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調研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某一領域的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在下面的調研報告范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問題的多個思考角度和解決辦法。
為貫徹縣黨政聯席會關于手套行業發展問題的有關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我鎮及時組織經貿委人員對全鎮手套生產企業進行調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產企業的個數、經營情景、市場情景及發展趨勢?,F報告如下:
一、手套生產企業現狀。
全鎮手套生產企業能夠說僅有...x工貿有限公司一家,其余均為作坊式加工,不能稱之為企業,為此,只能以這家公司為例進行分析。
x工貿有限公司位于疃里鎮前賈村327國道南側。公司成立于20xx年5月,6月正式投產。公司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平方米,現有職工150人,主要生產防滑手套等產品。設備齊全、配套,固定資產475萬元。經過調查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
1、思想不夠解放。在全縣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下,異常是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給全縣經濟注入了活力,激發了企業內部潛力。作為三園公貿內部,還存在著發展定位不高、怕擔市場風險的錯誤認識,沒能把握住機遇,導致企業發展不快。
2、產品科技含量底。三園公貿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術熟練的年輕工人。但隨著近幾年青島、膠東等地的快速發展,工人報酬高,大部分工人都遠赴外地打工,導致我們當地勞動力市場人員不足,使現有的設備不能全部正常運轉,影響了企業的高速度發展。
3、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此刻的私營企業的管理大多還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企業內高素質、經營理念先進的管理人才較少,加上企業疏于對人才的培訓,導致企業不能構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隊伍,使企業負責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較多的時間研究市場、充電學習,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
二、下步工作的打算。
1、發展思路:
用足用好縣委、縣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促進生產機制的高效運轉,提高產品數量,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權的優勢,使產品迅速打入國際市場。全力推進外貿出口,擴大出口創匯額,使三園工貿成為疃里鎮的知名龍頭企業,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
工作目標是:按照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預計年產品數量到達15萬打,產值突破500萬元,實現利稅80萬元,出口創匯突破20萬美元。
2、具體工作措施:
(1)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搶機遇、大發展的意識??h委、縣政府對企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對企業制定的政策越來越優惠。各級領導對企業發展越來越關心,為企業出謀劃策,增強了我們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給我們企業的發展、招商引資供給了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的大發展,增強壓力感和緊迫感,堅定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2)加大企業投入,增加企業效益,帶動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我縣全力推動招商引資的優勢,與韓國客商進取洽談、合作,投資150萬元新上一條牛仔褲服裝生產線,把企業發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裝生產多個品種共存,互助互補的企業集團。
(3)進取推進外貿出口。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實現了外貿出口10萬美元,但其余的多為代理出口。明年,將充分利用已有的自主出口權進取向國外市場進軍,打出產品品牌,使代理出口變為自主出口,增加企業效益。
(4)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向發達地區、縣內的先進企業學習,努力探索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訓提高現有人才,引進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質量,向先進機制要產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員工的進取性,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活力。
本文目錄。
6月份以來,我們相繼到維揚經濟開發區、西湖鎮、邗江區杭集鎮政府、高郵市湯莊鎮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門關于當地民營企業發展的有關情況,并深入維揚區中顯集團、金凱利體育器材公司等民營企業,了解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調研初步結束后,經過認真分析和思考,我們認為民營企業發展,企業家隊伍建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們企業二組著重從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調研和思考。設計并發放了《揚州市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雖然回收率不高,但從回收問卷的信息看,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F將有關情況綜合匯報如下:
一、我市民營經濟企業家隊伍的現狀。
1、全市民營企業的總體情況。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采取多種鼓勵政策,因勢利導,推動了我市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據市個私辦統計,截至xx年8月底,全市新發展私營企業11027戶,平均日增私企46戶,新增民營企業注冊資本金422.8億元,新開工投入5000萬元以上項目286個,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3.54%、67.65%和143%,各項主要指標全面超序時。我市民營企業家隊伍不斷壯大。
2、對民營企業家的初步認識。通過與近30位民營企業家的座談,我們感到他們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能吃苦。創業的艱辛是我們很多機關干部無法體會到的。在高郵市湯莊鎮,宏達標準件的徐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學文化,最初的廠房僅是自己家的廚房,做到目前業內全國第14位,從家庭小作坊到規模企業,他們付出的艱苦努力使我們深感震撼。二是敢冒險。創業就意味著冒險。這種風險不僅是財產上的損失,也會導致精神上的打擊。但只有具備一定冒險精神、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機、果斷決策,才能搶得先機,獲得成功。江蘇中顯集團是維揚區一家從事冶金水電液壓機械、冶金環保設備生產的企業。xx年投入1400萬元,新上砷化鎵項目,xx年投產,目前產銷規模1000多萬元。砷化鎵被廣泛運用于微電子、光電子領域,其生產技術是一項全球性的頂尖技術,中顯集團的袁總正是用這種冒險精神,抓住機遇,投入生產,搶占了市場。三是善借力。許多民營企業家逐步認識到僅靠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已無法做大做強企業這個現實。前面提及的江蘇中顯集團,專門聘請了總經理負責企業的日常管理;高郵市湯莊鎮的朝陽集團的陳總,注重與大財團、設計院、高等院校的合作,進行產學研結合,獲得資金技術上的支持,為生物質電廠配套服務,生產相關設備。四是有困難。調研中,民營企業家反映的困難主要集中在用工、融資等問題上(在這方面,我們企業一組和三組的同志已經作了專門的分析,并提出建議)。
3、對調查問卷得到的信息分析。經過對調查問卷的匯總,我們得到以下認識:
一是從隊伍構成來看,我市民營企業家以有一定專業知識的青壯年為主。問卷調查顯示,40—50歲的民營企業家占45.8%,50—60歲的占20.8%。40多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年富力強、閱歷豐富,有經驗,有理想,有精力。在學歷構成中,大專學歷的占33.3%,本科學歷的占25%,研究生學歷的占6.3%。從執業經理人資格看,高級職業資格占16.7%,中級職業資格占12.5%,初級職業資格的占6.3%,無任職資格的64.6%;從性別構成看,男性占79.2%,女性占20.8%。
二是從民營企業家產生途徑看,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種途徑:原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下海。前幾年各級黨委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從事民營經濟,以及一些干部職工自己主動辭職自己創業成為民營企業家,他們的比例占12.5%。第二種途徑:改制企業轉換型企業家。在企業改革改制過程中,由原有集體或者鄉鎮企業的廠長經歷或中層領導轉換而成。這部分經營者在企業家隊伍中約占39.6%。第三種途徑:資本積累型企業家。這部分企業家包括農民、個體戶和一般職工,他們頭腦靈活,膽大心細,抓住機遇成為率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人,他們的比例約占47.9%。
三是民營企業家對自身的地位的滿意程度比較高。調查顯示,民營企業家對自身的經濟地位很滿意的達66.7%,比較滿意的達33.3%,政治地位、社會地位滿意度也較高,很滿意和較滿意的占97.9%。說明經濟上的富裕帶給他們政治上和社會上的地位,不少民營企業家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有機會參政議政,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四是民營企業家對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了解不深。56.3%的民營企業家對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了解深或不了解。說明政府在向企業家宣傳經濟政策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有16.7%的民營企業家認為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重視程度一般或很差。認為我市企業家在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占45.8%,政府重視程度不夠,達到20.8%,創業氛圍不濃占20.8%。
五是民營企業家希望有更多的培訓機會。調查顯示,有33.3%的民營企業家每年的培訓經費在2萬元以下,47.9%的在2—5萬元之間。獲得培訓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培訓機構,分別占50%和39.6%。希望從上級主管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接受培訓的比例分別是39.6%和58.3%。
六是民營企業家希望積極推進企業家隊伍職業化建設。調查顯示,希望自己的企業交給自己子女的僅有29.2%,27.1%的民營企業家對接班人問題希望按市場經濟規律辦,33.3%希望由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這說明我市的民營企業家已經逐步拋棄民營企業所有者必然是企業管理者的狹隘觀念。
二、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分析,我們認為,我市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具備一定的專業文化素質,但綜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從調查結果來看,雖然經過繼續教育,民營企業家隊伍的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但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仍占35.4%。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民營企業家,既要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又要有融資和相關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但由于民營企業家工作經歷、專業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他們的決策能力、管理水平、文化素養與市場經濟發展沒有得到同步提升。特別是部分民企老板對稅收政策、財務知識、金融政策等知識比較薄弱,這些因素不利于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2、對企業家、企業、員工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夠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的民營企業家認為企業就是我的,企業的事我說了算,聽不進不同的意見,偏面強調自己作為雇傭關系的主體,唯我獨尊。沒有正確處理好老板與企業、與企業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關系,對社會責任認識層次較低。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不僅是捐助和環保。為員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提供穩定的工作等方面不關注,對員工人格上的尊重認識不到位,對高層管理人員的承諾不兌現等現象不利于最大程度上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員工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強,甚至發生高層管理人員、技術管理團隊集體跳槽,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
3、經營管理理念與企業規模的匹配性有待增強。在民營企業創業之初,家族式管理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使企業快速發展。但當企業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企業行為,規范企業主行為。有些民營企業家對此還不能完全適應,用家族式管理方式管理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導致產權不清、體制不順、管理混亂,難以做大做強企業。
4、在宏觀經濟政策面前不夠主動。調研中,不少企業家抱怨金融部門貸款審批環節多、要求高、審批難。而對自身企業在管理上的不規范,不能主動適應金融部門貸款審查要求,在認識上有差距。再如,國家從節能環保角度出發,規定要逐步取消一次性洗漱用品。外地的不少企業變被動為主動,變危機為商機,適時生產出可供個人出差使用的“旅途寶”之類的替代產品,讓消費者使用起來更衛生、更經濟、更環保,并逐步占領市場,但杭集的不少民營業主仍守著這一“夕陽”產品,喪失發展機遇。
三、加強我市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據統計,xx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6%,上交稅收2499.53億元,占稅務部門直接征收總額的49.3%。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業人數1776.52萬人,同比增長8.9%。民營經濟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越來越重要,而企業家是民營企業的靈魂。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需要政府支持、社會關注和民營企業家的自身努力。建議:
1、市政府要對創業有成的民營企業家給予獎勵。xx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優秀企業家隊伍建設的意見》的文件,每年評選100名優秀企業家,但評價的標準是當年企業產銷規模在全市工業企業中列前100位,或近兩年投資規模在10億以上的企業。這個標準可以說我市的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是不包括在內的。市政府應出臺專門的關于加強優秀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方面的文件,不能單一地以規模、投資論英雄,可從吸納就業能力、員工收入增幅、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等多個角度,選取典型,給予獎勵。
2、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民營企業家當中的創業典型。大力宣傳民營企業家創業的事跡和對社會的貢獻,營造全民創業、以創業為榮、以創造社會財富為榮的社會風尚。市級各新聞媒體,要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帶頭宣傳創業典型。鹽城市xx年在鹽阜大眾報推出“每周一星”,xx年又在鹽城電視臺、鹽阜大眾報開設“創業者之路”專欄,對各類創業典型作深度報道,這一做法既鼓勵了創業者,又對有創業意向的人員起到了良好的觸動和榜樣示范作用,值得我市學習。
3、政府職能部門重視民營企業家的培訓工作。要將民營企業家培訓納入全市人才工作規劃。市政府應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出發,把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人才和社會發展規劃。要發揮工商聯、個私協會等組織的主渠道作用,建立民營企業家人才檔案,并根據全市民營企業家具體情況及產業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分層分類培訓教育體系。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應側重抓好三個層次經營者的培訓:小型民營企業應以提高企業運行的規范化運營程度,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為主要內容;中等的民營企業經營者應以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特別是如何擴大企業經營的市場份額為主要內容;集團化的民營企業經營者,應以國際經貿理論、資本運作案例及發展戰略和企業文化為主要內容。要宣傳推廣邗江區組織部門專題培訓民營企業新生代企業家的做法,將新生代民營企業家的培訓納入本地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要以省內知名高校及揚州大學等本地高等院校為依托,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教育培基地。倡導和鼓勵企業經營管理者參加在職學習,提高學歷層次。有針對性地邀請國內外知名經濟學家和成功的企業家,通過授課、交流、講座,使我市的民營企業家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經驗,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努力培養一批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競爭要求的現代企業家。要加大對民營企業家培訓的投入。不少兄弟城市對民營企業家培訓事項“政府買單”——國內培訓政府補助,國外培訓企業出資,很好地調動了企業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據了解,全市中小企業發展扶持資金大約在2600萬元(其中向省爭取xx萬元左右,市財政安排600萬元)。建議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從中劃出適當比例,專項用于民營企業家的培訓。
4、要切實加強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民營企業的規模和覆蓋范圍在不斷擴大,其員工之中,有許多優秀的中共黨員發揮著重要的管理支撐和技術支持作用。市、縣兩級黨委組織部門要按照省委組織部《關于有效提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意見》(蘇組通〔xx〕5號)、《關于推動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有效覆蓋有效管理的意見》(蘇組通〔xx〕81號)、《關于推動社會組織黨組織有效覆蓋有效管理的意見》(蘇組通〔xx〕82號),切實加強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使在民營企業工作的黨員隊伍成為民營企業家重要的朋友和伙伴,成為民營企業規范發展、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注意在優秀民營企業家,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其后備人才,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術的員工,以及生產和工作一線骨干中發展黨員,不斷壯大民營企業黨員隊伍。
5、要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很多民營企業都遇到了新老交替的現實問題,如何順利實現新老交替,企業要重視、政府要關心。在民營企業發達的浙江、蘇南地區,開始打破“家族式”管理,聘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走上民營企業的重要管理崗位。預計將來會有不少民營企業交由職業經理人管理。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為民企老板提供選擇、聘請代理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6、打造民營企業家交流信息的平臺。伴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家們也經過了改革開放的各種歷練。正是有了不同的磨練,造就了企業家們不同的超凡才能、不同的原始積累、不同的信息和資金來源渠道以及不同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目前,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民營企業家占有一定的比例。市、縣(市、區)兩級人大和政協機關要為民營企業家們充當好服務者和聯系人的作用,為其加強聯系、相互學習提供平臺。建議在每年的“兩會”期間,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民營企業家,組成專門的代表小組,審議討論“一府兩院”
工作報告。
在“兩會”閉會期間,專門組織他們開展活動,使企業家們在知識才能、生產技術、信息資源、經營管理、資金融通等方面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
返回目錄。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作為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民營企業已有了迅猛的發展。xx年,全市民營企業共實現總產值4905.0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2%。毫無疑問,民營企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在這些民營企業中,一部分民營企業已不滿足于本地及國內市場,而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通過出口和對外投資等各種形式開展跨國經營,成績斐然。截止目前,全市累計批準各類境外投資企業324戶,其中181個境外項目投資主體是民營企業,占境外投資的56%。
**市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于促進**市經濟發展及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為**市擴大出口貿易起到了疏通渠道的作用,同時還有利于增加外匯收入,拓寬了利用外資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的具有最新技術的企業合作或合資.就有利于打破國際封鎖,直接學習和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了解和掌握國際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與趨勢,建立和發展**市自己的尖端部門和拳頭產品。
一、**市民營企業“走出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海外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已有了初步的發展,但與世界發達國家及地區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的差距,經營總體上仍帶有發展中國家企業國際化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整個發展還處于學步階段。具體表現在:
1、企業海外投資技術水平和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走出國門后,企業由過去僅承擔生產經營風險轉變為承擔復雜的國際競爭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東道國的政策法規改變風險、與企業母國的外交關系經貿關系變化風險、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動風險及匯率和融資風險等。對這些風險我國一些企業往往認識不足,對東道國的經營管理總體環境背景了解不夠。此外,“走出去”的企業還因為常常碰到一些由于與合作伙伴經營理念和文化差異而妨礙公司正常運營和發展的情況,甚至導致最終無法生存。一些企業由于國際化經營的水平較低,無法充分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和市場,進入海外市場的經營領域集中在以產品輸出為主的貿易領域,并且許多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在程度上還由中間商控制,使企業的贏利空間大幅縮水。
2、政府及企業在管理和服務體系上尚未健全。在管理層面上,政府的相關立法還比較滯后,支持和保障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便利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出口信貸保險與涉外融資體系以及信息服務體系尚未建全。如在融資方面除了短期信貸以外其他融資渠道對民營經濟的開放度很低。許多融資方式并沒有對民營經濟開放,更不用說通過海外資本市場渠道進行融資了。此外,從企業自身來講,決策機制和內部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國際競爭力不強,“走出去”的運營渠道及融資方式還不夠靈活,缺乏相應資金和人才。上述這些極大地制約了“走出去”的進一步發展。
3、缺乏具有國際化經營運作并有豐富經驗的高素質人才。這是目前**市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最主要障礙。發展跨國經營不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財務人才、技術人才、廣告人才,更需要有戰略頭腦,懂現代企業管理、懂國際營銷的一批跨國經理階層。而我市企業中的多數管理人員不具備跨國經營應具有的素質,缺乏國際經貿知識,不懂國際貿易慣例與法律法規,使得企業在“走出去”中常常不能迅速準確地了解國際市場,不能去根據市場變化作出相應的決策.因而在經營中往往處在被動地位。
4、跨國并購實施難度較大。對企業而言,主要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外部制約和挑戰:一是國內缺少并購的法律保障和服務體系。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國內市場也缺乏相應的咨詢、擔保等中介機構和融資手段。而西方國家已基本形成了相對健全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對外國企業并購本國企業可能引發的壟斷等問題也有明確的規定,同時具備高效運行的資本市場、成熟健全的中介組織。二是并購后的整合是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點。由于中外雙方在文化理念、市場體制、法律體系尤其是勞工法上存在很多差異,這將對并購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歐美、韓國和拉美等地的工會勢力很強,對解雇限制較嚴,國內企業往往低估了這方面的力量。因為國外企業懷疑中國企業兼并后的整合管理能力,往往在招投標或拍賣過程中對中國企業更為苛刻,而偏向于鄰近文化歷史等較相近的國家。如張家港澳洋集團和江蘇格瑪斯有限公司擬聯合出資325萬歐元收購德國格瑪斯、捷克sametex兩家生產經營企業。該收購計劃如果成功,澳洋集團和江蘇格瑪斯有限公司的產品可通過德國百年老店的品牌和全球的銷售網絡進入歐美市場,可大幅度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和產量,同時可以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研發能力。但是最后反而被意大利公司以320萬歐元競拍成功。三是輿論環境不利于中國企業發展。一直以來,低價格、低效率,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上的形象,導致有些被并購企業所在國的工會組織、媒體、投資者等對中國企業持懷疑態度和偏見,一些國家的輿論界也經常做出過激的言論或反應。四是一些政治因素摻雜其中。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使境外同行產生了較強的戒心和抵觸情緒,甚至在政治上招致了更多的猜忌。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資源和高端技術類并購尤其敏感,由此導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受阻或失敗的例子并不鮮見。如沙鋼集團只能通過在香港設立合資公司,才能間接收購澳大利亞abm項目。
二、**市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建議。
企業是“走出去”的微觀主體,政府是“走出去”戰略的倡導者、推動力和服務者,企業“走出去”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為此,我們建議:
1、制定鼓勵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傾斜政策。為促進**市的跨國經營,除了加強經濟體制、市場體系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建設外,急需解決的是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政策問題。因為政府的政策是鼓勵還是限制,對海外投資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的傾斜政策應包括資金扶持政策、稅收減免政策、信息服務政策、咨詢服務政策、人員培訓等。其中最主要的資金扶持政策。應當完善對外投資方面的宏觀金融政策,在外匯資金的融通上進行統一籌劃以保證對外投資必不可少的外匯額度。政府應對海外投資企業提供長期優惠貸款,對海外企業從外國銀行借款提供必要的擔保,并為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給予一定的幫助。
2、大力加強信息與咨詢服務,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企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市民營企業的跨國經營尚處于初級階段,不僅需要政府的指導,更需要政府提供各種服務,特別是信息與咨詢服務。稅務部門等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為企業提供準確、全面和及時的信息與咨詢服務,并應該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企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幫助企業進行海外項目評估、可行性研究等,形成政府與企業的網上交流平臺。同時,應該建立全球信息資料中心.系統收集國際市場行情和世界各地的投資環境信息,供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活動提供信息參考。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
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足夠的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這里所說的高素質人才,主要是指國際化人才,其基本標準是:具有全球眼光和全球經營意識;通曉專業領域中的國際“游戲規則”;熟練掌握一門或數門外語;能與不同文化背景者溝通融合;有較強的開發國際市場的能力。
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從國外或海外引進;二是選送人員(主要是高層人員)去國外、海外學習;三是吸收初步具備國際化人才標準,有在跨國公司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加盟;四是組織高、中層骨干參加在國內的相關教育。從我國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采用后兩種方式可能更現實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要通過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和這支隊伍的傳帶,激活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升所有員工的業務素質,使員工不僅能勝任眼前的工作,而且具有滿足企業長遠發展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4、適應市場競爭,努力創造品牌優勢。當今時代,市場競爭已經分化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產品的競爭,表現于成千上萬的產品擠在有限的市場空間你爭我奪,這是一種殘酷慘烈的低層次的競爭;另一個層面是品牌的競爭,它有一定的游戲規則,是一種良性健康的高層次的競爭。因此,真正持久的競爭優勢往往來自于強勢品牌,民營企業只有掌握了品牌,才能真正“走出去”,并在市場競爭中成為贏家。民營企業可以與國際上一些大的名牌企業合作,利用它們的品牌優勢及營銷網絡優勢等,使自己更快更順利地“走出去”,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成本,同時提升自己企業的品位及檔次。其元集團、沙鋼集團、“波司登”集團等一批成功“走出去”企業的經驗表明,企業要成功實施跨國經營,必須具有全球戰略眼光,一切按國際慣例和規范辦事。這樣才能為產品走向世界、占領國際市場掃除障礙。
總之,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必須在管理、技術、品牌、人才等多方面打好基礎,制定符合自身經營能力、資源條件和市場定位的實施步驟。同時,在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還必須從實際出發,對既定目標和步驟進行動態跟蹤,及時作出調整,以保證“走出去”的順利進行。
返回目錄。
核心提示: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苯陙?,民營企業靈活、高效的用工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但市場經濟的物質利益準則,使得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既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基礎,又有利益的差別和沖突,因此,在勞動關系的履行過程中,當事人因勞動權利和義務的認定與實現所發生的糾紛也不可避免。如何處理和解決好這種勞動爭議問題,是擺在企業、政府及法院面前的現實難題。為此,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成立專題調研組,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大數據剖析等多種途徑,調查、了解近3年來本市部分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糾紛的總體狀況、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自xx年12月21日至xx年12月20日,我院共受理涉及民營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1036件,審結涉及民營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1008件(見圖一)。
勞動合同。
法等新法律的頒布或修改施行形成的疊加效應等。據統計,xx年涉及追索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非法辭退、調崗調薪等糾紛的案件為314件,占當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73.7%。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勞動爭議糾紛的案由主要包括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福利待遇、人事爭議等4大類15小類,其中最為常見的案由主要有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經濟補償金糾紛、工傷保險待遇糾紛、福利待遇糾紛等,這些關鍵案由占據了勞動爭議糾紛的絕大部分。按照具體案由劃分,xx年12月21日至xx年12月20日,我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分布如圖(見圖二)。
通過分析各種原因所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占總體案件數量的比例,我院發現,履行勞動合同所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占總案件數量的比例均遠遠高于其他原因,這說明履行勞動合同成為各種類型企業產生勞動爭議最集中的方面,而在履行勞動合同爭議中,勞動報酬類問題又是最核心的問題。除此之外,確認勞動關系糾紛、福利糾紛、勞務合同糾紛也是民營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主要原因是:勞動爭議訴求日益多元化、復雜化。據統計,近年來我院審理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糾紛中,訴訟請求基本上都不是單一的,往往都涉及勞動合同解除、勞動報酬追索、經濟補償金及賠償金等主張,有的案件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項目多達10項以上,訴訟金額計算精細至分厘。訴求的復雜化、多元化,導致案件審判難度加大、審判周期延長,給案件的正確、及時審結帶來一定難度。
從近3年的勞動爭議二審發改情況來看,xx年勞動爭議案件的發改率為11.2%;xx年的發改率為11.9%;xx年的發改率為12.2%??梢钥闯?,在我院近3年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二審案件中,基本上每10件就有1件被發改,發改率相對較高。在發改原因方面,既有一審法院對案件事實審核不認真、程序不當、適用法律錯誤、計算錯誤等“微觀”原因,也有某些案件就案辦案,沒有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沒有完全理解“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工作大局等宏觀因素。
這主要是由勞動爭議案件本身特點決定的。勞動爭議案件大多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發生,在進入訴訟階段前一般已經經過了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及工會調解、地方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乃至一審調解等程序,矛盾較為尖銳,因此在審理中再行調解具有一定難度。
另外,據調研,我院審理的勞動爭議群體性訴訟有增長趨勢。經分析,到法院來起訴的勞動者往往并非單獨個體,其常常是某一群體利益的代表(如同事、同行等),這種源于群體性糾紛的利益相關性和利益訴求上的共同性,使得勞動者更愿意提起群體性訴訟,以期引起社會注意或對法院施加一定壓力。對這些案件的處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導致信訪、上訪或群體性事件發生。據統計,近3年來,我院受理的勞動爭議群體訴訟案件分別為18件、27件、55件。
經過分析,我院在審理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涉案民營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絕大部分從事加工生產、建筑勞務、一般流通與社會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企業(尤其是近年來蓬勃興起的小微企業)一般不設專職人事管理,由財務、會計等人員兼任,契約意識較差,用工比較隨意,考勤制度、工資制度混亂,管理人員對相關勞動法律、法規了解較少。這類企業承受市場經營風險的能力不強,一旦經營狀況不佳,容易發生欠繳社會保險,拖欠、克扣工資等違法行為。
另外,涉案民營企業中,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等組織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不少工會存在行政化傾向,工會有名無實,工作形式化較突出,實際作用發揮不夠;而對于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于法律并沒有強制規定必須設立,所以實際設立該機構的企業并不多。勞動爭議處理的組織程度不高,導致勞動者維權缺乏有效指導,加大了勞動者個人的訴訟成本,不利于勞動者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雖然近年我國勞動者隊伍的綜合素質有較大提高,但總體來看,智能素質仍普遍偏低,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市開放水平不斷地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外地務工人員日益增多。這部分勞動者的一般特點為:年齡較輕,知識水平較低,法律意識不強。這往往導致其合法勞動權益受到損害,進而產生各種勞動糾紛。據統計,在高等教育較為普及的今天,我院審理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中,仍有部分年輕勞動者的學歷水平僅為初中、高中。
勞動者在民營企業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工作穩定性差,人員流動性較大。目前,我院審理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中:相當部分勞動者在企業中普遍工作年限不長,“跳槽”頻繁,工作年限一般不超過1至2年,最多達3至5年。究其原因,既與勞動者自主擇業意識增強有關,也與企業的勞動強度、工資收入、福利保障等因素有關。
中小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應主動吸收先進管理理念,結合企業的實際,規范企業內部制度,普遍建立起勞動合同、用工制度、財務制度、考勤獎懲制度等,使企業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政府則要做好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指導和幫助民營企業建立完善相應的內部制度。
企業內部的自我協調機制在穩定勞資關系、緩解勞資糾紛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協調機制的建立依賴于企業調解委員會、工會作用的發揮。要在民營企業中建立健全企業調解委員會、工會組織,加強工會與企業的經常性協商工作,發揮工會在集體談判和問題處理中的作用。在一些勞動者比較集中的行業,可以推動建立行業類工會組織,以維護同行業職工的共同利益。
所謂“四方聯動機制”,是指xx年天津市法院系統會同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四部門組成“天津市勞動爭議四方聯動調解機制領導小組”,形成以糾紛預防預警、聯合調解、依法仲裁和審判有機結合的“調、裁、審”機制。實踐證明,經過企業內部工會組織、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和法院層層過濾化解,絕大多數勞動爭議糾紛均得以妥善解決。因此,應進一步推廣、強化“四方聯動”機制所形成的“預防功能強、調解層級多、社會效果好、法律權威性明顯”的勞動爭議大調解工作格局。既加大對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的協商解決和監管力度,促進其構建合法的用工制度,也能積極為民營企業搭建勞資糾紛協商解決平臺和機制,促使其在初發階段通過協商機制促使糾紛得以妥善解決,降低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糾紛的訴訟率,提高法院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調撤率。
隨著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我國勞動領域立法得到了極大發展和完善,法律適用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但審判實踐中還存在勞動爭議法律事實認定標準不統一、法官事實認定“自由裁量權”過大等問題。這都容易導致勞動爭議案件出現“同案不同判”甚至自相矛盾現象,嚴重影響法院的司法權威及司法公信力。
為此,我院根據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總結審判經驗,出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工作規范等內部規范性文件,細化規范,統一裁判,以正確認定事實,合理約束自由裁量權,依法保護勞動者、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返回目錄。
近年來,我省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省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與其他發達城市和地區相比,甘肅民營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根據全國工商聯20xx年度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地區分布統計,東部地區企業數量共408家,中部地區63家,西部地區29家,甘肅僅占兩家(甘肅建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天奇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所占經濟總量比例看,甘肅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接近36%,而浙江為90%,江蘇為83%。從對民營科技企業xx年工商注冊數量進行分析看,中小企業多,但是總收入卻較少。另外,從對甘肅省專利申請量比例看,20xx年全省專利申請量2176件,非職務發明占45%,科研院所占55%,其中企業申請量寥寥無幾,反映出我省民營企業在企業規模,以及技術創新能力上的欠缺。
1、創新動力不足。
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脫穎而出,走在了自主創新的前列,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創新動力依然不足。國家知識產權局資料表明:截至xx年底,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不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部分民營企業創新意識差,靠機會、靠公關、靠利用低廉的勞動力獲得較高利潤的認識還普遍存在;二是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完善,與自主創新相比,模仿的成本低、效益好。
2、創新實力有限。
第一,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屬于靠靈活經營機制生存的中小企業,實力較弱、資金困難,而創新需要大量投入,產出回報期長,會影響企業的即期利潤。問卷調查顯示,有56.4%的企業沒有設立研發基金。第二,技術創新會面臨較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而民營企業的防風險能力弱,一旦創新失敗,后果較為嚴重。因而有人認為:“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第三,由于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具有極高的不穩定性,且規模小、工作環境較差、勞動保障不夠完善,因此社會對民營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致使其嚴重缺乏創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會面臨再度流失。
3、融資難影響創新。
雖然政府財政的科技投入已經慢慢向企業傾斜,然而資金缺口卻依然是影響創新的主要障礙。大部分剛起步的科技型企業沒有廠房、土地等可以直接從銀行貸款的抵押品,只有專利、著作等知識產權,從銀行獲取貸款相當困難。目前,我省擁有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很大,其中科技型企業創業中因資金不足而影響發展的問題十分突出。
4、新產品開拓市場困難。
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主要是在新產品的研發初期,通過科技三項費及創新基金等方式進行補助。然而,新產品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產后,市場開拓又成為了企業的一大難題,大多數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在當年中的銷售額微乎其微。
1、建立市場環境、激發創新動力。
用盡可能小的成本獲取盡可能大的利潤,是企業的本質特征。沒有市場力量的驅動,即使是政府號召、輿論推動,企業也不會甘冒失敗的風險,主動投資去創新。因此,企業持續創新的根本動力來自于市場,創新的價值也只能通過市場得到實現。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相對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國產高科技產品在質量、性能上與進口產品存在差距,培育市場更顯得尤為重要。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1997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實施“百萬屋頂太陽能計劃”,提出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價逐年下降的目標。由于此項計劃的實施,美國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價從1997年的每度22美分,下降到xx年的每度10.6美分,已接近天然氣和熱力發電的價格;同時,根據美國的《能源稅收法》,購買太陽能和其他再生能源設備的房屋主人,其購買費用可以從當年需交納的所得稅中予以抵扣。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消費,使美國的再生能源科技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
2、建立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中介服務體系。
一方面,大力培育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診斷、咨詢、培訓、項目評估、科技人才、項目投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無形資產評估等技術中介組織,為民營企業提供“一條龍”的技術創新服務。由于有相當數量的技術中介組織是為民營企業提供公益性、扶植性的技術創新服務,具有一定“公共產品”的屬性,因此在設立之初可考慮政府出資加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然后政府逐步退出,最終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面,搭建院企自主創新平臺,充分整合有利于民營企業及科研院所各方面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改變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單打獨斗”或“全線出擊”的局面,降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的風險和難度。
3、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與應用研究聯動的政策支持體系。
因為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的是應用研究,所以在考慮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問題時,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開展自主創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如果離開科研部門的指導與合作,周期長、難度大的高科技項目的創新就會因為失去高新理論和尖端技術的支撐而難以完成;另一方面,科研部門如果離開企業的支持,就會形成少數科研人員的孤軍奮戰,使研究工作失去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市場檢驗,難以轉化為生產力,達不到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因此,根據目前的情況,最科學、最切實有效的辦法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形成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同組成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環環相扣,層層展開。例如,美國政府通過國家先進技術計劃,實現對科研機構的資助,同時對采用科研機構技術的中小企業創新項目提供資助,從而實現科研機構與企業應用研究的聯動。這種方式既提高了政策支持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也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和費用,促進了技術的溢出,推動成果轉化、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
4、建立健全市場法制環境。
市場競爭的壓力是民營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動力,但其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公平有序的市場法制環境。建議加強市場經濟立法,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制止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激勵民營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和保護工作教育,鼓勵扶持民營企業開發自主的專利產品,在專利申請上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營造一種尊重知識,關注發明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健康發展。
5、建議制定鼓勵科技人員流向民營企業和幫助民營培養人才的政策。
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成功的根本保證,為幫助民營中小企業排除技術創新的人才障礙,應制定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大學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或兼職民營企業技術工作,政府可從再就業專項資金中為其提供一定的工資補助。對于有能力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可以鼓勵他們到民營中小企業兼職,并以智力、專利、技術入股與參與收益分配。
6、建立創新金融模式、解決融資問題。
建議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將金融資源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解決知識產權質押問題,以此作為解決科技型企業創業融資問題的渠道之一。鼓勵銀行改變傳統的貸款模式,創新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這方面,北京已經有部分銀行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們創新了一種由銀行、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擔保公司共同介入的貸款模式,共同分擔銀行風險。律師事務所和專業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做前期借款人資質評價和專利價值評估;銀行做借款人信用和財務狀況的貸前審查;放款后,繼續落實貸后跟蹤,對企業使用信貸資金進行協議監督管理。此模式在貸前審核和貸后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輕了銀行的決策風險和管理風險,同時也避免擔保公司的放大效應造成的潛在危機,達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目的。
。
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國有經濟而言,創造了較多的就業機會,但是卻占有了較少的土地、礦產等物質資源,也難以在國有經濟占主導的行業獲得公平進入的機會。
經過1982,1988,1999三次修改憲法,民營經濟逐漸有了合法地位,“非公三十六條”更是使我國在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上又邁出歷史性的步伐,對于促進中國經濟結構完善和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國有經濟、外資經濟與民營經濟在市場準入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政策差異,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向外資開放的'領域允許民間資本進入。但是,由于缺乏一份向民間資本開放市場的“時間表”,也沒有可操作的程序規定,一些部門、行業壟斷和歧視性的準入政策仍然存在,如銀行、保險、證券、通信、石化、電力等行業,民間資本一直難以進入,與國有經濟相比,民營經濟在投資、生產和經營諸方面,面臨更多的前置審批,手續雜、關卡多、效率低,在參與競爭的資格、條件和機會上往往處于不利地位。
民營企業的發展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擾,融資困難是擺在民營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民營企業在取得商業銀行貸款方面以及在公司股票上市和發行債券籌款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依然存在。除了短期信貸以外,其它融資渠道對民營經濟的開放度很低。目前國家雖然出臺了信用擔保、風險投資等方面的政策,但具體操作難,在基層落實難。民營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機會少、規模小、期限短、比重低、品種少、擔保難、成本高。長期以來民間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自身積累和借貸,甚至有不少來自地下錢莊。國有銀行對民營企業“惜貸”現象比較突出。
除少數大企業集團外,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難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據國家金融統計報表反映,我國對小規模民營企業貸款的比重還不足貸款總數的1%。與銀行信貸相比,證券市場對民營公司的開放度更低,即使是十分成功的民營企業,要想利用上市或發行債券、商業票據等融資手段也極為困難。雖然近年來,管理層摒棄了限制民營企業到主板上市的做法,但入市門檻較高,只有少數擴張較快的民營企業集團才直接或間接地擠進“主板市場”,廣大中小民營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這種渠道直接融資。二板市場容量相對較小,無法滿足中小企業融資要求。民企債權融資也排在國企之后,政府提供的銀行技改貼息貸款、國家科技發展基金、加速折舊減免稅收等財政金融優惠政策也往往與絕大部分民營中小企業無關。民營經濟間接、直接融資的渠道都比較狹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相對于國有企業60多年的發展歷史,民營企業只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資本積累,制度完善,管理機制建設,人才培養和使用,品牌培育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巨大差距。整體上民營企業規模分散,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產業結構趨同、技術水平較低;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不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管理水平較低,缺乏高水平管理人才,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足。部分民營企業的還存在道德風險問題,降低了社會信用評價,給自身發展帶來巨大障礙。
一是家族式治理模式較多,導致管理水平低下。我縣多數民營企業的典型組織架構是以企業創始人為集權核心的治理結構,家族成員在企業中擔任主要管理者角色,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化和“親緣化”特征,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均由家族內部成員控制,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缺乏來自內外有效的監控、反饋和制約,缺乏“糾偏”機制,導致民營企業戰略決策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
二是市場競爭力不強。我縣民營企業大多實力有限,且不具備自主創新所需要的資金、人才、技術、設備等物質基礎,同時受傳統觀念和經營環境的影響,大多對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自主創新意識較為缺乏。這些因素明顯阻礙了企業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制約了我縣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是發展環境、融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銀行部門對民營企業的定位仍然存在著一定偏見,使得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國有企業存在較多的障礙,尚未取得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例如縣內“深電”、“國電”等企業一旦有融資需求,多數銀行都是趨之若鶩,但若是有色金屬加工冶煉等受市場影響較大的企業在經營困難時向銀行發出融資需求時,銀行則往往以貸款規模受限、企業信用等級不高的理由難以有力地伸出援助之手。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多渠道加強對民營企業領導層面思想及管理理念的引導,鼓勵他們更多地走出去,學習、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走出家族式治理模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適應市場發展,維持企業活力。
二是加強民營企業核心領導層面對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鼓勵企業把引進人才、引進資金、引進技術等納入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建立客觀、公正的企業信用等級庫,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在進行有關經營活動時,享受與其信用等級相一致的各種待遇,讓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招才引智”是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為了更好的促進我鎮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我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企業辦及縣政協委員組成的調研組,深入到我鎮27家比較有代表性的不同類型的民營企業,進行人才調研。通過一周的調查走訪,對我鎮中小企業的人才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改進、推動我鎮的民營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民營企業基本情況。
我們**鎮自古以來就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商貿重鎮,總面積56平方公里,人口4萬人,是山西省百強鎮建設首批21個示范鎮之一。多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民營企業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特別是紙包裝印刷企業,逐步形成了印刷包裝、造紙化工、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煤焦發電等五大支柱產業。全鎮共有企業202家,紙包裝印刷企業作為五大支柱產業的龍頭,其系列企業達到108家。其中,印刷包裝企業81家,造紙及涂布生產企業17個,泡花堿企業7個,石粉企業3個。印刷包裝企業的蓬勃發展,年產值達到8億元,從業人數5000余人,全鎮農民增加人均收入多元。
二、民營企業人才基本情況。
我們共調研了民營企業27家,其中,印刷包裝、附件、彩印企業14家,造紙企業2家,煤焦企業1家,熱力企業1家,醫藥化工企業1家,鑄造企業1家,飼料加工企業1家,涂布紙廠1家,化纖企業1家,線材廠1家,紡織企業2家,食品加工企業1家。
1、人才總量和基本分類情況。
27家企業中,人才總量達399人,其中,經營管理人才163人,占人才總量的40%;工程技術人才134人,占人才總量的34%;銷售服務人才120人,占人才總量的26%。外來人才50人,占人才總量的13%。
2、職稱、技術登記及學歷情況。
399個人才中,擁有初級職稱的有210人,占人才總量的52.6%;中級職稱165人,占人才總量的41.4%;高級職稱24人,占人才總量的6%。大專以下學歷280人,占人才總量的70%;大專、本科學歷113人,占人才總量的28%;碩士以上6人,占人才總量的1.5%。
三、民營企業引進使用人才的有效做法和經驗。
27家企業中,引進人才的方式各式各樣,主要有五種:一是通過廣告、電視、網絡招聘;二是設計、營銷專業的重點院校招聘;三是到市、縣人才市場招聘;四是通過熟人、同行業人士、企業員工介紹;五是人才前來咨詢、應聘。
為了激勵、留住人才,為企業發揮更大的作用,使人才能夠安心工作,企業老板們盡力提高人才的工資、福利待遇,關心人才的家屬,給人才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意外保險等,特別是對外來人才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給他們創造種種便利,從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才在企業盡力施展才華,減少了人才的流動性。通過在調研活動中與企業人才的交流,發現人才對工作、生活、執業的環境都比較滿意,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企業主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和關心程度。
四、民營企業人才培養的有效做法和經驗。
民營企業對人才培訓高度重視,各企業都制定了嚴格的培訓制度,定期培訓,定向培訓,分類培訓,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結合培訓。調研的27家企業中,幾乎每家企業每年組織人才培訓都在2次以上,有的甚至培訓5-6次,每年參加省、市、縣人才培訓2-6次。企業對每年的人才培訓都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從5000元到10萬元不等;27家企業每年共培訓人才達2000多人次,培訓投入達60萬元。培訓內容從財會、企業管理、營銷、設計到生產環節的每個工序,高質量、高投入的培訓充實了企業人才的頭腦,豐富了人才的專業知識,節省了勞動力,提升了高品檔次,使人才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也給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從而帶動紙包裝產業及其其它類型企業良性發展,社會效益增大。
五、民營企業人才需求情況。
通過調研,我鎮各類企業大都急需高學歷、高能力人才管理、生產技術及管理營銷人才各有所需,尤其是生產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更為突出。人才在企業工作相對穩定。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因素的影響,人才流動呈加大趨勢,主要是人才對待遇要求提高與企業不能達成一致。
民營企業人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難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所需求的人才不能及時謀求到位,不能通過更多的途徑找到合適人選;二是人才工資待遇要求過高,企業難以承擔;三是由于地理位臵的限制,很多人才不愿到鄉鎮企業打工,造成人才難招聘;四是個別企業存在惡性競爭,相互挖取人才,造成人才流動以及對待遇要求過高的不良局面。
針對以上問題,政府一級應及時介入,搭建人才服務平臺,根據各個企業的需求情況,以政府名議吸納引進相關優秀人才供企業前來招募;二是對民營企業同一級別優秀人才制定統一待遇標準,消除企業之間不良競爭。
在過去幾年的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下,近年來我國的民營企業面臨著復雜的發展難題。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究竟如何?趁著這次暑假實踐調查的機會,我將民營企業在體制機制方面發展的情況進行了深刻調查,并將情況整理成如下內容。
1、輿論環境繼續優化。
民營經濟是哈爾濱經濟的主體之一,是哈爾濱的優勢所在、活力所在和潛力所在。只有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才能富民強市,才能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這些已經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各地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宏觀調控、部門全力支持、企業自主發展”的工作格局。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不斷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樹立追求更高事業的思想境界,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只爭朝夕、時不待我的精神狀態,搶抓發展先機,規劃發展藍圖,理清發展思路,把企業做大、做強,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氛圍。
我市一些大型民營企業和知名企業家已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經常作客各種媒體,介紹企業近況和創富感悟。一些主流媒體也開始從振興民族工業的高度出發,做一些引導民營企業家進行深度思考的節目,如央視經濟頻道的《對話》等。不少民營企業家都表示經常收看這些節目,認為當前輿論環境好,節目對他們啟發大。
2、政府服務不斷改善。
民營企業家普遍反映,目前我市各級政府部門對發展民營經濟非常重視,民營企業能享受到快捷、良好的服務。確實哈爾濱開明、開放的政府作風也贏得了權威部門的肯定。在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哈爾濱的制度競爭力位居前列。哈爾濱的產權保護和市經濟自由度以及法制建設都較好。目前我市企業辦理各類審批手續,實行“一門受理、告知承諾、證照同步、全程監管”的辦法,審批容易了,監管跟上了。不少民營企業反映,他們都享受到了政府非常周到的服務,有的還能上門服務。
3、有的政策仍未落實。
近年來,國務院、省、市等各級政府都相繼出臺了有關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意見。不少民營企業家反應,這些政策原則性強,操作性差。很多政策仍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一是市場準入問題。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中,已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但民營企業的行業準入問題還存在著“玻璃門”現象,即“看得見、進不去”。即使費盡周折進去了,由于壟斷企業搞非市場化操作,民營企業還是無力抗衡。二是融資困難問題。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個老問題,盡管政府出臺了許多政策,但由于金融機構還是按照自己的規矩開展業務,沒有形成適應民營企業特點的信貸文化,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還任重而道遠。三是稅費不公問題。民營企業普遍反映目前的稅費政策對民營企業存在明顯的不公。如在企業所得稅計稅工資政策上,存在著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采取不同的政策。國有企業實行工效掛鉤政策,而外資企業卻允許按實列支。近期國家對民營企業的計稅工資標準雖已提高到3500元/月,但仍然存在政策上的不公。在我市一些技術工人的工資水平也超過了國家標準,更何況技術專家和管理人員。因此,在民營企業中存在著既要交企業所得稅,又要交個人所得稅的雙重征稅問題。一些科技型企業的工資水平更高,這樣的稅收政策明顯有違所得稅的法理精神。
4、法治環境有待改善。
當前,民營企業反映的法治問題較多。一是尋求法律保護困難。民營企業的國內貿易貨款回收困難,一旦有經濟糾紛訴諸法律,往往因為費心、費錢、費時,即使贏了官司還執行不了。因此,一些民營企業對當前的司法效率頗有微辭,盼望有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和法治秩序。二是企業周邊環境不好。不少民營企業辦在農村,而周邊的一些村民經常借故向企業索要“補償”,如借口噪聲、粉塵、污水等所謂的環保問題鬧事,向企業索要補償。有的還沒完沒了,令企業苦不堪言。在農村當地一些有前科的人,在農副產品上市季節,強行向民營企業推銷質次價高的農副產品,其實是借機向企業索要錢財。令民營企業不勝其煩。個別民營企業家還受到社會上黑、惡勢力的敲詐和勒索。三是盜竊案件經常發生。隨著金屬材料價格的飛漲,一些盜竊分子眼盯民營企業的財物,盜竊案經常發生。并且昂貴的有色金屬材料被盜,對企業來說損失較大。一些企業不得已而自己組織夜巡隊。
5、勞資關系日趨緊張。
在實踐中,民營企業反映最多的是勞資環境。主要問題在:一是熟練工人非常短缺,技術工人無序流動。一些勞動密集型的民營企業普遍反映招工難,留住技術工人更難。民營企業之間存在浮躁心態,“挖人”成為再簡單的競爭手段。企業之間相互挖人,員工無序流動,對員工培訓的錢經常因此而打了“水漂”。這一問題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二是勞資糾紛案件增多。如在職工社會保險問題上,民營企業反映現有政策與實際執行尚有較大差距,阿城區為例,給每位職工繳納“五金”(即養老、工傷、大病、失業、生育五大險種)。微利的民營企業承擔不了這些保險重任。同時,由于基本養老保險在政策設計上的缺陷,無法實現全國聯通。一些經濟落后地區來的員工不愿意參加社保等因素,因此參保率較低。一旦員工離開向政府部門投訴,違法的自然是企業。企業既要賠償,還要處罰。同時在勞資關系處理上,司法部門和新聞媒體對企業違法的批評多,對員工違規的譴責少,不少民營企業感到很委屈。三是利用工傷事故騙賠事件頻發。一些心術不正的員工故意制造工傷事故,向企業索取巨額工傷賠償金。同時這些人還與外來的“土律師”勾結,共同向企業索賠。而司法部門在處理時很少考慮這些因素,往往都是責成企業承擔一切責任,令企業感到力不從心、防不勝防。
1、思想觀念遲滯,造成了民營經濟發展氛圍不濃。
目前社會對民營經濟發展持肯定和支持態度已成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慮和偏見,思想不夠解放。主要表現在:一是一些干部對民營經濟發展缺乏正確理解和認識;二是社會上一些人對民營經濟地位作用認識不足;三是民營企業開拓積極意識不強,“小富即安、小勝即滿”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一些民營企業在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后,開拓積極意識不強,爭先進位意識薄弱,沒有想大事、干大事的勇氣和魄力,怕“樹大招風”引來更多的麻煩,致使在徘徊中喪失機會,在猶豫中坐失良機。
2、待遇不公,增加了民營企業投資創業的難度。
從政策法規的實際執行和具體落實情況看,仍存在“門坎”現象。表現在:一是前置審批環節多,民營企業經營項目前置審批環節多,實質上抬高了進入門檻,客觀上限制了民營企業投資。近年來,雖然實行了一站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審批環節多、時間長、效率低的現象仍然存在。二是收費不公,負擔偏重。目前,有關部門仍存在以罰代管的現象,有的執法部門到企業不是解決問題,就是簡單的罰款、收費,企業對此很反感。另外,由于體制和機制的問題,收費不公現象依然存在。
3、服務與政策不到位,挫傷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民營經濟能否順利發展,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政策執行和措施落實的力度上。相關部門雖然制定了具體配套措施和服務承諾,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部門服務不到位。一些部門沒有適應政府職能轉變及時轉變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慣性和行為方式,出現“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現象,實際工作中沒能很好地為民營企業投資發展做好服務,熱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對民營經濟的服務重視更多地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扶持幫助少,具體措施少,落實不到位。二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在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部門之間互相扯皮推諉,許多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被扭曲,有的甚至束之高閣,使政策失效的現象。調查中,有的表示政策的執行力度亟待提升,有的認為優惠政策不夠明朗化,企業很難及時了解與掌握具體規定。
4、融資、用地瓶頸,限制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隨著國家“銀根”、“地根”的緊縮,民營經濟在發展后勁和發展空間上受到很大局限。一是融資渠道不暢,發展后勁不足。由于觀念和體制上的原因,國有商業銀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務國有企業,不愿向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放貸,使民營企業客觀上游離于主流融資體系之外。民營企業整體發展水平低,管理不規范、經營狀況一般、風險不確定,造成企業“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的兩難境地。調查顯示,需要融資的企業占被調查企業的90%以上,其中急需融資又沒有合適資金來源的占80%以上。二是企業征地困難,發展空間受限。國家新的土地政策,加強了對土地利用的統一規劃、嚴格管理,強調權力上收,審批權集中在省一級,且按新土地政策征收土地成本增高。目前,民營企業處在發展的初創階段,需要征用土地。在調研時了解到,民營企業涉及土地方面收費項目達10多項。三是受城市功能區規劃影響,在新一輪的規劃調編中,土地問題也成為制約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解決這類問題勢在必行。
5、自身素質不高,制約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民營企業良莠不齊,絕大多數企業綜合素質不高,整體形象欠佳。一是管理水平比較落后。許多民營企業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致使決策層和執行層界限模糊,缺乏“糾偏”機制,民營企業家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容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二是缺乏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部分企業主落后的用人觀念,直接傷害和損失了大量的“千里馬”。三是民營企業信譽度不高。一些民營企業不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想方設法逃避繳納“三險”,尤其是建筑行業的民營企業,拖欠、克扣農民工的工資時常發生。四是無序競爭、資源浪費嚴重。受短期利益驅動,民營企業上項目存在一擁而上的現象,導致有的企業不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上下功夫,反而爭相仿冒別人開發出來的新產品,相互壓低價格,造成惡性循環,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但有些某民營企業還是不錯的,盡量機械化,少了人工,相對安全也更有效率。改善生產環境,設計自己的,有自己的產品特色,注重產品質量。
1、加強領導,形成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是切實加強領導,創新工作機制。要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為重大戰略措施來抓,作為當前和今后經濟工作的重點,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保證領導力量到位、工作責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形成領導干部和各職能部門齊心協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新局面。二是繼續推行領導包企業制度。定期召開座談會、聯誼會聽取企業家的呼聲和建議,了解民營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動態管理,促其科學發展。三是將民營經濟監測納入全區宏觀調控體系。加強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工作,及時掌握民營經濟的發展動態。
2、轉變觀念,消除歧視,構建一視同仁政策環境。
首先要更新觀念,從思想上根除妨礙民營經濟發展的觀念性障礙。其次是大膽沖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樊籬,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鋪平道路,對民營企業的合理要求,進行換位思考,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做到只能說怎么辦,不能說不行。三是貫徹國民待遇和公共財政的原則。財政預算安排的支持經濟發展資金和稅收政策,在扶持對象上,凡符合支持條件的,各類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凡是實行特殊優惠政策的領域,無論內資還是外資,也無論國有還是民間,都同樣適用。
為貫徹落實xx省檔案局《xx省民營企業檔案管理辦法》的意見精神,為更好的發揮檔案部門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更好的為民營企業服務,5月13日xx區檔案局聯合區工商聯組成調研組,深入民營企業,就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對檔案工作有何需求、檔案工作如何有效服務于民營企業進行調研。
調研組走訪了xx礦山機械公司、xx省博文物資貿易(集體)公司、xx燒雞廠等民營企業,采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與企業高層深入探討、了解情況等多種形式,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就“檔案工作如何服務于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對檔案管理部門有何需求”、“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現狀”等主題展開了重點調研。我們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滯后,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加強和完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已成為檔案部門乃至全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項新課題、新任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措施切實加強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才有利于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區民營企業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民營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漸突出,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民營企業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大,從整體來看,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概括起來存在以下問題:
1、民營企業檔案歸檔情況不理想。
一是企業缺乏檔案意識。xx區現有民營企業按照規范標準建立檔案的幾乎沒有,即使建立檔案的企業也僅僅是將部分文件材料初步進行收集保管,或把認為重要的檔案進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財務檔案、人事檔案等,但管理分散并未進行集中統一的規范化管理:
二是沒有檔案管理專業人才,檔案管理員缺乏檔案專業知識,且得不到系統的專業培訓與指導,致使檔案人員業務素質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難以適應檔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業、個人僅憑經驗辦事,檔案管理隨心所欲沒有章法,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
三是民營企業檔案資料面臨流失、泄密的嚴重局面。由于企業法人及其經營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和資金投放在生產經營和產品銷售上,對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夠重視,忽視了檔案管理工作,致使一些檔案資料人為遺失或毀壞,或者平時不注意保管、收集,導致檔案資料的流失;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相對固定的檔案人員,一般都未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客觀上造成事無人做、責無人擔;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數留存在各辦事人員手中,未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造成了檔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環節上的隨意性;企業生產、產品、研發、經營、銷售等檔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險性。
分析造成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仍置于次要位置。
二是企業自身情況的影響。民營企業經營靈活,規模小,流動性大,從業人員成分復雜,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給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三是檔案宣傳、制度監管不到位。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及時的了解與解決,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困難不知找誰解決,致使檔案部門和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很難實施有效的互動和聯系。
1、加強法制宣傳,推進依法治檔。
從“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切實為民營企業發展服務”的角度,加大對民營企業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檔案部門深化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努力擴大檔案法規宣傳覆蓋面;增強民營企業管理經營者的檔案意識,提高其依法管理、保管檔案的水平,引導民營企業高度重視檔案工作,使檔案工作成為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民營企業的長久發展奠定基礎。
2、建設工作平臺,打牢檔案基礎。
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營企業要把檔案管理工作作為企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投入。在檔案人員選配上,盡可能選配文化層次較高、工作責任心強、能勝任檔案工作的人員,并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要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對各門類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確保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3、加強自身建設,樹立服務意識。
開展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既是檔案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也是檔案工作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具體體現。要站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檔案管理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規章制度,將本區域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計劃,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提出不同的要求。檔案部門要加強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指導力度,加強監督與指導,積極地為民營企業提供業務咨詢、技術指導,主動上門服務,促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健康發展。
4、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檔案管理員素質。
要加強民營企業檔案人員培訓,針對民營企業特點,制定培訓計劃,選擇培訓內容,采取舉辦培訓班、以會代訓、深入基層現場指導培訓等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業務培訓工作,逐步提高民營企業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增強服務和管理本領,推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整體水平。
5、加強分類指導,做好典型引路。
由于民營企業范圍廣、門類多、數量大,開展檔案工作的難度也較大,要按照自愿、扶持、服務的方針,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具備一定生產規模、有較好管理基礎、有規范檔案管理愿望的民營企業作為試點,重點指導,抓大扶強,樹立樣榜,達到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促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深入廣泛地開展。
6、加強部門協作,形成共管合力。
檔案管理部門要積極與各經濟管理部門加強聯系,齊抓共管,確保民營企業的檔案得到及時、科學管理。要協同各職能部門,在履行各自職責時,將檔案工作納入其中,把民營企業的檔案工作作為一項基礎建設在自愿的情況下列入考核,促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不斷發展。
疫情無情人有情,相信在全體山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積極配合下,定能戰勝此波疫情。陽光總在風雨后,為守護山西太原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是我們青年的責任,是擔當亦是榮幸,讓我們全力以赴,共克時艱,不負韶華,砥礪青春。
此次的志愿者活動只是開端,我將隨時繼續響應組織的號召,“若有戰,召必回”,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力量。
最后,愿疫情早日褪去,春暖花開,一切皆安。
作為一名大學生,有義務為社會服務,所以我義不容辭地參與了我校志愿活動,加?到這場防疫防控宣傳志愿服務中。胳膊上的袖標輕達幾克,但我們肩上的責任卻重達萬金。作為新時代的力量,我也將貢獻我的力量來強大自身,強大祖國,為疫情防控奉獻出“青春力量”。我認為,自告奮勇與義無反顧,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應該發揚的品質,我們應積極進取,勇往直前。
作為學生黨員,我參與了學院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負責樓棟學生通知、引導和咨詢工作。
在核酸檢測的過程中,學院領導和老師認真盡職,全程在做好管理和應急工作,也時刻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志愿者們分工明確、負責認真,通知、掃樓、疏通等工作都做地十分到位。同學們有序排隊,非常配合志愿者們的工作,掃登記碼、出示登記碼、走消防通道等流程井然有序,體現了學生群體的高素質。
一輪一輪的核酸檢測,也萬分感謝多日堅守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南昌英雄城的“小感冒”好得這么快,是他們做出了巨大貢獻!
x縣政務服務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按照“優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水平、方便企業辦事”的工作思路,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和難點,推行“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等政務服務,為優化營商環境創造管用可行的舉措。全縣民營經濟發展步伐逐漸加快,社會貢獻日益加大,但從當前實際和長遠發展來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結合日常工作開展情況和20xx年優化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報告,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優化存在的困難問題做如下分析:
(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在完善執行上存在不足。從中央到地方,都相應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辦法,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和執行上的偏差。當然,還有些政策在制定過程中缺乏調研,沒有征詢企業的意見建議,導致過于理想化和程序化,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導致民營企業對于簡政放權、減免稅費、降低成本和鼓勵民間投資等優惠政策的獲得感不強。
(二)“放管服”工作落實不到位。國家和省級取消、下放的各類行政審批事項,部門承接不及時,授權至大廳辦理不徹底;部門未厘清本級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監管事項清單等一系列職權,導致行政審批工作得不到優化。
(三)平臺創新建設滯后。與先進地區相比,我省創新平臺起步晚、數量多、人才缺。20xx年正式運行的x政務服務網,子系統較多,操作復雜,盲目以注冊數據要求基層,導致不少企業對平臺在推行使用上產生反感?!耙徊渴謾C辦事通”app廣泛宣傳,但上線事項較少且審批部門后臺操作使用不熟悉,導致推廣效果事倍功半,企業體驗感較差。
(四)縣級政務服務中心硬件環境不夠優化。x縣政務服務中心20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整座建筑尚屬于較新狀態,但大廳使用面積等硬件指標仍未達到省級要求。受財政制約影響,配套功能仍稱不上完善,存在規劃起點低、承載能力弱等缺點。
(一)創造性制定執行相關文件政策。政府要根據當地實際,創新性地貫徹落實好上級文件精神,細化措施辦法,使好政策落地、落實、落細。對民營企業在政策扶持上要更加予以傾斜,在去杠桿、去產能等問題上要一視同仁、同樣標準。加大對企業產權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審查、弘揚企業家精神等利好方案的推動落實,多渠道宣傳好文件政策使民營企業增強獲得感,樹立發展的信心。
(二)優質服務,打造高效推進環境。要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放管服”改革精神,摸清本部門行政職權,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消除民營經濟發展中的政策性障礙,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止的,全面向民間開放,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到位,繼續鞏固“極簡”審批、“極速”效率、“極優”服務,推動“非禁即入”落實,加快收費清單“一張網”建設,全面推廣運用“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一顆印章管審批”“一個窗口綜合辦”等政務服務模式,不斷提高配套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做優平臺服務。結合各方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平臺使用,不再單純以數據為平臺考核標準,從省級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平臺對接開始,依次鋪開至市級、縣級,加強部門之間的縱向連通和信息共享,避免政務服務管理部門“一頭熱”的開展平臺使用推廣工作。
(四)加強對基層政務體系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在現有建設標準之下,幫助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提升硬件環境,引進培育人才,通過精準培育專業人才、技術人才,更科學更活力的為群眾和企業提供服務,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的承載力和創新力。
根據市政協要求,我鎮政協工作聯絡組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采取實地察看、聽取匯報、座談研討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發展民營經濟進行了調研。委員們認為,我鎮民營經濟呈現出加快發展的勢頭,對促進全鎮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渠道、增加財政收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委員們還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就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
xx鎮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和“全國重點鎮”,地處蘇xx兩省、三市交界處。全鎮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轄9個村和4個社區,人口4.2萬。xx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0.3億元,財政收入7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80元,出口創匯8816萬美元。
xx民營經濟起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發展于90年代。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年來,在政府積極引導下,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民營企業紛紛開展“二次創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步伐,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領域,xx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截止xx年6月底,全鎮個體工商戶1724家(其中xx年上半年增長68家,與去年同期增長26%,新發展的個體工商戶分別由36名農民、18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14名企業銷售人員發展而來),私營企業414家(其中xx年上半年增長16家,與去年同期增長20%,新發展的私營企業分別由2名農民、8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5名企業銷售人員和1名大中專業畢業生發展而來),其中工業企業和加工制造個體戶922家(企業372,個體550),從事電子及相關產業的企業就達752多家。到xx年6月底,全鎮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46家(比xx年底112家增長31%),超1000萬元的95家,超億元企業9家,擁有7家省級企業集團,83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38家企業通過美國ul和歐盟ce認證,企業注冊商標超過300件。民營企業xx年上半年銷售收入38105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30.9%,上半年新上項目投入55400萬元,比上年同比增長52.2%,上半年擴建技改投入32600萬元,比上年同比增長56.4%。目前全鎮有100多家企業從事對外出口生產經營業務,69家企業擁有進出口自營權,xx年出口創匯1.02億美元,xx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下降到8816萬美元,今年1—5月出口形勢回升,實現出口3838萬美元,同比增長22.46%。
全鎮成長型重點骨干企業上半年發展態勢喜人。富華電子銷售收入5500萬元,同比增減5.7%,新上項目投入8000萬元,技改投入4000萬元,入庫稅金1261萬元,同比增長26.6%;天富電子銷售收入35964萬元,同比增減46.5%,新上項目投入5000萬元,技改投入3000萬元,入庫稅金210萬元,同比增長10%;百盛電子銷售收入10272萬元,同比增減9.7%,新上項目投入4000萬元,技改投入xx萬元,入庫稅金80萬元,同比增長39%;英發電子銷售收入8142萬元,同比增減115.9%,新上項目投入xx萬元,技改投入800萬元,入庫稅金176萬元,同比增長4.8%;興業科工貿銷售收入11532萬元,同比增減18.8%,新上項目投入1000萬元,技改投入400萬元,入庫稅金178萬元,同比增長29.9%;天星光纖銷售收入5670萬元,同比增減49%,新上項目投入xx萬元,技改投入1000萬元,入庫稅金109萬元,與去年同期127萬元減少18萬元,同比減少14.2%,但是下半年形勢很好,預計全年稅收將有大幅度提升;華宇電子銷售收入9273萬元,同比增減35.5%,新上項目投入1200萬元,技改投入600萬元,入庫稅金102萬元,同比增長29.1%,但是下半年形勢不容樂觀,主要是工人流失嚴重,有部分生產線沒有運轉。
全鎮產業集群特色明顯。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電子、玩具、光伏、光電、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五大產業,其中,電子產業有企業近700家,圍繞回掃變壓器和遙控器兩個主導產品,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xx年高壓包的生產量在1.5億只以上,遙控器的生產量在4.5億只以上,形成了60萬只高壓包、200萬只遙控器的日生產能力,分別占全球零售市場90%和35%的份額。xx年電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稅收5000萬元,被命名為“xx省電子產業集群專業鎮”;玩具企業43家,去年實現銷售5億元,稅收1000萬元;光伏企業8家,主要從事單晶硅棒、單晶硅切片、石英坩堝等產品的生產,并正向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等環節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堝生產設備2臺套、單晶爐77臺、切片機20臺、破方機1臺,已形成年產400噸單晶硅、3000萬硅片的生產能力。去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稅收1200萬元,已被省發改委認定為“省級光伏產業生產基地”。光電產業,現有4家企業,主要生產led元器件、led顯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觀燈等產品,已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汽車零部件產業,現有企業6家,主要生產汽車、摩托車電子產品以及汽車剎車片、汽油機缸體、汽車鑄造件等配套產品,正在形成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鎮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xx電子企業針對自身研發能力相對較弱的現狀,紛紛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部分企業已與中國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xx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30多所國內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合作關系,由他們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研發和管理中遇到的難題。富華、佳華、興業、華宇、天富等企業還興辦了研究所,進行產品研發,先后開發生產出多功能遙控器、燒錄遙控器、可視門鈴、微型變壓器、微型電視、pc生成軟件等新產品。目前,全鎮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xx市民營科技企業35家,各類科技人員500多人,專利42項,電子產業的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的2%。同時,xx的民營企業不斷加大項目投資和技術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鎮民營企業就累計實施各類項目47個,其中續建項目3個,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xx萬元以上的項目36個,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歐達機電娛樂器材、安爾達汽油機缸體、恒盛醫療器材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投產。截止6月底,全鎮固定資產投資6.54億元,同比增長43.74%;完成工業總產值38.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4.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4%和30.93%;實現工商稅收3199萬元,增長20%。
二、鎮黨委政府加快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規劃引導。鎮緊密聯系xx的產業基礎,已先后編制了“xx鎮電子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xx省光伏產業(xx)基地發展規劃”。去年上半年通過專家評審,今后,將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適時修編和完善規劃,力圖通過規劃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引導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提升電子、光伏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二,抓難題。與其他地方一樣,xx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標難、融資難、招工難、人才缺乏等發展瓶頸問題。為打破瓶頸制約,在用地指標方面,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每年置換用地面積100公頃以上;在融資方面,加大與金融部門的聯系,每年新增融資額度1億元以上;在人才培養方面,每年出資聘請專家對企業老板、中層干部分別培訓兩次以上,組織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參加各類“高級工商管理培訓班”,去年政府補貼12名企業老板各1萬元參加南京大學emba培訓班;在人才引進方面,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幫助外向型企業招聘優秀管理人才,去年補貼8家企業各1萬元;在招工方面,充分發揮電子商會和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職能,幫助企業招工。
第三,抓平臺建設。主要是抓好xxxxxx經濟開發區建設。一是拓展開發區規模,每年拓展開發區面積100公頃以上,提高開發區的產業承載能力;二是編制開發區擴區規劃,并按擴區后的規模編制開發區控制性詳規和開發區區域環評;三是按照地征到哪里,路網等配套設施就建到哪里的原則,進一步提升開發區配套水平,每年均投資300萬元以上,建設路網、供排水、供電、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四是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正在著手籌建開發區中小企業創業促進中心,計劃在開發區中心位置劃地100畝,建標準廠房及生活服務設施6萬平方米以上。
第四,抓招商引資。在大力推進外向型企業“二次創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省級開發區的“金”招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計劃每年招商引資額在10億元以上,入園企業在40戶以上,今年截止到6月底,全鎮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28個,協議投資9.68億元,已到位資金5.08億元,有13戶企業已在xxxx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同時,認真研究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xx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盡快將支持政策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第五,抓優化服務。把整治和改善發展環境作為做大電子、光伏產業的突破口,全面開展經濟、社會秩序集中整治活動,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緊緊抓住《xx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若干政策意見》出臺的契機,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手續,方便投資者。切實兌現招商引資的各項政策,取信于投資者。完善行政服務中心職能,擴大“一站式”服務內容,深化“廠門內的事由企業負責,廠門外的事由政府服務”和“在服務中管理,在發展中規范”、“企業辦事,政府服務”的服務理念,著力為企業做好服務,為產業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民營經濟以好又快發展。
三、xx鎮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xx的民營企業在二次創業、規模擴張、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均取得可喜進展,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成長難題。
1、技術創新不夠。從調查情況來看,全鎮民營企業能夠進行自主開發企業為數不多,占企業數的2%還不到,絕大部分企業還處于模仿創新階段,缺乏企業技術中心這樣的創新平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是中小企業為占領市場,不惜打價格戰斗,形成惡性競爭,這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3、管理方式落后。不少民營企業沿用的還是簡單粗放的家庭式經營管理方式,為數不少的企業重營銷而輕管理,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忽略了科學管理,造成內部管理薄弱。主要表現:組織形式的“血緣”性濃厚,股權結構單一,決策權、經營權、管理權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濃重,企業決策的主觀隨意性大,難以做到用人唯才是舉;創業者集大權于一身,但其個人不可能擅長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工作,導致糾錯機制難以形成;企業安全生產、用工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
4、行業協會功能弱化。xx鎮民營企業曾于xx年9月份自發組織成立了電子商會,力圖幫助實行行業自律,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以及在制止互相壓價傾銷等不正當經營行為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在成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該商會成立之后其功能僅僅是停留在諸如組織會議、收發傳真之類的事務性工作,對于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產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的等功能未能發揮。同時,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制約措施,無法真正履行其職能。
5、資源性要素緊缺。隨著xx鎮經濟外向度的不斷提高,國際形勢的變化嚴重影響著xx的經濟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貿易門檻的提高,對xx鎮主導產業特別是玩具行業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調查中,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大部分玩具企業的訂單量比往年減少20—30%以上,部分電子企業也存在訂單減少或者有單不敢接的情況。據悉,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就會減少4—5個百分點。
四、加快xx鎮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xx鎮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制約因素,既有客觀大環境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源于企業的不足,應當主要靠挑戰自我、改變增長方式、轉型經營加以解決。
1、加速產業升級。要根據制定的光伏、電子產業發展規劃,鼓勵民營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步伐,積極發展上下游產業,加大光伏、光電、汽車零配件等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等產業集群的培育力度。通過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和企業。同時密切關注市場,隨市場變化而動,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適時更新換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技術中心,企業要加快推進產品信息化、生產信息化、營銷信息化,適應自身做大做強的需要和市場對企業的標準化要求。
2、積極轉型經營。轉型目標是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規模的企業應當積極采取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組織形式,切實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設置并發揮其應有作用,使現代法人制度的優勢得到發揮,樂于吸引外來人才,樂于接受職業經理人。建立新型人才激勵機制,如高新技術入股、股權獎勵、人才資本入股等方式應得到足夠重視,這樣既利于優化股權結構,又可以引進和留住人才。
3、優化政策環境。要對重要行業和重點企業要制定細化的專項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積極取得上級部門的支持,努力爭取本地民營企業在新上投資規模達到一定標準的項目實行與招商引資同等優惠政策。
4、提升承載能力。加快工業園區以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企業的生產、生活平臺;爭取建立統一的物流機構,以節約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時間,提升xx民營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比如xx的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后,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建設一個與xx電子產業集群相配套的大型物流平臺。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場化的人才、培訓、法律、會計、咨詢等機構。
5、構建人才隊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運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采取靈活方式,為企業進人才提供服務。努力引進高層人才,滿足企業擴張規模、轉型經營的需要。同時,也不能忽視調動社會資源,加強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為企業提供完善的人才培訓服務體系,提高企業全員綜合素質。
6、拓寬融資渠道。一是爭取各類金融機構降低“門檻”,在xx設立分支機構,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簡化手續,降低貸款成本。充分發揮金融擔保機構的功能,特別是要促使增強誠信度,積極還貸,實現雙贏。二是借助外資,善于利用外來資本,加快發展自己。招商引資是加快發展的關鍵,也是拓寬融資渠道的有效辦法。盤存量、擴增量、挖潛力、破難題,通過招商引進資金,合作經營,同樣也能實現擴張規模、跨越式發展。
7、強化行業協會作用。電子商會要聘請專職人員或者在行業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在商會內擔任要職,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發揮協會職能,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政策解讀、項目申報、市場開拓、技術創新、信息服務、培訓、資源整合以及規避貿易制裁等方面的作用,從而降低企業成本。要進一步完善商會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約束作用,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8、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由政府牽頭,聯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公共資源,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創新、技術改造、職業培訓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創建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平臺,使企業減少盲目因素,更加專注自身發展,從而推動整體向前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十一屆人大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做大內源型經濟“的工作要求和全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市知識產權局于4月份組織了”民營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的專題調研活動。調研活動分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兩種形式,活動共向企業發出調查問卷xxx份,回收xxx份;調研組分組走遍了全市x個區縣,與部分區縣黨政領導進行了交流,在各區縣知識產權局和企業召開了xx余個座談會,并深入企業實地考察民營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制度的狀況,了解企業的需求。
一、基本情況。
1、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在知識產權的總體指導、職責考核、激勵獎懲、服務管理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受到企業的歡迎和好評。在總體指導上,市政府于xxxx年轉發了《關于加強專利工作,促進技術創新的意見》的基礎性文件。在推動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加強知識產權工作力度上,把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列入全市經濟發展計劃年度經濟考核指標。在鼓勵企業申請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上,設立市專利申請補助資金,每年由市財政撥出xx萬元資助優秀專利申請項目。各區縣也紛紛出臺指導扶持政策和措施,原xxx區在各區縣中率先實行各職能部門和街道的專利工作考核和設立專利申請補助資金;龍湖區委在制訂發展藍圖中提出”四個突破“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在申請專利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具體的指導扶持上,市知識產權局每年組織評選”汕頭專利(申請)優秀獎“;對全市企業專利狀況及優秀專利項目在汕頭信用網上公布,違法予以曝光;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工作的通知》,明確把是否建立專利制度、是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推薦、考核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結合貫徹市委市政府加快民營企業經濟發展的精神,出臺了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十項工作措施;組織了民營企業專利工作試點,給予重點幫扶;開展了”無冒充專利商品商場“評選活動,示范帶動商業性民營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等。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民營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發展。
2、入世后,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提高較快,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科技創新和市場開拓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回收的xxx份問卷調查中,在對專利制度的認識上,認為專利能保護技術和產品占x%,促進技術創新的占xx%,%,提高企業知名度的占xx%,%,這表明,大多數企業對專利知識產權制度的作用已經有了比較深刻和正確的認識。xxx家企業中,擁有專利的占xx%,有知識產權投入的占xx%,已經設立知識產權工作部門的占xx.x%,這表明,利用專利制度已經逐步成為大多數企業生產經營尤其是科技創新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手段。目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主的專利申請占了全市專利申請總量的x成;全市現有的x個馳名商標均為民企所創,xx個省著名商標中,民企占了xx個;在全市xx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xx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分別占了xx家和xx家。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市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取得發展的主要力量。
3、通過利用專利知識產權制度,我市的民營企業中出現了不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支撐和品牌效應的較大規模的民營企業,其中部分已經開始實施專利與標準相結合的立體保護戰略。奧迪(玩具)、金明(塑料機械制造)、金剛玻璃(玻璃幕墻)、正迪(防偽技術)、熊貓(日化用品)等一批企業憑借著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有效地保護了產品,占據了市場,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如奧迪玩具公司依靠知識產權制度發展成為全國玩具行業的領頭企業,目前公司擁有專利xxx件,國外專利xx多件,產品全部都是專利產品,公司成為亞太經合組織中國企業聯席會議中唯一的玩具成員單位;正迪網絡科技公司研制了網絡信息對稱綜合性防偽技術,及時申報了x項發明專利和xx項實用新型專利,僅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xxxx年新增銷售額達xxxx萬元,xxxx年x-x月份達xxxx元。金剛玻璃、正迪網絡科技、和川光電等企業分別以其專利技術為基礎,制訂了”建筑用安全防火玻璃技術“、”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網絡信息對稱綜合性防偽技術“、”dvd光學信息再現裝置“等八項國家或行業標準,已經走上專利和標準相結合的立體的知識產權發展軌道。但從全市范圍看,這部分企業在眾多民營企業中,只是”金字塔“的塔尖,更多的民營企業在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取得發展上還處在初級階段,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還需積極引導和扶持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使星星之火早日燎原。
二、困難和不足。
1、知識產權經濟的評價考核體系尚不完善。
今年的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經濟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這不僅對知識產權工作提出更高層次的任務要求,同時也表達了政府對知識產權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的期望。要貫徹作報告確定的工作任務,一方面既要建立對知識產權經濟全面和客觀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也必須強化對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知識產權考核。雖然市政府早已把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作為經濟考核和科技進步考核指標之一,但目前對知識產權的考核指標僅僅局限在專利申請和授權的絕對數量,對政府的知識產權投入情況、知識產權的實施轉化情況和實施轉化后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缺乏評價和考核,考核也僅僅局限在市政府對市直職能部門的考核,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全面考核機制。
2、對專利知識產權的產出和實施轉化扶持的傾斜度不足。
高新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化和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產業化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趨勢,政府對此應該大力倡導和扶持。尤其民營企業在起步階段,往往基礎比較薄弱,更需要政府的扶持。長期以來,我市每年在推動科技進步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財力,但在推動高新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化和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產業化上沒有專項的扶持政策和扶持資金,技術貿易、技改、項目扶持、成果評價等工作與知識產權的結合度不強。
3、不少企業對知識產權制度的認識程度和運用能力低。
入世后,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雖然逐步增強,但從調研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與發展要求差之較遠。表現在:一是對知識產權制度一知半解,專利意識淡薄,從問卷調查看,還有xx%的企業專利空白;二是缺乏應對入世后知識產權戰的經驗,不善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尤其遇到和國外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不少都缺乏維權信心,消極對待;三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商標等外顯度高的知識產權的認識比較到位也比較重視,對作為內在技術支撐的專利、標準等知識產權的認識比較膚淺,重視程度不夠。此外,缺乏既懂技術又懂得知識產權制度的復合型人才也是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4、知識產權信息公眾服務平臺建設滯后。
利用專利信息可使高新技術的研發在高起點上開始,以最合理的途徑、最佳的方案、最少的投資,謀求最大的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同時可以對行業的發展現狀作出分析,準確制訂企業發展戰略。在科技創新和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我市企業利用專利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強,尤其部分優勢行業的需求更加迫切。問卷調查顯示,xxx家企業中,有xx%在技術研發前開展專利檢索,xx%在技術引進、合作前開展專利檢索。但目前我市還缺乏一個適應廣大企業發展需要的專利信息公眾免費檢索平臺,大部分企業都很難檢索到最新的國內外相關技術專利信息。由于專利信息檢索不暢,我市個別企業曾經出現投入人力和財力研發出來的技術已是他人的專利技術的問題。問卷調查顯示,極少數基礎好的企業為滿足自身需要,建立了內部專利數據庫,但由于數據更新難、更新速度慢、分散更新的成本高等原因,這些數據庫作用無法真正發揮出來。
三、對策與建議。
我市在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上既有壓力也有動力:一方面,隨著入世后形勢的要求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引導民營企業通過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做強做大的任務更為繁重;另一方面,外國公司在入世后頻頻挑起知識產權戰,我市在這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比如最近就有一家英國專業知識產權公司受奔馳、寶馬、奧迪等多家世界知名品牌汽車廠商委托,向市和澄海區政府提出我市汽車玩具產品的知識產權問題。目前全省對如何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取得發展越來越重視,省知識產權局近期出臺了百家知識產權民營企業培育與認定、專利實施計劃等多項重大舉措,各市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基礎建設上也實現了不少突破。比如廣州出臺了《專利管理條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知識產權對經濟和科技進步的推動和保護功能;深圳每年撥出xxxx萬的知識產權專項補助資金;佛山等珠三角地區建立了專門為企業服務的專利信息公眾服務平臺等。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市必須加大對民營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扶持,才能跟上形勢,使我市的民營經濟得到有競爭力的發展。去年的人大和今年的政協都有代表和委員針對這一問題分別提出加強知識產權基礎建設,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議案和提案。根據調研的結果和我市的實際情況,下來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新突破:
1、進一步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和黨政干部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在現有培訓工作的基礎上,把知識產權知識作為各級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再教育的內容,參照省的做法在黨校開設知識產權課程。繼續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開展知識產權知識宣傳報道,特別要加大對本市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報道。全市知識產權各職能部門統一聯合在”世界知識產權日“等重大節日開展大型咨詢宣傳活動,在全市營造一個尊重知識產權規則、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各級知識產權部門要急企業所需,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適應知識產權形勢發展的專業人才。
2、探索建立全市知識產權考核機制。市工作報告提出要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經濟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為了貫徹這一任務,就必須有相應的動態跟蹤統計和考核指標,并相應納入市經濟統計范疇,同時探索建立對各級政府和經濟主管部門的知識產權考核機制??己说闹笜藨ㄕ畬χR產權的政策措施制定情況、資金投入情況、專利產出的數量和質量以及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等。目前國家和省的知識產權統計體系還沒有真正形成,我市應抓住爭創省專利試點城市的契機,在這一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3、把知識產權制度貫穿于科技創新的全過程。要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全市科技經濟發展戰略中,在科技計劃項目的申請、立項、執行、驗收以及監督管理中全面落實專利戰略,各類科技計劃應當根據各自特點確定知識產權目標,把知識產權的取得、保護和運用,作為科技計劃管理的必要內容。要把是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申報、認定的必要條件;各類科技計劃的扶持,重點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傾斜;各類科技項目的驗收和評獎,要以專利特別是發明專利作為主要評價標準。
4、加大對企業專利申請和實施轉化的指導和扶持。要落實本屆政府提出的”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經濟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的工作任務,必須加快扶持一批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支撐的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建議市政府設立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繼續對優秀專利申請項目的實施補助,促進更多優秀專利的形成,同時大力扶持我市優勢行業專利項目,尤其是技術水平領先、市場前景好的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各區縣政府也應相應設立配套扶持資金。
5、建立健全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專利服務體系。在省的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持下,建設一個滿足全市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需要的專利公眾檢索平臺,繼而根據我市行業發展狀況,建設支柱行業專利數據庫,為企業提供專利信息分析和專利戰略研究等服務。更好發揮汕頭國際國內專利服務互動體系的作用,充分利用外地的技術力量,為我市企業申請國外專利和高技術含量的專利服務。支持和鼓勵外地技術水平較高的專利業務專家來汕設立專利服務機構,尤其是爭取在南區設立服務機構。
6、在全市實施知識產權示范性工程。在企業專利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抓好一批”知識產權優勢民營企業“,選擇我市重點行業的骨干民營企業進行試點示范,以此輻射帶動行業內的企業,各級知識產權部門要著重引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把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貫穿在科技創新和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要根據全市強化園區經濟的總體部署,抓好一批”知識產權示范園區",開展重點園區知識產權扶持工作,推進工業園區制訂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公約,使園區成為知識產權密集、創新能力強的知識產權優勢區域,提升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7、建立全市知識產權評獎激勵機制。參照國家和省的做法,建立全市專利評獎激勵機制,與商標等形成知識產權評獎系列。大力扶持企業爭創國家、省專利金獎和優秀專利獎,同時相應設立市一級的獎項,尤其是要加大對優秀發明專利項目和實施后獲得較大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專利項目的獎勵,對獲獎者由市政府參照對馳名、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的獎勵標準給予獎勵,同時對企業知識產權狀況和獲獎情況在汕頭信用網公布。
8、指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立體保護戰略。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領先的企業做強做大。對在國內同行中居領先地位的技術,在推進其產業化的同時,要指導和扶持其運用專利與技術標準相結合的知識產權立體保護戰略,盡快形成以專利為核心的企業標準,并積極申報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提高市場競爭的門檻,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
為了解我市企業在經濟企穩上升后所遇到的用工問題,進一步促進就業、開展經濟。我們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關于企業用工情景的調研,分別從8個縣區中各選取2個對本縣區有代表性的企業走訪調查,此次調查共涉及16家企業,其中國有企業6家、私營10家。被調研企業覆蓋到的行業有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給業、建筑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企業用工主要行業,就企業用工現狀、是否存在招工難問題和成因等幾方面資料開展調研。
金融危機給我市不一樣企業帶來不一樣影響,在經濟企穩上升的情景下,預計20xx年春季會增加52個技術性工作崗位,同比增長4.5%。
我市以電廠、自來水公司為主的國有企業,在用工上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用工情景穩定,在受訪的國有企業中,末與末單位從業人員根本無變化。在是否存在招工難方面,由于我市國有企業大多屬于壟斷行業,待遇好、福利高,對普通工人很有吸引力,企業在招工用工上有很大的挑選余地。
而私營企業在經濟企穩上升的情景下,企業用工波動較大,且依據行業的不一樣而表達出不一樣程度的招工難問題。被調查的10家私營企業,末單位從業人員為2111人,較末單位從業人員增加13.43%,預計20xx年春季會新增250個新增崗位,同比增長11.84%。新增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領域和技術性崗位上,而目前我市勞務市場以普工和年紀偏大的下崗職工為主,因為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的錯位而出現勞務輸出地的招工難現象。
采礦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目前企業用工人數較上年有所減少,在經濟企穩上升后有望增加。以亨通礦業為例,三季度時,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5234萬元,單位從業人員為98人,受金融危機影響鋅價的持續走低,市場的不景氣和新?勞動法?的實施使企業用工本錢增加,農民工工資浮動較大;生產時間相應減少、銷售下降,在企業生產不飽和的情景下,用工的數量迅速萎縮,底單位從業人員減少為56人,在隨著國家儲藏政策、貼息政策的相繼出臺和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企業從二季度起逐漸出現回暖跡象,企業從業人員根本穩定在85人。
制造業技術人員緊缺。調查的天成絲業、昊華公司、旬陽煙廠、開源建材等企業,雖然也受經濟形勢的影響,有的企業處于減產、半停產狀態,可是與采礦業相比受國際價格因素影響較小,由于生產原料屬當地農副產品,產品銷售市場也是周邊地區,加之企業采取多種措施,使職工隊伍相對穩定,可是由于這些企業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高,要求職工具備必須的職業素質,造成企業對技術性崗位相對緊缺。
住宿餐飲業和建筑業出現用工短缺。受我市經濟開展和高速路建設的影響,我市住宿餐飲業和建筑業開展迅速,不一樣程度出現用工短缺,尤其缺乏年輕的務工者。
預計,私營企業隨經濟形勢的好轉20xx年春季用工有望增加,可是招工難問題尚待解決。
經過對企業的調查走訪,能夠看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開展,人力資源的供需矛盾凸顯,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問題同時顯現,主要表現:
一是招用的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目前我市勞務市場上求職的工人多數年齡在35歲以上。而用工最為短缺的建筑業、住宿餐飲業由于行業特點,期望招聘18-30歲之間的青年務工者。這樣造成供需方年齡結構的錯位。
二是工資待遇同求職者愿望有差距。一方面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利潤空間有限,愿意支付的用工本錢相對較低,而另一方面隨著生活費用的上漲,求職者的預期薪金增加,兩者的矛盾導致就業意向難以告竣。
三是工作強度大的企業招工難。工作強度大的企業與被聘人員之間的雙向選擇,一般年青人傾向于到興旺地區做能夠獲得高收入的'工作,而不愿到經濟落后地區薪水不高而工作強度大的企業里謀職。就拿興科房建公司來說,聘用小工每一天工資由過去的30、40元漲到60元,技工工資到達每一天100元水平,但仍然會出現招工緊張的現象。
四是法律意識冷淡,給用工單位帶來隱患。新?勞動法?的公布,更加表達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也依法約束了用人單位。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又曝露出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比方,企業招用的一些簡單勞力,月工資幾百元,但與企業簽訂合同后,企業就要依照?勞動法?給工人購置養老、醫療、工傷、大病等險種,除企業按規定予繳納外,個人繳納局部要按照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比例繳納,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又遠遠高于其根本工資,也就是說工人要從本來就很低的薪水中拿出不少錢來購置保險,這樣就會導致很多工人不愿意企業給買保險,也會使用人單位不知如何是好。
五是當地求職者整體上文化、技術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據了解,在我市農村充裕勞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絕大多數;高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是少局部;有初級以上技能的更是少之又少;下崗失業人員中普工占了絕大部份。
六是人才的培養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培訓與中小企業的用工需要缺乏必要的銜接,學校培育的普通人才企業用不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員學校未培養,造成中小企業招工難,特別是招技術工人難。
招工難、就業難的問題看似一種悖論,可是卻又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可用之人,另一方面剩余勞動力閑置造成失業,對經濟開展、社會穩定有著極大地危害。要解決這個開展中的難題,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從就業環境、優惠政策、加強培訓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1、改善就業環境。
一是建立勞動力市場大系統,使信息能在企業、培訓學校、求職者三方自由流通,提高培訓教學針對性、減少企業招聘本錢、縮短勞動者待工時間。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改善就業觀念。經過宣傳典型的方式,鼓舞求職者愛崗敬業。工會、共青團、婦聯、勞動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應積極宣揚在我市境內私企、外企中老實勞動、愛崗敬業的職工群體,彰顯他們的先進事跡。在評選各類勞動模范、優秀青年、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時,有意向私企、外企的第一線勞動職工傾斜,引導勞動力受聘于民營企業,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效勞。
2、繼續供給優惠政策。
一是政府對企業實施相關優惠政策,如減少困難企業保險上繳比例,增加輪崗補貼、特殊技術崗位補貼等方式,減少企業用工本錢,幫助企業吸引和留住高技術人才、在保障勞動者權益同時減輕勞動者保險費用負擔。二是政府對務工人員供給便利效勞政策,解決子女入學問題、廉租房問題、醫療衛生等涉及生產生活的問題。
3、加大職業教育培訓。
一是加強校企聯合辦學,培訓人才。學生在校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根底學習后,可安排到企業頂崗實習,企業根據學員工作績效發給必須勞動酬勞。經過實踐,使學生在中專職高畢業前就成為熟練工人。畢業后招工入廠就能成為企業技術骨干,又可獲得較高的工資收入。二是開展靈活辦學,將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結合起來,將日間學習和夜校、節假日學習結合起來。不僅僅要有長期的專業知識的培訓,更要有短期的實用技術的培訓;培訓時間不僅僅局限于白天的日常教學,還能夠有針性的開展夜校和周末學習班,提高教學的靈活性。三是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企業需要具有高技術有制造力的人才來促進企業的開展,應在教學中注重啟發教育、經過創新比賽等方式鼓舞學員動手動腦,積極思考,為技術創新培養人才。四是將就業宣傳工作前移。提早發動鼓舞一批初中畢業生,報考職業學校,學一技之長,為將來走出社會打下良好的就業根底。
4、增強法律意識。
企業和務工者都應增加法律意識,企業應認真執行勞動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參照地區行業平均勞開工資標準確定工資額,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福利待遇,節假日、平時加班等超時勞動應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支付相關的勞動酬勞,依法為全部員工繳納養老、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障費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者本身也應提高法律意識,意識到各種保險的繳納是為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應主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拒絕企業給打點相關保險。
大力弘揚以“創業創新創優”為核心的新湖北精神,推進“兩個率先”,構建和諧社會,是省委從新世紀、新階段全省發展大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各行各業加快自我發展的迫切需要,檔案事業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門,肩負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使命。面對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形勢和檔案部門的現狀,弘揚“三創”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因此,我們一定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著眼,充分認清自己肩負的重大使命,以思想觀念的更新為基礎,以樹立和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精神為動力,通過鑄造檔案部門的“精”、“氣”、“神”來促進檔案事業的跨越發展。從xx檔案工作的情況看,當前應著力在“三個進一步增強”上下功夫。
(一)檔案局館工作。
襄城縣的檔案工作在歷史上有過輝煌的一頁,曾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尤其是檔案館工作是河南省乃至全國縣級檔案館的一面旗幟。襄城縣檔案館是全國最早建立的一個縣級綜合檔案館。截止目前,襄城縣的檔案館工作仍然走在全省的前列,成為全省第一家晉升的河南省新標一級檔案館,原國家檔案局局長毛福民于20題詞勉勵:“全國第一個縣檔案館要在全國爭第一”??h檔案館晉升為國家二級檔案館??h檔案局與縣檔案館是兩個牌子,一配套人馬,合署辦公體制,局設辦公室和業務指導股、保管利用股三個股室。局館現有工作人員17人,其中取得高職稱1人、中級職稱的4人、初級職稱3人;文化程度:研究生1人、大學本科3人、大專6人、中專及高中生7人;政治面貌:黨員16人;年齡結構:50歲以上1人、35―50歲14人、35歲以下2人??h檔案館截止底,館藏檔案184個全宗,77170卷。其中文書檔案33149卷,專業檔案29662卷,科技檔案1034卷,聲像檔案1475幅。館藏四大門類檔案齊全,其中館藏專業檔案24種,館藏資料35717冊,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1192件,館藏檔案資料總儲量達11萬余卷(冊),上架排列長度560米。檔案館的現代化管理設備有:電腦12臺,空調8臺,檔案密集柜架34列136組,鐵皮柜174套,除濕機2臺,調卷車2臺,數碼攝像機1部,數碼照相機1部,彩電1臺,dvd1臺,電子防盜報警器1套,吸塵器1臺,干濕溫度計1臺……,檔案管理實現了規范化、現代化、自動化。
(二)機關檔案工作和農村檔案工作。
1、機關檔案工作。隨著機關檔案上等級工作的開展,全縣的基層檔案工作走上了法制化、正規化的發展軌道。1988年10月成立了“襄城縣機關檔案工作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全縣各機關檔案室上等級工作的定級、升級、考核、評定工作。機關檔案室的管理有了統一的模式和標準。全縣一級機構機關檔案室共有95個,其中綜合檔案室85個,截止20底,升級單位已達68個,其中省頒一級先進檔案室42個、二級26個,省級先進企業檔案室3個。
2、農村檔案工作:襄城縣是個農業大縣,農村檔案是全縣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縣16個鄉鎮已全部升級,實現了鄉鎮檔案室升級一片紅的夙愿。全縣435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了村級建檔。村級檔案工作搞的轟轟烈烈,扎扎實實,成為全省農村檔案工作的先進典范。平頂山市、許昌市曾先后在襄城縣麥嶺鎮召開了現場會,推廣襄城經驗。全縣農村檔案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不僅為鄉鎮積累了大量頗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同時,也為全縣農村的現實工作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效的服務,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襄城縣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檔案建設出現滑坡。
襄城縣的農村檔案工作雖然起步早,走的快,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鄉鎮機關檔案室上等級后,檔案工作出現滑坡。有的鄉鎮機關檔案室上了等級后,對檔案工作放松管理,進入檔案室后,很多灰塵;有的檔案材料無人整理,隨便堆放;還有個別的擠占檔案庫房,把庫房當做辦公室。這嚴重影響著檔案的完整與安全,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村級檔案同樣也存在著這種現象,由于農村檔案大部分由秘書兼管,沒有專職人員,所以,農忙時無人管理,農閑時無人指導,基本上沒有正規的模式,有的把會計帳目,文件材料,各種報表,堆放在檔案柜內,有的干脆把所有的檔案材料、帳表、報紙、圖書一起放在桌子上,以圖用著方便,完全不考慮檔案的安全與完整。這種現象很難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要引起我們檔案部門的警惕和重視。
有的企業甚至把縣檔案部門的業務指導工作視為“亂檢查”不予配合。因此,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成了檔案管理部門的難點和薄弱環節,我們檔案工作者應當引起重視,在企業檔案管理過程中,不能單純地依靠傳統的行政手段去強力推行,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而應該根據企業檔案工作面臨的現狀,采取多種形式,去合理地引導,耐心地宣傳,讓他們真正地認識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檔案資料的寶貴性,從而形成自覺重視檔案工作的良性循環的.發展環境。
(三)檔案資金短缺。
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建設是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同步進行的,沒有一定的資金投入,現代化管理只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在我們調查的一些單位中,很多部門領導的檔案意識較為淡薄,認為檔案部門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投資檔案是有投入無產出的賠本買賣,所以不愿過多地投資檔案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檔案工作現代化的發展。例如:有的單位領導辦公室,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而檔案室卻非常簡陋,檔案管理人員頻繁更換,沒有專職固定人員管理,造成檔案工作被動、落后的局面??h檔案館去年晉升一級館后,管理設備有了較大改觀,但尚有十多萬元的資金缺口無法到位??h檔案館檔案樓建成近三十年,目前,庫存檔案已趨飽和,已不能滿足進館檔案日漸增多的需求。再加上庫房周圍緊靠居民樓,各種安全隱患嚴重威脅著檔案的安全保管,檔案庫房墻體已經老化,裂縫。這與全國第一館的名稱是極不相稱的,縣檔案局(館)已多次報告,請求縣里投資興建新一代檔案館,但因資金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梢哉f,資金問題仍然是目前困擾檔案工作現代化進程中的攔路虎,這種情況,應當引起我們檔案工作者,尤其是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
三、做好新時期檔案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的大局展開工作,促進經濟建設不斷前進。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建設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堅持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是我們每一個檔案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工作方式。面對新形勢,我們檔案部門要解放思想,緊跟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發展,及時準確地確定檔案工作服務大局的重點和切入點,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全面履行檔案工作兩種職能的新思想、對策和方法,把服務職能轉到為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把管理職能轉到社會終結服務、強化競爭意識,打破以往“看攤守攤”的傳統觀念,緊緊圍繞檔案的調檔服務、上門服務、信息服務、編研服務、展示服務、指導服務等工作,投入主要力量和資源,將服務向社會基層延伸,向經濟建設的各個專業領域延伸,把為改革開放穩定大局服務的共性原則要求融入到具體的檔案行業理念中去。樹立強化服務意識,有針對性選擇服務對象,在市場經濟中尋求服務機遇,把我服務變為我要服務,把被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只要對社會主義建設有利,與檔案工作者有關,我們都要采取積極的態度,盡可能提供檔案資料、檔案技術、檔案人才等多方面的服務,讓檔案信息資源真正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只有這樣,檔案工作才能與社會主義各個行業同步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步前進。
(二)強力開發農村檔案資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服務。
襄城縣是個農業大縣,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檔案工作者肩負著重要歷史使命。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檔案工作者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要搞好新形勢下新農村的檔案工作,我們應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要加強宣傳力度,引起領導重視,強化和提高人們的檔案意識。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一大批農村自辦企業、私營企業、高新技術園區應運而生。這些企業的管理者以及農村兩委的領導有相當一部分對檔案工作很生疏,畢竟,農村固有的傳統封閉意識與檔案宣傳工作存有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些我們要認清形勢,找準工作切入點,把檔案工作做到田間地頭,做到農村第一線,不僅要在宣傳上下功夫,更要在指導上下功夫,引導他們認識檔案,認識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同時要手把手地幫助他們建立起具有農村特色的檔案工作體系,讓檔案工作為新農村的建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確立檔案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社會地位。這項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因為它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所以我們新時期的檔案工作者,要發揚襄城檔案前輩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敢于打硬仗的精神,重豎襄城縣新農村檔案工作的旗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三)創建有襄城特色的檔案文化事業,為新時期建設河南文化大省貢獻力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對文化生活需要正逐步增加。檔案機構是黨和國家的文化事業機構,檔案資源是黨和國家的文化歷史財富。我們檔案部門應把檔案工作納入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中去,使之成為文化建設的一支主力軍,襄城縣的檔案文化,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和現代資源,可供我們去開發、研究。襄城縣是一個有著三千年歷史古老的縣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了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文物古跡、古代遺址,遍布全縣。我們要利用這些優勢資源,邀請全國各地檔案界同行前來交流參觀,提高襄城檔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襄城檔案文化形成獨具襄城特色的文化亮點,成為河南文化大省建設中的一支主力軍。
根據市委、市政協及區委要求,區政協在近期對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企業存在的困難、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做好服務的方面為主要資料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緊緊圍繞“工業立市”、“全民創業”和“三大推進”戰略,區政協領導對此項活動十分重視,及時召開了主席會議,研究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郝敬勉、副主席肖竹森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專題調研小組,制定了調研計劃。為了使調研更具針對性,政協領導在調研前組織調研組成員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xx市《關于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關于加快xx區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有關領導講話,分析了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區位優勢。調研組先后對安徽圣大集團、東方商城、金鐘紙業、瑤海鋼構、長源液壓件等企業進行實地調研,開展座談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活動,先后走訪了市工商聯和兄弟城區,學習其民營經濟發展經驗,組織召開了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勝華電纜、銀舜房地產、潤安運輸公司等知名企業代表參加的調研座談會,對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探討,現將我區民營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景、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相關提議和對策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特點:
(一)、數量迅速增加?!笆濉币詠?,我區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到目前為止全區民營企業戶數2392戶,個體工商戶12219戶。民營經濟占全區經濟總量46%,入庫稅金占工商稅收52%,就業人員占全區就業總數63%。從以上數字看,我區民營企業所占的比重相當大,基本上構成了“全民創業”的良好局面。
(二)、規模日益擴大。xx區一批民營企業摒棄“小打小鬧”的傳統思維,堅持市場導向,實施規模經營,開始走上規?;?、集團化發展道路,到目前為止全區民營企業實有資產上億元的有6家,其中實有資產在2個億以上的3家。金鐘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實行民營化改制后,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不但企業規模日益擴大,并且企業數量明顯增加,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上繳各種稅金900多萬元,利稅合計1550萬元,預計20xx年完成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突破...6萬元。金鐘目前生產本事為100噸,爭取在“十一五”期間發展成為年產30萬噸的造紙生產基地。金鐘未來的發展思路是經過做大做強,使金鐘紙業發展成為資產總額10億元,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以造紙業為龍頭的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金鐘現象目前在xx區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經過改制,企業自主創業進取性大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我區其它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我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管理逐步升級。xx區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逐步意識到企業內部實行依法管理和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企業在注重經營者和員工素質培養與提高的同時,已經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的“家族式”管理向現代“公司制”管理的轉變。不少公司進取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嚴格按“公司法”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會之間的有效制衡機制,聘用高級管理人才,實行內部管理電子化和通訊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生產經營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經濟效益。
(四)、領域不斷拓展。xx區民營經濟發展之初僅限于“作坊式”小本經營,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不少業主已不滿足“店鋪式”的經營,而是面向市場,求機發展,把目光轉向工業生產,經過興辦實業進一步擴張實力,向股份制、集團化方向發展。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區54家規模民營企業中,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職責公司36家,股份合作制企業3家,其它形式8家,發展領域已涉及到鋼鐵、機械、電器、化工、輕工、紡織、服裝、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領域。
(五)、創新日漸增強。xx區民營企業在實現資本擴張的同時,開始注重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有些企業不僅僅有產銷對路的好產品,并且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有的產品已到達國內領先水平,深受國內外客戶青睞。長源液壓件有限職責公司是中國機械工業協會定點制造液壓元件的重點企業、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由于產品科技含量高、質量好,已成為國內外的搶手貨。近年來,我區民營企業的科技提高意識更加濃厚,在科技資源配置上市場機制作用更加突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構成良好態勢,科技企業發展日益成熟,對社會貢獻令人矚目,為響應“工業立市”戰略立下汗馬功勞。
二、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本地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然而從民營企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效益來看,與本市其他幾個區相比仍有必須差距,其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環境不優?!敖洕l展環境也是生產力”,已成為黨和政府及廣大干群的普遍共識。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對優化我區的經濟發展環境不遺余力,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為重要任務來抓,要求全區人民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系發展大局”觀念,努力打造“開明、開放、寬松、寬容,奮力崛起、勇當先鋒”的良好氛圍,但在經濟發展中“四亂”現象仍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對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使投資及經營者的進取性受到挫傷,同時也敗壞了黨委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其次,省、市、區制定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有關政策要落實到實處,往往難度較大,一些部門、街道在執行政策時“親商”不夠,全局意識淡薄,部門、官僚意識濃厚,幫忙、關懷、理解的少,索取的多,導致一些政策一執行起來就走樣。
(二)、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對民營經濟發展構成瓶頸制約。一是現行金融體制滯后,銀行體系主要服務于國有企業和大工程大項目,部分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抵押和擔保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對民營企業的“惜貸”現象明顯;二是金融機構缺乏,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不足;三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管理不夠規范,財務不甚透明,難以搭建良好的銀企互信關系,影響了融資。
(三)、人員素質不高。人才缺乏、職工素質不高也是影響企業發展十分重要的因素。有的企業規模上去了,但面臨著一方面人才引不進來,專業人才不愿意到民營企業甚至大學生不愿來;另一方面現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業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業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質量差,競爭力低。
(四)、電力設備不足。電力設施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求,如東方商城、圣大集團等業主反映企業因出現電力嚴重不足和供電難的原因,導致企業生產受到影響甚至無法經營。
(五)、政策“重外輕內”。政策上的“重外輕內”現象導致相當部分有實力的內資企業流出外地。在調研中不少業主反映,目前政府對外地投資企業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而內地的投資企業得不到相應待遇,因而不得不將資金投向外地,在外省市謀求發展。
(六)、發展用地受限。發展用地緊張,使企業發展受限,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張,企業即使有好的項目由于土地手續辦不下來,構成無地可供的尷尬局面,不得不放棄,招商引資難以落戶。
幾點提議:
1、利用盤活閑置資產或政府適當補貼租賃經營解決企業用地問題,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征用土地項目,上規模難度較大,而經過盤活閑置土地,廠房或租賃土地(除耕地)則是解決用地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要適量減少辦公場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建立中心企業信用擔保資金和區域性信用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準入,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健全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3、支持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根據民營企業的不一樣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培訓方式,構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持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依托大專院校,各類培訓機構企業,開展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經營管理、職業技能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培訓,政府給予適當補助,企業要定期對職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另外可制定一些對人才優惠政策,用優厚的待遇或良好的工作環境留住一批適用人才。
4、進一步整治發展環境。一是進一步整治“三亂”增加收費項目的透明度,教育各級干部做“親商富商穩商”的表率;二是進一步規范政府審批程序;三是進一步改善政策發展環境,出臺優惠政策,對改制企業、合資合作企業、新辦企業進行引導和保護;四是用足用活稅收政策,對稅收標準就低不就高,該減免的減免,改返還的返還,做到放水養魚,增強企業反展后勁;四是督促協調配合供電部門建立健全供電設施和對線路逐步改造,確保企業供電。
5、認真解決民營企業生產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一是及時為企業傳遞政策信息,讓企業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及時為企業供給市場營銷信息,使政策成為企業的耳目和助手;二是建立民營企業溝通機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注重與民營企業進行聯系與交流,認真聽取他們反映和呼聲,可聘請民營企業中的優秀代表作為政府經濟顧問,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定期組織企民營企業進行廣泛的橫向交流,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并引導企業主加強同員工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支持幫忙企業建立科學的、進取向上的企業文化;三是出臺與省、市相配套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使區內高新企業能享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的同等待遇。
6、政府在看重外資投資企業的同時,不能輕視內資企業。出臺使內資企業能享受與外資企業的同等優惠的政策,創造“外資引進來,內資不外出”的良好局面。
7、注重培育特色構成品牌。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絕不是簡單的量的擴張,應當把產品上檔次作為自我不懈的追求目標,要在重視創新和質量、服務和信譽的市場觀念引導下,力推名牌,力創精品,自始至終注意培育特色產品,構成特色產業、構筑特色群體。區劃調整后,xx區域廣闊,區位優勢資源豐富,勞動成本低廉,具有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的許多優越條件。一是要鞏固和發展現有的民營企業,幫忙他們努力培育特色,盡快構成品牌,進取扶持市場;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進新的民營骨干企業。二是大力發展以磨店鄉東北部綜合旅游開發為支撐的特色民營企業,緊緊抓住李鴻章、王亞樵的名人效應,以文化旅游為主線,打好旅游品牌。
發展對策:
民營經濟在我區經濟發展中所起作用越來越大,進取響應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全民創業”號召,為加快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對策,扶持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努力擴大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為企業上規模經營供給條件。
二是經過政府引導,在全區逐步構成創業光榮和扶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是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為企業發展供給優質的服務。
四是提高民營企業的發展地位。一手抓發展中小民營企業,一手抓優勢企業,上規模重點企業。
五是為民營企業做好創業服務,政府為企業進取營造創業條件優、創業成本低的環境,用優惠政策、優質的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民營企業。
六是制定相關激勵機制,提高企業主創業進取性,市、區可搞“工業立市”貢獻獎和“全民創業”排頭兵等榮譽稱號,并給予相關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七是政府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領導,經過專門機構或工商聯組織與企業多聯系、多溝通、多引導,讓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今年—月,全市新批三資企業家,總投資萬元,同比增長,合同外資額萬美元,同比增長,外資到位萬美元,同比增長。今年月,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家,同比增長合同外資萬美元,同比增長,實際使用外資萬美元,同比增長。今年月份,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家,比去年同期增長;合同外資億美元,同比增長;實際使用外資金億美元,同比增長。
1、民營企業招商引資應注重實效。目前,我們的招商引資務虛的成份還是比較多的,具體表現在形勢多于內容。如湘洽會、深洽會等大型招商活動,形式和內容不相一致。民營企業招商引資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招商引資方式,應該在務實上狠下功夫,要從客戶、項目、前期洽談等基礎工作做起,寧缺勿濫,切忌貪大求多,貪外求洋的浮躁的投機心理,摒棄假、大、空的東西。實實在在地交一個朋友,談一個項目,簽一個協議。
2、民營企業招商引資應追求效率?,F在我市的招商引資每年投入的人力和財力巨大,但成果不能令人滿意,投入產出率不高。民營企業招商引資要克服目前這種被動的局面。一是要營造成良好的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環境,強化環境也是資源的觀念與工作措施。二是扎扎實實抓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基礎工作,突出抓項目的開發,抓客戶資源,抓資源的優化,開發出一批好項目,聯絡一批大客戶,集中民營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組織有的放矢的小分隊招商,提高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成功率。
3、民營企業招商引資要常抓不懈。民營企業招商引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僅僅是搞幾次招商活動就萬事大吉了。民營企業招商引資“有三怕”:一怕外出招商搞形式,走過場。二怕花錢招不到商,勞民傷財。三怕合作兼并丟了自己的老本,家人那里交不得票。所以還不如守著老業更穩妥,致使民營企業招商引資沒有主動性,沒有積極性。要徹底消除“三怕”的心理,促使民營企業主動思考招商,主動出擊招商,開創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新局面。
4、民營企業招商引資要注重交流。民營企業要善于廣交朋友,聯絡客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是招商引資的前提。有名氣,才會吸引人氣,有人氣就有財氣,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海內外客商,是招商引資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一是要走出xx看世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加大我們與美歐、臺港澳的聯系,吸引、邀請客商來??疾?、洽談項目。二是加強企業網站建設?;ヂ摼W已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和手段,每個民營企業要建設成自己特色的網站,豐富網站的內容和形式,發揮網站的多功能作用。
1、突出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主體資格。招商的主體資格應是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目前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要突出他們作為招商主體的地位和角色,市要圍繞民營企業來展開招商引資活動,全社會形成民營企業招商的氛圍。
2、引導,宣傳發動,鼓勵民營企業招商引資。強化其主體資格的地位。每季度召開的招商引資調度會民營企業必須參加,要讓他們身在其中,了解招商引資的具體內容。包括項目、客戶、資源、信息、組織機構。同時,經常召開民營企業招商引資座談會,宣傳招商引資的政策和優惠政策,消除“內外有別、重外輕本”的陳舊觀念。
3、市要敢于拿出好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給民營企業來開發。要解放思想,消除把民營企業看成個體戶的錯誤想法,要知道外商就是外國的個體戶,本質沒有區別。充分調動我市民營企業及民營資本的優勢,集中開發一批大項目,要大膽讓民營企業發財,以加快我市經濟的發展,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4、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民營企業老板的素質。招商部門要經常舉辦民營企業招商培訓班,提高民營企業家對項目包裝、客戶聯絡、優惠政策、技術合作與洽談等招商引資多方面的技能和水平。同時,采取走出去參觀學習,請進來的講授經驗的方式,不斷提高民營企業老板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1、集中優勢資源,傾全力在開發區形成招商合力。要突出德山開發區、柳葉湖開發區在全市招商引資的主體地位。要把“實施千億工程,打造工業xx”作為招商引資的戰略目標,一、二、三產業招商并重,突出抓工業項目的招商。進一步嚴格執行市本級工業招商目標管理責任制,重獎工業項目的引資人,舉全市之力打造開發區。
2、圍繞優勢產業抓招商。盡快建立優勢產業招商的辦公室,全面開展招商活動。延長優勢產業的加工增值的鏈條,建立系列配套的加工企業,形成規模經濟。如我市目前的制藥、紡織、食品加工等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
3、注重抓項目開發,促進招商引資。項目是招商引資的基礎,只有項目在手,才有客戶上門。計委、經委、外經局、建設局等單位要組織專門的隊伍開發項目,五個百萬畝工程和十一大優勢產業項目要編制中英文商業計劃書;每個項目都要明確一個責任領導、一個聯絡人,具體負責該項目的一系列的工作,真正做到人有項目,項目有人。
4、注重交流,擴大xx知名度。利用友好城市的建立和湖南同鄉會及xx海外學子等關系,加大我市世界的聯系,吸引、邀請客商來??疾?、洽談項目。同時,充分發揮xx網站作用,目前互聯網已成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和手段,加大網站建設的投入,實現中英文對照,把xx網站的建設成為服務經濟發展的數字平臺。
1、出臺鼓勵、支持、扶持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具體措施。定期舉行民營企業招商引資得新聞發布會,發布項目和政策。對參與改制國企、增加就業的民資可以給予優惠政策;對于開發我市五個百萬畝工程和十一大優勢產業開發的是可承諾相當優惠的條件。如獎勵、規費、資金投入等。
2、圍繞十一大優勢產業搞規模。要形成產業生態環境,延長產業鏈,從而化解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風險。刺激、提高民營企業投資熱情,特別是在德山開發區等園區要形成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的板塊,只有真正形成規模才能產生規模經濟的效益。
3、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民營資本走聯合的路子。民營企業可以采取嫁接、兼并、合作的手段,強強聯合、強弱聯合、弱小聯合,走聯合發展之路,擴大投資,加快發展,盡快形成獨具我市特色的民營經濟群體。
4、為民營企業招商引資保駕護航。借用外地的經驗,盡快成立擔保公司,為中小民營企業投資提供擔保,開拓融資渠道,化解投資風險。
1、改職能部門、機關辦公為機關辦事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各職能部門都要定期上門到企業服務,并由企業填寫服務反饋意見表,上交經濟環境辦公室,并以此作為年底評比的依據之一。
2、建立三資企業聯系單位制度,每引進一個項目,由明確一家責任單位,負責聯絡協調該企業的相關工作,并指派專人負責。建議將原來分散到各個單位的招商引資經費適當下撥到聯絡單位,這樣既減輕了部門招商引資的壓力,又能夠實實在在地改善投資環境,為企業來常投資提供方便。
3、定期召開三資企業、民營企業老板與職能部門負責人座談會。讓他們暢所欲言,加強交流與溝通,達到相互理解與支持的目的。
4、表彰一批營造環境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主要由企業投票產生,同時,將服務差的單位和個人上網公布,以起到警示作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業化是基礎。加快*工業強市和大城市建設步伐,有賴于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的強力支撐。陜西東嶺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東嶺集團”)在改革開放的大潮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解放思想,頑強拼搏,從一個黑白鐵皮加工小作坊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省內外知名的民營企業,走出了一條跨越發展、做大做強的新路子,創造了驚人的“東嶺奇跡”。認真研究和總結東嶺集團做大做強的經驗,對于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實現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壯大優勢產業,構成一批帶動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的企業集團,進而促進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東嶺集團做大做強帶動東嶺村實現了工業化、城市化。
東嶺集團原是我市金臺區陳倉鎮東嶺村創辦的一家鄉鎮企業。80年代末異常是近幾年來,東嶺集團在村黨委書記、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黑記的帶領下,搶抓機遇、艱苦創業,整合資源、成功擴張,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區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民營企業集團。目前,東嶺集團集黑色金屬貿易加工、有色金屬冶煉、焦炭生產等多項產業為一體,擁有固定資產16億元、員工3500多名,躋身國家大二類企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成長型企業100強”、“全國金屬制品行業最大規模鄉鎮企業”、“陜西省民營星火科技企業20強”之列,20*年實現銷售收入26.16億元,利稅1.5億元。在企業高速發展的強力帶動下,東嶺村也由昔日以種菜為主的“窮村”一躍成為“陜西第一村”,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歷史性跨越,其社會經濟形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一)經濟總量迅速擴張。1、經濟總收入邁上了新臺階。*年不足100萬元,20*年到達26億元,年均增長40%以上。2、固定資產大幅度增加。*年不足10萬元,20*年到達16億元,是*年的近2萬倍,年均增加1億元。3、經濟效益持續提高,社會貢獻越來越大。*年利稅總額不到2萬元,20*年到達1.5億元,是*年的7千多倍,年均增長27%。4、村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度提高。*年僅有六、七百元,20*年到達2萬元,是*年的30多倍,年均增加1300多元。
(二)工業和商貿居絕對主導地位,傳統農業逐步淡出。充分發揮城市近郊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全村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為89:2:9;20*年為2.2:93.8:4,工業和商貿居絕對主導地位,農業正在逐步淡出。隨著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剩余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20*年,全村共有勞動力406人,其中從事第二產業的381人,從事第三產業的16人,從事農業生產的9人。
(三)實現了近郊農村向城市社區、農民向市民的兩個根本轉變。農村城市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東嶺村工業化步伐的加快,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城市化進程。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東嶺村先后投資5000多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硬化道路2萬多平方米,建成綠地8000多平方米,基礎設施和環境正在逐步與城市接軌,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已不復存在,實現了村容村貌的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按照“資產股份化、居住社區化、住宅高層化、保障社會化”的總體思路,進取推進團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了村民住宅小區,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六棟歐式結構的住宅樓,地輻采暖,天然氣、寬帶網通到家家戶戶,還統一安裝了空調、整體廚房,190戶村民已經實現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中青年各安其業”,整體提前進入了富裕充足的現代禮貌新生活,令城市人羨慕不已。
(四)東嶺集團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對區域經濟的輻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東嶺集團抓住機遇適時進行低成本擴張,跨所有制兼并、收購中小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參股辦廠,開辟了我市鄉鎮企業與省外國企實行資產重組的先河。先后兼并、重組和租賃了8家國有或團體企業,安置下崗職工1500人,新增產值8億元,新增利潤5000多萬元。僅鳳縣鋅冶煉工程一年就為鳳縣增加稅收1500多萬元,有效地拉動了縣域經濟發展。
二、東嶺集團做大做強的主要做法。
東嶺集團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歷經了小加工起步、大流通發展、工業化擴張三個階段。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品廠,并新建了西北第一、全國第六的5萬噸火法冶鋅工程,實現了又一次新的飛躍。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這更堅定了東嶺人大發展、大跨越的信心和決心,他們又接管了*焦化廠,短短三個月時間即煉出了該廠破天荒的國家二級冶金焦,使集團成為年產鋅錠6萬噸,焦炭20萬噸,加工銷售鋼材150多萬噸的國家大二類企業。
分析,最終作出進入鋅冶煉領域這一在東嶺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決策。三是創新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在企業內部管理上,東嶺人更是妙招迭出。實行“一長制”垂直領導(即所有分公司、部門只設一名行政負責人,直理解總經理調遣),決策高效,指揮通暢,因而絕不會出現因權責不清導致推諉扯皮、貽誤工作的事情;以政績論英雄,不因人設崗,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報酬能高能低,杜絕了“大鍋飯”、平均主義和磨洋工、混日子現象;在經營上,實行統購分銷和集中調度、財務統管,有效避免了質量管理、資金運行等方面可能出現的漏洞和問題。
東嶺3000多名員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就有*多人其中近幾年來大中專畢業生達500多人。為了讓外來的人才心甘情愿地為企業服務東嶺人建立完善了收入、股權、期權、福利四大激勵機制實行按勞取酬對完成目標和任務者實行重獎企業最高年薪70萬元僅20*年就獎出4輛豪華小轎車。東嶺人開發了六棟歐式住宅樓以低廉價格供給給企業員工同時還專門預留30多套面積130-150平方米的歐式住宅單元房作為獎勵分給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外來骨干人才使他們在此安家落戶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嶺人”。
(四)誠信經營,鑄就興企之魂。東嶺集團迅速崛起,屢創奇跡,許多人都試圖探尋“東嶺現象”、“東嶺模式”的奧秘,對此李黑記一語中的,“我們一向老老實實做生意,要說有‘絕招’,那就是對所有的客戶都誠實守信,絕不坑人、騙人”。早在創業之初的1991年,東嶺人在鋼材銷售價格猛跌的情景下,信守合同,并幫酒鋼銷售了其他同行拒不接貨的數千噸鋼材,從而鞏固了與這一西北最大鋼材廠家的“患難之交”,成為其為數不多的“計劃內客戶”;年,用鋼大戶長慶油田基建過程中,由于鋼材價格驟漲,其他公司都不按合同供貨,唯有東嶺執行了合同,雖然虧了一次本,卻贏得了長慶油田連續幾年十余萬噸的大筆訂單。企業“三角債”是一個流行性“頑疾“,但東嶺集團卻堅定承諾“我們不欠任何一個客戶的貨款”。去年初,為了避免春節期間匯款延期,按時付款給包鋼,東嶺人專門派出兩名司機輪流開車,晝夜兼程,硬是趕大年三十把1000多萬元承兌匯票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包鋼財務人員手中。類似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正是憑借“誠信”這筆巨大的無形資產,使東嶺集團不僅僅結交了眾多的合作伙伴,并且為東嶺人贏得了廣闊的市場,不盡的商機和滾滾的財源。
三、東嶺集團做大做強的經驗和啟示。
東嶺集團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路子有其特殊性,但東嶺人創造的經驗、鑄就的精神卻有其普遍性。尤其是在全市上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新形勢下,東嶺經驗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給我們從多方面以深刻的啟示。
啟示之一,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必須善抓機遇,搶占先機。江澤民同志以往指出,“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成敗的大問題?!睋屪C遇,善抓機遇,是一個企業加快發展,贏得主動和優勢的重要前提。東嶺集團實現跨越發展的成功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條就是他們思想解放,不但能夠用足用活政策機遇,并且能夠敏銳捕捉市場機遇;正是由于他們抓住了一次又一次機遇,企業才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騰飛。他們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只要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好機遇,西部欠發達地區同樣能夠創造出“深圳速度”般的奇跡,成就一番不俗的業績,并實現之后居上。
啟示之二,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必須永不滿足,敢于超越?!吧趹n患,死于安樂”的古訓如今在東嶺有了新的“版本”——“擴張發展有功,停步不前有罪?!睆臇|嶺人的身上我們全然看不到一絲小富即安、中富即滿的情緒,他們始終自我加壓,負重前進,不停地追尋“永遠的奶酪”。目前,東嶺村人均收入已高達2萬元,戶均資產數十萬元,但他們仍不滿足,而是朝著總收入100億元、利稅10億元和戶均資產100萬元的新目標邁進,并思謀著如何加快發展,趕超國內同行業著名大企業,成為西北、全國乃至亞洲最大鋅冶煉企業和國家重要的焦炭生產基地。由此可見,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挺立潮頭,就必須敢于想大事,敢于創大業,敢于爭第一,以奮發有為的進取態度、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和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不斷開創新的局面。
啟示之三,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必須志向遠大,事業至上?!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敝敬娓哌h,獻身事業,是...人應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就企業而言,領導班子的好壞尤其是領導人素質的優劣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東嶺集團的發展壯大,關鍵在于有一個一心一意干事業的好帶頭人,能夠說,沒有李黑記,就沒有東嶺集團和所謂的“東嶺奇跡”。為了企業和村上的發展,李黑記可謂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但他卻始終堅持著創業時期那種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品格;應對輝煌的成就和無數的榮譽,他沒有一絲陶醉,加快發展的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反而更強了。他常說,“比東南沿海,比山西海鑫,我們的發展不是快了,而是太慢了”,“我心里急啊,恨不得一天當作兩天用”。正因為他有這種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忘我拼搏的精神和居安思危、不驕不躁、永攀高峰的遠大志向,東嶺村才得以成為享譽四方的“陜西第一村”,東嶺集團才得以連續堅持40%的發展速度,龍行虎步般崛起,成為省內外著名的企業集團。東嶺人的奮斗歷程昭示我們:只要既樹立了遠大夢想和崇高目標,又腳踏實地去埋頭苦干,就能夠不斷創造出新的業績,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啟示之四,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廣納賢才。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有活力、最具創造性的因素,人才是最可寶貴的第一資源。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知識和人才的重要作用,是關系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成敗的重大戰略問題??v觀東嶺集團的成長史,堅持人才興企是一以貫之的一條紅線,源源不斷的人才流入是其超常規發展的不竭動力。李黑記是一個原本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民,但他從來沒有我們所司空見慣的“武大郎開店”式的狹隘思想,他堅持“用天下人,干天下事”,“用人就用一個棱角”的人才理念,重才、愛才、用才,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引進并破格重用能人,為每一位加盟東嶺的人才施展才華創造條件,供給舞臺?!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正是東嶺集團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啟示之五,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必須理念超前,誠實守信??茖W的經營理念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東嶺集團在10多年的實踐中模索出了一整套諸如“市場低潮之時,正是入市之日、“做熟不做生、做專不做散、做大不做小、做強不做弱”等經營理念。正是這一獨到超常的經營理念,使東嶺集團在機遇到來時能抓住機遇,在面臨挑戰時克難制勝,干一行成一行,創一業興一業,業務遍布大半個中國和10多個領域。在必須意義上說,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東嶺人“先做人后做事”的信條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占據有利位置,也成為企業一個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東嶺人的實踐充分說明,企業信用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也是一種生產力和現實的競爭力。無論是一個地區、單位還是個人,不講誠信實際上就是“飲鳩止渴”,自尋死路。在當前信用缺失的情景下,重視和加強全社會異常是企業誠信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啟示之六,解放思想,跨越發展,必須創新機制,銳意改革。革除不適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管理體制,是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認真剖析“東嶺現象”,解讀東嶺人所創造的一個個壯偉的奇跡,不難看出,堅持改革,不斷創新企業外部管理體制和內部經營管理機制,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東嶺人學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學海爾、學華西,也學比爾·蓋茨的管理學說,但他們不是囫圇吞棗,也不是簡單地生搬硬套,而是汲取其營養和精華,大膽為我所用,不斷創新和改革。東嶺跨越發展的事實雄辯地證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謀求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規定和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解決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作風和運行機制上存在的問題,善于把中央和上級的精神要求和各自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套具有自身特點的工作思路和有效做法,在改革中求得發展,在創新中實現跨越。
本文目錄。
根據市政協“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專題調研方案,4至6月,“工業建筑業民營企業發展情況”調研組在華艾副主席的帶領下,會同市經信委、建委、工商聯等相關部門,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采取聽取有關部門情況通報,召開30家企業及12家在肥異地商會負責人座談會,深入安徽利華塑業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實地調研,赴外地學習考察等方式進行?,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我市工業建筑業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合肥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長源,已成為提供就業崗位的主渠道,已成為改善經濟結構促進轉型發展的生力軍。
20xx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2022戶,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完成工業總產值3639.9億元,同比增長26.6%;實現增加值912.4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高8個百分點。20xx年全市中小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452.9億元,同比增長36%,增速比全市工業平均增速高8.8個百分點;完成各項稅收156.3億元,同比增長52.8%,增速比全市工業平均增速高28.5個百分點。
20xx年,我市納入統計名錄庫的具有建筑業資質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835家、勞務分包企業178家,分別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從資質等級看,承包企業中,特級企業3家,一、二、三級企業分別為117家、287家、428家;勞務分包企業中,一級、二級、三級企業分別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業648家,占全市建筑業企業總數的77.6%,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7.83億元,占全部產值的40.3%;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實力進一步增強。
1.企業規模壯大。xx年,全市民營工業企業9319戶,較上年增加1584戶,注冊資本362億元,較上年增加71億元。全市民營建筑業企業9096戶,較上年增加979戶,注冊資本228億元,較上年增加44億元;全市建筑業個體工商戶326戶,較上年增加62戶,資金總額4000萬元,較上年增加1000萬元。8家企業入選xx年中國建筑業企業雙百強,4家幕墻企業獲得中國幕墻50強企業,5家企業獲xx年度全國建筑業aaa級信用企業。
2.投資勢頭強勁。xx年,全市中小企業用于土地和固定資產支出累計完成102.7億元,同比增長32.5%,增速比全市工業平均增速高17.3個百分點。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營經濟完成投資1291.41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63.8%,民營經濟投資已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xx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61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3.5%以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1.5%,其中,民營企業占85%以上?!啊逼陂g,全市10項建筑業新技術得到推廣,專利申報逐年增加;軌道交通1、2號線、新橋國際機場等建筑工程開工建設和完成,標志著我市建筑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4.發展貢獻增強。xx年,民營經濟貢獻率達66%,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民營經濟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到65.9%。整個民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為76.5%,拉動經濟增長10.3個百分點;個體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為11.5%,拉動經濟增長1.6個百分點。我市70%的就業崗位來自于民營企業;xx年,建筑業從業人員達90萬人。
目前,我市民營經濟無論是企業戶數、企業規模,還是貢獻水平,與經濟發展總體要求,與省會城市地位要求,與先發地區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國叫得響的知名企業。xx年,我市沒有一家本土企業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也沒有一家民營企業登上全省百強企業前10位排行榜。
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企業普遍存在用工難,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時,企業社保繳費基數逐年增加,企業用工成本普遍上漲10-35%以上。二是融資難融資貴。目前,我市民營企業資金需求滿足度僅為52%,缺口約為190億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過高,手續繁瑣,費用昂貴,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過20%的占4%。xx年,我市建筑業全年財務費用10.7億元,同比上升75.9%。三是資金占用較大。民營中小配套企業,以現金購入原材料,產品回款周期較長。民營建筑企業單個項目的投標、履約、農民工工資以及質量保證金占工程造價的比重較大。民營建筑企業平均利潤低,綜合近期企業年檢情況來看,近三成的小微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民營企業市場依賴度強,自身聚集資源力度弱。在關聯配套企業方面,我市的工業企業產業鏈不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夠,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特別是本土企業配套率不高。一些民營企業反映,在園區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公交班次和線路安排、員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夠健全,給民營企業和員工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近年來,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外需不振、產品積壓、產能過剩問題較為嚴重,一些民營企業家難以把握市場需求,投資意愿下降,動力不足;科技創新成本高、風險大、見效慢,不少民營企業望而卻步。調查顯示,xx年底,工業民營企業戶均擁有專利數2.4件,科研經費投入比xx年增加的占29%,持平的占15%,52%的工業企業沒有科研經費支出。
目前,我市建筑業企業高資質等級企業少,低資質等級企業數量龐大,總承包資質特級企業僅有3家,遠低于南通的15家和紹興的17家。低層次的價格競爭激烈,建筑企業外埠市場逐漸萎縮。xx年,我市建筑企業在外省完成建筑業產值532.97億元,同比增長3.5%,遠低于xx年的20.1%。民營建筑業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缺失,制約了企業資質升級,也影響企業拓展外省市場。
民營企業普遍反映,政府近年來出臺的不少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由于政務公開信息渠道少、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落實力度不夠,有近三分之一的民營企業家不了解省市出臺的民營經濟政策。有些政策門檻過高,難以惠及民營企業,52%的小微工業企業沒有受到政策的扶持。有些政策兌現周期長、手續繁、打折扣、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要以壯大總量、提升質量為重點,既要大力發展“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進一步掀起全民創業新高潮,又要著力發展“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集團,實現集群發展、抱團轉型。必須切實增強緊迫感,把培育大企業大集團擺在發展戰略位置并在舉措上下工夫。要在產業規劃中予以體現,在專業化分工協作、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方面進行協調,在科技創新、資本和市場準入上給予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總部在合肥的大企業大集團,為我市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要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提高民營企業在政府采購中標額中的占比。擴大民營企業稅收優惠范圍,對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除享受國家省稅收優惠政策外,市財政應予適當的獎勵。如對建設工程項目負責人征收1%的個人所得稅,與建筑公司簽訂。
勞動合同。
的予以減免,對掛靠建筑公司的予以征收。
三要著力解決融資難問題。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的直接資金支持;通過貼息貸款、風險補償等方式,鼓勵金融、擔保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金融機構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額度增幅超過其他貸款總額度增幅的,市政府給予適當獎勵;有序發展民間金融,創新融資制度;拓展融資渠道,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抱團融資、統貸統還。
四要加強信用和擔保體系建設。對信用好的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工程投標、資費收取、融資及市場監管等方面給予支持,減少企業資金壓力。
一要強力推進與全國知名民企合作發展。面向全國民企500強,強化招商工作,爭取更多更好的項目落戶合肥,全力做大民營企業總量,打造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和品牌產品。二要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分類制定重點引進的配套企業目錄,開展可行性評估,明確引進的重點;建立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和重點項目檔案,加強跟蹤和聯系做好關鍵環節助推,促進項目落地;堅持“以商招商”,發揮現有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招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三要鼓勵民營企業擴大產業鏈。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產品組合創新、服務和品牌等資源整合等方式,實現產業鏈的升級;鼓勵企業產品升級,積極探索新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模式,實現產品深度創新。四要鼓勵民營企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立足企業自身,逐步向價值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產品研發環節轉移,并拓展相關產業。
一要促進民營企業創新升級。幫助指導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引導民營企業搶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的前沿和高端,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
二要促進民營企業品牌升級。建立民營企業馳著名商標推薦申報培育庫;實行重點商標“一對一幫扶制度”;健全商標保護機制,促進民企實施商標戰略。
三要促進民營企業技術升級。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應用高新技術,開發關鍵技術和工藝,開發主導產品和裝備,引導企業加大與節能相關的新技術新裝備投入,推進節能、工藝、產品創新,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要促進民營企業管理升級。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幫助企業加強管理,加強對民營經濟的引導和監管,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和信用機制建設,強化民營企業家和員工培訓,提升民營企業人員素質,提高管理水平。
五要促進民營企業優化用人環境。高度注重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引導企業積極創造條件,用事業留住人才,用平臺成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
一要大力培育龍頭骨干建筑業企業。大建設呼喚龍頭骨干建筑企業。要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通過資源整合、戰略重組,從現有一級總承包企業中篩選出實力雄厚、管理規范、成長性強、拓展市場成效顯著的企業作為培育對象,做大規模、做強業務,力爭早日培育出能引導我市建筑業發展方向的建筑業“航空母艦”。
二要大力扶持民營建筑業企業發展。在資質管理上保護民營建筑企業發展空間,在建筑招投標市場上公平對待民營建筑企業;引導民營建筑企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鼓勵和支持民營建筑企業擴大投資,參與市政、水利、鐵路、公路、電力、石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要支持民營建筑企業資質晉級。制定政策,支持企業引進留住人才,幫扶企業資質升級;對于晉升到一級、特級資質的企業給予財政獎勵。同時要敢于打破條條框框,不僅幫助企業培訓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可評定相應的技術職稱。
一要強化制度保障。建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及時研究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市級領導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制度,明確市級領導聯系2戶重點民營企業,定期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問題。進一步完善群眾和民營企業評議政府部門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級現有清理保留的152項行政許可和非許可審批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清理力度,減少審批事項,把市場能調節事項交給市場,推進簡政放權。
三要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服務水平。加快建設民營經濟公共服務平臺;統籌解決要素保障等問題,對符合條件的高成長民營經濟重大項目優先供地。適當擴大開發園區公交覆蓋范圍、加密線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機關單位人員,都要增強服務的責任感、使命感,創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謀劃,支持扶持、指導幫助企業發展,為民營企業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
四要建立民營經濟統計監測制度。將民營經濟納入統計范圍,建立對民營經濟的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及發布制度,建立民營經濟市場監測、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
五要強化政策落實督查力度。當前重點是采取多種形式,宣講市委9號文件精神以及兩個《條例》;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確保把政策落實到每個企業、落實到人頭,提高政策的知曉率、執行率。分類梳理各項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屬于信息不對稱的要加大宣傳,屬于執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實,屬于人為阻礙的要嚴肅查處,屬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緊制定,堅決克服“落而不實”的現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實績考核體系。突出把發展民營經濟工作情況納入到工作績效考核中,提高民營經濟指標權重,每年對民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通報,對政策不落實的進行問責。
返回目錄。
一、基本情況。
二、困難和不足。
x、知識產權經濟的評價考核體系尚不完善。
x、對專利知識產權的產出和實施轉化扶持的傾斜度不足。
x、不少企業對知識產權制度的認識程度和運用能力低。
x、知識產權信息公眾服務平臺建設滯后。
三、對策與建議。
返回目錄。
根據市政協要求,我鎮政協工作聯絡組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采取實地察看、聽取匯報、座談研討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發展民營經濟進行了調研。委員們認為,我鎮民營經濟呈現出加快發展的勢頭,對促進全鎮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渠道、增加財政收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委員們還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就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鎮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
xx鎮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和“全國重點鎮”,地處蘇兩省、三市交界處。全鎮國土面積108平方公里,轄9個村和4個社區,人口4.2萬。xx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60.3億元,財政收入7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980元,出口創匯8816萬美元。
民營經濟起步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發展于90年代。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年來,在政府積極引導下,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民營企業紛紛開展“二次創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步伐,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領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截止xx年6月底,全鎮個體工商戶1724家(其中xx年上半年增長68家,與去年同期增長26%,新發展的個體工商戶分別由36名農民、18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14名企業銷售人員發展而來),私營企業414家(其中xx年上半年增長16家,與去年同期增長20%,新發展的私營企業分別由2名農民、8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5名企業銷售人員和1名大中專業畢業生發展而來),其中工業企業和加工制造個體戶922家(企業372,個體550),從事電子及相關產業的企業就達752多家。到xx年6月底,全鎮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146家(比xx年底112家增長31%),超1000萬元的95家,超億元企業9家,擁有7家省級企業集團,83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38家企業通過美國ul和歐盟ce認證,企業注冊商標超過300件。民營企業xx年上半年銷售收入38105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30.9%,上半年新上項目投入55400萬元,比上年同比增長52.2%,上半年擴建技改投入32600萬元,比上年同比增長56.4%。目前全鎮有100多家企業從事對外出口生產經營業務,69家企業擁有進出口自營權,xx年出口創匯1.02億美元,xx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下降到8816萬美元,今年1—5月出口形勢回升,實現出口3838萬美元,同比增長22.46%。
全鎮成長型重點骨干企業上半年發展態勢喜人。富華電子銷售收入5500萬元,同比增減5.7%,新上項目投入8000萬元,技改投入4000萬元,入庫稅金1261萬元,同比增長26.6%;天富電子銷售收入35964萬元,同比增減46.5%,新上項目投入5000萬元,技改投入3000萬元,入庫稅金210萬元,同比增長10%;百盛電子銷售收入10272萬元,同比增減9.7%,新上項目投入4000萬元,技改投入xx萬元,入庫稅金80萬元,同比增長39%;英發電子銷售收入8142萬元,同比增減115.9%,新上項目投入xx萬元,技改投入800萬元,入庫稅金176萬元,同比增長4.8%;興業科工貿銷售收入11532萬元,同比增減18.8%,新上項目投入1000萬元,技改投入400萬元,入庫稅金178萬元,同比增長29.9%;天星光纖銷售收入5670萬元,同比增減49%,新上項目投入xx萬元,技改投入1000萬元,入庫稅金109萬元,與去年同期127萬元減少18萬元,同比減少14.2%,但是下半年形勢很好,預計全年稅收將有大幅度提升;華宇電子銷售收入9273萬元,同比增減35.5%,新上項目投入1200萬元,技改投入600萬元,入庫稅金102萬元,同比增長29.1%,但是下半年形勢不容樂觀,主要是工人流失嚴重,有部分生產線沒有運轉。
全鎮產業集群特色明顯。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電子、玩具、光伏、光電、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五大產業,其中,電子產業有企業近700家,圍繞回掃變壓器和遙控器兩個主導產品,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xx年高壓包的生產量在1.5億只以上,遙控器的生產量在4.5億只以上,形成了60萬只高壓包、200萬只遙控器的日生產能力,分別占全球零售市場90%和35%的份額。xx年電子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稅收5000萬元,被命名為“xx省電子產業集群專業鎮”;玩具企業43家,去年實現銷售5億元,稅收1000萬元;光伏企業8家,主要從事單晶硅棒、單晶硅切片、石英坩堝等產品的生產,并正向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等環節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堝生產設備2臺套、單晶爐77臺、切片機20臺、破方機1臺,已形成年產400噸單晶硅、3000萬硅片的生產能力。去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稅收1200萬元,已被省發改委認定為“省級光伏產業生產基地”。光電產業,現有4家企業,主要生產led元器件、led顯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觀燈等產品,已顯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汽車零部件產業,現有企業6家,主要生產汽車、摩托車電子產品以及汽車剎車片、汽油機缸體、汽車鑄造件等配套產品,正在形成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鎮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電子企業針對自身研發能力相對較弱的現狀,紛紛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部分企業已與中國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xx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30多所國內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合作關系,由他們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研發和管理中遇到的難題。富華、佳華、興業、華宇、天富等企業還興辦了研究所,進行產品研發,先后開發生產出多功能遙控器、燒錄遙控器、可視門鈴、微型變壓器、微型電視、pc生成軟件等新產品。目前,全鎮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xx市民營科技企業35家,各類科技人員500多人,專利42項,電子產業的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的2%。同時,民營企業不斷加大項目投資和技術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鎮民營企業就累計實施各類項目47個,其中續建項目3個,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xx萬元以上的項目36個,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歐達機電娛樂器材、安爾達汽油機缸體、恒盛醫療器材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投產。截止6月底,全鎮固定資產投資6.54億元,同比增長43.74%;完成工業總產值38.2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4.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4%和30.93%;實現工商稅收3199萬元,增長20%。
二、鎮黨委政府加快民營經濟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規劃引導。鎮緊密聯系產業基礎,已先后編制了“xx鎮電子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xx省光伏產業()基地發展規劃”。去年上半年通過專家評審,今后,將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適時修編和完善規劃,力圖通過規劃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引導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提升電子、光伏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第二,抓難題破解。與其他地方一樣,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標難、融資難、招工難、人才缺乏等發展瓶頸問題。為打破瓶頸制約,在用地指標方面,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每年置換用地面積100公頃以上;在融資方面,加大與金融部門的聯系,每年新增融資額度1億元以上;在人才培養方面,每年出資聘請專家對企業老板、中層干部分別培訓兩次以上,組織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參加各類“高級工商管理培訓班”,去年政府補貼12名企業老板各1萬元參加南京大學emba培訓班;在人才引進方面,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幫助外向型企業招聘優秀管理人才,去年補貼8家企業各1萬元;在招工方面,充分發揮電子商會和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的職能,幫助企業招工。
第三,抓平臺建設。主要是抓好經濟開發區建設。一是拓展開發區規模,每年拓展開發區面積100公頃以上,提高開發區的產業承載能力;二是編制開發區擴區規劃,并按擴區后的規模編制開發區控制性詳規和開發區區域環評;三是按照地征到哪里,路網等配套設施就建到哪里的原則,進一步提升開發區配套水平,每年均投資300萬元以上,建設路網、供排水、供電、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四是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正在著手籌建開發區中小企業創業促進中心,計劃在開發區中心位置劃地100畝,建標準廠房及生活服務設施6萬平方米以上。
第四,抓招商引資。在大力推進外向型企業“二次創業”的同時,充分利用省級開發區的“金”招牌,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計劃每年招商引資額在10億元以上,入園企業在40戶以上,今年截止到6月底,全鎮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28個,協議投資9.68億元,已到位資金5.08億元,有13戶企業已在經濟開發區開工建設,同時,認真研究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盡快將支持政策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三、xx鎮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民營企業在二次創業、規模擴張、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均取得可喜進展,但同時也面臨新的成長難題。
1、技術創新不夠。從調查情況來看,全鎮民營企業能夠進行自主開發企業為數不多,占企業數的2%還不到,絕大部分企業還處于模仿創新階段,缺乏企業技術中心這樣的創新平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是中小企業為占領市場,不惜打價格戰斗,形成惡性競爭,這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
3、管理方式落后。不少民營企業沿用的還是簡單粗放的家庭式經營管理方式,為數不少的企業重營銷而輕管理,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忽略了科學管理,造成內部管理薄弱。主要表現:組織形式的“血緣”性濃厚,股權結構單一,決策權、經營權、管理權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濃重,企業決策的主觀隨意性大,難以做到用人唯才是舉;創業者集大權于一身,但其個人不可能擅長任何一個新領域的工作,導致糾錯機制難以形成;企業安全生產、用工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等等。
4、行業協會功能弱化。xx鎮民營企業曾于xx年9月份自發組織成立了電子商會,力圖幫助實行行業自律,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以及在制止互相壓價傾銷等不正當經營行為方面做出積極努力,在成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該商會成立之后其功能僅僅是停留在諸如組織會議、收發傳真之類的事務性工作,對于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產業發展指導性意見的等功能未能發揮。同時,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制約措施,無法真正履行其職能。
5、資源性要素緊缺。隨著xx鎮經濟外向度的不斷提高,國際形勢的變化嚴重影響著經濟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貿易門檻的提高,對xx鎮主導產業特別是玩具行業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在調查中,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大部分玩具企業的訂單量比往年減少20—30%以上,部分電子企業也存在訂單減少或者有單不敢接的情況。據悉,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就會減少4—5個百分點。
四、加快xx鎮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xx鎮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制約因素,既有客觀大環境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源于企業的不足,應當主要靠挑戰自我、改變增長方式、轉型經營加以解決。
1、加速產業升級。要根據制定的光伏、電子產業發展規劃,鼓勵民營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步伐,積極發展上下游產業,加大光伏、光電、汽車零配件等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用工量少等產業集群的培育力度。通過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和企業。同時密切關注市場,隨市場變化而動,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適時更新換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立技術中心,企業要加快推進產品信息化、生產信息化、營銷信息化,適應自身做大做強的需要和市場對企業的標準化要求。
2、積極轉型經營。轉型目標是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規模的企業應當積極采取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組織形式,切實完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設置并發揮其應有作用,使現代法人制度的優勢得到發揮,樂于吸引外來人才,樂于接受職業經理人。建立新型人才激勵機制,如高新技術入股、股權獎勵、人才資本入股等方式應得到足夠重視,這樣既利于優化股權結構,又可以引進和留住人才。
3、優化政策環境。要對重要行業和重點企業要制定細化的專項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積極取得上級部門的支持,努力爭取本地民營企業在新上投資規模達到一定標準的項目實行與招商引資同等優惠政策。
4、提升承載能力。加快工業園區以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企業的生產、生活平臺;爭取建立統一的物流機構,以節約企業的費用成本和時間,提升民營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比如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后,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建設一個與電子產業集群相配套的大型物流平臺。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場化的人才、培訓、法律、會計、咨詢等機構。
5、構建人才隊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充分運用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采取靈活方式,為企業進人才提供服務。努力引進高層人才,滿足企業擴張規模、轉型經營的需要。同時,也不能忽視調動社會資源,加強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為企業提供完善的人才培訓服務體系,提高企業全員綜合素質。
6、拓寬融資渠道。一是爭取各類金融機構降低“門檻”,在設立分支機構,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簡化手續,降低貸款成本。充分發揮金融擔保機構的功能,特別是要促使增強誠信度,積極還貸,實現雙贏。二是借助外資,善于利用外來資本,加快發展自己。招商引資是加快發展的關鍵,也是拓寬融資渠道的有效辦法。盤存量、擴增量、挖潛力、破難題,通過招商引進資金,合作經營,同樣也能實現擴張規模、跨越式發展。
7、強化行業協會作用。電子商會要聘請專職人員或者在行業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在商會內擔任要職,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發揮協會職能,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政策解讀、項目申報、市場開拓、技術創新、信息服務、培訓、資源整合以及規避貿易制裁等方面的作用,從而降低企業成本。要進一步完善商會的各項。
規章制度。
強化約束作用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8、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由政府牽頭,聯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公共資源,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創新、技術改造、職業培訓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創建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平臺,使企業減少盲目因素,更加專注自身發展,從而推動整體向前發展。
返回目錄。
近年來,我省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省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與其他發達城市和地區相比,甘肅民營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根據全國工商聯20xx年度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地區分布統計,東部地區企業數量共408家,中部地區63家,西部地區29家,甘肅僅占兩家(甘肅建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天奇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所占經濟總量比例看,甘肅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接近36%,而浙江為90%,江蘇為83%。從對民營科技企業xx年工商注冊數量進行分析看,中小企業多,但是總收入卻較少。另外,從對甘肅省專利申請量比例看,20xx年全省專利申請量2176件,非職務發明占45%,科研院所占55%,其中企業申請量寥寥無幾,反映出我省民營企業在企業規模,以及技術創新能力上的欠缺。
1、創新動力不足。
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脫穎而出,走在了自主創新的前列,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創新動力依然不足。國家知識產權局資料表明:截至xx年底,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不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部分民營企業創新意識差,靠機會、靠公關、靠利用低廉的勞動力獲得較高利潤的認識還普遍存在;二是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完善,與自主創新相比,模仿的成本低、效益好。
2、創新實力有限。
第一,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屬于靠靈活經營機制生存的中小企業,實力較弱、資金困難,而創新需要大量投入,產出回報期長,會影響企業的即期利潤。問卷調查顯示,有56.4%的企業沒有設立研發基金。第二,技術創新會面臨較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而民營企業的防風險能力弱,一旦創新失敗,后果較為嚴重。因而有人認為:“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第三,由于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具有極高的不穩定性,且規模小、工作環境較差、勞動保障不夠完善,因此社會對民營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致使其嚴重缺乏創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會面臨再度流失。
3、融資難影響創新。
雖然政府財政的科技投入已經慢慢向企業傾斜,然而資金缺口卻依然是影響創新的主要障礙。大部分剛起步的科技型企業沒有廠房、土地等可以直接從銀行貸款的抵押品,只有專利、著作等知識產權,從銀行獲取貸款相當困難。目前,我省擁有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很大,其中科技型企業創業中因資金不足而影響發展的問題十分突出。
4、新產品開拓市場困難。
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主要是在新產品的研發初期,通過科技三項費及創新基金等方式進行補助。然而,新產品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產后,市場開拓又成為了企業的一大難題,大多數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在當年中的銷售額微乎其微。
1、建立市場環境、激發創新動力。
用盡可能小的成本獲取盡可能大的利潤,是企業的本質特征。沒有市場力量的驅動,即使是政府號召、輿論推動,企業也不會甘冒失敗的風險,主動投資去創新。因此,企業持續創新的根本動力來自于市場,創新的價值也只能通過市場得到實現。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相對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國產高科技產品在質量、性能上與進口產品存在差距,培育市場更顯得尤為重要。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1997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實施“百萬屋頂太陽能計劃”,提出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價逐年下降的目標。由于此項計劃的實施,美國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價從1997年的每度22美分,下降到xx年的每度10.6美分,已接近天然氣和熱力發電的價格;同時,根據美國的《能源稅收法》,購買太陽能和其他再生能源設備的房屋主人,其購買費用可以從當年需交納的所得稅中予以抵扣。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消費,使美國的再生能源科技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
2、建立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中介服務體系。
一方面,大力培育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診斷、咨詢、培訓、項目評估、科技人才、項目投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無形資產評估等技術中介組織,為民營企業提供“一條龍”的技術創新服務。由于有相當數量的技術中介組織是為民營企業提供公益性、扶植性的技術創新服務,具有一定“公共產品”的屬性,因此在設立之初可考慮政府出資加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然后政府逐步退出,最終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面,搭建院企自主創新平臺,充分整合有利于民營企業及科研院所各方面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改變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單打獨斗”或“全線出擊”的局面,降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的風險和難度。
3、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與應用研究聯動的政策支持體系。
因為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的是應用研究,所以在考慮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問題時,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開展自主創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如果離開科研部門的指導與合作,周期長、難度大的高科技項目的創新就會因為失去高新理論和尖端技術的支撐而難以完成;另一方面,科研部門如果離開企業的支持,就會形成少數科研人員的孤軍奮戰,使研究工作失去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市場檢驗,難以轉化為生產力,達不到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因此,根據目前的情況,最科學、最切實有效的辦法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形成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同組成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環環相扣,層層展開。例如,美國政府通過國家先進技術計劃,實現對科研機構的資助,同時對采用科研機構技術的中小企業創新項目提供資助,從而實現科研機構與企業應用研究的聯動。這種方式既提高了政策支持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也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和費用,促進了技術的溢出,推動成果轉化、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
4、建立健全市場法制環境。
市場競爭的壓力是民營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動力,但其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公平有序的市場法制環境。建議加強市場經濟立法,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制止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激勵民營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和保護工作教育,鼓勵扶持民營企業開發自主的專利產品,在專利申請上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營造一種尊重知識,關注發明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健康發展。
5、建議制定鼓勵科技人員流向民營企業和幫助民營培養人才的政策。
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成功的根本保證,為幫助民營中小企業排除技術創新的人才障礙,應制定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大學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或兼職民營企業技術工作,政府可從再就業專項資金中為其提供一定的工資補助。對于有能力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可以鼓勵他們到民營中小企業兼職,并以智力、專利、技術入股與參與收益分配。
6、建立創新金融模式、解決融資問題。
建議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將金融資源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解決知識產權質押問題,以此作為解決科技型企業創業融資問題的渠道之一。鼓勵銀行改變傳統的貸款模式,創新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這方面,北京已經有部分銀行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們創新了一種由銀行、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擔保公司共同介入的貸款模式,共同分擔銀行風險。律師事務所和專業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做前期借款人資質評價和專利價值評估;銀行做借款人信用和財務狀況的貸前審查;放款后,繼續落實貸后跟蹤,對企業使用信貸資金進行協議監督管理。此模式在貸前審核和貸后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輕了銀行的決策風險和管理風險,同時也避免擔保公司的放大效應造成的潛在危機,達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目的。
。
企業"招工難",這是當前國內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近幾年來,我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工業園區企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增加,勞動用工量劇增,用工供求矛盾同樣困擾著企業的發展。今年廣東省出臺"雙轉移"政策,猶如一記重磅炸彈給全南這個緊毗珠三角的人口小縣更是重重一擊。若不認真分析"招工難"產生的根本原因,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招工難"將對我縣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工業園區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這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警示。
1、勞動力嚴重外流。沿海發達地區的極化效應,對我縣的勞動力產生較強的吸附作用。我縣毗鄰珠三角發達地區,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成本較低,流動方便,而一些用工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待遇較發達地區相差較大,單件產品工價普遍比沿海同類企業低20%—40%,且生產不夠穩定。所以大部分本地人都不愿在本地做工,有條件外出打工的都已外出。加之我縣青年的就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像過去那樣眷戀鄉土,使得勞動力跨區流動日益普遍,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我縣在廣東務工的勞力有近4萬人之多,占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農村的青壯年富余勞動力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在我縣廣大農村,大多是一些"3860"人員,即:帶著孩子的中年婦年和年過六旬的老年人。
2、企業用工環境偏差。
其一,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低的現象比較普遍。園區有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力價位平均每月900元左右,每天的工作時間普遍在11小時以上,如按每月26天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計算,月工資也就650元左右。
其二,生產生活環境較差,缺少人文關懷。一些企業住宿較簡陋、伙食差、文化生活單調。有的企業工價確定和計薪方法不夠合理、透明度不高,拖欠工資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企業忽視企業文化建設,很少和員工交流,難以在員工中樹立"愛崗敬業,以廠為家"的觀念。
其三,職工合法權益難以保障。一些企業對法律規定的條文,比如各種福利、社會保險等落實不到位。有的企業不依法與員工簽訂用工合同,員工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其四,性別需求失衡。女工需求過大,男女比例有的高達2:8,與男女人口出生比例極不相稱。
3、企業招工主體意識模糊。一是在招工過程中,一些企業管理者習慣于等政府"說媒",想著"媳婦"找上門,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親"。二是用工年齡限制嚴,導致年齡性民工荒。園區許多企業在招工時,將年齡限制在18—25周歲的青年,45歲以上的民工基本不招,使求職者"望崗興嘆",人為地減少了用工數量。
4、求職者眼高手低。尤其是一些"80"后青年本身缺乏勞動技能,卻又好高騖遠,怕苦怕累,不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鍛煉學習,跳槽頻繁。加之在本縣流動成本低,導致企業員工穩定性差,流失率大。
5、民工問題沒有引起企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企業和社會各界都十分注重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而很少注意到占80%人數的普通勞動力,政府和單位都有人才引進的各項管理規定,但很難見到民工引進的有關規定。
破解園區企業"招工難"問題,是我縣應對廣東"雙轉移",承接產業轉移促進企業發展不可回避的現實課題。根據筆者的平時調查了解,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強化招工重要性的認識。從宏觀上看,"招工難"是好事不是壞事,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我縣經濟快速發展的喜人態勢。但從微觀上看,"招工難"又是一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新問題。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將直接損害園區的投資形象,影響招商引資工作,制約我縣經濟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決"招工難"問題決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政府更是責無旁貸。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縣電視臺等媒體要免費為招工企業宣傳、發布招工信息。要在群眾中大力宣傳"熱愛全南,接受培訓,提高技能,就業全南"的思想,教育員工要增強勞動技能,不要盲目外出,要看到家鄉發展的亮點和就業希望。
2、不斷完善和創新招工舉措。
一要充分發揮企業的招工主體作用。在為企業招工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是"搭臺者"、"服務者",即搞好有關組織、協調、服務工作,真正"唱戲者"是用工企業自已。政企雙方的職責定位一定要明確,企業的招工主體意識增強了,招工工作就會好做一些。
二要堅持走內外并舉、政企協同招工的路子。要走出去,招進來,樹立"大勞務"觀念,眼睛既要向內又要向外。建議以政府名義與湖南、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外勞動力資源豐富縣市建立勞務輸出合作關系,幫助企業搭建招工平臺。政府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分派若干個單位配合企業招工,同時明確單位和企業的職責和費用。一面立足本縣走村串戶招工,一面跨區出省開展長期勞務協作,從欠發達地區輸入員工,擴大企業員工來源。政府可制定民工引進管理規定,從戶籍、住房到上學、就業培訓等各方面給予政策優惠。
三要以工招工,實行招工獎勵政策。鼓勵在我縣的縣外務工人員返鄉為我縣企業做宣傳,進行招工。對帶人到我縣務工的企業員工其往返路費由政府買單并對其進行獎勵。
四要建立招工信息網站。將企業的用工信息全部放在網站廣泛宣傳,要與各省市勞動力信息網站互聯互通,大力推介我縣和企業形象,讓更多的人了解全南經濟發展和招工企業的有關情況,吸引其務工就業。
五要適當降低招工門檻。針對我縣勞動力結構失衡、專業技能工人存量少的實際,企業招工不能只盯在青壯年上,對應聘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技能等要求不是很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條件應適當放寬一些,讓那些歲數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身心健康、手腳靈活的求職者也能到園區務工。
六要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兩個主要陣地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舉辦用工招聘會、人才交流會。
3、努力改善員工待遇和用工環境。
首先,要提高勞動者工資報酬和福利待遇。對大多數勞動力而言,勞動報酬的高低仍是其選擇在哪里就業的首要因素,只要本地和外地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大,他們肯定會考慮在本地就業。
其次,要努力改善工作的'生產生活環境,完善企業文化,實行人性化管理,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讓員工親切感受到在廠如在家。在這個問題上,重視與不重視,結果大不一樣。遭遇"招工難"的企業絕大多數是食宿行、人文環境欠佳的企業。
第三,要依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企業,對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都要按照《勞動法》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該遵守的要遵守,該到位的要到位。同時,相關部門要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社會責任,規范勞動力市場,加強勞動執法,保障民工合法權益。
4、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一是企業自主培訓。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主體功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科學制訂好用工和培訓計劃,通過生產帶培訓、老手帶新手的辦法,自我培養一批熟悉企業生產運作的熟練工。建議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新手培訓車間,新手在培訓期間由企業發給保底工資或最低保障工資,務工三個月后再由政府再對其進行一定的就業培訓補貼。
二是校企聯合培訓。一方面依托職業技校的師資和教學設備,為企業開設員工夜間培訓班,提高員工的勞動技能、文化素質和道德素養;另一方面依托企業的生產場所,建立職業技校學生實踐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企業用工提供高素質的后備勞動力。要根據我縣的工業主導產業調整職業技校的專業設置,把全縣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全部納入招生范圍,每年至少可為企業培養800—1000名產業技術工人。同時要完善對職業技校的考評考核機制,把畢業生在縣內工業園的就業率和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列入考核內容。
三是用工"訂單"培訓。與一些勞動力資源儲備豐富的地區進行用工培訓合作,由企業"買單",委托當地培訓機構搞"定單式"培訓,也可聯合辦班培訓,多途徑、多渠道搞好就業技能培訓。
5、切實轉變招商引資方式。隨著我縣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園區的不斷發展壯大,勞動力的供給遠遠跟不上企業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變招商引資方式,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引進技術密集型或非勞動密集型企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招工難"問題。在轉化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對進園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給予引導和適當控制,對于單純靠廉價勞動力來進行生產的企業,要指導其限期改正;對技術密集型企業要從政策上給予傾斜。
自xx年12月21日至xx年12月20日,我院共受理涉及民營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1036件,審結涉及民營企業的勞動爭議案件1008件(見圖一)。
從圖一可見,近年來,我院收結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在xx年與xx年穩定在300件左右,而xx年則大幅上升。案件大幅上升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陀^原因主要為:受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國內部分行業、企業業務量下降,成交萎縮,企業發展受到較大沖擊,而與此同時,天津市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工資水平不斷提高,造成企業人力成本節節上升,為降低成本,部分民營企業被迫采取了降薪、裁員、拖欠工資等措施,由此引發了較多的勞動爭議糾紛。主觀原因則主要是新法施行帶來的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等因素,如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等新法律的頒布或修改施行構成的疊加效應等。據統計,xx年涉及追索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非法辭退、調崗調薪等糾紛的案件為314件,占當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73.7%。
二、案件基本特點。
1.案由眾多,勞動報酬類問題系核心糾紛。
根據《人民法院關于印發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勞動爭議糾紛的案由主要包括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福利待遇、人事爭議等4大類15小類,其中最為常見的案由主要有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經濟補償金糾紛、工傷保險待遇糾紛、福利待遇糾紛等,這些關鍵案由占據了勞動爭議糾紛的絕大部分。按照具體案由劃分,xx年12月21日至xx年12月20日,我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分布如圖(見圖二)。
經過分析各種原因所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占總體案件數量的比例,我院發現,履行勞動合同所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占總案件數量的比例均遠遠高于其他原因,這說明履行勞動合同成為各種類型企業產生勞動爭議最集中的方面,而在履行勞動合同爭議中,勞動報酬類問題又是最核心的問題。除此之外,確認勞動關系糾紛、福利糾紛、勞務合同糾紛也是民營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2.審理難度不斷增加,二審發改率較高。
主要原因是:勞動爭議訴求日益多元化、復雜化。據統計,近年來我院審理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糾紛中,訴訟請求基本上都不是單一的,往往都涉及勞動合同解除、勞動報酬追索、經濟補償金及賠償金等主張,有的案件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項目多達10項以上,訴訟金額計算精細至分厘。訴求的復雜化、多元化,導致案件審判難度加大、審判周期延長,給案件的正確、及時審結帶來必須難度。
從近3年的勞動爭議二審發改情景來看,xx年勞動爭議案件的發改率為11.2%;xx年的發改率為11.9%;xx年的發改率為12.2%。能夠看出,在我院近3年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二審案件中,基本上每10件就有1件被發改,發改率相對較高。在發改原因方面,既有一審法院對案件事實審核不認真、程序不當、適用法律錯誤、計算錯誤等“微觀”原因,也有某些案件就案辦案,沒有準確把握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沒有完全理解“穩增長、惠民生、保穩定”工作大局等宏觀因素。
3.調撤難度大,群體性訴訟有增長趨勢。
這主要是由勞動爭議案件本身特點決定的。勞動爭議案件大多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發生,在進入訴訟階段前一般已經經過了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及工會調解、地方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仲裁乃至一審調解等程序,矛盾較為尖銳,所以在審理中再行調解具有必須難度。
另外,據調研,我院審理的勞動爭議群體性訴訟有增長趨勢。經分析,到法院來起訴的勞動者往往并非單獨個體,其常常是某一群體利益的代表(如同事、同行等),這種源于群體性糾紛的利益相關性和利益訴求上的共同性,使得勞動者更愿意提起群體性訴訟,以期引起社會注意或對法院施加必須壓力。對這些案件的處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導致信訪、上訪或群體性事件發生。據統計,近3年來,我院受理的勞動爭議群體訴訟案件分別為18件、27件、55件。
三、問題分析。
經過分析,我院在審理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的過程中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內部制度不甚健全,勞動爭議組織程度較低。
涉案民營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絕大部分從事加工生產、建筑勞務、一般流通與社會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企業(尤其是近年來蓬勃興起的小微企業)一般不設專職人事管理,由財務、會計等人員兼任,契約意識較差,用工比較隨意,考勤制度、工資制度混亂,管理人員對相關勞動法律、法規了解較少。這類企業承受市場經營風險的本事不強,一旦經營狀況不佳,容易發生欠繳社會保險,拖欠、克扣工資等違法行為。
另外,涉案民營企業中,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等組織往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不少工會存在行政化傾向,工會有名無實,工作形式化較突出,實際作用發揮不夠;而對于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于法律并沒有強制規定必須設立,所以實際設立該機構的企業并不多。勞動爭議處理的組織程度不高,導致勞動者維權缺乏有效指導,加大了勞動者個人的訴訟成本,不利于勞動者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2.進城務工、外地務工人員日益增多,勞動者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雖然近年我國勞動者隊伍的綜合素質有較大提高,但總體來看,智能素質仍普遍偏低,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市開放水平不斷地提高,進城務工人員、外地務工人員日益增多。這部分勞動者的一般特點為:年齡較輕,知識水平較低,法律意識不強。這往往導致其合法勞動權益受到損害,進而產生各種勞動糾紛。據統計,在高等教育較為普及的今日,我院審理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中,仍有部分年輕勞動者的學歷水平僅為初中、高中。
3.勞動者工作穩定性差,“跳槽”頻繁。
勞動者在民營企業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工作穩定性差,人員流動性較大。目前,我院審理的涉民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中:相當部分勞動者在企業中普遍工作年限不長,“跳槽”頻繁,工作年限一般不超過1至2年,最多達3至5年。究其原因,既與勞動者自主擇業意識增強有關,也與企業的勞動強度、工資收入、福利保障等因素有關。
四、對策提議。
1.注重預防:指導獎勵廣泛完備的企業內部制度,規范民營企業用工行為。
中小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應主動吸收先進管理理念,結合企業的實際,規范企業內部制度,普遍建立起勞動合同、用工制度、財務制度、考勤獎懲制度等,使企業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政府則要做好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指導和幫忙民營企業建立完善相應的內部制度。
2.內部協調:強化企業調解委員會、工會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協調機制作用。
企業內部的自我協調機制在穩定勞資關系、緩解勞資糾紛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協調機制的建立依靠于企業調解委員會、工會作用的發揮。要在民營企業中建立健全企業調解委員會、工會組織,加強工會與企業的經常性協商工作,發揮工會在團體談判和問題處理中的作用。在一些勞動者比較集中的行業,能夠推動建立行業類工會組織,以維護同行業職工的共同利益。
3.強化調解:推廣和強化“四方聯動機制”,降低訴訟率,提高調撤率。
所謂“四方聯動機制”,是指xx年天津市法院系統會同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四部門組成“天津市勞動爭議四方聯動調解機制領導小組”,構成以糾紛預防預警、聯合調解、依法仲裁和審判有機結合的“調、裁、審”機制。實踐證明,經過企業內部工會組織、各類人民調解組織、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和法院層層過濾化解,絕大多數勞動爭議糾紛均得以妥善解決。所以,應進一步推廣、強化“四方聯動”機制所構成的“預防功能強、調解層級多、社會效果好、法律性明顯”的勞動爭議大調解工作格局。既加大對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的協商解決和監管力度,促進其構建合法的用工制度,也能進取為民營企業搭建勞資糾紛協商解決平臺和機制,促使其在初發階段經過協商機制促使糾紛得以妥善解決,降低民營企業勞動爭議糾紛的訴訟率,提高法院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調撤率。
4.細化規范:出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規范,統一裁判。
隨著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及人民法院有關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我國勞動領域立法得到了極大發展和完善,法律適用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但審判實踐中還存在勞動爭議法律事實認定標準不統一、法官事實認定“自由裁量權”過大等問題。這都容易導致勞動爭議案件出現“同案不一樣判”甚至自相矛盾現象,嚴重影響法院的司法及司法公信力。
為此,我院根據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總結審判經驗,出臺勞動爭議案件審理工作規范等內部規范性文件,細化規范,統一裁判,以正確認定事實,合理約束自由裁量權,依法保護勞動者、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民所從事的生產經營項目,已不再局限于糧食種植、養殖等狹小范圍,其觸角已延伸到農副產品粗(深)加工、運輸、銷售,以及農業生產服務等更為廣闊的農村市場經濟領域,農業生產經營逐步向“產業化、規?;?、市場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投資規模和總體檔次的不斷攀升,資金需求總量愈來愈大,金融服務需求也進一步高漲,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應實施“大三農”發展戰略,將信貸投向作適度調整,把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作為當前信貸投向的主要服務對象和利潤增長點,如何把握民營企業快速崛起給信用社帶來的發展機遇?筆者對此談點個人的膚淺認識。
經過近1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逐漸顯露出它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以及維護供需平衡、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為縣域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
從民營企業的形成來看,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一是從個體戶起家,逐漸積累發展起來,或直接由家庭成員投資興辦的家族式企業;二是朋友、同事參股合資開辦的合伙企業;三是國營或集體企業通過買斷轉型的企業等。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1、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情況,如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之非民營企業存在著更多的障礙。一些部門在履行其職能時,還存在著不能一視同仁的情況,使得一些民營企業的行為短期化,投資愿望弱化。
2、管理不規范。民營企業受其經營者自身素質、經濟環境和資金條件的限制,大多處于創業起步階段,自身實力較弱,有效資金不多,加之受文化素質影響,大多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民營企業家的局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3、科技含量不高,產品單一檔次低,很難適應市場競爭機制,潛在一定周期性的隱性風險?,F有民營企業中多數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工藝水平、技術含量及裝備落后,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弱,難以吸引農村信用社的資金。還有部分民營企業長期是作坊式生產,粗放式經營,家族式管理,致使其在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上緩慢,從而造成企業產品質量低下,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不強。
4、部分民營企業信用觀念較差,法紀意識淡薄。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信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經營者個人素質的基礎上,部分民營企業經營者金融、法律知識匱乏,個人素質較低,尤其是少數民營企業想盡千方百計,惡意逃廢債務,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使信用社在對民營企業信貸營銷上喪失了信心。
5、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不真實。目前民營企業受多種因素影響,存在著信息虛假現象,難以獲取真實的財務信息,甚至少數民營企業沒有建帳,更沒有財務報表,這種狀況使農村信用社很難掌握其真實的生產經營和資金流向及運用情況,從而無法對其開展信貸業務,直接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決策。
1、認識上的偏差,存在惜貸心理。由于過去部分民營企業信用缺失現象嚴重,出現逃廢債務行為,從而導致農村信用社對民營企業在認識上形成了一種偏見,在選擇貸款發放對象上對其有種恐懼心理。
2、信貸激勵機制不靈活。目前大部分農村信用社都相繼實施了貸款責任追究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貸款營銷。由于貸款責任大,又缺乏配套的激勵機制,新放貸款一旦出現不良,對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和考核的力度很大。因此,部分信貸人員因怕承擔責任,對新發放貸款要求十分嚴格,寧肯少放,也不愿承擔巨大的風險責任。
3、著力看重第二還款來源。信用社在民企貸款營銷上,嚴格控制信用貸款,要求其貸款必須有足額有效的抵押物,但由于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無法提供有效的擔保抵押,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信用社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
4、民企評估授信還不完善。從現行經營管理看,農村信用社對發放民營企業貸款可行性、管理性、程序性仍在探索中,還沒有針對民營企業經營和發展特點制定評定信用等級,核定授信額度和創新合適的信貸品種等措施和辦法,使得一些民營企業客戶被拒之門外。
5、結算不暢,信貸資金監督不到位。由于農村信用社資金結算渠道不暢,部分民營企業產品外銷不得不在其他商業銀行開立結算帳戶,導致信用社對其資金運營情況了解甚少,無法監督信貸資金流向,直接影響了信用社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阻礙了民企貸款營銷的積極性。
1、增強改革和創新意識,尋求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在加強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還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和借鑒先進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搭建營銷平臺,增強網絡輻射功能,拓展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2、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和其他規章制度,強化內部財務管理,規范經營行為,提高生產經營的誠信度和透明度,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及時、真實、準確地向信用社提供詳實的財務報表和有關信息資料,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和可信度。
3、打造企業信用文化,樹立“誠信是金,合作共贏”的企業發展理念。民營企業要真正認識到建立和維護企業信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信用意識,提高自覺還款意識和行為,使企業存款、貸款、結算及經營活動都置于信用社的監督、管理和了解之下,讓信用社真正了解民營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狀況,以增強信用社對民營企業的信任和支持。
(二)信用社方面。
1、解決和糾正認識上的偏離度。農村信用社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和關心民營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尤其是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民營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列入農村信用社的重點支持對象。要充分認識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的重要性,進一步拓寬經營理念,擺正市場定位,搶占市場份額,健全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蛋糕,以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社企“雙贏”。
2、積極培育信貸文化,切實改進農村金融服務,降低民營企業貸款準入“門檻”,創新金融產品,以探索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信貸管理辦法。
(1)建立企業信息檔案,推行貸款授信制度??h聯社專門設立公司業務拓展部,專門對民營企業獨立實地調查,建立民營企業信息檔案,積極推行企業貸款授信制度。
(2)因企制宜,積極探索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信用評級授信辦法,建立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評級標準,堅持“先評級、后授信,再用信”的操作流程。如: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趨勢,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對企業班子執行能力,法人代表的經營管理能力,信用記錄,個人履歷、道德品行等,建立專門的征信系統和納入大戶檔案記錄,實行動態管理。按規定評定信用等級,確定授信額度,按照“綜合授信、分級授權、流程透明、規范高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3)創新貸款品種,為民營企業“量身訂做”金融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辦理民營企業間聯保貸款,對經營實力強的企業可以辦理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對上規模、上檔次,科技含量高、管理規范、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可以發放中長期貸款,著力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實際問題。如四川省信用聯社推出的“跨越通”信貸業務系列產品。
3、健全信貸激勵和約束機制,推行客戶經理制。一是大力推行客戶經理制,將那些責任心強、信貸業務精、授權等級高的貸款營銷人員充實到公司業務部;二是建立激勵機制,既考核貸款的發放,又要核定收回貸款本息獎懲比例,與責任人的經濟利益掛鉤,把貸款營銷、收貸收息及貸款質量與管理者獎懲掛鉤,并對考察失誤與客觀變化所形成的風險貸款的責任追究應區別對待,最大限度地調動和保護信貸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建立培訓的長效機制,定期組織信貸從業人員培訓,培養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信貸隊伍,以增強對企業和項目效益的分析判斷能力,提高信貸營銷與決策的水平和效率。
4、嘗試企業股東、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貸款連帶責任辦法。即:在要求貸款民營企業辦理合法、有效擔保外,對額度較大或風險較大的貸款項目。增加企業股東、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承擔貸款清償的連帶責任,在企業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時,由企業的股東、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承擔無限責任,以防止“道德風險”的產生,從而有效規避信貸風險,減少信貸資金損失。
5、進一步加快農村信用社的電子化建設。信用社要變網點優勢為網絡優勢,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建立起高效準確的電子轉賬、支付和清算系統,不僅可以增強服務功能,增加信用社低成本資金,解決資金供求不足的矛盾,而且還可疏通結算渠道,降低經營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社會形象,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信用社各項業務能夠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省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省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與其他發達城市和地區相比,甘肅民營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根據全國工商聯20xx年度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地區分布統計,東部地區企業數量共408家,中部地區63家,西部地區29家,甘肅僅占兩家(甘肅建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天奇物資集團有限公司)。從所占經濟總量比例看,甘肅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接近36%,而浙江為90%,江蘇為83%。從對民營科技企業xx年工商注冊數量進行分析看,中小企業多,但是總收入卻較少。另外,從對甘肅省專利申請量比例看,20xx年全省專利申請量2176件,非職務發明占45%,科研院所占55%,其中企業申請量寥寥無幾,反映出我省民營企業在企業規模,以及技術創新能力上的欠缺。
1、創新動力不足。
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脫穎而出,走在了自主創新的前列,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創新動力依然不足。國家知識產權局資料表明:截至xx年底,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不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部分民營企業創新意識差,靠機會、靠公關、靠利用低廉的勞動力獲得較高利潤的認識還普遍存在;二是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完善,與自主創新相比,模仿的成本低、效益好。
2、創新實力有限。
第一,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屬于靠靈活經營機制生存的中小企業,實力較弱、資金困難,而創新需要大量投入,產出回報期長,會影響企業的即期利潤。問卷調查顯示,有56.4%的企業沒有設立研發基金。第二,技術創新會面臨較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而民營企業的防風險能力弱,一旦創新失敗,后果較為嚴重。因而有人認為:“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第三,由于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具有極高的不穩定性,且規模小、工作環境較差、勞動保障不夠完善,因此社會對民營企業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致使其嚴重缺乏創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會面臨再度流失。
3、融資難影響創新。
雖然政府財政的科技投入已經慢慢向企業傾斜,然而資金缺口卻依然是影響創新的主要障礙。大部分剛起步的科技型企業沒有廠房、土地等可以直接從銀行貸款的抵押品,只有專利、著作等知識產權,從銀行獲取貸款相當困難。目前,我省擁有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很大,其中科技型企業創業中因資金不足而影響發展的問題十分突出。
4、新產品開拓市場困難。
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主要是在新產品的研發初期,通過科技三項費及創新基金等方式進行補助。然而,新產品研制成功,投入批量生產后,市場開拓又成為了企業的一大難題,大多數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在當年中的銷售額微乎其微。
二、關于鼓勵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及促進經濟增長的建議。
1、建立市場環境、激發創新動力。
用盡可能小的成本獲取盡可能大的利潤,是企業的本質特征。沒有市場力量的驅動,即使是政府號召、輿論推動,企業也不會甘冒失敗的風險,主動投資去創新。因此,企業持續創新的根本動力來自于市場,創新的價值也只能通過市場得到實現。目前,我國的科學技術相對發達國家還比較落后,國產高科技產品在質量、性能上與進口產品存在差距,培育市場更顯得尤為重要。這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如1997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宣布實施“百萬屋頂太陽能計劃”,提出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價逐年下降的目標。由于此項計劃的實施,美國的太陽能光電系統電價從1997年的每度22美分,下降到xx年的每度10.6美分,已接近天然氣和熱力發電的價格;同時,根據美國的《能源稅收法》,購買太陽能和其他再生能源設備的房屋主人,其購買費用可以從當年需交納的所得稅中予以抵扣。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消費,使美國的再生能源科技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發展。
一方面,大力培育面向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技術診斷、咨詢、培訓、項目評估、科技人才、項目投資、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無形資產評估等技術中介組織,為民營企業提供“一條龍”的技術創新服務。由于有相當數量的技術中介組織是為民營企業提供公益性、扶植性的技術創新服務,具有一定“公共產品”的屬性,因此在設立之初可考慮政府出資加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然后政府逐步退出,最終實現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面,搭建院企自主創新平臺,充分整合有利于民營企業及科研院所各方面資源優勢,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改變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單打獨斗”或“全線出擊”的局面,降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的風險和難度。
3、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與應用研究聯動的政策支持體系。
因為民營企業主要從事的是應用研究,所以在考慮促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問題時,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開展自主創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如果離開科研部門的指導與合作,周期長、難度大的高科技項目的創新就會因為失去高新理論和尖端技術的支撐而難以完成;另一方面,科研部門如果離開企業的支持,就會形成少數科研人員的孤軍奮戰,使研究工作失去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市場檢驗,難以轉化為生產力,達不到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因此,根據目前的情況,最科學、最切實有效的辦法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形成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同組成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環環相扣,層層展開。例如,美國政府通過國家先進技術計劃,實現對科研機構的資助,同時對采用科研機構技術的中小企業創新項目提供資助,從而實現科研機構與企業應用研究的聯動。這種方式既提高了政策支持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也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和費用,促進了技術的溢出,推動成果轉化、產業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
4、建立健全市場法制環境。
市場競爭的壓力是民營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動力,但其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公平有序的市場法制環境。建議加強市場經濟立法,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制止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激勵民營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和保護工作教育,鼓勵扶持民營企業開發自主的專利產品,在專利申請上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營造一種尊重知識,關注發明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健康發展。
5、建議制定鼓勵科技人員流向民營企業和幫助民營培養人才的政策。
人才是企業技術創新成功的根本保證,為幫助民營中小企業排除技術創新的人才障礙,應制定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大學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或兼職民營企業技術工作,政府可從再就業專項資金中為其提供一定的工資補助。對于有能力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可以鼓勵他們到民營中小企業兼職,并以智力、專利、技術入股與參與收益分配。
6、建立創新金融模式、解決融資問題。
建議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將金融資源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解決知識產權質押問題,以此作為解決科技型企業創業融資問題的渠道之一。鼓勵銀行改變傳統的貸款模式,創新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這方面,北京已經有部分銀行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們創新了一種由銀行、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評估機構、擔保公司共同介入的貸款模式,共同分擔銀行風險。律師事務所和專業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做前期借款人資質評價和專利價值評估;銀行做借款人信用和財務狀況的貸前審查;放款后,繼續落實貸后跟蹤,對企業使用信貸資金進行協議監督管理。此模式在貸前審核和貸后管理相結合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輕了銀行的決策風險和管理風險,同時也避免擔保公司的放大效應造成的潛在危機,達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目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個體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崗位,推動經濟體制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止xx年5月末,全旗共有個體工商戶2215戶,從業人員2899人,注冊資金2248萬元。其中從事商業、飲食服務業的1390戶,從業人員1710人,注冊資金1175萬元;從事制造業198戶,從業人員211人,注冊資金199萬元;從事交通運輸業433戶,從業人員433人,注冊資金737萬元。私營企業44戶,從業人員1381人,注冊資金1596萬元。其中雇員50人以上的6戶,注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有11戶。44戶私營企業中從事生產經營的有19戶,從業人員852人,注冊資金895萬元;從事商品批發、商業零售有8戶,從業人員92人,注冊資金323萬元。
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為國家上繳稅金705萬元,占財政收入的20%。
(一)思想觀念上有一定差距。
據調查掌握的情況,社會各個層面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認識還不夠統一:
一是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在支持程度上不夠,思路和辦法不多。
二是應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從業人員,思想上認為干“個體”不是長久之計,掙錢少,沒有發展前途,沒有保障,受傳統觀念影響,存有僥幸心理,伺機尋找“鐵飯碗”。三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經營者,稍有發展便安于現狀,面對各種變化缺少應對措施。
(二)經濟結構上需進一步調整。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現狀表明,我企個體、私營業主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商貿流通領域的占絕大多數,從事一、二產業的較少。大多居于傳統的、家庭式、非民主的落后管理方式。經調查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不夠解放。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經營者大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0%以上,也幾乎沒有經過專業的理論、技術的學習和培訓,對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和特點未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預測,在經營和投資上缺乏技巧,對所經營的產業沒有長期的計劃,隨遇而安,對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避而遠之。不求發展只求“穩”,有限利潤大家分的現象。
第二,個體私營經濟起步較晚,影響了其發展速度。
第三,從事外向型的個體私營戶較少,大多數經營者對外部大市場的情況不了解,信息閉塞,供需關系掌握不清,銷售不暢,只盯住本地市場,經不住大的沖擊。
第四,資源型和加工型企業較少,本地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生產技術裝備較差,生產成本高,產品檔次低,效益不佳,隨時有被市場競爭淘汰出局的危險。
(三)融資渠道上不很寬暢。
就我企目前具體情況看,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影響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極大而又帶普遍性的難題。首先,經過改制后的工貿企業,原有資產大部分用在了職工買斷,重新盤活困難重重。其次,一些較大、較好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的個體企業,為適應市場新的需求,積極尋求了一些前景好、上檔次的項目,由于投融資困難,只能暫且擱置;還有隨著企業改制的完成,下崗職工中,有一部分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手中也掌握了一技之長,雄心勃勃想干一番事業,只是苦于沒有資金支持,正處于徘徊和等待之中。另外,工行、建行相繼在我企撤銷,使私營經濟申請金融支持更加困難。
(四)在稅費承擔上有一定的壓力。
據調查,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營業性收入總額在6000萬元左右,上繳稅金705萬元,稅收比例高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個體私營經濟所承擔的比例。同時,其它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達到了24個。數字表明,我企個體私營經濟所承擔的稅費相對較高,有個別經營效益較差的,還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另外,個別行政事業收費部門注重部門利益,不顧整體效益和社會效益,存在著重收費,輕管理、輕服務的問題,甚至還存在“三亂”現象。
(一)堅定不移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規劃之中。
要充分認識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重要性,努力贏得各方面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通過組織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思想上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服從經濟發展大局,努力克服xx和形式主義,按照“三個有利于”的原則,引導和扶持個體私營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盡快出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幫助個體私營經濟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個體私營經濟在總量規模、質量效益和持續發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逐步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
(二)努力為個體私營經濟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要通過政策扶持和市場導向,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避免盲目發展,逐步解決我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商多工少”的問題。
就目前實際情況,我企應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其主要優勢在于兩個方面:
第一,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眾所周知,我企的農畜產品和礦產資源等量多質好,尤其是農畜產品,大部分還屬原料的簡單出售,而未被加工轉化增值,因此,首當其沖應重點發展一批類似北大荒實業有限公司、京倫礦業有限公司等龍頭加工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城鎮建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突破口,象現在的蕎麥生產和加工一樣,有目的、有步驟的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和工業產品初加工,盡快形成一支私有民營的骨干群體,形成規模,提高檔次。
第二,我企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旗目前現有農民剩余勞動工3萬多人,城鎮待業人員4000多人。隨著國有成份從產業經營中的退出和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大量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產業就自然而然成了我們不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如果農民不找村長、鄉長,而是找市場,進入城鎮搞個體私營經濟,這本身就是產業結構調整。
因此,在我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非?,F實的選擇。
目前浙江的民營經濟已經占據其經濟的半壁江山,在全省64家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24家為民營控股。在浙江的民營板塊中不少企業都堪稱行業代表。像雅戈爾、升華拜克、浙江龍盛等,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經營的持續發展能力較強。2004年以來,浙江上市公司整體走勢明顯強于大盤,這主要得益于部分浙江上市公司尤其是這些民營上市公司的優異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其凌厲的走勢帶動了浙江板塊的走強,但民營企業在上市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上市通道窄,由于浙江的民企的規模普遍較小,故證券商不愿意輔導浙江的民企上市;浙江的民企要求上市的欲望不強,主要是浙江的民企發展所需的資金一直以來都是靠企業內部融資獲得,對外籌資少。
本文以24家浙江的民營上市企業為樣本,對樣本企業在2001~2004年間資本結構狀況的相關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一)資產負債率分析。
浙江24家民營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7.57、42.80、36.97、41.73。通過對該樣本4年中資產負債率變化的分析,發現其在2001~2003年間逐步下降,但2004年有所回升,總體資產負債比例變化不大。依據指標的經驗合理值判斷,2004年浙江的民營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41.73%比同期全國普通企業61%的負債率要低的多。
通過統計24家上市公司在2001~2004年的資產負債率的集中程度,發現4個年度內樣本公司的負債率主要集中于40%~50%這一區間里,處于該區間的公司數分別占當年樣本總數的33.3%,29.16%,25%,25%。統計說明24家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符合正態分布。在資產負債率低于10%的區間里,2001和2002年度無浙江的民企上市公司,2003年有2家上市公司處于該區間,2004年有3家,這表明企業逐漸趨向于選擇更低的資產負債率。
(二)負債結構狀況分析。
通過對樣本4個會計年度報表中該指標的統計,得到該樣本平均長期負債比率的變化軌跡,分別為10.36%、7.25%、1.2%、1.4%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其中,2004年度,樣本中制造業企業的長期負債水平在10.08%,而信息技術企業僅為0.7%。說明長期負債率整體水平逐年下降,但行業之間差異大。2004年浙江的民企上市公司流動負債占負債總額的比重高達87.18%。把樣本企業的平均流動負債率與全國5000家企業的負債結構進行比較,發現約比全國普通企業高出15個百分點。從負債的來源看,按所占比例排列,依次為應付賬款、銀行借款以及長期應付賬款,表現為應付賬款比例過大,銀行借款所占比例偏低。
(三)總資產收益率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4年總資產收益率的均值表現為企業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資產收益率低。除此之外,其它年份中各區間的總資產收益率的均值都表現出倒u形的特征。說明業績好的企業并不特別注重債務融資,相反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資產收益并不高。
(四)股東權益相關指標分析。
1.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的比率分析。浙江的民企上市公司2001~2004年這一比率分別為112.21%、105.12%、113.38%,112.5%??梢钥闯鰳颖竟驹?年中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較高。表明樣本公司的固定資產幾乎全部是用權益資金購買,這些公司的財務結構較為穩定,但過于保守的財務結構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不利。
2.資產收益率分析。24家上市公司在2001~2004年間凈資產收益率依次為13.65%、10.78%、11.45%、9.642%。除信息技術類企業凈資產收益率波動較大外,其他行業該項指標都呈下降趨勢。內地1274家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9%,而樣本公司同期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9.642%,說明樣本公司的經營效率要高于同期a股上市公司平均值。
(一)總體資產負債率水平偏低,個別企業資產負債率過低的原因分析。
1.企業財務杠桿中的稅務成本因素在中國當前的稅收體制下沒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企業獲得股權資本理論上是要交納所得稅及相關的利得稅,股東也要交納個人所得稅,即雙重征稅。然而我國目前不征收資本利得稅,而個人紅利和利息收入的所得稅稅率為20%。一般公司所得稅率是33%,上市公司可申請到15%甚至更低的稅率。這成為中國上市公司負債率低及偏好股權融資的原因之一。
2.行業特征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本文所選取的24家上市公司中包含制造、房地產、信息等行業。而資產負債率的經驗標準在不同行業也不一樣。在0~20%負債區間的樣本企業都是從事信息技術和規模較小的制藥企業。這些企業固定資產少,技術含量高,對資金需求相對不大。對它們來說,負債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和成本高于直接融資,故資產負債率更低。
(二)負債結構不合理,長期負債偏低的原因分析。
在企業所負債務總量一定,應付款項不變的情況下,流動負債比例高,長期負債量自然就少。故長期負債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流動負債過多,企業短期的財務風險增大,影響了企業通過長期負債融資。流動負債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由企業應付賬款積壓所致。浙江的民企希望通過拖欠貨款或其他勞務款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形成了大量的應付賬款,從而影響企業的負債水平。銀行借款比重小是因為銀行業金融體制不健全,中小民營企業由于規模的限制以及國家政策的影響,很難從國有銀行中貸到款。
(三)公司總資產收益率與資本結構的相關度不高的原因。
業績好的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即企業業績與合理的資產負債率不相關。本文認為,首先,民營企業管理層的整體素質不高,存在“無債一身清”的傳統觀念,導致他們不愿舉債。其次,直接融資在現階段的優越性。第一,政府鼓勵業績優良的企業上市融資。第二,證券市場存在股票流通不足現象,可使民營企業在不失去控制權的情況下,獲取資本金。第三,目前我國股市對股權融資的約束小,因此浙江的民企更偏好股權融資。再次,金融市場尤其是國有銀行系統對浙江的民企融資的排斥性。國有銀行在大量融資給國有企業的同時,就會減少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投入。
(四)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穩定的原因分析。
樣本公司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表現為企業對固定資產的投入都來源于股權融資。即對固定資產的投入基本上不需要通過負債籌集,財務風險小,財務結構穩定。其原因是:
1.浙江的民企板塊較好的表現使得各類投資者更加看好浙江的民企板塊。
2.固定資產投入趨緩。由于能源等社會發展問題,2004年固定資產投資過快的增長勢頭得到抑止。
3.股權融資規模增大,固定投入增長的回落,此消彼長,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呈現平穩趨勢。
(五)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但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原因分析。
浙江的民企凈資產收益率高于同期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近年來,浙江的民營企業發展迅速,資產的利用效率高。這就使得其有較好的利潤率,從而使其凈資產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當然,相對于往年,其凈資產收益率呈下降趨勢。其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凈資產的增加遠遠超過凈利潤的增長。
(一)調整資本結構的財務舉措。
針對浙江的民企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現狀,對企業的財務政策做出適當的調整:企業要及時償還短期債務,降低負債比率,特別是流動負債比率;在資金有余時,應及時進行短期投資,加速資金運轉,避免資金閑置;調整企業外部籌資政策,關注適度負債對提升企業價值的重要性,提高企業資產負債比率。當企業需要大量資金且負債比例較低時,可以采用發行債券籌資;對股權進行控制,當遇到惡意收購等突發事件時應收回投資,減少對外流失股份。在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時,適時贖回股票,既可以減少效益的分流,降低權益比,又能更有效掌握控股權。
(二)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優化浙江的民營企業的融資結構。
浙江的民營企業主要依靠的是自有資金的增長來發展企業的規模。國家政策的約束和金融市場發展滯后,約束了企業的籌資方式的發展。因此,浙江的民營企業應通過擴大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減少對企業債券市場運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以及完善法規體系等多個方面來促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浙江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將迫使企業增加經營壓力,增強資金成本意識,建立有效自我約束機制,這是完善及優化資本結構的直接措施。
(三)規范民企上市融資行為,增加股本流通量。
對浙江的民企上市融資要加強監管力度。第一,對企業募集資金的去向問題進行嚴格管理,避免企業用股權融資得來的資金來償還債務。第二,要加強外部審計對企業財務報告的監督力度。第三,完善公司法,在法律上規范企業的融資行為,杜絕證券市場上的不良風氣。同時增加企業流通股的總量,培養對企業擁有相對控制權的投資者,激發外部市場對公司管理層的關注。過度分散的股份會削弱其控制權,客觀上促使其減少股權融資的比例,多用負債的手段融資,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
(四)增強浙江的民營企業盈利能力,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浙江的民企吸引投資者的地方,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強。然而正是由于投資者的熱衷,使許多企業背上了不少資本債,消化不良,資金利用率低。當然還有一部分企業由于規模小、影響力小等原因而籌資困難,改變這一現狀的措施無外乎兩點,一方面要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產利用率,控制企業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加強銷售管理,增加銷售收入,提高利潤水平。
近年來,隨著xx經濟的蓬勃發展,作為xx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的民營企業已有了迅猛的發展。20xx年,全市民營企業共實現總產值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毫無疑問,民營企業已成為xx經濟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在這些民營企業中,一部分民營企業已不滿足于本地及國內市場,而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通過出口和對外投資等各種形式開展跨國經營,成績斐然。截止目前,全市累計批準各類境外投資企業324戶,其中181個境外項目投資主體是民營企業,占境外投資的56%。
xx市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于促進xx市經濟發展及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為xx市擴大出口貿易起到了疏通渠道的作用,同時還有利于增加外匯收入,拓寬了利用外資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的具有最新技術的企業合作或合資.就有利于打破國際封鎖,直接學習和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了解和掌握國際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與趨勢,建立和發展xx市自己的尖端部門和拳頭產品。
盡管xx海外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已有了初步的發展,但與世界發達國家及地區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的差距,經營總體上仍帶有發展中國家企業國際化初級階段的明顯特征,整個發展還處于學步階段。具體表現在:
1、企業海外投資技術水平和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
走出國門后,企業由過去僅承擔生產經營風險轉變為承擔復雜的國際競爭風險。這些風險包括東道國的政策法規改變風險、與企業母國的外交關系經貿關系變化風險、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動風險及匯率和融資風險等。對這些風險我國一些企業往往認識不足,對東道國的經營管理總體環境背景了解不夠。此外,“走出去”的企業還因為常常碰到一些由于與合作伙伴經營理念和文化差異而妨礙公司正常運營和發展的情況,甚至導致最終無法生存。一些企業由于國際化經營的水平較低,無法充分利用國內外資金、技術和市場,進入海外市場的經營領域集中在以產品輸出為主的貿易領域,并且許多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在程度上還由中間商控制,使企業的贏利空間大幅縮水。
2、政府及企業在管理和服務體系上尚未健全。
在管理層面上,政府的相關立法還比較滯后,支持和保障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便利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出口信貸保險與涉外融資體系以及信息服務體系尚未建全。如在融資方面除了短期信貸以外其他融資渠道對民營經濟的開放度很低。許多融資方式并沒有對民營經濟開放,更不用說通過海外資本市場渠道進行融資了。此外,從企業自身來講,決策機制和內部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國際競爭力不強,“走出去”的運營渠道及融資方式還不夠靈活,缺乏相應資金和人才。上述這些極大地制約了“走出去”的進一步發展。
3、缺乏具有國際化經營運作并有豐富經驗的高素質人才。
這是目前xx市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最主要障礙。發展跨國經營不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財務人才、技術人才、廣告人才,更需要有戰略頭腦,懂現代企業管理、懂國際營銷的一批跨國經理階層。而我市企業中的多數管理人員不具備跨國經營應具有的素質,缺乏國際經貿知識,不懂國際貿易慣例與法律法規,使得企業在“走出去”中常常不能迅速準確地了解國際市場,不能去根據市場變化作出相應的決策.因而在經營中往往處在被動地位。
4、跨國并購實施難度較大。
對企業而言,主要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外部制約和挑戰:一是國內缺少并購的法律保障和服務體系。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國內市場也缺乏相應的咨詢、擔保等中介機構和融資手段。而西方國家已基本形成了相對健全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對外國企業并購本國企業可能引發的壟斷等問題也有明確的規定,同時具備高效運行的資本市場、成熟健全的中介組織。二是并購后的整合是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點。
由于中外雙方在文化理念、市場體制、法律體系尤其是勞工法上存在很多差異,這將對并購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歐美、韓國和拉美等地的工會勢力很強,對解雇限制較嚴,國內企業往往低估了這方面的力量。因為國外企業懷疑中國企業兼并后的整合管理能力,往往在招投標或拍賣過程中對中國企業更為苛刻,而偏向于鄰近文化歷史等較相近的國家。如張家港澳洋集團和江蘇格瑪斯有限公司擬聯合出資325萬歐元收購德國格瑪斯、捷克sametex兩家生產經營企業。該收購計劃如果成功,澳洋集團和江蘇格瑪斯有限公司的產品可通過德國百年老店的品牌和全球的銷售網絡進入歐美市場,可大幅度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和產量,同時可以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技術,提高研發能力。但是最后反而被意大利公司以320萬歐元競拍成功。三是輿論環境不利于中國企業發展。一直以來,低價格、低效率,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上的形象,導致有些被并購企業所在國的工會組織、媒體、投資者等對中國企業持懷疑態度和偏見,一些國家的輿論界也經常做出過激的言論或反應。四是一些政治因素摻雜其中。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使境外同行產生了較強的戒心和抵觸情緒,甚至在政治上招致了更多的猜忌。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資源和高端技術類并購尤其敏感,由此導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受阻或失敗的例子并不鮮見。如沙鋼集團只能通過在香港設立合資公司,才能間接收購澳大利亞abm項目。
企業是“走出去”的微觀主體,政府是“走出去”戰略的倡導者、推動力和服務者,企業“走出去”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為此,我們建議:
1、制定鼓勵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傾斜政策。
為促進xx市的跨國經營,除了加強經濟體制、市場體系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建設外,急需解決的是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的政策問題。因為政府的政策是鼓勵還是限制,對海外投資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的傾斜政策應包括資金扶持政策、稅收減免政策、信息服務政策、咨詢服務政策、人員培訓等。其中最主要的資金扶持政策。應當完善對外投資方面的宏觀金融政策,在外匯資金的融通上進行統一籌劃以保證對外投資必不可少的外匯額度。政府應對海外投資企業提供長期優惠貸款,對海外企業從外國銀行借款提供必要的擔保,并為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給予一定的幫助。
2、大力加強信息與咨詢服務,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企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
xx市民營企業的跨國經營尚處于初級階段,不僅需要政府的指導,更需要政府提供各種服務,特別是信息與咨詢服務。稅務部門等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為企業提供準確、全面和及時的信息與咨詢服務,并應該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企業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幫助企業進行海外項目評估、可行性研究等,形成政府與企業的網上交流平臺。同時,應該建立全球信息資料中心.系統收集國際市場行情和世界各地的投資環境信息,供企業進行海外投資活動提供信息參考。
3、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
民營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足夠的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這里所說的高素質人才,主要是指國際化人才,其基本標準是:具有全球眼光和全球經營意識;通曉專業領域中的國際“游戲規則”;熟練掌握一門或數門外語;能與不同文化背景者溝通融合;有較強的開發國際市場的能力。
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從國外或海外引進;二是選送人員(主要是高層人員)去國外、海外學習;三是吸收初步具備國際化人才標準,有在跨國公司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加盟;四是組織高、中層骨干參加在國內的相關教育。從我國民營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采用后兩種方式可能更現實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要通過建設國際化人才隊伍和這支隊伍的傳帶,激活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升所有員工的業務素質,使員工不僅能勝任眼前的工作,而且具有滿足企業長遠發展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4、適應市場競爭,努力創造品牌優勢。
當今時代,市場競爭已經分化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產品的競爭,表現于成千上萬的產品擠在有限的市場空間你爭我奪,這是一種殘酷慘烈的低層次的競爭;另一個層面是品牌的競爭,它有一定的游戲規則,是一種良性健康的高層次的競爭。因此,真正持久的競爭優勢往往來自于強勢品牌,民營企業只有掌握了品牌,才能真正“走出去”,并在市場競爭中成為贏家。xx民營企業可以與國際上一些大的名牌企業合作,利用它們的品牌優勢及營銷網絡優勢等,使自己更快更順利地“走出去”,降低進入國際市場的成本,同時提升自己企業的品位及檔次。其元集團、沙鋼集團、“波司登”集團等一批成功“走出去”企業的經驗表明,企業要成功實施跨國經營,必須具有全球戰略眼光,一切按國際慣例和規范辦事。這樣才能為產品走向世界、占領國際市場掃除障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46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