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的撰寫可以幫助我們回顧工作過程,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總結經驗并推動工作的提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選的工作報告樣板,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
加強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確保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頭腦清醒,在風云變幻的各種環境中立場堅定。深入學習報告總結出來的好措施好方法,學習報告提出的新思路新模式,推動工作邁向新的臺階。下面是呢子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年政協委員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個人發言范文精選三篇,歡迎品鑒!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第十屆杭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十屆市政協工作務實創新、持續推進的一年。一年來,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領導下,市政協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扎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順利完成了十屆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建設東方品質之城、幸福和諧杭州,譜寫“中國夢”的杭州篇章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著力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會堅持把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筑牢思想根基擺在首要位置,深入學習貫徹中共、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中共杭州市委的各項重要部署,自覺同以同志為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引導廣大委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不斷提高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對宗旨意識、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學習教育,牢固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把群眾路線貫穿于政協履職各個方面。認真學習貫徹全省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對政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實干意識,增強做好新形勢下政協工作的使命感。全年共召開11次市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主席會議進行集體學習,組織3期學習培訓班,舉行4場專題報告講座,1250人(次)委員參加了各類培訓和講座。
(二)傾力服務經濟轉型發展。
堅持把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履職第一要務。經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審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建設“美麗杭州”的建議》、《關于實施日常出行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的建議》、《關于盡快規劃建設杭州(中國)網商城、助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發展的建議》三件全會建議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先后召開四次會議專題研究,積極采納建議案提出的意見建議,有效推動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電子商務中心建設和“公交都市”創建工作。(下轉第2版)。
(緊接第1版)十屆二次會議期間,委員們還就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打造安居樂業示范區、推進健康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創新型經濟、推動農業現代化等問題建言獻策,許多意見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采納。
調研報告。
并舉行專題會議協商討論重點就我市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建言獻策提出了以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為抓手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整合產業優勢推動產業聯合、企業跨界、創新發展;政府簡政放權促進行業協會規范發展等意見建議有效助推了我市經濟的轉型升級。
組織委員圍繞發揮民營企業在創新創業中的作用、推動浙商回歸、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應用、推廣應用鋼結構建筑、實施會展提升工程等進行調研視察,為市委、市政府推進相關工作提供決策參考。舉辦“加快現代農村產業體系建設、打造杭州農業升級版”論壇,就農業轉型發展的路徑模式進行研討交流,論壇成果被《農民日報》宣傳推廣。加強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分析研究,舉辦專題情況通報會,邀請市政府主要領導向委員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根據市委統一安排,市政協領導及機關積極參與和做好重大項目、重點企業聯系和結對幫扶鎮村工作,深入調研指導,幫助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工作落實。
(三)積極助推“美麗杭州”建設。
圍繞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美麗杭州”建設的行動計劃制定、指標(評價)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7個方面的建議,許多意見建議被吸納到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美麗杭州”的《實施綱要》和《行動計劃》之中。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作出“美麗杭州”建設的決策部署后,市政協及時發出通知,號召全市政協組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委員發揮獨特優勢,凝聚智慧力量,積極獻計出力,共同推動“美麗杭州”建設。
圍繞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創建“公交都市”,組織專項調研、視察、網絡議政等活動,形成建言材料37篇,并召開專題會議議政建言,著重從強化規劃引領,加強道路供給,創新管理體制,加大公交優先力度,提高市民素質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建言獻策,委員們提出的加快實施公交分擔率倍增計劃、減少擁堵區內停車泊位、劃定嚴管區域、加快市區快速路網建設、開發智能交通系統等意見建議被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逐步采納。
組織委員并聯動區縣(市)政協開展小城鎮建設、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等專題調研,形成有質量的調研報告。對半山及北大橋地區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飲用水域安全管理、地鐵運營管理、城管和諧執法、火車東站樞紐工程建設、出租車管理等開展民主監督和專項視察,推動了有關政策和工作的落實。
(四)努力促進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
圍繞“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專題視察調研,召開民主議政會,就改革養老服務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培育養老服務市場主體等問題議政建言,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關于推進我市養老服務新一輪發展的調研報告。組織“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課題調研和民情監測,提出了加大對農村困難人群的救助力度、積極探索推進農村耕地(水面)林地、宅基地登記發證和推動土地流轉等建議。圍繞推進教育國際化、引入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支持和鼓勵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參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集體土地征遷和拆遷農民就業創業指導、城鄉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全民科學素質工程》實施、基層社會管理創新、人口和計生工作等開展專題調研視察和民主監督,促進相關民生問題的解決。
召開“加快文創產業發展,提升全國文創中心建設水平”民主議政會,著重圍繞優化文創產業發展環境、打造文化人才高地、提升產業集聚度、培育文創產業品牌等問題議政建言,為提升全國文創中心建設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圍繞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奧體博覽城建設、良渚遺址申遺、書法主題公園建設等開展調研視察,推動有關提案的辦理和工作的落實。加強政協文史工作,編輯出版政協委員創業歷程史料、“三江兩岸”文化集萃叢書、杭州歷史小叢書等,深化杭州城市史、杭州佛教歷史文化和元代杭州、民國杭州的研究,全年出版文史圖書共400余萬字。杭州中華文化促進會牽頭舉辦“首屆杭州文化人物”評選活動,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
堅持民生導向,做好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信訪工作。完善市委、市政府領導領辦民主黨派集體提案、政協重點提案和政協領導督辦重點提案制度,加大民生提案的督辦力度。關注群眾所思所盼,暢通信息搜集、報送和反饋渠道,全年共向全國政協和市委、市政府反映社情民意180余篇,編發《政協信息》52期。重視做好政協領導下訪和政協信訪工作,受理、辦理委員和群眾來信來訪305件次,為保障民生、維護民利發揮積極作用。
(五)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
根據中共、xx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開展人民政協政治協商課題專題調研,協助市委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意見》,《意見》進一步規范政治協商的內容、形式、程序、機制和保障措施,明確“誰來協商”、“與誰協商”、“協商什么”、“如何協商”、“協商后怎么辦”等問題,推進了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市委《意見》出臺后,市政協及時組織傳達學習,認真抓好貫徹實施。
圍繞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積極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努力提高協商成效。就市委全面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的決定草案、千島湖配水工程、行政區劃調整等議題,分別開展專題協商討論,提出的許多意見建議被市委、市政府采納。舉行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工作協商通報會,“三長”與委員面對面溝通交流,議政問計。市政協各專委會與40多個部門圍繞城市國際化、社會征信體系建設、良渚遺址保護、漁業資源管理、城市規劃等開展了一系列對口聯系協商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圍繞創新促轉型、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等工作,開展界別與部門、界別與界別之間的協商,建立健全了機制制度。加強提案辦前、辦中和辦后協商,共召開協商會議26次,就102件提案的辦理與30多個部門開展協商研究,有力推動了提案的辦理落實。
積極鼓勵市政協委員參加區縣(市)政協活動。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指導開展政協基層民主協商。推動政協工作向網絡拓展,開辟網上論壇,開發政協手機客戶端,組織網上對話交流、網絡民意調查,為政協委員和各界群眾反映社情、表達民意開辟了新渠道。
(六)深化團結聯誼工作。
尊重和保障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民主權利,鼓勵和支持他們積極參與協商議政。堅持聯系走訪黨派團體制度,認真聽取他們對政協工作的意見,營造良好的合作共事氛圍。
積極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圍繞推動桐廬莪山鄉走在少數民族發展前列,就加快莪山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幫扶機制,保護挖掘畬族文化等開展深入調研,提出了創建中國畬族第一鄉的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采納。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市政協積極協調落實幫扶項目,指導做好規劃編制等工作,促進畬鄉各項事業新發展。加強與宗教界委員和代表人士的聯系,積極協助解決他們反映的困難和問題。舉辦宗教與對外文化交流座談會,推動宗教文化健康發展。
密切與港澳海外委員的聯系,引導他們更好地為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舉辦首屆港澳海外委員藝術作品和藏品展覽。組織香港杭州同鄉會來杭考察,召開港商臺商僑商代表座談會,幫助反映和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吸引浙商杭商回歸。市政協領導帶隊赴中國臺灣考察,參加“兩湖”論壇,促進杭臺兩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和公共外交,舉辦在杭國際友人聯誼會、中美友誼圖片展、莫斯科杭州旅游經貿推介會及有關投資洽談會等活動,邀請英國上議院副議長及歐洲杭州聯誼總會、歐洲杭州婦女聯合會高層人士來杭考察訪問,為傳播中國、推介杭州貢獻力量。
加強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提高《杭州政協》雜志質量,辦好市政協網站、“政協之聲”專版、“政協視點”節目,密切與各新聞媒體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宣傳我市政協工作和委員履職的新氣象新成效。全年中央和省市新聞媒體刊發我市政協工作新聞報道460多篇。
積極支持市政協之友聯誼會、企業家聯誼會、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杭州分會、杭州公共外交協會、杭州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史研究會、西湖文化藝術俱樂部、政協書畫研究院、藝術團和茶文化研究會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拓展政協工作的平臺,擴大了政協團結聯誼的影響力。
(七)切實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
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統一部署,市政協黨組及機關緊扣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認真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開門納言,廣泛征求意見,嚴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深入查擺問題,制定和落實整改措施,著力解決“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加強作風建設的要求,切實改進調查研究,控制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厲行勤儉節約,做到立說立行,令行禁止。
加強制度建設,健全政協工作制度體系。完善理論學習、調查研究、委員聯絡服務等制度,指導市政協機關進一步制定完善辦文辦會、“三公”經費管理等。
規章制度。
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圍繞“強能力、增活力、聚合力”目標,加強“兩支隊伍”建設。改進委員服務管理,密切與委員的聯絡聯系。全年市政協領導走訪和約談委員295人次。廣泛開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和“崗位建功、履職為民”活動,激勵廣大委員在本職崗位創一流業績,在政協崗位展一流風采。建立和完善委員履職管理、星級界別小組和優秀政協委員評選等制度。推薦委派54名委員擔任有關單位和部門的特約監督員。創新專委會和界別活動方式,拓寬聯系渠道,更加有效地組織委員履職活動。繼續深入開展“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和諧型”機關創建,大力改進機關學風、會風、文風、作風,著力提升機關工作效能。
加強政協理論研究。與人民政協報社聯合舉辦“協商民主與人民政協”研討會,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鄭萬通出席會議并作主題報告,市政協作了“協商民主在杭州的實踐與探索”主旨發言,產生良好反響。開展“協商民主在基層的實踐與探索”研究和論文征集,形成一批有質量的研究成果。完成市政協理論研究會換屆,調整充實研究會領導班子和理事,聘請了一批國內知名專家學者擔任研究會顧問和特邀研究員。
加強對區縣(市)政協工作的聯系指導。堅持市政協領導聯系區縣(市)政協制度,通過走訪調研和主席座談會等形式,加強交流,互相學習。強化與區縣(市)政協的聯動協作,圍繞共同關注的課題開展聯合調研視察,擴大履職影響和成效。支持和指導濱江區設立政協委員會。組織區縣(市)政協干部和鄉鎮(街道)政協工委負責人赴全國政協培訓中心學習,提高基層政協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
各位委員,各位同志!過去一年市政協工作取得的成績,是中共杭州市委正確領導和全國政協、省政協有力指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會、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各方面積極配合的結果,也是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全體委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市政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是:一些調查研究、議政建言的質量還不夠高,協商民主制度化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實踐,民主監督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委員的服務管理還不夠完善,聯系群眾還不夠緊密等等。對這些問題和不足,會將認真研究,不斷改進。
二、20xx年工作任務。
20xx年是深入貫徹中共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政協工作新部署新要求的重要一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學習貫徹中共、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部署,堅持圍繞中心履職為民,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新,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強化政協“六個機構”功能,充分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積極助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為杭州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發展和建設東方品質之城、幸福和諧杭州作出新貢獻。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學習中共xx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繼續采取多種形式,認真組織學習中共、xx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部署上來;要深刻領會把握系列重要講話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領會把握講話貫穿的堅定信仰追求、歷史擔當意識、真摯為民情懷、務實思想作風和科學思想方法,更好地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把貫徹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部署,圍繞落實“杭改十條”履行職能作為頭等大事,引導和推動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與市委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自覺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要進一步學習貫徹全省政協工作會議和市委加強政協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積極協助市委籌備開好全市政協工作會議,努力推動我市政協事業再上新臺階。
(二)扎實推進政治協商,促進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科學民主決策。
深入貫徹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意見》,圍繞改革發展重大問題,充分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會同市委、市政府制定實施協商。
年度工作計劃。
認真組織開好“創新體制機制,提質增效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打好‘五水共治’攻堅戰——水環境治理”兩次專題會議,和“加大鋼結構住宅建筑推廣應用”、“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兩次民主議政會議強化主席會議的協商作用,著重圍繞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協商議政增加協商密度,深入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建立以界別為基礎、以專題為內容、以對口為紐帶、以座談為主要方法的每月協商座談會制度,針對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要專業性領域性問題協商建言,為委員參政議政、發表意見提供更多機會建立健全提案人、承辦單位、政協組織三方溝通協商機制,重視發揮政協各專委會、界別小組在提案辦理協商中的作用加大全會建議案辦理協商力度創新政協開展基層民主協商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和網絡拓展。
(三)加強和改進民主監督,推動改革政策和重點工作的落實。
把民主監督擺上政協工作更加重要位置,協助市委制定出臺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意見。圍繞市委關于全面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重大決策貫徹執行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重點就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體制機制、建立城市交通治堵長效機制相關舉措落實情況開展專題民主監督。圍繞推動美麗杭州建設,重點就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清水治污、垃圾處理等開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圍繞加強政務環境建設,重點就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開展民主評議監督。完善民主監督員委派制度,增加民主監督員委派單位,組織委員對部門工作和責任落實情況開展經常性監督。探索以界別小組的形式開展民主監督,發揮界別的監督作用。進一步健全會議協商監督、委員視察監督、提案監督、反映社情民意監督等監督形式,積極參與黨委、政府組織的監督活動。進一步辦好“政協視點”電視欄目。
(四)增強議政建言實效,助推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發展。
著重圍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完善國有資本管理、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優化、借勢上海自貿區加快杭州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助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建設、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創業環境優化、商務旅游國際化、民營經濟總部平臺建設等,開展重點課題調研;圍繞錢塘江運河西湖沿線規劃保護與歷史文化內涵利用、六城區基本公共服務政策統籌、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低收入農戶民情跟蹤監測、市區停車市場化政策、健全職業教育發展體系、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等,開展專題調研視察;圍繞杭臺文創產業合作發展、運河申遺杭州段文化景觀保護與管理、新建市屬醫院的建設運營、勞教制度廢止后社區矯正等,開展視察監督。開展西溪文化景點內涵挖掘和書法主題公園建設調研論證,跟蹤推進“加快文創產業發展、提升全國文創中心建設水平”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調查研究和建言議政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發揮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及時反映各界群眾對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期盼和建議。
(五)發揮協調關系作用,為改革發展凝心聚力。
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多做協調關系、理順情緒、解疑釋惑、凝心聚力的工作,為我市改革發展凝聚起更強大的力量。扎實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努力為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履職搭建平臺,促進黨派合作。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加強與宗教團體和宗教界委員的聯系,協助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和創新宗教事務社會管理;繼續做好聯鄉結村幫扶和助推莪山創建“中國畬族第一鄉”工作。加強與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新社會階層代表人士的聯系,擴大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最大限度為改革發展增添助力,增強合力。發揮政協獨特優勢,廣泛聯系走訪在外浙商杭商,為吸引浙商回歸獻策出力。密切與港澳海外委員的聯系,精心安排他們參加市政協各種會議和活動,讓他們更好知情議政,發揮作用。繼續邀請香港杭州同鄉會來杭考察。進一步推動杭臺兩地經貿、文化和人員交流,拓展同中國臺灣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的溝通聯系。拓展政協對外交往和公共外交,積極開展與海外華僑華人及政團、社團和歸僑僑眷的聯系交流,邀請海外政界知名人士訪問杭州。關注網絡輿情,鼓勵委員通過開設網上工作室、網上信箱、微博、微信、博客,傾聽群眾呼聲,疏導群眾情緒,引導網絡輿論,凝聚網絡正能量。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文史研究工作,征編出版杭州專業市場發展“三親”史料。支持市政協各類社團開展活動,切實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
(六)堅持固本強基,扎實推進政協工作改革創新。
圍繞提高政協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全面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溝通聯系,努力營造民主協商、平等議事、團結和諧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突出界別特色,豐富界別活動,發揮界別組織委員履職的作用,推動界別工作更加經?;钴S地開展,擴大界別影響力。開展優化調整界別設置和委員推選改革專題調研。進一步做好委員的學習培訓,加強聯絡和工作交流,科學安排委員活動,推進走訪、約談委員常態化;繼續開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和“崗位建功、履職為民”活動,探索委員向界別群眾述職試點;強化委員考核管理,探索建立委員誡勉勸退機制。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加強專委會之間、專委會與界別、黨政部門之間的工作聯動協作和交流。進一步抓好機關隊伍建設,以一流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效能保障政協履職。著力提高提案質量,注重協調統籌,嚴格立案審查,推進提案辦理協商,加大對政協全會建議案、重點提案辦理的問政督辦力度。進一步加強政協理論研究,做好信息、宣傳、信息化建設應用和信訪工作。建立健全市區(縣、市)政協工作交流制度,加強工作聯動和配合。認真總結建德市政協職能性專委會設置改革試點經驗。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嚴格執行中共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一系列規定要求,形成政協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使黨的群眾路線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
各位委員,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政協肩負著光榮而崇高的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領導下,更加自覺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職,奮發有為,為杭州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發展,建設東方品質之城、幸福和諧杭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共
3
頁,當前第。
3
頁
1
2
3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剛剛過去的20xx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形勢和經濟下行的較大壓力,全市上下在重返全省第一方陣宏偉目標的感召、指引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先進思想文化,切實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全力落實xx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好于全省、領先皖北,部分指標總量進位、突破歷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現了本屆政府良好開局。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有望邁上千億元新臺階,同比增長11.3%,增速居全省前列。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3%、14.5%、10%。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增長21.5%。在減免抵退各類稅費30多億元、著力壓縮非稅收入的同時,實現財政收入182.8億元,躍居全省第5,增長11%。其中地方收入92.8億元,增長1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3元,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8750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6億元,增長14.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持續下降。
(一)全力攻堅產業發展,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工業經濟逆勢上揚。開展服務企業創建百佳行動,兌現各類促進工業經濟發展資金25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0億元,增長15.3%。中建材電子信息顯示超薄基板、德豪潤達led產業化基地一期等74個項目建成投產,首文碳纖維生產線達到量產水平,中科電力裝備產業園、臺玻電子玻璃纖維等85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型顯示產業進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硅基)新材料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經開區長淮衛臨港產業園前期工作扎實推進,蚌埠銅陵現代產業園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全市工業化率達45%。
三農工作提質增效。深入實施農業百佳工程,糧食總產達263.6萬噸,實現十連增。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設立,首家農業院士工作站、國家級生物有機肥創制重點實驗室落戶蚌埠。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60個、家庭農場152個。增加土地流轉40萬畝,土地流轉率達40%,高于全省11個百分點。新中國治淮以來投資最大單項水利工程———淮干蚌浮段行蓄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順利開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46.66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7萬畝。首批129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全面啟動,46個重點示范村效果初現。
第三產業集聚升級。全國家政服務體系、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試點扎實推進,省級商貿示范區啟動建設。義烏國際商貿城、國際汽車城、萬達一期等重點商貿項目建成運營,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50戶。小商品批發市場劃行歸市試點順利推進。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申建工作有序開展,蚌埠鐵路無水港開工建設。舉辦首屆蚌埠花博會,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大明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南山豪生國際大酒店建成開業。星宇文化創意產業園一期開園,盛大游戲、華立科技等知名動漫游戲企業入駐園區。
(二)大力推進城市建設,綜合環境進一步改善。
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栋霾菏谐鞘锌傮w規劃(20xx-2030)》編制完成,并通過省規委會審議。部分區域行政區劃調整穩步推進。實施城市大建設項目160個,完成投資超200億元。市區征遷617萬平方米、拆違100萬平方米,交付凈地2.82萬畝。蚌固一級公路建成通車,國道104五河段、省道307懷遠段一級公路改建開工。長淮衛淮河大橋、黃山大道貫通、勝利東路改造等工程開工建設,東海大道、淮上大道改擴建和解放路、朝陽路提升改造工程順利完成。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剡w安置棚改居民16500戶,棚改蚌埠模式得到國務院和省主要領導肯定,在全國、全省推廣。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33630套,廉租房實物配租9099戶。102戶市區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開展千家萬戶百日節能自愿行動,實行全年全市全面秸稈禁燒。天河應急水源改建竣工,城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建成運營。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植樹造林13.1萬畝,是“”造林總和的2倍多。開展綠滿珠城行動,新增森林長廊86公里,新增、改造綠地179萬平方米。張公山公園、龍子湖北公園全新開放,陶山植物園開工建設。龍子湖及周邊綜合治理和生態開發項目一期工程獲魯班獎。
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城市南、北出入口綜合環境大幅提升。投入1600萬元新購環衛機械設備38臺,推進保潔屬地化、機械化和市場化。實施老舊小區環境提升工程,啟動“三線三邊”環境治理。大力開展“三車”整治,平穩取締人力三輪車。強化城市管理,占道經營、亂搭亂建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著力擴大有效投入,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
項目投資成效顯著。完成“3461”項目投資630億元,全市在建億元以上項目352個。晟光科技電容式觸摸屏二期、方興科技減薄玻璃一期、依愛電子產業園一期、大富機電射頻器件二期等138個項目建成投產,北方通用mems產業基地、百特納米新材料等281個項目加速實施,固鎮億只肉雞產業化、貴聯大型印刷包裝生產基地等158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增謀劃項目167個,儲備規模超4000億元。爭取中央、省補助資金7億元。
招商引資持續升溫。積極參與皖港經貿交流、安徽省與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家合作發展等活動,百家民企進皖北蚌埠行取得豐碩成果,民企合作項目數、開工率全省第1。成功舉辦佛山、汕頭懇談會等招商活動,積極承辦第十屆全國動漫游戲行業年會,大力開展專題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中國臺灣巨力旺食品觀光產業園、新大地汽車產業園、臺一國際等18個10億元以上項目落戶蚌埠。引進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550億元、增長31%,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9.5億美元、增長30%。
融資保障積極有效。深入開展金融服務拓展年、金融服務進百企活動,新增貸款180億元,存貸款增速分別居全省第1和第2。新型城鎮化試點獲國開行50億元授信,城投公司發行企業債券16億元。佳先股份、昌盛電子通過新三板掛牌審核。商標權、專利權質押貸款總額突破5億元。懷遠農合行和五河、固鎮農信社改制農商行獲批。
(四)聚力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榮獲全省唯一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新型高分子材料產業集群列入全國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8戶、省級創新型企業7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80億元,增長23%。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5個,51家企業新列入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范圍,12家企業完成試點方案備案審批。發明專利授權量391件,增長31%。
機制創新力度加大。修訂政府工作規則,建立市政府負責同志聯系縣區、協同招商等制度。開展市級行政審批項目集中清理,精簡下放審批項目435項。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標后監管制度,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納入國家級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調整山林管轄權,制定河湖管理辦法,建立效能建設與機關編制管理掛鉤機制。穩步推進大科制改革試點。啟用一體化電子政務綜合應用系統,建立市長熱線服務中心。啟動集團化辦學、辦醫,組建教育集團5家、醫療集團2家。市直機關一般性支出壓縮5%以上,全市三公經費下降13.8%。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率先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新增私營企業3101戶、個體工商戶19485戶,17家企業入圍省民企百強。成功轉讓3家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8.5%。北泰汽配園破產清算和重整取得階段性成果。列入鐵路貨運改革試點市,開通蚌滬鐵海聯運定時定點快線,進出口貨運量超國家一類口岸標準。實現進出口總額15.8億美元,增長28.7%。
(五)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群眾福祉進一步增加。
民生工程深入實施。投入資金43.5億元。全面完成公共文化場館開放、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等33項省民生工程。12項市級民生工程圓滿完成,投放新能源公交車211輛,新建、改造標準化農貿市場6個、路燈10080盞、公廁20所,創建示范社區8個,為2085個班級配備“班班通”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發放城鄉老人高齡津貼2828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和困難家庭學齡前兒童417萬元,補助“一戶多殘”家庭296萬元。全市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83%。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6萬人,創歷史新高。最低工資、失業保險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等標準全面提高,發放城鄉低保救助金2.9億元,逐步兌現企業退休人員計劃生育補助。新建、擴建幼兒園129個,北師大蚌埠附屬學校開工建設,二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市一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上海長征醫院合作醫院正式簽約。群眾體育工作獲評全國先進。成功舉辦禹會村遺址與淮河流域文明研討會,學術界認定了蚌埠是禹會諸侯之地、禹會村遺址是國家起源重要的學術支撐、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ü臒糇髌贰洞蠛訛车暮⒆觽儭帆@國際金獎。板車女孩黃鳳入選全國“最美孝心少年”。新博物館、檔案館、規劃館主體工程和市民廣場基本建成,市圖書館晉升國家一級館。第二輪修志任務全面完成。民族宗教工作跨入全省先進行列。外事、僑務、港澳臺工作取得新成績。男女平等發展和兒童優先原則有效落實。首屆青年創業大賽成功舉辦。敬老文明號創建位居全省第2。殘疾人生存和社會環境明顯改善。國家特種玻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成投用。統計工作基礎和水平明顯提高。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人數10348人。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社會防震減災意識顯著提升。人防工作獲南京軍區通報表彰。實現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蚌埠艦正式入列,艦上官兵被授予蚌埠榮譽市民。駐蚌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重要貢獻。
社會管理切實加強。做好信訪、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工作,社會矛盾有效化解。深入開展平安蚌埠建設,加大消防裝備投入,注重安全生產,群眾安全感增強。推進依法行政,強化監察和審計工作,嚴肅查處一批違紀違法案件。
一年來,我們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47件,市政協提案549件。市人大會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工作依法行使監督權、決定權,就事關發展的重大問題及時作出決議決定,聽取審議政府有關工作報告,提出審議意見;市政協積極組織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專題協商,開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等調研,有力促進了政府相關工作的落實,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回首20xx年,謀劃凝聚心血,落實灑滿汗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關心關懷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周密部署、全面協調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實干、拼搏奉獻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向駐蚌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國家和省駐蚌單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蚌埠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應對嚴峻復雜宏觀形勢和推進任務落實方面,自身還有督導不力、落實不夠之處。雖然市人大會實事求是地依法調整了年度計劃指標,但我們在感謝的同時,深感壓力巨大,深思自身不足,深知更需努力。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蚌埠仍處在邊打基礎邊增強集聚輻射能力的轉型時期,持續趕超、不斷跨越,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內生動力還需進一步提振和培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綜合實力還不夠強,中心城市的功能帶動力和輻射影響力不足,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產業競爭力還不夠強,缺乏整機、整器、整車類終端產品,龍頭企業偏少,重點產業聚集度不高;城鄉發展承載力還不夠強,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城市老舊小區提升改造任務繁重,城鄉還存在環境臟亂差現象;社會民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教育、醫療、交通、安全等公共服務與百姓和客商需求存在差距,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改善民生和社會治理任務艱巨;改革創新動力還不夠強,守舊思想依然存在,制約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較多,政府職能轉變速度還不能適應發展新要求;文明創建和城鄉管理的能力還不夠強,部分市民熱愛蚌埠、發展蚌埠、奉獻蚌埠的激情還需進一步引導和釋放,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繼續努力突破的難點,也是今后工作的重點。
二、搶抓機遇,持續趕超再跨越。
20xx年,是必須緊緊抓住而且應該大有作為的機遇之年。黨的xx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幕,必將為打造蚌埠經濟升級版、重返全省第一方陣提供強大持久動力。國內經濟逐步企穩回暖、穩中向好,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振興、支持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等力度進一步加大,中原經濟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振興老工業基地等政策疊加效應將加速釋放,蚌埠仍將處于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同時,千億gdp的經濟總量將蚌埠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高度,220平方公里的建成區用地規模以及區劃調整實施、西部城區整體提升改造、方邱湖行蓄洪區調整為蚌埠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此,我們要牢固樹立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堅持穩中求進、在進字上下功夫,堅持改革創新、在變字上求突破,擔負起加快速度、做大總量和轉型升級、提高質量的雙重責任,切實把改革釋放的紅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繼續保持加速崛起的強勁勢頭。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五位一體,堅持四化同步,緊扣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目標,穩中求進,改革創新,聚焦大產業、大招商、大項目、大平臺、大民生,推動總量、速度和質量、效益雙提升,進一步增強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跨越發展能力。
20xx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一、二、三產分別增長3.5%、14.5%和1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財政收入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出生率、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國家要求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達的目標以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確保高于全省、位居前列。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業強市,力促工業升級提速。強化工業主導作用,把工業強市作為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核心戰略,聚集資源要素,聚焦龍頭企業,聚力終端產品,著力推動企業提質、園區提速、產業提升,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工業總產值突破20xx億元。
推動產業升級。以“5116”重點產業發展工程為抓手,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突破,以工業發展扶持政策為保障,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堅持上下聯動,竣工投產北方通用mems產業基地一期、方興科技電容式觸摸屏等項目,開工建設德豪潤達倒裝芯片、今上ogs導電膜等項目,延伸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堅持龍頭帶動,加快建設臺玻電子玻璃纖維一期、配天工業智能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中科電力裝備產業園等項目,推進兆德tc生物技術暨生物新藥、新大地汽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盡快實施,建成意義環保退市進園一期、海華醫藥中間體、凱特雅新型塑木型材一期等項目,提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水平。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食品、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現代牧業一體化、蚌埠卷煙廠新址提升、華芳紡織三期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豐原集團、中糧生化等重點化工企業異地技改、整體搬遷,啟動西部城區整體提升改造,讓老企業煥發新生機、老城區脫胎新面貌。
壯大企業規模。扎實開展服務企業拓展年活動,大力扶持實體經濟,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和企業間整合重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全面深化與央企戰略合作,推進玻璃設計院8.5代tft液晶顯示基板和金剛玻璃研發生產、中電科41所儀器儀表產業園、北方通用微光攝像儀、中糧生物能源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產業園建設,建成中小企業標準化廠房70萬平方米。實施中小企業培育雛鷹工程,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戶,培育更多增長源。
做強園區經濟。出臺開發區特色發展實施意見,引導開發區錯位發展、集聚發展。加快高新區、馬城工業園融合發展,力爭經濟開發區晉升國家級。推動蚌埠工業園、沫河口工業園聯動升級,支持懷遠縣、五河縣新擴建省級開發區,全面啟動蚌埠銅陵現代產業園二期基礎設施建設。
(二)鞏固農業基礎,大幅提升現代化水平。
堅持四化同步,深入實施農業百佳工程,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和產業化程度,延伸農業、增值農業,穩定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供應,穩定二三產業資源要素供給,提高物資技術和裝備水平,加快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強化農業基礎支撐。啟動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龍亢核心區“一城五園”建設,加快構筑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聚集區、四化同步先行試驗區、循環農業示范區。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創新農田水利管護體制機制,改造中低產田27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萬畝。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積極推行以專業化育秧、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等為重點的保姆式農業服務。加強與北京農學院等院校的戰略合作,實施更多科研項目,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鼓勵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新增農機總動力5萬千瓦,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0%以上。
聚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糧食生產三大行動,調動和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力爭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在穩定糧食面積和產量水平的基礎上,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設施農業,增加收入。新增標準化蔬菜園15個,規模養殖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積極轉變糧油加工業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主食產業化科學發展。堅持育龍頭、拓市場、建基地、聯農戶“四位一體”,大力發展以食品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固鎮億只肉雞和皖北最大現代化肉牛、肉羊養殖產業化等項目建設,規劃建設土特產品加工產業園,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300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家庭農場100個。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1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著力節水、節肥、節藥、節地、節能,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占比達50%以上。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鼓勵工商資本參與土地流轉,引導土地向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提升規?;?、專業化經營水平。新增土地流轉20萬畝。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不斷探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創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城鎮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三)繁榮振興服務業,重塑區域商貿重鎮。
著力培育大市場、構筑大物流、提升大商貿、發展大旅游,推動服務業擴規模、上水平、添活力、增效益,鞏固提升皖北商貿中心城市地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向500億元大關沖刺。
加快區域性商貿中心建設。堅持一手抓高端商貿集聚輻射,一手抓便民商業體系完善,增強商貿服務整體功能。建成運營萬達二期,改造提升光彩大市場,開工建設鵬欣水游城、新鳳凰商城,打造東海大道高端商貿集聚帶。加快實施天洋國際大廈、匯金中央水城、二馬路及周邊區域升級改造等項目,提升淮河路商圈。引進新企業,集聚新業態,激活升級淮河文化廣場商圈。穩步推進小商品批發市場劃行歸市工作,促進義烏國際商貿城、海吉星等市場集聚發展。啟動玉器市場劃行歸市。建成鄉鎮商貿中心11個、中心村連鎖直營店25個。發展社區便民商業,完善社區商業服務功能,分區域建設特色風味美食街,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80戶、服務業企業30戶。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入推進水運振興工程,加快建設淮河新港、力源碼頭等物流集聚區,開工建設長淮衛臨港產業園。著力引進中遠、中集等一批知名物流企業,加快實施皖北徽商物流港、中儲糧蚌埠直屬庫搬遷等項目。建設蚌埠鐵路無水港,開通淮河水運集裝箱班線。推進景區景點建設,支持現代花卉科技產業園創建國家4a級景區,加快實施花鼓燈嘉年華二期等項目,建成開放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大明文化產業園部分景點,旅游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建設電商產業園,爭取國美在線簽約落戶,推動傳統企業商務電子化。創建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加快建設4g網絡,打造智慧城市。引導發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等新興行業,鼓勵發展咨詢、會展、快遞、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養老、休閑、健康等消費增長點。
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深化與長三角區域合作,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推動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建設。全面實施大通關,完善外貿促進政策,加快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建成公共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提高口岸對外開放能力。繼續支持豐原集團等企業走出去發展。
(四)強化自主創新,支撐引領轉型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用足用活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大品牌、大載體、大平臺,加快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實現產業和科技兩促進、雙提升,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68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支持企業與大院大所合作,鼓勵駐蚌單位和科技人員就地轉化技術專利成果。新增院士、首席專家工作站5個。全面實施知識產權貫標工作。發明專利授權量420件,增長10%。
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推進浮法玻璃新技術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信息消費產業發展研究院,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6個,逐步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發揮蚌埠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硅基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作用,攻克mems加速度傳感器、高性能消影玻璃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扶持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和專業咨詢機構建設,提高科技公共服務能力。
強化人才工作。加大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政策實施力度,發揮人才金港優勢,引進和培養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科技領軍人才、實用人才,培育省“115”產業創新團隊3支。繼續深化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全面合作,加快推進與安徽科技學院共建協同創新與人才培養基地。引導企業與院校共建學科專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在蚌就業。
(五)堅持全域蚌埠,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
把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引擎,注重新城拓展和老城改造同步推進、同樣出彩,實施城市大建設項目180個、投資200億元,著力構建以市區為核心、縣城和園區為節點、重點鎮和美好鄉村統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格局。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放大區劃調整效應,開工建設國道206馬城段和省道306沫河口段,加快長淮衛、馬城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市域綜合承載力。推進高鐵東站房、東廣場設計建設,建成運營綜合客運站,提升高鐵新區綜合服務功能。完善城南新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朝陽南路二期、中環線城南段項目。加快建設長淮衛淮河大橋,力爭開工建設延安路通河隧道,推進中環線與乳泉大道連接。
優化老城區功能。完成市區征遷400萬平方米,交付凈地2.5萬畝。提升改造治淮路西段、國強路南段等老街,打通體育路東段、馬場湖路等斷頭路,逐步完善市區路網格局。認真總結完善上一輪棚改工作好經驗、好做法,按照精準核實面積、精細。
工作方案。
精明控制成本精美改造效果的要求,爭取國開行和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啟動實施新一輪棚改規劃,推進大禹家園等12個保障性住房市東新村等25個棚戶區金圩等1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22萬平方米,竣工190萬平方米。加快老街區建筑外立面公共配套設施改造,注入新的商業業態,讓老城區傳承歷史記憶,煥發時代生機。
做大做美三縣縣城。繼續推進重點設施向縣域延伸,加快建設國道104五河段、省道307懷遠段一級公路改造提升工程,謀劃實施連接三縣的東西中軸線快速通道。積極推進市縣規劃銜接,提升縣城規劃編制和實施水平。按照新區拉框架、老區增功能、整體上品位的思路,立足各自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統籌推進三縣縣城建設。懷遠著力打造皖北最美縣城,五河建設水韻獨具皖北水鄉,固鎮以生態宜居的魅力新城迎接建縣50周年。支持三縣特色經濟強鎮發展,懷遠重點加快龍亢產業開發區建設,謀劃推進鮑集鎮等中心鎮發展;五河重點加快推進城關鎮與頭鋪鎮對接發展,謀劃培育北部和東部中心鎮;固鎮重點加快南部中心鎮和開發區建設,實現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
提高城鄉管理水平。努力建成數字城管,全面實施網格化管理。推進市容保潔、市政設施維護市場化。推行生活垃圾桶裝車載、渣土廢料密閉運送,實現干道清掃保潔全程機械化,做到垃圾不見天、運輸無拋灑。取締三縣縣城客運三輪車。加強物業公司監管,提高物業管理水平。探索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模式,開展鄉村物業管理試點工作。實施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程,按照實用、實際、實效原則,改造提升人行道,統籌推進道路整修、綠化亮化、停車設施等建設。啟動智慧交通系統建設,推動道路交通管理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
(六)狠抓項目投資,持續增強發展后勁。按照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要求,始終把項目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抓手,切實把各種資源、工作精力聚焦到項目上來,以項目提質提效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圍繞前期項目抓推進,新建項目抓開工,續建項目抓進度,建成項目抓達效,分層分類推進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建成投產盛世光電玻璃產業園、和鼎輪胎一期等項目,加速實施冠宜國際箱包制造基地、聯盟國際家博城、中紡油脂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國電蚌埠電廠二期、中華(固鎮)食品工業園等項目。增強項目謀劃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新增儲備項目規模20xx億元。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出臺激勵政策,推動企業圍繞上下游、左右手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形成引進一個、建好一個、帶來一批的聯動效應。圍繞產業鏈缺失環節、短板之處以及整機、整器、整車類產業鏈末端、價值鏈終端產品,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不斷補鏈、延鏈、強鏈。針對高鐵沿線、中國臺灣等重點區域推動板塊招商,探索合作設立產業園區新模式,整體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專業招商,發動全民招商,力爭引進日豐電纜、萬順導電膜和山東方圓集團銅冶煉加工一體化等項目。全年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630億元、外商直接投資11億美元,每個縣區至少引進30億元以上項目1個。開展效能評級、效益評估、效果評價“三效三評”工作,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建立健全后續服務和預響應機制,突出重服務、講環境的軟性招商,讓落戶企業真心、舒心地參與蚌埠發展。
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繼續擴大信貸規模,新增貸款180億元,貸款余額超千億。謀劃建設皖北金融集聚區,啟動建設科技金融創新園,引進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新設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證券公司營業部,全面完成縣域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制工作。加大直接融資力度,支持各類債券發行和企業上市工作。拓寬中小企業商標質押貸款、動產抵押、股權出質、債轉股等融資渠道。做大做強城投、蚌投、城開、交投、水投等融資平臺,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強化風險監測評估排查,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把握結構、節奏和節點,科學、合規、高效融資。
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堅持把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撐力量,認真落實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改革要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制定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放開創業領域、放低創業門檻、放活創業方式,掀起新一輪全民創業熱潮。新增私營企業1200戶、個體工商戶8000戶,民營經濟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七)弘揚先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十分珍惜、悉心呵護蚌埠綿延7320xx年的文化根脈,充分挖掘和宣傳大禹等具有蚌埠印記、蚌埠符號、蚌埠特質的優秀文化,彰顯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鑄造城市發展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高舉中國夢精神旗幟,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蚌埠歷史文化為基、時代精神為魂,提升市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倫理情趣,弘揚以創新進取、責任擔當、務實誠信、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先進思想文化,讓更多的蚌埠人成為文化的守望者、傳承者、創造者。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和鄉風文明提升,搞好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評選,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打造區域性文明示范城市。發揮主流媒體陣地作用,加強對社會熱點的輿論引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引入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強傳統文化研究、保護和利用,擴大雙墩、大禹等淮河文明特色文化影響力。申辦第五屆中國(蚌埠)花鼓燈歌舞節暨國際民間歌舞藝術交流周和中國(蚌埠)玉文化節。開放新博物館、檔案館、規劃館和市民廣場,進一步規劃科技館、文化館、體育中心,分區域啟動建設百姓健身場館。整合鄉鎮文化站、電子閱覽室、農家書屋等農村公共文化設施,試點建設一批鄉村文化樂園。繼續開展“溫馨蚌埠、歡樂珠城”系列演出,組織千場文藝千村行活動,持續活躍群眾競技場、百姓大舞臺。
培育壯大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鼓勵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整合、集聚和再造西部城區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突出打造荊涂淮河灣,做大、做實、做美大禹文化產業園。規劃和建設雙墩、禹墟、垓下等遺址公園,推進馮嘴子村等文化旅游生態村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傳得廣的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實施星宇文化創意產業園二期等項目,大力發展動漫、數字等朝陽產業,挖掘、再現深厚文化底蘊,弘揚、傳播城市特色文化。
(八)推進生態靚市,營造美麗生態家園。堅持從五位一體高度,突出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依山、水映城的山水園林城市,打造外地人羨慕、投資者向往、本地人自豪的美麗生態家園。
大力活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強河湖管理,推進淮河、天河湖、張公湖、龍子湖“一河三湖”為主的城市水環境整治。謀劃開通天河-龍子湖、天河-張公湖環城水系,規劃建設天龍河,啟動實施天公河工程,讓靈動之水躍動魅力珠城。加快三汊河濕地公園保護性開發建設,加大芡河、四方湖、沱湖等水質保護和水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讓清澈水源滋養百姓身心。大力實施退網還湖工程,推進現代化、智能型養殖基地建設。落實漁民上岸后續清岸、美岸工程,加大城區內淮河兩岸灘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全力增綠。認真落實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繼續實施綠滿珠城行動,開展“村村綠”和綠色家園示范建設活動。成片造林15萬畝,建設森林長廊80公里,新建農田林網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6.1%以上。加快陶山植物園建設,高標準建設淮河北岸濱河綠地景觀帶和黃山大道、淮上大道兩側綠道。結合棚戶區和舊城改造,實施拆墻透綠、拆違補綠、退地還綠等增綠工程。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整治,新啟動20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
強力減污。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完成一污廠、三污廠和懷遠、固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啟動蚌埠銅陵產業園、天河西片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農村排污管網及配套處理設施,扶持和引導農民建設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推行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置。開展新建住宅小區集中供暖試點。強力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實行全年全市全面秸稈禁燒,建立與鳳陽等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和霧霾天氣應急機制,讓城鄉居民仰望藍天、擁抱綠色、感受清新。
(九)著力改善民生,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
注重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以民生改善檢驗發展質量,堅持制度安排與項目建設并抓、托底與抬高并舉,加大民生投入,讓百姓不斷感受到、享受到大發展、大建設給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繼續實施33項省級民生工程,注重抓好就業促進工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等4個新增項目。
各位代表,我們將繼續按照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要求,始終把百姓裝在心里,把心放在百姓家里,從群眾最關心、最需要、最實惠的事情做起,實施好12項市級民生工程。新增、更替城鄉環保公交車175輛,提升改造公交站臺200個,對7類特殊群體實行乘車免費優惠政策。新建、改造路燈8000盞、城市公廁100所。實施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工程。新建、改造標準化農貿市場4個,完成20家農產品進超市、社區便利店工作,新建農副產品平價直銷店26個。實行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對社會辦養老服務機構給予每個床位建設一次性補助1000元。繼續支持示范社區創建,獎補新建設施蔬菜基地,資助貧困大學生、困難家庭學齡前兒童入園,對城鄉80歲、百歲以上老人給予補貼,實施一戶多殘家庭生活補助。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推進素質教育,完善教育集團化辦學體制。北師大蚌埠附屬學校開學招生。加快蚌埠職教園建設,完成市特教中心新校區搬遷,開工建設職教中心新校、蚌埠汽車工程學校,恢復建設衛生類中職學校。做好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生生活場所安裝空調設備工作。實施醫療衛生提升工程,著手啟動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成市中醫院新院區和皖北食品藥品檢驗中心,開工建設上海長征醫院合作醫院、蚌醫二附院新院區、一院綜合病房大樓,推進與復旦大學合作建設婦女兒童臨床中心和附屬兒童醫院蚌埠分院。加大婦女兒童“兩綱”實施力度,規劃建設新兒童公園。嚴格落實生育政策調整工作。實施青年創業就業“1248”工程,實現基層老年協會全覆蓋,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啟動建設公益性公墓。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行動,讓群眾成為體育活動的實踐者、受益者。積極備戰、認真參賽,力爭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扎實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加快“金審”三期工程建設。推進住房公積金征繳擴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創建活動。提升外事、僑務、港澳臺事務綜合服務水平。重視地方志編纂工作,充分發揮存史資政、教化風氣作用。在全省率先建成數字檔案館。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不斷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發揮氣象綜合效益。大力推進人防建設,加強防震減災工作,完善以應急平臺為重點的應急指揮體系。認真開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全面組織實施孔雀計劃,以創業帶就業,以就讀促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動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和付費方式改革,積極落實大病救助、五保供養等政策,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提標擴面,低保標準和覆蓋面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全面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完善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深化社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開展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試點。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推進平安蚌埠建設,完成主要街區監控設施全覆蓋,依法嚴密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三、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站在新起點,面對新期待,我們將朝夕勤勉,永不懈怠,勇為改革擔風險,敢為發展盡責任,善為百姓謀福祉,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一)凝神聚氣、開拓進取,增添趕超跨越新動力。時刻保持搶抓機遇的緊迫感和知難而進的精氣神,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尋求改革共識最大公約數,匯聚加快發展強大正能量。堅定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信心和決心,向先進地區看齊,逐項對標追趕,逐層傳遞壓力,各項工作創一流,條條戰線爭上游。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問題“銷號”制度,用問題的化解推動事業的前進,靠責任的壓實成就發展的愿景。不斷提升開放意識和開發能力,在更高層面、更廣領域、更大空間謀劃蚌埠、創意蚌埠、發展蚌埠。放大“厚德蚌埠、好人之城”效應,激發群眾內心深處的美好情感和道德意識,讓城鄉文明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讓珠城百姓與蚌埠崛起相融共生,充分展示全體蚌埠人重振雄風、再創輝煌的大氣、勇氣和底氣。
(二)突破自我、改革創新,激發區域競爭新優勢。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戰略戰術,推進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積極謀劃、快速推進看得準、很急需、市級層面能定的改革,緊密銜接、迅速落實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改革。大刀闊斧地削減行政審批,全力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和流程再造,為企業松綁,向市場放權,讓群眾方便。完成市縣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行大部門制和市直部門大科制改革,集中主要職責、集成相關職能、集約人力財力。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開展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及所投資企業資產大清查,千方百計盤活國有存量資產。推行全程公開合理低價招投標模式,全面實行標后監管第三方評估機制,保障蓋好房、鋪好路、帶好人。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服務組織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緊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市場監管,推進公平準入,維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三)轉變作風、提升效能,展現干事創業新面貌。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反對特權思想,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切實減少會議、文件和事務性活動,把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留給基層、留給群眾、留給項目。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推動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制度化常態化。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強化“我負責、我來辦、馬上辦”的理念,堅持立說立行、雷厲風行,杜絕不作為、摒棄慢作為,用干部的效率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深入實施服務企業、服務百姓“百千萬”行動,推進科技、金融、文化、交通等服務進百企、幫千家、助萬戶,讓企業經營安心,讓客商投資放心,讓百姓生活舒心,讓每一個蚌埠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四)依法行政、科學施政,樹立法治政府新形象。推進依法治市,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化解矛盾能力。注重依法辦事和依法維權相結合,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必經程序。立足打基礎、利長遠,加強對重大問題的深層次、戰略性和系統性研究,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有序、有效、有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杜絕拍腦袋、拍胸脯。依法擴大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做優市長熱線服務中心、政風行風熱線等平臺,開門聽民意、問民需、解民憂,增強政府公信力,提升群眾信任度。
(五)接受監督、廉潔自律,開創攜手并進新局面。堅決維護組織的權威和市委的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網絡輿情監督、社會公眾監督,高度重視司法監督,鞏固和發展良好的政治生態。堅持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及時向人大及其會報告、與政協協商,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社會團體的意見。認真貫徹執行人大及其會決議決定,積極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政府重點工作、重大項目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視察、詢問和專題協商,合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財政性建設資金使用等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各位代表,我們深知,前進的道路充滿艱辛,發展的責任重如泰山。我們深信,任何困難也動搖不了趕超跨越的堅定決心,任何挑戰也阻擋不了加速崛起的堅實步伐。讓我們在中共蚌埠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苦干,繼續朝著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的目標闊步向前!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市政協機關黨委按照年度工作部署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扎實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政協機關工作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加強機關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增強了機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政協各項工作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仡櫼荒陙淼墓ぷ髦饕隽艘韵聨追矫妫?/p>
一是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市政協機關黨委在機關全體黨員中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加強對活動的領導,機關黨委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在活動的學習動員、分析評議和整改提高三個階段,都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對機關全體黨員提出要求。本網,!
整個活動中,機關一是組織集中學習46學時,其中收看錄像3次,聽黨課報告2次,搞黨建知識測試1次,認真通讀了學習教育讀本,做好了每人10000字的學習筆記,上交心得體會96篇;二是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9個,每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分別到聯系點調研,指導工作,促進了聯系點教育活動的開展;三是以支部為單位開展了主題為“入黨為什么,現在做什么,將來留什么”和“創五型機關,做五好黨員”大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分類制定了市政協機關黨員、縣級黨員領導干部、秘書長、離退休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并嚴格按要求狠抓落實,真正在實際工作中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四是圍繞“學什么,怎么學,如何用”專題,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學教活動順利開展。在學習和討論基礎上,為使活動搞得更加深入扎實,機關黨委帶頭撰寫有關文章,并通過召開不同類型座談會、學習心得體會交流會、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置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開展談心活動等,共征求意見和建議5個方面23條。針對征求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機關和黨員個人的黨性分析材料,召開了縣級黨員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和各支部黨員的組織生活會,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結合政協機關實際,制定了機關和黨員個人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確了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并一一進行了整改落實。
通過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員素質明顯提高,基層組織明顯加強,服務了人民群眾,促進了各項工作。
二是開展集中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活動。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后,市政協機關黨委立即制定了《關于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安排意見》,對各支部如何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組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集中學習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并結合我市發展實際,進行了學習討論。通過學習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我國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一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會議,是一次統一認識、明確方向的會議,也是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續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邁進的會議。深刻領會和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努力服務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團結帶領社會各屆人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促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推動我市經濟和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生態的新鶴壁作出貢獻。
三是開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學習宣傳活動。按照市委關于學習《實施綱要》的要求,市政協機關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中共政協鶴壁市委員會機關委員會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工作計劃》,就貫徹落實《實施綱要》的一系列工作進行了安排,并進行了目標分解,目標到委辦室,責任到人,確保貫徹落實《實施綱要》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人員保證。按照要求,我們一是組織機關全體同志學習了《實施綱要》全文內容。二是機關黨委書記在全體會議上結合政協機關實際講解《實施綱要》內容。三是組織機關全體同志參加全市《實施綱要》知識競答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機關全體同志都把貫徹落實《實施綱要》當作下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了領導干部熟知、一般干部了解、普通群眾知道的要求。
四是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活動。按照市委要求,在機關開展了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活動,制定了活動意見,選派了理論骨干進行培訓,指導機關活動開展?;顒又薪M織學習了中宣部編印的《經濟形勢政策宣講材料》、省委宣傳。
20,市政協機關黨委按照年度工作部署,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扎實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政協機關工作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加強機關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增強了機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政協各項工作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仡櫼荒陙淼墓ぷ?,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
一是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市政協機關黨委在機關全體黨員中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加強對活動的領導,機關黨委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在活動的學習動員、分析評議和整改提高三個階段,都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對機關全體黨員提出要求。本網,!
整個活動中,機關一是組織集中學習46學時,其中收看錄像3次,聽黨課報告2次,搞黨建知識測試1次,認真通讀了學習教育讀本,做好了每人10000字的學習筆記,上交心得體會96篇;二是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9個,每個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分別到聯系點調研,指導工作,促進了聯系點教育活動的開展;三是以支部為單位開展了主題為“入黨為什么,現在做什么,將來留什么”和“創五型機關,做五好黨員”大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分類制定了市政協機關黨員、縣級黨員領導干部、秘書長、離退休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要求,并嚴格按要求狠抓落實,真正在實際工作中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四是圍繞“學什么,怎么學,如何用”專題,采取多種形式,促進學教活動順利開展。在學習和討論基礎上,為使活動搞得更加深入扎實,機關黨委帶頭撰寫有關文章,并通過召開不同類型座談會、學習心得體會交流會、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置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開展談心活動等,共征求意見和建議5個方面23條。針對征求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機關和黨員個人的黨性分析材料,召開了縣級黨員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和各支部黨員的組織生活會,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結合政協機關實際,制定了機關和黨員個人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確了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并一一進行了整改落實。
通過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員素質明顯提高,基層組織明顯加強,服務了人民群眾,促進了各項工作。
二是開展集中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活動。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后,市政協機關黨委立即制定了《關于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安排意見》,對各支部如何組織黨員干部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組織機關全體干部職工集中學習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并結合我市發展實際,進行了學習討論。通過學習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我國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奮斗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一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會議,是一次統一認識、明確方向的會議,也是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續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邁進的會議。深刻領會和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緊緊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努力服務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團結帶領社會各屆人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促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推動我市經濟和社會健康快速發展,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生態的新鶴壁作出貢獻。
三是開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學習宣傳活動。按照市委關于學習《實施綱要》的要求,市政協機關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中共政協鶴壁市委員會機關委員會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工作計劃》,就貫徹落實《實施綱要》的一系列工作進行了安排,并進行了目標分解,目標到委辦室,責任到人,確保貫徹落實《實施綱要》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人員保證。按照要求,我們一是組織機關全體同志學習了《實施綱要》全文內容。二是機關黨委書記在全體會議上結合政協機關實際講解《實施綱要》內容。三是組織機關全體同志參加全市《實施綱要》知識競答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機關全體同志都把貫徹落實《實施綱要》當作下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了領導干部熟知、一般干部了解、普通群眾知道的要求。
四是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活動。按照市委要求,在機關開展了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活動,制定了活動意見,選派了理論骨干進行培訓,指導機關活動開展?;顒又薪M織學習了中宣部編印的《經濟形勢政策宣講材料》、省委宣傳。
部編寫的《河南省經濟形勢政策宣傳提綱》和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精神、今年以來王訓智書記在各種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李培育市長在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公務員法》等內容,認真組織參加全市形勢政策知識答卷競賽活動,制作公務員法、僑務知識、先進性教育活動宣傳版面4塊。通過學習宣傳,引導機關干部群眾樹立牢固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形勢,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省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振奮精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斗。
機關黨委還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機地融入機關的日常政治、業務學習之中,在周二、四下午的學習中,發放有關材料,組織黨員同志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特別是深刻理解、全面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市委領導講話精神,使機關全體同志的思想始終跟得上形勢的發展。
二、切實加強機關黨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機關黨委、各個支部圍繞上級黨組織部署的各項任務,團結配合,相互協調。討論決定問題,堅決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搞一言堂。在黨務工作中,注重機關大多數黨員同志的意見和建議,發揚黨內民主,實行民主決策。機關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也在工作中不斷得到加強。
機關黨委非常重視對非黨同志的培養和教育。一是對非黨同志關心、愛護,開展談心活動,鼓勵他們思想進步,積極靠近黨組織。二是對入黨積極分子,幫助他們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黨章,嚴格要求自己,并分別指定了黨員聯系人,加強對他們的培養教育。三是根據入黨積極分子的表現,確定了黨員發展對象,并積極進行培養。四是按照黨的發展工作要求,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別發展了一名黨員,為機關黨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
三、建章立制,加強機關黨委制度化建設。
機關黨委堅持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虛心聽取黨員和群眾的意見,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維護黨的紀律,嚴肅黨內組織生活。為把機關黨委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強機關黨委自身建設,我們制定了七項制度:一是黨員學習制度。制度對黨員的學習提出了目標要求,量化了定性定量指標,做到了時間、內容、人員和效果四落實;二是定期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制度。通過與群眾經常開展談心、交心,了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工作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三是領導干部談心談話制度。著重對談心對象、談心內容和談心方式作了明確的規定;四是在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中提出了評議目標、評議內容和評議方法,并對評議結果明確了處理意見;五是黨員領導干部基層聯系點制度,要求每名班子成員要與各自的聯系點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對聯系點的工作給予督促檢查和具體指導;六是建立健全了承諾辦實事制度;七是建立健全了“創先爭優”制度,提出了工作目標,規定了評比條件,制定了評比辦法。
形成了四個機制:一是以提高黨員素質為目標,形成黨員教育管理激勵約束機制;二是以加強基層組織為目標,形成組織健全、陣地完善、活動經常、富有生機活力的機制;三是以服務人民群眾為目標,形成察民情、解民憂、幫民富的機制;四是以促進各項工作為目標,形成保持先進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市“兩個提高”、確?!皟蓚€率先”奮斗目標的機制,做到了黨員教育管理的經?;c制度化、規范化相結合。
同時針對機關存在的個別黨員組織關系不順、退休黨員異地居住后黨的組織生活不順等問題,機關于6月份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機關黨員組織關系管理的意見》,使個別黨員多年沒有理順的組織關系得到了解決。
總之,制度建設促進了機關黨委、支部工作作風的進一步好轉,機關黨建工作進一步邁進了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軌道。
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履行政協職能,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市政協機關黨委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轉變,大家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爭創佳績的勁頭更加高漲,有力的促進了機關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質保量的完成了預定工作目標。
今年市政協加大民主監督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調研和民主評議工作,社會效果很好。一是開展調研和視察工作10次,編發《調查與建議》10期,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8次。市委書記王訓智第1期《關于我市循環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綜述》作出批示:市政協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大力推進循環型經濟的戰略舉措,主動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很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制訂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工作進展得有點慢,拿出的兩份材料還不如這份調研報告有參考價值。擬請李市長考慮成立專題領導小組進行研究,抓緊制訂發展規劃。王訓智書記就第8期《關于對我市投資環境民主評議的綜合報告》作出長達240字的批示。市委、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積極落實。
二是加強提案工作,提高提案質量和提案辦理質量。今年共收到提案261件,立案236件,其余作為委員來信處理。機關提案工作一是抓源頭,對書寫提案進行培訓;二是抓審查,嚴把立案關;三是抓作風,辦理提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同時加強與市委、市政府溝通,與承辦單位溝通,與委員溝通,采取重點提案主席領導督辦,承辦大戶提案委重點督辦,社會熱點提案聯合有關部門、新聞單位督辦。7月份,根據主席會議確定的11件重點提案,分別由正副主席帶隊到各承辦單位進行了督導,提案辦理效果很好。
三是針對強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提高社情民意的質量和效果的建議。機關今年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力度,提高社情民意質量,目前共編發社情民意12期,市委書記、市長批示10期。其中第5期《加強規劃和管理,把新區綠化工作做得更美好》社情民意,王訓智書記批示:“這個材料反映得好,點出了新區綠化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問題點得準,所提建議好。請開發區認真研究,逐一落實,并將落實情況向我反饋”。第6期《關于新區人行道路的建議》,王訓智書記批示:“這個建議很好。問題點得準,建議也提得好。人行步道要考慮方便、防滑,以人為本,施工設計就要考慮到這一點”。經領導批示后,有關部門正在積極落實。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協的社會影響力。截止目前,機關共編發《政協工作信息》46期,發表宣傳稿件140余篇,其中國家級9篇,省級11篇。多次參加政協系統經驗交流會,其中在新鄉市舉辦的政協主席聯誼會和在三門峽市舉辦的政協秘書長聯誼會上,我們分別作了題為《立足四點工作,服務和諧社會》、《積極學習貫徹政協章程,深入開展政協理論研究》的經驗介紹,受到與會政協的一致好評。
積極組織開展了爭創“五好”基層黨組織活動和機關“雙評”工作。在這些活動和工作中,市政協機關黨員干部群眾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積極獻策,熱情服務,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熱情和很強的工作主動性,有力地促進了市政協機關各項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本網,!
機關還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組織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送法”下鄉活動2次,共發放各種科技資料1000余份,義診達800余人次等;組織參加市直機關慶“七一”機關黨建理論研討會,王士潔同志的黨建論文獲全市唯一一等獎;組織參加市委宣傳部、社科聯組織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專題征文,臧建軍同志的論文獲一等獎;組織機關干部職工新老區快速通道認養綠化捐款活動;組織參加市運動會體育比賽活動;分期分批組織機關同志到湖南、福建、涉縣、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參觀學習;在機關舉行了迎“春節”聯歡會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增強了機關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積極發揮老干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努力做好老干部工作。組織有專長的老干部參加省市老年才藝大賽,有5人次獲獎,為機關爭得了榮譽。機關每月定期組織老干部政治學習,通報我市的有關大政方針和重要信息;定期聯系走訪、看望慰問,為老干部外出看病提供良好的服務;組織老干部體檢;組織老干部到張家界、武夷山、淇河天然太極圖參觀,活躍老干部生活等。
六、認真抓好機關黨風廉政建設。
黨風廉政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機關黨委為使黨風廉政建設落到實處,按照從嚴治黨方針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市政協機關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安排意見》,把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落實到人,給機關黨風廉政建設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證。
今年機關黨委組織召開了縣處級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和各支部的組織生活會,專門就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切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年中還進行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自查,全面自查了機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情況,為不斷改進工作奠定了基礎。另外,機關還對不準收受現金、有價證券,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兩不準”及住房、車子、電話、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自查,均無違規違紀問題。
2005年,機關黨委圍繞機關黨的思想、作風、組織、制度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活動,推動了機關各項工作的開展,增強了機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機關黨員干部政治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但是,機關黨委和支部在探索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上還存在有薄弱環節,在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上還不夠靈活,需要在明年的工作中認真加以總結,不斷改進和提高。
七、明年工作初步打算。
機關黨委工作,要繼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進一步加強機關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和組織制度建設為重點,以履行好政協職能為機關黨建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按照市政協黨組和上級黨組織的要求,認真落實黨員教育管理辦法,進一步組織黨員干部職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繼續開展爭創“五好”基層黨組織活動,搞好“雙評”工作,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機關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0年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人民政協服務科學發展、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要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更好地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創造新業績,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擴大對外交流交往上發揮新作用,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上邁出新步伐。
總結。
各地政協的好做法好經驗,進一步深化對人民政協工作特點和規律的認識,鞏固全社會重視和支持政協工作的良好局面。
[15:39]。
[賈慶林]:(二)緊緊抓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個重點,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賈慶林]:(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賈慶林]: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更加關注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就創新社會管理,國企改制中的職工權益維護,醫保體系建設中的城鄉統籌和制度完善,農村衛生人才的培養和配套政策,職業教育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辦好上海世博會以及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住房、環保等問題開展調研。高度重視收入差距過大引發的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就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困難群眾的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和改進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推動政協委員密切聯系各界群眾,協助黨和政府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深入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關心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及時了解和反映影響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發揮政協委員中民族、宗教界人士的作用,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努力推動西藏以及四省藏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賈慶林]:(四)大力開展團結聯誼工作,不斷密切同港澳臺僑同胞的聯系。
交流合作,密切兩岸同胞感情。支持港澳委員為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揮積極作用,組織他們就深化粵港澳合作等重大問題開展調研,及時通報重要情況、傳達重要會議精神,密切同港澳重要政團、社團和各界人士的聯系,不斷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舉辦紀念僑胞列席政協全體會議十周年活動,邀請列席政協全體會議的僑胞回國參觀考察,組織僑胞專業人士為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開展維護僑商權益的調研,為僑胞和海外留學人員為國服務創造條件。
[賈慶林]:(五)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擴大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
[賈慶林]:人民政協是開展對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渠道,是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重要橋梁。要按照國家外交工作的總體方針和部署,積極開展同有關國家的互訪,有計劃、有重點、多層次、多領域地開展對外交流活動。積極推動人民政協的公共外交,加強同外國議會、政府、政黨、重要智庫、主流媒體、社會各界人士的交往。全力辦好“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支持中國經社理事會加強同國際經社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及其成員組織的合作,支持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承辦好“亞洲宗教界和平會議”執委會議。進一步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政治制度、政黨制度和人民政協的了解和認識。
[賈慶林]:(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高人民政協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科學方法和信息網絡技術,形成一整套適應時代發展、符合政協特點、有利履行職能的工作方法。要在提升科學素質上下功夫,引導廣大委員努力掌握科學知識、秉持科學精神、發揚科學作風,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自覺樹立和展示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第十一屆浙江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會議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一年來,會認真學習貫徹中共、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共浙江省委重大決策和全省政協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決維護核心、緊緊圍繞中心、傾力服務大局、真情服務群眾,堅持以“一線”精神和作風,認真履行職能,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推進協商民主,注重工作創新,加強自身建設,順利完成了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認真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中共中央和中共浙江省委決策部署。
調研報告。
25份、專報信息69期。
(二)深入開展協商議政,積極為改革發展聚智獻策。
圍繞中共浙江省委全會重大決策深入協商。召開會議,圍繞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重大決策進行專題政治協商,從優化完善城鄉區域空間布局、推進環境突出問題綜合治理等方面提出66條意見建議,46條得到采納,為完善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決策貢獻了智慧。舉行專題政治協商會議,圍繞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重大決策協商討論,從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法規規范、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提出33條意見建議,26條得到采納,為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設提供了民意民智參考。
圍繞省政府重要部署議政建言。十一屆二次會議期間,組織委員就《政府工作報告》深入協商討論,以界別名義提出集體協商意見,首次形成省政協全體會議協商紀要,為省政府完善決策部署提供參考。圍繞省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重大部署開展專題政治協商,提出清理和規范涉審法律法規、規范涉審中介服務等意見建議,為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省份建言獻策。
圍繞經濟改革發展重要問題調研獻計。貫徹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年度重點改革任務部署,組織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重點課題調研,進行專題政治協商,提出分類推進國企改革、加強產權保護等意見建議。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開展專題性季度經濟研析,并向省委、省政府報送分析報告建議。針對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開展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完善電子商務物流配套、改善科技創新環境、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調研協商,提出專題對策建言。組織委員視察美麗鄉村和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舉辦第九屆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
(三)緊扣“五水共治”決策部署,組織開展三級政協聯動專項集體民主監督。
全力助推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決策的貫徹落實,在市、縣(市、區)政協大力支持配合下,首次牽頭組織開展“三級政協聯動、萬名委員同行、助推‘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工作。
牽頭組織協調。召開主席會議專題研究,圍繞“五水共治”專項集體民主監督的總體考慮及實施方案等,廣泛征求市、縣(市、區)政協意見,形成共識。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三級政協交流認識、表明態度、發出倡議,動員廣大政協委員當好“五水共治”宣傳員、戰斗員、監督員、信息員和示范員。加強組織協調,注重溝通聯系,先后4次召開座談交流會,互通情況,交流經驗,推進監督工作深入開展。
探索實踐有效監督形式方法。政協主席會議全體成員帶頭參加,各專委會和界別活動組全力以赴,廣大省政協委員踴躍投身監督履職活動。在監督理念上,堅持在監督中參與服務、在參與服務中監督,綜合運用協商、視察、調研、提案等多種履職手段,做到真幫忙不添亂。在監督方式上,堅持靈活務實,派出5個監督組,以小分隊、小團組的方式,不打招呼、不定時間、不設路線,深入實地明查暗訪。在監督重點上,圍繞“清三河、兩覆蓋、兩轉型”和“十百千萬治水大行動”,抓住跨區域流域治水、農村水環境治理、高污染行業企業、交通相對不便的盲點死角等,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發現問題敢于較真揭短,就地逐一溝通意見建議并緊盯跟蹤問效,所到29個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均主動及時反饋整改情況,推動了問題解決。在監督力量上,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協同配合、與市、縣(市、區)政協聯動協作、與新聞媒體聯系合作。舉辦“議政建言助治水”電視訪談、“政協委員話治水”網絡視頻訪談。召開會議專題協商討論,向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報送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報告。
三級政協聯動監督成效明顯。在各級黨委堅強領導和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省、市、縣(市、區)政協戮力齊心、互學共促,監督工作扎實有效。三級政協共建立民主監督組1358個,派出小分隊1644支,實地查看村10877個、河溪8679條、企業5991家;發現各類問題7585個,提出建議7463條,有5289條被采納;三級政協干部、政協委員擔任“河長”1371人、河道監督員6817人,全省政協機關和政協委員捐款4.7億元,為全省打好“五水共治”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四)創新方式豐富內容,深化“系列民生”履職工作。
針對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調研協商。為促進省政府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政策意見的實施,組織開展建立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老年服務產業重點課題調研,召開會議專題協商,提出加強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多模式分層次養老服務格局等意見建議。參與《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立法協商。圍繞食用農產品安全、飲用水資源保護、文化市場管理、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利用、高考制度改革、民辦和特殊教育發展、殘疾人就業、修訂《防暑降溫實施細則》、維護農村婦女土地權益、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清理整頓城鄉社區“三多”事項、實施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民生問題調查研究、建言獻策。
辦好“浙江政協·民生論壇”。改變以往請專家教授講座的單一形式,約請省直部門負責人通報情況、聽取意見,與委員面對面交流溝通,使論壇切實成為傳遞民聲、增進共識、助推為民解難事辦實事的平臺。全年圍繞治理霧霾、優化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助推“五水共治”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等,舉行4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12名省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和216名政協委員、61名界別群眾代表參加,交流熱烈、議商充分,各方面反響良好。
提升“六送下鄉”“兩走進”活動月實效。加強精準對接,變“我要送什么”為“要我送什么”,牽頭專委會通過上門溝通、實地對接、部門議商等多種途徑,增強“六送下鄉”到玉環、江山、泰順、嘉善、龍泉等縣(市)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方式方法,送文化下鄉,讓當地籍省政協委員演當地人,以身邊事感染身邊人,引起了強烈共鳴;送衛生下鄉,改變單純坐診方式,深入敬老院為孤寡老人義診咨詢;送科技下鄉,將集中時間統一送服務與根據農時點對點精準服務相結合;送法律下鄉,將組織普法咨詢服務與派小分隊進村入企送法上門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效機制,促成部分省級高校、省重點中學與嘉善有關學校結對幫扶;促成部分省級醫院與江山市人民醫院開展合作辦醫、學科共建;促成省級有關科研院所與泰順建立農業科技長期協作關系;促成省內知名律師與龍泉建立法律咨詢服務長效機制。
拓寬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整合資源,融合力量,全年共受理各類社情民意反映7209件,編發“民情熱線專報”37期,編發“政協信息”230期,其中報送全國政協210期。
(五)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制度機制建設,運用好政協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增強協商計劃性。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協首次聯合制定年度協商。
工作計劃。
省政協制定年度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責任書。
全年舉行6次專題協商、11次對口協商、21次界別協商、22次重點提案辦理協商,共比上年增加32次。
健全協商制度。制定貫徹《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意見》的實施辦法。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在全國各省(市、區)率先制定《關于加強省直黨政部門同省政協專門委員會和界別對口聯系工作的意見》。大力推動各專委會積極貫徹實施,主動加強溝通對接,已有25個省直黨政部門制定了與政協專委會和界別對口聯系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提案征集、重點提案遴選與督辦等制度,全年提案立案846件,并案后735件,已全部辦復。
創新協商活動組織機制。實行委員自愿報名參加專題協商會、“浙江政協·民生論壇”、“浙江政協·崇學講壇”等會議、活動和發言;注重圍繞協商議題提前組織學習調研,創造知情明政條件;強調發出界別集體聲音,暢通界別民意通道;完善協商成果報送和反饋機制,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門共向省政協書面反饋31次。
完善新聞宣傳制度機制。首次召開全省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會議,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協辦公廳聯合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政協新聞宣傳工作的意見》。在《浙江日報》開設政協“議政建言”專版、在浙江之聲創辦“委員對對碰”節目、在浙江在線舉行委員網絡訪談,提升浙江經視“政協視線”質量,發揮省政協門戶網站和《聯誼報》主陣地作用,并得到中央駐浙新聞單位大力支持,構建了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全媒體協同發聲的大格局。
(六)增進團結聯誼,廣泛凝聚正能量。
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注重安排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全體會議、會議、專題政治協商會議上發表意見,加強黨派團體提案督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集體和委員個人名義提交的大會發言、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分別占總量的63%、59%和48%。
助推民族地區發展和宗教事務依法管理。積極助推省政府在原有一般轉移支付基礎上再增加每個民族鄉鎮每年200萬元補助政策的落實。深入調研中國畬族風情園建設。專題調研并形成關于我省農村基督教現狀的。
調查報告。
組織委員參與“五水共治、五教同行”活動,引導宗教界政協委員積極支持和參與依法拆除宗教領域的違法建筑。
做好港澳臺僑和外事工作。開通港澳華僑委員之家微信平臺,密切與港澳華僑委員和特邀委員的聯系。充分發揮香港浙江政協委員聯誼會作用,引導委員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成立澳門委員聯絡處、華僑委員聯絡處和杭州地區特邀委員聯絡組。組團出席浙江產品(中國臺灣)展覽會。召開公共外交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合作舉辦“友好中華、僑聯五洲”公共外交活動。
加強政協文史工作。組織在浙“中華老字號”企業文化調研,牽頭完成全國政協交辦的14個沿海城市開放史料匯集審稿,出版《浙江援建西部紀實》,征編浙商之路口述史等,推動文史資料數字化工作。
發揮政協社團作用。完成省政協之友社、詩書畫之友社、企業家之友社換屆工作。鼓勵省政協藝術團、合唱團、聯誼中心和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省茶文化研究會、省戲劇發展促進會發揮專長組織活動。支持浙江樹人大學建設紹興新校區。
(七)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切實加強政協自身建設。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堅定落實中共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嚴三實”要求,嚴格執行中共浙江省委28條辦法,不折不扣落實整改措施。制定實施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的意見。全年共合并各類會議16個,嚴格執行公務接待規定,“三公”經費支出明顯下降。
激發委員履職積極性創造性。完善走訪省政協委員制度,明確具體目標、任務和責任。一年來,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和各專委會分別走訪委員499人次、560人次。舉辦“浙江政協·崇學講壇”10次。培訓委員203人。健全委員履職考評細則,開展履職優秀委員評選。
發揮專委會和界別活動組的基礎作用。鼓勵支持專委會和界別活動組發揮優勢作用,創新履職方式,提升履職實效。全年專委會共提交大會發言75件、集體提案23件、調研監督視察報告49個,界別活動組共提交大會發言102件、集體提案107件。
加強政協理論與實踐研究。圍繞推進我省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政協協商民主的實踐與創新、加強履職能力建設等課題深入研討。開展“政協協商民主”十大創新案例評選。
提升機關服務保障水平。深入開展“優作風、強服務、促規范”主題建設活動,強化干部職工愛崗敬業、忠誠服務和責任擔當意識,提升工作質量效能。
各位委員、各位同志!對省政協工作,中共浙江省委給予了強有力領導,省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一年來,省委書記夏寶龍同志5次出席省政協會議并作重要講話。省長李強同志在全省政協主席讀書會上作重要報告并帶頭領辦重點提案。省委、省政府領導出席各類協商會議17次,領辦重點提案22件,對政協履職成果批示110件次,其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41次,充分體現了對省政協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政協委員履職的充分尊重。
各位委員、各位同志!過去一年省政協取得的工作成績,是中共浙江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會、省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省直各部門、全省各市和縣(市、區)黨委、政府、政協及社會各方面積極幫助的結果,是省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協會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對照中共中央和中共浙江省委對政協工作的新要求、各界群眾的新期待,一些工作還存在明顯不足,需要認真改進。比如,調查研究、建言獻策的質量水平還要不斷提高;協商議政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聯系群眾、反映社情民意需要再加強;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激發委員履職積極性主動性要下更深功夫;提高履職能力現代化水平的任務緊迫繁重等。希望廣大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
懷遠,蚌埠市轄縣,位于安徽省北部,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懷遠縣政協。
希望對你有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與《懷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真抓實干,實現“”圓滿收官。
20xx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新作為,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重點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縣xx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2億元,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75.3億元,增長12.4%;財政收入23億元,增長12.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3億元,增長14.7%;固定資產投資242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8億元,增長12.9%;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500萬美元,增長17.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000元、11600元,分別增長9.5%、10.5%。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指標均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指標以內。
(一)工業總量邁上新臺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25億元,增長16.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30億元,增長3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0億元,增長44%;發明專利授權62件,是去年的3.1倍;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戶、戰略性新興企業5戶、高新技術企業7戶;工業化率達到37.6%。漢景電子、粵隆彩印包裝、萊姆佳生物有機肥重點實驗室等19個項目建成投產,光大生物質發電、傳奇農業機械、大道輪胎模具等17個項目開工建設。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8%。懷遠經濟開發區建成中小企業產業園3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7戶;龍亢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
(二)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全年糧食總產124萬噸,實現“十二連豐”。新建規?;O施蔬菜基地2200畝,養殖小區34個,蔬菜、肉類、禽蛋、水產品產量分別為80.5萬噸、10.5萬噸、1.3萬噸、4.6萬噸。白蓮坡村獲評國家級“一村一品”特色專業示范村。投資26億元的百萬頭美味豬現代養殖產業化項目開工建設?;次鳜F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40平方公里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核心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就瓿赊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進入頒證階段,啟動實施農民不動產統一登記。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700戶,新增流轉土地面積5萬畝,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14萬畝。精心打造徐圩農業項目區,成功承辦全省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
(三)服務業發展繼續加力。大潤發超市建成營業,白乳泉風景區綜合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懷遠經濟開發區商貿中心、汽車科技商貿園等項目開工建設。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1戶。旅游業收入增長7.5%。成功舉辦了首屆懷遠石榴節。獲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試點縣,通過政府搭橋、企業合作,加快電子商務推廣應用,建成運營電子商務孵化園。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三板”掛牌企業2戶;發放“兩權”抵押貸款2869萬元,設立風險補償基金1000萬元,積極申報全國農房抵押貸款試點縣;農村信用信息平臺系統基本建成,向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7.7億元。各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62.7億元,增長18.4%,貸存比達到75.9%。
(四)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全年完成城市大建設投資74億元,拆遷房屋面積27.4萬平方米,交付凈地5400畝,新生違建保持零增長。安置房新開工80萬平方米,竣工36.6萬平方米,回遷安置3000戶。積極開展貨幣化安置試點,利用國開行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11.2億元,探索推進棚改項目利用商品房實物安置。建成世紀大道東段、龔劉路北段、新懷南路等城市路網7.2公里,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渦北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大禹文化廣場、合徐高速懷遠道口等景觀工程相繼建成。完成荊山造林800畝,新增、改造綠地60萬平方米,建成城市綠道10公里。累計投入市政工程建設維護和綠化管護資金1650萬元。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40.5萬平方米,增長11.3%。文明、園林、衛生縣城“三城同創”全面啟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專項行動扎實開展。
(五)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投入資金16.5億元,完成32項民生工程。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69.5萬人,新農合參合112萬人,發放城鄉低保金6781萬元,實施大病住院救助2492人,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672.3萬元,改造農村危房2300戶。按照政策要求審核確定8個“老字號”群體10366人,補助資金每月足額發放。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并軌試運行。突出精準扶貧、產業扶貧,全年減貧9939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狠抓秸稈禁燒,實現衛星監測零火點。嚴厲打擊非法采砂,淮河懷遠段全面禁采。堅守耕地紅線,落實占補平衡。強化“三車”整治,加強戶外廣告管理。認真開展矛盾排查調處,積極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安全生產“鑄安行動”扎實有效,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責任全面落實?!傲濉逼辗◤V泛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成效明顯。積極爭創“全國科普示范縣”,獲評第五批省級“平安縣”。
在縣xx屆人代會第五次會議上安排的城鄉基礎設施十項重點工程和承諾辦理的“十件民生實事”總體進展順利。
渦河五橋、北淝河上游洼地治理、500千伏淝河輸變電、上谷農產品批發市場、省道307升級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設,中石油天然氣輸配工程竣工,城西九年一貫制學校即將動遷開工,縣醫院新院區、渦北新城區公園、客運中心站項目因資金問題未能實現開工目標。(十項重點工程)。
35千伏芡河變工程進場施工,新建10千伏線路240公里,380伏線路710公里。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完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放活了基層衛生院經營、用人、分配自主權。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模式在全市推廣,目前已建成115個。持續開展生豬定點屠宰專項整治,肉品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h長熱線便民服務平臺初步搭建,正在開展接線人員業務培訓??h第二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在50個行政村建立了惠農金融服務室,農村基本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完成新河自建區提升改造,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古井商城臨時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新河南路便民市場初步形成。在新河小區、啟城花園、荊山西苑等小區分別新建成了10個公廁,改造匯龍農貿市場、中醫院北、三橋、四橋4個旱廁。(十件民生實事)。
一年來,我們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認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政府系統工作作風進一步改進。自覺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全縣“三公”經費下降20.7%。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精簡縣級政府權力1557項,梳理責任事項3519條,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全面推行“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類市場主體4500戶,認繳資本100億元。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調整合并9個部門的工作職能。強化預決算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1億元。全面啟動國有資產清查,積極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公開招標和政府采購制度,累計節約資金2.6億元。強化監察和審計工作,嚴肅查處一批違紀違法案件。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6件、建議49件,政協提案172件。
各位代表!通過一年來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為“”劃上了圓滿句號。在即將過去的五年里,我們凝心聚力,同舟共濟,走過了艱辛、難忘和自豪的歷程。
五年來,我們強化發展定力,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7%,經濟總量占全市五分之一。財政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是20xx年的2.8倍、3.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翻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是20xx年的3倍,滾動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65個,“四上企業”由141戶增加到424戶。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在皖北地區保持前列,較好地完成“”各項主要發展目標,縣域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五年來,我們著眼轉型升級,區域聯動格局逐步形成。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比重由20xx年的33.7:39.9:26.4調整為26.3:42.6:31.1。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大富射頻器件、和鼎輪胎、大潤發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建成投產運營,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9.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7.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年均下降8%,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均減少2%。產業承載力進一步增強,開發區建設面積增加4平方公里,初步構建以縣城為核心、省道307為主軸的產業發展格局。
五年來,我們攻堅征遷拆違,城鄉面貌大幅提升。城鄉規劃體系日臻完善,城市總體規劃(20xx—2030年)編制完成。累計實施城市大建設項目175個,完成投資270億元,是“”時期的2倍,累計完成征遷面積262萬平方米,是“”時期的4倍。乳泉大道、新河路、榴城路等城市路網通車暢行,中央花園、荊山西苑、中財世紀花園等開發項目拔地而起,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8平方公里。依法取締城區正三輪車,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深入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成片造林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8.2%。芡河大橋、渦北自來水廠等重要基礎設施建成投用。累計新建、改建縣鄉村道路1500公里,加固、改造危橋85座,公路通車里程達到3291公里。美好鄉村建設扎實推進,19個示范村通過省級驗收。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連續三屆獲評全省文明縣城。
五年來,我們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愈發強勁。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模式在全省推廣。農村金融、融資擔保、醫藥衛生等改革走在全市前列,行政審批、市場監管、財稅體制等改革穩步實施。古城、褚集、找郢撤鄉設鎮,荊芡鄉部分區劃調整順利完成。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加大幫扶企業力度,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4億美元,是“”時期的5.4倍,毅德集團、上谷公司、光大國際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在懷遠落戶,民營經濟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
五年來,我們關注民生福祉,社會事業全面加強。城鄉居民持續增收。累計實施65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66億元。城鄉居保、低保以及城鎮職工五項保險全部提標擴面,公共衛生、社會救助等實現城鄉全覆蓋。教科文衛事業不斷進步,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我縣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連續五屆十年獲評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與此同時,民族宗教、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青少年等事業不斷進步,國防動員、民主法治、質量品牌、廣播電視、綜治、信訪、雙擁、統計、檔案、氣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五年的發展歷程令人難忘,發展成就令人振奮?;厥渍麄€“”,我們經歷了市場經濟的起伏、宏觀形勢的多變,我們不畏艱難積極應對,形成了全縣上下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今天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130萬懷遠人民拼搏進取、辛勤付出的結果,也是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懷部隊、武警官兵,向在我縣投資興業的企業家和工程建設者,向所有關心、支持懷遠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大,缺少牽動性強的大項目、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還不穩固。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工業轉型步伐不快,主導產業集聚度不高;農業依賴傳統種植業發展的方式沒有改變,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新興服務業體量較小,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還不明顯。城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老舊小區改造力度不大,小區物業管理缺位,人居環境亟需提升。農村規劃建設管理不到位,違法占地問題突出。工程標后管理缺乏,國有資產管理不嚴,審計監督作用發揮不夠,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少數干部思想解放不夠、擔當意識不強、執行力不足、作風漂浮,“不嚴不實”問題依然存在。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求真務實,繪就“十三五”發展新藍圖。
“十三五”時期,是我們打造皖北最美縣城、建設美好幸福懷遠的關鍵階段,也是懷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綜合判斷,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下調速換擋,國家深入實施中部崛起、老工業基地振興、長江經濟帶戰略,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xx、“互聯網+”行動計劃,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加快發展的力度加大,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戰略深入實施。市委、市政府大力振興縣域經濟,支持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向縣域布局,各種政策效應正在疊加釋放。就我縣而言,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構建了日趨成熟的產業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區位、交通、資源和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在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等領域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級示范試點任務,干部思想得到洗禮,創新創造的體制和機制逐步形成,積累了寶貴的改革經驗。我們必須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十三五”時期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搶抓機遇、勇于擔當、真抓實干,積極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全力以赴補短板、破難題,在新起點上奮力實現新跨越。
根據縣委十二屆十次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懷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時期我縣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堅持全省爭先、皖北領先、蚌埠率先的發展定位,以新型城鎮化、工業突破、服務提升、雙創驅動、產城協同和綠色和諧為引領,以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為抓手,大力實施工業強縣、農業固縣、生態立縣戰略,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蚌埠副中心、區域性物流中心、皖北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和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開創“活力懷遠、實力懷遠、魅力懷遠”新局面。
在縣委《建議》的指導下,縣政府編制了《懷遠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奮斗目標: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力爭實現翻番,一二三次產業年均增速分別為4.5%、12%和11.8%,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18.8:50:31.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力爭突破1000億元;工業化率超過45%;城鎮化率達到47%;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經濟增長。如期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必須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帶動。把創新創業擺在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降低創新創業門檻,激發群眾創造活力。建立有利于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延伸產業鏈、衍生新產品、拓展新服務。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創新示范園、創業基地和科技孵化平臺建設,不斷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重點突破。統籌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把握和妥善處理速度和質量、內需和外需、投資和消費、城鎮和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深入實施產城協同戰略,形成良性互動局面。選準發展的突破口,圍繞關鍵領域、重點區域、重要產業和中心工作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徹底消除絕對貧困,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牢固樹立生態環境底線意識。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基本原則,挖掘生態經濟增長潛力,拓展生態經濟增長空間。開展全民綠色行動,積極建立以低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努力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融合統一。
堅持改革開放,合作共贏。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大限度激發發展活力,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并舉,承接好發達地區產業資本轉移,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實現合作共贏發展。
堅持包容共享,社會和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著力解決教育、醫療、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全縣人民,提升全縣人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切實增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腳踏實地,邁向小康社會新征程。
20xx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做好明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明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出生率、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等均控制在上級下達的目標以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領先皖北。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聚焦工業突破。研究出臺工業強縣實施意見,堅持“產城一體化”發展路徑,做優園區、做大產業、做強企業,推動工業總量質量雙提升。
加快園區建設。堅持完善配套、優化服務、騰籠換鳥、穩步擴區的工作思路,懷遠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積極爭取北擴東聯。加快建設中小企業產業園、電鍍產業園和自行車產業園,完善商務、醫療、住餐、金融等配套服務設施。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2戶、“新三板”掛牌企業3戶。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建設龍亢經濟開發區,重點培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商貿物流等產業,啟動起步區范圍內2萬人規模的新城建設,加快建設道路、管網、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新建6.3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5.3萬平方米中小企業科技孵化園,迅速提升承載力。
壯大產業規模。引進實施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支持國泰、華茂、和鼎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著力推進專用電子器件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以大富、漢景、壹石通等企業為龍頭,引進電子器件加工和制造項目,促進勃姆石、軟硅等高技術產品推廣應用,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75億元。依托萊姆佳生物有機肥重點實驗室的技術支撐,通過招商引資和技術協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培育農用生物制品產業鏈。引進具有品牌、渠道、技術優勢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引導農產品初加工企業遷入園區集聚發展、改造提升。支持企業之間開展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配套關系,提高產品附加值,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實現產值150億元。
提升企業層次。支持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合資合作、多渠道融資等途徑做大做強。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推廣卓越績效標準和先進質量管理技術,鼓勵企業爭創省長、市長、縣長質量獎。對投資規模億元以下的工業項目原則上不再單獨供地,引導入駐中小企業產業園。強力推進三聯紙業、兄弟糧油等企業退市進園。加快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技術轉移及科技成果轉化機制??h科技創業中心爭創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支持申報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5%。
建立“五個十”工作機制。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推動10家重點企業達產達效。篩選出10家已具備生產能力、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但缺乏流動資金的企業予以融資幫扶。加快重點項目運作,新開工1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確定10家產能低效、停產半停產企業進行資產重組、騰籠換鳥、盤活資源。加強重大產業項目儲備,篩選10個十億元以上項目進行跟蹤對接。
(二)著力強化“三農”工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全面實施以不動產登記、“三資”管理、農村金融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推進精準扶貧、產業扶貧,構建現代農業新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綠色增效、品牌建設、主體培育、科技推廣、改革創新五大示范行動,努力提高畝均效益,全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26萬噸左右。新建設施蔬菜基地20xx畝,爭創省級、部級蔬菜標準園各1個,蔬菜總產達到82萬噸。積極發展生態養殖,著力建設畜禽養殖六大板塊基地以及特色水產品五大主導養殖區和種苗繁育基地,實現肉類產量11.5萬噸、水產品產量4.8萬噸。加強農業產業化招商,引進1—2個“種養加”、一二三產融合互動的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加快推進百萬頭美味豬項目。繼續實施“糧安工程”,完善國有糧食企業倉儲設施?;就瓿苫次鳜F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推進茨淮新河石榴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果,加快實施不動產登記工作,持續擴大農村信用評價體系覆蓋面,積極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促進農村資源進入資本市場,全年新增各類新型經營主體200戶。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動員和組織農戶采取土地入股方式,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勵龍頭企業以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參股經營,新增流轉土地5萬畝。實施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種糧直接補貼合并改革試點。全面落實各項惠農富農強農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精準實施扶貧攻堅。牢牢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按照“五個一批”總體要求,推進產業、就業、健康等九項扶貧措施全面施策。加大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統籌各類涉農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縣本級20xx年安排扶貧專項資金550萬元。加快村集體光伏電站建設。創新扶貧小額信貸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支持扶貧。探索易地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村整合扶貧資金易地實施產業項目,采取入股投資、發包經營等方式獲取資金收益。嘗試以村為單元建立大病救助基金,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完善扶貧責任績效考評機制,嚴格落實“領導聯系、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責任。20xx年實現貧困村全部出列,減貧1.3萬人以上,確保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村出列、兩年戶脫貧、三年時間鞏固提升的工作目標。
(三)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合理布局各類專業市場,提升傳統商貿業發展水平,促進服務業比重增大、結構優化。
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強化政策扶持,提升電商孵化園運營水平,新增入園企業15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引導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建立線下示范店、體驗店,開設網絡旗艦店、專賣店,開展網絡零售、網上訂貨、業務洽談,促進電商物流快遞協同發展。
提升傳統商貿業。建成運營上谷農產品批發市場、汽車科技商貿園,規劃建設農機、建材大市場。深入推進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兩中心、一連鎖”和供銷、郵政等商業網點資源,探索構建立體商貿網絡,打通農村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9戶、服務業企業3戶。精心籌備舉辦第二屆懷遠石榴節。
積極培育新業態。支持鼓勵服務外包、咨詢中介等業態發展,積極培育家政服務、健康育兒養老等消費新熱點。加快白乳泉風景區、四方湖濕地公園建設,啟動實施芡河湖生態開發,實現旅游總收入18.9億元,增長7.8%。推進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建成運營全民健身活動中心,規劃建設體育設施,促進體育消費。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堅持城市擴張與鄉村建設并重,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并舉,構建以縣城為核心、區域重點鎮為支撐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
精心打造中心城區。持續推動征遷拆違和城市大建設,實施大建設項目61個,計劃投資84億元、征遷66萬平方米、交付凈地5000畝。繼續推進棚戶區(城中村)征遷改造,推進毅德城、中央城等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加快渦河五橋、中心路、卞和路等城市道路橋梁建設,渦北新城區公園開工建設,建成運營渦北污水處理廠。深入實施“綠滿荊山”提升計劃,完成造林1100畝。實施生態園林景觀一期工程,新增城市公園綠地56萬平方米、城市綠道10公里。提高國開行貸款使用率和棚改貨幣化、商品房安置比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68萬平方米,竣工70萬平方米,回遷安置2723戶,保障房實物配租20xx戶、租賃補貼600戶。完成城關鎮、渦北新城區和荊芡鄉區劃調整工作。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制訂出臺小城鎮建設指導意見,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啟動小城鎮開發建設。積極打造古城鎮合淝村、白蓮坡鎮姚山村等9個省級美好鄉村示范村。繼續實施北淝河上游洼地治理、茨淮新河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重點水利工程,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提質增效。建設旱澇保收農田2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深入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改造25萬畝。在45個行政村新建、改建金融服務站。實施500千伏淝河、110千伏龍亢等輸變電工程,新建、改造農村電網線路780公里。積極爭取啟動淝河大橋建設和縣道043等升級改造工程。新建、改建農村危房600戶、縣鄉村道路200公里以上。完成省道307全路段升級改造,打通縣域產業發展走廊。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改善鄉村面貌。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推進“三城同創”,持續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提升行動。加大園林綠化、市政管理、衛生保潔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加快城市管理市場化進程。推進城區道路環衛保潔機械化作業。加強店招店牌規范管理,推行大型戶外廣告設置權有償使用。強化“三車”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非法營運,專項整治亂停亂放,規范城區交通秩序。
(五)持續擴大有效投入。完善項目運作機制,加強項目謀劃,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深入實施“孔雀計劃”,強化金融支撐,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狠抓重點項目進度。圍繞新建、續建、竣工、儲備等關鍵環節,建立“四督四?!蓖七M機制(督新建保開工、督續建??⒐?、督竣工保達產、督儲備保轉化),著力提高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和轉化率。健全縣領導聯系和分級調度機制,完善項目服務保障機制,探索建立重大項目情況通報、信息發布和第三方評估機制。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20個,完成重點項目投資120億元,工業投資比重力爭達到50%。爭取各類補助資金1.35億元,新增儲備項目規模1100億元。
提升招商引資實效。修訂完善招商引資政策體系,充分發揮產業基金、風險基金的引導作用。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產業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和產業鏈招商??茖W建立鄉鎮、園區招商利益分享機制,激發鄉鎮產業招商活力。瞄準江浙滬、京津冀地區產業轉移,積極開展各類招商推介活動,主動對接炫風科技新能源汽車、蕭山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杭州自行車產業園等項目。全年引進20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2個,實際利用市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105億元。
鼓勵引導創業就業。深入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部署和國家小微企業扶助專項行動,培育市場主體,新增個體工商戶3500戶、私營企業1000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4500人以上,新增城鎮就業8500人以上。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貼息政策,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企業聘用的高級管理人員和主要技術人員,落實各項政策保障。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有科技成果的人士來懷創業就業。積極爭取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
健全融資擔保體系。落實“4321”政銀擔企風險分擔機制,開展“稅融通”業務,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年新增貸款25億元。設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設立續貸過橋資金,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緩解短期資金壓力。對全縣行政、事業、國企的固定資產、土地及其他資產進行集中歸類、打包,與銀行對接融資,用于支持企業發展和園區建設。
(六)盡心盡力改善民生。堅持改革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全面加強社會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切實保障基本民生。認真實施各項民生工程,完善考核評價辦法,切實提高工程類項目建后管養水平。繼續推進全民參保,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孤兒、重癥患者、重殘人員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慈善捐贈活動。探索實行失地農民和上岸漁民享受同等社會保障制度。積極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制度并軌平穩運行。
統籌發展社會事業。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工程,積極推動職教園區和一中新校區建設。健全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完善醫療服務、康復保障等基礎設施。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落實二孩政策。繼續實施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積極推進縣殯儀館選址遷建。將法律援助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健全法援便民服務體系。廣泛開展“送戲進萬村”活動。認真實施第三次農業普查。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認真做好“雙擁”工作。統籌抓好民族宗教、檔案、氣象、地方志、外事、僑務、殘疾人、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等工作。
持續加強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基層網絡化、服務信息化社會治理新模式。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嚴厲打擊違法占地行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加快實施芡河水域退網還湖工程,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切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啟動“七五”普法工作,推進法治懷遠建設。落實信訪責任制,深入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加強應急突發事件管理處置,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堅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維護和實現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始終牢記并長期堅持為群眾辦理民生實事。
1、對南大街東三小區、金廈小區實施功能修補,解決臟亂差、設施缺損等問題,改善居住環境。
2、在淮風苑小區、禹都華庭小區開展加強物業管理試點,理順管理機制,建立物業公司和居民雙向約束制度,切實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3、在新老城區改建新建農貿市場2個,逐步解決縣城農貿市場經營秩序亂、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4、新建城市公園4個、街頭游園3個,完善城市功能,為群眾提供環境優美的休閑健身娛樂場所。
5、充分利用道路、角園、綠道、公園周邊公共空間,新建10處以上便民公共停車場點,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500個以上。
6、新建綜合性老年公寓,新增床位數50張,提供養老、康復、休養等服務功能。
7、整合專項資金用于貧困地區道路建設,確保貧困村與鄉鎮主要道路連接貫通,消除貧困村泥水路。
8、在各行政村安裝led顯示屏,發布招工就業信息,20xx年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為群眾求職提供便利。
9、首批建立35個鄉鎮、村級涉農信息服務站和15個農村專業服務站,構建跨部門、跨行業、多層次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村綜合信息服務。
10、推進“家庭法律顧問服務”,對符合條件需要服務的家庭,安排專門的法律服務人員提供免費的、一對一的家事法律咨詢服務。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好幸福懷遠,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堅持不懈轉變職能、提升效能,忠誠對黨、坦誠做事,始終不渝心系群眾、情系基層,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
我們將咬定目標狠抓落實,切實增強執行力。未來五年不僅要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更要實現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我們將牢固樹立“想抓”的意識、制定“能抓”的措施、增強“善抓”的本領、培養“真抓”的作風。持續完善政策執行和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政務督查,落實“三查三單”,對每一項重點工作都明確誰牽頭、誰執行、誰監督、誰追責。加強目標考核過程管理,優化評價指標體系,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差異化考核。深入推進治庸治懶,強化干部問績問效,整治慢作為、嚴懲亂作為、杜絕不作為,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新起點上實現懷遠更高水平的發展。
我們將解放思想勇于實踐,切實激發創造力。堅持嚴以修身,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提升本領,善于運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辦法和務實的舉措破解發展難題,筑牢發展優勢。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新模式,推進社會事業領域政府購買服務。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金融監管制度。探索建立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搶抓先行先試機遇,精心實施產業發展、產權制度、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各項示范試點任務,讓更多的“懷遠模式”在全省、全國推廣。不斷推進政策體系、投融資體制、社會治理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政府一切工作。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工作氛圍,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我們將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切實彰顯公信力。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入開展行政審批全流程、標準化監管,深化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動態調整和監督檢查,加強政府權力運行監督管理,探索建立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范各類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完善政務公開、政策解讀發布、傳導機制,推動財政預決算等重大事項在更大范圍公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縣政協及各人民團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完善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聯系機制。強化審計監督,加強審計結果運用。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嚴守各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持之以恒糾正“四風”,認真執行公務接待、機關效能等管理制度,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規范各部門、各單位對企業的檢查行為,嚴厲查處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的“三亂”現象,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工程轉包等行為,營造規范有序的建設生產環境。深入開展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評價運用。建立社會誠信體系“紅黑名單”制度,通過媒體發布誠信“紅名單”和失信“黑名單”,提高全社會對誠信建設的關注度。
各位代表!懷遠全面邁向小康社會歷史性的一頁正在徐徐展開,光榮而艱巨的使命落在我們的肩上。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攜手并肩共創懷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
(一)認真組織學習實踐活動,促進政協工作落實。
根據上級和縣委統一部署,縣政協結合自身特點和象山實際,切實把學習實踐活動作為政協機關上半年的工作重點,把握政協工作的正確方向,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穿于政協工作的全過程,落實到政協的具體工作中,一是認真開展學習科學發展活動,促進政協工作發展??h政協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認真學習胡總書記關于科學發展的重要論述和科學發展觀的有關理論文集,在學習中結合解決履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在關注民生、聽取民意、集聚民智中發揮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政協工作的開展。二是努力知情明政,促進履職能力提高。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學習會等,盡力多了解各方情況。我們先后邀請了縣委周江勇書記作經濟形勢報告,參加省委黨校副校長關于科學發展觀的輔導報告,邀請縣委黨校柳小平副校長為政協機關干部職工作科學發展觀中的文化建設輔導報告,加深了對相關理論的認識。同時,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及相關委員赴嘉興學習創建委員聯絡室的先進經驗,赴鄞州考察學習做好社會養老事業的先進做法,為機關干部和委員學習先進提供平臺。三是創新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學習效果。在學習中,把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知情學習與調研議政、專題培訓與外出學習、集體討論與現場測試等結合起來,培養大家的學習興趣,以期提高學習效果。
(二)圍繞中心工作,認真履行三項職能。
1、政治協商有序開展。八屆三次會議上,委員們就全縣工作大局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協商討論,發表真知灼見;主席會議緊扣全縣經濟社會的工作重點,精心選擇議題,就山區農村發展情況、社會化養老事業發展開展知情性視察,邀請相關部門展開協商,并以主席建議案形式報送縣政府參考,盡力提高協商效果。有關專委會積極參與政府土地管理考察座談、旅游工作推介考察、建筑產業提升座談以及有關評審和監督,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
2、民主監督穩步推進。一是組織開展了“平安象山”政情交流。在搞好認真視察、調研的基礎上,委員們就社會治安、城區交通管理、食品安全等涉及平安象山建設的問題,與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雙向交流,增進了了解和理解,形成了共識,有力促進了部門工作;二是組織開展各類視察。先后組織工業經濟保增促調情況視察、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情況視察,在大致了解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努力為相關部門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出謀劃策。
3、參政議政廣開言路。一是在八屆三次全會前夕,廣大委員認真進行調研和思考,撰寫就加快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在大會上積極進行參政議政發言。二是緊密結合學習實踐活動,縣政協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山區農村、企業,通過召開座談會、訪談,掌握一手資料,形成調研報告,圍繞實現我縣科學發展、率先發展提出了富有成效的意見建議;三是緊跟縣委戰略,為持續發展獻思路??h政協年初確定了“進入橋海時代的'象山發展戰略研究”作為今年重點課題,并對課題進行分解落實,著手組織人員進行調研。此外,各專委會積極配合市政協在我縣開展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調研、節能減排工作調研、關于開展發展山區農家樂等課題的專題調研工作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并鼓勵廣大政協委員如實反映情況,誠懇提出建議,得到市政協的認同和肯定。
(三)圍繞和諧象山,著力做好特色工作。
總結。
2、弘揚優秀文化育和諧。一是做好浙江省第一屆“蘭亭獎”中小學生書法大賽象山分賽區比賽工作。本次大賽由縣政協主辦,縣政協教文衛體委、縣教育局、團縣委聯合承辦。為了促使活動的順利進行,由縣政協牽頭,組成了象山分賽區組委會,由白國璋主席任組委會名譽主任,胡建萍副主席任組委會主任。組委會下設評審委員會、建立專家評審庫、制訂選拔機制。市政協副主席華長慧專門來象山調研、督查,在各部門的緊密配合下,經過各校選拔,兩次篩選,在7月3日舉行象山賽區現場賽,參加學生數60余名,象山電視臺和《今日象山》作了報道?,F場賽結束后,邀請寧波市四名書法專家和象山三名書法專家對書法作品進行了公開、公正、公平的現場評定。二是穩步推進文史工作。組織人員,搜集、整理上世紀50年代初的全縣土改資料、并打印成樣稿?;仡櫩偨Y了近幾年來的文史工作,找出問題和差距,并形成文字稿,在市政協文史工作座談會上交流。召開了兩次文史工作座談會,分別對如何加強政協文史工作展開座談討論,對匯編象山土改資料征求意見,并組織人員補寫土改回憶錄。同時,積極做好橫向交流工作,4月,組織書畫院部分成員赴麗水縉云縣開展書畫交流,增進了友誼,學習了兄弟單位的長處。
3、送服務下鄉筑和諧。動員和組織各專委會和參加單位積極開展服務民生活動,為百姓送實惠,讓人民得利益。4月份,縣政協組織相關部門和委員深入曉塘,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為農民朋友和百姓送技術、送服務,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5月份,組織政協委員到西周鎮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委員教師分別為西周中學、西周中心小學上了兩堂教學示范課,課后教師之間還進行了教學、教育等問題的探討、交流。
(四)圍繞提升水平,多方位夯實基礎。
1、注重體現政協界別特色??h政協十分重視發揮專委會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探索體現政協界別作用的方式和渠道。年初,縣政協各專委會主動加強與各界別組工作聯系,走訪委員、界別組及有關單位,并召開了界別組組長會議,回顧總結了20nn年工作,布置今年工作任務。在開展調研等活動中,注重各界別委員的廣泛參與,為各界別委員參加活動積極創造條件。
2、注重創新政協履職載體。認真做好“政協視線”、“民情熱線”專題欄目?!罢f視線”、“民情熱線”專題欄目的開設是政協工作的一個創新。半年來,在政協領導的重視下,通過社法委、有關部門的努力和支持,“民情熱線”已刊發“萊薰路擁堵問題久懸不決”、“西谷湖與市民的要求還有差距”、“政協委員呼吁‘盤基通道應設立汽渡’”等三期,社會反響良好。第一期“萊薰路擁堵問題久懸不決”刊出后,馬上就有市民打進熱線,反映西谷湖公園應設立健身器材問題,縣政協社法委組織人員進行立即跟進,安排進行采訪和刊發,有關部門對此十分重視,安排專人抓落實。對萊薰路擁堵問題,交警部門十分重視,在努力設法抓緩解?!罢f視線”第一期關注的是養老,共同推進社會化養老事業。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策劃、文稿編輯、組織拍攝,7月上旬已播發,社會反映良好。委員博客已正式進入起步階段,委員聯絡室正在積極籌建之中。象山政協網頁籌備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通過半年的努力,對政協機構的設置、辦委工作職責、所開展的主要工作情況以及政協基礎知識等進行了梳理,并與網絡公司多次進行了銜接,現在已基本籌備就緒,稍作調整和補充就可運行。
3、注重強化機關保障功能。一是做好新辦公樓搬遷工作。為保證按時啟用新辦公樓,本著“節儉、實用”原則,多次與財政局、采購辦和家具公司進行聯系和銜接,確保資金的落實,并對辦公室的分配方案進行多次調整,重新布配了電話和網絡線路,確保了辦公室樓如期搬遷。二是做好車輛管理和服務工作。上半年,9輛小車運行近18萬公里,實現了安全無事故。三是做好節能降耗工作,從細小處著手,及時關好水籠頭、電器,做好車輛油料的節省等工作,促進節能降耗工作有序開展。四是做好接待服務工作。1―6月份,共接待上級及縣外來客19批190余人次,即做到安全節儉,又使客人比較滿意。
要解放思想,開闊視野,轉變職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六權治本”,依法確權、科學配權、制度束權、陽光行權,嚴格權力監督,強化規矩紀律意識,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嚴格執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認真辦好代表建議、委員提案,對人民群眾負責。嚴格執行決策制度和決策程序,強化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確保決策科學民主合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做好法律服務和援助工作,完成“六五”普法任務。
提升服務質量,建設效能政府。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加快職能轉變再造行政流程,不斷提升行政效能和財政績效。以基層需求和群眾需要為導向,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加快整合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規范交易行為,減少權力干預。大力整治“紅頂中介”,嚴查中介機構強制服務、過度服務。加大政府系統工作績效評價,逐步建立末位請辭制度。深入推進四級政務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綜合政務服務平臺,讓群眾辦事更加便捷。
大膽解放思想,建設創新政府。
改革創新是發展潛能的“挖掘機”。各級政府和公務人員要樹立創新意識,敢于打硬仗,善于過險灘。自覺學習新知識,研究新問題,打破舊習慣,建立新模式,切實提升履職能力。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瞄準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問題、制約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訴求,有效破解障礙和瓶頸。激發改革創新的熱情,真正做到探索無禁區、改革無禁區,以政府的創新作為推動全民創業、萬眾創新。
從嚴懲治腐敗,建設廉潔政府。不折不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政務督查,拓展第三方評估領域,深化政務公開,堅決打掉尋租空間。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扎實推進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專項整治,切實解決突出問題。落實“約法三章”,“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實行權力運行糾錯問責和考核追究制度,大力治理“庸懶散浮拖”。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改革發展富民強市的任務艱巨而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全市人民,銳意進取,求真務實,推動我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昨天上午,市政協委員繼續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委員們一致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總結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客觀地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充分體現了政府求真務實的精神,對今年的政府工作部署目標明確、切實可行,令人振奮、鼓舞人心。
討論中,委員們對20xx年十大民生實事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和建議。周關連委員建議,民生實事工程在惠民的基礎上要接受社會監督,真正讓民生實事落到實處,不妨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對民生實事工程的落實進行評估。潘哲英委員提出,公共自行車是一項惠民工程,但目前布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合理化。她舉例:目前主城區勝利路從西向東,僅右側就有5個公共自行車停放點,一些停放點間距僅50米左右,但有的卻相隔甚遠。
“空氣質量”也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澳壳翱諝馕廴咎珖乐?、空氣質量太差,市民出門都要戴口罩?!崩町T委員說,民生實事中,要先治理好大氣污染?!翱諝鈨灹悸适亲畲蟮?民生指標?!焙瘑T建議,“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要多增加以民生改善為導向、與公眾感受息息相關的環境指標。
“二孩時代”已經來臨,委員們對于二孩政策落地后即將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進行了深入探討。肖國英委員說,二孩全面放開后,七年后預計將迎來入學高峰,屆時紹興以現有的小學規模能否安然度過這次入學高峰,相關部門應該提前調研,在入**到來前就做好學校新建、擴張和布局規劃。邵國標委員認為,從學前教育開始就要提前謀劃,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對公辦幼兒園實行有效補充,滿足日益增長的就近入園需求。尤其是為高端民辦幼兒園預留一定的發展空間,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需求。
各位委員、同志們:
我受政協x縣第x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x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縣政協x屆x次全會以來,縣政協常委會以**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國政協和省、市政協工作要求,努力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組織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和鄉鎮、界別委員活動組,運用提案認真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為全縣改革發展民生廣集民智,廣謀良策,為“雙統籌”“雙勝利”廣納群言,廣聚共識。
根據匯總梳理,交辦的建議案和x件提案已辦理完畢,其中:辦理結果屬于“a”類“b”類,即所提問題已解決、基本解決或列入規劃逐步解決的x件,占x%,共收到委員反饋的征詢意見表x份,滿意率x%,提案中的許多意見建議被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采納,為促進全縣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聚焦疫情防控增共識。面對疫情“大考”,縣政協常委會自覺服務工作大局,組織委員發揮聯系群眾優勢,進社區、進網格、訪民情,提出關于提高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加強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宣傳、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提案,提案提出的建議納入全縣疫情防控指揮決策部署,為制定《x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案》《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方案》等提供參考,縣委、縣政府不斷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應急指揮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醫療救治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健全監測預警、應急響應、醫防有效協同等工作機制,筑牢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取得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
聚焦脫貧攻堅建真言。決勝全面小康最后沖刺階段,常委會組織委員提出關于精準施策減輕疫情對脫貧影響、加強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加大易遷點后期管理、實施“能人回鄉”吸納農民工就近就業等提案,全縣上下戰“疫”又戰“貧”,搶墑搶時抓產業扶貧,全力以赴抓穩崗就業,扎實開展“全員普查保成果”,印發《能人回鄉助推扶貧意見》《推進殘疾人脫貧措施》《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方案》《克服疫情影響增加群眾收入辦法》等文件,采納提案建議出臺多條穩產業、促就業的“干貨”政策措施,持續鞏固產業扶貧成果,扶貧車間(作坊)復工x多家,強化政策兜底,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x多個,拓寬增收渠道,確保如期脫貧。
聚焦生態建設匯合力。生態環保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關于實施精準滅荒工程、持續打好“藍天、綠水、凈土”保衛戰、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廁所革命、殯葬改革、建設城市餐余物處理設施等提案,緊扣中心,關注民生,凝聚了生態惠民、生態利民共識,意見建議有效融入決策。特別是加強x河流域綜合治理這一關系發展民生的重要提案,縣委余書記領銜并召開督辦會,擔任總河長,堅持巡河常態化,緊盯問題督落實,縣領導和有關部門吸納政協務實調研提出的實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施治,水生態建設與產城融合發展等主要建議,統一全流域全要素治理的思想認識,夯實x河共建共治的民意基礎,匯聚協同治理的合力。
聚焦經濟發展獻良策。委員們心系疫后重振,提出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加快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文旅融合發展、構建特色產業支撐體系等提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柯縣長領銜督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提案,相關建議納入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五進大廳”工作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十條措施》等文件中落實,金融機構簡化手續發放貸款x億元以上,各部門認真執行減稅降費政策,對企業復產實行“一對一”服務,各鄉鎮建設茶葉、藥材、蔬菜等特色產業基地x多萬畝、食用菌x萬棒,統籌謀劃“十四五”規劃,促成xx等一批在談項目簽約投產,xx小鎮建設“硬核”推進,引來一批游客,成為疫后旅游經濟亮點。
聚焦民生改善支實招。委員建言為民、協商于民,調查提出的加強“六城聯創”提升文明素養、東城污水處理場建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恢復生豬生產、農村“安幼養老”、開通相關公交線路、x及x橋段河堤提檔升級、電網改造、高齡補貼提標、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提案,均得到了有效辦理,尤其是優化學校布局提案,助推新建外國語學校、實驗中學改擴建工程落地,學位不足和“大班額”問題有所緩解;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提案實施后,老印刷廠等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辦理整治樓房外墻磚掉落提案,對x角靠街墻面修繕,消除了學生上學安全隱患;加大村級衛生室投入、鞏固村醫隊伍提案,助推標準化村衛生室達到x個,配備中、西藥柜等x類輔助設施,對村醫參加養老保險給予補助。
聚焦社會治理集眾智。常委會著力發揮政協提案助推基層治理的重要作用,組織委員圍繞加強社區治理、鄉村“三治”、農村普法、村級組織建設,打擊電信詐騙、防控民間非法集資、加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傳,推進平安創建、智慧城市建設、治理交通擁堵、“僵尸車”整治、停車難、疏通小區消防通道、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等,持續建言協商議政,持續凝聚治理共識,持續推動建議落實。出租汽車是城市流動服務“窗口”和“名片”,四次會議通過《關于規范城區出租車行業管理的建議案》后,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開通巡游出租車經營服務,實施聯合執法,對無證營運駕駛員教育引導并妥善安置,“多拉快跑”“宰客漲價”等亂象有了改觀,出租車行業文明形象正在樹立。
各位委員、同志們,一年來,縣政協常委會提案工作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在提高提案質量上下功夫,在提高辦理質量上求實效,提案工作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效應展現。
(一)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提案工作全過程??h委、縣政府把提案工作作為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群眾路線、踐行協商民主的重要舉措來抓,健全縣委常委領銜政協重點提案、縣政府領導領銜提案全覆蓋等機制,縣委印發重點提案督查通知,各位領導對牽頭領辦的提案采用會議、現場調研等形式督辦,倒逼承辦單位增強辦理實效,讓主動辦、自覺辦、盡力辦成為社會共識??h政協黨組把提案工作作為常委會重要工作來抓,堅持黨組會議研究部署,政協常委會聽取縣政府關于提案辦理情況通報,黨組會議審議重點提案,**、副**分工督辦重點提案等制度,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提升提案工作整體水平。各承辦單位黨委(黨組)書記領辦督辦政協提案辦理,將提案辦理與重點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檢查,確保辦理工作有力推進。
(二)把堅持提質增效貫穿提案工作全過程。為讓提案提得準,不斷深化質量導向,倡導提案少而精、專而深、準而實,印發征集要目,引導選題切口小、靶向準、建議實。嚴格立案審查,對反映同一問題、建議相似的x件并案處理。提高提案工作組織化水平,通過深度調研、集體醞釀,提出質量較好的集體提案,占比首超x%。為讓提案辦得實,縣政府在4月初恢復正常秩序后第一時間交辦提案,縣委辦、政府辦把提案辦理作為大督查的重要內容,規范交辦、承辦、面商、審核、答復、評價等工作程序,通過走訪調研、集中督辦、開展“回頭看”、發出提醒函等方式常態化督辦,多數承辦單位班子成員積極研究政策,督辦辦理進度,提供辦理保障,主動協商見面,推進辦理走深走實。為讓提案辦理公開透明,縣政府督查室狠抓辦理公開工作的督辦檢查,在政務網站上公開提案辦理件x件,提高辦理透明度和社會參與度,受到委員和群眾歡迎。
(三)把堅持真誠協商貫穿提案工作全過程。有序推進辦前協商,在提案正式交辦前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科學安排主協辦單位,提高交辦準確率;有序推進半年面商,x個承辦單位召開辦理面商會,通過面對面與委員協商,對多個提案的辦理達成共識,為下半年推進辦理找準方向;有序推進專題協商,堅持常委會議專題聽取政府辦理提案情況通報,政協委員現場評議,既肯定好作法,又直面“軟肋”問題,發揮協商監督作用;有序推進辦中協商,**、副**召開城市建設治理、推進全域旅游、完善社區工作體系、智慧交通停車、農村環境治理等x多個辦理協商會,參與委員x多名,部門與委員平等協商、務實協商,溝通交流手拉手,觀點交鋒真對真,凝聚共識心貼心,形成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民主氛圍,豐富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生動實踐,助推一批提案辦理落實。
各位委員、同志們,2020年提案工作凝心聚力有為,建言資政有力,社會各界反響良好,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中共x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承辦單位、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委會、委員活動組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縣政協常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式的答復時有發生,面商溝通不夠開誠布公等,這些問題,我們將在明年的工作中跟蹤督辦。。
2021年縣政協常委會提案工作要以**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緊扣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履職盡責,緊扣服務全縣工作大局凝心聚力,緊扣提案提質增效強化責任擔當,努力推動提案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辦理由答復型向落實型轉變,不斷發揮提案協商民主和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作用。
(一)加強思想引領,深化凝聚共識。深入學習貫徹**x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把學習教育融入視察調查、專題調研、協商議政等活動之中,讓委員通過履職實踐,領會新思想,感受新成就,研究新問題,在強化理論武裝中不斷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緊扣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和人民群眾的關切,在提案的醞釀提出階段凝聚共識,宣傳政策,統一思想,收集意見建議,提出改進工作的對策。在提案辦理過程中凝聚共識,通過有效說理說服,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增進理解,助推工作。在辦理協商中凝聚共識,加大互動交流,解惑釋疑增信,聚力落實提案建議。
(二)堅持質量為上,優化建言效果。提案質量的高低,決定著提案本身的價值,也反映了參政議政的水平,要一以貫之提高質量,抓好委員培訓,拓寬提案來源渠道,提供選題指導;一以貫之嚴格立案標準,樹立鄭重提提案意識,進一步提高立案門檻,正確處理提案數量和質量的關系,符合質量要求的提案應立盡立,不符合立案要求的轉為意見和建議,或退回提案者修改;一以貫之發揮界別、專委會及各活動組的團體優勢,集思廣益,集中民智,提升集體提案比重,夯實提案質量。通過圍繞中心“謀”,廣納群言“集”,精益求精“磨”,引導提案選題更加聚焦,提出建議更加全面,提煉對策更加可行,培育一批影響面廣、認可度高的重點提案。
(三)厚植協商理念,細化辦理服務。延伸提案履職觸角,拓展提案工作“協商在一線”路徑,務實開展選題協商、立案協商、重要提案協商、同類提案辦理集中協商,指導承辦單位增強協商意識,把握協商要義,提高協商能力。持之以恒堅持辦前、辦中、辦后協商制度,不斷規范程序,加強協商成果轉化利用;持之以恒完善提案提出、審查、遴選、交辦、督辦等全鏈條工作機制,推行答復文本規范化、標準化;持之以恒加強提案辦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強化主協辦單位的協同配合,推進辦理由重回復走向重落實,由答復滿意走向結果滿意;持之以恒加大提案宣傳,大力宣傳履職成效,推廣經驗作法,更加彰顯提案工作的特色優勢。
各位委員,同志們,提案是政協發揮協商民主作用的重要形式,提案工作助推基層治理大有可為,我們要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久久為功推進提案工作向質量型、落實型升級,為全縣“雙統籌”“雙勝利”貢獻智慧和力量!
政協是我國的人民政治組織之一,其主要任務是政治協商,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囊團和民意基礎。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有幸參與其中,這段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協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汲取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下面,我將從參與感受、交流收獲、思想成長、責任擔當和展望未來五個方面談一談自己在政協中的體會心得。
首先,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參與政協工作的巨大榮譽和責任感。作為一名普通公民,能夠加入政協這個重要的政治組織,為國家和人民事務發表意見和建議,實在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光榮。此次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參與國家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社會成員所承擔的責任。政協的工作是一個同舟共濟、團隊合作的過程,而我作為其中的一員,責任重大,但更是一種榮耀。
其次,在政協期間,我親身體驗了與各界代表進行深入交流的機會,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收獲。政協聚集了各方面的精英和專家學者,而我作為政協委員,有幸與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這些交流不僅開拓了我的眼界,也拓展了我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們之間協調合作的重要性,也增進了我對各種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這些交流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通過廣泛的協商和交流,才能達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第三,在政協期間,我不僅增長了見識,也提高了我的思想素養和思考能力。在政協的工作過程中,我們需要緊密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問題,對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這使我逐漸形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審視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既是一次對自己思維能力的鍛煉,也是對自身知識和智慧的一次全面提升。
第四,在政協的工作中,我也深感到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不僅要代表自己的利益,更要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份責任激勵著我更加努力地工作,為人民謀福利、為國家出謀劃策。政協的工作不僅需要智慧和思考,更需要不畏困難,敢于擔當,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最后,政協的經歷也給了我對未來的展望。參與政協讓我深入了解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狀況,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一定能夠實現更加繁榮富強的未來。同時,我也明白政協的工作和我個人的成長是緊密相連的,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因此,我將繼續不懈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總而言之,參與政協工作是一段難得的歷程,它帶給我無盡的感慨和思考。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政協的魅力和責任,也從中獲取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收獲。我相信,通過這段經歷,我會不斷提升自我,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多措并舉擴大投資促進消費。
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通過投資拉動、項目帶動、消費促動,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努力穩定投資增長。緊緊抓住國家擴投資、穩增長的機遇,積極對接國家“七大工程包”,大力實施交通、能源、糧食水利、產業升級、健康養老、生態環保、信息電網、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等八大類重大工程,其中大中型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1萬億元,今年完成投資3000億元。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對競爭性領域的產業,政府由支持具體項目改為設立投資基金。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選擇若干示范項目開展試點。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完善公共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對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實行特許經營,通過政府給予投資補助、設立基金、擔保補貼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工程,提高社會資本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抓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鐵路方面,爭取開工建設贛深客專、合安九客專、皖贛鐵路擴能等項目,續建昌吉贛客專、武九客專、九景衢鐵路、蒙華煤運通道等項目,建成合??蛯?、贛龍鐵路擴能項目,力爭鐵路營運里程突破4000公里;積極推進鷹梅、吉永泉、渝長廈等鐵路項目前期工作。高速公路方面,開工建設廣昌至吉安高速公路,續建寧都至定南等12條高速公路,建成南昌至上栗等7條高速公路,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航空方面,開工建設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井岡山機場二期擴建、南昌青云譜機場遷建項目,建成上饒三清山機場。航運方面,開工建設新干航電樞紐工程、南昌樵舍貨運碼頭等項目,建成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工程。能源方面,力爭開工建設分宜電廠等火電機組,推進神華九江電廠建設,建成安源電廠擴建項目、撫州電廠一號機組,新增統調電力裝機容量232萬千瓦;開工建設中石化新粵浙天然氣管道,建成中石油西三線東段天然氣管道;加快特高壓入贛工程前期工作。水利方面,開工建設廖坊灌區二期、四方井水庫、贛江撫河下游尾閭綜合整治工程,加快浯溪口等水利工程建設,建成峽江、倫潭水利樞紐等項目。積極推進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立項,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力爭年度投資1100億元以上。通過實施重大項目建設,既為當前穩定增長提供動力,更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積極拓展居民消費。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重點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等六大領域消費工程。支持社會資本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發展養老健康服務,加快建立家政服務業公益信息服務平臺,促進養老健康家政消費。推進上饒、鷹潭、新余等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寬帶鄉村”江西工程建設,促進電商、網購、快遞等融合發展,努力擴大信息消費。創新旅游發展業態,發展假日旅游經濟,促進旅游休閑消費。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各項措施,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有效擴大住房消費。開展led照明等節能產品專項推廣活動,加大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汽車推廣扶持力度,促進綠色節能消費。積極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學校和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有效提升教育文化體育消費。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召回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結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工資制度,提高基本工資標準并建立正常調整機制。通過增加收入、完善政策、改善環境,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
(二)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抓住關鍵問題,完善改革措施,以政府自我革命帶動重點領域改革,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使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對投資、創新創業、生產經營等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系統梳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大幅減少前置審批。深入推進“三單一網”改革,基本完成省市縣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布工作,加快建設全省網上審批系統,實現所有事項全流程、并聯式網上公開審批,切實做到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公民企業法無禁止皆可為。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步伐,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積極創新行政管理模式,提高機關工作效能,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
深化市場體制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清理和廢除各種不合理優惠政策和規定。減少工商登記前置行政許可事項,全面實行先照后證登記制。深化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著力改善營商環境。放開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完成設區市和縣級市階梯水價改革,實施居民生活用氣階梯氣價制度。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對違背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積極探索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模式,組建省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加強國有資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進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完成省直部門所屬企業脫鉤移交工作。抓好江銅、新鋼、省鹽業集團等改革試點,加快江鎢集團、江中集團等戰略重組,推進省招標集團、中江國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省能源集團、建材集團公司制改革。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全省統一規范的部門預算體系,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都要公開預決算。清理、規范、整合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大力壓縮財政專項資金的規模和種類。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將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設立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清理規范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健全綜合治稅體系。將“營改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任務。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推進省農村信用社改革,新設20家以上村鎮銀行。重組省金融控股集團,組建省再擔保公司和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積極爭取籌建民營銀行,力爭省級法人銀行江西銀行上半年正式掛牌。加快全省金融商務區和金融產業服務園區建設。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融資,爭取省聯合股權交易中心盡快開業。大力推進“險資入贛”。力爭新增貸款2500億元,企業直接融資700億元。
(三)著力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堅持把對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實施我省區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拓展發展空間,培育新的增長極,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升級。
對接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抓住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研究制定對接融入國家戰略的實施意見。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長江深水航運和贛江、信江高等級航道建設,統籌推進各類交通設施建設和多式聯運,構建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力發展臨港型先進制造業,打造承接沿江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集聚區;積極參與長江大通關體制建設,提高通關效率。攜手湘鄂兩省推進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作配套、市場一體化建設,加快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漢新歐”、“渝新歐”等中歐國際鐵路班列,擴大我省至寧波、廈門、深圳鐵海聯運,拓展連接“一帶一路”陸運和海運通道。組織實施“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專項計劃,拓展與沿線國家的開放合作。
深入實施全省區域發展戰略。全面加快昌九一體化進程。研究設立昌九一體化發展基金。加快福銀高速昌九段“四改八”工程、昌九大道建設,實施九江港、南昌港提升工程。推進金融、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同城化,促進科教文體資源共享和生態環境共治共建。推動昌九產業互補對接,協調推進兩市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南昌臨空經濟區、共青先導區建設,爭取設立南昌、九江綜合保稅區。研究制定昌九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積極爭取國家批復設立昌九新區。加快蘇區振興發展?;就瓿赊r村危舊土坯房、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農村薄弱學校校舍改造等民生任務,積極推動贛州綜合保稅區、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吉泰走廊四化協調發展示范區等產業承接平臺建設。促進贛東贛西“兩翼齊飛”。編制贛東北擴大開放合作、贛西經濟轉型升級規劃,加快信江河谷經濟帶和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建設,支持贛西城市快速干道建設和客運服務一體化。支持撫州加快融入南昌、對接海西,建設向莆經濟帶。通過深入推進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著力構建產業布局合理、城鎮協調發展、開放活力增強的經濟增長板塊。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完善縣域城鎮布局,引導人口有序集聚和資源要素合理配置,支持有條件的縣城、中心鎮發展為中小城市。實施工業園區提升計劃,加快培育重點支柱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深化省直管縣改革,建立完善縣級事權與財力相匹配的新機制,進一步擴大縣、鄉兩級經濟管理權限。鼓勵支持各縣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營造比學趕超、奮發進取的良好氛圍。
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保、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等配套政策。對已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制定城鎮體系規劃實施管理辦法,積極推進“多規合一”試點,有序推動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支持鷹潭、樟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加強古建筑、古遺跡、古街區保護。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積極運用政府發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等工具,建立透明規范、可持續的城市建設融資機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實施網格化、標準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通過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讓城市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四)以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創新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引領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不斷強化創新支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堅持以企業為主導實施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產業化項目,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新組建10個科技協同創新體、1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力爭新增6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50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通過設立和完善種子基金、技術市場等方式,重點扶持小微企業創新。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支持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融資,鼓勵社會融資擔保機構開展科技擔保業務。擴大省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力爭國家支持新設立1-2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出臺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以創新成果推動產業升級。深入推進質量興省戰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水平。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完善激勵人才、保護創新的體制機制,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積極性。
推動工業發展升級。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力量發展航空、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抓好飛機制造、智能裝備、節能汽車等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有色、石化、鋼鐵、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升級,重點在銅精深加工、有機硅、粉末冶金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產品、高端品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特色產業,重點推動鎢和稀土、鋰電等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發揮工業園區的載體作用,完善與產業集群相配套的金融、物流、市場服務體系,支持建設研發設計、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等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配套完善、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重點產業集群,力爭全省百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突破40個,重點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突破萬億元,新增光伏、鎢和稀土兩個過千億元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工業信息化水平。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100個省級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一批過百億元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和服務業集聚區,促進服務業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旅游強省建設,加大“江西風景獨好”旅游品牌宣傳推介力度,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旅游縣(市、區)開展旅游綜合試點改革,推動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快速增長。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推進南昌、贛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電商產業集聚區,搭建中小電商孵化器平臺,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新增100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建設一批重點示范物流園區和物流港,鼓勵制造業企業與第三方物流深度合作、聯動發展,實施城市配送試點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建設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推動物流業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
(五)切實加強農業農村工作。
適應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按照“穩糧增收、調整轉型、提質增效、改革創新”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嚴格保護耕地,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總產基本穩定。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發展草地畜牧業、特色果業、特色水產、設施蔬菜、茶葉、油茶、花卉苗木等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種養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培育新型農業業態。深入實施“百縣百園”工程,重點打造高標準、高水平、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扶持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農業產業集群,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創新農產品流通業態,促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打響生態農業品牌。實施以“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為主題的農業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優質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壯大綠色食品產業規模。提高農產品質量、標準和安全水平,努力把江西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
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抓好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林地流轉。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快農墾改革發展。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完善農業投融資機制,大力推進“財政惠農信貸通”,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創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方式,引導城市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堅持全域規劃、鎮村聯動、集中整治,抓好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嚴格鎮村建設管理,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深入開展“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行動,積極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為主的城鄉一體垃圾處理模式,開展農村污水治理試點,推廣使用沼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鄉村風景林建設。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0000公里,啟動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工程,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全面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讓群眾喝上干凈水、放心水。
(六)積極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堅定不移實施大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
著力推進招大引強。啟動實施重大項目招商引資三年攻堅計劃,瞄準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國內龍頭企業,引進一批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利用全國工商聯在我省召開執委會的契機,舉辦全國知名民企助推江西發展升級大會,著力引進一批知名民企。精心組織贛港贛臺經貿合作、央企入贛等重大招商活動,開展重點產業和產業集群專題推介活動。出臺鼓勵贛商回鄉投資的政策措施,實施“贛商回歸”工程。健全重大招商活動簽約項目跟蹤督導落實機制,確保招商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決不讓招商項目成為“一紙空文”。
提高對外貿易水平。積極開拓國際貿易,穩定傳統市場,開發新興市場。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培育跨境電子商務、國際營銷網絡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推進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建設。加大外貿發展基金對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獎勵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結構。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及能源資源的進口。
拓寬對外投資合作領域。完善“走出去”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協調服務推進機制,推進建筑業、農業、礦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等五大行業“走出去”,鼓勵光伏、水泥、鋼鐵等行業在國外投資辦廠。加快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優化勞務輸出結構,擴大外派勞務規模。提升對外經濟合作水平,努力在國際市場打響江西品牌、擴大江西影響。
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的對接合作,推進贛浙開放合作區、贛閩開放合作示范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三南”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示范地等平臺建設,全面提升與周邊省份合作水平。加快江西航空公司組建,加密重點國際(地區)航線航班,爭取開通南昌至韓國等定期直航。改造提升南昌、贛州、吉安鐵路口岸作業區,開工建設撫州鐵路口岸作業區。通過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為全面擴大開放提供支撐。
(七)統籌抓好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按照國家對我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定位、基本原則,著力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保護和建設好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鞏固提升生態優勢。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凈空、凈水、凈土”行動。在所有設區市開展pm2.5監測,建立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工業廢氣和揚塵污染治理。加大“五河一湖”及東江源頭水生態保護力度,加強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格監管重點污染源。加強土壤污染源頭綜合整治,抓好土壤重金屬污染和礦山治理修復。加大低產低效林改造力度,完成植樹造林210萬畝以上,加強林地、濕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
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擴大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清潔化園區試點范圍,推進一批企業節水技改和農業節水灌溉項目。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清理處置力度,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扎實推進節能減排,抓好重點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提升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水平。加快開發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朝陽產業。
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完成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研究出臺生態紅線內的管制措施。完善市縣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權重。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積極推進贛江源、撫河源、鄱陽湖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完善“五河”流域邊界水污染指標監測控制體系。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保證金制度。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等重點領域開展特許經營試點,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各類節能環保產品。建立省碳排放權交易平臺,推進碳匯造林和碳減排指標有償使用交易。努力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模式,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
(八)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民生優先、民生為重,籌集財政性資金1000億元,集中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努力擴大就業。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啟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研究設立大學生創新產業投資基金,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0億元,重點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制定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工作。將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450元,農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240元,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月人均標準提高到305元。提高重點優撫對象、參戰參試退役人員等生活補助標準。實施以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為重點的老年人長期照護計劃。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寄宿、托管及校外文體活動等服務。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建立特別救助制度,使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
健全住房保障機制。推進保障房由中心城區向開發區、工業園區布點,加大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力度,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3萬套,其中改造各類棚戶區16.3萬套,新增公共租賃住房6.7萬套。對農村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深山庫區移民等農村困難群眾危房進行改造,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監管,讓更多困難群眾住得安全、住得舒心。
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建立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機制,推進區域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提高扶貧實效。深入推進羅霄山片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攻堅,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完成深山庫區扶貧移民搬遷10萬人、貧困自然村點整治3000個,力爭全年減貧60萬人,讓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九)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切實加強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提升教育發展水平。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逐步推開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開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實施送戲下鄉、農家書屋、農村電影免費放映,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繁榮贛鄱文化,講好江西故事。開工建設省圖書館、省博物館、省美術館、省科技館、省老年大學等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文化與科技、文化與休閑、文化與生態、文化與旅游、文化與電商融合等新型業態,支持一批文化創意園區建設,組建省廣電傳媒集團、省文化演藝發展集團,努力打造文藝精品,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加快衛生體育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第三批57個縣(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積極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年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現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雙向互通。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對貧困家庭艾滋病機會性感染者實施免費救治。優化整合計劃生育利導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快群眾體育健身場地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積極創新社會治理。緊緊圍繞保障社會公正、促進社會誠信、維護社會秩序三大任務,全面推進法治江西建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實行訴訪分離,健全群眾利益表達、協商溝通機制,依靠法治、依靠基層、依靠群眾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加快“天網”、“地網”工程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社會組織和互聯網管理。切實減輕社區負擔,加大社區建設投入,提升社區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倡導互助關愛精神,推動公共慈善事業發展。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和責任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立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信用信息平臺和動態數據庫,依法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確?!吧嗉馍系陌踩?。
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深化征兵工作改革,扎實開展新一輪“雙擁”模范城(縣)創建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重慶是中國四大中央直轄市之一,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中國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帶來的重慶市政協。
歡迎閱讀!
剛剛過去的20xx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執行市委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大力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新常態中奮發有為,在轉型發展中提質增效,全市呈現出經濟穩中向好、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初步核定,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42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突出特點是“四個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是“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96億元、增長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萬億元、增長18%,實現進出口總額955億美元、增長39%,動力結構更趨協調。二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第二產業,電子信息和汽車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增長快于一般工業,金融和服務貿易等現代服務業增長快于一般服務業,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是工業投資占比提高到31.5%,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占比均保持在25%左右,投資結構更趨合理,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后勁。四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突破1000億元、增長3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922億元、增長13.9%,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33元和9470元、增長9%和11.5%,效益結構持續向好。城鎮新增就業6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處于3.5%的較低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以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不斷增強,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順利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更為扎實的基礎。
一年來,我們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
(一)五大功能區域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堅持把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作為全市“五位一體”現代化建設的布局、載體和平臺,相繼出臺產業布局、財政扶持、生態環保、考核評價等分類扶持、差別約束的配套措施,促進了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區高端要素加快集聚,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8%;都市功能拓展區先進制造業提速發展,片區開發有序推進,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進出口總額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40.8%和48.8%;城市發展新區加速擴容,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啟動實施,工業投資占全市比重達到56.2%;渝東北和渝東南特色發展、綠色發展步伐加快,生態涵養和保護得到加強,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亮點紛呈。隨著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市可持續發展機制初步形成,區縣和市場主體活力得到激發,各功能區域呈現出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新局面。
(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形成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格局。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增長14%?!?+1”產業集群持續發展,汽車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全面發力。長安福特三工廠、上汽通用五菱等項目投產,全市汽車產量達到263萬輛,自主品牌占比和單車均價明顯上升。各類智能終端產量達到2億臺件,sk海力士芯片封裝、奧特斯集成電路基板、巨騰機殼等關鍵零部件項目投產,本地配套率進一步提高。對裝備、材料、輕紡等處于不景氣周期的行業,實施“一企一策”分類指導,推動兼并重組,促進產品升級,努力降本增效,奮力開拓市場,扭轉了低迷態勢,產值增幅均超過10%。緊跟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趨勢,鎖定并布局了集成電路、液晶面板、頁巖氣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了一批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大項目。發揮工業園區支撐作用,產業集中度提高到76%。持續推進工業研發千億投入計劃,實施7個重大科技專項和42個科技支撐示范工程。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竣工運行。
服務業提檔升級步伐加快。謀劃實施了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保稅貿易、大數據云計算、跨境結算等五大新型服務貿易,服務貿易額增長25%,實現824億美元離岸金融結算,完成1602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500億元。各類金融機構加速集聚,資產規模超過3.8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快速增長,開業分行和法人機構達到95家,不良貸款率控制在0.45%的低位。中央商務區加快形成,都市區“1+16”核心商圈和專業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雙福國際農貿城開業,百億級商圈和市場分別增至10個和15個。會展規模刷新紀錄。餐飲住宿業扭轉了下滑態勢。依托鐵路、公路和水運,現代物流基地、區域性物流節點和城市配送體系加快形成。加大跨區域旅游協作力度,推進度假區建設,新增4a級景區14處,旅游總收入和入境游人次分別增長13.1%、8.9%。
(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堅持問題導向,有序推進133項改革任務,聚焦突破25項重點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526項。落實西部大開發和結構性減稅政策,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企業減稅讓利379億元。實施新一輪區縣政府機構改革。兩江新區試點大部制改革。璧山、銅梁完成撤縣設區。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完善小微企業扶持機制,新辦企業增長29.9%,市場主體達到172萬戶,非公有制經濟占比達到61.3%。改革產業扶持資金使用方式,創設6支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推進投融資改革,啟動了1300億元基礎設施ppp項目。完善政府性債務管控機制,削減債務1016億元,做到了風險可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資項目面向社會增資擴股和轉讓股權1130億元,5家企業成功上市,2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金融租賃、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12家新型金融機構獲準設立,信用保證保險等10家機構取得突破性進展。要素市場年交易量突破9000億元。全年新增社會融資5500億元。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啟動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改革試點,累計交易地票15.2萬畝、交易額306億元,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達到685億元,新增農民工轉戶25.3萬人。穩步推進社保、醫療、教育、文化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升。
(四)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縱深推進。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重大部署,構建大通道、大通關、大平臺開放體系,形成了寸灘水港、江北國際機場、團結村鐵路中心站三個交通樞紐、三個一類口岸、三個保稅監管區。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成為中歐貿易陸上貨運主通道,在組織返程貨源、開通國際郵運、開放鐵路口岸、獲批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設立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獲準開展貿易多元化試點,設立進境水果和肉類指定口岸。加工貿易、一般貿易、服務貿易協同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穩定在106億美元。兩江新區功能開發全面展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經開區、高新區基礎開發和招商引資同步推進,產業集中度和產出率又有新提升。渝港、渝澳、渝臺交流合作得到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經貿合作不斷深化。
(五)城市樞紐功能和建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推進新型城鎮化,深化實施城鄉總體規劃,著力提升城市發展品質。鐵路樞紐加快建設,渝黔鐵路貨運專線建成通車,火車北站擴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渝懷二線、黔張常鐵路順利開工,鐵路在建里程達到1000公里。第三個千公里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提速實施,通車里程達到2400公里。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926萬人次,貨郵量增至30萬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貨運量達到1.5億噸。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運行,數據傳輸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商務集聚區加速開發,悅來新城、中央公園、龍洲灣等片區開發展示出新形象,各區縣城面貌不斷改善。累計建成公租房2768萬平方米、配租17.4萬套。改造城市棚戶區293萬平方米,惠及8.1萬市民。城市軌道通車里程增至202公里,新增一批橋梁隧道和市政設施。改造城市道路323萬平方米,新增室內公共停車位15.6萬個,改建路燈2.4萬盞。實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密閉轉運,城市主干道機掃率達到88%。
(六)“三農”和庫區發展取得新成效。圍繞保供增收,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糧食、蔬菜等主要農產品量足價穩,生豬、牛羊、漁業、柑橘等一批百億級產業鏈日趨成型。建成7400公里行政村通暢公路和4000公里撤并村通達公路,新增農村客運線路393條,符合條件的行政村提前實現客運通達目標。推進一批重點水源項目和河流治理工程,整治山坪塘5.1萬口,解決了21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65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改造農村危舊房8.1萬戶。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6.5萬人。實現45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減少貧困人口36萬人。
實施三峽后續項目1844個,落實國家專項補助201億元,撬動上千億社會資金投入庫區發展。累計建成94個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商貿服務和旅游項目,庫區產業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建成一批對外通道、城鎮排水管網和渡改橋設施。累計完成生態屏障區造林255萬畝,發展生態漁場3萬畝。城鎮移民小區綜合幫扶常態推進。加強試驗性蓄水安全監測和應急防范,完成地質災害治理項目34個,應急避險應搬盡搬,實現“無人員傷亡、無疫情發生、無重大事故”。
(七)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始終堅持民生第一目標,兜底線、?;?、促均衡,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年末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4.9%。扶持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除?;匾r民工就業創業30.6萬人。推動城鄉養老及醫療保險擴面提標,城鄉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和繳費激勵機制逐步完善。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擴大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使用范圍。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鞏固擴大,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教育比例增至9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4%。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善計劃,3499所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改善,中小學校舍標準化率達到83%。為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累計建成28所三甲醫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39家試點區縣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藥交所完成交易額190億元。鼓勵社會辦醫,民營醫院實有床位占比達到20.4%。全年無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皢为殐珊ⅰ鄙叻€妥實施。覆蓋市、區縣、鎮街、村居的四級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基本建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大文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文化企業近1萬戶。一批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成投用。推出一批文藝精品,8部作品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新建了一批體育設施,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我市運動員在亞運會獲3金1銀好成績。
這里,特別要報告的是,經過近兩年的持續努力,142億元中央專項補助民生項目已落實到位,22件城鄉民生實事有5件提前完成、其他各項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人民群眾反映急切的民生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八)平安建設不斷深入。認真貫徹《深化平安重慶建設意見》,鞏固了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加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恢復和新建派出所187個、警務室614個,實現“一鎮街一所”目標。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市區及區縣城社區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實施社區減負工程,社區工作負擔大幅減輕。深入開展干部下訪接訪行動,化解了久拖不決的群眾房屋辦證難等大量問題和矛盾糾紛。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刑事案件、暴力案件、侵財案件和110警情均同比下降,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0.3%和8%。加強城鄉消防基礎建設,火災形勢保持穩定。成功預報和處置“8·31”、“9·13”暴雨洪災,災后重建有序展開,最大限度保障了受災群眾生產生活。
(九)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認真落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同步建設美麗山水城市。制定產業禁投清單,強化環保差別化約束。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別下降3%、2.5%,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超額完成。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完成一批工業項目廢氣深度治理,新建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實現脫硫脫硝除塵,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和燃煤鍋爐,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46天,pm2.5平均濃度下降7.1%。推進重點次級河流整治,完成都市區20個污染湖庫治理。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99.5%。長江干流水質保持優等。完成營造林32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1%。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過去一年,我們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實開展和鞏固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進了政風轉變。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實施意見,切實強化制度約束,認真抓好立查立改立糾,會議活動、文件簡報、評比表彰等大幅縮減,“三公”經費做到了零增長。推進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會審議6部地方性法規草案,制定9件行政規章,全面清理并統一發布政府規范性文件。清理行政權力,規范行政執法,強化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及時糾正行政違法和不當行為。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貫徹落實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優撫安置工作扎實推進,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外事、僑務、對臺、統計、審計、監察、國家安全、檔案、保密、參事、史志、應急、地震、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重慶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長遠看,重慶仍處于“雙欠”階段和“四個關鍵節點”,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矛盾還需付出長期艱苦努力。近期看,經濟社會發展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項目引進競爭加劇,消費熱點不多,外需增長遭遇外部壓力。二是實體經濟面臨不少困難,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融資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瓶頸亟待突破,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對產業發展形成雙重壓力。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投入不夠、人才缺乏等問題較為突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較弱,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不多。四是財政收入增速趨緩和民生剛需增加的矛盾較為突出,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領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政府職能轉變和政風建設長效機制有待鞏固完善,法治政府建設任務緊迫而繁重,反腐倡廉仍須常抓不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實踐再次證明,做好政府各項工作,必須堅定與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確保工作的正確方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推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必須堅定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方向,不斷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持續釋放發展動力;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必須依法行政、廉潔從政,持之以恒加強政風建設,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純潔健康的工作氛圍。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履職監督、傾力支持的結果,凝聚著各級各部門及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辛和智慧,實屬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崗位上辛勤工作、奉獻力量的全市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渝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關心和支持重慶發展的中央各部委、各兄弟省區市以及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經濟走勢可能略有回升,但整體復蘇的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節點,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國家中心城市和內陸開放高地既面臨眾多機遇,也存在不少挑戰。我們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創新意識,把握形勢新變化,深刻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開創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換發展動力,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強化改革、開放和創新三大動力支撐,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風險防控,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均增長16%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均下降1%,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約束性要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實現上述目標,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有定力、善作為,轉方式、提質量,重統籌、促公平,防風險、補短板,打基礎、可持續”要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握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
——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立足全市“一盤棋”,把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既實施引導性措施,又嚴格約束性手段,發揮直轄體制優勢,促進資源要素在區域、城鄉之間優化配置和合理分享,努力實現各區域錯位布局、差異發展、特色發展。
——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做大總量中優化結構、加快發展中提高質量效益、協調互動中促進轉型,加快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形成穩健、可持續的增長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戰略上勇于進取,在戰術上穩妥審慎,制定實施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中長期規劃,統籌推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全方位改革,努力擴大內陸開放新優勢,廣聚國內外資源,形成全民創新創業創富的生動局面。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按照依法治市的要求,同步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努力營造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法治環境。
——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堅持以人為本,把創造社會財富與促進公平正義有機結合起來,把做強經濟硬實力與提升文化軟實力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加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讓人民群眾生活不斷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適應新常態,是一場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我們要遵循規律,積久為功,奮力抒寫偉大“中國夢”的重慶篇章!
(一)推動五大功能區域協調發展。圍繞各功能區域發展定位,堅持產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建設用地跟著產業和人口走,完善和實施配套政策措施,夯實全市一體化發展基礎。
進一步落實各區域發展導向。引導都市功能核心區聚焦金融服務、國際商務、高端商貿、文化創意、都市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著力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商貿中心。做大做強都市功能拓展區,加快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打造全市科教中心、創新中心、物流中心、綜合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抓好城市發展新區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布局,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努力發揮全市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作用,成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撐。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完善生態涵養發展區和生態保護發展區扶持政策,推進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經濟產業化,優化開發空間,減輕環境荷載,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提升長江上游地區生態屏障功能。
認真落實功能分區配套措施。針對各功能區域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薄弱環節,充實重大投資項目庫,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各區域互聯互通。建立基于功能分區的轉移支付制度,落實財稅分類扶持政策,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完善市與區縣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多渠道籌集資金,力爭新增社會融資6000億元。大幅提高工商企業面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規范和約束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行為,形成直接融資、銀行信貸和其他融資25∶45∶30的比例結構。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保障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用地需求,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搞好能源等資源要素的統籌調度。適應勞動力供求變化,加強技能培訓、配套服務和統籌調度,有效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二)提質發展工業集群。把創新驅動作為結構調整的主引擎,鞏固支柱產業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鞏固提升“6+1”產業集群。推動汽車和電子信息產業持續放量,穩定工業經濟基本面。支持長安汽車城建設,開工現代汽車等項目,實施福特變速箱二期、浦項熔融煉鐵、鞍鋼汽車薄板等配套項目。抓好電子信息產業新訂單,引進大項目,提升附加值,加快零部件企業放量生產。推動傳統制造業與信息技術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支持裝備工業和國防工業發展,建設通用航空、軌道車輛等產業集群。順應大宗生產資料價格走低的趨勢,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內部管理,鞏固裝備及摩托車制造、建材、輕紡等行業企穩回升勢頭。加快鋼鐵、電解鋁、化工等行業調整,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條,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努力實現轉型增效。
做大做強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務實抓好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物聯網、機器人、石墨烯和納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頁巖氣、mdi一體化、生物醫藥、環保裝備等項目引進、生產配套和銷售物流,加快推動一批帶動性強的龍頭項目。奧特斯集成電路基板、sk海力士芯片封裝要形成規?;a能,抓好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富士康高清顯示模組投產達產,促進新型顯示與智能終端、穿戴設備、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跨界融合。依托mdi一體化項目全面投產,推動化工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以煤化工為前端的精細化工產業鏈。加快國家頁巖氣勘探開采示范基地建設,實現產能50億立方米,促進資源產業化利用。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推出一批生物醫藥大品種,著力提升產業能級。依托南岸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兩江機器人產業園、高新區石墨烯產業園、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等平臺,謀劃布局一批物聯網、機器人、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納米新材料、節能環保重大項目,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堅持市場導向,緊扣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需求,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創新平臺。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力量攻克技術難題。推行基于績效評估的后補助方式,用好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完善研發設計、成果交易、檢測認證、創新孵化、中試轉化、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等科技服務,支持更多企業通過創新增強競爭力。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評價制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建立與貢獻相匹配的創新收益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潛能,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強功底、添動力。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長江上游商貿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設目標,堅持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傳統和現代服務業并重,完善市場體系、增強集聚功能,推動服務業跨界發展、創新發展。
大力發展新型服務貿易。依托“渝新歐”和鐵路口岸,發展平行貿易,擴大對歐進出口貿易。充分利用保稅商品展示交易平臺,吸引國內外進口商家入駐,豐富展銷品種,創新交易機制,做大交易規模。推進保稅區貿易方式創新,發展融資租賃、進境入區維修、委內加工、離岸貿易等新型業務。優化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綜合服務和流程監管,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企業交易,吸引更多線下交易轉線上、商貿企業上平臺。加快兩江國際云計算產業園、渝北仙桃大數據谷等園區建設,引進一批租用服務器從事數據存儲、處理和外溢業務的公司,形成基于數據服務的產業集群。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旅游等服務業。完善城鄉流通網絡,加快中央商務區轉型升級,推進智慧商圈建設,完善便民商業設施。培育會展品牌,壯大會展經濟。引導住宿餐飲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結構。適應消費模式新變化,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經濟,加快引進和培育電商及關聯產業,拓展本地產品和服務市場空間。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推廣網購店取店送,促進電子商務向農村延伸。完善現代物流基地、區域性物流節點和城鄉配送體系,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聯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穩定住房消費,提升教育文體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促進綠色消費。發展法律服務、會計審計、咨詢評估等服務業。加強旅游整體規劃和布局,深化“一心三帶”及周邊區域旅游協作,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精品線路和景區。促進旅游休閑房地產發展。建設智慧旅游體系,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創新宣傳營銷方式,擴大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培育和引進總部型、區域性金融機構,做強銀行、證券、保險業,發展金融租賃、金融保理、信用保證保險、責任保險等新型業態。積極爭取國家各類金融試點,設立民營銀行,發展銀行卡清算、再擔保、跨境金融服務和互聯網信用服務等業務。融入人民幣國際化加快的進程,深化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發展離岸金融結算和人民幣跨境支付業務。加快國民經濟證券化步伐,鼓勵各類企業上市。爭取保險交易所落地,籌建石化產品交易中心,支持各類交易所業務拓展。開展巨災保險試點。加強對小貸、擔保等機構的監管,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和投融資咨詢機構,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四)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本,突出規劃引領,強化基礎支撐,推進產城融合,加強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城市集群的發展質量。
完善市域城鎮體系。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和“多規合一”,統籌好各區域國土空間、產業布局、人口規模和環境容量。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都市區組團式發展,完善城市發展新區功能配套體系,完成渝東北、渝東南城鎮群總體規劃。提升區縣城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打造一批特色中心鎮。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戶口遷移政策和配套措施,讓農民工及其家庭成員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鐵路、高速公路、空港、水港、信息港等對外通道,強化都市區中心樞紐功能。推進高速鐵路建設,開通成渝客運專線,建成蘭渝鐵路重慶段,開工鄭萬高速鐵路。啟動都市區鐵路環線及其樞紐建設,推進貨運鐵路進園區,并與其他貨運方式無縫銜接。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25公里,實施第四個千公里建設計劃。推進7000公里路網升級改造工程?;窘ǔ山眹H機場第三跑道及東航站區,啟動巫山機場建設,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機場。投用果園港,加快新田、龍頭山等樞紐型港口建設,推動船型標準化改造,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啟動建設長江小南海水電站,繼續實施“千萬千瓦”電源和特高壓入渝項目,基本完成天然氣“縣縣通”。建設國際通信專線及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擴大信息網絡覆蓋范圍,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引領生態涵養保護、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速實施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內外環之間骨干連接道,建成雙碑橋隧等節點工程,促進各組團高效鏈接。
提高城市配套建設和管理水平。推進人口聚居區建設,合理布建學校、醫院、商業、養老、文體等公共設施。推進嘉陵帆影、來福士廣場等地標性項目建設,帶動都市商務集聚區開發。加快城市棚戶區改造,加強公租房配套建設和運營管理,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城鎮組團供水管網、防洪防澇設施和備用飲用水源建設。深化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依法整治違法建筑,加強背街小巷治理,規范戶外廣告和店招。完善基礎數據庫及應用平臺,建立地下管網信息系統,提升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水平。加強交通規劃設計,建成一批公共停車站場和人行過街設施。推進城市交通智能化示范,治理易堵路段,加強交通疏導,提高通勤效率。倡導公交優先,提高城市公交水平。
(五)繼續抓好“三農”和三峽后續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切實加強三峽后續工作,努力讓廣大農民和庫區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由“生產導向”轉向“消費導向”,加快形成因地制宜、規模生產和專業配套格局。強化對農產品主產區的政策傾斜,穩定糧油、蔬菜、生豬等基礎產業,有效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和“肉盤子”。緊盯市場需求,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推廣良種繁育和實用技術,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倡導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強化農產品全程監管和責任追溯,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培育農村現代流通主體,推動農超對接、基地直營、網上直銷,合理布建一批冷鏈物流項目和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推動農業農村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加農民非農收入。
加快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山地農業綜合開發,推廣山地丘陵農機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山坪塘整治,形成長效管護和監測機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1萬公里。推進農村電網升級和危舊房改造。建設渝東北、渝東南扶貧開發示范區,實施精準扶貧和連片開發,加強產業培育、科教培訓、信貸扶持和創業扶助,提高幫扶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扎實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強化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和績效考核,確保精確到戶、細化到人。整合扶貧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完成三峽后續工作年度任務。抓好年度項目申報和二期項目庫建設,滾動實施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保等后續項目,推進21個城鎮移民安置小區綜合幫扶,搞好職業技能培訓,促進移民安穩致富。強化庫區水污染防治,建設庫周生態保護帶,加大消落帶治理力度,確保三峽水庫水質安全。加強監測預警,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重點區域治理,加快推進奉節藕塘和武隆羊角等場鎮危巖滑坡避險搬遷,實施庫岸綜合整治、城市安全通道、移民安置區高切坡防護等工程,保障庫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強化后續工作監督管理,努力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
(六)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扎實抓好中央部署的改革事項,接續推進25項重點改革,謀劃推出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不斷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和社會發展活力。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增強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市屬國有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步伐。堅持以管資本為主,以整合資源為重點,加強國有資產分類監管。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試點。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國企管理人員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探索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和“多證聯辦”。認真執行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落實中央優化信貸結構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科技型、民生型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依托創業基地和孵化器,引導民營經濟集群發展,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聯動發展。
推進財稅、投融資和價格改革。認真貫徹《預算法》,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健全全口徑預算體系,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將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有序推進“營改增”、消費稅、資源稅等稅制改革,清理規范各類優惠政策。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推出一批ppp合作項目。壯大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鼓勵非公資本參與基金運營。抓住物價總體平穩的時機,穩步實施公共產品和服務價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家庭農場、農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量化確權改革試點,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效實現形式。健全城市資本下鄉投資經營、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等新機制。完善地票交易制度,發揮地票對農村危舊房改造、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和地質災害搬遷安置的資金補充作用。建設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健全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機制,探索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創新農業保險品種,建立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切實發揮供銷社為農服務的重要作用。
(七)努力擴大內陸開放新優勢。順應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和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主動向東向西向南開放,高效組織國內外資源要素,不斷拓展內陸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完善面向歐亞的大通道、大通關體系。依托各類交通樞紐、開放口岸和保稅園區,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口岸經濟,著力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積極組織周邊地區貨物搭載“渝新歐”班列,推動國際郵政專列正式運行,增加“渝新歐”開行班次和集裝箱運量。
加快臨空經濟區建設,增辟國際客貨運航線,進一步拓展空中走廊。發揮長江黃金水道成本優勢,依托果園港等內河港區,促進重慶產品和轉口貨物通江達海。爭取新設一批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在城市發展新區和渝東北、渝東南有條件的區縣設立海關、檢驗檢疫機構或保稅倉庫,實現“就近報關、口岸驗放”。進一步推動與沿海沿邊口岸的通關協作,實現關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增強開放平臺承載能力。強力推進兩江新區開發開放,廣聚海內外高端生產要素,推動江北嘴、悅來、禮嘉、魚復、龍興、水土等重點功能板塊加快建設、釋放能量,展現國家級新區的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提速建設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貿易功能區和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萬州、南岸保稅物流中心(a型)建設,爭取設立南彭保稅物流中心。推動豐都成為澳洲肉牛進口首批承接地。辦好中韓產業園和中新合作項目,加快經開區、高新區和特色工業園區開發開放,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經開區或高新區,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開放平臺。
推動引進來走出去同步發展。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措施,實行外資準入備案制,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引導外資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合資經營與本土企業廣泛合作。做大智能手機、精密儀器和高端飾品等出口產品基地,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提升“重慶制造”的國際地位。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爭取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培養和引進一批熟悉國際通行規則和國際慣例的涉外人才,倡導形成與內陸開放高地相適應的開放文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友城和港、澳、臺經貿往來,促進與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協作,務實推進成渝經濟區一體化,深化渝黔、渝鄂、渝湘等區域合作。
(八)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加大社會事業和民生投入,辦好利民惠民實事,促進民生不斷改善。
構建更完善的就業社保體系。適應就業市場新特點,優化就業政策和環境,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群眾就業,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依托樓宇產業園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快推進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促進社保由制度全覆蓋轉向人員全覆蓋。加強“五險統征”,實施參保繳費激勵。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擴大異地就醫跨省結算合作范圍。推動社會救助精準化、法律援助便利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編織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做好婦女、兒童、殘疾人保障工作。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和慈善事業。
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先進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挖掘地域文化,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國有文化資源,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推進萬達文旅城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增強重慶文化整體實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優秀文藝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精品。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城鄉均衡配置,逐步形成?;?、促公平、達標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惠民票價工程。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工作。加強文化遺產、民族文化保護和利用,傳承歷史文脈。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好科普和檔案工作。提升體育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同步發展。
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按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適度增加城鎮學校,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城鄉區域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行高等職業教育“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入學考試。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擴大“五年一貫制”高職規模,搭建中職、高職??婆c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立交橋”。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發展特色學校、特色學科、特色專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升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抓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發展,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構建多元化辦學格局。加大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入學,促進孩子成長機會公平。
提供更好的衛生計生服務。擴大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投入補償和運營監管機制。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推進分級診療改革試點,構建縣鄉一體化醫療聯合體。扶持和規范社會辦醫,完善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加強藥交所建設,完善藥品交易制度。做好中醫藥工作。加強重大傳染病預防和應急處置。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夯實基層基礎,落實“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即施政所向。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是我們對全市人民的莊重承諾。今年,擬投入277億元,重點辦好25件民生實事:完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15萬人,全面實現2606個撤并村公路通達,建成4000公里村社便道,安裝1000公里農村公路防撞護欄,解決95.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整治山坪塘1.3萬口,完成36個湖庫污染治理,推進村衛生室配置標準化,免除35萬孕婦產前檢測費用,實施80萬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改造農村危舊房5.5萬戶,完成900個行政村環境連片整治,實施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成14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和20xx套教師宿舍周轉房,建成小區同步配建中小學,改造城市棚戶區146萬平方米,完成主城150條背街小巷整治和90座公廁建設任務,改造657個棄管小區電力設施,安裝城市供水“一戶一表”20萬戶,改造20xx棟老舊建筑消防設施,新建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城市公益性公墓,流動文化服務進村3.3萬場,實現520個行政村光纖和410個鄉鎮4g網絡全覆蓋,完成20萬人就業技能培訓。我們將按照“五個堅持”原則,著力構建重點民生實事滾動實施機制,盡心竭力解民憂、救急難、兜底線,履行好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
(九)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順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促進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網絡化、網格化管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鎮街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和社區警務室建設,依法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為人民生命財產提供安全保障。嚴格實施《安全生產法》,加強安全事故防控體系建設,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行業監管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監管和專項治理,加快小煤礦整頓關閉,扎實做好道路交通、消防和特種設備等安全工作,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推進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嚴格執行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完善防災減災救災綜合管理體制,推進區域應急中心建設,建成應急指揮系統,提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處置和保障能力。
加快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依法落實居委會和村委會組織法,支持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自治。探索基層協商民主制度。引導和規范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健全社會組織登記、監管與第三方評估制度。完善社工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推行居住證制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落實特殊群體管理安置幫教措施,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健全社會征信體系,擴大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應用范圍,依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弘揚法治文化,搞好普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
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標本兼治,健全市、區縣、鎮街、村居四級聯動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排查、研判和有效化解。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快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建立律師等第三方參與調處機制。實施“陽光信訪”,規范信訪秩序,將信訪導入法治軌道。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服務群眾、聯系群眾,更好維護群眾權益。加強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關系和諧。做好新時期對臺、外事和僑務工作。
強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雙擁共建和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讓人民群眾呼吸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生活在宜居環境中。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茖W定位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完善各功能區域環保標準,落實產業投資負面清單和規劃環評制度,推進能效評價前期介入。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降低土地、能源、水資源消耗強度,推廣綠色建筑、綠色照明新產品和新技術。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示范,擴大并規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推廣。
合同。
能效管理,探索廢氣、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標交易試點,鼓勵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實施綠色信貸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境設施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
深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以pm2.5污染防治為重點,抓好揚塵控制、機動車減排、高污染行業及重點企業治理,推進重慶發電廠等環保搬遷,開展大氣污染預警預控和聯防聯控。都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240天以上。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飲用水源保護,推進次級河流綜合治理和重點湖庫整治。建設和用好集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倡導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擴大退耕還林范圍,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及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搞好工礦采空沉陷區生態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資源和城市綠地保護,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加強工業、交通、文化娛樂和商業活動噪聲源治理??刂妻r村面源污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劃定生態紅線,完善生態保護、排污許可、環境信息公開等制度體系。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加快制定和修訂規范畜禽養殖、保護林地和濕地資源等行政規章。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努力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控、后果嚴懲。培育普及生態文化,開展生態文明宣傳和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新形勢新常態,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加快建設管理規范、運行高效、服務勤勉、施政廉潔的人民政府,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治理水平。堅持管好與放活并舉,強化戰略規劃、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政府職能。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厘清行政權力邊界。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合理劃分市和區縣政府職責權限,做到上下聯動、前后銜接、權責一致。穩步實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和職能整合。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權項,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完善網上行政審批,促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和優化。推進區縣、鎮街和村居三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讓群眾方便辦事成為常態。依法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傳遞政務信息,回應社會關切。
(二)推進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事。積極配合人大立法工作,統籌推進政府規章立改廢釋,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法制保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認真履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地方智庫建設,更好服務重大決策。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優化配置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改革,促進執法重心下移。增強公務員守法意識,推進公正文明執法,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禁征收和罰沒收入與部門利益直接或變相掛鉤。做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應訴,支持仲裁工作。
(三)強化權力監督,抓好廉潔自律。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真誠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尊重司法監督,主動接受公眾和輿論監督。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改進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常態化監督制度。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防止權力濫用。認真執行審計五年輪審規劃,保障和支持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強化行政監察,完善重點領域的反腐制度設計,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加強反腐倡廉教育,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決不讓腐敗分子有立足之地。
(四)構建長效機制,持續改進政風。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實施意見,以認真精神、從嚴舉措,完善長效機制,打贏作風建設“持久戰”和“保衛戰”,不斷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深入開展“五個專項行動”和“十個專項整治”。強化問責問效,堅決懲治庸政、懶政、怠政。建設節約型政府,不新建和改擴建政府性樓堂館所,確保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和“三公”經費只減不增,發揮政府在公共節能中的示范作用。實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從嚴教育、管理和監督干部,增強法治意識、程序意識、紀律意識和服務意識,自覺敬畏法律、敬畏程序、敬畏紀律,努力打造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勤勉盡責的人民公仆隊伍。
“十三五”時期,重慶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統一部署,加強調研、集思廣益,深入研判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準確把握重慶發展階段性特征,進一步明確重大戰略任務和工作思路,認真編制“十三五”規劃,為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勾畫藍圖。
各位代表!新常態賦予新使命,蘊含新機遇,呼喚新作為。推動經濟平穩持續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實現社會和諧安定,需要眾志成城、合力向前。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重慶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干,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方面工作,不斷開創“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局面!
。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啟動之年,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推進“六大發展”的開局之年。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特別是我市受煤炭需求下降和價格持續下跌的雙重擠壓,煤炭企業困難加劇;受產業升級緩慢和產品優勢不足的雙重約束,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企業訂單減少、開工不足、效益下滑,困難遠比去年更大。我們必須抓住新機遇,在“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晉中城市群、山西科創城等戰略機遇中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必須用好新優勢,大力實施“六權治本”,加快推進“六大發展”,凈化政治生態,創優發展環境,促進富民強市;必須適應新常態,全面推進以“權力瘦身、效能提升、企業減負、市場主導”為主要內容的效能革命,以項目提質增效加速為工作主線,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全力推進“六權治本”和“六大發展”,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以上,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以上(剔除過渡戶清理和財政兩權收入減收等因素,同口徑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以上、10%以上;新增就業崗位3.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3%左右、3.7%,污染減排六項指標完成省定任務,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2%。
實現上述目標,既要全面統籌又要重點突破,要加快推進108示范區、清潔能源基地、科技創新高地建設,重點突出項目提質增效加速、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和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攻堅,扎實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轉型綜改區建設,全力推進改革創新。引深“轉型綜改攻堅年”活動,實施“233”年度行動計劃,選準“五個突破口”破解瓶頸制約,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以基礎設施提升為突破口,有效推進108示范區建設。落實“三年初見成效”要求,按照“基礎提升、重點強化、反向扶持、培育特色”思路,分階段按步驟扎實推進。完成五年建設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細化任務分解責任。重點抓好108國道沿線綜合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生態修復、汾河整治等標志性工程。做好產業布局、土地管理、財稅體制、民生保障等頂層設計,促進資源要素一體化配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以ppp模式推廣為突破口,創新投融資機制。大力推廣ppp模式,優化多元投資環境。建立市本級鼓勵社會投資項目庫,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公共領域,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匯通大廈和晉中綜合環境循環經濟產業等ppp合作項目。加快金融改革創新,鞏固完善政銀企合作長效機制,切實增強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支持,培育優勢企業;依托天交所山西運營中心培育優良上市資源,推動上海股交中心山西基地落戶我市,實現在上海股交中心、“新三板”掛牌和聯交所上市三個“零”的突破;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建立企業資金鏈應急周轉保障資金,設立昔陽、和順村鎮銀行,完成左權農信社改制,加快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積極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以預算科學公開為突破口,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政府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啟動中期財政規劃管理,開展三年滾動預算編制試點。嚴格預算執行,實施稅務策劃,試點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優化政府采購,嚴控政府債務,讓公共財政資金用得科學、花得透明、看得明白,真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產業發展、基礎提升、民生改善的刀刃上!
以盤活存量土地為突破口,創新土地管理機制。用足用好土地三項改革政策,創新土地出讓定價機制,加強土地供后監管,依法清理收回批而未供和長期閑置土地,采取回購出讓、作價入股等方式二次高效利用,做實土地收儲供應,確保全年2.6萬畝項目用地供給。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地籍調查工作。加快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
我們要拿出“逢山開路、遇河搭橋”的勇氣,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加快走出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二)推動項目提質增效加速,全力促進產業升級。深入開展項目“提質增效加速年”活動,以項目帶動投資,以投資促進轉型,以轉型加快發展。
做實項目盤子。堅持激活存量、優化增量,深入挖掘項目線索,主動對接項目主體,全面梳理20xx年以來簽約未落地的存量項目,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完善招商引資分類目錄和招商條件,強化招商引資平臺作用,實行快速服務流程,加快要素供給,推動項目落地,持續保持投資后勁。
做優項目結構。堅持扶優汰劣、騰籠換鳥,重點推進五大類十大重點領域1060億元投資,力爭全市新興產業項目投資占比提高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煤炭就地轉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推進煤電化基地建設,全面開工5個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完成河北建投壽陽2×100萬千瓦發電項目前期,抓好已核準的6個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煤化工產業重點抓好平遙煤化天然氣、陽煤壽陽乙二醇和昔陽煤電化工業園區項目建設。落實“中國制造20xx”戰略,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加快建設山西新能源汽車城,吉利新能源汽車力爭實現量產,北達發動機項目全面開工,爭取電動客車項目落地;改造提升冶金、液壓、瑪鋼、紡機產業,支持祁縣培育壯大食品、玻璃器皿等消費品產業,建設山西消費品產業隆起帶和集聚區。積極推進東方希望鋁系綜合循環經濟園項目,力爭年底100萬噸氫氧化鋁生產線建成投產。大力發展新型材料,做大醫藥產業,依托創新城、大學城年內啟動建設開發區科技園。
做好項目服務。堅持結果導向、跟蹤問效,實行重點工程現場月調度制度,落實審批代辦、團隊服務機制,加強重點監測項目常態化、精細化管理,促進“六位一體”落到實處。嚴格政府投資項目行為審批和方案審批,完善代建制和項目法人制,加強中介機構管理,提升項目前期和工程建設效率。突出投資主體和政府部門兩個責任,建立項目建設評價追責機制,嚴格獎懲兌現,確保部門服務到位、項目投資主體履約到位,全面完成年度投資任務。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速度、結構。我們要全力推進項目提質增效加速,增強拉動能力,促進產業轉型!
(三)推進煤炭革命和企業振興,全力穩定經濟基本面。牢牢抓住支柱產業、優勢企業和重點領域,突出“三個創新”,激發內生動力,確保經濟運行平穩健康。
創新機制,推動煤炭產業升級。加快煤炭“六型”轉變,推進煤炭管理體制、監管方式改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引導鼓勵企業簽訂長期供需協議,提升煤炭附加值,擴大就地轉化能力完善產銷信息共享平臺和稅收稽查監管機制,加快形成煤炭營銷新秩序。加大煤層氣開發力度,實現高瓦斯礦井瓦斯抽放全覆蓋,抽采利用率達到40%以上。加快安全高效礦井建設,新建現代化礦井3座,所有生產礦井安全生產質量和管理全部達標。
創新服務,幫扶企業健康發展。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預警、調度,加快市縣兩級中小企業窗口服務平臺建設。繼續松綁激活,嚴查違規行政損壞企業利益的行為,不折不扣落實省政府企業減負60條措施,減輕企業負擔40億元以上。加大政府采購本地產品力度,定向開辟甲控材市場。大力推進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成長工程,全面完成民營經濟改革試點任務,加快工商登記制度便利化改革,優化創業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創新供給,引導消費快速增長。提升高校新區商業服務配套能力,加快建立多層次、多領域、廣覆蓋的生活服務體系,形成規模消費。發揮科創城、大學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文化體育等品牌優勢,推動相關領域的合作與滲透,吸引就業創業和人口集聚,創新引導消費需求,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業態。培育發展“互聯網+”經濟新模式,優化和集成要素配置。完善農村市場體系,農家店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50%,完成600家農家店信息化改造,農村市場消費增長16%。
(四)實施文化旅游開發攻堅,全力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重點培育文化旅游和現代物流產業。
做強文化旅游產業。開展“旅游攻堅年”活動,重點實施管理體制改革攻堅,落實與國旅集團的合作開發項目,完善旅游業管理、投資、服務和營銷平臺功能;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加快10條旅游公路改造,新建一批高標準停車場、旅游廁所;實施品牌宣傳營銷攻堅,全面開發東山生態休閑旅游,做大做強平川晉商文化旅游,擴展大西高鐵冠名“晉中號”效應,啟動京廣、京滬高鐵宣傳,擴大晉中旅游品牌影響力;實施環境秩序整治攻堅,突出4a以上重點景區,凈化旅游生態;實施景區提質升級攻堅,圍繞游客個性化需求,強化鏈條打造,整合資源線路,創新產品供給,重點推進平遙古城生態文化產業園、祁縣千朝農谷、榆社云竹湖、左權龍泉、百草坡房車營地等45個景區提質項目,平遙古城掛牌5a景區,王家大院加快5a創建,大寨景區啟動5a創建,再創一批3a級以上景區;實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攻堅,推進山西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等64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促進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向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轉變,全年旅游總收入完成460億元,為“十三五”末建成千億產業奠定基礎做大現代物流業。發揮交通、區位優勢,重點推進太鐵貨運物流中心項目,年內完成60%以上的工程量,打造中西部地區公鐵聯運、綜合性、現代化物流中心。推動蘇寧物流配送、中儲、經緯等物流項目建設,建立和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著力提升物流業對相關產業的綜合服務能力。
(五)提升現代農業水平,全力做好“三農”工作。挖掘釋放晉中農業產業發展的傳統優勢,圍繞“四條路徑”持續發力,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做大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上發力。全面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統籌規劃,加快推進“兩縣六村一企十園”建設。做優“一村一品”特色,穩定糧食生產,新發展設施蔬菜6萬畝、干鮮果13萬畝,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園區100個,畜禽飼養總量突破1億頭(只)。創建太谷、祁縣兩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全市新規范認證“三品一標”面積1萬畝,農產品“三品”認證12個。強化農業科技普及推廣,完成330個村級農技服務點建設,解決好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主要糧食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4.4%。
在創新經營方式上發力。推進農業集團化經營,發揮金谷農投集團的引領作用,大力發展資本農業、科技農業、品牌農業,設立運營現代農業產業基金和擔保公司,放大資金杠桿作用,破解農業融資難題;太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建成運營,組建科技服務公司,輸出先進技術、科技品種、產品檢測等服務。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和業態,完善城鄉流通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完成農產品現代流通示范園區建設,啟動國家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城市建設,做好“線上線下”流通結合,提升“淘寶晉中館”運營水平。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2%以上。
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上發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縣級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用活用好土地流轉專項資金,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扶持規模經營。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扎實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創新農業經營主體,新培育30個省級、50個市級、80個縣級專業合作示范社和30戶市級家庭農場,規范扶持發展60個生態莊園。統籌實施農村綜合改革,祁縣啟動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工作,太谷完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任務。大力推進水利、國有林場改革。積極穩妥、有序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范圍,全面推開果樹保險試點工作。
在產業扶貧開發上發力。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以673個貧困村為主戰場,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加大產業扶貧、技能提升、金融扶貧力度,產業扶貧“雙百”工程完成投資20億元,就業培訓3800人,確保20個貧困村和3.97萬貧困人口脫貧。
(六)加速晉中城市群建設,全力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以晉中城市群建設為引領,建管并舉,城鄉統籌,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三大提升”,全市城鎮化率再提高1.6個百分點左右。
面子里子齊抓,提升城市功能。創新投融資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加快城市建設速度。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重點推進“公共服務、出行暢通、生態文明、設施提質、住房改善”五大惠民工程,完成投資120億元。著力推進北部新城、片區改造等一批連片整體開發工程,以太平洋綠色森活城、“三館”、大學生文化娛樂中心為標志,全面鋪開北部新城開發;加快5個片區、16個棚戶區及20個城中村改造,力爭三年內完成城中村改造。著力推進路網改造、管網建設等一批功能提升工程,完成龍湖大街—錦綸路—思鳳街—匯通路內環道路快速化改造,力爭迎賓街至科創城、大學城至太原南站兩條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建設,新建20座人行過街天橋,形成基本滿足交通便捷化需求的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加大市政建設力度,供水、供熱、供氣普及率和生活污水處理率完成“”任務。著力推進公園綠地、公共交通、社會保障等一批民生重點工程,晉中大醫院主體完工,晉商公園三期等5個公園建成開放,加快瀟河水上游樂園等3個主題樂園建設,高標準推進市殯儀館和公墓建設;加快公交擴容和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設,完成10條主干道60座公交站智能化改造,增加公交車輛,社會化投資公共自行車站點250個、車輛5000套。
建設管理并重,提升城市形象。創新城市管理理念,借智借力合作伙伴,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強化規劃編制管理,完善城市基礎功能專項規劃,市城區控規實現全覆蓋,介休市達到50%。公開商業地塊開發規劃條件,充分市場競爭,加快城市建設。深化環境綜合整治,昔陽加快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左權、靈石通過國家衛生縣城復查;市城區重點實施中都路、安寧街綜合整治,通過省級文明城市驗收。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推廣介休、昔陽城市管理經驗,年內開通數字城管系統,確保城市管理全天候全方位保持受控狀態。市城區公開拍賣公共停車資源經營權,實施9項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項目,大力解決擁堵問題。
城鄉一體推進,提升統籌水平。全面開展城鄉愛國衛生清潔運動,推進15個國家級重點示范鎮“五建設兩整治”工程,全市所有縣城、鄉鎮、村莊全面啟動衛生創建工作,高標準建設10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推進我市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和介休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加快昔陽巴洲城鎮化示范園區等重點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優化城鄉交通條件,改造提質農村公路500公里、新增縣鄉公路50公里;加快推進和邢、陽大鐵路建設和晉衡高速前期,盂榆線路面大修和省道319左權過境改線工程竣工。增強水支撐能力,協調推進東山供水、中部引黃兩大水網建設,力爭受水縣小水網工程開工。建設平遙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太谷貫家堡220千伏、昔陽新城110千伏變電站等工程,繼續推進農網升級改造和低電壓治理。扎實辦好“五件實事”,改造農村困難家庭危房6000戶,新建改建農村幼兒園33所,易地扶貧搬遷5000人,深入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萬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
(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造美麗宜居新晉中。要突出“三個強化”鐵腕治污。
強化節能降耗攻堅。加強節能預警調控,推行能效對標。加大節能執法監察力度,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技術改造。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推進余熱余壓利用等重點節能工程和項目。扶持重大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推動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5%。
強化污染減排達標。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突出“控煤、治污、管車、除塵”四個關鍵環節,深入開展電力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全力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提速工程,全市所有焦化企業完成脫硫提標升級改造,推進6個縣城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實施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攻堅戰,力爭年內徹底解決市城區燃煤鍋爐污染問題,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車,pm2.5濃度再下降2%。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地表水達到省考核要求,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加強農業源污染治理,現有規?;B殖場治理率要達到60%以上。創新環保投入機制,通過ppp、特許經營等模式修復生態、發展環保產業,試行第三方治理。創新監管方式,完善舉報獎勵制度,構建群眾參與和網格化監管相融合的環境監察體系。固化專項整治效果,確保不發生環境污染事件。
強化生態環境建設。以創建省級林業生態市為抓手,重點實施25項市級重點造林綠化工程,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積30萬畝,林木綠化率增加1個以上百分點,左權、昔陽爭創國家園林縣城,平遙建成省級林業生態縣。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新建林區防火通道400公里,大力提升森林防火綜合能力。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統籌推進水土保持、水生態保護和濕地保護工作,啟動境內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推進3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縣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大力推進采空區、沉陷區、煤矸石山的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實施好5縣240戶地質災害避讓搬遷治理任務。
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讓綠水青山藍天成為晉中發展新優勢!
(八)全面發展社會事業,不斷改善民生民利。
要堅持民生導向,按照兜底線、抓重點、補短板、建機制思路,實施一批順民心、謀民利、造民福的實事,讓人民在改革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穩定擴大城鄉就業。加大對困難企業幫扶力度,“五緩三補”政策期限再延長一年,落實好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崗位政策。著力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和就業促進計劃,辦好第二屆“晉商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落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和政府應急周轉金制度,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努力做到不欠農民工辛苦錢。
加快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改擴建17所公辦標準化幼兒園,全市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昔陽、和順、祁縣、平遙4個縣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縣達標。統籌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實施高中標準化建設工程,著力構建中職高職溝通、職前職后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我們自己的“藍領”。認真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全市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5%以上。加快推進市城區6所學校建設,力爭再啟動4所。扎實抓好全國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工作。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推動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和帶薪休假制度。大力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健全征地拆遷補償機制,創新城中村改造生產生活安置機制,依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制度改革,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收統支辦法,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人均月提高15元;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年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40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真正讓人民群眾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全面推進“五險統征”和社?!耙豢ㄍā?完成各項社會保險擴面及征繳任務,扎實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新改擴建農村和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10個,為農村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做好殘疾人康復救助工作。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推進公租房與廉租房并軌運行,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16865套,建成1.28萬套,完成投資40億元。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h級公立醫院改革實現全覆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加強村醫隊伍建設和衛生人才培養,推進資源下沉,實行分級診療。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礎建設和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工作。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三個文化”和新時期晉中精神。深入推進“全民文化行動”,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物古建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啟動晉中大劇院、群藝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干部活動場所等改造,深化市直文藝院團改革。加大文化藝術創作支持力度,做好掃黃打非和凈化網絡工作。扎實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辦好第四屆市運會,籌建市級游泳館和綜合訓練館,健全城鄉體育場地設施管理維護機制,推行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引導發展戶外營地等新型體育產業。
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強化互聯網思維,打造產學研一體化高地,全面推進科技園建設,加快山西衛星信息應用、山西產業研究院等一批高科技項目入園建設,促進“大學城”向“科學城”轉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實行科技人員股權、期權、分紅鼓勵政策,完善市級科研技術交易等服務平臺,完成“5個1”科技支撐任務,推進科技孵化基地、院士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發揮科技支撐產業升級轉型的核心作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扎實推進“平安晉中”建設,全力打造立體化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年”活動和社會治安“六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防止群體性事件和群死群傷事故發生。加強網格化管理和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把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用藥安全。加強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和人防工作。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紅十字會等事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人口計生和援疆等工作。加強氣象、地震、科普、檔案、史志等工作。高標準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千方百計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大技術興安力度,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規模以上冶金等工貿企業標準化建設100%達標,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快創建安全發展先進城市。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要求,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全面加強煤礦、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和尾礦庫、水庫、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建筑施工、油氣管道、城市燃氣、特種設備等各行業各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積極籌建96333電梯安全監管應急處置平臺。堅決杜絕重大以上事故,遏制較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
安全生產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高度重視、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確保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近年來,我有幸多次參與政協的活動,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政協在人民政協制度中的獨特作用。通過與各界代表的交流與合作,我愈發認識到政協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維護民族團結以及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性。以下將從凝聚共識、發揮作用、推進議事和完善制度四個方面,分享我在政協工作中的感受和體會。
首先,政協作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凝聚共識。在政協的舞臺上,各個黨派和團體代表利用平等協商的方式,共同商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問題,以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的方法,找到最有利的發展道路。政協聚集了各方利益的代表,他們在政治理念、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文化傳承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正是在政協這個平臺上,通過協商、對話和交流,最終達成了共識,形成了社會穩定的基石。凝聚共識的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了政協的重要性和獨特價值,也更加堅信政協制度的優越性。
其次,政協的作用是發揮極大的。政協作為政府公共政策決策的重要咨詢機構,通過與人民群眾、專家學者的廣泛接觸,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意見,制定出更為科學和合理的政策。政協代表不僅代表了各方利益,也負有對人民群眾意見的代表和反映的重擔。我發現政協的工作并非只是形式主義,而是切實地參與到社會管理和民生事務中,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和幫助。政協作為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平臺,無論是在反映民意,還是在監督政府工作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政協工作中,我親眼目睹了政府決策的改進和社會問題的解決,這讓我深感政協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推進議事是政協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政協職能的核心任務。政協由于多黨合作的制度安排和廣泛的社會代表,使得各方利益更加充分地表達和對接。在政協的會議中,各黨派、團體就國家發展和社會問題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辯論,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議。這種多元化的主張和討論,使政策決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學化,也成功避免了權力的濫用和決策的片面性。這樣的多元討論和平等協商的方式,讓所有參與者都能感受到尊重和被聽取的權利,進一步凝聚共識,為國家治理體系帶來了更多的民意和智慧,推動了政府工作的科學決策。
最后,政協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制度也是我在政協工作中的體會之一。在政協的長時間實踐中,各方代表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和創新制度。政協事務的專業化與日俱增,人員素質的提升也進一步保障了政協工作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政協連續開展的各種調研和實踐活動,為制度的改進提供了數據和實踐的支持,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政協代表們的積極參與和創新,讓政協工作更加科學高效,也加強了政協在政治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參與政協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政協制度的獨特魅力和實踐價值。政協這一機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整體安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凝聚共識、發揮作用、推進議事和完善制度四個方面的工作,使政協成為服務國家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學習和參與政協的工作,為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7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