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可以幫助我們評估和監測工作的進展和效果,為未來的改進提供參考。以下是一些實際調查報告的案例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優點和缺點,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措施進行整改,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能力。
分別對五年級的七個班級及六年級三個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調查。
采取隨機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跟蹤聽課等方式進行調查。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和學生存在那些困惑的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編寫高效的導學案。
2、如何指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大膽交流、展示。
3、如何有效評價。
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年級組經過多方調研后進行了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合作小組組建。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組織,全體科任教師參與,把學生編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兼顧學科,男女混編”的四至六人學習小組,這一編排既有利于學科間的優勢互補,又有利于小組間的競爭;圍坐一桌,既保證了每個成員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又能充分保證小組內產生各種有利于討論的觀點,提出解決富有挑戰問題的方法。建立組長、學科長組織,確定固定的合作學習伙伴。由學生制定組訓和奮斗目標,確定組長學科長職責等。
2、確定導學案的編寫流程及要求。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媒介,無論是導學案的編寫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教材。因此,編前必須深入閱讀文本,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教學要求,切實認真地備好教材,為導學案的編寫打好基礎。為確保導學案編寫質量,我們可分五個步驟進行操作:研讀課標、教材、資料、研究學情——主備課編寫——集體討論——修改——組長審核定稿。
導學案的編寫要圍繞單元教學要求和課后練習,每課設置3—4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學習目標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要用“我能記住、我能說出、我會運用、我能解決”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并指出重難點。
3、讓孩子出錯,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課堂中,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上發言的總是那么幾個所謂的“好學生”,而大多學生只是被動的充當觀眾。受傳統教學師道尊嚴的影響,我們老師總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對老師總是有一種畏懼感,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會出錯,會受到批評,因而總是戰戰兢兢,課堂上不敢說也不愿說,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便停滯了。因此在課改初期,常常在交流展示環節出現冷場的情況。孩子們你推我搡,都不愿意站起來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于是,我告訴孩子們:“課堂就是你們犯錯的地方。不要怕說錯,只要站起來說了,你就已經是在學習了,就已經值得肯定了?!币虼?,一開始,課堂上不管孩子說錯說對,只要孩子發表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都會給予他最熱情的鼓勵,別的孩子也會送上最熱烈的掌聲。慢慢的,孩子們消除了心理上的戒備,他們的心情完全放松了,思維也變得活躍了,課堂上常常上演“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的好戲。連那些一開始走上講臺,便會手足無措,面紅耳赤,甚至還會微微發抖的孩子現在也已經都變得能夠侃侃而談了。
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對話,讓子徹底信任你,把你當朋友,卸下思想負擔,,敢想敢說,這是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最基礎的一步。
4、捆綁式評價,增強小組凝聚力。
有一句話說得好:“鐵打的小組,流水的班?!苯⑿〗M之后,我就告訴孩子,從此你們六個人就是一個小集體了。每一個人的表現都將直接影響到小組的評價。,我把學生按優中差分a、b、c三類,在課堂展示中,不同層次的小組成員的分值不同,a類學生最低,c類,b類學生居中。在評價中,我做到:“堂堂有評價,天天有評比,周周有獎勵,月月有匯總?!泵抗澱n根據各小組的表現給出得分,每天評出總分前三名。一周進行一次匯總,在下周一的班會課上對上一周評出的優秀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優秀小組可以在適度的范圍內對老師或別的小組提出一個要求。每月進行一次匯總,優秀小組的組員會得到一封老師寫給家長的表揚信,會讓家長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這樣學生就有了奮斗的目標,他們都要為小組的榮譽而努力。原來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同學,當看到自己為小組加了分時,他們會歡呼雀躍,會更加信心百倍,課堂上也更加活躍了。而別的組員也會傾注更多的心血去幫助自己小組的c類學生,c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越來越積極。這個時候孩子們的學習已經不是在老師和家長的逼迫之下了,他們已經逐漸轉變為自覺地行為,他們是在為小組而戰,為榮譽而戰。
有了學習的自覺性,課堂上的學習便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實效性會大大提高。
5、謙虛的請教,讓孩子當老師。
在課堂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能不開口盡量不開口。各個小組之間唇槍舌劍,你來我往,老師只是隔岸觀火,只有當他們辯不明白的時候,老師才做以點撥指導,在你來我往的爭辯中,學生會感受到課堂的活力和學習的樂趣。他們會覺得課堂不再是一池死水,而是一道傾瀉而下的瀑布,那么壯麗,那么富有激情。老師時不時的裝一裝“傻”,把孩子當老師,去向他們請教問題。孩子們很樂意當老師,他們很樂于教別人。為了教好教會別人,他們會在課前自己主動去學很多的知識。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的便會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學習的深度和精彩度便會大大提升。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有效營造出一種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氛圍,真正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實質,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積極進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綜合學習能力。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提高了我們對課改教研的認知能力,也提高了我們實習小組的調研能力,更加方便了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
1、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李東明。
成員:王勇祝謹趙延河朱社明。
鄒全明劉永遠黃華。
2、課題實施小組:
組長:李東明。
副組長:祝謹張友軍。
成員:張華濤詹申保高存亮馬立朝。
伍從軍雷少杰江光明張靜。
陳雨田王勇孟憲法余貞秀。
(二)課題研究的保障。
課題組核心成員均為省、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他們專業水平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很強,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領導保證。
部分實驗基地學校在高效課堂實驗與研究方面已做了諸多嘗試,為我們今后課題的實驗與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基礎。
市、縣兩級教研部門和實驗基地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為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必要的物質保障。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這學期就接近了尾聲。還記得剛接手這一屆學生時,我對他們先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發現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這讓我很頭疼,經過幾天的思考,我決定這學期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
于是,合作學習的熱潮在我們班掀起了。首先,我組建了學習小組,選拔、培養小組長。我認為小組學習很簡單,在《圓的周長》這一節我開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學了,但是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簡單了,小組合作教學并沒有我想的那么簡單。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大家圍桌而坐,更不是場面越熱鬧,就更顯合作效果越好。
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學效率還不高。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過多關注合作結果,對合作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不夠。比如在測量圓的周長的小組活動中,老師提問:“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呢?”,老師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剛開始討論,老師就開始問討論好了沒有,結果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好了”,接著老師就讓學生按討論的方法進行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明顯的還有學生沒操作完成,老師怕完成不了事先安排好的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果,就叫停連忙找學生匯報操作方法,在學生匯報中也不敢讓困難學生發言,只請了個別學習好的學生發言,這樣一來使我們的小組合作就成了簡單的教師“導”,學生“演”,并且“導”不明,“演”也不精。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們只關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任務的目的,沒有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投入情況及合作的方法,這樣也就失去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和監控的良機。
二是對小組合作參與度及合作的主動性關注不夠。如在學生小組合作測量操作完后,老師要求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樣量的,這時有的小組就出現了只有個別學生在說,大部分學生就成了觀眾。針對這種現象我覺得我們教師作為小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者與參與者,在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和方法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均衡,是否都積極地投了小組合作。不僅要強調學生人人參與,要求各個小組成員的意見不管正確與否,都必須在組內表達出來,而且教師自身也要作為合作伙伴參與到不同小組的合作中??纯磳W生間的合作是否主動。如在小組活動中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這時教師就要及時正確引導。這樣就防止了小組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
第三是有點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對合作與獨立思考的處理不夠合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測量書本、課桌面放等一周邊線長度的操作。在這一小組合作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個小組都是一人在做,其余人在看。這樣表面上看,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也體現出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其實更多的是我們把合作學習當成了一種點綴。因為讓學生合作完成的任務都是完全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在這沒有實質的合作,沒有組間的交流。因此,我們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讓它成為一種教學的點綴,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關注更多的深層次的問題。
從這節課中可知,要想搞好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傾聽不僅是獲取、提煉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教師適時提醒學生要帶著問題傾聽,邊傾聽邊思考,并特別注意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思路或方法,從而在交流中獲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問題。
其次,教師還要合理地應用評價的引導、激勵功能,對各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及組內成員的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及時作出肯定、補充或修正,讓學生體驗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悅,促進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這樣就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使學生在被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自然生成了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使他們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欲望。這樣他們不僅出色的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以后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以上是我對《認識周長》這一課教學中,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反思,當然肯定還有很多地方我沒反思到或反思不夠深刻,我想這有待于今后進一步的加強學習、思考、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使學生感悟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享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愉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組合作學習能全面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理論依據。
1.課前深度預習,提出質疑。
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預習的習慣,更沒有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生預習的動員工作和指導工作,這一環節相當重要。我要求學生所有課型都要提前預習。預習時,先反復閱讀文本,爭取做到對預習內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過任何一個字,大膽質疑,最后完成預習學案。
2.課上合作釋疑,展示互評。
上課時,學生先在小組內合作討論每個人預習時提出的質疑,老師此時要關注各組的討論情況,思考水平,特別關注學優生和學困生。然后教師把甲組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乙組,乙組完成不了的問題交給丙組,在規定時間內各小組選出主講人,完成板書,上講臺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其它組的同學專心聽,認真看,積極評,并做好記錄。教師此時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點評,并有預見性提出新問題或針對性的處理辦法,將學習內容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去發現評講者的問題,教育學生如何評價和對待其他學生的發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課堂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的`個體,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渴望表達、渴望體現自身價值的愿望,這樣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同的課型上課流程略有不同,但這一環節始終是教學設計時的主體。
3.當堂測試,檢測效果。
根據不同的課型,在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后,教師要設計部分達標訓練題,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課堂檢測要像考試一樣,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教師要將所有學生的當堂測試題認真批改,做好記錄,小組評比。這樣,教師就能真實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搜集、提煉歷史上與“合作學習“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精華,收集國內外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不斷充實自己的“合作學習”理論,改進自己的科研實踐和教學實踐。
(二)經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邊實踐邊思考提煉,及時總結,及時推廣。
(三)調查法。
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現狀,為編定合作學習小組和事實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提供方向。
(四)實驗法:
選定實驗班,根據研究目標,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各種變量做出分析和控制,從而找出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幾種有效的策略。
(五)其它方法:
其它還運用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3、探索和總結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策略。
4、指導教師掌握并應用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策略。
五、研究內容:
5、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策。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
新課改的實施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蓬勃發展的舞臺,前人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早已成了體系。本人平時長期堅持理論學習,敢于實踐,能按照新課程理念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并有多篇論文在省市區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是學校教科研的骨干成員,并多次承擔市、區、校教學研究公開課任務。
七、預期的研究成果。
1、書面材料:課題研究方案、結題報告,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案例集,以及經驗總結和科研論文等。
3、展示個人博客主頁,呈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的過程材料。
5、不同類型學生的評價標準。
6、不同學生的發展目標。
八、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6月)。
(1)確定課題。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結合自身教學實際。
(2)理論學習。了解數學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學習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明確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3)制定方案。
2、實施階段(xx年9月至xx年7月)。
(1)教學觀察。根據本課題研究內容,深入課堂聽課、觀察、總結、反思。找出當前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2)教學實踐。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每周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探討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3)收集整理案例。每個月對教學實踐中成功的和失敗的小組合作學習案例進行階段性總結。
(4)撰寫論文。根據研究專題撰寫論文,并依次補充,初步完成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xx年7月)。
(1)論文交流。對已撰寫的論文進行充實,完善和交流。
(2)總結經驗。探討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總結經驗,準備結題工作,并為后繼研究做準備。預期的研究成果。
當今時代競爭與合作是發展的主流,競爭的成敗取決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學習的能力體現了個人的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A教育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交流與協作能力。新課標要求:“小學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恰好能體現課標的這一要求,他能給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展示與互補的平臺,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學習氛圍。它不僅減輕學習壓力,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關系由競爭轉為有效合作,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營造輕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數學學習環境,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2、建立和諧的“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新型良好合作關系。
3、讓學生掌握主動學習的習慣、方法,學會創新學習。
4、教師熟練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課堂。
四、預計解決的問題。
1、提高學生對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認識。
2、學生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包括學生在合作預習、聽課、練習、作業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課堂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因素,結合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提高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使師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實驗觀察法:在小學數學傳統低效的課堂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究活動,積極試驗嘗試,在實驗中觀察,在實驗中提升,探究出經驗和規律。
(3)個案總結法:通過個案的調查研究,進行對比總結,反思交流,形成相關的調查報告論文。
六、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梁順國,負責課題的指導研究,協調分工。
王安鎖:負責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落實。
趙柳霞:負責課題研究相關調查資料的設計。
馮雨:負責課題研究的實驗、調查和數據統計。
米繪新:負責資料的整理,歸檔,報告的撰寫。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11月-1月)。
形成課題研究小組,開展問卷調查,分析研究的對象和課題現狀,收集學習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制定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2月-年8月)。
圍繞課題目標,采用調查研究,實驗觀察和個案總結等方法,探究“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方法策略,提高師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項操作方案。
第三階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課題研究總結工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論文,結題并整理相關研究成果及資料,申請結題。
轉眼間,一學期即將過去,時間的流逝見證著我們每個人,每個集體的變化,在過去的一年當中,我校的全體教師,繼續扎實工作,繼續深入學習新課改的先進理念。并在學習中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進而不斷提高每位教師的業務能力。我們的課題研究計劃分為三個階段:起始準備階段,搜集、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確定研究方向,開展廣泛的調查;課題實施階段,擬定研究方案,進行課題探索研究,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進行階段總結,適當調控;課題總結階段,有關教師寫出總結、研究報告。下面把我們課題研究的前期工作做一簡單匯報。
1、理論學習。
本階段按照課題實施方案,有計劃、有組織、全方位地開展研究,進一步進行理論學習,為了對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了解合作學習現狀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閱讀大量有關理論專著和有關文獻。主要閱讀文獻有《論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王坦《如何避免小組合作學習走入誤區》——吳幼穎等,理論的武裝使我們能更加準確明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2、不斷完善方案措施,邊學習、邊實施、邊研究、邊反思。
注意積累實驗材料,及時做好階段總結,新學期以來,我們學校大規模的進行了全員性的達標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活動。以這次活動為契機,我們課題組成員認真地參加了講課、聽課、評課,結合自己的教學,認真觀察分析教師們的課堂調控方法,根據課堂反饋情況,總結了經驗教訓,及時調整、完善學案教學,并對研究成果進行匯總、修改、完善。
3、撰寫論文和小結。
結合研究過程撰寫論文是我們對課題研究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撰寫論文還可以促進理論思維,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行調整我們的思路,并為下階段的行動提供正確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撰寫論文還可以促進我們及時整理階段性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順利地達成課題研究的總目標。我們所撰寫的論文和小結都在組內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接受組員的評價和檢驗。
4、研討和交流。
(1)課題組成員的研討和交流。我們根據本課題的階段性和課題的有關環節定期召開研討會,以交流和會談,相互流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新認識和新的體會。
(2)與其他研究小組的交流。我們和其他研究小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互相借鑒。
界定:在課堂教學,幾乎每位教師每節課都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在合作學習中還存在許多誤區,導致合作學習的形式化。如何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成為當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背景。
1、研究的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倍斀駮r代是一個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決于其參與團隊的合作程度,只有與團隊成員充分的合作,才能實現知識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應用。而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與方法,除了集體合作學習以外,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人人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小組合作學習通??梢园ㄒ韵聨讉€主要環節:讀書預習,合作討論,展示交流,總結反思,達標測評。其中,展示交流環節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在之前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完全搞明白的問題可以獲得滿意的解答,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也將得以擴展和提升;在這一環節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啟發,實現思維、智慧的交流碰撞,進而不斷產生新的靈感。展示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廣闊舞臺,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都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學生認知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們一年多來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展示交流環節所應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還存在著效率較低、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力度不夠等問題,亟待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和改進。另外,當前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較少,還沒有專門的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過詳細的探討,只是在一些學者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中零零散散的提到這一問題,這就使本課題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價值。
2、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開始在很多學校得到很好的運用和發展,但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深入研究還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而本課題的研究將從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的細節出發,去審視小組合作學習,力圖發現和找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從而為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完善合作學習的理論體系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2)實踐意義。
雖然合作學習已經在很多學校得到很好的應用,但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提高。以展示環節為例,以往教師一般將合作討論的環節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的重要意義,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華,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受到極大的限制。而研究這一課題,有助于教師不斷改進和豐富學生在展示環節的展示方式,,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數學學習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成為真正高效的課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有效的發展。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可能創新之處。
上世紀初期,美國的一些學者就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并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杜威所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實施的道爾頓計劃的三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組合作。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學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領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東省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江蘇省的“合作教學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上海市的“分組教學的構想和實踐”等眾多有關合作學習的課題,出現一些具有建設意義的理論成果。在這一時期有關合作學習的一些理論專著也開始大量出現,如《合作學習導論》與《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等。而本世紀以杜郎口小學為代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實踐,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經驗和新的思路。
如今,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國內已總結出了許多合作學習理論,并且對合作學習的理性認識和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小組合作學習實踐層面上的具體研究還欠缺。通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容缺乏挑戰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現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合作小組是幾個人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的學習共同體,往往我們在合作學習中只看重某一小組學得怎么樣,卻忽視了小組的組成――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發展,忽略了對每個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與其自身內在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學生自己的不同的個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識水平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表達能力的不同層次等等,都決定了學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現。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迷失自我。
本課題實驗意在以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經驗總結等具有強烈反思意識的行動研究,來探究具有農村特色的小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實施策略,進而改善師生關系、改進學習方式、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和我縣及鎮教育工作管理部門的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實施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廣“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合作意識與探究能力,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肯定每位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過程。我校在學習兄弟學校及其他學校優秀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本實施方案。
以《河南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的內涵為指導,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推廣“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后進學生;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增強自律意識、學習意識、團結互助意識,培養其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全面性原則。從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層面的評定,不以某一學科為重點,旨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重過程原則。突出學校、班級日常性過程評價,將日常評價與學期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日常評價材料的積累,不斷充實學生成長檔案袋。
3、激勵性原則。引導學生達到學校的各項要求,不歧視后進生,將每位學生融于小組集體,不暴露個別學生的的短處,盡量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及時進行星級評定與表彰,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公開性原則。在班級內設立評定專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公示,及時將每個小組的進步張榜公開,同時接受全班學生的監督。
以前小組編排是這樣的,在同一個小組里安排好、中、差三類學生。因為老師覺得優可以帶中,領差??墒情L期下去會發現,對差生的引領作用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大。因為大部分優等生不自然地會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尤其體現在平時對學習內容的合作上,這種感覺會讓差生更顯得自卑!在一個小組內,優越感和自卑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凸現在優等生和差等生沒有共同學的語言,平時的交流優等生一統天下,差等生唯命是從,從根本上談不到合作,更談不上差等生有抒發自己的見解的機會。
結合以上問題,我們在編排小組時可以先按照班級人數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同學尋找學習伙伴自由結合為一個小組。這樣以來,多數的優等生會聚合在一起,而差等生往往會被分散到各種等生形成的團隊里,這樣的'團隊中等生成了核心,成為領導,差等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間。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完全由差等生組成的團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只要“偏愛”一下這個團隊,平時多指導,多幫助,在討論和交流中讓這個團隊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逐步樹立起團隊的自信,提高起來也是效果顯著的。中等生往往是班級內的灰色兒童,那是因為這批孩子各方面表現平平,不引起老師關注所致。平時他們散布在班級的各個小隊,教師的精力更多的是被差等生和優等生分散了,很難集中關注他們這一批“中間力量”?,F在除了優等生和差等生組成的小隊外,大部分小隊有這批“中間力量”組成,他們聚合在一起,自然也就會引起老師的關注了。沒有了優等生的“壓力”,他們也會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再加上小隊成員水平,更易于溝通,達到各項能力的均衡提高。
如此一來,三類同學都得到了平等的機會,都有了自己的發展。每班學生最多分為6個小組,參考以上辦法,切實編排好各小組。
堅持日常評價與期末測評相結合,靈活采用個人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家長評、科任教師評、班主任評、校領導評等多種評價方式。
1、為了確保本方案實施到位,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擔任副組長的的小組學習評價領導小組,確保把這項工作抓細、抓實、抓出成效。
2、學校召開全體教師會、班主任會,安排小組學習開展事宜,各班要撰寫小組評價實施計劃,落實好該項工作。各任課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做到激勵優秀生、照顧后進生,適當調整評價標準。
3、全體教干教師都有權利、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評價,要
在集體場合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防止濫發、濫用,教育學生珍惜所得的榮譽,珍惜小組集體獲得的榮譽;班主任要在每周的班會上總結小組學習情況,表揚優秀小組。
4、班主任及時組織階段優秀小組交流會,引導學生在組與組之間展開良好競爭。
隨著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們的教育理念發生很大的變化,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還有很多教學細節不符合新課程理念,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努力加以改進。使學生獲得認識世界的整體視野,關注新穎而變化的時代、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真實而復雜的生活,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從而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為做好課題研究,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
從調查結果看來,28%的學生還沒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認為自己主動參與課堂的也僅僅占到14%,近一半的學生語文課情趣不足,孩子們對小組合作學習和情景化學習興趣很濃,同時有80%的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形式只是有時組織,沒有做到常態化。
1、一個學生要能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上學有所獲,學有所樂,不預習是萬萬不行的。好多家長不斷地向我反饋自己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問我該怎么去指導孩子,我最終給他們的答案就是:語文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但凡在語文學習上走在前面的孩子,不用多說,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接受這個班我一直把學習習慣的培養的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但現在看來還遠沒有達到我的預期,而且也并非我一人之力就能扭轉,家長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恰當的時間也必不可少,如果這是放在二年級,我想效果會比現在好得多。
2、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不足。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課堂上說的再多,考試又不會去考,還要和別人一樣面對,不停地去背誦,抄寫,做練習,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沒有交流的積極性了。二是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已經失去了活力,很多同學都希望老師趕快把課講完,指導一下練習題更實用。
3、學生們喜歡合作學習,但開展的太少。究其原因是我講課多注重學生個人的交流理解,注重師生的交流卻忽視了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合作。其次是情境化教學方式運用太多,忽視了合作交流學習,最后我發現本班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學習效率不高,很多學生把合作當娛樂,缺乏團結合作精神和紀律性。
1、繼續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
2、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注意提問的難易程度和提問的方式方法。
3、注重合作交流學習,學生能說的我不講,學生交流能解決的我不講,加強合作交流的管理和組織,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
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下面我就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說它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理論層面的,也有實踐層面的。對于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中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教學中提出恰當的研討問題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基礎。一個好的研討問題,可以使學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標下積極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而部分教師卻誤認為不合作就不是創新,不合作就不是實踐新課程,因此每一節課都要擠出幾分鐘讓學生匆匆忙忙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導要合作,解題方法歸納要合作,甚至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也要合作,卻不考慮合作探究交流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一位教師上一節“異分母數加減法”時,先復習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開始提問:“我們已經學會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數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減的道理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那么異分母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減呢? ”請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試想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性問題值得小組合作研究嗎? 由于沒有思維含量和常用這種不合時宜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會逐漸感到厭倦,失去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效率低下。
學生要進行創新、探究、深入的解決一個問題,即要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愿望,同時要給學生充足的合作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如要求分組、交流等,卻忽視了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有的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環節的完整、教學任務的完成,每次教師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僅兩、三分鐘,剛一進入狀態,就結束了,時間顯得很倉促,交流不夠充分,僅是蜻蜒點水。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在教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后,為驗證這個猜想的正確性,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請各小組組織討論,用你們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結論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一會兒,教師就示意學生停止驗證、探索。這樣的合作不但沒有實效,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些現象:(1)當教師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時,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聲,學生七嘴八舌,只顧自己講,不會傾聽;或是在小組中學優生主宰一切,承擔了主要責任,其他學生則處于從屬或被忽略的狀態;或是人云亦云。他們的思維就不自覺地趨同于教師的代言人——小組組織者的指向,致使富有個性色彩的求異思維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肯定,致使某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扼殺在萌芽狀態。(2)組際交流時學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們”進行表達。如此等等現象,都說明了學生缺乏必要的小組合作技能,這種無效的合作不但達不到“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的目標,而且還會浪費時間,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事倍功半。
小組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主探索,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之前,沒有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出示問題后,馬上就叫學生開始小組合作,有的學生不知道應該說什么,該怎樣說,達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十五減九》的減法時,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15-9”的計算方法,學生沒有先進行“15-9”的嘗試計算,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都按其中一名同學的方法計算,沒有達到小組成員交流不同的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的目的。
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這樣的現象,布置完合作任務后,學生投入到積極的合作探究中,而我們的教師有的時候在一旁以一名旁觀者的身份冷眼看著學生的活動,對學生合作的程度,結果不聞不問,有的為了顯示以人為本,融洽的師生關系,象征的來到學生中巡視、組織紀律,與學生一起探討。實際上是借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使學生一會回答的時候,能更貼近自己的答案,使合作效果表面上是非常的有效。這樣做的教師是不明確自身在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少,師生間在知識和情感層面不能產生碰撞與共鳴,激不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愿望。因而這種合作也是被動的。只是給聽課者看的,是彩排后的表演。導致老師不了解學生討論的結果及對問題的理解的程度,學生也不了解教師行為的意圖和意義。
小組合作中,教師較少組織組際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有時組際之間的評價,往住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誤之處,形成相互指責的局面。學生自我評價的機會也較少,為了鼓勵學生合作的成功,教師一律用“掌聲”、“小紅花”的方法加以肯定,單調的激勵評價方式,使得學生感到膩了。
綜觀以上分析,我認為問題在于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他們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本質的理解,片面、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學習。學生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要從師生兩方面入手,對癥下藥。
有些教師至今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地方,還沿用傳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一堂課下來基本上仍是教師牽著學生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究學習和算法多樣化等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數學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教師不但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理念,還要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教師的合作學習教學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合作學習的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合作學習的課后總結。
教育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與壞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決定的。農村小學生,特別是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普遍比較差,課堂參與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養成向他人虛心學習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如一年級學生要讓他們養成正確擺放學具和正確收拾學具的習慣,在動手操作時要大膽地擺弄學具,而在老師講解時要專心聽好,不能再隨意擺弄學具了。還要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善于傾聽別人見解的習慣。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善于傾聽別人意見,在別人發言的時候要專注地聽,眼睛要注視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可以用微笑、點頭等來表示同意、贊賞,還要先聽后說,多聽少說,不隨意插話,不打斷別人的發言,等等,并且對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要點、優點、不足,在此基礎上反思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里充分發揮其作用。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基礎較好,思維反應較強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場所和發展空間,但稍不注意就會成為少數“尖子生”的“演說會”和“練兵地”,而學習弱勢群體則成為了他們的觀眾,被大家冷落,這樣的結果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農村孩子性格一般比較內向,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大多比較自卑,在進行小組探究合作交流時總是畏縮在一旁,不敢動手,更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非常需要教師的關心以及合作伙伴的幫助,所以教師要針對情況,在平時潛移默化中加以改變。如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優劣搭配、科學組織小組合作,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并鼓勵學困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學生觀點交流時注意交流的順序,一般先學困生,后優秀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去。
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作保障。教師只有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試驗,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們要創設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觀察、思考,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使課堂教學做到: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獲得,實驗讓學生去操作。例如“認識人民幣”的第二課時,該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學會兌換人民幣,所以我把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研究這個問題,并努力營造愉悅的氛圍,鼓勵學生多想辦法。如下面這道練習題: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幣可以怎么換成1元的人民幣?有幾種換法?照樣子填一填?;顒舆^程中,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用面額為5角、2角、1角的模擬人民幣拼成1元,并與老師兌換面額為1元的人民幣。在充裕的時間中,很多小組想出了一個又一個辦法,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聲。雖然期間有的小組想出來的辦法在本質上屬于同一類辦法,但這是他們懷著極大的熱情自己想出的、做出來的。這樣的課堂,用“學生親歷探究” 代替了“教師講授深究”,輕松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總之, 就小組合作學習來說,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要本著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組織開展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問題,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存在,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為課堂教學改革做出最大的努力。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豐富,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愿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制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后,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后,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后,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并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么?”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于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后,測量學?;@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么?”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而是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逐漸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意識,從而獲得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鬧哄哄,有的走來走去,有的相聚一團議論紛紛,看似學習討論,熱熱鬧鬧,實際上只有少數學生在討論問題,往往是轟轟烈烈而無所獲;小組之間缺少合作和交流,使參與流于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擺設”,不能真正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與小組合作的學習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本文試圖探究出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操作方法。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認真設計與合理操作。筆者在農村小學任教的幾年里,摸索出以下的幾點操作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由組合。由老師定小組人數,學生自由選擇,組合成學習小組;二是老師編排,一般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安排。采用自由分組的優勢在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內成員的關系融洽,合作愉快。但是在農村小學課堂上因為學生參差不齊,這樣分組也有其明顯的弊端:自由分組,基本上都是學習、性格差不多的同學分在一組,大多屬于強強聯手和弱弱聯手,這樣較弱的組由于沒有優秀的學生帶動,雖然合作了,但是組員之間沒有智慧的碰撞,也沒有思維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不佳,時間久了,還會降低較弱組的學習興趣。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把全班同學按照學生的組織能力、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智能、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讓每個組都有學習基礎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組內同學之間形成互補,并使每個小組的能力水平和知識視野基本保持一致,構成競爭態勢。實踐證明,這樣分組的效果比較好。例如:我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自己確定董事長、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等,活動熱火朝天且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組員同質,角色就難以搭配。
分好組后,就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角色每兩個星期輪換一次,這樣做能讓學生認識到各個角色的責任以及存在的意義,從中體會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濟。合作式學習時通過群體多邊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分組分責時,我采取一個成績較好及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分配在合作學習中的任務,發言順序,總結匯報等事宜,且應在平時對組員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從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既省時、又高效。這樣的操作使得學生在輕松學習、愉快學習后取的優異成績,形成良性循環??傊?,每個成員必須明確各自所擔任的角色,明白該為小組做什么。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小組內的相互交流和評價,當一名成員向其他人說明自己的'觀察和推理是,其他的成員要對其發言進行評價。實施相互評價之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參與的程度提高了,不僅僅做好自己的職責,同時也關注同伴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學會了傾聽同伴的發言,能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比較有效的溝通。
數學學科本身存在著許多有趣的規律和誘人的奧妙。當要概括學習內容、發現,規律、提取思維精華時,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主動地去探求,自覺地去運用,。從而不僅理解知識,更重要是學會了方法,鍛煉了思維,培養了能力。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各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的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關鍵。一是要及時規范行為。當教師發現個別學生不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者個別小組不認真,教師要及時的加以引導,確保合作學習能順利開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二是指導合作技巧?!笆谄漪~不如授其漁”,合作學習的技巧是小組成效的關鍵。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技巧既非與生俱來的,也并非在團體之中就會自然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僅僅鼓勵學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還不足以保證小組成員進行高效的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傳授,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或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如“交流時,組長指定輪流發言”,“認真聽取小組同學的發言”,“有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來討論”等,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個“旁觀者”;另一方面,可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在開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時,提供一套共同的學習材料,或者布置集體性作業,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運用合作技巧來解決問題。三是排除思維障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時常會出現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及時的點撥,使學生很快的排除思維障礙,從而他們能夠順利的與其他同學交流。
評價具有激勵和導向的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發揮評價的作用。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不管是學習紀律還是合作情況,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大大增強,同學們意識到自己是小團隊中的一員,每一個成員的表現都會對團隊有影響,組內相互提醒、互相幫助的現象就越來越多了;二要關注合作過程。在學習中,教師不僅僅關注合作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三要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每節課上表揚最佳合作小組,一個月進行一次總評,看看哪組得到的獎勵最多。
分組合作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把學生置于多向交流互動的學習情境中,從課內到課外,學生間互相啟發、互教互學、積極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與人合作,學會了與人分享學習成果,學會了互相尊重。這個過程,也增進了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促進了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分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大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在討論中,他們的觀點、看法被認同、被肯定、被補充完善,他們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每一次的成功體驗,都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弱,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隨著年級的增高,這類學生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所以我們開展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這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是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心得范文,歡迎閱讀!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出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課程在學習方式上有別于傳統教學觀的最明顯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理性的認識,從而導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實效性不強。
1、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學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對方,信任對方,并進行清晰正確地交流;當產生不同意見時,不能很好地解決矛盾沖突。
2、教師為了體現整堂課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而每一次的合作討論都是急急開場,又匆匆收場,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更何談進行合作討論了。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于合作學習之真諦。
3、學優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饋時聽到最多的是:我認為……我的意見是……而不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思維的敏捷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4、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調控等組織技能。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并對學生們進行幫助。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準確,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這一課時,我一開始先讓學生自己看著電視屏幕統計在5分鐘內通過學校門口的車輛,學生興趣較高,個個想做一個小統計員,在說開始后,同學們是一會兒看,一會兒記,弄得手忙腳亂。5分鐘后,學生匯報出來的數據是各不相同,抓住這個機會,我就立即問學生:“為什么會也現這種情況呢?”同學們一下子議論開了,有的說我看了這輛,就忘了那輛;有的說,邊看邊記我忙不過來了……抓住這個契機,我就及時提問:“那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在學生的心中有了一個強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學跟我合作該多好呀!經過同學們的討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每人統計一種車輛。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教師立即加以采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統計,學生的興趣高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時機,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各展所長,協作互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出示了三個形狀各異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學生:“同學們,老師說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等的,你們同意嗎?”學生有的說:“不同意?!庇械恼f:“同意?!蔽矣謫枺骸盀槭裁?”學生紛紛舉手闡明理由,有一個學生說:“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不一,面積肯定不相等?!庇钟幸粋€學生說:“我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了數,面積是相等的?!薄瑢W們七嘴八舌的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接著我又問:“那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這些三角形的面積與它們各自的底和高到底會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去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幾人一組互相討論,然后用你們自己的辦法去證明?!睂W生互相討論動手操作,通過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結論,交流匯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真正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要求。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人人參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活躍了課堂氣氛,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這一方法。但是,我們在教學實踐及聽課活動中發現,真正要將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地開展,絕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組一看就知道是為公開課而臨時湊合的,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些小組的合作學習則成了學優生發揮自己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而相對而言的學困生則往往被忽視,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有些小組合作學習,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準備就匆忙展開討論,小組合作次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沒有中心;有些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內容過于簡單,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學生在合作時無所事事,浪費課堂時間等等。導致這種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組合作教學本身,而在于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保ㄐごǎ骸缎抡n程與學習方式變革》,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對于這個意義的.理解,我認為應該有三層意思:
1.小組學習任務的分配。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么,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小組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么樣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2.小組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匯報,了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了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
教師除了在理論上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外,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學習小組的分組。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2.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
[1][2][3]。
隨著新學年的到來,我們課改組的教學工作也進入了第二學期。經過課改組全體教師的辛勤工作與努力,上學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績,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將課改更好地深入貫徹下去,現在將上學期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如下總結,以便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進行調整和改進。
一、存在的幾個問題。
1、小組內不能有效互動??赡苁且婚_始,學生比較害羞,有些不能主動的表達。
2、學優生和學困生的表現不均衡。結合小組實際,小組內同學之間的表現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要強調合作不僅是學習方式,更是教學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討論時相互尊重,學會傾聽,這也是人際交往必備的素質。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會傾聽他人的評價,唯我獨尊,是現在孩子的通病。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影響討論效果,還無法使討論深入。在交流時,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4、學優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學困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學習時,學優生往往具備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條件和要求,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一分子,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5、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聽不清究竟誰的思維不嚴密,誰的思維缺少條理性。
二、方法指導。
1、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需要教育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闡述數學教學活動時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確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地位和作用,成為教師指導課堂教學重要思想。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做為一種實現“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必然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2、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技能,需要培養訓練。
小組合作學習即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學習與訓練。上述的片斷也反映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技能未經較好的訓練,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如何訓練學生這種學習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饋調控。
3、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習慣,需要強化養成。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即通過學習小組共同研究和探討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多層次的問題,教師巡回觀察,及時指導,實時反饋,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以達到掌握基礎知識,完善認知結構,優化思維品質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一、合作學習不等于簡單的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而是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逐漸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意識,從而獲得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鬧哄哄,有的走來走去,有的相聚一團議論紛紛,看似學習討論,熱熱鬧鬧,實際上只有少數學生在討論問題,往往是轟轟烈烈而無所獲;小組之間缺少合作和交流,使參與流于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擺設”,不能真正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與小組合作的學習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本文試圖探究出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操作方法。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認真設計與合理操作。筆者在農村小學任教的幾年里,摸索出以下的幾點操作方法。
1、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由組合。由老師定小組人數,學生自由選擇,組合成學習小組;二是老師編排,一般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安排。采用自由分組的優勢在于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內成員的關系融洽,合作愉快。但是在農村小學課堂上因為學生參差不齊,這樣分組也有其明顯的弊端:自由分組,基本上都是學習、性格差不多的同學分在一組,大多屬于強強聯手和弱弱聯手,這樣較弱的組由于沒有優秀的學生帶動,雖然合作了,但是組員之間沒有智慧的碰撞,也沒有思維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不佳,時間久了,還會降低較弱組的學習興趣。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把全班同學按照學生的組織能力、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智能、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讓每個組都有學習基礎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組內同學之間形成互補,并使每個小組的能力水平和知識視野基本保持一致,構成競爭態勢。實踐證明,這樣分組的效果比較好。例如:我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自己確定董事長、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等,活動熱火朝天且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組員同質,角色就難以搭配。
2、合理分工。
分好組后,就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角色每兩個星期輪換一次,這樣做能讓學生認識到各個角色的責任以及存在的意義,從中體會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濟。合作式學習時通過群體多邊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分組分責時,我采取一個成績較好及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分配在合作學習中的任務,發言順序,總結匯報等事宜,且應在平時對組員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從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既省時、又高效。這樣的操作使得學生在輕松學習、愉快學習后取的優異成績,形成良性循環??傊?,每個成員必須明確各自所擔任的角色,明白該為小組做什么。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小組內的相互交流和評價,當一名成員向其他人說明自己的觀察和推理是,其他的成員要對其發言進行評價。實施相互評價之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參與的程度提高了,不僅僅做好自己的職責,同時也關注同伴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學會了傾聽同伴的發言,能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比較有效的溝通。
3、合理指導。
數學學科本身存在著許多有趣的規律和誘人的奧妙。當要概括學習內容、發現,規律、提取思維精華時,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主動地去探求,自覺地去運用,。從而不僅理解知識,更重要是學會了方法,鍛煉了思維,培養了能力。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各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的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關鍵。一是要及時規范行為。當教師發現個別學生不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者個別小組不認真,教師要及時的加以引導,確保合作學習能順利開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二是指導合作技巧?!笆谄漪~不如授其漁”,合作學習的技巧是小組成效的關鍵。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技巧既非與生俱來的,也并非在團體之中就會自然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僅僅鼓勵學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還不足以保證小組成員進行高效的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傳授,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或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如“交流時,組長指定輪流發言”,“認真聽取小組同學的發言”,“有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來討論”等,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個“旁觀者”;另一方面,可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在開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時,提供一套共同的學習材料,或者布置集體性作業,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運用合作技巧來解決問題。三是排除思維障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時常會出現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及時的點撥,使學生很快的排除思維障礙,從而他們能夠順利的與其他同學交流。
4、合理評價。
評價具有激勵和導向的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發揮評價的作用。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不管是學習紀律還是合作情況,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大大增強,同學們意識到自己是小團隊中的一員,每一個成員的表現都會對團隊有影響,組內相互提醒、互相幫助的現象就越來越多了;二要關注合作過程。在學習中,教師不僅僅關注合作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三要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每節課上表揚最佳合作小組,一個月進行一次總評,看看哪組得到的獎勵最多。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合作小組時,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意愿,以3—4人為一組,按學習成績優、中、差搭配,合作,在這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因素,進行適當的調配,從而將一個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這樣既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有利于組內成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于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公平競爭,發掘小組的群體智慧,實現優勢互補。學習小組的建立,是合作學習的基礎。
二、培養合作組長。
在課堂上要保證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把前10—15分鐘讓學生合作學習,教師也是一個引路人,同時也是參與者。
四、科學有效的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合作。
首先,在學習新課時,問題的設計要具有目標性、問題性?!澳繕诵浴敝附處熢O計的問題要準確而適度,使知識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悅感,從而不斷構建新的知識結構?!皢栴}性”是指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能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識、技能形成時,小組討論要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想一想、說一說,試一試的組建鍛煉機會,使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在“質疑”和“辯論”的過程中,及時暴露學生知識、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體的智慧,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體的力量,發揮個性特征,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實踐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分組合作學習是在教師精心組織和指導下的學習,它能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通過小組的互助,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嘗到合作成功的喜悅,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9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