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功的開題報告能夠為我們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和資源,為項目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題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一)國內外研究概況。
1、國內研究概況。
在我國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研究,從研究角度來看,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致力于研究與非利息收入相關的中間業務,一類是直接通過研究我國非利息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出發進行的。從研究的落腳點來看,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一類是專注于非利息收入與銀行經營風險的關系。王新華,郭永強,通過中、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競爭力比較認識到:(1)外資銀行的中間業務市場份額呈逐步擴大態勢;(2)外資銀行的外匯中間業務競爭優勢明顯;(3)外資銀行單位中間業務業務量的創利能力較強;(4)外資銀行的中間業務綜合競爭力強。周好文、王菁()、趙冠宇()從資產組合理論視角來審視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動性問題。周好文、王菁(2008)認為我國商業銀行收入波動性的下降是凈利息收入波動性下降和多樣化收益共同影響的結果,但其中多樣化收益是關鍵因素。因為凈利息收入波動性的下降不顯著,而非利息收入的波動性的增幅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者值得高度關注的部分。
趙冠宇(2010)在上一基礎上利用回歸分析又更加精確地得出,在現階段我國銀行業的非利息業務收入必須占比達到11%以上才能起到發揮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業銀行總風險的目的。婁迎春(2008)實證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發現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對銀行資產和資本盈利能力的影響尚不明顯,提出我國商業銀行一定要在堅持效益原則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劉暢()從多元化、范圍經濟、金融創新等理論角度解釋了商業銀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動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約因素和風險因素。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只有當非利息收入不引發營業成本大幅增加時,非利息收入才會促進銀行利潤率水平的提高。譚弦(2010)引入衡量銀行收入多樣化程度的指標div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標un,試圖發現這兩個指標與銀行收益狀況和風險水平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的結論認為在我國現有環境下大力發展多元化收入結構并不合適,還應以提升存貸業務效率為當務之急。魏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利用robust標準誤的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面板回歸模型,發現非利息收入份額的提高與銀行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并得出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份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銀行績效,但是投資收入份額則表現出相反的效應。龔蓉()比較分析了金融危機前后,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變化及務結構,認識到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豐碩利潤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
受影響情況。
2、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學者主要從收入結構對商業銀行績效以及收入結構對商業銀行風險影響兩個方面拓展研究。deyoungandroland()認為非利息收入實質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穩定性。他們認為由于轉換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擴展非利息收入的服務所需要的固定成本問題都可能導致非利息收入的波動性增加。smithrandwoodg()選取1994-歐盟銀行業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利息收入的下降雖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所抵消,但對穩定銀行績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stiroh()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了在美國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加速發展的情況下并沒有表現出其業務的多樣化收益。laetitia等人()對歐洲銀行業的風險與產品結構之間的關系做了研究,將非利息收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為手續費收入。通過分析-間734家銀行的數據,發現那些積極從事非利息業務的銀行的風險要大于主要從事信貸業務的銀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銀行的風險越高。calmes等(2009)考察了加拿大銀行業非利息業務的情況,結果發現雖然加拿大銀行從事非利息業務的范圍和規模在擴大,但并沒有顯示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的風險和收益產生了正面影響。
(二)選題的理論意義。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國內金融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商業銀行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戰。隨著底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銀行業市場面臨程度更深、范圍更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傳統的利潤增長方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一般觀點認為,利息收入具有顯著的不穩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壞賬風險影響較大。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務、結算業務、資產托管等高收益的中間項目相對安全、穩定且利潤率更高。在我國,就現階段而言,商業銀行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貸業務高居主導地位。因此,為了降低營運風險、提高銀行業績、增加收入、提升競爭能力,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日益重視非利息收入,大力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促進銀行收入結構轉型。非利息收入開始承擔起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重任。
那么,探討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發生變化,非利息收入的發展又是受何種因素影響與制約等問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確定影響影響收入結構的因素、方式和程度。其次,它為防范銀行風險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可以為金融制度等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應用前景。
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和銀行業的開放,銀行同業競爭日益激烈,存貸利差日益縮小。傳統的存貸業務已經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了。優化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國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現狀及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為我國商業銀行進行收入結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便于相關銀行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通過改變或者提高相關性較高的可變因素來優化自身的收入結構,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文主要選取我國部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近年來的最新數據,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具體情況,實證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因素,并提出觀點。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
二、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現狀。
2.1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特點。
2.2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點及分類。
2.3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架構及特征。
三、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影響因素分析。
3.1我國商業銀行收入轉型的影響因素。
3.2實證分析。
四、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對策建議。
五、結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居民的投資意愿及現代理財觀念增強,金融服務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個人理財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個重點。詳細內容請看下文。
通過對于當前國內外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系統分析與思考,一方面希望能使我國商業銀行對開展個人理財有一個更全面清晰的認識,把個人理財提高到銀行的一個戰略高度來把握;另一方面,希望能為我國商業銀行更好地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在個人理財業務上取得競爭優勢提供一些實際的建議與策略。
國外研究現狀:
aghion,etal(2017):現在商業銀行間及其與其它金融機構之間陷入過度和無序競爭不利于產品和服務創新,最終可能導致個人理財市場陷入一種低水平均衡陷阱,這大大不利于我國個人理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國內研究現狀:
黃國平(2017):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正處于從產品導向的發展模式向以服務為中心綜合性發展模式提升的轉變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所遭遇問題,既有金融發展滯后,制度創新乏力等外部環境的約束,也有商業銀行業內部經營實力和發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進當前發展模式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國家在制度和政策上設計上提供支持,亦依賴于包括各類金融機構在內的所有市場參與者在技術手段上的創新,以旨在發展和培育一個層次清晰,形式多樣,服務高效和競爭有序的個人理財市場。
趙春萍(2017):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是金融資產結構層次相對偏低,在居民金融資產構成中,存款和現金所占比例高達81.8%,相較于韓國和日本兩國,分別高出38.8和16.5個百分點,甚至比金融市場發達和成熟的美國高出66.1個百分點。這亦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劉明康(2017):人理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提升業務模式,實現業務發展轉型重要手段和工具,這幾年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發展,是其適應金融市場演進,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上還是把理財產品當成了擴大銀行存款規模的手段,在成本控制上也沒有科學地計量這些產品的利潤貢獻度和總體風險程度,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改進的環節。
。
一、開展本課題的意義及工作內容:
(一)研究意義。
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屢創新高,升值幅度較大。匯改至今,人民幣已累計升值34%。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產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失去一些傳統優勢的產品市場,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已從事對外貿易的晉江民營企業的出口。
改革開放以來,晉江民營企業以一種具有專業化生產帶動性的民營企業集群的模式迅速發展起來,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晉江民營企業具有其獨特的一面,大多都是由家族式企業發展而來的中小企業,集中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還極其薄弱。近幾年,晉江民營企業逐漸走出國門,人民幣升值對晉江民營企業出口的影響越來越顯著。人民幣升值壓縮了晉江民營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在當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益盛行,對外貿易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強,晉江民營出口企業面臨著多重挑戰。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晉江民營企業出口的影響,提出應對人民幣升值的企業發展對策,提高企業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獨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現狀。
關于人民幣升值與民營企業,很多學者做了相關的研究與分析。臧郭剛等對人民幣升值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建議。他們認為出口退稅政策、特有的加工貿易方式、單方面鼓勵引進外資的政策、出口企業廉價的勞動力是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因素。也進一步提出了要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應盯住一籃子貨幣,而不應主要參美元;人民幣匯率應盯住一籃子貨幣目標區,而不應嚴格盯住一籃子貨幣。另外,可設定波動幅度限制,以降低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楊晶等(2013)利用中國1995-人民幣升值率與紡織品出口占貨物出口總額比例等相關的年度數據,運用eviews6.0軟件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并對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人民幣升值加劇了國內紡織品企業的惡性競爭,降低了國內紡織品行業的出口競爭力,加大了出口的不確定性以及交易風險,降低了企業的出口效益以及增大了國內就業壓力。劉吉雙()闡述了人民幣升值的理論因素和實踐因素。其認為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外對人民幣需求增加的必然結果。貨幣的需求和供給是決定幣值的主要因素。再者,人民幣升值是中國國際收支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外匯儲備不斷增長的結果。人民幣升值壓縮了我國中小企業出口利潤空間,造成了我國沿海地區許多外向型中小企業停工,倒閉。我國沿海中小企業應當實施風險管理戰略,通過保值措施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積極拓展更多海外和國內發展空間等。崔民強()從理論上分析人民幣升值將提升以外幣表示的商品價格,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進而導致出口減少;以人民幣表示的商品價格在下跌,進而會促進出口。因此得出結論,人民幣升值會使民營企業減少出口,增加進口。王岳瓊()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能源價格上升,中國多半民營紡織服裝企業處于“半虧損”狀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其指出,在國家政策層面上,首先要切實解決民營紡織服裝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鼓勵銀行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開展以民營企業為對象的擔保貸款;其次,在新設備、新機器進口環節適當采取減稅或者免稅政策,促進民營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產品附加值。最后,可適當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設立出口退稅和人民幣升值的聯動機制,出口退稅和人民幣匯率按比例調整,為廣大民營企業增加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3]劉吉雙.人民幣升值與沿海地區中小型企業出口面臨的風險及防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2,(2):8-11.
[7]楊晶,張一博,程中月.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影響分析——基于eviews的實證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3,(07):10-11.
[10]林俐著,民營企業國際化進程研究:基于沿海小區域的考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11]劉迎秋,.6(2012),轉型升級與競爭力指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三)工作內容。
福建晉江市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經濟發育較早、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民營企業在晉江遍地開花,近來,晉江以驚人的發展速度集聚了大量的產業集群。它初步形成了以紡織服裝、鞋類、建材、食品等為終端的11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群,擁有多項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國家免檢產品,被冠以“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中國鞋都”等稱號,此外還轄有“陶瓷重鎮”磁灶、“中國休閑服裝名鎮”英林、“中國傘都”東石、“中國內衣名鎮”深滬等一批產業經濟強鎮,而且大部分鄉鎮分布緊湊,往來甚密,實為奇跡。晉江民營企業能夠很好的發展,是由市場需求的導向、獨特文化底蘊的支撐、僑鄉優勢的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促進的。其發展的特點主要有:發展過程的集約有序化;形成條件的隨機自由化;固有根基的薄弱危機化。
人民幣升值對晉江民營企業出口的影響分為兩大點:首先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面對更多強勁對手,市場競爭更激烈等消極影響;同時人民幣升值也給民營企業出口帶來了積極影響,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出口產品檔次,實現產業結構升值。再者,人民幣升值可以改善晉江民營出口企業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等的生產現狀,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等。面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消極影響,晉江民營企業可采取出口市場多元化,分散風險;與客戶協商把預估值寫入合同,降低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開發自助品牌;強化外匯風險防范意識,加快人才儲備;轉變經營方式,降低生產成本等的對策。
(四)尚待研究的問題。
本文主要探析的問題是人民幣升值后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面對更多強勁對手,市場競爭更激烈等消極影響。研究的都是外部性因素對晉江民營企業的影響,而沒有內部因素即晉江民營企業角度出發,研究關于晉江民營企業對人民幣升值變化持什么樣的態度和晉江民營企業出口是否依賴人民幣的升值等,其研究的針對性不足。
二、課題工作的總體安排及進度:
第一階段:論文選題(20xx年9月至10月上旬)。
第二階段:資料收集(20xx年10月至11月中旬)。
第三階段:開題報告、論文提綱撰寫(20xx年11月至12月30日)。
第四階段:論文初稿撰寫(20xx年1月1日至2月24日)。
第五階段:論文中期檢查匯報,修改初稿(212月25日至3月21日)。
第六階段:論文終稿完成(20xx年3月22日至4月30日)。
第七階段:論文評審(20xx年5月中旬)。
第八階段:論文答辯(20xx年5月19日至5月23日)。
三、課題預期達到的效果:
本人預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的撰寫。論文擬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的方式完成,通過論文的撰寫,預期不僅能使本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提高,還能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論文預期能做到理論分析恰當,條理較分明,層次清楚,邏輯較嚴密。論文預期對人民幣升值對晉江民營企業出口所產生的影響有較深刻的分析,提出對策建議。研究的結論具有一定自主見解,為晉江民營企業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參考,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應該如何寫,來看看這個免費的金融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吧。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金融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歡迎閱讀。
題目: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研究。
從1970年開始,伴隨著美元不斷貶值,國際貨幣體系制度由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從上個世紀發展到現在,金融衍生品市場在發達國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場外交易量首次超過了1000億美元,到了2019年達到了1263億,而且每年增長超過20%。這些跡象都表明金融衍生產品的使用規模迅速擴張,在金融市場上作用越來越重要。然而,金融衍生產品在我們國家發展歷史十分短暫,商業銀行在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應用金融衍生產品,近些年來,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我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金融衍生品對我們商業銀行以及企業在風險規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加速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以迎合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已經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因此,如何正確運用和完善管理金融衍生產品,越來越成為我國金融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焦點及金融市場上的一個熱點話題。尤其是由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更是給了我們關于如何正確把握金融衍生產品特點,做好風險控制,完善金融衍生產品管理及發展重要的啟示。
第一,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在金融危機這個大背景下的發展進行研究可以從理論上豐富衍生品及其市場的發展路徑選擇。
第二,有利于為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在面對未來競爭更加激烈化!經濟一體化,資本全球化程度更高的國際大環境中更好地發展提供一點理論支持。
第一,比較金融衍生品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在危機背景下受到的不同影響,分析它們各自的發展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我國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更加理性,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
第二,從金融危機對全球衍生品市場發展帶來的影響中得到啟示,為我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完善提供理論支持,為下一步金融衍生品種的推出選擇!先后順序,品種間的配套關系以及風險管理提供借鑒。
國外學者對金融衍生品和衍生品市場研究現狀綜述。
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認為金融衍生品是一種契約,其本身的價值取決于多項標的資產或指數的價值。也就是說,金融衍生品是從傳統的基礎金融衍生品中衍生出來的新興的金融產品。
著名經濟學家frank認為。
合同。
的價值取決于金融資產的交易價格,合約如果可以給其持有者特殊權利和選擇,那么這樣的合約就是金融衍生品。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于金融衍生品的定義是這樣描述的“其價值隨著金融市場的改變而變化,需要較少的凈投資,并且將來可以進行結算的金融工具?!?/p>
國際衍生品互換協會對于金融衍生品界定如下“金融衍生品是互換現金流量和為交易者轉移風險的雙邊契約。合約到期之后,交易雙方的合約按照基礎上品、證券以及指數指標的價格決定。
巴塞爾委員會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就陸續頒布了《衍生工具及其風險管理的指導方針》、《內部控制制度的評估框架》等,為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制定了比較完善的規則和內控條例,有利于改善全球衍生品金融市場秩序,有利于監管的進行。2019年巴塞爾委員會又公布了《統一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本》,從國際化的角度出發對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種類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改革意見。
紐約國際互換協會也是致力于研究場外衍生工具的標準定義以及一些協議,對于消除衍生交易中法律的條文不明確,確保了衍生合約的合法性,降低了金融衍生品法律風險。并且對于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的監管提出了必要性的改革措施。
巴塞爾委員會和國際證券協會組織在1994年信息監督管理協定上發布一份聯合報告“關于銀行和證券公司衍生產品業務的監督管理信息框架”,包括一系列的有關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資料分類目錄和有關規模擴大和活躍的國際性衍生工具交易的細分資料。同年11月份,巴塞爾委員會和國際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衍生產品業務公開信息披露的公告。這一份報告揭示了活躍的大型國際銀行和證券公司交易,闡述了公開信息披露對于金融市場穩定和經營決策的意義,并對于今后進一步的加強金融衍生品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議。
我國是從上個世紀的80年代才開始應用金融衍生品,因此我國金融學界對金融衍生品的認識和探索基本是借鑒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的。二十一世紀初江秀平編著《金融衍生品基礎知識》對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定義是“金融衍生品是金融資產的派生物,它是指一類特定的交易方式,也指這種交易方式形成的一系列的合約形式?!苯鹑谘苌肥菑倪@些基礎資產當中衍生出來的,這種金融的合約基本種類主要包括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等。
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我。
國學。
界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所側重的方面是不一樣的。
第二階段我們金融學界更加側重點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相關問題研究開始深化和細化,因為在這一階段如何更好地運用和管理金融衍生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一時期主要是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理論。
此外,在這一階段還有很多同樣具有學術價值的期刊論文,如南京農業大學《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方法研究》等等。
中國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在中國銀行間市場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主協議(2019)中建議,中國需要把優先發展利率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作為戰略選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何小峰(2019)亦認為應大力發展銀行信用衍生產品,以便優化銀行資產組合管理,風險化被動吸收為主動管理;解決銀行-信用悖論。維護客戶關系:緩解銀行資本充足率壓力;針對資產證券化,騰出貸款規模;靈活管理貸款資產的期限錯配,為流動性管理帶來便利。有效配置信用風險,降低銀行的系統風險。
1.1選題背景。
1.2研究意義。
1.3文獻綜述。
2.1金融衍生品概述。
2.2金融衍生品市場概述。
3.1金融衍生品市場現狀和問題。
3.2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特點。
4.1減少行政干預提升市場效率。
4.2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
4.3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
4.4鼓勵使用中央對手方服務。
(1)歸納法:總結由學者們早已研究出來的成果,從各個方面提取相關有用信息,補全片面的方面使其完整。
(2)實例分析法:運用實際發生的有關例子來分析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3)文獻研究法:通過文獻中的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研究分析中不同觀點總結歸納出主要的觀點。
20xx.12.11—20查閱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12.21—30修改開題報告和論文提綱,開題報告定稿。
20xx.12.31—20xx.1.16收集資料,資料主要來源于圖書館、校園版電子圖書期資料撰寫主要參考文獻摘要。
20xx.1.17—4.11撰寫論文初稿。
20xx.4.12上交畢業論文初稿,指導老師檢查論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20xx.4.13—14修改論文初稿,完成并上交畢業論文二稿。
20xx.5.15—24修改論文二稿,完成并上交畢業論文三稿。
20xx.5.30完成論文定稿并打印裝訂。
本課題最終將以論文的形式展現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經濟形成全球化的趨勢,金融市場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逐步地走向國際化,與其他各國的經濟密切聯系。在國家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為企業的發展。在現代企業的發展歷程中,企業的財務管理已經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成為了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市場是作為企業資金融通的紐帶,財務管理是以資金為中心內容,兩者相互貫通,因此企業財務管理會隨著金融機構、金融功能等這些金融環境的日趨改變而改變。為了適應金融環境的變化,企業管理人員應該重點考慮該如何做好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以期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在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政府作為金融市場主導者,已經開始由直接的對經濟管理改為間接的調控為主。我國的資本市場至今仍處于發展狀態,部分投資者缺乏投資知識,盲目地進行投資,不會合理的進行資源配置,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在各個方面起到推動金融市場改變的主導作用,更加拓深財務管理的范圍,這就需要政府不斷地出臺相應的政策,為此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如2019年8月,為了能適應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這個工具,央行決定實施“雙降”組合措施。從2019年至現在為止,央行已經累計4次進行了降息、降準。此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降低社會融資的成本,讓支持國家的實體經濟持續良好的發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企業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銀行等金融企業提供各種服務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地提高,企業對它的依賴性也不斷增強。但如果銀行缺乏合理的信用風險機制,就會導致銀行的應收賬款增加,甚至可能無法收回。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斷涌現,市場間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為避免損失,銀行也逐步加強了對企業財務信息的監督。因此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企業所提供的優質金融服務成為了當今金融市場環境中的重要需求。
在國家進行改革開放之后,各國之間的交流不斷加深,經濟往來不斷加強。國外的企業、金融機構紛紛在我國成立,各國之間、各企業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致使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也引入了國際化的理念。在這個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企業對自身的經濟市場做出改變,不斷加強企業的管理水平,為的就是更快更好地適應這個全球化的金融環境。
隨著經歷全球化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外部因素都發生了一些改變,市場價格的波動頻率不斷加大,這樣需要企業來規避這種價格風險。其次企業經濟市場不斷地擴大了規模,造成企業之間的競爭力越發激烈,企業面臨了更大的利率、匯率等經營風險,直接導致企業利潤的下降。因此,這些都加大了企業財務管理上的壓力,考慮的內容越來越繁多。
企業市場經濟規模的擴大增加了企業對流動性資金的需求,經歷過的風險導致它們對規避風險的管理工具及策略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時,企業為了能提高自身的效益,會希望采取減少成本這個方法。因此就需要企業的財務管理機構制定一系列的風險管理制度,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并通過有效的預算,增加企業收入減少企業支出。這無疑提高了企業財務管理方式的要求。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直接面對的是國際市場,是跟全球的企業進行競爭,自己直接經營,直接對外籌集資金,增加了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挑戰性。隨著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資金的供給也隨之增加,金融工具得到創新。為企業的籌資、投資以及規避多方面的風險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組合方式作為參考,企業也獲得了更全面、效率更好的金融服務。但在豐富金融工具與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增加了利率、匯率等多方面的風險,企業在對不同利率、匯率的適應過程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規避這些風險也就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所應對的難題之一。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變化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企業必須要在降低投資成本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因而就需要它們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及時、合理地進行企業投資。
在現今的金融經濟中實體經濟的地位逐漸提升,都需要一個統一的體系去指導企業的財務運作,因此這就需要企業制定有效的財務戰略,對它進行創新。對于一個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來說,不確定的風險時刻存在,但對于這種風險就需要運用一種新的觀念。努力提高他們創造性地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問題,直至解決它。當然在財務人員提升自身財務風險意識的同時,還需要企業進行良好的財務控制,把防范嚴密的預警系統靈活地運用到實處,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形勢下金融市場環境所提供的機會。
企業為了生產經營的需求有時候需要進行籌資,但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企業進行籌資的方式更加豐富。在面對這種新形勢時,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思慮周全,合理地利用資源,在通過不同的渠道進行籌資時,大部分企業會選擇借款這個方式進行籌資,通過向金融機構或是非金融機構等進行籌資,此舉速度較快、資金量相對較大,但應該考慮的是成本利息負債,要根據利息的變化進行合理的籌資。因此企業在選擇籌資方式時要充分考慮分析籌資成本及籌資風險等。只有在不斷地進行融資管理方法上的創新,才能適應這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金融市場環境中,低風險與低收益、高風險與高收益是并存的,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必須做好風險管理。外匯、利率的風險時刻存在著,隨著各種風險的相互交錯,勢必會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決策,特別是財務決策。因此,企業風險評估作為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在實際的風險評估操作過程中,分為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這幾個步驟,要求各個步驟相互協作、相互配合,以此確定風險的存在性,分析風險的危害性及發展趨勢,結合自身情況,充分利用有利資源,選擇最好的應對方案,來解決風險,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果和效率。
隨著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企業所涌現的大量財務管理業務,都要求用獨特的財務方法去處理。在傳統財務管理方法的基礎上,拓展財務管理方法的范圍,以理論知識為指導積累更多的實踐分析決策方法,利用經濟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優勢,加強企業財務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在企業正常的經營運作中,對企業財務管理貢獻最大的是內部的財務人員,只有提高他們的財務技能,讓他們了解企業的各項財務管理工作都是要求堅持以財務管理的為原有目標,并為了目標而努力奮斗,以此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管理是以財務管理為中心。
金融市場環境的演變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順應這種變化企業應該進行財務管理上的創新,完善企業的整體理念、發展策略等,不斷進行各方面的調整與創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結合發展需要,尋找新的適合自己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利用自身的有效資源,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保持讓自己處于領先地位,不被淘汰,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樊濤生.淺談新形勢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途徑[j].時代金融,2019(11):28.
。
一,本研究的主要依據和目標.
1,本項目的意義。
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于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一個良好團隊的建設還會在公司決策執行,項目開發,企業形象,資源整合,公司效率和管理行為的執行中起極其有效的作用.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的建設又有其特殊性,它不僅具有”協作性“團隊所擁有的合作作用,同時,它也十分重視團隊個體的個性發揮.建設良好的廣告業務團隊將有助于廣告公司效率的大大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廣告業的不斷發展,廣告之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廣義上來說,服務的競爭實質上是一種無形產品的競爭.但最終意義上的競爭是人的競爭,人的競爭是更高層次,更高品位的競爭.福州廣告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從經營業務較為單一,部門設置較為簡單,管理制度較為簡單的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廣告業務多元化,部門設置較為齊全,管理制度較為規范化的公司.
目前,根據目前的廣告公司的資料表明,大多數都存在以下問題:(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海松.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l]廣東經濟出版社:xx(4)。
[3]杭州日報報業集團xx年報(l)內部刊物,xx。
[4]福州博采廣告廣告調查報告(l)內部資料,xx。
[5]劉大東.高效團隊建設5w1h.中國管理傳播網xx(2)。
[6]陸斌,媒體廣告經營策略[l],現代廣告xx(106)。
[7]朱月昌,公共廣告研究[l]國際廣告,1994(3)。
[9]于曉茹,從福視廣告看廣告業的發展趨勢[l],視聽天地,xx(6):68。
[10]廣告業呼喚整體策劃人才和廣告創意人才。
[11]王軍光,網絡廣告業步入分眾傳播。
[13]新浪網.丁俊發,中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新趨勢。
[14]新浪網絡.鄭和平,世紀之交的廣告業發展方針和政策。
[15]丁俊杰,中國廣電媒介集團化研究[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二)本項目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內容。
1.1團隊建設的相關理論。
本項目主要以一個具體的廣告公司為例,考察和分析其在尋求發展中,團隊建設方面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于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
1.2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現狀。
業務團隊的建設是廣告公司發展的重要管理工作,它是廣告公司各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和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的關鍵.福州廣告公司的業務正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主要有業務項目的多元化,業務服務的多元化以及業務范圍的多元化.隨著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壯大,對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導致福州地區的廣告公司在業務團隊建設上面臨了許多問題,也成為了大多廣告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業務團隊建設將直接關系到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發展.
4改善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調整經營思路,建設高效業務團隊是發展廣告業的關鍵.業務團隊的建設,最關鍵是加強對福州地區廣告人才的”開發,吸引和保留“.建立良好的地區的行業發展的大環境,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2.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初步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廣告業團隊建設.為同行們構建一個新經營戰略思路,實現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研究在廣告業中能蓬勃發展并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和創新.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1.通過實際廣告業團隊建設的現狀,對其實際操作中所存在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解決實用型的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方法和建設新的團隊建設.
3.2.解決其在特定環境下廣告業如何按照地區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立論依據。
1.本項目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1.1.針對性.人力資源戰略問題是一個宏觀而且抽象的問題,當前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針對一個具體行業做的研究還比較少,也不夠系統和深入,不夠針對性.本文試圖在這些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聯系自己在實際的操作中的過程,綜合探討廣告業團隊建設問題.
1.2.引入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念.近幾年來,人力資源戰略研究在我國各行各業中迅速蔓延開,短短的幾年中,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果并有很大的突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體系,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結合具體的行業對其進行人力資源戰略整合問題,不僅細化了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的作用,而且突出了行業的特殊性.本文將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討.
2.立論依據。
本文以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論為指導,根據具體的具體的廣告公司的分析總結和調查研究,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和社會調查學等多學科理論,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分析對比,對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問題進行分析和對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調研安排。
1,研究方法。
本文擬采用系統分析,比較分析,理論分析與實證解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著重研究分析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和措施.
2,調研安排。
2.1搜集和整理各類相關文獻,統計數據等相關資料并總結廣告業中的基本數據。
2.2對資料進行認真研究分析,了解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及其存在的問題。
2.3根據所研究分析成果,采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方案,寫出畢業論文初稿.
2.4征求指導老師的意見,并對論文初稿進行必要修改,最后定稿.
三,論文基本大綱。
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
(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
(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業務團隊的建設是廣告公司發展的需求.
(二)加大對福州地區廣告人才的”開發,吸引和和保留"是解決地區人才匱乏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良好的地區的行業發展的大環境,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宏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愈來愈多的個人與廠商企業將其事業與投資范圍擴展到國際間,使得各國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發展,不得不隨著貿易及資金的流動而朝向國際化發展。因此,為求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適當的金融改革與金融體制健全發展,進行7金融深化8是必要的手段。
然而,要將原來實行嚴格管制的封閉性經濟社會跨入開放自由的國際市場,必須是經過長時間的制度峰正與環境適應后,才有可能逐漸進入全球性的國際市場。但是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準備好才進入國際市場。最快達成國際化及全球化的方式之一即為加入國際組織,以國際組織會員的身分得到國際資源的幫助及優惠等條件,不但加速國內經濟的成長,同時拓展國際市場增加國家收益等等的優點,使得各國紛紛以加入國際組織為全球化的首要目標。
但是,在享有利益的同時,加入之會員國亦需將國內市場開放成為.國際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政府應優先考慮國內的經濟與市場是否經得起國際性的沖擊,并且為即將成為國際性的市場做最完善的準備。例如交通運輸、電信通訊、金融服務等等,這些基本設施的準備與管理,除了配合國際市場需求外,更應該以增強本國產業對外競爭能力為主要目標。尤其,金融服務業對于影響國內經濟,因此在進入國際市場前,除了必須了解國際性金融環境外,對于本地的金融服務產業之發展與現況更應該認識清楚,以便于為迎接全球化而準備。
二、研究目的。
一般而言,亞洲大部分的銀行組成是由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而成立,或是財團或家族集團為了替相關企業籌措資金來源而設立。(李佩芝、莊安棋,20xx)。臺灣銀行的發展過程亦如一般亞洲銀行組成相同,由政府、財團、家族集團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替相關企業籌措資金來源而設立。臺灣經濟發展初期為穩定物價、安定金融及發展經濟目標,*政府采取嚴格管制金融制度。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改變、國際組織的成立、加上通信科技的發達,資金的自由流動的趨勢下,對于金融管理進行彈性調整與開放措施,朝向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國際化方向推動。
近年來,臺灣經濟的快速成長、臺商的外移,以及消費金融的興盛,在這多變的金融環境下,政府*以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國際化為主要目標,采取金融開放政策、修改金融制度的方式,主導本地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改革與轉型。銀行產業在這一波波的改革與轉型方案中,是受影響及沖擊也是關系著改革與轉型成功或失敗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但是,在一切的金融改革措施主要是以符合全球金融市場環境的需求為目標的前題下,臺灣政府*所主導的金融改革與轉型策略如何影響本地銀行業以及是否適合本地銀行業的發展,乃本論文主要研究的目的。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擬針對下列之事項進行研究。
1、全球金融環境變遷對銀行產業之影響。
2、臺灣金融改革過程與制度分析。
3、臺灣金融改革對本地銀行業之影響。
是后,經由分析結果提出臺灣金融銀行業之未來發展策略與可行之方向,以供相關單位之參考與建議。
4、研究方法與限制。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與歸納分析法,首先收集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論文期刊、報章雜志,含括經濟、金融發展相關之文獻與統計資料以及相關法規,進行整理歸納出全球金融演進方向及臺灣金融改革策略,對臺灣銀行業之影響。同時,采取相關臺灣金融統計資料長期時間序列方式,分析并實證經由實行金融改革后銀行業之成果。
基于銀行的屬性為市場信用中介機構,經營的特性不同于一般企業,其受到國家制度的監督與管制。必須透過良好的策略規劃,才能跨越國界的藩籬,成功進軍國際市場。在金融改革開放策略的實施后,對于銀行產業的影響范圍甚廣,對于銀行業內部環境之影響,包括貨幣、外匯、經營項目、金融商品等;而對于外部大環境之影響,將是遷動整個金融機構系統之改變,及國家政策之修訂。因此,本論文討論之范圍是以對于整體銀行業之改革方向、國家管制政策之改革策略為主要研究主體;而分析之項目是以臺灣的金融制度改革策略對本地銀行產業所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與探討。由于金融改革項目所涉及層面非常的廣泛,并非個人或一篇論文研究可以完成的,因此,本論文將金融改革項目及影響范圍,以平衡計分卡提出之四構面為分割基礎,再由四構面加以分析金融改革之策略目標及銀行業成果評估。
四、研究創新與貢獻。
臺灣金融業之初期是采取傳統保守的方式,為了跟上國際發展的腳步,臺灣對于金融改革之策略采取依市場需求為導向來因應,并以誘導的方式引導銀行機構進行改革與轉型。尤其在決定加入wto之前后,金融改革更是如火如茶的展開,對于金融改革議題的研究與討論更是不勝枚舉的情況下,本論文的研究創新與貢獻如下。在許多論文及研究報告對于臺灣金融改革措施大多數是以現階段政策評論的方式提出討論,而本篇研究是從國際金融環境轉變的角度來分析臺灣金融改革歷史及其實施之策略,此為創新之一。
另外,多數研究方法是以模型量化之方式來驗證銀行經營績效,本篇研究則依據實際銀行產業的長期經營之金融統計資料,來分析銀行配合金融改.革過程及成果趨勢,則為創新之二。
以銀行體制為研究范圍者,大多數是以銀行各別績效、一財務或風險等做為個別深入研究項目,本研究是以金融市場中之銀行產業為對象,以市場結構、顧客面、企業流程及學習創新等項目做市場分析,則為創新之三。因應國際經濟環境的變遷,臺灣所提出的金融改革政策,對于本地銀行業所造成的重大沖擊與改變,其成效評估與對未來發展之建議,為本研究貢獻。
文檔為doc格式。
。
xx年,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巴塞爾協議iii》,隨;t銀監會發布了《巾國銀監會關于中p1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銀行全面風險能力。違約風險作為第一支柱內的重要內容,建立違約風險內部評級模型對銀行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無論是初級的還是高級的內部評級法,都要求商業銀行能夠獨立估計違約概率。違約概率作為量化違約風險的關鍵參數之一,其有效度決定了商業銀行控制違約風險的能力。能有效估算違約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抓住時機脫穎而出、做大做強。
在傳統業務上,巾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自有資本較少,因而不易獲得貸款。并且商業銀行多采取信貸配給的信貸模式,信貸人為了減少壞賬隱患,便嚴格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面臨著很大^融資困難。但是近年來為了尋求業務的增長,供應鏈金融被我國眾多商業銀行人力發展。作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型金融產品,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銀行以及學術界重視。銀行為了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會利用自身資源為核心企業挑選合適的'中小企業,或者為部分中小企業配對強勢的核心企業,這樣既有利于雙方企業經營發展,又增加了銀行的業務。但是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還并不成熟,商業銀行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其中中小企業違約風險更是銀行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而違約概率測算是商業銀行進行違約風險管理的首要條件。銀行在挑選中小企業時需要合理的評估其違約風險。
在銀行和企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融資往往變成一種博棄行為。盡管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但是國內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方面仍然比較落后,傳統的組織架構無法完全適應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的需要,違約風險評估的模型不完善,風險管理人員素質,觀念跟不上業務發展需要等。這對于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來說無疑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如何有效評估并控制違約風險、提高利潤成為許多銀行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國內學者對其違約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際研究還比較欠缺,這增加了違約風險管理的難度。木文的選題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風險特征,研究評估違約率風險的模型和風險防范方法。這對于有效解決我p1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將國外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解進行總結和綜述,豐富了國內對供應鏈金融內涵及其風險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風險,并構建供應鏈金融下違約風險的評價指標,通過比較分析選取適合我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方法,通過實證分析驗證模型的有效性,這對銀行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提供參考。
第三,研究期權契約在預付款模式中對風險防范的作用,這為銀行防范風險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實踐方面,通過選取現實中的汽車行業銷售商的巾小企業數據,評估它們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違約風險,這有助于銀行開展汽車供應鏈金融業務。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然后論述了國內外有關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現狀和主要觀點,最后論述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主要內容及本文的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闡明了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理論依據及評估指標的構建,并比較分析違約風險度量模型。
第三章針對供應鏈金融基木融資模式進行分析,挖掘出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違約風險的相關信息,分析其生成機理,構建適合本文研究的風險評估指標。
第四章為實證部分,根據上文選擇的分析方法,利用構建的評估模型,對汽車供應鏈金融中違約風險進行分析。
第五章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模式融資模式,研究期權契約對風險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為結論部分,對全文進行簡要總結,并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以下是本文的技術路線圖:
本文主要運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獻歸納法。
收集當前供應鏈金融及其風險管理和相關文獻,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為本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依據.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大量的指標數據進行處理,使得指標降維,簡化指標結構,對后續的模型建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處理指標數據的基礎上,通過logistic回歸建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價模型。
4.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比融入期權契約前后的預付款融資模式,探討期權契約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分析期權契約對風險防范的作用。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供應鏈金融理論方面的應用演繹,力求從理論上對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比較。定量研究主要是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違約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力求客觀、定量、科學地揭示供應鏈金融的融資優勢及其內涵。
三、創新與不足。
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國內對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和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供應鏈金融在實踐中也逐漸收獲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銀行視角的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是緊密聯系實際的產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第一:梳理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建立主體評價和債項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嘗試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方法建立違約風險評估模型。在樣本選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選取我國中小版的企業數據,沒有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尋找合適的核心企業,并且企業間上下游關系不明確。本文選取國內有代表性的汽車品牌企業,而各個經銷商卻是融資難的中小企業,根據各企業與經銷商的供應鏈關系來研究供應鏈金融融資的違約風險,對不易獲得的數據采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學、合理的分析中小企業違約情況。
第二:根據供應鏈金融各融資模式中風險點,研究相應的防范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融資模式特點,考慮期權契約對控制違約風險的作用,這為銀行防范風險并擴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足和需要改進。
第一,本文的指標體系是根據各銀行現有的中小企業評價系統結合各參考文獻分析得出的,這只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實踐中需要各銀行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重點調整和改進。
第二,本文違約風險的評估還存在一定誤差,需要進一步對模型進行研究改進,提高違約風險評估準確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權契約融入預付款模式的理論意義,而期權是否可以現實順利合理開展需要做出進一步討論。
題目:論我國中小型企業人才吸引與開發策略。
專業:20xx(秋)工商管理本科。
分校:丹東電大。
指導教師:
學生姓名:
學號:
完成日期:
論我國中小型企業人才吸引與開發策略。
一、選題目的。
(一)、現實意義。
發展中小企業市一個必然的趨勢,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在發展中小企業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困擾著中小企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人才的引進。在如何用人和如何管理好人才,人才如何在中小企業里得到充分的發展等方面,其核心就是企業文化是否堅持和貫徹落實到位,一切行動和執行的結果是否以企業文化來衡量和考核,這是最根本的思路。企業激烈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是人力資源綜合素質的競爭,任何尋找人才、留住人才、發展人才,為企業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現論意義。
面臨機遇和挑戰,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更加堅定的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作為建設創新新型國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選擇。中小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業的人才來實現,人才才是制約中小型企業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寫作提綱。
(一)、中小企業人才吸引與開發策略的意義。
(二)、中小企業人才吸引與開發存在的問題。
(三)、中小企業人才吸引與開發的措施。
三、參考文獻。
[2]、《如何使用式人才?》作者:呂布《中外管理》20xx.05。
[3]、《尋找“戰略級人才”》作者:王兆獻《中外管理》20xx.05。
[4]、《“知本”,已經伸手可及了嗎?》作者:甄源泰《中外管理》20xx.05。
[6]、《讓組織信仰留住人才》作者:呂鋒《中外管理》20xx.07。
[7]、《學會“報告”:執行文化的鑰匙!》作者:王纓20xx07。
[8]、葉國標,《民營中小企業乘風破浪正有時》,今日上海,20xx.01。
[9]、施振榮,《再造宏基》,上海遠東出版社,20xx.08。
[10]、邢以群,《管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11]、《中國人力資源開發》,《中國人力資源開發》雜志社20xx.11。
[12]、《人力資源管理》【美】力口里.德斯勒,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
所謂私人銀行業務,即以“財富管理”為核心目標,以商業銀行所涉及的一切資源為保障,向目標客戶及其家庭提供私密性的量身定做的“管家式”金融服務。其業務領域不但包括投資、信托、保險、基金、外匯、貴金屬等一切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同時包括法律、稅務、收藏、拍賣、遺產安排、子女教育及財務動態管理等專業顧問服務。
私人銀行可能代表著商業銀行的未來,但目前我國私人銀行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可以說正面臨著全面的失敗。未來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從私人銀行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入手,首先對境外私人銀行進行了高度概括和介紹,在學習、研究境外私人銀行發展的先進經驗基礎上,重點介紹了中國境內私人銀行的發展現狀、組織形式、客戶需求、產品與服務、資產管理、風險管理、運營管理、品牌管理等。
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根據相關協議,中國應當對外資銀行取消所有業務5年過渡期后,限制,全面開放。那時,中國銀行業尚未涉足私人銀行業務領域。該業務領域作為部分外資銀行打入中國市場的“王牌”,被外資銀行廣泛宣傳,自此,綜合性、針對性的.“財富管理理念”開始逐步被接納,促成了中國銀行業最重要的觀念轉變。9月,瑞士友邦銀行在上海成立了境外私人銀行國內代表處,花旗銀行3月,上海分行私人銀行部正式開業;中國銀行推出第一家中資私人銀行,中外資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203月,領域的爭奪戰從此拉開序幕。如今可以看到私人銀行業務在中國領土上蓬勃發展,然而,在中國特色的國情、民情之下,私人銀行業務下一步該如何發展,仍舊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本文將從中國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成效和存在問題著手,以國外成熟的私人銀行業務市場作為對比和借鑒,重點探討如何在中國國情、民情下,樹立中國人自己的私人銀行業務品牌。
二、寫作提綱。
1.引言。
2.文獻綜述。
2.1私人銀行的定義。
2.2關于國外私人銀行的研究。
3.中國私人銀行建設的。
4.中國私人銀行建設的不利因素。
5.對中國私人銀行建設的建議。
6.結語。
7.參考文獻。
三、寫作進度。
20xx年11月份定題目。
20xx年2月份定初稿。
20xx年4月份最終稿。
一、選題理由:。
近年來信用卡的使用在我國越來越普遍,但其用卡環境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視和改善的問題,這些問題已制約到信用卡的使用。據業內人士不完全估計,現在整個銀行業所發行的信用卡中,大約只有20%是“活”的,其余80%是“睡眠卡”。另據了解,截至20底,中國銀行卡發行總量7.62億,總交易金額35萬億元,但消費交易僅4億元,只占全部消費額不到5%的份額,其余95%都是現金存取和轉賬,信用卡的使用率并不高。如今,各種各樣的信用卡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店口鎮也不例外,持卡消費已日漸成為平常之舉,但是據我了解,信用卡業務在店口鎮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雖然各銀行利用免首年年費、降低發卡門檻等各種手段極力促銷信用卡,可是人們的用卡積極性并不高。制約和阻礙使用率的因素成為了店口人們關注的焦點,究竟目前我國信用卡使用情況如何,信用卡的安全問題怎樣解決,這都使信用卡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二、擬實現的目標:。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以一個鎮為范圍進行調查,以了解諸暨地區目前信用卡的使用情況,影響信用卡使用率的因素以及信用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綜述﹛與本論文(設計)相關的已有研究(設計)成果的綜述﹜:。
近幾年,信用卡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其中彭千在《銀行信用卡業務使用率偏低》一書中提到銀行對于信用卡現在的發展眼光應放在針對不同的客戶發行帶有不同增值功能的信用卡上,找尋優質客戶,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在增加信用卡發行量的同時增加信用卡的使用率以減少“睡眠卡”。虞月君在《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模式研究》(2004)一書中提到對于銀行方面可以多開展一些刷卡獎勵的活動或是增加特約商戶數量以刺激消費者消費;還可以添加增值服務,讓有此需要的消費者在出示卡時即可消費享用。這些都可以提高卡的使用率。李芳在如何防范信用卡被“盜刷”[n]()一書中提到信用卡如果被非法提現或盜用,銀行不承擔責任,這樣將很難保證持卡人的資金安全。所以一方面,應該加強信用卡的立法建設,改善用卡環境,另一方面持卡人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以防范信用卡被盜刷以及相關的損失。萬曉東,何春雷在我國信用卡用卡環境尚須改善[n]2007,提到(1)利用免息期。先消費后還款,就相當于銀行為你提供了一筆無須手續的短期信用貸款,只要在到期還款日前全額償清當期對賬單上的本期應繳款,即可享受免息待遇。(2)利用循環信用,通過適當的負債來換取資金的周轉,以降低理財成本。(3)巧用免息分期購物。
四、論文(設計)主體框架與進度安排:。
論文主體框架:。
一、諸暨市信用卡使用問題的提出。
二、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況現狀調查。
(一)、諸暨市信用卡持有量情況調查。
(1)信用卡的持有年齡。
(2)信用卡的持有張數。
(3)不同銀行的持有量。
(二)、信用卡使用情況調查。
(1)信用卡的增長情況。
(2)信用卡的使用頻率情況。
(3)信用卡的功能使用情況。
(三)、持卡人安全防范調查。
(1)、信用卡的滿意度。
(2)、信用卡設密碼調查。
(3)、客戶和銀行所面臨的安全問題。
三、諸暨市信用卡使用情況因素分析。
(一)、信用卡持有量情況因素分析。
(二)、信用卡使用情況因素分析。
(三)、持卡人安全防范因素分析。
四、諸暨市信用卡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拓寬信用卡的持有量。
(二)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
(三)防范信用卡的安全。
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完成開題報告,并交指導老師修改。
20xx年12月~1月,資料收集。
20xx年1月,問卷調查的設計。
20xx年1月中旬,分發調查問卷。
20xx年2~3月,完成論文初稿交于指導老師修改。
20xx年4~5月,完成論文。
課題來源:經過老師推薦,自己慎重選擇后確定的方向與題目。
課題類型:本課題屬于宏觀角度下的研究,通過對中國股市成長性的認識和對投資機會的定性研究,來分析和總結其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秩序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執法力度的強化,使得股票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得以充分體現,中國股市經歷了至底長達5年的大熊市。股票價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當一部分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股票市場投資機會凸顯沒產業升級時新興產業在經濟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業未來增長的潛力相當大,對這些增長型行業在股票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必將獲取豐厚的回報。
但是中國股市仍然是一個相對不承受的新興市場,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因而研究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對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本課題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首先由于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中國股市已經走過二十幾年,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成長性和其對應的投資機會來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在我們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過同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義的借鑒。
《中國股市成長與宏觀經濟》作者周垂日;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近十年來,股市規模與國民生產總值及居民儲蓄的關系,并與處于迅速發展階段的美國、韓國股市的同類數據比較,中國股市發展速度較快,論述發展股市對中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意義。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聯系,所以對投資者的價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時間較早。對現在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代價最小的股市路徑之爭——中國股市十八年的回憶與思考》作者劉紀鵬;劉妍;20出版,本文主要說的是從1990年深交所試運行和上交所正式運行起步至今,中國股市歷經十八個年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十八年來,中國股市的成長史到底是一部不規范的成長史,還是一部國情和西方規范成功結合的發展史?到底是一個充滿了投機、泡沫和賭徒的賭場,還是和平崛起的中國不可或缺的主戰場?在中國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沒有一個領域像股市這樣,爭論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皬娬{國情為主的實事求是派”和“強調海外規范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息。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例,“市價減持”變“對價改革”導致天壤之別。
因此,敢于正視這十八年發展史,客觀科學地總結我們在股市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至關重要。
本文試圖從中國股市發展中爭論過的幾個焦點問題入手,對過往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以尋求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最優路徑。他給我們講述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歷史,但沒有對未來的中國股市走勢進行展開分析。
《見證成長》作者周宏波;刊登于《股市動態分析》正,中國證券市場20歲生日,《股市動態分析》作為中國最刊創刊的專業性證券類期刊也見證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而中國機構投資者初具規模也就是三五年內的事,每年的“最佳機構投資者”春節特刊也正在見證中國投資人成長的步伐。
股市的成長,也是中國股市制度完善的過程。中國股市經過了兩年的股改,終于解決了積壓已久非流通股問題。本文就中國股市最近出現一輪的暴漲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國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說明我們國家的股市發展存在著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進。
《從a股市盈率變化看股市投資機會》作者:金開安,文獻來源:[j].投資北京,正股市的低估,對于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買入持有的好時機20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觸底反彈,20到20長期盤整、交易低迷的弱勢階段。本文主要說了我們怎么利用市盈率來把握投資機會。
《中國老齡社會養老產業的`投資機會研究》作者:劉紅,唐繼碧,文獻來源:[j].會計師,,摘要: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四二一”為主的家庭結構模式導致了養老方式從以家庭老為主轉變為以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并重的養老模式過渡,同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斷增加,政府對養老產業大力支持,但是與此相對應的卻是養老產業的落后和養老產品、服務的嚴重缺失,因此,我國養老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中國股市投資組合規模的進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獻來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摘要:采用“滬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建立等權投資組合模型,實證分析了中國股市投資組合規模的非系統風險分散效應,計算了滬深a股系統風險總量,并從馬可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出發探討了合適的規避風險的投資組合。
《股市投資機會在哪里?》作者:劉浩,文獻來源:[j].卓越理財,2008,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據各種理論推算出的“鐵底”——5000、4800、4000、3500……,都沒能阻止股市大盤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謂“鐵底”中一路暢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絕地反擊?《中國股市投資策略探討》作者:劉光彥文獻來源:[j].商業研究,,摘要:來中國股市大幅波動,暴漲暴跌的次數不計其數,許多參與群體損失慘重。然而,中國股市在讓投資者面臨巨大風險的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機會,認真研究中國股市的運行情況及漲跌機理,探討其投資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爭奪資源:故事遠未結束》作者:彭波,文獻來源:[j].證券導刊,,摘要:一年來,一邊是股改轟轟烈烈地進行,一邊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開,中國股市隨著最大的制度障礙的消除,被壓抑的上升動能開始逐步釋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資源與能源、人民幣升值、消費升級被視為這輪牛市的開始。
《中國股市投資價值分析:基于行業角度》作者:錢競,文獻來源:[j].金融理論與教學,斷跌破低點,中國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間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眾多股民被套,財富大幅縮水,基金公司普遍虧損。中國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長線投資機會還有待考驗。
《中國股市投資風險結構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瑋,陳衛平,文獻來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摘要:從介紹股市投資風險特征著手,通過對中外股市風險結構的實證分析比較,指出了當前中國股市系統性風險比例過高,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結構性失衡,并圍繞這一失衡現象對其成因、危害進行了分析。
《運用投資機會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長性》作者:潘立生,任國宏,趙惠芳,文獻來源:為樣本來度量公司的成長性,并對投資機會集方法和傳統的托賓q值方法和市凈率方法進行有效性檢驗,結果表明:投資機會集方法比托賓q值方法。
《時變性投資機會條件下的戰略資產配置決策:理論與中國實證》作者:范利民,陳浩武,文獻來源:[j].管理工程學報,,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資機會的時變性特征對長期投資者戰略資產配置決策的影響并實證,表明時變性特征降低風險資產長期收益率條件方差的增長速度,降低其在長期投資視角的風險。
從上我們得到:中國股市成長性與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或者是投資機會與其他的因素之間的關系??梢越梃b他們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們選擇正確的研究方向。
四、本課題主要研究內容。
論文在廣泛閱讀相關資料和研究成果、理論,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我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進行研究。論文通過對中國股市的成長性,投資機會各自分析和實證研究后得出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最后綜合理論與實證研究得出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以下為提綱:。
第五章,對本文做出總結,同時通過本文的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和擬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首先,通過研讀國內學者對于這一問題的各類研究成果,并以此為思路來尋找出我所需要進行的宏觀方面的研究。其次,借鑒國內學者的理論成果及實證檢驗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數據與實證方法,并找出各類實證檢驗結果的相同于不同之處,提出我所要研究的問題的理論依據及實證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據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找到能夠驗證我問題的方法。再次,對我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此部分相對于前面較理論化,但是會更加具體到細節。
六、本課題進度安排、各階段預期達到的目標:
1、資料收集與整理階段(兼實習):2月15日4月17日。
2、確定論文基本結構及內容階段:4月18日4月25日。
3、完成論文初稿階段:4月26日-5月7日。
4、論文修改階段:5月8日5月25日。
5、論文評審階段:5月26日5月31日。
6、論文答辯階段:6月1日6月8日。
一、設計(論文)選題的依據(選題的目的和意義、該選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等)。
目的:
通過分析股指期貨的基本概念、以及國外股指期貨的發展情況及對現貨市場的影響,并結合結合中國的經濟情況和金融環境,探討我國股指期貨推出將對我國的股票市場發展的的作用和影響。
意義:
股指期貨的發展,對于完善市場運作機制,抑制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提高投資的安全性,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促進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推出了股指期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新興市場也加快了股指期貨市場建設的步伐,韓國、中國臺灣、印度也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貨品種。時至今日,股指期貨已成為現代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主要參考文獻綜述。
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普遍出現經濟滯脹,經濟增長緩慢,物價飛漲,政治局勢動蕩,股票市場也經歷了二戰后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道?瓊斯指數的跌幅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超過了50%,人們開始意識到在股市下跌面前沒有恰當的避險工具可供利用。
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市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份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平均指數(thevaluelineindex)合約。由于股指期貨能夠為股票市場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順應了市場管理系統性風險的要求,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推出了股指期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新興市場也加快了股指期貨市場建設的步伐,韓國、中國臺灣、印度也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貨品種。時至今日,股指期貨已成為現代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股指期貨始于,月上證所著手開發股指期貨,4月8日滬深300指數正式發布,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成立,10月25日中金所發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規則,10月30日開始仿真交易滬深300。4月15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正式施行,6月27日中金所發布《中國金融交易所交易規則》及其交易配套細則,8月13日股票期限交易跨市場監管協作制度建立,當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中國登記結算公司、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公司在上海簽訂了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跨市場監管合作協作。1月8日,國務院原則同意開設融資融券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證監會將統籌股指期貨的各項安置工作。202月22日,股指期貨進入實質開戶階段。4月16號,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上市交易。股指期貨的推出可以完善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完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和重要影響。但同時股指期貨的推出也伴隨著很多不利因素和風險的存在。因此在推出股指期貨的同時,積極研究國外股指期貨的發展情況,從中吸取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研究方案:
定量和定性研究結合,圖表分析等在經濟學中的應用。通過圖書報刊查閱,翻閱筆記,上網搜查等方法來搜集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運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銀行業績報告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主要研究內容及預期目標:
四、設計(論文)工作進展安排。
10月12日-月17日,指導老師向學生下達任務書。
年10月19日-2009年11月7日,指導老師指導學生收集資料,擬訂開題報告。
2009年11月8日-2010年3月26日,撰寫論文初稿。
2010年3月27日-2010年5月16日,撰寫論文二稿并修改完善。
2010年5月17日-2010年5月30日,進行論文答辯。
一、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題目: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課題來源:教師規定課題。
目的和意義:
夏季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sub-primemortgagecrisis)的爆發,迅速向全球蔓延。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不僅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而且引發了美國房地產及其關聯行業的衰退,拖累了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增長。盡管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聯合干預措施,部分緩解了危機的進一步惡化,但危機的影響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目前,次貸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已經演變為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次貸危機的發生,使金融創新和金融國際化的過程受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要重新認識房地產金融的創新對經濟的影響。
本文主要就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各領域的影響來分析,并探討相應的對應措施,總結其經驗教訓,從而為日后應對各類金融風暴的未雨綢繆做參考。
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次貸危機的發生,各學者、專家對次貸危機的分析眾說紛紜。對次貸危機的研究也有相當多的文獻書籍,研究認識得已相當深刻??v使在美國這樣金融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大眾層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此輪次貸風暴還對現有美國金融體制提出了諸多挑戰。危機必然成為市場革舊布新的重大契機。而美國監管當局應對危機的舉措,也當在治標與治本的雙重意義上給予更多關注和解讀。從某種意義上說,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貸風暴對中國人來說可能是件幸事。認真體味此次風暴之教訓,我們應盡可能避免危機的種子在中國生根發芽,在未來引起無窮禍患。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次貸危機定義及成因發展;。
2、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3、次貸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4、次貸危機對房地產的影響;。
5、次貸危機的應對措施以及給后人的啟示。
四、具體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和預期達到的目標:
1、資料收集與整理階段(兼實習):2月15日–4月17日。
2、確定論文基本結構及內容階段:4月18日–4月25日。
3、完成論文初稿階段:4月26日-5月7日。
4、論文修改階段:5月8日–5月25日。
5、論文評審階段:5月26日–5月31日。
6、論文答辯階段:6月1日–6月8日。
五、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解決的措施:
可能遇到的問題:
1、對次貸危機影響企業程度把握不夠,在研究過程中可能對一些涉及金融專業知識詞匯需研究查詢。
2、有些專業的知識理解不夠。
3、對案例的研究可能不夠深入透徹。
對上面存在困難的解決的措施:
1、盡早收集好資料并認真閱讀,多了解次貸危機的深遠影響;。
2、與指導老師和同學保持聯系,有問題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
3、閱讀大量相關案例,認真研究其內容;。
4、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因果關系。
六、主要參考文獻:
1、張雪春.透視美國次貸危機的傳導與啟示[j].經濟與金融,,1;。
2、中國國家發改委網站:
3、鄢紅杰.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科學之友.2019(35)。
4、張華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及啟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9.02。
5、邱云波.次貸危機的成因、影響及對中國金融業的啟示。
6、李薇.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及對策.《當代經濟》202月(下)。
7、李婭/被接管對我國保險業的警示[j].保險研究2019.11.
8、陳濤/王健.中國經濟的當前特征與面臨的挑戰2019.2。
9、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19.7.17.
10、劉紀學/汪成豪/董紀昌/高鵬.《次貸危機及其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11、陳華/趙琳.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及應對措施。
12、johnkiff/paulmills.moneyfornothingandchecksforfree:recentdevelopmentsinu.s.asub-primemortgagemarkets[c].newyork:imfworkingpaper,2019(7)。
13、曹遠征.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次級債**的分析與啟示.國際金融研究,2019.11.
14、薛秀春.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及其對中國的啟示2019.2.
國內外研究概況、選題的理論意義或應用前景。
(一)國內外研究概況。
1、國內研究概況。
在我國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研究,從研究角度來看,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致力于研究與非利息收入相關的中間業務,一類是直接通過研究我國非利息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出發進行的。從研究的落腳點來看,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致力于研究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一類是專注于非利息收入與銀行經營風險的關系。王新華,郭永強(),通過中、外資銀行中間業務競爭力比較認識到:(1)外資銀行的中間業務市場份額呈逐步擴大態勢;(2)外資銀行的外匯中間業務競爭優勢明顯;(3)外資銀行單位中間業務業務量的創利能力較強;(4)外資銀行的中間業務綜合競爭力強。
周好文、王菁()、趙冠宇(2010)從資產組合理論視角來審視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動性問題。周好文、王菁(2008)認為我國商業銀行收入波動性的下降是凈利息收入波動性下降和多樣化收益共同影響的結果,但其中多樣化收益是關鍵因素。因為凈利息收入波動性的下降不顯著,而非利息收入的波動性的增幅較大,所以非利息收入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者值得高度關注的部分。
趙冠宇(2010)在上一基礎上利用回歸分析又更加精確地得出,在現階段我國銀行業的非利息業務收入必須占比達到11%以上才能起到發揮收入渠道多元化作用,降低商業銀行總風險的目的。婁迎春(2008)實證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和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發現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太小,所以非利息收入對銀行資產和資本盈利能力的影響尚不明顯,提出我國商業銀行一定要在堅持效益原則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劉暢(2009)從多元化、范圍經濟、金融創新等理論角度解釋了商業銀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動因,并分析了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約因素和風險因素。通過實證研究得出只有當非利息收入不引發營業成本大幅增加時,非利息收入才會促進銀行利潤率水平的提高。譚弦(2010)引入衡量銀行收入多樣化程度的指標div和非利息收入占比指標un,試圖發現這兩個指標與銀行收益狀況和風險水平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的結論認為在我國現有環境下大力發展多元化收入結構并不合適,還應以提升存貸業務效率為當務之急。
魏世杰,倪旎,付忠名(2010),利用robust標準誤的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面板回歸模型,發現非利息收入份額的提高與銀行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并得出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份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銀行績效,但是投資收入份額則表現出相反的效應。龔蓉()比較分析了20金融危機前后,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變化及務結構,認識到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豐碩利潤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但是其高利潤仍是商業銀行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力工具。
段軍山、蘇國強(2011)實證檢驗了我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的影響因素,結果發現影響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最顯著的是銀行間國債指數,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債券價格彈性是-9.28%,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貨幣供應彈性是6.13%.曹辰(2011)應用非利息業務收益率來衡量商業銀行金融中介功能轉型的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市場份額、外資銀行進入、銀行自身經營管理效率和市場需求對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影響,借此來反映我國商業銀行金融中介功能轉型效率的受影響情況。
2、國外研究概況。
國外學者主要從收入結構對商業銀行績效以及收入結構對商業銀行風險影響兩個方面拓展研究。deyoungandroland()認為非利息收入實質并不比利息收入更具有穩定性。他們認為由于轉換成本、信息成本以及擴展非利息收入的服務所需要的固定成本問題都可能導致非利息收入的波動性增加。smithrandwoodg(2003)選取1994-歐盟銀行業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利息收入的下降雖然不能完全被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所抵消,但對穩定銀行績效不至于大幅度下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stiroh()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了在美國商業銀行非傳統業務加速發展的情況下并沒有表現出其業務的多樣化收益。laetitia等人()對歐洲銀行業的風險與產品結構之間的關系做了研究,將非利息收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交易性收入,另一部分為手續費收入。通過分析1996-間734家銀行的數據,發現那些積極從事非利息業務的銀行的風險要大于主要從事信貸業務的銀行,且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大,銀行的風險越高。calmes等(2009)考察了加拿大銀行業非利息業務的情況,結果發現雖然加拿大銀行從事非利息業務的范圍和規模在擴大,但并沒有顯示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的風險和收益產生了正面影響。
(二)選題的`理論意義。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國內金融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商業銀行就受到了一定的挑戰。隨著底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銀行業市場面臨程度更深、范圍更大的國際競爭壓力,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傳統的利潤增長方式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一般觀點認為,利息收入具有顯著的不穩定性和周期性特征,且受壞賬風險影響較大。而非利息收入,如信托服務、結算業務、資產托管等高收益的中間項目相對安全、穩定且利潤率更高。在我國,就現階段而言,商業銀行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利息收入,信貸業務高居主導地位。因此,為了降低營運風險、提高銀行業績、增加收入、提升競爭能力,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日益重視非利息收入,大力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促進銀行收入結構轉型。非利息收入開始承擔起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重任。
那么,探討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發生變化,非利息收入的發展又是受何種因素影響與制約等問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首先,它可以揭示和確定影響影響收入結構的因素、方式和程度。其次,它為防范銀行風險和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可以為金融制度等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應用前景。
隨著金融體制的改革和銀行業的開放,銀行同業競爭日益激烈,存貸利差日益縮小。傳統的存貸業務已經無法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了。優化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是我國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現狀及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為我國商業銀行進行收入結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便于相關銀行找準自己所處的位置,通過改變或者提高相關性較高的可變因素來優化自身的收入結構,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
研究的基本內容及基本框架。
(一)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文主要選取我國部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的近年來的最新數據,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具體情況,實證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因素,并提出觀點。
(二)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
二、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現狀。
2.1利息收入的概念及特點。
2.2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點及分類。
2.3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架構及特征。
三、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影響因素分析。
3.1我國商業銀行收入轉型的影響因素。
3.2實證分析。
四、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對策建議。
五、結論。
研究方法、步驟及創新點。
本文通過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數據分析,研究我國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的變化情況及相關因素對其的影響。
(一)研究方法。
1.描述性分析,通過相關數據整合成圖表等,對我國收入結構及非利息收入結構變化現狀進行分析。
2.比較分析,對各年份、各類銀行之間非利息收入進行比較。
3.實證分析,利用相關數據,研究對影響我國非利息收入的各個因素與反映收入轉型效率指標的相關性及回歸分析。
(二)步驟。
1.準備階段:收集資料,整理思路。
2.整理階段:分析資料,為寫作做準備。
3.寫作階段:對于整理好的資料,運用研究方法的出結論。
4.歸納總結,分析修改。
(三)創新點。
對于非利息收入,國內外學術界已經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主要傾向于非利息收入對銀行績效和風險影響方面的研究,國外研究結果大多認為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提高銀行收益率,從而提高了銀行的經營風險。在國內,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善,主要集中在對于非利息收入占比對銀行績效的影響分析,也就是說對收入結構與銀行績效的關系研究上。
本文利用近年最新數據,通過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具體情況,實證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轉型的因素,并提出觀點。
研究工作進度。
120xx年x月xx日外文翻譯。
220xx年x月xx日文獻綜述。
320xx年x月xx日撰寫論文(第一稿)。
420xx年x月xx日撰寫論文(第二稿)。
520xx年x月xx日撰寫論文(第三稿)。
620xx年x月xx日撰寫論文(定稿)。
720xx年x月xx日整理文檔、準備答辯。
820xx年x月初論文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3]鄭璇。我國商業銀行優化收入結構的對策[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20xx年8月,高風險抵押貸款引發了金融領域的危機。這場危機是一次周期性危機,更是一場體制的危機。當今的危機標志著美國從20xx年開始的一個經濟周期的結束。也就是說,與任何危機一樣,此次危機有其周期性的一面,但它也宣告了更長的一個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經歷了二至三次的經濟循環,其間政府的經濟政策是以低利率和促進資本的流動性為主要標志的。當前,我們面對的1987年以來因經濟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而發生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一些作者稱之為“金融體系危機”。這次危機嚴重程度之所以高,是因為在納斯達克股市發生暴跌后,美國又一次成為震源,而且其銀行體系處在此次地震的震中。在世界范圍的自由化和放寬管制的進程中,中國融入了世界經濟,這一過程隨著1992年到1994年美國投資的推動開始,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告結。
這一在更高層次調整再生產出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其基本矛盾真正成為全球性的。過度積累和生產過剩成為世界經濟范圍的特征;二是與大量貨幣資本“自主”積累的迅速發展密切相關。以不穩定的金融構建某種宏觀經濟的努力,必然要依靠大量的負債,從而必然產生大量虛擬資產。證劵——債券和股票給了人們參與分享企業利潤或通過公債攫取稅收得來的公共收入的權利。商業銀行證劵投資業務是創作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銀行使經濟主體掌握的錢大大超出了實際儲蓄的數目。銀行靠收取利息向企業提供貨幣,這使企業得以等待應交付給它們的支付款,也可以在創造機制和超額價值的投資活動中得到補充金。為此,本文以金融危機為背景,對商業銀行證劵投資業務的風險管理的進行研究。
(二)研究價值與意義。
金融全球化過程本身無論由于全球化的形式還是向金融市場的過渡,都削弱了大多數國家的銀行體系。金融市場制度再次使證券市場占據了中心地位,這種制度的恢復也意味著金融市場特有的運轉方式孕育的特殊類型危機:金融資產名義價值出奇地高,內容極具有虛擬性,重要資產類別與實際經濟中的交換物聯系甚微,證券市場的預期投資與反映出來的模仿性很強,最后初級證券市場上產生的動蕩很可能其衍生市場蔓延。由于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好證券業務的風險管理甚為重要,不僅關系著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而且關系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持續健康發展。
(三)主要內容:
本文根據金融危機及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就商業銀行在證券業務風險管理體系框架和風險管理在實踐操作中的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操作建議。風險管理在實踐操作中的完善,是結合工作實際狀況對風險管理提高的具體細節操作。包括風險管理體系優化、完善投資業務基礎分析工作及優化風險防范體系。債券投資業務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賴于投資業務基礎分析工作的完善。在優化風險防范體系中,本文在內控制度、風險量化指標體系、市場風險管理及反應機制等方面提出一些見解。
(四)研究背景。
20xx年到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量不能償還的信貸即次貸,滲透到了放寬了管制的、贏利投資機會匱乏的金融體系中,并且進入到各個銀行的資產中。這是運用“證券化”技術造成的后果。這種技術就是“把信貸機構、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或商業銀行所持的貸款轉變成可交易的證券”。這些證券都有粗陋的名稱。證券化有許多好處,既提供了業務及收益多樣化的機會。也把分期償還的管理、因而把再投資率風險交給第三方,還遵守了銀行清償比率,并創造了一種新的,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金融產品。證券化使向最有能力提供保險的人轉移風險的做法得到普及,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項技術是一場根本性的金融革命。職業金融家們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甚至在今天,他們還在疾呼不要對證券化提出質疑。抵押貸款危機首先轉變為金融體系的內部流動性危機,然后變成了完全意義上的信貸危機,這個過程說明了在容許銀行或基金的貸款無限轉手,尤其是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在轉手過程中將大筆利潤攬入囊中這樣的情況下,證券化只是使針對不同信貸形勢的純投機戰略得以迅速發展。
(五)文獻綜述。
1990年到1991年的蕭條啟發米揭爾提出了“金融危機”理論:“在一般性蕭條情況下,市場經濟主體看得較遠些,他們的目光能夠越過困難時期,并且擁有金融手段緩解危機。但是在金融蕭條情況下,不確定因素大得多”。金融危機的特點是金融資產價格大幅度下降,資產負債嚴重減值,債務負擔越來越重,那些具有戰略性地位的銀行情況為嚴重。
阿格利埃塔認為,一次“金融危機”持續的時間長短,取決于排除金融脆弱性或者至少明顯地消減脆弱性所需要的時間。
三、證券相關的理論。
見奧爾良理論:對于制約金融市場集體評估的常規持有任何懷疑,在證券未來兌換條件不太確定的情況下,都會深深地影響證券的流動性。從這個角度看,金融危機可以被看作金融流動性危機,危機導致投資者無望地尋找流動投資,主要是流動貨幣的替代形式,如此做法反過來又會加重金融危機。這樣流動資金的人為性質就充分表現出來,事實上,所有證券不能被同事都兌換成貨幣。為了有流動資金,就必須有積極的投資者,投資者的積極性不是因為流動性,而是資本的未來收入,而且為此他要做好準備握牢證券,穩定市場風險是十分必要的。
發行股票的作用原則上是使公司提供用于投資的融資能力。從這個角度看,股票代表了所有權的證券。馬克思說,它是證券所有者年終結算時以紅利的形式獲取的對部分剩余價值的權力。但是股市給了這些證券的第二條生命,使證券成為現實資本的紙質復本,正如提貨單在貨物職位,和貨物同時具有價值一樣。它們成為并不存在的資本的名義代表。
四、風險管理相關理論。
自古以來,風險管理就已經存在,它是人類為了生存而必然采取的措施之一。19,被稱為“現代經營管理之父”的德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在其代表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提出,企業經營有六種職能:技術職能、營業職能、財務職能、安全職能、會計職能和管理職能,并認為安全職能是所有職能的基礎和保證,是控制企業及其活動所遭遇的風險,維護財產和人身安全的保證。
1929年到1933年,世界經濟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對經濟衰退、工廠倒閉等社會財富遭受到了巨大損失,人們開始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減少或者消除風險事故給人類帶來的種種災難性后果,采取科學的方法控制和處理風險。1993年,在美國經營者協會的大會上,明確了對企業風險進行管理的重要意義,并設立保險部門作為每年召開兩次會議,除了從事保險管理外,還開展有關風險管理的研究和咨詢事務。1932年,由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共同組成了紐約投保人協會,彼此交換風險管理的信息,并研究風險管理的技術和方法。
20世紀50年代,風險管理以學科形式發展起來,并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風險管理理論最早起源于美國,并在美國獲得了廣泛的發展。1950年,美國的加拉格爾在《費用控制的新時期——風險管理》中,首次使用了風險管理一詞。20世紀50年代以前,企業僅僅將保險作為處理風險的唯一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后,風險管理的方法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很多學者開始系統研究風險管理的方法,并尋求風險管理方法的多樣化。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風險管理在歐洲、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國家獲得了廣泛的傳播。風險管理理論是對風險因素、風險源、風險事故和損失等要素的管理,是一門新興的管理科學。
20xx年,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巴塞爾協議iii》,隨;t銀監會發布了《巾國銀監會關于中p1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銀行全面風險能力。違約風險作為第一支柱內的重要內容,建立違約風險內部評級模型對銀行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無論是初級的還是高級的內部評級法,都要求商業銀行能夠獨立估計違約概率。違約概率作為量化違約風險的關鍵參數之一,其有效度決定了商業銀行控制違約風險的能力。能有效估算違約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抓住時機脫穎而出、做大做強。
在傳統業務上,巾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自有資本較少,因而不易獲得貸款。并且商業銀行多采取“信貸配給”的信貸模式,信貸人為了減少壞賬隱患,便嚴格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面臨著很大^融資困難。但是近年來為了尋求業務的增長,供應鏈金融被我國眾多商業銀行人力發展。作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型金融產品,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銀行以及學術界重視。銀行為了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會利用自身資源為核心企業挑選合適的中小企業,或者為部分中小企業配對強勢的核心企業,這樣既有利于雙方企業經營發展,又增加了銀行的業務。但是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還并不成熟,商業銀行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其中中小企業違約風險更是銀行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而違約概率測算是商業銀行進行違約風險管理的首要條件。銀行在挑選中小企業時需要合理的評估其違約風險。
在銀行和企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融資往往變成一種博棄行為。盡管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但是國內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方面仍然比較落后,傳統的組織架構無法完全適應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的需要,違約風險評估的模型不完善,風險管理人員素質,觀念跟不上業務發展需要等。這對于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來說無疑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如何有效評估并控制違約風險、提高利潤成為許多銀行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國內學者對其違約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際研究還比較欠缺,這增加了違約風險管理的難度。木文的選題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風險特征,研究評估違約率風險的模型和風險防范方法。這對于有效解決我p1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將國外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解進行總結和綜述,豐富了國內對供應鏈金融內涵及其風險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風險,并構建供應鏈金融下違約風險的評價指標,通過比較分析選取適合我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方法,通過實證分析驗證模型的有效性,這對銀行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提供參考。
第三,研究期權契約在預付款模式中對風險防范的作用,這為銀行防范風險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實踐方面,通過選取現實中的汽車行業銷售商的巾小企業數據,評估它們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違約風險,這有助于銀行開展汽車供應鏈金融業務。
1.2研究思路與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然后論述了國內外有關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現狀和主要觀點,最后論述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主要內容及本文的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闡明了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理論依據及評估指標的構建,并比較分析違約風險度量模型。
第三章針對供應鏈金融基木融資模式進行分析,挖掘出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違約風險的相關信息,分析其生成機理,構建適合本文研究的風險評估指標。
第四章為實證部分,根據上文選擇的分析方法,利用構建的評估模型,對汽車供應鏈金融中違約風險進行分析。
第五章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模式融資模式,研究期權契約對風險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為結論部分,對全文進行簡要總結,并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居民的投資意愿及現代理財觀念增強,金融服務需求也日益多樣化,個人理財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個重點。詳細內容請看下文金融論文開題報告模板。
通過對于當前國內外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系統分析與思考,一方面希望能使我國商業銀行對開展個人理財有一個更全面清晰的認識,把個人理財提高到銀行的一個戰略高度來把握;另一方面,希望能為我國商業銀行更好地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在個人理財業務上取得競爭優勢提供一些實際的建議與策略。
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現狀:
aghion,etal:現在商業銀行間及其與其它金融機構之間陷入過度和無序競爭不利于產品和服務創新,最終可能導致個人理財市場陷入一種低水平均衡陷阱,這大大不利于我國個人理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國內研究現狀:
黃國平(2017):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正處于從產品導向的發展模式向以服務為中心綜合性發展模式提升的轉變期.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所遭遇問題,既有金融發展滯后,制度創新乏力等外部環境的約束,也有商業銀行業內部經營實力和發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進當前發展模式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國家在制度和政策上設計上提供支持,亦依賴于包括各類金融機構在內的所有市場參與者在技術手段上的創新,以旨在發展和培育一個層次清晰,形式多樣,服務高效和競爭有序的個人理財市場。
趙春萍(2017):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是金融資產結構層次相對偏低,在居民金融資產構成中,存款和現金所占比例高達81.8%,相較于韓國和日本兩國,分別高出38.8和16.5個百分點,甚至比金融市場發達和成熟的美國高出66.1個百分點。這亦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
劉明康(2017):人理財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提升業務模式,實現業務發展轉型重要手段和工具,這幾年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發展,是其適應金融市場演進,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上還是把理財產品當成了擴大銀行存款規模的手段,在成本控制上也沒有科學地計量這些產品的利潤貢獻度和總體風險程度,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改進的環節。
題目: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法律問題研究。
第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選題: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法律問題研究。
委托貸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資金,由貸款人(即受托人)根據委托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并協助收回的貸款。
貸款人(即受托人)只收取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
委托貸款由于涉及委托人、貸款人與借款人等多方當事人和委托、借貸、擔保等多種法律關系,基于其關系的復雜性,理解并研究其中的各種法律關系,對正確處理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依法保護社會資金和金融機構的資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擬從委托貸款分類、法律特征、法律關系的性質等基礎理論入手,結合我國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法律制度、商業銀行、監管部門這三方面提出了一點建議,以完善委托貸款法律制度。
第二、本選題所涉及的法律規定綜述。
特別是對于新發展起來的業務比如集合委托貸款很難實施有效的管理;我國關于委托貸款糾紛的處理依據散見于一些部門規章或司法解釋,法律層次較低,增加了金融機構辦理委托貸款業務的風險。
第三、選題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及你個人擬形成的新見解。
他認為應該依委托合同的一般原理并以違約損害的過錯歸責原則為基礎來確定委托貸款各方的責任。
很少有文章對委托貸款進行細致全面的研究。
本文擬形成的新見解為建議從法律層面明確委托貸款業務的法律性質是一種間接代理關系,所謂間接代理,是以自己的名義,為他人利益而為法律行為,使該法律行為的后果先對自己發生,再轉移于他人的行為。
委托貸款行為完全符合間接代理的法律特征,明確委托貸款行為的性質,對于正確處理委托貸款糾紛意義是重大的。
第四、論文的結構、基本框架、主要論點、論據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部分論文結構及基本框架。
參考文獻:擬參考資料(書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來源。
1、張惠英.委托貸款的價值、法律性質及若干實務問題[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2).
2、仇京榮.委托貸款合同中的法律問題[j].中國律師,(6).
3、張學文.委托貸款及其法律責任探究[j].河北法學,1998(6).
4、江賽民,苗文.委托貸款中債權人認定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踐,(11).
5、朱克鵬.關于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中的若干法律問題[j].新金融,2001(4).
6、劉凌燕.淺析商業銀行企業委托貸款風險[j].現代企業教育,2010(3).
7、魏仕光.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及風險防范[j].福建金融,(5).
8、陳巧玲.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的法律風險防范[j].知識經濟,2010(18).
9、張蓉.商業銀行集合委托貸款現實分析與管理建議[j].西南金融,(8).
10、沈寅.委托貸款合同糾紛若干法律問題初探[j].上海金融,1992(9).
11、劉培森.委托貸款合同糾紛主體及其民事責任的確認[j].山東審判,(5).
12、徐瑩.委托貸款的特點及風險防范措施[j].理論界,(5).
13、張勝男.委托貸款法律風險的分析[j].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7(7).
14、董碧仙.委托貸款行為若干法律問題探析[j].法律適用,1997(12).
15、羅敏,侯雙梅.委托貸款業務的現狀及規范對策[j].南方金融,1996(1).
16、賈衍.應加強委托貸款的管理[j].金融理論與實踐,1993(1).
17、張曉哲.委托貸款協議性質及其相關問題[j].人與法.2003(9).
18、彭純,胡月曉.解析委托貸款的契約安排[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5(2).
19、尹娟.委托貸款搭建民間融資平臺[j].理財周刊.2009(42).
20、周德洋,陳志君.一起委托貸款糾紛案給予的啟示[j].銀行家.2010(2).
21、朱大旗.金融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2、樸明根,王春紅,鄒立明.金融全球化下銀行風險防范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3、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4、蔣樹瑛主編.城市發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創新研究[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9.
25、梁慧星.民法總論(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6、李有星.銀行風險防范的法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27、張世誠.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釋義[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28、李玫.銀行法案例選評[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29、韓良.銀行法前沿問題案例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30、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1、劉隆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理解與適用[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4.
32、陳大綱.信托法與信托制度創新[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
33、黎四奇.金融監管法律問題研究—以銀行法為中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4、劉定華.金融法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5、鐘瑞棟,陳向聰.信托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36、曾筱清,楊益.金融安全網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37、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經濟學(第18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8、郭明瑞.合同法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9、何志.借款合同判例與實務[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40、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第三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41、袁磊.個人融資理財的新途徑----個人委托貸款[n].三相都市報,2010.04.29.
42、唐曜華.開發商融資難委托貸款利率飆升[n].證券時報,2010.06.29.
43、陳皓.委托貸款成股市融資新途徑[n].城市快報,2008.11.17.
44、毛秋芳.我國委托貸款法律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第二部分主要論點、論據和研究方法。
本文借鑒國內外相關資料,運用民法學理論和金融學理論,力圖對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現實操作中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如法律關系的性質、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針對出現問題的相關建議等。
本文的論據主要是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等理論論據。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實證分析法、文獻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等方式。
第五、論文進度安排(時間起止)。
論文提綱:20xx年9月15日—20xx年10月15日。
論文初稿:20xx年10月15日—20xx年1月31日。
論文修改:20xx年2月1日—20xx年3月1日。
定稿時間:20xx年3月中旬。
第六、需要特別向導師組請教的問題。
本文現在較難提出更加合適的論點。
本文主要是對委托貸款業務中出現的法律問題的闡述以及針對的對策,沒有十分明確的`結論,請各位老師給予學生指導。
題目: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研究。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類型。
課題來源:經過老師推薦,自己慎重選擇后確定的方向與題目。
課題類型:本課題屬于宏觀角度下的研究,通過對中國股市成長性的認識和對投資機會的定性研究,來分析和總結其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秩序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執法力度的強化,使得股票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得以充分體現,中國股市經歷了至底長達5年的大熊市。
股票價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當一部分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股票市場投資機會凸顯沒產業升級時新興產業在經濟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業未來增長的潛力相當大,對這些增長型行業在股票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必將獲取豐厚的回報。
但是中國股市仍然是一個相對不承受的新興市場,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因而研究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對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本課題的研究狀況及發展趨勢。
首先由于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中國股市已經走過二十幾年,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成長性和其對應的投資機會來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
在我們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過同樣的課題我們可以從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義的借鑒。
《中國股市成長與宏觀經濟》作者周垂日;20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近十年來,股市規模與國民生產總值及居民儲蓄的關系,并與處于迅速發展階段的美國、韓國股市的同類數據比較,中國股市發展速度較快,論述發展股市對中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意義。
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聯系,所以對投資者的價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時間較早。
對現在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代價最小的股市路徑之爭——中國股市十八年的回憶與思考》作者劉紀鵬;劉妍;20出版,本文主要說的是從1990年深交所試運行和上交所正式運行起步至今,中國股市歷經十八個年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十八年來,中國股市的成長史到底是一部不規范的成長史,還是一部國情和西方規范成功結合的發展史?到底是一個充滿了投機、泡沫和賭徒的賭場,還是和平崛起的中國不可或缺的主戰場?在中國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沒有一個領域像股市這樣,爭論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
“強調國情為主的實事求是派”和“強調海外規范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爭論始終沒有停息。
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例,“市價減持”變“對價改革”導致天壤之別。
因此,敢于正視這十八年發展史,客觀科學地總結我們在股市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至關重要。
本文試圖從中國股市發展中爭論過的幾個焦點問題入手,對過往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以尋求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最優路徑。
他給我們講述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歷史,但沒有對未來的中國股市走勢進行展開分析。
《見證成長》作者周宏波;刊登于《股市動態分析》正,中國證券市場20歲生日,《股市動態分析》作為中國最刊創刊的專業性證券類期刊也見證了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4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