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應該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給讀者具體的建議和改進措施。這些調查報告范文包括環境問題、教育問題、社會問題等多個領域的研究結果。
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傮w來說,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優勢群體。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沖擊,青年初次與持續就業所需的能力門坎逐年提高,大學生必須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核心就業能力才能成功發展,但現有教育培訓體系缺乏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缺乏對創業行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結構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基本調查結果。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劃。超過一半以上,約60%的大學生并沒有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合理具體的規劃。此項結果說明當代大學生對未來的成長沒有明確的定位,缺乏規劃,知行不統一。
在自身所學專業的認識和職業定位方面,調查結果表明60%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狀況比較滿意,態度比較樂觀,然而也有接近4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就業狀況和悲觀,態度消極。
在對于本專業就業前景認識方面,56%的大學生對自己當前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滿意的,只有44%的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感到迷茫彷徨,沒有足夠的信心。
而對于本身的職業定位來說,超過50%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國企和事業單位,分別占總數的57%和50%。其次分別是33%的大學生喜歡選擇政府機關的工作崗位,30%的大學生認為外企更適合自己未來的發展。另外,自主創業的比例也比較高,占27%,其它的諸如私營、自由職業者等定位比較少。
此次調查我們發現,當今的大學生對于就業程序的了解比較清晰,超過54%的受訪者對于就業程序比較了解,其它的則了解較少。在求職過程中,對于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認識是影響大學生求職最為困擾的因素,占總數的37%以上;能力不足、優勢難以發揮、求職方法技巧欠缺三大因素也是困擾大學生選擇職業的關鍵所在,分別占總數的27%、20%、20%;另外還有學校指導力度不夠、信息量少、對社會缺乏足夠的認識等多方面的因素。
就業準備方面,拿到更多的職業技能證書和關注就業動態,調整就業。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策略是就業的必要準備,總體比例高達94%;當然也有40%的大學生采取的是兵來將擋,以守為攻的策略;同樣的,也有27%的同學認為應當以彌補經驗,增強自信為主要目的;另外的27%大學生顯得比較的無奈何困惑,沒有準備;僅僅7%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這一條路,以攻為守,尋求發展的機會。
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影響大學生就業觀的主要因素還是在于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定位不明確這一點上,這一項比例超過74%;對就業形勢認識不深,盲目跟風隨從,這項比例也高達67%;另外還有就業意識淡薄、追求穩定工作缺乏開拓精神、創業意識等多方面的因素。學校在就業指導方面所做的指導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方面,在就業指導上,絕大部分,超過80%的學生更傾向于了解就業單位信息和招聘崗位信息的指導;66%的大學生希望獲得就業技巧方面的培訓指導;當然也包括求職心理輔導、職業規劃輔導、專業出路等方面的指導等。
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1、提升能力,做好規劃。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里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她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2、增強心理素質。
(1)首先,要極積、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托于在社會關系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為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說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4、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經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她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經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
附:
調查問卷說明。
大學生畢業后是應該繼續深造,避開就業低潮,還是先就業后擇業增加社會閱歷,明確發展目標呢?為什么一方面是想從校園中進行人才儲備卻苦于找不到合適人才的各大企業,而另一方面卻是奔波于各大招聘會而找不到好東家的莘莘學子呢?為此本調查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和就業心態,為以后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咨詢指導工作做準備。
請您務必認真、坦率、真實地回答每一個問題,您所填寫的任何資料,我們將為您保密?;厩闆r1、您的性別: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2、您所在的大學:3、您所學習的專業:4、您的學歷:5、您所在的年級:。
問卷調查對今后就業的準備和看法6、你做過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嗎?
a有,而且很具體,是我今后求職的重要依據;
b以前做過,但有些空泛,感覺有些不切實際,似乎對就業的意義不大;
a.重要b不重要c不太確定d沒有考慮8、你的職業定位是什么?(多選)。
11、求職中最困擾你的因素是什么?(多選)。
a學校就業指導不夠b信息量少c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
d能力不足e優勢難以發揮f求職方法技巧欠缺。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g對社會缺乏了解h其它。
d經歷過較多的實習;e人際關系;
14、你現在進行著怎樣的就業準備?(可選二項)。
a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參加各種職業培訓,拿到了若干職業技能證書;
b關注社會就業市場動態,隨時調整自己的就業策略;
c很焦慮茫然,覺得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沒有明顯的優勢,處于困惑和無奈之中;
d沒有特別的準備,但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順其自然吧;e多方尋求實習機會,彌補經驗不足的缺陷,增強求職的自信;f有自主創業的想法,并進行了相應的準備g其它。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16.您是否接觸過學校的就業指導a是b否。
a繼續深造,考研(包括出國)b求職c先求職后再考研d創業。
a就業競爭壓力大b專業前景不好。
c對求職恐懼,還未做好求職的準備d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識e其它非常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謝謝!
文檔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聯系改正。
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關系到學生的生存發展,為了了解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培養質量,對20xx屆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和評估。此次調查目的是了解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就業質量、求職過程等。通過了解分析畢業生就業狀況、就業質量,從而為學校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情況提供反饋,進而為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推進學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更好地為實現大學生成功就業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
每年的就業情況統計是一項常規工作,主要途徑是各個系部團總支書記、輔導員,通過電話、微信、qq等現代化工具逐一調查登記。
本次就業狀況調查評估,一方面是客觀評估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礎上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特點,為推進學校就業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建議。針對20xx屆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就業質量情況,畢業生問卷包括十二個部分,分別為各系部畢業生人數、升學、就業人數、就業錄用渠道、就業地點、單位性質、平均工資、在教育崗位就業人數、專業對口比例、待就業比例、自主創業比例等。
全校共統計到2291名畢業生就業信息。其中,升學299人,就業1506人。就業率79%。政史系、教育系就業率較高,在90%以上。今后應繼續發揚這些系部的學科優勢,同時,要加強其它系部的專業競爭力。
從就業錄用渠道看,就業1516人,其中,協議就業166人,占11%,協議就業人數和比例逐步走高。通過招聘考試錄用的69人,占5%,占比較小,顯示近幾年來,上崗考試的壓力越來越大。靈活就業1281人,占84%。
從就業地點看,在生源地就業1401人,非生源地404人,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在逐步改變,走出去的觀念逐步樹立。
從單位性質上來說,公立單位463人,私營單位1053人,學生就業觀念發生了改變,已不局限于到公立單位工作,更多的加入到了私營企業。
畢業生平均工資1927元,處于中等水平。
在教育崗位就業的人數650人,占就業總數的43%,說明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還是教育崗位,占比較大。就業與所學專業對口的524人,占36%。顯示大多數畢業生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比例較高。
待就業486人,占21%,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比例較小;自主創業24人,占1.5%,畢業生的創業意識還不是很強,今后,學校需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創業培訓與指導。
(一)畢業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1.加強實踐鍛煉。
用人單位十分重視應屆畢業生的社會實踐經歷,甚至要求畢業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因此大學生應當盡早開始規劃,并有計劃地參與社會實踐,為求職做好準備工作。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應當結合自己的職業目標,有計劃、有意識的鍛煉和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2.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自我評價。
正確的擇業觀包括正確的自我評價和恰當的職業評價,在大學畢業生走向就業市場,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之際,能否把自我的位置擺正,順應形勢,在競爭中贏得適合自己的職業角色,總是首先決定于大學畢業生能否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恰當的職業評價有利于大學畢業生選擇到理想的職業角色,避免因為薪酬福利待遇等而忽視了個人職業發展。
3.采取積極的就業行動。
大學生要在就業信息收集、簡歷的制作與投遞、面試準備、求職禮儀等方面采取積極的行動,如主動與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各系部、班主任保持聯系,及時獲得學校發出的相關就業信息;在初步判斷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向一些單位投遞簡歷;在招聘會現場,并爭取與招聘人員有更充裕的溝通時間和機會;面試前要了解用人單位的基本信息、預想要提問的問題等。
(二)學校的人才培養。
1.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
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能相對直觀地反映專業社會需求和社會認可度。同時也逐漸發展成為考生及家長了解報考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尤其是在專業志愿填報上尤為明顯,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專業填報的熱度。生源選拔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環節,學校在每年招生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應與各系專業就業率和就業結構掛鉤。
2.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專業課程的設置。
學校要開展專業綜合改革,依據市場需求、就業導向開展人才培養,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專業培養目標和建設重點,推進教學團隊、課程教材、實踐資源等專業內涵建設。在課程設置方面,隨著就業形勢及社會需求的變化相應地調整必修課、選修課等各類課程的比例。
3.確立素質教育理念。
學校要確立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改革、教育等方面積極進行大學生能力建設,構建大學生合理的能力結構。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學校應更加強重視和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外語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就業后更好地適應職場、勝任工作要求。
(三)學校就業指導服務。
為了進一步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梢圆扇∫韵麓胧?/p>
1.增強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招就處加強了解不同學歷層次學生的真實要求,并以此為根據來提供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就業指導服務,如:了解畢業生就業意向并進行個體指導,介紹職位對人的個性、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介紹專業的就業方向、就業職位和本專業對口或相關行業的情況等等來加強就業指導工作。
2.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提升信息服務水平。
信息化是加強就業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畢業生反饋其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獲取招聘信息的渠道太少;因此學校應當不斷推進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通過加強學校的信息平臺建設,可以廣泛收集需求信息,為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信息服務,有利于充分發揮信息主渠道作用。
3.積極關注國家項目,轉變學生就業觀念。
學校應當不斷創造條件,推進畢業生入伍預征、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及自主創業等重點工作。通過輔導員召開班會動員學生,或者通過校內海報宣傳、就業信息網上的宣傳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國家項目及相關的政策保障,從而做好畢業生“三支一扶”、“大學生到村任職”等就業項目的組織招募、保障支持等工作。
4.豐富就業指導,提高就業質量。
我校大學生開設有就業指導課程。畢業生畢業學年將參加gyb創業意識培訓,組織大學生創業大賽。通過一系列活動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爭取把我校就業工作做細、做實。
5.努力提高畢業生專升本升學率。
20xx年專升本考試報名746人,錄取人數289人,升學率為39%,今后將繼續加強專升本工作,使更多畢業生到本科院校深造,努力提高專升本升學率,從而帶動就業率。
總之,20xx年畢業生就業率較高,就業情況良好。
隨著當今社會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越來越迷茫,是考研繼續留校讀書,還是踏入社會就業?針對我們動物科技學院學生,??粕蜆I率不低,但是條件相對艱苦。由于本科生專業的缺乏性,我們必須考慮在求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要加強調研分析的重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本小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組織了一次關于大學生就業意向為主題的調查。
要求詳細了解大學生就業意向方面的情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科學的依據。
1、通過調查了解大學生對就業所持的看法及對自身的認識。
2、了解最真實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及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及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畢業生、為學校、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
3、通過對就業現狀的了解,讓更多剛進校的大學生們提前為就業做好準備,而不虛度光陰。
4、了解到就業形勢的嚴峻,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應該想到、做到自主創業,為自己的前途開創一片新天地。
5、將所調查的結果反饋給學校,學??梢愿鶕嚓P資料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作出切實的引導。
此次關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調查方案調查,我們小組根據調查目的將問卷內容主要劃分為對以后就業工資、單位選擇工作的方式以及對自己專業的評價等方面。本著少而精的原則,采取問卷調查、咨詢畢業生、大二大三學生的形式進行調查。
范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地點:八號教學樓、三號教學樓、創新實驗室。
分析單位:動科122班張濤、孫自、王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主要存在學院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和學院聯合企業三方面的問題,而原因則應從國家隊相關專業的重視度、相關專業的市場成熟度、學院對學生就業問題的關注度去考慮。下面是提出的一些假說,通過這些假說來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及導致其產生的原因。
問題假說。
1、學院的專業知識要求較為嚴格,本科生無法滿足就業知識儲備,需要深入學習。
2、該專業本科生工作環境較差,使得很多學生退而求其次。
3、學院所聯合的企業比較豐富,工作崗位提供較多。
4、國家對某些專業有很好的輔助政策,相關產業發展較多原因假說。
1、我國的基本國策。
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就業工作實施情況。
3、一些學院過度鼓勵本科生讀研或出國。
結合調查目的,綜合考慮下來,確定以所在學校的大二,大三及大四同學、相關主管老師為調查對象,調查單位是構成調查對象的所有在校大二,大三學生。
1、抽選樣本單位。
本次大學生就業意向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總共150人,其中大二30人,大三40人、大四80人。
2、確定調查方法和抽樣方式。
經過全組人員討論決定,按隨機原則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都采取多階段抽樣(多級抽樣)方法。
3、總體指標(參數)設計思路。
關于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的問題,主要包括為對就業的看法,就業的欲望,就業的首選地,就業前的準備,就有目的,就業帶來的影響等方面。
4、資料收集。
可以聯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咨詢相關老師并獲得就業情況資料。
調查的內容與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調查學生的基本資料與情況。主要項目包括被調查學生的性別、年級、專業等等。
2、被調查學生就業準備、就業價值觀、就業期望等等。
3、被調查學生是否選擇直接就業。
4、被調查學生是否有自己現有的計劃。
5、被調查學生認為就業需要的哪些能力。
6、被調查學生通過什么方式了解就業信息。
7、被調查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如何?
1、培訓及規定。
(1)儀表端正、大方。
(2)舉止談吐得體,態度親切、熱情。
(3)具有認真負責、積極的工作精神及職業熱情。
(4)訪員要具有把握談話氣氛的能力。
培訓必須以實效為導向,本次調查其人員的培訓決定采用舉辦培訓班、集中講授的方法,針對本次活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調查人員面授調查技巧、經驗。并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認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其工作態度、作風,激發他們對調查工作的積極性。
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爱厴I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
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
調查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其中??茖W校的學生占64%。
專業有:
傳媒(新聞、文秘)。
語言類(商務英語、應用英語、日語、德語)。
經濟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會計)。
設計類(建筑設計、動畫設計)。
技術類(計算機科學技術、園林工程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
管理類(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工作。
調查形式:
調查問卷共104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高達96%,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設計問卷。
調查數據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調查報告《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報告》。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1.因為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了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了解和認識。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了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于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系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余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典型現狀。
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蕩;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并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于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結果為: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蛉瞬耪衅笗玫骄蜆I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沖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沖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么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干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也是參差不齊。20xx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無疑又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這一問題成了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于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盡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前言: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也有過去的“天之驕子”成為今日的“無人問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呢?帶著這一問題和思考,同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調查并進行了準確統計和深入分析: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耙环矫?,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p>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F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1、關于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征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么,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著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后,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著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推薦:。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余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典型現狀。
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蕩;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并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于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結果為: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蛉瞬耪衅笗玫骄蜆I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沖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沖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么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干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姓名:
學號:
專業班級:指導教師: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20xx年12月20日。
人物訪談,組織討論,網上查資料。
(三)調查本專業畢業生在企業的就業崗位,明確崗位任務和要求。
(四)分析崗位工作任務,明確不同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五)調研周邊典型企業對化工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和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看法和基本要求,為我校教育建設指明方向。
鐘桂云老師。
學生:老師,您對我們現在所學的行業有什么看法?
老師:你們現在學的這個行業還好吧!在本校每年的就業率還是挺高的。但是比較擔心招生情況,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這必然會造成整體質量下降,若停止擴招,又會對生源造成一定影響。
學生:在您教學時,最喜歡什么,最不喜歡什么?
老師:最喜歡的是學生能夠認真聽課,還有和學生溝通交流,最不喜歡的是學生上課不聽講,以及玩手機、睡覺等行為。
學生:老師您什么時候開始在這里工作的?職位是什么?
學生:老師,您覺得我們專業的就業方向怎樣?
學生:老師,您覺得我們的專業怎么樣?
老師:你們這個專業比較重視實踐,強化職業性和開放性;本專業校內擁有省級的實訓基地,實踐教學設備齊全。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99%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高達100%。
學生:請問老師,在校期間我們應該著重掌握哪些技能?
老師:比如膠黏劑生產和涂料生產工藝控制、膠黏劑和涂料生產原料分析與檢驗等。
學生:我們這個學期要考高級化工證,請問老師這個主要考哪些內容的?通過率怎么樣?
老師:這個考試分為筆試和實操兩個部分,主要上課認真聽講,做實驗時步驟規范,考試是沒什么問題的。
學生:老師,我們讀這個專業畢業后的工作待遇一般怎么樣?
老師:按以往的來看,一開始的時候工資方面的待遇一般比較低,等你們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后,會慢慢的根據你們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有所提高,你們的上班時間一般都是八小時制的。
1、我國化工行業發展現狀。
1.6萬種,彩電需7000多種,國內產品配套率都不到20%,其余靠進口。其它在織物整理劑、皮革涂飾劑等方面更為短缺。另外從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的質量、品種、技術水平、設備和經驗來看,都不能滿足許多行業的需求。(摘要)。
2、就業崗位根據調查,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就業范圍非常廣泛,面向醫藥行業、日用化學品、食品行業及化工行業相關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畢業后可按自己的具體情況從事制藥業,化工業,自來水,環保業,塑料業,農藥業,或油漆涂料膠粘劑等待業的工作,在這些單位可從事技術操作、生產管理、設備管理、產品檢驗和市場營銷等工作。
3、就業去向及工資待遇。
該行業對人才的技術性要求較強。需求職位中以技術類、銷售類、管理類職位為主。從行業來看,該專業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業、能源業、醫藥、生物制藥業以及環保業,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細化工制造業等也都需要大量專業人員,由于對專業技術要求高,畢業生2-3年內轉行的較多,人才相對缺乏,所有市場對此專業人才需求量都大。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面向外資企業、全國各大、中型國有和民營化工企業,工資待遇好,月薪多在2000元左右。
總的來說,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
通過三年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具有精細化工行業生產運行、生產管理及產品開發的技能;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
本專業培養從事化學工業生產工藝、技術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具有與本專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熟練掌握化工工藝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分析和正確選擇工藝流程及生產設備、工藝操作條件、生產控制指標、操作要點等,能運用工具書進行化工工藝計算,能在化工生產一線從事生產操作與管理等。因此我們要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絕大部分都希望有一份輕松而滿意的工作。那么,就需要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要從長遠來看,要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當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越來越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也隨之發生變化,文章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對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相對合理;工資福利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最重要因素。針對大學生就業期望的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是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大變革,社會生活正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社會的這種急劇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大學生的就業期望。華中師范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師范院校,有一般高校的特點,又有師范院校的特點,學科設置較為齊全。華中師范大學地處中國的中部武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匯聚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為本研究提供齊全的樣本,因此對華師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夠更加客觀地全面地體現大學生的就業期望。
我們的研究將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立足于武漢市就業生態環境,針對華中師范大學大學生就業期待進行調查分析,以了解大學生在就業時的價值取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就業期望,另一方面,也對公眾觀念中一般理解的大學生就業觀偏差進行研究,還原事實真相。
(一)調查對象。本研究以華中師范大學20xx級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05分,回收問卷474分,問卷回收率93.86%,有效問卷有效率82.77%。其中男生占33.1%,女生占66.9%。
(二)調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被試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調查被試基本的就業期望:最低接受就業起薪、期望的就業單位和擇業考慮。本次調查獲取的數據采用spss17.0(中文版)進行統計處理。
(一)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最低期望。根據調查結果統計,44.5%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為20xx-3000元,35.9%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為3000-4000元,9.9%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4000-6000元之間,另有7.2%的學生選擇20xx元以下,2.6%選擇6000元以上。據調查,20xx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500-3000元,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期望處于合理的水平。
(二)大學生期望的就業單位。調查結果顯示,如表2,在大學生期望的就業單位上學校占最大比例57.4%,其次為國企、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國企、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所占比例相差較小,分別占25.3%,23.2%和22.8%。但仍能看出大學生更愿意到具有國家性質的單位工作。由于本次研究中免費師范生占53.1%,免費師范生被要求本科畢業后必須到學校工作,另外也會有非師范的學生期望到學校工作,所以本研究的結果中會出現學校占絕大比例,這也體現出師范大學的特色。
(三)大學生的擇業考慮。大學生在擇業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工資福利、發展前景和就業城市是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三大因素,31.0%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工資福利,26.3%的大學生將發展前景作為擇業時首要考慮的因素,18.6%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考慮的是就業城市。有14.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擇業時首要考慮專業是否對口,另有7.4%和2.6%的大學生在擇業時首要工作壓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一)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相對合理。20xx年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500-3000元,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80.4%的大學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在20xx-4000元,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起薪的期望處于合理的水平。盡管數據樣本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這幾年高校畢業生的實際月起薪,但由于本次研究被試是大三的學生,非畢業生。被試最低能接受的起薪略高于現在畢業生的實際起薪也是正常的,這表明在高等教育規模持續擴展下,高校畢業生持續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使得他們的就業期望(包括期望工資)越來越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國企、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這些單位最受大學生擇業時的青睞,大學生選擇到國有部門就業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說明大學生更愿意選擇舒適穩定的工作。這也反映出我國國有部門與非國有部門單位之間的收入差距或其他福利待遇間的差距仍然明顯。也側面反映了“學而優則仕”“官本位”等傳統觀念仍然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二)工資福利是影響大學生擇業的最重要因素。大學生在擇業時最為關注的事工資福利,反映了大學生希望在畢業后盡快獲得較大的經濟回報。從教育投入這方面分析,本科畢業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讀書到大學本科畢業,期間讀書時間長達18年,在這18年的時間里,家庭的教育經濟投入非常巨大的,而且大部分的學生在這段讀書的時間里都是沒有經濟收入的,所以學生自身和學生的家庭都希望學生能夠盡快的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收回教育投入。
鑒于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的就業擇業的認識仍不夠深刻,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貫穿整個大學教育。
首先,從學生入學開始,要納入就業形勢與人才素質結構相關的知識與教育,促使大學生一開始就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在大學生培養的中期階段,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合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中,融合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中,在獲得豐富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豐滿自身的人文素養,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在大學生畢業階段,就業指導則應側重于幫助學生認清形勢,正確定位。同時,廣泛開展擇業心理輔導、求職技巧(如何設計簡歷、如何面試、如何尋找工作信息)和訂立合同等就業訓練和就業服務,注重誠信教育,促進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
優秀作文推薦:隨著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我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用問卷形式對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做了一個不完全的調查,問卷的問題極具代表性,對沒每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的。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5%的人認為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17%的人認為形式正常??磥碓S多人對這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式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里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式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你更好就業。
二?就業的砝碼。
問卷里提到專業、學校、個人能力,什么對就業的幫助最大。5%的人選擇了學校,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或許她的招聘廣告上寫道“只招211工程大學”。大學的名氣對就業確實有影響,但是進入名牌大學的人卻是少數啊??傮w上來看,其他大學的就業率也不差。11%的人選擇了專業,社會上流傳“選好學校,還不如選個好專業”。專業對以后就業確實有影響,比如某大學的王牌專業,它的就業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業以后,經常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專業只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90%的人贊成個人能力才是就業的最大砝碼。有了能力,無論走到那里就有飯吃。但我個人認為,你沒有那塊敲門磚,進不了那扇門,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無濟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資質,文憑。
三?怎么樣就業。
談到通過什么方式就業,也不過這幾種方式:校方推薦、找關系、靠自己。這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但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大學里學業平平,沒有被校方推薦就業,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業了。這就是許多大學生失業的原因。15%的人認為就業要靠父母和親戚,這是走向崗位的捷徑。81%的人憑自己的實力找工作,這是當下最普遍的現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學生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鮮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憑自己的雙手肯定能夠為自己謀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對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點,這也是因為就業難造成的問題。許多畢業的大學生認為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運的啦,慌不擇路,什么職業都可以,最緊要的是能夠有錢可賺啊。1500~3000元/月,這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是有點難的啊!46%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就在這個層面,當她們出入社會后會發現許多現實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合理的定位將會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就業的機會也會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里就業也困擾著很多大學生。選擇家鄉還是外地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家鄉,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在家鄉工作的話,適應工作的速度肯定會很快,自己的親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有利于自己的發展。在異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弊在于,大學生對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對氣候不適應,沒有親戚朋友,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面臨危險。59%的人選擇在家鄉就業,18%選擇在外地就業??磥懋敶髮W生對自己的檢驗不僅局限于家鄉,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六?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越來越成為當下流行。我們會在報子上看到某大學高材生賣豬肉,某大學生賣包子……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一石二鳥的舉動。一是緩減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問題。5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顯然很多人對就業也是有兩手準備。光靠企事業單位來吸收畢業大學生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還是一味的等著招聘的話,那好比在抹殺機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工作的渴望的結晶。
中國經濟體的壯大,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國帶來了可觀的gdp,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就壓苦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是中國長期積累下的問題。經濟的壯大,對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走上了這座獨木橋,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業。嚴峻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教育體制需要改革,高校擴招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高校擴招,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貶值。高校只知道擴招、再擴招,收錢,還是收錢。他們有為自己生產出的產品想過嗎?到底銷路怎么樣啊?廁所里的環衛也是大學生。高校理應制定出一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法人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大學生人才的。所以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系。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變不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學生只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F在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自主創業、當村官……關鍵在于自己,轉變了就業觀念將會更有利于就業。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機會,就業就不再是難事。
我國大學擴招后,應屆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也就面對著更大的挑站。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質和培育改革落后相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相關。針對這一社會現像,這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往反答題目。題目涉及大學生就業期看、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茵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看與實際就業的有關題目進行實證妍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陪養提供資料與對策妍究依劇。
調查最后呈現出幾個題目: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任業取向方面優先拷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私有的自強與成熟。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題目: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進步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有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源因。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要點拷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最終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拷慮的茵素一至,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要點拷慮茵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茵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拷慮個人茵素,較少拷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球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跨大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像的利弊值得我們妍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以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茵素。而"學歷"、"畢業院?;驅m?、"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也許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相關。
(1)多數學生的上鳳為"理侖基礎"、"專頁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以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況,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以為自己最缺伐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工作能力"、"專頁知識與技能"被納進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源因只怕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訊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和;另—方面學校培育滯后,培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公道,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把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伐自強。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站的素質還沒變成;在創新能力的陪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陪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俠小,主要的源因是缺伐陪養的環境。除了進步學生的專頁知識水泙外,如何進步學生勇于挑站的素質和如何陪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満足"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磳W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陪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占踞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以為"陪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占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茵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局限于信息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義,就業成才導航體細應覆蓋大學培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臨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可惜。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串大學培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細應該涵蓋專頁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先容、個人完膳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捅過實施結對服務、指南、交流討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只怕出現的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成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題目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治理規范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真實納進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進妍究和改進的地方。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和素質尤其是素質的一次儉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復雜,各種矛盾和沖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任真的并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捅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成就動機水泙高,但害怕面臨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球和憧憬更為強烈,有著??闯晒蛨笮鐣膹娏覂A向。他們愿意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汽力,有較高的抱負水泙。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期看高,但缺伐信心和競爭力?,F代大學生的期看值從進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看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期看值高正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愿看強,但缺伐堅苦創業的預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進和柿場經濟體質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球自我實現,愿意根劇自己的專頁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往,到他們以為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往??墒?,他們缺伐堅苦創業的預備,現實中不愿到堅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往。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路順風。他們固然也愿為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跨大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萬丈,但對吃苦刻苦恐懼,沒有充分做好堅苦奮斗、堅苦創業的預備,產生恐懼和彷徨,變成強烈的矛盾。
4。全體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陪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體素質(綜和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體素質重要性的孰悉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陪養。
1。畢業生自身處于矛盾期。最初,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嗦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利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發展不穩訂、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還不成熟,所以變成的個性特征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再特征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培育處于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目的飛快增長和無法完全満足畢業生的期看。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頁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進步師資水泙,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陪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用培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力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妍究和探究的題目,這個題目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態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源因。
我們應當正確孰悉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絕不能籠統地以為都是肖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碰到困難、挫折和沖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肖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現像和發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厲詢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培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訂、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公道擇業。
1。大學生要全體提昇自身綜和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回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柿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柿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和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遛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陪養,提前做好擇業預備。自發陪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等,陪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行使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強心,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困難、挫折、矛盾和沖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體了解社會,客觀地、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同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系,根劇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題目,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采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頁知識培育,陪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詢問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素質和在人才柿場上的競爭力,陪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厲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膳就業柿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青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時下又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了,很多人已開始進進"準工作"狀況。飛快成長是每個畢業生的理想,但好高騖遠的策略會讓他們賠上老本。因此,必須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利,才能在穩健中不斷增長才干,獲得職位的昇遷與報酬的增多。
選準原點——從基本做起。
應屆生別圖高職位,現在很多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銷售經理"、"客戶主任"來吸引應屆生前往應聘。當學生信以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從事拉、直銷、甚至是陪客戶飲灑等工作。有些學生不愿意屈就,憤而離去;可也有些學生、特別是少許外地來的大學生,迫于工做難找就委曲留了下來。實在少許而言,大學畢業生就業也應該從基本做起。在一兩年工作期間,表現出你的天性和潛力,被治理層任可,才會把你放上治理崗位。所以,現在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厲。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人力資源部經理于東興講:"從基本做起,即使高學歷的人也要風雨無阻跑業務扎扎實實從基層做起,這正是青啤的用人風閣。企業用人,專頁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潛質,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讓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職業生涯。"。
腳踏實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學校最優秀的畢業生,能在短時間內轉換為優秀職工的人也是很少見的心態不正確,異想天開,甚至有嚴重的幼雉病,是畢業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個剛剛畢業走進社會的年輕人,應該帶著學習的肽度往對待工作,專頁再好,經驗你總缺伐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試用期是不對的實在試用期不是你吃了虧,而是給你發工資培訓。即使是經過比較系統的培訓再上崗,也是以犧牲服務質量為代價的很多畢業生往往一味追職位提昇、工資增長,沒有拷慮到表現,以至于必須都會為此付出一筆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代價。更有些畢業生隨時都在改變策略性目標,并在上班時這山看著那山高,導致不能全心投進工作,影響了工作績效與上級的評價。
換位思考——深化老板満足度。
一個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到馳騁職場的成功人士,必然經過艱難的成長歷程。要知道聘用有工作經驗的人時,可以依劇他以往的工作業績對其進行評估,而對新近畢業的學生,剛幾乎無據可查。博思人才網高級獵頭顧問滕超臣常將聘用大學生比作將酒存在地窖里賭未來,有些人可以發展成"濃香可口的美灑",而另少許人則會讓人失看。企業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為自身創造價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只怕超過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的這是人力資源治理的公理。在這個公理的條件下,我們來看看企業為什么而招人,企業發你薪水,是為了買他所需要的技能,買你現在的績效,而不是為了給你的大學學費買單。
畢業生都是商品,我們的目標是在人才柿場上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目的是要較高的收進和一個好的職業發展。所以我們現在所作的一切都應當満足企業的要求,符合企業的標準,而不是最初満足自己的愿看?,F代職場中,很多企業的職工凡事都得過且過,做事不到位,在他們的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如此的現像:
——5%的人看不出來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無事必生非=破壞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著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為增多庫存而工作="蠻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沒有對做出貢獻=在做,而是負效勞動;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標準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會正確有用地做;
——10%的人屬于正嫦范圍,但績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屬于高績效人士,做事到位。
沾有關人士對某7所高校的216名畢業生統計表明,有67%的人在進職6個月內有跳曹行為,其中22%的畢業生在第一家企業60天內選擇了離職或被單位炒了魷魚。對此,職業顧問李金保先生以為:畢業生在就業后短時間內頻繁跳曹是多方面源因共同慥成的從學生本身來講,由于大學生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夠、對自我估計過高和對工作想像過于單純等源因,第一次擇業正確性很小。從學校方面來講,盡管高校都有就業指導服務,但由于培育體質等源因,校方對學生接觸社會的引導不夠,并沒有很好地為學生就業搭建橋梁。從用人單位方面看,"國"字號企業要人少,而民營、私企往往在待遇、規范度、穩訂性等方面不能盡如人意,提供給畢業生的"好"機會相對較少。跳曹看做一個逐漸改善個人生存環境的過程,表明現在的年輕人規劃自己職業發展的意識很強,主動將自己置于活動的柿場化的競爭狀況,這在一定意義上是一個可喜的現像。李金保先生還告戒廣大畢業生朋友:"初涉職場,大學生一要明白頻繁跳曹,出發點永遠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佳不要盲目跳曹。"。
結論:追球成長是每一位畢業生的理想,如何達成目標卻須經過層層考驗。好的成長策略可以脅助畢業生一步一腳印地累積成長實利,但好高騖遠的成長策略終極也許會讓畢業生賠上老本,兩者之間的取舌不可不甚。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蕩;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并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圖1高校畢業生折線圖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于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蛉瞬耪衅笗玫骄蜆I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沖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沖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自身原因。
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了××××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對象。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于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盡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對象將××××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于×××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并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粕g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高學歷人才搶占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了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干。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于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類型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類型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盡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置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置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圃盒?、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傮w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今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群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間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難間題、生活難等間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間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群,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著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間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群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沖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33萬、2006年413萬、2007年495萬、2008年559萬、2008年610萬、2010年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09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役有就業的學生,并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么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群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什后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干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于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不少間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一企業。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余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臺。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于眼睜睜的看著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ja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占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范、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說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并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間題?,F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干部、公務員等不同群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并給生活困難戶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么都役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邊緣人群。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著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復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后,我認為,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范、提高企業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只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群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一)、畢業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于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F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么聯系,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系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占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想換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望
大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于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后能早日適應社會。
(三)、就業信息和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說明在學校里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并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了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里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大學生就業問題早已成為社會問題中的重要一環,年復一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為就業而四處奔波。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也是參差不齊。2014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無疑又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這一問題成了國家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就業過程中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廣東2014年發布了就業形勢分析評估。其中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人才就業失衡??傮w趨勢呈現出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粕┻^于求。研究生人數與就業崗位數之比為1:50,也就是說平均50個就業崗位來爭搶一個研究生。而本、??粕藬蹬c崗位數之比還不到1:1??梢韵胍?,人才就業失衡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涌現了一些新問題。大學生違約、跳槽的現象開始躍然于水面。違約不僅給企業帶來不便,同樣也給大學生的信譽蒙上一層陰影。由此,社會上也曾討論過我們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誤。有些大學生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或者想自己創業,所以選擇跳槽,這種行為還有待商榷,無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確。還有一些大學生不知曉相關政策,從而對企業及單位有一定的誤解。大學生表達能力差,無法向企業展示自己的優點。還有一些大學生對人生過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對待工作上缺乏上進心,缺乏創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些都是現行高校畢業生存在的就業問題。
引發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可歸結為兩點:一是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二是市場的需求。
。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的大學是作什么的?我們為什么要上大學?我認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煉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傊?,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大學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社會上出現許多由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如:清華大學學生用濃硫酸潑熊,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
2014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襲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著百年歷史的銀行相繼倒閉。這場危機同樣波及到了中國。我國的市場經濟由于開放度有限,所以受損程度有限。不過,這次危機同樣給中國帶來了很大波動。我們多年以出口商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顯現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訂單急劇減少,企業虧損嚴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業已經停產倒閉,農民工提前返鄉,由金融危機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開始裁員,不準備招聘人員了。所以,打部分大學生面臨無業問題。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賣肉等等。
面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前一陣,國家主席胡下階層時差時說將大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為工作重點來做??偫頊匾踩ケ本┖娇蘸教齑髮W與大學生們交談??梢?,國家已經意識到就業文圖的嚴重性,它與整個是個會的經濟政治體制有著重要的關聯。所以,解決它并不是一個想法,一項措施可以奏效的。我們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蚩蒲袡C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占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驅I”、“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范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x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占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占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局限于信息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范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摘要本文論述的是大學生的失業問題,通過分析失業的情況和原因,得出相應的對策以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種趨勢的結論。
關鍵詞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周期性失業、供求矛盾、市場缺陷。
一是結構性失業。由于學習期間社會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區域分布等不適合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畢業時不能適應就業市場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順利就業。
二是摩擦性失業。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發展空間、工資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雙方要求不一致導致畢業生沒有用人單位接收的情況。
三是周期性失業。周期性失業原意是指由于經濟衰退、總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業。我國目前經濟持續增長,并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但是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增長速度滯后于畢業生人數增長,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情況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15萬人,大約有35萬畢業生就業時未找到工作;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145萬人,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超過50萬人;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212萬人,預計畢業時未就業人數將超過70萬人1。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和畢業時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還將急劇增長。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促使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了新變化,畢業生就業逐漸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使廣大畢業生面臨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通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肮┣竺堋钡谋憩F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后,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著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第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實現高等教育與社會接軌,增強畢業生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主要陣地,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導向。增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根據社會需要開設專業、設置課程,不斷革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才能使高等學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無視社會需要,盲目培養,就會導致高校畢業生不適應用人單位需要,在就業市場上缺乏需求,形成結構性失業。高等學校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培養服務社會各級各類需要的多種人才。在培養中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評價、分析和預測體系,把握社會實時經濟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按照社會發展方向設置專業,有效地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中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不同崗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就不一樣。如果高等學校培養出的學生千##第1篇律,或是心理素質差,或是動手能力差,或是社會適應能力差,其結果必然就是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和吸引力。素質教育強調個人素質的發揮,因而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克服摩擦性失業。
第三:著力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技能。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巧、擇業技能差是導致摩擦性失業的重要原因。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作為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客觀地認識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善于利用市場信息,善于在就業市場中“推銷自己”,通過市場落實就業單位。
第四:加快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要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市場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場成本,提高效率,實現節省資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標。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信息不充分是影響用人單位選材和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國家、地方和高等學校要圍繞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立體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互相聯系,互相補充,促進就業市場中的充分信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還要制訂相關規定,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有效的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發揮優勢的重要保證。目前畢業生就業市場中還存在著一些秩序混亂、缺乏監督的情況,不利于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各級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力度,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和規定,為畢業生就業市場提供統一規范,保證市場秩序。
第五:積極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多形式就業。
處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的大學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會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變革的時代。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路不斷加強和改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的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與時俱進的就業觀,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自覺樹立自主創業的思想觀念,主動到基層就業。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
大學是我們許夢和圓夢的地方,我們來的時候躊躇滿志,我們走的時候也絕對不要留下任何遺憾。雖然大學生難就業已成為一種趨勢,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絕不要就這樣失去了信心?;蛟S我們以后找不到稱心的工作,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有我們來時的那顆火熱的心,把我們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管以后會怎么樣,只要我們在這四年內無愧于心,這樣就夠了,如果我們太注重結果的話我們有可能欣賞不到沿途的美麗的風景,畢竟結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想通這一點,那么我們就不會失去信心了,所以我們要把握好現在,把什么就業煩惱都拋到一邊,認真學習,我想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情緒、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思考了樣本的代表性與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采用選取題形式,分為單選與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取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與縣鎮。
1、關于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于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與不了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梢?,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必須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證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占56.4%,20.5%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明白。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峰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著求職面試的高峰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了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于升學與工作的選取。
在升學與工作的選取上,79.5%的調查者選取工作,11.5%的人選取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取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取了回家創業??梢?,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煉自己的潛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關于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占51.3%??梢?,此刻的畢業生在做選取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于就業地點的選取。
調查證明,66。7%的調查者選取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與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有必須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于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閑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與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于西部邊遠地區與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與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與參加志愿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用心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與短視,他們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煉意識不強。學校就應透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與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于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取1200-xx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證明,大學畢業生期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脫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并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期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于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2.8%的調查者認為會理解,并準備跳槽,23.1%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后會思考繼續深造。2.6%的調查者還沒思考好??磥?,興趣與期望值對于工作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此刻的崗位上工作。64.1%的調查者會愿意從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干,再思考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取是留意而慎重的,個人興趣與專業在選取工作時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狀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思考自己今后的就業。其中66.7%認真思考過,26.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5.1%的調查者很少再思考,還有1.3%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思考。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與招聘信息,15.6%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關于面試與演示的技巧介紹,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煉。有5.1%的調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說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機制與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于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證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與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5%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梢?,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說明啊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關于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么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與企業的雙向選取。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取還是很明確的。有53.8%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調查者預計戶口難解決,24.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系7.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取,1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取性別歧視說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潛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潛力包括所學的專業潛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占總調查的87.1%,技能、特長、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于求,屬于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系,走后門的現象比較嚴重占總人數的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占11.3%,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貼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占10.1%。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斗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后的成長與職業發展。
一、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必須程度上飽與,此刻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于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與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說好關系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銹的;而只有潛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里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潛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潛力的人,成長的舞臺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幫忙對你來說很重要。
四、在選取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周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于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與才華。
五、要敢于應對挫折,不放下,不服輸,要敢闖!總之大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說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能夠說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大學生要鍛煉各方面潛力,不僅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大學子才會有完美的未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8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