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范文通常包含引言、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部分,以確保內容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接下來是一些實用的報告寫作技巧,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寫作水平。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為了做好全區傳染病疫情信息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工作,確保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傳染病報告率及各項疫情管理工作質量,使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疫情信息,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疾控中心的《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網絡直報工作與技術指南》,根據永州市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以及湖南省工作規范要求,特制訂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制度:
2、疫情管理員必須每天至少2次登錄系統查詢,上、下午各一次。
3、查詢內容包括從上次瀏覽后到本次的卡片及其近期病例分布,查詢有無問題卡片及霍亂等特殊、少見病例。
4、關注有無聚集性病例,對可能暴發的疫情進行預警。
5、每次查詢后認真填寫《傳染病疫情信息查詢記錄本》。
6、對以上監控中發現的各種異常問題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反饋到各醫院。
1、疫情管理人員每天上網瀏覽疫情報告信息,對報告的卡片進行查詢、審核。
2、審核發現有問題的卡片要及時核對,確保疫情報告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3、每天至少上、下午各一次登錄系統查詢傳染病報告卡片。
4、對初次審核后診斷等報告信息有變動的卡片,要及時進行訂正。
5、定期進行查重,每天至少查重一次。
6、以上審核、查重、訂正中發現的問題均要向領導匯報,并做好相關記錄。
1、每月對直報網中獲取的疫情信息進行分析一次,并形成疫情簡報,于每月2日前完成。
2、每年對網報數據會審后,根據發病時間對全年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年度疫情報告。
3、通過對疫情資料的分析,結合其它相關信息,分別于4月20日和9月20日前完成夏秋季、冬春季主要傳染病預測預報。
4、上述分析報告應送市cdc、區相關領導查閱。
5、對網絡直報數據進行分析和利用時,可參考專報系統和監測系統的數據。
6、疫情管理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分析質量,注意核對,杜絕錯誤。
1、利用各種機會對各醫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2、定期開展對轄區內的醫療機構的傳染病報告管理進行督導檢查。
3、督導的頻次至少每半年一次。
4、督導內容包括傳染病的報告、管理、培訓、記錄及實際操作等。
5、下半年開展醫院傳染病報告管理工作檢查工作,并及時將總結上報上級疾控中心。
2、疫情網絡計算機必須專機專用,堅持保密制度。
3、疫情網絡計算機未經上級同意不得連入其他任何網絡,禁止隨意更改通訊協議和參數。
4、疫情網絡計算機發生故障,應首先報區cdc,由區cdc作出是否維修及維修地點,以免泄密。
5、疫情網絡計算機不得隨意使用外來軟件或來歷不明的軟件。
6、疫情網絡計算機應安裝殺毒軟件和防火墻,堅持每周殺毒。
7、網絡直報信息系統必須每月更改密碼,嚴防泄漏。
8、定期對疫情直報網的數據進行備份,每月備份一次,年終對全年數據進行統一備份。
9、備份的數據應包括傳染病個案、統計分析報表。
10、備份數據以xls文件形式導出,保存在光盤或系統盤以外的硬盤中。
1、中心落實專人負責傳染病報告等網絡管理工作。
2、區cdc負責全區各醫院疫情管理人員的培訓,每年至少一次。
3、對轄區內醫療機構的傳染病報告提供技術指導。
4、負責對網絡系統進行了維護并提供技術指導。
5、技術指導可溶入日常工作中,包括通過回答咨詢的問題,或發現問題后主動聯系進行指導,以及利用各種督導檢查機會進行現場指導等。
1、雙休日、節假日實行疫情值班制度。
2、值班工作內容與平時疫情管理工作內容一致。
3、值班人員應確保24小時值班電話暢通。
4、值班人員可在辦公室或家里值班,及時對網絡疫情進行瀏覽審核,接到疫情電話應及時上報和處理。
5、值班時發現的異常情況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
6、值班人員應及時做好各項值班記錄。
7、值班應按相關規定給予加班補助。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為了學生、教職工身體健康的正常教學秩序、特定如下制度。
一、認真學習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明確傳染病在我國青少年中發病率高,必須加強預防的要求。同時師生必須記住傳染病分甲乙丙三大類共39種。甲例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乙例傳染病26種:非典、水痘、甲流、病毒性肝炎、傷寒、艾滋病、乙腦等;丙例傳染病11種:流行性感冒、風疹、手足口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防治管理組織和任務:
1、組織領導:成立學校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組長:劉樹勇(校長)組員:各班班主任。
疫情報告人:高學燕。
2、工作任務:
把住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預防管理、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嚴格疫情報告:(1)、發現甲例傳染病乙例傳染病中的非典肺炎、人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疑似病人、2小時內報當地防疫部門。(2)、發現乙類和丙類傳染病和疑似病人24小時內上報當地衛生防疫部門。
3、具體措施:
(1)、充分利用學校的電視、板報、圖片等進行傳染病知識宣傳、(2)、嚴格執行學生用品、餐具、水果、環境、衛生間等消毒制度。(3)、建立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卡,隨時掌握學生情況。(4)、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卡和登記記錄。(5)、堅持晨、午檢制度。
(6)、新生入學索取醫院體檢健康證明。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為了學生、教職工身體健康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4、負責組織開展對本校全體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
(一)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學校和托幼機構應當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課監測制度。學校和托幼機構的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將排查情況進行記錄。
1、晨檢應在學校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進行,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痘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2、各班級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1、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痘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和托幼機構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工作規范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等)向屬地醫院(衛生院)防??茍蟾?,同時,向區教育局報告。
為了及時有效遏制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特制定我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學校疫情報告人:
學校的疫情管理人員為責任疫情報告人,學校領導、老師、學生等為義務報告人,均有義務向責任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責任疫情報告人和義務報告人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時限內,向市疾病控制中心報告。
本校疫情報告人為醫務室吳菲老師。
二、責任疫情報告人職責:
2、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每日全校學生的晨檢上報工作。
三、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四、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教育局德育科和市疾病控制中心城防科上報。
學生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課網絡直報制度。學校的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課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1、晨檢由各班主任和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并將晨檢結果記錄在因病缺課記錄本上,并于每日九點前上報醫務室,要求各班做到零上報。
2、班主任及任科老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課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生醫務室,確保對傳染病疫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育才聯小。
教學目標:
1、通過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諾如病毒,使學生了解諾如病毒的歷史報告,珍惜生命增強;2、從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我好難受》:小狗毛毛在外面玩得滿頭大汗,一回到家就拿杯子接自來水喝。狗媽媽說:“毛毛不能喝自來水,你想喝就喝開水??!”毛毛根本不聽媽媽的話,繼續喝著自來水。媽媽說:“你等會兒就知道了?!惫灰粫好筒皇娣?,它肚子疼還吐了。媽媽馬上帶它到山羊醫生那兒去看病。山羊醫生看完后問毛毛:“毛毛你是不是喝了不干凈的水?”毛毛低下頭輕輕地說:“是的”山羊醫生說:“怪不得,自來水里不干凈,里面有一種叫諾如病毒,如果諾如病毒到了你的肚子里,那你就要生病了呀!”聽了山羊醫生的話,毛毛表示以后再也不喝不干凈的水了,要喝就喝開水。
提問:
1.故事中的小狗毛毛怎么了?
2.毛毛為什么會生病?師小結:小狗毛毛喝了不干凈的水所以生病了。諾如病毒最喜歡呆在不干凈的水里,所以以后我們可不要像毛毛那樣。
二、談話:了解諾如病毒是怎么回事。
1、討論引出。
——我們現在喝水為什么要自己帶水呢?
——原來這是因為水里可能會有另一種細菌,它的名字叫諾如。
2、了解癥狀。
——出示圖片這個小朋友心情怎么樣?
——諾如病毒悄悄的跑到了他身體里,他很難受(拉肚子,發燒等)。
3、諾如的預防。
——諾如真危險,那我們怎么樣才能不讓它到我們身體里面呢?
——出示圖片講述:喝開水、經常洗手、不到人多的`地方、經常消毒、不小心。
生病要及時去醫院。
三、了解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屬病毒引起的腹瀉,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是引起非細菌性腹瀉暴發的主要病因。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常在社區、學校、餐館、醫院、托兒所、孤老院及軍隊等處引起集體暴發。
諾如病毒遺傳高度變異,在同一時期和同一社區內可能存在遺傳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諾如病毒抗體沒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尤其是沒有長期免疫保護作用,極易造成反復感染。
治療方法: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以對癥或支持治療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預后良好。脫水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主要死因,對嚴重病例尤其是同學們及體弱者應及時輸液或口服補液,以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傳播途徑:感染者糞便和嘔吐物中可以發現諾如病毒,可以通過幾種方式感染諾如病毒:食用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用諾如病毒污染的飲料;接觸諾如病毒污染的物體或表面,然后手接觸到口;直接接觸到感染者(如照顧病人,與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食物和飲料很容易被諾如病毒污染,因為病毒很小,而且攝入不到100個病毒就能使人發病。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物體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過附近嘔吐物細小飛沫污染。盡管病毒在人體外很難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有些食品在送至飯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發是由于食用從污染的水中捕獲的牡蠣。其它產品如色拉和冰凍水果也可能在來源地被污染。
四、預防措施。
由于諾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場所發生局部聚集病例。因而我們應共同做好預防工作。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減少到校外的餐廳就餐,特別是無牌無證的街邊小店。
3.減少外出要會和參與大型活動機會,杜絕傳染渠道。
4.一有情況,立刻就診,并報告所在單位、社區。
健康教育:加強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提倡喝開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貝類等水產品,生吃瓜果要洗凈,飯前便后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病人、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
隔離: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要分別隔離治療。
突發疫情報告: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突發疫情后,城鎮于6h內,農村于12h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消毒: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的吐瀉物和污染過的物品、空氣、飲用水、廁所等進行隨時消毒,當染菌者送隔離病房或治愈后進行終末消毒。
最后總結班會結束。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校加強了學校傳染病疫情管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在學校內的發生與流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特點和本校實際情況以及上級行政部門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報告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xx、xxx、xxx、xxx、xxx、xxx、
二、具體措施:
1、為嚴防傳染病疫情在學校內傳播流行,設置學校傳染病疫情主要報告員(xx),疫情報告員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發病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報告。
疫情報告員在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各類的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時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
2、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校內發生傳染病,每一位教師均為義務報告員,應立即報告學校領導,第一時間告之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由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員與轄區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單位聯系立即采取有效隔離措施,嚴防傳染病出現須發和多發病例,并定期進行消毒。
3、班主任嚴密觀察學生健作文吧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安排專人到醫療部門就診治療,防止傳染病發生。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輔助家長對疑似病例進行正規醫院的確診工作,并第一時間與領導負責人匯報。
4、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學生時,立即采取隔離措施,聯系家長請示校領導,進一步輔助家長到醫療單位診治。
5、加強傳染病防治意識,對未上課同學要立即與家長聯系,詢問未上課原因,做好傳染病的疫情報告。
6、加強學生的晨檢制度,發現可疑傳染病時,要立即報告領導,逐級進行核實診斷。
7、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疫情報告員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當地衛生防疫機構報告疫情。發現傳染病疑似病或診斷病人時,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進行投藥和預防工作,防止傳染病進一步擴大或續發。
8、學校領導要及時下班級,收集未上課學生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生病狀況,對傳染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9、學校疫情報告員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
10、學校傳染病疫情即時進行直報,同時由疫情報告員匯總登記在《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登記本》上備查,各領導和教師要高度重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同時做好對家長宣傳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做到萬眾一心共同做好學校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2.傳染病疫情報告實行首診負責制,醫務人員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同時報告防???。對于疑似傳染病病人,應及時進行訂正填寫傳染病訂正卡,并上報防???。
3.門診醫師要認真、詳細、如實填寫門診日志,特別是病人診斷、住址、聯系方式必須填寫清楚,15歲以下的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必須記載家長姓名、學校年級及班級。
4.檢驗科、放射科發現傳染病的陽性結果時,要詢問并登記病人的具體住址和電話號碼,及時報臨床首診醫師和防???。
5.防??聘鶕魅静蟾嬉?,進行網絡直報或卡報市疾控中心,認真填寫傳染病登記簿和肺結核轉診登記簿,傳染病報告卡保存3年。
6.對于15歲以下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疾病病人應立即電話報告防???,同時填寫傳染報告卡,記錄患兒家長姓名、住址、電話號碼。
7.報告時限:甲類和乙類甲管的傳染病在2小時內,乙類傳染病在6小時內,丙類傳染病在12小時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小時內報院辦和市衛生局。
8.日常診治過程中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暴發苗頭,應立即報告防???,防??坪藢嵑蠹皶r向市疾病中心或市衛生局。
9.對報告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功人員進行獎勵,對玩忽職守造成傳染病流行和擴散的予以行政和經濟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追究法律責任。
為了及時有效遏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xx:校長,設置為我校責任疫情報告人,負責本校疫情信息收集匯總。
本校各班班主任為各教學班第一疫情報告人,學校其他教職員工、學生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責任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2.定期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午檢工作。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飲水史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5.在疫情防控期間,實行疫情日報告制和零報告制。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中心學校報告,由疫情報告人逐級向教體局和疾控部門報告。
學校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學校的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1.晨檢由責任老師通過測量體溫、詢問等方式將異常學生情況做好記錄。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2.特殊時期的晨檢,由行政值周、值周教師、門衛在學校門口制定區域進行。不能讓患有傳染病的學生帶病進入學校,第一時間切斷傳染源,并及時送醫。
3.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xxx小學校。
2021年8月29日。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規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范、屬地管理、準確及時、分級分類的原則。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范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核實、確認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詳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系統維護,網絡人員的指導、培訓。
(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絡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匯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五)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咨詢和監督,負責收集、核實、分析轄區內來源于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范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傳染病。
1、鼠疫:發現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亂:發現1例及以上霍亂病例。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發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
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傷寒(副傷寒):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風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風疹病例。
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熱:1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熱: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鉤端螺旋體?。?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腦炎:1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2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
17、血吸蟲?。涸谖纯刂频貐^,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蚋腥拘葬斅?。
18、流感: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癥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紅熱: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
22、水痘: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發生3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發或再發傳染?。喊l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布已消滅的傳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學校、幼兒園、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現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環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例及以上。
(七)傳染病菌、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
(八)預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
1、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群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
2、群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
(十)群體性不明原因疾?。?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床癥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事件信息。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范圍、人數、主要癥狀與體征、可能的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劃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
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為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1、初次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癥狀、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通訊方式等。
2、進程報告。
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勢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同時,對初次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進行補充和修正。
3、結案報告。
事件結束后,應進行結案信息報告。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由相應級別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評估,在確認事件終止后2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直報的信息由指定的專業機構審核后進入國家數據庫。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采用最快的通訊方式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報送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的專業機構,應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真實性,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
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盡快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突發事件發生后,要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和師有關部門規定的程序和時限報告,同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報告相關信息。
責任報告單位:三十團醫院、疾控中心全體職工。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醫療衛生機構、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突發事件,應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突發事件監測機構報告,同時向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接到或發現突發事件,應在2小時內向上級突發事件監測報告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或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
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發現突發事件后,應以最快方式報告,并及時報告書面材料。
根據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進程等,每一起突發事件必須
做初次報告、階段報告、總結報告。初次報告要快,階段報告要新,總結報告要全。
初次報告要求在發現和報告突發事件后6小時內完成。初次報告必須報告的信息有:突發事件類型和特征、發生地點、時間和范圍、受害人數、事件的地區分布以及已采取的相關措施等內容。
階段報告應根據事件的進程變化或上級要求隨時上報。應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在階段報告中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同時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 總結報告應在事件處理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上報。應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一、指導思想: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防病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江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等法律、法規,針對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地震、水災、恐怖襲擊、生化襲擊)等不同事件類型,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二、組織機構:
設立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救治隊伍。救治隊伍三個小組分別為:重大傳染病疫情救治小組,重大食物中毒、職業中毒救治小組,重大創傷事故救治小組。
三、工作職責及任務:
1、領導小組負責審定預案措施,督促預案的貫徹落實,評價預案工作效果,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方案的修訂、補充,指揮、協調突發事件處理工作。
2、辦公室具體承擔預案管理工作,協助領導小組指揮協調各部門落實預案應急處理方案制定相應管理措施,定期組織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定期對醫療衛生人員開展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并將其列入繼續教育考核內容,負責開展突發事件日常監測與報告工作,按規定匯總、報告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
3、救治小組:負責突發事件救治、報告工作。應急預案啟動后,服從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
四、應急處理:
1、應急準備:
(1)定期進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2)開展公共衛生知識、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宣傳及技能的培訓,增強應對能力;
(4)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所需藥、試劑、醫療器械、救護設備、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的儲備制度及目錄。
2、報告程序:
有下例情形之一的,醫務人員應當在接診的同時向醫務科(或總值班)報告,接到報告人員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并在一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報告;或者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內向轄區疾病控制中心報告:
(1)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爆發、流行的;
(2)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發生或者可能的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報告內容應當包括科室、聯系人、聯系方式、報告時間、突發事件類型和特征,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范圍,涉及的人數、臨床表現,可能的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根據突發事件的進展和新發生的情況,及時按程序進行后續報告。
3、在傳染病爆發、流行期間或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蔓延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
任何科室或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時間。
4、應急處理:
(1)突發時間后,應配合上級衛生主管部門進行下列事項的技術調查、確證、處置、控制和綜合評估工作:
突發事件的類型、性質、等級;
突發事件發生強度、縣級范圍及發展趨勢;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應當采取的控制措施。
(2)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科室和個人應當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指定現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進行現場救援。
(3)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預案規定,采取衛生防護措施,并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4)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對就診的突發事件致病、致殘人員,醫務人員應當及時接診治療,不得推諉、拒絕;接診醫生應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醫學觀察的病人,應當立即收入專門的觀察室;對需要轉診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疾病歷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院。所收治突發事件致病、致殘人員,應實行先收治、后結算辦法。
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收治或者拖延治療。
(5)突發事件發生后,應當依法做好醫療廢物和其他危險廢棄物的收集、運送、儲存、消毒、處置工作。
(6)收治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并對采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密切解除者采取醫學觀察措施;對需要轉診的,應當嚴格按要求做好轉診工作。
(7)醫務人員應當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
(8)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應當根據預案的要求,立即組織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如果是發生在院內的中毒事件,應當立即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容器,并進行清洗消毒,配合市衛生局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9)發生重大職業中毒事件后,應當根據預案的要求,立即組織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10)發生重大職業中毒事件(放射源泄漏),應立即采?。?/p>
1、停止作業,保護和控制現場,保留可能導致職業中毒事件的材料、設備;
2、疏通應急撤離通道,撤離作業人員,組織泄險;
3、配合市衛生局進行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4、落實衛生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11)群體不明原因疾病發生后,應當按照:
初步判斷為中毒但其原因不明的,可按照有關中毒應急處理的規定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12)對因生物污染、化學污染、放射源事故等引起的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突發事件,在經調查核實判定事件性質后,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以及應急預案,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13)突發事件消除或者被有效控制后,應當適當解除應急處理狀態。
解除應急處理狀態的程序與啟動應急預案的程序相同。
五、法律責任:
未按照預案規定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江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等法律法規中的處罰責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控制傳染病,關鍵要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建立學校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對早期發現傳染病很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
2、建立并落實建立學校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告知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傳染病的早發現、早報告。
3、因病缺勤、缺課學生進行監測。班主任應當及時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學生,應及時了解其患病情況,可能的病因和病情發展情況,如懷疑是傳染病、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的疾病,應及時向學校疫情報告人員報告。接到報告后,疫情報告人員應與班主任立即進行發病學生情況的追蹤調查和家訪工作,確認核實其發病、治療、住院、愈后等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和排除可疑傳染病病人。
4、學校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或癥狀相似的聚集性病例等要及時向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并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作好相應的防控工作,同時做好記錄。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管理,保障信息報告系統規范有效運行,及時準確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其他專業防治機構和醫療機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報告和管理。
一、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制定本規范。
二、基本原則。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遵循依法報告、統一規范、屬地管理、準確及時、分級分類的原則。
三、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要求,組織人員對本規范規定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核實、確認和分級。具體分級標準詳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系統維護,網絡人員的指導、培訓。
(三)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負責職責范圍內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業務管理工作、網絡直報和審核工作,定期匯總、分析轄區內相關領域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負責報告發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五)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職業病預防控制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或其他專業防治機構接受公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舉報、咨詢和監督,負責收集、核實、分析轄區內來源于其他渠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
四、報告范圍與標準。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范圍,包括可能構成或已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其報告標準不完全等同于《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判定標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確認、分級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一)傳染病。
1、鼠疫:發現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亂:發現1例及以上霍亂病例。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現1例及以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現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炭疽:發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皮膚炭疽或腸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職業性炭疽病例。
6、甲肝/戊肝: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
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7、傷寒(副傷寒):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傷寒(副傷寒)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8、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9、麻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0、風疹: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等集體單位發生10例及以上風疹病例。
1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天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3例及以上流腦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2、登革熱:1周內,一個縣(市、區)發生5例及以上登革熱病例;或首次發現病例。
13、流行性出血熱:1周內,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鉤端螺旋體?。?周內,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鉤端螺旋體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5、流行性乙型腦炎:1周內,同一鄉鎮、街道等發生5例及以上乙腦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6、瘧疾: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高發地區10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內無當地感染病例報告的`鄉鎮,以行政村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5例及以上當地感染的病例;在惡性瘧流行地區,以鄉(鎮)為單位,1個月內發現2例及以上惡性瘧死亡病例;在非惡性瘧流行地區,出現輸入性惡性瘧繼發感染病例。
17、血吸蟲?。涸谖纯刂频貐^,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傳播控制地區,以行政村為單位,2周內發生急性血吸蟲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點1周內連續發生急性血吸蟲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傳播阻斷地區或非流行區,發現當地感染的病人、病?;蚋腥拘葬斅?。
18、流感: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兒園或其他集體單位發生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癥狀住院病例,或發生1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中發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21、猩紅熱: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猩紅熱病例。
22、水痘: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輸血性乙肝、丙肝、hiv: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發生3例及以上輸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
24、新發或再發傳染?。喊l現本縣(區)從未發生過的傳染病或發生本縣近5年從未報告的或國家宣布已消滅的傳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學校、幼兒園、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三)職業中毒: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現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環境因素事件: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六)意外輻射照射事件: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例及以上。
(七)傳染病菌、毒種丟失:發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亂、脊灰等菌毒種丟失事件。
(八)預防接種和預防服藥群體性不良反應:
1、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群體性疑似異常反應;或發生死亡。
2、群體預防性服藥反應: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或心因性反應)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九)醫源性感染事件:醫源性、實驗室和醫院感染暴發。
(十)群體性不明原因疾?。?周內,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區、建筑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床癥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十一)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五、報告內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事件名稱、事件類別、發生時間、地點、涉及的地域范圍、人數、主要癥狀與體征、可能的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事件的發展趨勢、下步工作計劃等。具體內容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
(二)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
事件發生、發展、控制過程信息分為初次報告、進程報告、結案報告。
1、初次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的事件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癥狀、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報告單位、報告人員及通訊方式等。
2、進程報告。
報告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的診斷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勢態評估、控制措施等內容。同時,對初次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卡》進行補充和修正。
3、結案報告。
事件結束后,應進行結案信息報告。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準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由相應級別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評估,在確認事件終止后2周內,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六、報告方式、時限和程序。
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現場調查,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根據不同的級別,及時組織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2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