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領導和同事來說,工作報告是一種及時了解員工工作情況和成果的重要渠道,它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協作和配合,共同完成工作目標。小編為大家搜集了一些工作報告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報告能有所啟發。
羲通公交旅游集團自籌資金5700多萬無,先后九次更新了公交車輛。第一次是年4月,購置8輛華新牌大客車,開通24路公交線路;第二次是年7月,購置10輛華新牌大客車更新了21路公交車;第三次是年6月,購置12輛長安大客車,開辟22路公交線路;第四次是年3月,購置25輛長安大客車和12輛友誼大客車,更新了2路和31路公交車;第五次是年7月,購置16輛金龍大客車和12輛友誼大客車,更新了6路和33路公交車;第六次是年12月,購置39輛福田大客車,更新了1路、和26路公交車;第七次是年3月,購置17輛福田大客車,更新了9路公交車;第八次是年8月,購置10輛友誼大客車,更新了12路公交車;第九次是今年5月份,購置24輛金龍大客車更新了2路公交車。截至目前,全市開通公交線路達34條,投入運營的公交車輛達到315輛。高起點規劃和高強度的投入,促進了公交運輸裝備和公交服務質量的全面升級,對于提高天水城市品位、解決市民出行難問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積極開展公交線路資源優化利用研究,市交通運輸部門按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總體要求。先后多次優化和調整現有的公交線路,著力解決結構不合理、密度低和重復率高等突出問題。針對全市還有一些路段存在公交盲區和郊區公交線路被人為地分割,導致出租車、班線車和公交車搶占線路資源,客運市場存在惡性競爭等突出問題,積極穩妥地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戰略。年春節期間,由于區中梁鄉班線車量運力不足、車輛嚴重超員、服務質量差等問題,市交通運輸局決定由羲通公交旅游集團直接收購原班線車經營者的經營權和車輛,并允許投放8輛公交加班車,執行公交票價,大大提高了該線路的服務質量。此后,進一步把公交線路向區皂郊、中梁和麥積區麥積鎮等城鄉結合部延伸,直接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條件。
達1100余萬元。四是有力地促進了公交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從源頭上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五是ic卡的大量應用在完成收費的同時也完成了信息采集、數據匯總分析等多項功能,為企業管理和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入手,縣域經濟實力強勁。一直以來。著力引導縣域經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所轄縣均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等5縣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行列。
利用“僑鄉”優勢,民營經濟得到最大限度發展。長期以來。鼓勵有實力的當地人、吸引華僑投資辦廠、興辦實業,從而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據統計,該擁有民營工業企業4萬多家,實現年產值4000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九成以上。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從抽絲、織布、染整到服裝生產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產業集群,成為當地最具優勢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并成為我國最大的休閑男裝、童裝、體育運動服裝生產基地。目前,有8000多家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從業人員50多萬人,已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紡織服裝產業聚集區,20xx年紡織服裝業(不含鞋類產值達到105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4強,紡織服裝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占全省的80%,占全國的10%,出口創匯占全創匯總額的33.7%。通過調研,認為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主要有以下五點經驗值得借鑒。
塊狀經濟是基石。紡織服裝產業之所以能做強做大,一是強集群。全國同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推進產業積聚是關鍵。8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中,紡織企業1000多家、染整企業100多家,服裝生產企業6000多家,商標、紐扣、織帶、印花等輔料企業30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34家,超5000萬元的企業80家。目前,紡織服裝產業通過三種方式形成了積聚。一是以大型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這些企業擁有完整的紡織服裝生產鏈,配套設備齊全,商貿形式多樣化。如:以七匹狼為主導的男式休閑服裝產業群;以虎都、九牧王為主導的男式西褲產業群;以海天紡織為主導的紡織面料產業群等。二是以縣域經濟為特色的產業群。區域內擁有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以中小企業為依托,以外向型經濟為特點。如:石獅是中國休閑服裝名城,晉江是中國紡織產業基地,豐澤區獲得“中國童裝名城”三是以單一產品為特色的產業群。以中小企業為依托,以城鎮為載體。如,深滬鎮是中國內衣名鎮,英林鎮是中國休閑服裝名鎮,龍湖鎮是中國織造名鎮,泔江鎮是中國西褲特色鎮,寶蓋鎮是中國服裝輔料名鎮。
自主創新是根本。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沖擊很大,二是強品牌。但在考察中我解到紡織服裝產業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影響相對有限,沒有廣東和江浙地區受到沖擊大,主要在于這些年來,非常注重把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著眼點放在自主創新上,通過大力實施名牌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從而增強了企業場競爭力。如我這次調研走訪的晉江百宏集團、三福集團兩家紡織行業企業,此次金融危機影響中,企業生產和效益受到一定影響,但他表示都能挺過去,做到不截員、不減薪,還能抓住機遇在擴大規模,提升產品檔次上謀求新的發展。為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和爭創名牌產品,分別出臺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和《關于推進企業爭創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的實施意見》對經認定的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分別由政府一次性支持100萬元、50萬元;對納入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的企業研發項目,同級財政分別給予項目總額20%和10%配套專用資金,對經國家認可的權威機構評定的中國世界名牌產品企業,由政府一次性獎勵300萬元。
20xx年,紡織服裝業先后獲得中國名牌產品13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福建名牌產品95個,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5個,國家免檢產品6件。中國服裝“雙百強企業“10家。中國紡織企業排名中,鳳竹集團進入了全國印染業和針織業前10名;格林和寶德兩家童裝企業入選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十大童裝品牌”七匹狼公司是夾克衫國家標準唯一參與制定的企業;服飾配套的潯興公司是拉鏈產品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制定的主要單位;海天輕紡集團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紡織產品研發中心指定的針織緯編產品開發基地”
品質提升是核心。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之初,三是強科技。就是通過大批僑胞、臺胞從境外引進最先進技術和設備,并實施了成熟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從而促進整個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如今,加強科技的創新與投入,著力培養和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更加成為政府和企業的頭等大事。僅20xx年一年,全470多家龍頭企業就先后引進600多套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總投資達到18億美元。晉江每年投入技改和研發的資金達40億元以上,并建成了全國首個縣級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人才引進專項資金,設立了留學人員創業園。如今,天宇化纖是全國棉綸三強之一,其開發的粗旦fdy210d高速紡、fdy33d有光絲、fdy30d半消光絲填補國內差別化纖維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天紡織面料連續被評為中國流行面料,獲得國家紡織產品開發貢獻獎;華寶集團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國紡織印染五十強企業;鳳竹集團與中國紡織研究院共建了科研生產聯合體”不斷吸收和消化國內外最新的技術裝備,其公用工程如制水、熱電聯產、污水處理的技術及規模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產品營銷是關鍵。龐大的營銷網絡是紡織服裝產品走出去的關鍵。目前,四是強場。已形成了專業批發場、服裝城、專賣店、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多層次、多渠道的場營銷網絡,實現了產業與場無縫鏈接和良性互動。石獅紡織面料場是全國五大紡織面料場之一,年銷售額超過120億元;石獅服裝批發場是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場之一,服裝經營戶超過5000家;正在擴建的石獅服裝批發城規劃面積60多萬平方米,將建成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場。服裝在全國31個省均建立了龐大且完整的銷售網絡,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九牧王”西褲場占有率、覆蓋率和年銷售額連續五年全國第一,連續五年獲得“全國十大暢銷品牌”稱號;七匹狼”夾克衫場占有率多年來均在15%以上,居全國全行業首位;潯興sbs拉鏈場占有率6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虎都”西褲全國場占有率達7.09%居第二位。創優環境是保障。從這次調研中我深深感到紡織服裝產業能有今天的發展,五是強服務。從某一方面來說就是委、政府一直致力于環境建設、切實做好服務的結果。委、政府在這些年來發展中,比較準確地把握了自身角色和職責的定位,切實做優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不斷提高辦事效率,提高服務水平,從而為企業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環境,可以說,該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該堅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過程。同時,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紡織服裝商會在服務企業與場、企業與行業、行業與行政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社會中介作用。
近年來,紡織服裝產業是傳統優勢產業。通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加大沿海產業轉移承接、促進國有企業改制,紡織服裝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全有紡織服裝企業400余家,已經形成了棉、麻、絲、化纖、針織、印染、服裝等為主體的大紡織格局。全擁有紗錠近150萬錠,織布機6000多臺,年產各類坯布近1.6億米,印染生產線8條,化纖年生產量10萬噸,服裝年生產能力1.2億件套。20xx年,全紡織服裝行業工業總產值134.3億元,占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15.7%,紡織服裝行業提供的稅收占全部工業稅收的%紡織服裝行業已成為拉動全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與紡織服裝業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總體規模較小,還不到1/8二是產業布局較為分散,離集群效應的要求差距較大。三是產業層次較低,產業鏈的縱向配置上,中、低檔棉紡能力相對較大,織布和后整理能力較弱,產業用紡織品和寬幅家用紡織品目前尚為空白,紡織面料配套率還不到10%四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目前雖擁有“鴨鴨”回圓”深傲”3個國家級品牌,但知名服裝品牌的場份額很低。
認為,通過調研。當前我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持之以恒抓產業。
產品在國際場具有比較優勢,中國是紡織服裝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國內場需求還有很大潛力,紡織工業發展仍具有廣闊的場空間。與此同時,紡織服裝產業在繁榮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紡織服裝產業是九江傳統優勢產業,盡管目前發展得還不盡于人意,但我要堅定信心,抓住機遇,持之以恒做大做強。一是要編制好《九江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目前面臨一個尷尬的境地是什么都想抓,但什么都抓不好。
認為,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做好一個產業,科學的規劃是前提,必不可少,只有目標明確,措施有力,紡織服裝產業才能穩步發展,不斷壯大。二是要出臺扶持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政策。產業發展上,政府的支持與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政府要制定包括用地、稅收、規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做到放水養魚”要緊緊抓住國家出臺《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重大機遇,用好、用足各項政策,做好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加快自主品牌建設等各項工作,迅速發展壯大我紡織產業規模。三是要整合紡織服裝產業的布局。項目布點上,要突出特色,要引導項目有重點的集聚,引導棉紡行業向彭澤、瑞昌集中,服裝深加工向九江開發區和共青開發區集聚,同時,加快引進高檔服裝面料生產和科技含量高的漂染業項目,形成上中下游齊全完整的產業鏈。堅定不移抓項目。
要解決好這些問題,九江紡織服裝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規模小、技術落后、產業鏈不完整。關鍵還看招商引資,看項目建設,因此,強化招商,堅定不移抓好項目建設是發展壯大九江紡織服裝產業的唯一途徑。當前,應抓住沿海以及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和對外擴張的機遇,加大紡織服裝產業的招商力度。引進項目上,要做到幾個突出:一是突出引進重大項目。重大項目不僅投資大,帶動力強,更重要的能帶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是有效彌補我產業鏈斷環的重要途徑。幾千畝的大廠區比比皆是從抽絲、織布、印染、成衣整條產業鏈全部具備,因此,引進一個大項目,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集群的發展。二是要突出引進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技術就是生命力,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才有競爭力。企業最重視的就是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對技術創新舍得投入,全470家龍頭企業投資18億美元,先后引進600多套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因此,項目引進過程中,要突出引進一些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從而整體提升我紡織服裝產業的技術水平。三是要突出引進產業鏈上游項目。對于我來講,完整的產業鏈必不可少,可以通過發展產業鏈上游來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化纖的原料供應,大部份化纖企業的原料都是從外地采購,因此,正在積極推進國家布點pta項目。項目引進過程中可多引進一些類似于pta這樣的產業鏈上游項目,從而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四是突出引進戰略投資者。當前我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以共青鴨鴨為代表的一批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在國內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些都為引進戰略投資者來九江投資建廠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次調研中,紡織服裝商會向我介紹說到紡織服裝產業在面料、染整、成衣制造等環節有一大批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和實力的企業,這些企業都在研究制定“走出去”戰略,應加強對這些信息的跟蹤了解,加強與這些企業的聯系與聯絡,做好針對性招商工作。堅持不懈促發展。
道一萬,說一千。服務環境最關鍵”這是調研時聽到有關單位負責同志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座談時,當地紡織服裝協會的秘書長還向我反映了某些企業存在誠信問題,這不得不使我反思,經常講“以商招商”但如果服務沒做好,讓客商不滿意甚至灰心,以商招商”就是負面宣傳的榜樣,就會“一傳十、十傳百”影響九江在外面的整體形象。因此,狠抓環境建設對于我來講至關重要。一是要創優政務環境。要真正做到精簡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項目落戶提供最優服務。對于那些態度不好,辦事拖拉,甚至有意刁難客商,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員進行嚴懲,要讓廣大干部感受到壓力”二是要講誠信。首先是政府要講誠信。辦事人員的承諾就是政府的承諾,政府對客商承諾了事情就一定要辦,說好了什么時間辦結就一定要辦結。
其次是企業要講誠信。誠信是企業的生命,但是有些企業短視,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做出了不誠信的事情,對此,政府部門要正確引導和宣傳,促使企業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打造誠信企業。第三是公民要講誠信,要正確引導廣大民講誠信,維護誠信,從而打造“誠信九江”三是要加強硬件服務建設。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工業平臺建設,為項目落戶創造條件。要加快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比如:紡織服裝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印染業污水集中處理系統等平臺建設,這些平臺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就應該做好。
含山縣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萬畝,全縣轄9鎮、1鄉,151個行政村,總人口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萬人。我縣是傳統的農業縣,盛產水稻、油菜、棉花,現已形成優質米、優質油、特種養殖、經果林、蔬菜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初步建成山羊、名優茶、紅瓜子、苗木花卉、水產養殖五大農業種養基地,“九五”期間被列為國家商品糧和優質油基地縣。全縣大宗農作物生產較為穩定,常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0萬畝,總產量24萬噸,油菜面積19萬畝,菜籽產量3.4萬噸,棉花面積10萬畝,皮棉產量9582噸。我縣現有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農業機械化作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創新思路,強化管理,搞好服務,有力地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目前,全縣發展高性能聯合收割機36臺,大型拖拉機配套旋耕機68臺套,各類中小型拖拉機8601臺,農用運輸車及變型拖拉機1489臺,縣內農作物機耕面積達42萬畝,水稻機收面積27萬畝,占可機收面積的86,秸桿還田7.6萬畝。在發展農業機械化作業上,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創新農機組織形式
為提高農機作業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機工作效率,我們著重在組織領導上下功夫??h政府成立由分管負責人為組長,縣農委、農機、公安、交通、工商、物價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指揮部,負責全縣農業機械化作業工作,同時重新設立縣農機管理局,升格為副科級建制,配備專門人員,具體抓農機工作??h農委牽頭,縣農機局組織,成立由各類農業機械操作手參加的農機協會,規范運作,開展機手之間農田作業信息溝通,交流機械操作技術等活動??h農機局按照“加入自愿、規模適度、整體協作”的原則,組建多個聯合收割機機收作業隊和大型拖拉機旋耕作業隊,發揮機械合理配置優勢,在開展好本地農田作業的同時,組織機具跨區作業。
(二)創新農機服務方式
做好農機服務工作是推進農業機械化作業的關鍵環節。為此,我們重點從4個方面努力。一是抓培訓。開展以校、鄉聯訓為主,田間、現場指導為輔的培訓方式,多層次、多途徑強化機手實際操作技能,還在“三夏”、“三秋”農業生產期間,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大型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使用、維修、保養技術進行培訓和駕駛技術復訓。二是抓作業市場培育??h農機局每年通過農業部跨區作業信息指南,發布全縣農機作業信息,積極引進外地農機具,參加我縣“三夏”、“三秋”會戰,同時開通農機服務熱線,成立技術服務組和中介組織,為無機戶聯系作業機械,為有機戶聯系作業田塊,并幫助機手解決機械維修、配件供應等難題。此外,還注重優化農機作業市場環境,在每年“三夏”、“三秋”期間,縣公安部門抽調專人,深入重點農機作業現場開展巡查,對隨意攔截機械、敲詐機手財物等不法行為及時予以打擊,有力地維護了農機作業市場秩序。三是抓農機“出征”??h農機局每年與外省農機部門簽訂協議,組織跨區機收作業隊,由縣農機局負責人帶隊,并抽調專業技術人員跟機服務,赴江蘇、山東、湖北等地進行跨區作業,經濟效益較為明顯,“出征”機具年創收150多萬元。四是抓機具供應市場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全椒縣民營企業落戶我縣河劉鎮,投資興建君友農機具銷售中心;引進江蘇淮安農機經銷商牛正元來含山縣城建立大中型農機具銷售市場;縣農機局積極與農機具生產廠家掛靠聯系,現已成為蘇州市久保田聯合收割機公司銷售代理商,為全縣廣大農戶購買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提供了方便。
(三)創新農機管理模式
教育工作,創建“農機安全村”,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明確到人。在“三夏”、“三秋”期間,集中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月”活動,強化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四)創新農機投入機制
為增加農機數量,提高機械化裝備水平,我們突出搞活農機具購置投入機制,采取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資的辦法,加大資金投入。積極申報農機化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特別是今年,我們抓住國家出臺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獲得補貼資金,已使購置大中型聯合收割機和拖拉機農戶享受到資金補助,補助戶達16戶,補助資金9萬元。從資金、技術上予以傾斜,重點扶持一批農戶購置機具,同時開展示范活動,帶動一批農戶購置機具,取得明顯效果。今年以來,全縣新增各類拖拉機800多臺套,其中高性能聯合收割機達13臺。加強與縣農行、信用聯社等部門的溝通和聯系,促使地方金融機構開展大型農機具銷售貸款業務,為農戶購置農機具提供資金支持。
雖然我縣農機化作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上級的要求和農業快速發展的形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以這次現場會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管理,優化服務,努力提高全縣農機化作業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認清形勢調思路,農村青年黨員發展工作報告。近年來,縣委對農村黨員隊伍整體結構現狀和近五年發展黨員工作的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分析,發現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年齡老化、文化偏低,致富能力偏弱的問題比較突出。為此,研究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發展工作的意見》,把發展重點放在年紀輕、文化高、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的群體中。
立足實際訂規劃。在明確發展重點之后,縣委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時間,發展農村黨員3000名,其中年齡在35歲以下占80%,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0%,擁有一技之長的占90%,種養大戶和致富能手占70%,并具體制定了年度計劃,加強對農村發展黨員工作的宏觀調控和指導。
明確分工定職責。建立了發展農村黨員工作責任制,明確鄉鎮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要親自抓,分管組織工作的黨委委員是具體責任人,要經常抓。常委會定期聽取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發展工作不力,一年考評不合格的,黨委書記實行誡免談話,二年考評不合格的予以免職。
深入調研,建立臺帳。我們對農村青年進行了“拉網式”的摸底,全面掌握農村高素質青年的分布、數量等情況,發現農村高素質青年主要分布在外出務工人員、“兩新”組織的從業人員、農村生產經營大戶和退伍網軍人中。在此基礎上,鄉鎮建立管理臺賬,特別優秀的還單獨建立了個人檔案??h委組織部實行宏觀管理,每半年檢查一次臺賬的建立情況。
教育引導,激熱情。由于受市場經濟和生活方式多樣化等因素負面效應的影響,農村青年特別是部分外出務工青年對黨組織的認識不高,缺乏政治熱情。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增強凝聚力、吸引力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措施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激勵。一是大力宣傳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基層黨員干部典型,增強他們對黨組織和黨員的認同感。二是強化服務進行引導。我們在勞務輸出部門和培訓中介機構建立黨組織,及時收集他們的訴求信息,積極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對他們進行感召。三是廣泛開展聯誼活動?;鶎狱h組織指派專人長期聯系,利用集中返鄉機會召開座談會,在流動人口集中地舉辦聯誼會,廣泛宣傳黨的政策理論和宗旨信仰,鼓勵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通過教育引導,近三年來,全縣有1700多名外出務工青年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注重源頭,實行對接。抓好農村中學生的教育培養,對發展高素質的農村黨員有事半功倍之效。為此,我們將目光前移,實行了農村黨組織與學校黨組織的有效對接,在全縣20所鄉鎮中學中成立了業余黨校,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定期考評,畢業返鄉后及時移交村黨組織,繼續培養。近三年來,全縣重點培養農村中學生2500多名,有700多人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創新教育方式,解決培養難的問題。一是擇時集中培訓。利用大部分外出農村青年返鄉的冬季農閑時節,以鄉鎮為單位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縣委派出黨性教育講師團,逐鄉(鎮)授課。培訓對象經考試合格后,才能作為發展對象。二是聯系幫帶培養。我們建立了多層次的聯系幫帶體系,鄉鎮班子成員包片聯村,鄉鎮干部包村聯系重點對象,村干部和優秀共產黨員聯系到人,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聯系幫扶,了解情況,溝通思想,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具體問題。三是跟蹤委托培養。對外出務工人員實行跟蹤管理,明確專人進行聯系,定期了解思想學習狀況。同時,積極與外出務工人員所在的當地黨組織聯系,進行委托培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現代農業發展作為“三農”工作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依托2個農業園區和12個現代農業基地,堅持穩定糧食生產,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和壯大了“糧、果、蔬、花”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xx年,我縣農業總產值106.4億元,同比增長6.3%;農民人均純收入8879元,同比增長12.8%;糧食總產量79.36萬噸,實現十連增,繼續保持全省第一,連續十年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連續六年被省授予“省糧食生產豐收杯”榮譽稱號;被省評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規范化建設縣”,文宮枇杷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
(一)高度重視糧食生產。一是穩定糧食生產面積。近年來,我縣糧食生產面積保持在243萬畝左右,其中,大春159萬畝、小春84萬畝。二是示范基地帶動。扎實抓好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基地已實現旱地“千公斤糧五千元”和稻田“千斤糧萬元錢”,全年比大面積畝增產390公斤以上,增效900元以上。三是推進高產創建。我縣屬省級高產創建整縣建制推進縣,近3年每年推進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25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建設。四是落實惠農政策。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等惠農政策。20xx年,全縣小春糧食測產達18.33萬噸,同比增長4.3%。
(二)扎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以示范基地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我縣已建成現代糧食產業、龍橋蔬菜、兆嘉蔬菜、文宮鎮枇杷、古佛鄉枇杷、高家水果、鰲陵鄉枇杷、黑龍灘鎮柑桔(眉州紅臍)、中農清見、新店清見、河口不知火、曹家梨子等12個萬畝示范基地或示范區,其中珠嘉、龍橋、文宮、古佛、鰲陵、黑龍灘等6個示范基地已經省認定,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效益明顯,水果萬畝示范基地面積已達15萬畝以上,年產量30萬噸以上,產值15億元以上,畝均純收入3000-6000元;蔬菜基地建成2萬畝以上,年產量10萬噸以上,產值2億元以上,畝均純收入3000元。通過示范基地建設,有效地帶動和促進了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據統計,到20xx年底,全縣水果面積65萬畝,年總產量48萬噸、總產值20億元;蔬菜面積達到34萬畝,年總產量76.5萬噸、總產值11.48億元;全縣糧經比65:35。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大力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20xx年以來,我縣共實施省財政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水稻產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示范縣建設、20xx年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20xx年“五小水利”工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等項目,完成投資12795.6萬元,其中:中央、省投資7007.2萬元,市、縣投資1993.0萬元,群眾自籌3795.4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6.6萬畝,田型調整1.6萬畝、灌排渠系258.8公里、蓄水池1134口、山坪塘327口、提灌站11座、田間生產便道62.1公里、機耕道15.6公里。
(四)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全縣承包耕地面積119.2萬畝,承包農戶40.96萬戶。截止目前,土地流轉面積32.1萬畝,其中規模流轉17.57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2%,涉及農戶9萬戶。目前我縣正在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二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培育和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止目前,全縣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96個、家庭農場35個,成員總數達47383戶,帶動農戶64850戶。其中:專業合作社中農業(種植業)215個、畜牧業158個、漁業56個、服務業38個、林業25個、其他4個;家庭農場中種植業11個、養殖業6個、種養結合的18個。部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7個、市級示范社7個。通過“三品一標”認證的專業合作社40個,其中通過地標認證的2個、農產品質量認證38個(無公害認證21個、綠色食品認證13個、有機認證4個)。
(五)加大農業技術推廣。一是加強陣地建設。爭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鄉鎮農技站條件建設項目資金1800萬元,完成全縣60個鄉鎮農技站建設,配備配齊相關儀器設備。二是加強隊伍建設。目前,全縣現有在編農技人員528人,其中鄉鎮401人、縣級127人,取得崗位證書322人,高級農藝師33人占6.25%、農藝師190人占35.9%、助理農藝師281人占53.2%、技術人員24人占4.5%。三是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加強??h合作,加強與專家的合作,加大農業技術培訓、推廣力度,實行“技術到戶,指導到田”,重點推廣“四新”(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制)“六良”(良種、良法、良機、良壤、良灌、良制)。
(六)加強農業執法監管。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廣泛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加大《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種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力度。二是加強農資執法監管。深入開展春、秋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活動。突出重點時節、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經營場所,加強日常巡查監管和執法檢查,嚴厲查處各類違規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共出動執法監管人員636人次、執法車輛153臺次,檢查農資生產企業4家、市場91個、經營企業833個,取締無證經營攤點3個,抽檢產品21個,查處違規經營行為11起。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完成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設。等16個鄉鎮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枇杷)標準化生產基地”(12.3萬畝)。全縣56個鄉鎮110萬畝被認定為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推進縣。全縣通過“三品一標”認證52個,其中無公害28個、綠色食品17個、有機食品5個、地標2個,各類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80萬畝,主要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93%。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主要優勢農產品全程可追溯管理,基本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每年抽檢農產品1200個以上,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截止目前,全縣未出現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一)農業基礎設施仍較薄弱。雖然近年來我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我縣幅員面積廣,加之農民群眾投資投勞主動性、積極性下降,不愿投資新建設施,對原有設施管護維護也不到位,一些地方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較滯后。
(二)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缺乏。由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弱,比較效益低,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為老弱病殘,部分地方土地撂荒較多,同時對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制等接收能力較弱,影響和滯約了現代農業發展。
(三)培育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難。由于我縣屬典型丘陵大縣,多數地方難以實現機械化耕作,田塊多、單塊面積普遍較小,加之受承包經營期限和群眾法制意識影響,流轉業主投入積極性相應受到響,致使土地成片規模流轉難。同時在適度規模經營中,由于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且受自然氣候、病蟲害、技術、市場影響較大,從事糧食生產的較少。
(四)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由于受編制限制及行業的影響,目前全縣農技推廣隊伍年齡、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年青的、高學歷人才較少。特別是鄉鎮農技人員普遍存在在編不在崗、混崗使用、一崗多用、另做它用,同時多數人基本上未真正從事農業技術推廣。
(一)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按照“穩定面積、完善基礎、技術支撐、政策扶持”的思路,繼續抓好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以培育和發展糧食生產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為重點,加大技術推廣和基礎配套、政策扶持力度,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80萬噸左右,鞏固全省第一產糧大縣地位。二是扎實抓好優勢產業發展。按照“政府引導,基地示范,協會帶動,群眾自愿”的思路,鞏固擴大12個萬畝示范基地建設成果,引導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管理,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大力發展優質“糧、果、蔬、花”等優勢產業。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四是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行農戶委托預轉、村社代辦流轉、鄉鎮審核把關、部門審查備案試點,以適度規模經營為主,規范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培育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生產服務模式,積極推行育、種、管、收一體化社會服務模式,有效扼制和減少耕地撂荒問題。五是加大技術推廣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h合作、校企合作和與專家的合作,加強農技隊伍建設,注重年青化、知識化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員、技術力量支撐。六是加強執法宣傳監管。加大《農業法》、《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力度,擴大知曉面。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教育管理,常態化保持高壓執法監管態勢,嚴厲查處各類違規違法行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
(二)幾點建議。一是加大對糧食規模種植大戶扶持力度,在涉農項目中配套支持改善整理設施,同時縣級配套出臺補助政策。二是強化鄉鎮對規模土地流轉審查把關責任,嚴防改變土地用途,嚴防造成社會穩定問題。三是加大年青、高學歷農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員、技術支撐。
近年來,xxxx縣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按照“工業立縣、項目興縣”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四五一”工程,形成了皮革、化工、醫藥、畜牧養殖、無公害蔬菜種植五大主導產業,縣域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
皮革業:皮革業是縣域經濟第一主導產業。xxxx年底,全縣有皮革企業120家,從業人員7萬余人,年總產值23億元,年利稅3.9億元,納稅額占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強。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美國、俄羅斯、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全國市場占有率4.9%,是全國最大的成品革加工基地之一?;I:全縣化工企業100家,主要產品有苯胺、硫酸、糠醛、糠醇、環己胺、環氧丙烷、對氨基苯磺酸等30余種,年總產值9.6億元,年利稅4048萬元。醫藥業:規模生產企業達6家,擁有中、西藥品種(批號)150多個,其中,復方依那普利、洛伐他汀屬國家級新品種,血速生、利咽解毒沖劑屬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年總產值2.3億元,年利稅1020萬元。無公害蔬菜種植業:以七汲鎮王村為中心的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4.1萬畝,蔬菜總產量62萬噸;王村蔬菜市場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鮮活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年交易額在2億元以上。畜牧養殖業:以奶牛、肉牛、雞、豬為主,存欄量分別達到1.1萬頭、11萬頭、1200萬只、31萬頭,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1.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3%。
1、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力度,堅持不懈地做好項目工作。全力打好項目攻堅戰,重點是在抓大項目、好項目上求突破。
一是進一步強化“項目興縣”意識。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加強項目謀劃和跑辦工作,努力在全縣形成更加濃厚的上項目、謀發展氛圍。
二是加快重點項目進展。重點抓好合成氨擴能、鋼結構擴建一期工程、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鐵九線和羊曲線公路改造等項目,確保年內建成投運。電子氣體生產、黑液提取、茶色素等項目加快前期工作進度,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三是實行縣領導分包重點建設項目制度。加強對重點建設項目的協調調度,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是積極緩解資金對項目建設的瓶頸制約。全方位拓寬籌融資渠道,努力建立多元化籌資機制,特別是引導和激活民間投資,為項目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2、進一步扶持壯大主導產業龍頭。重點加大對皮革、化工、醫藥、畜牧、蔬菜等優勢產業龍頭的培育扶持力度。皮革業一方面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創出自己的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深加工企業,推動皮革業優化升級,重點扶持新億鑫、泰隆皮革、新恒昌、順昌皮革、冀利華等一批投資千萬元以上外向型、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力強的皮革深加工企業,把支柱產業作大作強?;I重點扶持中冀正元、華潤化工兩個龍頭。制藥業重點扶持華龍藥業、華加藥業、萬和制藥、華鵬藥業等一批有規模、有潛力的企業。畜牧業以東豐莊奶牛場、冀鴻祖代種豬場等為龍頭,加強管理,搞好標準化養殖、疫病防治等工作,帶動行業更快更好發展。設施蔬菜業在進一步完善王村蔬菜市場功能的基礎上,重點抓好規模擴張,年內力爭達到5.5萬畝至6萬畝的規模,進一步增強我縣蔬菜業的規模優勢,促進農民增收。
3、以擴總量、提檔此為目標,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的潛力和活力。特別是千方百計保持皮革業的強勁增勢,在進一步健全皮革業污染治理長效監管機制的前提下,以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鼓勵引導規模企業發展深加工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到我縣投資,借助外資、外力推動皮革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
4、全力優化發展環境。嚴格按照省政府《關于實施“雙提”工程的意見》,大力提速工作過程,提高工作質量。以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為契機,將行政審批項目全部納入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條龍”服務,方便群眾,遏制腐敗行為,改善投資環境。嚴肅查處涉卡尋租、吃拿卡要等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努力營造“招商、安商、親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一是經濟總量偏小。特別是人均水平低。
二是經濟增長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比重大、工業化水平和城鎮化水平低仍是主要縣情。
三是缺乏強縣大項目。還沒有形成支撐縣域經濟和地方財力的骨干企業。
1、強化財政激勵政策。進一步強化省對縣定額分享、超分成增長率全返等財政激勵政策,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財政支持。
2、加強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對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激勵機制,鼓勵商業銀行調整貸款審批權限,擴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投放。
3、改革戶籍制度,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取消戶籍對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的種種不合理限制,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在縣委、縣政府全面安排了我縣“改作風、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以后,我局高度重視,把搞好這次機關作風整頓活動作為當前一項中心任務來抓,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下大力氣,抓好落實,深入開展改進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活動。經過近半年的工作,基本完成了各個階段的工作,現總結如下:
為使“改抓促”活動扎實順利開展,首先,我局成立了菊展任組長,黨委書記、紀檢組長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改抓促”活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的日常工作。其次,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摸清機關干部隊伍的思想作風狀況的基礎上,認真制訂中共縣非公有制企業委員會《關于開展“改作風、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實施方案》,印發給個非公黨支部、各股室貫徹落實。該實施方案明確了這次機關作風整頓活動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檢查驗收的有關事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使整個機關作風整頓活動有章可循,循序漸進。同時,鎮黨政領導還分工積極指導分管部門開展工作,有效促進各單位機關作風整頓活動的深入開展。再次,充分發動,提高認識。2月17日下午,及時召開非公系統開展改抓促主題活動動員大會和有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好這次改進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活動,決定把整頓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同抓好當前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一起布置,一起檢查,一起落實。
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黨委堅持中心組集中學習制度,學習分析研究機關紀律作風整頓和優化發展環境問題,同時下來自學有關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鎮機關干部職工也通過集中和自學進行學習,圍繞“改作風、抓落實、促發展”這個主題開展討論。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教育,增強廣大黨員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服務的意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牢記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為確保這次活動不走過場,我們嚴格按照中共縣非公有制企業委員會《關于開展“改作風、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把抓好查擺問題作為整個活動的關鍵。我們通過自查、發放征求意見表、懸掛征求意見箱等形式,認真查找本單位及工作人員在思想、工作、紀律、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查擺,重點是查找“窗口”部門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刁難群眾,是否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或違規行為。通過查找差距和不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查找根源,認識危害,增強自糾的信心和決心。通過查找問題,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服務意識差。有的對群眾辦事不熱情,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二是辦事水平低。有的方法簡單粗暴,引起群眾強烈不滿,工作效果差。三是自律意識差。有的不以身作則,嚴以律己,上班遲到、下班早退,影響了黨和政府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在查找問題完成后,大家都認真寫出了剖析材料,明確了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并按照上級要求,及時召開了科級干部專題民主生活會,并邀請了縣領導參加。
搞好整改是改進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我們堅持邊查邊改,邊整邊改,各黨員干部特別是鎮黨政領導都有針對性地認真寫出了整改措施,對照存在的問題進行邊整邊改,力求見到實效。各站室也都針對查擺出來的存在問題,緊緊結合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和黨員干部隊伍的現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著力解決什么問題,力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同時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在制度建設上做文章,鎮黨委、政府專門研究,建立健全了27項規章制度,堅持從完善制度上鞏固整改成果,建立改進機關作風的長效機制,有效地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1、緊扣工作實情,實行“全程便民代辦服務制”,在各各企業設立個便民服務點,定期派機關干部干下企業集中解決企業、企業職工中存在的問題,對涉及企業、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務性事宜實行全程代辦,使其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優質、高效的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企業、企業職工。
2、緊扣政務,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把改抓促活動同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確保社會穩定,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切實解決制約機關服務效能充分發揮的各種障礙,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努力實現既定的各項任務目標。一是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依靠項目引進發展非公經濟,今年已有5大項目已引進或達成引進意向。二是力促企業融資。目前,制約我縣非公企業發展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都是資金問題,所以我局把解決企業融資問題當作一項重點來抓。三是構建“企業服務”網絡,擴大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籌建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網絡,切實有效的提高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質量。
總之,通過這次改作風、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我局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學習和競爭意識,強化了大局觀念和宗旨意識,提高了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離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是:一是學習的主動性還不強,自律性不夠;二是發展的制約因素還很多,如干線道路不暢問題,村民的思想素質低的問題等;三是創新的面還很小,如全程代辦大多還停留在事務性上,經濟性工作的推開還有待摸索。進一步我們將加大工作力度,將存在的問題努力化解,把制約發展的因素逐漸排除,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工作創新,以創新促進工作,以創新優化環境,堅持不懈地把機關作風建設和促進企業發展引向深入,促進我縣非公經濟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農村經濟迫切需要轉型,而營銷意識的融入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盡管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營銷發展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存在著不少問題,但是它畢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
(一)。
1.1農業結構不合理。
由于農產品的供求關系在這些年以來產生了一些變化,使市場的需求漸漸趨向于多樣化且高品質的特點,這樣就導致農業結構變得越發的不合理。
然而政府即使幫助農民實施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可是大多數的農產既沒有技術支持又沒有資金支持還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要想形成對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
而且通過農業生產而產生的效益普遍是不高的,所以在農村中只要有一些文化底蘊并且掌握一些相關技能的青年多數會選擇用在外打工的方式出去工作卻不愿留在家鄉從事種植業。
以至于留在農村的大多數村民普遍都是老人與婦女小孩,而且因為村民的文化水平偏低,所以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如果一直都處在這種狀態下的話,會導致在農業生產方面始終陷入惡性循環中。
1.2集體經濟基礎薄弱。
目前多數的鄉鎮、村辦企業普遍處于停產或倒閉的狀態,其中還會產生負債的情況,當負債較多時,會對鄉鎮或村組織的正常開展工作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
還有一些村組織在建設集體經濟時前進的步伐緩慢、躊躇不前,還沒有勇氣承擔相應的風險,對于集體經濟的增加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長此以往還會使領導慢慢降低在村民群眾當中的威信,進而使村民們失去凝聚力。
所以這也是為了使農村經濟順利發展一定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3干部素質參差不齊。
對于干部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目標。
因為干部通常會在一些日常事務上就忙得不可開交,這樣一來對于經濟建設方面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就相對很少,甚至沒有。
而且目前也存在一些僅傾向于做出顯性政績的干部,從而直接忽略對農村經濟建設方面的問題。
同時還有一些年齡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的干部,他們通常在面對一些細致的工作時常常會做不好,而自身也起不到應有的帶頭作用,所應更不用說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了,還會常常與村民之間發生矛盾。
所以為了使農村經濟能夠順利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對于干部素質的問題。
1.4村民觀念落后。
對于大多數村民來說,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是村民們的普遍特點,其中還存在著一些文盲。
而村民中文化素質相對高一些的村民,其水平也不會達到九年義務教育的層次。
所以由于村民們較低的文化素質,會直接導致其沒有較強的市場意識也不會產生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
而且在當前越來越復雜的市場經濟面前,村民們做不到對其進行正確的分析與深入的思考。
能做的只是無主見的跟從他人進行投資。
還有一種情況是,干部即使可以為村民在外引進一些有較好發展的項目,并且還會為村民提供較好的政策,可通常由于村民們沒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而使好的項目無法進行實施,與之擦肩而過。
所以,如果能夠做到提高村民整體的文化素質將會對目前農村的經濟發展起到明顯的改善。
2.1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當前,對于一些常見的作物如小麥、玉米或大豆等的價格與國際市場的上價格基本是相同的,這樣一來就會缺乏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所以針對這類農產品,要做到盡量提高其質量的基礎上,同時降低其成本,這樣才會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從而會減少由國外進口同類農產品。
同時還要全面將自然條件上的優勢進行徹底的利用,將結構調整為以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為主,以減少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還要確保其優質的質量。
同時要進行發展專業村經濟,使其成為加強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增加村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措施。
2.2加強集體經濟。
發展并加強集體經濟的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因素之一。
首先要將集體經濟做好,才會有實力對農村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工作,進而提升農民的素質并引領農民共同走向致富之路。
在整個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的結合當地的傳統與環境上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情況,從而選擇適宜的方向進行發展。
2.3轉變政府職能。
由于市場經濟形勢的日漸不同,政府職能也將由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服務模式進行轉變,由原有的行政命令轉變為政策的引導與協調。
各級干部不但要對其有一定的認識,還要將其進一步落實在行動上。
首先要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制定出各種有利的政策方針,同時對于各級干部自身也要加強自身對思想道德的深入領會,始終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提升政治素質及文化素質的修養。
2.4增強政府部門服務意識,打造項目投資“綠色通道”
要將原有的政府模式向服務型模式進行轉變,力爭在政務環境的建設上做出一定的突破。
第一步的工作是要加強對鄉級執政能力的建設。
主要是其中關鍵的四個方面,分別是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群眾與維護穩定的能力,做到這幾點可以使農村經濟得到有效快速的發展。
第二步的工作是增強服務意識。
鄉鎮政府要加強對村民的引導與扶持的工作,通過親自的市場調研與品種引進,并設置完善的農產品信息發布體系,使村民可以及時方便的了解有效的相關信息。
并利用行業協會的作用進一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最后一步是進行陽光工程。
實現對政務及村務的公開,同時設置重大事項公示牌或采取社會聽證等長期有效的新機制。
對于環境建設項目要作為各鄉鎮與各部門的主要工作之一。
然后向其它部門分發對于環境建設的任務,并按照不同的指標設置考核分值,這樣會增加對于經濟環境治理的工作力度。
同時還要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積極推動創建文明村與文明村民、和諧村與和諧家庭,并要通過自身來起到帶頭模范作用,進而提升村內的文明情況,以達到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2.6對村民進行科技培訓。
要做到為村民群眾服務,可以采用對村民進行科技方面的培訓的方式。
首先就要做到對農村進行相應的科技教育投資,使用多種多樣的指導方式對農民進行相關的實用技術培訓。
同時還要加強對農村教育體制的改革,對于村民的職業教育也要加大培訓力度,使農民的文化水平不斷上升,并提高村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
在此過程中各個部門應做到穩定持續的增加對村民的服務經濟熱情,要致力于一絲不茍的為村民增收致富而提供相應的服務。
2.7持續創新的經營體制在發展。
農村工作時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而開展工作,同時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將農業生產水平與創新農村經營體制相結合,首先從經營體制上進行創新,加快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并成立相關的合作經濟組織,使農業與農村經濟向多樣化進行發展。
(二)。
經過近一二十年的發展,我國農村經濟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在市場營銷之路上緩緩而行,取得了一定成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整體上農村經濟營銷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廣大農民普遍缺乏市場營銷理念,無法全面掌握農產品市場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農民固守于傳統的耕作方式,已經形成了“種地養家”的生活習慣,沒有清晰的市場營銷意識,根本不會重視市場對農產品的供求關系,而這正是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的原因。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民這種只重視田間生產的耕作方式與市場需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直接導致結構性供過于求的現象頻頻發生。
另外,我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雖然提升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同時這種“一家一戶”的分散式經營也限制了農民的視野,使他們無法全面了解農產品的市場行情,自然就無法按照真實的市場需求去生產,更不要說去進行“市場營銷”了。
第二,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產品問題比較嚴重。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在農村通過土地制度的調整進行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但是目前為止并沒有形成一種顯性發展態勢,農村經濟整體上依舊處于“散戶”經營的狀態。
這樣一來,我國農產品不僅存在品種單一、大路貨居多、名優產品數量不足的現象,而且農產品的加工處理比例較低,精深加工處理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同時也缺乏較為統一的標準化農產品生產線和質檢體系。
這就導致各地的農產品生產雖然規模不小,但是產品質量差異較大,無法進行規?;氖袌鰻I銷。
還有就是產業化經營中的品牌塑造意識不強,許多地區要么不重視農產品的品牌開發,要么對已開發品牌的后續管理與維護不重視,導致假冒品牌泛濫而自身品牌價值的不斷下降,極大影響了農產品的推廣營銷。
第三,政府在營銷方面對農村經濟的引導不夠,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雖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鼓勵政府不應過多干預市場,但是考慮到農村經濟發展的特殊性和當前我國農村經濟市場化轉型的階段性,政府應該在營銷方面對農產品的種植、加工、銷售等進行有效引導,從而減少或避免農產品資源的無謂浪費。
近年來出現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以及時下的西瓜賤賣等農產品極端現象都一定程度上源于政府的營銷指導欠缺,因為在有限的條件下,如果沒有政府的積極引導,農民自己很難把握市場動向,從而造成某一農產品的盲目種植。
第四,農產品營銷服務體系建設較為落后,無法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我國農業生產產業化水平和商品化率較低,就農副產品的營銷來說就存在很大問題。
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另外,缺乏現代化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尤其是缺乏先進的網絡信息平臺,我國現在農業網絡信息服務體系還比較落后,農業信息的橫向交流困難,對于網絡信息直接利用率不高。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形勢下我國農村經濟在營銷發展方面的確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很多棘手問題,因此迫切需要采取營銷對策,促進農村經濟的.轉型發展,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升農民的營銷意識。
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農民的營銷意識對于農村經濟的搞活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而其營銷意識的提高目前應當主要依靠政府、行業協會等機構的培訓,只有通過系統的專業培訓,使其對營銷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們才會在具體的生產中有意識地融入營銷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訓中不可采用機械式的理論灌輸,而應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并結合鮮活的案例,使農民切實體會到營銷在農村經濟中的重要性。
這樣,農民在進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時,就會逐漸處處以市場為中心,可以最大程度地促使農產品市場化,從而有效減少或避免資源浪費。
第二,強化農業的產業化經營。
如果說農民的營銷意識是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微觀因素的話,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則是其宏觀因素,它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只有不斷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通過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聯合把農戶緊密聯系在一起,使農產品生產在質量、規模、品種、品牌等方面大大提升,這樣不僅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深度與廣度調整,而且拉長了農村經濟產業鏈條,增加了產品附加值,整體上提高了農業的整體效益,為農產品的營銷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可以在國內市場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農產品的國內營銷,而且通過品牌建設可以有效走向國際市場,從而全面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在農業生產中,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也是農業生產的倡導者、服務者和推動者,更是農民利益的保護者。
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生產質量檢測和質量監督的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穩中有升,從而保證營銷的健康發展;另外,政府要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加大政策與資金支持,通過資金、稅收、貸款等優惠或補貼,保證產業化的有序進行,從而農產品的營銷提供支撐。
第四,構建先進的現代化農村經濟信息平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區人民的政府,向大會作發展全局。
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回顧。
x年,是全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全面完成計劃,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的一年。我們深入貫徹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堅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國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4.9億元,同比增長18.1%;完成財政收入74.8億元,同比增長62.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9億元,同比增長4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7億元,同比增長53.5%;城鎮從業人員年人均工資26093元,同比增長13.4%;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773元,同比增長9.9%。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年,全區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良好勢頭。完成工業總產值633.3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6.2億元,同比增長22.1%。全年完成工業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7.7%。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2.1億元,同比增長49.5%。編制完成《區-年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的行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現代裝備業、電子信息業、汽車及零部件業、醫療器械及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全年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97.4億元,同比增長22.3%。城鄉居民消費穩中有升。全區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246.8億元,同比增長2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億元,同比增長27%。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91.7萬平方米。旅游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了年桃花節和旅游節地區的活動,形成了“港、橋、城”等一批新的人文旅游景點,全區主要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176萬人次,同比增長11.3%,旅游直接收入9172.8萬元,同比增長16.5%。編制完成《區?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行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此外,金融保險、交通運輸、信息服務等其他行業也有新的發展。
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39.2億元,同比增長1.6%。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糧經比調整為27.7:72.3。農業產業化進一步發展,全年農業產業化實現產值15.5億元,年內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9家,農業龍頭企業增加到120家。農業異地種養領域進一步拓寬,涉及全國18個省、市,面積達到15萬畝,產值達到2.8億元。
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共批準外資項目140個,
合同。
外資9.1億美元,同比增長24.2%。新項目規模質量提升,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5個,合同外資7.58億美元,占全區合同外資總額的83%。去年1?11月份全區完成出口創匯11.5億美元,同比增長40.2%。吸引內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共吸引內資企業4648戶,注冊資金82.4億元,其中實體型企業1340戶,注冊資金15.2億元。符合本區功能定位和產業導向的項目比重不斷提高,現代裝備業、電子信息業、汽車及零部件業、醫療器械及醫藥產業這四大重點產業增速已超過全區平均增速。
(二)臨港新城開發建設初見成效。
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圍繞實現“港開、橋通、城用”的目標,臨港新城以基礎設施為主體的固定資產投資步入高速增長期,年初確定的基礎設施項目基本完成。兩港大道一期、同盛大道等道路順利竣工,洋山港輔助作業區一期、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一期等按節點完成。同時,土地回收成效顯著,確保了臨港新城大規模開發建設的用地需要。蘆潮港、泥城、萬祥、書院四鎮加快動遷安置基地建設,保證了臨港新城的持續開發和地區穩定。
主城區建設進展順利。一期范圍內主要市政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主要水系工程及滴水湖出海閘、蘆潮港引河出海閘相繼建成,主城區大堤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初步形成了水環境、水景觀框架。環境營造和功能項目全面開工,已建成嘴主題雕塑公園、滴水湖湖岸景觀工程,臨港新城展示服務中心正式啟用,海事大學、深水港邊防檢查站等項目都已開工建設。電力電纜、自來水管道、污水管道等一期范圍管線配套工程順利完成。
開發成效初步顯現。電氣重型裝備、滬東重機、卡爾碼港口機械、卡特彼勒北亞配件中心、普羅斯物流園區一期等開工建設。中集集裝箱制造等重大項目正式簽約。馬士基、韓進物流、三井造船、中海物流等近30個項目意向簽約,涉及現代物流、物流裝備、港口機械、新材料制造等行業。
(三)科學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深入研究全區功能定位。根據“兩港”開發的趨勢以及市委對全市四大功能片劃分的方案,我們立足體現歷史演進、現實基礎和未來發展的有機統一,著眼于和浦東實現聯動發展,深入研究功能定位。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深水港、航空港兩大國際樞紐港的作用,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決戰臨港新城,塑造海洋,全力打造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現代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高地、融生態文化旅游于一體的休閑家園,建設一個富有海洋經濟與海洋文化特色的現代化海港新城。
科學編制規劃。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了《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并初步完成了25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強調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體現“科教興區”主戰略,突出增強區域綜合實力這條主線。同時,遵循科學發展規律,以“兩港”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全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改善全區的發展環境;以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為依托,不斷增強政府社會管理的職能;以關注民生為切入點,促進整個社會和諧安定。
(四)重點開發區發展步伐持續加快。
根據全區產業發展布局,我們充分發揮重點工業區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投資向重點產業集聚??禈蚬I區積極做好中國電信、昌碩、神火等重大項目的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大工業區規劃的優化調整,編制完成工業區東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南區規劃的編制工作,為工業區的進一步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工業園區不斷加大招商力度,羅爾斯?羅伊斯船舶、普羅卡姆電氣等一批知名企業先后建成投產。國際醫學園在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強化了園區的功能開發。國家火炬計劃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已獲國家科技部批準,西門子醫療器械項目正式落戶園區,二醫大衛校項目建設正在抓緊施工,醫療器械檢測所、德真會齒科、先聲藥業等項目先后簽約落戶。與此同時,祝橋空港工業區、老港工業區、航頭大麥灣工業區及各都市型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
(五)公共服務功能繼續改善。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進一步加快以道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著力推進大東公路、周祝公路、南團公路、宣黃公路等12條重點道路的建設和改造,啟動機場高速公路等一批道路的技術儲備工作,認真做好軌道交通11號線的前期準備工作。實事工程加快推進。列入市政府兩個“1000萬”工程建設的配套商品房和中低價普通商品房,共開工建設656萬平方米?;菽纤畯S12萬噸擴建工程順利竣工。完成新場古鎮水系整治一期工程、六灶西南片骨干河道和咸塘港航頭段整治工程。完成36個村水網和1.1萬戶城鎮居民水表的改造任務。完成南六公路和航新地區22公里排污干管建設任務。完成8座3.5萬伏變電站的建設。新建、改建鄉村公路60公里,完成10座鄉村公路危橋的改造以及80座農村危橋的新建和改造任務。完成80公里天然氣中壓管道的鋪設任務,新接入天然氣用戶5000戶。
環境建設步伐加快。完成滬蘆高速公路兩側綠化景觀和環境整治,以良好的環境面貌迎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的建成啟用?;就瓿伞暗诙啳h保三年行動計劃”。建成47平方公里的基本無燃煤區和84平方公里的煙塵控制區,建成生態林656公頃、經濟林2793公頃,完成22家畜禽場的關閉、搬遷和123個畜禽場的綜合整治。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全年共有84個項目獲得立項或獎勵。做好先進制造技術專業孵化基地建設的前期工作,推動產學研聯盟向縱深發展。不斷完善全區教育經費統籌機制,認真實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開展二期課程教改,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完成了初中建設工程,進一步促進了全區教育的均衡發展。啟動區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新建改建惠南、六灶、周浦、康橋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完成30個中心衛生所。完成“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農村合作醫療投保率不斷提高?;就瓿伞敖ㄔO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推進衛生鎮、村創建工作,穩步實施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試點工作。文化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全面展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成功舉辦“民族風”--文化藝術節活動。以加強區體育中心管理運營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體育事業市場化運作的新模式。以健身苑、點建設為重點,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并成功舉辦區首屆運動會。認真做好人口規劃,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機制,落實農村部分家庭計劃生育獎勵扶持制度。積極引進各類人才,切實做好各類專門人才的儲備工作。此外,民政、老齡、區志、檔案等其他社會事業也有新的發展。
文明創建進入新階段。以貫徹落實《迎世博文明行動計劃》為抓手,深入開展“與文明同行,做可愛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做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繼續推進鎮區、社區、園區、景區、校區“五區”文明創建活動,完成了首批29個區域160余個創建項目。社區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建成航頭、大團2個鎮文化活動中心,完成39個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建設。
(六)社會管理職能不斷強化。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積極推進區屬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在做好第一批4家企業改制工作的基礎上,完成全區各委、辦、局所屬企業改制脫鉤的調查摸底工作。繼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國資經營體制,完成重點園區的增資擴股工作,進一步改善了開發區公司的股本結構。繼續完善土地儲備和投融資機制,不斷提高土地開發效益。建立和完善全區建設財力統籌機制,確保各類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保證各項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成了部分委、辦、局和事業單位的改革工作。
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繼續實施“萬人就業項目”,大力推動非正規勞動就業組織的發展,不斷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72萬個,完成全年計劃的143.1%。全區共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班316期,參加人數達1.25萬人次。繼續穩妥推進鎮保工作,全區又有11萬人納入鎮保。以實施社會救助“一口上下”運行機制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工作體系,全區累計支出各類救助資金4700萬元,救助對象達到14.6萬人次。
城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完成《區區域總體規劃綱要》的報批工作,認真編制《區區域總體規劃實施方案》,深化完善城鎮總體規劃。積極探索城鎮管理綜合執法的新路子,努力完善居住小區物業管理的各項措施,促進物業管理規范化、市場化建設。全力做好動拆遷工作,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動拆遷補償的有關政策,盡力化解動拆遷中的有關矛盾,全年共完成動拆遷1.1萬戶。
努力維護社會穩定。認真貫徹落實《信訪條例》,有效控制和減少群體性上訪,區信訪部門接受群眾集體來訪批次同比減少27.2%,人次同比減少12.1%。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了社會的穩定。
(七)政府自身建設繼續加強。
有序推進依法行政。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深入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更新政府行政理念,完善行政程序,規范行政行為,健全行政監督機制,把依法行政貫穿于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度,進一步規范和監督行政執法活動,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
努力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行政審批事項由上年的340項減少到266項,實施告知承諾的行政審批事項已達到55項,年檢改革和基本建設審批制度改革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嚴格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依法履行各項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的作用,進一步規范了科學化、民主化決策程序。成立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編制完成總體預案,著手開展區域、專項和部門預案的編制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進一步增強政府門戶網站的在線服務功能,不斷強化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認真做好人大代表書面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解決率和滿意率較往年有新的提高。
切實加強勤政廉政建設。不斷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朽體系,開展了對24個部門和10個行業的政風行風測評工作。繼續推進政務、村(組)務、廠務公開,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制定《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機關作風問題投訴處理辦法》等。
規章制度。
成立機關作風投訴受理中心強化對全區公務員的約束和監督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的機關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全區人民開拓進取、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的政府,向全區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駐區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我區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政府工作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1、區域經濟綜合實力還不強,有帶動力、起支撐作用的項目還不多;2、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建設資金平衡的矛盾較為突出;3、就業壓力較重,尤其是失地農民就業仍面臨很大困難;4、動拆遷總量不斷擴大,難度不斷增加,安置房建設進度嚴重滯后;5、機關工作作風還需要改進,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我們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的眼光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年是實施規劃的第一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科教興區”戰略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一年,也是洋山國際深水港建設實現“港開、橋通、城用”的第一年。做好年的政府工作,對于深化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協調較快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區委一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北聯浦東,南拓臨港”的發展方針,充分依托“兩港”優勢,以增強區域綜合實力為主線,圍繞“聚焦、加速、提高”的工作基調,進一步振奮精神,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繼續保持全區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勢頭,加快推進全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打好構建“海洋”的基礎,為開好局、起好步。
年我區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為: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以上;
--財政收入增長20%左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以上;
--工業總產值增長20%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
--合同外資增長27%左右,其中臨港地區2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增長25%左右;
--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
--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
做好年的工作,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具體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快功能定位的優化調整。區委一屆七次全會已經明確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功能定位,今后的產業發展將以海上交通運輸業、休閑旅游業、港口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業等為重點,必須盡快開展對這些產業的規劃研究,努力構建“海洋”。
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根據全區產業發展布局,要重點推進康橋工業區擴區建設以及工業園區二期開發,加快國際醫學園、祝橋空港保稅物流園區等重點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有重點、有選擇地吸引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園區,進一步提升重點開發區的開發水平。要繼續加快昌碩科技、西門子醫療器械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通過大項目的帶動,力爭再吸引一批大項目落戶,推動全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要以現代裝備業、電子信息業、汽車及零部件業、醫療器械及醫藥產業這4大產業為重點,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和大項目的引進,努力擴大產業規模,為形成產業鏈打下良好的基礎。要繼續以園區建設為平臺,加快形成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優勢產業基地,不斷完善項目信息資源共享和利益補償機制,鼓勵適合產業定位的項目進入相應的功能板塊,促使產業園區成為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要依托洋山深水港的開發和建設,加快發展以現代物流業、房地產業、現代商貿業、旅游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要精心編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在規劃好臨港新城物流業發展區域的同時,也要規劃好其他地區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配套基地。要加快各類大市政配套建設的步伐,適應我區人口快速導入的新形勢。要進一步規范房地產開發行為,控制開發總量,提升開發品位和檔次,促進本區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要精心規劃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航頭交通型商貿中心,進一步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帶動傳統商業的優化和升級。要充分利用“港、橋、城”以及野生動物園等新老景點,繼續辦好桃花節、農家樂等節慶和休閑活動,不斷豐富旅游的項目和內容,努力提升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
全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加快實施科技強農戰略,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的應用,深入開展專業農民技能培訓和科技入戶工程,增強科技在農民增收中的核心作用。要加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力度,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提高農業組織化、產業化水平。要繼續實施農業異地經營戰略,積極創建異地種養基地,拓寬失地農民就業渠道。要重點建設3萬畝設施糧田和3000畝設施菜地,啟動農產品國際物流與交易基地項目,不斷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努力構建種源農業、裝備農業、標準農業的發展平臺。要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依托,不斷完善大團、老港農業功能區發展規劃,積極實施都市型現代農業先行區試點,穩步推進農業綜合改革和“三個集中”,為全力打造“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郊區奠定基礎。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圍繞我區功能定位、產業布局、發展導向,積極引進海內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施外延擴張與內涵挖潛并舉的策略,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區域經濟健康發展。要加大對外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擴大的對外影響力。繼續在境內外舉辦各類專業招商活動,拓寬項目信息渠道,加大專業招商力度,努力形成產業的集中和集聚,不斷延伸產業鏈。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外招商,把引進內外資與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創新能力相結合,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同時,進一步在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大利用內外資力度。要加強對引進項目的評估,建立和完善項目評估機制,嚴格項目用地管理,不斷提高招商項目的質量和水平。要加大對現有存量資源的清理,盤活閑置土地和空置廠房。積極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和鼓勵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增資擴股。要大力加強招商隊伍的建設,完善“一門式”服務機制,努力降低商務成本,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
(二)充分發揮主導主體作用,繼續舉全區之力決戰臨港,推動臨港新城開發建設上新臺階。
大力推進臨港新城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時間節點要求,推進主城區一期、產業區一期、閔聯臨港產業區、海事大學等重點項目的建設。啟動兩港大道二期、大蘆線航道等工程,盡快構筑和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主城區建設,全面推進中國航海博物館、行政中心、水產大學等重大功能性項目的建設,盡快形成主城區全方位服務深水港和保稅港的能力。
加快臨港新城重點產業的發展。抓住深水港開港、保稅港封關運作等重大契機,全面推介和宣傳臨港新城新形象,擴大臨港新城知名度。整合招商資源,集中臨港新城和的各種招商力量,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形成招商合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跨國公司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溝通聯系,加大意向性項目跟蹤力度,促使項目早日簽約和落地。
著力加強臨港新城社會事業管理。根據臨港新城邊建設、邊運行的開發特點,建管并舉,注重做好建成區的運行管理工作。主動加強和市有關部門協作,做好主城區、產業區新建道路等公共設施的管理維護工作。
(三)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要注重創新城鎮發展形態,加強規劃執法監督和審批后管理,繼續加大違法建設整治力度,保證每項規劃落地不走樣。要積極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浦東鐵路、浦東國際機場二期工程、低速磁懸浮等大市政配套項目的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區大市政配套格局。啟動機場高速公路、兩港大道等7條道路的前期工作,完成大東公路等6條在建道路的建設任務。要全面完成新場古鎮水系整治二期工程和航頭中心鎮生態河道工程,實施宣六港河道疏拓一期工程和咸塘港康橋段整治工程。實施天然氣環城、環區管網建設,重點推進大治河沿線管網的建設和保護。要完成45個村的水網改造,完成20座鄉村公路危橋和60座農村危橋的改造。另外,還要加快推進一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工程的建設。
加快城鎮體系建設步伐。根據我區“1860”的城鎮體系結構框架,結合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建設以臨港新城為核心,包括新市鎮、中心村在內的三級城鎮體系,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全區城鎮布局,明確發展重點,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城鎮。
做好環境和生態保護工作。全面啟動“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要加強土地集約化利用,充分盤活存量土地。要加大綠化景觀建設的力度,逐步完善綠化養護管理的長效機制。要重點抓好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同步推進城鎮污染源的納管工程,積極開展河道疏浚、生態護坡建設和水系綜合治理。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各種環境衛生重點、難點問題,要全面開展建設健康城區“人人動手、清潔家園”活動,堅持政府組織和群眾參與相結合,通過集中整治活動,爭取用2?3年時間,顯著改善我區生態環境、市容環境和居住環境。
完善城鎮綜合管理體系。要積極探索城鎮綜合執法管理的新路子,通過建立完善相應管理機構,不斷加大城鎮綜合執法管理的力度。要以創建市容環境規范區域、達標區域為抓手,鞏固14條市容環衛示范街的創建成果。要完善物業管理機制,提高居住小區物業管理質量。
(四)規范經濟主體行為,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要以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為抓手,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集體經濟結構和布局。年內基本完成經營類直屬公司改制工作和委、辦、局所屬企業改制脫鉤工作。同時,要進一步規范已改制企業的運作,努力提高轉制的質量。要結合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整合國有資本,努力培育大企業集團。
加強國有集體資產監管。要進一步加大國有資本有效監管力度,繼續加強產權轉讓監管,增強產權轉讓的透明度和公正度。要積極推行財務總監委派制,發揮對國有資本的財務監管職能。要進一步規范“非轉經”資產管理,通過加強對公建配套項目的集中管理,加強國資營運能力,不斷探索實施國有資本投資運作新模式。要不斷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做好撤制村組資產的處置工作,切實維護失地農民權益。
進一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要繼續加強建設工程的招投標工作,進一步規范土地出讓方式。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從源頭上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切實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繼續推進維權體系建設,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健全執法部門協作、城鄉社區維權、行業協會自律、社會各方監督的聯動網絡,對嚴重危及消費安全的違法行為做到快速反應、依法處置。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要努力清除體制性障礙,確保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它企業享有同等待遇。要建立完善為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服務的創新體系,繼續推進“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加大對市場前景好、技術能級高的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全區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五)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以臨港科技示范區、先進制造技術專業孵化基地等為依托,著力構建科技創新體系。要充分利用區內高校資源,推進校區、園區聯合,建立產學研聯合創新和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
全面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不斷加強義務教育和高中建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規范發展學前教育。加大教育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推進教育聯合體的建立,加快惠南鎮新建初中、蘆潮港秋萍學校等校舍建設,同時,繼續嚴格實施教育設施公建配套工作。
加快衛生、文化、體育事業發展。要繼續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體系,做好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要加快推進“三醫聯動”改革,著力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全力推進區醫療衛生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周浦醫院新建和臨港新城地區醫院的建設方案,力爭盡早啟動。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合作醫療保障水平。要深入開展國家衛生鎮和市級衛生鎮、村的創建工作,進一步凈化、美化家園。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區文化藝術中心的綜合效益,同時新建改建一批鎮文化活動中心。進一步繁榮文化市場,加大文化市場執法力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積極整合體育設施資源,進一步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要加快各類人才的引進和儲備,努力構筑人才高地。要進一步加強人口問題前瞻性研究,為區域人口綜合調控提供科學依據。探索流動人口全員管理新模式,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圍繞創建文明城區的總體目標,以“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為抓手,大力推進以“五區”文明創建為重點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整體推進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在全面完成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計劃的基礎上,重點加強鎮和居委會社區文化活動服務中心的建設。要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文明鎮、文明小區創建,充分發揮志愿者和市民巡訪團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繼續深入開展城鄉居民公德教育,教育和引導全體城鄉居民自覺告別不文明陋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積極打造“誠信”,通過深入開展“誠信企業(商店)、誠信產品、誠信職工”創建評選活動,為打造經濟誠信、行業誠信和社會誠信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六)優化社會環境秩序,切實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積極開展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全年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要不斷健全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政策扶持機制,鼓勵和扶持本地農村勞動力、征地戶籍帶轉人員通過創業帶動就業。穩步推進鎮保工作,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要不斷完善社會救助幫困體系,繼續實施社會救助“一口上下”運行機制,建立區、鎮、村三級社會救助機構,積極營造幫困救助的良好社會氛圍。切實做好“應保盡保、分類施?!钡墓ぷ?,確保貧困家庭按標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積極推動政府扶貧與社會救助相結合,充分發揮群眾團體和慈善基金會的作用,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募捐幫困活動。
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要完善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要不斷完善生產、消防、衛生、交通等各類安全長效監管機制,提高應急搶險能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創造一個安全的社會環境。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要以基層基礎為重點,全力構建具有特點的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要認真做好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工作,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要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和社區建設,抓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的指導工作,繼續推進村(組)務公開和民主管理。
承諾書。
舉報和監管等5項工作制度,確保動拆遷公開公正透明規范。
(七)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在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把不應該由政府管的事情交給市場、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把工作著力點更多地放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上。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切實推進依法行政,繼續清理和規范行政審批,改進審批方式,不斷提高行政效能。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和規范行政執法,積極探索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的新路子。
完善政府工作機制。完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完善責任與權力相統一的執行機制,健全政府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問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重點是完善重大規劃、項目、政策的后評估機制。
加強政風建設。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堅持執政為民、從嚴治政,當好人民公仆。要精簡會議、文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結合《公務員法》的實施,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制訂和實施《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加強教育培訓、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措施,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清正廉潔、作風優良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建設已經拉開序幕,新的發展目標已經確定,我們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以及區委的工作部署,以“洋山精神”為動力,正確把握和判斷當前形勢,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切實增強機遇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開創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
。
根據新安縣教育局《關于評選推薦20xx年度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的通知》(新教人[20xx]49號)文件精神,我鄉在20xx年模范推薦過程中,堅持優中選優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
一、成立評審領導小組。
組長:劉玉民(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袁秋民李濤。
李海豐郭軍良。
二、評審程序。
1、堅持洛陽市優秀教師評選標準進行相應資格審查。
2、堅持優中選優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推薦過程中,經條件比較和民主程序,依據民主測評分數加上申報人業績分數,按“優中選優”的原則,領導小組通過討論、表決,初步確定推薦人選。
3、公示推薦上報候選人及其申報條件和事跡材料。
4、根據公示反饋意見,評選推薦領導小組進行復議,確定推薦上報人選。
三、評審結果。
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劉曉東同志符合洛陽市優秀教師評選條件.
四、公示情況。
經過7月13日至16日連續三天公示,對劉曉東同志市級優秀教師評選,無任何異議。
20xx年9月27日在市十三屆人大會第26次會議上。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輝。
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的奮斗目標,按照“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和“三產富市”的總體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全市服務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從總體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7.1∶46∶46.9。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91.1億元,同比增長17%,三次產業比重變化為5.5∶45.8∶48.7。
2、經濟社會效益穩步提升。20xx年,全市服務業提供的地方財政收入55億元,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51.9%,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46.7萬人,比20xx年增加20.1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40.8%,服務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
3、產業內部結構趨向優化。20xx年全市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58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7%,比20xx年提高10.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95.5億元,同比增長18.5%,高于全市服務業增幅1.5個百分點。傳統服務業檔次明顯提升,新興業態發展明顯加快。
4、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經過多年發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大交通格局,區域性交通樞紐作用不斷增強。信息網絡不斷完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各類金融主體加快集聚,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確立?,F代化商貿設施逐年增多,區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區服務、中介服務快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5、產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服務業完成投資456.7億元,“十五”期間服務業累計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8.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完成投資269.3億元,同比增長41%。一批重大項目如現代物流港、領秀城、奧體中心、鵲山龍湖、長清大學科技園等開工建設。
(二)從重點行業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xx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8.5%,為“十五”以來最高增幅。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26.1億元,同比增長19.3%。軟件業整體實力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6位。齊魯軟件園建設規模居全國十一大軟件基地之首,入住企業已達到500多家。浪潮、中創、積成等骨干企業入選全國獨立軟件企業30強。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聯百靈等“九網通衢”的網絡格局基本形成。
金融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99.4億元,比上年增長5.4%。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54.6億元,同比增長18.6%。到今年6月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83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60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411億元和403億元,分別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房地產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35.5億元,同比增長22.7%。全市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到440多家,年開發能力達到1000萬平方米。世紀中華城、濟發經典小區等經濟適用房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陽光一百、偉東新都、陽光舜城等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部分竣工。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3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強勢發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務樓宇,吸引了信息傳媒、軟件開發、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10多個行業36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強地區總部。
旅游業。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46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實現旅游收入1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9.8%。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740.4萬人次,同比增長19%;實現旅游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2.7%。目前全市旅游景區(點)達到48家,旅游星級飯店達到75家(其中五星級3家),國際國內旅行社達到184家(其中國際22家)。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環境明顯改善。
科教文衛體服務業。20xx年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實現增加值22.1億元,同比增長30.5%;教育業實現增加值56.2億元,同比增長13.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實現增加值19.8億元,同比增長25.8%;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實現增加值61.8億元,同比增長8.3%。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增強。
別增長13.5%和12.4%,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批零貿易餐飲住宿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2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128.1億元,同比增長14.6%。20xx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07.9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4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7.7%。商貿業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美、蘇寧、上海聯華、中國臺灣大潤發、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泰國易初蓮花、日本伊勢丹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先后入駐濟南。餐飲業持續增長,20xx年實現零售額115.1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24.4%。商業布局日趨合理,輻射周邊、貫通城鄉的商貿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68.0l億元,同比增長7.6%。20xx年實現客運周轉量245.2億人次,貨運周轉量851.8億噸公里。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799.2公里,高級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前列。濟南國際機場擴建和繞城高速路、旅游路、經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啟用,極大提高了我市綜合運輸能力。
物流服務。到20xx年底,全市物流及相關企業發展到1876家,魯能帆茂、山東中郵、山東佳怡等七家物流企業入選中國物流百強企業。華宇、全程、寶供、海爾、九洲通、tnt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相繼落戶我市。物流基地規劃建設進展順利,蓋家溝、山東現代、國際集裝箱分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節點加快建設和提升。
會展服務。20xx年舉辦各類展會96個,國際信博會、旅交會等成為我市會展業的品牌展會。20xx年全國秋季糖酒會實現交易額140.8億元,創歷屆糖酒會之最。20xx年全煤會拉動我市相關產業增收13.41億元。
連鎖服務。到20xx年底,全市各類連鎖企業發展到60個,門店3000多家,三聯商社、銀座商城、濟南華聯等3家企業跨入全國連鎖百強行列。骨干企業跨地區經營初見成效,20xx年,三聯、銀座、人民商場等實現跨地域銷售額超過100億元。麥當勞、肯德基等特許經營快餐店發展到21家。
社區服務。20xx年社區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市家政服務企業已發展到207家,固定從業人員近7萬人,20xx年安置就業近萬人。全市已建成1個國家級、2個省級、10個市級示范社區。
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服務業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知識經濟尚未形成產業優勢。三是產業化進程需進一步加快。全市服務業布局分散,產業鏈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業發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區服務等行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村服務業發展滯后。四是改革開放力度需進一步加大。部分行業市場準入門檻過高,社會資本參與性不強。
目前,我市服務業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皾隙际腥Α钡囊巹澓徒ㄔO,為服務業發展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市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推動服務業取得新突破。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緊緊圍繞“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的基本要求,強化為全省和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強化為一、二產業發展服務的功能,強化為廣大市民生活服務的功能,堅持高點定位,科學規劃,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構筑產業層次高、競爭能力強、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更快更好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xx年底,服務業增加值力爭實現1000億元以上;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40億元以上,占全市服務業比重提高到44%以上;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員達到150萬人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0億元。
到“”末,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8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期間,全市服務業投資累計達到3300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45.8%;服務業提供的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員達到165萬人以上。
(三)發展重點。
圍繞上述目標,今后一個時期,在堅持全面推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重點在以下十個方面實現突破。
1、完善市場體系,優先發展金融服務業。一是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區。進一步提升以濼源大街、經七路為中心的傳統金融商貿區的功能;積極創造條件,高標準規劃建設東部新城金融商貿區。二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加快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加大上市公司重組力度,大力培植后備上市資源。三是積極引進外資銀行。努力優化發展環境,吸引外資金融機構落戶濟南。
四是穩步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市商業銀行,加快農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服務。
2、加快資源整合,突破發展現代物流業。一是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強物流資源整合,引導企業進行物流外包,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設兩大物流基礎平臺。完善航空、鐵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設物流交通網絡平臺;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建設物流信息網絡平臺。三是積極推進物流基地建設。加快建設蓋家溝、擔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園區和一批物流中心。
3、突出泉城特色,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區。通過資源優化整合和項目開發建設,逐步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區、東部泉水歷史文化旅游區、南部山區生態休閑旅游區、西南部生態文化旅游區、北部黃河景觀旅游區的發展格局。二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規劃建設一批旅游服務設施,改善服務條件。三是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大力開發具有濟南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加強與周邊城市的資源整合,利用多種促銷手段,努力開拓客源市場。四是促進旅游夜生活發展。規范治安、城管、市場、收費等管理,進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躍夜間休閑娛樂。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發展會展服務業。一是大力舉辦各類展會。精心策劃和開發影響力強、規模大、特色鮮明的會展項目,加大力度培育濟南展會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設施建設。在整合現有會展資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濟南國際會展中心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三是培育會展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會展公司、會務公司及中介服務機構,延長會展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5、增強產業意識,穩步發展科教文衛體服務業。一是扶持發展科研服務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自主創新,提高科技服務水平。二是積極發展教育培訓業。鼓勵各類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積極開展各類就業培訓。加快東、西部高等教育聚集區建設。三是繁榮發展文化娛樂業。精心策劃一批文藝精品,活躍演出市場。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展壯大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四是加快發展衛生保健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在辦好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的基礎上,規范發展社會醫療保健業。五是大力發展體育健身業。高標準建設奧體中心和一批體育設施,辦好第十一屆全運會。積極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和健身娛樂市場,努力承辦國內外商業賽事,推動體育產業跨越式發展。
業協會承擔的管理職能轉移或委托給行業協會承擔。
7、優化空間布局,健康發展房地產服務業。一是大力發展樓宇經濟。以高檔商務樓、寫字樓為載體,規劃建設一批大型商居組團,推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發展。二是規范推進商品住宅開發。適應城市化加快推進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開發一批商品住宅區。三是實施安康居住工程。推進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保障社會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權益。四是加快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建立房地產市場預警預測體系和市場信息披露制度,規范發展交易市場,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8、依托資源優勢,扶持發展信息服務業。一是實施“一二五”工程。加快建設軟件開發綜合技術支撐平臺;構建行業聯盟和服務支撐兩大體系;構筑中間件、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軟件出口五大產業基地。二是加強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通信網絡建設和信息管線綜合改造,加快通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的相互融合,形成覆蓋城鄉的電信服務體系。三是加快發展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積極推進網上辦公和網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
9、貼近居民生活,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一是加快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和完善各級社區服務中心。拓寬服務領域,積極發展養老、托幼、醫療、健身、家政等服務項目。二是加快社區服務社會化進程。對學校、醫院和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有條件的機關后勤服務設施進行改革和資源整合,向社區開放。三是加快社區服務產業化進程。多渠道、多形式籌集社區服務資金,引導和培育各類民間服務的發展,鼓勵創辦各種社區服務企業。四是加快構建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建立“濟南市社區服務網”,實現全市社區服務的信息交流與社區資源的共享。
10、發揮集聚效應,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業。一是建設一批不同層級的商業中心。在泉城廣場和泉城路周圍地區構建標志性商業核心區;在十縣(市)區各改造提升或建設一處區級商業中心。同時抓好一批商業街區的改造和建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商業體系。二是構筑批發市場集群。新建擴建、改造提升一批專業批發市場,擴大交易規模,增強聚集輻射能力。三是完善農村流通網絡。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基本形成以各縣(市)駐地、鄉鎮、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四是提升餐飲業發展水平。弘揚魯菜餐飲文化,創新產品名牌,提高服務檔次。五是挖掘“老字號”資源。重點抓好“大觀園”、“宏濟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號”的恢復、培育、改造和提升,擴大品牌效應。
(四)主要措施。
1、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大力提高非公有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積極推進行政和企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配套服務由內部自我服務為主向社會服務為主轉變,深化科技、文化、體育、廣播影視等領域體制改革,著力提高產業化水平。努力消除影響開放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實現服務業對外開放新的突破。
2、增強骨干帶動作用。加快資源整合,促進生產要素集中,引導企業加強聯合與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企業集團,扶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實施名牌戰略,積極培育名優品牌,增強優勢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引進推廣現代運營方式;著力推動集團化、網絡化經營。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著名服務業企業入駐濟南,帶動全市服務業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3、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努力推進市場化、多元化融資。通過股票上市、企業債券、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籌措資金,形成多元化投資新格局。引導金融機構對服務業項目優先安排貸款資金。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通過貼息、補助和與國家、省服務業資金配套等形式吸納社會資金加大投入。積極策劃一批服務業重點項目,建立服務業重點項目庫,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增強服務業發展后勁。
4、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我市實際,盡快研究制定并實施我市的貫徹意見,同時提出市場準入、管理體制、人才培養和引進、績效考核等配套政策措施,為服務業進一步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以上匯報,請批評指正。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20xx年9月27日在市十三屆人大會第26次會議上。
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輝。
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的奮斗目標,按照“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和“三產富市”的總體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全市服務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從總體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7.1∶46∶46.9。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91.1億元,同比增長17%,三次產業比重變化為5.5∶45.8∶48.7。
2、經濟社會效益穩步提升。20xx年,全市服務業提供的地方財政收入55億元,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51.9%,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146.7萬人,比20xx年增加20.1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40.8%,服務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渠道。
3、產業內部結構趨向優化。20xx年全市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58億元,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7%,比20xx年提高10.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95.5億元,同比增長18.5%,高于全市服務業增幅1.5個百分點。傳統服務業檔次明顯提升,新興業態發展明顯加快。
4、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完善。經過多年發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大交通格局,區域性交通樞紐作用不斷增強。信息網絡不斷完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各類金融主體加快集聚,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確立?,F代化商貿設施逐年增多,區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區服務、中介服務快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5、產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服務業完成投資456.7億元,“十五”期間服務業累計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8.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完成投資269.3億元,同比增長41%。一批重大項目如現代物流港、領秀城、奧體中心、鵲山龍湖、長清大學科技園等開工建設。
(二)從重點行業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xx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8.5%,為“十五”以來最高增幅。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26.1億元,同比增長19.3%。軟件業整體實力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列第6位。齊魯軟件園建設規模居全國十一大軟件基地之首,入住企業已達到500多家。浪潮、中創、積成等骨干企業入選全國獨立軟件企業30強。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聯百靈等“九網通衢”的網絡格局基本形成。
金融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99.4億元,比上年增長5.4%。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54.6億元,同比增長18.6%。到今年6月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83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604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411億元和403億元,分別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房地產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6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35.5億元,同比增長22.7%。全市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到440多家,年開發能力達到1000萬平方米。世紀中華城、濟發經典小區等經濟適用房項目正在加緊建設,陽光一百、偉東新都、陽光舜城等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部分竣工。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3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8.8%。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強勢發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務樓宇,吸引了信息傳媒、軟件開發、金融保險、中介服務等10多個行業36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強地區總部。
旅游業。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46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實現旅游收入122.1億元,比上年增長29.8%。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740.4萬人次,同比增長19%;實現旅游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2.7%。目前全市旅游景區(點)達到48家,旅游星級飯店達到75家(其中五星級3家),國際國內旅行社達到184家(其中國際22家)。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環境明顯改善。
科教文衛體服務業。20xx年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實現增加值22.1億元,同比增長30.5%;教育業實現增加值56.2億元,同比增長13.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實現增加值19.8億元,同比增長25.8%;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實現增加值61.8億元,同比增長8.3%。社會事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增強。
別增長13.5%和12.4%,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批零貿易餐飲住宿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2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128.1億元,同比增長14.6%。20xx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807.9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45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7.7%。商貿業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美、蘇寧、上海聯華、中國臺灣大潤發、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泰國易初蓮花、日本伊勢丹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先后入駐濟南。餐飲業持續增長,20xx年實現零售額115.1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24.4%。商業布局日趨合理,輻射周邊、貫通城鄉的商貿流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20xx年實現增加值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7%。今年上半年實現增加值68.0l億元,同比增長7.6%。20xx年實現客運周轉量245.2億人次,貨運周轉量851.8億噸公里。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799.2公里,高級公路通車里程居全國前列。濟南國際機場擴建和繞城高速路、旅游路、經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啟用,極大提高了我市綜合運輸能力。
物流服務。到20xx年底,全市物流及相關企業發展到1876家,魯能帆茂、山東中郵、山東佳怡等七家物流企業入選中國物流百強企業。華宇、全程、寶供、海爾、九洲通、tnt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相繼落戶我市。物流基地規劃建設進展順利,蓋家溝、山東現代、國際集裝箱分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節點加快建設和提升。
會展服務。20xx年舉辦各類展會96個,國際信博會、旅交會等成為我市會展業的品牌展會。20xx年全國秋季糖酒會實現交易額140.8億元,創歷屆糖酒會之最。20xx年全煤會拉動我市相關產業增收13.41億元。
連鎖服務。到20xx年底,全市各類連鎖企業發展到60個,門店3000多家,三聯商社、銀座商城、濟南華聯等3家企業跨入全國連鎖百強行列。骨干企業跨地區經營初見成效,20xx年,三聯、銀座、人民商場等實現跨地域銷售額超過100億元。麥當勞、肯德基等特許經營快餐店發展到21家。
社區服務。20xx年社區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市家政服務企業已發展到207家,固定從業人員近7萬人,20xx年安置就業近萬人。全市已建成1個國家級、2個省級、10個市級示范社區。
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不足,服務業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知識經濟尚未形成產業優勢。三是產業化進程需進一步加快。全市服務業布局分散,產業鏈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業發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區服務等行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村服務業發展滯后。四是改革開放力度需進一步加大。部分行業市場準入門檻過高,社會資本參與性不強。
目前,我市服務業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皾隙际腥Α钡囊巹澓徒ㄔO,為服務業發展拓展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市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推動服務業取得新突破。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緊緊圍繞“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的基本要求,強化為全省和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強化為一、二產業發展服務的功能,強化為廣大市民生活服務的功能,堅持高點定位,科學規劃,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努力構筑產業層次高、競爭能力強、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更快更好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xx年底,服務業增加值力爭實現1000億元以上;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40億元以上,占全市服務業比重提高到44%以上;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員達到150萬人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億元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0億元。
到“”末,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8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期間,全市服務業投資累計達到3300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45.8%;服務業提供的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員達到165萬人以上。
(三)發展重點。
圍繞上述目標,今后一個時期,在堅持全面推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重點在以下十個方面實現突破。
1、完善市場體系,優先發展金融服務業。一是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區。進一步提升以濼源大街、經七路為中心的傳統金融商貿區的功能;積極創造條件,高標準規劃建設東部新城金融商貿區。二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加快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加大上市公司重組力度,大力培植后備上市資源。三是積極引進外資銀行。努力優化發展環境,吸引外資金融機構落戶濟南。
四是穩步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市商業銀行,加快農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服務。
2、加快資源整合,突破發展現代物流業。一是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強物流資源整合,引導企業進行物流外包,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設兩大物流基礎平臺。完善航空、鐵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設物流交通網絡平臺;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物流電子商務平臺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統,建設物流信息網絡平臺。三是積極推進物流基地建設。加快建設蓋家溝、擔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園區和一批物流中心。
3、突出泉城特色,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區。通過資源優化整合和項目開發建設,逐步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區、東部泉水歷史文化旅游區、南部山區生態休閑旅游區、西南部生態文化旅游區、北部黃河景觀旅游區的發展格局。二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規劃建設一批旅游服務設施,改善服務條件。三是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大力開發具有濟南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加強與周邊城市的資源整合,利用多種促銷手段,努力開拓客源市場。四是促進旅游夜生活發展。規范治安、城管、市場、收費等管理,進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躍夜間休閑娛樂。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發展會展服務業。一是大力舉辦各類展會。精心策劃和開發影響力強、規模大、特色鮮明的會展項目,加大力度培育濟南展會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設施建設。在整合現有會展資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濟南國際會展中心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三是培育會展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會展公司、會務公司及中介服務機構,延長會展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5、增強產業意識,穩步發展科教文衛體服務業。一是扶持發展科研服務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自主創新,提高科技服務水平。二是積極發展教育培訓業。鼓勵各類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積極開展各類就業培訓。加快東、西部高等教育聚集區建設。三是繁榮發展文化娛樂業。精心策劃一批文藝精品,活躍演出市場。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展壯大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四是加快發展衛生保健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在辦好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的基礎上,規范發展社會醫療保健業。五是大力發展體育健身業。高標準建設奧體中心和一批體育設施,辦好第十一屆全運會。積極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和健身娛樂市場,努力承辦國內外商業賽事,推動體育產業跨越式發展。
業協會承擔的管理職能轉移或委托給行業協會承擔。
7、優化空間布局,健康發展房地產服務業。一是大力發展樓宇經濟。以高檔商務樓、寫字樓為載體,規劃建設一批大型商居組團,推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發展。二是規范推進商品住宅開發。適應城市化加快推進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開發一批商品住宅區。三是實施安康居住工程。推進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保障社會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權益。四是加快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建立房地產市場預警預測體系和市場信息披露制度,規范發展交易市場,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8、依托資源優勢,扶持發展信息服務業。一是實施“一二五”工程。加快建設軟件開發綜合技術支撐平臺;構建行業聯盟和服務支撐兩大體系;構筑中間件、信息安全軟件、嵌入式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軟件出口五大產業基地。二是加強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通信網絡建設和信息管線綜合改造,加快通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的相互融合,形成覆蓋城鄉的電信服務體系。三是加快發展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積極推進網上辦公和網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
9、貼近居民生活,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一是加快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和完善各級社區服務中心。拓寬服務領域,積極發展養老、托幼、醫療、健身、家政等服務項目。二是加快社區服務社會化進程。對學校、醫院和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有條件的機關后勤服務設施進行改革和資源整合,向社區開放。三是加快社區服務產業化進程。多渠道、多形式籌集社區服務資金,引導和培育各類民間服務的發展,鼓勵創辦各種社區服務企業。四是加快構建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建立“濟南市社區服務網”,實現全市社區服務的信息交流與社區資源的共享。
10、發揮集聚效應,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業。一是建設一批不同層級的商業中心。在泉城廣場和泉城路周圍地區構建標志性商業核心區;在十縣(市)區各改造提升或建設一處區級商業中心。同時抓好一批商業街區的改造和建設,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商業體系。二是構筑批發市場集群。新建擴建、改造提升一批專業批發市場,擴大交易規模,增強聚集輻射能力。三是完善農村流通網絡。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基本形成以各縣(市)駐地、鄉鎮、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四是提升餐飲業發展水平。弘揚魯菜餐飲文化,創新產品名牌,提高服務檔次。五是挖掘“老字號”資源。重點抓好“大觀園”、“宏濟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號”的恢復、培育、改造和提升,擴大品牌效應。
(四)主要措施。
1、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進一步拓寬開放領域,大力提高非公有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積極推進行政和企事業單位的后勤服務、配套服務由內部自我服務為主向社會服務為主轉變,深化科技、文化、體育、廣播影視等領域體制改革,著力提高產業化水平。努力消除影響開放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實現服務業對外開放新的突破。
2、增強骨干帶動作用。加快資源整合,促進生產要素集中,引導企業加強聯合與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企業集團,扶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實施名牌戰略,積極培育名優品牌,增強優勢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引進推廣現代運營方式;著力推動集團化、網絡化經營。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著名服務業企業入駐濟南,帶動全市服務業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
3、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努力推進市場化、多元化融資。通過股票上市、企業債券、項目融資、資產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籌措資金,形成多元化投資新格局。引導金融機構對服務業項目優先安排貸款資金。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通過貼息、補助和與國家、省服務業資金配套等形式吸納社會資金加大投入。積極策劃一批服務業重點項目,建立服務業重點項目庫,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增強服務業發展后勁。
4、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我市實際,盡快研究制定并實施我市的貫徹意見,同時提出市場準入、管理體制、人才培養和引進、績效考核等配套政策措施,為服務業進一步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以上匯報,請批評指正。
(一)發展環境。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明了教育科學發展的方向,描繪了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教育,各條戰線更加支持教育,教育系統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教育事業,教育改革發展開啟了全新的歷史篇章,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為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來,我市教育改革發展成績顯著,全面實現了規劃目標。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落實全面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增長,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義務教育提升工程順利實施,“雙高普九”和“教育強縣”創建走在全省前列。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職業教育多元化發展,創建學習型社會取得初步成效。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高學歷教師比例明顯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率先在全省實施了義務教育寄宿學生“蛋奶工程”,率先建立全覆蓋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教育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跨入了教育大市向教育強市邁進的歷史征程。
(二)戰略重點。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關鍵五年。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興市、教育立市戰略,在關天經濟區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率先發展,實現科學發展,更好的為在關天經濟區率先崛起服務,是時期我市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
教育要發展,關鍵靠改革。推進教育科學發展迫切要求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創新作為重要著力點,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大膽沖破一切不利于教育科學發展的觀念和體制,積極引領教育的變革和轉型。
教育要發展,人才是根本。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實加強教師專業化建設。到年,初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教育要發展,條件是基礎。增強教育的發展實力,迫切需要按照辦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的要求,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投入,加快實施教育重大工程項目,推進學校標準化、信息化、現代化建設,加快實現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
(三)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能力為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切實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設人力資源強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全面實現全市規劃目標服務。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把育人為本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任務,把優先發展和改革創新作為根本保障,堅持尊重規律、科學發展的原則,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優先發展和服務全局、促進公平與注重效率、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整體推進與分類指導、改革發展與維護穩定等重要關系,完善標準體系,推動改革試點,實施重大工程,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二)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全面提高教育服務和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能力,著力增強教育發展實力,為到年前率先在關天經濟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基本建成教育強市。
教育事業發展目標。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城鎮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全市學前三年幼兒毛入園率達到70%;縣(區)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義務教育完成率力爭達到97%以上,適齡兒童接受優質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8%,普通高中教育和職業高中教育協調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以上。
教育服務社會目標。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城鄉教育發展一體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教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中小學入網率達到100%;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不斷完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面得到進一步擴大;年前,新建5所特殊教育學校,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
教育支撐經濟發展目標。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并舉,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銜接;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遠程開放教育體系和公共教育服務平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3年,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2%,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2019年。
教育制度建設目標?;窘⑵疬m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建立保障教育優先發展制度,完善教育公平促進機制,健全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
(三)基本思路。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以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為主線,以服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發展方式,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優質發展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支持發展高等教育,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堅持均衡化、優質化、科學化、法制化戰略,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雙高普九”和創建“教育強縣”為總抓手,積極推進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
抓住人才這個關鍵要素,加強辦學條件這個基本保障,大力實施教育振興八大工程,發揮教育信息化的先導作用,著力增強教育發展實力。
三、完善現代教育體系。
(一)加快學前教育普及發展。落實政府發展學前教育責任,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城市以普惠性幼兒園為主體,農村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加大對民辦園的扶持力度??h級政府制訂學前教育機構布局規劃,將學前教育切實納入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規劃并實施。市財政設立幼兒園建設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支持城鎮小區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縣財政要設立相應的專項建設資金。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專門機構,對學前教育實行統一歸口管理。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
(二)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探索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實施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制度,探索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學校的辦法,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寄宿制學校管理的體制機制。實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考核和評估制度,繼續推進“雙高普九”工作,到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實現全市縣域“雙高普九”全覆蓋。
(三)突出高中教育優質發展。
優化布局。按照每20萬人口設置一所、主要設置在縣城或重點鎮的原則,優化普通高中布局。到年,全市所有“2019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中學實行初中、高中分離。
改善條件。積極加強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加大農村薄弱高中改造,縮小城鄉之間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的差異。年前,全市70%普通高中創建成省級標準化普通高中。鼓勵有條件的縣區率先實行免費高中教育。
提高質量。以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為載體,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課程方案,深化普通高中課堂教學改革。創造條件積極開設選修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促進全市普通高中注重內涵、提高質量、打造特色。
(四)強化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強化統籌管理。強化政府管理職能,將基礎職業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作為充分就業、改善民生、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健全“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加大統籌力度,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規劃,打破縣域、行業、部門、學校類型界限,通過“合并、共建、劃轉”等方式,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協調發展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兩類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增強基礎能力。繼續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工程、省級實訓基地建設工程,開展省級示范院校建設工程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全面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提高職業學?;A能力建設水平。組織實施“精品(示范)專業建設計劃”,引導學校根據區域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推進“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計劃”,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到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總數達到7000人,在校生達到2萬人以上;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穩定到6萬人以上,規模在3000人以上的縣級職業教育中心達到6所。
擴大培訓規模。深入實施“人人技能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大力開展新型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和進城務工人員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期間,新建1-2個國家級社區教育示范區和20所省級示范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年均為社會培養5萬名技能緊缺人才,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0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0萬人。
(五)支持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支持文理學院建成綜合性大學。加強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吸引省內著名高校來辦學或與我市合作辦學。支持文理學院新增碩士學位點,發展研究生教育,辦成省內和西部地區同類院校一流水平的綜合性大學。根據市域經濟發展需要,開設支柱產業和重點領域急需的專業,重點發展機械制造、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采礦、建筑、旅游等專業群,探索與高新區、開發區、工業區聯動發展的機制,促進人才培養鏈、科技創新鏈和產業鏈緊密結合。
推動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發展。按照“突出重點,形成特色,創新模式,提升服務”的發展思路,重點建設好5個省級重點高職專業及相關專業群,搭建省級綜合實驗實訓基地、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加快向高職本科教育發展步伐,建成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
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依托廣播電視大學辦學系統,構建市、縣、鄉(社區)、村一體化終身教育組織體系。適應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需求,發揮高等教育學校網絡教育、繼續教育資源優勢,構建現代開放大學。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實行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搭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大平臺,滿足學習型社會建設需要。
(六)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省民辦教育管理條例》,不斷深化民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依法管理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規范發展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民辦基礎教育,積極發展民辦學前教育。進一步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學校民主化、科學化管理水平。將民辦學校招生、考試、學籍管理、教研活動、教學評估、師資培訓、表彰獎勵和教師編制等納入統一管理。進一步規范民辦學校教師人事代理制度,保障民辦學校教師待遇,在資格認定、職稱晉級、業務培訓、社會保險等方面享有公辦教師的同等待遇。嚴格準入制度,建立風險防范和信息公開制度,健全變更、退出機制。建立民辦學校督導員制度。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督導評估,規范辦學行為。不斷加大規范辦學力度,依法對民辦學校違法、違規辦學行為進行查處,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改善民辦教育發展政策環境,保持民辦教育在全省的優勢地位。
(七)推進特殊教育快速發展。把特殊教育納入全市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接收殘疾人入學,不斷提高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建立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專項補助費,制定并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特殊教育教師津貼。年前,建成市特殊教育學校和扶風縣、眉縣、岐山縣、鳳翔縣特殊教育學校,改擴建陳倉區特殊教育學校。創造條件在市特殊教育學校設立殘疾兒童學前班。適齡的視障、聽障、智障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70%。
(八)引導終身教育協調發展。政府成立跨部門的繼續教育協調機構,將終身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創新跨部門協調工作機制,整合全市教育資源,促進形成全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快各級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建立終身學習制度,滿足群眾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要。
四、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一)建立教育“三個優先”制度。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夯實政府發展和管理教育的責任,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發揮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完善教育優先規劃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確立人力資本投資優先于物力資本投資,教育發展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規劃教育發展,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鄉統籌規劃,社會資源分配要優先安排教育。認真落實關于推動教育發展與改革的政策,組織實施好教育發展的重大項目。
完善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制度。統籌、優化財政收支結構,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
建立教育優先發展激勵機制。完善縣區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優先發展職責督導評估與考核制度;開展教育優先發展縣區評選,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表彰獎勵制度。
(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健全完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建立責權一致,事權、財權相統一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由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經費安排提出計劃,會同同級財政部門下達執行。
健全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建立“省市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注重發揮鄉鎮政府在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中的作用;依法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完善“市縣兩級辦學、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體制;健全“政府統籌、以市為主、行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完善“省、市兩級辦學,以省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
切實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履行統籌規劃、政策引導、行業準入、資金撥付、信息服務等方面的職責,改變直接管理學校的單一方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依法保障學校行使辦學自主權。建立教育決策公示、聽證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臺前要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三)完善教育公平促進機制。
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完善資助管理體系。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加大資助力度,做到“應助盡助”。強化各級學生資助機構行政職能,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升監管效能。
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根據生源分布,合理規劃、調整中小學布局,住宅區開發同步建設配套義務教育學校。規劃教育布局時,要考慮周邊環境,切實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和保證正常教學活動開展。繼續實施蛋奶工程,逐步擴大覆蓋面。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切實縮小城鄉和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
(四)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原則,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重點,積極實施“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以課改環境下課堂教學、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教育教學評價研究為重點,引導學校和教師積極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教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興趣特長,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組建教育研究院。支持縣區標準化教研室建設,構建市、縣(區)、學校三級教研工作網絡,充分發揮教育科學研究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先導性作用。
強化教育質量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查,建立以。
崗位職責。
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社會化人才評價發現機制。
(五)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明確政府管理權限和職責,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權利和責任,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以公辦學校財政撥款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為重點,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落實學校法人財產權,保障教師和學生的民主管理權。加強中小學校管理能力建設,推動中小學全面設立家長委員會,并使家長委員會有重大事項知情權、參與決策權、評價權、質詢權、監督權。以服務為導向,完善各類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把育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加強學校常規管理、教學管理、預算管理和安全管理,切實提高學校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狠抓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倡導教師為人師表,關愛學生,嚴謹篤學,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師德師風考核評價辦法,規范教師職業行為。樹立師德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健全教師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國家制定的教師資格標準,建立中小學教師隊伍編制動態化管理機制和中小學教師隊伍常態化補充機制。中小學教師采取“以縣為主、縣管校用”的管理體制,由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實行統一管理、聘用、調配和職稱(務)評聘。探索校長職級制改革,制訂校長任職資格標準,促進校長專業化發展。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在教師編制和人事政策上給予保障;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納入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專項督導檢查。
完善教師激勵機制。制定、推行中小學校長和教師跨區域定期校際交流政策、農村骨干優秀教師最低服務年限政策,建立到艱苦貧困地區從教的利益導向機制,對在農村和邊遠地區從教人員上浮基本工資的10%,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加強幼兒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將幼兒教師納入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體系。
一、加強教育督導問責。
二、
發揮教育督導作用。堅持督政與督學、評估與監測、監督與指導并重,加強對縣級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教育工作督導。開展對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督導檢查。加強對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普九”的督導檢查,繼續實施學校發展水平督導評估“316工程”。建立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健全教育督導機構。成立市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設置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加強專職督學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加快縣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標準化建設,到年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嚴格實行問責制。主動接受和積極配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教育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司法機關的司法監督。加強對教育經費使用、教育重大建設項目的監察和審計。市委組織部、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完善縣區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優先發展職責督導考核機制,督導考核結果作為提拔任用、年度工作考核和問責的重要依據。
七、加大教育經費投入。
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級政府統籌各項收入,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依法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教育支出法定增長的要求。提高預算內計劃投資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從年起,市級預算內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確保市、縣財政教育撥款占財政一般性預算支出的比例高于政府核定比例。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完善捐贈教育激勵機制,落實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前扣除規定。制定并切實落實教育建設項目減免收費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企業資金投入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資機制。
提高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縣級政府按規定足額預算撥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管理和使用好中省生均公用經費補助。非義務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將學前一年教育納入各級財政保障范圍,提高普通高中財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
依法管好用好教育經費。建立責權一致,事權、財權相統一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經費安排提出計劃,會同同級財政部門下達執行。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經費統籌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導向調控作用,通過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和改革試點,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加強教育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和提高效益。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加強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強對教育經費分配和使用全過程的監督與審計,提高經費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規范辦學行為,加強收費管理,嚴禁亂收費。堅持勤儉辦學,反對鋪張浪費,建設節約型學校。
三、加強組織領導。
四、
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及時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逐級落實領導干部履行教育優先發展責任。建立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學校制度。
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的作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成立市屬民辦學校黨的委員會,在市教育局黨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規模較大的民辦學校建立黨代表制度。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辦學治校能力。注重黨員培養和發展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完善體現教育系統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朽體系,突出抓好教育行業的糾風工作,嚴肅查處用權力謀私己等腐朽行為。重視學校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及學生會工作。
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建立穩定安全工作長效機制,完善各種。
規章制度。
落實目標責任。推進“平安校園”創建活動改善學校穩定安全設施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增強師生安全防范意識。推進“警務進校園”工作保障校園安全與穩定。建立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定期排查整改機制、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學校應急管理水平。
。
11月19日,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在廣州召開。省長朱小丹在開幕式上作國際咨詢會工作報告,為10位新任省長顧問頒發聘書,隨后與20位省長經濟顧問進行為期一天的閉門會議。大家圍繞“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創新驅動與共贏發展”主題,共謀廣東經濟轉型發展大計。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主持開幕式,副省長招玉芳、鄧海光、溫國輝參加會議。
尊敬的各位顧問,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國際咨詢會成果的落實情況向各位作工作報告。
在20的國際咨詢會上,各位顧問圍繞“拓展開放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主題,提交了18篇咨詢報告,提出了66項具體建議,對我省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組織專門力量進行梳理、研究和評估,制定印發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采納顧問建議和合作項目落實工作方案,切實將顧問們的意見建議吸納到廣東有關規劃、政策和項目中,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促進我省經濟轉型發展。我們積極采納abb公司柯睿思顧問、浦項制鐵公司張仁煥顧問關于推廣智能技術、建設機器人應用中心、促進產業升級和高端化、構建產業平臺的建議,出臺了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組織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互聯網+”行動計劃等,積極發展智能制造,建設全國智能制造示范點,支持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啟動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為我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積極采納艾默生公司孟瑟顧問、馬士基集團韓明森顧問、丸紅株式會社朝田照男顧問、法電集團亨利·普格里奧顧問關于更多地考慮環境因素制約、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動能源開發和節能減排的建議,努力完善空間開發格局,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實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有序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加快發展核電、太陽能、風電等清潔低碳能源。,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5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8%;珠三角地區pm2.5下降10.6%、pm10下降11.4%,全省平均灰霾天數下降2.8天,總天數為以來最少。
(二)推動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我們積極采納bp公司思文凱顧問、卡內基梅隆大學杰瑞德·柯亨顧問、日立集團川村隆顧問關于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推動創新發展的建議,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戰略與總抓手,作出全面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重大決策及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營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機制和環境。20,全省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4%,技術自給率達70%,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我們積極采納喬治·華盛頓大學斐里德·穆拉德顧問關于廣東建立適合中小生物科技公司發展的企業孵化器的建議,組織召開全省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現場會,制定出臺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的配套政策,建立孵化器財政資金補助制度和孵化器風險補償制度,推進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超過300多家,在孵企業超過2萬家,累計畢業企業超過5000家。我們積極采納忠利公司巴比諾特顧問關于鼓勵創意和設計研發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創業的建議,鼓勵研發機構和政府、企業、大學合作,打造工業設計公共平臺,舉辦“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促進工業設計與產業升級相融合。目前,全省共有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6家,創業產業園46個,省級工業設計示范基地53個,省小企業創業基地101家。
(三)力促我省改善營商環境。我們積極采納ups公司吉姆·巴伯爾顧問關于提高通關效率的建議,加快通關模式改革,全面推廣“三個一”、“三互”通關模式,廣州、深圳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上線運行,企業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我們積極采納匯豐公司王冬勝顧問、ms&ad保險公司江頭敏明顧問關于進一步加強與香港在金融核心領域合作、推進金融創新的建議,以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香港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合作,推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經濟規則體系。目前,粵港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繳費通等業務順利開展,銀聯卡境外受理商戶的人民幣清算業務率先在香港開設試點,證券基金保險等業務進一步互聯互通。我們積極采納美國全國商會薄邁倫顧問、大眾公司海茲曼顧問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制定實施《廣東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開展專利行政執法“護航”行動和電子商務領域執法專項行動,加大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查處假冒專利行為,公正處理專利糾紛,大力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
(四)推進我省人才引進工作。我們積極采納魯道夫沙爾平公司魯道夫·沙爾平顧問等關于加強企業內培訓與職業教育結合、引進海外人才的建議,積極借鑒引進德國“雙元制”技工教育新模式,深入實施“珠江人才計劃”,設立留學生創業園,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組織開展“海外專家南粵行”等活動,大力引進集聚海外人才,加快建設人才高地。近幾年全省共引進3萬多名海外人才,去年在粵工作的外國專家達13.5萬人次,居全國首位。
(五)推進我省社區建設。我們積極采納星橋公司黃根成顧問關于完善社區建設、構建宜居社區及和諧勞動關系的建議,加快構建社區服務機制,推動政府依法治理、社會自我調節與居民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目前全省城市和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站覆蓋率分別達77%、42%;新建1011個家庭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建成社區、廠企等和諧勞動關系工程示范點916個。
(六)促成一批重大項目成功實施。廣東與各顧問機構積極謀劃、密切配合,促成了一批重大項目成功實施。abb公司在廣州市建立abb軌道交通系統綜合研發中心、在深圳市組建中國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研發實驗室、在珠海市成立abb機器人(珠海)有限公司。bp公司與我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6.3億美元、設計產能125萬噸的珠海pta三期項目已于近期順利竣工投產;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二期按照預期計劃穩步推進。艾默生公司深圳全球研發中心啟用,珠海艾默生熱敏碟項目建成投產。德國歐綠保集團、德國保庫、德國艾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19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中德合作項目成功落戶中德(揭陽)金屬生態城,中德應用科技大學籌建工作按計劃實施。ms&ad保險集團廣東分公司正式開展交強險業務。諾華公司與我省醫療領域合作進展順利、卡內基梅隆大學與我省合作共建廣東集成芯片研發與產業培育中心積極推進。這些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為加快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對于省長經濟顧問提出的其他建議,我們也結合實際在相關工作中認真加以采納。
我所報告的上述工作,充分顯示廣東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的高端智庫作用,充分體現了各位顧問就我省發展所提建議的針對性、建設性和可行性。在此,我謹代表廣東省政府,向各位顧問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顧問,女士們、先生們:當前,廣東經濟發展正處于新常態下深度調整和轉型攻堅的關鍵階段。我們將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核心戰略,加快建立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努力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為此,我們將本次咨詢會的主題定為“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創新驅動與共贏發展”,并設立“實現廣東智造”、“擁抱‘互聯網+’”、“營造創新環境”三個分議題,著力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和更寬領域加強創新交流與合作。我們期待著再一次充分分享各位顧問推動創新發展的先進理念、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創新的思路、更務實的舉措,推動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早日建成創新型省份。
謝謝大家。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人口47萬。是全省7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城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市,擁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森林公園;蘇爾哈湖灣度假區被評為省4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黃松甸鎮食用菌觀光區被評為省銀穗級鄉村旅游示范點;“蛟河紅葉”是吉林省秋季旅游的代表品牌,紅葉旅游節更是中國節慶30年著名品牌。20xx年蛟河市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市,慶嶺鎮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鎮,漂河鎮富江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近年來,蛟河市圍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產業優勢,以加快鄉村旅游發展建設為切入點,打造具有蛟河特色的“生態旅游”品牌,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旅游產業的縱深發展。
蛟河市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環境良好的旅游勝地,尤其是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鄉野風光、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鮮明而富有強烈的吸引力。在近年來的旅游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全市旅游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蛟河市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子,鄉村旅游已初具規模。20xx年,全市共接待游客75.3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36億元。其中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6.3萬人次,占全市總接待人數的48.1%,鄉村旅游總收入1.97億元,占全年總收入的58.6%。鄉村旅游點達到258家,其中規模以上22家;從業人員達1.75萬人,其中,農民為1.12萬人,占從業人數的64%;農民人均從鄉村旅游業獲得收入3160元,收益率達34.6%。鄉村旅游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政府主導,科學分工,全面開發鄉村旅游建設。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鄉村旅游發展戰略,成立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和旅游工作的市委、市政府領導任副組長,各鄉鎮街(區)、農業、旅游、文化、建設、衛計、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為成員,辦公室設在旅游辦,負責日常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路子。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協調配合,分工協作,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大投入,多元籌措鄉村旅游發展資金。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實中央出臺的扶持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稅費優惠政策,向上爭取省、市的相關資金支持。積極吸取民間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投資鄉村旅游項目。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或以自有房產、果園、林場等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設。通過“政府支持一塊、企業投入一塊、招商引資引進一塊、全民創業增加一塊”的投入模式,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四是突出“田園鄉野”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積極順應都市市民傾向親近自然、熱衷假日短途旅游的休閑趨向及消費心理,突出鄉村旅游的“農味兒”,形成了“一帶、三區、七個特色小鎮”的休閑旅游空間布局體系。三是以高端生態產品拉動鄉村旅游開發,蛟河市堅持打造高端旅游產品,強勢推動品牌旅游景點建設,培育出“關東奇山”拉法山、“秋天童話”紅葉谷、“森林浴場”慶嶺、“小長白山”老爺嶺、“關東九寨”冰湖溝、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葉嶺國家森林公園、蘇爾哈湖灣度假區、金蟾島風景區、愛林度假漁港、松花湖濱湖度假區等22處較具影響的觀光采風品牌旅游區。隨著鄉村旅游的多元化和品牌化發展,蛟河市推出了四季鄉村美食項目。即:春品開江魚,夏食農家菜,秋嘗野山珍,冬吃年豬宴,形成了資源山水互動,游客遠近皆往,人氣冬夏皆旺的休閑觀光圣地。
(二)科學定位,合理規劃,推進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蛟河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際出發,在充分調研論證和探討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確立鄉村旅游發展的目標任務,科學制定了《蛟河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蛟河市旅游總體規劃》、《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紅葉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配套完成了《蛟河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插樹嶺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實施詳細規劃,并主動與城鄉建設規劃、農業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以及交通、土地等專項規劃對接。規劃在空間布局上實現“一帶、三區、七個特色小鎮”?!耙粠А奔匆試议L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為契機,以拉法山、白石山、紅葉嶺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為核心,打造長吉圖森林生態文化旅游帶,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品,為吉長兩市提供休閑度假產品?!叭齾^”即打造以拉法山、蛟河新區為核心的養生康體文化旅游區(溫泉、登山健身);以松花湖為核心的休閑度假文化旅游區(金蟾島、額赫島、濱湖度假區);以拉新戰役、國共談判、韓恩高級農業合作社為核心的經典紅色旅游區?!捌邆€特色小鎮”即打造以插樹嶺為核心的關東民俗風情小鎮;以窩集口為核心的農家生活體驗小鎮;以慶嶺魚街為核心的特色美食小鎮;以黃松甸食用菌基地為核心的長白山特產小鎮;以新站長白山酒業為核心的葡萄酒文化小鎮;以烏林鄉為核心的朝鮮族民俗文化風情小鎮;以富江村為核心的最美傳統村落建設。
(三)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助推鄉村旅游發展。
自20xx年以來,蛟河市先后出臺了《蛟河市鄉村旅游優惠政策》、《蛟河市關于鼓勵支持旅游創業的若干政策》、《關于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安排意見》、《關于支持鼓勵下崗從業人員創業促就業的優惠政策》、《加快蛟河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蛟河市旅游專項資金扶持獎勵辦法》。通過這些政策,為休閑旅游創業降低收費標準20余項,廢除收費項目6項,為創業者減負3000余萬元,共為鄉村創業個體工商戶提供政府扶持貼息小額貸款4.6億元。從事鄉村旅游創業個體工商戶享受3年返稅,極大地調動了鄉村旅游創業者的積極性,促進了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四)健全工作體系,完善管理機制,提升鄉村旅游服務水平。
制定了《蛟河市鄉村旅游管理制度》等八項制度,加強對鄉村旅游管理。采取市、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圍繞信息服務、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教育培訓等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對鄉村旅游經營戶經營行為的規范管理,推進鄉村旅游的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協調旅游、土地、林業、消防、公安、交通等多部門共同為鄉村旅游企業服務,形成各相關部門共同扶持、聯合管理的工作機制,保證了鄉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發展。
(五)加強基礎建設,完善旅游設施,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蛟河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地,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地帶、東北三省軸心位置、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中間節點,京圖和哈圖兩條鐵路、長琿高速、高鐵、302國道、省道榆江公路貫穿全境。隨著國家長吉圖戰略的深入實施,蛟河市全境納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吉琿鐵路客運專線建成通車,蛟河并入省城一小時經濟圈、吉林市半小時經濟圈,成為吉長兩市“后花園”,初步形成了連接三省一區的交通網絡。加強了城市供水、供電、通信、道路、公共交通、道路標識牌、停車場、衛生廁所、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近三年全市累計投入整治資金2.1億元,植綠化樹432萬株,栽花種草美化面積610萬平方米,修建圍墻17820延長米,改廁880座,建垃圾站132個、垃圾填埋點29個,安裝路燈720盞,修建文化廣場9.2萬平方米。20xx年,全市實現農村泥草房改造1647戶。
重點建設了以慶嶺魚街、插樹嶺、窩集口、富江、黃松甸等為主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拉法山旅游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共投入資金3億元,重點開發了拉法山、慶嶺、紅葉谷、老爺嶺、冰湖溝等景區,建設了拉法山賓館、紅葉谷賓館兩個星級賓館;吸引域外資金1.7億元,建成了關東第一漂、插樹嶺峽谷漂流、高速蛟河服務區慶嶺活魚村、長白山酒業山葡萄觀光園等旅游項目;結合“全民創業”活動,制定了鼓勵和扶持的優惠政策,催生黃松甸食用菌旅游購物市場、松花湖漁家樂度假區、插樹嶺農家小院、蘇爾哈湖灣度假區、愛林度假漁港、富江花海景區等鄉村旅游項目的建成。
(六)創新發展模式,全面推進鄉村旅游開發。
結合實際,創新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實踐,采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形成了不同的發展模式,促進了蛟河市鄉村旅游健康快速地發展。
1.景區帶動型模式。
景區帶動型模式,是以目前已經建設完備的重點旅游景區為核心,把旅游景區的部分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吸引和指導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游接待和服務,從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葉谷、拉法山、冰湖溝、老爺嶺景區,帶動了慶嶺鎮解放村、慶嶺村,松江鎮愛林村、臨江村,拉法街十八坰地村、拉法村上千戶農民直接參與接待和服務。
2.鄉村組織型模式。
鄉村組織型模式,是以具有豐富旅游資源、交通進入條件較好、又有一定經濟發展基礎的鄉村為依托,通過鄉鎮(街道)政府有組織地引導農民經營戶,按照統一規劃和建設的要求,發展旅游接待設施和配套服務,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模式。如松江鎮插樹嶺村、慶嶺鎮活魚街等。
3.公司加農戶型模式。
公司加農戶型模式,是對具有旅游特色的鄉鎮,通過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指導村鎮居民開發住宿、餐飲接待設施,組織村民開展民族風情、文化旅游活動,形成具有濃郁特色和吸引力的鄉村旅游產品,吸引和招徠縣內外、省內外乃至國內外旅游者。如黃松甸鎮花園村、偉光村,白石山鎮富強村、夾皮溝村等。
4.綜合開發型模式。
綜合開發型模式,是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的鄉鎮,由政府主導進行鄉村旅游的規劃設計,投入資金建設和改善公共基礎設施,開發核心景區景點,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建設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引導城鄉居民參與旅游接待服務,促進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如松江鎮等。
(七)多點營銷,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1、節慶活動營銷。
舉辦中國吉林長白山紅葉旅游節。自20xx年起,連續舉辦了15屆中國吉林長白山紅葉旅游節,蛟河紅葉成為吉林省秋季旅游的代表品牌,紅葉旅游節被評為中國節慶活動30年著名品牌,并被列入中國旅游節慶活動名錄。15屆紅葉旅游節期間,累計接待游客780多萬人次,累計直接旅游收入14.2億元。紅葉旅游節新增就業13000多人次,培育旅游村屯10余個。
舉辦窩集口采摘節。窩集口村位于蛟河市天崗鎮境內,窩集為滿語,意為森林之地。史載康熙皇帝曾東游到此,欣然吟詩《閱窩稽》。央視熱播的電視劇《種啥得啥》于此拍攝。窩集口村有果園280公頃,年產果品4950噸;窩集口煎餅是省內名牌,有2個煎餅加工廠,20余家規模加工戶,年加工煎餅700余噸。每年9月,在此舉辦吉林蛟河窩集口采摘節,主要活動有:果園觀賞、果品采摘、農村生活體驗、農家風味品嘗等。
舉辦插樹嶺關東民俗旅游節。插樹嶺位于蛟河市松江鎮境內、紅葉谷景區沿線,因中央電視臺熱播的電視劇《插樹嶺》在此拍攝而聞名。主要旅游項目:插樹嶺峽谷漂流、關東大院民俗展示、《插樹嶺》拍攝地參觀、農家樂體驗(在農家吃、住、游,體驗淳樸農村生活)?,F有26戶農家樂接待戶,可同時接待2300人左右。每年9月,在此舉辦插樹嶺關東民俗旅游節,開展關東民俗婚禮、關東民居生活體驗等各種主題活動。
舉辦黃松甸食用菌特產旅游節。黃松甸鎮位于蛟河市東100公里、長白山脈威虎嶺下,幅員面積623平方公里。該鎮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食用菌產業,建設農業生態園,該農業生態園是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園,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食用菌生產、銷售集散地。20xx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黑木耳之鄉”稱號。20xx年,黑木耳種植技藝被列入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該地年發展食用菌8.46億袋,生產食用菌2萬余噸。20xx年開始舉辦食用菌特產旅游節,以農業觀光、食用菌科普、采摘、食用菌農家宴、食用菌特產品購物為主題活動,每年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通過食用菌產業拉動,旅游帶動,該鎮97%的農戶已經走向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道路。
2、旅行社營銷。
堅持“精品營銷”、“誠信營銷”和“情感營銷”相結合。每年組織旅游企業,分四個季度外出到琿春、延吉、吉林、長春、哈爾濱、大慶、松原、四平、遼源、沈陽、等東北主要客源市場,與當地旅行社對接,開展系列營銷活動,目前,我市已于3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系。
3、展會及主題活動營銷。
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旅游交易會、博覽會、發布會、推介會等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展示蛟河鄉村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和旅游形象。
蛟河市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不僅探索和創造發展鄉村旅游的典型模式,豐富旅游產品內容,合理引導消費,推動假日旅游的發展;而且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對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4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