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題報告中,我們需要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和研究問題,為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開題報告是在科研項目開始前對研究內容、目標和方法等進行詳盡闡述的一種書面材料。開題報告能夠幫助我們明確研究的方向和目標,為后續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礎。在開始一項研究項目之前,編寫開題報告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可以確保研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通過開題報告,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明確自己的研究動機。開題報告需要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系統的科學論證。編寫開題報告可以幫助我們與指導教師和同行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提升研究水平。在編寫開題報告時,我們需要梳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找出研究的創新點和突破口。開題報告可以幫助我們理清研究的思路,從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質量。編寫開題報告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清晰的表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開題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題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預習,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習慣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經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領導小組審批,教師進修學校確立的《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研究》項目,被確立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下面僅就開題的有關問題報告如下: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而語文拓展閱讀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對學生自我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對學校教育及語文學科的拓寬、延伸和補充。
基于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并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為此,我們向吉林省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提出了“拓展性閱讀教學”立項的申請。經過課題規劃領導小組的論證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準為吉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第二批規劃課題。
拓展性閱讀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而對初次接觸的學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拓展性閱讀的預期效果,我們初步設計了這樣一個流程:
(1)明確拓展性閱讀的內容、方向,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學生通過網絡、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3)在教師指導下將各自搜集的資料加以歸類、整理。
(4)學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加深對拓展性閱讀主題的理解。
(1)資料的收集。
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書刊、報紙等各種渠道搜集相關資料,以填寫“拓展閱讀卡”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是信息的初步篩選、收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資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導學生進行歸類、交流。
(2)資料整理歸類。
在學生收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整理歸類信息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的進行指導。
給學生制訂讀書計劃,設計“拓展閱讀卡”,里面要填寫的內容:閱讀時間、書名、作者、優美詞句摘錄、主要內容、收獲與感想等。并且在閱讀量、質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閱讀。篇幅:低年級300字左右,中年級800字左右,高年級在1000字左右。文體安排:低中年級以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為主,高年級逐步擴大范圍。
低中年級學生課外讀物可由老師指點或推薦,高年級可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教師通過定期檢查“閱讀卡”,了解學生拓展閱讀的執行情況,并督促學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閱讀任務,養成習慣,鍛煉學生的拓展閱讀意志。
讓學生定期匯報階段性的課外閱讀成果,使其相互借鑒,表揚先進,鞭策學困生??梢酝ㄟ^生動形象的固定園地,讓學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詩擂臺、美文點評,中外名人,知識集裝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說等。這樣,既激發學生開展拓展閱讀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其課外閱讀的意識和習慣。
1、琿春市一小作為本課題的實驗學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學領導小組確定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學校幾年來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承擔了吉林省教育科學“九五”、“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學校具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較高的管理水平,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學校擁有一個藏書十幾萬冊的圖書館,并且全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查閱書面資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提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同時開設了微機課,為學生拓展性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學習,四、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網查閱資料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學生家里也配有電腦,為學生的拓展性閱讀提供了便利。
3、本課題負責人承擔全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市實施以來,多次組織全市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培訓及研討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課程改革的進程。20xx年,曾被評為吉林省優秀教研員。
參研人員中,張桂艷老師是教師進修學校教務處副主任,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董麗紅、劉春霞兩位教師不但是學校的教學研究管理人員,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師。張世花老師是州級名師,郝麗媛和寧玉參兩位老師是州級骨干教師。她們都是我市小學語文教學骨干,是善于潛心鉆研的科研型教師。
4、課題組一定會緊緊依靠顧問組,形成合力,協作研究,攻關結題。
1.建立健全實驗組織機構。
2.定期召開例會,研討,聽取實驗教師匯報。
3.按時培訓實驗教師。創造條件為實驗教師提供各種外出學習的機會,開闊視野,增強信心,提高素質。
4.實驗教師按時寫教學反思,積累資料,及時獲得信息及反饋。
各位領導,老師們,基于上述各種情況,我們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正確領導下,在教師進修學??蒲惺业闹苯又笇?,在琿春市一小李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在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及家長們的共同努力下,本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于減輕學生負擔?!薄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實驗中作業的設計應是開放的,應努力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
然而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學語文作業設計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學生的作業狀況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改觀?!皯嚱逃北尘跋滤a生的語文作業問題依然根深蒂固,語文作業內容大多是機械抄記、重復套用,沒有思考的余地,抄作業和不做作業的現象尤為嚴重學生每天的作業。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種各樣的教輔資料,學生疲于應付,苦不堪言。作業存在著忽視對人發展的教育激勵功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人的主觀作用的弊端,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缺少學生、教師與作業的情感態度的真實的互動;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申請了此課題。
1、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是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除了知識的累積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識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對學生而言,通過新型作業,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設計和整合學生作業的同時,需要學習鉆研、需要交流共進,在學習交流中,教師的團隊意識會加強,同時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內資源,增強教研組團體作戰能力,其自身的專業素養也將會迅速提高。
國外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設計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學生的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
(3)口頭、聽力作業;
(4)表演作業。
國內,特別是自從“減負”以后,有不少的教師進行過有關作業的設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有針對性地、系統地設計作業的質和量,讓學生一方面有選擇地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另一方面逐漸學會自主探究,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從而達到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研究和成果還不多見。
作業設計要體現針對性,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智能體系,分類設計,如分析型作業、觀看型作業、口述型作業、研究型作業等,培養觀察、分析、動手、創造、綜合等能力。教師要努力改變作業的老面孔,拋棄枯燥乏味的抄寫,拋棄茫茫題海的戰術,創新地布置作業、科學地評價作業,使作業真正取得理想的質量和效果。樹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作業觀,構建實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作業設計體系。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類型的作業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并在作業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學以致用,學會在實踐活動中檢驗知識,獲得全面、主動的發展,最終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作業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素養的一座橋梁。
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詞匯相當關鍵,離開詞匯,一切都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在《語言學與語言教學》中說:“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可見,作為語言建筑材料的詞匯是非常重要的。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許多學生的英語成績都很差,其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學好單詞。他們都反映英語單詞難讀、難寫、難記。由于記不住英語單詞,導致了聽、說、讀、寫能力全面受阻,因而失去學習興趣,成績逐漸下降。因此,學習掌握詞的音、形、義和利用記憶規律,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詞匯的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當前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中學英語學習基本是停留在老師的課堂教授上,缺乏足夠的交流機會,致使詞匯信息的輸入貧乏。
2.脫離句子和文章,孤立講解詞匯。這樣容易導致兩種結果的出現:一是學生只理解生詞的含義,而不知在超出語法句式更大的語境中該如何使用;二是無法進行同義詞的辨析,認為二者之間可以相互替換。
3.詞匯教學中主次不分,平均教學,毫無重點可言,這在無形中加大了學生學習詞匯的壓力,甚至因此感到厭惡而放棄英語學習。
4.忽視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介紹,影響詞匯的得體使用。
5.教學方式單一,使得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不能夠做到眼、耳、口、手等器官的協同合作,學生只把詞義作為記憶的焦點,而忽視該詞的詞性、句法屬性等。
二、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詞匯學習則貫穿于語言學習的整個過程,不掌握一定量的詞匯,閱讀、聽說、寫作、翻譯都無法順利進行,直接影響學生英語能力的運用和發展。
新目標初中英語詞匯量大,其中七年級上冊有詞匯700個左右,下冊約450個,八年級上冊約450個,下冊約400個,九年級全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在從事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單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攔路虎,70%的同學花費大量的時間記憶單詞,然而過目就忘,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記住了英語單詞的拼寫,然而又記不住英語單詞所對應的漢語意思,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記住了英語單詞的漢語意思,然而又忘記了英語單詞的拼寫,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很多同學因為記不住單詞而對英語課失去了興趣,自然這些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詞匯教學,使學生讀準其音、辨其形、知其義,用科學易記的方法來記憶單詞,讓他們喜歡英語,樂于學習英語,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學習效率。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跨文化交際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強詞匯教學的策略研究是當前中學英語課改的要求之一。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有關英語詞匯的學習有如下建議: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1500~1600個英語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見,詞匯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進行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是落實《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
對我校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現狀及方法進行調查分析,查閱相關詞匯教學法的資料和文獻,研究教師對詞匯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問題,將理論運用于詞匯教學,開展各項詞匯教學實踐活動,優化詞匯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自身的英語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有新的.認識和提高。通過學生實驗、教研討論等方法,再根據教學經驗歸納出適合我校學生、高效科學的詞匯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科學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詞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讓他們喜歡英語,樂于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學習興趣。通過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組成員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研究對象。
我校七至九年級學生。
課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7月----208月):研讀《英語課程標準》,制作課題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負責人:張紅芳)。
第二階段(年9月----2012年10月)調查我校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現狀及方法,了解他們在詞匯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完成調查報告。(負責人:課題組全體成員)。
第三階段(2012年11月----2月)查閱相關詞匯學習法的資料和文獻,研究教師對詞匯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問題,將理論運用于詞匯教學,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在各自班級實踐創新詞匯教學方法,并各自完成實驗前后的問卷調查、測試結果、課堂成果展示等材料的整理,每位成員進行課堂成果展示并撰寫論文。(負責人:課題組全體成員)。
第四階段(203月)分析學生學習后反饋的信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歸納出適合我校學生、高效科學的詞匯學習方法及記憶方法,進一步優化學生的詞匯學習的方法,完成調查報告及論文。(負責人:課題組全體成員)。
第五階段(年4月)分類整理實驗材料、調查報告、論文及教學設計、課件,形成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負責人:張紅芳)。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預期成果:
1.有關詞匯教學的論文、教學設計、課件等。
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能真正的做到有效閱讀,體現閱讀的價值的學生很少,很多學生有閱讀興趣而未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好書讀了但并沒有什么收獲;部分學生有閱讀數量而無閱讀品位。而閱讀教學并沒有真正起到扭轉學生的閱讀行為習慣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農村老師似乎陷入一個困境,一方面是部分學生的有閱讀的欲望而無閱讀的方法與環境,另一方面是教師深知閱讀教育的重要但苦于沒有有效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而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薄皩W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在這一背景下,我們選擇了《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作為課題,期待通過實踐研究,可以解決老師閱讀教學的面臨的問題,可以有效的改善學生的閱讀現狀,幫助學生達到課表對他們的要求。
本課題針對的是農村中學的閱讀教學,農村中學不同于城市的中學,配套的閱讀設施不能解決學生的閱讀教學,農村的孩子閱讀量很少,閱讀水平普遍不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手段有限,教學時間有限,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本課題雖為教師的教學尋找方法,其實最終的目的在學生身上,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學生方面。
通過有效的方法指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將本年級要求讀的名著讀完,然后讀一些名家名作,希望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素養。
(2)教師方面。
1.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有了朗讀的興趣,自然也就有了閱讀的興趣我們可以組織競賽讀,同桌對讀,男女競讀。代表競讀,比賽誰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還可以通過音樂、掛圖渲染出朗讀氛圍。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學生只要有朗讀興趣了,才會接受教師的指導。
2.開設教研組活動,探討好的閱讀教學方法,安排實踐組的同事上閱讀公開課,積極的評課總結,將好的方法推廣。
3開展網上研討,尋找好的閱讀教育案例,進行研討總結推廣,
4.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督促學生讀書,比如,“名著故事我來講”“讀書心得體會”等。
5.制定閱讀考評試卷,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效。
寫總結論文和課例研究等,將課題研究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并推廣。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1.文獻研究法:《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指導方面的理論書籍、學生課外讀物、名篇美文等書刊,是教師尋找理論支持和學生朗讀訓練篇目的主要來源。
2.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朗讀指導和朗讀訓練評價,組織演講比賽、故事會等活動,推進和檢測研究成果,明確研究重點和方向。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要不斷進行回溯研究,在反思中行進,探討課內課外閱讀教學如何有機整合,促進學生主動朗讀。
4.教育調查法:根據實驗需要采用問卷調查、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等形式對課題研究進展進行調查分析,找出規律和方法。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和人教版初中課本的名著導讀書目。
探索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讓閱讀教學更好的為學生的閱讀實踐服務,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實驗準備階段(20xx.1——20xx.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進一步調查分析當前小學生中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現狀。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參閱相關教學網絡資源與教學報刊雜志,研究與課題相關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與階段研究實施計劃。
2.實驗操作階段(20xx.3——20xx.4)根據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進行課內外的探索與實踐,探求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使學生激起朗讀興趣,提高朗讀能力,奠定“終身”閱讀的基礎。
3.提高發展階段(20xx.4——20xx.5)在前階段的基礎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寫中期研究報告,階段性研究論文,收集編輯優秀教案,論文,課件及學生個案案例等。
4.總結驗證階段(20xx.5——20xx.6)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課題報告,邀請專家進行課題鑒定,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2.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不斷發展自己,提高素養,努力成為研究型的老師,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
3.推動學校閱讀教學的發展,建立中學語文閱讀指導課常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1.結題報告;
2.階段性和總結性報告;
3.各種過程性資料;
4.教案設計及評改范例;
5.撰寫的相關論文、隨筆、案例;
6.教師、學生微講座;
7.閱讀成果展示材料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是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一)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綜述。
積累,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內外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學校紛紛把“小學語文積累”作為研究課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這些學校在小學語文積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積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閱讀,自我積累,”的教學模式,將語言文字內化;有的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積累實踐活動,通過“班級讀書會”、“師生共讀一本書”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有的學校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分類積累等。
(二)本選題的理論意義、研究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還包括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一個小學生語文素養好與壞,主要是以各種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種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積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還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后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還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六年不少于145萬字。并著重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因此,我們認為開展“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實踐探索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于:
1.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積累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廣讀書、豐富語言積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和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2.是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語文教育觀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教師要胸懷遠大目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對語文課程資源作了說明,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師的眼光只盯在課內、校內,遠遠適應不了學生發展的需求??梢?,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積累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素養的環境,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語言積累”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積累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淀濃厚的文化底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廣大教師的神圣職責。
(三)本選題的創新程度。
積累有助于表達,好的詞句、精彩片斷有助于學生說話和習作。更為重要的是,積累是一種“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學習,一旦燃燒起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理解詞義除了用到字典、詞典外,還需要生活積累的參與。推想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除了聯系上下文,離不開自己各方面的積累。材料積累多了,知識面廣了,能力增強了,基礎平臺高了,看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濃了,學習效果就好,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總結出適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研究分析省內外兄弟學校的研究的經驗成果出發;從農村鄉鎮學?,F有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出發;從我中心校師資現狀和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小學生語文積累運用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與途徑:
1.(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語文積累的看法及對語文積累運用的建議。(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省內外相關小學關于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的信息,結合本校實際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3).實踐行動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采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較為完善、有效的實施辦法。(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路線。組織廣大教師學習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用心的教育學理念做指導,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素質,并把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經驗。
育理念,新的教法、學法在全鎮開花結果。從學校規模來說,以3所完全小學帶動11所非完全小學。邊實踐邊總結把成功的做法推廣到各小學。
4.寓課題與常規活動之中,把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與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二)重要觀點:
1.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成人一樣,賦予他們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鼓勵,啟發和誘導。盡可能為學生語文積累提供更多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個性潛能得到做大限度的發揮。
2.遵循整體性原則。樹立大的教學觀念。注意各種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構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與學法的緊密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3.把握課堂教學是積累的主渠道。閱讀是表達的基礎,從閱讀到寫作,必須要跨越積累這座橋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學語文新教材選文具有典范性,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因此,“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必須立足課堂教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使學生在潛心學文中讀中積累。
4.注重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進行積累。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將課內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結合,通過課外閱讀書報刊、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上網,參加各種活動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5.探索實踐積累與運用間的關系。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為更好地表達服務,為再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條件。反過來,運用亦是提高積累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可加深理解,喚起學生的記憶。
6.引導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促進人文素養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7.提高教師指導課內與課外積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一)已有相關成果: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認真貫徹“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積累”的教育理念,本著以“教材為根本,適度拓展”的原則,積極開展了“分類積累”活動,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實效。
(二):主要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小學教育論文撰寫與例舉:葉昂龍,寧波出版社,xx年。
3.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xx.5第一版。
(一)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了“十五”市級課題“小學生樂學、善學、會學、活學”研究課題。
(二)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可能和時間保證:
中心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骨干教師、后勤人員為成員的課題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組織、處理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為本課題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1.從學校和學生情況來看,xx年以來,我校一直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低年級從“我的采蜜集”入手,中高年級開展了“分類積累”,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積累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大部分學生已初步形成了主動積累的習慣,并在閱讀中有意識地進行積累和運用,這為本課題的實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從課題研究的人員來看,課題組成員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師,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工作中頗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并且多次在縣和大學區級教學活動中做課,有多篇論文獲獎、發表。
3.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二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具體實施(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xx.4—xx.5)準備階段。
(1)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收集文獻及實踐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制定研究方案,準備開題報告,培訓課題組人員,做好實驗準備。
第二階段(xx.6—xx.6)實驗階段。
(1)組織課題成員學習新課標等基礎理論,并深入實踐研究。
(2)各課題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分工開展具體研究,重視個案積累。根據各個階段的研究側重點,及時總結反思,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并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
(3)完成階段研究報告,及時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第三階段(xx.7—xx.8)總結階段。
(1)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2)推廣研究成果。
(三)資料設備:電腦、多媒體、網絡、圖書、科研場所等。中心校責成一名教導主任專門負責課題所需的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在保存書面文檔的同時,保存電子文檔。
(四)科研手段:我們將把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修工作緊密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以3所完全小學為龍頭,以骨干教師為引領,聘請教研室同志做課題顧問。通過組織開展理論講座、聽課評課、主題研討、小小展示臺、學習小標兵評比等活動,積極組織廣大教師自我反思,總結經驗,撰寫教學論文,積累成果。走出去,請進來,組織課題組成員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把課題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預習,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習慣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1、農村語文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村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語文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如何使語文教育適應當地經濟條件,促進學校教育與生產過程結合,增強學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指出要“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但是,這些實踐與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農村經濟不發達的,貧窮落后這一層面上進行的。作為21世紀逐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農村,它的教育又將怎樣更好地培養適應新農村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們的教育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的建設,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
2、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農村教育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
3、從20xx年5月份起,我們學校著手進行課堂改革,從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起步,發展到現在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打算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的各個中小學,進行農村學校高效課堂改革,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時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怎樣走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高效課堂改革的路子,是農村學校教研的重要課題。
4、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6、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優化師生關系,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課題界定。
“語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語言和文字”。我們這里談的“語文”主要是指語文這門學科,“高中語文”即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它包括課文的教與學、試題研究、寫作實踐、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現有課堂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稗r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是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結合農村發展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對語文課堂和課外教學進行的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其核心就是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對話式、交流式的教學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論依據。
(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p>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p>
(4)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張。
(5)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構建”過程,即主體借助自己的認識結構去主動構建知識;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是具有社會性,強調生生互動,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6)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羅姆·s·布魯納認為:發現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元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周至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為窗口,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偨Y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1、參與對象:陜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研究步驟(20xx.4-20xx.12)。
(1)準備階段:(20xx.4-20xx.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布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實施階段:(20xx.5-20xx.6)。
a、(20xx.5-20xx.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通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為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了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20xx.9-20xx.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并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xx.11-20xx.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并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索整理。
(3)總結階段:(20xx.11-20xx.12)匯總研究資料,統計相關數據,分析綜合,撰寫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專家進行結題評鑒。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農村學生,研究者又是農村中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們學校作為我縣農村中學的領頭軍,擔負著把農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們自身的行動研究尤為重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具體過程中結合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調查研究。
研究方案教學設計文獻資料交流學習。
教學反思。
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學生的反饋意見研究論證。
實踐理論。
反復分析、評價。
概括、調整。
2、文獻資料法。
對國內外有關語文教學的材料加以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為發展。
農村教育提供依據。
4、個案研究法。
圍繞典型個體案例開展研究,全面調查和剖析,尋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方法。
5、經驗總結法。
重視積累,及時總結,形成規律和方法。
1、刻制課堂教學實錄光碟。
2、撰寫課題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論文。
3、整理編排研究期間的教學課件、調查訪談錄音及問卷調查等相關資料。
一、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一)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綜述。
積累,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內外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目前,許多學校紛紛把“小學語文積累”作為研究課題,取得了一定的實效。這些學校在小學語文積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積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閱讀,自我積累,”的教學模式,將語言文字內化;有的學校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課外閱讀積累實踐活動,通過“班級讀書會”、“師生共讀一本書”等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有的學校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摘抄的形式,指導學生有選擇的積累好詞佳句分類積累等。
(二)本選題的理論意義、研究價值。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還包括理解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一個小學生語文素養好與壞,主要是以各種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種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積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還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然后在各階段目標中再對此加以具體化,導向是很明確的;還明確規定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六年不少于145萬字。并著重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學不好語文。因此,我們認為開展“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實踐探索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于:
1.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需要。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斷地更新知識,積累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倡導“終身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廣讀書、豐富語言積累,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和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2.是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改革使廣大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語文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語文教育觀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教師要胸懷遠大目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新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對語文課程資源作了說明,它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由此可知,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師的眼光只盯在課內、校內,遠遠適應不了學生發展的需求??梢?,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積累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文素養的環境,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3.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豐富語言積累”的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積累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吸收到更多的“精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淀濃厚的文化底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我們廣大教師的神圣職責。
(三)本選題的創新程度。
積累有助于表達,好的詞句、精彩片斷有助于學生說話和習作。更為重要的是,積累是一種“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學習,一旦燃燒起來,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是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寶。理解詞義除了用到字典、詞典外,還需要生活積累的參與。推想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除了聯系上下文,離不開自己各方面的積累。材料積累多了,知識面廣了,能力增強了,基礎平臺高了,看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習新知的興趣也就濃了,學習效果就好,在學生以后的學習中,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出適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使自己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研究內容: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從研究分析省內外兄弟學校的研究的經驗成果出發;從農村鄉鎮學?,F有的辦學條件和水平出發;從我中心校師資現狀和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小學生語文積累運用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與途徑:
1.(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語文積累的看法及對語文積累運用的建議。(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省內外相關小學關于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的信息,結合本校實際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3).實踐行動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采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較為完善、有效的實施辦法。(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2.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路線。組織廣大教師學習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用心的教育學理念做指導,提高廣大教師的理論素質,并把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再從實踐中總結出新的經驗。
育理念,新的教法、學法在全鎮開花結果。從學校規模來說,以3所完全小學帶動11所非完全小學。邊實踐邊總結把成功的做法推廣到各小學。
4.寓課題與常規活動之中,把課題研究與常規教學工作,與校本教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二)重要觀點:
1.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成人一樣,賦予他們權利,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予更多的鼓勵,啟發和誘導。盡可能為學生語文積累提供更多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個性潛能得到做大限度的發揮。
2.遵循整體性原則。樹立大的教學觀念。注意各種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構功能,主要是做好教法與學法的緊密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3.把握課堂教學是積累的主渠道。閱讀是表達的基礎,從閱讀到寫作,必須要跨越積累這座橋梁。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小學語文新教材選文具有典范性,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因此,“培養小學生語文積累能力”必須立足課堂教學,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使學生在潛心學文中讀中積累。
4..注重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進行積累。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將課內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結合,通過課外閱讀書報刊、看電視電影,聽廣播,上網,參加各種活動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積累語文的意識,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語文積累能力。
5.探索實踐積累與運用間的關系。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為更好地表達服務,為再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創造條件。反過來,運用亦是提高積累質量的重要手段。運用可加深理解,喚起學生的記憶。
6.引導學生接受經典文化的熏陶,促進人文素養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7.提高教師指導課內與課外積累的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實施新課程以來,學生的聽讀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寫作能力的提高滯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問題尤其突出。許多學者認為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是一個值得亟待研究的課題。近二十年來,西方語言學界、教學界多層次、多方位對英語寫作教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寫作教學方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過程教學法”。過程教學法認為,寫作是一個循環式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作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學生通過寫作過程的一系列認知活動、交互活動,能提高其認知能力、交互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有必要合理借鑒過程教學法有關理論和教學原則,以改進現行的寫作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學習語言離不開寫作。寫作不僅能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手段。寫作是目前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寫作教學在英語整體教學中嚴重滯后。寫作能力是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反映。要使語言輸入最有效地轉換成輸出,就要在輸入的同時盡可能多地進行輸出。這樣,語言的交際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對初中生而言,他們的人生觀開始形成,逐漸對各種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已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因此他們有用英語進行書面交流的需求。如果寫作教學沒跟上,便不能滿足學生的這種渴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寫作能力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寫作活動應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教師應當從控制性寫作訓練開始,努力為學生的寫作活動搭建支架,逐步訓練學生用英語組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文的能力。過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認為寫作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群體間的交際活動,而不是作者的個人行為。由于學生能得到教師的及時幫助和指導,所以,即使是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寫出較好的作文來,增加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過程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強調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教師自始至終進行監控與指導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嚴格地說,該教學不是一個模式,而是一個過程。
過程寫作教學。過程寫作教學把寫作看成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而不僅僅著眼于最終的寫作成果。過程寫作教學綜合了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和認知學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交際理論為基礎,把寫作視為一種復雜的、循環式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注重寫作思想內容的挖掘和表達,把學生作為寫作的主體,強調反復修改在寫作過程中的作用。寫作始終是一個“發現意義、創造意義的過程”。與傳統的成果寫作法相反,過程寫作教學以寫作過程為出發點,將寫作過程列為教學的重點,設計一系列課堂內外寫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投入到寫作的各個具體過程當中,通過寫作而學習寫作,最終獲寫出好作文。這種教學法旨在把教學的注意力從評價、評估學生的作品轉向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寫作過程,并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醞釀、討論、起草和修改等,幫助他們提高寫作能力。因此,過程寫作教學揭示了寫作的本質和特點。
三、研究目標。
課題組試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過程教學法來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初中畢業時能達到《英語課程標準》語言技能目標中“寫”的要求。
(1)培養學生在寫作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引導他們形成的良好寫作習慣。
(2)探索初中英語寫作過程教學的“三個階段”和“六個步驟”的教學模式和具體操作方法。
(3)研究過程教學法對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的影響,形成一套有效的寫作教學評價機制,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
四、研究內容。
(1)過程寫作教學的“三個階段”
1.寫前階段。
寫前階段作為寫作過程中的初始階段。寫前階段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語言輸入,占有材料,掌握事實,交流觀點,拓寬思路,集思廣益,擬寫提綱等。
2.寫作階段。
寫作階段是初步構思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該過程不僅是指導學生提煉語言,安排文章結構的過程,同時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其中教師在母語――目的語的思維訓練與篇章結構安排的指導尤為重要。
(1)母語――目的語的思維訓練。
母語思維習慣影響寫作很大。一般認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呈循環式,因此漢語寫作闡述主題時,不是直接切入,而是繞著主題外圍轉。西方人的思維是直線式,因此闡述觀點時喜歡開門見山,把自己談論的觀點喜歡在主題句提出來,然后一步步論證。學生受漢語思維定勢的影響,在英語寫作時,篇章結構松散,容易離題,句子結構漢語思維痕跡明顯。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指導學生總體把握,緊扣提綱,每段落主題突出。
(2)篇章結構。
清晰的寫作邏輯結構能更好地用英語表達作者的思想,讓讀者理解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寫作不僅要求作者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句子,還要求揣摩如何使這些句子相互銜接、過渡,從而有效成文。英語中的語篇連接相當豐富,有句間、句際、段際的關系。實際寫作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可對其模范提綱稍作邏輯分析,提示關鍵的連接。這些詞語使句子銜接緊湊,文章流暢自然。
3.后寫作階段。
后寫作階段主要是修改與反饋。修改是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作品進行再思考、再升華,是真正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過程教學法認為,學生的作文不應該只由教師來批改,因為這樣會缺少真正的讀者,會造成學生為寫作而寫作,無真正的寫作興趣,而且也無機會鍛煉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提倡課堂教學要注重有效性。而有效是教學的本質特性,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有效教學是在新課改改革提倡英語課堂教學應該轉變成體驗課堂,師生共同探究新知,形成能力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2提倡高效課堂理念的需要。效益是課堂的永恒追求。對學生而言,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科學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些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科學理論的教學情景是非常有意義??茖W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一環。
3教師專業技能提高的需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領導者,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著眼于教學的設計和引導。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
4充實和發展“二語習得與中國外語教學”研究的需要。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二語習得理論介紹的國內以來,許多專家學者比如胡文仲、戴煒棟、束定芳、胡壯麟、王初明等致力于中國二語習得研究,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作為一門新的交叉學科,此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本論文研究成果將充實發展國人對二語習得的研究。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初中英語:本課題主要以七年級全體英語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備案和學生(西安市東城一中七年級九班、十班、十一班和十二班)為研究對象。
有效性:即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單位時間內學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優化(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概括為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本課題的有效性范圍主要界定在效率的最大化內。
本課題將整個研究課題化整為零:首先,分析了教學活動設計原則??偨Y出教學設計應該遵循五個原則:全面性、真實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創造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教學才能有序、高效的進行。其次,實踐總結出教學活動設計的方法。再次,分析教學活動設計現狀以及教學活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舉出教學活動設計的成功案例以及評價標準。最后,結合二語習得理論提出有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傊?,本課題研究兩大問題:1.針對初中英語學習特點分析發現初中英語課堂低效的原因;2.針對造成課堂效率低下的瓶頸因素再結合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提出解決瓶頸的方法策略。
在研究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研究活動,例如研讀編寫教材和課程標準、老師之間相互學習聽課評課、公開課展示、學生個案研究、聽取學生反饋信息、研討備課、教師技能評比、教學活動設計研討會、教學活動設計實踐等方法分析造成由于課堂活動設計不合理造成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掌握語言技能和提高學習語言的能力以及他們的綜合素質。
本選題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1月――203月),主要任務是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學習有關文獻資料,了解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信息及成果,確立課題實驗的理論依據,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預期目標。教師教學方面,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學生學習方面,分析初中學生學習英語心理特征和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習得的特征。對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由于課堂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做調查分析,寫出分析報告。具體實施方面包括組建課題組、確定課題;和小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和方法;申報立項并填寫課題申報表;擬定開題報告并制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和開題答辯。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年4月―2011年11月),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根據相關文獻資料、教學實踐經驗總結、教學設計研討的信息及成果,撰寫論文。把課題模塊把具體任務分配到小組成員,各成員按部就班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實施研究任務并且分析研究報告信息,撰寫分課題研究成果。小組成員通過研討學習以及課堂教學觀察,收集、整理各種信息資料,歸納和提升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將總結提煉出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行反復驗證和完善,撰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準備,發表初步成果,大家互相交流意見,確定論文終稿。
第三階段(2011年12月):課題結題階段,主要任務是分析、整理課題信息資料,形成課題研究成果,專家評審。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主要為主件和附件。
主件:論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有效性研究》。
附件:1.七年級英語備課組備案研究分析報告。
2.課堂活動設計課件以及反思。
3.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調差反饋表。
4.成功教學活動設計案例。
5.七年級英語備課組經驗討論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有關英語小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一、立題的背景。
本課題源于英語課堂教學,與我縣當前正在開展的中小學教師“高效課堂”研訓活動相融合,是“高效課堂”研訓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堂的導入本身是一門藝術。魏書生先生也說過:“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像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焙玫膶дZ是教師打造的第一把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
目前,農村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厭倦情緒,如果在新課導入時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生的興趣就會日益減退,也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教師總是用老式陳舊,單一乏味的方式來導入新課,導入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成功的導入依賴導入的多樣性和有效性。每天帶給學生點期盼,每天帶給學生點驚喜,每天帶給學生點不同,每天帶學生點啟迪。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參與,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二、立題的意義。
我們一線教師是“高效課堂”的踐行者,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立足新課程,運用新理念潛心研究課堂教學新方法、新模式,應從課堂教學第一步入手追求各個環節整體高效,我們的課題研究以“高效課堂”目標,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引領我校英語老師探索有效課堂導入理論策略,設計高效導入,指導教學實踐,引領我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課堂導入。
1.英語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以讓學生積極參與為目的,在英語課堂的教學導入中更能體現這一宗旨。
2.課堂導入。
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好的導入能為全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并能由此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展、開拓,把課的進展不斷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積極的.“連鎖反應”。
課堂導入,一般是指課堂教學開始的3-5分鐘內,教師和學生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體是指在進入新的教學內容前,教師為了轉移學生的注意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正式的學習狀態的教學行為。本課題研究以我縣統一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載體,以全校七至九年級所有班級為實驗班,本校英語組教師全部參研。
一、研究目的。
1.調查分析總結初中英語教學中一線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制作調查表,對我校全體英語教師進行調查,形成匯總數據,得出教師常用的導入法。
2.分析比較常用的不同類型的各種導入方法特點、功能的異同,研究根據學生心理和教學內容合理選用行之有效導入方法的策略,并跟蹤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運用的效果,以及學生的評價。
3.借鑒校內外優秀導入案例,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導入方案設計的自主創新實驗研究。
4.加強課堂導入的個案分析,注重研究和推介的靈活巧妙的新方法、新手段總結經驗,探索有效課堂導入策略,指導教學實踐,引領我校教師教師專業化發展。更好的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
二、研究內容。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多種多樣,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學生重塑自信,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減少焦慮,達到事半功倍。因此,本次主要研究:
1.英語聽說課導入方法探究(付寶琴)。
2.英語閱讀課導入方法探究(顧相娥)。
3.英語寫作課導入方法探究(徐?瀟)。
4.英語練習課導入方法探究(徐美琴)。
5.英語復習課導入方法探究(駱云寶)。
1.實踐法。
通過英語教學活動進行“小課題”的研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問卷調查法。
調查我校英語教師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學生在不同英語課堂導入情況下的收效及存在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3.文獻資料法。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我于今年三月參加了學校的集中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盡量深入師生之中,進一步的跟他們交流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最終獲得了一分比較滿意的調查報告。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下面我來談一下這次實習的調查情況。
我被分到了臨沂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中部,該校在臨沂地區排名并不靠前,而且近年來生源也在不斷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臨沂市有很多優秀的高中吸收了優秀的生源。學校正在整體裝修,對于宿舍和食堂進行整頓和翻新。因此,現階段學校的教育環境較差。但是據我調查發現,現在臨大附中的語文課堂教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
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后去看。
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體。這樣不僅束縛著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只是外固,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展還要靠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學生作為內因主動的學習不存在了,教師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將失去意義。語文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文化、業務等素質。語文教師必須愛崗敬業、愛生樂教,有較強的教改意識,要善于思考和研究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要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理論水平;要博覽群書,豐富知識,拓寬視野,提高文化素養;還要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江蘇省南通會議指出,語文教師必須做到四個“一”:會說一口普通話,做到正確、流暢;能寫一手好字,做到規范、美觀;會寫一般文體的文章,做到內容實在、文字通順;能背誦一定數量名篇佳作。這四個“一”,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做到,特別是青年教師。
另外,我發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或者說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并不高。我認為,像課堂提問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思考問題,而不是為了問問題而提問。應該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采取回避的態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師點評語言單一、蒼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到老師的語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濫用表揚,不管問題價值大小,學生回答的價值量有多大,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太棒了”等等。這種脫口而出的隨意表揚使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隨意應付??此普n堂氣氛活躍,其實是對教學、也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覺得,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很大的影響自己的學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科學合理,不能千篇一律,沒有重點的隨便評價。
聽了一周的語文課,發現老師講課期間常插入諸如此類的話:這個字、詞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常會考到;這個句子注意它的翻譯,考試會可能有所涉及;這種閱讀理解題需要同學們好好看看,高考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題型??整堂語文課都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們每次一聽到此類的話,都會條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為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是的,很顯然,是為了考試??荚嚜毩⒂诮逃?、教學之外,考試內容取代了教學目標,分數成為最終的教學目的。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上說:中學語文教學設定的總目標是“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由此派生的教學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養、情感態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上的目標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著極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以課本為主,課本上有的,就進行模式化講解,課本上沒有的,老師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會提及。不要說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人文素養、情感態度,甚至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在實習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關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律,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上進,希望考出好成績,。并且很多學生能夠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樂趣。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然而,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班里抄襲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有近半數的同學反映本班同學有抄襲作業的現象。二、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所見習的學校學生平均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十一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四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業時間都要超過兩小時。如果每門課程的作業都如此,學生如何應對?即使只語數外三科每門作業要兩小時,學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實這么多的學生抄襲作業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他們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了。因為過重的課業負擔,加上家長及老師的不間斷督促,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
初中各科教師都一直在探索新課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學,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有學生的有效參與,這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一項重要的表現,也是教學是否有效落實的基本環節。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存在有這么幾個困惑,部分班級上課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積極,但是學生成績并不理想;有些班級上課氣氛沉悶,考試成績還可以;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幾乎能積極回答老師的每一個問題,而有些學生從來沒有主動回答教師的任何一個提問班級的上課氣氛、學生的參與情況,固然與班級氛圍、學生的個性有關,但是能不能使學生參與課堂、并且是有效地參與課堂,關鍵還在于教師導學引導的效度,教師的導學引導必須是能啟發學生思維的引導,必須是有效的引導。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引導情景,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得引導,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大家都特別提倡師生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物理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中不斷地體會和領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物理素養。這當中,老師不可能替代學生去接受物理知識,而只能起到一個主要引導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實施這種引導呢?我覺得精心設計對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起重要作用的引導情景,一步步進行正確有效引導,化難為易。這是實施有效提問的重要途徑之一。
主體教育理論。把學生當成教育教學的主體,在課堂導學引導的過程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論。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潛力,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導學引導只要相對巧妙,使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注意引導,給學生提供平臺和機會,相信他們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賞識教育理論。
賞識教育在陶行知“愛滿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上,建構出自身的體系,是充滿了人文思想的現代教育理念,而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賢哲思想中處處閃爍著賞識教育的光輝。在導學引導中盡可能多地采取表揚、贊美、寬容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潛能、審視自己學習的過程、修正自我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內部動力機制,使學生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
(一)國外:
(2)杜威等人提出了以“學生”、“經驗”、“活動”為中心的“指導——發現”教學模式。
(3)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
(4)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模式;
(5)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模式;
(6)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二)我國:
(1)“指導——自學”教學模式;
(2)“引導——發現”教學模式;
(3)“目標——導控”教學模式;
(4)“情境——陶冶”教學模式;
(5)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
(6)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高效課堂;
(7)東廬中學的教學合一“講學稿”課堂教學;
課堂導學引導,可以具到是教師設計的某一次提問、有目的的某一個舉止動作、某一個小小實驗、有計劃的組織學生某一次活動等,能夠啟發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并能提出下一個問題、露出一個表情、課后想再一次實驗等。從而達到更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導學引導不再是一個的所謂的教學環節,而是伴隨著在課堂中的每分每秒;導學引導,也不再是平時大多數老師口中所說的教學手段,而是聰明的老師所能夠采用的教學智慧和藝術。所以,我們每一位想有所成就的教師都應該好好研究與把握。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導學引導的研究是要盡可能地做到能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引入最佳狀態,研究導學引導的方法、導學引導的時機、導學引導的難度、提導學引導的方式等的適時性,及學生答錯或回答離題太遠如何往回引導等等。
(1)初中物理課堂導學案的狀況調查。利用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調查現行導學案的有效性,作用效果有多大,為分析問題形成原因及采用高效引導模式奠定基礎。
(2)初中學生在物理課堂諸多疑惑形成原因調查與分析。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初中學生物理課疑惑形成的原因,同時也要點對點地從教師導學引導方面尋找造成這種疑惑原因,從而分析提煉出更有效更犀利的導學引導方式方法,為構建效課堂中導學引導的框架和模式打牢基礎。
(3)初步搞定初中物理課堂導學引導模式形式并付諸實踐反復檢驗。
(4)導學引導中的評價導學的創新研究。
(1)進一步明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中所使用的導學案現狀情況。(2)構建效課堂中導學引導的框架和模式。(3)擬定課堂導學引導的具體實施方案。
1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2積極向更優秀的同仁學習請教,取長補短。
3認真備課,及時反思每一節課的每一次導學引導,并進行總結提煉。4組內公開課,實事求是認真分析研究。
5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邊實踐變完善。
準備階段:20xx年5月至6月:上報申報表,提交個人申報課題。組建課題組,制定研究計劃和方案。
實施階段:20xx年6月至7月:理論學習、準備開題。
20xx年8月至20xx年8月:實施方案、課堂實踐、實驗探究??偨Y階段:20xx年9月:總結、結題。
1、總結出更好用的課堂導學引導方式方法。
2、匯總具有代表性的課堂導學引導案列。
3、撰寫相關論文。
1、研究人員的能力。
本人長期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對課堂導學引導有長期性的思考與實踐。我成功的課堂教學實踐為這個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本區的新課程改革活動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濃厚的氛圍。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同事的支持,為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幫助。
2、制度保障。
3、經費保障。
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
1.分好小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小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6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2、明確任務。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先要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用很短的時間,協調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3、進行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顒又?,每人要各司其職。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
4、合理評價。小組合作的學習重在學習過程,因此學習評價也以自我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只要對自己的某一方面滿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時互評也能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學生能以正確的態度繼續學習。
5、資料收集。資料收集是貫穿于小組學習其中的,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可在準備階段進行,也可在活動之間運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傊?,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八,課題實施時間:
3月-2011年3月(共2年)。
九、課題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3.―2009.7)。
1、著重進行理論學習,收聽或收看有關的課題講座,廣泛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認真研究各地有價值的經驗。
2、擬定實驗方案,明確實驗目的和任務,掌握實驗的步驟和方法。
(二)實施階段(2009.9.――.9)。
1、實驗教師進行總體備課,制定教學計劃。
2、課題組成員隨堂聽課,跟蹤了解實驗效果,對教案、個案、案例、課件作進一步修改。
3、定期進行檢測,隨時掌握實驗情況。
4、舉行公開課,請市教研人員來學校聽課指導,集思廣益,總結經驗。
(三)總結階段(2010.9――1.3.)。
1、根據整理的資料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定。
2、回顧反思,經驗總結(結題)。
十、課題組織機構安排:
顧問:黃學友,周義濤。
指導老師:周義濤。
課題組組長:徐能利(全面領導實驗工作和保障相關經費)。
課題負責人:童杏蘭。
檔案資料管理:熊小丙。
課題具體實施教師:童杏蘭,熊小丙,葉菊芬,鄭月紅,鄒慧,汪勝林。
1、制度保障:按課題實施計劃和課題管理制度定期組織活動,并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并形成文字存檔。不履行義務者,不得享受最終的科研成果。
2、科研經費保障:學校為課題順利實施提供必要的經費,確保該項課題順利進行。
結束語:說,最好的教師應該是那些仔細考慮學生在課堂上應該做什么以及如何組織教與學的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語言的交際性要求教師設計能實現某些特定學習目標的任務,組織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去實際運用英語,形成交際能力。而對于學生人數超過五十人的班級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無疑是改革英語教學、優化小組活動的一種有效實用的策略。當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萬能”教學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我們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繼續探索和運用這種方法,學會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察和調整師生行為,評估實驗效果,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語用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
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
1.分好小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在組建小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6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2、明確任務。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先要明確學習任務與目標,用很短的時間,協調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3、進行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顒又?,每人要各司其職。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使每個學生都平等合作,快樂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
4、合理評價。小組合作的學習重在學習過程,因此學習評價也以自我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只要對自己的某一方面滿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時互評也能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學生能以正確的態度繼續學習。
5、資料收集。資料收集是貫穿于小組學習其中的,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可在準備階段進行,也可在活動之間運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傊?,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
八,課題實施時間:
3月-2011年3月(共2年)。
九、課題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3.―)。
1、著重進行理論學習,收聽或收看有關的課題講座,廣泛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認真研究各地有價值的經驗。
2、擬定實驗方案,明確實驗目的和任務,掌握實驗的步驟和方法。
(二)實施階段(.――.9)。
1、實驗教師進行總體備課,制定教學計劃。
2、課題組成員隨堂聽課,跟蹤了解實驗效果,對教案、個案、案例、課件作進一步修改。
3、定期進行檢測,隨時掌握實驗情況。
4、舉行公開課,請市教研人員來學校聽課指導,集思廣益,總結經驗。
(三)總結階段(――.)。
1、根據整理的資料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定。
2、回顧反思,經驗總結(結題)。
十、課題組織機構安排:
顧問:黃學友,周義濤。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更強調交際性,英語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但在我們日常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態度卻并不積極。提到寫作學生就充滿了焦慮和恐慌。傳統英語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給出題目或寫作范圍,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文章。其特點是教師強調的是語言運用的準確性,重視的是學生的寫作結果。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主要耗費在詞匯和語法等細節上,至于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篇章結構組織、分析能力和措辭用句等寫作能力的培養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話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閱讀教學便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至于寫作能力的培養僅僅是通過一堂作文講座課或練習課,蜻蜓點水式的一掠而過。學生的寫作往往是閉門造車,寫作時詞句的運用、文章的形成不會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因此,學生一寫作便有種所學不能致用的感覺。覺得用英語寫作非常困難。由此可見,學生的寫作障礙源于沒有形成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而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缺乏寫作能力的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新目標英語又缺乏這樣的閱讀文章。因此,收集各種話題廣泛,體裁多樣,表達形式活潑的閱讀文章,這為英語寫作的教與學提供了優秀的范文材料。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夠活用閱讀文章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同樣能夠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1、通過對各年段寫作話題的分析確定寫作題目。
2、通過收集各種閱讀文章為學生提供各種題材的范文。
3、收集整理學生作文形成自己的文庫。
1.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在各種活動中,學生為獲取知識或為得出結論而進行積極的探索和主動的認知體驗,因而他們能夠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現成的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一個交際的過程。它需要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和表述,因此說是一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的過程,而這兩種能力正是學生英語寫作時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2.閱讀課中的篇章分析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課教學傳統上教師只注重文章大意重點詞句及語篇結構的講解。講解也只單純的服務于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法知識點的輸入。新課程所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目標,使得閱讀課的篇章分析不但要強調語法知識點,分析語篇意義及結構,還得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閱讀材料的文體特點、寫作手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模仿,然后靈活運用。分析語篇結構有利于學生擺脫母語思維方式,學會用英語思維,有利于學生寫作中的篇章組織能力,獲得寫作技巧,從而可以克服學生在英語作文語篇水平上存在的內容重點不突出和行文缺乏連貫性兩大缺陷。
3.閱讀課教學中的討論有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
英語寫作主要是指書面表達,討論用于寫作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寫前的口頭表達,即口頭作文??陬^作文是書面作文的基礎,寫與說都具有相似的心理語言過程,即都需要先形成要表達的思想和信息,再根據一定的規則將信息編碼,產生有意義的句子和語段。從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角度來看,通過討論和交流信息,能使學生對所寫的題材和內容產生立體思維與記憶構架,即讓學生知道該寫什么和怎樣寫作。因此,閱讀課堂的討論活動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動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符,討論問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1、通過每個年段學生話題的調查,了解各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范籌。
2.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努力創造一種師生相融、合作交流的良好口語氛圍。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彼此平等交流。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大膽實踐―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3.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語言講解轉化為學了就用。
口語表達形式要逐步從教師講解轉變為以學生先聽、閱讀、理解、規納語言結構再快速口頭表達、問答、會話,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尊重學生主體,實施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語言教學形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4.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入手,為學生寫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
語言輸入再語言輸出是語言學習的步驟,因此收集、整理閱讀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敦毨У貐^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課題,是重慶市“十五”專項科研課題。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匯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世界的競爭,國家的強盛,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門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貧困地區中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學習、家庭壓力很大,所以會遇到各種困惑,心理不安。如不及時疏導,會導致人格障礙,所以要想完成跨世紀的素質教育工程使學生遠離亞健康狀態(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自殺、犯罪)使他們學會求知、生存、共處、做人、做事、理解、尊重、寬容。針對當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實踐是一個跨世紀的行為。本課題的研究可以縮短我市和其他地區的差距,為提高我市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我市教育健康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減少象馬加爵那樣的人和現象的發生,對普及義務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的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是從時代發展的需要出發,立足于新形勢下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本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對新思想和和新際遇開放的人”的宗旨而展開。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的狀況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從中揭示出帶有普遍意義的認識和規律,促進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提高工作能力,心理的問題只有用心理的方法解決。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我校有較為良好的課題研究傳統,形成了廣泛的課題研究氛圍,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圍內產生較大影響。豐富的文獻資料和校園網、互聯網頁的建立,為本研究的理論來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在人員上: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
田勇:〈〈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實踐研究〉〉社會評價良好,該同志從事多年的基層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有很豐富的教育和教學管理經驗,具有較豐富的教育理論原論和較高的課題研究能力,研究生畢業,中學高級教師,家庭負擔很輕,有研究課題的時間保證,有電腦一臺,打印機一臺,有強力的設備支持,有豐富的社會關系,為準確的數據采集提供就良好的條件。
楊洪:〈〈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探索〉〉社會評價良好,該同志從事多年的基層教育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課題研究能力,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轉化了許多雙差生,中學高級教師,家庭負擔很輕,有充足的研究課題的時間保證,有電腦一臺,打印機一臺,有強力的`設備支持。
課題組的成員均為學校的骨干教師,具有極為強烈的科研熱情和較好的研究能力。
通過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使我市中小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由表層的現象感知深入到學生心靈內部,以及與學生個體相關的年齡特征、性別差別,學生的家庭親子關系、文化背景等領域,自覺地將個體的教育行為與個體社會化問題統一為有機整體。
四、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目標。
1、掌握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活動心理品質的現狀,在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基礎上,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活動中的心理特征和個別差異性,供理論界參考借鑒。
2、把握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活動中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動態特征,在對調查的資料詳細、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年齡、性別、家庭、文化、知識背景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強度、效度,為制定相關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據。
3、探索并形成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矯治策略。豐富心理診治的方法、手段,為學校的管理提供決策的指導依據和策略措施。
4、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教師素質,使教師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研究技能都上一個新的臺階。
研究內容。
(1)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的成因分析研究按小學三個年級、初中三個年級(每個年級兩個班)進行心理狀況的調查,形成狀況調查表;分析心理問題的相關因素。
(2)當前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主要采取的策略有一般性策略和具體策略。
現在的小學生盡管讀了很多課外書,可提起寫作總有“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感覺,不知道該寫些什么,寫的作文千篇一律,內容空洞,脫離實際,毫無新意,不能表達出真情實感。俗話說“文學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寫作素材,學生只要認真觀察,用心體會,就能寫出好的作品。日記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手段。
對于身邊的人和事,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美麗的自然風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日記就給了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在這里,他們有了自己的小空間,自由抒發內心的情感。在日記里,總會體現出學生新奇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我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用筆記錄下他們的喜怒哀樂,久而久之,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日記只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作為一種文體,屬于記敘文性質的應用文。日記的內容,來源于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因此,可以記事,可以寫人,可以狀物,可以寫景,可以記述活動,凡是自己一天中做過的,或看到的,或聽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記的內容。
“關于日記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習作的作用的研究”是指讓學生通過觀察、描寫,收集寫作素材,能對生活有切身的情感體驗。姚雪垠先生曾經說過:“記日記,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也有益于知識修養品格修養?!蓖瑫r,在指導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讓學生不再為寫作文而發愁,讓他們愛上寫作。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20xx年5月~~9月)。
確定課題,立項,確定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階段(20xx年9月~~12月)。
日記是對生活的記錄,“用我手寫我心”是我對學生寫日記的基本要求,鼓勵學生記錄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想,哪怕只是一兩句話。同時,鼓勵學生多參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室外活動、社會活動和讀書活動,讓學生們的世界精彩起來、豐富起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努力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日記源頭,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在三年級剛剛寫日記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寫什么,我就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從家里的事、班級里的事、學校里的事寫起,選擇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用一兩句話寫出來,慢慢地,學生就知道如何選材。長此以往,學生積累的素材就多了。掌握了方法,學生寫起日記來就得心應手了。
1、江蘇省雖然經濟發達,在均衡發展教育上努力不小,但教育的不均衡現象仍存在。特別廣大農村學生在學習上,不管是知識積累,還是學習方法習慣,還是心理,等有其特殊性。
2、新課程的實施,理念先進科學。在目標、教科書的編寫、評價等方面兼顧了城鄉差別的客觀情況。但實際教學中,似乎農村學校在目標的達成上,困難更大,問題更多。
3、有效教學,其中之1就是分層教學。如果不忽略城市和農村的學生素質是不同的兩個層面的話,研究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在農村高中的有效實施,就是研究該課程在農村高中的分層教學,盡力做到因材施教,和城區學生1樣,獲得較好的語文素養。
1、課程標準的相關規定: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定語文課程目標: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積累與整合、感受與鑒賞、思考與領悟、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等5個方面獲得發展。其中“應用與拓展”特別要求“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適應了這1要求。
2、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規定:“聯系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閱讀有關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作出解釋。了解語言文字法規的有關內容,增強規范意識,學會辨析和糾正錯誤,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p>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選修)語言文字應用系列主要有兩個模塊:《語言規范與創新》和《當代語言生活》。這兩個板塊都充分體現了選修課程的基礎性,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供了保證??梢?,研究其有效實施的必要性。
3、農村高中實施教學的現狀:
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及優質教科書的編寫,并不意味著研究工作的終結。
雖然在設計選修課程方案時已經考慮到了目前我國城鄉高中的語文師資力量與教育資源的現狀,但實際上,課程標準的理想和實際實施的現狀之間肯定存在差距,特別在廣大農村高中,在選修“語言文字應用”序列兩個板塊的實施上,存在的問題相對城區高中更為突出。無論是選課、教學安排,還是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上,甚至學分的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的實施效果。
4、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墩Z言規范與創新》是1門全新的課程,它不僅教學內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新,它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與訓練應試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現有條件,變革教育、教學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切實做到語言文字應用選修課程在農村高中教學的有效實施。
如何針對農村高中的現狀,農村高中的客觀條件和農村高中學生的學習基礎等,遵照有關有效教學理論,以行動研究為主要途徑,反思已有的教科書及其輔助資源有否需要修正之處,并探求更有效的教學實施途徑,為各地區、各學校根據實際不同情況搞好選修課程的建設提供普適的、可操作的經驗,最終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實現“1切為了學生”的愿望,這是我們想通過研究達到的目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50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