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為各行各業提供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參考。請大家仔細閱讀以下調研報告,其中包含了從調研設計到調研結果的全過程,相信可以對大家的調研工作有所啟示。
9月我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里,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于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F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栆園村位于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為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為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于工作扎實到位,加之得益于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參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群眾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群眾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為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群眾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于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于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群眾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群眾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于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于眾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著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于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愿呆在城市要飯,也不愿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后,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于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于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群眾積極性。
(一)、群眾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群眾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為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群眾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群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群眾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范帶頭人,群眾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后,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群眾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群眾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么我們就要對癥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根據棗園村的實際情況,從構建和諧新農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經濟水平的大局出發,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發展戰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
(一)、抓好產業發展,以核桃為核心,帶動林果業的全面發展。
1、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抓住核桃發展的第三次機遇,也是最后一次機遇,切實加強棗園村核桃產業在全縣核桃產業中的比重,我們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統一思想,提高班子認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大好時機,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認識到發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核桃發展定位為村委會考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核桃發展做為我們村今后發展的主導產業;2、大力扶持核桃產業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發展潛力。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民代表去我縣棣花、商鎮學習參觀通過核桃產業致富起來的家庭,讓他們切切實實體會到核桃是個“金蛋蛋”,是群眾致富的好幫手,是我們村今后發展的好產業;3、加大政策引導,激發群眾的積極性。為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我們制訂了優惠政策:對核桃建園示范戶以及核桃產量大戶進行獎勵,并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對資金確實有困難,貸款信譽良好的群眾優先安排小額貸款資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加強管理知識培訓。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品種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堅果品質,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適時進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縣在全國核桃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我們村的核桃產業,使核桃發展規?;?、經營管理科學化、堅果銷售商品化,將我們村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8到10年時間,發展成為全縣知名的核桃產業基地。
2、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布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戶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才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為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為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凈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最終實現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效益明顯,徹底改變過去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一業獨撐的局面。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危房排險,災后重建工程。我們村有一部分群眾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隨時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應及時對這些危房進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的雨季過后,我們就及時的對全村的危房戶進行了排查,發現有方相啟、吳有發和郭丙丁等幾戶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隱患,我們通過政府資助和本人籌集一部分資金,對這些危房進行了重建。
2、對棗園村村民小組的入組道路逐步進行維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資金問題我們村的入組道路一直沒有統一硬化,村民隨便在房前屋后堆積家畜糞便、亂倒垃圾、存放柴火,顯得比較凌亂;道路兩邊也沒有種植樹木,進行綠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濘的路上,走進院落,都會留下兩排帶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凈整潔的院落略顯凌亂。因此,我們對入組的道路準備進行硬化整治,以改變臟亂差現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難的局面。
3、建設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來村里沒有文化設施方面的投入建設,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F有陜西省“農家書屋”協會捐贈圖書xx多冊,有條件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規定每個月1號、10號、20號可以前來借書,對借書群眾進行登記。在借書時,多勸導村民借科普方面的書籍,借此機會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讓村民從書中學到致富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變以往陳舊的思想,讓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夠積極的執行政府的正確引導。
(三)、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好“推動科學發展,黨員爭當創業先鋒”,深化黨員承諾制度,全面推進“黨員中心戶”制度,加強干部帶動群眾發展生產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我們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養豬大戶,家中有豬72頭,其中老母豬20頭,每年每頭老母豬可下豬崽10只,每個老母豬每年可下兩次豬崽,每個豬崽最少可賣200元,僅豬崽一項每年就可毛收入8萬元,除去養豬的花費,加上每年出欄的大豬,能夠純收入8萬元。通過這樣的帶領,極大的帶動了我村的養豬產業,使我村現在形成了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
實施陽光村務,廣泛匯集民意。在村“兩委”中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落實村民民主監督,建立和完善村組理財制度,提高村調委會業務水平,及時規范的公開村務、黨務、財務、事務。下村到戶多了解民情民意,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主動“下訪”,將職權范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內組內。大力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村班子的陳舊思想,積極接受新事物,大膽創新。
總之,要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模范先鋒帶頭建設,把棗園村建設成為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相信棗園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農村,積極與村民和村黨員干部溝通,積極為村兩委諫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的大學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群眾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群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
當今社會城市化發展成為主旋律,城市規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城市的運轉在很大程度是完全依賴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煤炭、天然氣、水等能源的日益減少支持著我們城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生活大多以生活辦公中的能源消耗為主而辦公能源消耗占主要部分,辦公室節能成為節約能源的一大戰場。
一、現在的辦公室場所不但建筑面積宏大而且中央空調、裝飾燈具成為必備設備。一到晚上或是重大節假日,燈火通明煞是好看,殊不知需要耗費多少電能?我認為要在辦公樓或著說辦公室中做到節能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各級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文件或政策支持,對辦公場所的內裝外裝飾用燈具和空調及耗電設備的大小作出明確規定,并對超標配備的給予罰款或其他處罰。對于執行相關標準的辦公場所給予獎勵。
2、提倡辦公場所的建筑材料必須用節能環保材料,對于用節能環保材料的給予資金獎勵或稅收方面的減免。
3、可以探索對整個辦公樓或商場等大型樓群實行用電總量控制,以月或季度為單位計算總量。
4、延伸到其他行業也是這樣例如企業也要在政策和法。
律層面作出明確規定,對采用新技術環保技術和節能技術的企業給予法律政策上的支持?,F在環保系統執行的以獎代補等政策就非常好,建議將這一政策擴大行業支持。使之成為覆蓋全行業的鼓勵使用情節能源和節能技術的好辦法。
二、水資源缺乏正成為困擾人們的一大難題,現在辦公場所或大型商貿水資源浪費現象也很嚴重?,F在對這一現象的治理從各方面都缺乏相應的措施。
1、我認為對這種公共場所應該實行水量的總量控制,每月或每季度不能超過多少立方。
2、對公共場所實行差額水價,征收比居民要高的水價。
合理的農村產業結構能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社會穩定、保證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源泉.為了貫徹實施“三個代表”,掀起學習“三個代表”的新高潮,省委和省委宣傳部組織了“雙百”活動.作為其中的一個小組,我們就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課題調查了新羅區、武平縣、長汀縣、連城縣、上杭縣及其下屬9個鄉鎮,包括新羅的紅坊,武平的中堡、中山,長汀的新橋,連城的`林坊、廟前、蓮峰,上杭的才溪、古田等,進行了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農戶的調查,對龍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調整方式、特點及存在的問題作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思考及相應的對策.
作者:徐維群劉吳陳琳吳盛漢李崧作者單位:刊名:龍巖師專學報英文刊名:journaloflongyanteacherscollege年,卷(期):200422(2)分類號:f32關鍵詞:農村產業結構農產品農民收入勞動力轉移。
關于“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情況的調研報告 近日,黟縣人大會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宏村鎮木坑竹海景區、金家嶺村,西遞鎮葉村,美溪鄉打鼓嶺景區和洪星鄉長春村長坑村民組等地,考察了解農業產業基地、龍頭企業發展和農旅結合的情況,同鄉村干部、縣鄉人大代表、農林部門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座談,認真分析“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產業結構基本情況
2.11萬畝,有林地面積95萬畝;生豬飼養量9.4萬頭,家禽36.8萬羽;農村經濟總收入28.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99元,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3135元,工資性收入2467元,各項惠農政策轉移性收入438元。
1、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我縣突出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依托蠶桑,茶葉、木竹、果蔬、生態養殖等特色資源優勢,建成了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主要有五里為中心的3000畝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為中心的2800畝有機茶基地,以黃姑為中心的l200畝的生態茶園基地;以碧東、葉村為中心的千畝高效桑園基地;以洪星為中心的47000畝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嶺、同川村的50000羽蛋雞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雞基地,柯村鄉皖南花豬和黃山黑雞保種養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種養植專業示范村,西遞鎮葉村、美溪鄉黃姑村、宏潭鄉宏潭村及碧陽鎮五里村榮獲省級特色專業示范村。
2、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發展,產業帶動能力有了明顯增強;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9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營銷收入達7.04億元;華盛集團和杉森木業兩家企業營銷收入超億元。龍頭企業中從事繭絲綢業的3家,從事食品加工業的6家,從事糧食加工業的1家,從事竹木制品生產的9家。五溪山茶廠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優良生態自然環境條件,投資建立有機茶園2800畝、有機茶轉換茶園2000畝,開發出“五溪山”牌生態有機茶省級知名品牌,茶農鮮葉價格大幅提高,實現企業增效、茶農增收的雙贏效果等;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不僅有效地帶動了我縣蠶桑、茶葉、糧食和木竹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產業的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發展,產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已在蠶桑、茶葉、木竹、蔬菜、養殖、土特產品等行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76家,其中蠶桑類14家、茶葉類15家、木竹類20家、果蔬類4家、畜牧類9家、糧食加工類3家、其他類11家,入社農戶約占全縣農戶的12%。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技術培訓,種子、苗木、肥料的統一采購,農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等方面提供服務,解決了廣大農民在單一經營生產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為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黟縣碧東漳溪蠶桑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
4、農旅結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閑觀光農業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前景喜人。開發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遞鴛鴦谷、美溪打鼓嶺、黃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農業生態觀光休閑為基礎的鄉村旅游景點,涌現了“竹海人家”、“五里農莊”、“秀里農莊”等一批鄉村旅游“農家樂”示范戶;宏村鎮星光村木坑組過半數農戶利用本地的“竹?!辟Y源開辦“農家樂”,從事住宿和餐飲等旅游服務,戶均年收入達十萬元以上。農旅結合還帶動了竹筍、茶葉、香榧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推動了黟縣民間徽菜技藝的提高和傳承,廣大農民在參與鄉村旅游服務中得到諸多實惠和效益。
5、“陽光工程”技能培訓,為農民工轉移就業搭建了新的平臺。國家實施陽光工程就是將“有轉移到二三產業和城鎮就業意愿的農民,由政府財政補貼,在輸出地開展轉移就業前的職業技能短期培訓”。近年來,共開展農村“陽光工程”培訓132場次,培訓新型農民4635人;開展農民就業技能培訓30場次,培訓農民工2438人;舉辦新春企業用工招聘會7場次,達成就業意向的1721人次;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在計生、戶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通過“陽光工程”技能培訓,大多數農民工都學到了一些專業技能和法律等相關知識,為外出務工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2015年全縣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縣務工的9380人,在本縣從事二三產業的27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2、以農產品為基礎的旅游商品開發和農家樂旅游服務管理滯后,與我縣旅游業發展水平不夠協調。
3、農業科技隊伍人員缺乏,服務職能弱化,不能滿足農村產業化快速發展的需求。
4、農村勞動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約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
三、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幾點建議
1、加快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和產品質量提升,依托結構調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資源條件,不斷增加投資力度,按照區域化布局、規?;l展、標準化生產的要求,加快蠶桑、茶葉、糧食、果蔬、木竹、養殖六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促進我縣農業產業規模和質量的大幅提升。鼓勵和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參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組織農產品質量有機認證,創建農產品知名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全縣農業產業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開發,促進農旅深度結合,支持農民創業促增收。借助“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申報成功的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高效農業,積極扶持一批“農家樂”旅游示范戶,規范旅游服務管理。充分利用我縣旅游市場優勢和豐富徽文化底蘊,加大旅游食品、紀念品等旅游商品的開發和生產,積極支持農民創辦旅游商品生產加工企業,延長旅游商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創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路徑,推動黟縣旅游經濟再上新臺階。
3、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發揮人才帶動效應,依靠科教興農促增收。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隊伍的建設,整合現有人才資源,及時解決農業科技人員短缺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積極支持農業科技人員開展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和科技創新,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增收。通過“陽光工程”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等項目的實施,幫助農村勞動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業技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農村勞動力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要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選擇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實效性,為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培養出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尚發展的新型農民。充分發揮農村高技術能人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鼓勵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
一、調查的立足點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然,文化、精神也必須建設在基本的經濟狀況前提上,國家政策如今偏向于農村的發展,也提出了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對此,我對于慶城縣西川農業經濟發展較好較快的幾個村(莊)進行了此方面的調查,希望我的調查可以給新農村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的歷史時期的重大任務。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是關鍵。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第一位。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繁榮農村經濟,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裝備水平,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加快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加速發展農村經濟,必須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業結構調整的認識比較模糊??梢?,我國國情和農民現有的文化素質對農村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產生嚴重制約。
為推進各示范點(村莊)下一步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增強發展后勁,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實現,現就加快各村莊整治示范點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經濟,簡單談一談我個人的理解。
我認為產業結構調整有其意義如下:
1、合理利用當地的資源;
2、促進各產業部門協調發展,合理布局;
3、調整產業結構,優先發展第三產業,能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6、調整產業結構,可以降低能耗物耗,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二、調查的樣本點
就此次調查的村主要分布在慶城縣北部鄉鎮,雖有不同但大的方向基本相同。
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快速轉型,加快了縣域經濟的發展。棚膜經濟改變生產結構唱響“新四季歌”。不論春夏秋冬,日光溫室生產的蔬菜,價格一路飆升走紅。通過推廣棚膜經濟,慶城縣農業生產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玄馬賈橋村、卅鋪鎮二十鋪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生產基地。鎮黨委采取黨員帶頭、能人帶動的辦法,引導農民種植反季節瓜菜,使農民的收入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附表1 2012年日光溫室經濟效益調查表
注:畝產量中不包括特色保健菜、花卉、育苗。
關于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情況
附表2 2012年早春塑料大棚生產效益典型戶
單位:棟、畝、公斤、元
認證。在這些加工企業的帶動下,高樓、白馬鋪等鄉鎮的種植戶,進行訂單生產,形成了“公司+基地+科技+農戶”的發展模式。
調查三:小蓖麻變成大產業。去年,蓖麻新品種引進示范項目由慶城縣科技局下達,縣種子管理站負責實施,示范點設在馬嶺鎮、玄馬鄉。示范地主要以川、原地為主。示范共涉及7個行政村的部分自然村,分別是馬嶺鎮寺溝門、下午旗、廟臺子、、路溝門村、李家塬、琵琶寨等。涉及700多農戶。示范種植面積2400畝,全部為全膜種植,品種有淄蓖5號、淄蓖8號和汾蓖10號。據田間測產,示范平均畝產289.59公斤,總產量69.5萬公斤。按照目前市場收購7.3元/公斤計算,畝產值達到2114.01元,總產值507.4萬元。種子、肥料、地膜、機耕費等每畝投資400元,畝純收益達到1714.01元,全縣2400畝的種植戶總增加收益411.36萬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土地適當集中,發展種養植業大戶,積極退耕還林(草)等。
三、調查的核心點
但縱觀慶城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產業的幾次革命性的變化,不難發現在國家提出產業結構調整以來,農民已經在政府的帶領下,利用科學的手段,發展適合本村的產業,改變產業鏈,逐步告別了原來只解決溫飽的簡單產業結構,開始出現利用科技的力量追求最適合,高效率,高利用率,大面積的新產業(如:大棚蔬菜,特色農業,大面積養殖業,經濟作物。),將以前只是簡單的分戶植作變為系統的,有目的性,針對性的植作,節省了勞動力,挺高了效率和經濟收益,已逐步走出了困惑,探索出了適宜自己發展壯大的產業路子。同時,各級政府在經濟上,技術上,政策上給予了大量幫助,也助推了產業結構變革、跨越性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已經有了喜人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的背后任然還存在諸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應該看到村民其實積極性并不是很高;村官中個別干部仍有著怠慢工作的情緒;外出打工者不關心本村的產業變化;新到基層大學生們雖有淵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貧乏;留守的農民大部分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有所作為,帶頭的村民人數少形成不了規模和氣候;老人們生活趨向于安逸對產業的調整基本不關心。這些潛在問題,有些已經顯現出來,有的一直為解決。歸納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食又種什么呢?只有3%的農民認為,種糧食可以致富,前提是要土地廣,資金雄,技術強,形成一定規模種植。
二是農民致富欲望減退了,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思想較為嚴重,極不適應時代要求。只有15%的農民對農業生產樹立了一定信心,還在一定程度上探索新領域、摸索新技術、收集新信息、尋找新項目,75%的農民對農業生產,特別是對種糧食生產表現為無可奈何,總認為不種糧油就沒有辦法,只有還是種起嗎?10%的農民干脆不種,舉家外出務工,其中40%的農民認為:只要政策不變,現在這樣,種點耍耍糧食夠自己吃飯就行了。只有10%左右的農民認為:農村、農業還有搞頭,還想將自己的糧食多點,存款多點。
三是農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質、勞動意識與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村產業化發展要求極度不適應。
四是干部農村工作方法與市場經濟要求和農村工作新情況、新形勢極度不適應。調查研究中發現:一些鄉鎮干部和農村干部整天忙于日雜事務,思農村發展規劃、想農村富裕措施、帶群眾走富裕路,促先進幫后進的點子不多,空間小。
五是少數鄉鎮主要領導干部對農業結構調整工作不像搞“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哪樣熱心。
六是農業結構調整與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實施農業綜合規劃沒有緊密地結合起來,部分鄉鎮農業結構調整仍表現為“就結構調結構”,沒有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區位資源、人文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前期農業規劃、區劃研究成果。
七是宣傳力度不夠,產業政策未鼓勵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調
整本身需要一定的投資,需要全體農民自覺參與,調查了解到,個別鄉鎮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農民群眾真正了解本鄉鎮結構調整規劃的不多,鄉鎮出臺了農業結構調整產業政策的更不多,即是出臺了產業政策也不具體,難于操作。
八是部分鄉鎮干部、農民對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缺乏系統性、長期性、艱巨性、多因素性認識,特別是個別主要領導注重當前“政績”“數字政績”,對短期內難于出成果的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畏難情緒大,其具體表現為:要么是農業結構調整深度不夠、廣度不及,被動性調整。要么是盲目地跟從,憑一時熱情地干,沒有系統工程意識、長期工程意識,持久戰意識,帶有嚴重的盲目性、跟從性。
九是農業結構調整中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內由于政府重視、部門扶持、政策傾斜、科技含金量高些外,面上農業結構調整科技含量都較低,主要受資金、信息、科技、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十是配套服務未跟上。相關的資金市場、人才市場勢,技術市場、信息服務等尚未開發,更談不上充分利用了。
四、調查的落腳點
它各業發展滯后,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勢在必行。
實踐證明,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實行結構調整,不僅是解決當前農產品銷售不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困難的客觀要求,更是提高我國的農業、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有效途徑。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是現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要著眼于農村經濟的大背景,統籌考慮整個農村的種植業結構、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及勞動力結構的調整。
一要以發展優質、高效產品為重點,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種植業結構調整要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效益優先的原則、農民自愿的原則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大力調減普通玉米的種植面積,擴大非普通玉米的種植面積,積極發展制種玉米、專用玉米、優質大豆和蔬菜等適銷對路作物,突破性地發展飼料作物,建立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要通過圍繞周邊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或流通企業,扶持和培育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建立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通過“訂單”,搞好龍頭企業與農戶的產品銜接,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進一步搞好區域布局,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要圍繞綠色食品作文章,優化作物品質結構。
極性很高。因此,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確立主導產品,廣泛發動,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充分發揮糧食優勢,盡快把畜牧業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要加快品種改良步伐,優化畜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品畜牧業。要大力開拓市場,積極培育發展中介組織,培育和壯大經濟人隊伍,力口快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最大限度地避免畜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保護農民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
三要以壯大搞強農副產品加工業為重點,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當農業完成數量擴張之后,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取決于工業,加工業上不去,糧食經濟搞不活,畜牧業也難有大的發展,農民增收和財政增強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因此,必須把農副產品加工業搞上去,使大量的農副產品徹底擺脫出賣原料的狀況,從根本上解決糧食效益低、畜牧業波動大等深層次矛盾,促進農民的產業升級,加速農村經濟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轉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要突出重點,在較大區域范圍內,合理布局,確立支柱產業,突出重點,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加快骨干加工項目建設,做到上一個項目,帶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要打破區域和所有制界限,積極推進資產重組,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多種形式的合資與合作,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鄉鎮企業要把農副產品加工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實行工農聯動,增強產業關聯度,形成以加工業拉動農業,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產業格局。
不大。要教育農民轉變“唯糧是農”的傳統觀念,積極發展畜牧業、多種經營和二、三產業,引導農民進入農村非農生產領域,拓寬增收渠道。要抓住國家對小城鎮建設高度重視、實行擴大內需方針和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利時機,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進程,努力把小城鎮建設成鄉鎮工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集中地,農副產品的集散地。開辟二、三產業發展空間,吸引更多的農民到小城鎮務工經商,拉動農業剩余勞動力就近轉移。要有計劃地加強農民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本領,為促進分工分業,盡快向非農產業轉移創造條件。要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和管理,做好信息反饋,引導農民有序地到域外務工經商。
五要以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為重點,調整優化所有制結構。個體私營經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潛力很大的增長點。要適應農村結構的調整,通過政策和扶持,鼓勵域外資本,利用農村耕地、荒山、荒地、水面等,發展種養專業戶,建立農牧業生產基地,參與農業產業化建設。引導個體工商戶加快資本周轉,向私營企業過渡。鼓勵有實力的私營業主,通過收購、兼并、承包、聯合經營等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產權改革,實現資本擴張和企業組織制度創新,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個體私營業主參與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和綜合市場的開發建設,為非公有經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構建和諧新農村,農村經濟發展是根本,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關鍵。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民增收的首要前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
和諧社會指的是一種全新的人類社會發展模式,這種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對產業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和諧社會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基礎上,從和諧社會的角度分析了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進而以產業結構對勞動力要素結構的影響為實證分析,說明如何以和諧社會為目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作者:魏海燕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44刊名:甘肅農業英文刊名:ganshunongye年,卷(期):“”(10)分類號:f2關鍵詞:和諧社會產業結構調整。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快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廣生、許謙迎帶領調查組,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對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察看現嘗走訪龍頭企業和農戶等方式,調查了除中區之外的11個縣市區,34個鄉鎮,27家龍頭企業,并走訪了50多戶農民?,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黨抓經濟,重點抓調整”的總體思路,圍繞市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提出的調整建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明確主攻方向,把握關鍵環節,狠抓措施落實,全市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勞務經濟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穩步發展,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14.8億元,同比增長11.2%;農林牧漁增加值54.8億元,同比增長4.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長20.7%。綜合分析,全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六個方面的成效。
(一)宣傳發動廣泛,形成了良好的調整氛圍。
農民是結構調整的`主體。各級把能否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作為調整成敗的關鍵,堅持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入手,采取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層層召開會議部署發動,外出參觀學習開闊思路,致富典型現身說法,算帳對比引導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意義、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激發廣大農民調整的積極性。鄒城、泗水、嘉祥召開10萬多人參加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動員大會,任城、魚臺、汶上、梁山組織由農業專家和致富典型參加的農業結構調整巡回報告團進村入戶宣講。初步統計,全市組織外出參觀考察3萬余人次,舉辦專題報告會1200多場次,發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萬余冊。通過宣傳,廣大農民轉變了思維方式,增強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加深了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認識,增收致富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端正了調整的態度,逐步實現了“要我調”向“我要調”的轉變。
(二)規劃目標明確,把握住了調整方向。
各地按照全市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地資源、區位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發揮比較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制訂了符合當地實際的三年調整目標和規劃布局。全市計劃用三年時間拉長做強五大產業鏈: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247萬畝,優質專用玉米154萬畝;大陸瓜菜260萬畝,大蒜105萬畝,反季節精細瓜菜76萬畝;勞務輸出60萬人,勞務收入30億元;新發展速生豐產林92萬畝,種苗花卉40萬畝,經濟林35萬畝;畜牧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名優水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三年調整規劃。任城區“擴大苗木面積,擴大以瓜菜、甜葉菊為主的經濟作物面積,擴大以長溝葡萄為主的經濟林面積,擴大以優質生豬為主的畜禽養殖規模,擴大沿湖水產養殖面積,提高糧食作物品質和產量”;兗州市“發展三林一帶,構筑三大示范區”;泗水縣“南北山區抓林果,泗河兩岸抓瓜菜,全縣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勞務,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縣“種植抓優質高效,水產抓名優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勞務抓協調服務,畜禽抓規模帶動”;金鄉縣“加快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形成獨具特色的大蒜經濟”;汶上縣“抓亮點、重點突破,點帶面、整體推進,建設綠色大縣”;梁山縣“突破三大片,兩區加一灘,間作為主線,增效為重點”。
一、塔城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塔城地區位于祖國西北部,總面積十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宜耕種土地約1200萬畝,已耕種約600萬畝,并有9000萬畝天然牧場.農牧業生產基礎條件好,連年獲得豐收.全地區農村經濟正朝著工業化的`方向發展,農村產業已在向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邁進.
作者:居中元沈曉紅作者單位:中共塔城地委黨??簩嵤虑笫怯⑽目簊eektruthfromfacts年,卷(期):“”(3)分類號:f2關鍵詞:。
為了適應學校的教學計劃,本人作周莊鎮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涉及周莊鎮的自然環境、農業產業結構及其調整。
一、自然環境。
周莊鎮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并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占55%,屬丘陵地區。有凈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余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系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復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后,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說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饑餓中掙扎。
建國后,生產關系發生了巨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20__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并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并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戶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群眾發展養殖并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群眾的積極性并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戶,并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家具制作、包工建筑、運輸、收購、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于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后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雇用職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占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后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后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20__年10月建成并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閑置荒廢的需要。
據20__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余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里,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余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余戶,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四、對結果的分析。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于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巨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于一個良好的有戰斗力的干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于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廣大群眾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由于本地區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群眾有某些意識上的局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五、體會。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范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并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為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么這將不成為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靶滤悸贰蔽易匀皇菦]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范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么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眾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布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布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著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并舉的農村工業化。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
根據鎮人大主席團2016年工作要點和主席團會議的安排2016年6月1日早,在鎮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帶領下,對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辣椒生產。
2016年全鎮共種植辣椒20000畝,品種主要以“長虹”、“足法”、“甜雜一號”等品種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結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結束。
2、萬壽菊生產。
××鎮在2016年共種植萬壽菊9000余畝。技術人員在各村委會負責好技術指導,按規格移栽,已結束。
3、南瓜生產。
古城村委會根據自身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等有利條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2016年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尋找新的突破口,找準市場,由村委會租地200畝,發展南瓜新型產業。5月20日移栽結束。
4、淺水藕生產。
淺水藕生產2016年的生產分別在淑足、海晏2個村委會,種植面積為200畝,3月25日種植結束。
5、水稻拋擺秧生產。
2016年分別在大堵、長橋、大同、捏龍4個村委會完成水稻拋擺秧5000余畝,在4月29日日移栽結束。此項技術能使每畝水稻比常規育苗增產30至100公斤。
1、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使部分農民得到一定得實惠,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所增強。糯白村委會的山外村民小組,前幾年在甜椒產業結構調整中,有的農戶種植甜椒的畝產值超過了烤煙,極大地增強了農戶種植甜椒的積極性。今年群眾自發種植“甜雜一號”品種400余畝,在市場中尋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獲季節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購。
2、村委會干部的思想觀念有了轉變,有的干部對闖市場充滿了自信心。特別是古城村委會干部,根據村委會土地少的現實情況,努力發展高效農業,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畝種植南瓜,自發地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3、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戶××。這兩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下,集中力量發展辣椒產業,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張友清在長橋村委會建廠,到我鎮發展辣椒產業;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積極到××簽訂2000畝辣椒合同。
三、
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
1、群眾的整體素質弱,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弱,對市場認識不足,對政府依賴心較強。我鎮經濟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部分群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緩慢,滿足于傳統的小農經濟,缺乏大市場意識,對于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持懷疑、觀望態度,就是在村組干部的勸導下,種植萬壽菊、青刀豆等產業,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吃虧;還有的農戶,今年種植辣椒得到實惠,如果明年種植辣椒吃虧,就對辣椒產業持否定態度,接受不了市場變化,害怕失敗,沒有闖市場的意念;再者,在哪一個村委會發展新興產業時,農戶最希望的就是種子錢免費,機耕費用由政府部門埋單,對政府的依賴心理較強,種出來的東西希望政府負責收購并付貨款。
2、群眾的短期盲目性種植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煙市場較好,使栽煙戶得到了實惠,今年絕大多數種植戶種植烤煙的面積比往年多了許多,而對于其他種植產品態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視了市場的變化,不遵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生產。這期間使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5會自發地把產品拿到市場上出賣。還有的老板,惡意拖欠群眾的貨款,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4、農田水利設施不健全。特別是蔬菜產業,對水的需求很高,在種植的時候缺水,水庫的水又不下來,沒水澆灌,雨水多時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生產技術落后。土地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藝發展的趨勢,而現在各家各戶在各自的承包田內,各種各的,不能進行產業布局,沒有形成產品競爭力。農戶的觀念依然是傳統農業觀念,生產技術上也還習慣傳統的耕作方法,如拋擺秧推廣了十多年了,今年政府部門沒有補助,有的農戶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傳統技術。發生病蟲害了,沒有群防群治的觀念,也沒有綜合防治的觀念,你打你的農藥,我施我的化肥,最終造成土地越來越瘦,病蟲越來越難防治,生產承辦提高了,但產品的品質、產量卻沒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圍繞現代農業生產,逐步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尋找產業發展突破點。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約化、操作機械化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積極引導農戶組成生產合作組織來發展產業,推廣新科技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量爭取資金支持,可以發展田間地窖,同時和水庫部門聯系,協調解決生產用水問題。
3、爭取各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大力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水平,加強農民對市場的認知。
5/5。
東城鎮位于望城區北端,南鄰銅官窯,北抵湘陰,西臨湘水,全鎮呈半丘陵區半垸區(蘇蓼垸)分布,是八百里洞庭的邊緣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距市區只有22公里,現轄7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5593戶,總人口1962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1360元,有水田1490公頃,旱土260公頃,林地1551公頃,水面面積1733.33公頃。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緊緊圍繞東城鎮發展的長遠目標,努力提升東城農業整體水平,致力于建設“高效、生態、服務性”的現代農業。20__年,全鎮完成水稻種植面積近42000畝,優質稻34000畝,實現水產養殖4800畝。
一、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農業規?;洜I形勢喜人。我鎮農業規?;洜I緊緊圍繞政府工作思路中的“四基地”(精品糧油基地、名特水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突出高檔優質稻、名特水產、休閑農業、蔬菜四大主導產業,著力推進百里水產走廊建設,致力于打造農業休閑品牌,通過大力實施辦企業、建基地、樹品牌、帶農戶的戰略,引進了東城生態農業、高家莊特種水產養殖、綠辰科技及澤偉農家樂為典型的規?;洜I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紛紛涌現,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__年底,共有家庭農場總數55個,其中50畝以下的只有一個,家庭農場經營耕地總面積1.3萬畝,占全鎮耕地總面積31%,全年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為1952萬元,共吸納勞動力總數206人。截止目前,我鎮已有農業專業合作社24家,農業公司4家,帶動農戶20__余戶。
2.生態農業品牌不斷彰顯。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我鎮注重農業品牌化經營,重點打造東城“花園式村莊、農業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了以“生態稻、生態油、生態椒”為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培育出了享譽三湘的東城生態椒等省內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產品質量與品牌包裝相結合的成功之路。做活“稻”字文章,著力建立蘇蓼垸的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與金霞米業等糧食企業結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燈文大米進入省農博會。做活“山”字文章,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基地共建萬畝油茶基地,并成功引進雪峰山油茶,雪峰山油茶嫁接新技術獲林業部科技司認證。做活“水”字文章,突出特種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重點培育了黃龍河、夾河、鐵爐湖等幾個特色鮮明、品種多樣、競爭力強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提高產品的質量。如今,東成生態、金豐科技、湘立農業、群英蔬菜、隆平糧社等一批代表性的生態休閑農業品牌成了東城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3.科技支農成效顯著。我鎮通過積極開展科普示范創建工作,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臺功能,配合區農業局、科技局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支農活動,讓農民在助農專家和企業的指導下,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東城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鎮農技站的幫助下,利用科技助農直通車專家講座和“科技下鄉、服務企業”活動,引進了“無公害早熟辣椒”栽培技術,并采用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規模不斷擴大,效益有了較大提高。20__年,我鎮早熟辣椒栽培達1000多畝,僅通過農戶掌握早熟辣椒栽培一項技術,全年解決相關勞動力就業1000余人,栽培示范戶每畝增收達4000元,戶增收達2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我鎮農業的投入總量雖然有所增加,但由于鎮域經濟尚不發達、財力有限,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與農民對政府的期望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的還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水利設施方面,東城糧漁主產區為湘江環繞,常年面臨洪澇災害,水利基礎設施和物資技術儲備的不完善,增大了擴大投入增加生產的風險,制約了現代規模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全鎮路網建設還也欠完善,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拉大了與主流消費人群的距離感,不利于現代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的推廣與發展。
2.農業產業化進程比較緩慢。從產業規模上看,全鎮家庭農莊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統計情況顯示,1000畝以上規模的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分別只有1家,500畝以下占絕大多數,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利益連接關系不夠緊密,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從產業結構上看,農業規?;詮氖路N、養殖業等初級原料生產為主,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不具規模,全鎮農業產業化整體規模不大、層次不高。在產業化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各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收入大多在10—50萬元之間,整體效益不高。
3.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一是組織程度高、生產規模大、產品質量好的骨干企業還為數不多,全鎮1000畝以上的產業基地只有1個,除“雪峰山油茶”“東城生態椒”等少部分規?;r業企業(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外,絕大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停留在本村本組的小打小鬧階段,知名度不高,輻射力不夠;二是生產技術先進、轉化力強、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力不強,全鎮的隆平高科種糧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戶僅200戶左右,還沒有真正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4.農民綜合素質相對偏低,存在思維誤區。東城屬長沙市區近郊,全鎮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在長沙市區經商打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對于發展規?;r業存在著勞力、管理及科技因素的制約,全鎮農業生產者尤其是農業技術人才嚴重欠缺。加上受傳統思維誤區的影響,群眾普遍存在重進場務工、輕在鄉農耕的思想,個別農戶甚至直接將土地拋荒,發展現代農業的社會氛圍和思想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主要措施及建議意見。
1.建立現代農業管理服務機制。突出農業的基礎地位和首要地位,對各規?;洜I家庭農莊和合作社在政策扶持、財政支持上予以傾斜,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服務機制。一是改善行政管理職能,增強服務功能,加強行政公共服務,積極倡導“一線工作法”,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二是強化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與服務,著力推動農產品的市場推廣,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系統。三是推動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建設與服務,著力建成上下貫通、左右相連、渠道廣泛的信息網絡體系,規范信息傳遞制度,確保有質量的信息能準確、快速傳遞,盡快在農業生產及流通中發揮作用。
2.優化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加強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重點建設好四個基地,即油茶基地、蔬菜基地、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重點推進“三品”的開發,一類是以魚、蟹、蝦等為主的特色產品,重點抓好蘇蓼垸中各村發展此項產業,使高家莊等水產養殖基地的輻射作用不斷加強,爭取健康養殖達到5000畝以上。二類是以有機無公害蔬菜為主的綠色產品,把東城生態椒、東城紅薯粉、淺池蓮藕等品牌打出去,爭創特色產品注冊品牌3個以上,1個以上省級品牌。三是以優質稻米、良種油茶、有機蔬菜為主的高附加值產品,力爭成為全省一個知名度較高的優質稻生產基地,創建一個規模較大的良種油茶種苗基地,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4000畝。
3.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利用望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平臺,積極與湖南農大、中南林科大等高等院校開展對口技術合作,建立建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例如對東城生態椒除進行鮮椒出售、整椒包裝外,同時制作辣椒紅素、辣味素、辣子油、以及辣椒營養粉等深層次產品。重點扶持雪峰山油茶基地,加大油茶種苗研究、開發及生產力度,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建成一個500畝左右的油茶種苗基地,一個10000畝的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好一個油茶加工廠,形成毛油提煉、茶殼、茶粕綜合利用的油茶深加工體系。
4.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圍繞我鎮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和社會資金投入,提升農業規?;洜I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技術上重點扶持、政策上重點傾斜、人才上重點照顧”等優惠措施,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民農業生產風險,增加農業收入,提高農業規?;?、產業化、集約化水平。
5.加快發展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充分利用我鎮“山”、“水”資源優勢,建設好蘇蓼垸的“五縱十二橫”水利景觀建設,加大對黃龍河、鐵爐湖、夾河的開發力度,逐步實施以“廣種樹、多栽花、不露黃”為主要內容的“百千萬綠色愿景工程”(綠化百條鄉村公路、千里河港堤岸、萬戶農家庭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精心打造省會長沙旅游度假的新亮點,將東城打造為“人在林中、房在綠中”的河東綠色明珠。
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__”,讓這一概念走入公眾視野。20__年5月19日,《中國制造20__》正式公布,對于中國來說,這是第一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述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藍圖。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經過近5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世界規格、規模的臥式車床制造企業,中國大型數控車床、精密軋輥磨床的主導生產企業。目前在全國機床工具行業的5000余家企業中,被中國機床工具協會評為綜合效益第15強,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船舶、風電、石化、鐵路、軍工、冶金等眾多領域,遠銷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擁有企業技術中心1所、境外研發中心3所,先后承擔了多項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共申請專利212項,其中發明專利72項,實用新型專利140項,授權專利共172項。此外,星火機床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多家公司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開發出了數十種新產品,特別是數控大型臥式車床技術在國際上屬于水平。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星火機床就制定了《計算機應用系統初步設計》方案,建立了企業內部局域網,相續又實施了cad甩圖板工程和辦公自動化oa項目,基本實現了電子化工作流程;從20__年開始,企業又陸續實施了3d設計工程和plm項目,為兩化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礎。20__年法國研發中心開始研制“spark++”簡易數控系統,部分功能在普及型數控機床中已經得到應用,為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利的技術保障。20__年,星火機床率先在機床工具行業“客戶個體化定制”方面,通過互聯網+機床,開始建設“星火樂高”項目。
一、“星火樂高”項目定義及實施背景。
1、“星火樂高”項目的定義。
(1)樂高起源于丹麥,是英文“lego”的譯音,是一種利用不同顏色的塑膠積木,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拼插出變化無窮造型的玩具,也被稱為“魔術積木”。
(2)“星火樂高”是星火機床依據“魔術積木”原理,結合機床結構特點,深度挖掘客戶對機床要求的模糊語言及顯性語言,對其進行數據化轉換,通過對原有模塊的進一步數據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產品定制的系統平臺,開啟中國機床行業互聯網+時代。
2、“星火樂高”項目的實施背景。
在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傳統的銷售和制造模式已無法適應客戶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和同業企業間的市場競爭。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制造業薄利時代的到來,星火機床依據企業自身特點,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和互聯網思維,研究具有時代和行業特色的“基于機床企業個性化產品定制系統”,利用大數據云平臺將冷冰冰的機床與沸沸揚揚的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使銷售與設計兩端同時觸網,形成開放式的客戶參與“設計+分享”的個性化定制與批量生產,按產品系列和零部件類型實現線上線下雙向交易,打造一個引領時代的全球工業服務數字平臺,以此達到大營銷、大服務的目的。
二、“星火樂高”項目實施基礎及內容。
1、“星火樂高”項目的實施基礎。
產品數字化、模塊化是企業實現個性化產品定制的重要途徑,星火機床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實施了以圖文檔管理為手段的“按方抓藥、缺藥補藥”的藥匣子工程,經過數十年的數據積累和專利轉化,梳理出了數十個產品系列和上百個產品模塊,具備滿足客戶網絡化個性定制的基礎。
2、“星火樂高”項目的實施內容。
“星火樂高”項目以客戶的基本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車床“一圓一直”的結構特點,從加工范圍、長度、重量、精度等顯性數據入手,充分挖掘機床的隱形數據、相對數據和絕對數據,利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和產品配置理論,將產品模塊按規則劃分為共享型、替換型、量體裁衣型、組合型、拼接型等五大系列,以此梳理出以“圓”為基礎的樹狀拼湊魔方架構,形成盡可能多的柔性化變型產品。根據產品零部件清單和產品結構樹,建立既有迅速查詢、存取瀏覽功能,又能確保數據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個性化定制平臺。
“星火樂高”項目通過三層b/s結構、動態網頁、三維可視化插件、數據庫連接等技術組合集成,使其具備以下功能特點:
(1)能夠使非機床專業人士的選擇,達到專業化設計水準的結果;。
(2)能夠滿足客戶選擇自己希望實現功能的結構模塊;。
(4)能夠使客戶選擇的產品進行一系列的性能評估,測試產品是否能夠達到客戶的需求;。
(5)能夠使客戶確認產品后,迅速形成產品零部件清單和產品結構樹圖。
三、“星火樂高”項目實施作用。
1、應用作用。
(1)經營模式的轉變。為企業注入客戶驅動制造、敏捷制造等新的生產經營理念,將傳統的“調查—設計—制造—渠道—服務”鏈條跨越到“訂單+客戶參與的產品定制+電商平臺”的新鏈條,實現企業向“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龍頭”的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
(2)增加市場份額。打破了產品的“訂、產、供、展、銷”的時間、地域限制,采用主動式客戶服務,使企業爭取到了更大的市場和客戶,增加了銷售收入。
(3)降低運營成本。以定單為核心的生產模式將大幅度壓縮供應鏈和庫存,降低采購、銷售及相關業務流程的成本,并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4)快速響應市場。在“需、產、供”一條龍服務中,減少信息反饋環節,極大地方便了企業對市場和客戶需求信息的了解,迅速提高了企業響應市場的敏捷能力。
(5)增強客戶滿意度。產品按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同時客戶直接參與設計方案的確定,并能跟蹤定單的執行情況,提高了客戶的產品服務滿意程度。
2、示范作用。
(1)引領帶動?!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⒙氏却蚱莆覈鴻C床制造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引領我國機床行業進入互聯網時代,通過系列配套措施和兩化深度融合,帶領中國機床企業向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智造”。
(2)承接國家戰略?!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厝粫偈挂浴瓣P天經濟區”為中心的中西部企業加快兩化深度融合進程,借助甘肅在陸上絲綢之路黃金地段的優勢,承接國家“一路一帶”發展戰略,組團向西延伸發展,為西部崛起做出新貢獻。
(3)聯動效應?!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厝粫绊懙絺鹘y的供應鏈模式和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協調機制,為使社會化鏈條和資源有機統一的協同發展,通過渠道整合和項目延伸,“星火樂高”項目將以打造“全球工業服務數字平臺”為契機,推動機床相關配套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化發展。
四、“星火樂高”項目預期效益。
項目完成后,可新增銷售收入3億元,新增稅金1800萬元,新增利潤45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1、直接效益分析。
(1)刺激消費——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通過引導需求想象力,吸引潛在的消費群體,刺激連帶性消費的產生。由于個性化的產品滿足了客戶特定的需求,即使企業不進行市場的細分,也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因此能夠提高產品的銷量。
(2)擴大市場——利用打破了產品銷售的時間和地域限制,實現了產品全球24小時銷售服務一體化,從而增加市場占有率和銷售收入。
(3)降低成本——據中國制造協助網調查,從具體的歷史經驗數據來看,個性化產品定制系統的好處表現為:減少庫存50%以上;降低訂貨成本50%以上;縮短產品生產周期50%;增加銷售收入15%—20%;降低產品成本15%—20%;縮短業務周期50%—70%。
2、間接效益分析。
(1)一方面以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包括產品數據管理、生產計劃管理以及對外協作管理等方面,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地位,增強了品牌效應。
(2)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五、“星火樂高”項目未來展望。
“星火樂高”項目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具有產品展示、訂購交易功能的選型平臺,更是一個與客戶聯系交流的口碑橋梁?!靶腔饦犯摺表椖康膶嵤?,將會進一步促進網上產品三維動畫展示、自主推介咨詢、在線視頻培訓、遠程診斷等功能的拓展,從而構建以客戶為中心集市場發展、產品發展、銷售服務、客戶供應、客戶培訓為一體的工業服務體系,打造“全球工業服務數字平臺”,提供包括機床回收、再制造的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由傳統機床制造商向現代工業服務商的業務模式拓展。最終,構建一個“自由設計、中國智造、全球服務”的新型經營模式。
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20__年上半年,受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影響,星火機床生產經營環境嚴峻,工業生產、產品銷售、企業效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導致新產品開發和信息化項目資金投入不足,“星火樂高”項目受制于資金困難,進展緩慢,嚴重制約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希望能在項目研發經費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不斷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打造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xx年9月我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里,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于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F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栆園村位于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為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xx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為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于工作扎實到位,加之得益于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參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群眾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群眾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為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群眾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于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于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群眾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群眾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于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于眾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著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于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愿呆在城市要飯,也不愿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后,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于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于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群眾積極性。
(一)、群眾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群眾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為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群眾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群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群眾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范帶頭人,群眾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后,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群眾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群眾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么我們就要對癥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根據棗園村的實際情況,從構建和諧新農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經濟水平的大局出發,圍繞鄉黨委提出的發展戰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導產業發展,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基層組織建設。
(一)、抓好產業發展,以核桃為核心,帶動林果業的全面發展。
1、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業,抓住核桃發展的第三次機遇,也是最后一次機遇,切實加強棗園村核桃產業在全縣核桃產業中的比重,我們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統一思想,提高班子認識。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大好時機,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認識到發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核桃發展定位為村委會考評的關鍵因素之一,將核桃發展做為我們村今后發展的主導產業;2、大力扶持核桃產業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發展潛力。組織村委會成員及村民代表去我縣棣花、商鎮學習參觀通過核桃產業致富起來的家庭,讓他們切切實實體會到核桃是個“金蛋蛋”,是群眾致富的好幫手,是我們村今后發展的好產業;3、加大政策引導,激發群眾的積極性。為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我們制訂了優惠政策:對核桃建園示范戶以及核桃產量大戶進行獎勵,并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對資金確實有困難,貸款信譽良好的群眾優先安排小額貸款資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加強管理知識培訓。聘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推廣品種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堅果品質,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害,冬季適時進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縣在全國核桃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發展我們村的核桃產業,使核桃發展規?;?、經營管理科學化、堅果銷售商品化,將我們村的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在8到xx年時間,發展成為全縣知名的核桃產業基地。
2、抓好養豬產業建設。在鄉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導下,我們村現存欄豬615頭,主要分布在兩個大的養豬場和村中100多戶村民家中,其中兩個大的養豬場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養殖數。但是,這還不夠,還應提高豬的存欄數,鼓勵村民多養豬,使養豬產業發展上規模,只有發展上規模了,養的豬才能有銷路,才能賣出好價錢。再者,根據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豬的糞便可以作為沼氣池的原料,變廢為寶,這樣既改變了夏季豬糞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凈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氣用過的糞便還可以繼續在田間施肥,通過這樣的循環使用,把我們村的養豬業做大做強,形成養殖業、農業、新能源的循環發展鏈。
最終實現全村產業結構調整,使經濟效益明顯,徹底改變過去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一業獨撐的局面。
(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
1、抓好危房排險,災后重建工程。我們村有一部分群眾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隨時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我們應及時對這些危房進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的雨季過后,我們就及時的對全村的危房戶進行了排查,發現有方相啟、吳有發和郭丙丁等幾戶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隱患,我們通過政府資助和本人籌集一部分資金,對這些危房進行了重建。
2、對棗園村村民小組的入組道路逐步進行維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資金問題我們村的入組道路一直沒有統一硬化,村民隨便在房前屋后堆積家畜糞便、亂倒垃圾、存放柴火,顯得比較凌亂;道路兩邊也沒有種植樹木,進行綠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濘的路上,走進院落,都會留下兩排帶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凈整潔的院落略顯凌亂。因此,我們對入組的道路準備進行硬化整治,以改變臟亂差現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難的局面。
3、建設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來村里沒有文化設施方面的投入建設,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F有陜西省“農家書屋”協會捐贈圖書xx多冊,有條件建設村民文化活動室,以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規定每個月1號、10號、20號可以前來借書,對借書群眾進行登記。在借書時,多勸導村民借科普方面的書籍,借此機會進行科普知識的宣講,讓村民從書中學到致富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變以往陳舊的思想,讓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夠積極的執行政府的正確引導。
(三)、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好“推動科學發展,黨員爭當創業先鋒”,深化黨員承諾制度,全面推進“黨員中心戶”制度,加強干部帶動群眾發展生產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我們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養豬大戶,家中有豬72頭,其中老母豬20頭,每年每頭老母豬可下豬崽10只,每個老母豬每年可下兩次豬崽,每個豬崽最少可賣元,僅豬崽一項每年就可毛收入8萬元,除去養豬的花費,加上每年出欄的大豬,能夠純收入8萬元。通過這樣的帶領,極大的帶動了我村的養豬產業,使我村現在形成了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
實施陽光村務,廣泛匯集民意。在村“兩委”中推行“一線工作法”,全面落實村民民主監督,建立和完善村組理財制度,提高村調委會業務水平,及時規范的公開村務、黨務、財務、事務。下村到戶多了解民情民意,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主動“下訪”,將職權范圍內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內組內。大力推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村班子的陳舊思想,積極接受新事物,大膽創新。
總之,要通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的模范先鋒帶頭建設,把棗園村建設成為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相信棗園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將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農村,積極與村民和村黨員干部溝通,積極為村兩委諫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的大學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群眾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群體的救助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
強力推進兩區同建實現興農富民強縣。
今年我被指派為xx鎮xx村委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指導員,在工作之余,我對xx村農村水果產業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現將水果產業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委會基本情況。
xx哨村委會位于xx鎮東北部,彌瀘師二級公路過境4公里,距鎮政府10公里,距離縣城3公里,是xx鎮一個半山區村委會。轄xx哨、拖見、壩上、水秧田、艷色坡、楊柳壩6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2054人,其中彝族有286人,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有黨員107人。以前,瀘西縣xx鎮xx哨村的農產業以烤煙為主,曾經多次被列為“省優質烤煙示范基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多元,煙葉收入占了90%,產業結構單一是該村最突出的問題。隨著烤煙雙控政策的實施,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彌瀘師二級公路沿線10000畝水果觀光長廊”的設想,xx哨村成為水果觀光長廊的重點基地。為幫助村民提高水果、蔬菜、燈盞花的種植管理水平,xx哨村黨總支和支部先后組織和引導群眾建立燈盞花協會和果蔬菜協會,為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搭建了技術服務平臺,促進產業發展,農民穩步增收,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228元。
二、xx村優化水果產業的具體措施和辦法。
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xx村委會逐步探索新的調整產業結構,破解“三農”難題,拓展農民增收,有效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一是考煙雙控政策的實施,給xx哨村民的經濟收入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為打破單一的產業結構,村委會創新工作思路,堅持與時俱進,根據全村旱地為主,水利設施條件薄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組織引導村民先后引進了無公害蔬菜、燈盞花以及優質油桃、高原梨等水果,僅20就新定植櫻桃80畝等,定植優質梨850畝。截至20底,全村以高原梨為主的水果產業達到6000畝,目前已有3500余畝已經全面投產,畝產值達到3000多元,年收入達1400多萬元,并成為xx鎮“水果觀光長廊”的重點基地。
(二)項目支撐,示范先行。二是在發展特色產業的過程中,xx哨村的黨員干部始終走在群眾的前頭,當群眾看不到希望和成效時,黨員帶頭闖路子,率先做示范,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xx哨村黨員馬文青率先引進高原梨、油桃,在自己種植50畝的同時,帶動周邊10余戶農戶發展水果。村民謝天林在馬文青的幫助下,已發展水果40余畝,大部分已經掛果,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普通黨員朱文華也是在他的幫助和指導下,發展了20多畝水果,目前已經開始掛果,年收入達5萬多元。xx哨村的黨員、水果種植大戶陳智發展水果40余畝,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在他的幫帶下,周邊黨員群眾10余戶發展了水果產業,群眾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村黨總支又抓住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創先爭優學習實踐活動的有利時機,提出了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設想,開展黨員示范長廊建設,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18個、群眾致富領頭人20多個,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在“四群”教育活動中,xx哨村黨總支被列為縣級“四群”教育活動示范點,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依靠科技,提質增效。三是村委會積極爭取,投資98萬元在xx哨村建成了占地5.79畝的煙農文化學校,其中教學樓占地130平方米,兩層總建筑面積260平方米,附設舞臺、球場等。并配備了微機室1個、電腦10臺、多媒體教室1個、煙農文化展覽室及農家書屋1個、文化活動室1個等,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1套、圖書資料、煙農文化展板、桌椅等已安裝、配備完畢。村委會依托煙農文化學校多媒體、電腦網絡教學設施,組織黨員干部群眾開展網絡學習活動,提升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的素質,廣泛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和鄉村文化建設,讓人民群眾更多地了解方針、政策,更多地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全面提高該村黨員干部的素質,月29日,瀘西縣首批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延伸進村入戶站點現場會在xx哨村召開,建成了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終端播放1個村級站點、6個入戶站點,既加強了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又為黨員學習帶頭創業致富建立了成長的平臺。
(四)協會搭臺促增收。為幫助群眾提高水果蔬菜的管理水平,增強農民群眾的科學種田意識。3月,在艷色坡村小組成立了燈盞花專業技術協會;8月,村委會又成立了瀘西縣第一個果蔬栽培技術協會,每年定期邀請省農函大專家、州縣科協、農業局、果蔬站農藝師前來培訓指導技術。產業技術協會組織的建立,為產業發展搭建了技術推廣服務平臺,有效提高了群眾種植水果、蔬菜、燈盞花的管理水平,增強了干部群眾發展水果、蔬菜特色產業的信心,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不斷優化了產業結構。年圍繞“萬元增收行動計劃”,以果蔬協會為載體,引導更多群眾加入協會組織,村黨總支切實加強了對協會的組織領導,通過協會組織加強黨對群眾的影響教育力度,全面提高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依托“水果觀光長廊”建設,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做大做強水果產業,促進農民群眾持續增收。
目前全村水果業產銷形勢雖然隨著結構調整的深入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面對激烈市場競爭,要鞏固提高在全縣的優勢地位,實現xx水果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仍存有需要解決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和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xx果樹發展區劃,引導實現果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為盡快形成特色果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必須本著不同種類的果樹、品種向適宜區和最適宜區集中發展的原則,認真研究制定果樹生產發展區劃。通過相關區劃的制定和實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進一步提高果品產業的區域特色化、生產專業化、市場規?;?、經營產業化水平。
(二)大力加強果品標準化工作,切實實現果業生產標準化。只有標準化生產,才能使果園管理技術統一,果品質量高度一致,才能提高xx果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優質水果生產技術的示范與推廣。農戶在水果產業的發展中偏重于產量目標,缺乏科學配套的技術體系,致使在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盲目性,如化肥、農藥使用過量或不合理造成的面源污染等問題加重。因此,對水果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成熟的單項技術有效示范帶動,對全面提升xx村水果生產的總體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年中央一號文件有一個新亮點就是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文件指出: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縣)一業;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扶持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游村鎮,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F結合實際,將烏當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要意義。
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科學把握農村經濟發展規律,與時俱進做好“三農”工作做出的重大決策。根據國內外的發展實踐經驗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以農業為基本依托,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了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加收入。以農業為基本依托,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農民分享三次產業“融合”中帶來的紅利,有利于吸引現代要素改造傳統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有利于拓展農業功能培育農村新的增長點,有利于強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新農村建設。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按照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統一決策部署,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同時,堅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突出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廣“兩型”農業模式,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農業科技服務水平,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全區農業穩步向現代農業邁進。,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現價)11.55億元,同比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882元,同比增長19.01%。
(一)堅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放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初步形成了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蔬菜加工、糧油食品加工、飼料加工、木制品加工等農產品加工產業鏈,農產品加工業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成為貴陽市農產品加工重要基地。據統計,全區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合作社帶動農戶6.07萬戶,直接帶動農戶5.5萬戶,專業合作社與直接帶動農戶總數占全區農戶總數80%以上。20公司所帶動的農戶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人均增收1830元,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人均增收1530元,農業產業化水平在全省、全市居領先地位。
按照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要求,注重強化農業的文化傳承、觀光休閑、生態保護等多種功能綜合開發,推進農業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態、生活多功能轉變,使農業功能在融合拓展中不斷提升。一是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根據全區現代都市農業的總體布局,區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觀光休閑農業發展,重點打造“泉城五韻鄉村旅游度假區”特色鄉村休閑旅游板塊,新堡王崗村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和鄉村休閑旅游的典范。截止目前,全區各類鄉村旅游農家樂旅游接待點發展到120個,安排從業人員300余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00余人,年接待游客4527.88萬人,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5.37億元。二是大力發展“兩型”農業。以農業循環經濟為突破口,著力推進“兩型農業”建設,積極推廣節約型農業技術、農村太陽能等項目,農業綜合生產成本顯著下降。興建沼氣池2座,在農村推廣太陽能熱水器近406臺套。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林業。重點實施環城森林生態工程、道路景觀綠化、生態防護林建設、村寨綠化等生態林業工程,年,全區累計完成四旁植樹55萬株,實施家園建設村寨綠化386畝,人工造林10653.6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9.6%,在全省處于先進水平。
(三)堅持特色示范基地引領,著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發展。
通過特色園區和基地示范引領,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區主要優勢農產品生產迅速向農業板塊、產業帶集中,區域布局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農產品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水平穩步提高。
貴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在百宜建立訂單農業模式,威門藥業新堡“公司+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基地+農戶”模式,貴陽三聯乳業有限公司在貴陽遠郊區、區建立11個奶牛示范基地,帶動當地上萬農民發展種草、養殖業,年戶均收入增加三千多元。黔五福公司每年將消化生豬50萬頭,貴州糯小米4000噸,帶動10000戶農民養豬和種植小米,公司有了穩定的生產基地,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明顯增加,使基地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加緊密。
(四)堅持農業科技創新,著力推進農業科技化。
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驅動力量,切實加強科技服務,大力發展現代新興戰略產業。
貴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烏當羊昌)建成省內最重要、輻射帶動全省的現代農業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完成科技創新創業區的科技研發中心、成果轉化與孵化器、科技創業園、金融服務中心等建設,搭建產、學、研平臺,加快集聚區科技成果的轉化和企業孵化,建立企業創業風險基金,培養產業園的農村科技復合型人才。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區的農產品交易配送中心,力爭營業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800人以上。建立5個農業專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員基地;孵化并培育小微型企業8-10家。全面完成農產品加工物流區的建設,主要包括農產品貯運加工中心、農產品綠色生產基地和銷售網點、現代電子商務、現代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物流會展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等建設,以提高農產品市場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力爭營業收入達到1億元以上,帶動就業1000人以上,入駐集聚區相關企業1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
(五)堅持政府規劃布局,著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區委、區政府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推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重點抓好推進新型農業產業化的規劃布局、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信息平臺構建、農業生態環境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打造、扶持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政策落實等。鼓勵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推進新型農業產業化的具體承擔者,經營主體企業化。在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的同時,大力培育農業大戶、家庭農場、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農業企業等不同類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采取個體企業、集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化企業等形式,實行企業化經營管理運作,提高農業經營管理素質和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規?;洜I程度不高。全區現有耕地面積108802.63公頃,大量的農業土地資源仍由農戶分散經營,規模小、利用率低??糠謶艚洜I的市場主體與全球化市場競爭,既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也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二)農業產業化水平有待提高。農民與企業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業基地對接不夠,帶動本地農民增收的作用不明顯。加上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政策不夠,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模不大,聯系農戶有限,服務半徑小,帶動能力弱;另一方面,大多數農業合作社運作程序不規范,社員聯系不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尚未完善,吸引和凝聚農戶共創品牌、搶占市場的能力也不夠,直接影響到全區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和抵御自然、市場兩大風險的能力。
(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都市農業是以現代科技為基礎,與城市發展緊密融合,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于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業,尤其需要一套完善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近年來,雖然我區按照省、市的部署,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由于公益性農業科技服務投入不足,農業服務中心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知識老化、技術能力低,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等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與發達地區相比總體上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四)農業標準化生產相對滯后?,F代都市農業要求沒有標準化生產,就談不上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由于受土地經營規模的'制約,農民缺乏標準化生產的熱情。近年來,雖然農業、質監等部門努力提高我區農產品質量,但總體而言,農業標準化生產進展不夠快,難以在短期內取得長足進展,與生態型、健康型、高效型的標準有較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重點發展花卉、名特農產品、鄉村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加快新堡、下壩、羊昌的改造升級工程。進一步推進優勢農產品板塊基地建設,逐步形成區域化、規?;奶厣a業,夯實農民增收的產業基礎,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工程農業。一是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培植壯大區內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龍頭企業,建設規?;r業基地,發展工廠農業、科技農業,通過工廠化運作,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二是規范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分別按照省、市級標準,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范,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合作社在生產組織、技術推廣、品牌創建、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功能,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適應市場和駕馭市場能力,促進農民增收。
(三)強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業公益性服務的新機制,加強基層站(所)服務人員培訓和考核,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民教育培訓“三大體系”,實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
(四)突出生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低碳農業。以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和農業資源的循環集約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加快構建農業循環經濟體系、農業資源節約體系、農業生態保護體系和農村新型能源體系等“四大體系”,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破壞。進一步推進生態農業項目建設,重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切實抓好畜禽排泄物的綜合利用和農作物秸稈的循環利用,推行生態健康養殖,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綠色防控等各項工作。加強生態林業建設,充分發揮現代都市農業潔、凈、美、綠的特色,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城市與農業和諧發展的環境。
(五)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要做好規劃。要著眼于我區城鄉經濟、社會、自然和人的協調發展,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統籌規劃、新農村建設空間規劃,認真搞好區域村莊布局總體規劃,高標準編制集鎮和中心村、農村新社區規劃。
二是推進社區建設。把推進農村新社區(中心村)建設作為烏當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逐步引導農民居住向中心村和特色鎮集中。
三是加快產業發展。重點集鎮及有條件的區域中心鎮,搞好二、三產業發展;對不具備城市化和工業化條件的其他村,堅持走農業結構調整的路子,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四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戶籍制度、公交營運、土地管理、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勞動就業、投入機制等改革,打破城鄉二元分割體制,統籌城鄉發展。
五是抓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的作用,強化對口幫扶、小康建設、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創”、城鄉一體化試點等多個平臺的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我村自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以來,黨支部高度重視,起到引領作用,認真組織黨員村組干部參加的產業結構工作會,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討論研究我村農業產業調整工作,領會上級產業結構調整精神和安排部署,成立了xx村產業結構工作領導小組,并作了分工,每個組由兩個專職化干部負責該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黨員干部帶頭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會后村支兩委認真落實,真抓實干,到每家每戶家中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各組召開村民小組會議,耐心細致給村民做工作,并講解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事宜,通過村兩委努力工作,我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戶已入了合作社,有1700多畝土地已和合作社簽了合同,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現有1500多畝已種植了茶葉,剩余土地種植蔬菜20畝、玉米3畝、秧地0.5畝,水果30畝。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縣19個鄉鎮、18.1309萬戶、58.0297萬人,擁有耕地總面積60.095萬畝,其中旱地20.7597萬畝,水田39.3308萬畝。主要農作物布局情況分別為:柑橘44.05萬畝、年產值4.5億元以上,蔬菜10萬畝、年產值2億元左右,油菜39萬畝、年產值1.5億元左右,水稻總播面65萬畝,糧食作物總播面95.55萬畝、棉花3萬畝,茶葉9.8萬畝。養殖產業尤其是生豬、家禽養殖在我縣農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v觀全縣的農業產業,無論是從覆蓋面、生產基礎、對全縣農村經濟的影響力、產值、投入產出比、為農民增收的潛力等方面權衡,柑橘產業以成為我縣農業種植業的第一大優勢產業。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不盡人意的因素已凸顯。至使該優勢產業在國內乃至出口市場出現了嚴重危急。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隨著鮮活農產品貯藏保鮮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進步,新的水果品種不斷緩季涌現、并充實市場,同季內各種不同季節的時令水果大量上市搶占市場,讓消費者迎接不暇,增強了消費者對鮮食水果的選擇靈活性。如北方生產的桃、葡萄、香梨、梨棗,南方生產的荔枝、龍眼、砂糖柑等,諸多鮮食果品沖刺市場,使有限的市場得到了無限的充實,大大削減了消費者對柑橘鮮果的依賴性。
二是全國柑橘主產區的不斷延伸,產業勢力的不斷擴張,同類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增強了市場的競爭氛圍。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柑橘適宜產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全國每年以數十萬畝的速度遞增,特別是與我省鄰近的湖北、四川、江西、本省湘南地區、鄰近縣市的慈利、澧縣、臨澧、桃源等省、地區和縣市大量發展柑橘產業,并逐年受益,使我縣的特色產業逐年失色,日趨平庸。
三是存舊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給我縣的柑橘產業戴上了沉重的枷鎖。由于我縣柑橘生產起步較早,當時的產業發展沒有固定的生產技術規范和生產模式。因此,難免出現在建園上時的種種缺限;比如,建園標準差、規劃起點低。主要表現在:令人頭痛的密植園多、品種布局與結構的雜而亂、生產配套設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術措施混亂等等,嚴重的影響了產品品質。在產品經營方面雖然縣委、縣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補救措施,如:舉辦柑橘節,承辦全國柑橘學會年會和各種以柑橘為主題的聯宜會、組建柑橘調運指揮部等一系列措施,但終究無法抵御來自市場的無情打擊。
四是較大規模的產業陣容與不適應的栽培管理模式,已生產不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就生產規模而言,我縣44萬畝柑橘已經夠具規模了,但在栽培管理技術上眾說紛紜,尤其是在修剪、病蟲防治、施肥與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統一的技術規范。因而導致產品品質連年下降。
五是地力嚴重下降,已不具備生產優質農產品的條件。由于化肥工業的日益發達和橘農對化肥的依賴性的日益增強,以及對三要素肥料迷信成度的加強,化肥用量連年遞增,尤其是近幾年來化肥生產企業,高養份肥料競相投放市場,造成橘園土壤的嚴重破壞。據縣土肥站土壤化驗室兩年來的化驗結果顯示,全縣近60%的橘園土壤ph值小于4.5,明顯酸化。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于1%。從而使土壤板結,通透性降低,導致諸多養份固定,特別是中、微量元素養份的大量固定,使樹體表現出種種缺素癥狀。從而造成樹體未老先衰、產量和品質連年下降的結局。
六是檢疫性病蟲害嚴重威脅著產業的安全。嚴重威脅我縣柑橘產業的檢疫性病蟲害主要有柑橘潰瘍病和柑橘大實蠅,這“一蟲一病”,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我縣缺乏對產業的保護力度,苗木濫引亂調,趨于無政府狀,使柑橘潰瘍病在我縣臍橙、柚類柑橘品種中大量傳播流行,雖然通過多種控制手段使該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終究沒有得到根治,依然嚴重威脅著產業安全。對于柑橘大實蠅的防控,縣委、縣政府雖然耗費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和人力,但該有害生物種群在我縣與日具增,已形式成南北夾攻的趨勢,成為威脅我縣柑橘產業的命運大敵。
七是市場大幅波動,嚴重影響了橘農的生產情緒。去年,我縣柑橘在鮮果銷售環節上出現了暫時滯銷現象,全縣產地平均每公斤售價下滑0.3元左右,嚴重措傷了橘農的生產積極性,根據農業部門的調查統計,全縣采后培管農戶不足10%,春節清園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橘農在培管上的瞻前顧后,勢必將導致該產業產量和品質的再度滑坡,成為該產業發展的新的障礙。
二、我縣柑橘產業的發展優勢與前景展望。
經過兩代人的艱辛努力,我縣柑橘產業已揭取了“全國早熟蜜柑第一縣”的貴冠。而且,已經擁有了44萬畝種植規模、柑農生產經營具備了較好基礎,有較強的可塑性。同時,我縣柑橘生產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摸索,能夠總結出一整套符合產業發展要求、適合市場規律的生產經營模式。此外,幾十年的生產實踐造就了成千上萬的能夠較快接受生產新技術的橘農,和有較強技術素質、較高業務水平的專業技術服務隊伍。全縣各柑橘主產鄉鎮農技站,都有一個受個專門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據縣農業局相關資料顯示,全縣鄉鎮農技站具有農藝師職稱的就有13個,有技術員和助理農藝師職稱的就有18個,他們真可謂是活躍在生產第一線的精英。另外,全縣培育了幾千個柑橘生產專業戶,秀坪、龍鳳兩個5000畝以上的專業生產基地,近千個流通大戶,幾百個固定的外來客戶都是我縣柑橘產業發展的優良資源。近幾年來,我縣大力提倡并全面實施的“分期采收,分級包裝,分級銷售,擴大加工,擴大出口”的三分兩擴經營理念,為我縣柑橘產業的發展與搶占市場份額提出新的要求和符合市規律的經營路線。我縣柑橘鮮果產后商化加工,已由__年前的僅出口果品的商化加工,延伸到目前的所有內銷、邊貿、出口果品一律商品化處理加工的良好局面。主要體現在:一是__年以前全縣僅有的十幾條落后存舊出口商化加工設備,已全部更新為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新設備。二是高品位的產后商化處理生產線五年內翻了三翻,從__年的兩條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加工生產線發展到目前的幾十條,涌現出了“金湘源”果蔬初加工、貯藏與出口的專門企業。三是從包裝材料上來年,從竹簍裸果上市,逐步向精美紙箱、塑料筐套袋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轉化。四是鮮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全縣出口量從__年的3萬噸,逐步增加到__年的9萬噸。所有這一切,為我縣做強、做優、做大柑橘產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展望我縣柑橘產業的發展的未來我們應有實足的自信心。因為,除我縣柑橘產業的發展有良好的基礎外,目前,縣委、縣政府為了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向全縣人民提出了打造有機產業,營造暢銷氛產業發展目標。把我縣的柑橘產業引向從“全國早熟蜜柑第一縣”向“全國早熟蜜柑品質第一縣”的發展軌道上來,將給我縣這一優勢產業帶來無限生機和風光。
在權衡我縣柑橘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危機、優勢與美好前景的同時,筆者清醒的認識到,只有進一步完善以下七條產業建設措施,才能確保我縣優勢產業立于不敗之地:
1、更進一步的探索柑橘鮮果保鮮技術,最大限度的延長鮮果市場持有期,盡可能的縮短時令水果的季節差異,滿足市場需求,開拓柑橘鮮果季產年銷的新格局。
2、加大品種更新換代力度,尋求搶占市場的品種優勢。面對全國各柑橘適宜產區的挑戰,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們已擁有的早熟的優勢、市場份額的優勢、規模優勢和較成熟的生產技術基礎優勢。在不影響當年產量,有利于平衡橘農和產業當年收入的基礎上??h委、縣政府要統籌全縣,有計劃、有步逐、劃區域引導橘農搞好品種更新換代工作。并下大力氣搞好密植園的密改稀工作。
3、認真總結經驗,大力引進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為提升產品品質夯實基礎??h委、縣政府,應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局為重,抽調專門的技術骨干,吸納先進技術,制定可持續發展的柑橘生產技術規范,組織、創建一支專門的產業建設專家隊伍,不懈的為產業建設服務。
4、規范技術傳播途徑,徹底改變多流派、多層次、多載體的技術傳播方式,優化技術傳播渠道。由于市場機制的轉換,農業技術、農業投入品、農產品流通秩序一時出現混亂。尤其是,不少農資經銷商,為了搶占農資經銷市場,采取道聽途說、涅造實事、以段亂真、欺蒙哄騙等手段擾亂實用技術的正常推廣。筆者認為,要杜絕這類現象的發生與漫延,縣委、縣政府要清理整頓技術傳播渠道,實行專業技術資格認定。目前,國家大力支持民間經濟合作組織壯大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忽視對民間組織的技能培訓與職業道德、技術規范教育,使之真正成為有利于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生力軍,但從目前的狀況看來,卻實令人憂心忡忡。
5、加強地力培養,改善柑橘土壤環境。土壤是作物生存的根本,也是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充分利用現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和較好的克服當前橘園土壤普遍存在的土壤嚴重偏酸,作物缺素癥狀凸顯等現象。同時,加大生態種植力度,全面推廣“豬—沼—果”生產模式,促進產從地力到產品品質的共同提高。
6、采取有力措施,圍殲檢疫性病蟲害,卻保產業安全。從目前我縣“一蟲一病”南北夾擊的發展態勢來看,卻實不容每一個石門人的樂觀。筆者認為,解決這一核心問題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每一個基層干部和橘農的認識,強化干部工作責任,把每一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只有形成人人皆兵的強大合力才能真正實現圍而殲之的目的。
7、創辦柑橘鮮果深加工企業,打消橘農賣難的顧慮。目前,我縣柑橘95%以上鮮食,貯藏量和深加量很少,這不僅只是該產業產銷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造成市場波動較大的重要原因。為此筆者認為,縣委縣、政府應把產業建設的重點放在興辦產品深加工企業上,只有當產品的市場負荷減輕到最低限制的時候,產業的發展才有質的飛躍。
總之,居于我縣種植業類優勢產業之首的柑橘產業,目前正處于危機與前景并存的特殊時期,只要產業建設方針正確、工作措施得當就會前途光明,繼續成為全縣人民的經濟支柱。否則,產業將會失去應有的光彩,成為全縣人民的負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__村位于__鎮南部塬區,總戶113戶,總人口423人,總耕地面積1324畝。截止目前,蘋果栽植面積1110畝,掛果面積達余畝,常年產量在噸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紅星、嘎啦、黃元帥等品種。目前蘋果這一產業已經成為村經濟支柱產業,不僅發揮著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經成為村經濟發展的基石。
該村塬面寬闊,地勢平坦,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生產蘋果的最佳優生地之一。
村上成立了果業專業合作社,并抽調懂技術、在蘋果生產管理上有一技之長的人為技術員,并由果業局專門人員指導,根據農時季節舉辦各種培訓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農的技術管理水平。
自從二0__年省、市、縣提出推廣四大技術以來,廣大果農通過對比以及自己的實踐,已經深刻認識到“四大技術”的重要意義,由原來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種方式抵制“四大技術”到現在縣、鎮等尋師救技的現象。
自從我市全面取消兩稅以后,政府的職能轉變,通過在廣州等沿海地方設立對外營銷窗口。并出臺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過對現有信息員的培訓,促使了果品營銷氛圍。鼓勵一部分有市場意識的`人走出去,大力發展果庫、氣調庫。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從而使我村蘋果的銷售渠道由原來的果商一統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銷售局面的轉化。
在我們看到該村果業生產好的一面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該村果業生產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必須讓我們高度重視,否則,將對這以產業有致命的一擊。
中、早、晚品種比例不合理。目前該村,早熟品種基本為空白,中熟品種規?;?,嚴重地制約了中熟品種的發展,并且占有比例僅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種占有比例較大,以富士為多,在果子成熟期間,銷售相對集中,容易導致銷售難,價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場能力差等現象。
對于一種新技術不能根據自己樹勢,生長等進行相應的配套。常常出現,修剪生搬硬套,噴施農藥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視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視農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視間挖等。
果子后續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間相對較窄。許多果農對市場經濟規律以及市場經濟知識欠佳,往往出現別人是買果子賺錢,自己賠錢。蘋果生產出來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價格,對后續產業的挖掘不足,極大的影響蘋果的增值空間。
遇到風調雨順之年能有一個好收成,遇到冰雹、凍害等則力不從心。
通過這次調研,我深刻認識到農業生產,同期長、抵御自然災害。市場挑戰能力差。同時作為我國擁有九億農民的一個農業大國,機械化、規?;潭容^低,我認為,要改變農村現狀以及該村果業,必須做好一下幾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應用在生產關系上才能發揮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對農民培訓力度,不只注重培訓農業科普知識,應該全方面的培訓,培訓市場知識,國家的法律,法規等。把農民培育成為懂政策、懂技術、有道德、有知識的新型農民。
農民一家一戶干什么事,只能是單打獨挑,處處碰壁。只有把全體果農聯合起來。形成規模優勢、地域優勢,才能在市場的沖擊下站穩腳跟。從而達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們不應該只重視一個產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后續產業等。否則,在主導產業遭受到各種災害后,農民的生活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只有將各種產業配套好,各種技術應用好,農村的持續發展是實在必行的。
當前兩稅取消后,黨和國家出臺了許多的惠農政策。政府要改變有原來的指導方向向服務方向轉變。把當和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從而不斷提高黨在農民心中的聲望。
日前在xx年度新興產業發展報告和xx年度5大前沿性產業調研報告新聞發布會獲悉,科學謀劃鎮江“xx”制造業發展規劃,實施轉型升級“六大工程”,全市完成工業銷售7872.5億元,同比增長10.2%;完成工業增加值1883.2億元,同比增長11.5%,高于全省工業增加值、全市gdp增幅1.7和0.6個百分點。
三增多三增強。
據鎮江市經信委主任薛峰介紹,全面落實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各項政策措施,“穩中有進,質態更優”,呈現出很多可喜變化。
產業結構趨向高端,終端產品明顯增多。以“海陸空”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和以高性能合金、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為主的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加快向技術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支撐作用不斷增強,xx年實現銷售2065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的26.2%。
加快培育“專精特新”,“單打冠軍”明顯增多。產業實力的整體提升驅動力,來自骨干企業的龍頭帶動和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一批技術優勢明顯、產品性能突出的行業領軍企業脫穎而出,在國內外市場上攻城略地。全市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產品173個,其中國家重點新產品6個。
創新資源加速聚集,創新成果明顯增多。以企業為主導、以產品為核心的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全年,新增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6家,總數達75家;新增省級以上工業品牌72個;擁有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86家。承接國家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振興、“工業強基”等多個專項。多家企業參與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海洋石油981”號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研發與應用、首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arj21新型支線飛機、大型運輸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等國家重大工程裝備的研制和生產,在碳纖維、碳化硅、特種船舶、智能電氣、集成電路測試等領域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
“三集”發展加快推進,區域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隨著轉型升級不斷深入,鎮江市制造業整體競爭能力不斷增強,鎮江的園區、集群、企業、產品在全省全國范圍內輻射有力,影響擴大,品牌效應逐步凸顯,“鎮江制造”含金量不斷提升。去年,潤州高新區升格國家級高新區;丹陽創建全國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鎮江列入“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工信部工業企業知識產權推進計劃市。鎮江新區獲全省首家航空航天產業集群認定。
“多元融合”助推發展,產業特色明顯增強。在“兩業融合”方面,我們牽頭服務推進惠龍易通首創物流電商平臺;在“兩化融合”方面,強化示范試點培育、技術推廣應用,4家企業成為全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在“軍民融合”方面,健全完善信息互通、對上爭取平臺,搶抓軍工投資體制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的機遇,加快“民參軍”、“軍轉民”。
工業投入力度加大,項目支撐明顯增強。xx年,圍繞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等重點方向,組織實施100個重點項目,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149億元,增長16.5%。60個省級新增長點全部達產達效,拉動工業銷售增長4.3個百分點。出臺《關于推進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通過政策刺激和行政推動,全市完成工業技改投入353億元,增長33.9%。北汽鎮江、中陸航星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汽車、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正在向千億級規模扎實邁進。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鮮明地提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并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和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基本要求。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貫徹落實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戰略任務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探索。
一、現階段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大意義。
開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作為我們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構想,堅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提高基層黨員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學習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手段。我們黨是執政黨,各級黨組織擔負著管理黨和國家事務的重要職能,在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方面,負有重大責任,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起著協調各方的樞紐作用。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黨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黨組織的形象、關系到黨的形象和黨的威信。當前,黨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戰斗力的。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黨員隊伍還存在一些不足。提高黨員隊伍文化層次、改善黨員隊伍素質結構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徑之一就在于強化對黨員的學習、教育和管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對于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增強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增強黨組織的學習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現階段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點要求。
1、抓認識,確立先進的學習理念。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面對十分繁重的任務,一定要真正認識到,要有對知識需求的饑餓感,對本領欠缺的恐慌感,對形勢不適應的危機感。我們講憂患意識,既要憂國憂民,又要憂自己,今天的學習,不再單純是為了獲取知識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學習變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是個人進步和發展的需要,也是黨的事業進步和發展的需要,要使自覺學習、終身學習、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觀念深入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心中。
2、抓計劃,制訂具體的實施目標。認真規劃,是有序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基礎。要結合各部門的實際,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創造建學習型黨組織近期和一段時期的創建計劃和主要目標。同時,每個黨員干部也要結合自己個人的情況,根據不同需要、不同愛好、不同興趣、不同業務領域和技能水平,制訂自己的近期和長遠的計劃目標。使每個黨組織和每個黨員干部有目標、有方向、有動力,促進活動的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創建活動簡單化、形式化,把長遠規劃和階段性任務有機結合起來,著眼長遠,著眼發展,著眼創新,不斷抓好學習,持之以恒,年年有進步,經過長期努力,使學習成為機關一種經?;?、普遍化、制度化的行為,并以此來確保機關的生機和活力。
3、抓教育,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各部門黨組織要把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作為貫徹落實十七大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認真做好思想發動和輿論宣傳工作,廣泛宣傳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宣傳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目標、要求和理念,使機關黨員干部深刻理解建設活動的意義,掌握創建活動的內容、方法,營造熱愛學習、崇尚知識的社會氛圍,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提供強大輿論支持。只有使每個黨組織、每個部門、每個黨員干部都成為學習單元,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才有堅實的基礎。
活動使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行動更加具體化,使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
根據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縣召開的**州核桃產業發展現場辦公會議精神及縣委領導的安排,為加快我縣核桃產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經主席會議研究決定,組織部分縣政協委員對全縣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作一次專題調研。為搞好專題調研,縣政協由經科委牽頭于5月30日召集了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會議,專題討論確定了調研提綱。并以政協辦發(xx)13號文件,向有關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發送了《通知》和《調研提綱》。并組成了專題調研組,于6月10—30日對我縣的核桃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作了專題調研,本次主要調研了河西鎮、太平鄉、龍潭鄉,隨機抽查了9個村、21個社、37個核桃生產農戶、3個核桃加工企業。并走訪了縣級各有關部門?,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全縣核桃產業現狀據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對縣境內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鑒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紀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長,漾濞是核桃原產地之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省、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歷屆縣委、政府都十分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把培育核桃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培植支柱財源的大事來抓,在全縣上下已基本形成了“發展經濟和脫貧致富的潛力在山,希望在山,優勢在林果,重點是核桃”的共識,通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產業發展進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調查中群眾反映,群眾積極性最高,種植數量最多的是三個時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到戶時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縣、鄉村大辦以核桃為主的林果基地時期;三是x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滯銷和偷采濫購核桃枝條得到扼制,核桃價格最高時期。1995年以后,隨著國家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各地投入大量資金興辦以核桃為主的綠色企業,核桃嫁接苗的市場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眾性的盲目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xx年僅縣內生產嫁接苗就達1000萬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區的很多核桃樹林遭到嚴重破壞,這是我縣核桃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大“劫難”。因此,雖然全縣核桃面積和株數都在逐年遞增,但核桃產量卻增長甚微。根據核桃普查數據:全縣11個鄉(鎮)都有核桃分布,65個村中種植核桃的有64個村,占65個村的98%(現65個村都已有核桃種植)。種植核桃的農業生產合作社588個,占全縣636個生產合作社的92.5%,種植核桃的農業戶有14788戶,占全縣農業戶xx9戶的73.7%,全縣有泡核桃17.26萬畝(172.6萬株)。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到xx年底,根據統計全縣共有泡核桃24.86萬畝(248.6萬株),占云南省核桃種植面積466.7萬畝的5.3%,占大理州核桃種植面積70萬畝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萬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樹204.3萬株,占82.2%,初果樹26.4萬株,占10.6%,盛果樹12.3萬株,占4.9%,老樹5.6萬株,占2.3%。據縣統計局的統計:xx年全縣泡核桃產量224.6萬公斤,產值2276萬元(純收入2234萬元)。占農業產值16848萬元的13.5%,占林業產值2796萬元的81.4%。
3、經濟收入據調查的37個核桃種植農戶,銷售核桃總收入226120元,戶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60元的108.1%。核桃收入占家庭經濟總收入的49%(詳見表5)。其中,太平鄉核桃銷售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戶,人均達4205元,最高的人均達到5000元。龍潭鄉核桃銷售收入達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戶,人均達2400元,最高的人均達到7500元。河西鎮核桃銷售收入最高的人均達到4000元。據調查的三個鄉(鎮)自報,6491個農戶(含沒有核桃的農戶),銷售核桃總收入6470514元,戶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60元的18.65%。核桃收入占家庭經濟總收入的13.54%(詳見表6)。
5、加工現狀全縣核桃初級加工企業已發展到45戶,年加工5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5戶,100—500噸的10戶,100噸以下的30戶。全縣年加工干果7000噸以上,除本縣自產的以外,還有來自楚雄、保山、思茅、臨滄等地州及州內賓川、云龍、永平、巍山等縣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為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核桃加工貿易集散地。僅核桃仁加工一項,每年就解決了近1萬人4個月左右的就業問題,使全縣城鄉居民勞務收入增加近1600萬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現有職工47人,xx年生產“漾寶牌”核桃乳400多噸,開發并上市紙盒裝核桃花生乳、袋裝鮮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裝產品,月銷售核桃乳等產品50噸左右,年實現利潤10萬多元,上繳稅收8萬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請臨時工100多人,付工時費11萬元。今年1-4月份預計可實現利潤13萬元,上繳稅收10萬元。
二、核桃產業發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前景。
1、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144900公傾,占77.7%,(在林業用地中無林地6221公傾,占林業用地的4.3%);農業用地33904公傾,占18.2%,牧業用地3126公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傾,占2.4%。據縣森林分類經營區劃調查,公益林面積103249公傾,占林業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傾,占林業用地的28.6%。據縣退耕還林規劃,全縣退耕還林還草面積61600畝,其中還林面積為43000畝。特別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糧食價格下降,山區農民寧愿把常耕地拿出來種植核桃。在調查的37戶農戶中,就有25戶在常耕地內種植了核桃,還有12戶年內也準備在201畝常耕地內種植核桃,此外,這37戶有981畝荒山荒坡可以種植核桃。2、生產潛力較大。改革開放以來,核桃價格一直是穩中有升,群眾種植核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據調查分析,現有核桃樹齡結構是老樹和盛果樹少,幼樹和初果樹多。如對核桃園進行科學管理,增加核桃生產的科技含量,加大技術和肥料投入,26.4萬株初果樹在3—5年內產量將增長1.5倍。204.6萬株幼樹將有一半以上掛果,12.3萬株盛果樹產量將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實現全縣的核桃產量產值翻番將是指日可待。
(二)市場前景。
我國核桃(包括山核桃)種植面積達1376.3萬畝,2億株左右,其中結果樹約6000多萬株,1990年以來年平均產量15—17萬噸,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云南省核桃產量3.4萬噸左右,占全國總產量的22.7%。漾濞核桃產量為4700噸(政府對外交流數),占全國核桃產量274246噸的1.7%,占全省60452噸的7.8%(全國和云南省的核桃產量參考楊源編著的《云南核桃》一書中的統計數)。近幾年全國核桃生產發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遞增率計算,xx年后我國核桃產量將達到44.67萬噸。核桃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1990年以來,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噸,核桃仁8000噸。漾濞大泡核桃,主產區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噸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總量的70%,我縣每年出口核桃xx噸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核桃保健、醫療價值的認識,核桃加工業將不斷興起,國內外對核桃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再過xx年,國際市場上核桃需求量將上升到100萬噸左右,中國的消費量將上升到24萬噸。在創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個體私營企業主已作了極大的努力。如伊斯蘭僑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請了“漾濞核桃”包裝專利,團山發展有限公司注冊了“團山牌”核桃商標。漾濞核桃品牌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是漾濞人民的寶貴財富.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和工作力度不到位。制約我縣核桃發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認識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關鍵所在。據調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一)滿足現狀,發展緩慢。一些領導干部認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產業,由于氣候資源優越,種植經驗豐富,已不成問題,領導可抓可不抓,群眾自己會發展。致使各級政領導對培植核桃產業重視不夠,督促檢查和指導服務跟不上,發展緩慢。(二)重造輕管,效益不佳。一些干部群眾只顧完成當年上級下達的項目和計劃種植任務,忽視了種植后的扶育管理,致使新種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為,無長遠打算。部分干部群眾只圖吹糠見米、立竿見影之效,認為種植核桃周期長、見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號召多,真抓實干少;(四)創業精神差,發展不平衡。僅就一些核桃適宜區范圍內的農戶而言,有艱苦創業精神,能吃苦耐勞的農戶,種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農戶就沒有新發展一片或幾株象樣的核桃樹,甚至連集體承包的盛果樹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極大的反差,發展不平衡。
2、現有核桃園經營管理粗放,核桃生產技術推廣滯后。多年來,雖然山區群眾種植核桃的積極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資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學管理技術,種植10多年的核桃樹還不結果,或結果很少,造成了廣種薄收。在調查的37戶農戶中,98%以上的農戶沒有對核桃樹進行常規的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導致核桃產量低、質量差。根據實地調查,漾濞大泡核桃進行規范化管理的7年生產量為5公斤/株,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達500公斤/株。以規范化管理三個年齡段的平均產量171公斤/株計算,全縣12.3萬株盛果樹,應產核桃2103萬公斤。而根據本次到鄉的調查數據,結果樹平均單株產量只有5.07公斤;到戶調查按結果樹平均單株產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規管理水平,xx年生的產量為2.3公斤/株,生的產量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規管理三個年齡段的平均產量89.8公斤/株計算,全縣12.3萬株盛果樹,應產核桃1104萬公斤。根據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測定: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園地里單株結實量為119個(1.32kg),進行施肥的單株結實量1605個(17.8kg),不耕作不施肥的只有6個(0.07kg),在耕作施肥的基礎上進行修剪整形的單株結實量為2300個(25.6kg),不經修剪整形的單株結實量只有170個(1.9kg)。由此可見,經科學管理的漾濞大泡核桃結實量是未進行科學管理的365.7倍。據秀嶺地區的實測:經科學管理6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單株產量可達400個(4.4kg)。如對我縣的現有核桃低產林進行技術改造,漾濞的核桃年產量可以翻一番。
3、加工水平低下,產品品種單一,增值不明顯。漾濞核桃絕大部分主要是加工成核桃仁銷售,精加工的產品不多,科技含量不高,資金投入不足,市場營銷跟不上。如,“傻哥”牌核桃系列食品、團山牌系列食品,雖然風味較好,但因包裝及市場營銷問題,始終上不了規模,上不了檔次。
4、核桃市場混亂,經營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統一的營銷系統,盡管漾濞核桃品質優良,但因缺乏信息和科學的市場預測,中間商多,造成搶購搶銷的混亂局面,導致抗市場風險能力低,沒有體現出最佳效益。
5、扶持政策的落實兌現和稅收征管工作有待進一步規范。調查中反映,近年來核桃生產扶持資金由于財政困難,未能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戶手中。核桃特產稅由于征收基數不穩定,群眾有顧慮,導致統計上報的核桃株數、產量不實、加工銷售環節稅收流失,難以做到應收盡收。
6、核桃掠青現象普遍存在,嚴重的影響了核桃的產量和質量。調查中反映,正常年境,核桃的收打時節在白露前后10天左右,但是,為防止偷盜和降低守護成本,采收過早,既影響當年的質量又影響來年產量。導致很多地區核桃產品質量差,商品價值低。
7、多數群眾不樂意種植嫁接苗,傾向于先植實生苗再嫁接的傳統方法,延長了核桃掛果周期。種植核桃嫁接苗有種植規范,便于管理,樹型好,早實、豐產的特點。但是,嫁接苗的培育,有很多重要環節必須嚴格把握,無論哪個環節把握不好,都會直接影響嫁接苗的質量及種植成活率。其次,因嫁接苗的嫁接部位較低,如栽種時栽得過深,會使嫁接口經常遭受病蟲害的危害。加之嫁接苗有早實的特點,因結實后肥料跟不上會導致樹體衰弱,變成小老樹。由于這些問題存在,在群眾中造成負面影響,致使很多群眾不信任嫁接苗,而采用點播鐵核桃果或實生苗移植后2—3年再進行方塊芽接,認為這樣做核桃樹生長快、壽命長,但卻沒有意識到結實晚,延誤了幾個結果年頭。嫁接苗移栽,如管理得好,5年已開始掛果,7年可產200多個,但實生苗移植后嫁接的還沒有掛果。經調查光明核桃林場栽種的嫁接苗,與同年栽種的實生苗移植后第二年采用方塊芽嫁接的核桃進行比較:用嫁接苗種植的平均單株產量為112個,實生苗移植后嫁接的平均單株產量為44個。
8、核桃烘烤質量亟待提高,我縣90%以上的核桃產區用傳統的辦法烘烤核桃,一是烘烤的數量有限,不適應種植大戶所需;二是烘烤時間較長且危險,容易變質和發生火災。造成核桃品質等級低,銷價低,使核桃的商品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
9、培育核桃嫁接苗過濫,制約了核桃產業的發展。一度時期,由于核桃嫁接苗生產管理失控,致使一部分地區近來種植的核桃樹,中、幼齡樹被過度采枝,甚至個別的被攔腰砍斷或整株砍倒采枝。既破壞了漾濞核桃種質資源,損害了群眾利益,又影響了漾濞核桃產量、質量和聲譽。
三、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對策針對全縣核桃產業培植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建議在今后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1、繼續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樹立培強做大核桃產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縣自然條件優越,物種資源豐富,十分適宜核桃生長。漾濞核桃早在1979年全國核桃技術協作會議上,榮獲“全國質量評比第一”、“全國縣級人均占有量第一”的榮譽,1995年又被xx發展研究中心認定為“中國核桃之鄉”。這些殊榮的`獲得使漾濞核桃如同錦上添花,為培植核桃產業和創造漾濞核桃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漾濞核桃又將面臨新的挑戰,周圍的地、州、縣市又大有趕超之勢和取而代之的可能。因此,我們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務必保持清醒的認識,樹立危機感和緊迫感,堅決貫徹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全縣經濟工作始終堅持著力培植核桃、畜牧、烤煙、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四大支柱,大力發展水電、礦冶、旅游、食品四大產業,把漾濞建成綠色經濟強縣”的戰略思路,把培植核桃產業作為德政工程來抓,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和農村穩定的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常抓不懈。要樹立漾濞核桃的品牌意識,舉全縣之力維護品牌信譽,利用品牌優勢,發揮品牌效益。
2、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快林業科技隊伍建設??h、鄉(鎮)應將原設立的核桃生產基地領導組,改設為核桃產業培植工作領導組,并由政府一名主要領導任組長(能設專職核桃副縣長、副鄉(鎮)長更好),專門負責抓好此項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由林業局、農業局、生物開發辦、扶貧辦抽出得力干部和技術人員負責日常工作。類似培植烤煙和苦良姜產業一樣培植核桃產業,由過去的只管“造”不管“效”變為對核桃造林、撫育管理、產品加工銷售全面負責。加快林業科技隊伍建設,一是要加強業務培訓,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二是要加大投入,購置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藥械等;三是要在勞保、出差、下鄉補助等方面與同行部門一視同仁;四是有天保工作站的鄉(鎮),林業站的工作任務應以培植核桃產業為主。
3、進一步清理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核桃產業的培植力度。(1)繼續鞏固和加強對圃育核桃嫁接苗木生產的監督管理,持之以恒地堅決打擊盜采、濫購、倒賣泡核桃枝條的破壞行為,確保核桃生產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2)制定《漾濞核桃產業培植獎勵辦法》,鼓勵招商引資或自籌資金興辦核桃系列綠色企業或加工企業。利用每年核桃農副產品交易會的契機,公開進行兌現獎勵。獎勵范圍:一是自籌資金創辦核桃系列綠色企業、種植大戶、加工企業和加工大戶;二是各級黨政領導、林業科技人員、稅務干部以及維護林區治安的林業公安干警、護林人員中有特殊貢獻者。獎勵方法是:對興辦綠色企業主和種植大戶實行年終產量、質量達標獎;加工企業和加工大戶實行上繳稅利達標獎。(3)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核桃子芽嫁接苗。堅決杜絕子芽嫁接苗用于核桃基地造林。(4)對近幾年來核桃扶持資金的使用情況作一次全面的檢查,堅決按扶持政策將扶持資金落實兌現到戶。(5)發揮我縣宣傳工作優勢,加強宣傳報道工作,《大理日報·漾濞版》應開設《漾濞核桃專欄》。
4、注重加強對現有核桃樹的撫育管理和技術改造,重點抓好核桃果園新技術推廣應用,努力提高全縣核桃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全縣現有的12.3萬株盛果大樹中,有50%左右由于立地條件差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導致核桃產量低,品質差。還有204.3萬株幼樹還沒有結果,26.4萬株初果樹還未進入盛果期,增產的潛力很大。因此,撫育管理好現有核桃樹是加快我縣核桃產業發展在近期內快速提質增效,實現核桃產業富民富縣的最佳捷徑。各級各部門領導應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現有核桃樹的撫育管理和技術改造,增加經費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核桃生產技術規程,在幼樹撫育、老樹復蘇、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時期等關鍵技術環節上,既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又要利用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必要時采用行政干預來規范果農行為,向管理要產量,向管理要效益,以確保核桃產品的產量增加,質量提高。
5、實現優質品種化栽培,建立優質核桃生產基地。60年代以前,我國是世界上傳統的核桃出口大國,70年代開始,美國、土耳其等國家實行了核桃的品種化栽培,產量和產品質量都有了飛躍性提高,以強大的優勢擠占了國際核桃市場,一躍成為核桃出口大國。而我國的出口量則下降到世界貿易總量的20%—30%,價格也比美國低30%以上,因此,品種化栽培是大勢所趨。實行核桃品種化栽培,就是要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實行區域化種植,不斷更新改造劣雜品種,走基地化生產的道路。
6、堅持實地適樹原則,實行分類指導管理。培植核桃產業要講求實地適樹的原則,不同的海拔地區栽種不同的適生品種。首先必須妥善處理好退耕還林,保護生態與發展核桃的關系。把發展核桃同旅游景點的開發、利用相結合。其次是要針對山區氣候多樣性特點,把握好宏觀決策,做好統一規劃,采取多層次利用,建立綜合農業立體開發模式。注意保護上層、建設中層、開發下層。建議在不宜耕作的地塊和不宜種植泡核桃的無林地(2400米以上),大力發展抗逆性強,生長快,木質優良的鐵核桃林。在中海拔地區,大力提倡用坡坎田或常耕地種植優質大泡核桃。低海拔干熱地區(1500米以下)種植美國山核桃。7、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強發展后勁。一是我縣應有計劃地鼓勵和支持核桃種植(加工)大戶購買熱風爐烘烤核桃,逐步改善和淘汰一家一戶傳統的煙醺火烤法,嚴把核桃產品的第一道質量關。二是鼓勵和支持核桃種植大戶種草養畜,走果、草、畜、菜綜合發展的道路。三是縣財政每年應從農林特產稅收中安排10%的資金,用于核桃生產、烘烤及包裝等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的推廣工作,逐步增強核桃產業的發展后勁。
8、建立集中統一的核桃加工經營機制,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在核桃產品的生產經營上,我縣應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建立不同程度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目前,我縣應盡快組織核桃生產戶、加工戶、綠色企業和加工企業,成立《漾濞核桃行業協會》或《漾濞核桃集團公司》,在縣核桃產業培植工作領導組辦公室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幫助、信息服務下,重點組織和協調好核桃加工經營工作,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注冊《漾濞核桃》商標,并進行市場營銷,直接進入較高級別的市場(如上海等國內市場),或直接打入國際市場。使核桃商品直接銷售到消費者手中,以獲取最佳效益。因此,縣級有關部門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應有作用,規范縣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暢通核桃產銷渠道,避免無序競爭,提高競爭能力,利用本縣的資源優勢和漾濞核桃品牌效應,不斷培強做大漾濞核桃產業。9、規范稅收制度,把核桃產業真正培植成為富民富縣的支柱產業。政府要明確向農民承諾,核桃農林特產稅在19核定的基礎上不再增加,讓農民安心、放心發展。將核桃農林特產稅的征收環節后移,征收的重點放在流通環節和核桃加工企業及加工大戶??傊?,我們堅信,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州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只要我們認真貫徹好、實踐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加大核桃發展的力度,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漾濞的核桃產業這根“支柱”必將在“十五”期末,充分顯現出它在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強大的“支撐”作用。
2010年9月我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里,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于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F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一、棗園村基本概況、栆園村位于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戶,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為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2010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為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于工作扎實到位,加之得益于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群眾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98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群眾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為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群眾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于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于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群眾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群眾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戶現在也處于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于眾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著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于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愿呆在城市要飯,也不愿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后,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戶,基本上處于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于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群眾積極性。
三、
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群眾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群眾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為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群眾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群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群眾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戶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范帶頭人,群眾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后,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群眾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9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