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的語言應該簡練明了,邏輯嚴謹,避免冗長和不必要的廢話。最后,希望以下情況報告能夠為大家提供思路和靈感,寫出一篇出色的報告。
(一)各市(州),縣(市、區)制定的殘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包括征收方式和標準、征收機構、征收程序、票據使用、收入歸屬、預算管理方式、資金支出方向和使用管理方法等。
(二)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地方各級殘保金收支及結余情況,包括按繳納對象(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分類的殘保金繳納金額及所占比重;按用途分類的殘保金支出金額及所占比重。
(三)市(州),縣(市、區)各級殘聯所屬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的情況,包括機構性質、人員和經費支出(單獨說明從殘保金中列支的經費支出項目和金額)。
(四)機構、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用人單位不能充分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原因。
(五)各級殘聯所屬及民辦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的情況,包括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就業指導、自主擇業幫助、就業后的支持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對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效果。
(六)殘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七)對完善殘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切實發揮其效用,進一步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建議。
(一)各市(州)財政部門、殘聯要及時布置、共同組織市(州)本級及所轄各縣(市、區)開展調查工作,認真填報《市(州)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支和結余情況表》(見附件),報表須有市(州)財政部門、殘聯負責人和經辦人簽字并加蓋公章。請各市(州)財政部門、殘聯認真組織所屬縣(市、區)財政部門、殘聯如實填報,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二)提供本市(州)出臺的殘保金管理辦法,若縣(市、區)制定了殘保金管理辦法的,請收集整理后一并提供。
(三)各市(州)應對所轄縣(市、區)的報表進行匯總上報,并根據調查內容寫出書面報告,全面反映你市(州)殘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四)《情況表》和調查報告請以書面和電子郵件(各市州財政局請通過省財政廳電子政務系統內網郵箱發送至省財政廳綜合處蘇知立)兩種方式報送,市(州),縣(市、區)出臺的殘保金管理辦法以復印件的形式報送。
(五)相關材料請于20xx年4月10日之前報送省財政廳綜合處、省殘聯教育就業部(各縣市區于4月8日之前報送市州財政局、殘聯)。
調查人:**。
報告人:**。
一、企業概況。
**公司前身是武鳴縣鄉鎮企業——**縣**淀粉廠,原建設單位為**,于1994年經**批準立項、**環評批復而建設淀粉生產線和酒精生產線,8月**公司整體收購了該廠的全部資產。
**公司成立于2月,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地址位于**鎮**村,是一家專業生產食用酒精和淀粉制品的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占公司60%的股份,股東**占公司36%的股份,股東**占公司4%的股份。公司下設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市場部、車間等內部管理機構,總經理**,現有職工**人,其中大中專學歷以上占30%。
公司被評為**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被評為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20和20連續兩年被評為納稅超百萬元企業;并經**市工信委、**釀酒協會、**局進行產能核定,**號文件《關于**公司食用酒精生產線符合產業政策的函》批準生產。
末公司總資產15137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0768萬元,占地面積77畝。公司成立之初至期間依靠**鎮豐富的木薯資源,引進國內外的工藝技術進行食用淀粉和酒精生產,所產“**”牌食用淀粉及酒精,應用于造紙、粘合劑、紡織、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主要銷往**、**等地。
幾年來,先后投入了大量資金,對生產工藝、環保設施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完成了年產3萬噸酒精生產線技改項目建設、年處理108萬立方廢液量的環保處理站項目建設、年產1200萬nm3/a生物質燃氣的厭氧系統項目建設,25t/h混燒甲烷的生物質節能鍋爐項目建設、年發電量1080萬度的蒸汽發電站項目建設、年產1萬噸生物有機肥項目建設、1萬畝農業示范園項目建設等。但自20以后,當地木薯種植銳減,公司木薯淀粉生產線停工。公司于20至20投入資金八千多萬元對食用酒精生產項目進行了技術改造。目前,項目已竣工投入生產。
二、財務及經營狀況分析。
**公司提供了、審計年報(審計意見為無保留意見)和年9月份財務報表,財務狀況反映見下表:
**公司近期財務狀況表。
(一)財務指標說明。
1、截止20xx末,公司的總資產為11588.08萬元,其中:流動資產為4315.20萬元,占總資產的37%,固定資產凈值7272.87萬元,占總資產的63%;負債合計3411.10萬元,流動負債為2411.10萬元,長期負債1000萬元。
截至年末,公司總資產為15137.10萬元,較年初增加3549.02萬元,其中:流動資產為4368.58萬元,占總資產29%,固定資產凈值為10768.51萬元,占總資產的71%;負債合計5592.29萬元,流動負債為3092.29萬元,長期負債為2500萬元。
2、貨幣資金。
截止20xx12月末,貨幣資金為352.93萬元,較年初的157.25萬元增加195.68萬元。
3、應收賬款。
截止2013年末,應收賬款為94.32萬元,較年初減少751萬元。應收賬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銷售款項未到90天借款期,主要應收賬款賬期均在3個月內,其中**公司應收賬款61.97萬元,**公司應收賬款32.35萬元。
4、存貨。
截止20xx末,存貨余額為2142.72萬元,比年初減少594.28萬元。
5、預付帳款。
截止20xx年末,預付帳款為1681.26萬元,較年初新增加1138.14萬元。主要為公司預付原材料款,其中預付**公司680.37萬元,預付**有限公司480.62萬元,預付**公司511.93萬元,預付**公司8.34萬元電費。
6、固定資產凈值。
截止20xx末,固定資產凈值7099.88萬元,比年初增加700.56。
工程造價的直意就是工程的建造價格。工程是指一切建設工程。對業主而言,工程造價的含義就是指一項工程預期開支或實際開支的全部固定資產投資費用,即工程投資費用。
一般來說,建設工程都具有周期長、生產要素價格變化頻繁、產品單件性、固定性等特征,使得建設工程的造價復雜多變,因此,業主方對其管理應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包括建設工程的立項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階段和施工階段。下面我僅根據我的工作經驗及一些設想,針對以上四個方面分別談談業主方在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和應注意的問題。
一、立項決策階段。
在這一階段,業主對工程造價的管理重點是積極參與項目決策前的準備工作,切實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據市場需要及發展前景,合理確定建設規模。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在對建設產品的技術來源、市場容量、市場前景以及經濟效益分析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調研和正確的評價,編制的投資估算盡可能全面,充分考慮建設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如材料價格上漲系數)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使投資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項目投資的作用。在這一方面,我公司的投入是非常大的?,F建有經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的“浙江省江山有機胺及c?1化學研究開發中心”及中試實驗車間,由該中心編制的現已成功實施的“3.2萬t/a有機胺技術項目”,“9mw熱電聯產項目”,“1萬t/a精甲醇項目”的投資估算,均起到了有效控制工程實際投資的作用。
二、設計階段。
擬建項目經過決策立項后,設計就成為工程建設的關鍵。在這一階段工程造價的管理主要體現在“技術與經濟”的相結合上。據經驗分析,設計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占75%以上,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建設費用的多少和建設工期的長短,直接決定著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多少。據統計,技術經濟合理的設計,可以降低工程造價5%10%,甚至可達10%~20%。在市場經濟下,要做到設計經濟合理,除了業主方的積極配合,及時向設計單位提供可靠的工程基礎資料;設計院從內部著手提高設計人員的整體素質、經濟觀念外,作為業主方,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以求改變現普遍存在的設計粗糙的局面。
積極推行設計招投標(包括設計方案競標)。目前,設計單位憑關系、靠情面承攬設計任務的情況還不少,由此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設計深度不夠,不能適應工程施工招投標的需要,尤其不能滿足現在建設工程無標底施工招投標的要求;另一方面設計個性及變更頻繁,給工程造價控制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施工階段。
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的重要一環就是要科學地組織建設,正確地處理造價和工期、質量的辯證關系,以提高工程建設的綜合經濟效益。由于施工階段的造價控制目標就是承包合同價,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嚴格控制支出,并將實際支出值與造價控制目標值進行比較,而后作出分析及預測,對各種干擾因素加強控制,及時采取措施,以確保造價控制目標的實現。此外,根據實際情況,允許對造價控制目標進行必要的調整,使之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并切合實際。例如,在某變電站工程的施工中發現,若按設計進行外引接地施工,將要花費50幾萬元,且還不能保證接地電阻達到要求;后來,技經人員與設計人員協商并重新收集資料,認為利用周圍的民房接地配合站內接地網即可達到要求,且造價只需7萬多元。
科技企業招不到人,而很多理科生卻找不到對口的工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雙重矛盾的現象呢?筆者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許多理科應屆畢業生缺乏項目經驗。
科技企業對大學生的職業要求遠遠超乎各大院校的想象,尤其是對項目經驗的要求,許多企業認為要聘用應屆大學生,就等于聘了一個“門外漢”,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去培訓新的職員,最后往往事半功倍。如此一來,企業根本不愿接受應屆畢業生,特別是沒有相關項目經驗的學生,企業對it人才的項目經驗最為重視。
其次,相當多一部分的理科應屆畢業生缺乏專業技能。
大學教育雖然也開設了專業課,可是,大學階段的學習因太理論化,缺少實踐而讓高校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任何一個企業要聘請這樣的人員,至少需要花3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去培養,那么這個培養階段是很難幫企業創造價值的,還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像嵌入式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的嵌入式和企業需要的嵌入式技術人員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教材遠遠滯后嵌入式行業的發展,培養模式傳統,又缺乏相應的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無法適應崗位需求,造成企業急需嵌入式人才,而高校該專業的學生又很難馬上適應企業的要求。
最后,就是缺少職業規劃。
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不僅僅要具備專業技能,更需要的是豐富的經驗。很多理工科類的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以及畢業后都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好的規劃,在相關技術領域沒有及時積累經驗、鍛煉實力,在技術道路上更沒有明確的方向,從而增加他們在it行業的難度,很多理科畢業生就因此放棄了他們的技術之路,棄理從文,這也導致了整個市場會出現技術人才難求的局面。
正因為理科應屆畢業生存在以上三個方面的欠缺,許多科技公司對應屆畢業生拒之千里。就此問題筆者采訪了華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嵌入式研發基地及嵌入式培訓機構——粵嵌的就業指導中心謝老師,他強調:只去一些培訓機構學點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獲得以上三個方面的能力、經驗和素養,必須做到:
第一、理科生必須積累自己的項目經驗。
科技公司需要的是職員入職即能馬上上崗工作。而絕大多數學生在校所學的大多是理論基礎知識而沒有相關經驗,因此大家可參加一些培訓機構,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通過系統的、規范的企業項目實戰來增加自己的經驗份量感?;浨陡鶕咀陨碚鎸嵃咐O計項目,全部采用企業標準化管理,全力塑造真實的企業場景,讓學員全程參與不同類型項目運作,切身感受企業氛圍,經培訓學員一畢業就擁有實際的嵌入式項目經驗。
第二、理科生必須要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的天壤之別是許多理科應屆畢業生的致命傷,因此理科生在校期間就要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技能,切勿理論脫離實踐?;浨夺槍δ壳斑@種狀況,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將理論知識更多的深入到實踐操作中,增強學員的動手能力,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全方位鍛煉學員的專業技能,讓學員真真正正領會到技術的核心內容。
第三、理科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就必須做好職業規劃,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
一年之計在于春,理科生應該趁早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打造自己理想的職業生涯,規劃自己理想的職業前景,找到屬于自己的理想職業方向,并且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為在日后的技術生涯可以從容的面對及處理各種困難做好充分的準備?;浨独罾蠋熃ㄗh,理科生應未雨綢繆,在大一大二時就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尋找合適的培訓機構訓練自己?;浨对跒閷W員技能培訓的同時也會幫助學員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注重培養學員的職場禮儀、職場人際關系處理、良好工作習慣和心態等,以實現學員100%高薪就業。
中國教育在線的這份《xx理科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確實給所有的理科生敲響了警鐘,尤其是仍在校學習的同學們。我們應該意識到: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不是沒用處,但必須要與實際相結合,與現階段企業發展相銜接,與此同時要適時的積累自己的項目經驗、鍛煉自我技能實力、培養職業素養,三箭齊發,為自己的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們進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為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大學生對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大學生認為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為就業率在70%以下。
二、就業傾向分析。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占65.56%。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愿意參加蘇北志愿者服務計劃及報官在對于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官考試;57%有意向朝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71.7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為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占9.54%、6.43%,6.85%認為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后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復合型人才發展。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占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蛟合稻蜆I信息欄;26.1%認為是人才招聘會;5.6%認為是學校就業網;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四、對策與建議。
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第三,鼓勵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鼓勵大學生,并為其提供專業指導、市場分析等服務。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必須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致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除此以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和地理位置等。第四,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于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干推銷出去。第五,先就業后擇業。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其次,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
總結:
我國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政府應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xx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引導農民有序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xx年國發3號文件也明確要求,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制度。把統籌解決農民工問題作為重慶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突破口。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引導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原則,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競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穩定和增加就業機會”。針對我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就業不充分和城鎮就業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城鄉統籌就業才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根本出路。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部門始終高度重視城鄉就業工作,將其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全力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強化組織引導、完善就業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促進了就業規模的擴大和就業結構的改善,同時注重以創業帶動就業,放手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促進了全縣城鄉就業工作扎實開展。特別是從去年四季度以來,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縣就業工作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勞動保障部門和就業服務機構統一思想認識、科學判斷形勢、認真履行職責,全面完成了城鎮新增就業、公益性崗位開發、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各項工作,保持了我縣就業形勢穩定。截止xx年底,全縣從業人員總數為36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3%;城鎮新增就業2.8萬多人,下崗再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5%以內。今年,我縣新增就業6798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72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就業1231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85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2億元?!傲憔蜆I家庭”和“零轉移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一)初步建立管理城鄉就業的組織體系,統籌規劃和管理城鄉就業工作。
近年來,我縣把做好統籌城鄉就業作為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完善了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把解決就業問題擺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勞動保障、財政、工商、國稅、地稅、建設、教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了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城鄉就業工作中的責任,形成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在做好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二是建立了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體系。將城鄉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基層和相關部門,并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特別對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城鎮就業和降低失業率、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穩定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每年初,縣里把全縣城鄉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分別下達到28個鄉鎮、街道和15個縣級部門,出臺對部門和鄉鎮、街道城鄉就業工作的考核辦法,將城鄉就業工作納入了全縣各鄉鎮、部門年度工作政績目標考核范圍,形成了黨委政府強力推動的工作態勢。
(二)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體系,為城鄉勞動者提升職業技能提供有效服務。
在統籌規劃、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重點建設一批骨干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靈活開放的職業培訓組織體系。我縣現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10家,有教職工440人。培訓工種主要以電焊工、車工、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汽車駕駛員、汽車維修工、計算機操作工等為主。近年來,我縣圍繞促進城鎮就業由數量型向素質型、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建立了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培訓制度,并結合實際,開展對在崗職工、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崗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以及“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的創業培訓,促進了勞動者就業創業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來,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近10萬人,其中技能培訓2.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培訓3560人,創業培訓250人。今年我縣的陽光工程培訓,采取“政策、師資、設備”進鄉鎮、村社的培訓模式,使2300名學員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培訓服務。
(三)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得以提升。
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布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區和鄉鎮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將就業信息、培訓信息、政策咨詢和職業介紹等公共服務延伸到鄉鎮、社區。一是實現鄉鎮、街道社會保障工作機構建設全覆蓋,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展職業培訓、職業介紹、就業崗位、政策援助、社會保障服務和更新觀念進社區的“六進社區”活動,成功介紹1676名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398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2243名下崗職工到金龍工業園區企業就業。二是積極創新,構筑“用工地、本地政府、農村”三方就業服務體系。如在溫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勞務管理服務站和流動黨總支,在廣東東莞等農民工集中地聘請有豐富社會資源的當地人或本地務工、創業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提供用工信息,實現供求對接。同時成立農村勞動力轉移領導小組,積極發揮駐外勞務辦事機構作用,加大與勞務基地用工企業聯系,組織專項培訓與勞務輸出。三是今年搭建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拓展就業服務空間。多方籌集資金80余萬元,在全縣28個鄉鎮、街道建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市、縣、鄉三級聯網運行,統一發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和工資指導價位,讓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找到工作。據統計,全年通過信息平臺收集發布用工信息480條,辦理用工登記17500人次、求職登記14000人次,開展職業指導16000人次,通過該平臺順利實現就業5238人。
(四)初步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和措施,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一是建立“零就業家庭”和“零轉移家庭”動態消除機制。全面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我縣已成功創建44個充分就業社區,占社區總數的比重達到77%。對就業困難群體尤其是“雙零家庭”的就業援助,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實現“三及時”,即及時發現、及時援助、及時消除,建立“出現一戶、解決一戶”的動態管理、動態援助的長效機制。全縣首批367戶城鎮“零就業家庭”和4117戶農村“零轉移家庭”全部消除,并實現動態消零目標。二是大力促進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實現就業。通過提高就業補貼標準、保留部分專項社會救助、對拒絕培訓和就業的實行分次核減低保金等措施,增強政策吸引力,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放棄低保實現就業。全縣投入45萬元促進620人次低保人員實現就業。三是落實優惠政策,促進擴大就業。8917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其中315戶338名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享受稅費減免165.5萬元,519人辦理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2322萬元,1791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行政性收費減免89.3萬元,1641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費減免89.2萬元。特別是加大了社保補貼落實力度。鼓勵用人單位與“4050”等就業困難對象簽訂長期勞動合同,對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政策要延長到退休。對靈活就業人員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4050”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也延長到退休。四是特別是針對當前城鄉就業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縣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三年來,全縣再就業資金使用額為2661萬元;共為11796人發放社會保險補貼1300萬元;523人次享受低保就業補貼36萬元;發放崗位補貼45萬元;職業培訓補貼人數669人,支出資金33.7萬元;4117人享受免費技能鑒定補貼。全縣累計為921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578萬元,帶動1.2萬人就業。五是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工作。我縣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并將xx年確定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年”,積極搭建各種就業創業平臺。通過舉辦“人才交流會”、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送崗位進校園現場招聘會等方式,促進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企業就業。截至目前,我縣已建立11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300余個,接收見習畢業生199人。
(五)統籌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大力促進勞務經濟發展。
我縣創新工作方法,狠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促進了勞務經濟的大發展。一是加強對外勞務合作,積極拓展縣外就業基地。加強駐外勞務辦事機構建設,增進與縣外勞務輸入地區的勞務協作,及時掌握輸入地區用工需求動態,促進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做大做強季節務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為重點的季節性務工的同時,拓展季節性務工渠道。xx年以來,全縣1.2萬人次農民工赴疆拾棉,掙回勞務收入近3500萬元,人均創收近3000元。今年5月,我縣依托外派勞務輸出居全市第一的發展基礎,成功創建重慶市首個國家級外派勞務基地縣。以此平臺,上下聯動,內外協調,成功引導近5000名務工人員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出國務工,外派勞務輸出年增長30%,外派勞務遍及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多個行業(工種)。二是掛牌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積極依托我縣金龍工業園區a區,首批掛牌成立了重慶市返鄉農民工創業園。截止xx年11月止,我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入駐園區的企業累計達到了181戶,其中,入駐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數67戶,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550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現已初具規模。我縣利用優惠政策,如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范圍,由縣級財政安排再就業基金予以80%的貸款貼息,給予農民工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補貼等;對安置返鄉民工的企業實行崗位補貼和再就業稅費減免政策,吸納(安置)農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點企業提供再就業貸款,并予以貸款貼息支持;在創業用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等方面鼓勵和扶持有創業愿望和創業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今年,通過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發展解決一批,發動46家骨干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招聘一批,召開懇談會引導返鄉民工與園區企業對接吸納一批,通過“1258266”專用信息平臺向民工發布用工信息引導一批,“四個一批工程”幫助7974名農民工實現再就業。
近年來,我縣就業工作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但受各種主客觀條件限制,當前在推進城鄉就業創業方面,還面臨著諸多具體困難和問題。
勞動力素質不夠高,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一是就業觀念滯后。城鎮不少求職者期望就業崗位體面輕松和待遇優厚;農村部分農民“小富即安”,僅滿足于農閑時做臨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務工上當受騙。二是文化素質偏低。目前,在城鎮登記的失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40%;在未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70%。三是職業技能較弱。求職者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時間短、專業性不強,技能單一,不少求職者只能找體力崗位就業。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我縣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勞動者供不應求的問題十分突出,難以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出現了“有勞動力難就業,有空崗位難招工”的現象。另外,針對市場用工需求和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特色,打造勞務品牌不夠,致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競爭力較弱,勞務輸出的規模不夠大。
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就業需求空間有限。一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不夠快,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我縣生產總值和增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速,雖在縣內縱比創造了歷史新高,但在重慶“1小時經濟圈”中橫比,其總量和增長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業崗位不夠多,吸納勞動力就業有限。二是能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欠發達。在現有規模以上的近200戶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其從業人員也不足xx人;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空間不足。三是新增勞動力成上升趨勢,就業壓力加大。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雖逐年減少,但隱性失業而未登記人員遠高于登記失業數,加上逐年自然增長的勞動力人員,就業的壓力仍然較大。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在農村還將不斷產生富余勞動力,需轉移進城務工的人員大量增長,可供就業的空間有限。
市場培育不夠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滯后。一是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機制不健全。全縣沒有專門的駐外勞務機構,個別民辦中介組織運作不規范、誠信度差。二是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機制不完善。城鄉勞動力資源、培訓、輸出網絡一體化建設滯后,勞動者求職與企業用工信息渠道不暢,有效組織化程度低。三是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形成?,F行戶籍制度不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制約了城鎮化建設進程。社會保險參保率低,覆蓋面窄。進城務工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的比例極低。四是農民進城務工的合法權益還不能得到很好維護。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一些企業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資、延長勞動時間等方式減少損失,損害農民工利益,導致農民工就業更加困難。農民到企業務工,但由于就業不穩定,除用工單位不愿為其參加社會保險外,務工者參保的積極性也不高,中斷繳費者眾多?,F行的養老保險制度不允許異地轉移,而且大部分農民工認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在短時間內不會受益,因此不愿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他如醫療保險、社會福利設施、教育條件、就業要求等方面的制約,均不同程度對農民具有排他性。
加快推動和促進全民就業創業,是應對金融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提升我縣城鄉就業工作水平,不斷滿足城鄉群眾就業需求,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全力營造促進城鄉就業的濃厚氛圍。我縣在就業文化培育、就業環境改善、就業要素激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過舉辦就業創業事跡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引導城鄉居民樹立新的就業創業觀念,增強就業創業信心,特別要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求高求穩的就業觀念,倡導大學生在就業時不等不靠、不挑不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電臺、電視臺、報紙、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搞好有關就業優惠政策的宣傳,真正使各項優惠政策深入人心。要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大力選樹就業創業典型,進一步激發全民就業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要搞好信息服務。繼續完善政府、專家和創業者“三位一體”的項目謀劃推介機制,篩選、儲備、發布、宣傳一批投資少、風險小和效益好的創業項目,廣泛與創業者進行對接。要優化創業環境。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凡是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全部放開,鼓勵各類創業主體領辦和創辦經濟實體。著力完善銀企對接平臺,逐步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及個人創業的信貸比例,對信譽良好、還款及時的企業及個人,在貸款額度和期限上給予支持,切實解決創業融資難題。
(二)努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帶動就業。加快經濟發展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空間,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最終都要依靠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要求,堅持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并舉,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統籌考慮經濟增長、結構調整、改革開放與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的關系,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投資拉動戰略,積極包裝項目、培植產業,以加大項目建設擴大就業總量。繼續加強對企業指導、協調和服務,特別是強化工業生產組織,采取得力措施,盡量使企業不減員、少減員、不停產,對已停產或半停產企業,妥善處理好人員安置問題,確保就業形勢穩定。要充分發揮服務業促進就業增長的“蓄水池”作用,大力發展以金融保險、餐飲娛樂、物流連鎖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帶動就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著眼于促進城鄉統籌,進一步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步伐,實現農村勞動力有序合理流轉。
(三)突出抓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城鄉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當前要結合形勢發展和我縣實際,突出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以推進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帶動我縣城鄉就業工作實現全局性突破。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著眼提升大學生就業理念、拓展就業渠道,搭建起大學生、創業導師、用人單位和政府有關部門聯系的橋梁;抓好村官和到鄉鎮農技、衛生醫療機構服務大學生的管理服務,優化農村鄉鎮人才隊伍結構,推動“農村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穩步實施;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工程”,加強對已掛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的指導和監督,確保為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在就業困難人員實行重點幫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積極落實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失業人員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就業。在加強對農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訓補貼額度,新建項目開發的崗位可優先提供給本地農民工,同時加大對進城農民的政策扶持。
(四)認真組織開展好就業技能培訓。技能培訓是穩定和促進就業的關鍵。當前要進一步整合農業、勞動、教育等有關部門培訓資源,整合公辦、民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資源,整合社會各類培訓項目,統一規劃,分類實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補貼式培訓,開展實用性強的技能儲備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不斷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提高培訓質量和層次,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體系、改善培訓設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業者能夠掌握多種職業技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將培訓范圍擴大到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以及復轉軍人、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
近年來,淮北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始終把創業培訓工作擺在就業工作首要位置,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加強組織領導,注重政策引導,完善服務機制,搭建創業平臺,構建培訓網絡,打造培訓品牌,鼓勵自主創業,引導返鄉創業,積極構建“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模式,有力地促進了淮北市創業培訓工作健康、協調、持續發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情況調查報告范文。20xx年以來,開展創業培訓5278人,其中有2538人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0189人;開展農民工創業培訓240人,成功創業89人,帶動就業442人。
(一)完善工作制度,注重政策引導。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創業培訓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積極適應就業形勢發展新需求,積極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潛在就業群體向產業工人轉化,淮北市大力實施“以培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工程,不斷健全完善創業培訓政策體系,并結合市情實情,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培訓學員組織報名和建立健全后續服務工作體系的通知》、《關于對創業培訓教學點教學及后續服務工作督查考核的通知》、《關于進一步促進淮北市農民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培訓工作的通知》、《關于成立淮北市創業培訓服務指導中心的通知》等文件,在推廣創業培訓目的、參加培訓對象、創業培訓工作及后續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創業帶就業的政策體系。/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創業培訓組織機構。為對加強創業培訓工作組織領導,淮北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長任組長,市勞動保障、財政、農委、工商、稅務等14家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淮北市創業促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創業培訓組織機構建設,先后成立了淮北市創業培訓中心、淮北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同時,淮北市在創業培訓工作中,嚴格按照省廳“六個統一”模式組織培訓,要求報名參加培訓的學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和創業能力,堅持做到每天由學員對當天的授課情況進行評價,調查報告《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情況調查報告范文》。制定了規范的業務流程,包括組織報名、實施培訓、后續服務等“一條龍”服務措施。堅持不定期、不定時進行巡查,強化監督,進一步提高了創業培訓質量。通過以上科學管理、指導與努力,淮北市創業培訓工作近年來得到了國家和省政府的肯定與認可,20xx年淮北市勞動就業管理局被國家勞動保障部、syb創業培訓國家項目部評為全國創業培訓先進單位;20xx年淮北市被列入全國一百個創業培訓重點聯系城市之一;20xx年淮北市被列入首批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試點城市。
(三)完善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創業培訓服務功能。近年來,淮北市創業培訓工作逐步將培訓對象從下崗失業人員進一步擴大到城市新生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等各類城鄉勞動者。并根據國家、省相關文件要求,建立了淮北市職業技術學院、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干校、濉溪縣中等職業技術學院等6個syb創業培訓教學網點。不斷完善培訓制度、強化培訓服務功能、提高培訓服務信息化水平、構筑社會化培訓服務體系,建立了圍繞政策咨詢、創業培訓、專家評析、項目推介、創業孵化、融資服務、開業指導和后續服務等“八位一體”的創業服務機制。同時,為積極滿足市場培訓需求,淮北市啟動實施了“創業扶持工程”,不斷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和農民工創業園區建設,積極組織引導培訓后的學員入駐創業園區。目前淮北市建成3個創業園區和5條再就業一條街,并對入駐創業者給予“開業不登記、經營免四稅、管理不收費、房租給優惠”扶持政策;相山區鳳凰山工業園的市級創業基地和濉溪縣臨渙鎮的農民工創業園已正式投入使用;濉溪縣劉橋鎮、南坪鎮的農民工創業園區正在籌建中,預計下半年能正式投入使用。
(四)搭建創業平臺,不斷暢通全民創業渠道。一是廣泛收集了適合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項目,在市人力資源市場和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分別建立了創業項目推介園和創業項目推介室,為創業培訓學員搭建創業項目推薦平臺,及時為學員提供創業項目。二是將培訓后學員的信息及時反饋到各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由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采取上門咨詢等多種形式,搭建社區服務平臺,強化社區跟蹤服務,全面開展創業培訓學員情況回訪和跟蹤服務。三是成立了淮北市創業者協會,舉辦創業成果展示、創業企業聯誼會、創業項目大賽及創業經驗交流會等形式,為創業學員搭建一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相互溝通的平臺。四是聘請工商、稅務、財政、企業管理、法律以及勞動保障等部門的專家和教授,建立了淮北市創業培訓后續服務專家志愿團,并堅持每月在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2次創業咨詢服務活動,及時為創業者提供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本文目錄。
進入大學后,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一學期過去了,大一已經過了一半。大學的學習方式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個階段,考的是自主學習,每一個目標,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都需要自己摸索和努力的。少了父母在一旁的叮嚀嘮叨,懷念老師們在耳邊的諄諄教誨,進入大學的我們,要學會自立了。
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社會棟梁之才,需要的是綜合的才能。而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時刻為鍛煉提高我們的能力而努力。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為我們大學生能順利地走向社會和融入社會奠定基礎。這個寒假,我們班積極響應學校號召,認真的做了社會實踐。
我們班圍繞這個主題,結合實際確定了采訪的主是“英語專業在無錫就業情況的調查”。每三個人組成一組,負責采訪兩個人。
任務已經落實了,現在就要行動了。聯系的工作還是很順利的,聽到是江大的學弟學妹們,學長學姐們還是很熱心的,很快就把見面的時間地點確定下來了。我們第一個采訪的是一位英語專業的學姐,現在在無錫一家經營外貿的私企當英語翻譯。其實,剛開始接到這樣任務的時候,我就擔心我們采訪的要求會被拒絕,因為這畢竟是占有別人的私人時間,而且他們也沒這個義務啊。但事實證明是我多想了,特別是聽到她說前幾個星期已經有人走訪過她了,她還是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心里還是有那么點小感動。
采訪的過程還是很愉快輕松的,也聊了蠻多題外話的,應該說收益不少吧。我們提了很多的問題,學姐也都耐心回答。采訪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采訪過后,我發現還是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今年英語師范的簽約率就是個警鐘,年年走低的數據,不得不讓我們有危機感。原先選擇英語專業,也不僅僅是從興趣考慮,也有從就業空間考慮。但事實證明,光光興趣是不夠的,有了興趣,還需要更大的動力牽引你。專業沒難易之分,到了社會就如行業沒有貴賤之分。學好專業真的不是件易事,而你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又恰恰決定了你今后就業空間的大小。當然這是針對大多數常人來說,因為社會上也有那些另辟蹊徑而成功的人士。我并不熱衷于那種形式,人固然要自信,但切記還需實際。所以還是談些實際的吧。英語專業的就業方向,寬泛得說還是很廣的,有英語教師,英語翻譯,涉外導游,報關員等。每一種大類里還有小的分類,這兒就不詳細說了??此七€是很樂觀的,當年年走低的就業率作何解釋呢?我是這樣理解的:這歸根結底有主要的兩點原因決定,一是畢業大學生的素質問題;二是畢業大學生的態度問題。大學生素質問題主要就是專業技能。作為一名英語師范的學生,在我看來,畢業時最起碼要有專四,專八,教師證,普通話等級證書和計算機二級證書。但又有多少人能全部拿到呢?即使你這些證書都拿到了,只能說明你是個合格的大學生罷了。
要想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還差得遠了,不是嗎?就拿英語教師來說,有了專八證書,當個高中老師還是可以的,可現在高中教師都要達到研究生學歷,大學更是要求博士。更不用提英語翻譯和涉外導游了,光英語專業畢業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做到出色才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僅用四年的時間,要做到出色,又是何等艱巨的任務。所以,別看大學生活表面自由愜意,但承又受的壓力卻是前所未有的,但又有多少人意識到了。時間,機會,就在電腦當影碟機,圖書館當網吧,教室當茶館的生活中消逝。當然社會不是只需要那些只會鉆研的科學家,大學生也要拓展綜合素質。
還有就業的心態問題。當今是一個憑能力說話的時代,名牌大學并不意味著就有高薪的工作。大學生算什么,如今人才市場應聘,人山人海的是“天之驕子”。也許是因為是生活在農村的緣故,大家都為自家出個大學生為傲。沒當我聽到別人跟我爸媽談到我時,幾句話離不開“大學生”。我的內心卻不是滋味,因為我不確定自己的未來在哪.所以我并沒有把自己抬得多高,以低姿態面對就業吧。不會有驚喜但也不至于失望甚至絕望啊。作為一名大學生,從我的角度看,當今大學生們,要不是畢業后急于找工作,找了份高不成低不就的或是不對口的工作,就是以不對口等種種理由待業在家的。這兩種就業心態都是不可取的。但又如何避免這兩種心態呢?我想這就需要我們好好得做好職業規劃了。設定目標,制定計劃,腳踏實地,調整心態。
以上這些是我經過這次走訪校友的些許體會,也許有些悲觀。我只想借此作為警示,時刻提醒自己—任重而道遠,居安而思危。
返回目錄。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òǐ@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一、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二、橫向比較。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返回目錄。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了解我市就業問題,促進就業工作,市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并會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王世英副主席帶領下,于3月中旬深入米脂、橫山、府谷等縣,采取實地走訪查看企業、職業學校、培訓中心、人力資源市場和聽取匯報、座談等方法,就我市就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截止xx年底,我市總人口為353.4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1.6萬人,占17.4%;農村人口291.8萬人,占82.6%。
按照我國法定勞動力男性16—60周歲、女性16—55周歲的規定,全市勞動適齡人口為218萬人,占總人口的61.7%。其中城鎮37.3萬人,占17.1%;農村180.7萬人,占82.9%。
勞動適齡人口中,在校學生31.3萬人,喪失勞動能力的11.2萬人,實際勞動力為175.5萬人。其中城鎮勞動力29.2萬人,占16.6%;農村勞動力146.3萬人,占83.4%。
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為:初中以下141.3萬人,占80.5%,高中及中專24.9萬人,占14.2%,大專以上9.3萬人,占5.3%。
勞動力技能水平為:初級以下技能(含初級職稱)10.9萬人,占6.2%;中等技能(含中級職稱)4.7萬人,占2.7%;高等技能(含高級職稱)1.2萬人,占0.7%;沒有技能等級的158.7萬人,占90.4%。
至xx年底,城鄉勞動力就業總數為166.4萬人,未就業人員為9.1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為91.3萬人,占54.9%;第二產業就業人員為23.9萬人,占14.4%;第三產業就業人員為51.2萬人,占30.7%。從近幾年三個產業從業人員數量總體情況來看,第一產業呈略微下降之勢,第二次產業呈略微上升之勢,第三產業基本持平。
第二、三產業從業的人員在幾個重點行業的分布是:采礦業4.9萬人,制造業5.3萬人,電力、燃氣業0.9萬人,建筑業12.7萬人,交通運輸業5.3萬人,批發零售業13.8萬人,金融業0.4萬人,七個行業合計43.3萬人,占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57.6%。
在國家單位就業的有20.2萬人,其中,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5.2萬人,占25.7%;教育單位4.7萬人,占23.3%;其他國有單位就業10.3萬人,占51%。
我市就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事、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持續保持著較為平穩的態勢,為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1、就業長效機制初步建立。xx年以來,相繼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實行城鄉統籌就業的指導意見》、《關于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實施意見》和《xx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等9個政策性文件,對政府促進就業作出具體規定和要求。各級政府把促進就業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了促進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促進就業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突出矛盾,初步形成了我市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格局。
2、就業總量整體逐年增加。近年來,我市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拓展三產服務業、能源化工企業等重點行業領域的就業崗位,新增就業崗位從xx年的1.7萬個,增加到xx年的2.2萬個,累計增加就業崗位15萬多個,為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和進城務工農民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控制在4.3%以內,全市的就業局勢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態勢。
3、勞務輸出規模不斷擴大。各級政府堅持把擴大勞務輸出作為推動統籌城鄉就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全市勞務輸出人數由xx年的28萬人增加到xx年的56.3萬人,勞務收入由xx年的10.3億元增加到xx年的27.6億元。為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4、多措并舉實施就業援助。近年來,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和開展黨政領導交友幫扶促就業活動等措施,全市在治安、環衛、社區老年服務等方面開發公益性崗位3100多個,對4100多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和有勞動能力、就業愿望的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就業困難下崗失業人員(以下簡稱“4050”人員)實施了就業援助。
5、就業服務框架基本形成。全市人力資源市場從無到有,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開展了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勞務派遣和社會保障事務代理等多項就業服務工作,xx年以來,累計開展免費職業指導6.9萬人,有2.65萬人通過專場招聘活動實現了就業,較好地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
6、就業技能培訓初見成效。目前,全市有14所職教中心,在校學生2.3萬人;中等專業學校10所,在校學生1.2萬人;民辦培訓機構30所,每年培訓學員近萬人。xx年以來,累計考發職業技能資格證書13.4萬份。同時,勞動保障部門結合形勢需要積極開展了創業培訓活動,xx年以來累計培訓35期,1200余人實現成功創業,帶動4800多人實現就業。
據統計,“”期間全市進入勞動適齡人口41.6萬人,適齡人口中繼續上學的大約31.4萬人,不再上學需就業的10.2萬人,高中畢業不再升學和各類大中專學校畢業生(其中大學畢業生回榆林求職的按50%計算)20.4萬人,“”期間企業新增勞動力供給總量約為4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8萬人。退出勞動年齡的19萬人,年均3.8萬人,年凈增勞動力4.2萬人。
1、根據市、縣(區)兩級“”規劃,全市“”期間計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0戶,據測算,平均每戶企業可新增就業崗位140個,共可新增就業崗位2.52萬個。
2、“”期間新增規模以下工業企業460戶,據測算,平均每戶企業可新增就業崗位30個,共可新增就業崗位1.38萬個。
3、“”期間凈增其它各類企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社區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3500戶,平均每戶企業可新增就業崗位5個,共可新增就業崗位1.75萬個。
4、“”期間凈增個體工商1.8萬戶,平均每戶可新增就業崗位1.8個,共可新增就業崗位3.2萬個。
5、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啊逼陂g,全市固定資產預計投入2313億元,據測算,可為靈活就業人員和非正規就業人員提供10萬個就業崗位。
6、黨政事業單位補充退休減員可新增崗位3萬個。
以上六項共計新增就業崗位18.85萬個,年均3.77萬個。
“”期間我市新增勞動力供給總量為40萬人,新增勞動就業崗位18.85萬個,年均3.77萬個,年勞動就業崗位供需缺口為0.43萬個。加上外省市每年來榆務工人員約2.8萬人,預計每年勞動就業崗位缺口為3.23萬人。
當前,是我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也會大幅增加,就業形勢總體相對比較穩定。但是由于南北經濟發展差距大、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以及擇業觀念陳舊等諸多主客觀因素,就業工作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從勞動力的供給來看,一是我市勞動適齡人口目前正處于高速增長期,每年新增勞動力約3萬人;二是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鎮,有約15萬富余勞動力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轉移就業;三是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化,有4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需要就業;四是大中專畢業生求職的人數每年以5000人左右逐年增加,累計有近3萬名未實現穩定就業;五是外省市來榆務工人員每年約2.8萬人,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從勞動力的需求增長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就業彈性降低,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逐步低于經濟本身的增長速度。因此,勞動力總量供過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工業結構中,原有傳統工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新上的能源化工項目大多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高,吸納勞動力的空間小,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所占比例很小。同時,在企業結構中,隨著市場競爭機制作用的發揮和企業改制工作的推進,“”期間,我市絕大多數國有、集體企業將會逐步退出市場。中小企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普通勞動者選擇就業的機會減少,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區域差異方面,由于我市南北經濟發展不均衡,南北差距越拉越大,使區域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北六縣基本可以就地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問題,70%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可實現就地轉移。如xx縣,恒源煤焦電化有限公司擁有員工1928人,其中85%都是本地人;礦區的井下作業和冶煉工廠、建筑工地以及賓館、飯店等行業里的艱苦工種幾乎全是外地人,本地人不愿干;外來務工人員達2萬多人,涉及全國三十多個省市。而南六縣就業崗位少,80%以上的勞動力需要通過異地轉移就業。
由于勞動力供給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人等形成了就業困難群體這部分人員大多只能從事一般的勞動,與當前勞動力市場的要求相差甚遠,離開政府的援助很難實現再就業。
我市勞動力數量龐大但整體素質偏低,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相對滯后,培訓機構不足、規模不大、層次較低,而非農產業就業對勞動者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體力型勞動者就業空間越來越小,致使一般勞動力數量嚴重過剩。勞動力素質和就業崗位需求之間的不相適應,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造成“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在,既影響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又制約著勞動力的就業和就業穩定率的提高。
當前就業工作呈現用工單位多元化和就業渠道、就業方式多元化的特點。但我市時至今日還沒有專門的就業服務機構,市與省xx縣區之間的信息至今沒有實現聯網,勞動力網上市場即無形市場尚未形成;人力資源市場也大都處于場地不足、設施不全、設備簡陋的尷尬境地;基層工作所站普遍工作條件差、經費緊缺、手段落后,與當前促進就業的工作要求不相適應。
據調查測算,剩余勞動力輸出人員中,穩定輸出的僅占20%左右,80%以上的人員大多數處于不穩定狀態,從事簡單的、季節性勞務。勞動力輸出受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缺乏長期性、持久性,加之農村剩余勞動力文化偏低,缺乏勞動技能,給城鄉就業造成壓力。
在未就業的人群中,特別是大中專畢業生和一些下崗失業人員,就業觀念陳舊,把就業僅僅理解為只有在國家機關單位和國有企業工作才算就業,因此存在著就業靠政府,依戀“鐵飯碗”、重國有輕民營、不愿干個體的心理,認為“就業就是吃公飯”或者“吃公飯才算就業”,缺乏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同時,有的大中專畢業生不愿到基層去就業,怕吃苦丟面子,只想在城里謀份工作去年我市在實施農村人才隊伍振興計劃時,原計劃招聘512名,實際報名參加考試的只有167人,最終招聘的僅有73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市綜合執法局計劃招聘30名工作人員,結果報名參加考試的竟有1606人巨大的反差不能不引人深思。
我市的就業工作盡管存在許多困難,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方面中央、省上近年來對促進就業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關注;另一方面市上提出加大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力度,并把“就業再就業工程”列入了“民生八大工程”之一,這必將帶來新的更多的就業需求。通過調研,委員們認為當前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就業是民生之本,充分認識就業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條件,從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將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來抓,深入開展《就業促進法》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在促進就業、實現全社會充分就業方面的責任,完善配套政策,簡化辦事程序,規范操作辦法,使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逐步長期化、制度化、規范化,有效發揮政策促進就業的積極作用。
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陳舊擇業觀念給就業造成的思想羈絆,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不容忽視的一個社會問題,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不正確擇業觀念尤為令人憂慮。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倡導適應時代變化與社會發展要求的擇業新觀念,在全社會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勞動最光榮”的就業理念,特別是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畢業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導他們正視現實社會,適應市場需求,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科學就業理念和不怕吃苦、從基層干起、在實踐中逐步鍛煉成長的正確人生觀。同時,要加快事業單位的改革步伐,公開招聘,擇優錄用,盡量安置大學生就業;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作,促進畢業生跨地區就業;充分發揮人才網絡建設優勢,為畢業生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拓寬就業渠道。
經濟快速發展是擴大就業的重要保證,要在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大型企業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大力發展就業門檻低、就業容量大、服務范圍廣的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使中小企業特別是第三產業成為吸納勞動者的主渠道。我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低,也意味著服務業在提供崗位方面有著巨大的空間。一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以能源化工產品物流為主,其他(購物、餐飲等)為輔的現代物流服務業;大力發展以金融業、信息服務、邊塞文化、旅游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將我市建設成為重要區域商貿服務中心、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輻射行業就業。二是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做好家政服務、物業管理、托老托幼等便民的社區服務,增加就業崗位。三是大力發展非全日制就業、非正規就業,拓寬就業途徑。四是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延伸產業鏈,提升就業空間。五是各級政府在招商引資中,要把吸納本地人力資源作為入駐企業的一個硬性準入條件,強化各類入駐企業安置本地勞動力的社會責任意識。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xx大提出的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重大方針。創業不僅是創業者自己實現就業,還可以通過發展多元化創業主體和多種創業形式,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因此,要把推進全民創業促就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制定和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盡快出臺我市關于推進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的有關文件。在開發區開辟創辦小企業園區,并組建專家自愿咨詢服務指導團,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通過進一步放寬政策,改善環境,凝聚和激活全民的創業熱情和創業能量,在全社會形成人人謀創辦企業、人人投入經濟建設、人人千方百計創造財富的社會氛圍,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
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是提高勞動者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城鄉就業的必然要求。當前,要在加快榆林職業學院建設進度的同時,積極探索整合現有培訓資源,組建榆林技術學院集團的可行性,充分發揮各縣區職業中學、就業訓練中心以及鄉鎮培訓機構的作用。職業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專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一是以市場需求為中心。職業學校要圍繞市場需求尤其是榆林工業發展的需求這一中心,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整合重復專業,改造傳統專業,積極開發新專業,以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的需求。二是以就業為導向。職業學校要不斷調整服務方向,優化專業結構,增加社會急需的新專業,改造老專業,使新舊專業相輔相成、合理搭配,以提高就業率作為職業教育的第一要務。三是以能力為本位。職業學校要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將學生培養成適應就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最終都能順利走向工作崗位。
我市勞動力的82%是農村勞動力,而解決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的最有效途徑,就是進一步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做大做強勞務產業。各級政府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要實施青年農民技能培訓工程,打造勞務品牌,全面提升農民工的綜合素質。要鼓勵偏遠貧困山區農村的居民向城鎮集中,鼓勵學到一技之長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為帶動當地城鎮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新途徑。
實施好人力資源市場建設項目,著力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網絡建設,實現省、市、縣(區)三級聯網,達到基本服務功能完善。要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管理,進一步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切實規范各類職業介紹中介行為,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是實現全社會充分就業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針對我市就業困難群眾的實際,各級政府要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按照“產生一戶、援助一戶,消除一戶、穩定一戶”的動態管理原則,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落實稅費減免、培訓補貼、小額貸款,社保補貼等政策手段,幫助下崗職工中的“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和就業困難的大中專生實現就業。
按照關于就業服務專業化、制度化、社會化的要求和勞動力市場建設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原則,建立健全市、縣鄉(社區)三級就業服務平臺,為勞動者提供優質的就業服務。一是設立市縣兩級就業服務局;二是加強市縣兩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建設,服務項目從單純的職業介紹擴大到職業指導、招聘錄用、定期發布用工信息、勞務派遣、勞務培訓等多方面;三是加強鄉鎮、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站)建設。通過基層所(站)準確掌握全市城鄉就業狀況,成為政府最基層的服務就業的單位。
認真貫徹落實《。
勞動合同。
法》,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要規范企業行為,認真實施工時、休息休假、最低工資、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標準。繼續完善和落實對農民工的政策。國家為解決農民工問題已制訂的平等就業、工資支付、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子女上學等政策,要切實落到實處,還要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要加強勞動執法監督,特別是解決好非法用工、超時加班、勞動條件差等問題。這樣,既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也有利于擴大就業。
返回目錄。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群體特征;本地就業者多、制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征。
從性別看,男性占68.3%,女性占31.7%。男女比例為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占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占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占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周歲及以下的占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周歲的占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周歲的占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周歲以上的占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周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占13.8%、初中占67.6%、高中及以上占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群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8%,比30周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21.5%,男性占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于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占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占9.4%、13.0%和18.7%,顯著高于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5.5%、7.7%和4.1%。
由于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占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占5.8%、3.8%和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于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從產業結構看,從事第一產業的占0.1%;從事第二產業的占60.0%,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占39.9%,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布看,超過五成農民工從事制造業,占51.3%,是吸納農民工就業最多的行業;其次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17.8%;再次是批發零售業和建筑業各占8.0%;隨后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7.4%。五個行業一共吸納了92.5%的農民工,比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
從職業分布看,經營類、管理類、技術類的從事人員比重較低。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的人員比重最高,占39.8%;服務業人員占13.5%;個體經營人員占8.3%;專業技術人員占7.3%;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占4.3%;商業人員占2.0%;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占1.2%;私營企業主占0.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占0.1%;從事其他工作種類的人員占22.9%。
xx年我市農民工人均從業時間為10.9個月,比上年增加0.1個月,其中本地務工、本地非農自營、本地非農務工和外出從業時間分別為0.5個月、1.4個月、7.9個月和1.1個月。調查顯示,有26.1%的農民在從事非農活動的同時兼顧自家的農業生產,務工務農兩不誤。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為2535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占1.8%;601-800元的占2.6%;801-1200元的占9.5%;1201-1600元的占14.5%;1601-2400元的占30.4%,2400元以上的占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農民工占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大幅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
從性別看,xx年我市男性農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農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從年齡組看,41-50周歲年齡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為2823元;其次是31-40周歲年齡組,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周歲以上年齡組,為2224元;最低的是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為2205元。70后、80后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群,他們從業多年,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且年富力強,收入水平最高。
從收入漲幅看,漲幅最快的是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增長25.6%;其次是50周歲以上年齡組,增長17.2%;第三是31-40周歲年齡組,增長16.4%;第四是31-40周歲年齡組,增長14.9%。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6.2%、15.5%和20.4%,初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從就業方式看,本地非農務工、本地非農自營和外出從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8.1%、14.9%和16.9%,本地非農務工農民工收入最低,自營農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從農民工從事的五大行業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別是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制造業和居民服務業,月均收入水平分別為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47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別是批發零售業、居民服務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分別為29.7%、21.7%、16.7%、7.1%和6.5%。
[1]本文中的農民工是指本市農村居民家庭中主要從事非農勞動的就業人員,但不包括鄉村教師、鄉村干部、行政事業單位等財政供養人員。
。
被調查人:xx。
調查日期:2014年10月
調查人:xx。
報告人:xx。
xx公司前身是武鳴縣鄉鎮企業——xx縣xx淀粉廠,原建設單位為xx,于1994年經xx批準立項、xx環評批復而建設淀粉生產線和酒精生產線,2007年8月xx公司整體收購了該廠的全部資產。
xx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地址位于xx鎮xx村,是一家專業生產食用酒精和淀粉制品的企業。法定代表人:xx,股東xx占公司60%的股份,股東xx占公司36%的股份,股東xx占公司4%的股份。公司下設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市場部、車間等內部管理機構,總經理xx,現有職工xx人,其中大中專學歷以上占30%。
2009年公司被評為xx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10年被評為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納稅超百萬元企業;并經xx市工信委、xx釀酒協會、xx局進行產能核定,xx號文件《關于xx公司食用酒精生產線符合產業政策的函》批準生產。
2013年末公司總資產15137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0768萬元,占地面積77畝。公司成立之初至2012年期間依靠xx鎮豐富的木薯資源,引進國內外的工藝技術進行食用淀粉和酒精生產,所產“xx”牌食用淀粉及酒精,應用于造紙、粘合劑、紡織、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主要銷往xx、xx等地。
質燃氣的厭氧系統項目建設,25t/h混燒甲烷的生物質節能鍋爐項目建設、年發電量1080萬度的蒸汽發電站項目建設、年產1萬噸生物有機肥項目建設、1萬畝農業示范園項目建設等。但自2012年以后,當地木薯種植銳減,公司木薯淀粉生產線停工。公司于2013年至2014年投入資金八千多萬元對食用酒精生產項目進行了技術改造。目前,項目已竣工投入生產。
xx公司提供了2012年度、2013年度審計年報(審計意見為無保留意見)和2014年9月份財務報表,財務狀況反映見下表:
xx公司近期財務狀況表。
1、截止20xx末,公司的總資產為11588.08萬元,其中:流動資產為4315.20萬元,占總資產的37%,固定資產凈值7272.87萬元,占總資產的63%;負債合計3411.10萬元,流動負債為2411.10萬元,長期負債1000萬元。
截至2013年末,公司總資產為15137.10萬元,較年初增加3549.02萬元,其中:流動資產為4368.58萬元,占總資產29%,固定資產凈值為10768.51萬元,占總資產的71%;負債合計5592.29萬元,流動負債為3092.29萬元,長期負債為2500萬元。
2、貨幣資金。
截止20xx12月末,貨幣資金為352.93萬元,較年初的157.25萬元增加195.68萬元。
3、應收賬款。
截止2013年末,應收賬款為94.32萬元,較年初減少751萬元。應收賬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銷售款項未到90天借款期,主要應收賬款賬期均在3個月內,其中xx公司應收賬款61.97萬元,xx公司應收賬款32.35萬元。
4、存貨。
截止20xx末,存貨余額為2142.72萬元,比年初減少594.28萬元。
5、預付帳款。
截止20xx年末,預付帳款為1681.26萬元,較年初新增加1138.14萬元。主要為公司預付原材料款,其中預付xx公司680.37萬元,預付xx有限公司480.62萬元,預付xx公司511.93萬元,預付xx公司8.34萬元電費。
6、固定資產凈值。
截止20xx末,固定資產凈值7099.88萬元,比年初增加700.56。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1]920人,占家庭人口的比重為%,比上年提高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于女性、已婚多于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初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群體特征;本地就業者多、制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布特征;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占%,女性占%。男女比例為:1,比20xx年的: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占%,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和%;未婚人員占%,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和%;離異或喪偶的人員占%,比上年提高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歲,其中男性為歲,女性為歲。
從年齡構成看,30周歲及以下的占%,比上年降低個百分點;31—40周歲的占%,比上年降低個百分點;41—50周歲的占%,比上年增加個百分點;50周歲以上的占%,比上年提高個百分點。31—50周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占%、初中占%、高中及以上占%。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群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周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30周歲以上年齡組高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占%,男性占%,女性比男性高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占%。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占%。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明顯高于女性的%。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占%、%和%。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占%、%和%,顯著高于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和%。
由于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占%,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占%、%和%。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于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個百分點。
文秘專業在云南省已經歷數十年的發展歷程,近年來,由于企事業單位對文秘專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文秘專業畢業生因綜合素質與企業要求相差一定程度,導致就業崗位有限,給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帶來嚴峻挑戰。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文秘就業情況。
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為掌握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為就業形勢嚴峻下的文秘專業建設提供參考依據,本小組成員于4月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活動。此次調研以文秘專業學生、昆明市地區各級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調查對象,了解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情況以及各單位對文秘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主要采取走訪面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發放了《文秘專業就業前景調查問卷》30份,共計收回26份,具體做法是:以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主,通過網絡傳送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同時,采取向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訪問的方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對文秘專業學生職位定位以及相應單位的用人需求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一、被調查學生基本背景的分析。
被調查的26人中,從性別來看,90%均是女性,另外90%的學生在高中學習的都是文科;在對“你對報考文秘專業的原因有哪些?”的選擇題回答中,只有10%左右的學生選“就業前景廣,就業容易”,而與之相悖的是超半比例的學生選“不知道”,這明顯體現學生對文秘崗位認識的不到位,也說明學生沒有自己清晰的擇業觀。
二、被調查學生對文秘專業課程設計及教學的分析。
展,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避免空洞的說教;40%的學生認為教學方法要多樣化;26%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更需要具有趣味性;10%的學生認為要加強師資建設。由此可見,教師改變目前的教學方法是學生認為要加強的。
三、被調查學生對秘書所具備的能力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我們分析出計算機、外語、人際關系、社會適應、團隊協作是學生普遍看重的秘書基本技能,大部分學生能夠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秘書職業技能,其次比較看重的就是專業知識與技能、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可見,秘書這一崗位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但是能夠真正掌握這些秘書技能的學生卻少之又少。在“求職和工作中最困擾您的因素是”的選擇題回答中,70%的學生認為盲目,缺乏就業指導,缺乏人際交往、溝通能力;65%的學生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自身優勢難以發揮;30%的學生認為專業知識不夠扎實,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由此,我們應該為自己對秘書崗位這一評價付出實際的努力,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四、被調查單位基本背景的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獲取了學生所在單位基本信息,從單位的性質來看:有7家是私營企業,1家國企,2家是事業單位,無外資企業;從單位規模來看:50人以下的有4家,50——100人之間的有7家,100——200人之間的有2家,200人以上的有1家。從調查單位的規模來看90%的用人單位都是中小型企業,這就要求文秘專業培養目標以各級各類中小型企業為主,以滿足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用人單位需要的秘書人才分析。
對用人單位我們采用的是實地訪問,在訪問中,我們獲得的結果在下圖中有所體現。從下圖我們看到,90%用人單位非??粗氐氖敲貢藛T的個人能力,這秘書的能力是指秘書工作能力,能夠有效完成事情的效率;其次我校應該努力培養具有性格特點的秘書人才,學校培養的秘書應該是具備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是光好看的“花瓶”,要具有內容。另外用人單位比較看重的就是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比如獲獎情況,學習情況,個人社會實踐情況等等,因此,這就要求學生應該更加努力豐富自己學習和社會生活,這對他們以后就業非常有幫助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性質的單位數量不斷增加,每個企業因為工作需要或多或少都會引進文秘專業人才,但是,相對于其他一些專業,需求量不是很大,這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穩定的數量需求空間。至于學歷層次,98%的企業認為需要大?;虮究埔陨蠈W歷,一般不會選擇中職生。中職生和大專、本科生相比,個人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還是有很大差距。目前,培養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的高學歷人才是本專業努力的方向。
六、用人單位需求秘書能力分析。
在知識面上,為了適應企業對復合型文秘人才的需求,文秘專業必須拓寬專業口徑,在課程體系中融入相關專業知識,或者使其成為文秘專業的一個方向。同時,要注重培養文秘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跨專業學習相關課程,以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在能力上,與人交往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文秘人員的行業特定能力,屬于職業素質范疇;工作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是每一位從業者都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屬于綜合素質范疇。
從訪談用人單位中,76%的單位將人際溝通協調能力放在文秘人員能力要求的第一位,說明了用人單位對秘書這一職位協調能力的重視。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探索多證多能的教學模式。按照“雙證融通”思想,將秘書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專業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從事秘書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獲得進入秘書職業所需的秘書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在此基礎之上,提倡多證多能,以增加學生的就業砝碼。學生如持有多種能力證書,包括專業核心證書如普通話證書,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證書,汽車駕駛證等,以及能力拓展證書如會計上崗證、人力資源證、物流師、跟單員資格證書等,就業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
七、用人單位對秘書職業道德的分析。
業、奉獻、誠實、可靠,耐心、細心,善于與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勞精神等。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獨立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貫徹領導意圖,為領導者提供最佳工作服務的能力。這些基本素養遠比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重要。
為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專業教學深入挖掘職業精神要素,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訓教學、課外指導和學生生活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八、用人單位對文秘專業建設的意見。
(一)在文秘專業基礎上增加非本專業知識,如管理、財會、營銷、國貿等知識,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
(二)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將學校的觸角延伸到企業中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三)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要注重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要利用寒暑假,多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增加自己的經驗。
可見,用人單位對文秘專業學生的要求和希望是知識面更廣、能力更強和實踐性更突出。這三點建議和意見適用于任何專業,為我們培養企業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而在文秘專業教學中,注重的是文秘理論知識的教學,沒有切合實際讓學生去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活動。因此,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調查結果對文秘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啟示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對人才的多元化、多層次立體需求趨勢越來越明顯和強烈,即從掌握的知識面上說要多元化,從擁有的能力上說要多層次,包括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跨行業能力,從具備的素質上說要立體化,包括綜合素質以及在此平臺基礎上的職業素質。
九、對文秘專業教學的啟示。
(一)面向企業、面向基層培養適用性人才。面向各類所有制企業辦學,在辦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向企業的需求看齊,建立鮮明的企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圍繞現代企業所需的財經、商務秘書類型來組織教學改革。強化企業秘書的綜合職業技能訓練,將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到教學中來,將學生培養成為深受現代企業歡迎的適用性人才。
(二)以實際應用能力為重點,整合文秘專業課程內容,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了解企業文秘崗位群的特點和工作流程,分析提煉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能力,依此進行課程設置。
(三)學校在設置課程時要注意:
(1)適當精簡專業基礎必修課程,以實用、夠用為宜。增強課程的應用性,減少課程的理論性;適當增加課程門數,減少每門課的課時數。
(2)適當增加專業方向課程比重。開設“秘書+商務”、“秘書+財會”、“秘書+管理”、等秘書方向,走復合化培養道路。復合化培養模式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3)突顯現代文秘特色。應通過開設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演講與口才、計算機應用軟件使用和汽車駕駛技術等課程,切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4)增設選修課程。選修課的內容可以涵蓋人文、社會、經濟、管理等學科,如企業文化學、企業管理學、形體、書法等,以增強學生對社會、企業以及個人的了解。
(四)學生在學習課程應注意:
(2)注重課余時間的實踐練習,增強實際工作經驗與水平;
(3)積極學習與本專業相關的技能與知識,例如外語知識,駕駛技能,計算機技能;
(4)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能夠做到無論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都能夠很好地、全面地展現自己。
(5)豐富自己的課余愛好,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本次調查研究通過對調查問卷與實地走訪的統計分析,從數據、方式、內容等方面描述了文秘專業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了用人單位對文秘人才的建議,分析調查的數據及調查過程中獲取了信息。
就業是民生之本,作為特殊人群的大學生,其就業更是我國就業問題的重中之重。本調查報告基于對河南高校本??莆拿貙I畢業生就業現況的調查,首先對調查時間、目的、對象、問卷設置及調查方式等調查基本情況作簡要概述,然后依據問卷內容設置開展細致論述,對問卷調查結果做詳細深刻地分析,透過現狀深入,發現問題,并適時提出一些建議,最后總結突出問題,綜合意見和建議,嘗試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議,希望可以為專業課程設置體系完善提供依據,為更多的文秘專業學生的學習及求職工作提供切實的幫助。
(一)調查時間:3月到4月。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河南高校本??莆拿貙I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當今就業形勢,對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的具體情況及相關問題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思路與建議。
(三)調查對象。
20xx屆河南高校本??圃盒N拿貙I畢業生。
(四)關于調查問卷。
問卷的題目設置共分為兩大類:
第一大類為選擇題,共設置19道,內容涉及當今就業形勢、畢業生的就業狀態及其擇業就業觀、專業課程與技能要求、擇業與就業的考慮因素、求職途徑與職業規劃等方。
第二類為簡答題,共設置2道,內容涉及文秘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把握及其對下屆畢業生關于就業擇業方面的建議方面。
(五)調查方式。
本調查通過向20xx屆河南高校本??莆拿貙I畢業生發放問卷、走訪企業等形式進行。
問卷調查的途徑及此次調查問卷發放采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網絡郵寄問卷,二是通過走訪的方式,直接到調查對象所在地走訪調查,進行問卷記錄,與企業管理者及畢業生進行面談交流。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電子問卷94份,走訪問卷6份,收回率為100%。
(一)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分析。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的。
工作報告。
中指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在報告中指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77.8%,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蔽覀儓猿置裆鷥炏?,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全力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著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
隨著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沖擊傳統觀念,就業壓力大。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為??茖哟蔚木蜆I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據調查發現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狀況穩定,但形勢仍不容樂觀。
(二)問卷結果分析。
1、調查對象分析。
第一題:您的性別是什么。
數據顯示女性占88%,男性占12%。文秘畢業生女生占絕大多數,不僅僅是文秘專業特有現象,也在一定層面上顯示出女性作為人力資源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二題:作為文秘專業的學生,您是否有攻讀或者自學其他專業。
中有60%以上的學生同時學習兩項以上,甚至有2位同學同時自主學習管理、會計、法律、文學、營銷等多項專業課程,只有一人無意愿自學其他任何科目,只修本專業。
2、就業現狀分析。
第十題:您目前就職的工作月薪是多少。
23%月薪水平在1000-1300元/月,58%在1300-1600元/月,14%月薪在1300-1600元范圍內,極少數的5%在20xx以上。其中本科畢業生月薪稍高點,大多數畢業生就業初期工資較低,只供維持日常生活。
第十三題:您落實就業崗位是否與你所學專業對口。
參與問卷調查的文秘專業畢業生中87%對口,13%不對口,其中不對口的現在從事有銷售、金融、會計、保險、服務業等工作。
第十六題:您對您現在單位的滿意程度如何。
其中非常滿意的有7人,一般滿意的有75人,不滿意的有17人,很不滿意的有1人,正在考慮換工作。由此可見,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一般,就業壓力較大。
2、專業設置與技能要求。
第三題:您認為文秘工作的性質是什么。
數據統計顯示選擇“a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的學生比例高達87%,有5位學生選擇“b為老板服務”,有6位選擇“c能說會寫的人”,有2位同學選擇“d為公司打雜的人”,“e其他”無人選擇。
畢業生普遍認同文秘工作性質或文秘專業培養目標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但也因畢業生就業現狀的不同而表現不同。由于多數學生選在河南省會鄭州市就業,且多為中小型企業,公司制度尚不完善,在實際工作中公司職能劃分和任務范圍并不是十分明確,引起畢業生的就業態度各有不同,對其工作性質的認定也是不同。
第五題:您認為在就業過程中,企業招文秘人員最看重的是什么。
數據中單選“a在校學習成績,獎學金等榮譽”的有2人,單選“b專業技能,技能證書”的有37人,單選“c社交能力,應變能力”的有26人,單選“d實戰經驗與其實習經歷”的有35人。其中同時選擇“b專業技能,技能證書”和“c社交能力,應變能力”的有13人,同時選擇“b專業技能,技能證書”和“d實戰經驗與其實習經歷”的有25人。在較多比例的b項選擇中,畢業生認為在招聘中專業技能方面占大部分影響,而技能證書影響很小。
據就業現狀來看,在校生應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加強專業知識與技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鍛煉自身社交與實戰能力,只有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順利就業。
第六題:您認為在校期間哪些環節將會對您專業就業幫助最大。
其中56位選擇“a專業課程”和“b教學實踐”,有34位表示“c專業實習”很必要,其中參與調查的身為校學生干部的5位學生都選擇了“e社會實踐活動”和“f擔任學生干部”,其他的選擇了“d就業指導”及“g其他”。
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專業課程仍是專業根基必須打扎實,能力方面需要加強;畢業生在校鍛煉經歷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畢業生的能力層次;大多數學生也渴望通過在校擔任職務、通過實踐活動或實習來提升,針對此問題學??梢约訌娺@方面的文化與實踐活動建設。
第七道題:您認為當前秘書專業的課程欠缺哪些因素。在數據中73%的學生選擇了“b實踐性”和“c專業性”,有42%選擇了“d職業性”,有少部分選擇“a人文性”。文秘本屬文科類專業人文性表現明顯,而實踐性最為缺乏,專業性并不強。課程專業性和實踐性結合不緊密,缺乏一定的職業性教育,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學生已覺悟到提升職業性素養十分必要,很多企業招聘時開始傾向于職業要求,而非只是職務能力方面的要求。對此,建議校方和學生都要適時完善課程設置,增加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彈性。
第十四題:您在工作中是否有運用平時所學的專業知識。選擇“有”和“基本有”的共占86%,“很少”占14%。畢業生在校學習課程基本看到運用,只有少數不對口就業學生運用較少。
第十五題:您在工作中覺得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
調查數據中,各選項能力都有所涉及,文書撰寫、會務工作、人際關系、外語能力與電腦技能、接待處理來訪來信工作等能力均需要加強,其數據更傾向于表明其對下一屆畢業生的指導建議。
3、就業形勢方面。
第四題:您認為文秘專業現在的就業形勢如何。
調查顯示,參與問卷調查者100%選擇“a形勢嚴峻,就業難”,其他三項均無一人選擇??梢娫诋厴I生看來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在與畢業生交流中發現,即使大多數學生已經穩定就業,他們仍堅持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據此現象表明,學校對應屆畢業生進行職前教育十分必要。
4、就業觀。
第八題:您的基本就業觀是什么。
結果顯示,50%以上選擇“a注重專業對口”,目前希望先從事本專業工作;21%選“b發揮個人特長”和“c工資高”,看重工作興趣,在“d先就業再擇業”和“e先擇業再就業”問題上,學生觀點基本持平,其想法各異。
第九題:您在求職與擇業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選項包括a所在城市、b專業對口、c工資與福利待遇、d工作與興趣相投、e企業規模與知名度、f個人發展前景和g家庭期望。其中選擇結果有abc、cd、acdf、acf、bcdf等十種答案,其中選擇了c項的占99%,對工資與福利方面期望較多,選擇a和f的比例也在67%以上,其他比例較均衡,畢業生普遍在多項考慮因素下選擇就業。
第十一題:作為一名文秘人員,您愿意到哪里工作。
畢業生大多都愿意到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其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選擇較少,只有一人選擇自主創業。調查表明,畢業生就業現實狀況與其意愿差距較大,80%以上都在中小型企業任職,其中民營企業居多,極少數選擇深造和自主就業。
第十二題:您會選擇到哪些地區發展。
畢業生選擇一線大城市有11人,意愿到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工作,選擇在學校所在城市就業的有70人,選擇在出生所在城市的有18人,選擇到農村基層只有1人。
5、就業途徑。
第十七題:您是通過何種途徑找到這份工作的。
選擇“a人才市場招聘”和“b網上招聘”的高達占90%,選擇“熟人介紹“和寄發自薦材料”的占3%,其中自主創業只有1人,其余的選擇其他選項??梢姰厴I生就業途徑單一,其中自主應聘占較大比例,只有少數選擇通過實習或熟人介紹就業。對比,高校應堅持適時拓寬就業渠道,加強招畢業生應聘指導工作,構建并不斷完善信息發布平臺。
6、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第十八題:您對自己的職業是否有規劃。
調查結果中,23%學生表示“有且十分明確”,69%的學生“有但不太明確”,8%的學生稱“沒有”。
雖然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有所規劃,但并不是十分明確,畢業生對職業規劃認識不夠深刻全面,需要學校加強指導與教育。
及應聘技巧、用人單位信用、求職心理輔導、職業規劃輔導和專業出路,選擇自主就業的學生關注政策法規介紹和自主創業扶持方面的信息。
7、簡答部分。
題目涉及文秘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內容以及對下一屆畢業生就業與擇業方面的建議,畢業生對此問題的回答形樣各異。
總結來看,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與期望有三個方面:
(1)在校期間珍惜校園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扎實本專業課程學習,并加強練習提高專業操作技能。
(2)積極參與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提高自己的社交與實踐能力。
(3)堅持外語學習,并不斷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
(4)就業與擇業一定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不可眼高手低,也不可盲目求職,一定要認真領會學校和老師們的教育和指導,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良好的規劃,并不斷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是受諸多因素綜合影響,我們根據數據分析和調查過程中與各方面(用人單位,就業指導老師,應屆畢業生)的交流,總結畢業生就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突出問題:
1、畢業生對就業形勢認識不足,存在盲目心理,不主動搜集就業信息或就業觀念陳舊,工作積極性普遍不高,主動性差,對自己的前途缺乏合理規劃,坐失機遇。
2、畢業生自身專業素質不高,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就業信息缺乏,面試技巧有待提高。
3、學校方面在課程方面注重系統性、理論性,課程設置陳舊,缺乏實踐性和技能性,有關職業性教育觀念有待更新。
綜合本次對文秘專業就業情況及對各高校畢業生各方面素質的深入考察,通過對調查反饋的材料的綜合與分析,我們有以下的認識和建議:
1、高校方面:
(1)健全、完善秘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優化課程內容,聘請在職的有經驗的秘書作實訓指導師,加強案例教學,與時俱進,根據市場的需要合理調整課程體系,向秘書專業學生傳授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
(2)作好畢業生的擇業就業指導工作,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擴大就業空間,多途徑、多渠道、多層次為學生增加就業機會,向社會輸送合格的秘書人才。組織尚未簽約的同學召開座談會,進一步了解就業情況,當好畢業生的就業參謀,建立完善就業指導咨詢中心,了解和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正確引導,幫助他們走出誤區。
(3)培養中文功底、秘書技能、經濟業務、外語水平“四合一”復合型專業的通才,加強對英語及計算機教學,尤其是英語口語、英語寫作和辦公自動化。
(4)完善文秘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多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有的放矢,精心設計一系列職業認識,業務實習等實踐活動。
2、學生方面:
(1)增強信心,提高思想認識水平。要樹立“是金子就會發光”信念,不斷充實自我,歷練自己,伺機而動。
(2)努力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各方面能力。關注時政要聞,提升思想理論水平和政治修養,培養謀略和輔助參與決策意識;培養興趣特長,擴大交往范圍,增強處事能力;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增強溝通表達能力,為就業增加砝碼;注重自身形象氣質,提高親和力。
(3)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科學的求職觀和價值觀。認清形勢,穩定心態,先就業再擇業,考慮到西部去,到基層去;繼續深造,考研提升自身的含金量;自力更生,依靠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開拓自主創業之路。
高校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中的寶貴資源,其就業問題十分重要。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我拓寬了視野,啟發了思維,收獲了思路。同時,我也深刻地了解了我們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問題,通過努力改進仍可以描繪出就業發展的美好藍圖。就此調查,以報告形式總結分析,希望可以給予下屆畢業生以及文秘專業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建議措施,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支持性推動高校專業課程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積極就業。
。
調查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發展,城市管理需要越來越規范化的管理。曾經街旁隨處可見的小攤小販在城市的規范化管理下正在減少,但是街頭的小攤小販形式的商業并沒有消失。而是演變發展成了繁華于夜晚的、在固定區域內的夜市地攤,并成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對夜市地攤的存在與發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為市民生活帶來便捷,另一方面它對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監管也帶來了難題。在這樣矛盾背景下,我們覺得要必要對夜市地攤進行調查研究,以發掘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及其文化意義。
意義和價值:
夜市地攤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夜市地攤文化是現行市民生活催生出來的文化,并日漸演繹為流行文化的一種,我們需要去尋根探討地攤文化的催生與發展以及對于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并對夜市及夜市文化進行深度挖掘與開發,本次調查研究就是對荊門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體目標:
1荊門市夜市地攤的發展歷程,探求得以發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攤何時興起,由于什么興起,何時達到現有規模。)。
2荊門市(中天街)夜市地攤的規模、以及商品種類。
(攤位的數量,商品的價值,商品的類型,商品的質量。)。
3夜市地攤攤主人群的構成情況以及顧客來源。
(攤主的職業、收入情況、出攤目的,顧客的收入層次、年齡層次)。
4夜市地攤的經營情況。
(商品平均利潤,攤主盈利狀況)。
5夜市地攤的社會文化意義。(針對不同人群如消費者、攤主、周邊商鋪等)。
(攤主、消費者、周邊商鋪、工商管理者)。
6工商管理人員對地攤的看法。
(管理上的態度、相關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通過訪談。
了解攤主職業,經濟狀況,出攤目的。
了解周圍居民、商鋪對于地攤看法。
了解顧客的收入層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員、工商管理人員對夜市地攤看法。
2通過查找文獻。
3通過觀察。
觀察夜市地攤的數量、商品種類、人流量及顧客年齡構成。
研究過程:
1擬定工作計劃、準備相應工具,擬定訪談內容。
2實地訪談,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調查。
研究條件及可能遇到的問題:
有時間與攤主進行溝通,但是可能在訪談中獲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攤主不會配合訪談。
解決辦法:提前準備好問題,并盡可能多訪問一些攤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間做買賣的市場,可能販售雜貨、衣服、食品、電器零件、游戲等幾乎任何東西。
夜市最早出現于盛唐,宋代商業的繁榮超過了前代,南方的商業尤為發達。那時商業都市很多,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后,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臨安人口多達百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還有各種小販、貨郎叫賣,更增添了城市的熱鬧氣氛。夜市常是熱帶、亞熱帶國家的重要觀光景點,在中國大陸許多地方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種類有如下幾種:
商圈夜市:
多為既有商圈延長營業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會吸引攤販會在路邊開張營業。好處是有助于當地的商業發展。在都會區由于商業興盛、空地尋覓不易,夜市常是商圈夜市。
觀光夜市:
若商圈夜市經過政府設計規劃,并配合當地特色吸引游客,即稱為觀光夜市。有些觀光夜市經營方式與商圈夜市無異,加強整潔及美化;同時也部分興建集合式商場,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可改善商圈夜市臟亂現象(例:武漢:戶部巷)。
流動夜市:
多為在市區空地或市郊營業,平時可能作為停車場,在特定時間營業;商家全為攤販形態,傍晚時到達場地,午夜過后全部撒除。此類型夜市好處是便于清掃及停車,及新鮮感較大(每次攤販不盡相同),缺點是可能影響臨近住家安寧。
(參考于百度百科“夜市”詞條)。
二、荊門市中天街夜市。
荊門市中天街夜市屬于商圈夜市,是以中天街商業步行街的基礎上發展的起來的,其產生與中天街形成大致同時。為對荊門市中天街夜市進行深入了解,我研究小組分三次對中天街夜市進行集中調查,并在平時進行相關調查。調查對象有夜市商品及地攤主、過往顧客、周邊商家、城市管理人員等。
調查時間為年10月1日到2019年12月1日,我調查小組分別于2019年10月11日星期1,2019年10月16日星期6,2019年11月4日星期4,前往中天街進行集中調查,得出結果如下:
1、關于中天街夜市的規模及商品。
中天街夜市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為中天街主干道,即建設銀行至大同服飾段。一部分為連接中天街的金蝦路、中域街部分路段。金蝦路部分主要經營各種服飾,中域街部分主要經營小吃。此范圍內經營商品單一,且較少受城市管理人員的管理,多為商鋪經營者的拓展經營,流動性較小。我們這里主要探討中天街主干道部分夜市。
一般情況下晚7點左右中天街道路兩旁開始聚集夜市攤主,開始占攤位,夜市開始時間隨天氣變化和城管人員離開時間而變化8點左右開始正式營業。其時間與城市管理人員的工作時間相關,城市管理人員下班時間即開始營業時間。城市管理人員延長工作時間時,開市時間也相應延遲,散場時間大約為晚10左右。
在規模上,夜市范圍覆蓋整個中天街步行街主干道。三次集中調查的結果顯示,夜市攤位數量在180—240個左右,工作日與雙休日無明顯數量增減,冬季夏季規模差異也不大,即已形成較穩定的市場規模。商品種類大致可分為共12類,包括飾品、衣物、鞋襪、電子產品、化妝品、鮮花盆景、家具用品、水果、小吃、皮包皮具、小吃、玩具。商品范圍涉及吃、穿、用、裝飾等方面。其中衣物所占比例最大為32.63%,其次為飾品占25.79%,較多的還有鞋襪占17.37%,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較小。
表1:商品種類分布情況。
商品種類。
衣物。
飾品。
鞋襪。
其他。
數量(攤)。
62。
49。
33。
46。
所占比例。
32.63%。
25.79%。
17.37%。
24.21%。
夜市商品價值均不高,每個攤位商品總值在千元以內,價格在1元到100元之間,質量參差不齊。最受消費者關注的是電子產品和化妝品的質量問題。其他商品質量較容易觀察得出,消費者表示自己能分辨,以及商品本身價值就不高,也不會很在意質量。
關于商品的來源,多種多樣。我們隨機對攤主進行抽樣調查,共調查訪問了30名攤主。通過統計分類得出:商品來源地主要有荊門本地批發市場、武漢襄樊等鄰近地區的批發市場、廣州義烏等沿海地區批發市場、本市商鋪專柜的商品及淘寶網等網上訂貨,還有攤主從外地零散帶來的商品(這部分攤主主要為大學生,我們在關于攤主的調查中再著重研究)。商品來源于荊門本地批發市場及武漢襄樊等鄰近地區的批發市場的攤主主要為專門從事個體經驗的攤主及小部分業余從事夜市“練攤”的攤主,商品來源于廣州義烏等沿海地區的則均為專門從事的夜市和個體經營的攤主。
2、關于中天街夜市攤主。
人群組成。
在隨機抽樣中,共發現攤主人員組成主要有以下幾種人群:個體店主、企業單位員工、零工、自由職業者、大學生、家庭主婦及老人、專門從事地攤的攤主。其中企業單位員工及自由職業者所在比例最大,均占23.3%、其次為大學生占11.2%。值得關注的是專門從事夜市和地攤經營的攤主所占比例較小,僅16。67%。
表2:攤主職業分布情況。
職業。
企業單位員工。
零工、自由職業者。
大學生。
專業攤主。
個體店主。
主婦及老人。
人數。
7
7
4
5
4
3
所占比例。
23.33%。
23.33%。
13.34%。
16.67%。
13.33%。
10%。
由此看來,中天街夜市經營在專門從事夜市和地攤經營攤主較少情況下,仍能在較長時期保持相當規模,表明其在市民生活中的影響不僅僅在于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而是上升至市民生活文化層次。廣大普通市民不僅是夜市的消費者更是夜市的經營主體,這點在其他地方仍是少見的。
經營者的年齡分布上以青年為主,年齡跨度從18到70歲。18~25歲占50%,26~35歲占26。67%,36~45歲占10%,其余為46歲以上。其中60歲以上有3人。另外經營者性別比例上,女性經營者較男性經營者多。
表3:攤主年齡分布情況。
年齡段。
46歲以上。
人數。
15。
8
3
4
所占比例。
50%。
26.67%。
10%。
13.33%。
在經營者人群構成上,單獨經營的約占四分之一,和朋友同學合伙經營的約占四分之一,家庭經營所占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在家庭經營中各種家庭成員均有參與,有合作經營一個攤位的,也有鄰近經營多個攤位。另外長期經營者占70%以上,其余為偶爾或周末進行經營,有5%的經營者表示是第一次來。
夜市經營者的收入情況也有較大差別,主要以中低收入者和無收入者為主,同時又有公司白領及經濟相對富裕的主婦。
夜市經營者受教育程度上,約四分之一受過高等教育,其他經營者受教育程度多在中學層次。
在諸多攤主中,大學生攤主往往容易被關注,首先是他們年輕甚至稚嫩的面孔,其次是他們的商品獨特而新奇,往往獨此一家。在一定程度上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為夜市增加了可看性。是整個夜市文化中新文化注入的源頭之一。
出攤目的。
出攤目的主要和經營者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關,但在同一收入層次也有不同的出攤目,這一點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和大學生及應屆未就業畢業生中表現較突出。
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專門從事夜市地攤經營的經營者,目的即掙錢養家;零工、企業單位員工、家庭主婦及老人中,出攤目的包括打發時間、補貼家用及自我事業追求;自由職業者及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出攤目的包括鍛煉自身能力及補貼生活費;個體店主及專柜經營者,出攤目的在于推銷店中商品,了解市場需求。
在白領等中高收入者,出攤目的在于緩解、釋放壓力,或幫助朋友家人經營,同時補貼家用。將此作為一種娛樂休閑的方式。
3、關于中天街夜市顧客。
在對于顧客的調查中,我們同樣采取隨機抽樣訪問及觀察方式,訪談內容包括到中天街夜市的頻率、是否購買商品及對夜市的看法,觀察內容包括顧客人群組成及收入情況。
在受訪人群中,表示第一次來的占3.8%,表示是到中天街商場購物路過的占17%,表示偶爾來的占47.3%,,表示經常來的占31.9%。40.3%的受訪者表示只是來逛逛,看到喜歡或必要的就會買,僅14.5%表示是來買東西的,其余有路過人群及周圍居民。
在人群組成方面,以青年人為主,以情侶居多,其次為家人一同出行,極少人為單獨出行。收入層次上也有較大差別。
一個明顯的特征即在于看的人遠遠大于購買的人,真正購買的以中低收入者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天街夜市仍能保持較興盛的發展,表明夜市的發展不僅僅在于發展夜間小商業,而是提升至市民文化生活層次。即豐富了市民飯后散步消遣的去處,延長了城市的夜間商業活動。
4、關于工商管理及城市管理。
在進行社會實踐調查中,我們發現工商管理在夜市中基本處于盲區,未發現有任何工商管理人員出現,并進行管理。而在夜市管理中主要是城市管理人員(以下簡稱:城管)在進行相關工作,工作方式為勸阻經營者不要再道路兩旁擺設攤點,如發現經勸阻無效則進行驅趕和沒收經營工具,處罰的相關依據為城市市容管理的相關條例。
在調查者所觀察情況中,經營者和城管之間沒有發生沖突,相處較為和諧。只要經營者不在經勸阻后仍堅持占道經營,城管即不會進行處罰和驅趕。在城管下班之后,攤主即可開始經營,時間一般在晚8點到9點間。
三、結論。
在對荊門市中天街夜市地攤規模及商品、攤主、顧客還有工商管理與城市管理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了多方面、多類型、多層次的情況,本調查著重于揭示夜市地攤的文化意義,對此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荊門市中天街夜市地攤的規模較大、商品種類豐富涉及面廣,已形成穩定的市場,成為荊門市經濟文化活動中長期穩定存在的一部分,其發展與荊門市中型城市與發展速度密切相關,城市發展、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其商品來源廣泛,反映了夜市地攤在地區間經濟文化交流也發揮著一定作用。這些都表明中天街夜市地攤已然成為荊門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荊門市中天街夜市地攤經營者身份職業多樣、年齡跨度大,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都有參與,不是單一的小范圍的經濟活動,市民參與度較高。同時呈現出兩個明顯特點:
第一,非專門從事夜市地攤經營的普通市民是主體,經營者流動性較大,經常有新的攤主進入,夜市有較強的生命力與自我更新能力。廣大市民不僅是夜市的參與者,更是直接構成的組織者,足見夜市在普通市民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正是因為這種非專業的經營,使得盈利的意味有所淡化,文化休閑的意味增強。
第二,年輕人是主體,女性經營者多。年輕人代表著青春活力,女性代表著審美與細膩,經營者主體的突顯,使得中天街夜市也具有了這樣的特點,融入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和審美情趣,文化欣賞的層次得到提高。
此外,經營目的的多樣性使得中天街夜市地攤衍生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大學生將夜市作為自我鍛煉的平臺,工薪白領階層將夜市作為釋放壓力的地方,個體店主將夜市作為市場行情的風向標——這一系列的內涵都遠遠超越了夜市本身的盈利意義,使得夜市地攤愈發具有吸引力,我們不得不說這是文化的力量。
3、中天街夜市地攤的存在和繁榮離不開顧客的支持與推動。在對顧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夜市中看的人多買的人少、人們多結伴而行、實際購買者以中下收入者為主體等幾個特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天街夜市地攤對于市民生活,文化觀賞意義大于購買消費意義,即便購買的人數較少遠遠小于逛街觀賞的人數,但是中天街夜市已然繁榮的發展起來了,足見其生命力。這樣的生命力,除了盈利的推動更多的恐怕是文化的推動,大家在這場夜市中各取所需,盈利和購買只是很小一部分。整個夜市是各個階層共同參與的,而實際購買者卻以中下收入者為主體,這樣似乎構成了一種不平衡。其實不然,正是這種主體間的差距形成了文化的流向和傳播,不同的人群都在向其他群體展示著自己的文化,這種展示和傳播是以商品為媒介的,以審美和生活理念為主要內容的,在顧客觀賞和購買商品的同時,商品上體現的審美和生活理念隨即向顧客傳遞。
4、對于工商管理與城市管理方面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關部門早已意識到中天街夜市存在及影響,但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干預,僅僅保持在維護市容的層次上對夜市地攤進行限制??梢?,中天街夜市暴露出來的問題沒有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也說明了中天街夜市的發展繁榮是良性的。不可否認的管理缺陷,也會帶來一定的社會問題,這一點就要求廣大攤主為了中天街夜市的繁榮發展自律,管理部門積極尋求更優的管理方式。
總的來說,本次調查研究使我們較全面的了解了中天街夜市發展狀況,在此基礎上詳細的探討了中天街夜市得以發展繁榮的原因。中天街夜市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已然成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對市民生活有著較大的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體現在經濟和文化上,我們著重揭示其文化影響力。中天街夜市展現出了更多的時尚和活力,在時尚傳遞的主線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內涵,讓更多的人在夜市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化享受。這些都使中天街夜市文化更加熠熠奪目區別于以外的夜市地攤文化,從而達到了“小夜市,大文化”的繁榮場面,成為荊門城市生活中一道獨特的耐品的文化風景線。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602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