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情況報告時,要注意用簡明扼要的語言進行描述,以便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理解報告的核心內容。情況報告范文中展示了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實際案例,可以為我們的情況報告撰寫提供一定的啟發。
市委組織部、市直工委和市國資委聯合組成調研組,采取集中座談、開展民主評議和測評會、個別談話等形式,對市屬6家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國資系統黨建基本情況。
這6家國有企業共有員工※※人,※※個黨委,※※個黨總支,※※個黨支部,黨員※※名,其中女黨員※※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市國有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經營方式和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等方面明顯增強。具體表現為:
一是重參與,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的意識明顯增強,在決策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上取得新進展。都把參與重大問題決策作為發揮政治核心作有的切入點,突出議大事、把方向,促進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為了保證黨組織能夠有效參與重大問題決策,許多企業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規定。各企業還結合自身實際,在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的范圍、方法途徑和保障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取得較好成效。二是重創新,在探索國有企業黨組織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上有了新的突破,黨組織活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聯系更為密切。把黨的各項工作貫徹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探索企業黨組織活動的新內容和新方式。三是重夯基,企業黨組織自身建設得到新的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企業黨組織普遍建立健全了學習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民主監督制度、個人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等制度規定,黨建工作做到了四有:有活動陣地、有電教設備、有學習計劃、有組織發展計劃。在組織建設方面,各企業黨組織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實際需要,及時完善黨建工作機制。在發展新黨員方面,著力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嚴格把好黨員發展各個環節,把從生產一線優秀分子中發展新黨員、提升黨組織活力作為重要工作向黨組織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近兩年共發展新黨員※※名。四是重示范,黨組織的政治核心戰斗堡壘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的戰斗力和先鋒模范作用有了新的提高。各個企業及時調整充實企業黨組織機構,配齊配強黨組織的領導班子,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許多企業黨組織都堅持把黨員的思想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夯實基礎,增強活力,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戰斗力。開展“保持先進性,增強凝聚力”、“共產黨員工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等形式多樣的爭先創優主題活動。許多黨員在生產一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挑重擔、爭創一流,做出了突出貢獻。五是重教育,黨員隊伍建設上有了新的突破,堅持開展“三會一課”制度,組織教育體系健全。各企業黨組織基本上能根據生產經營實際安排黨員職工的學習教育,堅持“三會一課”等黨員學習制度,并通過訂閱報刊、雜志等黨建讀物,觀看電教片等形式,以正面教育為主,把分層教育與系統教育,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有機結合,建立起組織教育體系。
二、市屬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在我市國有企業改制與發展中,由于企業組織形式、勞動關系、利益分配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下崗分流人員增大,企業穩定任務更加繁重,給企業黨的建設帶來嚴竣的挑戰,在黨建工作調整與適應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部分企業負責人思想上有誤區,對企業黨建工作存在著“重企業經營,輕黨建工作”的認識誤區,出現“一手硬”,一手軟現象。企業領導把主要精力用在跑資金、爭項目、搞推銷上忽視了黨組織的建設,對黨建工作支持不夠,抓得不緊,管得不嚴,黨建工作隨意性大,發展思路不夠清晰,思想不解放,甚至存在“有組織、無活動”的情況。個別黨員組織觀念淡薄、作風不夠深入,缺乏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精神。
(二)黨組織建設薄弱。
黨建規章制度不夠健全規范,改制企業黨建工作領導責任制、“三會一課”制度、年度目標考核制度不健全,具體落實不到位,這些都影響了企業黨組織作有的發揮。在制度執行上,缺乏應有的監督與激勵機制,存在工作虎頭蛇尾的現象。從幾個企業的黨員隊伍構成來看,年輕黨員比例較低,黨員發展力度不夠,黨員隊伍嚴重老化。僅有少數企業設置了黨員活動室,活動室設備單一,黨組織的氛圍下不夠濃厚。
(三)黨務工作者缺乏工作經驗。
由于企業黨務工作者大都由企業負責人兼任,無心無精力抓黨務工作,即使有專職黨務工作者也多缺乏工作經驗和業務培訓,對黨的基本知識,組織活動程序不了解,開展黨的工作不得法,方法單一,黨的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形成“兩張皮”,黨建工作與企業的中心工作的有機結合上還不夠緊。稱不上訓練有素的黨務工作者,占位不作為,工作摸不著頭緒,自然影響基層的黨建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黨內組織活動形式不夠豐富。
由于制度的不健全、以及黨組織的工作定位難以把握,黨內組織生活和黨組織的活動在時間、陣地、經費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證,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無所適從,隨意性很大,黨內組織生活和黨組織活動不能正常開展。組織活動形式單一,基本上是讀報紙、學習文件或安排布置業務工作,顯得單調,蒼白,無活力。在活動中強調黨員盡義務較多,充分發揮黨員的權力太少。同時,在組織活動時針對性不強,只考慮形式,不注重效果,為了活動而活動,因而無形之中削弱了黨組織的影響力。
(五)黨員教育管理不夠嚴格。
目前,企業黨員教育管理上存在不少問題。由于企業改制時忽視了黨組織建設,忽視了黨組織的建設和對企業黨員的管理教育。黨組織生活不正常,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渙散造成企業黨建工作的被動狀態。同時、由于有的企業效益不是很好,使黨員的心里失衡,黨性意識淡化。給在企業不景氣時期,一些黨員的黨員意識大大淡化,黨性觀念不強,對自己要求不嚴,甚至有些黨員帶頭上訪鬧事。另外、企業黨員對黨組織的依賴程度下降,制約了黨員管理工作。企業黨組織要求黨員盡義務的多,卻對黨員關心不夠;有些企業黨組織長期不組織黨員學習,不走訪慰問黨員,不關心黨員的疾苦。有些企業由于條件所限,有的連黨員的生活困難都不能幫助解決,嚴重挫傷了黨員的積極性。
三、國資系統廉政建設情況。
近年來,對于廉政建設,國資委機關和各企業始終抓得很緊,不少企業出現了干部零違紀、員工零犯罪的好現象。通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了委機關和企業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主要做法是:一是扎實開展反腐倡廉學習和宣傳教育。堅持廉政談話制度,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營造廉潔從業良好氛圍。二是開展了制度建設工作。通過建章立制和執行制度,有效地從制度上預防腐敗。三是開展了對市屬國有企業公務用車情況調查、企業反腐倡廉調研、紀律處分決定執行情況自查等工作。四是各企業圍繞依法經營、廉潔從業、誠實守信的廉政文化建設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廉政文化進企業活動,促進了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各項任務的完成,維護了企業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盡管我市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己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隱患和問題,值得我們注意。1、思想認識存在偏見。企業領導干部忙于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經濟指標,忙于各項業務往來應酬,忽視了黨風廉政建設。2、措施不夠到位。存在制度操作性不強,宏觀強而微觀弱,只重形式不重實際內容。一些內容該有的沒有、該具體的不具體、該量化的沒量化等問題。3、責任制落實不到位。部分企業存在這樣一種傾向,黨風廉政建設與生產經營之間形成了“隔離帶”,從而導致“誰分管,誰負責”的“一崗雙責”制度形同虛設。4、監督約束機制乏力。當前,部分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一把手”都能夠自覺接受監督,廉潔自律,勤政為公,但還有些企業仍存在監督機制不完整,企業決策者處于無人監督的狀況。
近幾年來,隨著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斷深入,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紀委對國有企業的黨風廉政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由于主客觀兩個方面的種種原因,部分企業廉政建設亟待加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風廉政建設上,在沒有一個專門機構來實施監督與管理,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不夠健全。因為現在國有企業是當前腐敗問題易發區。我們沒有紀檢組,不便于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而有效的監督。為了從組織架構上進一步加強企業廉政建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建議在市國資委設立紀檢組,專門負責組織領導和監督廉政建設工作,組織反腐倡廉活動,并且對各個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實施考核與檢查,通過機構改革,解決當前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隱患和問題。
三、國資系統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人才隊伍建設上,我市國有企業搭建平臺,不斷推進企業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為建立科學、全面培養人才機制,積極推進“人才興企”戰略,市國委在2009年制定《佛山市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后備人才選拔培養辦法》的基礎上,加強對下屬各企業后備人才庫建立工作的指導與交流,積極了解企業在建立人才庫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督促企業加快建庫速度。各資產(授權)經營公司全部進行了后備干部人員的入庫初選工作,并上報了后備人才庫名單,完成了直管一級企業的后備人才庫建立工作。同時,重視對后備人才選拔培養機制的建立,分析企業人才隊伍現狀,做好“人才強企”戰略規劃,制定培養、吸引、用好人才的具體措施,建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才評價考核體系、選拔任用機制。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好、開拓能力強的出資人代表,一批職業素養好、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水平高的管理人才,一批善于服務大局開展黨建工作的復合型黨務人才。全市共涌現出生產技術標兵※※個,企業管理經營能手※※個,復合型黨務人才※※個。
(一)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但是,毋庸諱言,人才隊伍建設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與一些優秀企業相比,總體水平還不夠高,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量偏小難成規模。目前企業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僅占企業人員總數展比不高,還遠沒有形成規模,總量的不足致企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差強人意。企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從統計數據來看,在企業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為數也不大。
2、人才結構不盡合理。企業人才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個性特質與所在崗位不相適應,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中構成比例不夠合理,造成了企業人才隊伍的人才浪費;高、中、初級三類專業技術人才中,國際上認為三者科學之比為1:2:2.5,而企業實際為1:4:7,另外,企業高級人才所占比重偏小。
4、有人才隊伍年齡老化現象。經營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知識結構陳舊,其產生結果必然導致經營管理能力低下。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大多數經營管理者尚處于經驗管理和直覺管理階段。人才隊伍后繼乏人,也是青黃不接的原因之一。
5、人才隊伍培養上的投入不足。在人才培養上,經費投入不夠。對于人才隊伍的培養,每年企業的經費投入不足,不能充分滿足新形勢的培訓需求。另外,在人才使用上,或多或少存在排資論輩的現象,阻礙青年后備干部脫穎而出。
(二)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1、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提高對做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
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大的資源”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增強企業生命活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克服企業重物輕人的現象,真正樹立起人才是競爭之本、發展之源的思想,不斷加大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力度。同時,牢固樹立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是人才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觀念。把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我們工作的重要內容,把促進企業發展,為企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的第一要務,切實增強做好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
2、建立科學的新機制,充分發揮人才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人才發展規劃。要根據企業人才的實際情況,積極貫徹“黨管人才”原則,認真制定企業人才發展的工作規劃,科學合理地提出人才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有計劃地增加人才總量,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智力支持。二是建立和完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信息庫。要通過對企業內部所有專業技術人員的調查摸底,充分掌握各種人才信息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庫。該信息庫除要求具備專業技術人員的基本信息之外,還必須明確他們所掌握的技術特點和特長,為企業人才的調配提供便利,力求做到信息庫資料最新、最全面。
3、制定優惠措施吸引人才,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
一是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通過定期公開招聘,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引進來。對已引進的人才,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工作,努力提高他們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以情感留人,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確保引得進,留得住。二是要完善人才獎勵機制。對專業技術人員攻克技術難關、完成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出新工藝和新產品等,根據貢獻的大小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的獎勵,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企業應實行重獎,以充分調動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合理的分配制度、完善的獎勵制度、保障福利制度,激勵更多的人才去努力奮斗。同時要把吸引人才的機制和自身培養人才的造血機制結合起來,引進和培養并重,使引進的人才更快適應企業發展需要。
4、加強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水平??茖W、系統的培訓是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和重要途徑。企業要制定科學的培訓目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靈活多樣的形式和途徑,努力為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學習培訓的良好條件;要舍得在培訓上進行投入,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各類專業培訓、深造,要有重點、有目標地選送專業技術骨干外出學習,使他們的知識不斷更新提高,緊跟形勢和科技發展的步伐;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各種專業技術小組,由企業科協組織牽頭,每年確定二到三個項目進行攻關,提供活動經費,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5、著重培養高技能人才、實用性人才。充實企業基層班組技術力量,夯實基礎崗位技術水平。完善技能人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企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著力培養技師型人才。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崗位比武,為技能人才成長和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6、重新修改和修訂國有企業領導人任用制度。過去,市里有一份文件即號文,規定了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用制度,曾經在國有企業領導人任用上發揮過有力的指導作用,但是,隨著時間、制度、形勢的變化,已不適應現在的要求。以前國有企業是有級別的,而最近成立的企業已不定級別,因此需要參照現代企業制度,出臺新的任用制度,確保此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今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措施。
一是近期,建立起《國有企業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黨建工作的各項制度運行機制,特別是特別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加強企業黨、政、工、團在重大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和議事,相互支持,相互照應,相互配合,保持聯動,保證黨建活動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準確性。
二是健全完善黨員爭先創優機制,國資委出臺《深化國有企業黨員爭先創優活動的實施細則》,結合當前的新形勢,研究新的動向問題,搭建爭先創優的平臺,注重宣傳引導,制訂考核獎勵標準,深入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一系列爭先創優活動,激發企業員工的政治熱情,擴大黨的影響。三是完善一批黨員活動之家,通過在企業黨員活動之家的建設與凝聚,進一步加強黨員服務意識教育,增強黨員工作能力,切實方便黨員聯系群眾。經過努力,把黨員活動之家打造成為集組織關懷服務、黨員素質提升服務、黨員文化生活活躍、各類便民利民服務等于一體的基層黨建陣地。
(二)強化企業黨組織領導,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水平。
一是加大新黨員的發展力度。嚴格把好黨員發展各個環節,把從生產一線優秀分子中發展新黨員、提升黨組織活力作為重要工作,并且要繼續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采用自辦論壇、邀請專家講座和領導授課等方式,加強了黨員政治理論培訓,加強對新黨員的黨性教育。2015年要發展新黨員名。三是依靠典型引路,樹立一批優秀黨員典型。各企業通過舉辦大張旗鼓的表彰會議,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要在全市企業樹立8至10個黨員英模,舉辦全市范圍的事跡報告會,弘揚正氣,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四是2015年上半年要組織一次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情況巡查活動,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市直工委和市國資委參與,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同時,要在調研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宣傳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先進經驗,起到以點帶面、引導推動的效果,努力使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再上一個新水平。
(三)改進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開展“黨旗在崗位飄揚”“黨員為企業獻計策”“革命教育基地參觀”等系列活動,把黨的組織生活與企業中心工作結合起來。不斷創新黨組織的活動載體,滿足黨員在政治上提高、業務上進步、事業上發展的需要,增強黨員組織生活的吸引力。同時,根據企業文化建設需要。由黨、工、團聯合組織開展一次“技術骨干黨員帶徒”主題活動、一次“愛企業大演講”活動和一次“廠史教育知識競賽”活動,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做到寓教于樂。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把更多的現代化教育手段與科技手段運用到黨組織活動中來,促進活動方式的現代化。
(四)創新黨建工作載體,積極營造企業黨建工作和經濟協調發展的和諧氛圍。
找準生產經營與黨建工作的結合點,深入開展一系列“黨員亮身份”、“黨員責任區”和“黨員先鋒崗”等活動,不斷強化黨員的角色意識和先鋒作用。把促進企業發展,保持職工隊伍穩定,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標準,通過黨組織的“有為”贏得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有位”,進一步樹立起黨組織在廣大干部職工中的威信和信賴。同時,以黨員作用發揮為核心,引導黨員自覺將個人奮斗目標凝聚到推動企業發展、構建和諧企業上來,把增強黨員意識落實到黨員崗位工作實踐中,團結凝聚企業精神,為企業和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企業對國資委機關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談話,我們調研組了解到,部分企業對我們國資委機關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和看法。歸納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1、工作作風上,有些領導工作作風不扎實,工作有拖拉,效率不高現象,個別存在“門難見、臉難看和事難辦”。2、指導基層上,有些領導下企業指導不多,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不夠,調研沒有形成制度化。3、服務基層上,委機關部分處室為基層排憂解愁做的不夠好,存在避重就輕的現象。建議:1、組織一次機關工作作風整頓活動,通過組織機關干部學習有關政治理論和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認識,剖析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改變面貌,提高工作效能。2、組織一次大調研活動,制訂比較祥細的調研提綱,通過扎扎實實的調研,真正解決幾個基層問題,并且,形成調研長效機制。3、倡導和提出服務承諾,委機關各個處室根據自己各自的工作職能,向基層與社會公開服務承諾,言必行,行必果,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效果,打造人民群眾和基層滿意的委機關,外塑機關形象。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一直堅持把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在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整體規劃、項目設施建設、監控管理和綜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精心編制規劃。
根據《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湖南飲用水源地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們制定了江華瑤族自治縣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域劃分實施意見,明確了全縣飲用水源地保護思想,通過按規定分級劃分飲用水源保護區,有效推動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開展。
全縣共設立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1個,鄉鎮“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9個,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10個。我縣還劃定了鄉鎮“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3個(蔚竹口鄉、大錫鄉、大石橋鄉)、村級“千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7個,正在劃定村級“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5個。目前,還有湘江鄉、界牌鄉、橋市鄉等3個鄉鎮政府所在地供水人口或規模未達到“千噸萬人”或“千人以上”要求,暫未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鄉鎮8個“千噸萬人”(除橋頭鋪外)飲用水取水點從2019年開始開展監測,監測結果顯示8個取水點水質均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
在一級保護區內修建河提護坡70米,修建沿河圍擋2600米;
對人為活動較頻繁的白芒營鎮飲用水水源地設置圍欄圍擋四百多米。
水上餐飲;
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洗衣等影響水質的人為活動;
排污口、畜禽養殖場、工業企業;
對沱江鎮魚塘坡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范圍內的一個小型養鴨場,進行拆除整改。
3、做實日常保護。
一是開展日常巡河。大力推行河長制,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行政首長負責制,成立飲用水源保護監督管理機構,嚴格飲用水水源地綜合執法,及時發現、清除飲水安全隱患,嚴肅處理威脅飲水安全的違法行為。
二是開展水質監測。按要求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并對枯水期及豐水期實施加密監測,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上報監測結果,并向社會公開。
三是開展日常保潔。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日常保潔工作,清掃周邊垃圾,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二是下鄉鎮開展專項宣傳。在沱江鎮、濤圩鎮、水口鎮、碼市鎮宣傳《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由市生態環境局江華分局聯合縣科協、縣檢察院、涔天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等單位走進沱江鎮、水口鎮、濤圩鎮、碼市鎮等四個鄉鎮開展專項宣傳,重點普及飲用水水源保護相關知識,提升公民對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意識。
三是開展執法案卷比賽和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知識競賽活動。通過貫徹落實執法案卷比賽和《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知識競賽,不斷提升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水平,提升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
5、強化信息公開。加強信息公開,在縣人民政府的網站開設專欄,及時公開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清單、整治進展情況,并公示水質情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整體來看,我縣飲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保障了大部分群眾的飲水安全,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存在水源地環境污染隱患。個別飲用水水源源保護區周邊有農田和耕地,存在農業面源污染隱患。少數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存在生活源污染隱患。如大路鋪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內有下車村、隔河村等3個自然村落。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影響水源水質。
2、存在供水安全隱患。鄉鎮“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標牌、界樁、界牌以及隔離防護設施有缺失現象。部分鄉鎮供水點水源地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缺乏監控設備設施以及專門管理人員,供水安全存在漏洞。
3、少數水源點水量不足。調研發現,白芒營、大石橋等鄉鎮供水水量已不能滿足供水要求。如白芒營鎮設計取水規模為3000噸/天,實際每小時需供水200噸,即日需水量已達4800噸,超采嚴重,秋冬干旱季節幾乎斷流,水量嚴重不足,導致飲用水源地取水量不能滿足居民用水要求。如碼市雷公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量也無法滿足供水需要。如水口新鎮水源地保護范圍樟佑沖河段有龍潭電站,電站發電期間影響水廠供水量。
4、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尚不完全。部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困難,尤其是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取水類型為地下水,覆蓋面大,劃分難度大。同時,劃分方案編制以及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資金不足。
飲用水安全是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是人民健康和鄉鎮發展的關鍵。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議。
1、增強各級各部門水源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水源保護氛圍。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電視等新聞媒介進行《水法》、《湖南省飲用水源保護條例》、《江華瑤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宣傳,強化公眾的資源、環境、生態意識,提高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讓人民群眾懂得保護水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2、加快推進飲用水源地問題整改。
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的養殖場、水電站進行清理退出(如水口龍潭電站要盡快達成協議、收購清理),以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區及其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按要求建設一級、二級保護區標識牌、警示牌、界樁、界牌,一級保護區建設隔離防護設施等。鄉鎮要加強自來水廠的運行監督管理,保證廣大群眾飲水安全。
3、加強飲用水源地屬地日常監管。
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要求,各鄉鎮需加強對飲用水源地的日常監管。強化重點項目的施工管理以及林業、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建設,抓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禁止亂砍濫伐、河道亂采亂挖等行為,增加水源涵養量,對影響水質安全的行為堅決依法查處,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4、加快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
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劃定鄉鎮及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完善水源地保護的基礎設施。
一是對千人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點全面實施水源保護區劃定,為飲用水源點保護工作提供依據。
二是進一步科學規劃、調整優化飲用水源地的劃定,確保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飲用水安全。近幾年來,中國城市供水水源、凈水廠、供水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取得較大進展,污染源治理和飲用水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飲用水安全問題仍然存在。更為嚴峻的是,公眾對水環境及飲水安全的知識不足,對于自來水是否健康安全、礦泉水是否可以安全飲用等一系列安全飲水問題,尚存疑惑。
20xx年3月,針對我國飲用水安全問題的狀況,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浩澤凈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學術支持下,啟動水質公益調研項目“凈澤計劃”,以“一滴水的歷程”為線性考察邏輯,即水源地、自來水廠、市政管網、建筑物管網及二次供水、污水處理,并結合監管、行業標準規范,對全國范圍內xx年,“凈澤計劃”走訪了包括政府監管者、企業負責人、行業專家、高校學者、環保組織等在內的專業人士和機構,針對城市飲用水水源的基本情況、水源地水質和水污染情況、保護和水污染治理情況、安全用水指導、未來水環境的治理建議等問題實施調研,并最終撰寫出對公眾安全飲水具有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報告《“一滴水的歷程”--中國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調研》白皮書。浩澤凈水品牌中心總監表示,《中國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調研》將于4月22在北京正式發布,但在此之前,“凈澤計劃”將于3月22日在浩澤凈水官網提前發布節選精華電子版。
在今年兩會上,環境保護話題備受關注。作為與水環境和飲用水安全息息相關的企業、機構,甚至是日常使用者,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水環境保護活動前,則必須要對水環境現狀充分了解。
“一般來說,影響城市自來水水安全有三個環節,第一是水源地水質,也就是原水的品質;二是從自來水廠的出水水質,水源地到自來水廠凈化工藝處理后的水質;三是從自來水廠到供水管網水龍頭出水水質。在這三個環節中,水源地的污染是影響飲用水安全的最大挑戰?!薄吨袊攸c城市飲用水水質調研》報告選取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哈爾濱、長春、沈陽、呼和浩特、西安、三江源、重慶、成都、長沙、武漢、鄭州、合肥、蘇州、杭州、濟南、天津等在內的中國十余個重點城市(地區)作為考察對象,調研發現“一些城市水源地水質不合格、水源地污染和水量不足問題比較突出,有的供水管網建設落后,導致二次污染,有的水質監測和檢測能力不足,應急供水能力較低?!钡珗蟾嫱瑫r也指出,目前從水源地到自來水廠,再到供水管網,各環節的水處理狀況正呈改善趨勢。
20xx年底,總理在視察水利部時表示,“讓百姓喝上干凈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事關政府公信力,是不可推卸的責任!”關于一滴水的調查,由權威媒體和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牽頭,聯合了環保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達爾文環境研究所、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兩江環保中心等機構、學校和ngo組織的專家學者們共同參與,為的就是讓每一個中國人的每一口水都能夠放心飲用。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導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分會給水委員會副主任、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理事長王占生教授表示,“解決飲用水安全任重而道遠,需要呼吁更多的人關注飲用水安全的問題。而《“一滴水的歷程”--中國重點城市飲用水水質調研》恰是一個及時且真誠的呼吁,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水源地保護和自來水廠凈水工藝的升級改造、供水管網的建設及改造當中去,群策群力,提供更讓老百姓放心的飲用水?!?/p>
作為凈水行業的領導企業,除了擔任此次報告的技術支持單位以外,浩澤也擔負起了改善飲用水水質的重任。xx年,浩澤還將進行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如“智能水探頭”公益派發,用時時知曉水質情況的互聯網思維改變人們的飲水生活方式。同時,浩澤也將與綠色江河一起,在三江源進行志愿者活動。
xx鎮于20xx年11月6日由原南xx鎮和原北xx鎮合并成立,位于xx區南部山區,地處xx、沂源、萊蕪三縣市交匯處,是全市三十個市級中心鎮之一,是省文明委命名表彰的“省級文明鎮”??偯娣e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萬畝,人口5萬人,轄41個行政村,65個黨支部。鎮內工商、稅務、衛生、金融、交通、郵政、通訊等部門齊全,省道(236線)博沂路東、西兩線貫穿全境,辛泰鐵路經此并設站,交通十分便利。淄河流經全境,群山疊嶂起伏,生態環境優美。有機農業以公司化運作為主,抓流轉建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20xx年4月份,被山東省經濟學會和山東縣域經濟研究會授予“山東省有機農業第一鎮”稱號;工業堅持產業優勢和生態環保,形成了以新型耐火材料、高檔耐熱玻璃器皿、高科技民爆器材、機械泵類等為代表的產業結構;三產服務業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生態休閑旅游品牌建設,逐步形成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楊峪、五老峪—上瓦泉為主線的“三山兩峪一泉”生態有機觀光旅游線路;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基層組織堅強有力,全鎮社會和諧穩定。
xx鎮作為xx水庫水源地保護區,境內生態環境優美,位于魯山山麓,森林覆蓋率為46.2%,山體植被覆蓋率為80%。群山疊嶂起伏,南部屬片麻巖,北部為石灰巖,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為745mm,日照率48%,無霜期約為185天,晝夜溫差較大,適合優質作物生長。淄河流經全境,三條支流長約35公里,水質甘甜、純凈,富含氡、鍶、鎂、硒、鐵、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市級重點水資源保護地。建鎮二年來,xx鎮黨委、政府,圍繞建設有機農業鎮、生態旅游鎮、和諧新城鎮的工作目標,立足生態自然優勢,以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為主要推手,積極推動生態綠色產業發展,沿淄河流域初步形成了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引進農業發展公司,使資本進山、項目進山、人才進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轉,建設有機農產品基地,帶動農民主動參與,全鎮引進農業發展公司達到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0家,擁有4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4個有機農產品認證(轉換)品種,培育出省內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基地、省內首家元寶楓種植基地、魯中首家藍莓種植基地,并成立省內首個藍莓科技研究院--山東鴻雁藍莓研究院,形成以有機中藥材、有機(綠色)蔬菜、有機果品、有機雜品為代表的4大特色農產品基地,逐步打響了具有xx鎮特色的生態有機農業品牌。
(一)綠色生態林果發展情況。以引進農業發展公司和引導農民成立合作社為主要發展模式,以公司化運作建設有機綠色林果園區,鎮內發展的綠色林果主要包括藍莓、山楂、核桃、蘋果、黃桃、草莓等,擁有xx草莓、xx藍莓、xx山楂三個果品類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主要分布為:有機山楂園區,顏春農業發展公司在楊峪村栽植有機山楂500畝,主要用來釀制山楂酒,形成了“顏春紅”、“顏春梅”等品牌山楂酒;有機藍莓生態園區,百歲源農業發展公司在楊峪村栽植有機藍莓400畝,目前已進入盛果期。上瓦泉有機草莓采摘園區,潤成專業合作社發展冬季草莓大棚80余個,栽植有機草莓200畝,并栽植有機黃桃1500畝,形成遠近聞名的有機農產品采摘園區。博泉農業生態園區,博泉公司在五老峪村流轉土地1500畝,栽植核桃、板栗、柿子等。優質林果園區,在馬家溝村、上莊村、上結老峪村、下結老峪村和五老峪村等村,連片種植蘋果、桃等果品3000余畝(其中:蘋果1200余畝,桃1800余畝)。優質苗木園區,金吉特公司以培植優質油松、樟子松、白皮松等苗木為主,在南邢和中邢兩村培育油松苗木400畝。各園區內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并通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不斷升級改造。
(二)有機觀光特色農業發展情況。依托農業發展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建設集種植加工、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有機觀光園區為主要發展方向,形成以郭莊優質越夏蔬菜、上瓦泉有機韭菜、南邢有機黑木耳、朱家莊金銀花和元寶楓、得茂實公司有機雜糧(薰衣草)等為代表的有機蔬菜、有機中藥材、有機雜品特色生態有機觀光園區,其中上瓦泉的xx韭菜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機(綠色)蔬菜園區,以郭莊、邀兔、五福峪、盆泉等村為主,發展有機(綠色)越夏蔬菜3000畝;上瓦泉有機農業園區,以潤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種植有機韭菜400畝;南邢黑木耳專業合作社在南邢發展有機黑木耳200畝;山東上水公司在朱家莊、北xx、盆泉、南沙井、鄭家莊、南東、下莊等村栽植金銀花10000畝,在朱西村新建一條金銀花深加工生產線;楓禾農業公司在朱南村栽植元寶楓3500畝,下一步準備籌建元寶楓深加工生產線;得茂實農業公司在鄭家莊流轉土地,栽植金銀花50畝,薰衣草50畝,有機雜糧200畝。各園區內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并通過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不斷升級改造。
(三)今年的發展目標思路。圍繞建設xx生態有機農業觀光示范帶,繼續堅持公司化運作,堅持資本進山,項目進山,人才進山,抓投入,上項目,力爭年內再爭創5個國家級有機農產品認證,力爭規劃建設一處有機農產品展廳,全力加快有機農業鎮建設步伐,促進全鎮有機、生態觀光農業再上新臺階。重點抓好農業重點項目建設:顏春果酒深加工項目和生態旅游項目,顏春農業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在楊峪村基地內建設果酒生產車間,發展高檔精品山楂酒、忍冬果酒,同時搞好園區生態旅游設施建設,實施生態旅游開發;博泉公司綠化項目,計劃投資3000萬元,在五老峪和上瓦泉村栽植經濟觀賞樹木15萬株,綠化面積600畝,修建生產和防火道路6公里;邀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計劃投資1100萬元,在邀兔村實施5000畝農業綜合開發;藍莓生態園區建設項目,由百歲源農業公司投資1000萬元,計劃新栽植高鈣果200畝,藍莓300畝,在基地中心區域和水庫周邊栽植柳樹、雪松和其他觀賞樹木,修建環山公路13公里,逐步打造集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休閑觀光園區;上瓦泉黃桃建設項目,計劃投資600萬元,在原有1500畝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至5000畝,建成省內最大的黃桃生產基地;生態觀光路網項目,計劃投資1200萬元,在去年已完成80余公里的基礎上,今年再完成40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生態園區交通路網,全面提升生態有機農業園區承載功能;生態水系治理項目,規劃建設淄河源頭濕地公園,在淄河流域王家莊段規劃實施河道治理擴面工程,建設大型攔水壩、橡膠壩、水上公園棧橋,擴大濕地面積1000畝,造林面積1200畝,全面提升水系生態保護功能;抓好淄河謝家店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資2400萬元,治理河道5.8公里,進行河道清淤、修建堤壩和增加植被;實施生態綠道工程項目,以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園區、花卉苗圃、栽植經濟和觀賞林木、建設景觀小游園和濕地公園等形式,在主干道路沿線兩側50米內規劃建設具有交通、生態、游憩和生態保護功能的景觀綠道,提升道路的景觀效益,推動道路由單一功能向復合功能轉變。
(四)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規劃。圍繞建設xx生態有機農業觀光示范帶,以繼續打造四大生態園區、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和三大農業工程為重點,全力推進有機農業鎮建設步伐。一是繼續打造四大生態園區。以朱家莊、洪山口等村為重點,打造有機金銀花、有機元寶楓種植加工、休閑采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萬畝有機中藥材生態園區;突出抓好元寶楓種植加工項目、金銀花深加工項目建設。在上瓦泉、楊峪、五老峪、結老峪、馬家溝、上莊等村,以發展有機藍莓、有機蘋果、有機山楂、有機黃桃等為重點,結合山水林田路綜合開發,打造集有機果品生產加工、休閑采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萬畝有機果品生態園區;以郭莊、邀兔、盆泉、三瓦泉為重點集中發展長茄、白菜、土豆、韭菜等蔬菜種植,搞好蔬菜制種,打造萬畝有機(綠色)蔬菜生態園區;以南邢黑木耳、三沙井桂花養植、鄭家薰衣草等為重點,結合淄河流域綜合整治,打造萬畝有機雜品生態園區;突出抓好盆泉、沙井生態觀光農業,上瓦泉萬畝玫瑰園,五老峪、尹家峪農業開發,花卉苗木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二是打造一條生態有機產業長廊。立足生態環境和有機農業產業優勢,全力打造從沙井--盆泉--北xx--謝家店--三南xx--南邢--三瓦泉--楊峪--五老峪--上下結--下莊--鄭家--邀兔--郭莊--朱家莊,沿淄河流域打造一條長35公里的生態有機產業長廊。三是繼續實施三大工程。繼續實施生態農業觀光路網建設工程,在現已完成生態觀光路網的基礎上,各園區之間和園區內再建設總長100公里的生態農業觀光路網。深入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在朱西、王家莊、下瓦泉等9個村實施荒山綠化工程,綠化面積3100畝。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結合淄河流域綜合治理,改善和普及高效節水噴灌、滴灌面積3萬畝;同時,加大水庫、塘壩除險加固建設投入,確??购敌泻?,涵養水源。
1、因水資源保護地的特殊性,有關涉及到水系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荒山綠化和保護、生態有機園區建設等項目,受生態環境制約較大,并且投資大、周期長,側重生態效益的特點加大了項目招商、立項難度。希望在生態綠色產業項目申報方面加大政策扶持、資金補貼力度,有效解決基層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問題。
2、加大對現有生態有機園區的政策傾斜力度,如對園區用地和設施用地建設立項審批給予增加用地面積、程序簡化等傾斜,以助推生態綠色產業發展。
3、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區域內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提升方面的項目支持力度,尤其是涉及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及飲水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發展、農村環境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息息相關,在這些方面基層政府明顯無力投入。
我縣城市居民的飲用水采用集中式供水方式,由縣第二水廠負責供水。該水廠位于**水庫大壩下游,設計規模為4萬噸/日,于20xx年7月建成一期2萬噸/日的規模,取水源為**水庫中層。供水方式為重力供水,采用七十年代的常規式處理工藝,流程為**水庫原水經管道輸送至澄清池,澄清后送至四閥濾池過濾,最后到清水池,成為成品水。目前擁有供水用戶20742戶,最高時供水量為2.6萬噸。匯源果汁云和公司建成投產后還需增加0.5萬噸/日的規模,現有的城市供水設施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供水需求增長和居民對飲用水安全的需求。
(二)農村供水現狀。
我縣自20xx年開展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建設,累計投入6759萬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3處(崇頭水廠、石塘水廠、緊水灘水廠),農村分散式供水工程132處,農村飲用水保證率已達95%以上。目前由縣水利局委托縣疾控中心對水質進行檢測,基本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水庫始建于1959年,庫容1170萬立方米,是我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縣政府于20xx年制定了《云和縣**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并成立了云和縣**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水利局。近年來,縣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對水庫周邊的村莊進行整治,實行了垃圾集中清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開展農業統防統治,切實減少了面源污染。
(一)農村面源污染影響水源質量。
縣政府積極開展**水源地環境整治,改善水源生態環境,提高水源質量,但仍難以有效杜絕面源污染。**水庫流域涉及**鄉6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2086人,耕地面積1000余畝,筍竹林1.4萬畝。農業生產使用的化肥、農藥及除草劑等殘留物和農村生活污水、廢棄物等隨地表徑流進入水體,成為主要污染源。
(二)潛在工業污染危險。
雖然我縣**水源地內沒有工業企業,仍存在一定的工業污染危險。在縣第二水廠對面的金旺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產生的粉塵和煙塵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飲用水的質量。同時,隨著工業園區南區塊的擴展,工業園區離**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的距離越來越近,工業生產活動對飲用水源水質存在一定的影響。
縣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工作,仍存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責任不夠明確、資金不足等問題。水源保護限制了**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生態補償機制的缺失,使當地群眾對水源保護工作產生了一些抵觸情緒。水源地水質監測監管體系不完善,現有水源地監測站網的監測點位、監測能力有限,無法滿足對水源地系統、客觀的評價要求和有效監管要求。水源保護工作涉及鄉鎮、環保、農、林、水、教育、衛生等多個部門,由水利局進行協調各部門存在一定難度。
(四)城市供水設施技術落后。
水廠水質凈化處理技術是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的核心。我縣第二水廠采用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處理工藝,通過添加絮凝劑和液氯進行凈水消毒。主要去除濁度、細菌類微生物等污染物,難以有效去除氨氮、微量有機物等污染物,難以有效解決水源污染與水質標準提高之間的矛盾,更難以有效應對突發性污染事件。同時,早期的供水管網大多使用鑄鐵管、鍍鋅管,由于使用年限長,管道銹蝕、老化現象嚴重,造成水質在管網中受二次污染。
(五)農村飲用水存在建后管理問題。
我縣農村飲水工程自20xx年開始實施,已經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基本保障農村飲用水供水,但存在建后長效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一是建后運行管理主體未明確,管理資金不足,農村自身所征收的水費不足以維持飲用水工程的運行費、維護費。二是分散式農村供水水源地分布分散,規模小,未規劃為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保護,開展例行常規水質監測工作難度大。同時,現有的法律大多數是針對集中式供水,農村分散式供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健全,難以適應農村環境管理的需要。三是部分早期建設的工程受當時的政策、資金和技術等影響,工程建設標準不高、蓄水池安全防范和消毒設施不完善,到現在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和衛生安全標準,急需進行改造。
(一)加強領導,著力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安全飲水工作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飲用水的安全和健康問題日益關注。一要科學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為今后一個時期我縣飲用水安全管理提供依據。二要積極探索保障飲用水安全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增強責任意識、落實責任追究,為飲用水安全工作提供組織保障。三要將保障飲用水安全問題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設立專項資金,研究建立**水源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啟動**水源地保護生態移民工程;加快建立水源、水廠和管網的水質預警系統;要加大**水源涵養林保護與建設,不斷提高水源涵養能力。
(二)廣泛宣傳,提高全民飲用水源保護意識飲用水源保護涉及千家萬戶,需要全民形成共識,增強保護意識。要通過電視、報刊和互聯網等宣傳媒體,利用各種輿論宣傳手段,在全社會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營造保護飲用水源的輿論氛圍和良好環境。要加強水源地保護的輿論引導及警示教育,不斷增強飲用水源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人民群眾的守法自覺性和監督意識。要把保護飲用水源的認識提高到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保護飲用水源不僅是政府部門的工作,而且是全民的義務,并積極參與飲用水源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共同愛護我們的生命之源。
(三)控制源頭,加大水源保護工作力度。
飲用水安全是老百姓的基本“生命線”,必須加大飲用水安全保護工作力度,確保飲用水安全。一要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提高工業企業準入門檻,防止新污染源產生;對現有的污染源要采取扎實有效措施,嚴格監管、達標排放,避免工業粉塵和煙塵污染飲用水源。二要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結合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水源地環?;A設施,加大農村畜禽糞便和生產生活污水的處理力度,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推廣先進技術應用,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減少面源污染。三要加強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大力推進云和縣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和配套管網建設,提高工業園區廢水和縣城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水平,減少對水體的影響,改善我縣水環境質量狀況。四要加強水源地保護執法檢查。提高日常監察、巡查頻次,準確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排除污染隱患,有效杜絕水源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和破壞生態環境與水資源環境的各類活動,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四)擴容提質,保障城市飲用水安全。
要認真做好城市飲用水安全的調查評價和未來城市飲用水安全需求分析,編制和完善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規劃。積極引進處理效果穩定的先進凈水技術和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加大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力度,消除管網水二次污染隱患,提高供水水質。要加大資金投入,科學安排、精心施工,加快推進**水廠擴容和城市供水管網改造項目建設進度,提高供水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城市居民飲用水安全。
(五)多措并舉,扎實推進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后管理。
實現農村飲用水工程的長期效益,保證群眾的飲用水安全,是我縣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后管理的重要內容。一要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落實管理主體、明確管理責任、健全管理措施,確保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加強對農村飲用水工程供水水質的檢測、監測,優化檢測指標和監測頻率。三要在鞏固已建工程成果基礎上,加快技術改造,提高飲用水質量;同時要做好水源地的保護工作,設立水源保護地公示,并設專人巡查制度,確保飲用水安全。
我縣地處秦巴山區,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達798毫米。境內有大小河流溝溪760余條,漢江在境流程47公里,水資源十分豐富。自20xx年以來,全縣累計投資8000余萬元先后建成單項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80多處,規模較大的集鎮供水工程14處。目前,城區供水日常監測由縣自來水公司實驗室自行監測,并定期取樣送市疾控中心檢測??h疾控中心承擔著國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水質衛生監測項目”,監測數據通過專用網絡直接報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近三年來,縣疾控中心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對全縣12個鎮20處省定的農村集中式安全飲水工程點,每年分別在枯水期(3-4月)和豐水期(7-8月)進行調查和采樣監測,共監測微生物、毒理、感官性狀和一般性化學、消毒劑4個大類33個指標。連續三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全縣有70%-75%的飲用水工程被檢測出總大腸菌群和耐熱大腸菌群超出限值,而游離氯基本為0。除此以外,其它監測指標均未超標,表明飲用水源本身水質良好。其中,ph值隨不同季節有所變化,枯水期ph值多在7.2-7.5之間偏酸性,豐水期ph值多在7.8-8.2之間偏堿性。水質總硬度在70-280mg/l之間,且80%監測點小于200mg/l,沒有季節變化,總硬度遠低于國家生活飲用水指標及限值。毒理指標、一般化學性指標等其它監測指標均穩定在國家生活飲用水指標及限值以內,沒有自然有毒有害物質及工業污染。
從上述檢測結果來看,全縣農村飲用水水質超標項目是微生物類,導致這種現狀的因素有:
1.受到微生物污染源的污染。主要污染來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活污染。全縣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均是地表溝溪河流,從廣大集雨區匯集,而當前我縣農村基礎設施還相對滯后,很多鎮村存在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的現象,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用水、沖洗廁所用水等污水,隨地表雨水的沖刷流入小溪、河流,特別是一些農戶住宅的排水管道直接通往溝河排污。二是畜禽養殖污染。我縣現有的農村飼養方式包括圈養、籠養和放牧,其中圈養和籠養設施大多是因陋就簡,缺乏統一規劃,沒有建設必要的污染處理設施,導致畜禽養殖廢物廢水直接外排。而牛羊以放牧為主,糞便多數散落在山坡草地上,這些糞便隨雨水進入地表水,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
2.農村飲用水處理專業化水平低。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普遍規模小,管理和技術基礎薄弱。各集鎮供水雖然建有較大水廠,有管理生產用房和凈化處理設備,但現有水廠管理人員均是臨時抽調人員或農村承包戶,沒有經過專門的上崗培訓,對水廠的工藝流程了解不多,專業水平低,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其他的分散式供水、小規模集中式供水普遍缺乏水處理設施、消毒設施和水質檢查設備,均未經過人為加工處理,直接取用水源水。
3.農村飲用水工程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管理機構未建立。全縣僅冷水鎮成立了農村供水工程管理協會,出臺有鎮村供水工程管理辦法,將村級供水納入集鎮供水站統一管理。其他各鎮均未成立專門的農村供水工程管理機構,未將村級供水納入統一管理。二是管理運行經費不足。農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費征收標準較低,征收難度大,影響了供水工程的長期穩定運行。三是管理人員匱乏。按照農村安全飲水管理規范要求,水廠管理需要凈化設備操作員、管網維修養護員和抄表收費員等。但目前我縣農村飲水工程僅靠臨聘人員管理,無專職管理人員。
4.農村飲用水監測體系不完善。由于我縣農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相對分散,缺乏統一的保護規劃,水源保護區管理職責不明確,沒有在水源地周邊設常規監測點,水源保護區內污染現狀底子不清,特別是農村集雨區的污染缺少準確科學的數據。
農村飲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解決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對保障廣大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大飲用水的監測和保護力度,狠抓水源地污染防治,切實改善農村飲用水的水質衛生狀況,確保讓群眾喝上安全水、衛生水、放心水。
有效的農村飲用水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2、完善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h衛生、水利、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建立水質監測中心,完善飲用水安全監測體系。要以規模較大的集中供水站為依托,分區域設立監測點。對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強水源、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的水質檢驗和監測。對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區域定期進行水質監測。要落實水質監測機構、人員、任務、責任、儀器設備和經費,并實現信息暢通、資料數據準確及時。每次常規監測結果發現明顯差異數據時應及時分析原因。發現有超標數據,應及時向水利部門和當地鎮政府通報,由水利部門合同鎮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啟動應急方案。
3、突出抓好水源地調查、監測和保護工作。組織相關部門對農村飲用水源地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水資源量,水質情況、可供水人口、周圍農村人口總量等。對重要的水源地要有統一的規劃,切實加強管理和保護,特別是要在每個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圍內設立保護區標志,嚴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和農業污染源的排放。對于較大的水源地,由衛生、水利和環保部門聯合組成水源地水質監測站,在水源地周邊設常規監測點,切實加強日常監測,確保水源地的水質安全。要結合實際科學制定并落實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術方案。水利部門在飲水工程建設時應首先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置保護區的界碑、界樁、宣傳警示牌和隔離帶,降低人員、牲畜隨意進出水源保護區內而造成水質污染風險;農業部門要在農村居民集中居住點積極推廣建設氧化塘、沼氣池、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等污水處理設施,突出抓好以農戶為基本單元的“一池三改”(建設沼氣池和改廚、改廁、改圈)建設工作;住建部門和各鎮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衛生設施建設和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各垃圾處置場必須建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外;農業、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畜禽養殖業尤其是規模養殖戶的管理和指導,引導畜禽養殖專業戶建設廢水處理回用設施、畜禽糞便處理和利用系統,嚴格控制農村點面源污染源,嚴格禁止在水源地規劃建設養殖場。
4、強化集中式飲用水工程的管理與監督。管理是農村飲用水水質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水利部門是飲水工程的建設和主管部門,要堅持做到建管并重,強化飲用水衛生管理,落實好集中式飲水的生產加工,對供水水質不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及時落實整改措施,保障群眾飲水安全;鎮政府要成立供水工程管理機構,將村級供水納入統一管理,制定管理運行辦法和技術規范、操作規程等,落實專職管理人員,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切實加強對供水工程的管理;環保部門要加強對環境水體的監測,努力營造優質良好的水環境;疾控中心要加大對飲用水水質的監測,及時掌握和分析水質變化;衛生監督機構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定期對各種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衛生監督,督促供水單位做好飲用的加工生產,尤其是消毒管理,提高飲用水水質合格率。
5、加大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力度。大力宣傳《水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和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增強全民的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認識到保護水源地也就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使其自覺地參與、支持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同時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制訂適合我縣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明確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的內容與范圍,建立飲用水源保護管理制度和獎罰制度,加強執法監督,依法打擊破壞水源地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使水環境保護和建設走上法制化軌道。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溝南面,距顏集鎮政府西3公里,顏邵公路、顏花公路從境內通過。鎮組織農技、農經等相關人員于xx年元月27日對丁圩村有關情況進行調研,現在把調研情況作如下報告:
現有5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42戶,總人口2158人,勞動力860人,在外打工勞動力560人,尚能轉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積1441畝,其中旱地1441畝,中低產田518畝,糧食種植面積達841畝,油料面積30畝,蔬菜面積10畝,花卉面積500畝,其它經濟作物面積60畝。畜牧業生產情況:大家畜4頭,生豬150頭,羊105只,家禽養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產業生產情況:企業6個,其中私營板廠1個,個體工商戶5個。企業從業人數30人,糧食生產59000公斤,油料生產3000公斤,禽蛋產量28000公斤,蔬菜產量50000公斤,社會經濟總收入1154萬元。第一產業收入643萬元,第二產業425萬元,第三產業86萬元,分別占總經濟收入的55%、37%、8%,主要農產品小麥、玉米、花木,人民收入來源于花木和外出勞務。xx年農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勞務收入1500元。
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集體無經濟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農民群眾小富即安的思想,沒有積極進取、開拓精神,特別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夠致富,上級號召引進新品種,不少農民群眾對種植花木抱著消極態度,對種植花木認不上,思想守舊,小農意識強,不接收新鮮事物,只知道種糧食,有飯吃不挨餓,導致經濟發展緩慢,今后要進一步推進花木之鄉經濟發展、使農民及早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農民就業致富門路窄,收入增長困難,發展生產無資金,無工業項目,無技術人才,交通閉塞,黨員干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夠,村郭無房屋,黨員干部無活動場所。水利配套較差的丁圩電灌站,不能發揮抗旱排澇作用,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導致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生產生活難以提高。
1、做大做強花木產業,擴大花木種植面積,引進高檔花木品種,培養花木經紀人隊伍,搞好花木營銷促進農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轉,搞好花木生產面積,花木面積生產到1000畝。
2、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不斷提高全民創業積極性,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近期村里招來了一個板材廠,現在已經在籌建中,需要資金50萬元,要求上級扶持。搞好生產勞動力的轉移就業,xx年-xx年年外出務工人員要達到700人。搞好二三產業,鼓勵全民創業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到20xx年實現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
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設好,搞好黨員活動室。
4、搞好村莊規劃,開好一道溝,鋪設村中心路和村內道路,預計到20xx年村內全部鋪設水泥路,使村容整潔,面貌煥然一新,村里組織專人進行規劃。
5、搞好水利建設,開挖好田間一套溝,修復好村電站,保證農田旱澇保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以廠帶動其它項目的發展,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龍頭企業,促進花木生產,提高農民積極收入。搞好資金籌措,按項目落實責任,由專人負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1、村無房屋,希望上級給予資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
2、村板材廠生產,資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給予扶持。
3、顏邵路面窄,要求加寬,村內道路鋪設資金困難,要求上級給予支持。
4、村電灌站損壞,要求水利部門給予資金支持修復電站。
鄉村情況調研報告的延伸閱讀——調研報告的寫作內容
1.題頁題頁點明報告的主題。包括委托客戶的單位名稱、市場調查的單位名稱和報告日期。調查報告的題目應盡可能貼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調查項目的性質。
2.目錄表
3.調查結果和有關建議的概要這是整個報告的核心,匝簡短,切中要害。使閱讀者既可以從中大致了解調查的結果,又可從后面的本文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有關建議的概要部分則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發現和結論,有時根據閱讀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4.本文主體部分包括整個市場調查的詳細內容,含調查使用方法,調查程序,調查結果。對調查方法的描述要盡量講清是使用何種方法,并提供選擇此種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應是數字、表格,以及對這些的解釋、分析,要用最準確、恰當的語句對分析作出描述,結構要嚴謹,推理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對自己在調查中出現的不足之處,說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辭。必要的情況下,還需將不足之處對調查報告的準確性有多大程度的影響分析清楚,以提高整個市場調查活動的可信度。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養老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回避、必須解決的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34億,超過總人口的10%,全國70%以上的老齡人口分布在農村地區。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根據此次平山縣南街村調研情況,得出如下數據及存在問題:
(一)老年人身體狀況及醫療情況。
1.在訪問調查的老人中有93.9%的老人認為自身健康,能夠自理,6.1%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經常體檢(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而其余的老人很少或從未體檢。
2.在醫療保障方面,80.3%的老人參加了新農合,12.1%的老人選擇了商業保險或其他醫療保障,但仍存在7.5%的老人沒有選擇任何醫療保障。
3.在就醫的問題上,98.5%的老人選擇“大病去醫院,小病在家吃藥”,而。
1.5%的老人生病立即就醫。不就醫的主要原因是醫療費用過高和手續繁瑣。
(二)農村養老的現狀與特點。
1.在訪問的老人中,87.9%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養老,入院養老及居住社區養老占6%左右。老人大部分與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當多的老人單獨居住,而他們感情與生活上和子女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2.半數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顧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夠自己料理,請家政保姆及住養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
有以上數據分析,農村養老方式以家庭養老為主要形式,以社會養老為補充養老形式。
(三)關于農村養老院的情況。
農村中只有很少的養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并不知曉養老院的具體位置。此外,養老院的環境較差與收費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費用,是老人不愿進入養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愿去養老院是因為擔心周圍鄰居的評論,擔心鄰居認為子女不孝。
(四)農村老人的生活情況。
農村老人,21.2%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資或養老金,36.3%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費用,10%左右老人辦有養老保險,20%左右只依靠務農獲得生活費用。目前,多數老人的工作是幫子女帶孩子,另外,務農、家務、個體經商的老人也占一定比例。絕大部分老人不擔心子女不會履行贍養義務,一部分老人擔心沒錢治病及年老孤獨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假設下,多數老人會向村委會或組織反應,讓其出面說服教育,而少數老人會選擇忍氣吞聲,自謀生路。
生活中,老人經常傾訴的對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圍的鄰居親友,也不乏老人會向孫子女和村干部傾訴心聲。老人的娛樂活動多為打牌、麻將、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幾乎所有老人都會選擇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電視。
總體看來,該村多數老年人很少有孤獨感,也有個別老人認為自己孤獨寂寞。
(五)老年人對國家養老政策的了解。
只有略微超過三分之一的老人對國家養老政策有所了解,很多老人并不清楚國家的養老政策。
綜上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雖然農村養老事業得到一定發展,但農村老人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家庭養老的傳統模式階段。
(2)對農村老人的醫療保障、社會福利落實力度不夠,并不能使所有的老人生活受到保障。
(3)社會養老體系不夠完善,養老院環境差及宣傳力度不夠,讓很多。
老人放棄去養老院養老。
在農村養老情況的調查過程中,我們采訪了“孝老愛青”模范——李志鳳,她的孝老事跡也體現完善農村養老的另一個途徑,就是加大對青少年的教育。
由此次調查可以得出中國農村以家庭養老最為普遍。家庭養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國農村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由于農村地區間的發展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短時間內不可能在全農村范圍內推廣養老保險制度,這決定了家庭養老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農村養老的基本方式;第二,農村家庭服務業不發達。由于疾病纏身、自理能力較差,他們難以安度晚;第三,傳統的思想,文化觀念對農村老人生活習慣的感染和影響。隨著年歲的增加,農村老人抵御生活風險的能力越來越有限,對家庭人員的物質、精神依賴亦會增加。
當然,現代社會中國農村家庭養老方式面臨很多挑戰。
(一)由于計劃生育的貫徹,使得老年人子女減少,家庭規??s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子女的養老壓力增大,社會負擔加重,使得養老問題日益尖銳。
(二)競爭壓力增加、人口流動加快、代際傾斜嚴重?,F代社會人口流動越來越快,大量農村的年輕人進城打工。迫于崗位的競爭壓力,忙于工作和事業,使他們無暇顧及老父和老母;同時,一些青年夫婦較重視子女的教育和成長問題,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向獨子或獨女傾斜,產生了“重幼輕老現象”,這對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實際的生活質量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傷殘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同時,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超過75歲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狀況有所惡化,患病率、傷殘率會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將更多地需要日常護理、生活照料和社會服務。這一切必將加大家庭的負擔,也必將導致年輕人消極拒養老人情緒的增加。
其他組織,對我國多個省市的一項調查表明,2/3的農村青年婚后一二年都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老人那一端,也有個圖清靜、少麻煩的想法。第二,家庭人口外流或外遷因素。子女不在身邊,在外地學習或工作,條件不成熟,兩代人只好分居兩地。顯然,作為家庭養老,無論是傳統模式抑或現代模式,有二個基本因素決定家庭養老的質量,一是子女的支持和關照程度,二是自身的一些因素,如經濟實力、健康狀況、人際關系。在農村,傳統孝道觀念的淡薄和老人自身經濟實力的弱小,決定了農村養老質量的下降,也決定了養老社會化在農村存在的空間正在形成。
解決我國農村養老的方式選擇及立法的價值取向。
根據當前中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模式、社會化服務狀況以及養老的實際情況,家庭養老仍然是中國農村中的主要養老方式,只不過這種家庭養老已不再是傳統的家庭養老,而是以家庭作為養老的載體輔助于多種養老方式的農村養老模式??梢赃@樣說,不管今后農村養老如何改革,家庭作為養老載體的地位是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替代的。因此對于家庭養老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我們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切不可以偏概全,隨意放棄對家庭養老的研究和規范,更不可武斷地認為社會養老保險能夠完全替代家庭養老。
之所以說家庭作為養老載體的地位是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家庭養老的成本較低。同居一室,家庭成員更便于照顧老人,無需由專人脫離生產而專職對老人進行看管,既不影響生產,又不影響養老。第二,我國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不高。由于諸多的原因,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的全面推廣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養老保險的社會化程度還很低的情況下,家庭養老這種古老的養老方式不能隨便地減弱或放棄。第三,家庭服務業不甚發達。即使人人都參加了社會養老,年老時有一筆可觀的收入,但由于農村家庭服務業剛剛起步,從事家庭服務的人員十分有限,因而,如果沒有家庭這個養老載體,老人們即使手中握著錢也仍然無法安度晚年。第四,思想觀念、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對老人養老載體選擇的影響。傳統的“子孫滿堂”觀念在農村依然根深蒂固,年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對家庭的依賴性、對子孫理解的渴望會進一步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拿到保險金的老人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家人而與他人生活在一起嗎?很顯然,家庭永遠都是最理想的養老載體。但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的觀念更新以及人口的流動對家庭養老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單靠原有的道德、法律法規對家庭養老進行規范已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因此,建立完善的農村養老制度,必須將家庭養老放在重要的位置。
養老的載體與養老的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家庭愿意承擔養老責任,但沒有物質上的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仍然無法得到保障;或者相反,老年人僅有資金上的保證,但無人對其進行照顧,其生活也是難以得到滿足。所以,在鞏固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的前提下,必須在農村強制推廣社會養老保險,使農民建立防患意識,在其年輕力壯、創造力最強時,能有少部分的儲蓄,以備年老、多病沒有生活能力時所用。
鑒于上述分析,我國農村養老立法的價值目標應該定位于:以家庭養老為主導,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引進商業養老保險,建立多種形式并存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為解決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社區工作負擔重的問題,提升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省民政廳與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城市社區建設研究中心成立聯合調研組,深入武漢、黃石、荊門、仙桃等市的11個不同類型社區,采取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對社區工作負擔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治理的基礎工作,積極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社區下沉,將社會管理和服務向社區延伸,切實方便了群眾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規范,社區也被迫承擔了許多超出職責范圍的行政事務性工作,負擔日益加重。具體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務多。目前,社區承接的政府延伸下來的綜合治理、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民政事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文體教育以及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等工作事項不斷增加,要求也不斷提高。通過對11個社區實際工作的梳理,有26個部門的215項工作下沉到社區,任務比較多的是綜治、組織、衛計、人社等部門,都在20項以上。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務170項,占79.07%;服務性事務45項,占20.93%。這些工作事項,有的是社區居委會依法應該協助政府完成的,但卻成了責任主體;有的已經超出社區居委會的職責范圍。大多數部門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要求賦予社區完成工作任務的相應條件。
(二)應對的檢查考核多。在調查的11個社區中,對社區工作進行檢查考核的有組織、紀檢、綜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個部門,涉及到基層黨建、廉政文化、綜合治理、愛國衛生、環保、計劃生育、就業、科普、禁毒、防災減災等各類事務68項,平均每個社區一年要應對140多次檢查考核。有些考核評比工作頻率高、要求嚴,如武漢市為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對社區幾乎是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區還要承擔各種大型創建活動的基礎任務。在大型創建活動期間,社區都是檢查驗收的主要對象,許多任務也都壓給社區完成,社區干部成了創建活動的主要力量,成天圍繞創建指標轉,不是在辦公室做臺帳整理資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檢查巡邏,相關職能部門卻成了旁觀者、指揮者。
(三)完成的臺賬報表多。名目繁多的臺帳資料和各類統計報表使社區不堪重負。在調查的11個社區中,臺帳資料最多的社區有68類293本,最少的社區也有8類58本,平均每個社區有各類臺賬160多本。一些部門忽視社區實際情況,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要求,導致社區在做臺帳的時候隨意編造,東拼西湊,有的社區不得已而互相學習、照搬照抄,以應付檢查。相關部門把實際工作異化為各種文字記錄和影象資料,使社區干部把做臺帳當成了主業,成了“臺帳干部”。同時,各級各部門還要求社區開展人口、計生、經濟、文化、衛生、體育、教育、房產、第三產業等方方面面的調查統計工作,所調查的11個社區每年要填報80多種、400多份各類統計報表。
(四)出具的證明蓋章多。當前,要求社區出具證明和蓋章的事項越來越多,致使社區公章被譽為“萬能章”。據荊門市的調查,該市中心城區要求社區蓋章、出證明的涉及30多個部門單位、170多個事項。其中,經常蓋章的有60多項,一般性的蓋章項目有80多項,偶爾蓋章的有30多項,每個社區每年出具的各類證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個項目中,不該由社區出證或雖可出證但社區難以掌握和核實情況的事項,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一些諸如居民身份、違法犯罪記錄、婚姻狀況、房屋權屬等證明,明顯應由有關職能部門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區;一些諸如房產擁有情況、單位職工生活困難情況等部門或單位自身能夠掌握的情況,也要求社區出證明;一些諸如人口傷亡、居民親子關系等社區很難核實的情況,也要求社區出具證明。
(五)連接的信息網絡多。目前,省、市、區有關部門建立并延伸到社區的網絡平臺有20多個,主要來自于各級組織、紀檢、政法、計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婦聯、殘聯等部門。這些網絡平臺都是各個部門分別建立的,都要求錄入人口基礎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資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區干部重復采集、反復錄入。有些信息系統即使是同一個部門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問題,比如衛計部門關于計劃生育的信息系統就有4個,相互之間不能實現信息共享。為完成這方面的工作,社區干部不僅要會電腦操作,還要掌握相關技術,心理壓力較大。
(六)承擔的臨時任務多。社區在承擔常規性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各種臨時性、突擊性工作。比如,社區干部經常要參加各種會議活動,有的是為了傳達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純粹是去湊人數、撐場面。在調查的11個社區中,每個社區每年要參加160多次會議。社區承擔的臨時性、突擊性任務主要來源于綜治、城管、信訪、維穩等方面,其次是各類創建達標活動,大部分都對社區實行“一票否決”,甚至要求社區書記、主任24小時不能關閉手機,隨時待命。此外,社區還要完成房屋拆遷、慈善捐贈、無償獻血、報刊征訂等攤派任務。在一些地方,社區還要承擔招商引資、協稅等經濟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區發展商務,社區只好弄幾平方米的房子,擺上一些煙酒,以應付檢查。這些任務的完成情況都與社區工作績效及干部待遇掛鉤,再難也得做。
(七)懸掛的各類牌子多。所調查的11個社區,共懸掛各種牌子86塊,涉及到組織、紀檢、綜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衛計、人社、環保等部門。不同的部門對社區掛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間房子要掛若干塊牌子,有的有20多塊。有的社區為了對付檢查,把需要懸掛的牌子做成活動式,哪個部門來檢查就掛上哪個部門的牌子。一些部門還要求在社區成立工作機構,有的社區成立的各類領導小組達50多個。這些機構被社區干部形象地比喻說,要么存在電腦里,要么貼在墻上,沒有實際作用。
社區工作任務不斷增加,工作職能無限擴大,不僅加重了社區組織和工作人員的負擔,也對我國居民自治、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社區治理以及黨和政府的執政基礎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居民自治進程受到阻礙。社區居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主要職能是依法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民主自治活動。由于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方面的工作,社區居委會的行政功能大為增強,而自治功能明顯減弱。由于工作任務、各種資源來自政府,考核評估等權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區干部只好對上負責,竭盡全力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因而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發動和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自治活動,也不可能通過民主自治方式,引導居民表達需求、討論社區問題、治理社區事務,導致居民社會責任感弱化、社區認同感低下。
(二)社區治理失去社會基礎。社區治理的目標是要建立多元互動的格局,其立足點是通過培育、發展、壯大包括社區居委會在內的社區組織,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解決社區問題,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攬一切。隨著社區行政化不斷加重,政府將社區居委會納入政府組織框架之內,既弱化了社區居委會的社會功能,又擠占了社區社會組織生存發展的空間,這勢必使社區治理的一元格局難以打破,且嚴重影響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社區治理失去應有的社會基礎。
(三)黨的群眾基礎受到影響。社區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協助基層政府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措施,通過民主自治的方式解決居民群眾的困難和問題,代表黨和政府為居民群眾服務。社區組織承擔過多過濫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任務,甚至把主要精力用來應付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構交辦的行政工作或各類形式主義的事務上,就會嚴重脫離群眾,影響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危及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
社區負擔不斷加重,既有政府組織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體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區服務供需結構、社區組織類型結構以及社區干部能力結構等方面的的原因。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共服務資源分割,部門各自為陣。我國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中,政府職能劃分過細,部門數量過多,導致政府組織碎片化問題十分嚴重。一方面,各個部門掌握著大量的行政資源,且形成獨立體系,在社區層面上嚴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門業務缺乏協同,彼此間不協調、不合作甚至相互沖突,造成社區工作多頭指導、各自為政。比如社區服務設施的建設、信息網絡平臺的建設、臺帳資料的整理以及統計報表的上報等,各部門都有各自的標準和要求,缺乏統籌協調,致使社區重復建設、干部重復勞動,既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了社區負擔。
(二)社會管理體制不順,政社職責不清。在我國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工作中,基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社區居委會作為不同的主體,相互之間是什么關系,各自應該承擔什么職責,有關法規都有明確規定。但由于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這些規定形同虛設,難以落實,從而造成實際工作中政社職責的不清晰,也導致基層政府與社區居委會關系錯位,通常把社區居委會視為一級“行政組織”或“下設機構”,隨意把各種任務、責任、矛盾轉嫁給社區,使社區居委會的職責被無限放大。
(三)社會矛盾集中社區,居民需求劇增。目前,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主要集中在社區層面。同時,居民群眾利益訴求和服務需求也呈現出結構性變化,主要表現為居民需求向社區積聚,居民利益訴求和服務需求呈指數級、復雜性、多樣性增長,而且,社區問題的解決和居民需求的滿足的跨部門性特征日益明顯。這種需求的結構變化需要供給的結構性調整,但現實是供給結構的變化滯后于需求結構的變化,客觀上使得基層政府和社區組織面臨更大的壓力、更多的任務。
(四)社區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疲于應付。當前,社區工作分工越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而社區干部的職業化與專業化脫節,他們嚴重缺乏社會工作的理念、知識、技術和方法,習慣于“當超級保姆”,不懂得團隊協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發居民參與,不懂得發現居民領袖,不懂得培育社區社會組織,不懂得開發利用社區社會資源,加重了社區干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體驗,難以享受“快樂公益”,“抱怨多、滿意少、壓力大”成為常態。
(五)社區組織結構失衡,治理主體單一。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嚴重不足,存在總量少、結構失衡問題。目前,全省平均每個社區約有6個社會組織,主要是自娛自樂的興趣類組織,志愿服務、公眾參與及專業服務等組織都比較稀少。由于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滯后,社區居委會過多地承接了政府延伸下來、企業轉移出來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新生出來的各種社會管理與服務工作,為政府部門向社區居委會轉嫁負擔提供了借口。另外,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還在倡導和探索之中,社會組織參與渠道不暢,也加重了社區工作負擔。
(六)基層群眾意識淡薄,不正之風蔓延。一些部門和單位群眾觀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推進工作進社區不是到社區為群眾服務,而是熱衷于設機構、掛牌子、擺桌子;有的部門主觀意識較強,不顧居民的需求和社區的實際,對社區工作指手畫腳,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實際的要求;也有的部門本位主義、功利主義思想較重,一味強調本部門工作在社區的“痕跡”,這些都導致社區干部以形式主義應付形式主義。有些部門和單位也存在嚴重的官僚主義,把本該自己做的事情交給社區組織去做,把責任和風險也轉嫁給社區組織,既增加了社區工作負擔,也容易引發群眾的不滿情緒。
近年來,一些地方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通過實行準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動機制等措施進行專項整治,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年3月以來,武漢市委、市政府出臺9條硬性措施為社區減負,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實踐經驗和教訓證明,治理社區工作負擔不能就減負而減負,需要以治理社區負擔為契機,以構建社區治理格局為突破口,以提升社區工作效能為目標,站在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謀劃,開展協調行動,實施綜合治理。具體思路和對策是:
(一)理順基層管理體制,厘清政社權責。在政府層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對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行整合,形成一條線對下,避免多頭管理、重復勞動、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確立延伸到社區的公共服務機構的性質、職能,確保政府自身的本職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區層面,要理順組織之間以及與政府、公共服務機構之間的關系,構建職能清晰、關系順暢、責任明確的社區組織體系。其次,要劃清基層政府和社區自治組織的責權邊界,實現“政社分開”,推進“政社互動”。在此基礎上,建立諸如“準入制”等相應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會轉嫁行政事務性工作,賦予居委會拒絕承擔行政事務性工作的權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證居委會依法自治,建立政府與社區居委會的協商合作機制,實現政府依法行政與社區依法自治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二)轉變政府工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重新配置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責權力,將現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應屬于社區的權力下放給社區居委會,使社區居委會在本區域范圍內成為治理主體。與此同時,推進政府改變工作方法,改進工作作風,堅決杜絕向基層推卸責任,向社區轉嫁負擔??偨Y推廣武漢市的做法,對社區工作情況進行認真清理,取消社區承擔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務,取消面向社區開展的與居民利益無關的創建達標評比活動,取消各級各部門要求在社區設立的組織機構,取消社區不必要的工作臺帳,取消社區不合理的證明蓋章事項,還社區一片凈土。
(三)培育發展社區組織,激發社會活力。要大力實施社區治理能力建設工程,加大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力度,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服務組織,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區服務專業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管理。同時,要推進社會工作服務,培育發展社工服務組織,著力做好流動人口、老年群體、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務,用專業社會工作方法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平。另外,要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來完成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任務,使社區居委會也從繁雜的行政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四)加強社工隊伍建設,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據社區工作發展的需要,針對社區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關政策,擴大社區工作人員來源渠道,使優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區工作崗位上來。要建立規范化的社區工作人員培訓教育機制,加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重點是培訓專業社會工作基層理論知識,訓練他們的專業社會工作能力,轉變他們的工作思路,提高他們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與社區工作者實際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機制、表彰激勵機制,激發廣大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潛能,為他們開展工作和成長發展營造環境、創造條件,使社區工作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區工作者隊伍的穩定。
(五)加快信息網絡建設,改進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為社區重要負擔之一,主要是因為延伸到社區的信息網絡平臺以及應用系統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從上至下,對延伸到社區的各種信息網絡平臺以及應用系統進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則,對這些信息網絡平臺以及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建立規范的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實現社區事務在一個操作平臺上完成,資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六)創新社區工作機制,提供制度保障。對社區工作負擔進行系統治理需要整體性的制度和持續性的機制。為保證社區負擔治理工作取得成效,應建立部門工作進社區的協調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向社區組織轉嫁任務的責任追究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和服務外包、公益創投、公益采購等機制,建立企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支持公益事業的制度和機制,建立社區居委會民主評議政府部門工作的制度和機制,建立社區工作績效綜合考評制度和機制,建立社區民主協商的制度和機制。
我校根據縣教體局通知精神,對我校所轄小學進行了教師隊伍人員編制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調研。調研主要采取數據統計、座談訪談、實地考察等方法和形式進行?,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校小學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校共有公辦小學9所,至2017年9月共有在校小學生2229人。
我校編制數為131人,無農村中小學機動編制。
我校共有在編人員165人,專任教師158人,教輔人員5人。無內退病休人員,產假2人。無占用中小學編制幼兒園教師,無借調情況。編外聘用人員9人,都是聘用專任教師。
我校目前有男教師85人。其中,30歲以下的12人;30—40歲的16人;41---50歲的10人;51—55歲的21人;56—60歲的26人。從男教師的年齡結構來看,老教師比較多,新教師較少。共有女教師80人,30歲以下的39人,30—40歲的35人;41---50歲的2人;51—55歲的4人;無56-60歲的教師。從年齡結構來看,女教師年輕教師居多,原因是近幾年新招考的教師大多為年輕的女教師,從而改善了女教師的年齡結構。
現在我校共有轉正民師13人。其中,50歲以下的0人;51—55歲的女教師0人;51—55歲的男教師3人;56—60歲的10人。從數據來看,轉正民師中年齡偏大的教師依然很多。
從全校學歷分布來看,大學及以上的97人;大專55人;中專13人;高中及以下的0人。學歷合格率為100%,大學以上的學歷占55.15%。通過在職學歷提高培訓以及新分配教師數量的增多,我校學歷層次有了較大的提高。
從學科分布來看,大部分教師代課以語數英為主,代語數英的有135人,平均每周課時量15節。代音體美、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其他小科的有23人,平均每周課時量10節。管理、教輔、工勤人員有5人不代課。音美學科教師配備十分薄弱,專職的少,大部分都是兼職。
二、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近幾年,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與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
1、教師總量不足,部分學科教師短缺。
從總體上看,現在農村小學教師整體處于超編狀態。但實際情況是:教師總量不足,部分學科教師短缺。調研中發現,目前大多數學校音樂教師、美術教師緊缺現象比較突出。
2、年輕男女教師比例結構失衡。
年輕的男女教師結構失衡的問題比較突出。目前,我校共有小學教師165人,其中男教師85人,女教師80人人,從男女總數上比較男女教師比例相當。40歲以下的男教師28人,占總數的20%;40歲以下的女教師74人,占總數的44.8%。但是,從具體年齡段上就可以看出男女結構比例嚴重失衡。這種失衡的原因是,最近幾年新招聘的教師大部分為女教師,男教師非常少,就導致了年輕男女教師比例結構失衡。
3、老教師的數量依然比較大。
我校51—60歲的教師,男教師47人,女教師4人,共51人,占教師總數的30.9%??梢?,老教師的數量依然比較大。
在工作實際中,年齡偏大并沒有發揮出經驗豐富的優勢,卻更多地表現出對教育改革的淡漠、職業的倦怠、知識的老化和。
教學。
質量的下滑。這種不合理的師資結構狀況直接損害著農村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表現出農村與縣城在教育發展方面的不均衡。
4、代課教師數量較多。
在我校,目前還聘任了9名代課教師,數量較大。增加了教育經費的支出。
5、“民轉公”教師數量較大。
“民轉公”教師在我校教師隊伍中,有13人??陀^地說,這部分教師在七、八十年代為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但是,他們中只有極少數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大多起點學歷偏低、達標學歷是通過后期進修培訓或者函授取得,存在專業素質不高的現象。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他們中的大多數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表現為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教育技術缺乏,甚至出現了學生不喜歡、家長不滿意、社會不認可的現象。
三、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一)教師知識老化的原因。
1、“民轉公”教師大多知識老化。民辦教師轉公辦教師時,要求必須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辦教師,并且這部分教師中年輕的已經通過民師招考已經轉了正,留下來的老教師普遍知識老化。
2、教師補充數量少?!懊褶D公”教師知識老化,小學教師總體超編,堵塞了招聘畢業生充實小學教師隊伍的入口,使得小學教師隊伍引新鮮血液少。因為新進教師的數量受到編制的制約,不能大批吸收新教師,從而使教師的年齡結構得不到根本的改變。
(二)代課人數較多的原因。
在剛性的教師編制約束下,學校的教師數量無法滿足學校教學的實際需要,為了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校只好雇用代課教師。很多老教師年老昏花精力不濟,不能兼任語數英的教學,只能代考察學科。
(三)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縣每年都從鄉鎮小學招考部分優秀教師到縣城任教。近年來,凡是比較年輕的教學骨干、教學新秀、教學能手,都通過招考考進了縣城小學,從這方面也造成了鄉鎮小學優秀師資的流失,形成了縣城學校師資越來越好,鄉鎮師資越來越差的情況。學校缺乏自主用人權力,學校管理教師職能弱化。教師的緊迫感和進取心逐漸淡漠,加上培訓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隊伍必然缺乏生機和活力。
四、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要建立農村教師的退出機制。要高度重視當前小學中仍然存在著代課教師問題,加大對臨時代課人員清退力度,盡快建立不合格教師離開教育行業的退出機制。
二要加大教師培訓力度。要轉變培訓觀念,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積極組織實施以“新理念、新技術、新課程”和師德教育為重點的教師全員培訓工作。要建立完善教師師德師風和教書育人考評制度和教師師德檔案,將思想品德和教書育人實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考核結果作為職稱晉升和評優獎勵的主要依據。加強教師交流,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教育事業事業健康發展。
三要嚴格教師隊伍管理。要加強教師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學完善的的教師考核機制,包括教師德、智、體評價考核機制。
四要建立長效支教體制。實行校長、教師定期交流制度,促進校長、教師在城市(鄉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定期交流,優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勵引導大專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建立農村學校教師的良性補充機制。要提高小學中、高級教師職務的結構比例,以此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017年9月29日。
摘要:。
調研總結:。
從市場銷量來看,4月銷量環比3月未見明顯增長,甚至部分鋼廠和貿易商出貨還是轉弱的,傳統的銷售旺季并沒有出現;結合工地配送商反饋來看,3、4月工地配送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工地進場慢、施工拖延的情況較為普遍,無論是市政工程還是房地產項目,資金到位普遍不及時,且施工方對工期普遍無要求,進展較為緩慢。
從出口來看,部分鋼廠4、5月不惜低價接單,以緩解國內貿易壓力;但出口貿易商由于國內外價差持續倒掛,接單乏力;整體而言,現階段出口都是低價或者降價接單為主,完全沒有提價動力,說明國內外的整體需求支撐力度依然不足。
從鋼廠利潤來看,目前鋼廠不含稅鐵水成本1350-1450不等,整體較3月有所下移。但由于近期鋼價普遍回落,各品種普遍處于微利或者盈虧平衡附近,而目前鋼廠普遍還存在邊際利潤的情況,造成了鋼廠復產居多,華東以及唐山前期停的高爐都開始復產或者準備復產,而已經復產的鋼廠多是滿負荷生產為主。
從鋼廠庫存來看,目前山東鋼廠庫存已經整體下降,三德停產以及山東鋼廠前期積極降價去庫,都緩解了山東庫存壓力;華東大廠由于低價出口較多,整體庫存壓力也不是很大,但部分小廠出貨不暢,庫存壓力加大,所以華東一線鋼廠和三線鋼廠的價差在逐漸拉大;但東北鋼廠由于需求萎縮較為嚴重,庫存壓力相對較大。
從鐵礦石庫存來看,從整體庫存控制策略而言,鋼廠傾向于維持低庫存運行,并且船貨定價模式以m+1為主(到港后一個月結算,也有到港后半個月結算的),后結算模式主要是為了控制風險考慮;不過,從4月中旬普氏企穩以來,也有部分鋼廠逐漸加大補庫,甚至重新嘗試抄底賭貨,從偏低庫存補到正常甚至偏高水平。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內陸鋼廠在普氏到49美金以上,開始重新加大國產礦的配比。
從三大礦季報來看,普遍沒有減產計劃,且bhp增產略超預期,同時礦山仍有降本空間。而從鐵礦貿易商和鋼廠反饋來看,前期低價資源被鋼廠和大貿易商抄底不少,而大家都不愿意低價賣美元,都想落地按高價的人民幣價格結算,導致合適船期的美元船貨很少,但港口價格高且需要占用資金較大,所以部分鋼廠也不愿意接受,價格高位供需形成僵持。但短期來看,鐵礦都以鋼廠自用和大貿易商壟斷居多,貿易商挺價意愿極強;不過目前來看5月到貨比4月更多,而在鋼廠在已經前期補庫結束和調品種結構的背景下,鐵礦石的供需平衡或再度被打破。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我鎮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xx大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我鎮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我鎮現有涉農辦事處x個,共x個行政村,農戶數x戶,農業人口x人,耕地面積x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xx個。近年來,我鎮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業。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獅山茶場客家風情園為代表,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多人的就業問題。xx年引進茶葉新品種黃金芽等優良品種在分場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x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場試點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鎮”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鎮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1、結構因素。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F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同時,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
5、客觀因素。近兩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給農業和農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表現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沿襲著傳統的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鄉村組織原有職能在逐漸弱化,對農民的約束力較差,組織難度較大。
1、突出產業規模效益,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圍繞農家樂特色產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領、利益驅動、政府扶持、項目支撐、部門服務、龍頭帶動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廣以農家樂、農家客棧為主導產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
2、強化科技示范引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從人、財、物方面逐步加大對茶葉基地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高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拓寬信息流通渠道,逐步開展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資源共享、產品交易等工作,推動農業萌生新的亮點、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強勢品牌。
3、持續推進扶貧開發,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按照項目做支撐、政策做保障、產業做龍頭、基礎做鋪墊的要求,采取適當集中、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扶貧攻堅,把覆蓋移民鄉村、增加移民收入的產業開發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帶動,推進移民鄉村土地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著力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4、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全速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創新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統籌投入、集中建設的新農村模式,加大農業和農村資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的居民點改造精品亮點。實現農村人口向集鎮、城鎮的逐步轉移。
5、加快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轉型。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改革作為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一是進一步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節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簽證等管理制度,積極動員農民采取轉讓、轉包、租賃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進經營能力強、資金實力厚的種養大戶根據當地發展要求進行產業開發,實行規?;?、標準化、工廠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由大場大戶、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三是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就近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變農民為工人,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市里成立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全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解決審改工作重要問題。實行市縣(區)聯動,確保市縣(區)審改工作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加強對市縣(區)聯動工作的監督檢查和過程控制,將縣區審改工作情況納入xxxx年度縣區軟環境考核。
(二)源頭治理,“三減”實現權力真正瘦身。市政府及各縣(區)政府在全面精簡和充分放權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削減審批事項、削減審批環節、削減審批收費。市本級原有行政審批事項xxx項,后又兩次承接省政府下放事項xx項,涉及行政審批主體xx家,經過自查自清、初審反饋和專家評審,確定擬保留行政審批項目xx項、擬取消xx項、擬合并xxx項、擬下放、部分下放xx項、擬暫停使用xx項、調整管理方式xxx項。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目錄化管理,任何部門未經批準,均不得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擅自設置行政審批事項,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目錄之外無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在“三集中四到位”承諾時限的基礎上,逐項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明確每個審批環節辦理時間節點;能按即辦件辦理的事項,一律按即辦件辦結。法律、法規、條例等設定自由裁量的審批收費項目,一律按下限收??;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基金項目,視情降低收費標準、暫停收取或取消。
(三)再造流程,“四聯”提高審批流轉質效。一是大力簡化、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對擬保留的審批事項辦理流程進行清理審核,審批時限累計壓縮xxx天,審批環節減少xx個,前置要件削減xx項,推進審批事項向窗口授權xx項,xx項承諾件轉為即辦件。二是積極推進流程再造。重點實施基本建設審批流程再造,將基本建設項目分為房地產開發、工業、基礎設施類建設和公益性等四種類型;將房地產開發類項目審批流程分為立項、用地、規劃報建、施工許可、商品房預售、竣工驗收等x個階段,其他類型項目分為立項、用地、規劃報建、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x個階段,各個階段明確牽頭部門、配合部門及審批事項和中介環節,限定審批時限。再造后的審批時限(不含公示、中介、專家論證等時限)分別為xx、xx、xx、xx個工作日。三是積極推行“四聯”審批。創新審批方式,實行前置審批聯用、相關事項并聯審批、園區前置審批聯辦和項目竣工聯合驗收,實現審批事項“一窗受理、信息共享、聯審聯辦、限時辦結”。
(四)統籌協調,“五推進”打造一流政務服務。建立和完善行政審批服務長效管理機制:一是推進集約化建設。優化政務服務機構設置,深化行審批服務“三集中四到位”。二是推進標準化建設。最大限度壓縮自由裁量和權力尋租空間。三是推進規范化建設,加強對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監管。四是推進信息化建設,為優化行政服務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五是推進系統化建設,加強監管,完善制度,形成體系。確保實現“審批事項數量降到xxx項、基本建設審批用時控制在xxx天、審批事項集中率xxx%”的“三個一百”目標。
(一)行政審批服務軟硬件水平有待提高。硬件方面:市政務服務中心場地建設由于種種原因,遲于計劃進度,導致審批中心搬遷工作無法按期完成。軟件方面:一是職能歸并工作滯后;二是規范性制度建設和落實的力度有待加強;三是行政審批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影響了整體服務水平。
(二)重審批輕監管現象依然存在。一方面,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行政機關依然存在“以批代管”、“只管審批、不擔責任”的行為習慣。有的行政審批部門將大量精力放在如何辦理許可證和有關批文方面,但許可證發放之后,對取得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是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卻監管不力,導致侵害群眾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雖然我市建立了行政效能投訴、行政首長問責、行政審批電子監察、行政效能評估等監督制度,但這些內部監督往往缺乏制約和強制性保障,廣大群眾和新聞媒體等外部監督作用也不夠明顯。尤其是審批項目從窗口受理到審批結束,行政服務中心難以對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
(三)信息化建設對管理創新的支撐功能有待提高。網絡作用未充分發揮。有些部門行政審批在網絡上只能進行審批表格下載、在線咨詢和查詢辦事進度等,行政審批事項仍然需要到行政機關進行辦理,還要提報審批文件、圖紙等,不僅增加了當事人的成本,也增加了審批時間。個別部門行政服務中心的電腦信息仍然是網內網外“兩張皮”,給辦事群眾造成政府有多張面孔的感覺。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政府行政理念。一要簡政放權。就是要管住行政權力,劃清政府、市場和社會各自的“邊界”,建成“小政府、大社會、好市場”的模式。二要分層分類、統籌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是一味追求審批項目數量的減少,更不等于政府放手不管。對于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事項,如環保、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領域,不是企業和社會組織能夠獨立承擔的,就不能完全交給市場,政府反而要加強監管;而對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社會組織能夠自律管理、通過質量認證和事后監管等能夠達到管理目標的事項,特別是便民服務領域的事項,則應該能放則放、能減則減。
(二)加強監管工作,健全完善規章制度。一要強化批后監管。要加快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行政審批部門要強化審批后的監管,監督檢查取得行政許可的單位或個人依法從事行政審批的活動,建立審批監督檔案機制,記載審批部門監督被審批活動情況,由監督部門和被監督者簽字,予以存檔,并抄送監察部門。對取消、暫停使用、下放、調整管理方式或由前置改為后置的審批項目,各職能部門要制定出臺具體監管辦法,綜合采取相應監管措施,更多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履行監管職能,保證相關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同時,建立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完善信息共享平臺。工商部門要及時將企業登記信息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傳送相關監管部門,便于相關部門跟進監管。二要強化效能監察。要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實行部門行政首長對本部門的行政審批行為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領導人對具體行政審批行為負直接領導責任;審批人對具體行政審批行為負直接責任。實行審批和監管分離,防止自己審批自己監管。要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強化對審批服務流程的全程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審批行為。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違法設定或者實施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問責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推動行政審批程序化、法治化、公開化。三要強化政務服務窗口監管。要制定政務服務各項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對進駐中心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培訓和效能監督,督促窗口人員強化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為、落實服務責任。
(三)防治審批腐敗,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一要運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審批腐敗。法律手段是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基本手段。行政權力無論是被動“出租”還是主動“尋租”,都不能靠簡單的群眾運動或行政命令去解決,而是要靠法律的嚴懲。要實行重大行政審批項目稽察制度和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對稽察出的違規違法審批問題,堅決進入法律處理程序。檢察機關要把行政審批腐敗犯罪作為打擊重點,重拳懲治行政審批過程中發生的賄賂、瀆職等犯罪,有效遏制權力尋租。二要強化全方位監督,積極預防腐敗產生。一是加強配套制度建設,積極推行法定審批流程工作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二是建立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政府的各項政策、重大經濟活動要在群眾容易獲得信息的渠道中及時披露,減少暗箱操作,用“陽光”做最好的防腐劑。三是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行政審批部門要積極承辦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人大、政協要加大督辦的力度。四是虛心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如對一些事關群眾利益、社會廣為關注的行政審批,采取聽證制度,維護群眾的知情權,防止腐敗滋生。五是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在一些行政審批中,采取向社會公告和組織專家委員會咨詢的辦法,防止人情關系對項目決策的干擾。
(四)加強軟硬件建設,夯實行政審批服務基礎。一要加快場地建設。有關部門要督促施工單位增加力量,加快場地建設速度,保證施工質量,確保按期交付。二要強化職能歸并。相關單位要盡快編制行政權力清單,制定職能歸并和內設機構調整方案,在職能和編制上固化審改工作成果。三要加強行政審批服務人員素質建設。注重綜合性與專業性的結合,改變單一的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全面增強行政審批人員的服務意識、創新觀念和執行能力。四要加快網絡信息化建設進度,打造審批“直通網”。建議進一步整合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審批中心運行系統、部門審批系統、電子監察系統等網絡系統,統一網絡架構標準、統一數據接口標準、統一數據推送標準、統一行政監察標準,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一網式”運行機制,實現市縣(區)數據互通、信息共享,確保行政審批事項“一網申報、一網受理、一網辦結”,盡快建成網上審批大廳,打造審批“直通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5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