壓力較大。
(二)農村產業仍然不大不強。一是缺少大而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三產融合程度低。除鐵皮石斛等少數產業外,各類農業主體大都仍處于低小散狀態。農業種養加、農業+旅游+文化、森林康養服務、互聯網+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二是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支撐。不少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村辦公樓或者舊廠房出租,持續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區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資本進入受區位因素、土地指標等限制較大。三是農業抗風險能力低,超強臺風“利奇馬”給災區種養業造成重創(全市合計直接經濟損失35.38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7.12億元),非洲豬瘟使養豬業傷筋動骨。
(三)農村環境提升還需持續發力。一是規劃引領不夠。鄉村規劃操作性不強,村居規?;{整之后,規劃修編未及時跟上。二是美麗鄉村創建氛圍不濃。美麗鄉村建設進度偏慢,創成覆蓋率較低。三是農村環境整治還需提升。鄉鎮街道建城區之外的一些村莊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工程缺乏專業指導,工程質量難以保障。
此外,調研中反映較多的還有:農村人才嚴重缺乏,農技服務隊伍力量薄弱;農村文化禮堂管理運行不到位,常態化活動難以持續。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是在干部配備管理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要配齊配強鄉鎮干部,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快鄉村年輕干部的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在要素資源配置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農”傾斜。特別是對調研中反映較多的農村產業用地需求問題,建議進行專項調查、認真研究。對一些農業臨時設施的搭建、自產自銷農產品加工展銷用地應盡量放寬政策。還應出臺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工商資本下鄉的配套政策,并持續發力。三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業農村。在農業保險、農村交通、飲水住房安全、養老服務、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加快補齊短板、完善提高;繼續深入做好村集體經濟消薄防滑、低收入農戶脫貧防貧減貧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尤其是“利奇馬”臺風造成的慘重損失呼喚我們必須加快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品種范圍,加大參保的財政補助力度。保險公司要提高保額,降低保險費率,并合理及時足額理賠,切實提高農業抗風險的能力,增強鄉村振興的信心。
(二)進一步加強示范引領推進全面振興。示范帶建設應盡量覆蓋到更多的鄉鎮街道和村居,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如虹橋等幾大集鎮要設帶設點,中雁綠道示范帶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垟。未覆蓋到的地方,要深入廣泛宣傳鄉村振興的政策和示范帶成果,增強鄉村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自然稟賦和區位條件設計振興目標。鄉鎮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主動籌措資金,廣泛發動社會資本參與,打造自己的示范帶、示范點。有關部門要適應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整合資金,聯動配合,聚焦發力,把示范帶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美麗風景線,努力實現以點帶面、由線到片的全面振興。
(三)進一步引導農村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各級政府要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農村產業振興。一是重點扶持優勢產業。注重品牌帶動,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并對同類產品進行整合提高,避免無序競爭。二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殖模式向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升級,并拉長產業鏈,增強農村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閑旅游、森林康養、特色民宿經濟等,加快培育新業態。三是推動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入農業院校、科研單位在我市建立相關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全、示范帶動強的現代化鄉村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產業發展平臺。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和農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開展經營合作,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
(四)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全域美”。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結合村(社區)規模調整和新一輪國土規劃調整,及時修編村莊規劃,在建設用地等方面為鄉村振興預留發展空間。按照市域鄉村規劃確定的特色村、重點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分類建設,引導村莊個性發展。二是繼續加強農村環境治理。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革命,認真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特別是建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繼續抓好截污納管掃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拆除一些難以改造提升的公廁,可采用嵌入式公廁替換。廣泛開展“一村萬樹”、農家庭院綠化美化等,不斷增強農村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視農村環境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和后期維護問題。要加強對農村建設工程監管,積極探索解決公用設施后續維護資金來源問題,避免因質量問題或維護跟不上而影響使用、造成浪費。同時,示范帶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人才、文化和組織振興的支撐。農村本土人才、職業農民的培育,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斷加強,同步推進。
南城區地處縣城南部,所在轄區共8個行政村:北沙河、胡家莊、南楊家莊、孟家莊、楊家莊、申奉,2個農村社區:太紡二社區、天利達二社區。南城區把農村基礎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差距逐步縮小。
(一)發展農業產業。
目前,農業產業調整成效明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以省果樹所種植技術為支撐,依托玉露香梨、早黑寶葡萄等產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以海宏牧業為養殖龍頭,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肉羊生產模式。南城區現有耕地6105畝,農業人口8362人,年出欄育肥羊達到20000只,生豬出欄量9360余頭,能繁殖母豬148余頭,年產肉雞65000余只。在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積極與山西農業大學、省果樹所對接,在產業結構調整、新品種引進、產業技能培訓上下功夫。申奉村在農綜開發的基礎上與農業大學合作,并簽訂合同共建140畝試驗田,更好的促進科技成果面向實際應用和需求轉化,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雖然目前南城區產業調整成效明顯,但還存在很多問題:
1、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基本還是以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生產生活;
2、種植技術不發達,缺少專業農技人員的培訓指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還需加強;
3、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幫扶方式方法還需改進。
(二)改善生態環境,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自“拆違治亂提質”城鄉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各村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100%,形成了源于自然,用之于田,綠色環保的良性循環經濟發展體系,農民收入增加了,農村秸稈焚燒現象也沒有了,農村大氣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畜禽養殖采取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的模式,以就地就近種養還田和農用有機肥為方向,加強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集中處理。各村積極響應上級指示,清理本村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進行墻壁美化,大力改善村容村貌。雖初步建立了生態系統保護的長效機制,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很多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差甚至缺乏,今后還需采取設立環境課堂、加強輿論宣傳等方式逐步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優質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農業面臨污染加重等問題凸顯,農業生態環境成為短板,還需加強建設高標準、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三)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發展離不開穩定的村級環境,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社會誠信體系等,不斷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達到改進村風民風的實效,切實營造和諧的鄉村發展環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經過長期的不斷努力,各村文化機制體制不斷健全,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
2、各個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體育健身場所和圖書館等進一步完善,建立長效運行機制,免費對群眾開放。
3、目前,各村基本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且完善夕陽紅養老院基礎設施建設,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會心理的影響,制約鄉村發展也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心理和教育有關。千百年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致使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圍繞“遠離農村、遠離農業”展開的,“不好好學習,就當農民”,是鄉村家長、教師激勵孩子學習動機的最有效口號。人們骨子里潛移默化的滲透著一種觀念,農民不是一個體面的職業,甚至只要和農業、農村有關的人與事都會“低人一等”,這樣的說法雖然略顯極端,但卻是當前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觀念。
(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在攻堅脫貧方面,南城區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系統內的低保貧困戶7戶9人,五保貧困戶23戶24人,全面強化包村干部責任到人,統籌推進,結對幫扶,政策兜底。為認真落實扶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確保貧困人口一戶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脫貧。但在在脫貧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維的培養和運用,針對不同的貧困類型采取相對的形式對貧困對象進行幫扶,并且要加強扶志的力度,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的幫扶,真脫貧、不返貧。
實現鄉村振興,首要的要明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思路:進一步加強扶持政策落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加強集群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依據戰略思路,找準戰略重點,結合推進情況,全面規劃,合理確定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進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規?;洜I?!暗亍笔寝r民生產生活、農村發展的載體。長期以來,農民缺乏新動力、新途徑。特別是農村耕地“碎片化”,無法大面積進行創新型生產發展。土地流轉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边@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合理合法地將手中閑置土地流轉出去,盤活土地利用價值。
(二)當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蓬勃興起,要繼續鼓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并重點扶持解決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發展中面臨的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等難題。
(三)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力度,實行長效保護機制,改變農村居民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問題。有效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全面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四)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鄉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傳承發展農村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完善農村基本陣地建設,建立更加長久的運行機制,挖掘本土人才,從思想上振興農村。
(五)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更加精準脫貧,強化脫貧質量是我們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創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情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將結合,鼓勵推動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力爭做到全部脫貧不返貧。
(六)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額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地位,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1、完善農村工作領導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戰略領導責任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3、根據黨的領導,開展工作,制定適合本村的工作條例、機制。
總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改革創新、攻堅破難,要著力構建“多規合一、全域覆蓋”的城鄉規劃機制,要著力構建“重點突破、系統推進”的改革創新機制,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貫徹落實各項制度,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堅決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朝著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不斷邁進!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推進鄉村振興,20xx年暑期,臨沂大學24個學院、2個校區,組建150余支暑期“三下鄉”鄉村振興實踐團,前往鄉村田野,實地開展義務支教、科技助農、鄉村文化建設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為豐富鄉村學生暑期生活,提升鄉村教育水平,實踐團結合專業優勢,奔赴各地開展支教活動。體育與健康學院“奧運情健康行”鄉村體育健康傳播實踐隊和“少年情·健康行·中國興”鄉村振興體育健康傳播實踐隊分別赴莒南縣團林新城社區與平邑縣桃峪村,為青少年傳播體育健康知識,開展生動有趣的營養膳食專題課堂,帶領他們進行體育運動,探尋運動樂趣。臨沂大學星光護航員支教團前往臨沂市莒南縣團林新城社區進行鄉村支教。支教團開設了生態課、手工課、美術課、音樂課等一系列特色課程。在支教團成員們的指導下,孩子們利用彩泥、舊紙杯制作出精美的擺件,用手中的畫筆描繪所思所想。支教團成員還將“藍曬”工藝帶到課堂上,讓孩子們體驗到傳統工藝與大自然的美。
農林科學學院成立教育振興實踐團——建設‘沂’‘莒’奪魁學習屋實踐團,在臨沂市莒南縣大店鎮大仕溝社區建立學習屋,實踐團成員給小朋友們測體溫做登記、發放水杯、輔導作業,教小朋友唱歌、做手工、學舞蹈,針對性為中、小、幼等不同學齡階段的青少年提供高質量伴讀服務和課業輔導活動,打通鄉村振興教育提升“最后一公里”。歷史文化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訪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與當地留守兒童聊天談心、分享成長經歷,主動承擔起為留守兒童輔導作業的責任,進行教育關愛。
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利用專業優勢,結合各地風俗特色,分別在新疆、河北,山東臨沂、青島、濰坊、泰安等地,走村入戶,通過吟誦黨史詩詞,校正孩子鄉音方言,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振興。
物流學院“青春向黨,沂往無前”實踐隊前往野店鎮北晏子村與全國勞動模范牛慶花交流,走訪當地村民,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向、特色農產品種植及銷路等,并下地體驗,參觀蜜桃種植地,進一步調查農產品的品質、村民收入和農產品銷售狀況。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指尖青春·碼上未來”科技助農實踐團前往臨沂市蘭山區葡豐源種植家庭農場——鮮桃園深入社會實踐,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互聯網+社會實踐”新模式鄉村振興助農,通過實地采訪和調查,了解當地的農業政策與農業技術的發展運用狀況,更好地響應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運用所學知識,為鄉村產業振興添磚加瓦。
數學與統計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結合專業知識,對臨沂朱村、濟南三澗溪村、東營楊廟社區、青島上流佳苑及大棗園社區的數字化鄉村振興展開由點到線的實地調研學習,了解電商直播、數字賦能云平臺、鄉村致富特色產業鏈等一系列智能化、便民化、科技化的'振興途徑。醫學院“枝葉情,鄉村興”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赴臨沂市平邑縣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參觀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平邑科技創新產業園園區生產、建設的基本概況及“技術轉移中心+科研研究院+創新創業園”的新型運行模式,依托平邑縣科技創新產業園和山東茗日紅茶業有限公司金銀花種植基地,開展中藥材資源調研,積極搭建大學生中草藥項目創業就業實踐基地,深入體會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激活鄉村文化底蘊,推進鄉村文化建設。臨沂大學與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藝術學院、濟南大學聯合,共同圍繞當地特色開展了“弘揚沂蒙精神推進鄉村振興”主題墻繪活動。圖文并茂的墻繪,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氛圍,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感受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星火”發展成就觀察團走進蒙陰縣桃墟鎮安康村及百泉峪村,訪問桃木雕刻傳承人石少松,以實地調研的形式,探索全域綠色生態資源價值轉換路徑,打造鄉村振興的新樣板。
大學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走進鄉村、了解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的重要途徑。臨沂大學作為紅色大學,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成立山東省高校首個實體建制的鄉村振興學院,鼓勵更多青年學生深入鄉村實踐,融入鄉村振興,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聰明才智,為各地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xx。
20xx年,我有幸作為xx大學xx學院暑期三下鄉隊伍的一員,于20xx年xx月xx日,來到xx村參加立時五天的三下鄉活動。
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戶村民耕種者為數不多的1550畝土地。他們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開放的良機,大力發展高效田和制種業,種植了蘋果、柿子、黃煙、葫蘆、辣椒、西紅柿、西瓜等作物。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令人贊賞,各種村務工作開展得有條有理,村里的治安良好,無刑事案件發生。村兩委工作認真負責,心系村民,重視教育。村辦學校也村里及附近村莊的適齡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為此,xx村贏得了x市文明村莊、x市文明標兵、x市先進基層黨組織、x市模范村委會等多項稱號。
到這樣一個模范村開展三下鄉活動,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揮自身的智力優勢和知識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積極向廣大人民學習,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完善自我。
為了發揮專業優勢,我們的下鄉服務以科技、文化服務為主,我們去了大量圖書和宣傳材料,主要是有關農業技術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過它們,開闊了村民的視野,也宣傳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還為村民義務維修家用電器,提供法律咨詢和解決各種問題。雖然我們所能提供的東西是有限的,但畢竟把科技春風帶進了農村,吹進了村民心中。
作為本次三下鄉活動的重頭戲,我們還在xx村小學開辦了小學生義務輔導班。我們一共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四個輔導班共計50余名小學生、初中生前來聽課。在各種輔導班上,大家竭盡所能,不僅為同學們解決了各科所存在的疑難問題,還積極地給大家講歷史故事,上書法課,做趣味數學題,教英文歌曲等。同時,我們還利用各種機會對同學們進行人生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立志將來為祖國,為家鄉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和同學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大家待我們有自己的親人,是我們感到好象回到了家中一樣。我們還和同學們一起聯歡,開展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為他們播放科普電影及動畫片等。
我們通過走訪老黨員,聽老人講周家村從解放前一直改革開放后的巨大變化。老人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黨,廣大老百姓就不能翻身做主人,沒有黨,廣大人民就不能走上致富道路。我們在于基層黨員干部的座談會上,我們了解了周家村的基本情況,村里農民主要靠種植果樹和制種致富。
由于本村人多地少,他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種植了200畝種子,100畝x西瓜,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xx年他們還在房前屋后種上了柿子樹,去年又種植了1000棵,按每棵柿子樹收入200元計算,去年僅柿子樹一項,全村就收入了40多萬元。xx村取得的成就,多半歸功于村兩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他們利用改革開放的良機,積極采用新技術,開拓市場。村領導心系村民,處處為百姓謀利益,敢于承擔責任。但是,村兩委普遍感到村里經濟還主要停留在種植上,而農村經濟要想發展,必須上項目,深加工,辦企業,走出去。但領導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能人帶頭。我們也積極為村里出謀劃策,并表示回去以后多宣傳xx村,提高xx村的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引進外資,引進人才。
我們還對村里部分村民進行了農民生活問卷調查和婚姻、經濟、教育觀念問卷調查。通過這些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經濟收入顯著提高,村民也更加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村民的各項意識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村民越來越重視自身及下一代的文化素質的提高。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圍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立足縣情農情,堅持長短結合、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深入系統研究我縣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發揮助推作用,經信局配合發改局、縣農委分別就拓展農村就業渠道、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構建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對我縣部分農村及域內企業進行調研,現報告如下:
我們通過對不同類型區的經濟結構、企業規模、農民就業狀況進行調查了解,本著通過轉型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培育大的產業集群和龍頭產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的對策建議,促進農民轉移就業的宗旨,提出如下建議:
1、壓縮勞動力的供給,維護和擴大耕地面積,這是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矛盾的一項長遠的戰略性措施。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等。農業剩余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實際上就是種植業勞動力向林業、牧業、的轉移。就我縣實際情況而論,農業內部就業天地也較為廣闊。發展林業、畜牧業等目前待開發的農業資源前景可觀。
2、發展鄉鎮企業,實現勞動力內部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在農村內部轉移,就是從農業生產領域游離出來的勞動力向工商業等非農業產業轉移。首先,要繼續大力發展鄉鎮民營企業。從目前我國農村資源狀況和鄉鎮民營企業的發展潛力看,鄉鎮民營企業仍然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潛力所在。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加快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局通過對部分農村調查了解,結合大同市的政策模式和經驗,對比分析我縣實際,就我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工作提出如下調研報告:
鼓勵民營企業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民營企業作為全面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扶持、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資農村(如制定對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民企實行免稅10年的稅收減免政策),充分調動民企投資農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資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現代的管理理念,特別是在污水處理凈化、垃圾處理利用、新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充分發揮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導一批有實力的企業當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排頭兵。大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好城市與農村協同發展的通道,保護好農村特有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以實現國家引導、企業投資、群眾受益的最終目標。
我局通過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特別是科級、金融、流通服務的“三農”情況的實地調研,以及對我縣畜產品、黃花、雜糧等特色農業市場競爭力,包括品種、科技、裝備、“三品一標”、農業品牌等分析,特提出如下調研報告: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核心是要促進農業供給更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更好適應資源與環境條件,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農業在快速發展中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大,在產量增加中部分農產品出現暫時性或階段性過剩,糧食、棉花等庫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農產品不能滿足需求,大量進口。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要著力圍繞人的需求發展生產,使農產品供給數量上更充足、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此,必須下大力氣夯實農業基礎,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特別是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支撐水平。必須不斷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升糧食產能,樹立大食物理念,科學審視國內農業資源潛力,合理安排農產品生產優先序,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通過對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特別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終端消費品的研發定制、農產品加工轉化、物流銷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調研,結合我縣實際,特做如下調研報告:
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這是提高農業產業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有效舉措。近些年,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很快,但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特別是隨著國際競爭日益加劇,進口農產品對國內農業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必須從農業產業體系整體謀劃,著眼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和整體競爭力,讓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利益。
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產業集群,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效益。注重將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引入到農業產業中來,借鑒工業等領域的成功范式,加快發展訂單直銷、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農業產業經營組織方式變革。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等現代特色產業,拓展農業的內涵、外延和發展領域。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把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頭等大事,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始終胸懷“兩個大局”,牢牢把握“國之大者”,以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工作的`實際成效來踐行“兩個維護”,努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見實效?,F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堅持問題導向,持續發力推進整改。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問題整改工作意義重大。我縣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省委巡視、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等問題統籌起來一體整改,把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結合起來解決,做到一體謀劃部署、一體推進落實,一條一條細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確整改目標,全力推動整改措施落地落細、見責見效。
一是強化領導,高位推動。為進一步傳導壓力和壓實責任,我縣先后多次召開整改調度會,對整改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并及時掌握整改工作進度,積極協調解決整改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4月25至27日,縣脫貧攻堅專項督導組根據整改工作開展情況,適時開展了調研督導,督促指導解決問題,倒逼脫貧攻堅和問題整改的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
二是制定方案,認真查擺。對反饋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認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堅持從本級抓起,以下看上查問題、列清單,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進,形成縣、鄉、村上下聯動、各部門左右銜接的工作格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推進整改。針對省委巡視涉及的4個問題,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饋的24個問題,逐一確定責任單位,逐項細化整改措施,逐個確定責任人,共細化為61條整改措施。
三是從實整改,銷號管理。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和時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實整改報告、對賬銷號制度,縣、鄉(鎮)整改辦分別對本級整改問題負責銷號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視涉及的4個問題,10個整改子項;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指出我省問題以及省對市縣考核發現24個問題,共計61條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實到位。
(二)堅持細化舉措,構建返貧監測防線。
一是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縣實施“掃碼申報,幫扶無憂”、“干部摸排,包村到戶”、“篩查預警,合力監測”和“跟蹤記錄,鞏固成果”四項舉措,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
二是全面開展分層分類精準幫扶。對全縣38戶112人邊緣易致貧戶和6戶18人脫貧不穩定戶根據主要風險原因因戶施策、制定針對性幫扶措施,落實幫扶責任人,并發放《南城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監測登記證》,跟蹤記錄“兩類人群”每個季度政策落實、幫扶舉措、“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收支等情況,既突出幫扶,又強調監測,做到及時發現監測對象是否存在返貧致貧風險,兩類人員風險是否可以消除,幫扶措施是否到位。截止目前,篩查預警和入戶調查共完成四期1224人;全縣摸排監測現有邊緣易致貧戶38戶112人,脫貧不穩定戶6戶18人,今年納入1戶2人邊緣易致貧戶,還有4戶20人正在走納入程序準予納入。
(三)加大扶貧力度,做好后續鞏固文章。
一是做好穩崗就業幫扶。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建立健全就業扶貧長效機制促進貧困戶穩定脫貧的指導意見》,定期開展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就業務工情況監測,摸清就業需求,實施就業信息動態監測,并將就業信息,就業需求等信息錄入就業監測系統,截止當前,現有脫貧戶勞力4223人,已外出務工3567人,占比20xx年100.6%。同時加強扶貧車間運行監測認定和公益性崗位管理工作,今年新增認定扶貧車間兩處,全縣累計開發脫貧人口公益性崗位697個。
二是拓寬消費扶貧渠道。今年以來,我縣不斷將消費幫扶行動引向深入,積極引導激勵全縣各機關單位和干部職工不斷加大幫扶產品采購力度,幫扶產品銷售渠道不斷加寬,交易金額持續增加,截至6月1日,全縣累計采購幫扶產品116萬元。全縣通過消費扶貧工作系統認定幫扶產品53個,共上架x館幫扶產品68個。
三是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我縣20xx年規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38個,投入扶持資金1398萬元,截至當前開工率達到75%,竣工率達到25%,在建項目實施進度均達到50%以上,近期主汛期過后,我縣將加大壓實項目建設實施進度,確保扶持資金項目按時保質完成建設、確保資金發揮應有扶持效益。
四是做好農村改廁工作。協調組織鄉村干部、扶貧干部、駐村干部,配合農業農村、衛健部門開展農村改廁入戶調查和數據錄入工作,開辦農村改廁系統錄入培訓班兩期,確保排查無盲區、統計無錯漏,截至當前全縣已完成10325戶改廁信息錄入工作。
我縣雖然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與上級要求和兄弟縣區有較大差距,還有許多不足和短板。
一是農村高素質人才不夠多。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當下農村尤其山區,從業人員數量不斷減少、年齡不斷老化、素質不斷降低,經營主體尚處于初步發育階段,農村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現有的人力資源實現鄉村振興,實在是“小牛拉大車”,力不從心。農村人力資源日趨匱乏,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突出瓶頸。
二是扶貧產業、扶貧車間帶動性不夠強。市場主體與貧困戶兩者之間缺乏對接的有效平臺,“企業需要什么”與“貧困戶發展什么”無法鏈接,導致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作用也不明顯。
三是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普遍不夠強。部分村集體主要依靠政策性、補償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下一步,我縣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按照會議部署和要求,深刻分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艱巨任務,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持續幫扶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脫貧群眾穩崗就業增收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再創新的業績。
一是持續開展返貧預警監測。充分運用防返貧監測預警系統,定期開展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這“三類人員”的重點監測,持續跟蹤“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監測收入變化,對存在致貧風險的農戶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實行動態管理,有效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二是大力培育引進農村人才。圍繞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好職業技術學院作用,開展種養技術、經營管理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高素質農民和“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扎根農村、從事農業、服務農民的致富帶頭人。暢通優秀人才返鄉下鄉渠道,鼓勵高端人才在農村創新創業,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
三是大力推進增收路徑步伐。把扶貧車間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整合相關項目資金,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品,有重點、有步驟地發展扶貧產業,確保扶貧車間不斷檔、扶貧產業不停步。
四是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豐富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積極發展土地流轉服務、股份合作等多種經營,形成收入持續增長的良性機制,確保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培育一批過100萬元的經濟強村。我縣一些集體經濟強村如五里莊村賬面上有很多資金因投資風險等原因閑置著,閑置的資金是無法錢生錢的。要探索利用閑置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由縣財政部門牽頭,工創投、農業農村局及各鄉鎮協助,把全縣各村閑置的可利用資金集中起來,投入到縣工創投公司,在縣工業園區投資興建廠房形成固定資產出租,按照各村出資比例,給予租金分紅。
宣講小分隊走進鄉村宣講政策理論、志愿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移風易俗改變傳統陋俗……泉州臺商投資區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轄區內4個鄉鎮、78個村100%建成文明實踐所、站,培育30余個群眾“家門口”的文明實踐點。圍繞思想引領、鄉風建設、社會熱點、志愿服務等項目,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切實發揮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作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助力。
理論宣講深入基層。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首要任務就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臺商區創新學習宣傳形式,開展“微宣講+志愿服務”活動,穿插文藝表演,增加群眾互動環節,增強宣講的趣味性;將黨的創新理論編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閩南四句、快板、順口溜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到千家萬戶。
東園鎮走進臺資企業——福建鉅閩機械有限公司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活動,現場邀請臺胞宣講小分隊成員高睿旸結合自己的切實感受,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分享感悟。除了臺胞面對面的宣講,活動還穿插了豐富多彩的文藝展示?!督P帆》《祖國萬歲》唱響了美好生活主旋律,閩南語歌曲《望春風》、提線木偶表演《小沙彌下山》等,展現了世遺泉州的獨特文化魅力?!白鎳恼咦屛覀児ぷ骱蜕罡?、更穩定、更放心。閩南話是我們從小到大的溝通語言,體現閩南人的精神,在這里發展,文化零差異,我們相信兩岸融合發展會有更好的明天?!备=ㄢ犻}機械有限公司副廠長鄭圣瀧表示。
洛陽鎮邀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泉州歌訣”代表性傳承人楊安東現場教學自創的《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閩南四句,用朗朗上口的歌訣詮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精準聚焦群眾需求。
基層工作雖然“雜亂難”,但卻直接影響群眾的切身利益。臺商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瞄準群眾“急難愁盼”,提供精準化服務,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效,贏得群眾的贊譽和支持。
百崎回族鄉聚焦基層矛盾調解,打造“大愛百崎”品牌,創新本地特色化調解工作室,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設立“郭志壇調解工作室”,協助司法所接待及調解群眾日常矛盾糾紛。數年來,結合志愿服務活動,每月上門走訪,通過微信、電話隨時聽取群眾訴求,群眾家中有難事、急事,及時提供上門服務,義務調解200多起,受到群眾廣泛的認可和好評。
張坂鎮立足海岸線長的特點,打造精準項目。充分發揮海上見義勇為工作室志愿服務團體作用,組織志愿者開展海岸安全宣傳勸導,今年來成功勸導遇險游客5人,勸退1000余人不懂潮汐規律,貿然下水的游客,減少溺水事件發生。常態化開展防溺水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以及在海邊進行現場講解,起到良好的社會影響。
洛陽鎮筑家扶貧協會創新工作模式,采取“特色運營分點覆設資源優化”的運營模式,以“協會發起+鄉鎮聯盟”的方式,發揮“臺企+共建單位+愛心單位”力量,打造筑家“益路有你”文明實踐項目,以“益修”“益民”“益橋”“益啟”“益學”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今年以來共開展100多場活動,其中疫情防控宣傳和疏散人群30多場次,修繕房屋23場次,慰問活動30余場次,洛陽橋講解、衛生清潔35場次,大型便民服務活動6場次。
常態推進移風易俗。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臺商區針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環境污染等不良現象,疏堵結合,教育引導群眾摒棄陋俗,追求文明新風尚。
臺商區組織開展區級每月移風易俗工作群眾“三率”電話調查,根據“不支持”“不知道”“不滿意”清單,推動鄉鎮面向基層、直面群眾做工作,常態化開展以移風易俗入戶宣傳活動。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設置移風易俗宣傳攤點,發放移風易俗宣傳折頁,并向群眾講解新理念,引導群眾自覺更新婚葬嫁娶大操大辦的觀念。
針對安置小區群眾無辦喪辦宴場所問題,按照“五個一”創建標準,在東園鎮玉龍花苑、錦新花苑、錦青花苑、秀江花苑等4個安置小區建設紅白喜事服務場所,主要依托小區的店面或原先預留的空間來建設,場所內部設置了大廳、倉庫、廚房、洗手臺和衛生間等功能區,并添置了廚具和桌椅等設備,方便群眾使用。紅白兩處服務場所的墻上分別有“婚事新辦喜事簡辦”和“倡導文明殯葬”等宣傳內容,營造了濃厚的移風易俗氛圍。玉坂村黨支部書記王惠彬表示,之前由于沒有紅白喜事服務場所,群眾有辦宴辦喪需求時只能臨時搭蓋,不僅影響環境衛生,還擾民,甚至引發鄰里糾紛。如今,紅白喜事服務場所投用,群眾都很歡迎。
近年來,臺商區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群眾內生動力不斷激發,農村精神面貌明顯轉變……下一步,臺商區將繼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努力打造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促進文明實踐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
5月9日省國土資源廳出臺了《關于發揮國土資源支撐保障作用促進鄉村振興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度調研諸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求,打造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啟動了我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工作。省國土資源廳已將諸城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項目上報自然資源部爭取作為全國試點。
圍繞服務“三農”和“五個振興”,以生產園區、生活社區、生態景區“三區”共建共享為路徑,發揮地理信息數據服務作用,通過“一個庫、一個平臺、多個應用”建設,形成鄉村振興“一張圖”,助力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升級版。主要內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礎地理空間數據,整合我市涉及鄉村振興的專題數據,形成鄉村振興“一張圖”綜合數據庫。
二是建立鄉村振興“一張圖”綜合信息服務系統。
聚焦生態振興,開發自然資源與生態景區信息服務系統;
聚焦文化振興,開發美麗鄉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務“一點通”;
聚焦人才振興,開發鄉村人才信息服務“一點通”;
聚焦組織振興,開發生活社區信息服務“一點通”和提升對接我市黨務管理信息服務系統。
省國土資源廳領導專家先后來我市進行了五次調研,廣泛征求鎮街(園區)、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及社區群眾意見,不斷豐富完善諸城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總體設計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諸城市實際,突出諸城特點。
8月29日下午省廳測繪處曲偉剛處長帶隊,來我市進行了建設內容深度對接,會議梳理核實了各部門單位數據清單83項,增加了社區、景區、園區“三區共建”和“諸城模式”內容,增加了208個社區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組展開調研,一組召集社區辦、農業局、經管局等單位詳細調研數據提供、內容采集和系統建設等問題。另兩組深入南湖區、龍都、枳溝三鎮街(園區),走進社區,同社區干部、群眾及田園綜合體企業等面對面交流,補充完善了總體設計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我市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桑書記、劉市長多次聽取工作情況匯報,提出了指導意見。成立了劉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局。近日,市政府又專門組建了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工作班子,承擔部門單位工作協調,參與“一張圖”建設。所有參與的部門單位及鎮街(園區)都落實了一名科長或分管領導作為工作聯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辦、農業、畜牧、人社、文廣新、旅游、國土七個部門抽調專人集中辦公,全程參與鄉村振興“一張圖”建設工作,辦公地點在國土局。
一是盡快完成項目立項、招標。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需市政府批準項目實施,采取單一來源采購技術服務,項目總預算1750萬元,建議盡快落實立項招標,批復撥付項目配套資金。
二是每周與省國土廳對接一次,匯報工作進展,接受省廳指導,加強協調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制定具體工作計劃,列出推進時間表,落實責任人,實行掛圖作戰。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數據梳理表提報,對接省國土廳推進7個示范應用系統技術設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支持鄉村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金融業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也是金融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拓展發展空間、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本文結合工作實際,以xx市為例,在對全市農村金融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剖析了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議,以期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供有益參考。
(一)農村金融體系不斷豐富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xx市農村金融體系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完善的過程,初步建立起以農村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為主,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為輔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截至2020年xx月末,全市共有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xx發展銀行)x個、商業性金融機構(xx銀行、xx銀行)x個、合作性金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xx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xx個。
經過xx多年的改革和發展,xx市的農村金融體系在不斷完善的同時,也為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二)農村金融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農惠民的金融產品,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貸服務。如農行“連貸通”、郵儲銀行“小微易貸”、農信社(農商行)“鄉村振興貸”、工行“網貸通”以及建行“稅易貸”等產品,有效發揮了金融在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備耕、糧食生產和收儲制度改革以及水電氣網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截至20xx年x月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xxx。xx億元,較20xx年末增加xxx。x億元,增長xx。xx%?!笆濉逼陂g,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不斷增強,涉農貸款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滿足了涉農企業和農戶的金融需求。
(三)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推向深入。
一是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斷推進。20xx年以來,按照《xx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縣級聯社分批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發〔20xx〕xx號)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農信社改制農商行工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二是xx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相繼成立。中國農業銀行xx市縣兩級分支機構相繼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明確了三農金融事業部“縣域+涉農”的職能邊界,對推動“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農村抵押物范圍不斷拓寬。為解決農村抵質押物不足問題,20xx年,xx縣、xx縣被xx省列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重點縣。20xx年,xx縣被列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縣?!皟蓹唷钡鹊盅悍秶臄U大,為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增加農業生產中長期和規?;洜I資金投入,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農村金融生態不斷優化。
一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截至20xx年x月末,全市農村地區銀行網點xxx個,布放atm機xxx臺,pos機具xxxxx臺,農村人均持卡量x。xx張。二是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近年來,人民銀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進“信用鄉、信用村、信用戶”創建工作,全市采集農戶信用信息xx。xx萬戶,占全部農戶數的xx%。共評定信用戶xx。xx萬戶,信用村xxx個,信用鄉鎮xx個,占全市xxx個鄉鎮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x。x萬戶農戶享受到了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貸款和優惠利率,金額達x。x億元,平均利率x。xx%,為農戶節約成本約xxx萬元。三是金融消費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人民銀行按年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落實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情況進行評估,20xx年度全市評定a類機構x家,b類機構xx家,c類機構x家。同時,持續加強現場來訪投訴咨詢人員的接訪和xxxx投訴咨詢電話及時分處辦理。2020年辦理xxxxx投訴xx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斷加大。
人民銀行xx市中心支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扶貧、民營小微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貨幣政策執行效果。一是確保人總行新設的兩項直達實體工具落地見效。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xx中支通過靈活運用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和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周轉難題。截至xxxx年xx月末,通過“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x。xx億元再貸款資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額x。xx億元,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延期激勵資金xxx。xx萬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準備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實。xxxx年x次定向降準,增加法人金融機構可貸資金xx億元;xxxx年x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x。x個百分點,為全市法人金融機構釋放資金約x。xx億元,有效增強了法人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能力。三是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的運用不斷強化。xxxx年以來,全市人民銀行累計投放支農(含扶貧)再貸款資金xx。xx億元(含展期),xxxx年xx月末,全市支農(含扶貧)再貸款余額xx。xx億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機構對三農、扶貧、民營小微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一)基礎設施建設較為緩慢,金融發揮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少。因轄內農村區域廣且分散,農村地區資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躍,涉農金融機構基礎設施投入收益低,導致金融機構布點和基礎設施投入的積極性不高。當前xx市農村地區銀行網點數為xxx個,遠少于xxx個行政村的數量。二是農村地區電信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地區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農村地區的電信網絡建設普遍落后,信號差、網速慢、費用高、用戶體驗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支付的發展。
(二)農村產業發展不強,金融發揮作用支撐不足。
xx市地處滇中腹地,屬于傳統的農業大市。從農村產業來看,主要為煙草、蔬菜、種養殖,缺少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夠高。從層次上看,大多數農產品屬于初級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態農業以采摘、休閑和觀光旅游為主,對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利用較少。同時,農村主導產業同質化明顯,競爭比較激烈。產業發展不強導致金融資源缺少支撐,難以有效落地。
(三)風險緩釋機制不完善,金融發揮作用動力不足。
一是融資擔保體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資擔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開展擔保業務的只有xx市融資擔保公司x家,由于在縣域一級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難以有效滿足融資擔保需要。二是農業保險廣度、深度不夠。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抵押貸款大多用于種植及收購農產品,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或市場價格波動,借款人的經營風險將迅速轉化為銀行的信貸風險。xxxx年,xx市人均保險密度xxxx。xx元、保險深度x。xx%,分別低于全?。ㄈ司kU密度xxxx元,保險深度x。x%)xxx。xx元、x。xx個百分點,低于全國(人均保險密度xxxx元,保險深度x。x%)xx。xx元、x。xx個百分點。三是沒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或風險補償機制形同虛設。當前,xx市仍有縣市未建立風險補償基金,即使已經建立的縣市,也存在貸款出現不良難以代償的情況。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例,截至xxxx年x月末,全市扶貧小額信貸余額xx。xx億元,出現不良貸款xxxx萬元,但只有x。x萬元實現代償,代償率x。xx%,風險收益不對等制約了金融發揮作用的積極性。四是盡職免責制度未有效落實。當前,雖然各類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完善和落實“盡職免責”制度,但在具體實踐中由于盡職免責證明過程和材料較為復雜,“盡職免責”制度難以有效落實和發揮作用。如xx市內某商業銀行共有職工xxxx多人,僅xxxx年就對xxxx人次進行了問責,給予xxxx人次經濟處罰,處罰金額xxx萬元,平均每人問責x。x次、罰款xxx元。另一商業銀行成立近xx年,歷史上僅有x個人實現盡職免責。在終身追責的背景下,信貸人員惜貸懼貸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農村產權配套政策缺失,金融發揮作用平臺不足。
雖然“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契合了縣域經濟主體的資源及銀行貸款條件,融資主體可利用林權、農房等資源作抵押申請貸款,但是與農村產權相關的配套政策尚未出臺,與農村產權抵押貸款相關的體制、機制和平臺缺位,導致確權不易、評估缺失、風險突出,運作流程不順暢,參與機構權責劃分不明晰,抵押貸款發放工作受到制約。以武定縣“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為例,截至xxxx年x月末,試點近x年來,武定縣農房頒證率僅為xx。xx%,農房抵押貸款不良率x。xx%,高于全市不良貸款率x。xx個百分點。
(一)從政府層面來說,要加強統籌規劃,促進經濟金融互惠發展。
一是因地制宜,結合xx市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區位優勢及資源稟賦特點,選準農業產業發展方向,鞏固和擴大現有農業產業基礎(如xx縣“特色芒果”、xx縣“冬早蔬菜”、xx縣“xx壯雞”、xx縣“xx豬”),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示范創建,加強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轉換,提高種養殖科技含量,推動農村產業走差異化發展、科技化發展、規?;l展、集約化發展之路。在培育農村產業、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實施“回家工程”,發展“歸雁經濟”,吸引各類人才向農村回流,讓農村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和施展才華的舞臺。二是推動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兩權”交易平臺,依托不動產登記中心平臺,統一規范管理農村產權市場交易。為實現抵押、擔保、轉讓和銀行貸款抵押物處置、抵押權實現創造條件。三是切實發揮財政資金效能。落實涉農貸款新增獎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和激勵金融加大涉農信貸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最后一公里”,實現政策性擔保機構xx縣市全覆蓋,建立完善“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農業保險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力度,穩步提高“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在保供給,切實為全市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政策性擔保服務。
(二)從監管層面來說,要加強激勵引導,調整優化考核機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產業鏈金融發展。不斷完善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面向農業龍頭企業的推廣、對接和運用,整合農業產業上下游相關企業和農戶信用,破解小企業和農戶抵押物不足難題,為上下游不同的主體提供鏈條式金融服務。二是強化政策引導,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加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及時給予商業銀行必要的資金支持,加大涉農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引導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三是推動惠農、便民支付產品創新。立足農村地區群眾支付需求,拓展政府電子支付平臺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的覆蓋面,推進支付資源全民共享,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四是健全差異化激勵機制。以正向激勵為導向,從業務和機構兩方面采取差異化監管政策。對縣域一定比例存款用于當地貸款考核達標的、貸款投向主要用于“三農”等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其新增支農再貸款額度,在支農再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下浮。適度提高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落實涉農不良貸款容忍度的監管考核要求。
(三)從銀行層面來說,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盡職免責相關制度。探索制定行業統一的盡職免責操作細則,出臺更為明確的標準化流程和模板。建立盡職免責保證制度,組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責任認定第三方仲裁機構,使基層金融機構信貸人員在被追責時有上訴渠道。二是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工作重點,加大和優化商業銀行網點、atm、pos機在農村地區的布局,在未設立網點的地區,通過設立助農金融服務點延伸服務觸角,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現代化金融服務渠道。三是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和季節特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積極拓寬農村抵質押物范圍,推動廠房和大型農機具抵押、倉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依法合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村資產抵質押融資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費者教育與金融知識普及。探索設立鄉村金融宣傳員,開展“金融夜?!边M鄉村活動,對村組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種養殖大戶等就防范金融詐騙、惠農金融產品、手機銀行使用、個人征信報告、投資理財知識等內容進行培訓,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帶動更多農戶了解金融、熟悉金融,進一步增強農村地區的整體金融意識,優化信用環境,減少失信行為。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x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三農”工作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貧富差異較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從實際出發,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各方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發展是第一要務。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實現產業興旺,首先要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是通過培育農業品牌、增強科技創新、強化城鄉融合,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農村產業集聚。
人才振興是支撐?!叭瞬排d,事業方興”。發展離不開人,鄉村振興自當不例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解決人的間題。由于受前些年農村發展“錢景”不大的影響,大量人口外出務工,農村缺人特別是缺少能人的問題,已經成為振興鄉村的制約瓶須。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農村人才政策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建設。既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力量。也要廣納懂科技、懂市場、懂法律、懂管理的賢才能人到農村來創新創業,讓農村成為賢才能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質專業化鄉村振興隊伍,增強農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農村產業發展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文化振興是靈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鄉村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鄉土人文之美。如果說沒有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或是沒有鄉村文化的同步振興,那那鄉村振興就失去了真正的靈魂。因此,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抓住鄉村文化這一靈魂根本。不僅要順應新時代的要求,推進城鄉文化融合,保護并傳承好鄉村文化,增加文化產品,促進文化供給,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及其產業。還要打通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務難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不斷提高農村群眾在文化成果上的獲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態振興是根本?!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能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農村環境保護相對滯后,這無疑為農村生態振興帶來了更多的難題,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來解決。必須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持續攻堅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應的良性循探索農村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恒久生命力。
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須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洞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xx31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xx帶領調研組對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的重點是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調研期間,實地察看了xx區xx鎮、xx鎮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情況,聽取了市住建委、市美麗辦、市城管執法局、xx區政府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情況匯報。從總體情況來看,調研活動富有實效,既看到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績,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和不足?,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垃圾整治情況。我市農村垃圾處理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區)處理”的模式進行運作,xx年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約26萬噸,集中清理陳年垃圾5.8萬噸,完成15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整治。xx年我市13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已經全面完成。全市已建設有害垃圾回收點1057個,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噸。今年以來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共接收農村生活垃圾2.3萬噸,確保了轉運的農村生活垃圾全接收,且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改廁工作情況。xx年我市共完成10.2526萬戶農村改廁。xx年省廳下達我市6.4萬戶改廁任務,市政府崗位目標任務為10萬戶(每縣區2.5萬戶),目前已開工31035戶,完成進度占比31.04%。其中xx區6900戶,完成進度占比27.60%;渦陽縣9850戶,完成進度占比39.40%;蒙城縣7055戶,完成進度占比28.22%;利辛縣7230戶,完成進度占比28.92%。
(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情況。
1、集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全市80個集鎮污水處理設施,渦陽縣20個、蒙城縣16個、利辛縣22個、xx區22個。已開工建設35個;納入城市管網的5個;已建成運營26個(其中需擴建7個)其中渦陽縣建成2個,蒙城縣建成10個,利辛縣建成4個,xx區建成10個;未建成14個。
2、建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全市40個建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14個,其中渦陽縣4個,蒙城縣6個,xx區4個。14個污水處理設施中6個采用改廁式、8個采用管道+站式污水處理技術。
(一)立足全面“清臟”,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
2013年5月全市實施農村清潔工程以來,全市所有村莊和沿線沿邊,全面開展多年積存垃圾清理工作。
一是高標準。按照“垃圾全面整治、農村全面覆蓋、設施全面配套”的總要求,圍繞農村環境“無暴露性垃圾、無水面垃圾漂浮物、無亂貼亂畫、無亂堆亂放、無污水橫流、無公共場所垃圾”的六無目標,重點清理農村生活垃圾。
二是配設施。按照“農村人口300-500人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配備保潔員1.81萬人,“每個自然村至少設1個垃圾收集點和1輛垃圾收集車”的標準建設近6萬個垃圾收集點、購置2.1萬輛收集車,為農村垃圾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夯實了基礎。同時,為減少農村生活垃圾運轉頻次和二次污染,試點推廣“不見垃圾桶·垃圾不落地”。
三是推分類。xx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垃圾源頭分類。采取可利用廢品市場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政府有償回收、廚余無害垃圾堆肥填埋等方式,構建了適合當地的“農戶分類”“有害回收”“無害填埋”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目前,全市已建設有害垃圾回收點1057個,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225噸。
四是重長效。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用于以獎代補,縣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不少于4000萬元,五年來,全市共投入資金10億多元,確保農村清潔工程能長期開展。采取抽樣暗訪、日常督查、委托第三方測評等方式進行督查,建立了農村清潔工程“一月一測評、一月一通報”的督查制度,年終綜合考評結果作為市級專項資金以獎代補的重要依據,確保農村保潔取得常態長效。
目前,全市已建立了穩定的農村保潔隊伍、行之有效的農村保潔機制,在廣大農村全面消除了成片成堆垃圾。
(二)抓住關鍵“改廁”,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水平。
把改廁工作作為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改變農村面貌的重要工作。
一是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各縣區結合實際,堅持群眾自愿、試點先行的原則,有效實施三格式和窨井式兩種模式,不斷推動農村改廁工作提檔升級。
二是加快推進改廁進程。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堅持速度與質量并重,有力有序推進農村改廁工作落實落細。xx年我市共完成10.2526萬戶農村改廁;xx年省下達我市6.4萬戶改廁任務,市政府崗位目標任務為10萬戶(每縣區2.5萬戶),目前已開工3.1035萬戶,完成進度占比31.04%。
三是探索實施糞污治理。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積極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并處理并資源化利用。四是充分利用資金支持。農村改廁縣區級每戶補助500元,市級每戶補助300元,省級每戶補助400元,合計1200元/戶。改廁資金的充分利用,助推了此項工作的縱深開展。
(三)突出重點“治污”,強化農村人居環境基礎。
結合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和美麗鄉村建設,抓住鄉鎮政府駐地和示范中心村這兩個關鍵,以點帶面扎實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一是規劃布點先行。編制縣域生活污水處理規劃,建立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布點體系,在選點布點上,優先選擇鄉鎮政府駐地、省級中心村、列入“十三五”農村環境整治任務的建制村及重點流域周邊、水源地重點地區及環境敏感區的村莊,重點打造敏感地帶村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二是因地制宜處理。
結合區位、人口等因素,堅持因“地”施策,科學選擇處理模式。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通過以下兩種模式進行建設。
二是城區近郊的鄉鎮直接接入城區污水管網集中處理,如xx區十八里鎮、蒙城縣雙澗鎮。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及建制村通過管網+污水處理站、管網+大三格式化糞池、戶用改廁等三種模式進行。自然村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主要采用戶用改廁模式,與扶貧相結合,優先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進行戶用改廁。
三是統籌協調推進。鄉鎮政府駐地、省級中心村和建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省美麗鄉村建設同步部署、同步施工、同步督查、同步考核,統籌使用資金,確保污水處理廠(站)建設運行按序時進度推進、如期完成目標。
目前,全市80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已全部啟動建設,建成運營26個,xx年底基本全部投入運營;省級中心村、建制村污水處理設施分別建成72個、80個,分別在建85個、40個;xx年完成改廁10.2526萬戶,xx年截至目前完成改廁3.1035萬戶;養殖場治污設施覆蓋率達98%。這為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系統謀劃有待提升。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還基本處于探索實踐階段,任務還十分艱巨。我市各級相關部門在系統謀劃方面,要進一步提高科學思維、整體謀劃和長遠觀念。
(二)群眾參與度急需提高。引導群眾參與環境整治機制還不健全,農民群眾自主投工投勞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群眾環境衛生意識淡薄,認為垃圾清理是環衛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隨意扔的現象;有的個別農戶廁所建成后,基本沒使用,還是繼續老傳統用廁方式;有的個別農戶對污水處理的意識還不強。
(三)保障機制有待健全。環保設施的長效管護運營機制、政府投入機制、資金保障機制、高效的治理評估機制與監督機制等還有待完善。
(四)資金投入壓力較大。農村地區的環?;A設施建設投入還很不足,長效保障資金等僅靠政府單方投入壓力較大。
結合我市工作實際及存在問題,就如何抓好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重大意義和迫切要求,聚焦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綜合施策,認真抓好農村環境垃圾治理、改廁、污水處理“三大革命”,加快補齊短板,積極推動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
(二)堅持科學謀劃。農村環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立足長遠,科學謀劃。
一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農村主要污染問題,主要污染源,根據污染特征,加大力度優先整治。
二要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規劃建設等不同實際,合理確定整治任務目標,分步分類實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比如,要將整治和投資的重點放在規劃保留的村莊,非保留村莊主要以環境提升、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要為主,避免以后村莊撤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三要注重文化保護,要根據不同村莊的自然環境、民俗習慣和歷史文化等,在環境整治中重點加強保護和修復。
(三)健全保障機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機制。政府應發揮獨有的動員組織優勢,進一步做好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運行費用的資金保障工作;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貧拆遷、危房改造等相關項目時,統籌考慮同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發揮好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創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評價監督制度,將環境保護治理和環保項目建設等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責任目標,納入環保督查重要內容,同時加強環保日常監督考評,以考核為抓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久改善。
三是健全資金保障機制。一方面要繼續加大資金的多渠道籌措力度,形成“本級財政獎補、上級單位爭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體自籌、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格局,著重挖掘社會企業、在外鄉賢等資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識,爭取互利共贏。另一方面要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合理確定工程造價、強化工程跟蹤管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實效性及資金撥付的規范性。
(四)營造良好氛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不僅要提升“硬件”,“軟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會氛圍是提升“軟環境”,持續提升農村環境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要通過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逐步開展,進一步提升鄉村特色、改善村莊環境,激發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引導群眾珍惜環境整治成果,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村民自治。
二要積極組織開展農村美麗庭院評選、環境衛生光榮榜等活動,增強農民保護人居環境的榮譽感。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與鄉村振興規劃有機結合,非遺工作者要從“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樹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重大責任觀念,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融入到鄉村振興行列之中,讓新時代文物工作緊扣鄉村發展振興主題,做好文物保護與發展工作。
傳承非遺文化,筑鄉村振興根基。近年以來,為繼續加強黔東南的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黔東南發展旅游業結合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游客呈現出一個又一個多彩的旅游盛景。黔東南主要以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風土人情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上,給游客一種毫不違和的美感,讓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到黔東南的發展歷史。
如今來到黔東南觀看文化遺產的游客越來越多,這些游客也將繼續幫助宣傳黔東南的文化,幫助黔東南的旅游業和鄉村振興進一步向前發展。
傳承非遺文化,做實鄉村主題。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也可為鄉村全面發展打下的重要文化基礎。黔東南文化復興融入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快保護,還可以利用黔東南鄉村振興的契機,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黔東南的非物質文化。同時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可以使用現代科技的手段去為傳統文化保護助力,平衡傳統與發展的關系,促進鄉村文化遺產活化應用。
活態化傳承,保護文化遺產。黔東南進一步制定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相關舉措,在當地建設了民俗生態博物館等,加強了對古建筑、古民居等鄉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并且進一步確立了相關文化遺產的保護工程,確立了鄉村振興戰略中關于文化保護的基本實施方法和做法。這樣的做法既可以讓本地群眾和外來的旅客銘記黔東南的鄉土文化和傳承文化,還可以繼續為中華大地的優秀傳統文化保存一份根基,以活態的形式傳承,以創新的方式繼續推動黔東南本土文化的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1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