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是對某一特定問題或現象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的一種書面報告。為了方便大家進行調研報告的撰寫,以下是一些經典案例,供你參考和借鑒。
在當今社會中,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周圍就業環境也日益嚴峻了起來。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講,就需要具備更多的能力及素質以適應不斷變快的生活節奏。為弄清大學生就業的現狀,以及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在供需方面雙方出現的問題。如何使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其自身的增值,更快地融入企業的發展中,在企業如何有效地發展,我們自發組建了關于大學生寒暑假以及應屆畢業就業的暑期實踐調研。
隊員精心挑選并相互熟悉,成員之間配合密切,靈活性較大,分工十分明確。有在兼職同時深入企業做調研的,有在暑假專職在工廠做調研人員,有文字處理較好的人員,能第一時間反饋調查結果。
其中張瑜、熊亮、李亞歐、韓傳燕利用家鄉優勢,在當地在家調研工廠現狀,發放問卷,了解工廠對學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狀況。同時利用網絡媒體,例如騰訊、朋友網、有我網、社區等大學生網站發放電子問卷。
我是,深入企業一線的同時對工廠進行深入調研的。原本計劃的是在南京統寶光電有限責任公司深入企業一線的同時,對工廠進行深入調研。但,因為種種原因臨時轉到了上海昌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入企業一線做調研,我感覺此番來上海非常不虛此行,我收獲了許多,也圓滿完成了預定的任務。
進入公司首先接觸到得就是中介,一直聽人說黑心中介,這次是深深地感覺到了。首先就是他們組織特別混亂,特別是亂收費,強制性的購買一些不符合物價的東西。我想這也是阻止大學生寒暑假就業比較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業混亂亂收費現象嚴重。為了進入公司,跟我一批來的大學生都忍了。
剛進公司是,認識也認識了一些大學生朋友。其中一個湖北武漢的朋友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我倆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幾天他留下了一句:“哥們,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好朋友走了,給我的打擊也是挺大的。最終也是堅持了下來,后來一次事件差點沒讓我精神崩潰,我的手機在職工宿舍被偷了。父母勸我回家,我認為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沒說什么就這樣堅持了下去。這些生活遭遇并不是個例,在大學生的寒暑假工作和求職過程中都是非常容易遇到的。很多同學堅持不下去就做了“逃兵”,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說說關于公司,公司是一個非常大的公司,管理十分嚴格。到處都有一些條條框框,老工人都說在工廠像監獄一樣。另外工廠施行門禁制度,流水線作業。大部分大學生到工廠都做了op(普通操作工),做最累的工作拿最少的錢。一個產品的生成要經過多項的分工,他們的分工很細,對員工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每個工序上都有上十名員工,但只聽到機器的聲音,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作為新手,跟那里的員工打完招呼后,便開始投入到了學習當中。首先是在那里看員工們怎樣操作,接著請教他們介紹一下操作的要領和技巧,并慢慢的結合實際操作體會其中的技術。公司十二小時工作制度,白夜班兩個月才輪換一次。我不幸做了一個半月的夜班,都忘了白天是什么樣地。但,大公司還是有很多好處的。公司伙食供應、住宿、人文關懷也能讓我們感到一絲安慰。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就是每天喊得口號“磐石品質,鋼鐵紀律,5s咱最棒?!?/p>
在公司我不斷地向老工人、管理人員、大學生詢問關于就業的方方面面,做了詳細的調研工作。在高層次上,凡是我們遇到什么不懂的東西,管理人員也都熱情地給我們講解,讓我們了解到了許許多多生產和管理的知識。真正了解了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以及可能遇到什么問題,得到了書本上永遠不能得到的東西。得出的的結論以及分析會在報告最后給出。
先將公司簡介如下:
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xx年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區投資成立,母公司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臺灣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之關系企業,目前和碩集團在浦東新區康橋已注冊三家公司,構成“和聯/永碩華東營運中心”,總投資6.27億美元,包括昌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信息產品的研發與制造,是全球五大筆記本電腦生產企業之一;鈞碩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相關精密模具的設計與制造;華謙商貿(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it相關產品的內銷服務。
接著根據四位同學給我的他們在暑期實踐調研的反饋,特此記錄了他們的調研歷程。
對與盼望已久的暑期實踐開始了。四位同學的暑期實踐活動是關于大學生寒暑假以及應屆畢業就業的暑期實踐調研做調查問卷,共分為三組,張瑜、李亞歐為第一在家鄉廬江做調研,熊亮為第二組在家鄉六安做調研,韓傳燕為第三組在家鄉宣城做調研。
根據四位同學的口述,現將活動過程口述記錄整理如下。
在張瑜、李亞歐家鄉廬江記憶最深的一家公司,找到他們的經理,他們向他介紹了下情況,沒想到他連看都沒看就叫我離開,還叫我別去打攪其他人工作。第一次就遭到這樣的拒絕,他們心里并不好受,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去其他公司。但后來,去了其他一些公司也找到了一些比較熱情的公司,完成了調研任務。
據熊亮同學反映,他的調研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每來到一家公司透過玻璃窗,看到里面員工都正忙著工作,就會在公司門口徘徊猶豫一下,他怕進去會打攪他們,也擔心他們沒時間理會他。但必須得去,所以每次他都鼓足勇氣進去.每當他推開門的時候,他們都刷地看,一雙雙眼睛盯著他,但很快他們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一開始熊亮還真有點不知所措,這么多人也不知道該找誰好。然后他問了下旁邊的一個員工經理在哪,直接去找經理。有的經理比較忙,就叫其他人幫他填問卷,有的叫他等一下再去拿,說先看一下,但當他再去拿的時候,她又說沒時間。但,最終在熊亮同學真誠熱心的不懈努力下也圓滿的完成了調研任務。
第三組韓傳燕則是比較順利的,其中有一個經理讓她印象蠻深刻的。她問我做這個問卷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填完以后會幫他們做到一定的宣傳,韓傳燕同學是學校暑期實踐活動弄了這樣一個課題,也會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他們有的還很同情大學生暑期實踐調研,說這么熱的天在外面跑也不容易的,所以他們有的還倒水給喝,還蠻愿意填寫問卷,可能問卷頁數比較多,而且問題也有些麻煩,所以有時填完一份問卷也花了他們幾十分鐘.在這次實踐中,她也了解了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看到了他們的工作環境??吹矫恳粋€員工基本上都有一臺電腦,他們都在電腦上進行操作。以前也沒去過公司,也不知道公司的狀況,現在也算了解了一點點。在他們休息的時候看到他們同事之間相互開玩笑,嬉戲,覺得他們相處的很開心,在和諧的環境中才能輕松的工作,所以融洽.和諧的工作環境很重要。
三組同學的暑期實踐很快就結束了,雖然這次實踐的時間并不長,但在這次實踐中卻學會了很多,體驗了也感受了不同的待遇.一開始被人拒絕心里會不太好受,慢慢的被人拒絕多了也就無所謂.一開始走進公司看到這么多人有點慌張,有點不知所措,后來也就鎮定.從容了很多,而且也能更加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更好的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在這次實踐中,也更能體會到社會要比學校復雜的多,競爭也更加激烈,在學校只要處理好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就好了,但在工作中,不僅要處理好與同事,老板之間的關系,還要學會更多處理事情,應對事情的能力。
一直對暑期實踐充滿了期待,覺的暑期實踐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通過實踐可以接觸社會,并把學到的知識用到實際當中去,并把遇到的問題和看到的現象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真正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而且通過暑期實踐鍛煉我們的能力,擴大我們的知識面,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東西,還能培養我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他們最后都表示,參加暑期實踐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根據調研和實地體驗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引導職業社會化觀念,循序漸進地改變傳統就業取向。大學生就業觀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職業選擇隨著年齡的增長,受到個人興趣和志向的轉變以及就業環境變化的影響。因此,對學生的就業指導要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
其次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職業方向第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太學畢業生是高校生產出的“教育產品”,在教學活動中,大學應該加強實踐環節的設計,為學生創造機會與用人單位接觸,讓學生早日介入就業市場,為就業早做準備。我們應當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接著大學生要善于自我調適,進行科學職業規劃。大學生也應面對市場需求,做出積極的調整,在心態和觀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業技能。大學生自身的心態應逐步調整與完善: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
最后政府要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其次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建立健全政策保障體系政策保障體系。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化體制改革,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政策支持政策引導,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偏遠地區及基層單位就業。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急需大量的人才,這是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之一。建立和完善就業信息網絡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利用準確、高效、全面的收集、篩選、分析評估各類信息,實現供需雙方的資源共享。同時更應規范中介市場,讓中介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
指導老師:羅文雯。
隊長:孫維維。
隊員:張瑜。
熊亮。
李亞歐。
韓傳燕。
近期,一篇名為《江蘇4萬20xx屆畢業生未就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或更嚴峻》的文章發布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各大門戶網站紛紛轉載,報道稱: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20xx屆高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已經有4個月了,20xx屆新的畢業生也已經開始考慮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蘇仍有4萬名20xx屆畢業生未就業。20xx年,新的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3.2萬人,比去年多6萬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20xx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旺季已經來到,為了避免企業過早進入校園招聘而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多數高校采取措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求職旺季。據統計,從20xx年畢業生求職者人數突破600萬大關以來,求職者數量逐年增加,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僅江蘇省xx屆高校畢業生就有53.2萬人,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筆者從知名社會招聘網站前程無憂了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屆的畢業生由于在校園招聘中未解決就業問題,被迫把目光放到社會招聘中,而社會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這也導致很多畢業生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卻依然無法解決就業問題;此外,筆者還從上了解到一組數據,20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0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0%,僅在廣東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將達到65萬-70萬,不少應屆畢業生甚至愿意自降身價,期望以降低薪資水平的代價求得一個工作機會。
對此,筆者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等招聘類網站上整理出四條求職建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道路進行規劃的一個過程,作為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從營銷學的角度看,大學生要找到工作,必須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需求何在?有一點是很明確的,它不是教育機構,旨在讓你進去進修然后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機構,因為悲憐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會職責。它是什么?是勞動機構,是雇傭你進去“干活”的,因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勞動從而以工資作為交換的合作方式。遺憾的是,不少大學生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廂情愿地把用人單位當做配合自己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的工具,喜歡就進去帶著,不喜歡就一走了之。根據上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信息,大學生就業后一年內的流失率竟高達50%,兩年內更是達到了75%!
那么,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應如何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呢?
在作出應聘選擇前,大學生要認真分析一下:用人單位為什么要招聘員工,希望通過招聘這些員工達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體的招聘條件,用人單位的這些信息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戰略是否吻合。千萬不要抱著“隨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換”的心態,那樣受傷的是用人單位,浪費寶貴光陰的是你自己。
用人單位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重點需求,大學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體力行。如果你能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而作出相應成果的話,你就有機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和重用。同時,在不同發展階段,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創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員工多干少說,在迅速發展期需要員工邊干邊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員工思考了再干。
如果你希望在本單位有更好的發展,那就需要對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進行研究,對用人單位的未來業務重點和崗位要求作出預測,并據此制定自己的中長期規劃。
總而言之,雖然20xx屆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但是只要大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職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順利地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1、引言。
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2、調查形式與結果。
2.調查的對象和范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后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后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盡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盡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煉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盡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盡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于求職者來說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并且還存在著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并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于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某研究機構發布的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于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于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加之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并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沖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3、政府方面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后,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4、大學生方面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于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后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是我們唯一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占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了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說,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發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于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么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于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修煉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脫穎而出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修煉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致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后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并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著激烈的競爭,修煉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近期,一篇名為《江蘇4萬xx屆畢業生未就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或更嚴峻》的文章發布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各大門戶網站紛紛轉載,報道稱: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xx屆高校畢業生離開校園已經有4個月了,xx屆新的畢業生也已經開始考慮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蘇仍有4萬名xx屆畢業生未就業。xx年,新的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3。2萬人,比去年多6萬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xx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旺季已經來到,為了避免企業過早進入校園招聘而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多數高校采取措施,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求職旺季。據統計,從xx年畢業生求職者人數突破600萬大關以來,求職者數量逐年增加,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僅江蘇省xx屆高校畢業生就有53。2萬人,均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筆者從知名社會招聘網站前程無憂了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屆的畢業生由于在校園招聘中未解決就業問題,被迫把目光放到社會招聘中,而社會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這也導致很多畢業生花費了很多時間精力卻依然無法解決就業問題;此外,筆者還從上了解到一組數據,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預計將達到700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0%,僅在廣東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就將達到65萬—70萬,不少應屆畢業生甚至愿意自降身價,期望以降低薪資水平的代價求得一個工作機會。
對此,筆者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等招聘類網站上整理出四條求職建議,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在作出應聘選擇前,大學生要認真分析一下:用人單位為什么要招聘員工,希望通過招聘這些員工達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體的招聘條件,用人單位的這些信息與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戰略是否吻合。千萬不要抱著“隨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換”的心態,那樣受傷的是用人單位,浪費寶貴光陰的是你自己。
用人單位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不同的重點需求,大學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體力行。如果你能為滿足這些重點需求而作出相應成果的話,你就有機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賞識和重用。同時,在不同發展階段,用人單位對員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創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員工多干少說,在迅速發展期需要員工邊干邊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員工思考了再干。
如果你希望在本單位有更好的發展,那就需要對用人單位的戰略發展需求進行研究,對用人單位的未來業務重點和崗位要求作出預測,并據此制定自己的中長期規劃??偠灾?,雖然xx屆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但是只要大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做好職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順利地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
4)經濟危機前后調查對象對鐘愛的企業對比:
而據一些專業人士調查研究顯示經濟危機襲來,原來一些發展形勢較好的,如外企,合資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原本有著相當強的競爭優勢,危機襲來使這些連體兒的境況大不如前,而且裁員減薪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而那些原本就比較低調的私企,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夾縫中依舊頑強的生長發展,壯大自己。經濟危機下,國企有著政府的庇護,依舊穩定,政府機關在這個給公務員加薪,不過進入他們的行列越來越難。而面對調查者對象的如此選擇,我們希望他們的理由不是隨波逐流,抑或僅僅憑借一些感性的印象,多多關注些各類企業的發展勢頭的信息,理性選擇。
5)望學校和政府在就業上能提供的幫助希。
7.我們的建議。
1)作為一個大學身就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自覺培養交際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質的提高,做一個能力強、素質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涉獵其他相關的知識,加強對社會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積極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并盡可能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是做一些有意義的兼職工作,或經常與工作的人交談,獲得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大學校園應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和及時的就業信息及相關的就業指導。政府部門應盡量安排更多的就業崗位。并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和勞動技能培訓。
3)另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大學生扎堆考研、考公務員,對于這樣的現象。參考了一些專業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學生要結合自身實際,切勿盲目隨大流,如果是為了做專業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專院校任教,目標明確,考研肯定是必經之路;但如果單純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就是不對的,畢竟幾年后還是要面臨就業,到時候競爭肯定更激烈。報考公務員可以作為一條就業途徑,但不能視作唯一的就業道路,眼下一個公務員的崗位往往是上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競爭,被錄取的幾率太低了。專家建議大學生拓寬眼界,可以到中小城市就業,也可以到農村基層去鍛煉,這些地方的競爭小一些,國家還有一些政策傾斜。
希望這次調查研究,真的能夠有助于企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及其求職心理,為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參考和指導,推動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進而有效地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這也是對我們自己未來的就業很有益的。
附錄。
1.您的專業類別:
a文史類b理工類。
2.您對自己的畢業時就業形勢的態度:
3.您覺得要從眾多同等求職者中勝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a專業成績b獲獎證書c社會實踐f良好的品德資格證書g其他。
d優秀綜合素質e優秀的求職能力(簡歷、語言、著裝、職業素質等)。
4.您現在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________________。
5.在求職的過程中您擔心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6.畢業后您覺得會選擇到那個區域發展:
a回家鄉發展b中部c西部d沿海發達地區e暫沒有考慮。
7.金融危機爆發前您比較鐘愛的企業是:
a國企b外企c私企d合資企業e政府機關。
8.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您最想進入什么性質的單位工作:
a國企b外企c私企d合資企業e政府機關。
9.面對這次金融危機,您將做何種就業選擇:
a先考研延緩就業b考公務員c先就業后擇業d自主創業e政府機關。
10.您希望學?;蛘诰蜆I上向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
a提供就業信息b提供就業技能c政府安排更多就業d其他。
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基本素質。
一是培養學生樹立講求誠信的道德觀念。誠信是商業道德的核心,用人單位在選取人才時,其首要標準往往是是否誠信。因此,高校必須培養學生的誠信觀念,使之形成穩固的誠信道德。
二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高校要通過多種形式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把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和傳授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給大學生提供各種機會進行相互協作的鍛煉,使其明確樹立起團隊意識。
三是訓練學生的求職技能。求職技能是指面試技巧、日常禮儀等方面的要求。學??梢越⒕蜆I面試輔導中心,組織模擬招聘面試,開展崗前技能培訓,組織參加招聘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高校畢業生不應該僅僅是求職者,更是社會職位的創造者;不僅可以通過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職位。因此,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創業教育。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指導畢業生認識創業所必備的素質和條件,如創業知識的儲備,資金的準備,技術和興趣、個人能力,等等。
二是請富有經驗的創業成功者到學校為畢業生做報告,讓學生從成功者的經歷中積累經驗,了解創業的基本程序。
三是專設大學生創業類選修課程,讓學生通過課程系統學習創業知識。
如果說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決定學生能否順利畢業,而團隊合作精神、踏實刻苦精神、社會適應能力、持續的學習能力則是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關鍵因素。當然這些因素必須通過一定的特色能力體現出來,而不是籠統地說自己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或者社會適應能力等。例如,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職時,就完全有資格說自己具有踏實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則可以通過別的指標來說明,這需要在校學生發掘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培養自己的專長或者特長,以便自己在走向社會時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個人發展的第三層次因素,即創新精神、實踐經歷、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學生注意平時的積累,除了認真刻苦地學習外,注意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注意觀察和思考,培養創新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這些是個人在順利就業后能否得到繼續提升的關鍵因素。
從調研研究可以看出,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評價的高低主要看學生平時的積累,這些素質決不是學生在臨近畢業前就能提高的。必須在大學階段有針對性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開設就業講座,宣傳就業的相關政策,使學生認識到就業的原則是學生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學校推薦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對畢業生應強化應聘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的就業觀,樹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的觀念。
總之,要引導學生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石。在綜合素質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文化素質包括掌握知識、能力、方法、儀態等,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開拓思路。專業基本知識積累,專業技能的熟練掌握,才能擁有自身專長以形成核心競爭力。所有這些素質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統籌兼顧,既突出重點又注意各方面素質的平衡,同時加強正確的就業觀培養,由此培植新的就業增長點,真正促成學生順利走向社會、服務社會。
我院20xx屆畢業生共有6個專業284人。xx專業165人、xx專業75人、xx專業3人,xx專業11人、xx專業10人、xx專業20人。截止到20xx年10月16日我院20xx年畢業生簽訂協議并落實就業單位的266人,簽約率為93.66%。
2、就業去向分布情況。
我院20xx屆畢業生分布主要在xx省,共有200人,占就業畢業生總數的70.42%;xx省地區共接收我院畢業生人37人,占13.02%,其他省市地區共11人,占3.87%。從就業單位來看,我學院畢業生主要進入各xx單位工作,共有170人,占59.86%;進入xx公司共64人,占22.53%。
1、學院領導重視就業工作,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助。
學院以黨總支書記為主導,成立了以學工干事,畢業班輔導員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分工明細,責任到人。主管領導、學工干事、輔導員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的就業情況及思想變化,組織召開就業工作推進會議,開展就業動員會。
3、增強服務意識,努力為畢業生排憂解難。
首先,學院積極配合學校招生就業處工作,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招就處的各種招聘工作,特別是針對鐵路相關單位和企業開展專場招聘工作,讓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提高就業質量。其次是建立校內網絡交流平臺。隨時將一些就業信息發布出去,讓學生第一時間獲取就業信息,同時,利用這個交流平臺,把平時不愿意表露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積極與學生交流,幫他們解決他們在就業工程中遇到的困難。
就業不但要做好“售前”服務,同時還要做好“售后”服務。我們本著學生在校是我們的學生,要為他們服務,畢業后仍然是我們學生、校友,也要為他們服務好。畢業生畢業后,很多學生涉及到改派、辦理戶口、組織關系等事宜時,每每找到我們,無論是誰肯定會及時的放棄手中的工作,為他們做以耐心的解答。此外我們還對在畢業時還沒有就業單位的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一一對他們落實就業工作。
1、學生就業期望值較高。由于我院近兩年學生就業火爆而且多數專業都能進鐵路單位,有相當多的畢業生采取了觀望的態度,特別是鐵路單位沒來招聘或者沒有關閉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單位應聘。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業定位,從而錯過了很好的就業機會。
2、女生就業存在困難。由于學校的專業的特殊性,對女生外在要求較高,女生就業比男生遇到的困難加重。
3、就業指導工作尚缺乏系統性,個別指導的廣泛性不夠,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至今,全國高校在校學生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
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從20xx年的83%降到了20xx年的72.6%,下降了10個百分點。在我國長期被視為天之驕子、從來不曾被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出現了失業問題,而且失業的范圍和規模逐步攀升。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并不能簡單地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關研究部門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各有側重。我們這里主要討論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最為密集的地區,x市x區更是面臨著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xx區轄內擁有x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眾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占x市的79%,每年有20000多名大學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許多人就在轄區內就業。一直以來,xx區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勢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高校大學生對政府就業服務的具體需要,更清晰地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更好地打造服務性政府,xx團區委聯合x大學團委理論研究室,以“駐xx區高校大學生就業需求狀況”為主題組建了課題組,于20xx年7月對xx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調研能夠對該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出初步的對策,以便于找準未來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工作舉措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本次調查采取配額抽樣的方法,共調查了300名學生。全面考慮到男女性別比例及專業和年級及學校層次等情況,主要調查包括x大學、x師范大學、x語言文化大學、中國農業大學、x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x)、x體育大學、x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x城市學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xx區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不過因為并非隨機抽樣,加上樣本量的限制,因此在進行推論時應較為慎重,此數據能夠為我們的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議。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對駐區高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求職最先考慮的因素、求職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群體層面和個體層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會、基層工作、大學生自主創業等求職渠道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xx區政府在就業服務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數高校學生的認可和肯定,無論是從宏觀的服務機制、服務內容,還是從具體的服務態度、服務過程來看,都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切實的便利;同時,政府有必要加強就業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使客觀準確的政策信息傳播到更多的個體,以便于大學生更好地開展求職決策;大學生對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觀的總體發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觀的具體落實層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為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梁,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有必要進一步改進就業工作,完善育人環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從個體源頭上緩解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強職業意識教育,讓大學生具備緊迫意識,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了解相關政策。共青團作為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學生對共青團在服務就業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聯系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見習活動”、“開展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展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服務維權,保障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這些期待對我們共青團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養發展人才,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1.當代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擇業焦慮感普遍存在。我們仔細考察了駐xx區高校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分布,半數以上的同學有些焦慮,一成同學非常焦慮。學習階段越高,擇業焦慮感越強。伴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步入攻堅階段,就業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結構性的人力資源供過于求的矛盾。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在步入社會之前做好職業規劃;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大學生情緒不穩定,在重大問題面前無法保持足夠的冷靜,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擇業失敗,造成更強烈的焦慮。xx區是全國高校聚集區,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下,高校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就業競爭壓力,極易產生焦慮感。
2.當代大學生就業需求呈現多元化、現實化特點?,F代社會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碰撞交融,價值觀念趨于多元。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充實到社會中的各種崗位上去。大學生作為具備較高文化知識、道德修養的社會群體,只要善于學習、踏實肯干,都能做出優秀的工作業績。當前,社會轉型進入固定化階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也趨于理性,個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考量,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求職行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的形成,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眾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就業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被選擇者,而根據現實情況和個人特點的綜合因素考慮擇業,將有助于謀得理想職業。
3.當代大學生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并存。xx區高校大學生當中,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了解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熟悉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會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實習以獲得就業機會,整個求職過程比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學對政府就業政策不了解,缺乏實習見習的機會,缺乏對就業信息的了解,表現得比較盲目。理性與盲目并存的現象,有其客觀、主觀原因??陀^上看,政府就業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信息共享等方面還有待改進;主觀上講,大學生個體對就業形勢、自我特點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存在差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實習的機會和知曉政策的渠道。
1.宏觀調控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普遍對政府在宏觀調控、就業服務方面的作用的認識比較模糊。這與就業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大學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暢通有一定關系。在這種條件下,政府在就業市場的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就業市場中的社會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學生就業市場因而出現了“假性飽和”的現象。
2.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會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一方面,大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運行缺乏了解,對相關單位的人才期望情況反映滯后,不能有針對性地主動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另一方面,大學生很難通過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識技術能力等深層次的優勢,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雖然政府提出要建設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在,但實際上依然是被動的等待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來向自己獲取信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對于就業市場多樣化的適應能力。
3.對大學生到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學有意去基層鍛煉、服務農村、支援西部,這個數據雖然樂觀的,但是目前這方面的教育宣傳、組織動員工作還不得力,對服務基層的同學的財力支持還不到位,對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待遇保障還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是偏向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4.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支持不夠。隨著高校持續擴招帶來大學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長,社會將難以提供足夠多的合適就業崗位,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轉變舊有的就業觀念,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大學生需要有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不能滿足于做求職者,還要有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的準備。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知識積累不夠、缺乏社會經驗、心智不夠成熟、缺少運作資金、創新能力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我們在調查中發現,xx區高校大學生認為政府在創業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夠,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夠完善。
(三)對策分析。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要把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作為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并存的現象,突出反映了畢業生就業觀念方面的問題,政府應積極引導高校及相關組織機構,著重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做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樹立“適應”的觀念。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要根據性格、愛好以及其他自身情況選擇與自己的個人特點相“適應”的工作,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客觀看待自身條件,調整好心理狀態,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要正確評價自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流動”意識,不要認為“一次就業、終生不變”;要開闊視野,拓寬就業面,不要自縛手腳;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競爭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成才發展觀。政府應該通過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者座談會、“創業者風采”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幫助畢業生轉變計劃經濟下陳舊的就業觀念,鼓勵他們抓住西部大開發、小城鎮和城市社區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契機,到西部就業,到中小城市和社區就業,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到各行各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貢獻聰明才智。
2.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加大綜合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制定和貫徹落實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各類優惠政策,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并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方面予以特殊優惠。
3.促進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增加大學生就業見習機會。政府需要不斷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資源優勢,積極地在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架橋筑路。xx區政府應加強與高校的協作,建立高校畢業生求職信息庫,探索建立人才儲備周轉制度;同時與用人單位溝通,收集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信息,促進供求匹配。政府應廣開渠道,給學生創造到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進行短期就業見習、掛職鍛煉的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增強求職就業能力。
4.建立科學實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統。政府應整合就業信息資源,形成全國統一的就業發布渠道,在全國真正形成就業代碼規范,就業信息統一開放,就業指導科學合理,區域性就業信息與全國就業信息互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定期由專門機構發布大學生就業資訊和相關政策,實現供求雙方信息資源共享。xx區高校密集、企業眾多,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人事部門與教育部門等要聯合編制信息,把職業情況、學校專業情況、招聘計劃人數、就業需求人數等相關信息對應起來,保證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完善,增強預測方面的信息,以減少學生求職過程的盲目性。
5.針對不同類型的就業人群,提供相應的完善的就業服務,提高政府科學服務的水平。本次調研在針對xx區不同性別、年級、專業、生源的大學生人群進行相關性研究時發現,不同人群在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等諸多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針對這些差異,政府應對不同的就業人群提供相應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把政府的宏觀就業政策能夠在微觀層面獲得最大收益。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組織有關專家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分類研究,對于各種特征就業人群提出配套的服務措施;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政府職能、完善服務設施,以保證各類服務措施的落實到位。
6.共青團應充分發揮育人優勢,切實提升服務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是共青團工作特別需要著力的地方。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理論學習、科技競賽、創業大賽、原創文藝活等,使“第二課堂”活動與學校教學模式形成有力的配合,培養終身學習和全面學習的能力。其次,要加強社會實踐工作,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擴大實踐參與面,積極開辟社會實踐新形式,豐富社會實踐新內容,努力通過社會實踐工作引導大學生真正做到“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學到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才能的本領。xx團區委著力推廣的“就業直通車”項目,以團區委為紐帶,推進xx區內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的良好互動,有效整合了地區各種資源,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鍛煉才干、磨礪品格的平臺,有些單位還嘗試在深入考察的基礎上擇優選拔部分實習畢業生。這一項目有效地縮短了高校學生對工作單位的適應期,受到高校學生和企事業單位的普遍歡迎,取得了非常好的實際效果。再次,要加強人生導航,大力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共青團應該大力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排解挫折,形成自主、獨立選擇的習慣和能力,形成耐受挫折、堅強柔韌的品格。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等于失業的話題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如何正確分析原因,拿出正確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必須考慮的問題,而當前的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的嚴峻。面對勞動就業市場的新形勢,大學生就業問題,學校應如何面對,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一項艱巨而迫切的問題。在此,我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對這個問題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經過上網、查資料、社會調查等等,我總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高校與市場需求供求關系錯位。首先高校設置的專業與市場需求錯位,大學擴招導致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現在大學生沒有及時就業和高校的設置專業時沒有進行科學的辯證有極大的關系,有可能幾年前是熱門的專業,幾年后就變成冷門的專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后帶來的職位、崗位的變化,有的企業需要的人才是高校相對應專業人數的好幾倍,這樣就形成了人才需求市場配制的時間差,其原因是高校專業的設置跟不上企業的需求。因此,專業不對口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所在。
(二)用人單位在選用人時,對大學生要求過高。在調查中發現,多數企業是缺什么人就找什么樣的人,沒有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用人單位選人時多數是有工作經驗者優先,越是小企業越不愿用大學生,不注重人才培養和儲備人才。因此,這種小企業用人的觀念,使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20xx河北省人才市場專場招聘會上,我問過參加應聘的同學,他們都對此頗有感觸,說本來是滿懷信心去參加面試,可當用人單位打出只要有工作經驗者,可當自己遞上去簡歷的時候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被打回來了。這種現象的存在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也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率的提高。
(四)大學生就業流向不同。我國東部經濟很發達,所以大部分學生就傾向與東部,致使東部就業人數過多,因此就產生許多問題。而我國中部和西部經濟欠發達。畢業生認為就業機會小就不去了,所以就造成東西部人才比例進一步加大。
(一)調整結構矛盾。為了緩和我國城鄉二元制結構體制。必須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農村基層,落實好“大學生志愿西部的計劃”的政策,落實好有關生活補貼、權益保障等等有關畢業生切身利益的政策。
(二)規范就業市場,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媒介的作用,開展就業政策宣傳活動,匯編就業指南,發布就業信息等等就業服務活動。以此來滿足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需求,使之能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學校應加大就業指導活動。學校應定期舉辦人才招聘會邀請企業來學校招生,避免畢業就業時的高峰。學校還應該邀請創業人士回校舉辦講座,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四)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要充分考慮就業、市場、社會需求等因素,緊密聯系實際,緊密聯系用工單位用人針對的專業調整學科、專業機構、專業設置。以此來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5)加大政府促進大學生就業職能,對大學生創業支持和服務。鼓勵、支持、扶持大學生創業,搭建大學生科學和研究創新的平臺。高校畢業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或合伙經營與組織起來就業的,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上的幫助等等。
(6)完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有關政策。一方面對大學離校時為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學校應為其面為保留檔案,待學生找到工作是把戶口遷到用人單位。二是鼓勵學生去西部貧困地區,這樣既能緩解東西部人才的差距,又能鍛煉大學生意志。
(7)大學生就業形勢空前嚴峻。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用人需求大量減少,大學畢業生的供給量卻比往年攀升。到目前為止,受調查的幾所學校畢業生簽約率在20%左右。有的近百人的專業只有1-2人簽約。高校盲目設置專業帶來的學生就業困難更加突出,一所工科大學的生物科學76人中只有1人找到工作。畢業生的工資普遍下降10-30%。
(8)就業市場混亂,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侵害學生利益。一些企業先以優厚的條件去吸引學生,簽約時和上崗后又以各種借口降低待遇。河北科技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今年有兩名畢業生在招聘會上應聘某食品公司,企業承諾1500元月工資,但到單位后真正拿到手的才500元。石家莊一個教育機構要求應聘者提供300名高中畢業生名單和資料就算通過面試,實際上是變相讓求職學生為它找客戶。
(9)實習難成為就業難的前奏;一些學校超前謀劃教育教學改革取得效果。目前,“有一年以上的相關崗位實踐經驗”成了許多單位招聘的首要條件,成了大學生就業必須邁過的門檻。用人單位希望新員工一上崗就能干活,但是一些學校沒有提供實踐機會。一所學校參加座談的21人中只有3人在校期間參加過一般性實踐活動。
(10)畢業生面臨種種矛盾沖突。一是理想與現實沖突。一般畢業生工資期望值在800元以上,但實際上大都在600元左右。企業說,現在的大學生給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卻天天想干大事,掙大錢。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機械設計專業的一位學生說,沒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焦慮,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也很難受,感到自己是廉價勞動力,處于社會的最底層,而上大學家里花了五萬元。二是長遠發展與現實沖突。
(12)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實施的效果有待提高;就業指導與服務標準低,信息公開不到位。一是就業政策實施的影響力小。畢業生對政府促進就業的政策文件知之甚少并心存疑慮。由政府選拔的選調生和三支一扶項目在政策上有保障,報名踴躍,但名額有限,且不惠及近年擴招人數最多的??茖W生;國家的就業政策管不了用人單位的土政策;許多大學生對于到基層就業政策的保障性和延續性持保留和觀望態度,寧愿留在城市底層,也不去農村基層。二是就業指導與服務標準低,信息公開不到位,大學生的政策知曉率低。就業信息網的相關政策文件內容不夠完善;政策文件解讀宣講沒有進入高校就業指導課。50多個學生參加三所高校的座談會,只有3個人表示分別從報紙、手機報和公交車廣播上知道有就業優惠政策。畢業生主要是通過互聯網來了解就業政策,但是,我們于3月19日對網絡上的就業政策信息進行檢索,百度等商業搜索引擎能夠提供的政策文件極少,且分散不易查找,點擊后大多只是新聞報道中涉及的文件名或是文件號。政府相關部門和一些高校的就業網站提供的信息不完全或者是鏈接無法打開。燕山大學的就業網站信息較為全面,訪問量較高。
總之,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只有通過全社會各部門各領域以及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政府指導就業”的正確思路,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xx年2月11日
四川省資陽市保和鎮中心小學
保和鎮中心小學部分教師
1、調查內容:
(1)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2)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
(3)大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2、調查方式:
(1)查閱相關書籍
(2)登陸網站搜索
(3)對教師進行訪問
3、調查結果
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登陸網站搜索對教師進行訪問等方式,我了解到,隨著社會進步,大學生也越來越多,當今社會的崗位數遠遠少于大學的人數,因此多數教師認為,應該控制大學生的人數,提高大學生的'質量,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提高大學生去基層就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關于創業國家就多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環境,鼓勵大學生依托專業優勢開拓市場,而高校也應該把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當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手段,引導和扶持大學進行創業。
4、經驗體會
我是一名剛入校不久的大學生,這次調查讓我感受良多,我覺得除了社會和國家要幫助大學生以為,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多學知識,掌握好技能,為自己出身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5、對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
我認為此次活動開展得既有價值,又有意義,而且實踐的課題非常貼近生活,也都是同學們都有所聞,但又知之甚少的事情,非常適合同學們調查研究。我更希望學校能組織一次大型的調查活動,讓全校師生一起參與。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余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余人次,這個數字里面雖然存在著有重復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人才網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絡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于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盡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制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展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游刃有余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采用的是理論化的、局限于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了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F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后,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置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后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于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等領域。另外中高級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了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后,收入比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于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余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了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置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愿“為生存而打工”、寧愿“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于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F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后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于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并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復核后,將給予社會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于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于到城市社區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并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并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于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于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并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信息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20xx年農業科技人相關人才供給有限。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20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同聲傳譯、數字媒體、精算和心理咨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愿和社會意愿存在很大差異。
1、高等院校大規模擴招帶來的畢業生數量激增,但社會可提供就業崗位數量沒有明顯增長。
2、城鄉二元結構、地區發展差異等社會環境和體制因素導致畢業生就業流向出現不均衡狀況,同時造成供需結構性矛盾增強。
3、畢業生薪酬期望下降,但畢業生薪酬受行業、地區及用人單位收入影響差異較大,大城市畢業生生活成本不斷增加。
4、畢業生對就業能力認同度與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還存在差距。
5、畢業生還沒有完全適應雙向選擇的人才就業市場,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仍需進一步加強等。
1.人力資源市場供需失衡。
(1).在數量上。是指擴招對人力資源市場供需關系的短期影響。
(2).在結構上。是指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2.高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失調。
(1).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凸現。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四年一個周期的高校專業設置調整逐漸滯后以致錯位。此外,學校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預測能力不足,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
(2).大部分高校培養的學生質量不過硬。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習能力強。因此,衡量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指標之一就是學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學會并轉化成為自己生存發展的能力是什么。而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實際情況卻與這一指標要求卻相距甚遠。
3.畢業生自身對就業的消極影響。
(1).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一些學生片面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缺少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此外,大學生在誠信觀上的缺失也影響了擇業與就業。
(2).職業生涯模糊,就業準備不足。上了大學的很多學生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更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3).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首先是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其次是對家長的依賴性過強。
(1).從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看。部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不足。
(2).從各公共就業服務部門開展的工作情況看。人才市場的服務手段、服務方式均處于初級階段,與日趨增長的總量配置需求和個性化服務需要相矛盾。我國人才市場在人才需求預測方面的工作還很薄弱。
5.就業市場環境亟需公平公正。
(1).用人單位盲目設置各種條件。
一是盲目的人才高消費;
二是缺乏人才儲備觀念;
三是用工制度極不合理。
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也讓大學生確實無法接受。
(2).社會壁壘加大了就業的難度。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限制大學生就業,并且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用人受限。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多部門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和辦法。
近年來,中央政府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同時政府還需要通過結合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和人事戶籍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就業競爭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調節中的職能作用,營造有利于促進就業、有利于鼓勵自主創業的良好就業環境。
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
經濟增長是提供就業崗位的最主要來源,只有努力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崗位,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同時加強對人才培養規模、方向的預測調控,引導專家對將來的就業形勢和需求進行預測,以指導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將高校的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與市場供求情況掛鉤,減緩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總量矛盾與結構性矛盾壓力。
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
一、通過完善一系列優惠扶持舉措,為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二、建立健全靈活、方便的社會保險工作運行機制。不斷滿足大中專畢業生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的各種參保需求,保障畢業生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在就業管理制度方面。
對于目前面臨的非公有制單位使用大學畢業生仍然有進人和戶口指標的限制、大學畢業生的跨省市流動渠道仍不暢通、派遣制度存在著時間限制等方面的問題,需要打破大學畢業生干部身份、戶籍制度、用人指標的限制,促進大學畢業生自主擇業流向。同時讓特聘兼職、資源共享、項目合作、智力引進等不遷戶口、不轉關系的靈活多樣的用人形式成為現實。
在人力資源市場競爭機制方面。
一、做好人力資源市場的規范管理工作,完善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服務體系,建立全國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絡,完善全國各高校、各專業的畢業生數量、就業率、畢業后收入等指標的定期發布制度和就業監測制度。
二、嚴格規范各種畢業生招聘會的秩序,禁止以盈利為目的舉辦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切實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三、是充分發揮各種社會組織在人力資源市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與團委、個體私營企業協會等組織的聯系,通過他們調動各方資源深度挖潛就業崗位,促進畢業生的有序流動。
高等教育機構深化教學教育改革。
專業設置是否滿足或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是檢驗高等教育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此外,高校還需要加強畢業生職就業指導工作,使得就業指導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擇業觀。
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
一、與產業結構結合。要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拓寬專業適應性,依據企業反饋的信息重新設計和調整各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和整合課程。
二、與發展形勢結合。學校要高度重視對學生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開設大學生創業選修課程,讓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政策和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業的興趣,并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與實踐能力結合。關注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寬專業知識面,改革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專業應變能力。
四、與生涯規劃相結合。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列為必修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確定自身的職業方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
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
一、多渠道收集就業信息,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逐步實現高校畢業生供給與人才市場需求的信息聯通。用“企業請進來,實習生走出去”的方式,使企業和畢業生相互了解,培養畢業生輸出渠道。
二、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建立相對穩定的學生實踐和培訓基地和訂單式培養方式。通過專業課程、專業測評、專業輔導、網上指導等專業手段,開展團體輔導和個性化指導,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靈活就業,多渠道就業,主動創業。
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
幫助大學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涉及到全社會的各個方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個強大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由家庭、用人單位、社會與學校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一、用人單位積極接納大學畢業生,為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二、加強人才儲備,注重企業長遠發展。在設置聘任條件時要充分考慮畢業生的個性發展空間,注重畢業生的潛力發展。
三、用人單位應加大與高校的聯動程度。相互利用各自的智力、資金和崗位技能優勢,共同謀求人才又快又好的發展,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社會媒體要堅持健康的輿論導向,理性看待大學生就業中的種種現象和問題。
一、引導和幫助人們轉變傳統就業觀念,提高全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認識。
二、進行正面積極的宣傳,幫助大學生適時調整就業心態,以減輕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三、正確解讀政府為推進就業而制定的相關措施和制度。
四、積極傳播就業信息,為大學生求職與創業提供信息支撐。
家庭成員要發揮積極的鼓勵作用。
家長自身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對孩子求職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正確看待上大學和找工作的關系。同時,要配合學校,發揮自己在激勵學生成才、確立價值取向、設計職業生涯、轉變就業觀點、開辟就業渠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當然,政府、學校和社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的重要保障。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努力轉變就業觀念,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增強提升自身就業力的意識,優化自身的能力結構。
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
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念,堅定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將眼光投向基層、西部、小城市、鄉村、小企業、私企業等急需人才的用人地方和單位,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樹立競爭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等新的擇業觀和就業觀,把個人理想與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走好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確立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
大學生應對自身個性、才能和特長、興趣愛好及弱點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進行準確的職業目標定位,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合理規劃大學生活。
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發掘自身潛力,不斷調整目標,為未來的職業發展作好準備。
優化知識能力結構和實踐經驗。
1.對于知識能力的培養,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化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新知識,自覺地把課內外所學到的各種知識進行加工整理,使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統一的知識技能系統。
2.對于實踐經驗的鍛煉,要通過各類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在實踐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差距,培養實際工作能力,使自己盡早進入工作角色。
增強自身綜合素質。
1.提高自身的誠信素質,培養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的人格,加強自我管理。并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方法以克服不良行為。
2.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心理承受能力。正視社會現象,客觀分析自我,不斷改進和發展自我,強化競爭意識,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適應能力爭取求職的成功。
3.培養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強化對工作的責任意識,從而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提高自主創業的本領。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盡一切可能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自主創業則可以成為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一種主動性的現實選擇方案。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總之,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是我國社會體制在轉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它既反映了我國社會經濟結構運行仍處于低品位狀態,也暴露出了我國教育系統本身存在的結構失調的問題以及用人體制上的嚴重缺陷。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這一暫時現象,堅持以全世界認可的水準在世界范圍內構建和發展我們的社會經濟和教育體系,大學生就業狀況就會日趨好轉并蒸蒸日上。
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并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發化;新職位的涌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復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1、調查對象:鄭州華信學院大四學生。
220年1月15至1月25日。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調查發現,100%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67%。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45%,還有22%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群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于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為后不選擇。調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20xx元左右,而對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并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85%,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于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了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了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于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后。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系上崗的潛規則。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并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在中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并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發化;新職位的涌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復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鄭州華信學院大四學生。
三、調查時間: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100%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67%。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45%,還有22%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群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于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為后不選擇。調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20xx元左右,而對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并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85%,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于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了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了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于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后。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系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并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2]勒希武教育經濟學人民出版社20xx。
1.調查目的:近幾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由于種.種原因變得越來越嚴峻,近來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機使國內很多企業陷入了困境,全社會的就業總體崗位嚴重緊縮,這讓國內的就業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們為真實了解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造成的影響,對我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為今后政府相關部門和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2.調查對象: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在校大三、大四本??茖W生。
3.調查內容:主要調查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就業形勢下,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困難,就業心理變化以及希望得到的相關指導等問題。問卷共向大學生提出了10個問題(見附錄)。
4.調查方式:本次調查采取的是劃類選典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對象分為文、理科,針對大三大四學生進行。發放問卷是在宿舍當場發卷填寫,并當場收回的形式。全校共發出調查問卷100份,無效問卷7份,有效率為93%。
5.調查時間:20__年4月15日—4月20日。
6.調查結果及分析。
1)調查對象:大學生普遍感到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通過此次多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高達94%的大學生對現在就業形勢的看法不樂觀,只有6%的大學生現在能夠胸有成竹的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另外,不僅被調查者中的畢業生對就業形勢不太看好,而且非畢業班的大學生對就業形勢亦大多數不看好。但調查還顯示77%的調查對象有信心通過努力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
2)調查對象普遍具有較好的專業成績、一定的社會實踐、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優秀的求職能力,但調查顯示:43%的調查對象表示缺乏工作經驗是他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另外40%的調查對象認為社會競爭太激烈是其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難。除此之外,12%的調查對象認為就業信息太少是其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難。
3)經濟危機愈演愈烈,嚴峻的就業形勢下49%調查對象選擇先就業再擇業,而10%選擇兩手準備,同時進行。由此可見,由于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已不再精挑細選,能就業成為如今大學生的普遍想法。而文史類畢業生就業尤其困難,理工類學生相對較易,調查結果顯示:文史類學生34%選擇先考研延緩就業,以繼續深造來逃避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6%選擇考公務員,32%選擇考研就業兩手準備。而理工科學生72%選擇先就業后擇業。社會研究人員也指出:一些曾經被人們認為是一些不那么高貴的工作卻在金融風暴中因為受到的影響較少,得以保持并繼續發展。而文科生,尤其是金融、工商等領域的畢業生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拋開名校的畢業生不說,就一些普通院校的經濟類畢業生在找工作上本就面臨著比理工科學生更多的競爭和壓力,而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則更是一種落井下石式的打擊。
而據一些專業人士調查研究顯示經濟危機襲來,原來一些發展形勢較好的,如外企,合資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原本有著相當強的競爭優勢,危機襲來使這些連體兒的境況大不如前,而且裁員減薪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而那些原本就比較低調的私企,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夾縫中依舊頑強的生長發展,壯大自己。經濟危機下,國企有著政府的庇護,依舊穩定,政府機關在這個給公務員加薪,不過進入他們的行列越來越難。而面對調查者對象的如此選擇,我們希望他們的理由不是隨波逐流,抑或僅僅憑借一些感性的印象,多多關注些各類企業的發展勢頭的信息,理性選擇。
5)望學校和政府在就業上能提供的幫助希。
7.我們的建議。
1)作為一個大學身就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自覺培養交際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質的提高,做一個能力強、素質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涉獵其他相關的知識,加強對社會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積極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并盡可能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是做一些有意義的兼職工作,或經常與工作的人交談,獲得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大學校園應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和及時的就業信息及相關的就業指導。政府部門應盡量安排更多的就業崗位。并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和勞動技能培訓。
3)另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大學生扎堆考研、考公務員,對于這樣的現象。參考了一些專業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學生要結合自身實際,切勿盲目隨大流,如果是為了做專業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專院校任教,目標明確,考研肯定是必經之路;但如果單純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就是不對的,畢竟幾年后還是要面臨就業,到時候競爭肯定更激烈。報考公務員可以作為一條就業途徑,但不能視作唯一的就業道路,眼下一個公務員的崗位往往是上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競爭,被錄取的幾率太低了。專家建議大學生拓寬眼界,可以到中小城市就業,也可以到農村基層去鍛煉,這些地方的競爭小一些,國家還有一些政策傾斜。
希望這次調查研究,真的能夠有助于企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及其求職心理,為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參考和指導,推動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進而有效地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這也是對我們自己未來的就業很有益的。
附錄。
1.您的專業類別:
a文史類b理工類。
2.您對自己的畢業時就業形勢的態度:
3.您覺得要從眾多同等求職者中勝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a專業成績b獲獎證書c社會實踐f良好的品德資格證書g其他。
d優秀綜合素質e優秀的求職能力(簡歷、語言、著裝、職業素質等)。
4.您現在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________________。
5.在求職的過程中您擔心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6.畢業后您覺得會選擇到那個區域發展:
a回家鄉發展b中部c西部d沿海發達地區e暫沒有考慮。
7.金融危機爆發前您比較鐘愛的企業是:
a國企b外企c私企d合資企業e政府機關。
8.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您最想進入什么性質的單位工作:
a國企b外企c私企d合資企業e政府機關。
9.面對這次金融危機,您將做何種就業選擇:
a先考研延緩就業b考公務員c先就業后擇業d自主創業e政府機關。
10.您希望學?;蛘诰蜆I上向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
a提供就業信息b提供就業技能c政府安排更多就業d其他。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研范圍覆蓋華南師范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范與非師范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研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研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研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研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研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干。
作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于學?;蚩蒲袡C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研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研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于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驅I、應聘技巧則各占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范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于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后,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范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于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于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占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研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占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局限于信息發布、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
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研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范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調查發現,近六成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與去年相比提高7.7個百分點。從學校類型看,類、政法類、民族類、農業類、理工類院校畢業生就業意愿更強;而師范類、藝術類、林業類、語言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畢業生則更傾向于選擇繼續深造。此外,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已連續兩年保持在三成以上。師范類、藝術類、林業類、語言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比例均高于全部樣本均值,分別為50.6%、44.6%、41.4%、40.4%和36.2%。從學歷看,86.8%博士生選擇畢業后直接“找工作”,比上年提高26.1個百分點;其次是選擇“繼續深造”,比重僅為9.4%,比上年下降8.5個百分點;另有3.8%的博士生選擇“自己創業”。選擇直接“找工作”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分別占43.4%和83.3%。
調查顯示,醫學專業學生期望月薪最高,平均為12382元;藝術類、醫藥類學生期望月薪均超過萬元,分別為12115元、10674元。受訪的1686位應屆畢業生中,52.8%的畢業生期望稅前月薪在5000-8000元之間,期望月薪平均值為7411元,換算成年薪為88932元,與20xx年北京全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97616元比較接近。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對薪酬預期趨于理性。
在選擇理想的就業區域時,選擇在北京就業的北京高校畢業生占71.6%,雖比上年下降2.5個百分點,仍居就業區域第一位;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廣東和上海,分別占畢業生就業人數的3.3%和3%,與上年基本持平。此外,政府積極引導學生服務國家,鼓勵學生到西部、基層、國家重點行業就業,20xx屆選擇赴西部就業的畢業生占8.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已簽約或已有意向單位赴西部就業的畢業生占5%,分別超過同期赴廣東、上海的畢業生比重2.4個和3.2個百分點。調查顯示,畢業去向地人數居前三位的依舊是北京、廣東和上海。調查結論認為,一線城市仍是畢業生首選的就職地。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至今,全國高校在校學生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從xx年的83%降到了xx年的72.6%,下降了10個百分點。在我國長期被視為天之驕子、從來不曾被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出現了失業問題,而且失業的范圍和規模逐步攀升。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并不能簡單地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關研究部門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各有側重。我們這里主要討論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最為密集的地區,北京市海淀區更是面臨著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海淀區轄內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眾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占北京市的79%,每年有xx0多名大學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許多人就在轄區內就業。一直以來,海淀區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勢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高校大學生對政府就業服務的具體需要,更清晰地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更好地打造服務性政府,海淀團區委聯合北京大學團委理論研究室,以“駐海淀區高校大學生就業需求狀況”為主題組建了課題組,于xx年年7月對海淀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調研能夠對該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出初步的對策,以便于找準未來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工作舉措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本次調查采取配額抽樣的方法,共調查了300名學生。全面考慮到男女性別比例及專業和年級及學校層次等情況,主要調查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城市學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淀區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不過因為并非隨機抽樣,加上樣本量的限制,因此在進行推論時應較為慎重,此數據能夠為我們的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議。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對駐區高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求職最先考慮的因素、求職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群體層面和個體層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會、基層工作、大學生自主創業等求職渠道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海淀區政府在就業服務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數高校學生的認可和肯定,無論是從宏觀的服務機制、服務內容,還是從具體的服務態度、服務過程來看,都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切實的便利;同時,政府有必要加強就業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使客觀準確的政策信息傳播到更多的個體,以便于大學生更好地開展求職決策;大學生對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觀的總體發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觀的具體落實層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為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梁,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有必要進一步改進就業工作,完善育人環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從個體源頭上緩解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強職業意識教育,讓大學生具備緊迫意識,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了解相關政策。共青團作為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學生對共青團在服務就業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聯系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見習活動”、“開展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展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服務維權,保障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這些期待對我們共青團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養發展人才,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觀及就業需求特點。
1.當代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擇業焦慮感普遍存在。我們仔細考察了駐海淀區高校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分布,半數以上的同學有些焦慮,一成同學非常焦慮。學習階段越高,擇業焦慮感越強。伴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步入攻堅階段,就業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結構性的人力資源供過于求的矛盾。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在步入社會之前做好職業規劃;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大學生情緒不穩定,在重大問題面前無法保持足夠的冷靜,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擇業失敗,造成更強烈的焦慮。海淀區是全國高校聚集區,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下,高校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就業競爭壓力,極易產生焦慮感。
2.當代大學生就業需求呈現多元化、現實化特點?,F代社會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碰撞交融,價值觀念趨于多元。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充實到社會中的各種崗位上去。大學生作為具備較高文化知識、道德修養的社會群體,只要善于學習、踏實肯干,都能做出優秀的工作業績。當前,社會轉型進入固定化階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也趨于理性,個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考量,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求職行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的形成,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眾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就業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被選擇者,而根據現實情況和個人特點的綜合因素考慮擇業,將有助于謀得理想職業。
3.當代大學生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并存。海淀區高校大學生當中,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了解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熟悉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會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實習以獲得就業機會,整個求職過程比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學對政府就業政策不了解,缺乏實習見習的機會,缺乏對就業信息的了解,表現得比較盲目。理性與盲目并存的現象,有其客觀、主觀原因??陀^上看,政府就業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信息共享等方面還有待改進;主觀上講,大學生個體對就業形勢、自我特點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存在差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實習的機會和知曉政策的渠道。
(二)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宏觀調控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普遍對政府在宏觀調控、就業服務方面的作用的認識比較模糊。這與就業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大學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暢通有一定關系。在這種條件下,政府在就業市場的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就業市場中的社會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學生就業市場因而出現了“假性飽和”的現象。
2.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會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一方面,大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運行缺乏了解,對相關單位的人才期望情況反映滯后,不能有針對性地主動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另一方面,大學生很難通過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識技術能力等深層次的優勢,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雖然政府提出要建設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在,但實際上依然是被動的等待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來向自己獲取信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對于就業市場多樣化的適應能力。
3.對大學生到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學有意去基層鍛煉、服務農村、支援西部,這個數據雖然樂觀的,但是目前這方面的教育宣傳、組織動員工作還不得力,對服務基層的同學的財力支持還不到位,對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待遇保障還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是偏向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4.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支持不夠。隨著高校持續擴招帶來大學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長,社會將難以提供足夠多的合適就業崗位,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轉變舊有的就業觀念,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大學生需要有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不能滿足于做求職者,還要有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的準備。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知識積累不夠、缺乏社會經驗、心智不夠成熟、缺少運作資金、創新能力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海淀區高校大學生認為政府在創業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夠,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夠完善。
(三)對策分析。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有多高,就業狀況究竟如何,他們在勞動力市場處于怎樣的地位?調查顯示,20xx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成功率為72%;平均起薪為每月2153元;中部和東北地區大學畢業生工資低于東部和西部;大學畢業生最想進入政府和國企;自主創業比例僅達4%;英語成績、綜合素質對提高工資作用明顯。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就業非常重要,名牌大學畢業生優勢明顯。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對于現在滿地一抓一大把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成了競爭的主戰場。每一個大學生都是希望自己將來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并且獲得較高的職位以及薪水。其中絕大部分在大學期間認真的規劃自己,刻苦的學習,希望用較高的成績為自己畢業時博取的一份不錯的職位和薪水;也有一部分人在大學期間積極的參加校內甚至校外的各種活動,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豐富經歷在畢業季也能獲得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即使這樣,自身不斷的進步發展,就業現象還是相當普遍,要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并不是那么簡單。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據有關調查說明大部分企業認為中國大學生對社會需求而言,不是太多過剩了,相反,還是太少了!那么問題出在哪里?這說明了我們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大方面的問題,低不成高不就就是個極其典型的例子。
調研得知近幾年的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到了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再創歷史新高。且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所以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距離6月畢業季也只剩下兩個多月時間,調查應屆畢業生們得知并沒有都找到心儀工作了這么理想,不少應屆生沒有拿到錄用證(offer),工作尚無著落。問了一個學長,了解到他們班一個班只有一半同學拿到offer。而且就業形勢嚴峻最大的根本原因是“工作并不難找,難的是找到一個心儀的好工作?!边@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那么我們就業有哪些就業技巧。專家就建議尚未就業的同學先就業再擇業,網絡申請投材料,或多跑招聘會現場,加強與招聘單位的有效溝通,或許可提高求職成功率。就業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有些畢業生只考慮某家公司的某個崗位而放棄了其他能就業的機會,這是不可取的。還有就是在投遞簡歷時注意信息的咨詢、相關專業的對口、以及在面試時要注意的種種都是我們應該把握的技巧。
現在身處大三的我們還有一定的時間來完善自己,了解自身的特點再結合實際充實自己,發揮長處,補充短處,也能使在面臨就業的我們占據一定的主動權。在校學算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打造屬于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以滿足社會對所需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1)、培養良好的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是職業成功的基本保證,科學文化素質能幫助你更好的適應工作,身體素質是獲得職業成功的物質保證,平時應該經常鍛煉身體,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了解自身生理素質特點以及不同職業的要求,在未來職業活動中合理開發和利用自己的生理的優勢。此外審美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競爭中取勝的必備因素。當今社會的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增加了人們的心理負荷。所以擁有良好的心態、樂觀自信、正確對待挫折的人才可能成功。(2)、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畢業后我們面臨的不再是學校里的小社會環境,而是復雜多變的社會,充滿了各種未知的因素。為了讓自己能夠立足于社會,周旋于復雜的人事關系中,大學生除了要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多種生活需要的,正所謂技多可防身。(3)、要有創新能力: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用人單位很看重的一點是年輕人要有創新能力。(4)、培養責任意識:我們在求職前一定要準確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積極肩負自身的責任,以呼喚人才市場的責任感與誠信,為自己的求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做事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的跳槽,要有責任意識,對自己負責,對企業負責。(5)、樹立風險及競爭觀念: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科學分析,特別注意把不利因素考慮周全。正確對待“冷門”與“熱門”職業,因為冷熱總是相互轉化的。做什么都應不安于現狀,要積極進取,勇于競爭,在大學階段努力積累競爭資本,為將來把握機遇。
作為準畢業生,我的職業發展目標是成為一名道橋工程師。越早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對于我們的就業準備越重要,聽身邊很多同學說,大部分人到了大四還在猶豫考研還是就業,這種猶豫無論對考研還是就業都沒有好處。制定好了目標就朝著目標靠近,在校期間的重心是實習,學習也圍繞就業相關的知識,成績只要能拿得出手就行了,企業所看重的是綜合素質。所以學好本專業外,還要為就業學習,也許到了離開學校了之后才會發現,自己再沒那么多的時間學習了。結合自己的專業與職業興趣,考對就業有幫助的證書,在面試時主動亮出相關證書,相信對就業也非常有幫助。利用寒暑假參加社會實踐與實習,這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了共識,大學生的簡歷中,沒有實踐經驗的只要很少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有規劃的人生是最精彩的人生!在校期間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選擇就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畢業生才能選擇合適自己的職務,而不要亂投一通,以致浪費人才資源。
在調研學習之后,我們無論如何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正確的擺對了自己的位置才可能更好的找到工作,明白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的短處。不高估計自己的實力,也不過分貶低自己。然后是樹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找到一個適合你的工作!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45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