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認真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確保信息的準確和可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參考。
幾年來,xx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積極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較好成效。截止20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1574公頃,涉及55700個農戶,分別占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和總農戶的11.2%。其中流向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為xx0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2.3%;流向農民專合作組織的xx80公頃,占流轉總量的2.4%;流向農戶的7768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95.3%。在土地流轉總量中轉包的61574公頃,出租的8143公頃,互換的389公頃,轉讓的7252公頃,入股的xx80公頃,其他形式的2236公頃,分別占流轉總量的75.5%、10%、0.5%、8.9%、2.4%、2.7%。流轉的土地中自發流轉的75873公頃,占流轉土地的93%;鄉村組織提供信息流轉的1461公頃,占流轉土地的1.8%;委托鄉村組織流轉的4240公頃,占流轉土地的5.2%。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占流轉總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占流轉總量的10%左右。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轉面積占88.4%,5—20xx年占4.3%,20xx年以上占7.3%。由于xx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洜I。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使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能力經營的農民集中,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轉移勞動力和農民增收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后使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服務于二、三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通過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范土地流轉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采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向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
近年來,xx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愿離開自己那塊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范。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運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流轉形式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為顯著標志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
一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采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二是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戶對xx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范的流轉關系。使用省里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較大規?;蛏婕爸黧w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鑒證。
五是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于20xx年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戶依法采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自愿申請,并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戶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F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需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這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中農村土地資源利用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續利用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重中之重。
為更好的了解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優化農村土地資源的利用,為新農村建設提出切實可行且有針對性的建議,暑假期間,我對××村的土地資源利用現狀進行了實地考察、分析研究,并總結歸納如下。
調查目的:通過對××村土地資源利用狀況的實地調查,以小見大,比較客觀地把握農村土地資源使用的現狀,主要是找出當前土地使用過程中的弊病,從而為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并提出切實可行且有針對性的建議。
調查時間:xx年8月9日——15日。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方法:實地考察、訪談、查閱資料。
調查內容:土地資源使用狀況(包括土地類別、有效使用情況、土地規劃現狀等等)。
××村是一個土地資源相對匱乏的村莊(在當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擁有土地面積近850畝,其中耕地面積641畝,林地約50畝,建設用地(包括道路、橋梁、河灘等)159畝。
經調查,××村的土地使用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耕地面積少,地少人多。
該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別為。
一等(平整黃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嶺地、拓荒地等),(注:圖文不一)各類土地都比例如下圖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9畝/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積偏少,再加上一些不當經營狀況,住房擠占耕地,使耕地面積越發緊張。
單位:畝。
2.地塊多,單塊面積小,缺乏集約性。
雖然人均耕地面積很少,但地塊較多,平均每戶耕地多于5塊,這就使得單塊耕地面積太小,不適合農機的推廣使用,集約性差,嚴重束縛了勞動力。
1.耕地使用不規范情況較多。
目前,由于我國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廣大農村現存的農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戶時農戶、人口的分配土地訂立承包合同,明確30年不變的。這一做法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帶來了很多弊病。一則村里的人口變動使土地多寡現象凸顯,土地分配有失公平。二是一些人看重眼前利益,隨意改變土地使用類型,在耕地上建房、種樹,嚴重蠶食了有限的耕地。
2.粗放經營,有耕地閑置狀況。
由于耕地面積較少,僅僅靠農作物收成無法維持生活,多數居民選擇了外出務工,有的甚至舉家外出。農田便讓給其他人種,這樣一戶種著多戶的地,粗放經營,廣種薄收,或者干脆不種,造成農田荒蕪,嚴重威脅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3.土地缺乏有效整合,農作物種植的選擇有待優化。
耕地的零碎給農戶的管理帶了諸多的不便,又不宜采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使勞動力的生產率下降,同時也嚴重制約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其次,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往往是農戶想種什么就種什么,缺乏正確的方法指導,也造成耕地的生產率下降。
4.建設用地缺乏規劃,土地利用率低。
(一)農用地管理方面。
1.責任到戶,保證質量。按農產承包合同,逐戶核準承包土地面積,明確土地質量。對少數種地過多、廣種薄收粗放經營戶給予適當調整。
2.合理規劃,嚴格管理。要以科學合理的態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總量、合理布局、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重新對鄉村土地利用規劃進行修訂完善。農用地尤其是基本農田經過確定之后,嚴格按照各級簽訂的責任狀,層層負責,年年檢查,嚴格監督,嚴厲查處。
3.劃塊經營,集約管理。在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多方籌措,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將土地劃塊經營,發展集約型農業。
4.優化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率。由村委會或政府部門統一規劃,專家論證,選擇適宜的農作物進行耕種,以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5.合理分類,優化配置。對耕種良田要加強管理,確保優種優收。對邊遠荒蕪土地或還林還草,或栽種經濟作物,如建設果園、藥材基地等。
(二)建設用地方面。
1.制定科學的.用地標準。
根據法律法規確定適宜的村莊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把人均建設用地標準作為約束性指標,并根據不同地區土地資源和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建設規劃,既要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又要保證居民的住房質量和生產生活需求。
2.合理安排規劃建設用地。
在現有房屋的基礎之上,規劃引導,盡最大可能保證村莊的街道暢通,杜絕“死胡同”。在征求居民意見的前提下,盡量統一房屋建設,營造良好的村容村貌。
3.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4.盤活建設用地資源。
一是要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妥善解決好農戶住新房閑舊屋的問題。二是要處理好國家、集體單位在農村閑置的土地。三是要搞好無人村舊宅基地復墾和荒蕪土地復耕、利用。
5.加強執法力度,優化土地管理。
加強執法監督力度,嚴懲越權批地現實非法占地的問題,對非法占地用地地人或單位要從嚴從重嚴肅處理,確保土地資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續利用。另外還要積極推進土地市場建設,依法規范土地市場秩序,堅持做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加強土地執法監察工作,強化土地信訪工作,維護好群眾利益和農村穩定,大力開展宣傳活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和村委會也應協調好建設用地和農業用地的關系,努力緩解土地資源緊張的局面。
為期六天的調查活動雖然不長,但卻讓我收獲良多。以前雖然也對以上這些土地資源利用現象有所耳聞,但終究缺乏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際依據,借暑期實踐這個機會,鑒于國家近年來提出的新農村建設問題,我便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
雖然天氣炎熱,調查活動也比較辛苦,但這期間使我在課堂上學習的統計、管理等知識得到了施展,也很好地鍛煉了我,使我在實地考察、人際交往、計算測量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吹阶约旱某晒?,以及所獲得的積極評價,心里感到無比的高興和自豪。
同時我也衷心希望我的調查成果能夠為農村土地資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改進提供一定的實際依據,給當前的新農村建設貢獻一份應有的力量。
日前,筆者在統計濱海法院審結案件情況時發現,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增多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從開始,出現較高增幅,僅以濱海法院蔡橋法庭為例,20共審理24件,年一季度已受理10件,而只受理一件,農村土地承包案件在全部案件中所占的比重在、年、年分別為0.5%、1.1%、12%。土地承包案件的增多,影響農業生產的安全,波擊農村的社會穩定,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此,筆者就此進行調研,提出一些建議。
1、先棄后取,引發糾紛。一些農民承包集體土地后,沒有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荒蕪,其他人剩機利用,進行種植?,F在承包人以土地經營權是自己所有為由,要取回土地及其上的農作物,與種植人發生糾紛。
2、土地承包人前手與后手之間因土地投入問題產生矛盾,出現糾紛。原承包人因對土地投入的成本,如基建項目,在承包期間沒有消耗完,而要求新承包人給予補償,新承包人不能接受引發糾紛。
3、承包人與發包人之間發生的糾紛。主要表現為,發包人擅自毀約,將土地另發包他人,發包人單方提高承包金,發包人不能按合同規定及時將土地交付承包人使用,不能保證承包人安全地使用土地。承包人違約的情形主要是不按時交納土地承包金。
4、第三人對土地承包合同不服,而對合同當事人雙方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重新進行土地承包。
5、土地承包人對第三人,主要是當地村民,提起停止侵權訴訟,要求法律保護其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6、外嫁女為爭得土地承包與村集體組織發生糾紛。
引發土地承包糾紛的原因很多,但深挖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土地政策的調整,使得土地上的負擔減少,土地使用收益增加。為了扶持農業發展,中央采取一系列減輕農民負擔政策,取消農業稅費,使得種植土地的收益增加,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很多人由原來的冷漠甚至拒絕土地轉變為爭取土地,在爭取土地的過程中難免發生利益沖突,產生糾紛,如上述的1、4、6幾種類型最具有代表性。
二是農民土地外收入有限,不能轉移農民對土地的注意力?,F階段,雖然國家大力加強城市化、工業化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土地承載的勞動力較歷史有所減少,但農民因為思想相對保守,知識比較貧乏,擇業能力不強,難以在城市中有較大作為,取得更好的收益,在經營土地效益不高的情況下,他們選擇離開,但當土地能為他們帶來較好利益的情況下,他們就會改變思想,在鄉情的召喚下會義無反顧地告別背井離鄉的打工生活,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土地成為農民的搶手貨在所難免。受利益驅動,很多人,包括村委會等集體經濟組織,往往做出失范之舉,產生矛盾和糾紛,如上述2、5兩種情形,就是典型表現。
三是法制意識差,依法辦事的自覺性不高;法律水平低,按合同辦事的能力不強。在對待利益的分配和調整上,不能牢固樹立法制意識,往往感情用事,以傳統觀念作為判斷公正的標準。發現別人承包土地,取得收益好,就生不平之心,害起“紅眼病”,進而對承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起哄、干擾甚至破壞,如上述1、5兩種情形。因為合同知識少,當初簽訂的合同內容簡單,留有空白,存在歧義,致使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引發糾紛,如上述2、3兩種情形。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土地是農業的根本,維護土地安全,保證土地生產正常運行,是關系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幸福的.大事,解決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是服務“三農”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首先,公正及時地審理每一件案件,恢復生產秩序,保護土地生產。要保護合法有效的合同,支持承包人依法經營土地,對違法破壞他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要依法給予制止和制載;對擅自毀約,終止合同的當事人要依法追究其責任,足額賠償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審理過程要強調速度,盡快審理,盡早將當事人從訴訟中解放出來,不誤農活,保證生產。
其次,引入情勢變更原則,公正界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增強審判的社會效果。對歷史的原因或政策性原因引起的合同,不能簡單地以簽訂合不完全符合法律規定、權利義務失衡為由宣布無效,造成高成本的善后處理工作的發生,應該以促進生產、承認有效為原則,保護合同的履行,維護土地生產現狀,不中斷、不損害土地生產。為救濟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失衡現象,適用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則,可以情勢變更為理由,調整承包期限,變動承包金數額,以化解矛盾,消除糾紛。
再有,加強訴訟調解,力促社會和諧。在處理過程中,要堅持調解主導訴訟,多做說服教育疏導工作,爭取當事人在友好協商、平等談判中共同尋求解決糾紛的方法。要充分發揮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引導作用,利用老長輩、老黨員、老干部的力量參與支持調解,以靈活有效的措施解決糾紛。
合起來,開展巡回審理,堅持送法上門,把庭審建設成為普法的“橋頭堡”,通地審結一案,教育一方的渠道,向人民群眾輸送法制意識和法律知識,提高農村土地承包活動的規范性,保證土地生產順利進行。
調查地點:河北省泊頭市文廟鎮。
調查對象:全鎮人民。
調查方法:實地考察、訪談、查閱相關資料。
調查內容:土地資源的使用情況,土地流轉現狀。
調查目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解決土地問題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所在。
隨著我國生產力的逐漸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隨著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本村的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員大幅度增加,致使出現了土地使用分散,閑置等問題,甚至出現了土地荒廢的現象,這一問題制約了農村經濟就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抓好土地流轉工作,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實施農業規模經營,降低生產交易成本,從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發展。
為了了解現在農村土地流轉的狀況,就文廟鎮的土地流轉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此次調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本鎮的基本情況。
從統計數據來看,截止到今年七月底,全鎮家庭承包經營的農戶有4987戶20092人,13209個勞動力,承包耕地面積14883畝。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受讓方53戶119起,本鎮土地流轉面積達1034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2.8%,其中耕地流轉面積達出624畝,林地流轉面積達410畝。全鎮流轉情況涉及10個村民委員會,39個村民小組,256戶農戶。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以5年以下為主。同時不少土地正面臨著被廢棄的現狀。由于本鎮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本鎮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1、現有土地使用不規范。
我國實施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農村現存的農用地管理模式落后,傳統的模式給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帶來了很多弊病。村里的人口變動使土地出現多寡現象,土地分配有失公平。還有一些人隨意改變土地的使用類型,在耕地上建房、種樹,嚴重浪費了有限的耕地。
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轉未經村委會同意或備案。調查中發現多數流轉不簽訂合同或合同不規范,大部分土地流轉都沒有合同,更多的是口頭協議。有些人認為簽不簽合同不重要,以口頭協議代替合同,有的流轉后再簽合同,埋藏下矛盾糾紛隱患;即使有合同,也存在不規范、不完善之處,不規范的主要因素是農民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不知曉土地流轉的程序及相關手續;另外農戶間土地流轉期限較短,短期行為嚴重。農民務工經商收入不穩定,農民仍把土地作為經營風險的退路,土地轉出方怕失去土地,所以大部分采取短期轉包的形式流轉土地,由于流轉期限較短,造成轉入戶在生產上的短期行為和掠奪式經營,導致土壤肥力嚴重不足;三是單家各戶經營的土地面積碎化;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組干部對黨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規領會不夠,為解決人地矛盾,搞“幾年一調”,土地打亂重分,給土地流轉造成了困難和障礙。
3、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流轉機制不完善。
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愿意離開那塊能提供給自己有限收入的土地。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范。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運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親戚、鄰里關系不和諧,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4、土地流轉范圍窄,流轉收益少。調查中發現多數農戶土地流轉都是發生在親戚及鄰居之間,甚至有些是被動流轉。農戶因無力耕種,導致土地質量下降,有能力耕種的,因土地流轉渠道不暢通,轉入土地困難。土地無法向大戶和種田能手集中,土地流轉收益少,尤其是在取消農業稅、鄉統籌、村提留前,還存在轉出土地“倒貼錢”的現象,稅費改革后許多農戶又返要回了自家原轉包出去的承包田地(順水村、趙米克村有這情況),就這樣守著、認著、規模窄小地經營著。
三、對策與建議。
1、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采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2、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戶對泊頭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3、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4、要健全制度,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加強具體指導幫助,及時幫助解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步伐。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規范引導農民依法、自愿、有償進行土地流轉,從源頭上化解農村土地糾紛,通過構筑縣、鄉(鎮)、村、組四級服務平臺,對農民自行協商達成土地流轉協議并要求主管機關給予變更登記的,要做到有人辦理、限時辦理、辦就辦好的工作程序流程。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范的流轉關系。使用省里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較大規?;蛏婕爸黧w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鑒證。
5、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于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6、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戶依法采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自愿申請,并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戶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F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 ? ? ?對于農村土地流轉情況,我們一直不太了解,現在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農村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用。
幾年來,**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積極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1574公頃,涉及55700個農戶,分別占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和總農戶的11.2%。其中流向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為190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2.3%;流向農民專合作組織的1980公頃,占流轉總量的2.4%;流向農戶的7768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95.3%。在土地流轉總量中轉包的61574公頃,出租的8143公頃,互換的389公頃,轉讓的7252公頃,入股的1980公頃,其他形式的2236公頃,分別占流轉總量的75.5%、10%、0.5%、8.9%、2.4%、2.7%。流轉的土地中自發流轉的75873公頃,占流轉土地的93%;鄉村組織提供信息流轉的1461公頃,占流轉土地的1.8%;委托鄉村組織流轉的4240公頃,占流轉土地的5.2%。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占流轉總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占流轉總量的10%左右。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轉面積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洜I。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使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能力經營的農民集中,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轉移勞動力和農民增收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后使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服務于二、三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通過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范土地流轉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采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向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
近年來,**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愿離開自己那塊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范。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運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流轉形式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為顯著標志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
二是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戶對**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范的流轉關系。使用省里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較大規?;蛏婕爸黧w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鑒證。
五是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于xx年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戶依法采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自愿申請,并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戶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F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一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采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一、轉讓標的。
甲方將其承包經營的位于鄉(鎮)村組畝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轉讓給乙方從事(主營項目)。
生產經營。
二、轉讓期限。
轉讓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年限為_____年,即自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年__月__日止(轉讓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年限)。
三、轉讓費。
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金為__元。對甲方實際投入資金和人力改造該地塊的補償金為元(沒有補償金時可填寫為零元)。
四、支付方式和時間。
乙方采取下列第種方式和時間支付轉讓金和補償金:
1、乙方采用現金方式支付轉讓金和補償金(無補償金時可劃去),支付的時間和方式為。(為___年__月__日前一次或多次付清)。
2、乙方采用實物方式支付轉讓金和補償金(無補償金時可劃去),實物為。支付的時間和方式為。(為___年__月__日前一次或多次付清)。
甲方應于___年__月__日前將轉讓土地交付乙方。交付方式為。乙方應向甲方出具乙方簽名的轉讓土地交付收據)。
1、甲方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須經發包方同意,并由甲方辦理轉讓認可手續,在合同生效后終止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
2、甲方交付的轉讓土地必須符合雙方約定的標準。
3、乙方依據合同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后須與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辦理有關手續。
4、乙方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后,承包期內依法享有該土地的使用、經營決策、產品處置和收益等權利。
5、乙方獲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后,必須按土地畝數承擔國家政策規定的費用和其他義務。
6、乙方必須管好用好承包土地,保護地力,不得掠奪性經營,并負責保護好承包土地上的林木、排灌設施等國家和集體財產。
7、乙方不得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
8、其他約定:_________________。
七、違約責任。
1、甲乙雙方在合同生效后應本著誠信的原則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如一方當事人違約,應向守約一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為。
八、爭議條款。
九、生效條件。
十、其他條款。
本合同未盡事宜,可經雙方協商一致簽定補充協議。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四份,由甲乙雙方、發包方和鑒證單位各執一份。
甲方:_________________(簽章)乙方:_________________(簽章)。
住址:_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
簽約日期:________________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日前,筆者在統計濱海法院審結案件情況時發現,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增多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從開始,出現較高增幅,僅以濱海法院蔡橋法庭為例,20共審理24件,一季度已受理10件,而只受理一件,農村土地承包案件在全部案件中所占的比重在、年、年分別為0.5%、1.1%、12%。土地承包案件的增多,影響農業生產的安全,波擊農村的社會穩定,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為此,筆者就此進行調研,提出一些建議。
1、先棄后取,引發糾紛。一些農民承包集體土地后,沒有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荒蕪,其他人剩機利用,進行種植?,F在承包人以土地經營權是自己所有為由,要取回土地及其上的農作物,與種植人發生糾紛。
2、土地承包人前手與后手之間因土地投入問題產生矛盾,出現糾紛。原承包人因對土地投入的成本,如基建項目,在承包期間沒有消耗完,而要求新承包人給予補償,新承包人不能接受引發糾紛。
3、承包人與發包人之間發生的糾紛。主要表現為,發包人擅自毀約,將土地另發包他人,發包人單方提高承包金,發包人不能按合同規定及時將土地交付承包人使用,不能保證承包人安全地使用土地。承包人違約的情形主要是不按時交納土地承包金。
4、第三人對土地承包合同不服,而對合同當事人雙方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合同,重新進行土地承包。
5、土地承包人對第三人,主要是當地村民,提起停止侵權訴訟,要求法律保護其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6、外嫁女為爭得土地承包與村集體組織發生糾紛。
引發土地承包糾紛的原因很多,但深挖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土地政策的調整,使得土地上的負擔減少,土地使用收益增加。為了扶持農業發展,中央采取一系列減輕農民負擔政策,取消農業稅費,使得種植土地的收益增加,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很多人由原來的冷漠甚至拒絕土地轉變為爭取土地,在爭取土地的過程中難免發生利益沖突,產生糾紛,如上述的1、4、6幾種類型最具有代表性。
二是農民土地外收入有限,不能轉移農民對土地的注意力?,F階段,雖然國家大力加強城市化、工業化建設,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進城務工,土地承載的勞動力較歷史有所減少,但農民因為思想相對保守,知識比較貧乏,擇業能力不強,難以在城市中有較大作為,取得更好的收益,在經營土地效益不高的情況下,他們選擇離開,但當土地能為他們帶來較好利益的情況下,他們就會改變思想,在鄉情的召喚下會義無反顧地告別背井離鄉的打工生活,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土地成為農民的.搶手貨在所難免。受利益驅動,很多人,包括村委會等集體經濟組織,往往做出失范之舉,產生矛盾和糾紛,如上述2、5兩種情形,就是典型表現。
三是法制意識差,依法辦事的自覺性不高;法律水平低,按合同辦事的能力不強。在對待利益的分配和調整上,不能牢固樹立法制意識,往往感情用事,以傳統觀念作為判斷公正的標準。發現別人承包土地,取得收益好,就生不平之心,害起“紅眼病”,進而對承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起哄、干擾甚至破壞,如上述1、5兩種情形。因為合同知識少,當初簽訂的合同內容簡單,留有空白,存在歧義,致使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引發糾紛,如上述2、3兩種情形。
[1][2]。
內容摘要:農村土地問題糾紛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本文根據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情況,分析筆者所在地區這類案件的類型特點及問題成因,探討審理實務中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和一些具體問題,并結合一些案例提出了幾點思考和體會。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案件與日俱增,案件類型也日益復雜。農地承包合同糾紛已成為三大涉農案件(其余兩類為農村稅費糾紛和農村征地糾紛)之首。在這些糾紛的背后交糅著各種利益沖突和傳統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農村土地問題糾紛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理性思考有關土地承包糾紛問題,認真這類案件的審判經驗,對于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穩定農村社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情況,分析筆者所在地區這類案件的類型特點及問題成因,探討審理實務中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和一些具體問題,并根據一些案例提出了幾點思考和體會。
1、案件總量明顯增加。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的案件統計顯示,我院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4件,受理18件,僅1-5月就已受理23件。農村土地承包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2、集體訴訟和類似訴訟增多。由于村社組織將集體土地承包給他人后引發糾紛,村民起訴,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無效,或要求將承包地收回重新發包。此類案件往往原告眾多,而且容易引發群體上訪,法院審理難度大。本院20受理了合川市獅灘鎮任家村3社78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3社的糾紛后,20又分別受理了任家村1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1社和任家村5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5社兩起同類型案件。此外,年2月,我院第一人民法庭受理了云門鎮太平村3個社、吉福村5個社、任溝村1個社和水碓村1個社分別訴重慶萬壽生物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共10起相同類型的案件。這類糾紛主要反映在家庭承包以外的其他方式的土地承包中。
3、村社當被告的`多。雖然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既有農戶之間的糾紛,也有村組起訴村民或農戶的,但目前村組當被告的案件較多。年我院受理的18件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村社當被告的就有6件,比例高達的33%。村社當被告或因發包土地過程中單方提高承包費標準,或因一地多包,或因收回村民土地,或因農戶轉讓承包經營權后另行發包。其中,既有剝奪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土地經營權的違法行為,也有執行當地政策和依約履行承包合同的“合法”行為。
4、征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增多。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緊靠城鎮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補償費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成為農民密切關心的問題,伴隨著征地款而引發的分配收益糾紛日益突出。同時,很多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表面看,可能是訴請繼續履行承包合同,或者請求返回承包經營權,但其實質是請求分配因土地被征用或租用而產生的各種補償費。因筆者所在法院轄區自然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轄區內草街水利樞紐工程、富金壩水電站、西師育才學院、以及一些中小型水泥廠、礦石場的興建,大量糾紛因征地補償費或租地費分配引發。以前因種地無利可圖而漠視甚至放棄土地經營權的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在利益的驅動下突然也對其經營權珍視起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報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行業。那么你知道標準的正式報告格式嗎?以下是邊肖編寫的農村土地問題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土地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關鍵,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但就簡單的土地管理而言,無非是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我的基層單位位于山區農村,面積大,人口分布廣。由于長期在農村工作,通過具體的工作實踐和調查,我們知道農村土地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1)農業土地管理。
目前,中國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現有的廣大農村地區的‘農地經營模式’基本上是按土地歸戶時農民和人口的土地分配訂立合同,明確規定30年不變。這種做法給以后的工作留下了很多弊端。第一,長期人口增減,即使原有農產品不變,每戶耕地數量已經明顯凸顯。二是隨著移民入村,新增人口容易入戶,種田難;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遷移已經枯竭,所有耕地已經荒廢;第四,離搬遷地近的戶,一戶種多戶地,粗放經營,粗放耕種,薄收;第五,大村一小部分農民私自出租種子甚至轉讓建房等。,因為他們人少地多,或者不能耕種他們,或者看重他們眼前的利益。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后果將不堪設想。
(2)建設用地管理。
建設用地問題主要涉及農民宅基地、村鎮建設用地和部分國家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家兩戶甚至一家多房,村里老房子占的空地越來越多,村外新房日益蠶食農田;鄉鎮建設,尤其是公共覆蓋和農村養殖園區建設中的土地占用問題,是鄉鎮認為政府有權利,村委會認為集體是主人,導致鄉鎮建設用地被占用;有的國家這一批土地是新建的,應該是占用的,而舊的土地(如原鄉鎮政府、地方稅收、醫院、獸醫站等撤鄉鎮后的單位),想租就租,想賣就賣。這些問題的存在和延續,是由于少數地方干部,特別是少數農村干部,不學習和了解土地法規,又由于國土資源管理體制的限制,不敢自說自話。這樣一來,鄉鎮和家庭就有很多非法獲利,國家土地資源流失嚴重。
上述問題的存在,對于人煙稀少的山區農村干部,甚至少數縣鄉干部來說,似乎不算什么。他們可以在國土資源部門當執法者,但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他們走。
農業土地管理。
(1)找準財源,合理利用。以現在的鄉鎮為單位,詳細核定農用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實際數據,依法實行承包,分級落實承包責任,解決實踐中不履行承包合同、責任不清的弄虛作假問題,將邊遠貧瘠的土地退耕還林還草,或者種植果園、藥材基地等經濟作物。
(2)責任到戶,保證質量。根據農業承包合同,承包土地面積逐戶核定,并明確土地質量。對少量耕種過度、收成不好的農戶進行適當調整,讓農民真正搞清楚使用權和所有權的關系,解決少數農民承包外種地、有空承包、實際無地的問題。
(3)合理規劃,嚴格管理。在土地管理中,要以科學合理的態度,按照總量控制、合理布局、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修訂和完善農村土地利用規劃。農用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確定后,嚴格按照各級簽訂的責任狀,層層負責,每年檢查,嚴格監督,嚴肅查處。
(2)建設用地。
(1)規范建設用地審批。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這批要依法審批,不該審批的堅決不審批。最好是把現在的村、鄉、國土資源部門三級審批改為用地單位(個人)申請,鄉、村依法發放土地使用證,國土部門獨家審批,審批權力高度集中。
(2)規范收費標準。集體土地,如屬于本集體組織成員的農民占用的非耕地,可以不支付。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因土地流失需要補償,建設用地不繳納明顯不公平。
(3)杜絕搭車收費。在規范部門收費的基礎上,要從根本上杜絕鄉鎮搭車收費。
(4)盤活建設用地資源。一是按照“一戶一房”的原則,妥善解決農民住新房和閑置老房子的問題,盤活空心村閑置土地。第二,要處理好農村國家和集體單位的閑置土地。第三,做好無居民村舊住宅基地的復墾和荒地的復墾利用。
(5)加強執法監督,嚴懲非法占用土地問題,主要是由于鄉鎮違法行為比例較大。由于我國現行土地法律法規的局限性,基層機構嚴重無力查處鄉鎮村干部的違法行為。因為村有集體和群眾的掩護,鄉鎮有權力干涉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加強執法監督不僅是一線執法人員提高“勇氣”和“膽量”精神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規范執法程序、完善執法的具體操作依據和操作手段等方面進行根本性創新。
按照xx縣農經總站的具體要求,筆者就二輪土地承包以來,發生在我鎮的一些土地糾紛情況,進行了一次詳細調查,并針對土地糾紛發生的一些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其內容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鎮位于xx縣城正東約xx華里處,下轄x個行政村,x個自然屯,現有農村住戶xxxx戶,農業人口有xxxxx人,農村勞動力xxxx個,耕地面積為xxxxxx畝,人均占有耕地xx.x畝。其中,有耕地的農戶為xxxx戶,占全鎮總農戶數的xx%,沒有耕地的農戶為xx戶,占全鎮總農戶數的x%。
自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以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一免兩補”政策出臺以后,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隨之而來的一些土地糾紛現象也時有發生。經過調查,全鎮x個行政村,除了xx村(后來的移民村)以外,均有過土地糾紛現象的發生。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有xx村、xx村、xx村。據詳細調查,到目前為止,全鎮共發生過土地糾紛xx起,占農戶總數的x.x%,其中,有xx起通過了法律部門立案進行了解決。在我鎮發生土地糾紛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村干部責任心不強,造成土地糾紛。
在一輪土地承包向二輪土地承包過度期間,由于一些村的領導干部對土地發包這一問題認識的程度不夠,在工作過程中不認真負責,遺留下來了很多問題,也造成了一些不該發生的土地糾紛。在我鎮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有一例:原xx村在二輪土地承包時,有xx來戶農民本來在一輪土地承包時,已經分到了土地,可在二輪土地承包時,卻沒有分到土地。后來該村被告上了法庭,但由于該村在二輪土地承包時沒有留下機動地,所以該問題至今也沒有得到圓滿解決。
2、農民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土地糾紛。
前些年,由于糧食產量低、經濟效益不好,致使一些農民不愿種地,甚至隨便棄耕土地,或在外出打工時,私自把自己的土地轉包給他人,根本就不通過發包方進行正常的土地流轉,等后來發現土地值錢了,知道自己不種地確實虧大了時,才想找村里要回自己的承包地,但由于時間較長,遺留下來的問題又十分復雜,所以,在處理這些土地糾紛問題上,也就加大了難度。
3、鄉村干部強加干涉,引發土地糾紛。
在稅費改革以前,由于一些農戶欠農業稅,或欠集體的各種款項,其土地被村里沒收,一些村干部甚至把個別農戶的承包地強行對外轉包,或干脆收回其土地,作為村里的機動地對外發包,用來償還農戶的各種欠款,致使一些農民流失了土地,等農民知道自己被剝奪了土地的經營權時,便會向村里討回自己的承包地,所以,同樣會引發出一些土地糾紛。
4、群眾法律意識淡薄,形成土地糾紛。
前些年,由于一些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完全處于盲目的、自發的、無政府狀態。自己的土地想種就種,不想種就不種,甚至出現了雙方不簽定任何書面協議,就互換、轉包或轉讓其土地的現象。時間一長,一方不想承認私下達成的口頭協議,這樣也很容易形成土地糾紛。在我鎮原地營子村就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村民秦玉成和韓敬昌私下換地,在二輪土地承包時,兩家的土地只剩下了一家的土地,所以,形成了土地糾紛,經過鎮政府多次協商解決,至今也毫無結果。
三、幾點建議。
1、加強領導,納入工作主干線。
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整個農村基本政策的核心內容,而農村土地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制度,則是黨在農村一系列基本政策的基石,為此建議各級人民政府一定要加強領導、高度重視人地關系問題,真正把此項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2、深入基層,經常檢查和落實。
經過調查,發現形成土地糾紛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也有一些土地糾紛的本身就是一種矛盾。比如說,戶在人不在,有人沒有地,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等,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建議上級有關部門要深入村屯、調查研究、完善和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便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如果解決不好這些矛盾,就會影響整個農村的社會穩定,甚至還會引發出一些新的矛盾。
3、提高認識,認真宣傳土地法。
《農村土地承包法》關系著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經過調查,發現一些土地糾紛的發生,完全是因為沒有正確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而造成的,為此,我們一定要通過廣播、電視、“政務公開”等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力度。以穩定、規范、維權、發展為重點,樹立起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意識,增加保護農民的物質利益和責任感。
4、加強培訓,提高干部的素質。
經過調查,發現一些土地糾紛,是由于一些鄉村干部素質不高,對一些政策的解釋和執行政策時發生了偏差所造成的,鄉村干部是農村政策的宣傳者和執行者,如果鄉村干部本身就不懂政策,不懂《農村土地承包法》,凡事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根本不顧人民群眾的利益,勢必會造成一些隱患,為此,建議有關部門一定要切實抓好鄉村干部的素質教育,時刻把黨和農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為廣大農村的社會穩定,為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文檔為doc格式。
。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致富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關健。最近,如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引起了市級相關部門的廣泛重視,為了切實弄清農村土地流轉和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關系,永川區板橋鎮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工作調查組從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對全鎮土地流轉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該鎮農村土地流轉涉及的村數12個,占總村數的100%,涉及的農戶3003戶,占總農戶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農戶2843戶,占總農戶的24.6%,土地流入的農戶160戶(另外,單位和外地業主來鎮承包3起),占總農戶的1.4%,土地流轉面積3794畝,占承包土地面積的12%。
流轉的主要形式是轉包、轉讓和入股。在總的農地流轉面積中,轉包、轉讓的比重最大,兩者相加所占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44.8%。
1、干交錢糧型。一是魚鴨工程建設,業主轉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谷/畝支付轉出方或按照當年稻谷市場中等價支付現金;二是業主承包退耕還林地間隙種植苦蒿,每年按50元/畝支付租金。
2、入股分紅型。農戶以退耕還林地入股,業主投入種苗、管護等資金,收益按比例分紅。
1、克服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局限性,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經營長期不變的情況下,克服當前農戶小規模經營的局限性,走專業化、規?;?、商品化、現代化之路。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權從千家萬戶農民手中集中連片,按效率原則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利于農民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分工、規?;a、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發展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2、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加速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該鎮農業特色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一是以涼風埡等村為基礎的魚鴨工程基地。通過農戶轉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轉土地1294畝,現全鎮已形成池塘養殖面積5500畝,年出欄商品鴨400萬只、產成魚1700噸,魚鴨總收入達7700萬元,純收入實現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75元。如涼風埡村流轉農戶土地284畝,現已建成魚鴨立體養殖面積800畝,其中尖山9社流轉土地59戶73畝,使土地不斷向大戶集中,現形成集中成片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50畝;同時,有3戶農戶到臨近村社承包土地13畝,發展魚鴨立體養殖,現共有養殖大戶20余戶,使該社成為全鎮魚鴨立體養殖的`核心示范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農戶的承包收入明顯增加,據調查分析,凈種稻田一般中稻畝產500公斤,再生稻畝產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腳冷浸田無再生稻),全年稻谷總收入600元左右,畝生產成本250元,純收入350元左右;而農戶間轉讓的土地年干收稻谷650-800斤/畝,畝平純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農戶通過規模經營同樣增加了收入,如涼風埡村尖山9社的徐開紅,xx年建有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2畝(其中轉入土地7.5畝),年產成魚4.5噸,出欄商品鴨3萬只,魚、鴨總收入47萬元,除去承包費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產成本,年獲純利潤7萬元,全家3口人,人平純收入實現23000元。又如大橋6社的候云剛,xx年底承包汪家巖村菜園4社24戶稻田15.6畝發展魚鴨養殖,預計今年可產成魚4噸,出欄商品鴨1萬只,獲純利2萬元以上。二是林業特色經濟。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為了加強林地管護,充分發揮林地效益,我鎮積極引進業主,流轉林地2500畝:一是在柳溪村流轉林地700余畝,發展花椒種植,現已基本見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轉林地1000余畝,發展速生桉種植,現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巖村流轉林地800畝,發展苦蒿種植,預計今年即可見效。通過林地流轉,退耕農戶不用投入種苗、肥料和管護費用,每年便可獲得245元/畝的國家糧食補助費和管護費。同時可為業主務工獲取收入,產品收獲后并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紅,促進了農民增收。
3、有利于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土地流轉機制的建立,改變了部分農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解除了土地對這些農民的束縛,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向城鎮集聚,推動了城市化、農村現代化進程。全鎮已有1多個勞動力轉向二三產業,占勞動力總數的52%以上,xx年的人均收入達到3760元。涼風埡村尖山9社通過土地流轉,全社52戶有5戶落戶場鎮,做起了生意,有10余戶外出務工,如該社董永奎一戶到場鎮辦起了竹木加工廠,年收入四萬元,年輕人陳龍海外出務工,年收入xx元。汪家巖村菜園4社通過土地流轉,全社230人有128人外出經商務工,如候天才一家(2個勞動力)外出附近“付家洞”煤礦務工,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吳健一戶(2個勞動力)到壽永場鎮經商,每年純收入3萬元。
1、廣泛宣傳,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和土地保障功能的關系。土地是我國大多數農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生產資料,為中國農民提供了基本的社會保障。但是,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會隨著土地在農民收入來源中的重要性的下降或農民人均收入(尤其是非農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減弱,人們以貨幣收入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已逐步弱化。從另一方面看,土地流轉所流轉的是土地的使用權,并不會損害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農民在進行土地流轉的選擇時,一個最基本的考慮是能否通過土地流轉獲得更多收入,因此,土地流轉不但不會削弱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反而會因農民收入的提高而使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得以強化。一些農民擔心把土地流轉出去后,到城市里務工經商,在經濟條件好時可以穩定下來,一旦經濟條件不好就只能回流農村,到時卻沒有了土地,失去了生活保障。從表面上看,這種認識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我們始終堅持土地的集體所有制,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那么這種擔心就是不必要的。這是因為:第一,土地流轉是使用權轉讓而不是土地買賣,始終存在一定的流轉期限,并不會使農民永久失去土地。第二,土地流轉的收益一般都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農民不能提前支取未來收益,因此,即使農民回流農村,也有一定的收入來源。第三,土地流轉的收益通常也不是永久固定的,一般以當年的市場價格確定租金,并留有土地租金在未來一定時間內重新商談約定的空間和余地。土地流轉收益應該是有保障的。
2、拓寬渠道,積極探索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方式。在總結原有轉包、轉讓、互換等流轉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渠道,創新機制,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積極開展委托轉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村社合作經濟組織,由村社合作經濟組織統一發包給農業經營大戶或農業企業。二是實行股份合作。由村社集體將農戶土地承包權量化入股,土地由村社統一經營或發包給農業企業、規模經營大戶,村社合作經濟組織按股份將土地經營所得在年終進行分配。
3、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采取多種勞。
動力培訓轉移方式:一是廣泛開展種養殖技術培訓,促進魚鴨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進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二是努力發展和擴大民營企業,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到企業務工;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城鎮化建設;四是積極有序向鎮外輸出勞動力。4、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范流轉合同管理。雖然農戶在土地流轉后簽訂土地承包流轉書面合同的意識增強,但簽訂的程序和流轉合同的內容卻極不規范。各村社應加強土地流轉合同的監督和管理,完善土地流轉的檔案資料并及時上報鎮農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門審查備案。
5、為了確保魚鴨產業更大發展,應大力提倡水禽旱養,規范產業發展,強化環境建設,防治環境污染。使魚鴨產業上規模、上檔次,進而促進農村土地更快地流轉。
6、暢通渠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積極培植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搭建土地流轉平臺,暢通流轉渠道。特別要發揮好各村社干部的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動員、組織、協調和管理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
項目規模:該項目區總面積為247.78畝,土地利用現狀為未利用地和旱地,主要進行土地開發,以期達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積,實現耕地根據測算,項目建設完成后,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積154.39畝,新增耕地率79.84%,具體規模為:項目區位于茅田鄉,項目區面積247.78畝,開發后新增耕地154.39畝。
項目預算:項目預計總投資:47.00萬元,畝均投資:2430.54元。建設工程內容: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該項目根據恩施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xx-2020年)主要控制指標分解方案,建始縣土地利民體規劃具體目標(20xx-2020年),本項目的實施是貫徹落實《建始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始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實現建始縣耕地面積動態平衡的具體措施。
茅田鄉位于恩施州建始縣東北部,屬大巴山脈南沿分支巫山東延部分,地處北緯30°38′至30°51′,東經109°46′至109°56,與重慶市巫山縣接壤。平均海拔1250米左右。
該項目區位于建始縣茅田鄉三道巖,僅涉及茅田鄉1個行政村。項目區總面積為247.78畝,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為荒草地和有林地,主要進行土地開發,預期達到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最終目的。根據測算,項目建設完成后,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積154.39畝,新增耕地率79.84%。
表1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情況。
表2涉及權屬調整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情況。
(1)堅持依法、公開、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的原則;
(4)有利農業生產,方便群眾,生活,盡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
(5)促進土地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
項目區內土地均為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土地權屬現狀與登記發證情況一致,土地權屬界限清楚,無邊界糾紛,便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統一整理。
(1)成立權屬調整領導小組。成立以縣人民政府分管土地的領導為組長,鄉國土資源局局長及項目涉及的村鎮主要領導和項目涉及行政村的村民代表為主要成員的土地權屬調整領導小組,在充分尊重原土地所有權人合法權利的基礎上,統一協調新地耕地的確權工作。
(2)土地開發整理前進行統一的確權登記。包括項目區域的確切邊界,項目區域內宗地的數量、類型、質量;項目區域內的土地權屬類型、數量;原有土地的確權登記發證情況。土地權屬現狀調查完成后,區國土資源部門應就現有土地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3)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工程完成后,國土資源部門將對整理后的土地進行評價,作為實施土地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參考或修正依據。
(4)土地整理后的農用地分配,堅持參與與整理各方土地總面積不變和集中連片、便于利于的原則,參照土地綜合評價結果,按項目區內各組織的原有土地比例,根據路渠等線狀地物重新調整權屬界線,確認邊界四至時埋設界樁。
(5)從各方面利益考慮,實施土地整理的地塊,整理后農民原有承包耕地面積不得減少(扣除應分攤的新增路渠用地),但同一承包有有若干地塊時,面積小者盡量向面積較大者集中。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給農民耕種,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民擁有有限承包權。
(6)土地權屬調整方案編制完成后,向全體權利人發布公告,并以書面形式通知土地所有權人、承包人。土地權屬調整方案經公告并征求意見后,報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土資源部門將根據土地分配結果進行權屬調整,權屬調整工作完成后,進行權屬變更登記與核發土地證書。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案件與日俱增,案件類型也日益復雜。農地承包合同糾紛已成為三大涉農案件(其余兩類為農村稅費糾紛和農村征地糾紛)之首。在這些糾紛的背后交糅著各種利益沖突和傳統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農村土地問題糾紛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理性思考有關土地承包糾紛問題,認真總結這類案件的審判經驗,對于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穩定農村社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情況,分析筆者所在地區這類案件的類型特點及問題成因,探討審理實務中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和一些具體問題,并根據一些案例提出了幾點思考和體會。
1、案件總量明顯增加。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的案件統計顯示,20xx年我院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4件,20xx年受理18件,20xx年僅1-5月就已受理23件。農村土地承包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2、集體訴訟和類似訴訟增多。由于村社組織將集體土地承包給他人后引發糾紛,村民起訴,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無效,或要求將承包地收回重新發包。此類案件往往原告眾多,而且容易引發群體上訪,法院審理難度大。本院20xx年受理了合川市獅灘鎮任家村3社78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3社的糾紛后,20xx年又分別受理了任家村1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1社和任家村5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5社兩起同類型案件。此外,20xx年2月,我院第一人民法庭受理了云門鎮太平村3個社、吉福村5個社、任溝村1個社和水碓村1個社分別訴重慶萬壽生物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共10起相同類型的案件。這類糾紛主要反映在家庭承包以外的其他方式的土地承包中。
3、村社當被告的多。雖然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既有農戶之間的糾紛,也有村組起訴村民或農戶的,但目前村組當被告的案件較多。20xx年我院受理的18件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村社當被告的就有6件,比例高達的33%。村社當被告或因發包土地過程中單方提高承包費標準,或因一地多包,或因收回村民土地,或因農戶轉讓承包經營權后另行發包。其中,既有剝奪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土地經營權的違法行為,也有執行當地政策和依約履行承包合同的“合法”行為。
4、征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增多。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緊靠城鎮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補償費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成為農民密切關心的問題,伴隨著征地款而引發的分配收益糾紛日益突出。同時,很多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表面看,可能是訴請繼續履行承包合同,或者請求返回承包經營權,但其實質是請求分配因土地被征用或租用而產生的各種補償費。因筆者所在法院轄區自然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轄區內草街水利樞紐工程、富金壩水電站、西師育才學院、以及一些中小型水泥廠、礦石場的興建,大量糾紛因征地補償費或租地費分配引發。以前因種地無利可圖而漠視甚至放棄土地經營權的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在利益的驅動下突然也對其經營權珍視起來。
本院受理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主要是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大致有以下幾類:
1、確認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糾紛。主要是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出生、死亡、婚嫁、農轉非、參加工作等變更引起的糾紛。包括:(1)沒有取得承包地的,是否有土地承包經營權;(2)結婚后,戶口未遷出,是否應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3)死亡后,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4)取得承包地后,因升學、進城等,戶口也遷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5)自動放棄承包地,進城經商務工辦企業,但戶口仍在原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存在。
2、經營權流轉糾紛。由于國家“三農”優惠政策的出臺,農村土地越來越俏。因以前農村土地流轉手續不完備、不配套,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而引發的土地承包糾紛頻頻發生。一是轉包轉讓型糾紛。稅改前,種田效益不高,一些農戶將土地讓給他人承包,其稅費也相應地由接受者承擔?,F在不僅土地稅費全免,而且國家還倒補貼,原承包戶主張轉包要求被轉讓戶退還其承包地,接收戶主張轉讓不愿退,于是雙方發生糾紛。二是代耕代種型糾紛。以前不少農民棄田荒地,外出務工經商,又不承擔稅費和提留等。村干部為不使稅費落空,讓其他農戶代耕代種,代耕代種農戶又履行了稅費義務,且稅改時這些耕地面積又納入了代耕代種農戶的計稅面積?,F在原承包戶回來了,找代耕戶或村組集體要求收回自己的承包地,雙方發生糾紛。
3、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前文已經提到,隨著城市開發建設的加快和城鄉建設的迅猛發展,征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逐年增多。需要說明的是,這類糾紛不但包括承包地被依法征收的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各類補償費糾紛,也包括原土地承包者請求土地實際耕種者返回已經領取的土地補償費糾紛,還包括表面上訴請返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質上因返還土地不能而希望返回土地補償費的糾紛。前兩者案件是單純的給付之訴,后者則需要先確定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其承包經營權是否遭到侵害。
4、承包合同糾紛。一是因承包方違約引發的糾紛。包括在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承包人拖欠承包費和承包人隨意變更土地使用方式等。其中前者占此類糾紛的絕大多數,承包人有的是因為對發包方在履行合同義務方面有意見,有的是合同對承包費交納的期限約定不明,有的是因為經營不善,有的是故意不交納承包費。二是因發包方違約引發的糾紛。如在農業承包合同期限中,發包方將農民的承包地隨意收回。這類糾紛既有違約,也包含了侵權。三是因承包合同損害了合同外第三人利益而被請求確認其無效。如本文開頭提到的“李隆富”系列案件。
5、經營權侵權糾紛。(1)違法收回“農轉非”承包地。農戶進入小城鎮落戶后,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其土地。(2)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時對婦女實行有別于男子的歧視性土地承包政策;承包期內強制收回出嫁女承包地。(3)強迫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鶎诱疄楦阃烁€林等政績工程,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強制收回農民承包地,由村社組織出面進行其他方式的承包。
1、歷史原因造成我國農村土地現狀比較亂,是糾紛產生的歷史性根源。建國以來,我國土地政策多經變化,一直處于一種多變的不穩定狀態。短短的50余年,歷經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集體所有制兩個大的階段,導致了農村土地產權關系大混亂。建國伊始的土地改革運動,實現了中國農民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從而確立了農民土地所有制,接下來是互助組運動,1953年開始初級合作社運動,農民的土地入股進行集體經營,1956年上升到高級合作社,剝奪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隨后在全國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直到改革開放,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采取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成為了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實現了“集體公有,農戶經營”。但是因為經營權范圍的限制和“政農不分”的中國特色,實施過程中農民的自主經營權受到嚴重限制。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國農村土地現狀的混亂局面。
2、法律和政策銜接不協調,是糾紛產生的法制性根源。從1983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出臺,到20xx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土地承包法》)、20xx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20xx]法釋6號)的實施,歷經2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對農業土地承包經營中產生糾紛的解決,走過了主要依靠政策調整到以政策調整為主、法律調整為補充,再到政策調整與法律調整并重直到目前主要依靠法律調整的歷程。法律、政策的多變性和靈活性與土地變動緩慢的過程性、滯后性產生矛盾。例如我國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曾經推廣過“兩田制”,而在這種制度被國家認定不利于土地的長期利用之后,很多地區卻還在積極的繼續施行,與國家政策和法律脫節。
向陽鎮當明村農產品流通調查報告我系在寒假期間給每個入黨積極分子布置了利用寒假時間對家鄉農產品的流通進行調查的任務。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積極認真的對自己家鄉的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調查?,F將調查的現象和結果做出以下報告。
一、調查目的:為了使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管理系的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對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解,拓展知識,提高自我的專業技能。
二、調查時間: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0日。
三、調查地點:廣西省河池市天峨縣向陽鎮當明村。
四、調查方法:查閱資料、訪談、實地考察。
五、調查內容:
1、當明村的交通情況:由于我的家鄉在農村,所以我所調查的是農村的農產品的流通情況。當明村大部分地區都為山地,因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雖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嶇不平,所以一般只有農家用的小型貨運車可以通過,所以那里的農產品銷售往外面的并不多。這樣也造成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2、當明村的主要農產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家里就留下年紀大的老人幫看家帶小孩。這樣就使務農的人越來越少,農產品也就在不斷的減少。
六、調查結果:而當地用于買賣交換的農產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買賣銷售主要是在本地的農民之間進行交易,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的天災(干旱)和蟲災導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減產,甚至有些家庭種下都沒有可以收獲的。這樣就去找收獲好的人家購買,這樣也節省了運費。而玉米的銷售業是幾乎沒有。因為在農村玉米一般是用來釀酒或者是做豬吃料。機乎是自己家種植夠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購買,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這些農產品主要是運往縣城去銷售。而這些農產品的銷售途徑首先是由當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戶的收購,當收購達小型貨車一車以后才運往縣城銷售給廠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貨運的價格就相對較高,這樣收購商為了獲利就壓低收購價格。導致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下降。導致大多數農民現在都在砍掉果樹來種植杉樹,等將來買樹木賺錢。
七、調查后的收獲與認識:
此次調查的結果使我認識到了,農村物流網絡不完善、經濟人組織松散、鄉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運輸成本增高、農民信息不靈、并且由于農民的科技這種水平不高,種出來的農產品質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農產品的價格低廉,這次的調查讓我認識到了農村的各方面發展都有待加強,同時也認識到了物流行業對農產品的發展起了決定的作用,我本來就是學物流管理專業的,這次的調查使我對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也更加鑒定了學習物流知識扎實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時也認識到科技對農產品的發展也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其實農村的農產品發展不好的最主要一個原因是,農民沒有科學種植,導致高投入低收獲,并且收獲到的產品質量不好價格就低,農民的積極性才會慢慢降低。
八、總結:總的來說此次調查的結果是農村農產品的流通銷售缺乏主要原因:
1、農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學技術種植農產品。
3、農產品沒有好的銷售途徑。
九、對農村農產品種植和運輸的建議:
1、有句話這樣說“要想富,先修路”,我認為要想把農產品很好的運輸銷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農產品才有更好的機會運出去銷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沒有科技的投入,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就會使產品的價格降低,這樣農民就沒有利用可圖,同樣會使農民積極性降低,所以必須大量的投入科學,讓農民都把科學用在種植和護理農產品中上,這樣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少種多收獲,這樣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才得以提高,農產品多了,質量好了運往外地銷售才能拿到好價錢,好收入。
3、國家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農產品運輸管理,提高農產品流通,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利用科學技術來種植農產品,政府可以派一些農產品研究的專業人員實地勘察,研究當地土質、水質、氣候等因素的制約下,引導當地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的農產品,這樣農民們才不會盲目的去種植,農民們種植了適合當地的農產品,引導農民利用科學技術種植,這樣農產品才會有豐收,收獲季節到來,農民的農產品銷售不出的時候當地政府應該積極的為農民尋找銷售路線,這樣農民種下的農產品就有銷售路徑,那么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就提高。只要農產品的收入高了,農民回家種地有收入了,農民選擇在家務農的機會就更大,那么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農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樣間接的減少了留守兒童的人數。
x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從20xx年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啟動至今,××省始終把這項工作作為夯實國土資源基礎管理的一件大事來抓。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成立機構、組建專班、落實經費、制定措施,主要領導把二次土地調查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通過強化“五個結合”,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大文章”。
把爭取領導重視與營造輿論氛圍結合。
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通知下發后,××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正式啟動?!痢潦≌偷胤礁骷壵嗬^成立了領導小組,下發文件統一部署,省委書記、省長多次聽取工作匯報。分管副省長親臨省國土資源廳作專題研究,并致信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再接再厲,團結拼搏,克難奮進,高標準、嚴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全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主要領導要負總責,親自抓質量、促進度、籌資金,確保這項工作順利推進。
與此同時,××省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通過廣播、報紙、專版專欄、宣傳車、手機短信、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在“6·25”全國土地日廣泛開展宣傳,為全省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把舉全社會之力與舉全系統之力結合。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有效地推動了調查的開展:為籌集調查經費,省各級財政部門出主意,想辦法,做了大量工作;省民政部門提供全省283條縣級行政界線,為調查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在調查底圖提供、數字高程模型制作等方面,省測繪局在生產任務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予以優先保證;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為第二次調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57家測繪單位、20家建庫公司經過資質審查和專業考試,也投入到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中。
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把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各級都組建了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全力以赴投入到調查工作中,基層國土所幾乎舉全所之力,開展農村和城鎮土地調查。
把典型引路與整體推進結合起來。
20xx年,××省在松滋等9個縣(市)開展了外業試點,針對外業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帶普遍性的疑點難點問題,摸索解決辦法。20xx年7月上旬,省土地調查辦在松滋召開現場會,各市(州)、縣(市、區)調查辦主任和業務骨干參加會議。分管副省長致信給現場會,給與會人員極大的鼓舞。會議總結推廣了以松滋市為重點的11個縣(市、區)的典型經驗,就坐標系統轉換、地類轉換、外業調查基本程序達成共識,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促進作用。
在典型引路的同時,××注重面上工作的整體推進,省土地調查辦主任、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熊政春多次深入第一線,檢查指導工作;工作專班6次組織全面檢查,逐縣逐市就工作質量、進度、經費等問題開展巡回指導,有力地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把解決資金與技術難題結合起來。
在保證省級財政足額到位的前提下,××省對經費到位率較低的縣(市、區)進行督辦,力爭在經費上不等不靠,想方設法把工作先開展起來。
為確保整體推進全面完成,省財政專門撥款4000余萬元,扶持29個國家級、省級貧困縣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同時,省土地調查辦采取實地調研、科學試驗、專家研討的辦法,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項目協作單位、大專院校專家進行攻關,先后解決了縣級調查工作界線無縫接邊、更新調查矢量數據與正射影像圖套合、城鎮與農村土地調查不同比例范圍線的界定、坡度圖套合后耕地坡度級別確定與圖斑處理、城鎮土地調查新舊成果的銜接等一系列技術難點問題,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調查的效率。特別是解決更新調查矢量數據與二次調查正射影像圖套合的“雙眼皮”問題,先后進行10余次試驗,為全省農村外業調查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把有序操作與探索創新結合起來。
根據國家的規程規則,結合××省實際,先后制定出臺了《××省第二次土地調查補充規定》、《××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實施細則》、《××省第二次土地調查基本農田調查實施方案》、《××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等技術性規定,既保證符合技術規范,又在××省實際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工作界線劃分、違法用地調查、調查成果服務于經濟建設等方面勇于探索,創新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全國土地調查辦的充分肯定。
向陽鎮當明村農產品流通調查報告我系在寒假期間給每個入黨積極分子布置了利用寒假時間對家鄉農產品的流通進行調查的任務。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積極認真的對自己家鄉的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調查?,F將調查的現象和結果做出以下報告。
為了使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管理系的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對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解,拓展知識,提高自我的專業技能。
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2月10日。
xx村。
查閱資料、訪談、實地考察。
1、當明村的交通情況:由于我的家鄉在農村,所以我所調查的是農村的農產品的流通情況。當明村大部分地區都為山地,因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雖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嶇不平,所以一般只有農家用的小型貨運車可以通過,所以那里的農產品銷售往外面的并不多。這樣也造成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2、當明村的主要農產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家里就留下年紀大的老人幫看家帶小孩。這樣就使務農的人越來越少,農產品也就在不斷的減少。
而當地用于買賣交換的農產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買賣銷售主要是在本地的農民之間進行交易,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的天災(干旱)和蟲災導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減產,甚至有些家庭種下都沒有可以收獲的。這樣就去找收獲好的人家購買,這樣也節省了運費。而玉米的銷售業是幾乎沒有。因為在農村玉米一般是用來釀酒或者是做豬吃料。機乎是自己家種植夠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購買,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這些農產品主要是運往縣城去銷售。而這些農產品的銷售途徑首先是由當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戶的收購,當收購達小型貨車一車以后才運往縣城銷售給廠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貨運的價格就相對較高,這樣收購商為了獲利就壓低收購價格。導致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下降。導致大多數農民現在都在砍掉果樹來種植杉樹,等將來買樹木賺錢。
此次調查的結果使我認識到了,農村物流網絡不完善、經濟人組織松散、鄉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運輸成本增高、農民信息不靈、并且由于農民的科技這種水平不高,種出來的農產品質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農產品的價格低廉,這次的調查讓我認識到了農村的各方面發展都有待加強,同時也認識到了物流行業對農產品的發展起了決定的作用,我本來就是學物流管理專業的,這次的調查使我對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也更加鑒定了學習物流知識扎實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時也認識到科技對農產品的發展也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其實農村的農產品發展不好的最主要一個原因是,農民沒有科學種植,導致高投入低收獲,并且收獲到的產品質量不好價格就低,農民的積極性才會慢慢降低。
總的來說此次調查的結果是農村農產品的流通銷售缺乏主要原因:
1、農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學技術種植農產品。
3、農產品沒有好的銷售途徑。
1、有句話這樣說“要想富,先修路”,我認為要想把農產品很好的運輸銷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農產品才有更好的機會運出去銷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沒有科技的投入,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就會使產品的價格降低,這樣農民就沒有利用可圖,同樣會使農民積極性降低,所以必須大量的投入科學,讓農民都把科學用在種植和護理農產品中上,這樣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少種多收獲,這樣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才得以提高,農產品多了,質量好了運往外地銷售才能拿到好價錢,好收入。
3、國家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農產品運輸管理,提高農產品流通,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利用科學技術來種植農產品,政府可以派一些農產品研究的專業人員實地勘察,研究當地土質、水質、氣候等因素的制約下,引導當地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的農產品,這樣農民們才不會盲目的去種植,農民們種植了適合當地的農產品,引導農民利用科學技術種植,這樣農產品才會有豐收,收獲季節到來,農民的農產品銷售不出的時候當地政府應該積極的為農民尋找銷售路線,這樣農民種下的農產品就有銷售路徑,那么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就提高。只要農產品的收入高了,農民回家種地有收入了,農民選擇在家務農的機會就更大,那么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農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樣間接的減少了留守兒童的人數。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的洗禮,目前農村經濟已進入不斷向市場經濟邁進的實踐階段。分析這個階段的新實踐,農村經濟已逐步出現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土地活則經濟活,土地流轉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興奮點”。
我縣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內陸山區農業縣,如何緊緊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促進農村土地規范、高效流轉,全面盤活、開發利用好土地這一與發展經濟聯系至關密切、潛能極為巨大的生產要素,對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帶著這一課題,我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土地的流轉面積達7。62萬畝,其中耕地1。8萬畝,山林3。5萬畝,果園2。2萬畝,水面0。12萬畝。調查中,我們發現土地流轉較好的主要集中在209國道沿線和靖洪國防公路沿線的坪村、堡子、連山、林城、團河、黃茅、若水等鄉鎮,這些鄉鎮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全縣的54%,其中土地流轉較好的坪村鎮共流轉土地1532畝(其中耕地816畝,山地400畝,水面316畝)。綜觀我縣土地流轉情況,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從1995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我縣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1萬畝,今年已達7。62萬畝,增長了3。5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模流轉的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次性流轉面積達20畝以上的就有370余宗。
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戶委托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稅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托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全縣有80%以上的屬于這種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鄉、村集體根據結構調整等需要將承包戶的土地租過來,然后又轉租給原承包戶或其他農戶。如堡子鎮政府租賃該鎮新店村、樓落村農戶的200畝稻田,然后又轉租給原來的農戶或其他農戶,用來集中連片開發無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集體或個人以土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經營,分享效益。如林城鎮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負責技術和資金,連山鄉宋家洲村的9戶農戶以118畝稻田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共同開發優質葡萄。這種分戶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決了種田大戶無田可種的矛盾,又解決了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的矛盾。四是集體重新發包或轉包,即村組將集體“四荒地”、農戶棄耕拋荒的土地重新發包或轉包給農戶。如團河鎮向陽村以150元/畝的租金,承包了該村120畝土地(其中耕地80畝,河灘荒地40畝),經整理后以2。5萬元/年的租金,發包給本村3戶農戶,規劃用于建立雞、鴨、豬、羊、魚綜合養殖場。憘五是對外招租,即村組集體將集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集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戶經營。團河鎮官舟村將兩塊分別為300畝和500畝的荒地發包給兩名洪江籍的農戶,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戶團河,發展板栗和臍橙等優質水果。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戶已不滿足于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跨縣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縣跨區域流轉的土地已達1。9萬畝,占全縣流轉土地的25。2%。僅團河鎮就對外(外縣)招租1100余畝。連山、坪村、林城鎮等交通方便的鄉鎮,對外更具吸引力。地靈鄉的草莓大戶吳國華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畝,在國道邊發展草莓;若水鎮的胡清在連山承包30多畝耕地,同時轉戰懷化鴨嘴巖租賃荒山發展脆蜜桃。
我縣土地流轉雖然起步較晚,但產生的效益和影響是十分明顯和積極的。
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少能人租賃集體或個人的土地,不再局限于耕種質次效低的農作物,而是逐步傾向于作物耕種的多樣化、規?;?,由耕種比較效益較低的油茶、水稻轉向耕種優質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縣在土地流轉中已涌現出了一批調整結構的“排頭兵”,為推動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示范。如坪村鎮大順村張光前等6戶農戶承包耕地84畝,全部改種水稻為種無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帶動了當地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有120多戶農戶參與承包土地300多畝,用于種植無籽西瓜,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二是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力的合理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大約有2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后,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
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理流轉后,土地逐步向大戶和能人集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纳a,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后、經營小打小鬧的不良布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如坪村鎮農戶張崇華承包了32畝耕地,用來種植無籽西瓜,今年產值達2。8萬元,而32畝耕地用于種植水稻總收入僅1。4萬元,只有種植無籽西瓜的50%。
四是培植了一批農村大戶。憗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生產要素不斷向生產大戶和能人集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生產大戶和能人有了“用武之地”,一批發展農村經濟的大戶脫穎而出。目前,全縣承包5畝土地以上的經營大戶就有2100余戶。黃茅鄉白洋村陸明建等9戶農民于1997年租賃本村300畝荒山,承包3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栽種優質板栗xx株,優質梨樹3000多株,楊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預計進入盛果期產值可達25萬元以上,可以為15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
我縣的土地流轉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動了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思想意識、機制束縛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土地流轉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縣土地合理、規范、高效流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的組織引導乏力。我縣土地流動主要是農戶自發進行的,個體化傾向較重。各級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至今沒有規范的政策指導操作,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規范管理,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范、有序和高效流轉。二是土地流轉的市場培育滯后。全縣干部群眾“土地市場”的觀念十分淡薄,縣、鄉、村三級都沒有建立為土地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市場培育嚴重滯后,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交易管理都存在諸多問題。三是土地流轉的檔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流轉的形式檔次不高。我縣土地流轉絕大部分仍屬最低層次的委托代管形式。在我縣7。62萬畝流轉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占82。4%以上。堡子鎮流轉的1235畝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流轉的就達1000余畝,占流轉總面積的81%,其它形式流轉的僅占19%。而實踐證明,低層次的委托代管所產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較低的。其二是流轉地的開發檔次不高。許多流轉地仍處于自發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流轉規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林城鎮一戶居民低價承包了8畝良田,但一年四季都是栽種一些“大路菜”,幾分至2角錢一斤,效益很低,連上交那低得不能再低了的租金也成了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范。由于至今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部門組織管理,導致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范。主要表現在:流轉雙方忽視必要的法律手續;交易監督滯后,集體“暗箱操作”仍有發生;流轉服務體系欠完善,流轉的檔案、信息、價格都沒有規范建立;利益保障還比較乏力,一些流轉地的經營者反映要進一步寬松環境,支持他們生產發展。
根據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縣要實現土地的規范高效流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就高度概括了土地的巨大潛能。但從新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來看,離開了土地流轉,土地的潛能發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長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機械統一的模式已明顯不適宜農村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打破這一沉悶局面,就必須讓土地流轉活起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改革的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領導。要大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土地市場”的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和職能,利用市場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帶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積極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
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墻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鶎痈刹恳钊氪褰M,深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向群眾講清盤活土地與固守原有土地甚至棄耕拋荒的利弊,通過前后效益對比,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
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較好的經營大戶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通過宣傳,讓更多農村或城鎮的富余勞動力感到經營土地有利可圖,從而自覺投入到土地流轉當中,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基層干部要善于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黨。
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計劃安排,我委在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帶領下,于月日至日深入部分鎮街和部門,對××年以來我市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查?,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三年來,根據國家有關宏觀調控精神,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規范土地市場秩序,為實施我市“一路三化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度重視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堅決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管理、規范土地市場的重大決策,各級成立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制發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系列文件,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安排工作人員,保證工作經費,國土、財政、建設、農業、監察、審計等部門緊密配合,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保持高壓態勢,通過加大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使各級干部的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意識得到增強,依法管理土地步入有序軌道。如××街道辦事處成立以來重視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進一步規范土地市場秩序,相繼制發了《關于××場控規控建情況的緊急報告》、〈〈關于嚴格控制建設及建設用地的通知〉〉、〈〈關于禁止土地非法轉讓的通知〉〉,××年來無新的違規建筑和違法占地。
(二)加大各種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針對目前我市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城鎮建設相關手續、違法收取土地出讓金和建設配套費的較為普遍現象,近年來市政府多次部署、組織相關部門深入鎮街調查摸底,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對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建設相關手續調查處理的通報〉〉(××府函【】號),深入查找存在問題,分析存在原因,提出了解決辦法及今后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對于迅速遏止和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規范、執行土地管理各項制度。通過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土地管理機構。建立了經營性用地公開出讓、用地貯備收購制度,統一了建設用地審批、房地產權證的發放、征地補償安置實施主體及相關政策,不斷規范完善各項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規范土地供應管理對所有建設用地實行集體會審和用地公示制度,符合招標拍賣條件的一律公開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并規定底價,××年共收取土地出讓金萬元××年達億元今年月入庫數萬元有效地抑制了國有土地資產的流失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益。
(四)加強拆遷工作管理。堅持依法拆遷,堅持政策標準,堅持以人為本,情理法拆遷,堅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完善政策,加大宣傳,齊抓共管,公開陽光作業,確保了東部新城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的順利推進,既保證了建設發展,又維護了社會穩定,取得了較好成效。
(五)狠抓遺留問題的解決。結合深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狠抓了“兩證”遺留問題辦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加大了對歷年拖欠農民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清理兌現力度,為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作出了積極努力。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工業園區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率不高。新增建設用地難和存量建設用地閑置的矛盾并存,據最新統計,個工業園區閑置一年的土地占供地總量的閑置一年以上未動工的占?!痢灵_發區個別單位用地閑置長達十年以上。
(二)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依法辦事的關系各地實際運用中依然有差距,對貫徹法律法規嚴格土地管理防止新的遺留問題發生的政治敏銳性、警覺性在認識上依然有差距。個別地方認為按規定辦手續,占用時間長,發展受到了影響。
(三)土地監管執法力度不夠。發現土地違法行為、立案查處土地違法行為的手段薄弱,對如何預防構建防范體系研究不夠。今年市政府通報××年以來部分鎮街違規越權辦理建設相關手續項目是個。
(四)對群眾反映東部新城征地拆遷補償后期工作的一些跡象應引起足夠重視,防止新的不穩定因素的出現。對遺留的城鎮、場鎮國有公房“兩證”的辦理同樣應引起重視,防止象××辦事處、××場辦公樓未完善手續的類似情況的發生。
三、幾點建議。
(一)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從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上來,切實增強對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落實好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為對政府執政能力的檢驗。必須正確處理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土地資源的關系,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推進土地管理各項改革,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檔案建設和基層隊伍建設,不斷完善土地法制,建立嚴格、科學、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建設,規范土地市場運作。強化政府對土地的集中統一管理,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放活土地二級市場,土地征用、劃撥、出讓、轉讓等工作,必須由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實行用地集中統一計劃供應,經營性用地必須按“招拍掛”方式進行出讓,嚴禁違規出讓經營性土地使用權。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地價管理,及時調整更新和公布基準地價,健全地價體系;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金征收管理,嚴格實行土地出讓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做到應收盡收。
(三)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加大土地管理執法力度。一是嚴格按出讓合同約定加強建設用地跟蹤管理。嚴禁閑置、囤積、炒賣土地。對用地單位閑置的土地,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二是加大土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建立公開的土地違法立案標準,以利社會各界監督,建立國土資源與監察、審計等部門聯合辦案和案件移送制度,既查處土地違法行為,又查處違法責任人。典型案件要公開處理。防止有案不查、違法不糾、執法不嚴的現象發生。對歷史遺留問題要妥善處理,總結經驗教訓。
(四)加強征地實施過程的監管,維護公開、公平、公正法制秩序。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補償辦法,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使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凡涉及改變土地利用方向、規模、重大布局等原則性修改,必須報原批準機關批準。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也不得擅自修改。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加強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及村鎮建設用地管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土地存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五)牢固樹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規的意識。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土地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活動,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本著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嚴格依法管理土地,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城市化道路。進一步提高依法管地用地的意識,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合理用地。對違反法律法規批地、占地的,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的洗禮,目前農村經濟已進入不斷向市場經濟邁進的實踐階段。分析這個階段的新實踐,農村經濟已逐步出現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土地活則經濟活,土地流轉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興奮點”。
我縣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內陸山區農業縣,如何緊緊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促進農村土地規范、高效流轉,全面盤活、開發利用好土地這一與發展經濟聯系至關密切、潛能極為巨大的生產要素,對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帶著這一課題,我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的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
一、我縣土地流轉的基本特點和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土地的流轉面積達7.62萬畝,其中耕地1.8萬畝,山林3.5萬畝,果園2.2萬畝,水面0.12萬畝。調查中,我們發現土地流轉較好的主要。中在209國道沿線和靖洪國防公路沿線的坪村、堡子、連山、林城、團河、黃茅、若水等鄉鎮,這些鄉鎮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全縣的54%,其中土地流轉較好的坪村鎮共流轉土地1532畝(其中耕地816畝,山地400畝,水面316畝)。綜觀我縣土地流轉情況的,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從1995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我縣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1萬畝,今年已達7.62萬畝,增長了3.5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模流轉的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次性流轉面積達20畝以上的就有370余宗。
2、流轉的形式不斷豐富。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戶委托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稅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托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全縣有80%以上的屬于這種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鄉、村。體根據結構調。等需要將承包戶的'土地租過來,然后又轉租給原承包戶或其他農戶。如堡子鎮政府租賃該鎮新店村、樓落村農戶的200畝稻田,然后又轉租給原來的農戶或其他農戶,用來。中連片開發無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體或個人以土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經營,分享效益。如林城鎮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負責技術和資金,連山鄉宋家洲村的9戶農戶以118畝稻田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共同開發優質葡萄。這種分戶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決了種田大戶無田可種的矛盾,又解決了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的矛盾。四是。體重新發包或轉包,即村組將。體“四荒地”、農戶棄耕拋荒的土地重新發包或轉包給農戶。如團河鎮向陽村以150元/畝的租金,承包了該村120畝土地(其中耕地80畝,河灘荒地40畝),經xx后以2.5萬元/年的租金,發包給本村3戶農戶,規劃用于建立雞、鴨、豬、羊、魚綜合養殖場。五是對外招租,即村組。體將。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戶經營。團河鎮官舟村將兩塊分別為300畝和500畝的荒地發包給兩名洪江籍的農戶,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戶團河,發展板栗和臍橙等優質水果。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區域流轉逐漸增多。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戶已不滿足于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跨縣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縣跨區域流轉的土地已達1.9萬畝,占全縣流轉土地的25.2%。僅團河鎮就對外(外縣)招租1100余畝。連山、坪村、林城鎮等交通方便的鄉鎮,對外更具吸引力。地靈鄉的草莓大戶吳國華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畝,在國道邊發展草莓;若水鎮的胡清在連山承包30多畝耕地,同時轉戰懷化鴨嘴巖租賃荒山發展脆蜜桃。
我縣土地流轉雖然起步較晚,但產生的效益和影響是十分明顯和積極的。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不少能人租賃。體或個人的土地,不再局限于耕種質次效低的農作物,而是逐步傾向于作物耕種的多樣化、規?;?,由耕種比較效益較低的油茶、水稻轉向耕種優質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縣在土地流轉中已涌現出了一批調。結構的“排頭兵”,為推動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作出了示范。如坪村鎮大順村張光前等6戶農戶承包耕地84畝,全部改種水稻為種無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帶動了當地農民調。產業結構,加快了全鎮產業結構調。的步伐。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有120多戶農戶參與承包土地300多畝,用于種植無籽西瓜,獲得了很好的收益。二是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力的合。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大約有2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后,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流轉后,土地逐步向大戶和能人。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纳a,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后、經營小打小鬧的不良布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如坪村鎮農戶張崇華承包了32畝耕地,用來種植無籽西瓜,今年產值達2。8萬元,而32畝耕地用于種植水稻總收入僅1.4萬元,只有種植無籽西瓜的50%。
四是培植了一批農村大戶。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生產要素不斷向生產大戶和能人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生產大戶和能人有了“用武之地”,一批發展農村經濟的大戶脫穎而出。目前,全縣承包5畝土地以上的經營大戶就有2100余戶。黃茅鄉白洋村陸明建等9戶農民于19租賃本村300畝荒山,承包3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栽種優質板栗20xx株,優質梨樹3000多株,楊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預計進入盛果期產值可達25萬元以上,可以為15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
二、我縣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土地流轉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動了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思想意識、機制束縛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土地流轉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縣土地合。、規范、高效流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的組織引導乏力。我縣土地流動主要是農戶自發進行的,個體化傾向較重。各級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至今沒有規范的政策指導操作,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規范管理,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范、有序和高效流轉。二是土地流轉的市場培育滯后。全縣干部群眾“土地市場”的觀念十分淡薄,縣、鄉、村三級都沒有建立為土地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市場培育嚴重滯后,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交易管理都存在諸多問題。三是土地流轉的檔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流轉的形式檔次不高。我縣土地流轉絕大部分仍屬最低層次的委托代管形式。在我縣7。62萬畝流轉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占82。4%以上。堡子鎮流轉的1235畝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流轉的就達1000余畝,占流轉總面積的81%,其它形式流轉的僅占19%。而實踐證明,低層次的委托代管所產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較低的。其二是流轉地的開發檔次不高。許多流轉地仍處于自發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流轉規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林城鎮一戶居民低價承包了8畝良田,但一年四季都是栽種一些“大路菜”,幾分至2角錢一斤,效益很低,連上交那低得不能再低了的租金也成了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范。由于至今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部門組織管理,導致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范。主要表現在:流轉雙方忽視必要的法律手續;交易監督滯后,。體“暗箱操作”仍有發生;流轉服務體系欠完善,流轉的檔案、信息、價格都沒有規范建立;利益保障還比較乏力,一些流轉地的經營者反映要進一步寬松環境,支持他們生產發展。
三、促進我縣土地合。有序流動的對策建議。
根據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縣要實現土地的規范高效流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提高認識,將推進土地流轉作為實現農村經濟新一輪大發展的關鍵來抓。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就高度概括了土地的巨大潛能。但從新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來看,離開了土地流轉,土地的潛能發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長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機械統一的模式已明顯不適宜農村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打破這一沉悶局面,就必須讓土地流轉活起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合。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改革的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領導。要大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土地市場”的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和職能,利用市場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帶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積極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
2、強化宣傳和引導,使土地流轉由自發逐步轉向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群眾是土地流轉的主體。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墻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鶎痈刹恳钊氪褰M,深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向群眾講清盤活土地與固守原有土地甚至棄耕拋荒的利弊,通過前后效益對比,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較好的經營大戶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通過宣傳,讓更多農村或城鎮的富余勞動力感到經營土地有利可圖,從而自覺投入到土地流轉當中,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基層干部要善于調動農戶的積極性。
縣國土資源局關于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調研報告?!犊h國土資源局關于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調研報告》,縣國土資源局關于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調研報告市調研組: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xxx在參加信陽代表團審議時圍繞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提出進一步促進農村改革發展,重點在糧食、根本在增收、關鍵在改革、出路在發展。他強調,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要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地改,明確表示支持信陽創辦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為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好農村改革發展實驗區,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及xxx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管理,抓好節約集約用地,切實保護耕地。經過深入實際調研,現將我縣農村集體土地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下步依法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集體土地基礎工作開展情況。
(一)農村集體土地管理現狀:土地市場是復雜而敏感的要素市場,必須發展和規范并重。公益性與經營性項目用地的界定、土地的確權、規劃的落實、審批的程序、信息服務、市場的規范化建設、流轉收益的合理分配以及農村社會保障機制的健全等諸多問題,都不同程度的影響著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農村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是指以行政村或村民組為單位的集體所有權)和使用權發證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技術要求高,再加上一些歷史原因,致使我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發證未全部完成。當前,全縣所有行政村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已經結束,但所有權發證率只有20%,集體土地使用權登記發證151419宗,發證率為80%。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1號)精神,根據《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60號)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辦字[]118號)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唐政辦函[]160號)要求,現就加快推進我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通知如下:
一、目標任務和時間安排。
(一)目標任務。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通過調查核實,年底前完成全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將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書發放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土地總登記模式,充分利用原土地登記等相關資料,開展村莊地籍調查,查清農村每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基本情況;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我縣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登記發證工作。將地籍成果上圖入庫,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開展土地總登記及初始和變更登記,逐步實現地籍調查成果、土地登記資料動態更新,全面提升地籍管理水平,提高地籍管理社會化服務程度。
(二)時間安排。年下半年,開展并完成全縣兩個村試點工作;年,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年,完成鎮政府所在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2015年,全面完成我縣村莊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建立縣級地籍信息系統,做到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覆蓋,實現對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
林地、草原、養殖水面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職責分工。
縣級主要負責做好全縣土地確權工作的測繪、縣級數據庫的建設等工作,同時指導各鎮村做好權屬調查、群眾工作等。鎮級主要負責配合業務單位做好測繪、權屬調查、群眾工作等。國土部門具體負責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日常組織、實施和協調工作;公安部門負責戶籍資料的審核;民政部門提供行政界線資料;農業、林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提供相關權源資料;財政部門要根據所承擔的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任務確定工作轉自:http://經費,并足額列入財政預算,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溝通協調,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積極采取措施,及時協調解決。各鎮要將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納入重點工作,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為加強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灤南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領導小組(詳見附件),統一領導全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王克新同志兼任,負責日常工作的協調落實。各鎮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精心安排部署,落實目標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分工協作,強力推進工作落實,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二)依法依規操作,妥善解決問題。土地登記由國土資源部門的地籍管理機構統一辦理,從事土地權屬審核和登記審查人員需具備有效的土地登記上崗資格證。要嚴格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進行土地確權登記,嚴禁通過土地登記將違法用地合法化。各地要細化和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政策,妥善處理好土地使用上的各類歷史遺留問題。
(三)提供優質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將便民、利民、護民的要求貫穿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過程,增強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要及時將有關確權和登記發證工作情況進行公告,保障群眾知情權。
(四)加強爭議調處,維護社會穩定。各鎮、各有關部門要從維權維穩、改善民生出發,及時調處土地權屬爭議,有效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權屬糾紛,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為土地登記確權創造條件。要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土地登記確權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應急預案,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理人員的政策、業務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工作全面開展。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進展情況匯報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xx縣2010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年底完成全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工作60%的崗位目標是xx縣國土資源局的剛性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xx縣國土資源局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對作業單位一方面加大業務指導、培訓,一方面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積極推進該項工作全面開展。依據《xx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實施方案》的工作進度,作業單位從7月份開始進村走界,進行集體土地所有權勘測定界、權屬調查。目前,全縣7個鄉鎮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外業調查已基本完成,正轉入內業工作,進行權屬界線協議書的簽字蓋章、數據整理階段;9月份開始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入戶調查。目前,六街鎮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已全部完成外業調查,正轉入內業處理階段,其余鄉鎮正在有序開展外業調查;夕陽的打黑、晉城的關嶺、昆陽的恢廠3個村委會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已全面完成了外業測繪,正轉入內業處理階段,六街鎮完成了大營、大莊、六街3個村委會985宗宅基地的外業測繪,其余鄉鎮均xx縣國土……為依法保護農村集體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根據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和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規則的通知》(浙土資發〔2012〕4號)及市人民政府《關于市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湖政辦發〔2012〕21號)等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根據部、省、市統一部署,我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目標是:遵循“主體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則,按照鄉鎮(街道、園區)和村集體經濟組織二類所有權主體確權發證。對于“撤村建居”后(包括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機構)未征收的原集體土地或城鎮建設規劃區內未農轉用、征收的集體土地,只調查統計,暫緩確權登記發證,統計時在新建單位名稱后載明原農民集體名稱。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二、確權登記發證范圍。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做到全縣區域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全覆蓋,包括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
三、工作依據。
〔2012〕4號)、《宗地代碼編制規則(試行)》(國土資廳發〔2011〕57號)、《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2-2007)、《城鎮地籍數據庫標準》(td/t1015-2007)、《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td/t1016-2007)等法律法規政策和技術規程。
四、工作原則。
一是依法依規、不存糾紛。土地登記要依法進行,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確定土地權屬和辦理土地登記,登記后的集體土地權利受法律保護。發證要做到“權屬清晰、四至明確、面積準確”的原則,對歸屬不明或有爭議的土地(一時難以確定權屬的土地),可退后一定范圍內單獨設宗,只調查暫不發證,待爭議處理后,再行劃入相關宗地或單獨劃宗,予以發證。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于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依法有序地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二是全面調查、不留死角。本次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地籍調查要覆蓋到我縣全部農村范圍內的集體土地,包括屬于農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但對所有權范圍內各地類面積只進行調查,登記發證時不劃分地類,土地證書中各地類的面積用“/”劃去。
三是明確主體、穩妥推進。要穩妥處理各類權屬糾紛和爭議,保障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順利完成,原則上確權給鄉鎮(街道、園區)、村集體經濟組織。
四是尊重歷史、合理確認。結合我縣2005年已經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實際,本次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工作按照變更登記模式進行。對所有權界限已經依法確認,并且沒有發生變化或提出權屬爭議調處申請的,可以使用原權屬界線,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重新量算集體土地面積;對所有權界限未經依法確認,或者雖經確認但已發生變化或提出權屬爭議調處申請的,應依法重新確認權屬界線后,再量算集體土地面積。
五、工作方法與技術支持。
以地籍子區為單位,整理、歸類土地詳查、土地更新調查、第二次土地調查以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中形成的權屬調查資料及權屬界限、行政界線,制作1:10000比例尺的調查底圖,由集體土地所有者提出申請。利用1:10000調查底圖進行實地核查,確定權屬界線,標定界址位置。
內業處理過程中將標定的界址點位根據實地走向疊加到二次調查數據庫上,經室內比對地物影像,調整修正界址點位后,輸出界址、面積數據和宗地圖。在此基礎上,按規定將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到所有權主體。
六、工作步驟與時間安排。
(一)準備工作階段(2012年2月至2011年3月上旬)。
1.成立組織機構。為了更好地完成我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決定成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領導小組(見附件),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地點設在縣國土資源局??h國土資源局負責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的實施工作,縣其他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全力支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各鄉鎮(街道、園區)要組織力量,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班子。村委會要專門落實人員,全面參與到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中去,做好權屬界線現場指界工作。
2.成立專業的調查隊伍。根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自身業務要求,縣專門成立調查隊伍,從事外業調查工作,各鄉鎮(街道、園區)組織人員做好現場指界工作。
3.及時動員,大力宣傳。各鄉鎮(街道、園區)要及時召開部署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本次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的目的意義、任務要求,使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各鄉鎮(街道、園區)、村委會理解支持和積極配合開展工作,確保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順利開展。
4.開展業務培訓。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技術性、政策性強、范圍廣、工作量大、情況復雜。要加強對調查人員的培訓,業務培訓包括權屬界線的調查、指界、界址的標繪、登記發證等相關政策和技術知識。使全體調查登記人員掌握工作要求,明確工作方法,熟悉技術路線,規范工作程序。
5.資料準備。主要資料:最新正射影像圖;標準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分幅權屬界線圖;土地統計臺賬、統計簿;相關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已有登記發證的權屬資料和用地審批資料;相關表格和土地所有權證書的印刷等。
(二)工作實施階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
1.界線界址核定。各鄉鎮(街道、園區)、村委會負責具體的指界工作,按照歷史形成及目前實際擁有的土地權屬范圍,與調查人員共同劃定權屬界線,繪制界線走向草圖,簽訂權屬界線核定書,按規定完成指界人簽字蓋章確認手續。
2.宗地編號。嚴格按照《宗地代碼編制規則(試行)》(國土資廳發〔2011〕57號)、《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2-2007)執行,宗地編號以行政村為單位,村本級從“1”開始編號,村內其他宗地按照順序號依次排序。
3.界址點數字化。將實地標定(工作底圖)的界址點走向轉標到二調數據庫上進行數字化,疊加到數據庫自動生成界址點位及坐標,當實測點的連線與相關地物影像比對出現不吻合時,以地物影像作參考,適當加密折點。
4.編制宗地圖,建立數據庫。利用現有二調圖紙編制宗地圖;對宗地的劃分、界址點的設置、面積的計算、宗地圖(權屬圖)的編制、表格的填寫等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生成宗地圖。
5.申請確權登記。以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為單位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同時提供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申請書、申請人主體資格證明文件、《權屬調查表》、權屬來源證明材料、地籍調查成果資料,委托代理的須提交土地登記委托書、代理人身份證明、其他有關資料,向縣國土資源局提出書面申請。
6.權屬審核。根據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申請和地籍調查成果資料,以宗地為單位填寫《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調查審核表》,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對申請人提交的資料及地籍調查成果進行審核,包括:土地登記申請人的資格審核;對宗地自然狀況的調查審核;對土地權屬狀況的調查審核等。對符合要求的,填寫土地登記審批表,如實填寫初審意見。
7.審核審批??h國土資源局對初審意見進行審核,提出審核意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在各鄉鎮(街道、園區)內公告,各鄉鎮(街道、園區)集體土地在縣內公告并將公告送達有關土地權屬單位,公告時間為15天。公告期滿,對土地登記審核結果未提出異議的,在登記審批表上簽署同意登記發證的意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領導簽章,并加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登記專用章。
8.注冊登記,頒發證書。土地登記經批準后,填寫土地登記卡,并制作相應的《集體土地所有證》,土地所有權證書直接發給各鄉鎮(街道、園區)、村集體經濟組織。
9.插花地、爭議地處理原則。相互插花,暫時無法劃定權屬的地塊,按有關村民小組共有的原則處理(共有宗地)。對協商不成無法確認權屬的土地,以爭議地單獨劃出統計,暫不頒發土地證書。
(三)。
總結。
檢查階段(2012年12月)。
1.成果資料的整理、數據匯總,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將所有的土地所有權調查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數據匯總并裝訂歸檔,對有權屬爭議的土地單獨統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解決。根據成果資料,把空間的地理數據與相應的屬性數據連接起來,實現圖文互訪、查詢統計、空間分析等功能。
2.總結工作。對完成整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發證工作的情況進行總結,包括登記發證完成情況、面積的匯總、土地權屬爭議情況等,圍繞村鎮地籍調查、土地確權、爭議調處、登記發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創新方法,細化和完善政策。
七、工作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密切配合。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技術性、政策性強、涉及范圍廣、情況復雜、工作量大。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協調配合,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切實予以解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44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