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可以促進相關工作的改進和優化,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值此之際,我將為大家呈上一份關于產品特點調研的報告,請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
摘要: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健金的農村養老體系由自養層次和公共層次構成,個人、家庭、集體和國家都在其中各盡所能。但在現實條件下農村養老體系的每個層次都存在缺陷。本報告經過多次實地調研,走訪調查不同村組老年人的保障制度、收入來源、住宅問題、代際互動、文化生活及老年人生活期待等內容,運用隨機抽樣法、訪談法、現場觀察法、文獻法等調查方法,旨在了解大陳莊村老年人生存現狀,剖析老齡化背景下大陳莊村人口老齡化給農村養老機制帶來的壓力和問題,找出真正適合大陳莊村特點的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我國農村養老的現狀
1、家庭養老是主要形式。調查資料顯示,目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95%的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1990——1995年全國敬老院年均2.08萬個,老人院老年人只有30多萬,僅占農村五保老人(保吃,保住,保醫,保葬)的13%,而全國五保戶老年人總數僅占農村老年人總數的2.78%。這表明了家庭養老在農村有巨大的優勢。在我國廣大農村中,老年人多數仍與子女孫輩們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據2000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全國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與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萬戶,占有老年人口戶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數。另外一種情況是老年人與已婚子女分戶居住,同時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一種是喪偶獨居,一種是配偶共同居住。無論是那種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勞動能力前提下的,經濟來源靠老人勞動獲得和子女供養。農村的老年人將擁有的土地分配給子女耕種,這樣就理所當然地獲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費用。很多家庭雖然是分戶居住,但老年人家庭與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個地區,距離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著密切的聯系,出現“分而不離”的現象。
2、社會養老是補充形式。我國農村的社會養老保險,是以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提供優惠政策為特色的。民政部門從1991年開始,根據國務院的決定,在農村經濟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根據農民自愿、在政府組織引導下,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國家予以政策扶持,實行儲備積累的模式,建立個人養老保險基金帳戶,但要避免摧毀原有的家庭養老模式,根據積累的資金總額和預期的平均領取年限確定養老金的領取標準,交納標準和支付標準實行多檔次。再有是五保供養,它的經費在鄉鎮、生產隊統一經營時,主要從集體公益金中開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供養五保戶的經費和物品,主要從村提留或鄉統籌費中列支。部分地方用鄉鎮1企業上交的利潤或集體經營的項目中提留經費,政府也從救災救濟款中安排一部*王超,男,1993年生,江蘇省南通市人,xx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力系統2012—(1)班,電話:xx-xxx-xx。
1
xx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
分經費,用于供養五保戶或興辦敬老院。1998年全國有222.6萬人享受五保供 養,其中62萬人由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還有一部分農村老年人在優撫保障中享受優待撫恤金。優撫保障的對象包括對國家革命事業或國-家-安-全作出貢獻的軍人以及家屬。1998年全國支出優撫保障費用72.8億元,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47萬人。有一部分農村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國家的補助和優待。
二、目前我國農村養老出現的主要問題
1、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的沖擊
第一,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多子女家庭養老責任分散。農業技術的提高和農業耕作的半機械化和機械化,使老年農民的傳統農業經驗的價值嚴重縮水,再加上老年農民體力的衰退,他們對農業家庭的作用就越來越小,農村老年人家庭地位日益下降。因而他們在家庭中的傳統家長地位和權威地位必然會喪失,相應地就失去了對家庭財產的實際支配權。在多子女家庭中,由于有多個養老責任主體,就會產生相互推諉責任的可能,出現誰都不養老年人的局面,同時在多子女家庭中其養老行為和水平容易向下攀比。這兩種情況都導致了家庭養老問題的出現。
第二,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流動。當前鄉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使我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大批農業勞動力從農業生產轉變到了工業生產中來,我國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迅速加快,使原先隱藏在集體出工勞動方式中的大量勞動力開始涌現出來,呈現出從不同地區向城鎮涌入的趨勢。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勞動力的不斷流動弱化了土地作用,改變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影響了勞動者作為養老義務承擔者的角色,家庭養老模式受到了沖擊。
150多個床位,而2011年末全鎮人口為103936人,顯然不能滿足全鎮老人的需求,根據蘇政發[2015]155號《江蘇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辦法》規定,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A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最低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標準,提高部分的資金由地方財政支出。而我大陳莊村每人每月為70元,顯然無法滿足一個月基本生活開銷。
第二,政府承擔的責任不夠。社會化養老的主體是社會,是以社會運作的方式實現的',能夠代表社會、管理社會的主導者是政府,并不是個別的社會組織和家庭。從近年來農村社會化養老發展過程來看,我國政府力圖避免發達國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但政府不應該放棄或者規避社會保障責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個人的責任是正確的,但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明確。當前我國的農村養老模式不能讓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截然分開,二者是相互補充,相互交融的。有效的途徑是實現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而實現結合的主導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過法規、政策、管理來實現的。這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養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點,也是適應市場經濟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通過走訪和調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農村養老模式制度還有很大的改善提高空間,我想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為農村養老制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三、對農村目前的養老制度的觀點和建議
1、大力增加農民收入
第一,轉變農民觀念,加大農村科技教育力度。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培養農民的市場意識。以我大陳莊村為例,我大陳莊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因此必須加強農村教育投入,努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農業技術技能培訓。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科學應用先進農業設備,科學種田,要通過一切有效途徑,幫助農民認識市場、接受市場,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市場規律,把“效益優先”和“市場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市場取勝,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的能力。
第二,大力發展農業合作制。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農民組織化、市場化程度還相對較低的情況下,走合作化道路更是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的重要的組織保障。以我大陳莊村為例,我村絕大部分人參與桑蠶業。每到蠶繭成熟之際,海安縣鑫源絲綢有限公司會組織人員下鄉收購蠶繭。這就是“公司+農戶”型,即龍頭企業帶動農業戶型。這種形式公司降低了交易費用,農戶也提高了與公司談判的能力,增加了收入。
第三、發揮政府職能,有效降低農業經營風險。農民作為分散的經營主體,自行進行信息的搜集整理,難度大、成本高,客觀上要求政府應作為信息服務的主體,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減少農民生產經營的盲目性,降低經營風險。政府必須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制度的不穩定對農民的不利影響,保持相對穩定的農村經濟制度,特別是農村土地制度,降低農業制度風險。通過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保證農民對經濟制度的信心,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為提高農民市場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2、加強農村養老建設力度
明確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投入,確保養老金能保證老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大力加強養老硬件設施建設,尤其敬老院的建設,確保這個區域的每一個有需求的老人在敬老院有床位。通過一切有效途徑,轉變老人的養老觀念。以我大陳莊村為例,“四、二、一”式的家庭已經占多數,這樣會加大年輕一輩的養老壓力,將老人交予敬老院,有利于利用社會資源贍養老人,減輕年輕人的負擔,更好地履行養老責任。加強養老法制建設,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通過一番調查和訪問,我感覺我國農村養老問題的解決越來越變得緊迫,任重而道遠。然而我相信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指引下,我們應根據現實農村的實際情況來解決養老問題,建立更完善的養老機制,使老年人在一種經濟寬松的條件下愉悅的養老。
農村養老問題是關系到數億中國農村老齡人口的重大問題,也是黨和政府密切關注的社會問題。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既是尊重歷史,積極面對現實的需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由于中國所倡導的家庭倫理觀念濃厚,在過去的農村養老過程中,家庭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然而,由于農村社會結構的變革,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極大的挑戰。因此,找尋新的農村養老模式成為黨和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調查目的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國家。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帶來深刻影響,也給養老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當前表現出“兩高、兩大、兩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齡、基數大、差異大、社區養老社會水平低、自我養老和社會養老意識低,與經濟較快發展的態勢相比,社會老齡保障事業顯得明顯滯后,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尤其突出。
隨著經濟的轉軌和社會的轉型,農村正面臨著城鎮化、老齡化和家庭 結構核心化加速發展趨勢,這一發展趨勢帶來的是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家庭規模趨小,農村養老資源的減少,使得養老成為農村當前極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此我們小組通過深入農村實地調查,了解當地的老人贍養狀況以及養老模式的調查,對農村多樣化養老方式進行了解。
二 調查內容
吉林省安圖縣德化村老人贍養情況和養老模式的調查。
三 調查時間、調查地點
時間:一月十五號左右(那個時候正值假期,而且是農閑時)
地點:吉林省安圖縣德化村
歷史沿革
1913年安圖縣屬奉天省東 路轄,1914年6月屬奉天省東邊道 。1929年1 月隸于遼寧省,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后,1932年屬偽奉天省,為丁等縣。1934年12月1日劃歸間島省,1943年10月屬偽東滿總省間島區 域,1945年復歸偽間島省 。安圖縣于1946年3月解放,隸于吉東分省。同年5月吉東分省劃分為延邊、吉東(后改為吉敦)兩個專區,安圖屬吉東專區。1947年10月11日,吉 敦、延邊兩個專區合并稱吉東專區,專署駐延吉,安圖屬之。1948年3月吉東專區改為延邊專區 。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區成立 ,1955年自治區改為自治州,轄安圖至今。
類型多樣、水質優良、生態環境優越等特點,其水 質被德國弗萊森研究所確認為世界一流的礦泉水。2003年,安圖縣被省政府命名為“長白山大型礦泉水基地”。2015年,安圖縣被中國礦聯命名為“中國礦泉水之鄉” 。
四 調查對象
吉林省安圖縣德化村老人,村干部,以及年輕人。
五 調查方法
對于調查對象的選擇,我們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其中通過問卷調查與實際訪談調查的方式結合起來了解內容。
1.調研,親身走進農戶,詢問農戶提前設計好的訪談問題,用通俗的語言和簡單語句,使得被詢問人了解問題并作出更直觀的回答。同時到村莊中的村干部家中了解情況,將所有了解到的情況加以總結,得出結論。
2.調查,發放200份問卷,其中包含老人,年輕勞動力,以及村干部,將有價值的問卷收集并做出匯總,直觀的了解到調查內容。
六 調查結果
1.根據調查問卷我們得到以下內容:
2.根據走訪居民家通過訪談了解的內容如下:
(1):年紀小于45歲:其中有一小部分不是很愿意與老人居住在一起,認為平時農務或者外出打工較為繁忙,沒有更多的時間與老人一起,更很少有時間為他們養老。
(2)年紀45~65:其中調查到的由于子女在外打工,認為子女工作很繁忙,也不希望和子女住在一起害怕打擾到子女或者麻煩子女,愿意接受社會福利性質的養老院。
(3)年紀大于65:老人認為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有時候生病也不愿意麻煩子女,自己吃藥,有時候就自己扛著,熬著就過去了。
老人反映到,農村醫療水平較低以及日常能夠供老人休閑娛樂的方式很少,老人日常生活很單一,很乏味。
七 養老面臨的問題
1.農村老人生活艱辛
大部分農村老人的生活水平比平均水平還低,他們仍然過著養豬為過年,養雞下蛋稱油鹽的日子。由于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老人要耕種自己的、兒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可奈何。人老了,各種疾病相繼出現,農村老人收入不高,藥費又貴,一旦生病,往往就是“土單方、引子水” 。
2.農村社會化養老存在問題
第一,農村集體養老力量薄弱,農民養老資金不足。農村社會化養老只對農村部分老年人實現了集體養老,雖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很好的解決了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我國社會化養老的供養能力還不足,而且農村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對那些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民來說,經濟基礎薄弱,沒有條件拿出足夠的資金對未來養老進行投資。第二,政府承擔的責任不夠。我國政府為避免發達國家的“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放棄或者規避社會保障責任。
八 提出建議
1.建立農村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政府應以農村初保為基礎,以合作醫療為保障,建立起點高、標準規范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一是重點解決好農村特困五保老人的醫療問題,二是適當提高合作醫療的范圍和大病救助的標準,將農村困難老人常見的慢性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就個人住院小額醫藥費免交大額部分按制度規定執行。
2.加強農村老人生活保障制度
大力宣傳國家有關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的守法意識與公德意識。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體系,把老年人維權工作落到實 處。要加強基層老齡工作,培育村級老年協會,使有自養能力的老人做到自我管理,對不能自理的老人和百歲老年人(可含90周歲以上)定期給予生活補貼。
3.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農村應該加快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觀念上要從以城鎮和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為重點向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需建立三方籌資方式。這個制度的核心就是:建立農民個人帳戶,以支定收,個人繳納,集體補助,國家按比例補貼,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在全國農村中,可以以身份證為基礎,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號碼,政府為農民建立養老保險帳戶。
4.建立農村養老協會,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在全市開展創建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區活動。特別是我市依靠基層老年組織,啟動了《家庭贍養責任書》工程,促進了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實踐證明,農村老年協會不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提高農村養老質量,也有利于各種鄰里互助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人人關心老年人、人人幫助老年人的良好社會環境。
九 總結
通過實踐調查可以發現,當代中國的鄉村養老問題,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課題,需要采取許多方面的努力。而任何傳統的、單一的養老模式,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養老問題。但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首先要制定基本法,并根據自身情況采取相應的改變,政府適當予以調節和補貼,切實保障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以立法的方式來確定和保護農村養老保障的順利實施,有利于轉變幾千年來人們“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利于進一步減輕農民對土地的依賴,促進土地的規模經營,有利于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把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和現代社會化養老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一個適應新型的,有助于我國養老保障的新體系。在不斷地實踐中探索出更加適合農村養老保障的新途徑,以立法來保障其發展,是農村的社會保障更加貼近民心,在中央倡導和扶持農村發展的同時,建立起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社會發展 的需要,積極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迅速到來,“未富先老”“未老先病”等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日趨增長。相比于城鎮居民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農村鄉鎮養老的問題無疑更多,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們小組結合省情,走訪陜北關中和陜南地區幾個鄉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陜西農村養老的現狀。旨在尋求養老改革重點與現實相契合,從而略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踐行當代大學生青春使命與理想抱負。
首先,對小組成員各自走訪的情況與資料進項匯總,不難得出農村養老的現狀,具體有如下幾點。
1. 農村老齡化成因復雜、不可逆轉。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奔赴都市、城鎮討生活,即使過客匆匆也甚少歸家。相比于古老、辛苦、就業機會少且缺乏文化娛樂活動的農村生活,城鎮生活無疑更具有誘惑力,這也是直接導致農村“空巢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們走訪的鄉村中,關中地區相對好點,緊接著是陜北地區,最后是陜南地區。在與當地老年人的交流中,我們發現有這么兩點是導致年輕人紛紛“出逃”的主要原因(1)農業勞作辛苦關鍵掙不到錢;陜北某某村的劉姓老人掰著指頭給我們算到“一年到頭兩料莊稼,小麥畝產700斤,市價一塊二,玉米畝產1200斤,市價九毛八,加在一塊4畝地,全年收入不到8000塊,刨除農藥化肥水電費機器費等,純收入不到4000塊,幸虧這幾年不交農業稅跟提留款,否則還得少一大截......城里的小兒子說,這點錢他三個月就掙回來了......”
實情也確是如此,隨著這兩年農業機械化的加深,現代年輕人也不必像其祖父輩那般辛苦,可農業活動依舊繁重勞累,這也是年輕人流失的重要原因。(2)城里就業機會多且娛樂活動多;對新一代年輕人而言,如果還要求他們甘受清貧無疑是個諷刺。至于就業機會與收入,上文劉老漢的小兒子想必已經給出合理的解釋,毋需再多加置喙了。
2. 農村養老形勢嚴峻。調查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即使在計劃生育比較嚴格的時期,農村區域依然保有兩到三個的孩子出生率。按理來說,養老壓力并不是很大,可實情并非如此。在我們走訪過程中,經常發現多子家庭的老人生活并不美好,還有若干孤寡老人伶仃無依......盡管政策給予70歲以上老人養老金補助,可在物價如此飆高的時代,那幾十塊錢無疑杯水車薪,只能補貼點油鹽醬醋......政府在養老投入上,城鄉之間的待遇有巨大的鴻溝。而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善待老人的優良傳統觀念正在遭遇極大的挑戰;老人家庭正在遭遇更多的“冷暴-力”,年輕人與父母缺乏必要的交流與溝通,使家庭的老人心靈更加愁苦。即使有逢年過節的探望,卻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化嚴重,并且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入,使農村老人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也成奢望。這一點,在留守家庭中更為突出。老人不但要承受長時間的心理孤單,更要背負繁重的農業勞作,讓人感覺頗為心酸。
究其原因,莫過于社會轉型期多種價值觀激蕩,傳統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沒有及時繼承并發揚,使得部分年輕人觀念淡薄,從而讓上述現象持續擴大發酵,導致今日養老、盡孝的形式化、表面化,令人無奈而又心酸。
3. 基層政府應對無力也無錢。盡管國家從大的層面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應對
人口老齡化,可是在我們所走訪的過程中,廣大農村區域壓根沒有可操作的空間與手段,養老院、鄉鎮醫院等基礎設施少且力量薄弱,應對范圍廣闊人口眾多。其二,即使基層鄉鎮、村寨有心亦無力,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應對繁瑣復雜的狀況,從而使得政策本地化舉步維艱,難以有突破性的進展。另一方面,群眾依然有著強烈的傳統“養老觀”;對進養老院抱有相當大的抵觸情緒,導致試點工作難以為繼,無米下炊。
基于以上原因,使得農村養老工作更加難做并持續發酵。目前社會上“留守兒童”“空巢家庭”無不引發大討論,稍有不慎則極易造成嚴重的后果。故此,針對走訪過程中所凸顯的現象與原因,我與同學們互相討論,查找資料并請教諸多老師,初步形成以下應對措施。
二、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宣傳,多種手段共同樹立“尊老敬老”的盡孝新風氣。一方面,宣傳緊跟時代,盡孝更要盡心,自上而下樹立典型,形成良好強大的傳統道德指向與輿-論風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使老人一不受饑寒之苦,二不蒙寒心孝順;另一方面,對農村孤寡老人、五保戶等群體進行多種手段養老。補貼不妨加大點,渠道不妨放寬點——養老院,寺院,道觀等場所都可以作為政府養老的試點場所,使老人心有所屬,話有可說,人有相伴,老有所依,從而及人之老。
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鼓勵青年扎根基層,提高基層政府行政力與透明度,三農補貼持續加大。所謂“基層不穩,社會不安;基層不力,政權不定”,加強基層政府戰斗力,有助于政府良好形象,有助于政權堅固扎實,有助于社會長治久安。針對基層政府、村委會,積極對人才標準,引進制度等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將熱心幫扶群眾,積極為村寨辦事的熱心人吸納到組織中來,將待業在家的大學生予以幫扶,推進試點工作,加大制度創新,使民眾積極投身于村事村務建設中來,形成“一人有難全村幫,一家有老全村養”的良好局面。所謂“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充分吸納當地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人,讓其在干中學,服務家鄉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才干,增加自己的經驗與閱歷。如此,農村養老將不再成為問題。
針對以上三點分析,可以淺顯的對我省當前農村養老現狀有個直觀的印象,從而可以對癥下藥,做好下一步規劃與政策,應對我省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同時窺一葉而知秋,希望能對全國人口老齡化現狀的認識有所幫助,使其更為全面與深刻,以便出臺的相應政策與法規更為客觀,從而為家鄉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發一份熱,如此足矣。
xx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自1994年所轄碭山縣被國家農業部確立為全國專業農協試點縣后,一直比較重視,并以此為發展契機,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合作空間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服務鏈條進一步拉長,分工科學合理,經營手段也日趨現代化??梢哉f,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使農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農村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1360個,參與戶數15萬戶,人數達50萬人。經營種類廣泛,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主要有種植業、養殖業及市場信息服務業等。其中種植業544個,占40%:養殖業422個,占31%;其他占29%。區域分布以鄉鎮內合作經濟為主,占85%以上;經營形式80%為松散型專業合作。
龍頭企業帶動型即以農業企業為龍頭,組織農戶共同參與而聯結成的一種經濟聯合體。目前,全市有24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去年實現營銷收入19.8億元,建立基地210萬畝,與57萬戶農民簽訂協議,農民新增收入億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軋花廠,是以籽棉收購加工、棉籽榨油及織布于一體的綜合性加工經營企業,他們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實行“公司農戶”經營模式,與3萬戶農民簽訂生產收購合同,經營中實行購苗、購料、防疫、賒欠、借貸“五統一”,年推廣優質棉面積達7萬畝,每戶農民年均增收500元。這種模式的聯合,規模較大,相互聯系密切,對農戶的帶動能力強,見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帶動型主要由能人牽頭,包括種植大戶、運輸大戶、農民經紀人等。碭山縣華利果業協會是由葛集鎮農民孫宗華創建的,每年,該協會都與周邊6個鄉鎮簽訂生產、收購協定,組織優質無公害水果生產,免費發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場o.2元/斤的價格收購果農的水果,與農民結成了較緊密的利益聯合體。20xx年,協會獲得了私營企業水果出口權,當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創匯近10萬美元:20xx年全年銷售水果3272萬公斤,創匯近30萬美元。
專業協會帶頭型協會有的是在鄉鎮指導下由部門牽頭組建,有的是村組織牽頭組建,主要是圍繞某項生產經營或服務項目而形成的,如養牛協會、養羊協會等。碭山縣文莊鎮瓜菜制種協會,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實行制種面積、生產資料、培育種苗、技術指導培訓、回收等五統一,20xx年500畝辣椒制種創產值4007元,人均制種單項收入超千元。
農業服務部門領辦型多是由鄉鎮農技、農經、林業、獸醫站、供銷社等部門牽頭,吸納農戶參加,一方面為農民提供技術、產品購銷等多種服務,提高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適應形勢,轉變職能,拓展工作領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由碭山縣唐寨鎮供銷社創辦的碭山唐寨水果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闖市場,自1998年以來,在上海相繼興辦了兩個水果專業批發市場,同時承包140畝地,從山東、浙江等地引進果樹新品種栽植,取得明顯成效。四年來,共為當地群眾銷果1.38億公斤,銷售額1.11億元,其中為合作社社員推銷水果占總銷量的80%,銷售范圍遍布全國。
科技人員創辦型農業科技人員依靠自身的優勢,組建各類協會組織,帶領一方群眾奔小康。市無籽西瓜研究所所長劉廣善在20xx年組建了無籽西瓜協會,以科研單位、中介組織和瓜農“三贏”和利益機制為紐帶,對瓜農實行包種苗、包技術、包產量、包銷售的全程服務,形成了科—農—貿一體化的產業化農技推廣模式。推廣范圍覆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占全國無籽西瓜總面積20以上。
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同類生產和消費的聯合,打破了區域界限,實現了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宿州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主要是圍繞發展“水果、蔬菜、畜牧、種子”四大主導產業進行的,這些產業的合作社占到總數的90%以上,實踐中,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果是明顯的。糧經比例由20xx年的6.3:3.8調整為20xx年的6:4;畜牧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33%;大宗優質農產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發展也有了新的進步。
加快了市場流通,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民闖市場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市20xx年水果外銷率達70%以上,蔬菜外銷率40%左右,畜禽產品外銷率40%左右,農產品加工產品的外銷率達80%左右。
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農業產業化要向縱深發展,突出的制約因素是龍頭企業與農戶結合不緊密,難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尤其是農村中的專業農協,正是通過各種服務,把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聯為一體,把龍頭企業和農戶這兩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目的。
降低農產品的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由于各類經濟組織都根據市場行情,與農民簽訂了生產和銷售合同,形成“訂單農業”,這就減少了農民的市場風險,降低了農產品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一供應良種雞苗、統一提高配方飼料、統一銷售禽蛋產品、統一防疫和同意技術指導。其中雞苗供應價格低于市面價格5%;“二分”,即分戶飼養管理、分戶經營核算;“一扶持”,即場對農戶所需資金以雞苗、藥品、飼料等實物予以扶持,在供給會員雞苗時,將雞在一個生產期內需要的飼料一次性預付給會員戶,會員見到收益時再回收飼料款。此項措施保證了農民利益不因市場波動及其它原因受到影響,也使一些經濟困難的農戶邁入了靠養殖致富的行列,從而極大調動了農民發展養殖的積極性?,F在林匯養雞場存欄蛋種雞1萬只,商品蛋雞2萬只,擁有電孵化器20臺,年出售商品苗雞200萬只,商品蛋30噸,年利潤32萬左右,輻射帶動了3000多戶養雞專業戶。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最大特點是為農民服務,建立農民需要和有專業特點的服務組織,促進和推動農民的互助合作與聯合,提高農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解決農民一家一戶小生產難以解決的問題。宿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存在很多問題:
扶持政策難以落實,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如碭山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協會實體在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稅收、財政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落實起來相當困難。
經濟組織的實體不強,服務受限制有的雖然在經營活動中增強了自身的經濟實力,但僅能維持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無償或低附加值的服務內容,制約了各種產業向廣度、深度發展。碭山縣水果協會擁有會員30萬人,各鄉鎮、部分村及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都設立了分會,帶動碭山的果業發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實力卻較弱,很多服務都是無償的,限制了協會的發展。
一些干部和群眾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有誤區由于過去“歸大堆”留下的陰影,不少群眾“談合色變”,農民擔心搞農協又要回到過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認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擔心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會形成與政府抗衡的組織,難以管理。
農民中缺乏“帶頭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合作經濟發展快,有好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可從總的方面看,這樣的帶頭人還太少,不適應發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農民有愿望發展而無人領頭,合作經濟組織難以建立。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對其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能正確認識和看待農民群眾在發展商品經濟中自愿聯合,互助合作的創新精神,認清其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為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
加強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指導、引導和扶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政府的積極參與,在現行體制下,單靠農民自己去解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對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正確引導,在資金、技術、信息上給予大力扶持。如對合作經濟組織及其自辦經濟服務實體免征所得稅;由財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設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設等。
切實處理好組織內部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主要是建立三項機制:一是建立契約機制,以相對穩定的價格或者保護價格通過簽訂合同,在組織內部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購銷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實現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解決好利益調解關系,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享,使農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僅能得到農產品生產的收益,還能得到加工和銷售環節中返還的一部分利潤;三是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實行民主科學的管理,確保農民及會員的主人公地位和經濟利益,使之充滿活力。
大力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將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當作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開辦培訓班,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選拔一批能力強,同時又愿為群眾服務的人加以培養,使他們帶頭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幫助農民致富,走出一條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路子來。
對于鄉鎮客運站,我們xx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鄉鎮就建立了農村客運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農村客運的參與對象和經營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由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管理的農村客運站也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相繼被轉讓、變賣和改變用途。到20xx年,xx全市還在使用的鄉鎮客運站農村客運站只剩下4個。
建設農村客運站,對推動農村客運網絡建設,促進路、站、車一體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由于xx地處山區,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區域經濟相對落后,鄉(鎮)村之間位置相距較遠,各種限制因素較多。隨著xx市鄉村康莊公路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客運站的建設問題已經顯得十分突出。我們要在全省交通規劃的框架內,探索出一條適合xx實際的農村客運站建設路子。
近年來,隨著省、市政府對農業、農村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重視,作為對鄉村康莊工程的配套設施,xx市的農村客運站建設也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一部分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為改善農村群眾乘車條件,構建鄉村客運網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土地、資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運站的建設步伐在xx推進較慢。截止20xx年底,xx全市建成鄉鎮級三級客運站1個,鄉鎮級準四級站5個,簡易站8個,農村回頭站10個,農村港灣式??空?5個。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鄉鎮準四級站有:蓮都1個、縉云1個、松陽縣4個、遂昌縣4個、云和縣2個、龍泉市1個、慶元縣1個,共計14個;在建的農村回頭站和港灣式??空净蛘泻粽竟灿?9個。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鄉鎮客運站(簡易站)共28個,僅占全市鄉鎮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頭站和港灣式??空净蛘泻粽竟?34個,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級公路行政村的4.88。農村客運站的建設已經遠遠落后于公路建設步伐,大多數農村群眾仍然在風雨烈日下等候乘車,這種狀況已經不能適應xx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一是沒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視。一些鄉鎮政府和行政村領導對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不夠重視,認識不足,建站的積極性不高。在農村公路的建設和客運站的建設兩者之間,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鄉鎮領導認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車開通了,群眾出行有車乘,客運站建與不建問題不大。
二是農村客流實載率低。由于大量農村人員從事勞務輸出,使農村常住人口數量明顯減少,除逢年過節期間外,平常在農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殘人員,流動性較小。據調查,我市三級農村客運網通鄉鎮線路班車年均實載率為58.5,通行政村線路班車實載率為48.6。為此,經營農村客運的運輸業戶基本上處于保本或微利狀況,很難支付再次進站的費用,失去了以車養站的費源支持。由于無利可圖,依靠社會力量建設客運站也就成了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好愿望。
三是農村土地問題的制約。在xx全市,重要集鎮的客運站僅有4個,占全市重要集鎮的20。如蓮都的碧湖鎮、大港頭鎮、龍泉的安仁鎮等均因土地價格的問題,客運站的建設難以落實,三年來經過反復的協商,但至今沒有進展。建造一個等級客運站,需要土地約20xx平方米,征地費用就要50萬元。
四是農村規劃的不配套。由于xx各地的鄉鎮規劃在幾年前已經基本完成,有的鄉鎮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農村客運站建設沒能列入小城鎮發展規劃。
五是建站資金明顯不足。按目前xx農村房屋的建設成本,建成一個準四級站需60-70萬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廳共補助30萬元,缺口約30萬元。xx多數縣級財政為“吃飯財政”,為了建設康莊工程已經“勒緊褲帶”,難以再顧及農村客運站的建設,鄉鎮財力更是無從談起。
農村客運站是農村客運的樞紐,是農村客運市場管理、安全管理和運輸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聯系人、車、路的結合點,是實現農村道路運輸市場各要素間有機結合重要設施。根據xx的實際,農村客運站的建設應立足于規劃先行、路站同建、簡易為主的原則。除少數人口密集,客運樞紐作用比較明顯又具有建站條件的鄉鎮,建設四級或以上客運站外,一般鄉鎮以簡易車站或回頭站為主,通過與各行政村的港灣式車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連接,形成廣泛覆蓋的農村客運站站點網絡,實現客車進站,旅客歸點。在農村客運站的運行費用上,原則上要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維持客運站的正常運轉,盡可能地減小進站經營業戶的經濟負擔。
1、要編制規劃,注重實效。組織人員深入實地進行調查,并結合各地的實際編制xx市農村客運站建設規劃。同時要將農村客運站規劃與各地的鄉鎮、村規劃相銜接,使規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此同時,要爭取各級政府出臺支持農村客運站建設的政策,為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統籌實施。在農村公路的設計、審查、施工、資金撥付、竣工驗收各個環節,要將客運站的建設用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嚴格把關,確??瓦\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時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設。鄉鎮客運站的建設必須考慮到有利于群眾的乘車,不宜遠離中心地帶。在保證滿足停車和旅客候車的前提下,可以考慮與運管站相結合,與各類市場相結合、與行政村辦公用房相結合等。土地征用應根據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換、帶地入股、租賃等多種形式,既要保證客運站科學選址,又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約瓶頸,加快客運站的建設。
4、要統一標識,各具特色。在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中要根據xx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建造一些具有當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風民俗的客運站,為美化xx農村增添風景。條件許可的,可以在沿線港灣式車站建造簡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給相關經營人員,實行站店結合,為乘車群眾提供一些簡便的服務。要規范客運站標識,農村客運站的標識必須統一規范,便于群眾和外來旅游人員的識別。
宣傳有關交通法律法規,積極做好引導工作,確??蛙囘M站???,旅客進站上下車,使之成為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要監督站務人員的經營行為,加強業務指導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務質量,讓農民真正享受到進站候車的方便與舒適。同時,加大對站外經營的打擊力度,維護進站經營業戶的利益。根據各鄉鎮的不同情況,完善客運站配套設施,拓寬客運站服務領域,增加客運站的服務功能,以提高經濟效益,將農村客運站建成集停車、住宿、餐飲、配客、組貨、配載、車輛維修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型道路運輸綜合服務站,減少向進站車輛收取費用,實現以站養站。
20xx年3月份以來,我多次到鄉鎮、村、組就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對下一步全縣農村公路如何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道路基本情況。
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6210.466公里,其中,國道(g214線)36公里,省道294.04公里(s222線114.2公里、s219線164.481公里、s216線15.359公里),縣道494.541公里,鄉道1687.12公里,村道3698.765公里(已納入統計里程430.707公里)。建成二級公路4.5公里(縣城通化橋至涼水井),三級公路86公里(景東至安定50公里,原國道214線36公里),四級公路1498公里,建成瀝青路面399.881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42.12公里。以上可以看出,我縣的農村公路路面等級還非常低,交通條件急需快速改善。
(二)通達工程實施情況。
~,上級累計下達我縣通達工程建設計劃129個村1206.927公里,20下半年我縣提前實施9個村269.1公里。至目前,全縣實際建設完成通達工程138個村1498.027公里,累計完成通達工程建設投資近2.7億元,實現了100%行政村公路通達化的目標。
(三)通暢工程實施情況。
建制村通暢工程是在原來已實施過通達工程的路面上實施硬化工程,根據上級相關規定,通暢工程按山嶺重丘區四級公路標準建設,路面結構型式為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兩種。路基寬度分別采用4.5米和6.5米兩種,路基寬度4.5米的,路面寬度應為3.5米;路基寬度6.5米的,路面寬度應不少于5.5米。路面兩側設置寬度為0.5米的路肩;路基寬度4.5米的路段,須在不大于300米間距內設置錯車道,錯車道路基寬度不少于6.5米。
我縣通暢工程項目從開始實施,完成了文井鎮新會村19.8公里、安定鄉外倉村10.5公里、花山鄉文俄村5.6公里、太忠鄉徐家壩22.6公里、大朝山東鎮新村公路9.1公里通暢工程建設;計劃實施花山文岔、蘆山、淇海、大街文山、文龍瓦偉、文井路東共6條通村道路59.9公里硬化工程;計劃實施花山文明、文召、大街平地、文龍會良河、文井文新、新龍、挖固、錦屏利月、董報、龍街東山、安定河底、景?;⑸?、林街丁怕13個村156.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20xx年計劃實施花山秀龍路、撇羅、文崗、卜勺、大街勺摩、文龍瓦罐窯、文井文光路、南新線、錦屏山沖、溫卜、龍街邦慶、南岸共12條200.846公里通村道路硬化工程。至目前,20實施通暢工程已投入使用,20、20建設計劃基本完工,20xx年建設計劃推進較為滯后。,上級下達我縣通暢工程建設計劃380公里,目前已全部分解落實到各鄉鎮,正開展道路勘察設計、招投標等工作,即將啟動建設。
近年來,我縣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較快,所有建制村均實現了通達,給群眾出行帶來了便利。但受項目、資金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制約,縣、鄉道路寬多在6.5米以內,鄉、村道路寬多在4.5米以內,很多農村道路彎多、路窄、坡陡,大部分鄉村道路沒有路肩,會車困難,通行能力不高。鄉村道路無等級評定、無標志標牌、無危險路段的警示等,安全隱患較多。
(一)資金缺口大,工程推進難。
盡管在公路建設資金問題上,我縣采取了施工企業墊資、群眾投工投勞等多渠道籌集解決,但由于開工項目多、建設成本高、資金需求大,自籌資金嚴重不足,工程推進困難。通村公路建設上,除中央、省、市一些政策性補助和縣財政配套資金外,仍有較大缺口。如通暢工程項目建設中,路面寬3.5米的水泥硬化工程,需要投資約50萬元/公里,而上級的項目資金為35萬元/公里,缺口近15萬元/公里;路面寬4.5米的水泥硬化工程,需要投資約75萬元/公里,上級項目資金50萬元/公里,缺口近25萬元/公里。年,上級下達我縣通暢工程計劃156.1公里,按每公里缺口15萬元計算,共缺口資金2341.5萬元;20xx年上級下達我縣通暢工程項目計劃380公里,按每公里缺口25萬元計算,缺口資金達9500萬元??h鄉財政困難,籌集所需缺口資金非常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我縣農村公路的建設與發展。
(二)公路基礎差,實施硬化項目難度大。
雖然,我縣所有行政村已實現了通達工程全覆蓋,但在實施通達工程時,對道路標準要求不高,很多道路都依山就勢,有的路段僅能保證車輛單向通行。同時,由于農村公路管養機制不夠健全,管理不到位,部分路段塌方、水毀嚴重,導致很多路面受蠶食。為此,在實施通暢項目時,必須對原路面進行大量擴建、修建,增加了工程投入,使本來就緊缺的項目資金更加無法保證項目建設,資金缺口很大。加之我縣原來僅太忠鎮有石場,通暢項目建設所需石料均從太忠購買,西邊5鄉鎮距太忠石場至少上百公里,運費太高,導致通暢項目投資成本增加,在安排通暢項目時,各鄉鎮雖然都想實施,但考慮到投資缺口太大又不敢要,制約了全縣通暢項目整體推進。
推進景東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關鍵要解決三個問題:“錢從哪里來”、“事情怎么做”、“人要如何干”。
(一)錢從哪里來。
公路建設最大的問題是“錢從哪里來”。我縣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項目庫里程約1450公里,總投資將超過10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約7億元,需縣鄉政府配套的資金約3億元。由于我縣經濟基礎薄弱,配套資金很難及時足額籌集到位,除項目勘察設計費、施工監理費、質量檢測費、審計費等項目管理費由縣統一負責外,缺口資金得由鄉鎮自籌。為此,各鄉鎮必須多措并舉,想方設法籌集資金。
一是整合項目。去年起,只要在數據庫里的建制村公路實施通暢工程,上級都給予項目資金補助50萬元/公里。除此之外,各鄉鎮要積極通過整合“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等各種項目資金,推進通暢工程建設,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同時,西邊鄉鎮還要積極對接好扶貧整鄉推進的政策機遇,統籌推進通暢工程項目建設。
二是整合資源。每個鄉鎮都必須至少建設一個石料場,解決通暢工程建設所需砂石料問題,降低建設成本。特別是西邊鄉鎮,若不解決砂石料場問題,建設通暢工程將非常困難,到外地運輸成本太高,有時還買不到。為此,建設石料場是有效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頭等要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作為一個社會發展不可忽視及或缺的社會基層,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20xx年,黨中央若干會議指示:當前農村應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了要培養新型農村農民,這就對我國農村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調研農村現在的發展情況,旨在發現當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會與現實意義!同時,從個人來說,深入社會基層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自己來自農村,通過調研,自己也能為家鄉的發展建設增磚添瓦。
采用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
xx市xx縣xx鄉的xx村莊:
村里各個年齡階層的村民。
20xx年1月xx日—20xx年1月15日。
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我的家鄉所在的村落極其周邊的村莊經濟發展并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新農村發展所需要求,經濟狀況有待提高。村民的經濟來源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農作物。經濟作物的收入其實很低,主要是農作物從種植到收獲期間,農民要付出很多勞動,況且現在的各種化肥農藥種子價格很高,除去這些費用后,收入就很少了。相對于種地來說,外出打工成為越來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經濟來源之道,這種方式經濟流入周期段,經濟效益高,對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中青年務工者來說,外出務工很自由,而且還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圍,對其個人素養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對農村向城市的邁進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在村民外出務工追求經濟的同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隨之產生,那就是農村剩余村民的年齡分化以及留守兒童的撫養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外出務工,留下的就主要是老年人以及兒童,家中的農活也就落在了他們身上。老人年老體弱,勞動能力差,對農村的農業發展多少產生了不利因素。而且老年人的生活缺少照顧,對老人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只能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缺少父母關愛和管教,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及發展,從根本上來說也不利于農村向城市化邁進的。
而農村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政府及村民最關心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是每個行政村都會有一所小學,但是學校的設施環境很不容樂觀,教室很多還是之前的老房子,沒有教學樓,更不用說有電腦、多媒體教學等軟硬件設備,而且師資力量也是越來越差,很多老師都是村里的老教師,剛畢業的新老師不大喜歡到農村來教學,一方面是交通不便,居住環境差;另一方面教師的各方面福利待遇也不如城鎮教師,因此師資力量薄弱成為農村教育的一大瓶頸。鑒于以上以及父母常年外出外出務工孩子無人管教,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上學并留校住宿,因而村小學的愈發不好,生源少反過來又促使上級政府減弱了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農村小學正在走一條趨于取締的道路。同時,孩子們遠離父母獨自生活在縣城,雖然是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有助于孩子早成長,但是弊大于利,遠離父母看護后,孩子自由多了,顧忌少了,而且父母給的生活費成了他們炫酷的資本,無形中使孩子養成了攀比、抽煙酗酒、早戀、上網沉迷游戲等不良惡習,致使學業荒廢,得不償失??!
不僅如此,由于相對的知識層中青年的外出,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出現了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部分無業待業村民三五成群打撲克、搓麻將,有時候會賭小數額的錢,雖然是小賭,但也會慢慢滋生成大賭,同時一些很小的兒童耳濡目染,會慢慢在心里滋養不勞而獲的毒瘤思想,極大的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另外,老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比較濃重,大多數是“有神論”者,這樣的思想對于尚不懂事的兒童來說,更加腐化他們的心靈,這是需要各級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總的來說,農民的精神生活相對于前些年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的。比如說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彩色電視機,而且鑒于節目質量問題,好多村民都使用了衛星接收器,節目多了、畫面多了、清晰了,精神生活也越來越好,這是讓人高興自豪的地方。
這是近幾天我在周邊村莊的基本情況,總的來看,我家鄉的總體發展情況是趨于上升的但是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還是不夠的,對于其中的一些問題,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1、政府加強扶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為求經濟發展,才那么多人外出務工,才引發諸多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多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豐富的就業、創業之道,讓農民的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各種問題才會慢慢得到解決。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就目前的農村經濟情況來看,是有能力來建設更多的公共文化場所,如:閱覽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老人活動室等。
3、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文化教育。應多開展一些例如“送文化下鄉”之類的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的閱讀能力和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4、加強教育管理工作。為了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要加強對教育的管理,對于管理的漏洞要及時補缺。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要對網吧等點進行不定期排查,防止未成年人進入。
5、要極力遏制黃賭毒,封建迷信活動。有關部門要及時掌握情報,對于涉入未深的人加強教育,對于已經淪陷的人可以進行行政處罰,對造成社會危害的要依照他的行為作出刑事處罰。
6、要多關心老一輩的農民。加強基層黨員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年老體弱的老人或者五保戶要多送溫暖,多送問候,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各大社會團體的支持以及農民的相互努力,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教育等各項事業一定會有新的飛躍,城鄉差距會逐漸縮小,新農村建設會更上一層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會愈來愈好。農村作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基層力量一定會發揮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穩定,文化繁榮,各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輝煌的成績背后也存在有隱憂。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社會分化的深化,農業成了弱勢產業,農民成了弱勢群體,農村成了弱勢地區。當前的“三農”問題,特別是農村、農民問題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的瓶頸,到了該采取戰略性決策去解決的時候。但解決方法需要創新,符合時代趨勢。如今,金融已經越來越普及,農村也需要發展金融。農村金融發展在邏輯上既是“金融發展”在“農村金融”領域的延伸,也是“經濟發展”在“農村金融”上的體現。為此,我們對河南省平橋區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調查研究報告。
一、調查方案
(一)調查的目的及意義
為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增強農民群眾的金融、理財、風險和誠信意識,改善農村金融環境,此次我們成立了農村金融狀況調查小組,走進農村,調查了解如今農村個人理財狀況。團隊成員將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走訪個體工商戶的店鋪、企業,經過詳實調查,我們希望解決一下具體問題:
1.調查農民群眾對銀行的了解及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及使用情況;
2.調查銀行在向農民推廣存貸款等相關產品遇到的問題與障礙;
3.調查農民對于國家關于土地流轉等政策的相關問題。
(二)、調查內容
1.調查地點當地基本情況
3.銀行在三農業務推廣中遇到的問題
(三)、調查范圍
1.被調查地域:信陽市平橋區。
2.被調查對象:當地居民。
(四)、時間安排
準備階段:2016年1月1日—2月1日,問卷設計、收集資料等。
調查階段:2016年2月08日—2月13日,期間進行實地調查,了解當地實際情況。
總結成文階段:2016年2月13日--2月14日,資料匯總統計、數據處理分析、
撰寫調查報告與總結。 (五)、調查途徑
本次調研共計發放了300份問卷,收回280份(其中12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268份,有效回收率達95.71%。
二、調查結果及總結
此次調查以平橋恒豐村鎮銀行及其業務為調查對象,借以調查農村金融知識普及狀況。問卷主要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個人信息的調查,包括職業與年收入,這部分的調查目的在于對調查對象的總體基本狀況進行了解;對于金融狀況方面,我們設計了7個封閉式的問題旨在了解調查對象對金融知識了解程度。
1.被調查者的年收入
由圖表可以看出,各個收入分布較為平均。但是,其中中端收入者占主流,高端收入者較少。
2.被調查者所知道的銀行中間業務
由圖表可以看出,客戶對銀行的各種中間業務較為了解,但僅限于基礎的業務,大多數人對于資產托管及其他受托業務、投資類和公司類中間業務較不了解。
3.被訪者持有銀行卡平均一年除基本存取外,其他費用(年費、各種手續費等)
由圖表可以看出,大多數人一年用于銀行卡的費用并不是很多,基本處于1000元以下,說明銀行卡業務還有很大的空間,金融產品的使用普及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4.被調查者所知道的銀行卡收費項目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銀行客戶在銀行卡的收費項目中,對銀行卡年費與跨行轉賬或存取收取的手續費這兩個收費項目的熟悉程度最高,所占百分比均過半。有53.73%的人知道銀行卡要收取年費,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客戶表示并不清楚自己銀行卡的年費究竟具體是多少。有56.72%的客戶表示知道跨行轉賬或跨行存取要收取一定手續費,為我們調查的幾個收費項目中熟知程度最高的項目;47.39%的農行客戶表示知道異地轉賬或異地存取也需要交納手續費;31.72%知道在pos上刷銀行卡消費銀行也會收取手續費,該比重遠小于前三項收費項目。
5.被調查者所辦理的銀行代理業務
由圖表中可以看出,人們對在銀行辦理代理業務的依賴度不高,金融普及程度低。
6.被調查者辦理過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
調查結果反映了結算支付手段在居民中較為普遍應用。
8.被調查者是否了解過農行在投資和辦理公司類中間業務中所獲得的收入
三、建議
以下是小組成員經過討論得出的幾點建議:
(一)注重增量改革的同時也要關注存量改革
2015年底,銀監會出臺相關政策,允許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新設銀行,并提出要在農村增設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三類金融機構。這標志著農村金融改革已從存量改革為主轉向增量改革,此次改革方案的設計者試圖從增量上尋求突破。在此基礎上也要對原有的金融機構進行改革,提高其服務能力,擴大其輻射范圍。如對農信社的改革應繼續堅持以合作制為基礎,引入股份制的運作方式。下一步要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以便有利于提高經營績效的激勵機制,并逐步向現代金融企業發展。
(二)加強政策扶持,提升農村金融支農信心
極性。一是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不斷推出農民歡迎的險種。二是建立農村金融機構財政貼息制度。對農村金融支持種養、加工戶貸款,特別是自然災害造成的信貸損失給予補貼。三是探索建立市縣兩級農業信用擔保公司,在稅收、資金上給予優惠,解除金融機構放貸的后顧之憂。
(三)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為農村金融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首先,要加快“信用鄉鎮”“信用村社”的創建工作,提高農民信用意識。要盡快建立包括覆蓋農戶和農村地區尸體緊急的征信體系,對不講誠信的貸款者公開曝光,并實施經濟、法律、行政手段予以制裁。對信譽好、還貸積極的農戶在貸款額度、期限、利率上給予優惠,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文化氛圍。
(四)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創建綠色農村金融生態的信用環境
金融在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強化對金融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協調??h(市)區政府要明確一個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地方金融工作,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溝通,及時處理金融機構需要地方政府出面解決的有關事宜,營造一個有利于金融機構發揮作用的氛圍。政府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和公正透明的司法環境,切實為金融機構提供良好的服務。加快農村企業和農戶個人征信系統建設步伐,構筑信息交流平臺,從而有效突破銀行與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的瓶頸制約,為金融機構通過技術手段有效規避金融風險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社會弘揚誠信意識,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激勵機制,廣泛開展創建“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鎮)”活動,營造守信光榮的社會風氣,讓個人信用、農戶信用、社會信用成為融資的重要基礎,讓每一個社員從農村信用工程中受益,增加社會公眾對農村信用社的信心。地方政府和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金融機構的正常經營活動,要積極協助金融機構清理歷史遺留問題,降低不良資產占比。支持司-法-部門加大案件執行力度,堅決依法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切實保護銀行信貸資金安全,為農村金融機構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五)發展農村金融服務組織,規范民間借貸
積極探索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社團法人發起的小額貸款機構等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服務組織,鼓勵私有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在保證資本金充足、嚴格金融監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滿足農戶間的資金調劑需要。在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充分發揮民間金融對農村金融的補充作用,消除其負面影響。要引導、鼓勵有息民間借貸采取比較規范的契約形式,防止借貸糾紛的發生。要堅決打擊高利貸行為,化解民間借貸的不利影響。
(六)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
金融機構要加快農村信貸產品的創新,豐富農村金融產品。
在政策允許范圍和風險控制能力以內開發多樣化、系列性金融產品,適應農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一是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逐漸由溫飽型向富裕型轉變,非農產業貸款和 消費型貸款不斷增加,農村金融機構在支持“三農”發展時,不能只考慮種養業的發展,要兼顧全面,全方位、多層面給予支持;二是隨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為了不斷增加收入,會想方設法尋找項目、發展生產,農戶貸款的需求總量將越來越大;三是隨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信貸,農戶生產逐漸開展為多元化的各局,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開展小額貸款工作要適應農戶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提供不同層次的金融服務;四是隨著規模農戶的增多,農業科技的引進,信用社要充分考慮農戶擴大在生產的需求妥善處理好信用與額度的關系,允許農戶在確定的貸款額度內循環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提高小額貸款的額度,逐步擴展到1萬-5萬元左右。五是要不斷改進和優化管理,優化農村金融服務。要改變貸款“申報過嚴、手續過繁、時間過長、審批權過分集中”的現狀,積極探索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減少貸款審批環節的機制方法,以滿足農村的特殊需要,提高貸款效率。同時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現代化支付系統建設,提高大額和小額支付覆蓋面,疏通匯劃渠道,為縣域、涉農企業和農戶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服務;增強農村信用社的結算功能,加大非現金支付結算工具在農村的推廣力度,開發適合農村實際的金融結算服務品種。
一、xx縣總體金融發展狀況
從2003年以來的發展情況看,xx縣金融發展總體形勢較好。
(一)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大幅增長。截止2015年末,無為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927889萬元,較2002年末增加542954萬元,增長141.05%,年平均增速為13.03%;各項貸款余額為518580萬元,較2002年末增加162446萬元,增長45.61%,年平均增速為10.02%;若考慮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處置因素,自2003年以來,無為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實際較2002年末增加273624萬元,增長71.44%,年平均增速為11.23%,與幾年來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當。
(二)各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充裕。從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比例情況分析,2015年末無為縣金融機構綜合存貸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貸資金比例至少為18.38%。。一是目前這32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較弱,許多都處于實際虧損狀態,還本付息能力較差;二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長了這些企業的法人代表滋長了信用缺失意識,如無為縣的某油脂廠、某食品公司和某調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銀行貸款,現在卻很難找他們還本付息。
(三)農村資金需求不平衡、不規范,造成金融信貸資金難以滿足其需求。一是由于近年無為縣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故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十分強勁。從此次召開銀企對接會的調查摸底情況看,實現對接的企業有65家,資金需求為356086萬元;不夠條件,未能實現對接的企業有46家,資金需求39260萬元。因此,今年無為縣中小企業的總資金需求是395346萬元。二是農戶資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無為縣的農戶生產基本上還是包產到戶式的小規模生產,而且農業生產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農民拿貸款從事農業生產的;特別是在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已經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漲幅的前提下,就更沒有什么農民拿貸款進行農業生產的。三是農村經濟擔保體系不健全,造成農村經濟組織等農業資金需求難以滿足。如農村以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為主的個體經濟合伙性組織,由于缺乏有效的擔保手續,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就難以向其發放貸款支持。
三、無為縣推進金融發展的幾點做法
(一)正確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以推進經濟的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金融的持續發展。無為縣在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時,始終堅持“正確貫徹和靈活運用”的原則,不教條機械地執行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堅持在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尋求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會議,人民銀行無為縣支行都要組織全縣各金融機構負責人認真學習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同時人民銀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正確處理好防范金融風險和支持經濟發展的關系,提醒各金融機構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一定要密切聯系無為縣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執行,努力支持和促進無為轄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在近年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情況下,雖然無為縣各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規模受到了一定制約和影響,但無為縣各金融機構依然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多方面融通資金,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15年,受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無為縣金融機構的賬面貸款余額雖然僅增加38671萬元,但為促進無為縣經濟發展,無為縣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融通資金48940萬元;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為縣支行爭取其上級行對無為縣企業直接貸款4560萬元,無為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通過社團貸款引進縣外農村信用社對我縣企業貸款4450萬元,工商銀行無為縣支行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幫助企業向縣外銀行辦理轉貼現13588萬元,同時各金融機構還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爭取縣外銀行(徽商銀行等)貸款12500萬元,從而有效地緩解了宏觀調控對無為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于宏觀緊縮造成的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降現象的出現。
(二)加強銀政溝通與合作,促進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
市人大、市政府:
根據部署,我行組織相關金融機構開展了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情況調研,現綜合報告如下:
一、 涉農貸款余額及其結構變動情況
農業銀行
農村信用社
農業發展銀行
二、我市農業貸款基本情況。
產品加工3.2億元,投放于種植業、養殖業1.7億元,投放于勞務運輸業0.75億元,投放于個私民營企業7.8億元,投放于其他行業4.2億元。
2、至2015年12月末,全市農村信用社累計建立農戶經濟檔案183457戶,占有效農戶的85%。累計發放貸款證54323本,其中小額信用貸款證15912本。
3、全市共新建信用村153個,累計發放小額信用貸款1783萬元,受益農戶達5300戶,建立農戶聯保小組56個,發放聯保貸款1271萬元,發放助學貸款23萬元,受益學生40人。
三、本地區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一)正規金融機構在“三農”方面惜貸的原因是什么?
1.農業生產的固有風險。農業生產過度依賴于天氣,一旦出現洪水等極度自然災害時,往往損失巨大,甚至導致所有投入血本無歸,國家在農業保險方面還不夠完備,致使正規金融機構在放貸時慎之又慎。
2.農業生產的收益低。農業生產投入多,收益慢,效益偏低,正規金融機構的商業化經營模式帶來的對經濟效益的過度追求,導致其對農業信貸投入興趣不大。
3.經濟相對發達地區農業信貸資金需求不旺。在經濟發達地區,二產、三產發展迅速,農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高,加之由于發達地區農民不再以農業為主,富裕程度較高,在農業生產中純農業的信貸資金需求不多。
4.農業生產的企業化運作不夠完善。目前,農村大部分地區的 3
農業生產仍然是以個人為主體,未實行公司化運作,在現代金融風險控制十分嚴格的情況下,此生產方式不能適應信貸風險防范要求,也難以獲得金融機構大額信貸資金。
(二)農民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原因是什么?
1.金融機構在農村設臵不足。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在利潤考核及防范機構安全風險的壓力下,因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存款總量不如城市,因此各商業銀行對廣大農村地區的分支機構進行了撤并,致使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種類與數量銳減,不能及時為農民提供足夠的信貸服務。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農業信貸資金供應不足。目前,除農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機構很少在農村設立分支機構,在農村的金融機構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投放到農村地區的信貸資金基本維持原有的存量,增增貸款大量向城市地區和非農產業轉移。
3.農村信用社難以獨自承擔支持“三農”重任。農村信用社是我國支農主力軍,但一是由于歷史原因,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相對較重,經營管理水平與商業銀行相對差距較大,難以適應日趨多樣化、復雜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二是同時由于設立在農村的金融機構以吸收存款為主,分流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來源,致使其信貸投放能力受到制約。
商業化經營后,為搶占市場份額,為追求經營效益,信貸投入偏好于工商企業、基礎設施等。農業銀行在前幾年的改革中,早以不再以“三農”為主要經營對象。個別農村信用社不顧自身管理水平和資本承受能力限制,摒棄“小額、分散、流動、安全”的貸款投放原則,偏好于發放大企大客戶貸款,偏離了信貸支農方向。
5.農業擔保體系不健全,風險保險的作用未能體現。當前,各地農村為農業信貸服務的擔保機構還比較少,農民相互之間的擔保意識還不夠強,擔保抵押能力弱無疑影響到農民獲得信貸資金。而農業保險由于起步較晚,對農業生產的風險損失的補償機制不夠健全,農業生產因災損失得不到及時補償,信貸投入的風險也難以得到補償。
(三)金融領域是否存在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
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大部分只存在農村信用社與郵政儲蓄銀行,而剛成立的郵政儲蓄銀行還不發放貸款,有關“三農”的貸款往往由農村信用社來承擔。由于農村信用社結算支付體系不夠完善,不能辦理票據承兌、貼現與外幣結算,增加了結算支付時間,股票、債券、基金、銀行卡等也距農民較遠,造成農村與城市之間在金融服務方面存在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
且無法計算投入、產出,成本和收益的情況,正規銀行普遍無能為力。所以,任何正規商業化金融對于農村兼業化的、自然性狀、經濟性狀和生活性狀合一的小農經濟是難以對接的?,F在,當我們再次出現工業化高速增長的時候,也必然出現壟斷金融、民間高利貸對小農經濟的剝奪。
(四)支農再貸款是否全額用于“三農”發展
目前,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充足,截至5月末,存貸款比為47%,信貸資金來源在扣除17.5%存款準備金、留足備付金后,仍有充足的資金,暫未向人民銀行申請支農再貸款。
四、對我市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工作的建議和設想
1、加快農村金融改革進程,構建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為了積極應對“三農”發展的新要求,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繼續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大力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積極培育投資多元、種類多樣、貼近三農、服務高效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著力滿足不同層次的農村金融需求。
農業政策性銀行,應該把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放在整個農村金融體系框架內統籌考慮,不斷強化其支農功能;在繼續做好“糧食資金封閉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農業貸款項目,發揮在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項目推廣方面的作用。農村信用社要不斷增加融資總量,強化支農主力軍作用。
二是積極推動郵政儲蓄銀行體制改革,將其打造成為以支農為重點的金融機構。繼續完善郵政儲蓄小額貸款的發展,增加貸款種類,擴大貸款對象,增加發放農民個人和小企業貸款,使得更多的農村資金反哺“三農”。
三是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積極培育形式多樣的小額信貸組織。啟動村鎮銀行建設。深入農村基層,及早做好調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農村金融機構設臵和金融服務空白情況,積極擴大試點覆蓋面,加強宣傳培訓、審核認證和組織實施工作,確保村鎮銀行建設早日啟動并順利推進。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分發揮其在信息、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優勢,以及貼近農戶、個體生產者和小企業的優勢,找準市場定位和發展空間,更好地滿足小額融資的需求。積極扶持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盡快建立相應的救濟和補償、保險和擔保機制,把好事辦實,努力促進農民致富和農村發展。
2.準確定位地方政府角色,充分發揮激勵和監管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農村金融的改革和發展,地方政府既不能無為而治,放之任之,又不能過度干預,越俎代庖。在堅決貫徹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要主動發揮好培育、促進、引導、監管和規范的職能。
一是培育與促進作用。地方政府要在法律法律的框架下,大力培育各種農民經濟合作互助組織,充分利用其內部成員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促進其發揮準金融組織的作用。同時要幫助其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促進其擴大范圍,規范管理。
二是引導作用。地方政府要結合地方特點,研究制定相關引導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各種經濟組織開展資金互助合作,發揮民間閑散資金的作用。對民間金融組織,要引導其從“地下”走到“地上”,向規范化、合法化轉變。
三是監管和規范作用。維持轄區穩定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而金融穩定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因此,對轄內農村金融組織的改革和發展,除了國家層面的監管和規范外,地方政府也義不容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及時有效。
為了全面了解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促進農村公路健康有序發展,我們于近期就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通過這次調研認為,近幾年,特別是“xx”規劃以來,我市搶抓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掀起了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潮,農村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公路路況水平、通達深度、路網等級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勢令人振奮。農村公路建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公路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橋梁與紐帶。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搶抓機遇,明確目標,及時制定規劃,有力地推進了我市農村公路的建設步伐。
(一)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皒x”以來,我市共籌措建設資金63899.8萬元(其中中央及省補助資金29072.4萬元,自籌資金34827.4萬元)。共下達通暢工程計劃項目723個,673公里,通達項目22個,42.8公里,渡改橋項目2個(其中永久性橋梁6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到目前為止,已實際完成通暢工程750個行政村,通車里程達到737.95公里,通達工程完成9.3公里,通達率達到00%,通暢率達到82%,渡改橋項目完成永久性橋梁4座,人行橋3座,碼頭改造2處,在建橋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群眾致富插上了翅膀,當地的農產品和土特產便可以及時走出山門走向大都市了,這樣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的調整,從而達到加快農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進新農村建設?;A設施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農村公路建設是基礎設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設好農村公路,將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雖然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但調查也發現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總體布局不是很合理,沒有科學的統籌規劃。目前我市的農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機耕路為基礎,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與布局,大部分只考慮自身出行方便,導致部分農村公路存在坡大彎急、車輛難行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段成了“斷頭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資金缺口很大,導致相當一部分村因農村公路建設負債累累。上級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補助標準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7萬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僅補助2萬元,資金缺口少的在20萬元公里以上,多的則達30萬元公里以上,除了國家投入的這部分資金以外,由于我市財政狀況不佳,無力安排配套資金,只有極少數經濟條件好的鄉鎮配套了少量資金,因此,落實缺口資金的壓力只能全部由村級承擔了。為了徹底改變村民出行難的現狀,很多村便不惜舉債建設,對于一些負債運轉的村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設質量總體不高,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位。由于農村公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在大規模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對質量監管尤其是現場質量監管難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員大部分都是聘用的當地農民工,缺少施工經驗,對砂石級配和水灰比的規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難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義務監督員既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又未接受過專門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想監管卻難以監管到位,導致部分項目存在質量隱患。從技術等級來看,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道路寬度不夠,按規定,3.5米的硬化路面應該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會車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為了降低成本而沒有按規定設置,一到車流量大時便造成車輛堵塞。同時,道路硬化以后,與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沒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彎急、坡陡處沒有設置相關交通標志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這樣一來導致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四是沒有完善的管養措施。由于我市尚未出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管理機構不健全,責任不明確,加上市、鄉(鎮)、村三級財力有限,無法有效保證管養所需資金,管養人員沒有落實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設置水泥墩限制重車通行外,大都處于失管失養狀態。部分群眾護路、養路、惜路意識淡薄,在公路上亂堆亂放現象時有發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鄉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嚴重超載的大貨車長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長期超負荷運行,嚴重損壞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幾年內,該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農村公路建設中沒有履行招標程序的項目普遍存在。由于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國省補助嚴重不足,要求村級自籌資金比重較大的特殊性,有相當部分項目便沒有經過正規的招投標程序,而是由村級組織自行確定施工單位。加之大部分村的當初上報并經批準的補助里程小于實際設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能承包項目,便承諾只要村級籌措自籌資金,國省補助由其向交通部門爭取,而交通部門的計劃是早已定下來了的,調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現了很多已經實施了項目卻得不到國家的補助,導致部分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無法到位,從而引發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審批程序不規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現象很嚴重。我市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已經掀起,已經到了村與村,組與組,甚至戶與戶之間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村民便不管國家的補助能否到位,也不經過交通、國土、規劃部門的批準,便自行籌資動工修建公路,這樣,勢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旧蠜]有車輛通行,這樣勢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一)、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議市人民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領導,協調相關部門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鄉鎮要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專門抓的工作責任制,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和指揮協調等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確保建設順利推進。要進一步對農村公路建設實行統籌安排、科學規劃,當前,要堅持規劃先行,抓緊做好“xx”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超前謀劃,突出重點。認真總結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xx”農村公路建設規劃。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銜接,使規劃得到上級的認可,確保落到實處。與此同時,要積極向上反映情況,爭取國家對我市“xx”建設規劃的規模和總量確定后,根據各地實際將資金安排到具體項目上。要按照國家關于“xx”規劃編制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做好鄉鎮和建制村通暢工程、農村公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及斷頭路和聯網路建設工程的編制工作。增大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向邊緣地區傾斜力度,優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規劃建設,確保能夠解決更多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二)、多方籌資,政策配套,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證。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因素??刹扇 吧霞壊块T補助一點,農村群眾籌集一點,在外人員捐獻一點,聯系單位贊助一點”的辦法,建立國家、省、市扶持、鄉(鎮)主體投資、社會融資、群眾投勞相結合的農村公路建設籌資機制。同時,要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將交通、扶貧、農開、退耕還林、土地開發等項目中所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做到標準一致,項目資金從一個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樣的建設,出現不同的補助標準和項目重復實施的現象發生。
(三)、精心組織,加大監管力度,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質量保證。一是嚴格按規劃和設計施工。市交通職能部門要嚴格統一勘測和編制規劃,所有項目,特別是新建項目,必須報市人民政府核準后方可實施,對未經批準擅自建設的項目,除由國土、規劃等部門從嚴處罰外,交通等部門堅決不予安排項目資金,徹底改變目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現象。二是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監管,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交通部門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檢查和指導,尤其對施工環境較差、難度較大的項目更要加強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整改。明確施工單位、鄉鎮以及村級組織的責任。加強對村干部及村民義務監督員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擔負施工各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對主要材料要從嚴把關,建議對水泥、石灰、瀝青等外購材料,憑出廠合格單由農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樣品,由相關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從嚴要求,確保相關配套設施到位。對已建成路段的錯車道設置、路肩培土、急彎和危險地段的警示標志及安全防護等附屬設施補救到位,對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實施時同步到位。四是要堅持合理造價和工期,嚴格基本建設程序,按技術規范施工作業。堅持項目業主法人制、設計使用年限終身制、社會公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業指導,社會質量監理,村民代表監督,施工單位自檢”的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建設質量,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健康發展。
(四)、建管結合,盡快出臺我市農村公路養護辦法,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后續保障。隨著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數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實改善這種重建輕養、失管失養狀況,將會使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還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有違農村公路建設的初衷。因此,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我市農村公路養護長效機制已迫在眉睫。一是要認識到位,加強對管養單位和沿線群眾愛路、護路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農民群眾的養路、護路思想培養教育,牢固樹立“三分筑路,七分養護”的思想,提高養護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二是要制度到位,盡快出臺我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實施方案,明確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機制,逐步實現農村公路養護正?;?、規范化;三是要責任到位,采取“誰受益,誰養護”的方式,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戶養護的積極性。要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通過協議、承包、委托養護等辦法將養護責任明確到村、到組、到人;四是相關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養護工作的同時,市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將清理路障、治理超載作為工作重點,嚴厲打擊有損農村公路的行為,為農村公路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確保養護經費的到位。采取市財政從農村公路養護經費中通過“以獎代撥”的方式撥一點,鄉(鎮)、村財政補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模式,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渠道,為養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量大,任務非常艱巨,它需要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團結一致,同心合力,科學規劃,精心建設,強化管護,只有這樣,我市的農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發展。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可隊伍質量卻越來讓人擔憂。尤其在近幾年,國家為緩解大學就業難的矛盾,大批大學生將教育當成自己就業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陣營,殊不知由于眾多大學生所學專業不對口,不適合自己所從事的學科教學,學校所需專業的教師不能真正滿足,只求課時安排,不求教師的專業對應。結果是,學校教學質量整體不高,學校優生資源流失,社會、家長不滿意,形成惡性循環。學生人們的意識和觀念決定著人們的行為取向。在新的時期,面對教育發展繁重任務的要求,教師隊伍建設已事在必行,這就要求國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調整,也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結合農村實際出臺農村教師用人政策。各級部門要對已用教師進行隊伍管理,隊伍培訓,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師德內涵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斷的更新。這就需要讓全體教師通過假期學習和平時的活動,學習先進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觀念,去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汲取身邊的閃光精神。再是要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情感投資,提高師德信念,以引導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弘揚教師敬業愛崗精神,提高教師政治、經濟待遇,幫助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從而提升師德水準。
學校要經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設置教師個人簡歷、奮斗目標、專業發展規劃、學習筆記、培訓體會、教育科研、課件制作、學期總結、自我反思、成果證書等項目。教師要按照要求來填充自己的成長記錄袋,并把它作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據。教師要對個人記錄袋進行分項,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評價陷入片面化和絕對化,讓記錄袋真正成為激發教師教學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智囊袋。
一所沒有課題研究的學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學校,同樣,一個不參加教學研究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原有的常規教學管理,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在常規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要制定出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師,為教師搭建好專業成長的平臺,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根據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我國目前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免收學費。并且從2008年起,國家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和書本費,切實減輕了農村家庭的負擔,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義務教育事業的重視和對經濟困難家庭的關懷。在農村普及義務教育,關系到廣大農村中小學健康成長的基礎,關系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整個農業、農村的發展和整個農業的現代化,沒有農業和農村地區的現代化,整個國家的現代化事業也就不可能進行下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緩慢,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家鄉農村義務教育情況,就云南省大姚縣倉街鄉倉街村農村義務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并撰寫調研報告一份。
2.調研時間、地點、方式及對象。
時間:2013年1月24日。
地點:云南省大姚縣倉街鄉倉街村。
調研方式:實地考察和走訪,按簡單隨機抽樣方式選取被調查人。調查對象:倉街村村民。
3.調研經過。
2013年1月24日上午,我來到了云南省大姚縣倉街鄉倉街村進行了有關農村義務教育現狀的調研,來到村里后,我走訪了十五戶家里有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的農戶,又走訪了一些當地的中小學老師,詳細詢問了一些有關農村義務教育的問題,并認真地聽取他們的觀點、看法和意見,將這些情況進行整理和匯總,得出了一些自己的結論、看法。
質量的看法、家長對教育投資的態度、對目前教育現狀的滿意度以及建議等。參與調查的農戶都熱心回答了我的問題。
4.調研結果及問題分析。
根據本次調研所得到的結果來看,由于目前國家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和書本費,并且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每天3元的營養補助,農村寄宿制學生還能享受到一定的生活補助,在經濟上大大減輕了農村家庭的負擔,國家惠及農民的政策得到了切實的執行。
當然,學生家長認為當前的義務教育現狀也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得到改善。存在的問題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和家長對接受義務教育持普遍支持態度,學生對接受教育有著很不錯的熱情,但都反映所接受的教育質量不高,教師數量偏少,學歷普遍偏低,以地方師范學院和師專、中專為主,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能滿足學生對教育質量的要求,特別是在英語教學方面有待提高。教學方法刻板陳舊,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四成學生認為課本難度較大,來自考試或是家長的期望的壓力也很大。由于農村學校硬件設施較差,也缺乏足夠的課程資源,因而教師的教學活動形式也較為單一,講課只能照本宣科,無法拓展教學內容,也無法擴展學生的視野。課堂教學內容單一。
二、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且教師待遇較差,收入低,生活條件簡陋。一方面由于我所調查的鄉鎮位于西部落后地區,經濟條件差,鄉村的教學條件差,許多大學應屆畢業生不愿意到鄉村中小學任教。因而導致鄉村中小學教師數量偏少,質量偏低。
另一方面骨干教師大量流失,許多優秀教師調往城里的學校,使得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也使得生源大量流向城市。一些優秀學生和家境較富裕者,都到縣城或是自治州首府上學,這兩個因素都嚴重制約了農村義務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由于教師人手不夠,多數情況下一名教師身兼多職,既教語文,又教自然、數學,一個老師上2-3種課程是常事,而限于硬件設施缺乏,有的課如信息技術則無法開設,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身兼多職的教師往往也無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樣不利于學生的提高,這是值得注意和改進的。
從對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滿意,體現在教。
師的責任心不強,表現在:有的老師上課不認真,上課時間縮水,不批改學生作業,有的甚至連考卷都不批,交給學生批或是憑印象給分,這既是對自己工作的不負責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
三、
由于云南省94%地區位于山區和半山區,鄉村居民點較為分散,從2001年開始在全國實施的“撤點并?!闭邔⒎稚⒃谏絽^居民點的教學點撤銷并合并到人口集中的居民點建成中心校,一定程度上優化了資源配置,但也給山區的學生造成了上學路途遙遠艱難,安全事故頻發,給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與父母的交流接觸也有所減少減少等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村家庭的負擔,使得一些邊遠山村的輟學現象有所增多,不利于義務教育的普及。
5.建議。
一、改善鄉村教師的待遇和生活條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以鼓勵、支持和引導優秀的師范類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的質量,為農村的義務教育事業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帶動其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同時已在鄉村任教的教師也應當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革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更好地服務農村,服務社會。
二、“撤點并?!闭邞斠虻刂埔?,充分考慮到邊遠山區的學生上學不便的問題,改善上學路的交通條件,方便學生上學,適當的保留一些必要的教學點,減少因路途遙遠而輟學的情況,給予困難家庭適當的幫助。以更好地保證農村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6.總結。
本次調研使我初步認識了家鄉農村義務教育現狀,豐富了我的閱歷,使我的社會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本次調研也得到了倉街村委會和村民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祝愿家鄉農村的孩子們都能接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愿他們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年來,國家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建設,把環境治理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近期,我鎮組織專班,對農村環境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中發現,農村環境衛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需下大氣力,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
一、目前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農村垃圾越來越多,沒有配套的處理處置辦法。尤其是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垃圾還出現了毒害化的新趨勢。過去,農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爛變質的剩菜剩飯、瓜皮菜葉、秸桿等生活類廢品,現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廢電池、農用膜、農藥瓶、燈管、破衣爛鞋、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體,特別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袋,隨手亂丟,一旦刮風就會滿天亂飛,五顔六色,一片狼籍。同時,由于農村養殖業的發展,批量產生的禽畜糞便以及宰殺后的廢棄物無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對農村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農村垃圾問題,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污點”。
通過調查發現,造成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對垃圾的處理方式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簡易填埋,不僅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更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即時和潛在的危害。隨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垃圾腐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滲漏液也污染了空氣和地下水,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二、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雖然近年來我鎮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農村環境衛生總體狀況仍然形勢嚴峻,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垃圾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1、現如今,農民群眾越來越富,用于農業生產的農家肥料被化學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數是一些容易漚爛的生活垃圾,積攢一年的垃圾都會在春耕的時候運送到地里當肥料,現在種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農家肥,垃圾就越來越多。
2、在農村,家家門前都有個垃圾堆或者一個露天化糞池,里面的垃圾成份復雜(包括:傳統的廚房垃圾;金屬、塑料、紙板等包裝廢棄物;建房、裝修、舊村改造等產生的建筑垃圾;廢舊電池、光盤等電子垃圾;農藥瓶、醫療廢棄物等),它們隨意地堆放著,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容易滋生蚊蠅,特別是在雨季,污水到處亂流,上面漂浮著塑料袋、泡沫板甚至還有小動物的尸體等,臭氣熏天,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而且還威脅著村民的身體健康。
3、以前,農村做飯一般用灶,而現在大部分用電或液化汽,也有不少農戶用上了沼氣,所以許多桔桿和柴草都被閑置,這一堆那一垛,時間久了到處都是;還有就是化纖類的破衣爛鞋隨意亂扔,到處是一片狼籍。
4、畜禽養殖排出的糞便及農家廁所的隨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揮發、滲透,直至形成沉積,加之衣物洗滌廢水,如果不進行適當處理,勢必對周邊的水源、土壤、空氣和作物等造成嚴重污染,成為畜禽疫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傳染源,對農民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
(二)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導致各種傳染病時有發生。 農民群眾的個體素質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群體缺乏自我保健意識,沿襲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陳規陋習等,使不少農民群眾易發生瘧疾、皮膚病、腸炎等傳染性疾病,特別是近期由于高溫干燥、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因素造成大面積手足口病流行,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三)城鎮建設加快,配套建設滯后。
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凈化處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燒,環境治理措施滯后。
三、建議及對策
(一)規范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村垃圾處理處置模式。
1、大力推進農村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陳年垃圾,通過開展全面“大掃除”活動,采取評級措施,有效促進“清潔工程”的整體平衡推進。積極推行散居農戶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區域實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莊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分區包干、定責定薪、聯合考核”的長效保潔機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體,污水排入化糞池或沼氣池。
2、推進農村改廁。全面消除農村露天糞坑茅廁。根據農戶無衛生廁所的具體情況,指導幫助農戶建造能有效處理糞便的衛生廁所,通過改廁,力爭農戶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確保每個村都實現衛生室建設標準化。
3、治理農村河道池塘水溝。全面治理農村河道和池塘水溝,做好池塘水溝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復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內水面得到較好保護,水質基本達標。
4、提高村莊綠化水平。以綠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把村莊周圍和農家庭院綠化緊密結合,扎實抓好村林、行道樹、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綠化。
訓,擴大其回收的范圍,舊燈管、燈泡等有害垃圾也讓其以低價從農民手中收集,再由政府收購統一處理;最后由村建立垃圾集中處理場,對垃圾進行填埋、堆肥或焚燒,要求每村每戶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不可回收的全部運送到集中處理場進行處理。
(三)提高城鄉人民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做好農村環境衛生保護工作需要廣大農村居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因此,普及環保知識,加強環境意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廣播、板報、標語的作用,讓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環境保護常識,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質的污染物會給周圍環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處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人人參與環?;顒?,養成不隨意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共同把農村垃圾處理好。另一方面, 可以在農村的中小學加強環境意識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學生成為農村家庭中的環保先行軍,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家庭的衛生習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四)積極開展四害孶生地治理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大力開展除“四害”活動。除“四害”是愛國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為衛生防病作出積極貢獻。
要鞏固除“四害”成果,春秋兩季統一開展城鄉滅鼠、滅蟑螂活動。
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實現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潔”要求,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由于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涉及面廣、動態性強、反復性大,這一問題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一個難點,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級組織的共同努力,提高對農村垃圾問題的認識,加大投入,同時引導農民群眾增強環保意識,最終建起覆蓋農村的良好環境管理體系。
2011年7月6日
一、 概述
自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啟動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5〕56號)和《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5〕2號)精神,進一步做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我校高度重視對訂單定向生的培養工作。實踐證明,我們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從2015年開始,我們學校已經為多個農村地區輸送了大批的醫療人才。
本著“下的去 留得住 干得好”的宗旨,我校為讓訂單定向生提前了解農村衛生現狀,讓日后可以更快的融入工作,展開了“訂單定向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活動。
二、 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于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于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了大量、豐富的信息。然后經過歸納、分析、總結和整理,得出具有重要有意義的結論。本次訪談我們采用的是典型調查發,分別對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居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盡可能全面地剖析農村醫療衛生現狀,共謀改進農村醫療水平大計。
在訪談人群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和廣泛性的原則,分別對衛生院不同職位的衛生人員、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和兩個村衛生進行訪談。
三、 農村醫療衛生現狀及成因分析
農村醫療衛生水平的落后首先體現在醫療人員的缺乏。在我所在的鄉的鄉鎮衛生院里,
實際在編人數僅有20人,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4人、大專學歷12人、中專學歷4人。在這里面,職業醫師僅占總編制人數的20%。也就是說在我們一個總人口數為55萬的鄉鎮,平均一個職業醫師要服務11萬左右的居民。這數據對一個需要掌握所有疾病的全科醫生來說,是何等的巨大。在村衛生室,這種情況更為顯著。在走訪的兩個村衛生室中,都是只有2個衛生人員,其中助理醫師一人。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基層衛生機構對衛生人員的急需程度。
現狀二:基層衛生機構規模小、設備簡陋、藥品種類少
全鄉的醫療點規模都很小,除了一家鄉級衛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診所雖然是打著村級衛室的招牌,但實際上全屬于私人性質的診所,自負盈虧。大部分的診所裝置都比較簡單,除了最基本的必備器械,如注射器、聽診器、血壓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級的器械。室內有板凳和長椅,不少衛生室和診所還有兩三張病床。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村衛生室的藥品種類都比較少。如富城衛生所里常用藥只有30種,其中包括急救藥4種,而在半徑村衛生所常用藥品種類就更少了,僅有28種。
現狀三:居民對基層衛生機構的衛生人員不信任
據《普通民眾調查問卷》,多數人選擇去衛生院就醫的原因是較近,而就診病癥一般都為感冒等常見疾病。稍微較大一點的疾病都會選擇去三甲或三甲以上的意愿就醫。他們都認為衛生院的醫生技術、檢查設備、環境條件、服務態度都不如縣級醫院。
四、 改變基層醫療衛生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為了改變農村醫療衛生現狀,應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定向培養全科醫生
醫生培養培訓體系不健全,缺乏配套的政策和激勵機制。全科醫生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滿足不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需要。為達到醫改提出的盡快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合格 的全科醫生的要求,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務,要大力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我認為,可以將全科醫生專業納入醫學院校的學科建設當中,即我們現在所在的專業,采用定向培養的方式大量培養全科醫學人才,以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需要。定向生要與培養學校和定向醫院、生源所在地的教育、衛生行政部門簽訂培養與就業協議,保證畢業后定向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5年以上,這樣既可以解決基層缺乏醫療專業人才的困境,又能夠幫助家境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還有助于擴大就業。
策略二:鼓勵和吸引人才政策。
鼓勵和引導優秀高等院校醫學生、優秀退休醫生和城市富余醫務人員到基層醫療機構工 作。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培養計劃,支持畢業生參加規范化培訓,為畢業生在大中型醫療機構實習、進修創造條件。 各地可據實際情況,對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 職稱晉升給予適當傾斜。比如,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滿5年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優先參加相應的培訓或業務進修。我建議針對基層醫療機構急需醫療專業人才的狀況,除了要求專業醫學生深入到基層服務,是否也可以建立大學生人才到基層鍛煉的流動體系。比如,應屆畢業醫學生必須有在基層醫院工作一至兩年的經驗之后才有資格報考研究生或者公務員;城市大醫院必須從這些有在基層醫院經歷的大學生中招錄醫務人員。這樣既可緩解目前城市就業的壓力又能解決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短缺問題。
策略三:人才保障政策。
資力量那樣來滿足基層醫療單位對醫療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首先應給予基層醫療機構自主的人事權與足夠的人員編制,以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編制不足、人員選擇不自主的問題,使醫療機構能夠選擇真正需要的人才并給予其編制,使他們得到相應的保障,有利于在其崗位上安心工作。其次要保障基層醫務人員的薪酬,按時到位將基層醫務人員工資列入財政統一支付。還有政府應給基層醫生實施醫療責任保險金, 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并出臺相關制度給予保障。同時新醫改方案明確規定基層醫療機構醫生應具備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衛生院非衛生技術人員比例一般不得超過職工總人數的20%。今后未取得普通中專學歷的鄉鎮醫生要逐步退出醫生崗位,不予執業再注冊,其崗位由應屆醫學大、中專畢業生補充。并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績效考核等方式方法,逐步將那些無能力的醫務人員替換到不重要的崗位,這樣的規定肯定能激活整個醫院的醫資體系。
策略四:建立吸引人才的機制。
建立吸引人才的機制。建立競爭制度,克服論資排輩傾向,允許有才干的人脫穎而出。要堅持定期考核,明確用人標準,鼓勵毛遂自薦,實行競爭上崗,這樣就可以使有真才實學的人得到發展機會,使醫院產生吸引力。
策略五: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上體現出貢獻大小是對人才價值的承認,對于吸引人才有重要意義。根據現行醫院管理體制,不宜在基本工資方面拉開差距,但可以采用諸如獎勵績效工資、單項獎勵等辦法體現按貢獻分配的原則。
策略六:建立穩定骨干的人事管理政策。
扎實培養和使用好本單位的人才,建立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型人才整合系統。在培訓、提升、工資獎金等方面對有貢獻的人員給予傾斜以鼓勵優秀人才。加強在職人員的學歷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
策略七:加大政府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投資力度。
為進一步提升衛生服務能力,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和看病不準的問題,政府對
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這二級醫療機構建設裝備應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對鄉、村二級醫療機構的建設,醫療衛生服務條件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從而更好的滿足了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
策略七:爭取各大醫院的支持,使其與基層醫療機構建立長期對口協作關系。
一方面大醫院要組織本院有資質的醫生定期到基層開展相關培訓,比如:巡回辦班、專題講座、手術示范等;另一方面各大醫院要為進修人員開通進修綠色通道,實施減免進修費用,分期分批組織基層醫生到本醫院進修全科醫學。同時,要建立制度,保證形成長效機制,避免走過場、流于形式。要把培養基層醫生列為大醫院的一項日常工作,必須保證基層醫生進修一段時間后診療技術有所提升。從而提高居民對基層衛生人員的信任度。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不僅對家鄉農村醫療衛生現狀有了較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 而且對改革發展家鄉基層醫療衛生提出了粗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向往,增強了發奮學習、頑強拼搏的信心和毅力,為日后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梢哉f,受益匪淺。在此,真誠感謝學院團委給予我這次難得的接受鍛煉教育 的機會,真誠感謝基層衛生人員及家鄉父老給予的配合支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珍惜火熱的青春年華,珍惜書聲瑯瑯的大學時光,在學院黨委和團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恩師諄諄教誨和學友的相互勉勵下,發奮苦學,頑強拼搏,待學有所成,為創建和諧社會無私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一、調研背景
(一)“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自改革開放以來,“三農問題”就一直備受關注,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其中,農民問題是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只有農民素質提高了,才能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情況,實現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對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補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這是我國政府歷史上第一次為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問題進行大規模的投入。
二、目的及意義
2015年暑期思想政治實踐理論課社會實踐
中之重,農村醫療衛生現狀的改善和提高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面。為了讓農村居民更加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更好地為自身謀福利,也為了解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況,為有關部門制定農村居民就醫、生存與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我于2015年暑假期間在付家鋪村進行了一次關于農村醫療衛生情況的調查。
三、調研方法與調研路徑
我采用問卷調查與訪問調查的方法對付家鋪村居民進行抽樣調查
四、付家鋪村醫療衛生情況調查結果
經過為期一個禮拜的調研,我走訪了村里十幾戶農家,經過走訪調查,我發現對于很多農民來說,“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的常見病如頭痛感冒等小病,大多數農民并不會選擇就醫,而是熬一熬就過去了。調查顯示,69%的'人頭痛感冒就自己買點藥吃,有近50%的人是自我治療或者硬挺著等病好。當遇到醫生建議病人住院的情況時,只有46%的人會聽從醫生的建議,54%的人不愿意住院。61%的人是因為“價格太貴”不愿住院,32%的人是因為“經濟困難”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說,93%的人是因為經濟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療。醫院給大多數農民的印象是一個“吸血鬼”,屬于高消費人群的選擇。
在醫療機構的選擇上,經濟原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約70%的農民把醫療費用的高低作為選擇特定醫療機構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醫療機構的遠近,對于那些患自己不能自行處理的小病,人們更傾向于要選擇距離較近的村級小型私人診所。 調查中,有71%的人選擇去村級小型私人診所,18%的選擇去鄉鎮街道衛生院,8%人選擇去縣市區醫院,只有3%的人選擇去省級醫院。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與程度上看,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意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辦理報銷的程序繁瑣等。在醫療設施情況上看,付家鋪村的醫療設備、設施陳舊老化,村衛生服務站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
五、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訪問和對問卷的處理分析,我發現當前的農村醫療衛生狀況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醫療設施簡陋
當前農村的醫療設備和設施比較陳舊老化,醫療衛生服務站設施簡陋,醫療器械沒有得到補充和改善,很難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藥品種類較少,都是一些常見小病的藥品,如感冒藥、外傷藥、止咳藥等。
2、農民對醫療政策不了解。
根據走訪結果我發現,很多農民并沒有加入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來,仍有不少農民對國家的醫療政策不甚了解,這說明政府和村委會的宣傳還不到位。
3、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匱乏
由于農村的艱苦條件和人們的意愿問題,很多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愿意留在市縣或者城鎮,導致農村醫務人員很有限,農村衛生服務站就只有一名鄉醫,所有的病人都只能靠這位醫生診病,人才的缺失導致農民的病不能及時得到好的專業的治療,這種現象正嚴重制約著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4、農民自我健康意識薄弱
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再加上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農民的自我健康意識薄弱,許多農民認為只有當身體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情況才會就醫,并不會每年定期去醫院進行常規體檢,這種薄弱的健康意識讓他們的身體健康得不到保證。
六、調研結果之對策建議
衛生狀況的調查情況和結果分析,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革農村醫療衛生體制
降低農村醫療價格,逐步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讓農民不再對看病是望病興嘆,政府應加強對藥品的進貨和銷售環節的管理,減少藥品銷售環節,暢通藥品銷售渠道,盡量避免藥品過多的銷售環節而導致藥價過高的現象發生。
2、建立完善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以家庭為單位,將醫療、預防、保健、衛生、宣傳、健康、教育等融為一體,為農民提供主動、方便、快捷、優質、低價的綜合性服務,加強各種疾病預防工作。要建立醫療知識網絡服務系統,針對農民和農村的多發病以及重大傳染病,提供相關的醫療衛生知識。使農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增加了醫療衛生知識,而且還增強了預防的意識。使得科學的知識抵制了封建迷信活動的傳播,而且對開展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網絡服務還能使農民了解所開藥的基本效能以及醫療服務的各項費用,方便了農民看病治病,增強了鄉鎮醫療衛生工作的透明度。
3、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的農村衛生工作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著力于農村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增設和更新農村醫療設備,不再像以前一樣只有聽診器,等最基本的看病設施。
4、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由于農村經濟的制約,很難吸引高素質的衛生人才。應調整農村醫學教育方式,要有為農村專門培養醫學人才的學制教育,比如建立相應的本科或???,設置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班,這樣才能培養適合農村的、在農村能留得住的、素質較高的農村醫療衛生人員。定期和經常組織醫學專家到農村為農民看病。對長 期在艱苦、邊遠地區的鄉及鄉以下工作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工資優惠政策。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職稱晉升,要給予適當傾斜。
1、調查對象:本次調研涉及的對象主要是的兗州市各農村鄉鎮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年齡從幾歲到60歲不等。
2、調查方式: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為主,走訪座談、個案分析、資料分析為輔的方式,使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真實性。
3、調查資料:教師的思想情景、教師的身體狀況、教師的工作狀況、硬件設施投入“留守兒童”現象教師遷移變化的動機、農村教師的現狀、社會各界對教師的看法及理解等。
有些鄉鎮年齡老齡化嚴重。比如新驛鎮,除中心小學外,其他小學80%的教師年齡在45歲以上。調查中,很多的小學的領導表示,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這一環節直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近幾年來青年教師的補充跟不上,代課教師仍然存在。
在我們對小學情景的問卷調查表中,一周有20節以上的課的教師占70%,10節以下的幾乎沒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節之間。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80%以上的教師一般上的是2門到3門課。擔任班主任的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有更多的班務工作需要處理,上課前得寫教案,上完課后得批改作業、研究學生、家訪等。繁重的工作不僅僅體此刻上課時間上,并且其它方面也體現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還要搞很多的機械作業、家庭作業,教師都得認真檢查批改;除作業外,還要對付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考試好像成了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方法??荚嚨倪^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考、看卷、分析……著實忙!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還包括對學生的管理。復雜的學生問題,讓許多教師心理勞累是不言而喻。
我們看看某小學的李教師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飯。
6:30-7:00。
吃飯,邊吃邊看當天上課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帶領學生打掃清潔衛生。
7:40-8:20。
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學生早讀。
上午有三節課要上,兩節語文、一節數學。
11:00-1:00。
回家做飯,動作快的話還能夠休息一會。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學生睡午覺,并守午覺。
2:40-4:40。
午時一節語文、一節數學。
4:40-5:20。
批改當天的作業,并且準備第二天的教學用品。
5:30-6:30。
學校開會,會上強調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飯,盡量安排時間家訪。
7:40--刻試卷,為學生出習題,做完后休息。
李教師還是在中心小學任教,她一個人上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課,并擔任班主任,學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經讓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師只是我們很多教師中的一個。
并且,除了這些外,教師還得管理和揣摩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給農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而這種沉重的心理負擔在教師全天候的工作之外無形中延續著,這是其它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許多教師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城區學校,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工作,好的教師都流向了城區學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師資的流失、師資力量的薄弱……構成了長期的惡性循環,農村教師的負荷也就不斷增加!
目前的農村學校,教學軟件上的資源相對是平穩的,而在硬件設施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多媒體設備的學校也不必須每個教師會使用,全校僅有一部,形同虛設。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最辛苦的當數上音樂課。
如有的小學,目前的音樂課設備就僅有一架破舊的電子琴,又重又破,幾個音樂教師上課都沒用它。姜教師上音樂課的時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給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師上課都是用嗓子吼。
這種情景不僅僅僅出此刻一所小學。
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學校音樂課設備都還基本沒有,情景好的學校至多也就是幾臺錄音機,或者風琴。有鋼琴的學校,只是個別。
小學里體育課,也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相當于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學校就是幾個乒乓臺和籃球架。并且,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藝體科目沒有專職的教師,都是由其他教師上。上課的教師有時候都是讓學生自習、做作業、看書。素質教育在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體現。
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當然,也在不斷改善。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齊的兒童。據了解,目前我國進城的農民工1.5億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萬人,并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呈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農村教育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在我們對兗州市農村學校的調查中,80%的學校反應留守兒童現象嚴重。調查顯示,有69.8%的監護人表示“很少與孩子談心”,僅有11.3%的留守兒童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說說。在教育態度方面,有70.8%的隔代親人及73.1%的親戚表示只照顧“吃穿睡覺”,別的很少管?!斑@說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圍,委托監護人難以盡到對孩子的全面教育職責?!睉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的教師有著無以言狀的苦楚。
某中學的王小平教師不久前曾遇見過一件值得我們深思的事。學校為了便于管理,安排遠的學生都住校,王教師是三年級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會到寢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個女生不在寢室,王教師找遍了學校,也打電話問了不少的人,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問,卻發現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卻沒想過教師會很焦急的尋找孩子??梢?,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沖突。
父母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撐,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機。調查證明,不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閉,有的內向、孤獨、柔弱無助,有的甚至對父母充滿怨恨和逆反心理,還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監護而變得膽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兒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0xx年公安部有個調查,顯示了兩個‘大多數’,即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存在的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新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予以逐步解決?!?/p>
經過我們的問卷調查,78%的教師覺得精神壓力大。走訪中我們也了解到,有近10%的教師因為精神壓力而導致身體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師有慢性咽炎。教師精神上的壓力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方面。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個體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象讓我們的教師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寬和嚴的尺度標準,越來越多的孩子動不動就鬧離家出走,一不順心就不讀書。僅僅因為和教師言語上的沖突,甚至連自我的生命于不顧,從樓上跳了下去。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教育領域層出不窮,異常是最近幾年,電視上沒少見到。學生家長打教師現象也沒少出現。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對待學生,輕不得重不得,怎樣會沒有壓力呢!
二是家長方面。教育是一項社會性事業,這項事業需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去共同實現。農村學校校網分散,學生分布廣,學校規模小,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需要加強校網撤并,充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墒呛芏噢r村的家長對此認識不到位,既要求優質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學,對于學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僅僅不予以配合,還千方百計加以阻攔,導致教師工作開展不順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而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長要求很高,認為成績好一切都好,成績不好教師難辭其咎。異常是農村的家長,根本不會管你什么素質教育,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質教育這么多年,從某種角度上講,教師是沒有目標的,怎樣做不清楚,評價體系不到位,這與家長的態度也是有關系的。
三是學校和上級部門方面。作為教師,來自于學校和上級部門的壓力是很大的??纯创丝躺洗髮W的人數越來越多,升大學的比率越來越大,可是基礎教育的壓力卻不減反增,升學數、升學率牽扯著教師、校長、基層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的每一根神經。異常是一線教師,在擁有各種“質量指標”的“量化管理”系統里面,連氣都來不及喘,大家一門心思地備課、上課、改作業、為學生訂正錯誤、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學生做“上大學的好處”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沒日沒夜,周而復始。教師們苦不苦當然苦!教師們怨不怨當然怨!可是能怎樣整個教育都這樣,教學期間這樣那樣的檢查,名目繁多,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每個節日的慶?;顒?、會議記錄、讀書筆記、安全問題、學習問題、生源問題等等,讓教師覺得精神上吃不消。而當假期臨近,我們教師卻沒有將要解脫的簡便歡樂,因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們的假日瓜分了——職務、職稱、崗位、學歷等各種名目的假期培訓進修要用去十幾或幾十天。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78%的教師覺得精神緊張,擔心學生成績不好,很多的教師長期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
是事實。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實際上,我們業內人士都明白,這些年來,我們的教師沒幾個能過上完整的寒暑假。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臨近,我們教師并沒有將要解脫的簡便歡樂。因為要競爭職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學習,要適應社會對教師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僅有利用假期進行充電學習??此坪啽愫猛娴募倨趯嶋H上卻比平時上班還要辛苦,這些都不是別人所能理解的。
如某學校在招收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家長非要把自我不到5歲的孫女送到班上讀一年級,不管教師怎樣跟他做解釋工作,到最終還是想方設法把學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個月下來,孩子吃不消了,哭著不進教室,這時候的家長就完全把職責推到了教師的身上,認為是教師非要讓他的孩子讀一年級的,并且認為是學校的教育有問題,要不孩子怎樣會不進教室呢農村中的家長認為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職責就在學校了。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
說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該為我們的教育感到悲哀還是為我們的孩子覺得無奈。
如何改變農村教育現狀,已經成為社會關注和重視的一大課題。我們提議從下頭幾個方面入手,切實改變農村教育相對薄弱的狀況:。
1、從源頭上拓寬教師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現有不稱職教師,建立合理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真正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落實“科教興市”戰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工程來抓,進取培養高水平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建設一支貼合新世紀發展的合格的農村教師隊伍。從選拔、培養、保障、管理、激勵等方面,建立一套確保師資隊伍建設順利推進的工作機制。
2、我們呼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真正從制度上使這一領域的投入得到切實的保障。近幾年來,雖然我市教育經費向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有所傾斜,各級政府也開始重視農村教育,相繼出臺傾斜農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農村教師福利的農村教師津貼;減免學雜費等等。這些都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供給了強有力的保障??墒寝r村學校起點低,底子薄,發展起來十分緩慢。異常在經濟薄弱的鄉鎮,財政困難,學校的硬件建設還需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從社會層面研究。我們提議政府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會宣傳農村教育的重要性,讓全社會都了解農村教育的現狀和困難,爭取社會廣泛力量的支持和幫忙。為此,我們提議:一是政府能夠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放寬農村教育的社會辦學條件,讓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農村教育的領域,從而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二是設立農村教育捐贈基金,鼓勵社會優勢群體對農村教育的捐贈。
3、農村勞動力轉移還將不斷加大,留守兒童和流動子女教育問題將更加凸顯,必須從制度上整體地把它納入到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二、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切實有效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與管理。三、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能夠研究由基層學區和共青團牽頭,聯合婦聯、工會、村委會、學校,共同構建農村少年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四、在學校教育中增設相關課程,加強精神、心理、生理、行為方面的指導教育,幫忙兒童健康、和諧發展。
4、要減輕教師的精神壓力能夠廢除“管、卡、壓”管理模式,實行教職工民主管理。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寬松和諧的干群關系和師生關系,使教師置身其中能有一種人際安全感,從而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加強對教師的職業夢想教育,提高他們的需要層次。搭建職業生涯發展的舞臺,幫忙青年教師走向成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應對挫折的本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休閑活動,幫忙教師緩解壓力。
5、要切實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經常培訓家長學校教師,組織教師備課,開展教研活動,還要重視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向廣大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幫忙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觀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幫忙家長加強自身修養、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庭禮貌建設和青少年健康成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看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毙男南嘤〉慕逃?,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我想只要農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關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問題,定會有一個完美的明天!
2、制定調研目標:調研在進行農村教育新一輪布局后農村小學的現狀。
3、確定調研對象:農村小學。
4、選用調研方式:走訪和問卷調查。
6、調研結果統計:調查十所小學中,人數在300人以上的4所,300人以下的6所。行政村繼續對小學有財政支持的有2所,每年共投入2萬左右,但也只是對校舍修修補補。其余八所所在行政村沒有對學校進行財政支持,全靠上級財政經費維持。
7、調研結果分析:單靠有限的財政經費撥款,學校的日常支出還能維持,但想進一步發展,仍是舉步維艱。所以一是上級加大經費支持,二是進一步調整學校布局,優化教育。
教學。
設施。
8、將文檔命名為:
一、教育行政化。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說一個教師在上課,后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視著。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為,換句話說,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說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么?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干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么多的領導在監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為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后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教學行政化表現為:一是為分教;二是為了作業,上面布置下來的課題要完成,條條框框要完成,上傳下達傳遞給學生。三是龐大的作業量,龐大的班級學額,龐大的課時數,教師能應付就高手了。還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鬧翻了天了。
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辦公室的部署,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對我縣農村有線電視網絡發展進行了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xx縣農村于1998年開始進行有線電視建設,采取mmds多路微波系統,傳送12套節目,由于受到地形影響,只在部分平原地區安裝了有線電視,采取管理方式為鄉鎮廣播電視站代管維護、收費。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xx年,對原有農村mmds多路微波系統進行光纜化改造,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實現了有線電視城鄉一體化,使有線電視節目增至45套。
農村廣播電視臺站管理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 利益分配問題。農村廣播電視一旦收回歸口到縣廣播電視局,將面臨如何有效保障縣廣電局、原農村廣播電視站的合作方及運維人員三者經濟利益的大難題;而且縣廣電局將對所有農村有線電視投資進行全面負責,屆時如何制約并激勵原農村廣播電視站的合作方及運維人員有效保障效益產出問題。
(2) 人工收費成本高。由于收費難造成了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對廣播電視臺站的管理幾乎成了單一的“收費管理”模式,影響了其他方面工作的開展。
每年支付的收費管理成本就約占總收視費的20%。人工登門收費本來就花費人力,加之一些用戶存在拒絕交費和惡意欠費的現象,需要反復上門收費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收費高峰期間,更是需要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忙于收費,而影響網絡正常的管理和維護,容易造成網絡故障增加,信號質量下降,反而更加劇了收費的難度。
私拉亂接的“漏戶”、“黑戶”多。根據調查顯示,一般地方“漏戶”、“黑戶”均達10%以上。如一個xx戶的網絡,單初裝入網費就經損失約6萬元(以300元/戶計),而且每年的收視費約要損失3.84萬元(以192元/年計)。
1、縣級有線電視設備相對落后,沒有終端控制系統,只有依靠人工逐戶進行收費。
2、缺乏科學的管理手段,鄉鎮有線電視從業人員素質相對低下,在維護過程中存在著維修不及時,態度較為蠻橫的現象,使得入網率和收費率降低。
3、有線電視獨家經營的堅冰已經打破,ip數字電視對有線電視網絡的沖擊日益突顯。
如何進行快速而有效的收費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大問題。
1、解決“收費難”的最好辦法就是采用適宜的加解擾收費管理系統。
它不僅可以增加網絡運營的經濟效益,減少收費成本,同時也能加強內部管理,杜絕管理漏洞,減少與用戶間的矛盾,使有線電視網絡管理部門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網絡的運營和發展中去。
利用這種技術,就能謝絕那些未交費或未經允許的觀眾收看,而那些交了費或經許可的觀眾就可以重新恢復電視信號,實現收看的目的。它在電路上采用的方法是在catv分配網和用戶電視機之間增加了兩個裝置:解擾控制器和解擾器,通過這兩個器件能對用戶進行有效的收費。解擾控制器的工作與否受有線電視網的控制,用戶交費,控制器控制解擾器工作,用戶能看到電視;否則,電視畫面將受到嚴重的干擾。
當前比較流行的加解擾收費系統是先進的加密系統,采用這套系統,運營者可根據每一用戶付費情況,對節目進行加解密,控制用戶收看狀態,加強收費管理。
2、對鄉鎮有線電視站實行垂直管理
鄉鎮有線電視的垂直管理,可規范鄉鎮廣播電視站各項規章制度,對收視維護費進行明確規定,人員由縣廣播電視局和原鄉鎮廣播站共同組成,人事編制納入廣播電視局管理,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實行量化管理,適應社會發展。 統一收費標準。從而形成正常的資金積累,屆時,無論哪個鄉鎮網絡出現問題將會舉全局的財力、物力、人力加之維護保障,這一點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個鄉鎮都無法辦到的事情。
3、保障收支平衡。
由于城鄉聯網、舊網改造,投資過大,債務過高,償還能力較弱,還要精打細算、艱苦奮斗,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發揮產業的功能,增加創收力度,增強發展后勁。
4、提高隊伍素質,增強服務質量。
尤其是農村廣播電視站的隊伍,要加強培訓,提高農村有線電視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增強為廣大用戶服好務的本領,適應工作的需要。從而推動農村有線電視事業健康發展。
對于鄉鎮客運站,我們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鄉鎮就建立了農村客運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農村客運的參與對象和經營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由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管理的農村客運站也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相繼被轉讓、變賣和改變用途。到20xx年,__全市還在使用的鄉鎮客運站農村客運站只剩下4個。
建設農村客運站,對推動農村客運網絡建設,促進路、站、車一體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由于__地處山區,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區域經濟相對落后,鄉(鎮)村之間位置相距較遠,各種限制因素較多。隨著__市鄉村康莊公路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客運站的建設問題已經顯得十分突出。我們要在全省交通規劃的框架內,探索出一條適合__實際的農村客運站建設路子。
近年來,隨著省、市對農業、農村建設的進一步重視,作為對鄉村康莊工程的配套設施,__市的農村客運站建設也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一部分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為改善農村群眾乘車條件,構建鄉村客運網絡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土地、資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運站的建設步伐在__推進較慢。截止20xx年底,__全市建成鄉鎮級三級客運站1個,鄉鎮級準四級站5個,簡易站8個,農村回頭站10個,農村港灣式??空?5個。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鄉鎮準四級站有:蓮都1個、縉云1個、松陽縣4個、遂昌縣4個、云和縣2個、龍泉市1個、慶元縣1個,共計14個;在建的農村回頭站和港灣式??空净蛘泻粽竟灿?9個。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鄉鎮客運站(簡易站)共28個,僅占全市鄉鎮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頭站和港灣式??空净蛘泻粽竟?34個,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級公路行政村的4.88。農村客運站的建設已經遠遠落后于公路建設步伐,大多數農村群眾仍然在風雨烈日下等候乘車,這種狀況已經不能適應__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一是沒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視。一些鄉鎮和行政村領導對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不夠重視,認識不足,建站的積極性不高。在農村公路的建設和客運站的建設兩者之間,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鄉鎮領導認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車開通了,群眾出行有車乘,客運站建與不建問題不大。
二是農村客流實載率低。由于大量農村人員從事勞務輸出,使農村常住人口數量明顯減少,除逢年過節期間外,平常在農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殘人員,流動性較小。據調查,我市三級農村客運網通鄉鎮線路班車年均實載率為58.5,通行政村線路班車實載率為48.6。為此,經營農村客運的運輸業戶基本上處于保本或微利狀況,很難支付再次進站的費用,失去了以車養站的費源支持。由于無利可圖,依靠社會力量建設客運站也就成了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好愿望。
三是農村土地問題的制約。在__全市,重要集鎮的客運站僅有4個,占全市重要集鎮的20。如蓮都的碧湖鎮、大港頭鎮、龍泉的安仁鎮等均因土地價格的問題,客運站的建設難以落實,三年來經過反復的協商,但至今沒有進展。建造一個等級客運站,需要土地約20xx平方米,征地費用就要50萬元。
四是農村規劃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鄉鎮規劃在幾年前已經基本完成,有的鄉鎮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農村客運站建設沒能列入小城鎮發展規劃。
五是建站資金明顯不足。按目前__農村房屋的建設成本,建成一個準四級站需60-70萬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廳共補助30萬元,缺口約30萬元。__多數縣級財政為“吃飯財政”,為了建設康莊工程已經“勒緊褲帶”,難以再顧及農村客運站的建設,鄉鎮財力更是無從談起。
農村客運站是農村客運的樞紐,是農村客運市場管理、安全管理和運輸服務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聯系人、車、路的結合點,是實現農村道路運輸市場各要素間有機結合重要設施。根據__的實際,農村客運站的建設應立足于規劃先行、路站同建、簡易為主的原則。除少數人口密集,客運樞紐作用比較明顯又具有建站條件的鄉鎮,建設四級或以上客運站外,一般鄉鎮以簡易車站或回頭站為主,通過與各行政村的港灣式車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連接,形成廣泛覆蓋的農村客運站站點網絡,實現客車進站,旅客歸點。在農村客運站的運行費用上,原則上要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維持客運站的正常運轉,盡可能地減小進站經營業戶的經濟負擔。
將農村客運站規劃與各地的鄉鎮、村規劃相銜接,使規劃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與此同時,要爭取各級出臺支持農村客運站建設的政策,為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統籌實施。在農村公路的設計、審查、施工、資金撥付、竣工驗收各個環節,要將客運站的建設用地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嚴格把關,確??瓦\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時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設。鄉鎮客運站的建設必須考慮到有利于群眾的乘車,不宜遠離中心地帶。在保證滿足停車和旅客候車的前提下,可以考慮與運管站相結合,與各類市場相結合、與行政村辦公用房相結合等。土地征用應根據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換、帶地入股、租賃等多種形式,既要保證客運站科學選址,又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約瓶頸,加快客運站的建設。
4、要統一標識,各具特色。在農村客運站的建設中要根據__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建造一些具有當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風民俗的客運站,為美化__農村增添風景。條件許可的,可以在沿線港灣式車站建造簡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給相關經營人員,實行站店結合,為乘車群眾提供一些簡便的服務。要規范客運站標識,農村客運站的標識必須統一規范,便于群眾和外來旅游人員的識別。
5、要強化管理,發揮作用。運管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村客運站的管理,要向運輸業戶和群眾宣傳有關交通法律法規,積極做好引導,確??蛙囘M站???,旅客進站上下車,使之成為良好的交通行為習慣。要監督站務人員的經營行為,加強業務指導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務質量,讓農民真正享受到進站候車的方便與舒適。同時,加大對站外經營的打擊力度,維護進站經營業戶的利益。根據各鄉鎮的不同情況,完善客運站配套設施,拓寬客運站服務領域,增加客運站的服務功能,以提高經濟效益,將農村客運站建成集停車、住宿、餐飲、配客、組貨、配載、車輛維修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型道路運輸綜合服務站,減少向進站車輛收取費用,實現以站養站。
本次調查以小學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经h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于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愿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采用采訪法。通過采訪,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于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于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為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愿鉆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為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松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于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他們不愿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發展的因素,小學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于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了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為課外讀物是閑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小學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小學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小學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后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小學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干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小學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為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采取“復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小學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于真空狀態,為以后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為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里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鮮明地提出,要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并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和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基本要求。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貫徹落實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戰略任務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探索。
一、現階段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大意義
開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工作,作為我們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構想,堅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提高基層黨員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學習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效手段。我們黨是執政黨,各級黨組織擔負著管理黨和國家事務的重要職能,在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實施方面,負有重大責任,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起著協調各方的樞紐作用。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黨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黨組織的形象、關系到黨的形象和黨的'威信。當前,黨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戰斗力的。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黨員隊伍還存在一些不足。提高黨員隊伍文化層次、改善黨員隊伍素質結構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徑之一就在于強化對黨員的學習、教育和管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對于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增強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本領,增強黨組織的學習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現階段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點要求
1、 抓認識,確立先進的學習理念。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面對十分繁重的任務,一定要真正認識到,要有對知識需求的饑餓感,對本領欠缺的恐慌感,對形勢不適應的危機感。我們講憂患意識,既要憂國憂民,又要憂自己,今天的學習,不再單純是為了獲取知識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學習變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是個人進步和發展的需要,也是黨的事業進步和發展的需要,要使自覺學習、終身學習、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觀念深入每一個黨員干部的心中。
2、抓計劃,制訂具體的實施目標。認真規劃,是有序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基礎。要結合各部門的實際,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創造建學習型黨組織近期和一段時期的創建計劃和主要目標。同時,每個黨員干部也要結合自己個人的情況,根據不同需要、不同愛好、不同興趣、不同業務領域和技能水平,制訂自己的近期和長遠的計劃目標。使每個黨組織和每個黨員干部有目標、有方向、有動力,促進活動的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創建活動簡單化、形式化,把長遠規劃和階段性任務有機結合起來,著眼長遠,著眼發展,著眼創新,不斷抓好學習,持之以恒,年年有進步,經過長期努力,使學習成為機關一種經?;?、普遍化、制度化的行為,并以此來確保機關的生機和活力。
3、抓教育,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各部門黨組織要把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作為貫徹落實十七大的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認真做好思想發動和輿論宣傳工作,廣泛宣傳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宣傳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目標、要求和理念,使機關黨員干部深刻理解建設活動的意義,掌握創建活動的內容、方法,營造熱愛學習、崇尚知識的社會氛圍,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提供強大輿論支持。只有使每個黨組織、每個部門、每個黨員干部都成為學習單元,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才有堅實的基礎。
活動使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行動更加具體化,使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發揮。
段村是距離安國縣城二十多里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人們都是以種地為生的樸實的農民,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而這正是新農村建設使該農村有了第二次飛躍式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經濟在瓜菜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段村作為經濟作物專業村莊,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瓜菜,但調查表明,不少瓜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大量種植瓜菜,因為不少農民表示除了瓜菜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產業,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很多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屯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段村的村路,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8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0、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
11、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刂扑幤穬r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二、當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突出問題: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
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適合農村的各類科普資料缺乏;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應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引導農民樹立科學觀念,消除愚昧、落后的舊思想、舊觀念。鎮、村兩級應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各部門應努力抓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寓教于樂、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來占領農村陣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采取教育與懲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銳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徹底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并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防止“形式多于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系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盡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的現象。
四、農民群眾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著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群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段村是距離安國縣城二十多里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人們都是以種地為生的樸實的農民,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而這正是新農村建設使該農村有了第二次飛躍式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經濟在瓜菜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段村作為經濟作物專業村莊,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瓜菜,但調查表明,不少瓜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大量種植瓜菜,因為不少農民表示除了瓜菜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產業,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很多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屯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段村的村路,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8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農村生存現狀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王家莊街道朱子小學2013年7月5日。
精品。
-----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三、調研目的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而趨于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精品。
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后,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建等。
六、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里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于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愿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范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精品。
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05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布《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07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10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15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范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5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