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學習中,情況報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夠提供客觀的數據和信息,有助于制定下一步的決策和計劃。情況報告的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報告的結構和內容,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新農村建設千頭萬緒,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奮進,能吃苦的領導集體。通過集體學習中央政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決策,規范民主管理。實踐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識的事情,就能辦成、辦好,同時又促時了村支兩委和黨員干部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范,并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否則僅靠村干的力量是難以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艱巨任務。
四是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著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由于90年代村內建有小型鋼廠,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現村內有自然河流穿村而過,在中心村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于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項目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中心村道路與村部東面姚關道之間的2.3公里道路雖有路基,但一到陰雨天,泥濘難行,為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該道路需投資40余萬元,依本村村民籌資建設暫無可能。村內8個村民組之間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嶇不平,為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隨著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央和省市部署,我縣自2015年2月起,堅持以“二十字”方針為目標,突出“建設新村鎮、培育新產業、塑造新農民”這一主題,全面啟動示范工程建設。
以下是有關我先縣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成效及做法
我縣先后啟動了兩批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第一批確定的多個示范點到今年6月已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取得了新農村建設階段性勝利;第二批選擇的各示范村建設工程均已啟動,村莊道路、改廁、下水道等硬件建設正在推進。主要做法有:
——抓村莊規劃,繪就新農村建設宏偉藍圖。我縣先后投入大批資金,聘請省級規劃設計單位,完成全縣村莊布點規劃和示范自然村村莊建設規劃。同時,安排建設設計部門按高中低檔設計多種戶型,免費提供給鎮村和農戶選擇。另外,對有建設規劃的村鎮,要求縣土地部門必須嚴格按照建設規劃要求審批農民宅基地,沒有規劃的,在規劃編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暫緩宅基地和建房審批。
——抓凝心聚力,推進新農村示范工程建設。2015年,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第一批示范村進行以獎代補,并出臺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方案,確定縣直單位對示范村結對幫扶。對于第二批示范村,目前已有多個單位出資用于示范村建設。各示范自然村均組建了“五老”理事會,制定了理事會章程和村規民約,充分發揮了理事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理事、理財、監督”權力,突出農民主體地位,調動群眾積極性。截止目前,全縣大多數示范村都已建成水泥主干道和通戶路,清理垃圾和雜草,拆除破舊圈舍及廢棄房屋,示范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抓產業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創建國家、省、市名牌農產品以及綠色食品。二是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建設。三是加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抓和諧構建,解決新農村建設民生問題。一是實施村村通工程。去年建成村級水泥路數十公里。二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三是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投入大批資金,改造幾乎所有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并且新建校舍。四是加大農村衛生投入。大力投資改造和修繕多個鎮衛生院,完善農村衛生網絡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86%的農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的狀況。五是加強社會低保體系建設。提高了低保標準,發放農村特困救助資金。六是實施飲用水解困工程,解決了2萬多名群眾飲用水問題。七是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建沼氣池。八是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全力培訓,轉移勞動力,是就業轉移率達到新高。九是實施農機富民工程。全縣新增高性能聯合收割機近百臺,農機總動力大大提高,并且發放購機補貼,鼓勵人民機器耕作。十是實施村村通廣播工程。投入大批資金,用于村村通廣播工程建設。 ——抓鄉風文明,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引導人、教育人、感化人。與此同時,本著“政府倡導、社會支持、農民自辦”的原則,將民間藝人組織起來,精心培育一支支生在鄉土、長在鄉土、服務鄉親的文藝演出隊伍,發展業余劇團。大力興建村級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建設農村文體活動室,建設農民科技書屋,每個書屋配備數以千計科技書籍和一臺電腦。
二、問題和不足
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試點村的面貌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誤區。一方面,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少數地方領導干部沒有拿出足夠精力來研究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無論從理論學習上、政策研究上,還是實踐探索上,都缺少實際行動,表面的東西多,實際推進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沒譜。同時,少數鎮、村干部因對建設新農村認識模糊,遇到資金等困難時就產生畏難情緒,缺少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另一方面,農民主體作用沒有真正發揮。有的示范村群眾認為建設新農村是政府的事,認識不到自己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對一些惠及自身的項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問題,不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投工投勞,等靠要思想嚴重,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意識沒有樹立起來,出現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
二是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盡管我縣已建立了“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助”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但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龐大工程,這些資金還遠不能滿足教育、文化、衛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設需求。與此同時,一些幫扶單位或因客觀自身財力有限,或因主觀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截止目前,全縣第二批示范工程縣直幫扶單位中,只有極少數單位幫扶資金到位。
三是農民素質普遍不高。當前,我縣大多數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都把重點放在了“村容整潔”上,而對“村風文明”投入甚少,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一方面,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不足,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四是長效機制難建立。村莊整治建設層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公共設施如何管理維護、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問題,也必須建立一整套長效機制來管理。雖然我縣在實踐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機制,但還是初步的,不夠完善,還必須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深入推進的長效機制。
五是發展生產辦法不多。我縣農業總體上看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中,只是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
三、對策與措施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復雜性,穩步推進,又要有只爭朝夕、迎難而上的開拓精神。如何抓好新農村建設,我認為需要把握關鍵、突出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要更加注重思想觀念的更新。新農村建設主導是政府,主體是農民。針對當前部分干部、群眾在認識上的.誤區,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鼓勵群眾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創新。在示范工程中,要繼續堅持“三清三改三整頓”,但在方法上,要采取“捆-綁式”的“組合拳”,把群眾意愿與政府引導有機統一起來。比如把改路與“三清三整頓”捆-綁,把改水與改廁捆-綁,等等。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勢而為,不搞大拆大建。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過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更加注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把農民固定在農村,固定在土地上,新農村建設必須與發展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讓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有效之路。要加大城鎮發展和經營的力度,積極創新摸索土地置換等手段和方式,結合推進村民與居民的無差異待遇,出臺促進政策,積極推進失地農民保險,解決農民進城后顧之憂等政策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四要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設。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盼望實事入手,認真抓好省、市確定的各項民生工程的落實,使民生工程與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相得益彰。要繼續加大村村通工程實施力度,大力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開展城鄉學?!敖Y對發展”活動,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全面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要鞏固和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覆蓋面,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要繼續推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五要更加注重生產發展。要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壯大主導產業,突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之路,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高效種養殖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強化產業支撐,增強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和支持農戶大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企業與農民采取多種形式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擴大規模、優化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六要更加注重新型農民的培育。要通過“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示范村群眾;通過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現代新型農民,不僅是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生產經營型能手,更要是具體現代科學生活觀念和衛生習慣的人,否則,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有可能是曇花一現。因此,要繼續組織開展“文明進村、新風入戶”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力爭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和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素質,推進農村全面進步。
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產業發展上要有長期考慮,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開展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職能部門上下聯動的方式,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其目標和要求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此我在暑假期間對本村做了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政策效果
(一) 農村面貌發生了新變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下雨天泥濘難行。光
是步行就很不舒服,騎車就更不要提了。之前村里養雞戶特別多,每條村里的道路都堆滿了的雞糞,一到夏天更是蒼蠅漫天,臭氣熏天。還有村民們隨意堆放的垃圾。村里每天都呼吸充斥著刺鼻味道的空氣。還有墻上那各式各樣小孩們的“涂鴉作品”。 而如今,峨山鎮響應建設新農村的政策,通過環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達到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凈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農村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F在垃圾不隨處亂扔,家禽的糞便也不隨處亂倒,都有了統一的安排和處理。
(二) 物質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農村人僅僅依靠種地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經濟水平一
直得不到有效提高。但自從新農村建設政策在我們針實施以來,村里不僅發展了養殖業,還有很多小型的鐵廠,玩具廠,水泥廠等企業,在增加稅收,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也給一大批的剩余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農民手里的錢多了,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便有了提高。
(三) 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新發展。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隨著提高了。隨著電腦等
高新科技產品逐漸進入農民家中,以及電視廣播等傳統娛樂文化媒體,使得農村文娛生活豐富多彩。另外,村民們還自發組織跳舞、扭秧歌等活動,愉悅了每個村民的身心。
二:存在問題:
(一)
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群眾認識不到位。主要是宣傳的力度和廣度不夠,再加上當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于少數村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頗,誤認為只要搞好村莊規劃,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
村級積累薄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要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有的還背著沉重的農村債務,部分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仍然捉襟見肘,特別是諸如公共服務與活動陳地建設就沒有列入發展規劃。
(三)
(四)
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嚴重“貧血”,塑造新風貌困難重重。在調研中我發現,農村電話、手
機、廣播、電視覆蓋率雖然較高,但農村科技培訓和文化生活相對脆弱,許多設施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使農村文化活動停留在自發的、散亂的、無組織狀態,難以發展壯大。
三:對策建議
如何調動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如何引導農民群眾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結合對我峨山鎮的調研,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加強村級班子組織建設,提高村級班子凝聚力。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重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繼續發展打工經濟,要結合落實中央農村政策、建設節約型社會,不斷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和來源。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是越開越快。這是我國政策及國情所決定的。我希望在這個步伐下,新農村人民應該保持著自己正確的民生和民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新農村建設能否發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我國農村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決策部門制定更加具體詳細的政策建議,由我委農村經濟發展司與產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組成聯合調研組,于2015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江西省贛州市調研?,F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江西贛州市新農村建設的做法及成效
(一)贛州市概況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現轄18個縣(市、區),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83個鄉鎮??側丝?45萬,其中農業人口677.56萬人,占總人口的80%;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0.23萬畝。3475個行政村,49139個村民小組。2004年,全市gdp達到398億元,人均4710元,工業增加值97.7億元,農業增加值114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8.35億元,增長2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84億元,增長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元。
(二)新農村建設行動的發起
4、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一是按照“先運行、多扶持、后規范”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要求每個縣的主導產業都要建立相應產業合作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大力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組織”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培育專業化的經濟服務組織,全方面覆蓋產業體系。三是對合作經濟組織在資金上、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能人牽辦合作經濟組織。
5、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一是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廣泛開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進農家活動”。二是以開展創評文明信用戶、留守孩關心工程等活動為載體,創建精神文明。組織農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勢力,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將行政村為單位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緊密的以一個或幾個聚集的村民小組為單位的村落,創建村組理事會,促進民主管理。逐步把鄉村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提高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進行文明村鎮創建,重點建設一批標準高、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村鎮。五是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實現每村有一個宣傳文化陣地等。
6、抓好基層領導班子。緊緊圍繞“親民、愛民、富民”活動,把以“三清三改”、村鎮規劃建設、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果,作為衡量、檢驗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標準。通過從全國各大高校選拔大學本科生到鄉鎮基層工作,夯實鄉鎮基層領導班子。全面實施鄉鎮領導干部農業專業技能過關制度,開展農村基層干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高他們帶領群眾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能力3實施鄉村干部“素質培訓工程”,加強對鄉鎮、村干部的新農村建設知識培訓工作。
(四)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一是村莊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共完成了6674個村莊的改水,受益人口達74.0246萬人;改廁67273座,受益人口達70.3836萬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寬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戶廁”后,農民跟城里人一樣在家里上廁,而且無臭無味。農民說,用上這種廁所真好,又干凈衛生,又能保證種田的肥料供應。
二是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新農村建設剛開始的時候,政府干部
下來層層做工作,農民認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當農民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給自己帶來實惠的時候,觀念逐漸開始改變。農民由“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建設家園的熱情空前高漲。 三是干群關系得到改善。以前鄉鎮干部下農村時,是“要錢要命”,而現在是“送錢送物”。贛州市農工曾新方說:“現在去農村,農民會拉著你去他家喝茶?!?/p>
四是節約了耕地。近一年來,全市共拆除破舊豬牛欄、廁所57648間,面積75萬平方米。清理農民無序建房2925宗,共計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計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復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2004年贛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2034元和383元,屬于欠發達地區。轄區內又屬低山丘陵區,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贛州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人均耕地面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卻率先發起新農村建設行動,形成了欠發達地區低成本推進型的贛南模式,其具體做法在廣大中西部低山丘嶺地區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便于在全國同類地區推廣。
(一)用人得當,領導先行
江西贛州新農村建設,是贛州、市政府審時度勢后發起的。其中,主要發起人江西、贛州書記潘逸陽,是來自廣東省的外調干部,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其博士論文為《農民主體論》。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來進行的。這表明,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與地方黨政主要決策者的開放意識、工作經歷、知識層次具有密切聯系。不論發起還是推廣新農村建設行動,在現行體制下,地方黨政機關領導班子尤其是首要領導的素質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當地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成敗。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深入開展調查,全面掌握當地實情,制定切實可行、符合群眾意愿的實施方案。通過強化宣傳發動工作,公開扶持標準,創新補助辦法,實行“以物代扶”、“以獎代補”。調研數據表明,公共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6:4,家庭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3:7。新村鎮建設示范點由定點制改為群眾申報制。村民自愿申報,愿意搞新農村建設的群眾申報率達到80%以上的就定點,實行動態管理,擇優選擇定點,越積極、越先申請實施的農戶就先實施,并給予較優惠的獎勵政策,組織和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同時注意維護和實現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發言權。在規劃編制過程當中,吸引村民代表討論,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認定,通過村民自己制定村規民約保證規劃的切實執行。通過群眾推薦、選舉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軍人、老教師等有威望的人產生理事會,由理事會出面與廣大群眾協商化解矛盾,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真正讓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正確處理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的關系,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打好基礎,分步實施。
1村內現有175戶,近700人。以前的我村,由于地處干旱貧瘠的黃土高原內陸,水資源一直比較匱乏,且土地大多為坡地,坡的傾斜角度較大,常年的耕種使得水土流失嚴重,到了春秋季節經常出現揚沙天氣,不利于農業生產,所以村民的收入非常單薄,有很多人,還在生活在貧困線上掙扎,生活比較困難,急需幫助。
但通過這次調研,我意識到村里這幾年發生了可以稱得上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在初具雛形。
具體表現有:
一、修建柏油馬路。過去家鄉那條通向城鎮的是一條黃泥路,每逢雨季道路泥濘不堪,而且地處黃土高原,溝溝洼洼的地形導致交通極不便利,進而導致村子的封閉落后。村長告訴我,意識到阻礙村子發展的最大障礙后,村委會毅然決然地帶領村民修了一條柏油馬路通向附近的城鎮,這是這條柏油路打開了村民致富的大門,村民有的買了三輪車到外地跑運輸,有的到外地做買賣……鄉親們的致富門路一下寬廣了起來。
二、新建村級小學、支持教育發展。原來村里小學是四、五孔爛窯洞修建的,年久失修。在學習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后,村長告訴我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下一代的成長,其中他說的一句話至今在我的腦海中回蕩——“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為了讓家鄉跨步邁小康,村委會把興建一所小學列在了首要日程。兩年前一座具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鄉村小學屹立在村頭,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祖國的召喚,看到了家鄉的未來。同時國家的“三免一補”政策給家鄉的孩子們送來了福音,根據中央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書本費和住宿費,對于家庭貧窮的孩子還補生活費。這為貧困孩子因沒錢而上不起學掃清了障礙。
三、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水資源匱乏是村里的老大難問題,靠天吃水的光景從未改變,遇上年頭遭旱,全村人最起碼的飲水問題都難以解決。去年縣水利局專職人員對我村進行了考察,以科學發展觀為基,著眼長遠,先在村子里的修了一個壩,待蓄水一年后,用自來水管將其附近的水送到村里的每戶人家。當問到村民那一管管自來水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時,村民們臉上那收也收不住的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是啊,那一管管清澈的自來水中浸透著村民生活得希望,也意味著靠天吃水的那一頁終于成為歷史而翻了過去。
四、解決低保戶的生活問題。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一項項惠農政策的出臺為村民們幫了不少忙。就低保戶而言,他們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殘疾人,過去村里沒錢給這些家庭過多的補貼,自從我縣在2008年10月1日起全面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后,我村在2008年10月1日以前達到60周歲的老年人均獲得了每人每月100元的養老補貼,其中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的補貼是300元;獨生子女和雙女的老人每年可享有600元的政府補貼;此外,醫保也就是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每人每年交納20元,在生病住院患有大病時,該政策可以幫村民繳納住院治療費的70%,最高給付額達到20000元,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得這些老人的生活不存在問題,這是社會之福??!村長告訴我:近年來政府高度關注民生,著力改善民生,全國累計用于民生保障的財政支出逐年增加,農民群眾從改革發展中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這次首次發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在我國農村養老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邁出了從傳統的家庭養老走向社會養老的步伐,實現了千百年來農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愿望。對于殘疾人,國家給予的補助是每人每年3500元,這里面包括燃料費(即烤火費)2000元和生活費1500元。
五、植樹造林,增強環保意識。由于我村地處干旱地區,風多雨少,植被稀疏,山體裸露,生態脆弱,薄弱的生態環境使得沙塵暴常年騷擾我村,在國家退耕還林的政策的鼓勵下,村民的植樹意識空前高漲,山坡上的多年裸露的“肉體”再一次穿上了綠色的衣服,村長告訴我去年我村植樹3500多株,成活率在93%以上。同時村長還告訴我,科學發展觀指導著這次植樹造林,針對我縣干旱少雨的實際,大力推廣抗旱造林技術,擴大abt生根粉、保水劑和覆膜栽植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集雨窖、滴灌、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措施,改善工程造林方式和經營措施,有效地克服重植輕管的現象。當問到原來的莊稼地都種了樹,以后的村民的生活怎么保證時,村民高興地告訴我國家每年退耕還林給了不少的的補助。具體數目是每年每畝退耕地補助現金100元,有了這筆錢,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同時減少了農民的耕作風險。
六、拓展產業類型,廣開致富渠道。自從被樹立為重點村以來,我村在接受投入資金后想方設法拓開村民們的就業渠道。其中培植產業取得尤為突出的成就,推廣海紅果、無公害蔬菜、脫毒馬鈴薯、小雜糧等科技種植120畝,推廣籽瓜種植150多畝。這些經濟植物為村民賺到了活錢。同時,我村還建了制磚機一個,村民在農閑時就在那里打工賺錢,廠長告訴我: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建筑物不斷推陳出新,用磚的地方多著哩,所以廠里收益一直不錯。
通過此次調研,讓我對家鄉有了重新的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為村民真正的謀到了福祉。同時也認識到國家為解決“三農”問題確實下了大決心,在十七屆三中全會更是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因為“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業歷來是我國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的古訓。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經驗證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政策是根本,關鍵在黨。中國農民繳納“皇糧國稅”綿綿延續2600多年后,在2005年末也壽正終親。
雖然我說不出來,到目前為止中央到底實施了多少惠農政策,但我知道現在農民的利益正在一步一步得到保障。一項項惠農政策的出臺加快了農村的發展與改革,城鄉一體化的統籌,小康社會的實現已為期不遠!
xx街道為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原轄30個自然村,全區部分行政村規模調整后改為27個社區,總面積47.97平方公里,總人口10.5萬人,農業人口4.4萬,人均耕地0.2畝。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年來,xx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全面加快推進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積極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實現了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新跨躍。
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近年來,xx街道堅定不移地實施興工強街、借力發展戰略,致力做大經濟總量,切實增強發展后勁。,全街道實現地方生產總值43億元,財政總收入3.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被評為全國千強鄉鎮,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躍。一是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強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始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通過實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帶動一批,放寬政策、擴張一批,科技創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動了全街道的經濟發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類民營企業400多家,個體工商戶4000多戶,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4%,經濟技改投入年均增長20%。在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各村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建設大型批發市場、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積極拓展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如朱陳西南、于泉莊等村依托xx陶瓷產業優勢,分別建起建材批發市場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體收入,同時也帶動了餐飲、娛樂、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二是突出三個重點,促進農民增收。突出現代農業建設,把奶牛富民工程和農業生態家園富民計劃示范工程作為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龍頭工程,加快養殖業發展;突出富余勞動力轉移,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增強再就業能力,幾年來累計轉移富余勞動力3萬多人;突出第三產業發展,以老206國道、新206國道和龍潭商業街為軸線,建成工字形商貿區,大力發展餐飲、娛樂、商貿、物流業,膨脹第三產業規模,促進了農民向商人的轉變。,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00元。三是實施工業反哺農業,讓群眾享受到發展成果。實行多予、不取,徹底免除了農民的三提五統,大部分村免費為群眾供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為老年人按月發放一定數量的生活補助,朱張橋西南、河北等村還在農業生產中免費實行統一耕地、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收割服務,使農民能夠騰出更好的時間發展經濟;完善保障機制,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97%,15個村居利用集體積累為群眾墊付參?;?。
(二)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開創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近年來,著眼于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升xx形象,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力打造文明xx。積極組織各種文明先進評選活動,經常開展以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和公民思想道德實踐活動,廣大農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標準的農民文化大院,組建起農民秧歌隊,農閑季節、重要節日組織演出,極大地豐富了農民業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質,湖南崖村的秧歌隊每年都被選拔參加市里的會演,連續5年獲得金龍獎。二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全力打造平安xx。深入開展了基層創安活動,強化科技防范,建好社區科技防范網絡,加強群防群治網絡建設,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工作,促進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機結合,構筑起全方位的立體防控體系。韋姜屯村投資20多萬元,在轄區范圍內建立了全方位的電子監控系統,朱張橋溝東村15年如一日,堅持村民夜間義務站崗制度,有效地維護了治安穩定;認真落實信訪工作一把手工程,進一步健全領導常年接待、下訪接待和信訪包案制度,全面落實農村財務管理、各業承包公開招標、宅基地規劃等制度,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解決,努力把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去年以來,街道辦事處投資5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200多萬元,對建設街、寶泉路西段和羅六路南段三條道路進行了改造,投資30萬元對中心小學教學樓進行了擴建,這些實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成果實實在在地體現到了群眾得實惠上;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幾年來先后有朱張橋西南、朱陳西南、于泉莊、湖南崖、韋姜屯、閆泉莊等近二十個村實施了舊村改造,開發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區13處,吸納城區人員3萬人,改善和解決了城區2萬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積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率達100%,自來水入戶率達9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5%;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去年春節前,街道拿出50多萬元專項資金,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組織各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圍繞規范運作、管理民主,構建起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新格局。
近年來,xx街道緊緊圍繞發展農村民主,以基層黨建為重點,牢牢把握配強班子、完善制度、規范運作三個關鍵環節,堅持規范與創新并舉,營造了農村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強班子,夯實基礎。底成功對黨支部、居委會進行了換屆選舉,運轉過程中又對個別素質差、能力弱的干部特別是支部書記進行了調整。針對各村不同情況,重點采取選、派兩種方式選拔任用支部書記。去年以來采取選的方式對6個社區的班子進行了調整,調整支部書記6人。對朱張橋東南、連泉莊采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進黨員干部管理科學化。建立農村干部管理制約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制定了農村干部經濟待遇德、能、勤、績、廉五掛鉤制度,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出臺了《關于嚴肅勞動紀律強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意見》,對農村干部應遵守各項紀律進行細化,制定了十四不準,促進了干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實行干部任期目標承諾制,制定了《關于嚴格落實干部任期目標承諾和踐諾獎懲制的意見》,與當選的村干部和班子簽定了任期目標和年度目標責任書,面向黨員群眾公開承諾,得到了群眾的認可。三是規范管理,推進居務運作正規化。出臺了《村級規范化管理實施細則》,建立了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和黨支部向黨員、居委會向黨支部、居委會向居民代表定期報告工作制度,進一步深化了居務公開民主管理,重要事項實行全面公開,廣泛聽取群眾對集體事務的反映、意見與建議,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綜上所述,該街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一)思想認識不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是蓋新樓房,建新農村就是修新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是中央提出來的,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建新農村,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農村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失地農民眾多。作為全區工業基地,失地農民逐年積累,數量眾多,全街道失地農民人口達到人,占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為0.2畝,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壓力。一是失地失業,生活難。多數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養活自己及家人的經濟來源,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二是補償標準低,再發展難。由于當時土地占用補償制度不健全,因為政府行為等多種因素,多數土地補償標準低,甚至無償占用,為居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為社會穩定埋下了隱患。三是居民成為社會邊緣人,獲得社會保障權難。農民失地即為非農民,失去了土地的社會保障權,但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難以獲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養老、醫療及各種福利等社會保障權,全街道養老保險參保率僅達到4%,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三)集體收入不平衡。由于各種原因,村居之間發展不平衡,經濟條件好的村莊與差的村莊差距太大,個別村居基層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部分村因歷史原因集體經濟負債重,經濟收入渠道少,但用于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費用巨大,正常的辦公費用基本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如此次調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于基礎教育、村莊建設、發放居民面粉糧油、交納居民電費水費等開支大約為120余萬元,村集體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于支,難以維持正常運轉。阻礙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形成,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質偏低。當前,絕大多數居民的素質不容樂觀。
突出表現在:
思想方面,思想比較保守,傳統意識比較牢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
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
文明意識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公共衛生、熱心公益等集體觀念逐步淡化,亂堆、亂放、家庭衛生問題比較突出,婚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行為依然存在。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識是前提,規劃是龍頭,產業是支撐,投入是基礎,制度是保障,農民是主體?,F根據我們調查的情況,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宣傳發動。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基層干部、社區群眾全面理解20字方針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含義,切實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鼓勵群眾勇于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覺悟,增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幾個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經驗表明,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尤其是村支部書記作用的發揮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必須選好、配強農村支部書記,加強培訓教育,并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二)制定規劃標準。在本次調研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鄉聯動、統籌發展,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本區域生產生活發展、土地狀況、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進程等,確定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標準。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總體規劃,科學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建設重點、實施步驟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礎上,細化目標任務,制定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結合實際,分步實施,經濟條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經濟相對落后的村居要創造條件穩步推進。
(三)突出建設重點。針對街道實際,重點抓好以下七個突破口,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以強化為民服務為突破口。充分發揮為民服務大廳的作用,強化為民服務意識,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增進群眾福祉,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經濟發展為突破口。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離開了發展,新農村建設就成為無源之水。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扶持,千方百計地發展村(居)集體經濟,拓寬村(居)集體收入渠道,增加村集體收入,為提高廣大居民群眾的福利待遇奠定堅實的基礎;想方設法地優化環境增加群眾就業、經商的機會,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切實提高群眾的收入,以保證新農村建設穩步、持續推進。三是以五改為突破口。全面實行改水、改廁、改路、改灶和改圈,徹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頭堆和糞堆,對社區大街小巷、居民庭院進行凈化、綠化、美化,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居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四是以提升群眾素質為突破口。加大對群眾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強化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五是以加強民主管理為突破口。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干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突破口。圍繞改善農村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舊村改造,大力實施小區開發,全面搞好水、電、暖的配套設施,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大型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讓群眾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會保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加快農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補償辦法,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要建立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引導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各界人士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要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縣新農村建設工作于去年4月份全面啟動,經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但也還存在一些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強。
1、硬件建設有新突破。一是鄉村道路建設步伐加快。全縣已完成通鄉水泥路38公里,占計劃數的87%,完成通村水泥路286公里,占計劃數的102%。22個示范村(片)完成道路硬化57.67公里,占全年任務的96%。新建40公里通村公路、5個客運站正在全面施工。二是水利建設出現新的'熱潮。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務,完成集中供水工程6處,分散供水工程1處,解決了1451戶、5500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整治病險水庫22座,改善灌溉面積2.6萬畝,東泉水庫的整治工程已正式驗收。完成7座中型水庫渠道清淤50公里,小型水庫渠道清淤35公里,新建防滲溝渠106.2公里,在**鄉6個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3平方公里。民營水利日趨活躍,易家渡枧橋采取“村組引導,群眾參與”的辦法,籌資3萬元,新建防滲渠道1500米,增加灌溉面積150畝。**鄉**村農民籌資15萬元,對茅坪水庫配套新建防滲溝渠2公里,改善灌溉面積600畝。三是農村沼氣建設進展順利。今年全縣計劃新建沼氣池2500個,到11月底已建成2215個,占全年任務的88%,其中“三改”配套1772戶,配套率80%。22個示范村(片)建沼氣池840個。四是“戶戶通電”工程全面完成。我縣“戶戶通電”工程涉及18個鄉鎮(場),234個村,1333個戶。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工程總投資3800萬元,新建10千伏線路60.5km,新裝和改造配變32臺,新架低壓線路1075km。五是農村通信事業發展迅速。全縣已有18個鄉鎮實現有線電視大聯網,新增通有線電視的行政村40個,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4200戶,新增農村電話用戶8300戶,新增農村移動電話用戶10000戶。六是公共設施建設有新成效。今年已新建村部6個,改造村部35個。其中秀坪園藝場改造村部3個,夾山鎮桂花村籌資14萬元新建了村部。365個村建起了村級衛生室,40個村建起了圖書室,124個村配備了體育設施和活動場所。
2、主導產業有新發展。一是柑橘產業持續發展。全縣今年新擴桔園面積1.2萬畝,總面積達到42.6萬畝,60%以上土地種植柑橘的專業村達到232個。柑橘總產量達到30.92萬噸,比上年的25.1萬噸增產23.2%,實現鮮果收入3.87億元,比上年增長15.19%。秀坪園藝場今年柑橘產量可達40萬擔,實現產值2900萬元,人均柑桔收入6000元以上。楚江鎮龍鳳園藝場柑橘種植面積3500畝,預計今年柑橘總產在15萬擔以上,農民年人均柑橘收入2800多元。二是茶葉產業勢頭增強。全縣去冬今春新擴良種茶園4000多畝,茶園采摘面積達到7.7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6240噸,實現銷售產值1.2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13%。壺瓶山鎮今年茶葉總收入可達1800萬元,比去年增加520萬元,增長41%,是所有產業中增長幅度最大的產業。三圣鄉依托科技培植支柱產業,預計今冬明春全鄉擴種面積將達到1000畝,其中地處泰清山的北岔河產茶區種茶面積已達5500畝。**鄉譚村確定“做大茶葉產業”的增收措施,建設良種茶特色村,在改造培育現有850畝生態茶園的基礎上,今年又新擴無性系良種茶550畝。三是蔬菜產業來勢較好。全縣今年蔬菜播種面11萬畝,鮮菜總產量達2.06億公斤,年產值1.47億元。其中高山蔬菜種植面積5萬畝,產鮮菜8200萬公斤,產值7120萬元。楚江鎮劉家坪村有大棚蔬菜面積250畝,菜農畝平產值近7000元。17組農戶楊其山種植大棚和露天蔬菜3.2畝,產值近3萬元。壺瓶山鎮古羅坪村屬無公害辣椒示范村,全村畝平產量達2500斤,畝平產值近元。還有一批專業種煙村、養殖村,發展來勢也較好。如**鎮**村,烤煙面積達到590畝,占耕地面積的70%以上,全村人均種煙收入2000元以上。**桅**養牛大戶**,圈養育肥肉牛取得成功,今年發展肉牛197頭,出欄肉牛150頭,獲純利10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已經涌現出了幾十個養牛大戶。
根據村五年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布局,本人選派到該村后,迅速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就瓿伞按宕逋ā钡缆匪嗦访媸┕?,村部東面與105國道相連并直達火車站的姚關大道即將完工,村民勞作經商進出方便。中心村136戶農戶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燈設施齊備,閑瑕時間農戶可以在街頭農民公園散步,聊天,其樂融融。位于中心村東面的村部寬敞凈潔,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農民學校、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計生服務室等樣樣齊全,成為村民學習、娛樂、共商農村建設的陳地。新落成的村級衛生室,人員、藥品齊備,并積極加入新農村醫療合作,農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農村經濟較為發展。農民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積極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場”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數個運輸公司。利用荒山,興辦輪窯廠,一方面解決幾百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為農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條件。全村積極發展優質稻生產,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產業結構。利用山林資源,興辦數個竹木半成品加工廠,讓“綠色銀行”為農民帶來滾滾財源。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態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閥林木之后,不忘栽種,使森林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使用清潔能源,保持清潔水源,共同維護清潔家園。
按照縣第十期青干班的計劃安排,xx鎮調研組一行五人通過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xx鎮的農村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20xx年xx鎮與b鄉、a鄉合并后,現有行政區域面積1396.44平方公里,全鎮總戶數9482戶,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農業戶數6104戶,23880人。全鎮轄47個行政村,67個自然屯,18個鎮直單位,22個州縣直單位。全鎮有耕地面積6397公頃,鎮黨委轄65個黨支部,968名黨員(農村黨員731名)。全鎮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戶339個。20xx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16500萬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16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00元,財政收入達到370萬元。
xx鎮在合并后,區域面積的增多,人口數量的增大,使整個農村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經調查表現在:
1、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對村屯的指導力度加大,但也相應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組建的xx鎮政府共執行行政編制58名,現有在職人員55人,其中副鄉(局)級領導共有人,事業單位各站所共有人員107人。這些人員中行政編制工作人員是按照原鄉鎮合并的三定方案進行安排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是將原先的各部門按照行業隸屬進行了合并,沒有進行機構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馬來運作,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力量,雖然所轄面積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礎工作由于已經完成,雖然對村屯、基層的指導上力量得到了增強,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現象的存在,忙的人總是在忙,清閑的人總是清閑,有些人甚至無所事事。
2、經濟發展和村屯建設的互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鄉鎮合并前,b鄉和a鄉在整體經濟上與xx鎮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卻各有長處,如:b鄉的養殖業已形成一定的規模,農民對養殖的認可程度遠遠超過其它兩個地區。a鄉的人參市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對小沙河以至周圍地區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鎮的小城鎮建設以及它獨特地理優勢,長期以來已形成了這個三角地區的經濟中心和物產品的集散地。這些在合并前都是較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屆xx鎮黨委、政x及時調整視角,樹立全局觀念,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使三個地區的資源進行整合,既發揮各自的條處,調動其積極性,又注意從全局出發,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使資源和優勢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三大主導產業的定位,使整個xx穩步向農業大鎮的方向邁進。xx鎮黨委、政x通過對全鎮整體形勢的分析,將xx鎮總體發展定位為:以藥材、畜牧、特色經濟三大產業為主,以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旅游、商貿、土特產品加工為輔的生態經濟強鎮。號召全鎮人員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一條主線,促進兩個轉變,實現六個突破,加快一個進程。這樣的定位及發展思路,我們認為是完全符合xx實際情況的。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xx雖然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產業興鎮的氛圍,但由于xx造紙廠及一些企業的陸續下馬和破產,導致xx鎮的財政稅收完全依靠于農業。如何在農業上大做文章,通過農業增效來實現農民增收,經濟發展,這應該是作為鄉鎮當家人考慮的事情,雖然我們現在是需要跨越式發展,但是這種發展并不是要我們本末倒置,完全拋開農業的基礎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號,空談跨越,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xx鎮把自己定位于一個生態經濟強鎮,是符合農業鄉鎮的情況的,作為一個糧食的主產區,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質量高,農民對于在土地上耕作有著無比的親切感,對于他們來說與其去刮風式的種這種那,不如踏踏實實的種糧食這樣安全放心。
4、實現六個突破為鎮域經濟的增長找準了切入點。
藥材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落腳點之一。xx鎮在藥材業的突破上用建設藥材大縣的理念來謀劃全鎮的中藥材發展,通過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依靠大戶拉動形成群體規模。他們注意到大戶的典型帶頭作用是發展整個藥材業的關鍵,今年上半年共為大戶協商資金達430余萬元。這方面xx鎮從技術革新著手,發揮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鎮推廣人參重茬技術,解決人參種植業發展資源不足的問題。另外,由于xx鎮附近沒有工業污染源,土壤質量高,生態環境優良,適于種植道地藥材,因此把發展藥材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個方面,在穩步發展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通過附加值高的藥材業的突破可以為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畜牧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落腳點之二。xx鎮現有牛24645頭,50頭以上的大戶有8個;豬16942頭,50頭以上的大戶有34戶;鹿969頭,大戶發展5個;蜂5285箱,大戶有22戶。由此可見,xx鎮畜牧業的基礎有一定的基礎。今年以來,xx鎮黨委政x把畜牧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一是加快牧業小區建設步伐,計劃興建一個投資100萬元,養牛300頭的規范化、科學化的牧業小區。培育三道村的暖棚養豬產業,引導他們建立養豬協會,實行科學養豬,規模養豬,變一家一戶的單獨養殖為全村一個品種,不同梯次出欄的整村化養殖,盡最大努力提高農民養豬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戶、標準戶和專業戶的培育工作。通過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戶的示范標準得到了提高,鄰里效應開始產生。如:王連紅有養牛已達到300多頭,出欄270頭;鄭兆梅養豬達到300多頭,出欄240頭,帶動周圍9戶人家進行生豬養殖。王德清的養鹿已發展到110多頭,今年共接待參觀達600多人次。正是由于這些標準戶和模式戶的帶動和影響下,xx鎮的畜牧業才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設的突破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在xx鎮的調查中,我們對“一村一品”的建設頗為贊賞。在現代農業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是站穩腳跟,就得在規模上、科技含量上達到一定的層次,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務,也利于對其進行科學的跟蹤指導,一家一戶的單兵作戰在現代農業中是形成不了氣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認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統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處理這二者的對立統一關系,xx鎮黨委政x在這方面就堅持了一個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有針對性的發展特色農業,一個村屯或幾個條件相似的村屯發展一個適合本村(本地區)的品種,即“一村一品”。這個作法非常符合當前我縣農村的形勢,更符合“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即不搞“大一統”,又避免單而薄的處境,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F在“一村一品”的建設已初見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條村,面積達到300公頃;“瓜果村”有勝利、楊木和德化村三個,種植面積達到120公頃;“蔬菜村”有四合、xx屯、東風村等三個,種植達到80公頃;“葵花村”有山后和東南村二個,種植面積達到200公頃?!梆B豬村”有三道村,養殖生豬達到3000頭;另外,如“蘇子村”、“白瓜籽村”、“細辛村”等也都相應地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這些“一村一品”的建設,經過預測計劃收入4950萬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長9.8%,可見只有農業形成一定的規模,農業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農民才有抵御自然災害,抗擊疾病的能力,否則只依靠一個單一的糧食作物,一旦遇上災年,攤上疾病就會很容易返貧,給自己和親人以及社會帶來負擔。
股份制農業和勞務輸出工作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結合點。xx鎮黨委、政x通過搞活經營機制,放開經營主體,鎮機關干部直接與農戶聯系,發展股份制農業,機關干部共出資354萬元,投入到藥材業、畜牧業、林業和第三產業上來,為這些產業的發展注入的資金,使農民一些想干沒錢的事業得以實現,而且由于機關干部的出資,也相應地增加了機關干部對農業關注程度,對產業發展的前景預測和中期監控以及后期的銷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處,形成了干部與農民經濟利益一體化的格局,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勞務輸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xx鎮黨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嘗試。針對鎮里土地相對集中,一些種、養、加工業的大戶需要一些季節性用戶的現狀,引導農民成立勞務市場,鼓勵一些土地不多的農戶靠為大戶打工的形式來增加收入,這樣既促進了一些大戶的發展,又相應地為小戶、散戶創造了收入,使鎮內資金的流轉合理化。
培育市場功能,增強經濟調節能力是發展經濟的一個著力點。xx鎮原為老縣城,是這一帶經濟中心,對平衡三地之間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xx鎮黨委政x從興辦xx“萬人大集”著手,打造xx在整個鄉鎮經濟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擴大建xx中心市場,整治市場流通環境,使其成為了區域性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使xx地區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環。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xx鎮在發展農業大鎮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農業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還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設中,許多項目還只是追求面積的數量,而沒有注重質量的提高,也忽視了品牌效應,有時還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復等現象。
2、科技含量不夠,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農作物、產品及其它輕工產品多是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與原材料生產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沒有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xx鎮在實行“三大主導產業”,定位于農業大鎮,但是農業產品本身就是初級產品,產品加工性強,xx鎮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帶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各產業之間的有機結合還沒有形成。如糧食的流通還僅僅停留在農村經紀人的自發性的流通環節,沒有在鎮辦形成高附加值的產品,農業所獲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稅收的工商企業。今年以來,由于農業稅和特產稅(除煙葉外)的全面免征,使xx鎮的財政收入銳減,這使xx這個靠農業吃飯的鄉鎮,現在吃飯成了問題,如果能充分挖掘資源,引進一兩個高利稅的企業,一方面鎮財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對于勞動力的轉移也有了途徑。
通過幾天來在xx鎮的調查,我們發現xx鎮在做大作強農業大鎮的工作上還在很大的潛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貫徹好現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農業大鎮的前景一定會實現的。這里根據我們的調查提幾點建議:
1、發揮產糧大鎮的優勢,嚴格落實農村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xx鎮地大物豐,糧食產量在全縣位居前列,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關鍵是在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上來。一是狠抓政策宣傳。要進一步組織人員進村入戶,宣傳兩個“一號文件”,通過大張旗鼓宣傳政策。使黨的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做農業稅的免征和糧食直補款的發放工作,嚴格兌現程序,嚴格陽光操作。三是規范涉農收費,防止負擔反彈。堅持把規范涉農收費鞏固稅改成果、推進配套改革的重大舉措來抓,從源頭上控制涉農收費反彈。
由于糧食價格的上調,及中央優惠的糧食政策,成為一個糧食大鎮也是xx的發展出路,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戶集中,探索新的農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農民變成勞務型農民,使掌握新型農業技術和頭腦靈活的農民作為糧食種植業的領頭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創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板塊經濟。
據調查現在xx鎮農村經濟的現狀是大而全,品種多,規模相對來講還是小。許多“一村一品”的項目的建立還是靠村屯支部或一兩個帶頭的影響下形成的,有的也許一兩年內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當中xx應發揮管理的職能,組織專家對整個鄉鎮的土壤、氣候、礦產等資源進行規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時而宜,發現板塊經濟,既要注重糧經結構比例,又要注重當地實際情況,既要注重穩產高產,又要注重經濟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鎮內資源,盤活鎮內資金,培育新的投資主體。
當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來后,他們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農業上,而是大部分錢投在房地產、餐飲、零售和娛樂業上,直接在農業的投資規模小,而且投資的人群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由于這部分人在剛脫離土地時,對土地的一種解脫感和認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現在應該享受的滿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前農村投資主體的單一,許多有錢農戶不知道該把錢投向何處,由于意識和眼光的局限性,他們只能在別人已有的例子上尋求答案,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發的零售的;住宅樓蓋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樓中樓的;網吧開了一個又一個,純平的液晶的;人們只是在別人的成功中去尋求思路,而沒有去創新,去創造一個獨有的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來發展。因此,作為黨委、政x應當去培育新的投資主體,把老百姓手中的錢流通起來,引導農民向小型企業(如加工業)進行投資,多建設一些前店后廠式的中小型企業。加工業的建設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鎮的“干豆腐”口感好,質量優,被許多老安圖人所認可,應該把這個品牌打出去,要把質量再提高一個層次使其綠色化,無公害化,用公司+農戶的方式,與農民簽訂大豆的訂單,與企業簽訂銷售的訂單,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這個品牌的發展。多開發一些新的品種,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樣化,包裝藝術化,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相信這也是一個陽光產業。
4、抓住“東邊道”建設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建設利稅大戶,為財政收入的增長注入活力。
xx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豐富,加之“東邊道”鐵路的修建更是給xx帶來了無比的發展機遇,應當審時度勢,應當借這個機會把xx的優勢展現出來,盡可能地引進一些大公司到xx來安家落戶。政x多營造企業發展環境,轉變政x職能,深化政務公開,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手續。加強信用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親商,這樣才能為稅改后的政x財政收入的保障上開辟財源。
5、增強憂患意識,加快農業行業協會建設。
行業協會建設可以說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行業協會,有的雖然制度健全了,但是執行起來的隨意性,參加人員的無組織性,使行業協會在農村發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導農民建立規范的行業協會,并且依靠這些組織為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產銷信息服務,避免企業無序競爭,互相壓價,互相內耗。以往的農民產業化過程中,加工業或營銷業沒有與農戶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一部分加工企業盡管與農戶簽訂了合同,下了訂單,但也很不規范,受經濟利益驅動,市場價格高時,農戶就把空氣農產品賣到市場;市場價格低時,下單企業壓價收購或廢棄合同。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一種緊密、相互制約的合作關系,現在應當先由政x工作人員擔任行業協會主要領導職務,逐步由行業業內人士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兩到三年內政x工作人員逐步退出各類行業協會,由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另外,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加、銷一體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龍頭企業的溶化加工、開拓市場的作用。通過以上辦法逐步在xx鎮形成一個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農村發展的優良機制。
隨著xxx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基礎設施逐步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優化,計劃生育工作也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村兩委干部和無職黨員利用遠程教育來宣傳、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使群眾從中受益匪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全村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該村逐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品牌效應;加強種養業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信息化,培育新型農民,使韓莊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xxx村坐落在xxx鎮的西部,東鄰xxx鄉,是xx鎮最西邊的一個村。該村耕地土質主要是黃土,有部分地塊屬于黏土土壤,黃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氣好,適用農作物廣泛,灌溉方式是用電灌溉。該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鋪建,將鋪為水泥路,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景觀路兩邊建有紫薇園林、綠原園林等幾家園林,切實美化了國道路段。
近幾年來,該村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同步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態勢。
該村主導產業為旱作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除此之外還有幾戶農民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有桃樹,葡萄樹等,經濟效益比較好。該村勞動力農閑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區位優勢的不斷挖掘,韓莊村的養殖初具規模。目前該村大型養雞專業戶1戶,大約養有五、六千只雞。大型養豬專業戶2戶,每戶大概有四百多頭豬,其中養殖能手劉新恒又投資100多萬元籌建新的養豬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豬、雞主要銷往附近村莊和周圍市各縣(市、區)。趙莊子村第三產業以經營銷售為主,在311國道兩旁比較大型的超市就有幾家,如金客隆連鎖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銷售對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該村還有凌云禽畜飼養站和獸醫醫院等。
1、經濟快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該村位臨311國道,311國道兩旁有比較大型的超市、飯店和修理鋪等一應俱全,促進了該村經濟發展。該村多數農民增收以經營銷、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想辦企業沒有資金,搞養殖沒資金,搞科學種田沒有技術帶頭人等問題。
2、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農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該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村617戶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7.4%。我村五保、低保戶50多戶,80多人,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五保戶每年生活補助900元錢,低保戶每月生活補助50元,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教育發展,添置中小學校的教育設施,使村里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讓村民用上了有線電視和寬帶,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國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學習知識。
3、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級撥款和村民捐款共68萬元,用于該村主干道的鋪建,至12月底完工,將全部鋪成水泥路。該路的竣工,將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近年來由于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趙莊子村有近1/10的村民蓋起了兩層小樓,功能齊全,方便實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寬敞的平房或磚瓦房。村里的房屋整體規劃整齊、美觀,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4、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該村總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401人,長期外出已婚育齡婦女35人。隨著農民計生意識的不斷增強,村民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齡婦女能按時康檢,準時參加孕檢,外出人員也能按時將孕檢證明寄回。但是仍有個別村民違反計劃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兩委班子建設。該村進一步增強村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夯實、鞏固基層的執政基礎,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實現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發展。但對新農村建設,個別干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干部片面認為新農村建設是美好的遠景,也有的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環境,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農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風的抬頭
我這次調研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并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研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研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以上就是我所調研的家鄉關于新農村建設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目前農產品存在生產的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積和數量,出現豐產不豐收的不良現象,應進一步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相關產業,把品牌作建為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
2、重視發展養殖業。繼續重點支持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養殖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目前我村農戶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進步,著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3、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幾年修的,這段路經過幾年的碾壓,現在是一遇到雨天,個別地方就泥濘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氣,騎自行車是一上一下,過個三輪車卻是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睛。這段路給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該路成為影響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該村村民強烈反應,要求修建該路,盡快修建該路段。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進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設具有圖書室、娛樂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強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們茶余飯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書、健身了,會極大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會使村干部、群眾關系和諧,家庭和睦,婆媳關系融洽,鄰里關系親如一家。在醫療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00%,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F在我村還沒有用上安全的自來水。我們下一步是讓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我村有小學和初中兩個校園,為本村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我們要加大對學校普九工作的投入,進一少鞏固普九成果,改善學校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歡樂祥和的和諧社會環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到讓村里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計劃生育工作,我們必須進一步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觀念,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該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可以讓村民學習一些科技知識,這樣以來,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科學引導廣大群眾學習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治、種子管理、收割機具維護保養、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有關專業技術信息方面的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技術知識,使村民受益匪淺。同時也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盡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5、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范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后備干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第六屆村干部換屆選舉由于我村的情況復雜村委換屆延后。但我從我們區的其他村村委換屆時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至村換屆時,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協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戶座談、遠程教育、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基本程序,讓群眾充分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正確的選舉觀,為換屆選舉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6、推進信息化,建設新農村。讓信息產業為農民、農業、農村服務,充分利用村里的遠程教育。讓農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思想上主動向組織靠攏,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法律法規,讓農民懂法知法,只有這樣在農民遇到權益受到侵害時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從信息化中得實惠。
7、培育新型農民。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要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發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傳欄等進行宣傳;村里的無職黨員和村兩委班子進行入戶開展宣傳,利用勞務輸出典型,實施典型引路,讓廣大農民看到外出務工的好處;編印《勞務輸出知識問答》宣傳冊子,組織精干人員,依托基層勞動保障所,深入村莊和廣大農戶家中,廣泛宣傳外出務工的意義、作用和有關勞務輸出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鼓勵農民大膽走出村門闖世界,到發達地區打工掙錢學技術。為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在勞務輸出中,根據用工方的需求,結合實際,對一些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種,如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專業,充分利用具備資格條件的培訓機構,對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發給職業資格證書,以滿足用工單位需求,確保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見效一批。對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積極提供致富信息,村兩委干部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項目,積極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根據我村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養殖業,或者是發展園林種植,或者是選擇有前景的經濟作物來種植。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培養新型農民。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是我回到我村以來,通過與村干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日常工作中的見聞所了解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可能不夠全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情況需要去發現解決。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支持和幫助,讓趙莊子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下小編為大家提供新農村建設。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根據年初確定的課題要求,我校課題組與市新農村辦公室緊密合作,對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來工作思路,開展了專題調研。
1、農業規?;讲粩嗵嵘?。糧食生產水平提高。夏糧連續八年保持增產,創建省級小麥萬畝高產增效示范區2個、水稻萬畝示范片3個,部級水稻萬畝示范片3個。建成測土配方施肥萬畝示范片1個,千畝示范方4個。主導產業發展強勁。全市新增高效農業28萬畝,高效農業規?;急冗_74%,家禽和生豬規模養殖占比分別達94%和73%。新增設施農業4、5萬畝,千畝設施農業園區11個,鎮和鎮實現村村全覆蓋。休閑農業量質齊升。新增休閑農業1、8萬畝,長江藥用植物園等4個1000萬元以上休閑農業項目加快建設;如城鎮村被評為全省13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之一;涌現出鎮生態園、鎮垂釣和公園、軟件園天恒生態園和休閑農莊、鎮森果生態園等一批生態農業發展典型。
2、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迅速。新增、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1、9:1,農產品出口總額保持第一、全省前列。農業品牌打造持續發力。全市注冊涉農商標807個,認定為省著名商標4件、市知名商標12件?!疤K·皋長壽”集體商標榮膺“首屆品牌紫金獎暨品牌耀25年”最具成長力品牌。農業專業服務全面拓展。全市新增農機服務組織6家,累計達49家,新增省“三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建成市級示范合作社2個,神牛、江恒被評為省首批“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新增植保、育秧等社會化服務組織25家,組建植保專業隊62個,集中供秧面積達28萬畝。
3、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機農業發展勢頭迅猛。有序推進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五大有機生產基地規劃建設,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7個、綠色食品3個、有機食品4個,續報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1個。新發展有機農業生產基地16個、面積1、7萬畝,其中有機稻米0、98萬畝,5家省動物防疫達標示范場和4家蛋、肉雞標準化養殖場順利通過驗收。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加強。2019年度治理高標準農田土地2、5萬畝;實施如海灌區第九、十期、焦港灌區第二期、中央小型重點縣第二、三期、千億斤糧食工程等12個項目,總投資2、29億元。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86%,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25臺,秸稈還田機101臺套,夏秋兩季完成秸稈機械還田面積95、3萬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66、36%。
4、農業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土地流轉規模擴張。全市新增流轉土地面積15、78萬畝,累計突破50萬畝,占承包總面積的40%;鎮村、鎮、鎮村、鎮村、鎮村、經濟開發區橋港村等29個村連片流轉面積達千畝以上,流轉達300畝以上的村(社區)257個,占比77、4%。三資投入實現突破。成功舉辦了兩次農業招商活動,項目簽約99個,協議投資總額47、7億元人民幣和2900萬美元,實現“三資”投入農業18、9億元。涌現出長江藥用植物園、天龍畜產品擴建、乳業和冷凍等一批項目農業新亮點。園區建設進程加快。啟動了四級農業園區聯創工程,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農業園區2個。如城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獲省政府授牌,鎮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示范園列入省級動態監測。長江鎮(港區)、經濟開發區(柴灣鎮)正在進行規劃修編;吳窯鎮、江安鎮、東陳鎮已邀請省級二級資質單位編制省級園區規劃。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日光溫室、噴滴灌、連棟大棚和防蟲網等設施快速發展,標準鋼架大棚占比達50%。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和溫濕控制器、桑樹修剪機、秸稈撿拾打捆機、太陽能滅蟲燈、深松耕整地機械等高效設施農業裝備2644臺。經營形式不斷創新。形成了“返鄉能人+農戶土地、村干部+農戶土地、民營資本+村干部+農戶土地”等多種經營模式,設施農業生命力顯著增強。
1、魅力城鎮打造成效顯著。搬遷改造連片推進。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16個鎮共啟動20戶農戶以上的整建制搬遷地塊33個,累計搬遷農戶1475戶,整理土地1327畝,分別占年計劃的115%和103、6%。房產開發穩步推進。截至10月底,16個鎮累計新增房產開工面積99、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1、3萬平方米,分別占年計劃的87、4%和91、1%。目前在建或擬建的9層以上的標志性或高層建筑達到62棟,高層建筑基本實現“鎮鎮有”。農民集居區建設強勢推進。全市鎮區農民集居區建設今年已開工35972戶,建成24037戶,入住21576戶,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1%、82、77%、85、01%。
2、城鄉功能配套日趨完善?!笆畟€一”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把“十個一”功能建設作為完善鎮區功能配套的基本要求,全市共有鎮區入口、商務賓館、生態公園等“十個一”在建或整改提升項目近50個,通過“十星級”考評項目累計達86個。道路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截至10月底,16個鎮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28億元,占年計劃的85、1%。九華鎮廟前路、下原鎮惠園路、鎮濱河路等13條道路完成整修提升,另有19條道路建設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功能配套同步跟進。注重道路綠化、地下管網、路燈設施、小區功能區等各項配套工程建設與主體功能建設同步跟進,做到路通管通、綠化連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努力形成結構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宜居宜業的新型服務設施體系。
3、城鄉環境整治魅力彰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完成農村危橋改造100余座。河道整治已通過驗收,如海灌區、焦港灌區、中央財政小型重點縣等年度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防滲渠320公里,新建、改建泵站50座。省級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8個試點村已完成實施規劃。農村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1萬畝,建成綠色現代農業園區5個,四旁植樹107、8萬株,超額完成了市年度目標任務數。建成市綠化示范鎮3個、省級綠化示范村2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1、66%。
1、農民增收成效顯著。農民培訓轉移大力實施。成立全國首家縣(市)級就業促進會,培訓農村勞動力6918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3102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967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8、4%。全民創業層次大幅提升。全市村干部創業率、村級黨組織書記創業率和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率分別達72%、86%、90%。在政策、項目、技術、資金等方面對返鄉創業人員進行扶持,全市返鄉能人創業1106人,獨辦、合辦私營企業960個,累計新增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6674個,總數居第二。村級集體經濟再獲增長。通過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經營集體資金,借助土地流轉和“三大合作”平臺,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市村級集體收入達2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有232個。
2、公共服務持續改善。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25所。市社會福利中心被評為全省示范性養老機構,5家鎮級敬老院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敬老院,16家鎮級敬老院被評為市級文明敬老院。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基本藥物管理信息系統全面運行,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費用同比下降29%,住院費用同比下降4%?!皭坌某小睂崿F了鎮村全覆蓋,為農服務社建設管理水平全省領先。
3、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完成新農保繳費人數45、5萬人,覆蓋率100%。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和240元,五保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4220元和3200元。建立了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自然增長機制,慈善助醫、慈善助學活動進一步深入。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參合率連續三年100%。全市共新增5184名失地農民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5684萬元。新增被征地農民實現“即征即?!?,“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新農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重復享受”政策得到省人社廳充分肯定。
。
雖然回到家鄉參加工作近10年了,但是關注自己的出生地雙峰縣蛇形山鎮恒中村的發展,還是近半個月以來的事。近十多天來,我為了解恒中村的現狀,摸清該村在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對恒中村進行了初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我利用工作閑暇時間走訪了部分農戶。與老黨員、老干部、以及群眾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聽取了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看法,努力向他們學習工作經驗和方法。通過走訪,我立刻融入到基層,融入到群眾,傾聽民生,了解民情,豐富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漸贏得了群眾的支持。下面就從通過調研淺談如何加快我村的新農村建設。
恒中村地處蛇形山鎮和走馬街鎮交界處,有農戶1460人,耕地1624畝,村里在立足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生豬養殖發展迅速,發展到年產2萬條。此外經濟林種植也是一個亮點。恒中村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并建有農家書屋,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條件的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村“兩委”班子共3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3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30余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
教科文衛事業發展落后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我村的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100%,并且失學率較低。但普遍存在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掙錢,村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較低,同時部分農民比較保守,對農業宣傳的新科技、新文化將信將疑,還停留在依靠傳統經驗和方法種植。農村的基礎教育不夠全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單調,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于此。我通過調查,村民中基本上是通過電視了解國家政策,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健身和娛樂基礎設施缺乏。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面對上述問題,一定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出一天符合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一:夯實基層組織。一要配強村“兩委”班子,尤其要選好“帶頭人”,現在村支兩委一班人,年紀結構、性別結構、文化結構都很不錯,能力素質都很強,但是還要充實力量,要把那些愿意為群眾服務、有領導能力、特別是有致富本領的農村黨員推選到“兩委”班子中來。再有就是要要加大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力度,解決好村級班子青黃不接的問題。
二:培育新型農民。一要大力抓好農村遠程教育,利用好資源,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二要整合縣里的各種教育培訓,積極把需要學習農業、林業、水務等專業技術的農民組織起來,參加縣里的各種培訓,做到培訓一次就能收到一次效果的目的。三要多形式開展集體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的思想道德宣傳,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整合資金投入。一要“整”,將各部門資金進行整合,統籌計劃集中投入到需要建設的重點項目上。二要“爭”,加大力度跑、闖、爭的勁頭,要精心包裝項目,積極向上爭取。三要“吸”,大力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等社會資金從事農業建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要“捐”,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新農村的濃厚氛圍,激發群眾建設熱情。
四:整治村容村貌。一是加快以“一建三改”(建沼氣池,改廁、改廚、改圈)為重點的農村生態家園建設步伐,改善生活環境。二是抓好“平安村”創建,及時排查調處農村的各種矛盾糾紛,加強農村治安管理,依法打擊偷盜、賭博等刑事犯罪,增強農民群眾的安全感。三是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農民”創建活動,反對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
五:打造規模產業。一要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修整治,確保旱能灌、澇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間。二要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市場需求,發展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處一景”的產業格局。三要培育特色產業,著力開發品質優良、特色鮮明、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四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集約化生產經營模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減少市場風險,從而得到更多的實惠。
郊區根據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形成了“近郊城市化、遠郊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這一明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發展戰略。目的是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一目的體現著社會的公平正義,但由于傳統城鄉二元結構模式的影響,在城市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的同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卻存在相關問題,因此,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如果能夠完善和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制度的建設,對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推進農村人口的城鎮化進程,促進傳統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緩解農村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撫養壓力有巨大的作用。必將更加有利于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維護好社會穩定,對于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共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通過對xxxx年顯化村社會保障制度實施情況的調查和研究,顯化村現行的養老保障方式總要有以下幾種:
可以說,“以家為主”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家庭倫理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保障家庭生活的重要作用。對于保障和維持年老體衰的人群的生活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家庭保障,包括贍養老人和哺育幼兒不僅僅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被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層面?!吨腥A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確認了老年人被贍養的權利,以及從側面規定了年輕兒女有義務撫養老人?!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xx”計劃和xxxx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實際上,家庭贍養一直是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贍養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養。根據顯化村的統計,按照六十歲以上人員統計,目前顯化村完全由家庭撫養的老人有xxx人,這些老人的撫養費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這部分家庭的人均純收入的增長有點困難。
農村五保指依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料和物質幫助。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對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供養對象,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顯化村目前享受五保政策的有x人,這五位老人基本上的由顯化村給予照顧和幫助,生活情況良好。
準確來說,這一種保障方式并不能說是一種常態化的保障方式,因為這種保障方式具有特殊性性,其保障對象為老紅軍、復員軍人、烈軍屬、傷殘軍人等。根據有關政策,對這些人給予不同的優待撫恤,其業務由村民政負責管理。因此,嚴格意義上講,優待撫恤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社會保障。但是該保障方式對于這部分人群的生活優撫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根據統計,顯化目前有x人享受此類社會保障方式。
根據《xx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x政[xxxx]xxx號)和《xxx市人民政府轉發xx省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x政[xxxx]x號),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人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其中對于已按《xx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x政[xxxx]xx號)參保繳費的女性農村居民,待遇領取年齡仍為55周歲。顯化村現有xxx戶,人口xxxx人,符合社會保障的有xxx人,整體上說,對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絕大部門農民是認同和歡迎的。
這項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地現行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基礎上,針對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家庭,在夫婦年滿60周以后,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享受年均不低于xxx元的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實施該項政策的目的,是通過對實施了計劃生育的家庭給予經濟獎勵和扶助,部分解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困難問題,形成利益導向機制,以更好地推進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顯化村目前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分為獎扶對象7人,特扶對象暫時沒有符合條件的人員,雙提對象x人。
該項制度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是當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不僅為農村社會成員提供一般的門診和住院服務,而且承擔著兒童計劃免疫、婦女孕產期保健、計劃生育、地方病疫情監測等任務,并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開展各種疾病預防工作,對保障廣大農民健康發揮著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顯化村目前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為2389人,基本上覆蓋所有長居于顯化的農村居民,對于該項制度,農民普遍表示很有價值。
該項制度的具體內容是: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補助。顯化村歷來重點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的資格評選和認定工作,在堅持“應保盡?!钡脑瓌t的同時,注意被保人的生活情況變化,適當、適時的調整,使得應該保的人享受到政策,可以保也可以不保的人民主評選,不可以保的人堅決不保。在xx年最新的最低生活保障名單中,保障了xx戶,xx人。在公示之內,無任何異議!
除上述主要的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方式外,顯化村對于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臨時救助和保障措施,也執行到位,對顯化村重點貧困對象予以適當的生活救濟。
xxxx年,顯化村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均按照相關政策執行和依據顯化村的具體實際做過適當的調整,比如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開展中,在村級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對于所有長居于顯化村的居民,村委會先行為每人墊付了xx元,墊付金額xxxxx元,為該政策的執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顯化村的社會保障情況仍然不是十分樂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群眾對于自身的社會保障不熱心,缺乏認識。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為例,該保險于已于開始xxxx年開始推廣,但xxxx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繼續開展實施的階段,依然有很多農民對此有深深的顧慮。
究其原因這首先是由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決定的;其次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可能在農村各項負擔降低的情況下,人們并不認為養老是一種問題,傳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依然束縛著這一政策的推行和執行力度;有部分農民擔心這是保險是不是和公司做生意,擔心繳的錢不知去向,這是極少部分的言論。
(二)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效果不是很理想現有的農村合作醫療大部分以“保小病”為主,部分農民對于減免掛號費和輔助檢查費的態度是無關痛癢,致使普通患者對此也缺乏熱情。此外,作為合作醫療載體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并不能讓農民信服,在調查的過程中,很多農民認為鎮醫院就是看看感冒,掛掛吊水的地方,對于鎮醫院檢查大病的能力,都表示懷疑,更愿意去市區的醫院,因此導致很多農民對于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產生了不冷不熱的態度。
(三)政策的不連貫性也是導致農民對部分政策產生疑慮的重要原因。主要體現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關于女性享受保障年齡的規定。根據《xx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x政[xxxx]xx號)參保繳費的女性農村居民,待遇領取年齡仍為55周歲。但是今年女性享受此項社會保障的年齡和男性相同,均為60周歲,因此,很多人對此產生了質疑。此外,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臨時救助方式在救助方式普遍使用打卡的方式,但是這些臨時的、特殊的救助在這些資金到位之前村里均已墊付相關救助資金,采取打卡方式,將會產生村里墊付資金無法收回,若村里不采取墊付方式,將導致受災人的生活困難,這種尷尬的情況。長期困擾著基層的救助工作。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符合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從實際出發,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為目的,以制度建設為核心,分重點(先保障農村中相對弱勢的群體,再一般群眾),分人群(先思想觀念接受能強者,后影響接受能力弱者),分項目(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合作醫療等基礎性項目,再養老保險等大型項目),分批次(先完成可以完成的項目,再推進其他項目,先易后難)進行。
1、繼續強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執行和篩選力度。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應保盡?!钡恼哂辛Φ乇U狭宿r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這不僅體現了公平性,也有利于農村社會秩序的穩定。首先要合理界定所選擇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的保障對象應該是那些供養系數較高的家庭、殘疾人、病人和家庭有突發事件的人。村級系統內,村民之間的了解程度比較高,村級民政負責人應定期核查受保對象的生活情況,避免形成養懶漢的傾向,影響其他人對于評選低保人員制度的公平性產生異議,影響社會和諧。其次農村保障金的發放形式與城鎮一樣,財政按指定賬號劃撥資金,由銀行統一發放。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減輕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群眾,有利于各級資金的及時到位,還提高了透明度。但是,如前所述,在經層工作中,尤其關于社會救助上,打卡制度的優勢和劣勢是并存的,具體應該怎么操作,還待進一步研討。
2、大力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先農村合作醫療的定位仍然有待進一步商榷。農村合作醫療若要真正緩解或者根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就要“保大病”,這也是廣大農民真正需要的。但是“保小病”確實有困難,更何況是“保大病”;若提高繳費標準,則會影響農民的參保積極性。但倘若換一種角度考慮,在不提高繳費標準的情況下也可能“保大病”:大病的發生概率畢竟較低,若參保率較高,則可以用全體的繳費資助大病患者,以體現保險的“互助”精神。但這一思路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試點和實驗。其次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應與衛生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農村合作醫療離不開縣、鄉、村的衛生機構,同樣離不開醫療管理體制、收費政策、藥品監督檢查等相關制度。只有各項制度的關系理順了,衛生機構的運轉良性正常了,才能切實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醫療需要。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叭r”問題核心在于增加農民收入,重點是減少農民開支、減輕農民負擔,關鍵在于降低農民的風險。降低農民風險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是給予農民國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社會保障,改變長期以來社會保障對象范圍的局限性,改變這種有悖于社會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隨著xxx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基礎設施逐步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優化,計劃生育工作也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村兩委干部和無職黨員利用遠程教育來宣傳、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使群眾從中受益匪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全村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該村逐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品牌效應;加強種養業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信息化,培育新型農民,使韓莊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xxx村坐落在xxx鎮的西部,東鄰xxx鄉,是xx鎮最西邊的一個村。該村耕地土質主要是黃土,有部分地塊屬于黏土土壤,黃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氣好,適用農作物廣泛,灌溉方式是用電灌溉。該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鋪建,將鋪為水泥路,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景觀路兩邊建有紫薇園林、綠原園林等幾家園林,切實美化了國道路段。
近幾年來,該村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同步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態勢。
該村主導產業為旱作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除此之外還有幾戶農民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有桃樹,葡萄樹等,經濟效益比較好。該村勞動力農閑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區位優勢的不斷挖掘,韓莊村的養殖初具規模。目前該村大型養雞專業戶1戶,大約養有五、六千只雞。大型養豬專業戶2戶,每戶大概有四百多頭豬,其中養殖能手劉新恒又投資100多萬元籌建新的養豬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豬、雞主要銷往附近村莊和周圍市各縣(市、區)。趙莊子村第三產業以經營銷售為主,在311國道兩旁比較大型的超市就有幾家,如金客隆連鎖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銷售對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該村還有凌云禽畜飼養站和獸醫醫院等。
1、經濟快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該村位臨311國道,311國道兩旁有比較大型的超市、飯店和修理鋪等一應俱全,促進了該村經濟發展。該村多數農民增收以經營銷、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想辦企業沒有資金,搞養殖沒資金,搞科學種田沒有技術帶頭人等問題。
2、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農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該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村617戶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7.4%。我村五保、低保戶50多戶,80多人,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五保戶每年生活補助900元錢,低保戶每月生活補助50元,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教育發展,添置中小學校的教育設施,使村里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讓村民用上了有線電視和寬帶,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國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學習知識。
3、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級撥款和村民捐款共68萬元,用于該村主干道的鋪建,至12月底完工,將全部鋪成水泥路。該路的竣工,將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近年來由于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趙莊子村有近1/10的村民蓋起了兩層小樓,功能齊全,方便實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寬敞的平房或磚瓦房。村里的房屋整體規劃整齊、美觀,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4、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該村總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401人,長期外出已婚育齡婦女35人。隨著農民計生意識的不斷增強,村民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齡婦女能按時康檢,準時參加孕檢,外出人員也能按時將孕檢證明寄回。但是仍有個別村民違反計劃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兩委班子建設。該村進一步增強村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夯實、鞏固基層的執政基礎,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實現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發展。但對新農村建設,個別干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干部片面認為新農村建設是美好的遠景,也有的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環境,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農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風的抬頭。
我這次調研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并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研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研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以上就是我所調研的家鄉關于新農村建設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目前農產品存在生產的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積和數量,出現豐產不豐收的不良現象,應進一步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相關產業,把品牌作建為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
2、重視發展養殖業。繼續重點支持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養殖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目前我村農戶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進步,著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3、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幾年修的,這段路經過幾年的碾壓,現在是一遇到雨天,個別地方就泥濘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氣,騎自行車是一上一下,過個三輪車卻是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睛。這段路給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該路成為影響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該村村民強烈反應,要求修建該路,盡快修建該路段。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進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設具有圖書室、娛樂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強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們茶余飯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書、健身了,會極大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會使村干部、群眾關系和諧,家庭和睦,婆媳關系融洽,鄰里關系親如一家。在醫療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00%,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F在我村還沒有用上安全的自來水。我們下一步是讓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我村有小學和初中兩個校園,為本村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我們要加大對學校普九工作的投入,進一少鞏固普九成果,改善學校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歡樂祥和的和諧社會環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到讓村里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計劃生育工作,我們必須進一步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觀念,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該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可以讓村民學習一些科技知識,這樣以來,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科學引導廣大群眾學習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治、種子管理、收割機具維護保養、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有關專業技術信息方面的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技術知識,使村民受益匪淺。同時也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盡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5、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范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后備干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第六屆村干部換屆選舉由于我村的情況復雜村委換屆延后。但我從我們區的其他村村委換屆時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至村換屆時,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協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戶座談、遠程教育、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基本程序,讓群眾充分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正確的選舉觀,為換屆選舉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6、推進信息化,建設新農村。讓信息產業為農民、農業、農村服務,充分利用村里的遠程教育。讓農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思想上主動向組織靠攏,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法律法規,讓農民懂法知法,只有這樣在農民遇到權益受到侵害時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從信息化中得實惠。
7、培育新型農民。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要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發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傳欄等進行宣傳;村里的無職黨員和村兩委班子進行入戶開展宣傳,利用勞務輸出典型,實施典型引路,讓廣大農民看到外出務工的好處;編印《勞務輸出知識問答》宣傳冊子,組織精干人員,依托基層勞動保障所,深入村莊和廣大農戶家中,廣泛宣傳外出務工的意義、作用和有關勞務輸出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鼓勵農民大膽走出村門闖世界,到發達地區打工掙錢學技術。為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在勞務輸出中,根據用工方的需求,結合實際,對一些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種,如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專業,充分利用具備資格條件的培訓機構,對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發給職業資格證書,以滿足用工單位需求,確保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見效一批。對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積極提供致富信息,村兩委干部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項目,積極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根據我村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養殖業,或者是發展園林種植,或者是選擇有前景的經濟作物來種植。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培養新型農民。
新農村建設涉及到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萬萬農戶,投資范圍廣,投資金額大。我國農村各地經濟條件、地域特征千差萬別,基礎設施投入和公共服務需求有很大差異。目前,國內一些地方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但大都剛起步,經驗不足,區域性的成功經驗是否適合在全國推廣尚待驗證。
現實工作中,許多地方的發展思路和具體措施隨領導人的更換而發生重大調整。雖然將新農村的發展規劃通過地方人大表決方式加以穩定,但因沒有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權,同樣面臨法制化制度保障問題。由于各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如果因領導人的輪換而使新農村建設行動出現多次反復,勢必嚴重挫傷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農民的積極性,削弱黨和政府的領導權威。新農村建設行動如何通過法制化途徑,獲得穩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臨的一大挑戰。
(三)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全市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累計投入的資金近5億元,其中財政安排6300萬元,捆綁專項資金1.2億元,吸引社會資金3.1億元,資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農民占到60-70%,而目前新農村建設尚未全面鋪開,只是在點的層次上進行,覆蓋村莊的數量比較少。根據對xx18個村進行的問卷調查表明:目前農村要完成“六通”、“五改”、“兩建”十三類待建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政府和農戶在內的各村人均總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補助48%。從目前政府給示范村的投入看,資金缺口依然較大。例如,興國縣1年來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財政資金300多萬元;興國縣4000多個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個,約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資金缺口大,興國縣的交通經費只夠建58公里,但已安排190公里的建設任務,政府補貼資金難以保證到位。
(四)資源整合困難。
現有的許多涉農項目資金,由于來自不同的部門,在使用上難以整合起來,難以根據各地發展的輕重緩急安排使用,以發揮更大的整體效應。興國縣副縣長歐陽巧文說:現有的支農資金比較分散,整合的時候不僅涉及到利益調整,還涉及到資金用途的改變,不符合資金的使用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的管理風險。
(五)農村土地管理法規不完備。
土地法中雖然有“一戶一宅”規定,卻沒有相應的實施細則。這使得在村莊整治改造當中,一戶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據不夠完善,在清理一戶多宅的過程中,許多問題難以處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時候,農民會以老祖宗留下來的房子不能拆等種種借口拒拆。由于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強行拆除會引發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會影響整個規劃的順利實施。
(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易突破省政府規定的上限。
xx市通過“以物代扶”、“以獎代補”的方式激勵農民投身于村莊公共設施的建設。例如修路,農民只有在鋪好路基的時候,政府才會去修建路面。xx省規定的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和公益事業所需資金每人每年不得超過15元,農民為鋪好路基所花的費用往往超過此限額標準。農民自愿的行為與省內現行政策規定相沖突,以致許多時候農民自愿籌資籌勞被視為加重農民負擔。以興國縣長逕村為例,該村通硬化路待建費用需77萬元,政府資助42%,農戶分攤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負擔為106元,遠遠超過省里規定的標準。
四、政策建議。
(一)選擇不同地區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根據近郊、平原和山區等經濟特征,在東、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區先行試點??蓛炏瓤紤]新農村建設已經有一定經驗的地方作為試點,如在x市。在總結各地經驗,完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再向全國其它地區推廣。
(二)以法制化方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
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列入“十一五”規劃,明確新農村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手段、未來5年國家重點投資的領域。制定并出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綱要”,明確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將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最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立法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財政預算投入,單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制定財政預算時要單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預算投入應能滿足新農村建設階段性投資的需要,并明確中央和地方配套資金的比例。近兩年來,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收入的比例為9:11,配套資金比例可參照此執行。
(四)整合各項支農資金。
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所有支農資金由該機構統籌使用。各地在村莊規劃的指導下,根據項目向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申請資金,各省、市、縣設立分部,負責項目的審批、資金的拔放和監督。若部門資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難,可考慮部門資金下到基層的彈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在現行體制下,對不太符合部門規定但合理的地方資金整合行為,給予靈活寬容對待?;蛘哂缮孓r資金相關部門聯合統籌資金的使用,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相關法規。
針對《土地法》中“一戶一宅”的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對“一戶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較高金額的宅基地占用費;或者修訂法規,允許集體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徑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法》,為農村各類合作組織的發展掃除法律的障礙。同時給予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所辦實體減免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扶持其發展壯大。
(六)進一步完善并盡快實施農民籌資籌勞管理新辦法。
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農村道路等公共設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長的特征。我國的財政實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負擔農村公共設施的提供,需要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來參與新農村建設。xx年7月農業部發布了《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試行)》的征求意見稿,賦予省級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承受能力、農村事業發展需要,制定籌資限額的權力。根據今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一方面省級政府要適當提高籌資限額標準,為村民自愿籌資留出更大的靈活空間。限額雖然高,只要農民真正享有民主權利,政府不強行攤派,并嚴格按“一事一議”表決,農民會自我約束資金籌措負擔;另一方面要根據基礎設施一次性投入大、長期維護費用低的特點,改年度限額為3年或5年總限額,允許農民跨年度使用籌資限額。建議農業部盡快完善“籌資籌勞管理辦法”并頒布實施,為各地根據本地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提供新的依據。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為了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推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改革,進一步加快臨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xx縣第八期科級干部理論培訓班的有關要求,筆者針對近幾年來臨朐農業綜合開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改革等問題,利用安排的社會實踐機會,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市場運作,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加快全縣荒山治理開發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縣委、縣政府在堅持荒山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將荒山治理開發推向市場,對部分荒山使用權實行拍賣、租賃招商,并于xx年7月27日由縣政府組織在濰坊召開xx縣荒山使用權租賃及招商項目新聞發布會,重點推出了九山、大關、石家河、冶源、龍崗、五井、臥龍、辛寨、上林、營子等0個鄉鎮52宗2.09萬畝荒山進行租賃。會上濟南、濰坊、淄博、壽光等7家商客同臨朐簽訂了荒山開發協議,面積達9950畝。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拍賣、租賃面積已達3.8萬畝,參與治理開發的客商多達數十家。新的開發機制,掀起了新一輪荒山開發熱潮,為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及鄉村產業發展投入機制特別是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創新提供了經驗。
民增收”和農民“糧增產、錢增收”的目標。
(三)培植產業,吸引金融資本投入。
xx縣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大棚果、奶牛、肉鴨和黃煙“四大產業”,以建設“全國大棚果生產第一縣”、全國優質奶源基地、全國肉鴨生產大縣為目標,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產量,進一步打響臨朐農業品牌,特別是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年來財政貼息項目的實施,金融資本的加入,使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臨朐農業產業化膨脹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xx年以來臨朐康寶蜂業有限公司、龍門漁業有限公司、山東廣華經貿有限公司、山東中盛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臨朐龍泰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的蜂產品深加工、特色淡水魚、商品豬、標準化肉鴨養殖、速凍果蔬加工等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實施,項目總投資4094.3萬元,其中財政投資50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546.3萬元,銀行貸款998萬元,財政貼息.45萬元??蓪崿F年加工蜜蜂產品548噸、商品豬8000頭、肉鴨300萬只、0000噸速凍果蔬、90噸特色淡水魚,實現年新增產值2323.08萬元,實現利稅634.46萬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民23740戶,年帶動農民增加收入6726.93萬元。培植扶壯了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快速膨脹,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企業有欲望、農民有期盼,關鍵是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朝著健康積極方向發展。結合臨朐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實際,提出“十二五”期間農業綜合開發主要規劃任務和三點建議:
(一)“十二五”期間農業綜合開發主要規劃任務。
“十二五”期間,改造中低產田6.0萬畝,使其全部成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水利措施:新建揚水站4座,復修2座,新打機井、大口井66眼,復修配套24眼,架設輸變電線路70km,變壓器27臺,襯砌渠道2.744km,埋地下管道93.2km,修蓄水池49座,渠系建筑物59座。林業措施:路邊植樹84km,24.5萬株;片林造林900畝,植樹8.98萬株。農業措施:改良土壤.925萬畝,新修機耕路09.0km,復修75.0km??萍纪茝V措施:技術培訓2.0萬人次。土地治理規劃總投資2906萬元,其中財政資金63xx年以上的時間和3萬億以上的投入,面對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民間資本正躍躍欲試。但巨大的市場空間只是提供了可能的商機,只有來自政策層面的多重支持,民營資本才能放心、全心地投入新農村建設。因此,建議盡快研究制定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措施,引導民營資本進入涉農領域發展。
一是要進一步放開新農村建設項目領域。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是基礎設施,目前部分領域由國有企業在壟斷經營,對民間資本沒有完全放開。民營企業在行業準入方面還有一定限制障礙,存在一個“玻璃門”現象,看得見里面,門好象也沒關,但就是進不去。引進民營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排除行業準入障礙,使民營企業可以投資任何一個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以便解決好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問題。
產業補貼等方面給予照顧,以調動企業經營者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再次,要給予優質服務。要為新農村建設項目開通綠色通道,為項目的登記注冊、辦證辦照給予優質快速的服務。
三是制定引進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獎勵政策。獎勵是最實際的激勵手段。要象招商引資獎勵政策一樣,給予引進社會資金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有功人員和單位相應的物質、政治和精神獎勵。比如可以采取將干部提拔任用和年終績效工資考核與引資情況掛鉤,激勵干部引進社會資金。
2、充分發揮金融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的撬動作用。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上世紀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大規模撤并農村網點,上收貸款審批權限,農村信貸業務大幅萎縮。銀行為了保證信貸安全,收縮信用貸款,推行抵押貸款,提高信貸門檻,而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自身又難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導致農村信貸越來越難、越來越少。從調查中發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難,固定資產貸款更難。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大中城市和非農產業,農村經濟“失血”嚴重。目前一些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想投入新農村建設,但即使有好的經營項目,也由于缺少金融貸款支持,“冷手抓不了熱饅頭,眼饞卻下不了手?!币虼?,建議金融部門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當前,國家加快擴大內需的方針確定并實施,金融信貸政策也已經放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機遇。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支持商業金融機構在縣域農村布局設點,發展村鎮銀行,創新農村金融貸款擔保抵押方式,為社會資本進入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3、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農村債務居高難下,是當前農村普遍現象。債臺高筑的現象嚴重制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影響基層組織正常運轉,新農村建設顯得力不從心。加快新農村建設,要千方百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建立村級穩定的可持續投入機制。一是走以地生財的路子。城郊村要大力探索利用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或村留用地興建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等二、三產業設施,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增強集體收入。偏遠村可對村集體所有的溝渠、坡地等土地資源,實行村集體單獨開發或吸引其它資金參股開發,以此穩定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二是走盤活資產的路子。對村集體閑置的廠房、廢棄的學校、倒閉的村辦企業舊址等閑置資產,采取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盤活,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村集體收入。三是走服務創收的路子。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有償社會化服務,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性服務實體,開展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中介服務,適當收取服務費用,增加村集體收入。
為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于2011.7.25—2011.8.15在河南省施庵鎮的農村進行了“深入農村感受發展,切實剖析三農新動態”的社會實踐?,F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施庵鎮的25個行政村,農業人口62600多人,農村勞動力1.5萬人。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15年全鎮gdp總量20多億元,增長12%。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國家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鎮村道路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村屯公路20公里,實現了村屯道路暢通;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
(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學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2所中學、25所小學,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1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施庵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此外,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合同不規范。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免征農業稅后,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于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萍嘉幕度氩蛔?,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鎮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尚未開展,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四)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本桶卓倢嶋H情況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前思路可理解為:努力推進和實現農村的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村鎮文明化、保障社會化和管理民主化。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衛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樣,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嚴格規劃管理,建新拆舊,逐步推進,實現村屯城鎮化建設目標。
四、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岳寧
時間2011.7.25—2011.8.15
土木造價七班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我國農村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決策部門制定更加具體詳細的政策建議,由我委農村經濟發展司與產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組成聯合調研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調研?,F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xx-xx市新農村建設的做法及成效
(一)xx市概況
xx市位于xx省南部,現轄18個縣(市、區),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83個鄉鎮??側丝?45萬,其中農業人口677.56萬人,占總人口的80%;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0.23萬畝。3475個行政村,49139個村民小組。2004年,全市gdp達到398億元,人均4710元,工業增加值97.7億元,農業增加值114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8.35億元,增長2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84億元,增長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元。
(二)新農村建設行動的發起
加入wt0之后,我國農業面臨著在國際市場上如何保持競爭力的挑戰;農村稅費改革之后,鄉鎮機構面臨著職能轉變的問題;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村面臨著勞動力轉移的難題。為找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xx、市政府從2004年7月組織人員展開大規模調研,逐步理清了農村今后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整合農村工作的資源和力量,通過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內容是“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設新村鎮為突破口,以“親民、愛民、富民”活動為切入點,以村鎮規劃建設、“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和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突破口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新載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依靠群眾、整體推進。
1、以村鎮規劃為龍頭,開展新村鎮建設。一是制定村鎮建設整體規劃。計劃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所有村鎮的規劃設計工作,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建立了科學的規劃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應的村莊建設管理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的村鎮規劃管理體制,把村鎮規劃建設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二是全面開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據各個村不同的實際情況,按照“環境整潔、道路暢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會和村民代表會制定“三清”的標準,發動群眾開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農村衛生環境的村規民約,實行村民自治,建立村莊環境管理長效機制。
實加強主導產業基地建設,抓好產業化示范縣、示范鄉建設,形成基地帶農戶,“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通過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及推廣應用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農產品市場和信息體系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體系,有力地支撐農業的發展。四是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的標準體系建設。大力組織實施贛南的臍橙、會昌的米粉、大余的金邊瑞香、興國的灰鵝、石城的白蓮五個xx省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把全市主要農產品納入標準化生產的軌道,把果業、生豬建成產值過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3、以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一是以市場為依托,以先進和實用技術、務工技能和三產服務培訓為主要內容,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使18歲以上、45歲以下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基本掌握l至2門實用農業技術或務工職業技能。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整合現有的大專院校、職業學校、社會辦學力量和企業培訓基地等有效資源,構建農民培訓體系?,F已建立縣、鄉、村各類培訓基地3929個,其中縣級273個,鄉級965個,村級2690個。建立農民知識化工程師資庫,提高師資水平,組織專家遵循“規范、實用、通俗、易懂”的原則編寫或選用培訓教材。三是完善培訓機制,創新培訓方法,提高培訓實效。各地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廣泛開展訂單培訓、協議培訓;根據作物的生長周期和農業主導產業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工作;對村兩委干部、村級后備干部、農業生產和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進行以發展本地主導產業、經營管理等所需專業技能知識為主的大專學歷教育。四是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著力提升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新型農民。
4、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一是按照“先運行、多扶持、后規范”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要求每個縣的主導產業都要建立相應產業合作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大力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組織”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培育專業化的經濟服務組織,全方面覆蓋產業體系。三是對合作經濟組織在資金上、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能人牽辦合作經濟組織。
5、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一是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廣泛開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進農家活動”。二是以開展創評文明信用戶、留守孩關心工程等活動為載體,創建精神文明。組織農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勢力,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將行政村為單位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緊密的以一個或幾個聚集的村民小組為單位的村落,創建村組理事會,促進民主管理。逐步把鄉村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提高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進行文明村鎮創建,重點建設一批標準高、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村鎮。五是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實現每村有一個宣傳文化陣地等。
6、抓好基層領導班子。緊緊圍繞“親民、愛民、富民”活動,把以“三清三改”、村鎮規劃建設、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果,作為衡量、檢驗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標準。通過從全國各大高校選拔大學本科生到鄉鎮基層工作,夯實鄉鎮基層領導班子。全面實施鄉鎮領導干部農業專業技能過關制度,開展農村基層干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高他們帶領群眾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能力3實施鄉村干部“素質培訓工程”,加強對鄉鎮、村干部的新農村建設知識培訓工作。
市場調研報告 ·安全生產調研報告 ·社會調研報告 ·會計調研報告 ·產品調研報告
(四)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一是村莊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共完成了6674個村莊的改水,受益人口達74.0246萬人;改廁67273座,受益人口達70.3836萬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寬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戶廁”后,農民跟城里人一樣在家里上廁,而且無臭無味。農民說,用上這種廁所真好,又干凈衛生,又能保證種田的肥料供應。
二是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新農村建設剛開始的時候,政府干部下來層層做工作,農民認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當農民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給自己帶來實惠的時候,觀念逐漸開始改變。農民由“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建設家園的熱情空前高漲。
三是干群關系得到改善。以前鄉鎮干部下農村時,是“要錢要命”,而現在是“送錢送物”。xx市農工曾新方說:“現在去農村,農民會拉著你去他家喝茶?!?/p>
四是節約了耕地。近一年來,全市共拆除破舊豬牛欄、廁所57648間,面積75萬平方米。清理農民無序建房2925宗,共計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計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復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2004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2034元和383元,屬于欠發達地區。轄區內又屬低山丘陵區,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xx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人均耕地面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卻率先發起新農村建設行動,形成了欠發達地區低成本推進型的贛南模式,其具體做法在廣大中西部低山丘嶺地區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便于在全國同類地區推廣。
(一)用人得當,領導先行
xx-xx新農村建設,是xx、市政府審時度勢后發起的。其中,主要發起人xx、xx潘逸陽,是來自廣東省的外調干部,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其博士論文為《農民主體論》。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來進行的。這表明,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與地方黨政主要決策者的開放意識、工作經歷、知識層次具有密切聯系。不論發起還是推廣新農村建設行動,在現行體制下,地方黨政機關領導班子尤其是首要領導的素質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當地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成敗。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深入開展調查,全面掌握當地實情,制定切實可行、符合群眾意愿的實施方案。通過強化宣傳發動工作,公開扶持標準,創新補助辦法,實行“以物代扶”、“以獎代補”。調研數據表明,公共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6:4,家庭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3:7。新村鎮建設示范點由定點制改為群眾申報制。村民自愿申報,愿意搞新農村建設的群眾申報率達到80%以上的就定點,實行動態管理,擇優選擇定點,越積極、越先申請實施的農戶就先實施,并給予較優惠的獎勵政策,組織和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同時注意維護和實現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發言權。在規劃編制過程當中,吸引村民代表討論,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認定,通過村民自己制定村規民約保證規劃的切實執行。通過群眾推薦、選舉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軍人、老教師等有威望的人產生理事會,由理事會出面與廣大群眾協商化解矛盾,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真正讓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正確處理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的關系,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打好基礎,分步實施。
(四)因地制宜,科學指導
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鄉鎮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鎮規劃上,要根據當地客觀條件,科學編制規劃;在新農村建設模式上,力求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格調新穎,形式多樣;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規范操作
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把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形成制度和規范,建立長效機制,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持續良性發展的軌道。只有健全長效工作機制,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健康持續發展。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必須有長效機制作保證。
(六)整體推進,突出重點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廣大農村點多面廣,一方面要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又要從解決好農民關心的具體問題入手,找準突破口,根據當前的資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分步實施。贛南市把發展新產業和“三清”工作全面啟動,改水、改廁、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點帶面
xx市各地在鐵路、國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線率先展開新農村建設工作,特別是在323國道、贛粵高速公路沿線,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高標準和較強示范作用的新農村示范點,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通過典型示范,做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
(八)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三、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范圍廣、對象復雜、難度大
新農村建設涉及到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萬萬農戶,投資范圍廣,投資金額大。我國農村各地經濟條件、地域特征千差萬別,基礎設施投入和公共服務需求有很大差異。目前,國內一些地方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但大都剛起步,經驗不足,區域性的成功經驗是否適合在全國推廣尚待驗證。
(二)新農村建設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樣面臨法制化制度保障問題。由于各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如果因領導人的輪換而使新農村建設行動出現多次反復,勢必嚴重挫傷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農民的積極性,削弱黨和政府的領導權威。新農村建設行動如何通過法制化途徑,獲得穩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臨的一大挑戰。
(三)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全市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累計投入的資金近5億元,其中財政安排6300萬元,捆-綁專項資金1.2億元,吸引社會資金3.1億元,資金投入中政府只占30-40%,農民占到60-70%,而目前xx的新農村建設尚未全面鋪開,只是在點的層次上進行,覆蓋村莊的數量比較少。根據對xx18個村進行的問卷調查表明:目前xx-xx農村要完成“六通”、“五改”、“兩建”十三類待建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政府和農戶在內的各村人均總投入需要1913元,其中需要政府補助48%。從目前政府給示范村的投入看,資金缺口依然較大。例如,興國縣1年來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財政資金300多萬元;興國縣4000多個村落,有能力搞示范的目前只有200多個,約占全部村落的5%;另外,道路資金缺口大,興國縣的交通經費只夠建58公里,但已安排190公里的建設任務,政府補貼資金難以保證到位。
(四)資源整合困難
現有的許多涉農項目資金,由于來自不同的部門,在使用上難以整合起來,難以根據各地發展的輕重緩急安排使用,以發揮更大的整體效應。興國縣副歐陽巧文說:現有的支農資金比較分散,整合的.時候不僅涉及到利益調整,還涉及到資金用途的改變,不符合資金的使用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的管理風險。
(五)農村土地管理法規不完備
土地法中雖然有“一戶一宅”規定,卻沒有相應的實施細則。這使得在村莊整治改造當中,一戶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據不夠完善,在清理一戶多宅的過程中,許多問題難以處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時候,農民會以老祖宗留下來的房子不能拆等種種借口拒拆。由于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強行拆除會引發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會影響整個規劃的順利實施。
(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易突破省政府規定的上限
xx市通過“以物代扶”、“以獎代補”的方式激勵農民投身于村莊公共設施的建設。例如修路,農民只有在鋪好路基的時候,政府才會去修建路面。xx省規定的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和公益事業所需資金每人每年不得超過15元,農民為鋪好路基所花的費用往往超過此限額標準。農民自愿的行為與省內現行政策規定相沖突,以致許多時候農民自愿籌資籌勞被視為加重農民負擔。以興國逕村為例,該村通硬化路待建費用需77萬元,政府資助42%,農戶分攤58%,村人口4211人,人均建路負擔為106元,遠遠超過省里規定的標準。
四、政策建議
(一)選擇不同地區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根據近郊、平原和山區等經濟特征,在東、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區先行試點??蓛炏瓤紤]新農村建設已經有一定經驗的地方作為試點,如在xx-xx市。在總結各地經驗,完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再向全國其它地區推廣。
(二)以法制化方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
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列入“十一五”規劃,明確新農村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手段、未來5年國家重點投資的領域。制定并出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綱要”,明確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將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最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相關立法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財政預算投入,單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制定財政預算時要單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預算投入應能滿足新農村建設階段性投資的需要,并明確中央和地方配套資金的比例。近兩年來,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收入的比例為9:11,配套資金比例可參照此執行。
(四)整合各項支農資金
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所有支農資金由該機構統籌使用。各地在村莊規劃的指導下,根據項目向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申請資金,各省、市、縣設立分部,負責項目的審批、資金的拔放和監督。若部門資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難,可考慮部門資金下到基層的彈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在現行體制下,對不太符合部門規定但合理的地方資金整合行為,給予靈活寬容對待?;蛘哂缮孓r資金相關部門聯合統籌資金的使用,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相關法規
針對《土地法》中“一戶一宅”的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對“一戶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較高金額的宅基地占用費;或者修訂法規,允許集體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徑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法》,為農村各類合作組織的發展掃除法律的障礙。同時給予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所辦實體減免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優惠政策,扶持其發展壯大。
(六)進一步完善并盡快實施農民籌資籌勞管理新辦法
騎車就更不要提了。那時侯村里養雞的特別多,每條巷都堆著滿巷的雞糞,一到夏天更是蒼蠅漫天,臭氣熏天。還有隨意堆放的垃圾堆。每天都呼吸著混雜著各種味道的空氣。還有墻上那各式各樣小孩們的“涂鴉作品”。
而如今,在全國范圍建設新農村的總動員下,通過環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達到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凈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衛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衛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 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
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F在垃圾不隨處亂扔,家禽的糞便也不隨處亂倒,都有了統一的安排和處理?,F在到哪都是干干凈凈的水泥地,讓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暢。
(三)
物質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農村人就只會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吃穿用都很簡單隨便,只要不餓著肚子,不凍著就很滿足了。而如今在中國不斷的發展變化中,農民也意識到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物質水平,開始不斷尋求致富的道路?,F在我們村里不僅發展了養殖業,還有很多小型的鐵廠,煤廠等廠礦,同時給一大批的婦女門提供了就業崗位,現在每家都是兩個人在賺錢,手里的錢多了,物質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來村里賣東西的多的猶如趕集似的。什么餃子,魚,雞之類以前只能在過年吃上的東西現在隨時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開始追求起名牌來。用的就更不用說了,什么電熱鍋,微波爐之類都上了農民的鍋臺。
(四)
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新發展。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隨著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論大人小孩,都是在賭博?,F在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夏天晚上在大隊部跳舞,冬天則是扭秧歌,不僅扭正了村里的風氣,還愉悅了每個村民的身心。
(五)
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村領導還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干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
二:存在問題:
(一)
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群眾認識不到位。主要是宣傳的力度和廣度不夠,再加上當
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于少數村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頗,誤認為只要搞好村莊規劃,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還未正確看待,有的認為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領導的“面子工程”,誤認為又要搞創建,又要搞驗收。
(二)
村級積累薄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要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有的還背著沉重的農村債務(如普九欠債、歷年欠款),有的村連村干部工資也難以正常兌現),部分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仍然捉襟見肘,特別是諸如公共服務與活動陳地建設就沒有列入發展規劃。
(三)
勞動力轉移滯后,農民難以“洗腳上岸”。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陽光工程”、農民工轉移培訓和農民知識化工程,培養了一批適應進城務工的新型農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顯,所從事的主要行業依然是從事簡單勞動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務和制造行業,而且外出務工人員年齡參差不齊,大至60歲,小至15、6歲,究其原因還是現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不貼近農村,不貼近農民,與農民的需求造成了脫節,因此培育新型農民任重道遠。
(四)
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嚴重“貧血”,塑造新風貌困難重重。在調研中我發現,農村電話、手機、廣播、電視覆蓋率雖然較高,但農村科技培訓和文化生活相對脆弱,許多設施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使農村文化活動停留在自發的、散亂的、無組織狀態,難以發展壯大。再加上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兒童和老人,少數人仍沉迷于“賭碼”等陳舊的習氣主,難以跟上現代文明。
(五)
村干部隊伍不穩,后顧之憂難以解決。年輕農民多數外出務工,村里僅有的幾個年輕黨員主要是復員退伍軍人,存在后繼乏人的問題。村干部待遇比較值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積極性,村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擔心退下來后遭他人打擊報復,又沒有養老等社會保障,年輕的村干部想外出務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對策建議
如何調動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如何引導農民群眾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結合對我村的調研,我提出幾點膚淺的看法和思路:
(一)
加強村級班子組織建設,提高村級班子凝聚力。一是要從農村黨員中選拔政治覺悟高、致富本領強的黨員干部擔任主職領導。在對我村調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較團結、有戰斗力和凝聚力,在群眾中有威信,關鍵是有一個好的“班長”,村在村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當家人,是全縣第六屆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在群眾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夠為農民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技術和服務。二是要過基層組織“五好”創建等活動載體,完善村級黨組織制度建設,在農村鄉土能人、經營人才中發展黨員,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三是要關愛村組干部,建議多方籌資建立養老保險基金和年老生活補助制度,解除村組干部的后顧之憂,穩定農村干部隊伍。
(二)
科技服務設施功能,積極探索與農業科研單位和院校的合作,引進適合本地自然資源的“三新”(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項目,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要圍繞全縣農業“34111”工程,大力發展農村中介協會組織,增強帶動、輻射能力,網絡更多的農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就是要圍繞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不斷拓展增收空間。要引導農民群眾利用現有資源優勢與條件,把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要繼續發展打工經濟,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務工的服務網絡,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務、轉移培訓,為打工經濟創造寬松的環境和條件;要結合落實中央農村政策、建設節約型社會,落實惠農政策增收、強化農資市場監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災增收、節本增效增收等綜合措施,不斷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和來源。
(三)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小康新村。要堅持規劃先行、試點示范、分步推進的原則,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在規劃區內通過整理集聚、拆舊建新、移民遷建等途徑,開展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搞好配套設施建設,搞好村莊綠化美化和環境衛生,不斷提高居住環境。要開展扶貧開發、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和新型合作醫療成果、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民群眾養老等社會保障,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要注重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救助體系建設,關注弱勢群體,實現共同致富。
(四)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首先,是要加強農民群眾的教育、宣傳與引導,解決好農民群眾的認識問題。其次,是要增強農民致富的本領,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培育盡量多的農村種養大戶、鄉土能人,提高農民群眾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綜合素質。第三,是要圍繞精神文明建設,培育綜合素質較高的新型農民。通過農民培訓、加強文化等基礎設施和陣地建設,開展農村文明創建活動,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構建和諧農村。
(五)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是越開越快。這是我國政策及國情所決定的。我希望在這個步伐下,新農村人民應該保持著自己正確的民生和民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新農村建設能否發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由于我的調查是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出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問題和好的方面,故不能作為有力結論。
20xx年2月,我被抽派到嘎灑鎮xx村委會xx村民小組擔任克木人工作隊員。在工作中我積極深入到農戶中,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近半年的工作,本人對該村的新農村建設做了深入的調查了解,形成了以下調研材料。
地理位置、人口、土地:嘎灑鎮xx村委會xx村民小組距離村委會7公里,距離景洪城12公里,屬山區,是一個克木人聚居的自然村。全村22戶人家共有90人,其中:男47人,年齡最大91歲,勞動力51人,五保戶1戶;該村土地資源少,全村共有土地面積2512。3畝,其中:農用地2477。8畝,建設用地20畝,雷響田9畝;人均有糧35公斤,戶均有橡膠樹20xx株,人均年收入2500元。
基礎設施:村莊坐落在三面環山的山溝里,占地面積約10畝,村莊四周都是橡膠林,村內無硬化路面,雨天全是泥濘,特別濕滑。各種建筑物雜亂無章,道路狹窄,連農用車都無法正常出入。全村共有摩托車32輛,手扶拖拉機2輛,農用車一輛,固定電話7臺,手機42部,安裝太陽能6戶。
刻育:全村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0人,小學文化程度的有9人,目前正在就讀的適齡兒童有15人,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為2。20xx年。該村自建村以來從未有人走出村寨到外面工作、參軍或經商。日常生活交流基本不使用漢語或漢字,只用本民族語言和傣文。
產業:全村所有土地都是山地,全部種植橡膠,戶均擁有橡膠20xx株,產業結構單一。部分村民由于不重視土地的價值,圖一時之利,承包轉讓了許多土地,導致全村橡膠樹擁量差距很大,多的有4000—5000株,少的只有500株。村民受教育年限低,科技意識淡薄,對橡膠的種植和管理處于粗放狀態,遭遇自然災害時,抵御風險的能力明顯不足,如今年由于白1粉病的爆發,至今為止(6月份)仍有50%的橡膠無法正常開割。
村基層組織建設:該村共有黨員2人,而且年齡偏大(一人47歲,一人50歲),與另外一個村組合成立了一個黨支部;村內沒有團組織,部分從學校畢業回家的團員由于多年沒有和村委會團組織聯系已變為普通群眾。
社會保障和社會秩序:全村的村民都參加了新型農村醫療合作保險,且對新型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及惠及農民的措施都滿意。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自建村以來無人犯罪,無人參與黃、賭、毒,真正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至今沒有規范完善的《村規民約》,長期以來都是靠村民的素樸的道德觀念來自我約束、管理。
村莊基礎設施薄弱,臟、亂、差嚴重:村子至今沒有有線數字電視、籃球場、公共活動室、衛生室、公廁、垃圾池、蓄水池等公共設施,而且臟、亂、差嚴重,部分經濟條件好的村民建房占地面積很大擠占村內道路,且不修建化糞池,糞便及垃圾全部排入流經村寨的一條水溝,污染環境。
飲水困難:一是水質差:一部分村民利用從山溝中流淌出的一小股水源,用石頭簡單壘砌成小水池,用水管引至家中直接飲用,一遇雨天,全是泥漿水;一部分村民則使用村內一口漂浮著許多浮萍的敞口井;還有個別家庭直接飲用村后漁塘中的水;二是水源林破壞嚴重:距村子有400米處有一泉水井,水源充足,但由于沒有修建蓄水池和安裝自來水管,因此一直沒有得以有效利用,現由于橡膠價格飆升,村民對土地的占有欲望很強烈,在水源林附近都種滿橡膠,水源林遭到嚴重破壞。
思想觀念落后:長期以來的貧困,使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為生活奔波,各自忙于生活,集體意識差,新農村建設積極性不高,存在“等、要、靠”狹隘思想。特別是目前有了國家“扶持克木人發展”的好政策,村民希望所有公共設施都由國家投資建設,“等、要、靠”的狹隘思想更為嚴重。
缺乏橡膠科學管理技術:村民文化素質低,農業科技意識淡薄,加之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導致許多膠樹過早報廢,農場需要30—35年才需要更新的,村民20年就要更新了,許多樹在20xx年左右就傷痕累累,滿目瘡痍,增加了農民的割膠成本。
基層組織薄弱:長期以來,由于與外界交往很少,且缺乏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等原因,村民思想意識保守,對黨組織的了解不多,黨性覺悟低,加入黨組織的積極性不高。迄今為止,全村只有2名黨員,且無團組織。
居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牢固把握國家“扶持克木人發展”項目的好時機,充分用活、用足政策,充分發揮村民建設新農村的自主能動性,積極參與家園共建,完善公共設施,綠化美化村寨;訂立《村規民約》及公共設施管理制度,使村民自治落到實處,確保公共設施建好后能更長久地為大家服務。
居強水源林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針對村民盲目發展橡膠,漠視水源林保護的現狀,組織村民開展討論,讓村民形成共識:為讓子孫后代有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必須切實保護好水源林。建議在水源林種植橡膠的村民,以水井為圓心,每戶讓出100米的距離空出47畝的空地,在這片空地上種植如竹子和野芭蕉等保水農植物,這樣既可保護水源,又能讓村民有所收益,一舉多得。
居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采取召開會議、發放宣傳資料、走家串戶等各種措施,宣傳國家“三農”政策方針,轉變村民“等、要、靠”不良思想,充分調動起群眾自我發展、自我建設的積極性,結合國家扶持克木人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掀起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高潮。
居強教育,培養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為了克木人能長足發展,必須建立長效教育機制,引導和鼓勵村民外出工作、經商,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召開了幾次村民大會進行教育問題專題講解,目前村民充分認識到知識文化的重要性,“普九”積極性高漲,全村15名適齡兒童和少年沒有一人輟學。
重視主導產業的發展,引導發展多種經濟:重視主導產業橡膠的發展。針對村民割膠技術水平較低的現狀,組織技術人員到村里進行橡膠科學管理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勞動技能,降低割膠成本,增加橡膠收入;引導村民發展多種經濟。利用林業局幫扶修建沼氣池的契機,發展養豬業,不但可以增加村民經濟收入,同時還能解決村民因建房不修化糞池而污染環境的問題。倡議相關農業技術部門引進適合農民的致富項目,讓農民得到實惠,改善村民的生活,增加村民的收入。
居強基層組織建設:動員村內積極上進、有思想、有能力的群眾加入到黨組織中來,力爭做到有思想有能力的積極分子都成為黨員;建立健全團組織,把積極上進的青年人吸引到團組織中來;在群眾中牢固樹立集體主義思想觀念,培養大公無私的優良精神,讓村干部都能自發的、積極的為群眾做實事謀利益,肩負起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重任。
根據縣委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要求,近日我就**鎮以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鎮轄24個村,農業人口8600人,農村勞動力2100人。全鎮總面積4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萬畝,林地4.3萬畝,水田0.13萬畝。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村經濟實現穩步發展,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農村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鎮黨委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始終致力于發展第一要務,全鎮經濟呈現出了高速增長勢頭。20全鎮gdp總量3225萬元,同比增長48%。農民人均收入2600元,同比增長37.5%。農業總產值1764萬元,同比增長48.5%。全鎮糧食總產1606萬噸,棗桑薯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1.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8%。紅棗產量600噸,增收120萬元,畜牧產值達0.05億元,同比增長43.2%。勞務輸出836人(次),創收752萬元。繼續推行村財鎮管制度,嚴格履行財務審批手續。農村經濟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化解債務9.6萬元,沒有發生新的債務,農民政策性負擔為零。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組織實施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鎮村道路、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修建村級公路25公里,暢通了鄉村道路;農村計劃生育、安全飲水、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工程穩步推進。
(三)科教衛生事業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逐年加大了對科教衛生事業的投入,小學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8所小學,均達到“普九”標準要求。大力實施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科教工程,年培訓農民達430人次,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脫穎而出。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開始大面積進入農戶家庭,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結合“五五普法”活動,以《憲法》為核心,《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07年在全鎮24個村實行了村干部直選制度,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和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據統計,全鎮“兩委”126名干部平均年齡為38.4歲,高中、中專以上就有54名。全面建立和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實行村務公開“五統一”制度(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述,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仍需我們倍加努力。
二、主要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階段。農作物、紅棗、蠶桑和畜產品等主導產業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且更多地追求數量增長,忽視了質量和品牌效應。與此同時,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精深加工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
(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征農業稅后,我鎮農村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變大,靠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正常運轉。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于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相當一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農民思想普便比較保守,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缺乏干事創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截止2007年,我鎮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15%。由于知識層次低下,認識程度不高,嚴重阻礙了接受新事物、應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缺乏誠信意識,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信行為出現。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抬頭的趨勢,這些現象雖然出現在少數人身上,但對社會不良風氣的助長也是不容樂觀的。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
我鎮農村總體上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教育設施落后,上學難現象依然存在,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落后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保障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傳統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農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對新情況、新問題往往束手無策,在群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相當一部分干部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和“太平官”。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多數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同時由于包產到戶后很少有人關心集體事業,一些政策、規劃在農村因參與支持面小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多數村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無明細帳,當地群眾意見很大。六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后,農村社會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三、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本?*鎮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可理解為:努力推進和實現農村的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村鎮文明化、保障社會化和管理民主化。
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洜I,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依托煤焦化工業園區的帶動效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一路三網”(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鎮村環境;編修村鎮規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發展沼氣等清潔能源,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干部“直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體系、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水平。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實行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整合有限的支農資金,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服務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要按照“產業興鎮”理念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此外,積極組織實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我國農村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決策部門制定更加具體詳細的政策建議,由我委農村經濟發展司與產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組成聯合調研組,于xx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xx省xx市調研?,F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xx市概況。
xx市位于xx省南部,現轄18個縣(市、區),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83個鄉鎮??側丝?45萬,其中農業人口677.56萬人,占總人口的80%;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0.23萬畝。3475個行政村,49139個村民小組。2004年,全市gdp達到398億元,人均4710元,工業增加值97.7億元,農業增加值114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8.35億元,增長2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84億元,增長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元。
加入wt0之后,我國農業面臨著在國際市場上如何保持競爭力的挑戰;農村稅費改革之后,鄉鎮機構面臨著職能轉變的問題;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村面臨著勞動力轉移的難題。為找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從2004年7月組織人員展開大規模調研,逐步理清了農村今后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整合農村工作的資源和力量,通過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xx市于2004年9月提出并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內容是“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設新村鎮為突破口,以“親民、愛民、富民”活動為切入點,以村鎮規劃建設、“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和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突破口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新載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依靠群眾、整體推進。
1、以村鎮規劃為龍頭,開展新村鎮建設。一是制定村鎮建設整體規劃。計劃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所有村鎮的規劃設計工作,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建立了科學的規劃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應的村莊建設管理辦法,形成科學合理的村鎮規劃管理體制,把村鎮規劃建設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二是全面開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據各個村不同的實際情況,按照“環境整潔、道路暢通”的要求,依靠村民理事會和村民代表會制定“三清”的標準,發動群眾開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農村衛生環境的村規民約,實行村民自治,建立村莊環境管理長效機制。
2、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一是完成了產業建設規劃。根據當地的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區位特點、市場需求和農民意愿,按照每個縣抓2-3個主導產業、每個鄉鎮抓好l-2個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產業和六大區域特色產業的規劃工作。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方面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注重抓好龍頭企業的建設;另一方面,切實加強主導產業基地建設,抓好產業化示范縣、示范鄉建設,形成基地帶農戶,“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通過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及推廣應用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農產品市場和信息體系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體系,有力地支撐農業的發展。四是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的標準體系建設。大力組織實施贛南的臍橙、會昌的米粉、大余的金邊瑞香、興國的灰鵝、石城的白蓮五個xx省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把全市主要農產品納入標準化生產的軌道,把果業、生豬建成產值過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3、以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一是以市場為依托,以先進和實用技術、務工技能和三產服務培訓為主要內容,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使18歲以上、45歲以下年齡段的農村勞動力基本掌握l至2門實用農業技術或務工職業技能。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整合現有的大專院校、職業學校、社會辦學力量和企業培訓基地等有效資源,構建農民培訓體系?,F已建立縣、鄉、村各類培訓基地3929個,其中縣級273個,鄉級965個,村級2690個。建立農民知識化工程師資庫,提高師資水平,組織專家遵循“規范、實用、通俗、易懂”的原則編寫或選用培訓教材。三是完善培訓機制,創新培訓方法,提高培訓實效。各地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廣泛開展訂單培訓、協議培訓;根據作物的生長周期和農業主導產業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工作;對村兩委干部、村級后備干部、農業生產和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進行以發展本地主導產業、經營管理等所需專業技能知識為主的大專學歷教育。四是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著力提升廣大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新型農民。
4、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一是按照“先運行、多扶持、后規范”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要求每個縣的主導產業都要建立相應產業合作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大力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組織”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培育專業化的經濟服務組織,全方面覆蓋產業體系。三是對合作經濟組織在資金上、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能人牽辦合作經濟組織。
5、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一是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廣泛開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進農家活動”。二是以開展創評文明信用戶、留守孩關心工程等活動為載體,創建精神文明。組織農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勢力,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將行政村為單位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緊密的以一個或幾個聚集的村民小組為單位的村落,創建村組理事會,促進民主管理。逐步把鄉村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提高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進行文明村鎮創建,重點建設一批標準高、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村鎮。五是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實現每村有一個宣傳文化陣地等。
6、抓好基層領導班子。緊緊圍繞“親民、愛民、富民”活動,把以“三清三改”、村鎮規劃建設、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果,作為衡量、檢驗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標準。通過從全國各大高校選拔大學本科生到鄉鎮基層工作,夯實鄉鎮基層領導班子。全面實施鄉鎮領導干部農業專業技能過關制度,開展農村基層干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高他們帶領群眾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能力3實施鄉村干部“素質培訓工程”,加強對鄉鎮、村干部的新農村建設知識培訓工作。
一是村莊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共完成了6674個村莊的改水,受益人口達74.0246萬人;改廁67273座,受益人口達70.3836萬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寬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戶廁”后,農民跟城里人一樣在家里上廁,而且無臭無味。農民說,用上這種廁所真好,又干凈衛生,又能保證種田的肥料供應。
二是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新農村建設剛開始的時候,政府干部下來層層做工作,農民認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當農民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給自己帶來實惠的時候,觀念逐漸開始改變。農民由“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建設家園的熱情空前高漲。
三是干群關系得到改善。以前鄉鎮干部下農村時,是“要錢要命”,而現在是“送錢送物”。xx市農工部部長曾新方說:“現在去農村,農民會拉著你去他家喝茶?!?/p>
2004年xx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2034元和383元,屬于欠發達地區。轄區內又屬低山丘陵區,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人均耕地面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卻率先發起新農村建設行動,形成了欠發達地區低成本推進型的贛南模式,其具體做法在廣大中西部低山丘嶺地區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便于在全國同類地區推廣。
(一)用人得當,領導先行。
新農村建設,是xx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后發起的。其中,主要發起人xx省委常委、xx市委書記潘逸陽,是來自廣東省的外調干部,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其博士論文為《農民主體論》。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來進行的。這表明,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與地方黨政主要決策者的開放意識、工作經歷、知識層次具有密切聯系。不論發起還是推廣新農村建設行動,在現行體制下,地方黨政機關領導班子尤其是首要領導的素質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當地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成敗。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深入開展調查,全面掌握當地實情,制定切實可行、符合群眾意愿的實施方案。通過強化宣傳發動工作,公開扶持標準,創新補助辦法,實行“以物代扶”、“以獎代補”。調研數據表明,公共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6:4,家庭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3:7。新村鎮建設示范點由定點制改為群眾申報制。村民自愿申報,愿意搞新農村建設的群眾申報率達到80%以上的就定點,實行動態管理,擇優選擇定點,越積極、越先申請實施的農戶就先實施,并給予較優惠的獎勵政策,組織和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同時注意維護和實現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發言權。在規劃編制過程當中,吸引村民代表討論,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認定,通過村民自己制定村規民約保證規劃的切實執行。通過群眾推薦、選舉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軍人、老教師等有威望的人產生理事會,由理事會出面與廣大群眾協商化解矛盾,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真正讓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正確處理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的關系,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打好基礎,分步實施。
(四)因地制宜,科學指導。
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因鄉鎮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鎮規劃上,要根據當地客觀條件,科學編制規劃;在新農村建設模式上,力求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格調新穎,形式多樣;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規范操作。
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把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形成制度和規范,建立長效機制,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持續良性發展的軌道。只有健全長效工作機制,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健康持續發展。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必須有長效機制作保證。
(六)整體推進,突出重點。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廣大農村點多面廣,一方面要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另一方面,又要從解決好農民關心的具體問題入手,找準突破口,根據當前的資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分步實施。贛南市把發展新產業和“三清”工作全面啟動,改水、改廁、改路量力而行。
(七)典型示范,以點帶面。
xx市各地在鐵路、國道、省道以及公路沿線率先展開新農村建設工作,特別是在323國道、贛粵高速公路沿線,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高標準和較強示范作用的新農村示范點,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通過典型示范,做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
(八)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
(十一)堅持統籌協調,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面落實了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大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全方位推進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農民上學難、看病難的問題逐步得以解決,群眾文化娛樂活動進一步豐富,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
一是干旱缺水是制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節水型社會建設進程需進一步加快。資源性缺水嚴重;地下水采補失衡,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礦化度日益升高。節水型社會建設需要全民參與,宣傳、教育和培訓仍需加強,全社會水資源憂患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已成立的用水戶協會運行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水價在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的杠桿作用需加快發揮。
二是農業人口多,農村攤子大,農村道路交通、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嚴重不足,缺乏長期投入機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由于欠賬太多,老的投入沒有完成,新的建設又需要大量資金,同時,由于缺乏長效投入機制,資金難以得到保障,農村公益事業的資金缺口大。
三是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缺乏流動資金,不能達產達標,沒有形成規模效益,一些市場前景好、龍頭帶動作用明顯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由于融資困難,遲遲不能建成投產,特別在蔬菜、奶產品加工領域缺乏龍頭企業。
四是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區農業產業層次還不高,經濟發展中“三高一低”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產業的支撐和輻射帶動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五是鄉村債務重、化解難,且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鄉村債務,直接影響制約著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建設新農村,集體經濟是基礎,就涼州區而言,全區448個行政村,基本上是靠國家財政,轉移支付入不敷出,成為建設新農村的突出難題。
六是農民增收乏力。種養業增收難,產業化帶動難,農業綜合競爭力不強。外出務工農民綜合素質低,技術型、技能型勞動力轉移輸出很少,無法獲得較高收入。
七是水利設施老化,生態環境脆弱、能源、信息、通訊跟不上加快發展的需要。
要按照區委、政府確定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圍繞農民增收,做強六大產業(蔬菜、畜牧、制種、釀造葡萄、加工型馬鈴薯、勞務),狠抓“六大工程”(日光溫室、節水、小康住宅、道路、綠化、清潔),推進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強化農民職業技術培訓,積極探索民主管理方式,切實加快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立足長遠,認真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要先行,依據《甘肅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武威市涼州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配套產業、村莊、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衛生、社會事業等專業規劃。盡快完成區級試點示范村的規劃。所做的規劃須經群眾充分討論,確定后向群眾公示,得到群眾的認可,才能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落實責任,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將省、市、區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作為鄉鎮行政一把手責任工程來抓,實行一票否決制。包鄉部門一把手要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工作,把所包鄉鎮新農村試點村建設情況列入包鄉部門實績考核的范圍,年底進行考核。建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協調各成員單位定期研究、部署和解決具體問題。充實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量,強化對基層的檢查指導,發揮好對部門和鄉鎮的綜合協調、信息交流、服務指導、督促檢查作用。建立村干部工作目標責任激勵機制,對在新農村建設中成效顯著、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的村干部優先解決養老保險等待遇問題。
(三)落實政策,加大新農村建設扶持力度。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惠農政策,尤其要落實好直接關系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農村低保、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助等政策;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加強協調溝通,盡最大努力爭取上級的各項扶持資金和項目。有關新農村建設項目實行“扎口”管理、集中捆綁使用,對試點示范村優先予以扶持。將農牧、水利、林業、交通、教育、衛生、扶貧、能源、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的支農項目資金集中整合,向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傾斜,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四)培育現代農民,發展現代農業。通過整合各種培訓資源,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強化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要緊密聯系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水權水價制度改革、關井壓田、日光溫室建設等重點工作和“以水定產業、以水調結構、以水定規?!钡囊?,組織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一道認真研究結構調整問題,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農業內部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農作物向高效益、低耗水方向發展。特別把發展日光溫室作為農業大項目來抓,按照區域化布局、規?;l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要求,在重點區域和路段規劃建設一批較大規模集中連片的日光溫室示范園區,并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努力發展外向型蔬菜。二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發展以舍飼養殖為主的草畜產業,著力發展以釀造葡萄為主的林果產業,積極發展加工型馬鈴薯產業,加快沿山冷涼灌區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帶建設,重點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走出一條以產業開發不斷富裕農民、以農民持續增收來引領新農村建設的路子。三是提升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加大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的力度,加強對農業科技進步的支持,加快良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的推廣,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等節約型農業,鼓勵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提高農業增長的質量效益。
(五)政府主導,發揮農民主體的作用。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三個高于”的要求,進一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對試點示范村優先給予考慮?!把芯客?、爭取夠、使用足”中央出臺的各項支農政策,努力爭取更多的上級投資用于試點示范村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在制定政策上發揮主導作用,通過發揮政策效應,逐步營造一個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環境,營造一個農民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制度環境。堅持農民是受益主體、投資主體、建設主體的統一,在產業發展、村莊規劃、村鎮建設、村鎮管理等方面,都要充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引導群眾,讓農民的事情農民做主,農民的事業農民來辦,激發群眾建設家園的積極性。
(六)促進農民增收,為新農村建設創造物質基礎。夯實農民增收的基礎,圍繞水來做文章,盯住水權水價制度改革不放,只有水權水價制度改革推開了、節水意識增強了、水的利用率提高了,才有利于農業結構調整,才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才能為下一步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和草畜產業創造良好的條件。把突破口放在草畜產業上,加快日光溫室建設進度,重視龍頭企業、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使農民在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領域增收。緊緊圍繞提質增效目標,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用市場化的理念指導農業,用現代化的科技裝備農業,用品牌化的思路經營農業,用產業化的模式發展農業,增強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培育一批品牌產品,提升產品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全力抓好重點小城鎮、重點集鎮和重點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鄉鎮要制定符合本鄉鎮實際,操作性強的具體規劃。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特別是示范鄉鎮,把重點放在區、鄉、村、組道路兩側,集鎮、居民點周圍,以及農戶院落的衛生上,大力實施凈化、綠化、美化工程。通過環境衛生整治帶動農民生活觀念、衛生習慣和村風民風好轉。積極培育和發展支撐城鎮經濟的產業群體,配套、完善和提高城鎮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把小城鎮建設成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配套、具有地方特色和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八)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村發展后勁。重點規劃好渠、路、林、田、沼、水、電等基礎設施,加大農村能源建設力度,繼續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加快普及戶用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加大農村道路建設力度,通過幾年努力,實現所有鄉鎮、行政村道路硬化的目標;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充分利用和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強化面向農村的廣播電視通訊等信息服務,建成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網絡工程,通過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切實增強農村發展后勁。
(九)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著力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逐步加大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力度,整合優化學校布局,建設建制鎮中心小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醫療救助體系,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認真實施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落實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救助辦法。不斷健全完善鄉、村文化網絡,配套改善文化設施,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全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
(十)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加強農村民主管理。進一步深化區鄉財政管理體制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統籌推進農村金融等其它各項改革,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嚴格執行“大穩定、小調整”的土地政策,探索規范理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促進適度規模經營。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性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依法維護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
根據《**市供銷社關于開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供銷合作社重要作用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社抽調業務熟悉,具有調研經驗的同志,對供銷社改革改制工作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了認真細致的調研、匯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現存企業:日雜公司。
2、退休干部:2人,安置職工2人,享受低保職工2人,下崗后購買供銷社門店仍然經營農資、日雜、百貨的職工3人。
3、“兩社一會”創辦中,吸納為綜合服務社的社員及部份協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4、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部分村委會及個別農戶。
5、目前我社現代流通網絡產業協會輻射的部分鄉(鎮)、村。
6、區社財務、報表、債權、債務、固定資產、有關檔案資料。
7、勞動社會保障局查閱供銷系統相關人員的醫療保險等情況。
**區供銷社機關現有干部職工8人,其中正科1人,副科1人,副主任科員1人,事業推公人員3人,工勤人員1人,合同制工人1人(駕駛員),工資全部納入財政全額撥款。
我社認真貫徹區人民政府審批的改革方案,“以社有資產退出,職工身份置換,債務不懸空,按照保留牌子,人員分流安置,向個體私營經濟轉化”的總體思路,于98年開始進行企業改革改制。改革前全系統有12個企業,干部職工597人,根據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保留了農資公司和日雜公司兩塊牌子,其中,日雜公司仍進行經營活動,在區社的指導支持下,將原資產進行改造建設成茶葉市場,管理人員3人。其余基層社、購銷店、廠、公司、營業執照全部到工商注銷。一次性安置職工192人,內退18人,其它124人(調動、死亡等),支付安置職工補償金總額192萬元,分流職工參加社保192人,醫保192人。
離休人數2人,離休人員由區老干局統一管理,醫療費全額報銷,退休人員247人,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47人,年上交醫療保險費82萬元,參加大病醫療保險247人,年上交醫療保險費25萬元,247名退休人員向社會化管理過渡,支付社會化管理費用20萬元,33名退休黨員向社區過渡。社區管理費、社保費、醫療保險費、喪葬撫恤費都按標準要求解決,不存在大的困難和問題。
20xx年至20xx年6月底共發展“兩社一會”46個,其中:協會11個,專業合作社2個,綜合服務社27個,市場4個,協會帶動農戶1259戶,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227戶,20xx年1—6月份幫助農民實現收入2377萬元,綜合服務社銷售化肥11200噸,日用消費品購銷總額35萬元,經營總額4084.58萬元。
1、現狀:目前已發展的農資流通網絡輻射全區7個鄉(鎮)20個村,還有3個鄉(鎮)80個村的農民沒有享受到供銷社農資流通網絡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全區共102個村委會,33個市場,其中區級7個,鄉級10個,村級16個,有75%的村沒有集貿市場。
2、構想:“十一五”期間,新建和改造4個農村集貿市場,新建忙畔街道文偉村集貿市場,改造鳳翔街道復合村街、圈內鄉寧安街、螞蟻堆鄉螞蟻堆街集貿市場,建設1個區級農資配送中心,年配送能力1000萬元,建設博尚、那招片區,圈內、平村片區,鳳翔、忙畔、邦東、馬臺、南美片區的區域性配送中心。發展100個“兩社一會”其中專業合作社15個,綜合服務社70個,行業協會15個,結合“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四進村”、“五個有”工作的開展,鞏固和發展好**區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
3、政府出臺有關扶持政策:從20xx年起,“十一五”期間市財政每年給改造和新建一個農村集貿市場建設給予5萬元的資金扶持,區政府配套5萬元;市政府副市長和市供銷社領導對重點市場實行掛鉤聯系,以確保市場建設按質、按期完成,每年安排1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配送中心建設,繼續安排5萬元的化肥儲備貼息資金、專項用于配送中心建設,農藥倉儲設施建設和3萬噸化肥儲備。
**區共發展協會82個,總會員數2396人,其中供銷社領辦11個,均為農產品行業協會,占協會總數的13%,發展會員1259人,占全區總會員數的52%,其中團體會員22個,農民會員1010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會員數227個。創辦農產品經紀人協會1個,會員62人,進行農產品經紀人培訓一期,培訓62人,全區農產品交易總量13003萬元,通過供銷社服務所占農產品交易比例約為20%。
參與新農村建設中3個試點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支持產業發展資金4萬元,發展核桃200多畝,茶葉500畝,支持民居房改造1戶資金5000元,帶領試點村協會會員到外考察學習32人,投入資金1.5萬元,進行農業科技培訓12期,培訓492人。
1、企業改革遺留問題多、負債重,主要是欠貨款和銀行貸款,整個系統共負債257萬元。
2、企業改革期間,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上報特殊工種59人,經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審批確定,20xx年12月份以前,以辦理退休手續22人,現有37人,從20xx年1月1日起省局不認可,無法辦理退休手續。
3、基層社、購銷店都處置變現,農村經營網絡只能以供銷社分流職工和社會能人大戶為主體,依托原有門店改造升級,但因供銷社沒有執法資格,對他們只能作一些業務上的監督、指導和要求。
4、資金投入不足,集貿市場建設均需20萬元以上資金,而上級扶持資金10萬元,資金缺口較大。
1、供銷社工作應立足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
2、上級要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龍頭企業,著力培育龍頭企業,以推進真正有效的農業產業化經營。
3、從**區供銷社目前現狀看,物流配送中心只能采取開放辦社、招商引資的形式進行,而在立項標準上應相對發達大城市有所降低,才符合邊疆城市的實際情況。
4、在領辦、創辦協會、專業合作社過程中,供銷社只能按照引導而不強制,支持而不干預,扶助而不包辦的原則,組織、扶持、服務其發展。
5、鞏固供銷社農資流通的主渠道地位,以減少和杜絕不合格化肥在市場上泛濫,保障農民購買到質優價廉的化肥。
6、農資經營的市場準入由供銷社審批,供銷社把取得準入的經營戶與“兩社一會”的創辦結合起來進行管理。
7、上級對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給予大力扶持,保證資金足額、及時到位,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按期完成。
8、條件好、建設效益好的農村集貿市場在上級扶持的基礎上結合“誰投資誰受益”的籌資方式,減少籌資壓力。
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第二次飛躍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作為典型鄉區鄉鎮,農村經濟在糧煙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xx鎮作為農業鄉鎮,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烤煙和糧食,但調查表明,不少煙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栽煙或只種點玉米,因為不少農民表示:一株煙從每11月就得開始操勞,要用近10個月的時間才能變成經濟收入,除了生產成本和勞務成本外,其實所得到的利潤實在少得可憐,但除了烤煙和核桃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棵煙,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1)。
產品加工企業,盡快改變目前這種“種菜無法賣,種糧無法加工”的局面。?(3)希望著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抗御市場風險能力。?(4)希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促進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抓核桃等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65%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社道路建設?!耙敫?,先修路“,縱觀xx鎮的村組公路,道路硬化率低,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叭r“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6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根本自治不了,自治就成了一盤散沙”。因此希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龍頭,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農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0、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1、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
教學。
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節約資源;減免農村義務教育費、以及到城市就讀借讀費,讓城鄉教育同步發展。
二、當前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不足35%,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向上的群。
育,采取教育與懲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銳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對于民間假道士等封建迷信職業者,應一打到底,徹底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并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三、
1、要防止“形式多于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系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盡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組與組、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的現象。
四、農民群眾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著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群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為全面掌握禹州市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新方式和新思路,近段時期,我們對該市進行了專題調研。
回顧:全面進步面貌一新。
近年來,禹州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增長;同時,對新農村建設實行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新農村建設取得全面進步,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一是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有所增加。
“三農”服務和扶持力度,實現了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有所提高。初步測算,xx年禹州市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8億元,同比增長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95元,同比增長5.9%。
二是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建設環境明顯優化。
42千米,新建垃圾池4325個,安裝路燈6910盞,修建花池1245個,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三是精神文明有所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為提高農民群眾科技文化素質,該市深入開展了科技、文化、衛生、電影下鄉服務和創建文明村鎮活動,并按照創建特色鄉鎮、“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強力推進“科技入戶”活動。各鄉鎮(辦)成立了“文化科技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等服務性組織,新建并充實了圖書館,村、居委會建立了文化大院,成立了民間藝術團體,廣泛開展文明新風宣傳活動。
xx年以來,禹州市進一步加大新農合工作力度,新農合參合農民達到102萬人,參合率達到98.4%,補助金額7137.45萬元。在此基礎上,該市進一步加大農村醫療救助力度。農村低保擴面提標方面,新增農村低保對象5100人,農村低保對象達到46190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4.5%,人均月補差提高到50元,有效保障了農村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同時,對生活困難的農村低保邊緣群眾適時給予臨時救助,共救助366戶987人。五保供養方面,可新增床位690張,新增集中供養五保對象1206人,實行60%的集中供養目標。
思考:破解難題任重道遠。
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發展的新課題,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囿于農村經濟還不發達,建設時間短,且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具體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尤其是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對新農村建設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戰,搞好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是基層群眾認識存在誤區。
從調查情況看,基層對新農村建設普遍存在理解不透徹,認識不全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依賴觀望,片面理解黨的支農惠農政策,認為新農村建設是政府的事,就是上級撥款給農民蓋房、修路,與自己無關,坐等上邊投入、扶持,而自己不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尋找致富項目,增加收入。二是因循守舊,認為提不提新農村建設無所謂,經濟發達了,即使不提,農民也會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如果經濟上不去,即使天天講也無濟于事,也改變不了農村面貌。三是盲目激進,不顧農村經濟基礎仍然薄弱的實際,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破舊立新,就是全部拆除現有住房,實現村民整體搬遷,用2—3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建好新農村。
二是農村經濟水平依然較低。
目前,傳統的農業種植和經營方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分散、小規模的粗放經營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F有農業企業產業化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個頭農業龍頭企業相對匱乏,服務業多以餐飲、零售等較低層次為主,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不強。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社會總體消費能力下降,從而導致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農民工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工資性收入相對減少,村組集體收入也出現滑坡。在自然災害面前,抗風險能力依然很低,在xx年度,旱災、澇災、雪災、風災無不使脆弱的農村經濟承受了太多的打擊,有的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近年來,各級持續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但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地方政府財力普遍緊張,面對方方面面的資金缺口,地方政府應對乏力,有時即使上面有項目資金,由于地方配套跟不上而難以實施。同時,由于農業比較效益較低,處于弱勢地位,各類主體投資農業和農村的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工程配套率低下,行路難、吃水難等問題在部分鄉鎮仍然存在,山區表現尤為突出。
四、農民文化素質有待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調查情況看,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科技文化素質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相對匱乏,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偏低,無論是自主創業還是外出務工,農民群眾增加收入的科技力量支持不足。
破題:抓住機遇注重實效。
新農村建設雖然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但隨著國家加大投資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為破解新農村建設難題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如何化危為機,實行新農村建設新的跨越成了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新課題。
一要切實加大宣傳工作力度。
新農村建設既包括經濟社會層面,又包括政治文化層面,內涵豐富。今后工作中,要大張旗鼓地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把新農村建設的聲音傳到農村的每個角落,使農民群眾明白新農村建設是為農民謀利益、為農村謀發展的好事情,了解新農村應該建什么、怎么建,引導他們克服等、靠、要思想和激進苗頭,激發他們立足新起點,樹立新追求,建設新農村的熱情,把所有創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農村建設上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二要堅持科學規劃先行原則。
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的一號工程,牽涉方方面面,因此必須統籌考慮,科學制定市、鄉兩級總體規劃和明細規劃,明確總體目標、建設內容、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要加強農村基層干部村鎮規劃培訓,提高其規劃水平,鼓勵有條件的鄉鎮、村居,通過招投標的辦法,聘請專業的規劃機構制定規劃。在這方面,禹州市方山鎮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該鎮借村鎮建設規劃修編工作之際,聘請省規劃設計院專家制訂了《方山鎮xx—2020年村鎮建設規劃》,確定了“一軸一帶三區”建設布局,為新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規劃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群眾作用,尊重群眾意見,讓群眾參與規劃,置規劃于群眾監督之下。市政府對大型涉農項目建設、大額涉農資金分配要統籌全局考慮,確保項目合理布局、資金科學使用。
三要加大國家資金爭取力度。
今年國家決定利用三年時間投資4萬億元用以刺激經濟發展,其中3700億元用于農村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400億元用以支持和發展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要緊跟國家投資政策方向,解放思想,加快節奏,加大力度,抓緊做好項目前期各項工作,對禹州市符合投資政策的項目進行整合,同時,加大跑省進京力度,爭取更多的農業項目進入國家項目建設的盤子,爭取到更多的資金,為禹州市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對已經爭取到的上級資金項目,要切實加大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匯報力度,爭取資金及早到位,項目盡快開工,效益盡早顯現。
四要進一步加大農村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財政新增投入要向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對于上級資金項目市財政應配套的資金和計劃投入新農村建設的資金要列入年度財政一般預算,按時足額撥付,對于列入計劃的農村基礎設施工程要創造條件,盡快開工建設,對于沒有列入計劃但事關新農村建設全局的工程項目要盡快規劃、立項。同時,要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財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積極籌資投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籌資體系。要加大農村社會事業投入,強化新農合和農村社保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低保水平和覆蓋率,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五要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
要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F代農業要以提高產品質量為核心,積極向“優質、標準、高效、安全”方向調整;特色農業要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原則,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鎮和專業經濟帶,實現基地建設的區域化和專業化。要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規模和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充分發揮二、三產業繁榮農村經濟的主渠道作用,通過完善設施、改良環境、優化服務、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加大農村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吸引新的項目入駐,膨脹和壯大產業規模,為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注入新的動力。要加快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進程,并嚴格按照“自愿、公開、公平、有償、有限期、有流動和用途管制”等原則規范流轉行為,盡最大可能地發揮土地的集約效應和規模效益,以土地流轉促農民增收。
六要不斷提高農民素質。
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基礎力量和主力軍作用,必須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提高農民群眾科技文化素質,以適用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一要均衡城鄉教育資源,鼓勵城市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任職,全面提高農村教學水平,使農村學生能夠享受到近年來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時,各級財政對農村基礎教育加大支持力度,解決束縛農村教育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二要科學分析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農民工就業困難的原因,根據勞務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培訓方向,加大培訓力度,尤其是加大勞動力市場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提高其外出就業和在家創業的技術水平。
要以建設和諧、繁榮新農村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娛樂宣教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引導群眾崇尚科學,自覺抵制迷信,破除陋習,形成文明、科學、健康向上的農村社會新風氣。鄉鎮政府要著眼全局,放遠目光,轉變職能,為新農村建設保好駕、護好航、服好務。要以推行“4+2”工作法為契機,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激發群眾參政、議政的熱情,嚴格落實村務公開、政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強群眾對基層政權的信任度,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是建立在新型產業之上的生產關系,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從事同類或者相關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依據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還的原則,按照章程推進共同生產、經營、服務活動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近幾年來,我縣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引導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根據省、州、縣關于新農村建設的有關通知要求,我就當前金馬鎮新壩村委會發展新型經濟合作組織,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壩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金馬鎮新壩村委會,距離鎮政府4公里,國土面積15.93平方公里,地處壩區,海拔1867米,年平均氣溫14.6℃,年降水量1101毫米,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6901.83畝,人均耕地0.8畝;有林地1967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90戶,人口8835人,其中農業人口8727人,勞動力58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812人。xx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93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經營制度創新的大背景下,新壩村的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規范到較規范,但目前發展得不夠廣泛,截止xx年4月,新壩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只有1個。該合作經濟為烤煙輔導員陳永平牽頭,任社長,也是技術指導,誰有了困難,都愿找他們幫忙,發展了10多戶,他們在努力發展壯大,讓更多的群眾通過加入合作社種植好烤煙來增加收入,其余產業未建立合作經濟。
(二)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
1、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依托能人,及時指導當地調整農業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新壩村村民尚未充分理解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給一個產業帶來的好處,我作為新農村指導員,在群眾工作中,我將花很大精力大力宣傳合作經濟,讓更多群眾了解并加入到合作經濟組織中來,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讓大家一起發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民奔小康的步伐。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不僅可以保護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各方面的利益,而且通過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有效地解決了分散農戶的農產品銷售問題,降低了農民發展種養殖業的風險,促進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規避、化解了市場風險,保證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新壩村蔬菜種植大戶趙光友,xx年種植120畝蔬菜,勢頭發展迅猛,銷量日漸上升,但該產業為他自己單打獨干,未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導致目前轉手倒給昆明人來經營。試分析,若趙光友理解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大力發展并吸收農戶到他的種植基地,成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再與昆明公司等企業聯合起來,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從建棚、種植到銷售,采取“企業運作、農戶管理”的模式,由企業引進優質菜種,科學養護,直接銷往外地,在政府、企業的支持下,新壩村農戶建設蔬菜大棚的熱情就會高漲。據了解,大棚可以種植尖椒、黃瓜、紅豆和甜椒等各種蔬菜,預計每個大棚年凈收入7-8萬元。同樣,新壩村還有以養殖業為主的大戶馮江龍,他創建的黃花塘養殖場,目前蛋雞存欄達2萬余只,年養殖收入達30萬余元,他家周邊的農戶看到他的發展,也紛紛效仿,養殖蛋雞,目前帶動12人發展蛋雞養殖,如馮江龍能將現在的養殖戶捏攏在一起,建立新型合作經濟,會帶來很好的經濟發展。
3、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層次。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為農業產業標準化發展以及推廣提供了有效的載體,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體系的推廣提供了組織保證。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可以組織當地分散的農戶按照統一的生產標準、統一的操作規程、統一的產品質量標準以及統一的農資供應鏈,并且積極注冊產品的商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知名品牌,積極推廣各種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從而極大的提高所生產的農產品的質量水平。若新壩村在種養殖業上都采取以合作社為依托,推行訂單農業,實行產銷一條龍,使農產品能產得下,銷得出,就能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帶動一方經濟,農民收入會成倍增長,同時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使產出的農產品成為無公害食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壩村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只形成了一個,尚未普遍發展,雖然該組織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探索出一些好的路子,但尚處于起步階段,帶動不了更多的組織。據了解,目前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規模小且實力較弱,服務功能不強?,F有的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規模偏小,基本上限于本村、社的服務,且不少此類組織僅僅是親朋友鄰之間的一種互幫互助,合伙經營。由于規模小,經濟實力弱,服務范圍窄,形不成具有規模效應的產業帶,在農村經濟中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缺乏人才、科技支持,產品競爭力弱。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科技骨干人員比較少,能夠適應以及開拓市場的管理人員也比較缺乏。由于農村的生活環境和思想觀念、文化程度的影響,真正懂得經營管理的人員以及技術人員不愿意投身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最終導致合作組織只能生產一些比較初級的產品,產品的競爭力弱。
(三)合作組織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和正確引導,很多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不規范,章程不全或沒有建立,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協會與會員的利益不明晰等,影響了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生命力。
(四)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服務層次偏低。除一些規模較大的合作組織之外,大多數合作組織對成員的服務更多地是停留在信息服務、技術咨詢及販銷大戶銷售服務的層面上,缺少對能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深加工,服務面不廣、層次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組織優勢的充分發揮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農民自發組成的專業合作社在適應和開拓市場方面普遍面臨更大的困難,這類合作社往往是以村為單位,產品總量及市場占有率有限,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并且在信息搜集、技術引進、農產品質量檢測與標準化等方面與龍頭企業帶動型的合作社都存在較大差距。
三、加強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的對策。
發展和規范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對于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繁榮農村經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要提升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建設水平,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扶持,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加大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二是改善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信貸服務。三是讓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享受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四是采取獎勵措施,鼓勵興辦各種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帶動大多數農民的農村合作組織予以獎勵,對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經濟組織,按貢獻比例對其進行以獎代補,使其對社會產生推動作用。
(二)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科學技術。為了提高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的技術管理水平,首先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可以主動到農業發達的地區進行學習考察,增強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其次要提高入社農戶的基本素質,合作組織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向農民宣傳講解合作組織的意義、作用、國家政府相關的政策以及成功發展的典型,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合作組織的積極性,有規律的對其進行培訓,提高其素質,增強其與合作組織共同合作發展的意識。
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
(四)發揮新型經濟合作組織載體作用,提升競爭力。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載體,是推進農村產業化進程的有效組織形式,要切實發揮其組織功能的作用,帶動農民增收。一是立足農業發展新階段,明確發展思路。走“特色+品牌”、“特色+規?!?、“特色+外向”的發展路子,通過實施優質品牌、龍頭帶動、科技創新、外向帶動,增強合作經濟組織的自身優勢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立足農產品新優勢,優化結構調整。避免主要產品低層次趨同現象,防止“多、亂、雜、低”,突出“名、特、優、新”,立足農產品自身優勢,充當好調整結構的載體,調出特色,調優品質,調高效益,促進農業產業升級。三是立足流通加工新領域,實現增值增效。瞅準市場,充分挖掘流通和加工方面的潛力,帶領農戶進軍農產品流通和加工行業,努力實現農產品效益的最大化,挖掘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
----------xx鎮xx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正式接觸村官工作已經有半個月了,半個月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我正逐漸融入到農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將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進取的心態投入到具體的工作中去,為了解xx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在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更好的開展工作,我對本村進行了初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我利用工作閑暇時間走訪了部分農戶。與老黨員、老干部、以及群眾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聽取了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看法,努力向他們學習工作經驗和方法。通過走訪,我已經能融入到基層,融入到群眾,傾聽民生,了解民情,豐富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漸贏得了群眾的支持。下面就從通過調研淺談如何加快我村的新農村建設。
3.5萬只。此外村里的無公害蔬菜生產也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
為此,中央審時度勢,在xx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后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因此,xx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占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后,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形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信息落后。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以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大力實行科教興農,雖取得了初步的發展,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國家出臺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未在本村得以全面實現。
(二)教科文衛事業發展落后。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我村的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100%,并且失學率較低。但普遍存在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掙錢,村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較低,同時部分農民比較保守,對農業宣傳的新科技、新文化將信將疑,還停留在依靠傳統經驗和方法種植。農村的基礎教育不夠全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單調,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于此。我通過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了解國家政策的占到94.33%,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也占到9成,但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健身和娛樂基礎設施缺乏。
調研主要采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系實際的策略。通過查閱《村志》了解歷史,通過走訪群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于改變本村發展現狀,盡快脫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臺一系列有利于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臺的關于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臺新的有利于農村發展的政策。
結合走訪調查,談談個人建議: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三)。
完善水利基礎系統。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五)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
九、社會實踐感悟。
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煉自我,為適應以后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于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了解國情。
單從書本上是很難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了解占全國農民的現狀,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體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農民大眾,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自身成長。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大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為以后建設祖國奠定了基礎。
其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去建設,需要科技的支撐,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學生到這里來實踐。農村,并不僅僅代表著貧窮和落后,更代表著潛力和市場。農村是磨練和鍛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發人的潛力。農村在召喚著我們當代大學生,農村也同樣期待我們為它的發展做貢獻,加入到農村的建設中來吧!新農村建設就像一顆花,需要不斷的滋養,只要付出,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燦爛之花.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4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