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開題報告,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研究課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設計。如果你正在準備寫一份開題報告,可以參考以下范文,獲取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方法。
課題研究人所在單位:
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進行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低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采用全面有效地評價來激勵他們,才能使課堂學習高效,學生才能好學樂學。其次,針對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評價現狀,我們也存在許多問題,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如:評價方式單一,教師的霸權主義嚴重,學生之間缺乏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不能體現學生在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評價不夠全面,注重對知識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評價的激勵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抓住課堂預設之外,隨機出現教學資源做出有效的評價,更好地促進教學等等。
因此,作為一名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積極投身于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加強理論學習,善于總結自己在數學課堂上有效的評價策略,以便有效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對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界定。
課題的研究以《(20xx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的評價理念為指導思想。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是僅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技藝,在關注學生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通過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數學課堂評價策略,一方面能促進數學課堂中教學目標地高效達成,另一方面能解決一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或困難。
因此,基于課程標準對課堂評價提出的要求、低段學生的特點和我們教師自身的特點,本課題緊緊扣牢新課程的相關理念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在教師原有知識結構及個人業務素質的基礎上,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和總結經驗形成論文、教學反思等方面的教師自身的行動研究,來探究低段數學課堂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從而提高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建立起適合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
理論原則。
科學性原則。
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
實效性原則。
從本校低段數學課堂出發,追求落實課程標準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可行性原則。
選擇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便于教學實踐的思考與把握。
發展性原則。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我縣抓住新課改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和科學實質,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尤其以安圖三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為翹楚,小組互動,六步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全縣全面鋪開,我校也積極響應,首先在數學學科嘗試采用小組互動,六步達標教學模式。
但小組合作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小組內缺乏有能力的組織者,不會進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進行合作學習,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組活動的目標是什么。目標不明確原因一個可能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教師對目標描述的不夠清楚。教師也缺乏適當的組織和指導,所以六步教學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初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小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不求實效的現象。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本課題的研究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題關鍵概念界定。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也就是說小組內的成員是由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績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從而使小組間的整體素質相仿,差別不大,具有可比性。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把交流與合作能力視為當今學生必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我們要盡可能多地開展生生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家長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間、師生間、親情間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際關系,促成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索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實驗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重點解決教師在學科探究活動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課堂操作流程。
(1)教師設計合理的預習內容,它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提前一天把預習反饋內容給學生。
(2)教師精心設計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目標閱讀教材,獨立完成要達到目標而提出的問題,弄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在上一環節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梳理出疑難問題的答案,若仍有些問題不能解決則由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在下一環節講解質疑中提出來共同解決。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4)學生講解質疑,教師恰當點拔。對各小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由其他組來講解,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做適當的點拔,破解迷團。
(5)鞏固練習,互幫互助。以小組為單位,采取一幫一的互助方式,讓學困生逐步提高,盡量轉化學困生。
(6)達標檢測,綜合評價。最后通過典型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逐漸改進。本環節采取小組互批的方式進行,公平、公正、公開。
具體研究方法有:
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課例的分析,尋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經驗總結法:依據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事實、分析、概括、篩選、總結出教師在科學探究中,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方法策略。
問題探討法:根據學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組織實驗教師進行探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兩極分化又是一個比較客觀的現象,因為學生之間肯定是存在差異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兩極分化確實不應該擴大。從心理學上來說,正常情況下的差異應該符合正態分布。教育理論表明,在正確或正常的教育下,學生的學業成績應該呈正態分布,即兩頭小,中間大的分布狀態。如果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情況,那是不正常的,需要在教學和教育上找原因。
首先,開展“農村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成因與對策研究”研究,是新課程改革強力推進、健康發展的總體需要?!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边@無疑對數學教師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課改強調變革學習方式、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學習”活動組織不好,就會造成能力強的學生愿意去探究,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他們往往會成為課堂學習的旁觀者,若教師對此類現象關注不夠,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就會成為“學困生”,并有可能在班級中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所以,我們開展新課程實施中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對推進新課程改革、構筑和諧師生關系意義重大。
其次,開展“農村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成因與對策研究”研究,是我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整體需要。在廣大農村學校,一方面由于編制緊導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研究時間較少,另一方面因為教師往往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等原因的影響,對新課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膚淺化、操作上的形式化,課堂教學看似氣氛熱烈、學生看似積極主動,但實質上并未引起學生的有效學習,極有可能造成兩極分化的現象產生。所以,如何把新課程的理念內化為教師的觀念、外化為教學行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也是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整體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再次,開展“新課程實施中兩極分化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個體需要。當前,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解的片面、膚淺,使教師在數學的認識構、教學方法、學生的活動組織等方面發生了認知上的偏差,教學過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控制為主、學生參與率較低、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教學質量低迷等現象,教師亦深感此狀況直接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他們渴求一個既能實實在在發展自己,又能實實在在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課題。
本課題正是從以上背景出發提出的,它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目標,對新課程實施中兩極分化的原因及對策展開研究,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課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敝贫ū菊n題目標:
1、分析造成學生數學兩極分化的客觀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
2、探討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分析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主客觀因素,并由此改進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
3、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的態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學生身心和學習能力都有所發展。
兩極分化中的關鍵詞為“兩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可將其解釋為兩個極端,延伸合到我們教學來說,一個極端為優秀,即優生;另一個極端為學困生,即差生。其次,優生與差生是相對而言的概念。在班級中,兩極分化剛產生時,優生占少數,差生也占少數,而既不是優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數占絕大多數。只有當兩極分化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時,不僅差生的數量有變化,而且,差生與優生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這就是兩極分化。
(一)關注學生,減少兩極分化。
1、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
素質教育提出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爭取人人學有所成。在我們民工子女較多的學校往往存在著一個很大問題——基礎差異。因此我們要從分析學生基礎開始入手,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每一個學生在基礎上找回學習的自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且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一些生活情境,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我們設計的趣味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關注身邊的每一位孩子。
我記得李烈校長講過: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應該想到自己是教師,其次才是數學教師。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孩子在不同層次上都會有發展,在不同方面都會有各自的才能,別讓自己的學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二)、改進教學方法,緩減兩極分化。
1、實施分層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學是一個教與學雙邊的活動過程,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同一個要求,同一種教法,必將打擊學困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果必然是兩極分化嚴重。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在目標的確定、新知的探求、練習設計中要分層設計、區別對待,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調動學生思維參與,提高課堂效率。
美國教育家彼德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踐參與。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條件。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我們要學會創設情境,學會巧妙的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跟著提高。
3、提高小組合作,發揮每位學生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它體現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小組合作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但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優等生憑借敏捷的思維在小組中充當著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礎較差,思維較慢的學困生,只能在邊上默默無語。因此,我們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合理分工小組成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重要性,讓學困生也學有所獲。
(三)、完善教學評價,從新認識兩極分化。
1、尊重每一個學生,堅持多元評價。
教師衡量學生智能的標準不能太單一。多元智能理論分析:有些學生可能語言智能不突出,但運動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學生可能數理邏輯智能不突出,但音樂智能非常出色。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語文、數學考試成績去衡量學生。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的差異,從多種角度、積極的心態去認識學生。
2、評價要因人而異,給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
(四)改善學習環境,驅除兩極分化。
1、用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學生到學校不僅是要學習文化知識,他們還有多種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別是農民工子女和家庭環境較差,學習有困難的孩子,要給予他們特別的愛,要幫助和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在校內,班級里為他們營造愉快的氛圍,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予指導。促使他們在班集體中建立自信,找到溫暖的感覺。
2、家?;?,還孩子一個愉快的環境。
學校和家庭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兩個重要環境。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家庭教育環境尤為重要。農村民工家長有的長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在家庭管理上過分的放任自流……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教師也要積極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長改變一些教育觀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還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a、調查分析法:采取問卷方法調查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效果反饋。
b、經驗總法:對每一階段、每一過程的實施情況作好記載,寫出相應的總材料,以點帶面。
c、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通過學情調查分析、教學方法、手段、練習的設計分層教學等途徑進行課題研究。
d、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地實施。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3月至20xx年7月):
進行課題論證和課題的研究設計,包括查閱資料,選擇研究方法。
(二)、調研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
(三)、實施階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
1、根據調查果,找出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和導致部分學生數學成績滑坡的因素。確定如何攻克學習中出現的一些障礙,提出實施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并對所指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小范圍實驗;根據實驗效果進行修改,以完善實驗計劃。
2、根據實驗方案,選擇本校部分班級進行實驗。展開先進生與后進生之間的互動,以及教師與后進生之間的互動,并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總完善實驗。
(四)、題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1月)。
對實驗研究果進行全面的分析。研討和總撰寫題報告,形成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過程案例集。
1、文本類成果: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個案等。
2、實踐類成果:(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得以提高,兩極分化現象有效控制。(2)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總課題:課本導讀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子課題:
a、如何閱讀概念、定理、公式、例題、應用題。
設第一次和第二次購物時的價格分別為p1,p2按第一種策略,每次購nkg,按這種策略購物時,兩次平均價格是:×、×。
b、課本習題的變式的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c、在課本導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研究。
教學藝術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題研究是它永恒的主題。吹盡黃沙始現金,讓我們以沒有,只有更好的理念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實現真正意義的與時俱進,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有了載體。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想通過課本導讀法的教學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數學教學要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可持續發展,變“學會”為“會學”的今天,還學生“讀書”的權力,多讓學生讀書,使學生形成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已越來越重要。課本導讀教學模式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烏克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對于后進生“不是補習,不是沒完沒了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是學習的基礎,多讀能提高理解能力。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使他們能逐步地獨立獲取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學生沒有閱讀課本的能力和習慣,自己不會讀書,教師的課講得再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是不十分理想的。課本導讀教學模式的內涵其實就是回歸課本、利用課本、挖掘課本、拓寬課本。
在教學模式研究的實踐中,探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的困惑與疑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如何適時引導,有效地讓學生在閱讀讀本把握課本的主旨;數學閱讀又與我們平時的語言閱讀的區別是什么;教師如何用問題來牽引學生的閱讀;如何高效挖掘教材的內容,實施數學課堂的總目標。要根據數學課的特點,積極創設促進學生讀書的情景,使學生對需要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從而讓他們為探究問題,發現知識去閱讀數學課本,激發起讀書的動機。
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推進校本教研,探索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策略和方法,關注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課堂教學目標。
1、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間,在交流中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
2、收集問題,啟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
3、變式問題情景,整合學習資源,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問題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再次閱讀重點內容,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4、加強師生互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閱讀自學學習品質,使他們做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
5、獨立解決課后習題,反復閱讀教材,尋找變式問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6、主動探求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成果目標。
深化素質教育,真正使自主閱讀,合作交流成為學生的重要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成果目標。
經歷課題研究,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造就大批教學教研骨干教師。
(四)學生成果目標人人獲得必須的數學,并且摸索出一套個性化的學習方法。
1、堅持數學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堅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堅持在閱讀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
3、科學性原則。
4、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5、可操作性原則。
1.實驗班級:一、二、三年級。
2.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立題、開題、實驗階段。第二階段:實驗探究、階段性總結。第三階段:研究、結題階段。
a、如何閱讀概念、定理、公式、應用題。
b、課本習題的變式的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c、在課本導讀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研究。
1、注重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潛心學習素質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教育教學研究期刊,并注重拓廣自覺的內容,搞好有關數學教研的培訓;在學習中做到重點、有心得、有反思、有效果。
2、注重課堂教學研究,豐富師生互動平臺。為學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形成人人參與,合作研究的氛圍。
數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展方向有極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概括、和應用是順理成章的。而化歸思想又是數學思想的一大主梁,也是必須要受到重視的數學思想。
在教學中到處蘊涵著化歸思想,教師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蘊涵的轉化因素,讓學生體驗運用化歸思想能夠使問題簡單化。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使學生初步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生的中學數學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重點及難點。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是要了解什么是化歸思想?及化歸有哪些具體的思想方法?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及問題來進一步的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掌握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思想作為數學思想的一大主梁體現在整個數學的教學及學習中,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合適的化歸思想方法是本課題的重點內容.但是如何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正確的化歸思想方法則就是一個難點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
論文提綱。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科技及經濟發展成熟的標志是數學化,因為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運用。所以在現代進行的數學教學中加入數學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須的。
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化歸思想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論文會繞著下面的幾點來展開對化歸思想的探究:。
(1)先介紹化歸思想的概念,并進一步的討論其實質及轉化過程.
(2)討論運用化歸思想的意義及其作用。
(3)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
(4)通過對化歸思想的探討研究進一步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中.
[1]張奠宙過伯祥《數學方法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崢楊之《化歸芻論》數學教育學報20xx.10(4)。
[3]楊世明《轉化與化歸》鄭州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亞《數學與猜想》科學出版社1984。
[5]m.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
[6]沈文選《中學數學思想方法》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謝廷楨.初中效學應滲透的效學思想和方法[j].山東教育(中學版).1996.(2~4)4950.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片面強調數學的嚴謹性、邏輯推理的形式化,忽視數學的創造性;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效果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于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它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極為不利。
面對21世紀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四種最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并認為學會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礎。競爭與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和必然趨勢,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相處更是新世紀人生存的需要。
我們一貫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認差異,張揚個性,提高素質,這就勢必要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進行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模式。我們高二數學教學模式課題組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進行了各種嘗試,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數學實驗教學為主要手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點評與小結。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采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第三,從新的教學觀看,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的教學環境。
二、立論依據。
研究目標: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它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優化教育環境。
研究內容:前提條件:首先,從現狀看,我們高中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基于學生達到會考水平的知識與能力層次要求,另一個是參加高考,進入大學進行深造的要求。兩者都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對會考和高考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是對會考說明的深刻領會,另一方面是對高考說明的認真研究,作為高二數學教師,尤其要研究兩個說明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
其次,學生與各個層次的要求如何對號入座?我們對學生屬于哪一種層次所要求的學生,應持有一種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動態的觀點。對于我們認為是屬于能參加高考進一步深造的第一層次的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對于大部份學生來說,是處在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的學生,實際上也只有少數學生。對第二層次學生的把握,是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行分層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然后研究各個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比較分析法。
研究過程:通過:
一、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置。
二、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各有所得。
三、變換輔導方式,培養自學能力。
進行分層教學,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
關鍵問題: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自信心,并對促進學生形成樂觀、頑強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差生的轉變和提高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稱贊,促進了學校、家長、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形成,從而優化了教育環境。改變了只抓少數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了落實。
創新之處: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數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于提出問題并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四、研究基礎。
一、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
二、題時書寫經常忽視關鍵詞語或數據,論證時邏輯混亂。
三、做作業速度太慢,時間拖得太久。
四、不愿對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記憶。
五、不愛閱讀或閱讀理解能力差。
六、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愿進行思考,所提問題層次低。
以上均為我校存在學習障礙的表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利于不同的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障礙為目標而采取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增強了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融洽了師生關系,促進了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與鞏固。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較高,但對分層教學意義和作用認識的不足。分層教學的決策和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現實、更具體、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現優生不優,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層教學的模式仍有可改進或優化的地方。
我們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在實驗和實踐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但教師的負擔加重了,怎樣把教師的負擔也減下來,還應當繼續探討,也是決策者們應當探討的課題。
設備:多媒體、計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主要研究階段、最終完成時間、最終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改革的指導思想,“立足會考,兼顧高考,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备鶕@一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的要求,并確定了“開齊基礎課,上滿提高課,落實活動課”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階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進行分層。
第三階段:從高一開始對教學內容就進行分層次安排。在調整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變換了輔導方式。我們采取了“個別輔導,分類推進”的辦法。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為下次分層的實施,打下基礎,總結經驗。
課題研究的組成人員:
課題研究人所在單位:
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進行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低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采用全面有效地評價來激勵他們,才能使課堂學習高效,學生才能好學樂學。其次,針對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評價現狀,我們也存在許多問題,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如:評價方式單一,教師的霸權主義嚴重,學生之間缺乏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不能體現學生在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評價不夠全面,注重對知識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評價的激勵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抓住課堂預設之外,隨機出現教學資源做出有效的評價,更好地促進教學等等。
因此,作為一名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積極投身于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加強理論學習,善于總結自己在數學課堂上有效的評價策略,以便有效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對小學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界定。
課題的研究以《(20xx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的評價理念為指導思想。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是僅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技藝,在關注學生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通過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數學課堂評價策略,一方面能促進數學課堂中教學目標地高效達成,另一方面能解決一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或困難。
因此,基于課程標準對課堂評價提出的要求、低段學生的特點和我們教師自身的特點,本課題緊緊扣牢新課程的相關理念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在教師原有知識結構及個人業務素質的基礎上,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和總結經驗形成論文、教學反思等方面的教師自身的行動研究,來探究低段數學課堂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從而提高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建立起適合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
理論原則。
科學性原則。
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
實效性原則。
從本校低段數學課堂出發,追求落實課程標準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可行性原則。
選擇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便于教學實踐的思考與把握。
發展性原則。
既要把握時代要求,反映出當下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追求,有需要在以后的的數學課堂中進一步反思與提升,做到與時俱進。
課題研究方法與活動方式。
活動方式。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的數學微課題。
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組織形式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目前,許多國家的中小學教學,對于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的發展都開展了相關研究。為改革傳統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個人的作用,忽視學生小組競爭的教學模式,我們構建旨在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
教學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實際將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法優化組合形成動態策略體系。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形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的能力。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系上的組合形式。它包括師生組合的比例搭配關系、師生共同活動中的相互作用、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程序在時間和內容上的集結和綜合。
調查分析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理念。
探索適合于數學教學內容的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及其優化組合策略,從而歸納出帶有一定規律的優質高效的學科教學形式。
制定出一套相應的數學教學形式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學科教學方法的優選程度。
四本課題擬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觀點:我們認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也影響著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和諧發展的能力。如果教學方式得當,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我們的研究思路是從現實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問題出發,在課堂上設計和概括出一個實驗框架,并在實踐中論證、推廣。
五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本課題在認真鉆研理論知識基礎上,以行動研究為主線,采取走研究總結改進再總結再改進出成果的路子,分實驗階段進行科學管理與操作:準備階段主要方法:理性思辨法、調查法;實施階段主要方法:案例分析法、行動研究法;總結階段主要方法:經驗總結法。
六本課題擬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實驗工作重點:是依據成功案例提煉有效的數學學科教學形式的構建;難點:總結和完善學科教學方法優選難度。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將受到兩類教學理論的影響。一類是外顯的倡導理論(也叫信奉理論)。例如,我們目前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等。這類知識存在于意識水平,教師容易意識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但這類知識不能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有的教師通過培訓對現代教學理論講得頭頭是道,但觀察其教學實踐,發現其教學行為與所講的教學理論卻是兩碼事。另一類是內隱的運用理論。這類知識將深深地植根于教師的潛意識之中,不張揚,也不外顯,但這類知識更多地受文化和習慣的影響,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并直接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構建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更好地調控師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我們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等方面的培養,但是如何使教師能針對課型特點,準確決策,組織切實有效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一個人學習、生存、生長、發展所必須發展的過程,尋找一系列可操作的、穩定的教學組織形式,為我鎮一線教師提供借鑒。
八課題研究的現有基礎現使用的青島版教材,注重情境的創造和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這為研究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本研究的基礎。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我縣抓住新課改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和科學實質,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尤其以安圖三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為翹楚,小組互動,六步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全縣全面鋪開,我校也積極響應,首先在數學學科嘗試采用小組互動,六步達標教學模式。但小組合作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小組內缺乏有能力的組織者,不會進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進行合作學習,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組活動的目標是什么。目標不明確原因一個可能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教師對目標描述的不夠清楚。教師也缺乏適當的組織和指導,所以六步教學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初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小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不求實效的現象。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本課題的研究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也就是說小組內的成員是由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績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從而使小組間的整體素質相仿,差別不大,具有可比性。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把交流與合作能力視為當今學生必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我們要盡可能多地開展生生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家長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間、師生間、親情間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際關系,促成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索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實驗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本課題重點解決教師在學科探究活動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課堂操作流程。
(1)教師設計合理的預習內容,它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提前一天把預習反饋內容給學生。
(2)教師精心設計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目標閱讀教材,獨立完成要達到目標而提出的問題,弄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在上一環節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梳理出疑難問題的答案,若仍有些問題不能解決則由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在下一環節講解質疑中提出來共同解決。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4)學生講解質疑,教師恰當點拔。對各小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由其他組來講解,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做適當的點拔,破解迷團。
(5)鞏固練習,互幫互助。以小組為單位,采取一幫一的互助方式,讓學困生逐步提高,盡量轉化學困生。
(6)達標檢測,綜合評價。最后通過典型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逐漸改進。本環節采取小組互批的方式進行,公平、公正、公開。
具體研究方法有:
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課例的分析,尋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經驗總結法:依據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事實、分析、概括、篩選、總結出教師在科學探究中,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方法策略。
問題探討法:根據學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組織實驗教師進行探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
課題研究的背景。
就網上調查情況反饋:
(4)全國專家在蓉研討高中新課改“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校長作用”為主題,舉辦中外八國校長論壇。
就數學教學而言,還未有進行關于初中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的案例。
課題研究的意義。
學習羅增儒老師《數學教學論》---21世紀高等師范院校學科教學論教材,使我們認識到初中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關重要。因為這種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讓學生在汲取知識,學習技能,鍛煉思維,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各個環節中感受到有效性,因其而受益。學課程與教課程與教學的變革和發展,需要一線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是決定課程與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新課程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及課程管理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革,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它既有教師培養過程中融入新課程理念,了解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又要求一線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原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重新確立和認識自己的角色,改變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提升課程意識,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教師的教學的具體方法、過程,展現是多層次的、多種類的設計和方案,如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其有效性的研究具有指導作用。這種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根據數學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中學數學教學的新形勢,對中學數學教育方面的.教材加以充實、更新。就社會責任而言,不僅要主動適應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而且要在理論上、在對中學教師的教育中發揮出推動或牽引的作用。實現我們對數學學科教育轉型的自覺啟動。
本次申請小課題《關于初中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這種有效性的研究,我們力圖做到以下幾點:
(1)總結初中數學教材教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理論提升,既在操作層面上介紹初中數學教學“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學”等問題,又在理論層面上提供現代教育學、數學學習心理學的依據。
(2)在努力繼承數學教育傳統優勢的同時,著力吸收國內外數學教育的新成果,特別要體現當前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新框架,反映教師角色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新視野。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關于初中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關鍵詞界定:
1、全過程是指:
在教和學兩個層面上使初中數學的全過程教學,在課前的學法指導、課中的學習體驗過程、課后的深化提高,及課后學習的延伸等過程卓有成效,使每一個學生在數學各個全過程的學習中得到發展。
2有效性是指:
初中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關重要。這種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讓學生在汲取知識,學習技能,鍛煉思維,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各個環節中感受到課程目標中的知識的理解性、應用性、活動的可操作性、評價的激勵性等過程中有效性,教師因其而受益,學生因其而受益。如何重新建構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行為。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組內成員共同參與,研究各有側重。
張傳敏、郭琳靖(教學過程設計的有效性)。
陳文涵(課前教學學法指導的有效性)。
李整社、熊敏(基本技能訓練的有效性)。
耿艷萍、趙方(精選例題習題的有效性)。
賈金博(學生數學思想引導的有效性)。
白小朋柴璐(課后學習延伸、拓展的有效性)。
2、階段劃分。
初一第二學期結束:
第一階段小結,成文《初一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二第二學期結束:
第二階段小結,成文《初二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三第二學期結束:
第三階段小結,成文《初三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3、總結《初中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的主體部分:分類一:用于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學法指導。
分類二:用于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教法法指導。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片面強調數學的嚴謹性、邏輯推理的形式化,忽視數學的創造性;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效果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于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它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極為不利。
面對21世紀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四種最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并認為學會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礎。競爭與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和必然趨勢,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相處更是新世紀人生存的需要。
我們一貫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認差異,張揚個性,提高素質,這就勢必要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進行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模式。我們高二數學教學模式課題組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進行了各種嘗試,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數學實驗教學為主要手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點評與小結。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也即ld,英語為learningdisability);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采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第三,從新的教學觀看,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的教學環境。
二、立論依據。
研究目標: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它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優化教育環境。
研究內容:前提條件:首先,從現狀看,我們高中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基于學生達到會考水平的知識與能力層次要求,另一個是參加高考,進入大學進行深造的要求。兩者都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對會考和高考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是對會考說明的深刻領會,另一方面是對高考說明的認真研究,作為高二數學教師,尤其要研究兩個說明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
其次,學生與各個層次的要求如何對號入座?我們對學生屬于哪一種層次所要求的學生,應持有一種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動態的觀點。對于我們認為是屬于能參加高考進一步深造的第一層次的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對于大部份學生來說,是處在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的學生,實際上也只有少數學生。對第二層次學生的把握,是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行分層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然后研究各個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比較分析法。
研究過程:
一、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置。
二、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各有所得。
三、變換輔導方式,培養自學能力。
進行分層教學,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
關鍵問題: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自信心,并對促進學生形成樂觀、頑強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差生的轉變和提高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稱贊,促進了學校、家長、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形成,從而優化了教育環境。改變了只抓少數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了落實。
創新之處: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數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于提出問題并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一、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
二、題時書寫經常忽視關鍵詞語或數據,論證時邏輯混亂。
三、做作業速度太慢,時間拖得太久。
四、不愿對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記憶。
五、不愛閱讀或閱讀理解能力差。
六、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愿進行思考,所提問題層次低。
以上均為我校存在學習障礙的表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利于不同的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障礙為目標而采取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增強了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融洽了師生關系,促進了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與鞏固。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較高,但對分層教學意義和作用認識的不足。分層教學的決策和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現實、更具體、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現優生不優,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層教學的模式仍有可改進或優化的地方。
我們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在實驗和實踐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但教師的負擔加重了,怎樣把教師的負擔也減下來,還應當繼續探討,也是決策者們應當探討的課題。
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于2人)、參與人員等。
1、活動時間:20xx年6月10日。
2、活動地點:平利縣中學會議室。
3、主持人:王賢永(德育處主任)。
4、評議專家:敖忠民、吳國鴻、黎孝華(數學教研組長)。
5、參與人員:廖坤祥、陳進華、陳海麗、安敏敏、劉婷、劉尊軍。
1、王主任首先就課題的意義與作用進行了闡述和說明,同時也指出了任務的艱巨性和實踐過程中的種種困難。
2、敖忠民、吳國鴻、黎孝華老師對課題的研究內容提出了疑問,同時對課題的研究方法作了詳細的指導。
3、課題組全體成員表示對課題研究負責,落實好每一個步驟,并在計劃內完成任務。
4、王主任總結此次開題活動是一次成功的交流,是一次提高專業技能的會議,是一場學術上的及時雨。
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3000字(可加頁)。
題目: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1、國內外研究現狀:近年來,隨著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進,世界各國(地區)與國際組織相繼在教育領域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以此推進教育目標的貫徹與落實,改革教育評價方式,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20xx年英國修訂《國家課程》對核心素養有了更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別從課程目標、學科重要性、關鍵概念、關鍵過程和內容范圍幾個方面,對跨領域和學科特異性的學生發展所需具備的素養和能力進行了系統而完整的闡述。
國內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在20xx年11月舉辦的第五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月霞在報告中描繪了數學學科素養的構成: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于對目前教學現狀的分析與革新。
一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學生數學水平、數學能力普遍較差,六大數學學科素養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務、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和他們的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導致了數學的應用功能下降,成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2)基于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一方面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確立了嶄新的理念,在課程目標上凸顯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學習內容上強調現實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戰性;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教學評價上追求目標多元性、方法多樣性的教學評價體系;并充分考慮和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所以是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需要。是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需要。在當前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高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盡管已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可,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并沒有真正得以體現和落實。所以,我們想通過該課題研究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引領數學素養的落實,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1、研究范圍:本課題以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平利中學高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2、研究內容: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六個方面。
其中數學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思維過程。它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系、圖形與圖形關系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并且用數學符號或者數學術語予以表征。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征,貫穿在數學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使得數學成為高度概括、表達準確、結論一般、有序多級的系統。在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命題、方法和知識體系,能通過抽象、概括去認識、理解、把握事物的數學本質,逐漸養成抽象思維習慣,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社會實踐中主動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并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動力。在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善于發現問題本質的洞察力,引導學生積累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夠針對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求解模型,從而提升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直觀想象是指借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它主要包括:借助空間認識事物的位置關系、形態變化與運動規律;利用圖形描述、分析數學問題;建立形與數的聯系;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直觀想象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論證思路、進行邏輯推理、構建抽象結構的思維基礎。在學生直觀想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培養學生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思考問題的意識,感悟數形結合,感知事物本質,培養創新思維,加強數學應用。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理解運算對象,掌握運算法則,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求得運算結果等。數學運算是數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形式,是得到數學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礎。在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欣賞數學運算的流暢性,體會數學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有效借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養成程序化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數據分析是指針對研究對象獲得相關數據,運用統計方法對數據中的有用信息進行分析和推斷,形成知識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提取信息,構建模型對信息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數據分析是大數據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在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要具有合理抽樣的能力、數據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養基于數據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養成通過數據思考問題的意識,積累依托數據探索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高中階段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是學生在數學方面獲得良好發展的重要標志。數學核心素養有利于正確數學觀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導數學教學實踐,提升學習效率,增強學習信心,指導實踐活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資料收集法,談話法等。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
調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運用觀察、訪談、問卷、測試等方式收集研究問題的資料,并對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與歸納,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文獻研究法是關注國內外信息技術發展嶄新成果與發展動態,學習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研究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最佳方法。
(2)在研究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實證研究,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3)在研究課后,教師要聽取學生意見,認真進行總結,并且與課題組的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最后寫出研究總結。
為能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我們按照分散與集中相統一的原則進行研究實踐。分散,是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內不定期進行教研課交流活動,鼓勵廣大教師大膽地進行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嘗試和實踐;同時積極參加上級各種教研課、優質課等的開設、觀摩和討論。我們將通過每次教研活動,著力解決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問題。
我校領導對本課題的申報給予了高度的關心與重視,由我校德育處主任王賢永親自負責,指導、督查課題工作的具體落實。在學校課題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成立平利縣中學“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組,專家評議組:敖忠明,平利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吳國鴻,平利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黎孝華,安康市教學能手。王賢永,平利縣中學德育處主任,負責課題研究工作的統籌,撰寫研究方案、計劃階段性報告和結題報告,統籌組織教改活動,教師的學習,技術培訓和交流工作。課題組內成員為研究力量強,選用教學經驗豐富,工作扎實的骨干教師為實驗教師,課題組成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組織參與教師共同學習,深入探討,不斷反思,積極實踐。
學校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廣大教師申報和開展高層次教育教學項目研究工作,并設有教育教學研究專項資金,對承擔的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按上級要求給予一定的配套資金支持。同時,對承擔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的課題組成員,在工作上做出適當安排,保證其有足夠時間按時完成項目研究工作,在研究條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證項目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并取得高水平、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學校全力支持課題研究的開展,保證解決實驗所需一切經費,包括各種教育技術裝備的配置費、專家咨詢費、資料印刷費、研討會議費等;學校還對課題研究成果根據課題管理辦法進行獎勵。
1.學習階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學習研究相關理論,查閱教學、教改資料,調查教學實際,了解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課題論證與設計,課題組成員分工。
2.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確立實施方案,按課題研究方案組織研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課題研究方案。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各級有關培訓活動。課題組收集、分析、總結數據最后進行理論論證和實驗論證,收集有關的教學案例,撰寫論文。
3.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組對本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反思、總結,整理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過程的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組織評審。
20xx年6月---20xx年7月,由德育處王賢永主任以報告的形式完成《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開題。
20xx年7月---20xx年8月,由廖坤祥老師以課例的形式完成《統計與概率》課堂案例。
20xx年8月---20xx年9月,由陳進華老師以論文的形式完成《如何提升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20xx年9月---20xx年10月,由陳海麗老師以論文的形式完成《數學能力與數學素養》。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由劉婷老師以課例的形式完成《常用邏輯用語》課堂案例。
20xx年11月---20xx年1月,由安敏敏老師以論文的形式完成《滲透數學文化,提升數學素養》。
20xx年1月---20xx年2月,由德育處王賢永主任以報告的形式完成《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結題。
20xx年2月---20xx年4月,由劉尊軍老師以論文的形式完成《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從我校歷年來的質量分析和龍勝縣20xx年數學小考質量分析來看,學生丟分的原因主要是是不認真審題。其實在日常教學中,每次數學作業或測試題,都可聽到老師們埋怨學生太粗心了,不認真審題等等,學生也為自己的不認真審題表現很后悔。在期中與期末質量分析上,任課教師總結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學生太粗心太馬虎,不認真審題??梢妼W生的審題能力困惑著我們每位教師,也困惑著每位學生。特別是農村的小學生,由于養成了粗心大意、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沒有責任心等不良習慣,多數學生都不能做到認真審題再做題。通過問卷調查,審題這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數學生忽略或者輕視,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間接導致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和恐慌。小學生由于審題不清,導致解錯題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的審題能力薄弱,審題習慣令人擔憂。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我想通過對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培養的研究,促使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審題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的培養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研究農村小學生審題能力弱的原因。
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能力培養方案。
針對學習內容,研究學生審題的方法。
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習慣的培養。
研究農村小學生審題能力弱的原因。通過問卷、談話調查任課教師對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態度、方法、能力和學生解題審題習慣。對班級個別審題能力特別弱的學生進行深入了解與分析,找到審題能力弱的原因。
針對學習內容,研究學生審題的方法?;趯W習內容不同,審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根據內容的不同探索出相應的有效的審題方法。
研究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審題習慣的培養審題習慣主要包括讀題習慣、解題習慣、檢查習慣。加強讀題訓練,研究讀題方法。讀題是審題的第一步。讀題時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題目讀順,養成指讀兩三遍的習慣。讀題時要求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指導方法,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如首先認真讀題,弄清題目說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數量是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復述題意;然后可以劃出題中的關鍵字、詞,并正確理解其含義;分析并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知道要解決問題還需哪些條件,怎樣求出這些條件等,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研究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培養。農村小學生做題往往沒有檢查的好習慣,這就特別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檢查的好處,并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獎勵,形成一種氛圍。檢查是一種對于審題的最后補救。
第二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課題實施階段,按照方案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并付諸實踐。先調查學生審題能力差的原因,再與學生共同探討審題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通過實踐與訓練,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得與失,組織學生交流成功的做法與經驗,并強化訓練,讓學生養成審題的良好習慣。最后測試成效并與探究前比較,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推廣到數學教研組。同時,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1)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了解農村小學生審題能力弱的原因。以及研究前后的變化。
(2)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班級個別審題能力特別弱的學生進行了解,制定相應措施,實施強化訓練,觀察結果,探索規律,總結經驗。
(4)文獻研究法。通過閱讀與查找相關文獻的研究,為此課題奠定理論基礎;同時,了解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借鑒,為創新性研究奠定基礎。
(5)師生合作研究法。通過師生共同探討、研究、訓練、分析、總結等尋找提高審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1)在研究中探索出學生有效審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研究提高農村小學生審題能力和培養農村小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我將以飽滿的工作和探究熱情,按照課題實施方案,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究與實施,我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出學生有效審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研究培養農村小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希望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指導與關懷下,通過我的努力能取得圓滿成功!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關注兒童精神生活,賦予教育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已經成為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面對充滿靈性的兒童,我們的課堂教學卻顯得是那樣的蒼白!前些年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課堂一直占主流,非靈動的課堂是“教師主宰,學生被宰”,“教師主講,學生聽講”,“教師主問,學生主答”的課堂。沒有學生的內心體驗,沒有情感,品不出濃厚的參與味道,使學習成為一樁苦差使而索然無味。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受到許多專家的廣泛關注,打造靈動課堂又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如孫雙金、薛法根、張齊華、虞大明等特級教師都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他們圍繞“鮮活的理念、詩意的課堂、靈動的對話”、“靈動課堂的特征”、“教育靈動的內涵及生成的途徑”、“靈動課堂的打造”等話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探討。迄今為止,國內整本的論著尚未見到,表明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
在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各地中小學對“教育靈動”和“靈動課堂”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小學主要以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學校、如皋市黃浦小學、泰州市塘灣中心小學為代表,都以“靈動教育”為切入點,組織論壇、案例討論,深化了對“靈動課堂”基本特征的認識,特別對教師“課堂教學實踐靈動”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從已掌握的資料來看,還沒有形成系統研究靈動課堂的先例,還沒有歸納出對“靈動課堂”的共性與個性特征。另外,對教師在課堂中構建靈動的方法介紹較多,對學生靈動學習的介紹尚不多見,且很少提及生命成長的關懷。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提出了“生命靈動的'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構建”,我們的課堂模式研究將實現人文性和靈動性的有機融合。
二、研究目標、現實意義。
研究的目標:
1、促使教師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觀念。倡導接受與主動體驗、探究和發現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
2、課堂模式是在實踐過程中經由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論的指導構建的。我們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學習成功的教學經驗,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根據每位老師的教學內容與授課對象分塊研究,加以提煉最終形成普適性的課堂模式,以便于教師掌握和操作,使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在每一節數學課上。
3、以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為突破口,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在課堂模式的構建過程中規范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力爭跳出基本模式,向更高層次——“無痕”的課堂模式發展,形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屬于自己的教學特色。
4、以課題研究為平臺,提升學校的軟實力。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提高教育質量,提高教師素質,提高學校辦學層次,使岔河小學成為在如東縣域有重要影響的中心小學。
現實意義:
學校是溫馨的家園,課堂是生命的搖籃,教學不應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和刻板的解題訓練,而應是智慧碰撞、心靈交流的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只有構建起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才能引領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體驗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從而使學習成為積極、主動、有意義的活動。
現在的孩子都是充滿靈性的兒童,構建靈動的課堂,應該成為我們共同的追求和使命。靈動的課堂是智慧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課堂。兒童本是小精靈,童年本當充滿樂趣,學習活動在兒童看來應當是一種美差,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樂事,當成是一種享受。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構建靈動的課堂,關注學生主體的情感需求,著力建構開放的、充滿靈動的課堂運行體系,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智慧,激發潛能,使數學課堂成為煥發小學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鑒于以上兩點,我們將數學課堂定位為生命靈動的數學課堂。
我校對靈動數學課堂的研究將從以下兩點展開:一是探索如何通過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來有效促使數學課堂具有人文色彩和個性化;二是扎根一線教學的層面探索靈動數學課堂的一些具體的操作范式,我們的研究更多的是案例性研究,是實證性研究。
三、研究的基本原則。
1、課堂中心性原則:以課堂為立足點和歸宿,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逐步優化,推動課題研究的全方位開展。
2、全體參與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為每一個學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有效的途徑。
3、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啟發探索性原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新事物。教師的啟發,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學生探索。
5、民主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平等對話,相互尊重,相互啟發,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悅的情緒。
6、實踐性原則:加強數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動腦、動手、動口,深刻體會生活是數學的唯一源泉,在實踐中構建自己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認知結構。
7、評價激勵性原則: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情感,對學生創新學習的態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揚,多鼓勵,幫助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兩極分化又是一個比較客觀的現象,因為學生之間肯定是存在差異的,肯定是不平衡的,但是兩極分化確實不應該擴大。從心理學上來說,正常情況下的差異應該符合正態分布。教育理論表明,在正確或正常的教育下,學生的學業成績應該呈正態分布,即兩頭小,中間大的分布狀態。如果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情況,那是不正常的,需要在教學和教育上找原因。
首先,開展“農村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成因與對策研究”研究,是新課程改革強力推進、健康發展的總體需要?!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边@無疑對數學教師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課改強調變革學習方式、提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但如果“探究學習”活動組織不好,就會造成能力強的學生愿意去探究,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他們往往會成為課堂學習的旁觀者,若教師對此類現象關注不夠,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就會成為“學困生”,并有可能在班級中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所以,我們開展新課程實施中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對推進新課程改革、構筑和諧師生關系意義重大。
其次,開展“農村小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成因與對策研究”研究,是我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整體需要。在廣大農村學校,一方面由于編制緊導致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研究時間較少,另一方面因為教師往往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等原因的影響,對新課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膚淺化、操作上的形式化,課堂教學看似氣氛熱烈、學生看似積極主動,但實質上并未引起學生的有效學習,極有可能造成兩極分化的現象產生。所以,如何把新課程的理念內化為教師的觀念、外化為教學行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也是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整體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再次,開展“新課程實施中兩極分化產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個體需要。當前,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解的片面、膚淺,使教師在數學的認識構、教學方法、學生的活動組織等方面發生了認知上的偏差,教學過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控制為主、學生參與率較低、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教學質量低迷等現象,教師亦深感此狀況直接影響著新課程的實施,他們渴求一個既能實實在在發展自己,又能實實在在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課題。
本課題正是從以上背景出發提出的,它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為目標,對新課程實施中兩極分化的原因及對策展開研究,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課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敝贫ū菊n題目標:
1、分析造成學生數學兩極分化的客觀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
2、探討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分析學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主客觀因素,并由此改進教師的教學過程與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
3、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學生的態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學生身心和學習能力都有所發展。
兩極分化中的關鍵詞為“兩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可將其解釋為兩個極端,延伸合到我們教學來說,一個極端為優秀,即優生;另一個極端為學困生,即差生。其次,優生與差生是相對而言的概念。在班級中,兩極分化剛產生時,優生占少數,差生也占少數,而既不是優生又不是差生的人數占絕大多數。只有當兩極分化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時,不僅差生的數量有變化,而且,差生與優生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這就是兩極分化。
(一)關注學生,減少兩極分化。
1、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
素質教育提出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爭取人人學有所成。在我們民工子女較多的學校往往存在著一個很大問題——基礎差異。因此我們要從分析學生基礎開始入手,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每一個學生在基礎上找回學習的自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且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一些生活情境,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我們設計的趣味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3、關注身邊的每一位孩子。
我記得李烈校長講過: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應該想到自己是教師,其次才是數學教師。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孩子在不同層次上都會有發展,在不同方面都會有各自的才能,別讓自己的學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二)、改進教學方法,緩減兩極分化。
1、實施分層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學是一個教與學雙邊的活動過程,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同一個要求,同一種教法,必將打擊學困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果必然是兩極分化嚴重。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在目標的確定、新知的探求、練習設計中要分層設計、區別對待,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調動學生思維參與,提高課堂效率。
美國教育家彼德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踐參與。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條件。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我們要學會創設情境,學會巧妙的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跟著提高。
3、提高小組合作,發揮每位學生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它體現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小組合作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但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優等生憑借敏捷的思維在小組中充當著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礎較差,思維較慢的學困生,只能在邊上默默無語。因此,我們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合理分工小組成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重要性,讓學困生也學有所獲。
(三)、完善教學評價,從新認識兩極分化。
1、尊重每一個學生,堅持多元評價。
教師衡量學生智能的標準不能太單一。多元智能理論分析:有些學生可能語言智能不突出,但運動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學生可能數理邏輯智能不突出,但音樂智能非常出色。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語文、數學考試成績去衡量學生。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的差異,從多種角度、積極的心態去認識學生。
2、評價要因人而異,給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不要一個標準,要根據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情況分類評價,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評價看到自己。
(四)改善學習環境,驅除兩極分化。
1、用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學生到學校不僅是要學習文化知識,他們還有多種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別是農民工子女和家庭環境較差,學習有困難的孩子,要給予他們特別的愛,要幫助和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在校內,班級里為他們營造愉快的氛圍,在學習方法上多給予指導。促使他們在班集體中建立自信,找到溫暖的感覺。
2、家?;?,還孩子一個愉快的環境。
學校和家庭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兩個重要環境。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家庭教育環境尤為重要。農村民工家長有的長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在家庭管理上過分的放任自流……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教師也要積極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長改變一些教育觀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多關注孩子的成長。還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a、調查分析法:采取問卷方法調查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效果反饋。
b、經驗總法:對每一階段、每一過程的實施情況作好記載,寫出相應的總材料,以點帶面。
c、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通過學情調查分析、教學方法、手段、練習的設計分層教學等途徑進行課題研究。
d、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地實施。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3月至20xx年7月):
進行課題論證和課題的研究設計,包括查閱資料,選擇研究方法。
(二)、調研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
(三)、實施階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
1、根據調查果,找出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和導致部分學生數學成績滑坡的因素。確定如何攻克學習中出現的一些障礙,提出實施假設,設計出實驗方案,并對所指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小范圍實驗;根據實驗效果進行修改,以完善實驗計劃。
2、根據實驗方案,選擇本校部分班級進行實驗。展開先進生與后進生之間的互動,以及教師與后進生之間的互動,并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總完善實驗。
(四)、題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1月)。
對實驗研究果進行全面的分析。研討和總撰寫題報告,形成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過程案例集。
1、文本類成果: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個案等。
2、實踐類成果:(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得以提高,兩極分化現象有效控制。(2)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97334.html