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工作報告,我們可以準確地評估自己的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和不足,進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報告范文中的亮點和創新點可以給我們帶來思路和靈感,提高報告的質量和價值。
一、全國政務公開發展歷程。
(一)服務型政府的內涵。
1.服務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20xx年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央黨校的省部級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高級研究班上的講話中首次使用這一概念;20xx年3月5日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2.從政府與社會關系上探究的服務型政府的概念。
中心概況。
建設大連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進我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12345”市民呼叫中心、民意網(民心網大連分平臺)]、公共資訊(政府信息查閱)服務區、城建檔案館、云計算中心和智慧城管服務平臺等配套便民服務設施構成。20xx年8月,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民意網(民心網大連分平臺)及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購服務中心、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中心(礦業權交易中心)、大連產權交易所(簡稱“四大市場”)、城建檔案館等整體搬遷至中心,中心開始啟動運行。
中心按照“綜合化、規范化、便民化、效能化、透明化”的服務理念,堅持物理平臺與網絡平臺同步建設、雙輪驅動,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著力打造市民電話與網上綜合訴求、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政務公開、電子政務技術五大政務服務平臺,向企業和市民提供方便快捷規范透明的綜合性公共行政服務,實現行政審批服務、市民綜合訴求電話與網上受理、公共便民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政府信息公開、電子政務技術服務、智慧城管、城建檔案查詢等八項功能。
服務大廳。
家庫管理、統一現場人員管理、統一保證金管理、統一電子監控管理”。
政務公開平臺依托“政府信息公開網”和“四級政府信息查閱體系”,全面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權力運行信息、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信息、基層政務事務信息,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電子政務技術平臺借助網絡信息化手段,將智慧化服務理念和手段引入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務各個環節,推進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互通互聯,打造我市智慧化城市建設的示范工程。
龍源期刊網。
大連市政務公開的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韓明軒。
:《學理論·中》20xx年第08期。
一、全國政務公開發展歷程。
(一)服務型政府的內涵。
1.服務型政府概念的提出。
20xx年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央黨校的省部級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高級研究班上的講話中首次使用這一概念;20xx年3月5日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2.從政府與社會關系上探究的服務型政府的概念。
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
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中,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著相應責任的政府;服務型政府是指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依法行政的行為準則、公眾需求導向的服務模式及回應民意的政府責任。
3.服務型政府的定義。
總結。
從廣義上講,服務型政府既包括政府部門的公開,也包括執政黨的黨務公開、人大立法活動的公開、法院的審判公開、檢察院的檢務公開,以及學校、醫院等公用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是涵蓋了涉及社會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公開;從狹義上講,服務型政府僅指政府部門在行使行政管理權的過程中,面向利益群體、社會組織以及社會公眾在內的公開。
(二)政務公開的概念。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兩提兩增四抓”,在極為困難的形勢下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發展呈現好態勢。在全國、全省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新常態下,我市經濟扭轉了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下行的態勢,實現逆勢回升。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84.6億元,比上年增長9%,增速提高1.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2981.1億元,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6.3億元,增長12.6%;外貿出口14.4億美元,增長1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0.3億元,增長11.2%。
——重大項目實現新突破。32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68.2億元,是年度目標的1.4倍。特別是一批謀劃多年而沒有干成的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洛陽石化18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項目獲準開工,一個超千億級的石化產業正呼之欲出;洛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獲得文物、環保批復,即將取得國家核準;洛吉黃河大橋開工建設,黃河天塹又一條通途指日可待;引黃入洛工程主洞即將貫通,故縣水庫引水工程順利開工,更優質的水資源將造福洛陽千家萬戶;老城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正式開工,隋唐城“一區一軸”九洲池、應天門項目加快推進,古都厚重的歷史文化特色將進一步彰顯。
——先行先試帶來新紅利。我市先后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電子功能材料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首批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城市、首批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中央直屬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試點城市等,不僅為當前的發展帶來了政策資金支持,而且為長遠的發展贏得了主動。
——資源挖掘出現新亮點。工業、科技、文化、山水、生態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揚帆起航,傳統制造業借智能化之力加速提升;中油一建研制的世界最大單門吊裝系統,中信重工研制的世界最大功率、技術最先進的自磨機,河柴重工研制的國內最大功率高速柴油機,軸研科技獲準路試的高鐵車輛軸承,讓“洛陽創造”享譽海內外;“雙申遺”成功再添世界級名片,大遺址保護展示工作成績斐然,中央新影華夏文化產業園區、白云山國家旅游度假區等一批大項目開工建設,文化旅游業進入新一輪黃金發展期;華夏文明第一河、伊洛河水生態文明示范區等項目順利推進,林業生態屏障日益完善,魅力獨具的宜居之城未來可期。
——載體建設取得新成效。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對全市經濟的貢獻顯著提高。產業集聚區進入提質轉型創新發展新階段,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500億元,配套服務和集聚能力明顯提升。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全面鋪開,泉舜財富購物中心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建成投用。創新載體加快建設,洛陽大學科技園升格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中意科技園開園運營,浙大科技園、萊普生智慧工場暨物聯網創新科技園正式開工。都市生態農業風頭正勁,特色農業示范園區“百花齊放”,形成了“一圈四帶”的發展格局。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預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054元和9763元,增長9%和11.5%。1.98萬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2.3萬戶城鎮居民入住安置房。6520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保障房待遇。70852人實現脫貧。城鎮居民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額從16萬元提高到25萬元,異地就醫結算城市擴大到20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到98%和99.6%。
——干群精神有了新提振。廣大干部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錘煉,作風明顯轉變,效能不斷提升。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創新求變、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氛圍日益濃厚、熱情空前高漲,已經成為推動洛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面對不斷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突出三大舉措,加強運行調控,在新常態下實現了經濟逆勢增長。開放招商增活力。實施十大重點產業招商行動計劃,全年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59個,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成功引進境內外500強企業12家,正威有色科技城、伊川汽車產業園、阿帕奇電動汽車產業園等一批投資大、帶動力強的好項目相繼落戶。中信重工、一拖集團等一批企業與境外企業合作邁出新步伐,北企集團、北玻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入選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樣本企業。服務企業解難題。堅持領導分包、落實幫扶政策、搞好要素保障、推進產銷對接,強力實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減負擔、增效益”百日攻堅行動,支持優勢企業擴能增產,幫助困難企業擺脫困境。深入開展銀政、銀企合作,通過組織銀企洽談會共簽約項目5229個、資金793.4億元,當年落實率超過98%。大力開展還貸周轉金、增信基金、信用評級、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等金融創新服務,緩解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難題。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334億元;新增存貸比達到84.7%,創20xx年來新高。優化環境提效能。深入開展“庸懶散拖”專項治理、百姓問政、群眾評諾等活動,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加大企業投訴案件查辦力度,企業反映問題解決率達97.1%。加強企業周邊環境治理,依法從嚴打擊阻工擾工等違法犯罪行為,保障了企業生產和重點項目建設秩序。
(二)針對結構不優的突出矛盾,啟動創新引擎,強化項目支撐,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建設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出臺促進產學研結合十條新政,支持企業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市級以上研發平臺83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4個,40家企業入圍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
先后與中科院自動化所、計算所、微生物所和上海交通大學、華大基因合作在洛組建創新機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河南省科技進步獎35項。專利申請量、技術。
合同。
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17.5%和29.5%。高新區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擴大投資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實施重大工業結構調整項目420個,帶動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411.5億元。圍繞延鏈補鏈,啟動有色金屬、石化煤化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計劃,中建材新型顯示材料基地、恒陽鋁業高檔鋁型材等162個項目開工建設;中信重工重裝高科產業園、華茂新材料產業園等258個在建項目順利推進;河南能源20萬噸乙二醇、洛陽單晶硅半導體產業園等97個項目竣工投產。實施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培育計劃,以“一基地兩園區”和30家骨干企業為重點,著力培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引進培育電子信息企業150家,惠普國際軟件人才及產業基地、中興通訊智慧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中航鋰電鋰離子動力電池二期、中航光電技術產業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21個重大環保技術裝備項目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目錄,數量居全省首位。轉變方式推動現代農業健康發展。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和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6家、專業合作社148家,農業產業化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0%;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家庭農場106個,完成土地流轉101萬畝。成功創建出口牡丹芍藥花卉國家級質量安全示范區。洛建農業成為全省首家在上海股交中心e板上市的農業企業。多策并舉推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高成長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確定八大領域、六大園區的總體發展戰略,中國移動呼叫中心一期主體工程完工,五洲國際工業博覽城、八里·唐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實施。哈他網絡公司入選全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第3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成功舉辦。全省首家智慧旅游指揮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順利投用。全年接待游客947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600億元、增速高于全國9.3個百分點。
(三)針對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實施重點突破,加速釋放發展活力。正式啟動新型城鎮化試點。編制完成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戶籍制度改革等相關配套政策,扎實開展市民化體制機制改革、農村集體土地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出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意見和實施計劃,積極推動洛糧公司、有色礦業等通過改制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深化與央企、省企戰略合作,啟動32家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順利完成白馬集團紡織搬遷升級改造。多點突破推進投融資制度改革。引進北大方正等社會資本參與醫療衛生、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領域建設經營。組建宏科創新創業公司,搭建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投資平臺。順利爭取到財政部和亞洲開發銀行ppp模式試點城市。成功發行洛陽銀行50億元小微企業金融債、洛鉬股份49億元可轉債和中信重工10億元公司債。全省首家金融租賃公司和我市首家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開業運營。8家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通達電纜、軸研科技在資本市場再融資7.2億元。深入推動政府機構改革。調整理順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行政管理體制,減少市政府工作部門4個。穩步推進縣(市)區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加快網上審批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行政部門權力清單,取消市級行政審批事項74項、下放37項。出臺企業投資負面清單。深入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增企業戶數、新增企業資本總額同比分別增長72.5%和198%。全力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大力實施“小巨人”培育工程和“百千萬成長工程”,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3.3%,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7%。
(四)遵循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突出示范引領,完善基礎功能,持續改善城鄉面貌。增強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引領作用。示范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中原大道等項目啟動建設,華能熱電聯產二期工程第一臺機組即將投運,高鐵大道、希望路跨伊河大橋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竣工投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園區、智慧樓宇等四大智慧城市樣板點部分建成投用。持續提升城市支撐能力。加緊實施東、西、南、北環城道路建設,連霍高速洛陽至三門峽段改擴建工程竣工通車。新建、改擴建城市道路26.7公里、高速公路28.9公里、縣鄉公路238公里。開工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華潤首陽山電廠至洛陽市區長輸供熱管網。新增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西工、伊新南等6座變電站建成投用。3g網絡覆蓋城區,4g網絡覆蓋熱點區域。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高效運行。加快棚戶區改造和縣城建設。堅持安置優先,穩步推進舊城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全年累計開工1884萬平方米、竣工1788萬平方米。積極推進縣城提質擴容和重點鎮、旅游名鎮建設。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885個行政村環境集中整治全部達標,81個美麗鄉村試點建設順利實施。硬化通組通戶道路20xx公里。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46.1萬人。實施產業化扶貧項目269個,完成扶貧搬遷4.4萬人,社會化扶貧工作受到國家表彰。老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我市被確定為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市。加強生態環境系統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5個重點企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5個循環經濟園區“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項目竣工投用,14個綜合節能改造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5%左右。137家工業企業實施廢氣治理,80項重點減排工程、27臺電力機組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建成投用,拆除燃煤鍋爐32臺,淘汰黃標車、老舊車2.9萬輛。大氣質量、主要河道斷面水質達到省定目標。完成造林45.3萬畝、林業生態圈建設10.8萬畝;市區新增綠地214.7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6%。欒川縣入選“國家園林縣城”,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五)順應全市人民的美好期待,傾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年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296.1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71.9%。省定民生工程、市定民生實事全部完成。促進就業創業。強化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新增城鎮就業11.5萬人、再就業3.5萬人。在全省率先開展靈活就業人員助保貸款工作,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7.6億元,扶持2.7萬人成功創業。全年培訓農民10.3萬人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全省率先實現縣鄉村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全覆蓋。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全面實行“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啟動實施新農合大病醫療保險。加快市第五人民醫院新區醫院、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二期等工程建設,市婦幼保健院新區醫院建成開業。開工保障性住房2.7萬套、竣工1.9萬套。啟動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建設,新建農村老年幸福院284所,新增養老床位3200張。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64所,引進名牌學校6所。啟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普通高中改造。美麗園丁教育基金培訓項目累計培訓教師1.59萬人次。洛陽師范學院新校區和職教園區4所職業學校二期項目全面啟動。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語言文字二類城市評估。扎實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新編戲劇《穆桂英掛帥》《洛陽令》廣受好評。組織文化惠民演出600余場。孟津、新安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新增全民健身活動場地50余萬平方米。我市榮獲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和第12屆省運會金牌數、獎牌數、總分一等獎。不斷創新社會管理。110聯動工作實現全覆蓋,群眾訴求辦結率和滿意率均在95%以上。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積極化解信訪積案,提高社區網格化管理水平,依法打擊處置非法集資,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六)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堅持依法行政,大力改進作風,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深入開展“五查五看五爭當”活動,針對查擺出來的“四風”突出問題,認真制定整改措施,著力解決好政策落實“最先一公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作風建設的常態化環境、長效化機制進一步形成。主動接受人大及其會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制訂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建設規劃”“提高教育均衡化發展水平”等議案得到較好落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效果良好。提請市人大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部,出臺政府規章1件,清理規范性文件1788件。強力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公務消費、用車、住房管理制度,加大審計監督力度,“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8.8%。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共查辦案件2154件,給予黨政紀處分2119人次;查處損害群眾利益問題284個,追究責任241人次。與此同時,軍民融合發展質量和國防動員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統計、審計、人防、氣象、地震、檔案、史志、殘疾人工作、婦女兒童事業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不平凡、不容易、不簡單!回顧一年來的工作,盡管困難很多,但是結果超出預期。我們深切體會到:洛陽之所以能夠在巨大的困難面前破浪前行、砥礪奮進,正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歷屆領導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監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團結奮斗、無私奉獻。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駐洛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洛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各種資源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城市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還不夠強;城鄉二元結構矛盾依然突出,農民增收、農村脫貧的難度增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完善,就業、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群眾關心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機關工作人員法治意識、服務意識、擔當意識不強,行政效率不高,一些部門和領域腐敗現象還時有發生。對于以上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解決,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xx年總體要求及重點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洛陽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全面實施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戰略的開局之年。
站在新起點,認識新常態,洛陽加快發展的政策利好很多、機遇十分難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洛陽發展仍然面臨著較好的宏觀條件和穩定的政策環境。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催生了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一帶一路”重大經濟戰略加快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將密集面世,一大批推動結構調整、促進創業創新、擴大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將陸續出臺。特別是我市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和信息惠民等試點城市,加之洛深合作全面啟動,將在擴大有效投資、承接產業轉移、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城鄉建設等方面為我們注入新的活力。只要我們主動適應新常態,牢牢把握新機遇,就一定能夠搶占先機,贏得主動,打造洛陽經濟的“升級版”!
站在新起點,明確新定位,洛陽未來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路徑更加清晰!中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提質增效的態度非常堅決,宏觀調控的政策導向十分明確。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大國家戰略”加快實施,“四個河南”建設方興未艾。市委十屆十三次全會描繪了洛陽加快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的美好藍圖,進一步明確了中原經濟區重要增長極、文化示范區、最佳宜居地、開放創新城的戰略定位。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與省會鄭州錯位發展,緊盯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就一定能夠把美好的愿景變成現實!
共
3
頁,當前第。
3
頁
1
2
3
。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的發展成績??。
今年工作的總體安排??。
一、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切實提高經濟質量。??。
二、加快城鄉統籌步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四、全力改善群眾生活,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
德州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部,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德州市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xx年主要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支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主基調,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較好完成了市xx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
(一)經濟規模質量實現同步提升??茖W應對復雜形勢,積極克服下行壓力,鞏固了“穩”的基礎,保持了“進”的態勢,實現了“好”的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6.1億元,增長10%,高于全省1.3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1.3億元,增長14.2%,高于全省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61.3億元,增長16.3%,居全省第一;完成進出口總額35.1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35元,分別增長9.5%和11.6%。經濟結構更趨合理。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1.1∶51.6∶37.3,三產占比提高1.3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gdp、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主體四稅占稅收的比重,分別達到6.6%、81.3%和54.4%;縣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圓滿完成,齊河縣、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德城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齊河縣躋身全國百強縣序列?,F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總產達173.7億斤,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新增蔬菜面積18萬畝,發展食用菌520萬平方米,新建、提升標準化養殖場294家;新培育農民合作社1663家、家庭農場438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2%,居全省首位;農村改革不斷深化,85%的村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9.2萬畝,被確定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工業運行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444家,居全省第4位,實現增加值1708.6億元、利稅958.1億元,分別增長14%和10%;實施重點技改項目338個,完成投資336億元,企業裝備水平和發展動力明顯提升。服務業全面提速。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6.8億元,增長12.8%;濟鐵物流園、銀座財富中心、中關村產業園等一批高端項目加快建設,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黃河故道溫泉度假村、四女寺風景區、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等文化旅游景區開放運營,第三產業發展進入載體建設和業態創新的新階段。
(二)十大產業集群培植取得重大進展。堅持一手抓存量優化、一手抓增量擴張,大力實施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積極推動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努力打造德州產業升級版。產業招商成效明顯。深入推進“一區一圈一帶”戰略,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先后舉辦了首都經濟圈投資洽談會、第四屆太博會暨首都企業家德州論壇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動,積極對接央企強企和全國工商聯執委企業,全市新注冊項目530個,新開工460個,新投產330個,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590億元,張江高科示范園、中歐產業園等項目簽約,威訊半導體、天津農墾示范園、祥輝銅業等重大招商項目建設進展迅速,安凱車橋、邁寶赫等重點財源項目竣工投產。106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2%。企業培植實現突破。華魯恒升、永鋒鋼鐵、恒源石化、星光集團4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通裕重工、中大貝萊特、谷神生物、景津集團等15家企業過50億元,55家科技型成長企業單體平均增長21.3%。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實有市場主體總量達到23.9萬戶,同比增長17.1%。載體建設加快推進。47個工業產業基地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比重達到48.1%,生態科技城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德州高新區晉升國家級通過科技部審核,7個科技創新創業園、5個高新技術產業園集聚引領作用更加明顯,應用技術研究院完成規劃設計??萍冀鹑隍寗恿Χ燃哟?。成功舉辦京津大院大所對接會等活動,簽訂分支機構建設協議138項;新增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23個、高新技術企業31家,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74項,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86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1.4個百分點;資本交易大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引進和新設立金融機構57家,市內銀行新增信貸投放243.6億元,直接融資258億元;設立5億元的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政府扶持產業發展方式實現了重大轉變;52家企業完成股改,6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不良貸款率下降至2.55%,政府綜合金融服務機構實現縣域全覆蓋。
(三)城鄉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在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積極創新工作思路,拓寬融資渠道,確保既定建設項目平穩有序推進。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5%,提高1.8個百分點,成功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中心城區承載能力提升。行政區劃調整實現新突破,陵縣撤縣設立陵城區,主城區面積增加到1752平方公里,擴大3倍以上;全年實施6大類66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159億元;大外環、“兩河四岸”濱河路全線貫通,新建改造道路23條,袁橋、項目東區南部和北部3個大社區竣工;華能德州電廠至高鐵新區遠距離供熱管網和第四凈水廠項目竣工運行,被列為全國首個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試點城市??h城和重點鎮建設加快。各縣城共實施擴容提質建設項目308項,完成投資109億元;15個省、市示范鎮建成和在建項目174個,完成投資13.5億元。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和“兩區同建”穩步推進。新建續建新型農村社區216個、農村產業園區150個,建設垃圾轉運站152座?;A設施建設有序實施。濟樂高速通車運營,德大鐵路、石濟客運專線、德上高速建設進展順利,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480公里;開工建設6座平原水庫,完工4座,新增庫容3236萬立方米,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實現全覆蓋。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三年大綠化任務全面完成,森林覆蓋率達到35%,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和徒駭河、黃河水鄉、九龍口3處濕地公園成功晉升國家級;深入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建成453個水污染防治工程,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考核榮獲全國“雙第一”;集中開展城市揚塵、汽車尾氣、餐飲油煙等綜合整治,完成18家重點企業限期治理,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9447輛、落后生產線25條、設備803臺(套),順利完成節能減排年度任務。
(四)民生保障再上新水平。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民生優先,?;?、兜底線、促均衡、辦實事,一批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年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17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62%。年初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全市開工建設中小學84所,新建、改造幼兒園289所,補充教師1503人,德州學院擴建工程進展順利,華宇工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職教公共實訓中心和市人民醫院新門診樓擴建工程啟動建設,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穩妥推進。新增城鎮就業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6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實現并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實施,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75元,企業退休人員月均增加養老金245元、實現“十連漲”,工傷、失業保險待遇明顯增長;4處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投入使用,新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8個,新增養老床位6324張。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300至320元提高到360至38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20xx元提高到2400元,五保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由每人每年3500元、2400元提高到4000元、3000元;開工安居工程27834套,基本建成19200套。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優化提升農村文化大院700家,建成村居文體小廣場4038個,投資1100萬元為926個鄉村安裝了健身設施;市縣鄉村四級文化場館和設施實現免費開放,大劇院演出效果良好,文化精品創作和競技體育比賽取得好成績;文化遺產保護實現新突破,大運河成功申遺,德州扒雞制作工藝和黑陶燒制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順利通過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評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科技強警成效凸顯,重大安保運行規范有序,反恐維穩、矛盾糾紛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食品藥品監管有力,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雙擁共建、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老齡助殘、婦女兒童等社會事業成效明顯,防震減災、應急管理、司法仲裁、外事僑務、對臺事務、口岸打私、檔案、史志、氣象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五)政府運行更加規范高效。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效整治解決了一批“四風”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健全完善了優化營商環境、聯系服務群眾、改進文風會風等45項制度。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充分吸納運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和調研成果,將新型城鎮化、旅游業發展、物業管理、學前教育等重要調研視察報告意見,及時轉化為政府工作安排,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816件,辦結率100%。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聘任10名政府法律顧問。積極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食品藥品、衛生計生、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和政府信息公開,創新“四證聯辦”工作機制,編制完成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取消、下放和轉變管理方式164項,壓減審批環節327個,成為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最少、辦理時限最短的市之一。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145萬件,增長22%;公共資源交易成交額突破200億元,增長30%。每季度集中研究“12345”市民熱線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年受理有效訴求64.8萬件,熱線服務滿意率98%,回訪滿意率88%,涉及部門職能交叉的17類民生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強化政府投資項目資金評審和績效管理,市級“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35.3%,公務接待下降47.2%。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潛在財政風險。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實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強化經濟責任審計,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政府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來的發展實踐告訴我們:推進科學跨越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形勢,構筑戰略優勢。注重戰略謀劃,積極對上爭取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國家新型城鎮化、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土地增減掛鉤試點等一批事關德州長遠發展的全局性事項,拓寬了大開放、大合作、大發展的空間。推進科學跨越發展,必須加快轉調創步伐,實施創新驅動。找準做大德州實體經濟的新路徑,深入研究實施建基地、搭平臺、引人才、設基金等新舉措,打通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通道。推進科學跨越發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總量不足、布局不均兩大矛盾,兼顧需要與可能,注重均衡,分步實施,多元投入,增加供給,兜住底線,真正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推進科學跨越發展,必須大力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突出權力清單式管理,突出講規矩重程序,突出提效率轉作風,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各位代表,德州今天良好的發展局面,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拼搏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德部隊官兵,向中央、省駐德單位,向關心支持德州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20xx年總體安排和重點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將迎來有紀念意義的撤地設市20周年。德州的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更面臨難得機遇,必須以戰略的眼光洞察形勢,以創新的思維謀劃工作,以務實的舉措推進落實。
新形勢新挑戰,需要我們認清差距、加壓奮進。當前,我市實體經濟發展不足、產業層次較低、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的階段性矛盾仍然突出;城鄉發展不均衡,城鎮功能不健全,承載力、輻射力不強;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還有差距;政府服務效能、工作執行力、擔當意識更需大幅提升。我們要強化底線思維,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在戰勝困難中取得更大突破。
新常態新作為,需要我們高點定位、轉型發展。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中央確定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結構調整、改革創新、風險防控、民生保障。我市處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宏觀政策趨緊、資源環境制約的雙重難題,做大經濟總量、加快轉型發展的雙重考驗。我們既要積極適應新常態,又要立足德州實際,努力做到調整不減速、量增質更優,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新時期新優勢,需要我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初步定位我市為“四基地一功能區”,帶來新的政策紅利。43項國家和省級試點賦予我們先行先試的巨大優勢。同時,近年來大開放、大建設積蓄的勢能加速釋放,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催生新的增長點,陵縣撤縣設區拓展了城市空間,一批重大項目提升了發展后勁,經濟運行在較快增長區間的基礎依然牢固,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把良好勢頭保持下去。
根據上級要求和市委決策部署,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導,繼續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主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突出擴量提質增效并舉,著力轉變工作指導方式,堅持改革攻堅、創新驅動、區域合作、依法行政,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民生均等化,努力完成“”規劃目標,在科學跨越發展、建設幸福德州進程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平穩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11%,城鎮化率達到5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4‰以內,節能減排指標確保完成省下達任務。
實現今年總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突出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加快提升產業實力。圍繞打造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集聚要素資源,突破關鍵領域,培植壯大十大產業集群,把德州發展根基建立在堅實的實體經濟之上。
抓技改、促升級。以技術改造為載體,推動企業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實施重點技改項目350個,總投資410億元。深入調查研究,掌握技改需求,解決好“誰需要技改”的問題。明確主攻方向,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推廣應用為重點,解決好“圍繞什么技改”的問題。加強資源配置,針對企業技改涉及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支撐條件,搞好對接謀劃,實現技改與市場形勢、現實條件的有機結合,解決好“靠什么技改”的問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引導60家骨干企業和55家科技型成長企業站在市場前沿,細化項目評估論證,整合各類資金,用好扶持政策,解決好“怎么推動技改”的問題。
抓梯隊、壯群體。實施好“四個一批”工程,加快形成企業梯次發展格局。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通過拉長產業鏈條、并購重組、強強聯合等方式,推動重點企業倍增式膨脹。全力抓好華魯恒升、實華化工等投資過百億的重大項目,力爭用2—3年時間,培植出3—5家銷售收入過200億的大企業集團。壯大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對標提升行動,找準發展定位和趕超目標,謀劃支撐項目和要素保障,加快培植景津、金能、索通、谷神、玲瓏、保齡寶、金麒麟等企業,增強行業話語權。做強一批高精尖優勢企業,圍繞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交通裝備、民用航空、醫藥醫療等重點領域,推進威訊半導體、德法爾電子、信立泰藥業等高新技術企業加速擴張,盡快把技術優勢變為規模效益優勢。提升一批中小微企業,認真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培育市場主體,開展中小微企業“政保貸”,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回鄉創業工程,推動個體工商戶向小微企業發展,小微企業向規模企業提升。
抓招商、擴增量。實施“招商引資轉型突破年”活動,適應國家調整招商優惠政策的新形勢,運用市場機制,創新合作形式和支持途徑,分產業、分領域制定招商計劃,以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為核心,加快引進缺失鏈條、補強薄弱鏈條、提升關鍵鏈條,力爭全年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達600億元。加強與央企、強企、軍企、外企對接,充分借助中國企業聯合會等優勢資源,精心組織招商推介活動,建立重點客商清單制度,引進一批戰略支撐力強的大項目。突出交通、資源、生態三大優勢,拓展區域合作領域,深入推進“一區一圈一帶”戰略,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區,積極落實與北京、上海、天津、中國臺灣共建飛地園區的協議。完善招商項目跟蹤對接、審批服務、落地建設等機制,加快芭蕾雨奧特萊斯、廣藥大健康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持續抓好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00億元。
抓載體、促集聚。把縣域經濟作為主要板塊,啟動實施新一輪縣域經濟提升計劃,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各縣(市、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在20xx年基礎上實現第二個翻番。搞好“開發區改革創新二次創業年”活動,推動投融資體制、管理模式和政策環境創新,主要解決產業總量不夠、密度強度不夠、集中度關聯度不夠、配套支撐不夠等問題,爭取德州高新區、齊河經濟開發區晉升國家級;創新園區開發模式,支持發展飛地經濟,引導企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布局。按照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要求,加快47個工業基地建設,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產業配套合作為基礎,增強項目選擇與園區定位契合度,打造功能現代化、產業高端化的工業聚集區。充分發揮海關口岸、檢驗檢疫等部門職能作用,提升青島保稅港區(德州)功能園區載體優勢,積極申建德州綜合保稅區,推動外經貿轉型升級。大力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境外投資創業、建設生產基地、合作開發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抓業態、強功能。在抓好傳統業態升級的同時,大力拓展新經濟業態,培育新商業模式,提升拉動實體經濟的能力。發揮新能源產業基礎優勢,加速提升檔次、塑造品牌、擴張規模,盡快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抓住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以寧津、樂陵、慶云為核心板塊,壯大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鼓勵發展樓宇經濟,集聚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業。圍繞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大型物流企業,增強城市商業服務功能,打造全國性流通節點城市。大力發展網絡交易市場和電子商務,實施“六進”工程,落實“十百千萬”計劃,引進知名龍頭企業,發展淘寶特色產業村,使網絡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
抓創新、增后勁。把創新驅動作為經濟內生增長的新引擎,努力創建全國第二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省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綜合試驗區。完成市應用技術研究院一期主體建設,建立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服務中心,落實京津大院大所對接成果,組織好京津、長三角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對接會、山東省軍民科技融合項目對接會、院士專家德州行等招研引學活動,抓好科技創新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和企業工程(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建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30%以上。運作好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設立齊魯創新、新興產業發展擔保、科技成果轉化等專項扶持基金,設立科技支行,建設股權交易市場,增強資本交易大會融資功能,完成股改企業100家,新增上市掛牌企業10家,力爭全年市內銀行新增信貸投放260億元,直接融資300億元。深入實施現代產業人才支撐計劃和“金藍領”培訓工程,加大高端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建設人才公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設100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孵化器,引進培育100個研發創新團隊,形成創新人才集聚高地。
(二)突出城鄉統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四級城鎮體系建設為抓手,積極構建城鄉協調、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城鎮格局。
以行政區劃調整促進中心城區融合發展。圍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加快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合理布局老城、新區、生態科技城和陵城區,推動一體化、差異化發展。編制完成中心城區重點區域設計方案,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科學規劃城市“三區四線”。加快疏解老城功能,增強新區吸納承載能力,搞好城市設計研究和品牌形象策劃,精心打造特色街區、重點路段、關鍵部位。加快生態科技城建設,堅持產城融合,規劃建設楊莊河科技研發帶,完善教育、醫療、商貿、旅游等服務設施,提升聚產業、聚人氣的能力。加快陵城區融入主城區步伐,推動產業發展高端化、城市建設特色化、民生事業同城化,打造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生態宜居的增長極。實施城市組團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武城、平原、寧津與中心城區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產業布局、資源要素、公共服務互補對接。
以公共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持續性、長效性、均衡性地配置公共資源。中心城區今年計劃投資153.2億元,推進6大類、83項城建工程。加快德州外灘、“兩河四岸”綠化等景區生態建設工程,打造城市景觀核心區和休閑觀光帶;推進老工業區、老商貿區、棚戶區和城中村搬遷改造,抓好大社區、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序開展“三無小區”改造和幸福社區創建,扎實做好便民市場建設、公廁改造、環衛設施完善等工作,確保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實施廣川大道北延、減河堤頂路南延等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工程,打開斷頭路,疏通擁堵點;開展地下管線綜合管理試點,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健全城市管理體制,強化精細化管理,加強規劃管控,實施違章建筑大清理行動。加大城鄉結合部、城市出入口等重點部位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塑造整潔靚麗的城市形象。有序推動縣城擴容提質,增強服務功能,提升帶動能力。加快國家、省、市示范鎮建設,搞好功能定位,完善配套設施,努力建成一批文化旅游、商貿物流、資源加工、交通樞紐等特色名鎮。堅持“兩區同建”和文明鄉村建設相結合,根據基礎條件、群眾意愿和發展需要,提升產業園區就業富民能力和居住社區配套功能,新建農村社區30個、續建150個,新建擴建農村產業園區100個,讓農民群眾增收有保障、生活有改善。
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城鄉一體發展。發揮基礎設施對城鎮化的拉動作用,突出環境整治和城鄉改貌,提升城鎮化質量。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重點實施g308、g309、s246、s247、s249、s324道路改造,新建、改造農村公路900公里,抓好石濟客運專線及高鐵東站房、濟齊黃河大橋建設,爭取德上高速公路、德大鐵路通車運營,超前謀劃通用航空發展,規劃實施中心城區快速公交通道,提升公交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貫穿城鄉的綜合交通網絡。推動供水、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供水一體化,讓城鄉居民喝上同源、同質、同網的放心水,創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和水利建管改革創新示范市。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實行垃圾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促進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健身、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服務功能均衡布局,縮小城鄉差距。推動戶口登記管理一體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實現常住人口市民化。
(三)突出增效富民,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以國家級新型城鎮化和現代農業示范區“雙試點”為契機,以建設京津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和高素質勞動力培訓輸送基地為依托,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走產品安全、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經營規?;??;就瓿赊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做大做強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農民合作社500家、家庭農場150家;深化供銷社改革,新增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點1000家。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和綠色增產模式,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重點支持發展病蟲害統防統治、農資供應、農產品儲運保鮮、氣象防災減災等專業化服務。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113萬畝。大面積推廣深耕深松、配方施肥、減量投放等農地改良措施,提高農田質量。積極扶持發展農機合作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以上。
加快內部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集約化。在繼續抓好高產創建、穩定糧食面積基礎上,加快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大力發展優質特色精品農業。積極培育優質蔬菜、林果苗木、良種繁育、水產養殖、畜產品等高效特色農業,新增設施蔬菜15萬畝、花卉苗木3萬畝,發展特色漁業基地19萬畝,新建、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00處以上,創建國家畜牧產業化循環發展示范區。抓好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和“糧安工程”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實施農產品品牌培育工程,力爭“三品一標”產品產地認定面積占比達到60%以上。
不斷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多元化。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促進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融合發展,新增農業龍頭企業30家,擴大就近就業規模,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比重。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和創業培訓工程,全年培訓農民20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5萬人,提高農民農業收入和非農收入水平。開展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努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益。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盤活農村集體產權資源,做大做強集體經濟,提高農民分配性收益。
(四)突出宜居宜業,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堅持減量化排放、循環化生產、資源化利用,深入實施碧水、藍天、綠地、寧靜、整潔五大工程,發展低碳產業,建設生態城市,促進綠色消費,打造京津南部生態功能區。
抓好城鄉生態綠化。以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增加城市綠地和城鄉林地面積,高標準實施魯冀邊界防護林帶建設,對鐵路、高速公路、干線道路、河流水渠沿線進行補植修復,全年新植樹木1500萬株,造林20萬畝。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完善城市綠地系統,實施街頭綠地、公園綠地、道路景觀、環城綠帶等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綠化110萬平方米。
大力實施藍天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是重大民生問題,必須治標治本多管齊下。以控煤、控塵、控煙氣為重點,深化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監督管理,加強重點點源達標治理,完成14家燃煤電廠脫硝設施升級改造。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制度。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8萬輛,加強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油氣回收治理,力爭空氣質量同比改善5%。
強化水污染防治。完善“治、用、?!敝挝垠w系,健全人工濕地、污泥處置、污水處理等治污工程運行管理機制,推進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確保58個重點鄉鎮、社區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開展“環保五型企業”創建活動,鞏固主要河流治污成果,著力抓好支流水質改善,實現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保障全市人民飲水安全。
加強資源節約利用。積極發展節能產業,嚴控主要污染物排放,嚴把環境準入條件,嚴禁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推進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規范太陽能和地源熱泵應用管理。鼓勵節能減排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大力實施一批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示范工程。支持平原縣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試點工作,完善市場配置機制,加強土地批后監管,加大閑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突出民生優先,不斷深化幸福德州建設。按照增加供給、守住底線、優化布局、科學管理、提高水平的要求,強化問題導向,持續加大投入,認真實施好年度民生實事,多做保本兜底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在包容性發展中建設幸福德州。集中力量組織實施“六大民生工程”:
就業創業提升工程。就業是民生的首要問題。以解決結構性失業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為重點,認真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扶持政策,整合各類創業培訓資源,抓好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和各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全年組織開展就業創業培訓6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
城鄉教育提升工程。新建、改擴建中小學80所、學生食堂200處,改造薄弱學校100所,大力提升中小學校舍標準化水平。建設省級標準化幼兒園70所,新增幼兒學位1.2萬個,逐步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和布局不均問題。加快高級師范學校、德州二中規范化改造等項目建設。優化師資力量配備,新招聘教師1200人。研究實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政策,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抓好校長職級制改革試點。深化職業教育創新試驗改革,力爭職教公共實訓中心一期建成使用。強化校車、校園、餐桌安全監管,確保師生安全。
健康養老提升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完成市人民醫院整體規劃和新門診樓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生態科技城中心醫院。實施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提高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編制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規劃,籌備建設市級頤養中心,新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57個、農村幸福院32個,新建、改造養老床位9000張,爭取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農村社區半覆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規劃建設太陽莊園銀齡公館,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社會保障提升工程。啟動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擴大社保覆蓋面,基本實現全民養老和全民醫保。鞏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整合成果,提高醫保補貼標準和報銷比例,完善居民大病保險政策。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資制度改革,實施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健全“8+1”陽光救助體系,加快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和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建設。著力提高弱勢群體保障標準,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80至40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600元;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4300元、3300元。加強農村精準扶貧開發,完成8萬貧困人口扶貧任務。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6380套,基本建成8000套。
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圍繞打造區域文化高地,深入挖掘“德文化”、董子文化資源,大力弘揚運河文化、黃河文化、大禹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強城鄉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長效機制。實施好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實體書店等文化惠民項目,全年送戲下鄉300場。開展“鄉村記憶”工程,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加快推進運河主城區段保護開發規劃修編和實施,支持黃河故道古桑樹群申報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支持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建好文化園區、示范基地等平臺。加快文化博覽園等重大文化旅游創意項目招引和建設,開展等級景區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創建工作,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全市第五屆運動會。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均衡發展。高度重視雙擁共建、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支持人武系統規范化建設。依法保障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權益,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事務、檔案、史志等工作。
社會治理提升工程。加快市信訪接待中心和信訪信息化建設,推進領導干部公開接訪,健全完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和重大事項維穩風險評估機制。深入推進平安德州建設,抓好“大數據警務云”試點,加快建設智能交通安全系統。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重點抓好小案偵防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建立社會組織監督執法體系,加強社會組織培育管理。構建“網格化”、“實名制”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隱患排查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完善農產品追溯體系,重點治理“餐桌污染”,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六)突出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深入貫徹依法治市基本方略,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規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確保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有效運行。
完善制度,推進依法行政。堅持講法治、講程序,注重用法治思維、手段和方式調節經濟運行、管理社會事務。嚴格執行重大決策程序規定,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食品藥品、工商、質監、農業、環保等領域綜合執法,探索在縣級設立統一的綜合執法機構。健全執法行為法制監督體制機制,積極推動省行政執法監督試點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健全人大、政協建議提案辦理機制,主動服務人大和政協組織的視察、檢查及調研活動,充分發揮代表、委員對政府工作的督導促進作用。多渠道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深化政務信息公開,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力度,方便群眾了解政府決策、監督政府工作。
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嚴格落實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政府責任清單,探索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繼續壓減行政審批事項,大幅削減隱性附著在審批中的前置條件和服務事項。全面實施流程再造,減少環節,壓縮時限,降低收費。強化中介機構規范管理,實現與掛靠行政事業單位脫鉤,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力度。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基本完成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提升政務服務中心功能,深化“兩集中、兩到位”,實行“一窗受理、分散審核、同步審批、限時辦結”模式。探索建立區域性技術評價機制,試點功能園區建設項目、成方連片出讓土地區域化評估評審,促進投資創業便利化。
轉變作風,倡導為民務實。持之以恒地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抓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健全反對“四風”長效機制。充分發揮“12345”市民熱線綜合平臺功能,提高問題解決率和群眾滿意率。廣泛開展社情民意調查,增加老百姓的話語權和評判權。圍繞重大發展問題,加強調查研究,搞好戰略謀劃,突出改革創新和重點項目引領,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十三五”規劃。健全目標責任清晰、監督考核有力的工作執行體系,實施重大事項、重點項目清單式管理,強化過程控制、社會監督,定期向全社會亮進度、曬問題,確?!皩崱弊之旑^、“干”字為先。
敬畏法紀,恪守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不斷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健全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突出國有資產、政府采購、公共資源、公共工程等重點領域,整合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職能,強化內部流程控制,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做到行政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嚴格預算硬約束,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市縣兩級政府及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公開預決算。按照嚴控增量、消化存量的原則,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切實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堅決反對奢侈浪費,全面落實公務接待、辦公用房、公共機構節能等制度,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確?!叭苯涃M只減不增,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優良作風取信于民、保障發展、維護穩定。
各位代表!改革發展任務艱巨,民生福祉責任重大。讓我們在中共德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勇于擔當,務實苦干,為推進科學跨越發展、建設幸福德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共
3
頁,當前第。
1
頁
1
2
3
。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古稱邕州,具有1680多年歷史,是廣西第一大城市,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南寧市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和“”工作回顧。
20xx年是宏觀經濟形勢極為復雜嚴峻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決策部署,努力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克服了發展中的特殊困難,實現了經濟增長穩定、社會大局穩定。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重中之重,綜合施策,及時出臺19條穩增長措施,在擴大投資、扶持企業、促進消費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3410.09億元、增長8.6%;財政收入572.48億元、增長8.71%;固定資產投資3366.89億元、增長16.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9.55億元、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6.68億元、增長10.5%;城鎮新增就業8.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9%;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漲幅1.9%。
——質量效益全面提升。財政收入質量持續提高,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3%,同比下降1.61個百分點。工業產值超百億元園區增加到8個,高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6.58%;產值超億元企業635家、新增43家,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95.6%;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分別增長25.68%、6.44%;三大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從上年52.7%提高到56.9%,高新區成為首個千億元開發區。第三產業增加值1694.08億元、增長9.9%,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4.95%。糧食總產量225.42萬噸、實現“五連增”。
——綠城品質不斷提升。以競爭性評審答辯第一名躋身16個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南湖環湖路、石門森林公園海綿化改造等重點項目順利竣工,其他153個重點項目扎實推進。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典型示范項目完成投資36.5億元。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等創新型示范城市加快建設。全市森林覆蓋率47.66%。城市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為88.8%,比上年提高8.8個百分點,在全國省會城市位居第六。榮獲全國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7個獲獎城市中唯一的省會城市。
——開放合作實現新突破。南寧·中關村創新中心成功落戶,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升級為綜合保稅區。成功服務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積極參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與粵港澳合作進一步深化。實際到位內資925億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7.01億美元,分別增長8%和9.63%。外貿進出口總額58.69億美元、增長21.9%。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五象新區加快建設,完成投資281億元,為年度目標的137.1%;引進重大項目54個,新增世界500強企業2家,投資超百億元項目1個;22個安置房項目完成土地出讓或開工,建成后可安置2.83萬人;三中五象校區、市兒童醫院、鄰家廣場等一批城市配套項目竣工或開工,五象污水處理廠和一批污水管網、公廁建成使用。城建項目完成投資393.72億元,羅文大橋、平樂五象立交等一批跨江橋梁、城市立交建成通車,東西向快速路、機場第二高速公路等150項區、市重大項目全面建設,五象大道延長線等91項區、市重大項目竣工,火車東站南、北廣場及周邊路網基本建成。重點鐵路項目完成投資37.59億元,南昆高鐵(南寧至百色段)等項目開通運營;軌道交通完成投資94.62億元,1號線東段開始動態調試,2號線加速推進,3號線全線開工,4號線動工建設。老口航運樞紐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并蓄水通航,邕寧水利樞紐完成投資11.09億元。完成126個老舊居住小區環境綜合整治改造,“老南寧·三街兩巷”等舊城改造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投資105億元。棚戶區改造工作得到張高麗副充分肯定。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三個國家級開發區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市級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五象新區審批辦正式運行。率先在全區各市公布54個部門單位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精簡權力事項64%?!跋日蘸笞C”“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推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通過驗收。僅用3個月時間建成廣西首個“創客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走在廣西前列?!肮駹I”養老機構改革和縣鄉醫院改革扎實推進,上林經驗得到中央改革辦的高度肯定。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全市民生支出407.2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17%,同比提高4.4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06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408元、增長9.7%?;窘ǔ筛黝惐U闲宰》?2736套、完成率達108.27%,新增發放廉租住房補貼2457戶、完成率達409.5%。實現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十一連調”。教育、衛生、計生、文化、體育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20xx年主要工作任務已經完成,我市實現了“”勝利收官。
——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綜合實力大幅躍升?!啊睍r期,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20xx億元、3000億元兩個臺階,總量是20xx年的1.89倍,年均增長10.6%,占全區比重提高1.48個百分點;財政收入連續跨越400億元、500億元兩個臺階,總量是20xx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73%,占全區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總量是20xx年的2.42倍,年均增長24.67%,占全區比重提高2.11個百分點;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總量是20xx年的2.21倍,年均增長17.23%,占全區比重提高1.4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0xx年的1.97倍,年均增長14.4%,占全區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顯著優化。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33%,六大重點產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4.2%。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335家,“南寧地鐵南寧造”及源正新能源汽車第一臺客車整車成功下線,填補了我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空白。金融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21.2%,年均增長16.5%,駐邕各類金融機構達359家;新增主板上市企業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新增限額以上商業企業518家,限額以上商業企業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7%;南寧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建成運行,廣西首家大型商貿零售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聯合打造的跨境直營體驗店開門試業,中國—東盟(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揭牌,高新區成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國家廣告產業園試點園區。接待旅游總人數3.06億人次、總收入2528.74億元,分別是“”的2.33倍、3.23倍,榮獲“20xx中國最佳生態旅游度假目的地”,青秀山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9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28家、家庭農場431家、“三品一標”認證58個;完成水利設施建設投資90.33億元,是“”的2.05倍;成功創建26個市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和25個生態綜合示范村,其中5個示范區被評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武鳴、橫縣成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13.58∶36.21∶50.21調整為10.86∶39.46∶49.68。
——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承擔的自治區20項、市本級46項重點改革和69項國家、自治區級試點任務順利推進。市、縣區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出臺存量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辦法,創造性地解決了因無法分戶導致不能以“戶”申請宅基地的政策障礙。全市123個鄉鎮(街道)設立政務服務中心,建成1693個村(社區)政務服務中心。115個市直部門公開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完成12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和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改革。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1826項、產業重大科技項目48項,取得科技成果8734項,高新技術企業達234家,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獲批自治區級科技園區2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市”,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七連冠。
——“南寧渠道”作用凸顯,開放合作提升新水平。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南寧渠道”作用更加凸顯。成功服務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中越青年大聯歡、中國—東盟生態宜居論壇、中國—東盟市長論壇等國際活動,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一批面向東盟的合作平臺落戶南寧,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建設正式啟動。6個東盟國家在南寧設立總領館,東盟10國、日韓商務聯絡部建成使用。累計利用外資27.9億美元,年均增長16.04%,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1.54%。南寧成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
——落實“雙核驅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南北欽防同城化加快推進,實現電信、戶籍、醫保、就業政策、公積金異地貸款等同城化,先導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扎實推進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港口樞紐、疏港通道、產業園區等12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完成投資26.11億元,建成南寧港牛灣、六景港區,新增1534萬噸貨運吞吐能力,實現20xx噸級船舶直達珠三角地區。實施無紙化通關和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四省區區域通關一體化、關檢合作“三個一”通關模式,貿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宜居城市魅力彰顯?!爸袊G城”三年行動成效顯著,城市園林綠化“九項工程”扎實推進,新建綠道91.3公里、造林167.52萬畝,完成461個示范村屯、4664個一般村屯的綠化,其中62個被評為“廣西綠色村屯”?!爸袊恰奔涌旖ㄔO,18條城市內河和湖泊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民歌湖、相思湖、明月湖等環城水系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主要指標保持100%達標?;瘜W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全面完成“”減排任務。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國內領先。完成181個生活污水直排口整治,建成污水管網540公里,三塘、五象2座污水處理廠及黎塘鎮等13個重點鎮的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并試運行。平里靜脈產業園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發電,賓陽建成廣西首個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城市主要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從不足20%提升至85%以上?!懊利惸蠈帯苯ㄔO深入實施,規范整治無物業管理小區632個、“城中村”46個、農貿市場145個,查處“五亂”行為418.86萬起,查處機動車、電動自行車違法行為730萬起,車輛平均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清理拆除違法建筑面積1938.99萬平方米、違法占地面積2979.73萬平方米。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榮獲中國“養生休閑之都”美譽。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建設勃發生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20xx年的52.64%提高至59.31%。五象新區“”完成投資913.75億元,為“”的5.16倍,其中引進產業項目167個、完成投資529.85億元,31家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10家金融保險企業、15家境外上市公司落戶新區;新區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里,凈增15倍,在建工程建筑面積1964萬平方米,凈增12倍;新區“兩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建設整體推進,總部基地金融街、五象湖周邊、蟠龍至龍崗片區沿江地帶建設初具規模;新區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三縱三橫”主干路網基本建成,廣西體育中心、規劃館、美術館、五象湖生態工程和博物館等一批公共設施建成使用。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加快建設,南廣、南欽、南昆(南寧至百色段)、柳南高鐵建成,南寧火車東站同步啟用,南寧邁入“高鐵時代”;來賓至馬山等高速公路建成,實現“縣縣通高速”;完成農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標;建成吳圩機場第二航站樓,新增15條至東盟國家航線,南寧機場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打通長堽路、楓林路等10條“斷頭路”,完成機場路擴建和168條城市道路“白改黑”,凌鐵大橋等24座跨江橋梁、城市立交建成使用。新建公交場站14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696個,新增新能源公交車20xx多輛、公共自行車2萬輛。市數字化城市綜合管理指揮系統建成運行,內河防汛信息指揮系統和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監管平臺建成。榮獲“全國城市品牌建設獎”。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市涉民生財政支出1512.91億元,是“”的2.87倍。全面完成自治區級為民辦實事工程240個子項、市本級244個子項,完成投資305.5億元,解決了一批群眾呼聲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問題。3次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提標最高幅度分別達25%、55%、67%,居全區首位。扶貧攻堅戰全面打響,解決了137.63萬貧困地區群眾行路難、236.7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減少貧困人口59萬人;完成精準識別40.5萬戶196.6萬人的入戶評分工作。率先在全區實現市轄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學生資助實現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惠及學生250.58萬人次;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763所、中小學48所,新增多元普惠幼兒園311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興寧、青秀通過國家評估驗收,馬山、武鳴通過自治區評估驗收,教育“”目標超額完成。南寧學院實現了“千畝、萬人、升本”目標,并入選全國首批應用技術大學改革試點高校。衛生計生機構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由20xx年的92.57%上升到99.61%。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完成643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448家農家書屋、1395個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層服務點建設,摘取國家級獎項134個,成功打造《百鳥衣》等一批優秀精品劇目,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居全區首位。成功舉辦第四xx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等重要國際賽事,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保持全區領先水平,成為首批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提升,陳美杏等30名先進典型榮登“中國好人榜”,杜麗群榮獲國際醫學護理界最高榮譽“南丁格爾獎章”“白求恩獎章”。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務,社會治理創新、信訪、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治安管控、平安創建、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不斷強化,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人防建設得到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取得新成效,檔案、史志、哲學社會科學等事業取得新成績,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蟬聯國家衛生城市二連冠,“全國文明城市”、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安杯”三連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實現程度超過90%以上,位居廣西首位。
五年來,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推進,依法行政組織領導扎實有力,法治南寧制度體系日趨完備,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行政決策更加規范科學,行政執法制度不斷健全,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進一步強化。提請市人大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9件,出臺政府規章49件、規范性文件151件。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共辦理自治區和市級人大代表建議1014件、政協提案1400件,辦結率100%。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0萬條,居全區首位。舉辦24期《向人民承諾——電視問政》直播節目,196個問題全部整改落實。
各位代表,“”時期,是南寧改革開放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和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城市形象和品質顯著提高的五年,是全市各級政府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和各族人民更加團結緊密的五年。五年成績極其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是歷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班子打下良好基礎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邕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南寧建設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及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受經濟發展步入“三期疊加”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市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不容小覷。主要是經濟綜合實力不強,工業短板明顯、服務業優勢不突出、農業特色不鮮明;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難,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創新能力不足,各類人才仍較緊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土地、能源等要素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區域發展不平衡,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區位優勢和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貧困人口多,補齊民生短板和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等因素還不少,等等。面對困難和問題,我們決不回避,以勇于擔當的態度和責任,切實加以解決,絕不辜負各位代表對我們的期望!
二、“十三五”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緊緊把握國家建設“一帶一路”、推進結構性改革、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支持西部地區發展、加快脫貧攻堅和自治區實施“四大戰略”“三大攻堅戰”等重大機遇,針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努力實現南寧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根據《中共南寧市委員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人民政府在廣泛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縣區、各部門各單位、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南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共分3大板塊11篇42章,分析“十三五”發展環境,明確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并就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進行全面規劃?!毒V要(草案)》起草過程充分體現了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要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里,著重報告三個方面內容:
(一)關于“十三五”發展的總體要求及奮斗目標。
我市“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自治區“兩個建成”戰略目標,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著力構建“一平臺兩體系三中心”,加快建設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城市、“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具有濃郁壯鄉特色和亞熱帶風情的生態宜居城市,不斷增強首府的支撐力、輻射力和先導帶動作用,勇當廣西“兩個建成”排頭兵。
圍繞總體要求,《綱要(草案)》提出了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社會民生、生態環境4大類32項量化指標構成的規劃指標體系和目標值。其中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地區生產總值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按可比價計算),到20xx年突破50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也就是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提出這樣的目標,主要基于三個方面考慮:一是落實市委提出的“十三五”時期勇當廣西“兩個建成”排頭兵的決策部署。根據測算,20xx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比20xx年翻番,年均分別需增長3.9%、5.4%,按照這個速度,雖然可以實現翻番要求,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市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要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時要落實市委關于勇當廣西“兩個建成”排頭兵的決策部署,必須保持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全區平均水平。二是充分考慮8%增長目標的實現基礎。要實現8%的年均增長目標,我市有基礎、有空間。從供給方面的支撐條件看,第一產業年均增長4%,第二產業年均增長8.1%,第三產業年均增長8.6%;從需求方面的支撐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都是有把握的。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看,“十三五”隨著收入倍增計劃實施、消費升級加快,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年均增長8%可以實現。三是確保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客觀要求。過去發展主要是依靠生產要素大規模、高強度、低水平投入?!笆濉笔墙洕l展在新常態下運行的重要時期,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經濟行穩致遠要靠創新驅動、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來實現。提出8%的目標,既為轉型升級、結構性改革留出空間,也使經濟提質增效成為可能。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到20xx年,我市經濟綜合實力將躍上新臺階,首府的支撐力、輻射力和先導帶動作用全面增強,“南寧渠道”作用進一步發揮,“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南寧都市圈基本形成,貧困縣(區)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我市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關于構建“一平臺兩體系三中心”。
構建開放合作平臺。打造“南寧渠道”升級版,構建面向東盟、聯動西南中南、對內對外開放合作的平臺。
——建設“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打造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推動高鐵、航空、公路、內河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建設通往中西部地區的北上通道和通往中南半島國家的南下通道,加密與東盟國家及國內重要城市空中航線。建設區域性國際商貿物流大通道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等項目建設。促進“南寧渠道”全面升級,服務和推進打造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升級版,推動南寧—崇左經濟帶、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以“一區多園”模式,搭建基礎設施等五大平臺,打造五象新區總部基地板塊、產業板塊區域,在五象新區、高新區等建設多個信息產業承載園區,推進一批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跨境電商、遠程醫療、網絡文化交流等信息服務業項目,到20xx年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發展框架基本成型。加快南寧綜合保稅區建設,發展電子信息、保稅物流加工、跨境電商等產業,推進保稅直供平臺建設,建成中國—東盟進出口的重要渠道。
——深化與西南中南地區的合作。依托南貴、南昆、湘桂高鐵,吸引西南中南地區企業在南寧設立區域總部、結算中心、產品分銷中心等,共同開拓東盟市場。強化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密切與港澳臺合作,加快cepa示范城市建設。積極融入粵桂高鐵經濟帶建設,落實粵桂共同行動計劃。
——打造更強勁的“雙核驅動”核心引擎。推動中國(北部灣)自貿試驗區創建,加快北部灣同城化步伐,引領北部灣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南寧港六景、牛灣等港區功能及配套設施,加快西津二線船閘等內河航運樞紐項目建設,加強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城市間合作,實現與粵港澳新興產業合作。積極參與左右江革命老區建設,推動建成山清水秀、安居樂業的幸福老區。
——提高對外經濟貿易水平。繼續發展加工貿易,以高新區、江南工業園、綜合保稅區為重點,鼓勵加貿企業集群發展,推動產業鏈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延伸,加快電子信息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提高產業層次。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創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積極開展對外勞務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鼓勵和引導外資進入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水平。
構建產業新體系。圍繞補短板、強優勢、顯特色,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補齊二產短板。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落實《中國制造20xx》,加快建設區域性現代制造業基地?!笆濉逼陂g,全部工業總產值達650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3%以上,形成3個千億元園區、3個千億元產業、5個以上百億元企業。加快園區建設。提升高新區發展質量,經開區重點打造生物醫藥和空港產業園區,東盟經開區建成廣西最大的食品加工產業園。江南工業園區建成千億元電子信息專業園區,新興產業園建成高端裝備制造專業園區。做大做強六景、黎塘、伊嶺等工業園區。加快結構調整。著力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3個產業成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0xx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20xx億元以上。加快新興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等成套設備制造業和以鋁精深加工為支撐的特色裝備制造業,20xx年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達1200億元以上。力爭在生物制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取得新突破,20xx年生物醫藥業產值達30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食品、建材、化工等傳統產業。培育強優企業。重點扶持競爭力強、稅收貢獻大的企業,20xx年工業總產值百億元、十億元以上企業分別達5家、60家以上。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發揮三產優勢。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城市,20xx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突破3400億元。做優做強金融服務業。以發展地方金融和跨境金融為主線,深入實施“引金入邕”戰略,完善各類金融組織體系,發展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推進產業金融和普惠金融。20xx年金融業增加值達750億元左右,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22%。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物流龍頭企業,重點打造電商物流、農副產品物流等五大物流產業,推進中國—東盟國際物流基地、南寧空港物流產業園等十大物流集聚區建設。20xx年物流業增加值達470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14%。創新發展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業。以電子商務、信息服務、服務外包為核心,以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為載體,打造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業集聚區。加快中國—東盟(南寧)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中國—東盟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市建設,20xx年電商交易總額達3500億元以上,發展5家以上交易額超百億元的電商企業,建成2個以上具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推進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市建設,建設泛在普惠的信息網絡,實現中心城區免費wi-fi全覆蓋,絕大部分城鎮地區光網覆蓋、光纖到學校、到農戶。同時,加快發展商貿和會展業、旅游業和運動休閑、健康養老、文化創意和設計、教育培訓、節能環保、科技服務七大新型服務業。
——凸顯一產特色。著力提高農業生產和生態功能,積極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重點支持武鳴、橫縣、賓陽等產糧大縣(區)建設,到20xx年基本農田確保78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0萬畝以上。實施“10+3”特色農業產業提升行動,培育知名農產品品牌。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堅持“產村互動、農旅結合”,推進市、縣、鄉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和生態綜合示范村建設,進一步提升隆安“金穗”、西鄉塘“美麗南方”等一批示范區輻射帶動作用,建設一批休閑農業與農村旅游示范點。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完善農業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吧嗉馍系陌踩?。
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強化全域南寧理念,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優化空間格局。深入實施“以邕江為軸線、西建東擴、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點向南”的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構筑“中心城市優化提升、副中心城市跨越發展、中小城鎮協調聯動、城鎮軸線組團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20xx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5%左右。繼續實施大縣城戰略,著力推進各縣縣城及一批重點鎮提質擴容,將橫縣、賓陽培育成為中等城市,將上林、馬山、隆安建設成特色鮮明的小城市,培育黎塘、六景、金陵等特色城鎮。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推進智慧城市和“美麗南寧”鄉村建設。
——形成六軸布局。主軸即實施重點向南戰略,向南聯系北欽防3市和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域,形成向南拓展的主要發展軸。五副軸分別為:向西南聯系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南寧—崇左經濟帶;向東聯系珠三角地區,積極參與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向東北聯系長江經濟帶和中南經濟區;向北聯系成渝經濟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北聯系桂西資源富集區、滇中經濟區。
——加快四帶發展。高鐵經濟帶:依托南寧東、西、南、北站及賓陽、隆安站等站點,加快發展臨站經濟,重點推進以南寧東站為核心的商務區建設,培育發展鐵路關聯產業。高速公路經濟帶:拓展產業發展平臺,將新興產業園和六景、黎塘工業園區等建成沿線優勢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規劃發展外東環、桂海高速公路沿線經濟,重點發展房地產、養老健康等產業。黃金水道經濟帶:發揮西江經濟帶上聯滇黔湘、下達粵港澳的紐帶作用,突出港城聯動、港產聯動、港運聯動,推動南寧水運口岸升格為一類口岸,發展現代物流業和沿江現代產業。軌道交通經濟帶:謀劃軌道交通商務、商業、地鐵上蓋物業綜合體等相關產業,打造集換乘、商業配套等為一體的地鐵站。
——完善“1+3”重點區域功能。五象新區加強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拓空間、強功能、興產業、提品質。促進新區產城融合發展,全面加快“兩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和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建設,加快新區總部基地金融街、文旅組團、新興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等建設,高效有序推進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新區與空港經濟區聯動發展。促進新區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相融合,以高端產業聚集高端人才,提升新區綠色宜居、文化綻放、產業集聚的品質魅力,推動新區申報國家級新區??崭劢洕鷧^著力發展空港物流、航空維修制造、臨空高新技術和空港商務等產業,建設區域性國際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的北軸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空港經濟合作的創新和示范平臺、北部灣的空港經濟中心、廣西臨空產業發展集聚區。武鳴區加快南寧教育園區、東盟經開區綜合產業園區、休閑旅游度假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形成教育、休閑、養老及食品等產業集聚,建設具有壯族人文特色的中國西部強區和城市副中心。三塘—五塘片區重點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業、信息產業、研發培訓產業、休閑旅游業等核心產業,打造中心城市與周邊重點鎮協調發展的新典范。
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完善立體交通網絡,加強樞紐融合,提升面向東盟、聯動珠三角、溝通西南中南腹地的服務功能。
——建設現代化鐵路樞紐。積極推進泛亞鐵路中東線、南寧至貴陽客運專線、南昆鐵路南寧至百色增建二線等一批鐵路項目建設,實現以南寧為中心的“12310”高鐵經濟圈。推進普速鐵路擴能改造,優化鐵路樞紐場站布局,擴容改造南寧鐵路樞紐,規劃建設南寧五象站和北站,完善西站和南站,改造南寧站,提升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實現鐵路旅客運輸與軌道交通、出租汽車、長途客運等交通無縫銜接。
——建設現代化公路樞紐。完善出省、出海、通口岸高速公路主通道網絡,加快柳南高速公路等改擴建、吳圩機場至大塘、貴港(經賓陽、隆安)至碩龍、柳州經合山至南寧等高速公路建設。完善客運、貨運樞紐場站布局,規劃建設五象客運站,建成東站綜合客運樞紐,改造安吉等客運站,提升玉洞等貨運站場。到20xx年全市公路、高速公路、二級以上公路總里程分別達1.3萬公里、1000公里、4000公里。
——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門戶航空樞紐。到20xx年吳圩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超1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11.5萬噸。推進吳圩機場軍民分離,按f類機型建設第二跑道,規劃建設t3航站樓,實現東盟國家主要城市航線全覆蓋。加快建設伶俐通用機場。
——建設區域性內河航運樞紐。加快港口和碼頭建設,推動平陸運河規劃建設,聯動北部灣港口群,加強江海聯運。完善港口集疏運系統,加強港區對外集散通道建設,推動鐵路、公路、水路聯運和綜合物流園區建設,建設現代化港口。20xx年港口吞吐能力達20xx萬噸、千噸級以上泊位43個、集裝箱吞吐能力5萬箱。
——優化市域交通網絡。規劃建設連接橫縣、賓陽、上林、馬山、隆安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環線,推動中心城區至外環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建設,完成舊外環高速公路移交及改造工作。構建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建成1至4號線骨干網絡,開工建設2號線東延長線和5號線一期工程,啟動軌道交通第三輪規劃。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成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慢行交通等各種交通無縫銜接的公交體系。推動城鄉客貨運一體化。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
加快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打造金融集聚區,完善現代金融體系。
——推動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完善跨境人民幣結算中心,推動人民幣對東盟國家貨幣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試點,推動開展人民幣跨境雙向貸款、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跨境融資,建立跨境金融信息服務基地和金融數據交易中心。
——加快金融集聚區建設。打造五象新區總部基地金融街,基本建成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等多業態金融集聚區。培育互聯網金融集聚區,推進中國—東盟商務區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建設,建立“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服務平臺”“南寧民間金融信息服務平臺”。提升金湖金融中心集聚區,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金融業態和證券、期貨、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
——做大做強四大交易平臺。優化區域金融要素資源配置,將南寧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打造成覆蓋全區、面向全國、輻射東盟的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推進股權交易中心業務開展,打造集股權和債權融資、企業上市培育與孵化等功能于一身的專業平臺。推動黃金交易平臺建設,加速金融資源聚集,提升金融業發展層次。加快組建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促進農村生產要素加速流動、優化配置。
加快區域性現代服務業集聚中心建設。以高端要素集聚、產業融合發展、服務功能升級為導向,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使之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戰場和生力軍。
——打造樓宇經濟集聚區。發揮青秀區樓宇經濟示范區效應,培育興寧、西鄉塘區樓宇經濟,加強對朝陽商業中心、埌東—鳳嶺商業中心、五象新區商業中心等樓宇的引導,深化精細化服務,提升樓宇品質,建成一批億元樓宇、特色樓宇和品牌樓宇。
——打造商貿服務集聚區。推進新型專業市場、城市綜合體等建設,培育一批商業中心、商貿帶,建設集購物體驗、商品集散、交易展銷、價格形成等功能為一體的商貿服務集聚區?;I劃建設改造一批工業原料、汽車機電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和食糖、鋼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發展以東盟為重點的大宗原材料供應鏈服務、廣西大宗工業原材料供應鏈集成服務,促進內外聯動發展。
——打造旅游休閑集聚區。圍繞建設國際養生休閑旅游目的地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縣、鎮、村,建設養生、休閑、文化等旅游產業集聚區。重點建設萬達茂、上林“三湖一寨”、馬山環弄拉生態旅游、隆安布泉河生態旅游、邕江兩岸東盟文化旅游、興寧“十里花卉長廊”暨溫泉療養旅游等特色項目。20xx年全市旅游總收入超1500億元。
——打造會展集聚區。大力推進以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的集會展、餐飲、旅游、休閑等于一體的會展集聚區建設,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展會和企業,組織承辦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展會,建設中國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會展城市。重點改造提升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規劃建設中國—東盟博覽中心等項目。
——打造文化創意集聚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影視制作、演藝娛樂等產業,深入挖掘、保護和利用頂螄山文化、駱越文化、“那”文化、三月三(壯族)歌圩等文化資源,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和文化品牌,建設一批基地和園區,形成特色文化產業集群。重點抓好南寧東盟文化博覽園、南寧廣告產業園區等項目建設。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300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8.8%。
(三)關于“十三五”其他重點任務。
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增強發展新活力。
——構建發展新體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效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市級行政審批局運行機制;推進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和負面清單的深化利用和管理;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市場監管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豐富直接融資工具,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政府產業引導投資基金和城市發展基金對重點產業、重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在重點領域推廣ppp模式;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優化市對城區、開發區的財政體制,建立健全事權和財權相適應的制度;全面落實“營改增”,推進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建立完善環境保護稅制度,實施稅源分類分級管理;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放開非公有制資本準入行業和領域。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培育發展新動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全技術創新、科技服務創新等政策體系。創建創業創新平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發展“互聯網+”創業網絡體系,加快發展眾創、眾包、眾扶和眾籌空間,加快建設南寧·中關村創新中心、“南寧創客城”。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進專項高層次領軍型人才引進工程,加強人才特區建設;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區域性國際教育培訓基地。20xx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2.2%左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8件以上。
著力打造宜居壯鄉首府。堅持生態美市、生態富民,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南寧。
——打造“中國綠城”升級版。加快“海綿城市”、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加強青秀山、五象嶺保護規劃建設,鞏固提升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水平,重點推進邕江綜合整治,建設百里秀美邕江。加快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構建水清、岸綠、景美的城市內河水系。加強森林培育和保護,加快綠色村屯建設,推進大明山保護和建設。
——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差異化發展,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協調發展。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重點推進“多規合一”。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動制糖、淀粉、酒精等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培育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新型生態工業,重點建設生態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生態種養、立體種養。積極發展生態旅游、休閑養生等生態服務業。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降耗,抓好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和節水型城市建設。加強土地利用的規劃管控。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持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確保20xx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范圍內。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加強聯防聯控。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完成邕江飲用水源地取水口上移和南寧第二水源地建設。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爭創全國環保模范城。
——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保持南寧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探索建立城市綜合治理體系,強化精細化管理,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落實規劃管理體制改革部署,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構建大城管運行機制、城管綜合監管考核體系和執法機制,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擴大市政設施和園林綠化管理養護市場化覆蓋面。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實施情況的評估反饋。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第一年脫貧12萬人,第二年脫貧11萬人,第三年脫貧10萬人,第四年脫貧7.3萬人,第五年鞏固脫貧成果。到20xx年,確?,F行標準下40.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鼓勵青秀、興寧等條件較好的城區率先完成脫貧任務,鼓勵其他非貧困縣區提前完成脫貧任務,支持邕寧提前摘帽,確保上林、馬山、隆安如期摘帽。對20xx年前脫貧摘帽的縣區,實行摘帽不摘政策。
——精準實施“七個一批”脫貧攻堅。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轉移就業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教育脫貧一批、醫療救助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
——全面推進脫貧攻堅“七大工程”。即實施脫貧攻堅道路硬化、安全用水、安全用電、危房改造、“互聯網+”扶貧、村莊環境建設、文化設施建設“七大工程”。
——完善脫貧工作機制。強化組織保障,嚴格責任落實,強化考評獎懲,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做好金融扶貧文章,精準使用扶貧資金,解決“有錢扶”的問題。強化掛圖作戰、結對幫扶,凝聚社會合力,解決“扶到位”的問題。確保20xx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兜底線、促公平,建立健全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素質教育。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倡導志愿服務精神。加強城市人文精神建設。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率先在全區建成網絡健全、覆蓋城鄉、惠及全民、均衡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市場,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打造南寧文化品牌。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公平優質協調發展。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鼓勵發展多元普惠幼兒園。優化布局城市新區和城鎮學校建設,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和辦學規模。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提升南寧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等市屬高校辦學水平,加快東盟職業教育網建設,積極推進南寧學院升格為南寧大學。推進南寧教育園區建設,打造產學研一體的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文化交流中心。推進特殊教育發展。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推動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率先在全區對已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教師交流,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推進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支持和鼓勵民辦教育發展。到20xx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
——推進健康南寧建設。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醫療衛生布局。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發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鼓勵社會辦醫。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扶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疫情防控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提升國民體質。推動醫養結合,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鼓勵社會辦養老服務業。
著力改善民生福祉。切實解決群眾關注的就業、收入、社保等切身利益問題,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促進就業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設充分就業城市。建立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就業指導援助。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落實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拓寬城鄉創業渠道。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推行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20xx年實現鄉鎮(街道)、社區及重點建制村的公共就業信息網絡全覆蓋。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和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津補貼制度,健全工資動態調整機制,縮小收入差距。20xx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實現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標。
——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智慧人社”建設,完善社會保障“一卡通”服務。20xx年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0%以上,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以上。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城鄉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提升特困供養服務水平,落實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完成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新院、殘疾人康復托養基地等項目建設。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購租并舉的住房供應體系,將居住證持有人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加強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組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有效銜接,加強社會組織培育,推行“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的聯動服務機制。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等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全過程嚴格監管,構建全社會協同共治的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增強消防保障等能力,建立防災減災責任追究制度,加強氣象、地質、地震等災害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支持國防和軍隊深化改革,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提高人民防空建設水平。健全城市公共安全體系,完善應急機制和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平安南寧”。
同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全面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xx—20xx)》,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施“七五”普法,推進城鄉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
各位代表,“十三五”規劃為我們描繪了五年宏偉發展藍圖,未來發展任重道遠。只要全市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克難攻堅、奮力拼搏,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創造南寧發展新輝煌,譜寫南寧發展新篇章!
三、20xx年主要目標和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財政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1%,外商直接投資增長8%,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
緊緊圍繞“二產補短板,三產強優勢,一產顯特色”,積極化解“難”,努力鞏固“穩”,不斷推動“進”,實現實體經濟發展水平新提升。
加速工業邁向中高端發展。進一步整合產業發展資金,扶持重點園區、產業、企業、項目,全面推行產業發展資金競爭性分配機制。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繼續實施園區經濟倍增計劃,以高新區、經開區、東盟經開區為重點,加快發展一批特色工業園區和縣區工業園區,推動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3個國家級開發區平均增速達20%以上。做大做強重點產業,突出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3個重點產業,力爭以富士康、研祥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完成產值480億元;以南南鋁加工、源正汽車等為代表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集群完成產值650億元;以海王、培力等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完成產值150億元。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為契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接和引進智能機器人制造、石墨烯等新材料、新能源等項目。著力扶持強優企業,重點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力爭富士康完成產值320億元,南鋁集團完成產值60億元,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40家,“兩臺一會”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30億元以上。加快工業項目建設,全力抓好100項重點新開工項目和50項重點續建項目,爭取源正全鋁車身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中車地鐵廣西生產基地盡快達產,中煙公司技改項目、寶豐科技、華潤怡寶等一批項目年底前投產。
推進服務業集聚發展。做大做強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業三大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并建成一批重大服務業項目。著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做大金融總量,健全金融組織體系,完善資本市場,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力爭金融業增加值400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20%;上市或新三板掛牌企業突破25家;推動廣發銀行南寧分行和3家村鎮銀行開業運營,力爭銀行機構數量突破40家;力爭年內農商行獲批籌建,法人金融機構數量達22家。探索科技保險等試點,引進險資入邕,力爭保費收入135億元、增長15%。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基礎設施投資(南寧)引導基金和南寧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實質性運作,城市發展基金落地。加快五象新區總部基地金融街和中國—東盟商務區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建設,力爭培育和引進互聯網金融企業累計達20家。積極推動現代物流業大發展,以構建物流大通道、建設城市配送網絡和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等為抓手,積極推進玉柴綜合物流園等重點物流項目開工,力爭基本完成南寧玉洞交通物流中心一期、蘇寧配送中心、廣西太華醫藥現代醫藥物流等項目建設,完善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建成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全年貨運總量突破3.5億噸、增長10%以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信息服務業,深入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加快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900億元以上。實施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和“萬企千店”電子商務推廣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社區電商,加快電子商務重點園區建設。建設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持續推進4g網絡等信息消費基礎設施升級,加快推動寬帶進小區。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南寧供應鏈集成服務基地、南寧創新創業基地“三基地”建設,力爭在區域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服務體系構建、信息交流應用等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統籌推進商貿和會展業、旅游業與運動休閑服務業等七大產業。
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10+3”特色農業提升工程、種子工程及水產畜禽良種工程,力爭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55萬畝、產量222萬噸,新增“雙高”糖料蔗基地16萬畝以上,建設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10個,特色經濟作物標準化基地10個,畜禽、漁業標準化生態養殖示范基地15個。大力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邕系”農產品知名品牌。以“產村互動、農旅結合”模式,全力提升26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和25個綜合示范村。推進農業標準化和信息化,以“三品一標”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快南寧農產品交易中心建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從田頭到餐桌可追溯管理。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促進農產品流通。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實施國有林場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林業審批制度改革。推動設立村鎮銀行、組建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加大農村金融改革力度。繼續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
(二)著力服務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
拓展投資新領域。對準國家政策和投資重點,收集整理“十三五”儲備重大項目,策劃我市“七大工程包”,爭取再篩選一批條件成熟的重大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圍繞國家“互聯網+”、《中國制造20xx》、電子醫務、智能交通等新業態,提升產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比重,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支持傳統優勢產業通過重組或技改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增加民間投資和外來投資比重,全面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教育、衛生、市政設施等公共服務領域。抓住地下綜合管廊和地下空間開發等重點領域,培育投資新增長點,有效擴大投資規模。
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力度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前期審批、項目融資、規劃選址、征地拆遷、施工組織等重點難點問題,嚴格項目督查、稽查、問責,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00億元以上。全力以赴推進南寧軌道交通工程等12個市級和國際會展中心改擴建工程、廣西藝術中心、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等3個自治區級統一推進的迎接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重點項目,推進南寧國際旅游中心等一批項目開工。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鐵路方面,力爭南寧至貴陽客專盡快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黎湛線(賓陽縣黎塘段)電氣化改造及南昆鐵路南百二線工程建設。公路方面,力爭完成或開工柳州至南寧高速公路改擴建等10個高速公路、隆安經進結至天等等11個國省道改造項目以及南寧新江至崇左扶綏一級公路等8個地方路網項目。水利方面,全力推進邕寧水利樞紐工程、仙葫半島堤、龜山堤和橫縣、隆安縣城防洪堤、賓陽清平水庫補水工程等項目建設。航空方面,加快吳圩機場第二跑道、t3航站樓的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南寧伶俐通用機場。城市交通方面,推進軌道交通1號線東段6月試運營,年底全線試運營,2、3號線加快建設,4號線全面開工;抓好城市東西向快速路、快速公交試點工程等項目建設,5月1日開通吳圩機場第二高速、良慶大橋,年內建成沙井富樂立交、南站立交、火車東站片區鳳凰嶺路—高速環路立交等一批重點項目。
(三)著力推動結構性改革,切實增強發展動力。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有效減量的要求,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增加有效供給。加大去產能力度,制定實施企業優勝劣汰、產業重組、“僵尸企業”處置方案,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出臺農民工購房鼓勵政策,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和保障性住房“以租代建”“以購代建”模式相結合,加快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落實對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各級領導干部服務重點企業工作機制,制定出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
工作方案。
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鼓勵龍頭企業吸引高端人才、引進關鍵設備、學習先進技術、暢通營銷渠道增強產品競爭力;抓好中小微企業成長計劃實施鼓勵中小微企業進入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和配套鏈推動小微企業由低、散、弱邁向高、精、優。
。
政府。
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政治文體,是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載體,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洛陽市政府工作報告20xx,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及20xx年主要成就。
剛剛過去的五年,是洛陽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五年。面對新世紀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形勢,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持續增強。20xx年,全市經濟總量突破3500億元,是20xx年的1.5倍;五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52287元,是20xx年的1.5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86.2億元,是20xx年的1.4倍。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翻番。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五年實施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765個,完成投資3826億元。工業加速集聚升級。20xx年,全市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282.2億元,硅光伏產能居全省首位,鋁精深加工能力達178萬噸;電子信息、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工業的四分之一;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聚區達15個、超500億元1個?,F代服務業提質增速。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3.7%,比20xx年提高12個百分點。新增5a級景區3家。一批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成開放,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申遺成功。牡丹文化節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我市入選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特色高效農業不斷壯大。20xx年,六大優勢產業總面積達到450萬畝,牡丹面積是20xx年的8.5倍,我市榮膺“中國牡丹花都”稱號。市級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數量分別是20xx年的3倍和3.7倍,農業產業化產值占第一產業的60%。
——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五年累計投入科研經費249.5億元,是“”的2.2倍;新增研發機構685家,是“”的3.4倍;專利申請量3.65萬件,是“”的3.4倍。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7個、占全省的50%;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6項,占全省的24.5%。高鐵軸承、載人潛水器關鍵設備等一批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與中科院等合作成立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引進“兩院”院士30名、中原學者7名。洛陽大學科技園升格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我市榮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連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各類眾創空間蓬勃興起。創業擔保貸款發放量連續三年排全國地級市第一。
——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第四期城市總體規劃獲批實施。城鎮化率由44.33%提高到52.65%。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建成區面積達69平方公里。核心區建成了會展中心、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等一批標志性工程;伊濱新區主體框架拉開,骨干路網基本形成,水、電、熱、氣等城市功能基本具備。承載功能明顯提升。
中心城區新增通車里程87.6公里;新建改建干線公路599公里、農村公路2532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01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環市區半小時經濟圈基本形成。開通國內航線6條,旅客吞吐量是20xx年的2.6倍。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7座,110千伏變電站實現了縣域和產業集聚區全覆蓋。洛陽邁入“全光網”時代。一批縣城新區初具規模,重點鎮、旅游名鎮建設全面加速。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為197萬農村群眾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硬化通組通戶道路10337公里,66個市級美麗鄉村試點順利實施,我市入選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市。生態環境更加宜居。完成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工程929項,燃煤機組超低排放全省領先,水環境質量100%達標。伊濱公園等生態工程建成投用,伊洛河水生態文明示范區等項目進展順利。創建省級以上生態縣、鄉鎮(村)329個,欒川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縣。我市榮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稱號。
——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成功爭取了新型城鎮化、信息惠民、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ppp模式試點等一大批國家級試點(示范)機遇,入選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項目11個、居全省第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行政審批事項壓縮59%,非行政許可審批全部取消。事業單位配套改革及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38家重點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全面完成。公立醫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上市掛牌企業29家。民營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引進境內外500強企業21家。實際利用省外境內資金2533.4億元、外資109.5億美元,分別是“”的3.4倍和2.8倍。洛陽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節點城市,一拖集團首批入駐中白工業園,中鐵隧道集團在烏茲別克斯坦承建了中亞第一長隧。
——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xx年,全市各級財政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7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686元和10667元,是20xx年的1.6倍和1.9倍。五年新增城鎮就業61.3萬人、再就業21.8萬人,新轉移農業勞動力23.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在全省率先實行社會保險“五險合一”。洛陽婦幼保健院完成搬遷,市區醫院新增床位6866張,城鄉15分鐘醫療服務圈基本形成。提前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建成保障性住房8.8萬套。農村貧困家庭危房改造數全省第一。31萬人穩定脫貧。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31所,幼兒園總數增長1.2倍。洛陽師范學院搬遷全部完成,3所職業院校成功升格,普通高招上線人數連創新高。圖書館、文化館全部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城鄉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7%。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洛陽建設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20xx年是“”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調中求進、改中激活、轉中促好、變中取勝,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居全省第4位,增速重回全省第一方陣;糧食總產50.74億斤,夏秋糧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3%。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保態勢,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加大企業服務力度。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中集凌宇、一拖集團等企業產品列入政府采購名錄,中航鋰電、中航光電、725所等一批創新型企業產值大幅增長。銀企洽談會簽約資金724.6億元,落實率達到96.8%。企業還貸周轉金全年周轉額達到52.1億元,節省企業融資成本6000多萬元。持續增加有效投資。麥達斯軌道鋁型材一期、中信重工高端電液智能控制裝備制造一期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雙瑞特種裝備產業基地、惠普軟件人才產業基地、中興通訊智慧產業基地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千方百計擴大外貿。獲批省級出口基地2家。完成進出口總額121.5億元,增長12%。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貿易總額8.34億美元,增長31.1%。實際利用外資25.5億美元、省外境內資金661億元。
(二)堅持不懈調結構、促轉型,產業升級亮點紛呈。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實施重大工業結構調整項目405個,完成投資612億元。洛陽石化18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前期工作大頭落地。中信重工重裝高科產業基地、利爾中晶光伏產業園加快建設。我市成為全省唯一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六大高成長性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高于全市工業4.3個百分點?,F代服務業不斷壯大。接待游客突破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779.9億元,分別增長10.1%和29.8%?!盎ヂ摼W+龍門”樹立國內智慧旅游新標桿。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增長1.25倍。我市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利潤分別增長27%和22.8%。特色高效農業態勢良好。農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簽約農業項目249個、總投資381.4億元。華大基因河南(洛陽)農業創新中心掛牌成立,首批牡丹基因組研究成果獲得5項世界第一。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集群12個。產業集聚能力不斷提升。全市產業集聚區開工億元以上主導產業項目163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91.6億元,增長18.3%。我市入選國家電子功能材料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
(三)完善功能打基礎、強支撐,城鄉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中心城區功能不斷完善。應天門環線等工程建成投用,城市環線等項目加快實施,瀛洲東路等項目開工建設。新建、提標污水處理廠26個,鋪設污水管網126公里。新增供熱面積780萬平方米。建成電網工程700余項。引黃入洛工程全線貫通。洛河東湖、伊河東湖主體工程完工。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驗收。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建設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全年開工1290萬平方米,竣工730萬平方米,2.2萬戶群眾喜遷新居。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堯欒西高速、洛濟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連霍高速洛陽境改擴建等工程穩步推進,洛吉快速通道二期建成通車。洛陽至曼谷國際航班順利開通,航空口岸實現常態化運營,全年機場旅客吞吐量74.3萬人次。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前坪水庫開工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硬化通組通戶道路20xx公里,改造農村危房2.62萬戶,解決了32.4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截流河渠排污口59個,拆除燃煤鍋爐43臺,淘汰黃標車2.3萬輛,完成310萬千瓦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治理。造林綠化50萬畝、撫育改造森林87.2萬畝。
(四)凝心聚力抓改革、擴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持續增強。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53個市直部門權責清單編制完成。全面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新增市場主體7.1萬戶。支持有色礦業集團、中硅高科等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駐洛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順利實施。開放招商成果豐碩。簽訂重大招商引資。
合同。
405個,總投資2463.8億元,79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1個境內外500強企業落戶洛陽。瞪羚谷加速器等洛深合作項目啟動實施。一拖東方紅公用型保稅倉庫正式掛牌,洛陽至青島港口貨運專列成功首發。創新創業成效顯著。新建企業研發平臺168家,培育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湛諏椦芯吭褐圃靾F隊代表我國取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零的突破。洛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入選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4%,高于全市工業4.7個百分點。大學科技園入選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我市榮膺全國小額擔保貸款重點調度城市、全省創業型試點城市。中信重工“雙創”模式受到的充分肯定。
(五)千方百計辦實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省定市定實事圓滿完成。新增城鎮就業12.98萬人、再就業3.8萬人。建成各類保障房1.18萬套。完成整村推進125個村、搬遷貧困群眾3.1萬名,5.95萬名群眾實現脫貧。實施中小學改擴建項目614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86所,在全省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四免一補”。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和新農合人均籌資額,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城鎮居民全覆蓋。新建農村老年幸福院228個。第五人民醫院新區醫院、正骨醫院康復院區建成投用。啟動城市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銷售和分級診療試點?!盎ヂ摼W+醫療”平臺上線運行。承辦了國足熱身賽等一批高水平賽事。110聯動服務平臺辦結率、滿意率均達95%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和改進信訪穩定工作,深入推進“平安洛陽”建設,社會形勢和諧平穩。
(六)從嚴從實轉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叭龂廊龑崱睂n}教育扎實開展。依法行政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47件、政協提案428件,滿意率99%以上。持續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一批違法違紀典型案件受到嚴厲查處。軍民融合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步,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加強,順利通過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考核。同時,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統計、審計、人防、氣象、地震、檔案、史志、殘疾人工作、婦女兒童事業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年砥礪奮進、五年開拓創新、五年輝煌成就,為洛陽“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700萬洛陽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駐洛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洛陽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必須將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和關鍵,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提升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的帶動力和輻射力;必須將創新驅動作為洛陽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源,把雄厚的科技資源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優勢;必須將改革開放作為推動洛陽發展的根本動力,靠改革拓空間、添活力,靠開放擴增量、強后勁;必須將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加快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必須將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將創先爭優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標,力爭各項工作在全國、全省有位次、有影響。這些寶貴經驗是洛陽人民在艱苦實踐中獲得的智慧結晶,我們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揚!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洛陽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跨越、蓄勢崛起的關鍵時期,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產業結構不優,體制機制不活,產學研融合程度不高,產業轉型、深化改革的任務十分繁重;二是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三是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四是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生態建設任重道遠;五是政府工作人員的履職能力、勤政廉政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于以上問題,我們決不回避、決不推卸,將盡最大努力認真解決。
二、“十三五”主要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洛陽建設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最關鍵的時期。站在“”鑄就的輝煌起點上,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帶來的各種變化和洛陽在全省、全國的地位,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市場體系、現代城鎮體系、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生態環境建設體系、開放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為支撐,精心繪就“十三五”宏偉藍圖,全力開創洛陽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確保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城鎮化水平和生態文明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創新能力更強,鞏固提升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地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年均增長9%。到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經濟總量穩居中原經濟區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0%以上。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達到2.5%,建成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方位、寬領域、高水平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完成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任務,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形成中心城市、縣城組團、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四級聯動”的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到20xx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2%。
——文化軟實力全面提升。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特色突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較為完善,文明城市建設水平保持全國先進位次,成為影響廣泛的中原經濟區文化中心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到20xx年,森林覆蓋率達到50.5%以上;城市區人均水面面積達到8平方米;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明顯提高,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穩定達標;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成效,成為中西部地區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樣板。
——民生質量普遍提高。就業崗位持續穩定增加,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生產總值增幅,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新的目標催人奮進,我們要自我加壓、負重拼搏,全力保持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啊币詠?,我市經濟逆勢回升的態勢持續顯現,特別是在去年全國、全省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市經濟增速逐季攀升,重回全省第一方陣,已經具備了在新起點上晉位爭先的基礎。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務實重干,就一定能夠在全省第一方陣站穩腳跟、再攀高峰。
新的征程揚帆啟航,我們要乘勢而上、主動作為,牢牢把握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面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xx”等戰略,為我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搶占發展制高點帶來了重大機遇。只要我們敢于搶占先機、厚植優勢,就一定能夠在新一輪競爭中實現跨越趕超!
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我們要矢志不渝、久久為功,努力實現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笆濉币巹澝枥L了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是指引洛陽今后五年發展的行動綱領,承載著700萬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夢想與期待。只要我們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凝聚干事創業的巨大能量,就一定能夠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優美、人民更加幸福的新洛陽必將崛起在中原大地!
三、20xx年重點工作。
20xx年是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決勝全面小康的開局之年。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防風險綜合平衡,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市場體系、現代城鎮體系、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生態環境建設體系、開放體系、公共服務體系九大體系,確?!笆濉绷己瞄_局,為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的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準確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抓緊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以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契機,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推動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二要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積極推動城鄉居民同步全面小康。立足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大格局,加強交通、生態、產業等方面的對接融入,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良好生態體系。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河洛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好。四要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不斷擴大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節點城市的開放優勢。五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政府工作的奮斗目標,大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
重點要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厚植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強勁動力。全年計劃實施重大項目1248個,完成投資2500億元以上。
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一是穩企業。完善領導分包、聯審聯批等長效機制,支持形勢好的企業擴大產能,多做貢獻;幫助困難企業解困突圍,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做好穩崗就業工作。鼓勵傳統行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挖掘更多盈利點。二是降成本。全面實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好降成本、減稅費“組合拳”,為實體經濟送去含金量更高的“政策紅包”。三是解難題。深化產銷、銀企、用工等對接,抓好政府增信基金、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工作,創新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金融服務。確保全年銀企洽談會簽約資金落實率超過85%,企業還貸周轉金年周轉量40億元以上。四是去庫存。完善政策措施,鼓勵農民和外來人員進城購房,防控商業地產風險。
提升工業發展質量效益。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推動工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全年計劃實施重大工業結構調整項目358個,完成投資529億元。一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工業化信息化融合,加快中信重工、一拖集團國家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建設,啟動實施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創建一批“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圍繞石化煤化融合,開工建設洛陽石化18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及配套項目等,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石化煤化基地。圍繞制造業服務業融合,抓好lyc軸承重大工程機械配套項目產業化等重點項目,支持重點企業由設備制造商向系統服務商轉變。圍繞軍民融合發展,加快項目配套和產業鏈延伸,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圍繞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大力推廣高效電機、節煤和資源綜合利用設備產品,確保中信重工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二是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圍繞機器人及高端裝備制造業,全面實施“131”重點企業培育工程,著力突破機器人共性核心技術,突出重點產品應用示范和產業化,加快建設全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圍繞電子信息產業,抓好河南移動(洛陽)大數據云計算中心、洛陽微電子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力爭心里程集團平板電腦等項目竣工投產。圍繞新材料產業,加快國家電子功能材料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建設,重點實施中航鋰電產業園三期、正威有色科技城等項目。圍繞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骨干企業突破核心技術,擴大優勢產能,加快實施阿特斯太陽能光伏3吉瓦全產業鏈大型制造基地、東風新能源12萬臺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項目。三是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扎實推進管理體制套合改革,加快培育百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全年計劃實施億元以上主導產業項目470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以上,力爭新增一星、二星級產業集聚區各3家,進入全省“十強、十快”產業集聚區3家。
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全年計劃實施現代服務業項目200個,完成投資400億元。一是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圍繞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謀劃實施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工程和牡丹文化產業提升工程。大力發展“互聯網+旅游”,加快智慧旅游試點建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抓好白云山、萬安山整體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做好欒川、嵩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培育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科學規劃推介精品旅游線路,積極申報中國國際歷史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力爭全年接待游客1.1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860億元。加快建設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提升特色文化產品競爭力。辦好第34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積極引進品牌展會,培育地方特色展會。二是改造提升商貿物流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穩步推進大型綜合商業設施建設,16個“兩區”計劃完成投資130億元。積極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建設,抓好中儲綜合物流園等重點物流項目。三是培育壯大信息服務業。積極引進知名電商企業,大力培育特色電商平臺,加快農超網等電商產業園建設,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25%以上。大力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態,加快實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等項目。四是積極發展健康養老和體育產業。抓好國家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國家級居家式新型養老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推進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建設,謀劃建設一批體育產業基地。
(二)培育壯大現代農業,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業。抓好高標準糧田和糧食流通能力建設,糧食總產穩定在40億斤以上。新發展牡丹3萬畝,穩定蔬菜、水果種植面積和水產養殖面積,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推動特色雜糧、中藥材、花卉苗木、畜牧養殖等優勢產業向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加快實施都市生態農業提升工程,重點培育100家以上休閑農業精品園區。發展壯大林業經濟。做大做強10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力爭創建省級以上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4個以上。提升農業支撐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前坪水庫、小浪底南岸灌區等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發展節水灌溉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完成9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新增農機動力5萬千瓦以上。加大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力度,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百社百場育強工程”,新發展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產業化集群5個。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推進土地托管新模式,新增農村土地托管面積40萬畝。強力推進脫貧攻堅。認真落實“六個精準”,抓好貧困村道路暢通等六項重點工程,實施整村推進130個村,完成扶貧搬遷5000戶,確保6.8萬人脫貧、214個貧困村摘帽。
(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項目帶動、人才支撐,積極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打造中原經濟區產業創新中心。加強載體平臺建設。扎實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積極申報國家“兩創”示范城市。支持50家重點企業設立研發平臺,圍繞重點產業建設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快洛深創新生態城建設。積極推進中科院等在洛研發機構建設發展,開工建設清華啟迪科技新城等項目,爭取引進更多的新型研發機構和產業基地。全年培育眾創空間3個,新建各類研發機構18個、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15家。深化產學研用融合。探索建立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創新推進機制,加快建設眾創孵化空間和創新創業投融資平臺。支持有條件的重點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啟動科技大市場建設,建成網上技術交易平臺,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探索開展專利質押融資、專利保險。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技術交易減免稅等優惠政策,用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探索設立天使投資基金,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潛力。加快匯聚高端人才。大力實施“河洛英才計劃”,打造洛陽人才創客空間,推動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全年培育省級引智示范基地1—2家、市級1—2家。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支持洛陽大學科技園等創建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爭創3家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實現縣級創業孵化園縣域全覆蓋。實施創業貸款資金扶持計劃,實行“創貸+商貸”新模式,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支持高校眾創空間建設。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再就業3萬人。
(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構建城鄉統籌新格局。做好規劃、建設、管理三篇文章,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和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做好第五期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提升區域性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水平。全面開展城市設計,統籌城市建筑布局,體現城市傳統文脈、建筑肌理和時代風貌。加快市政工程建設。突出抓好古城路快速化,王城大道與古城路、隋唐城路互通立交,珠江路下穿洛河隧道等十大城建重點工程;城區主干道及重要節點綠化、路燈亮化節能改造等十大城市功能提升工程。
加快新街跨洛河大橋、濱河南路等項目建設,確保炎黃路、開拓大道跨伊河大橋、引洛濟伊等一批項目牡丹文化節前建成,伊濱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上半年竣工,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9月底前點火試運行,力爭環城路全線貫通,確保市規劃館建成開放。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加快實施96個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安置房2萬套、竣工3萬套,安置群眾2.6萬戶。建立購租并舉住房制度,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全年計劃完成房地產投資280億元,新開工1000萬平方米,竣工600萬平方米。彰顯歷史文化特色。加快實施偃師商城、漢魏洛陽城遺址、九洲池和應天門保護展示等工程,開工建設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確保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一期建成投用。推進倉窖博物館、絲綢之路博物館和民辦博物館建設。強化基礎保障能力。加快環城燃氣管網建設,抓好洛陽至嵩縣、欒川天然氣管線前期工作。加快實施吉利區2×350兆瓦熱電聯產燃氣電廠項目,爭取萬基控股2×600兆瓦機組、220千伏宜陽南等18項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大魚溝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完成核準。新增供熱面積350萬平方米。抓好地下綜合管廊、停車場等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三門峽至洋口港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鐵)、龍門高鐵樞紐、動車運用所前期工作,爭取鄭登洛城際鐵路、焦濟洛城際鐵路、堯欒西高速、洛濟高速洛陽段、龍門長途客運站等項目盡快開工,加快建設310國道洛陽段改建、洛吉快速通道黃河大橋等項目,確保二廣高速洛陽瀍河互通立交項目牡丹文化節前建成通車。新建改建縣鄉道路200公里。積極推進機場改革,新開通國內外航線3—5條,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加快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實現市、縣數字化城市管理全覆蓋。抓好智慧城市云平臺建設,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積極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提升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劃和縣城綜合改造提升行動。加快重點鎮、景觀旅游名鎮和中心鎮(村)建設,突出抓好十大特色鎮建設工程。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建成66個市級美麗鄉村試點,確保765個以上村達到提升村創建標準、510個以上村莊完成示范村建設目標。加強傳統村落保護。改造農村危房5000戶。硬化通組通戶道路20xx公里。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
(五)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美麗新洛陽。以更大的力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具有洛陽特色的生態環境建設體系。狠抓重點污染治理。徹底拆除集中供熱區域燃煤鍋爐,實現全市火電行業達標排放,加強工業廢氣治理、黃標車淘汰、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全面控制揚塵污染。購置清潔能源公交車輛310輛。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有效遏制霧霾天氣頻發,力爭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全面實施城市河流清潔行動,繼續開展城市河渠整治及排污口截流,治理河道30公里。確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所有產業集聚區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保障城市飲用水水源安全。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機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提升生態綠化水平。加快實施隋唐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萬畝園林)、園林綠化生態提升等項目,提升南部山區旅游通道綠化水平,著力打造城市綠色屏障。規劃建設一批城市街頭小游園,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城市景觀大道,持續增加城市綠量。實施林業生態建設提升工程,抓好宜林荒山綠化和林業生態圈建設,完成造林綠化35萬畝以上、森林撫育改造160萬畝。推進生態水系建設。積極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開工建設“三個千萬方”調蓄工程和“三個百里”生態廊道,加快推進伊洛河水生態文明示范區等重點水系工程,打造水文化生態文明核心區。全面完成華夏文明第一河示范段、洛河東湖、伊河東湖、伊洛運河等建設任務,確保故縣水庫引水工程9月底前建成投用。加強濕地保護。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快建設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綜合試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餐廚垃圾綜合利用試點城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綠色建筑產業化。抓好重點節能項目,開展節能環保產品推廣示范。積極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積極開展生態創建活動。
(六)持續深化重點改革,激發體制機制新活力。全面落實國家、省改革部署,著力破解瓶頸障礙,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增強發展內生動能。加快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完善中心城區、縣城落戶措施,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力爭全年進城落戶3萬人以上。做好國家新型城鎮化融資試點工作,全面實施綜合試點融資規劃,用好900億元城鎮化發展基金。大力推廣ppp模式。扎實推進水電氣熱等重點領域價格改革。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組建改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支持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深入推進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試點、駐洛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大力引進中原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洛陽銀行上市進程,確保農信社全部組建農商行。支持保險機構開展貸款保證保險和貿易信用保險,爭取利用保險產品融資8億元以上。探索設立“新三板”專項基金,推廣融資租賃、集合票據、中小企業私募債等多種融資工具,探索股權眾籌、互聯網金融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新模式。新增融資500億元,實現12家公司上市(掛牌)或再融資。深化農村改革?;就瓿赊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積極實施“增力強基”工程,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勵支持嵩縣、欒川等試點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欒川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建設。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實施“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新上千萬元以上民營經濟項目440個。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鞏固擴大“三證合一”改革成果,確保實現“一照一碼”,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萬戶。
(七)加快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快建設開放體系,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構建雙向開放平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抓好一拖集團中白工業園研發中心、中信重工柬埔寨水泥廠等重點項目,鼓勵中航鋰電、中油一建等優勢企業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借力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加快鐵路口岸建設,積極申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爭取西工綜合保稅區年內獲批開建,提升航空、鐵路、公路等口岸功能。積極申建自貿區洛陽片區、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圍繞創建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爭創3—5家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建成國家服務外包交易中心洛陽平臺,推動符合條件的產業集聚區爭創省級開發區。加強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的經貿、科技、人才等交流合作。深化重點產業招商。借助河南投資貿易洽談會、拜祖大典、牡丹文化節等開放招商平臺,扎實推進專題專項招商,持續開展十大重點產業招商行動,提高合同履約率和項目開工率,力爭引進60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推動外貿持續增長。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培育一批出口型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出口導向型項目,支持企業拓展國際新興市場。鼓勵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支持出口基地服務平臺和國家級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建設。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人民福祉新提升。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讓孩子們享有更優質的教育。落實中小學布局專項規劃,加快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9所、幼兒園148所。推進“全面改薄”和城鎮義務教育資源擴充計劃,全面消除市區學?!按蟀囝~”和縣鎮學?!俺蟀囝~”。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教學點布局調整工作,實施農村全科教師培養計劃,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加快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職教攻堅二期工程,建成1—2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力爭洛陽職業技術學院開工建設、河科大二期年底建成投用。讓群眾享有更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深化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公立醫院全面施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全面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分級診療試點工作。抓好河科大一附院病房樓等重點項目,新增床位1300張,力爭第一中醫院新區醫院開工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廣應用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工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全面兩孩政策。讓群眾享有更豐富的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實施各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市文化館、少兒圖書館、非遺展示館和1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確保市曲劇團、豫劇團多功能演藝廳盡快建成投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省全民健身示范市順利通過驗收。完善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網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讓群眾享有更完善的社會保障。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整合,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養老扶助制度,適時提高城鄉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完善“五險合一”模式,抓好城鎮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提高異地就醫結算城市輻射能力。適度提高新農合支付比例和縣級醫院住院補償比例,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新建農村幸福院200個,建成智慧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試點10個,全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80%以上。讓群眾享有更和諧的社會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在全市所有街道和社區建成微型消防站,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落實最嚴格的全程監管制度。深化平安洛陽建設,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化解社會矛盾,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高度重視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積極支持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做好新形勢下的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共建工作,深入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統計、審計、人防、氣象、地震、檔案、史志、殘疾人事業等工作。
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政府自身建設,加快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
強化法治思維,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大力推進依法治市,引導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按規律、按程序辦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推動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建設,提升行政復議、仲裁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法治化水平。嚴格執行人大及其會決定,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法律、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溝通協商,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運行更加公平公正、陽光透明!
強化服務意識,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刀闊斧簡政放權,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為創業創新鋪路搭臺、為企業發展松綁減負。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加強全社會誠信建設。鞏固和完善權責清單制度建設,確保3月底前縣(市、區)級政府編制公布“兩單”。推進智慧政務建設,大力開展“互聯網+益民服務”行動,抓好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加快推行聯合審批、網上審批,構建市、縣、鄉三級審批便民服務系統,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企業不費事。大力優化發展環境,鼓勵激勵全民創業,營造重商、扶商的濃厚氛圍。
強化擔當精神,錘煉勤勉務實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深入開展“。
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杜絕“四風”反彈回潮。扎實開展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問責年活動,做到有令則行、行則迅速,有禁則止、止則徹底。完善公務員培訓教育制度,提高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積極推行“一線工作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層,把更多的力量沉向基層。完善政務督查機制,建立目標任務、完成時限、責任人員“三個清單”,推動政府每件工作都善始善終、每項政策都落地生根。
強化紀律觀念,狠抓反腐倡廉建設。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等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推動監察和審計全覆蓋,加大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力度,從源頭上遏制和預防腐敗行為。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以良好的家風帶動政風。嚴厲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以堅定的意志和決心反腐懲惡,以反腐懲惡的成效保障發展、取信于民,打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務實奉獻,為早日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共
3
頁,當前第。
1
頁
1
2
3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四屆四次全會部署,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為契機,銳意進取,扎實工作,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開局良好。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快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3.31億元,增長10.5%,人均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280.2億元,增長21.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4.37億元,增長30.5%;固定資產投資1330.87億元,增長2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99億元,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66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6014元,增長13.5%。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9個。
(一)《若干意見》政策效應逐步釋放,振興發展開局良好。爭取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出臺8個配套文件,38個部委出臺43個具體實施意見或支持政策。139項西部大開發政策或標準執行到位。39個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州18個縣(市、區)。29個省廳(局)出臺實施意見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重大項目強力推進。193個市屬重點工程完成投資747.7億元。贛龍鐵路擴能改造、贛韶鐵路建設,尋烏至全南、南昌至寧都高速公路建設等項目順利推進。黃金機場機坪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昌吉贛客專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尋烏長寧220千伏等6個輸變電工程投入運營,西氣東輸三線工程贛州段開工建設。平臺建設穩步實施。贛州綜合保稅區正式批復,新增龍南、瑞金兩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龍南發光材料及稀土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二)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振興發展支撐力持續增強。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635.78億元,增長13.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75.33億元,增長21.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4家,總數達1018家。中煙贛州卷煙廠60萬大箱卷煙等60個投資超億元項目竣工投產。贛州稀土集團被確定為組建國家級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的牽頭企業。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整治整合成效顯著。稀土、鎢及其應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近8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201.65億元,增長14.9%。全市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65.54億元,增長17.6%。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592.92億元,增長24.14%;存貸比達60.7%,比上年末提高4.14個百分點。企業上市取得重大突破,毅德控股、康爾國際分別在香港、馬來西亞上市。綜合商貿物流園一期基本完工。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2591.18萬人次,增長20.7%。糧食總產量283萬噸,實現“十連豐”。生豬、蔬菜等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新建服務中心城區商品蔬菜基地5248畝。油茶、花卉苗木、煙葉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全力組織防控柑橘黃龍病,創新舉辦第五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臍橙總產量達150萬噸,實現增產增收。新增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8家、超億元企業4家。
(三)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振興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南康撤市設區、部省共建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獲批。我市被列為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稀土礦產地儲備試點城市、全國第三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章貢區入選國家首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稀土開發利用綜合試點、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西果東送”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等扎實推進。重大招商活動成果豐碩。第六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15.58億美元;中國光彩事業贛州行活動簽約項目113個,總投資1040.9億元;央企入贛投資合作洽談會贛州簽約項目41個,總投資1091.4億元。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1.07億美元,增長13.3%;實際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454.15億元,增長20.4%。外貿出口總額29.16億美元,增長2.6%。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053.8億元,增長12.5%,占生產總值比重達63%,上繳稅金占財政總收入比重達72.3%。
(四)城鄉統籌步伐加快,振興發展承載力顯著提升。全市城鎮化率達42.5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94.97平方公里,新增6平方公里;總人口90.2萬人,新增12.2萬人?!囤M州都市區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準實施。中心城區開工重點城建項目93個。章江新區主干道路成環成網,打通一批斷頭路,“四橋九路一公園”項目加快推進,火車站站前廣場改造等一批項目竣工。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整治修繕扎實推進,治臟、治亂、治堵工作鞏固提升。各縣縣城建設加快。高標準啟動17個示范鎮建設。開展1847個和諧秀美鄉村點建設。8個鄉村入選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振興發展成果惠及于民。全市民生類支出271.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56.5%。百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改造農村危舊土坯房30萬戶,解決85.3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累計實現35.11萬低電壓用戶正常用電。新建農村公路250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160座。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30.3萬平方米,基本消除d類危房。完成電視“戶戶通”7.7萬戶,基本解決農村看電視難問題。新建保障性住房2.22萬套,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1.23萬戶。中心城區新增公交車100臺、出租車200臺。城鎮新增就業9.14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7.68萬人。編制實施《贛州建設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發展規劃》,扎實推進羅霄山(贛州)片區扶貧攻堅,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2803個,移民搬遷22061人。建立城鄉低保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提高高齡老人補貼標準。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萍紕撔隆傲鶄€一”工程深入實施,爭取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32項。贛州職教園區和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扎實推進。贛南教育學院改制升格為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理工大學成為省部合作共建高校。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正式命名,國家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和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栋俗訁④姟帆@第十四屆“文華優秀劇目獎”和五個單項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惠及人群不斷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行政村衛生室。十四屆省運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人口自然增長率6.93‰。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4%。全面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諝赓|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0%以上。完成造林69.16萬畝。城市生態環境競爭力進入全國前20強,獲評“20xx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
深入推進“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全覆蓋常態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保持穩定。加強預拌商品混凝土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連續五屆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市”;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水平持續提高,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
一年來,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服務振興發展能力穩步提高。扎實推進市直(駐市)單位績效管理。精簡審批事項335項,精簡率56.11%;行政審批項目辦結期限平均在9個工作日以內,縮短47%。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成效明顯。重大決策和政策文件合法性審查、行政復議和行政執法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人民群眾和輿論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共505件,辦復率、滿意和基本滿意率均達100%。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政府作風進一步改進,精文減會力度加大,以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的文件減少42.6%?!叭苯涃M支出同比有較大幅度減少。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切關懷,國家有關部委和省直部門傾力支援的結果,是以文清同志為班長的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率先垂范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全市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市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贛州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低,自身“造血”功能不強;經濟結構不合理,出口、消費增長動力不足,工業投資不夠,新興產業規模較小;要素制約仍然嚴重,實體經濟運行困難,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群眾就業、住房、增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壓力,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仍然艱巨;政府作風和效能建設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任務。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實施《若干意見》的攻堅之年。盡管宏觀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改革紅利將逐步釋放,發展活力將持續迸發。特別是隨著《若干意見》的深入實施,中央和省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各類政策疊加效應加速顯現,我市正處于黃金發展期。我們將按照既定的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和發展舉措,一張藍圖畫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市委四屆五次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核心要求,按照省委“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戰略部署,堅持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抓改革、促發展、惠民生、優生態、保穩定,全力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提速提質提效,為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贛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扎實基礎。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財政總收入增長1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其中出口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計劃任務。
重點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進改革創新。
按照《市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三季度基本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出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辦法,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目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做好行政審批事項“接、放、管”工作,最大限度將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到縣(市、區),并切實加強下放事項后續監管。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能。推廣南康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試點經驗。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并聯審批,公開目錄清單,實施電子監察,實現公開公平“陽光審批”。
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徑財政預算編制體系。做好財政預決算信息以及“三公”經費公開工作,將縣(市、區)信息公開試點覆蓋面擴大到50%以上。強化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按5%的比例壓減“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預算。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爭取國家在贛州開展稀土資源稅改革試點,爭取落實稀土和鎢廢棄物納入資源綜合利用稅優惠政策目錄。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控債務風險。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金融及融資租賃、汽車及消費金融、投資基金等創新型機構。加快農信社改制農商行步伐,積極開展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創新試點,爭取民營銀行試點。探索建立金融資產交易等平臺。加快重組稀有金屬交易所。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對接“新三板”掛牌融資。推廣“小微信貸通”“財園信貸通”,充分發揮金盛源擔保有限公司作用。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積極發展臍橙等大宗農產品保險。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加快國企改革,做大做強城投集團,將發投集團、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組建市級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公司。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鼓勵引導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嫁接、多元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整合政府公共資源交易機構,建立公共資源集中交易平臺,逐步推進稀有金屬、金融資產、環境能源產品、特許經營權等公共資源及股權、債權交易。
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及農民住房登記發證工作。加強縣、鄉、村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土地托管、代耕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序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增加農民集體資產收益。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機制,推動果園經營權、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吸引金融資本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充分釋放《若干意見》政策效應。
加快《若干意見》明確的重大政策落實落地,爭取在全面落實差別化產業目錄等西部大開發政策、申報“較大的市”、出臺央企對口幫扶實施意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構筑振興發展新優勢。
抓好對口支援工作。制定完善對口支援有關規劃和。
工作方案。
突出援縣促市“點、線、面”結合積極爭取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更多新政策、新措施落地。緊緊抓住對口支援的難得歷史機遇充分發揮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的獨特優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大跨越。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支持中心城區近郊縣、產業強縣、資源富縣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壯大主導產業形成特色鮮明、主業突出、實力較強、錯位發展的縣域經濟板塊。支持有條件的縣(市)開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體制創新試驗完善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促進縣域經濟在全省進位趕超。力爭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的縣(市、區)新增3個2個縣(市、區)突破30億元。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爭取《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贛州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等盡快批復實施。做好贛深客專、鷹梅鐵路、贛井鐵路、華能瑞金電廠二期、神華集團發電項目和煤炭儲備周轉基地等重大項目申報及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昌吉贛客專,建成贛韶鐵路,加快贛龍鐵路擴能改造。推進黃金機場改擴建、贛州東(紅都)500千伏輸變電等工程,加快興國至贛州、尋烏至全南、南昌至寧都、寧都至定南、廣昌至吉安(贛州段)等高速公路建設。
推進先行先試和試點示范。用好用足用活《若干意見》賦予的先行先試權,抓好部省共建贛州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稀土開發利用綜合試點、稀土礦產地儲備試點、低丘緩坡荒山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等試點事項推進落實,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力爭更多改革在贛州探索實踐。爭取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規劃早日獲批并啟動實施。抓緊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城市、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等申報工作。
(三)打好工業強攻戰。
堅持市場導向,集聚要素資源,著力提高工業投資比重,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把贛州經濟大廈建立在堅實的工業基礎之上。
著力做強主導產業。圍繞培育稀土、鎢及其應用和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銅鋁有色金屬三個主營業務收入分別超1000億元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產業發展升級。以加快國家級稀土大型企業集團建設為契機,繼續加大資源整治整合力度,推進稀土、鎢及其應用產業向高端延伸,重點發展稀土永磁材料和機電應用產業,稀土發光材料及應用產業,稀土儲氫材料及動力電池產業,硬質合金、硬面材料及數控刀具、切削刀具和工程工具產業,力爭稀土、鎢及其應用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充分發揮國家支持國內整車企業在贛州設立分廠的特殊政策優勢,加快引進整車生產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企業聚集,加快中國汽車零部件(贛州)產業基地建設。推進銅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做強南康家具品牌,做大贛南家具產業。支持以青峰藥業為龍頭的生物制藥產業裂變發展。推動電子信息、現代輕紡、食品工業、氟鹽化工、新型建材等產業上新臺階。積極培育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支持縣(市、區)培育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產業,幫助縣(市、區)加速產業集聚,培植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
著力培育企業“航母”。推動存量資產和增量投入向優勢產業、優強企業、優秀企業家聚集,促進優勢資源向成長好、技術新、貢獻大的企業傾斜配置,打造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100億元的龍頭企業。圍繞形成與龍頭企業發展成龍配套的中小微企業集群,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健全完善幫扶企業發展工作機制,切實解決企業招工難、用工貴,融資難、融資貴,以及水、電、氣價偏高等問題,降低營商成本。推進省級工業園區調區擴區,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和投資強度。加快建設征信融資體系示范區和融資超市,提升園區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配套水平,為企業發展打造集聚平臺,營造良好環境,加速企業規模擴張。
著力實施創新驅動。堅持以“升”促建,爭取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創新投資引導基金。加快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臍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章源鎢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青峰藥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新建一批產業技術開發載體、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支持有條件的龍頭骨干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重大科技成果集成和轉化。以江西理工大學為依托,聯合中國工程院等國內相關院所和大型企業集團,加快建設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高度重視信息化規劃與建設,推動信息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應用需求良性互動,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四)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基本原則,著力加快城鎮化步伐,提高城鎮化質量。
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的農村人口落戶、住房、就業和權益保障等問題。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探索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讓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并納入普惠型學前教育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加快贛州職教園區建設,打造國家級綜合性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對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把進城落戶農民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在進城務工人員集中的工業園區建設公租房。
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茖W實施《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啟動控制性詳細規劃、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制定出臺《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中心城市為龍頭,瑞金、龍南市域副中心城市為依托,京九、廈蓉綜合走廊為兩軸,縣城和示范鎮、中心鎮為節點,構建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贛南城鎮體系。加快建設章康新區,有序完成南康撤市設區管理體制調整,推動贛縣撤縣設區、龍南撤縣設市。推動瑞金、龍南依托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壯大城市體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質。推動各縣縣城擴容提質,抓好示范鎮、中心鎮建設。樹立“全域規劃”理念,推動城鄉一體化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
加強中心城市建設和管理。著力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促進贛縣、上猶、崇義與中心城區同城發展。繼續推進“四橋九路一公園”等重大城建項目建設,打通章江新區剩余路網和河套老城區斷頭路,完善章江新區生活配套設施,加強市政設施管養。完成郁孤臺歷史文化街區整治工程、省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實施南市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整治工程。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融入贛南客家建筑文化元素,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加快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的出行系統,加密和優化中心城區公交線路,力爭實現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開通至瑞金、龍南的城際公交。啟動上猶江引水工程建設。加快建設第二垃圾處理場。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學校、菜市場、公廁、停車場、垃圾中轉站,建成一批小游園、小廣場。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加快城市地下管網、綜合防護體系建設。完善城市治理結構,鞏固省級衛生城市成果。
促進產城互動融合。積極開展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力爭在區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三大中心建設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綜合商貿物流園、空港物流中心建設,構建電商物流網絡,推動多式聯運,降低物流及通關成本。積極發展報刊傳媒、影視制作、動漫游戲和文化創意等文化業態,推進印刷包裝產業基地、紅色影視基地建設。加快旅游基礎和服務設施建設,推動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培育多元旅游新業態。整頓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力發展信息消費、電子商務、醫療保健等新型服務業,培育消費熱點,擴大消費需求。
(五)扎實做好“三農”工作。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培植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確保糧食總產28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臍橙、生豬、蔬菜、油茶、花卉苗木、工業原料林等主導產業,培育壯大茶葉、煙葉、白蓮、家禽、水產等區域特色產業,提升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新增服務中心城區規模蔬菜基地5000畝。推動贛南臍橙產業揚品牌、調結構、穩面積、提品質、增效益。抓好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全力打好柑橘黃龍病防控攻堅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能力建設,確?!吧嗉馍系陌踩?。支持每個縣(市、區)建設1個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建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重點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新增農民合作社600家、入社農戶5萬戶,新增家庭農場300家。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集群發展。新增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抓好國家級贛南臍橙專業市場建設,加快農村農產品市場和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
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力推進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堅持鎮村聯動發展,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打造一批人口集中居住、產業集聚發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農村綜合體,一批組團式、生態化的和諧秀美社區。
(六)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創新開放思路,拓展開放空間,優化開放環境,打造開放型經濟升級版。
擴大招商引資實效。繼續推進央企入贛。改進招商方式,大力推進專業隊伍招商、產業化招商、市場化招商、網絡招商。緊盯央企、大型民企等目標企業,引進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鏈“鏈核”企業和關鍵配套企業。開展重大招商項目落地年活動,推動央企入贛投資洽談會、第十一屆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光彩事業贛州行簽約項目落地。堅持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出臺具體政策,加大高端裝備、高端人才引進力度,鼓勵贛商、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加快開放平臺建設。推進贛州開發區和龍南、瑞金經濟開發區擴區增容,爭取設立“三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范地。構建將沿??诎丁把由臁钡节M州的新型內陸口岸服務體系,推進贛州“無水港”、航空港及定南、龍南、瑞金口岸作業區建設,實現進出口集裝箱全直通。發揮贛州至廈門“五定”班列效應,爭取開通贛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增加或加密至國內主要城市航線。
促進全方位開放合作。加強與珠三角、海西經濟區、長三角地區對接合作,積極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進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贛閩、贛粵產業合作區建設。加快贛州綜合保稅區建設,積極改革創新,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著力打造港區一體的自由貿易創新試驗區、內陸“大通關”示范區和中部地區金融改革開放“橋頭堡”。鼓勵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守住生態紅線,發掘生態效益,發展綠色經濟,構筑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讓贛州成為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美好家園。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實施凈空、凈水、凈土工程,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加強污染物特別是大氣污染防治,在中心城區開展pm2.5監測,保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強化重點流域特別是城市飲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全面排查整治章江、貢江、東江流域污染企業,加強章貢區水西污染源綜合治理。繼續抓好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重金屬污染治理、崩崗治理和土壤修復。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強垃圾無害化處理、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及工業污水處理。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開展好全國低碳城市試點,大力發展森林碳匯,切實保護生態公益林。抓好贛州環境能源交易所、中國南方(贛州)林業產權交易中心運營。加快贛州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推進贛州開發區等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引導河流源頭縣和重點生態保護區調整產業結構,重點發展生態旅游、綠色農業、健康服務業,加速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
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整合重組森林資源資產,組建林業集團。逐步推廣。
合同。
能源管理機制,探索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建立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爭取將東江源、贛江源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試點,貢江源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制定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考核指標權重,用制度保護好青山綠水、美麗生態。
(八)努力增進民生福祉。
推進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建設,繼續著力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扎實推進民生工程?;I集資金200億元以上,在完成省下達50件民生工程實事基礎上,辦好40件民生實事。完成剩余14.28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解決剩余40.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基本完成農村中小學校舍危房改造;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新建農村公路2800公里,改造危橋100座。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開工建設公租房1.56萬套,改造各類棚戶區1.46萬戶,加快中心城區返遷房建設。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完善社會保險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就業政策體系。統籌城鄉居民醫保,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和優撫對象等生活標準,新增農村低保對象4.2萬人。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手規劃殘疾人集中安居、就業和康復的“康樂工程”。著力實施《贛州建設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發展規劃》。完成2.5萬貧困人口移民搬遷,抓好整村推進扶貧工作。推進精準扶貧,設立扶貧救助專項基金。深入實施“雨露計劃”和“一戶一名技能工”培訓工程,免費為貧困家庭培訓技能工。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啟動教育云示范工程,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鄉鎮公辦幼兒園建設。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加快農村中小學教師保障性住房建設。建設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實驗區,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加強贛南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完成零散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依法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鞏固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快章江新區新人民醫院和市兒童醫院建設。實行最嚴格的食品藥品監管制度。向社會全面開放公共體育場館,承辦好第十四屆省運會。爭創國家文明城市。深化雙擁創建工作,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就瓿傻谌稳珖洕詹楣ぷ魅蝿?。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著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建立完善社會矛盾預防化解、公共安全保障、網絡安全管理和公平正義實現機制,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基層信訪工作網絡,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廣泛開展全民普法教育,深入推進法治贛州建設。加強城鄉社區建設,推行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完善基層社會服務體系,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要求,嚴防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震減災能力建設。健全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九)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擔負起服務人民群眾和振興發展的重任。
堅持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行政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規范性文件和重大決策出臺的必經程序,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政府權力運行流程。
堅持服務為民。扎實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堅持求真務實,改進工作作風,努力為基層、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規范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落實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推行無紙化辦公。推動政府職能向創優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堅持清正廉潔。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行廉能風險防控機制標準化建設,加大懲治和預防腐敗力度。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使用、工程招標投標、土地出讓開發、政府采購和國有資產轉讓等方面的監督管理。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規范辦公用房使用管理,實施公務用車改革,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深入開展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的不正之風,切實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振興發展的宏偉藍圖引領著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鼓舞著我們,人民群眾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展解放思想之翼,揚改革創新之帆,踐真抓實干之行,務惠民利民之效,奮力開創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振興發展新局面!
共
3
頁,當前第。
3
頁
1
2
3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緊緊圍繞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以統籌城鄉發展總攬工作全局,積極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攻堅克難,綜合施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平穩運行、穩中有進態勢。完成生產總值1386.09億元,增長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1.07億元,增長16.7%;地方財政收入168.1億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8元,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9779元,增長12.7%。
緊扣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針對能源價格持續下降、工業增長乏力、企業投資縮減的困難局面,及時出臺促進經濟增長的11條意見和10項措施,全力支持企業擴大生產銷售。生產原油1716.4萬噸,增長1.5%;加工原油1016.1萬噸,下降0.3%;生產天然氣18億立方米,增長63.6%;煤炭4346萬噸,增長6.3%。第一產業增加值113.7億元,增長5.5%。糧食產量78.7萬噸,增長5.8%;蘋果產量261.4萬噸,增長7.1%;蔬菜產量113萬噸,增長6.6%;新增規模養殖戶441戶。接待游客3145.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71.8億元,分別增長10.5%和13.1%。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2億元,增長13.5%。
大力培育支柱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全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入園企業達到300戶,富縣雙翼石化煤焦油深加工、洛川億條編織袋等項目建成投產,富縣能源綜合利用、華能電廠、大唐熱電聯產和一批天然氣液化項目有序推進,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規上工業7.4個百分點。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74個,建成30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02家,專業合作社達到2296個,創建家庭農場1405個。十大革命舊址保護提升和五大文化旅游園區加快建設,西北局紀念館建成開放,文安驛文化園區一期主體完工,中國革命藝術家博物院、延安大劇院開工建設。出臺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組建了延安能源集團和民營投資公司,新增“四上”企業215戶、注冊企業3663戶、個體工商戶14475戶,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分別達到21.9%和21.1%。
加快四級城鎮體系建設,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新區一期巖土工程基本完成,連接新老城區的尹家溝、核桃樹塔2條道路建成通車,杜家溝、楊家嶺2條道路具備通行條件。市級行政中心、市民服務中心和3所學校主體封頂,醫院、住房、供水供電、公園廣場等項目加快實施。舊城改造順利推進,杜公祠、體育場片區改造、南門坡征遷和寶塔山、清涼山居民下山基本完成,累計搬遷居民10萬人。楊家嶺、龍灣隧道建成通車,一些“卡脖子”路段正在有效疏通。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持續加大旅游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游客滿意度在全國60個樣板城市中綜合排名第37位??h城承載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初步成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園區逐步完善。5萬多農民進城落戶,城鎮化率達到55.82%。
狠抓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完成退耕還林57.6萬畝,造林綠化121.5萬畝,治溝造地10.6萬畝。實施王瑤水庫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持續推進鍋爐煤改氣、汽車油改氣,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1.96萬輛,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按新標準達到252天,居全省第一。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削減1.47%、1%、0.53%和4.4%。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公路、鐵路沿線臟亂差得到有效整治。國家發改委將我市列為首批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市。新機場、延安至延川高速、黃延高速擴能工程進展順利,南溝門水庫下閘蓄水、黃河引水工程全線推進。建成一批輸變電工程,啟動了國家a類城市電網建設。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城鄉居民享受到更多改革發展成果。城鎮新增就業1.9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7%。調整了醫療保險報銷政策,實現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及救助制度無縫對接。建立了城鄉居民喪葬補助制度,提高了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大學生見習補助標準,完善了高齡老人、獨生子女家庭補助制度。為18.3萬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4.37億元。推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模式試點,新八一敬老院和一批縣鄉養老機構建成投用。全面推行城區中小學校際聯盟、學區制管理和招生制度改革,擇校和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完成城區3所中職學校整合。延安醫療集團實質性運行。市中醫院遷建啟動實施,與西交大一附院簽訂合作辦醫協議。建設扶貧避災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129個,開工3.48萬套,完工2.83萬套。8.6萬人實現脫貧。開工保障房6.3萬套,建成1.97萬套。災后重建進展順利,70%的房窯倒損戶入住新居。
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創新融資方式,項目融資實現新突破。光大銀行、西安銀行入駐我市,延安農商行籌建工作有序推進。新增小額貸款公司7家,累計達到42家。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市域流轉,爭取周轉指標2291.9畝。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土地資源公共交易平臺,收儲土地4780畝,出讓3955畝。流轉家庭承包經營耕地44.1萬畝。完成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戶籍制度、鎮村機構等改革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11.8億元,增長24.6%。延安海關開關運行,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1.2%。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積極排查矛盾糾紛,集中化解信訪積案,進京上訪和非正常上訪分別下降51.8%和72.5%。加強道路交通、消防、煤礦、?;?、森林防火、食品藥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整治,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3.8%和7.1%。大力推進平安延安創建,堅持開展“黃賭毒”、“兩搶一盜”等嚴打整治專項行動,社會治安滿意度持續提升。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全民法治意識不斷增強。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措施,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再造行政審批流程,全面推行并聯審批、網上審批、重大項目全程代辦、集中辦證等制度,清理取消審批事項146項,精簡率達到39%。推行財政資金項目化管理和部門預算公開,修訂了機關事業單位差旅、培訓、會議、公務接待、政府采購等管理制度,“三公”經費下降15%。清理清退公務用車99輛、辦公用房2.2萬平方米。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向市人大報告了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政府債務等方面工作,與市政協專題研究討論了交通物流服務業發展問題,向老干部、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及時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7件、政協委員提案457件,辦復率100%。建立市政府領導聯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基層群眾制度,組織開展了19次公民代表走進市政府活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嚴峻形勢和困難局面,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眾、駐延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我市發展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受能源產品產量、價格雙下降和企業生產效益下滑、投資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規上工業、gdp、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指標與預期目標還有一定差距;非能源工業、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總量中比重較小;一些重大產業項目推進較慢,推動產業轉型、實現經濟增速止跌回升的任務艱巨;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還需進一步改進。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下功夫研究解決。
二、新常態下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和預期目標。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省委、省政府對全省經濟發展思路作出新的調整部署,要求我們充分認識、理性看待、積極適應、主動引領新常態。新常態下延安發展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我們要充分認識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艱巨性,進一步做好應對嚴峻復雜形勢的思想準備。延長集團、長慶油田兩大企業進入穩產狀態,依靠增加石油產量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減弱,新的接續產業培育較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受宏觀形勢壓力傳導,企業投資信心和能力有所下降,我市近幾年與中省企業合作實施的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推進困難加大,結構調整過程將會更長更艱難;隨著石油價格下降,企業效益下滑,財政增收難度加大,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日益凸顯;受市場需求不旺、項目開工不足等因素影響,就業矛盾和社會穩定風險加大,對各級政府統籌謀劃、科學決策、維護穩定等提出了新要求。
隨著近幾年統籌城鄉和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長期以來制約發展的資金、土地和城鄉二元體制等問題正在逐步破解,各類市場主體快速成長,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干部作風明顯轉變,發展潛能加速釋放,將為我們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先機。特別是春節前回延安視察,訪貧問苦,慰問群眾,視察新區,聽取匯報,對延安脫貧致富、加快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使我們倍感親切,倍受鼓舞,倍增信心,為我們加快三個延安建設增添了巨大動力。
綜合上述考慮,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四屆七次全會的部署要求,堅持以統籌城鄉發展為總攬,圍繞穩中求進總目標,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加大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力度,全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推動產業轉型實現新突破,城鎮建設邁出新步伐,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按新口徑同比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
今年是“”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加快統籌城鄉、推動轉型發展的重要一年。將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定為6%左右,是綜合分析各方面形勢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確定的。盡管這個目標低于全省水平,但對我們來講,仍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辛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這既是支撐我市自身發展、保障民生、完成“”目標的需要,也是適應全省中高速增長、樹立延安形象、凝聚發展信心的需要。我們要運用系統化思維做好各項工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在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堅持穩定骨干產業與發展新支柱產業并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構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推進四級城鎮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水平,全面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帶動整體工作推進,以招商引資和對外合作的新成效提升經濟外向度水平,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堅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不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可持續發展;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兜住底線、完善制度、推進普惠的要求,實施好民生工程,使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狠抓落實,就一定能夠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圓滿收官,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三、20xx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穩定骨干產業與培育新支柱產業同步發力,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保持能源工業穩定增長。支持延長集團實施科技興油提高產能,啟動永坪煉油廠擴能改造,加快成品油銷售終端建設;力爭長慶油田穩定產量,留地方加工量200萬噸以上,完成1708萬噸原油生產和1100萬噸原油加工計劃。加快陜煤集團3個礦井合并改造,建成富縣黨家河、蘆村煤礦,開工車村一號煤礦,落實好煤炭外運綠色通道政策,力爭煤炭產量達到5000萬噸。加快天然氣開發和轉化利用,力爭建成吳起、志丹、延川、安塞等縣天然氣液化項目,天然氣產量達到4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產量達到70萬噸。加快推進富縣能源綜合利用、洛川輕烴綜合利用、延長油田伴生氣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開工大唐熱電聯產、華能電廠,加快黃陵煤制乙二醇、延川煤炭分質清潔利用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跟進落實中石油、中石化在延川、富縣擬建項目,力爭年內有實質性進展。
促進非能源工業快速發展。加快完善“三區九園”和縣域工業園區水電路氣、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大項目實施力度,發展油田服務、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等產業,新增非能源規上企業20戶。積極爭取卷煙增產計劃指標,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量產值雙提升。建成吳起50兆瓦、黃龍50兆瓦風電項目,開工延長50兆瓦風電、吳起50兆瓦光伏等項目,促進黃陵煤矸石電廠并網發電,全年發電量達到30億千瓦時。加快寶塔、志丹陶瓷工業園區建設,開工志丹加壓混凝土蒸氣砌塊、道路磚等項目。完成經開區孵化基地和深圳輕工產業園紡織服裝、光纖通信等項目主體建設,開工安塞石油鉆具加工維修、鋼化玻璃等項目。非能源工業增速達到10%以上。
推動文化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突破發展。以打造全國紅色旅游首選地為目標,抓好26個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推進寶塔山、棗園、楊家嶺和革命紀念館整合創建5a級景區,加快文安驛、安定、鐵邊城等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加大旅游宣傳培訓和推介力度,開發網上旅游服務平臺,持續開展旅游環境綜合整治,穩步提升游客滿意度,促進旅游人數和綜合收入持續增長。加快構建能源裝備、建材家居、農產品、小商品四大物流體系,推進安塞、吳起、富縣、寶塔區等一批物流園區建設,啟動新區大型市場綜合體建設,支持一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加快電子商務創業園區、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蘋果、小雜糧等本地產品網上銷售。規范家政服務標準和市場管理,扶持發展家政服務龍頭企業。積極培育文化、健身、休閑等新興服務業,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文化、體育經營服務企業。繼續抓好“四上”企業培育和外來企業本地注冊、商場市場統一結算,推進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連鎖超市和農家店建設。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
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實施非公有制經濟提升行動,繼續扶持組建一批民營經濟聯合體和實業集團,鼓勵進入能源轉化、高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金融、公用事業等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提高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約服務機構,搭建企、地、銀交流合作平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繼續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推行“三證合一”,穩步推進“個轉企”,新增小微企業3000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2%以上。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繼續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新啟動13個,累計建成40個。穩步擴大特色農產品基地規模,糧食面積穩定在300萬畝,繼續推進蘋果北擴,新增面積10萬畝,新增設施蔬菜2萬畝、露地菜1萬畝,建成一批規?;B殖小區。積極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提高農業設施裝備、科技應用、生產經營水平,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積極培育大型龍頭企業,提升專業合作社產業化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加工養殖大戶和農村服務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做大洛川蘋果、延川紅棗、延安小米、延安地椒羊四大特色品牌,完善品牌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以品牌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防災減災,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二)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狠抓項目推進實施。繼續完善項目清單管理、動態監管、企地定期會商等機制,全力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交通、水利、電力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延安至延川高速公路,加快黃延高速擴能工程、沿黃公路等項目建設,開工北過境線改建、姚店至市區快速干道、蒙華鐵路延安段等項目,支持洛川、宜川、富縣、安塞等縣城過境路建設,開工吳起至定邊高速公路,積極推進西包客運專線前期工作。完成延安新機場土方工程,啟動連接道路、部分地面設施建設。加快黃河引水、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確保明年實現供水。繼續推進氣化延安、國家a類城市電網建設,建成一批輸變電項目,氣化一批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強與周邊地區交流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圍繞陶瓷產業、精細化工、生產性服務基地、農產品加工、非能源項目等五大重點領域,加強與央企、省企和省內外民企對接,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提高招商引資實效。落實重大招商項目領導包抓責任,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強化招商項目跟進服務考核,推動項目落地建設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
圍繞“十三五”規劃編制加強項目謀劃爭取。把握國家投資導向和產業政策方向,明確我市“十三五”發展目標、產業布局、重點任務。圍繞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的新部署,積極謀劃一批支撐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精心策劃包裝,分年度推進實施。完善項目對口爭取機制,打好延安牌,力爭有更多重大項目列入中省規劃。
(三)以人的城鎮化為目標,繼續推進四級城鎮體系建設。
全面加快新區建設。堅定不移實施“中疏外擴、上山建城”戰略,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使新區初具現代城市功能和形象。建成5條新老城區連接道路和一批市政道路,實現新老城區暢通連接。加快水電氣熱管網和垃圾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設施建設。建成市級行政中心、市民服務中心。3所學校秋季實現招生。加快政法系統業務用房、醫院、干部職工住房、保障房和石油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城市規劃展覽館等重點項目建設。實施二期巖土工程,加快一期土地出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商貿、金融、文化、信息等服務產業,打造城市經濟增長新引擎。
繼續推進舊城改造。圍繞“中國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游城市”定位,持續推進三大片區改造,疏解老城密度,保護革命舊址,優化城市環境,提升文化內涵。加快三山綠化、山體公園、延河南河水景觀和南門廣場、鳳凰山廣場等項目建設,完成一批雕塑、小品建設和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實施寶塔山至棗園沿線視線走廊綜合治理,啟動延河兩岸、解放劇院廣場改造和師范路、北橋溝、市場溝河濱公園等項目。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基本完成城市核心區域居民下山。統籌實施道路、電力、給排水、供熱、通信等市政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服務承載功能。
推行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完善城市管理監督指揮體系,實現全方位覆蓋、全時段監控、網格化管理。深入推進“五城聯創”,堅持開展市容秩序、環境衛生、戶外廣告、建筑渣土、占道經營等專項整治,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行動。嚴格落實城市規劃和公共空間管理等制度,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夯實市區鎮村四級監管責任,持續開展市區和城鄉結合部違法建設整治活動。
完善縣城、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承載服務功能。加快縣城建設,改善環境,彰顯文化,提升品位,提高承載人口、聚集產業能力,打造一批宜居宜業的小城市。繼續完善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產業園區配套,完成省市級重點鎮主要建設任務,加快縣級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農村人口就地就近聚集。
(四)堅持兜底線?;究沙掷m,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以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就業扶持措施,努力擴大就業。設立創業扶持基金,提高小額貸款額度,加快大學生創業園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整合培訓資源,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加快發展小微企業,圍繞完善城鎮和社區管理服務增加更多就業崗位。城鎮新增就業1.9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0萬人。
持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和醫療保險一體化制度,實現養老保險無障礙轉移、醫療保險報銷及時便捷。繼續擴大工傷、生育、失業保險覆蓋面,推進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健全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最低工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促進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制度有機銜接。加大城鄉低保對象核查力度,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大力推行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機構、殘疾人托養機構建設,堅持為殘疾人辦好十件實事。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化學校管理、校長教師培訓和教育教學視導工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廣延安中學、宜川中學素質教育經驗,提高全市中小學辦學水平。充分利用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鞏固提升城區教育資源整合成果,繼續推進校際聯盟和學區制管理,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政策。啟動市實驗中學、職業技術學院附中和寶塔區四中改制,支持宜川中學建設區域性重點中學。加快重點鎮以上學校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適當恢復一些農村教學點。實施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逐步解決公辦幼兒園比例偏低問題。加快普及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重視發展特殊教育。辦好延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支持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和延安大學加快發展。
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繼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完善延安醫療集團對3所縣醫院一體化管理,啟動對市第二人民醫院、宜川縣醫院托管。發揮延安大學醫學院和醫療集團總醫院作用,加強基層醫護人員培養,建立醫療人員雙向流動機制。鼓勵市縣級醫院創建重點學科,支持市醫院創建三甲醫院。完成市中醫院遷建主體工程,加快市精神病醫院和重點鎮中心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建設市婦女兒童醫院和口腔??漆t院。實施好居民健康教育工程,完善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網絡,加大孕產婦、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等人群篩查和診治力度,繼續做好45歲以上居民體檢、免疫接種等工作,提高群眾預防保健水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認真落實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精神,加大扶貧投入,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加強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增強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繼續推進千名干部包村聯戶扶貧工作,夯實工作任務和措施,實施精準扶貧,提高扶貧實效。加大項目資金整合捆綁力度,加快扶貧避災移民搬遷和配套產業園區建設,確保70%以上群眾進入城鎮和社區安置。今年實施5萬戶、17.5萬人搬遷。加強扶貧專項基金管理和分配,加快貧困群眾脫貧步伐。今年實現7.84萬人脫貧。
加快改善群眾住房條件。新開工保障房3.2萬套。啟動老舊居民小區改造,加快農民工公寓建設和工礦企業棚戶區改造。堅持公平公正公開,準確落實保障房對象。堅持租售并舉,逐步推行共有產權和廉租房、公租房并軌運行,切實提高入住率。強化物業服務行業監管,提高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加快災后住房重建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入冬前房窯倒損群眾全部入住新居。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市區、縣城健身場所和重點鎮、社區綜合文體中心、健身廣場建設,提升公共文化體育服務能力。繼續推進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鼓勵創。
作文。
藝精品,堅持開展送戲下鄉、文藝調演、體育賽事、全民健身等活動,積極配合中省做好第11屆中國文化藝術節籌備工作。加大“黑網吧”、印制傳播非法刊物和音像制品整治力度,凈化文化市場環境。
著力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食品藥品和農產品安全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完善電子監管追溯體系。繼續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和放心縣創建活動,推進食品源頭、生產加工、配送流通、餐飲消費、衛生環境、從業人員“六放心”工程建設。加快市區、縣城豆制品、熟食品等加工園區建設,建成一批城市居民小區蔬菜直銷店、直通車、生鮮超市和鎮村放心糧油經銷店。堅持抓好食品藥品農產品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切實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加快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逐步實施城市供水雙管網改造,實行分類供水。建立雨水、污水收集系統,啟動市區中水回用工程。逐步推行階梯水價,促進節約用水。加快實施王窯水庫綜合治理,完成庫區綠化、杏子河攔污閘壩建設和紅莊水庫防滲處理工程。啟動子長紅石峁水庫建設,建成洛川、吳起、黃陵、黃龍、宜川、子長、富縣7個縣城和4個重點鎮供水工程,解決13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
下功夫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繼續實施一批城市道路、隧道、橋梁和公交港灣、過街設施等項目,加快打通“卡脖子”路段和斷頭路,完善城市路網。逐步恢復市區改變用途的停車設施,建成一批新的停車場、停車樓,啟動智能化停車和引導系統建設,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市場化管理。搬遷市車管所、汽車客運東站,減輕城市交通壓力。堅持公交優先原則,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及時調整運營線路和站點,更新運營車輛,規范管理,提升服務,方便群眾出行。
(五)激活市場釋放動力,全面深化各項改革。
加強財稅收支管理。制定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征繳政策和非稅收入激勵措施,加強稅收征管,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實施全口徑預算管理,繼續推進專項資金項目化管理和績效評價。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和財政項目投資,完成公車改革任務。推行“零基預算”,取消一切不必要支出。集中市縣部分財力和石油行業新增資源稅,建立全市?;痉€定調節基金。完善縣域間對口幫扶機制,提高幫扶標準。強化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土地經營收益監管,促進自求平衡、滾動發展。制定市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運營方案,推進房地產等政府資產盤活變現。
推動金融服務創新。整合投融資平臺,培育集投資、擔保、融資等功能的綜合型投融資主體。繼續支持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加快推動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鼓勵社會資本創建地方民營銀行。積極開展證券、保險、基金業務合作,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融資券和票據。探索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農田經濟林權等產權抵押融資機制,推進農民資產資本化,解決“三農”融資難問題。支持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引導社會資本流向,規范金融市場秩序。
嚴格人事制度管理。加強市縣政府機構、編制、人員管理,進一步規范機構、編制設置。健全完善公務員公開招錄、遴選、事業單位凡進必考、臨聘人員勞務派遣等制度。支持新區、經開區創新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中省部署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實施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完善專業技能人才評價機制。
建立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證制度,分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促進進城農民在社會保障、就業培訓、子女上學、公共衛生、社區養老、保障房政策、便民服務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
全面加強用地管理。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嚴肅查處違法用地行為。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市域流轉,啟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入市試點改革。改革土地報批程序,提高土地審批效率。加大土地收儲出讓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開展閑置土地專項清理,盤活土地存量資源。
加快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扎實做好檔案資料清理、實地丈量勘查等工作,上半年完成權屬核實確認和登記頒證。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土地資本化運營、市場化配置。
推進市縣政府和鎮村綜合改革。完成市縣政府機構和撤鄉并鎮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行政村調整合并。強化鄉鎮綜合職能,創新基層管理服務,建設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鎮村機構。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市屬企業分類管理,實行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嚴格國有企業人事管理,全面推行聘任制。落實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辦法,建立職工托管中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鼓勵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互參股控股、資產收購和兼并重組,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六)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延安。
深入推進生態建設。認真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啟動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設,繼續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堅持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完成造林50萬畝。扎實推進公路、鐵路、河流沿線森林廊道建設,繼續擴大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人均綠化面積。啟動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經開區濕地公園建設。完成治溝造地10萬畝。加快實施延河綜合治理,完成中心城區水環境整治工程。編制洛河治理規劃,積極推進洛河治理。
加強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圍繞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開展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加強環保執法和應急能力建設,堅決防止重特大污染事故發生。加大治污降霾力度,推進城市燃煤供應與監管職能分離,加快實施鍋爐煤改氣、汽車油改氣,加強建設工地揚塵治理。提高污水回收和處理能力,強化油區環境綜合治理和輸油管線安全管理。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繼續開展生態鄉村創建活動,保護藍天白云、清水凈土。
強化節能減排。完善建設項目節能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健全節能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強化節能指標約束。積極推廣石油、煤炭節能環保技術和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節能產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3%,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抓好重點鎮、社區和公路、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統籌實施道路硬化、垃圾污水處理、河道整治、廁所改造、綠化美化等工程,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在鄉鎮、社區、中心村實行規劃管理,推進房屋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產業配套統一規劃實施。
(七)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推行“一聯三化”和“兩說一聯”服務機制,加強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完善社區工作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健全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關心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和兒童,實現城鄉人口管理一體化和服務全覆蓋。
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堅持“三官一律”進社區、社區民警專職化、網格化管理,加強社情民意、網絡輿情的引導和處置,認真解決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污染等方面突出問題。完善信訪、調解、復議、訴訟協調互動機制,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和權益保障渠道。加強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做好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深入推進平安延安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社會面管控水平,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完善綜合監管、行業監管、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四位一體”安全責任體系,堅持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點領域和特種行業安全監管,落實掛牌督辦、警示約談、黃牌警告、績效考核和“一票否決”等制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大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加強應急專業搶險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增強法治意識,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全面落實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公開公正、廉潔高效的法治政府。健全政府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政府重大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資格管理制度和行政執法責任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和提案,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與政協協商工作、向老干部、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通報工作制度。
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快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制度,繼續改革行政審批流程,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事項,提高辦事服務效率。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拓展公開范圍,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信息公開,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部門都要依法公開辦事服務信息。加強政府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和市縣政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積極推行政務服務“一網化”管理,盡快實現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事項一站式網上辦理,全流程信息公示。做好新興媒體的應對引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繼續開展公民代表走進市政府活動,加強市民熱線和網民留言辦理。
持續轉變作風,推動工作落實。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加強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文件,狠抓工作落實。全面推行群眾和服務對象監督評價部門及窗口單位、限時辦結等制度,堅決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和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等行為。增強責任和擔當意識,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對懶政庸政怠政、慢作為不作為、不敢抓不敢管的干部,強化行政問責和效能監察,在全市政府系統形成勇于擔當、勤勉盡責、善謀善為的良好氛圍。
堅持從嚴治政,樹立清正廉潔形象。繼續抓好政府系統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進一步夯實政府系統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嚴格落實八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領導干部執行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住房和辦公用房、車輛配備、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相關制度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以回延安、回陜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扎實苦干,奮發進取,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在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為圓滿完成“”規劃目標、加快統籌城鄉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xx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執行市委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大力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新常態中奮發有為,在轉型發展中提質增效,全市呈現出經濟穩中向好、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定,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4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突出特點是“四個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是“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96億元、增長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萬億元、增長18%,實現進出口總額955億美元、增長39%,動力結構更趨協調。二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第二產業,電子信息和汽車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增長快于一般工業,金融和服務貿易等現代服務業增長快于一般服務業,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是工業投資占比提高到31.5%,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資結構更趨合理,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后勁。四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突破1000億元、增長3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922億元、增長13.9%,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長9%和11.5%,效益結構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6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處于3.5%的較低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以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不斷增強,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順利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更為扎實的基礎。
一年來,我們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
(一)五大功能區域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堅持把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作為全市“五位一體”現代化建設的布局、載體和平臺,相繼出臺產業布局、財政扶持、生態環保、考核評價等分類扶持、差別約束的配套措施,促進了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區高端要素加快集聚,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8%;都市功能拓展區先進制造業提速發展,片區開發有序推進,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進出口總額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40.8%和48.8%;城市發展新區加速擴容,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啟動實施,工業投資占全市比重達到56.2%;渝東北和渝東南特色發展、綠色發展步伐加快,生態涵養和保護得到加強,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亮點紛呈。隨著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市可持續發展機制初步形成,區縣和市場主體活力得到激發,各功能區域呈現出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新局面。
(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形成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格局。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4%?!?+1”產業集群持續發展,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全面發力。長安福特三工廠、上汽通用五菱等項目投產,全市汽車產量達到263萬輛,自主品牌占比和單車均價明顯上升。各類智能終端產量達到2億臺件,sk海力士芯片封裝、奧特斯集成電路基板、巨騰機殼等關鍵零部件項目投產,本地配套率進一步提高。對裝備、材料、輕紡等處于不景氣周期的行業,實施“一企一策”分類指導,推動兼并重組,促進產品升級,努力降本增效,奮力開拓市場,扭轉了低迷態勢,產值增幅均超過10%。緊跟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趨勢,鎖定并布局了集成電路、液晶面板、頁巖氣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了一批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大項目。發揮工業園區支撐作用,產業集中度提高到76%。持續推進工業研發千億投入計劃,實施7個重大科技專項和42個科技支撐示范工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竣工運行。
服務業提檔升級步伐加快。謀劃實施了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保稅貿易、大數據云計算、跨境結算等五大新型服務貿易,服務貿易額增長25%,實現824億美元離岸金融結算,完成1602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500億元。各類金融機構加速集聚,資產規模超過3.8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快速增長,開業分行和法人機構達到95家,不良貸款率控制在0.45%的低位。中央商務區加快形成,都市區“1+16”核心商圈和專業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雙福國際農貿城開業,百億級商圈和市場分別增至10個和15個。會展規模刷新紀錄。餐飲住宿業扭轉了下滑態勢。依托鐵路、公路和水運,現代物流基地、區域性物流節點和城市配送體系加快形成。加大跨區域旅游協作力度,推進度假區建設,新增4a級景區14處,旅游總收入和入境游人次分別增長13.1%、8.9%。
(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堅持問題導向,有序推進133項改革任務,聚焦突破25項重點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526項。落實西部大開發和結構性減稅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企業減稅讓利379億元。實施新一輪區縣政府機構改革。兩江新區試點大部制改革。璧山、銅梁完成撤縣設區。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完善小微企業扶持機制,新辦企業增長29.9%,市場主體達到172萬戶,非公有制經濟占比達到61.3%。改革產業扶持資金使用方式,創設6支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推進投融資改革,啟動了1300億元基礎設施ppp項目。完善政府性債務管控機制,削減債務1016億元,做到了風險可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資項目面向社會增資擴股和轉讓股權1130億元,5家企業成功上市,2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2家新型金融機構獲準設立,信用保證保險等10家機構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素市場年交易量突破9000億元。全年新增社會融資5500億元。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啟動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改革試點,累計交易地票15.2萬畝、交易額306億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達到685億元,新增農民工轉戶25.3萬人。穩步推進社保、醫療、教育、文化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升。
(四)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縱深推進。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重大部署,構建大通道、大通關、大平臺開放體系,形成了寸灘水港、江北國際機場、團結村鐵路中心站三個交通樞紐、三個一類口岸、三個保稅監管區。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成為中歐貿易陸上貨運主通道,在組織返程貨源、開通國際郵運、開放鐵路口岸、獲批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設立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獲準開展貿易多元化試點,設立進境水果和肉類指定口岸。加工貿易、一般貿易、服務貿易協同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在106億美元。兩江新區功能開發全面展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經開區、高新區基礎開發和招商引資同步推進,產業集中度和產出率又有新提升。渝港、渝澳、渝臺交流合作得到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五)城市樞紐功能和建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實施城鄉總體規劃,著力提升城市發展品質。鐵路樞紐加快建設,渝黔鐵路貨運專線建成通車,火車北站擴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渝懷二線、黔張常鐵路順利開工,鐵路在建里程達到1000公里。第三個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提速實施,通車里程達到2400公里。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926萬人次,貨郵量增至30萬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貨運量達到1.5億噸。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運行,數據傳輸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商務集聚區加速開發,悅來新城、中央公園、龍洲灣等片區開發展示出新形象,各區縣城面貌不斷改善。累計建成公租房2768萬平方米、配租17.4萬套。改造城市棚戶區293萬平方米,惠及8.1萬市民。城市軌道通車里程增至202公里,新增一批橋梁隧道和市政設施。改造城市道路323萬平方米,新增室內公共停車位15.6萬個,改建路燈2.4萬盞。實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密閉轉運,城市主干道機掃率達到88%。
(六)“三農”和庫區發展取得新成效。圍繞保供增收,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糧食、蔬菜等主要農產品量足價穩,生豬、牛羊、漁業、柑橘等一批百億級產業鏈日趨成型。建成7400公里行政村通暢公路和4000公里撤并村通達公路,新增農村客運線路393條,符合條件的行政村提前實現客運通達目標。推進一批重點水源項目和河流治理工程,整治山坪塘5.1萬口,解決了2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65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改造農村危舊房8.1萬戶。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6.5萬人。實現45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減少貧困人口36萬人。
實施三峽后續項目1844個,落實國家專項補助201億元,撬動上千億社會資金投入庫區發展。累計建成94個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商貿服務和旅游項目,庫區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建成一批對外通道、城鎮排水管網和渡改橋設施。累計完成生態屏障區造林255萬畝,發展生態漁場3萬畝。城鎮移民小區綜合幫扶常態推進。加強試驗性蓄水安全監測和應急防范,完成地質災害治理項目34個,應急避險應搬盡搬,實現“無人員傷亡、無疫情發生、無重大事故”。
(七)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始終堅持民生第一目標,兜底線、?;?、促均衡,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年末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4.9%。扶持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除?;匾r民工就業創業30.6萬人。推動城鄉養老及醫療保險擴面提標,城鄉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和繳費激勵機制逐步完善。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擴大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使用范圍。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鞏固擴大,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教育比例增至9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4%。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善計劃,3499所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改善,中小學校舍標準化率達到83%。為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累計建成28所三甲醫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39家試點區縣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藥交所完成交易額190億元。鼓勵社會辦醫,民營醫院實有床位占比達到20.4%。全年無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皢为殐珊ⅰ鄙叻€妥實施。覆蓋市、區縣、鎮街、村居的四級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基本建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大文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文化企業近1萬戶。一批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成投用。推出一批文藝精品,8部作品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新建了一批體育設施,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我市運動員在亞運會獲3金1銀好成績。
這里,特別要報告的是,經過近兩年的持續努力,142億元中央專項補助民生項目已落實到位,22件城鄉民生實事有5件提前完成、其他各項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人民群眾反映急切的民生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八)平安建設不斷深入。認真貫徹《深化平安重慶建設意見》,鞏固了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加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恢復和新建派出所187個、警務室614個,實現“一鎮街一所”目標。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市區及區縣城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實施社區減負工程,社區工作負擔大幅減輕。深入開展干部下訪接訪行動,化解了久拖不決的群眾房屋辦證難等大量問題和矛盾糾紛。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刑事案件、暴力案件、侵財案件和110警情均同比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0.3%和8%。加強城鄉消防基礎建設,火災形勢保持穩定。成功預報和處置“8·31”、“9·13”暴雨洪災,災后重建有序展開,最大限度保障了受災群眾生產生活。
(九)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認真落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同步建設美麗山水城市。制定產業禁投清單,強化環保差別化約束。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別下降3%、2.5%,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超額完成。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完成一批工業項目廢氣深度治理,新建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脫硫脫硝除塵,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和燃煤鍋爐,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4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7.1%。推進重點次級河流整治,完成都市區20個污染湖庫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99.5%。長江干流水質保持優等。完成營造林32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1%。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過去一年,我們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實開展和鞏固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進了政風轉變。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實施意見,切實強化制度約束,認真抓好立查立改立糾,會議活動、文件簡報、評比表彰等大幅縮減,“三公”經費做到了零增長。推進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會審議6部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9件行政規章,全面清理并統一發布政府規范性文件。清理行政權力,規范行政執法,強化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及時糾正行政違法和不當行為。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貫徹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優撫安置工作扎實推進,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外事、僑務、對臺、統計、審計、監察、國家安全、檔案、保密、參事、史志、應急、地震、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重慶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長遠看,重慶仍處于“雙欠”階段和“四個關鍵節點”,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矛盾還需付出長期艱苦努力。近期看,經濟社會發展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項目引進競爭加劇,消費熱點不多,外需增長遭遇外部壓力。二是實體經濟面臨不少困難,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融資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瓶頸亟待突破,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對產業發展形成雙重壓力。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夠、人才缺乏等問題較為突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弱,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不多。四是財政收入增速趨緩和民生剛需增加的矛盾較為突出,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領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政府職能轉變和政風建設長效機制有待鞏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設任務緊迫而繁重,反腐倡廉仍須常抓不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實踐再次證明,做好政府各項工作,必須堅定與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確保工作的正確方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推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必須堅定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方向,不斷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持續釋放發展動力;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必須依法行政、廉潔從政,持之以恒加強政風建設,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純潔健康的工作氛圍。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履職監督、傾力支持的結果,凝聚著各級各部門及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辛和智慧,實屬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工作、奉獻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渝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關心和支持重慶發展的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區市以及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20xx年工作總體部署。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經濟走勢可能略有回升,但整體復蘇的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節點,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中心城市和內陸開放高地既面臨眾多機遇,也存在不少挑戰。我們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創新意識,把握形勢新變化,深刻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開創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換發展動力,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強化改革、開放和創新三大動力支撐,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風險防控,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均增長16%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約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實現上述目標,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有定力、善作為,轉方式、提質量,重統籌、促公平,防風險、補短板,打基礎、可持續”要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握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
——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立足全市“一盤棋”,把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既實施引導性措施,又嚴格約束性手段,發揮直轄體制優勢,促進資源要素在區域、城鄉之間優化配置和合理分享,努力實現各區域錯位布局、差異發展、特色發展。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做大總量中優化結構、加快發展中提高質量效益、協調互動中促進轉型,加快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形成穩健、可持續的增長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戰略上勇于進取,在戰術上穩妥審慎,制定實施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長期規劃,統籌推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方位改革,努力擴大內陸開放新優勢,廣聚國內外資源,形成全民創新創業創富的生動局面。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同步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努力營造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法治環境。
——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堅持以人為本,把創造社會財富與促進公平正義有機結合起來,把做強經濟硬實力與提升文化軟實力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加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讓人民群眾生活不斷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適應新常態,是一場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我們要遵循規律,積久為功,奮力抒寫偉大“中國夢”的重慶篇章!
三、20xx年的重點工作。
(一)推動五大功能區域協調發展。圍繞各功能區域發展定位,堅持產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建設用地跟著產業和人口走,完善和實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實全市一體化發展基礎。
進一步落實各區域發展導向。引導都市功能核心區聚焦金融服務、國際商務、高端商貿、文化創意、都市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著力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貿中心。做大做強都市功能拓展區,加快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創新中心、物流中心、綜合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抓好城市發展新區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布局,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努力發揮全市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作用,成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撐。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完善生態涵養發展區和生態保護發展區扶持政策,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經濟產業化,優化開發空間,減輕環境荷載,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提升長江上游地區生態屏障功能。
認真落實功能分區配套措施。針對各功能區域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薄弱環節,充實重大投資項目庫,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各區域互聯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區的轉移支付制度,落實財稅分類扶持政策,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完善市與區縣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新增社會融資6000億元。大幅提高工商企業面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規范和約束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行為,形成直接融資、銀行信貸和其他融資25∶45∶30的比例結構。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保障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用地需求,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搞好能源等資源要素的統籌調度。適應勞動力供求變化,加強技能培訓、配套服務和統籌調度,有效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二)提質發展工業集群。把創新驅動作為結構調整的主引擎,鞏固支柱產業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鞏固提升“6+1”產業集群。推動汽車和電子信息產業持續放量,穩定工業經濟基本面。支持長安汽車城建設,開工現代汽車等項目,實施福特變速箱二期、浦項熔融煉鐵、鞍鋼汽車薄板等配套項目。抓好電子信息產業新訂單,引進大項目,提升附加值,加快零部件企業放量生產。推動傳統制造業與信息技術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裝備工業和國防工業發展,建設通用航空、軌道車輛等產業集群。順應大宗生產資料價格走低的趨勢,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內部管理,鞏固裝備及摩托車制造、建材、輕紡等行業企穩回升勢頭。加快鋼鐵、電解鋁、化工等行業調整,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條,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努力實現轉型增效。
做大做強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務實抓好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物聯網、機器人、石墨烯和納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頁巖氣、mdi一體化、生物醫藥、環保裝備等項目引進、生產配套和銷售物流,加快推動一批帶動性強的龍頭項目。奧特斯集成電路基板、sk海力士芯片封裝要形成規?;a能,抓好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顯示模組投產達產,促進新型顯示與智能終端、穿戴設備、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跨界融合。依托mdi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推動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以煤化工為前端的精細化工產業鏈。加快國家頁巖氣勘探開采示范基地建設,實現產能50億立方米,促進資源產業化利用。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推出一批生物醫藥大品種,著力提升產業能級。依托南岸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兩江機器人產業園、高新區石墨烯產業園、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等平臺,謀劃布局一批物聯網、機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納米新材料、節能環保重大項目,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堅持市場導向,緊扣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需求,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創新平臺。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推行基于績效評估的后補助方式,用好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完善研發設計、成果交易、檢測認證、創新孵化、中試轉化、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等科技服務,支持更多企業通過創新增強競爭力。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評價制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建立與貢獻相匹配的創新收益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潛能,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強功底、添動力。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設目標,堅持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傳統和現代服務業并重,完善市場體系、增強集聚功能,推動服務業跨界發展、創新發展。
大力發展新型服務貿易。依托“渝新歐”和鐵路口岸,發展平行貿易,擴大對歐進出口貿易。充分利用保稅商品展示交易平臺,吸引國內外進口商家入駐,豐富展銷品種,創新交易機制,做大交易規模。推進保稅區貿易方式創新,發展融資租賃、進境入區維修、委內加工、離岸貿易等新型業務。優化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綜合服務和流程監管,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企業交易,吸引更多線下交易轉線上、商貿企業上平臺。加快兩江國際云計算產業園、渝北仙桃大數據谷等園區建設,引進一批租用服務器從事數據存儲、處理和外溢業務的公司,形成基于數據服務的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旅游等服務業。完善城鄉流通網絡,加快中央商務區轉型升級,推進智慧商圈建設,完善便民商業設施。培育會展品牌,壯大會展經濟。引導住宿餐飲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結構。適應消費模式新變化,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經濟,加快引進和培育電商及關聯產業,拓展本地產品和服務市場空間。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推廣網購店取店送,促進電子商務向農村延伸。完善現代物流基地、區域性物流節點和城鄉配送體系,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聯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穩定住房消費,提升教育文體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促進綠色消費。發展法律服務、會計審計、咨詢評估等服務業。加強旅游整體規劃和布局,深化“一心三帶”及周邊區域旅游協作,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線路和景區。促進旅游休閑房地產發展。建設智慧旅游體系,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創新宣傳營銷方式,擴大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培育和引進總部型、區域性金融機構,做強銀行、證券、保險業,發展金融租賃、金融保理、信用保證保險、責任保險等新型業態。積極爭取國家各類金融試點,設立民營銀行,發展銀行卡清算、再擔保、跨境金融服務和互聯網信用服務等業務。融入人民幣國際化加快的進程,深化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發展離岸金融結算和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加快國民經濟證券化步伐,鼓勵各類企業上市。爭取保險交易所落地,籌建石化產品交易中心,支持各類交易所業務拓展。開展巨災保險試點。加強對小貸、擔保等機構的監管,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和投融資咨詢機構,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四)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規劃引領,強化基礎支撐,推進產城融合,加強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城市集群的發展質量。
完善市域城鎮體系。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和“多規合一”,統籌好各區域國土空間、產業布局、人口規模和環境容量。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都市區組團式發展,完善城市發展新區功能配套體系,完成渝東北、渝東南城鎮群總體規劃。提升區縣城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戶口遷移政策和配套措施,讓農民工及其家庭成員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鐵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對外通道,強化都市區中心樞紐功能。推進高速鐵路建設,開通成渝客運專線,建成蘭渝鐵路重慶段,開工鄭萬高速鐵路。啟動都市區鐵路環線及其樞紐建設,推進貨運鐵路進園區,并與其他貨運方式無縫銜接。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25公里,實施第四個千公里建設計劃。推進7000公里路網升級改造工程?;窘ǔ山眹H機場第三跑道及東航站區,啟動巫山機場建設,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機場。投用果園港,加快新田、龍頭山等樞紐型港口建設,推動船型標準化改造,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啟動建設長江小南海水電站,繼續實施“千萬千瓦”電源和特高壓入渝項目,基本完成天然氣“縣縣通”。建設國際通信專線及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擴大信息網絡覆蓋范圍,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引領生態涵養保護、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速實施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內外環之間骨干連接道,建成雙碑橋隧等節點工程,促進各組團高效鏈接。
提高城市配套建設和管理水平。推進人口聚居區建設,合理布建學校、醫院、商業、養老、文體等公共設施。推進嘉陵帆影、來福士廣場等地標性項目建設,帶動都市商務集聚區開發。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加強公租房配套建設和運營管理,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城鎮組團供水管網、防洪防澇設施和備用飲用水源建設。深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依法整治違法建筑,加強背街小巷治理,規范戶外廣告和店招。完善基礎數據庫及應用平臺,建立地下管網信息系統,提升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水平。加強交通規劃設計,建成一批公共停車站場和人行過街設施。推進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強交通疏導,提高通勤效率。倡導公交優先,提高城市公交水平。
(五)繼續抓好“三農”和三峽后續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切實加強三峽后續工作,努力讓廣大農民和庫區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由“生產導向”轉向“消費導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規模生產和專業配套格局。強化對農產品主產區的政策傾斜,穩定糧油、蔬菜、生豬等基礎產業,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和“肉盤子”。緊盯市場需求,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推廣良種繁育和實用技術,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倡導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強化農產品全程監管和責任追溯,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培育農村現代流通主體,推動農超對接、基地直營、網上直銷,合理布建一批冷鏈物流項目和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推動農業農村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加農民非農收入。
加快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山地農業綜合開發,推廣山地丘陵農機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坪塘整治,形成長效管護和監測機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1萬公里。推進農村電網升級和危舊房改造。建設渝東北、渝東南扶貧開發示范區,實施精準扶貧和連片開發,加強產業培育、科教培訓、信貸扶持和創業扶助,提高幫扶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扎實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強化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和績效考核,確保精確到戶、細化到人。整合扶貧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完成三峽后續工作年度任務。抓好年度項目申報和二期項目庫建設,滾動實施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保等后續項目,推進21個城鎮移民安置小區綜合幫扶,搞好職業技能培訓,促進移民安穩致富。強化庫區水污染防治,建設庫周生態保護帶,加大消落帶治理力度,確保三峽水庫水質安全。加強監測預警,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重點區域治理,加快推進奉節藕塘和武隆羊角等場鎮危巖滑坡避險搬遷,實施庫岸綜合整治、城市安全通道、移民安置區高切坡防護等工程,保障庫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強化后續工作監督管理,努力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
(六)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扎實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項,接續推進25項重點改革,謀劃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斷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和社會發展活力。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增強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市屬國有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步伐。堅持以管資本為主,以整合資源為重點,加強國有資產分類監管。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試點。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國企管理人員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探索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和“多證聯辦”。認真執行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落實中央優化信貸結構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科技型、民生型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依托創業基地和孵化器,引導民營經濟集群發展,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聯動發展。
推進財稅、投融資和價格改革。認真貫徹《預算法》,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健全全口徑預算體系,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將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有序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等稅制改革,清理規范各類優惠政策。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推出一批ppp合作項目。壯大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鼓勵非公資本參與基金運營。抓住物價總體平穩的時機,穩步實施公共產品和服務價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家庭農場、農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量化確權改革試點,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效實現形式。健全城市資本下鄉投資經營、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等新機制。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發揮地票對農村危舊房改造、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和地質災害搬遷安置的資金補充作用。建設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健全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機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創新農業保險品種,建立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切實發揮供銷社為農服務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擴大內陸開放新優勢。順應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和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主動向東向西向南開放,高效組織國內外資源要素,不斷拓展內陸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歐亞的大通道、大通關體系。依托各類交通樞紐、開放口岸和保稅園區,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口岸經濟,著力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積極組織周邊地區貨物搭載“渝新歐”班列,推動國際郵政專列正式運行,增加“渝新歐”開行班次和集裝箱運量。
加快臨空經濟區建設,增辟國際客貨運航線,進一步拓展空中走廊。發揮長江黃金水道成本優勢,依托果園港等內河港區,促進重慶產品和轉口貨物通江達海。爭取新設一批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在城市發展新區和渝東北、渝東南有條件的區縣設立海關、檢驗檢疫機構或保稅倉庫,實現“就近報關、口岸驗放”。進一步推動與沿海沿邊口岸的通關協作,實現關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增強開放平臺承載能力。強力推進兩江新區開發開放,廣聚海內外高端生產要素,推動江北嘴、悅來、禮嘉、魚復、龍興、水土等重點功能板塊加快建設、釋放能量,展現國家級新區的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提速建設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貿易功能區和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萬州、南岸保稅物流中心(a型)建設,爭取設立南彭保稅物流中心。推動豐都成為澳洲肉牛進口首批承接地。辦好中韓產業園和中新合作項目,加快經開區、高新區和特色工業園區開發開放,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經開區或高新區,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開放平臺。
推動引進來走出去同步發展。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措施,實行外資準入備案制,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引導外資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合資經營與本土企業廣泛合作。做大智能手機、精密儀器和高端飾品等出口產品基地,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提升“重慶制造”的國際地位。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爭取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培養和引進一批熟悉國際通行規則和國際慣例的涉外人才,倡導形成與內陸開放高地相適應的開放文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友城和港、澳、臺經貿往來,促進與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協作,務實推進成渝經濟區一體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區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大社會事業和民生投入,辦好利民惠民實事,促進民生不斷改善。
構建更完善的就業社保體系。適應就業市場新特點,優化就業政策和環境,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群眾就業,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依托樓宇產業園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快推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促進社保由制度全覆蓋轉向人員全覆蓋。加強“五險統征”,實施參保繳費激勵。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異地就醫跨省結算合作范圍。推動社會救助精準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編織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做好婦女、兒童、殘疾人保障工作。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和慈善事業。
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先進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國有文化資源,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推進萬達文旅城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增強重慶文化整體實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優秀文藝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精品。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城鄉均衡配置,逐步形成?;?、促公平、達標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惠民票價工程。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工作。加強文化遺產、民族文化保護和利用,傳承歷史文脈。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好科普和檔案工作。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同步發展。
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適度增加城鎮學校,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區域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行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入學考試。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擴大“五年一貫制”高職規模,搭建中職、高職??婆c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立交橋”。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發展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抓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構建多元化辦學格局。加大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入學,促進孩子成長機會公平。
提供更好的衛生計生服務。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投入補償和運營監管機制。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推進分級診療改革試點,構建縣鄉一體化醫療聯合體。扶持和規范社會辦醫,完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加強藥交所建設,完善藥品交易制度。做好中醫藥工作。加強重大傳染病預防和應急處置。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夯實基層基礎,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即施政所向。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是我們對全市人民的莊重承諾。今年,擬投入277億元,重點辦好25件民生實事: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5萬人,全面實現2606個撤并村公路通達,建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安裝1000公里農村公路防撞護欄,解決95.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整治山坪塘1.3萬口,完成36個湖庫污染治理,推進村衛生室配置標準化,免除35萬孕婦產前檢測費用,實施80萬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改造農村危舊房5.5萬戶,完成9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成14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和20xx套教師宿舍周轉房,建成小區同步配建中小學,改造城市棚戶區146萬平方米,完成主城150條背街小巷整治和90座公廁建設任務,改造657個棄管小區電力設施,安裝城市供水“一戶一表”20萬戶,改造20xx棟老舊建筑消防設施,新建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城市公益性公墓,流動文化服務進村3.3萬場,實現520個行政村光纖和410個鄉鎮4g網絡全覆蓋,完成20萬人就業技能培訓。我們將按照“五個堅持”原則,著力構建重點民生實事滾動實施機制,盡心竭力解民憂、救急難、兜底線,履行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
(九)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順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促進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網絡化、網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鎮街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和社區警務室建設,依法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為人民生命財產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實施《安全生產法》,加強安全事故防控體系建設,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行業監管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監管和專項治理,加快小煤礦整頓關閉,扎實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和特種設備等安全工作,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推進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嚴格執行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災減災救災綜合管理體制,推進區域應急中心建設,建成應急指揮系統,提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處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依法落實居委會和村委會組織法,支持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自治。探索基層協商民主制度。引導和規范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健全社會組織登記、監管與第三方評估制度。完善社工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推行居住證制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落實特殊群體管理安置幫教措施,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健全社會征信體系,擴大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應用范圍,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弘揚法治文化,搞好普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
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標本兼治,健全市、區縣、鎮街、村居四級聯動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排查、研判和有效化解。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快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建立律師等第三方參與調處機制。實施“陽光信訪”,規范信訪秩序,將信訪導入法治軌道。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服務群眾、聯系群眾,更好維護群眾權益。加強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關系和諧。做好新時期對臺、外事和僑務工作。
強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讓人民群眾呼吸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生活在宜居環境中。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茖W定位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完善各功能區域環保標準,落實產業投資負面清單和規劃環評制度,推進能效評價前期介入。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推廣綠色建筑、綠色照明新產品和新技術。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示范,擴大并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推廣。
合同。
能效管理,探索廢氣、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試點,鼓勵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實施綠色信貸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境設施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以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抓好揚塵控制、機動車減排、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推進重慶發電廠等環保搬遷,開展大氣污染預警預控和聯防聯控。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240天以上。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飲用水源保護,推進次級河流綜合治理和重點湖庫整治。建設和用好集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倡導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擴大退耕還林范圍,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搞好工礦采空沉陷區生態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資源和城市綠地保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加強工業、交通、文化娛樂和商業活動噪聲源治理??刂妻r村面源污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劃定生態紅線,完善生態保護、排污許可、環境信息公開等制度體系。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加快制定和修訂規范畜禽養殖、保護林地和濕地資源等行政規章。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努力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控、后果嚴懲。培育普及生態文化,開展生態文明宣傳和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常態,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加快建設管理規范、運行高效、服務勤勉、施政廉潔的人民政府,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治理水平。堅持管好與放活并舉,強化戰略規劃、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政府職能。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厘清行政權力邊界。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合理劃分市和區縣政府職責權限,做到上下聯動、前后銜接、權責一致。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和職能整合。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權項,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完善網上行政審批,促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和優化。推進區縣、鎮街和村居三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讓群眾方便辦事成為常態。依法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傳遞政務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二)推進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積極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統籌推進政府規章立改廢釋,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法制保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認真履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地方智庫建設,更好服務重大決策。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優化配置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改革,促進執法重心下移。增強公務員守法意識,推進公正文明執法,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禁征收和罰沒收入與部門利益直接或變相掛鉤。做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應訴,支持仲裁工作。
(三)強化權力監督,抓好廉潔自律。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真誠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尊重司法監督,主動接受公眾和輿論監督。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防止權力濫用。認真執行審計五年輪審規劃,保障和支持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強化行政監察,完善重點領域的反腐制度設計,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加強反腐倡廉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決不讓腐敗分子有立足之地。
(四)構建長效機制,持續改進政風。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實施意見,以認真精神、從嚴舉措,完善長效機制,打贏作風建設“持久戰”和“保衛戰”,不斷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深入開展“五個專項行動”和“十個專項整治”。強化問責問效,堅決懲治庸政、懶政、怠政。建設節約型政府,不新建和改擴建政府性樓堂館所,確保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和“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發揮政府在公共節能中的示范作用。實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從嚴教育、管理和監督干部,增強法治意識、程序意識、紀律意識和服務意識,自覺敬畏法律、敬畏程序、敬畏紀律,努力打造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勤勉盡責的人民公仆隊伍。
“十三五”時期,重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統一部署,加強調研、集思廣益,深入研判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準確把握重慶發展階段性特征,進一步明確重大戰略任務和工作思路,認真編制“十三五”規劃,為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勾畫藍圖。
各位代表!新常態賦予新使命,蘊含新機遇,呼喚新作為。推動經濟平穩持續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社會和諧安定,需要眾志成城、合力向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重慶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干,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方面工作,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局面!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76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17〕19號)精神,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信用遼寧”建設的總體要求,持續推進“信用大連”建設。將堅持依法行政、陽光行政作為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的重要手段,將建立政務領域失信記錄和實施失信懲戒措施作為推進政務誠信建設的主要方面,將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強化督導考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堅持守信踐諾,提升我市公務員隊伍誠信履職意識和全市各級人民政府誠信行政水平,建立健全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
二、探索構建廣泛有效的政務誠信監督體系。
—1—。
履約和守諾服務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軟環境辦、市績效辦、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二)建立橫向政務誠信監督機制。各級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將辦理和落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情況作為政務誠信建設的重要考量因素。(責任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各有關部門)。
(三)建立社會監督和第三方機構評估機制。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充分利用“大連民意網”和“12345市民熱線”,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受理對政務失信行為的投訴舉報。支持信用服務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政府信用評價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機構,運用大數據手段,將確認的政務失信記錄進行整合,依據評價標準對政府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和預警,對各地區、各部門政務誠信整體狀況進行排序,以此推動我市軟環境建設。(牽頭單位:市軟環境辦、市政府辦公廳、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三、建立健全政務信用管理體系。
地將相關政務信用信息報送到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制定重大決策、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廳;配合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
(二)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開展公務員誠信、守法和道德教育,編制公務員誠信手冊,將信用建設納入公務員培訓和領導干部專題研討、進修等課程,加強公務員信用知識學習,提升公務員信用意識。(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三)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加快推進政府及事業單位信用數據庫建設,將紀檢、司法、人社、督查等部門所掌握的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和違背信用承諾等政務失信信息納入平臺,建立政務失信信息報送及共享機制。同時,依托“信用大連”網站等依法依規逐步公開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務員政務失信記錄。(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監察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3—。
處理措施。(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發展改革委、市人社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五)健全信用權益保護和信用修復機制。完善政務信用信息保護機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采集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員政務失信記錄。制定信用信息異議、投訴流程,及時更正或撤銷有誤的信息。探索建立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關愛機制,公務員在政務失信行為發生后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可從輕或免于實施失信懲戒措施。(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人社局、市法院等有關部門)。
四、加強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
(一)加強政府采購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完善政府采購誠信體系,建立政府采購方面的政務誠信責任制,加強對采購人在項目履約驗收環節信用情況的監督,暢通政府采購領域毀約、違約、虛假招標等政務失信行為的投訴舉報渠道,依法處理采購人及有關責任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違法違規失信行為,并納入政府部門及相關責任人失信記錄。完善政府采購管理與交易系統,依法依規公開相關信息,提高政府采購活動透明度。(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和社會資本合作的信用環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建委、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三)加強工程招標投標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嚴格執行招投標代理機構和重點項目招標投標領域應用第三方信用報告制度,探索拓展第三方信用報告應用范圍。健全招標投標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制度,提高政務信息透明度,及時向社會公開招標代理機構資質信息、信用信息及動態監管信息等。(牽頭單位:市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配合單位:各有關部門)。
(四)加強招商引資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各級政府要嚴格依法依規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抓好政策落地落實。規范招商引資行為,認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和簽訂的各類合同、協議,不得以政府換屆、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毀約,依法保護投資企業及其投資者權益,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立政府招商引資領域信用承諾制度,將相關承諾在“信用大連”及政府門戶網站公示,暢通政府部門招商引資失信行為投訴舉報渠道,加強日常監管,將失信行為納入政府部門和相關責任人信用記錄。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變政府承諾和合同約定的,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進行,并對相關企業和投資人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牽頭單位:市外經貿局、市經合辦;配合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各有關部門)。
—5—。
預警機制、應急處置機制以及責任追究機制。(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各有關部門)。
(六)加強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領域誠信建設。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發起部門要及時推送激勵和懲戒對象,各配合部門要嚴格按照已經簽訂的備忘錄進行相應的激勵和懲戒,建立激勵和懲戒措施實施情況反饋機制,將未執行相應措施等失信行為納入相關責任人失信記錄。(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法院、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等有關部門)。
(七)加強街道和鄉鎮政務誠信建設。建立街道和鄉鎮公開承諾制度,加大街道和鄉鎮政務、財務等公開力度,確保就業、物業、就學、計生、養老、助殘、救助、扶貧、醫保、住房、出行、停車、防火防盜、擁軍優屬、便民服務等公共服務和優惠政策有效落實到社會公眾,并將各項工作守信踐諾情況納入街道和鄉鎮績效考核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誠信街道和誠信鄉鎮創建活動。(牽頭單位: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建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等有關部門)。
五、健全保障措施。
(二)加快法規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務誠信建設法規規范,推進政務誠信管理制度建設,探索制定政府信用評價地方標準規范,加強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公務員誠信、政務誠信評價辦法等制度建設。
(三)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先行先試。各地區、各部門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按照實施方案要求,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工作,探索政務誠信建設新經驗、新路徑,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實施。
(四)加強監督檢查和跟蹤落實。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落實,結合實際切實有效開展相關工作,以政務誠信引領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對本實施方案的落實工作進行統籌協調、跟蹤了解。市政府將適時開展督導檢查,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7—。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洛陽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與全市人民一道,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克難攻堅,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這五年,我們克難求進穩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形勢,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各項決策部署,堅持項目引資雙帶動,大力實施“六加一”攻堅戰,突出抓好“開放招商、服務企業、優化環境”等重點工作,先后制定了應對危機穩增長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五年間,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116.6億元增加到23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由974.3億元增加到25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77.1億元增加到1257.7億元。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140.8億元,年均增長11.2%。
這五年,我們加快轉型調結構,產業升級取得重大突破。堅持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加快產業集聚區等載體建設,大力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轉型。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制定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產業鏈圖譜,以十大園區、四大企業搬遷改造為重點,通過戰略重組、技術改造等方式,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五年共實施億元以上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項目1973個,中信重工新重機、萬基控股40萬噸鋁板帶箔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增鋁精深加工產能110萬噸,建成了國內唯一完整的鈦產業鏈條,一批超臨界的火電機組取代了小火電,光伏電站、風電場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圍繞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編制產業規劃,累計實施重點項目389個,景安idc云計算產業園、中航光電技術產業基地、普萊柯動物疫苗產業化等一批項目加快實施或竣工投產,我市入選國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五年累計實施重大服務業項目469個,會展中心、建業?凱旋廣場等一批大型會展、商業綜合體建成開業,宏進農產品物流園區等一批物流項目建成投運,16個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加快建設。隋唐城明堂、天堂等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成開放,牡丹文化節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我市被評為“中國牡丹花都”。新增5a級旅游景區4家,旅游人數、旅游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7.4%,我市成為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城市。中信、興業、民生等25家金融機構落戶我市,村鎮銀行基本實現縣域全覆蓋,資本市場融資水平進一步提高。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完成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年均分別增長22.3%和21%。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學研軍融合發展,五年建立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75個,實施國家、省科技項目492項,榮獲省以上科技獎177項,申請專利2.4萬件。新當選院士1名,引進“千人計劃”1人,培養中原學者6名。中信重工、一拖集團等企業榮獲省長質量獎,725所榮獲首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9%提高到9.8%。我市榮膺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國家軍民結合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項目準入,淘汰落后產能,五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1.3%。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強力實施碧水藍天工程,火電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澗西、瀍東污水處理廠得到改造提升,新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在全省率先完成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任務,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全面完成。我市榮膺全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稱號。
這五年,我們拓展提速抓城建,城市功能品位顯著提升。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功獲批,城市建成區擴展到210平方公里,形成了先跨洛河、再跨伊河發展的格局,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4%。進一步拉大新區框架。新區規劃面積拓展至515平方公里,五年完成投資1141億元,初步形成了核心區、伊濱新區兩個城市組團。核心區市政路網及配套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龍門大道改造、洛宜鐵路改線、博物館、高鐵龍門站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竣工投用。伊濱新區主干路網框架已經形成,伊河治理初見成效,水、電、通訊、熱力等配套設施投入使用。加快洛北城區改造。累計開工舊城、城中村、棚戶區改造面積7721萬平方米、建成2835萬平方米,改善了12.9萬戶居民的居住條件。新建、改造道北五路、濱河北路等市政道路86條,路網結構更加合理。瀛洲橋、凌波橋等4座橋梁竣工通車,市區南北通行能力明顯提升。新增供熱面積927萬平方米。增強基礎支撐能力。堅持對外建設大通道、對內完善大循環,洛陽至西安、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高鐵通車運行;連霍高速洛陽段擴寬改造、鄭盧高速洛陽段、洛欒高速以及洛伊、洛偃、洛宜、洛吉一期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半小時經濟圈初步形成;新310國道、市區環城路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洛陽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竣工投用,民航客運吞吐量突破70萬人次。西氣東輸二線入市管線、中石油安-洛線入市管道建成通氣,結束了我市沒有管道天然氣的歷史。洛陽西500千伏變電站等工程建成投用,新增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9座,各縣(市)均實現了110千伏雙電源供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堅持條塊結合、重心下移,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形成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管理格局。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一期建成投運,實現了城區全覆蓋。對498個老舊居民小區和185條背街小巷進行了綜合整治。新開通公交線路22條,新購公交車輛1302臺。環衛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城市綠化覆蓋率由34.4%提高到37.9%?!八暮悠咔敝卫沓尚黠@,水系品位不斷提升。我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這五年,我們強基固本惠“三農”,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畜牧業、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高效農業。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宜陽伊眾肉牛、偃師眾品生豬、欒川君山中藥材等入選省級產業化示范集群。著力打造十大精品休閑園區和四大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欒川、嵩縣被確定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積極培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新增產業化龍頭企業130家、家庭農場157家。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除險加固病險水庫137座,全面啟動前坪水庫前期工作,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3.6萬畝,解決飲水安全154萬人。硬化通組通戶道路11487公里,行政村客車通達率99%。實施農電素質三年提升工程,農村電網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65%。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穩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成效顯著。植樹造林26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2%提高到47%。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平方公里,我市榮獲全國首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稱號。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大力實施搬遷扶貧、整村推進和連片開發,積極開展產業扶貧、社會扶貧,建設搬遷扶貧新村180個,實施整村推進350個,9.2萬余名貧困群眾喜遷新居,減少貧困人口29.9萬。
這五年,我們深化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強力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通過股權劃轉、增資擴股、資產轉讓等形式,積極開展與優勢央企(省企)的戰略合作。對洛軸集團等四家企業實施政策性破產,推進黃河水泥等四家企業依法破產,妥善解決了破產企業職工的養老、醫保等歷史遺留問題。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扎實推進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建設,38家企業、325家事業單位完成改革任務。穩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優化整合政府投資公司,整頓規范融資類擔保投資公司。市本級道路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稅收征管改革和營改增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工作有序推進。集體林權配套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加大開放招商力度。圍繞“4+2”重點產業,建立完善大員上陣、駐地招商、差別化考核、專項述職等招商引資工作機制,五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93個,累計到位資金2605億元。成功引進了惠普-洛陽國際軟件人才及產業基地、中興通訊智慧產業基地等一批龍頭項目,麥達斯鋁業5萬噸軌道車型材及車體大部件、龍鼎鋁業60萬噸高精度鋁板帶箔、四季沐歌太陽能工業園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在洛投資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分別達到24家和35家。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五年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0億美元,年均增長12.4%。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群體,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xx年提高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由150家增加到330家。
這五年,我們改善民生促和諧,城鄉居民享受到更多實惠。堅持辦好省定、市定惠民實事,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來,全市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980億元,年均增長18.1%,占地方公共預算支出的6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4820元和8756元,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3.8%。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薄弱學校改造、取暖降溫、“班班通”等重點工程,新建、改建中小學208所、幼兒園761所,城市區義務教育基本消除超大班額。引進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楓葉國際學校等教育品牌,新建各類民辦學校248所。實施高中階段提升工程,普通高招上線人數連創新高,一本上線人數實現翻番。新區教育園區初具規模,洛陽師范學院等6所學校順利入駐。職業教育快速發展,4所職業院校成功升格。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0億元,新增城鎮就業67萬人,年均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40萬人。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全面啟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企業退休人員每月人均養老金從1104元提高到1758元。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各類保險覆蓋率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大病保險試點順利實施。逐年提高保障標準,保障城鄉低保對象33.4萬人。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176萬平方米,竣工821萬平方米,發放租賃補貼1.6億元,解決了11.5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改造農村困難群眾危房8.1萬戶。增強公共衛生、文化服務功能。實施優勢醫院倍增計劃,新增床位5410張。城區居民15分鐘就醫服務圈初步形成,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域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全覆蓋、首家推行“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城鄉全覆蓋,公共文化場館免費對外開放。文化惠民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河洛歡歌”廣場文化狂歡月活動榮獲文化部群星獎。成功舉辦了河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洛陽市第十二屆運動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平安洛陽建設,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信訪形勢平穩向好。持續抓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和“打非治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加強食品藥品市場監管,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整頓,保障了群眾食品藥品安全。堅持打防并舉,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這五年,我們轉變作風提效能,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199件,政協委員提案1867件,滿意率均達98%以上。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2部,出臺、修訂政府規章37件。深入開展“環境創優年”、“作風轉變年”等活動,持續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審批時限平均壓縮32%。市行政服務中心請辦事項辦結時限降至8天以內。建立完善110城市應急聯動服務平臺,聯動服務單位發展至108家,群眾訴求辦結率和滿意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開展“電視問政”、“群眾評諾”等活動,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扎實開展“雙擁”工作,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連續六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與此同時,人口計生、民族宗教、對臺、外事僑務、統計、審計、人防、氣象、地震、檔案、史志、殘疾人工作、婦女兒童事業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面對新世紀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我們團結拼搏,砥礪前行,走過的歷程充滿艱辛,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要,持續轉型。把加快發展、科學發展作為破解一切問題的關鍵,不斷做大總量、提升質量,靠轉型升級實現穩中有進。我們始終堅持改革為先,擴大開放。緊緊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縱深推進各項改革,努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大力實施開放招商,集聚各類發展要素,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我們始終堅持統籌為策,協調推進。既全力穩定即期增長,又科學謀劃長遠發展;既大力改善基礎條件,又持續提升發展環境;既注重經濟發展,又注重生態建設和社會建設,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我們始終堅持民生為本,利民惠民。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讓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我們始終堅持團結為重,積聚合力。各部門、各單位勇于擔當、履職盡責,社會各界同心同德、團結協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干事創業、奮勇爭先、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
五年開拓奮進,五年成就輝煌。如今的洛陽,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所有的一切,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的無私奉獻。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駐洛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洛陽發展的社會各界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不強,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比重偏低,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城鄉二元結構明顯,農業基礎依然薄弱,扶貧任務重,農民持續增收難,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低,新型城鎮化亟待破局;能源資源約束趨緊,環境保護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壓力增大,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夠,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解;民生欠賬還較多,就業不充分及教育、醫療等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社會治理難度加大,安全穩定任務繁重;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機關作風、干部服務意識與群眾期望尚有差距,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四風”問題還比較突出,發展環境需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務。
今后五年,是我市完成“”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洛陽乘勢而上、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蘇態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新一輪科技創新蓬勃興起,產業轉移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將釋放新的動力和活力。我市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中原經濟區等三大國家戰略全面實施,對我市擴大內需、加快產業升級具有重大的帶動意義。洛陽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應對金融危機的艱苦實踐,為我們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伴_放招商、服務企業、優化環境”三大舉措產生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特別是洛陽得天獨厚的各種要素資源,更是打造洛陽經濟“升級版”的獨特優勢。洛陽作為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擁有一大批實力突出的骨干企業和高素質的產業工人,裝備制造、石油及煤化工等傳統產業正在創造新的競爭優勢,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正在快速成長,為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洛陽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技研發基地,擁有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技術拔尖人才,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研發水平全國領先,必將為洛陽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動力。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是我們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的無可比擬的寶貴財富。洛陽作為中國“十大最具特色休閑城市”,山水生態稟賦優越,為我們“借水生財、點石成金”,打造休閑度假養老勝地提供了難得的資源。因此,我們一定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擴大已有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培育競爭優勢,努力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
今后一個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堅持外引內改、外聯內升、產業為基、產城融合,以提速增量、提質增效為目標,著力抓好開放改革、產業升級、盤活資源、改善民生,不斷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建成中原經濟區的重要增長極、文化示范區、最佳宜居地和開放創新城。
——建設產業優勢突出的富強洛陽。改造提升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石油及煤化工、硅光伏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使洛陽的產業競爭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區域競爭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開放度持續提高,保持在中原經濟區城市的領先優勢。到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力爭突破5000億元,形成4個千億級產業、20個左右的百億級企業,打造洛陽經濟“升級版”。
——建設獨具特色的文化洛陽。堅持“文化立市”和“旅游興市”戰略,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資源優勢,發展壯大文化旅游產業,以文化引領城市建設和發展,打造具有河洛特色、世界影響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和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不斷增強文化影響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奠定“華夏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的地位。到20xx年,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
——建設便民高效的智慧洛陽。推動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和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城市基礎服務信息資源,實現在政務、商務以及交通、教育、醫療、城管、公安等領域的普及應用,建設2-3個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智慧產業園,建成管理高效、服務便利、產業智能、綠色生態的智慧洛陽,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洛陽。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注重生態、傳承文化的原則,統籌推進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實施林業生態圈建設,打造市區生態水系,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到20xx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以上,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50%和40%,綠色經濟初具規模,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鄉環境更加宜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中原經濟區最佳宜居地。
——建設平安和諧的幸福洛陽。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促進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保障能力提升。到20xx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社會治理體制趨于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更加健全,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準確把握形勢,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一是更加注重科學謀劃,提升可持續發展空間。堅持以科學的戰略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城市空間規劃、功能分區、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本屆政府任期內要完成“”規劃的目標任務,編制實施“十三五”規劃、新型城鎮化規劃,修訂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等重大專項規劃,搞好規劃銜接,使各項規劃既有技術路線,又有項目支撐,確保政府決策更具科學性、執行更具可行性、發展更具長遠性。二是更加注重轉型發展,做到提速增量和提質增效并重。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引進資金、技術和優質資源,抓好老工業基地改造升級,提升裝備制造業、振興光伏產業、促進煤化石化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產業,打造集群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新型工業化引領和帶動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壯大,實現三次產業協同發展格局。三是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現代產業發展示范區、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區、城鄉統籌發展實驗區、現代復合型新區和對外開放示范區”的目標定位,進一步完善洛陽新區的城市功能,培育支柱產業,努力打造最宜居、最具創新活力、最令人神往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棚戶區改造為帶動,完善和提升洛北城區的城市功能,推動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適時進行區劃調整,增強綜合承載力和帶動力??茖W布局發展空間,推進縣城提質擴容,增強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能力。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破解戶籍、住房、社會保障等體制機制障礙,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四是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以改革轉變機制、破解難題,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先行先試、取得突破。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堅持以思路創新帶動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高科技產業,加快產學研軍融合發展,引導社會資源和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促進科技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培養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打造人才高地,增強人才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五是更加注重盤活資源,提升城市競爭力。堅持走特色城市發展之路,用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經營城市,千方百計盤活資源,挖掘并發揮好洛陽現有的產業、科技、山水、生態、文化等優勢,加強政策引導,優化資源配置,靠綜合優勢來聚人氣、聚產業,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和輻射力。六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傾斜,辦好惠民實事,切實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問題。重視低收入群體生活,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做好特困救助工作。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多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初步考慮20xx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9%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一)堅持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努力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注重以服務穩運行、以項目增后勁、以創新添動力、以載體強支撐,不斷提高新型工業化水平。強化服務企業。完善服務企業工作機制,成立洛陽市企業服務辦公室,以解決企業市場開拓、要素保障、政策落實等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產銷對接、銀企對接、用工對接等服務企業活動。綜合運用各類有效措施,加大對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跟蹤服務一批已投產未達產項目,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項目帶動。依靠項目調結構、促升級,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重點抓好洛陽石化18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軸研科技伊濱產業園、中硅高科太陽能多晶硅切片、永金能化20萬噸乙二醇等194個重點項目。加快培育壯大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推進沃德福工業機器人、廈門鎢業高性能硬質合金等項目,確保中興通訊智慧產業基地、力盛芯微光機電技術芯片等19個項目開工建設,洛陽單晶硅6英寸電路級硅拋光片等27個項目竣工投產。強化創新驅動。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協同創新。謀劃設立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啟動洛陽大學科技園二期建設,加快中意研究院、科技城等創新載體建設。組織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集聚區和企業之間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實施一批技術創新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載體支撐。圍繞主導產業鏈謀劃建設項目,促進企業集群發展、產業集聚發展。年內產業集聚區建成區、發展區的主要基礎設施要全部建成投用,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完善,滿足入駐企業在科技、就業、培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需求。
(二)堅持擴大規模、增加總量,努力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把壯大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的關鍵舉措,努力形成對經濟發展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加快文化旅游業轉型升級??茖W編制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龍門石窟、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等重點旅游景區,啟動中原影視文化產業園、白云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加快推進老城歷史文化街區、隋唐城“一區一軸”保護展示等重點文化旅游項目,打造核心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洛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謀劃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示范項目和示范園區,培育和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新興業態。支持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優先發展現代物流和會展業。編制實施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抓好中儲物流、國龍物流、林安物流等一批綜合性物流項目。辦好第32屆牡丹文化節,吸引更多的知名展會、賽會、年會落戶我市,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展會。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抓緊申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引進電子商務零售巨頭,壯大中小網商隊伍。大力培育軟件開發、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突出抓好惠普-洛陽國際軟件人才及產業基地等18個專業園區建設。積極申報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做好全國互聯網上網服務企業轉型升級試點工作。提高金融服務業發展水平。整頓金融秩序,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引進金融機構2-3家,加快推進洛陽銀行上市融資和多元化經營,鼓勵金融機構在鄉鎮、社區設立分支機構和自助網點,推動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融資。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利用電子商務改造傳統商業模式,啟動市區傳統物流市場搬遷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進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抓好長申國際購物廣場、王府井購物廣場等大型商貿項目,積極培育高端商務集群和大型商業綜合體,推動供應鏈、運營、銷售渠道、服務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綜合創新。支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認真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引導企業開發質優價廉的商品房,促進商業地產、旅游地產和文化地產發展,滿足居民和游客的多層次消費需求。積極發展健康服務業。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優勢,加快綠城健康養生休閑度假區等項目建設,培育中醫保健、休閑養生、健身美容等新興業態。積極創建國家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養老產業。
(三)堅持強基固本、惠農富農,努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持續加大“三農”投入,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規模經營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培育壯大現代農業。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和畜牧業,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發展壯大牡丹產業,提高產業綜合效益。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投入農業開發,鼓勵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質量溯源等信息化試點和物流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異地銷售網絡,打響洛陽特色農產品品牌。大力實施都市生態農業工程。積極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農業,在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和有條件的縣城周邊,規劃建設一批基礎好、功能全的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提升“菜籃子”工程質量。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修訂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再啟動建設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持續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再完成30%的行政村環境集中整治達標任務。全面啟動丘陵山區抗旱吃水工程,解決25萬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大力推進鄉村通暢工程,新改建縣鄉公路200公里,硬化通組通戶道路20xx公里。全面深化扶貧攻堅。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加快推進重點扶貧工程,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特色旅游,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完成扶貧搬遷9091戶,改造危房1萬戶,力爭6.87萬人實現脫貧。
(四)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努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強化功能支撐,提高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完善洛河以北城區功能。繼續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加快改善群眾居住條件。開工建設新街跨洛河大橋、九都路東延長線、洛浦公園整體提升等重點工程,確保九都路改造等4項工程牡丹文化節前竣工、洛北城區東西環路等21項工程年底前竣工。抓緊改造城市地下管網,提高內澇防范能力。大力推進新區開發。洛陽新區要按照新的發展定位,科學編制規劃,強化產城融合,率先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生態共建、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創新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加快推進南環、西環、中原大道、高鐵大道跨二廣高速立交橋等項目建設,建成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骨干路網。抓好隋唐里坊區展示、萬安山及龍門西山生態旅游綜合開發等重點項目,大力推進商務中心區、龍門大道及高鐵站周邊等重點區域開發,完成智慧產業園區規劃和樣板項目建設。增強縣城小城鎮承載力。實施縣城提質擴容工程,加大縣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力度,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建設一批工業強鎮、旅游名鎮、現代農業特色鎮。推動公共服務向鄉鎮、村莊延伸,形成帶動周邊農村的生產生活服務中心。強化區域發展支撐。完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加快龍門高鐵站樞紐、武西高速洛陽段、濟洛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抓緊實施311國道改造提升、客運南站等工程,確保洛欒高速洛龍站、連霍高速朝陽站牡丹文化節前建成投用,洛吉快速通道二期、連霍高速洛三段改造工程年底前竣工通車。抓緊完成機場改擴建工程,啟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完善檢驗檢疫等口岸功能。積極推進城鄉電網協同提升,確保220千伏西工變電站等一批電網工程盡早建成投用。加快熱力管網建設,新增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推進天然氣“縣縣通”工程。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做好智慧洛陽頂層設計,加快建設4g網絡,統籌推進相關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實施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二期工程,逐步實現縣(市、區)全覆蓋。開展市容市貌提升和專項整治行動,所有主次干道全部實現機掃。繼續實施公交增容,加快公交場站、人防過街通道及天橋建設,緩解城區交通擁堵。創新完善城鎮化推進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保障范圍,逐步將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及新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全面推行居住證管理制度,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讓更多的進城務工人員真正融入城市。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人地掛鉤”試點工作,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五)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建設山青水碧、環境良好的美麗家園。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和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加強大氣、水、重金屬污染防治,減少霧霾天氣。上半年全市3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脫硝工程全部建成。7月1日起所有火電機組全部執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年底前水泥、玻璃等非電燃煤行業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城市區燃煤鍋爐和21臺集中供熱鍋爐、各縣(市)集中供熱供氣區域內的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或改用清潔能源,新的燃煤電廠項目一律不再審批;未通過環保檢測的車輛全部實行重點區域限行。加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環境整治和監管力度,啟動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和澗西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確保已規劃的縣城第二污水處理廠、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投用,所有重金屬企業達標排放,城市區“四河七渠”排污口全部截流。全面提升節能水平。加快實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節能降耗行動計劃,抓好大唐首陽山電廠發電機組綜合節能改造等重點項目,全面完成21個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淘汰任務。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光伏電站建設。抓緊實施“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企業節能技改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城市垃圾綜合處理園區,積極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持續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加快資源再生型城市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全面啟動林業生態提升工程、中心城區林業生態圈建設和城市生態園林綠化提升專項行動,重點抓好城區周邊綠化、組團綠化、通道綠化等項目,新增城市綠地330公頃,造林2.7萬公頃,著力打造景觀廊道、環城林帶、城郊森林、生態園、濕地公園等多層次、立體化的綠色生態網絡。加快實施洛河市區段東西延伸工程和澗河、瀍河、中州渠等治理工程,確保引黃入洛工程年內全線貫通。
(六)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釋放一切創造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重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啟動21家駐洛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17戶廠辦大集體改革。制訂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領域的具體辦法,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民生等領域,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做大做強。降低準入門檻,完善、落實信用評級、信貸風險補償等扶持政策,積極培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中小微型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創新政府融資平臺管理,增強政府融資平臺的資本運營、產業培育和風險管控能力,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積極參與中原經濟區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按照省政府部署,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推動教育、交通運輸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范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管理,探索建立崗位動態調控機制。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扎實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擴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范圍。理順城市供熱管理體制。
大力開展“開放招商提升年”活動。完善招商機制,全面落實政策,加強項目儲備,加大項目跟蹤服務力度,提高項目落地率。圍繞重點產業,按照延鏈、補鏈、建鏈、強鏈集群發展的方式,強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大員招商、駐地招商,爭取在戰略新興產業以及金融保險、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服務外包、文化旅游、醫療、教育等領域引進一批戰略合作項目。堅持吸引外資與利用內資并重、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重,通過引進人才、技術、項目,帶動產業發展,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努力擴大進出口貿易,優化出口結構,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展。積極利用鄭歐貨運班列,主動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
(七)堅持民生為本、和諧為基,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實施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扎實辦好十大民生實事,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抓好城市區幼兒園配套建設,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力爭每個鄉鎮都建有一所普惠性幼兒園。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美麗園丁教育基金項目,加強教師培訓,全面提高教師和校長的教學研究水平。支持高等院校優化專業設置,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創業孵化、技能培訓力度,統籌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困難家庭等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推動社保擴面。完善被征地農民社保政策。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待遇水平。健全困難群眾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完善臨時救助機制,保障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家庭基本生活需要。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3萬套,新增保障家庭6000戶。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新建一批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改擴建一批農村敬老院。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水平。繼續推進優勢醫院倍增計劃,加快實施河科大一附院、正骨醫院、第二中醫院等重點項目,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完善醫療聯合體和區域協作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合理規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站,實施居民就醫“一卡通”工程,讓群眾看病更加便利。繁榮發展文體事業。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加快市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規劃建設,扎實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大文藝院團扶持力度,創作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全面推進大遺址保護工程,繼續做好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申遺工作,籌建含嘉倉、回洛倉博物館,啟動漢魏故城博物館、商城遺址公園項目,積極謀劃二里頭遺址公園項目。加快創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市,完善城鄉體育設施,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持續加強平安洛陽建設。組織好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穩步推進信訪制度改革,創新信訪體制機制,健全基層綜合服務平臺,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創造文明理性、規范有序的網絡環境。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完善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嚴格責任追究,確保群眾食品藥品安全。深入推進“安全洛陽創建”,加快尾礦庫下游居民搬遷,加強對煤礦、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積極開展基層平安創建,構筑立體化的治安防控體系。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提高“雙擁”共建水平。鞏固提升創建成果,確保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復審。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史志、檔案、審計、地震等工作。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工作能力、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解決“四風”問題,勤勉盡責、務實創新,不斷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為全市人民和外來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堅持科學理政,打造學習型政府。大興學習之風,建立健全經?;?、普遍化的學習制度,積極營造公務員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堅持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破解難題、推進工作的實際能力。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更新知識層次和思維方式,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確保政府工作更富創造性、更具科學性。
堅持為民勤政,打造服務型政府。全面準確履行政府職能,強化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職責,把政府工作著力點轉到創造宜居宜業的發展環境上來,轉到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上來,轉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更多精力放到服務發展上,把更多財力用到民生改善上,把更多的改革紅利落到群眾身上!
堅持放權簡政,打造效能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清理不必要的資質許可和資格認定,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和行政職權目錄。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優化跨部門審批流程,推進許可事項聯合審批、網上審批,做到咨詢事項一次說清、辦事程序一次講清、能辦事項一次辦清,讓審批流程更合理、項目落地更容易、群眾辦事更便捷!
堅持公開施政,打造陽光政府。制訂投資領域負面清單,規范、公布所有涉企優惠政策并抓好落實,為企業投資經營提供便利。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逐步將水利、交通、醫藥、扶貧等項目引入平臺交易。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深化預算決算、“三公”經費公開,及時主動公開環境污染、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等信息,扎實開展百姓問政活動,做到重大事項讓群眾知情、重大決策讓群眾參與、權力運作讓百姓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堅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完善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和水平。落實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級政府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和妥善處理社會矛盾的能力。完善決策咨詢、社會聽證、重大事項評估等制度,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序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和審批主體自由裁量權。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堅持廉潔從政,打造清廉政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范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務接待管理,嚴格控制出國出境考察,禁止建設政府性樓堂館所,財政供養人員、“三公”經費一律只減不增。全面推進政府重大項目、重要事項全程監察,加強政府采購資金、政府投資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管理與監督。敢于動真碰硬,鐵腕問責,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懶增效率、以治散正風氣!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承載新的夢想;重任在肩,更當百倍努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開拓創新、團結奮進、務實重干,為建設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推動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和“”時期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困難較多的一年,也是荊門逆勢而進、彎道超越的一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牢牢把握“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總要求,遵循“三維綱要”,堅持“投資第一、產業第一、工業第一”理念,深入實施中國農谷建設、柴湖振興發展省級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5億元,增長9.2%,增幅居全省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1422億元,增長19.5%,增幅居全省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3億元,增長13.5%,增幅居全省第3位;實際利用外資33110萬美元,增長12%;出口總額85200萬美元,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43億元,增長19.3%,增幅居全省第3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66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9元,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2.4%;人口自然增長率4.23‰;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我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入選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建立“中國農谷”、“柴湖振興”、長江經濟帶等8大項目庫,策劃和儲備“十三五”重點項目3619個,其中,424個項目納入國家、省規劃和項目庫。強力推進“六個一”產業鏈招商,建立市、縣(市、區)兩級領導聯系招商引資制度,分產業組建招商專班,成立7個駐點招商聯絡處,成功引進56個10億元以上項目;全年利用市外境內資金1280億元,增長14.3%。實行重大項目投資路線圖管理,建立項目建設包聯領導靠前指揮、項目秘書跟蹤協調、駐點秘書脫產服務機制,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730個,其中260個項目竣工投產。強化政銀企合作,加大項目融資力度,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94億元,比年初增加141億元,增長21.5%,增幅居全省第2位。
(二)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大力實施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編制并落實支柱產業發展規劃,七大產業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出臺財政資金支持產業發展意見,組織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創優服務促發展”等活動,全市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連續10個月位居全省第一。制定加快傳統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實施技改項目341個,投資246億元,荊門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及適應性改造項目通過核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中航工業將重載飛艇、超輕型運動飛機研發制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布局荊門。園區主導產業集群加快形成,重點工業園區總產值達到1800億元,增長12%;荊門高新區總產值達到230億元,增長15%,并獲批國家體育產業基地?,F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提升,新增限上商貿企業65家、總部企業5家;成功舉辦20xx荊門愛飛客飛行大會、秋游農谷紫薇花文化旅游節、第二屆中國(京山)網球節和第八屆油菜花旅游節,全年接待游客2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30億元,分別增長18%和21%。
(三)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啟動中國農谷“三區三中心”建設,全面開展與中國農科院合作,推廣“一高三新”面積200萬畝,建成凱瑞百谷、聯想佳沃等12個種業研發中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彭墩模式”在全省推廣。強化柴湖振興發展產業支撐,開工建設宏強百合、云天花海項目,建成農青園藝(一期)盆花基地,汽車鋰電池等項目落戶,吉象貝兒童裝項目即將投產。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標準化生產,糧食總產實現“十二連增”,新建畜禽標準化示范養殖場158個,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71家,“三品一標”認證389個,“湖北神地”和“盛老漢”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沙洋榮獲“中國油菜籽之鄉”稱號。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45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實施土地整治41.3萬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6800畝;新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啟動。
(四)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完成荊門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大力開展“五城同創”,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加快漳河新區建設,漳河大道、愛飛客大道等建成通車。穩步推進舊城改造,拉通竹園路、果園一路等10條“斷頭路”,備受社會關注的?;蹨线`法建筑全部拆除。深入開展經營秩序、運輸拋撒、噪音油煙污染等9項專項治理,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中心城區淘汰黃標車2969輛,關閉燃煤鍋爐49臺,新增100輛清潔能源公交車,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9%。中心城區集中供熱工程進展順利,天茂集團入網試運行。完成基地造林16.3萬畝,新建綠色通道1144公里,四旁植樹827.5萬株。漢江荊門港沙洋碼頭主體工程完工,漳河機場改擴建、蒙華鐵路和棗潛高速荊門段、鐘祥漢江二橋開工建設,漢江荊門港石牌碼頭、中心城區繞城公路建設加快推進,鄭州—南寧高鐵(襄陽—荊門—宜昌段)、荊門—荊州高鐵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啟動新型城鎮化規劃編制,推進新型城鎮化示范帶建設,后港被評為“全國文明鎮”。
(五)著力抓好改革創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三單一網”,公布涉企收費目錄,實施第三批行政審批事項零收費。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精簡87家事業機構,完成市直部門“大科室制”改革,單設市招商局,新設市創新創業服務局、市行政審批局;調整市區財政體制,推行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庫和清單管理制度。開展商事制度改革,實行企業登記“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企業登記提速86%,新增市場主體1.6萬戶。加快農村綜合改革,完成1.04萬平方公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3.5萬宗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按戶連片耕種“沙洋模式”得到農業部充分肯定。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城市發展基金、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和政銀合作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7支產業子基金;策劃申報ppp項目110個,總投資1207億元,竹皮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城區段)納入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凱龍化工成為20xx年全省首家在主板上市的企業,固潤科技成功登陸“新三板”,四板掛牌企業新增35家。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三十條”,建成各類創新創業載體31個,入駐項目304個、創客1140人。
(六)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79.8%,承諾的民生實事全部完成。開展“百個部門百家企業幫百村、萬名干部扶萬戶”活動,組建210個扶貧工作隊進駐所有貧困村,設立2億元扶貧產業基金,實施精準扶貧項目124個,預計全年脫貧59907人。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2171人,組織城鄉勞動者培訓24194人次。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助新機制,城鄉低保標準提高10%,自付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70%。對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實行“四免”政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5萬名。新建村級文化廣場138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50個,完成“戶戶通”安裝6.5萬戶,“村村響”實現全覆蓋。市青少年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投入使用。市一醫南院、市中醫醫院住院部等一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投入運行,市二醫獲批國家三甲綜合醫院。完成1%人口抽樣調查。啟動社區、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工作。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事項1.36萬件。完善社會治安動態防控“五為”機制,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數字化體系,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作風建設事關政府形象。一年來,我們扎實開展政府系統“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強化責任擔當,爭做“兩為”干部,升騰發展氣場,提升精神區位。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0件、政協委員提案414件,滿意率均達到98%以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完善市級投資項目融資管理、政府投資工程監管、政府采購等制度,開展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違規發放津補貼等專項整治。強化審計監督,深化政務公開,舉辦6期電視問政活動。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查處和曝光了一批突出問題。
各位代表,20xx年各項任務的完成,為“”時期的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過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砥礪奮進,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譜寫了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輝煌篇章!
這五年,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中高速增長,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走在同類城市前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入“千億俱樂部”行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7766元,年均分別增長11.4%、11.2%。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大關”,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8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4%、28.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105億元,年均增長2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2%。發展地位不斷提升,中國農谷建設、柴湖振興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荊門高新區躋身國家級高新區行列,東寶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縣域經濟考核第一類第7名,京山、鐘祥位居第二類前四強。
這五年,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五年。全市三次產業比由19.9:48.4:31.7調整為15.0:53.0:32.0。工業總量緊隨“一主兩副”,居全省第4位,農產品加工、化工成為“千億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620家增長到1142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由188家增長到520家。農業現代化水平達到75%,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由1.52:1提高到3.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穩居全省第2位,京山、沙洋、鐘祥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三農”發展十強縣(市),我市成為全省首個整市推進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42億元,是20xx年的1.9倍。推動市校、校企合作,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3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4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我市連續七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稱號?;ぱh產業園是全省兩個專業性化工園區之一,格林美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行業內唯一的國家級中心,我市獲批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及“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xx年分別下降23%、23.8%,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這五年,是城鄉面貌深刻變化的五年。全市城鎮化率從45.5%提高到53.8%。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從52.44平方公里擴展到65.73平方公里,連續兩次奪得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漳河新區“七縱九橫”道路骨架全面拉開,被列為全省首批綠色生態示范城區??h(市)城、小城市、重點鎮快速發展,京山通過國家生態縣驗收,鐘祥獲得“世界長壽之鄉”稱號;宋河等10個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官垱被確定為全省“四化同步”示范試點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251個,江山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彭墩等48個村被命名為省宜居村莊,“幸福馬嶺”和“客店明燈”模式在全省推廣。完成交通投資206億元,是“”時期的2.1倍;公路通車里程13914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6%,行政村通客車實現全覆蓋;江漢運河建成通航,水運通航里程460公里。完成電網建設投資35億元,是“”時期的1.86倍。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全面推行數字化城管,建成“四管兩中心”。關停葛洲壩城區生產線,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我市被評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加入國際低碳城市聯盟。
這五年,是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的五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365項減至148項,行政審批提速50%,行政審批零收費事項占比達到93%;公共資源交易規模比“”時期增長2倍以上;京山建成全省首家縣級公共檢驗檢測平臺;全市市場主體達到17.4萬戶,年均增長19.6%。流轉農村土地230萬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2萬個,總數居全省首位,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市推進試點市。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取得新進展,新增銀行類金融機構6家,達到18家,存款和貸款余額分別是20xx年的2.1倍、2.56倍。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國有資產運營效益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完成出口31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8%、24%,中興、聯想控股、盈德、萬達等大型企業落戶我市,17家市內企業在境外投資辦廠;海關、商檢荊門辦事處對外開辦業務,全省第一家縣級保稅倉庫——京山恒泰源保稅倉庫封關運營。
這五年,是群眾生活切實改善的五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經濟增速,年均分別增長11.8%、13.3%。全市累計新增就業23萬人,比“”時期增長64%。五大社會保險參保196萬人次,我市被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和技能振興百佳城市。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累計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58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4.23億元。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在全省率先出臺鄉村醫生生活補貼政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縣域全覆蓋,“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在全省推廣。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2.4萬套,改造棚戶區(危舊房)5.5萬戶。解決61.6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投入11.8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學校、幼兒園419所,建設留守兒童服務站21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域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居全省前列,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發展能力不斷提升,荊楚理工學院成為全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我市榮獲“中國教育創新獎”。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和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農家樂杯”榮獲“全國首屆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鶎由鐣芾砗头站W絡逐步健全,社區基礎設施達標率90%,村級綜合服務社總數達到1206家。人口計生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全省黨政領導線考核一等獎。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應急管理體系更加健全。完成“xx普法”任務,法治荊門和平安荊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國防動員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穩步推進,優撫安置、雙擁工作成效顯著。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民防、防震減災、援疆援恩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機關事務、住房公積金、物價、移民、氣象、檔案、地方志、保密、新聞出版等工作邁上新臺階,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保障、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實現新發展,多個單位、部門榮獲全國、全省榮譽和表彰。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的五年,我們深切地感到,荊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駐荊部隊、武警官兵,向“”時期與我們并肩戰斗的老領導、老同事,向所有關心支持荊門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五年的發展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等不起的緊迫感“縮差領跑”,以慢不得的危機感“彎道超越”,以坐不住的責任感適應新常態。必須始終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中按下“快進鍵”,展現新作為。必須始終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嚴。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項目支撐不夠,擴大經濟規模、調整經濟結構任務繁重;創新驅動能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夠,企業核心競爭力、抗風險能力不強,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升經濟活躍度任務繁重;城市能級不高,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提升城市承載能力任務繁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保護、扶貧開發、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政府系統干部的思想作風、能力水平還存在一些不足,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任務繁重。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不回避,勇于擔當不退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市300萬人民的期望!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是荊門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是爬坡過坎、跨越趕超的關鍵期。根據市委《關于制定荊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荊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把握“三維綱要”,深入實施“兩大戰略”,堅持生態立市、產業強市、資本興市、創新活市,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確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江漢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興增長極、全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今后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同類城市,力爭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2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60億元,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貧困人口20xx年全部實現脫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領先,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A設施明顯改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網絡等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普及,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強,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毒V要草案》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人民生活五個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41個主要目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目標體系,力求體現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新要求。
“十三五”時期,我們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搶抓機遇、克難奮進,努力將“提前全面小康”變成惠及全市人民的美好現實,奮力實現荊門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一)推進創新發展,加快經濟發展動力轉換。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快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成江漢平原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圍繞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投資、消費、出口協同發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院士工作站,推動荊門高新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種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梯級孵化體系。高舉中國農谷旗幟,按照“一谷雙核、多點支撐”布局,加快建設“三區三中心”,在全省率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標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標桿。深入落實《中國制造20xx》,強力實施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培育壯大七大支柱產業,建成全國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國生態農產品加工基地和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國家健康產業城、國家通用航空產業城。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區域性金融保險服務中心、江漢平原生產性物流基地、國內知名的運動休閑旅游目的地。統籌全市產業布局,建設20個左右特色產業園區,支持各縣(市、區)培育2—3個百億特色產業集群。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建成10個“互聯網+”產業園。構建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確保行政管理體制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等走在全省前列。
(二)推進協調發展,增強發展整體性。推動中心城區與各縣(市、區)協調發展,加快中心城區經濟業態和城市形態轉型升級;支持鐘祥爭創全國百強縣市,京山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沙洋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屈家嶺管理區成為全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示范區。提高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三個縣域城市為支撐、五條城鎮帶為紐帶的“一主三副五帶”全域城鎮化格局;加快漳河新區建設,建成城市新中心和綠色生態新城;推動中心城區與鐘祥相向發展,打造荊鐘組合都市區,形成100萬人口的大城市;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城鎮、新型農村社區、新農村示范村和美麗鄉村。加快推進“新五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建成江漢平原城市群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現代水利設施網絡,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全省文化強市。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現生產力發展與戰斗力提高相互促進。
(三)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家園。樹立全域生態理念,編制生態立市總體規劃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建設漢江生態保護帶,發揮荊山、大洪山的屏障作用,保護漳河、惠亭、溫峽、長湖等濕地資源,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強力推進節能減排,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深化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強水生態保護,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提升土壤環境質量,鞏固和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綠色轉型,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四)推進開放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格局。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鐵路網與渝新歐、漢新歐、鄭新歐等國際物流線路的對接與互通;建設漢江荊門港,與武漢新港、寧波港等合作,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積極爭取建設綜合保稅物流中心,加快打造荊門陸地港、沙洋監管碼頭、國際產業園區。創新招商方式,提升“引進來”的質量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形成參與國際分工的荊門方陣。深化區域戰略合作,促進城市發展互惠互利。營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合作競爭的能力和水平。
(五)推進共享發展,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按照“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要求,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確保20xx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脫貧全部“銷號”、貧困鄉鎮脫貧全部“摘帽”。整體推進柴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將柴湖打造成為城鄉統籌示范區、移民發展樣板區、民生改善先行區。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打造全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建設江漢平原職業教育中心,支持荊楚理工學院打造全國知名的應用型大學。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完善社會保險體系,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開展健康荊門建設,打造江漢平原健康衛生服務中心。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圍繞建設平安荊門,構建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各位代表,“十三五”藍圖已經繪就,跨越式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與全市人民一道,團結拼搏,開拓創新,闖出改革發展的新天地。我們堅信,“十三五”期末,一座實力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荊門必將崛起在荊楚大地上!
三、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出口總額增長1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7‰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做好20xx年工作,必須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城市工作會議以及市委七屆八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總要求,堅持“投資第一、產業第一、工業第一”理念,深入實施“兩大戰略”,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推動供需兩側共同發力,更加注重質量效益,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綠色發展,更加注重對外開放,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奮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夯實工業主導地位。
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努力實現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
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化工、機械、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百企技改”行動,支持企業“二次創業”。將技改項目視同招商項目,采取財政貼息、政府購買中介組織服務等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技改示范企業20家,力爭技改投資增長23%。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與中航工業合作,突破性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發揮京山輕機、中集宏圖等企業示范作用,加快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用好荊門高新區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荊門產業園“金字招牌”,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支持格林美等重點企業發展,擴大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產業規模;推動金泉新材料等企業做大做強,構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體系;依托華工科技荊門光電子信息產業園、東寶電子信息產業園、大柴湖德同科技產業園,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0%。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比達到1.5%。
增強企業發展實力。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要求,對企業分類建檔立卡,實行一企一策。繼續推行市、縣(市、區)領導包聯龍頭企業和部門聯系骨干企業制度,建立重點稅源企業清單,實行財政調度資金、財政貼息資金、政銀合作基金向優質企業集中,力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以上,新增百億企業1家、50—100億元企業3家、10—50億元企業10家。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原則,鼓勵產能過剩企業和困難企業兼并重組,加快廣源食品、金龍非和金鷹能源等企業重組步伐;支持京山輕機、天茂、新洋豐、凱龍等企業“走出去”發展,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對于連續多年虧損,產品確實沒有市場,沒有企業看中又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依法破產清算。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市內企業供需對接,加大政府對本地產品的采購力度;新增出口企業10家,培育出口額過千萬美元的企業3家。引導企業加強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力爭商標注冊量超過1萬件,實現入圍中國名牌價值500強零的突破。
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學校、醫院、商業等公共設施,構建研發設計、綜合物流、公共檢驗檢測和金融服務平臺,完善園區功能,增強園區承載能力。圍繞培育園區主導產業,優選龍頭企業,以政府投融資平臺為主體,向銀行申請中長期貸款,用于購置重資產,企業通過租賃或回購方式取得使用權或產權。實現“園辦一體化”改革全覆蓋,推動行政審批和中介服務機構到園區集中辦公,實行一站式服務。完善園區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對新入駐企業、新上項目,嚴格按照功能分區入園,引導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力爭重點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園區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5%。
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加強煤電油運、資金、用工、用地等要素保障,著力為企業排憂解難。扎實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嚴格落實國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企業社保繳費率、大工業電價、物流費用等一系列政策;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放開市場準入,完成中介機構脫鉤改制工作,堅決整治“紅頂中介”;完善涉企收費清單,實行明碼標價,清單外的一律不得收費;開展金融機構不規范收費專項治理活動,嚴禁違規收費或搭車收費,政府獨資或控股的融資性擔保公司,收取工業企業擔保費率一律降到1%;對企業新錄用人員,由政府認定的就業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給予財政補貼。確定100家重點企業作為負擔監測點,建立企業負擔督辦檢查、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機制。
(二)持續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實行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創建耕地保護機制創新先行區;深入開展糧油高產示范創建、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土地整治20萬畝,完成5.2萬畝土壤修復任務。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抓好漢江堤防整治和水庫除險保安,清淤、襯砌渠道2800公里,新建、改造泵站300座,整治塘堰3500口,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確保院士村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動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加快荊門農用航空服務站建設,力爭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加強農村基層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推廣一站式服務,辦好“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推廣應用“香稻嘉魚”等10種生態種養模式,新建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80個、現代漁業示范園區5個、林業特色產業基地6個,全市“一高三新”面積突破220萬畝。突出生態、富硒、長壽等元素,加強省級富硒示范基地建設,在每個縣(市、區)集中建設5萬畝生態農業示范區,新認證“三品一標”30個。大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打造糧油轉化、秸稈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鏈,力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實施“互聯網+智慧農谷”行動計劃,建成中國農谷大數據中心。加強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平臺建設,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中國農谷現代種業科技園建設,建成雜交油菜、馬鈴薯、甘薯良種研發和繁育基地。依托中國農科院(華中)農產品加工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各地農產品加工園區,推動農產品加工向精深化、功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力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14%,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3.6:1。鼓勵發展訂單生產、連鎖經營、直供配送,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和農業電子商務建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啟動建設屈家嶺遺址公園;做大做強柴湖盆花基地,打造“中國花城”。抓好彭墩“1+9”示范區建設,推廣復制“彭墩模式”。
創新農村經營機制。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創建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40家。探索實行“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土地規模經營模式,引導農民入社、土地入股,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完善農村公共服務“以錢養事”機制,推行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三農”服務中心;加快發展航空植保、氣象預警防災、農業保險、田間管理等經營性、公益性服務。推廣“糧食銀行”模式,開展糧食流通運作“四代一換”試點。
(三)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加快建設省級現代服務業示范區和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3%。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服務業。編制中心城區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加快荊門綜合物流園和各縣(市、區)物流園建設,積極發展第四方物流。著力培育壯大物流企業,新增4a級以上物流企業1家、3a級物流企業4家。發揮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城市綜合體、城市商圈的帶動作用,推進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商貿網點和配送體系,加大農產品大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力度。推動電子商務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建成人民萬福、中興農谷等電商產業集聚區,實現電商服務站點行政村全覆蓋,孵化培育電商企業和網店1000家,力爭電商交易額增長40%。大力發展文化體育旅游業。規劃建設積分制管理文化創意產業園、通用航空文化產業園。推動旅游景區提擋升級,支持明顯陵、彭墩、綠林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探索建立旅游年卡。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合力開拓大洪山生態旅游市場,高標準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線路。高質量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荊門)菊花展覽會、第二屆荊門愛飛客飛行大會暨航空旅游節、第七屆亞洲賞鳥博覽會等節會活動,力爭全年接待游客28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0億元以上。
大力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支持中航工業醫養結合基地、漳河新區高端養老社區、市中醫醫院和康復醫院康復養生護理中心建設,提供多樣化健康服務。圍繞愛飛客鎮規劃布局,積極發展航空運營與服務、航空培訓、航空體驗、航拍航攝、測繪勘探等服務業,啟動航空大世界、飛行體驗中心等項目建設。深化與神州數碼、騰訊、軟通動力等企業合作,推進市民卡建設,構建新型市民融合服務體系。鼓勵發展會展經濟,加快建設中國農谷農產品會展中心、愛飛客綜合體會展中心。積極發展社區服務、工業設計、科技服務、商務咨詢、檢驗檢測等服務業態。
(四)做大做實投資底盤。
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增強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后勁。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堅持引龍頭、強鏈條、補短板,強化產業鏈招商。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推行股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引進一批產業層級高、投資規模大和帶動能力強的項目。鞏固“珠三角”招商引資陣地,積極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加快與上海共建產業園區。加強與央企合作,力促與中航工業合作的重點項目落地。大力引進外資,尋求國際戰略投資者來荊投資?;I建各省(市)荊門商會,召開首屆荊門楚商大會。完善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強化目標責任考核,力爭引進世界或國內500強企業4家、企業區域性總部3家;引進項目400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60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25%以上。
狠抓重大投資增長點。深化項目建設大競賽活動,實施“千億項目投資工程”,統籌推進65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總投資4455億元,年度投資1000億元以上。在重大產業項目方面,開工建設荊門石化280萬噸重油催化裂化裝置、博世電梯、新冶集團人造藍寶石長晶、粵創集團6代半液晶顯示模組等項目,加快金泉新材料動力與儲能電池、格林美動力電池材料前驅體擴建、君尚科技醫藥中間體等項目建設,確保荊門石化200萬噸渣油加氫裝置、洋豐中磷60萬噸硝基復合肥、葛洲壩異地技改、福耀玻璃三期擴建、臺順集團工業機器人等項目建成投產,力爭今年預增億元產值的工業增長點達到150個以上。在重大交通項目方面,加快蒙華鐵路荊門段建設,推動荊門—荊州高鐵前期工作,力促鄭州—南寧高鐵(襄陽—荊門—宜昌段)開工;抓好棗潛高速荊門段和鐘祥漢江二橋、沙洋漢江二橋、中心城區繞城公路、中心城區—石牌及東橋—子陵等一級公路建設;加快漢江荊門港、漳河機場建設,做好冷水機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在重大水利項目方面,抓好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做好鄂北水資源配置二期(荊門部分)、荊門漢東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三干渠灌區配套與節水改造年度建設任務。在重要民生項目方面,推進農村和城市電網改造,提升用電保障能力;推動“光纖入戶”“寬帶下鄉”工程,基本實現城鎮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20兆/秒以上,行政村及以上4g無線網全覆蓋、寬帶網絡全部通達;開工建設市民之家和“四館四中心”。
加強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按照有責任主體、投資主體、時間節點、進度安排、路線圖計劃的“五有”要求,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抓住項目規劃、安評環評和招投標等關鍵環節,加快項目推進進程。堅持“以人為本、依法補償、貼心安置、長效幫扶”原則,突破征地拆遷難點,為項目落地創造條件。落實項目建設領導包聯制、秘書駐點制、季度拉練制、全程督查制,實行集中開工、集中竣工投產制,全力推動項目快開工、早見效。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
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產城融合,著力構建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力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3.5%。
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啟動編制荊門2049城市遠景發展戰略規劃,為建設江漢平原中心城市提供規劃支撐。加快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強化重點區域控規編制和城市設計、城市修補,完善各項專項規劃。推進鎮區規劃編制,加快牌樓—石牌、掇刀—沙洋、京山—屈家嶺3條新型城鎮化示范帶建設,提升宋河、錢場、后港、胡集、柴湖、易家嶺6個小城市建設水平,整鎮推進孫橋、石牌、官垱、牌樓、團林、漳河、長灘7個新型城鎮化試點。以新型農村社區和美麗鄉村規劃為引領,創建10個省級宜居村莊、70個省級綠色示范村。
統籌推進新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著力完善漳河新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荊楚大道、荊山大道等31條主次干道,確保天鵝路、天山路等7條道路建成通車;加快建設北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完成泉口換熱站至雙喜片區供熱管網鋪設;實施“五湖連通”工程,推進鳳凰濕地公園、蒙泉生態園、楊柳公園、荊西公園建設。著力強化漳河新區產業支撐,啟動綠色生態科技產業城項目,開工建設雙仙總部經濟園、華中汽車金融博覽中心,加快中央商務區建設,確保國華人壽、萬達廣場、紅星國際廣場建成投入使用。提升老城區宜居水平,實施象山大道和中心城區三條高速公路出入口綜合整治;按照“兩減兩增”原則,加快胡祠堂、惠民市場、漢正街片區等15個棚戶區和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支持各縣(市)建設新區,推動京山溫泉新區與京山經濟開發區、沙洋濱江新區與沙洋經濟開發區、鐘祥南湖新區與大柴湖經濟開發區融合發展。
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五城同創”,成功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完善市、區城市管理體制,構建城管綜合執法聯動機制,推行第三方考評。選定違建存量較大的片區,實行集中整片拆除。加強出店經營、散裝貨場、運輸拋撒、馬路市場等專項整治,力爭再成功創建1—2條省級市容環境美好示范路。進一步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作業覆蓋率和人工保潔質效,強化“門前三包”管理。大力實施“互聯網+城市管理”行動,依托電子政務云平臺,統籌推進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服務。
(六)加快生態荊門建設。
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理念,認真落實《關于堅持生態立市建設生態荊門的決定》,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努力把荊門建成綠色低碳、諧宜居的生態城市。
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推進中心城區集中供熱,徹底關停燃煤鍋爐;關閉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所有的煤場、沙場、石膏礦;實施國電長源、華能熱電聯產超低排放改造;加快葛洲壩老廠區礦山植被恢復。以最嚴格的措施保護漳河、溫峽、惠亭等飲用水源,深入推進竹皮河、浰河、西荊河等流域污染治理,加強長湖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實施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八大行動計劃”,推廣“客店明燈”模式,創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6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回收,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深入開展“綠滿荊門”行動,完成植樹造林12萬畝。
推進資源能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進企業節能、節水改造,加大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力度,積極創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力爭億元生產總值地耗下降4%。嚴格項目評審,嚴禁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項目。圍繞石化、磷化、建材、“城市礦產”等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加快荊門化工、荊襄磷化、格林美等特色循環產業園建設,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構建城市慢行系統,新增新能源公交車100輛、城市綠道16公里。推廣節能和綠色建筑,新增節能建筑面積14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20萬平方米。統籌推進綠色機關、綠色企業、綠色家庭等創建活動。
(七)扎實推動改革措施落地。
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深化行政管理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企業投資負面清單、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庫和清單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管理辦法,確保目錄之外無審批;全面推行“一口受理、一站辦結”,落實“三集中、三到位”,推動市級行政審批向市行政審批局集中;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實現行政審批服務再提速10%以上。整合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促進公共資源交易規范化和電子化。加快市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和縣(市、區)公共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探索實行市、縣綜合執法,擴大鄉鎮綜合執法試點范圍。
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做大產業發展母基金規模,拓展子基金種類,組建通用航空等子基金,圍繞支柱產業鏈條,構建政府引導、基金參股、特色鮮明的基金投資體系。推進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將融資平臺存量項目轉型為ppp項目,組建市投資控股集團。實施市域、縣域金融工程,建立市、縣金融服務中心,開展金融服務網格化試點。推動政銀企深度對接,做大做強政府出資或控股的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擴大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力爭新增貸款180億元以上。構建上市后備企業服務平臺,推動更多優質后備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四板直接融資,力爭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5家、四板掛牌企業30家。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廣按戶連片耕種“沙洋模式”,解決農村承包土地分散化問題,促進適度規模經營。落實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政策,完成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全面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深化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爭取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申報成功。
深化其它領域改革。以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產權結構為重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運營體制改革,完成公務用車改革。創新財政性資金使用方式,完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提高科學理財水平。積極探索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機制,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雙落地;開展宅基地改革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創新保障性住房供應方式,探索建立“房票”制度;把政府收購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主要房源,確保貨幣化安置比例超過50%;推行“市場租金、租補分離、分類補貼”,將符合條件的新市民納入住房保障范疇。
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按照“一空間一產業”原則,推動眾創空間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發展,開展“大學生走進眾創空間行動”,打造“荊門?龍泉匯”路演品牌,創建國家級眾創平臺1家、省級3家,新增創客1500人。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力爭全年引進200名高層次人才。創新市校、校企合作方式,新建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10家以上,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80件。完善“荊創貸”等金融產品,開展科技創新券試點,加快組建市級創業資本園。進一步降低創新創業政策門檻,擴大受益面,強化對政策執行情況的督查和評估。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制定并實施改善民生“三年行動計劃”,著力保障基本、創新機制、強化治理,以改善民生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扎實打好脫貧攻堅戰。完善市、縣(市、區)、鄉(鎮)、村總體扶貧規劃、專項扶貧規劃和行業扶貧規劃。按照“六個精準”要求,加快“五個一批”工程建設,確保易地搬遷扶貧4131戶、低保和“五?!比司a貼提高1000元、每個縣(市)投放扶貧小額貸款5000萬元以上,建設5個脫貧示范鄉鎮、10個脫貧示范村、300個脫貧示范戶。
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確保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000人,困難人員再就業3500人。新增五大社會保險參保1萬人次。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提高臨時救助封頂線。建成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4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64個、留守兒童服務站12個。加大對0—14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度。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成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管理體制調整。加快建設荊楚職業學院,推動建設荊門足球學校,支持荊楚理工學院籌辦通用航空學院、積分制管理商學院等。改善基層衛生服務條件,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加強健康管理,建立覆蓋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新模式。落實“全面二孩”政策,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展文化惠民及送戲下鄉演出210場,新建鄉村體育工程11個。加快黨校新校區和老年大學建設。做好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扎實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辦好荊門國際馬拉松賽、“光谷—農谷”自行車騎行賽、第七屆市運會等大型賽事活動。
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法治城市創建,啟動“七五”普法工作。健全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系,完善律師參與信訪矛盾化解工作機制。深化“三邊警務”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打造“環荊護城河”。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堅決遏制各類重特大事故發生。積極開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落實民族政策,推進援疆援恩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殘聯等群團組織在服務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抓好保密、對臺、檔案、地方志、科普、統計、物價、外事僑務、地震、氣象等各項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各位代表,在做好以上各項工作的同時,市政府將著力辦好以下民生實事:
1.堅持整村推進,實現75個貧困村脫貧“銷號”,1個貧困鄉鎮脫貧“摘帽”,6.03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2.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組織城鄉勞動者就業培訓1.2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億元,為4000名創業者提供融資服務。把20xx名進城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保障體系。
3.完成42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新改建150個村衛生室,實現全市村衛生室“五化”達標率100%。
4.拉通農村“斷頭路”500公里,打通中心城區果園二路、果園四路、天鵝湖北路等“斷頭路”,暢通白龍山景區道路等微循環。新開通2條公交線路。
5.新建、改造1256個農村電網配電臺區。解決1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6.對3000名殘疾人開展技術培訓,為貧困殘疾人配發輔助器具1500件。為困難群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件,其他援助事項120xx件。
7.中心城區安裝工地揚塵污染在線監控設施20套,推動10個規模較大的建筑工地安裝噴灑降塵設施。
8.實施52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和24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建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300個,建成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20座、區域性生活垃圾處理廠3座。
9.新籌集公租房1497套、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13461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000戶。
10.對中心城區161個“三無”小區實施綜合整治。對15家菜市場實施達標升級改造。
11.建成“荊門e點通”綜合服務平臺。建設5000個無線wifi,基本實現中心城區以及公共交通無線wifi全覆蓋。
各位代表,確?!笆濉遍_好局、起好步,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將堅持以為民、務實、清廉和群眾滿意為核心,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推動全市各級政府及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啟動政府規章制定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強化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嚴格遵循決策程序,做到行政行為實體合法、程序正當。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
堅持高效施政。堅決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鞏固拓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繼續弘揚“搶、拼、嚴、實”的作風,積極主動作為,奮力爭先進位。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力度,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政府運行效能和透明度。加強對政府系統工作落實情況的監督,扎實開展履職盡責明察暗訪,治理為官不為,防止懶政怠政,懲處失職瀆職。
堅持清廉從政。進一步落實政府黨組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扎實抓好政府系統廉政建設,著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強化公職人員廉潔從政意識。加強行政監察、審計和財政監督,深化政務公開,落實部門廉政建設監管責任。深入排查和防范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廉政風險,促進權力安全運行。加大懲貪治腐力度,營造風清氣正氛圍。
各位代表!回顧“”,勤勞智慧的荊門人民創造了輝煌成就;展望“十三五”,跨越式發展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旗幟,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真抓實干,為建成江漢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興增長極、全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而努力奮斗!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
一、招聘原則。
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采取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擇優聘用。
二、招聘單位、名額及崗位。
此次招聘共49名,其中:
1.市經濟和商務局綜合執法大隊:7名。
2.市糧食行政執法隊:7名。
3.市食品藥品監督檢查大隊:10名。
4.市、鄉衛生監督所:20名。
5.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辦公室:5名。
三、
報名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未受過黨紀政紀處分或刑事處罰;。
2.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4.具備相應崗位要求的學歷及專業,詳見《招聘崗位及條件一覽表》;。
6.身體健康。
四、報名辦法。
1.報考人員需持本人身份證、畢業證、就業報到證(畢業生就業推薦表)、戶口本等證件原件及復印件(統一用a4紙復印)各一份,以及近期同底正面一寸彩照2張。已參加工作者同時出具工作單位及主管部門同意報考的介紹信。
2.經資格審查符合報名條件者填寫《高平市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報名登記表》(一式二份)。
3.報名人數達到招聘名額的3倍以上(含3倍)方可進行考試;不達3倍的,將按比例對各招聘名額進行縮減。
4.報名采取按單位按崗位報名,每人限報一個崗位。
5.報名時間:2012年12月20日至2012年12月25日。
6.報名地點:高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五、考試。
考試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嚴格按國家人事考試有關要求組織實施。
1.筆試。
筆試科目為公共基礎知識。采取閉卷考試,百分制計分,60分為合格線(含加分),筆試時間為120分鐘。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內容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時事政治、公文寫作、法律知識等內容。
筆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2.面試。
在筆試成績合格線以上人員中,從高到低排序后,按招聘崗位名額1:3的比例確定進入面試人選。不達這一比例的,按實際人數確定;末位出現成績并列時,一并納入面試對象。
面試采取結構化方式進行,主要測驗應試者的綜合分析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我情緒調控能力、人際交往意識與技巧、求職動機與崗位匹配性及個體特征等,分項量化,百分制計分,60分為合格分數線。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其余相加平均后即為應試者的面試成績。
面試未形成競爭的崗位,面試成績須達到70分。
3.成績計算。
總成績=筆試成績(含加分)×70%+面試成績×30%。
以上各項分數計算均按四舍五入的辦法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數。由于成績并列造成超出招聘名額的人員,總成績按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數點后四位數計算,擇優確定。如再次出現并列,面試成績高的優先確定。
六、加分。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晉政辦發。
[2009]64號)及有關文件精神,參加大學生自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計劃、“三支一扶”計劃、晉西北計劃及農村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高校畢業生,服務期滿經考核合格3年內(含3年)在筆試總分中加5分。時間計算截止2012年12月20日。
符合加分條件的考生只能選擇一項,最多不能超過5分。
符合加分政策的考生需提供相關證件原件、復印件和有關證明材料。
七、體檢。
根據總成績,以招聘名額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后,按1:1的比例確定體檢人選,因體檢不合格造成缺額,依次遞補。體檢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執行。
八、考核與資格復審。
對體檢合格人員,進行資格復審和全面考核。因資格復審、考核不合格造成的缺額,按對應專業的崗位總成績排序依次遞補。
九、公示。
根據考核結果,確定擬聘用人員名單,在高平政府網站、《高平新聞》等媒體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個工作日。
十、聘用與管理。
對公示無異議的擬聘用人員,填寫《高平市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審批表》(一式四份),辦理編制、行政、工資等手續。
聘用人員實行試用期制度,試用期一年。試用期滿,由市人社局和用人單位主管部門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簽訂聘用合同,實行聘用制管理;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資格。
十一、紀律與監督。
考察地點介紹:龍門石窟,白馬寺,天子駕六。洛陽博物館。
考查內容,過程,結束。
考察收獲,體會和建議:
龍門石窟。
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
白馬寺。
洛陽白馬寺[2]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我國后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白馬寺創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載: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佛像抵洛,漢明帝躬親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白馬寺座北面南,總面積二百余畝,其主體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盧閣五層殿堂及中國第一釋迦舍利塔。白馬寺是一處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景區。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于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并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從白馬寺始,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白馬寺建寺以來,其間幾度興廢、幾度重修,尤以武則天時代興建規模最大。白馬寺為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云塔等。游覽白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莊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領略幾處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
天子駕六。
最令世人矚目的是唯一一輛“駕六”的發現,以直觀清晰的形式印證了古文獻中“天子駕六”的記述,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處原址展示的“天子駕六”。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新館建成于2009年3月,位于隋唐城遺址公園北側,整個建筑由主樓和附樓兩部分組成,長230米、寬140米。展館設計突出人性化,專門設計了公眾互動區、公眾休閑區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其功能設施包括1個基本陳列和7個專題陳列,常設展品約1.5萬件,內部設計有完善的公眾互動區和休閑區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復區等。
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與演進軌跡,展出文物2000多件;專題展覽分為《洛陽珍寶館》《漢唐陶俑館》《唐三彩館》《宮廷文物館》《古代石刻館》和《書畫館》6大專題。主樓一層、二層還設有壁畫展臨時展覽和多種類型的機動展覽。
河洛文明洛陽博物館新館的展示功能主要分基本陳展、專題展和臨時展覽三部分,位于一樓的基本陳展廳名為“河洛文明”,展廳將通過文物、圖片、文字、聲光電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手段,讓您充分領略洛陽十三朝歷史的輝煌。
2007年是本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大力推進“創新武漢”、“和諧武漢”建設,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141.5億元,增長15.6%。財政收入634.06億元,增長26.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21.68億元,增長24.1%。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預計降低4.5%?;瘜W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4.16%和4.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32.79億元,增長3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8.3億元,增長17.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7.64元,增長16.2%;農民人均純收入5371元,增長13.1%。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2%。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堅持兩業并舉。制定工業產業鏈規劃綱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鋼鐵、汽車及機械、光電子信息、石化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083.25億元,增長22.9%。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55.18億元,增長22.1%;實現利潤235億元,增長57%。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流通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572.35億元,增長14.2%。
推進自主創新。加大科技投入,市科技三項費支出2.35億元,增。
長38.2%。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我市成為全國首批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支持和鼓勵各類人才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逐步完善。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體系和保險保障機制,設立武漢光谷風險投資基金,我市成為全國首批科技保險試點城市。培育發展中小科技企業,新增民營科技企業871家,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新增在孵企業95家。實施科技創新行動工程,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80.12億元,增長24.26%。
加強節能減排。突出抓好6個重點行業、65戶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抓緊實施污染減排項目,完成陽邏電廠二期、武鋼自備電廠和世源熱電公司脫硫工程,三金潭、黃家湖、紙坊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對通向7個湖泊的46個排污口實施污水截流。關閉武漢疊峰水泥廠,“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專項治理成效明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東西湖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積極推進,青山區成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有效調節監管。強化土地資源管理,啟動工業用地招標拍賣出讓試點,處理閑置土地2293畝,查處違法違規用地案件654宗。深入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加強市場價格監測預警,多渠道組織貨源,投放儲備商品,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價格聯盟等違法行為,平抑豬肉、糧油等商品價格。啟動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展開。
(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增強城市發展后勁。
著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武鋼二煉鋼、武鋼江北基地等項目完工或部分投產,中芯國際、武鋼三硅鋼、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國家稻米交易中心等項目積極推進。80萬噸乙烯、富士康武漢科技產業園、神龍二廠、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南車集團武漢生產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
突出樞紐型交通設施建設。陽邏長江大橋竣工通車,繞城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江城大道、首義廣場地下通道、武漢理工大學地下通道投入使用。武昌火車站改造和天河機場第二航站樓、5條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建設基本完工。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長江隧道、輕軌1號線二期、地鐵2號線、武漢火車站、武廣客運專線武漢段、滬漢蓉鐵路武漢段、武漢北編組站、岳家嘴立交橋等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大規模開展文化設施建設。建成琴臺藝術中心、武漢廣播電視中心、武漢體育中心、武漢全民健身中心、市藝術學校、中南劇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市屬劇團實現“一團一址、一團一場”。首義文化公園建成開園,中共五大會址、曇華林歷史街區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中山艦旅游區建設步伐加快。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完成黃家湖、內沙湖等13個水景公園和月湖風景區建設改造,九峰山森林公園二期、蛇山南坡和50條城市干道綠化改造順利實施。新建綠地277萬平方米。城郊人工造林7.26萬畝。啟動實施武昌“大東湖”水網生態修復工程,漢陽“六湖連通”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沉湖、漲渡湖成功申報國家濕地保護項目。對湯遜湖區域實施環保限批措施。繼續推進“兩江四岸”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漢口江灘三期、漢江江灘一期建成開園,武昌江灘四期建設進展順利。
(三)加強“三農”工作,統籌城鄉發展。
穩步實施“家園建設計劃”。完成350個村的創建任務。以“四通四改一化一場一室”為重點,加強創建村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和長效管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投工投勞240萬個。完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創建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
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制定實施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規劃。抓龍頭、建基地、連農戶,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新建優勢農產品正規化基地5.6萬畝、畜禽養殖小區14個,農業產業化農戶覆蓋率達到56.4%。啟動實施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全國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現場會在漢召開。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通自然村灣水泥路2000公里,4785個自然村灣通水泥路。建設農村遠程教育終端站點712個,2073個建制村通寬帶網。有效解決9萬畝重點易旱地區抗旱水源問題,遠城區15處大中型泵站應急除險工程全面完成,基本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擴大到280萬畝。長江支流干堤整險加固工程穩步實施。新解決22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農家店458個。市級財政用于“三農”資金26.46億元,增長26.9%。
(四)精心組織重大活動,掀起文化建設新高潮。
成功舉辦“一會一節”。建設改造體育場館40個、文化場館23個。圓滿完成17個大項的體育參賽和26臺文藝劇目的演出。精心組織“六城會”火炬傳遞和開幕式、閉幕式,做好接待、食品衛生、交通通訊、安全保衛等保障工作?!傲菚鄙汐@得46枚金牌和體育道德風尚獎,金牌總數在全國74個參賽單位中排名第一,創造了武漢在全國綜合運動會上的最佳成績?!鞍怂嚬潯鄙汐@得30項國家級獎,其中舞劇《筑城記》、兒童劇《檸檬黃的味道》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獎。同時,成功舉辦了女足世界杯抽簽儀式和武漢賽區賽事、世界植物園大會、國際油菜大會、中國科協年會等重大活動。
積極推進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完善市、區、街三級文化管理與執法網絡,掃黃打非工作取得成效。創新經營性文化單位管理機制,琴臺大劇院等一批新建場館實行“政府授權、市場運作、委托經營、行業管理”的運營管理新模式。
加強群眾文化工作。開展以“全市人民迎會節,我為武漢添光彩”為主題的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建立330個村多功能活動室、室外文化活動場所。為200個村配備健身器材。為農村居民和進城農民工免費放映電影9272場,組織文藝演出550場。武漢地區19個博物館、紀念館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免費開放。深入推進“四城同創”,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
(五)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努力擴大就業。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完善面向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深入實施農民工素質進城計劃。新增就業13.8萬人,幫扶困難群體就業2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6.46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統一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和比例,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試行企業年金制度。積極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將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職工納入工傷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分別新增參保15.8萬人、36.7萬人、19.31萬人、30萬人和101.5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5.19萬人。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每人每月增加養老金97元;中心城區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失業保險金標準由每人每月322元提高到406元,遠城區由252元提高到322元。提高城鄉救助水平,向城鎮低保戶發放生活補貼3554萬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年每戶800元提高到1000元。
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62所初中標準化學校和4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全面完成,18所優質高中建設穩步推進。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市級財政對遠城區教育經費投入增長42%,實現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收學雜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積極推進市屬高等院校重組整合。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
教學。
改革,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完善教育資助體系,確保家庭困難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加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3個、服務站38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均門診費用下降14.6%。完成40所鄉鎮衛生院和463個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提高到92.4%。加強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建成市醫療救治中心。加大困難群眾基本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力度,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和重度殘疾人全部免費納入居民醫保;對城鄉特困居民實施普通醫療救助9.6萬人次,大病救助4273人次。
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經濟適用住房開工建設394.54萬平方米、竣工131萬平方米、銷售15079套,分別增長22%、18.8%和25%。積極推進青山老工業區安居工程。實施廉租住房“提標擴面”,緩解21569戶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難。啟動3萬平方米進城務工人員專用住宅建設。為進城務工人員建設標準化簡易住房24.33萬平方米。深入實施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加大社區道路、排水、綠化、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178個社區連片提檔升級。健全社區服務體系,65個社區建立包括“就業、低保、社保、計生”等服務的“一門式”社區服務站。積極探索社區長效管理機制,開展社區社會事務分類管理試點,擴大城市網格化管理覆蓋范圍。
(六)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強化規劃龍頭作用。推進規劃編制國際合作,武漢新區、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城市快速路系統、城市立體空間形態等一批重大規劃面向國內外公開招標。開展六大新城組群分區規劃編制工作。完成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主城地下空間概念規劃、都市工業園發展空間擴展、一元片保護等專項規劃編制。啟用現代測繪基準體系,開展規劃管理“一張圖”法定體系和三維數字地圖建設工作,推進城鄉規劃統籌管理。
加強城市管理。深化“市容環境達標街道”、“市民滿意路”創建活動。集中開展建筑立面、違章占道、戶外廣告、渣土污染等專項整治。實施“塑造夜武漢、美化新江城”行動,對水岸、景點、重要街區和619棟高層樓宇進行亮化。堅持依法拆遷、有情操作,拆遷城市危舊房屋235.2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設140萬平方米。全面推進“城中村”綜合改造。加強重點施工路段交通組織,推進城市交通排堵保暢。
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重組部分政府部門,組建市商務局、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城市規劃管理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減少行政許可項目,實行工商登記和基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嚴格執行執法部門收支兩條線管理,罰沒收入與單位經費和人員福利實現徹底脫鉤。發揮審計監督建設性作用。推廣應用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案件63件。加強行政立法工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4件,制訂政府規章21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
深化企業改革。實現武鍋集團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戰略重組。武漢商聯集團正式成立并順利運營。武重、葛化、裕大華、江南集團等大型企業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構建不良資產處置平臺,積極穩妥、分類推進國有特困企業改革。加快推進都市工業園建設,7個市級都市工業園規劃面積擴展到53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總產值314億元,增長53.6%。啟動遠城區省級開發區“千億板塊”創建工作。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增中小企業4217戶,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6戶。
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精心組織“機博會”、“光博會”、“農博會”、“食博會”、“華創會”、中國企業500強高峰會等重大會展和港澳招商會、武漢臺灣周、中法地方政府第二次高層論壇等招商活動。成功舉辦第四次國際咨詢顧問團會議。圓滿完成冰島、日本、以色列的中國文化年國際文化交流任務。新引進11家世界500強企業。實際利用外資22.5億美元,增長12.4%。加快推進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外貿出口47.53億美元,增長25.8%。加強口岸大通關建設,區域通關合作海關增至10個,公路二類口岸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海關獲準設立,順利開通武漢居民赴港澳地區旅游業務,武漢口岸臺灣居民簽注點正式掛牌。新開3條國際直達航線。積極參與武漢城市圈建設,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特別是經過多方共同努力,國家批準武漢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下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各位代表:?。
一、200*年工作回顧?。
二、2004年工作安排?。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我們將認真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農業產出效益。?。
(二)不斷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
(三)繼續加快經濟國際化步伐。?。
(四)全力推進富民工程。?。
全方位拓寬富民渠道,不斷提高富民實效。?。
(五)著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進一步完善城市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全面加快城市化進程。?。
(六)積極改善生態環境。?。
(七)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以提高市民素質為重點,努力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八)進一步強化政府自身建設。?。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結構調整“陣痛”加劇、實體經濟艱難前行、困難挑戰前所未有的復雜嚴峻形勢,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攻堅克難抓改革,綜合施策促增長,經濟逆勢而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設展現出勃勃生機。
(一)經濟增速全省領先,主要指標占比繼續提高。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6%,跨上3000億元新臺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2%、22.5%、13.4%、30.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占比進一步提升?!半p輪驅動”發展成效顯著,高新區經濟總量、創新發展能力分別躍居全國高新區23和29位,5個縣(市、區)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工業經濟升級成效明顯。傳統產業技改投資、新興產業項目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6.4和2.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提高1.6個百分點,特色產業園區產業集中度提高2個百分點,新增1家產銷過100億元、2家過50億元、10家過10億元、50家過億元的骨干企業和4家全省百強企業,成為全國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汽車產業)試點地區、國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創新集群示范基地,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躍居全省第二位。服務業呈現跨越發展態勢。云服務、電商、軟件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成為國家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試點城市、云計算服務安全審查國家標準應用試點城市;文化旅游業融合發展,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運營,“千古帝鄉、智慧襄陽”城市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F代農業強市建設扎實推進。農產品加工業三年倍增計劃深入實施,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新增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3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連續三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我市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有機谷”上升為省級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檢驗檢測產業園初見雛形,2個國家級、2個省級檢驗檢測平臺即將投入運行,5家檢測企業落戶園區;新增19家省級研發機構、4家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新引進31個院士專家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新成立3個產業創新聯盟,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新增授權專利1747件,新登記科技成果258項,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6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地理標志商標17件。
(三)重大項目加速落地,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產業鏈招商強力推進,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1.7%,新興產業招商實際到位資金占比達32.6%,新注冊10個投資過50億元、67個過10億元、109個過5億元的重大項目,新引進6家世界500強企業,英菲尼迪全球核心配套商近地化配套企業集聚33家。項目建設強力推進,大項目大企業帶動效應明顯增強。全市實施億元以上投資項目1103個,其中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113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20個。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快速形成,英菲尼迪國產化、神龍公司擴能、駱駝集團襄陽公司二期等143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竣工投產。一批事關襄陽長遠發展的重大支撐性工程取得歷史性突破,漢十高鐵和鄭萬高鐵即將開工并在東津并站,將把襄陽帶入“高鐵時代”;谷竹高速襄陽段建成通車,麻竹高速襄陽東段即將通車,實現了“縣縣通高速”;襄陽機場改擴建標志性工程“航站樓”、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社會投資強力推進,民間投資拉動效應明顯增強。全市新發展私營企業1.77萬戶,同比增長44.5%;民間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81.45%,同比提高1.52個百分點。
(四)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成效明顯。中心城區功能和品位發生歷史性變化。新區建設扎實推進,東津新區核心區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起步區骨干路網基本建成,技師學院一期工程竣工,市民中心、醫療中心醫技樓和門診樓主體建成,華為華中云計算數據中心、華科工研院等產業項目快速推進;舊城更新有序實施,完成城市“兩改”項目11個、改造27943戶,綜合整治“三無”小區325個;城市功能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建改建主次干道79條,襄樊大道綜合改造完工,新開通公交線路12條150公里,新建城市供水、燃氣、截污等市政管網132公里;生態體系建設強力推進,實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11項,新建改造公園游園11個、綠道40公里,新增城市綠地220萬平方米,峴山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山水園林城市特色進一步彰顯;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五城同創”取得歷史性突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通過了國家衛生城市檢查驗收。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高起點編制了全域城鎮化規劃,宜城成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丹河谷”組群生態經濟發展試驗區、??瞪鷳B旅游試驗區上升為省級戰略;縣(市)新城新區承載功能明顯增強,產城融合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四化同步”示范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建成省級綠色示范村20個、宜居村莊30個,谷城堰河村、南漳峽口村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棗陽前灣村、南漳漫云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堯治河村、石花鎮等4個村鎮入選“荊楚最美村鎮”。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明顯加大?!熬G滿襄陽”行動、“碧水藍天”工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效顯著,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0%以上,漢江襄陽段水質保持二類水平,城市污泥及餐廚廢棄物處理模式在全國推廣并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我市成為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谷城縣成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縣,南河自然保護區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五)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市場活力加速釋放。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深入推進,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145項減少到88項,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工商登記便利化改革、建立了施工許可“一表制”,建成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信息化審批平臺,我市成為首批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高新區學習上海自貿區經驗先行先試改革試點成效顯著,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的“三個一”管理機制;在全省率先探索了“園辦一體化”改革,完善了“五個一”的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管理機制;重點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探索有序展開,我市成為全國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統計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第三次經濟普查。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改變財政資金直接投入企業的方式,探索了建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產業企業的機制;初步建立了全口徑財政預算制度,全面推行了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公開,深化了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實施了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建立金融扶持實體經濟機制,設立漢江產業基金,創新銀政企合作機制,有力撬動了信貸投放,全市新增貸款額居全省地市州第一位;對接資本市場實現新突破,新三板和四板掛牌企業總數均居全省第一;互聯網金融、融資租賃、直接債務融資、與資產管理公司戰略合作等均取得積極成效,華中綠谷成為全國首家林業金融創新產業園。土地管理創新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基本完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得到國土資源部充分肯定,市縣兩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建成營運,全省首家區域性林權交易中心正式運行。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創新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鄉鎮公共文化管理體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標準化建設試點成為全國示范。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加快。武漢新港襄陽陸地港、保稅物流中心啟動建設,襄陽至寧波港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
(六)社會建設全面加強,民生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民生投入力度持續加大。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達75.3%,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十件實事”、改善民生三年行動計劃及農村“三萬”活動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力度持續加大。城鎮新增就業11.3萬人,創業帶動就業5.4萬人;城鄉一體的養老、醫療保障機制取得實質性進展,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保實現互轉,保障性住房建設及住房公積金制度惠民力度進一步加大;扶貧、濟困、助殘、養老等工作都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市扶貧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再次獲得優秀等次,??悼h脫貧奔小康試點工作在全省綜合考評中連續五年名列第一,支援瓊結、精河、鶴峰發展的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縣(市)區全部通過省級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評估驗收,高中教育水平繼續領跑全省,“教育云”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湖北文理學院綜合性大學創建取得積極進展;國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扎實推進,漢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務城市聯盟被文化部評為創新示范品牌,我市成為國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衛生計生事業實現新發展,公共衛生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基層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出生政策符合率、出生人口性別比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社會治理持續加強。標準化社區建設扎實推進,我市農村網格化服務管理、化解社會矛盾、“平安五小工程”建設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社會治安形勢持續穩定,全市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我市成為全國安全發展示范試點城市、國家食品安全試點創建城市,再次獲評全國綜治優秀市。
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轉觀念、轉方式、轉作風”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堅持以改革創新的舉措破解發展難題,爭創了一批全國全省改革示范試點;注重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政府工作,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法治政府和法治城市建設全省領先;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格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推進“四風”問題治理,切實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行政問責,有力促進了政風行風持續轉變。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面臨的困難遠超預期,挑戰前所未有。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共同開啟了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設的新征程。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納稅人,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向駐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襄陽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新常態下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實體經濟困難加劇,保持持續較快發展勢頭面臨新挑戰;國家以定向調控倒逼結構調整的力度持續加大,我市傳統產業比重過高,農業基礎薄弱,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支撐不足,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面臨新挑戰;國家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推進預算制度改革、清理規范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出臺實施,保障要素供給、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面臨新挑戰;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剛性支出大幅增加,保持財政收支平衡面臨新挑戰;營商環境不優、創新創業活力不強、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的問題還很突出,持續深化改革開放面臨新挑戰;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完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面臨新挑戰。面對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以非常作為適應發展新常態,奮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破繭成蝶”。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8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